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時差
共找到
88
筆 文章
-
-
2022-05-29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歲數從來不是重要的事,身體軀殼會老去,但心和靈魂永遠不會。」陳維滄董事長雖然這麼說,但他的外表怎麼看也不像84歲的人,聊天中,他不時從椅子上跳起來,半跑過偌大的辦公室,找出一份又一份的資料給我參考。當我讚嘆他的靈活與敏捷時,他又跳起來,然後彎身前屈、雙手觸及腳趾,原來他從年輕至今仍保持每天一大早起床花一小時慢跑或游泳。前幾年到國外報名參加太空旅行,醫師做了詳細身體檢查後,認為他的體能或心肺功能都只有四十多歲。這些年活躍老化的議題很夯,但是他早在三十多年前,也就是五十歲那年就退休,成立基金會從事公益活動,雖然六十歲才第一次登高山,但是隨後的壯遊冒險,讓人佩服。七十歲後開始遠征地球極境,六訪北極,五探南極,七次到中極(西藏),酷熱的赤道與大漠,絲路行腳,深入南美洲雨林蠻荒,馳騁非洲大地……更令人佩服的是,每次冒險,他一個人背著沉重的相機與腳架,為大家拍出絕美的相片。大家都稱他是極地攝影家,我卻覺得他更像是以大自然為道場的修行者。這些地方稱為極境,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要嘛冷得無法想像,要嘛又乾又熱,不然就是高到無法呼吸,對任何生物而言,都是非常惡劣艱困的環境。一般人若不是工作所需,為了興趣或炫耀去一次就夠了,可是為什麼他卻在七、八十歲時,一次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和肉體的困頓接受挑戰?我相信這些動力一定是來自生命裡更深沉的呼喚。這種熱情絕不是那種「我來、我見、我征服」的炫耀,而是當我們能一次又一次把自己逼迫到最極端的絕境下,才能彰顯出生命的深刻與意義,甚至尋得精神與肉體上的重生與復甦。「極地旅行的確辛苦,我利用旅程的艱辛與經歷,探索自己的內在,藉此不斷重生,而且極境的孤寂,就像是閉關,思考許多人生課題。」年輕時差一點出家,後來雖然在商場發光發熱,但是內心一直有著宗教情懷,因此陳維滄董事長自稱為行者,除了是旅行的人,更是個修行者,同時也表明,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強調一切夢想都要實行才能成功。「行走在大自然裡,常常會覺得人是如此渺小,但是身而為人,卻又是這麼可貴,我常問自己能為這片美好的大地做些什麼?」坐在川流文教基金會辦公室看著陳董事長出版的二十多本書,每本書或每幅作品,都是他為了保護大自然所採取的行動。翻閱今年初出版的《鶴采》攝影集,是他近二十年天涯追鶴的成果。鶴是吉祥、長壽的象徵,既靈性又高雅,多數的鶴是一夫一妻制,不管在漫天飛雪中起舞,或冰天雪地裡對天鳴唱,深遠的意境令人感動,更啟迪人心。疫情期間,無法出國旅行,陳董事長還是很忙,行程從早排到晚,還要抽空檔整理作品。以前以為他是個傑出的攝影家,但是仔細看著剛出版的《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才發現他的文筆也真好,這本書引領我們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裡的真善美,也帶給我們更多的同情與理解。「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就會忘了年紀,老後生活,就是把每天當做最後一天,用力過。」滿懷赤子般的好奇心,熱情洋溢地探索奧妙的世界,這位不老的探險家是退休長者最好的典範。
-
2022-05-28 新聞.健康知識+
啟動好眠3原則:生理時鐘、睡眠能量、警醒程度,調整好三大系統睡出健康!
為什麼人需要睡覺?睡眠有5項重要的功能:讓大腦和身體休息、整理並固定記憶、調整體內荷爾蒙的平衡、提升免疫力、去除腦內廢物。由此可見,充足的睡眠讓大腦和身體得以整理、修復、更新,就像住家需要定期清潔打掃,才能維持居住品質。依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研究,26到64歲的成年人,原則上1天睡7至9小時便足夠,65歲以上的人,則要睡7至8小時才夠。當然每個人狀況不同,會略有差異,因此上述睡眠時間加減1小時到2小時內,也都在正常範圍。然而2017年的國人睡眠普查結果顯示,我們並不是睡得很夠。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平日平均睡眠時間低於6.85小時,假日平均睡眠時間低於7.53小時。在60歲之後,平均睡眠時間明顯減少,平日只睡6.56小時、假日睡6.78小時;70歲以上的族群睡得更少,平日只睡6.23小時、假日睡6.37小時,皆低於7小時。女性、高齡 失眠率較高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受慢性失眠所苦,其中女性失眠比率高於男性,高齡者的失眠比率也明顯增加。失眠帶來的問題,包括憂鬱、焦慮、認知退化、心血管疾病和跌倒風險增加,失眠者的睡眠障礙往往在於「難以進入熟睡期和深睡期」。光線左右生理時鐘是什麼影響我們的睡眠?有三大系統:生理時鐘、睡眠能量和警醒程度。人的生理時鐘是跟著大自然的節律在走的,因此就外在因素來說,我們所處空間的光線、環境(想想出國帶來的時差)、生活作息(例如用餐時間)皆會影響生理時鐘運作。以光線為例,當光線進入眼睛刺激視叉上核(視神經交叉處上方的一對神經核,負責協調脊椎動物的代謝及掌管生理時鐘),視叉上核便會通知松果體停止分泌褪黑激素(一種促進人睡眠的荷爾蒙),好讓人清醒。累積足夠睡眠能量睡眠能量以白話來說,就是「夠累才會想睡」。我們必須透過勞動、工作,累積足夠的睡眠能量(或者睡眠債),才能啟動睡眠。長者可能因為退休,少了必要勞動、社交活動也降低,再加上體能下降而越來越少動身體,很難累積睡眠能量。有些長者白天坐沙發邊看電視邊打盹,零零碎碎也睡了不少,晚上就更沒有睡覺的動機了。亢奮害怕都會影響還記得小時候遠足前一晚興奮到睡不著嗎?當人躺在床上,卻處於情緒高漲、過度亢奮、焦慮、緊張、生氣、害怕、悲傷的狀態,大腦的睡眠中心就會接收到清醒激素(例如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以為現在不是該睡覺的時間。另外,一些較具刺激性的飲食也會影響警醒系統,例如茶、咖啡、可樂、能量飲等含咖啡因的飲料,酒精、尼古丁,還有各種辛辣食物,如洋蔥、辣椒、薑、蒜,都可能讓我們過度警醒。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也會有助於入眠。舒適的睡眠情境包括:夠昏暗(避免光線刺激)、室溫介於攝氏25至26度、減少噪音、避免飲食。試著控制臥室的光線,入睡時不要有光照,但早晨讓陽光進入室內,喚醒你的生理時鐘。晚上失眠怎麼辦?增白天活動量 聽聽舒眠音樂前面提到光線左右著生理時鐘,所以上夜班的人,早上回家時可以戴太陽眼鏡,避免陽光讓你失去睡意。若喜歡在昏暗環境工作,請試著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工作,讓大腦清楚知道工作和睡眠環境的差異。凌晨甚至清晨入睡的人,早上起床時照照陽光,傍晚則要避光,調節生理時鐘;但天還沒亮就清醒的人則反過來,早上要戴太陽眼鏡避免光線,傍晚則要出門照光。如果發現是警醒程度導致難以入眠,例如睡前頭腦反而活躍起來、思緒有如跑馬燈停不下來,你可以試試透過舒眠音樂、精油香氛和放鬆練習,讓大腦休息。假如身體緊繃、卡卡,怎麼躺都不舒服,建議可以利用抱枕或靠枕來支撐身體,調整成輕鬆的躺姿;如果平躺時腰背會拱起,無法被床墊支撐,就可以在膝蓋下墊一個枕頭,降低腰部高度、減輕下背負擔。另外,平常吃一些助眠的食物、從少量開始服用褪黑激素、透過中醫調整體質、找身心科或心理諮商進行認知行為療法,都是你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嘗試改善睡眠的方法。如果你發現晚上睡不著是因為白天累積的睡眠能量不足,請增加你的「一日身體活動量」吧!助眠食物看這裡●油脂堅果種子類:核桃、杏仁、亞麻仁油●低脂乳品類:牛奶●豆魚肉蛋類:雞肉、豆類●全穀根莖類:馬鈴薯、山藥、燕麥、全麥、糙米●蔬菜類:高麗菜、海帶、南瓜、蕈菇類●水果類:香蕉、番茄、桑椹、龍眼(本文摘自《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聯合報出版)
-
2022-05-0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白天午睡時間別太久!醫:超過一小時 睡醒會更累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女性荷爾蒙保護,較少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更年期後因男女內分泌狀況類似,偶爾會有睡覺常做惡夢、隔天起床覺得肩頸痠痛、口乾舌燥等狀況,如果有以上狀況,也影響生活品質,建議到醫院檢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媽媽的睡眠習慣好嗎?是否白天睡太多影響晚上睡眠?許多年長者覺得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不濟,為了補眠睡太多,又導致晚上睡不好,形成惡性循環。人的睡眠有規律性,建議午睡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如果午睡達到1小時,可能已進入熟睡期,這時突然打斷睡眠反而讓精神變差。如果想補睡眠債,晚上提早睡覺即可。另外,睡前在床上滑手機、看電視、睡前運動等等,都會造成精神亢奮,晚餐後應避免大量使用腦力的工作。建議媽媽傍晚5、6點運動,約過4小時就會有睡意。而如果已經有很好的睡眠習慣,在床上躺超過30分鐘卻還是睡不著,就建議不要再躺了,可起來動一動,簡單做做伸展,或是喝點溫開水、牛奶等能讓人感覺舒服、放鬆的活動,再上床睡。媽媽常說睡醒肩頸痠痛、口乾舌燥,可能是什麼原因?男性較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在更年期後的女性也比較容易發生。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是因為呼吸道、脖子、咽喉較狹窄,睡著時出現打呼情況,當嚴重呼吸道阻塞造成缺氧,患者可能半夜突然驚醒、嗆到、常常做惡夢。另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缺氧時不會醒來,但因為用力呼吸,隔天起床出現肩頸痠痛、口乾舌燥、很累等情況。缺氧易造成交感神經異常、內分泌異常,長期容易發生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還可能導致憂鬱、情緒低落等症狀,當嚴重到影響日常作息,建議立即就醫檢查。女性因荷爾蒙保護,皮膚、器官較有彈性、不易鬆垮,更年期前較少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但如果有肥胖問題,BMI大於30,或是身體構造異常,如下巴較窄小、脖子較肥厚、或是鼻塞、過敏等情形,也比較容易發生。懷孕的媽媽常說睡不好,卻找不出原因?孕婦懷孕期間全身血流量增加,鼻黏膜、喉嚨容易腫脹,而當水腫平躺時,四肢的水回流到胸腔、脖子,也易造成呼吸道腫脹與阻塞。另因內分泌變化,孕婦容易喘、呼吸較用力,如果本來就有睡眠障礙,懷孕期間可能導致鼻咽阻塞情形惡化。國外有臨床試驗指出,年齡越大、BMI越高的孕婦,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性增加。孕婦或家人可能認為孕期本來就容易睡不好而不以為意,但如對日常生活有明顯影響,建議就醫檢查。目前義大醫院睡眠中心提供健保給付睡眠檢查及自費居家型檢測儀器。健保給付睡眠檢查主要評估睡眠深淺、呼吸道阻塞、血氧、心跳等項目。至於不習慣在醫院睡覺,或因疫情不敢到醫院的民眾,義大體系今年3月起推出自費居家睡眠檢查,檢查項目雖然相對較少,但準確率約八成五,對高風險病人來說很方便。對熟齡媽媽來說,睡幾小時比較剛好?一般建議每天睡眠時間約7小時,但根據每人狀況而有不同。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對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晚睡晚起的人來說,一旦需配合早睡早起的作息,就會較痛苦。而孕婦因懷孕期間睡眠品質較差,建議可比平常人再多睡1、2小時。有哪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與好習慣?●飲食方面,睡前不要吃太飽,容易胃食道逆流。●睡前不要過度飲酒,飲酒只是讓精神較放鬆,但酒精恐打亂睡眠規律。●睡前不要喝太多水,水腫也可能影響睡眠。●安眠藥需照醫師建議使用,且不能與酒精併服。●褪黑激素主要給調節時差者使用,非安眠藥,對失眠者效果不好,因褪黑激素是調節內分泌激素,不建議孕婦使用。媽媽的睡眠環境是否舒適?營造好睡環境光線:睡眠環境最好保持室內全暗,如不敢在全暗環境中睡覺,建議將小夜燈放在眼睛感覺不到光線處。姿勢:建議左側睡,平躺時因舌頭自然下垂易阻塞喉嚨。而對孕婦來說,因右側器官較多,左側睡可讓胎兒有較大空間。溫度:環境溫度建議維持25至26度。聲音:睡眠環境一定要安靜,如果住家附近有鐵路、高架橋等不可抗因素,建議可開空氣清淨機、電風扇等,或運用YouTube的白噪音音樂,讓自己慢慢習慣、忽略環境噪音。諮詢/義大醫院呼吸治療室主任李和昇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自主應變」查指引、製作懶人包 指揮中心:樂觀其成
國內居家隔離已逼近8萬人,還有更多礙於行政時差,還沒收到通知的接觸者,只能按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開始「自主應變」。但就算懂上網搜尋,還是不容易搞懂自己該遵守哪些規定、哪幾天該做什麼,結果1922和衛生局電話被打爆,接線人員過勞。有民眾自行討論、轉傳長達四十幾頁的防疫懶人包,也有人羨慕美國疾控中心網站有引導式介面,助人快速歸納自身狀況應遵守的規定,連各種期滿日期都直接幫你換算好。「要自主應變還要能找到正確指引在哪,應該舉辦『自主應變查指引大賽』。」民眾黃先生自嘲說,查指引大賽第一題:居家隔離隔離第幾天應該要快篩?怎樣可解除隔離?光這題就是一場網站大迷航。在疾管署網站點選「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找到「重要指引與教材」下「確診者/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欄目,就有五個不同的文件。無論是「確診個案注意事項」或「接觸者注意事項」,都找不到隔離第幾天應快篩、解除隔離條件的最新規定。改查「居家照護」欄目,點選標示為NEW的「確診個案與接觸者自主應變機制」,結果又回到「確診者/接觸者居家隔離相關指引」,簡直鬼打牆。重新回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主目錄,點選「最新政策資訊」,打開「0420起調整居隔居檢檢測措施」這份檔案,總算出現一張圖卡有正確答案,這張圖卡在疾管署的官方LINE帳號「疾管家」也曾發布過。黃先生說,查指引大賽的答題範圍,還得包括疾管家的圖卡、指揮官口頭回答、疾管署新聞稿,才能找得到答案,因為很多規定圖卡寫得比文件還清楚,但很多圖卡只有疾管家才有,網站沒有。民眾吳小姐表示,美國CDC網站引導民眾依序點選自己的狀態,例如是快篩陽性或接觸者、過去是否確診過、疫苗接種幾劑、最後接觸確診者的日期;如果不清楚各題選項的定義,每一題都附有詳細說明可點選。都選完之後,網站就會根據當局規定,自動歸納該民眾應遵守的規定,包括隔離到哪個日期、自主管理期到哪個日期,都自動換算出來。吳小姐表示,防疫規定日趨複雜,更需要有政府官網自動幫民眾把規定去蕪存菁、歸納結論;直接幫忙換算日期也很必要,因為光是哪天該算第一天,民眾就很容易算錯了。如果疾管署網站也有類似的功能,民眾可以更安心自主應變,也能減輕1922或衛生局接電話的負擔。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網路上流傳的類似懶人包,很多都是熱心民眾或衛生局製作出來的。上述所提的資訊系統,如有熱心的民眾想一起合作開發類似網站,會樂觀其成。
-
2022-03-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應慢半拍是腦霧嗎?出現4症狀要當心,透過5件事可幫助清除腦霧
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在台蔓延,而國外罹患Omicron,已經病癒者,發現身體雖然已恢復健康,但大腦部分似乎遭受到損傷,尤其在記憶力這部分,常容易忘記重要事情。到底什麼是腦霧?又有哪些症狀?又該如何解除?且看記者整理報導。什麼是腦霧(Brain fog)?腦霧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偶發的認知功能障礙。就像是感冒出現腦重頭昏沉,可能無法專心思考。或是調整時差,思緒會變遲鈍。或者服用一種抗組胺藥,思緒模糊了幾個小時。腦霧4症狀-專注力渙散、記憶力下降、遲鈍、倦怠1.失神:專注力散渙,平時熟練的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常常忽略事情的細節。2.健忘:記憶力下降,常忘記或很難想起重要的事。3.遲鈍:思考理解力退化,無法精準表達想法,難以理解基本概念,思緒緩慢,做決定時會有困難。4.倦怠:身心昏沉疲勞,感覺怎都睡不飽,對日常生活總是興致缺缺,而且身體也會不舒服,像是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耳鳴、腦鳴、頭脹。COVID-19影響大腦也影響身體其他器官COVID-19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大腦。像是腦炎、中風和大腦缺氧。除了對大腦的直接影響外,COVID-19還可能對其他器官系統產生長期影響,其中包括肺、心臟、腎臟或其他器官已造成的永久性損傷。也會出現疲勞、身體疼痛、無法運動、頭痛和睡眠困難等症狀。運動、飲食、睡眠、參加社交活動、嘗試新事物等可以幫助清除腦霧1.進行有氧運動:或許以前沒有運動習慣,但可以慢慢訓練,從一天幾次的兩到三分鐘。雖然沒有明確的運動時間來改善大腦健康,建議每週運動5天,每天運動30分鐘。2.地中海飲食:飲食中攝取,像是橄欖油、水果和蔬菜、堅果和豆類以及全穀類,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思維和記憶力及大腦健康。避免飲酒和抽菸。3.充足睡眠:睡眠可以協助大腦和身體清除毒素、自我修復。4.參加社交活動:社交活動不僅有益於我們的情緒,還有助於我們的思維和記憶。5.從事其他活動:包括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認知刺激的活動;聽音樂可以帶來陪伴感,讓自己覺得不孤單。失眠睡不好,影響心臟健康?!.......https://bit.ly/3KGAyev
-
2022-01-1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因親人患有遺傳性小腦萎縮症而成立病友協會,讓病友們認識這個疾病!
