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4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毛巾
共找到
542
筆 文章
-
-
2021-07-23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你的「濕氣」重不重?一張表自我檢測!口水多、舌苔厚...中醫師:有超過6項,你就是重度濕氣!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你的身體濕氣重?哪一些症狀代表你濕氣很重?身體濕氣檢測表1.全身無力常有人覺得自己全身提不起勁,頭整天昏昏沉沉的,腰好像背了一個大包袱,很沉重的感覺,兩條腿也好像綁了鉛條,上下樓梯都很困難。這些症狀和濕的關連很大,因為「濕性重著」,濕的特性會讓人覺得很有沉重的感覺,如果身體濕氣重,那可能是脾被濕給困住了,脾原本可以升發人體的清陽,一旦被濕困住了,清陽不升,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有的人覺得自己明明睡很多,但是卻總是睡不飽,甚至愈睡愈累,這也是身體濕氣太重的緣故,濕容易讓人覺得困倦,睡更久反而會更累,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中醫講「濕重如裹」,這種被緊緊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下雨天被淋了個渾身濕透似的那麼難受。2.肥胖,易胖體質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3.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常常有人會覺得自已的兩條腿好像灌了鉛一樣,沉重無比,但是按下去又沒有水腫的現象。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把毛巾弄濕掛起來,過了幾個小時,毛巾的上半部已經乾了,但是下半部卻還是濕的,這就是水往低處流的現象,在中醫來講就是「濕性趨下」的意思,人體也像毛巾一樣,當身體濕氣偏重時,白天站久了,水濕會往下,就會覺得兩條腿很累、很重。那如果是晚上,我們躺平睡覺,一到早上起床時,如果覺得腰背很酸重,那也有可能是濕在作怪,因為我們躺平的時候身體最下端的部位是腰,而不是兩條腿,所以濕氣重的人,才會一早睡醒就腰痠。若心臟、腎臟及其他檢查都正常,卻常常在下午過後水腫是什麼原因?一種可能是特發性(體質性)水腫,多發生在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這時需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中醫怎麼看水腫?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4.口水多,不口渴人有五液,五液指的是五種液體,這包括淚液、汗液、口水、鼻涕、唾液(較黏稠的口水),這五液分別由肝、心、脾、肺、腎五臟來控管。五臟中的「脾」是在管理口水的,如果脾虛,濕邪過盛,就容易出現口水過多的現象,這時只要調理好脾的功能,讓脾可以好好運化水濕,就可以改善口水過多的問題了。口水多的人有的也會有不喜歡喝水的現象,這類濕氣重的人喝的水往往比較少,比較不容易覺得口渴。5.痰多有些人長期咳嗽有痰,被西醫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實痰多是和本身的體質有關係的,所以有時單純使用止咳化痰藥效果不佳,如果單純使用化痰藥無法解決慢性咳痰,就必須調理身體的痰濕狀況,才能獲得根本解決,這時就必須調理脾胃功能了。為什麼痰濕和脾有關係呢?因為在中醫的認知裡,認為「肺為儲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所以急性期的咳嗽有痰,可以從肺來著手,慢性的咳嗽有痰,就必須從脾來下手了。唯有調理脾胃,健脾祛濕,才有辦法搞定棘手的咳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COPD的病人長期咳喘,嚴重者一走動就喘,有的人必須依賴氧氣來輔助呼吸。為避免呼吸道的傷害,吸菸者及早戒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6.大便粘馬桶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廁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也說明體內有濕了。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疾病也就離你不遠了。中醫的脾與消化功能有關,脾虛造成運化水穀的功能下降,這時水濕容易形成,一旦消化道較濕,排便就會較軟,較不成形,甚至會粘馬桶。另外,由於脾的運化水穀功能下降,造成消化能力變差,就算吃很少東西肚子也容易脹。7.濕疹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濕疹在中醫與「脾」這個臟腑最有關係,由於脾主運化,脾可運化水穀亦可運化水液,一旦脾的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在皮膚上就可能有濕疹的產生。夏季氣候炎熱、暑氣重,容易形成濕熱環境,當體內的濕氣過多,無法排出體外,濕熱蒸於皮膚之間,就形成了濕疹,所以夏季是好發的季節。8.婦女白帶多由於陰道需要一些津液的滋潤,所以有白帶的產生。一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量不多,質清無色無味,唯獨在排卵期或月經來潮前量會稍多。而不正常的白帶,其質、量、顏色及氣味會有所變化,多數患者會感到底褲濕濕,且有分泌物以及不乾爽之感,白帶的顏色或白或黃,呈水或黏稠狀,或有腥臭味,有時也會伴隨著外陰部搔癢的症狀。民間有一句俗話:「十女九帶。」這說明了白帶常見於婦女,也頗受其困擾。根據白帶的顏色或品質可推測疾病的成因,大部分是感染所引起。如泡沫狀白帶有可能感染滴蟲性陰道炎,豆腐渣樣白帶通常是黴菌陰道炎,而成黃白色黏稠乳酪狀可能是念珠菌感染,黃色白帶有帶膿則有可能是細菌感染,白帶帶紅色在排除月經即將來潮的可能性之後,則必須懷疑是否為惡性腫瘤。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9.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大多數的人是接受抽血檢驗後,才知道自己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高於正常標準。研究發現,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絕對的關係,還會引起繼發性的其他全身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而血脂肪主要指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其中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三酸甘油脂正常值為男性50∼200mg/dl、女性35∼165mg/dl,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家醫院或檢驗所的數值會有些微的差異,這是因為每家醫院用的試劑不同,如果數值在該家醫院的標準值內,就沒問題了。其實,人體血脂的增高,主要原因是攝取過多的含脂肪或含高膽固醇食物,或營養不均衡,都會讓血脂無法正常的代謝或排出。此外,高血壓、肥胖、嗜煙酒、糖尿病及有家族遺傳的人都是高脂血症的危險群。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10.舌苔厚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淨,乾濕適中,中醫會藉由舌診的判讀來觀察身體的狀態,舌苔指的是覆蓋在舌面上的一層薄垢,一般來說會是一層薄薄白色的舌苔,正常的舌苔是薄白苔,如果舌苔變厚了,可能代表的是身體的濕氣很重。除濕穴道介紹:豐隆穴•穴位找法: 位於膝蓋外側與腳外踝連線正中間點處。•治療功效:健脾化濕、促進代謝,紓解腸胃脹氣、打嗝。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7-22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 醫:千萬別做
烟花颱風逼近台灣,可能帶來致災性豪大雨,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颱準備,也須注意個人衛生及防護措施,像是雨水噴到眼睛,千萬別用手揉眼睛,以免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而雨水中多半含有細菌,若不小心飲用被汙染的水、或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也可能出現腹瀉,民眾應提高警覺,避免影響自身健康。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表示,門診曾遇過患者在豪雨中出門,雨水噴到眼睛後揉眼睛,導致急性過敏性結膜炎,眼睛又癢又紅腫。他指出,空氣中多少髒汙的懸浮顆粒,揉眼睛會使髒汙的雨水或細菌進入眼睛,容易過敏或是有配戴隱形眼鏡者,應洗臉或是以乾淨的毛巾、衛生紙將雨水拭去。王司宏指出,下雨時盡量別淋雨,若眼睛不小心被雨水噴到,可用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睛,戴隱形眼鏡可到目的地後再戴上,降低感染風險。引發急性過敏性結膜炎,就醫後依照醫師指示用藥,約3天可恢復。此外,機車族在風雨中騎車,若戴半罩式安全帽,雨水直接打在臉上,灰塵、髒汙的雨水容易進入眼睛,建議要帶護目鏡保護眼睛,戴全罩式安全帽可阻擋雨水直接噴到眼睛,但容易產生霧氣,可將面罩留醫點空隙,保持空氣流通。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提醒,颱風來襲可能出現淹水或停電等災情,若民眾誤喝被汙染的水,或吃到冰箱停電而解凍過久的食物、或泡過汙水的食物,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噁心感,部分伴有血便、發燒等症狀,若發生在孩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症狀可能較嚴重,多數成年人在3到5天內可改善,建議注意水分、電解質補充,以免脫水。王志堂說,預防急性腸胃炎,要注意飲水、食物是否受到汙染,飲用水需先煮沸或是使用瓶裝水,食物食用前確認有煮熟,有泡過水或解凍過久請勿食用,並注意個人衛生,隨時洗手,倘有相關症狀應儘早就醫診斷治療。
-
2021-07-21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準備一條毛巾 10分鐘舒緩肩頸手臂痠痛
全國三級警戒從5月19日一路延至7月26日,許多上班族開始居家辦公,休閒娛樂也轉為家中,容易有長期久坐、姿勢不良等問題,漸漸的造成身體的負擔,讓身體變得緊繃不適。10分鐘的影片,共有15個動作,每個動作做5下,中間休息10秒,帶你緩解居家辦公期間,因為長期久坐及不良姿勢造成的肩頸痠痛,這套動作在睡前做效果更好,有助身心靈的放鬆,能更快入睡,快準備好一條小毛巾、瑜珈墊,跟著莎夏 X SASHA CHEN一起把身體打開!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舒緩肌肉酸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7-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炎炎夏日沒吹冷氣無法度日? 當心「空調病」不請自來
