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醫療.泌尿腎臟
搜尋
洗腎
共找到
1185
筆 文章
-
-
2024-05-23 醫療.心臟血管
屏東心搏過緩病患福音! 在地接受全球最新醫療科技 併發症少、高生活品質
65歲的陳伯伯住在屏東,經常感到頭昏無力、走路會喘,到醫院檢查後發現陳伯伯心跳速率低於正常值,被診斷為「心搏過緩」,為了避免後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醫師建議陳伯伯安裝心臟節律器。原本陳伯伯很擔心,害怕手術併發症風險、術後修復時間長、往後行動可能會受限,但醫師說現在有新型無導線心臟節律器,可以解決陳伯伯的疑慮,而且不用跑到都會區的醫院,在屏東當地就能擁有新型醫療產品的選擇,享受優質的醫療照護。像陳伯伯這類病理性「心搏過緩」的患者,以熟齡族居多,通常與上了年紀心臟功能退化、藥物反應、心律不整相關。屏東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鄭錦昌呼籲,「現在有很多智慧裝置可監測脈搏,也可用血壓計測量心律,若每分鐘心律低於50下,建議到醫院找心臟科醫師做心電圖檢查或配戴24小時連續監測儀,因為一旦心跳停止3秒以上,會造成活動上的障礙,甚至還會有昏厥、死亡等危險。」一旦確認病人屬於病理性的「心搏過緩」,表示病人心跳過慢,心臟無法將身體所需的養分與氧氣輸送至全身,輕則會有頭暈、虛弱的狀況,重則有昏厥等致命風險,通常醫師會建議植入心臟節律器,仰賴心臟節律器輸出電流,以刺激心臟肌肉,維持心律穩定。新型無導線節律器,技術成熟傷口小除了傳統的心臟節律器,現在病患還多了一項新的選擇,新型節律器體積小、無導線,可縮短恢復時間、減少手術併發症,對病患來說是一大福音。新型節律器專家林彤宥醫師,是屏東優先拿到心律醫學會以及健保署認證裝置資格的醫師,自創院以來,屏東榮總已是屏東地區,執行多數無導線節律器植入的醫院。林醫師解釋,傳統節律器需開一個5-6公分的傷口,把傳輸電流的導線透過鎖骨下靜脈,固定在心房與心室中,再將節律器的電池放在皮下的筋膜層,手術時間需2-3小時。而新型無導線節律器直接將導線和電池合併,大小如一顆膠囊,可採用心導管的方式,從股靜脈把無導線節律器植入並固定在到右心室內,手術過程大多只需1小時內。在預後方面,傳統節律器術後一個月之內,為預防導線移位,開刀側手臂不能做太大的動作,且電池放置於胸前皮下位置,不少患者反應有異物感,同時傳統手術傷口較大,感染風險高,對於洗腎患者、糖尿病患者,或有凝血功能障礙、傷口癒合緩慢的患者較不友善。新型無導線節律器不會在胸前留下傷口,因此不會產生異物感。也由於沒有導線的植入,也避免了相關的長期併發症。此外,傷口較小,感染風險也較低。術後運動限制與洗澡的限制較少,病人的生活能迅速恢復,生活品質得到顯著的提升。林醫師提及,「國外自2013年新型無導線節律器問世以來,已有10年研究數據顯示,無導線節律器安全性高,手術過程造成血管的併發症小於5%,安裝後脫落的機率小於0.1%,顯示技術已相當成熟。」預後可正常運動,且撞擊耐受性高至於新型無導線節律器是否可申請健保給付?林醫師說明,健保自110年已有條件地將無導線節律器納入健保給付中。若是臨床上證明,雙側鎖骨下靜脈均不適合植入導線。例如一側放置人工血管、另一側存有洗腎廔管之病患等,通過事前申請可獲得全額健保給付。有些病患雖然不符合給付條件,但是在多方考量下,也有患者願意自費使用新型無導線節律器。最讓林醫師印象深刻的案例是,曾有一位病患因心臟已開過兩次刀,為了減低心臟的負擔與減少手術的風險,選擇自費安裝無導線節律器,結果術後不到兩個月,他意外出了一場車禍,駕駛座的安全氣囊爆開撞到胸部,倘若當初他裝的是傳統節律器,電池遇到撞擊可能會被撞壞及感染的風險,還好他當初選擇的是裝在心臟裡的新型「小膠囊」,遇到撞擊時有肋骨保護,不易損壞。另外,還有一位阿嬤為了維持運動習慣,一樣選擇自費安裝新式無導線節律器,術後可以維持打高爾夫球的習慣,也可以吊單槓、重量訓練等手部大動作的運動,不會有任何限制。「以目前屏東榮民總醫院接受無導線節律器植入的患者,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都是自費置放新型無導線節律器,且根據術後追蹤訪問,病患都認為生活就像手術前一樣沒有受限。」林醫師說明,新型無導線節律器必須從大腿鼠蹊部位置進行置放,除了少數病患下肢靜脈沒有通路可走,或鼠蹊部曾接受手術併發感染,否則大多數情況下,若是符合適應症,都可以接受新式手術。新醫療之光!屏東榮總完整移植高階醫療團隊鄭錦昌主任指出,過去屏東病患需要到高雄,才能進行高階手術,有鑑於心臟問題越來越普遍,屏東榮民總醫院從開院時就特別重視心臟內外科,將高雄榮民總醫院整套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檢查室等,整套完整移植到屏東,成為屏東心臟科指標醫院。除了傳統手術之外,屏東榮總醫療團隊也專精於微創手術,像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都可用新式微創手術治療,包括無導線心臟節律器等都是目前最新發展的技術。裝置心臟節律器的病患,術後需要每半年進行追蹤檢查,屏東榮總提供公立醫院先進的醫療技術以及完善的術後追蹤服務,屏東鄉親可以免去舟車勞頓的不便,在地享有全方位、高品質且專業的照護。
-
2024-05-20 焦點.元氣新聞
醫院的「生理食鹽水」比礦泉水還便宜,品質是否需要擔憂?解析「永豐化學」關廠對醫療輸液的巨大影響!
生產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注射液等藥品的永豐化學公司,因違反「藥事法」PIC/S GMP相關規定,遭勒令關廠,造成藥品傳出缺藥情形,恐影響民眾手術、洗腎。食藥署指出三大缺出勒令「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停業,竟導致大型醫院所使用的輸液產生缺口市占逾七成的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屢次違規,日前因展延許可證時,被發現實驗數據造假等,遭到食藥署勒令停業,進而導致大型醫療院所手術、洗腎室等需使用的輸液,包括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液、滅菌液等貨源頓時停擺,台大、長庚、北榮等醫院向藥師公會求助,事件才因此爆發,即將卸任的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政府應注意寡占藥品是否有壟斷或哄抬價格現象,衛福部預計本周找藥廠開會,盼補足永豐缺口。永豐化學生產項目:以大型生理食鹽水注射液、葡萄糖液、抗生素製劑為主,主要銷售對象為大型醫療院所。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永豐化學近期申請藥品許可證展延,食藥署在審查資料時察覺有異常,啟動機動性查核,發現永豐化學有三大缺失,實驗數據造假、人員無法執行產品異檢、屢發生違規且沒有改善,嚴重違反PIC/S GMP規定,加上許可證到期,依規定勒令停業,目前庫存至2024年6月。健保砍價竟導致品質不良的業者「寡佔市場」 如何改進有待公部門費思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健保連年砍藥價,導致部分藥品核價過低,有些藥廠即使持有藥證也不願生產,留下品質不良的業者獨占市場,永豐化學市占達七成,自認市占率高,一旦停產極可能造成缺藥,以為主管機關會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會持續偷工減料。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永豐並非首次出包,先前曾因輸液含細菌,引發患者感染發高燒,院所通報主管機關後,案件才被爆出,生理食鹽水是醫院基本且重要藥品,單一廠商市占率又高,臨時找其他廠商也未必來得及製造、出貨,此事應該嚴正以待,以免後續影響病人安全。台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表示,永豐停業最根本原因是「品質出問題」,但健保藥價長期過低也是不可迴避的因素,近年藥價不斷被壓縮,物價又上漲,藥廠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製造意願低落,市場陷入惡性循環。衛福部長薛瑞元說,單一藥品變成「寡占市場」是必然現象,藥物專利期過後,學名藥投入市場,主要的競爭策略就是「價格戰」,最後僅會留下成本控制穩定的藥廠,但避免永豐案再發生,政府應注意二點,寡占是否會出現聯合壟斷、哄抬價格、供應、製造出問題,醫院儲備物資是否足夠,也應設有高關注藥品清單,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生理食鹽水等藥品短缺 衛福部邀集多家藥廠協調產能食藥署指出,台灣目前共有南光、信東、台灣大塚、台裕、濟生等五家國內業者提供替代藥品。王德原呼籲藥廠擴產或調動產線持續幫忙,以提供更多產能會朝這方向來努力。永豐生產生理食鹽水庫存目前可提供至6月底,葡萄糖注射液則還有3至6個月庫存。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明與國內製造生理食鹽水等藥品藥廠舉行會議,將會一家、一家的談,主要是討論生產價格、產能等細節,目前醫院、永豐及其他廠商都仍有庫存,尚未出現斷貨,不至於影響治療情形,民眾不須恐慌,並會確保藥品供應無虞。衛福部準次長林靜儀則於臉書表示,醫院點滴輸液因藥廠不符GMP標準,食藥署予以封廠,致短期供貨吃緊,目前確保臨床輸液供貨業務進行中,食藥署已進行控貨,避免囤量行為影響供應;除請其他合格廠商增加產能外,同時已啟動專案由其他藥廠供貨。至於輸液價格部分,葡萄糖注射液今年4月已調高藥價,是否未來藥價調整,會另案討論。此次為藥廠違反「藥事法」57條GMP製程問題短期供貨短缺,會先行處理緊急增加製成及專案進口。相關會議已排定明日召開。藥師公會理事長對食藥樹的處理邏輯表示憂心,原因恐出在「健保核價」黃金舜對食藥署的邏輯「難以認同」,要求藥廠的生產線重新建立、投入生產,政府應保證利潤、數量,如今詢問食藥署關於永豐化學公司何時可重新生產,也是一問三不知,如果永豐恢復生產後,是否影響其他藥廠恢復生產的權益,均應先通盤研議及檢討,不是「只出一張嘴」。黃金舜解釋以永豐生理食鹽水售價,500cc一袋為25元、1000cc一袋35元、2000cc一袋為55元、3000cc一袋68元,有些產品甚至比礦泉水還便宜,可見健保核價確實出現問題。國內領有生產生理食鹽水藥證的藥廠有5、6家,但健保核價過低,部分業者採少量、零星生產,或因沒有利潤而退出生產,如今永豐化學公司甚至傳出偷工減料的情形,而被食藥署勒令停工。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營養師是醫療團隊的重要成員
【編者按】:本週以「沒有特定主題」邀請幾位常在醫病平台撰稿的「文膽」將他們正在思考的問題,即時形之於文字,幫忙我們度過這幾年來從未發生過的窘境:「編者清晨驚醒,突然發覺手上還沒有已經三篇『成團』的文稿。」做夢也想不到的是,這幾位「武林高手」接到這「廣邀天下英雄」的呼籲之後,居然能即時伸出援手,讓我們即時收到了以「雜牌」成軍的三篇文章。一位負責處理醫院醫療爭議的醫師說出他的心得,「關懷小組透過真心的溝通,讓已經發生的不幸事件,讓病人與家屬了解事件發生的經過,避免誤解而帶著遺憾與憤恨」。→延伸閱讀一位專門負責醫院安寧療護的醫師在接到家屬提出要求停止所有的治療時,說出:「0到1之間是一個連續的照護光譜,根據病人的病況與時光的推移流轉,我們往往可以在中間找到一個更適切的位置,幫助醫病雙方找到一個最適切的位置,讓每個病人都圓滿,這是作為醫者最快樂的事!」→延伸閱讀一位資深醫師當本身淪為病人時,領會到「營養師是醫療團隊的重要成員」,點醒了醫療團隊互相尊重感激的重要。這次的三篇文章比起過去每週以某一特定主題邀請專家發表看法的深入討論,可能更有活力更能反映時效,我們將再繼續嘗試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徵稿,讓「醫病平台」的深度與廣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說到醫療團隊,立刻使人想到醫護二個核心成員,不管到診所、衛生所和任何醫院,一定會和醫師與護理師直接互動,也幾乎都會碰到藥師、醫檢師、放射師。依照個人病情,也常會需要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放射治療師、聽力師、心理師、社工師等的服務,因此我們很容易想到這些專業人員都是醫療團隊的成員。營養師也是醫療團隊的成員,但是可能比較少接觸。提到營養師,大家立刻會想到的是團體膳食營養的設計、製備和監督執行工作,尤其最近出現幾個餐廳的食安問題,和去年缺蛋相關的團體膳食問題,都會想到營養師的角色。這些年來減重、怕體重增加有關的飲食問題,也讓不少人想要營養師的幫助。我查了幾家醫學中心營養部的任務,可以把營養師歸納有下列五大類功能:一、個別對象健康狀況之營養評估;二、個別對象營養需求之飲食設計和諮詢;三、特定群體營養需求之飲食設計、膳食製備及供應之營養監督;四、臨床治療飲食之設計,及製備和供應之營養監督;五、營養教育和推廣,及營養衛教。住院病人,如果訂醫院的伙食,可能涉及第三和第四項功能。第一、二項功能可能在門診和住院時,經由醫師的轉診照會或個別申請(掛號營養門診)得到營養師的服務。我是注射胰島素三十年的糖尿病人,最近出現腎臟功能受損的跡象,新陳代謝科的主治醫師幫我轉介腎臟科醫師診治,也安排自費在糖尿病照護小組安裝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簡稱CGM),在個管師和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飲食、血糖和胰島素注射量的監測。糖尿病人特別要注意碳水化合物(五穀雜糧水果等醣類,以下簡稱醣類)的飲食種類和量,而腎臟病人要特別注意蛋白質(動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質)的質和量,以及礦物質的質量。而腎功能受損的糖尿病人,要同時注意醣類、蛋白質和礦物質的質和量,要維持體重和身體活動的能量,如何平衡飲食?