【編者按】這是我們第二次以「教我人生的病人」為主題,由三位不同專業的醫師(精神科、復建科、神經科)回憶過去所看過的病人如何拓寬了他們的人生經驗。希望由他們的分享,不只醫療團隊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醫者可以由病人端學到人生的新經驗,更希望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可以更了解醫師端的內心世界,透過醫病雙方的彼此了解而改善醫病關係。誠如我們第一次這系列刊出時所說的,我們期待這類文章可以繼續在我們的園地陸續刊出。我在台大醫院復健科擔任第三年住院醫師的時候(1983年),42歲的大表哥因為走路搖搖擺擺來到台大醫院就診,神經內科張揚全教授診斷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小腦萎縮症。當時只知舅舅和表哥兩人得病,母親和六個姊妹家人都沒有人有此疾病。我潛意識裡洗腦自己,會不會外婆只把疾病傳給兒子。張教授在中央走廊遇見我,常常開玩笑的要我走tendem gait(兩腳交錯走在一條直線上,一種平衡測試)給他看,我輕鬆的和他開玩笑,不覺得有壓力。現在回想起來,是輕率的醫師對上了天真的病人家屬。數年後,我聽母親說表哥交代他兒子:「我們身體跟人家不一樣,你不用出國留學,在國內念個碩士就好了。」那個時代,基因的篩檢技術還沒有發展出來。我覺得表哥太悲觀了,外甥仍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沒有得病啊!即使得到遺傳,通常三、四十歲才發病,趁年輕時深造,未來不是更有保障嗎?這位外甥後來在台灣念完博士,任教於某大學,不婚,已發病。我以寫鼓勵信給外甥的形式述說這個故事,投稿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刊物上,被記者陳于嫣小姐轉載在聯合報上。隔日有位朱穗萍小姐打電話到我辦公室,提到她母親因為行動不便臥床數年後自殺往生,她是長姊,下面六個弟弟妹妹中已經有三人得到相同的症狀。她發現我在報紙上的描述與她家的情況很像,以為我是這方面的專家,想請教我這個病有沒有治療的方法。我告訴她這種遺傳性小腦萎縮症是基因異常造成神經細胞提早老化死亡,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這個病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癒,但既然是一種神經提早老化的疾病,復健治療提供適當的運動,可以預防老化。多半的病人因為罹病而運動不足,所以從事規律運動,身體功能會稍有改善,持之以恆運動的話,可以讓疾病惡化的慢。朱小姐聽了很失望,後來沒見到她帶弟弟妹妹來我們醫院復健。那個時代,我們復健醫院裡面從沒見過小腦萎縮症病人。2001年我母親64歲,早過了發病年齡,因無法兩腳併攏站立經基因檢測確診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有如晴天霹靂。我本以為我們家逃過一劫,瞬間從雲端跌落,先生一夜白了頭。我在苦苦煎熬之後,決定作基因檢測,在等待檢查報告的時日,意料之外,我接到了朱大姊的電話。她說她十年前跟我通過電話,我當時有舉例脊髓損傷病友協會對病人和家屬有很大的幫助,建議她可以成立小腦萎縮的病友協會。十年前她把我說的事情寫在紙條上,紙條一直還在。過了十年,她的六位弟弟妹妹全部發病,有兩位已經過世。她和弟弟妹妹、妹夫以及一些病友及家屬在北榮神經內科宋秉文醫師的鼓勵及幫助下已經完成協會的籌備。也訂好第一次會員大會的日期,邀請我擔任顧問醫師,並在開幕式致詞。我聽了大吃一驚,回說:「我有這麼殘忍嗎?你把妹妹接到家裡照顧,還要照應其他弟弟妹妹,這麼辛苦,我竟然建議你成立病友協會?」老實說,我沒有印象我說過。不過,十年前我們在電話中聊了很久是真的,可能有談到吧!大會成立的那天,我的檢查報告已經出來,很幸運的是陰性。在會場我見到擔任理事的表姊(陰性),很久未見面的表妹(已發病)、大表哥的兒子(陽性)、女兒(已發病)、二表嫂攙扶著十二歲就發病的女兒走的跌跌撞撞,我心中百感交集,致詞時差點哽咽。朱大姊擔任創會理事長,她的弟弟妹妹及家屬多人參加。我以顧問的身分致詞,強調小腦萎縮症不是「不治之症」,積極的復健可以延緩疾病的惡化,縮短重度失能臥床的時間,隨著病情惡化,有很多復健輔具可以幫忙。朱大姊和我都是小腦萎縮症的倖存者(未得病者),我們帶著使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企鵝家族服務。我的親屬在協會當志工,也得到協會的助益。協會舉辦各種活動,讓病友們認識這個疾病,有各種活動如擊鼓、輪椅太極拳、郊遊,促進病友們的身心健康。還有心理諮商、家庭訪視等服務。如今協會成立已二十年,曾經致力於將小腦萎縮症列入病人自主法的適用對象,正在籌劃成立收容疾病後期病友的養護中心。我當年服務的復健醫院開啟了小腦萎縮症復健的新頁。協會成立之前病友多半只能蝸居在家,不知道復健有幫助,甚至不知道家族遺傳的是什麼疾病。所以全台灣的復健科大概都沒有照顧這種病人的經驗。由於我和協會的呼籲,有不少外縣市的病友來到復健醫院住院復健,對病人確實有幫助。復健醫院的團隊對此疾病的復健經驗因此特別豐富,我們經常去協會演講,也幫忙製作了衛教手冊。目前應該有越來越多的復健醫療單位了解這個疾病,可以讓病人就近接受門診的復健。我母親罹病後在家復健,持之以恆每日運動兩小時以上(包括瑜珈、走路、體操),身心維持在很好的狀態18年,只有往生前一年過的比較辛苦。事實證明神經系統退化性的疾病,適當的運動可以延緩病情的惡化,提升生活的品質。回想起來,很慶幸自己當初寫了那篇文章,也很高興復健科的訓練讓我養成和病人或家屬可以花長時間深談的習慣,因此牽出了這個緣份。一份小小的愛和關懷,不斷的循環,促成了永續的大愛。這中間最關鍵的人物是朱穗萍女士,她身為長姊,父母早逝,長姊如母,照顧六位罹病的弟弟妹妹及家屬,有如蠟燭兩頭燒。有願就有力,竟還能付出心力在協會事務上,照顧更廣大的病友,堪稱人間菩薩,以此文表達我對她無盡的謝意和敬意。
-
2022-01-02 養生.運動健身
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又無法休息?哈佛教授教簡單做對一事緩解失眠
▌對睡眠感到緊張如果說世上有什麼地方最適合研究睡太少的影響,那個地方一定是大學。現在的學生似乎跟我在他們這年齡時一樣睡得不夠。去年有一位十分認真的大學部學生考試考壞了,到辦公室找我。我們討論這件事時,她對教材的理解程度讓我印象深刻,顯然真的是因為睡眠不足她才表現失常。她承認她通常只睡四小時,考前一晚也不例外。我問她為什麼睡這麼少時,感覺像聽到與她相同年紀的自己在講話。她通常凌晨兩、三點上床睡覺,很難入睡,覺得還沒休息夠又早早醒來。白天她沒辦法不在課堂上打瞌睡,靠咖啡因在圖書館看了很久的書之後,到晚上又沒辦法入睡。大學生是一種特別的人類。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大學生初嘗長大的滋味,但還沒有擔起大人的責任。我許多睡眠不足的學生離開象牙塔之後別無選擇,只能安定下來、多睡一點,但有些人會繼續睡眠不足。依據某些研究結果,美國大約有10 %的成人罹患可診斷的失眠症(也就是經常需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或整晚都無法入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覺得自己睡不夠。在其他地區,失眠的普及率也相仿。可以想見,許多失眠者,亦即大約5%的美國人,求助於安眠藥。為什麼這麼多人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又無法休息?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探究在腦中交互作用、掌控清醒和睡眠的兩個重要生物過程。這兩個過程正常運作時,我們會在早上精神奕奕地醒來,整天大部分時間愉悅地清醒著,晚上則緩緩入睡。這兩個過程如果混亂,我們就會在課堂上或會議中不禮貌地睡著,晚上卻痛苦地難以入睡,早上又醒得太早,或是帶著恐怖的頭痛輾轉難眠。第一個系統是週期接近二十四小時的晝夜循環,由腦部下視丘(hypothalamus)中一群特殊細胞負責調節(這團細胞有個讓人昏昏欲睡的名字,叫做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這些細胞早上會通知腎臟上的腺體製造皮質醇,藉以叫醒我們。皮質醇是刺激人體消耗能量的主要荷爾蒙。夜幕降臨時,下視丘會呼叫同樣位於腦中的松果體製造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是「吸血鬼荷爾蒙」,有助於睡眠。晝夜系統像時鐘一樣每天依據光線亮度和其他經驗調整。有時差經驗的人都知道,晝夜節律可以藉由光線和其他環境線索慢慢調整(每天大約一小時)。如果人體完全依賴晝夜節律來調節睡眠,將會造成問題。想像一下如果連續幾天睡眠不足又沒辦法睡晚一點,或是即使睡了很多也沒辦法晚睡,會有多糟糕呢?所以,還有另一個與活動量關係密切的系統也能調節我們的睡眠和清醒狀態。這個自動調節系統的功能類似沙漏,計算我們已經清醒了多少時間,好慢慢累積壓力,促使我們睡覺。我們醒得越久,睡眠壓力就會越來越大。這個壓力來自腦部消耗能量後產生的腺苷酸等分子逐漸增多。接著我們藉由睡眠讓沙漏重新開始計時,主要是透過非快速動眼睡眠。整體說來,這個自動調節系統可協助平衡我們清醒和睡眠的時間,如果我們醒得太久,這個系統可抑制晝夜系統,協助我們回復減少的睡眠時間。在正常環境中,晝夜和自動調節系統攜手合作,維持固定的睡眠與清醒循環。但生命不可能永遠固定。如果房子失火、一群飢餓的土狼從動物園跑進社區,或是岳母突然說要搬過來一起住,那該怎麼辦?這些攸關性命的危機會啟動體內的戰或逃(fight and flight)系統,觸發過度激發(hyperarousal)狀態。一瞬間,身體會釋放出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大量荷爾蒙、加快心率、讓大量糖進入血液、暫停消化系統,同時提高警覺程度。這些荷爾蒙顯然還會抑制允許睡眠的過程,這是維持持續警戒的重要適應行為。今晚要應對緊急狀況,所以我們不會睡著。如果一切順利,火災撲滅了、土狼抓回去了,岳母也走了,我們就會回歸平衡,第二天晚上我們會睡得特別香甜,以便償還睡眠債務。戰或逃反應(也就是交感神經系統)對睡眠的影響,可以解釋運動對睡眠的影響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有何重要。我們如果在睡前全速跑一公里或舉起重物,往往很難入睡,因為激烈的身體活動會開啟這個系統,造成激發狀態。相反地,白天做些適當的身體活動,例如踢一場足球、一兩個小時的園藝工作或長距離散步,都有助於睡眠。這些活動可以提高睡眠壓力,同時刺激身體以更深層的休息與消化(rest and digest)反應(也就是副交感神經系統)來抵消起初的戰與逃反應。除了其他效用,運動後恢復可逐漸降低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基本值、降低體溫,甚至有助於調整晝夜節律。雖然身體活動無法預防或治療所有睡眠問題,但有多項研究證明適當的運動通常有助於睡眠(但不要在睡前),規律運動的效果更好。一項涵括兩千六百名各年齡層美國人,並排除體重、年齡、健康狀況、吸菸和憂鬱症等因素影響的研究發現,每週規律進行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度或激烈活動的人,不僅睡眠品質改善65 %,白天也比較不容易昏昏欲睡。因此,睡眠充足可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和修復,有助於增加活動量和改善運動表現。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青少年,受傷率是睡八小時以上的青少年的兩倍。最後,身體經常缺乏活動的成人比較容易有失眠困擾。 失眠不是緊急狀況造成的一、兩晚上睡不好,而是長期狀況。它經常會引發惡性循環,所以格外令人難受。如果通勤時間過長、社會衝突或過度困難的家庭作業造成的潛在慢性壓力,使得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異常升高,我們就會在晚上該睡覺時變得過度清醒,或是在一、兩次非快速動眼和快速動眼睡眠循環後醒來。我們陷入慢性睡眠不足時會製造更多皮質醇,尤其是在晚上。皮質醇讓我們睡不著,使問題持續下去,失眠更加嚴重。 糟糕的是,導致皮質醇升高和睡眠不足的壓力,還會抑制免疫系統和指揮身體儲存更多器官脂肪,緩緩危害健康。缺乏睡眠也會改變調節胃口的荷爾蒙,使飢餓素(ghrelin)增加,讓我們感到飢餓,同時抑制降低食欲的荷爾蒙瘦體素(leptin),進而造成傷害。我睡不夠時會吃比較多零食, 許許多多睡眠不足的大學生半夜找東西吃時,學校旁邊就有便利商店可以方便地買到各種點心和高熱量零食。更糟的是,慢性睡眠不足導致慢性發炎,妨礙夜間正常製造生長激素。總而言之,睡眠不足助長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相關病症,此外睡眠不足本身也和癌症有關。接著更慘的是,體重過重的人入睡後呼吸困難的風險較高(睡眠呼吸中止),因此更容易睡不好。狩獵採集者固定活動量大且沒有律師,所以應該比大多數工業化人類更不容易失眠,但他們當然也有壓力,偶爾也會睡不著。倘若確實如此,他們幾乎篤定不會掉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代陷阱中。最常見的治標型現代睡眠治療法是用酒精自我治療;然而酒精起初讓人昏昏欲睡,但後來會擾亂維持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更可怕的是,我們已成為睡眠工業集團的犧牲品。對睡眠感到焦慮的民眾受到慫恿,花大錢購買高科技床墊、聲音製造機、抗噪耳機、遮光窗簾、防止枕邊人打呼的裝置、眼罩以及各種高效能寢具。這些大致上無害的產品,一定會讓睡在火堆邊地上的祖先覺得好笑,但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安眠藥的濫用問題。安眠藥是規模相當龐大的產業,很容易吃成習慣。除去成藥不計,美國的安眠藥處方從一九九八年至今已增加三倍以上。 安眠藥雖然相當普遍,但其實很危險。依據一項涵括三萬多人觀察研究指出,經常服用安眠藥的美國成人,其後兩年半的死亡風險增加將近五倍。其他許多研究也指出,安眠藥與憂鬱症、癌症、呼吸問題、錯亂、夢遊和其他危險密切相關。如果這些警告不夠可怕,還有幾項研究指出安眠藥的效用大多是安慰劑效果。失眠者和健康對照組服用常見助眠藥物(例如讚您眠〔Sonata〕和順眠〔Lunesta〕)的平均睡眠時間,與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相同(大約六小時二十分),入睡時間只減少十四分鐘,不過有些人表示第二天有記憶喪失現象。席格爾表示:「二十年內,大眾對安眠藥時代的看法將與現在我們對接受吸菸的看法一樣。」 ▌對睡眠感到焦慮做總結之前,我們再回到我在這一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如果人類受演化影響而會盡量休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不愛睡覺?我無意忽視許多人因睡眠不足而危害自己健康和他人性命(尤其是開車時),但有些危言聳聽者不考慮演化和人類學對睡眠的觀點,經常誤解大眾的睡眠行為不正常,這種行徑跟我們妖魔化久坐沒什麼不同。製造大眾對睡眠的恐慌或許有利可圖,我們的社會也比較容易批判與身體活動和缺乏活動有關的行為。我們認為坐著就是不好、睡眠就是好。事實上,這兩種休息方式都是正常但差異極大的行為,代價和效益都很複雜,受環境和當代文化規範影響極大。如果讀者對自己的睡眠健康感到懷疑,睡眠研究人員建議問自己這五個簡單的問題: .你滿意自己的睡眠嗎? .你是否整天保持清醒,不會打瞌睡? .你在凌晨兩點到四點間是否睡著? .你晚上清醒的時間是否少於三十分鐘? .你的睡眠時間是否介於六到八小時之間?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通常是或總是」,就表示你睡得很滿足,知道自己通常睡得很夠。如果不是,希望讀者們尋求解決的途徑是認知行為療法等研究完整、合理又有效的方法、嚴守規律作息等良好習慣,當然還有運動。需要一再重複的是,睡眠和活動兩者密不可分:我們的活動量越大,睡得就越好,因為身體活動可提高睡眠壓力、降低慢性壓力,進而緩解失眠。就這方面而言,身體活動和睡眠不是彼此眼紅的對手,而是合作夥伴。一個人好意地經常嘮叨我們多運動,但又不時催促我們多睡覺,其實或許並不矛盾。※ 本文摘自《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譯者:甘錫安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1-12-08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 醫師教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12種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
