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醫療.皮膚
搜尋
深海魚
共找到
146
筆 文章
-
-
2024-10-29 焦點.健康知識+
每天都在做的1習慣讓身體發炎又助長癌細胞!醫師:一小時等於抽一根菸
每個人身體裡都有癌症因子,但因著不同飲食、生活、運動、壓力各方面發展,有些人會得、有些人則不會。據研究發現,癌症的發生只有1成是基因,而有9成是生活飲食造成;也就是說,癌症是你養出來的!人體自帶癌細胞日前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指出,人體每天都會產生一些癌細胞,但會不會發出來,就看你保養得如何。飲食生活習慣不對、免疫力低下,身體的癌細胞就會變成腫瘤。節目中列出大眾常無形中踩雷的「十大壞習慣」,包括吃太甜太鹹、喜歡加工紅肉、睡覺不關燈、不喜歡刷牙漱口……等。其中「久坐不動」,看似沒什麼,對身體的傷害卻很大。劉博仁表示,澳洲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久坐一小時,就相當於抽一根菸!」一堆常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根本躺著中槍。「久坐不動」罹癌機率升醫師解釋,我們坐的地方、下盤整個血液循環是變慢的,從骨盆腔、腹腔到下肢循環,靜脈會容易擴張,並堆積乳酸;而乳酸是非常酸的一個代謝物質,將刺激癌細胞生長。「久坐不動」也非常容易累積自由基,針對這些久坐族去抽血測自由基和發炎指標,數值都非常高,而「自由基高」、「發炎指數高」都與癌細胞息息相關!劉博仁提醒,所以真的建議不要坐太久,上班不時起來活動之外,下班也可以多去運動。5種防癌食物這樣吃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從飲食著手也很重要,節目中提到「5大超級防癌食物」: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大蒜、菇類、魚和好油脂。1.十字花科蔬菜:白色或綠色花椰菜、羽衣甘藍、大小白菜或青江菜、白蘿蔔等,內含「蘿蔔硫素」與「異硫氰酸鹽」,能有效促進肝臟的解毒效率;像是吃太多的塑化劑,它就會代謝快一點。其中番茄雖不算十字花科蔬菜,但其中茄紅素對口腔黏膜、攝護腺的癌症預防有較好的效果,建議多用油拌炒,將茄紅素溶出來,身體會比較容易吸收。2.大蒜:蒜中含有「蒜素Allicin」,是一種含硫化合物,有研究發現,愛吃蒜的人大腸息肉會比較少、降低部分大腸癌的機會,但建議食用生大蒜,經過烹飪過程蒜素會被破壞。3.菇類:各種蕈菇類中都有「多醣體」,在腸子中能調節淋巴的免疫,對抗癌有幫助。菇類還含有「D2」,也稱為麥角固醇,吃到體內會慢慢轉化為維生素D,也有抗癌成分。國外也有研究發現,常吃菇類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會下降,所以整體菇類對提升人體免疫力是有好處的。但有自體免疫疾病,像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民眾注意勿食用過量。4.魚類:以中小型的深海魚類為主,魚肉中含有抗癌成分EPA、還有DHA兩種油脂,能促進人體吸收Omega 3脂肪酸,對於抗癌、腦力與眼力保護有顯著效果。其中,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有較好的的Omega 3脂肪酸;國外有研究表示,若一周吃3次魚,能有效降低心肌梗塞、心悸或心律不整等疾病的罹患率。5.好油脂:這裡指的是不飽和油脂Omega 3、6、9。Omega 3除前述的魚油有EPA、DHA,吃素的人也可攝取紫蘇油、亞麻仁籽油,都含有不錯的Omega 3脂肪酸。Omega 9則像橄欖油(70%出頭)、苦茶油(83%)、酪梨油(53%),內含的「油酸」成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從養生抗老角度來看,適合用於烹飪。但建議烹飪盡量不要大火快炒,溫度過高會破壞油脂中好的成分,可使用「油水炒」,也就是將青菜川燙過後,再放入鍋中、加入油脂中小火拌炒。看到這裡,小編要起來動一動了!記住,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吃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都能減少癌細胞的生成。尤其上班族和婆婆媽媽們,大家都要平安健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這「習慣」對健康傷害極大!一小時相當於抽一根菸,並可能刺激癌細胞生長
-
2024-10-2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飲食策略 提升神經生長因子的關鍵方法
神經滋養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包括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經滋養素3(Neurotrophin3)、神經滋養素4/5(Neurotrophin4/5),以及刺激TrK型蛋白催化酶受體蛋白等。1991年,Crutcher及Weingartner等人發現神經生長因子蛋白(NGF protein)及神經生長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年老的老鼠腦內減少。1991年Fisher等人使用神經生長因子餵食年老的動物,刺激其海馬迴中隔路徑的膽鹼激素遺傳表現型(cholinergic phenotype)改善執行功能。1994年Hefti認為使用神經滋養因子治療是對神經的一種保護,並進行臨床實驗來治療周邊感覺神經病變、側索硬化性肌萎縮症、阿茲海默症。前瞻性的研究神經滋養因子將反轉神經細胞體合成機轉的萎縮,以及神經突觸節狀物的萎縮,重新建立失去的神經突觸的互相接觸。神經生長因子藉著各種身心活動的刺激,從神經樹狀突纖維往神經細胞體傳送化學訊號給基因組,再刺激神經軸突的增長及變大,來代償凋零而不能再生的其他神經細胞功能,並且活化海馬迴神經幹細胞,恢復海馬迴調節壓力、學習及儲存記憶力的功能,進而降低認知功能的頹退。《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13章12節中寫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道理。頭腦越用越靈光,神經突觸變大,不用則越來越萎縮。趁早養成生活好習慣可以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而罹患失智症後才改善生活習慣,有如逆水行舟,雖然辛苦些,但延緩失智症惡化的復健措施,永遠不嫌太遲。預防阿茲海默症的良好習慣1.提升內因性神經生長因子:例如學習訓練、頭腦體操、身體運動、充足睡眠、心理治療(包括藝術治療、音樂治療、舞蹈治療、園藝治療、娛樂治療、懷舊治療、人際互動、教會的團契活動等)。2.提升外因性神經生長因子:例如環境的刺激、陽光、精油按摩、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薑黃素、戒菸、戒安眠藥等。3.抗氧化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地中海飲食、植物油、深海魚油Omega3、DHA及EPA、兒茶素、紅酒、咖啡、維他命E、維他命C等,降低b類澱粉蛋白的凝聚,減少神經類澱粉斑塊的數量,延緩阿茲海默症的嚴重程度。抗氧化食物
-
2024-09-25 養生.聰明飲食
降血壓「9種食物」營養師認證必吃!香蕉、堅果都上榜 蘋果1吃法更營養
除了得舒飲食原則之外,營養師陳詩婷也分享特別有助降低血壓幾種食物,供大家參考!9種食物有助降低血壓 1、香蕉香蕉含有豐富的鉀跟鎂離子。鉀離子有助抗衡鈉離子,可以平衡身體內多餘的鈉;鎂離子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達到降低心血管病的益處;研究也發現,香蕉的水溶性纖維含量高,有助代謝身體多餘的膽固醇,特別當香蕉加熱後,水溶性纖維含量會更高,還能防止大腸癌的發生。每日建議攝取100克,約小香蕉一根的量就足夠,攝取過量,多餘的醣類會儲存為三酸甘油酯,反而不利於血壓的控制。 2、奇異果奇異果也是高鉀水果,每100克大概含有近300毫克的鉀離子,可以抗衡身體過多的鈉離子。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相當豐富,比檸檬高2~3倍研究證實,維他命C可使三酸甘油酯及膽固醇加速轉化為膽酸,從腸道排除,避免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現象。至於奇異果中的奇異果酵素,有助加速蛋白質的分解及促進腸道蠕動,當吃了過多的大魚大肉時,建議飯後可以吃1-2顆奇異果,來幫助蛋白質消化。 3、莓果類一般認為藍莓、蔓越莓、黑莓、草莓等莓果類,富含花青素及水溶性多酚類等強力的抗氧化劑,能夠幫助血管暢通、控制血脂及血糖。最近研究更發現,莓果類所含的類黃酮可被腸道益生菌分解,有助腸道菌種的多元化與分布,提升保護心臟的能力。而且類黃酮類算是穩定的物質,儘管節氣使然,沒有辦法四季都吃到莓果類,也可以使用冷凍莓果,製作果醬、甜點,或是直接加進早餐裡,大概每天吃1.6份莓果(約120克),就可以達到保健作用。 4、蘋果蘋果本身富含鉀,可以讓身體排除多餘的鹽,預防血管的損傷;再者,蘋果的果皮含有大量的果膠,果膠這種水溶性纖維進到腸道,可以幫助膽酸、膽固醇的排除,進而降低身體整體的膽固醇濃度,預防心血管疾病。而蘋果加熱後的營養更豐富!若將蘋果加熱,可以讓果肉釋放出更多果膠,果膠這種水溶性纖維因不被人體消化與吸收,在腸道遇到水份後會膨脹,變成凝膠狀,一來可以增加飽足感、延緩糖類的吸收、使乾硬的糞便變得濕潤柔軟容易排出,最重要的是,果膠可以促進腸道膽酸、次級膽酸(一種致癌物質)排除,進而降低血中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和預防癌症。 5、洋蔥含有豐富的槲皮素(一種類黃酮化合物),有強大的抗氧化力,能幫助保持血管的彈性;另外,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有助血管的擴張,減少血管的阻力;同時,洋蔥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人體降低血脂、穩定血糖、增加腸相的平衡,對心血管及整體健康有幫助。不過,洋蔥屬於比較刺激的蔬菜,腸胃敏感的人,建議不要吃生洋蔥;若不喜歡吃完洋蔥殘留在嘴裡的味道,可以喝比較濃的檸檬水幫助除掉味道。 6、豆腐豆腐為植物性蛋白質,本身零膽固醇,還含有大豆異黃酮與植物固醇,有助降低血脂及血膽固醇,對高血壓患者有益處。豆腐儘量選擇傳統豆腐,俗稱「板豆腐」,因為板豆腐在製程過程中會添加硫酸鈣等含鈣凝固劑,可以幫助鈣質的補充(身體缺鈣,容易出現血栓,加重高血壓形成);而嫩豆腐、雞蛋豆腐、百頁豆腐的製成非使用含鈣凝固劑,鈣質含量少,不建議當成補鈣來源。 7、鮭魚鮭魚、鯖魚、鱈魚屬於深海魚,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能夠幫助抗發炎、降低血脂、三酸甘油酯,達到維持血管彈性、預防中風等好處。另外,沙丁魚、秋刀魚等,omega-3脂肪酸含量也很豐富,建議每周吃2-3次,每次約一個手掌心大小的魚肉就足夠。 8、堅果堅果本身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核桃或亞麻仁籽,跟深海魚一樣,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其能在體內轉化成EPA、DHA,有助於血管恢復柔軟,並使血液循環變佳,維持心臟健康。不過,堅果被歸類在油脂類,多吃有變胖風險,建議每日吃一湯匙的量就足夠,並選擇原味無調味的堅果為佳。 9、番茄番茄含有豐富的茄紅素,它是一種強力的抗氧化物質,不僅可以預防癌症,同時還有助保護心血管(食用時加熱、加油,可以幫助茄紅素吸收);研究還發現,番茄含有「番茄皂苷」,有助抑制泡沫細胞(導致動脈硬化的巨噬細胞)的形成;且小番茄的番茄皂苷量是大番茄的3-5倍,一天約吃5顆小番茄就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大番茄則要吃到1顆。延伸閱讀: ·別誤踩高血壓飲食地雷,蘇打餅、白吐司、早餐穀片皆上榜,1飲品喝多了血壓飆 ·全球高達10億人患有高血壓! 研究:每天減少「1物」攝取量,降血壓效果跟服藥相當
-
2024-09-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起司真能補鈣?醫師教4原則挑選健康起司,「這種起司」含鈣量多,乳糖不耐症也適合
起司與其他乳製品皆是補鈣的良好來源,但加工起司經常添加磷酸鹽,攝取過多的磷可能會影響鈣質吸收,抑制骨鈣生成,同時造成腎臟負擔。起司真的健康嗎?一文整理起司優缺點,教你挑選起司四大原則。起司5大好處起司富含鈣質、脂肪與蛋白質,不同種類的起司的營養成分也不同,大致上起司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2、維生素B2、磷等成分。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成人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mg,每日攝取1.5~2份乳製品,2片起司(1片/22g)=136kcal=鈣266mg,約相當1杯240ml的牛奶。以下整理說明起司的健康好處: 保護牙齒:在咀嚼起司時會刺激唾液流動,唾液有助分解牙菌斑並去除糖分,而起司含有落蛋白和乳清蛋白,可減少口腔中致齲細菌的數量,適量吃起司可能有助於減少蛀牙,但並非吃起司就可以不刷牙。 降血壓:天然起司中的藍起司和切達起司含有乳三胜肽(Lactotripeptides,簡稱LTP),乳三胜肽以乳清蛋白為原料,由3種人體必需胺基酸製成,具有幫助血管彈嫩、降血壓的作用。(推薦閱讀:吃對起司降血壓!心血管外科醫生:這2種起司不加熱直接吃最好) 預防心臟病和糖尿病:某些種類的起司含有共軛亞麻油酸 (CLA),CLA為一種存在於乳製品和肉類的Omega-6脂肪酸。有一些研究表明,CLA可能有助於改善血脂水平並降低血糖水平。不過,起司含有鈉及熱量普遍不低,因此不宜過量食用或作為控制血壓及血糖的飲食選擇。 維持腸道健康:帕瑪森起司、切達起司、瑞士起司為含有益生菌的起司種類,而益生菌是可維持或幫助健康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好細菌。 Omega-3脂肪酸良好來源:提到Omega-3脂肪酸,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深海魚類,不過起司也含有Omega-3脂肪酸,適量攝取Omega-3脂肪酸,對於大腦、心臟、眼睛、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皆有益處。5種起司熱量及脂肪含量整理綜合上述說明,起司含有鈣、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B12等營養成分。不過,加工起司可能含有防腐劑、磷酸鈣、乳化劑、色素等等添加物,不建議過量食用。營養師張宜婷發文指出,起司的熱量其實不高,但是「熱量密度」很高,一個不小心就會吃過量,常見的起司片一片約60~80大卡,約與半杯牛奶相同。 另外,起司的脂肪含量相當可觀,以下依高敏敏營養師說明整理5種起司每100克的熱量與脂肪含量: 起司可以補鈣嗎?可以。起司是由奶類凝固而成的乳品加工物,除了使用牛奶,也可用綿羊奶、山羊奶、水牛奶製成,經過不同乳品及不同方式凝固,乳品原本的鈣質和營養成分還是可以保留住。2片起司(1片/22g),約有136kcal,鈣含量約266mg,大約相當1杯240ml的牛奶。挑選起司4大原則儘管起司含有豐富營養成分,但熱量及脂肪含量高,且加工後往往添加許多防腐劑、磷酸鈣、乳化劑、色素等添加物。對此,台中光田診所骨科醫師嚴可倫分享以下挑選起司的4大原則: 選擇硬起司:起司種類五花八門,以硬起司的含鈣量比軟起司更多,如:帕瑪森起司、瑞士起司、切達起司、磚形起司塊等,以及硬起司的乳糖含量較低,適合乳糖不耐症者食用。 選擇天然成分:購買標示「Natural cheese」的起司,天然起司由動物乳(牛乳或羊乳)發酵製成,可避免吃下過多加工添加物。 注意鈉含量: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酪、帕瑪森起司、加工起司片等起司種類的鈉含量偏高,孩童及高血壓患者應特別留意,以免鈉含量超標。 注意磷酸鹽含量:起司加工過程會添加磷酸鹽,攝取過多的磷,有可能會影響鈣質吸收,抑制骨鈣生成,同時也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建議選擇天然起司減少身體負擔。參考資料:哈佛健康雜誌、嚴可倫醫師、高敏敏營養師、張宜婷營養師、克利夫蘭診所 延伸閱讀:「我是營養學博士,垃圾食物照吃!」營養學教授:比吃泡麵、薯條還傷身的,其實是「這4種飲食習慣」
-
2024-09-1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魚油降三酸甘油脂,卻恐增低密度膽固醇!醫師詳細說明魚油怎麼挑怎麼吃
