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流感疫苗
共找到
561
筆 文章
-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施打疫苗在即 防疫規範放寬還得等
韓國明天起實施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接種,希望藉此加速遏制疫情,不過,想要放寬防疫規範、恢復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大概至少要等到5、6月。相較於歐美國家,韓國疫情沒那麼嚴峻,政府得以更謹慎進行疫苗接種計畫,希望在觀察其他國家接種狀況後準備比較安全的環境,再讓民眾接種。韓國政府規劃26日開始接種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學(Oxford)研發的疫苗,27日起接種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疫苗;由韓國SK生物科學公司(SK Bioscience)代為生產的AZ疫苗今天在重重戒備防護下配送至各地接種中心。在全世界首例疫苗接種後2個多月才開始施打疫苗的韓國,在施打前夕隱隱瀰漫著一股緊張感,也許是因為去年底發生流感疫苗保存不當案例,這次疫苗配送作業顯得格外謹慎,出動警方及軍方人力多重防護,配送時間、地點也保密到家。不過,今天上午配送至濟州島的一批疫苗發生保存溫度脫離標準範圍的狀況,必須整批回收,引發外界關注,所幸未傳出其他配送出錯狀況。根據當局的計畫,26日將在全國213處療養設施為5266名65歲以下的居住者及員工施打AZ疫苗,之後按疫苗導入時間逐步推進,目標在11月前達成7成以上接種率。韓國去年11月爆發第3波疫情,至今未能完全遏制,單日確診病例維持在400例上下,長期實施防疫措施讓自營業者大喊吃不消,但政府2月15日調降社交距離規範後,單日確診數又出現增長跡象,迫使當局重新檢討防疫規範強度。一名30多歲、住在首爾的上班族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段時間看到確診數每天上上下下,「還不如嚴格一點,把疫情完全控制住再調降」,認為政府應該再次調升防疫等級。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於19日對韓國全境5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提高防疫強度;從受訪者職業來看,除自營業者中反對比例較高外,其他職業受訪者多數贊成提高防疫規範。至於開始施打疫苗是否有助加快防疫措施放寬,防疫當局先前表示,必須視疫苗接種及治療劑效果而定,預估可能要到5、6月才可能放寬規定,屆時接種率預期將達2成。
-
2021-02-23 名人.黃軒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疫苗,陸續在歐美大量的注射新聞報導指出 : 又發燒、又頭痛、又發冷....沒錯這些都是疫苗接種時產生常見的副作用大家一定忘記了,從小一出生我們都有被打過疫苗其實這些常見的副作用一定有曾經發生過在你身體,你才會有了很好免疫系統,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倒如:打卡介苗,我們幾乎 ( 90-95% )都會發燒、紅腫、疼痛的表現呢!但我們也因此得到保護、才能健康長大到現在!疫苗常見副作用我個人常常把最常見的疫苗副作用,唸成口訣:“一疲二發四疼痛”這樣方便大家知道,原來這些都是不管哪種疫苗,都會有這些副作用的。把流感疫苗,AZ疫苗、輝瑞疫苗和莫登納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整理如下:可見得,這些“一疲二發四疼痛”都很常見。尤其是現在的COVID19 任何一支疫苗,其發生副作用,更是比流感疫苗高的。另外mRNA疫苗(輝瑞、莫登納)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通常都比第一劑更高例如輝瑞疫苗的疲倦副作用,在第一劑只有42%,在第二劑後有75%、同樣的在莫登納疫苗的疲倦副作用,在第一劑只有38.4%,在第二劑後有67.6%其實目前的COVID19 常見的副作用,大部分在12/24小時內,就會消失,沒有造成重大併發重症病例或死亡。疫苗罕見副作用我們任何藥物或疫苗的臨床試驗,人數最多不過幾千而已,因此無法透過臨床試驗查出發生率低於幾萬/十萬/百萬分之一的副作用,我們通稱這些為「罕見副作用」例如Moderna 疫苗,其仿單皆會註明每萬人可能發生面神經痲痹 ( Bell's Palsy ) ( Rare side effects after the COVID-19 vaccine : Moderna vaccine : After the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more than 1 in 10,000 people:may develop Bell's palsy ) 目前 Pfizer-BioNTech 疫苗 打了千百萬劑,發現約29位有罕見的過敏反應,約是打了每百萬劑,才會出現 11.1 次過敏反應;這個和流感疫苗比較,打了每百萬劑,就會出現 1.3 罕見的過敏反應是高了一些,但目前未有人因此死亡 (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如果跟目前的COVID19 引發的全球大流行比較的死亡人數,其效益肯定大很多了,故各國政府一定會開始大量大疫苗。( Federal health officials have confirmed 29 cases of anaphylaxis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Anaphylaxis is "still exceedingly rare" Nearly 1.9 million doses administered, a rate of 11.1 per 1 million doses. The rat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1.3 cases per million for flu vaccines but said officials have not detected worrisome safety signals and are continuing to track and investigate cases.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由於可見,不管是疫苗常見副作用或罕見副作用,仍未因此而造成死亡!但「染上COVID19 的死亡率,卻是流感病毒的2-3倍左右」。由於罕見,什至無法事先預知會發生在哪一類人身上。如果過敏病史問了、安全措施做了,但為了多數人安全著想,即使明知藥物或疫苗具有某種罕見副作用,各國主管機關FDA 也會核准上市,如果真的發生了,再給予發生罕見副作用者救濟。最後,你打不打?你打不打?我不知道,但我會打。因為打了疫苗,其實我也正在搶救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爺爺 奶奶...(因為這些老人的高死亡,可能是我們的身上COVID19 傳播出 ?...而使這些至愛的老人重病或死亡)更何況,我能長大,都是「謝謝父母,小時候,曾帶我去打了那麼多疫苗接種」,我才能健康活到現在呢!現在,就讓我保護他們老人家,當一名健康樂活銀髪族。更何況,一但你染上了COVID19 ,其死亡率是流感的2-3倍左右。我只知道:COVID19 有副作用,可以恢復起來COVID19 若死亡了,至今無人恢復所以,2021年,是全球COVID 19 疫苗年 :大量大疫苗,大救命,也大救全球經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可不可以不同廠牌混打?病毒專家這麼說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買到505萬劑莫德納疫苗外,18日德國BNT也釋出善意,願意提供台灣疫苗,然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布研究顯示,輝瑞BNT疫苗對南非變異病毒效力大減3分之2,甚至美國莫德納疫苗也有類似狀況,國內學者認為,疫苗廠現皆在解決這個問題,未來很可能要打追加疫苗。新冠疫苗開發快速 變異病毒讓抗體效力下降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表示,新冠疫苗開發相當快速,目前都是用原始病毒株研製,去年底保護效力都很好,但今年出現變異病毒後,才開始出現有保護效力下降的研究,主要跟病毒表面蛋白改變,讓抗體效力下降,但並非完全沒有保護力,依然可以減輕症狀或降低重症機會。施信如強調,疫苗研發業者也都注意到疫苗變異,不論研發疫苗有沒有上市,未來都必須針對變異病毒處理,已上市疫苗未來可能改變病毒株,還在開發疫苗仍有機會把變異病毒「放進去」。今年已經施打疫苗民眾,不排除明年需要施打追加劑,類似流感疫苗,如果病毒持續變異就有追加疫苗需求。新冠疫苗要接種2劑 間隔1個月目前新冠疫苗要接種2劑,大致上間隔1個月,因身體要有完整保護力需要2個月。施信如也說,幼童首次打流感疫苗也會打2劑疫苗,再來每年接種1劑面對病毒變異,新冠疫苗未來應該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今年大部分人都沒有抗體,所以要打2劑拉高保護力,至於對抗變異株應明年追加1劑就好。然而疫苗可不可以「混打」?施信如則說,首次施打新冠疫苗2劑最好還是同1個廠牌,雖然英國因疫苗不足,採取前後2劑使用不同廠牌政策,但外界多保持態度保留,也在密切觀察研究數據,明年要追加施打的疫苗,就沒有廠牌限制。明年供貨廠牌更多,有國產疫苗研發數據,保護力應可追上莫德納。(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新冠疫苗若問世,該不該打? 專家釋疑大多數人想知道的7個問題 ·打完針後,頭昏暈針怎麼辦? 別緊張!專家教正確3處理方式 
-