近年來,許多人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感情壓力過大,使得交感神經長期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導致「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失眠情況。失眠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適當睡眠與休息是人體最重要的修復機制,長期睡眠不足,將引起其他慢性或是精神疾病的導火線,所以失眠問題不能等閒視之,一旦發現有失眠、睡不好的症狀,就得積極解決。一般人都以為失眠是神經、壓力或是疾病造成的結果,而在眾多原因中,身體內的營養元素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現在營養補充品廣泛使用於醫療,分子矯正精神醫學(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遵循「菲佛定律」:「對於每一種對患者有益的藥物,都有一種天然物質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在營養學領域中,希望能夠透過食物和天然的營養素,針對在臨床醫師診斷過後,確認不需要藥物治療的亞健康族群,或者是需要額外補充缺乏營養的族群,像是長期喝酒、年長、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輔助藥物治療,進而減少藥物使用量,或是藥物使用時間長度。透過支持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可以提供合成睡眠激素的原料,來放鬆情緒、紓緩肌肉緊繃、改善神經修復、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支持內分泌正常抗壓調節能力,進而幫助縮短入睡時間、加深睡眠品質,改善早晨精神體力。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表明,充足的營養攝取對睡眠很重要,如果缺乏關鍵營養素,如胺基酸、鈣、鎂和維生素B群、抗氧化維生素、植化素等等,都會與睡眠問題有關。透過功能醫學檢測,可以評估每個人失眠的根本原因和缺乏的細胞營養素,才能夠針對個人情況,設計適合的飲食和營養補充計劃,真正達到改善體質和營養狀態的目標。【延伸閱讀: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營養充足就好睡,睡一個好覺!俗話說:「缺什麼,就補什麼。」某些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就需要從外界獲取,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一下哪些營養素,可以讓我們睡一個好覺!◆ 色胺酸色胺酸(Tryptophan)為二十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之一,同時也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因此須從食物中攝取,例如小米、牛奶、豆類等食物,就富含色胺酸,因此也被視為「天然安眠藥」,也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Serotonin)經常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百分之九十的血清素會在腸道黏膜中產生,刺激腸道運動,少量則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生成,與人的情緒、睡眠、壓力和食慾調節有關。血清素若充足,就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並且紓緩神經活動引發睡意,透過和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交互作用,增強情緒平衡,同時也有放鬆、助眠及抗憂鬱的作用,另外也能調節飽足感及痛覺。色胺酸能促使腦神經細胞分泌5– 羥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在維生素B6的催化下合成血清素,再經由甲基化和維生素D的調控,在夜間合成褪黑激素。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營養素都會參與,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鋅、鎂等等營養素,都是可以幫助色胺酸轉換為褪黑激素的輔酶。「睡前就喝一杯牛奶吧!」到了晚上,因為過度亢奮而不能入眠的人,這個時候可以喝下一杯溫牛奶,也有助於睡眠喔!◆ B群維生素B1、B2、B6一起作用,可以在大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B群是我們最常缺乏的維生素之一,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失眠。除此之外,維生素B6還能維持神經健康和情緒穩定,消除過度焦慮;維生素B3(菸鹼酸)可以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而維生素B12則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幫助睡眠。另外,葉酸是色胺酸轉為血清素過程中,甲基化反應的必要營養素。◆ 茶胺酸一提到茶,就會聯想到「咖啡因」,從而認為是提神的營養素。其實,茶胺酸是茶葉中特有的胺基酸,存在於紅茶、綠茶、抹茶中,可促進神經釋放多巴胺和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能助眠、減緩焦慮,被稱為是「放鬆胺基酸」。研究顯示,補充茶胺酸能增加大腦的α 波的活性,而α 波是促進放鬆的腦電波。在茶類中,以綠茶的茶胺酸含量最高。不過綠茶中也含有咖啡因,因此過量喝綠茶也可能干擾夜間的睡眠品質!若有睡眠困擾,或本身對於咖啡飲敏感者,建議傍晚過後勿喝綠茶或其他茶類,或者選擇含有茶胺酸的綠茶萃取營養補充品。◆ γ–氨基丁酸(γ–GABA)腦部自行產生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也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特別是在發酵食物中,能改善睡眠,調節自律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減緩緊張、減少壓力、提高表現力。此外還能促進生長荷爾蒙分泌、使骨骼肌肉的增強、提高免疫力,對高血壓有緩解作用。然而,飲食攝取的GABA,無法穿透過血腦障壁,所以如果需要外源性補充要選擇有特殊專利的GABA原料使用。◆ 聖約翰草聖約翰草,又叫「貫葉金絲桃」,在歐洲使用歷史悠久的草藥,主要用來調節情緒障礙,像是焦慮、憂鬱、更年期或季節性情緒失調,同時也能夠提高夜間褪黑激素,調整晝夜節律,改善睡眠。◆ γ–榖維素γ–穀維素主要存在胚芽、糙米的米糠中。研究發現,飲食攝取或是外源性補充可以提升副交感活性,改善睡眠品質、更年期的情緒不穩,以及幫助放鬆,適合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 西番蓮對抗失眠與頭痛效果極佳的「天然鎮定劑」,含有豐富的類黃酮與生物鹼,用於紓緩壓力、改善失眠、鎮定神經。研究指出,食用西番蓮萃取物能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理時鐘,並改善生理機能。◆ 洋甘菊有多篇研究證實,洋甘菊對於多種健康有益,從抗發炎到傷口癒合、預防糖尿病,以及對感冒、心血管都有益處。洋甘菊含有多樣的萜類及黃酮類物質,尤其是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與大腦中的特定受體結合,有助於抗焦慮、助眠。◆ 鎂鎂是天然的鎮靜劑,補充鎂能幫助穩定神經、放鬆肌肉,對於獲得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鎂能協助調節褪黑激素以及GABA受體,因而改善睡眠品質。發表於︽醫學科學研究期刊︾的一項雙盲臨床試驗發現,睡眠障礙、失眠的老年人連續八週補充五百毫克的鎂後,睡眠時數及效率、血液褪黑激素濃度、入睡時間等,都有明顯改善。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較低,建議挑選胺基酸螯合鎂,吸收率較高,也不易造成腹瀉。◆ 鈣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鈣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子,還是體內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也和肌肉放鬆、情緒穩定有關。就睡眠角度來看,鈣是幫助褪黑激素生成的重要元素。所以,補充足量的鈣質,有益於骨骼肌肉、精神情緒及睡眠健康。◆ 纈草作為一種溫和的鎮定藥物,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用於改善失眠、神經緊張,以及頭痛等症狀,它是歐美國家最常用的天然藥草助眠劑之一。纈草會增加體內的γ–氨基丁酸(GABA),當GABA含量提高時,可以幫助入睡,可與其他草藥,如啤酒花、聖約翰草、西番蓮及檸檬香蜂草搭配使用,有加乘效果。◆ 番紅花番紅花是全世界最貴且稀有的香料,七十萬朵花才能萃取出一公斤的番紅花萃取物。傳統上番紅花用於鎮靜、紓壓、改善睡眠,目前有多項實驗顯示,番紅花中的番紅花素及番紅花醛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此外,番紅花含有多種營養素,像是類胡蘿蔔素(包含番紅花酸、番紅花素、番紅花苦素、番紅花醛),以及鐵、鈣、鎂、鋅、銅、維生素B2及精胺酸等,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降低壓力荷爾蒙,及調節體內血清素活性。以上這些營養素的缺乏都可能造成失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壓力、旅行,或工作計劃、心理健康障礙等,不同的失眠需要不同的營養素幫忙。我們該如何按照生活步調的變化和自覺症狀,來選擇營養素呢?以下是幾個大方向,供各位讀者的參考:◆ 壓力型失眠擔憂會使大腦在夜間活動非常活躍,從而難以入睡,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還會導致腎上腺功能失衡,加重失眠的症狀,因此需要補充平衡腎上腺功能的營養素。此時,可藉由紅景天、南非醉茄、刺五加等營養素,幫忙調節腎上腺,並搭配紓壓助眠的營養素,如茶胺酸、GABA、西番蓮,一起使用,方能緩解壓力失眠。◆ 時差失序型失眠因為輪班、工作時間不固定,或是出差,導致的時差失序問題,也會擾亂生理時鐘,造成失眠。此種狀況則需要補充睡眠激素――褪黑激素的原料,例如色胺酸、聖約翰草、維生素B群、鋅、鎂,幫助在體內轉換成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被打亂的生理時鐘。◆ 緊張焦慮型失眠因為情緒緊張焦慮而引起的失眠,要先從放鬆開始做起,可以補充能鎮定安神的茶胺酸、調節副交感神經活性的γ–榖維素,以及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GABA。改善壞情緒,帶來好心情的的十大食物快樂營養素包含色胺酸、酪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和Omega-3 脂肪酸,攝取快樂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讓人精神振奮、放鬆、緩解壓力。以下,同步彙整讓人心情變得愉悅的十大快樂食物:一、香蕉:香蕉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鎂,色胺酸能轉化為血清素,是人體的快樂激素,幫助緩解壞情緒,讓人不易緊張焦慮。此外,香蕉中的鎂可穩定情緒、放鬆肌肉。二、富含Omega-3 食物: Omega-3 脂肪酸是組成大腦及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增加血清素分泌量,改善憂鬱,擁有好心情。常見富含Omega-3 的食物有鯖魚、鮭魚、秋刀魚、核桃等。三、蛋: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富含多種胺基酸,例如色胺酸、酪胺酸以及卵磷脂。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能夠穩定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酪胺酸則是多巴胺的原料,讓人變得更專注;卵磷脂則能對抗壓力、增進認知功能,強化神經傳導功能。四、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色胺酸,能夠安定神經、增加血清素分泌,情緒穩定。五、全穀類:可以延緩血糖上升,使血糖維持平穩,保持情緒穩定,同時全榖類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穩定神經、減少焦慮、憂鬱。全榖類食物包含糙米、燕麥、小米、薏仁等。六、南瓜: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B6和鐵,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維生素B6有助放鬆情緒、緩解焦慮和不安;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可以改善貧血、維持血糖的穩定,保護心血管健康。七、深綠蔬菜: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酸,缺乏葉酸將導致血清素合成降低,引發憂鬱及精神疾病。例如菠菜、花椰菜、青江菜、蘆筍、韭菜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尤其是菠菜。此外,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鎂,可以讓人放鬆神經、心情舒暢。八、芭樂:當壓力大時,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大量消耗維生素C,由於維生素C參與腎上腺素的合成,又稱為「減壓營養素」,也是強效抗氧化劑。所以平時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對抗壓力的好食物。九、黑巧克力:可可含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巧克力,抗氧化作用高,可以幫助大腦釋放腦內啡,提高血清素。研究顯示,黑巧克力能預防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甚至還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產生愉悅感。十、葵瓜子:葵瓜子含有豐富的鎂、色胺酸,以及所有堅果中最高含量的維生素E,具強力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腦細胞;鎂有助於放鬆、代謝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能紓緩焦慮,同時也能幫助血清素的合成,幫助我們有好心情。除了以上的飲食與營養素調理之外,還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善。總體來說,當身體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自然就會發出警訊,失眠可能就是在提醒我們注意身體狀況,檢查是否缺乏哪些微量元素,才能及時進行補充。不過要注意的是,維生素不能一次性攝入過多,過猶不及,可經由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第三劑要跟二劑「同品牌」?李秉穎:混打無太大風險
國內開放青少年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呼籲要延長至12周以上施打,其心肌炎比例可降為與施打第一劑時差不多,但仍有相當風險。至於一般國人施打第三劑追加劑,與第二劑疫苗是否相同,其安全性並無太大問題。目前有許多民眾已經接種完二劑新冠疫苗,包含施打二劑同品牌疫苗或混打者,在面臨第三劑疫苗時,該如何選擇。ACIP召集人、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其中混打者可能局部不良反應較高,但混打或施打同品牌疫苗者,在抗體效果也差不多。但他提醒,不同疫苗仍有不同風險,如腺病毒疫苗,如AZ有血栓問題,而BNT疫苗疫苗在30歲以下族群有心肌炎問題,但經ACIP專家討論後,開放第三劑讓民眾自由選擇,可選擇施打高端、AZ或mRNA疫苗。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根據美國研究,青少年於三至四周,施打BNT施打第二劑的心肌炎機率,是第一劑的10倍上下,國內目前有110萬名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疫苗疫苗,仍有2例青少年尚未出院,其中1例剛住院不久。李秉穎指出,國外仍有國家暫緩青少年接種二劑,但即使青少年染疫重症風險低,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仍利大於弊,「自然感染引起心肌炎機率,遠大於疫苗引起的心肌炎,還可能引起其他病發症,甚至重症及死亡。」他也認為,青少年也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環,包含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學校班級群聚導致停班停課,造成很多社會負擔和家戶感染,也會傳到其他學校,變成社區傳播鏈重要一環,「不能只看重症風險,也要考慮群體,仍建議打第二劑,但沒有強迫性施打。」
-
2021-11-07 該看哪科.婦產科
從丈夫變成爸爸,不只媽媽、新手爸爸也會有「產後憂鬱症」!