每個人都希望能健康邁向老年,成為健康的銀髮族。有些人從年輕時就開始重視養生,會額外攝取綜合維他命、魚油、葉酸等營養保健類食品。其中「魚油」是熱門的心血管保健食品,如果能聰明選擇使用它,可以維護健康。魚油萃取自深海魚類的脂肪,因為魚類為一般食品,所以魚油膠囊或類似產品也被視為一般食品或健康食品。在台灣,健康食品的查驗登記,有「個案審查」及「規格標準審查」兩種方式。衛福部規定,魚油若要申請為健康食品,屬規格標準審查,不須經過試驗評估,只要成分符合標準且有保健功效即可獲得認證,但其Omega-3、DHA、EPA的含量須達30-50%,每天劑量限制在1克以下(不超過2克)。吃魚油有什麼好處?在腎臟科門診常有病友詢問:魚油對腎功能的幫助?其實,魚油只對「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IgA腎病)」有療效,且使用前需謹慎評估。魚油具抗凝血功能,可以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因而成為熱門營養保健類。在台灣,唯一取得藥證的魚油,每公克含有460毫克EPA及380毫克DHA,總計840毫克,所以某些廣告會提及魚油濃度超過84%,緣故在此。魚油Omega-3、DHA、EPA濃度過高,恐吃出問題然而,許多魚油產品廣告都強調,Omega-3、DHA、EPA等濃度超過84%,遠高於健康食品規定的30-50%濃度,如果民眾未注意,仍每天攝取此類濃度過量的魚油,則可能導致健康風險,不能不謹慎使用。衛福部食藥署從2024年1月1日起,針對健康食品警語標示制訂新規範,魚油產品應說明其保健功效是基於學理推論,非由實驗確認。藥品級的魚油雖能降低30%的三酸甘油脂,但可能增加5-10%的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高劑量下也有致畸胎風險,因此不建議孕婦使用。此外,對海鮮過敏者、肝功能異常者、低密度膽固醇高的人也不適合使用魚油。魚油別攝取過量 4種人不適合吃食藥署考量含魚油對特定對象及藥物可能產生交互作用,要求健康食品含魚油原料者,必須標示警語「嬰幼兒、孕婦、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之凝血功能不全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魚油原料來自深海魚,普遍認為是一種安全的食物。作為保健食品營養保健類時,需注意其劑量濃度差異,以及伴隨可能的健康風險,使用前建議與醫師充分討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3 醫療.骨科.復健
擔心關節磨損不敢動?建議這幾項運動交替做!少吃4類食物也有助延緩關節退化
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各種活動多,關節炎的問題愈來愈普遍。開業骨科醫師嚴可倫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指出,關節不舒服已經不只是老人家的專利!根據調查統計,現代人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尤其是許多人因為生活習慣不佳,長時間姿勢不良、飲食不均衡、又或是過度運動,都會使關節加速磨損,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退化性關節炎。4類食物容易讓關節發炎想要延緩關節退化的速度,嚴可倫建議,除了透過適度運動、維持正確姿勢外,飲食習慣也是需要留意的重點!嚴可倫分享以下4類容易造成關節發炎的食物:1.加工食品: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的人工添加劑、色素和防腐劑,同時也含有高油、高鹽、高糖,這些成分容易引發體內的發炎反應,並且加速關節組織的損傷。建議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盡量選擇天然食材,並補充足量蛋白質,幫助維持肌力也能促進修復。2.高脂肪食物:高脂肪的食物包含炸雞、薯條、肥肉等,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更容易引起體內的發炎反應,提升罹患關節炎的風險。日常飲食中應該多選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堅果和亞麻籽,這些食物有助於減少發炎。3.精緻糖食品:甜點雖然很療癒,但可別吃太多!含有大量精緻糖的食物,如糖果、蛋糕、手搖飲料,會消耗大量細胞能量,促進體內的發炎反應,對關節健康非常不利。建議控制糖分的攝取,如果想要來點甜味加分,可以選擇天然的甜味來源,如水果和蜂蜜都是很棒的選擇!4.酒精:小酌怡情,喝多就傷身啦~酒精會干擾體內的營養吸收,並加重發炎反應,同時增加鈣質的流失,長期下來對關節骨骼都會造成負面影響。資料來源/骨科醫師嚴可倫臉書粉絲專頁 哪些運動對膝關節健康有幫助?不過並不是不吃哪些東西,關節就真的不會退化。這裡還是要再度強調,運動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因為擔心關節磨損而不敢運動,但運動與關節健康其實是相輔相成。衛福部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吳雅婷曾受訪指出,常運動確實會造成關節磨損,主要是骨頭與骨頭之間有軟骨緩衝,因運動增加負擔及撞擊力,使用久了或過度使用就會磨損退化,讓關節軟骨磨損增加,最常見就是人的膝蓋關節部位。運動雖然會造成關節磨損,但也能讓關節周邊肌肉組織強壯,肌肉有力量就能穩固關節,在平常活動或走路時,就能減緩對關節的衝擊。所以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強化關節肌肉組織,並非不運動就能減少關節退化。選擇運動方式也有助減輕膝蓋壓力,例如游泳等水中運動,對膝蓋沒有負重。不妨交替走路、游泳、騎腳踏車,依個人能力分次進行,對膝關節的健康才會有幫助。【參考資料】.骨科醫師嚴可倫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4-06-14 養生.聰明飲食
蛋價變低可多吃?營養師建議1天1顆 心血管疾病患者吃這種蛋較好
蛋價連5降,創近2年新低,農業部呼籲末端餐飲業者,調降雞蛋相關菜單的價格。營養師提醒,想要天天吃蛋的話,一天1顆比較恰當,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是一大挑戰,尤其不建議奶油炒的歐姆蛋或太鹹的滷蛋等料理。雞蛋屬於蛋白質 不建議一天吃超過1顆蛋民眾應避免因為蛋價調降而「報復性吃蛋」,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指出,雞蛋屬於蛋白質的一種,基本上不建議一天吃超過1顆蛋,若吃到2顆蛋,對膽固醇、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具挑戰,可能導致血脂控制不好,長遠下來,甚至可能對腎臟造成負擔。整體而言,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6至7份,陳珮蓉指出,1顆雞蛋就是1份,多吃1顆蛋就會壓縮到其他其他蛋白質來源,包括牛奶、優格、深海魚類,或豆漿、豆腐等植物性蛋白。心血管疾病患者 吃水煮蛋、蒸蛋較好針對烹調方式,陳珮蓉說,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限制飽和脂肪攝取的族群,料理時不建議跟奶油一起炒,如歐姆蛋、烘蛋等;血壓太高者,不建議吃滷太鹹的滷蛋,因為鹽分含量太高會影響血壓。陳珮蓉指出,水煮蛋、植物油煎的荷包蛋、蒸蛋等,都是滿適合的料理方式,也可以製作番茄炒蛋,或和小黃瓜、櫛瓜等蔬菜一起烤;半熟蛋則可能有衛生安全風險,如果沒煮熟可能導致細菌性感染危機,原則上還是煮熟為佳。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台灣的沙門氏桿菌相當猖獗,蛋一定要記得煮熟,光是蒸蛋就有很多作法,可以用蛋液取代澱粉,例如常見的獅子頭使用到的麵粉、藕粉等,就可以改用蛋液替代。
-
2024-05-15 醫療.腦部.神經
身體有狀況檢查不出原因,怎麼辦?是自律神經失調?醫師告訴你如何檢查、改善、治療?
頭暈、頭痛、胃痛、心悸…,許多人身體出現問題檢查不出原因,有時醫生會說「你這個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對許多人而言就像個都市傳說。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可透過檢查評估的。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一一說明。身體有狀況,檢查不出原因?原來是自律神經失調在作怪? 自律神經:身體的油門、剎車洪育忠醫師表示,自律神經是一種不受大腦控制、不受自我意識控制的神經,調節血液循環、內臟器官、免疫系統等運作,可分成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前者就像是身體的油門,在壓力狀態下亢奮;後者則像是剎車系統,在休息時刻下身體放鬆。兩者需平衡、避免失調。 當油門、剎車失靈時:影響自律神經最主要的關鍵在於壓力,當長期受壓力影響自律神經就可能失調,雖然不是一種疾病,但也會使得身體運作出現問題,包括心跳加速/變慢、呼吸急速/減緩、便祕/腹瀉、頭痛、頭暈、胃痛、耳鳴、免疫系統失衡而容易生病等,各器官也都可能出現問題引起相關症狀。 較容易自律神經失調的人:自律神經失調較常見於敏感、容易受外界影響、生活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或有慢性過敏的人群。因此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建議前往檢查了解原因,以避免自律神經失調而長期影響身體健康或有潛在的疾病。 自律神經失調也能檢查出來?怎麼檢查?需要做些什麼? 先依症狀到相關科別檢查:洪育忠醫師表示,身體出現症狀建議先到症狀的相關科別進行檢查,例如耳鳴先看耳鼻喉科、神經內科,腸胃症狀先看腸胃科。若遲遲沒有改善可再詢問是否進行其他科別檢查、轉診。如果都檢查不出原因,接著可考慮到身心科、健檢中心等檢查是否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檢查:自律神經失調可由「自律神經分析儀」或稱「心跳變異律分析儀」進行評估,在安靜舒適的環境當中平躺於床,手腳夾上檢測器,閉目養神並放鬆,因人而異進行約10分鐘檢測。經由測量心律對自律神經的影響等要素,分析自律神經的強弱、年齡、功能、平衡等,依此評估身體不尋常的症狀是否有較高的可能性是因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從臨床經驗來看準確度約有7成。如有需要也會再討論後,安排如慢性食物過敏、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等檢查。整體而言,重點在找出最確切的可能原因並改善。 重點:找出症狀的原因並改善。由於各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心律,例如檢查當下正在感冒、或是前一天剛好沒睡好等等,這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心律、自律神經檢查。也因此檢查次序會如前述建議,先抽絲剝繭、釐清是否有潛在疾病,以免先檢查自律神經但其實有疾病存在。若檢查無恙、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的可能性高,就可透過藥物等方式針對自律神經失調進行治療。 醫教6招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紓壓、飲食、睡眠,多管齊下! 排除壓力:洪育忠醫師指出,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影響的最大關鍵在於壓力,若排除壓力來源自然是好,但壓力往往不是說停就能停,例如檢查完之後也還得繼續上班。因此會建議透過日常可主動安排或介入的方式進行治療及改善,包括適度紓壓、飲食調整、良好睡眠等。 適度紓壓:日常可養成簡單、輕鬆的運動習慣,能微喘即可,例如競走,每天約30分鐘左右。也可以透過簡單的腹式呼吸、瑜珈、冥想、芳療等方式紓壓。 飲食調整:飲食方面多以原型食物為主,多攝取含有色胺酸、血清素、多巴胺、鈣、鎂、鋅、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有利自律神經穩定,食材常見如牛奶、深綠色蔬菜、香蕉、堅果類、糙米、豆漿等豆類、深海魚等。日常也盡量避免烤、炸、辣等易使身體發炎食物。 良好睡眠:可安排自己規律的在晚上10點就先把燈調暗,放下手機、避免受3C產品的藍光等相關刺激,並在11點就寢,避免晚睡。平時也可營造只休息、不做其他任何事情的睡眠空間,讓身體習慣。 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若自律神經失調較嚴重、平常也感覺得到相當大的壓力或憂鬱等負面情緒,或是有身心疾病等,視情況醫師也會開立抗憂鬱劑、鎮定劑、安眠藥等相關藥物進行輔助治療,並也建議安排心理諮商了解背後原因並予以改善。 透過各種主動安排的方式,多管齊下解除或降緩壓力,更有助自律神經平穩、恢復舒適自在的生活,也降低身體不適或間接引起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生病卻檢查不出原因?心理師教6觀察,可能是「罹病焦慮症」。 .壓力來襲,讓自律神經措手不及?專家淺談自律神經失調用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9 養生.聰明飲食
睡前吃魚油能幫助入眠?營養師認證5助眠食物,攝取魚肉效果一樣好
吃魚油好處多,其EPA成分能幫助調節情緒、預防血栓產生;DHA成分則可提升專注力、促進新陳代謝。除了補充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營養素,睡前吃魚油還能助眠,這是真的嗎?睡前吃魚油還能助眠,這是真的嗎?食藥署指出,國外研究報告沒有足夠證據支持魚油的明顯助眠效果,分析對照組的數據,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若要把魚油作為助眠補充劑,需更多科學研究來證實直接效果。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Omega-3脂肪酸扮演維護大腦功能的重要角色,裡頭的DHA、EPA是很重要的部分,尤其大腦約有60%是脂肪,這些脂肪又大多是DHA。陳姿吟說,魚油曾被用於改善憂鬱情緒,國際已有高濃度魚油應用在憂鬱症治療的相關研究;魚油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的作用,調節神經傳遞的特性亦被推廣於預防、延緩失智症。Omega-3脂肪酸常見於深海魚的油脂中,攝取魚油在體內代謝後會轉為前列腺素,產生抗炎性。陳姿吟強調,魚油確實對身體有許多正面好處,但不要有「高劑量」的迷思,避免引起腹瀉、便祕、胃腸不適等反效果。魚油不宜空腹食用攝取魚油保健食品,要注意隨餐或飯後吃,藉由食物中的脂肪提高魚油在人體的吸收率。陳姿吟提醒,魚油屬於脂溶性維他命,不宜空腹食用。另外,凝血功能異常、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民眾,以及預產期前一個月的孕婦勿自行使用魚油,先詢問專業醫師或藥師意見,評估是否會導致出血性問題。魚油是從富含油脂的魚類萃取而來,民眾若擔心大型魚類的重金屬汙染,不妨多吃新鮮魚肉。陳姿吟建議,每周吃2-3次魚,每餐攝取量約手掌心大小,可達到國健署提出的國人飲食建議量。以目前台灣當季的海鮮,鰹魚、鯖魚是高CP選擇,而且鯖魚的EPA及DHA含量超高,在台灣常見魚種中排名第一,每百公克含有3329毫克的DHA,可說是「DHA魚」。陳姿吟分享,攝取正確營養素也能幫助好眠,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推薦色胺酸含量較高的食物:牛奶、香蕉、堅果、糙米、深綠色蔬菜,持續食用有助於放鬆、舒緩情緒,改善焦慮失眠。營養師推薦5助眠食物1.牛奶:牛奶中有色胺酸,能改善睡眠品質,另一營養素鈣質能穩定神經肌肉。陳姿吟提醒,睡前喝200-240ml的低脂溫牛奶,不要加糖或購買調味乳,對腸胃的負擔較小。2.香蕉:鉀和鎂有助於身心放鬆,色胺酸成分可讓人心情愉快;豐富的膳食纖維會增加飽足感,建議下午茶時間或晚餐前食用。3.堅果:多吃南瓜子、核桃、開心果、腰果、黑芝麻等,維生素B群可將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安穩情緒。4.糙米:其中的GABA(γ-氨基丁酸)可以穩定神經傳導,抑制興奮程度,提升睡眠品質。5.深綠色蔬菜:葉酸成分能幫助血清素合成,鈣、鎂幫助肌肉放鬆,鉀則預防睡覺時抽筋,改善睡眠中斷困擾。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7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魚好健康?他吃到腎功能大降、貧血!應該少吃的大型魚有哪些?
