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養生.心理學解密
搜尋
早餐
共找到
1221
筆 文章
-
-
2020-10-01 養生.樂活人生
上班不開心,離職後寫出《俗女養成記》!作家江鵝:真正的快樂,是不做什麼就很快樂
作家江鵝膚色白且透,臉上掛了一副圓圓的細框眼鏡,說話輕柔有禮,走路輕盈像隻貓,這樣的窈窕淑女,卻寫出了《俗女養成記》,甚至被改編為電視劇,由高人氣金馬影后謝盈萱主演,講的就是不再當「淑女」之後的暢快!本來是個普通上班族的江鵝接受專訪時說,出書、拍電視劇是一連串幸運的意外,而這些改變,都是從辭職後開始的。幾年前,當時38歲的江鵝是資深上班族,從事德文翻譯,工作表現亮眼,也獲得老闆器重,擁有不錯的薪水。下班後的晚餐,幾乎是想吃什麼就點什麼,麻辣鍋、炸薯條、甜點一字排開,不必惦量錢包重量。若有假期,就飛到日本玩個幾天,說走就走。 如此瀟灑的背後,其實有一股深沉的焦慮,正在醞釀。 上班不開心,身體也鬧脾氣 在社會打滾的這幾年讓她明白,若想要升職,終究得昧著良心,踩著同事往上爬;加上她成長於家教嚴格的家庭,從小到大,總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活著,經年累月的壓力,已經大到讓她承受不住。「努力讓老闆、同事、父母滿意,真的好難,好累...。」 除了情緒焦慮不已,皮膚還嚴重過敏,江鵝去了許多間診所,醫生們不約而同說:「妳要懂得調適壓力,睡眠要充足,不要晚睡!」她笑說:「當我聽到他們這麼說,我就知道他們沒有藥能開給我,只能靠自己了。」 江鵝思來想去發現,要完全脫離現在的生活狀態,就必須把工作辭了。「但沒工作就沒收入,生活怎麼辦?該如何跟父母交代?自己辭職後的下一個計劃是什麼?」江鵝在一次次地自問中,離職的念頭卻更清晰。 於此同時,本就有寫作習慣的江鵝,下班後常與在出版社當編輯的朋友,閒聊6年級生的共同回憶。與現實生活中遭遇的龐大壓力比起來,過往回憶竟是如此地美好,於是兩人決定,要出一本書來記錄那個美好年代。 離職後,什麼都對了! 有了出書計畫,她終於遞上辭呈。職辭後,她並沒有每天睡到飽,而是規劃出時間表,像學生那樣每天按表操課,7、8點就起床,吃完早餐後,將自己安置在書桌前寫稿。「不是振筆疾書哦!有時候想不到寫什麼,就做些別的事,像玩貓、塗指甲油、逛網拍。」 有次,她逛網拍時發現了想買的電器,便開始看開箱文與比價,「比價真的會讓我比到天荒地老!比到好想去日本逛街...。」 但沒了固定收入,她無法像以前一樣,說走就走、常去日本。為了維持生活基本開銷,她會接一些翻譯的案件,就算工作到半夜2點也照做。雖然經濟來源不穩定,多少有些不確定性、不安全感,但她換來了心靈上的自由。 離職一個月後,她發現壓力慢慢消失,做什麼都對了!對比以前物質堆起來的短暫快樂,離職後的她不特別做什麼也很幸福。 而後,《俗女養成記》一書也誕生了。 中年後學會接受,不再怨天怨地 「生活就是往前爭取兩步,要折衷退後一步,只要確認自己不要偏離軌道太多、朝著自己想去的方向就行了。」 當時,她40歲,體會到生活不可能永遠是最理想的樣子,要學習調整、接受。「不能中年後還怨天怨地,老是說『這個不是我要的』。」 江鵝相信,中年人累積的生活技巧與人生歷練,是有能力把自己放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生活軌道上的。中年後,不是改變,就是學著接受,不能老是怨恨別人。 從不諒解到理解,中年與父母更親近 除了對人生方向的選擇有所體悟,當江鵝慢慢往中年邁進時,對父母也更加理解。 江鵝身上的淑女氣息、在社會上打滾的本事,都是母親特意「訓練」出來的。她回憶,母親以前忙進忙出,除了要張羅飯菜,還要顧著家裡生意,是個非常堅強的傳統女人,對孩子的教養也很嚴格,母女並沒有很親近。 「長大後才發現,小時候她對我的嚴厲,只是想讓我配備更多的能力面對挫折。」 成長過程中累積的發現,醞釀成改變,在江鵝成為一個成熟的女人後,曾經的「不諒解」被她轉化成理解。她開始會跟父母多聊幾句,甚至每次出遠門,或是從台南老家開車回台北打拼時,都會特地擁抱他們。 「一開始做得很彆扭、很不自然,但幾次之後,我發現父母會慢慢地『蛇』(台語)到我旁邊。」 每次要回台北時,她會先把車開到定點,把東西拿上車,父母就跟在她身旁,有一搭、沒一搭地問,「妳水果有拿了嗎?」「東西都帶齊了嗎?」 江鵝一一答有,等到所有東西都拿上車後,她會說:「謝謝媽媽煮的飯菜,謝謝爸爸種的蔬菜。」然後擁抱,開車北上。 肢體觸碰傳達的愛,超過了言語。現在,江鵝家裡的氣氛不再疏離,而是和樂,有時候父母鬥嘴,江鵝與弟弟也會攪和進去,在旁邊搧風點火,家裡更熱鬧了。 人生下半場,做自己喜歡的樣子! 江鵝的前半生都當在符合父母、世俗期盼的「淑女」,在39歲後勇敢辭職改變,人生下半場,她確定自己只想當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俗女」。 這位俗女現在事業順遂,與父母的關係也修復得圓滿和樂,江鵝說,自己若今晚睡下,永遠不再醒來,也不覺得遺憾。 人到中年,改變跟接受、少點抱怨,這三點,是江鵝迎向美好未來,也是獲得真誠喜悅,讓每天都過得毫無遺憾的好方法。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50歲後,「我的志願是一路玩到掛!」不只出國遊學、騎車環島,丁菱娟這樣玩出快樂第三人生.退休後,繼續過幸福生活!給大人4個周末創業建議,趁著中年,實現人生最想做的事.一個人愈能夠「放下」,就愈富有!3條件打造極簡生活,讓人生更優雅、有精神
