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清熱
共找到
329
筆 文章
-
-
2023-10-24 名人.好食課
秋季天氣轉涼為「養肺」時刻 一圖看懂吃哪些白色食物助潤肺
秋季除了氣溫開始轉涼外,天氣也變得相對乾燥,容易口渴傷肺,也因此中醫將秋季視為「養肺」的時節,但到底怎麼吃來養肺?飲食上又該注意什麼?此次我們邀請到兒科三百首-賴韋圳中醫師來以中醫師角度,分享秋季養肺飲食原則!多吃白色食物中醫的五行包含「木、火、土、金、水」,其中金相對應的臟器為「肺」,而代表食物顏色則為白色,因此認為多食用白色的食物有助於潤肺益氣,以下便舉例幾個常見的白色潤肺食材:1.銀耳也有「白木耳」、「菌中之冠」等稱呼,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2.白蘿蔔中醫認為白蘿蔔味辛甘,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及清熱解毒的效用,但因為性偏寒涼,所以體質偏寒者不建議多吃。3.白花椰白花椰與白蘿蔔皆屬於十字花科,具有清熱潤肺、利尿通便的好處。4.山藥山藥切開後本身即自帶黏液,有助於吞嚥困難或是喉嚨不舒服的人能輕易入口,具健脾補肺、益氣養陰功效。5.蓮藕具有生津止渴的好處,並且可止血化瘀6.梨子天氣一冷很多人都會準備冰糖燉梨來止咳,也讓身體溫熱一點,其中梨子便可幫助潤肺止咳,清熱畫壇。其他飲食原則1.多吃抗氧化、護黏膜的食物維生素C可幫助身體抗發炎、抗氧化,減少身體發炎問題,飲食上可多吃芭樂、奇異果、甜椒、苦瓜獲得。維生素A則可幫助維持皮膚、黏膜完整性,減少外界刺激,飲食上可多吃南瓜、地瓜、豬肝。2.每日喝足飲用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x30-35毫升水,如:60公斤成人建議喝足每日1,800 - 2,100毫升水。3.少吃辛辣油炸食物辛辣、油炸食物易上火,容易增加對肺及胃的負擔與刺激,建議盡量減少吃辛辣物及炸物的頻率。【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秋季養肺時刻!吃這些幫助潤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4 醫療.中醫
鮮紅、紫暗、蒼白...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提醒:唇色及外觀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脾胃機能好壞 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中醫師吳宛容表示,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唇色及外觀起變化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吳宛容解釋,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以下將唇色歸類為幾大類型,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至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至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日常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經由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至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醫療.中醫
「臭嘴角」是體內火氣大?中醫對症緩解口角炎,養生茶飲、保健穴位1次公開
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口角炎引起的原因?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如遇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則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口角炎養生茶飲▸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做法:將上述材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至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周宗翰提醒,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中醫師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嘴巴破別再不當一回事!這5種症狀快看醫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1 醫療.耳鼻喉
4種痰的顏色看健康警訊!黃綠色是鼻竇炎、白色是...?止咳化痰食物+穴道一次看
痰咳不出來怎麼辦?痰液(sputum)泛指肺與支氣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道粘膜產生的分泌物,多數人都有過在感冒、過度使用喉嚨、抽菸或過敏時,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感覺喉嚨卡卡的經驗,除了祛痰藥之外,本篇將帶您了解化痰食物、化痰穴道以及快速化痰的方法。痰的顏色看健康警訊感冒、呼吸道感染、空汙時等等都會引起咳嗽,但病因錯綜複雜,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表示,有無痰液及痰色就是判斷病因的線索之一,整理以下4種痰的顏色: 止咳化痰食物有哪些?坊間常聽到一些化痰偏方,例如:咳嗽要喝枇杷膏、蘿蔔泥可以解痰、烤橘子可以止咳化痰。對此,中醫師余雅雯指出,痰有不同顏色、質地,在中醫診斷也代表不同證型,有可能是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等等原因所致,中醫將痰大致區分為熱痰、燥痰及寒痰三種,食療方式也不同。 余雅雯提醒,如果是熱痰就不適合服用枇杷膏等甜膩食物,會導致痰變多;若是咳稀痰、寒涼體質或年長者則不適合白蘿蔔泥,會導致咳嗽加劇且腹瀉。化痰喝什麼?除了化痰食物之外,多喝水及某些飲品如:蜂蜜檸檬、蘋果醋、薑黃熱飲也有助於止咳化痰。蜂蜜具有抗菌特性、熱檸檬茶可緩解黏稠的痰,一杯熱水加入半顆檸檬汁及兩茶匙蜂蜜;蘋果醋具有天然抗發炎、抗菌和抗真菌特性,可增強免疫系統、化痰並預防感染,混合2湯匙蘋果醋或柳橙汁,添加到 1/4杯的亞麻籽中,再加入一茶匙蜂蜜,可淋在沙拉享用;在溫牛奶中加入一些薑黃粉後飲用,可抑製痰液分泌。在中醫部分則根據秋季重養肺原則,中醫師陳潮宗建議,想要避免秋季咳嗽,可以喝以下4種茶飲。【秋燥乾咳】 甘草桔梗茶:有助於滋潤喉嚨和呼吸道,緩解和預防秋季乾咳症狀。甘草6克、桔梗3克、菊花3~6克(菊花依個人喜好調整比例),加入1500~2000c.c的水,煮15分鐘。 潤肺桔餅茶:具有止咳潤肺之效用。桔餅取金桔蜜釀後乾燥而成,或以10克八仙果取代,以1500c.c.開水熬煮20克桔餅,放溫後飲用。【過敏濕咳】 人參補氣茶:具補氣、調理脾胃功能及增強抵抗力之作用,可預防因溫差變化而引發的過敏性咳嗽。粉光參10克、人參鬚10克,以2000c.c.開水共同熬煮5~10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 黃耆補脾茶:有補脾健胃、調整免疫力及預防呼吸道疾病之作用。黃耆10克、黨參10克,以2000c.c.開水共同熬煮5~10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快速化痰的方法!化痰6穴道咳嗽咳不停、痰咳不出?以下整理幾個穴道有助於祛痰潤肺: 豐隆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具有和胃氣、化痰濕及清神志之作用。 列缺穴:位在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及拇長展肌腱之間。具有宣肺平喘、利水調腸之作用。 天突穴:位在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具有平喘、利氣之作用。 尺澤穴:位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具有清宣肺氣,瀉火降逆。之作用。 肺俞穴:位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旁開1.5寸處,約與肩胛岡內側端相平。具有調肺氣、補虛、清熱之作用 少海穴:位在肘內側,屈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具有疏心氣、清包絡、寧神志、化痰涎之作用。化痰藥物有哪些?根據劉宜涵藥師表示,有些吸入、口服藥物可藉由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分泌物變稀薄以利咳出或抽出,以達到所謂「化痰」之作用,但藥物無法將痰變不見,仍需藉由外力把痰液清除。以下2種為常見的化痰藥物: Ambroxol(Mucosolvan沐舒痰錠):Ambroxol含有溴原子的藥物分子,為化痰藥Bromhexine的活性代謝物,具有降低痰液附著力和促進排除之作用,患者可能會感到分泌物增加但質地較稀薄,相對容易咳出。 Acetylcysteine(Actein愛克痰發泡錠/Encore):可打斷痰液中醣蛋白的雙硫鍵,使結構崩散並刺激支氣管分泌,以降低痰液黏稠度。【參考資料】Emedi Health、Positive Health Wellness、醫砭【延伸閱讀】 天天麵包加牛奶,就是害身體助溼生痰!中醫師眼中:台灣人最好的早餐是...
-
2023-09-28 養生.聰明飲食
2獨門沾醬 讓你的烤肉吃起來更美味更有層次感
中秋節快到了!許多人會準備烤肉來歡慶中秋佳節。養生達人陳月卿對於健康、養生沾醬特別有研究,認為在享受食物美味時,如果能搭配適合的沾醬,不僅可以讓健康加分,口味也會呈現很不一樣的質感。在中秋節即將到來的時刻,陳月卿特別為聯合報讀者傳授兩種健康又養生的沾醬,一種是使用「蓮藕粉」調製的「蔬果沾醬」,另一種則是充滿番茄香氣的「莎莎醬」,不僅可以當烤肉沾醬食用外,也可以搭配食物如蘇打餅乾、洋芋片等沾醬。期待「這兩味」讓中秋聚餐有更多健康元素,味道有更豐富的層次。「蓮藕粉」調製的「蔬果沾醬」材料:牛番茄300公克、辣椒20公克、蒜頭50公克、薑80公克、蔥40公克、醬油10㏄、米酒30㏄、鹽2茶匙、原色冰糖50公克、冷開水100㏄、蓮藕粉1米杯作法:1.把所有材料放到食物調理機當中打1分鐘,打到均勻。2.放進鍋子,再稍微煮一下,大約煮5分鐘,放涼後即可使用。運用:可以當沾醬,也可做為烤肉醬,可減輕身體負擔。蓮藕粉可清熱解毒,增加黏稠度,適合使用於紅肉或魷魚等海鮮食物。番茄可以提味,米酒可去腥,所有味道融合在一起,就會很豐富,且很有層次感。充滿番茄香氣的「莎莎醬」材料:牛番茄2顆、黃甜椒半顆、洋蔥半顆、蜂蜜2大匙、檸檬汁40㏄、鹽1/4茶匙、辣椒粉少許作法:1.將所有食材放進食物調理機,先把食材打成碎片。2.調整調理機刻度,打20秒左右,讓食材再切碎一點,口感比較細緻。3. 調理完成後,打開杯蓋倒入容器中即完成。運用:莎莎醬富含多種營養素,可做為烤肉沾醬,也可做火鍋沾醬,或用洋芋片沾食。有商家販賣莎莎醬涼麵,味道酸酸甜甜,在網路上有網友把豬肉片煎熟,再把將莎莎醬和豬肉片拌在一起,便成為一道料理。此外,莎莎醬也能與生菜結合,做成莎莎醬沙拉,應用廣泛,衍生許多創意料理。沾醬保存原則陳月卿貼心提醒這兩種沾醬的保存原則1.沾醬保存:最好「當天做完當天吃」。2.若要放冰箱冷藏,保鮮期頂多三天,之後可能就不會那麼新鮮、衛生。3.若放冷凍室,食材口感可能受影響。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3 養生.抗老養生
「養陰潤肺」不是人人都適合 秋分養生7要點教你保持身心健康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其時節正好是秋季的中心點。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待過了秋分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的黑夜漸長白晝漸短,南半球則與之相反,身在北半球的我們就會進入「日短夜長」模式。秋分時經常碰到中秋,也有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中秋之成為節日,除了是在農產收成的時期外,更重要的應有取於月圓的幸福象徵。往昔交通發達,遊子在外歸家不易,為了一家的團聚就須要選定一些節日,藉機團圓。過去中秋有「拜月娘」的習俗,說是太陰娘娘的誕辰,崇祀月神,這是在普遍性拜月娘的習俗外,更具有民間信仰特色的崇拜。在秋前或後,以前有秋社,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現在中秋節也拜土地公。至今中秋前後在中南部可以看到各處田頭豎立著「土地公拐」,它是用一根竹枝豎立於田頭或中田,上頭繫著土地公金,用以禮謝土地,祈求保佑,這也是古社祭的遺跡。秋分之後日照漸短,有哪些農特產品盛產呢?「秋分暝日對分」,從此開始晝間漸短,夜間漸長,二期稻作已到抽穗末期,早植稻進入成熟期,「好中秋,好慢稻」,「八月半田頭看」,表示此季節可看出將來水稻收成的豐欠與否。台灣西部海域水溫已降至26度左右,在澎湖北方海域已可以捕獲黑鯧。另外,鰆魚一般在秋分以後始洄游到台灣海峽,因此沿岸海域均可發現鰆魚之到來,如淡水之馬加,鹿港之白腹鰆及澎湖周圍海域之土托鰆等。東北部在本節氣中亦有小卷、旗魚、沙魚、蝦及黑旗魚及赤宗等。秋分與種植.北部:胡椒、蒲公英、馬鈴薯、薤菜、萵苣、白菜、胡蘿蔔.中部:蘿蔔、牛蒡、甘薯、大蔥、蕪菁、茄子.南部:西瓜、苦瓜、蘿蔔、花椰菜、萵苣秋分與諺語.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日天晴占豐年,打雷則占歉收。.月半看田頭:此時二期稻作好壞已可以看見。.早冬雨:一期稻作要靠春雨灌溉,二期稻作則有賴露水滋潤。秋分養生需注意精神狀況秋日裡雖然碧空如洗、萬物收穫,但漸見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易使人觸景生情產生蕭條、淒涼之感,故中醫學認為秋季人易有悲憂之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要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而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若能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讓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帖良藥。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由於秋內應於肺,秋日為悲,易損肺氣,使抵抗力降低,易染呼吸道疾患,因此,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秋分後天氣轉涼,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應注意防風保暖,多吃白蘿蔔、胡蘿蔔,舒展肺氣;秋季亦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還要注意胃部的養護。