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水泡
共找到
466
筆 文章
-
-
2023-04-13 醫療.新陳代謝
預防糖尿病足首重「控血糖」!遠離截肢威脅 必學6個護足好習慣
天氣回暖,走春季節來臨,醫師提醒,糖尿病友切勿穿著全新鞋子去踏青,當心腳後跟的水泡演變為較深的潰瘍,產生「糖尿病足」,嚴重惡化可能面臨截肢或敗血症。要遠離糖尿病足威脅,除了穩控血糖外,更應養成6個護足好習慣。糖尿病學會秘書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宜瑱表示,所謂「糖尿病足」就是糖友腳上的小傷因疏於照顧,不慎演變為感染性的潰瘍,通常要住院治療,感染嚴重恐得截肢,有些人則死於感染性敗血症,是糖尿病足患者死因的第一名。糖尿病足並不少見,如果潰瘍嚴重,結果非死即傷。楊宜瑱指出,台灣每年有近3萬名糖尿病患發生糖尿病足,若需住院治療,5年存活率僅57%;十分之一患者得接受大、小截肢手術,做大截肢手術的患者5年存活率只有39%。引發糖尿病足的常見5原因1.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血糖控制不佳或罹患糖尿病已久的人發生風險較高。主要症狀是感覺變差,例如對痛覺和溫度比較遲鈍,通常腳最先開始。2.周邊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的人末梢循環變差,足部位於身體最遠端,如果有傷口,又無法從血循獲得充足的抗發炎因子、促傷口癒合因子,導致傷口癒合較慢,比較容易感染或壞死。3.足部變形或受力改變通常不是糖尿病引起,可能因拇指外翻等原因引起足部變形,或是因為穿新鞋、身體重心偏一邊,都會讓某些部位壓力過大、容易受傷。4.皮膚保護喪失人在老化過程中,皮膚會逐漸變薄。當人站立活動時,體重都要由足部來承受,足部面積不大,壓力很集中,要是皮膚保護層變薄,也會提高受傷率。5.跌倒或碰撞因素其他疾病導致糖尿病患的視力不佳、走路不穩,都會增加腳受傷的風險。預防糖尿病足,「一重點」最重要楊宜瑱表示,血糖長期控制不良的糖友,發生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的風險都比較高,也更容易得到糖尿病足,因此穩控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足的基本功。糖尿病足一開始可能只是個小水泡、甚至是蚊蟲叮咬的超小傷口,因為疏於注意,逐漸擴大、變深,形成感染性潰瘍,必須住院接受跨科團隊的照護,包括新陳代謝科、心血管相關科別、內科、感染科、骨科、整形外科、復健科等,讓病人遠離敗血症威脅、避免截肢,平安出院。楊宜瑱說,有些病人血糖控制的很好,輕忽足部傷口,就易感染罹患糖尿病足,曾經發生過糖尿病足的人復發風險也高,所以必須穩控血糖,更要謹記6個護足好習慣,有助及早發現足部傷口,減少足部受傷機率。糖尿病治療目標●糖化血色素HbA1C不超過7●空腹血糖介於80-130mg/dl●餐後2小時血糖80-160mg/dl糖友必學6大護足好習慣1.每天洗完澡徹底檢查整個足部。若發現有傷,就醫進行傷口評估,學習做好傷口護理,不讓小傷變潰瘍。2.盡量不要赤腳走路。3.拿到新鞋先短時間試穿幾天,勿一開始就長時間穿。4.買鞋一定要試穿,實際走走,確保沒有太緊或勒到的地方。5.避免穿會讓足部裸露在外的涼鞋或夾腳拖。6.穿淺色襪子保護足部。淺色襪子也有助發現足部傷口流血或滲出液,因為襪子容易被染色。
-
2023-04-12 醫療.腦部.神經
六旬翁突舌頭麻木、耳後異常紅疹水泡! 竟是這病毒惹禍
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是一種急性顏面神經發炎,好發於春季及秋季,無特定的好發族群,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其原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其中以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者最為複雜,除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外,常在外耳道與耳後出現紅疹與水泡。六旬翁突舌頭麻木、耳後異常紅疹水泡一名66歲的陳先生,長期罹患三高,某天晚餐突然發生左側舌頭麻木現象,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個小時後竟出現左側臉部麻木、及明顯嘴角歪斜現象,馬上就近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腦中風,緊急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但皆無明顯異常,開立口服藥物後囑咐回家觀察。不料隔日早晨陳先生症狀沒有改善,左耳後出現許多異常水泡,到書田診所神經科門診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進一步神經傳導檢查,也證實左側顏面神經傳導電位明顯下降,給予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並安排後續復健治療,數週後症狀幾乎完全恢復。「貝爾氏麻痺」極易與「腦中風」混淆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貝爾氏麻痺是一種顏面周邊神經炎引起的單純臉部運動功能障礙,主要會出現單側的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等現象,一般不會有感覺神經異常的麻木現象,這點經常被用來與腦中風做簡單的區分。黃啟訓說,但根據以往的醫學案例報導,極少數的狀況下貝爾氏麻痺也會有感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臉部及舌頭麻的現象,推測是由於病毒由顏面神經跨過神經節,再進一步破壞三叉神經所造成的特殊現象,此時極容易與腦中風混淆,需要特別留意鑑別診斷。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 配合復健治療黃啟訓說,貝爾氏麻痺主要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並配合復健治療,促進肌肉的功能恢復。倘有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症狀時,還要注意眼部保濕,適度使用人工淚液,以免角膜因乾燥造成損傷。黃啟訓提到,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只要在急性期給予適當藥物,加上後續復健治療,接近9成都可以幾乎完全復原,屬於預後良好的疾病,因此在症狀發生早期就醫鑑別治療相當重要。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2 醫療.腦部.神經
突然臉麻嘴歪不是腦中風!疱疹病毒惹禍,顏面神經麻痺預防8招
病毒感染可能造成顏面神經麻痺!66歲陳先生罹患三高,某天晚餐突然左側舌頭麻木,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個小時後竟出現左側臉部麻木、嘴角歪斜現象,立即急診就醫,醫師懷疑腦中風,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皆無明顯異常,因此開立口服藥物後回家觀察。不料,隔日早晨他的症狀沒有改善,左耳後出現許多異常水泡,再轉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疱疹病毒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神經傳導檢查也證實,左側顏面神經傳導電位明顯下降,給予抗病毒藥物及類固醇,並安排後續復健治療,數周後症狀幾乎完全恢復。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春秋季 多因病毒感染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痹」,是一種急性顏面神經發炎,好發於春秋季,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其原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以帶狀疱疹病毒引起者最為複雜,除顏面神經麻痺外,常在外耳道與耳後出現紅疹與水泡。貝爾氏麻痺是顏面周邊神經炎引起的單純臉部運動功能障礙,黃啟訓指出,主要會出現單側臉部肌肉無力、嘴角歪斜、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等現象,一般不會有感覺神經異常的麻木現象,可與腦中風做簡單區分。黃啟訓說,極少數狀況下貝爾氏麻痺也會有感覺神經異常造成的臉部及舌頭麻現象,推測是病毒由顏面神經跨過神經節,進一步破壞三叉神經所造成,此時極容易與腦中風混淆,需要留意鑑別診斷。藥物+復健治療 顏面神經麻痺近9成完全復原貝爾氏麻痺的治療,黃啟訓指出,主要以類固醇、抗病毒藥物治療,配合復健治療,促進肌肉的功能恢復。若有眼睛無法完整閉合症狀時,要注意眼部保濕,適度使用人工淚液,以免角膜乾燥造成損傷。黃啟訓提到,單純的顏面神經麻痺只要在急性期給予適當藥物,加上後續復健治療,近9成幾乎完全復原,屬於預後良好的疾病。顏面神經麻痺預防8法避免長時間工作及熬夜,保持正常作息。減輕壓力,養成運動習慣。多攝取蔬果,營養要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加工食品。冷氣、電扇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臉部。天氣寒冷時,注意臉部保暖。平時可多做臉部按摩,避免臉部肌肉僵硬。可補充維他命B群。臉部若有不適,請儘早就醫。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1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腸病毒除了勤洗手!營養師授10種增強免疫力食物+5種生活技巧
一年半前銷聲匿跡的腸病毒71型在近期又出現通報確診案例!「腸病毒」幾乎已經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了,但你真的了解腸病毒嗎?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勤洗手、戴口罩以外,還有什麼方式能預防腸病毒?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與你一同深入剖析腸病毒及預防方法,讓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腸病毒是什麼?腸病毒(Enterovirus)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它們會在人體的腸道之中繁殖增長,目前發現會使人體致病的腸病毒共計超過六十種。而它們又可以細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克沙奇A型、克沙奇B型、小兒麻痺型、伊科型和腸病毒型。腸病毒傳染途徑腸病毒是一種人傳人的疾病,大約在每年的4~9月會是感染腸病毒的流行季節。腸病毒的傳播媒介主要藉由食物、飲水類的腸胃道傳染及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呼吸道傳染。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二到十天,傳染力則在感染後的一周內達最高峰。腸病毒的感染症狀感染腸病毒時多半是無症狀或者是很輕微的臨床反應,典型的判斷方式是觀察手腳及口腔是否出現紅疹、水泡或潰瘍並伴隨著發燒的情形,通常幾天後就會痊癒。但如果有出現嗜睡、不停嘔吐、四肢無故抽搐抖動、心跳加快的情形則可能是引發重症的前兆,須儘速至大醫院就醫治療。因為感染腸病毒的高風險族群以幼童居多,所以請各位家長們要時刻關心家中寶貝的健康狀況哦!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對抗腸病毒的飲食指南一個健康強健的身體需要在平時就打下基礎,所以均衡飲食來補足身體所需要的熱量與各項營養素是必要的,Sean提供幾點飲食生活指南,讓我們面對腸病毒不慌張!攝取足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修復的原料,所以免疫系統的器官、細胞自然也不例外,要能讓它們維持良好機能就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例如雞蛋、豆腐、鮪魚等,它們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均衡攝取各色蔬果:各種顏色的蔬果不只是提供我們每日所需的膳食纖維,幫助腸道排出廢物,此外蔬果富含的維他命及各類植化素,可以幫助活化我們的免疫系統,維持體內免疫細胞抵抗外來病菌攻擊的能力。.適量補充礦物質:許多元素如鋅、硒、銅、鐵等礦物質可以輔助免疫細胞來有效的打擊病菌,而沙丁魚、豬肝、牡蠣等都是補充礦物質的好選擇。若你是屬於工作忙碌且常外食的族群,以正確的保健食品作為營養補充也是一種便利的選擇。幫助身體維持免疫力的食物有哪些?此外,Sean同時也幫大家列出5種能夠幫助身體維持免疫力的食物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能有個任誰都打不倒的強壯身體!.大蒜:大蒜內含的蒜素(Allicin)及硫化物能輔助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的病菌,給予身體較好的免疫表現。.薑:生薑中所含的薑辣素(Gingerol)可減少自由基對於身體的氧化破壞,也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改善免疫表現。.