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款項
共找到
79
筆 文章
-
-
2024-08-09 焦點.健康你我他
防詐騙怎麼做?/半價買蘋果手表 收到一個空盒子
「你知道現在一支蘋果手表多少錢可以買到嗎?」「看規格啊,12000元以上吧,你可以去官網還是一些購物平台看看。」哥哥自從改用了蘋果手機,也開始買起相關周邊產品,後來才跟我說他被騙了。「我就滑社群,寫說6000元一支,比價之後覺得超便宜就下單了,結果我轉帳過去,寄來一個空盒子,想再詢問賣家,就找不到人了。」我當下先破口大罵他怎麼敢在奇怪的網站購物,也唸他怎麼貪小便宜。哥哥只能小小聲地回我:「我想說半價啊,可能是好運碰到吧。」最後當然是沒有找回錢,也沒有拿到手表,我跟哥哥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他說再也不敢在不認識的網站買東西了,我是覺得事情起因在於「貪小便宜、對商品價格的無知」,還有就是「沒有給自己留下退路」。如果不貪,那麼在社群上滑到就會無視這則消息;如果對商品價格有認知,就會多方確認這個價格是否合理才下手購買;如果有給自己留退路,就應該想好萬一是詐騙包裹,該如何追回款項或退貨。現在許多購物平台及通路為了保障買家的購物安全,都有相關的退貨機制,可以讓款項被不法之徒拿走之前及時止損。當然詐騙的伎倆不僅於此,不過付款購物、轉讓財產等的權限都操之在己,三思而後行,很多時候都能夠減少被詐騙的遺憾。
-
2024-07-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親人臨終前,先幫他把錢領出來可節稅?專家解析為何無法節稅還可能挨告
過去老一輩的長輩普遍認為親人臨終前或死亡後尚未辦理除戶前,為了降低遺產稅,也擔心之後辦後事需要花費沒有資金支應,所以應該要趕快去把親人銀行帳戶的錢領出來。到了現在有些老人家們還是依循著以前的認知這麼做,認為先把錢領出來就對了!親人臨終前,趕快把錢領出來節稅? 以前的年代資料尚未電腦化,國稅局查核全靠人工作業,難免無法面面俱到,所以會有長輩誤以為先把帳戶的錢提領出來,就可以減少帳戶內的存款餘額,來降低遺產稅。早年或許有部分民眾因此少繳了部份的遺產稅,但如今電腦化已非常普及,現在的狀況是,親人身故後民眾通常無法掌控去世的親人有多少遺產,大部分的人會向國稅局申請財產總歸戶,以方便進行遺產稅申報,甚至國稅局還能夠提供民眾辦理遺產稅試算的服務,這就代表國稅局的資料庫中,已經可以查詢到民眾的金融遺產。所以若身故親人的帳戶在臨終之前被大幅提領出來,勢必會成為國稅局要求繼承人說明的重點,若無法合理說明資金流向,國稅局還是會將已提領出來的金額加總回臨終前遺產總額內,計算應納入的遺產稅。所以在親人臨終前提領存款的行為,不僅無法降低遺產稅,反而會因為短報遺產,需補繳遺產稅之外,還要另被加處罰鍰,真的是得不償失。另外提領出來的錢,若無法說明去處或平白無故消失了,其他的繼承人還可能會向領款的人提告侵占。夫妻一體,不過就是領個錢,有這麼嚴重嗎? 至於死亡後尚未辦理除戶前,提領身故親人的存款更是不當的行為,這已經不只是補繳遺產稅再處罰鍰的問題了,這個行為還可能涉及民事及刑事責任。如之前的新聞:「林青霞愛店「東門興記」爆爭產,女兒告80多歲母盜領6300萬」,「東門興記」創始人郭禮忠2017年過世後,郭林初旭提起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法院計算出郭禮忠留下包括不動產、興記商標價值總計2.6億元,一審判決郭林初旭可獲得夫妻婚後剩餘財產差額以及商標;不過長女郭雅慧調閱父親財產清冊,發現母親在父親過世後,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多次和兒子及媳婦到銀行偽簽父親姓名或父親印鑑,從銀行盜領新台幣與美金共約6,300萬元,涉嫌詐欺取財、偽造私文書、洗錢等罪。有些人不太能理解,夫妻不是一體的嗎?夫妻的錢當然就是兩個人共同的錢,配偶的存款有一部分本來就是我的,不過就是領個錢,有這麼嚴重嗎?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些人心想,親人走了,辦後事也需要錢,如果錢被鎖在帳戶內不能用,要去找錢也很麻煩。並且因為戶政辦完除戶後帳戶就會被鎖住,若在除戶之前先把錢領出來,只是為了辦理後事要用的資金,並沒有要規避遺產稅的意圖,所以申報遺產稅時會自動把領出來的錢加總回死時遺產總額內,這樣是不是就沒有逃漏遺產稅問題了?依據民法第 6 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一個人從死亡的那一刻起,這個人的權利能力就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已身故人的帳戶就已經不能使用提款卡或臨櫃用印鑑及密碼領款。一個人死亡後,帳戶資產依法必須要等拿到國稅局的完稅證明或免稅證明,及遺囑或所有繼承人同意書,才能將帳戶內的存款領出來。但是既然人的權利能力在死亡的那一刻就已不存在,所以死亡後不管是提款卡或臨櫃提款的動作,本人都無法再行使,也無法委託他人辦理了。所以使用身故者的提款卡,或臨櫃使用印鑑加密碼領錢,都是屬於違造文書的行為,而違造文書屬非告訴乃論罪,只要檢調單位知道犯罪事實後就可以依法進行調查提起訴訟。 當被繼承人身故時,國稅局的角色比較著重在稅務部分,至於繼承人因為辦理後事的需要,先行自被繼承人帳戶提領金錢出來的動作是否觸犯違造文書罪,就不是國稅局的事。但是繼承發生時的利害關係人,就是民法1138條的法定繼承人,是否會提出訴訟,也不是當事人能夠掌控的。繼承事件發生通常會存在財產利益,被繼承人在世時,因為利益還未實現,所以此時不易也不覺得會有什麼紛爭。但是當被繼承人身故時,因為繼承人們有各自想法,這個時候分岐就容易出現。新聞就常有家族爭產的紛爭報導,東門興記水餃的案例即是如此。依夫妻法定財產制的規定,夫妻名下的財產是各自管理、各自使用、各自處分。夫妻中的一人身故時,死者名下的帳戶,身故後就不能再動用。但以還在世配偶的想法,夫妻一起打拼的事業,銀行帳戶由夫妻共用也非常合情合理,為何丈夫死亡後,妻子去提領之前兩人共同的帳戶的錢,怎麼就犯罪了呢?對在世的配偶不是很不公平嗎?這時候生存的配偶可以主張婚後財產自己也有貢獻度,主張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身故配偶的婚後財產高於自己名下婚後財產的差額的一半。不過夫妻財產差額分配所請求的財產價值,須等遺產稅申報後才能做移轉登記,如果貿然就逕自從亡故者的帳戶中提領出存款,會被其他繼承人提告違造文書而遭刑法判刑。身故前後花費大,代親人領取存款注意2件事 若考慮到親人身故前的高額醫療或照顧費用,及身故後須辦理後事的費用資金來源,平時夫妻兩人的婚後財產不要全放在其中一人名下,最好平均放在兩人名下的帳戶,這樣若事出突然,還能有資金可領用支應。 但若花費金額太大,生存的一方帳戶金額不足以支應時,親人又已在重病期間,此時雖然可以代親人領取存款,但要注意2點:1.最好先取得所有繼承人的同意且取得同意書,領款之後的資金支付在什麼地方、多少錢,最好要保留單據且記帳,這樣未來才不會被其他繼承人提告侵占。即使未來被提告,因為有同意書,而且帳務有確實記錄,侵占的罪名就不容易成立。2.當親人身故後,申報遺產稅時,要將之前提領出來的金額,扣除掉親人仍生存時花費在親人身上的費用(要有單據或合理)後的餘額,申報在死時遺產總額內,以免被國稅局主張逃漏遺產稅。 若親人已身故,身故後需要的花費,比如說喪葬費用等,絕對不能從已身故的親人名下帳戶領取,否則未來若繼承人間有紛爭,被提告違造文書一定會成立。因此最好繼承人們先彼此協議,且簽同意書由其中一人或數人支付喪葬費用並保留單據,日後待遺產稅申報且完稅後,再以協議分割的方式合法向金融機構領取存款,支付之前代墊支付的費用。如此就算之後繼承人中有人對資金的支付有意見,不想從遺產中先行償還,至少不會有違造文書的非告訴乃論的刑事責任。再者因為事先有寫同意書,已支付喪葬費用的人可以要求其他人返還代墊款項,不用擔心其他繼承人事後反悔。依法依規親情不變質 國人普遍法治觀念偏弱,凡事習慣便宜行事,最後常落得骨肉手足對簿公堂,讓親情撕裂、從此形同陌路,更有甚者互相仇恨而萌生出殺機、鋃鐺入獄等,令人唏噓。會不會讓人覺得,留下遺產反而是惡夢的開始?行事遵法,凡事不要只憑自己的想法,更不要隨便聽信別人不合時宜的過往經驗,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唯有了解法律的規定,並依法依規行事,事後才不會有無法彌補的後悔。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29 焦點.元氣新聞
張元植雖已在法國離世!透過「元氣周報」憶起他年輕的身影,21歲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壯舉
年輕登山家張元植於法國當地時間27日上午7時左右發生墜落事故離世,聽聞消息,各界愕然震驚,深深不捨。2009年7月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壯舉,元氣周報刊載他的登山座右銘2009年7月,聯合報「元氣周報」曾紀錄張元植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身影,當時21歲的他,與同樣來自苗栗全人實驗中學的林政翰、黃大跖,為了籌措扶助弱勢基金展開行動。在元氣周報對三人的介紹中,張元植被稱為老張,他的登山座右銘是:「登山是很浪漫的事情,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登山的感動,記得山的顏色、空氣的溼度、沙石的味道,就這樣和山結下不解之緣。」 執行中央山脈大縱走前的準備,發起「走一公里捐一元」的公益活動雖然那時張元植才21歲,但已攀登台灣百岳50餘座,14歲時參加雪山雪地訓練,15歲就登上北美第一高峰麥肯尼峰,18歲時完成南美第一高峰阿空加瓜峰獨攀登頂。為了完成這場中央山脈大縱走,張元植和二位同學多次實地勘察,於2009年6月初出發,踏上這趟「30天、250公里」的征途。就讀東海大學的張元植,為了完成夢想甚至辦了休學。出發前,一位家長提醒三人:「除了實踐自我,能不能為其他人做些什麼?」於是他們與「聯合勸募」合作,發起「走一公里捐一元」的公益活動,希望將募集款項幫助弱勢青少年。中央山脈大縱走實際的旅程2009年6月5日自宜蘭思源埡口出發後,但連續遇上蓮花、南卡兩個颱風侵襲,連日豪雨為三人挑戰添加困難度,即使早已在沿途備好存糧,卻擔心被風雨耽誤行程,最後張元植、黃大跖下山補給食品;或許是連夜趕路,黃大跖補給後上山時肌腱發炎,休息後傷勢未見好轉,6月26日由直升機救援下山,剩餘路程由張元植和林政翰繼續完成。●【2009/07/05 元氣周報】登山募款/幫助青少年 走1公里捐1元張元植在完成台灣中央山脈大縱走後,向山岳邁出更大的腳步,2014年與同樣畢業於全人中學的學長「阿果」呂忠翰、黃文辰,以無氧方式登頂世界第12高峰布洛阿特峰;2017年成為我國史上第一隊嘗試無氧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峰的隊伍,不過最終在接近峰頂時,因雪況不佳未能登頂。登山與其他運動的相異性與登山切身的體驗今年36歲的張元植不論是在接受訪問或自己的文章中,都曾不避諱地直言,「我想說的是,登山是件會死人的運動」,也因為與死亡的連結,讓登山與其他運動有不同之處,但也因為這背後可能的代價,使登山成為一種擁有獨特重量感的運動。張元植曾寫下,「對我而言,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他也說:「只要在自己的生命之道上,找到那個能讓你雙眼綻放光芒,專注快樂去追尋的事物,也就夠了。」謝謝張元植。延伸閱讀●報導者:張元植/登山中的死亡,對生命的凝視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住院整合照護
【編者按】:本週主題是「住院病人全責護理」。陳榮基教授以感性與理性兼具的文筆,追思他的夫人,領導護理工作半世紀的周照芳女士。她多年推廣「全責護理」,由醫院整合人力,實現提供專業照護,減輕家屬壓力,並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降低病人被感染的可能。陳教授希望透過他的文章,可以促成夫人的未竟之志得到醫界與社會更深入的了解,「醫院負責全責照護病人,是先進國家醫院的常態」。→想看本文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介紹政府過去試辦這種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可以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的各種經驗。過去主導醫院評鑑的醫策會前董事長林啟禎教授在追念周照芳女士對醫策會的貢獻之餘,希望藉由醫院評鑑,在配合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中,納入全責護理為新制醫院評鑑的基準。臺灣95年始試辦全責照護計畫;106年推動住院友善「一對多」共同照顧模式;109年推動「多對多共照」即照顧共聘,並導入智慧平臺。111年起透過健保給付支付制度改革試辦住院整合(Skill-Mixed)計畫,而原「全責護理」或「全責照護」的用詞,因沒有共識故未被使用,但為能符合該照護模式,同步以括號英文Skill-Mixed為標的用詞。住院整合照護(Skill-Mixed)是指醫院以病房爲單位原則,採用照護人力組合模式(Skill-Mixed)由護理人員與照護輔佐人員(以下簡稱護佐)提供住院病人整合照護,其可減輕民眾經濟與照顧的負擔,選擇探病而不陪病。醫院可依病床運用或病人需求提供不同形式之住院照護人力安排,並將護佐人力納入病房團隊,以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方式,滿足住院病人照護需求。此制度可提供家屬選擇權,例如家屬自行照顧、已聘請外籍看護之連續性照顧、可獨立自我照顧者(ADL滿分者)或病人特殊狀況需要1對1照顧服務等,亦可以選擇不參加。醫院依病房特性及疾病嚴重程度之照護需求,安排適當人力組合,照護人力由病房統合運用,人力來源不限於醫院自聘或採委外或特約方式,惟醫院應訂定相關管理規則。護佐人員工作內容是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協助病人住院期間的身體清潔與舒適照護、排泄、膳食、活動安全、維持病房環境等。計畫用詞名稱雖不同,惟政策實質的規劃設計與護理界前輩周照芳老師畢生的倡議理念一致。歷程與周老師及其團隊多次諮詢研議,有感周老師的「全責照護(護理)倡議」,衛福部以國家級專業獎章向周老師的奉獻致意。隨著人口、社會、疾病型態等改變,現行家屬或其聘用個人看護在醫院情境面臨諸多問題,例如訓練不足、品質不定、工時過長等;醫院出入繁雜及醫院安全等缺口問題,例如COVID-19期間,陪病者院內感染占整體32%以上,另外調查指出:一、在所有家庭照顧者中,65歲以上人口數約占16%,呈現老老照顧的問題;二、75%的上班族曾因家人住院而請假照顧,家庭照顧者中62.6%有工作,每年約13萬人「因照顧而離職」;三、94%家庭照顧者表示「不知如何照顧」,若自聘看護,每天需花費2,200-2,600元,經濟負擔沉重;四、87%民眾表示願意選擇這個照顧制度,71%同意共同分攤照顧費用。為精進全民健保年度醫療給付費用總額,衛福部以「提升效率、維持公平、改善效益」三大全民健保核心價值為基礎,經過約二至三年協商共識,111年醫院醫療給付費用總額核定「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專款項目,住院整合照護的新生態:照護人力組合模式 (Skill-Mixed Model)終於啟程,很不容易的向前一步,為重要的里程碑,值得喝采!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由健保支付「住院整合照護管理費」每人日750點,醫院依其成本得向民眾收取「住院整合照護輔佐服務費」每人日0-1,050元;111年透過徵求計畫擇優辦理,40家醫院獲選(約60%通過率)試辦,112年起擴大至84家辦理,民眾每日住院照顧費用可降低原負擔的6成,約有7.5萬住院人次受惠,過程以相關品質指標定期監測,關於病人、家屬、護理人員、護佐及醫院管理者等人員滿意度普遍性高,都在8成以上。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的倡議至少歷經十年以上,回顧過程的起起落落,包括納入評鑑與否、全責護理用詞、照顧人力競合、永續財務來源等的辯證、對話與研議的挑戰路上,111年起峰迴路轉,於衛福部前部長陳時中及前部長薛瑞元的承諾下有了財源及行動,透過近幾年的試辦機制設計、健保會的支持、醫院及社會等共同協力,臺灣因地制宜因院創新的住院整合照護最佳模式已百花齊放中,我們也同步納入行政院前院長陳建仁在院會核定的「2030護理人力中長程整備12項策略計劃」。另住院全責照護也已納入在賴總統的「健康臺灣論壇」議題,也會是邱部長領導的衛福團隊的努力重點之一。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集結大家的共識與協力,一起共創未來高齡社會下負擔得起及有品質的住院照護新生態,讓我們可以持續有尊嚴與品質的生活。延伸閱讀2024/6/10 懷念照芳,再推全責護理、全責照護、全責醫護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傷!沒有理財知識,跟風買00940就跟P2P借貸一樣冒險