2021-02-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多國緩打 陳時中:密切注意「停聽看」結果
台灣首批新冠疫苗最快3月抵達,外傳最可能是AZ疫苗,醫事人員將優先施打,但已開打AZ疫苗的歐洲,因副作用導致醫護請病假,法國、瑞典暫緩施打,我國如何因應,且是否會有首長帶頭打減少醫護疑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密切注意「停聽看」結果,若有剩自己一定會率先打;更笑說,「每一種都想打打看」,但還是要尊重專家。對於其他國家紛紛暫緩施打AZ疫苗,陳時中表示,各國對任何不良反應事件,都有緊急應變措施。他也以去年韓國流感疫苗不良反應事件為例,當時韓國傳出疑似施打流感疫苗致死的案例,星馬便暫停注射一兩周。之後根據最新數據再重新開始施打,也沒有傳出新的不良反應。因此各國緩打都是「停聽看 」,了解更多數據再對該國國家苗政策做修正,我國也會密切觀察「停聽看」的結果,再由專家作出判定。至於未來AZ疫苗進來,醫護不願意打怎麼辦?陳時中說,沒有強迫用剩的疫苗大家非打不可,戰略上沒有這樣的考慮。雖然強制讓大家沒得選也是一種公共衛生選擇,但台灣資訊系統建置很好,因此維持按照序列來打,讓醫護可以分批,同時可以做選擇,一方面符合自由選擇,一方面也讓疫苗發揮最大功效。但有可能第一波沒打到,接下來選擇的時間變晚。陳時中說,院長會列在第二優先施打,總統則必須尊重醫療小組專業意見。
-
2021-0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光疫苗早在陸試驗?莊人祥:新冠疫苗一期都在台灣
台灣引進新冠肺炎疫苗進度落後,前總統馬英九建議蔡政府援引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與大陸合作防疫。國光生技早就在陸試驗銷售流感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三家新冠疫苗廠,包含國光、高端及聯亞的第一期都是在台灣執行。莊人祥表示,若國光生技有任何疫苗希望未來有機會要在中國大陸上市,需申請小規模人體試驗,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每一個國家臨床實驗都有其規定,以台灣來說,藥廠到國外臨床試驗沒特別規定,但要符合當地法規,也會引用相關資料來台認可,目前中台雙方並沒有認可情況。
-
2021-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新冠肺炎恐長期流行 病毒變種挑戰大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將成為在全球或局部地區長期流行的傳染性疾病。雖然目前已研發出新冠疫苗,但新的病毒變種出現,導致傳染性增加、局部地區疫情惡化等情況,將帶來更大的挑戰。高福19日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發表題為《新冠肺炎:漫長的一年,之後呢?》的文章指出,自2019年12月,武漢報告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以來,截至2021年2月8日,全球已確診新冠肺炎患者1億580萬5,951例,231萬2,278例確診病例死亡,共有223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影響。他指出,人類關於新冠病毒的認知還在不斷更新,比如被感染的患者可能將面對長期的後遺症、反覆感染、復陽和長時間或間歇性的潛伏期等。面對這個全新的病毒,還需要持續的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它,也期待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國際合作與援助。高福表示,截至2月3日,大陸已接種3,100萬劑新冠疫苗,接種對象包括一線醫護人員、冷鏈行業工作人員、海外工作或學習的人員等,不良反應率不高於流感疫苗,證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對於大陸防疫成果,高福稱,中國在發現新冠病毒後,立刻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防止新冠病毒肺炎的工作,用約2個月時間就將國內病例的日增數量降到個位數,約3個月就取得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決定性勝利。儘管去年底今年初,大陸河北、吉林、黑龍江三省的農村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地方性疫情,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00多例,但最終疫情也都得到有效控制。高福說,大陸對於防疫總結出「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原則。根據不同地區風險監測和評估 ,建立了靈活有效的隔離管控措施。他強調,目前中國大陸的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最後的撲滅階段。
-
2021-02-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保護力六成不夠好? 前台大醫解析疫苗新知與保護力
繼輝瑞/BNT、莫德納這兩款mRNA疫苗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的緊急使用授權之後,美國嬌生公司的腺病毒疫苗,本月也即將接受美國FDA審查。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日本旅遊專家林氏璧在臉書粉絲專頁彙整新知,接種單劑嬌生疫苗,整體保護力約66%,針對重症保護力則是85%,沒有受試者對疫苗嚴重過敏。林氏璧指出,美國FDA將在2月26日審查嬌生新冠疫苗,很可能是美國緊急授權的第三支疫苗,有其重要性,值得單獨整理相關資訊,供社會大眾參考。他也提醒,疫苗並不是能完全防止感染才算有效,若能有效防止重症,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治都應該是有作用的。林氏璧文中整理之初步資料來自嬌生公司新聞稿,揭露4萬3783人參與之跨國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只打一劑疫苗的保護力是66%,注射28天後對於重症保護力達85%,保護力在不同種族及年齡層之間並無顯著差異。目前無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僅9%受試者發燒,較嚴重的不良反應佔0.2%。跨國研究發現其保護力有區域差異。打疫苗14天後,美國保護力達72%,拉丁美洲有66%,在南非變異株佔比高的南非,保護力是57%。面對南非變異株的威脅,美國總統拜登的首席防疫顧問佛奇曾公開表示,病毒一定會繼續突變,防止病毒繼續進化的最好方式,就是阻止他繼續複製,因此必須盡快讓人們接種疫苗。林氏璧分析,目前從嬌生提出的新聞資料,還不能確定臨床試驗歸納的保護力是否包括輕症和無症狀,如果試驗只看中到重症,保護力僅66%確實不是非常好的數字。不過他也提醒,這是只打一劑的結果,同樣身為腺病毒疫苗的英國牛津/AZ疫苗兩劑間隔拉長到12周效果反而更好,嬌生也在去年11月中開始做第二個第三期臨床試驗去看打兩劑的效果,可以拭目以待。林氏璧提醒,疫苗並不是能完全防止感染才算有效,流感疫苗的保護力也只有四到六成不等,但能夠有效防止感染後演變為重症。因此,雖然現有疫苗的試驗結果做出來保護力範圍介於五到九成,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治應該都是有作用的。他也引用佛奇接受CNN訪問時所說的,如果有疫苗只需打一劑、不用特殊冷鏈、相對便宜、又可有效預防重症,這對於開發中國家、減少病人住院,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
2021-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專家斷言新冠疫情流感化 陳時中:越來越認同
新冠病毒持續快速變異,美國嬌生集團執行長今天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指出,未來新冠肺炎會變得像流感,所以民眾很可能得每年打疫苗,就像流感疫苗一樣。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他自己是越來越認同這樣的說法,認為流感化可能性很高,雖然很希望疫情一波過去就沒了,但仍寧可相信,為比較悲觀的情況做充足準備。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現在疫情隨著病毒演變,也與疫苗彼此互動,都需要持續觀察更多資料。流感化代表每年需要重新根據病毒株去接種疫苗,各種猜想都有可能,目前還無法有定論,需要有更多科學證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上午也透過科學防疫直播提醒,疫苗之外,公衛防疫措施也必須持續。特別是當病毒快速變異,持續造成流行曲線上升,疫苗如何能夠對此踩煞車、減緩流行速度,將是今年前半年防疫的重點。各國所落實的公衛措施,加上疫苗效力和病毒變異速度的競賽,上述種種因素綜合起來,才是決定各國疫情能夠提前結束,或是得延後結束的關鍵。
-
2021-0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去年輝瑞疫苗有望採購1000萬劑 陳時中:從未考慮購買