對於新手爸爸而言,角色轉換、新生兒的降臨、媽媽在孕期產後的照護等都是無形的壓力,有不少爸爸在寶寶出生後都有相同的困擾,我們在關注孕媽咪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爸爸的身心健康。什麼是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症?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耿立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通常都是出現在媽媽身上,在醫學上並沒有真正的名詞叫「男性產後憂鬱症」。但在臨床案例中,觀察到有些爸爸在媽媽生產後,也會出現憂鬱或是焦慮的心理。女性在孕期產後有荷爾蒙變化的生理因素,會導致情緒不穩,而男性雖然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也會表現出煩躁、焦躁不安、失眠、易怒等情緒反應。林耿立醫師提到,孕育寶寶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對於新手爸爸來說,他們在第一次遇到媽媽孕吐、頭暈等狀況時,因為沒有相關經驗,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以及照顧妻子和寶寶,身心也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如果媽媽在孕期越表現出不舒服與焦慮的情緒,也會連帶影響到其他人,有些爸爸在媽媽孕吐時會跟著噁心想吐,甚至同樣出現孕期不適的症狀。而媽媽對於孕期與生產的不安、家庭分工協調不佳、與長輩對進補、照護的看法不同,或有嚴重的衝突等,也可能讓爸爸在產前就出現焦慮、憂鬱的情況。新手爸爸憂鬱症的原因在亞洲社會中,做為一家之主的父親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面對家庭結構的改變,新成員的到來代表多一份責任,也意味著需要很大的開銷。除了經濟壓力,新手爸爸的憂鬱症通常來自於下列幾項原因:1.照顧妻子與新生兒的不安有些爸爸在媽媽產前可能因為忙碌於工作,缺乏足夠的心理調適與認知,不知道如何照顧寶寶以及產後需要調養的老婆。當新生命誕生後,不安與無助感襲來,既不懂如何向妻子表達,也沒有獲取正確資訊的管道,更加深了心中的焦慮。2.角色轉變新手爸媽面對出生不久的寶寶總是手忙腳亂,做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爸爸,除了要適應照顧新生兒的步調,還肩負著工作壓力。從「丈夫」身分轉變成「爸爸」,雖然是令人開心的人生階段,但有不少人在面對這樣的轉變時,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3.無支持系統現代社會型態大多是小家庭,夫妻在外地工作成家,離婆家和娘家都遠,或家中長輩不方便來幫忙分擔,給予指引、建議,新手爸媽相對辛苦。林耿立醫師表示,長輩的建議不一定全然正確,但對於新手父母而言,有長輩在身邊陪伴是一種撫慰與心理支持,能減輕爸爸心裡的負擔,例如:如何面對媽媽孕吐、介紹孕程與生產經驗等。4.家庭溝通不良有長輩在旁指導固然有好處,但如果雙方溝通不良,或是發生太多衝突,也是造成家庭失和、爸爸憂鬱的原因。電視劇裡婆媳相爭,甚至大打出手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不常見,但生活中的摩擦與觀念不合都是常見家庭問題,成為「夾心餅乾」的爸爸會更顯焦慮。哪些新手爸爸易罹患憂鬱症?容易罹患新手爸爸憂鬱症的人大多有以下幾種特質:◎本身體質容易緊張焦慮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焦慮,兩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是本身容易緊張憂慮,在照顧寶寶時,較容易引發憂鬱症。◎工作型態較不固定若是爸爸的工作型態較特別,沒有固定時間、需要輪班、調節時差或過於忙碌等,在無法兼顧照顧責任的情況下,不僅身心俱疲,也會導致憂鬱症。◎意外懷孕相較於計畫生育,意外懷孕的新手爸媽還沒有心理準備迎接寶寶到來,情緒起伏較大,對於照顧寶寶以及生活的改變也有許多不適應。◎年輕爸爸新手爸爸若是年齡層太低,可能尚未完全有能力建立家庭,以及負擔起角色轉換和家庭責任,對於未來感到焦慮,身上背負的壓力也會與日俱增。◎曾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病史曾經罹患過,或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新手爸爸,在壓力來襲下就會觸發過往病史。林醫師提到,焦慮症和憂鬱症可當成慢性疾病,會不斷起起伏伏。在患者壓力小時,症狀比較輕微,壓力大時變嚴重,必須長期妥善治療進行心理諮商,以穩定病情。新手爸爸憂鬱症的徵兆與症狀新手爸爸罹患憂鬱症通常會出現兩種徵兆:1.置之不理:將所有照顧寶寶的責任推給太太、長輩或保母,抽離自己以逃避現況。但爸爸並非故意逃避,只是無法面對幼弱的小生命,「照顧寶寶」因而成為心裡的恐懼。2.情緒反應大在餵食、睡覺等照顧方面與太太起衝突的次數增加,例如奶粉怎麼泡?餵食方式等。除了逃避、易怒,還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頭痛、緊張、焦慮不安,有點像一般憂鬱症與感冒的結合表現。一般而言,爸爸都會認為這是一段時間就會過去的事,但在過程中,會帶給自己和媽媽很大的傷害,媽媽也會認為爸爸不重視她。其實爸爸並非不重視,常常是因為愛面子、不願意處理,寧可選擇逃避也不願面對,成為一個抽離性的爸爸。對寶寶的影響關於人的個性在心理學上有兩個定義:16歲前稱為氣質,16歲後的長期個性稱做人格,氣質敏感、容易不安焦慮的寶寶,可能會感受到爸爸的情緒變化。基本上寶寶的主要照顧者是媽媽,如果爸爸沒有給予支持,媽媽會背負很大的壓力,間接影響到寶寶的氣質。可能出現哭鬧頻率增加,夜醒程度加劇,甚至在媽媽壓力過大時,影響母乳的分泌。新手爸爸的憂鬱症除了帶給整個家庭不安的氣氛,寶寶也會感受到壓力,媽媽對寶寶的關注程度就會力不從心。如何預防新手爸爸憂鬱症預防重於治療,林耿立醫師建議,新手爸爸在寶寶出生前,若有焦慮、煩躁等情形,可以尋求專家協助。如果真的羞於開口,至少買一本關於懷孕、生產的書,或是請教有經驗的爸爸。國外都會有爸爸分享會等親子團體,但目前國內還是會有「大男人」的傾向,爸爸們除了工作忙碌外,也不太願意進行圍成一圈,互相分享帶小孩、照顧妻子之類的活動。爸爸憂鬱症對媽媽的傷害非常大,新手媽媽同時要面對非常多事情,包括生理上的變化、多一個寶寶要照顧,職業婦女還要面對工作壓力。夫妻雙方應該討論協調如何分工合作,也要好好利用政府給予的補助及陪產假、育嬰假,讓爸爸履行義務。面對爸爸憂鬱症,媽咪該如何做憂鬱症本身不是傳染病,但周遭的人都會受影響,因此,也能以傳染病的模式視之。如果是輕微的症狀,媽媽可以讓爸爸轉移重心,列清單請他幫忙做一些事情,如把擠好的母奶放到冰箱、幫媽媽提東西、買東西、做家事等,相當於照顧媽媽,而不是嬰兒。如果症狀太嚴重,例如不斷焦慮詢問有關寶寶的事,無法實質幫忙,卻又不斷詢問,會帶給媽媽非常大的壓力。此時可先將爸爸與寶寶隔離,讓媽媽處理,不要再給媽媽壓力。是否有復發的可能新手爸爸的憂鬱症在下一個寶寶出生時會再復發嗎?林耿立醫師表示,憂鬱症和焦慮症在遇到任何壓力都可能再復發,而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症單以症狀來看,可能遇到壓力時就會出現,不一定要等到下一胎。在下一胎出生時,身體可能會自動記起照顧寶寶的焦慮感,但因情況不同,症狀會不一樣,例如大寶長大要上學了,二寶出生,要照顧兩個不同年齡層與狀態的孩子,又產生焦慮。但也可能因為有照顧大寶的經驗,反而能夠掌握新生兒的步調,減低焦慮感。舉辦新手爸爸團體互助會目前衛生局才慢慢開始重視女性的產後憂鬱症,遑論新手爸爸的身心健康。林耿立醫師建議,政府當局可以開辦新手爸爸的產前教育課程,輔導他們如何照顧媽媽,以及自我心理調適,最起碼不要增加媽媽的負擔。國外很流行圍坐一圈的團體互助會,若是有經費,可舉辦一至兩次。主辦團體也可以半要求爸爸遇到狀況時求助,男性有時會羞於啟齒,主辦團體可主動關心,甚至強迫爸爸在後續追蹤時,必須要問五個問題以上。然而,新手爸爸憂鬱症並不是真正的憂鬱或焦慮症,而是一種適應障礙,其實是可以預防的。「當爸爸的身心調適好了,媽媽的憂鬱症也會改善,才可能有幸福的家庭氣氛」林醫師說。採訪諮詢/松德精神科診所林耿立醫師※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11-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爸爸病危後靠「氣切」救回生命! 在護理之家陪他度過往後餘生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 爸爸三年前嚴重中風,送到醫院時差點就回天乏術,在搶救過程中,醫師曾語重心長地詢問我和弟弟,是否要盡力搶救,如果爸爸的命救回來,卻要面臨長期照顧的問題時,我們是否還願意救? 由於親身經歷到爸爸手腳有力的求生過程及看到他大口呼吸的模樣,所以我和弟弟經過審慎商量與評估後,決定請醫生盡全力搶救,而醫院的醫護團隊也盡心盡力,讓爸爸的生命再次延續。不過為了搶救爸爸的命,必須進行氣切才能維持生命,我和弟忍痛簽下手術同意書,但從此以後爸爸就終身無法再發出聲音。後來爸爸生命穩定後,我們完全不知道爸爸到底還認不認識我們,因為他只能點頭及搖頭。爸爸接受醫治期間也有一些人對我們為爸爸做的氣切決定及生命的品質有所質疑,但不是子女的他們,真的無法瞭解我們當時做決定的難為與痛苦,而我和弟弟覺得只要做好我們該做的事就好,就不必太理會旁人的閒言閒語。爸爸生命呈現穩定狀態後,由於他行動無法自主、生活無法自理,我們只好委由醫療及環境品質較佳的護理之家對他全時照顧。住進護理之家後,爸爸成為他們的新住民,全時都有護工及護理師照顧,每隔一段時間的餵食、餵藥及身體清潔、大小便的清理等,定期定時的血壓量測、抽血檢查,五官及皮膚不定時的觀測與用藥,讓爸爸生命的延續,獲得妥善有效的照顧。居住當地的弟弟和弟妹,每天會撥空前往探視,而居住他地的我和家人,也至少每個月請個幾天假,回到家鄉的護理之家看看爸爸,雖然我們真的不知道他認識我們的程度有多少,但至少和他打招呼時,他會和我們眼神對焦,還會跟我們點頭,有一些親人之間的小小交流,讓我感恩不已。時間飛快,轉眼間,爸爸在護理之家已經居住了三年多,期間爸爸曾因長期臥床而得到一些病症,也曾發燒不止引發肺炎,再次住進加護病房一個多月,每一次的住院對他對我們來說都是煎熬,看他打著點滴身體插著一些管子,都讓我們不捨,我們的心也跟著他病情的不明發展而難過不安。還好一切到最後都轉危為安,苦盡甘來,烏雲過後現藍天,當他病情平穩出院,再次回到他護理之家的病房時,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來。爸爸居住的是兩人房,他們都是臥床病人,通常安排的都是同性人員居住,在這不長不短的三年裡,爸爸的同住鄰床住民,已經更換兩人,前一個病人的家屬跟我們家人一樣,經常前來探視,但現今病人的家屬可能因為忙碌,從未見其探視過。多年來,這個護理之家已成為爸爸的另一個家,他的吃喝拉撒睡,完全都在這個家中解決,每每去探視時,看到護工與護理人員與他對談與互動時,都能以溫言柔語及開玩笑的方式與他連結,讓我窩心不已、溫馨感滿滿。記得有一回,我還親眼見識到護工們,以穿手套的手為大便不順的爸爸處理他排便的問題,原本躁動不已的爸爸,在護工清柔完成處理後,整個人變得清爽與舒適,然後沒有罣礙、舒舒服服的睡去。我看了很感動,一直向護工道謝,但她們總謙稱這就是她們工作的日常,能夠讓每一個在他們這裡居住的住民,身體健康、吃得下、睡得著、排得出,身體運作沒問題,就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最歡喜的付出,也是她們該做的事。她們每項工作做得自然,但她們為每位住民做的每個動作,卻是值得親眼所見的我學習與欽敬的事。其實就我以前的想法來說,對於他人的屎尿,不管是味道還是實體,我會非常排斥及嫌惡,但看到護工們,不但不畏懼,還把這樣清理的工作視為平常,真的是顛覆了我以前的執著想法,而且我還為此深深自我檢討一番,把這樣的畫面化為感恩的想法,不再對生命賦予的外在排泄物有所排斥與掙扎。現在,我還是每個月回去探視爸爸一次,真的非常感恩老天爺的恩惠,讓爸爸還活得好好的,讓我還有機會回故鄉看看他,看到爸爸從剛開始患病時的滿身插管,慢慢減少為三管(尿管、氧氣管跟鼻胃管),到現在只剩餵食流質食物的鼻胃管,就覺得很欣慰,雖然爸爸現今動彈不得,手腳也有些變形,但能趁此機會幫他按摩手腳(以前爸爸沒患病前,我們是有距離的),增進父女之間的情感,也算是爸爸患病後的一項良性的收獲。爸爸不能講話,我去探視他的時候,就對著他講一些村里的事情給他聽,也向他傳述他認識的親人的現況,有時候我就寫字讓他看,有時候拿各類鈔票讓他觸摸,有時候就放音樂給他聽,打開電視讓他觀看,還隨著音樂聲跳舞娛親,我的各種表現,爸爸的回應不大,但我相信聽得到這些親人的聲音,看到親人晃來晃去的身影,他的心裡應該會有溫馨與幸福感才對。「不管怎樣,做就對了。」我在爸爸的另一個家,建立起像家一樣的情感,也以感謝的言行與照顧他的醫護人員互動,就連清潔房間的人員,我都同理以對,每每都會帶一些食品,與她們分享,希望藉由良善的互動,為爸爸的餘生帶來一些看得見陽光的片刻。
-
2021-10-18 新聞.健康知識+
在外過夜第一晚總會認床?專家教一招化解:耳塞塞右耳
第一夜效應如果你跟我同病相憐,那麼你每到一個新地點的第一個晚上就會認床。這真是我的一大苦惱,因為我經常一星期出門幾天,天南地北到處去「演講」,至少疫情爆發以前是如此。儘管我住的是豪華飯店,睡的是舒適床鋪,但陌生環境裡總有某些因素無情地剝奪我的睡意。這其實是一種相當有名的現象,叫做第一夜效應(first night effect)。大約50年前研究人員首度發現這個現象,直到近年才慢慢找出背後的原因。根據睡眠科學家的說法,我們在陌生環境睡覺時,大腦會有半邊像夜間守衛般徹夜保持警戒。在這方面我們很像海洋哺乳動物和鳥類,比如海豚和鴨子,這些動物有時候也只用半邊腦子睡覺。比方說綠頭鴨,如果感受到被掠食的風險升高,睡覺時就可能會睜著一隻眼睛,只讓另一邊大腦睡覺。不管時差多麼嚴重,只要第一次入住新旅館,或借住朋友家,我們都躲不過認床的命運。這種演化而來的根深柢固反應如今顯然已經失去意義,畢竟,不管你住的是平價的旅客之家或高檔的香格里拉飯店,衣櫃裡都不太可能躲著掠食者。但謎團還沒解開,我們的大腦究竟根據哪些感官線索,認定某個地方是陌生環境?是氣味嗎?或者不尋常的聲響、關門聲、管線哐噹聲之類的?這裡有個可用的感官攻略,那就是盡量複製自己家的感官信號。比方說,如果你家裡使用空氣清新劑或寢具香氛,出遠門時不妨帶點。你可能會發現那些東西能幫助你攻略你的感官,讓你的「夜間守衛」放鬆一點警覺性。如果你經常去同一個地點,可以選擇入住同一家飯店,最好是同一個房間。如果房間牆壁漆成淡藍色就更好了,因為根據英國2千家旅客之家的調查,房客在淡藍色房間裡睡得最好。有個感官攻略已經相當普遍,那就是戴耳塞隔絕背景噪音。關於這點,我的建議是將耳塞緊密地塞進右耳。為什麼?因為我們睡著以後,守夜的通常是大腦的左半邊,右腦則安然入睡,至少剛入睡時是這樣。因此,如果要感官攻略你的睡眠,就得將守夜的那半邊受到的感官干擾降到最低,免得它頻頻吵醒你。那麼你可能會納悶,明明守夜的是你的左腦,我為什麼建議你把耳塞緊密塞在右耳?原因在於,我們大多數感官都是對側投射。你身體某一邊碰觸到的,或某一隻耳朵聽見的,都在你大腦的另一邊處理,至少一開始是。唯一一個不投射到對側的感官,是演化歷程久遠得多的嗅覺。左側鼻孔接收的訊息,直接投射回同一側的左腦。這下你弄懂了!下回你住進陌生環境,萬一耳塞和空氣清新劑都沒辦法讓你睡個好覺也別擔心。這種現象的名稱給了提示,第一夜效應名符其實,只持續一個晚上。之後除非時差問題,否則睡眠會恢復正常。※ 本文摘自《感官攻略:世界頂尖實驗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用五感打造更愉快健康的生活》。《感官攻略:世界頂尖實驗心理學家教你如何用五感打造更愉快健康的生活》作者:查爾斯.史賓斯譯者:陳錦慧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31
-
2021-10-11 新聞.用藥停看聽
過量易有副作用服用褪黑激素助眠 留意USP認證
