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無症狀感染者
共找到
260
筆 文章
-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今確診破千!中央大學3生染疫 和碩龜山廠累計589人確診
桃園今天新增1071例本土,其中489人為和碩聯合龜山廠員工,3人是中央大學學生。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和碩已累積589人確診,針對全廠2645名員工還要擴大匡列776人採檢,目前檢驗結果尚未出爐。目前和碩全廠停工5天,還要再做2次快篩,確定為陰性後全廠才可復工,相關居隔人員也需居隔滿10天。外界訝異和碩短期內竟爆出數百人確診,鄭文燦表示,主要是有1員工主動快篩陽性,雖然該員工為無症狀感染者,但仍具有傳播力,衛生局立即要求擴大全場採檢,後續才爆出如此多的確診量。鄭文燦表示,和碩新增489人確診,占今日確診數的45.6%;和碩聯合龜山廠全廠共2645人,包含本國籍1104人與外國籍1541人,市府已再擴大採檢776人,相關檢驗尚未出爐,初步確認確診移工大部分都在宿舍2至5樓,衛生局已要求移工分倉分流、就地隔離,同步加強宿舍清消作業,而本國籍確診員工則需居隔。鄭文燦表示,儘管目前社區採檢站,有2至3成的民眾Ct值高於30,也有些感染者是無症狀,但他仍希望企業要建立定期快篩,揪出確診黑數,尤其是有移工的職場,要加強定期快篩。今天的案例還包括平鎮公托中心新增1名幼兒染疫,其父母先前確診,該公托中心目前採檢174人;中央大學新增3例,主要是機械系學生,另1人為工學院學生,開學前住在同一宿舍,目前機械系全面暫停實體課程。此外,在龜山幼兒園採檢389位,2人確診;私立溫格爾幼兒園採檢137人,全數陰性;中壢富台國小中採檢251位,8人確診。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近日COVID-19本土確診人數急速攀升,因應國內個案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疫情指揮中心在日前公布居家照護指引和輕重症分流措施,將從原本的全面清零轉為減少重症。面對確診數增加,接觸疑似個案的機會也增加,若身邊出現確診個案,民眾需要如何應對?聯合新聞網整理10大常見疑問,讓您面對疫情也能有跡可循,不再手忙腳亂。Q1:朋友、同事或身邊有人確診怎麼辦?若是密切接觸者:請先在家中配戴口罩自我隔離,避免與同住家人接觸及使用相同衛浴,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年長者及幼童。同時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喘等疑似症狀,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若非密切接觸者:只需要自我健康監測10 天,出現疑似症狀且快篩結果為陽性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檢測。使用過的快篩器材採需用塑膠袋密封好,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給院所人員。Q2:怎樣算密切接觸者?會被匡列嗎?確診者從發病當天或者得知檢驗結果為陽性當天回推4天至開始隔離前,曾同住、用餐、搭乘交通工具、接觸達15分鐘以上的對象皆屬於密切接觸者。如果沒有直接接觸到確診者,則不屬於密切接觸者,不會被匡列,像是同學的室友確診、同事的太太確診,自己並不會被匡列。Q3:在外接到衛生單位通知,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該怎麼辦?接到電話後隔離通知立即生效,須全程佩戴口罩,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返家或至隔離地點,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無法自行返回隔離地點,可連繫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將協助安排車輛接送。Q4:快篩陽性怎麼辦?若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請聯絡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若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請將檢測器材密封包裝,帶至社區採檢站進行PCR核酸檢測,移動過程務必戴好口罩,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Q5:已經PCR採檢完畢,檢驗結果何時會出來?等候結果期間要注意什麼?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地方衛生單位會主動通知您並安排就醫。若在採檢後3天仍未接獲通知,表示您的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等待結果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Q6:若PCR確診怎麼辦?要選居家照護還是去醫療院所?被告知確診後,目前只有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孕婦、中重症等患者會送醫,其餘確診者會送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護。選擇居家照護者須為無症狀或輕症個案,且小於65歲、未懷孕或洗腎。此外同住者最多為4人,同住者也要低於65歲且無懷孕或洗腎。Q7:若PCR陰性,居家隔離要多久?居家隔離10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居家隔離天數為10天,與確診者最後接觸日的隔天算作第1天,隔離期滿前檢驗陰性可解除隔離,並從第11天起繼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延伸閱讀:•疫情期間 這六項藥品你準備好了嗎?•本土疫情升溫 她列「14天儲糧清單」Q8:居家隔離要期間要檢測幾次?(2)原本要篩檢4次,從20日起調整,隔離期滿或檢疫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另提供其備用快篩試劑1支,於出現症狀時使用。Q9:我確診了,需要自行通知曾接觸過的親友同事嗎?如果被通知確診,可以先連絡密切接觸者,並請他們留在家中自我隔離、主動聯絡衛生單位或是等候通知。等候期間,請密切接觸者務必佩戴口罩及注意衛生,也要避免跟其他同住者接觸或用餐,並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疑似症狀,請以家用快篩進行檢測或連繫地方衛生局、撥打1922。Q10:和確診者足跡重疊、收到簡訊怎麼辦?收到細胞簡訊不等於被匡列,只是提醒民眾要自我健康監測14天,可以到採檢站公費採檢,在這段期間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地點、活動以及外出用餐,如有外出需求應全程配戴口罩。若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請儘速就醫採檢;如果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則仍可正常生活、工作、上學。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怎麼辦?應對步驟一次看
全台確診數不斷上升,因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傳染風險很高,輕症確診者或無症狀感染者也愈來愈多。若是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怎麼辦?《元氣網》整理相關資訊,讓您了解如何應對。【我是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我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有什麼醫療協助措施?】【我是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如在居家隔離地點1. 大部分的 COVID-19 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您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以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症狀,盡量臥床休息和飲水。6.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7. 請依指示就醫,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10. 電話連絡我的密切接觸者(在我開始有症狀發生的前四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未佩戴口罩下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11. 留在家中等待公衛人員通知安排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撤離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註:指揮中心宣布,自4/20日起放寬有就醫或採檢需求之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交通運送方式,公告確診個案及同住居家隔離者緊急就醫交通方式,同意同住親友接送,或步行、自行駕騎車等自行前往方式為輔。>>【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如不在居家隔離地點我在工作場所或從事社交或戶外活動時接到衛生單位電話通知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該怎麼做?接到電話通知即發生效力,接到通知後:1. 配戴醫用口罩立即返家隔離。2. 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應留在家中(或指揮中心、地方政府指定範圍內),禁止外出、不得出境或出國。3. 如果您不是在隔離地點接到通知,請您即刻以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等方式儘速返回隔離地點。4. 若您無法以上述方式返回,請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協助安排防疫車輛或安排就近隔離。>>【看更多】【我有接觸到確診個案應該注意什麼?】→有密切接觸者注意事項若無適當保護,且相處時間超過 15 分鐘,即為密切接觸者,須進行居家隔離 10 天,並於匡列時及期滿時各做一次快篩。若快篩陽性並經 PCR 採檢陽性確診,則依據個別身體狀況是否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進入居家照護或配合衛生單位指示隔離/治療。若 PCR 採檢陰性,即持續注意隔離期間是否出現症狀,並在完成隔離後自主健康管理 7 天。(註:5/8日起密切接觸者匡列,僅限同住親友、同住室友,並取消電子圍籬措施;而醫院等職場、學校相關接觸者,按規定僅須採自主應變,不必再開居隔單,若符合無症狀、完成追加劑接種及快篩陰性三個條件,可正常工作、就學。)1. 