這是大學問,需要專家來處理,因此我以自費去掛了營養門診。一個小時的門診時間,營養師很詳細評估我的健康狀況,包括糖尿病和腎功能檢查的資料,以及過去的飲食、運動、工作和一般活動的習慣,開了飲食處方:減少及限制每日、每餐蛋白質的量,略微增加每日、每餐醣類的量,增加每日、每餐油脂的量來維持足夠的熱量。營養師也提供資料告訴我們什麼是優質的蛋白質、醣類、蔬菜、水果和油脂。糖尿病照護小組的營養師整合了腎臟病營養師的處方,在裝了連續血糖監測器起,要我依照時間詳細記錄每天24小時的藥物劑量、食物名稱烹調方法、重量,和活動量。我們特別去買了以克為單位的食物秤來秤並記錄食物重量。這個秤很容易使用,把空盤子放上去,可以按鍵使盤子重量歸零,往盤子裡放入食物就會顯示食物的重量。經過幾餐訓練之後,記得一碗白飯是160克4份醣,一碗炒綠花椰菜120克2份蔬菜,一塊蒸傳統豆腐是80克1份蛋白質,二根手指大小的煎鮭魚是30克1份蛋白質。然後就是追蹤飲食量、胰島素注射量、活動量和CGM血糖變化,根據這些資料來調整達到控制血糖的目標。以我自己來說,早餐如果照最初營養師處方的3份醣(二片土司)和速效胰島素注射量,早餐後60分鐘血糖超過250(目標不超過180),持續二小時才略微下降到200。如果我出去快步走,走30分鐘就會下降,有一次上坡階梯多走二次,走的時間90分鐘,居然CGM響起低血糖(低於70)的警訊,讓我趕快吃二顆糖使血糖上升不至於在路上昏迷。之後個管師和營養師繼續指導我如何調整食物的量、吃的時間,藥物劑量,和運動量。這樣的互動中,自己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三十年的糖尿病經驗也讓自己知道一些自己身體反應的特點,因此自己也要把自己的經驗和需要,反應給個管師和營養師。尤其是糖尿病照顧小組的任務結束之後,自己和家人要持續的調整,使血糖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狀態,不致於低血糖造成危害,控制好糖尿病和適當的飲食也能減緩腎臟功能的降低和惡化。我們仍然在繼續努力中!謹以自己的經驗報告,感謝照顧我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也希望這個報告有助於讀者認識營養師這個醫療團隊成員,以及知道糖尿病照顧小組,如何幫助糖尿病人積極處理糖尿病,減少糖尿病的併發症。現在健保署也在推糖腎共同照顧小組,促進糖腎病人穩定、減少洗腎。這些政策和醫療團隊的努力,相信能促進病人得到適當的醫療照顧,提高生活品質。延伸閱讀:5/13 醫病好好溝通,讓傷害降到最低5/15 醫病艱難的拔河——當家屬提出斷食善終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5-16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頭暈、疲憊、容易喘,慢性腎臟病導致的貧血該怎麼治療?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 林軒任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因腎臟負責分泌紅血球生成素 (EPO),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但當腎臟功能受損,紅血球生成素的分泌量會下降,使骨髓無法有效製造紅血球,就會出現頭暈、喘不過氣、心悸、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等症狀,通常會透過注射紅血球生長素(俗稱生血針)治療。造成貧血的原因相當多,以台灣最常見的缺鐵性貧血為例,通常是因為鐵質不足所導致,常見於月經經血量過多、動過胃部手術、癌症患者等,患者會出現皮膚蒼白、頭暈目眩、容易疲倦、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通常會建議患者多吃含鐵質量高的食物,或以口服鐵劑、靜脈注射等方式治療。造成腎性貧血的原因,除了上述紅血球生成素分泌量不足外,還包括紅血球壽命縮短、缺乏鐵質、維生素B12、葉酸、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的患者,就會慢慢出現血紅素下降的現象,但因為貧血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常常被人所忽略。診斷貧血的方式,是測量血液中的血紅素,正常人的血紅素12-17gm/dL,腎臟病患者血紅素目標大約10-11 gm/dL,小於正常值即為貧血。紅血球生長素是目前針對腎性貧血,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可以大幅改善症狀,也能減少輸血次數。但腎性貧血的治療目標,和一般貧血不太一樣,還會評估抽血數值及臨床症狀,為患者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針。【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5-15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數據背後的身體密碼 連續性血糖監測(CGM)改變你的飲食觀
吃飯配手機血糖值的變化,恐怕會嚇到沒辧法進食!連續性血糖監測儀(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的便攜式儀器,可以讓你在吃完一碗麵、一杯珍珠奶茶後,血糖快速飆高,立刻停止碗筷。中華民國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指出,一般人及糖友都可以利用CMG來監控血糖值的趨勢變化,由於血糖變化以每分鐘計算,民眾可以藉此了解食物及份量對血糖的影響,擬訂健康管理計畫。CGM是最新的血糖監控方式,首先須在手臂上貼上一個50元硬幣大小的感測儀器,透過皮下注入一個極細的軟針,軟針前端有一個葡萄糖感應器,可以測量每分鐘血糖,並連結到APP裡,「隨時隨地」提醒民眾。CGM目前監測時間會長達十天或十四天,長時間了解血糖變化,可以讓民眾了解食物的耐受性及代謝情形。記者實測十天後,最大心得,就是吃東西變得謹慎,原本以為麵食取代米飯,應該對血糖的變化還好,沒想到麵食造成的血糖波動高過米飯;而空腹吃水果也容易至血飆高。十天的經驗裡,發現飲食習慣會導致血糖起伏不定,最好的方式是先吃青菜,再吃蛋白質,最後是主食澱粉,血糖波動比較不會太大,即使想吃零食或甜點,飯後立即食用,不只食物的分量變小,可避免血糖變化。陳宏麟指出,對於糖友而言,自己扎針驗血糖是多重打擊,不只要花錢買針及試紙,二是扎針帶來的恐懼,三是面對血糖值的數據,這些方式都讓扎針驗血帶來不便,而CGM可以將它當成了解血糖波動的工具,無論是健康者、糖尿病友或新陳代謝症候群的人都適用,甚至是可以連結遠端家人,讓在外的家人了解使用者的血糖變化。由於CGM會與手機的APP連結,血糖數值一打開手機就能清楚看出波動情形,陳宏麟指出,數據要經由管理才能變得有意義,民眾可以留意飲食的內容、份量及進食時間是否會造成血糖的變化,若血糖變化極大,那就代表須要改變自己的飲食行為;而糖友也可以藉此了解,運動、睡眠、壓力等行為是否也會造成血糖波動,這些分析都是數據背後呈現的身體密碼。不過,CGM是採皮下組織間液的葡萄糖值,相較於指扎驗血糖是血液中的血糖值,會比較不準確,因此,須要固定校正,才能較準確的數值。至於CGM是否可以取代目前的扎針驗血糖,陳宏麟認為恐怕還有些困難,目前仍不建議當成藥物調整的依據。建議想使用的民眾可以和醫療團隊合作,能更適當解讀。【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5-14 醫療.新陳代謝
41歲男接受達文西手術 減重40公斤甩開糖尿病
41歲鍾先生罹患糖尿病3年,體重達113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42,也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白天精神狀況,一年前經由減重手術減去40公斤,目前體重維持72公斤,術後糖化血色素從原先的7.2%降至5.8%(正常值4-6%),無需再使用糖尿病藥物。肥胖是糖尿病最大的危險因子,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減重外科醫師李威傑表示,肥胖控制對於糖尿病治療扮演關鍵角色,亞洲人BMI≧25視為肥胖症,BMI≧27.5者建議執行代謝減重手術。因此鍾先生接受達文西減重手術,一個月減重40公斤,並且甩開糖尿病。李威傑指出,近年以減重手術治療糖尿病,是醫學科技的重大突破。目前減重手術主要為胃縮手術和胃繞道手術兩種,胃縮手術時間約40分、傷口3公分,胃繞道手術時間約1小時20分、傷口1.2公分,住院皆為1至2周;若採行達文西減重手術,縮短手術時間,傷口0.8公分,住院兩晚即可出院。不過,若是心臟衰竭、洗腎等內科疾病嚴重患者,並不適合施行減重手術。李威傑提醒,由於減重手術是胃腸道手術,因此術後必須修正飲食生活習慣,尤其抽菸患者術後要留意胃潰瘍問題,平時飲食較油膩者小心拉肚子,吃東西太快者要細嚼慢嚥避免嘔吐。目前衛福部健保署針對BMI32.5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壓及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施行減重手術治療給予給付。李威傑指出,若只是單純為了減重施行手術並不符合健保給付者,則必須自費約25萬元。
-
2024-05-14 醫療.泌尿腎臟
有血尿和腰痛症狀是急性腎絲球腎炎還是泌尿道感染?一表看懂
28歲小薇是一名上班族,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出現解尿疼痛、血尿症狀,有時會伴隨發燒,曾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最近感冒一周後,她發現尿液呈深茶色,儘管遵從醫師建議多喝水勤上洗手間,但血尿未改善且愈感疲勞、無精神,到醫院進一步檢查被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這次小薇沒有發燒、解尿疼痛或局部痠脹感等症狀,但有明顯血尿,經理學檢查發現,她的下肢水腫、腎臟兩側有敲擊痛,檢驗數據顯示腎絲球過濾率下降,並有血尿及蛋白尿,初步診斷為急性腎絲球腎炎或快速進展型腎炎,建議住院接受腎臟切片檢查及後續照護。「血尿和腰痛」是急性腎絲球腎炎常見症狀,但需與一般泌尿道感染作區分。腎絲球腎炎通常由腎臟免疫失調所引起,因感染症或自體免疫疾病,或原發自腎臟機能失調,臨床症狀有血尿、泡泡尿、腎絲球過濾功能下降或貧血。泌尿道感染病程較短,常伴隨發燒、畏寒及單側腎臟敲痛。急性腎絲球腎炎是腎功能在一或數周內急速下降,伴隨尿中有紅血球以「變形紅血球」型態呈現,若加上血中腎功能指數異常且有蛋白尿,應積極以血清學檢查及腎臟切片檢查,以正確診斷儘速治療保存腎功能,避免進展到需洗腎地步;泌尿道感染則需抗生素治療,並找出潛在原因,以避免再度發生。腎臟發炎在早期可能不易察覺,當發現尿液中有血尿、泡泡尿或其他異常時,請務必及時就醫進行檢查。早期發現腎絲球腎炎,充分與腎臟專科醫師討論適切的治療選擇,預防疾病進展,才能常保腎臟健康,享受快樂人生。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4 焦點.用藥停看聽
胃痛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長期吃會怎樣嗎?藥師解答止痛藥十大常見問題
藥局作為社區健康的第一線,對民眾扮演衛教重要角色,民眾的問題五花八門,小花藥師花逸修統整藥局第一線常見問題,幫助民眾更釐清健康與用藥知識。Q1:胃痛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A:不行,反而會更慘胃痛絕對不可以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應儘速就診,由醫師診斷病因。Q2:(情緒上的)心痛可以吃止痛藥嗎?A:情緒上的心痛沒效:)Q3:抗生素跟消炎藥有什麼不一樣A:消炎藥是可以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抗生素是拿來殺菌的,例如治療細菌等外來微生物引起的感染。Q4:抗生素可以消炎嗎?A:如果是細菌引起的發炎,把細菌殺死之後就不會發炎了。Q5:止痛藥都傷腎嗎A:錯!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跟鴉片類止痛藥不會。Q6:普拿疼會傷腎嗎?A:不會。不過,若長期服用藥物仍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意見。Q7:什麼麼止痛藥會傷腎A:我們簡稱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Q8:洗腎都是止痛藥害的嗎?A:不一定,血壓血糖血脂其實更重要。Q9:必須長期吃止痛藥怎麼辦?A:定期抽血、監測腎功能。Q10:止痛藥吃多久會傷腎?A:很難講,控制好三高跟定期監測腎功能更重要!以上是藥局第一線工作人員常見的止痛藥問題,很多民眾遇到疼痛會自行買止痛藥緩解疼痛,造成藥物濫用的情形,若有身體問題,仍應諮詢專業醫師藥師,為自身的健康做好把關。關於作者/小花藥師花逸修 社區藥局筆記Instagram粉絲數5.1萬為知識型藥師KOL 第一名長年關注藥局產業,希望整體產業更好
-
2024-04-15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醫界應讓民眾相信 提高健保費值得投資
