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染疫
共找到
3201
筆 文章
-
-
2020-04-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盧秀燕:即日起台中八大行業消費「實名制」
台中市十大特殊行業,包含KTV、酒吧、三溫暖、酒店、夜店有450家,台北市傳出女公關確診新冠肺炎,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宣布,會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全市酒店、舞廳停止營業,其餘八大行業可營業,但即日起必須「實名制」,未來室內要保持一個人3到4平方公尺,入口處要公告場域可停留多少人,都要戴口罩、配合消毒。台中市長盧秀燕說,台中是中部最大的消費城市,很早注意到娛樂都是近距離,上周就開始強力稽查,有不少業者配合歇業,但連假後都紛紛恢復營業,第二階段防疫要求業者、消費者社交距離1.5公尺、戴口罩,近1個月已經聯合稽查、輔導、宣導。昨天台北傳出酒店女公關確認,盧秀燕說,酒店、夜店、KTV都是流動性消費者,台北市政府目前正在疫調當中,不特定對象疫調過程很麻煩、很辛苦,因此即日起台中市只要仍在營業的其餘八種特種行業,消費民眾一定要實施「實名制」。經發局長張峯源表示,未來罰則會從「行為」判定,包括消費社交距離、人潮管制、戴口罩、實名制,裁罰金額是3000元到1.5萬元,之前稽查就已經進行宣導,業者對於「實名制」都了解;若業者有困擾,市府會提供「參考範本表單」,會兼顧個人隱私保護,有一定範本提供業者參考,這些行政措施不難。張峯源表示,稽查1個月下來,業者多願意配合,因為也怕染疫,就必須強制停業,縱使恢復營業也可能讓消費者卻步,現在呼籲消費者要遵守規定。盧秀燕說,市府現在洽公就是實名制,醫院陪病也實名制,八大業者實施並不困難,雖會引起少數消費者不高興,但要請大家盡力全力配合,防疫工作每個人都有責任,也許一點點不方便,不自由,但可維護他人健康安全,現在加嚴、加密是必要的,因目前疫情嚴峻,一定滾動式檢討,室內社交距離、實名制已有3000元到1.5萬元的罰則。實名制到底如何落實?盧秀燕說,近1個月衛生、警察、經發局聯合稽查,酒客反映不方便、怎麼喝酒、跳舞、唱歌,但防疫最重要,目前最新研究,新冠肺炎5-15%屬於陽性無症狀者,所以今天很重要的防疫是針對沒有症狀者,才要超前部署提升防疫措施,「人、事、地」明確方向落實。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稱貓咪易染冠狀病毒 WHO將調查寵物染疫案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貓咪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狗似乎有較強抵抗力;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將密切關注病毒在人類與寵物間的傳染情況。路透社報導,這篇研究報告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網站,發現雪貂也會感染SARS-CoV-2。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狗、雞、豬與鴨子都不太會感染病毒。SARS-CoV-2是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學名。這項研究目的是在辨識哪些動物容易感染病毒,以用來測試對抗COVID-19大流行的實驗性疫苗。2019冠狀病毒疾病自去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以來,已在全球造成超過8萬3000人死亡。SARS-CoV-2據信是從蝙蝠傳給人類。除了少數的貓咪與狗狗感染病例外,沒有強烈證據顯示寵物是帶原者。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一隻老虎與染疫的動物園管理員接觸後,出現乾咳與食慾不振症狀,5日經篩檢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這項研究報告是根據1月與2月在中國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試圖從鼻腔引入病毒粒子以讓動物感染時,發現貓咪與雪貂很容易感染。他們也發現,貓咪可透過呼吸道飛沫讓彼此感染病毒。染疫貓咪的嘴巴、鼻子與小腸有病毒。暴露在病毒中的小貓,則是肺部、鼻子與喉嚨嚴重受損。研究報告作者寫道:「觀察SARS-CoV-2在貓咪體內的發展,應該被視為是在協助根絕人類的COVID-19。」在雪貂身上,病毒是出現在上呼吸道,但不會引發嚴重疾病。抗體試驗顯示,狗比較不會感染病毒,研究人員也沒有在接種過疫苗的豬隻以及雞鴨身上發現病毒株。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Hospital)傳染病專家庫里茨克斯(Daniel Kuritzkes)說:「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時,麝香貓被指是可能將病毒傳給人類的傳播媒介之一,這點很有意思,也不太令人意外。」他說:「這些數據支持COVID-19患者應與他人保持距離的建議,不只要遠離其他家庭成員,也要與寵物保持距離,以防把病毒傳染給寵物,尤其是貓咪或其他貓科動物。」世衛今天表示,正與夥伴合作,以密切關注寵物在這場公衛危機中的角色。根據目前的證據,世衛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在記者會上說:「我們不認為牠們會傳染,但我們的確認為牠們也會被染疫者感染。」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呼籲民眾不要因為疫情而報復動物。他說:「牠們是有自身權利的生命,應該受到和善對待與尊重,牠們跟我們其他人一樣都是受害者。」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缺藥與否,官民認知不同」 民團籲建立五大因應機制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牽動藥品生產供應鏈且引發囤積心理,致使藥品市場供需不均。疫情爆發以來,衛福部食藥署接獲近千件藥局訂不到貨的通報,多次回應外界國內有替代產品、沒有缺藥問題,且已啟動避免囤貨的機制。不過,民間團體認為,官方與民間對於缺藥的認知不同。官方應該著手稽查今年以來的藥品供應量與流向,同時為民眾設想,讓其就醫時能掌握缺藥品項與替代品項,並在使用替代品項導致不良反應時有諮詢與通報管道等。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與台灣病友聯盟今日發布聯合聲明指,食藥署缺藥通報平台統計資料顯示,過去非疫情期間,每個月僅有一到兩件藥品缺藥通報,但疫情爆發迄今已破千件,當中約有八成是同品項通報,而社區藥局是缺藥通報來源的大宗。官方屢次表示「經評估有其他替代藥品或治療方法」就不算是缺藥,但對社區藥局而言,訂不到貨就是缺藥。醫改會於上月隨機電訪實測發現問題嚴峻,以食藥署缺藥通報中的甲狀腺用藥「昂特欣」為例,於21個縣市各隨機抽查五間藥局存貨情形,結果發現,六都縣市缺藥比率高達五成、非六都縣市高達六成,還有四家縣市境內只有一家藥局可領到藥。醫改會與台灣病友聯盟表示,根據食藥署昨日公告,在54種缺藥通報品項中,有52種藥品可能有供應不足或因供貨問題而暫時短缺的情形,其類別包括肺炎鏈球菌自費疫苗、癲癇、降血壓藥、甲狀腺用藥、強心劑等,恐對長期有用藥需求的病友不利。食藥署已於4月6日函釋,防疫期間禁止醫療院所於處方箋註記藥品「不可替代」。醫改會與台灣病友聯盟表示認為這還不足夠,他們針對民間缺藥向食藥署喊話,並提出五大因應機制:一、期盼立即著手稽查今年以來的藥品供應數量與流向。二、對各級醫療院所與藥局藥品供需消長機動調整配比。三、建立因缺藥而改用替代藥品,或替代療法導致產生不良反應的通報與諮詢機制。四、建立民眾發生無法於社區藥局領藥的申訴管道與轉介對策。五、讓可能缺貨的藥品品項與替代品項即時顯示於雲端藥歷供醫師開藥參考,以減少民眾往返醫療院所與藥局或四處尋藥的染疫風險。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他們一心守護,值得您一信守護」寫下相遇的美好經驗 記錄護助故事