炎炎夏日迎高溫,酷暑如何過安穩?不少人戲稱夏天裡都靠空調來續命,不過享受涼爽的你可得當心「空調病」!什麼是空調病?在醫學上,空調病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疾病,而是由於空調使用不當而引起的各類人體不適症狀。這些症狀表現在神經系統方面,即為頭暈、頭痛、乏力、嗜睡等;表現在消化系統方面,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表現在免疫系統方面,則是鼻塞、流鼻涕、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可以說,凡是由空調引起的相關疾病,都能被稱為「空調病」。引發空調病的原因引發空調病的原因有很多,且有可能為綜合原因。當人長期處於相對低溫的環境時,人體毛孔關閉,導致體內的汗液無法及時排出,擾亂新陳代謝,有損身體健康;當人從室外的高溫環境突然進入空調環境時,溫度的驟降會引起人體內的植物神經系統紊亂,從而引發空調病的各類症狀。此外,自然環境空氣中富含負離子,負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對人體健康有促進作用,而在冷氣房中,由於空間密閉、空氣不流通,負離子空氣的含量極低,這也是為何長期待在空調間會覺得頭昏腦脹的原因。如何判斷是空調病還是感冒?那麼,當我們出現相關不適症狀如鼻塞、流鼻涕時,要如何鑑別是空調病還是真的感冒了呢?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自測:一是當出現相關症狀時,在溫度稍低的早晨或傍晚離開冷氣房,去戶外適當活動,若症狀減輕,即可確定為空調病。二是調高空調溫度設定,或關閉空調、開窗通風,症狀減輕,也可確定為空調病。若採取了以上方法並不能緩解不適症狀,則需要及早就醫。若患上空調病,大部分患者可通過脫離空調環境的方式自行緩解,恢復正常。而對於空調病來說,防大於治,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日常預防來遠離空調病。如何防治空調病?1.合理設置冷氣房室內溫度要合理設置冷氣房內溫度,不要過低,還有,從室外回來的時候別急著打開空調,讓身體機能有所平穩後再打開空調,空調溫度最好保證在26℃左右,既環保又舒適。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需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儘量在開空調前打開門窗進行室內外空氣的流通,保證室內的新鮮空氣存量比較多。同時,在空調環境內待上1-3個小時後就繼續簡短的休息,到非空調區域進行休息,能保證人體機能能夠更好地得到新鮮的空氣。3.定時更換空調的過濾網和清洗空調換氣部位空氣的不流通,有些細菌就會殘留在空調的過濾網上,這些細菌通過風流的轉換就會在封閉的空間裡留存,這樣容易導致皮膚疾病或者是一些病毒型的症狀,要定期更換過濾網,還有以後在開空調前先進行房間內的通風,空調打開後,在屋裡適當放些水或者是加濕的設備。4.在冷氣房注意衣服的增減,減少冷飲的飲用肚臍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在有空調的場所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在空調屋子裡要注意衣服的增減,尤其是在肚臍部分加上一些「防衛」。同時要減少冷飲的食用。多喝些溫水或者是用生薑熬些湯水進行服用,能有利於腸胃功能的正常運轉。 5.注意保濕,多喝溫水多吃蔬菜水果待在冷氣房裡皮膚容易乾燥,要每天更換一盆清水或者是添置加濕器,對於容易長痘痘的皮膚膚質,最好是每天都注意臉部的清潔和保濕,同時輔助一些乳液或者是面霜。同時要多喝溫水,多吃蔬菜水果,能增加維生素的攝入,保證身體的免疫力。6.冷氣房裡多活動,搓手搓腳調養身體長期在冷氣房,會出現手腳冰涼,打寒戰,全身起雞皮疙瘩等等,就是發寒的症狀,或者是老年人,由於新陳代謝比較緩慢,容易有手腳麻木等等症狀。所以冷氣房裡不宜久坐,應該隔一個小時或者2個小時,就起來走動,動動胳膊,動動脖子,能有利於身體血液的循環,同時也可以不斷地搓手搓腳,先對搓手背50次,再對搓手掌50次,每天早晚各搓一次,可以促進大腦與全身的興奮樞紐。7.加強戶外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在冷氣房裡待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襲,就容易造成腰肩腿疼,渾身酸軟,尤其是老年人的肩周炎、關節炎等等都容易出現反覆。在室內,要經常動動胳膊,走動,也可燒制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裡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同時要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比如傍晚或者晚上,多到戶外走動或者加強體育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通常來說空調病的症狀並不十分嚴重,但若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操作不當,也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如部分人群喜歡將空調風對臉直吹,有可能導致面神經麻痺(即面癱);而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群,由於血管脆化、彈性減弱、調節能力差,當空調風對身體直吹後,很容易導致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因此,特殊人群在使用空調時更要重視空調病的防治。(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7-20 新聞.長期照護
防疫宅在家 小心肌少症找上門
疫情期間,宅在家中活動量減少,小心肌少症找上門!豐原醫院復健科為了協助被疫情與心情困住的長者對抗肌少症,並增進長者的肌力與免疫力來對抗各種病毒,透過遠距視訊的方式,教民眾在家就能做正確、合適的運動與肌力訓練。豐原醫院指出,年過40歲之後,若不保持運動,肌肉的質量平均每10年會減少8%,年過70歲之後每10年會減少15%。肌少症不只是肌肉數量減少、肌力減弱,還會影響長者的行動能力增加失能風險、容易跌倒與骨折、降低生活自理能力、身體代謝緩慢等健康問題,也會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生病機率與死亡率。根據美國的研究,肌力也可增進免疫力,規律運動者就算染上了新冠肺炎,重症與死亡的比例顯著低於不運動者。豐原醫院家醫科主任張敬仁表示,若生活中走路速度變慢、毛巾擰不乾、坐姿起身需要撐扶手才起得來、爬一個樓梯就覺得吃力、一年內跌倒2次以上、沒刻意減肥的情況下,半年內體重下降5%,這可能就是肌少症的徵兆,若有以上症狀可尋求家醫科或復健科醫師做評估,並安排進一步的運動訓練。張敬仁說,要避免肌少症,肌肉訓練、營養補充與休息恢復三者缺一不可,也要戒掉抽菸喝酒的壞習慣;許多人都只想選擇輕鬆的營養補充與休息,但別忘了缺少肌力訓練,過多的營養與休息只會長脂肪。張敬仁提到,透過運動與肌力訓練可促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壓、減少糖尿病風險、增強免疫力、促進腦內啡分泌而達到止痛,並減少壓力、燃燒脂肪生成肌肉、減少腦細胞死亡,更有增進腦部協調、活化腦部、增進記憶力與心智能力等優點。肌少症帶來的影響,不只是病人本身的失能,也會拖累身邊的家人,因此鼓勵長輩與家人一起訓練。
-
2021-07-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疫苗前後能運動嗎?手臂不適能做什麼運動舒緩?專家給建議
運動是許多人平常的習慣,而現階段愈來愈多民眾都陸續排進打疫苗的順位了,到底打疫苗前後是否都不能做運動呢?日前《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就在臉書PO文,台灣復建醫學會及台灣運動醫學會的專家群(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康禾復健科診所陳渝仁;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林口長庚醫院復建科住院醫師歐陽良俊)建議,有規律運動其實對疫苗效果更好,也針對有運動習慣及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提出一些指引。.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打疫苗前可以維持原有的運動習慣,但不建議增加強度;打完疫苗,建議調降運動強度和頻率,等到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時再開始訓練運動。因為打了疫苗系統會活化產生抗體,高強度運動可能會增加不適感。.沒有運動習慣者如果原本就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打疫苗前可以嘗試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改善免疫力。標準:可一邊跑步一邊聊天40-50%的心率儲備(HRR).緩解手臂不適感的運動許多人在打完疫苗後,會出現「新冠手臂」等諸多症狀,例如紅、腫、熱、痛、硬塊,通常會在三周內消退,建議可以用濕毛巾冷敷和適度的手臂運動,以緩解手臂的不適感。而如果在接種後48小時內肩膀疼痛、活動度下降等較嚴重狀況,就建議到復建科門診就醫。打完疫苗可以做的運動示範如果上述幾種你做起來很容易,可再加拿個啞鈴或水瓶。如果有困難,那就試做「擦桌子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恢復。規律運動疫苗保護力更好《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提醒,以上所有運動都以不加劇疼痛為前提。有規律運動其實對疫苗效果更好,有規律有氧運動的長者,一周3次、一次60分鐘,持續10個月,疫苗保護力更好。
-
2021-07-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網球肘擰毛巾、轉瓶蓋痛爆!物理治療師教2大離心收縮動作強化肌力
疫情第三級警戒尚未解除,在家中煮飯做菜機會變多,再加上居家辦公,使用電腦打字的時間也變多,因此罹患「網球肘」的人也愈來愈多。「網球肘」是俗稱,醫學名稱是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網球肘是手腕橈側伸直肌群的肌腱炎,會造成手肘外側最凸點。即手臂外上髁附近的疼痛,尤其是做出擰毛巾、轉瓶蓋等的扭轉手臂動作,連接在外上髁的肌群會痠軟無力,疼痛無比。要提醒的是,不只有打網球才有網球肘,廚師、工人、長時間打字工作等,需要手部反覆性動作的人都有機會得到。好發年紀約在40至50歲,抽菸及肥胖者都是危險因子之一。針對網球肘的治療有很多種,休息並減少產生疼痛的動作,以及按摩伸展前手臂肌筋膜,效果都不錯。但是病友容易忽略要適當的鍛鍊才能更強壯。文獻證實,以「離心收縮」的方式,進行手臂肌群的強化效果更好,離心收縮是肌肉收縮的同時,肌腱及筋膜是延長的。趁著居家防疫有較多的時間,可以在家中進行網球肘的復健,給予手臂適當的強化訓練。但是若是愈做愈痛,或是疼痛超過一個月未見改善,應諮詢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找尋是否有其他因素,例如假性網球肘,必須對症下藥,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
2021-07-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肌內效貼布竟然是醫材,專家教怎麼貼才有效!