秋季早晚溫差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此時易損耗人體的津液,易見口乾、鼻乾、咽乾、唇乾,所以需要及時充足補充水分,每天需補充水分2000毫升左右;除了多多喝水,也要保濕皮膚、少食辛辣,以免出現「秋燥」。飲食宜養陰生津之品,以養陰生津的潤燥的食物為宜,如:百合、蓮子、蓮藕、山芋、銀耳、荸薺、梨、柚、蜂蜜等甘涼之品,都是較好的養陰生津潤燥之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以及油膩食物,但也不宜多食寒涼之物。萬事並非絕對,雖是秋日氣候乾燥,宜食甘寒養陰之品,但對素體陽虛內寒之人不可硬搬,是否適用應遵醫囑。飲食調養 宜溫補不熱補中醫師鄧正梁說,在飲食調養上,也是注重陰陽調和,切忌實者更實、虛者更虛,例如老年人往往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有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火氣大者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他強調,進入秋天後,大自然中的水氣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體內的陽氣由強轉弱,內分泌、津液也開始減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熱補,否則就會「火上加油」,建議宜選擇滋陰潤燥的中藥來調理身體,例如當歸、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醫師的辨證下進行溫補。秋季養肺 得從這4個方面入手防治「秋燥」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肺氣。養陰益氣,則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1.吃:多喝粥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還可多吃些以蜂蜜、百合、蓮子、胡蘿蔔、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漿粥、牛乳粥等;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起床喝杯白開水,可以沖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忌: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蔥、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等煎炸的食物。2.穿:不要過早多穿衣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3.運動:冷水鍛煉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做些有氧運動,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平時可以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的人還可以洗冷水浴等。4.精神:常笑宣肺宜: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忌: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者及手術後的病人都不宜放聲大笑、狂笑。特別要注意的是:「養陰潤肺」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儘管常說「養陰潤肺」有益於秋季養生,但這並不是對於任何人都合適。例如,有些慢阻肺的發生除了部分與肺燥有關外,大多數還與脾虛濕盛、腎不納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類型的病人從體質以及症狀特點來看,往往是中醫說的陰偏盛或陽氣不足,而不是燥盛陰虛,所以不適合於「養陰潤肺」。秋分養生七要點一、適時調整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隨著天氣的變冷,秋季的白天時間也逐漸縮短,這就需要我們適時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身體修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而缺乏睡眠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建議大家每天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並保持固定的作息規律,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保持精力充沛。二、飲食宜淡,多選當季食材在秋季,天氣轉涼,人們往往有食欲增加的感覺。但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飲食宜淡是很重要的。多吃蔬果、雜糧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減少油膩、辛辣食物的攝入,有助於減輕消化負擔,維持腸胃的健康。同時,我們應該多選擇當季食材,例如南瓜、蘋果、栗子等,它們不僅口感鮮美,而且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三、適量運動,增強體質適量的運動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秋天的氣候宜人,正是遠足、慢跑、太極等戶外運動的好時機。通過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還可以舒緩壓力,調整情緒,有助於心身健康的平衡。但需注意的是,運動量應適中,避免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健康。四、避寒保暖,預防感冒秋季的氣溫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因此我們要及時避寒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更應該注意增加衣物。預防感冒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建議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如果有感冒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五、心靈養生,保持愉悅心境心靈養生在秋季也是很重要的。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建議大家學會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自己沉澱,保持愉悅的心境。可以嘗試閱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或者參加一些興趣愛好的活動,都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六、合理穿衣,保持身體健康秋季氣溫多變,有時候會出現陽光明媚,但氣溫較低的天氣。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天的氣象情況,合理穿衣。適時增減衣物,讓身體保持在舒適的溫度範圍內,這樣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七、注意空氣品質,室內保濕隨著秋季天氣轉涼,空氣乾燥的情況也會變得較為明顯。乾燥的空氣不僅容易引發皮膚乾燥、唇裂等問題,還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因此,建議大家注意空氣品質,特別是室內的空氣,可以使用加濕器保持適度的濕度,或者放置一些濕毛巾、盆水等來增加室內的濕度,有助於保護呼吸道和皮膚的健康。總結起來,秋分養生是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通過適時調整作息,飲食宜淡,適量運動,注意保暖和空氣品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補充維生素D等方法,我們可以度過一個悠然安康的秋季。【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秋分」首重除濕養肺!養生從4方面入手,但這些人不適合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3-09-21 養生.抗老養生
秋天補肺、防秋燥多吃3種白色食物 按這些穴位提升免疫力
時序進入初秋,日夜溫差大,許多人出現「秋燥」現象。秋天燥氣易傷肺,免疫力下降,進而引起皮膚乾癢、喉嚨癢、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誘發鼻過敏、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因此順應節氣變化以食療、穴位按壓適時調理,可以「潤肺補氣」,防秋燥上身。2種「秋燥」都會有「乾」的症狀秋季氣候乾燥,燥氣當令,人體容易感受到燥氣,也易陰虛。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林巧梅表示,「秋燥」是燥邪,又分「溫燥」與「涼燥」,在初秋時,人體常會感受到燥熱邪氣,即為溫燥;到了深秋,人體易感受到寒涼邪氣,則為涼燥。不論是溫燥或涼燥,都會有「乾」的症狀。林巧梅指出,人體感受到燥邪主要是從口鼻進來,容易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像鼻腔乾、咽喉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等。若乾燥嚴重的話,鼻子乾會揉鼻子、甚至流鼻血,或是肺部弱者可能會咳嗽、乾咳。溫燥會多一些熱象,例如舌頭偏紅、身體煩熱感很重、睡不好、體溫偏高或發燒、喉嚨乾、乾黏的燥痰等症狀,尤其可能是黃痰很容易卡在呼吸道或喉嚨出不來;若是涼燥,會有怕風、怕冷、惡寒的症狀,常見頭痛、鼻塞、流鼻水等症狀出現。秋天氣候日夜溫差很大,不小心就會感受到涼燥,林巧梅提醒,老人家的人體機能會衰退,體溫調節、免疫力逐漸下降,因此務必要做好防護,尤其老人家的氣管很敏感,睡覺時可以圍絲巾或圍脖保護一下,深秋早起出門運動容易著涼,建議應在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運動。秋天的氣候燥邪偏乾,林巧梅強調,飲食起居都要注意,避免增加火氣、不要更乾燥,作息要規律,建議要早睡,熬夜只會更乾更燥更易上火,因此情緒要平穩,更要有適當的運動,讓全身氣血循環好一點。「白色食物」有助潤肺潤燥入秋之後,飲食要防秋燥、養肺,適合吃「潤肺潤燥」食物,林巧梅表示,「肺主皮毛」,潤肺對於皮膚滋潤也有幫助。常見「冰糖燉雪梨」食療,因水梨偏涼有「潤」的效果,適合剛入秋有溫燥現象燥咳、發熱、心煩、不好睡的人食用,但涼燥者、痰多咳嗽者並不適合吃。秋補肺,林巧梅指出,白色食物可入肺,川貝、杏仁、百合、白木耳等白色食物,具潤肺補氣作用。秋天要潤燥,除了要多喝水,可多吃含膠質的愛玉、秋葵、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物,可以補陰潤燥。桑葉也可多食用,適合溫燥者清熱。秋天日夜溫差大,容易感冒著涼,林巧梅建議,體虛的人可以吃點西洋參,增強免疫力、護陰生津補氣,對抗氣候的變化。也推薦溫燥的人,適合飲用杏仁茶、桑葉菊花茶、百合麥門冬枸杞茶飲。秋補肺,多吃3種白色食物● 川貝:屬性溫和,性味微涼,具潤肺止咳化痰效果,溫燥、涼燥都適合食用,也適合民眾保養用。● 杏仁:分南杏北杏,一般杏仁粉是南杏有潤肺潤腸效果,屬性溫和,性味平和,氣管保養可食用。北杏有點毒性只做藥用,止咳平喘的力道較強,需醫師處方。● 百合:有潤肺、安神作用,睡不好的人可食用。秋天穴位保養 合谷穴、足三里穴提升免疫力秋天也適合穴位按壓調理保養,林巧梅說,穴位以肺經為主,包括手大拇指外側的少商穴、魚際穴,手腕的太淵穴、列缺穴、尺澤穴等,具溫補肺臟效果,可以增強呼吸道的功能,預防減少過敏、感冒的發生。合谷穴、足三里穴則是常用提升免疫力的穴位,而風邪常從後頸部進來可按壓風池穴,感冒了都可以按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養生.聰明飲食
不只枸杞子能吃!整株枸杞全是寶:營養價值及料理方式一次看
枸杞是藥膳料理中常見的食材,但你知道枸杞不是只有「子」能吃嗎?事實上,甜湯及藥膳料理常見的枸杞,可分為「採果型」及「葉用型」兩種,而台灣多以葉用型為主要栽培種類。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指出,葉用枸杞富含綠原酸、芸香苷等酚類化合物、甜菜鹼、硒及胡蘿蔔類化合物等營養,而其根部、枝條、嫩梢皆可採收利用。換言之,整株都能食用,料理方式包括:.嫩梢:新鮮的枸杞嫩梢,可直接作為葉菜烹煮,或炒蛋、拌麵線。.枝條:莖葉枝條乾燥後,可用於燉煮雞湯、加工製成茶包、藥膳包或枸杞葉粉。.根部:枸杞根則為中醫藥材裡常見的地骨皮,可用於入藥或泡酒,也是消暑傳統飲品「地骨露」的主要原料。目前枸杞子主要仰賴進口,農糧署表示果用枸杞多生長在1、2千公尺以上乾冷高山,台灣不易種植,數量稀少。「農業部」臉書粉專曾指出,儘管葉用枸杞也能生產枸杞子,但因採摘成本較高,不符經濟效益,所以栽培上仍以莖、葉使用為主。枸杞葉及枸杞子藥用價值枸杞葉又稱天精草,可清上焦心肺客熱,代茶可止消渴,除煩益志。此外,枸杞之葉與苗亦具滋補作用,兩者以止渴、消煩及解毒見長。枸杞子則有補益肝腎、強腰膝、益精明目等功效,可治腎虛精血不足,腰脊酸痛、視力減退、頭暈目眩等症。中西醫師劉禮維曾在臉書粉專曾發文指出,枸杞整體上算是偏寒涼用於清熱的藥物。所以枸杞葉或根會被用來治療熱性的疾病,例如葉子處理上焦(呼吸系統、皮膚、上半身),根皮處理下焦及虛熱。而枸杞子性味甘寒,涼補肝腎,有滋補的效果。不過也因為枸杞帶的寒涼之性,本身虛寒的人吃了可能會有腹瀉的問題。【資料來源】.農業知識入口網:枸杞之成分與醫藥價值.農業知識入口網:枸杞之知識(再續)
-
2023-09-09 醫療.消化系統
出國水土不服!急性腸胃炎怎麼辦?中醫詳解常見6類型,按壓2穴道解不適