從每個人的出生到臨終,從過去的921地震、SARS、八仙塵爆,到現在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護理師們常都是最接近病人的醫療人員。衛福部邀請國人都來寫封信給你記憶中的護理人員,一起記錄那段美好的「護助」故事。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是為了特別紀念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的200年誕辰。為響應世衛日主題,衛福部發起「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響應,將2020年訂為台灣「護助」年,從「護信」開啟社會對話,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幫助世界。護理總是與人生的重要階段環環相扣,陪伴每個人的左右,從岀生、年老、疾病到安寧,常都有護理人員的陪伴,而每一次的病護故事,都是獨特的。所以,蔡淑鳳說,她邀請民眾參與「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寫下生命中曾與護理師相遇的美好經驗,用一段簡單的話,向護理台灣隊致意,藉著動人的故事的串接,在此世界防疫時刻,全民來記錄台灣護理的印象。蔡淑鳳說,讓我們的支持,成為醫護人員最堅實的後盾,也讓台灣護理被世界看見。寫封信寄給台灣南丁格爾活動昨日推出,一個下午衛福部照護司就收到近七千封的「護助」加油打氣信件。我們節錄刊出以下3封信,向護理人員致意:●面對未知恐懼的第一線,卻沒有任何撤退的主張,回想每一次發生災難時,你們那跟病人一起度過的日子,只能說,身為醫護人員的你們實在很偉大,因為我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形容你們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大愛。─來自宜蘭縣的謝謝你們●妳們猶如背著武器守在台灣前線的溫柔戰士,扛著重任成了我們希望之光。台灣有一道堅強、柔韌、責任的醫療防禦線,是妳們從北到南攜手搭建。未來,能拿下口罩讓彼此看見微笑,都是你們辛苦功勞。─來自台南市的心●謝謝你們站在防疫的第一線,除了任勞任怨,還必須冒著染疫的極大風險,守護住台灣的健康。感謝所有的護士人員,你們是永遠的南丁格爾、觀音菩薩。─來自桃園市的Fay※活動網址:https://taiwancanhelp.com.tw/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想要謝謝為疫情辛苦的護理師 這件事你一定做得到
從每個人的出生到臨終,從過去的921地震、SARS、八仙塵爆,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護理師們常都是最接近病人的醫療人員。衛福部邀請國人都來寫封信給你記憶中的護理人員,一起記錄那段美好的「護助」故事。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是為了特別紀念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的200年誕辰。響應世衛日主題,衛福部發起「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響應,將2020年訂為台灣「護助」年,從「護信」開啟社會對話,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幫助世界。護理總是與人生的重要階段環環相扣,陪伴每個人的左右,從岀生、年老、疾病到安寧,常都有護理人員的陪伴,而每一次的病護故事,都是獨特的。蔡淑鳳說,她邀請民眾參與「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寫下生命中曾與護理師相遇的美好經驗,用一段簡單的話,向護理台灣隊致意,藉著動人的故事的串接,在此世界防疫時刻,全民來記錄台灣護理的印象。蔡淑鳳說,讓我們的支持,成為醫護人員最堅實的後盾,也讓台灣護理被世界看見。寫封信寄給台灣南丁格爾活動昨日推出,一個下午衛福部照護司就收到近七千封的「護助」加油打氣信件。我們節錄以下3封信,向護理人員致意:•面對未知恐懼的第一線,卻沒有任何撤退的主張,回想每一次發生災難時,你們那跟病人一起度過的日子,只能說,身為醫護人員的你們實在很偉大,因為我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形容你們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大愛。─來自宜蘭縣的謝謝你們•妳們猶如背著武器守在台灣前線的溫柔戰士,扛著重任成了我們希望之光。台灣有一道堅強、柔韌、責任的醫療防禦線,是妳們從北到南攜手搭建。未來,能拿下口罩讓彼此看見微笑,都是你們辛苦功勞。─來自台南市的心•謝謝你們站在防疫的第一線,除了任勞任怨,還必須冒著染疫的極大風險,守護住台灣的健康。感謝所有的護士人員,你們是永遠的南丁格爾、觀音菩薩。 ─來自桃園市的Fay•「世衛日.護助年」,讓我們寫封信寄給台灣南丁格爾活動,歡迎上網:https://taiwancanhelp.com.tw/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多輕症? 專家:家人確診或被匡列 兒童都應採檢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目前373例新冠肺炎個案中,有五名12歲以下兒童確診,其中四名發燒,一人無症狀。昨日傳出染疫祖父母傳給孫,孫又到校上課使幼兒園全面停課,幼兒園感染情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而國內外實證資料顯示,幼兒感染後的症狀相對輕微,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也表示,台灣經驗與國際研究與臨床經驗相符合,比起成年人來說,兒童重症少、症狀較輕微,較無症狀情況下,其病毒傳染力相對低。不過有醫師認為,家中如有成人被匡列為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家中幼兒即使無症狀,也應接受篩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病毒入侵人體時,人體會啟動免疫反應來殺滅病毒;免疫反應提高時,可能回過頭攻擊自身、造成外顯症狀,免疫反應越強,外顯症狀就越嚴重。幼兒的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因此遇到病毒入侵時,免疫反應相對不激烈,外顯症狀就看似輕微。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間的傳染力與成人一樣,同樣會透過飛沫、手摸到病毒再吃進嘴巴而受到感染,但卻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無症狀而被忽視,因此建議,「家中如有成人被匡列為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家中幼兒即使無症狀,也應接受篩檢」。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就目前國際間臨床上個案來說,新冠肺炎在兒童的症狀的確較為輕微、甚至有無症狀個案。如日前國際期刊對香港、深圳都曾出現家庭群聚的研究個案中,其中一家七口(五大兩小)的深圳家庭,由武漢出遊返回深圳後,五個大人都確診外,10歲的小朋友雖確診,但卻幾乎無症狀,是共同採檢而確診,另外一名八歲小朋友則未受感染。不過黃玉成也說,其實不只新冠肺炎,像是之前的SARS、水痘等疾病,也都是兒童比大人症狀要輕微。兒童確診較為輕微、或幾乎無症狀,他認為可能與其免疫力有關,但即便如此,仍有潛在風險,因此他建議若有家人確診或被匡列者,家內的兒童有無症狀都應採檢,避免疫情傳播。
-
2020-04-07 科別.腦部.神經
婦人擔心染疫不就醫 腦中風錯失黃金3小時救援時間右側全癱
台中市一名85歲老婦患有三高及心律不整,平時規律服藥也能自理生活,但上月上午菜園種菜時,起身感覺右腿麻,中午吃飯時右手無法拿筷,家人見狀起初並不在意,加上疫情籠罩不想進醫院,直到晚上症狀仍無改善,送急診後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但因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現仍右側全癱,讓醫師大嘆「遺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紫英說,老婦從當天早上10許右腿痠麻,到晚上近9時才就醫,錯過治療黃金3小時,不能使用血栓溶血劑、動脈取栓術等方式治療,僅能施以傳統中風照護及治療方式。現雖意識清楚,但右側全癱、言語表達困難,需以輪椅代步,並依賴鼻胃管餵食。她說,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前者是因血栓塞住血管,使血流無法通過,造成組織缺氧;後者是因腦部血管破裂,使血流溢出血管,造成局部組織壓迫及缺氧,兩者都會出現如肢體無力、感覺麻木、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中樞神經學症狀;而其中又有高達7成的腦中風病人屬於缺血性腦中風。黃紫英指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中風後3小時內,可以採取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的方法,增加復原機會,或配合腦血管攝影,在6小時內啟動動脈取栓術,在動脈內放置支架進行取栓,來降低腦組織受損的範圍。但這名老婦到院時為時已晚,故僅能使用傳統通血路藥物,如抗凝血劑、血小板抑制劑等藥物,防止血栓繼續生成擴大及預防二次中風,無法將已阻塞的血栓溶解並打通血管,而拯救腦組織免於缺血壞死的傷害。黃紫英提醒,民眾應謹記辨識中風口訣「臉、手、說話、119」當自己或親人朋友出現臉部表情不對稱、嘴角歪斜、雙手平舉10秒出現單側手臂下垂、口齒不清及言語表達障礙,就應立即撥打119送往急診。防疫期間若發現家人出現中風症狀,更不能輕忽,才能把握搶救中風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增加復原機會。