我國確定在COVAX(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第一波疫苗配送名單,預計拿到20多萬支AZ疫苗。去年東洋有機會採購輝瑞疫苗1000萬劑,可惜破局。今天指揮中心直播記者會提及破局原因,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從來沒有到要買輝瑞疫苗1000萬劑」,因為當時的冷鏈技術跟不上,國內希望取得的劑量是200萬劑。陳時中指出,無法多談合約內容,因為有相關保密協定;但輝瑞疫苗1千萬劑從來沒有在計畫內,尤其是那時候冷鏈保存還沒有著落的時候。有專家進一步指出,輝瑞疫苗對變異株保護效力頗優異,會重新研議購買劑量嗎?陳時中表示,「當然也有想過」,買多一點疫苗,會有比較大的成交機會,但冷鏈技術全世界都在快馬加鞭,冷鏈技術漸漸不再是障礙,我國還是和輝瑞疫苗廠保持聯絡的管道。至於我國原本預計購買3000萬劑疫苗能否達成?陳時中表示,疫苗採購以3000萬劑為目標,AZ疫苗是1000萬劑,COVAX是476萬劑,另1個廠牌也在簽約,確定進口國外疫苗2000萬劑;國產疫苗至少需要1000萬劑,聯亞和高端疫苗廠都符合條件,也都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至於國內將拿到的AZ疫苗保護力約7成,打了該疫苗之後還能打mRNA的疫苗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昨天下午疫苗接種小組有做細部討論,原則上接種同個疫苗廠牌疫苗兩次,就是完成接種,不建議重複施打不同廠牌疫苗,所以要研擬在有限數量下的接種優先權,讓該接種者先接種。張上淳強調,目前建議,第1、2劑打同一廠牌,因為沒有足夠資料證明混打有無足夠保護效果,像英國有開始混打疫苗,先打AZ疫苗,再打一個輝瑞疫苗或莫德納疫苗,等更多臨床試驗資料出來,會幫我們判斷。至於劑量無虞時可以重複施打、間隔時間約需多久?張上淳進一步表示,目前狀況下,打到第3劑時,間隔時間需要拉長一點會比較安全,因為要看前一次施打後產生的抗體會不會引起比較多不良反應,所以之後要看重複接種狀況為何。根據媒體報導,今年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分3階段,原預計3月開始,先打第一批前線醫護、防疫人員,6月開始針對65歲以上長者施打,9月才會來到其他年齡層,高風險族群或重大傷病患者。對此,發言人莊人祥解釋,當我國疫苗劑量到200萬至1000萬之間,會進入到長者施打階段。上述疫苗接種計畫只是為了配合接種順序的人數,才規畫3階段。陳時中進一步解釋,每一階段不會湊到100萬劑量才開跑,階段內的接種對象還有一些優先順序,所以這次疫苗進來多少就會開始打,打到一段時間沒有人來打,就往下開放。而流感疫苗分的比較清楚,因為到貨時間、數量等較清楚。至於疫苗施打接種對象是否以65歲以上優先?陳時中表示,順序一定會根據最新科學證據,請專家研判做最後決定。
-
2021-02-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變異株讓疫苗無效?專家:這「兩種」才應該正視
台灣日前出現首例感染英國變種新冠病毒死亡個案799,該變異種「B.1.1.7病毒株」是否會讓目前開打的疫苗無效?會不會取代原始病毒株成為主流?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B.1.17尚未改變抗原性,反而是南非發現的「501Y.V2」以及巴西發現的「B.1.1.248」,已經改變第一類抗體抗原,全球應要正視。施信如表示,新冠肺炎發生以來,病毒有四大點突變種,取代新冠病毒的D614G雖然增加感染力,對抗原性一點影響都沒有;至於英國病毒株有3個表面棘蛋白的變異點,其中的N501Y改變了受體結合位置,實驗發現此變異點增加了受體結合能力,以至於感染力比以前強,但也沒有影響抗原性。「不幸的是,南非跟巴西發現的變異株,在E484K以及K417n,不但改變了病毒受體的結合位置,也降低第一類綜合抗體的抗原性。」施信如說,與其擔心英國變異株,反而要正視這兩種才對。施信如說,新冠疫苗目前也有出現南非施打第三期臨床保護力、效力變差的數據資料,得過南非變種病毒的新冠患者體內抗體也減少。目前也有疫苗在這兩種變種株測試發現效力較以往降低了2至10倍,臨床上,只要降低到10至100倍會被視為疫苗無效,得密切觀察,建議接下來疫苗要把E484K、K417n這兩個突變的棘蛋白納入配方。倘若保護力還在有效範圍只是效力降低,該不該施打疫苗?施信如表示,這就像流感疫苗也常猜錯病毒,但施打還是可以減少重症。目前國產疫苗多只針對原始武漢病毒株設計疫苗,高端已測試過D614G變種病毒株,施信如表示,要提高效力的另外一種方式,也可透過增加高劑量拉高綜合性抗體。因應疫苗多變,是否設計多價疫苗較佳?她認為並不需要,現在大家覺得病毒變太快,是因為全球正在大流行,但這病毒不會消失,目前變種株仍在同一類病毒發展主軸,尚未出現大規模序列變異,並不像流感有A、B、C不同型別,才需要多價設計。
-
2021-02-02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過剩開放全民施打 學者:過了黃金期了
去年流感疫苗施打碰上新冠肺炎,施打初期,民眾擔心疫苗不足搶打,衛福部啟動應變機制,暫緩50至64歲成人接種,後恢復施打因接種不適症頻傳,出現緩打,嘉縣剩4千多劑,因全國疫苗用不完,衛福部增撥嘉縣,全部有1萬多劑,上月底開放全民施打;擁有傳播博士及公衛碩士的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盧鴻毅說,施打疫苗黃金時期過了,沒有配套措施,人民無感!盧鴻毅指出,流感疫苗施打,有如「鳴金擊鼓」,要掌握施打黃金時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衛福部一開始錯判情勢,未分流施打,等到民眾因新冠肺炎嚴峻緊張,暫緩50至64歲成人接種。結果,陸續傳出施打不適案例,民眾擔心害怕,施打意願低,如今疫苗過剩,衛福部擔心疫苗過期丟掉,從上月底開放全民接種,但無配套措施,又不會宣傳,媒體及大眾都將關心焦點集中新冠肺炎疫情,人民對流感開放全民施打無感!他認為這次開放全民施打, 疫苗還是會用不完,因為錯失施打流感黃金期,民眾會認為施打沒用,還有風險。衛生局說,去年流感疫苗共採購13萬8千多劑,首次增加教職員免費施打,計畫在流感高峰期去年12月完成接種,衛福部又增撥疫苗,開放全民施打,呼籲未施打民眾到衛生所施打。嘉縣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徐超群說,新冠肺炎與流感症狀難以區分,造成臨床判斷困難,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需要被隔離機會,以及檢疫人員篩檢時的風險。
-
2021-02-02 科別.心臟血管
發燒、咳嗽別以為是無害的感冒!出現「4大症狀」很致命
隨著冬季來臨,流感病毒又開始蠢蠢欲動,除重視流感外,也不可忽視恐致命的疾病「心肌炎」,其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腹瀉、疲倦乏力等容易與流感、感冒或腸胃炎相混,因此經常被民眾忽略,往往病情轉趨嚴重,出現胸痛、心律不整,甚至休克、心臟衰竭時,病人已面臨死亡威脅。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任勗龍醫師表示,心肌炎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多數心肌炎的發生成因為病毒感染、毒素以及自身免疫問題而引起。然而,根據研究顯示,天花疫苗是唯一也可能引起心肌炎的疫苗,其餘非活性的疫苗因不具活性,安全性相對高且臨床上並無證據會誘發心肌炎。初期症狀似感冒 若影響到心臟功能恐休克、猝死根據《新英格蘭雜誌》的分析,40歲以下成年人不明原因死亡中,約有20%的致病因是急性心肌炎。任勗龍醫師說明,心肌炎初期症狀不明顯且不易區分,症狀似感冒、上呼吸道發炎、腸胃炎等。然而,當影響到心臟肌肉時,心臟功能就會出現變化,像是傳導系統受到破壞會導致心律不整、心室顫動、心室頻脈等。這些突如其來的心臟功能變化,恐造成致命性的傷害,如猝死、心因性休克。任勗龍醫師表示,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心肌炎,在臨床上從小朋友到年長的病患都有,但像是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幼兒、癌症治療的患者或是本身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人,相對為心肌炎好發的高風險族群。除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問題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肌炎的主因分為兩大類型: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其中感染性因素包含:病毒性、細菌性以及寄生蟲性心肌炎,非感染性因素則為毒素與自我免疫問題相關。任勗龍醫師說明,在台灣最常見的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例如: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腺病毒、伊科病毒、人類疱疹性病毒等。這些病菌易在心肌處大量繁殖,造成心肌細胞受傷、損壞,甚至會影響到心臟的功能,嚴重者需透過葉克膜或電擊等方式來搶救。然而,引起心肌炎的另一成因與自體免疫問題也息息相關。任勗龍醫師進一步說明,自體免疫系統發生問題的患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因本身免疫系統已受到破壞,無法正確判定攻擊的對象是正常的細胞或不正常的細胞。因此,患者異常的免疫反應容易把心臟錯認為要攻擊的地方,誤傷了心肌細胞與心臟的功能,導致心肌炎的發生。心肌炎病程又快又猛烈 若有症狀切勿延誤就醫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天花疫苗在少數的狀況下可能引起心肌炎,任勗龍醫師表示,此疫苗在台灣臨床已經許久未使用。目前民眾所施打的流感疫苗已是支成熟與時間久遠的疫苗,且不具活性與不含會加強免疫反應的佐劑。因此,在安全性上是可以放心的。最後任勗龍醫師呼籲,心肌炎雖不是常見疾病,但在流行感冒期間盛行的季節裡要格外小心,且心肌炎的病程通常又快又猛烈,醫師特別提醒,別再以為發燒、咳嗽和腹瀉等症狀僅是無害的感冒或腸胃炎,一旦發生疑似心肌炎症狀,切勿延誤,應盡早就醫!