-
2020-09-29 養生.健康瘦身
168間歇性斷食減重攻略一次公開!3種人別輕易嘗試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減重瘦身近年來有如全民運動,最近掀起一股「168間歇性斷食」風潮,指的是將3餐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並且降低澱粉攝取量,其餘成分不忌口,另外的16小時不可進食,有人因此在短短1個月就減了4、5公斤。168間歇性斷食 進食的8小時內飲食均衡根據外電報導指出,女星珍妮佛.安妮斯頓就是厲行「168間歇性斷食」,在進食的8小時內飲食均衡,少吃高熱量食物,藉此延長身體消耗體脂肪的時間,幫助脂肪代謝,維持完美身材。美國紐約註冊營養師佛列里區(Tanya B. Freirich)建議,想達到最佳效果,最好在早上10點以前開始進食,傍晚結束,比較符合人體自然的生理時鐘。以珍妮佛.安妮斯頓為例,她每天9點起床,10點始吃早餐,選在瘦身效果最好的進食時間區段執行,在營養師指導下,選擇優質澱粉、蛋白質、深綠色蔬菜,以及好的脂肪,例如,酪梨、椰子油、鮭魚、魚油。另外,她在早上習慣喝1杯不加糖的黑咖啡,藉由攝取咖啡因來刺激腦部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集中注意力。也刺激腸胃到蠕動,達到通便效果,甚至加速脂肪分解。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腎臟病患者不適合 恐影響藥效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168間歇性斷食和生酮飲食原理有點類似,都是控制熱量,以達到減重目的,且有降血壓的效果,在動物實驗裡發現還有助抗老化、提升免疫力。但盡管如此,黃國晉還是不建議透過168間歇性斷食法來控制體重,因為減肥是一輩子的事,必須長長久久,而這類間歇性斷食法很難持續下去。另外,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腎臟病患者更不適合,因為慢性病患者必須規律用藥,如果3餐集中在8小時內吃完,等於必須在8小時內服用全部藥物,可能影響藥效,或引發低血壓、低血糖。瘦身應細水長流 日常習慣養成最重要至於一般健康民眾,黃國晉建議,在嘗試新型斷食法之前,應該先接受醫師、營養師的評估,此外,最好先嘗試1個月,看看是否可以忍受或配合生活習慣,要是1個月只能減1公斤,說明效益不大。想要瘦下來,應選擇細水長流方式,例如3餐維持7分飽、定時定量用餐、均衡飲食、細嚼慢嚥、睡前2、3小時內不要吃東西,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反變胖?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犯了這2個錯 168斷食法很夯! 其實減肥前先改掉6個錯誤觀念,才會瘦得比較快
-
2020-09-28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腿部有「藍色蜘蛛網」 靜脈曲張害的
羅姓婦人經營早餐店,前陣子經常感覺到小腿痠麻腫脹,容易腳痠疲累,不太能久站,有時還會抽筋,大腿和小腿有明顯血管突起的「藍色蜘蛛網」紋路,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靜脈曲張造成。聯新國際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蕭鎮源表示,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不只影響美觀,也是一種慢性且持續進展的靜脈血管退化疾病。靜脈曲張可分為遺傳因素以及後天長時間下肢靜脈承受壓力、腹部壓力增加等,例如肥胖、懷孕、經常便秘、常舉重物、久站等。蕭鎮源指出,靜脈曲張女性較男性多約3至4倍,過去常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除了早餐店員工,其他像漁工、搬運工、廚師、教師、空姐、櫃姐、護理人員也都是好發族群。靜脈曲張初期並不明顯,僅皮膚表層的微血管擴張,外觀出現細微蜘蛛絲網狀紋路;後期有下肢皮膚癢、水腫、腿部痠痛、容易抽筋、腿部沉重感等症狀,嚴重會產生皮膚色素沉積、潰瘍、破裂出血、血塊引發血栓靜脈炎。預防靜脈曲張,可以穿著彈性襪,避免久站久坐與搬重物,適度運動,適時把腳抬高,以物理原理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腹壓。在治療方式方面,輕度的靜脈曲張以保養和觀察為主,嚴重靜脈曲張,需由醫師以超音波評估後,以外科靜脈剝除或血管內雷射手術等治療。
-
2020-09-27 養生.營養食譜
百搭咖哩 懶人料理