欣聞民進黨主席、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啟動黨務革新三大任務,籌畫在五二○上任前,完成國家希望工程議題論壇,其中以「健康台灣」及「投資未來世代」最為迫切,要透過論壇為新政府的重點執政方針做好準備,來回應社會。準總統主張通過原則性「健康憲章」設計不同年齡、性別、族群的健康照護政策,投資癌症新藥基金、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確保醫療品質,全方位推動「健康促進」政策。個人非常認同上述針對台灣當前醫療問題所提出的改革方向。相較歐美日 台灣健保投資不足近年來,台灣醫界及公衛學者討論最多的是,台灣醫療保健的投資相較美國健保支出占GDP的18%,歐洲多數國家約12%,而鄰近的日本及韓國約10%,台灣的健保投資則只有6.4%,顯然相對不足。根據過去經驗,要人民繳更多健保費,並不容易。因此,要提升健保費率,須要政府的魄力及說服力去取得人民的認同。固然,錢不夠,醫護血汗,甚至出走,就不容易把照護的工作做得完善,全民就不會健康。可是,花了錢也不能保證人民就會更健康。要提升國人的健康餘命及癌症存活率等健康指數,則須要健保支付制度的重新規畫。台灣健保支付制度,最嚴重的謬誤是「論量不論質」,譬如,慢性疾病的預防及控制,最重要的是,健康的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而不是抽血、檢查及吃藥。可是,台灣的健保支付制度,卻完全忽視醫護專業的重要性以及醫師腦力、心力與時間的投入,只有檢驗、檢查、用藥及手術等有形的醫療處置才付費,而且,不論有沒有必要,做好或做不好,都照樣埋單。結果,很少醫師願意做白工,花時間在病醫溝通,費心去了解病人飲食生活習慣的偏差,耐心衛教,也無法幫助病人改變他們的生活,病情就不容易好轉。國人頻看病 醫療結果沒比較好所以,儘管健保提供台灣人民便宜又方便的就醫機會,台灣人民平均一年看15次病。歐美國家人民看病沒有台灣容易,平均一年看三到五次門診,醫療結果卻沒有比台灣差。台灣健保實施已近卅年,台灣人民的不健康餘年愈來愈長,洗腎人口也沒有減少,仍然號稱「洗腎王國」。美國癌症死亡率自1991年逐年下降,台灣仍舊增加中。很值得台灣政府、醫界及人民省思。因此,我建議賴總統賴醫師此次「健康台灣」推動,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如何「確保醫療品質」,確保醫療品質不應是空泛口號,要有具體、科學的方法,更要有執行結果的評量。當醫界要求人民投資健保的同時,相對的醫界也要向人民承諾,醫界會以可測量的方法確保醫療品質,用數字讓人民看到國人健康提升。唯有如此,才可能讓人民相信,提高健保費率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
2024-04-14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為何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這麼說?
我在2024-3-28發表紅麴保健品→腎衰竭、死亡,8年前就警告,之後有許多讀者來討論,其中以Elliot提供了最多寶貴的資訊。他前天(2024-4-9)的留言是:日本國內正在激烈辯論的議題,功效宣稱的合理性與客觀性、市售機能性表示食品/健康食品是否與功效宣稱般加註警示標語。日本消保會調查報告裡提出市售健康食品上架前必須提出過剩攝取與長期攝取的日本人“人體臨床試驗“之安全性報告,作為健康食品標示宣稱法規的制度改善方案。Japan’s CAA urges Food with Function Claims businesses to declare health hazards、Kobayashi Pharma scandal reignites debate on ‘functional food’ labels | The Japan Times*Consumer Affairs Agency (CAA) = 消費者庁 = 消費者保護會*Foods with Function Claims (FFC) = 機能性表示食品 = 小綠人健康食品引述李龍騰醫師:「我認為,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這類詞彙!顧名思義,食品就是食品,是為了供應人類每日所需各種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吃它們是為了讓我們維持必要生理機能生存下去,絕對不是為了治療疾病。生病了就是應該看醫師,並遵循醫囑用藥,而不是猛吞各種利用人工合成、又添加了各種賦形劑(讓食物成為錠劑、膠囊等形狀)等各種額外成分的保健食品……」不少人誤信保健食品是藥性相對溫和的「藥」,以致有病不看醫師,或者用藥之外,又將保健食品作為多多益善的「食補」來源,這些錯誤迷思不知害死多少人。留言裡所提到的「日本國內正在激烈辯論的議題」指的是一篇2024-4-2發表在NutraIngredients-Asia的文章Red yeast rice saga: Japan authority urges all FFC businesses to declare health hazards(紅麴歷險記:日本當局敦促所有FFC企業申報健康危害)。NutraIngredients是一家專門在報導和分析保健品的媒體,也就是說,它是保健品行業的夥伴。所以,由它來報導不利於保健品行業的新聞,就更凸顯了這個行業對民眾健康的深切危害。留言裡所提到的「引述李龍騰醫師」指的是一篇大前天(2024-4-8)發表在《新新聞》的文章小林製藥紅麴案當頭棒喝!保健食品「越吃越補」迷思 小心燒錢又傷身。文章的第一段是:前衛生署長、台大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李龍騰接受《風傳媒》訪問時直接了當地說:「我認為,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這篇文章的摘要是:紅麴製成的食品、保健食品被認為有助降低血脂與膽固醇,近年紅透半邊天。不料日本小林製藥生產的紅麴原料卻被驗出青黴菌類的軟毛青黴酸(puberulic acid),且疑似因此造成5人死亡、百餘人住院,其中多人因腎功能異常洗腎。由於相關原料也有輸台,且國內已有疑似個案通報,導致人心惶惶。更甚者,依法食品不得宣稱療效,但不少人誤信保健食品是藥性相對溫和的「藥」,以致有病不看醫師,或者用藥之外,又將保健食品作為多多益善的「食補」來源,這些錯誤迷思不知害死多少人。是的,我們的政府,不管是台灣、日本或美國,都是在幫助,甚至鼓勵保健品業者從事「不知害死多少人」的勾當。那些慫恿民眾服用保健品,甚至親自販賣保健品的醫師,請捫心自問,醫德何在。後記:Elliot留言:補上內文 “Kobayashi Pharma scandal reignites debate on ‘functional food’ labels | The Japan Times". 之連結,先前留言時漏掉。日本媒體對此機能性表示食品重新審視之報導與辯論不少,英語、華語編譯報導較少。紅麴事件後,韓國媒體則是針對其相似的“건강기능식품(健康機能食品)”審查制度進行探討審視,中國媒體至今倒是尚未見到對蓝帽子保健食品(国食健字)檢討的聲音。原文:紅麴歷險記+天底下根本就不應存在保健食品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骨折之後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師變成家屬時」,由三位醫師分別寫出自己的家人生病時的心路歷程。一位醫師正在為病人進行內視鏡檢查時,父親急電告知心臟不適,但他卻無法即時回家照顧、事後陪父親看病,發現自己以家屬立場對一些「司空見慣」的醫療作業,如不同醫療的選擇以及簽同意書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而對自己的醫療行為產生深刻的反思。→想看本文一位老人醫學的專家由祖父被發現倒地、骨折、臥床、意識混淆、到最後死亡的親身經歷,聯想到正在照顧的老病人面臨的生命末期,而感慨在高齡病房裡,照顧這些失能老病人的人生最後一段路,就如他所希望阿公能獲得的醫療照顧一樣,能走得「無病無痛」,走得有尊嚴。 一位退休的老醫師,寫出自己正面臨摯愛的胞妹罹患失智症的不捨。他深知,到目前為止,阿茲海默失智症的病程是一條走下坡的不歸路,不論做得好不好,盡量鼓勵失智者去做她還能做的。同時家人也要學會欣賞失智者仍保有的部分,不要為其失去的能力嘆氣、婉惜。在高鐵上收到爸爸的通知,阿公在凌晨於家裡仙逝。幾個月前,阿公獨居在家裡摔斷股骨頸,在地上躺了不知多久才被家人發現。因為習醫的緣故,爸爸第一時間通知我,詢問我的意見。我明白的說,不能開刀的話,半年內死亡率很高,但是多重共病和肺阻塞造成的麻醉風險太高,父執輩們討論完後,決定要保守治療。也許是本身功能保養得不錯,過一個月後,阿公慢慢可以用著助行器走一小段路,但是從那之後,他就沒有出去外面庭院走過。 骨折之後,爸爸他們不知道去哪很快找到一個協助照顧的外籍看護(之前因為阿公失智又懷疑人家偷他錢,一直沒有辦法請看護照顧),因此阿公的生活起居開始由看護來照顧。 爸爸和叔叔的送飯生涯告了個段落。兩個月前,失能且衰弱的阿公迎來一波很嚴重的肺炎,甚至在加護病房裡住了一週以上,雖然年紀很大有DNR且不插管,經過抗生素和非侵襲性正壓呼吸器(non-invasive ventilation)的治療,還是順利不帶著氧氣出院了。出院後,我回老家去看他,叔叔說阿公每天都在亂講話,譫妄後來就一直沒好過。 到這個月,功能退化越來越嚴重,出現失智症的精神與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BPSD),譫妄、疼痛如幽魂般圍繞著他,晚上也因為疼痛睡不著覺。兩天前,爸爸說,阿公使用嗎啡後比較可以休息了,我不知道誰幫老人家開了嗎啡,但我很感謝他。在非癌末病人身上使用嗎啡,很需要勇氣。我只跟爸爸說,如果真的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帶去給緩和科看看有沒有需要住院。今早,我收到通知,阿公在家裡安靜地走完他的一生。在我的認知裡,老人家實際上是死於幾個月前的骨折,我們能做的,便是讓他在這條路上走得較不辛苦。回到我們高齡病房的病人。前幾天,我從急診挑了一個類似的高齡老病人入住。婆婆是平常獨居,非常開朗的一位偏鄉長者,只是在兩個月前某次轉身跌倒摔斷股骨,在急診讓骨科看過,會診紀錄記述家屬不能接受手術風險,所以入住到高齡病房接受後續照顧。我記得每次走進病房時,總能聽見婆婆爽朗的笑聲,她最喜歡稱讚主治醫師說把她照顧得很好。某天查房主治醫師看著她,說她狀況很好,只有慢性腎衰竭,應該要考慮接受手術。但第二次的會診,或出院後門診骨科的回診,家屬都沒同意讓她接受手術。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把長者照顧到平安出院,且據看護所說,婆婆過了一個很不錯的農曆新年。這次去急診看他,婆婆合併褥瘡、尿毒症,腸胃道出血與可能的肺炎,意識改變與多重器官衰竭,處在瀕死的狀態。跟兒子談過後,我們確立了緩和及末期照護的目標,也依照婆婆之前的預立意見,維持DNR 不插管和不洗腎。於是她入住到我們病房接受安寧共照,希望在最後一程,我們能夠幫助緩解器官衰竭帶來的不適。在高齡病房裡,疾病的角色緩緩淡去,人的角色和症狀緩解的重要性浮了出來,在這些病人最後一程,我們希望失能的長者們能走得「無病無痛」,走得有尊嚴。就如我所希望阿公能獲得的醫療照顧一樣。延伸閱讀:4/1 角色易位的體驗——由醫師身份轉變為病人家屬
-
2024-03-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小林紅麴產品致腎衰竭甚至死亡,紅麴保健品還能吃嗎?教授這麼說
這兩天台灣主要媒體都在報導一則紅麴保健品導致腎衰竭和死亡的新聞,例如《公視新聞網》今天發表的高雄洗腎婦長期服用紅麴膠囊 用到小林原料食藥署將釐清關聯。它的第一和最後一段是(紅色字):高雄疑似出現小林紅麴相關產品的受害者,1名婦人去(2023)年診斷出急性腎衰竭後開始洗腎,1週洗腎3次;巧的是她為了降膽固醇,3、4年前開始服用大醫生技銷售的紅麴膠囊,家屬接到生技公司通知稱產品用到小林紅麴原料要下架,懷疑腎臟惡化恐跟小林紅麴原料有關。生技公司已通知日方,後續求償都會協助。不過食藥署回應,民眾選購的膠囊不是小林紅麴產品而是原料,是否有關聯還要調查。只是台灣若只吃到原料不是藥物而無法藥害救濟,是否導致消費者申訴無門?對此,食藥署尚無回應。而在日本方面,小林製藥也宣布再新增2起死亡案例,累計到28日上午已有4人死亡、106人住院治療,小林製藥為此召開股東大會,社長當場2度道歉。 最諷刺的是《自由新聞》發表的服小林紅麴原料膠囊 女子患急性腎衰竭。它的插圖是:事實上我在8年前設立這個網站之後不久就發表營養補充品的潛在危險,而其中有這麼一句話:紅麴米補充劑被認為對降低膽固醇“可能有效”。但在一項研究中,有三分之一的產品被發現受到Citrinin腎臟毒素的污染。去年我又發表紅麴成份中的Monacolin K會傷身,美國零容忍?,其中我引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發表的文章Red Yeast Rice: What You Need To Know(紅麴米:你需要知道的)。我把重點翻譯如下(紅色字):一些紅麴米產品含有一種叫做桔黴素(Citrinin)的污染物,它有毒並且會損害腎臟。在 2021 年對 37 种红麴米產品的分析中,只有一種產品的桔黴素含量低於歐盟目前設定的最高水平。 此外,四種被桔黴素污染的產品被標記為「不含桔黴素」。 在這8年裡我發表了至少1000篇文章,一再警告保健品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例如:2018:美國醫學會:該關注補充劑的危害了2018:補充劑摻假問題嚴重2023:保健品會殺死你嗎2024:維他命及補充劑的隱形危險,美國公視紀錄片至於小綠人認證是否就代表有效或無害,請看:2022:國家SNQ標章:認什麼證2022:Elliot留言集錦12:小綠人真的健康嗎2024:保健品危害,民眾自討的如果你沒時間看這些文章,那就簡單一句話:保健品在上市前後都不受監管,只有在發生重大事故之後才會被追究,所以,我才會說「民眾自討的」。後記:文章發表後的隔天小林製藥宣布發現出問題的產品含有puberulic acid(谷歌翻譯成青春痘酸),請看Kobayashi Pharma confirms 'puberulic acid' in beni-koji supplements。這個化學物是非常罕見,所以就更顯現保健品的危險是四面八方,無所不在。原文:紅麴保健品→腎衰竭、死亡,8年前就警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女:「你有蟲,不跟你約會!」為何?
