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漏尿
共找到
105
筆 文章
-
-
2022-12-29 養生.運動健身
網紅硬舉百公斤漏尿…女性不適合重訓嗎?復健科醫師這樣說
適度的重量訓練有許多好處,除了幫助各種族群建立更強的激勵、保護關節,還能提升生活品質;然而高強度的負重競技卻有可能導致骨盆底肌收縮不協調等問題,甚至漏尿。日前就有女性網紅硬舉100公斤時當場漏尿,引發網路上一片論戰,便有人指出,「一定是提重物讓子宮下垂!」然而真是如此嗎?三分之一高強度女性運動員 可能都失禁過事實上,這種情況在高度競技的女性運動員並不少見,舉凡體操、球類、長距離耐力運動都很常見,甚至可能有高達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運動員有症狀。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醫師分享,一份涵蓋180名女性和204名男性挪威舉重運動員的研究調查顯示:女性舉重運動員中50%曾有尿失禁,80%有肛門失禁,23%有盆腔器官脫垂;相對的男性中只有9%的人報告在比賽期間尿失禁,63%的人報告肛門失禁。平均而言,女性運動員發生漏尿等骨盆底肌失能的比例比一般人更高,著名運動科學組織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院歸納以下幾大原因,可能與女性運動員骨盆底肌問題有關:賀爾蒙失調 運動訓練恢復不足(導致神經肌肉疲勞及醣原耗盡、蛋白質合成減少) 維生素D不足 肌肉收縮不協調 肌肉群不均勻 骨盆底肌疲勞容易漏尿林杏青醫師說明,雖然運動員的四肢大肌肉整體而言比一般人更為強壯,但是運動導致排尿排便相關的肌肉群不均勻、肥大增厚、運動產生腹內壓增加、負責穩定膀胱和肛門開口的骨盆底肌群反而疲勞,導致排便排尿功能問題。如果過度訓練、缺乏足夠營養及休息導致骨盆底肌疲勞無法恢復,可能加劇問題。研究顯示,女性運動員骨盆底肌失能產生漏尿等問題,與過度訓練導致的「運動能量相對不足」相關。女性運動員如果有骨盆底肌相關問題,林杏青醫師指出,針對骨盆底肌群做適度的訓練有助於改善症狀,此類運動對於骨盆相關手術術後、產後或是高齡導致骨盆底肌群功能不佳容易漏尿都有幫助。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JSM)發表針對女性運動員的篩檢量表女性運動員若有一項症狀或是雖然無症狀但在「臨床特徵/運動相關特徵」中有大於等於14分,即應該給相關醫療專業人員檢查。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241】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2-12-24 癌症.攝護腺癌
54歲壯男排尿異常以為喝多了 腹痛就醫才知罹攝護腺癌2期!
54歲的黃姓老闆平時跑馬拉松、爬山、打高爾球健身,頻尿、夜尿、排尿不順誤以為是應酬喝多了,直到去年10月到南部大啖海產時,突然尿量變小、腹痛難耐,趕回台中就醫,意外發現膀胱結石、罹攝護腺癌第2期,經接受放療及荷爾蒙治療,如今恢復良好,性生活美滿,重拾運動樂趣。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尹廣宬說明,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統計,攝護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第6名,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效果不錯,患者經過治療後5年存活率為68.47%,該院目前治療5年存活率則有70.34%,還優於全國平均。黃姓老闆表示,他因擔心接受根除性手術恐有漏尿、性功能障礙,接受醫師建議改採放射線合併賀爾蒙治療,經過一周5次、每次5分鐘的放射線治療,今年4月完成治療,追蹤至今超過半年,排尿正常,性生活不受影響。現在重拾跑步、打高爾夫球樂趣,呼籲病友配合醫師治療計畫,人生依舊是彩色。尹廣宬表示,攝護腺癌患者若無遠端轉移,選擇放射線治療或手術切除,都可有效根治疾病,其中放射線治療除可達與手術相同之局部控制與存活率外,不必承擔麻醉風險,還可免去手術的副作用,如漏尿及性功能障礙等,是早期攝護腺癌症患者另一種選擇。攝護腺做放療,可接受錐狀斷層掃描,以精準放療攝護腺位置,避免傷及鄰近的腸道及膀胱等正常組織。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李芃逸提醒,攝護腺癌初期多無症狀,常等到腫瘤壓迫膀胱,或尿道出現疼痛、燒灼感、解血尿,甚至骨頭痠痛才被診斷,但都已屬中晚期,提醒40歲以上男性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定抗原PSA ,出現夜尿、排尿困難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2-12-18 醫療.泌尿腎臟
大小與症狀不一定成正比 醫曝攝護線肥大常見9症狀及檢測方式
什麼是攝護腺肥大?該怎麼自我評估?李醫師,我最近兩年開始尿尿越來越慢、要站在小便斗前等好幾秒才尿得出來,尿完以後就一直滴滴答答弄到褲子都濕了。白天的時候一想尿尿就很急,還沒到廁所就漏一點出來,半夜起床小便五次,根本無法好好睡覺。上面這個例子,常常在我的門診發生。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泌尿科的大宗:攝護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在探討這個疾病前,想讓大家先了解一個專業名詞: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什麼是下泌尿道症候群?是指一群可能同時發生的排尿症狀,包含頻尿、急尿、急迫性漏尿、排尿前等比較久、排尿中斷、排尿水柱細、排尿速度慢、殘尿感、尿完尾端滴尿、夜尿……,更嚴重一點甚至會完全尿不出來,造成急性尿滯留。 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的病因有十幾種,當男人發現自己有這些症狀時,就必須要找泌尿科醫師來詳細診斷評估,查明主要的病因。而最常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攝護腺肥大」。 什麼是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是每個男人都有的構造,位在膀胱開口處的尿道周圍,整個包住且構成一部分尿道。正常來說,攝護腺會分泌特殊液體到精液裡面,幫助精蟲活動。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體積會越來越大,慢慢地擠壓尿道造成狹窄,最後就會導致各種下泌尿道症候群的出現。雖然攝護腺肥大是人體自然的變化,但有些危險因子會影響攝護腺肥大的速度跟體積,包含遺傳基因、種族、後天環境及體內性荷爾蒙的平衡等等。因此每個男人攝護腺增長的速度與可能到達的體積都不一樣。男人年紀到40歲以後,攝護腺受到男性荷爾蒙的影響會開始組織增生造成肥大,這是人體的自然現象。根據醫學統計,年齡超過90歲的男人,大於90%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 攝護腺肥大的症狀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就是下泌尿道症候群裡的那些症狀—— 一直有尿不乾淨的感覺、頻尿、排尿中斷、急尿、排尿水柱細又慢、排尿困難、夜尿、排尿到最後會滴尿、血尿等。一般最常出現的症狀包含:1. 一直有尿不乾淨的感覺,導致剛尿完沒幾分鐘馬上又想去廁所。2. 頻尿。正常人兩小時尿一次,攝護腺肥大的人頻率更高。3. 排尿中斷。無法一次尿到底,排尿水柱中間會停頓幾秒。4. 急尿。一想尿就要馬上衝去廁所,甚至來不及會先漏一點尿出來。5. 排尿水柱細又慢。可能尿完需要好幾分鐘。6. 排尿困難。一開始需要等或是肚子出力尿才會出來。7. 夜尿。睡著以後到起床前,若起床尿尿兩次或以上,就不正常。8. 排尿到最後會滴尿。9. 血尿。可能是肉眼可見性血尿或是尿液潛血。攝護腺肥大如何自我評估當發現自己有上述這些症狀時,即使只符合其中一兩項,都可能有攝護腺肥大,此時就應該找泌尿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這些症狀有時不會同時出現,有時會慢慢隨著年紀一一顯露出來。有個觀念很重要!攝護腺的體積大小與症狀不一定成正比。有人攝護腺長得很快很大,卻沒有明顯臨床症狀;但有人攝護腺輕微肥大,卻已經造成明顯排尿症狀。所以攝護腺肥大的嚴重程度以臨床症狀為主。目前國際間有一個標準的攝護腺肥大症狀的評分表:IPSS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裡面有七大症狀評分,總分從最無症狀的0分到最嚴重的35分,不管是醫師或病患自己,都可以用來評估攝護腺肥大的嚴重程度。PS:8分以上建議盡快到醫院檢查,你有可能需要治療。攝護腺肥大幾乎是每個男人都會有的問題,往往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睡眠。【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致樵醫師】男性頻尿、夜尿、持續滴尿 認識「下泌尿道症候群」】
-
2022-12-17 醫療.婦產科
性愛太過頻繁會變鬆? 醫師盤點私密處鬆弛的5大原因
一直以來流傳著某個都市傳說,認為女性的陰道鬆弛程度與性行為的頻繁程度呈正相關,性行為愈頻繁,陰道就會變得愈鬆弛....不過事實上並非如此。無論性行為頻繁與否,當女性在性行為過程中出現排氣聲,或者打噴嚏、大笑、提重物時,出現漏尿的情況,這才是真正陰道鬆弛危機,代表該諮詢專業醫師進行檢查和治療。雅丰時尚診所醫師許源津更指出,當女性在性行為時出現排氣聲,可能潛藏陰道鬆弛的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臨床上常見造成陰道鬆弛的原因有5種:▸1.天生陰道彈性差異: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如同外表差異,有些人的陰道天生較緊緻,但也有些人天生陰道彈性較差。▸2.生產過的女性:在生產前,約懷孕第9個月左右,胎頭會往下降,此時陰道就容易有鬆弛狀況,而生產過程中,若時間拖比較久或生產困難,也會影響陰道的鬆弛程度。▸3.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雌性荷爾蒙也會逐漸下降,造成陰道乾燥鬆弛,更年期停經後會更明顯。▸4.過度減重:當女性在短時間內快速減重時,身體與私密處都會流失大量膠原蛋白,因此使得私密處失去彈性,變得鬆弛。▸5.婦科疾病提早停經:有些人因為婦科疾病被迫提早停經,也會造成陰道鬆弛。陰道鬆弛除了影響性生活品質,對於健康會有影響嗎?許源津醫師表示,陰道鬆弛其實會對婦科健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會降低自我潔淨的能力,使得病菌容易殘留在陰道的皺褶裡,進而容易引發陰道搔癢、濃稠的白帶與分泌物、產生異味或發炎等各種婦科疾病,且容易漏尿也會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只要有徵兆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一旦出現了陰道鬆弛的跡象,最常被提及的改善方式莫過於凱格爾運動,許源津醫師說明,凱格爾運動主要是透過骨盆底肌的訓練,幫助肌肉變得緊實,進而改善私密處的鬆弛問題,且必須每天做2到3次,每次進行5到10分鐘,並至少持續2個月,才能逐漸看到效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1-10 癌症.其他癌症
漏尿、頻尿、血尿皆藏危機 如何判斷是膀胱無力、膀胱炎或膀胱癌?