-
2020-04-07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染疫風險高 快學3要訣減重
肥胖恐為感染新冠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許多研究發現,肥胖的人免疫功能較差,得到流感的機率及重症風險皆較高。國健署因此呼籲,防疫期間應多留意自己及家人是否有肥胖問題,從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開始採取行動,天天量體重,減重抗疫情。調整生活最重要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種體重評估的標準,如果大於或等於24kg/m2(公斤/公尺2)為體重過重,超過27kg/m2即為肥胖,依據台灣2015至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1%,男性為55.7%、女性為38.7%。體重過重及肥胖原因,大多是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除了遺傳外,主要是受到環境及生活型態等因素的影響。國健署長王英偉提醒,減重首重調整飲食及增加運動,必要時,依醫師建議搭配減重計畫或以輔以藥物才會成功。並且用健康的生活型態增強抵抗力,共同抵抗疫情。減重記住三要訣:減重必須透過自我管理,調整生活型態和行為改變,國健署提供減重三要訣,讓減重增健康。一、聰明吃:飲食上遵循「三多三少」原則: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減少熱量攝取或增加體能活動,讓每天減少500大卡熱量,這樣就可以每周減重約0.5公斤。切勿聽信偏方,採取極端方法,每日攝取熱量若低於1200大卡,反而會危害健康。二、快樂動:減重者應每周須有30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並加入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低強度間歇運動。防疫期間,可利用室內運動器材或國健署提供民眾一套循環運動教學影片(https://www.smarthealth.org.tw/zh-tw/videos.php?act=view&id=191),只需準備兩瓶礦泉水,就能在家達到運動效果。三、天天量體重:測量體重有警惕的作用,有助於節制口腹之慾。體重的控制或維持需要長期抗戰,除了學會正確選擇食物的技巧外,天天量體重,提醒自己,別讓體重太失控。
-
2020-04-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明連假去過墾丁等景區10人求醫 醫:待篩檢
清明4天連假收假,高雄包括高醫及小港等院急診室傳出共收治10多名去過墾丁等景點身體不適的民眾,擔心自己可能染上新冠肺炎,讓醫護人員也壓力倍增。高醫表示,對有這類旅遊史且發燒的病人,醫院會進行篩檢。小港醫院說,部分民眾掛急診時,主訴自己接觸到去景區等地的旅遊的親友,也擔心染上新冠肺炎。清明連假期間,大批民眾湧入墾丁等11個景點踏青紓壓,卻讓醫界大冒冷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天以國家級警報,通令民眾別到11處熱門景區,雖然隔天抑止不少人潮,但仍難防漏洞,今天包括高醫及小港醫院,都傳出有去過墾丁的旅遊民眾,因發燒喉嚨痛、腹瀉等不一症狀求診,擔心染疫。高醫表示,對有這類旅遊史且發燒的病人,醫院會進行篩檢。小港醫院則表示,部分民眾掛急診時,主訴自己接觸到去景區等地的旅遊的親友,也擔心染上新冠肺炎。不只民眾去過熱門景區怕染疫,醫院也怕醫護人員去這些景區解悶紓壓後,不慎「中鏢」,折損防疫戰力。包括高雄長庚、高雄榮總,高醫旗下大同及小港等院,義大醫療體系、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都要求去過的11景區的醫護需做兩周自我健康管理,如有發燒等不適,就請假別上班。高雄長庚表示,醫院今天針對所有就診民眾,都增加詢問11景區的旅遊史,去過的民眾不管就診或領藥,都需到戶外診區及藥來速處理,高醫則要求去過相關景區的醫護需做加強版自我健康管理,體溫量測增從2次增至3次,也暫時別與同仁共餐。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若要外出 踏青更勝室內娛樂
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破八十五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強調「疫情仍看不見盡頭」,防堵疫情擴散,我國提出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無法有效維持距離場所,建議停止營業,電影院業者喊做不下去。對此,陳時中喊話,確診案例增加,建議減少外出,但考量心理健康,若要外出,「戶外踏青更勝室內娛樂」。陳時中澄清,近期網路流傳佯稱是他說的一段話「別出門,端午節過後,再看疫情控制情況」,並警告「染疫後就算治癒,後遺症也會拖累後半生」。他說,完全沒有講過這些話,再次提醒外出要注意社交距離,散播假消息可依法開罰最高三百萬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頒布後,室內場所業者首當其衝,若無法妥適維繫室內一點五公尺的距離,民眾應戴口罩,若無口罩,應用隔屏阻絕,皆無法做到,應停止營業。不少業者擔心沒維繫好社交距離,被迫停業,紛紛祭出因應措施。例如,減少店內座位、桌邊點餐改用手機點餐,美食街擺上透明隔板並採梅花座。但電影院傳出災情,原受疫情影響,生意就已跌落谷底,因應社交距離,須額外採購隔屏或調整買票動線等,七十九家電影院盼政府直接勒令停業,暫停支付員工薪資,讓業者領取補助。陳時中表示,電影院屬密閉空間,受疫情影響,導致民眾觀影意願變低,但社交距離的維持是另外一回事,有心就能做到。無法保持室內一點五公尺距離,就戴口罩,無法戴口罩就設置隔屏,若全數都沒辦法做到,該空間的傳播風險就很高。陳時中說,防疫期間要所有人不出門是不可行的,整體防疫除了生理外還有心理,若強制要求所有人不出門,心理也會出問題,配合防疫的效果也會打折。團隊建議,防疫期間,仍須紓解身心,但要維持社交距離,必要時戴口罩,近距離吃飯隔屏阻擋,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安全。
-
2020-04-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守住防疫前線 陳時中公開信感謝全國社工
4月2日社工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過「衛生福利部」臉書粉絲專頁,發表給社工的公開信,向協助防疫的全國社工致敬,該篇文章逾2萬人按讚。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對社工的感謝,網友說「希望提高社工的薪資及福利,他們真的很辛苦」、「社工跟醫療是緊密的伙伴,只是工作內容不同,但都是關懷具同理」、「感謝守護台灣的每一位英雄」。黃姓網友說,她是在學校工作的社工師,社工每天在各種場域直接面對個案和家庭,也很需要戴口罩自保,但目前她們社工都是自備口罩,也聽說其他專業工作者都有中央提供口罩,感到羨慕,希望衛福部在感謝社工的同時,也能提供充足口罩給社工們。劉姓網友表示,防疫期間以來,他身為醫務社工,已經深深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及服務的對象從病人、家屬,已經漸漸轉移到前線醫護人員了。看到自己的同事們在工作的高壓下睡覺做惡夢、怕家人染疫2個月以來不敢回家,心真的很酸,「但基於倫理我們要專業的接住我們的同事,我們都不希望同事變個案」。醫護也是人,請大家一同防疫,照顧好自己就是支持前線防疫人員。●全文如下:致社工夥伴 這次的疫情來得又快、又猛。每個人,無論是一般民眾、醫療人員,或我們自己,都在生理、心理、以及情緒面臨及承擔著不同的焦慮與壓力。 社工除了每天既有的繁重業務外,還參與醫療照護團隊,提供就醫病人及家屬社會需求照護和溝通等相關服務;在社區中關心及照顧民眾的身、心健康;整備人力和防疫物資;到宅或視訊訪視、宣導正確的防疫觀念、專線值班、依據感染管控政策調整專業服務等各項防疫工作。在此向勇敢且辛苦的各位表達最深的敬意! 感謝親愛的社工夥伴在這段防疫期間的辛苦與付出,讓我們彼此關懷與照護,在這段艱辛的過程中相互陪伴。衛生福利部與您一起走過這次的挑戰!
