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無症狀感染者
共找到
258
筆 文章
-
-
2020-08-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估六月有24名無症狀入境 建議解隔離前依風險採檢
台大公衛學院今舉行例行疫情說明會,公衛教授陳秀熙粗估六月已有24名無症狀者入境,其後28天可能已衍生41到171名潛在個案,可預期境外移入無症狀個案還會繼續增加。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建議,來自高風險國家地區者或需要縮短檢疫天數者,解除隔離前都要檢驗。陳秀熙表示,國際疫情持續嚴峻,台灣邊境採取「14天隔離檢疫」和「有症狀採檢」。然而包括鑽石公主號、美國華盛頓州長照機構、紐約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根州的大量檢測結果發現,新冠肺炎無症狀或症狀前期比例可高達六成、很可能有傳染力,而且排毒時間比有症狀者更久,可達15到26天。「沒有檢測,就找不出來。」陳秀熙分析,依六月入境旅客之區域比例、不同區域的疫情風險,推估六月3萬5000名入境旅客當中,有大約24名無症狀個案,其後28天內,可衍生為41至171位潛在感染個案。根據紐西蘭研究的推估,台灣每增加一位境外移入個案,本土疫情風險就增加10%,不過目前台灣本土感染實際個案數,一直低於預估值。陳秀熙表示,過去台灣社區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大多數已經康復,但外籍人士離台前後確診的案例卻逐漸浮現,包括日籍女學生、泰籍廠工、比利時工程師。三人在台灣感染的可能性都很高,只是可能因病毒量低、必須近距離接觸才會傳染,所以接觸者採檢都是陰性。陳秀熙表示,返國後確診的日籍女學生測出CT值37、38,台灣說的「弱陽性」只是「一種解釋方式」,國際上CT值40以下都有可能會綜合判斷為陽性。依據病毒量及從確診時間往前推,日籍女學生最可能是五月初在台灣感染,二月入境前感染得機會很低。另外有關泰國移工不太可能是在機場或旅程中感染,因為距離確診時間太近,最可能的感染時間應往前推四到六週,大約是六月中旬在台灣感染。比利時工程師則很可能是6月20日至26日在台北期間感染。境外移入的無症狀感染者,對哪些人或場所威脅最大?陳秀熙指出,包括醫療機構、長照機構、郵輪、移工、外籍人士較多的職業或場所、短距離接觸的情境和場所,都要提高警覺。陳秀熙建議政府應針對高危險群,以風險分層概念,進行精準的抗體及抗原檢測,早期偵測無症狀個案、進行有效隔離檢疫,避免群聚感染及進一步社區大流行。陳世英表示,無症狀者就算隔離14天,之後還是可能帶有病毒、散在社區。邊境防護應依據風險分級,針對來自高風險地區或有需要提早解除隔離的旅客,解除隔離前要做病毒核酸檢驗,社區民眾較有保障。民眾則必須持續落實個人防護,如此一來,就算有少數帶病毒者進到社區,還有可能再把它擋住。
-
2020-08-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應全面檢測 專家:風險要分級
政府應對他國即時做出風險分級管理,出入境人員也要全面檢測!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4日於座談會中指出,「入境確診案例只要多1位,社區感染風險就增10%。」他說,台灣如果沒有針對入境人士做篩檢,疫情流行曲線也會持續上揚,「本土沒案例但境外移入也算案例。」風險分級管理台大公務學院副院長陳秀熙4日表示,全世界疫情近一個月新增800萬例,來到1800多萬,「這樣的成長是超乎WHO原先預測,及顛覆呼吸道疾病過去的經驗。」他提醒,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本來只預估今年底到達1000萬人,現在醫療量能已面臨很大的威脅。」「入境確診多1位風險增10%。」陳秀熙指出,他說,台灣如果沒有針對入境人士做篩檢,疫情流行曲線也會持續上揚,「本土沒案例但境外移入也是案例,必須更積極。」目前感染人數前三多的美國、印度及巴西都是世界大國,他預估,如果各國防疫依然故我不但經濟受影響,父親節之後恐會突破2000萬。陳秀熙強調,政府應對境外移入者做普篩,台灣防疫雖不錯,但當出現國外移工、留學生及工程師確診案例,「必須要開始思考這些個案會不會對台灣造成社區感染威脅。」他認為,如果一直消極面對,到時候出現群聚感染就來不及,「必須要對各國疫情做風險分級,疫情高漲後就要即時管理、檢測。」邊境關卡漏洞增法國、比利時及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日本沖繩、東京等地,近期解封後都有每週百起確診案例的情形。陳秀熙說,不對入境者檢測會造成台灣社區傳播風險,政府不該只針對菲律賓人士做全面篩檢,一樣有疫情爆發趨勢的上述國家也要列入,「入境無症狀感染者50到60%不篩檢是找不出來的,很難防守。」台大急診醫學部醫生吳世英則表示,在疫苗問世之前,「邊境、社區到醫院端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舉「瑞士乳酪模式」理論表示,世界疫情到社區感染中間會經過邊境、社區及醫院三道關卡。他認為,國際疫情愈形嚴重,已讓第一關的乳酪漏洞增加,社區防護目前放鬆,「政府有必要針對社區防護的第一道關卡落實。」「要想辦法去積極增強防護才不會導致疫情發生,例如醫院端以分級分流,處理病人做嚴格感染防護 否則會加遽醫療崩潰。」他也呼籲,政府儘速對他國做風險分級管理。【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香港出現社區感染 應展開全民核酸篩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9日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觀察者網報導,他認為,香港2月至4月疫情控制得比較好,4月到6月下旬,最高日增長不超過20例,所以那個時候覺得香港做得很漂亮、很成功,但7月8日到18日就多一些了,但日均還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這10天裡,除了個別日子,病例數日增長量都超過100例,最高的是日增長145例。鍾南山指出,現在香港已經存在社區傳染,但它的傳播態勢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幾何級數或是連鎖反應式增長,而是在一個平面上每天增加一些,這說明政府干預、社會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我建議不光是在特定的黃大仙區來進行,而是應該在整個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總共也就七八百萬人,應該不難,好處就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人傳染人的機會;例如在武漢,有了方艙醫院,幾萬人得到隔離,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鍾南山表示,強化檢測實際上是為了發現更多的無症狀患者,因為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每個人感覺不太一樣,此外無症狀感染者有一部分是在潛伏期內,嚴格意義上不叫無症狀,而是待發病。還有一種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正深入研究的,沒有明顯症狀,且過一段時間自癒了,但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最大的問題是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必須及早發現。他認為,相比香港,大陸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嚴格,大陸現在的做法,不管在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都是很快把疾病限制在某一個區,減少傳播,例如在北京新發地疫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是非常嚴格的,「疫情發生地市民全部做了核酸檢測,同時整個社會動員力度大,不出門減少了社區間的傳播,此外大中小學停課等都是強有力的措施。在這些措施下,也就花了25天左右就把病例數清零。」目前香港疫情還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鍾南山希望防控措施要加強,「我非常贊成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檢測,這是我希望能夠做的,當然這是不便宜的,大陸現在最低是人民幣60元一次檢測,香港還是比較貴,要港幣1000多元。」