● 漏尿合併頻尿、一個月血尿,藏癌症危機● 避免膀胱癌復發,應維持良好作息● 調排尿、飲水鬧鐘,別等尿意滿點再衝廁所尿液顏色、排尿頻率都能反應出身體健康程度,無論是漏尿、頻尿、血尿等,背後恐潛藏泌尿道或是腎臟疾病的危機。特別是血尿,短時間持續一到二周,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後可改善,可能是急性膀胱炎;若持續超過一個月,極有可能是膀胱癌,早期切除五年存活率可達60%,但膀胱癌屬於復發率極高的癌症,需長期追蹤觀察,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才有機會避免復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景欣表示,漏尿與頻尿常同時發生,從症狀看疾病,可以先從患者年紀著手,再看性別。年紀愈大,尿道結構可能會鬆弛,出現老化型漏尿、頻尿,而男女的漏尿原因,除了生理結構外,背後有著不同原因。張景欣表示,男性尿道比女性長,約18到20公分,容易有殘尿,加上男性有攝護腺,泌尿道口可能因為攝護腺肥大,使尿道變狹窄,尿液排出時流得比較慢,小便過程中也可能容易中斷,要辨別是否為攝護腺肥大導致的漏尿、頻尿,可以檢視晚間睡覺時會不會因為想上廁所,起床至少三到四次。女性尿道較短,約3公分,通常女性頻尿可能與感染有關,漏尿與生產次數多、子宮肌瘤手術導致子宮脫垂、膀胱脫垂有關。血尿相對於頻尿、漏尿問題來得嚴重,張景欣指出,通常血尿難以透過「肉眼」判斷,泌尿道出血或是器官出血,血液混雜著尿液,顏色常被稀釋,難以明顯看見。如果是肉眼可辨別的血尿,可以用年紀做初步判斷,年輕女性多數是因為膀胱炎、腎臟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血尿;中年婦女大多是泌尿道結石或尿失禁導致;年長女性可能是膀胱癌或是腎臟癌所致。張景欣說,年齡僅是初步判別,如果服用抗生素等藥物,血尿在一到二周內可以改善,無需太過擔心,應該是急性膀胱炎引起,如果持續一個月以上血尿,就得懷疑是癌症。確認膀胱癌的檢查有四項:膀胱鏡、尿液細胞學檢查、腎臟超音波、泌尿道顯影劑攝影。膀胱癌常見於「老男人」,患者大多是60歲以上男性,性別比是男多於女,造成膀胱癌的危險因子為抽菸、化學染劑汙染等。張景欣表示,台灣已鮮少會接觸到化學汙染,但老一輩若曾生活在化學汙染環境,老後發生膀胱癌的機率相對於一般人高。其餘風險因子則與生活習慣有關,如憋尿、泌尿道反覆發炎、水分攝取不足、腎臟疾病等,都會增加膀胱癌的機率。想避免頻尿、漏尿、血尿、膀胱炎、膀胱過動症、膀胱癌等,張景欣指出,最基本的預防方式,不外乎是「水喝足」、「不憋尿」。臨床上有非常多的案例都是打麻將連莊憋尿,等到下莊就趕緊上廁所,尿排得又快又急,長期下來,膀胱就容易受到刺激開始漏尿、頻尿,或是想尿尿不出來。張景欣建議,現代人生活忙碌,或是因應開會等各種因素,可以嘗試訂定「排尿鬧鐘」、「飲水鬧鐘」,一到二個小時就喝一次水,並起身走動排一次尿,別等到尿意滿點時再衝廁所,此舉反而會增加感染機會。
-
2022-09-29 焦點.杏林.診間
一人顧35床,崩潰的一夜讓她懷疑是在救人還殺人?暴走女外科劉宗瑀,溫柔堅定地推動醫護勞動人權
今年五月,公視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上映後,掀起熱烈討論。在劇中,藝人蔡淑臻飾演個性直來直往、放浪暴走的女外科醫師「小劉」,從醫學中心放逐到鄉村醫院,最終尋回濟世救人的初心。這齣戲正是改編自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劉宗瑀的真人真事。人稱「小劉醫師」的劉宗瑀,在網路上寫著一篇篇關於醫護勞動人權、性教育、家庭育兒酸甜苦辣的文章,文筆犀利詼諧,穿插嘻笑怒罵,卻也反映出醫護人員面臨的真實處境,包括:面對生與死,該如何坦然釋懷?當工時過長、工作過勞、長期高壓,又不幸發生醫療糾紛時,該如何保持當初從醫的初心?人生的酸甜苦辣在醫院中活生生地上演,經由小劉醫師的妙筆生花,不但讓局外人得以一窺白色巨塔內爾虞我詐,更顯露出她對捍衛醫護勞動人權的堅定決心。想走外科,卻遭親友勸退在台灣,只要孩子會念書、功課好,難免會被逼念醫學系,劉宗瑀也不例外。第一年考上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的她,在母親的殷殷期盼下選擇重考,隔年考上長庚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劉宗瑀先在林口長庚、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之間往返見習三年,然後返回家鄉高雄,進入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在接觸並瞭解各科內容後,她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外科。不過,一開始她的外科之路走得不太順利,「所有人都勸退我說:『女生走外科,很辛苦又累!』」不敵週遭強烈反對聲音,劉宗瑀只好先到兒科待了一年,結果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處理小孩受傷的問題和安撫家長的情緒。兒科屬於內科,步調較緩慢,「我的個性比較急、沒耐性,外科給人的感覺很熱血,能激勵、感動人心,又可以看到病人有明顯進步,讓我更有成就感。」放不下外科夢的她還是決定轉換跑道,原本打算先做個三、四年,若真的不行再轉到其他科別,「至少我挑戰過了,不會覺得不甘心。」沒想到,這一待就是十幾年,直到今日。血汗外科,吃苦當吃補在外科世界,尤其又是某些血汗醫院中流傳著一句話:「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牲用。」不論男女,只要一進入外科全都得認命,把吃苦當吃補。實習期間,劉宗瑀是醫院外科裡的唯一位女醫師。在她之前的上一位女外科醫師早已是師字輩等級,兩人之間隔著二三十年的空窗期,可見女性外科醫師的稀有程度。她解釋,醫學臨床分科把「內外婦兒急」等性命相關的科別稱為「五大科」,工作壓力大、工時長,還需要輪流值班以應付緊急醫療狀況。其中,又以外科的男女醫師比例失衡最嚴重,還有醫護人員過勞、人力分配不均等問題,導致現今願意投身五大科的新血愈來愈少。醫學生畢業後,寧可選擇「三小科」(耳鼻喉、眼、皮膚),受訓過程不但輕鬆,將來還可以在外自行開業。然而,正所謂「外科虐我千百遍,我待外科如初戀。」雖然外科醫師工作時間超長,受訓過程慘無人道,甚至可能有過勞死等生命危險,但每年還是會有一些「想不開」的醫學生選擇踏上這條不歸路。劉宗瑀說,外科醫療現場判斷的緊急感與自己的個性能產生共鳴,老師和學長的個性也都是如此。「開刀房是極高壓的環境,醫生們常常會講些五四三的黃色笑話來放鬆心情。要講黃色笑話我也沒在怕的,甚至可以講得比他們更黃、更暴力!」直來直往的她哈哈大笑,每日混在一群男人堆中,即便被稱做「男人婆」她也毫不在意,因為她清楚,選擇自己真正有興趣的科別,才能走得長久。人力短缺,一人照顧35床然而回想起住院醫師受訓的那段日子,劉宗瑀只能以「慘烈」兩個字來形容。當時住院醫師尚未納入《勞基法》的適用對象,工作採責任制。平日白班結束後,緊接著就要輪值夜班,到了早上只能撐著眼皮繼續工作,每次值班就是連續兩天不用睡覺,而這樣的日子每個月要重複十多次。「休息是什麼?」劉宗瑀說,在住院醫師裡的字典裡,找不到這兩個字。台灣醫學教育人才養成本就不易,尤其外科醫師的培養過程更是漫長,除了要面對扎實嚴酷的醫學教育訓練,開刀久站、值班熬夜、過勞、高壓、高風險等問題,女性更要面臨生理痛、懷孕、水腫等不適。醫療環境的崩壞,不少當初懷著雄心壯志投入外科的學弟們,禁不住如此長期非人道的折磨,一個個陣亡倒下,提出辭呈。當時擔任總醫師的劉宗瑀,要負責各種排班與大小雜事的協調,面臨大票學弟們離職而突然空出來的班表,令她不得不向院方請求協助。然而院方卻決定以現有人力無限擴大負責所有的值班區域,尤其三間共35床的加護病房,原本由三位醫師照顧已頗為吃緊,竟然也縮減到一個人來承擔。負責任的她面對這樣不合理的要求,咬著牙扛了下來,甚至把人力最短缺那幾日加護病房班留給自己值。當時劉宗瑀正懷著第一胎,她白天上班,晚上值大夜照顧三間加護病房的病人,還要兼顧急診室的會診,時常能在深夜裡見到她挺著日益變大的肚子,不斷在不同大樓間來回地奔跑。 一開始,劉宗瑀覺得還能拼一下,但當孕期的不適一個接一個找上門,身心俱疲的她,終於也逼近了臨界點。崩潰的一夜,是救人還是殺人臨盆前兩個月,長期熬夜的她患了重感冒,為了寶寶健康又不敢亂吃藥,病況纏綿不絕,咳嗽一直都好不了。看診時「咳咳咳咳咳」,開刀時「咳咳咳咳咳」,嚴重時甚至一咳就漏尿,不論用產褥墊或成人紙尿布都沒有用,最後居然沒有乾淨的褲子可換穿。但她又不能請產假,總醫師也是臨床訓練的最後階段,只要考過專科醫師證照就能取得主治醫師資格,一旦請假超過兩個月,隔年就得重新受訓一年,之前的辛苦等於付諸流水。除了狂咳不止外,大腹便便的她晚上根本無法躺平睡覺,只能坐在值班室沙發休息。明明是酷暑如火的七月,她全身裹著厚重的衣物卻還是感覺冷得要死。值大夜班時一遇到緊急狀況,老公蜜蜂先生還必須牽著她的手、撐著她到急診室會診,因為她已經完全沒有力氣起身和走路。住進加護病房的病人原本就猶如一顆顆的未爆彈,偏偏在某個值班的夜晚一口氣爆炸開來,先是一名病人呼吸衰竭,又有一名病人血壓下降,當她正在進行急救時,手機響起,另一區的病人癲癇發作。・「小劉醫師三十床的阿公黑掉了!」「立刻On endo(插管)!」劉宗瑀才把喉頭鏡放入病人嘴巴,卻發現左移右挪都抬不起病人的下顎,猛然才想起原來是因為自己挺著大肚子。「幫我拉!」在護理師的幫助下終於順利將氧氣送入病人肺中。・「第二加護病房敗血性休克!」「CPR(心肺復甦術)!」嘴邊喊著,劉宗瑀直接跳上病床上雙手交叉準備心臟按摩,卻被肚子擋住不好施力,只能顫抖著被護理師拉下床,由她們輪流按壓……・護理師大口地喘氣、病床吱呀吱呀地哀嚎、生命監測儀器急促地提醒……混亂間一陣尖銳的手機鈴聲再度響起:「劉醫師,病人seizure(癲癇)!」對面的護理師喊道!「這裡在CPR沒空,先打抗癲癇藥,快死了再叫我!!!」劉宗瑀只能朝著話筒大吼。・・・「我的意識只剩下把工作反射性做完,完全忘記自己其實是個快生產的孕婦。」劉宗瑀回憶說,「從凌晨兩點忙到天亮交班後,護理師把渾身發抖的我架到旁邊的角落吸氧氣,比插管的阿公還要喘。」死死握著細細的氧氣鼻管,劉宗瑀像是抓著汪洋中的稻草,人來人往、嘈雜的急診室中,她只能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再這樣下去,會有病人死的,而我跟肚子裡的小孩也……」恐懼加上喘不上氣,緊緊攫住劉宗瑀的心臟,恍惚間,她突然醒悟:「我怎麼把自己逼到這個地步?