-
2021-02-01 科別.感染科
農曆年為流感好發期 北市353家診所春節提供疫苗接種
中央氣象局持續發布低溫警報,氣溫冷颼颼,流感也好發於此季節,根據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統計,北市近4周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平均值為7.8%,略高於全國平均值7.7%,且趨勢呈現緩升,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就醫要分流,避免就診等待增加感染風險;另,因應流感需求,北市提供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合約基層診所於春節期間,開設2442診次,民眾若有類流感症狀,可優先前往診所施打,節省等待時間。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指出,從去年第53週至今年第3週止,急診類流感就診率分別為7.8%、7.5%、7.3%、8.6%,平均值為7.8%,略高於全國平均值7.7%(7.4%、7.4%、7.4%、8.4%),且趨勢呈現緩升。余燦華表示,北市配合中央政策,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50歲以上成人、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重大傷病及罕見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其他對象(托育、長照等機構、醫事、禽畜業、防疫人員)為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流感往年於11月至隔年3月進入流行期,農曆春節期間則達高峰,衛生局呼籲,就醫要分流,避免增加感染風險,若有流感普通症狀者,像是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可前往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就整,避免僅診壅塞交叉感染。倘若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臉色發青(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65歲以上長者或有慢性病者應提高警覺,儘速至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另外,因應民眾流感就醫需求,北市403家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基層診所,其中有353家在春節期間(2月10日至16日)共開設2442診次,民眾若有急性發燒、咳嗽、喉嚨痛、頭痛及肌肉酸痛等類流感症狀,可優先前往基層診所就醫(診所名單https://reurl.cc/5oGj3G);而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山醫院、馬偕醫院、台大醫院等大型醫院於春節期間均有提供診次。衛生局表示,流感自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至7天都有可能傳染給別人,呼籲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落實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有類流感症狀配戴口罩就醫、生病在家休息,避免進出公共場所,以降低流感傳播風險。針對校園流感防治措施,為阻斷傳染源,感染學生應請假在家休息。國小及幼兒園學生感染者,應請假至少7天;國中及高中職,應請假至少5天,感染者均須待退燒24小時以上才可返校;感染學生所待教室及校園環境則應保持通風、用漂白水加強消毒、暫停混班課程、社團、共餐等,校方也須邀集家長代表研議是否停課。
-
2021-01-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部桃專案已通知1600人採檢 鄭文燦重申防疫沒有假期
部桃群聚至昨日連5天本土0確診,而部桃專案回溯解離對象,目前已通知篩檢1600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在防疫會議重申,疫情還沒結束,仍要維持戒慎恐懼態度,部桃專案匡列近4000人、居家檢疫達5000人,每個環節都不能馬乎,因此周六、周日假期仍要開防疫會議,因為疫情沒有假期。鄭文燦表示,雖然連續幾天都沒有本土確診案例,但疫情還沒結束,希望整個防疫團隊都要站戰戰兢兢、戒慎恐懼,把每個環節都防堵好,防疫不能有破口,所以這次部桃專案匡列近4000人,要把追蹤、隔離做好,居家檢疫達5000人,大家都很辛苦,防疫仍要高標準。鄭也說,今天雖然是星期六、明天星期天,但一樣要開防疫會議,把每一項工作檢查、追蹤好,該做的工作不能馬乎。桃園市衛生局統計,截至昨天為止,全本共通報2764例,包括121例確診、2604例排除、39例尚待研判結果,疑似新冠病毒感染送驗有1萬8146例,居家隔離列管4698人,累計解除3451人,目前列管中1247人。另外,本土確診案接觸者有183名在集中檢疫場所、208名在外縣市,合計列管1637人,居家隔離者有症狀轉通報個案共2363例,其中13例確診。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說,部桃專案已通知居家隔離結束個案已經採檢1600人,另陽性個案出院後關懷情形有44案例,其中38人自述和生病前沒明顯差異,其餘人有經濟、情緒及適應障礙,目前有社工輔導中。王文彥說,目前已經進入流感期,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提供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接種至疫苗用完止,民眾可攜帶身份證及健保卡,就近前往本市13區衛生所或276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王指出,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就醫風險、幫助臨床鑑別診斷,因流感與新冠肺炎均可能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接種流感疫苗除了可減少罹患流感、降低住院機率,也幫助醫師臨床評估時可更快做鑑別診斷。
-
2021-01-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看壞2021疫情! 楊志良籲政府「快拿車用晶片換疫苗」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突破一億大關,新冠疫苗雖陸續問世,但接種效率以及供貨量仍舊不穩。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今接受廣播節目「POP撞新聞」訪問,對於未來疫情的發展,他不認為新冠病毒太狡猾、抗體維持不久,加上疫苗無法一次到位,零星的不良事件將影響接種率,接下來的疫情局勢不會變得更好,反而看壞2021年;他也呼籲政府應盡速想辦法讓購足疫苗,用晶片換疫苗是非常好的方式。楊志良表示,台灣如果繼續鎖國,會有55%的機率走向日本的疫情狀態。台灣目前自費篩檢費用高,連醫護人員要自費篩檢都有困難,指揮中心總說,每天有1萬多的採檢量能,既然如此,應該直接公布哪些醫院每天剩餘可採檢自費的數量,檢驗試劑的廠牌、價格等,讓民眾能夠選擇。我國預計3月能夠取得疫苗。楊志良表示,這說法「太樂觀」,要3月拿到疫苗,他持悲觀看法,歐盟現在就與AZ吵架,批評對剛該交貨卻沒交貨,全球對於疫苗的需求增溫,在這一場疫苗戰中,台灣還能爭取到多少?不過,即使疫苗到貨了,也會出現問題,楊志良表示,疫苗不可能一次到貨,一定是每次幾萬支抵台,從美國的例子就能看出端倪,美國總統拜登稱手上已有1億劑可施打,遭噓聲連連,這1億劑是累積而來的數量,不是手上立即有1億劑可施打。楊志良表示,若施打是採取少量的施打,抗體不一定能長時間維持,畢竟新冠病毒太過狡猾,比流感、H1N1還要糟糕,流感疫苗至少還可以撐一年,種種跡象都顯示,全球還需要再與病毒共存一大段時間。他認為,台灣一直在採取「圍堵」的方式抗疫,但是再厲害的圍堵,只要一件事不對了就會導致破功,如和平醫院因為一名洗衣工出現破口,院內感染就快速擴散。洪水來了不能只有蓋堤防,面對洪水,僅靠堤防撐著總有一天會崩盤,必須要適當疏濬,而最佳的疏濬辦法就是靠疫苗。楊志良表示,台灣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買足疫苗,台經院提出「用晶片買疫苗」的方式非常好,經濟部長王美花雖反譏晶片歸晶片、疫苗歸疫苗,但國際貿易上本來就是用利益作為交換條件,沒有晶片只在晶片市場流動,疫苗只在疫苗市場中交易。他也再次呼籲,全球正在進行一場疫苗戰,台灣應該拿出有利之處,與他國交易,也幫助台灣的疫情可以疏濬,讓國人盡可能維持正常生活。
-
2021-01-26 科別.感染科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 陳時中:1月31日起至疫苗用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者,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盡快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仍是流感季,原本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人員有資格限制,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目前還有40多幾萬劑,呼籲優先族群盡速接種,一般對象可以一月卅日之後來打。陳時中表示,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接種踴躍,於是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自美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新疫苗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是非活性重組技術的四價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作。普通疫苗是利用雞胚胎培養,這款新疫苗不需要經過雞胚胎技術,和傳統疫苗相比,劑量加倍,一般只有15微克,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有45微克,多了3倍。李秉穎表示,傳統疫苗因為病毒必須適應雞細胞,可能免疫綜合效力降低,但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不建議用於18歲以下,因為尚無18歲以下試驗報告。至於已經打過疫苗,是否可再打一次新疫苗?李秉穎表示,「不需要」,因為免疫反應相差無幾。但他強調,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包括肺炎鏈菌、帶狀皰疹、HPV疫苗等;不良反應與一般流感疫苗類似,注射部位紅腫在一到三天內恢復,幾乎不會發燒。李秉穎表示,因應可能會有新冠疫情,流感、新冠肺炎症狀類似,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出現發燒、全身倦怠症狀,和新冠肺炎症狀相似,恐增加醫療負擔,呼籲還沒接種的民眾盡快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陳時中指出,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另考量接種疫苗後,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痠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陳時中表示,為節省等候及排隊時間,建議民眾接種前,可先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並電洽有提供接種服務的院所進行預約,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此外,民眾前往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時,應落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手部衛生等措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月17日至1月23日)國內類流感門急診就診共39,656人次,較前一周上升5.6%,仍較前4個流感季同期為低;近4周社區呼吸道病毒分離以呼吸道融合病毒(41.7%)為多,惟近期檢出數已呈下降,其次為單純疱疹病毒(29.6%);國內自去(2020)年10月迄今,累計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感染H3N2,尚無死亡病例,均明顯低於前4個流感季同期(2016至2020年同期病例數為256至845例、死亡數41至137例)。指揮中心提醒,天氣預報指出,本周有另一波冷空氣南下,各地氣溫將明顯下降,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狀況,並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民眾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就近就醫並充分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
2021-01-23 醫聲.疫苗世代
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來了!你在危險排行榜上嗎?這些人當心感染風險多3倍!