如果您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四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 15 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需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 的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6.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 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7. 在家自我隔離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 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10. 於家中自我隔離期間,如遇生命、身體等之緊急危難(如:火災、地震等)而出於不得已所為離開隔離房間或住所之適當行為,不予處罰;惟撤離時應佩戴口罩,並儘速聯繫所在地方政府或 1922,並依地方政府指示辦理。→沒有密切接觸者注意事向若為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需自我健康監測,若無必要行程避免外出,不要聚餐、聚會,等待該名密切接觸者採檢結果。若該名接觸者為陰性,即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正常生活,若該名接觸者為陽性,則轉為確診個案接觸者,依密切接觸者流程執行相關防疫措施。如果您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10 天,如有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快篩結果為陽性,請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 一步檢測,並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居家期間有就醫需求不能外出怎麼辦?】→居家照護確診個案1. 緊急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至醫院或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收治:以防疫車隊為原則。3. 轉院:醫院(合約)救護車、民間救護車。4. 返家隔離治療(含就醫後返家):依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返家(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5. 至醫院採檢: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居家隔離(同住之未確診者)1. 緊急就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至醫院或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收治:以防疫車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由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看更多】【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有什麼醫療協助措施?】→24 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1. 衛生福利部建構「健康益友 App」可免費下載使用,提供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期間,如有緊急醫療需求,可透過 APP 提出醫療諮詢申請。2. 有關「健康益友 App」操作流程,可於健康益友網頁(eucare.tw)或於 App 之會員中心頁面,參考操作手冊執行。3. 登錄平台後功能自動開通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功能,惟緊急醫療諮詢服務對象為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為避免資源排擠,系統將於 24 小時內核對確認居家隔離/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名單,未在名單中者將暫先停權。4. 本平台與台灣急診醫學會合作,由急診專科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全天 24 小時提供即時之緊急醫療諮詢服務,並協助介接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5. 經醫師透過視訊評估(1) 立即送醫:以 119 救護車為原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2) 情況穩定:居家休養。6. 若申請諮詢所在地縣市消防局未加入緊急醫療諮詢平台,將無法由此平台進行即時線上轉介及救護車派送,因此申請諮詢者倘有 119 緊急後送之醫療需求時,仍需自行撥打 119 聯繫勤指中心指派救護車協助送醫。→遠距門診醫療,可循以下 3 類方式辦理1. 全民健保視訊診療計畫:(1) 可至中央健康保險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因應 COVID-19 疫情之視訊診療」專區,查詢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撥打門診掛號專線或至該醫療機構提供之網頁,自行預約掛號。(2) 視訊診療門診的開設,仍需視各醫療機構之人力量能隨時變動,建議先電洽該醫療機構確認。(3) 須備有網路連線及視訊設備(如:手機、平板等),並依照醫療院所指示,下載所需視訊 App(如:LINE、Webex 等)。2. 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由各地方政府擬訂計畫因地制宜指定醫院或診所,提供門診視訊診療服務,同時搭配主責醫院(或診所)、負責藥局或釋出處方箋等方式,由藥師調劑提供藥物,並以通訊方式提供用藥指導及諮詢服務。3. 衛生福利部遠距醫療診療方案:(1)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可下載「健康益友App」,申請居家隔離檢疫方案,進行視訊診療門診預約。平台提供視訊看診、開立及交付電子處方箋等功能。(2) 由指定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提供居家照護 COVID-19 確診個案遠距醫療門診診療服務。(3) 各縣市政府倘需將居家照護計畫中,實施視訊診療之醫院或診所名單納入「健康益友 App」,可洽醫事司協助。>>【看更多】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再鬆綁 居家滿10天免採檢解隔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連續四天單日確診人數破千,集中檢疫所及加強版防疫旅館占床率直線上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最新輕症及無症狀者解除隔離條件,不管為本土確診或境外移入個案,如收治於醫院、集檢所或防疫旅館,只要符合資格,最快四天即可解隔;至於輕症的居家照護者隔離滿十天,免採檢,就能解隔。依照現行檢疫規定,入境PCR陰性者及本土遭匡列的接觸者檢疫天數仍維持不變,十天檢疫,另加七天自主健康管理,相較之下,無感染者居隔的天數可能還多於確診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四月十六日專家會議決議,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只要持續無症狀或症狀緩解,並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即可解除隔離治療並展開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一,距發病或採檢日第四天內,兩次快篩或PCR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卅。條件二,距發病或採檢日第五至九天內,追蹤一次快篩或PCR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卅。條件三,距發病或採檢日達十天,無須採檢即可解隔。收治於醫院、集檢所或防疫旅館的輕症者只要符合上述三條件的任何一項,即可解除隔離,最快四天就能返家自主健康管理;不過,居家照護的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就只能選擇第三個條件,因為指揮中心不認可自行快篩的結果,只承認醫事人員執行快篩,因此,居家照護的確診者只能靜候十天解除隔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解釋,美、日等研究文獻顯示,Omicron傳染期病毒量最高時間通常在第三至五天,之後病毒量下降,第七至九天傳染力低,第十天檢體已無法培養,可認定為不具傳染力。至於住院的中度及重症個案,仍需採檢PCR兩次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三十,才能解隔。陳時中強調,不管以哪一項條件解除隔離,均需再自我健康管理七天;另外,境外移入個案若於入境七天內解隔,仍要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第十七天,並於入境第十天,或有症狀時自行快篩。目前國內專責和負壓病床共五三八九床,空床率為六成三;中央集中檢疫所六五七○床,空床率二成四;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僅六家,空床率一成。陳時中表示,已有十縣市開辦居家照護,包括六都及宜蘭、花蓮、基隆、新竹。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放寬解隔條件:最快四天解隔 防疫旅館剩131床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已連續第四天確診診人數破千。為維持收治和醫療量能,指揮中心今天再度針對輕症、無症狀確診者修訂解隔離條件,最快四天可解隔。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根據4月16日專家詢會議決議,無症狀、輕症確診者解除隔離治療條件,只要無症狀或症狀緩解並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可解除隔離治療並進行七天自主健康管理。一、距發病、採檢日第4天內,追蹤兩次快篩或PCR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二、距發病、採檢日第5至9天內,追蹤一次篩或PCR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三、距發病、採檢日達10天,無須採檢即可解隔不過,陳時中表示,第一、二項解隔條件不適用於居家照護的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另外快篩須由醫事人員執行。另外,境外移入個案若於入境7天內前解除隔治療者,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第17天,並於入境第10天及有症狀時自行執行1次家用快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此次解隔條件適用於醫院和加強集中檢疫所、加強防疫旅館的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重症則沒有調整,仍要採檢PCR兩次陰性或Ct值大於等於30,才能解隔。因為居家照護無法在家由醫事人員採檢,因此居家照護確診者不適用條件一和二,但原本是發病或採檢確診後10天需採檢一次快篩陰性才可解隔,新版規定則是居隔滿十天,不用採檢可直接解隔。羅一鈞表示,經過審視美國、日本等國家文獻資料看到Omicron傳染期達到病毒量最高量通常在第三至五天,五天後病毒量下降,超過七至九天傳染力很低,第十天檢體已無法培養,可認定為不具傳染力。目前國內專責和負壓病床共5389床,空床率為63.1%、中央集中檢疫所6570床,空床數剩1573床,空床率23.9%、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共1195床,空床數僅剩131床,空床率11.0%。另外,加入居家照護的縣市共10個,陳時中表示,包括六都以及宜蘭、花蓮、基隆以及新增新竹。