優格或優酪乳等發酵食品:腸道細菌的好壞與人體的免疫能力有非常大的關聯,因此給予腸道好菌充足的營養是必須的,而優格與優酪乳可以為腸道提供益生菌,提高腸道中好菌的比例,且其中添加的寡糖還可以作為益生菌的養分,讓它們能夠順利地在我們體內生長。.香菇:不少研究都表明菇類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也能調節免疫、代謝功能,對人體的好處非常的多。.綠茶:綠茶中所含的兒茶素(Catechin)被許多研究證實具有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對預防感冒、防止傳染疾病擴散是非常有益的。 預防腸病毒的生活技巧為了能夠保護好自己與家人,Sean在這裡幫大家總結了幾點生活指南,讓我們一起對腸病毒Say NO!.時刻勤洗手:依照濕、搓、沖、捧、擦的洗手步驟正確洗手。.環境常消毒:使用100毫升的漂白水加入清水至10公升所調配而成的消毒水(500 ppm)清潔日常環境表面,但若是家中存在病童的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所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則建議用200毫升的漂白水加入清水至10公升調配成較濃的消毒水(1000 ppm)來清潔。.增強免疫力: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時常運動。.食物要加熱:食物在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以殺死食物中可能潛在的有害病菌。 雖然目前正邁入腸病毒的流行期,但只要抱持著小心謹慎的態度,保持均衡飲食、正常作息的原則,相信腸病毒與你也只會是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囉!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1 養生.抗老養生
「春分」熱如夏!中醫師吳明珠教4大撇步除濕兼養肝
今天是春分,萬物開始滋長,接著就是春雨季節,水氣變多,氣候較為潮濕,許多民眾體內潮濕,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春分」養生著重「健脾去濕」中醫師吳明珠說,此時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要注意烹煮要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山藥、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春分時,除注意體內除濕外,還應開始保養肝臟。吳明珠說,隨著天氣回暖,脾氣也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並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顧好脾胃,可以讓補「肝氣」,但須注意調味時應多清淡,少吃生冷食物,但同時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吳明珠說,但若是已有便秘、少喝水等,體內濕氣較低的民眾,可能就不適合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等食材,而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因此,調整體質時,仍應經由中醫師診斷為佳。每天2動作活絡肝經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拇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因此,每天可以做以下二動作,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將手握成拳頭,輕輕鎚擊小腿或大腿內側.上午可以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掂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吳明珠說,春分時,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且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並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春分養生注意事項食:健脾除濕:茯苓、懷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體內除濕食材,如薏仁蓮子湯、山藥排骨湯。春分養肝: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素蔬菜,少吃生冷食物及薑母鴨、麻辣鍋等燥熱食物。衣:早晚溫差大,這時早晚還是要多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住: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居家環境應利用除濕機、除濕盒、木炭等,不讓住家太過潮濕,家裡濕度應維持55%左右。行:春分時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1 醫療.感染科
懶人包/猴痘疫苗開放預約施打!全台6院所詳細施打時間及預約流程
猴痘今(21日)再新增本土3例個案。而猴痘疫苗登記平台也提前至今天下午3時開放登記,依據醫院的準備狀況,最早開打的是部立桃園醫院,將於明天(22日)提供接種。預約平台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https://mpox.cdc.gov.tw/ 預約時間自3/21下午3時起可開始預約。提供接種院所猴痘疫苗目前開放六都各一間醫院提供接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提供對象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本次提供約2500人次可接種,初估兩成爽約率,開放3000人登記,後續再視情形調整。預約流程先至意願登記平台選擇想前往的醫院完成登記,並完成高風險性行為等相關問卷。↓收到媒合確認的預約信,再至醫院網站完成掛號。↓依照預約掛號時間,攜帶身分證件至診間需出示預約信,才可接種。接種費用猴痘疫苗為公費接種,僅需負擔掛號費。猴痘症狀感染猴痘要注意六大項症狀,包括皮疹水泡、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極度倦怠等,其中以臉部、四肢和生殖器出現皮疹、膿皰、結痂等疹子症狀最為明顯,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戴上口罩再就醫。疾管署今(21日)發布新增本土3例猴痘個案,分別居住於新北市、苗栗縣和宜蘭縣,症狀包括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6例病例(10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延伸資訊】.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猴痘Q&A
-
2023-03-19 名人.劉秀枝
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活化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
外籍看護推著輪椅,上面坐著86歲重度失智的陳老太太,到公園賞櫻。她忙著拍照,回頭發現一隻蜜蜂正停在老太太的右耳上。回家後,她清洗老太太被蜜蜂螫傷的右耳,擦了藥膏,但沒告訴家屬。約五天後,老太太的兒子發現她整個右耳殼發紅腫脹,傷處出現潰瘍。於是,把耳朵拍照後,立刻帶老太太看耳鼻喉科。醫師認為是細菌感染,開立三天的抗生素、止痛藥與消炎藥膏。服用三天的藥後,潰瘍沒進步,於是回診。此時醫師發現老太太的右耳殼有不少小水泡,立刻診斷是右耳的帶狀疱疹。回頭仔細看三天前的相片,原來那時就有些小水泡,但因潰瘍處太明顯,這些小水泡就不引人注目。醫師開立六天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右耳的紅腫和小水泡在10天後都消失了,潰瘍也結疤,讓家屬大為放心。帶狀疱疹是小時候得過的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的腦與脊髓的背根神經節中,當年紀大了或罹患癌症等導致免疫力降低時,病毒趁機活化而出,從一側神經節沿著感覺神經傳至末梢神經,造成神經痛,最後抵達皮膚,出現腫脹、紅疹與水泡等。疱疹好發部位在胸腹部,其次是頭頸部,包括三叉神經所支配的頭皮與額頭,以及顏面神經所支配的耳殼、外耳道和舌頭。顏面神經比較特別,它包含運動與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控制臉部肌肉,感覺神經則分布在耳殼與舌頭的前三分之二。水痘病毒除了感染感覺神經造成耳朵痛、紅疹與水泡,有時也會感染運動神經而造成單側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臉斜,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此症候群是美國的耳鼻喉科亨特醫師於1907所提出,因此以他命名。此症候群並不常見,每年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口有5位,約占所有顏面神經麻痺的7-12%,僅次於原因不明的「貝爾氏麻痺」,且預後較差,只有約六成左右會恢復。陳老太太很幸運,只有耳朵出現症狀,沒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治療除了止痛藥和塗抹藥膏外,需盡快服用類固醇和抗病毒藥,才恢復較快,且比較不會出現惱人的疱疹後神經痛。這個病例還讓我聯想到:照顧重度失智者如同照顧嬰兒:重度失智長輩不會表達,不僅被蜜蜂螫時不會喊痛,也因手腳不靈活而無法揮走蜜蜂或保護自己,更不會抱怨耳朵痛。因此照顧者得像照顧嬰兒似的隨時觀察呵護。病史很重要,但也可能誤導:因為專注於被蜜蜂螫刺且感染的傷口,而忽略了小水泡。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常會造成「框架效應」而誤導醫療判斷,忽略其他診斷的可能性。回診追蹤非常重要:雖然初診時醫師很樂觀地說不用回診,但因症狀沒有進步,家屬帶陳老太太返診時,耳殼上的小水泡變得明顯,也就是病情成熟、明朗化了,讓醫師一眼就發現小水泡而診斷是帶狀疱疹,才能對症治療。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5 醫療.皮膚
老人無法剪趾甲小心2疾病上身!一方法輕鬆好照護,糖尿病患者不宜
【本文重點】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許多老人行動不便,無法修剪腳趾甲,使其變厚變形,容易感染,增加修剪難度。建議修剪前觀察是否有傷口或黴菌感染,剪前先用溫水泡腳,注意安全和防止細菌感染。腳趾甲過長易引起甲溝炎和蜂窩性組織炎,慢性病患者更應留意。老人家剪腳趾甲常因手抖、視力不佳等困難,如有剪傷,應塗上創傷藥膏,必要時就醫治療。剪前用溫水泡腳或等到洗澡後再剪是不錯的方法。--by ChatGPT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許多老人家因體力衰退、行動不便,日常生活處處受限,連簡單的剪腳趾甲都無法做到,怎麼辦?醫師表示,老人家腳趾甲往往偏厚且變形,最好是請專業人士修剪較安全,剪之前先用溫水浸泡,讓腳趾甲變軟,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傷,慎防細菌感染,進而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老人常因行動不便、長期臥床,無法剪腳趾甲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說,老人家常因行動不便、身體不靈活或長期臥床,而放棄修剪腳趾甲,使得腳趾甲又硬又厚,且高達80%以上合併黴菌感染,導致腳趾甲增生快速,增加厚度又變形,甚至還會往甲溝內生長,增加修剪難度。建議老人家修剪腳趾甲前,先觀察腳趾甲有無黴菌感染或未癒合的傷口,若有傷口不應讓其持續惡化,修剪時應一併治療。腳趾甲過長,易引發甲溝炎、蜂窩性組織炎黃柏堯指出,臨床上看到不少70歲的老人家,因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超過半年以上都沒有剪腳趾甲,造成趾甲過長至甲溝位置而引起甲溝炎,又因老人家傷口癒合速度慢延誤治療,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就醫時,甲溝處已出現紅腫、疼痛等情形。尤其臥床長者最常見,但不定期修剪,只會愈來愈難剪,許多老人家最後就放棄剪腳趾甲了。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老人家剪腳趾甲確實相當不便,常因視力不佳無法看清楚、對準焦距,或腰彎不下去、手抖,而剪得太深引起甲溝炎,或剪到肉造成傷口出血,如此將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如果修剪受傷時,建議可以先塗抹創傷藥膏,但若紅腫疼痛等發炎症狀持續惡化、範圍擴大,或傷口一直沒有癒合,應速就醫治療。腳趾甲先泡溫水好修剪,糖尿病患者不宜「如果腳趾甲太厚難以修剪,雙腳可以先泡溫水,讓腳趾甲變軟。」