-
2020-07-28 科別.感染科
桃園爆發登革熱社區感染 衛生局再篩出8人陽性反應
桃園市昨天確診第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由於第2、第3例皆在長安里檢出,研判為社區感染,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針對風險區域進行登革熱快篩,今天再發現有8人呈陽性反應。我國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在桃園現蹤,近期又有幾人確診,更爆發社區感染,為及早發現社區不顯性感染者,衛生局在有個案的長安里設置社區採檢站,針對此區里民進行採檢,有8位民眾快篩呈陽性,緊急將檢體送往實驗室檢驗,以確認感染情形。經衛生局調查,初步掌握僅有4位民眾曾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症狀出現時間介於7月5日至7月11日間,經就醫治療後症狀已緩解,目前8名快篩陽性的民眾並無不適症狀。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8名快篩陽性個案的住家皆位於原匡列的風險範圍內,已於7月25日完成家戶內外化學防治噴藥及孳生源清除作業,由於個案發病時間較早且社區存在無症狀感染者,針對確診個案住家擴大方圓100公尺的家戶進行噴藥及孳清,外圍環境擴大至400公尺。市議員黃家齊表示,在出現登革熱個案後,衛生局及環保局相當積極在分藥、消毒環境,就他所知,如中正里和光興里等里長群組都在溝通噴藥時間等,希望能趕緊控制疫情,不要讓市民恐慌。「民眾的警戒心需要再教育」,詹江村指出,桃園以前從沒有本土登革熱個案,市府雖然頻頻消毒,不過他認為民眾普遍沒有觀念,需要市府努力宣導及教育,他說,曾接到民眾抱怨消毒,擔心消毒會妨礙做生意,可見桃園市民對登革熱的警戒心不足,擔心會危害到市民的安全。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返泰移工恐為本土個案 專家建議隔離解除前再篩檢
我國於今日中午接獲泰國官方通知,該國確診一名自我國入境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調尚在進行,不排除為本土個案。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本土感染確實是其中一個可能性,須以嚴謹態度看待此一事件,若最後仍為不明感染源,建議入境者除隔離14天,解除隔離前也需再次篩檢,以減少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名個案為一名在我國北部工作的泰籍移工,自2018年1月17日入境,今年7月21日出境,中間都不曾離境。21日自我國搭機返回泰國後,於7月25日確診;但是何時發病、何時檢驗等都尚與泰方了解。李明政則表示,由於還有需多資訊待釐清,無法確認其感染源頭,但本土感染確實為其中一個可能選項;若真的是本土感染,顯示台灣內部還是有可能存在新冠肺炎病人於社區中,必須以嚴謹的態度看待。李明政說,應了解個案最近二至三周內有無接觸其他移工友人,若無法掌握感染源,儘管現在只有單一個案,但「有一就有二」,代表本土社區中有潛在的不明社區感染。這時台灣便必須恢復到先前的防疫措施與態度,而不只是「防疫新生活」,包括醫院防疫措施、個人防疫都必須回到嚴守社交距離、戴口罩等,而非柔性勸導階段。對於國內近日多起移工搭機返回東南亞國家後出現症狀,李明政表示,移工在台生活環境較為擁擠,且可能與其他自國外來台移工有所接觸,有更多交互感染的機會。雖然現行所有入境者都需檢疫14天,但李明政說,若為無症狀感染者,隔離14天後仍為無症狀帶病毒者,還是有機會傳染。因此他建議,入境者除隔離14天,解除隔離前也要再做PCR檢測,陰性才可放行。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史丹佛學者讚台防疫這三點 詹長權籲:政府快幫境外生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舉行第24次新冠肺炎疫情說明會,特別邀請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分享對台美防疫措施的觀察。王志弘指出,台灣解封後的防護、政府與民眾的溝通、物資統籌,是相當值得美國借鏡的三點,另外適逢開學季節,美國也可以學習台灣如何重新開放學校。台大公衛學學院長詹長權呼籲,政府應積極維護被擋在境外的學生之受教權,光是台大公衛今年外籍新生就有54%目前仍無法入境。「給學生入學許可就有義務要協助他們就學,」詹長權表示,現在還有很多學生被擋在境外,不是他們選擇不要來,台灣應該要積極協助解決。台大公衛系109學年度有22個外籍新生,分別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當中有12人至今仍無法入境,這顯示疫情除了導致全球經濟已付上代價,長遠來看,教育和人才的培育都受到重大的衝擊。出身高雄、專精政策研究的王智弘(Jason Wang)曾經在美國醫學會雜誌(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投書,分析台灣成功防疫原因,這次應台大公衛邀請親自來台,洽談雙方合作精準防疫、智慧防疫、政策分析的相關研究,希望提供台美兩國具科學實證基礎的未來防疫策略。王智弘表示,這次回來台灣,對於台灣防疫的成功感受更深,人民生活正常不受影響,而且居家檢疫的包圍網絡非常嚴密。王智弘表示,自己在居家隔離十四天期間,因為手機訊號不好,警察、衛生局、里長都來關切。王智弘,這個「包圍戰術」就是台灣的第一層保護網,當人從外面進來,就持續包圍他,透過檢疫、追蹤、檢測,來避免社區感染。台灣的第二層保護網就是全民健保,因為就醫便利、資訊系統成熟,如果看到疑似症狀,可以積極檢測,找出確診者。王智弘說,在6月中和6月底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發現疫情嚴峻地區幾乎有40%到45%人口是沒有症狀的感染,發表在兩份頂尖權威期刊。很多人自行康復,但無症狀的人可以傳染給其他人的時間有多長?在某些報告中顯示,這段傳染期有可能超過14天。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說,台灣現有策略是用居家檢疫,但必須提高警覺的是,當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居家檢疫處於「症狀前期」的確診個案也會增加,這些人如果去就醫卻沒被找到,數量慢慢多起來,就可能造成群聚感染或人口密集機構的感染,過去台灣用居家檢疫要求這些症狀前期個案待在家裡,目前境外移入個案有增加,但是居家檢疫個案都沒有確診的部分,是否已經進入社區,這一點令人擔心。王智弘表示,美國一開始沒有注意到這個疾病有多容易感染,疫情之初就演變為找不到源頭的社區感染,此外,美國檢疫很困難,這與美國人的民權意識和民情有關,配合度不佳。因此美國只能有「緩和政策」,就是要求人民待在家裡並減少必要購物的次數、推廣戴口罩、常洗手等措施。另外,在美國部分州有部分解封後,海灘、酒吧人群聚集,又適逢幾個美國重點假日,幾個禮拜之後疫情又回來,只好重啟居家隔離政策。王智弘觀察,疫情期間民眾很需要指引,但由於美國是聯邦政府,各州與人民之間的溝通比較分散,可借鏡台灣政府與人民的溝通策略。再者,台灣政府對於物資統籌、重新開放學校等措施,都做得很好,值得美國各州政府學習。詹長權表示,台大公衛與史丹佛兩方正著手合作研究如何修正14天檢疫的作法,希望找出一個方案,可以用較少天數的檢疫,也不會漏掉確診者。至於彰化萬人血清抗體件檢測的計畫,目前正在進行中,預計8月初會對外發表期中報告,可望釐清台灣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相較戶外接觸感染 家庭密切接觸染疫可能性更高