男想約女的晚上去約會,女的冒出了一句話:「你身上有蟲,不跟你出去!」男的莫名其妙,「我那麼愛乾淨,注重衛生的人身上哪有什麼蟲?」女的悠悠的說:「你身上有精蟲!」原來女的大概心理因素,或以前有不愉快經驗,怕跟男生出去會懷孕!以前生理衛生教育不發達,以為男女在一起游泳會像魚一樣,會體外受精,甚至男女牽手或親嘴也會懷孕,對現代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天方夜譚了。雖然現代人那方面的生理衛生知識發達,但對人體健康知識而言,由於小學、中學教科書都沒教基本健康知識,所以其他的醫學知識都是很不足的!例如膽固醇高,是引起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子。而目前醫師可開的降膽固醇藥物有好幾種,雖然有些人會有一些副作用,但這些副作用都不致危害人體,也不一定會發生,但有人就是不愛吃降膽固醇的藥,寧可去吃一些保健食品。例如最近日本爆發的號稱可以降膽固醇的紅麴中毒甚至死亡案件就是一個例子,此類保健食品或稱健康食品,或許真的可以降低膽固醇,因為早年衛生主管單位核可的降膽固醇藥也是紅麴提煉出來的,但是這些藥品都經過動物試驗或人體試驗,其相關的副作用都會在藥物說明書(俗稱仿單)上說明清楚。一有嚴重的副作用,馬上就會下架。反之,這些號稱有效可以降膽固醇或食品或健康食品,是不須經過人體試驗或動物實驗就可販售,偶爾吃吃或許無妨,但如長期大量的吃,就可能有其他的副作用,如腎毒性就不得而知了。以前有一位法師,長期服用弟子奉上的健康食品、補品,幾年之後得了腎臟癌,不得不將其中一顆腎臟割除,但由於另一顆腎臟功能也不好,因此割除一顆腎臟之後必須靠洗腎維生,病理報告檢驗才知原來割下來的那顆腎臟除了有腫瘤之外,有中草藥引起的腎毒性變化,另一顆剩下腎可能也是有同樣的變化,因此腎機能不好必須洗腎求生。總而言之,怕男生身上有精蟲,就不敢跟他約會是過之而猶不及,但為了保健康,求諸人云亦云的保健食品,捨棄人體試驗的藥物而不用,也是另外一種偏執。因此,以客觀科學的角度,吸收接受正確的醫學知識、聽從專業的建議,才是保有彩色人生的正確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4-03-30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林三齊爬玉山躲過死劫!帶著感恩的在醫院心服務助人
衛福部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1年多前回到故鄉基隆接掌部基,視為公職最後職務。62年前,林三齊在基隆醫院出生,因此他對醫院、對鄉親有許多期許。去年成功帶領同仁提升績效,獲得病人和家屬認同,未來將持續守護鄉親的健康。兒時高燒傷聽力 改攻腎臟科林三齊年幼時體弱多病。1、2歲時常生病,曾長達2個月發燒超過40℃,醫師還說:「長大後,不是智能障礙就是耳聾。」家人後來花了不少心力,西醫治療搭配中醫中藥材輔助,才退燒保住性命。但因為使用太多抗生素,小學時他的眼睛和嘴巴周圍都黑一圈,青春期才消退。成年後發現左上肺有部分纖維化,猜想是小時候感染所致。讀醫學院時在馬偕醫院實習,林三齊原本想走心臟科,但發現聽不到教授所說的心臟雜音,才知聽力受年幼發燒用藥影響,因而改走腎臟科,並攻讀職業醫學取得碩士學位。林三齊在台北醫院行醫30年,腎臟病人來自士農工商各領域,分析洗腎病人70%是慢性病引起,40%起因於糖尿病、30%高血壓,單純腎臟問題才30%。他認為,台灣早年地下電台「賣藥」猖獗,是引發腎臟疾病的原因,因此提醒民眾不要擅自買藥,也不要亂吃補藥,大原則是沒有食藥署證字號都不要吃。不斷協調各單位 抗疫打勝仗林三齊醫療經驗豐富,曾任部北副院長,之後擔任醫福會副執行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成立集中檢疫所,在國門把關成為重中之重。林三齊的角色承上啟下,不斷溝通協調各單位,設法排除問題,調度資源,成功執行一次又一次的特殊任務。回到故鄉接任部基院長,林三齊奉行佛光山的「三好、四給」精神。他說,雖然自己不是佛教徒,但「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肯定是對的。有次去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看到牆面「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事後不斷琢磨含意,慢慢體會出四個「給」的意境,並運用在醫院管理。「給人信心」就是傾聽跟支持,給同仁動力。「給人歡喜」是讚美與鼓勵,大家用歡喜心做事情。「給人希望」是跟同仁有共同夢想,建立目標後擬定策略,追求共好。「給人方便」是體諒和關懷,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在下一道指示前,他通常會先想同仁會遇到什麼困難,並幫忙解決。爬玉山躲過死劫 要繼續服務多年來林三齊的早餐,都是蒸煮燕麥,加一點堅果;閒睱時會去爬山,帶著可愛呆萌的柴犬出門,是一大樂事。但2016年間,他與朋友攀登玉山,一行人為穿越坐在小徑休息的山友,紛紛跨越人群,林三齊選擇向右避開,卻不慎走入看似草地的邊坡山崖,失足墜落險喪命。林三齊回憶,他掉下去時,雙手拚命拉能拉的箭竹,一度有止住,但3、4秒後又往下掉,所幸落到山路下方約3層樓高位置停下來。跌落山崖的林三齊,造成左膝內側韌帶斷裂,獲救後仍忍痛勉強走了2公里,到排雲山莊待援。因為天氣不好,雖然聽到黑鷹直升機飛抵的聲音,但被烏雲阻擋看不見,當時被告知若10分鐘烏雲沒散開,就得放棄救援任務。結果烏雲突然散開藍天重現,他得以成功吊掛上直升機。同行夥伴都知道林三齊是孝子,說是剛過世的媽媽抱住他躲過死劫。林三齊領悟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帶著感恩的心,繼續在醫療體系貢獻及助人。林三齊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環境職業醫學現職:衛福部基隆醫院院長學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經歷: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衛福部台北醫院副院長、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評鑑委員、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76屆「台灣醫療典範獎」、衛福部所屬醫院第2屆優良暨資深醫師「資深典範醫師獎」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重於治療;篩檢、治療都要及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9 焦點.食安拉警報
寶林茶室死亡病例驗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超耐熱,清洗、煮沸殺不死!哪些食物裡有?