黃柏堯強調,用溫水泡腳時,水溫應維持在30到35℃,不宜過燙,以防皮膚燙傷,也可以在洗澡後,腳趾甲變軟再剪,如果擔心老人家燙傷,用一般冷水浸泡即可,不需要使用熱水;剪腳趾甲時,針對太厚的趾甲應用銼刀磨薄,再使用剪刀處開口較大的專門趾甲剪,以便修剪且降低剪到肉的風險。特別是糖尿病老人家,修剪腳趾甲時,一定要多加注意,黃柏堯及趙昭明指出,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家身體機能、末梢神經反應退化,對於高溫、疼痛等感知降低,容易燙傷卻不自知,用冷水浸泡即可;若不小心燙傷或剪出傷口、出血都不容易癒合,一旦變為慢性傷口,恐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必須提高警覺。腳趾甲常有黴菌感染,修剪時一併治療老人家腳趾甲太長,穿鞋子時走路時,可能因為擠壓出現異物感、疼痛感而影響走路功能,如果愈疼痛愈不想走,會使身體活動力下降,加速退化,黃柏堯提醒,家中有70歲以上長輩的子女,應多注意長輩的腳趾甲有無過長,如果幫老人家剪腳趾甲真有困難,應交由專業人士定時修剪,若腳趾甲因黴菌感染出現灰指甲也應加以治療。延伸閱讀:.指甲剪太短、鞋太緊...易引發甲溝炎!護甲4招減少復發.媽媽節儉一輩子,如何鼓勵她享受人生? 專家列出人生清單一一完成.指甲出現6大變化是身體警訊!1圖看懂異狀 冒黑條紋恐是癌症徵兆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壓力大 作息亂 易誘發皮蛇!超過「這年紀」罹患機率也大增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引起,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再度發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50歲以上有9成民眾都身帶皮蛇病毒,壓力大、作息紊亂的民眾更容易發病。帶狀疱疹好發於春秋 免疫力下降易誘發帶狀疱疹好發於春秋,患者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至新冠肺炎確診者,都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急性帶狀疱疹症狀表現為沿皮節分布單側、疼痛、水泡性皮疹,通常併發帶狀疱疹神經痛、眼部帶狀疱疹,甚至引發心血管與腦血管問題、皮膚疤痕、顱神經受累等症狀。黃玉成分享,他的太太、兒子因生活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因而罹患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屬老年疾病 超過50歲罹患機率大升「很特殊的是,帶狀疱疹算是老年疾病,通常年齡超過50歲,罹患機率就會急遽上升。而且,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會更嚴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年人,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帶狀疱疹病毒,這是由於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黃玉成指出,預防帶狀疱疹,除了正常作息、不要過度疲勞,及早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的關鍵。黃玉成建議,疫苗的預防效果仍十分重要,舊皮蛇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保護力約六成,保護效果可維持八年;新款皮蛇疫苗則為次蛋白疫苗,保護力約九成,同時配搭較強佐劑,五至六成施打部位紅腫疼痛、一成發燒,但適合免疫低下族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醫療.感染科
九成50歲以上民眾帶「皮蛇」病毒! 醫:帶狀疱疹壓力大時易發病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再度發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50歲以上有9成民眾都身帶皮蛇病毒,他自己的家人也深受其苦,尤其壓力大、作息紊亂的民眾更容易發病。「帶狀疱疹」免疫力下降時易發病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春秋,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50歲以上的過勞族群是高危險群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至新冠肺炎確診者,都是罹患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急性帶狀皰疹症狀表現為沿皮節分布單側、疼痛、水泡性皮疹,通常併發帶狀皰疹神經痛、眼部帶狀皰疹,甚至有心血管與腦血管事件、皮膚疤痕、顱神經受累等症狀。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曾表示,皮蛇很難早期治療,因為前幾天甚至前幾周,根本看不出是什麼病,等到水泡出現,才知道是皮蛇,這時候已經到了疾病中後期,就算吃抗病毒藥物,也只是讓水泡快點乾,對於神經痛的治療效果不好,沒什麼機會改善神經痛的痛苦。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更嚴重黃玉成分享,他的太太、兒子因生活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因而罹患帶狀疱疹。「很特殊的是,帶狀疱疹算是老年疾病,通常年齡超過50歲,罹患機率就會急遽上升。而且,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會更嚴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年人,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帶狀疱疹病毒,這是由於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及早接種疫苗是預防的關鍵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黃玉成醫師指出,預防帶狀疱疹,除了要保持正常作息、不要過度疲勞,及早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的關鍵。李秉穎表示,第一代皮蛇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保護效果不超過十年,平均保護力七成,第二代皮蛇疫苗保護效果超過十年,保護力也有九成左右。新型疫苗加入免疫佐劑,可以加強淋巴球T細胞反應,增強對於水痘病毒的壓制能力,缺點是局部反應比較強,大約有一成人打完會發燒,兩到三成會局部紅腫痛,但相較於皮蛇長期的劇痛,打疫苗的痛算很輕微了。延伸閱讀:‧美研究發現:50歲以上確診者 恐增加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別以為皮蛇不會找上你 感染「全身像螞蟻在爬」超痛苦‧免疫力低下易患帶狀皰疹 醫籲:50歲以上施打疫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1 醫療.感染科
猴痘出現2本土個案!發燒、頭痛可能不是感冒或新冠肺炎,感染猴痘注意6大項症狀
疾管署今(3/1)公布一例高雄市猴痘確診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高雄市衛生局經疫調並無出國旅遊史,研判可能為本土個案。累計國內新增兩例本土個案,分別為北部40多歲和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去年至今已累計7例個案。而因應本土出現猴痘個案,疾管署除持續進行疫調之外,明天也會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暴露前預防疫苗的接種對象。猴痘主要透過親密接觸傳染猴痘於去年6月23日公告列為第2類法定傳染病,潛伏期約5到21天,主要是透過親吻、按摩、擁抱、性行為等親密接觸傳染,或接觸猴痘病患使用過但未消毒的物品、接觸感染的動等,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為主。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副組長詹珮君表示,猴痘雖與禽流感同樣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但自從開始出現人傳人後,其傳染力較禽流感更好,在台灣主要透過親密接觸、粘膜、呼吸道等傳播,較少因為接觸感染物或是接觸動物而感染。詹珮君指出,感染猴痘要注意六大項症狀,包括皮疹水泡、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極度倦怠等,其中以臉部、四肢和生殖器出現皮疹、膿皰、結痂等疹子症狀最為明顯,因此民眾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戴上口罩再就醫。高市衛生局也提醒,如果曾到猴痘流行的地區旅遊或國內高風險場域,都應落實自我防護,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關於猴痘Q&AQ: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A: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Q:一般民眾如何預防猴痘?A:一、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二、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三、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Q:猴痘的致死率高嗎?哪些人感染後要注意?A: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第二分支(II)猴痘病毒株,也就是目前全球疫情主要流行株,其致死率為1%;但第一分支(I)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Q:猴痘確診個案於解除隔離後,懷孕或發生性行為,是否仍有傳染風險?A:女性個案若於痊癒後再懷孕,胎兒並無感染風險。男性個案痊癒後精液中之病毒是否具有傳染力目前仍未知,因此美國CDC與WHO建議,痊癒後一段時間內避免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是確保性伴侶安全之高規格做法。我國根據上述指引,建議男性個案於出現症狀後3個月內避免各種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Q:猴痘確診個案於解除隔離後,應注意事項?A:確診個案於解除隔離後,可正常生活,因研究資料指出,男性個案痊癒後精液中之病毒,是否具有傳染力目前仍未知,故建議於出現症狀後3個月內避免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若出現持續或新的症狀時,應及時尋求醫療協助。>>更多QA問題請見疾管署
-
2023-02-2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急性痛風發作如何緩解?詳解痛風4大階段及急、慢性治療方式
痛風是因體內過多的尿酸而結晶沉積在關節處,造成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因為痛的時候來去如風而得名。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因痛風就醫的人數有97萬9,803,就醫率約每十萬人4,191.61人。南島語系族群痛風率高,原住民100人中就有20人。國泰綜合醫院風濕免疫學科主任級醫師陳堃宏表示,痛風主要是因普林代謝不佳、造成尿酸增高造成,隨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改變,痛風發病的人口愈來愈多。振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李信興表示,根據研究,南島語系族群的痛風發生率高,台灣的原住民族群100人中約有20人罹患此病,因此痛風在台灣是常見的疾病。痛風四個階段,從無症狀到結成痛風石、關節變形。陳堃宏表示,正常人血中的尿酸值約為7.0mg/dL。痛風主要分為四個時期,第一階段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此時尿酸值可能高達7以上,但沒有任何症狀。隨著個案狀況不同,可能會突然急性發作,進入第二階段的「急性痛風期」,尿酸結晶在關節造成關節炎,病人因疼痛就醫。通常給予止痛劑後,有些病患一周後症狀減緩、不再疼痛,有可能幾年內都不會發生疼痛而未治療,但血中尿酸仍高,屬於第三階段的「間歇期痛風」。第四階段則是「痛風石型痛風」,此時可能已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功能受到影響、妨礙日常生活。視病人狀況,先以飲食控制,如尿酸仍不可逆就得服藥。陳堃宏表示,在治療上會視病患處於何種階段,給予不同治療。例如處於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時,會先評估是否因利尿劑或結核病藥物造成血中尿酸過高,改用替代藥物就可改善。若病患無特別的藥物使用且有三高等,也會先以非藥物方式介入,試圖以飲食控制改善,如仍不可逆,才會走向藥物控制。