日前媒體報導:『繼imB網路借貸平台之後,又一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爆雷,4月30日官網公告停止出金,投資人已成立自救會』『台灣首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以期滿還本、年化收益7至12%高報酬率為宣傳,吸引近萬投資人認購柬埔寨等境外債權,吸金高達73億元。日前暴雷被檢調凍結9800萬元,4月30日停止出金。業者出面喊冤,強調資金運用沒問題,卻被依銀行法起訴「很無奈」』。 什麼是P2P借貸? P2P(Peer to Peer)又稱為「市場平臺借貸」,指的是「點對點」和「去中間化」,核心概念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投資人與借款人,讓有閒錢也有意願的投資人,跳過中間銀行平台,直接借錢給有需求的借款人。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統計,全球P2P市場規模快速成長,2022年的貸放金額已有1,078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2023年將達到1,436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元)增幅高達三成。可見的科技發展運用後的普惠金融,確實已經發展出不同於傳統金融的商品,並且已經在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中,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相對於過去傳統的放貸流程,銀行需要信用聯徵與審核借款人的還款能力。P2P借貸因為去除傳統銀行的中介,對於借款人來說比較容易被核貸、取得的利率也比銀行低,另一方面,放款人則能獲得比定存還高的利息,創造借貸雙贏。 簡單來說,有小額借款需求的借款人,會向P2P平台遞交申貸需求。而另一方面,投資人能在平台上尋找借貸項目,能夠將一筆資金分散借給不同借貸項目的借款人,不僅藉此賺到借貸的利息收入,也因為資金分散借給不同的借款人,有風險分散的效果,能減少被倒帳的機率。早年傳統借貸都只能透過銀行或民間機構,而 P2P 則是藉由網路,串聯借款人,並讓一般人也能作為放款人。P2P借貸平台3大風險 P2P借貸平台去除銀行的中介,為借款人提供相對低的借貸利率,也為投資人給予一個投資理財管道。但看似普惠金融的背後,P2P借貸其實隱藏著風險,不管是想要在此借貸或放貸的人都要注意,P2P主要的風險有:1.違約風險:傳統銀行放貸前會做評估,包含聯徵紀錄,收入穩定度,收入負債比等,以控制倒帳的風險,因此無法經由銀行貸到款項的投資人,通常是銀行評估後,未來倒帳風險較高的人。在銀行如此謹慎評估才放貸的情形之下,銀行每年還是會有呆帳發生,更遑論P2P 借貸平台標榜容易放貸,相較之下,這些放款金額是否更容易有違約風險?對投資人而言,雖然你可以賺到利息,可是一旦違約要如何找到債務人追討本金?如果無法依法強制執行取回債權,結果就會是賠上本金,這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是很高的。2.資訊不對稱: 因為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甚至是國外的債權,投資人不易取得借款人的財 務資訊,只能仰賴平臺的信用評等。但這些信用評等真的有足夠參考依據嗎?平台本身是否有審核能力?所謂的投資報酬率,真的是來自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嗎?還是只是帳面上的數字?會不會是一個龐氏騙局?以旭新科技為例:在網路架設P2B模式的理財網站,並以按月給付約定報酬、到期還能還本、年報酬率高達7到12%為宣傳,招攬不特定的民眾投入資金,認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境外債權,由於債權都在國外,查證其真實性就更加困難。3.平臺倒閉風險:P2P平臺可能因為弱勢經營虧損而發生倒閉,也可能借貸市場裡的資金被平臺挪用潛逃,甚至從一開始平台就造假詐騙,這些都不是投資人能夠清楚透明取得的資訊。之前ImB就是如此,以9%到12%的高年利率吸引投資人,先媒合欠債方和原始債權人,再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但當中卻有超過九成是販售「假債權」,涉嫌違法吸金25億元,受害民眾多達數千人,災情慘重。目前旭新科技究竟有沒有違法?是不是詐騙?尚待檢調釐清中,但旭新科技的帳戶目前被檢調凍結公司帳戶的營運資金及代管帳戶停止出金,投資人暫時拿不到投資收益,投資本金也無法取回。未來若確定違法吸金,甚至確定是詐騙,那本金應該是有去無回。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問題國人大多認同理財規劃的重要,所以越來越多人採取積極理財,但是在執行的層面上卻出現一些問題,例如:1.未設定理財目標不清楚何時該準備多少錢因應,只覺得錢越多越好,所以容易忽略財務的安全性,可能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或者忽略了家庭固定支出金額龐大,太積極投入投資。旭新科技投資人林家輝說:「我們這些錢,有的是貸款貸出來的錢,拿來做投資耶,我們要繳利息,要繳房貸耶。」「有人付將近1千萬投資在裡面,這些錢也是我們辛苦血汗錢。」暫且不討論投入的資金未來是否能完好無缺地取回,光就目前旭新科技帳戶被凍結,只要沒辦法每個月拿到原本預期的報酬,投資人利息或房貸若繳不出來,就可能會被債權人強制執行,屆時個人信用產生問題,辛苦買的房子被法拍都是有可能的。2.只想高獲利卻忽視高風險國人無暇充實自身理財知識,卻愛聽信明牌。在投資標的的選擇,相同的報酬率應該要選擇較低風險的投資標的,承受相同的風險應該要選擇較高報酬率的標的,但是國人投資充斥著感性投資,缺乏理性,因此喜愛聽信明牌,熱衷追逐高報酬。ImB詐騙就是標榜高報酬率,在大家「吃好道相報」心態下,違法吸金25億。跟隨市場消息面投資也有很大風險,如之前的00940之亂,許多人申購時抱著上市之後短線賺一波價差的想法,遲遲無法站回發行價才叫苦連天;殊不知高息型ETF波動性不大,絕對不是做價差的好標的。理財規劃考慮4風險理財規劃時,首先要釐清自身目前的資產負債,未來的財務目標,距離達成財務目標還有多少時間,從現在到未來還有多少收入與資源可供運用,才能制定財務目標的執行計畫,執行計畫要考慮的風險包含:1.財務風險:未來收入是否會有變化?可能變化的幅度有多大?投資若發生風險,對目前財務及資產的影響多大?2.人身風險:若發生身故或醫療等事故,收入與存款會有多少影響?目前保險是否已足夠?3.責任風險:若有職業風險,如餐飲業,開業醫生,教職員等職業的責任風險是否需轉嫁?若有房屋,是否火災責任險需轉嫁?若有汽機車,是否投保第三人責任險?4.投資風險:投資標的是要長期持有或短期持有?若投報率不如預期,可以承受多少的損失?可以承受多久的損失?以上風險都需考慮,若風險發生時自身財務的承受度如何?要如何因應?而非單純只考慮投資報酬率多少。 投資獲利雖然重要,但是風險控管更重要,理財規劃千萬別見樹不見林,若只專注在報酬率數字上,卻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一旦風險發生時,不僅資產沒能增長,本金還大幅虧損,甚至影響了其他的財務布建,造成的骨牌效應恐讓人欲哭無淚。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29 醫聲.領袖開講
防疫英雄藥師的日常/黃金舜:藥師是一輩子一定要交一個的朋友
藥師小檔案姓名:黃金舜年齡:65歲執業地點:九福藥局最想跟民眾說的一句話:藥師是一輩子一定要交一個的朋友。在新冠肺炎這場百年大疫期間,從一開始面對未知的挑戰,到後期與病毒共處的日常,全台8000多家藥局、1萬多名藥師成為這場新興傳染病戰役中的幕後防疫英雄,在初期連口罩數量都還不夠時,藥師得自行分裝、發送,甚至做夢都夢到在包口罩。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直言,工作中難免碰到民眾不耐煩的情緒,但台灣的民眾是可愛的,在互相體諒下,成功讓藥師在疫後深刻地走進民眾的每一天。疫情剛開始時,大家都不知道什麼狀況,對整個疫情都惶恐不安,有些人認為,可能會像SARS那樣傳染,所以都盡可能避免與其他人接觸,擔憂飛沫傳播的風險,除請口罩國家隊趕工外,也請藥師公會全聯會協助,黃金舜說,「我的立場很清楚,當時少量的口罩要分配給所有民眾,需要透過一個機制讓每個民眾都可以拿到。」藥師擁有專業知識,也給予正確衛教資訊。面對未知且高風險的新病毒,人們選擇關上門來保護自己,藥師也是人,當然也會恐懼,一開始藥師公會全聯會採取強制手段,「沒有重大疾病等問題的會員,沒有理由不參加口罩實名制」,引發反彈也是意料之內,但黃金舜形容,防疫階段視同作戰,他帶領藥師投入戰爭,「不問意願,只問準備好了沒?」黃金舜解釋,藥師擁有專業的公衛知識,參與口罩實名制,發放防疫物資的同時,也給予民眾正確的衛教資訊,「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更應該在在關鍵時刻扮演重要角色,要是退縮了,是會被看不起的,雖然當時根本沒想到,會是長達3年的抗疫馬拉松。「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這句話是抗疫3年多的關鍵句子之一,因為不知道疫情持續多久,社區藥局每天一開門就大排長龍,民眾常因心情焦慮、天氣炎熱,而情緒不安,心浮氣躁,有時將內心焦慮發洩到藥師身上,有人竟因拿不到口罩就逼藥師下跪,黃金舜坦言,總有一些情緒管理不好的民眾,那時還得請託警政署增派巡邏人力,降低衝突。黃金舜說,自己本身也經營社區藥局,可以理解民眾壓力,但也感受到社區大眾的良善,很多人口頭感謝,還會送上便當、咖啡、卡片等,感謝藥師們的辛勞,「台灣民眾是很可愛的。」「當時很多藥師連作夢都在包口罩,顯見壓力很大。」黃金舜說,社區藥局本來就有固定營運任務,口罩實名制是額外增加的工作,往往都得在打烊後,加班將一大包的口罩用鑷子分裝,才來得及發給民眾,以自家藥局為例,就是在晚上10點打烊後加班到凌晨1點才做得完;再者,初期產品良莠不齊,民眾排隊1個多小時,卻拿到掛繩斷掉的口罩,難免抱怨,這也只能由藥師概括承受。黃金舜說,疫情最初期,確診者需隔離14天,人力直接少一半,不少藥師硬撐作戰,他自己運氣好一些,等到不需要隔離時才確診,但仍需自主健康管理,當時身體不舒服,還是必須處理及聯繫各項事宜;回想起最忙碌的日子,連續3個月天天開會,每天至少吃1個便當,前後吃了100多個。黃金舜:藥師是民眾值得信賴的好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率領的防疫團隊曾獲頒政府勳章,黃金舜認為,社會也應該看到藥師們的付出,參與防疫作戰,協助發放實名制口罩、快篩等重要防疫物資,協助送藥到府,完成多項不可能的任務。除原有預算,行政院簽准約新台幣8300萬元,追補藥師協助送藥到府,認真完成居家照護這項不可能的任務。疫情下半場,以送藥到府最為辛苦,黃金舜表示,當時快篩陽性,經醫師視訊看診,即可判定為確診,接著由社區藥局藥師協助送藥,包括,緩解症狀藥物、抗病毒藥物倍拉維(Paxlovid)等,但後者用藥禁忌及交互作用眾多,有時光跟病人解釋,就花上快半小時,但調劑1張處方,才給付50元。經過藥師公會全聯會積極爭取、協商,藥師協助送藥到府等相關款項,於近期追補完畢,黃金舜表示,希望社會大眾更重視藥師的付出,更相信藥師的專業,而他也很榮幸有機會參與這場百年大疫的防疫戰,雖然過程辛苦,卻也無比光彩。「藥師是一輩子一定要交一個的朋友」黃金舜表示,藥師是民眾值得信賴的好友,從用藥諮詢,生病就醫及掛號,均可提供專業意見。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照顧需求提升,藥師應走出藥局,參與長照工作,例如,協助處理中老年人重複用藥問題,整理藥物;即使平常沒事,也可走進社區藥局,和藥師寒暄聊天。
-
2024-04-09 焦點.元氣新聞
衛福部賑災專案善款累計3.2億 捐款管道再加入4大超商
花蓮近海3日發生規模7.2強震造成災情,行政院責成衛福部所轄公設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4日開辦「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截至昨日23時59分,民眾善款累計3.26億餘元,今日起民眾可至四大超商匯款,募款時間至5月3日止。行政院及花蓮縣政府刻正集結資源進行救災,以緊急救援、醫療、收容為第一要務,並協調各單位盤點災損。賑災基金會於災難中最重要工作為彌補缺口,協調運作。目前除支援第一線現場救災人員外,後續將遵循勸募規定,妥善將善款用於:災害援助、緊急醫療、收容安置、復原重建四大項目,將民眾愛心發揮最大效益。自4月9日凌晨零時起,7-ELEVEN的ibon開始收受本專案捐款,4月9日上午09:00起,全家便利商店的FamiPort、萊爾富的Life-ET、OKmart的OK‧go機台亦可捐款,捐款名稱:「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民眾可至四大超商門市透過多媒體機台點選「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依指示輸入資訊與捐款金額,列印繳款單後,至櫃檯繳費即可完成捐款。相關捐款手續費將由超商自行吸收,不會向民眾收取任何費用。透過超商門市捐款的民眾,勾選「索取捐款收據」,將由賑災基金會於捐款活動結束後統一寄出收據。賑災基金會指出,地震發生後,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正副院長陳建仁、鄭文燦皆以個人名義捐款,報載並有多位縣市首長慷慨捐出款項,不分黨派,全台同心。賑災基金會接受行政院委託辦理專案募款,後續將以災民需求為先,妥善運用與管理善款。0403花蓮震災當日,賑災基金會即發文各縣市政府受理賑助申請,民眾如有災損情形,得與戶籍縣市社會相關局處洽詢,後續待各縣市政府盤點完畢提出申請後,基金會將迅行核發賑助。捐款管道羅列如下:※募款帳戶0403花蓮震災援助專案捐款專案經衛部救字第1121362848號函核發勸募許可,本專案勸募期間為113年4月4日至 5月3日止,為期一個月,捐款帳號如下:戶名: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銀行名稱:臺灣土地銀行 長春分行(005)銀行帳號:102-005-19895-7經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4日宣布,凡經由金融資訊系統各項跨行服務,包含匯款、ATM轉帳(含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等方式以新臺幣捐款至政府機關公告之震災捐款專戶者,一律免收跨行交易手續費※外匯資訊International currency donations海外の人々が寄付を希望する場合、外国為替関連の情報は次のとおりです1.SWIFT CODE(SWIFTコード):「LBOTTWTP102」。2.NAME(受取人口座名義):「Taiwan Foundation for Disaster Relief」3.ACCOUNT NO.(受取人店番号-口座番号):「102-005-19895-7」4.BANK NAME(受取人取引銀行名・支店名):「LAND BANK OF TAIWAN CHANGCHUEN BRANCH」。5.ADDRESS(支店住所):「No. 156, Changchun Rd., Zhong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0459, Taiwan(R.O.C.)」。※挖貝集資平台https://wabay.tw/projects/0403twhl_earthquake?locale=zh-TW,可選用線上信用卡捐款※LINE Pay 捐款帳戶:進入LINE Pay 主頁後選擇「愛心捐款」平台,即可點選「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進行捐款,用戶可選擇已綁定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聯邦銀行、富邦銀行及台新銀行的信用卡、簽帳金融卡進行捐款,也可選用LINE POINTS點數支付完成捐款。※四大超商機台:點選「0403花蓮震災募款專案」,並依指示輸入資訊與捐款金額,列印繳款單後,至櫃檯繳費即可完成捐款。
-
2023-12-23 退休力.自在獨立
自己的人生要負責到底,連垃圾也是!「終活筆記」20歲開始寫不嫌早