-
2022-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與病毒共存」?鍾南山:中國大陸不適用「完全開放」
面對越來越多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大陸知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中國會在「動態清零」中逐步開放,但完全開放不適用,因為這將導致病死亡人數明顯增加。據《上觀新聞》報導,鍾南山8日與天津南開大學學生進行視訊授課後,在與學生座談時做上述表示。他在座談中也提及當前上海的疫情。鍾南山說,這一次上海確實出現了比較大面積的擴散情況。但總的來說,這次疫情的Omicron病毒傳播率高,但症狀比較輕,比起Delta病毒死亡率相對也低。鍾南山強調,比起美國極高的感染率,和越來越多因疫情而去世的病人,「中國的比率只相當於美國的幾千分之一,這充分體現了我們國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則。」4月8日,中國大陸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34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2萬3,737例,所有感染者中逾九成四在上海。截至8日24時,中國大陸現有確診病例2萬3,186例,其中重症病例79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4萬5,797人。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後遺症「疲勞」最大宗 喪失活動力染疫者加速退化
全球疫情雖逐步趨緩,約有三成染疫者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國內推動「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北醫附醫統計,新冠後遺症以「喘」為最大增,其次依序為健忘、疲勞等。隨著Omicron成為主流變異株,則以「疲勞」的後遺症最為常見。醫師指出,臨床發現,不少染疫長者,因「疲勞」加速功能退化,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工作等。醫界認為,染疫者於急性期時,就應該介入協助心肺功能復健,降低後遺症影響。台中榮總復健科主任程遠揚表示,新冠染疫者因為肺部發炎引發肺纖維化,或因病毒侵犯心血管系統使心臟功能受損,住院臥床也可能造成四肢肌力喪失、心肺耐力下降,使後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愈來愈差。根據北醫附醫統計,收治的染疫者引發的新冠後遺症,呼吸費力或喘占最大增達50%、健忘46%、疲勞43%、掉髮36%、失眠29%、焦慮29%、咳嗽/咳痰25%、喉嚨不適25%、胸痛/緊繃21%。程遠揚表示,喘不過氣主要是Delta變異株的主要後遺症,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後遺症則是「疲勞」最多。程遠揚表示,無論是輕症或是重症,染疫後帶來的疲勞、倦怠或是無力感,會讓染疫者大幅降低活動的意願,更別說起身運動,大大提高失能的機率。若患者是高齡長輩,喪失活動力後帶來的影響可能對生命帶來威脅,特別是有退化性關節炎、腰椎退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會帶來莫大的影響。台灣心肺復健醫學會今提出「新冠感染者復健治療指引」,介入復健時間分三大部分,第一為避免染疫飽受倦怠引發的退化,建議解隔離後加強心肺耐力訓練;第二針對出現咳痰、呼吸道不適,特別是年長者,介入協助學習不費力的咳嗽的技巧;第三是因染疫住進加護病房者,恐因急性呼吸窘迫造成肺纖維化等,急性期期間就應介入復健。Omicron疫情因疫苗接種率大增,染疫者多以輕症或無症狀為主。程遠揚表示,部分無症狀感染者三個月內也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注意力不集中、腦霧等。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立即就醫。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累積31確診引發4家庭群聚 2歲染Omicron本土最小
Omicron本土疫情升溫,昨新增廿六例境外移入個案,另增七例本土案例,均與桃機群聚事件有關,累積確診達卅一人,引發四起家庭群聚,其中兩名國小生染疫,兩所國小停課十四天。群聚事件中,未滿兩歲的孩童(案一七四一六)病毒基因定序出爐,確定感染Omicron變異株,為本土年紀最小案例。昨天白天指揮中心公布新增六例本土案例,分別是二名手推車工作人員(案一七五○六、一七五○三)、手推車員工夫妻的未滿十歲小孩(案一七五○四)以及其安親班同學(案一七五○五)、居服員妻的友人(案一七五○七)、歌友會群聚的案一七三六九的家人(案一七四八七)。居服員傳播鏈擴大 國小停課昨晚再度傳出案一七五○七的職場同事也傳出確診,指揮中心晚間證實,該案為本國籍廿多歲男性,該家長的小孩所就讀的國小今天也預防性停課一天。昨新增案例多與手推車員工夫妻有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染疫個案都找得到感染源,社區環境基本上還是安全的。」且居服員妻(案一七四七二)從元旦至八日共照顧過八個家庭,採檢七個家庭、十二人,結果均為陰性。缺失二○五項 陳時中:非常小機場手推車人員又增二例,其中案一七五○三與案一七四七三以及其他二名同事,每天共乘上班。至於案一七五○六疑因長期接觸病毒而染疫。陳時中表示,手推車人員整體防疫概念需再提升,已派駐「護理台灣隊」協助改進。護理台灣隊接連兩天在機場糾正缺失,揪出二○五項問題,最大缺失為工作人員不清楚感控原則,小則連抹布清潔方式都犯錯,不過,陳時中卻強調,「這些都是非常小的缺失」,將採取面對面、循環式的教育訓練,改善疏漏缺失。Omicron確診者 四成無症狀目前國內Omicron染疫個案大多為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在Omicron確診者中有四成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六成輕症,症狀以喉嚨癢痛、輕微咳嗽、發燒、鼻塞、全身倦怠等類流感症狀為主,鮮少有嗅味覺異常。長程航班入境 今起均要採檢為避免社區感染爆發,指揮中心宣布今起,搭乘中東、歐美、紐澳長程航班入境者均要落地採檢,若為陽性,直接就醫;另宣布取消原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的十國,改為加嚴三級流行地區,無需送集中檢疫所十四天,改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第三劑預約接種踴躍,湧現排隊人潮,陳時中表示,盡量在本周重新啟動一九二二疫苗預約平台。
-
2021-1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7+7成敗攸關兩件事 李秉穎:同住家人趴趴走有風險
春節專案第一批返台旅客,近7成選擇7+7方案。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說,7+7方案仍有「可憂之處」,兩個觀察重點在於「居家檢疫者是否嚴格遵守檢疫規定」,以及「同住家人是否嚴謹落實自主健康管理」。像夜市、百貨公司、跨年等熱鬧活動,居家檢疫者的同住家人「最好能避免就避免」、「不要亂跑」。李秉穎今上午接受《新聞放鞭炮》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時表示,旅客完整接種仍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而且突破性感染的潛伏期並不會縮短,加上無症狀感染者很多,因此旅客回到家中,如果沒有嚴格遵守居家檢疫規定,就很可能傳給家人,這是第一個觀察重點。不過李秉穎說,這並不容易。他有個朋友,在家裡自主管理就是非常嚴格自己待在獨立衛浴的房間裡,送餐都是餐盤放在門口地上,「讓他自己拿」,回收餐聚時都會做好消毒。「這樣就OK,但大部分情形可能不會這麼嚴格。」第二個觀察重點,是與檢疫者同住但可以出門的家人,有沒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李秉穎表示,如果同住家人被傳染,出去外面趴趴走還是有風險。提醒出門一定要全程戴口罩、勤用酒精洗手,並且不可以到人多的地方,夜市、百貨公司、跨年等,這種活動能避免就避免,不要亂跑。若在餐廳吃飯,也有可能透過餐廳環境發生接觸傳染,但感染風險主要集中於同桌吃飯的人。「不要以為打過疫苗就不會有疫情,一但放棄清零,病例數就會增加。」李秉穎說,英國和韓國都曾因疫苗打了七八成而宣示與病毒共存、放鬆室內不用戴口罩,現在疫情再起的,證實即便打了疫苗,病毒還是會傳來傳去。「與病毒共存要等病毒完全弱化,才有可能,」李秉穎表示,否則疫情一上來就會像5月時,重症死亡就增加、醫療負擔過載、醫療品質下降,該治療的人來不急送醫而死在家裡,對於社會經濟也是打擊。至於Omicron變異株,李秉穎說,「他一定會進來,但各國專家都認為已經輕症化」,雖然傳播強,但不需預期一定會有很多傷亡,畢竟現在越來越多人打疫苗,也是促使疫情輕症化的重要原因。
-
2021-12-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施打疫苗無法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專家:因有這兩大漏洞
南韓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今天確診人數達7175人,創下單日染疫人數新高,其中重症病患840人,是1個月前的2倍。南韓完整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人口達8成,11月起逐步解封後,導致疫情再起。國內專家表示,許多國家7、8成人口已接種兩劑疫苗,但放鬆防疫、脫下口罩後,疫情再起,預期新冠病毒會不斷突變,逐漸逃脫人體免疫監視,有生之年一定會被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暢談台灣新冠威脅及疫苗接種混打最新進展與解答。南韓接種疫苗人口已達8成,但疫情卻再起,施打疫苗達群體免疫是否已無效果。李秉穎說,以往數學模式,疫苗接種率達7、8成後,應可獲得群體免疫力,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但這推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有兩個非常大的漏洞。首先,此理論並未考慮變異株的出現,因變異株會使群體免疫效果打折扣,甚至消失;其次,民眾接種疫苗後,無法保證不會染疫,可能會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或是輕症患者,也無法保證不會傳染給別人,因此容易接觸到病毒的高風險族群,應盡速接種疫苗。「大家有生之年,新冠病毒不會消失,且會一直存在,總有一天,一定會感染到新冠病毒。」李秉穎說,現在已無法靠群體免疫力,保護個人往後20、30年都不會染疫,一定要靠接種疫苗,預防首次染疫所產生的重症威脅。李秉穎表示,預期新冠病毒會不斷突變,逐漸逃脫人體免疫監視,不管是疫苗或自體形成的保護力,還是有可能出現突破性感染。因此有些國家開始接種第三劑接苗,研究發現,第三劑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有所提升,並減少突破性感染機會,尤其Omicron於全世界流行,若符合第三劑疫苗接種對象,應盡速接種。