急性痛風期最要緊是先止痛,而非降尿酸。陳堃宏表示,過去以高劑量秋水仙素為主要治療藥物,但拉肚子等副作用過於強烈,因此現在會以消炎止痛藥,如NSAIDs或是類固醇為第一線藥物,並搭配低劑量秋水仙素治療。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約56萬4,018人使用秋水仙素。》看更多秋水仙素相關資訊急性期後觀察一至二個月,看病人尿酸是否自行下降,若降至正常值就先不用藥;但如果一再復發,或是尿酸仍偏高,「就認了、來吃藥吧!」痛風該如何治療?1.痛風不能根治,但適當的藥物及飲食控制可以防止痛風的復發。目前以藥物、飲食控制為主。藥物治療包括:(1)秋水仙素:急性期可使用,但要注意可能出現包括腸胃不適等副作用。(2)消炎止痛藥:急性期使用。(3)類固醇:急性發作時,當以上藥物無效或有禁忌症時 則考慮使用。(4)降尿酸藥物:長期控制血液尿酸值適用。2. 多飲開水(每天最少兩公升)可以幫助排出體內過量的尿酸。3. 如患急性痛風,藥物能有效地減低關節的痛楚。若痛風經常發作,則需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以減少復發的機會。4. 避免使用阿司匹靈類、利尿劑藥物,以免妨礙尿酸排出。》看更多痛風相關資訊促尿酸排泄或抑制尿酸,兩類藥物依患者年齡層評估使用。李信興表示,降尿酸藥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BENZBROMARONE,110年約44萬9,970人使用;但如果病患有腎結石的問題,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反而容易形成結晶,不適合這類藥物。》看更多本補麻隆相關資訊另一類為「抑制尿酸」藥物,如ALLOPURINOL,110年有8萬1,807人使用;但此類藥物容易引發嚴重皮膚過敏,包括史帝芬強森氏症候群,導致全身皮膚長水泡、潰爛等。》看更多異嘌呤醇相關資訊李信興說,現在也有新型的抑制尿酸藥物,如febuxostat,副作用較低,但健保給付上有設限,須先使用過促進尿酸排泄藥物後治療反應不佳,才可開立,110年約27萬3,047人使用。》看更多非布司他相關資訊陳堃宏表示,若就診病患太年輕,通常會推測是因為尿酸製造太多,排泄在尿中的尿酸也會太高,因此通常會以抑制尿酸藥物為主;若就診為中年病患,臨床上以尿酸排泄不足為主,則會優先使用促進排泄藥物。但通常會觀察一、兩周後的效果,是否達到尿酸目標值4至6,再決定是否更換藥物。藥物治療效果好,手術患者愈來愈少。除了藥物治療,有些病患仍會走到手術的地步;110年因痛風進行手術者約1,093人。不過李信興表示,現在藥物效果較過去好很多,副作用也較小,一天只需半顆至一顆就能將尿酸控制良好,因此需要手術切除痛風石的病患已愈來愈少。如果真的需要開刀,通常是「不乖的病人」,畢竟若藥物控制良好,尿酸值降到4或5,經過二至五年,痛風石就會慢慢縮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22 醫療.消化系統
被魚鱗、蝦殼刺傷非小事 醫曝這些人當心海洋弧菌致命風險
隨著疫情解封,許多民眾恢復享受美食、大啖海鮮,但是醫師提醒,罹患慢性肝病者吃海鮮要注意,接觸海鮮,例如下廚、剝蝦殼時,要慎防皮膚被魚鱗、蝦殼刺傷,以免海洋弧菌經由傷口乘虛而入,若嚴重感染,引起併發症,需要截肢,甚至會危及生命。當心海洋弧菌經傷口感染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指出,海洋弧菌(又名創傷弧菌)是存在於鹽水中的細菌,一般感染海洋弧菌途徑,包括食用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以及身上傷口接觸到遭海洋弧菌汙染的海水、被海洋生物刺傷等。【延伸閱讀:魚市場髒水濺到腳 小命差點休】什麼是海洋弧菌?別稱:創傷性弧菌地點:常見於河海交界、亞熱帶淺海岸寄宿:海水、魚類、貝類、岩石等都可能存有海洋弧菌病症:健康民眾感染會上吐下瀉、腹痛等;免疫力較差民眾感染會引起發燒、畏寒、皮膚壞死,壞死性筋膜炎,也可能造成全身器官衰竭,致死性高免疫力正常者感染海洋弧菌後,大多是輕微腹瀉、腸胃炎、嘔吐或局部傷口感染,但慢性肝病如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炎等患者,或是免疫力較差、長期使用類固醇、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引起嚴重併發症。肝病患者應避免生食海鮮康本初解釋,慢性肝病患者因肝臟無法正常發揮作用,會影響體內的代謝、免疫等功能,一旦吃到被海洋弧菌汙染的食物,或是傷口接觸到帶有病菌的海水、魚蝦,海洋弧菌就可能直接進入血液中,造成全身性的影響。一開始可能是發燒、傷口處腫痛,皮膚出現水泡,嚴重時有蜂窩性組織炎、肌肉組織壞死,甚至敗血性休克而有致命危險,必須截肢保命。【延伸閱讀:手指遭海鮮刺傷,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4方法避免致命海洋弧菌】康本初提醒,肝病患者應盡量避免生食海鮮,在下廚及剝殼時,都要小心皮膚被魚鱗、魚鰭、蝦殼、蟹殼刺傷,若手有傷口,連食材浸泡的水、流出的汁液都要避開,謹慎一點可以戴上手套,以免海洋弧菌乘虛而入。也要定期追蹤治療,避免熬夜,維持生活作息正常,均衡飲食,讓肝臟維持正常功能,才能降低海洋弧菌的威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1-24 醫療.心臟血管
低溫保暖也可能中暑!3種情況最容易發生:醫教7穴位助禦寒
每年一月都是氣溫最低時刻,農曆春節家戶團聚,不少家庭吃鍋圍爐取暖,家中也會擺放暖爐、開暖氣等避寒。不過,在使用保暖物品時,對於三高患者或是末梢血液循環差的民眾而言,必須格外小心。末梢血液循環差的民眾,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不建議長時間依偎在暖爐旁取暖,容易燙傷。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指出,低溫使用保暖商品必須小心,若稍有不慎,可能釀低溫燙傷,也可能發生中暑情況,嚴重還可能致命。天冷時,常見高齡長者因為泡溫泉、使用暖氣、電熱毯三種狀況發生中暑狀況,宜小心預防。狀況 1:泡溫泉 勿超過15分鐘過度泡溫泉只要超過15分鐘,就可能增加中暑的風險。芬蘭曾舉辦過三溫暖比賽,誰待得最久,誰就是冠軍,進入決賽有六人,其中二人泡到暈倒,另有一人泡到中暑死亡。狀況 2:開暖氣 不要超過40度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暖氣,寒流來襲時,暖氣的放送不要超過40度,國外曾有關在監獄的犯人,恰好生病待在單人牢房,牢房中暖氣壞掉,不斷加熱升溫,犯人活活在牢房中中暑死亡。狀況 3:電熱毯 慎防皮膚灼傷電熱毯也具有相同的危機,很多長輩在低溫時會透過電熱毯取暖,常穿得少少,披著電熱毯在室內活動,皮膚不斷接觸超過體溫的溫度,開始發紅,有些神經比較遲鈍的長輩,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大多沒有什麼知覺,長時間可能會起水泡,甚至灼傷,有些人睡覺會裹著電熱毯再加上厚棉被,也可能釀中暑危機。七穴位助保暖 增血液循環使用保暖小物,如果放對地方,能幫助增加氣血循環,抵禦低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人體有十二條經絡,六條陽經分布在四肢外側、頭部、軀幹;六條陰經分布在四肢內側及胸部、腹部。蘇柏璇表示,抵禦寒氣,可運用經絡原理,將暖暖包放在「神闕穴」和「大椎穴」位置,這二大穴位恰好是任脈及督脈交會處。神闕穴位在肚臍正中央,大椎穴位在後頸脊椎最突起處。二大穴位透過「加熱」刺激,可幫助血液循環,暖暖包可貼在這二處,但不建議直接緊貼著皮膚,應隔著一件衣服,頸部則要隔著一塊薄布,避免燙傷。暖暖包放在神闕穴,可包含到周邊位於肚臍下方1.5寸的「氣海穴」,透過「搓揉」加熱刺激,促進血液循環,燃燒脂肪。大椎穴斜下方1.5寸也有「風門穴」,暖暖包可同時刺激風門穴,有祛風解表、宣肺利氣的作用,搓揉按壓以及加熱,能改善感冒、頸椎痛、肩膀痠痛等。其餘可以幫助保暖的穴位,包括位於手掌中心的「勞宮穴」,需透過按壓,達到刺激效果;「太谿穴」位於腳踝後方,也需要透過按壓刺激;「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建議要利用艾灸刺激才有效果,但需透過專科醫師協助。保暖物品正確使用法1 電熱毯:使用前預熱半小時,溫度調到與體溫差不多,低於40度以下,不直接接觸皮膚,沒睡覺時放在被窩中使用,在無人的狀態下暖被半小時關掉。2 暖暖包:搓熱後再使用,每半小時更換擺放位置,不要一直放在會接觸到皮膚的口袋中,溫度容易超過40度,導致皮膚發紅燙傷,也不建議睡覺時放在被窩中使用。3 熱水袋:使用時鋪上一條毛巾,避免皮膚與熱水袋直接接觸,每30分鐘調整一次位置。4 袖毯:袖毯是多加一層衣物在身上,脫掉時,應注意溫差,避免血管劇烈收縮。5 發熱衣:發熱衣是透過特殊材質,避免體溫熱氣散發,達到不需穿太厚的衣物就有保暖的效果,建議脫掉時,應注意溫差,避免血管劇烈收縮。(資料來源╱蘇柏璇)
-
2023-01-20 醫療.中醫
洗腎病友年節如何健康飲食?醫:吃原型食物、控制水分攝取
過年團圓期間難免吃得多,作息也不正常,但洗腎病友與家人歡聚時,若是因忌口而處處受限,真是殺風景。其實,只要能掌握適當的飲食規則,加上適當中藥調理,就可以安心度過年節。洗腎病友需忌口的食物類型洗腎病友比較需要忌口的食物類型,包括燒烤、油炸、多調味料的食物。但家裡通常會準備開心果、瓜子等堅果類,還有軟糖、餅乾等零食,這些東西都屬於高油脂、高糖、高鹽食物,對血管影響很大,進而影響腎功能,如果真的嘴饞,建議吃很少的量,淺嘗即止。盡量吃食物的原型,減少過多複雜的烹調方式,也要控制水分的攝取,並避免大量攝取果汁、茶葉或酒類。除了過年的應景食物,一般建議可以再搭配食用以下藥膳:1.四神湯:包含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等中藥材,這組藥膳具健脾利濕,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身體腸胃促進消化,有利水消腫效果。2.消脹茶:吃得比較豐盛或油膩後,可以搭配山楂、荷葉、神麴、陳皮煮茶飲,協助消脹去油膩。3.黃耆枸杞茶:如果覺得身體比較容易累,可用黃耆1錢、枸杞1錢、100cc水泡茶飲用,有益氣生津、補足元氣功效,也可達到養陰解渴效果,但腎臟病友須留意水分控制。春節氣候日夜溫差大,洗腎患者抵抗力比較弱,如果不注重衣服的穿著,容易感冒,感冒後的症狀也會拖得比較久,需要早點就醫治療。若抽筋、手腳冰冷可按壓穴道、泡腳如果平時有抽筋問題,因天氣變化而加重,建議可按壓足三里、三陰交,能改善腿部的氣血,減緩抽筋的不舒服。每天晚上可多泡腳,以溫水改善腳底末梢的血液循環,也可以加入桂枝、乾薑、艾葉、紅花等,可改善手腳冰冷狀況。過年雖然開心,但是建議宜盡量生活規律,飲食習慣如常,才能減緩不舒服。同時要先準備好平時服用的中西藥,按時服用。身體上如有不舒服,要跟醫師聯絡,即時處理身體的問題,避免拖著,衍生不必要的問題。
-
2023-01-14 焦點.健康知識+
過年守歲留意6大健康地雷! 醫教簡單撇步安心過好年
守歲是過年的傳統習俗,象徵著辭去舊歲、祈求長輩長壽,不過民眾守歲時除了熬夜,也多會喝酒、久坐、大吃大喝等,再加上此時大多天氣寒冷,容易引起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提醒,民眾守歲時也要注意避免相關風險,如此更有助身體健康。 過年守歲留意6大健康地雷,醫:風險越多越不利健康。 張釗監醫師表示,民眾過年守歲,熬夜這行為本就會影響血壓,不過最常見的一大問題還是在久坐,不論是打麻將、追劇、玩撲克牌、打電動等等,這些活動往往從晚餐後更早之前就開始,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將可能影響血液循環、血小板凝結、出現血栓、形成深度靜脈栓塞,甚至引起肺栓塞危害生命安全。 而久坐除了易增加靜脈血栓風險,也同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再加上過年時民眾也常會喝酒、大吃大喝,比日常更來的沒有口忌,影響血管健康、三高等慢性病族群容易控制不佳,被稱為第四高的痛風也容易因此發作。且此時通常也正是天氣較為寒冷的時候,溫差所帶來的影響,風險也將再繼續上升。 張釗監醫師表示,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往往就是各項不起眼的因素不斷累積所引起,例如熬夜、天冷、大吃大喝又久坐打牌,突然自摸情緒高漲,進而心肌梗塞、心臟病發,這聽似只是個玩笑話,但確實是有可能發生的。而同樣需注意溫度變化的活動,也包括了到戶外抽菸、出門放煙火等,這些都是民眾需要特別留意的。 過年守歲也要顧身體健康,醫教簡單撇步安心過好年! 張釗監醫師提醒,民眾在過年守歲時務必穿著保暖,切勿輕忽低溫、溫度變化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影響。不管是何種活動也要記得時時補充水分,並且多起身活動,影集追完一集、牌打完一輪、電動打完一場、撲克牌打完一局就起身動一動,也可藉此時裝個水、上個廁所,避免一次玩到底,或想到的時候才起來動一下。而即便是過年過節,飲食也應盡量避免肆無忌憚的大吃大喝,守歲也盡量避免熬夜通宵,以免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或是讓原有的三高等慢性疾病失控。 過年天冷暖暖包留意低溫燙傷醫:同一處避免超過30分鐘。 張釗監醫師也提醒,過年天冷雖要注意保暖,但保暖時也得留意低溫燙傷、慢性燙傷。暖暖包、熱水袋等暖身用具,雖然通常溫度不高,不會直接形成燙傷,但若身體同個位置長時間的烘熱,有如慢火烘烤一般,也就會形成慢性燙傷,出現水泡、腫脹、刺痛等。 這樣的情況容易發生在年長者、糖尿病的族群身上,因為皮膚感知能力較不敏感,特別是手腳,除了是最常取暖的部位,也是末梢血液循環較差、感知能力欠佳的地方,且也容易誤認為是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 因此若是有用暖暖包、熱水袋等取暖,建議最好不斷地變換位置,並留意時間避免同處超過30分鐘,特別留意年長者、糖尿病患者。 養成良好的習慣,過年守歲慶祝時也持續注意身體保養、留意生活細節,如此一來更有助防範疾病找上門,歡慶過新春、迎新年! 《延伸閱讀》 .大掃除防腰背受傷!必知8原則:搬物別彎腰、取物別硬拿! .過年返鄉塞車痠痛疲勞?簡單4撇步、穴位按摩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1-11 養生.營養食譜