有沒有曾經在運動場上看到選手身上貼了色彩繽紛的貼布,有著各種顏色,各種造型,您可能會好奇那是裝飾或是有什麼特別功能。其實這些貼布可都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所列管的醫療器材,屬於醫材分類分級中的「醫療用黏性膠帶及黏性繃帶」。這些貼布有些人稱為「肌貼」,但實際上真正的名稱叫做「肌內效貼布」,是來自於日本的Kenzo Kase博士所開創的Kinesio Taping Method (肌內效貼布法),利用貼布本身具備的伸縮彈性及貼布背面的紋路,沿著肌肉方向黏貼,為肌肉結構提供支撐,並利用拉伸貼布時貼布所產生的回彈力,作用在肌肉上來協助肌肉用力或放鬆。當貼布回彈的方向與肌肉收縮的方向相同時,就可以幫助用力;反之,當貼布回彈方向與肌肉收縮方向相反時,則可以幫助肌肉放鬆。另外,當肌貼黏貼後將可拉起皮膚,增加皮膚與軟組織之間的空間,從而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並提高組織的癒合率,透過肌肉收縮,能夠改變每個節段中的壓力。淋巴和組織液亦可再循環,並減少腫脹和疼痛的感覺。肌貼本身並不含藥性,只要皮膚不會對黏膠過敏的人都可以使用,但伴隨著時間過去,貼布的黏性與彈性會逐漸遞減,若是貼布彈性不佳,固定的效果就會不好,正常大約2天時間,或貼布因脫膠而掀起時,使用者就可以主動撕掉。但使用肌內效貼布前應先了解肌理構造,或需要由專人指導及協助,在貼時必須針對需求及部位來搭配不同的長度、拉力、貼法及姿勢擺位,若沒有正確使用反而會對肌肉造成傷害。使用該產品的注意事項,包括:1.使用貼布前,請先清潔肌膚表面。2.若肌膚上有傷口,請避免直接貼於該部位。3.貼布可以碰水,若洗澡後可用毛巾壓乾或用吹風機冷風吹乾。4.裁剪時可將貼布四角修圓弧,以減少捲起情況。使用中如有任何不適,請先暫停使用。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7-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夏日悶熱這裡癢、那裡也癢!藥師告訴你常見「皮膚用藥」
炎炎夏日即將來襲,面對潮濕悶熱的天氣您是否也曾有一樣的困擾,時常覺得這裡癢、那裡也癢。造成皮膚癢的因素有很多,在門診病人中常見的如:急性蕁麻疹、汗皰疹、黴菌感染、蚊蟲叮咬等,需針對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才有效。以下將為大家簡介各種常見皮膚外用藥品以及使用時須注意的事項。類固醇皮膚製劑類固醇藥品具有抑制免疫反應達到抗發炎的作用,常用於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牛皮癬等疾病。美國分類系統,依據抗發炎強度將局部外用類固醇分為七個等級。而即使藥品成分相同,不同的藥物濃度以及劑型也會導致強度的不同,醫師會依病況嚴重程度及部位選擇適當的藥品。本院類固醇皮膚製劑品項強度等級對照表類固醇的選擇取決於疾病嚴重的程度,建議從低強度等級開始使用。輕症、臉部及生殖部位會選擇弱效類固醇,療程約為一至二週,因這些部位較容易發生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的副作用。中效至強效類固醇用於輕中度皮膚疾病,療程以不超過六至八週為原則。強效及超強效類固醇則用於更嚴重的皮膚疾病如:牛皮癬、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療程依照嚴重程度由醫師評估。相較於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造成的水牛肩、月亮臉、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皮膚製劑較不常發生上述的全身性副作用,但仍需注意長期使用是否產生皮膚萎縮、皮膚變薄、血管擴張、萎縮紋、痤瘡樣皮疹、皮膚感染、色素沉澱等皮膚相關副作用,通常停藥後數週能獲得改善。外用抗黴菌製劑皮膚表淺黴菌感染一般會先採取外用抗黴菌製劑的治療策略,若治療失敗或演變成慢性且大範圍的感染才會考慮使用口服抗黴菌藥品。黴菌感染皮膚的部位廣泛,常見的致病菌皮癬菌會感染頭部(頭癬)、身體(體癬)、鼠蹊部(股癬)及足部(足癬,俗稱的香港腳),甚至侵襲至指甲(甲癬,又稱灰指甲)。皮屑芽孢菌為皮膚的共生菌,以分解皮膚的油脂維生。當皮膚分泌的油脂過多或免疫力下降時會使皮屑芽孢菌異常增生,造成汗斑(變色糠疹、花斑癬)、皮膚脫屑(脂漏性皮膚炎)等疾病。另外念珠菌也是主要的致病性黴菌之一。外用抗黴菌製劑用於治療股癬、體癬、足癬等皮膚表層感染的療程約為二至四週,使用藥品後皮膚狀況很快即能改善,等皮膚外觀恢復正常後再持續塗抹一至兩週直到完全根除黴菌的感染才可停藥。頭癬的治療由於黴菌感染至毛髮根部,外用抗黴菌製劑效果時常不佳,通常會併用口服抗黴菌藥一起治療,使用方式為每週二至四次,持續二至四週。本院的甲癬治療品項為雅舒安抗甲癬油劑,頻次為每週一至兩次,手指甲療程約為六個月,腳指甲約為十二個月。由於黴菌喜愛生長於悶熱潮濕的環境,皮膚表層黴菌感染的病人可藉由日常生活的改善,降低再度感染黴菌的機會。◎三大日常生活的改善,降低再度感染黴菌的機會1. 時常更換透氣吸汗的衣物、襪子。2. 洗澡後擦乾患部並保持乾燥。3.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指甲剪,避免互相傳染。局部止癢製劑有時候症狀輕微,醫師會開立不含類固醇的局部止癢藥膏,本院治療搔癢症之藥品如下: ◎抗組織胺藥品「普膚乳膏」。◎含抗組織胺、局部麻醉劑及數種清涼劑具強力止癢效果的「強力施美藥膏」。◎具皮膚收斂效果能夠保持患部乾燥並抑制分泌的「氧化鋅軟膏」。◎水溶液劑型常用於治療嬰兒尿布疹的「金貝比嬰兒擦劑」。結語針對不同疾病選擇合適的藥品是十分重要的,有空時不妨可以好好檢視家中的藥膏,看看包裝上藥品的成分以及所治療的症狀是否適合自己的疾病,如有需要可諮詢醫師及藥師。皮膚用藥停看聽,常保夏日好心情,亞東醫院關心您。參考資料:1.UpToDate 醫藥學資料庫-Topical corticosteroids: Use and adverse effects2.藥品仿單3.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4.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期刊-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二十六卷第六期-皮膚表淺黴菌感染之治療
-
2021-07-12 失智.非藥物治療
預防運動/失智症病患無法外出 物理治療師示範6居家運動
失智症病患長期居家無法外出,又因疫情無法前往失智據點活動,新竹台大分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楊榮真指出,目前沒有特效藥預防延緩失智、失能,運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並整理、示範6個居家運動,可確實維持失智症病患下肢肌力,有效降低跌倒風險,在家期間也可以安全有效率地運動。楊榮真指出,這六個動作分別為「躺姿雙腿彎曲抬臀運動、躺姿大腿伸直抬高、坐姿直膝抬小腿、坐姿大腿輪流上提抬高左右輪流(好像坐姿走路)、站姿腳尖踮起放下(雙手扶著增加安全感)、站姿坐下起立重複練習。」建議每日3回,每回做10下,每下停約5秒,可依能力不同調整次數。楊榮真說,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推估,2019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且快速增加中。雖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批准阿茲海默症新藥上市,雖能降低腦中類澱粉蛋白堆積,可能有助減緩認知退化,卻不會治癒阿茲海默症,且每人每年費用約為5.6萬美元(約台幣155萬元),所費不貲,國內目前也尚未引進此藥。運動是眾所皆知最有效預防延緩失智、失能的方法之一,規律運動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維持體能;提醒民眾無時無刻仍需陪伴家中失智長者維持適當運動,避免身體功能快速退化,並注意規律作息、均衡飲食,盡量增加白天的活動量。楊榮真建議,失智長者可嘗試站著看電視、廣告時間才坐下休息;提醒患者自己走去廚房倒水喝,水分足可增加排尿次數、相對增加行走距離;維持日常生活功能,包括刷牙、洗臉、洗澡、洗頭、擰毛巾、吹頭髮、穿脫衣物、鞋襪;協助簡單的家務,如盆栽澆水、掃地、晾衣服、洗碗等;也可全家一起玩桌遊,增進互動。