魚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多吃魚很好,但如果吃錯魚會怎樣?醫師分享案例指出,一位70多歲患者長期吃大型魚吃到腎功能大降及再生不良性貧血。醫師提醒,如果吃了較多重金屬食物,應多喝水、多運動,才能把重金屬排掉。吃錯魚,他吃到腎功能大降、貧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個吃魚吃出問題的病例。洪永祥說,一位70多歲爺爺長期在他的門診看診,某次回診檢查,他發現爺爺的腎功能大降,但其它數值還好。洪永祥問病人日常飲食都吃些什麼,陪診的奶奶說,之前爺爺視力模糊、反應變慢,她聽鄰居說要多吃魚油、魚肉,於是她去買高劑量魚油來給爺爺吃,另外每天也會煮鮭魚、鮪魚等魚肉給爺爺吃,吃了大半年,在這次檢查發現除了腎功能大降之外還貧血,而且爺爺的貧血並非一般只是血色素掉而已,而是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都掉,也就是骨隨造血退化,比較像再生不良性貧血,而再生不良性貧血多與重金屬相關。多喝水、多運動有助排掉重金屬洪永祥說,魚確實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魚油也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吃魚很好,有助降三高,但建議選擇巴掌大的魚吃,天天吃都沒問題。但如果你常吃大型深海魚,就要當心重金屬沉積問題,海洋的重金屬以甲基汞最多,大型魚因位於食物鏈頂端,含汞量很高。重金屬最容易沉積在皮下脂肪,因此吃魚時,魚皮、魚內臟千萬不要吃。吃大型魚更要注意一周不能超過2次。像是台灣人很愛吃的迴轉壽司,鮭魚經常是一盤接一盤,提醒大家務必控制不要吃過量,以免攝入過多重金屬。如果擔心已經把重金屬吃下肚了怎麼辦?洪永祥說也不用太擔心,平常多喝水、多運動,多流汗仍有助於將重金屬排出體外。譚敦慈推薦吃「CP值」最高的鯖魚大型魚不能常吃,我們能吃什麼魚呢?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推薦她家裡經常吃的鯖魚,肉質豐美鮮甜、營養價值高,且價格親民,「CP值」相當高。譚敦慈說,鯖魚不需要過多加工調味,南方澳撈捕的鯖魚,汞汙染也最低,搭配番茄、洋蔥等食材簡單烹調就很美味,保健效果增倍。應該少吃的大型魚有哪些?根據食藥署「魚類攝食指南」指出,沙魚、旗魚、鮪魚、油魚4種大型魚類,證實會傷害胎兒腦部發展,建議孕婦、有意懷孕的婦女、6歲以下的幼童,不論任何烹調方式,例如生魚片,最好不要食用這些大型魚類。若是一定要食用,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到70公克;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超過35克。【參考資料】.《醫師好辣》YouTube .衛福部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04 醫療.新陳代謝
中年女性想改善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名醫教你五招舒緩妙方!
「天氣明明非常濕冷,晚上睡覺卻熱到大量流汗,但是過一下子又冷到要蓋二條棉被。」「皮膚變得好乾燥,連私密處都乾澀灼熱,常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這些都屬於更年期的生理變化症狀,當體內荷爾蒙濃度開始改變,失去雌激素的保護後,不僅增加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各種不適感也讓人心力交瘁。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考慮進行荷爾蒙治療女性通常在45至55歲左右進入更年期,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說,更年期代表女性身體逐漸老化,當卵巢功能一步步的萎縮,影響荷爾蒙分泌,除了生育能力下降,各種不適也跟著來。最常見包含盜汗、熱潮紅、肩膀與手指痠痛、情緒起伏大、皮膚乾癢、情緒易怒暴躁等。少了雌激素的保護,更年期女性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等,進而易引爆動脈硬化、腦中風發作。張瑜芹表示,荷爾蒙可抑制交感神經、穩定情緒,當更年期分泌減少時,會出現焦慮、失眠、頭痛、肌肉痠痛、沒來由的燥熱感等症狀,嚴重可能造成憂鬱。如果症狀加劇影響生活品質與身體健康,應及早就醫治療,可以採「荷爾蒙補充療法」,使用低劑量的雌激素治療,當症狀減緩或消失,請醫師評估停止用藥。延緩更年期:多吃以下食材,提早保養抗衰老 有些人擔心補充雌激素會增加罹癌風險,張瑜芹強調,研究並非完全百分百,年齡、肥胖也是危險因子。過了一定年紀,就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尤其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的「五癌篩檢」服務,若家族有二親等罹患乳癌,建議提早40歲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其他更年期女性的預防保健措施,還可以從體重控制、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下手。女性聽見「更年期」往往擔憂害怕,張瑜芹分享保養祕方,建議多吃豆類製品補充天然雌激素、多食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深海魚、攝取富含鈣及維生素D3的食物、少吃糖及精緻澱粉。張瑜芹提醒,女性過40歲之後,就該注意身體狀況,及早做好準備;當更年期來臨,注重身心調理,千萬不要隱忍或硬撐。如果對於更年期症狀置之不理,不擦拭乳液、不增加營養素,只會老得更快。如何緩解更年期症狀?1.飲食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幫助維持肌肉量、修復肌肉和骨骼。2.烹調清淡:盡量少油、少鹽、少糖,選擇原型食物。3.維持運動:適度的負重運動可消除壓力,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4.營養補充: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5.充足睡眠:睡眠對健康非常重要,可減緩更年期的疲累與注意力不足。資料提供:張瑜芹醫師 記者:廖靜清整理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這個時間吃效果最好!專家曝「2族群」應避免
魚油被喻為「天然抗炎聖品」,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減輕發炎因子帶來的影響,另促進新陳代謝、提升記憶力、調節血脂及膽固醇。許多人常問:魚油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吃錯時間有副作用嗎?專家分享,飯後食用吸收效果較佳。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食藥闢謠專區」公布衛教文章,坊間傳說「魚油要在飯後吃,這時間效果最好,這是真的嗎?」答案是:「真的。」食藥署說明,魚油屬於脂溶性營養素,透過腸胃道吸收,因此建議魚油在餐後服用,尤其與含脂肪的食物一起吃,可提升吸收效率,並減少胃部不適的可能性。「食藥闢謠專區」說明,魚油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成分由DHA與EPA組成,其脂溶性維生素建議餐後服用。但食藥署也提醒民眾,在食用魚油補充品時,應遵守每日建議量,避免腸胃不適或凝血時間延長等可能的副作用。吃魚油好處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過去受訪表示,若有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或接受手術者,都不建議吃濃縮萃取魚油。透過日常飲食攝取,也可以補充魚油,建議一周可以吃三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以深海魚類為例,可多食用鯖魚、沙丁魚等。要特別注意,鮪魚、鮭魚等大型魚類會有重金屬殘留問題,孕婦及幼童可依食藥署發布的《魚類攝食指南》適量攝取。另外,好食課營養師何采璇也提醒,魚油及鈣片能不能一起吃的問題已爭論許久,一派說法是認為,攝取高劑量的魚油於腸道鹼性環境中會與鈣發生「皂化反應」,降低鈣質吸收,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另一派說法則是覺得皂化反應於高溫(70度以上)、強鹼環境下才會發生,因此魚油、鈣片一起吃並不影響吸收。雖然目前並無研究提及魚油與鈣質在體內真的會發生皂化反應,但確實也有因分開吃後,便秘問題得以改善者,因此建議非必要時,仍以分開為佳。延伸閱讀:.海鮮也有低脂、高脂之分!一圖教你聰明選擇適合瘦身的海鮮.你也有吃嗎?藥師揭國人最愛3保健食品:吃錯潛藏風險.錠劑、膠囊、粉劑…5大保健食品劑型比一比!營養師曝優缺點差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保持健康就是別吃太多紅肉?紅肉為何容易致癌的5大科學原因
吃肉得以讓人發展智慧,是人類文明的轉唳點,在前文【給人類智慧的是紅肉,不是蘋果】就有分析,這對人類歷史的重要性,猶如普羅米修斯將天火交給了人類。烹煮,讓人更容易得到肉裡的營養。其實經過教育,就連猩猩都知道烹煮的好處,史上第一隻猩猩界的小當家,莫過於這隻叫作坎茲Kanzi的侏儒黑猩猩了,根據研究,在經過教導之後,他懂得自己用打火機生火,然後自己烤肉、煎東西吃,是不是充滿了智慧呢?但是吃太多肉類,尤其是紅肉,確實與大腸癌等癌症是非常相關的,所以不要吃太多紅肉是公認健康的原則。為何紅肉容易致癌但是這樣生火烤肉,從此就開起了肉食的負擔之門。根據許多大型研究,吃肉尤其是烤肉或加工肉品,與致癌特別是大腸癌息息相關。但是一開始科學界其實並不清楚到底為何紅肉容易致癌,直到最近多項研究成果發表之後,人們才開始知道裡面的機轉。紅肉之所以容易致癌主要是以下5個因素:血紅素鐵紅肉裡面的血紅素鐵 (Heme iron):血紅色鐵是於血液裡或是肌肉裡的血紅素;或是肌紅素與鐵質形成的複合物,紅肉固然含豐富鐵質,可以作為營養補充,但是鐵對人可說是兩面刃,血紅素鐵對人體來說太好吸收,如果鐵質過量,鐵可是會在人體裡面作怪的。鐵大家都知道很容易生鏽,也就是被氧化了,在體內的鐵也是一樣,鐵一旦在體內被氧化,會生成很多氧化物、自由基,對細胞甚至DNA產生很多破壞性的連鎖反應,DNA一但被破壞,就可能讓一般的細胞轉為癌細胞。N-羥基乙醯神經胺酸 Neu5Gc紅肉裡面含有 一種特殊的糖分子Neu5Gc, Neu5Gc中文叫做 N-羥基乙醯神經胺酸),它是唾液酸(sialic acid)衍生物的一種。它在紅肉或內臟裡含量豐富,但是因為人體裡面沒有它也無法代謝它(猩猩、黑猩猩卻都可以),所以在人體內會誘發許多免疫反應,誘發人體出現微發炎狀況。這些慢性發炎狀況可能與氣喘、心臟病、關節炎甚至癌症都有關。尤其是科學家發現在腫瘤組織中所含有的 Neu5Gc 濃度比正常組織中要高出許多,因此強烈懷疑這個分子對腫瘤的成長有所幫助。氧化三甲胺 TMAO紅肉中大量存在的膽鹼和左旋肉鹼,當人類食入過量的肉鹼或膽鹼,它們在到達腸道時會被腸道菌代謝產生三甲胺 (TMA)。TMA 被腸壁吸收後會通過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在那裡被酵素-FMO氧化成氧化三甲胺 (TMAO)。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人體內的腸道菌若生成過多的氧化三甲胺,可能導致粥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慢性腎臟病等疾病,而且TMAO也被認為與大腸癌細胞的增殖有密切關係。TMAO常見於部分深海魚類和海洋生物體內,也是海鮮產生腐臭味的來源之一。高脂肪高熱量紅肉含高脂肪高熱量,科學家已經有證據顯示,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與癌症風險呈現相關現象,尤其如果累積在身上形成過高的體脂肪的話,又會形成慢性發炎狀況,一樣是刺激癌細胞生成的因子。異環胺紅肉如果經過高溫燒烤,其豐富的蛋白質會形成異環胺(Herterocyclic amine)化合物,簡寫成HCA,是已知的致癌物。溫度越高、加溫時間越長都會會導致大量產生異環胺,或甚至另外產生致癌性高的多環芳香烴(polyaromatic hydeocarbons, PAHs)。這兩類物質會破壞DNA,因而致癌,因此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實驗證明,吃青花菜就可以顯著提高肝臟解毒酵素P450的活性,也因此可以讓體內毒物如烤肉生成的多環芳香烴(PAH)含量降低,參考防癌明星青花菜,有哪些功效?要怎樣料理抗氧化力才更高?輕鬆適量吃紅肉因此吃太多肉類,尤其是紅肉,確實與大腸癌等癌症是非常相關的,所以不要吃太多紅肉是公認健康的原則。但是就該嚇到從此就不敢碰紅肉了嗎?其實也不需要太緊張,因為就算如此,紅肉也僅僅是提高癌症的風險而已,不是完全不能碰。在國際研究期刊Lancet Oncology 刊登的發表(Lancet Oncology Volume 16, No. 16, p1599–1600, December 2015)裡,國際專家小組審查800多個研究,探討肉類和癌症之間的關係。結論是每天吃超過50克加工肉類(大約兩片培根),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危險;而每天吃超過100克的紅肉增加了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基於這些估計,「若吃很多紅肉或加工肉,每1,000人中大約有66人,在其一生中會發展出大腸癌」;相較之下,「若吃很少的肉類或加工品,每1,000人約有56人會發展出大腸癌」,所以完全是一個較高風險的問題。這時候,是不是覺得該來一份牛排佐培根來壓壓驚呢(誤)?!其實只要適量攝取紅肉,比如說以英國政府將根據最新的研究建議,每個人每週攝取紅肉的量最好是低於500公克,也就是每天不要超過70公克。這樣就不用太過擔心,輕鬆享受紅肉的美味與營養。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6 養生.聰明飲食
到底能不能吃?研究揭鮪魚經50年汞含量仍高!4種魚類應少吃