友人是個能幹的職業婦女,雖然不擅廚藝,但每晚仍盡職地從外面帶餐給家人吃。這次意外接獲出差三天的消息,讓她傷透腦筋。她以求助的語氣問我,該如何預先為家人準備餐點,我隨口說:「就做鍋咖哩料理啊!」她果真做了一鍋什錦咖哩,連最後剩下的醬汁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她讚嘆這種懶人料理簡直就是職業婦女的好幫手,早該昭告天下了。香氣撲鼻的咖哩簡單下飯,可與完全不搭調的食材充分混合為迷人的料理,而且還可以延伸為餡料,沾著食物吃呢!蔬菜咖哩食材:辣味塊狀咖哩半盒(120克)、玉米1根、洋蔥1個、茄子1條、花椰菜1朵作法:1. 洋蔥切小丁、花椰菜去皮切適量大小、玉米切塊。2. 熱油鍋,加1大匙油,放入洋蔥炒香,加850c.c.的水(這是盒裝咖哩塊建議的水量),燜煮20分鐘至洋蔥軟化。3. 咖哩塊弄碎放入鍋中,以小火攪拌至融化,再燉煮至咖哩醬汁變成濃稠狀後,關火。4. 另煮一鍋水,先放玉米塊,煮5分鐘後放花椰菜,再煮3分鐘,取出備用。5. 茄子切條狀再對半切,放入盤中。6. 同一鍋水再煮沸,放入裝茄子的盤子加蓋蒸煮,煮3分鐘,茄子即成鮮豔的紫色。7. 盛盤:取一深盤,放入作法3的咖哩,再放入所有蔬菜即可。● 蒸茄子時,水一定要煮沸再放茄子,才會呈現漂亮的紫色。● 蔬菜可任意換自己喜歡的食材。● 咖哩和蔬菜分開煮,以蔬菜沾咖哩的方式食用。吐司配咖哩蟹肉食材:蟹管肉1盒、洋蔥1顆、奶油吐司2片、蛋1顆、鹹蛋黃1顆、蒜2瓣、咖哩粉半碗(吃飯用碗)作法:1. 洋蔥切小丁、鹹蛋黃用刀背壓扁切碎、蒜切末狀、吐司對半切。2. 熱鍋,放1大匙油,加入洋蔥丁和蒜末炒香,加入2碗水(沒錯,需要這麼多)燜煮約15分鐘,直到洋蔥丁軟爛。3. 趁煮洋蔥丁的同時,煮一鍋水,水滾後關火,放入蟹管肉燜熟(時間約2分鐘)。4. 取出蟹管肉,切小丁,放入作法2。5. 加入鹹蛋黃和咖哩粉拌炒(若太濃稠,可加點水;若太稀,可開大火熱炒)。6. 加入1顆全蛋,拌炒均勻,視為咖哩蟹肉醬。7. 擺盤:取黑色圓盤。咖哩蟹肉醬裝在透明碗內,置盤中十二點鐘方向,對半切的吐司散置周圍,吃時塗抹醬料即可。● 我後來把吐司改為白饅頭,橫切兩大塊,放進電鍋蒸,再沾醬料吃,我覺得白饅頭比吐司更「搭」,而咖哩蟹肉配饅頭也成為我日後的早餐選項之一。● 「鹹蛋黃」是讓味道更勝一籌的關鍵,千萬記得加喔!咖哩牛腩食材:咖哩塊半盒(120克)、牛腩2條、胡蘿蔔1條、馬鈴薯1個、洋蔥1個、蛋1個作法:1. 牛腩洗淨汆燙後,加水蓋過食材,煮至五分熟,時間約半小時。煮的過程隨時撈除浮沫。2. 加入去皮切塊的胡蘿蔔、馬鈴薯、洋蔥,續煮。3. 加點黑胡椒粉增加香氣,煮至快熟時,放入咖哩塊,轉小火,攪拌至濃稠狀,熄火。4. 另煮一鍋水,麵煮至八分熟。5. 取出砂鍋,放到瓦斯爐上,先放麵,再放作法3的咖哩醬汁,中間放一個蛋,蓋鍋蓋煮一分鐘,關火即可食用。
-
2020-09-25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是每種蔬果都有豐富膳食纖維!酪梨、芭樂、地瓜葉...營養師解碼各類食物纖維含量
編按:「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是因為它有「保水」的特性,能使糞便變軟、增加排便量。部分膳食纖維經腸道細菌分解,能提升大腸運作力的能源,因此多攝取膳食纖維就能改善腸道環境。但是,並不是每種蔬菜,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蔬菜纖維含量最高的是新鮮黑木耳,最低的是竹筍,這四種蔬菜每百公克的纖維排行榜為新鮮黑木耳(7.4公克) >地瓜葉(3.3公克)>胡蘿蔔(2.7公克)>竹筍(1.7~2.1公克)…你答對了嗎?坦白說答錯其實很正常,因為除了因特殊健康問題而需限制或增加纖維攝取者,一般人並不需要特別去了解各種食物纖維含量的高低,畢竟只要遵循蔬果579的健康飲食建議,想要滿足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量並非難事。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根據國健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64歲成人約86%蔬菜攝取量不足3份、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簡單地說就是八成六的人連每日5份蔬果都做不到。在這種蔬果普遍攝取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挑對、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了。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要如何選對蔬果、補夠纖維!纖維在哪裡~哪些食物含有纖維?所謂的膳食纖維指的是存在植物細胞璧、細胞間質中,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多醣類(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植物膠等)和木質素,所以某蔬果是否富含纖維並不能直接用口感來判斷,因為不管是硬的食物或軟的食物都可能含有纖維。由於膳食纖維只存在植物食物中,所以纖維只會來自蔬菜類(含藻類、菇類)、水果類、堅果種子類及主食類等植物性食物;肉、魚、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是不含纖維的。不過在食品加工過程纖維也會隨之流失,所以並非只要是植物性食物就一定含纖維。舉例,當將蔬果榨汁後,因為果皮和剩餘的果渣(=纖維)會被丟棄,所以大部分的蔬果汁纖維含量並不高。