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疑似爆發食物中毒,累積18例身體不適通報,並且有兩人死亡。衛福部將此案視為重大食安事件,28日晚間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死者檢體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王必勝曝最新發現:驗出米酵菌酸信義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擴大,累積近20起身體不適通報,並且有兩人死亡。今日兩名死者(40歲男以及66歲男)已經解剖後,由於檢驗結果有重大發現,因此衛福部晚間8時30分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死者檢體確定採樣到「米酵菌酸」。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一共有18例相關個案,包含2例死亡、5例加護病房、1例一般病房以及10例返家休養。此次記者會因為法醫在解剖時發現,其中一個檢體血液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至於標準品還沒到為何可以驗出?王必勝解釋,國內有醫院還有標準品,因此提供台大法醫所檢驗。某位死者的檢體有驗出米酵菌酸,跟調查方向有很大關連,跟專家會議一致認同的方向吻合。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整理表此案源起39歲呂姓男子於22日皆同友人至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用餐,點了素食炒粿條、香蘭葉飲料,餐後持續腹瀉,身體虛弱,就醫後轉診至台北馬偕醫院急診,不料病情急轉而下,引發嚴重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使用呼吸器後,仍然不治,院方通報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而一般食物中毒都是急性腸胃炎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局部症狀,症狀也大多很快解除。為何此案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根據《聯合報》報導,一名不具名急診醫師推測,該個案可能係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所致,「米酵菌酸」毒性超強,只要一毫克毒素,就可能致命,大陸地區就曾爆發多起涼拌木耳、河粉等中毒死亡事件。什麼是「米酵菌酸」?台北榮總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毒素,常見於「Burkholderia gladioli」菌衍生,當米或玉米製品保存不當,就有可能出現,由於具耐熱性,加熱也無法破壞,一旦誤食,致死率高達三成。 國內尚未出現「米酵菌酸」中毒病例,楊振昌表示,看國外文獻,印尼、莫三比克、大陸都曾發生「米酵菌酸」中毒案例。根據中國大陸於2010年至2020年發表共170多人中毒的統計,其中160多人住院,死亡率近三成。其中2020年10月黑龍江省的「酸湯子中毒」事件,造成食用的一家12口中9人死亡 哪些食物裡可能有米酵菌酸?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食品安全衛教資訊指出,米酵菌酸已被證明存在於變質的穀類發酵製品、變質鮮銀耳及其它變質的澱粉類製品中,常見的食品有糯米湯圓、馬鈴薯粉條、甘薯澱粉等;而大部份中毒個案皆因自製的發酵食品或變質鮮銀耳所造成。米酵菌酸的危險性何在?中國大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肝臟外科主任姜楠曾在《健康報網》撰文談及米酵菌,它非常耐熱,一般的烹調方法並不能破壞其毒性。即使用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清洗或浸泡亦無法去除。一般發病症狀最早出現在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嚴重者會出現肝腫大、肝功能異常、肝昏迷等,甚至死亡;但患者一般不會發燒。中毒潛伏期最長為3天,多數為半天至1天。「米酵菌酸」會影響人體主導能量的粒腺體,影響身體無法產生能量,導致無法呼吸,對治療也沒有反應導致死亡。「米酵菌酸」目前沒有解毒劑,對於這類中毒患者,只能給予支持療法。食物中毒多是急性腸胃炎 7高風險族群提防敗血症而其實一般食物中毒多是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局部症狀。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包含年長者、幼兒、孕婦、癌症病患、肝硬化、洗腎、糖尿病等抵抗力不好的患者,可能合併敗血症,導致器官衰竭。一旦出現畏寒、噁心、嘔吐、腹瀉、高燒不退、意識不清、小便量變少等,就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顏宗海提醒,不管葷食或素食,保存不當都可能污染,所以都需要做好妥善保存,民眾到外面用餐,要注意餐廳整潔等衛生狀況;餐廳業者則要在準備餐點時,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如果食物放置在室溫之下,也要盡速吃完或放進冰箱。【參考資料】.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食品安全資訊.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8 焦點.食安拉警報
食物中毒怎麼辦?常見食物中毒6類型,原因及症狀詳解!就醫前必做一事保命
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出現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多人就醫且造成死亡、器官衰竭重症,民眾擔憂該如何預防這類事件。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表示,「病從口入」,食物中毒原因常見細菌、病毒感染,食材被化學物質汙染,以及吃到植物性天然毒、動物性天然毒等。食物中毒原因多 最快1小時出現症狀另外,食物加熱處理不足、未妥善保存、在室溫放置過久變質腐敗、生食與熟食交叉汙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佳、器具或設備不潔未清潔乾淨、用餐環境髒亂等,上述任何一個原因都可能導致出現中毒症狀,若再加上本身慢性病、抵抗力弱,則會加劇器官損傷。陳姿吟提醒,有問題的食物吃下肚後,最快1個小時就會出現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等腸胃道不適。而侵犯到神經系統,則會有心悸、胸悶、呼吸急促、視力模糊、肌肉無力等。只要發現在吃了食物後突然腹瀉、腹部絞痛、嘔吐,就要提高警覺快送醫。根據衛福部「111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台灣總共發生499案食品中毒案件,人數最多為諾羅病毒,其次分別是沙門氏桿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陳姿吟呼籲,做菜前、吃飯前都要徹底洗淨雙手,盡量不要生食,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要避免食物中毒,陳姿吟建議遵照衛福部的「5要2不」原則,記住洗、鮮、生、熱、存口訣,以確保食用安全。認識食物中毒以往我們多認為食物中毒頂多拉拉肚子、幾天就會好,但此次寶林茶室中毒事件,讓大家驚覺,原來食物中毒也會造成這麼多的死傷。以下元氣網整理有關食物中毒的常見類型、症狀、處理方式等,尤其要提醒,就醫前記得保留食品檢體,如情況嚴重,才能提供醫院檢驗,快速找出問題對症治療。食物中毒是什麼?食物中毒發生原因是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通常不會太嚴重,大多數人在幾天內就會好轉,但少數抵抗力較差之高風險族群可以會有較嚴重之併發症產生。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定義,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食物中毒類型食品中毒可概分以下6種:1.細菌:常見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2.病毒:如諾羅病毒、A型肝炎病毒等。常見症狀:腹瀉、腹痛、噁心、嘔吐、脫水、輕微發燒等。3.動物性天然毒:如河豚毒素、麻痺性貝毒、組織胺等。組織胺中毒常見症狀:除上吐下瀉,另還包括神經中毒症狀,如皮膚癢、臉潮紅、嘴巴麻、頭昏、發燒等神經症狀。4.植物性天然毒:如野生菇類、姑婆芋等。天然毒常見症狀:神經麻痺、嘔吐、頭痛等現象。嚴重時有感覺麻痺、運動失調、血壓下降、繼而肌肉鬆弛、引起之呼吸停止而死亡。5.化學物質:農藥、重金屬、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常見症狀:嘔吐、噁心、腹瀉、腹痛、呼吸困難等6.寄生蟲:如海獸胃線蟲。常見症狀:腹瀉、噁心、嘔吐、發燒、體重減輕等。台灣常見的細菌性食品中毒,原因食品有哪些?1.引起腸炎弧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2.引起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受污染的畜肉、禽肉、鮮蛋、乳品及豆製品等。3.引起病原性大腸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受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源。4.引起金黃色葡萄球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肉製品、蛋製品、乳製品、盒餐及生菜沙拉等。5.引起仙人掌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米飯等澱粉類製品、肉汁等肉類製品、沙拉及乳製品等。6.引起肉毒桿菌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主要為低酸性罐頭食品、香腸及火腿等肉類加工品及真空包裝豆干製品等。食物中毒症狀有哪些?食物中毒症狀可能從輕度到嚴重、非常嚴重不等,依感染到的不同細菌、病毒,症狀可能有所不同。一般食物中毒的最常見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另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甚至可能會因為食品中毒而死亡。食物中毒常見原因造成食品中毒的常見原因,如食品加熱處理不足、食品未妥善保存、食品調製後在室溫下放置過久、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烹調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調理食品的器具或設備未清洗乾淨及水源被污染等。食物中毒症狀多久會出現?需要就醫嗎?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週到10天。有問題的食物吃下肚後,可能最快1個小時就會出現噁心、腹痛、上吐下瀉等腸胃道不適症狀,但多數很快會解除。如症狀一直持續甚至惡化,一定要立即就醫。另高風險族群包含年長者、幼兒、孕婦、癌症病患、肝硬化、洗腎、糖尿病等抵抗力不好的患者,一旦出現食物中毒合併敗血症狀,需速就醫、不要等。疑似食品中毒,我該怎麼做?食品中毒之處理應把握下列3原則。1.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時應迅速就醫。2.保留剩餘食品檢體(密封並留存於低溫冷藏,不可冷凍),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3.醫療院(所)發現食品中毒病患,應在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如何避免食物中毒?1.要洗手:飯前、如廁後即處理食品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手部有傷口要包紮。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3.要生熟食分開:處理及盛裝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汙染。4.要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要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5.要注意保存溫度:食物冷藏溫度需低於7℃,拿出冰箱要1個小時內吃完。6.不飲用山泉水:飲水先煮沸,避免直接生飲山泉水。7.不食用不名的動植物:不知名的動植物,遵守「不採不食原則」。【參考資料】.衛福部食藥署.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7 醫療.泌尿腎臟
藥品別亂吃!一次瞭解「慢性腎臟病」5大警訊、8大高風險族群
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每8人就有1人有慢性腎臟病,但初期症狀不明顯,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表示,超過96%的腎臟病患者罹病不自知,一發現就是晚期,面臨洗腎風險。建議注意「高」、「貧」、「泡」、「水」、「倦」五症狀,更應該避免不必要和來路不明的藥物。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可能有腎病變吳麥斯表示,腎臟永續健康的關鍵在於定期篩檢、及早治療,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推估已逾12%,多數人是在前期階段,卻仍有高達96%未察覺。而腎臟病往往伴隨糖尿病、心衰竭等,每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可能發生腎病變,若是中度腎臟病合併心衰竭,死亡風險更是常人的翻倍。防止應注意生活中的危險因子他表示,目前最大的新興危險因子其實是不實的藥品廣告,同時應注意生活中的危險因子。「錯假訊息傳播速度太快,民眾很容易過度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吳麥斯表示,許多腎病患者因服用來路不明藥物造成腎病變,網路時代訊息傳播快速,民眾不應輕信效果跨大且來路不明的藥品。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醫師蔡信宏表示,部分民眾不當使用中藥、減肥藥,可能影響腎功能病問題,如今止痛藥頻繁使用也威脅國人腎臟健康,由於部分止痛藥會讓腎臟血流下降,若是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腎臟功能不好的民眾,會讓腎臟血流更加異常,導致腎性貧血,也更難代謝廢物出體外。●藥物識別3大建議:1.僅有研究資料,未有證實資料的產品別亂吃2.別輕易相信僅是個人經驗的推薦3.購買保健食品、藥物服用前先諮詢醫師●腎臟醫學會提供用藥5不原則:1.不聽信別人推薦的藥2.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3.不推薦藥品給別人4.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所販售的藥5.不吃別人贈送的藥腎病5大警訊,務必趕緊就醫檢查腎功能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提醒,腎臟是沉默的器官,即使有問題也不會痛、不會癢,民眾若出現「高、貧、泡、水、倦」5大症狀,務必趕緊就醫檢查腎功能:若自知腎功能不好,則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少油、少鹽、少甜,低普林飲食。蔡信宏則表示,腎臟除非感染、發炎,或是結石、腫瘤等狀況,否則不會有疼痛感,而腎臟病患者更多是腎臟萎縮,難以從疼痛感來察覺病況,一旦有蛋白尿、血尿、小便量減少、全身水腫都要特別注意,趕緊到醫院檢查腎臟功能,檢測檢測肌酸酐指數是否正常。●腎病五大警訊:1.高:沒有高血壓病史民眾,血壓突然升高,可能就是腎臟功能不好2.貧:過去沒有貧血卻突發貧血者,可能是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紅血球生成素無法妥善作用。3.泡:俗稱「泡泡尿」,一般人的尿液為清澈、淡黃色,若尿液濁濁、有水泡,或是有血尿情形。4.水:一般人水腫只在特定時段,可能早上,或是工作站一整天晚上腳水腫,但若早中晚都在水腫,可能腎臟功能差,甚至已經影響到排尿。5.倦:沒有做什麼事情,卻感到很倦怠。●8大腎病高風險族群:1.肥胖者2.糖尿病3.65歲以上4.高血壓5.亂吃藥6.痛風7.腎臟病家族病史8.抽菸保護腎臟,飲食也要特別注意。蔡信宏指出,吃太鹹容易讓血壓上升,造成腎臟負擔,避免重鹹、高鈉飲食;腎功能不好的民眾可施行「低蛋白飲食」,減少動物性、植物性蛋白質攝取,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60公斤成人一天控制在48公克為佳,豆腐、豆漿等黃豆類產品較好;同時調味上減少鉀、磷的成分,降低腎臟負擔。「確診腎病不等於終生洗腎。」吳麥斯指出,輕度患者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存腎本,都有機會延緩腎功能惡化,即便罹患慢性腎臟病也不要擔心,就算是中重度病程,透過正確且積極用藥,也能避免後續進入透析階段或死亡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台灣DHC也使用到小林製藥問題紅麴,表列台日受波及產品!專家解析紅麴相關製品還能吃嗎?