韓國流行病學家發現,相較於戶外接觸感染,民眾更有可能被家人傳染而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這項7月16日在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發表的研究報告,審慎研究5706名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源頭病患」(index patients),以及5萬9000名因接觸源頭病患而感染的患者。研究結果顯示,100個患者中,只有2人來自非家庭傳染,卻有1/10被自家人傳染而染疫。就年齡層而論,當首個確診病例是10來歲青少年或60多歲及70多歲的長輩時,家庭內感染率更高。研究報告作者之一、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表示:「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年齡族群更有可能與家人密切接觸,因為這些年齡族群更需要保護或支援。」相較於成人,兒童感染武漢肺炎更可能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比較不容易在這個年齡族群中找出源頭患者。(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90721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新冠重症者吃了安宮牛黃丸後脫險 中醫有話說…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會近日表示,一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後,病情好轉,撤除葉克膜(ECMO);另有患者僅服用一兩丸,就退高燒。不過,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這方子不能普遍使用。劉清泉院長表示,安宮牛黃丸不可以普遍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他說,「中藥講究辨證施治,每個方子都有其具體的適用症、適用者,並不能普遍使用」。北京中醫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祝勇則強調,「安宮牛黃丸是急救用藥,不是保健品,無症狀時不要服用」,安宮牛黃丸的硃砂和雄黃有一定毒性。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神經科主任李濤也表示,若長期服用,對腎臟、血液系統會產生一定慢性毒副作用。據人民日報報導,該重症患者為27歲女性,上月12日住院,隔天即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高熱等現象並進行插管,15日進行葉克膜治療,中醫診斷邪熱內閉,陽氣暴脫之危重,以人參、生大黃、葶藶子為基本處方,配合給予安宮牛黃丸後,病情逐步穩定。26日患者移除葉克膜,本月3日移除插管,目前神智清楚。劉清泉院長表示,該患者在治療期間加服安宮牛黃丸四天,一天三丸,這個服用療程和用量是根據患者情況而定的。他說,治療上中西醫緊密配合,患者目前處於康復治療階段。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溫病學大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應用歷史,它與至寶丹、紫雪丹並稱為中醫「溫病三寶」,已被寫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中新網報導指出,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截至到7月4日24時,北京地壇醫院共收確診病例334例,所有病例在入院的第一時間都進行中醫診療,截至7月4日已經出院10人,其中7人以中藥治療為主。根據北京衛健委7日通報,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這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爆發新一波疫情26天以來,首次出現單日零確診。
-
2020-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防疫成功?何美鄉曾被說服 直到日本女學生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延燒,我國則於6月7日大規模解禁。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我也差點被我國的防疫成功說服,直到日本女學生案例出現。」她表示,這顯示應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她提醒,目前沒看到什麼病例,「但一定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須慎防秋冬疫情大爆發。國衛院今天下午舉辦「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談新冠肺炎國內外開發現況,以及全球未來三年疫苗的供應展望。會中,何美鄉就新冠病毒的疫情進行趨勢分析和說明。何美鄉說,根據國外研究,盡管盡可能防堵病毒,但在某一個小兒洗腎中心,有43%的醫護人員、23%的小朋友遭受感染,但只有兩人有症狀。因此無症狀感染者,使新冠肺炎防堵很困難,且「感染不是問題、重症才是問題」。我國透過「防堵」策略,雖成功度過疫情第一關,但何美鄉表示,她也差一點就認為台灣防疫非常成功,直到最近日本女學生的案例,才發現應有很多無症狀的感染者持續在台灣社區。她表示,依據過去針對四種人類冠狀病毒研究發現,上呼吸道對抗病毒能力較強,夏天感染病情輕微或無症狀較多、冬日感染病情較嚴重,因此受到季節影響,夏天只是看不到「有症狀」的病人,但仍在隱形傳播。何美鄉認為,第二波疫情「冬天一定會來」,台灣沒有歷經嚴重的社區感染,因此沒有大量篩檢,因此無從得知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的狀況,也不知道無症狀感染者的角色。而從磐石艦感染事件可知,二月時社區也有無症狀者未被抓出,且扮演疫情傳播的重要角色。她建議,應該提升PCR檢驗量能,在城市、人多的地方,針對高風險者、所有具上呼吸道症狀的人進行篩檢,並且一定要打肺炎和流感兩種疫苗,避免重症。另外,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開發,國內開發瓶頸之一為臨床試驗個案不足,外界擔憂將嚴重拖累國內疫苗研發期程。何美鄉則表示,只要疫苗的副作用沒有疾病來的嚴重,屆時即使有疫苗也都緊急疫苗,還有全球有防疫機制,因此不用緊張,到時候只要決定「用或不用」就好。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全篩取代居家檢疫? 陳時中:只找出65%確診者
後疫情時代,國內專家建議以入境全篩取代居家檢疫,吸引更多外籍商務人士來台,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我國340名境外移入個案(不含5名無狀感染者)分析,機場入境全篩可找出65%確診者,仍有119名個案入境兩天後被發現,需透過居家檢疫,降低感染風險。目前新冠肺炎檢驗上最準確仍是PCR檢測,陳時中說明,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發病到痊癒,並非所有時段時間都能驗出病毒,大概從發病前兩天可驗到,再來是有症狀後七到十天,才能驗得出病毒。「不是得病就會驗出來,沒有驗出來不代表以後不發病。」被號稱「最毒班機」的CI011,當時採全機採檢結果,共採驗340人,有症狀85人中,共12名確診個案;無症狀225人中,沒有確診個案。陳時中說,若當時入境當日全採僅能驗出五個人,換句話說,會漏掉七個人,讓這些確診者在社區趴趴走,「所以我們不可以驗完就放手。」陳時中又舉出我國各項包機專案全面篩檢1635人,包含武漢、鑽石公主號、上海、印度包機等等,結果僅檢出1名陽性個案,未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我國新冠肺炎確診這中,境外案例有356位,本土55位、敦睦36位,陳時中說,機場入境全篩可以找出65%確診者,但仍有119名(35%)個案在入境兩天後才發病,無法在入境篩檢時被找出來,所以透過居家檢疫,來讓感染風險降更低。因發病前兩日能篩檢出病例,入境後第五天篩檢可找出93%個案。而往前越縮,就會放掉更多的人,入境後第七天篩檢,則可找出96%的個案。14名(4%)個案在入境九天後才發病冰島6月15日起,採全面入境檢測,檢測陰性後,陰性者不須居家檢疫,但開始實施入境全篩不居家檢疫期間6月15日至6月28日共確診30例,其中5名為本土感染個案,3名感染源不明,冰島實施入境普篩措施仍造成2個月來的首起社區群聚感染。陳時中提到,因應群聚事件發生,冰島原先預計7月鬆綁國內大型聚會和夜生活及預計7月對國際旅客開放邊界可能要重新討論。「我們認為邊境管理還是要嚴謹,若入境採檢陰性入境者的自主健康管理沒做好,對社區風險就會很大。」
-