近期出國旅遊的民眾增加,有些人可能因水土不服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的狀況, 小心恐是急性胃炎作亂,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民眾想緩解急性胃炎症狀,可加重力道按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另外當食物停滯於胃中,按壓這2穴也會有助於完成「吐法」,降低不適感。急性胃炎常見症狀 中醫以6大分型辯證莊可鈞指出,急性胃炎從定義上來說,胃壁胃黏膜組織有發炎或糜爛性出血現象,且經常伴隨胃腸脹氣、痞悶、噁心、乾嘔、食慾不振、胃筋膜痙攣、胃脘抽痛等症狀,可是當消化不良症(Dyspepsia)或壓力緊張造成胃部不適時,皆有上述相似症狀,因此要診斷出急性胃炎,臨床需要透過胃鏡及組織切片等檢查認定。莊可鈞描述,急性胃炎病因包括飲食不節制、飲食不清潔、情志不舒及壓力,中醫將此歸納出脾胃熱證、脾胃濕證、脾胃濕熱夾雜、脾胃食滯、脾胃寒熱錯雜、肝胃不和等6類辯證分型,廣義上當腸胃不適症狀越多時,發生胃炎機率就可能提升,臨床上也會以藥物介入治療,並請患者配合飲食改善來避免病症加重。▸脾胃熱證:常見症狀為嘔吐頻繁、吐出物酸苦而臭,甚至伴隨氣味重的腹瀉、舌紅身熱,症狀劇烈,常用葛根芩連湯、黃芩湯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脾胃濕證:常見症狀為胸腹脹悶、噁心乾嘔、腹脹腸鳴、身重體倦、大便濕黏、舌苔較厚膩,常用平胃散、胃苓湯、藿香正氣散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脾胃濕熱夾雜:常見症狀為熱證跟濕證夾雜,也會以這2個證的常用方劑合方作加減。▸脾胃食滯:常見症狀為胃脹氣、胃窩區域痞塞及痞悶感、噁心欲嘔、噯酸、吞酸、胃口差等,常用保和丸加減理氣藥物如陳皮、厚朴、雞內金等來治療。▸脾胃寒熱錯雜:同時有急性胃炎的發炎熱證及消化機能停滯的寒證,中醫會使用「和法」的用藥思維處方治療,以傷寒論的半夏瀉心湯加減即是典型方劑,隨證搭配理氣及消食化積藥物。▸肝胃不和:屬於情志及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常見症狀為胃筋膜痙攣、胃脘抽痛、腸鳴、伴隨緊張時下腹痛及腹瀉,常用柴胡疏肝湯及理氣消積藥物加減治療。飲食習慣差又大量攝取這類食物 急性胃炎不發作也難 莊可鈞說明,急性胃炎是急性發作的短期疾病事件,中醫在治療及剖析上會將腸胃機能的長期狀態納入考慮,適當加減用藥治療,保有慢性胃炎的治療思維,並搭配正確飲食衛教,畢竟胃機能長期不佳的狀態下,容易因突發因素加入造成腸胃急性發炎。莊可鈞也舉出典型案例解釋,民眾原本長期飲食習慣不佳,若一時大量攝取太熱、太酸、太辣、太刺激的食物,或飲用濃茶、酒精、吸菸等狀況造成腸胃負擔,容易造成急性發炎症狀。另外,像工作壓力大、少運動的上班族,本身胃粘膜的血液循環較差,一旦有發炎情形,胃粘膜就不容易癒合,若不巧吃到不清潔及保存錯誤的食物,急性腸胃炎便迅速發作,症狀也會更加劇烈。腸胃機能差者 可自製1茶飲調養當急性胃炎發作時,莊可鈞宣導,患者可以按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緩解急性不適症狀,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具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等功效;梁丘穴則為足陽明胃經郄穴,具通調胃氣和中降逆功效,要加重力道深按療效才能發揮,平時也能飲用健胃消積茶飲來調養腸胃機能,預防病症發生。【健胃消積茶飲】▸材料:麥芽10g,黨參6g,枳殼3g,陳皮3g,砂仁3g,厚朴3g,甘草3g,生薑1片,剝開的紅棗1至2顆。▸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500cc熱水中,悶約30分鐘,或煎煮至水滾10至15分鐘,溫服即可。▸功效:麥芽甘平,入脾胃肝經,具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功效,中醫治療小兒胃口不佳常會用這味藥材來幫助醒脾胃氣滯。黨參甘平,入脾、肺經,健脾益氣,強化脾胃消導及運化機能。搭配其他理氣藥物如陳皮、砂仁、厚朴、枳殼等,可以長期調理脾胃機能。最後,莊可鈞提醒,當胃處於急性發炎狀態導致消化機能停擺,這時食物、酒精、或不潔食物停留於胃中,適度「吐法」可排除不當停滯的食積,也能幫助緩解症狀。重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除可調節胃脘氣機外,有時也會助於「吐法」順利完成,後續要請患者記得補充適量水分及電解質,飲食攝取較容易消化類型食物。延伸閱讀:.每天要觀察自己的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胃也會抽筋!胃痙攣怎麼辦?狀及飲食建議一次看.出國玩「藥」怎麼帶?藥師建議帶5類旅遊常備用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7 醫療.中醫
有脂肪肝怎麼辦?中醫師曝脂肪肝4大常見成因,枸杞、山楂...7種中藥助調理改善
相信大家一定吃過台灣著名的黑白切「粉肝」或法國大餐的「鵝肝醬」,細膩滑嫩的口感是老饕的最愛,滑嫩的口感來自於這種肝含有大量的脂肪,也就是所謂的「脂肪肝」,是人工刻意過量餵食造成的。吃太好,運動少,愛小酌~我有脂肪肝怎麼辦?肚子越來越胖的朋友們可要注意了!可能是脂肪肝的候選人!我們的脂肪肝也是自己養成的,尤其多半是吃的太好、太精緻!脂肪肝雖然常常不自覺,但是對身體來說是一種警訊,今天就從中醫的觀點深入探討一下您不可忽視的警訊~脂肪肝。什麼是脂肪肝?中醫怎麼調理保養? 脂肪肝俗稱「肝包油」,這個名詞讓大家常誤以為是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其實現代醫學上對脂肪肝的定義是指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佔據整個細胞5%以上。可怕的是,大多數脂肪肝患者通常沒有自覺症狀,只有少數人會覺得右上腹部微微疼痛或倦怠,時常是健康檢查發現的,目前脂肪肝的診斷以超音波檢查為主,若做肝組織切片可進一步對脂肪肝做準確分級,但屬侵入性,病人較難接受,肝細胞內的脂肪含量>10%是輕度,10%〜25%是中度,25%〜50%是重度。生化檢查方面,GOT/GPT數值都可能正常,也可能稍偏高,即使升高也皆在正常值上限的2-3倍。我有脂肪肝會怎麼樣?出現脂肪肝是一種身體的警訊!表示腰腹部脂肪已大量堆積,屬於中心型肥胖(蘋果型),腰腹部接近心臟,脂肪過多會引起腹壓升高,造成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影響心肺功能,以及內臟器官的供血和內分泌功能的協調;脂肪既然已經囤積在肝內,也可能貯積在心、腦血管中,發生心血管疾病和代謝性疾病(如冠狀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壓、血脂代謝異常等)的危險性增高!因此,健康減重對個人健康極為重要。 造成脂肪肝的常見因素「肥胖」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原因,尤其是現在台灣民眾強調美食主義,吃得好,吃得精緻,又吃得多,肥胖問題愈來愈嚴重,而且年齡有下降的趨勢,很多年輕人已經有脂肪肝。其他問題如:長期酗酒(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症、糖尿病、藥物(例如類固醇)或毒物也可能造成脂肪肝。脂肪化程度和肥胖的嚴重度成正比。故減重是最有效方法,可使肝功能恢復正常,但是過速的減重可能出現脂肪肝,造成肝門脈區的纖維化,進一步惡化成肝硬化。脂肪肝常見的體質(一)肝胃不和型.常見成因:壓力過大的上班族,為了發洩而暴飲暴食、吃宵夜,或者為了趕時間吃東西很快。.臨床症狀:右上腹悶痛,容易腹脹、打嗝、排氣,胸脇脹痛、胸悶、胃脘悶脹,頭痛、噁心感、失眠。.治療方向:疏肝理氣和胃。.調理方藥:柴胡、黃芩、白芍、枳殼、香附、川芎、甘草、半夏、生薑、茯苓。(二)肝膽濕熱型.常見成因:喜吃辛辣刺激食物、過度飲酒或愛吃冰品及生冷食物,久而久之形成濕熱體質。.臨床症狀:右上腹脹痛、肝臟腫大、脘悶、口苦口乾、易怒、小便常呈現黃色、疲倦或有噁心感、食慾不振、大便黏滯排不乾淨。.治療方向:清熱利濕。.調理方藥:栀子、黃連、茵陳蒿、決明子、車前子、荷葉、澤瀉、半夏、茯苓、薏苡仁。(三)脾虛濕盛型.常見成因:思慮過多傷脾胃,飲食不節制,愛吃冰品,或過度節食快速減重,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濕在體內聚集進而化生為痰濁,影響血液循環,久之甚至產生瘀阻,甚至出現肝功能異常升高的現象。.臨床症狀:右上腹不適、疲倦無力、頭暈、餐後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打嗝噯氣、或伴胸悶、噁心、容易水腫發胖、白帶、大便稀軟或不成形。.治療方向:健脾化濕。.調理方藥:蒼朮、白朮、黃耆、黨參、甘草、山楂、陳皮、厚朴、半夏、竹茹、茯苓。脂肪肝的治療,找出原因各個擊破除了搭配上述的中藥調理體質之外,還必須依成因的不同去改善,脂肪肝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多半也沒有顯著的症狀,但是仍要了解脂肪肝的成因,因為它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癥兆警訊。請與醫師配合查明原因,從而加以控制或治療。1.肥胖、營養過剩所引起的脂肪肝請您確實控制食量、健康減重,並養成正常生活作息,多吃清淡、少吃油膩烤炸食物、多做有氧運動,一周至少運動3天,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上,才能更有效促進脂肪代謝。2.長期酗酒所引起的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務必要戒酒!!因為肝臟長時間發炎下容易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不可忽視。 3.高血脂、糖尿病患等代謝疾病若合併脂肪肝,則須與中西醫師配合調理,服藥控制病情,才能改善脂肪肝的情況4.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某些藥物這類情形引起的脂肪肝,需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根據身體狀況調整藥物劑量。哪些中藥材有助於調理脂肪肝?枸杞、何首烏、澤瀉、山楂、決明子、茵陳蒿、大黃等中藥都有直接或間接幫助,但需經過專業醫師評估體質是否適合服用。脂肪肝最應該拒絕的地雷食物奶茶(奶精是油和糖的組合)、炸雞、鹹酥雞、肥肉、動物內臟(鵝肝、粉肝...)、油炸食物。※本文由
-
2023-09-06 醫療.中醫
戒菸有戒斷症狀怎麼辦?中醫師:穴位按摩緩解戒斷,茶飲、中藥、針灸都助戒菸
很多癮君子都想要戒菸,卻因為種種因素宣告放棄。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中醫師表示,戒菸最困難的是各種不適症,民眾可透過中藥療法、針灸療法、穴位按摩、戒菸茶飲等緩解,幫助戒菸。 抽菸對人體健康影響大,是不少疾病、癌症共同風險! 劉筱薇院長表示,香菸成癮的物質主要是尼古丁,具有提神、興奮中樞神經作用,還會增加心跳速率,提高血壓及引起末梢血管收縮,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除了尼古丁,香菸所含焦油、其他刺激物質,常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各種癌症的元凶。 除此之外,對於男性而言,吸菸可能造成陽痿、精子異常;對於女性來說,吸菸容易未老先衰,甚至產生皺紋、灰髮、脫髮、提早閉經等;孕婦則會提高流產、早產、嬰兒猝死症等風險。及早戒菸才是明智之舉。如果民眾要戒菸,中藥能夠緩解戒菸時所產生不適症。 戒菸最難在各種不適症,長期下來身體陰虛火旺。 劉筱薇院長指出,癮君子戒菸的困難之處,莫過於經歷一段「戒斷時期」,因為停止抽菸之後,由於血壓、心跳下降,身體吸氧量也相對減低,常會出現情緒低落、精神倦怠、身體疲累、心情煩躁,可能也有失眠、暈眩、咳嗽、口乾舌燥、便祕、胃部飢餓感等症狀。 從中醫觀點來看,菸草屬性「溫燥」,長期抽下來易傷津耗液,最後形成陰虛火旺體質。此外,戒菸時期陰虛陽亢症狀也會浮現。 戒菸可透過中醫降戒斷症狀,按摩、茶飲、中藥、針灸都有幫助! 中藥療法:劉筱薇院長表示,戒菸時期陰虛陽亢,可利用中藥緩解身體不適症,治療應以滋陰清熱、寧心安神、化痰除煩、宣降肺氣為主,有助加強戒菸民眾的信心與決心。 針灸療法:針灸療法也能緩解戒斷期不適症狀,以及生津止渴,改善拿菸口慾、對於菸草味道產生排斥感。日常按摩相關穴位也有所幫助。 穴位按摩:穴位可按手部及耳部,手部可按列缺、陽谿、合谷等穴道。耳部由上而下則可取神門、胃點、心點、肺點、內分泌等穴點。 戒菸茶飲:可喝「魚腥草甘草茶」,可望清熱潤肺、生津安神,可說是很好的戒菸茶飲。材料可準備魚腥草1兩、遠志3錢、甘草3錢、薄荷3錢、麥門冬3錢、桑白皮3錢、百合3錢、黨參3錢、茯苓3錢。做法很簡單,將所有藥材泡水洗淨後放入鍋中,倒入2000毫升的水,小火煎煮即可當茶飲用。 戒菸除了決心,也可以其他有效的方法介入,透過各種方式降低戒斷症狀不適,更有助達到戒菸目標! 《延伸閱讀》 .電子菸、淡菸比較健康?一張圖看懂各菸品差異! .戒菸五年還是又咳又喘?小心肺部纖維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薏仁降膽固醇、三酸甘油酯!「1吃法」恐致反效果還變胖,5種人要慎食
在日常生活常吃的四神豬肚湯中,薏仁就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四神湯主要的功效在調理脾胃,而脾胃是中醫認為後天免疫非常重要的器官。近十多年來,薏仁這個原本隱藏在包括四神湯、參苓白朮散、綠豆薏仁湯、八寶粥裡面的食藥材,不僅從配角變成主角,還在養生市場中爆紅,美白、減肥都需要它;降血脂、調整體質也需要;抗過敏、防癌名單中也有;秋冬季流感流行期來臨,抗病毒、防止風濕腫痛也用得到。每天60克薏仁 可降膽固醇在人體的研究也證實,每天只要吃60克的薏仁,血膽固醇明顯下降,無論是血漿總脂質、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以及血糖濃度都可;而好的膽固醇,也就是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則可提高。營養室師劉純君表示,從營養學來說,薏仁裡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鎂、維生素、薏仁多醣(Coixans)、薏仁酯(Coixenolide)等營養成分,目前在市面上看到的薏仁,多半是進口的去除外殼與種皮的穀仁,也就是「白薏仁」。但若想要得到薏仁更多的營養成分,建議選擇只除去外殼,而留下種皮的「紅薏仁」,又稱為「糙薏仁」,因為薏仁的紅色種皮是含有「薏仁酯」最多的地方,薏仁酯在近幾年的研究中顯示,對於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所以,台灣生產的糙薏仁,不僅所含的維生素B群和纖維質較完整,含有薏仁酯的防癌作用,也是進口精白薏仁比不上的。薏仁屬優質澱粉 非吃多不胖劉純君提醒,雖研究證實薏仁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並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可降低三高族群的心血管疾病危害,但千萬不要誤信網路上傳言——「薏仁是怎麼吃都不會胖的食物」,因為根據「物質不滅定律」,熱量累積多了,體重一定會上升,而且薏仁畢竟還是雜糧類,雖是優質澱粉,但也是澱粉,若是加了糖又吃太多,醣分過高還是會有血糖、三酸甘油酯飆升的危險;而且若是膽固醇含量已超過每100毫升血中含300-400毫克以上,就請不要光吃薏仁,而忽略服用藥物降膽固醇的作用。體虛患者、孕婦 應避免食用此外,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雖然薏仁可利水滲濕、健脾補肺、清熱止咳,確實是很好的美白及降脂食物,但也要注意,薏仁吃太多、太久,會使身體冷虛。所以懷孕中或正值經期的婦女,以及體虛的患者,應該避免食用。