這根本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殺人!」不願當制度的幫兇,只能離去醫護人力不足,對病人生命安全來說是一大威脅。在醫療崩壞疾風下,醫師與護理人員仿如走到窮途末路。當天回家,劉宗瑀握著蜜蜂先生的手崩潰大哭:「我再也受不了了!我不要再值這種會死人的班、我不想要當這種會害死人的外科醫師!」那是她這輩子第一次說出:「我不要當外科醫師。」當初滿懷雄心壯志的熱情進入外科。受訓期間,師長們醫者仁心的風範,歷歷在目,結果卻是一個個陣亡離職,新進來的戰力又不能馬上派上用場。身陷不足人力的值班陷阱中,醫師被迫去謀殺這些病人……堂堂一個醫學中心,病人居然得快死了才找得到醫師,這樣真的是對的嗎?一週後,劉宗瑀將每晚的值班慘況呈報長官,換來了一番檢討與事後諸葛。她憤而拍桌起身,抗議醫院的值班人力安排簡直與殺人無異,卻無法扭轉院方態度,只換來冷冷一句:「這樣配置符合評鑑規範」。「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我實在無法再多撐一年。對我來說,專科醫師證照就像一面高牆,身懷六甲的我,想要跳過這面高牆,卻怎麼樣也跳不起來。」劉宗瑀苦笑著說。就這樣,在滿懷悲憤下,她遞出辭呈,跑去屏東當醫師。一個台灣,兩個醫療世界最近,公視播出《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改編自劉宗瑀的同名小說,正是描述她在屏東行醫寫照。她每天上下班的路線,都跟運豬車同進同出。「我以為屏東在高雄隔壁,相差不大。沒想到跨過高屏溪,城鄉醫療資源差距超乎想像,令我深受震撼,」劉宗瑀坦言。例如,曾有一名七、八十歲的病人求診,經檢查出是手部長出罕見的骨肉瘤。劉宗瑀對病人說,必須先做核磁共振檢查,再切片,然後做化療。但這一切都是按照教科書上教的流程,非常理想化。實際上,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屏東,光是做這些檢查和化療,必須分別跑兩、三家醫院,才能完成全部流程,病人很可能就此放棄追蹤與治療。如果病患有心要醫治,則得跨越高屏溪,到高雄的醫學中心或大醫院診治,搭火車轉公車或捷運,從早上排檢查,等到醫師看診,再回到屏東家中,已是晚上。她也曾遇過15、16歲的年輕人因車禍而嚴重外傷,送進急診室時心跳、血壓不穩定,還內出血,需要緊急開刀。但家屬一聽到要搭乘救護車轉到大醫院治療,就放棄了。「原來,我之前是過著多麼『醫療天龍國』的生活。原來,人的命真有貴賤之分,城鄉差距居然如此大不相同。」劉宗瑀感慨地說。那時深刻體會到離開了大城市,鄉下地方的生命力都很強。如果不是強悍的生命力,根本撐不下去!但由於往返屏東和高雄的路途遙遠,每天來回車程至少要三小時。有時半夜急診劉宗瑀被叫回去開刀,開車時精神渙散,醒來時發現自己竟然將車子開到人行道上,讓她嚇出一身冷汗。最後,她還是決定回到高雄市區的醫院工作。(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9-16 醫療.泌尿腎臟
腸道細菌也會讓泌尿道發炎!教你如何判斷腸道健不健康,5方法助改善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7成的免疫細胞落在腸道。但你知道,越來越多研究「腸道健康」與漏尿間竟顯示出有關聯性,到底兩者之間如何互相影響,繼續看下去吧!腸道健康,如何影響身體?腸道作用包括吃進的食物後的消化吸收。但是腸道健康,主要是指腸道中微生物的菌相平衡。微生物群系又稱為正常菌群微生物群系遍布全身,主要存在於大腸和小腸中。包含數萬億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有好有壞。這些微生物通常在健康的環境中和平共存。但是,因為疾病、不良飲食習慣、使用抗生素等都會破壞菌相平衡,在不平衡的狀況下身體會出現各種反應,更容易生病。良好的腸道健康很重要,預防疾病發生!當腸道健康菌相不平衡時,身體就更難吸收營養素、儲存脂肪和調節血糖。腸道健康狀況不佳不僅會導致疾病,還會對免疫系統、皮膚、心臟、情緒、睡眠品質、大腦和消化等造成嚴重影響。更重要的是,保持腸道健康甚至可能有助於預防某些疾病,像是癌症或自體免疫性疾病。腸道健康與漏尿有關?長期以來,尿液被認為是無菌的。不過近來新的研究顛覆了以往的觀念,發現原來尿液含有微生物。 研究還顯示,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在易患泌尿道感染的人的腸道中也有會該細菌。反之,腸道中含有大量有益細菌(即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的人中,泌尿道感染的風險降低。如何判斷腸道健不健康?腸道會影響身體的層面很廣泛,從情緒到消化,甚至皮膚,腸道健康狀況不佳會以各種方式表現。腸道中的細菌不平衡會有的情況:1.消化問題,例如脹氣、腹脹、便秘或胃部不適2.睡眠障礙、睡眠品質不佳3.老是覺得疲倦和反應慢4.皮疹或刺激5.偏頭痛6.對糖的渴望7.影響體重8.情緒障礙,例如焦慮或抑鬱改善腸道健康方法1.慎選食物:吃進益生菌(如 Keifer、優格、酸菜和泡菜)和益生元(高纖維蔬菜、水果和全穀類)有助維持腸道“好”菌。減少加工食品,其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有害細菌。飲食方式也很重要,細嚼慢嚥,以確保身體能夠正確消化正在吃的東西並吸收。2.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改變荷爾蒙,無形中增加壓力,導致腸道問題。還可能會影響你想吃不健康的食物或在睡前吃東西,這都會影響腸道健康。3.經常運動:運動對身體有許多益處;此外,研究發現運動還可以改變腸道中細菌的組成。4.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會破壞腸道中的好菌、壞菌。除非有必要,否則不要服用抗生素。5.充足水分: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也有助於消化。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除了透過大便潛血反應檢查,亦可透過大腸鏡和乙狀結腸鏡做篩檢,不過這兩種檢查有什麼不一樣呢?https://bit.ly/3QFg2NP
-
2022-09-05 失智.新手照顧
她帶失智父兄看電影、搭郵輪 不畏失禁重拾「敢動」生活
「爸爸,現在要換上的褲子可以讓你方便上廁所喔!你試看看,這很容易穿脫,你的手跟腳要動一動啦,這樣才不會老得太快…」47歲的林奕妤照顧失智父親十多年,伴隨失禁發生,父親從需要別人協助包紙尿褲,到現在可以自行穿脫褲型紙尿褲,還能跟家人一起看電影、搭郵輪,過著勇敢行動的生活。林奕妤的父親多年前糖尿病昏迷住院,併發輕微小中風,必須包著傳統紙尿褲,出院後發生血管型失智,偶爾出現記憶喪失、反應遲鈍和走路不穩,只好繼續使用紙尿褲。從傳統紙尿褲到轉換褲型紙尿褲,父親起初會抗拒,但林奕妤運用「胡蘿蔔與棍子」理論協助父親心理建設,用他喜愛、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籌碼,例如「爸爸,穿上它就可外出吃美食」,並搭配警告等方式,讓爸爸勇於嘗試褲型紙尿褲,進而接受,至今狀況良好,可以自行穿脫。 「耐心溝通、陪他走下去」是勸說失智者穿上紙尿褲的關鍵。林奕妤的哥哥患有額顳葉型失智,言語退化、判斷力出問題,容易出現脫序行為。幾年前全家出國旅遊,哥哥就曾發生走失,甚至也曾在餐廳用餐時發生失禁,弄髒餐廳地板。林奕妤說,家人在外面失禁時,千萬不要用指責的口氣,愈是親近的人,愈放不下「面子」,失智者會覺得自己沒用、拖累家人,反而選擇了拒絕和沉默,更不敢走出家門,退化更快。她建議帶失智者外出用餐時,可以先告知餐廳店員,有失智者一起用餐,讓對方理解可能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多數店家都很友善,讓她很感動,也讓家人能在輕鬆氛圍中享受美食,感受生活樂趣。除了告知周圍的人,尋求理解,林奕妤說,哥哥幾乎不太講話,隨時要注意他的臉部表情,失禁的異味困擾在使用褲型紙尿褲,並搭配固定飲水及排尿習慣後,已有明顯改善。孝順,強求不來!照顧者請好好照顧自己為了照顧失智家人,林奕妤十年多來,每天睡不到五小時,還要兼顧業務工作,壓力大到半夜家人入睡後,一人狂吃辣食掉眼淚,說不出的心酸,外人難以體會,「你要照顧者,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真的很難」林奕妤道盡照顧者的無奈。面對家人生病,看著81歲的母親也要照顧丈夫、兒子的生活起居,林奕妤心疼母親年紀大,身心難以負荷,即便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但各自都有家庭且不是每個人都有照顧長輩的經驗,所以希望其他人至少做到陪伴,然後多聽聽媽媽說話,讓她紓壓。「而自己則用理解的心態面對失智家人的行為,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幫家人解決問題。」林奕妤說,照顧之路無比艱辛,「孝順,是要求、強求不來的」,那是發自內心,對於需要照顧的家人,願意付出。千萬不要為了別人的要求、眼光而讓自己陷入照顧困境。因為照顧是一個不斷付出的過程,照顧者是「人」會累、會想休息、會脆弱,會需要正向支持,她建議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喘口氣,維持至少四分之一的正常生活,才能夠度過漫長的照顧修煉。林奕妤的4大照護經驗1.貼近被照顧者心理:提升對疾病的認識,溝通對話以失智者為主體,多點時間讓他們思考,不要急著自己做決定。2.用同理心角度對待:了解失智病程,知道目前處在什麼階段,較能明白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和行為模式。例如血管型失智在思緒清醒時,行為舉止正常,溝通無障礙;額顳葉型失智會影響語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3.有耐心、有技巧溝通回應:失智長輩就像小孩子,要多花心力照顧,認真傾聽讓他們說出想法和感受。4.照顧者安排喘息時間:適時有抽離、休息的機會,善用政府長照2.0資源的喘息服務,安排自己喜愛的活動。