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是指泌尿系統的任何一組織器官受到細菌感染,尿液中出現細菌反應,並有發炎情形,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尿道感染是幼兒常見疾病,常會反覆發生,嚴重時會對腎臟造成傷害,須終生洗腎。
- 症狀: 膿尿 發燒 食慾不振 哭鬧 腹脹 腹瀉 頻尿 排尿疼痛 排尿灼熱感 尿急 腹痛 腰痛 生長遲緩 嘔吐 抽筋 排便習慣改變 尿失禁
- 併發症: 腎臟纖維化 高血壓 慢性腎衰竭 敗血症 急性腎盂腎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尿道感染是指泌尿系統的任何一組織器官受到細菌感染,尿液中出現細菌反應,並有發炎情形,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尿道感染是幼兒常見疾病,常會反覆發生,嚴重時會對腎臟造成傷害,須終生洗腎。
紅斑性狼瘡腎炎是由紅斑性狼瘡引起的一種腎臟疾病,紅斑性狼瘡屬於自體免疫引起的疾病,主因是免疫系統本該製造出抗體攻擊病原體,這抗體卻會攻擊自身的細胞和組織,引起發炎反應,長期累積下來會對組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不同的患者病情程度落差很大,一般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出現嚴重症狀)和緩解期(症狀輕微無明顯的症狀)。由紅斑性狼瘡引起的紅斑性狼瘡腎炎,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導致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當病情進入慢性腎臟病第5期(尿毒症),必須進行洗腎或腎臟移植來協助腎臟維持正常的身體機能。 紅斑性狼瘡的病人中約有50~70%會有腎臟發炎和腎功能不全的問題,如能好好控制,就有機會避免最終進入洗腎的惡夢中。 紅斑性狼瘡腎炎目前根據WHO可以分為6類,醫師會根據病人所處的類別來加以治療,需特別注意紅斑性狼瘡腎炎需要藉由藥物治療,難以透過飲食來控制和延緩腎臟惡化,重點在於配合醫囑,長期追蹤病情,避免惡化。
多囊性腎臟病是一種遺傳疾病,患者腎臟會出現許多大小不一、外觀類似水泡的囊腫,而這些囊腫中含有液體。囊腫過多、過大時,將佔據腎臟面積,就會造成腎功能下降、腎衰竭,最終導致患者必須接受透析治療(即洗腎)。 除腎臟外,多囊性腎臟病也會影響其他器官,約80%的患者會合併肝臟水泡,50%的患者會併發大腸憩室,20~30%的患者會有心臟二尖瓣脫垂,少數患者會發生腦內動脈瘤、疝氣…等併發症。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患者年輕時並無任何症狀,到了40歲以後,症狀才會浮現。
尿毒症是指腎臟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無法自行清除體內代謝物及維持血中的電解質及酸鹼平衡。若腎功能嚴重受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會導致體內各 器官無法正常運作,這時候可能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洗腎)或腎臟移植,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尿毒症的在英文字面意思是「血液中的尿液」,此是腎臟功能已經嚴重不足,患者通常會有較明顯的不適感。尿毒症的患者主要是由慢性腎臟病惡化而 來,第5期慢性腎臟病病人如果合併出現尿毒症狀稱之為尿毒症。慢性腎臟病友務必要控制病情,避免進入尿毒症而無可避免地影響到生活。
C型肝炎病毒的散播是經由血液傳播,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當中,有高達 80-85% 的患者會變成慢性感染者。
人體有兩個腎臟,約拳頭大小,位於後腹腔脊柱的兩旁,主要與人體排泄有關。一般所指的腎功能,泛稱腎臟清除身體代謝後所產生廢物與維持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的能力。 當腎臟的正常功能因某些因素逐漸減損,腎功能逐步下降,這個持續發生的過程就可以稱為慢性腎臟病。如果當腎功能嚴重下降,來到慢性腎臟病第5期,伴隨出現尿毒的症狀,就可能需要洗腎(透析治療)或接受腎臟移植。 根據《2012 KDIGO臨床治療指引》建議,慢性腎臟病(CKD)的定義為腎臟結構或功能出現異常,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臨床上可用這些項目檢查: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為GFR)低於60 ml/min/1.73m2 。 尿液出現微白蛋白尿,定義為白蛋白與血清肌酸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 30 mg/g(或者≥ 3 mg/mmol)。 尿液檢查出現異常沉積物 。 影像學顯示有構造異常 。 腎臟有組織學異常 。 腎小管疾病所造成的電解質及其他異常。 有腎臟移植病史。
台灣的B型肝炎的盛行率相當高,大約每5個人之中就有1個人的血液中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
疥瘡是一種由疥蟎蟲(Sarcoptes Scabiei)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其主要症狀是嚴重搔癢,因而常被誤認為過敏症狀,初期不易發現、就診。疥蟎蟲的大小僅約0.3mm,肉眼無法看見,不會飛行,主要的移動方式是爬行,且在離開人體約兩週後才會死亡。因此除了接觸到來自疥瘡患者的皮膚外,更可能藉由衣服、棉被等方式感染。皮膚有皺摺處,如:陰部、腋下、手指間、下腹、屁股、乳房下方、腳趾縫等處,最容易感染疥瘡。此外,人多群聚的地方,如照護中心、軍營、監獄,是疥瘡最常被發現的地點。
腎囊腫可區分為相當多類,單純性與後天性腎囊腫的成因不明,遺傳性腎囊腫則與基因突變有關係。
肺栓塞是指由心臟通往肺部之肺動脈的血流被血管內的血塊、脂肪或空氣塊形成的栓子所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血中含氧量降低、肺部血壓提高的情形。因肺臟無法正常進行氣體交換,病患會感覺易喘及呼吸困難,病程後期可能引發胸痛的症狀。最常見的原因是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形成下肢深層靜脈血栓所引發的肺栓塞。若血塊較大,可能堵住整條肺動脈引發急性肺栓塞,導致心肺衰竭,休克猝死。