日本小林製藥於3月22日指出,由於食用營養食品的13人出現腎臟病症狀,因而發布含紅麴之5項機能性食品之自主回收通知。日本MBSNEWS還報導,小林製藥26日聲明證實,1名消費者連續近3年購買該公司回收的紅麴保健食品,罹患腎病後不幸身亡,目前正在查其死因是否與服用該產品有關。小林製藥表示,自今年1月11日以來陸續收到醫師或是患者回報,累計有13名年紀在40歲至70歲的男女在服用「紅麴降膽固醇錠」後出現腎臟疾病典型症狀,包括浮腫與倦怠感。其中,重症的2人一度需要洗腎。另小林製藥在官網證實接獲家屬聯繫表示,一名因腎病去世的親人生前曾服用過紅麴保健食品,在2021年4月至2024年2月期間透過網購取得該產品,近3年時間每天服用3粒。但目前小林製藥正在積極確認消息與因果關係。日本小林製藥回收含紅麴之5項機能性食品食藥署提醒民眾如赴日本旅遊,應避免購買上述回收產品,如已購買者應避免食用。台業進口及使用「小林製薬」紅麴原料的業者及產品而「小林製薬」發布回收之產品,經食藥署查核未有申請輸入我國之查驗紀錄,但有2家國內輸入業者有輸入該公司紅麴原料之紀錄:●三合興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共計31批:製成「納豆紅麴植物膠囊」。25日新北衛生局已前往封存原料、成品。●和司特股份有限公司共計25批。●台灣「DHC濃縮紅麴」,目前已經停售,3/25官方宣布預防性下架、回收並給予退款。●常春樂活御紅麴膠囊。(已預防性下架)》國內共123件品項預防性下架,下架一覽表(2024/03/27更新)吃紅麴降血脂?醫:效果並不顯著,「不要埋頭苦吃」台灣也有很多人在吃紅麴降血脂保健品,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藥師王明媛曾受訪表示,醫學研究發現,相關成份與降血脂藥物結構相似,需注意的是,紅麴保健食品不可與降血脂藥物、魚油一起服用,因為降血脂藥物、魚油保健食品都由肝臟代謝,如果「吃太多」將會增加肝臟負擔,提醒國人吃紅麴保健食品須提高警覺,一旦出現強烈的肌肉痠痛等肝功能異常副作用應速就醫。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則曾引用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指出,魚油、肉桂、大蒜、薑黃、植物固醇、紅麴等6種保健食品降血脂效果並不顯著,市售不少保健食品都標榜可以降血脂,但實際效果不得而知,提醒民眾使用保健食品1至2個月後,可透過抽血檢查,確認降低LDL幅度是否達到期望標準,再決定要不要長期使用,建議民眾斟酌選擇,「不要埋頭苦吃」。紅麴是什麼?主要4用途,相關製品多紅麴是紅米經過麴菌發酵的產物,根據食藥好文網撰文指出紅麴主要的用途有4種,包括:1.作為天然來源的色素使用2.調味3.肉類的保存4.健康食品-調節血脂市面上紅麴相關製品很多,像是紅麴香腸、紅麴貢丸、紅糟燒肉、紅麴蛋捲餅乾、紅麴保健品等,似乎標榜含紅麴,就有「養生健康」的意含!?食藥署提醒,紅麴製品在發酵過程,如果品質控制不佳有可能會產生「橘黴素(Citrinin)」,因此應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紅麴產品。橘黴素是一種黴菌毒素,對肝與腎具有毒性,肝腎功能不佳的人更要小心評估,孕婦食用前也最好先詢問醫師意見。尤其保健品只能作為保健用途,不能治療任何疾病,有疾病者仍需就醫。選擇保健食品3自保之道至於消費者要如何選擇合格的產品?食安營養師廖欣儀建議,消費者可透過以下3方式,了解所購買的保健食品是否做好完整的食安保障:1.留意產品是否有「公開」檢驗報告:檢驗報告最好來自公正第三方的檢驗機構較為客觀,例如SGS(台灣檢驗科技)、intertek(全國公證)、SuperLab(台美檢驗)等等,且報告公開在店頭或是產品官網可供快速查詢。2.注意報告的日期是否更新:每份報告都會標示其送驗的日期,如果廠商放的報告日期過時,代表可能過去某一批生產有檢驗,但是後續不一定有檢驗,那麼安全性也會降低。3.注意檢驗的項目是否完整:以營養食品來說,常見的檢驗項目包含塑化劑、微生物、重金屬、農藥、三聚氰胺等,其中塑化劑跟微生物是多數產品都需要檢驗的項目,若產品中含有植物成分則需要檢驗重金屬跟農藥,若產品含有奶粉成分則最好要檢驗三聚氰胺。有些廠商只檢驗其中一項就大肆宣傳有做檢驗,但多數消費者不易辨別,廠商自主檢驗正確的項目,對消費者才有有保障。廖欣儀強調,營養補充要避免踩雷,除了留意廠商是否有做好自主把關之外,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且均衡飲食,任何食品都不要過量,是食安事件頻傳最有用的自保之道。【參考資料】.食藥好文網.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27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肌酸酐、尿素氮...專有名詞一大堆,慢性腎臟病的報告怎麼看?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血液透析室護理長 徐碧秀當被告知腎功能異常時,醫生會安排驗尿和抽血檢查,而驗尿則是檢測是否有蛋白尿,在健康的狀況下,尿液中只會含有微量的蛋白質,但若蛋白質量過多,每天排出量大於150毫克則稱為蛋白尿。代表腎小管或腎絲球開始病變,使得對蛋白質的回收能力變差,需進一步抽血檢測。抽血檢查會看病人的肌酸酐(CR)和尿素氮 (BUN),肌酸酐經常與尿素氮一起檢測,醫師會透過兩者的比值評估患者的腎功能。肌酸酐是指肌肉代謝的產物,當腎功能異常時,肌酸酐無法從腎臟排出,數值就會升高。尿素氮是指腎臟代謝廢物的功能,當尿素氮異常升高,可能代表腎臟功能有問題。不過,尿素氮數值和飲食有關,假如食用過量蛋白質,有可能造成尿素氮短暫偏高,但不一定代表病人有腎臟病,必須搭配其他指數診斷。接著,醫師會檢測患者腎臟移除廢物的能力,將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 (eGFR),腎絲球過濾率就像腎臟的成績,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差,不過會隨著年齡衰退,必須搭配其他檢驗共同評估。透過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和蛋白尿等三個數值,判斷慢性腎臟病的分期。通常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一、第二期的腎友,建議作息正常、控制三高,不亂服來路不明藥物,第三期、第四期的腎友,建議要開始低蛋白飲食,食物選擇以低磷、低鉀為主,及持續控制三高,要特別提醒,由於有些藥物會傷腎,若已知有慢性腎臟病,當感冒到診所拿藥時,要提醒醫師自己的腎功能不好,避免開立會影響腎臟功能的藥物,才能保護腎臟。而第五期的腎友,需要準備進入洗腎。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治療模式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若年齡病況許可下,可以考慮腎臟移植。【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3-27 醫療.泌尿腎臟
高蛋白飲食會傷腎嗎?「腎虧」是腎功能變差嗎?醫師破解慢性腎臟病7大迷思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的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盛行率高達12%,相當於每8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有腎病變,但因為慢性腎臟病早期沒有症狀,有超過9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已經受損。慢性腎臟病又稱為「慢性腎衰竭」,是指腎臟細胞受損超過三個月,無法有效清除體內的水分與代謝廢物的狀況。患者必須嚴格控制飲食及水份的攝取。如果不好好控制,慢性腎臟病發展到末期就必須洗腎。不只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還為家人帶來照顧負擔。慢性腎臟病無法治癒,但好好控制可以避免腎功能惡化。然而,台灣多數人卻對這個疾病不夠瞭解,導致對慢性腎臟病有很多迷思。究竟慢性腎臟病患者該怎麼照顧自己?可以喝茶、咖啡嗎?可以吃中藥補腎嗎?關於慢性腎臟病的「7大迷思」《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一次破解民眾常見的七大迷思:一、最近健身風氣盛行,許多業者推出「高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會傷腎嗎?答:對腎臟功能正常而且沒有蛋白尿的人來說,高蛋白飲食不會直接傷害腎臟。如果腎臟功能是正常的,它可以成功代謝蛋白質產生的含氮廢物,不至於吃了高蛋白飲食就有害。但是針對腎臟功能已經受損、退化到一定程度的人,尤其是到慢性腎臟病第三期以上,或是已經有蛋白尿的患者,高蛋白飲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所以,高蛋白飲食不會傷害腎臟,但對腎臟功能本身比較不好的人來說,高蛋白飲食會造成腎臟負擔。二、聽說吃太多西藥會傷肝、傷腎,慢性腎臟病患者可以服用西藥嗎?答:視情況而定,慢性腎臟病患者服藥需跟醫師討論,不建議自行去藥局買藥服用。西藥有很多種,有些藥確實會傷害腎功能。所以服藥的時候,必須注意是否有必要吃這個藥。很常有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因此有必要使用控制血壓、血糖的藥物,這類患者就需要跟醫師討論並依照腎功能狀況來挑選適合的藥物,以及調整的劑量。另外,常見的NSAID止痛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會傷害腎臟,慢性腎臟病患者不能使用,也不建議患者自行去藥局買藥服用。如果有疼痛或其他不適的症狀,應該要跟原本就醫的醫師討論。有些止痛藥確實會傷腎,因此醫師不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自行去藥局買藥服用。三、很多中藥標榜「補腎」,慢性腎臟病患者可以服用這類中藥嗎?答:不建議。中醫的「腎」跟西醫是不同的概念,中醫的「補腎」和西醫的「腎功能提升」也不是直接相等。而且很多中藥是乾燥的植物,含有高濃度的鉀離子,而腎臟病患者不能攝取太多鉀離子、磷離子,所以一般不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服用含有高濃度鉀離子、磷離子的中藥。四、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控制鹽分攝取,可以改選擇「低鈉鹽」、「薄鹽醬油」嗎?答:不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該控制整體鹽分攝取,選擇口味清淡的飲食。低鈉鹽、薄鹽醬油是將部分的「鈉」用「鉀」取代,而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控制鉀離子的攝取,所以不適合使用。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該減少整體的鹽份攝取,不是換成其他調味品即可。建議這類患者不要加太多的調味料,包括沙茶醬、醬油等。 五、聽說市面上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食品(例如零卡可樂)會傷腎,是真的嗎?答: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人工甜味劑會傷腎,但人工甜味劑本身是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物,本來就建議少吃。人工甜味劑都是化學合成的產品,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人工甜味劑會傷害腎臟。但通常添加人工甜味劑的食物,都是糖果、餅乾、可樂等,這類含有很多食品添加物、高熱量的食物,本來就建議少吃。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零卡可樂含有的人工甜味劑會傷腎,但人工甜味劑本身是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物,本來就建議少吃。六、「腎虧」是腎功能變差嗎?答:不是,「腎虧」不等於「腎功能變差」。「腎虧」是指性功能障礙,屬於泌尿系統,與「腎功能」不同。但是腎功能不好的人,由於體內的毒素無法代謝,血液循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有性功能障礙的比例會比健康的人高。七、慢性腎臟病患者要喝多少水?可以喝茶、咖啡或其他飲料嗎?答:沒有水腫的病人,一般建議一天喝1500到2000c.c.;如果有水腫,要與醫師討論是否減少水分的攝取量。且不建議用茶、咖啡取代水。因為茶、咖啡都含有鉀離子,咖啡如果添加牛奶,還會有磷離子,這些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喝水還是最安全的。【延伸閱讀】不想洗腎,從學會「關鍵8招」開始!腎臟科醫師親授:慢性腎臟病「5期別」症狀與照護重點
-
2024-03-27 養生.聰明飲食
39歲男於「知名素食餐廳」用餐疑食物中毒亡!毒物專家盤點常見原因:相當罕見
有2位民眾在本月22日到信義區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餐廳用餐,曾食用素食炒粿條及香蘭葉飲料,其中1人在用餐後2天左右死亡,毒物科醫師指出,這次的個案確實少見,死亡原因跟食物中毒有待衛生單位調查,不過年長者或幼兒、癌症與糖尿病等抵抗力較差者,如出現畏寒、噁心、嘔吐、腹瀉、高燒不退、意識不清或小便量變少等合併敗血症,就要趕快就醫。39歲男素食餐廳用餐後疑中毒亡新北39歲呂姓男子3月22日與一名女同事到餐廳用餐,之後出現嘔吐、腹痛、心悸等症狀就醫,呂男送醫不治,另一名女子到診所就醫後已有好轉;但呂男在3月23日接近下午5時,由救護車送進急診室,患者主述前一天晚上有到素食餐廳用餐,隔天人非常不舒服,主要症狀是腹瀉,沒有嘔吐情形,院內有採糞便檢體、點滴注射補充水分,也立即通報食物中毒,當時急診檢驗痢疾、傷寒目前都是陰性,輾轉送至台北馬偕醫院,最後仍不治。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說,3月24日中午接到新北市衛生局通報,有2位民眾在3月22日中午到該餐廳用餐,曾食用素食炒粿條及香蘭葉飲料,這兩人分別於當天晚上8點、10點,民眾出現噁心腹痛症狀,其中一人就醫後死亡,另一人症狀輕微、於就醫後返家。林冠蓁表示,北市衛生局接到新北市通知後,當天下午前往餐廳稽查,該餐廳現場工作人員無健康檢查報告、餐具不潔,已要求3月27日前改善完畢,逾期未改善可依食安法開罰6萬到2億,因為稽查當天已經沒有殘留食餘,採集廚師手部檢體及刀具砧板等環境檢體,新北市三重醫院有採集糞便檢體,如檢出相同病原菌,即視為一起食品中毒確定事件。毒物專家盤點食物中毒常見原因林冠蓁說,一般會引起食品中毒死亡的案件很罕見,過去曾發生包括原因包括河豚毒、麻痺性肺毒、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型、沙門氏菌等,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型常見於歐美地區生菜沙拉,沙門氏菌常見於一般食品,這次案件的兩人都沒有上述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死亡食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粿條、香蘭葉都算是常見食物,所以這次的狀況確實罕見,但患者死亡與食物中毒原因,都仍有待衛生單位調查,衛生單位跟醫院也會做細菌培養,不宜太快下定論,不過一般食物中毒都是急性腸胃炎,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等局部症狀。如果是對抵抗力不好的民眾,除了急性腸胃炎還可能合併敗血症,顏宗海指出,急性中毒一但合併敗血症,就可能導致器官衰竭而有生命危險,一旦出現畏寒、噁心、嘔吐、腹瀉、高燒不退、意識不清、小便量變少等,就要注意是否為敗血症。顏宗海表示,高風險族群包含年長者、幼兒、孕婦、癌症病患、肝硬化、洗腎、糖尿病等抵抗力不好的患者,一旦出現食物中毒合併敗血症狀,就要儘速就醫、不要等。顏宗海提醒,不管葷食或素食,保存不當都可能污染,所以都需要做好妥善保存,民眾到外面用餐,要注意餐廳整潔等衛生狀況;餐廳業者則要在準備餐點時,將生熟食分開處理,如果食物放置在室溫之下,也要盡速吃完,吃不完就要放在冰箱。延伸閱讀:.3食物別再加熱吃!營養師警告:吃一餐就好 尤其「這種」易生致癌物.50歲以下注意!年輕罹癌者變多!出現「10罹癌警訊」要當心,你有中幾項?.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7 醫療.新陳代謝
對控制血糖有顯著效果 名醫宋晏仁建議飯後做這件事15分鐘
你常忘記量血糖嗎?飲食一定要清淡嗎?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和白飯嗎?想要控制好血糖,「吃對」很重要,糖尿病患者要多攝取高纖食物,避免高鹽、高油、高糖及高膽固醇食品。家醫科醫師宋晏仁分享控糖妙招,他在個人臉書專頁發布短片,提醒民眾適量攝取醣類、確保高品質睡眠、增加運動量。尤其是飯後15分鐘散步或快走,對於調節血糖有顯著效果,還能幫助減重。宋晏仁提到,穩定血糖三招超有效,只要確實執行,糖尿病患者不用太過度擔心數值波動不穩。YouTube頻道 初日醫學-宋晏仁醫師*COFIT1.適量攝取醣類血糖高的人,通常有醣類不耐現象,所以要限制食用白飯、白吐司、甜點、糖果,甚至是水果,這些都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2.確保高品質睡眠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睡不好會讓壓力荷爾蒙升高,影響人體對糖的吸收與調節,讓胰島素抗阻變嚴重,容易導致血糖升高。3.增加運動量在吃完食物之後,進行15分鐘的散步或快走,運動效果對於血糖控制最佳;如果三餐都規律執行飯後運動,可改善胰島素抗阻。根據統計,台灣的糖尿病患者已經超過250萬人,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而全球各國家的糖尿病盛行率都在增加中。糖尿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應定期健檢揪出潛在病症;若未能即時控制疾病,恐引發各種併發症,包括截肢、失明或洗腎,危害整體健康。糖尿病患者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並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建議從三餐飯後散步15分鐘做起,對控制血糖非常有幫助。參考資料:臉書專頁「宋晏仁醫師 ‧ FLC 減重私房筆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26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主題館【腎臟病】「雞、生、蛋」一起來看懂腎臟報告吧!