鮪魚不只是許多老饕最愛的魚類,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海鮮之一。雖然魚類和其他海鮮富含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例如omega-3、鐵和碘,但它們也含有汞,一種天然存在的有毒重金屬元素。尤其鮪魚會因為捕食受汙染的獵物,例如較小的魚或甲殼類動物,從而累積高含量的甲基汞。近日一項刊登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的研究指出,鮪魚中的汞含量自1971年以來似乎就沒變化。為何鮪魚和海洋生物體內含汞?甲基汞是海鮮中最常見的汞形式,也是最具潛在危害的,可以影響任何年齡或健康狀況的人。汞主要是透過工業來源、地表逕流和大氣沉積進入海洋。海水中的微生物將汞轉化為甲基汞,浮游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會消耗甲基汞。小型魚會捕食這些海洋生物,然後再被大魚吃掉。當汞穿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食物鏈時,它的濃度會變得更加提升,這就是為什麼像鮪魚這樣大型魚類的汞含量更高。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魚中的甲基汞會對所有人產生負面影響,無論年齡或健康狀況如何。然而,未出生的嬰兒、嬰兒和兒童尤其面臨因接觸汞而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這些影響包括記憶和認知問題、智商降低和運動技能延遲。鮪魚中汞含量不變的原因是什麼?新研究表明,鮪魚中的汞含量與50多年前相同,這和研究人員原本期望採礦等汙染產業的減少而能降低海鮮中的汞含量相左。該研究收集了1971年至2022年間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捕獲的近3000條鮪魚總汞含量的歷史數據和當前數據。經過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從1971年到2022年全球鮪魚中的汞濃度保持穩定。研究團隊推測,鮪魚中的汞濃度可能是由於過去排放的汞從海水深處向上混合到較淺處造成的,這些汞可能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就已排放,但尚未反映出空氣中排放量已減少的影響。研究人員指出,為了在未來實現中上層魚類中汞濃度下降,需要積極減少排放並對海洋生物群進行長期持續的汞監測。魚類體內的甲基汞對人體有何危害?毒物科醫師顏宗海曾受訪指出,甲基汞若從飲食攝取,經腸胃道吸收,吸收率可高達95%以上。甲基汞已被證實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展,會造成智力下降等問題,目前也沒有任何可施打的解毒劑可使用。除了孕婦、幼兒避免食用大型深海魚之外,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楊振昌也曾受訪建議,一般成年人也應盡量避免食用大型魚類。以魚肉中含有最高值1ppm的甲基汞計算,1名50公斤重的成人來看,一個星期內避免攝食超過65公克,否則也可能會有甲基汞蓄積在體內的風險。另外,鮪魚、旗魚也是常見的生魚片食材,但營養師黃翠華曾受訪提醒,一般成人若食用2片生魚片,很可能就超過每星期攝取65克以內的建議值,而衍生甲基汞殘留的風險,「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不要吃,改吃其他的魚種。」哪些魚類應該要少吃?儘管魚類中的汞含量在50多年來一直保持不變,但在某些物種中仍然存在高含量。FDA表示,由於魚類提供重要的營養物質,因此它應該成為所有年齡層健康飲食計劃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孕婦。衛生福利部食藥署自2017年訂定魚類攝取指南,建議育齡婦女、孕婦及6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吃以下4種魚類:.鯊魚.旗魚.鮪魚.油魚如果要吃的話,孕婦及育齡婦女建議每週吃不超過2份,鯊魚則為1份。6歲以下兒童則建議避免,或每個月吃不超過1份。一份魚肉的份量多大?一份魚肉等於35克,即成人3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若要避免吃上述4種大型魚類,則可以選擇小型魚種,例如鯖魚、四破魚、秋刀魚、肉鯽魚、鱸魚等,其重金屬殘留量相對較低。如何辨別魚種體型大小?只要是魚類的橫剖面大於成年人的手掌,都是屬於大型魚。例如常見的鮪魚體積相當大,就算是橫剖面再對半切,仍比手掌大出許多,但鮭魚的橫剖面就差不多是成人手掌張開的大小,屬於中型魚。此外,通常魚內臟組織所累積之重金屬也相對較高,建議去除內臟以後再攝取。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小型魚種體內的重金屬含量較大型魚少,但並非完全沒有,人們也不太可能因噎廢食,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減少大型魚的食用頻率,或是避免食用。而中小型魚類也需要時常更換魚種,例如今天吃秋刀魚,明天吃鯛魚,後天吃海鱺等方式,避免長期、高頻率食用同一魚種,而對健康造成負擔。【資料來源】.Mercury levels in tuna remain nearly unchanged since 1971, study says.Mercury Levels in Tuna Are the Same Since 1971.FDA: Mercury in Food.FDA: Advice about Eating Fish.全民健康基金會:甲基汞恐傷腦及神經 4種大型魚少吃為妙(本文不開放合作單位轉載)
-
2024-02-27 醫療.眼部
含維生素B12眼藥水能天天點? 緩解眼睛乾澀做「4件事改善」
現在人常常追劇、打電玩、看電腦,許多民眾用眼過度,常覺眼睛痠澀,甚至罹患乾眼症,開始使用眼藥水來保養眼睛。隨著現代人習慣使用眼藥水,其中又以含有維生素B12成分眼藥水最受歡迎,但這類含維生素B12眼藥水可以天天點嗎?維生素B12對眼睛不適的改善有哪些?眼睛乾澀不適,該如何改善?針對這些問題,眼科醫師張芯瑜回覆如下:Q:含維生素B12眼藥水,可以天天點嗎?維生素B12對眼睛無害。若為標榜去除血絲的複方眼藥水,含有血管收縮藥劑,長期使用後停用可能造成反彈性血管擴張而更充血。瓶裝眼藥水含有防腐劑,過量使用也可能造成眼表受傷。Q:維生素B12對眼睛不適的改善有哪些?維生素B12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改善調節功能,降低視覺疲勞。Q:眼睛乾澀不適,該如何改善?▸適度眨眼: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會造成眨眼次數過少,容易造成淚水蒸發過多、油質層分泌下降等情形。建議縮短近距離用眼時間,改善淚膜穩定度。▸定期熱敷:選擇眼部專用、通過醫材認證的恆溫熱敷眼罩,可以設定溫度與操作時間,促進眼瞼板腺暢通。▸營養均衡:初步診斷乾眼症、尚未接受治療的患者,可以補充深海魚油或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取,改善眼表乾澀狀況。各式營養元素都應均衡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也是極佳的脂質來源。若服用魚油後若仍有乾眼症狀也無須氣餒,應諮詢眼科醫師,尋求更多合適的乾眼症治療。▸人工淚液:如果每天使用眼藥水超過4次才舒適,會建議購買無防腐劑人工淚液,減少防腐劑對眼表的刺激。各廠牌亦有推出特殊劑型的人工淚液:高玻尿酸濃度、含奈米油滴等,更能符合個人需求。如果真的有乾眼症狀,建議要到眼科診所或醫院檢查。醫師會用儀器來區分,乾眼症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並利用淚膜破裂時間、淚水分泌量,以及高階的眼瞼板腺檢查,進一步診斷乾眼症究竟是屬於缺油型,還是缺水型的乾眼症,如此才能夠對症下藥。最後,食藥署也提醒民眾,市售眼藥水可能含有其他藥品成分,長期使用,仍可能產生副作用產,且容易掩蓋其他潛在的眼睛疾病症狀。如果眼睛長期出現不適症狀,應就醫治療,或定期至眼科檢查,切勿自行購買眼藥水使用。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9 醫療.心臟血管
為何紅肉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樣富含TMAO的深海魚卻不會?
讀者Kelly Tsai 2024-1-17在臉書詢問:「林教授您好,請問一下TMAO此物質,對健康影響已有定論嗎?上網查會促使血管堆積斑塊,但又查到可能鞏固血腦障壁,現在推行地中海飲食,但鹹水魚富含TMAO,這樣到底要怎麼攝取才好?感謝您!」有關TMAO我曾發表過4篇文章:2017-4-28:蛋,又闖禍了?:「克里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報導說,膽鹼會被腸道微生物轉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 ,縮寫成TMAO) ,而TMAO會促進血栓形成,從而增加心臟病風險。」2018-3-15:紅肉,為何紅,怎麼壞:「紅肉有較多的左旋肉鹼(carnitine),而左旋肉鹼會被大腸裡的細菌分解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而三甲胺會被肝臟轉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TMAO會促進動脈壁斑塊的形成,從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2021-3-16:補充膽鹼有助於預防阿茲海默症?:「還不打緊,更值得擔憂的是膽鹼的攝取是會提升心臟病的風險。這是因為膽鹼會被腸道微生物轉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 ,縮寫成TMAO) ,而TMAO是會促進血栓形成,從而增加心臟病風險。」2022-11-9:左旋肉鹼是輔酶?是不可缺的營養素?啟新診所的謬論:「紅肉含有大量的左旋肉鹼,而過多的左旋肉鹼會被大腸裡的細菌分解成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而三甲胺會被肝臟轉化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TMAO會促進動脈壁斑塊的形成,從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從上面這4篇文章可以看出,雞蛋含有大量膽鹼,而紅肉則含有大量左旋肉鹼;膽鹼和左旋肉鹼都會在我們的腸道裡被微生物轉化成TMA,而TMA又會在我們的肝臟裡被轉化成TMAO;有許多研究顯示血液中的TMAO量越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越高。TMAO除了會轉化自膽鹼和左旋肉鹼,也自然存在於魚類中,尤其是深海魚。這是因為TMAO能夠幫助魚類抵禦寒冷和水壓。所以,有研究就認為攝取海魚可能會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請看這篇2022年發表的論文:Circulating trimethylamine N-oxide levels following fish or seafood consumption(食用魚類或海鮮後循環TMAO水平)。已知某些魚類和海鮮品種含有 TMAO。 魚類中高含量的TMAO主要存在於肌肉組織中,尤其是深海魚類的肌肉組織中,TMAO參與能量代謝並抵抗壓力和寒冷。 另一方面,TMA(TMAO 的前體)的累積表明海鮮中的細菌腐敗,並導致其特有的“魚腥味”。…魚類的攝取因其潛在的心臟保護作用而受到提倡。 然而,大量研究顯示TMAO 具有促動脈粥樣硬化的特性,因此我們建議心血管疾病或腎功能受損的人應選擇 TMAO 含量低的魚。(註:論文的資料顯示鮭魚,尤其是野生鮭魚,是富含TMAO)但是,眾所周知,日本人是海鮮民族,而他們卻也是最長壽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最低的民族。所以,攝取海鮮會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說法,顯然不符現實世界。事實上,早在2020年就有人發表質疑的論文,而4篇研究論文也顯示此一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請看:2020年:Trimethylamine N-Oxide in Relation to Cardiometabolic Health-Cause or Effect?(TMAO與心臟代謝健康的關係 -因或果?)。魚類攝取量是TMAO的直接重要來源。 人類觀察研究先前報告血漿TMAO濃度與心臟代謝疾病之間呈現正相關關係。 最近的調查和先前的研究存在差異和不一致,質疑TMAO在這些疾病中的作用。 幾項動物研究報告了TMAO或其前體在心血管疾病模型系統中的中性甚至有益作用,支持臨床證明的其前體左旋肉鹼或富含海鮮的飲食(天然含有TMAO)對心臟代謝健康的有益作用。2020年:The association of fish consumption and its urinary metabolite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Macro-/Micronutrients and Blood Pressure(魚類消費及其尿液代謝物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的關聯:大/微量營養素和血壓的國際研究)。結論:與西方人群樣本相比,日本人的尿液 TMAO 與魚類攝取量的相關性更強。 在西方人群中,尿液TMAO與血壓直接相關,但在日本人群樣本中則不然。 魚類攝取量與其生物標記之間的關聯以及與 BP/BMI 的下游關聯似乎是取決於環境。2021年:Plasma TMAO increase after healthy diets: results from 2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dietary fish, polyphenols, and whole-grain cereals(健康飲食後血漿TMAO增加:兩個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涉及食用魚、多酚和全麥穀物)。結論:富含海洋來源的長鏈 n-3 脂肪酸或全麥穀物的飲食顯著增加血漿 TMAO 濃度。 這些變化反映了TMAO 濃度與魚類和全麥穀物攝取量之間的直接關聯,表明TMAO 反映了這些健康食品的攝取量,因此,它不是獨立於背景飲食的普遍有效的心臟代謝風險生物標記物。2022年:Dietary Meat, Trimethylamine N-Oxide-Related Metabolite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Older Adul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膳食肉類、TMAO相關代謝物和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事件:心血管健康研究)。未加工的紅肉、全肉和全動物源食品的攝取量較高與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有關…TMAO相關代謝物一起顯著介導這些關聯,…魚、家禽和雞蛋的攝取量沒有顯著相關。(註:這篇論文的作者裡包括了幾位建議不要攝取富含TMAO 的魚,請看最上面那篇2022年論文)2023年:Neither Trimethylamine-N-Oxide nor Trimethyllysine I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Older Japanese Adults(TMAO和三甲基賴氨酸均與動脈粥狀硬化無關:一項針對日本老年人的橫斷面研究)。最近的證據表明,TMAO是與動脈粥狀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關。 由於魚類中TMAO含量非常高,我們提出了以下問題:為什麼大量食用魚類的日本人會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較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研究了 TMAO 的影響…我們發現,血漿TMAO並不是日本老年人動脈粥狀硬化的明顯危險因子…。從上面這幾篇論文就可看出,雖然血液中TMAO的濃度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呈正相關性,但是目前的證據還是認為海魚(不管是否含有TMAO)的攝取是有益健康(包括心血管)。美國心臟協會有發表飲食指南Eating fish twice a week reduces heart, stroke risk(每週吃兩次魚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而建議食用的魚就包括鮭魚、鯖魚、鯡魚、沙丁魚、鮪魚等海魚。原文:海魚→心血管疾病,都怪TMAO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17 養生.保健食品瘋