冬季健康三大殺手?哪些人要注意肺炎鏈球菌感染? 新冠肺炎大流行迄今未止,進入冬季後更需注意肺炎感染。醫師提醒,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單只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都是常見致病原因。其中「肺炎鏈炎菌」即隱藏於環境之中,相較於「新冠肺炎」對國人而言感染機會可能更高。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提醒,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高風險族群,包含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壓以及體重過重的患者。其中慢性病會影響正常器官運作,因此更要注意肺炎感染風險。 冬季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醫師教4招自保方程式! 防範肺炎鏈球菌感染,洪暐傑醫師表示,最基本的就是做好保暖、勤洗手、戴口罩,並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的生活習慣,患有慢性疾病的族群,更要時時注意定期回診、控制病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洪暐傑醫師說明,若不幸罹患流感或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施打抗生素也未必當下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如提前透過疫苗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因此洪暐傑醫師建議,預防勝於治療,不論是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都應提前施打做足防護準備。 肺炎鏈球菌疫苗怎麼打?打疫苗有哪些優點? 肺炎鏈球菌疫苗分成兩種,早期為多醣體型疫苗,施打後需五年再施打一次。但研究發現五年後再施打第二次並無助於抵抗力上升。醫學進步下發展出了結合型疫苗,除了會刺激免疫力之外,更能使身體產生「免疫記憶力」,日後若遇到病菌,身體就會產生抗體。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先施打結合型疫苗,再施打多醣體型疫苗,兩者都施打防護力會更加完整。 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提升防護力、感染率大幅下降50%,同時可大幅減少75%肺炎重症的機率,甚至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差距更高達3倍之多。呼籲民眾保護好自身健康安全,盡早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同場加映:長輩不打疫苗怎麼辦?醫私藏說服四招快筆記 不少民眾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概念仍屬陌生,或是難以說服高齡長輩接種疫苗。對此,洪暐傑醫師分享,可以透過不同角度與長輩溝通,增加高齡長者施打疫苗的意願。 第一招:「生命無價」說服法: 有些長輩注重生命健康安全,可協助評估施打疫苗與和未打疫苗的風險差異。 第二招:「點光明燈」說服法 有些長輩堅持不打疫苗,認為感染肺炎鏈球菌是運氣問題。醫師建議,不妨從「點光明燈」的角度提醒長者「有注有保佑」,疫苗的完整保護力,勝過以「運氣」守護健康。 第三招:「生病花錢」說服法 台灣長輩多將家人擺第一卻忽略自身健康,可以抓住長被的心情,提醒長輩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需要子女請假照顧,影響家人生活,更有利於提升這類長輩打疫苗的意願。 第四招:「為小朋友好」說服法 長輩多視孫兒女為心頭肉,醫師建議可以從保護家中幼童的角度說服長輩,透過長輩疼惜金孫的心情,提升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意願。 《延伸閱讀》 .哪些人要打疫苗防肺炎?醫籲:肥胖、抽菸、多重慢性病最危險 .腎友感染肺炎死亡風險恐多5倍!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增保護力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大研發鼻噴劑取代注射流感疫苗 將應用新冠病毒防疫
清華大學醫學科學系教授吳夙欽領導研究團隊,嘗試研發出適用所有類型病毒的廣效型流感疫苗抗原,並研發用鼻噴劑吸入取代注射的流感疫苗劑型,目前在預防雞禽流感已證實有效。清大今天指出,團隊計畫將廣效與鼻噴等疫苗設計概念應用於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提升疫苗的保護力及阻絕病毒傳播力。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不一樣,疫苗配製得用猜的,吳夙欽解釋,流感病毒的抗原,也就是血凝素蛋白常改變,「只要一變臉,免疫細胞就不認得,無法產生相對應的抗體。」清大指出,血凝素分子由球狀的頭部與軀幹組成,球狀部就像抗原的「臉」,各型病毒株長相都不同,吳夙欽團隊利用基因工程讓抗原的球狀頭部長出一層醣,用醣遮蔽的方式為抗原的臉蒙上面紗,來「騙」過免疫細胞,「只要看到流感病毒通殺不誤。」吳夙欽團隊還將抗原的軀幹去醣化,讓產生抗體的免疫細胞更能看清楚目標攻擊,吳夙欽說,經過去醣化的血凝素可誘導產生更多軀幹部抗體,對抗高度變異的不同抗原型流感病毒,就能開發出廣效的流感疫苗。清大指出,流感病毒主要透過呼吸道傳染,吳夙欽將研發出來的新型佐劑製作為禽流感疫苗,在學術機構的雞場進行小規模動物實驗,證實所有的雞吸入黏膜疫苗後,血清中都產生禽流感中和抗體,已取得台灣及美國專利,這項實驗結果令研究團隊信心大增,下一步將應用於研發新冠病毒的鼻噴型吸入式呼吸道黏膜疫苗。
-
2021-01-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買貴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陳時中:當時一定要買
流感旺季進入尾聲,加上南韓爆發施打流感疫苗者接連死亡事件,國內接種潮平息。據悉,疾管署去年10月底公開招標兩次流感疫苗共41萬劑,價格都遠高於第一、二次招標價,且疫苗預計要本月底才會送到各縣市恐「打不完」。對此,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回應,當初全世界都缺疫苗,售價比較貴,「整個來講,我們是一定要買。」陳時中說,秋冬開始之前,許多專家警示,冬天流感季加上新冠肺炎,兩者交錯關係,恐讓疫情變複雜,但是目前流感疫情控制差不多,去年第五周到第八周是最嚴重情況,今年疫情比去年疫情低很多。陳時中表示,以流感併發重症而言,到目前為止很穩定,前年11月1日到去年11月1日,重症病例明顯減少,本年度流感季僅一例重症個案,去年同期大約200多例,整年度下半年後,病歷就大幅減低,目前都沒有死亡個案。陳時中認為,上述數據說明就是疫苗產生的效果,再來也與大家戴口罩有關,今年我們疫苗打得比較快,今年疫情算是控制良好。去年開打之初,部分目標群打得比較慢,才會安排50到64歲緩打,目前整體打的速度就差不多。陳時中也提到,去前流感疫苗緊急講購時,記得那時候全世界都在搶購,是很多廠商幫忙才找到貨源,其中35萬就是賽諾菲疫苗,售價比較貴,「整個來講,我們是一定要買」,陳時中也不斷強調,今年流感疫情平穩,也看到疫苗有效果。事實上現在流感一定有效,針對外界最在意的「多的疫苗」會浪費嗎?陳時中說,從去年10月5日開打至今年1月21日,共接種544萬劑,剩下45萬劑。「新增購的疫苗,是因應大家需求增加,不會浪費掉。」陳時中說明,當初採購疫苗費用一劑815元,其實該疫苗在美國販售價格6.98美元(大約新台幣1707元),價格比也是一樣,新購疫苗一樣價差三、四倍。「價格我們都便宜很多」,當時全世界都缺疫苗,一開始價格是1200元,後來議價到1000元,在殺價到815元。陳時中說,感謝廠商那時候幫忙搶疫苗,「讓我們現在還有45萬劑可以打。」希望下半年流感重症、死亡可以降到最低,以目前疫情趨勢,疫苗打滿打足,口罩戴足,看來有機會。
-
2021-01-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窮國1月底起可陸續收到COVID-19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 )今天表示,預計從1月底到2月中之間全球最窮困國家可望開始收到COVID-19疫苗。此外,巴西今天宣布在當地臨床試驗的北京科興(Sinovac)疫苗保護力達78%。法新社報導,世衛疫苗事務負責人歐布萊恩(KateO'Brien)表示,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先前達成協議籌獲20億劑疫苗,第一批將於幾週內陸續發送。COVAX目標是讓每個參與疫苗取得機制國家,能在年底前讓各自國內2成人口接種到疫苗,92個低收入與中低收入國家也將獲得資助。COVAX是由世衛、全球疫苗與預防注射聯盟(GAVI)、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共同發起。歐布萊恩在世衛一場視訊活動被問及非洲低收入國家能多快拿到疫苗時說:「我們很可能1月底前就開始交付疫苗,就算1月底前沒辦法,2月初與月中前肯定能。這是讓92個非洲、南亞與其他地區沒有籌獲疫苗能力國家取得疫苗的方法。」華爾街日報與路透社報導,在巴西進行第3期臨床試驗的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具有78%的保護力,且100%能免於感染後惡化為重症,有望能廣泛援護開發中國家。參與防疫任務的聖保羅州坎皮納斯大學研究人員狄亞斯(Luiz Carlos Dias)說:「這是很棒的結果,若能防止轉為重症、住院、死亡,就能幫我們擺脫大流行泥淖。」華府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Development)的全球衛生專家雅達夫(PrashantYadav)表示,78%的保護力好到足以讓許多開發中國家會想採用,世衛也會考慮納入全球疫苗取得機制。巴西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是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的研發夥伴,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表示,臨床試驗詳細數據正提交給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審查,作為批准緊急授權依據。