例如柳橙每百公克含2.1公克纖維,但等重的100%柳橙汁卻只有0.3公克的纖維。黃豆每百公克含14.5公克纖維,而等重的豆漿僅有1.6公克纖維;而由黃豆發酵製成的醬油纖維則為0。再以米和麵粉為例。由於在精製過程(如碾磨)時會除去的富含纖維的麩皮/米糠或胚芽,因此成品的白麵粉和白米的纖維量會大幅減少。以米為例,糙米每百公克含3.5公克纖維,白米卻僅有0.9公克(即損失74%的纖維)。解碼各類食物的纖維含量!儘管很多植物性食物都含有纖維,但從實際生活層面來看,食用量大的「蔬菜類」和「水果類」才是我們補充膳食纖維的主要管道。雖然「全榖雜糧類」整天的食用量也不低,但因大部分人平日的主食,如飯、麵食或麵包等都是以精製的白米和白麵粉所製成,所以提供的纖維並不如蔬果多。我們三餐中的主菜:「豆魚蛋肉類」中只有植物性的大豆含有纖維,其他動物肉類,包括奶、蛋纖維含量基本上都是零。當然如果你有吃「堅果種子類」食物習慣的話,也可從中獲得纖維,不過因為這類食物熱量很高,且非大部分人的常態飲食組成,所以也不是一般人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那麼,各種植物性食物到底該怎麼挑,才是補充纖維的好方法呢?全榖雜糧類白米飯和白麵粉因經過精製,所以纖維含量較低,故若想增加纖維攝取的話,宜將白米改成糙米或胚芽米,將白麵粉改成全麥麵粉。如果你的飲食中很難找到這些食物的話,你也將小麥、大麥、麥片等全穀類食物加入日常飲食中(例如早餐改吃麥片),或將紅豆、綠豆、薏仁;或玉米、地瓜、芋頭、蓮藕、菱角等原形食物加入平日飲食中…這些方法都有助於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豆魚蛋肉類除了植物性的大豆(黃豆、黑豆等)及其製品外,動物性食物包括如家禽、家畜、魚貝海鮮及奶、蛋等都不含纖維。所以若想從此類食物獲得纖維的話,就要以部分植物性蛋白質來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在大豆製品中,未加工的豆類如黃豆、黑豆纖維含量最高,加工做成豆干、豆腐或豆漿後纖維含量會減少。在眾多豆製品中,水分含量較高的豆漿和豆腐每百公克纖維量是最低。【範例】每百公克纖維含量:黃豆(14.5公克)、五香豆干(2.2公克)、豆腐(0.6~0.8公克)、豆漿(1.3~1.6公克)。蔬菜類蔬菜是纖維的良好來源,在TOP100纖維排行榜中(圖一)。你會發現排名在前面的多半是乾料食材,如乾的菇類、藻類和蔬菜乾,以及各式植物製成的香料、調味料。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因為乾料食材經過脫水,所以濃縮了食物的量,這包括了熱量、纖維及某些維生素、礦物質等。但即使如此,這類乾料食物因為一次食用量較低,所以並非好的食物來源。以乾木耳或乾香菇為例,使用時需要先加水泡開,所以實際上每次所使用的乾料公克數並不多。因此從現實層面來看,一次可食用量較多的新鮮蔬菜才是我們平日補充纖維的主要管道。新鮮蔬菜中,纖維含量最高的是食茱萸(16.8公克),其次是辣椒類(紅辣椒平均值11.4公克),以及一些平日不太常見的蔬菜,如野苦瓜嫩梢、紅梗珍珠菜、明日葉、香樁和牛蒡等。我們平日較常吃的新鮮蔬菜纖維量多半在1.5~3.5公克間,其中非葉菜類的纖維會較葉菜高。圖二提供了新鮮蔬菜、新鮮菇類與藻類食物的纖維含量資料,供做挑選高纖食物的參考。水果類水果也是纖維的良好來源,雖然含量略低於蔬菜類,但因具備不需烹調即可食用的優點,所以是外食者相當好的補充纖維管道。同蔬菜一樣,水果纖維排行榜中也是乾料食材排在前面,例如柿餅、黑棗、紅棗及其他水果乾。相較於乾燥蔬菜類食物,水果因本身富含醣類,所以當脫水濃縮後,醣和熱量都會變高,而有高醣、高熱量的問題。再加上水果加工後,最重要的營養素——維生素C會被破壞,其他營養素也或多或少會流失。所以不管是從健康、還是體重管理的角度來看,水果最好還是挑選新鮮的好。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哪些種類的水果纖維含量較高,Stella針對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做了歸納整理,你可以參考圖三了解哪些水果是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堅果種子類大部分的堅果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3公克,其中最高者是瓜子和芝麻,每百公克纖維都超過14公克。不過因為堅果種子類熱量很高、用量少(一般建議每日攝取10~30公克),且除非特意去購買否則並不常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因此這裡就不特別對其細節作探討,對堅果種子類食物纖維含量有興趣者可自行上食品資料庫查詢,參考Stella另一篇文章[堅果該怎麼買、怎麼吃才對]。總結來說,若想增加纖維攝取,最基本的兩個原則就是:多吃植物性食物;以及選擇「原型」、「加工較少」的食物。不過因為纖維含量高低和吃起來質地硬不硬沒有絕對關係,所以若想增加飲食纖維攝取的話,還是要挑對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所以你可以參考圖二和圖三,看看哪些食物是自己平日飲食生活中比較常看得到的,然後儘量多挑選這些食物來吃。或花點時間思考一下,如何調整自己現有的飲食,儘量把這些纖維含量較高的食物納入日常生活中。延伸閱讀: 「腰痛」長期治不好...原來你有「梨狀肌症候群」!疼痛醫學專家:4分鐘「腳跟上抬運動」放鬆你的梨狀肌