-
2021-07-1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這些動作超虐手腕!醫示警「多休息也不會好」:小心連轉門把都使不上力
26歲的蔡小姐為上班族,去年底某天早上起床,右手感到麻、痛,不僅上班時無法搬動重物,回家拿鑰匙轉門把更痛不欲生,甚至「連滑手機都會痛」,確診為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 不會自行痊癒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賴禹呈表示,腕關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傷是常見的手腕傷害之一,通常患者擰毛巾、轉門把時,手腕外側都會使不上力且疼痛不已,許多人誤以為只要讓手腕休息,就能讓撕裂傷自行修復,但因三角纖維軟骨本身血液循環不佳,基本上不會自行癒合,若輕忽不管,恐留下永久後遺症。淺層復健治療 無效則可考慮PRP增生治療賴禹呈指出,通常在門診會先檢查患者是否有明顯外傷,並透過X光理學檢查、高階的軟組織超音波進一步確認,若患部傷害嚴重,還會使用核磁共振診斷,以釐清手腕傷況;通常撕裂傷在淺層,會建議復健治療即可,若復健4~6週卻疼痛依舊、握力無法恢復,就可考慮採用PRP增生治療。賴禹呈說明,PRP增生治療是透過注射刺激三角纖維軟骨撕裂處,並修復周遭受損的韌帶,加速組織恢復,但若撕裂傷在深層,或撕裂程度嚴重,則須考慮於三個月的黃金治療期,採用內視鏡腕關節鏡手術治療。手腕出現這些症狀 應盡快就醫傳統觀念認為手腕扭傷或拉傷,西醫多半選擇開止痛藥或開刀治療,不過賴禹呈強調,隨著醫學科學進步,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會根據每位患者的需求,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若手腕只要凹折、轉動就痠痛無力,且持續疼痛一個月以上,務必至骨科詳細檢查,以免拖延留下後遺症。延伸閱讀: ·連轉瓶蓋都沒力? 手腕常痠脹、無力,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留後遺症 ·擰毛巾、轉門把手常覺得吃力? 骨科醫師告訴你為什麼 
-
2021-07-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漏夜排隊搶殘劑超過12小時 民怨公費疫苗意願登記像「安慰」
花蓮先前有民眾為爭打殘劑,跑百米衝刺不慎摔跤引發討論。台北現在也有民眾為求一劑疫苗,從昨夜就漏夜排隊,只為醫院今天下午所發放的莫德納「殘劑號碼牌」。清晨五點就排隊的張先生是第十類接種對象,他認為,公費疫苗登記預約平台只是「登記安慰」的,才會前來排殘劑,怒批政府天怒民怨。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昨晚於臉書指出,醫院開放施打疫苗殘劑,預計今天下午三點發放號碼牌,許多民眾從昨晚就在院外排隊。據了解,搶到頭香的民眾,是從昨天下午五點就一直等待。記者今天上午九點許抵達醫院,排隊現場一共約有13名等待莫德納殘劑的民眾,現場秩序非常良好,他們在院方設置的等候區內依序排隊,並自備椅子拉開社交距離,都有戴好口罩;今天氣溫高達34度,很多人撐著陽傘、披著毛巾,以手持電扇解熱,還攜帶很多瓶水隨時補充,深怕中暑。今天凌晨五點就來排隊的張先生符合第十類接種對象,是第13位排隊民眾。已經排第二次殘劑的他告訴記者,即便排到第13號,但還是不知道能否打得到,但仍不願相信公費登記預約,直言疫苗劑量不夠,登記也只是安慰的。他分享,因為本身也有點年紀要增加保護力,加上家中其他年輕人仍要出門工作,也怕他們把病毒帶回來,孩子更慘根本沒疫苗可打,自己已經退休還要坐在這個地方等殘劑。張先生話鋒一轉怒批政府「天怒民怨」,他指出,疫苗供貨不穩定到現在沒一個人能夠負責,而批評政府的人天天都被打壓,呼籲中央不要繼續組擋民間企業採購疫苗,「你看郭台銘就簽約成功了,民間一出手簽成,政府簽約不成,顯然就是無能。」另一名張先生是陪著有慢性病的太太來排莫德納殘劑,昨天晚上11點半就開始排隊,等到號碼牌都已超過12小時。他說,疫苗預約登記平台,兩人雖符合資格但都沒登記,只因這麼多人嘗試預約,疫苗劑量不夠也是「安慰」心態,而照著政府向下開放的年紀依序接種,很怕打不到疫苗,因此選擇離住家只有五分鐘的醫院,寧願排隊等施打殘劑。
-
2021-07-09 該看哪科.眼部
眼睛劇痛畏光 竟是防疫殺菌燈惹禍
新冠本土疫情爆發,台灣進入防疫三級警戒,為避免病毒跟進家門,不少人在家中使用紫外線殺菌燈。未料,近日眼科門診竟出現使用殺菌燈不慎,造成眼睛光照受傷的案例。一名55歲男性某天晚上眼睛突然莫名疼痛、畏光、流眼淚,到隔天疼痛感更劇烈,「痛到想把眼睛挖出來」,立即到眼科就醫。檢查發現,他的角膜水腫並出現許多點狀破皮,懷疑是否有外傷或受到外來刺激。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王司宏表示,該患者為了防疫,在家中玄關區放置紫外線殺菌燈,一回家就坐在玄關旁的椅子休息閱讀兼殺菌,待20、30分鐘,當下眼睛沒有異狀,沒想到2小時後眼睛突然爆痛,診斷為「光照性眼炎」,所幸治療後症狀已緩解。王司宏指出,紫外線光看似溫和,實則非常傷眼。光照性眼炎又稱為紫外線眼炎,由於眼睛長時間接受紫外線照射後,易造成眼部角膜及結膜淺層的炎症反應,當紫外線能量過強,角膜表皮吃不消,便會撕裂開來。當角膜破皮,神經會外露,此時患者眼睛只要一眨,便會非常疼痛。「光照性眼炎不會馬上讓眼睛不舒服。」王司宏說,通常是在2至12小時內,會陸續出現怕光、流淚、劇烈疼痛、異物感、灼熱感,或是發生眼瞼痙攣及張不開眼,以及可能合併視力減退及看燈光周圍有光暈的現象。光照性眼炎的治療,王司宏表示,急性期可用冷毛巾敷眼,減緩眼睛不適,使用表面麻醉劑1至2次可以減少疼痛,但不能多點,以免延緩角膜上皮的再生,甚至增加感染機會;再輔以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能防止角膜感染。通常治療後數小時,症狀即逐漸減輕,約1至3天內可痊癒。
-
2021-07-09 該看哪科.眼部
痛到想把眼睛挖出來 竟是「防疫殺菌燈」惹禍
新冠肺炎疫情讓台灣民眾展開史無前例的居家防疫警戒期,為避免病毒進入家門,不少人在家中使用紫外線殺菌燈。但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王司宏指出,紫外線光看似溫和,實則非常傷眼,近日門診已出現殺菌燈使用不慎,造成眼睛光照受傷的案例。一名55歲男性某天晚上眼睛突然莫名疼痛、畏光、流眼淚,到隔天疼痛感反而更劇烈,讓他直呼「痛到想把眼睛挖出來」。檢查發現,角膜水腫並出現許多點狀破皮,懷疑是否有外傷或受到外來刺激。王司宏表示,經仔細詢問病史,才發現該患者為了防疫,在家中玄關區放置紫外線殺菌燈,回家就坐在玄關的旁的椅子休息、閱讀兼殺菌,僅待了20、30分鐘,原本當下眼睛不覺有異狀,沒想到2小時後眼睛突然爆痛,診斷為光照性眼炎,所幸治療後症狀已緩解。「光照性眼炎」又稱為紫外線眼炎,是指受紫外線照射後,眼部角膜及結膜的淺層的炎症反應,王司宏指出,當紫外線能量過強,角膜表皮吃不消,便會撕裂開來;當角膜破皮,神經會外露,此時患者眼睛只要一眨,便會非常疼痛。「光照性眼炎不會馬上讓眼睛不舒服」,王司宏說,通常是在2至12小時內,會陸續出現怕光、流淚、劇烈疼痛、異物感、灼熱感,或是發生眼瞼痙攣及張不開眼,以及可能合併視力減退及看燈光周圍有光暈的現象。王司宏說明,光照性眼炎多發生於電焊或被紫外線灼傷如在雪地、海面的陽光反射,及眼睛誤觸紫外線殺菌燈的照射等。個案忽略紫外線燈開啟時,必須避開紫外線照射範圍,所以檢查時,發現已結膜水腫、明顯充血、角膜水腫及上皮呈點狀破皮。治療部分,王司宏表示,光照性眼炎的治療主要在緩解症狀、止痛、減少充血及防止感染。使用表面麻醉劑1至2次可以減少疼痛,但不能多點,以免延緩角膜上皮的再生,甚至增加感染機會;再輔以抗生素眼藥水或藥膏,能防止角膜感染。患者閉眼休息再用冷毛巾局部敷眼,通常治療後數小時,症狀即逐漸減輕,約1至3天內可痊癒。王司宏提醒,紫外線殺菌燈要在密閉空間內使用,人應離開,且眼睛不要直視紫外線燈,若真要近距離處理紫外線燈,務必先關閉電源,或是配戴護目鏡,再處理燈具;倘若眼睛出現紅腫、畏光、疼痛不適的症狀,請儘速尋求專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
2021-07-07 該看哪科.眼部
點人工淚液或以熱氣蒸敷眼睛改善乾眼,有效嗎?