春節養生,年菜這樣吃:獅子頭餡加糙米 甜年糕加入藕粉
歡喜過新年首重平安與健康,規律的健康飲食也不應懈怠。但應景的年節食品,似乎總與三高一低(高油、高鹽、高熱量與低膳食)畫上等號。其實只要從烹調方式、食材的選擇及調味劑份量調整,傳統年菜也能華麗變身成為養生健康餐點。今年過年特別設計「鴻喜彩果&獅子頭」、「太極甜&鹹養生年糕」兩道健康年菜,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鴻運當頭、步步高升!」「鴻喜彩果&獅子頭」是將傳統年菜紅燒獅子頭變身改造。以腰內肉為獅子頭肉餡,白蘿蔔取代荸薺,口感更為清爽,加入糙米飯使內餡不易乾澀,也多了膳食纖維,還集結多樣的蔬果做為獅子頭的配菜,年味十足,相當健康。年糕是過年必吃的應景食品,有年年高升之意。「太極甜&鹹養生年糕」完全將傳統年糕改頭換面。甜年糕加入藕粉調配,讓年長者與牙口不佳者容易咀嚼,紫心薯富含花青素、膳食纖維,減少了精緻澱粉的使用。鹹年糕以燕麥為主製作,肉餡則是雞里肌取代豬絞肉,減少油膩感。食譜一/鴻喜彩果&獅子頭─鴻運當頭 喜氣洋洋(八人份)獅子頭食材:豬絞肉600克、白蘿蔔切小丁80克、糙米飯80克、鹽&白胡椒粉適量、米酒4大匙、醬油1/2大匙、蠔油1大匙、玉米粉1/2大匙湯汁配菜食材:高山娃娃菜150克、娃娃菜(抱子芥菜)200克、白果80克、毛豆仁80克、胡蘿蔔切丁120克、昆布醬油1/2大匙、鹽&白胡椒適量作法: 1.製作獅子頭,將絞肉、白蘿蔔丁、糙白飯與調味料攪拌均勻。肉餡反覆摔打後,揑出適當大小的肉丸。2.將肉丸先煮過後定型(湯汁移做高湯使用),用中小火煎約3至5分鐘至外表呈金黄即成。3.鍋中放入胡蘿蔔以中小火炒香,接著加入作法2的高湯約600㏄、昆布醬油,湯汁配菜(高山娃娃菜、抱子芥菜、白果、毛豆仁)及獅子頭,以中小火煮至湯汁呈濃稠狀約20分鐘。4.最後加入白胡椒粉與鹽調味即成。食譜二/太極甜&鹹養生年糕─否極泰來 步步高升(八人份) 甜年糕食材:糯米粉100克、藕粉100克、紫心薯180克(先蒸熟)、水300㏄,蔓越莓、白葡萄乾、枸杞各30克鹹年糕食材:燕麥(即沖即食)250克、水400cc、里肌肉切碎200克、蝦米切碎25克、乾香菇8朵切末30克、油蔥酥2大匙、醬油1大匙作法:1.甜年糕:將蒸熟的紫心薯、藕粉及糯米粉混合,以果汁機攪打均勻後,加入蔓越莓、白葡萄乾及枸杞。電鍋的外鍋加3杯水,置入拌好的年糕,蒸一小時即成。2.鹹年糕:⑴香菇蝦米油蔥肉餡:以小火炒香蝦米與香菇,接著放入里肌肉續炒,最後加入油蔥酥與醬油拌炒即成。⑵燕麥加水泡軟,再用果汁機攪打備用。加入作法⑴食材均勻混合。⑶將作法(2)食材移入電鍋,電鍋外加2杯水,蒸約40分鐘完成。注意事項:1.鹹、甜年糕可分別製作。2.太極風味養生年糕是以蛋糕模型,先製作好鹹的年糕後,再以隔板(烘焙紙)再製作甜的年糕。
-
2023-01-07 養生.聰明飲食
冬日進補如何吃?中醫授平補、涼補方法,點名3大冬天美食: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
小寒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此時是北半球太陽光斜射最厲害的時侯,意味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中醫師賴睿昕表示,冬天寒冷,民眾聚餐時常會選擇薑母鴨、羊肉爐或是麻油雞等食物進補,因肉品脂肪豐富,過度攝取恐吃下太多飽和脂肪,影響膽固醇,且值得注意的是,屬於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體質的人,不太適合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燥熱氣虛體質者吃溫補食物 竟容易上火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現代人因工作關係,長期熬夜或多飲咖啡,常感覺口乾舌燥、眼睛乾澀、大便較不易解或較硬,這類人屬燥熱體質。又因工作時間愈來愈長,在辦公室吹冷氣時間太久,缺乏運動,造成身體循環功能變差,容易疲勞,甚至太累時出現手腳冰冷等現象,符合者屬於氣虛體質。賴睿昕透露,燥熱加上氣虛體質即是所謂「外寒內熱」或「寒熱夾雜」型的體質,這樣的人在小寒時節並不適合純粹溫補的方式,否則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上火症狀。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屬虛實夾雜,驟然用補,容易使病況加重。冬日進補如何吃? 中醫親授平補、涼補方法民眾冬天若想進補該如何吃?賴睿昕說,大家常吃的羊肉爐、薑母鴨都是溫補的食材,而麻油雞則因為麻油加熱的關係,屬於偏熱補食物,因此通常建議以「平補、涼補」較適宜,一般藥膳中常用的米酒與麻油都很燥熱,本身是熱性體質的人,在小寒時節做藥膳時可以減量使用或不用。▸羊肉爐:因為羊肉較為溫熱,較不適合給燥熱體質的人吃,因此能改用性較寒的排骨來燉煮,可以加入沙參、玉竹等滋陰藥材調和。▸薑母鴨:薑母鴨因為使用大量薑片,可以暖胃、促進血液循環,並讓身體有溫暖感的作用。當改成涼補時,薑、米酒與麻油的份量要減少,涼補具有甘涼補陰作用,讓熱性體質的人在小寒節氣吃完薑母鴨後,不會出現燥熱、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而且具有清熱、涼血助睡眠的作用。▸麻油雞:其實麻油不熱,只是人們常將麻油與薑同煮,薑本性溫,故錯認麻油也熱。以中醫來看,麻油屬性味甘、平之物,功效潤燥滑腸,滋養肝腎,可使老人通便的功能,可用於病後虛弱、眩暈乏力等狀況。曾有古籍《本草從新》說:「麻油『涼血解毒,服之令人滑腸……』」,所以,麻油不熱,不用擔心上火,涼補可以把老薑改嫩薑。習俗要吃臘八粥 建議:可添入四神湯材料滋補古諺:「小寒大寒,準備過年。」在凜冽的寒風中,農曆新年即將到來,小寒往往相伴臘八節,習俗要吃臘八粥,就是在米中添加各種穀物、果子,如紅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等,以微火燉煮,透過吃熱粥來取暖禦寒,賴睿昕建議,也可將四神湯的材料帶入,來個養生四神臘八粥。【四神臘八粥的做法】▸材料:蓬萊米80克,糯米80克,小米30克,薏仁30克,茯苓20 克,芡實20 克,蓮子40 克,山藥20 克,薏仁40 克(也可請中藥行直接包一份量)紅豆、綠豆、花生、核桃仁、桂圓、紅棗、葡萄乾各適量 調味料:鹽(適量)、米酒(適量)。▸作法:1.將上述穀物以清水淘洗乾淨,除小米之外的其他穀物用水泡,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將各類穀物一同倒入鍋中,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3.將各類乾果輔料倒入鍋中,改文火邊攪動邊熬煮30分鐘待粥稠糯香時即可。補充穀物與堅果 可促進血管健康賴睿昕指出,小寒節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現代人飲食精緻化,體重普遍超標,且今年冬天特別寒冷,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常成為民眾晚上聚餐的首選,鍋內帶皮羊肉、豬肉及雞肉脂肪豐富,過量食用可能會吃下太多飽和脂肪,難以控制血脂中的膽固醇,易使高血脂找上門,賴睿昕提到,高血脂為健康的隱形殺手,民眾就算罹患,平常也不會有很明顯的不適症狀,但它卻是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的致病因子。而臘八粥中添加許多穀物及堅果,多補充可增進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機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2-30 醫聲.癌症防治
救命癌藥竟需自費百萬 唐玲:比我辛苦的病友怎麼辦?
「我們真的是很無助的一群,如果藥物真的有幫助,卻因為經濟能力而無法使用,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很多癌友生活比我辛苦,他們該怎麼辦?」女星唐玲憶起抗癌過程的艱辛,泣不成聲。罹患胃癌至今已三年,她除了開刀切除3分之2的胃,經歷8次化療,去年因癌細胞轉移而切除雙側卵巢及子宮附件,今年更自費百萬購買治療用藥。目前病情獲得控制,唐玲說,自己還能走、能吃、能喊救命,就出來替病友發聲,希望弱勢病友不要因為經濟困窘而失去活下去的機會。「癌症真的很可怕、又要人命,癌友妻離子散、傾家盪產的情況時有所聞,生活、經濟、身體全都崩潰,面臨前所未有的震盪。」唐玲說,在罹癌之前,癌友就像普羅大眾一樣,認真生活、工作,生病絕非願意,但也不能怪罪任何人。她在演藝圈打拼22年,好不容易想要退休卻赫然發現癌症,「不知道未來在哪裡…」想到這裡,唐玲再度落淚。熬過8次化療 卻發現卵巢轉移曾自詡有鐵胃的唐玲說,「別人緊張就胃痛、火燒心,我都沒有。」2019年一次練舞時拉傷,服用止痛藥後胃部不適,她在醫師建議下照了胃鏡,才發現罹癌。化療期間,唐玲受盡折磨,過敏讓她全身多處發癢、長水泡,手腳麻、關節痛的情形也時常發生,甚至整隻手都舉不起來。嚴重的頭暈也讓唐玲每次下床都感到天旋地轉,被迫暫停工作。2021年底,因單側卵巢腫大,醫師懷疑是癌症轉移,安排開刀切除。經檢驗確認是胃癌轉移的庫肯勃瘤,醫師正式宣告病程已是四期。許多研究都顯示四期胃癌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療效較佳,是近期癌症治療趨勢。唐玲表示,因為費用動輒2、3百萬,且健保不予給付,她曾嘗試申請臨床試驗,希望取得用藥機會,但因額滿未能參與。最後她和醫師討論後決定先追蹤觀察,同時整理財務,當癌症復發時再把積蓄拿來自費免疫治療。名列十大殺手癌症 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台灣全癌別的五年存活率約53.9%,肝、胃、食道等消化道癌,卻遠低於平均值;胃癌與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更是分別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8名、第9名。劉桓睿說,由於胃癌早期症狀包括胃痛、噁心,或類似胃食道逆流之症狀等較不具特異性,患者病識感較低,不容易發現罹患胃癌。多數患者在診斷確立時已是晚期,癌細胞或已發生轉移,無法藉由腹腔鏡或外科手術切除。免疫治療名列國際指引 台灣健保卻不給付劉桓睿指出,目前胃癌的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僅有一款,但患者需具有HER2陽性之致癌基因變異才能獲得給付,比例僅約5%至8%,意即超過九成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也沒有辧法透過健保給付使用到更新的免疫藥物來治療胃癌。劉桓睿表示,歐美治療指引皆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晚期胃癌亦觀察到在一線治療時使用免疫治療合併療法的療效優於現有化療。由於免疫藥物的治療機轉,係藉由刺激人體免疫系統消滅癌症細胞,目前免疫治療被列為第三線用藥,患者必須先使用過化療藥物、標靶藥物等,才得以使用,等於是患者免疫系統在經過一、二線治療後已孱弱不堪,才會使用免疫治療,這也有可能導致療效不佳。病團:盼新藥納保,助患者及早用藥「創新藥物應接軌國際,給予一線醫師選擇的機會。」劉桓睿說,在臨床上常聽醫師提及,若患者使用既有治療療效不佳時,會建議患者藉由自身商業保險,直接使用免疫治療,副作用減少,這讓患者可在治療期間兼顧工作、維持收入,對於年輕或身負家庭經濟重擔的病友而言,是很大的幫助。病友團體會希望政府能給予現今治療選擇有限,存活率偏低的癌別更多資源,讓癌友擁有一絲活下去的希望。劉桓睿直言,以胃癌來說,依國健署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109年個案人數為4,257人(含胃腸道基質瘤),屬於人數較少的癌別,對於健保財務造成的衝擊較低,其中有不少病友是藍領階層,「這群病友以勞力換取收入,相當辛苦,希望政府給予支持。」
-
2022-12-26 焦點.健康知識+
泡腳防細菌感染 注意4重點
俗話說「腳暖了,人就暖了」,寒流來襲,許多民眾會泡溫泉或泡腳,讓身體暖呼呼。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如果腳的血液循環增加,確實可以讓人感覺暖和,這就是冬天要泡腳的原因,但泡湯或泡腳時需注意四大重點。泡湯泡腳4要點一、水溫不宜太高,泡腳水溫應介於攝氏40至42度,泡湯水溫應比泡腳水溫略低,攝氏39、40度即可。二、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泡10至15分鐘,避免引起身體不適。三、泡完擦乾應抹乳液,以防皮膚乾燥、搔癢,如果用力搔抓,恐引發細菌感染、發炎,嚴重可能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四、糖尿病、香港腳、免疫功能不佳等患者,不建議到戶外泡腳池泡腳,若戶外泡腳池水質不乾淨,可能會使病情惡化,有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則不建議泡溫泉。趙昭明日前收治一名40多歲男子,因左腳背出現紅腫、疼痛症狀,且紅腫痕跡朝腳踝方向往上延伸,問診發現,男子有香港腳,因到戶外溫泉泡腳池泡腳,可能水溫太高、時間又長,引起腳趾、腳趾縫搔癢,檢查發現,他的左腳第二趾指甲縫隙遭細菌感染,研判是用力搔抓造成傷口所致,疑似有蜂窩性組織炎,立即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趙昭明提醒,低溫來襲,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民眾泡腳、泡溫泉時,應隨時注意身體變化,如果感到出現頭昏、心悸等不適就要停止。民眾平時在家也可以把水盆接滿熱水泡腳,或是穿襪子,也是很好的保暖方法。