葉黃素、B群、益生菌、鈣片... 這些保健品你吃對了嗎!該怎麼吃?哪些人需補充?營養師解惑
對工作忙碌、營養不均的現代人來說,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維持身體健康機能成為一種選擇。長時間使用3C產品,擔心影響視力時,有人會補充葉黃素來保健眼睛;加班熬夜、勞累不堪時靠維生素B群來補充體力;或是長期有排便困擾、過敏體質的人補充益生菌來調節腸道菌叢及免疫系統……。這些常見的保健食品到底有何功用?該怎麼吃?哪些人需要補充?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陳薏丹從專業角度為你一一解惑。葉黃素 3C電腦族防黃斑部病變由於葉黃素無法靠人體自行合成,因此飲食是葉黃素唯一來源,深綠色及黃綠色蔬果,如菠菜、地瓜葉、南瓜、玉米等為富含葉黃素的食物來源,但根據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調查,大部分的人蔬果量皆攝取不足,加上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過長,因此可藉由補充保健食品來攝取葉黃素。市售保健食品的葉黃素可分為「游離型」和「酯化型」2種,游離型葉黃素可直接在小腸被吸收,而酯化型葉黃素則需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分解才能吸收,因此建議於飯後補充,與食物中的油脂混和消化,以增加吸收率。葉黃素的補充重點在於持續性而非劑量高低,日常保健補充劑量只需6毫克就夠,除了注意補充劑量外,葉黃素需長期且穩定的補充才能提高血中葉黃素濃度。主因黃斑部獲得葉黃素的速度非常慢,因此短則2個月才能增加、半年期濃度才能維持有效穩定。維生素B群 女性、熬夜、素食者必需維生素B群含有8種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1、B2、B6、B12和B3(菸鹼酸)、B5(泛酸)、B9(葉酸)、B7(生物素),主要的食物來源包括魚、蛋、牛奶、瘦肉、深綠色葉菜等。維生素B群的主要作用是擔任輔酶參與能量代謝,就是將食物裡的營養轉化成身體所需能量。也因此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時會造成代謝能力下降,身體就會感到虛弱無力。由於人體需求量不高,只要每天飲食均衡,不致造成維生素B群缺乏。不過還是有些人需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像是吸收能力不好的老年人、長期吃全素者,還有生理期時容易貧血、頭暈的女性,以及經常熬夜、作息不正常的人,需要補充維生素B群提升代謝力。維生素B群的補充劑量以產品標示為主,且因維生素B群為水溶性的維生素,過量的維生素B群會隨著尿液排出,因此過度補充對身體無益。若擔心吃了維生素B群晚上會失眠,建議可於白天補充。益生菌 調整腸道健康和過敏體質者益生菌是腸道內有益菌的統稱,只要是有益健康的細菌都可稱為益生菌。益生菌是許多家庭的必備保健食品,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可達到不同的保健效果,如調整腸道健康、調節免疫功能等功效。通常家長會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多因小孩便秘和過敏問題,不過小孩如果不愛吃蔬菜,缺乏膳食纖維,還是無法在體內養出好菌,如能多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做為益生菌養分,就能提高養成腸道好菌功效。臨床顯示洋蔥、蘆筍、蘋果、香蕉、牛蒡、黃豆等食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益生菌生長。選購益生菌產品時,民眾可以評估自己的需求,並選擇對應功效的益生菌菌株,並連續補充6個月,才能達到保健功效。鈣片 更年期女性和素食者慎防骨鬆日常飲食中可從乳製品、豆製品或堅果種子類等補充鈣質,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質就開始像溜滑梯一樣,慢慢下滑流失,至中年以後骨質會逐年減少0.3至0.5%,因此攝取足夠的鈣可減緩因年長而流失骨質的速度,特別是更年期女性以及素食者,更需注重鈣質的補充。市售鈣片種類眾多,其中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和胺基酸螯合鈣有什麼差別?又該如何選擇?碳酸鈣和磷酸鈣的鈣含量為40%,不過腸胃不好的人吃了容易脹氣、便秘,檸檬酸鈣的鈣含量為20%,胺基酸螯合鈣的鈣含量也約是20%。但吸收率相比,胺基酸螯合鈣的吸收率高達90%,其次則為檸檬酸鈣,吸收率為35%,而碳酸鈣和磷酸鈣的吸收率為25至30%。要讓鈣質能有效吸收,還得有維生素D的幫助,因此每天可在陽光下散步10至15分鐘幫助維生素D生成,也可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黑木耳以及菇類等),促進鈣質吸收。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建議,青少年、成年人及年老者每日建議鈣攝取為1,000至1,200毫克,但因每次的鈣吸收飽和量為500毫克,建議依照產品標示分次服用,以達到一天所需的量。魚油 一週吃魚少於3次可額外補充魚油的主要成份為Omega-3脂肪酸,其中包括DHA、EPA。DHA與腦部和眼睛血管相關;而EPA能抗發炎、降低血脂。日常飲食可選擇鮪魚、鰤魚、鯖魚、秋刀魚、鰻魚、沙丁魚和鮭魚等富含魚油的深海魚類、海藻或藻油作為攝取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孕婦和哺乳中的媽媽每日需要200毫克DHA,每週攝取1至2份的魚類即可滿足需求量。由於魚油為脂溶性,與脂肪一起補充較能吸收,因此建議餐後或隨餐吃,效果更好。有些人會擔心魚油是否有重金屬殘留?由於市售魚油多為小型魚萃取製成,不致有重金屬殘留問題;選購時也可多注意產品的重金屬檢驗報告說明。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魚油(DHA+EPA)攝取應小於2克,因此民眾購買市售魚油商品時應查看其標示避免補充過量,而且魚油具有抗凝血的特性,不能與凝血功能異常、或者服用相同藥理功效的藥物一起食用,如果民眾本身有凝血功能不全、懷孕32週以上或近期有開刀者,則不建議補充魚油。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6 養生.保健食品瘋
攝取魚油6大益處!天然魚油可從3食物補充,深海小型魚最佳
從魚提取的油脂是「魚油」,因為魚生長在寒冷低溫水域,體內必須要有大量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DHA(促進腦部神經、保護眼睛)、EPA(降低三酸甘油脂、抗凝血)等,才不會讓體內油脂因低溫而凝固。因此,魚油對人類來說是一種珍貴的營養。攝取魚油 6大益處1.預防心血管疾病: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尤其EPA對心血管系統的益處最為顯著,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膽固醇、減少血管內壁發炎、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血管收縮等好處,因此可降低血壓、維持血流順暢。2.抗發炎、抗過敏:現代人忙碌常常外食,容易攝取大豆油等Omega-6脂肪酸過量,引起慢性發炎反應,若適量攝取Omega-3脂肪酸,有助平衡發炎反應;魚油的抗發炎和抗氧化作用,也有助減輕過敏炎症反應。3.提升大腦功能:Omega-3是大腦重要組成成分,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減緩神經元退化,防止腦部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等;研究發現,Omega-3還有助於減輕焦慮和憂鬱等情緒疾病。4.幫助嬰幼兒發展:DHA是人體大腦和眼睛組織中最豐富的脂肪酸。研究發現,早期補充Omega-3,與未來孩子的語言發展、認知和行為表現之間有正面關聯。5.增加免疫力:魚油可提高T細胞活性,幫助偵測和殺死外來細菌與病毒,能調整過旺的免疫能力,對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克隆氏症等患者有益。6.護眼:DHA是視網膜重要脂質成分,攝取足夠Omega-3可預防黃斑部病變、白內障,以及減輕乾眼和發炎等症狀。天然魚油 3食物補充1.深海魚:鮭魚、鮪魚、比目魚、鯷魚、鯡魚、秋刀魚、鯖魚等深海魚富含Omega-3。成年人每周可吃2至3份魚類(每份約成人三根手指大小與厚度)。2.堅果種子類:Omega-3含有EPA、DHA及ALA三種脂肪酸形式,EPA、DHA為動物性食材;亞麻仁籽、核桃、胡桃等堅果種子富含ALA,經過人體酵素代謝,會形成EPA、DHA。建議素食者每天可喝一匙亞麻仁油。3.黃豆及黑豆:豆類富含蛋白質、纖維及大豆異黃酮,也富含Omega-3,每100公克含1.46公克,建議喝豆漿不濾渣,才能完整攝取到豆類的營養素。市售魚油 當心重金屬難以利用天然食物攝取Omega-3脂肪酸的民眾,可補充魚油。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EPA及DHA食用量2公克以下,而特定疾病配方食品使用之魚油,其每日食用量為5公克以下。魚油最擔心重金屬汙染問題,建議攝取深海小型魚最佳,且廠商備有定期檢驗報告。另外,魚油容易氧化,最好選購隔氣隔光包裝的魚油,存放在陰涼、乾燥處或盡快放進冰箱。4族群慎用魚油1.對魚蝦過敏者:儘管魚油已經精製過,但對魚類過敏的人,仍應小心使用。2.注意藥物相互作用:魚油會增加流血時間以及降低血壓,服用抗凝血藥或降血壓藥的民眾要注意。3.術前兩周前停用:準備進行手術者,術前2周應停止食用魚油與凝血相關產品。4.高劑量補充諮詢醫者:每天使用超過3公克Omega-3以上可能會使凝血時間延長,因此特定族群欲高劑量補充,應在醫療監督下進行。
-
2024-02-16 焦點.健康知識+
龍年6生肖要注意身體健康問題 中醫教這樣吃提升免疫力
正式進入龍年,在新的一年中,縱使生活中的工作繁忙,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身體健康,而在龍年之際,命理老師李玉珮提醒,有6個生肖要注意今年的健康。屬鼠這一年容易過勞,甚至可能出現恍神狀況,如果外出為開車或騎機車,要注意行車安全,睡眠如果不足,可能對於健康有所危害。屬虎特別是45歲以下的屬虎人,今年容易出現腸胃的問題,也會有發胖機會,要關心自己血脂與體脂肪是否過高,若是50歲以上,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屬兔今年命中有病伏星,沒有大病,但小病不斷,容易得到流行疾病,也會影響到工作,特別是事業運。屬龍今年出現伏屍星與劍鋒星,都不利於健康,無論是意外或生病都很容易,要特別注意身體。屬蛇今年整體來說容易焦慮,平常就晚睡的人,會更容易熬夜,也因此睡眠品質會變差,影響身體健康。屬羊因為今年壓力大,容易大吃大喝來紓壓,特別是油炸物,要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三高。提升免疫力怎麼吃?而想要身體變好,京都堂洪崇瑜中醫師表示,健康更為重要,還可以透過食補或是健康美療課程,提升自己的免疫力。不同種類的食物,也要審慎挑選,澱粉類可以多吃黎麥、糙米、地瓜等屬於高膳食纖維澱粉,蛋白質可以多吃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或是雞肉等,蔬果類則建議一天至少3種蔬菜,以深綠色蔬菜或是甜椒為主,2種水果要多吃維生素C含量高,如芭樂、釋迦及龍眼。 ☛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
2024-02-06 養生.營養食譜
「好眼力」是可以吃出來的嗎?一表速懂各種護眼營養素和推薦食物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現代人「機不離身」,長時間看螢幕、滑手機,可能會造成眼睛疲勞、影響視力。要保養眼睛,除了適度休息、改善生活環境及適當運動外,食物及營養素補充也是護眼方法之一,像鮭魚及鮪魚等深海魚、胡蘿蔔、綠花椰菜、雞蛋等天然食材都是不錯選擇;中藥決明子與丹參,以及枸杞、藍莓等果實食補,也能吃出好眼力。保護眼睛的營養素有哪些?維持眼睛健康所需基本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澱粉、水、氧氣;至於護眼營養素,則有維生素A、C、E,礦物質如鋅、硒,還有葉黃素、花青素、蝦紅素及DHA等四種不可或缺的特殊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可健全眼睛組織功能,也能抑制自由基產生,對於護眼保健十分重要。保養眼睛的推薦食物有哪些? 常見保養眼睛的食物,像深海魚的鮭魚及鮪魚等富含DHA,能促進腦部和視網膜發育;牡蠣、洋蔥、蔥、蒜等含鋅離子及硒離子,可抑制自由基產生;黃紅色水果與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茄紅素及維生素A、C、E,具抗氧化功能,其中胡蘿蔔的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穀類中胚芽米富含維生素B,有助於維持眼神經及眼內各神經細胞功能;雞蛋除富含葉黃素外,還含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營養眼睛各組織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表:護眼營養素的功能和推薦食物健康烹飪護眼法食物應注重生鮮,烹調方法建議以「蒸、煮」較佳。油炸、燒烤、煙燻、醃製食物,較不利身體及眼睛健康。只要透過適當飲食和營養素補充,健康護眼很容易。護眼保養的天然食物有哪些?●黑醋栗富含花青素,可增強視紫質(眼睛感光物質)的生成●美瞳果之稱的山桑子(歐洲藍莓)、藍莓能抗氧化●木鱉果可提高類蘿蔔素的利用率●枸杞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能抗老化與抗氧化。有益眼睛的中藥材有哪些?●番紅花可抗氧化、保護神經。●金盞花富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紅景天可抗輻射、抗氧化及抗發炎。●決明子能降低眼壓、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程。●丹蔘能防藍光、抗氧化。
-
2024-01-3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有強健的膝蓋才能樂活,分享醫師叮囑保護膝蓋的良方!「五種營養素」的天然食物要多吃!