腎臟是主管體內代謝濾過排出廢物的器官,並可促進新陳代謝、調節水份及電解質平衡。不管是哪種因素引起腎臟發炎反應,損害腎臟功能與結構,就稱為腎炎。較常見的腎炎有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及慢性腎炎。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合併手腕、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麻痛症狀的疾病,與同樣造成手腕不適的另一種手疾:媽媽手,不同之處在於,媽媽手是拇指外側靠近腕部的兩條肌腱發炎,導致拇指活動時疼痛,而腕隧道症候群則是因通過手腕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因故受壓迫所引發。經常重複性使用手腕,讓腕部久處於不自然的狀態,包括屈曲、折壓或扭轉,都很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疾病早期,正中神經所支配的腕部區域會出現輕微麻木、疼痛等,症狀可能發生在單側或雙側手腕,且會在夜間加劇,甚至半夜被痛醒,漸漸地白天也會時不時出現手指和腕部痠麻、灼熱和針刺感。疾病中期,細微的手部動作會開始出現障礙,如杯子握不住而摔破、疼痛感也會延伸至肘肩等。到疾病後期,可能導致患者感覺喪失、肌肉萎縮等。 當正中神經傳導出現病變,屬不可逆現象,需及早接受治療,以防更嚴重的併發症。
肺結核屬於第三類法定傳染病,是一種肺臟受結核桿菌侵襲、形成結核的慢性傳染病,主要經由飛沫與空氣傳染給他人。由於肺結核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當病患出現長時間咳嗽、咳痰甚至咳血等情況時,大多已是疾病中、晚期。肺結核依傳染力又可區分為開放性肺結核和非開放性肺結核。即使是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只要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按規定服藥、定期複查,傳染力很快就能大幅降低,通常是可以痊癒的。
一種和皮脂分泌有關的皮膚炎症,好發於人體皮脂腺分泌旺盛之處,例如頭皮、額頭、眉毛、眼皮、鼻兩側、耳前後、顏面人中、前胸、後背、腋下等。當皮脂分泌過多就成「油性脂漏」,如果過少便成「乾性脂漏」,兩者都屬於皮脂失衡現象,會進一步造成皮膚發炎、紅腫、起疹的病症。 一般來說與遺傳和體質有關,大致可分為嬰兒型與成人型。嬰兒型多發生在出生後數個月內,多數在週歲前會自己痊癒。而成年才發病的,通常與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免疫力下降、季節轉換有關。且成年後才患病的人再發率很高,容易演變成慢性病,只能長期治療並搭配生活型態的調整,很難根治。
骨質疏鬆症是因為骨質流失、骨密度減弱而使骨骼結構被破壞的疾病,結果會導致骨骼變脆弱,發生骨折的機率增高。骨質疏鬆症往往在骨折前沒有明顯症狀,若發生較嚴重的脊椎骨折、髖骨骨折,可能造成永久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或死亡。臨床以骨質密度檢測做為主要診斷標準,一般正常的骨密度標準差(T值)應大於-1;如小於-1以下,代表骨質不足;小於-2.5就是骨質疏鬆症;數值越小,其疏鬆的危險層級就越高。 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型和續發型。續發型大都由其他特殊的疾病造成骨質的流失,40歲以下男性的骨鬆較多為此型。原發型基本上與退化有關,常見於更年期過後的女性;及老年:常見於七十歲以上女性與八十歲以上男性,女多於男。容易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腕骨骨折、髖骨骨折等。
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 大多患者在白天時通常沒有症狀,但在休息或夜間睡眠時,下肢不適的症狀會加劇,需藉由移動或伸展肢體來緩解不適感。而這樣在睡眠中的不適感,容易中斷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影響日間活力和精神狀況。長期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審稿醫師網站:許晉譯醫師
根據國內長庚醫院的統計數據,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大概是一般人的20倍,如果沒有積極治療,糖尿病病人在 10到15年內,有80%機率會併發 糖尿病腎病變。因此,糖尿病病人需密切注意血糖、血壓、血脂的變化,避免讓腎臟處於高血糖的狀況,導致腎絲球被破壞,影響到腎臟排出廢物和過多水分的能力,導致病人腎功能下降。
腎臟病跟高血壓的關係 就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兩者可以互相因果,即使是目前研究又無法區分的那麼清楚。高血壓是導致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的主要原因。同時慢性腎臟病的疾病發展過程中,也會引起一種稱為「腎性高血壓」的高血壓。 高血壓會對腎臟中的血管和過濾器造成損害,使清除體內廢物變得困難。高血壓腎病變就是血壓高的時候,灌流到腎臟的血流壓力也會增加,而高血壓往往在無形之中已經對腎臟造成傷害,加上前期症狀大多不明顯,病人往往到了第3~4期慢性腎臟病才發現並治療。高血壓腎病變也有醫師使用高血壓性腎病變。一旦惡化到尿毒症時,此時只能進行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 這類疾病的治療主要以降壓保腎類的藥物,例如:血管張力素(簡稱ACEI)類藥物和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簡稱ARB)類高血壓藥物,讓病人腎臟功能改善;第5期慢性腎臟病病人則需使用透析治療或是腎臟移植。想要預防高血壓腎病變的發生,就必須儘早發現並治療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