-
2020-04-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蘇東平:重視醫護的精神支持
疫情嚴峻,全民防疫,現在還能歲月靜好,那是因為全體醫護人員負重前行,許多居家隔離與檢疫者嚴守規定。醫護人員相當辛苦,但遭歧視消息卻時有所聞,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呼籲,政府及社會應重視醫護人員的精神支持。十七年前抗煞,醫師、護理師、救護人員等殉職的醫療救護人員超過十位, 甚至懷孕護理師染煞過世,這對當時許多醫護人員是不堪回首的記憶。蘇東平記得,那時有些護理人員連家都不敢回,擔心家人因自己在醫院工作被歧視,也害怕自己染病而傳染給家人。抗煞護理師 憂鬱失眠比率超高最直接照顧SARS患者的護理人員,受創最深。SARS時,蘇東平針對醫院護理人員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除了受到感染威脅,心理精神層面也出現災難後經常見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等。蘇東平以某醫院醫護人員為對象,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定義其接觸SARS的程度,劑量最輕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則是直接照顧SARS患者,劑量最重的則是實際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在被隔離的一○七位醫護人員中,百分之五到十七在隔離時出現精神症狀,他們擔心親人也遭感染,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都受到干擾。調查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七十位,評估其身心狀態評估一個月,並與非SARS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相互對照。結果發現,在SARS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其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十三倍,失眠發生率則高出四倍。染煞醫護 多年後仍有PTSD另外,針對廿二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被感染的倖存者,進行長達一年半及四年半的追蹤,發現在SARS盛行時,這些染煞的醫護人員,三分之二以上都有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一年半之後降低至三分之一左右,但四年半後仍有三至四成有輕微的殘餘症狀,且少數個案的精神症狀十分脆弱,對災難報導敏感,甚至聽到就導致症狀復發。調查也發現,護理人員韌性極大,在SARS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一個月後,因為對SARS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增加,負面感受也隨之降低,心理層面上漸漸適應,血液中的壓力激素「皮質醇」(cortisol)濃度也在一個月後逐漸恢復正常。嚴守SOP 可以避免感染疫病蘇東平指出,上述研究顯示,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可以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良方。目前政府已定期將新冠肺炎最新資訊上網公告給醫護人員,蘇東平提醒,公開透明的資訊非常重要,更應給予醫護人員精神支持,提供篩檢和協助,甚至實質的鼓勵。統計顯示,接受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人數已有五、六萬,蘇東平指出,這群人心理健康也值得重視與關懷,建議利用電子設備提供心理諮詢,並建立溝通管道,鼓勵聯繫,降低隔離感。
-
2020-04-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5死3人有糖尿病 分析陸案例:糖友染疫死亡率破8成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已來到329人,其中5人死亡,45人解除隔離;分析我國五名死亡案中,有三例具有糖尿病史,專家提醒,無論是從大陸的確診案例分析,或是回顧過去SARS的死亡案例,糖尿病患染病後死亡率是無病史者的8.11倍,防疫期間趨吉避凶最佳的方式,降低血糖波動,避免因焦慮大吃,穩定血糖、戴口罩、勤洗手為最佳防疫之道。根據中國大陸公布至2月11日總計7萬多名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分析死亡率,其中以具有心血管病史者,死亡率最高,達一成多,其次為糖尿病患,死亡率為百分之七點三,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若是與一般無病史者相比,糖尿病患一旦確診,死亡率將是一般人的8.11倍。同時回顧文獻,有研究針對135名SARS死亡案例分析,也發現有2成1的死亡患者,具有糖尿病史。黃建寧說,我國目前確診案例的共病情況,指揮中心未對外公布,但從死亡案例中,也可看到五名死亡案例有三例具有糖尿病史,凸顯糖尿病患不但染疫風險高,且死亡率也高。黃建寧說明,高血糖本身就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已有明確的研究顯示,高血糖會使白血球吞噬能力以及淋巴球產生抗體能力變差,再加上高血糖容易產生血管併發症,將抗體運輸的全身的效率又差,等同對抗病毒的免疫戰力就比常人低上一截,同時也會影響心肺功能。高血糖對於肺部的影響,從不少研究也能發現,2019年出版的台灣糖尿病年鑑中,糖尿病患者罹患一般肺炎的比例就逐年上升,女性糖尿病患從2000年的2.06%,至2014年提升至6.86%、男性從2.84%提升至7.27%;糖尿病因肺炎住院人數女性從2000年的3.45%至2014年已提升至7.44%、男性從5.09%提升至9.54%。黃建寧說,我國因疫情居家檢疫者已達到9萬多人,若以我國糖尿病盛行率10%來看,恐約有9000人為糖尿病患者,他認為防疫期間一定要確保用藥無虞,水分一定要攝取足夠,穩定血糖才能穩固免疫功能。黃建寧說,不少糖尿病患者自知是高風險群,採取「足不出戶」的方式,不運動也不好好使用胰島素,且過度擔憂染疫,取而代之的是在家中大吃,反而糖化血色素飆升,近期門診至少有一成五到二成的患者,原本糖化血色素控制良好,卻在疫情期間飆升。他再次呼籲,糖尿病患者最好的防疫方法就是控制血糖,依照醫囑服藥,另外用藥選擇方面,建議可與醫師討論能穩定控制血糖、不易造成低血糖的藥物,才能達到最佳的糖尿病控制。同時,避免高糖飲食,避免外出,不過即使在家也得維持運動習慣,若是仍有餘力,建議可以施打流感疫苗,防堵一般的流感病毒,降低病毒的雙重感染。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觀光局染疫員工首發聲明並道歉 「我感到絕望」
機場「接待」風波持續延燒,當事人交通部觀光局內勤主管和機場旅服中心張姓主任昨喊冤,指未涉嫌接待,只是舊識打招呼,還說確診旅服中心員工是主動協助。染疫員工朋友則替他抱屈。稍早,該染疫員工透過交通部代發822字聲明,他說,自己不認識內勤主管兒子,也沒有拍馬屁意圖,對於外界誤解感到絕望。他也向無辜遭波及的幼兒園師生及家長道歉。●聲明全文:大家平安。我是在桃園機場感染武漢肺炎確診的觀光局同仁(案269),關於我與我五歲的孩子確診,引起許多討論,非常感謝社會大眾的關心,也因此,我想藉此說一些話。我在交通部觀光局駐桃園機場的旅服中心工作約10年,之前都在櫃台服務旅客,因工作態度受到肯定,常被指派陪同歷任主任接送貴賓,直到去年8月轉內勤,直接負責統籌貴賓接待。在我職場生涯中,我自認奉公守法,也恪守職場倫理,長官的指示我都會盡力達成。20日的接待絕不是如外界所言的主動而是基於工作職責所在必須協助主任的立場。中心主任是我的直屬長官,他很清楚我的工作職掌與工作態度,既然長官透露此訊息,我本於工作職責就會給予協助。協助主管是一直以來的工作模式。20 日的接待,我內心定調就是一個工作任務沒有其他想法。我心並無大志,只求穩定工作生活,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成長 。倘若定調為由我「主動陪同」,有拍馬屁抱大腿的意圖, 會不會太過沉重?!此外,媒體專訪時,曾稱我跟局裡長官兒子「認識很久,彼此好友」一事, 並非事實。事實上我從頭到尾都不認識對方,更無所謂「叔姪關係」。我要再次重申,我真的不認識局裡長官兒子。我沉默好幾天,本來我對於不幸確診一事,沒有太多想法,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而我也與中心主任相處融洽,他確實是一位照顧同仁的長官。但我得知我5歲幼兒也確診後,只要看到他幼小的身軀因我而受苦,在抽血與各項檢查時他驚恐的表情與絕望的哭喊聲,我內心就非常自責與不捨,加上外界輿論對我有所誤解,更讓我感到絕望、有苦難言。在此謝謝交通部的長官們,願意給我機會讓我為自己與我的孩子發聲。最後我也要慎重對無辜遭波及的幼兒園師生及家長,表達最深地歉意。我身為人父,很能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擔憂,包括局裡長官對兒子的憂慮。所以,衷心希望包括我自己和小孩、以及觀光局長官的兒子在內,每位確診的國人,都能早日康復。今後,我也將專心治療,將心力放在自己與孩子的身 上,希望社會大眾將注意力放在防疫上面,期待大家一起打贏這場抗疫戰爭,天祐台灣!