運動雖然有益身心健康,但稍有不慎也容易遭致傷害。我年輕時喜愛慢跑,耳順後,「膝蓋痠痛」卻成為揮之不去的「症頭」。媒體上常刊登治療膝蓋痠痛的藥品廣告,林林總總,但成藥吃多了,有傷肝、傷腎的風險,令我望而卻步、不敢貿然嘗試,倒是醫院骨科與復健科醫師的叮囑中肯實在,成為我平時養護膝蓋的有效藥方。隨著年歲增長,膝蓋漸次老化,運動須量力而為,運動前一定要暖身、戴護膝、拄拐杖、穿鞋底柔韌有彈性具緩震效果的球鞋,選擇寬平的路面活動,避免雙膝跪地,空閒時可熱敷膝蓋。三餐飲食酌加有益膝蓋養護的天然食物,譬如含維他命C的芭樂、橘子、花椰菜等,抗氧化幫助骨骼增生;含維生素D的黑芝麻、麥片、豆腐等,具骨頭保健功效;含β-胡蘿蔔素的紅蘿蔔、地瓜、菠菜等,具抗氧化作用;具消炎作用的薑黃與薑;含Omega-3脂肪酸的核桃及深海魚,具消炎作用;含生物類黃酮的蘋果、洋蔥等,具抗氧化及消炎作用。還有應搭配室內柔軟操疏通筋骨,替代戶外的激烈活動;從事閱讀、寫作、追劇與誦經,平靜心靈;早睡早起,夜睡眠充足,養成飽滿的精神與腿肌力。有強健的膝蓋,方能確保行動自如、樂活自在,祈望新的一年繼續努力,維護膝蓋健康,「龍」光煥發,事事如意。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02 醫療.泌尿腎臟
攝護腺發炎會自己好嗎?需要禁慾嗎?5食物有助攝護腺健康
攝護腺發炎是男性常見的問題,它會自己好嗎?可以性行為嗎?症狀有哪些呢?這篇文章由 戴槐青院長,告訴你急性、慢性攝護腺發炎差異,以及為什麼好不了的原因、是否需要禁慾,告訴你攝護腺發炎怎麼辦。攝護腺發炎是什麼?攝護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男性泌尿系統疾病,需要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和類型進行適當的治療。攝護腺發炎是指攝護腺這個位於男性盆腔內的小腺體發炎了,它分為兩種主要類型:急性和慢性,各有不同的特性、症狀、治療方法。急性 VS 慢性攝護腺發炎急性攝護腺炎這是突然發生的攝護腺發炎症狀。症狀通常比較嚴重,可能包括發燒、寒顫、下腹部或會陰部疼痛,尿急尿頻,甚至尿痛。這種情況需要立即治療,通常會用抗生素治療。慢性攝護腺炎這種發炎症狀是長期的,症狀可能不那麼明顯或間歇性發作。患者可能會經歷下腹部不適、尿流不暢、尿急或性功能問題。慢性攝護腺炎的治療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包括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的調整。攝護腺發炎症狀有哪些?急性攝護腺炎通常會讓人突然感到發燒、寒顫,尿尿時會痛,還可能會有下腹部疼痛。相比之下,慢性攝護腺炎的症狀就沒那麼明顯,可能會有長期的腰痛或下腹部不適,尿頻尿急,甚至會影響到性功能,像是勃起困難或性慾減退。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有時候不太容易察覺。急性攝護腺炎症狀發燒和寒顫:身體突然感到非常冷,可能會發抖,體溫升高。尿急和尿痛:感覺經常需要尿尿,但尿尿時會感到疼痛。下腹部或會陰部疼痛:就是在腹部下方或生殖器附近感到疼痛。慢性攝護腺炎症狀長期腰部或下腹部不適:持續感到腰部或下腹部有點不舒服。尿頻和尿急:經常感覺需要去廁所,尤其是晚上。性功能問題:可能會遇到勃起困難或性慾減退的情況。攝護腺發炎原因是什麼?攝護腺發炎通常是因為細菌感染,有時候也可能是因為尿液逆流或免疫系統問題。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神經系統的問題,這會影響到攝護腺的健康狀況。攝護腺發炎常見原因細菌感染:細菌可能從尿道進入攝護腺,引起發炎。這是急性攝護腺炎最常見的原因。尿液逆流:有時尿液會逆流到攝護腺管,帶來細菌或化學物質,引起發炎。免疫問題:身體的免疫系統可能錯誤攻擊攝護腺組織,導致慢性發炎。神經問題:如果骨盆腔神經系統損傷,可能會影響攝護腺的健康,引起慢性疼痛。攝護腺發炎會自己好嗎?攝護腺發炎通常不會自己好。急性的可能在治療後康復,但慢性的症狀容易反覆,需要長期管理。不管是哪種,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急性攝護腺發炎 會不會自己好?如果及時治療,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完全康復。不治療的話,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慢性攝護腺發炎 會不會自己好?這種情況比較棘手,症狀可能會反覆出現。需要長期的管理和治療。有時症狀可能會自行減輕,但這不代表病情已經完全好轉。上班族男性關心泌尿道問題攝護腺發炎為什麼好不了?攝護腺發炎有時候好不了,主要是因為病菌難以完全清除,加上攝護腺位置特殊,藥物不易全面作用。有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反應異常,再加上生活壓力或不良習慣,都會影響病情的康復。攝護腺發炎好不了的原因病菌難清除:慢性發的情況下,病菌可能不容易被完全消滅,導致病情反覆。藥物難發揮:攝護腺的位置特殊,藥物不容易完全作用到,治療比較麻煩。免疫異常:有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異常,影響病情好轉。生活習慣問題:壓力大或生活習慣不好,也會影響攝護腺發炎的康復。攝護腺發炎可以性行為嗎?需要禁慾嗎?攝護腺發炎時,如果是急性的,通常建議先禁慾,因為性行為可能讓症狀更嚴重。慢性的話,根據每個人病情不同會有不同建議,請先尋問主治醫師的建議再決定。攝護腺是否要禁慾急性攝護腺發炎:通常會建議禁慾。因為這時攝護腺很敏感,性行為可能會引起疼痛,甚至加重症狀。慢性攝護腺發炎:有些醫生認為適度的性活動有助於排出攝護腺液,減少液體積聚,可能對症狀有所幫助。但如果性行為引起不適或疼痛,還是應該避免。改善攝護腺發炎吃什麼?要改善攝護腺發炎,可以多吃番茄、南瓜籽、深海魚、綠茶和豆類。這些食物含有茄紅素、鋅、Omega-3脂肪酸和抗氧化劑,這些都對減少攝護腺發炎和腫脹有幫助。改善攝護腺發炎食物番茄:含有茄紅素,有助於減少攝護腺發炎和腫脹。南瓜籽:富含鋅,對攝護腺健康特別重要。深海魚:像鮭魚、鯖魚,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輕發炎。綠茶:含有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對抗攝護腺發炎。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和纖維,有助於攝護腺健康。攝護腺發炎如何治療?多久才會好?攝護腺發炎的治療和康復時間,依照是急性還是慢性而有所不同。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治療反應和康復時間也會有所差異,重要的是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並定期追蹤。急性攝護腺發炎 治療方式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可能需要幾週的時間。如果及時治療,一般在幾週內可以好轉。慢性攝護腺發炎 治療方式治療較為複雜,包括「3A藥物」:抗生素 (Antibiotics)、消炎藥物 (Anti-inflammatory drugs),甲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Alpha blockers),療程可能需四至六週;效果不好甚至要「低能量震波治療」出馬解決。慢性狀況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改善。攝護腺發炎治療建議攝護腺發炎通常不會自己好,需要醫生診斷和治療。急性和慢性攝護腺發炎的治療方法不同,但通常都需要抗生素。至於性行為,急性期間可能需要避免,以免加重症狀。慢性攝護腺發炎的患者則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和醫生的建議決定。總之,遇到攝護腺問題,最好的做法是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指導,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幸福神捕 滴水不漏 泌尿科 戴槐青醫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0 焦點.用藥停看聽
結膜炎、乾眼症…該點什麼藥水?9種常見眼睛疾病用藥整理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因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所以在季節變換或空汙時容易過敏,造成結膜炎,揉眼睛造成角膜破皮潰瘍的人也不少。眼睛常見疾病:結膜炎可分急性及慢性,急性結膜炎會傳染給他人,必須點藥10~14天,病人接觸過的東西要消毒,治療類固醇及眼睛充血藥水,嚴重時需內服藥物,如類固醇或抗過敏藥物。慢性結膜炎不會傳染,依症狀輕重給予含有類固醇或磺胺藥或抗組織胺藥水、藥膏或治療眼睛充血的眼藥水,眼藥水通常一天點4次,拉一下下眼瞼,把藥水點在結囊中,眼藥膏也是點在結囊中,點完後,眼睛轉一轉,讓藥水或藥膏均勻分佈,藥水與藥膏一起則藥水先用,間隔五分鐘再用藥膏。青光眼:眼壓22mmHg以下正常,超過26mmHg須點藥,但要去醫院做雷射光視神經掃描及視野檢查。另外,家族性角膜厚度高的人眼壓也會高,有氣喘的人要小心用藥,依症狀點藥水或雷射或吃Diamox®(Acetazolamide)降眼壓,降眼壓之藥水的藥有Timolol®、Xalatan®、Lumigan®、Bunolgan®、Combigan®等。乾眼症:點人工淚液或藥膏,也可吃深海魚油來輔助改善,嚴重時亦可到醫院用自己的血清來做血清人工淚液點眼使用,血清人工淚液1瓶放冷藏,其餘放冰箱冷凍,有需要再拿至冷藏退冰使用。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一般視力0.3以下才需手術,平日點Quinax®、Pirenoxine®眼藥水保養,白內障術後給降眼壓藥及止痛藥或抗菌劑或類固醇,另外有腎臟病不吃藥,手術後仍然要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水晶體有健保片及自費片,五十五歲以下要事前向健保局申請核准後才可做白內障手術裝置水晶體,否則須自費,手術後兩星期內不拿10公斤以上重物,不做劇烈運動、有氧運動且睡前需戴眼罩兩星期,避免感冒咳嗽或大便用力。一個月後才可游泳,兩星期後可染髮。重症肌無力:症狀複視或視力模糊,早上好好的,下午眼皮會下垂,不可開刀,口服Pyridostigmine 60mg (一日3~4次)、免疫療法(Prednisolone、Azathioprine)、血漿置換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飛蚊症:不需特別治療,但要散瞳檢查,已確定網膜無病變,如果是周邊視網膜有剛形成裂孔,要用雷射光凝固治療。網膜裂孔:症狀飛蚊變多、視線模糊、閃光、視野被遮住,裂孔在視網膜中心要轉診去大醫院看診,例如:高榮,用眼底鏡和眼底超音波檢查,必要時用螢光血管攝影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做仔細檢查,視網膜未剝離可以在周圍用雷射固定裂孔,雷射後初期有血絲或飛蚊變多,約一星期後血絲或飛蚊會慢慢消失。網膜新生血管:需轉診去去醫院眼科用光動力療法治療、經瞳孔透熱療法、雷射光凝固法、眼內抗血管新生藥物注射(Avastin®、Pegaptanib®、Lucentis®)。顏面神經麻痺:眼睛無法閉合,看神經內科及復健科,需戴眼罩與抹藥膏。麥粒腫及霰粒腫:先吃抗生素、點類固醇藥水、藥膏,如三天後越來越腫則需手術 。帶狀疱疹:依症狀開藥,給消炎止痛口服藥、類固醇眼藥水、點Acyclovir藥膏。近視:懷疑有假性近視,點藥後兩個星期回診,依近視輕重給散瞳劑:短效或長效散瞳劑來放鬆睫狀肌,使近視度數不要增加太快,藥點完要回診。視網膜出血:雷射治療並給口服Transamine® 一日2~3次,飯後吃,給磺胺藥及保養眼藥水,嚴重轉介去醫院以Avastin球內注射治療。另外有雙眼皮手術、眼臉瘤手術、鼻淚管手術、麥粒腫手術、霰粒腫手術等。【本文轉載自《藥師週刊電子報》第2307期,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9 焦點.健康知識+
落枕吃止痛藥、失眠吃安眠藥...營養師點出9種身體狀況先別吃藥,吃對食物對症改善
你是身體出點狀況就吃藥的人嗎?什麼落枕吃止痛藥、皮膚濕疹吃類固醇、睡不好還吃安眠藥...,營養師高敏敏提醒,不要身體一有不適就吃各種藥當藥罐子,先跟著營養師對症補營養,或許就能有效解決身體小病不斷。9種身體狀況先別吃藥 對症補充營養改善1.皮膚紅點、易瘀青補充維生素C,維持正常睡眠不熬夜。當你的身體缺乏維生素C時,會讓血管壁脆弱,因此有碰撞時比較容易顯現在皮膚上。→建議食物:芭樂、草莓、百香果2.易失眠、淺眠補充鈣、鎂、色胺酸,可以幫助放鬆肌肉、降低皮質醇、提升褪黑激素。除了補充幫助睡眠的營養素之外,也少喝咖啡、濃茶等 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並且盡量保持正常作息、不要熬夜。→建議食物:牛奶、黑芝麻、蔬菜3.牙齦易出血維生素C長期攝取不足,可能會導致膠原蛋白不足,使得原本具有膠原蛋白的組織崩散 因此會出現牙齦微縮、流血的症狀。而缺乏微生素K會導致凝血功能降低,導致牙齦出血症狀更不易痊癒。→建議食物:芭樂、奇異果、納豆、深綠色蔬菜4.容易嘴破維生素B群、鐵質、鋅都有助於修復口腔黏膜,尤其鐵質、鋅都可加快傷口癒合,配合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復得更快。嘴破時也要避免吃刺激性的酸、辣、酒精等食物。→建議食物:牡蠣、瘦肉、豬血5.指甲容易斷裂指甲的主要是蛋白質,因此缺乏蛋白質時會容易斷裂,缺乏鈣質有可能會導致指甲有白色橫條紋,補充生物素可以維持指甲健康生長。→建議食物:鮭魚、牛奶、雞蛋6.易落枕、肩頸痠痛補充鈣、鎂有助於肌肉和神經正常運作,鈣也能預防骨質流失;魚油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可以舒緩肌肉,減少肌肉痠痛感。→建議食物:魚油、小魚乾、堅果7.夜盲症、乾眼症維生素A可讓眼睛的感光細胞正常運作,預防夜盲症、眼睛乾澀;Omega-3可預防乾澀 降低罹患眼睛疾病的機率;花青素可保護眼睛不受自由基損傷,維持夜間視力。→建議食物:菠菜、橘紅蔬菜、深海魚、莓果8.易感冒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可選擇優質蛋白質(如:豆類、魚肉);而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不同顏色的蔬果,有不同的植化素功效,都能有效抗發炎、抗老化。→建議食物:各色蔬果、瘦肉、蛤蜊9.頭暈、疲倦、貧血「鐵」為紅血球的重要物質,如果紅血球缺鐵導致功能受影響。就無法將氧氣送到全身細胞 因此會有頭暈、虛累累的情況。→建議食物:鴨血、豬肝、文蛤、紅莧菜若你的身體出以上9種症狀,皮膚易瘀青、易失眠、牙齦易出血、容易嘴破、指甲容易斷裂、易落枕或肩頸痠痛、夜盲症或乾眼症、易感冒、頭暈疲倦或貧血,可以先靠飲食對症補充營養改善。但高敏敏提醒,如果長期出現症狀,建議還是要盡快就醫 以免錯過治療時間。健康的飲食+良好作息,才是讓身體健康的王道,跟著營養師一起吃出健康,不當藥罐子。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3-11-22 焦點.元氣新聞
2024市售10大熱門葉黃素推薦!看懂葉黃素功效、攝取量和挑選5原則