日本人與華人一樣忌諱談論死亡,但近十幾年,在不造成子女困擾的觀念驅使下,日本人漸漸接受迎向人生終章要做準備的概念。且天有不測風雲,專家甚至鼓勵廿、卅歲便可以開始書寫「以防萬一」的筆記。二○一一年日本紀錄片Ending Note,中文片名譯為「多桑的待辦事項」,紀錄胃癌末期的退休上班族砂田,在被宣告餘命半年以後,寫下待辦事項及交代葬禮形式等的「終活筆記(Ending Note)」。那年日本發生三一一強震,兩萬多人一夕天人永隔,砂田的故事特別打動人心。書店、文具店開始販售制式筆記本,預設欄目像是:跟家人交代個人存款帳戶、自動扣款項目,壽險、醫療險、車險、火險等保單;慢性病、病史、過敏等醫療資料,好友名單、期待的下葬形式等。區公所也會開班,教民眾怎麼寫終活筆記。多數日人臨到老才動筆二○二一年日本調查,五十到八十歲民眾有寫終活筆記的不到百分之八,七十歲以上有百分之十三,顯見一般人仍是臨老才動筆。五十歲開始寫終活筆記的日本女演員財前直見表示,她身邊的長輩會說,寫死後的事不吉利,年輕人則覺得事不關己。但她認為,這本筆記是強調「從現在開始展望未來而生活」。為將來的幸福,不是結束。財前嘗過苦頭。婆婆過世留下大量掛軸、繪畫、器皿,但家人不理解這些收藏的價值,整理起來備加辛苦。那時她感嘆,要是婆婆生前能一一交代每樣藏品的價值、重要性該有多好。財前本來準備考心理諮商資格,但因搬到大分縣的鄉下,鄰居都是長者,常聽到「無法從過世家人的戶頭領錢」、「告別式前拚命找遺照用的相片」等真實例子,加上婆婆的事,決定改考終活生涯規畫師。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到底五十七歲的財前已離婚,想到萬一自己突然走了,要老邁雙親、念高中的小孩辦喪事、遺產繼承,實在沉重。她說,「自己的人生要負責到底,連垃圾也是」。她將信用卡、駕照、健保卡、存摺、保險等重要文件影印一份,所有物的存放處、價格等一併交代。連她的家常菜食譜都在其中,希望未來的媳婦能承繼媽媽的味道。財前將這些資料命名「感謝檔案」。被問及與終活筆記的差別,她說,集中重要資料,對現在的生活就有幫助。發生天災隨身攜帶,也能派上用場。百元商店的「預防萬一的筆記」就製作成輕薄的小冊,有「給毛孩」、「金錢」、「健康」、「人際關係」、「自己」等五本,依人生不同階段需求填寫。專家說,廿、卅歲動手寫終活筆記,絕不嫌早。二十多歲不必交代醫療、長照、喪禮,可以寫基本資料、信用卡、銀行帳戶,個人電腦、社群帳號的處理方式與帳密。三十幾歲可能多了慢性病用藥情況、給伴侶小孩的話語。財前還製作一份家庭未來年表,標出自己、雙親、兒子的年齡。自己幾歲的時候、爸媽幾歲、兒子幾歲,哪個階段會有較大筆支出。她說,這時代連家人都吝於溝通,製作自己的終活筆記,正是與家人對話的大好機會。國內也有以防萬一筆記現在國內也有「以防萬一」筆記本, 本月二日在聯合報舉辦的「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二○二三退休力論壇中,參與者每人都獲得一本「以防萬一財務筆記本」。這本由政大教授王儷玲、政大國際產學聯盟總監姜漢中審定的筆記本,可記錄銀行帳戶、保單、資產負債及數位金融資訊等訊息,可幫助大家面對人生的「萬一」,讓自己、家人少一慌亂無措,多一點準備的餘裕。聯合報明年將陸續推出涵括人生其他面向的筆記本,幫助自我真實記錄,也盤點人生,為未來的自己而努力。●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https://pse.is/3uraub(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1 失智.名人專家
親友覬覦失智長輩的錢 富邦人壽:留意長輩日常行為避免受騙
根據調查,台灣失智症人口已超過32萬人,且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13位就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除了精神行為症狀,還可能衍生嚴重的財產安全問題,當失智者逐漸失去基本辨識與處理能力時,容易被詐騙集團盯上。富邦人壽表示,民眾若有疑似失智症狀,不要忌諱就醫評估,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才有機會舉證是因為心智缺陷而遭詐騙,守護財產安全。關心長輩投資、交友、購物 慎防落入詐騙陷阱富邦人壽表示,為避免家中長者或失智者受騙,可以多留意長者及失智者的行為,尤其是異於日常的話題或舉動。例如:接到電話後是否有緊張慌亂的神情、提及高收益的投資管道或金融商品以及久未聯繫的親友、司法機關或政府單位的來信、來電等,家屬應進一步詢問細節,並進行查證。金融詐騙態樣多元,警政署統計,高齡長者遭金融詐騙最常見的是假投資(假借股票、不動產、靈骨塔)、來電猜猜我是誰(假借遠房或久未聯絡之親友誆稱急需借款),以及假冒公務機關人員(謊稱帳戶涉及洗錢)。近期也有案例是詐騙集團勸誘保戶將保單解約或辦理保單借款後,再進一步詐取款項,保戶喪失原有保障且造成財產損失。詐騙集團利用高齡長者獨處的機會、不完全了解投資標的或保單內容、聽到自稱法院或檢察署的電話就緊張慌亂的心態,進而誘導並指示交付金錢或帳戶。富邦人壽建議,家屬可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申請金融註記(例如註記「不再申辦信用卡及貸款」),另依失智者的認知能力程度,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由信任的家屬代理、協助失智者處理財產交易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行為。疑似失智不忌諱就醫 有助法律守護財產安全富邦人壽進一步指出,失智者最容易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要幫失智家人守住財產,一定要懂法律常識。家人若有疑似失智症狀,不要忌諱就醫評估,可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有機會舉證是因為心智缺陷而遭詐騙。失智診斷證明更是財產被不當轉移、詐騙的護身符,醫院的鑑定報告扮演重要角色,可作為喪失行為能力的證據。為協助國人因應高齡社會帶來的衝擊,富邦人壽積極推動「失智高齡關懷」專案,從「預防、協尋、支持、知識傳遞」四大面向著手,持續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簡稱老盟)攜手推動協尋愛的手鍊,於醫療院所推動企業首創「醫師確診送手鍊」友善服務。自 1998年至今,老盟「愛的手鍊」透過結合各縣市政府和富邦人壽等支持已協助逾37,000名病友,配戴者走失尋獲率更高達100%。
-
2023-11-27 失智.名人專家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守護失智者財產 小心詐團這三招
家中有失智長輩,除了照顧壓力,最怕有心者乘機覬覦名下財產,或家屬面臨爭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社群平台自2016年成立,迄今回答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包括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相關疑難雜症。主編陳韻如分享時下民眾最關心的詐騙事件,家屬應提早規畫與防範,守護失智家人的財務安全。曾有家屬分享,經濟壓力讓人身心疲憊,若遇到親近的家人剝奪失智者財產,更感覺無助或不知所措。陳韻如在社群觀察到,民眾對於金錢壓力、財務安全有很多問題,包括法律常識不足,建議在失智者還有意識能力時,協助採取相關措施。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2019年調查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共收集74個案例,其中有34人被騙時,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金融剝削事件屢見不鮮,例如:遭騙退休金、淪為人頭帳戶等,其中還不乏最親近的家屬。從預防失智金融剝削到可能面臨的財產安全問題,應該如何建立安全網絡?常見獨處高齡長者 被詐騙交付金錢帳戶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部長葉碧娟表示,去年高齡長者遭金融詐騙態樣,前三名為假投資(假借投資股票、不動產、靈骨塔)、猜猜我是誰(來電誆稱急需借款應急)、假冒公務機關人員(謊稱帳戶涉及洗錢),近期也有案例是詐騙集團勸誘保戶將保單解約或辦理保單借款後,再進一步詐取款項,讓保戶喪失原本應有的保障,還造成財產損失。常見詐騙集團利用高齡長者獨處的機會、不完全了解投資標的或保單內容、聽到自稱法院或檢察署的電話就緊張慌亂的心態,進而誘導並指示長者或失智者交付金錢、帳戶。葉碧娟說,為避免家中長輩或失智者受騙,家屬可以多留意日常行為,觀察接到電話後是否有緊張慌亂的情態、是否提及來源不明的投資管道或金融商品、久未聯繫的親友、司法機關或政府機關的來信或來電等情況。建立財務安全網絡 把損失風險降至最低如果擔心失智者遭到誘導而申辦信用卡、貸款、甚至不動產過戶等,葉碧娟建議,可以評估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申請金融註記;也可以依失智者的認知能力程度,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由信任的家屬代理或協助失智者處理財產交易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行為。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富邦人壽推動「失智高齡關懷」專案,從「預防、協尋、支持、知識傳遞」四大面向著手,持續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簡稱老盟)合作「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串聯全台百間醫療院所促進申請配戴,已經協助逾3萬7000名病友,配戴者走失尋獲率達到100%。有失智症其他財務、法律問題,歡迎參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瑞智基金會舉辦的「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12月8日(五)下午2時至5時●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20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
11月是肺癌篩檢月,衛福部國健署上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新癌王。去年起,國健署針對肺癌高危險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LDCT)計畫,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抽菸肺癌進行篩檢的國家。誰是肺癌高危險群?誰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以下帶您了解LDCT檢查怎麼做,以及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第1站 高危險群Q:我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若不是高危險群,也需要做篩檢嗎?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若有健檢計畫,建議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第2站 早期發現Q:國內的LDCT篩檢,為什麼特別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者?目前篩檢成效如何?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提供重度菸癮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及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LDCT篩檢至今超過一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篩檢4萬9千餘人,找出531位肺癌病人,其中85%都是第0期、第1期患者,這些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就能恢復正常,因為篩檢,得以治癒疾病。台灣肺癌特性與國際不同,只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抽菸。台灣在1990年代就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成人吸菸比率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情況卻不減反升,尤其肺腺癌更是直線上升,與抽菸關聯性較高的肺鱗癌,罹癌人數則有下降,所以國健署肺癌篩檢策略,一定要針對不抽菸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最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家族史。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罹患肺癌,其後代累積10年內罹患肺癌的比率是4.5%。LDCT篩檢推動是奠基於肺癌家族史研究,除上述追蹤研究以外,亦根據「台灣肺癌篩檢計畫(TALENT)」,2015年起針對不抽菸,但有家族史、環境暴露、廚房油煙者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家族史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故將重度吸菸、肺癌家族史列為兩大篩檢對象。肺癌已知的環境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汙染、石棉等裝潢材料、二手菸、廚房油煙等,但就國內而言,環境因素導致肺癌的機會,仍不如家族史高。目前已知20至30個基因與不抽菸肺癌有關,然而,因為肺癌是多基因影響,個別基因貢獻度並不高,只是累積起來很高,足見肺癌是多基因影響的癌症,具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環境致癌因子影響,導致癌症發生。觀察一年後,確實發現LDCT列入癌症篩檢後,找出的家族史肺癌病人,遠比吸菸者高。LDCT篩檢篩出肺癌患者的比率是1.1%,但具家族史的病人比率為1.5%,重度吸菸者比率僅為0.6%,同時具有重度菸癮、肺癌家族史雙重危險因子者,檢出肺癌比率為0.9%,可見家族史仍是肺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由於罹癌者逐年上升,國家透過健保預算編列,支應肺癌治療的費用占比也逐漸提升,用掉國家最多資源。細究原因,是因為半數以上肺癌患者,診斷確立時,期別已是第四期,晚期肺癌存活率更是剩下12.6%。若能翻轉肺癌罹癌期別分布曲線,讓多數比人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因早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治療效果較佳。新藥新科技引進雖能改善晚期病人存活率,但早期診斷是翻轉肺癌死亡曲線的重要方式,能夠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病人也不必活得痛苦。備註: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則為30包-年)第3站 認識LDCTQ: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跟肺功能檢查一樣嗎?肺癌篩檢方式,早年靠X光,但人體胸腔不只有肺臟,尚有肌肉、肋骨、心臟、大血管、氣管等組織,在重疊投影下,病灶易被遮蔽;LDCT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據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LDCT對早期肺癌篩檢是有效的,X光只能在有明顯病兆的病人或晚期才看得到,無法取代LDCT。以肺癌第四期病患一年一百萬元的醫療費計算,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療經濟效益是划算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另外,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也逐漸受國人重視,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第4站 到哪篩檢Q:我要去哪裡做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什麼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做肺癌篩檢?