-
2021-1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Omicron快篩篩不出?第三劑能應付?台大醫解答
世界各國對剛出現的變種病毒「Omicron」積極應對,不少人擔心的是,現行的PCR與快篩試劑,是否無法辨認Omicron?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Omicron不影響現在的快篩準確性。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 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新冠感染者有許多為無症狀感染者,家用快篩便成為防疫利器之一。不過Omicron有32個位點出現變異,各界憂心現有的快篩試劑,會發生篩檢不到的「偽陰性」情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Omicron突變發生在S蛋白上,不在N蛋白上。而現行PCR非針對經常突變的S蛋白檢查,因此抗原快篩與PCR都可檢測Omicron;少數國家的快篩是採用S蛋白做標的,有可能檢測不準確,但台灣沒用到。李建璋表示,Omicron突變地方在S蛋白,但現有的快篩試劑,是檢測不易突變的N蛋白,所以不會影響準確性。另外針對Omicron,從現行資訊與學理判斷,該病毒株R0值頗高,但重症率還不確定,目前南非傳來的資訊顯示多是輕症。如日後確定病毒傳染力強,且感染者多為無症狀,建議自備快篩試劑做檢驗。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 應做快篩至於何時該使用快篩?李建璋表示,如有呼吸道症狀,又有接觸史,就可以做快篩。如出現兩條線的陽性反應,就將試劑用夾鏈袋包好,打1922依照指示就醫,並帶著包妥的快篩試劑。李建璋提醒民眾「防疫三寶」:按時接種疫苗、出外戴好口罩、有需要就快篩。現行的疫苗多透過S抗體保護,可能對Omicron保護力不高,但疫苗主要是防範重症與死亡,不可輕忽。至於各界熱烈討論的第三劑疫苗能否應付Omicron,需要從更多的文獻做佐證。(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哪個準確? 專家解答 ·居家快篩試劑擔心測出偽陰性、偽陽性怎辦? 醫揭「挑選原則&使用注意事項」
-
2021-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免於戳鼻子酷刑 檢測新冠病毒「吐口水」未來也能行
要將原子筆粗的篩檢棒,戳進鼻腔八公分,直抵咽喉採檢黏膜組織,許多人一想到要做PCR核酸篩檢,就頭皮發麻,如因工作緣故,持續「戳鼻子」,那更是一場惡夢。國內生技業者研發唾液PCR核酸篩檢,只要「吐口水」,就完成採樣,小孩子也可輕鬆做篩檢。富佳生技在「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正式發表這項技術,董事長廖本揚表示,Omicron變異株再度掀起另一波全球新冠疫情,目前確診者大都是年輕、無症狀感染者,如何提早確診,成為防疫關鍵。新加坡一項研究證實,唾液檢測在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更為靈敏,研究團隊分析200名染疫移工檢測資料後發現,對於無症狀或輕症患者來說,使用唾液樣本檢測的靈敏度,遠高於鼻咽樣本或自採鼻腔樣本檢測。該項研究結論為,大多數感染者均屬無症狀或輕症,唾液樣本檢測可提供更方便、舒適、且靈敏的篩檢方式。對於有過頻繁接受PCR核酸篩檢的醫護人員、機師空姐等機組人員來說,「戳鼻子」PCR核酸篩檢有如酷刑,篩檢棒深入鼻腔時,眼淚鼻水直流,苦不堪言。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現行PCR核酸篩檢幾乎都是檢驗鼻咽、喉咽等部位是否存有病毒,必須將長長的棉花棒深入鼻咽中,極度不舒服,間接降低民眾篩檢的意願。詹長權說,新冠病毒如欲進入人體細胞,病毒S蛋白需與細胞上的ACE2接受器結合,而這類接受器分布許多黏膜組織,直接採集鼻腔黏膜組織,最為直接,但也令人受罪。因此,許多國家積極研發唾液PCR核酸篩檢,但唾液中還有許多成分,影響檢測精確度,門檻難度相當高。國內生技業者能夠突破瓶頸,成功研發唾液檢測,且取得食藥署認證,實屬難得。「打過疫苗及治癒的感染者仍會再度感染」廖本揚說,該公司分析一家公司越南廠5700名員工的染疫狀況,近一個月的數據顯示, 在2600名曾染疫者中,30人再度被感染並確診。在3100名完整兩劑接種疫苗員工中,則有70人突破性感染。廖本揚說,唯有「勤篩」,提高篩檢頻率,才能有效預防再次感染。國外研究證實,「勤篩」要比檢測精準度更重要,如果能夠天天檢測,有效性可接近一百。廖本揚說,唾液PCR核酸篩檢系統操作簡便,適用各種年齡輕便,採用一次性使用耗材,衛生安全。此外,測試結果可自動上傳至雲端,儲存於資料庫中,在透過電信業者傳送到用戶手機。詹長權表示,該項唾液PCR核酸篩檢技術如能取得食藥署居家篩檢認證,對於必須經常篩檢者將是一大福音。此外,未來如不幸疫情再起,爆發大規模感染,該項技術可用於社區廣篩,有助於防疫。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拚疫苗覆蓋率 恐難群體免疫
本土疫情平穩,以致疫苗打氣低迷,指揮官陳時中昨以新加坡臨床數據為例,八十歲以上年長者如能完整接種兩劑,致死率和重症率大幅下降九成,提醒「還沒打疫苗的,該打第二劑的,都趕快去打疫苗。」陳時中表示,原本期待覆蓋率衝高,就可達成社區群體免疫,但目前看來不太可能,Omicron病毒比較奇特,接種疫苗仍無法防止無症狀者繼續傳播病毒,如果無症狀感染者眾多,將嚴重威脅尚未接種的健康。
-
2021-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引新加坡資料催打疫苗 陳時中:完整接種重症死亡大減
目前我國75歲以上長者及第五類長照機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二劑覆蓋率都只有六成多,為接種率最低的兩大族群,同時也是新冠肺炎重症高風險群。面對新變異株恐引起疫情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特別引用新加坡接種資料指出,年長者完整接種後,致死率和重症率都能大降九成,呼籲「還沒打疫苗的,該打第二劑的,都趕快去打疫苗」。陳時中表示,這個月以來觀察到登記意願和預約接種的人數都有相當降低,與本土無疫情有很大關係,但他特別強調「打疫苗不是治療、是預防」,所以一定要事先打,如果等疫情再起才打,都已經來不及生成保護力。陳時中分析,接種疫苗可讓自己變成重症或死亡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但過去期待能達成社區群體免疫,目前已知不太可能,因為「這隻病毒比較奇特」,接種疫苗仍無法防止受感染的無症狀者繼續傳播病毒,如果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眾多,對於尚未接種者就是另一種威脅。陳時中根據新加坡今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接種資料指出,8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重症率高達46%、致死率高達22%,但若接種一劑重症率可減少至39%、致死率減少至12%,要是能完整接種更好,重症率僅12%、致死率僅2.5%。在70到79歲、60到69歲都可以看到部分接種、完整接種的致死率和重症率顯著低於未接種的現象。截至今天中午為止,符合第16期BNT疫苗接種資格的178.3萬人,已有68.9萬人完成預約。陳時中說,現在疫苗充足、可近性也很好,很多地方都可接種,不再需要搶打,再次呼籲未曾接種的民眾儘速接種,時間到該打第二劑的也要趕快打,才能夠保護自己,讓社區更加安全。
-
2021-10-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降級不戴口罩? 李秉穎:3、4年後新冠輕症化才有機會
台灣疫情穩定,本土案例近期皆在個位數游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清零」是他的目標,不推崇與病毒共存,因與病毒「共存」就可能「共亡」。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表示,他支持「清零不共存」想法,疫苗不具絕對保護力,無症狀也會傳播,相較起來反而更傷經濟。口罩直到新冠病毒輕症化前都不該拿下來,他推估至少再等3、4年才有機會輕症化,屆時再來談與病毒共存。李秉穎今接受周玉蔻主持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李秉穎表示,許多專家都提倡疫苗覆蓋率破六到七成,可以達到群體免疫,當R值小於1時,病毒傳播強度變差,久而久之病毒就會消失。但這項模組推估,忽略的三大問題,新冠疫苗不是百分百有效、新冠病毒會變異、打完疫苗即使無症狀仍具傳播力。李秉穎表示,國外針對接種AZ疫苗後,頻繁檢測PCR,發現有一部分仍屬於無症狀感染者,這群無症狀感染者僅有「15%」的機率接觸確診者後不會帶病毒,等於其餘85%接種完整疫苗後成為無症狀感染者,還是會帶著病毒傳播給他人,只要傳給社會中大約20%到30%堅持不打疫苗者,就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保持社區內乾淨,確實是政府該走的目標。李秉穎解釋,以Delta病毒為例,一位感染者可以一次傳三個,三再傳變九,只要幾周就能達到千人感染。依照國外的研究,每次群聚感染事件爆發,其中約有20%會演變成重症,2%到4%死亡,醫療體系馬上會看見異常。李秉穎表示,台灣目前積極提高疫苗覆蓋率,但是若僅依循覆蓋率就決定全面開放,從其他國家的案例來看,疫情將再次爆發,並嚴重威脅國家經濟發展。台灣近期的GDP排名又再次上修,他說,如果台灣現在仍處於各縣市群聚事件零星爆發的階段,其他國家會對台灣免除檢疫措施嗎?國內還有機會正常運作嗎?現階段與病毒共存,反而對國內的經濟影響更大。從2009年H1N1新型流感的經驗來看,李秉穎表示,一開始爆發的前幾年,每年台灣都有幾百人因新型流感重症而死亡,對於人類極具威脅,但隨著疫苗的施打、人類免疫系統不斷中和病毒,經歷好幾年的變化,H1N1新型流感已經變舊型流感,對人類而言逐步輕症化,直到近4年、5年才與H1N1和平共存。李秉穎表示,新冠病毒也漸漸有這樣的趨勢,國外研究武漢株與Delta株感染後產生的症狀,武漢株以發燒、咳嗽為主,咳嗽症狀表示是下呼吸道感染,到了Delta株大多是流鼻水、頭痛,顯示已經變成上呼吸道感染,有走向「輕症」的道路。李秉穎表示,新冠疫苗覆蓋率遠高過其他疾病,他相信不用像H1N1等這麼久,推估再等3到4年,新冠病毒才會輕症化,人體的免疫系統才有足夠的力量去制衡它,到時候才有機會共存,脫掉口罩,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