-
2020-09-25 養生.健康瘦身
還好被甩了!男友嫌她太胖提分手 女大生五個月後辣出新高度
女大生楠楠今年一月被男友狠甩,理由是「妳真的很胖欸,你的外表那關我還是過不去」,她花五個月時間努力健身,體脂從34%降到24%,體重掉7公斤,穿比基尼變超辣。超勵志故事,登上網路討論熱區,被稱「最美復仇!」楠楠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採訪,提及這五個月的心路歷程。從頭到尾都被嫌棄的外表去年12月,楠楠在大學辦舞會認識前男友,交往後男友開始嫌東嫌西,一直說「妳真的很胖欸,拜託妳去減肥好嗎,妳瘦下來一定很好看,就是覺得妳有潛力我才認識妳的…」每次見面,前男友就嫌一次,不是說沒鎖骨、腿很壯、甜不辣手指......從頭到腳都嫌過一遍,不然就是說「完蛋了,你雙下巴越來越厚了「妳今天怎麼這麼醜啊......」楠楠為了博取前男友開心,開始努力做有氧運動,但交往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對方就想分手了,還用電話談分手「你的外表那關我還是過不去,我不想繼續了,每次跟你出去都沒有任何期待的感覺,我也不喜歡你了。」楠楠冷靜後,越想越不甘心。前男友身高160公分,比楠楠高2公分而已,也不是大帥哥,雙方交往時楠楠從沒嫌棄對方身高為什麼那麼矮,又或者是告訴他「你為什麼那麼矮,去吃長高方好嗎?」自己條件不好,憑什麼這樣嫌棄別人?一氣之下,楠楠決心「我一定一定要瘦下來,不要再被別人看不起了!」展開健身之路。健康飲食+肌力訓練楠楠每周一到五都做重訓,安排訓練不同的部位;假日就會做有氧運動,例如跑步、高間歇有氧或戰繩。每天也都會做15分鐘的核心運動,一個禮拜會給自己一天的休息日。在飲食部分,她不碰任何飲料,每天喝近3000c.c白開水,不吃任何甜品和零食。早餐都只吃燕麥和一根香蕉;午餐正常吃,但一定會攝取蛋白質、蔬菜、澱粉,但把白飯換成五穀飯或藜麥飯。晚餐則不碰任何澱粉,只吃肉、蛋、青菜,每次健身後都會喝一杯高蛋白。 亮麗的蛻變這五個月的健身之路,真的不容易,楠楠一開始很想放棄,但她不想再被看不起,一路堅持到現在。五個月後,楠楠的體脂從34%掉到24%,體重也掉了7公斤,體態更產生驚人改變,更能勇敢穿上比基尼,秀出好身材,辣到讓人噴鼻血。 給姐妹們的話回首過去五個月,楠楠很感謝前男友,說了「妳的外表那關,我還是過不去!」,才有機會讓她把健身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雖然目前的體態還沒達到最好的目標,但她一定會繼續努力,持續健身,讓體態更完美。透過「有肌勵」的專訪,楠楠分享她的故事,希望可以鼓勵到正在運動中的姐妹們「只要有努力,一定會有收穫的!」 「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社群,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 https://pse.is/UYA9X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0-09-24 科別.泌尿腎臟
腎臟病不能吃豆腐? 錯誤觀念!真正對腎臟影響最大的是這2種食物
「營養師,腎臟病不能吃豆腐,你怎麼叫我吃豆腐呢?」其實豆腐對腎臟是有幫助的,不要因為誤會它而錯過保護腎臟的機會!腎臟病導致體內毒素不易排出,需採用「高品質的低蛋白飲食」來延緩腎功能惡化。高品質蛋白質 有四大類食物(1)黃豆類:豆漿、豆腐、豆干、豆皮…等低度加工製品,建議優先選擇。(2)魚肉與海鮮類。(3)蛋類。(4)肉類:雞、豬、牛、羊…等。同樣是高品質蛋白質,為什麼推薦黃豆?以下整理了研究中證實黃豆對腎臟的好處及肉類對身體的影響。 黃豆類食物 對腎臟具有保護效果黃豆富含蛋白質、纖維及異黃酮,有較少的鈉與飽和脂肪,且不含膽固醇。黃豆可減少代謝性酸中毒、血中肌酸酐、C-反應蛋白與尿蛋白,對於血壓、血糖、三酸甘油酯、腸道菌相、抗氧化及發炎反應可能有正向的幫助。肉類對腎臟影響較大,特別是紅肉和加工肉(1)可能使腎臟病人血液酸化。(2)含較多的磷,腎功能差時便難以順利排出。(3)影響腸道菌相,細菌增加氨與硫化物的產生,並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4)增加NF-kB與促發炎細胞激素等物質,促進發炎反應及氧化壓力。(5)增加蛋白尿以及降低腎絲球過濾率。故把肉類換成便宜又好吃的黃豆類,就能吃得營養又健康,並延緩腎功能惡化,所以不用再害怕吃豆腐囉! 參考資料:l Ko GJ, et al. The Effects of High-Protein Diets on Kidney Health and Longevity. J Am Soc Nephrol. 