-
2020-04-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圖表看疫情/智利單日確診創新高 醫療系統拉警報
【更新時間:5月14日 15:30】全球各國 | 中國大陸 | 台灣2019新冠肺炎(COVID-19)擴散全球,死亡數不斷攀升,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有186個國家(地區)傳出確診案例,病例數逾434萬人,超過29.7萬人喪命,致死率約6.8%。聯合新聞網提供最新疫情整理: 全球各國中國大陸台灣確診 4,350,026 82,929 440 死亡 297,251 4,6337根據資料:疾管署、大陸衛健委●全球:韓國防疫當局統計,夜店群聚感染確診數至今天上午累計已達133例,確診者以19歲到29歲共83例最多,18歲以下確診共13例,且疑似出現接觸者感染後再傳染給其他案例的狀況,當局憂心疫情進一步擴大。智利單日確診新增2660例創新高,首都將實施全面居家隔離。智利大學公衛學院研究指出,醫療系統恐在兩週內崩潰。英國多達100名孩童出現疑似川崎氏症症狀的病例,專家認為這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墨西哥疫情升溫,外交部長的主要發言人費拉斯柯本週確診,總統府辦公室另有一名人員染疫不治。   確診病例 死亡                    備註 美國 1,390,746例 84,133例 確診數全球最高,死亡人數全球最高 俄羅斯 242,271例 2,212例 首例患者從伊朗入境 英國 230,985例 33,264例 死亡數歐洲最高 西班牙 228,691例 27,104例 義大利 222,104例 31,106例   巴西 190,137例 13,240例   法國 178,184例 27,077例   德國 174,098例 7,861例 首例歐洲境內傳染 土耳其 143,114例 3,952例   伊朗 112,725例 6,783例   中國大陸 82,929例 4,633例   印度 78,194例 2,551例   秘魯 76,306例 2,169例 未列鑽石公主號2印度籍船員 加拿大 73,568例 5,425例   比利時 53,981例 8,843例   沙烏地阿拉伯 44,830例 273例   荷蘭 43,410例 5,581例   墨西哥 40,186例 4,220例   巴基斯坦 35,788例 770例   智利 34,381例 346例   厄瓜多 30,486例 2,334例   瑞士 30,413例 1,870例   葡萄牙 28,132例 1,175例   瑞典 27,909例 3,460例   卡達 26,539例 14例   白俄羅斯 25,825例 146例   新加坡 25,346例 21例   愛爾蘭 23,401例 1,497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0,386例 206例   孟加拉 17,822例 269例   波蘭 17,204例 861例   以色列 16,548例 264例 第1、2例為鑽石公主號下船 烏克蘭 16,425例 439例   日本 16,049例 678例   羅馬尼亞 16,002例 1,036例   奧地利 15,997例 624例   印尼 15,438例 1,028例   哥倫比亞 12,930例 509例   南非 12,074例 219例 非洲南部首例 菲律賓 11,618例 772例   多明尼加 11,196例 409例   科威特 11,028例 82例 波斯灣國家首度傳出病例 南韓 10,991例 260例   丹麥 10,865例 533例   埃及 10,431例 556例   塞爾維亞 10,295例 222例   巴拿馬 8,944例 256例   捷克 8,269例 290例   挪威 8,175例 229例   澳洲 6,989例 98例 1確診男子曾搭長榮班機 阿根廷 6,879例 329例   馬來西亞 6,779例 111例 其中1例為威士特丹號郵輪乘客 摩洛哥 6,512例 188例   阿爾及利亞 6,253例 522例   芬蘭 6,054例 284例    巴林 5,816例 10例 首名患者從伊朗入境 哈薩克 5,517例 32例   迦納 5,408例 24例   摩爾多瓦 5,406例 185例   阿富汗 5,226例 132例   奈及利亞 4,971例 164例   阿曼 4,019例 17例   盧森堡 3,904例 103例   亞美尼亞 3,718例 48例   匈牙利 3,380例 436例   玻利維亞 3,148例 142例   伊拉克 3,032例 115例   泰國 3,018例 56例 其中1人為撤僑專機泰國人 喀麥隆 2,800例 136例   希臘 2,760例 155例   亞塞拜然 2,758例 35例   烏茲別克 2,620例 11例   幾內亞 2,374例 14例   宏都拉斯 2,255例 123例   克羅埃西亞 2,213例 94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2,181例 120例   塞內加爾 2,105例 21例   保加利亞 2,069例 96例   象牙海岸 1,912例 24例   蘇丹 1,818例 90例   古巴 1,810例 79例   冰島 1,802例 10例   愛沙尼亞 1,751例 61例   北馬其頓 1,694例 95例   立陶宛 1,505例 54例   紐西蘭 1,497例 21例   斯洛伐克 1,469例 27例   斯洛維尼亞 1,463例 103例   瓜地馬拉 1,342例 29例   吉布地 1,268例 3例   索馬利亞 1,219例 52例   剛果民主共和國 1,169例 50例   吉爾吉斯 1,082例 12例   香港 1,050例 4例   薩爾瓦多 1,037例 20例   突尼西亞 1,032例 45例   加彭 1,004例 9例   馬爾地夫 955例 4例   拉脫維亞 951例 19例   科索沃 919例 29例   斯里蘭卡 915例 9例   塞普勒斯 905例 17例   阿爾巴尼亞 880例 31例   黎巴嫩 878例 26例   尼日 860例 49例   幾內亞比索 836例 3例   哥斯大黎加 815例 7例   塔吉克 801例 23例   布吉那法索 773例 51例   安道爾 760例 49例   馬利 758例 44例   巴拉圭 740例 11例   肯亞 737例 40例   烏拉圭 719例 19例   鑽石公主號 712例 13例 其中共5名台人確診 喬治亞 647例 11例   聖馬利諾 643例 41例   約旦 582例 9例   赤道幾內亞 522例 6例   坦尚尼亞 509例 21例   牙買加 509例 9例   馬爾他 508例 6例   尚比亞 446例 7例   台灣 440例 7例 確診病例中1例為武漢專機台商、1例為鑽石公主號返台旅客、4例為珊瑚公主號返台旅客、36例為海軍艦隊官兵 委內瑞拉 423例 10例   獅子山 387例 26例   巴勒斯坦領土 375例 2例   查德 372例 42例   剛果 333例 11例   模里西斯 332例 10例   貝南 327例 2例   蒙特內哥羅 324例 9例   *備註:僅列確診案例300例以上之國家,其他更詳細數據請點選此。》》延伸閱讀:圍堵新冠肺炎疫情 哪些國家進入「新鎖國時代」●中國大陸:據中國大陸官方通報,13日新增確診3例本土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萬2929例,死亡4633人。(香港累計確診1050例,包含出院1008例,死亡4例;澳門45例(出院43例)。 中國大陸確診病例 死亡人數 治癒人數 82,929 4,633 78,195 大陸疫情統計 Infogram ●台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13日新增228例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335例(含67,26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延伸閱讀:地圖/台灣確診病例分布圖 台灣疫情確診數 死亡數 治癒人數 440 7 383 台灣疫情統計Infogram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上淳:歐洲染疫較易重症 肥胖也是高危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三名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其中一名為奧地利捷克旅遊團領隊,該旅行團共有四人確診,當中三名都是重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證實,從現有確診個案觀察,歐洲染疫者、肥胖者,確實容易較快演變為重症。張上淳表示,確實觀察到歐洲回來的群聚變成重症的速度比較快,這個旅行團也是其中一部分。目前沒有足夠證據去說,是否有病毒變異造成這樣的情況,只能說從流行病學來看,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張上淳表示,體重過重也是發生流感重症的危險因子,這次我們也看到幾位肥胖或體重過重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看到,變成重症的速度也比較快,確實肥胖也是新冠肺炎演變為重症的危險因子。不過這也是臨床觀察對初步推估,還需要更多科學數據支持。
-
2020-03-30 科別.新陳代謝