吳明珠說,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濕、健脾、排膿、疏筋等功效,即使是市面上比較常見、被認為療效較紅薏仁差的白薏仁,中醫也認為具有抗過敏、保養皮膚、去水腫的食療方。因為薏仁除了利水外,還有「消癰膿」作用,薏仁主要是能增加底層體液,即淋巴液循環調節的活動。另外,台灣夏天炎熱,民眾常在夏日過食瓜果及冰涼飲品,導致秋冬季節變換時,易出現蕁麻疹和濕疹。吳明珠建議,在這段時間中,皮膚容易出問題者,也可多吃些薏仁。維持氣血循環 舒緩關節疼痛民眾容易在秋冬季發生的關節腫痛問題,吳明珠說,《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薏仁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因此她推薦,在秋冬季預防退化性關節炎腫痛發作,最重要的是要維持關節的氣血循環。同時可從日常飲食加入補氣血的中藥及食療,舒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例如紅豆薏仁湯,就具有補氣血及抗炎止痛的作用,一方面紅豆可以加速血液循環,而紅豆富含鐵質,補血兼強心。至於薏仁則有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的作用,可舒緩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因此,薏仁是一個四季皆宜的好食物。不過還是要提醒,薏米化濕滑利的效果顯著,古中醫認為薏仁具有滑胎的作用,因此,孕婦不宜食用,而體虛,男性易遺精、遺尿者也不宜食用。延伸閱讀:.燕麥、魚油...10清血管食物一次看!這樣吃有助降膽固醇.想降膽固醇,但燕麥難吃?其實是你不會煮!教授教最簡單料理方式.早上起床空腹「吃4種食物」最好 愈吃愈瘦、降血壓還能控膽固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1 醫療.中醫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 4種情況盡早檢查,做好日常保養護毛髮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不少民眾有掉髮的問題,且年齡層有愈來愈輕的趨勢。澄品中醫陳詩潔中醫師建議可檢視掉髮量,必要時可尋中醫治療。 我正在掉頭髮嗎?中醫教看掉髮,4情況早檢查! 陳詩潔中醫師表示,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每日的掉髮量約30-100根左右,若發現自身掉髮量遠大於這個數字稱為「禿髮」。檢視掉髮除了看髮量外,也可做頭髮拉扯試驗,輕拉一小搓頭髮,若有6根以上被拉掉,亦表示頭髮出現了問題。另外也可觀察,髮質是否變得脆弱、變細、變軟,髮際線是否後退。這些都是異常落髮的警訊。 我好好的為什麼會掉頭髮?中醫指常見異常落髮原因。 陳詩潔中醫師表示,異常落髮常見原因可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感染、重大手術後、產後或更年期等荷爾蒙的變化,或是因熬夜、失眠、情緒出現的壓力過大,以及服用藥物、癌症化療,或是過度壓迫頭皮等。 中醫觀點:頭髮營養源於血。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異常落髮與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氣滯血瘀、風熱血燥等因素有關。頭髮的營養來源於血。 各類影響氣血原因:先天不足平素體弱,毛孔疏鬆,風邪乘虛侵入,日久化熱化燥,血熱生風,頭髮失滋養榮潤而脫髮。另外,情志失調,氣機紊亂,氣滯血瘀,阻塞脈絡,亦會導致髮失血養而脫髮。 白髮與腎氣有關:至於黑髮與白髮,與腎的精氣盛衰有關,若腎氣不足,腎精虧損則頭髮枯落;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頭髮光澤。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醫指4證型,早治療救毛髮! 陳詩潔中醫師也指出落髮常見證型與治則,各類型症狀及伴隨症狀不盡相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頭頂、兩額掉髮、頭暈等】肝腎虧損、陰血不足,此類型的落髮通常病程較久,好發於頭頂或兩額角,由於肝腎虧損,常伴隨頭暈耳鳴,目眩,失眠,腰膝痠軟等症狀。治療:用七寶美髯丹補益肝腎,搭配女貞子、旱蓮草加強滋補肝腎之力。 【突然掉髮、圓形、搔癢感】血虛生風、風熱血燥,通常為突然性落髮,呈圓形或橢圓形脫落,頭皮光亮無自覺症狀或不同程度癢感。治療:以涼血清熱消風為法,方選神應養真丹,酌加生地、丹皮等清熱涼血藥。 【圓形禿、煩躁、易怒】情志失調、肝氣鬱滯,往往最近有造成壓力的事件發生,情緒起伏變化大。落髮型態為圓形禿,可能造成一個或多個圓禿區域,俗稱「鬼剃頭」,常伴隨煩躁易怒,失眠。治療:可用加味逍遙散。 【髮質細軟、疲倦無力】氣血兩虛,此類型患者的頭髮偏細軟,乾燥無光澤,頭髮呈現均勻脫落,漸成稀疏,常伴隨疲倦無力,面色蒼白。治療:可選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丸。 毛髮健康和日常日常相關,中醫籲良好生活有助護髮! 適當的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也是擺脫落髮不可或缺的一環。陳詩潔中醫師建議,在飲食方面遠離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甜膩等食物,多攝取蛋白質以幫助頭髮生成,且須補充足夠水分,因水分能幫助排毒,將不好的代謝物排出,亦能減緩掉髮。 調整作息、避免熬夜,睡前盡量不要想東想西,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才能維持好的入睡狀態。適當抒發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例如運動、聽音樂、唱歌來排解壓力,讓心情愉悅,使鬱結的氣機打開,自然能減少壓力型落髮的反覆發生。 《延伸閱讀》 .頭髮掉不停?毛囊萎縮還有救,醫籲趁早治療,死了救不回! .掉髮常見雄性禿,男女都會!症狀、期數、治療、改善一次了解!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0 醫療.皮膚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 身體恐已出問題
夏天是個容易流汗的季節,就算不動都會出汗。一般來說,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出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但出汗過多可能就是身體出狀況。這次《優活建康網》整理流汗的相關問題,包括流汗原因、流汗好處、汗液味道重、多汗改善等,讓你這個夏天擺脫流汗困擾。為什麼會流汗? 夏天天氣熱,常常出門沒多久汗流浹背,你知道為什麼會流汗嗎?事實上,人體中主要有2種汗腺,第一種是分部在全身的小汗腺,主要是調節體溫、散熱,另一種則是與遺傳有關,分部在腋下、乳頭、陰部等的頂漿腺。 汗腺平時僅會分泌少量汗水,受到刺激時,汗腺才會大量分泌而出汗。當大腦下視丘與前扣帶皮質偵測到人體的體溫與情緒變化,會發出神經衝動至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刺激汗腺分泌汗液。流汗有哪些好處? 人體排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溫,避免中暑。當體溫升高時,排汗就會增加,此時汗液的排出和蒸發可以幫助身體帶走熱量,因此能達到散熱的目的。流汗會加快身體代謝,有助於腸胃蠕動、改善消化;適量的汗水也有溼潤皮膚、軟化角質的功能;汗水中的抗菌肽能夠有效預防病毒、細菌、真菌的侵襲,達到預防感冒的目的。汗流很多正常嗎? 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流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然而,若是過度流汗,除了可能造成脫水外,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像是頭髮塌陷、手心黏膩、飄出汗臭味⋯等負面影響。 流汗也可以看出身體警訊?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於臉書粉絲頁指出,不同部位出汗代表身體的健康警訊,例如臉部出汗可能心肝火旺;鼻子多汗則是肺氣不足,民眾可經由對照,檢視身體哪些部分需要加強保養:.臉部多汗:可能會有長痘瘡、臉紅、心煩、失眠、食慾不佳等症狀,主因是「心肝火旺」;飲食上建議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並維持多喝水、作息正常的好習慣。 .鼻子多汗:可能是肺氣不足、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侵襲;平時應多吃能「補氣」的食物,如山藥、百合、花生、白果、雪梨、杏仁。 .胸口多汗:心氣虛、心陰虛導致濡養心神的作用不足,可能會有面色蒼白的症狀,飲食上可用燕麥代替一部份主食。 .腋下多汗:可能是氣虛或缺乏鈣、鋅等礦物質;平時可多吃山藥、花生、桂圓、香菇、堅果、蝦子、牡蠣等補氣的食物。流汗是為了排除熱量,但若是交感神經異常,在不熱或緊張的情況卻狂流汗,可能就是多汗症前兆,慢性病、焦慮症也有可能引發多汗症。若是少汗、多汗、汗黏、冒冷汗,或是汗液味道重時,也有可能內分泌出問題,異常流汗狀況都不利於健康,千萬別以為流汗就等於排毒。當民眾自覺出汗狀況異常,甚至已嚴重到影響生活,建議至胸腔外科、神經外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尋求治療評估。 汗流很多要補充什麼? 夏天天氣炎熱,人體每天約流失2.5公升以上的水份,流汗時體內的鹽分、電解質也會隨之流失。我們都知道汗流很多要補充大量的水,那除了喝水外,要怎麼補充流失掉的電解質呢?事實上,除非每天進行長時間的激烈活動,一般民眾大量流汗,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運動時流失的電解質,不必刻意使用特定飲料或食品來補充。 市面上有很多飲品的廣告,讓民眾誤以為運動完就必須要補充電解質,甚至當作每日補充水分的來源,而且為了符合消費者口味,通常此類飲品會添加糖、人工香料,久而久之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若每日進行2~3小時之劇烈運動,身體大量流汗(超過2000毫升以上),此時補充白開水,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怎麼改善流汗? 雖然流汗是讓身體維持平衡的重要機制,但如果常常流汗,不但會覺得濕黏不舒服,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那要怎麼改善流汗呢?《優活建康網》整理以下方法,民眾可依身體狀況調整:.使用止汗劑 .選擇輕量、透氣材質的衣物 .使用抗菌皂來沐浴 .使用腋下襯墊及鞋墊 .避免辛辣的食物和酒精除了以上方式外,也能透過中醫調理。中醫處理汗流過多,會建議飲用「生脈飲」,中藥材只需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此外,若是擔心有汗臭味,也可喝養肝補氣茶、清熱降火茶、滋陰調和茶等3茶飲讓汗味退散,消除汗臭味。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衛生福利部-夏日運動防中暑 補充水分最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炎夏狂冒手汗 中醫療法可改善【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25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6 養生.抗老養生
夏天喝冷飲加重濕熱體質!中醫推消暑氣5茶飲解熱不傷身
台灣屬海島氣候,除了炎熱外也偏濕,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濕熱是影響食慾的主因,加上部分民眾一到夏天喝冷飲、吃冰品毫無節制,寒氣也隨之進入體內,傷害脾臟,常見的表現是舌苔白膩,輕則腹痛、腹瀉,重則噁心嘔吐。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他坦言,很多人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惡性腫瘤,這些病症都跟濕邪有關。懷疑身體濕氣重? 可從這些症狀明察周宗翰指出,現代人運動量越來越小,體內陰盛陽虛從而濕邪內鬱,而且飲食上偏愛辛辣、味重及嗜甜,一旦攝取過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會導致腸胃濕熱影響運化功能,當脾胃無法把這些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用的營養成分時,將變成濕邪留在體內,恐導致民眾渾身發沉無力、頭髮油,臉部油、腹部凸出、水腫肥胖、免疫力下降等症狀的發生。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呢?周宗翰說明,身體的濕氣就是無法有效調節的水分,所以夏天易疲勞、中暑、頭暈目眩的人要特別注意,另外,吃得不多但體重未減輕反而增加,甚至喝水都會胖也與濕熱有關係。周宗翰進一步說明,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腑有密切的關係,當3個臟腑運化功能失調時代謝會異常,輕則體重增加,重則出現浮腫。許多人長胖,並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液內停所致,稱為「水腫胖」,其他症狀如皮膚常起濕疹、雙腿浮腫、女性白帶清稀量大等,甚至大便易黏在馬桶上,3、5張衛生紙反覆擦也擦不乾淨,也證明體內有濕氣。清除體內濕氣! 中醫推薦多吃燕麥紅豆薏米粥民眾想要去除體內濕氣,平時可食用燕麥紅豆薏米粥,周宗翰描述,其具有祛濕排毒、瘦身健脾、潤腸通便之功效,且還可改善下身浮腫肥胖問題、降血壓及血脂、去水腫、調解血糖、解毒抗癌。薏苡仁又叫薏米、薏仁,不僅為常用中藥也是民眾常吃食物,周宗翰解析,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謎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加上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常有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等情況,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食補非紅豆、薏米莫屬,而燕麥具有明確的降血脂功效,不但能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還能讓臉迅速變小,也兼具讓皮膚美白水潤透亮的效果。此外,民眾夏季時如經常大量出汗、走路易喘,且到入秋後情況未改,可能是心氣虛弱,且一旦流汗過多會加重心氣消耗,引起難以緩解的疲勞!周宗翰指出,夏天時人體的氣血多在體表容易耗散,尤其消耗過多會使身體功能減損導致疲勞,這時若不補足心氣,心臟動力不足,秋冬就容易感到疲倦。因此養好氣、減少流汗耗損心氣,就是預防疲勞的最佳方法。