慢性腎臟病是一個很特別的疾病,因為在腎臟病早期幾乎沒有什麼症狀,所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病。腎臟病防治基金會過去十年來,在台灣各地推廣腎臟病的早期篩檢及健康教育,篩檢的結果發現只有11%腎功能異常的人,知道自己患有腎臟病,換句話說就是每10個人當中只有1個人知道。因此,提高國人對於慢性腎臟病的認知度,對於洗刷台灣「洗腎王國」的稱號至關重要。當我們在各地進行腎臟篩檢活動時,發現有一些民眾並不知道他們的腎功能可能存在問題,因為他們以前從未進行過檢查。然而,也有些人即使進行了檢查並發現腎功能異常,仍然不會進一步尋求醫療幫助。其主因可能為腎臟病的早期和中期很少會出現症狀,因此即使篩檢發現了異常,也可能因為沒有感覺到任何身體上的不適,所以也就沒有再回醫院追蹤檢查了。我們之前到雲林縣台西鄉篩檢時,有一位74歲的阿姨篩檢出來的腎絲球過濾率是11.5 ml/min/1.73m2,是屬於慢性腎臟病第五期了,看到報告我們覺得很緊張,於是馬上打電話去關心阿姨在收到報告之後有沒有再去看醫師。阿姨說:「我最近很忙,都在照顧媽媽,我知道自己腎功能不好,但你們不要擔心我的狀況,我沒有什麼症狀,我很好,謝謝妳們關心我。」聽阿姨這樣說,也只能繼續勸說阿姨「腎功能真的很不好了,要記得去看醫師喔!」這也是慢性腎臟病最令人擔憂且最可怕的地方,腎功能都只剩11.5 ml/min/1.73m2了,但病患仍可以正常生活而沒有出現太多警訊。對於腎臟疾病來說,這樣的狀況非常不利,腎臟功能一旦長時間受損,是不可逆轉的。因此,發現腎臟功能異常時,就需要即時開始治療並進行追蹤檢查。此外,如果已經被診斷出患有慢性腎臟病,那麼患者還需要調整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延緩疾病的進展。如果不重視腎臟健康,也沒有定期進行檢查和治療,那麼腎臟病的症狀最終會出現,而這將使患者更加辛苦。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腎臟健康的關注和重視,並且培養定期進行相應檢查的好習慣,以確保自己的健康。而看懂自己腎臟的檢查報告是預防腎臟病的第一步,我們可以透過「雞、生、蛋」三字口訣來認識腎臟功能。其中的「雞」代表「肌酸酐」,肌酸酐是由肌肉代謝產生的物質,會經由腎臟過濾到尿液中排出體外。所以當腎臟功能異常時,無法從腎臟排出肌酸酐,血液中的肌酸酐數值就會逐漸升高。 「生」是「腎絲球過濾率」,把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進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腎絲球過濾率就像腎臟的成績,60分以上才算及格,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不好。 「蛋」是「蛋白尿」,當腎臟功能有問題時,蛋白質就會漏到尿裡面,當檢驗數值超過標準值時,就代表有蛋白尿,也就是腎臟功能出問題了!要了解腎功能,需要透過肌酸酐(並算出腎絲球過濾率)和蛋白尿這兩項檢驗項目來判斷,當這兩項檢查都正常時,才能夠代表腎功能是正常的。拿起自己的檢查報告,找到「雞、生、蛋」這三個檢驗項目,看看自己的腎臟功能狀況吧!而要被醫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需要腎功能異常持續三個月。因此,當檢查報告有異常時,不要太過擔心,最重要的是要再到腎臟科門診檢查,確認自己的檢查報告,找出腎臟病的原因,並持續做後續追蹤和治療,這才是最重要的!原文出自: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致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腎病防治觀念,期望將正確的腎臟病預防和治療觀念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打造健康腎臟友善環境,提供及腎臟疾病衛教、腎臟疾病篩檢服務病友,鼓勵及培育國內相關研究人員及專科醫生,提高醫療技術及品質,並提供基層醫療院所與相關學術單位腎臟及其相關疾病知識的交流平台,增進整體醫療水平。官方網站|粉絲專頁|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3-26 醫療.泌尿腎臟
烹煮前少做一事,他吃下一大盤炒菠菜竟需終身洗腎!腎臟病患吃蔬果5禁忌
日前,一名浙江寧波的老翁,因吃下一大盤炒菠菜而引發「急性腎損傷」,需終身洗腎。據報導,這名男子吃完菠菜後,出現全身無力、噁心等症狀,緊急送醫治療,檢查發現肌酸酐異常,接著安排腎臟穿刺檢查,體內腎小管有多處大大小小的草酸鹽晶體,確認罹患「草酸鹽腎病」,對腎臟危害大。腎臟病患吃菠菜 務必先汆燙去草酸老翁本身患有慢性腎臟病,長期控制得當,定期追蹤也未發現異常,但一時未忌口吃了大量菠菜,其最重要的原因為烹煮前「沒有先汆燙」,踩到飲食地雷。台灣腎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理事長暨台北透析診所院長李孟鴻表示,對於已經有結石體質或慢性腎臟病史, 需要適當限制菠菜的攝入。菠菜中含有相當高的草酸,烹煮時可以流出、溶解在菜湯裡。飲食方式以汆燙水煮方式對於去除草酸的效果為最佳, 經過汆燙水煮3分鐘,瀝乾菜湯之後,可以明顯降低蔬菜當中的草酸含量。李孟鴻說,慢性腎臟病是一種漸進式疾病,依嚴重程度分為五個時期。隨著病情惡化,需要逐步限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然而,在較早期的一至三期,腎友不必太過恐慌,對所有食物都過度禁忌,反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在這些早期階段,只要注意控制膳食中的磷含量,選擇低鈉食物,即可減輕腎臟的負擔。適度的蛋白質攝入對維持體力和免疫功能仍然很重要。腎友應諮詢專業人員,制定符合個人病情的飲食計劃,兼顧營養需求和控制危險因子,以延緩病情惡化。第四、五期腎友飲食禁忌多 最怕吃進過多「鉀」此期即使減少蛋白質攝取,也要攝取足夠熱量,掌握「低蛋白、高熱量」原則,防止身體過度分解組織蛋白質。李孟鴻強調,腎臟病患者有許多飲食禁忌,一定要定期檢測腎臟功能。尤其以四、五期的腎臟病患來說,最怕吃進過多的鉀,引發心律不整等症狀,改變烹調方式可以保護腎臟、延緩功能持續退化。腎臟病患攝取蔬果5原則許多深綠色蔬菜都含有高鉀、高鈣、高鎂等礦物質,腎臟病患者該如何均衡攝取蔬果呢?1.注意食用的量。2.避開鮮豔的綠色、黃色蔬果,例如:冬瓜、絲瓜、苦瓜、洋蔥、茄子、玉米筍等。3.烹煮之前先汆燙過,或是切成小塊用水沖,可洗去部分草酸及農藥殘留。4.煮過後的菜汁千萬不要喝,包括匯集食物精華的蔬菜湯,都含有腎臟病患無法代謝掉的鉀離子。5.不要生食蔬菜拉沙。(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6 醫療.感染科
日本爆「食人菌」疫情 醫示警:6族群小心
近期日本流行「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讓日本男足至北韓出戰2026年男子世足資格賽第2輪,遭到平壤當局終止比賽。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該細菌主要是透過飛沫感染,但皮膚有傷口也可能遭到感染,感染後會破壞肌肉等結締組織,看起來會像是被吃掉一塊,因此又稱「嗜肉菌」、「食人菌」。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A型鏈球細菌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是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性細菌。除感染喉嚨外,A型鏈球菌還會感染皮膚造成膿疱瘡,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若是更深入到筋膜,還會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又稱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A型鏈球菌感染雖然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但曾淑慧說,疾管署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LARS)監測資料顯示,去年第1周起,每周檢出件數已呈上升趨勢,於去年第46周達到高點的52件後,開始下降,今年第1周至第11周,每周件數介於22至36件。黃立民說,一般人感染「暴發性A型溶血性鏈球菌」多可以康復,但若是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洗腎患者、癌症患者與身上有傷口等身體較虛弱的人,一旦感染還是存在致死風險。黃立民表示,小朋友抵抗力較低,A型鏈球菌容易在幼兒園互相感染,常見感染部位是頸部軟組織,而發生深層頸部感染,這種狀況須盡速用抗生素治療,否則動脈有可能被細菌吃穿,有致命大出血的危險;小朋友出現深層頸部感染,其實並不罕見,每個月醫院都會有幾例個案,但若能提早發現,使用抗生素1至2周就能控制症狀。黃立民呼籲,幼童或身體免疫有問題的成年人,應戴好口罩,手不要亂抓傷口,即可有效預防感染,但若皮膚已遭該菌感染,清創手術需交由有經驗的外科醫師處理,在台灣感染A型鏈球菌不太會死亡,透過抗生素治療都能有效控制。曾淑慧表示,A型鏈球菌感染更可能會導致猩紅熱,或引發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的風濕熱、風濕性心臟病,或是急性感染後出現腎小球性腎炎、反應性關節炎等繼發性病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A型鏈球菌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療。民眾需注意手部衛生和呼吸道禮節,以避免感染。
-
2024-03-2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生病了,要找醫師或大法師?
阿公生病了,醫師來看診,說病情很嚴重,根治的希望渺茫,大概勉強醫治,病人也痛苦。家屬聽了,哭成一團。不久,阿公往生了,大法師來了,作法一番,口中念念有詞,安慰家屬,說阿公終於免除肉身的痛苦,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家屬破涕為笑。話說回來,生了病,到底要找醫師還是大法師?雖然古人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生老病死是一定的人生必經之路,但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是每個人的期待。因此,了解養生保健之道,自己方可延年益壽,也不會到老時為難子女,到底是要找醫師還是找大法師。會突然間影響人體生命的,主推腦部及心臟,突然腦中風,人突然失去意識,倒地不起,突然心律不整或心肌梗塞,就像馬達壞了,血液打不出去,自然人也會倒地不起。事實上這兩種疾病的病因大概是類似的,就是動脈硬化或高血壓,影響腦血管及心血管堵死了,血流不通,或血壓太高腦血管破裂出血了。腦部還多一個致死原因,就是會長癌症,但通常是慢慢來的,可能是頭腦或腦神經症狀開始,但若及早發現或可及早治療,及時挽救的。除了腦袋及心臟外,肝臟或腎臟壞了也會危及生命,例如得了猛爆性肝炎,黃疸厲害,引發肝昏迷或肝硬化厲害,引發吐血或肝昏迷,此時除了換肝,否則很難活命;腎臟壞了,例如糖尿病或高血壓沒控制好,尤其前者是引起腎病最常見的原因,腎壞了,只能靠洗腎或換腎,否則尿毒症厲害,人會昏迷,此時只能找大法師了。長期抽菸引發肺氣腫或長期氣喘,也會呼吸困難,但通常找醫師都可醫治,不必找大法師。但有一種病稱為癌症,如果發現得太晚,通常到後來都會藥石罔效,那時就真的要找大法師安撫一番。雖然目前癌症治療進步,醫師與死神拔河的力道愈來愈強,但也要及早發現,根治的機會才會大增。總而言之,了解人體是個血肉之軀,了解它敗壞與保養之道,平日多找醫師看診事先預防保養,就可以免除臨時病危要求助於大法師引領到極樂世界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8 名人.精華區
張鴻仁/自負額制 能否幫健保減少浪費?