國健署未限定篩檢醫院層級,民眾符合受檢資格,可至網站查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排檢。自去年7月至今年9月底,已補助約6.4萬人受檢。若有家族史者,應攜帶肺癌家屬診斷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文件,若無證明可備罹患肺癌家屬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列聲明書。如受檢者目前有吸菸,則檢查前須接受戒菸治療或衛教。符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資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如受檢者使用戒菸服務或篩檢結果疑似異常須回診,須支付掛號費等費用,自費篩檢費用依各醫院規範收取。第5站 篩檢風險Q:肺癌篩檢會有輻射或其他風險嗎?有沒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的情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其好處,同時也有風險。就吸菸高風險族群來說,肺癌篩檢的好處和風險如下:肺癌篩檢好處1.降低死亡率:美國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歐洲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4%,女性降低更多。2.早期發現肺癌:肺癌篩檢能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3.早期診斷其他疾病:可同時發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狀動脈鈣化等。4.輻射量暴露較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斷層掃描。肺癌篩檢風險1.過度診斷:少數惡化緩慢的肺癌,就算不接受篩檢,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多診斷、多治療。2.產生焦慮:若篩檢出陽性,於確認後續檢查結果前,會帶來等待的焦慮。3.陽性率結果:約95%篩檢出的肺部結節是良性,陽性率問題會造成心理壓力,衍生後續追蹤、侵入性診斷,與相關併發症。4.偽陰性結果:並非所有肺癌都可以藉由肺癌篩檢而及早診斷。5.仍有低輻射量暴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一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第6站 報告異常Q:篩檢後多久可看到報告?顯示異常怎麼做?怎麼避免偽陽性問題?推動肺癌普篩,陽性率問題曾引發專家擔憂。LDCT看到結節,未必是惡性腫瘤,要視結節是否會成長。若LDCT檢測出肺部結節,放射科訂有判讀條件,會依照結節大小判斷,加上醫師雙重確認,就能降低偽陽性率。篩檢後約一周後可以收到檢查報告,重點是拿到報告後,若顯示異常,建議回到受檢醫院找胸腔內外科醫師依病兆態樣專業判讀、診斷、期別判定等。若檢查無異常,建議多久追蹤一次?國內研究發現,具肺癌家族史罹肺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多發性(一次長很多地方)高達17%,女性遺傳機率更高。因此建議,具肺癌家族史可依衛福部建議,每兩年做一次LDCT篩檢。第7站 結節追蹤Q:什麼是結節?結節怎麼分辨好壞?需要多久追蹤一次?根據「台灣肺結節處置共識」指引,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1次,而0.6至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視為惡性處置。常聽到「小結節定期追蹤就好」,但有的受檢者想開刀一勞永逸,又擔心挨了不必要的刀,怎麼辦?目前臨床上會以AI輔助檢視毛玻璃樣病灶的腫瘤密度、亂度,對於非常焦慮的受檢者3個月回診追蹤,清楚判斷結節有無形態變化,若無變化可拉長到半年追蹤一次,再來就可拉長到一年一次。第8站 公費篩檢追蹤Q:符合國健署補助肺癌篩檢對象,檢查結果有小結節後續要如何追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而健保署依「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執行LDCT篩檢後,後續檢查追蹤或確診程序,相關費用由健保給付。今年度醫院總額也新增「因應肺癌篩檢疑似陽性個案後續健保費用擴增」專款項目10億元,用於支應肺癌篩檢後,疑似陽性個案後續確診費用。依健保署統計,罹患肺癌人數自107年6.6萬人,上升至111年8.7萬人,醫療費用也從107年149.81億點,上升至111年223.73億點。依國健署資料顯示,肺癌個案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期別有關,109年肺癌確診個案,高達51.1%被診斷為4期,若延誤治療到第四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健保署與國健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並於今年6月1日開啟主動追陽模式。自6月至7月止,參與醫療院所數及服務人數分別為137家、3194人。至於自費進行LDCT篩檢的民眾,雖然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上傳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造影(MRI)、胃鏡等,提供其他院所調閱,但目前並未強制規定醫院一定要上傳,若醫院主動將自費檢查結果上傳,或是民眾主動請醫事機構上傳自費健檢資料,有需要時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第9站 自費篩檢追蹤Q:我是自費篩檢陽性,沒有政府協助追蹤,後續該怎麼辦?符合國健署免費LDCT篩檢對象,若篩檢出腫瘤,個管師將介入;自費篩檢若檢查出腫瘤,醫師就是患者的個管師,會協助治療並給予方針。一般而言,自費做LDCT可以分兩種,一是到門診,自訴有高風險病史,可自費做LDCT,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後,回診看報告;另一種是自費做健康檢查,其中包含LDCT的項目,同樣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檢查報告,如果自費篩檢醫院沒有給予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也會有建議治療的報告,可主動向醫院詢問。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該檢測分為0到4級,其中第4級又分為4A、4B、4X,如果報告結果在3級以上,顯示需要緊急追蹤與介入治療,民眾可持健康檢查報告到任一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則是依健保規定支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11-16 醫聲.健保改革
搶救健保點值 上半年須補40億
新冠肺炎疫情後,民眾就醫大幅增加,各醫療院所健保點值下滑,期望政府補貼點值,初估上半年須補上40億元才讓點值高於0.9元。為此,衛福部健保會昨召開會議,歷經四個多小時,對於如何撥補經費以及預算來源等問題,尚未達成共識,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最後仍須衛福部長薛瑞元拍板決定。石崇良表示,今年第二季就診人次明顯上升,直到8月才下降,10月人數又上升,而就診人數增多,就會稀釋健保點值;在健保總額中包含「非預期風險跟政策改變」款項,用來調節健保總額超出預估失準的部分,以免服務量變大,讓點值變低,但今年「非預期風險跟政策改變」僅編列8億元,不敷使用。因補足點值所需金額遠超過今年編列款項,昨天健保會討論是否先挪用安全準備金,補足缺額,或用行政院今年撥補健保基金240億元。石崇良會後表示,委員們對於補貼點值方式跟預算來源仍有不同意見,將提交會議重點,由薛瑞元拍板最後內容。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認為,安全準備金具有周轉功能,屬於保命金,須謹慎使用;疫後就醫人數暴增,這是可預知的趨勢,如欲動支安全準備金,政府應提出做了哪些配套,再檢視額度是否合理、能否動用。醫界期盼健保點值來到1.1元,薛瑞元表示,「這幾乎不可能」,總額預算的量及點值是互相連動,就醫人數增加,總點數變高,健保點值就會下降,這是總額預算制度一定會有的狀況。
-
2023-10-27 退休力.理財準備
她離婚無子,想賣房環遊世界引論戰!熟齡部落客授親身經驗:存夠4帳戶不買房「想住哪就住哪」
台灣單身人口逐年提高,有些人即使進入婚姻,也難保會走到最後,如何規劃好一個人的生活更重要。有位網友在網路論壇發文表示自己43歲、離婚沒小孩,由於母親已經離世,因此想把名下房子賣掉改租房,價金一部份給爸爸養老,一部份拿來投資,其餘將用來環遊世界,卻意外引發兩派論戰。許多網友都勸別賣房,以免老後租不到房子住,真的是這樣嗎? 有位女網友在「爆料公社」發文表示,自己今年43歲,離婚沒有小孩,離婚後淨身出戶,靠擺地攤存到開店資本,後來也加入電商,打拼11年後有車有房,過著經濟獨立的生活。 由於不願再婚,女網友前後交往2位男友都因婚姻問題而告分手,如今原PO表示不想再談感情,於是思考是不是該好好享受生活?「把房子賣掉,租房子住,反正我賺的錢死後也帶不走!」 原PO說,父母的婚姻也是離異收場,如今媽媽過世、父親也未盡過扶養責任,還有一個成天惹禍的姐姐,加上自己工作壓力很大,又需要體力,因此思考是否把房子賣掉,租一個還不錯的房子住。 她規劃,賣房款項除了用來償還剩餘貸款,剩下的錢一部份留給父親養老,一部份環遊世界,其他的作為投資,詢問網友:「我這個想法會不會太天真?」 單身更需要理財規劃,好好善待自己 對此,網友看法兩極,一派建議原PO千萬別賣掉房子,因為台灣仍有許多房東不願租屋給銀髮族,「房貸就當是在繳房租,至少每個月付出去的貸款是繳在自己的房子,而不是幫別人繳房貸」、「長久之計還是把房留在身邊」。 也有人示警:「妳確定等妳老了年紀大的時候租得到房子?不要等到時人老了還沒死卻租不到房子,到處流浪求房東租給妳時就不好笑了!房東最怕老人和收入不穩定的人來租,才沒跟妳在那講感情!」 另一派人則認為原PO的想法很棒,「自己的錢自己規劃,照顧好自己開心快樂最重要」、「不天真,反倒是規劃可以,往後的生活好好善待自己。」 但不少網友仍勸原PO才40多歲不必太早侷限自己的未來,「有個伴可以互相照應」、「真要結婚也不是不行,婚前協議寫滿寫好就行,真的不行再離婚也沒什麼差別」、「隨著年齡增長陪伴彼此老去,不是很好嗎?」 粉圓妹:「有錢不怕沒地方住」,選擇更靈活 許多人對於女網友「賣房去環遊世界」的想法有疑慮,多半都是考量台灣銀髮族不易租屋這問題,擔心年輕時不買房,老了就沒房住流離失所。熟齡部落客「粉圓妹」曾對此分享觀點,單身的粉圓妹同樣沒有買房,理由是:「擁有現金流遠比房子重要」,空有老宅卻沒有錢進帳,一樣無法生存、無法安老、更無法樂活,甚至無法申請低收補助。 粉圓妹認為,「有錢不怕沒地方住」,反而因為沒有房貸牽絆,人生擁有更靈活的選擇權。對於許多專家、網友們說「老了租不到房,就知道有多慘」,即使年過70歲,只要有錢、有體力、夠健康,「揹著行囊、俐落的裝扮、用輕盈的腳步踏入飯店/旅店,會被拒絕入住的機率有多高呢?」 樂活退休 4大帳戶要存夠不過粉圓妹強調,要不買房又能擁有樂活退休人生,4大帳戶一定要存夠: 1、存財富:只要擁有足夠的現金流,無論想住飯店、旅店、養老村或安養中心都可以。 2、存體力:老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行動力,所以平常就要存好體力,上山下海通通行。 3、存健康: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也要培養興趣、持續學習,讓身心靈三方面都維持健康。 4、存能力:儲存獨立自處的技能、開放的思維、國際觀的眼界、適應環境的身體。如此一來,即使年紀增長也能接軌時代、不必倚靠他人,健康優雅的老去。●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優雅「無關年紀」!不管幾歲都別放棄打扮自己…丁菱娟:「活出美麗」是一種生活態度 .日夜溫差大,提防「心血管疾病」上門!營養師圖解6大類「護心飲食」:這種每週至少吃2次
-
2023-10-17 醫聲.醫聲要聞
法源不同⋯社工勞權保障不同調 工會:衛福部應補漏洞
社工低薪問題已非新鮮事,衛福部社工司今年雖為社工加薪,但對社福機構以各式名目要求社工上繳款項的「薪資回捐」至今難以杜絕。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郭志南今說,社福團體執行方案分「補助案」、「委託案」二類,前者由衛福部主管,對薪資回捐訂有嚴格規定、要求停權,但後者是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依「採購法」管理,對薪資回捐管理較鬆,且各縣市政府有裁量權。主管機關、法源不同,導致社工雇主有洞可鑽。郭志南表示,社福機構除依衛福部「推展社會福利補助作業要點」承攬案件、聘請社工,也常透過地方政府循「採購法」委託辦理的案件執行社福方案。但補助案、委託案兩者對社工薪資回捐懲處規則不一致,不少社工人員無法獲得應有保障,社政主管機關衛福部卻礙於法源不同無法介入。郭志南指出,委託案財源為地方政府經費,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訂定規則,其標準與、衛福部的補助作業要點不同調,且各縣市間也有差異。委託案主管機關是公共工程委員會,但其管理業務多元,從建築工程到社會福利都有,因隔行如隔山,很難想到社工界長期存在薪資回捐問題,相關規範不如衛福部的補助作業要點細緻。他表示,在委託案中,社福機構要求社工回捐薪資多被視為「違約」行為,依規定會罰款,但不一定會像補助作業要點一樣要求「停權」、一定期間內不得接受委託案件,必須嚴重至詐領款項、被告上法院,才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郭志南說,這導致違反補助作業要點的社福機構,被依規定停權,不能接受補助案,但還是可以接受縣市政府委託案。地方縣市政府採購委員會是由專家學者、市府長官組成,有時明知機構過去執行補助案時,有違規要求回捐薪資的歷史,卻還是把案子交給該機構執行,評審機制形同虛設。日前一家社福機構在台中執行補助案,因違反要求薪資回捐遭停權五年,卻在同年於新北市接下600萬金額的委託案,凸顯委託案、補助案不同調的問題。郭志南表示,衛福部長期知道這項漏洞,卻從未設法補破網,導致工會不得不召開記者會對外發聲,否則發生薪資回捐事件時,委託社福機構執行方案的地方政府不理,衛福部也以地方裁量為由,表示無法干預。要求衛福部應盡快召開會議,與公共工程委員會共商解方。
-
2023-08-25 醫聲.醫聲要聞
🎧|台灣無國界醫生前線非醫療第一人!鄭巧鈺分享任務經驗與正向改變的成就感