周宗翰提到,有時民眾容易喘並不是肺出問題,而是心肺之氣虛弱造成,雖然心和肺共同負責全身氧氣運輸,但肺的能量來自於心,當心氣虛弱,肺的能量也會不足,因此夏天時喝「生脈飲」有助養陽,特別是容易出汗的人,在初夏時就可以開始飲用,避免大量出汗導致血鉀流失。生脈飲包含人參、麥冬、五味子3種藥,其中人參能夠補氣,麥冬和五味子則帶酸味,中醫認為酸味的藥具有收斂作用,能夠收斂汗及耗散的心氣。生脈飲▸材料:麥冬10g 五味子5g 人蔘片10g 清水適量。▸做法:將麥冬和五味子洗凈,放入砂鍋中,一次性加足清水,蓋鍋蓋以大火燒開後,轉文火煮15分鐘揭蓋、關火。另外將人蔘片放入玻璃壺中,把 煮好的水倒入,蓋上壺蓋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夏日自製5款茶飲 美味又養身對於夏日沒食慾、體內濕氣重、容易疲憊者,周宗翰提供5款茶飲,民眾日常可以攝取補充營養。【第1款】山楂枸杞茶▸材料:山楂、枸杞各15克。▸做法:以沸水沖泡山楂、枸杞2小時,頻頻飲用,每日數次。▸功效: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調節血糖和血脂,枸杞則能起到滋補肝腎、保肝降壓、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甚至具美容功效,2者沖泡同飲,男女皆宜,簡直可以說是全能的滋補茶。【第2款】竹葉薄荷茶▸材料:鮮竹葉10克,鮮薄荷葉2克,綠茶5克。▸做法:將食材以開水沖泡,隨時飲用。▸功效:具有清涼透表、解暑散熱、利尿的效果。【第3款】清暑瘦身茶▸材料:乾荷葉1錢,洛神茶 5朵,清水1000c.c.,代糖適量。▸做法:將藥材洗淨放入茶壺中,水煮開後沖入茶壺中煮5分鐘後至出味成紅色,即可加入適量代糖並飲用。▸功效:荷葉性味苦平,可清暑通氣,辟暑滌煩熱,更可沁肺悅心,加上洛神花對暑夏燥熱性的虛火上升、高血壓、全身倦怠有緩解之效,飲用後可消暑降火、提神解勞。【第4款】鳳梨冰茶▸材料:紅茶適量,鳳梨400g、冰糖(細砂糖)160g、檸檬汁20g。▸做法:將鳳梨切丁與檸檬汁、糖通通放進果汁機裡,按果醬或是濃湯模式即可,完成後用倒入密封罐中,待降溫冷藏保存(儘快食用較新鮮)。最後,再2舀適量的鳳梨淋醬加入冰紅茶即可享用。【第5款】蓮藕汁▸材料:蓮藕,冰糖▸做法:將蓮藕連皮洗淨、切段保留外皮,將蓮藕煮熟或蒸熟,就可以加水、冰糖,以果汁機打成汁。延伸閱讀:.晚上睡覺膝蓋痛醒怎麼辦?3解方助你擊退「痛風」,3類食物要慎選.痛風的人不能吃什麼?能不能吃海鮮、豆腐?低普林的這食物反而不能碰.痛風發作時該怎麼做?營養師建議做這5件事、避免4類食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2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潤肺防秋燥!飲食忌辛辣宜多酸,多吃白色食物 12養生方法一次看
今天(8/23)是24節氣的「處暑」,屬於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在立秋之後理應感受到秋意,但在台灣,即使處暑仍火傘高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俗語稱:「處暑,會曝死老鼠」,就是形容天氣酷熱。處暑中午雖然炎熱,但早晚較涼,晝夜溫差大。習慣晚上吹冷氣睡覺的人,不妨關掉冷氣,開窗讓空氣流通。更記得要蓋被子,不要著涼了;出門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處暑養生的四大要點秋天有燥邪,會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癢等症狀,多喝水恐難以改善,不妨藉由日常飲食「顧肺管」。1、捂秋凍春捂秋凍是古人一條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是為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髮;「秋凍」是為了氣血入裡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因此,處暑後要使身體有一些涼意,不要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穿很厚的衣服。2、防秋燥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3、潤肺初秋的氣候逐漸乾燥,最容易對肺陰造成損傷,伴隨著夏季眾多的細菌也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氣喘病也會在此時復發或者加重。所以,加強對肺陰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中醫上講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養肺不僅能使肺氣更加充盈,增強肺的主氣,也能治療由於肺虛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在食物的分類上,甘潤的食品對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薺、枇杷、蜂蜜、甘蔗、柚子等,還有眾多的粥品,更是養肺的首選,例如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等。4、少辛增酸而少辛的原因,同樣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洩出來,隨後身體便涼了。所以,處暑之後不應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12個處暑養生方法處暑的早晚溫差變化大,外出應該加件外套,但不宜穿厚外套以免中暑。養生以益腎養肝為主,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以下12個處暑養生小撇布,讓你健康度過秋老虎的炎熱天氣。1、早睡早起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2、益腎養肝多吃蔬果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3、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4、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中醫有「五臟配五色」之說。白色食物偏寒涼,可滋陰潤燥、養肺,因此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白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或中藥材的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適合一般體質者補身。5、多喝蜂蜜水少吃薑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那麼,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6、通風透氣,早晚添衣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7、護腸養胃對於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除了及時治療、避免冷飲冷食、避免過度刺激的辣椒等調味品、少吃傷害消化系統的藥物之外,還要消除不利於消化吸收的各種不良習慣。8、精神調養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誌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安排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9、輕鬆運動秋高氣爽,到戶外進行跑步、打拳、舞劍、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園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機體消除秋乏的感覺。尤其是舒展肢體的活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要注意的是不宜進行高強度和劇烈運動,鍛煉時應以微汗為適,切忌大汗傷及津液。對於經常待在室內的辦公室一族,可利用辦公間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提高身體興奮性。10、多睡一小時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11、多吃清熱安神食物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當心病從口入,。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12、少吹空調,多護關節處暑節氣後天氣轉涼,此時再吹空調,寒氣會入侵經絡和骨關節,會出現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建議開空調最好定時,半夜不適宜吹空調。延伸閱讀:.節氣「處暑」/炎熱不輸夏 飲食顧肺管.「處暑」酷熱溫差大 飲食忌辛辣、顧肺管.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13 養生.聰明飲食
小黃瓜生吃如何避免農藥殘留?大黃瓜比小黃瓜更適合這些族群
小黃瓜汆燙再吃 不怕農藥殘留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瑀慈表示,小黃瓜含水量高、熱量很低,富有膳食纖維,鉀離子含量較一般蔬菜高,還有維他命A、C等多種營養素,很適合夏季需要補充水分的民眾,可以與各種綠色蔬菜交替食用。小黃瓜「生吃」營養價值當然較高,但林瑀慈提醒,免疫抵抗力比較差的民眾,或者需要低鉀飲食的病患,例如慢性腎臟疾病,就不太適合生吃。小黃瓜一直給人容易殘留農藥的印象,林瑀慈表示,小黃瓜屬於連續採收型的作物,同一株小黃瓜結實生長有快有慢,防治病蟲害的藥物會用得比較多。尤其小黃瓜表面凹凸,較可能有農藥殘留問題,但目前蔬果農藥多是水溶性,要放心生吃,就必須先清洗乾淨,最好能在熱水裡先汆燙一下,就可以較安心食用。林瑀慈建議汆燙之後再用冰鎮方式,搭配做涼拌料理,非常清爽好入口。其實小黃瓜可以做的料理非常多,除了涼拌,快炒也很適合,甜不辣、木耳、各種肉類都可以搭配,不怕吃酸的人,可準備白醋或烏醋搭配使用,單用白醋酸味比較明顯,單用烏醋會帶點果香,更能開胃。她指出,小黃瓜只要烹調過後,幾乎適合任何身體狀況的人吃,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雖然小黃瓜的鉀含量比較高,但是經過烹調後,大部分釋出到湯汁裡,就算嚴格限制鉀攝取的人,減少喝湯就可以避免。小黃瓜選購TIPS.小黃瓜含水量比較多,挑選的時候盡可能選擇觸感硬的,會比較新鮮。婆婆媽媽的經驗是:頭尾粗細差異不大的,品質比較好。大黃瓜煮後軟嫩 很適合長者食用大黃瓜和小黃瓜營養價值其實差異不大。奇美醫院營養科營養師王逸婷表示,小黃瓜富含的各種營養素、微量元素,大黃瓜也都有,只是鉀含量比較少一點。王逸婷指出,大黃瓜甚至比小黃瓜更耐烹調,醫院廚房就經常作為菜單,例如搭配肉類的大黃瓜盅,大黃瓜作菜幾乎都水煮過,就算洗腎患者也不必擔心。很多人以為大黃瓜比較硬,其實大黃瓜也適合生食,不會對腸胃造成太大負擔。大黃瓜纖維含量較小黃瓜低,很適合歷經腸道手術或必須低渣飲食的民眾;瓜肉烹調後柔軟好消化,更適合老人家;含水量特高,非常適合想要減重、夏天重視補充水分的人多吃。小黃瓜長大會變成大黃瓜嗎?「這種說法其實真的沒有錯!」台南農改場作物改良科副研究員黃圓滿指出,不論小黃瓜、大黃瓜,古時候都叫「胡瓜」,其實它們是同一種瓜,都是漢朝張騫從西域引進的,稱呼胡瓜為黃瓜是因胡瓜還小的時候都帶著黃花,成熟後瓜皮會變黃,加上消費習慣影響,逐漸以大小來分別。黃圓滿指出,直到20多年前,大小黃瓜都還沒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是以採收時間早晚來分別。不過現在因為品種研發多樣化,口感也愈來愈不一樣。小黃瓜不採收一樣會變大,只是「大條的小黃瓜」較不受歡迎。黃圓滿強調,有很多民眾擔心黃瓜農藥殘留問題,其實近年已開發很多非化學方式對抗病蟲害,「非化學製劑」即使採收當天使用,也沒有殘留問題,大家可以放心吃。資深中醫師郭世芳建議,小黃瓜與大黃瓜都是偏寒涼食物。對中醫而言有「清熱利尿」作用,因而食用上有一些需要注意:1. 脾胃虛寒,容易消化不良,腹瀉,怕冷體質的人,應該少吃,尤其是生吃。2. 以日夜而論,白天中午陽氣最盛,晚上半夜反之,所以吃寒涼類瓜果,比較適合白天,不適合晚上吃。3. 因為有利尿作用,所以晚上吃容易有夜間睡眠頻尿的問題,如果有夜尿困擾的,也應該避免晚上吃。大黃瓜選購TIPS.挑選大黃瓜的原則是挑重的、墨綠的、表面光滑、飽滿的,顏色開始轉黃、硬度降低的通常都不新鮮。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3 養生.聰明飲食
絲瓜太熟纖維較多容易傷胃 瓠瓜對腎功能不好的人是合適蔬菜
絲瓜清熱解毒 自帶鮮甜無須過度調味絲瓜又稱菜瓜,不只可以食用,成熟的絲瓜更可利用其纖維特性做成清潔工具。絲瓜為短日照蔬菜,適合秋冬短日照下栽種,南部一年四季皆可種植,而台南以北僅春夏可栽種。按照果實形狀可分為圓筒絲瓜、稜角絲瓜兩大類。一般市面上常見「圓筒絲瓜」,無稜角、果皮平滑有淺溝,無苦味、纖維較粗,白天開花;若以表皮顏色可再分成「綠皮種」及「白皮種」。「稜角絲瓜」又稱為「澎湖絲瓜」,果肉與圓筒相比較薄,纖維較細,無苦味,晚上開花。若是適時採收稜角絲瓜,食用肉質佳,但等到成熟老化曬乾後,不易除去果皮做為絲瓜絡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則表示,絲瓜具有清熱解毒效果,感冒後、皮膚挫傷、治療青春痘、口乾舌燥等適合食用。若是擔心食物屬性太寒,料理時可以搭配薑絲、蒜頭等平衡食物屬性。挑選上要注意是否過熟,太熟、太老的絲瓜纖維較多,容易傷胃,腸胃消化功能不佳者要特別注意。在料理上,營養師李婉萍說,絲瓜在瓜類中糖值含量高,因此料理時不需要太多調味,例如中秋烤肉僅需將絲瓜切塊,搭配加薑絲或是少許鹽巴料理就很鮮甜,還可以達到降火氣效果。至於網路傳言指稱有苦味的絲瓜有毒?農業部說,絲瓜苦味為葫蘆素,通常僅有微量,在台灣並不常見。絲瓜苦味可能來自環境或是遺傳,如栽培期間日照不足、低溫逆境或是遇到害蟲叮咬、過度施肥會使絲瓜累積微量葫蘆素提高自身抗性,也可能是稜角絲瓜及圓筒絲瓜雜交的緣故。但如果誤食有苦味的絲瓜,可能會有腹瀉狀況,雖沒有毒性,但仍應該立刻停止食用。絲瓜選購TIPS.絲瓜上下是均勻圓筒形,避免中間或是兩端肥大;挑選果皮脆綠者,顏色暗沉表示採取較久,即使是深綠色品種,表皮也要選較光亮者。表皮完整沒有擦傷、壓傷痕跡,且果實完整無裂口。瓠瓜含鉀不高 腎臟病患可食用瓠瓜別稱扁蒲、蒲瓜、匏瓜、葫蘆等,不只可以入菜,成熟、木質化後更可以做為容器使用。瓠瓜盛產在4至9月間,屬於熱量低又可消水腫的瓜類蔬菜,並且依據果實有不同名稱,如長型為「瓠瓜」,中間較細上下圓則是「葫蘆」等。李婉萍說,瓠瓜種植不太需要農藥,加上熱量低,每100公克僅有18大卡,對於控制熱量攝取的人是個好選擇。若是執行低醣飲食的民眾,也可以利用瓠瓜及肉類做成減肥餐,約是兩個自助餐碗大小份量的瓠瓜,搭配一碗份量的雞肉或排骨,這樣的組合熱量約僅有200大卡;飽足感不夠的話,可以改為四碗瓠瓜加兩碗肉類,熱量也不高。瓠瓜口感脆,料理變化多,可以煮菜、涼拌或是炒蝦米、炒米粉等。另外,瓠瓜也可以切小塊搭配麵粉糊煎蛋,口感類似海鮮煎餅、蛋餅,不失為早餐中攝取蔬菜的選擇。李婉萍說,瓠瓜每100公克僅有約100毫克的鉀離子,對於腎功能不好、不能攝取太多鉀離子的病人,更是合適的蔬菜攝取來源。此外,颱風後因為蔬果產區受災常常讓菜價飆升,不少人選擇先在颱風前買菜存放。李婉萍說,這種時候適合購入冬瓜、苦瓜、絲瓜、瓠瓜等瓜類,一來價錢穩定,較不受到颱風影響價格波動,二來瓜類耐放,不失為颱風天的蔬菜選擇。以中醫觀點來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陳博淵說,夏季天氣雖熱,食用瓜類等偏寒食物可以消暑,但仍要注意份量,吃太多容易導致拉肚子,若有便祕困擾者仍可以食用,但若是一般人吃多容易體質虛寒,甚至導致晚上頻尿等狀況。瓠瓜選購TIPS.別選體型太大者,每個約300-500公克最適合。挑選沒有刮痕或受傷的,否則煮後會變黑。.選帶點短絨毛者,短絨毛代表新鮮度,果蒂愈濕綠愈新鮮。剖開的扁蒲,可以從籽的大小跟色澤觀察,籽小而白的較嫩,大而黃的偏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13 養生.聰明飲食