2020-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僅22位無症狀感染者 公衛學者:社區感染風險低
上周發生日本女學生自台灣返回日本,卻被日方驗出新冠肺炎的案例。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於公衛學院記者會針對此個案分析表示,台灣目前只有22位無症狀個案,造成社區感染的風險極低。一名日本女學生無新冠肺炎症狀,但近日結束在台課程返回日本,入境日本時,新冠肺炎檢驗卻呈陽性,因此引起這名女學生是否無症狀感染卻造成社區傳播的疑慮。但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對其124名密切接觸者採檢,結果出爐全是陰性。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可分為三種,包括:症狀前期個案、症狀個案、無症狀個案。症狀前期個案一開始沒有任何症狀,但症狀出現前約三天具感染力,之後會變成有症狀個案;症狀個案則是出現症狀後三到五天病毒量最高,具傳染力;無症狀個案則是持續沒有症狀,也無法無法其傳染力高低。另根據醫學期刊「Science」分析,症狀個案佔所有確診者的38%、症狀前期個案佔46%、無症狀個案僅佔10%。陳秀熙表示,依據文獻以及我國確診個案回推,無症狀個案若高於150位,才有可能出現明顯的社區群聚個案,但我國目前僅22個無症狀個案,因此評估造成社區感染的風險仍低。但由於我國因應症狀前期個案與無症狀個案皆是採取居家檢疫,若無症狀則不篩檢。陳秀熙提醒,如果未落實居家檢疫,以及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則有可能造成感染擴大的可能。針對這次日本女學生的個案,陳秀熙認為,不應把焦點放在究竟是在台灣感染或是日本檢測有問題,而是應該藉此檢視出入境檢測措施的必要,並針對外籍學生及人士進行防疫措施的檢討。
-
2020-06-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籍女學生新冠陽性事件 醫師認為對台有3大重要意義
日籍女學生自台返日被測得新冠肺炎陽性,到底從何傳染目前仍無法確定,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此事件蘊含3大意義,包括將加深其他國家認為台灣篩檢量不足的印象,對台灣未來解封開放不是好事,但此時仍不建議採大規模的普篩,不過針對定點持續進行小規模的抗體監測絕對是有必要的。許秉毅表示,3大意義包括:一、加重其他國家認為台灣篩檢量不足的印象: 目前台灣僅針對具症狀的感染者及與確診案例有密切接觸者和入境者做新冠病毒的篩檢,但近來發表的醫學研究發現 : 有相當比率 (文獻報告從5%至50%不等)之新冠病毒感染是無症狀的 (由一篇來自北京急救醫學中心的報告顯示:有5% 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是沒有症狀的;一篇來自冰島的報告顯示:有50% 的新冠病毒社區感染者沒有症狀),因此國內的現行作法較難偵測到這些「無症狀之新冠病毒感染者」。所以當有來自台灣的「無症狀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他國被偵測到「新冠病毒」時,其他國家會更加認為新冠病毒未在台灣本土消失,只是台灣篩檢量不足,未發現這些無症狀的感染者而已。二、民眾仍須注意「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及「適時配戴口罩」:雖然此次「女學生返日確診」的事件有可能是「偽陽性的烏龍事件」或「飛機上感染」,但不排除在台灣發生了「無症狀感染」,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可能在台灣已「流感化」,潛伏在台灣的某些社區之內,默默地作無症狀的傳播。因為無症狀的感染者仍具有傳染性;一篇來自山東大學的報告顯示,有一位至武漢旅遊返回北京的新冠病毒受感染者,雖然從頭到尾未有任何症狀,卻把身上新冠病毒病毒傳染給4位家人。因此民眾目前仍須注意「保持良好的社交距離」及「適時配戴口罩」,以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三、今年冬天新冠病毒極可能「捲土重來」:新冠病毒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在夏季不好繁殖,傳染性下降,也較易產生無症狀的傳染;但是到了冬天,可能又會活躍起來,造成流行。因此民眾、各企業及政府皆須對今年冬天新冠病毒捲土重來的可能性「超前佈局」,作好規劃。許秉毅表示,台灣目前並沒有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作大規模的「全民普篩」並不符合成本效益,但需定期作「防疫點抗體篩檢」,以了解都會區「新冠病毒流行趨勢」。若偵測到流行趨勢上升,馬上作因應,才不致像義大利或美國因醫療公衛體系感知過慢,造成「新冠病毒」的「全境擴散」,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建議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個較頻繁與國外接觸的都會區,使用敏感度與特異性佳的試劑(如羅氏藥廠的 Elecsys Anti-SARS-CoV-2)作小規模 (如二所大學及二所高中,各500人)的血清新冠病毒定期檢測,這樣應會對了解台灣是否存在有某些無症狀感染者有所助益,另外也可隨時了解新冠病毒在台灣社會是否有死灰復燃的情形,同時因為「血清抗體之檢測」比起「PCR檢測法」具有方便、花費少、了解是否曾感染過的優點,同時檢測時只需抽一點點血,不必作很不舒服的鼻咽採檢,應是可行之道。
-
2020-06-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佛奇提新概念「群體抽樣篩檢」 能更快找到感染者
在睽違一個多月後,白宮新冠病毒抗疫小組26日又因部分地區疫情惡化再度舉行簡報會;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呼籲近期檢出新冠病毒陽性的年輕人遵守安全指南以「幫助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佛奇前一天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也說,衛生官員正在「密切討論」實施「群體抽樣篩檢」(pooling tests);他的說法顯示,美國目前進行的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將出現大規模改變。目前全美各地多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大增,尤其是35歲以下的族群;佛奇指出,過去數周內「絕大多數」新增個案都是「年輕人」。「很多人可能會群聚,歡度時光;我不是要責備,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當你們這樣做時,就進入這個過程;一旦感染,就會傳染給別人,然後再進一步傳染,最後你會傳染給脆弱的人。」佛奇說,「你們要對自己負責,但也有社會責任,因為我們希望能真正終結這場疫情。」佛奇提到的「群體抽樣篩檢」概念,就是同時檢測多人的檢體,藉以讓官員能夠利用更少的資源檢測更多的民眾,並且更快速地找到並且隔離已經感染的人。而這也代表全美各地目前進行的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將大幅變革;而有鑑於目前疫情重災區情況惡化且更多地區爆發疫情,這項改革可能亟需進行。佛奇說,目前的檢測方式「有些部分沒有效用;我是說,圖表再多,還是有些部分沒用。」群體抽樣篩檢的方式是:由約三到50人的檢體將組成一個群體,而一整個群體一起接受一次新冠病毒檢測;如果結果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就知道可以進行下一個群體的檢測;只有當結果呈現陽性反應時,群體中個人的檢體才會各自受檢。佛奇表示:「現在需要做的是了解社會中已經感染的人的穿透深度;而要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式就是擴大檢測範圍。」各州的受檢者標準相關規定仍各有不同,取決於各州掌握的資源與檢測能力;但如果群體抽樣篩檢仍讓更多人受檢,找到靜靜傳染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的機會就可能更大。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生染疫 非我出錯」入境篩檢堵漏... 各國入境採檢隔離措施比一比!