防疫如何兼顧病情?糖友看病攻略看這裡
中國大陸一份最新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比一般患者高出8倍。但隨國內疫情持續延燒,糖友對進醫療院所回診開始卻步,有院所都少了不少的老病人。醫師提醒,這段期間更應控好血糖,落實分級醫療,建議篩檢可選社區診所;若有併發症,仍需到醫院監控才有保障。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蔡世澤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年紀較大,免疫力較差,常併發心血管疾病,如果糖友自身有血糖控制不佳情形,染疫後更容易出現狀況,因此,疫期加緊監控血糖,就顯得格外重要。然而,許多民眾因疫情不敢至醫療院所回診,如有疑似糖尿病民眾不敢求醫接受診斷,或糖友因為病情變化而耽誤治療,則相當得不償失。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表示,可能罹患糖尿病的民眾,血糖篩檢除了有必須喝糖水等待2小時的精細版抽血篩檢,也可暫時選擇在社區診所檢測不必喝糖水的空腹血糖值或糖化血色素。除了疑似糖尿病民眾,專家提醒還有三大族群恐受到疫情嚴峻,耽擱就醫或回診,例如必須長期監控血糖指數的糖友、正接受居家檢疫或隔離的糖友、疑似出現新冠肺炎症狀的糖友,建議需遵守醫師的不同指引,避免成為疫情下的另類受害者。針對須長期監控的糖友,黃建寧表示,「確實出現未按時回診的現象」,有人真的因為害怕進醫院而中斷持續回診,然而,國內多家醫院已設「藥來速」,由藥師送藥到醫院門口,病人或家屬已可免入院拿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杜思德也說,該院約少一成老病人,調查發現他們多居住於外縣市,過去為了看病遠道而來,現在則盼醫師開連續慢性處方箋,他們在社區藥局領藥就好,以免在長程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暴露於未知的感染風險之中。宜蘭糖尿病診所院長游能俊近日就收治有地緣關係的幾名新病人,游能俊認為,糖友只要與原本的主治醫師討論後,再選具糖尿病照護網認證的診所,一樣能得到很好的照護。杜思德與游能俊認為,最好找熟悉且長期照護的醫師回診,「因為他最懂你,醫病之間的信任度也最高。」特別是當糖尿病控制不良且有嚴重併發症,還是到大醫院治療尤佳。深入了解糖友中斷回診的原因,也有人是被政府通知必須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依規定不可外出。黃建寧說明,只要撥1922防疫專線,衛生局即會安排「通訊診療」,由醫療團隊利用視訊了解患者狀況,再請家屬到醫院領藥,病人不用自己來。游能俊還提醒,糖友若出現倦怠、呼吸道症狀及發燒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第一選擇一定要去政府指定的醫院篩檢,這些醫院可上網查詢。因糖友免疫力差,建議體溫達37.5度就要有警覺。黃建寧也呼籲,凡逾40歲且具糖尿病家族史者,應每三年定期接受一次篩檢,逾65歲者為每年一次。BMI值逾24、及曾罹患心血管疾病者也是高風險群,切莫因疫情而輕忽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另外,因西化飲食影響,糖友有年輕化趨勢,他們多是家庭經濟支柱,因此也需留意控糖,避免容易被新冠肺炎找上門。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院清潔員本來就缺 疫情加速離職潮
北部某醫院爆發院內感染,三名護理師、一名清潔工確診後,不少醫院清潔員憂心和平醫院事件重演紛紛求去,清潔公司為讓員工安心,主管親上第一線,但徵召專責病房清潔人員時,卻無人自願,即使增加獎勵獎金,也乏人問津。「不只是現在,醫院清潔工長期缺工」,威合威務副總經理陳嬿宇說,每次區域主管反映「找不到人」時,總會拍著對方的肩告訴對方,「醫院清潔工缺額永遠都不會招滿的,死心吧!」她說,醫院清潔員須冒著較高的感染風險,但醫院卻不重視清潔人員,外包時大都採最低標,薪資每月難破基本工資兩萬三千八百元,反觀科技公司召募清潔員,薪資至少三萬兩千元,誰願意留在醫院?威合威務公司副理陳中岳說,醫院清潔員隨時都有被針扎的風險,醫護忘記把硬針套上針頭套,清潔員一抓垃圾袋就被扎到,這類意外每月都有,當然降低清潔員從業的意願。一位曾在桃園某醫院工作的女清潔工透露,該院近期有不少清潔員擔心染疫離職,甚至連該院自聘的清潔工也傳出員工離職。威合威務公司經理陳秉祥說,近期的離職潮也許難以從本來就很多人離職的清潔員中窺知一二,但許多醫院廣設新冠肺炎專責病房,需要專責的清潔員,最近想要找兩位主責清潔員,給予額外的獎勵,仍沒人自願。
-
2020-03-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研究:各國嚴格抗疫 全球恐仍破180萬人病死
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今天公布的一份研究,即使採取快速、嚴格的措施來阻止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逾180萬人今年內仍可能染疫死亡。但研究人員同時預估,若政府迅速行動,採行嚴格公衛措施,例如篩檢、隔離和廣泛要求保持人際距離等,數千萬條人命可因此得救。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先前的研究曾促使英國政府加強抗疫措施。該學院公布這份最新研究的同時,法新社基於各國資料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所作的統計顯示,全球已有50多萬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超過2萬4000人不幸喪命。倫敦帝國學院的模擬計算結果,是根據傳染力和預估死亡率等病毒嚴重性,配合人口與社會因素等當前資料所作成。據研究估計,假設完全沒有干涉作為,放任新冠肺炎四處傳播,今年內幾乎所有地球人都會中鏢,4000萬人將失去性命。這份報告接著關注不同程度的防疫行動,包括自發性保持人際距離,以及某些疫情嚴重國家現正實施的封城措施,並且對全球202個國家的潛在公衛衝擊進行預測。模型估算結果顯示,若能及早實施嚴格防疫限制措施,使死亡率維持在每週每十萬人口0.2人,總計今年將有186萬人染病死亡,將近4億7000萬人感染。但如果較晚才採取相同措施,使死亡率來到每週每十萬人口1.6人,預估死亡人數將大幅增至1045萬人,感染人數也將遽增至24億人。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阻新冠肺炎 隔離停課和居家工作並行最有效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新加坡一項研究發現,當隔離檢疫、學校停課和居家工作3種防疫措施同步進行時,最能夠抑制疫情擴散。這項研究發現,隔離染疫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關閉學校,以及保持職場人際距離和居家工作等方式,皆有助於遏制病毒散播,而三管齊下則是減少病例增長的最有效途徑。根據路透社統計,截至格林威治時間24日2時(台灣時間上午10時),全球194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超過37萬7000例,其中超過1萬6500人喪命。目前通報確診感509人、有2人喪生的新加坡,提出部分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新加坡尚未關閉境內學校。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實施嚴格社交距離措施,避免人們群聚會面,在美國和歐洲,數以百萬計學生就讀的學校被迫關閉。「刺胳針傳染病期刊」(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的這項研究,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人員所進行,他們透過模擬新加坡環境,分析社交距離措施帶來的潛在影響。研究發現,儘管隔離檢疫加上職場保持距離措施效果不如三管齊下來得好,但這是降低冠狀病毒案例的次佳解方,其次是隔離檢疫加上學校停課,再其次是僅採取隔離政策。共同主持這項研究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庫克(Alex R Cook)說:「這些研究結果有助於新加坡及其他國家的政策制訂者,開始著手加強控制疫情措施,假使有效且及時採取行動,將能減緩或降低境內傳播速率。」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有這麼多醫護染疫?名醫點出4大原因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也有愈來愈多的醫護人員被感染,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引用國外期刊,點出醫護人員染疫的4大原因,提醒一定要特別注意。許秉毅在臉書上發文指出:依據「中國國家健康衛生委員會」的一項報告顯示:截至今年2月24日,中國大陸已有3387位醫療工作人員為「新冠肺炎」所感染,其中 0.6% 還因此而死亡;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新近的一篇研究也顯示 : 至今年3月15日,在「新冠肺炎」猖獗的義大利,也已有2026位醫療工作人員感染了「新冠肺炎」。