苦瓜助便秘、降血糖,越苦營養價值越高!專家教你挑這顏色的
瓜類是「最水」的食物,夏天正是吃瓜的季節,可以消暑降溫、清熱利濕、補充水分,與其喝冰涼的飲料,不如吃瓜解身體的渴。雖然瓜類熱量偏低,但其屬性較寒,在吃瓜時還是有些眉角要注意。苦瓜顏色愈深愈苦 營養價值也愈高苦瓜為我國常用蔬菜,南部全年都可生產,而中部則以夏秋兩季為主。苦瓜被認為有降血糖功效,夏日佐餐解熱可促進食欲。苦瓜約可分白大米、青大米、翠玉苦瓜、山苦瓜四大類,其中外皮白色的「白大米」最常見,約占市面七成,口味較不苦;顏色淺綠的「青大米」約占兩成;深綠色的「翠綠苦瓜」約占一成。另有「山苦瓜」僅占1%,顏色較深,口感較脆但也比較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吳岱融表示,一般而言,苦瓜顏色愈深愈苦,但食物營養價值也愈高。花蓮改良場則是針對山苦瓜改良,加強如維生素C、葉酸等食物機能,也針對腎細胞的過氧化逆境保護作用等研究。降火、富含軟纖維,痔瘡、便祕者可多吃。營養師李婉萍說,苦瓜營養價值高,但因苦瓜性質偏寒,因此有傳言認為,苦瓜跟山竹等同屬寒涼性食物一起吃會拉肚子,雖說這類說法屬於「大數據」搜集後的結果,但若搭配冰涼食物一起吃,確實可能拉肚子,不過只要少量攝取,應不致於發生。她也提醒,若是體質虛寒者,建議一周吃兩次即可,一次攝取量約為一個米杯的份量。由於苦瓜屬性寒,李婉萍建議容易上火或有痔瘡、便祕的人可以多攝取。苦瓜纖維含量在瓜類中相對算高,每100公克約有2.8公克的纖維,是高麗菜的兩倍之多。有痔瘡、便祕的人往往缺乏纖維,不過若攝取大量粗纖維,如廁時用力,粗纖維恐會刮傷痔瘡,此時纖維軟、含量又高的苦瓜就特別適合。高鉀可平衡鈉,有利高血壓患者血壓調節。李婉萍說,苦瓜也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血壓高的人需注意鈉含量攝取不可過量,而鉀可與鈉產生調節作用,苦瓜在瓜類中鉀含量算高;再加上部分高血壓患者是因為火氣大造成,而苦瓜也具降火氣作用。至於苦瓜是否能降血壓?她說,雖然有醫界認為無效,但就自身觀察病人狀況,確實有改善,因為多吃苦瓜也代表蔬菜攝取增加,多吃原型食物對身體也有益處。苦瓜營養機能佳,李婉萍說,一般認為葉酸多存在於綠色蔬菜中,但常見的白色苦瓜也富含葉酸,葉酸可幫助心血管病人控制同半胱胺酸(評估心血管疾病的指標之一),同時也富含維他命C。李婉萍說,苦瓜口感依照料理方式不同,口感變化多,可以脆也可軟,不只涼拌也適合煮湯。料理時若要去除苦味,可以先挖開去籽,再去除內膜、切薄片,接著再把苦瓜加鹽浸泡後瀝乾,最後汆燙後過冷開水,即可去除苦瓜苦味。苦瓜選購TIPS.最好挑選表皮光亮飽滿,沒有病斑、傷疤。白裡透出橘黃的苦瓜偏熟,口感較甜,但也較為軟綿,不適宜涼拌,可以滷、做苦瓜醬或苦瓜露。.愈綠、愈嫩的苦瓜通常愈苦。喜歡「吃苦」的人,可以挑選體型較小、果皮較綠、果瘤較小粒的苦瓜,不喜歡苦味重,則可以挑選大白苦瓜。冬瓜富含鐵質 可與高C水果一起吃冬瓜為菜餚上常見角色,幾乎全台都有種植,以春季至秋季盛產,不只煮菜入湯,更常被作為加工食品,如醬菜或鳳梨酥內餡等。另一方面,冬瓜熱量低,每100克僅有11大卡,卻含有豐富鐵(0.3毫克),惟相較於其他瓜類,屬於不帶味道的蔬菜。李婉萍說,冬瓜的鐵質在瓜類算高,吃完冬瓜後,可以補充當季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鳳梨等,幫助身體吸收鐵質。李婉萍說,「冬瓜」與苦瓜同屬性寒食物,可以搭配肉類等燥熱食物一起煮,例如冬瓜滷肉或是冬瓜排骨湯等,一來可以平衡食物屬性,避免身體過寒,也可以補足冬瓜味道較淡的特性。她也提醒,冬瓜雖具營養價值,但是「冬瓜茶」跟冬瓜的性質已經大不相同。冬瓜茶是經過一連串化學製作處理,先是加上氧化鈣,讓冬瓜裡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並產生梅納反應等。冬瓜選購TIPS.一般家庭購買冬瓜時,多是購買切片而非一次買一整條,因此需留意冬瓜切片表面是否有爛掉,可以優先挑選表皮較深綠者。而冬瓜上會有白色粉末的「白霜」,是冬瓜成熟的象徵,不需要過度擔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8 養生.聰明飲食
夏季水果/西瓜熱量低?能壯陽?吃瓜必知10件事,8個細節挑到多汁味美西瓜
養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吃當季食材,但當季該吃什麼?《元氣網》為您整理四季盛產的蔬果有哪些,介紹當下季節適合吃的蔬菜水果,其營養價值、食用注意事項,及最實用的食譜等。講到夏季水果,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西瓜。原產於非洲的西瓜,又名寒瓜、夏瓜、水瓜。西瓜(Watermelon)的英文名直譯,就是水分多的甜瓜。在台灣,有大粒紅西瓜、黃心的小玉西瓜、無子西瓜及黑美人等。吃西瓜該吃紅肉還是黃肉好?中暑能吃西瓜嗎?哪些人不能吃?吃西瓜的重點一次看!Q:黃肉西瓜、紅西瓜 哪個比較營養?開業中醫師長陳旺全曾受訪指出,西瓜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因為水分含量多,吃西瓜還能利小便、降血壓,以及解酒。在傳統醫學上,西瓜又有「天然白虎湯」之稱,能用來緩解發炎性的發燒,像是扁桃腺炎、咽喉腫痛等,口角發炎的人也很適合吃西瓜。中暑後吃西瓜,則有退熱降溫的功效。而台灣的西瓜品種很多,許多人也常有疑問,吃西瓜該吃紅肉還是黃肉好?其實紅肉跟黃肉,各有不同營養價值。紅西瓜富含茄紅素、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具有抗氧化、防癌功效;黃西瓜雖也有,含量相對少了點。一般人較熟知番茄茄紅素含量高,往往不知紅西瓜含量也頗為豐富,若以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為例,紅西瓜明顯高於柳丁,比起木瓜也毫不遜色。紅西瓜:含有維生素A、Beta胡蘿蔔素與茄紅素,具有抗氧化、防癌功效,還能保護眼睛粘膜健康。黃西瓜:含有瓜氨酸,攝入後能夠產生精氨酸。Q:吃西瓜可以壯陽?衛福部食藥闢謠專區資料指出,西瓜中含有瓜胺酸(citrulline),瓜胺酸具有擴張血管的功能,但相關作用機轉仍在科學研究階段。目前西瓜的壯陽效果尚不確定,且食用量的多寡亦有待研究,建議有勃起障礙的患者應適時諮詢專業醫師,勿聽信偏方而延誤就醫時機。新光醫院營養師廖淑芬也指出,黃西瓜含有瓜氨酸,攝入後能夠產生精氨酸,但還要考慮西瓜中瓜氨酸的含量和民眾吃下肚的量,未必真具有壯陽功效。Q:西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維生素C部分,西瓜含量不如一般人想像那樣突出,100公克的西瓜,只有8毫克維生素C。且含量最多的並非紅、黃色果肉,而是介於它跟西瓜皮之間的白色果肉,以及西瓜子。Q:聽說西瓜含水很多,熱量是不是相對比較低呢?西瓜含水量高達93%左右,每100公克去皮西瓜,熱量約35大卡,不算是高熱量水果。但要注意的是,一般人愛吃清涼西瓜解渴,一片接一片,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食用過量,飯後來個三、四片就接近百大卡,攝取的熱量往往不如想像中低。Q:西瓜那麼甜,升糖指數是不是很高?用甜度來判斷升糖指數(GI值)並不完全正確,有些水果甜度高,GI值卻不高,關鍵在於膳食纖維。例如蘋果、芭樂,有足量膳食纖維當緩衝,吃來甜蜜卻不刺激血糖飆升。反觀西瓜,膳食纖維不多,通過腸胃,馬上提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糖尿病人應控制食用量。誰不適合吃太多西瓜?1.體質虛寒、胃腸不好、胃腸潰瘍患者要避免吃西瓜。拉肚子、水瀉症狀者也應暫停食用。2.剛生產完的婦女、手術後患者也不宜多吃。3.西瓜雖不算高鉀水果,但三片下肚,鉀攝取量就有300毫克,需控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尤其要留意,喝西瓜汁的量更要嚴格。4.西瓜糖分稍高,糖尿病患也要控制食用量。一次以三片(300公克)為限,每日最多可吃兩回。5.頻尿的老人家:西瓜也具有利尿作用,吃多了晚上起床上廁所機會高,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少吃或選擇在白天食用。Q:為何空腹不宜吃西瓜?台灣有句俗話,「半暝吃西瓜反症」。主要是因為空腹吃下太多的西瓜,容易夜半肚子痛,起床拉肚子。西瓜屬性寒涼,對腸胃功能弱、體質虛寒的人來說,空腹食用,容易腸胃不適。頻尿的人要避免太晚吃西瓜,免得尿意不斷,影響睡眠。就營養吸收來說,茄紅素或維生素A都要靠油脂烹調提高吸收率,因此飯後吃西瓜比空腹吃好。Q:買西瓜怎麼挑1.頭尾兩端大小要一致。2.瓜頭果梗彎曲品質較優。3.瓜蒂略凹,成熟度較佳。4.瓜皮顏色綠亮,風味更好。5.底部愈黃愈美味。6.西瓜直條斑紋間隔要寬,橫斑紋要密,表示西瓜生長狀況良好,成熟度足夠。7.摸瓜臍,西瓜果臍窄小緊縮,甜度與口感較佳。8.聽瓜聲,一手握住瓜尾,另一手輕拍西瓜腰部,若聲音沉悶且有震動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Q:西瓜如何保存?買回家後一定要放進冰箱嗎?很多人西瓜一買回來便往冰箱丟,認為冰箱可以延長保鮮期。事實上,西瓜這類熱帶水果,並不適合存放冰箱,有研究顯示,室溫有助西瓜熟成,提高茄紅素等抗氧化成分,低溫則可能破壞其營養素。且西瓜含水量多,長時間冷藏會使水分蒸發,影響口感。建議買西瓜時別貪多,吃多少、買多少。美國曾有研究發現,攝氏21度室溫及通風處有助西瓜熟成,還能提高茄紅素、β胡蘿蔔素含量。不過現在天氣熱,西瓜一定要冷藏保存才不會壞掉。建議若一次吃不完,應以保鮮膜、保鮮盒包覆再放入冰箱,避免冰箱內生熟食交互汙染,造成腸胃不適。Q:市售藥品「西瓜霜」,是西瓜做的嗎?頗富盛名的西瓜霜,也是西瓜產物之一。西瓜霜原料的確是來自西瓜,但並不是西瓜果肉製造,而是西瓜皮。西瓜皮長時間放置後,會出現像發霉般的白色霜狀粉末,取下後就是最古早的西瓜霜,能清涼、解熱。而現代西瓜霜,還另外添加其他中藥材,用來治療牙齦腫痛、口腔炎等問題。【資料來源】.衛福部食藥闢謠專區.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8-05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宜養肺!「6個養生術」助潤肺去燥 常見5疾病教你預防
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點,通常落在國曆8月7日或8日後的15天。從這時候開始,夏天的炎熱漸退,初秋的氣息漸濃。農民們通常會趕在立秋前後完成插秧工作,因為稻作後期如果碰到低溫,會影響稻榖的充實度、降低收穫量;所以再晚一點,稻作就容易生育不良而沒有收成了。同時,秋天是陰氣漸盛的季節,為了適應季節之變化,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所以更需要了解立秋養生方法和重點,讓身心都準備好迎接秋天來臨。立秋養生6重點一、調整飲食:立秋開始,早晚氣溫逐漸降低,人體代謝也會隨之變化。在飲食方面,建議以清淡為主,也需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選擇新鮮水果和蔬菜,透過蔬果中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常見的秋季疾病。同時,可以適量食用一些水梨、蘋果、柿子等秋季水果,有助於清熱潤燥。對於脾胃較弱的人群,可以多吃些水梨,有助於潤肺止咳。二、適度運動:秋天之後,早晚溫度宜人,適合進行戶外活動。可以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等輕度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此外,還可以多做一些舒緩壓力的運動,如瑜伽、太極拳等,以緩解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保持心情平和。三、注意保暖:立秋之後,早晚跟中午的溫差大,因此要注意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受涼。特別是長者和兒童更需加強保暖,以免引發感冒等季節性疾病。四、調整作息:隨著秋季的來臨,白天逐漸變短,夜晚變長。我們應該適時調整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合理的作息有助於身體的恢復和新陳代謝,對於增強免疫力和提升身體抵抗力有著重要作用。五、補充營養:立秋是個收獲的季節,各種蔬果豐收。我們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的食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元素。例如,黑木耳、核桃、花生等食物,都是秋季補養的好選擇。六、保持愉快:心情舒暢對於養生非常重要。立秋之際,秋風送爽,大自然也進入了一個豐收的季節。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快樂,保持心情開朗,這對於身心健康都大有益處。總結起來,立秋是一個適合養生的季節。調整飲食,保持適度運動,注意保暖和作息,適當補充營養,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立秋養生的重點。立秋時節盛產的蔬果根據農委會的資料,立秋前後盛產的蔬果有:.蔬菜:烏豆、白豆、大蔥、大豆、芹菜、花椰菜、甘藍、茄子、番茄、芥蘭菜、玉蜀黍、甘薯、越瓜、金針花、蓮藕、竹筍、筊白筍等。.水果:龍眼、水梨、葡萄、香瓜、橘子等。立秋時節的幾種常見疾病及預防方法1.咽喉炎秋天空氣變得乾燥,溫度也逐漸降低。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盡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2.感冒立秋後溫差大,容易著涼,著涼後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菌乘虛而入,是感冒的主要誘因。夏秋之交要注意防寒,室內註意通風。身體健康的人,常用冷水洗洗口鼻,有助於預防感冒。感冒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及心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相對抗病能力差,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和耐受力也差,因此要特別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感冒、感染。