-
2022-12-23 焦點.健康知識+
突然腳抽筋怎麼辦?抽筋最常見4種情況,專家教不同舒緩方式
許多人都有腳抽筋的經驗,可能是在運動時、可能是在半夜睡覺時。肌肉抽筋是肌肉不自主收縮而無法放鬆、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時間從幾秒鐘至幾分鐘時間不等。桃園長庚體適能中心主任、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曾受訪分析,抽筋大致可以歸納成兩大因素,包括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血液循環不好。而具體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神經肌肉病變,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 下等﹞,或是體液的流失﹝如大量流汗、腹瀉、使用利尿劑、洗腎等﹞。較快的舒緩方法可以按摩或是熱敷。很多時候都會發生抽筋,而這些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如何改善呢?以下整理最多人遇到的抽筋狀況。運動中或後原因:運動前熱身不足、運動太過激烈或沒有適當水分電解質和熱量補充等原因,造成肌肉過度緊繃勞累,因此抽筋。改善:1.運動前先做適度暖身拉筋、運動中適時補給水分電解質、運動後做伸展活動,就能促進肌肉血液循環和避免肌肉脫水、電解質失衡等狀況產生。2.適度飲用運動飲料和攝取牛奶、優格、香蕉、柳橙等食物,皆有助補充電解質,並供應肌肉能量的醣分。睡覺時原因:週邊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神經病變、情緒緊張、環境溫度改變未注意保暖或其他生理因素。改善:1.睡前喝點牛奶或水維持電解質平衡;按摩、溫水泡腳、做預防性體操,都可讓體內血液循環較好。2.睡覺時被子不要蓋太重,以免加重腳掌向下的姿勢。3.如果半夜腳抽筋,切記不要硬踢、踩地板或是硬拉抽筋處,可按壓小腿後方的「承山穴」(見右圖),有急性舒緩的功效。維生素D不足原因: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會影響鈣與磷的平衡,間接影響肌肉收縮,因此缺乏維生素D可能引起腳抽筋。改善:每天有充分的日曬,不要過度防曬。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全脂牛奶、魚肝、香菇和黑木耳、各式魚類。孕婦原因:隨著孕期體重逐漸增加,孕婦腿部負擔加重,若走太多路、站得太久,都會令小腿肌肉活動增多,使腿部肌肉處於疲勞狀態,引起腿部痙攣。改善:1.不要過於急促的走動或走太多路。如是站著時發生腳抽筋,先讓腳跟著地將腳掌平貼在地面。2.若是睡覺時發生抽筋,則將腳掌平貼在牆壁上,或將膝蓋打直,將腳尖上翹讓腳板與小腿呈直角,使小腿肌肉伸展,即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3.飲食中建議多增加鈣質的攝取。其他因素還有其他許多疾病會造成抽筋,吃藥也可能有抽筋的短暫副作用發生,例如以下這些情況:.糖尿病足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或骨刺壓迫神經損傷.周邊神經病變或脊椎狹窄引起的神經根壓迫.服用利尿劑及降血脂藥物的影響.降膽固醇藥物有時造成肌肉發炎,容易造成肌肉痠痛抽筋。.鈣離子或鎂離子等電解質不平衡.腹水或洗腎導致體液分佈不平衡.靜脈曲張不寧腿症候群≠抽筋同樣是腿部下肢的不適感,有些人會誤把「不寧腿症候群」當作抽筋。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看詳細),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如休息或夜間睡眠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等不適感,但症狀會在肢體活動後改善。不過睡覺時抽筋或不寧腿,都容易中斷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低落,影響日間活力和精神狀況。只不過抽筋較多是短暫或短期症狀,如不是長期可忽略。但不寧腿則還是建議就醫改善,不然長期睡眠品質低落,也可能增加罹患憂鬱症風險。【資料來源】.半夜腳抽筋 2招解你的痛.避免運動到一半小腿抽筋 醫師教你事前熱身外的小撇步.半夜容易腳抽筋?醫師建議:被子不要蓋太重.爺奶半夜抽筋 啊!缺維生素D
-
2022-12-17 醫療.皮膚
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寒流來襲泡溫泉、泡腳暖身子 醫師提醒4大重點
俗話說「腳暖了,人就暖了」,明天寒流來襲,許多民眾可能到戶外溫泉泡腳池泡腳,或前往泡湯,讓身體暖呼呼。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如果腳的血液循環增加,確實可以讓人感覺暖和,這也是為何民眾冬天要泡腳的原因,不過泡腳、泡湯時需注意四大重點。第一、水溫不宜太高,泡腳水溫應介於攝氏40至42度,而泡湯水溫應比泡腳水溫略低,攝氏39、40度即可。第二、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時間約10至15分鐘,避免引起身體不適。第三、泡完擦乾應塗抹乳液,以防皮膚乾燥、搔癢,如果搔癢用力搔抓,恐引發細菌感染、發炎,嚴重時還可能出現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第四、糖尿病、香港腳、免疫功能不佳等患者,不建議到戶外泡腳池泡腳,因戶外泡腳池水質可能不是很乾淨,有可能引起病情惡化,而有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則不建議泡溫泉。趙昭明日前收治一名40多歲男子,日前因左腳背出現紅腫、疼痛症狀,且紅腫痕跡朝腳踝方向想上延伸,趙昭明問診發現,男子有香港腳病史,最近到戶外溫泉泡腳池泡腳,沒想到泡腳後,可能因水溫太高、時間又長,引起腳趾、腳趾縫搔癢而用力搔抓。檢查發現,男子的左腳第二趾的指甲縫隙出現細菌感染情形,研判是用力搔抓造成傷口,進而被細菌感染所致,且疑似已有蜂窩性組織炎,立即給予抗生素藥物治療。趙昭明說,低溫來襲,一定要注意身體保暖,許多民眾泡腳、泡溫泉,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身體變化,如果感覺到任何不舒服就要停止,如泡湯時感到頭昏、心悸等,民眾平時在家也可以把水盆接滿熱水泡腳,或是穿襪子保暖,也是很好的方法。
-
2022-12-11 養生.營養食譜
港味煲仔飯 原味開飯了
在香港吃過煲仔飯,對於鍋巴的焦香很是回味。返台依著「煮油飯的概念」做了煲仔飯。飯是熟了,但沒鍋巴,風味也完全不對,成了四不像的台式煲仔油飯。看到YouTube香港師傅用廣東話介紹道地煲仔飯,示範燒出飯焦(鍋巴)的技法,還把祕製「豉油」(醬汁)的配方公開,很是吸引。就著半懂的廣東話如法炮製,瘋狂「煲」飯。做出的煲仔飯,可是香港人吃了都說道地的煲仔飯哦!師傅邊做邊回憶八○年代的一個冬天,在香港廟街吃著正宗炭燒煲仔飯的場景。他說,街邊十幾個炭爐並列,同時大火燒著砂鍋,只有一、二個師傅在轉動砂鍋,直呼「好犀利」。看著師傅慢慢調整砂鍋,好有風味。光想像成排炭爐的炭火直燒煲仔飯的壯觀景象,就足令人著迷。煲仔飯的精髓除了豉油外,就是燒出飯焦(鍋巴)。首選圓弧底砂鍋,可讓緊貼砂鍋邊的米飯,在豬油助攻下均勻燒出飯焦。耐心轉動砂鍋小火慢慢燒,時間不夠、火候太小,燒出的飯會水水的;反之過頭,就焦黑一片給你看,最慘的就是煲出半生熟的煲仔飯。成、敗完全在掀蓋那一瞬間。不斷的「練習」必能燒出蓬鬆而不黏、粒粒分明、脆而不硬的「蟲蟲飯焦」。如果不很講究飯焦及其焦香味,用電鍋煮飯來代替煲飯,就沒有什麼技術門檻,和煮飯一樣容易。只要淋上祕製「豉油」,一樣能輕鬆品嘗到港味煲仔飯。而配料上,也不用太過拘泥,喜歡吃什麼放什麼。選用台灣在地食材煲出「港式台味煲仔飯」。煲仔飯2大祕技祕製豉油(煲仔飯的精髓)食材:紅蔥3顆、香菜1株、蔥1株、豬油1匙醬料:1. 生抽3匙、老抽3匙、蠔油1匙、糖1茶匙,混合拌勻。2. 另備,水12匙、紹興酒1匙。作法:1. 紅蔥頭切半,香菜去葉取莖及根,蔥取蔥綠切半(蔥白留他用),如有根也留下。2. 小火熱豬油,將紅蔥頭、蔥、香菜小火炒香至些許金黃色。3. 爆香後,先淋上紹興酒嗆一下,再加入12匙的水。待水煮滾開後,加入醬料,再慢慢攪拌,待微微煮滾,放涼即可。可再撈去紅蔥頭、蔥尾、香菜頭放冰箱存放,留下次使用。煲出飯焦食材:米(泰國長米)1杯(大同電鍋的杯子)、豬油砂鍋:1人份(直徑約16cm、5~600cc左右),選用圓弧底砂鍋作法:1.洗米,用熱開水泡10分鐘(或冷水泡30分)備用。2.米泡水後,用漏勺濾網充分瀝乾水分倒入砂鍋,加一杯9分滿的水(米:水=10:9)。3.鍋子架高離火源有些距離,受熱比較均勻。不加蓋中小火煮滾,直到水收乾快到米的表面。4.轉小火,攪拌一下鍋內的米飯。5.加入各式煲仔飯的配料,加蓋文火煮25分鐘。6.其間文火煮到5~10分鐘時,不掀蓋讓常溫凝固的豬油,在鍋蓋表面受熱融化,慢慢均勻「滑入」鍋內。7.接著讓砂鍋傾鈄或移到一側,讓爐火可燒到鍋的側面2分鐘。之後每燒2分鐘後就轉動砂鍋,讓爐火能均勻燒到整個鍋底及鍋側的各部位。慢慢燒,在豬油的加持下煲出飯焦。8.先後文火煮到25分鐘後關火,再燜10分鐘。掀蓋,撒上蔥花、淋上豉油,即可上桌享用正宗的香港煲仔飯。● 米泡水充分瀝乾,好精確控制鍋內水分,控制了此「變因」,可做為下次水量、火力的參考。● 不用豬油用沙拉油也行。● 選用泰國米,煮後粒粒分明、乾而不黏。冬菇滑雞煲仔飯香港料理似乎重視各別配料的風味,將其各別醃漬。讓它們即使是一同料理,其味道會相呼應、不交雜。再如分切配菜的大小和方式也不同。我習慣蔥切大段,薑切大片,港師的蔥段約我的1/3,大薑片會再細切小片狀;爆紅蔥頭我會切小片,他則對切或三分切。跟著做才知這都是便於醃漬後的「後處理」方便,又能入味。食材:去骨雞腿一支、冬菇(或北菇,可選花菇)5朵、膶腸(肝腸)1條、蔥1株、香菜1株、薑少許、豬油、沙拉油、豉油(參考左頁作法)雞腿、冬菇醃料:老抽、生抽、蠔油、紹興酒、糖、鹽、白胡椒粉、樹薯粉或太白粉作法:1.香菜去莖取葉、薑切小片狀、蔥切末(蔥綠可做豉油用)。2.醃漬冬菇:冬菇泡發後切去莖部,斜切大塊。擰去水分好入味,用生抽、蠔油各1茶匙、樹薯粉約1/2茶匙及豬油1茶匙,拌均醃漬30分備用。3.醃漬滑雞:雞腿肉分切大塊,洗淨去血水、紙巾吸乾水。用蔥段、薑片、鹽適量、糖半茶匙、胡椒粉適量、樹薯粉2茶匙,加入生抽、蠔油、紹興酒各1茶匙拌勻,放入雞腿肉抓一抓,醃漬30分備用,待使用時再放入一匙沙拉油拌勻。4.燙膶腸:沖水、整支膶腸用冷水煮開2~3分鐘,取出備用。5.煲飯(參考左頁作法):待砂鍋煲飯收水後,將整支膶腸、冬菇和雞腿,依序擺入砂鍋中。6.煮好的煲仔飯端上桌、掀蓋,放上香菜葉、蔥花,再淋上煲仔飯的「靈魂」豉油,挖出飯焦拌著吃。●台灣不易買到冬菇或北菇,可用花菇,選小朵的口感比較好。 窩蛋免治牛肉煲仔飯這個「免治」,不是那個「免治」……是由英文minced音譯成廣東話而來,台語是肉燥或絞肉的意思。如同這道菜我叫它「滑蛋」牛肉,港稱「窩蛋」牛肉;還有「豉油」與「醬汁」、「肝腸」與「膶腸」是相同的。而做好了菜,要大家上桌吃飯,總會吆喝著「上菜了」、「上桌了」;而港人則說「開飯了」。語言用詞或語氣不同,但一樣熱情和美味。食材:免治牛肉(牛肉絞肉)50g、蛋1顆、薑、蔥2、3株、紅辣椒半條(可加陳皮增風味)醃料:樹薯粉(太白粉)1茶匙、柱侯醬1茶匙、老抽1茶匙、生抽1茶匙、紹興酒1茶匙、糖1/2茶匙、胡椒粉適量、豉油作法:1.蔥切末,部分薑用磨泥器磨成約一茶匙的泥,剩餘的薑切絲、紅辣椒切絲。如有陳皮,先泡水刮去內膜切絲備用。2.免治牛肉加入醃料、薑泥、蔥末,充分揉合,醃漬30分鐘左右。3.煲飯:待砂鍋煲飯收水後,將醃漬好的牛肉平舖在飯上,放上薑絲和辣椒絲,中心留一凹處準備放雞蛋。4.在煲飯最後燜飯階段的5分鐘,打開鍋蓋打入一顆生雞蛋在凹處,快速蓋上鍋蓋再燜5分鐘。5.煲仔飯端上桌、掀蓋,再淋上煲仔飯的「靈魂」豉油,挖出「飯焦」拌著吃。● 如怕蛋太生,提前把蛋打入鍋內燜,或是收火前就打入蛋燜熟。● 柱侯醬是港式特有的醬料之一,嘗起來有些許的芝麻、蒜味及鮮味,味道偏鹹。臘味煲仔飯有了煲仔飯的靈魂「豉油」及煲出飯焦的技巧,要變化出各式煲仔飯就容易。買來現成的臘腸、膶腸(肝腸)及臘肉,用電鍋蒸過、切片,一起煲飯就是一道經典的臘味煲仔飯。順道一提,香港人會用水先沖一下剛買的臘腸、膶腸後才料理,好洗掉附著表面的灰塵。食材:臘腸半~1條、膶腸半~1條、臘肉一小塊約100g、香菜、蔥、豉油作法:1.蔥切細、香菜去莖取葉。2.臘腸、膶腸、臘肉電鍋蒸熱,或放入冷水中煮開1~2分鐘,各別斜切分類擺盤。3.煲飯:待砂鍋煲飯收水後,將擺好盤的臘肉滑入鍋中。4.煮好的煲仔飯端上桌、掀蓋,放上香菜葉、蔥花,再淋上煲仔飯的「靈魂」豉油,挖出飯焦拌著吃。
-
2022-12-07 養生.抗老養生
「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