掌握3原則 專家教你面對失智失禁的照護困擾罹患失智症後,九成患者都會有失禁問題,對家屬而言,「失禁」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照護難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不論是亞健康的長輩或是失智症患者,對於「包尿布」都覺得有失尊嚴,會因自尊心受傷而拒絕接受照護,甚至情緒反彈。有時當事人可能有嗅覺障礙,或是真的「不知道、不記得」自己漏尿了,所以非常排斥失禁照護。他建議掌握下列三大原則,可以提升患者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也不會因抗拒照顧而產生攻擊行為。1.定量喝水、定時如廁:協助養成習慣,固定時間喝水、上廁所,用溫和的口氣叮嚀有尿意就要去解,建議每隔2個小時引導排尿,讓長輩有被關心的感覺,而非被控制。2.耐心指引、切勿責罵:有些長輩因為認知功能障礙,找不到廁所、在錯的地方上廁所,用溫和口氣表達「我來幫你」、「大家都是這樣沒關係」,引導上廁所或使用失禁產品。3.善用失禁產品:正確選擇失禁產品可降低照護負擔,不同程度的失禁失智患者都可以使用褲型紙尿褲,注意不要提到「尿布」,而是強調與一般內褲無異,長輩更能接受。元氣網特別推出【失智失禁】系列課程,從照護現場真實情境提供您照護技巧、解決方案👉點此進入課程頁▶穿對「敢動褲」 讓失智長輩維持尊嚴 重拾敢動生活至於紙尿褲選擇,專業成人失禁護理品牌TENA添寧PROskin系列產品,可提供不同失智病程的多樣化照護。針對有行動力的失智長輩,可選擇「添寧PROskin敢動褲」-3種不同吸收力,可依據長輩的失禁發生頻率、嚴重程度以及使用時機做選擇,無痕貼身、瞬吸乾爽、透氣親膚的三大特點讓長輩舒適感升級,長時間穿著也不悶熱、不溼黏。而「添寧敢動褲」除了外觀及使用方式跟內褲無異,長輩接受度高,能讓長輩自行穿脫找回他們的自主權、尊嚴感,有助於失智長輩維持生活自立、延緩退化,同時也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針對後期行動力退化的失智長輩,可選擇「添寧PROskin透氣乾爽紙尿褲」-長效吸收搭配100%透氣材質,維持長輩皮膚乾爽透氣,避免發生惱人的失禁性皮膚炎,同時採用魔鬼氈黏貼,照護更換更輕鬆。因應不同失智階段,有不同失禁程度及相應對策,照顧者了解疾病之外,也要安頓好自己,善用正向的溝通方式,選擇適合的失禁照護產品,不僅減輕照護壓力,也讓失智者重拾尊嚴與敢動生活。了解更多資訊:添寧敢動褲體驗索取>>https://lihi1.com/m00ur
-
2022-08-23 醫療.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腫如棒球」 微創手術降風險 性功能依舊
中老年男性「攝護腺肥大」成最大困擾,包括頻尿、尿不乾淨、尿流細且慢、被夜尿打斷睡眠等,讓患者痛苦不已。泌尿科醫師提醒,攝護腺肥大若藥物治療不佳,應該接受手術治療,近年攝護腺內視鏡手術或微創治療,比傳統手術更能降低風險。82歲的梁先生,一年內曾發生2次尿不出來,攝護腺增生肥大「宛如一顆棒球」,且3年前中風使用抗凝血劑,憂心攝護腺手術造成身體負擔,不敢進一步治療;71歲李先生,中年後因頻尿常打斷睡眠,時常不小心溢出尿,最後決定前往泌尿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來到,攝護腺肥大成為泌尿科常見的男性疾病。而攝護腺位於膀胱的出口下方,隨年紀增長、慢性發炎、男性賀爾蒙的刺激逐漸增生肥大,50歲時高達50%男性開始出現下泌尿道症狀。張雲筑表示,攝護腺肥大治療須依照患者身體症狀、臨床症狀及攝護腺大小選擇治療方式;若藥物治療不佳,因攝護腺阻塞造成反覆泌尿道感染或結石、攝護腺肥大血管破裂引起血尿、尿液滯留需要放置導尿管、腎臟功能損傷的患者應接受手術治療。但許多高齡攝護腺患者,擔心年齡、心肺及凝血功能不佳的問題,懼怕接受手術治療。張雲筑說,近10年來攝護腺內視鏡手術、微創治療,因雷射手術治療時間短、出血量少,並可讓患者短暫停用或繼續服用抗凝血劑等優點,不僅降低手術風險,也適合高齡且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攝護腺雷射手術中,分為汽化術、切除術與剜除術。其中攝護腺剜除術,過程宛如「分離橘子果肉跟果皮」,找出攝護腺肥大區與周邊區交界,將所有增生組織玻璃後,絞碎並吸出膀胱,文獻統計,其併發症與再手術率低於汽化術及切除術。張雲筑表示,銩雷射攝護腺手術以雷射剜除術搭配內外尿道括約肌完整保留,術後發生排尿功能障礙、漏尿、急尿及併發症的機率極低,且不影響患者性功能;她提醒,攝護腺肥大年紀愈大者愈明顯,甚至影響生活品質,若出現異常頻尿、明顯逾尿感、尿流慢等,應及早就醫。今年7月張雲筑醫師參加歐洲泌尿科醫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發表由泌尿科張雲筑醫師、黃榮堯院長之手術影片「括約肌妥善保留之攝護腺頂部暨膀胱頸雙圓切開法,銩雷射攝護腺剜除術」(Dual circular incision at prostate apex and bladder neck to optimize sphincter preservation during Thul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榮登2022年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大會議程展示影片,分享台灣醫師的手術技術,受到各國泌尿科醫師的關注與肯定,極獲好評,充分展現出台灣醫療技術的優秀實力。
-
2022-08-2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鑽石比膽結石、攝護腺還大?
兩個男人在比較誰較疼老婆。甲:「我買給我太太的鑽石,比我的膽結石還大!」乙:「那算什麼!我買給我太太的鑽石比我的攝護腺還大!」嗯,膽結石不一定每人都有,可大可小,小的可能只有零點幾公分,大的可能有二、三公分。攝護腺每個男人都有,而且比膽結石大多了。剛出生時的男寶寶,攝護腺大小像一粒豌豆,青少年像櫻桃,30歲左右成年人大約為20公克,近50歲約26公克。超過50歲男人,攝護腺開始肥大壓迫尿道,造成小便困難。膽結石會越養越大,攝護腺也是越養越大,前者有一天會卡在膽囊管開口,引起劇痛,引起膽囊發炎,甚至掉到總膽管引起黃疸,引起胰臟炎,甚至敗血症,絕對不是好東西,因此一旦曾經痛過或發炎,一定要用腹腔鏡將膽囊切除,以絕後患。而攝護腺越養越大,雖然有時也會引起發炎,但不常見,倒是它剛好長在尿道口,肥大後夾住尿道,壓迫到膀胱引起頻尿,讓大男人變成一夜七次郎,不僅不堪其擾,也嚴重影響睡眠品質。最重要的,除了良性攝護腺肥大之外,它還會長出癌症來,雖然抽血驗PSA可能會高,但單純的攝護腺肥大PSA也會高。因此,有懷疑長癌症時,醫師只好定期做切片檢查,但又不容易精準的拿到懷疑的病變,因此切片陰性也不代表沒有癌症。近年來發展在核磁共振定位之下做切片,就精準得多了。得了攝護腺癌,雖然目前用達文西手術可以較精準將腫瘤切除,但仍有百分之幾的機會會傷到攝護腺邊邊的神經,造成性功能障礙或漏尿情形,這是任何男人心中的最痛。總而言之,老公要給老婆鑽石,不要等膽結石或攝護腺養大了才給,而老婆也要替老公的健康及「下水道」想一想,趁年輕時就要一顆鑽石,這樣才有一個健康又快樂的老公可以依靠,可以長相左右。●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8-14 醫療.婦產科
女性更年期讓4疾病風險大增 醫師教你如何及早存好本錢預防
大部分女性在50歲前後流失荷爾蒙,進入更年期,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胸悶、睡不好等症狀,隨著年紀增長,甚至出現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醫師建議,養成運動習慣、健康飲食,可多補充鈣質食品,定期健康檢查,只要存好「健康儲蓄」,到了老年疾病就不易找上門。門諾醫院產科主任醫師蔡啟智說,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在短期內,約有七、八成的人會出現更年期症候群;過了三、五年,隨著荷爾蒙減少,女性泌尿道、陰道乾澀,性欲減退之外,還會有頻尿、漏尿,易造成尿道感染;更年期十年後,容易會有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1. 骨質疏鬆症含鈣飲食加運動補強,才能及早存骨本。蔡啟智說,一般人的骨質最高峰落在35歲左右,35歲過後骨質就開始每年下降1%。不同於男性緩慢下降,女性在停經後,每年骨質下降3%至5%,可能造成嚴重的骨質疏鬆、腰痠背痛、骨頭痠痛等。想要預防骨質疏鬆,除了適量補充含鈣食物如小魚乾、牛奶、燕麥奶、海菜及芥菜等,有必要時可補充鈣片;也記得要運動,像是快走、爬樓梯、跳繩,適時曬點太陽,若體力許可,還能到健身房重訓,存好「骨本」,就不怕骨質疏鬆。高雄市大同醫院婦產科醫師徐昕宜建議,邁入中年的女性平日晨起可喝牛奶、芝麻穀飲,中午吃點豆干、油豆腐,下午吃點小魚乾配堅果,盡量補鈣,存骨本。再者趁早晚太陽不大時,穿短袖、短褲至戶外運動半小時,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鈣、鎂及磷酸鹽。2. 心血管疾病更年期十年後,失去荷爾蒙保護,心血管疾病易上身。在更年期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方面,蔡啟智表示,女性荷爾蒙有抗氧化,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避免血管硬化,但更年期約十年後,荷爾蒙消失,就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階段。預防心血管疾病,不外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特別注意身體警訊,若經常感到肩膀、背部疼痛、惡心嘔吐、氣喘、難以入眠或腸胃道問題,必須就醫治療,並培養一、兩年做一次健康檢查的觀念。3. 肥胖問題中高強度有氧運動,能增加肌力也能保持骨質。在女性荷爾蒙減少、新陳代謝率降低的情況下,更年期女性身材容易肥胖。蔡啟智說,高澱粉、高糖食物少吃,烹調盡量採清蒸、水煮、燉或涼拌等少油方式,咖啡與茶適量,並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可找營養師做進一步的諮詢。