爽朗笑容是初識鄭巧鈺給人的第一印象,深聊到她所去過的第三世界,語調稍微放緩,謹慎挑選字詞,力求精準傳遞當地醫療現狀;捨棄會計事務所優渥薪資,內心潛藏著不安於流俗的強大抱負,在加入無國界醫生前,早已跟著國內的醫療團參與各項任務,提供迫切的醫療援助,踏遍了這些國家,她窺見了內心無需再武裝逞強,擁抱錯誤和不斷地學習。反倒富足了自己心中的世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不甘人生這樣過 從國際志工起步而後踏上醫療服務之路「可能小時候在南非成長,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即使工作後也關注國際新聞,會看到各國內亂等衝突。」聽到鄭巧鈺畢業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會計系,不免讓人好奇追問什麼機緣,拿下光鮮亮麗的頭銜,踏入國際醫療行動。其實,大學剛畢業的她,回到台灣順理成章進入會計事務所工作,每天疲於奔命「心裡沒有成就感、有一塊空空的。」不願落於窠臼,她做出人生重大決定,一個早已埋藏心中多年的改變。國際志工是鄭巧鈺的第一步,跟著路竹會到訪非洲索馬利蘭,任務先從管理備品開始,隨後,參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醫療團,更深入地接觸了醫療相關計畫,最後來到台灣無國界醫生展開了一連串的任務,2014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2016年南蘇丹、2018年再赴世界上最大的孟加拉羅興亞人難民營,她已是台灣前線非醫療專業背景第一人。開誠佈公不讓家人擔憂 行前教育資訊充足 執行任務時要有「保有彈性」空間攤開鄭巧鈺出任務的經歷,不外乎是水旱災又或是戰爭內亂之地,在大眾眼中無疑是冒險犯難,難免會抱持擔心想法,更何況家人們。她笑說,「家人、爸媽一定會擔心…我後來發現溝通非常重要。」什麼事情都隱藏,反而會徒增憂心的想像,所以主動分享工作環境、宿舍地點、吃得食物,還有工作的同事們,用透明開誠布公去抹除他們的隱憂。這個問題丟回到鄭巧鈺身上,任務之前都不緊張?她想都沒想回答,「其實還好耶!當下做決定時都有評估考量,而且行前教育會有詳盡的簡報、任務安排和培訓,資訊量非常充足,反而是害怕自己沒有辦法把工作做好。」把個人的事全然信任地交給組織,留下的只有凡事求好心切。前線行動,非醫療專業背景佔了無國界醫生一半人數,好比鄭巧鈺會計財經背景,輔以人力資源管理,要負責人員招募,查閱履歷和面試,再到新進員工教育訓練、能力培訓、團隊管理等作業,「自己帶過的專案,團隊最小的有120人,最大有400多人。」勢必得和後勤、醫療各方主管調度人力。她親自說法力薦非醫療人員投身行列,除英、法語能力及二年專業經驗外,至關重要的是「時間」,她說,除了外科醫療人員任務期間只有六星期到三個月,其餘都要六個月以上。「保有彈性!」鄭巧鈺建議新進後輩們要保有這項特質,因為到了當地前線,事情很少能按部就班,多得是隨機應變,當然,抗壓性也不可或缺。她半開玩笑說,有時候和隊員們長時間相處很膩,有心事就去找心理輔導員談,身心靈健康也是組織重視的層面。完成工作的強大成就感:隊員來自世界各地、虛心接受不同想法、改變的是自己現在工作雖然主要以行政職為主,談起第一線,鄭巧鈺依舊散發滿腔熱血,能感受到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對我來說改變蠻大,以前會計師工作要擺出專業架勢,即便不知道也得硬撐,但加入無國界醫生,面對的是不同文化、國情,虛心抱持著開放接受各種想法,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隊員們彼此支持學習,用自己力量,帶來正面改變。」「如果從實際面來看,現在會更珍惜手邊的東西。」鄭巧鈺笑說,以前愛逛街購物的她,如今告訴自己,堪用就好。轉換跑道,褪去會計師西裝革履的鄭巧鈺,穿上簡便服飾站在與流離失所的民眾身旁,看似天翻地覆得做出改變,不變得是,盯著每筆任務費用的報表、打計算機,真真切切地將每個款項,換作各項醫療服務提供給需要的人們。延伸閱讀:🎧|醫療服務為根本!無國界醫生挺進第三世界,替流離失所的民眾發聲和解決醫療問題鄭巧鈺小檔案學歷: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會計系現職:台灣無國界醫生公民社會互動與聯繫經理經歷:無國界醫生組織台北辦事處經理台灣路竹會國際志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的醫療團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邱書昱音訊剪輯:邱書昱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健康事業部特別感謝:台灣無國界醫生
-
2023-08-02 醫聲.醫聲要聞
護理師太血汗! 衛福部允諾訂「三班護病比」標準留人
我國護理人力吃緊,護理團體持續反應護病比不合理、薪資過低等問題,衛福部7月27日邀集33個護理、醫院及醫護相關工會團體等代表舉行共識會議,研商三班護病比入法。衛福部指出,對於未來「三班護病比應考量不同層級、專科科別差異、及區域性人力特殊性應納入標準」及「健保VPN由全日平均改三班實際護理人力填報」已具共識。不過今僅凝聚三班護病比共識,未同意三班護病比入法,也未討論護理薪資待遇等部分。衛福部表示,會議就日前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規範可行意見調查及112年委託實證本土三班護病研析結果」報告,並提出「實證數據研擬三班護病比標準訂定」及「健保VPN新增結構性資料填報項目」2個提案進行討論,共識如下:一、支持訂定三班護病比標準,未來將特殊因素如科別、病人嚴重度、病人出入院及轉床等變動項目納入護病比研議考量,以反映實際護理人力負荷需求。二、透過健保VPN系統,新增醫院填報每月實際提供照護之三班護理人力等結構性資料。三、針對健保法規與財務影響因素,如採護理點值固定、支付款項人員專用及給付標準提升等,將持續透過健保機制研議可行性。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技正李雅琳表示,現行「護病比」制度是以全日平均來計算,也就是全天加起來的人力平均,今日共識希望朝向國外作法,訂定「三班護病比」標準,針對每一班人力都有固定照護比例的規範。不過李雅琳說,三班護病比要考量不同層級醫院人力,以及內科、外科、加護病房、急診等不同科別病人差異,甚至不同科別都有不同照護方式,都應該納入標準,因此訂定標準前、研議過程中,都會納入不同因素,無法透過一次會議就一次到位訂出標準。李雅琳表示,為找出符合國內合理的三班護病比,今會議的第二個共識,即是會開始針對醫院現況進行系統登錄,由醫院上健保資料庫填報每月時實際提供照護的三班護理人力等結構性資料,此制度具有一定強制性,現況資料搜集後,將能進一步討論實際人力需求及合理比例,預計需要數月時間進行,後續針對專科、人力差異做研議。護理工會先行已針對一線護理人力現況做調查,李雅琳坦言,會議中團體都有提出對第一線現場人力的調整版本,未來也會考量從工會提出的版本去研議,會持續對話,但不會完全比照國外作法。她說,今天會議中一定有正反意見,但多數護理團體也認為,將三班護病比規範訂出,相信會有更多護理人員願意回到職場、或是留任,接下來需要持續搜集資料、與團體討論,訂出符合第一線現況的比例。
-
2023-07-05 醫聲.醫聲要聞
四成多非醫療專業!無國界醫生背後的堅強團隊
「外科醫生在那其實沒有用,要會處理器械、接水電、清潔手術房,還有財政及人力分配,缺任何一項醫生都無法工作…」剛完成南蘇丹任務的無國界醫生、外科醫生夏肇聰說,遠赴前線的台灣無國界醫生共有15人,唯一非醫療專業的是台灣公民社會互動與連繫經理鄭巧鈺,擁有會計專業的她,掌握每趟任務的經費,更希望以自身經驗向非醫科背景的志士招手,也將全世界1.1億位流離失所的難民所身處的情況,寫實地紀錄傳播,以喚起大眾關注。四成多非醫療專業,財務、維修、水電後勤團隊撐腰無國界醫生組織從字面上便能看出服務宗旨,然而,多數人不知道,當中的非醫療人員佔了四成多,畢竟前線任務為第三世界的國家,各項資源無法與城市比擬。「沒有醫療設備的維護維修、沒有醫療物品的採購及運送、沒有乾淨的水源和穩定電力等,都無法開刀。」鄭巧鈺道出現實。2014年走進剛果民主共和國、2016年踏入南蘇丹、2018年再赴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的鄭巧鈺就是其中一位。財經會計背景的她說明,無國界醫生的捐款有97%來自私人勸募,一趟專案任務的款項需要精打細算,每個月都要掌握支出及預算,還得保留一筆現金以應付臨時狀況,「事後也要逐筆查看費用的落差,經費有限不可能恣意地揮霍。」政治動盪演變成戰事,在當地更是習以為常,因此,無國界醫生第一位派駐到當地的人員,通常是負責倡議斡旋而非醫療人員,鄭巧鈺說,必須要有倡議的工作人員先行與當地政府、各方派系事前溝通相關人道救援任務,並且蒐集難民傷患等資訊進行彙報,討論出任務方針。金錢資源的統籌分配到當地政府間倡議,以及後勤團隊的協助,重要性不亞於醫療救治傷患。鄭巧鈺點出,工作人員們雖然各司其職,「發聲、見證」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據實以報醫療現況,記錄下自己所見的證據。不讓難民關注度消退,提供即時奧援鄭巧鈺分享2018年親身到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營,將近有一百多萬位難民,擠在面積26平方公里的營區內,她比喻,這面積與台北文山區相當,但人口卻是超出四倍,可想而知環境惡劣,六年過去,各國媒體關注熱度消退,暴增的反而是疾病,現在普遍有40%民眾患有疥瘡,有些地區更高達了70%。在這趟任務中,鄭巧鈺深刻記得一位20多歲負責安排、維持秩序及衛教的志工,完善打理四面八方,原來他在受到迫害前是在緬甸擔任地理老師,過去曾在緬甸替無國界醫生擔任翻譯,直到2018年結束任務準備返台時,得知他在營區裡遇到了好的女孩將要結婚,時間過去,猜想或許已經有了小孩,但不變的是,一家人仍困於難民區。即使給予幫助仍改變不了現狀,是否會帶有無力感?鄭巧鈺回答,「不會,我們提供是即時需求的協助,反倒有些罪惡感,覺得說會當下是不是能做的更多、沒有做的地方,相信這也是隊員們的壓力,不過,後頭依舊會有無國界醫生的其他團隊持續接應。」1天10位槍傷患者成常態,任務中牽起的羈絆今年4月到5月結束南蘇丹北部班提烏流離失所者營地任務返台的夏肇聰,早在2022年時就曾赴當地出第一次的任務。這次他搭乘飛機,由上往下看著營地內正方白色的建築,宛如稻田阡陌,乾淨整潔,直到下了機,發覺是一片長年浸泡於水中的景況,伴著垃圾、泥濘和病菌,「水已經兩年沒退,現在雨季又將至,淹水只能蓋提防,越蓋越高…」天災之外,多的是人禍,蘇丹內戰的槍林彈雨,造成國民千瘡百孔、身負重傷,夏肇聰形容,一天收治十位患者是常態,遠比他在台灣執業10年碰到的案例還多,蘇丹的難民得不到醫療照護,只得跋山涉水,趁著停戰的空檔,徒步走到班提烏就診,好幾位傷患的患部潰爛或細菌感染。來自香港的夏肇聰,高中撞見了無國界醫生的廣告,抱著憧憬和理想,到台灣就讀高雄醫學大學專攻小兒外科與外傷科,臉上總掛著笑容的他講著和當地民眾產生的羈絆,「因為是回到第一次任務地點,所以特地帶了台灣鳳梨酥、點心零食給當地友人們的小孩子吃,沒想到接手後一不留神,他們已經吃完了。」更感動的是,夏肇聰替曾經難產的孕婦再次接生,所幸,第二胎平安順產,於是他將幼兒抱到半身麻醉的媽媽身邊,媽媽突然問起了醫生的名字,便決定將小孩以夏肇聰的英文名字「Marco」命名,以感謝他用雙手將孩子帶到這個世上。他笑說,每次「Marco」來看診時,就會有人喊「Marco趕快去看Marco。」作為當地僅有的外科醫師,夏肇聰24小時待命,他不敢去做激烈運動,避免自己受傷而無法任務,沒事就睡覺、聽聽音樂或看書閱讀,到了下一位接班的外科醫前來,他才卸下白袍,變回熱血青年和當地朋友們打球跑步,這也是身為無國界醫生的自律和自覺。兩趟執行任務下來,夏肇聰有感著珍惜當下,他收起了些笑容,「有些同事、朋友就在衝突中離開,但這份工作是想讓世人了解、看見,世界的某個角落有著這群受苦受難的人。1.1 億人被迫流離失所,新聞過後苦難未消失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根據統計,全球有 1.1 億人被迫流離失所。無國界醫生台灣執行長鄔荻芳說,這樣的數字是台灣人口四倍之多,創下人類近代歷史上流離失所人數的新高,令人震驚。無論是二月土敘大地震或五月侵襲緬甸和孟加拉的氣旋摩卡,難民因為災難新聞再度受到關注,但新聞過後,他們的苦難並未消失。無國界醫生組織在2019年,從原先的辦公室正式升格為「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能夠在台公開勸募,民眾也能直接捐款至台灣帳戶,目前團隊也和台灣相關公益團體聯繫合作,同時招募醫療與非醫療的前線工作人員,鄭巧鈺說,即使台灣目前有15位前線人員,但人數依每個人的規劃安排不同而有增減,去年有6位加入,會依照任務型態進行分配,今年則持續透過專科醫學會管道來聯繫招募,期盼抱有理想熱血的民眾投身行列。
-
2023-07-01 醫聲.領袖開講
從1間診所到全台8醫院!秀傳總裁黃明和為一句承諾「在偏鄉蓋好醫院」
36年前在鹿港天后宮廟埕的一句承諾,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30年前成立彰濱秀傳醫院。目前秀傳醫療體系成立50周年,全台灣有八家醫院,多半座落於偏鄉地區。黃明和也是厚生基金會、立法院厚生會創辦人,廣為人知的「醫療奉獻獎」即由他和前衛生署長張博雅共同創立。今年是秀傳醫療體系50周年,黃明和藉新書「做蒼生之大醫:利他信念的行者、梅約精神的推手,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的生命故事」,詳述他的偏鄉醫療理念。一諾千金 創立彰濱秀傳醫院黃明和來自彰化,1965年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赴日本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在台大外科任職4年,因身體不適、數度胃出血決定返鄉。在省立彰化醫院任職2年後,1973年開設黃明和外科醫院;1987年在鹿港天后宮誓言要在鹿港蓋一座醫院,提供鄉親最好的醫療品質;1993年以父親命名的彰濱秀傳醫院正式成立;2008年彰濱秀傳更成立「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是亞洲第一間遠距微創手術中心。效法梅約精神 奉行視病猶親「梅約精神」是黃明和的醫療信念。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經營者秉持「在鄉下蓋好醫院」的理念,成為聞名全球醫院。以梅約精神為依歸,黃明和帶領秀傳體系,視病猶親是他親身奉行的理念與實踐。彭麗容是秀傳體系第一位護理師副院長,她長期跟診,對黃明和有許多切身觀察,有些老人來看病,看起比較緊張,黃明和就會把手輕輕地放在對方膝上,跟他聊天,讓他安心。1980年代,秀傳醫院的病房在二到八樓,當時只要聽到廣播說八樓病房喊急救,黃明和不管在哪一層樓,都是第一個跑上去的。黃明和的妻舅陳信甫醫師記得,某回選舉拜票途中,黄明和在現場看到車禍,他不顧還有下一個行程,直接下車走向那台翻覆在路邊的轎車,吆喝鄉親一起把車翻正,還從後車廂拿出急救箱,當場為傷患急救。就如同黃明和聽到急救就往八樓跑,不坐電梯,因為要在危急時刻用最快速度幫助他人。從一間小診所發展到如今擁有八家大型醫院的醫療集團。黃明和期望,不只要讓鄉親得到更好的服務,也要讓彰化鹿港成為台灣與世界的窗口。獲黃明和捐千萬 台大醫院:優化微創設備秀傳體系總裁黃明和昨天舉行新書感恩分享會,會中宣布捐贈台幣一千萬元回饋母校台大醫院。台大院長吳明賢表示,將效法秀傳醫院推展微創手術精神,把經費用於優化台大的機器人手術系統,除購置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也會將款項用於人員訓練。吳明賢認為,彰濱秀傳雖位於南部偏鄉,但是許多技術領先,例如全台第一台震波碎石設備,就是秀傳率先引進,能用於肝內結石等治療。秀傳醫院也是全國最先引進達文西機械手術的醫院之一,今年三月與法國結盟的「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引進「Hugo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吳明賢說,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地下室就是台大的「機械人手術中心」,如今獲得黃明和慨捐一千萬元,除了優化既有設備外,也將用於機器人輔助手術系統,讓患者能有更多治療選擇。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彰濱秀傳早在2008年就已設置微創手術訓練中心,近年很夯的遠距醫療,秀傳十多年前就在做,令人敬佩。台灣大學前校長陳維昭是黃明和的同班同學,他說黃明和回到故鄉開業造福鄉梓,是一條相對辛苦的路,他創辦醫院投入金錢,卻把醫院變成財團法人,服務社會;他也驚訝黄明和對新奇科技的敏銳度,除了先引進機器手臂,也是首先引進膠囊內視鏡,是推動國內醫療進步的領頭羊。
-
2023-06-24 焦點.元氣新聞
史上最貴一劑4900萬,天價罕藥SMA基因治療藥8月納保!避免排擠其他罕藥,首次採分期付款