2020.l Jing Z, et al. Clin Nutr. Effects of soy protein containing isoflavon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 Nutr. 2016.l Rafieian-Kopaei M, et al. Soy Protei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 Updated Review. Int J Prev Med. 2017.l Zhan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soy protein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ur J Clin Nutr. 2014.l McGraw NJ, et al. Soy-based renoprotection. World J Nephrol. 2016.l Joshi S, Shah S, Kalantar-Zadeh K: Adequacy of plant-based protein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Ren Nutr 29: 112–117, 2019(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營養師 莊昕悅)延伸閱讀: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 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
2020-09-21 癌症.肺癌
12歲男童竟確診肺癌晚期?母懊悔:他不愛吃正餐,還常熬夜玩手機
你家小孩有吃早餐的習慣嗎?生活作息正常嗎?請注意,平日不吃正餐,愛吃零食甜點;水喝的不多,愛喝飲料果汁;每天不準時睡覺,卻熬夜滑手機,基本上這些生活習慣,就是在慢性扼殺一條性命!根據北京晚報官方新聞(2020.09.13),中國湖南省醫院胸腔內科日前收治一名支氣管肺癌晚期病患,與一般癌末病人不同的是,這是一個年僅12歲的男孩。父母聽到這消息都傻了,尤其是41歲的陳媽媽表示,自己29歲懷上兒子,夫妻倆一直把他當成寶貝一樣看待,近年來到深圳工作,也把孩子帶在身邊。今年七月,陳媽媽發現兒子的左邊鎖骨上,有鵪鶉蛋大小的硬塊,但是不痛不癢,想說應該是需要切除的小東西,保險起見馬上就帶兒子到醫院檢查,一開始檢查說那是「尤文氏肉瘤」,送往湖南腫瘤醫院病理科檢驗結果卻是「未分化癌」。因為檢測結果不同,陳媽媽又將兒子轉到大醫院做更仔細的全身檢查,結果確診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且已達肺癌晚期。因患者年紀小,臨床分期晚,檢測結果顯示腫瘤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小小年紀為何會患肺癌晚期?醫師分析,肺癌發病年齡平均為60歲,患找多為長期大量吸煙的男性患者,未成年人肺癌的患病率極低。12歲就罹患肺癌,這樣的病例至今也是屈指可數。這名未成年個案不菸不酒,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壓力太大,也有可能烙下病因,因此,追究原因時,父母都懊悔不已。陳媽媽說:「兒子沒什麼吃早餐的習慣,中餐、晚餐也是我們追著餵,才吃上半碗飯菜。基本上不喝白開水,渴了就喝碳酸飲料、果汁。」除了飲食方面沒有獲取足夠的營養,兒子又特別喜歡玩手機遊戲。陳媽媽表示,兒子深夜常常趁著父母睡著,偷偷拿手機玩耍,導致經常熬夜,生活作息不規律。肺癌年輕化的現象,並非只在中國蠢蠢欲動。查閱文獻,肺癌年輕化在各主要國家似乎也成常態,台灣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任馮瑤曾經擔任「肺癌趨向年輕化,無明顯症狀」的議題講者,指出奇美醫學中心每年約200 例的新診斷個案中,40 歲以後逐漸走向高峰,以 50 至70 歲最常見,但40 歲以下也佔了7%,奇美醫院個案目前最年輕的病人是26 歲,過去40 歲以下的肺癌病人並 不多見,但現在卻常碰到,且以和不抽煙有關的肺腺癌為主。防癌第一步: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馮瑤主任警告:近兩年台灣惡性腫瘤統計,男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都高居第一,因此建議勤於體檢,因為這可能早一步救自己和家人一命!日常生活上,為減少長期室內空氣污染,改變烹調方式,採低油溫烹調為宜,保持廚房良好通風,出門要戴口罩,空污嚴重時避免戶外激烈活動。生活飲食方面,一天五蔬果,搭配適當運動,飲食均衡以及規律的生活型態,都有助於防癌。防癌第二步:定期作身體檢查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有症狀的肺癌通常已經不是早期,所以要能早期發現肺癌,定期體檢最有效,而許多的檢查方式中,目前以低劑量的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篩檢最優,優於正子掃描或核磁共振,\而且也最便宜。奇美醫院就建議民眾, 40 歲以上、有抽煙史及家族病史者每1年要檢查一次;沒危險病史者每2年一次即可,平常每年的胸部 X 光攝影也可增加較早發現率,進而提高可切除率,這些預防重於治療的方式,都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
2020-09-20 養生.樂活人生
中年後的自我提醒!蔡詩萍:為何女人愈活愈開,男人如盆栽?
