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無症狀感染者
共找到
160
筆 文章
-
-
2020-08-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估六月有24名無症狀入境 建議解隔離前依風險採檢
台大公衛學院今舉行例行疫情說明會,公衛教授陳秀熙粗估六月已有24名無症狀者入境,其後28天可能已衍生41到171名潛在個案,可預期境外移入無症狀個案還會繼續增加。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建議,來自高風險國家地區者或需要縮短檢疫天數者,解除隔離前都要檢驗。陳秀熙表示,國際疫情持續嚴峻,台灣邊境採取「14天隔離檢疫」和「有症狀採檢」。然而包括鑽石公主號、美國華盛頓州長照機構、紐約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根州的大量檢測結果發現,新冠肺炎無症狀或症狀前期比例可高達六成、很可能有傳染力,而且排毒時間比有症狀者更久,可達15到26天。「沒有檢測,就找不出來。」陳秀熙分析,依六月入境旅客之區域比例、不同區域的疫情風險,推估六月3萬5000名入境旅客當中,有大約24名無症狀個案,其後28天內,可衍生為41至171位潛在感染個案。根據紐西蘭研究的推估,台灣每增加一位境外移入個案,本土疫情風險就增加10%,不過目前台灣本土感染實際個案數,一直低於預估值。陳秀熙表示,過去台灣社區的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大多數已經康復,但外籍人士離台前後確診的案例卻逐漸浮現,包括日籍女學生、泰籍廠工、比利時工程師。三人在台灣感染的可能性都很高,只是可能因病毒量低、必須近距離接觸才會傳染,所以接觸者採檢都是陰性。陳秀熙表示,返國後確診的日籍女學生測出CT值37、38,台灣說的「弱陽性」只是「一種解釋方式」,國際上CT值40以下都有可能會綜合判斷為陽性。依據病毒量及從確診時間往前推,日籍女學生最可能是五月初在台灣感染,二月入境前感染得機會很低。另外有關泰國移工不太可能是在機場或旅程中感染,因為距離確診時間太近,最可能的感染時間應往前推四到六週,大約是六月中旬在台灣感染。比利時工程師則很可能是6月20日至26日在台北期間感染。境外移入的無症狀感染者,對哪些人或場所威脅最大?陳秀熙指出,包括醫療機構、長照機構、郵輪、移工、外籍人士較多的職業或場所、短距離接觸的情境和場所,都要提高警覺。陳秀熙建議政府應針對高危險群,以風險分層概念,進行精準的抗體及抗原檢測,早期偵測無症狀個案、進行有效隔離檢疫,避免群聚感染及進一步社區大流行。陳世英表示,無症狀者就算隔離14天,之後還是可能帶有病毒、散在社區。邊境防護應依據風險分級,針對來自高風險地區或有需要提早解除隔離的旅客,解除隔離前要做病毒核酸檢驗,社區民眾較有保障。民眾則必須持續落實個人防護,如此一來,就算有少數帶病毒者進到社區,還有可能再把它擋住。
-
2020-08-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應全面檢測 專家:風險要分級
政府應對他國即時做出風險分級管理,出入境人員也要全面檢測!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4日於座談會中指出,「入境確診案例只要多1位,社區感染風險就增10%。」他說,台灣如果沒有針對入境人士做篩檢,疫情流行曲線也會持續上揚,「本土沒案例但境外移入也算案例。」風險分級管理台大公務學院副院長陳秀熙4日表示,全世界疫情近一個月新增800萬例,來到1800多萬,「這樣的成長是超乎WHO原先預測,及顛覆呼吸道疾病過去的經驗。」他提醒,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本來只預估今年底到達1000萬人,現在醫療量能已面臨很大的威脅。」「入境確診多1位風險增10%。」陳秀熙指出,他說,台灣如果沒有針對入境人士做篩檢,疫情流行曲線也會持續上揚,「本土沒案例但境外移入也是案例,必須更積極。」目前感染人數前三多的美國、印度及巴西都是世界大國,他預估,如果各國防疫依然故我不但經濟受影響,父親節之後恐會突破2000萬。陳秀熙強調,政府應對境外移入者做普篩,台灣防疫雖不錯,但當出現國外移工、留學生及工程師確診案例,「必須要開始思考這些個案會不會對台灣造成社區感染威脅。」他認為,如果一直消極面對,到時候出現群聚感染就來不及,「必須要對各國疫情做風險分級,疫情高漲後就要即時管理、檢測。」邊境關卡漏洞增法國、比利時及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日本沖繩、東京等地,近期解封後都有每週百起確診案例的情形。