褪黑激素是大腦中松果體自然分泌的激素之一,根據生理醫學會的報導,身體中自然產生的褪黑激素有如身體內的生理時鐘,能夠抑制大腦中促進意識覺醒的信號,也能在上床就寢的時段,讓人感到疲勞或困倦,而有助於睡眠。利用這個特點,褪黑激素被用於治療各種睡眠問題,包括失眠、時差、輪班工作、延遲睡眠、自閉症或者是過動障礙症的兒童等等。依估計,目前美國把褪黑激素當作安眠藥的,每個月超過300萬人,而且廣泛用在老人身上。一般來說,褪黑激素是安全的,但若是長期服用或服用過量,會有許多副作用。最常見的就是惡夢連連,第二天頭痛惡心,感到疲倦無力。若是孩童,還可能有夜尿頻繁的問題。另外還會造成低體溫、釋放過度泌乳素和導致不孕,還有降低男性生理慾望的副作用。當然這些副作用有時也是因為藥品不純而引起。因為褪黑激素不是神經傳導物質的藥物,所以被歸類為健康食品。對於健康食品,按照規定,標籤聲明和產品安全性在投放市場之前,不必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美國睡眠醫學會在2017年,針對市面上36種以上的褪黑激素產品進行成分調查,結果發現,其中71%的褪黑激素含量與標籤上的標示不符;26%的產品中含有小劑量也可能有害的5-羥色胺;更有許多產品加入了維生素B6,以及一些其他化學物質。建議購買褪黑激素補充劑時,一定要選購USP認證的產品。美國藥典(USP)是一個獨立組織,致力於確保食物補充劑的質量和劑量。
-
2021-09-20 養生.人生智慧
半百人生 飄洋過海讀書去
很多女士或太太們一生為工作或家庭努力付出,到了5、60歲才突然想起自己年少時的未竟之夢,想為自己活一段,於是想起了諸多夢想中的其中一項:到海外去念書。活到這個年紀,其實要的已經不是學位背後可以帶來升遷那麼膚淺的益處,想要得到的,不過是年輕時無法實現的夢想。如今人生義務已經完成7、8成,而自己也已經進入再不去就可能沒機會的尷尬年齡,所以很多人在年過半百之後勇敢與自己的舒適圈短暫告別,大膽追夢去。勇敢追夢,可以有千百種理由。根據我們菲律賓宿霧遊學的經驗,整架廉價航空的飛機上幾乎搭載了98%要去圓夢的年輕人。下機經過海關時是第一個考驗,要獨自面對海關說英語,不過海關大都知道這些是來學習英語的學生,很少見到刁難的狀況。此次遊學期間遇上了幾個年紀相仿的學生,也和他們聊起來此的動機。有位中國大叔獨自前來約莫有幾個月了,他的理由很有趣,他說想帶老伴去環遊世界但老伴不敢,因為擔心走失在語言不通的國度。於是愛妻的大叔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學習英語,因此拋下老婆來了菲律賓努力學習,只見他從早到晚1天8堂課從不怠惰,雖說有效果但壓力著實不小,我感受到他愛護妻子的努力與承諾,是個好男人。可以體驗海外留學生活的地方很多,菲律賓絕對不是首選,但為什麼上了年紀者偏好菲律賓呢?我猜想有以下幾個理由:● 飛行時數短● 不用調整時差● 語言學習效果佳● 費用相對經濟● 提供很多1對1課程,適合各種程度的學生● 校內設有華語經理,可以幫忙處理生活與學業大小事務● 從接機開始的一條龍服務從ABC開始,60歲不是追夢的阻礙。搭機時所見幾乎都是年輕人居多,但到了學校發現原來有點年紀的叔叔阿姨們也不少,主要是看當初的選擇和代辦公司的建議,如果和一堆年輕人相處怕有障礙,那可以請遊學代辦建議適合中老年人就讀的學校。不過說實話,來菲律賓學習語言的還是以年輕人為主流,所以還是要把自己的心態保持年輕,有機會就和年輕人聊聊也不錯。我們遇上的中老年學生,還有一位不會說英語的台灣婦女,鼓起勇氣和老公告別二周,自己一個人到菲律賓圓夢,她幾乎是從ABC重新開始認識英文。二周後獨自搭計程車到機場準備返家,用英文和司機討價還價成了她此行最大的成就。小小的進步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意義不大,但對一個60歲左右的大姐來說,除了圓夢之外,也是對自己的肯定,原來我也可以做到,如果你也還有未竟之夢,那就趕快規劃吧!去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原來你不是唯一,你也不是怪胎,活到這把年紀還想為自己努力一下的精神,非常令人感佩,大家都應該為你喝采加油。日本求醫歷險記雞同鴨講 還好有Google翻譯在海外長期旅遊最怕碰上的問題之一,就是看病。活到這把年紀了,身體上難免有一些暫時死不了卻又醫不好的宿疾,但也不能因為這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疾病,就放棄出國旅遊的計畫吧。上次我們到日本遊學期間,很不巧地,我的老朋友「粉瘤」正好復發,這可是好多年才會發生一次的狀況。平日只要不發作倒是相安無事,一旦發作起來,患部會腫脹如小彈珠一般充滿膿血,有如針刺坐立難安。我的粉瘤之所以棘手,是因為它長在有點令人難以啟齒的地方,所以在日本尋找醫師時,我設定了要找皮膚科的女醫師看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我首先使用Google查詢福岡的皮膚科診所,鎖定了距離比較近的幾家診所,只是一旦進入通話,就開始雞同鴨講,電話那頭的診所人員幾乎無法使用英語溝通,根本無法預約或詢問。在持續尋找的時候,突然在網路上發現一個網頁:「福岡亞洲醫療支援中心」,這個單位設有24小時的服務電話,主要是幫助外國人在福岡就醫,提供免費的醫療諮詢和翻譯服務,其中也包括中文服務,我便馬上打電話去求救。可別以為這樣就解決了語言溝通的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從踏進診所後才開始的,從櫃檯的接待人員到醫師看診,我們開啟了一連串的雞同鴨講和比手畫腳,還好世界上有Google翻譯,讓我們一路透過翻譯,達到處理疾病的目的。建議出國期間,不要忘記投保旅遊平安險,就醫的費用有高有低,派上用場的時候真的會讓人安心不少。
-
2021-09-06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考場、考試 與台灣最早的官方醫療機構
因為疫情,歷史上第一次,心臟學會把專科醫師筆試分在兩地舉行,中南部的考生不再需要進京趕考,台北高雄兩地同時上線電腦考試,沒有運送紙本考卷的安全問題,也沒有時差,兩邊同步舉行。在台北公園路的考場監考完,我走了幾分鐘,就到達另一個既是考場也跟醫療相關的地方;這個地點是台北考棚行署舊址,它是光緒年間的考棚,也是台灣最早官方醫療機構所在地。我停在這裡,想像當年的考試情境,也緬懷百年前的醫療場景。古早考生從北台灣去府城應考,現代人卻是從南台灣到台北考試,隔了一百多年,因為不同理由,出現了相距三百公尺的第二個考場,卻又都跟醫療扯上了關係。考棚行署,俗稱考棚,位於忠孝西路中山南路口的台北市議會舊址,在此考棚建好前,清政府於台南府考棚定期舉行科舉考試,1880年時,為嘉惠北台灣考生不必遠赴三百公里外的考場,曾為清朝貢生,樂善好施的艋舺米鹽富商洪騰雲,在這個同期建造的台北城東北角,捐地捐銀興建了考棚,官方還立「急公好義坊」牌坊(現遷到二二八紀念公園內)表揚他的義行。「彰化書院與科舉」書中說,清代科舉取士,先是考六場縣試(一考五覆),再考六場府試,縣試、府試兩次都及格的考生,才能去考提督學政舉行的兩場院試,第一場通過人數約為縣試應考人數的百分之三,次場覆考再刪一半,通過者稱為「生員」,就是秀才;取得秀才資格者到省城(對岸的福州)考「鄉試」,錄取者稱「舉人」;最後是進京禮部「會試」,錄取者稱為「貢士」,再應「殿試」,依三甲排名次,稱「進士」,前三名是狀元、榜眼、探花。洪騰雲的貢生身分不是貢士,秀才成績優異,可入京師國子監讀書者稱為貢生,會試通過者才是貢士。那時要考到秀才就很不容易了,以現在的說法,考上的人可都是PR值98-99以上,貢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曾有個中國南方的童謠「月光光」,閩南語客語潮洲話版歌詞都出現「秀才郎」的字樣,連橫說這段「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南塘」歌詞,講的是秀才鄭成功起兵之事,童謠好像反應了那時人們的驚訝,不是「秀才遇到兵」,而是竟然「秀才舉了兵」。1880年考棚捐贈時,沒有鐵路,也沒有像樣的公路,北台灣要去台南府城路途遙遠,有了台北考場,對北部人真是大功一件,但這個考棚,有部分卻成了台灣最早的「官方」醫療機構,「台北官醫局:在台北城內考棚,巡撫劉銘傳設,以候補知縣為總理,招聘西人為醫生,以醫人民之病,不收其費,並設官藥局於內。台北病院:亦在考棚,光緒十二年巡撫劉銘傳設,以醫兵勇之病。」(公視劇集「斯卡羅」中出現的海關醫院是英國人設置的,英國「天津條約」後接掌中國海關,在打狗與淡水設有由滿清政府付薪水的英國醫師的海關醫官,他們除了主管港口防疫工作,也為歐洲人與本地人提供醫療服務,直到日本人來了才停止。) 當年的部分考棚,成了醫療場所,相隔三百公尺的現代考場,卻成了醫師們取得認證的地方。雖然毛筆硯台,已經變成了今天的滑鼠電腦,但百年不變的,是考生們奮鬥向上的心境。
-
2021-08-1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個「老而快樂」的智慧老人! 盡管時光不停地流逝,心中定會留下許多美好回憶
【編者按】旅居國外多年的作家朋友張至璋寄來email,敘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回台「避難」一段時間,回到美國與也是作家的夫人夏祖麗因為嚴重時差,而彼此擔心老伴「昏睡不醒」的真情流露。感動之餘,忍不住鼓勵他分享老人快樂的生活。接著又邀請兩對「老夫老婦」分享他們的故事:一篇來自醫界神鵰俠侶的醫師陳榮基與護理前輩周照芳、一篇來自名作家黃春明與林美音夫婦。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好像與「醫病平台」的主題有點差距,但事實上有智慧的老人可以跨過「健康」與「疾病」的鴻溝,見證生命的奇妙:雖然「老而無病」可望不可及,但「老而快樂」卻是這些智慧老人享受到的生命。 台灣目前已經是高齡化社會,80歲以上人口逐漸攀升,老年人的種種問題,常在報章雜誌上被討論和関懷。每位老年人在他漫長的歲月中,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環境背景和觀念,我也是其中之一。老伴兒曾說,每個人都是一部小說,有機會聽他說説他的過去,一定有非常精彩和動人的故事。小說有短篇、中篇、長篇,那我自己呢?八十年的歳月,是否也是一部長篇小說呢?要從年輕時候想起,可不容易,從六十歲職場退休至今,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來說,許多事情倒還記得淸清楚楚。其實,我並不太在意自己的年齡,但這二年來有幾件事,怎麼好像是在提醒我,我是真正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親屬們眼中的長輩了。今年五月中,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緊張,六月中一再被提醒,85歲以上、80歳以上的長輩,要記得去打疫苗。還有去年生日,兒子、媳婦,訂了個大壽桃,又給了個大禮物,兒子笑著說:「媽媽,不知不覺您今年80歳了!」 「是啊!媽媽不知不覺也看到更多的白頭髪」這時孫子倆兄妹,雙手一齊抱給我一個大壽桃說:「阿嬤生日樂!」我好高興!好奇地看著這個大壽桃,要阿孫一齊切開來看看,慢慢切開一看,哇!裡面還有6個小壽桃,太有意思了,子母壽桃!一臉驚喜的阿孫急忙拿出小壽桃分給大家,大家吃得好樂!其實,我沒覺得自己有多老,年齡只是年齡,並沒有太影響到我的心情,我想,這可能是我每天的生活,還是過得很忙碌的関係吧!。退休後常被問到:「退休後會很無聊嗎?都在做些什麼?」我說:「怎麼會無聊呢?我時間都不夠呢!」每天固定的家務事之外,有充分的時間看書、聽音樂、唱唱歌、用line和朋友問候聊天、用e-mail回覆來信、小陽台上數十盆花兒、植物要照顧,有時突然發現去年開過的蘭花,奇妙地又長出花苞逐漸開放,讓我好驚艶!更重要是上小學的孫子、孫女每天下課後會過來吃晚飯,這是我們倆老最期待也是最快樂的時刻。有一次,吃飯時想不到老伴兒還說,我每天給阿孫做好吃的,廚藝也進步多了!阿孫也說:「阿嬤你做的菜太好吃了,你把菜單寫下來好嗎?以後我們可以照做。」多窩心的讚美。每天陪伴阿孫的日子裡,自己好像也重溫了一次快樂童年。記得孫子五、六歲活動力特別大,喜歡找阿公在家裡的樓梯上玩射飛機,阿公上上下下不知跑了幾趟,看阿孫高興,阿公也越起勁兒。好玩是好玩實在很累,直到阿孫們回去了,我們倆老如釋重負,心中浮起一股喜悅,不約而同地說:「孫子回來很高興!孫子回去更高興!」這句令人會心一笑的話。如此日復一日快樂的負擔,累歸累,想想每天有阿孫在身邊,也是我們老人家的福氣啊!記得孫子誕生時,我樂得幫忙媳婦照顧孫子,二年後接連著孫女誕生,我每天像上班族一樣,到兒子家照顧二個阿孫,媳婦工作忙,有我這個自告奮勇的婆婆幫忙,她也常表感謝,我說這是我阿嬤最快樂的負擔。轉眼,今年暑假後,孫子要上國一,孫女要升五年級了。十多年來,看著幼幼嫩嫩的嬰兒,學走路、學説話、會跑會跳、會騎腳踏車、會游泳、寫日記、背古詩詞、自己選書閱讀、作文、寫讀書報告、用筆電、會和阿公聊天討論話題,會教阿公、阿嬤使用ipad搜尋資料⋯⋯小可愛的阿孫長大了,也懂事多了,個子一年一年長高,心智也一點一點成長,想到這些心中很是欣慰。老伴兒前幾年的一場大病,辭去所有工作,每天在家看書,整理他說存在腦袋中,要寫出來的東西。星期六、日阿孫放假,我們倆老也放假,沒事,各看各的書,半天下來,他說:「天氣還不錯出去走走吧!」 「好吧!」反正也走不遠就在家附近,看看堤防邊花草、樹木,河邊草地上有時候會看到成群的白鷺鷥,一些不知名的鳥兒飛過。走累了,可到我們常去的小咖啡館喝杯咖啡,靜靜的小咖啡舘,播放著優雅聖歌,心情也隨之舒靜。輕鬆喝完咖啡慢慢走回家已傍晚,看到觀音山落日,像大自然的畫筆,揮灑出一片紅藍灰紫渲染般的落日餘暉,好美!可惜只有短暫的幾分鐘,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啊! 當然,我們這把年紀,不可能像五、六十歲的人那麼勇健、活躍、遊山玩水。會突然覺得容易累,睡眠品質不好,書看久了字會模糊,多走點路腳力不夠,膝蓋不靈活,多提點東西腰椎無力等等。 我們家是沒電梯的五樓公寓邊間,附近是雙溪河濱公園,從五樓窗戶左邊可看到觀音山,右邊看到芝山公園、陽明山,這180度的視野是最大的優點。但是,每當朋友來訪,有的一進門氣喘噓噓!就是年輕人也會又喘又累地問: 「你們每天這樣上下樓不累啊!」 「當然會累,每天下樓不只一趟,可能二、三趟,有時掛號信、包裹,為了不讓郵差先生久等,得快步下樓」。朋友也勸我們年紀大了,該換個有電梯的房子。35年前剛搬來,可以小跑步上下樓,現在不行了,得慢慢走,當做是運動也好,醫生也說老人家多走路是最好的運動,有這麼美的視野,我們還真捨不得換呢!「突然覺得⋯⋯」這句話,倒是成為必須面對的事實。老人家免不了有些慢性病,只要定期回診,應該是可以放心。我更擔心的是,老人家的大腦,會在不知不覺中退化嗎?有何辦法?多動動腦是否可以延緩大腦退化呢?我竟然有個天真的想法:今年年初特地買了幾本新版本的唐詩宋詞,背一背自己特別喜歡的幾首詩詞,每天睡前覆習一、二首,考考自己的腦力有沒退化,有用嗎?自己也覺得好笑。老伴兒又有個觀念「退而不休」——老人家不要說我老了,什麼都不會,跟不上年輕人了!其實,只要體力精神還好,沒有特別的病痛,最好有點事做,動動腦、動動筋骨。這幾年眼看著幾位五、六十年的老朋友一個個走了,心中縂有一股不捨的失落感和無奈,「生命有限」這句話常在心中纏繞著。老伴兒喜歡在晚餐時和阿孫邊吃飯邊聊天:「以前阿公年輕的時候還是農業社會,一家人到晚餐時間最熱鬧了,大人小孩一大桌吃飯,小孩聽大人說今天遇到的種種事情,小孩邊吃飯邊聽,在長幼有序,敬重長輩,熱鬧溫馨的氣氛中,可聽到很多有趣的大人話题和新鮮事,也學習到一些生活中長輩身教言教的規矩⋯⋯」老伴兒還說:「阿嬤每天辛苦為我們做飯,如果沒有阿嬤,阿公是沒辦法這麼細心照顧你們,我們家現在是三代人家族,阿嬤要煮飯給你們吃,爸爸媽媽要賺錢養你們,所以我們家按照排隊順序,不要插隊,只有阿公可以先走。」接著又說:「人老了會離開這個世界是很自然的事,你們會長大,阿公阿嬤到很老很老也會離開你們,這都不要太難過⋯⋯」阿孫二兄妹好像也聽懂了阿公的話,笑笑點著頭。這時哥哥笑著說:「阿公,你已經說很多次了!」妹妹說:「已經説三次了!」接著説:「阿公你的飯前藥吃了沒?」阿公笑笑說:「是嗎?我說過很多次了?阿公真的老了老了,你們要記得就好⋯⋯」是啊!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去,我深信只要一家人,能在相處的時光裡,時時相互關懷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盡管時光不停地流逝,我們心中一定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
2021-08-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感恩夫妻白頭偕老 陳榮基的莫非定律:太太永遠是對的!