由於骨質流失快,再加上體力逐漸減退,因此運動方式不宜過度劇烈,每天進行30到60分鐘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游泳、快走、有氧舞蹈、騎腳踏車或慢跑。在專業的指導下,建議每周要有兩天重量訓練,增加肌肉能消耗熱量,又能讓骨本不會流失那麼快。要是病患難以靠上述方式解決更年期症狀,醫師會適量開立荷爾蒙藥物,補充流失的荷爾蒙,但除非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醫師會謹慎評估是否需使用藥物。4. 尿失禁漏尿易引起尿道感染,症狀輕微者可做「凱格爾運動」改善。更年期女性除了有骨鬆、心血管疾病風險外,擾人的「漏尿」更是女性不敢說的祕密。有的人爬樓梯、開心大笑、咳嗽,下體就濕成一片,蔡啟智表示,漏尿容易讓尿道感染,不能因為不好意思就醫,就放著不管。他建議,若漏尿還算輕微,可自己在家練習「凱格爾運動」,想像尿尿到一半暫停,用到阻止尿液流動的肌肉,藉由重複縮放部分的骨盆底肌肉,減少漏尿問題;若漏尿嚴重影響生活,一定要就醫,現在有電磁波、雷射等方式,也有尿道懸吊手術,幫助解決女性難言之隱。更年期早到 健康一定比較差?更年期提早報到的人,身體狀況一定比較差嗎?蔡啟智提及,曾遇過一名女性41歲就停經,比一般人提早約10年進入更年期,並不一定是身體出狀況,而是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習慣不同,停經的年齡也會不一樣。如果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即使是更年期提早,身體狀況不一定比晚進入更年期的人差,只要提早或及時「存好健康本錢」,歲數增長也不用擔心疾病入侵。
-
2022-08-14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愈晚愈好,代表卵巢機能很正常?婦產科醫師詳解更年期迷思
女性停經前後,身體出現各種改變,一方面要適應,另一方面對更年期仍充滿迷思。例如,更年期是不是來得愈晚愈好,這是否表示卵巢機能正常?而早早停經的人,一定衰老得比較快嗎?迷思1:更年期是不是來得愈晚愈好,表示卵巢機能正常?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說,女性更年期來得晚,不一定表示卵巢機能正常,可能原因是女性初經於國中才來,同時又合併多囊性卵巢,排卵機制受到影響,且卵子數量較多,而比一般女性延後約三至五年停經。蔡亞倫說,另有部分女性52、53歲停經,卻開始自行服用荷爾蒙補充品,導致60歲才停經,他提醒,如此可能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乳癌風險,建議服用荷爾蒙補充品前,應先諮詢醫師,了解有無相關家族史,再評估是否適合服用。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何震宇則說,女性中約有5%停經較晚,確實有可能延後至60歲,這與體質有關,有可能是卵巢功能比其他女性好,但也有可能是初經13、14歲才來,停經時間也會延後。迷思2:早早停經的女性,一定是衰老得比較快?「過早停經的女性,確實衰老得比較快。」蔡亞倫說,女性40歲前停經稱為「卵巢早衰」,此時卵巢無法製造女性荷爾蒙,而開始出現骨質疏鬆、夜間盜汗、熱潮紅、情緒易怒或暴躁、睡眠品質不佳等。蔡亞倫表示,若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乳癌家族史,或有吸菸、有血栓風險的女性,不適合使用天然荷爾蒙藥物緩解症狀,而須改用植物性荷爾蒙補充品改善症狀。何震宇指出,卵巢早衰原因可能是卵巢曾經受傷、手術,或受遺傳、放射線、環境毒物等影響。缺乏女性荷爾蒙保護,可能讓血管內膜硬化、失去彈性,增加罹患高血壓機會,一旦全身血液流通不佳,也可能造成身體衰弱,並增加罹癌機會。迷思3:更年期前後的不正常出血為正常反應,不用太擔心?蔡亞倫說,女性更年期前後可能出現不正常出血,如果發生在停經前,可能原因是月經天數或周期改變所致。不過,若是停經後不正常出血,尤其是停經一年後,再有出血情形,最有可能的三大原因,第一是萎縮性陰道炎,其次是子宮頸息肉、子宮肌瘤等,最後是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頸或子宮內膜癌等,此時應速就醫檢查。更年期前後不正常出血原因多為良性反應,如缺少女性荷爾蒙,導致陰道壁變薄、乾澀,容易引起感染、發炎、出血,此時可透過骨盆腔、尿液檢查,如果是感染細菌、黴菌,需用相關藥物治療,痊癒後再以荷爾蒙藥物、軟膏,或將玻尿酸灌入陰道等方式,緩解陰道乾澀及增加彈性。如果要確認有無子宮頸息肉、子宮肌瘤等,蔡亞倫說,須經內診檢查子宮頸有無息肉、破皮、發炎、糜爛,或有無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並可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否罹癌,同時可合併陰道超音波、子宮鏡等,檢查子宮體與卵巢有無息肉、肌瘤、卵巢囊腫等,再依不同症狀加以治療。迷思4:使用荷爾蒙療法可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但也有致癌風險,能免則免?蔡亞倫說,女性更年期使用荷爾蒙療法,可以緩解不適症狀,但不建議一直使用,如果服藥一、二年後,症狀已慢慢改善,或於過度期後,約55歲就可以慢慢減藥。如果服藥期間發現有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增生等情形就須停藥。雖然目前有合成黃體素藥物,可能會增加乳癌風險,但短期使用沒問題,停經後10年內都可以使用,但若年齡已逾60歲就不建議用。何震宇說,臨床緩解女性更年期不適,多須依個人不同症狀,給予不同治療方式,若使用荷爾蒙藥物,常須三至六個月後,才會慢慢看到效果。迷思5:更年期女性常有陰道乾澀不適,應減少性行為?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說,女性停經後常引發陰道狹窄,而出現陰道乾澀、出血、疼痛等症狀,此類型稱為「乾太太症候群」。想要緩解陰道乾澀,可採用健保給付的陰道荷爾蒙凝膠,效果十分穩定,但需使用三個月以上,才有機會改善八成症狀;也可採用自費陰道雷射治療,讓陰道恢復緊實、彈性,但陰道雷射第一年須做三次,自費6至7萬元,第二年也要做一至二次,花費約2至4萬元,每次治療15至20分鐘。蔡亞倫則說,女性停經後若反覆陰道發炎,或自然產後容易漏尿,常引起尿路感染等,為減少陰道感染,可以採用陰道雷射,同時合併藥物,應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但如果陰道持續有灼熱感、乾澀等不舒服情形,建議減少性行為次數,降低感染、發炎機會。
-
2022-07-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坐月子也要動起來!四個基礎運動解決漏尿煩惱,維持好身形
孕婦產後總漏尿?產後該做什麼運動維持身材?今天讓「Stay Fit with Mi」的Michelle以自身媽媽經驗,教你從基礎訓練深沉核心和骨盆底肌發力做起,躺在床上就能輕鬆跟練,解決孕婦困擾!Michelle表示在產後坐月子期間還是要動一動,讓身體較好恢復到從前的狀態,在往後要訓練有氧和肌力時,都能更好上手。今天教大家的深沉核心和骨盆底肌發力訓練,都是非常緩和的運動,在懷孕期間做也很適合。首先在運動開始前,可以先做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要有意識地去控制核心和骨盆底肌。第一個動作,躺下來後,將雙手放置身體兩側,雙腳併攏往內收,江核心和骨盆底肌收緊,把臀部向上抬,再慢慢放下,一組10下,一次可2~3組。Michelle也提醒動作都要依自身身體狀況做調整,產後運動不要過急,以免傷身。詳細其他內容與動作都在影片中,快點開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產後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孕婦一起動起來!原始影片Stay Fit with Mi YTMichelle IGStay Fit with Mi FB延伸閱讀視覺效果年輕10歲!15分鐘背部運動,讓你每天抬頭挺胸!運動完不知道如何伸展嗎?運動防護員五分鐘教你做伸展運動!「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6-28 醫療.婦產科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嘉義40歲婦人小梅已自然產2個孩子,卻長期頻尿、漏尿造成餐飲工作上的困擾,但多次到婦科體檢、檢查尿液都沒異常,再到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嘗試陰道雷射療程,婦科醫師羅如君指出,女性可能因生產、更年期等造成陰道鬆弛漏尿,做雷射有效使陰道緊縮,婦人經兩次療程症狀已改善。羅如君表示,陰道由肌肉組成,各年齡層女性若肌力不足、膠原蛋白流失或賀爾蒙降低,感覺性行為時陰道不夠潤滑、無法明顯感受陰道彈性或肌肉收縮時,就可能有輕度至中度的陰道鬆弛,或更年期陰道萎縮現象,一旦用力咳嗽、抬重物會漏尿,或稍微大笑或爬樓梯就會漏尿,可能分別是輕度、中度的尿失禁,此外,24小時內需排尿超過8次、或夜間睡眠期需排尿超過1次,屬於輕中度頻尿及夜尿。羅如君說,據統計,年過50歲的女性陰道鬆弛的盛行率約30%至76%,也會因生產、更年期或老化造成的陰道鬆弛而漏尿,此時除了做陰道緊實運動外,經醫師評估後實施陰道雷射手術也是一道解方。羅如君解釋,陰道雷射治療是使用一種稱為G緊雷射(Fotona婦克漏黛娜雷射系統)的無創傷私密處雷射手術,利用超長脈衝技術(Smooth mode),與2940奈米鉺雅克雷射的光熱能,能讓鬆弛的陰道內壁產生膠原蛋白新生重組、刺激骨盆內筋膜層,使尿道和膀胱上壁肌肉拉緊收縮,15分鐘療程就可以刺激陰道周邊膠原蛋白再生、活化胞層,有效使陰道緊縮、改善漏尿並有外陰部美白功效,不過懷孕中、有出血症狀、正在接受陰道發炎感染治療及化學或放射線治療者並不適合。
-
2022-04-08 失智.新手照顧
外出旅遊/掌握出遊要點,帶失智長輩出門旅遊不再是難事