柯瓦斯在記者們追問下表示,參與受試的1萬3000名志願者裡有218例確診,218例中160例是施打安慰劑的對照組,58例是接種疫苗。有別於這款疫苗在其他地方的試驗,在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受試者裡有年長者,包含老年人在內,所有接種疫苗受試者都沒有出現須住院的病況,對重症的防護百分之百。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與另2款中國國產的國藥集團(Sinopharm)疫苗去年7月已獲北京核准緊急使用,但目前僅國藥旗下一款疫苗獲准在中國國內廣泛使用,先前的分析顯示這款國藥疫苗具有79%的保護力。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在土耳其的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的保護力高達91%,但土耳其的受試者僅1300人,在印尼的試驗結果還沒出爐。柯瓦斯希望北京科興總公司能整合3地的資料,訂出統一的保護力數字。雖然CoronaVac疫苗78%的保護力不及輝瑞(Pfizer)&BNT疫苗的95%及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94.5%,但已遠高於全球衛生機關當初基於防疫緊急所訂出保護力需50%到60%的門檻。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科學節目NOVA指出,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流感疫苗平均保護力僅約31%到44%之間。此外,北京科興CoronaVac疫苗能保存於一般冰箱溫度的攝氏2.2到7.8度之間,不像前兩者需超低溫保存,成本較低且更易於配送低開發國家。
-
2021-0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CDC:輝瑞疫苗嚴重過敏比率是流感疫苗10倍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官員今天表示,近190萬人接種輝瑞&BNTCOVID-19疫苗後僅21人出現嚴重過敏,雖是流感疫苗的10倍,但接種仍利遠大於弊。法新社報導,CDC資料顯示,去年12月14日到23日共為189萬3360人施打輝瑞(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合研製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通報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僅21例。CDC官員梅森尼爾(Nancy Messonnier)告訴記者們:「這相當於每施打100萬劑平均會出現11.1例嚴重過敏。」相較於流感疫苗平均每施打100萬劑僅約1.3例嚴重過敏反應,目前輝瑞&BNT疫苗引發嚴重過敏的比率約為流感疫苗的10倍。即便如此,梅森尼爾補充說,其實輝瑞&BNT疫苗引發的嚴重過敏「仍屬極為罕見」,人們最好還是接種疫苗,特別是在疫情大流行對健康危害更大的情況下。她說:「幸運的是,我們知道如何治療嚴重過敏反應,也都有在接種現場做好相關準備,隨時能為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治療。」根據CDC資料,21例嚴重過敏反應出現的年齡層從27歲到60歲,中位數為40歲,有19例接受腎上腺素治療。19例(約占90%)發生在女性接種者,接種後會出現過敏症狀的時間從2分鐘到150分鐘都有,中位數為13分鐘。21例中僅4例需住院,當中3例進加護病房,17例是在急診室接受治療,截至這份研究發表時,20例已出院回家或已復原,沒有致死案例。嚴重過敏反應症狀包括起疹子、吞嚥困難、舌頭或嘴唇腫脹、蕁麻疹、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噁心以及持續乾咳。有關單位建議有過敏史的人避免接種目前獲准的輝瑞&BNT、莫德納(Moderna)疫苗,也要求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者別接種第2劑。「華盛頓郵報」指出據他們彙整的資料,目前美國平均每天約2670人染疫病故,在CDC這份研究完成後,後來又發生數例嚴重過敏通報,讓總數來到28例。
-
2021-01-06 科別.感染科
史上最晚流感重症 77歲嬤沒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人人自危、乖乖戴口罩,過去季節性傳染病如腸病毒、流感都幾乎消失,但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國內傳出首例流感重症,為一名北部77歲女性長者,是史上最晚現蹤的重症病例。上周也出現本季首起流感群聚,為南部某托嬰中心,共五人確診感染H3N2。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該婦人感染A型H3N2病毒,去年12月底發病,未接種流感疫苗。在流感季出現首例重症,是否意味民眾衛生習慣鬆懈,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不分季節,流感病毒一直存在社區,每周醫院實驗室都可驗到少量流感病毒株。由於口罩政策及入境14天居家檢疫,流感疫情未起,莊人祥說,即使輕症疫情僅在社區散發,沒有造成大流行,A型流感分別為H3N2和H1N1兩種,H1N1感染者比較偏年輕族群,H3N2染感年紀比較大,嚴重度也比較大。社區一直有病毒,高危險群民眾感染,就有重症風險。莊人祥提醒,目前公費疫苗還剩15.3萬劑,呼籲符合公費接種對象盡速接種。據疾管署統計,去年10月至今年1月2日為止,流感重症人數僅1人、無人死亡,去年同期重症人數達583人、其中87人死亡。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1月現流感群聚急重症首例不稀奇。過去全民戴口罩前,流感群聚及重症個案約12月前就會出現,自109年2月起,口罩政策上路,流感確診人數減少八成,這都是戴口罩立大功,籲民眾繼續落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僅防範新冠肺炎,對各式各樣傳染病防治都有益。
-
2021-01-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防流感 中藥搭西藥增抵抗力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季節,民眾除施打流感疫苗外,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也是防範病毒入侵方法,就中醫觀點看, 提升免疫力就是強化抗病的能力,中藥搭配西藥對抗流感病毒,具有相輔相成效果。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朱世盟表示, 流行性感冒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傳染力與引發的併發症,台灣每年因流感引起併發症的65歲以上民眾占8成,老人家免疫力不足是高危險群,且即使接種疫苗,也不代表能高枕無憂,平常飲食仍要保持均衡、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以提升免疫力。朱世盟說,中醫對提升免疫力有獨到處,適當使用中藥可保持免疫系統平衡、抵抗外來病毒入侵,例如清熱解毒類的板藍根、魚腥草、金銀花等,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及細胞吞噬;補益類的人參、黃耆、枸杞等,所含的人參皂苷與枸杞多醣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作用,黃耆多醣則能提高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與誘導干擾素產生。朱世盟提到,臨床上,若有患者以西藥對抗病毒,搭配中藥治療,發現流感病毒被抑制的時間更快,發燒等症狀緩解也更迅速。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000萬劑來自AZ疫苗3月來台 陳時中:最快半年接種完成
指揮中心洽購新冠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straZeneca疫苗1000萬劑,預期最早明年3月可能供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流感疫苗接種經驗,600萬劑需耗時四個月施打,預計1000萬劑最快半年接種完成,2000萬劑以上疫苗恐需一年接種。陳時中表示,接種疫苗時程「不能操之在我」,國內預計全數購入3000萬劑疫苗,若如期來台,短則需花費半年、多則需一年,目前初判疫苗的效期大約是一年,接種一年可能是合理的時程,但是很難說,今年流感疫苗在國外傳出不良反應,民眾就不敢接種。我九大類優先接種對象依序為33萬名醫護人員、14萬名防疫人員、警政9萬人、安養機構15萬人、國軍20萬人、300多萬名65歲以上長者、300多萬成人慢性病患、3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50至64歲成人。陳時中強調,新冠疫苗施打會訂定優先順序訂出總目標值,指揮中心會觀察國際施打的效果,有些疫苗接種在老人身上有效,有些打小孩有效,承諾會訂出策略,「但我們希望打愈多愈好,後續還有幾家廠商我們繼續談」,量要先弄起來,還是對國產疫苗抱以希望。
-
2020-12-30 名人.黃軒
台灣冬天真的會冷死人!醫師:小心「1月份」心肌梗塞猝死