大雪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約在每年12/6-12/8之間。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平地降雪機率較低,但此時適逢冷氣團及寒流來襲,氣溫會明顯下降,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1-2成,所以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特別是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氣溫驟降會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冬季飲食偏好重鹹重辣,如麻辣鍋、薑母鴨等,加上身體活動度下降,會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有三高的患者應每日監控血壓、血糖,並按時服藥,出外運動、泡溫泉時應避免暴露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 冬季養身秘訣:早睡晚起、注意保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提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意思是我們的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應順應自然,守常規、有節度,就能常保健康。又在《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提及:「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北半球冬季日短夜長,所以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一方面養足精神,更可以避開夜晚及清晨最寒冷的時段。冬季保暖首重頭腳,以中醫觀點來看:「頭為諸陽會,寒從腳下生。」除了多添加衣物之外,出門多戴頂毛帽、穿雙厚襪子,更能防止風寒入侵體內,晚上以溫熱水泡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中醫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謂藏精就是指藏腎精,中醫稱腎精為生命之根、身體之本,意思是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提升身體機能來抵抗外來的邪氣,隔年身體就會好。在這邊教大家按壓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子宮)的功用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可以養腎精、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冬令進補停看聽,你的體質適合嗎?冬天的街道總是充滿著撲鼻的中藥香,也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常見的藥膳如薑母鴨、當歸羊肉湯、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等,民眾常會有以下疑慮:「哪種藥膳適合我? 我的體質適合吃補嗎?」以下幫大家簡單的分成兩類:1.不適宜進補的體質: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口瘡、便祕、臉頰冒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發炎性疾病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者。若屬於此類的民眾抗拒不了美食的誘惑,建議可在藥膳裡多加點蔬菜及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2.適宜進補的體質: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此類患者進補時也不宜過度食用,適性適量即可,中醫有所謂「虛不受補」之說,意即不是身體虛就可以不忌口的亂吃補,小心導致上火及體內痰熱、濕熱堆積,造成脾胃運化的問題。現代人普遍營養均衡、甚至過剩,建議進補時機可以選在寒流報到時,以一星期不超過3天為度,適當的進補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達到溫暖身體、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的原則。提醒您,若對於藥膳飲食或體質上有疑慮,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來替您辯證論治,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食補藥膳。
-
2022-12-03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警訊!除了心臟問題,還有4種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
又到了入秋時節,過往每當天氣變化大、溫差劇烈時,總是常常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發生心肌梗塞等急症的病患在這時特別多。談到心肌梗塞,大家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畫面是否是手抱胸口、表情痛苦的畫面?是的,胸悶、胸痛確實是心肌梗塞的最重要警訊,但您是否知道,除了心臟問題外,還有很多常見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所以本文將介紹您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心臟血管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方面的問題雖然不是最常見,但卻是大家最關注的,尤其本身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人(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需要特別注意。當負責輸送血液給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造成血管內的狹窄與阻塞時,就可能心肌缺氧而產生心絞痛的症狀。心絞痛的感覺是胸口的擠壓感,比較類似鈍痛或悶痛,常見是胸前左側一大片的感覺或位於胸口深處,通常不會是位於明確的一個痛點,有時痛感會延伸到脖子、下巴、肩膀或手臂等處。心絞痛的症狀常在運動、爬樓梯或搬提重物時產生,一般來說休息5到10分鐘就會改善,若症狀持續過久或伴隨冒冷汗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儘速就醫,有可能是疾病惡化甚至是心肌梗塞的情況。主動脈剝離代表胸腔內的大動脈產生血管壁撕裂的現象,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控制好的高血壓所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是突發性強烈而銳利的胸痛,感覺像刀割一般,痛感常常延伸到背部。主動脈剝離是絕對需要馬上就醫的急症,常需要緊急手術才能降低死亡率。其他非急症的心臟問題如心包膜炎、二尖瓣脫垂、心肌肥厚等等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口刺痛的症狀。腸胃道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造成胸悶、胸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分泌過多的胃酸進入食道而造成胸口灼熱或悶痛感,平躺或吃飽飯後比較容易發生,某些刺激性食物也容易誘發症狀。食道痙攣是由於構成食道的平滑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症狀常是胸口的強烈擠壓感,跟心絞痛的感覺很類似,不容易分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也不一定有很明顯的誘發因子。其他腸胃道問題如胃炎、胃潰瘍、胰臟炎甚至膽結石也都可能造成胸口的不舒服。肺部或胸腔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肺栓塞是由於肺動脈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所造成,症狀通常包括喘、呼吸急促與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肺栓塞是比較不常見的急症,好發於長期臥床、急性骨折、重大手術、孕婦(羊水栓塞)與癌症病人等。氣胸是因為肺泡自發性或創傷性的破裂造成胸腔內充滿空氣,症狀是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嚴重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其他還有許多胸腔相關的問題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痛,如:肺炎、肋膜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肌肉骨骼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一類型的問題也佔了胸悶胸痛原因中的大宗,尤其是生活型態常常久坐,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的人,容易造成胸壁相關肌群緊繃或痙攣,所以一直感覺胸口悶悶的,嚴重時甚至會痛。另外一直重複某些動作的職業或運動傷害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這類型的胸痛往往可以透過姿勢改變或深呼吸及某些動作引發。其他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胸悶一直都是焦慮症、恐慌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常常隨著情緒壓力起伏與睡眠品質好壞等狀況改變。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由潛伏在人體內的水痘病毒所造成,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就可能活躍而在皮膚產生水泡狀紅疹,伴隨厲害的神經痛。若發生在胸部,病發早期時尚未形成水泡,可能會誤解為其他原因的胸痛。由上所述的介紹造成胸悶胸痛的原因,大部分是輕症或是具有自我緩解性的狀況。然而,在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抽糖尿病、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身上,即使是輕微的症狀也要特別警覺。而在一般族群身上,若出現高危險的症狀如:突發性胸痛、投射至下巴或肩膀、冒冷汗、強烈撕裂感伴隨背痛等,一樣要謹慎處理,儘速就醫。
-
2022-11-29 醫療.感染科
手指遭海鮮刺傷,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4方法避免致命海洋弧菌
南投近期接連有民眾被鯛魚、甲殼類等海鮮刺傷,傷口遭感染海洋弧菌,引發壞死性筋膜炎,手部組織壞死,緊急清創,甚至截肢才保住性命。海洋弧菌是什麼,為何會造成嚴重致命感染?衛福部南投醫院近期院內接連收治遭海洋弧菌感染案例:【案例一】一名八旬張姓老翁整理要餵養鴨隻的海鮮飼料時,左手不慎被甲殼類刺傷,當下有擦藥,但並未改善,還更腫痛,到院時其左手臂組織壞死且往上蔓延至左後背,最後截肢保命。【案例二】六旬王姓婦人買鯛魚返家料理時,右手指被刺傷,因傷口小到找不到,未放在心上,當晚卻痛到無法入睡,就醫發現感染海洋弧菌,引發壞死性筋膜炎,經住院清創、筋膜切開手術搭配高壓氧治療,才保住右手,雖已出院仍需返診追蹤。海洋弧菌會何會致命?海洋弧菌的正式名稱為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當吃進含有創傷弧菌且沒煮熟的海鮮,或被海中生物刺傷、在海邊被礁石或尖銳物割傷、身上的傷口接觸到海水等,均有被感染風險。海洋弧菌常造成壞死性筋膜炎,但其實一般人若吃下被海洋弧菌汙染的海鮮,肝臟會將這些海洋弧菌抑制住,大都不會有事。如果是肝硬化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肝臟發揮不了功用,這些海洋弧菌就可能長驅直入,進入血液造成感染。高危險族群感染,常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即出現嚴重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致死率可能高達九成以上。【高危險族群】慢性肝病、癌症、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不佳族群。【症狀】若不慎遭到感染,患部可能出現腫脹變色、發熱及疼痛,且症狀會快速擴散蔓延,出現潰瘍、水泡,若未即時處置,持續往深層筋膜侵犯,短時間內發生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症或菌血症,就可能有截肢風險,且死亡率高。4方法避免海洋弧菌感染1.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生吃食物,盡量以烹煮過的為主,特別是海鮮 類食材。尤其慢性肝病、其他慢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不全等族群,應避免生吃海鮮及未煮熟的海鮮類食物。2.料理海鮮時最好帶上手套,以防刺傷或刮傷。3.避免赤腳行走於沙灘上,手腳若有傷口,則避免接觸海水及海鮮。4.若有接觸海水及海鮮特別留意傷口變化,如果出現紅、腫、熱、痛或發燒的症狀,應盡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先機。採訪記者/賴香珊採訪對象/南投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暐綜合整理/元氣網【資料來源】.南投翁遭海鮮刺傷 左手發黑腫脹截肢險喪命.閱報秘書/海洋弧菌.斗南鎮公所創傷弧菌防治衛教宣導