這些報告和研究再再告訴我們:醫護人員在協助民眾對抗「新冠肺炎」的同時,所處的環境是具危險性的,因此醫護人員在救治病人時,本身必須非常注意個人的安全,醫療體系也必須提供足夠的防禦設備。事實上,醫院裡一旦有醫護人員受到「新冠肺炎」的感染,是十分可怕的事!因為受感染的醫護人員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把病毒傳染給已經生病的病人以及照顧其他病人的同事,造成醫院乃至整個社區毀滅性的「蝴蝶效應」。在最新一期的「醫院感染期刊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中,大陸廣東省「東莞感染控制與品質改善中心」特別點出了大陸的醫護人員受到「新冠肺炎」感染乃至死亡的4大原因:一、 未著適當防護裝備:在到「新冠肺炎」發生的早期,許多醫護人員並不了解「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途徑及防護之道,往往在裝備不足的情形下,上場救人。二、 長期接觸大量的受感染病患:患者一旦過多,醫護人員接觸到「新冠肺炎病毒」的次數以及病毒的數量就越大;此外,在具大量病患的地區,醫護人員常容易因過勞而疏於防備。三、 個人防護裝備的缺乏:隨著疫情擴散,全國醫院皆在搶購防疫物資的情形下,經濟狀況不好的醫療院所難以取得足夠的醫療裝備來保護醫護人員。四、 感控訓練不足:「新冠肺炎」一旦傳開,漫延速度極快,第一線醫護人員往往在未接受適當而有系統的訓練下,就必須披掛上陣,因此難免陣亡。這幾天台灣「新冠肺炎」的病例數急遽以兩位數字在增加,實在令人擔憂。醫護界的朋友在照護病人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也能用喝的!台日研究:喝菊花茶能增加免疫力、殺死細菌和病毒
菊花茶是十分普遍的飲品,但大仁科大藥學系副教授洪啟庭與日本醫界一項合作研究發現,菊花裡頭的倍半萜成分,不僅可抑制發炎,減少自由基,甚至可毒殺細菌和病毒,包括冠狀病毒。平日多喝菊花茶能提升免疫力,避免細菌或病毒輕易入侵。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激增,死亡人數亦攀升,目前尚無疫苗及藥物可以對抗,製造新藥也需要時間,民眾要預防染疫,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只能強化自身免疫力,存足「本錢」與疫病對抗。長年與日本醫界合作研究的大仁科大藥學系副教授洪啟庭發現,中草藥中的菊花除能治療乾眼症、白內障,菊花裡頭的木犀草素、黃酮類、多酚類、綠原酸及花青素等成份均具抗氧化、抗病毒及抗細菌作用! 因此平日多喝菊花茶,血中抗氧化濃度大增,有助增進免疫力,抑制細菌或病毒入侵所產生的氧化壓力。日本竹內大教授也提及,菊花所含的多醣體可影響病毒表面蛋白,阻絕入侵人體,同時與宿主的免疫細胞受體結合,調節免疫反應。新近又發現,菊花中的倍半萜化合物可抑制發炎、減少細菌與病毒產生的自由基,甚至毒殺細菌與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洪啟庭表示,菊花過去常用來清熱解毒,經研究,菊花許多成份亦能提振人體免疫力,目前能否用於克制新冠病毒,尚待進一步研究,但保健效果無庸置疑。他說,菊花分杭菊、野菊、黃菊等多種,平日可抓7、8朵用滾湯的開水沖泡3分鐘至茶湯略顯黃色,即可飲用。每天飲用3次,每次約250CC,用以強身固本。但糖尿病患及血糖偏高者別加糖或蜂蜜,可改加枸杞提味,更提醒民眾,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仍需就醫,尋求正規治療。
-
2020-03-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旅美台灣工程師:抗疫不齊心 美學生照開派對
美國加州疫情嚴峻,政府要求民眾非必要不得出門,這道命令讓旅美七年的台灣工程師凱文準備長期抗戰,卻碰上居住的大樓有疑似個案,整棟大樓消毒,讓他憂心。他透過視訊說,看到台灣較安全,曾有想回國念頭,但目前最好作法就是在家隔離,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升溫!口罩貴又難買凱文已在家工作多日未出門,冰箱內塞滿冷凍食品。他住高速公路交流道附近,原本車水馬龍,總是很吵雜;但現在即便是中午,望向窗外也很少看到車輛,整座城市變得死寂。「這一、兩周疫情緊急升溫」,他說,因文化差異,在加州即便密閉空間也鮮少人戴口罩,且口罩又貴又難買,不像台灣有健保卡買口罩的制度。隨著疫情延燒,加州四千萬人有上千人染疫,大家開始搶購物資,到超市一定要排隊,物資一上架就一掃而空。他說,現在警察在外巡邏,若不是去超市或看醫生,隨意在外遊蕩就可能被開罰單。他朋友要回公司工作,必須請公司開立工作證明才能出門。緊張!鄰居疑似染疫凱文表示,原以為在家很安全,但居住的大樓近日傳出有住戶疑似染疫,雖然檢測結果還沒出來,但管理單位已消毒整棟樓,現在連走廊都很少有人出現。他說,為避免冷凍食品消耗太快,他都叫外送,但擔憂外送員有碰觸大樓內的物品,拿到食物後會先清洗外包裝袋再打開。「讓我比較緊張的是,這裡仍沒有齊心面對疫情」,他說,最近是學生的春假,佛羅里達州仍有許多學生參與派對,當媒體採訪時,他們說機票都已買好了當然要來,似乎不太在意疫情,這種心態可能會導致病毒擴散。回台?在家隔離較好他說,一開始台灣先有疫情,當時覺得在國外比較安全;如今台灣雖然有一百多個個案,但和加州相較還是很少,且很多都是境外移入,台灣的防疫還是較好。看到近日歐美大批留學生恐慌返台,凱文說,雖然仍想回台灣,但這一趟要經過機場、人群等,反而有傳染風險,他認為最好的作法就是在家做好隔離,保持健康。
-
2020-03-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去過?診所不堪歧視霸凌 被迫休診
高雄三名參加土耳其旅行團的市民證實感染新冠肺炎,卻遭網友公布「足跡」引發連串效應。其中,案六十七去過的耳鼻喉科診所因不堪流言罩頂,被迫停診兩周,護理師小孩也遭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不上課。高市府衛生局認為此事已構成霸凌,衛福部醫事長石崇良昨天表示,疫情當頭,我們平安度過疫情的關鍵正是醫護人員,我們不但不該歧視醫護人員,而是應該支持他們。高市府衛生局痛批,這是群眾盲從下衍生的「獵巫」行為,已造成人際間的信任崩潰,市府除強烈譴責,會積極蒐證,移送偵辦。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也發布聲明嚴厲譴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十六日公布參加土耳其旅行團染疫的案六十五到案六十七是南部人,三人十五日發病,十六日通報確診,結果當晚網路即流傳三人「足跡」,質疑確診者四處趴趴走,其中一人還到過診所。高雄市衛生局雖在第一時間澄清謠傳,但流言未歇,案六十七去過的診所不堪壓力,十九日公告停診兩周:診所內一名護理師的小孩,也被幼兒園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十四天,風波愈滾愈大。「這起事件嚴格來說就是霸凌」,高市府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這種累及無辜的事件,有如中古世紀的獵巫行為,極不可取。潘炤穎表示,案六十七返台時被列為健康自主管理對象,可戴口罩外出,他因鼻竇炎赴診所領藥,在診所門口即因旅遊史擋下,根本沒進入診所。結果網路流言四竄,導致診所護理師小孩被其他家長連署不得到學校,診所礙於壓力被迫休診。對小朋友受教權被侵犯,潘炤穎建議透過教育體系尋求協助,受波及的診所則擬依中央頒布的紓困條例,給予協助。高雄市診所協會針對這起群體霸凌事件表達嚴重抗議,護師工會也發布聲明譴責。護師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這種霸凌風氣實不可長,對自私要求醫護人員小孩不能上學的家長,應查有無違法,她強調,不能再以包容,縱容社會上歧視霸凌的行為滋長。石崇良認為,多數的台灣人應該都對醫護人員非常尊敬,歧視和霸凌應僅是少數人的不智行為。全民防疫,醫護人員站在疫情最前線,希望不要讓少數人打擊醫護團隊的士氣,影響醫護人員的心情。如果真的有人對醫護人員歧視而出見恐嚇等行為,石崇良表示,根據醫療法第一○六條第三項規定,對於醫事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其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卅萬元以下罰金。
-
2020-03-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健身女也染疫 忍痛拍片勸世「像肺部有玻璃!拜託不要冒險」