史上最貴一劑4900萬 SMA基因治療藥8月納保被外媒形容為「全球最貴」藥物之一,用於治療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治療「諾健生(Zolgensma)」將納入健保給付,是罕見疾病基因治療首次納保;據了解,該藥在健保議價後,一劑要價台幣4,900萬元。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基因醫學權威蔡輔仁表示,該藥雖然要價不菲,但罕見遺傳疾病與其他疾病不同,是人類生命傳承中的必然現象,治療價值不能單以財務衡量;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則說,這是罕見疾病首次獲得治癒機會,且若患者即時用藥能減少後續長照、社福等社會成本。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日前證實,SMA基因治療已通過藥物共擬會,確定納入健保給付,預計1年將有8位病童受惠;該藥通過之給付條件為「6個月內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的病童;目前針對SMA治療健保已給付背針、口服及基因治療,若患者同時符合2種以上藥物用藥資格,依目前規定只能擇一使用;共擬會中有專家認為,應將SMA產前篩檢或新生兒篩檢納入公費補助,以利及早篩出患者、進行治療。蔡輔仁指出,SMA基因治療藥物機轉是將正常基因透過腺病毒結構修改,放入患者體內,理論上能「一勞永逸」,治療後患者能獲痊癒,但由於藥物問世至今僅8年時間,患者實際存活時間能延長多少還須要時間證明;不過,目前健保給付的另外2項SMA治療均須終生用藥,若患者活到6、70歲,基因治療的經濟效益應會較高。陳莉茵則說,SMA基因治療納保是罕見疾病患者首次獲得治癒機會,不必終生用藥,既期待又感動,代表患者感謝健保及大眾,在罕病黑暗歷史中點燃生命光彩;及時用藥除提升罕病家庭生活品質,也同時增加病人、病家生產力,且能大幅減少後續社會福利、長期照顧等社會成本,治療罕見疾病是一種「正確且必要的健康投資」。英國衛報報導,諾健生是革命性的基因治療、致命疾病SMA的救命藥,同時卻也是「全球最貴的藥物之一。」經濟學人則提到,諾健生是新世代「超昂貴藥物」之一,一劑要價超過200萬美金,並預言美國醫保制度將被迫轉型。有人質疑,癌症新藥也很貴,許多病人卻須自費,為何遺傳疾病就要國家買單?對此,蔡輔仁表示,基因突變是人類演化中的必然現象,在往好方向演化的同時,卻有一定機率會發生遺憾,造成罕見疾病發生,「人類進化是踩著背負基因演化原罪的罕病病友血跡向前,社會有責任照顧罕病病友。」他也說,第一型SMA患者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多在2歲前就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若在獲得治療後活到6、70歲,由於患者大腦不受疾病影響,為人類帶來的貢獻難以衡量,「說不定是下個愛因斯坦。」陳莉茵則引述「遺傳密碼」1書表示,「每位罕見遺傳疾病患者身體深處,都藏著1個秘密,有天將成為治癒及造福每個人的利器。」蔡輔仁表示,SMA一種神經肌肉引起的罕見疾病,以運動功能退化為主要症狀;其病因是運動神經元生存蛋白(SMN)病變,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疾病,在台灣帶因率約為2%,意即每40至60人就有1人帶因;若父母均為帶因者,則後代有1/4機率會發病,若依此推估,台灣每年應會新增10餘例SMA個案,然因不少家長透過自費在產前篩檢SMA基因變異,實際上每年增加的個案數應更低。他也說,SMA依照基因變異情況、症狀嚴重程度,共可分為4型:第一型患者出生後無法坐起;第二型患者永遠無法站立;第3型患者初期能站、能走,但會隨時間喪失運動功能;第4型患者則發病較晚,超過30歲運動功能退化現象才逐漸出現。避免排擠其他罕藥 健保署首次採分期付款SMA用藥「諾健生」納入健保給付,湊齊SMA治療藥物最後一塊拼圖,但諾健生一劑給付金額高達4900萬元,堪比台北市豪宅房價,一躍成為健保史上最貴給付藥物,不只是給付的罕藥價格最高,也是健保史上最高。超大筆金額也讓健保署首次採「分期付款」支付款項,避免超昂貴藥物排擠到其他罕藥納入給付的機會。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諾健生納給付前,今年四月,健保署放寬已經納入給付的SMA兩款用藥。背部注射劑「脊瑞拉」的給付條件,從原本限定1歲前發病、治療時患者未滿7歲,擴增條件至3歲內發病者,且如果開始治療年齡,患者已經滿7歲,但臨床運動功能指標(RULM)小於等於15,也能獲得健保給付用藥。「服脊立」則調整為2個月以上、未滿18歲的患者可以使用。諾健生納入健保給付後,粗估將支出4.4億元的費用,健保署罕病專款今年編列93億,光是諾健生就占罕病專款總額的4.7%。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健保署罕病專款去年執行率未達100%,僅93.4%,高價的諾健生納入給付,憂心可能因為健保管理模式,出現排擠其他罕藥納入給付的時間,基因治療的價格昂貴,且不少罕病藥物研發都朝向基因治療發展,基金會倡議健保署應在罕病專款之外,設置「基因治療專款」,降低排擠效應。蔡淑鈴表示,諾健生納入給付範疇,當初也思考可能會影響到罕病患者用藥權益,預估每年支付的4.4億的金額,特別與藥廠協商採取「分期付款」,這也是健保署第一次採取的付款模式。可降低對已經出現財務吃緊的健保負擔,也能控制不排擠其他罕病患者的用藥權益。諾健生給付條件嚴苛 患者僅能3擇1無換藥權SMA的基因治療「諾健生」將納入健保,但設有「六個月內發病、具有基因變異」的門檻,且與健保給付的另外二項SMA治療針劑及口服藥只能「三擇一」。SMA病友、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理事長李怡潔指出,目前基因治療給付門檻仍太窄,正積極與健保署溝通,希望未來放寬條件;有病友在使用針劑之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呼籲取消三擇一的限制,讓病友能有換藥機會。據了解,SMA基因治療給付將於八月一日上路。健保給付的另外二項治療藥物也在今年四月一日擴增給付條件:「百健」藥廠含nusinersen成分之SMA注射藥品,經藥物共擬會議同意通過擴增給付範圍至「三歲內發病確診者」,且若「起始治療年齡滿七歲者且臨床評估運動功能指標RULM≧15者」;「羅氏」藥廠含risdiplam成分之SMA口服液劑,則因考量給付效益,在有限資源下,同意先用於「二個月以上未滿十八歲病患」。根據美國食藥署公布的Zolgensma藥物仿單,該藥可用於治療二歲以下的SMA患者。李怡潔表示,很開心健保署終於看到基因治療對生命的價值,但目前給付之門仍然太窄,依照實際狀況,病友確診的時間不太一樣,誤判、誤診的情況也時常發生,並非所有患者都能在六個月內發現,協會已積極與健保署持續溝通、請命,希望未來能復放寬給付門檻,並盡快展開行政流程,以免病友面臨漫長等待。她進一步表示,目前健保雖已給付三項SMA用藥,但仍有將近七成五的患者無法透過健保取得治療用藥,除了基因治療之外,協會將持續倡議,希望未來三項藥物的給付範圍都能放寬,讓更多病友獲得用藥機會。針對健保署設定的「三擇一」規範,李怡潔表示,藥物使用牽涉副作用問題,在用藥之前無法預知,且國際上沒有一個國家規定不可換藥,在台灣卻形同「用賭的」,萬一出現副作用,也沒有機會選擇使用另一種藥,實不合理,希望未來放寬。SMA病友、插畫家鄭鈴日前受訪時也表示,自己雖在五月獲得背針用藥機會,但使用後痛苦難耐,每次施打後都要臥床一周以上,疼痛感受才逐漸緩解,期盼未來能夠換藥。衛福部擬推SMA產前篩檢 病團憂有墮胎疑慮SMA基因治療「諾健生」將納健保,為找出患者及早治療,衛福部研擬公費給付SMA產前篩檢。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基因醫學專家蔡輔仁表示,在台灣,SMA在自體隱性的遺傳疾病中發生率排名第二,僅次於海洋性貧血,贊成採海洋性貧血的產前篩檢模式進行把關。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則說,產前篩檢可能有倫理疑慮,應透過孕前帶因篩檢強化防治作為。蔡輔仁表示,SMA治療的關鍵是早期篩出、早期治療,台灣推動新生兒篩檢計畫多年,已在全球SMA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剛出生時,若不透過篩檢,難以判斷力氣低弱是否與SMA有關,且SMA早期診斷在出生前一、二個月內進行最有效,能夠幫助患者早期治療,保留神經細胞、維持運動功能。衛福部研擬產前篩檢,則可讓SMA防治更近一步。蔡輔仁說,醫界針對SMA產前篩檢補助各有看法,他自己則贊同透過產前診斷防治SMA在內的罕見疾病;國健署已提供與SMA同為單基因隱性遺傳的罕見疾病「海洋性貧血」產前篩檢補助,執行方式是全台孕婦的常規血液檢查項目中,納入「平均紅血球體積(MCV)」檢查,若檢查數值低於八十,則再安排父親受檢;若確認兩人均為帶因者,將啟動胎兒的海洋性貧血產前遺傳診斷程序。他表示,在上述防治策略下,台灣從過去一年十多個新發海洋性貧血個案,到現在每年只有零星幾位,希望SMA產前篩檢比照海洋性貧血的成功模式,在產前就篩檢出來,讓父母決定是否要產下孩子。SMA病友、SMA治療藥物爭取協會理事長李怡潔則說,SMA產前篩檢目前屬於自費項目,雖樂見衛福部考慮納入公費補助,但因涉及倫理問題,「協會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陳莉茵說,執行SMA產前篩檢恐有墮胎的倫理疑慮,故罕見疾病基金會補助高風險家族及中低收入戶婦女「孕前帶因篩檢」,此做法是較無倫理爭議的防治策略,台灣SMA帶因人口高達百分之二點五,國健署的防治作為應再強化。29款罕病藥尚未納健保 6800多名罕病友苦等SMA基因治療藥物「諾健生」6月通過健保共擬會審查,8月納入健保給付。讓第一型SMA患者有機會終生擺脫疾病的束縛。相較於SMA患者,國內仍有29款罕病用藥未納入健保,其中包含三款罕病的基因治療藥物,若能通過健保給付,將能造福6800多名罕病患者。罕病藥物使用族群少,藥廠將研發成本轉換成藥價,罕藥價格通常遠高於一般藥品,罕病患者想要取得藥物,若沒有足夠的資金,就只能等待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罕病基金會過去曾分析,自二代健保開辦以來,平均一顆罕藥送到健保審核到納入給付,至少得花30個月以上,許多病友等不到藥物而辭世。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表示,截至今年5月,等待健保給付的罕見疾病用藥共有29款,其中包含3種治療罕病的基因治療藥物。這29款罕藥可照顧31種罕見疾病,共6846人,但仍有11種罕病尚無任何有效治療方式,約3166人還在等待唯一治療機會。仍待納入健保的三種罕見疾病基因治療藥物,分別為「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LCA)」已在去年9月取得藥物許可證,目前正等待健保審查;「芳香族 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預計今年通過罕藥認定,尚須取得藥物許可證,才能進入健保審核程序;「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在台灣則仍在臨床試驗第三期。台大醫院小兒部暨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胡務亮的團隊在2010年成功研發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並以恩慈療法完成全球首例個案,去年7月,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獲歐盟核准取得上市許可,胡務亮當時在記者會中表示,已透過恩慈療法及臨床試驗完成30個案治療。LCA基因治療則在2017年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是第一個遺傳性視網膜病變的基因治療藥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6-06 退休力.理財準備
空洞的保證你會相信嗎?吳淡如揭示保本、避險的真相,讓你安心投資
在30歲那年,作家吳淡如突然擁有了第一個千萬。當時,他還是以月薪三萬的上班族身分,透過寫作賺取額外收入。這筆錢對他而言,如同一場夢幻般的意外。對大部分上班族來說,一千萬似乎是一筆足以讓他們隨時退休的款項。然而,吳淡如在他的著作《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中,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這筆錢是否真的足夠我們永遠的退休,或者說,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來管理這麼大一筆款項?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議題,並進一步深入瞭解吳淡如的見解。從退稿到千萬版稅,30歲作家挑戰財富管理22歲起,我嘗試出版書籍,經歷了無數次的退稿。然而,在我30歲那年,我的書籍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每日工作、寫作、戀愛的我對錢沒有太多概念,直到報稅時才發現帳戶中竟然有一千萬。就如同灰姑娘遇到神仙教母,年薪60萬的我,因為版稅那年繳了200多萬的稅後,帳戶中仍然有一千萬。縱使意識到這筆巨款似乎令人不敢相信,我卻也不知該如何適應,或是如何處理這份突如其來的財富。一元不增,也算保本?透過朋友介紹,我認識了在一家皇家銀行工作的A先生,他剛好是我大學法律教授的兒子。A先生向我提出一項投資方案:該銀行的保本避險基金,最低投資金額為一千萬,我恰好符合這個門檻。於是,我簽下了許多英文文件,然後每個月都收到一張英文報表。三年過去了,當我打算買房並想贖回基金時,我才驚覺我的投資並未產生任何利潤,縱使那幾年國際股市有小幅上漲。我拿到的只是我最初的一千萬,利息竟然是零。A先生解釋說,這就是保本基金,本就不會賺太多。然而,即使是在定存,我也應該能有4%的利息,即至少應該拿到1,120萬。我的實際收益卻遠低於這個數字,這不是保本,反而損失了120萬!如果我當初投資於房地產而非這保本基金,結果可能會截然不同。保本、避險不等於保證收益在我尚未理解金融商品的年代,對於聽到「保本」和「避險」這些詞彙的產品,感到相當放心。但經過一流商學院的磨練後,我開始明瞭,塗著「保本」或「避險」糖衣的金融商品,並不能保證收益。儘管基金一再強調,過去表現並不代表未來收益,也催促投資者詳讀公開說明書,但真正認真閱讀的人似乎寥寥可數。百歲股神教誨:避險保本是騙局,長線投資才是王道百歲股神安德烈.科斯托蘭尼一針見血的指出:「如果你希望年紀這麼大的我,能給你什麼樣的經驗?那我會跟你說,避險、保本,一聽就是騙局!」他強調,經紀人、理專和投資顧問,都處在跟客戶的「利益衝突」之中,因為他們只有在交易時才能賺錢,無論客戶盈利或虧損。因此,他們常鼓吹投資者短線交易。若只是長期持有股票收取股利,證券公司的手續費收入就相對有限。警覺於連動債陷阱,從金融詐騙中學到的保證收益的謊言回顧過去,我慶幸我在30歲時已經對台灣投資界的「保證收益」連動債產品保持警覺。2008年,「保本」和「避險」產品猖狂瀰漫,同時,雷曼兄弟宣告破產,使全球金融市場暴跌。當時在台灣,一宗巨大的金融詐騙案涉及多達16,000名投資者,損失達8億美元。此案由一名聲稱是美國保盛豐集團創辦人的男子引發,他向各金融機構銷售連動債,並提供比一般公司高出一倍的佣金,以及向客戶保證每年6%-8%的回報率。聽到「保證收益」,立刻要想到的事但實際上,該集團並未進行真正的投資活動,而是進行一種被稱為龐氏騙局的欺詐行為。如何避免受到這種「保證收益」產品的誘惑?當你聽到任何「保證」時,一定要問自己:為什麼他們可以這樣保證?保證付你利息,且比當時的定存還要高,更要思考清楚。是的,沒有任何控制在別人手中,不能隨時自由贖回的錢是真正安全的。當「保證愛你」遇上「保證獲益」:誰的誓言更靠得住?就跟有人會在你年輕貌美的時候,告訴你說,「我保證一輩子愛你!」一樣。感情,有時候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你可以……先深呼吸,明白理想未必是現實嗎?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因為聽到「保證獲益」、「絕對償還本金」或「保證給你一樣的利息」就輕易參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持盈保泰,不被這些空洞的保證所迷惑。本文節錄:《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一書●來測退休力:https://pse.is/3uraub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延伸閱讀:.想擁有房子滾出財富雪球?吳淡如破解買房迷思關鍵.精品包可保值當資產?吳淡如:名牌包和手機都是耗材,別當成儲蓄資產!.你真的能退休嗎?造成退休資金緊張的「8項NG行為」不要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0 退休力.理財準備
分產不公恐引爆手足相殘!律師建議一招,讓老母親守住財產、兄弟也不失和