陳秀熙說,不對入境者檢測會造成台灣社區傳播風險,政府不該只針對菲律賓人士做全面篩檢,一樣有疫情爆發趨勢的上述國家也要列入,「入境無症狀感染者50到60%不篩檢是找不出來的,很難防守。」台大急診醫學部醫生吳世英則表示,在疫苗問世之前,「邊境、社區到醫院端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舉「瑞士乳酪模式」理論表示,世界疫情到社區感染中間會經過邊境、社區及醫院三道關卡。他認為,國際疫情愈形嚴重,已讓第一關的乳酪漏洞增加,社區防護目前放鬆,「政府有必要針對社區防護的第一道關卡落實。」「要想辦法去積極增強防護才不會導致疫情發生,例如醫院端以分級分流,處理病人做嚴格感染防護 否則會加遽醫療崩潰。」他也呼籲,政府儘速對他國做風險分級管理。【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7-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香港出現社區感染 應展開全民核酸篩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9日表示,根據目前香港每日新增病例的數據來看,香港疫情正在發展之中,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染,但還沒有出現指數級增長,所以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觀察者網報導,他認為,香港2月至4月疫情控制得比較好,4月到6月下旬,最高日增長不超過20例,所以那個時候覺得香港做得很漂亮、很成功,但7月8日到18日就多一些了,但日均還不多於60個,7月18日以後這10天裡,除了個別日子,病例數日增長量都超過100例,最高的是日增長145例。鍾南山指出,現在香港已經存在社區傳染,但它的傳播態勢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幾何級數或是連鎖反應式增長,而是在一個平面上每天增加一些,這說明政府干預、社會干預還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建議,香港要加強檢測,尤其是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我建議不光是在特定的黃大仙區來進行,而是應該在整個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總共也就七八百萬人,應該不難,好處就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人傳染人的機會;例如在武漢,有了方艙醫院,幾萬人得到隔離,問題很快就解決了。」鍾南山表示,強化檢測實際上是為了發現更多的無症狀患者,因為症狀是一個主觀的因素,每個人感覺不太一樣,此外無症狀感染者有一部分是在潛伏期內,嚴格意義上不叫無症狀,而是待發病。還有一種無症狀感染者是目前正深入研究的,沒有明顯症狀,且過一段時間自癒了,但這些無症狀感染者最大的問題是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必須及早發現。他認為,相比香港,大陸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更嚴格,大陸現在的做法,不管在黑龍江、吉林、新疆、北京,都是很快把疾病限制在某一個區,減少傳播,例如在北京新發地疫情發生後,採取的措施是非常嚴格的,「疫情發生地市民全部做了核酸檢測,同時整個社會動員力度大,不出門減少了社區間的傳播,此外大中小學停課等都是強有力的措施。在這些措施下,也就花了25天左右就把病例數清零。」目前香港疫情還處於一個上升的階段,鍾南山希望防控措施要加強,「我非常贊成香港有一個全民的核酸檢測,這是我希望能夠做的,當然這是不便宜的,大陸現在最低是人民幣60元一次檢測,香港還是比較貴,要港幣1000多元。」
-
2020-07-28 科別.感染科
桃園爆發登革熱社區感染 衛生局再篩出8人陽性反應