從29年前全民健保開辦至今,最常被提出質疑的是全民健保比較像社會福利,不像保險。這個批評很難釐清,因為國人對於「個人的付出遠高於所獲得藥品及醫療服務的價值」,都認為是「政治人物」為討好人民所推行的制度。純粹以保險制度來看,全民健保有什麼特點?保險最原始的目的是對於不可預期事件,例如火災、水災、車禍,一旦出現,身家性命或財產損失龐大,非個人可負擔,所以集眾人之力,平常交保費,犧牲一點小錢,萬一出險,可以免於財務破產威脅。所以交保費就像打水漂,收不回來,絕大多數人也不會想「出險」獲得補償。從這個觀點來看,為什麼我們對全民健保這個「保險」卻有不同的態度?大部分國人覺得「別人用健保很浪費!」且不願意多繳保費。相信大家不是比較喜歡「出險」,羨慕別人交的保費可以賺回來吧?國人醫療費前幾名,分別是先天遺傳疾病、洗腎、癌症、中風等,相信您絕對不希望出這種險,而是討厭許多人有事沒事就去醫院拿藥而不吃,要求醫師開很多檢查,尤其從國外回來的「僑胞」,對吧?健保財務元凶 量大金額低的浪費 健保署統計,以重複檢驗而言,一年約一千多萬人次,共「浪費」16.46億元,大約每次一百多元;重複用藥大約十幾萬人次,每次約二百元左右,一年大約幾千萬元。這些小錢,不設法處理,民眾永遠認為是健保財務問題的元凶。如何遏止這些大量而單價低的浪費?可以學商業保險的「自負額制」,就是一定金額以下不給付,這樣有兩個好處,首先保險本來就是保大險,小錢自己付很正常;其次,一般商業保險理賠程序很麻煩,花一堆人力和行政成本來處理小錢,當然不划算。但是用了這種方式,以車險為例,許多人小車禍達不到理賠標準,就會希望修車廠順便多做一些,讓金額大一點,以達理賠門檻。當然保險公司也沒那麼笨,於是要求每次出險都要先評估,或者規定必須到特定修車廠,才能得到理賠。全民健保一開始就直接給付,而不是核退(自己先出錢,再申請理賠),主要是不希望民眾生病時,尤其急重症,還要先自掏腰包,而傳統保險核退的行政成本高,手續繁複,通常對保險公司較有利,但健保為民眾服務,不是營利單位,採直接給付,一方面方便民眾,同時在健保IC卡運作下,理賠行政成本低,非一般商業保險做得到的。提高自負金額 不失為解決的方法因此全民健保造就全球獨一無二的方便性,一卡走天下,就醫無礙,缺點就是「浪費」許多小錢。回過頭來說,能不能用「自負額制」?當然可以,例如診所三百元以下,小醫院七、八百元以下,大醫院一、兩千元以下不給付,問題就解決了,不是嗎?不過,民眾比制度聰明,如果訂幾百元以下或一、兩千元不給付,市場上所有的服務很快就會往上移動,原先只要幾百元就可以解決,醫院和醫師只好應病人要求,順便多做一些檢查或多開一些藥,以達給付門檻。然後,健保署只好事後大費功夫「審查」,和民眾、醫療機構大玩貓捉老鼠遊戲。總而言之,如果社會上絕大多數認為這些「量大金額低」的浪費,非解決不行,「自負額制」不失是一個好的方法。
-
2024-03-12 失智.Podcast
【Podcast】Ep3. 新生代演員安德森照顧失智阿嬤,用藝術找到生命出口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成立至今八年,陪伴無數失智者及家屬,回答過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最常聽到的照顧者都是配偶、兒女或媳婦,卻很少出現年輕的孫字輩照顧者,而新生代演員安德森就是少數案例,因此,「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主持人陳韻如特別邀請安德森上節目,請他分享照顧失智阿嬤十一年的親身經驗。失智阿嬤罵三字經 他難過不捨「我從小跟阿嬤睡在同一張床,到大學畢業才有自己的房間。」對安德森來說,照顧與他感情深厚的阿嬤是自然而然的事。國中開始幫阿嬤注射胰島素及陪伴就醫,大學期間阿嬤發病,之後他父母及妹妹搬走,家裡只有他跟阿嬤以及一名外籍看護。在年輕人的夢想清單裡,應該有許多等待完成的計畫,但其中一定不包含照顧失智的阿嬤。扛下責任之後,人生計畫也變得不一樣。阿嬤是典型阿茲海默症,病程進入中重度之後非常辛苦,經常把安德森誤認識自己的兒子,看到他就一直掉眼淚,阿嬤幾乎每晚無法入睡,有時喃喃自語、有時大吼大叫,咆哮內容讓他驚恐又不捨,「人生中第一次聽到阿嬤罵三字經,比八點檔還寫實,我真的很想知道阿嬤的大腦到底經歷過什麼樣的事件。」辛苦漫長的照顧之路 成創作動力主持人陳韻如感性地詢問他如何平衡生活,安德森坦言當下沒想這麼多,漫長辛苦的照顧之路,突發狀況何其多,期間發生過外籍看護半夜逃走,也遇過外籍看護忽然生病暈倒,媽媽在醫院照顧外籍看護,他臨時取消工作在家陪阿嬤。但他特別感謝父母支持藝術創作,他也因為工作彈性自由,得以同時照顧阿嬤。身為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安德森擔任過《咒》、《模仿犯》等影視作品的表演指導,參與影集《茶金》、電影《生而為人》、紀錄片《削瘦的靈魂》等演出,照顧阿嬤的點點滴滴,成為他藝術創作的動力,不但親執導演筒,更創辦「八月表演工作室」。面對失智者 就像每天認識一位新朋友「可能因為我本身是戲劇系科班生,一直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說一段自己的故事。」再加上疫情期間,每次送阿嬤去洗腎都很害怕感染,他告訴自己一定要付諸行動以免後悔,因此,他以阿嬤為主角完成紀錄短片《邵江阿卻》,無意間看到微電影比賽訊息,將手機裡許多拍攝阿嬤的影片剪輯成《出走的第五封信》,一路晉級最後拿下微電影百萬首獎。「面對失智的阿嬤,我告訴自己是每天在認識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每天都會帶來不同的樂趣,這麼想就不會悲傷。」這段話,是安德森籌備劇場作品《親愛的陌生人》的核心理念,打動了所有觀眾,也產生無數漣漪,隔年邀請失智家庭參與《親愛的陌生人2.0》,意欲喚起社會關注照顧者的心聲,「因為大家都是對病人比較關心,較容易忽略照顧者。」《親愛的陌生人2.0》共有四組失智者與照顧者登台演出,兩組的照顧者是外籍看護、一組婆媳、一組母女,值得一提的是,母女這組在演出後回診做失智症評估,驚喜發現媽媽的分數進步了,「醫生問他們這半年做了什麼,通常維持就已經很棒,很少看到進步的患者。」讓人看到非藥物治療的力量。護專學生被打動 決定選老人科主持人陳韻如特別請他分享年輕族群的回饋,安德森提到自己去護專演講的經驗,事前老師提醒他現在的學生課堂上會滑手機,而且可能對失智題材沒有那麼多共鳴,沒想到他在回台北的路上,有位學生傳訊息說,原本沒有考慮選老人科,但現在他的志願改了,因為安德森觸動他照顧阿公阿嬤的決心。安德森鼓勵所有照顧者要勇敢說出來自己需要幫忙,只要上網搜尋關鍵字會有很多支援團體,他建議照顧者,試著讓辛苦的照顧過程回味起來甘之如飴,事後回想會覺得,還好當時花時間陪伴家人,雖然辛苦但會獲得很多人生的力量,「讓陪伴的滋味回味無窮,是我這幾年獲得的體悟。」令人動容的親身經歷細節,都在「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本集重點:✎孫子照顧失智阿嬤的心聲✎新生代演員如何兼顧阿嬤與演出✎面對失智家人病情惡化,如何調適心情✎失智家庭參與舞台劇演出,非藥物治療的力量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user251766.pse.is/5p7vnb🎧Spotify:https://user251766.pse.is/5p7vyd🎧KKBOX:https://user251766.pse.is/5p7w6r🎧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p7wa9⭐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3-11 焦點.健康知識+
吃海龜中毒9死!醫揭「海洋毒素」超高死亡率:活下來也恐有後遺症
外電報導,印度洋群島上的「奔巴島」昨傳出食用海龜中毒事件,造成8名兒童和1名成人毒發身亡,當地不時會傳出食用海龜而中毒,稱為「龜毒素中毒」。專家指出,海洋毒素中毒大致可分3類,輕則出現腸胃道症狀、喉嚨痛等,大多會在一周內恢復;嚴重者可能昏迷,甚至死亡,死亡率介於65%至100%,即便活下來也可能有後遺症。國內常見4種海洋性毒素 多與藍綠菌有關尚吉巴(Zanzibar)奔巴島(Pemba Island)9日驚傳食用海龜中毒,造成8名兒童和1名成人毒發身亡,另外有78人送醫治療。海龜在當地是料理,不過時不時傳出進食海龜肉而中毒,稱為「龜毒素中毒」(Chelonitoxism)。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國內目前尚未生過食用海龜中毒事件,臨床上對於海龜毒素的毒性未知,不過美國「國家首都毒物中心」(National Capital Poison Center)資料指出,這個毒性可能和藍綠菌(cyanobacteria)有關。楊振昌表示,國內常見的海洋性毒素包括:1.河豚毒素2.海葵毒素3.熱帶魚毒素4.麻痺性貝類其中麻痺性貝類與海葵毒素的毒性很像,都是以神經抑制、神經肌肉麻痺為主,也會有腸胃道症狀,這些多半被認為和藍綠菌有關,症狀方面,快則數小時出現、慢則好幾天後才發生,症狀依照嚴重度可以分為3個等級:※程度最輕微:可能在幾小時到幾天內發生,病人只有腸胃道症狀、喉嚨痛、冒汗等,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死亡風險,約可在1周內恢復※第二級:可能在中毒後1至2天,出現嘴巴發炎、講話不清楚、食道或胃潰瘍、昏睡、腎臟衰竭、電解質異常等,恢復期約3周※最嚴重:在中毒後1至3天開始出現症狀,嚴重者會昏迷、多器官衰竭、腎臟、肝臟與呼吸功能異常等,死亡率介於65%至100%,即便活下來也可能有四肢癱瘓等後遺症。海洋毒素目前無解毒劑 烹煮也無法去除毒性楊振昌說,這類海洋毒素目前無解毒劑,即便烹煮也無法去除毒性,醫療上以打點滴、監測腎功能與電解質、插管、洗腎等支持性療法與症狀治療為主,以河豚毒素為例,會導致呼吸衰竭,如果及時送醫插管、使用呼吸器,撐過24小時就沒有太大危險,但是太晚送醫會有死亡風險,整體死亡率約1成。楊振昌表示,麻痺性貝毒素中毒事件這幾年很少發生,過去曾在東港發生過食用「西施舌」後中毒,不過後來都有相關監測;熱帶魚毒素則有接觸零星個案,例如食用鯛魚後中毒,常見症狀包括腸胃道症狀與神經症狀等,多半為冷熱感覺異常等類型,和河豚中毒狀況不太一樣;海葵毒素則曾在台中發生中毒事件,會造成患者腎臟衰竭、高血鉀等。海洋毒素中毒多為自行捕撈 市場漁獲風險低楊振昌指出,最常見的海洋毒素中毒,都是民眾自行捕撈為主,自己去抓釣容易發生問題,如果從市場買的漁獲,風險相對較低,不過有些熱帶魚毒素中毒的民眾會反應,自己以前吃過相同的漁獲都沒事,這是因為有些魚的毒素屬於季節性,像河豚毒素就是出現在每年10月到隔年3月,不同種類、不同季節都有差異,提醒民眾要留意相關細節。楊振昌解釋,有些人會有嚴重神經症狀,目前報告大多在醫療資源不那麼充分地方,例如馬達加斯加、坦尚尼亞、菲律賓等地,有些說法認為,大多發生在醫療資源不發達的地方,導致病人送醫沒辦法的到好的治療,因為這類海洋毒性目前沒有解毒劑。部分患者剛開始對於噁心、嘔吐、舌頭刺痛等症狀不以為意,當變得更嚴重時才送醫,往往已經太晚, 國外最早在1697年就有相關報告,中毒情節最大的一篇,是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報告,共有571人中毒、81人死亡,還是有一定的死亡率。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