新冠肺炎 (COVID-19)衝擊,已經造成全球26萬人確診、破萬人死亡,一名愛健身的英國女子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住進醫院,從一開始住進加護病房插管輸氧,到現在脫險但仍感到呼吸困難,她忍痛拍片想要呼籲大家重視疫情「感覺就像肺部有玻璃一樣,不要冒任何風險,看看我就知道了」。綜合外媒報導,39歲的英國女子蘭斯頓(Tara Jane Langston)曾和丈夫及兩個女兒到波蘭旅遊,回來後她感到身體不適,先是被診斷出普通肺炎,於是她接受了抗生素治療,服用了多種止痛劑,但一周下來下來病情未見好轉,後來13日送醫後15日確診新冠肺炎。蘭斯頓住進醫院加護病房,持續插管輸氧治療。之後情況好轉後,她拍了一段影片傳給同事,她說「這很可怕,我不想再經歷這樣的事」,呼籲大家能認真看待新冠肺炎,得了這個病後,沒有氧氣導管就無法呼吸,只見影片中的蘭斯頓強忍疼痛、呼吸急促,模樣讓人相當心疼。她也奉勸「如果還有人還在抽菸,請放下香菸,因為我告訴你,你需要能呼吸的肺,請不要冒這個險,我是認真的說,因為如果情況再糟下去,你也會在這裡」,她也表明並非只有老年人或有潛在病史的人才會處於危險之中,得這種病「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場戰鬥,就很像自己的肺部有玻璃一樣」。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3-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又不一定會中獎」她堅持去日本會男友 網友轟:台灣豬隊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擴大蔓延,指揮中心也全面擴大旅遊警示,防止疫情在台灣造成社區傳播。然而PTT上有網友發文表示護理師朋友的姊姊堅持要去已被列為三級警示區的日本,竟只為了找男友,令網友不禁直呼「台灣豬隊友」。指揮中心17日起就已宣布若有人明知故犯,執意要去旅遊警示三級地區,回國後將不得領補償,且要加徵必要檢測費用,染疫者甚至會公布姓名。而日本在19日起已與亞洲19個國家共同升級為旅遊警示三級地區,竟還有網友發文表示朋友的姊姊堅持20日要去日本找男友,並且表示姊姊原訂的班機,航空公司已經取消了,姊姊硬是重新買了別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要飛日本。兩人大吵一架,吵架過程中姊姊總是說會戴口罩、防護措施會做好,「又不一定會中獎」,無論原PO的護理師朋友如何勸都無法阻止姊姊前往日本,甚至還要求原PO朋友「親自送餐跟清運垃圾」,並表明「不論如何都要飛去日本,回國公布個資或網友撻伐都不怕」。此文一出,網友氣得大罵:「台灣豬隊友,不要回來了」、「應該跟他說確診住一個月要幾十萬才會怕」、「護理師本身工作就很累了,還要幫這種人擦屁股……」。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姊姊了解風險且願意承擔,不需網友置喙:「這其實無所謂吧……都願意保護自己+負擔(隔離、被公開)風險了,領不了補助,以現行制度確實也不會有傳播風險,剩下就是家人間的問題了。」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佛系防疫慘遭砲轟 醫揭秘:溫和增加是好事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許多人擔心國外佛系防疫的隱憂,而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則認為,佛系防疫其實是一種活系防疫,呼籲民眾別霸凌回國確診的國人,他也說溫和增加確診人數是件好事。英國日前提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防疫政策,讓國內一定數量的人口染病並對新冠肺炎免疫,以避免再傳染給其他未染疫的民眾,被許多人稱是「佛系防疫」。對此,醫師賴仁淙在臉書發文提到,很多民眾會擔心甚至妖魔化佛系防疫的政策,並認為「日本,德國,英國的頂級專家都瘋了嗎?」、「英國會因此死亡到幾十萬人嗎?」不過賴仁淙說,提出佛系防疫的專家並沒有瘋,其實那是一種活系防疫。 賴仁淙表示,新冠肺炎必定會流感化與社區化,若在冬季捲土重來就有可能再次爆發。因此,避免二度發作的最佳策略就是讓所有健康的人口都有輕微感染來獲得免疫力,並搭配煞車機制,若死亡人數短時間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加強隔離力度,而目前德國、日本和英國都在安全範圍,如果新冠肺炎年底再犯,傷害就能降低。賴仁淙解釋,活系防疫的重點是使爆發的峰值盡量扁平化,以爭取時間和免疫力,至於英國則會根據疫情調整封鎖程度,預估死亡人數是不會超過武漢的3000人。另外,近期許多返國國人確診遭民眾在網路上責罵,他也呼籲,「不要霸凌回國感染的國人,他們身上的抗體也許在年底會帶給我們保護作用,台灣能溫和的增加數字反而是件好事」。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不同的病毒,同樣的造成恐懼 林孟志:同理心看待醫護恐懼
「這場防疫戰爭可能會很久,大家要耐心,不能掉以輕心!」經歷過抗SARS任務,十七年後再上防疫第一線,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語重心長談疫情,疫情蔓延時刻,也是歷史給所有人特殊的學習時刻。二○○三年SARS疫情來得突然,幾家醫院相繼失守封院,當時林口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林孟志臨危受命,調任高雄長庚醫院支援,投入院區防疫與醫護人員訓練工作,同時協助感染SARS病患的救治和重建,歷經艱困的一役,十七年後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他再站上第一線。林孟志指,當年SARS,是近代世界前所未有的新興疫病,大家都不了解,醫界也無相關防疫經驗,除病人受危害,社會也受嚴重衝擊。二○○三年三月先是幾個零星個案,四月底起疫情火速蔓延,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台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如骨牌倒地般失控,雖然五月間即趨穩定,短短一個月時間造成的心理恐懼、經濟及社區安危的威脅,在在考驗人性。當年SARS 抗疫人員刻骨銘心當時他調派高雄長庚,面對病患和幾位染疫醫護人員的生死存亡,大家全力救治,仍無法阻擋年輕生命的消逝,「昨天還一起並肩作戰,今天他被插管」,無奈與不捨交織,衝擊每位第一線醫護。林孟志表示,那時著眼於大局,原本考量將所有病患集中區域救治,但幾位病患狀況特殊,移床恐有生命疑慮,怎麼能捨?如何做最佳抉擇?這些人性的掙扎,都讓第一線抗疫人員刻骨銘心。SARS之後,台灣制訂很多公衛政策,例如疾管署的「傳染病防治網」開始設立指揮官等,相關經歷讓大家在這次面對新冠肺炎,能執行得井然有序。新冠肺炎蔓延更廣 只能謹慎面對SARS與新冠肺炎,兩種病毒的傳染致死率不一,無從比較,相同的是均造成人類恐懼、生活不便及經濟衝擊。新冠肺炎蔓延更廣,影響更多國家,感染與死亡人數比起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後續是否還有第二波疫情,無從預測,大家只能做好自我健康防護,謹慎面對。疫情當前 同理心看待醫護的恐懼正因曾遭遇過SARS病毒,林孟志這次在抗疫前線,更能以同理心看待其他醫護同仁。他認為,現在的年輕醫護不曾碰過SARS,面對新冠肺炎的恐懼與不安,是可理解的,這是人性。考量有些人無法面對這麼大的災難,此時不應動輒責難,而應視個人狀況,心理素質的差異,再編派適當的任務。林孟志預測這場防疫戰爭將會很久,考驗人性,也考驗耐力,容不得掉以輕心。或許大家應從這小小病毒,重建自我防護、就醫看診習慣、陪探病文化等,才能打贏這一仗。
-
2020-03-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瞞武漢旅遊史…上海男害55人被隔離 判15個月
一名男子因隱瞞武漢旅行史,致55人隔離,16日被上海法院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判處一年三個月,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首例妨害傳染病防治案。澎湃新聞報導,上海金山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李某1月23日時已在武漢市居住三日,知道即將封城的消息後回滬。回滬後,被告人為防止傳染家人,隱瞞武漢旅行史,自己居住在松江區某酒店,其間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場所。李某出現疑似症狀後,到醫院就診,不僅隱瞞武漢旅行史,還密切接觸多人。檢方指出,被告有三類行為違反防疫措施,包括簽署承諾書後多次外出,多次在就診時隱瞞湖北旅行史。也因隱瞞旅行史,醫院沒有採取防護措施和審慎的診療方案,最終造成55名醫護人員和就診患者被隔離。檢方指出,李某為了一己之便,罔顧公共安全,為社會防疫帶來巨大隱患,違反傳染病防疫法規定,涉嫌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辯護律師表示,李某去醫院時全程佩戴口罩、去超市藥店是解決生活必需品需求,並沒有蹓躂閒逛。最終,上海金山法院認為,被告行為已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法院宣判時,李某也當庭表示後悔,並願意於有需要時捐獻血漿助人。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門16日聯合發布新規指出,若出現拒絕健康申報、衛生檢疫等六類「妨害國境衛生檢疫」行為,可被定罪處罰。當中列明六類妨害檢疫行為,一、拒絕健康申報、體溫監測、衛生檢疫;二、不如實填報健康申明卡等方式隱瞞疫情,塗改檢疫單、證等方式偽造情節等;三、將可能造成傳染的血液、組織等物品,未經審批攜帶入境;四、交通工具上發現染疫獲疑似染疫者,交通工具負責人拒絕檢疫;五、來自疫區交通工具上出現不明原因死亡,交通工具負責人故意隱瞞;六、其他拒絕執行海關提出的檢疫措施。「意見」寫道,要求各地公檢法機關和海關在辦理妨害國境衛生檢疫案件時,應當準確理解和嚴格適用刑法、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依法懲治相關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