桃園市昨天確診第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由於第2、第3例皆在長安里檢出,研判為社區感染,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針對風險區域進行登革熱快篩,今天再發現有8人呈陽性反應。我國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在桃園現蹤,近期又有幾人確診,更爆發社區感染,為及早發現社區不顯性感染者,衛生局在有個案的長安里設置社區採檢站,針對此區里民進行採檢,有8位民眾快篩呈陽性,緊急將檢體送往實驗室檢驗,以確認感染情形。經衛生局調查,初步掌握僅有4位民眾曾出現登革熱相關症狀,症狀出現時間介於7月5日至7月11日間,經就醫治療後症狀已緩解,目前8名快篩陽性的民眾並無不適症狀。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8名快篩陽性個案的住家皆位於原匡列的風險範圍內,已於7月25日完成家戶內外化學防治噴藥及孳生源清除作業,由於個案發病時間較早且社區存在無症狀感染者,針對確診個案住家擴大方圓100公尺的家戶進行噴藥及孳清,外圍環境擴大至400公尺。市議員黃家齊表示,在出現登革熱個案後,衛生局及環保局相當積極在分藥、消毒環境,就他所知,如中正里和光興里等里長群組都在溝通噴藥時間等,希望能趕緊控制疫情,不要讓市民恐慌。「民眾的警戒心需要再教育」,詹江村指出,桃園以前從沒有本土登革熱個案,市府雖然頻頻消毒,不過他認為民眾普遍沒有觀念,需要市府努力宣導及教育,他說,曾接到民眾抱怨消毒,擔心消毒會妨礙做生意,可見桃園市民對登革熱的警戒心不足,擔心會危害到市民的安全。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返泰移工恐為本土個案 專家建議隔離解除前再篩檢
我國於今日中午接獲泰國官方通知,該國確診一名自我國入境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調尚在進行,不排除為本土個案。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本土感染確實是其中一個可能性,須以嚴謹態度看待此一事件,若最後仍為不明感染源,建議入境者除隔離14天,解除隔離前也需再次篩檢,以減少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名個案為一名在我國北部工作的泰籍移工,自2018年1月17日入境,今年7月21日出境,中間都不曾離境。21日自我國搭機返回泰國後,於7月25日確診;但是何時發病、何時檢驗等都尚與泰方了解。李明政則表示,由於還有需多資訊待釐清,無法確認其感染源頭,但本土感染確實為其中一個可能選項;若真的是本土感染,顯示台灣內部還是有可能存在新冠肺炎病人於社區中,必須以嚴謹的態度看待。李明政說,應了解個案最近二至三周內有無接觸其他移工友人,若無法掌握感染源,儘管現在只有單一個案,但「有一就有二」,代表本土社區中有潛在的不明社區感染。這時台灣便必須恢復到先前的防疫措施與態度,而不只是「防疫新生活」,包括醫院防疫措施、個人防疫都必須回到嚴守社交距離、戴口罩等,而非柔性勸導階段。對於國內近日多起移工搭機返回東南亞國家後出現症狀,李明政表示,移工在台生活環境較為擁擠,且可能與其他自國外來台移工有所接觸,有更多交互感染的機會。雖然現行所有入境者都需檢疫14天,但李明政說,若為無症狀感染者,隔離14天後仍為無症狀帶病毒者,還是有機會傳染。因此他建議,入境者除隔離14天,解除隔離前也要再做PCR檢測,陰性才可放行。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史丹佛學者讚台防疫這三點 詹長權籲:政府快幫境外生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舉行第24次新冠肺炎疫情說明會,特別邀請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醫療預防及成果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弘,分享對台美防疫措施的觀察。王志弘指出,台灣解封後的防護、政府與民眾的溝通、物資統籌,是相當值得美國借鏡的三點,另外適逢開學季節,美國也可以學習台灣如何重新開放學校。台大公衛學學院長詹長權呼籲,政府應積極維護被擋在境外的學生之受教權,光是台大公衛今年外籍新生就有54%目前仍無法入境。「給學生入學許可就有義務要協助他們就學,」詹長權表示,現在還有很多學生被擋在境外,不是他們選擇不要來,台灣應該要積極協助解決。台大公衛系109學年度有22個外籍新生,分別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當中有12人至今仍無法入境,這顯示疫情除了導致全球經濟已付上代價,長遠來看,教育和人才的培育都受到重大的衝擊。出身高雄、專精政策研究的王智弘(Jason Wang)曾經在美國醫學會雜誌(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投書,分析台灣成功防疫原因,這次應台大公衛邀請親自來台,洽談雙方合作精準防疫、智慧防疫、政策分析的相關研究,希望提供台美兩國具科學實證基礎的未來防疫策略。王智弘表示,這次回來台灣,對於台灣防疫的成功感受更深,人民生活正常不受影響,而且居家檢疫的包圍網絡非常嚴密。