有多久沒帶爸媽出遊了呢?世界上最艱難的旅程,莫過於帶家人去旅行,被從頭嫌到尾心好累!其實只要掌握「主角是爸媽」,加入他們的喜好就搞定一大半。帶長輩出遊大不易,帶患有失智症的長輩,更要考慮身體狀況、精神行為、飲食安排以及順應各種需求與情緒,行前列好教戰守則才能玩得更盡興。規劃孝親小旅行 有哪些讓人頭痛的問題回憶小時候去過的遊樂園、風景區、森林遊樂區等景點,都是父母親悉心規劃、在一旁照顧陪伴,長大後想反饋帶爸媽出遊,為什麼變得好難?衛福部桃園醫院腦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江俊宜分享經驗,成年人的想法主觀強烈,也因抱持著「美好幻想」忽略現實狀況,孝親之旅成了一路吵架的鬧劇。而爸媽若患有失智症,一起出遊須注意更多食衣住行要點,減少不適當的脫序行為。【帶失智長輩出遊的5大注意事項】・把握「慢」及「用心」原則,不趕行程、事先探勘・選擇高齡友善的景點,方便規劃串起無障礙行程・依天氣狀況準備出遊物品,因應雨天和氣溫變化・善加利用穿戴裝置,監測身體狀況並掌握行蹤・跟醫師討論用藥問題,開安神藥物幫助睡眠掌握出遊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古語有云,想成功完成一件事,要天時、地利、人和 才可發揮最大加乘作用,江俊宜說帶失智長輩出遊也是!首先是天氣佳,陰雨溼滑影響行動不便,灰濛濛的天色也容易讓人心情鬱悶,天一暗就開始焦躁不安、吵著要回家。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能力逐漸退化,很容易因為外在環境變化而情緒躁動,當天色昏暗或室內燈光不足,常出現「黃昏症候群」,增加照顧難度 。出遊若遇天氣不好,可考慮改換室內景點,例如博物館、美術館、觀光工廠等,寬敞動線和多元展品帶來溫馨感受,同時緩解照顧者的壓力。地利則是考慮長輩的體力和行動力 ,以「失智友善旅遊」為主軸,安排無障礙車輛、無障礙飯店,包括餐廳也要先查詢適合長輩牙口的菜色。面對豐盛的美食,長輩若是「看得到,吃不到」,心情也會受到影響;江俊宜提醒注意均衡飲食與充足水分,要定時引導上廁所,降低「因為忘記上廁所,不小心漏尿」的窘境。在人和方面,帶失智長輩出門要「輪流陪伴出遊」 ,家人相互支援、隨時有一人陪著,讓長輩感覺到關懷有愛,照顧者也不用獨自承擔情緒壓力而疲憊崩潰。如何更省事帶失智長輩出遊同行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江俊宜強調從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規畫旅遊注意事項,大多數失智長者平日生活作息規律,外出要控制好「環境變動」因素,防止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因緊張而情緒暴走或跌倒受傷。◎食:先預訂餐廳,詢問是否有適合熟齡長輩咀嚼吞嚥的料理,避免讓失智者自己吃糊食的孤獨感。◎衣:選擇穿脫方便的衣褲鞋襪,多準備一套衣服替換;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攜帶外套禦寒保暖。◎住:可搜尋符合「高齡友善旅館認證」的旅宿,提供防滑、防跌的貼心設備,多了安全防護。◎行:除了攜帶日常行動輔具,可租借電動輪椅讓長者保留體力玩樂,行程先從短程規劃開始。◎育:適度安排爸媽去過的景點或經典遊樂區,用懷舊治療幫助失智長輩的認知刺激,喚醒記憶。◎樂:安排景點宜少不宜多,縮短拉車時間多定點停留;4至6月、10至12月氣候宜人,最適合出遊。◎其他:記得多補充水分,同時要定時引導上廁所,江俊宜建議2小時一次,減少依賴尿布的羞恥心。「出門的意義比玩樂還要大!」江俊宜觀察經常走出戶外的失智長輩,精神症狀明顯降低,尤其家人陪伴出門曬太陽,有助於穩定情緒,也增加了與人交際的刺激,有機會減緩惡化。如何讓失智長輩玩得安心又開心,是照護一大課題,行前可和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調整用藥或增加安定藥物,另做好旅途中的注意事項,一圓全家外出走走的美夢。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2-04-0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老翁起身太匆忙扯到尿管 水球卡尿道膀胱脹成球
一名80多歲老翁因急性尿滯留就診,放置尿管返家,之後卻發現下腹、會陰部有脹痛感,尿袋中也沒無尿液,只好再就醫。經醫師檢查發現尿管水球卡在尿道裡,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醫師提醒病友要多留意,避免拉扯移位,有異狀快就醫。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指出,看診時,讓老翁躺到床上檢查,脫下褲子跟內褲後,發現尿道口有一些血在尿管上,露在外面的尿管長度比正常情況長,使用超音波檢查膀胱,發現膀胱脹滿尿液,膀胱裡面沒有看到尿管末端打起來的水球,推測應是尿管有被拉扯到因此外滑,導致尿管的水球卡在尿道裡,除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經老翁回想,覺得應該是午覺起來時,起身得太匆忙,沒有先拿起尿袋就直接下床走動而拉扯到尿管,當下只覺得會陰部痛一下,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就越來越不舒服。陳冠賓當下替老翁將尿管水球裡的水抽出來,把原本的尿管移除,再嘗試將新的尿管沿尿道放置進去,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跟努力,所幸新的尿管還是可以放置進入膀胱,否則若無法放入,就可能需要做經下腹穿刺的膀胱造廔管手術。新的尿管置入後,把尿液引流出來,老翁的下腹脹痛感就獲得改善,但是引流到最後的尿液則因為尿道損傷的關係,呈現出血尿的情形,而血尿的情況通常還會維持數日。陳冠賓說,在老翁跟家人離開醫院前,醫護團隊再次跟他們衛教尿管相關的注意事項,特別是尿管要避免拉扯,在要改變姿勢或活動時,都要先注意到尿管尿袋的位置後,再開始動作。若是連續三、四個小時,尿袋裡面的尿液量都沒有明顯增加,就要注意下腹是否有脹痛感或者是尿道口是否有漏尿,因為可能是尿管有阻塞到。在有放置尿管時,除因心臟或腎臟功能異常不適合攝取較多水分時,都會建議比平常多喝一些水分,來增加每天的尿液量,可以幫助避免尿管被沉澱物或血塊給阻塞到。尿管是目前醫療上很常使用的管路,在家中或長照機構內也都能持續使用,但是在照顧上仍是要小心,以避免相關的併發症產生。
-
2022-02-07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性」福指數up up!4個凱格爾運動
婦女產後,常會面臨漏尿、頻尿問題,性生活感受不如以往。這些其實都是因為骨盆底肌變鬆了!「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教妳4個動作訓練骨盆底肌,讓妳在生活中即使大笑也不尷尬!近年「凱格爾運動」討論度越來越高,由於此運動能夠緊實骨盆底肌,並通過主動收縮盆底肌群的作用提升盆底肌力,進而改善漏尿,預防子宮、膀胱下垂的問題。此外還能改善性功能障礙,提升「性」福感!因此,被哈佛醫生推薦為對身體最好的運動項目之一。「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骨盆底肌訓練菜單中有踮腳、腿交叉深蹲、側躺側抬躺、橋式等四組動作。每組做15到20下,只要個別做15分鐘,一天做3組,就能明顯感受到會陰部的收縮。想找回妳的生活「性」福感嗎? 那就趕快打開影片跟著一起做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常識?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性」福美滿!原始影片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 YT超媽事務所 YT延伸閱讀翹腳偷走你的健康!物理治療師教你6招改善關節緊繃無法出力?3招鬆開髖關節減緩疼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14 癌症.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老翁術後成「包大人」 靠增生療法解除困擾
高雄70歲陳先生2年前因血尿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接受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後卻漏尿,吃藥、電刺激、磁波椅等治療都無法改善,之後透過增生療法注射才不再滲尿,解除包尿布的困擾。收治這名病患的民生醫院泌尿科醫師卓孟德說,達文西是根除攝護腺的精細手術,但要將大約50元硬幣大小的膀胱頸與像細如吸管的尿道吻合,難度不小,因此術後有人常出現排尿問題,若傷口癒合不良或體質上會產生縫線肉芽腫,都會導致憋尿的括約肌無法緊閉,造成漏尿。卓孟德表示,醫院以膀胱內視鏡幫陳先生檢查,確定他因產生縫線肉芽腫,影響到括約肌收縮,甚至先前手術吻合處,也因過度結疤導致完全無收縮反應。因此安排了高功率雷射先切除掉肉芽腫,再於無收縮處給予增生療法注射(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術後隔天陳先生尿失禁的情形已有改善。兩周後,停吃漏尿口服藥,1個月後接受補強注射,再隔1個月,即使抱重物、牽機車或打噴嚏、咳嗽都不再出現漏尿。卓孟德說,醫院以增生療法已幫助30多位病友,事實上,攝護腺癌患者不一定要接受昂貴的達文西手術或海扶刀手術,據目前治療指引,攝護腺癌有攝護腺根除手術、聚焦超音波治療、冷凍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等術式可選擇,其中放射線治療也導入日本前導性輔助荷爾蒙治療的概念,可減小攝護腺體積,降低攝護腺外圍正常組織受到放射線照射傷害。病患想保持性功能,也可以前導性治療初期同時安排陰莖復健療程,等完成放療控制攝護腺癌後,再進行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
-
2021-11-27 該看哪科.婦科
誰說生完小孩後的性生活就不再美滿 即使成為媽咪也可以很有魅力!