【編者按】旅居國外多年的作家朋友張至璋寄來email,敘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回台「避難」一段時間,回到美國與也是作家的夫人夏祖麗因為嚴重時差,而彼此擔心老伴「昏睡不醒」的真情流露。感動之餘,忍不住鼓勵他分享老人快樂的生活。接著又邀請兩對「老夫老婦」分享他們的故事:一篇來自醫界神鵰俠侶的醫師陳榮基與護理前輩周照芳、一篇來自名作家黃春明與林美音夫婦。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好像與「醫病平台」的主題有點差距,但事實上有智慧的老人可以跨過「健康」與「疾病」的鴻溝,見證生命的奇妙:雖然「老而無病」可望不可及,但「老而快樂」卻是這些智慧老人享受到的生命。人,要生為一家人,無法自己選擇。但是能夠結為夫妻,則要靠緣分及兩人的努力,而能夠白頭偕老,共組圓滿的家庭,除了需要彼此相親相愛,更需要互信互諒,彼此容忍。我在兒童時期,初一十五隨慈母禮拜新竹市內大小廟宇,母親茹素念佛,讓我在佛教的家庭長大。我的同修照芳,在幼兒園時就常隨祖母聆聽台灣首位以台語(閩南語)弘法的斌宗法師講經,小學時每週末在家廟(證善堂)聆聽印順法師講經,週日早晨還送早餐供養印順導師,比我更早有殊勝的佛緣。我們兩人都在新竹師範附屬小學(竹師附小)就學,我早她兩屆。高梓校長實施地方自治教育,班級稱為里。五六年級時,我擔任節儉里里長(班長),照芳擔任忠孝里里長。我六年級時,獲選為模範生,並被推選為市長。所以照芳對我有些印象。我們的訓導主任林戊堃老師是照芳的舅舅。附小畢業,我進入省立新竹中學(竹中)念書,接受辛志平校長的五育並重教誨,前後六年。照芳的父親周炳煌醫師在新竹市西門街開業,是桃竹苗的兒科名醫。他擔任竹中校醫。也為我們上衛生健康的課。記得有一次他問同學們如果有小蟲跑進耳朵內,要如何處理?我舉手回答:「灌水。」他說:「對,不過更好是灌麻醉藥水。」我們兩個人都留下印象。我在竹中有優異的學業表現,最後在高三畢業第一名保送台大醫學院,周校醫也留有印象。我進入台大醫學院醫科當學生,後來照芳也進入醫學院護理系就讀。醫學院有新竹學生的校友會,每年會有聚會。周醫師也常來參加校友會的聚餐。我就更有機會與周醫師及他的千金照芳見面。新竹同鄉在台北聚會,倍感親切。1964年八月,我們兩人同時畢業。照芳的舅舅,林戊堃老師突然想到我這位小學的學生,就找雙方家長提親,促成了我們的姻緣。照芳進入醫學院護理系當助教,並到神經精神科病房兼任護理師工作。1965年我服完兵役回到台大醫院神經精神科擔任住院醫師。終於在竹中辛志平校長證婚及附小高梓校長祝福下,讓我們兩人締結良緣,共組新家庭。我們兩人都在台大醫院上班,小孩子出生後,幸好我的慈母北來與我們同住,照顧整個家庭。感恩照芳白天辛苦工作,下班回來還幫忙家務,忙著炊煮葷素兩種的晚餐。孝順婆婆,婆婆也很疼愛媳婦。1970年照芳遠赴美國匹茲堡大學護理研究所進修。次年榮基也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神經科進修,照芳轉到威大護理研究所繼續進修。我們一齊在風光明媚的麥迪森城度過春夏美麗的涼快日子,也度過冰雪封城的嚴冬。冬天在宿舍內火爐旁享受冰淇淋的美味,欣賞窗外的雪景!受到精神科主任Milton Miller教授及神經科主任Francis Forster教授及眾多師長同學的照顧。學成先後回國,繼續投入醫院及醫學院繁忙的工作,榮基擔任神經科及生理學科雙聘教授、神經科主任及台大醫院副院長;照芳擔任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醫院護理部主任等重任。1997年我們兩人受邀到台北縣三峽參與創辦恩主公醫院,擔任正副院長,每天早出晚歸。感恩三個小孩在奶奶照顧下都很乖巧,自動自發。從來都不需要父母費心管教。考大學時,我勉勵他們:「大學很多,我們家在新生南路一段,坐落在四段的台灣大學,爸爸媽媽都念過,很不錯,如果你們能夠考上,每天可以走路或搭公車上學,不必住宿舍。」感謝他們姊弟三人都進入台大,減少我們兩老的經濟負擔。在小兒台大農工研究所畢業時,我們一家還與外公合照了一張都帶方帽子從台大畢業的全家福照片。 一路走來,在共同的佛教氛圍中,彼此互敬互愛,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包容。兩人也常一起聽經聞法,護持道場。很幸運將近一甲子的婚姻生活都很平順;感恩一路走來,受到眾多善知識的引導與護持,我們兩老都已年過八十,還算健康,還能繼續笑看天下大小事,享受淡泊滿足的生活!陳榮基的莫非定律(Murphy’s Law):太太永遠是對的!
-
2021-08-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餘生,賺回此生!
【編者按】旅居國外多年的作家朋友張至璋寄來email,敘述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回台「避難」一段時間,回到美國與也是作家的夫人夏祖麗因為嚴重時差,而彼此擔心老伴「昏睡不醒」的真情流露。感動之餘,忍不住鼓勵他分享老人快樂的生活。接著又邀請兩對「老夫老婦」分享他們的故事:一篇來自醫界神鵰俠侶的醫師陳榮基與護理前輩周照芳、一篇來自名作家黃春明與林美音夫婦。也許有人會以為這好像與「醫病平台」的主題有點差距,但事實上有智慧的老人可以跨過「健康」與「疾病」的鴻溝,見證生命的奇妙:雖然「老而無病」可望不可及,但「老而快樂」卻是這些智慧老人享受到的生命。 新冠肺炎一年半,老人見報率頗高,不是敬老,是死亡率。去年初,偶然與一老留學生交談,他寡言,身體不適,數週後他竟然離開人間,感染了新冠肺炎。灣區的聖塔克拉拉郡,人文薈萃,肺炎也從這兒蔓延。 我們本就要回淡水,於是落日,春陽,中山五十六古早味,流行的語句順時鐘。遠望新大陸,川普在發瘋,遍地烽煙。不料天堂享受一年,時鐘壞了,六月間兒子催促我們,你們這把年紀加上慢性病,不去打疫苗等什麼。於是鼻管PCR,全身木乃伊,又回到加州聖荷西,San Jose,西班牙話聖約瑟,耶穌的養父,此處更近天國。 台灣的規矩,十四天檢疫,機師通融三天也夠了。美國疫苗生效要五週,人們閉關自守,計算體內疫苗發酵度日。親戚為我們清理屋內,塞滿冰箱,車子充電。朋友來電子信慰問,我說,李白早說過,「我本台狂人,五嶽尋苗不辭遠;地猶聖荷西,萬方多難此登臨。」 黃昏人生,歲月苦短,我認為主因是得了戀床癖,不是新婚那種,是昏昏欲睡,或張眼瞎子,是太陽在頭頂,或腳底。妻有福氣,一睡五小時,我回床假寐,起床省視,她還在睡,八小時了。我再假寐,十小時了,接著十三小時。我想起去年那寡言老留學生,不寒而慄,於是漫步她床前,只見鼻息輕微起伏,真是美麗人生。但是也有人一輩子如此美麗,就像童話睡美人。我不是白馬王子,不敢吻醒,怕萬一失效。 天色漸暗,二老終於見面。不料她說,「我一直睡不好,幾次起床做事,洗衣,燒湯,看你總是在睡,十幾小時,真有福氣。」是嗎?孔老夫子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五週閉關的日子,窗外藍天白雲,室內一場場老電影。希區考克的捉賊記,擒兇記,葛麗絲凱莉,卡萊葛倫,桃樂絲黛,詹姆史都華,美女俊男,令人憧憬從前,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然而,最感人熱淚的是,史蒂芬史匹柏的「拯救雷恩大兵」。 這部二戰紀實電影裡,湯姆漢克斯是美軍班長,在法國前線奮戰德軍。他接到五角大廈命令,放下一切任務,搜尋一名美軍二等兵雷恩,解甲歸國。原來國防部發現,雷恩一家兄弟三人都被派到歐陸前線,兩人戰死,只剩雷恩活著,他自己不知道。國防部基於人道,緊急金牌召雷恩回國,改任軍中文職。最接近雷恩戰區的是湯姆漢克斯這一班人,便急令他帶同僚搜索雷恩。 這一班九人,任務特殊,不能戀戰,竟致戰死三人,其他的頗有怨言,為了救個二等兵,枉死三人,算哪門子戰爭。他們終於找到雷恩,最後一戰裡,美軍死傷慘重,雖然打退德軍,可是班長湯姆漢克斯身中數彈,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示意雷恩附他耳邊,奮力說出他人生最後一句話,Earn it,「來日賺回來!」 麥帥說,「老兵不死」。咱們新冠餘生,賺回此生。
-
2021-07-25 名人.林靜芸
早上運動較好?研究:晚上運動改善高血脂更有效
最近因三級警戒不准聚餐,讓我想念起參加過的晚宴。晚宴是很吸晴的活動,可以展示服裝、認識朋友、享受美食,還能品嘗美酒。很多成功企業家在商場上的人脈,都是來自晚宴的累積。但對賓客來說,有些晚宴是可怕的:太晚開始或太晚結束;菜色太豐盛或是太貧乏;應邀致詞的人講太長;或是被安排在陌生而且無言的桌次。廖董被公認是最佳晚宴主人,他把請客吃飯當成頭等正事。賓客會被提醒應提前五分鐘抵達,晚餐六點半準時開始,菜色、酒單和服務俱屬上乘。每次的晚宴都有主題,我參加過的有介紹河洛語的美麗、歌劇講解等等。由於講者就在同桌共餐,大家都會專注聆聽,還能提問討論。晚宴在八點結束主題,之後半個鐘頭是連誼,到了八點半菜全上完,只剩甜點。廖董會與每個賓客道別,理由是他住天母,必須走路回家,要提早離席。現場賓客有的人隔天有事,就也早走,有的意猶未盡,留下來續杯,這種行程安排對每個人來說都很輕鬆。廖董生意作很大,自己有車有司機,我之前想不懂他為什麼不讓司機加班載他回家。我認識廖董超過十年,他是位美食家,身材卻維持得很年輕,經常穿Polo衫,配窄褲管的低腰褲。體力也很好,逢連續假期常爬山,挑戰百岳。最近我讀一篇文章,提到油膩食物造成的肥胖、高血脂等新陳代謝問題,並比較早上運動與晚上運動的效益。其中提到,晚上運動對於降低血脂肪、控制第二型糖尿病,還有縮小腹比較有效。讀及此處,我才突然領悟廖董晚宴的巧妙之處。廖董既能和朋友一起享受美食,還以聽演講來控制食量,又以準時結束不吃甜點,保證自己不過量,最後以走路回家來消耗熱量,也難怪他總能保持身材。這幾年運動盛行,大家都知道早上運動有助晚上好眠;而晚上運動反因情緒高亢,妨礙入睡。但是最新的研究指出,高強度的訓練除外,晚上的運動其實可以幫助深層睡眠。喜歡吃油膩食物的人,如果有高血脂的問題,晚上的運動可能比早上有效。今年五月澳洲基督大學在糖尿病期刊發表實驗報告,讓受試者吃高脂飲食五天之後,再檢驗其血脂肪及心血管健康。之後分成三組,繼續高脂飲食,但是第一組每天早上六點半運動,第二組每天晚上六點半運動,第三組不運動。五天之後再驗指數。結果發現早上運動組與不動組一樣血脂沒有下降,而晚上運動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甚至血糖曲線、心血管健康度都改善了。我們的身體有個時鐘,除了讓我們出國旅行產生「時差」,其實飢餓感、肌力、嗜睡度,甚至細胞再生等等,都與生理時鐘有關。生理時鐘自有校正機制,出國的時差如果依照當地時間生活(日照、進食、睡眠)就比較快調整。至於晚上運動可能因晚上血糖較穩定,肌力較強,體溫較高等等因素,改善新陳代謝疾病的效果較好。指導這項研究的挪威專家認為,無論何時運動都能增強體力,不是說早上運動不好,但是晚上運動可以逆轉高脂食物的不良代謝,對於愛吃油膩大餐的人是較好的選擇。
-
2021-04-02 醫聲.數位健康
智慧醫院/智慧醫療升級 台中榮總遠距照顧榮家住民與腦中風患者
住在彰化榮家的林伯伯(化名)最近才從台中榮總出院回榮家,到了回診時間,從彰化榮家到台中榮總需約一小時車程。最近台中榮總因應退輔會「金字塔計畫」,推動遠距醫療,可為出院返回榮家的住民進行複診與追蹤,林伯伯直接在榮家與台中榮總家醫團隊連線,讓林伯伯免除往返大醫院的舟車勞頓。除了提供榮家出院複診服務,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急診室,若接到腦中風患者需進行急性處置時,也可以啟動與台中榮總急性腦中風醫護團隊的聯繫,由台中榮總腦神經專科醫師透過視訊醫療推車、AR智慧眼鏡與遠程協作平台,利用5G網路,遠端接收現場病人影音狀況及數據,提供緊急處置建議,爭取時間。台中榮總積極發展智慧醫療、人工智慧、遠距醫療協作、虛擬實境教學等先進技術,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上任後,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由重症醫學部主任吳杰亮擔任執行長,進行跨單位整合。透過中華電信支持,兩周內完成台中榮總、埔里分院和彰化榮家多點的5G布建,結合AIoT智慧物聯網AR眼鏡,落實遠距醫療諮詢。陳適安表示,希望透過資訊科技,克服時空障礙,擴大與榮家連結,建構中區醫療體系的遠距照護網絡,進而造福榮民和中部民眾。榮家住院複診追蹤由台中榮總家醫部主任許碧珊帶領團隊。彰化榮家主任史浩誠主任指出,從彰化榮家前往台中榮總需約一小時車程,利用這套系統能減輕榮家住民的舟車勞頓。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院長徐尉慈、副院長蔡哲宏指出,偏鄉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透過遠距會診模式,藉由台中榮總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大力協助,讓急性腦中風患者的治療更臻完善,對於埔里地區的民眾,埔里分院醫師可提供在地化的即時醫療服務,藉由遠距專科會診協作,提供腦中風病人醫學中心等級無時差緊急醫療照護。「金字塔計畫」由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上任後推動,強化榮民三級醫療體系支援,落實國家分級醫療政策,讓榮民在榮家就可以獲得在地化優質,減少醫療後送。
-
2021-03-05 科別.腦部.神經
預知腦中的不定時炸彈「腦動脈瘤」 專家建議做1事!