Q:夏天太陽大、紫外線強、風沙大,眼睛分泌淚水不足,許多人出現乾眼症困擾。不少人會以點眼藥水、人工淚液,或以熱氣蒸敷眼睛、冰敷眼睛或喝枸杞菊花茶等方法緩解眼睛乾澀症狀,但有效嗎?A:更年期婦女因荷爾蒙改變,淚水分泌較不足,容易出現乾眼症症狀,常會感到眼睛乾澀不適;年輕人因用眼過度易造成眼睛乾癢、疲勞,提前有了乾眼症症狀。事實上,一般眼藥水並不會傷眼睛,但對改善乾眼症並沒有助益,如果點含有類固醇成分的眼藥水,長期使用易導致罹患青光眼、白內障。改善眼睛的乾澀,可以熱毛巾熱敷眼睛,再加上眼部按摩;但冰敷眼睛就不建議,因冰敷時雖會感覺眼睛很舒服,但隔天因淚液循環凝止了,會感覺到眼睛更為乾澀。枸杞菊花茶具有滋陰清肝明目的功效。多吃枸杞,可以降心火,對肝腎陰虛造成口乾舌燥、眼睛乾澀有效。
-
2021-07-04 該看哪科.一般內科
在家打赤膊最涼爽?醫:當心更容易燥熱、中暑
有些人不待在冷氣房無法度過夏天,也有些人為了省電堅持不開冷氣而悶到中暑。醫師提醒,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不佳,要特別小心家中空氣不對流而發生室內中暑。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指出,輕微中暑時身體會感覺悶熱、呼吸變快、頭暈、無法排汗;中度可能會有血壓低、噁心、嘔吐;重度則可能休克甚至全身功能停止。由於身體中樞調節系統失衡,要趕快移至陰涼處、冷氣房休息。中醫師黃小茹指出,如果長輩為了省電不吹冷氣,過度流汗、身體水分減少,導致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血栓,若原本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律不整的人,恐會導致心肌梗塞。不開冷氣要開風扇,依窗戶位置擺放,增加對流。陳曾基建議,為避免耗電,家中可改裝變頻冷氣,將溫度設在28度,或使用循環扇及直立風扇。他提醒,一般小型手持風扇風力太小,完全無法達到降溫作用。平常除了多喝水,也可以使用濕毛巾多擦拭身體降溫,西曬的窗戶建議裝厚窗簾,避免曝曬。黃小茹建議,不開冷氣的情況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濕度會增加,容易讓人感到煩悶。若家中有兩個對角線的窗戶最理想,將兩個窗戶打開,即形成自然的通風道,對流通風的效率最高。但如果房間只有一個窗戶,建議使用風扇促進對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將風扇對窗戶吹,讓空氣進入房間。若無窗空間,建議打開房間門並放置風扇,以使空氣流到房間外面。居家服「純棉、亞麻」材質是首選,竹節棉更佳。室內穿著必須有「吸濕」與「透氣」兩個特點。黃小茹指出,居家服可選擇天然纖維的純棉與亞麻,「竹節棉」的特殊織法會比一般純棉更薄透,「棉麻混紡」兼具透氣與美觀。剪裁以寬鬆為主,避免緊身的款式。另外不建議打赤膊,當外界溫度高過體表,身體會停止散熱,反而更容易燥熱、中暑。居家降溫可用當令水果涼補,但不宜過量。至於如何利用夏季飲食讓身體降溫?除了務必多補充白開水,黃小茹建議,夏天當令蔬果富含維生素C、花青素、植化素,以中醫角度而言是偏涼的營養素,屬於「涼補」的好食材,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增強身體抵抗力。夏季水果富含汁液,除了補充營養更補充水分,桃子、李子、梨子、蓮霧、葡萄、西瓜、火龍果,都是適合現在食用的水果;蔬菜則可選擇絲瓜、苦瓜、菠菜、小白菜、芹菜、芥藍、莧菜等深綠色蔬菜與瓜類。另外,黃小茹也推薦在家DIY簡易美味的涼補料理,例如綠豆薏仁湯、百合蓮子銀耳湯、涼拌小黃瓜。但她也提醒,年紀較大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晚上不宜吃太多寒涼食物,以免腹瀉或消化不良。另外,生理期的女性也不建議涼補。吃冰品要小口慢慢品嘗,中午至傍晚時間最佳。有人天氣一熱,就往冰箱翻找冰品飲料吃。黃小茹指出,在中醫的角度,當人體有發炎反應時,其實是適合吃冰的,尤其在發高燒、咽喉炎、口腔黏膜破損的時候。而吃冰的最佳時機,是人體機能最旺盛,也就是人體陽氣最充足的時候:中午至傍晚之前。盡量與午餐相隔半小時以上,不要空腹吃冰,因為冰涼的食物易刺激腸胃,腸胃機能不佳的人容易引起胃痛或腹瀉,吃冰的時候建議「慢慢品嘗」,減緩低溫對血管的影響,能避免血管收縮引發的頭痛。她建議,如果早晨想要來一杯冰牛奶或優格,可以先喝一小杯溫開水再飲用,或將冷飲退冰後再飲用,也可搭配其他的溫熱食物一起食用。中暑還是染疫?體溫高先開冷氣 15分鐘再量一次發現家中長輩體溫升高,是中暑還是染疫?陳曾基說,門診常見民眾剛從戶外走到室內時,因為室外氣溫高、太陽直射皮膚,體溫很容易超出38度,這時會建議民眾在陰涼處先等10~15分鐘,再量體溫。同樣道理,中暑除了病懨懨、無食欲等現象,也可能有體溫升高情形,在開冷氣或電扇降溫後,如果過了10~15分鐘都沒降溫,就建議盡快送醫檢查。陳曾基提醒,除了中暑,老年人也可能會因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腸胃道發炎等狀況而體溫上升,他建議在症狀出現後,至醫院進行快篩較安全。
-
2021-07-04 養生.抗老養生
長期待冷氣房皮膚老得快 10個讓你顯老的壞習慣
皮膚鬆弛、時常感到疲憊,覺得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你可能沒意識到,有些習慣是造成身體、皮膚加速老化的元凶。從吃的食物到睡眠方式,都會讓你顯老甚至縮短壽命。以下是專家公認會加速老化的習慣,並提供逆轉的方法。長時間處在乾燥的室內,皮膚乾燥易老化。無論是冬天開暖氣或夏天開冷氣,兩者都會從空氣中吸走水分,導致皮膚乾燥,加速老化。Marotta博士建議將濕毛巾放在一盆冷水上,或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最佳濕度為40%到60%。只睡五小時,眼袋很快見人。Casciari博士說,睡眠不足不只使眼袋變黑,還會縮短壽命。他建議,七小時是最佳睡眠長度,如果你總是白天缺乏精力、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或體重增加,務必早點上床,讓身體得到足夠休息。追劇欲罷不能,久坐不動老得快。熬夜追劇已是現代人常見生活模式,英國運動醫學雜誌針對1萬1000名25歲以上的澳洲人進行研究,發現成年人每觀看電視一小時,預期壽命就會減少22分鐘;平均每天看電視六小時的人,比不看電視的人預期壽命少五年。加州聖約瑟夫醫院睡眠實驗室Raymond Casciari博士解釋,問題的關鍵不是在看電視,而是久坐不動,當我們坐著超過30分鐘,身體開始像細胞中心積聚醣分,導致肥胖。因此無論你是在看電視或辦公,記得30分鐘就要起來動一動。把臉貼在枕頭上睡覺,皺褶回不去。長時間趴睡或側睡,讓臉直接接觸枕頭,可能會產生皺紋。隨著年齡增長,臉上的結締組織和膠原蛋白會愈來愈脆弱。整形外科醫師、皮膚護理專家James C. Marotta博士說,長時間習慣睡同一側,皮膚不會像年輕時有彈力恢復原狀,那些與枕頭磨擦而出現的皺褶,會成為永久性皺紋。建議仰睡或購買緞面枕頭套,減少臉與枕頭的磨擦。過度使用化妝品,破壞肌膚健康。Stuart博士說,過多的妝容會緩慢的加速皮膚老化。尤其是使用以油為基底的化妝品,可能堵塞毛孔。此外,過度使用含芳香劑、刺激性化學物質和酒精的產品,會破壞皮膚角質層而使皮膚乾燥,提早出現皺紋。吸菸、常用吸管喝飲料,小心唇周皺紋。噘起嘴巴的動作,會讓嘴唇周遭產生一圈皺紋,久而久之就回不去了,建議直接用杯子喝飲料。吸菸的動作也一樣,且吸菸會加速皮膚老化。不用眼霜,眼周細紋報到。有些女性注重美白,卻忘了眼周皮膚是最脆弱的部位。眼周皮膚比其他部位更薄,衰老得更快,建議選擇含有維生素A、保濕劑、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的眼霜,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形成,減少細紋。