3.胃腸疾病夏秋之交多發胃腸疾病,有胃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飲食以溫、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吃冷、硬、燙、辣、黏的食物,戒菸禁酒。4.呼吸道疾病季節變化時,呼吸道防禦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得病。因此,立秋後應特別注意防範呼吸道疾病和肺病。老幼等體弱者需注意鍛煉,加強營養,保持輕鬆心態也很重要,時常大笑能增加肺活量。5.腦血管疾病寒氣與燥邪相結合,使血管收縮,導致腦血管病變增多,容易誘發中風。特別是中老年人,立秋後應注意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的預防腦血管疾病。進餐時防止過飽,以七到八分為宜。立秋的日常注意事項1.警惕早晚溫差立秋時節,依然會有一段炎熱天氣,被人們稱為「秋老虎」,仍要適當進食清熱解暑食品。但從立秋後,晴熱高溫會逐漸緩和,人們會逐漸感到涼爽,晝夜溫差也會逐漸加大,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被褥,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肩頸、腰腹的保暖。2.注重潤肺去燥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易傷肺,宜潤燥、養陰、潤肺。適當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人們有時會感到煩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還可進食酸味的食物以收斂肺氣,如橘子、檸檬、柚子等。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瀉肺氣。另外,立秋時暑熱未消盡,還需適當服食防暑降溫之品,如綠豆湯、蓮子、百合等,以消暑斂汗,健脾開胃。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像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健身運動,對於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練習深沉而緩慢的呼吸具有明顯的作用,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煉方法。潤燥養生料理:百合銀耳蓮子粥材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適量。作法:將銀耳洗淨、用清水發脹後,先煮蓮子,再放入百合、銀耳、粳米煮沸後,加入冰糖即成。功效:百合性味甘微苦平,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性味甘淡平,具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等功效,可改善乾咳或咳嗽痰中帶血。蓮子性味甘澀平,可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煩止渴。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立秋.立秋養生先養肺,吃這些東西潤肺去燥!6種常見疾病教你預防.部分內容參考自ChatGPT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30 養生.聰明飲食
防痛風、抗氧化、降血脂...仙草養生好處1次搞懂!4步驟簡單DIY「仙草凍」
炎炎夏日,許多人都不免會想要來碗仙草飲品消暑止渴,據中藥大辭典記載,仙草性味澀、甘寒,具有清熱解渴、涼血等效用,好處非常多,因此是不少人心中夏季必吃的消暑聖品。究竟仙草有哪些營養與好處?為何會如此滑嫩呢?該如何DIY做出好吃的仙草凍?本文將帶你一起了解仙草的大小事!仙草有哪些營養成分?吃仙草3大好處全公開仙草是百草茶中最常使用的1種植物,一般人多會將乾燥後的仙草葉加水,煮成仙草茶飲用,經時間熬煮過後的較濃汁液,則可加入澱粉製成仙草凍,而仙草本身富含膳食纖維、多酚、熊果酸、齊敦果酸、咖啡酸、類黃酮化合物,以及鉀、鈣、鎂、鐵、磷等礦物質,其中以鉀與鐵含量最多,只要適當食用,攝取裡面的營養成分後,即可從中獲得以下3種好處:▸1.預防痛風:仙草萃取物具有調節黃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功能,進而達到抑制尿酸的效果,預防痛風發生。▸2.抗氧化能力強:酚酸、熊果酸、齊敦果酸、類黃酮化合物、山柰酚等皆為仙草抗氧化成分,可協助體內清除自由基活性氧,並抑制生物細胞脂質和DNA氧化傷害,有效保護細胞膜,維持其正常功能。▸3.降血脂與血壓:在1項動物實驗中發現,仙草萃取物可於肝細胞中抑制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堆積,並透過活化磷酸激酶(MAPK)和腺苷單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達到降低血脂與血壓的功效。為何有些仙草凍會如此滑嫩Q彈? 揭密其中原因菜市場或古刨冰店販售的1大塊仙草凍,口感鮮脆易斷,大多是添加最便宜,也較為常見的凝固劑「洋菜粉」,但有些店家為了要讓仙草口感更為綿密、滑嫩且Q彈,就會添加價位較高的「寒天或海藻膠」製成「嫩仙草」,讓質地更為滑嫩順口,以吸引民眾購買。如何製作仙草凍? 跟著4步驟一起動手DIY夏天一到,許多人可能會吃仙草,來達到消暑的效果,而許多店家更會將仙草做成仙草凍,搭配濃稠的仙草汁液與糖水,放入冰箱冷藏,做成甜品供民眾購買食用。此外,民眾須注意若直接購買仙草相關產品時,可依據仙草汁液呈現的色澤與仙草凍的觸感來看,如外表看起來太過烏黑或Q彈,就應避免選購。如果不想要買外面的仙草來吃,不妨可先購買即溶仙草粉6公克、水1000毫升、太白粉20公克、糖適量,在家跟著以下4步驟DIY仙草凍:▸步驟1:1000毫升水加熱後,加入適當細砂糖或黑糖,煮滾後轉小火。▸步驟2:加入即溶仙草粉,再將其拌勻。▸步驟3:將太白粉先以小碗加入些許冷開水攪拌開來,再邊倒入仙草汁液中攪拌,均勻後即可關火。▸步驟4:稍微降溫後,立即倒入容器中放涼,之後再將其放置冰箱冷卻,軟嫩的仙草凍即可完成。濃縮仙草粉有苯甲酸疑慮? 經稀釋後可安心食用有些民眾可能會對市面上的仙草粉產生疑慮,擔心其中是否殘留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事實上,過去確實有濃縮仙草粉被驗出含有苯甲酸,而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數據資料顯示,成人每日每公斤攝取1至1.5公克苯甲酸,可能會引起胃痛、噁心和嘔吐,但由於經稀釋後的仙草粉所製作出來的仙草茶或仙草凍,每公斤最多僅含5毫克苯甲酸,與其他天然食物的苯甲酸含量差異不大,所以無須擔心會有過量攝取,而造成身體不適的問題。延伸閱讀:.冰品、豆花如何吃才能消暑又不會胖?一圖看懂怎麼吃可減熱量.解渴、減脂、護肝喝綠豆湯 專家告訴你綠豆神奇5功效.60歲糖尿病婦人吃仙草不加糖,改加「蜂蜜」 罹高血糖症掛急診!★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8 養生.聰明飲食
男子睡前吃完綠豆湯隔天竟中風?醫曝關鍵病因,這類人少吃
中國大陸1名40多歲男子喝下冰鎮綠豆湯後,嚴重腹瀉,隔天醒來竟走路不穩、講話口齒不清、左側手腳偏癱,緊急送醫,確診為腦中風。消息傳開後,不少網友推論冰涼綠豆湯讓血管收縮,提高腦中風機率,對此,中醫師表示,綠豆、椰子水、白木耳等食物質地偏涼,只要適量食用,可達到夏日養生效果。睡前吃完綠豆湯隔天竟中風? 醫師揭其真正病因《新浪網》等陸媒報導,該名40多歲銷售業務員,日前結束一整天拜訪行程,晚上返家時,大汗淋漓,為了消暑解渴,從冰箱拿出早上煮好的冰鎮綠豆湯,冰涼可口,不料吃完沒多久,頻跑廁所,持續腹瀉。該男子工作一整天,加上腹瀉嚴重,身體虛弱,洗好澡後,上床睡覺,不料隔天起床後,左側手腳僵硬、走路不穩、講話口齒不清,被家人送往醫院急診,確診為「腦梗死」(腦梗塞,俗稱中風),所幸及時送醫,仍有機會溶解血栓。當地會診醫師指出,飲用綠豆湯,不可能引發腦中風,真正致病原因為該男子數10年菸齡,且有高血壓病史,加上大量流汗、腹瀉,導致身體缺水,喝完綠豆湯,清涼消暑,睡覺時,冷氣太強,以致血管收縮,內外夾擊,才會造成腦中風,所幸腦組織並未完全壞死,治療後逐漸好轉。夏天吃冰品消暑要適量! 醫師提醒這類人少吃為妙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前晚喝了綠豆湯,隔天醒來腦中風,只能說巧合,2者並無因果關係。從中醫學理來看,夏日消暑也是1種養生,如同秋冬溫補一樣,因此,中醫不會嚴禁冰品、冷飲。陳潮宗指出,夏天高溫,透過冰品消暑解熱,但須適量適時,例如早上起床不宜飲用冰飲,應以溫水為主。飲用冷飲時,不可一下喝太多,以免刺激腸胃,造成交感神經失調。許多人喝了冰水或吃冰,就開始頭痛,原因就在於交感神經失調,引發劇烈頭痛、肩膀僵硬。陳潮宗表示,腸胃不好、容易腹瀉的人也應該少碰冰品。如有過敏體質,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病史,也應節制食用冰品,以免誘發呼吸道過敏症狀。延伸閱讀:.夏天喝綠豆湯解暑清熱 消暑效果到底是「紅湯」還「綠湯」好?.解渴、減脂、護肝喝綠豆湯 專家告訴你綠豆神奇5功效.綠豆不僅清熱解毒,竟還有這二大好處!專家教搭配這些吃更好★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8 醫聲.Podcast
🎧|中醫師詹永兆:清冠一號主角魚腥草 融入藥膳助抗外邪入侵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許多民眾平常忙於工作、家庭生活,根本沒時間、沒本錢生病,面對環境中許多病毒、細菌的夾攻,有時只能聽天由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建議,民眾平常可藉由「魚腥草燉排骨」、「四君子湯」(四君子:人參、白朮、甘草與茯苓)或「四神湯」等藥膳,搭配穴道按摩,幫助提升整體防護力,一旦病毒、細菌伺機而動,身體更能產生堅強防護。新冠感染後應調理,避免反覆確診、更能抵抗外邪。每當出現新冠病毒、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疫情,有些族群特別容易受感染,對於容易傷害人體的外界事物,中醫稱「外邪」。詹永兆分析,外邪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因素,稱為「六淫」,像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熱風暴」,熱風暴是指身體發炎、上火,除了會消耗身體元氣,引起發燒、頭痛,也會帶來風、寒、濕入侵,特別是脾肺氣虛、正氣不足者,更容易受到侵擾。此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也常引起氣陰兩虛,病患常感覺疲倦、口乾舌燥,若沒有好好調養,往後體質就容易氣不足,且易產生「陰虛火旺」,病患也易反覆確診,而出現長新冠、疲倦感、腦霧的機率也會上升。「當氣不足,就要補氣!」詹永兆建議,感染新冠肺炎等疾病後,即使看似康復,也可請中醫師協助調理體質兩到四周,讓身體元氣更充足,之後也更能抵禦外來威脅。感染期間多吃滋潤型食物,黑白木耳、瓜果類消火氣。在感染一些常見病毒,且出現熱風暴期間,詹永兆表示,此時病患可以吃些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物,這些都是滋潤型食物,可幫助滋陰,避免身體持續上火。同時也可吃些西瓜等水果,透過其中水分滋潤喉嚨,體內火氣也可稍微消退。不只如此,補充足夠水分也可幫助退火,當身體逐漸退火,咳嗽、喉嚨乾癢等不適症狀也會明顯改善,尤其要留意的是,這段時間避免吃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易上火料理,以免火上加油,身體會更不舒服。魚腥草與黃耆燉排骨或雞湯,提高身體防護力。過去兩年來,研究證實可用來對付新冠病毒的「清冠一號」一炮而紅,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有魚腥草、板藍根與黃耆,這些中藥材皆可清熱解毒。在病毒不斷演化之際,不少學者、中醫師透過研究、臨床經驗發現,魚腥草、板藍根似乎可針對多種外來威脅提升身體防護力。若想讓身體更有本錢對抗病毒與各式外來威脅,可拿魚腥草一兩、黃耆五錢,再加點紅棗,然後以這些中藥材燉排骨,便是「魚腥草燉排骨」,或做成「魚腥草燉雞湯」,口感都非常美味,由於魚腥草是清冠一號重要主角,黃耆則可以補氣,共同入菜,可發揮養生、保健效果。花草茶飲可平穩情緒,穴道按摩強化脾胃、呼吸道。除了上述養生藥膳,像洋參加黃耆,泡成茶飲,稱為「參耆茶」,或黃耆加上紅棗,都可幫助健脾胃,或像四神湯,或前述四君子湯加點黃耆,也都可以強化脾胃,對整體健康很有好處。若是肝鬱氣滯型體質,晚上也常輾轉難眠,則可以泡些菊花茶、玫瑰花茶、佛手柑等茶飲,飲用後,心情就會比較愉快、平靜,當情緒趨於穩定,睡眠品質也會明顯提升。詹永兆指出,在提升身體防護力、養生保健方面,每天針對三陰交、足三里等進行穴位按摩,也有幫助,兩個穴位「一個健脾、一個健胃」,不僅可增強脾胃能力,也可增加防護力,如果按摩合谷、曲尺,則可幫助強化氣管、呼吸道。購買清冠一號 務必找合格中醫院所如果民眾確診,需要服用清冠一號,詹永兆提醒,只要到合格中醫診所、中醫院所看診,醫師就會視情況開清冠一號處方箋,且這些清冠一號都是合法藥品,不太可能有山寨或仿冒品。若是網路販售的清冠一號,品質可能良莠不齊,除了可能是山寨品,其中成分也可能濫竽充數,或許不是真正清冠一號藥方。民眾務必找合法中醫診所、院所看診、領取藥物,藥物品質較有保障,治療才會更符合所需。詹永兆小檔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碩士現職:保生堂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經歷: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9、10屆常務理事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醫師前衛生署台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邱書昱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3-07-24 醫療.中醫
穴位按摩可增大腦體溫調節能力 一圖看懂散熱5穴位避免熱傷害