滑手機、追劇、打電動、線上課程和會議……,現代人3C不離身,為了維持晶亮健康,葉黃素成為3C族必備品。然而,很多人對「葉黃素是什麼」仍一知半解,吃了好幾個月感覺好像「沒差」,究竟葉黃素怎麼吃才有效?一次解答,推薦葉黃素10大品牌,助你找到適合的產品。葉黃素是什麼?葉黃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具抗氧化功能,被喻為「守護晶亮的維生素」,葉黃素存在於食物中,如:綠花椰菜、菠菜、玉米、奇異果、南瓜等,都是生活中常見富含葉黃素的食物。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製造,需透過飲食攝取,然而現代人經常外食、營養不均,從飲食中能攝取的葉黃素有限,需要額外補充。游離型、酯化型葉黃素哪個好?市售葉黃素保健品大多分為游離型、酯化型兩種,一種是結構上含有脂肪酸,分子量較大的酯化型葉黃素,因為是脂溶性的型式,需要搭配油脂才好吸收;另一種是分子量較小的游離型葉黃素,結構上不受脂肪酸限制,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是吸收率較好的型式。葉黃素功效有哪些?葉黃素的功效包括:抗藍光、抗氧化,幫助吸收藍光或紫外線,減少光線帶來的自由基傷害,維持晶亮舒適等,搭配其他能降眼壓、舒緩乾澀的複方成分,也會對青光眼、乾眼症等有助益。什麼人需要補充葉黃素?對於升學讀書的青少年、依賴3C電子設備、或是年紀大了、閱讀開始吃力的熟齡族,年紀越大白內障發生的機率也越高,適當補充葉黃素保健可以減少白內障發生機率,持續穩定的補充葉黃素,都有助守護晶澈世界。葉黃素推薦一天建議攝取量是多少?什麼時候吃最好?比起一次補充大量的葉黃素,建議成人每天補充6~10mg葉黃素,持續約3-6個月,穩定累積葉黃素在體內的濃度。尤其「白天飯後」吃,人體分解、吸收與利用率會比較高。葉黃素推薦這樣挑!5大挑選原則一次掌握市面上葉黃素產品多元,至少要穩定規律地吃上3個月,因此務必要選對產品,才能少走一些冤枉路。以下歸納出葉黃素推薦5大挑選原則,幫助大家聰明選對適合自己的產品:【葉黃素推薦原則1】選擇游離型態游離型葉黃素分子量較小,不需要經過酵素消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減少消化吸收轉換過程的損耗問題,是較佳選擇。【葉黃素推薦原則2】指定黃金比例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密不可分,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葉黃素搭配玉米黃素的黃金比例為「葉黃素10mg:玉米黃素2mg」。建議消費者在挑選葉黃素時,選擇符合黃金比例的葉黃素。【葉黃素推薦原則3】認明有專利、臨床研究的原料美國大廠Kemin所打造的FloraGLO®游離型葉黃素,經美國國衛院臨床採用黃金比例,臨床實證只要28天,就能提升體內520%葉黃素濃度,甚至因為分子小吸收率較高,比酯化型葉黃素高出23%吸收率,更快幫助達到人體每日所需的足量營養。【葉黃素推薦原則4】搭配複方加乘,效果加乘葉黃素搭配複方可達到更全方位的功效,建議選擇有科學研究、可提升水潤感的複方,像是智利酒果、山桑子、蝦紅素等。【葉黃素推薦原則5】選擇經檢驗認證的產品保健品是要吃進肚子裡的,因此品質與安全性都非常重要。建議挑選成分標示清楚透明、經過SGS檢驗的產品,有產品實證、國內外獲獎肯定的葉黃素推薦產品,經由專家把關,品質更有保障。10大熱門葉黃素推薦品牌!【葉黃素推薦品牌1】大研生醫視易適葉黃素1320元 ( 30粒)原料品牌認證:FloraGLO®游離型葉黃素,ZeaONE® 專利游離型玉米黃素複方成分:MaquiBright®智利酒果、BS7®山桑子萃取高單位花青素、AstaZine®蝦紅素、亞麻仁油Omega-3、維生素E特色:採用專利成分FloraGLO®游離型葉黃素,經實證28天有效提升體內520%葉黃素濃度,葉黃素搭配玉米黃素的黃金比例10:2,舒適程度提升,食用報告顯示水潤明亮190%。搭配複方協作效果更加乘,7 in 1黃金配方獲Monde Selection世界評鑑大賞特級金獎、SNQ雙獎肯定。>>這裡買【葉黃素推薦品牌2】日本味王 30:6:6高濃度金盞花葉黃素晶亮膠囊2099元 (120粒)複方成分:玉米黃素、玻尿酸,並添加專利營養成分,專利黑大豆種皮、專利紫米(花青素)成分。特色:高濃度黃金比例,添加玻尿酸,每顆含游離型葉黃素30mg、玉米黃素6mg、玻尿酸6mg,複方還有專利紫米萃取物,維持青春潤澤,專利黑胡椒萃取物,提升營養素的利用率,保健力再升級。這裡買>> https://reurl.cc/blglQ6【葉黃素推薦品牌3】白蘭氏黑醋栗+金盞花葉黃素1256元 ( 60錠)複方成分:黑醋栗、玉米黃素、蝦紅素、維生素A等特色:添加黑醋栗富含花青素,並以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建議,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比例5:1的含量搭配,有效吸收、晶亮舒適。這裡買>> https://reurl.cc/2EeEAX【葉黃素推薦品牌4】船井生醫金盞花萃取高單位葉黃素價格:1011元 (90粒)複方成分:日本專利黑豆皮萃取、山桑子、維生素群及微量元素特色:每顆含30mg葉黃素,游離型技術分子量小,好吸收。搭配日本專利黑豆皮,含有矢車菊素,富含花青素,幫助調節生理機能,加上山桑子幫助維持舒適。這裡買>> https://reurl.cc/9RqRk8【葉黃素推薦品牌5】德國好立善EUREYE全方位葉黃素複方軟膠囊價格:1820元 (240粒)複方成分:玉米黃素、歐洲藍莓(山桑子)萃取物、維生素群和鋅特色:採用吸收較快的游離型葉黃素,每顆葉黃素含量13.34毫克,並添加100毫克、足量的歐洲藍莓(山桑子)萃取物,與維生素C、E、A、鋅協同作用,功能發揮更大。這裡買>> https://reurl.cc/Wvgv25【葉黃素推薦品牌6】永信藥品健康優見高單位葉黃素軟膠囊1111元 (150粒)複方成分:蝦紅素、菊花、濃縮深海魚油、枸杞、決明子特色:游離型葉黃素含量達30mg,漢方添加枸杞、菊花、決明子等,嚴選蝦紅素,6合1複方滋養潤澤。這裡買>> https://reurl.cc/q0zlW0【葉黃素推薦品牌7】樂敦V金盞花萃取物葉黃素複方軟膠囊價格:799元 (60粒)複方成分:玉米黃素、魚油、山桑子萃取物、雞肉萃取粉特色:添加人體吸收率較佳的游離性葉黃素20mg,搭配玉米黃素4mg,獨家複方5合1,維持活力來源。夾鏈袋設計重複開合,方便攜帶。這裡買>> https://reurl.cc/0ZRdMY【葉黃素推薦品牌8】 BHK's專利金盞花葉黃素軟膠囊690元 (90粒)原料品牌認證:美國Lute-gen™游離型葉黃素複方成分:玉米黃素、專利TG型魚油、維他命A、C、E、鋅、硒特色:國際大廠專利游離型葉黃素,選用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比例是5:1,添加專利TG型魚油等複方,提升舒適水潤。這裡買>> https://reurl.cc/r626jy【葉黃素推薦品牌9】善存游離型葉黃素軟膠囊2745元 (300粒)原料品牌認證:美國FDA GRAS安全認可葉黃素原料複方成分:維生素E特色:美國FDA認證葉黃素、游離型結構好吸收,原料萃取自天然萬壽菊,液態膠囊迷你易吞,並經過Intertek國家認證實驗室檢測,安全性檢驗合格。這裡買>> https://reurl.cc/r6d7qb【葉黃素推薦品牌10】萊萃美葉黃素20毫克複合膠囊1420元 ( 150粒)複方成分:魚油、維生素A等特色:主打每顆含葉黃素20mg,成分包括:葉黃素、魚油、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卵磷脂、鋅、硒、銅等複方。這裡買>> https://reurl.cc/4W50VR
-
2023-11-17 醫聲.Podcast
🎧|營養素不足?資深藥師:挑選保健食品「這幾種礦物質」不能少
想要健康呷百二,除了透過保持良好作息、調整飲食、維持運動習慣等三撇步,想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基本盤,還可以透過保健品,以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國人基本營養素普遍攝取不足,尤其最缺鈣,那有哪些補鈣食物?運動完反而要補充更多礦物質?更年期睡不好,推薦吃什麼?複方保健食品包含越多種營養素就越好嗎?🎧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如何存健康存摺?先從飲食習慣開始改變「每個人出生都帶有一百分的健康存摺,隨著年齡增長,可能逐步減少。」寶齡富錦產品發展策略顧問、資深藥師黃秀貞說。為延緩健康存摺流失,應先從飲食著手。黃秀貞分享自身的訣竅,她與家人長期以多種穀物為主食,像是糙米、全麥、糙薏仁、糙玉米等等,不僅增加膳食纖維及飽足感,減少攝食量,協助控制體重,亦能穩定血糖,控制血脂。而她公公罹患癌症開刀後,進食十分節制,多吃蔬菜、魚肉,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攝取精緻澱粉、紅肉,現已高齡96歲,身體依舊硬朗,能自行走動、吃飯、洗澡,「改變習慣永遠不嫌晚。」男性缺曠物質 女性特別缺鎂、鈣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17-2020年」,國人的基本營養素不足,例如維生素D、鈣、鎂、膳食纖維等,均呈現攝取不足的現象,當中以鈣攝取不足最為嚴重,黃秀貞表示,不同族群的需求也不同,例如男性較容易缺乏礦物質,女性容易缺鎂,更年期後容易缺鈣,建議依自己的身體狀況,額外攝取相關的保健食品。「男性比較容易缺乏礦物質,特別是運動流汗常大量流失。」一旦缺乏,容易增加疲勞感,出現抽筋或肌肉酸痛,所以喝水補充水分之餘,也建議適度補充礦物質。鈣是構成骨骼、牙齒的必要成分,心臟、神經系統、血液凝結也都需要,但鈣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流失,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更容易因缺鈣導致骨質疏鬆,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補充足夠鈣質、適當運動、曬太陽,避免骨質疏鬆症上身。而鈣質除了從牛奶、魚等飲食中攝取,也可攝取含有胺基酸螯合鈣的保健食品,更有效補充鈣質。鎂能幫助心臟、肌肉正常運作,缺乏時將出現疲勞、身體發炎、血糖升高、抽筋,此外,有些更年期婦女時常睡不好覺,黃秀貞表示,可能是因缺乏鎂,穩定補充鎂一段時間,待血液中鎂濃度穩定後,睡眠狀況有機會改善。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精神容易緊繃,失眠問題常找上門,黃秀貞說,可先多攝取牛蒡、小麥胚芽、紅棗、核桃等富含鎂的食物,或補充含鎂保健食品,將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維生素D有益於免疫系統、大腦與神經系統,協助維持肺功能與心血管健康,也與維持鈣恆定有關,長期缺乏會間接減少骨質密度,增加罹患各類疾病風險,如氣喘、癌症、憂鬱症、代謝症候群,因此建議曬太陽,多攝取奶類、深海魚類、大豆,或補充保健食品。黃秀貞也分享,一名網球校隊的陽光女孩,鎮日在戶外活動,但懷孕後做檢查,卻發現嚴重缺乏維生素D,一般以血中25(OH) D濃度30ng/mL為標準值,她卻僅9g/mL,幸好補充維生素D後,數值才回歸正常。黃秀貞說,民眾也可以補充Omega-3脂肪酸,協助降低血壓,和心律不整、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何挑選保健食品?然而,她提醒,「不要期待一個東西有所有用途。」曾在國外居住、工作經驗的她分享,國外保健食品很多都是單方,也就是只有一種成分,消化吸收率較好,不會有交叉影響的因素,較容易發揮效果;複方則因含有多種成分,每種成分劑量難足夠,「若劑量不夠,吃了也是白費。」黃秀貞小檔案現職:寶齡富錦產品發展策略顧問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張羽萱音訊剪輯:Shiro腳本撰寫:蔡怡真、周佩怡音訊錄製:蔡嘉哲特別感謝:寶齡富錦生技
-
2023-11-07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肥大怎麼保養?營養師教4飲食方針避免惡化成心臟衰竭
心臟肥大原因複雜,舉凡血壓過高、心肌病變、肺動脈高壓等都是危險因子,會出現心悸、胸悶、心律不整等症狀。一般而言,生理性的心臟肥大會自行恢復,可是疾病引起心臟肥大都需要透過醫療手段介入,才能有效改善,並防止惡化成心臟衰竭。心臟肥大的患者:4種對心臟有益的飲食方針1.控制鹽分心臟肥大、衰竭、高血壓與體內鈉離子超標有關。鹽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有心臟肥大、高血壓的民眾,鹽分就不能攝取過量,因為一旦血液的鈉增加,身體會滯留較多的水分,血管承受的壓力就會增加。正常人一日鹽分攝取量建議不要超過6公克,心臟肥大、高血壓患者則應控制在4公克以內較為理想。習慣用調味料的民眾,也要一併將其鹽分計算進去,避免過量攝取鈉離子。陳詩婷營養師的減鈉小技巧:∎增加酸味:醋或檸檬的酸味,有助提升鹽巴的鹹味。例如,可在醬油沾醬裡加點醋,味道會更明顯。∎增加嗆辣味:利用黑胡椒、白胡椒的嗆麻感,增加味道的層次。∎增加鮮味:利用香菇、柴魚片等天然食材,增加食物的鮮味。∎運用辛香料:蔥、薑、蒜、九層塔、香菜、洋蔥、迷迭香、茴香等。2.限制反式脂肪攝取反式脂肪及品質差的飽和脂肪會在體內生成膽固醇,是高血壓、血管阻塞與肥胖的元兇。脂肪的攝取有「黃金比例」,品質好的飽和脂肪酸(如冷壓初榨椰子油、草飼奶油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酪梨油、苦茶油等),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魚油、亞麻仁油、紫蘇油等),每日攝取量比例應為1:1:1,如此便可攝取到身體維持細胞正常功能所需的各種脂肪酸。3.魚油、堅果適量吃魚油是保護心血管的好油之一,鯖魚、秋刀魚、鮭魚、鱈魚、土魠魚等都是非常好的魚油來源。一條鯖魚大約是2至3兩魚肉,相當於75至110公克重,約含5公克的魚油,所以每周吃兩至三次小型深海魚,保養已足夠。不過,最近日本的核廢料排放問題,讓許多人不敢吃魚貨,除了選擇其他海域的魚貨外,也可以改吃淡水魚或養殖魚,譬如鰻魚、香魚、虱目魚、石斑魚,同樣含有豐富的魚油。堅果類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可幫助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累積,並防止血管形成斑塊的機會。建議選擇無調味、低溫烘焙的堅果,較為健康。4.纖維每日至少30克膳食纖維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吸附脂肪、糖分和有毒物質,藉由糞便排出體外,還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因為膳食纖維能與膽酸鹽結合排出體外,等於減少了體內膽固醇的原料,達到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的作用。研究發現,成人每日纖維量至少達到30公克,才能有助降低血中膽固醇與有毒物質的好處。這樣的量,約是每天要吃到三碗熟的青菜量,生菜則是三個手掌攤開的份量。建議各種顏色蔬菜要輪流吃,以得到不同蔬菜的營養。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06 醫療.心臟血管
血管受損5危險因子!吃對食物很重要 洋蔥、牡犡10種天然食材助護心