吃太多甜點,換來更多皺紋。除了肥胖,甜點更可能在臉上留下歲月痕跡。加州皮膚科醫師Susan Stuart說,糖分子會附著在細胞的蛋白質纖維上,這種破壞性的過程稱為「糖化反應」,會導致皮膚失去光澤、黑眼圈、皺紋增加、毛孔粗大。不想加速皮膚老化,少吃甜食。完全不吃油脂食物,皮膚難保青春。有些人怕胖而拒絕所有含脂肪的飲食,但紐約布魯克林的營養學家Franci Cohen說,想保持年輕的外表,優質脂肪不可或缺。鮭魚和鯖魚,以及核桃和亞麻籽等堅果類,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Omega-3脂肪酸,可使肌膚柔軟飽滿,從而防止皺紋產生,並促進心臟和大腦健康。建議每周至少兩次,吃這類富含優質脂肪的魚。只在戶外活動時才擦防曬乳。皮膚病學副教授Sarah L. Taylor說,導致皮膚早衰的首要關鍵是紫外線。即使陰天或下雨,紫外線依然存在,但很多人卻只在大太陽下、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才做防曬。她建議每天使用SPF30至50的防曬乳。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7-02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夏天來了熱爆!嚴防寵物酷暑下易得的3大疾病
已經進入了七月,下禮拜即將迎來「小暑」,天氣也愈趨穩定炎熱,白天高溫動輒35度以上。因應疫情居家時間變長,許多人會選擇吹冷氣電扇、喝冷飲對抗酷熱,你是否也有意識到滿身是毛的貓狗也需要消暑呢?氣候濕熱容易讓毛小孩生病,以下整理三種夏天寵物易發的疾病,飼主得多多注意。1.中暑(熱衰竭)由於寵物只能舌頭和腳掌肉墊散熱,比人類更不耐熱,夏天室內溫度常常也在攝氏30度以上,即使寵物待在室內也可能中暑,尤其是短吻犬像是法國鬥牛犬、西施、巴哥等犬種上呼吸道狹窄,排熱功能較差,更可能中暑。獸醫師建議為避免寵物中暑,必須保持室內通風,不要限制其行動,並且維持充足的水分供給。如果能維持室內溫度在26~27度是最好的。如果寵物出現躁動不安、過度流口水、呼吸急促、開口喘氣等症狀,就代表有中暑徵兆;更嚴重者會呆滯、呼吸困難、抽搐,如果不即時處理會導致休克昏迷和死亡。你該怎麼做?若發現寵物有中暑症狀,趕快將牠移到通風陰涼處,將口中唾液清除以利呼吸,並用濕毛巾冷敷在牠的頭背部,幫助降溫;如果症狀未緩解應儘快送醫。2.腸胃炎就跟人一樣,寵物在大熱天也容易吃壞肚子,天氣熱容易讓寵物的食物和飲用水變質,吃入後就會引發腸胃炎;另外夏天太熱,寵物也會出現食慾不振、吃東西嘔吐的症狀,這也是消化道出問題。腸胃炎的症狀為上吐下瀉、脫水、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壓肚子會痛、排稀軟便、水便、血便,嚴重者甚至會吐血。你該怎麼做?先禁食和飲用水8~12小時,讓腸胃休息,等停止嘔吐後可提供少量水分,如果喝了水沒再嘔吐,就可給予少量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罐頭),並繼續保持少量多餐;若寵物持續嘔吐腹瀉超過12小時,就得儘速就醫。3.皮膚炎夏天的潮溼悶熱易引發寵物的皮膚疾病,而且夏天的蚊蟲很活躍,常外出的貓狗容易把蟲子帶回家,尤其剪過毛的寵物,更容易讓蟲子鑽入叮咬。寵物夏天常見的皮膚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和皮黴菌症,常見症狀為搔癢、皮膚泛紅、掉皮屑、起疹子等,嚴重時皮膚會滲出黏液、掉毛,有時寵物過度搔抓而導致皮膚潰爛無法癒合。你該怎麼做?盡量不要讓寵物到蚊蟲多的草叢,從外面回家時要在門口清理一下身上異物,進到室內後要洗腳或洗澡。還要記得定期驅蟲,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由於夏天狗狗皮膚容易出油,有的飼主便經常幫牠洗澡,但狗皮膚分泌的油脂能保護皮毛,太常洗會把油脂洗掉讓皮膚變脆弱,更容易罹皮膚病,建議最多一週洗一次就夠了。很多飼主會在夏天把狗狗毛髮剃光,但皮毛有隔絕紫外線和防曬的作用,建議不要剃個精光,僅需剃短一點即可,長度建議留個2公分左右。
-
2021-06-29 新聞.健康知識+
炎夏悶熱又口罩戴整天 慢性病者慎防中暑
今年夏天天氣悶熱,防疫口罩戴整天,小心中高齡、有慢性病老人發生中暑!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提醒,避免發生中暑熱傷害,要隨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33歲阿榮從事地下工程昏倒,送至奇美急診時體溫高達41.6℃,昏迷指數3分,經插管、輸液補充、積極降溫並維持生命;仍因中暑造成肺、心、腎、肝、肌肉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重器官衰竭,10天後死亡。65歲阿芬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某日氣候炎熱,家中沒開冷氣,室內悶熱,她被家人發現意識不清,體溫高,有抽搐情形,緊急送至急診,體溫高達43℃且意識不清,急救後因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經過治療後,9天後才順利出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表示,中暑未及早治療,死亡率達五成以上,體溫常超過40℃,合併意識不清、躁動、行為異常、抽搐或昏迷等症狀。中暑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多處器官受損,若發現疑似中暑患者,除打119儘速送醫,應先移至陰涼處遠離高溫,可全身灑水加風扇吹,或用浸過冷水冰水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來降溫。郭婉吟說,中暑雖會致命,但可以預防。尤其在高溫季節裡,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家,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因悶熱潮濕造成中暑;若在高溫環境工作,應穿寬鬆透氣衣服,隨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增加休息的時間和次數。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2 該看哪科.指甲.足部
預防腳臭 做好5項可保足爽
夏天流汗多,如果穿著密不透風的球鞋或包鞋時,容易發生腳臭問題。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表示,腳臭也可能是黴菌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若是黴菌感染,須用抗黴菌藥膏治療;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得使用口服抗生素藥物或藥膏治療。倘若是慢性疾病引起的腳臭,就得先將原有疾病控制好,才能避免腳臭發生。想要防「腳臭」,保持腳部乾爽最重要。日常生活有5大注意事項:1.平時洗完澡後,腳一定要擦乾,可用吹風機或乾毛巾輔助。2.穿鞋時一定要穿襪,因為鞋子無法吸除太多汗液,出汗量大者,甚至要每天多帶一雙襪子替換著穿。3.穿涼鞋有助於透氣,但要慎選材質。4.喜歡穿造型雨鞋的人,最好到辦公室就換掉,不然長統靴穿整天,再加上橡膠材質,很快就易產生腳臭。5.出門前,不妨塗抹含鋁成分的足部止汗劑,或噴灑除臭爽身粉,可以減少腳汗發生而引起腳臭。
-
2021-06-19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居家辦公肩頸痠痛 物理治療師傳授3招可舒緩!