.長輩對冷熱不敏感,按摩穴位增調節能力.刮痧刺激血液循環,可改善身體散熱效率.高溫恐使失智者狀況惡化,注意監控健康夏日熱浪來襲,民眾發生熱傷害機會較往年增加。嬰幼童、慢性病患、65歲以上長者、長期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等族群容易因高溫而發生熱傷害,如果不適時做好防護措施,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脫水,甚至引發心肌梗塞、昏倒及休克。室內也會中暑 中醫穴位降溫法別以為在戶外才會中暑,即使宅在家不出門也要注意降溫!若室內空氣不流通、太陽的輻射熱無法散出,不少人因「捨不得開冷氣」而熱過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新陳代謝和自我調節能力也逐漸下降,導致長輩對冷熱變化不敏感,容易出現穿著不合時宜,進而發生熱傷害。林舜穀表示,透過穴位按摩,可以增加大腦中樞的調節能力,進一步改善發汗排熱,可以幫助身體散發熱氣的穴位,包含大椎穴、清冷淵穴、膏肓穴、命門穴、曲池穴,可以指腹按住穴位慢慢施力,舒緩頭昏腦脹。.大椎穴:位於後背頸部與頭部交界位置,是頸部主要穴位,主要功效為升陽、益氣、退熱、補虛,多按摩有助於背部血液循環,進而影響全身溫度調節。.清冷淵穴:顧名思義有寒涼之意,位於上臂伸側面,屈肘時肘尖直上二寸,主要是用來清除身體兩側的熱氣,具有清熱解除中暑頭痛、脖子緊繃的效果。.膏肓穴:左右肩胛部內側偏上方的兩個凹點,即「膏肓痛」位置,這個穴位調節上半身的溫度,因無法自行觸摸,可使用按摩球按壓,消除燥熱。.命門穴:位於腰部的中線上,大約在第二腰椎的水平處,多按摩可以活血通絡、腎虛腰痠,也有助於身體熱量分散。.曲池穴:當手肘屈曲時,穴位就位在內側肘窩的端部,主要用於疏風清熱,可以疏通筋絡,緩解夏天中暑時的高燒、潮熱。喝水促進代謝 補充應定時定量熱傷害跟身體流失水分的程度有關。有些長輩不喜歡喝水,尤其是失智者的口渴敏感度降低,喝水不足引發譫妄、泌尿道感染,夏天則有脫水、中暑危機。林舜穀建議補水方式,應定時定量、增加風味、視覺提醒、容器輔助、製作水果冰塊等,增加飲水的誘因。並養成每天喝水至少1500至2000㏄,分多次喝、慢慢喝,要特別注意的是,避免飲用太多含糖飲料,除了造成肥胖、加重慢性病,糖分也會影響血液循環,不利散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2 醫療.中醫
2023「大暑」養生4指南!中醫師教你清熱祛濕:飲食清淡少辛辣,健脾袪濕忌生冷
明天(23日)是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是天氣最酷熱的時刻,也是炎熱酷夏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民眾在外要提防中暑外,也要小心濕疹、腸胃、泌尿道感染等疾病。中醫師教你大暑的養生4指南,一起來看看怎麼在酷熱的天氣裡清熱祛濕。炙熱的陽光,悶熱的空氣,屢破新高的氣溫,面對節節上升的溫度,伴隨高溫接踵而至的中暑、腸胃、皮膚問題,是否也讓你淹沒在夏季熱浪的不適中呢?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會透過出汗來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但夏季同時也是暑濕之氣最易侵犯人體的季節,尤其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夏季的氣候特徵是以「濕」和「熱」為代表,包括了6.7月的多雨悶熱潮濕,以及7.8月盛夏的高溫炎熱,若是人體本身汗孔調節功能不佳,或貪涼喜冰飲,除了容易產生中暑的症狀外,也常合併出現因「暑濕」引發之全身和腸胃症狀。適合夏季的飲食調養1.飲食清淡少辛辣夏季因為受高溫的影響,易讓人食慾降低,飲食上宜選擇口味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在料理時會利用些許辛味食物(如蔥、薑、蒜等)以增進食慾,但切勿過食辛辣,以免損傷脾胃或引發體內燥熱症狀。2.健脾袪濕忌生冷盛夏的濕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若因為過食辛辣後又飲用冰飲或生冷瓜果,很容易讓脾胃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會造成水濕停滯,內外濕邪引動,讓原本已經虛弱的脾胃功能更加低落,出現胸悶、食慾不佳、四肢沉重倦怠、精神萎靡、嗜睡頭暈等濕邪引發的症狀。可多選擇健脾益氣、開胃消食的食材,例如薏仁、茯苓、白扁豆、大麥、蕎麥、燕麥、玉米鬚具有健脾或燥濕的作用;山楂、神麴、雞內金、白蘿蔔具有消食導滯的作用;常用藥材如陳皮、白朮、藿香、蒼朮、茵陳、石菖蒲等也可以沖泡做為茶飲飲用。3.益氣生津調營衛夏季因高熱使人體容易出汗,但若本身體質偏虛弱或汗孔開闔失調,易導致氣隨汗泄,出現氣津兩虧的症狀,常見的不適有大汗出後覺乏力倦怠,口乾渴,頭暈,手足心熱,身燥熱,便秘,小便色偏黃,脈細無力而稍數等症。可選用益氣生津的食材如蓮藕、銀耳、蜂蜜、烏梅加上黨參、太子參、五味子、麥門冬、黃耆等藥材,並適時補充水分,避免在高溫陽光下曝曬過久。4.增辛減苦養心氣夏季對應的臟腑是「心」,「養心」是夏季保健的一大關鍵點,由於暑熱逼人,容易令人煩躁傷心,心火過為旺盛時易出現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心煩易怒等症狀,又心與小腸相表裡,若心火重而導致小腸積熱,則易出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症狀,名醫孫思邈曾提出:「夏宜增辛減苦」。認為夏季心火當令,苦味可入心,如果適當吃些苦味的食物以降火,可選擇蓮子、麥門冬、綠豆、百合等清心火、寧心的食材,但不可過量,否則會損傷肺氣,因為「夏三月屬火,主於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所以搭配吃點辛味的食物,如蘿蔔、蔥白、薑、蒜等,可有助於補益肺氣,防止火旺克金傷肺。另外,中醫理論中「汗為心之液」,出汗雖有利於養心,但並不意味著汗出得越多越好,汗出過多會耗傷心陰、心氣,出現心悸,短氣,自汗出,胸悶,面色蒼白,體倦乏力等症狀,因此夏季運動不可過量,儘量避免出現大汗淋漓的狀況,可適當食用酸味食物以防止耗散心氣,如烏梅、葡萄、山楂、五味子,它們的酸味能斂汗且能生津解渴。夏季推薦藥膳和茶飲蓮子豬肚湯:.功效: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益胃的效果。.食材:取豬肚1個,蓮子50克,香油、酒、鹽、生薑、蔥、蒜各適量。.製作方法:1.豬肚內外翻洗乾淨,從邊緣切開十公分,用1湯匙粗鹽、1湯匙醋將豬肚搓揉至無黏液,然後用水沖洗淨,放入滾水內煮3分鐘取出,用刀刮去白色污垢,洗淨後切片。2.蓮子用水泡軟,去皮後將之和100克水放入鍋中,煮15分鐘。3.加入切片豬肚、酒、薑片和500克水,先大火煮沸,再小火燉2小時,加鹽、蔥蒜、香油調味即可。仙楂紫蘇茶:.功效:具有健脾去濕、消食導滯的效果.食材:紫蘇4g、藿香4g、仙楂6g .製作方法:將上三味藥分別搗碎布包後,放入杯中,加入800cc熱水,悶蓋15分鐘,每日一劑,可代茶飲。※本文由
-
2023-07-21 醫療.中醫
中暑竟分陰暑、陽暑,怎麼分辨?中醫師教你夏日消暑撇步,6種食物助清暑祛濕
炎炎夏日,近日氣溫屢創新高,全台各地高溫炎熱,像是燒燙燙的蕃薯,雖然夏日總是能讓人熱情奔放,但同時也令人浮躁不適,嚴重時也有可能造成中暑的現象!什麼是中暑?.陽暑的前兆與症狀在中醫的觀點來說,其實中暑可以分成兩種,「陽暑」及「陰暑」。「陽暑」是因爲長期處於酷熱的高溫環境,或高溫下過度運動,隨著體溫上升,感到噁心、頭痛、暈眩、臉色蒼白,甚至神智不清、脈搏微弱、呼吸逐漸加快,就有可能是中暑的前兆。輕微的中暑症狀會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等症狀;嚴重則有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症狀。.陰暑的成因與症狀「陰暑」則是由於在短時間內,身體接受劇烈的溫度變化所造成,造成皮膚表面毛孔急速收縮,讓體內原有的熱氣鬱在體內無法順利出汗,熱氣持續存在而造成的不舒服狀況。例如:長時間待在室內吹冷氣後突然走到室外炎熱處,或原本在高溫下大汗淋漓狀態下,突然進入冷氣房內或去沖冷水、喝冰飲。陰暑的症狀會出現微微發熱、無汗、疲倦、頭痛、噁心、流鼻涕、頭暈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其實以台灣的夏天來說,並不會是純粹的炎熱而已,梅雨、雷陣雨等等天氣變話使環境常常伴隨著極高的濕度,如此濕熱的環境,身體會像悶燒鍋一樣,造成許多不適的症狀,所以在夏天除了祛除暑氣之外,袪除濕氣也是需要注意的喔,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夏日清暑祛濕的食物!夏日清暑祛濕的食物.薄荷+檸檬薄荷可以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薄荷芳香可用治夏令感受的暑濕穢濁之氣,日常飲食中,常常會使用到薄荷,無論是茶飲還是入菜,薄荷清新爽口,芳香沁涼的滋味都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在夏季,適當的吃些薄荷不但能清涼解暑,還能提神醒腦!趕緊泡一杯蜂蜜檸檬薄荷水,清涼一下吧!.薏苡仁+綠豆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健脾益胃,利水滲濕,清涼退火等功效,因此很適合台灣濕濕熱熱的天氣。綠豆清熱消暑,常用於治療暑熱煩渴,炎炎夏日,煮一碗綠豆薏仁湯喝吧!但要注意煮湯的同時,糖可不要過多攝取喔!.苦瓜中醫學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祛暑、利尿涼血等的作用,可用於熱病煩渴、目赤腫痛、痢疾及少尿等症,平常可將苦瓜作為涼拌菜食用。.西瓜西瓜又被中醫稱為「天生白虎湯」。 所謂「白虎湯」,是中醫常用來退燒降溫的藥方,而西瓜性寒,是退熱高手,與「白虎湯」退燒之效相似,故得此名,夏日來片西瓜清涼解渴又消暑,但要特別注意,西瓜食用過多也容易會有腹瀉的情形喔!.烏梅夏天容易口乾舌燥,烏梅味酸澀、性平,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夏日習慣將其做成茶飲飲用,便是取其生津止渴、除熱煩滿的功用,來解除夏天容易口乾舌燥、身熱心煩的問題。.西洋參/花旗蔘夏日中暑後的暑熱後期,常常見到僅剩下口乾舌燥、疲倦及口渴等「陰傷」症狀時,就是使用西洋參的時機。西洋參又稱粉光參、花旗參,主要作用在肺胃,能補氣也能滋陰,在夏季適時服用,可使人擺脫由於氣陰兩虛所帶來的精神疲倦、乏力以及中暑等症狀。西洋參最簡單的服用方法是含服或當茶飲用。當然,由於西洋參是一味藥,而不是保健品,雖說適應人群廣,但也需辨證選用,民眾也不要過量使用喔。 ※本文由
-
2023-07-15 醫療.中醫
陽痿不舉、削瘦、大小便失調...恐為糖尿病!「消渴病」中醫也能治,常見症狀及用藥一次看
大家還記得復仇者3取得無限手套的大反派薩諾斯嗎?其實人體內也有一個大反派,那就是「糖尿病」。為何這樣形容?因為疾病剛初期時大家都會輕忽,但等到它漸漸強大時,才發覺它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層面、一個器官的疾病,而是大範圍的攻擊身體各個部位,包含心臟、腎臟、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皮膚、眼睛、四肢等,甚至誘發其他疾病,簡單的說,幾乎從頭到腳無一不倖免,由此可見它的恐怖之處!那麼,既然它這麼厲害,我們是直接投降呢?還是重新探究身體找到應對的方式?我想中醫在這時,就是希望扮演後面的角色,也可能如同復仇者4的劇情,一定要有一個圓滿的結局!糖尿病中醫也能治療現代醫學認為糖尿病和胰島素的作用缺陷、胰島素的分泌異常有關。也分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症狀為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我這裡就不特別解釋現代醫學的知識了,畢竟這是中醫的文章,以論述中醫為主。傳統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病」,有分為上消,口渴多飲為主;中消,多食善飢、小便數;下消,多飲、多尿、或小便如脂膏有甜味為主。病分別影響肺、脾、腎三個系統。中醫認為肺主氣、脾主運化津液、腎藏精,上消、中消、下消要形容的是疾病演進的過程,消渴病會從氣化、津液的失調漸漸演變成腎不藏精的全身性功能失衡。糖尿病中醫分為三種證型在中醫的臨床診治中,糖尿病最主要分為三種證型: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一、陰虛熱盛:這證型最主要的症狀就是三多一少(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很明顯的津液受損的狀態。治療的主軸就是清熱養陰生津為主,常用的中藥就是知母、石膏、生地、玄參、麥門冬、天花粉等加減。二、氣陰兩虛:這證型的是三多症(吃多、喝多、尿多)不明顯的,但有體削瘦、食慾低下、倦怠乏力等症。治療的主軸就是益氣養陰、清熱和中為主。除了上述的滋陰清熱藥,會加強益氣和中的藥物,如黃耆、黨參、山藥、黃精、葛根、雞內金等。三:陰陽兩虛:這證型的患者多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不舉、帶下清稀、大小便失調、頭暈耳鳴等症。中醫認為陰虛日久,必及於陽,而致陰陽兩虛。簡單的說,就是整體失衡的表現。治療的主軸就是調補陰陽,除了滋陰和中的藥物更要加強補陽的藥物,如肉桂、附子、山茱萸、熟地黃等。這三種證型只是最基本的糖尿病診治,尤其強調在於體虛則需調補。但其實糖尿病的患者除了虛證,也有一部分屬於實證的。例如引發的心臟病、胃腸病、感染性疾病等,可分為痰瘀阻滯、瘀熱內蘊、熱毒壅盛等,而這都需要中醫師的四診合參來做判斷診治的。所以倘若你有關於糖尿病的疾病困擾,除了吃血糖藥調控外,你是否要思考從整個體質的調控,來達到一勞永逸地改善!※本文由
-
2023-07-12 醫聲.醫聲要聞
清冠一號不再公費 中醫師:需求降低3至4成
清冠一號7月1日起不再公費給付,民眾確診後若想要吃清冠一號,只能自費購買。診所中醫師臨床觀察發現,約有3至4成民眾因預算考量,無法選擇清冠一號治療,且多為第一次確診者。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清冠一號自費後,有部分民眾轉看西醫,但整體中醫就醫率仍高於往年。中醫藥司簡任技正蔡素玲表示,雖然清冠一號不再公費給付,但一般中藥製劑仍有健保給付,民眾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去就醫,中醫師會依照診斷開立清熱解毒藥方,藥材作用、機轉類似清冠一號,也一樣有健保給付,不影響民眾就醫權益,民眾也不一定都要自費購買清冠一號。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自從清冠一號需自費購買後,民眾因為對清冠一號還是信賴,多會自費購買,但臨床觀察仍有3至4成民眾因為預算考量,放棄清冠一號,改採健保給付的科學中藥,治療新冠肺炎。陳潮宗表示,清冠一號經過科學實證,是健保科學中藥劑量的兩倍,清冠一號治療在新冠肺炎急性期時投入,一個療程5天,加上後續調養一至兩周;科學中藥最初療程可能就要一至兩周,加上後續調養身體,全部療程視個人體質、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差異,但整體療程會相差5至7天左右。詹永兆表示,民眾對於清冠一號自7月1日起得自費都相當清楚,對於清冠一號的需求確實有因此減少一些,但經過中醫師辯證論治的科學中藥,像是魚腥草、板南根等藥方,同樣能夠達到抗病毒的療效。「確診過一定要來中醫調理。」詹永兆指出,民眾對於確診看中醫已蔚為風氣,尤其喉嚨痛、咳嗽、呼吸不順等,都是中醫領域的強項,愈來愈多民眾會因此看診;確診後「長新冠」症狀,例如腦霧,亦有許多民眾尋求中醫領域的協助。陳潮宗表示,目前遇到的病患,因為太晚確診而沒辦法公費,都只能自認倒楣,多少有所抱怨。為了民眾的身體健康、公平原則考量,是否考慮讓首次確診的民眾,仍有取得公費清冠一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