53歲的廖小姐,有遺傳性糖尿病,平常很注意飲食及運動,也有乖乖吃藥。在公司負責海外業務的她,時常要配合外國廠商時差加班熬夜,因為旁人時常叮嚀她要注意健康狀況,她特別抽空進行健檢,沒想到竟揪出健康未爆彈。從廖小姐的腦血管磁振造影(MRI)影像,明顯看到大腦動脈有顆0.6公分的腦動脈瘤。易破裂的腦動脈瘤大小約0.5~0.7公分左右,這顆不定時炸彈若破裂會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造成出血性中風,甚至死亡。 廖小姐很慶幸有安排健康檢查,及早發現這顆有破裂危險的腦動脈瘤,經專科醫師評估,只需要進行微創手術就可解除未爆彈危機。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說,腦動脈瘤通常無症狀,發生機率遠超乎想像,100人裡就有1~2人潛藏腦動脈瘤而不自知。通常是健康檢查發現,或動脈瘤太大引起梗塞性中風,或腫瘤壓迫性效應,嚴重時是破裂出血後才查出。腦動脈瘤好發45歲以上成人,女性居多;與抽煙、喝酒、作息不正常、壓力、血壓不規則控制有關。近年來,腦動脈瘤再也不是年長者的專利,連才24歲的龍后-艾蜜莉亞.克拉克,就曾因腦動脈瘤破裂緊急送醫,生命一度垂危。錢政平提醒,腦動脈瘤破裂時機難以預測,唯有安排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才能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錢政平
-
2021-02-20 醫聲.院長講堂
養生祕訣/陳自諒為打籃球練重訓 也愛畫畫紓壓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不僅是籃球迷,也是球評,平常休閒就是每周打籃球。陳自諒國小畢業即赴美定居,高中畢業後在祖父及父親要求下,返台學醫。「高中還是籃球校隊,年輕時差一點也跑去打籃球,所以很了解健康對球隊的重要性。」陳自諒說,籃球是他一生最愛,是他「最愛的女朋友」。在他的創意下,醫院與新竹攻城獅籃球隊簽署合作備忘錄,他整合了骨科、復健、急診、中醫、營養、心理師以及其他專科醫師組成醫療服務團隊,提供該隊20名球員完善的醫療資源及服務。為了能繼續打最愛的籃球,陳自諒也接受體能訓練,透過上健身房舉重等重訓,改善原本腰痠背痛問題,讓身體健康狀況變得更好,可以回球場上再次享受打球的滋味。陳自諒有時也會透過畫畫來紓壓,高中就參加素描比賽獲獎,當時愛打籃球,所以經常以籃球為繪畫主題,當了醫師後,則會將手術過程以素描方式呈現。他笑說,「中醫大藝廊開幕,改天可以展出他的手術風雲畫展。」
-
2021-02-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安眠藥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你需要靠兩種方法才能治標又治本!
怎樣才算睡眠品質高?總是講失眠,很多人會問:老師,你怎麼說失眠,到到底什麼樣的睡眠才算是睡眠品質高呢?這裡,我提供一個標準。1.入睡快,在十分鐘左右入睡。2.睡眠深,呼吸深長不易驚醒。3.無起夜或很少起夜,無驚夢現象,醒後很快忘記夢境。4.起床快,早晨起床後精神好。5.白天頭腦清醒。工作效率高,不睏倦。有了這一個標準之後,很多人就經常拿著它對照自己的睡眠情況,一發現有不對,就著急忙慌,生怕自己會患上失眠症,因而匆匆給自己服下一粒安眠藥,好讓自己睡安穩。但事實上,這麼做是萬萬不可的。安眠藥不是你的「救命稻草」,一兩次的失眠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誰都可能會遇上,而長期的失眠也不能用安眠藥對付。從前面我們了解到,失眠有至少一半以上失眠患者是由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百分之十五的是由甲亢、冠心病以及用藥等方面的原因而引起,還有百分之十由呼吸暫停症候群、不寧腿症候群等引起。真正的原發性失眠只占失眠症患者的百分之十五,所以治療失眠並不是幾顆安眠藥就能解決的。問題是,當你向醫生傾訴你的痛苦時,大多數非專科醫生並不知道這一點,只要病人來訴說失眠的痛苦,他們都會開幾顆安眠藥。只對症不對因,其結果就是病人的失眠總不見好,吃藥就能睡,一停藥甚至比以前更糟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藥物依賴。目前,治療失眠的藥大致分三種:成癮性、長效、短效。成癮性與長效的安眠藥均對健康有隱患。短效的即藥物的半衰期在五小時以內,服藥後藥物五小時內便排出體外,次日早晨病人醒後處於清醒狀態的,是理想的促進睡眠的藥物。臨床上最早用於失眠治療的藥品是安眠藥,以苯巴比妥一類的藥物為代表。這種藥物能直接阻擋外界的各種刺激衝動傳入大腦神經中樞,使沒有獲得刺激的神經細胞逐漸進入抑制狀態從而進入睡眠,說白了就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以引起類似於生理性的睡眠而催人入睡,副作用也是相當大,服用後有較多的不適且安全性很不可靠,因而醫生就改為病人開安定類藥物。最早的安定品種單一、副作用較小,其作用主要是安定神經而非催眠,但由於心神安定液就容易入睡,因此治療一般的失眠時就常用安定代替安眠藥。安定的作用是鎮定、鎮靜,所以這類藥物稱為「鎮定藥」。鎮定藥與安眠藥的基本性質相似,只是程度上的區別而已,所以藥理學上把催眠與鎮靜歸為同一個大類。現在的安定類藥品,可透過現代技術手段構造分子結構,其藥性已經變得十分強大,應用範圍也逐漸擴大,但是副作用也相應增加。例如個別體質不宜服用佳靜安定的患者不僅不能入睡,反而易於興奮,會出現多語、睡眠障礙、幻覺等症狀,這時就可能發生更大嚴重的藥物性失眠。對人體損害更大的是催眠鎮靜類藥物在發生作用和完成任務後,要想從體內排出,就必須先由肝臟進行分別解毒,然後再經過腎臟排出體外,如此一來,這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肝腎中毒,影響到肝腎的功能。所以,肝腎功能不良者,須謹慎服用這類藥品。安眠藥的服藥原則我們都知道,身邊的人或者醫生都會忠告我們,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求助安眠藥。如果是因為時差、親友過世、身體病痛等造成的暫時失眠,那麼幾個晚上、甚至幾個禮拜內服用安眠藥都是可以的。因為這些情況下,安眠藥可以說明你預防短期失眠惡化為長期失眠。但不管怎麼樣,你在服用安眠藥的時候,都不應該放棄改變那些影響失眠的思想與行為。你要盡量降低對安眠藥產生依賴的可能性,以下是幾點服藥原則:一、服用最低劑量,兩三個星期後停止服用,最多不超過四個星期。二、間歇性服藥,只有在連續兩晚睡不著的時候才可出此下策,絕不連續服用,這能保證你每星期吃藥不超過兩次。三、絕不增加劑量或超過醫生的指示,並一定要服用半衰期較短的安眠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把治療失眠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藥物上,是一個重大的錯誤。其實,在現代社會,失眠時一種常見病、高發病。大多數失眠完全可以透過患者的自我調理、改良作息規律來醫治。失眠時首先不必過度擔心,以平常心來看待,否則越是緊張、越是強行入睡,結果越容易適得其反。其次要找出並消除失眠的原因,對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狀,要及時求醫,不能認為失眠不過是小問題,算不了病而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總之,病理學方法醫治失眠時「治標」,心理學方法醫治失眠才是「治本」,只有兩種方法共同使用才能治標又治本。※本文摘自《失眠的年代:即刻救援你的睡眠,不睡這個殺手就在你身邊》。 作者:許承翰、高紅敏出版社:清文華泉出版日期:2020/12/16
-
2021-02-13 養生.無退休時代
中年人多不缺錢不缺時間,但對錢很沒安全感!他們6年有400天坐船遊列國:趁健康錢用力花
出國玩不只有搭飛機一個選項!退休達人老黑從2013年就開始了郵輪旅遊,他發現,旅遊廣度大、房間不用換、時差衝擊小,真的太適合中年人,於是他6年來共有400天都在船上度過!旅遊經驗豐富的他,當然也曾遇過罷工、景點不如預期等失落,他是如何面對呢? 一般人出國玩直接聯想到搭飛機,但對老黑來說,搭飛機舟車勞頓,反而郵輪的輕鬆愜意更適合他!老黑這6年來共有一年多的時間在郵輪上度過,但還有人比他更狂熱,「我看過幾個70、80歲的老爺爺老奶奶,跟我說下船之後,他要直接上另外一艘郵輪!他們一年有200天是在郵輪上度過的。」 為什麼老黑這麼喜歡郵輪旅遊?因為相同的旅遊品質比飛機划算、旅遊廣度大、時差衝擊小、行李整理只需要2次、一覺醒來就到另個國家等,但最適合中年人旅遊的原因還有這個。 老黑悄悄地說:「郵輪上像搖籃很好睡,看我老婆,陸地旅館總睡不好,一上郵輪就睡得跟豬一樣!」且郵輪上還能看秀、有健身房、游泳池、圖書館,有些還有卡拉OK呢!而老黑最喜歡在甲板上迎著海風、傍著日落悠閒看書。 雖然郵輪旅遊輕鬆寫意,但一下了船,就等同是自助旅行,面對旅途中的不確定因素,該注意的事情一樣也不能少! 觀光客只有「看到」,旅行者可以「看見」 外出旅遊只需掌握兩大點:小心安全、注意健康。 「世界上沒有什麼地方是安全的!錢財不要帶太多,盡量留在郵輪上,外出也別忘記帶感冒藥、腸胃藥,國外看醫生很貴的!」老黑就曾因為腸胃不舒服在郵輪上躺了好幾天,埃及古文明近在眼前,他卻痛到沒辦法上岸,後來老婆Olivia替他玩了一輪,上船與他分享照片。 除了自己能掌握的因素外,旅途中還有很多變動因素。例如老黑就曾遇過歐洲鐵路大罷工,當時他一到車站看到全面停擺,眼看行程快要延誤,不免覺得不習慣、好麻煩,後來他趕緊找替代方案,才成功抵達,「旅行發生越多超出你控制的事情,你的旅遊應變能力就會越豐富!所以後來我就學會別把行程排太滿,也較能習慣,錯過一兩個景點沒什麼啦。」 「觀光客只能看到他想看的東西,而旅行者會『看見』他看到的東西。」對於「觀光客」來說,看到表定上的景點是最重要的,陰錯陽差沒看到或不如預期就容易有失望、失落等情緒;但對於「旅行者」來說,就算迷了路、景點設施正在維修,都是旅途中的驚喜。 旅途中的陰錯陽差,提供未來精彩回顧 「有次到北京想去天安門,就隨便抓了個人來問,他說『天安門就在前面,走4個路口就到了。』那4個路口我走了一個半小時!」老黑哈哈大笑,其實那人也沒講錯,的確是4個路口,而老黑也走到了天安門,這些「陰錯陽差」的笑料,都是替未來日子增加豐富調味的必需品。 所以,旅途中不可預期的事情,正是旅行的樂趣之一,「後來我發現,就算旅途中生病了,也不要看你少玩了幾天,而是要看你還有幾天可以玩。」隨遇而安,就不會有太多抱怨。 另外,若你不知道該搭著郵輪去哪裡旅遊,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下輩子你想在國家出生?」若你能回答,就代表你憧憬那個地方的生活方式,當然要趁老了之前去看看! 老黑說:「我想過這個問題,我想在愛爾蘭出生、想去澳洲生活。」而這2個地方,老黑都去過了。 「有許多中年人不缺錢也不缺時間,但對錢很沒有安全感,對時間利用也完全沒有想法,只想把錢省下來給小孩花。」他提到,40、50歲之後,身體只能往下坡路走,趁著中年身體還健康,趕快往你夢想中的國家出發吧!
-
2021-01-15 新聞.生命智慧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編按:事業有成、有車有房、無數財富、子孫滿堂——真的就是所謂的人生最終成就嗎?藝人曾寶儀形容自己「2010年以前,活的就是符合社會期待的人生」,但2010年到2012年的她,人生依然陷入低潮。她不清楚工作的意義,對於感情感到無以為繼,直到教會她無條件的愛的爺爺離世,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她翻閱無數身心靈書籍,跑遍世界各地,訪問多位身心靈導師,只想知道內心的空虛感到底從何而來,直到天、地、人的奇蹟打開了她看待生命的方式,意識到只需要一個念頭轉變,整個世界就跟著變了,身邊也迎來許多豐盛的美好事情。 「當我意識到『我的生命被祝福著』,那一天起,我的生命真的每一天都變得不同。」曾寶儀說。以下是曾寶儀的著作《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內容摘要:我人生的分界點,是從2012年開始的。一切都發生在11月底,很靠近12月冬至,也就是當時人們說的2012世界末日的時候。現在想想,我早就為2012年的到來做了不少準備。從2010年起,我就開始閱讀一些和2012世界末日有關的資料。其實我也是經歷過1999世界末日預言的一代,那時候的我完全不以為意,但不知為什麼,2012年的末日預言,我格外在乎,可能那幾年,剛好也是我人生中的低潮,我經歷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爺爺過世,因此對死後世界、生前計劃的主題也感興趣。我飢渴地吸收各種資訊,即使不知道那是什麼,我都看。一直看,一直看。這三年,我的工作遇到瓶頸。我不知道重複做這些工作,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我不斷接節目、做節目,節目開了又停、停了又開。工作的內容也都很像,不管是娛樂或頒獎典禮,就是做大量功課,然後做現場,做完,結束。 對我來說,就好像旋轉木馬一樣的生活,我一直繞……一直繞……好像一直在動,卻又哪裡都沒去。那時,我的感情也不順利。我的男友常年在北京工作,而我大部分在台灣,我們很長時間是遠距離戀愛。像我這樣的雙魚座女生,很依賴,也需要感情上的陪伴。遠距離,實在很難行得通。遠距離戀愛,不只溝通上容易出現問題,我心中也不免懷疑:我們這樣,真的算是在一起嗎?接下來,該怎麼打算?然而壓垮我最重要的事,是爺爺的離世。教會我無條件的愛,是爺爺2011年爺爺的離開,是我生命中莫大的衝擊。爺爺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雖然他不是我的父母,但他就像我的父親,也像我的母親。3歲的時候,我和妹妹就跟著爺爺奶奶來到台灣,爺爺就是帶著我們長大的那個人。我們來台後住在民生社區,我就念民權國小,在學校對面巷子裡的一棟公寓,住了六七年的時間。從小,我身上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爺爺處理的。奶奶比較強勢持家,她會帶我們去買衣服、買玩具、剪頭髮,但相對來說,更溫柔的對待,都是來自爺爺。比方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爺爺每天中午到幼稚園接我們放學的時候,會在幼稚園旁邊的市場,買兩個包子給我們吃。一個是鹹的肉包,因為我愛吃鹹的;一個是甜的豆沙包,因為妹妹愛吃甜的。那時,我們兩個小不點特別龜毛,我們吃包子,但不吃包子餡。我們只想吃沾了豆沙、沾了肉汁的包子皮。於是,爺爺每次把包子遞給我們之前,一定會先一口吃掉肉餡,再一口吃掉豆沙。把我們喜歡的包子皮,送到我們面前。爺爺就是一個這麼溫柔的人。他會帶我們去買小學的制服、牽我們上學,考試成績好的話,就帶我們去買禮物。爺爺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有什麼需求,我們總是去找他。所以我常說,爺爺是這世界上第一個教會我無條件的愛的人。我一直以為爺爺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雖然他後來有好幾年的時間,都待在病床上。而我直到三十多歲都還住在家裡,主要的原因,除了我認為陪伴家人是理所應當外, 回家就能看到他,感受到我們存在在同一個空間裡,成為我很重要的支柱。當爺爺離開這世界,我心中的悲傷巨大到難以言喻。於是,當經歷過爺爺離世,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我知道,根本沒有節哀順變這回事。當悲傷確確實實出現在人們生命當中,沒有任何一套標準處理程序,能讓人照著步驟就順利消化它。