防疫期間,許多人居家上班上課,不少人因長時間盯著電腦又久坐,導致體態歪斜,肩頸痠痛到不行。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張晏睿推薦,在家做3種舒緩運動,可舒緩筋骨,還能改善不良姿勢。民眾居家辦公常見頭部前傾、駝背及肩部緊繃等NG姿勢。張晏睿表示,如果長期輕忽,會造成肌肉僵硬、緊繃與痠痛,嚴重會引起「胸廓出口症候群」,導致臂神經叢神經壓迫,手臂麻、無力與感覺異常。要避免「在宅視訊」引起的肩頸不適,張晏睿提醒,每15分鐘要動一動,頭部輪流向兩側側彎、旋轉,擴胸及起身走動。3招舒緩運動1.站立時拿毛巾雙手舉高,再向後伸展,每次做10到15下,每天3次,這項「向後伸展運動」,可放鬆胸肌,增加肩胛骨周邊肌力。2.身體靠牆站立,雙手呈投降姿勢,單手向上延伸復位,再換另一隻手做,每次10到15下,每天做3次,可伸展肩膀肌群。3.身體靠牆站立,收下巴,讓頸部密貼牆壁,每次做10至15下,每天做2次,訓練頸部肌肉。
-
2021-06-19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只要一條毛巾 帶你練出炫腹翹臀
防疫居家期間,在家也要動起來!TRX健身教練Lemon與花花老師上週六在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直播授課,帶領線上數百名粉絲,一起練出炫腹翹臀!不需特別準備任何健身器材,只需要手邊的一條毛衣或是一件衣服,就可以加入課程。粉絲們上完課紛紛留言,訓練菜單強度精實,全身瞬間大爆汗,最棒的是可以一邊健身、一邊擦地板,簡直一舉兩得!「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6-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在家視訊就怕肩頸疼痛 治療師3招PK不良姿勢
疫情期間,為配合防疫措施,部分上班族與學生族變成視訊上班、上課。一位40歲的上班族即因居家辦公,長期使用電腦及久坐不動之下,竟出現肩頸疼痛。專業物理治療師張晏睿即建議三招可以在家做的舒緩運動,既可在家上班上課,又無需場地與設備限制,兼顧防疫及改善不良姿勢。「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張晏睿物理治療師指出,包括這位上班族或在家視訊上課的學生,容易出現肩頸痠痛情形,主要因為長期姿勢不良導致體態歪斜所致,這些姿勢不良情形是指,頭部前傾、駝背及肩部緊繃。若長期輕忽不理會,不僅會造成肌肉僵硬、緊繃與痠痛,更嚴重者可能引起胸廓出口症候群,導致臂神經叢的神經壓迫,手臂會麻、無力與感覺異常。要避免在宅視訊所引起的肩頸僵硬疼痛,張晏睿物理治療師建議可改善在宅的辦公或上課環境,包括,選擇要坐的椅子,讓手肘可在桌上彎曲90度,雙腳可以踏在地上。電腦螢幕的距離為手臂伸直處,上緣切齊雙眼。滑鼠與鍵盤需置於手自然落下的位置,不動肩膀即可操作。定期起身活動,每15分鐘起身活動,收下巴,頭部輪流向兩側側彎、旋轉,擴胸及起身走動。張晏睿並示範及建議三招宅在家的運動,以達改善姿勢目的,每次各停留10秒。第一招【向後伸展運動】,站姿,雙手拿毛巾或外套,雙手舉高,向後伸展,每次10-15下,每天三組。可放鬆胸肌,增加肩胛骨周邊肌力。第二招【向上伸展運動】,站姿,身體靠牆,雙手呈投降姿勢,一手向上延伸(可換邊),每次10-15下,每天三組。可伸展肩膀肌群。第三招【收下巴運動】,站姿,身體靠牆,收下巴,讓頸部貼近牆上,每次10-15下,每天兩組。可訓練頸部肌肉。
-
2021-06-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WFH居家辦公族照過來 物理治療師:3招可治肩頸痠痛
防疫期間,「WFH(居家辦公)」族激增,一名40歲上班族因長期使用電腦及久坐,肩頸痛到不行,後來接受物理治療師建議,在家做些舒緩運動即獲改善,不只舒緩筋骨還兼能改善不良姿勢。配合防疫,民眾分流居家辦公,學生宅在家進行「線上學習」,但長時盯著電腦久坐,身體也拉警報,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張晏睿說,WFH族最常見的肩頸痠痛,主要是因為姿勢不良導致體態歪斜所致。他表示,這些NG姿勢包括頭部前傾、駝背及肩部緊繃。如果長期輕忽,會造成肌肉僵硬、緊繃與痠痛,嚴重的會引起「胸廓出口症候群」,導致臂神經叢神經壓迫,手臂會麻、無力與感覺異常。民眾要避免「在宅視訊」引起的肩頸不適,張晏睿建議從環境改變起,包括坐椅的高度要能讓手肘在桌上自然彎曲90度,雙腳要踏在地上。與電腦螢幕的距離,則是手臂可以伸直的讓置,螢幕上緣最好切齊雙眼。此外,滑鼠與鍵盤需放在手可以自然落下的位置,不動肩膀即可操作。更提醒「WFH族」,每15分鐘要起身活動,收下巴,頭部輪流向兩側側彎、旋轉,擴胸及起身走動。張晏睿也示範3招宅在家運動,第1,站立時拿毛巾或外套雙手舉高,再向後伸展,每次做10到15下,每天3次,這項「向後伸展運動」,可放鬆胸肌,增加肩胛骨周邊肌力。第2招則是身體靠牆站立,雙手呈投降姿勢,單手向上延伸復位,再換另一隻手做,每次10到15下,每天做3次,用來伸展肩膀肌群。第3招身體靠牆站立,收下巴,讓頸部密貼牆壁,每次做10-15下,每天做2次,訓練頸部肌肉。
-
2021-06-16 新聞.長期照護
小心長者跌傷就診增染疫風險 國健署:居家防跌5妙招
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為跌倒,現疫情嚴峻,長者長期在家,為避免跌傷致死或因而至醫院就診,增加染疫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謝至鎠提醒,跌倒會造成頭部受傷、骨折等,嚴重恐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此外,曾跌倒的長者因害怕再次跌倒,不敢隨意走動,常在生活中更加依賴家人,增加健康照護需求及複雜程度,花費更多人力及金錢。據國健署調查,長者室內跌傷地點前3名依序為臥室、客廳、浴室,跌傷主因則依序為滑倒或絆倒、失去平衡或頭昏及碰到或撞上物品或人。為協助民眾於日常細節開始防跌倒,國健署提供「居家防跌5妙招」。●妙招1:維持居住環境整潔建議保持地板乾燥,讓家具遠離走道,收納好雜物及電線,再去除地毯及踏墊皺褶及捲起的邊緣,於腳踏墊底下加上防滑墊,以避免滑倒、絆倒。●妙招2:充足的居家照明注意室內燈光是否足夠明亮,可加裝小夜燈增加亮度;電燈開關應接近門口,且能輕易觸按。●妙招3:注意樓梯安全樓梯應有穩固的扶手,並收拾整潔,邊緣部位需能辨識清楚,盡量與樓梯面不同顏色並可加裝夜光防滑條;樓梯上方及底部應各有1個電燈開關。●妙招4:注意浴廁防跌措施建議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在浴室放置防滑墊,並將沐浴用品及毛巾放置在合適高度,避免拿取時要彎腰或踮腳。●妙招5:注意臥房環境規劃為方便上下床,床的高度不宜過高或過低,且床邊應有可放置助行器或拐杖之處,建議加裝沙發椅或協助起身的床邊扶手,讓長者起身、坐下、躺下時更安全;此外,要讓長者能從床上輕易開關燈,並在黑暗中能清楚辨識開關。
-
2021-06-12 養生.運動天地
一週在家訓練菜單/跟著健身YouTuber運動,每天30 分鐘練出迷人肌肉線條