我國近期逐步放寬邊境管制,卻傳出日籍學生在台染疫,我是否應比照日本,針對入境者篩檢,引發討論。目前亞洲地區疫情趨緩,日、韓等實施入境篩檢,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隨著開放更多外籍人士來台,落實居家檢疫的同時也應進行入境篩檢,避免受無症狀或非典型症狀境外移入者造成防疫破口。陳秀熙說,「台灣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多,應趁現在調整邊境策略。」他說,日生在台染疫,並不表示我國防疫出錯,但社區應有極少數無症狀感染者,建議針對所有入境者篩檢,為社區多設一層保護罩,避免無症狀感染者成社區零星感染源。最近日生在台染疫,使指揮中心防疫策略遭質疑。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該個案屬灰色地帶,若社區有無症狀感染者,勢必出現一定比率的有症狀者,我現行入境及境內防疫措施並未失效,目前應觀察,縮短居家檢疫天數是否使確診者走入社區。據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公布世界各國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措施,亞太卅九個國家及地區,其中有五國已開始執行入境全篩,日本境內新冠肺炎篩檢條件與台灣相似,須先排除其他疾症,疑為新冠肺炎者才進行篩檢,但入境採檢政策與我不同,曾停留包括台灣在內的八十七個具感染風險國家地區者,入境均須篩檢。南韓五月起對所有入境人士進行採檢,菲律賓、柬埔寨、汶萊也規定入境必須接受病毒檢測;厄瓜多是中南美洲少數開放外籍人士入境的國家,自六月起,所有入境者需進行快篩,若為陽性,則需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並須於入境後隔離十四天。即使沒有在入境時要求全面篩檢,紐西蘭要求入境者,隔離十四天期間進行兩次病毒檢測;新加玻所有入境人士須於十四天居家檢疫結束前,以自費檢測病毒。歐美則大多維持隔離策略,大規模普篩的德國採取十四天隔離檢疫。陳秀熙分析說,並非歐美國家認為入境篩檢不重要,而是歐美許多國家疫情一直未中斷,邊境未完全解封,防疫策略還沒走到這一步。開放邊境多為恢復經貿往來,降低經濟衝擊,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實施入境採檢後,有助於近一步討論縮短入境者檢驗流程,未來可透過機場快篩等自費檢驗,交叉比對排除偽陰性,「最好在一天內解禁」,入境陰性者自主健康管理即可,以吸引商務人士來台。
-
2020-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二波防疫策略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是關鍵
全球疫情仍未趨緩,南韓、英國等皆出現解封後感染人數上升跡象,部分國家發展出「與病毒共存」的新生活方式。國內的第二波防疫策略是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防疫維持現行措施,另外將視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再與專家討論,擬定下一波防疫策略。台灣自六月七日宣布解封後,國內相關防疫措施陸續解禁,因應防疫新生活,實聯制、量體溫、保持社交距離與戴口罩、勤洗手等日常防疫作業成為社區常態。面對可能來臨的第二波疫情,莊人祥表示,防疫維持現行措施。衛福部長陳時中受訪時曾指出,民眾對疫苗期待深,但該有的防疫作為不能輕忽,只要有七成以上國人落實防疫新生活,「台灣一定沒有問題」。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逾六個月,各國面對疫情反撲皆有新措施,例如日本日前在東京、大阪進行各約萬人的抗體檢驗,分別測出百分之零點一、百分之零點一七的人,體內有新冠病毒抗體,若以東京人口數計算,推測至少有一萬人感染,但東京實際確診者不到六千人,顯示社區中有不少無症狀感染者。蘇益仁建議,應選擇北高兩市進行各三千人的小規模抗體檢驗,檢視社區可能的無症狀感染者,有助冬天疫情反撲時的防疫與篩檢策略。莊人祥表示,尊重學者建議,將視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再與專家討論,擬定相關防疫政策。蘇益仁說,新冠肺炎與流感不同,全球各地感染程度不同,但約兩成患者會變重症、約百分之五死亡,年底前疫情恐再由南半球回到北半球、亞洲地區。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新冠病毒即使病毒量極低也具有一定傳染力,美國一例小兒洗腎患者,入院前疑染新冠肺炎,醫院採高規格隔離治療,後續確診為弱陽性,但即使醫院強力阻擋,仍造成院內一人發病,擴大採檢院內醫護,發現十三人體內出現抗體。何美鄉認為,我們並非住在無菌室,一直有高度可能性被感染,政府應告訴民眾如何避免成為重症病例。夏天是整備期,政府要調整醫療能量,未來輕症與無症狀者無須住到採檢陰性才離開隔離病房;民眾落實防疫新生活,高危險群須減肥、控制血壓及血糖等,政府與個人雙管齊下,才能在第二波疫情中殺出重圍。
-
2020-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籍女疑在台染疫 呂秋遠:可以確定兩件事
一名曾短期停留台灣南部就學的20多歲日本籍女性,不排除是在台期間感染新冠肺炎,引起討論。律師呂秋遠在臉書表示,他不敢說台灣到底是不是病毒淨土,但是可以確定兩件事。他說,如果有新冠肺炎無症狀帶原者到處跑,或是許多感染者早就出現,只是被醫療院所掩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發現任何疑似症狀,護理人員都「一定」要通報與檢驗,更別說如果真的已經到處隱藏了許多危機,台灣早就已經風聲鶴唳,哪裡還有端午連假四天報復性旅遊的可能?對於有人提出全民做普篩,呂秋遠說,就像全民驗孕一樣,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台灣現在應該可能還有潛在的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還有社區感染的風險。只是,全民普篩,如果要做準確性比較高的PCR,全國民眾一起做的預算大概是690億。可是,到底要怎麼要求全國民眾要在特定日期內一起去普篩?如果今天已經篩檢是陰性,但是明天卻又被感染者傳染成為陽性,這樣的普篩究竟意義何在?呂秋遠表示,有人又開始質疑衛福部長陳時中的指揮能力、專業能力,以及台灣目前的歌舞升平其實是假象,不知道有多少人罹患新冠肺炎而不自知。嚴重一點甚至還會指責政府隱匿疫情,也有人繼續主張要進行全民普篩,認為這才是讓其他國家可以開放台灣人入境的主要依據。他說,以陳時中是牙醫,認為陳時中沒有專業能力擔此重任,甚至用「跌落神壇」來貶低,是一件非常沒有意義的事情。陳時中的好評是來自於整合資源的能力與安撫人心的善良。公共衛生的專業,許多人都有,但是能夠綜合這些專業資訊,並且做出正確判斷,已經是合格的指揮官。呂秋遠表示,陳時中原本就不是神,沒有推落神壇的問題。確實現在還不能出國,但是現在不用徹夜排隊買口罩,不用聽到隔壁有誰咳嗽就心驚膽跳,不用到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在這種每八天就增加100萬人感染的世界裡,我已心滿意足。我謝謝這群團隊,而且確定,從來就沒有神化他」。
-
2020-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女疑在台染疫 專家促入境全篩
日本出現一名自台返日無症狀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打破我連續七十三日零本土新冠肺炎病例紀錄。專家建議,境內解封後,國內採檢量減少,應可考慮為入境者全面篩檢,避免無症狀感染者躲過居家檢疫,走入社區;也可考慮針對北、中、南、東做小型普篩,釐清國內感染情形。由於疫情中心只公布日籍女學生曾在南台灣的大學就讀,昨晚網路上傳出高雄某大學的學生已接到衛生所電話,但被指涉的學校不證實。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要去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網友表示,日本女學生如果真的在台灣感染,那台灣七十三日無本土感染是假的?無症狀感染是新冠病毒的特性之一,且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多達三至四成,即使染病也沒有症狀。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國內落實居家檢疫十四天,有症狀就揪出來採檢,防疫初期可立刻見效,但無症狀感染者檢疫十四天回歸社區,這些具傳染力的無症狀感染者,也需關注。台大醫院小兒部暨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台灣兩個多月無本土個案,但不代表社區內沒有病毒,對於新冠病毒,若未全面接種疫苗,就不會從社區消失。他推測,可能現在病毒傳播速度很慢,加上感染者症狀輕微、甚至無症狀,所以很難被察覺。邱政洵及黃立民都提及,台灣自六月七日解封後,個案變少,接觸者與疑似個案減少,臨床醫師主動採檢率降低,單日採檢數從每日近千例,解封後降至一百多例。邱政洵說,反觀日本,解封後每日採檢量比解封前更高,質疑台灣採檢過於保守。邱政洵直言,「我們應該看看,為何日本能找出這名從台灣回日本的無症狀感染者。」邱政洵認為,目前每日入境者約一千多人,若加上近期一百例所有的篩檢數,國內每日最大檢驗量可達五千九百件以上,足以負擔入境者全員篩檢,避免無症狀感染者成為社區零星感染源頭。黃立民建議,醫院應保持警覺,遇到有肺炎、呼吸道症狀民眾,就應主動篩檢。民眾應戴好口罩與做好手部清潔,「盡量不要到人太多、太擠的地方,仍是必須的。」