2021-09-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社區監測達標率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已一年九個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年8月30日起終於啟動社區加強監測方案,希望全國82間基層定點醫師診所積極促成兩歲以上疑似症狀民眾快篩。預計每月共發下1萬份快篩試劑,希望每間診所每周回報至少100件檢驗結果,達成每周至少1萬件的監測目標。方案上路已逾兩周,但單周通報病例數卻都只有7、800人,達標率低於一成。基層醫師與實驗室主持人都擔憂,政府發現確診就採用高強度大範圍隔離,社會心理壓力過大,導致輕症或無症狀但有風險的民眾排斥檢測,診所也缺乏通報意願,恐無助於及早阻斷社區傳播鏈。專家也提醒,中秋連假大規模出遊,10到14天後就是一個考驗,到時候任何疑似症狀者都應採檢,希望民眾正向看待篩檢。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現在疫情比較緩和,症狀輕微的民眾就「不想面對」,如果症狀不嚴重又打過疫苗,民眾就更不想篩了。但是病毒存在於台灣社區,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所以可以看到最近確診的民眾,很多人都原本以為自己沒事,因為需要去陪病探病或做醫療檢查,不得不受檢,才被發現的。長庚醫院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這幾天看到中秋連假出遊人潮,在外遊玩難免與人群接觸、比較難確實洗手,未來10到14天可能出現一波有疑似症狀的,到時候只要有疑似感冒症狀者,都應該要快篩,及早發現病例,才能控制疫情,不再出現重症病人湧進醫院的社區大流行。但令人擔心的是,現在除非是有出國、探病、就醫而被規定要篩檢,一般民眾對於快篩的態度相當負面。針對中央與地方對確診者周圍的人祭出大範圍的預防性強制隔離,施信如說,政府應三思這些措施的必要性。雖然Delta變異株傳播力強,但是嚴重度並未明顯提高,也已知如何治療、預防重症。即便Delta變異株沒有這麼恐怖,施信如表示,隔離政策卻是如此嚴苛,只要有確診就有很一大群人被強制隔離,這種隔離措施對某些身心較脆弱的人來說幾乎是難以承受的,像是被打入地獄一般。這樣一來,誰會願意做檢測?人們心理上一直把Delta變異株視為恐怖的致命病毒,「這樣是無法過日子的。」「快篩找到病人是好事情,」施信如表示,社會大眾需要調整心態,正向看待檢測,改變對確診者的態度,也要調整過度嚴苛的隔離政策。這樣在等待疫苗到貨和接種期間,才能有效利用檢測控制社區疫情。林應然則提醒,另一隱憂是流感疫苗打氣差。因為防疫措施間接減少流感疫情,民眾對於接種流感疫苗的重視度大減,相較往年9月下旬的預約人氣,今年目前預約流感疫苗人數都少了一半以上,剩下固定每年必接種流感疫苗的人還是會來。林應然提醒,今年流感疫苗供貨充裕,不同疫苗之間間隔一周就可以,民眾登記預約新冠肺炎疫苗之餘,也別忘了安排時間接種流感疫苗。
-
2021-09-06 名人.黃軒
不是有症狀者才有?醫:無症狀感染者也會有新冠後遺症
大家都以為,只有那些住院或住加護病房的COVID-19患者,才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只要曾經確診病例,不管是輕症/無症狀感染者,也是一樣會有因COVID-19確診之後的長期後遺症。無症狀感染者也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一項在美國亞歷桑那州進行的研究,調查303位未住院的COVID-19確診患者,發現有68.7%(95%信賴期間,63.4-73.9)的這些門診患者,在30天後仍然有至少一個症狀持續存在。這當中,仍然有157位 ( 157/303, 51.8% ) 的症狀,甚至維持超過了60天以上。所以,不要以為輕症患者,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也很輕、也不要以為無症狀感染者,就不會有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了!(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in a non-hospitalized cohort: Results from the Arizona CoVHORT)加州另一個研究,發現1407位確診未住院的病例中,有382位患者(27%)持續4週,都依然有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腹痛。那些完全無症狀患者,有32%的人,經過10天的急性診療30天後,仍是有新冠長期的後遺症(COVID 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Predictors for Becoming a Long-Hauler: Looking for Clarity in the Haze of the Pandemic)另一項調查一千九百萬左右美國人的研究,發現住院治療的病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是那些未住院治療的46倍。這次研究的進一步調查顯示:有症狀的患者,住院: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50%有症狀的患者,門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27.5%無症狀感染者,(住院/門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 19%換言之,這份研究報告顯示,有症狀、有住院的病人,仍然是易得到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但是無症狀感染者,依然也是會得新冠長期的後遺症,這些我們都不可不慎的。哪些輕微/無症狀確診者,較易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研究人員更好奇,哪些人是較易發生新冠長期的後遺症呢?一項研究發現。低教育的患者、有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慢性病患者及自訢症狀嚴重者,以上4個因素是易影響COVID-19患者,傾向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的出現,大家臨床可以關注這樣的病患,可能需要更多、更久的時間去治療其後遺症。資料來源:Persistent Poor Health Post-COVID-19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r Initial Disease SeverityLong COVID See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Mild DiseaseCOVID 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Predictors for Becoming a Long-Hauler: Looking for Clarity in the Haze of the Pandemic※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8-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5大NG行為別犯 核酸檢測、抗原檢測試劑怎麼選?
●居家快篩適合住家或工作點位於確診高風險區●若與確診者足跡重疊,也建議可以居家快篩●接觸疑似確診者,兩周內可5天篩一次疫情逐步緩降,不少企業與機構為維護場域安全,要求出入必須居家快篩。疫情間協助企業篩檢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部分民眾對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仍不了解,他提出常見的5大NG行為,提醒民眾注意,以免傷了荷包又失準。居家快篩常見5大失誤1、操作前必須先清潔雙手:如果雙手未洗乾淨,採檢棒可能被汙染,造成結果失準。2、使用前必須檢查保存期限:居家快篩跟所有日用品一樣,過期的快篩試劑有失去效力的疑慮,結果也無法參考。3、別急著拆封:有人拿到快篩套組後馬上就拆開,陳宥達指出,這不是拆禮物,使用之前再開封,避免試劑過早暴露於環境,影響結果。4、使用時採檢棒應充分浸泡於試管:有人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採檢棒沾入試管,若浸泡不夠久,檢體與緩衝液沒辦法混和,會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5、採檢顯示日期並拍照存證:可將檢驗結果與可顯示日期的物品放在一起拍照,以便後續作為證明使用。各廠牌試劑在操作上有些許不同,陳宥達建議,可先閱讀仿單再進行採檢。採驗後請妥善處理廢棄物,以免造成環境汙染。核酸檢測較準 抗原檢測便宜食藥署目前核准發售的居家快篩試劑有5款,部分民眾不知如何挑選。陳宥達指出,由於鼻腔可採集的病毒量最多,居家快篩試劑都是從鼻腔採檢,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核酸檢測優點是偵測靈敏,Ct值小於37就能夠偵測到,且陽性一致率較高,高達97%,但所需費用較高,單組落在新台幣1800元上下,所需採檢時間較長為30分鐘。抗原檢測操作方便,需時較短約15分鐘,但病毒量較多才偵測得到,陽性一致率較低,約90至94%,單價落在單支300至400元間。應該選擇核酸還是抗原快篩?陳宥達說,若染疫風險不高、必須定期快篩,考量成本,建議選擇抗原快篩;若3天內曾與高風險確診者接觸,則建議使用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比較不會造成誤判。出現偽陰性、偽陽性怎辦?家用快篩雖然方便,但對於病毒量較少的Ct值較高者、無症狀感染者,或採檢不確實的人,檢測準確度讓人存疑。陳宥達說,若擔心出現偽陰性或偽陽性,建議採撿第一次後,5到7天再做一次快篩。不論是核酸還是抗原快篩,一旦檢出陽性,建議盡快通報各地衛生局,或自行前往相關院所進一步檢測,謹記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
2021-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常見五大NG行為 跟著醫師這樣做不會浪費錢
疫情逐步緩降,不少企業與機構為維護場域安全,要求出入必須居家快篩。疫情間協助企業篩檢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部分民眾對使用居家快篩試劑仍不了解,他提出常見的五大NG行為,提醒民眾注意,以免傷了荷包又失準。●居家快篩常見五大失誤一、操作前必須先清潔雙手,陳宥達說,如果雙手未洗乾淨,採檢棒可能被汙染,造成結果失準。二、使用前必須檢查保存期限,居家快篩跟所有日用品一樣,過期的快篩試劑有失去效力的疑慮,結果也無法參考。三、是別急著拆封,有人拿到快篩套組後馬上就拆開,陳宥達指出,這不是拆禮物,使用之前再開封,避免試劑過早暴露於環境,影響結果。四、使用時採檢棒應充分浸泡於試管,有人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棉花沾入試管,若浸泡不夠久,檢體與緩衝液沒辦法混和,會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五、等採檢結果出來,必須擺放日期並拍照存證。陳宥達建議,可將檢驗結果與可顯示日期的物品放在一起拍照,以便後續作為證明使用。另外,各廠牌試劑在操作上有些許不同,陳宥達建議,可先閱讀仿單再進行採檢。採驗後請妥善處理廢棄物,以免造成環境汙染。●核酸檢測、抗原檢測比一比食藥署目前核准發售的居家快篩試劑有五款,部分民眾不知如何挑選。陳宥達指出,由於鼻腔可採集的病毒量最多,居家快篩試劑都是從鼻腔採檢,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及抗原檢測。核酸檢測採用分子增幅技術,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優點是偵測靈敏,Ct值小於37就能夠偵測到,且陽性一致率較高,高達97%,但所需費用較高,單組落在新台幣1800元上下,所需採檢時間較長為30分鐘。抗原檢測運用專一結合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像是鑰匙與鎖配對結合的概念,操作方便,需時較短約15分鐘,但病毒量較多才偵測得到,陽性一致率較低,約90至94%,單價落在單支300至400元間。應該選擇核酸還是抗原快篩?陳宥達說,若染疫風險不高、必須定期快篩,考量成本,建議選擇抗原快篩;若3天內曾與高風險確診者接觸,則建議使用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比較不會造成誤判。●偽陰性、偽陽性怎麼辦?家用快篩雖然方便,但對於病毒量較少的Ct值較高者、無症狀感染者,或採檢不確實的人,檢測準確度讓人存疑。陳宥達說,若擔心出現偽陰性,建議採撿第一次後,5到7天再做一次快篩。不論是核酸還是抗原快篩,一旦檢出陽性,建議盡快通報各地衛生局,或自行前往相關院所進一步檢測,謹記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指揮中心「居家快篩指引」中也提醒,居家快篩只是作為輔助,若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採檢與治療。●疾管署「民眾使用 COVID-19 家用快篩試劑指引」https://www.cdc.gov.tw/File/Get/WFvJFdWmBIShW-dJkkCAaQ