-
2022-11-22 養生.抗老養生
小雪後氣溫明顯下降 宜早睡晚起、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
小雪(22日)後氣溫明顯下降,表示真正進入冬天。這時候身體為了因應較低的氣溫,會把大部分的能量用於保持身體溫度,而導致防禦力變弱,所以人體較容易被寒氣入侵,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防寒」。除了適時添加衣物外,也要做好足部保溫,在室內記得穿上襪子或拖鞋,避免雙腳直接接觸冰涼的地板。另外,適時補充陽氣是非常重要的,補充陽氣最好的方式就是曬太陽跟足浴。曬太陽可以挑選早上6-10點來進行,此時的紅外線可以讓人體溫熱起來,有助於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足浴保健,促進血液循環中國古代名醫〈華陀〉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他把人的足部比喻為樹木的根系,樹木的根系可以用來吸收養分,當根系受損,枝葉也會隨之枯萎,當我們保養足部時雖然無法吸收更多營養,卻可以減緩身體機能的衰退。清朝乾隆皇帝的養生要訣裡也非常重視足部,他的足部保養法是「晨起三百步,晚間一盆湯」,這一盆湯指的就是足浴。足浴並非用熱水泡腳就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重點:1.溫度:冬天以42度左右為宜2.高度:最佳的位置是要泡到腳踝3吋以上,也就是腳踝上約10~15公分處,如果腳桶盆夠深,則可以增加水量到小腿肚。3.內容物:可以使用溫熱去濕的中藥,如:艾草、乾薑、獨活、牛膝…等,搭配活血的紅花、丹參來使用。4.時間:泡腳的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佳,可以微微發汗,但如果有流汗過多或感覺虛弱的狀況則要立刻停止,以避免發生眩暈。5.禁忌:腳上有傷口,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是經常頭暈的民眾最好在諮詢您的中醫師後再進行泡腳。避免過度消耗體力、挑選黑色食物保養腎臟在中醫的觀念裡,冬天屬腎,腎主封蟄,因此要減少過度消耗精神與體力,避免此時才開始進行高強度運動,例如: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和TABATA間歇訓練,假使冬天耗損過度,春天來臨時就比較容易引發病徵。腎臟的代表色是黑色,吃的方面就可以挑選黑色的食材來保養腎臟,黑米、黑棗、黑豆、黑木耳、香菇、烏骨雞..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貼心小叮嚀:上述適合小雪的食物因為個人體質不同,建議您詢問專業中醫師後再行食用,才不會補錯了又傷身喔! 早睡晚起,調整冬日作息《黃帝內經》中說到:「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萬物華實,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泄…。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在不同的季節,配合不同的作息與保養,可以讓身體處於一個適合當下季節的狀態,減少疾病的產生。春夏不適合太早睡,冬天不適合太早起床,早睡是指不要在晚上9點之前,但是也不能太晚,避免在11點之後;太早起床是不要早於5點,但不超過7點為原則。所以小雪之後要記得早上不要過早起床,因為冬天早晨溫度較低,出門接觸戶外的冷空氣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穴道保養,養腎又能提升血液循環湧泉穴•位置:位於腳板,在第二、三趾趾縫與腳跟連線的前1/3凹陷處。•功效:提升腎機能,讓血液可以往足部流動,增加整體循環。•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或食指關節在湧泉穴位置順時針畫圈按壓9次,然後逆時針畫圈按壓9次,休息10秒後再重複上述動作,總共3次。命門穴•位置:在脊椎上,肚臍的正後方。•功效:調節督脈經氣,達到溫腎陽及促進腰部血液循環的效果。•保養方式:可交替用按壓、揉壓或敲擊的方式來刺激腎俞穴,每日約5分鐘。
-
2022-11-15 醫療.皮膚
小蟲在皮膚挖地道!80歲老婦染疥瘡全家淪陷
高雄一名80多歲阿嬤全身發癢就醫,同住家人也有症狀。高雄市民生醫院皮膚科醫師史守正表示,經儀器輔助檢查發現老太太的四肢有疥蟲,兒子為四肢軀幹有多數癢疹但未發現疥蟲,媳婦手部有疥蟲,孫子則於生殖器找到疥蟲,孫女有皮疹但未找到疥蟲。經1至2周抗疥藥物與濕疹用藥搭配乳液後,已有改善。人類疥瘡會在人與人間持續傳染史守正表示,人類疥瘡是一種由疥蟲引起的皮膚傳染病,可以在人與人間持續傳染,常見於近距離密切接觸的場所,如醫院、長照機構、軍隊、監獄、庇護所等。疥蟲是一種像蜘蛛有四對腳的螨蟲,沒有翅膀不會飛,不吸人血,只靠皮膚表面的角質與滲出的組織液存活,只是過程中產生的唾液與排泄物及在表皮挖洞時的刺激,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與癢感。染上疥瘡的病人大部分皮膚感覺會癢之外,還會伴隨一些皮疹,皮疹可以是紅丘疹、紅至棕色的結節、水泡或膿泡、脫皮或結痂、或只有乾燥皮膚樣的輕度脫皮。好發部位為手部含指縫、手掌、手腕,腋下,肚臍周圍,屁股溝週圍,男性生殖器,女性乳頭周圍,腰部,膝蓋伸側與曲侧,腳趾縫等,這些為疥瘡病灶典型分布部位。疥瘡治療方式為使用抗疥藥物+乳液塗抹史明正表示,疥瘡治療方式為使用抗疥藥物與濕疹用藥搭配乳液塗抹皮膚,通常在有效治療的1天後即無傳染性,第二天起更換使用乾淨衣物。伴隨疥瘡的皮疹,即使在蟲死以後仍可持續數周至數個月,且可能隨氣候變化再發,此時以濕疹及抗過敏藥需要時搭配乳液使用為主。治療以7天為一周期,7天後再檢查是否仍有新病灶或活的疥蟲,有需要時再投與抗疥治療。史明正說,一般民眾若有染上疥瘡,其與皮膚接觸的衣物寢具可用攝氏60度以上滾燙的熱水燙過,或是可用塑膠袋打包至少靜置4天以上等蟲死亡,生活環境則不大需要特別處理。另外疥瘡照顧者建議照顧時至少戴上塑膠手套再工作,需要抱患者改變姿勢時最好穿上隔離衣,或用拋棄式雨衣代替,避免疥蟲接觸肌膚傳染。
-
2022-11-09 焦點.生死議題
「一路好走是很棒的祝福!」手不能動的她用「眼控」一字字完成預立醫療
編按:疾病是一種失去,但也創造生命與愛的契機。小青女士罹患肌萎縮性脊隨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她與家人一同完成預立醫療決定,即使疾病令她的身體已無法自由移動,生活完全依賴他人,仍堅持以眼控滑鼠打字,一字一句寫下她的心情。2019年2月,我41歲,迎來人生最大的震撼—漸凍症。就是跟霍金一樣的那個漸凍症,全身逐漸癱瘓但意識清楚,最後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呼吸衰竭而死亡的罕見疾病,俗稱漸凍人。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世界各國統計平均存活時間都在3-5年之間,在照顧品質良好的狀況下,存活時間可以延長到十年以上……,這些網路上可以查到的訊息提醒我沒有太多好手好腳時間了。我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在心裡把這件事消化一遍,才接受這真的發生在我身上,有一種「橫豎都是死,那更要把剩下的日子過得加倍幸福快樂」的決心。我在心裡把生命未完成的清單列出來,發現我沒什麼錢,所以不用擔心怎麼安排,省了一件事;我一向目光短淺,沒有什麼夢想,當然也就沒有未完成的問題,又省了一件事;想來想去我的清單裡最困難也最重要的是「人」。從小到大我都靠著樂觀幽默、善良、活潑風趣的個性在江湖上走跳,漸凍症是老天爺知道我的才華故意給我的功課,提前告訴我我的生命正逐漸衰弱、慢慢死去,讓我來得及和我最在意的人們好好道別並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是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的關係我有幸有很多機會陪伴病人和家屬走過治療的辛苦歷程,也包含走到生命最後一段路。對我來說死亡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那一天,活著時候的感受才是更值得花心思的課題。我不在意能活多久,我要的是活得舒服、開心、有尊嚴,我害怕苟活更甚死亡。心裡有了明確的想法還不夠,我需要得到家人的認同,才能在最後告別的時刻讓每個人都沒有遺憾地覺得「這樣走了也好」。2020年9月,我接到高醫罕病個管師的通知,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合作,補助全台罕病家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提供病友本人和2位親屬免費諮商。我很快地約了我老公、我姊姊和我兩個弟弟一起到高醫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接受諮商。諮商的環境就像家裡的客廳一樣舒適輕鬆,家醫科吳建誼醫師透過投影片,有系統地跟我們介紹病主法與預立醫療的意義與實質的內涵。那些內容其實我都懂,也很符合我不想苟活的觀點,但當我知道自己很快要面臨這些抉擇時,我無法平心靜氣地和家人詳細陳述細節。透過諮商,我和家人一起把這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議題完整想一遍,總算有機會好好地聊聊彼此對生命的想法。那次諮商後,我們五個人都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是我可以確定最重要的親人都了解我的心意,也一定會支持我的決定。漸凍症確診三年多,我和家人間慢慢有一個具體的共識,如果不能講話或是過得不開心了,就不要繼續延長無意義的生命。不怕死並不是想死,不能好好活的時候,一路好走其實是很棒的祝福。我希望我的兩個孩子長大以後回想媽媽最後這幾年的日子,可以會心一笑,心裡沒有遺憾,會記得他們的媽媽這一輩子過得很充實很開心,就算早早就離開也很精彩繽紛。而不是「媽媽最後那幾年躺在床上,什麼都做不了,好可憐,我們看她那樣也很心疼」之類的回憶。病主法通過也有一段時間了,即便像我這樣罹患存活時間有限的罕病的醫療人員,對於進行諮商這件事,仍然有種「事情還不到緊要關頭」的拖延心態,我很幸運在那時候有機會接受諮商。感謝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罕見疾病基金會與高醫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的協助,讓我們及早在心裡面埋下病主觀念的種子,隨著時間的前進,在我們心中逐漸萌芽成一個明確篤定的信念──一路好走其實是很棒的祝福。何謂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人自主權利法是亞洲第一部維護病人善終自主權的專法,於108年1月6日開始實施,民眾可經由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並註記在健保卡,事先要求符合末期病人等五大狀況時,是否要撤除維生醫療或管灌餵食,或委由醫療委任代理人決定。預立醫療諮商要收費嗎?‧預立醫療諮商(ACP):民眾可至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機構,進行預立醫療諮商,諮商參與者除本人,還須至少一名二等親內親屬陪同,若有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也須找來一同接受諮商,經意願人同意的親屬也可參加。依據病主法,醫療委任代理人可以是家屬出任,但不能是意願人的受遺贈人、意願人遺體或器官指定受贈人、其他因意願人死亡而獲得利益的人,但意願人的繼承人除外。‧諮商要收費嗎?衛福部醫事司表示,諮商費用以小時為計算單位,每小時上限不超過3500元,並鼓勵全家一同前往。根據過去試辦計畫的經驗,每組諮商時間約在60分鐘至90分鐘,但若民眾提前做好功課、想清楚,到現場僅簽署,就能省下較多費用,衛福部也鼓勵醫療院所不要向諮商時間極短的民眾收費。須符合5臨床條件才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預立醫療決定(AD):根據病主法,20歲以上且具完全行為能力,就能預立醫療決定,簽署後可隨時以書面撤回或變更。預立醫療決定的內容是考量未來面對生命末期、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失智程度極嚴重無法自理、或符合其他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重症時,要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適用五大特定臨床條件:1.末期病人2.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3.永久植物人狀態4.極重度失智5.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疾病,包括多發性系統萎縮症、囊狀纖維化症、亨丁頓氏舞蹈症、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裘馨氏肌肉失養症、肢帶型肌失養症、Nemaline線狀肌肉病變、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及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