王智弘表示,自己在居家隔離十四天期間,因為手機訊號不好,警察、衛生局、里長都來關切。王智弘,這個「包圍戰術」就是台灣的第一層保護網,當人從外面進來,就持續包圍他,透過檢疫、追蹤、檢測,來避免社區感染。台灣的第二層保護網就是全民健保,因為就醫便利、資訊系統成熟,如果看到疑似症狀,可以積極檢測,找出確診者。王智弘說,在6月中和6月底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發現疫情嚴峻地區幾乎有40%到45%人口是沒有症狀的感染,發表在兩份頂尖權威期刊。很多人自行康復,但無症狀的人可以傳染給其他人的時間有多長?在某些報告中顯示,這段傳染期有可能超過14天。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說,台灣現有策略是用居家檢疫,但必須提高警覺的是,當境外移入個案增加,居家檢疫處於「症狀前期」的確診個案也會增加,這些人如果去就醫卻沒被找到,數量慢慢多起來,就可能造成群聚感染或人口密集機構的感染,過去台灣用居家檢疫要求這些症狀前期個案待在家裡,目前境外移入個案有增加,但是居家檢疫個案都沒有確診的部分,是否已經進入社區,這一點令人擔心。王智弘表示,美國一開始沒有注意到這個疾病有多容易感染,疫情之初就演變為找不到源頭的社區感染,此外,美國檢疫很困難,這與美國人的民權意識和民情有關,配合度不佳。因此美國只能有「緩和政策」,就是要求人民待在家裡並減少必要購物的次數、推廣戴口罩、常洗手等措施。另外,在美國部分州有部分解封後,海灘、酒吧人群聚集,又適逢幾個美國重點假日,幾個禮拜之後疫情又回來,只好重啟居家隔離政策。王智弘觀察,疫情期間民眾很需要指引,但由於美國是聯邦政府,各州與人民之間的溝通比較分散,可借鏡台灣政府與人民的溝通策略。再者,台灣政府對於物資統籌、重新開放學校等措施,都做得很好,值得美國各州政府學習。詹長權表示,台大公衛與史丹佛兩方正著手合作研究如何修正14天檢疫的作法,希望找出一個方案,可以用較少天數的檢疫,也不會漏掉確診者。至於彰化萬人血清抗體件檢測的計畫,目前正在進行中,預計8月初會對外發表期中報告,可望釐清台灣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
-
2020-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相較戶外接觸感染 家庭密切接觸染疫可能性更高
韓國流行病學家發現,相較於戶外接觸感染,民眾更有可能被家人傳染而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這項7月16日在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發表的研究報告,審慎研究5706名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源頭病患」(index patients),以及5萬9000名因接觸源頭病患而感染的患者。研究結果顯示,100個患者中,只有2人來自非家庭傳染,卻有1/10被自家人傳染而染疫。就年齡層而論,當首個確診病例是10來歲青少年或60多歲及70多歲的長輩時,家庭內感染率更高。研究報告作者之一、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長鄭銀敬表示:「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年齡族群更有可能與家人密切接觸,因為這些年齡族群更需要保護或支援。」相較於成人,兒童感染武漢肺炎更可能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比較不容易在這個年齡族群中找出源頭患者。(譯者:曹宇帆/核稿:劉學源)1090721
-
2020-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新冠重症者吃了安宮牛黃丸後脫險 中醫有話說…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記者會近日表示,一北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後,病情好轉,撤除葉克膜(ECMO);另有患者僅服用一兩丸,就退高燒。不過,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這方子不能普遍使用。劉清泉院長表示,安宮牛黃丸不可以普遍運用於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上,他說,「中藥講究辨證施治,每個方子都有其具體的適用症、適用者,並不能普遍使用」。