-
2020-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國連73日零本土破功 陳時中:連假不鼓勵去人多地方
我國連73天零本土破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我們一直沒有排除(零星社區疫情)可能性。」相關疫調跟隔離也會隨即啟動,但該本土個案不會造成現有的境內及境外防疫策略改變,端午連假將至,陳時中說,不鼓勵去人多地方,但也不會要求民眾哪裡都不能去。繼上周開放十一國低風險國家境外生可來台,新冠肺炎國際疫情趨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再次加碼公布,自今天零時起開放桃園機場轉機;自六月廿九日起,除觀光以外,放寬外籍人士、香港及澳門人士入境,均需配合入境後居家檢疫十四天及必要檢疫措施。不料下午兩時半才剛公布鬆綁,但指揮中心今下午五時半,緊急加開記者會,日本確診1名自台返日無症狀感染者,指揮中心及地方政府啟動疫情調查,陳時中坦言,該女為本土個案,換言之,我國連73日零本土破功,但對於目前現行的境內及邊境疫政策並不會有所改變。如今發生該起暫時找感染源的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是否計劃針對該日本女學生經常活動的南部進行小社區普篩,陳時中表示,目前沒有此計畫,還是先評估125密切接觸者篩檢情形,再做進一步討論。
-
2020-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研究:新冠抗體僅2~3個月有效
大陸一項名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及免疫學評估」(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assessment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infections)近日發布於「自然·醫學」期刊上,結果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患者體內的抗體濃度在兩到三個月後便開始下降,恐增加二次感染風險,並影響日後疫苗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四月二十四日發表科學簡報,稱「沒有證據」能證明感染新冠後產生的抗體能保護人體免於第二次感染。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多位教授日前在「自然」發表論文,發現一四九名新冠康復期患者中,多數抗體水平低於預期,但對病毒的中和反應仍然很明顯。「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及免疫學評估」研究團隊來自重慶臨床醫界,研究發現,大多數感染者抗體在感染後兩到三月後明顯衰減,百分之九十三點三無症狀組及百分之九十六點八有症狀組的IgG抗體濃度,在康復期早期,即出院八周後便開始下降。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該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顯示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目前檢驗抗體的標準尚未一致,也就是並未標準化,如果另一個國家同樣檢測確診者血液中抗體,結果也是如此,才能證實接近事實。黃立民說,在感染其他冠狀病毒之後,有些抗體可以維持一至兩年,平均為二至五年,該項研究結果僅三個月,時間之短,確實超乎醫界想像。至於感染後抗體快速下降,是否影響疫苗效果?黃立民以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為例,在自然感染之後,抗體濃度確實不高,但接種疫苗之後,抗體卻能維持好幾年。
-
2020-06-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專家:新冠肺炎 夏季也會流行
大陸國家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昨天表示,發生在北京市新發地批發市場的感染案例病毒源頭並非北京,而是有北京以外的人或物將病毒帶到新發地。他強調,新冠肺炎病毒不僅僅在冬季流行,在夏季,在氣溫高的地方也會流行。吳尊友表示,目前暫時仍未清楚是什麼人把病毒帶入新發地市場,比較可能的是市場工作人員或顧客;如果是物品的話,最有可能是溫度比較低及冷凍的物品,因為在這樣的環境下,病毒存活時間較長。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昨天在杭州一場分享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特別的「不怕冷」,在攝氏零下四度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廿度可以存活廿年。她說,這解釋了為什麼幾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較多的海鮮市場被發現,病毒完全可以被跨國轉運。吳尊友稱,溫度低有助新冠肺炎病毒生存、病毒傳播,如新發地的海鮮市場。但包括印度、非洲國家等氣溫高的地方,也發生嚴重的疫情。說明新冠肺炎病毒不僅在冬季流行,在夏季、氣溫高的地方也會流行,這對傳統的認識給予了重大的衝擊。對於北京何時能調降防控級別,吳尊友表示,必須連續兩周沒有新發確診病例。他對於年底中國大陸能否用上疫苗不表樂觀,他說,年底前疫苗問世有可能,但大規模應用只能說「有希望」。另外,中國疾控中心昨日在網站表示,已將三組來自北京新發地的病毒基因組序列以及疫情數據,發布至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建立的系統,同時提交予世衛組織及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與國際社會分享。包括兩組來自確診個案的序列,以及一組環境樣本序列。北京昨天再新增廿五例確診者,自十一日以來,八天內北京累計已有一百八十三個確診案例,十三例無症狀感染者,全部送入北京地壇醫院治療。為增加病患的收治,地壇醫院本部擴充醫療床位到一千零七十張,全力做好患者診療工作。
-
2020-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爆發疫情 陸專家:疫情不是源於北京
北京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19日表示,北京新發地發生疫情很蹊蹺,並稱疫情不是源於北京,「一定是北京以外的人或物把病毒帶到了新發地」。據新京報報導,吳尊友受訪解釋病毒溯源的進展,表示現在還不清楚將病毒帶到新發地的人或物是什麼。吳尊友說,若是物品,最有可能是溫度較低或冷凍的物品,病毒存活時間比較長。若是人最有可能是兩類,一類是在市場工作的人員,在5月底、6月初曾去過流行區,感染新冠病毒後症狀不典型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復工復產後回到市場工作,引起市場汙染,造成人和人之間的傳播。第二類是來自有病例流行區的人到新發地購物汙染了環境,造成工作人員感染傳播。吳尊友介紹,最新調查資料顯示,新發地市場感染的人以牛羊肉廳的水產品專櫃相對比較集中。他坦言,溯源有很大難度。對人員行動軌跡梳理需要一定新技術,而這樣的新技術需要在很大量的人群中進行梳理。新發地是超大型一級批發市場,人員複雜、人流量大,梳理這些資料的工作量非常繁雜。
-
2020-06-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口罩遵從度達八成 台灣醫療才不會爆床崩潰
今天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大解禁的第一天,指揮中心針對「社交距離對社會的影響」提出科學化模型的模擬報告。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如果民眾有七成的口罩服從度,200天左右就會到醫療緊繃的臨界點,面臨到醫療可能要崩解的時候,但如果有八成口罩服從度,相對安全,達到醫療緊繃的時間就可以拉得很長,能夠把病人都服務好,希望能達到「九成的人都滿乖的,才能比較放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與中研院資訊所合作「防疫新生活政策模擬」,用流感大流行的計畫作為基礎,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模擬,分為三大部分。首先,依照台灣人口和全國7000多個里之地理分佈,分為五個年齡層,並且根據當初設定流感大流行從國外進入時,進到社區產生感染的機率,去預估每天會新增多少感染人數、做流行曲線圖及地理分佈。另外,模擬也細緻區分不同年齡層的接觸人數,根據與其他國家一起做的研究,用接觸日誌的方式發現,15歲以下的小孩接觸的人最多,因此如果造成本土感染,可以看到小孩子最容易受到感染。莊人祥表示,進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假想情境,以「每五天產生一個境外移入」病例為假設,利用英國倫敦大學發表的研究設定參數,包括潛伏期、世代間隔、基本再生數等,另外也設定無症狀感染者,根據英國、美國的系統做驗證,發現曲線圖差不多,只是因為台灣老年人口沒有像英國老化這麼嚴重,因此英國重症機率較高。莊人祥表示,結果發現,如果兩個人都戴口罩,可以減少七成感染,只有一個人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可以減少六成感染。醫療量能的部分,若民眾戴口罩服從度在0.7以下,則會爆床,但到0.8的話,醫療可以在3000床左右就可以度過。莊人祥說,研究證實,如果落實防疫新生活,確實可以減災。提醒民眾在室內可以維持社交距離1.5公尺,就可以不用戴口罩,不能維持就務必戴口罩,兩者都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