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經驗、去化解那份複雜的情緒。爺爺過世之後,我就像負氣一樣,去了很遠的地方。爺爺在台灣的喪事一辦完,我就跟著弟弟、堂弟一行人去了阿姆斯特丹。當時我們心想,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還記得那時是2月,冷死了!可是雖然冷死了,但我們還是想要去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我們都是第一次去阿姆斯特丹,所以該怎麼玩,就怎麼玩,我什麼也沒多想。在那裡,還掉了錢包!六年後,我拍攝紀錄片《明天之前》的第一站,就是阿姆斯特丹。再一次來到這裡的我,看著似曾相識的景象,走著走著,就掉下了眼淚。身邊的同事都嚇壞了,這麼歡樂的一個城市,妳怎麼哭了呢?「我突然想起之前來的時候,」我說:「上次來的心情,和這次完全不一樣。那時的我,對世界一無所知。我以為這個城市,就是這樣。」然而從11年到18年,我從生命中學習到的,我對於覺察的學習與生命的理解,都已讓我變得截然不同。當我走在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橋上,彷彿看見過去的我迎面而來。我好想跟她說聲:「一切都會沒事的……」想到這裡,於是潸然淚下。走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同一個地方,但這時的我和那時的我,早已判若兩人。或許我還有眼淚,但那已不再是悲傷的眼淚。11年阿姆斯特丹的旅行才到中途,我就決定,我要接著去看北極光。一個禮拜之內,找好旅伴,決定了行程。2月底從阿姆斯特丹回香港辦完爺爺的告別式,3月初我就馬上出發前往阿拉斯加。爺爺在世的時候經常進出醫院。好幾次我安排好長時間的旅行,會因為爺爺突然住院而取消。於是,當爺爺不在了,我心中也有種賭氣的感覺:好啊,現在這世界再也沒有什麼能牽絆我,那我就要去最遠的地方!有多遠,就去多遠!即興的出行,一切都很倉促。阿拉斯加真的很不方便。很多事情如果沒有事先計畫好,到了當地就只會耗到時間。3月初的北極,白天非常短又有時差,能處理事情的時間相當有限。那時候,我的身體也很不好。但我卻硬要去一個很冷的地方,就像想刻意用某種極端的環境去折磨自己。出門前,我突然得了急性腸胃炎,人都已經又吐又拉到完全虛脫,還依然堅持帶著藥、一包白吐司和寶礦力沖劑上路。現在想想,那場腸胃炎就像是一次劇烈的排毒。真狠的一場排毒!又或者,因為當時的我有很多事情還不明白,於是透過身體激烈的反應來處理。和我同行的有兩個朋友,後來幾天早就看極光看到膩了。我們安排了好幾個看極光的景點,但第一天到達就已經看到極光,後來又看到跳舞的極光,所以到了第三天、第四天……「還要看極光喔?」她們寧可待在車子裡,也不想出去挨冷。而我卻硬要走進那嚴寒,堅持要用相機好好拍下那個我追逐的景色。明明因為天氣太冷,還生著大病,我卻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硬頸。曠野裡只有天和地與我,而我大部分時間都非常悲傷。非常、非常悲傷。我穿著厚重的衣服,在零下20度的荒野裡,一面看著極光,一面流眼淚。旅途中當然也有開心的時候,但大部分的時間,我的心都被悲傷佔據。雖然這是2012年一連串奇遇之前的背景故事,但上天的眷顧似乎已有端倪。畢竟,去到阿拉斯加,沒看到極光徒勞而返也是常有的事,我卻天天都能欣賞這美景。經常我們只要抬起頭,就能看到極光「就在那裡」,就連跳舞的極光也都看到了。那時,我似乎已開始感受到幸運,但我茫然不覺。書籍介紹書名: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作者: 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1/01/13作者簡介/曾寶儀兼具主持、歌手、演員等多重身分的全方位演藝工作者。大學畢業後進入電視幕後工作,師事張小燕,從助理主持正式跨到螢光幕前,曾榮登暢銷女歌手,也參與戲劇演出,主持眾多知名綜藝節目,類型包括益智、藝文、選秀、實境等等。主持經驗豐富,無論海內外各大知名頒獎典禮、晚會,以及韓國藝人見面會等。近期更參與電影製作與紀錄片拍攝,跨足全球。本書是曾寶儀10年多來在生命覺醒課題上,親自體悟出來的精華。她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這一路走來的心情,只希望她的故事是你生命中溫柔的陪伴。當你失去力量時,能給你一些方法提醒著你我,「我們都在路上,生命都是禮物」。「我希望這本書放在架上的時候,就是想要告訴大家『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當你拿起這本書,你可以跟我一起思考『你有好好成為你自己嗎?』然後,透過這本書,聽我分享,這是我思考自己有沒有『好好成為自己』的人生歷程。」── 曾寶儀延伸閱讀: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
2020-12-14 性愛.性福教戰
姿勢對了,性福就有了!治療師教你3招容易高潮體位
【文、圖/摘自創意市集《我要的歡愉你該懂!》,作者欣西亞】姿勢對了,性福就有了(體位篇)欣西亞妳好:有沒有哪些體位容易帶給女人高潮?妳有什麼好答案嗎?前一篇和大家分享過帶給女人高潮的重點是:與其衝洞,不如搞定她的小豆豆。不過很多男人還是希望能在性交的時候讓另一半欲仙欲死,甚至和另一半共赴高潮,畢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如果能在衝洞的時候兩人都爽歪歪,一起射得乒乓叫,一定更加完美。那麼今天欣西亞就要介紹三個容易帶給女人高潮的體位,男生做愛時射精不再一人單飛,而是快樂的雙人成行。體位一:狗趴式狗趴式英文又叫做doggy style。狗趴式被公認最容易讓女人得到高潮的體位,因為從後上插入的深度更深,角度也更容易頂到G點,衝刺中女生感受得到男人衝撞自己臀部,以及寶貝球撞擊胯下的快感,是一套非常銷魂的套餐。一般來說,女生趴下時多以手掌壓床,在讚這裡欣西亞建議,如果想要製造更多的刺激,可以手肘壓床,或是直接用胸口趴在床上,讓老二以不同的角度插得更深。當男人在抽插時,女生的臀部要嘛隨之震盪,要嘛稍微向後稍微抵住,並同時加碼使用情趣用品,或者請男人伸手向前挑逗陰蒂,都可以令高潮加倍。體位二:女上男下女上男下英文叫做cowgirl style。女上男下受到許多女性歡迎,因為這個體位能夠讓女生自由控制插入的深入、角度,以及抽插的頻率。對男人來說不會太過刺激而且更為持久,有更足夠的時間慢慢和另一半攀向巔峰,有效縮短男女間高潮時差。不過這裡我會建議大家不要用面對面的方式,而是女生屁股面對男生,兩個人的視線都看向同一邊的reverse cowgirl style。如果妳是新手,還無法掌握搖晃訣竅,那就請男生不要平躺,稍微用手肘撐起上半身,或是完全坐起來,如此一來,女生比較有安全感,也能靠著對方的腹肌輕鬆施力。在搖晃的時候,記得採取像是騎馬般前後搖晃的姿勢,而非上下彈跳,屁股可以稍微往後頂,讓他的老二摸到妳的G點。深怕被邊緣化的男生,當然是空出手向前挑逗陰蒂,或是兩隻手扶在她的臀部兩側,向下施壓或前後搖晃,試圖控制女生操你的速度和深度,讓整場性愛更有參與感。體位三:拱橋式拱橋式英文叫做bridge style。這個體位可以先從傳教士體位開始,男生雙膝跪在床上,雙腿微開,女生平躺在床上將屁股抬起、向上頂(或男人扶住她的臀部向上),再以手肘撐住上半身重量,接著老二昂然挺入。這個姿勢能帶給女生插好、插滿的感受,陰蒂能貼合男人的三角地帶,摩擦產生快感,也因為地心引力的影響,女生的下半身能稍稍往下,此時勃起的老二嘟嘟好頂到她的G點,兩人也可以隨時調整角度,男生跪姿的姿勢高低,或女生臀部抬高是30度或45度角,精彩度也不盡相同。拱橋式的終極版本則是,男人讓女生的雙腳架在自己左右肩膀上,抽插深入直指核心。此時已經不是「摩擦生熱」四個字能形容,而是「摩擦升天」,靈魂出竅!看完以上三個性愛體位,如果男人不想在埋頭苦幹時做白工,就必須掌握一個方向:在抽插時用你的螢光筆畫到女人的G點。螢光筆的粗細不重要,只要畫到重點就得分!要精準觸發女人高潮,秉持「淫海無涯,為勤是岸」的精神是不二法門。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多問、多看、多聽、多學,問女伴怎麼做會讓她開心?觀察女伴生理反應、面部表情以及測溼度,聽她的命令或呻吟聲,從中判斷對方的愉悅指數,懂得營造前戲的氣氛和變換花招,相信你就會是個讓女人回味無窮的浪漫情人。
-
2020-12-07 養生.聰明飲食
不喝咖啡就頭痛憂鬱? 醫師教你可以這樣減咖啡
許多上班族每天早上沒有喝咖啡就好像沒有醒過來一樣,有的是咖啡喝了可能會有腸胃不適等症狀,但是不喝咖啡又可能會頭痛、憂鬱,醫師表示其實想要戒斷咖啡也並不難,只要循序漸進就可以做到。26歲的林小姐有輕度胃食道逆流,工作壓力大,早上總是一杯咖啡提神,有時為了精神集中,會再追加1、2杯。持續了5年後,她發現偶爾不喝咖啡時會頭痛,但只要一杯下去,症狀就會改善,咖啡簡直是她的特效藥。然而,上腹痛、胃酸上湧、火燒心則反覆發生,使她不堪其擾。經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許維芸醫師診治,發現不僅胃食道逆流加重、甚至還有輕微潰瘍。但林小姐又有咖啡戒斷症狀,只要停喝咖啡就會頭痛、精神不濟。許維芸建議,可逐步減量,或停喝2至9天,若擔心精神不濟影響工作,可選在假日停喝。經1、2個月後,身體會逐漸適應,若有頭痛症狀可先藉藥物控制。經1、2個月努力,林小姐成功戒斷咖啡癮,也解除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許維芸表示,長期攝取咖啡會有成癮症狀,只要1、2天未攝取就會產生戒斷症狀,如頭痛、疲勞、警覺下降、憂鬱...等。但其實只要一段時間,逐步減量,或1、2星期不喝咖啡,身體就會逐漸適應。許維芸建議林小姐逐步減半每日咖啡量,再改用低咖啡因的咖啡或茶來替代,並養成不熬夜的生活習慣。經過1至2個月,林小姐早上沒有咖啡,一樣可以精神奕奕地上班,偶爾一杯咖啡調劑身心,也不怕上癮。許維芸表示,咖啡其實對人體也有好處,除了醒腦、調整時差、還能加強運動員的表現。長期適量飲用更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腎結石、痛風、肝硬化、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發生率。但咖啡過量可能導致失眠、焦慮、血壓上升、心律不整,更大劑量甚至可能致死。許維芸建議適量攝取咖啡因,一般人每天攝取低於400毫克咖啡因,也不要在短時間內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而孕婦每日不應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小於12歲的兒童不要攝取咖啡因,青少年則每日不應攝取超過100毫克咖啡因。也要留意紅茶、綠茶、可樂、能量飲、巧克力、某些止痛藥也都含有咖啡因。本身有廣泛性焦慮症、胃食道逆流症狀者,就不建議過量攝取,以免病情加重。另外,睡前6至8小時最好不要再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品,避免影響睡眠。某些降血壓、抗凝血、心律不整、神經科藥物會與咖啡因發生交互作用,建議諮詢醫師再飲用咖啡。
-
2020-12-02 新聞.元氣新聞
雨天穿6000元新球鞋過馬路 作家劉墉自爆險被車撞死
現年71歲的作家與畫家劉墉,上(11)月月底在臉書自爆,自己因為穿著一雙名牌新球鞋,在雨天濕滑的路上欲過馬路險些摔跤,後來「大難不死」,後向該球鞋公司反映,雙方往來十餘次且溝通過數千字,對方只願意賠償卻不願承認設計有問題,讓他相當不以為然,奉勸曾有過相同經驗的人遇事一定要向運動用品公司反映並索賠。劉墉於11月30日下午在臉書PO文,表示自己「在台北差一點死掉」,理由是因他穿了一雙沒止滑功能的新球鞋,只要走在稍微潮濕的路面就會像是在溜冰一樣,讓他在過馬路時差點摔倒而險些出車禍。事後他向該知名運動用品公司反映的過程更讓他氣結,在雙方往來信件共十餘次寫了數千字文,劉墉並拍照分析設計及材質有問題,結果對方除了承諾全額退款外,始終不承認錯誤,甚至說他們公司「使用同類模具製造鞋底的鞋子超過幾百萬雙,目前沒有收到類似的投訴。」劉墉為此上網蒐尋是否有人與他一樣,因為穿了沒止滑的鞋子險些發生意外,發現兩岸都有消費者有類似的經驗。他猜想,「會不會已經有人因此傷筋斷骨,只是沒有投訴,更糟糕的是,如果像我那天在街上摔倒,被疾駛而過的車子撞死,誰能知道是因為鞋底打滑造成的?會不會已經有人不幸遇害?」劉墉表示,從那天驚險的經驗後,便從此不穿這雙鞋,並且將它當作「大難不死的紀念」。他強調,將這件親身經驗文PO出來,不是為了要修理廠商,而是呼籲大家注意,千萬別以為穿的是名牌運動鞋就沒問題,尤其在第一次穿的時候更要特別留意,一旦發現產品缺陷,務必向製造廠商反應,用市場的力量敦促他們改善缺失。若是真的受傷,更應該向店家索賠,讓這些製造劣質商品的人付出代價。劉墉此文一出,兒子劉軒也在臉書轉貼申援,希望在最近北台灣濕濕冷冷的日子,即便穿著球鞋,在街上行走也要特別小心。也釣出不少有相同經驗的網友留言:「我31歲也是穿球鞋滑倒,尾椎骨骨裂,那雙球鞋還是名牌鞋」、「也曾經穿一雙新球鞋出國玩,下樓梯時竟然滑倒,害我屁股瘀青一個月才好。」針對球鞋的防滑係數,有專業網友也對此發文,表示「濕止滑有係數,只是係數的高低依開發時設定(也可能量產後材質品質下降判pass,水很深)\=真的要穿怕滑,只能鞋底貼防滑」,認為應常更換球鞋,以免鞋底被磨平還在走,增加摔倒的風險。也有網友提供建議,認為買球鞋最好是挑「橡膠底面」,儘量不要買「發泡材質」,這樣才能避免滑冰的可能。
-
2020-11-21 養生.樂活人生
65年後重逢 你依舊是我今生的新郎
在高雄鳳山文山國小五年級同學一年後,徐克俊與徐桂生再次見面已是65年之後,有著男生名字的徐克俊說,「70幾歲了,再次接到情書,還會像18歲少女那般的愉悅」。徐克俊說,「10歲時的感情,竟然那麼深遠,那是小時的美好印象吧!」兩人再次見面之前,雙方曾通了電話,女生問男生說,「你還記得我嗎?」徐桂生說,「我還記得妳的聲音,一直沒變。」而後徐桂生寄了一張與大學同學的合照給克俊,問她說,「妳知道我是哪一個嗎?」徐克俊說,「你還是小時候的樣子,我一眼就認出來了」。聯繫上之後,又經過了半年才見著面,中間是超過10萬字的書信往返,當時兩人一個在美國東岸,一個已經從美國回到台灣,時差剛好顛倒,每天兩次的視訊交談,一個在吃早餐,另一個正吃著晚餐。兒時青梅竹馬的情感,就這樣開始一點一滴被找回來。兩人原本各自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配偶卻都早一步離世,對於女性而言,到了七十多歲要再嫁是個困難的決定,徐克俊曾考慮許久無法向親人開口,當她幸起勇氣跟兒子告訴時,兒子說,「媽,只要妳快樂,他對妳好,我們很支持」。媳婦說,「你們很相配啊!如果對方是45歲,我們反而擔心了」。徐克俊講到這一段時,語氣有些哽咽,「我很感恩」。桂生與克俊在去年七月重逢,那時克俊是一個人從美國回來,參加桂生家族去昆大麗的旅遊,四個月後,在兩方家人的見證下,於舊金山成婚。今年11月17日,徐克俊寫了一篇「我們的故事」給徐桂生貼在臉書上,克俊說,「那是我們結婚周年的禮物」。現在徐桂生與徐克俊兩夫婦出門時,都向別人介紹說,「我們有四個兒子」,其實,是兩人各自有兩個兒子,而兩家人雖然各自在世界不同角落,但相處愉快,徐克俊說,「孩子們不必改口叫爸媽,還是叫伯伯、阿姨,但真的就是一家人了」。徐桂生是新聞工作出身,著作等身,並曾獲得文學獎,他講述與克俊這段奇妙情緣時說,「她記得一甲子多前我這個小同學,而且願意嫁我伴我這除了孤老幾無所有、七老八十的老同學,我是多麼幸運啊」!徐桂生走遍世界八、九十個國家,曾與病逝的妻子麗君約定,「我們結婚五十年時,要去環遊世界」,可惜兩人只有46年的在世情緣。徐克俊告訴桂生,「我們可以帶著麗君的照片,一起去完成這個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