北京中醫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祝勇則強調,「安宮牛黃丸是急救用藥,不是保健品,無症狀時不要服用」,安宮牛黃丸的硃砂和雄黃有一定毒性。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神經科主任李濤也表示,若長期服用,對腎臟、血液系統會產生一定慢性毒副作用。據人民日報報導,該重症患者為27歲女性,上月12日住院,隔天即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高熱等現象並進行插管,15日進行葉克膜治療,中醫診斷邪熱內閉,陽氣暴脫之危重,以人參、生大黃、葶藶子為基本處方,配合給予安宮牛黃丸後,病情逐步穩定。26日患者移除葉克膜,本月3日移除插管,目前神智清楚。劉清泉院長表示,該患者在治療期間加服安宮牛黃丸四天,一天三丸,這個服用療程和用量是根據患者情況而定的。他說,治療上中西醫緊密配合,患者目前處於康復治療階段。安宮牛黃丸出自清代溫病學大家吳鞠通所著的《溫病條辨》,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應用歷史,它與至寶丹、紫雪丹並稱為中醫「溫病三寶」,已被寫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中新網報導指出,北京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發生以來,截至到7月4日24時,北京地壇醫院共收確診病例334例,所有病例在入院的第一時間都進行中醫診療,截至7月4日已經出院10人,其中7人以中藥治療為主。根據北京衛健委7日通報,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這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爆發新一波疫情26天以來,首次出現單日零確診。
-
2020-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防疫成功?何美鄉曾被說服 直到日本女學生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延燒,我國則於6月7日大規模解禁。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我也差點被我國的防疫成功說服,直到日本女學生案例出現。」她表示,這顯示應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她提醒,目前沒看到什麼病例,「但一定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須慎防秋冬疫情大爆發。國衛院今天下午舉辦「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談新冠肺炎國內外開發現況,以及全球未來三年疫苗的供應展望。會中,何美鄉就新冠病毒的疫情進行趨勢分析和說明。何美鄉說,根據國外研究,盡管盡可能防堵病毒,但在某一個小兒洗腎中心,有43%的醫護人員、23%的小朋友遭受感染,但只有兩人有症狀。因此無症狀感染者,使新冠肺炎防堵很困難,且「感染不是問題、重症才是問題」。我國透過「防堵」策略,雖成功度過疫情第一關,但何美鄉表示,她也差一點就認為台灣防疫非常成功,直到最近日本女學生的案例,才發現應有很多無症狀的感染者持續在台灣社區。她表示,依據過去針對四種人類冠狀病毒研究發現,上呼吸道對抗病毒能力較強,夏天感染病情輕微或無症狀較多、冬日感染病情較嚴重,因此受到季節影響,夏天只是看不到「有症狀」的病人,但仍在隱形傳播。何美鄉認為,第二波疫情「冬天一定會來」,台灣沒有歷經嚴重的社區感染,因此沒有大量篩檢,因此無從得知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的狀況,也不知道無症狀感染者的角色。而從磐石艦感染事件可知,二月時社區也有無症狀者未被抓出,且扮演疫情傳播的重要角色。她建議,應該提升PCR檢驗量能,在城市、人多的地方,針對高風險者、所有具上呼吸道症狀的人進行篩檢,並且一定要打肺炎和流感兩種疫苗,避免重症。另外,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開發,國內開發瓶頸之一為臨床試驗個案不足,外界擔憂將嚴重拖累國內疫苗研發期程。何美鄉則表示,只要疫苗的副作用沒有疾病來的嚴重,屆時即使有疫苗也都緊急疫苗,還有全球有防疫機制,因此不用緊張,到時候只要決定「用或不用」就好。
共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