雖然三級警戒又延長了,我們還不知道何時才能自由踏出門去健身房運動,不過,也許可以透過健身 YouTuber 分享的訓練課程,為自己安排一週在家運動菜單,讓你待在家也能盡情揮灑汗水、掃去負面情緒。VidaOrange 編輯整理了健身 YouTuber May Fit 所分享的在家訓練一週菜單,讓剛開始試著在家運動的你,也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運動節奏,打造迷人的肌肉線條。在家運動菜單 Day 1:20 分鐘全身訓練+10 分鐘腹肌運動剛開始運動的第一天,從相對較簡單的 20 分鐘全身性徒手訓練,以及新手也能輕鬆上手的 10 分鐘腹肌運動開始吧!20 分鐘的全身訓練當中,包含訓練大腿的後跨步抬手、深蹲,以及訓練臀部的臀橋、單腳臀橋,最後用平板爬碰趾鍛鍊核心肌群、超人式訓練背部,每組動作維持 40 秒,難度不高卻能有效運用到全身肌肉,很適合剛開始嘗試徒手重訓的初學者們。10 分鐘的腹肌訓練總共有 15 個動作,每次維持 30 秒,休息 10 秒,動作包含反向屈腿、躺臥腳踏車,以及挑戰度比較高的側平板捲腹、俄羅斯轉體等,能鍛煉整個腹部肌群,是一組即使在下午零碎時間也能輕鬆完成的訓練動作。在家運動菜單 Day 2:20 分鐘臀腿訓練在家坐著工作一整天,很容易讓下半身痠痛水腫,下班後用 20 分鐘的臀腿訓練刺激大肌群,不僅能放鬆緊繃肌肉,同時也能打造迷人的肌肉線條。May 的這組訓練動作除了有各種深蹲的變化姿勢和臀推、臀橋之外,也加入了幾組伸展動作,能減緩隔天的乳酸堆積情況,使運動後的肌肉線條更加柔美,編輯自己也很喜歡跟著這支影片運動。在家運動菜單 Day 3:15 分鐘高強度間歇運動+20 分鐘上肢訓練來到在家運動的第三天,這時身體已經漸漸適應運動中的狀態,可以開始挑戰進階版的運動囉!建議可以先從 15 分鐘的高強度間歇運動開始,進行全身性的燃脂活動,讓身體達到一個微喘、發熱的狀態,再搭配一組 20 分鐘的上肢訓練,用跪姿伏地挺身、左右超人式等姿勢搭配毛巾增加阻力,不需要重訓器材也能快速訓練上半身肌肉,讓你的肩背線條更精實。 連續運動三天的你,別忘記讓自己的身體好好休息,禮拜四就暫停訓練一次,給自己一段放鬆休閒的時光吧!在家運動菜單 Day 4:20 分鐘臀腿訓練休息過後,別急著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用前幾天已經做過的 20 分鐘臀腿訓練來找回運動節奏吧!鍛煉下半身的肌力,不僅能讓臀腿線條變精實,還能穩定身體、提升全身平衡度,讓你的雙腿看起來更修長,身形也更柔美。在家運動菜單 Day 5:25 分鐘高強度全身燃脂運動相較於前面幾個訓練,這組 25 分鐘的 HIIT 燃脂運動的挑戰性又再更高一些,有訓練核心跟腿部的平板深蹲跳、停頓跨步蹲抬腳,以及訓練腹肌的跪姿伏地挺身、扭身平板等等,每個動作都十分精實,加上幾乎大多數的動作屬於有氧運動,做到後面真的會氣喘吁吁啊!在家運動菜單 Day 6:10 分鐘全身燃脂運動+15 分鐘腹肌訓練來到本週訓練的最後一天,用 10 分鐘的 HIIT 運動和 15 分鐘的腹肌訓練為整週的在家運動時光畫下句點吧!10 分鐘快速燃脂的高強度全身訓練,能夠快速熱開身體,不需花太多時間就能適應運動模式。接著,搭配 15 分鐘的進階腹肌訓練,用各式變化型的捲腹運動、登山式等動作鍛煉側腹跟核心肌群,最後以平板支撐收尾,讓身體在短短的 25 分鐘內完成全身性的進階訓練。以上就是 MayFit 分享的一週在家運動訓練菜單,若你最近準備嘗試在家運動又沒有太多時間的話,也許可以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進行全身性的簡單運動,讓訓練後的你變得更美更有自信。※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一週在家訓練菜單】跟著健身 YouTuber MayFit 運動,每天 30 分鐘練出迷人肌肉線條
-
2021-06-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操作眼科儀器 名醫罹患媽媽手
幾個月前,我的右手腕開始有點痛,起初不在意,後來某天起床洗臉時,發現右手竟然痛到無法擰毛巾,這才開始注意右手腕的問題。手腕痛確診肌腱滑膜炎幾年前有過網球肘的經驗,當時是打壁球,連續幾個反手拍之後,隔兩天開始痛,所以對於手腕痛,我猜想應該是肌腱發炎,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後,狀況仍時好時壞,最後才就醫確診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骨科醫師說,媽媽手是因為手內轉的動作造成,可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只是一開始症狀不明顯。我回想,的確如此,應是眼科檢查經常使用的裂隙燈造成媽媽手。最好治療方法是休息裂隙燈底下有個控制搖桿,每次要檢查患者眼底,須根據患者臉形、左右眼調整距離,右手長期都要施力轉控制搖桿,再加上門診來了很多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這些孩子因為無法配合檢查,都要搶在麻醉失效前做完裂隙燈檢查,心急搶快的結果,就是一手要控制燈、一手要控制搖桿,力道無法準確拿捏,可能因此加重肌腱發炎形成媽媽手,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職業傷害,而且我問許多同業,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問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媽媽手如果症狀嚴重的話,疼痛感會往上延伸到上臂,甚至肩膀,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多休息。剛好遇到這波疫情,醫院減診,再加上看診人次變少,有時間可以讓我改用左手操控搖桿,減少使用右手的機會,現在右手腕仍隱約會痛,很不舒服的時候還是得吃消炎止痛藥,再搭配暖暖包熱敷來改善症狀,但要真正痊癒至少需要6至9個月。保護肌腱開始使用護腕經過這次生病經驗,讓我發覺肌腱保護的重要性,我開始使用護腕,看診時使用簡易型、好活動的材質,沒看診時就使用有金屬片、支撐力強的護腕,就連原本放右後口袋的皮夾,都改位置放,減少右手腕的動作,現在症狀已經改善五成,也可以擰毛巾了。●醫學辭典/媽媽手媽媽手指的是我們過度使用拇指,造成伸拇短肌和外展拇長肌的腱鞘發炎,只要是用力姿勢不正確或長期重複做拇指基部的肌腱伸展、外展動作,都會導致媽媽手,嚴重時會造成肌腱沾黏,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治療方法是多休息,並使用能將手腕、大拇指固定住的護具,若是非常疼痛,可請醫師開消炎止痛藥並配合復健治療。呂大文小檔案現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第十九屆監事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專長:青光眼疾病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準分子雷射屈光手術經歷:美國賓州威爾斯眼科醫院副教授台灣顏面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歐洲青光眼學院院士台灣青光眼醫學會理事長世界青光眼高峰會常務理事
-
2021-06-03 養生.生活智慧王
譚敦慈教浴室清理 保持乾燥別掛毛巾
居家防疫期間,家裡的環境清消不可馬虎,尤其浴室是家中最容易孳生細菌、長霉的地方,更需徹底清潔。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元氣網」傳授「浴室清潔作法」,強調浴室一定要保持乾燥,建議不要在浴室掛毛巾、沖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再沖水、要打開窗戶通風,也可在浴室門口放置除濕機進行除濕。家中的浴室是容易潮濕發霉的地方,譚敦慈表示,常見許多人有一個不太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把洗臉、洗澡的毛巾掛在浴室裡面,其實那些濕的毛巾掛在裡面,很容易長菌。在譚敦慈家的浴室裡,是沒有掛任何毛巾的,只會掛一條擦手巾,但每天會換掉擦手巾清洗。她說,她家的人都是用完毛巾後就直接丟到洗衣籃裡,再拿去清洗,因為不在浴室掛毛巾,所以浴室就會保持乾燥。譚敦慈提醒,浴室平時要打開窗戶通風,更要記得如廁後沖馬桶時,一定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這樣水花才不會四濺,浴室比較乾淨,也不會有異味。在夏天時,可能會缺水或有颱風會停水,譚敦慈指出,若儲存飲用水,一定要蓋上蓋子;若是清潔的用水,也不要直接舀水沖馬桶,這樣非常不衛生,水很容易噴出來,建議應先把馬桶蓋蓋起來,然後再把水加在水箱裡面。此外,保持浴室乾燥方法,譚敦慈認為,除了開窗通風外,可以在洗完澡後用電風扇或抽風機來吹乾地面通風,也可以像她家一樣,在浴室門口放置一台除濕機進行除濕,隨時保持乾燥,避免黴菌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