台灣冬天低溫,真的會「冷死人」,而且天氣越冷,死亡率就越高。國外的統計國外的統計數據均顯示:冬季,尤其是「1月份」,是冬季心肌梗塞死亡最高的月份。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1月是心肌梗塞死亡的高發期。英國公共衛生局公布,曾在2015年1月冬季,數據顯示當年心肌梗塞死亡,達到近十年來1月死亡率的最高點,也超過過去10年1月平均死亡率30%,更都高於同年其他月份。國內的統計在溫度24℃的基準下,每下降1℃,台北居民因心肌梗塞而住院的比率會上升2.6%,而地處更南緯度、對氣溫變化更敏感的高雄居民,心肌梗塞住院率會上升4%。心肌梗塞引發的心律不整,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研究分析1999-2008年台北氣溫變化與居民死亡率的關係,發現在台北氣溫中位數18.8℃的情況下,只要氣溫下降10℃,2星期內因寒流效應引發心肌梗塞的相關死亡率就會上升36%。血管病變死亡,已經不是老人專利據衛福部之前的統計,每天平均93.3人因心肌梗塞相關疾病死亡,而過去10年中,50歲下的族群,因心肌梗塞死亡率則大幅成長25%,病發年齡年輕化已逐漸成為趨勢。寒流的「延遲效應」在台灣心肌梗塞死亡者達40.6%,這高出惡性腫瘤的36.5%,也比癌症更致命多了。寒流造成的氣溫驟降,不僅會立即反應在猝死,也會有“延遲效應”:在寒流過後,2-3個星期裡,會陸續因寒流誘發病症而加重死亡。另一文獻也是提醒大家,這心血管疾病,最容易在冬天發病 : 冬天溫度每降攝氏1度,未來1個月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會增加2%。也別忘了,冬天也正值流感高峰期,研究顯示,「流感增加心肌梗塞風險高達6倍」,這可比因接種流感疫苗後的死亡風險更高,還是快速去接種流感疫苗吧,不要心存僥倖。冬天真的會「冷死人」冬天低溫,真的會「冷死人」,天氣越冷,死亡率就越高。預計1月份,會有很多人因心肌梗塞猝死呢。你還不相信嗎?怎麽可避免冷死人?國民健康署禦寒8大要點1. 要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 要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 要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者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特別提醒65歲以上長者,晚上睡覺時,記得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4. 不大吃大喝及不過多情緒起伏: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5. 不宜泡湯或泡澡: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6. 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7. 要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8.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資料來源:https://bit.ly/38K739B、https://bit.ly/2WSdn9thttps://bit.ly/3rGFhTO、https://bit.ly/3n5m9vy※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0-1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採購進度 陳時中:10天內說明
多位立委今天在立法院會質詢新冠疫苗採購,但衛福部長陳時中僅稱,施打覆蓋率要到65%才有群體免疫力,最晚10天內說明。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因還在談判無法揭露,不是衛福部故作神秘,盼國人體諒。立法院會今天繼續進行施政總質詢,多位立委今天關心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採購數量進度。台灣民眾黨立委高虹安今天質詢引用媒體報導資訊,詢問政府採購疫苗數量是否將超過3000萬劑,甚至冷鏈技術的設備與經費將由經濟部規劃預算。不過,擔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的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說,媒體報導與事實有所出入,經濟部也沒有規劃預算支應,媒體報導已造成談判困擾。陳時中呼籲國人稍安勿躁,最晚10天內,將對外公布說明。民進黨立委江永昌今天質詢指出,彭博(Bloomberg)更新全球抗疫韌性排名台灣從第3名進步到第2名,但同樣排名中全球防疫排名前20的國家,有10多個國家疫苗採購量覆蓋率超過100%,僅有5個國家覆蓋率不到50%,包含台灣僅有26.2%。江永昌表示,台灣防疫很成功,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明確的疫苗採購消息;立法院雖然體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疫苗採購數量保持最高機密,保有採購優勢,但國人都很擔憂疫苗採購數量是否充足。江永昌說,政府施打流感疫苗都會要求覆蓋率,詢問新冠肺炎疫苗覆蓋率要達到多少,才會有群體免疫力。陳時中表示,如果不計算新型疫苗,覆蓋率應該要達到65%。江永昌則追問行政院長蘇貞昌,若新冠疫苗的施打率最後沒達到65%,最後該如何負責,質疑難道要「隨人顧生死(台語:意指災難臨頭,大家各顧死活)」。蘇貞昌緩頰表示,購買疫苗現在是賣方市場,得跟其他國家搶,台灣用盡全力,希望能買到最好、最有效的疫苗,目前因為還在談判,所以無法揭露,不是衛福部故作神秘,盼國人能體諒。
-
2020-12-20 養生.聰明飲食
把貓、狗、豬、牛的數量加總都不如 全世界數量最多的農場動物是它
【文、圖/選自左岸文化《雞冠天下》,作者安德魯・勞勒】跟隨著雞,發現世界。──唐娜.哈洛偉(Donna J. Haraway),《當物種相遇》(When Species Meet)把全世界的貓、狗、豬、牛加在一起,數量都不如雞來得多。就算再把整個地球的老鼠加上去,雞仍然略勝一籌。家雞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鳥,也是最常見的農場動物,在當代的任何時刻,都有超過兩百億隻雞住在這地球上,算起來啊,每一個人可以分到三隻呢。而數量排第二的鳥類,是非洲的一種小型雀,叫做「紅嘴奎利亞雀」,也才二十億隻左右。目前全球只有一個國家跟一片大陸找不到雞。教宗方濟各常吃的去皮雞胸肉,並非梵蒂岡自己養的,而是從羅馬的市場上買來的,因為這個迷你小國沒有空地可建造雞舍。而在南極大陸,雞的存在是種忌諱。雖然每年慶祝新年時,坐落於南極點上的阿蒙森—斯科特科學考察站(Amundsen-Scott Station)都會準備烤雞翅,但為了保護企鵝免於罹患疾病,管理這片南方大陸的國際條約規定,生禽及未經處理的禽肉禁止輸入到南極。即便如此,大多數的皇帝企鵝雛鳥還是暴露在常見的雞源病毒之下。上述例外正好顯示出一項通則。從西伯利亞到南大西洋上的南桑威奇群島,雞隻幾乎無處不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還曾研究過牠們是否能在前往火星的旅途上存活。這種從南亞叢林進入人類生活的鳥類,現在成了我們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如果我們要移民外星球的話,八成也得帶上牠們。隨著我們的口腹之慾和城市建設日益擴張,雞的數量以及人類對牠們的依賴也與日俱增。「紋腹鷹吃雞,人也吃雞」,美國經濟學者亨利.喬治於一八七九年寫道,「但紋腹鷹增加,雞就變少,可是人越多,雞卻跟著變多。」在此之前,我從未想要探究為何雞會在一萬五千種鳥獸之中一枝獨秀,成為人類最重要的夥伴。之前為了寫報導,我走訪了中東、中亞和東亞的考古遺址,追尋著一個問題的答案:人類這物種,到底是為何以及如何放棄平靜的狩獵採集生活,轉而汲汲營營於繁忙熱鬧的都市、全球性的帝國、世界大戰,還有社群媒體?「城市生活」這項匪夷所思且徹底根本的改變,始於六千年前的中東地區,之後就持續改造地球樣貌至今。直到最近十年,都市人口超過了非都市人口,這是史上頭一遭。根據挖掘人員在阿拉伯一處海灘所發現的證據顯示,印度商人在四千多年前就善於利用季風越洋航行。我聽到這消息,就替一本雜誌寫了篇報導。這些在青銅器時代冒險犯難的水手們不僅開創了國際貿易,還觸發了第一波的全球經濟,他們將喜瑪拉雅山區的木材和阿富汗的青金岩(lapis lazuli,又稱天青石)帶到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城市,而此時埃及的石匠才對吉薩金字塔群進行了最後的裝飾。我交稿時跟總編輯提到,除了那堆古印度貿易商品遺跡外,考古學家們還找到一根雞骨頭,那有可能是這種鳥類進入西方的標誌。「這倒有意思,」總編說道,「你去追追看,看牠是打哪兒來的?為什麼我們吃這麼多雞肉?反正去搞清楚,到底雞是怎樣的一種鳥?」我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了。幾個星期後,我來到中東國家阿曼的某個海濱村莊,在那處沙灘遺址工作的義大利考古團隊正好回來,他們剛結束午後的阿拉伯海游泳時光。雞骨呢?「喔,」挖掘隊長一邊擦著溼漉漉的頭髮,一邊說著,「我們覺得認錯了啦。那骨頭八成是來自我們隊上某個工人的午餐。」由於雞既無法拉動古巴比倫的馬戰車,也不是把蠶絲從中國帶到西方的推手,因此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對雞並未有太多著墨,而人類學家向來喜歡觀看人們獵野豬勝於餵小雞。家禽學者則是醉心於如何盡可能有效率地把榖物轉換成禽肉,至於雞是如何散布到全世界,這件事對他們而言並不是重點。即便是充分理解動物對於人類社會建構之重要性的科學家,也不免忽視了雞。暢銷書《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德.戴蒙,把雞放在「小型家畜、家禽和昆蟲」這一群,如此分類固然有道理,但卻不像牛一樣得到足夠的重視。弱勢群體跟無名英雄都是新聞工作者熱衷報導的題材,但我們實在是太低估雞了,連在法律上都無視牠們。儘管雞肉跟雞蛋提供我們都市工業生活的動力,但根據美國的法規,如果雞是被養來吃的話,那麼牠們根本不被當做牲畜看,連隻「動物」都不是。懷特曾表示,「對都市長大的人來說,雞並非總是占有一席光榮之地」,他們如果想到雞,腦中浮現的只能像是「直接從歌舞雜耍劇跑出來的滑稽道具。」雖然蘇珊.奧爾琳在一篇二○○九年的《紐約客》雜誌文章裡,大力鼓吹頗受歡迎的「庭院養雞運動」,但貓狗還是占據最受歡迎寵物排行榜的榜首。假如明天醒來,所有貓狗連同那些奇奇怪怪的鸚鵡、沙鼠什麼的全都消失了,人們大概會如喪考妣、哀痛不已,但對全球經濟或國際政治而言,卻沒啥衝擊。然而這世界要是突然失去了雞,馬上就會面臨災難。二○一二年時,由於數百萬隻雞因病被撲殺,導致墨西哥城的雞蛋價格飆漲,示威群眾走上街頭,震驚了剛上台的新政府。墨西哥的人均消費雞蛋數高居世界之冠,所以該次事件被稱為「『巨』蛋危機」,也就不足為奇了。同一年,在開羅,價格高昂的雞肉則是助長了埃及革命,當時反對者聚集高呼「他們吃鴿跟雞肉,我們每天只吞豆!」