編按:男人老了,只剩下一張嘴?作家蔡詩萍觀察,同樣是中年,女人和男人的生命狀態卻有很大的差異。女人更加忠於自己,活出如鮮花綻放的人生。男人卻因為生活重心愈來愈少,視野逐漸變窄。最後變成整天講大道理、自我重複的無聊阿伯。大齡男子,有沒有不同的可能?和作家蔡詩萍聊起中年後的生活樂趣,他說不論工作再忙,每日總會找出空檔在自家附近的山上跑步。山腰人少,特別適合放鬆獨處。尤其是清晨時分,風吹鳥鳴,偶有老鷹飛過天際。跑步不只是運動,也是他排遣壓力的重要儀式。62歲的蔡詩萍,原是以政治評論起家的資深媒體人,其後成功轉型為電台主持人、作家。2002年,他和相差17歲的前主播林書煒結婚,2人育有一女。18年婚姻,至今仍常在媒體上「曬恩愛」。愛情事業兩得意,讓人忍不住好奇問他,人生還有什麼煩惱需要排遣?「人到中年,悲哀呀!」他大笑說道。中年男女大不同 女人盛開如鮮花,男人認命如盆栽人生進入下半場,蔡詩萍觀察,男人和女人在同樣的年紀,生命狀態卻截然不同。他畢業自台大政治系,在報社工作多年。早期台灣政治、媒體領域皆是陽勝陰衰,從業人員的社交網絡也以男性為中心。相反的,64年次、主播出身的太太,身邊則有一群定期吃飯、喝酒、聊心事的姐妹淘。兩相對照,更能感受性別的差異。中年女人和中年男人,哪裡不一樣?蔡詩萍觀察太太的一群好友,「女人過了40歲,整個人活開來了。」正如盛開的鮮花,知道花期有限,更懂把握生命。深愛的更珍惜,不愛的則不拖磨。「我常警告中年男人要小心,太太可能差不多要跟你 say goodbye 了。」至於他身邊的「阿伯們」,正好相反,大部分都很認命。反正,「這輩子不行的事就是不行,人生大概就這樣了。」蔡詩萍分析。有次他和友人聊天,朋友感歎地說,男人過了50歲,就像野狼變成溫馴的家犬。他反駁,「是盆景吧!不澆水就默默枯萎,不好看還會被移到室外。」「台灣男人很乖。但我們的乖,是沒有生命力的乖。」蔡詩萍直言。生氣蓬勃的女人和日漸枯竭的男人在一起,身心自然是離得愈來愈遠。「很多太太自身工作不錯,和先生在一起又得不到樂趣,還要伺候對方。何必呢?」少談憂國憂民的大事 多做讓家人有感的小事大齡男子不敢逾矩,為什麼還是不得人心?蔡詩萍觀察,身邊的熟男們都有一種容易「閃神」的特質。平時對國家大事侃侃而談,回到家卻事事不上心。可以關心宇宙萬物,卻記不住太太說過的一句話。「別以為盆栽不礙事,哪天你就從6樓被丟下去。」蔡詩萍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想在婚姻裡找生路,身與心的投入不可少。為家庭付出,就從買菜、倒垃圾、去超市補貨等小事開始。更重要的是得誠心誠意,千萬不可敷衍了事。他舉例,洗手時發現肥皂只剩薄薄一片,就可順便檢查家中的牙膏、棉花棒等日用品剩多少,別忘了去超市補貨。上菜市場買菜,除了清單上的食材,也要考慮家中每個人的飲食需求:太太愛吃貝類、青春期的女兒需要吃肉……。這些事聽起來無聊瑣碎,但若沒有人費心打點,家庭生活的品質就無以為繼。勞心耗神的情緒勞動,不該只是女性的責任。精神層次的投入,則是時時欣賞另一半的好。蔡詩萍笑說,中年後最重要的人生哲學,就是好好伺候老婆。每年生日、紀念日要送花,就算吵架也不例外。在路上看到漂亮女生,一定握緊太太的手,說:「還不錯,但差你一點!」老夫老妻,有必要做這些肉麻事嗎?「當然呀,不然你半夜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老婆開心,家庭和諧,世界和平!妻女要的是同理 而不是大道理女兒,是蔡詩萍生命中另一個重要的女人。他中年得子,從小就寵女兒。但父女倆的甜蜜期,卻在女兒進入青春期後畫下句點。跟爸爸牽手?不要。爸爸抱一個?想都別想。還有更慘的,「她現在有事都只找媽媽講。」蔡詩萍苦笑說。孩子長大了,該怎麼靠近他們?有次生日,女兒送他一張卡片,上頭寫著:「爸爸我知道你很愛我,我也愛你。感謝你每天幫我準備早餐,滿足我的每一項需求。但是請你不要講大道理,我已經長大了。」講的太多、聽得太少,是爸爸們的另一項通病。例如,女兒向他抱怨學校的事,他就開始分析老師的用意為何。但問題是,女兒並不需要爸爸的大道理。「她只覺得老師很討厭,不用你告訴她老師怎麼想。」太太和他抱怨職場挫折時,也有類似的反應。只要他一進入「蔡老師」模式,妻女就會受不了。他反省,女兒和媽媽更親,並不只是性別因素。愛講道理的爸爸,要學習認真傾聽。例如,他常常記不住女兒口中的朋友名稱。誰是Megan?誰是Amy?但太太就會打開女兒的IG帳號,看著照片認人。爸爸聽再多都記不得,時間一久,女兒當然懶得開口。「我太太勸我不要對女兒說教,聽她說話要有同理心,不要立刻下定論。」蔡詩萍認為,4、5年級生的男性,成長過程中和父母相對疏離。出於補償心態,他們更關心自己的孩子。但是,親子關係的樣態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持續變動。為人父母要有調整的彈性,愛才能長久。前些時日,他和女兒因細故冷戰,2人好幾天不說話。但這回,爸爸不再講大道理了。有天上學途中,他主動釋出善意告訴女兒,自己不是生她的氣。「我是氣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種爸爸,讓妳有事情沒辦法告訴我。」在那之後,女兒也有了改變。她開始願意和爸爸聊天,像是討論頭髮的捲度、近日喜歡的韓國男星。儘管都是瑣事,但親子關係的進步,已足以讓爸爸感到欣慰。中年男人別只談政治 生命要有不同的可能性年輕時的青年才俊,為什麼老了會成為愛說教、自我重複,毫無生命力的熟男?蔡詩萍觀察,問題出在「看不到人生有別的可能性」。他有些朋友是政論節目的常客,10幾年下來重複著同一套論調。時間一久,內容愈來愈無聊,態度則愈來愈偏執。「他們不得不,因為生活重心只剩下政治這塊了。」他感歎地說。「我很怕自己會變成那樣。」蔡詩萍坦言。約在10多年前,他漸漸淡出政論節目,轉而閱讀更多文化、藝術領域的書籍。近期,他勤逛藝廊、擔任策展人,也針對古典文學《紅樓夢》、《金瓶梅》推出專書評論。從「政治名嘴」蔡詩萍,轉型為「文學作家」蔡詩萍,開創新的工作跑道。此外,他從國中養成跑步習慣,中年以後更勤練馬拉松,迄今已參加了近10個全馬賽事。2020年下半年,更是一口氣報名了5場全馬,從烏來峽谷跑到綠島。跑步不僅有益身體健康,也為他帶來新的合作機會。「我相信很快就會有人找我代言骨質疏鬆營養補充品了!」他笑說。男人老了,最怕沒興趣、沒朋友。蔡詩萍和一群愛喝酒的朋友,組成了「威士忌兄弟會」。大家輪流作東,每月舉辦一次賞酒聚會。從2、3人開始,9年來已有20多位成員。當中有人懂紅酒、有人熟清酒。朋友喝酒長知識,也盡情抒發男人心聲。每年年底,他們還會各自向太太請假,專程飛到東京進行飲酒考察。從早喝到晚,不醉不歸!「人生重心只有一件事,很容易就走到盡頭了。」蔡詩萍說。熱愛文學的他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比喻:絕大多數的悲劇故事都是在封閉的背景下成立。像是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筆下的愛情悲劇,年輕男女眼裡只有彼此。其中一方走了,另一個人也活不下去。但若女主角身邊同時有好幾個追求者,還會選擇殉情嗎?愛情如此,人生亦是。一個人懂得愈多,看得愈開。生活重心愈多元,生命就愈開闊。人過中年,難免有失去和妥協。真正的豁達不是認命,而是知道生命有好多不同的路能走。大齡男子就算是盆栽,也要奮力開出新芽,活的生氣盎然!原文:中年後的自我提醒!蔡詩萍:為何女人愈活愈開,男人如盆栽?