-
2021-08-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建議已接種者戴上口罩 美CDC:應把Delta當成新病毒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七月卅日公布的報告警告,Delta變種病毒恐導致更嚴重病症,而且可能像水痘一樣容易傳染,呼籲官員必須坦承「疫情戰出現變化」,應該把Delta病毒當成新病毒看待。這份研究調查麻州接種率最高郡、度假景點鱈魚角,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周末後,當地至今已有逾九百人確診,其中約四分之三為接種完疫苗者;而這些突破性感染者中,約八成病患出現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痛和發燒等常見症狀。卅日公布的麻州新冠肺炎爆發的研究細節,指出已接種疫苗但仍出現突破性感染者,攜帶的新冠病毒量跟未接種者一樣多,並建議已接種者在國內部分疫情升溫區室內應重新戴上口罩。該研究因此指出,CDC口罩令應擴及全國,甚至在熱點區戶外也應戴上口罩;這項發現恐顛覆以往對疫情擴散的想法,科學家本以為已接種疫苗者染疫後病毒量低,較不容易感染他人,但是新數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並非如此容易防堵。這份文件疾呼CDC必須改變傳遞給大眾的訊息,強調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防範新冠變種病毒的辦法,而且因為Delt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必須把它當成新病毒來看待,因應速度也要更快。CDC一個簡報指出,老年人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感染Delta變種病毒後,比年輕人有更高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另一項預測指出,在逾1億6300萬名接種完畢的美國人中,每周恐有3萬5000人會染疫且無症狀。這份文件概述已接種者染疫人數增加,恐產生「溝通挑戰」;地方機構擔心新冠疫苗是否依舊有效,他們也擔心大眾會覺得疫苗不再有效或者不需施打追加劑疫苗。CDC文件與鱈魚角爆發疫情均凸顯CDC面臨鼓勵民眾接種的巨大挑戰,CDC也得坦承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雖然已接種的染疫者具傳染力,但並不常見;CDC發言人拒絕評論這些文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卅日表示,「重點很簡單,我們得讓更多人打疫苗。」CDC文件指出,當局需要新的溝通策略,先前政府一再保證疫苗功效,但民眾聽到突破性感染後,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疫苗的信心,且有遭政府背叛的感受。
-
2021-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不只造成味覺嗅覺異常 醫師:「五感」恐再少一項
一名 45 歲的男性出現了新冠病毒相關的症狀,症狀開始後的第十天,狀況惡化而需住院治療,由於呼吸狀況越來越差,他接受了插管並且入住加護病房。在插管的三十天內,發生了雙側肺栓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肺動脈高壓和貧血。經過瑞德西韋、靜脈注射類固醇和血漿置換治療,他的病況慢慢好轉,拔除呼吸管並從加護病房轉出。轉出後,他才注意到自己有左側耳鳴和聽力喪失,在得到新冠肺炎之前,他的聽力和耳朵狀況都是正常的。回顧了他的病史,除了一點氣喘之外身體很健康,在住院過程中也沒有使用耳毒性藥物。耳鏡檢查發現他的耳道是通暢的、沒有發炎、耳膜完好。聽力檢查結果是左側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這是「突發性耳聾」!在新冠病毒感染期間,有極少數的機會會發生突發性耳聾,目前在全世界還是零星案例,但是一旦發生,會造成病人生活明顯的不便,而且在加護病房的病人,因為無法清楚表達,聽力喪失可能會被忽略並錯過治療的黃金期。突發性耳聾是指,在短時間內(3天內),聽力突然變差(連續3個頻率,降低30分貝的聽力),而且是感音性的聽力障礙,經常會伴隨耳鳴或頭暈。如果是突發性聽障,千萬不能輕忽,需要儘速求診,並且盡快開始治療。大約10萬人中,有5至27人會發生。不分年齡、性別,大家都會發生,但是以40到55歲發生比率最高。通常是不明原因的,有以下幾個可能的理論:1. 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進而造成內耳或聽神經發炎。2. 血管問題(Vascular compromise):內耳對於血液供應的變化非常敏感,所以有人把突發性聽障稱為耳中風。3. 耳蝸內膜破裂(Intracochlear membrane rupture)4. 內耳免疫問題(Immune inner ear disease)2020年4月,Sriwijitalai 和 Wiwanitkit(泰國)發表了第一篇提到新冠病毒和聽力喪失可能有關的研究,之後全世界就有零星的個案報告。有多位伊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發生突發性耳聾合併眩暈。一名埃及患者診斷突發性耳聾而無其他症狀,新冠病毒檢驗為陽性。他接受了口服類固醇及其後的鼓室內類固醇治療,結果有所改善。患者之前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其他可歸因於突發性耳聾的原因。此患者認為口服類固醇的益處最大,而鼓室內注射類固醇沒有進一步的進步。埃及的另一篇研究測量了20名無症狀感染者和20名對照者的短暫誘發耳聲傳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TEOAE),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的高頻聽力及TEOAE振幅明顯較差,這表示新冠病毒與耳蝸損傷之間存在潛在關係。前述故事中是一名英國患者,在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後,他接受了鼓室內類固醇注射,追蹤的純音聽力圖顯示出部分改善。目前已知新冠病毒的感染和ACE-2受體相關。ACE-2受體出現在肺泡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最近的研究也在小鼠的中耳上皮細胞以及血管紋(stria vascularis)和螺旋神經節(spiral ganglion)中發現ACE-2受體。此外,新冠病毒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及增加細胞發炎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 1 and interleukin 6),這些因子直接進入耳蝸或是發炎導致的細胞壓力都可能造成感音性聽力損失。目前的疫苗不良事件報告沒有發現突發性聽力損失與疫苗接種之間存在相關。接種疫苗的人的突發性耳聾發生機率似乎更低,但因個案數過少,還需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為什麼會突然聽力喪失?什麼是突發性耳聾?世界各地的案例為什麼新冠病毒會造成突發性耳聾?新冠病毒「疫苗」會造成聽力喪失嗎? 【延伸閱讀】 泌尿道感染、發炎症狀有哪些?反覆感染怎麼辦?醫師教妳預防保養超級食物是減重仙丹?一文看清背後原理防疫期間缺運動,肩頸痠痛真要命!四大重點痠痛理療,全身好利利!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無症狀感染者真的無症狀?一表了解新冠肺炎無症狀、輕症、重症
根據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文章顯示,每5位染疫者,就有1人屬於無症狀患者。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疫情進入社區,台灣部分確診者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在在顯示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不容忽視。很多人擔心自己會不會是無症狀患者?該如何避免被無症狀患者感染?「症狀前」患者易遭誤判為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篩檢呈現陽性,二是整個病程中都未出現任何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所紀錄的「無症狀(Asymptomatic)」確診個案少之又少,因為多數被認定為無症狀的患者,屬於「前症狀者(Pre-symptomatic)」,也就是在確診的當下,患者沒有發現任何症狀,而是在確診後,症狀才逐漸浮現。世界衛生組織派往中國武漢的團隊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無症狀患者,有75%在後續就開始出現症狀。除了確診後才發病的患者之外,大多數被認定是無症狀患者,其實並未察覺自己有新冠肺炎症狀,或是無法分辨新冠肺炎症狀和其他病症的差別,例如輕微發燒、疼痛,容易被忽略,咳嗽也可能被當作過敏性咳嗽或因抽菸等因素導致。傳染力較有症狀者低,監測困難成潛在危機《自然》期刊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症狀確診者,比起有症狀者的傳染力低了42%。雖然傳染力低,但無症狀者造成的傳染,多半無法以一般的作法監測,且許多國家的篩檢以有症狀者為優先,因此大多數無症狀者在不知情下,並未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走動,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風險。學者對於無症狀者到底是不是社區感染的主因,影響社區感染的程度又有多少,仍未有定論。有學者就認為,無症狀患者並不是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的原因,因為他們較少咳嗽、打噴嚏,比起其他人造成的病毒汙染較少。其他傳染病學家則提醒,無症狀者透過講話、唱歌、吼叫,甚至在寒冷地區呼出的霧氣等,都有可能因此噴出微小飛沫散播病毒。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做好自身防護 中醫藥研究所推防疫茶作補充