而當最近雞肉價格在伊朗上漲三倍後,該國警政首長警告電視節目製作人,不要播放吃雞肉的畫面,以免造成買不起烤雞肉串的民眾心生不滿,進而引發暴力衝突。雞就這麼悄然無聲、沛然莫禦地成為人類社會的必需品。牠們雖然飛不太起來,但藉由國際貿易,倒成了世界上最會遷徙的鳥類。一隻雞身上五花八門的部位,最終可能分別落腳在地球的兩端──中國人買雞腳、俄國人要雞腿、西班牙人啃雞翅、土耳其人愛雞腸、荷蘭人拿雞骨熬湯,然後雞胸肉都賣到美國跟英國去了。這項全球化的生意牽連甚廣,比如堪薩斯州的榖物養胖了巴西的雞,歐洲的抗生素避免美國的雞群染病,而南非家禽場用的是印度製籠舍等等。「初看起來,商品是種再明顯簡單不過的東西,」馬克思如此寫道,但分析之後,商品卻變成「很古怪的東西,充滿形上學的微妙和神學的怪誕。」當我跟著雞繞著地球跑時,發現牠們也充滿出人意料的形上學及神學意涵。這種神奇的動物出自亞洲叢林,如今廣布全球,牠們被當做王室苑囿的明星,扮演過指引未來的要角,也曾化身為光明和復活的神聖使者。牠們在鬥雞場裡打得你死我活,我們以此作樂;被人類當做萬用醫藥箱;激勵鼓舞了戰士、情人以及母親。傳統上,從峇里島到紐約布魯克林,雞仍舊承擔著我們的罪孽,就跟牠們數千年來所做的事一樣。沒有其他動物能夠在跨越不同社會及不同時期的情況下,還能引起這麼多的傳說、迷信和信念。雞之所以能夠跨越世界,是因為我們帶著牠們行動。這趟旅程始於數千年前的東南亞,旅途中的每段進程,都需要人類幫上一把。牠們被裝進竹籠內歇息,放在獨木舟上,順著寬闊的湄公河而下,在一陣刺耳嘎叫聲中被搬上拉車,然後踏著沉重步伐的牛隻緩緩將其拉向中國的市集,再放進商人斜掛背後的藤編籃裡,一路左推右擠越過喜瑪拉雅山地。水手們則會帶著雞橫越三大洋,到十七世紀時,幾乎有人定居的各大陸,四處都能看到雞的蹤影了。一路走來,牠們填飽了波里尼西亞殖民者,促成非洲社會的都市化,甚至避免了工業革命初期的饑荒。達爾文以雞來鞏固其演化論,巴斯德用雞製造出第一支現代疫苗。而即便已經被研究了兩千五百年以上,雞蛋至今仍是科學的首要模式生物,也是我們每年用來製造流感疫苗的「容器」。家雞也是所有已馴化的動物中,最先完成基因體定序的物種。雞骨能緩解我們的關節炎,雞冠可撫平臉上的皺紋,也許不久之後,就能利用基因轉殖的雞來合成多種人類用藥。養雞可提供鄉村地區婦孺不可或缺的卡路里及維生素,使其免於營養不良的命運,同時還能增加收入,幫助困苦的家庭擺脫貧窮。這種動物還像是長了羽毛的瑞士刀,是種用途廣泛的牲畜,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任由我們取求。這樣的可塑性,使其成為所有馴化動物中最有用處的一種,也因此有利於我們經由牠們來追尋自身的歷史。雞可稱得上是鳥界的變色龍,且因牠們如魔鏡一般,映照出我們變化多端的慾望、目標和意圖,像是被當作有威望的物品、說真話的人、靈丹妙藥、魔鬼的工具、驅魔師,或是巨富的來源等,所以牠們也就成了人類探勘、擴張、娛樂以及信仰的標記。當代考古學家用簡易的網篩收集雞骨頭,便能看出人類在何時何地過著怎樣的生活;複雜的演算法及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則使生物學家有機會從基因的層次追蹤雞的過去,而這也跟我們的過去密切相關。神經科學家研究長期受虐雞隻的腦部,發現讓人不安的跡象──雞的智力很高,這也激發我們進一步理解自己行為的興趣。在現今的都會叢林裡,幾乎已經看不到活生生的雞了,牠們絕大部分都待在羅列成群、巨大幽閉的養雞場和屠宰場裡,外圍則以柵欄封鎖起來,將民眾拒於門外。現代的雞隻是科技的一大勝利,亦象徵我們悲哀、可怕的工業化農業。牠是史上最被精巧規劃生產的生物,也是世上最常被虐待的動物。不管怎樣,我們總是選了雞當做全球都市未來發展的能量來源,卻又往往對其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由於都市生活已經跟每日在農場裡真實上演的生死存亡太過脫節,因此有了橫掃歐美的庭院養雞運動,而且雞還能提供一種方便且價廉的管道,讓我們跟已然消失的鄉村傳統重新搭上線。這個趨勢或許無法改善數十億隻工業化農場雞隻的命運,但有機會幫我們恢復記憶,想起自古以來雞和人類之間豐富且複雜的關係,正是這種關係使得雞成了人類最重要的夥伴。我們可能會開始注視著雞,然後,了解牠們,改變對待牠們的態度。
-
2020-1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美專家:勿等待別挑品牌
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近6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今起在美國配送,和輝瑞疫苗相比,兩者的效能都達90%,專家建議若有疫苗可施打,儘早接種、別挑品牌。總部在加州聖荷西(San Jose)的「信使新聞」(The Mercury News)今天報導,第2個獲准上市的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 Inc.)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今天裝箱把首輪近600萬劑疫苗送上卡車,運往藥品零售經銷商麥克森公司(McKesson Corp.)配送中心,分配到加州及全美等地。這批莫德納疫苗的運送規模大於日前輝瑞(Pfizer)出廠的疫苗。此時正值美國疫情死亡人數攀升之際,專家擔心在接下來的耶誕與新年假期,美國人會因群聚室內而增加染疫風險。加州可望從莫德納獲得67萬2660劑疫苗,並從輝瑞獲得另外23萬3000劑疫苗,強化對第一線醫護人員和長照機構住民的保護力。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官網公布統計數字,美國已有超過31.5萬人因新冠肺炎病故。與輝瑞疫苗稍有不同,莫德納疫苗更容易運輸、存儲和分配,且能包裝在較小的容器中,以每箱100劑運送,有助於運達較偏遠的鄉下地區。許多人疑問,若能從兩種疫苗中選擇其一要怎麼選?還是要等到明年研究計畫中的下一款疫苗出爐再施打?報導引述一位生技主管、前聯邦政府疫情防範與疫苗資深顧問凱利(Ken Kelley)表示,民眾應在可得的範圍內盡快接種、別比較挑選。然而,疫苗目前在美國遇到的狀況是供不應求,且因如何公平分配出現爭議。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18日有逾百位醫護人員抗議院方,在分配新冠肺炎疫苗時優先給骨科、皮膚科醫師而非第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為此院方坦承錯誤,公開道歉。莫德納先前測試疫苗可達將近95%的效能;輝瑞製藥和BioNTech合作開發的疫苗據報有90%的效能。報導指出,莫德納疫苗比輝瑞疫苗容易有像是發燒、疼痛和發冷等副作用。這兩種疫苗都是利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技術,引發人體細胞對新冠肺炎病毒產生免疫力。莫德納疫苗需施打兩劑,間隔4週;疫苗在麻州諾伍德(Norwood,Massachusetts)和新罕布什爾州的朴茨茅斯(Portsmouth,New Hampshire)生產,需存儲在攝氏負20度(華氏負4度)。目前釋出600萬劑疫苗。輝瑞疫苗也需施打兩劑,間隔3週;疫苗生產地在密西根州卡拉馬朱(Kalamazoo,Michigan),需存儲在攝氏負70度(華氏負94度)。第一輪交付290萬劑疫苗。美國這一次對新冠肺炎疫苗的分配架構與之前分配H1N1新型流感疫苗相似,由州府和地方司法管轄區根據環境調整決策,並與疫苗的提供者合作管理疫苗。不過,新冠肺炎疫苗分發較以往更為困難,主因在於需要冷鏈物流技術和施打第2劑,加上衛生部門連月來管理疫情已負擔沈重。
-
2020-12-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死亡率是流感近3倍
歷經大約一年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已明確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比季節流行性感冒還糟。今天公布的一項研究恰好突顯情況嚴重程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率幾乎是流感近3倍。這項刊登在刺胳針呼吸道醫學(Lancet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使用全法國數據的研究強調,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更為嚴重。研究人員將今年3月與4月8萬9530名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住院病患的資料,與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底間4萬5819名因季節性流感住院病患的數據作比較。根據研究結果,相對於流感死亡率是5.8%,大約有16.9%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患在研究期間病歿。相關研究是在全歐首波疫情期間進行的,當時醫生們對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重症病患幾乎沒有治療方法。與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一起帶領研究的第戎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Dijon)教授昆汀(Catherine Quantin)表示,由於2018年至2019年流感季節是法國過往5年最致命的,因此兩者死亡率差異令人「特別震撼」。作者提到,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住院人數,是流感住院人數的兩倍。這項差異有部分可以解釋成對流感已具有免疫力,可能是因為曾經感染過,或接種過流感疫苗的緣故。研究也發現,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病患,有16.3%需要在加護病房治療,比流感患者的10.8%來得多;而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者待加護病房的平均天數也幾近是兩倍之多,意即平均需要加護治療15天,流感病患則需8天。這項研究也指出,18歲以下的孩童和青少年因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住院者占1.4%,遠比因流感住院的人占19.5%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