「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吃出來的。」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患者愈來愈多,也日趨年輕,平時不痛不癢,往往出現症狀時,常已經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心血管疾病一般是指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及其他周邊動脈血管疾病。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逐年增加趨勢。每年台灣地區十大死都有多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根據統計,四到五成的心肌梗塞患者,發生疾病前,從未看過醫師,也沒有被診斷出有任何心血管疾病。若沒有警覺,心血管疾病往往殺人於無形。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血管受損受到5大危險因子影響,分別為:血管受損5大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熱量.老菸槍其中又以高血壓最傷血管,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緊繃狀態,又加上膽固醇、血糖過高,血管脆化程度會更快。他舉例,人體血管分靜脈與動脈,動脈主要是加壓力輸送血液到身體各處,含氧量比靜脈還高,壓力也比靜脈高。在疾病的呈現上,常聽見動脈血管硬化,而非靜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也在此。疾病年輕化 與尼古丁有關係其餘4大危險因子都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高血糖主要與過度食用澱粉有關,高膽固醇多是油脂攝取量過多所致。王宗道表示,根據研究,平時若是常吃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豬油、椰子油等,只要2個月就會出現動脈硬化,建議多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等。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與「老菸槍」關係密不可分,菸中的尼古丁讓血管緊繃,與高血壓原理相同,加速血管硬化。但只要戒菸約1個月,血管緊繃的情形就會減緩;如果想明確的降低致死機率,至少要戒菸2年以上,才會出現顯著差異。吃對食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機率既然心血管疾病多數是吃出來的,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以下10種天然食材中,就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綠燈食物。1.深綠色蔬菜含豐富的鉀、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鉀促進神經感應與肌肉收縮,使心臟規律的跳動;維生素C的高度抗氧化活性,能預防血管壁硬化、心臟疾病發生,至於膳食纖維(比如蔬果、燕麥、全穀類、藻類)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最好吃三份深綠色蔬菜。2.小麥胚芽、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鎂、維生素E與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功效,保護身體組織不受自由基破壞,預防血管病變。鎂能調節心臟律動,使心肌舒張,擴張冠狀動脈。維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預防動脈硬化。3.海帶除低脂外,有β胡蘿蔔素、鈣與碘。鈣可降低吸收膽固醇和降血壓,碘能抑制甲狀腺亢奮,防心跳過快。紅藻中蝦紅素也能延緩血管老化。4.香菇味甘性平,香菇有多醣體、維生素B與維生素C。多醣體易吸收,能降血壓、膽固醇,維生素B包括葉酸、菸鹼酸、維生素B6與B12 等,供應新陳代謝的能量,保護心臟。如果罹患痛風,應減少香菇的攝食量。5.洋蔥洋蔥含有多種硫化物、硫胺基酸等營養,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舒張血管,發揮預防心血管病功效。6.紅麴含可以抑制膽固醇生成的物質及HMG-CoA還原酵素抑制劑,能維持膽固醇平衡。避免與葡萄柚、紅黴素等同時食用,避免生成更多膽固醇。7.黑木耳有補氣效果,含有胺基酸、膠質與多醣體,能降低膽固醇,清除血脂在動脈壁沉積,阻止血管增厚、硬化或鈣化,並改善高血壓症狀。8.深海魚如秋刀、鯖魚、鮭魚。魚肉中的DHA是ω-3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或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硬化。EPA也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可加強代謝低密度膽固醇,防止腦血管栓塞與心肌梗塞。9.牡犡味澀微寒,跟墨魚、花枝與蝦子相比,牡犡的膽固醇含量較低,ω-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能抗血栓,保護心血管,建議一餐的量不超過65公克(約8顆牡犡),如果那餐吃8顆牡犡,就不要再吃肉。10.番茄性微寒,果肉中有抗氧化的「茄紅素」,能消滅人體內的游離自由基,預防血脂凝結造成心血管阻塞,降低中風的危險。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心血管疾病?透過檢測血管健康,如脈波傳播連率(簡稱PWV,Pulse Wave Velocity)、踝臂指數(簡稱ABI,Ankle Brachial Index)、頸部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心臟電腦斷層等5種方法檢驗,可知是否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達到警示作用。檢測多採自費,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建議55歲以上的女性及45歲以上的男性應針對心血管定期檢查,但隨著近年飲食西化,改為建議滿40歲以上的男女,就應考慮定期檢查。血管硬化並非一日造成,長時間不運動、攝取高熱量的食物都是高危險因子,若是有家族病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格外需要定期檢查。如何改善心血管疾病?你該做7件事1.充足的睡眠。2.舒緩身體及心理壓力。3.戒掉抽菸惡習4.多蔬果、減少紅肉及蛋黃攝取。每餐七、八分飽就好5.培養每日運動習慣。6.控制三高,已有三高應調整生活習慣並配合藥物控制。7.女性腹圍保持80公分以下,男性保持在90公分以下。【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27 醫療.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 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一圖揭猝死風險
「XXX因心肌梗塞猝逝!」、「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長腦中風驟逝!」每每看到這類新聞,總讓人感嘆世事無常。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而這些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都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帶大家一起認識和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守護自己與所愛之人的心血,讓我們的人生不留遺憾!為什麼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現代人的飲食多高油高鹽,生活習慣也傾向晨昏顛倒、久坐不動,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為疾病埋下了爆發的種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指的是動脈管壁上生成了由細胞殘渣、蛋白質、脂肪所混合的腫塊,造成血管直徑變得狹窄、身體其他器官獲得氧氣與養分的量也會隨之變少,還可能因為腫塊破裂使血小板凝集於受傷部位而形成血栓,最終產生不可逆的結果。這一段要來帶大家了解動脈粥狀硬化的成因,如此才能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Step 1 血管受傷使低密度脂蛋白進入:不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導致血管氧化受損,使得低密度脂蛋白(以下稱LDL),俗稱壞的膽固醇,得以進入血管內壁並開始堆積氧化,稱為氧化型LDL。‧Step 2 巨噬細胞吞噬氧化型LDL:此時的血管會呼叫巨噬細胞前來處理這些堆積的氧化型LDL,當巨噬細胞吃下過多的LDL後,會形成一個全都是脂肪的細胞,稱為泡沫細胞。‧Step 3 泡沫細胞增長:隨著泡沫細胞堆積,在血管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此時的血管直徑就會因為這些泡沫細胞的聚集而逐漸變小。‧Step 4 血小板聚集於動脈管壁:泡沫細胞本身會分泌多種發炎物質來破壞血管壁的完整性,導致血小板開始往受傷部位聚集,稱作凝血斑塊或血栓。‧Step 5 血栓阻塞血流:當血栓或血塊過大時就會阻塞血流,若栓塞部位發生在腦血管時則稱作腦中風;發生在心臟血管時則稱作心肌梗塞。5大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高風險族群俗話說:「見微知著,睹始知終」。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為了能夠全方位的圍堵動脈粥狀硬化,我們在這一段會分析探討一些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高風險族群。‧年齡與性別:根據統計,45歲以上的男性與55歲以上的女性因為血管老化受損與雌激素停止分泌後,會使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提高,因此Sean建議該族群的人應定期做健康檢查來追蹤自己的健康狀況。‧吸菸:根據統計,六十歲以下的吸菸者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五倍。許多研究都指出吸菸會加速血栓生成、造成血脂異常、血管發炎等負面影響。‧肥胖與不運動:肥胖與缺乏運動的生活會導致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許多慢性病,這些慢性病又會加快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高血壓:高壓的血流在血管內易使血管受傷發炎,還會使壞膽固醇容易侵入血管內壁,所以高血壓也被視為一項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糖尿病: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他們的血管也很容易出現發炎、受損的情形,持續惡化便會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結果。5點健康守則保護心血管健康如前所述,動脈粥狀硬化的產生,是由諸多因素經長時間累積演變而成的,為了有個讓人「安心」的未來,『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將從飲食營養及生活習慣中總結了五點健康守則來全方位保護你我的心血管健康!1.攝取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維他命C、維他命E及各種植化素都被認為具有抗氧化功能,它們能抑制LDL被氧化,免於被巨噬細胞吞噬的風險,也能保護血管免受氧化傷害。常見的抗氧化食物如芭樂、藍莓、葵瓜子、胡蘿蔔…等食物,及一些以抗氧化為訴求的保健成分,如余甘子萃取物、西印度櫻桃萃取物、葡萄籽萃取物…等,都含有不同的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血管不易受氧化傷害。 2.足量維他命B6、B9、B12:維他命B群中的這三種,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原因是它們能一起調節血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食物中的香蕉、菠菜、牛肉內分別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6、B9、B12,維他命B群中的這三種能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提醒,因為維他命B12多存在於動物來源,且需要充足的胃酸才能吸收,因此對於不吃肉類的素食者及胃酸分泌較不足的長輩來說,維他命B12是較不易攝取到足量的。建議這類族群可以選擇維他命B群相關的保健食品來補充也是一個很好的做法。3.補充Omega-3脂肪酸:美國醫學研究所提出:「一周吃兩次魚肉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及幫助腦部發展」,能帶來這些好處主要是因為魚油中的Omega-3。Omega-3多存在於秋刀魚、鯖魚、鮭魚等深海魚類的油脂中。它有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對抗血栓等功能,可降低心臟疾病風險。若是想以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魚油時,Sean會建議大家選用含高濃度Omega-3且無添加的魚油以確保自己吃下產品的是安全無虞的。4.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主要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與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種,其中又以水溶性膳食纖維對於改善血脂組成有較大的助益。含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有燕麥、秋葵、蘋果…等,它們除了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外,也能減少腸道吸收飲食中膽固醇的量,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效果。5.良好的生活習慣:維持理想體重、規律作息、時常運動、不吸菸酗酒是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讓我們大幅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還可以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完美體態及氣色。動脈粥狀硬化因早期幾乎沒有徵兆而難以發現,素來有「沉默殺手」之稱,根據民國110年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心血管相關的疾病奪去了超過兩萬人的生命,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思的警訊。為了自己及親朋好友的幸福,平時更應注意勤加保養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將所學的保健知識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讓大家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一切都難以挽回時才後悔莫及喔! 延伸閱讀:.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心臟病發猝死,享壽68歲!心臟病為什麼來的這麼快?.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