「吳律師,我大兒子希望我那棟出租中的房子過戶給他,他說,他會把租金拿出大部分,給我當生活費,可是我擔心他不信守承諾,我很希望小兒子來幫我管財產,又怕有一天,我往生了,我兩個兒子會兄弟鬩牆,到時大兒子跑去告小兒子,那怎麼辦?可以如何解決這項難題?」一位年約75歲、喪偶的老母親向律師、AFP(Associate Financial Planner)國際理財規劃顧問吳挺絹求助,提到上述難題,這位老母親的眼神、語氣滿是憂慮。這位老母親擁有存款約五百萬元,另有一棟房子在出租,平常和小兒子一起住,主要是小兒子在照顧她,面對大兒子的要求,她不想貿然答應,又擔心斷然拒絕,會影響她與大兒子的感情,且兩個兒子的手足之情,也可能受到影響。當吳挺絹律師與老母親、大小兒子進行詳談後,便建議以「安養信託」幫老母親守住老本。老人守住財產,財產信託是妙招!「信託的目的,是藉由信託條款約定受益人養護、醫療…等相關權益,並進行專款給付。」吳挺絹律師在「愛長照」服務網站於2023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所舉辦的講座中表示,年長長輩想守住自己的財產,或者晚輩、家人想幫年長或失智、失能長輩守住財產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財產信託,而這樣的信託保障有兩大好處:第一,當一個人健康的時候,可以與銀行、親屬或律師先簽訂信託契約,主要可分為「金錢信託」(含保險金信託)與「不動產信託」(租金收益管理)。這代表可用簽訂信託契約的方式事先規劃、凍結、保留自己的財產,並事先訂立往後受照護或接受醫療的規格、需求、金錢支出品項等細項,在信託期間,銀行、親屬或律師就得依這份合約確實執行,此時,自己的意志、意願便可受到尊重,並真正落實。第二,一旦真的失智、失能,這也可以避免家屬、手足在財產管理上產生糾紛。信託財產分為:金錢信託、不動產信託以前述老母親為例,在這例子中,吳挺絹建議老母親將信託財產分為兩部分處理:「存款五百萬元」與「房子」,信託時間皆為十年。在「存款五百萬」信託部分,委託人是老母親,受託人是小兒子,也就是由小兒子管理這五百萬元,受益人則是老母親,信託利益分配上,主要用於老母親的生活費、醫療費,這些費用都以契約方式明文標示,監察人則是律師和妹妹,當有一天老母親往生,在遺囑當中,則明確指明將剩下來的錢全部給小兒子,因此在這項信託中,最終受益人為小兒子。至於房子的部分,老母親答應將房子分給大兒子,但房子也必須接受信託,在這項信託中,委託人是大兒子,受託人是老母親,受益人是大兒子,契約明訂,在房子租金中,必須撥出2.5萬元給老母親做生活費(信託管理費),大兒子可以拿0.5萬元的信託利益,監察人一樣是律師和妹妹,而最終受益人是大兒子。最後,老母親、大兒子與小兒子皆各取所需,也皆大歡喜。律師的叮嚀:監察人十分重要在講座中,吳挺絹律師反覆提醒財產信託、設立監察人的重要性,當財產受到信託保障,就比較不容易遭詐騙或有心人奪走,而監察人的設立,則可讓年長者的財產保障多一層把關,年長者在往後的歲月,也才更有保障,也更無後顧之憂。監察人四大功能助嚴格把關在信託過程中,設立監察人是重要環節,監察人主要功能在於:1.如果未來要終止或變更契約,需經監察人同意。2.預防親屬、監護人私心自用、監守自盜。3.審核款項流向,判斷是否為必要支出。4.在信託期間,當委託人發生意外,監察人可確保安養費或相關款項支出得以繼續執行。信託過程四大重要角色在信託的過程中,主要角色有「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以及最重要的、負責監督的「監察人」。以下是相關說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拚2030消除肝炎 醫界提2優先
為了提升政府對肝炎防治的重視,厚生會及醫界五月二日成立「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除了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並列出兩大優先推動項目,一是將肝炎辦公室提升為國家層級,成立國家肝炎辦公室,跨部會合作,滅除肝炎;一是擴大篩檢、加強追蹤回診追蹤與連結治療機制,找到潛在肝炎病患後,提供治療,預防肝癌發生。在「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國內肝炎權威學者,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陽明交大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義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許耀峻、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等人出席,獲聘為首任委員。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提出「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全面性盤點國家肝炎政策,以期於二○三○年完成WHO消滅病毒性肝炎目標。建言書四大重點訴求,分別為「從國家政策高度出發,逐年編列計畫、訂定計畫目標」、「訂定消除B、C型肝炎逐年目標,以達成WHO二○三○年減除病毒性肝炎目標」、「擴大肝炎篩檢至一九八六年前出生國民,落實肝炎防治教推廣」、「比照四癌篩檢,確診連結至治療(Linkaget Care),建立肝炎追蹤照護機制」。為有效消除B、C肝,厚生基金會提出「C肝辦公室應擴大提升為國家肝炎辦公室」、「放寬公費肝炎篩檢年齡」、「鼓勵各級醫事機構積極B、C型肝炎篩檢、衛教」,以及「肝炎篩檢國健署批次檔資料流程比照四癌篩檢,並確定連結至治療」等四大短期政策執行建議。台灣 超過一八○萬人染B肝「台灣是肝病大國」厚生會會長、立委吳玉琴說,目前仍有六點五萬名C肝患者需要治療,而B肝感染者超過一百八十萬人,而接受治療的比率偏低,呼籲衛福部恢復C肝辦公室位階,且擴大為「國家病毒性肝炎辦公室」。針對C肝辦遭降級,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在肝炎防治中,常觸及藥物成癮、長照系統,均需跨部會協調,有必要拉高至國家辦公室層級,投入更多資源,才能畢其功於一役。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今年二月C肝辦公室移至國健署,改名為「肝炎防治辦公室」,並未被消滅,他已向衛福部長薛瑞元申請經費與人力,「不管辦公室在哪個位置、在哪個位階,能夠有效率做事,才是最重要的。」為讓二○三○年B肝防治計畫能順利達標,國健署一定全力以赴。公費肝炎篩檢 應降年齡限制立委溫玉霞表示,全台每年五千多人死於肝病、七千多人死於肝癌,主要與B、C肝炎有關,卅七歲以下民眾均施打過B肝疫苗,但國健署一生一次公費肝炎篩檢卻限年滿四十五歲,政府應彌補卅七歲至四十五歲這段防治缺口。吳俊穎也建議,國健署應該下修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流行病學大數據顯示,如果從現行公費篩檢年齡四十五歲,下降至四十歲,甚至卅五歲,約可降低十三倍肝癌罹患人數。高嘉宏教授則以「B肝四點○」形容「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成立,希望即日起,政府擴大B、C肝炎篩檢對象,達到疾病控制,治療給付條件能夠與時俱進。陳秀熙也認為,成人肝炎篩檢年齡應從四十五歲降至卅七歲,如此一來,便能涵蓋所有未打過B肝疫苗的民眾,等於全面普篩。此外,最近幾年,C肝抗口服藥物經費均未能全數使用,建議將部分款項轉做B肝治療之用。【延伸閱讀】.B肝無法提早用藥 惡化成肝癌.肝癌危險因子 脂肪肝恐取代B、C肝.C肝用藥、幼兒疫苗 台灣成全球防治模範生
-
2023-05-05 醫聲.慢病防治
響應糖腎共照趨勢 王治元:糖尿病衛教師應轉型慢病衛教師
糖尿病共同照護網上路多年,是否需要糖尿病衛教師退場機制的討論近期浮上檯面。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尿病衛教師體系實施超過20年,透過糖尿病衛教師的介入,協助調整生活型態及用藥,能夠提升患者遵從率,進而降低腎病等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在慢性病共同照護的趨勢下,糖尿病衛教師已開始肩負不同慢性疾病的衛教任務,角色更顯重要。與患者交心 糖尿病衛教師助省醫療成本「在現行醫療體制下,門診時間有限,有些患者因為時間不多或不好意思麻煩醫師而不敢提問,可能讓患者流失自我照護能力。」現任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的王治元指出,在診間觀察到病人跟糖尿病衛教師關係良好,甚至能夠「交心」。他表示,建立了健康、互信的關係,患者在照護過程中遇到不同疑問,也較能及時尋求協助,與糖尿病衛教師諮詢討論。「俗話說有拜有保庇,衛教資訊我們說『有唸有保庇。』」王治元笑稱,糖尿病衛教師透過不斷重複,勤勞溝通,就能提高患者對衛教新知的接受度。他指出,根據研究顯示,經過衛教流程,患者的治療遵從性提高,回診頻率固定,住院、藥費花費都能降低,有效節省醫療成本。王治元也分享,一項自1996至2014年的美國「糖尿病預防(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的研究顯示,若接受包含營養師、衛教人員定期諮詢的糖尿病整體照護,前4年期間,六成患者未進展成糖尿病;更甚之,近20年後,仍有近2成患者沒有發病。糖尿病腎病變盛行率攀升 早期介入延緩惡化糖尿病衛教學會在2023年3月發佈的「糖尿病衛教白皮書 糖尿病衛教師之個人化服務」,白皮書中指出,糖尿病腎病變盛行率越來越高,2000年盛行率為百分之13.32,到了2014年,盛行率達到百分之17.92;在全台透析(洗腎)病人當中,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更是佔了五成之多。 王治元表示,藉由糖尿病衛教師的早期介入,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調整生活型態、控制血糖,避免延誤治療,且根據臨床觀察,患者蛋白尿情況也會有所改善,有助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惡化。他也說,隨著醫療科技進展,糖尿病的治療武器選項中,多了不少能夠保護器官,避免患者步入洗腎的新藥,衛教師能夠協助患者進行用藥選擇,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整體疾病控制建議。歐美正名「糖尿病教育治療專家」 王:應設給付提高誘因近年「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制度逐漸成熟,因此產生是否需要「糖尿病衛教師退場機制」的討論。王治元表示,糖尿病衛教師體系在台施行超過二十年,早在2005年時任國民健康局(現國健署)局長邱淑媞任內就開始推動,醫師、患者都已習慣衛教師的照護模式。他感嘆,少了衛教師的協助,衛教資訊傳遞效果勢必不如從前,「如果這時候停下前進腳步,勢必很難面對糖尿病年輕化浪潮。」王治元說,國健署委由糖尿病衛教學會執行的糖尿病衛教師訓練,至今已培養超過6千名衛教師。他表示,美國近年已把衛教師正名為「糖尿病教育及治療專家」,學會的訓練效法歐美,要把每位衛教師訓練成「真正的專家」。然而,王治元指出,糖尿病衛教師實際執業的比例僅約2成,與理想的衛教師、病人比例相去甚遠。在現行「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論質計酬機制中,糖尿病「共同照護門診」藥師處方費用的給付提高、醫師診療費也有增加,然而糖尿病衛教師的給付並無指定款項,而是涵蓋在診療費用當中,給付對象也並非糖尿病衛教師,而是醫院院方或診所主持人。王治元直言,雖然健保署建議醫療機構撥款予糖尿病衛教師,然而並無強制要求,但「糖尿病衛教師跟醫師、藥師一樣,都是專家,應該透過給付提供從業誘因。」因應多重慢性病趨勢 將轉型「慢病衛教師」在台灣,超過5成高齡長者同時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王治元指出,糖尿病衛教學會已與台灣腎臟醫學會達成共識,由糖尿病衛教師擔負「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患者的衛教任務,並將與各科別醫學會開啟對話、尋求共識,讓糖尿病衛教師朝向「慢性病衛教師」發展。醫療科技推陳出新,衛教知識日新月異,為方便醫療人員了解新知,糖尿病衛教學會設計「糖尿病智慧好幫手」Line @ 帳號,已有超過萬名醫療人員加入。借助人工智慧,加入此帳號的民眾或醫療人員,可以快速查詢飲食、併發症、藥物與血糖,以及運動、心理健康等最新衛教資訊。王治元強調,這些衛教資訊提供無償使用,要讓全國病友都能受惠,糖尿病衛教學會也固定舉辦線上、線下教育課程,幫助糖尿病衛教師持續接軌國內外最新衛教趨勢。
-
2023-03-18 失智.失智資源
112年身障輔具補助辦法改版!增加補助金額及輔具項目 申請流程更方便
鑒於輔具產品日新月異及身心障礙者多元輔具需求,社家署(社會及家庭署)於 111/10/20公告之修正「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並於112/01/01開始實施修正內容,感謝社家署這幾年的努力,於報告書中,增加許多更詳細的輔具規格及配件,使民眾有輔具需求時,可憑報告書建議之輔具項目,更精確的購買適合的輔具,讓廠商們更快協助適配產品,以增加選擇的時間。除此之外,這次也協助簡單統整了基準表裡面的修改項目,好讓一般民眾可以快速地了解輔具修正的內容。1. 將以前項目中的a.b.c.款、附加功能或是輔具規格調整,以更具體直接方式寫出項目所代表內容,使民眾可以更直覺式的瞭解申請的項目。2. 將部分項目更細分功能,使民眾可以依據功能分級,讓功能需求較多的民眾可請領到更多補助金額。3.4. 或是依照現今科技工具改變、民眾的使用需求,增加及減少補助項目,使更多輔具需求民眾,可得以申請補助,如:床邊扶手、電動輪椅相關設備…等。這次的整理也發現了兩款項目與大家比較相關的輔具,就是在評估時最常建議使用的「床邊扶手」及「沐浴椅/便盆椅」,也大大的改變。床邊扶手除了納入無障礙項目中,這次也將無障礙再細分成「無障礙輔具」及「無障礙修繕」,明確說明無障礙的項目使否需證明建物權狀,大大的減少額外提供證明文件的麻煩,最重要的還是「沐浴/便盆椅」,這次更是細分了扶手拆掀、可傾倒及仰躺,希望可讓更多需求民眾獲得更多的補助費用。 雖然,這次修正的確給大家好消息,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本次調整僅「身障」補助項目的調整,若是以「長照」身分申請補助費用,目前還是和之前一樣,並沒有改變。也期待未來長照項目也可以跟著身障條文修正,使更多長輩得以受惠。
-
2022-12-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母親離世,她秒領光存款,被姊妹怒告獨吞遺產!律師:處理長輩身後事一定要懂的事
許多人面對長輩離世,悲痛情緒尚未平復,帳單卻一筆筆來,有時候為了方便,就直接從往生者戶頭取錢支用。但要當心此舉已經觸法,更可能因侵犯其他家人遺產繼承的權益而吃上官司。 南投一名林姓女子遭家人指控,在母親過世5小時後竟拿著存摺、印章,領光亡母戶頭裡的26萬存款。事後被姊妹發現,認為她獨吞這筆錢,侵害其他姊妹的繼承權益,憤而報警提告。 林女表示,這筆錢是媽媽生前交代要留給她的補貼,還有部分用來辦理喪葬事宜,「其他姊姊都欠母親錢,母親說要補償我,因為她住院都是我照顧的」。 林女更指提款時,有告知行員母親剛過世,當時對方還回「領一點點錢沒關係」。而且她也不知道法律規定「領出相關存款須經全體繼承人同意」,所以才會逕行領走所有錢。 為釐清此事,法院傳喚相關證人,照顧林母的居家服務員表示,林母住院前很少看過林女出現,也沒聽死者說過比較寵愛哪個女兒,或是要把遺產留給誰。 行員則指出,林女領款時並未說明母親過世,以為只是個人存款領取,更沒有說出「領一點點沒關係」等語。法官認為林女說詞不足採信,但考量她最後將26萬存回,因此依偽造私文書罪判有期徒刑3月,可易科罰金。 法律規定,被繼承人過世後,其名下財產均為遺產,在遺產分割前屬於全體繼承人共同共有,未經全體繼承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提領、處分。如果想要臨櫃提領,就必須繳完遺產稅,並持死亡證明、戶籍謄本等相關證明文件,遵從銀行存款繼承作業處理的標準程序。 這些程序光是用想的就教人頭痛,那萬一是用提款ATM提款機領取呢?事實上這種行為也會構成《刑法》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物罪,民事上則可能涉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不當得利返還責任。 律師吳挺絹過去曾撰文舉例,某小姐在父親離世後已墊付不少費用,由於弟弟耍賴不分攤相關支出,於是便用父親生前交給她保管的提款卡取出70萬元支付,事後卻被弟弟提告「侵佔遺產」。 「我不懂,我只是把錢領出來付父親的喪葬費用!為什麼我會被弟弟告呢?請問我該怎麼做?」 吳挺絹律師解釋,在父親過世的那一刻,父親存款就成為所有繼承人——也就是媽媽、弟弟及某小姐共有的財產,如果沒有經過「所有」繼承人同意,是不能動用的。 而某小姐冒用父親名義,提領帳戶款項的行為,已觸犯「偽造私文書罪」,通常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1日以1000元折算。另外,某小姐提領的70萬元若不只用於喪葬費,還拿來給付媽媽和自己的生活費,在法律上更有高度可能性,會成立刑法侵占罪。 律師提醒,喪葬費通常是繼承人共同負擔;或是由某個繼承人先代墊之後,留下收據,未來討論遺產分配時,可以從遺產中要求給付。 當然,若是長輩在世時就安排好身後事,如遺產如何分配?喪葬費從哪裡支出?照顧另一半或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費如何安排等,或許就能避免繼承人之間的紛爭,留下更多時間追憶兩代、手足間的快樂時光。●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疑心老伴外遇、偷東西?當心是「失智」徵兆!醫揭「這些症狀」可能比健忘、迷路更早出現.進入50後「冬季癢」年年報到?皮膚科醫師教3方法輕鬆緩解:每天「這時間」保養最好.她退休11年總花費只有314萬!居無定所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壯遊世界把旅行當生活