防疫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後天7/27全國調降至二級防疫警戒,這代表我們全民齊心協力防疫的成功,也讓我們距離恢復正常生活更近了一步。從5月至今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提升到了三級防疫警戒,我們的生活已經大為不同,居家上班WFH、實名制登記、賣場單雙號分流都是史無前例的經驗。而經過大家兩個月的努力,加上疫苗逐漸施打,才讓疫情得以降級,但是就算是降級,原則其實還是「降級不解封」,人流、戶外活動、室內場館、教育、餐飲、民俗宗教及旅行等指引部分開放,符合防疫指引的行業能夠得以正常營業,但仍有部分如游泳池、八大行業及進香等宗教活動不得進行。面對Delta變種病毒洶洶而來,台灣值得驕傲韋恩相信大家應該悶了很久,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出門逛逛透透氣,而很多辦公室也要開放回去上班,而更多營業場所如餐飲等等,更是需要重新開始拚經濟,只是我相信更多人也是抱著忐忑不安的精神,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深怕這樣一解禁,反倒造成外面人滿為患,增加被傳染的機會,因此也是不太敢出門。這次台灣能夠面對Delta變種病毒仍能快速控制,疫苗的施打、民眾自我衛生管理、政府的指揮調度都功不可沒,到現在每日確診數快速降到20人左右,其實是該讓台灣人民對全世界自豪的,不必刻意強求每日都加零,否則是給自己過高的目標壓力。但是其實,台灣與世界相比,其實還有一項祕密武器,足以作為幕後功臣,給了許多台灣人隱形的防護力-那就是台灣傑出的中藥研究,並且很快的開源公開配方給大眾。台灣獨步全球的中藥抗疫秘密武器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位於北投有個國立且唯一的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專門進行有關中醫藥之基礎研究與發展,擁有近三十位中藥與天然物化學和藥理的博士級研究人員,是台灣最具規模的中草藥研究重鎮。其實早在SARS期間就研究出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藥材具有對抗冠狀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能力,也因此這波新冠疫情下,中醫藥研究所得以依照當年SARS的經驗與基礎,快速在2021年5月18日就研發出「清冠一號」的中藥配方,經由科學臨床驗證,具有對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能力,藥方有三個作用點:1.阻斷病毒人體表面接受器的結合,減少病毒入侵細胞內。2.抑制細胞內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的複製。3.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風險。其結果也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因此經過衛福部的專案授權許可生產下,快速推出「清冠一號」產品為「中醫師處方藥」,也就是必須經中醫師診察後的處方,甚至還外銷到德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清冠一號具臨床實驗證明功效但是不適合保健用只是清冠一號藥品類別為「須由中醫師處方使用」,也就是說民眾必須經中醫師診察後處方,才能取得清冠一號,清冠一號的適用對象,除了「無症狀感染者」、「發病後患者」(包括輕症、重症),也能用於「預防高風險人員感染」或減輕感染後的症狀。而且大家不要看到中藥就誤會可以自己抓來吃,因為清冠一號是屬於積極的「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因此,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作為長期服用的補品。清冠一號姊妹作-防疫茶適合日常補充用但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專家們也有看到在這一陣子疫情緊繃時,許多民眾會擔疫情,而有保護力的需求。也擔心民眾誤去購買、使用屬於積極治療性用藥的「臺灣清冠一號處方藥物」或其他清熱解毒消炎的中藥當作防疫茶,長期服用下恐怕會造成身體弱化、腸胃損傷的副作用。所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特別提出以由食品(屬於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 組成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簡稱防疫茶)」供大眾使用,所以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都可以服用這款防疫茶,其功效是益氣護衛、固表防疫,而且全都是食品所組成。而且這款防疫茶的處方,是公開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網站上給民眾的,是不是很佛心?建議處方如下: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 : 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防疫茶是舌尖上的免疫力仔細看,黃耆是很常見的補氣食材,桂枝更是許多滷味必備的一味,桑葉、薄荷、魚腥草本來就是花草茶常見的材料,尤其是薄荷對新冠肺炎的功效,其實最近在國際的研究期刊上是很熱門的焦點之一;生薑、紅棗、甘草也是廚房常見的材料,所以將這些常見的食(藥)材組合在一起,卻又能發揮預防之效,中藥確實非常深奧。不過這個方子也是有其限制,像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的人。韋恩曾經照著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抓來作成茶包喝過,味道還真的與花草茶很像,尤其會讓我想起康福茶,所以是很好入口的,並沒有奇怪的中藥味,所以其實很適合天天當茶飲喝,而且又不含咖啡因,好喝又幫助保護力,還真是一舉兩得。這還真是台灣對世界於防疫的一大貢獻!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7-21 名人.黃軒
解封後病例數還會增加?醫:肯定會,2指標是防範重點
解封以後持續不會「加零」?我們怎麼知道要阻隔傳播鏈?「解封以後,我們天天都會有個案呀!」今天早上閱讀一些相關解封下的研究文章,我也剛好整理一下:解封下,什麼時候會考慮普篩?依據歐洲的盧森保的研究,每周如果每十萬人口有150個陽性反應(0.15%),當馬上全區域普篩。而愈多民眾參與普篩,愈可降低疫情再爆發。解封下,為何要做普篩?研究人員發現在解封時,如果遇到陽性反應,沒有適時實施普篩策略,病例數反會增加42·9%,而完全參與普篩策略會導致進一步病例數會減少39·7%。為何解封了,病例數還會增加?最近在國際期刊《柳葉刀區域衛生 - 歐洲版》上報導說:1.一項研究發現解封後,第四天開始實施普篩策略,每10萬人仍然有3位無症狀感染指標(Asymptomatic Index Case, AIC)。 2.另一篇文章發現,無症狀感染指標(Asymptomatic Index Case, AIC)的傳播率:0–2.2%,有症狀感染指標(Symptomatic Index Case, SIC)的傳播率:0.8–15.4%,一般有症狀感染指標,都高於無症狀感染。3.無症狀感染者(Asymptomatic Index Case, AIC)平均有0.6次繼發感染他人的機率。而有症狀感染者(Symptomatic Index Case, SIC)平均有0.7次繼發感染他人的機率。4.AIC平均感染率,僅略低於SIC。BUT 在「家庭傳播」,發現了兩者皆有更高的傳播值,儘管兩者之間的差異,仍是相似的(有症狀感染都高於 無症狀感染)。這些研究都同意在解封下,無症狀感染者(AIC)仍會將SARS-COV2傳播給接觸者,儘管其程度是略低於有症狀者(SIC)。研究證實,解封下的其中一個安全策略,就是得通過rRT-PCR做為接觸者的追踪,這樣可以控制病毒傳播。那些無症狀感染者(AIC, 每10萬人有3位)傳播率低,仍有繼發感染率。這意味著:1.在解封下的策略,必須適時(If 每十萬人口有150個陽性反應 )依靠普篩來確保及早打破病毒感染鏈。 2.在未來疫情的遏制,是否有第二波爆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早期檢測出無症狀感染者。(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MS via a pooled rRT-PCR strategy and contact tracing allows the population-wide control of viral transmission. The finding that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are similarly infectious as symptomatic patients implies that population-wide containment strategies have to rely on MS to ensure the early breaking of infection chains. Containment of future outbreaks will critically depend on early testing in work sectors and geographical regions. ) 資料來源:Do asymptomatic carriers of SARS-COV-2 transmit the virus?Post-lockdown SARS-CoV-2 nucleic acid screening in nearly ten million residents of Wuhan, ChinaEstimating the extent of asymptomatic COVID-19 and its potential for community transmi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sigh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erological survey.※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7-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記者實測居家快篩試劑:棉棒戳鼻腔 眼淚掉下來