-
2020-06-04 癌症.抗癌新知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這個病毒更該小心,5%的癌症與它有關
病毒有多可怕,從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7.1萬人死亡,更影響了全球經濟到生活日常,徹底顛覆人類習以為常的運作模式,也喚起大眾對病毒預防的重視。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生活中還有其他病毒也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嗎?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 ,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有關!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顯示這兩種病毒同樣具有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高感染風險 不留意可要命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指出,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潛伏期長 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3星期到8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另一半。許世典提及,如果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男女都有風險 預防一樣重要許世典說,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許世典提醒,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無需佛系防「病毒」 施打疫苗主動出擊兩者唯一的差別是,新冠肺炎目前尚無核可的抗病毒藥物,各國皆積極投入疫苗及藥物研發,引領期盼疫情救命稻草的出現。現階段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許世典表示,相較之下,面對HPV病毒的威脅,已有疫苗可接種,能「主動出擊」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分別為2價、4價和9價。他補充說明,2價疫苗可預防16型與18型HPV的感染;4價疫苗則比2價疫苗多了可預防菜花的6型與11型,因此可同時施打於男女性;9價疫苗可預防前述型別的HPV感染外,更對31、33、45、52和58等五型高危險型別具有直接保護力,適合9~45歲男女施打。在HPV可提前預防之下,許世典呼籲,不論男女皆應提早接種HPV疫苗,預防癌前病變發展的可能。此外,預防HPV還可以做的是:安全性行為,多重防護你及伴侶的健康;女性記得透過定期抹片檢查,避免潛在的HPV病毒威脅。【延伸閱讀】 老是想睡、精神不繼、感到疲勞...醫籲:做這項檢查找出原因吧! 小孩看牙免驚 睡一覺就能治好蛀牙 不讓癌細胞長大!醫籲,遵守健康6原則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06-02 性愛.性病防治
非性行為才會染HPV! 醫揭公共3危險地方
2019新型冠狀病毒(後稱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已造成全球逾34萬人死亡,儘管台灣防疫能力全球有目共睹,仍累計7起的死亡個案。事實上,同為病毒的人類乳突病毒(HPV)也持續肆虐;根據研究指出,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且約5%的癌症與HPV感染相關,這兩種病毒的特性,同樣危險性高、潛伏期長,且無論性別皆有可能感染,著實不可輕忽。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HPV感染已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之一,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癌症就有致死的可能,然而,根據研究顯示,施打HPV疫苗可提高預防效果,現行疫苗有2、4、9價等3種,不同價別代表能預防的病毒種類,應盡早接種,主動提高防禦力。新冠病毒的高危險性不能掉以輕心,而生活中還有其他要防範的病毒也正威脅著生命。感染HPV可能導致多項癌症與疾病,除了子宮頸癌外,肛門癌、口咽癌也讓人聞風喪膽。相似1:高感染風險不留意可要命HPV有高達100多種型別,感染高危險型別的HPV更具有高罹癌風險。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癌科主任許世典進一步說明,其中第16及18型高危險型別HPV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蟬聯女性癌症十大死因排名第七(2017-2018),每年有600多名女性死亡,若持續感染第31、33、45、52及58型高危險型別HPV,便可能導致多項男女癌症,包含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即使是低致癌風險型別HPV,也可能導致皮膚病變如菜花(尖型濕疣)、皮膚疣、扁平疣等。 相似2:潛伏期長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傳染HPV與新冠病毒也同樣都有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高傳染力。新冠病毒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然而HPV潛伏期更長,一般為三星期到八個月,更可能達10年以上。由於多數受感染後無明顯症狀或不適,導致許多人被感染後渾然不知,更將HPV傳染給重要的另一半,如自身免疫力低落,再加上持續重複感染,也可能於日後引發相關疾病與癌症。 相似3:男女都有風險預防一樣重要現階段多數專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而HPV的傳染則與行為模式有關,最常見的傳染途徑為性行為,感染機率與性行為次數及對象數成正比;此外,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其中,最需注意的是若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附著的公共設施,也可能造成感染,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不是女性、或是性生活較複雜的族群才有可能感染HPV,即使是固定性伴侶,甚至未發生過性行為,皆有可能感染。因此兩性共同預防,更能保護自己與另一半。 許世典呼籲,相較現階段新冠病毒僅能以戴口罩、勤洗手等「被動防護」,面對HPV病毒,更能「主動出擊」接種疫苗以提高防禦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以上。 延伸閱讀: 性行為不是感染菜花唯一途徑! 這些地方也藏病毒 感染HPV病毒非女性專利! 男性3種癌多由「性」引起 
-
2020-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6月7日起防疫解禁 陳時中:看電影免梅花座可飲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6月7日起防疫解禁,搭高鐵、看電影或看棒球不再需要梅花座,位置也能坐滿、能吃東西,但還是要戴口罩,強調落實個人防護是台灣開放的本錢。國內連續44天無本土病例,行政院昨天召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解禁會議,決議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原則,預計6月7日大規模解禁,不再限制各項社會活動人數。陳時中今天上午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一般來說,連續28天(2個14日潛伏期)沒有本土病例,社區就算是安全,但因各界擔心新冠肺炎和以往的傳染病不同,可能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低症狀感染者、負陽等個案,為了避免有漏網之魚,才會讓他們在社區「多走一下」。陳時中說,指揮中心早在4月30日就訂出最後目標,因此當時先行宣布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作為解禁前的試金石,希望在總量管制之下,讓民眾慢慢將個人防護、戴口罩等習慣內化,同時讓社會動起來,確保仍沒有本土病例後,才會決定在6月7日擴大開放。陳時中指出,6月7日起,藝文、餐飲、休閒活動場所不受人流限制。餐廳方面,只要桌與桌之間距離夠大,可不設隔板,但若距離近、又是不特定人士,仍要設置隔板,至少要有疫苗或藥物才可能不再使用隔板。高鐵方面,陳時中說,6月7日後雙鐵可開放自由座、不用梅花座,在車上飲食他也不反對,但如果座位都坐滿了,代表站票空間不大,因此他對此仍表示反對。藝文活動部分,6月7日以後除了音樂會、看電影、看棒球可以不再實施梅花坐,不過若是距離近仍要戴口罩,但吃點小東西是沒問題的。台灣是仰賴貿易的國家,邊境不可能一直管制,必然要做某種程度開放,因此必須思考台灣開放的本錢是什麼,有些國家的本錢是大家都得過病,但台灣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得病,每個人都落實個人防護就是台灣的本錢。陳時中說,邊境開放後,效益、風險隨之而來,不可能無限制承擔,因此只要個人防疫做好,即便有外國人來台也能阻斷病毒傳播鏈,就算有零星個案也在,醫療量能也夠用。他強調,只要個人防疫做好,台灣就能和世界往來更多,成為有更多經貿潛力的國家,復甦速度有賴防疫新生活的落實。