-
2022-11-25 養生.家庭婚姻
辭鐵飯碗當全職主婦,婆婆竟跪求成全外遇夫…律師教這方法「分走他一半財產」
「我們離婚吧!」當丈夫冷冷拋出這句話時,她噙著淚水不敢置信,原來這段25年的婚姻,竟能輕易被捨棄…他們結婚時正當事業起飛期,他任職上市公司,她則在國營企業上班,夫妻倆努力打拼,30歲已各自升上基層主管。但婆婆屢屢暗示她的肚皮沒動靜,醫師說也許是因為工作壓力大,才會遲遲無法受孕。她為此辭掉鐵飯碗,3年內接連生下2個女兒,想等孩子小學畢業就回職場,怎知公公罹癌久病,之後身為長子的丈夫堅持要接寡母同住,她就在照顧公公、伺奉婆婆、打理家務與接送孩子上下學中,錯失了重回職場的時機。老公升任高階主管後,為追求更好發展攻讀EMBA,聽說班上不乏年輕女同學,總用崇拜眼光聽他聊豐功偉業。某日深夜有人傳來訊息,對方說「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說已經懷孕、而且還是男胎!她拿著手機逼問丈夫,他卻沉默不語。而對外總說媳婦像女兒的婆婆,一聽到外頭女人懷了男孩,竟老淚縱橫下跪,要她「成全」,讓夫家延續香火…。多年來她靠老公每月給的生活費打理家務,平常置辦私人衣物、逢年過節孝養娘家爸媽的紅包與禮品,也是老公買單;而她總想著夫妻同心,能省就不願多花,竟沒存下一毛私房錢。現在居所則是丈夫繼承的公公遺產,多年來老公的薪資、股票通通都在他個人名下,她什麼都沒有,難道她就得兩手空空離開這個家? 去年王力宏與妻子、大S與汪小菲等藝人的離婚風波都鬧得沸沸揚揚,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即是離婚後到底房子、財產怎麼分配?女方可以分得男方財產的一半嗎? 許多人認為,女方婚後沒有工作,錢都是男方在外工作打拼來的,憑什麼女方可以分配到財產?但站在「家務有給」觀念來看,配偶一方打理家務、照顧孩子理應視為對婚姻的貢獻,當然應該要分到財產。那麼,在法律上究竟怎麼看? 資產都在先生名下,妻仍可請求分配剩餘財產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魏妁瑩表示,在討論「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前,得先解釋夫妻間的財產制度:一、法定財產制:將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二、共同財產制:夫妻之財產及所得,除特有財產外,合併為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公同共有。三、分別財產制:夫妻各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 國外常見未婚夫妻簽訂「婚前協議書」,但國內無此習俗,多數人都是回歸適用「法定財產制」。因此當夫妻一方死亡、婚姻消滅或改約定財產制的時候,夫或妻可以請求剩餘財產分配,由雙方當下的財產差額,取得其中的半數。 舉例來說,丈夫婚後財產2億元,負債1億元;妻子婚後財產1,000萬元,沒有負債。此時夫的剩餘財產是1億元,妻的剩餘財產是1,000萬元,差額9,000萬元,丈夫就應該分配4,500萬元給妻子。 魏妁瑩指出,並不是「錢多的人」就要分給「錢少的人」一半差額,而是看婚後增加的財產;而若無法明確證明是婚前就有的財產,都會被認定是婚後的財產。 譬如,先生婚前有100萬元存款,婚後存款則為1,000萬元,除非婚前的100萬元是存在特定帳戶,而那個帳戶都沒有領款紀錄,否則在法律上會被認為,婚前的100萬元已經花掉了,婚後財產就是現存的1,000萬元,而不是900萬元。 其他財產,例如股票、不動產等,也都是相同的道理。例如先生婚前有A房屋一棟,但結婚幾年後換屋,把A房屋賣掉,又買了B房屋,除非能夠證明是用賣A房屋的款項購入B房屋,否則B房屋就是婚後財產,不能再主張扣除A房屋的價值。 5年內惡意處分財產,離婚仍可追回計算 不過,在婚姻中增加的財產,如果屬於繼承、贈與等「無償取得」,另一方是不能主張分配的。像是上述案例中,先生繼承了公公遺產中的房子,這部分太太的確無法請求分配,但如果先生繼承的財產中包括現金,而這筆現金與婚後工作的薪資都存在同一帳戶,就有可能被視為婚後增加的資產。 那如果夫妻有一方在婚姻產生變化時,就預先惡意處分財產,「沒有婚後財產,就不用分了嗎?」對此,法律上也有防範機制,分配前5年內處分的財產,都必須追加回來計算。 像是上述的太太30歲即離開職場,雖然此後就沒有收入,但她25年來照顧孩子、伺奉婆婆,對婚姻仍有貢獻,所以離婚時可以向先生請求剩餘財產分配。假設先生資產有繼承來的1000萬,婚後共賺得5000萬元,婚後花費3000萬元,而太太資產則是0,那麼太太最多可以分得多少? 丈夫財產:1000萬(繼承財產)+5000萬(婚後賺得)-3000萬(婚後花費)=3000萬妻子資產:0夫妻財產差額:3000萬(3000萬-0) 此時,若先生無法證明1000萬屬於繼承或受贈財產時,妻子就有機會得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金額1500萬(3000萬÷2) 外遇不忠者,也可以要求分配財產 魏妁瑩說,家事法庭常出現許多怪奇答辯,好比「為了傳宗接代,不得不與第三者生小孩」等;有些案例甚至是妻子辛苦工作養家,先生卻好吃懶做又外遇。那麼,如果夫妻一方對於婚姻生活沒有貢獻或協力,又或者是對婚姻不忠,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分財產?答案卻是未必。 在實務上,魏妁瑩就曾遇過人夫在妻子外遇後選擇分居,他料想太太理虧不敢提離婚,所以也未對財產做特別處置。想不到夫妻倆分居達6個月之後,出軌人妻竟向法院申請「分別財產制」,要求資產較多的先生必須要分配婚後財產。 「外遇的人怎麼可以來分我的財產?」先生對此忿忿不平。但魏妁瑩坦言:「法律沒規定外遇就不能分!」 而先生提出家中有外勞,太太在家中什麼事都不必做,因此對婚姻沒貢獻。但法院判決卻駁回:「太太雖然沒做事,但有陪婆婆聊天,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說她對家庭沒貢獻。」只能說,對於婚姻有沒有貢獻、公不公平?仍由法院認定,沒有絕對。 結婚時感情甜蜜,多數人不會對個人資產預作規劃,就算是父母有疑慮,也不好要子女在結婚前去做約定。對此,魏妁瑩只有一個建議:「結婚前的錢放在A帳戶,結婚後的錢放在B帳戶;A帳戶的錢不要動,要花就花B帳戶,千萬別融合在一起。」未來若真不幸走上分手,至少能保護婚前財產,減少分產爭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急性白血病60歲後好發!三大快速索命特性,醫:不明發燒等4大病徵速就醫檢查 .台灣驚爆本土霍亂病例!她吃了「這兩樣東西」有5症狀…什麼是霍亂?一文看如何預防.私密處出狀況,是體內「濕氣」惹禍?解決婦科困擾這樣做
-
2022-11-23 失智.新手照顧
「候選人匯來買票錢」失智者選前陷混亂 醫提2招預防
2022九合一選舉11月26日登場,候選人頻透過實體、電話拜票爭取選民認同,不過對國內近30萬名失智者來說,外來刺激過多可能會增加混亂、不安情況。醫師提醒,家屬可協助減少收看政論節目頻率,改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但仍鼓勵失智者參與投票,因投票是基本公民權益。近期有失智者家屬反應,選舉前夕氣氛濃厚,家中的失智長輩變得混亂,甚至高齡媽媽還稱,「打電話拜票的候選人,已匯買票的錢到我帳戶,叫我幫他刷簿子確認。」讓他相當困擾。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表示,不同程度的失智者的思考力差異大,中後期的失智者基本上無法語言表達、也無法做出決定,例如不能問他「要不要吃飯」,只能以命令句說「現在要吃飯囉」。因此會受選舉氛圍影響的,多半是有思考力的極早期、早期失智者。甄瑞興指出,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0.5分的極早期失智者,仍有部分思考能力,也可以上班、執行事務,不過短期記憶不佳,而近期若接到候選人拜票電話,極早期失智者可能會產生混亂、無法判斷;若以阿茲海默症患者而言,並不會增加幻覺,但會讓他不知所措。甄瑞興表示,並非每個失智長輩都會出現混亂,以臨床上統計,約30至40%的個案會伴隨妄想、急躁行為,而多數個案個性溫馴、沈默。若出現混亂時,會協助家屬以行為治療方式來改善,若無法改善時,才會考慮以藥物控制的方式,減少混亂情況發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障礙,會出現混亂、無中生有、劇情不對的對話,例如有候選人電話拜票、或僅由官方語音拜票,對失智者是外來刺激,無法判斷,同時讓他聯想到過去經驗,誤認「候選人買票」,要家人幫忙刷存摺確認款項。蔡佳芬建議,家屬遇到這類情況,避免質問或與其衝突、罵他「亂講」,可改用委婉、較有創意的說法,例如告訴失智長者,現在規定不可以買票,或告訴他現在行情不好,帳面上匯個小錢給長者,假裝「有收到」,盡量安撫失智長者,避免與其爭論。蔡佳芬指出,若失智長者本身熱衷政治,若選情不如預期,少數失智長者出現負向情緒,可能表現過於激烈,建議家屬別讓失智長者看太多政論節目、減少新聞報導刺激,可以增加其他戶外活動。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候選人到家裡按電鈴、問候拜票,對失智長者來說很陌生,即使候選人已離開,失智長者還是會認為「有外人在家」、「東西被拿走」等,容易處在不安、混亂當中。甚至拜票電話、詐騙電話也分不清楚,不小心就把銀行帳戶外洩。陳筠靜指出,對政治狂熱的失智長者,選舉期間容易亢奮,不管在家裡或外面,只要一想起政治話題就激動、跟著電視罵,建議家屬技巧性地降低失智者看政治新聞的頻率,或轉移話題,改聊其他生活事情,不要聚焦在選舉,若出現精神症狀、行為問題影響睡眠,應找醫師諮詢。甄瑞興建議,若情況允許,希望家屬盡量鼓勵失智長者參與投票,讓他參與社會活動,從踏進投票所、蓋章、投票等一系列動作都順利完成時,對失智長輩來說會感覺成功、快樂,彷彿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失智老人不是植物人,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不記得什麼事」。蔡佳芬提醒,投票是基本人權及公民權,失智者只要沒有被褫奪公權,仍然有權利參與投票,即使失智者蓋錯也無妨。陳筠靜表示,考量選舉程序、資訊多,中央選舉委員會也提供「公民投票易讀版指南」,讓家屬可以帶著失智長者、身心障礙者閱讀,此外投開票所現場都會提供無障礙規劃,若失智者有身障證明也可出示,現場可優先進行投票。
-
2022-11-02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上班族發現勞保被公司「高薪低報」 網勸:要維護自己權益
若公司在為員工保勞保時,以「高薪低報」的方式來節省勞保費成本,恐導致勞工在日後請領各項給付時款項會縮水。日前有位上班族表示,她入職一年才發現被公司「高薪低報」,明明月薪有3萬元以上,但勞健保卻被保最低的2萬4千元左右,猶豫要怎麼跟老闆、人資溝通。一名上班族在Dcard發問「要如何跟老闆或人資談勞保級距?」她指出,前幾天她上網查詢勞健保,發現明明每個月薪水有3萬元以上,但勞保卻被保最低2萬4千元,讓她猶豫該怎麼開口。原PO接著指出,每個月薪水都以現金方式發放,也沒有薪資明細,所以只能夠偷翻先前的打卡記錄當證據。由於這份工作很上手,原PO暫時也沒有離職的念頭,但還是想請問前輩網友「如果不離職,要怎麼不傷感情的跟老闆溝通?」她補充,老闆平常很省錢,年紀又已滿60歲了,所以人事由資深同事處理,很少直接對老闆溝通,公司員工也不到5人,所以老闆基本上沒有遵守勞基法。對此,職場資深老鳥建議「可以裝傻先問人資,問他們為何幫妳投保最低。再說,沒給薪資明細是違法的,勞工的權益一定要自己維護,不要慣老闆」、「高薪低報這在中小企業很常見,10間有11間都是這樣幹,剩下一間準備中,給妳領現金也是要規避查驗,如果有薪資袋,上面有註明薪水,可以留下當證據」、「低報真的是台灣中小企業的陋習,平常沒用到可能沒感覺,等有一天要申請補助、理賠時,他們是以申報月薪計算,妳就會知道差異」。勞動部指出,勞工要得知雇主有無低報勞工投保薪資,可利用雇主所提繳的勞工退休金金額來推算,勞工也可透過自然人憑證、郵政金融卡、勞動保障卡、勞保局行動服務APP、電話及臨櫃辦理等方式查詢,以隨時掌握個人投保資料,及時向雇主反映,避免權益受損。
-
2022-10-06 醫聲.罕見疾病
85%罕病用藥不給付 孩子來不及長大 病友母:求給我們活下去的機會
「讓我的孩子和其他病友有活下去的機會。」龐貝氏症患者洪聲平的媽媽,一提到未來龐貝氏症二代藥物恐更動給付條件,孩子可能無法持續用藥時,難掩激動。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罕病藥物通過健保給付平均要等30.3個月,現在還有20多種罕藥等候給付,高達八成五的罕病並未被照顧到,很多孩子等不到藥物,來不及長大。罕病照顧 面臨四大困境台灣目前公告240種罕見疾病,通過罕藥95種,其中僅61種獲得健保給付。陳莉茵表示,罕病照顧有四大困境,一是罕藥給付數量變少,一代健保時給付率86.8%,二代健保降為47.6%;二是罕藥給付等待時間加長,一代健保等候時間為5.2個月,現在是30.3個月;三是限縮給付條件,用藥條件更加嚴苛;四是罕藥專款成長率停滯。「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AADC)」患者小蒴的媽媽說,孩子很幸運參與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目前AADC僅有基因治療可以延續生命,但健保完全沒有給付,其他病童連治療機會都沒有,在未接受治療的狀態下,AADC患者最多只能活到3歲,「我的孩子很幸運參與臨床試驗,但其他孩子呢?」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王小妹,今年滿11歲,昨天卻是她第三度開刀的日子。王媽媽說,女兒1歲確診,當時還無藥可用,現在終於有藥可用,健保卻有滿滿的限制,未滿7歲不能用藥。她說,女兒想當舞蹈家的夢因SMA此生無法實現,但現在她連活下去都艱難,明明有藥可用,卻用不到,只能被迫等死。患有SMA,但取得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國內第一位罕病律師的陳俊翰說,健保對罕病用藥設定一堆條件,對外訴說健保資源有限,「公車上人已經滿了」,但「公車一直是滿的」,罕藥根本沒有上車機會,即使健保設置罕病專款,執行率未達百分之百,專款的剩餘款項又回到健保大水庫,病人用不到,這其實違背健保初衷。洪聲平出生時剛好有藥可用,長期使用第一代龐貝氏症藥物,近期聽說第一代藥物給付條件恐改變,第二代藥物又尚未獲得給付,再加上使用限制,如果患者已無法行走或需要侵入性呼吸輔助器,未來即使第二代藥物納入給付,也會被排除。龐貝氏症協會會長鄧慧娟表示,明明有藥可用,若因條件限制被迫下車,等於被剝奪性命。健保署:將提升審查效率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政府有責照顧所有民眾健康,今天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8項罕病用藥給付申請。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黃育文說,罕藥給付多參考加、英、澳等國財務評估及經濟效益,目前共14款罕藥審查中,健保署將提升效率,也希望藥廠協助,縮短罕藥給付時間。罕病照顧倒退 4成1無藥可用罕病用藥不僅等得久且使用限制日漸增多,三總病理部主治醫師陳燕麟患有肢帶型肌肉萎縮症,他身為醫師,看見健保確實幫助許多罕病患者,但對於部分罕病患者而言,現在卻如同「活在沒有健保的年代」。罕病基金會針對國內罕病團體及聯誼會進行調查,一個病團代表一個罕病病種,41%的罕病病種至今無藥可用。罕病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曾敏傑感嘆,政府對罕病照顧愈來愈退步。罕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說,基金會調查國內26個罕病病友團體、25個病友聯誼會,了解罕藥使用狀況。59%表示有健保給付的罕藥、41%則連罕藥都沒有。但有藥可用的59%中,90%認為健保給付條件太嚴苛,更擔心健保財務吃緊,未來無法繼續給付。陳冠如說,健保署目前評估罕藥給付採取「醫療科技評估」機制,此次調查中,七成五團體認為不合理,不該用此方式評估罕藥給付;二成五認為,如果要採用「醫療科技評估」機制,應採用適合罕藥的規畫,必須將罕見疾病的特殊性考量在內。曾敏傑表示,罕藥給付時間愈來愈長,現在平均30.3個月,病友團體希望等待時間能逐步縮短,他理解罕藥價格昂貴,但未來罕藥給付是否納入「部分負擔」的概念,可以討論及調整,而不是讓患者一直等待,身體狀況愈來愈糟。曾敏傑表示,對於罕病照顧,除了提供藥物,也應該考量協助罕病家庭孕育下一代。根據調查,有治療方式的罕病家庭,九成都願意接受基因檢測及孕前基因檢測。從防治罕病的角度,也應讓罕病家庭受到更完整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