衛福部食藥署通過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後詢問度高,上月底起大家不須跑大醫院,在家也能揪出新冠病毒。居家快篩不像核酸檢測需要直戳鼻咽,但還是需忍受異物感直衝鼻腔,本報記者「含淚」測試實測,只要10分鐘就有結果,過程很簡單,但最煎熬的莫過於等待檢測結果。記者搭上實測快篩第一班列車,6月底由同事手刀衝超商購買,人人獲得一組「戳鼻」體驗。由於當時剛通過居家快篩,據超商店員分享,幾乎一上架就秒殺,有些藥局得先預購,一周後才有貨。我們選擇「福爾威創新冠病毒抗原快篩檢驗套組」,回家後各自開始檢測。由於第一次採檢時未拍照記錄,為了與讀者分享快篩經驗,再次「戳鼻」,獻上兩次含淚測試的心得。1. 採集檢體棉棒戳進鼻腔旋轉瞬間,眼淚不爭氣地流下。拆開快篩包裝有五件套組,包含仿單、試管、採檢棒、卡匣與夾鏈袋。長約15公分的採檢棒,尖端是柔軟的材質,刷頭大小雖比一般棉花棒頭還細,但想像要戳進鼻腔內2.5公分,還是有一點恐懼感。採檢棒細小,不會塞滿整個鼻孔,尖端材質柔軟,輕輕往內一伸,很容易超過2.5公分的深度。記者終究還是受不了異物感的侵襲,隨刷頭頂著鼻腔旋轉五次,必須忍著想打噴嚏的感覺,瞬間眼眶泛紅、淚眼汪汪。另一名測試的記者則形容,鼻腔內部猶如在攪巧克力碎片的冰炫風,瞬間刺激讓眼淚不爭氣地流下,此時嘴巴不得不張開協助換氣。仿單說明,同一根採檢棒還得放到另一個鼻孔再戳一次。雖很不喜歡異物感,但左右鼻孔各被戳一次,算是比較平衡兩邊的感受。對於篩檢的感受,每個人忍受度不一,甚至有同事分享,採檢棒在鼻孔中旋轉時不感覺痛,反倒是頭皮發麻,後續頭暈持續30分鐘才舒緩。2. 測試檢驗結果從T到C,像等待考試放榜一樣緊張。完成不舒服的採集檢體後,接著要進入最緊張的測試「檢驗結果」。首先得將採檢刷放進萃取液中,將辛苦取樣的檢體靜置一分鐘,再蓋上蓋子,並滴進快篩卡匣。由於記者第一次檢測時一個人在家,短短兩分鐘等待卡匣的液體浸濕試紙的過程,超級煎熬。液體從T端抵達C位那段距離,好比等待大學放榜般緊張。正當內心冒出「陽性該怎麼辦?」的想法,採檢結果就已出爐。C位淺淺的紅線一點一滴浮現,顯示結果是「陰性」,才真正讓人鬆了一口氣。從採檢到結果出爐,不到10分鐘,即使陰性仍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居家快篩從採檢到結果出爐,前後不到10分鐘,但記者採買的居家快篩試劑,Ct值20以下才能被採檢出來,對多數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恐怕有偽陰性。建議即使完成採檢,仍需要持續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包含每天定時量測體溫,記錄排便、身體情況等。民眾若有接觸史疑慮,不希望在外排隊篩檢,居家快篩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劑約要價350元到400元,比較其他國家,台灣費用稍嫌昂貴,若能降低民眾負擔,提高自主篩檢意願,即時揪出無症狀感染者,應可協助阻斷疫情。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不講試驗組別 楊志良爆氣:直接放棄試驗打公費AZ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上個月接受廣播節目訪問,自爆參加聯亞臨床試驗後,詢問結果體內並未產生抗體,推測自己打到的是安慰劑,擔心疫情嚴峻,就接受公費疫苗順位接種AZ疫苗,沒想到後來被通知是自己是「疫苗組」;楊志良今接受訪問表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組,是因為問不到自己是疫苗組還是安慰劑組,才一氣之下去接種AZ疫苗,到現在自己還是不知道是哪一組,他沒有向聯亞申請退出,而是直接放棄臨床試驗,之後通知要抽血「我也都不會去了」。「我怎麼問就是問不到」,楊志良說,聯亞6月27日召開記者會說自己的疫苗有多好、有多保護力,既然如此,在疫情這麼嚴峻之下,公開期中報告之後就該馬上通知安慰劑組來補打疫苗,不然不符合倫理,但是他怎麼問就是問不到自己是哪一組,先是問一位小姐,這位小姐推給醫師,醫師又推給公司,到今天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組」。楊志良表示,無論是高端或是聯亞,當高調宣布疫苗好棒棒的時候,就應該要提供安慰劑組打疫苗,否則一點都沒有符合基本的倫理道德。聯亞不願意告知自己是哪一組,加上疫情這麼嚴重,他也符合公費接種疫苗資格,就在聯亞第二期期中報告記者會後,大約7月就去打了AZ疫苗,不然等到聯亞真正解盲要到10、11月,怎麼可能等到那時候。楊志良說,他打完AZ之後,自己沒有不舒服,他不知道自己先前接受聯亞臨床試驗,打的到底是不是疫苗,即使是混打,現在看來都沒事「我都還活得好好的」。楊志良說,他接種AZ疫苗的事情沒有跟聯亞說,因為聯亞不告訴他是哪一組,他打了公費疫苗等於退出臨床試驗,沒有特別申請,只要後續通知要去抽血時「我不要去就好了」。楊志良說,自己不確定體內是否有抗體,但就算有抗體也不代表自己是實驗組,也可能先前已是無症狀感染者,體內已出現抗體,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是疫苗的效力太差,差到他體內沒有抗體;他仍強調,既然聯亞公開說明疫苗有效後,就該安排對照組去接種疫苗,不能這麼沒有倫理。楊志良為聯亞生技二期臨床試驗65歲以上高齡族群「最後一位」收案者,4月15日完成第一劑接種。聯亞當時也高調對外宣布此消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疫苗接種系統中沒辦法知道符合公費資格接種的民眾,是否曾參加過國產疫苗臨床試驗,個別解盲後,即使是疫苗組,只要符合公費資格也是可以打公費提供的疫苗,只是建議受試者應該要先諮詢醫師。依照指引,參加疫苗臨床試驗,但疫苗並未核准上市,要再接種新冠疫苗必須要間隔28天;若參加的疫苗臨床試驗,該疫苗已經核准上市,建議不用再接種新冠疫苗。
-
2021-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以「+0」為目標 專家仍憂不足
去年國內連續廿一天疫情「+0」被視為防疫成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首度表示,現不以「+0」為目標。但公衛專家指出,不以「+0」為目標,但也不能放任確診人數上升,否則感染率、致死率仍會影響醫療量能,導致防疫破功。國內確診數連續十日低於五十人以下,昨新增十七人。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目前案例數是這波疫情較低,但因國內發生社區感染後,已有無症狀感染者潛伏且隨時會被揪出,國內要完全變成「+0」可能性非常低;未來疫情控制將強調社區監測、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公衛規範為主。相較之下,暌違六十六天,新北市昨天重見零新增確診,只有兩例居家隔離因轉陽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這對新北是很大的鼓舞,並希望大家記取血淋淋經驗,不要讓同樣事情重演。侯友宜表示,過去六十六天每天都有新確診,市民自五月廿二日以來,用五十四天犧牲所有活動,造成嚴重經濟衝擊所換來零新增確診,但要謹慎面對病毒隨時可能反撲,因多少還有隱形傳播鏈存在。台北市昨仍有十例確診,約一、兩個找不到感染源,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本周努力目標是利用電信足跡找出不明感染源、進而清零。台大公衛學者詹長權表示,目前國際仍注意確診案例數,這攸關感染率、致死率、重症數、住院數及死亡數等,「只有守住這些數字,才能守住醫療量能,之後才來考慮其它措施。」「指揮中心要走向公共衛生手段,作為風險管理目標,就要綜合考量這些數字,不是說不+0就可以。」詹長權表示,指揮中心強調「不看+0」,但只要有一定比例的輕症及無症狀患者,都可能轉為重症,必須知道目前台灣在治療癌症、慢性病等住院患者之外,還有多少醫療量能可以挪出來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並用此推論每周可容忍的累計確診數是多少,再以此決公衛措施該採低、中、高哪種強度。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病毒變種加速購買次世代疫苗 專家:政府學乖了
Delta變異株肆虐全球,行政院日前指出,政府預備明後年各買15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也證實,明後年的疫苗正在購買中,專家小組也正研擬,未來疫苗混打的可能性。醫師認為,政府這次購買疫苗態度,相較去年過度保守,今年算是「學乖了」,但1500萬劑疫苗覆蓋率不到全台七成,建議買到2000萬劑才夠。據藥廠私下透露,指揮中心明年購買第三劑疫苗量,超過全台灣人口百分之百,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明年採購疫苗計畫先以莫德納為主,未來也會再評估,不排除購買其他廠牌疫苗。台灣AZ疫苗數量多過莫德納疫苗,未來若多買莫德納疫苗,勢必將混打。莊人祥表示,專家小組正在討論混打可能性,若第一劑打AZ疫苗,第二劑打莫德納,若有一定保護基礎的話,未來施打二劑後,第三劑施打莫德納,也可能有不錯反應,目前都在研究中。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莫德納、BNT輝瑞等採mRNA技術的疫苗,針對新冠變種病毒,可快速製作新疫苗。目前台灣對付Delta變異株,施打二劑疫苗的保護力還是很不錯,尤其BNT、莫德納二劑施打半年後效力仍在。而政府現在購買次世代疫苗,未來供民眾第三劑施打,相較去年買疫苗態度太保守,這次的確有超前部署。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嘉謨表示,國內許多醫護人員施打二劑AZ疫苗,而AZ疫苗對於Delta病毒效力降到六成以下,到明年體內抗體數可能不足抵抗病毒,近期研討會也有諸多討論,施打二劑AZ疫苗的人,明年施打第三劑mRNA疫苗,提高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政府採購15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林嘉謨認為,台灣有2300萬人口,算下來疫苗數量占不到總人口七成,購買量有點算太精準,應該要買到2000萬劑、施打八成的民眾提高防護力。或許因本土疫情、國產疫苗尚未通過EUA、民意打疫苗意願提升等因素,他肯定中央此次加速購買疫苗作為,感覺政府學乖了。近期超過半數民眾想打莫德納疫苗,林嘉謨表示,mRNA疫苗扣掉副作用不適,保護力的確比AZ強,但現在台灣尚未群體免疫,社區內也潛藏許多無症狀感染者,幾乎不可能清零,且在缺疫苗情況下,有打先有免疫力,尤其許多長輩確診,就算解隔離後,還是有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二度感染,仍建議儘快施打疫苗。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上海復星公告 售台積、永齡千萬劑BNT
上海復星醫藥昨晚宣布,將向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委託的裕利醫藥銷售共計一千萬劑mRNA新冠疫苗,該等疫苗將被買方捐贈予台灣疾病管制機構用於當地接種。據悉,這批疫苗由德國原廠進口,沒有「復必泰」字樣的BNT疫苗,預計最快十月到貨。據了解,雙方九日開始簽約,這一千萬劑BNT疫苗並非上海復星現在手上握有「復必泰」字樣的三千萬劑,而是再請上海復星向德國原廠重新進口,所以首批到貨時間恐怕沒這麼快。還需生產包裝 10月到應樂觀黨政高層指出,上周就已知台積電、永齡先跟上海復星簽草約,再跟BNT簽,簽約後還要正式合約,再下訂單,錢付了之後才會生產、包裝,這些過程預計要八周,算一算十月能來就不錯了,但目前看來都很樂觀。傳出台積電、永齡以每劑卅一至卅四美元價格採購BNT疫苗,該名高層指出,當初談的價格就是每劑卅美元,但加上稅金、冷鏈等,可能會更高,仍在交涉。鴻海、台積:進行簽約程序鴻海、台積電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口徑一致表示,正在多方進行簽約相關程序,有結果就會對外報告。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也說:「待有進一步消息,一定會正式對外界說明。」陳時中:將保留部分供學生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請大家靜待好結果,太多揣測無助於簽約的進行。陳時中說,距離BNT疫苗到貨還有一段時間,國際正進行各種試驗,屆時若青少年只能施打BNT疫苗,將保留部分疫苗供學生接種。九、十類預約 下午五時收單疫苗登記預約平台開放後,近三百萬名第九、十類接種對象上網登記,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表示,這波預約將於今天下午五時收單,前三梯次預約疫苗均為AZ,最快七月十六日就可開打。至於沒有勾選AZ的民眾,必須等到第四輪以後才有機會接種。昨天新增廿八例本土個案、四例死亡案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案例持續在低點,「完全清零不是不可能」,但隱藏的無症狀感染者還是存在,須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