在旁人眼中微不足道之處,也許正是媽媽們心中最在意的地方,當產後對自己沒信心時,就會感到心情憂鬱,認為生活索然無味,只是忙碌地圍繞著孩子打轉,與老公間的房事更是提不起勁。Q:如何判別自己是否有陰道鬆弛的情況?A: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建議,可以先做陰道鬆弛自我檢測,若在以下第一部分有1項以上或第二部分有3項以上符合,就必須找專業諮詢該如何保養與預防陰道鬆弛及老化,幫助夫妻倆性生活美滿。第一部分:◎尿失禁(咳嗽、跳躍、跑步時會漏尿)◎陰道分泌物減少,甚至乾澀造成性交疼痛。◎性伴侶曾抱怨有鬆弛感或不夠緊實第二部分:◎曾經生產過◎下腹有垂墜感◎過度肥胖以及減肥過快◎常常急尿且頻尿(一有尿意就想排尿,且一天排尿八次以上)◎分泌物增加或親密行為時,私密處有排氣聲音。Q:產後該如何增加陰道濕潤度,以利性行為進行?A:產後初次性愛,陳保仁院長建議,一開始可適時使用潤滑劑,幫助陰莖進出陰道,因為泌乳激素會抑制荷爾蒙,導致陰道較為乾澀,等產婦的性慾被挑起後,私密處就會越來越濕潤,因為陰道黏膜及子宮頸黏膜原本就會有分泌物,只要受到刺激時,分泌物就會增加,成為性行為的潤滑液。另外,也可以選擇補充荷爾蒙,若擔心口服荷爾蒙會影響健康,也可以選擇使用局部的荷爾蒙軟膏,來達到濕潤效果甚至是使用緊實雷射,讓陰道黏膜回復年輕時的功能狀態。Q:自然產後第一次性行為,覺得傷口緊緊痛痛,正常嗎?A:產後初次性行為依照個人感覺不同,多半仍會感覺陰道有傷口,但不至於無法忍受,但若已經嚴重疼痛,影響到性行為的進行,就還是必須找醫師討論,曾有案例的陰道傷口縫線吸收不佳,甚至長出肉芽而疼痛出血,最後必須將肉芽切除將傷口重縫,因此請媽咪們積極處理,讓自己能享受愉悅的性愛。Q:產後性行為當下,是否容易出現噴乳反射?A:當性行為進行時,有時會因為性高潮過於興奮,加上乳頭受到刺激,而有噴乳反射的情況,建議夫妻倆可以盡情享受當下,接受自然的生理反應,倘若會介意,則可以在進行性行為前先哺乳,或在噴乳反射時按壓乳頭即可。Q:自然產的女性會有陰道鬆弛的問題嗎?A:女性的陰道非常具有彈性,才能勝任被撐大十倍,生出嬰兒的工作,不過陰道雖然有彈性,但仍與全身肌膚及組織相同,因此會有萎縮及鬆弛的情況,若加上生產及未來更年期荷爾蒙的影響,每個女性都可能面臨陰道鬆弛的問題。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部分資料參考/《姊妹的50道陰影:婦產科名醫教妳好好愛更性福!》平安文化出版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11-20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熟女頻尿、血尿不敢出遠門,透過2種中藥擺脫困擾
50多歲的林女士長年為反覆泌尿道感染所擾,因為擔心出門頻尿、狂找廁所,總是限縮活動範圍,直到療程結束尿液檢查已無細菌,卻仍有頻尿、下腹悶痛等症狀,加上停經後,每次泌尿道感染都會出現血尿,讓她很緊張。還好透過中醫以八正散合蒲黃、藕節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頻尿、夜尿、血尿,多重困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瀞瑩表示,患者半年來泌尿道感染已經發作四次,雖然最後一次感染服完兩週抗生素後,尿液檢查已無細菌,但持續有頻尿症狀。此外,每當喝水量少一點,就感覺排尿不順,甚至伴隨酸澀、痛感,下腹部經常悶痛,也因為害怕憋尿,養成每30分鐘就需要小便一次的習慣,讓她不敢出遠門,頻繁夜尿導致她長期失眠,尤其感染時出現的血尿,更讓她相當擔心。其實,中醫治療感染症,不在於病毒、細菌的微生物觀點,而是重視辨症論治,審查病因病機,除了祛除邪氣的影響,還要照顧正氣,例如透過解表法治療退燒,恢復衛氣流通,讓免疫系統能夠對抗、排除病原;化濕法能通利水道,調暢氣機,使小便能恢復順暢,改善小便無力及餘尿感。中醫也能治療感染症此外,還能利用涼血法能穩定血液循環,改善小便灼熱、血尿,並能安定心神,最後,以滋陰法來恢復陰液的消耗,以潤燥、潛陽,減少身體的燥熱,降低復發的機會,可在疾病的後期調養扮演重要角色。以這個案例來說,結合症狀及舌脈,可以歸納出濕熱蘊結下焦且熱傷血絡,應先以八正散合蒲黃、藕節來治療,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林女士在服藥一週後明顯感到症狀改善。 出現不適症狀,請盡速就醫黃瀞瑩提醒,血尿是一個必須謹慎看待的問題,結石、感染、發炎、癌症都可能導致血尿,若出現血尿,務必先前往西醫就診,接受相關檢查評估,以排除結石與癌症的疑慮,接著安心透過中醫調理體質,根據林女士的病情,從停經與病程切處,中醫的理血、涼血法會是後期調養重要的治療方針。延伸閱讀: 。近更年期,急尿、頻尿、漏尿樣樣來,一種方法可以解決 。尿尿痛、頻尿...小心「急性膀胱炎」! 醫授「防感染秘訣」:不喜歡喝水也中招
-
2021-11-1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39歲葉先生,近半年來跑廁所次數越來越頻繁,有時甚至會來不及進廁所,半路就閃出尿,且夜間常需起床尿尿二至三次,工作效率大受影響,就醫檢查發現是膀胱過動症;另名54歲呂女士,習慣憋著尿把事情做完再去上廁所,近來發現上廁所頻率比其他年輕女同事多,但排尿完又覺得尿不乾淨,解尿過程的尿流又弱又慢,且常站起來時,尿竟不受控滴在內褲上,要用護墊才能安心,檢查發現原來是膀胱無力惹的禍。頻尿或不受控的漏尿 恐是是膀胱過動或膀胱無力 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膀胱過動是指膀胱尚未儲存到生理正常容量,就開始傳遞神經訊號使大腦產生尿意,或膀胱肌肉自行不正常地收縮。而膀胱無力是指膀胱的肌肉層逼尿肌功能低下,造成膀胱收縮力或收縮時間下降,以至膀胱無法排空或延遲排空。(推薦閱讀:尿尿痛、頻尿...小心「急性膀胱炎」! 醫授「防感染秘訣」:不喜歡喝水也中招)白天尿尿次數多 小心是膀胱過動張雲筑提到,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17-28%,女性略高於男性,症狀表現為日間排尿8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急尿感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常出現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停經後、攝護腺肥大、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推薦閱讀:老是尿急跑廁所小心子宮肌瘤! 醫示警:30歲女性每5人就有1人有)習慣性憋尿 長期易致膀胱無力張雲筑說明,膀胱無力患者女性約佔12-45%,70 歲以上的男性盛行率甚至可以達到48%。症狀表現為排尿前需費力或等待、尿流細而慢或間斷解尿;膀胱長期無法有效排空,易導致頻尿、夜尿,甚至漏尿。長期憋尿容易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起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併發泌尿道感染;老化、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神經病變或受傷、接受過骨盆腔手術等也都可能導致膀胱無力。(推薦閱讀:尿失禁墊衛生紙吸漏尿? 醫曝「恐怖下場」:這幾個時期要當心)不論是頻尿、急尿或漏尿,首先影響的是生活品質,長期坐視不管,可能併發反覆泌尿道感染、腎功能下降等問題。張雲筑提醒,這些膀胱神經肌肉功能疾病需倚賴泌尿科醫師藉由尿液、影像、膀胱功能檢查逐一分析,釐清病因方能準確予以衛教的指導、用藥,安排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延伸閱讀: ·每晚總是被尿意叫醒? 專家警告「4疾病訊號」:夜間跑廁所超過2次快就醫 ·有尿意就跑廁所是錯的! 預防膀胱炎,這間距去一次才算正常 
-
2021-1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致萎縮?醫揭憋尿傷害
憋尿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對身體都不好,不僅可能造成尿道感染,甚至更進一步傷害到腎臟,特別是對於女性更是常見。星幸福美學診所院長曾郁文醫師提醒,不論再忙都應記得上廁所,以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憋尿容易細菌感染,女性更為常見要注意! 憋尿的短期影響 曾郁文醫師表示,憋尿對身體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容易讓細菌有機可乘,使得下泌尿道感染,引起尿道炎,進而出現尿道疼痛、灼熱等不適。而女性的尿道至膀胱僅約有3~4公分的距離,相較男性約17~18公分短了不少,因此細菌感染的風險將對來得更高。若情況沒有改善,細菌也會在體內不斷增長,甚至向上感染,引起膀胱炎,患者便可能有血尿、下腹疼痛等症狀出現。再更進一步則會形成腎盂腎炎,患者則會出現腰痛、血尿、甚至發燒等症狀,這在性別比例上來看,女性明顯比男性常見。 憋尿的長期影響 憋尿對身體的影響,若是從長期來看,有可能會使得膀胱出現不自主收縮的情況,頻尿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且隨年齡增加愈加嚴重,形成「膀胱過動症」。曾郁文醫師提醒,若在沒有額外多喝水的情況下,排尿頻率約每一小時就上一次廁所,或甚至更多,且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超過2次,或是一有尿意就無法忍耐、漏尿等,這些都很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的徵兆,建議盡早檢查,以避免情況加劇。 有尿就上膀胱會萎縮?醫:並不會。 許多人認為,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造成膀胱萎縮,對此曾郁文醫師則認為並不至於,腎臟每小時約可製造70~100c.c的水分,膀胱儲存量則約350~500c.c不等,水喝多的情況下,約一小時會上一次廁所是正常的。因此有尿意就上並無妨,反之則需留意膀胱過動症。簡單「膀胱訓練」有助改善膀胱過動症! 民眾若確診膀胱過動症,曾郁文醫師建議在檢查之後,可透過「膀胱訓練」的方式改善情況,方法很簡單,讓自己維持每日飲水量2000c.c,不過時間上分開攝取,例如分十次200c.c,如有尿意,可適度延後半小時,藉此訓練膀胱儲水能力,隨情況日益改善,可再適度調整半小時。不過也提醒注意,此訓練並非憋尿,時間調整不宜過多,且不可不喝水,否則不僅無法訓練膀胱,還可能增加尿道感染風險。 防範私密處感染,醫教4招有助保養! 防範泌尿道等私密處感染,除了本此討論的別憋尿,以及前述所提及的多喝水外,曾郁文醫師也建議,平時可適量攝取蔓越莓,其對於防範尿道感染有不少幫助,雖不在於可以殺菌,但花青素可使壞菌不易附著泌尿道黏膜,藉此有助預防細菌感染,不過畢竟是食物,因此沒有治療效果。 女性方面,曾郁文醫師也建議留意小便後的擦拭方式,以往大多鼓勵女性由前向後擦拭,避免將位於後端肛門一帶的細菌往前帶。隨醫學進步,資訊也得更新,現多提倡女性擦拭尿道時以定點吸附的方式進行,約沾3~5秒便可換一張衛生紙,如此更有助避免擦拭行為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而女性私密處保養也包括了陰道,陰道保養可適度攝取益生菌,因為陰道一帶的好菌與乳酸菌息息相關,可補充洛德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幫助陰道維持在弱酸性,幫助益菌增長,對於防範陰道感染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延伸閱讀》 .腰痛是腎臟病嗎?會洗腎嗎?醫:留意症狀,4種人最容易洗腎! .陰道感染有異味搔癢如何分辨?醫師建議「事前清洗」更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2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告別漏尿頻尿尷尬 醫師:就醫+養成3個好習慣