-
2020-05-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6月7日全面解禁 陳時中個人對雙鐵販售站票仍態度保留
國內連續44天無本土病例,行政院昨天召開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解禁會議,決議以「邊境風險嚴管、國內鬆綁」為原則,預計6月7日大規模解禁,不再限制各項社會活動人數。不過至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於雙鐵販售站票的態度仍然保留,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站票銷售數量應有配套,全台解禁之前相關規範仍須報核指揮中心。陳時中今天上午出席電台節目時提及訂定6月7日解禁的考量,他說,一般認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為兩周,考量社區內可能有無症狀感染者或是確診者復陽(出院後檢驗再度出現陽性反應)的情形,因此保險起見觀察八個潛伏期,也就是到6月7日。在此之前,若無大規模與連續性的疫情傳播,無本土病例或只有零星本土病例,那麼6月7日起全台活動將大規模解禁,屆時電影院、棒球場、大眾運輸工具以及各項社會活動等的管理規範均回歸各主管機關訂定。不過對於雙鐵站票販售,陳時中個人仍持保留態度。他說,如果大眾運輸工具座位滿座,持站票者所處的空間就相對有限,因此對於站票比較保留,站票一定要有量的管制,6月7日前仍要報准。陳時中也認為,餐廳座位設置隔板的防疫措施,可能需要化為長期的文化。他說,作為貿易國家的台灣,遲早會開放國境,屆時境外病例有可能再度流入國內,但是現在全世界並無疫苗或有效的預防藥物,因此台灣人唯一的本錢,就是民眾將自己保護好、將防疫新生活習慣內化,在外用餐如果餐桌間的距離近,仍需要業者適度以隔板隔開,「這樣即使到時候有境外進來的疫情衝擊,我們也不怕了」。國際疫情未歇,傳出日本張開雙手歡迎台灣人赴日旅遊。陳時中對此表示,短期內仍不建議出國旅遊,「人家歡迎你不一定要去」,不過針對航點恢復,已請華航、長榮等業者提出必要需求,指揮中心再行研議。他也說,疫情間的許多決策都讓他很為難,因為關係到很多人、正反意見都有,「滿身都是箭靶」。
-
2020-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專訪鐵人部長/細數陳時中的一天 每天只睡3小時
順時中、逆時中,這是目前最夯的時事用詞,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是許多小朋友、青少年口中最和藹可親的「阿中部長」,接受專訪時,他透露指揮中心成立後是如何度過每一天,事實上,平均一天只睡三個小時。 十七年前,台灣爆發SARS,當時抗煞總指揮官李明亮曾說,壓力沈重,必須服用安眠藥物才睡得著。這次新冠疫情影響更是深遠,李明亮擔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會跟他一樣,必須藉助安眠藥物入眠。陳時中在得知老長官的關心,相當開心。他說,「這幾個月來很好睡」,因為自己是個很實際的人,只會面對可以避免的事情,自己做得到、可以處理的事,至於無法避免的事,就交給老天爺,就不會花腦筋去想,所以就不會睡不著。例如,前些日子,許多專家都提到無症狀感染者對於防疫所造成的威脅,但如果社區裡真的出現無症狀感染者,那指揮中心又能做些什麼?陳時中說「想這個,根本沒有用。」抗煞時期,他時任牙醫師公會代表,為了牙醫診療給付縮水一事,傷透腦筋,想不出解決方法,一天夜裡回到家,就躺在客廳地板上,放鬆身體,認真思索著,不料,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妻子半夜起床,看到他大字形的睡姿,也覺有趣。喜歡在聚會時小酌,之後手拿麥克風,高歌一曲,熟識陳時中的人都知道他是性情中人,個性豪爽,有話直說,講話不拐彎抹角,這次指揮防疫作戰時,也是如此,行事作風超實際,他說,「不能想太多事情,否則就睡不著」不過,現在疫情平穩,他就算想唱歌,似乎也無能為力,因為在防疫初期,他突然倒嗓,嚴重「燒聲」,那時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時,聲音沙啞,有如嚴重感冒,不少記者擔心他身體狀況,甚至建議他接受病毒檢測。至於防疫指揮官、「鐵人部長」一天的行程,陳時中說,每天凌晨一兩點睡覺,清晨五點多起床,先打開電視、看看LINE訊息,想一想今天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寫下所有待處理事件,並發送訊息給指揮中心相關人員。七八點到了辦公室,開始看報表,參加會議,並準備下午記者會可能會被問到的時事題,陳時中說,記者提問內容繁雜,許多超出他的想像,只能即席反應。結束指揮中心記者會,又接著是一連串會議,有時晚間還至各醫院或檢疫所實地視察,通常回到家已是深夜,他說,疫情嚴重時,雖然忙碌,但時間過得很快,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步調。
-
2020-05-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冠狀病毒之父院士賴明詔:新冠病毒不可能完全消除
高雄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邀請被譽為台灣「冠狀病毒之父」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演講,分享多年來研究病毒的心路歷程,也讓口腔醫學院的師生們對這個肆虐全球的病毒有進一步的了解。賴明詔表示,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消除,新病毒未來可能再出現,面對疫情不能掉以輕心。賴明詔從1970年開始研究病毒,至今已50年,從事包含癌症基因、冠狀病毒、D型及C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他在UC Berkeley攻讀博士時,與指導教授Peter Duesberg共同發現第一個致癌基因src,開創了癌症研究的新領域。後來在南加大任教期間,投入冠狀病毒的研究,當時冠狀病毒不受科學界重視,因為對人類的感染只是傷風感冒的小病,但冠狀病毒的繁殖機制與其他病毒不同,讓他深感興趣,於是放棄了當時熱門的癌症病毒研究,專心於冠狀病毒研究。雖然題材冷門,但他的實驗室成為冠狀病毒研究的權威,建立了在科學界的聲譽。高醫表示,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亞洲及世界各地爆發,病原被發現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賴明詔的研究成果,成為奠定控制SARS的基礎,讓危害在短期得以掌握。2019年的COVID-19讓原本已沉寂一段時間的「冠狀病毒」,又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COVID-19傳播力比SARS強,甚至出現無症狀感染者,讓防疫更加困難。針對這次台灣的防疫表現,賴明詔給予肯定,但也不諱言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消除,新病毒未來可能再出現,所以面對疫情不能掉以輕心。賴明詔也以自己的研究經歷,鼓勵在場的學生,發揮創造力、追求自己的興趣,無論這個興趣是熱門或冷門,先找到自己的路,勇於嘗試新事物,培養溝通技巧,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熱愛自己的工作。他也強調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人文素養就是要有健康的生命態度,正面思考,好的人際關係,以及良好的品味、品德、品質、與教養,期望大家都可以從研究中找到樂趣。
-
2020-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節日聚餐 疫情試金石
明天就是母親節,各大知名餐廳訂桌率增加。專家評估,目前國內風險相對較低,家族成員可正常聚餐,但擔憂社區仍可能有無症狀感染者,建議在餐廳電梯內應配戴口罩,用餐前確實清潔手部。根據「最新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親友聚餐建議選擇用餐空間較寬敞場所,桌子與桌子的距離一.五公尺以上,或設有隔屏、餐桌設有隔板、供應套餐,務必落實公筷母匙,或請服務人員先分菜後再上菜。進食時避免近距離交談,吃完要交談時,最好先佩戴口罩。北醫感染科主任李垣樟提醒,國內疫情漸平穩,但國際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計畫前往餐廳享用母親節大餐民眾,建議進入人群擁擠處,如餐廳內電梯,應佩戴口罩,觸碰電梯按鈕後,應避免用手觸摸眼口鼻。前疾管署長、三總感染科主治醫師張峰義認為,或許可將母親節到餐廳聚餐當作試金石。他樂觀研判,國內社區感染的「火苗」已經停止,相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