50幾歲的呂小姐工作忙碌,責任心又重,上班時常憋尿把事情處理好,趕往廁所也是來去匆匆。長期下來,呂小姐愈來愈頻尿,常感覺尿不乾淨,最近好幾次站起身就漏尿在褲子上,嚇得她趕緊就醫。收治這位個案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呂小姐頻尿是因為膀胱無力,另有一些人頻尿是因為膀胱過動, 必須先做好鑑別診斷才能正確用藥,另外也要養成「定時」、「勿匆忙」、「該坐就坐,該蹲就蹲」的三個解尿好習慣。張雲筑表示,女性比較常見四、五十歲就出現膀胱無力,盛行率介於12到45%,但70歲以上男性因攝護腺肥大,盛行率可達48%。症狀包括排尿前需費力或等待、尿流細而慢或間斷解尿;膀胱長期無法有效排空,易導致頻尿、夜尿,甚至漏尿。長期憋尿容易造成膀胱彈性疲乏引起膀胱無力的問題,甚至併發泌尿道感染。張雲筑表示,老化、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神經病變或受傷、接受過骨盆腔手術,都可能導致膀胱無力,但年輕女性若發生膀胱無力,通常是因為習慣憋尿、上廁所太匆忙。久了膀胱就像睡著,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出力。 如果能服藥加強收縮力量,加上行為矯正,通常只要服藥一個月就可以痊癒了。張雲筑表示,正常情況膀胱可以擴張到盛裝300毫升尿液,但膀胱過動症患者40毫升就尿急了。膀胱過動盛行率約為17至28%,女性略高於男性,症狀包括日間排尿8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以上、有急尿感,甚至發生急迫性尿失禁。常出現於尿路感染、尿路結石、停經後、攝護腺肥大、老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患者。張雲筑提醒,膀胱過動需要放鬆或去敏感,用藥與膀胱無力不同,因此第一步需要辨別頻尿漏尿的原因,才能正確用藥。另外無論膀胱無力或過動,除了就醫服藥,也要培養好的三個解尿好習慣。第一是要「定時尿尿」,幫助膀胱無力者停止憋尿,膀胱過動者重新適應正常尿量。第二是「勿匆忙」,特別是膀胱無力患者,如果剛開始一次解不乾淨,可以在廁所等一下,再進行第二次解尿。第三就是正確使用馬桶,蹲式馬桶就全蹲,坐式馬桶就坐著,千萬不要半蹲在空中解尿,因為半蹲會讓骨盆底肌繃緊,反而很難尿乾淨。
-
2021-08-24 該看哪科.婦科
婦人尿失禁困擾 醫用「尿道中段懸吊術」還她正常生活
一名55歲婦人長年忍受腹部下墜感、時常會感到尿急,還有頻尿困擾,常常一大笑、咳嗽後,褲子就濕一片,不僅不敢出門,連久站都會漏尿,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不得不使用尿布避免漏尿。她原本忌諱手術,後來因朋友介紹,到部立台中醫院婦產科就診;醫師林新旺透過骨盆腔檢查,確定她罹患了應力性尿失禁,經進行尿道中段懸吊術治療,終於獲得良好改善,不再漏尿。林新旺指出,應力性尿失禁,症狀輕者,可以用凱格爾骨盆底肌肉訓練的方式治療,大約6成有效;若症狀嚴重,則建議手術治療。所謂的尿道中段懸吊術,是經由閉孔在承受壓力最大的尿道中段,以無張力的懸吊帶,懸在尿道中段,與組織結合形成強硬的組織,平時對尿道不會造成張力,當腹壓產生時,稍微鬆弛的器官往下墜時,這個懸吊在就可以有效地支撐尿道,防止壓迫到膀胱。他說,這個手術除了傷口小、恢復快速,手術還能在20分鐘內完成,改善尿失禁成功率高達90%。林新旺說,20歲到45歲生育年齡女性,也會因懷孕和生產過度用力造成韌帶鬆弛,而導致尿失禁。其他高風險其他成因還包括慢性咳嗽、慢性肺部疾病造成腹部壓力增加、長期便祕、體重過重,以及搬重物勞力工作等,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性生活、併發皮膚紅癢、起水泡或潰瘍、泌尿道發炎感染,也很可能會對心理方面造成影響,比如自卑、憂鬱等,影響到人際和社交關係。他呼籲,婦女的尿失禁症狀以往常認為是一種自然老化的現象,所以老人家常常不予理會沒有積極的尋求治療。事實上,除了手術治療外,症狀輕徵者也選擇保守療法,包括凱格爾運動、骨盆電刺激、生物回饋運動、藥物等。其中,尤以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促進脊椎深層與骨盆底肌間平衡與協調,可以有效減緩漏尿發生。林新旺提醒,尿失禁並不可怕,只要就醫治療並透過運動、體重與飲水控制,都是可以被改善治癒的。
-
2021-08-19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快開學了還尿床怎麼辦?中醫師:雷射針灸助擺脫困擾
小孩尿床改不掉怎麼辦?5歲張小弟發育慢,自幼玩太累常尿床,因白天偶有漏尿,身上總有尿騷味而自卑,接受行為治療以鬧鐘設定睡前提醒排尿改善有限,改接受中醫雷射針灸治療3療程獲改善,也擺脫尿騷味變得有自信;7歲王小妹體格壯實,怕熱汗多,情緒易怒,睡眠品質不好,接受藥物治療出現頭痛、腹痛,轉介中醫醫雷射針灸治療4個療程後,共48次,夜尿尿臭改善,體重下降,人也長高了。台中榮總傳統醫學科醫師楊雅媜說,根據統計,3歲孩子白天幾乎能控制排尿,但仍有16%5歲童會尿床。到了7歲剩下10%的小孩會尿床;到了10歲,還有5%的小孩會尿床。男孩尿床的比例幾乎是女孩的兩倍。楊雅媜指出,現代醫學認為造成小兒尿床常見原因,有成長成熟度較慢、膀胱容量較小、膀胱過動、泌尿道感染、便秘、睡眠問題、心理壓力以及其他疾病導致。在行為治療無效下,會聽從醫師建議服用迷你寧控制,但部份患者出現頭痛、腹痛、心律不整、情緒焦慮等副作用,改善有限。楊雅媜說明,中醫在針灸的治療基礎下,針對小兒體質搭配穴道(如三陰交、氣海、關元、足三里、百會、腎俞、命門穴),使用現代設備的無痛雷射針灸幫助下,經研究結果證實可有效改善尿床的發生率及每晚尿床的次數。採取的雷射針灸在穴道上的刺激調整,除了無痛、安全、速效,除幼童接受度大,也無服用藥物腹痛、頭痛、心律不整等副作用。對生長發育也可搭配中醫藥物,對幼童本身是中長程的體質調整及保健。楊雅媜建議父母,孩子幼兒期即應培養排尿及生活衛生習慣,生活作息要正常,不宜熬夜晚睡,避免食用過量的冰品、生冷瓜果、柑橘類或辛辣刺激之物損傷脾胃臟腑,可加強按摩百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道。楊雅媜說明,若孩子有尿床,應每天記錄尿床情形,每日晚飯後應控制飲水量,睡前提醒排尿,耐心教育,鼓勵孩子消除怕羞、緊張等情緒,建立信心。若孩子尿床頻率超過一周一到二次,宜就醫評估。
-
2021-08-14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骨盆底肌訓練操 凱格爾運動
骨盆底肌會隨著年紀、久坐變得無力鬆弛,白天可能會漏尿、頻尿,晚上會影響性生活,甚至降低睡眠品質,今天的運動不只加強骨盆底肌訓練,還能讓你在夜晚更性福!這套運動會教大家使用「空氣呼拉圈」,利用蹲、踮、踢感受腹肌和臀肌的狀態,其實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訓練骨盆底肌,像是站立時端正站好收緊臀部,避免三七步,坐著時也可以藉由縮緊、放鬆屁股來加強骨盆底肌的彈性,快跟著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一起學習正確不閃腰的扭腰擺臀!想了解更多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找回健康自信!黑面 蔡媽媽育兒動ㄗ動:點我看 超媽事務所: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36歲女尿急憋不住 頻漏尿只能用護墊防內褲濕
頻尿、漏尿並非老人的專利。一名36歲的女性,每20分鐘就要跑廁所一次,勤跑廁所還是改善不了尿急,根本無法憋尿,甚至人未到廁所,就有漏尿的狀況,時時刻刻都要使用護墊,避免內褲濕透,產生令人噁心的尿騷味,十分困擾,她就醫發現確診「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泌尿道疾病,研究顯示,亞洲的盛行率大約是20.8%。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說,台灣則是15.8%,膀胱過動症發生率高且惱人,但因羞於啟齒,且有時伴隨尿味,病患就診率大打折扣。膀胱過動症的成因,林才揚說,像是神經性因素,例如中風、腦血管異常與顱內疾病,肌肉性因素有攝護腺肥大,另還有一些不明原因;病人幾乎會因生活品質變差而受苦,因此能夠有效控制排尿間隔十分重要。女性因尿道較於男性短,常受泌尿道疾病所苦,但林才揚解釋,以膀胱過動症而言,根據流行病資料顯示,發生率當中男性是16%、女性是17%,並無女多於男的狀況,且各年齡層皆可能發生,該病症會隨著年紀上升而增加罹患率。確診該疾病的主因是膀胱逼尿肌功能不良所致,常見的症狀,林才揚舉例,病人在尿意湧上時,無法控制排尿,像是急尿、頻尿(一天8次)與夜尿(一晚兩次以上),嚴重者會有失禁狀況,最後導致膀胱萎縮。並非頻尿即確診膀胱過動症,林才揚說,有些病人本身就有泌尿道感染、結石、泌尿道腫瘤等疾病,上述狀況需先排除,以避免誤診。這時醫師會以問卷作為評估工具,像是民眾回家需做排尿日誌,紀錄一天喝多少水、排多少尿,必要時用尿路動力學檢查,和影像檢查輔助。林指出,確診膀胱過動症,依病情有所區分,若需要施予藥物,以抗膽鹼藥物、β3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最為常見,兩者皆有一些副作用,像是便秘、口乾等。一般而言,療程維持數個月,類似慢性病治療,一次開藥三個月並回院追蹤。
-
2021-07-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阿扁今打第二劑AZ 直呼感謝日本政府
前總統陳水扁5月13日打了第一劑AZ疫苗,今天到高雄長庚接種第二劑,他說,當時護理師要他先深呼吸,來不及深呼吸就打完了。第一劑無不良反應,第二劑感覺更舒服,感謝政府、高長醫護人員,尤其感謝日本政府和人民!蔡英文總統表態說完成疫苗意願登記,且選擇接種國產高端疫苗。她還強調,安全、有效、合法,符合科學標準的疫苗,才會提供給大家接種,「我也會去接種,請大家放心」。現任總統選擇高端疫苗,前總統陳水扁則已經打完兩劑AZ疫苗。今年5月間本土疫情拉警報,也催出一股打疫苗熱,陳水扁5月13日打了第一劑AZ疫苗,他當時說,縱使打完後有小小不適,比起COVlD-19危害更大,顯得微不足道。71歲阿扁長期在高雄長庚醫院檢查健康,他說,主治醫師陳順勝教授告訴他,打疫苗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可以增加台灣群體免疫力,如今打完兩劑疫苗,能預防重症及死亡率,讓他更安心。阿扁近期發文不時圍繞著健康話題,他5月間曾PO出一張近況照片,他著醫院服裝躺在病床上,上半身纏繞著線路、醫療儀器,他寫到「這樣的檢查已經N次,只要還能呼吸,活著就有希望」。扁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說,父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宿疾,過去曾在北榮、中榮各動過一次手術,曾經是重度情況,手術後有進步成中重度,睡眠狀況略有改善,每年要定期檢查,更要慎防失智等問題。陳致中提到,父親除了呼吸中止症困擾,還有腦神經病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類巴金森氏症症候群、漏尿及手抖等症狀,隨時掛著尿袋。父親及母親吳淑珍身旁各有一位看護照料。
-
2021-05-10 新聞.元氣新聞
阿扁躺病床變電線人 陳致中透露父親症狀
前總統陳水扁今天上午在臉書PO出一張近況照片,他著醫院服裝躺在病床上,上半身纏繞著線路、醫療儀器,他寫到「這樣的檢查已經N次,只要還能呼吸,活著就有希望」。陳水扁也發文自嘲「阿扁不是天線寶寶,卻是一夜的電線人」,他也解釋,自己不是電擊急救,不是小針美容或遭綁票凌虐,而是睡眠呼吸的檢查,「對扁而言,這樣的檢查已經第N次」。陳水扁兒子、高雄市議員陳致中表示,父親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宿疾,過去曾在北榮、中榮各動過一次手術,曾經是重度程度,手術後有進步成中重度,睡眠狀況略有改善,但每年要再檢查一次,這次檢查是上周在高雄長庚醫院進行,在醫院住了一晚,檢查報告還沒出爐。陳致中提到,父親除了呼吸中止症困擾,還有腦神經病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類巴金森氏症症候群、漏尿及手抖等症狀,隨時掛著尿袋。父親及母親吳淑珍身旁各有一位看護照料。陳水扁近期的重心是主持每周一次的廣播節目,談勵志人生故事等,陳致中說,父親很用心準備,這也是一種情境式治療,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