-
2020-09-20 養生.聰明飲食
吃柚子助排便可以減重?當心掉入醣類陷阱! 中醫師揭密大眾迷思
最近門診遇到幾位患者跟我說,醫師,最近柚子盛產,我吃不少柚子超好排便的,這次量體重應該能下降了吧!醫師,柚子吃起來不是很甜,屬於低升糖指數的水果,纖維質含量也高,吃這種水果應該很容易瘦吧? 其實吃柚子只是把柚子的纖維質和水排出去,然後留了一堆糖份在身體裡面;這就像你啃甘蔗一樣,雖然把甘蔗渣全部吐掉了,但其實啃的時候喝了一堆甜甜的甘蔗汁進去,如果不小心吃超量,還是會變胖。 也有很多人覺得,柚子在水果中不算很甜的,而且每100公克果肉的含糖量也不是很高,瘦身中吃柚子應該還好吧?100公克果肉含糖量不算高沒錯,但一顆柚子往往就好幾百公克,不小心吃完一整顆,吃進去的「總糖量」就很可觀了!水果中含的糖,其種類依甜度高低依序為果糖>蔗糖>葡萄糖>澱粉,柚子之所以吃起來沒那麼甜,是因為甜度很高的果糖和蔗糖相對含量較少,但是不甜不代表總含糖量少,柚子還是含有其他醣類的,只要是醣類,不管是較甜的果糖,還是不太甜的澱粉,通通一樣都是1公克就有4大卡熱量。也就是不管吃起來甜不甜,醣類就是每克4大卡。當醣類太多身體就很開心的轉成脂肪儲存了。 那減重中到底可不可以吃柚子?柚子其實是很營養的水果,我個人蠻推薦的!只是份量剛剛好就好!每次吃大約四分之一顆(3-4瓣)大小的柚子(最多三分之一)就行。如果真的很愛柚子,想多吃的話也是可以的,就依照大許4321的飲食原則,把想吃的、愛吃的挪到早上或中下午吃吧。4321的飲食原則:睡前4小時不吃東西,早餐、午餐和晚餐的「營養比例」是3:2:1。來源出處:許淳彰中醫師粉專
-
2020-09-18 養生.健康瘦身
斜槓斜很大 超辣肌力課教練 真實身分讓網全跪
白天,Sharon是冷靜嚴肅的銀行大數據分析師;晚上,她是陽光火辣的肌力訓練團體課教練,本周剛考取第三張教練證照。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曾經被質疑「每天健身,一定有鬼!」但她用更好的家庭生活證明「運動,可以讓周遭的人更幸福!」Sharon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採訪,揭露不為人知的過往。Sharon從小就是個肉肉女孩,被身旁的人取笑是胖妹,她對自己一直沒自信;念大學以後,她開始喜歡運動,但當時健身風氣不盛行,她透過跑步跟游泳,讓自己保持好體力。 在銀行擔任大數據分析師的她,工作朝九晚五,身材因為每天坐辦公室,肚子越來越大,她開始找公司附近健身房運動,初期跑跑步機,身材沒什麼太大變化,有一天突然想試試健身來改變肌力與線條,人生從此大轉彎。Sharon每天5點半起床,先準備全家人早餐,再去健身房運動1.5小時,午休時間再踩40分鐘飛輪,下班後就回家陪小孩,不論再忙再累,隔天仍然準時起床出門運動;她也改變飲食型態,不吃澱粉類食物。她的身材越來越好,158公分的她,已連續2年維持體脂15%完美曲線。但這樣的改變,也引來老公抗議,擔心她變美變自信後,會引來不必要麻煩。Sharon除繼續扮演賢妻良母,更努力表達對丈夫的愛,終於得到丈夫的支持。她的改變,也引來社區人士的注意,開始有人邀她開課,她陸續開了3個肌力訓練班,只收女性,學生人數破百,更考取3張專業教練執照。她的學生會告訴她「謝謝你讓我的線條變漂亮!」「上你的課以後,爬山再也不喘了!」成就感滿滿。Sharon的照片更從過去全身包緊緊,變成比基尼、自信展露線條,這樣的燦爛斜槓人生,是她過去從未想像過的。從冷靜的銀行分析師,跨界到熱情洋溢的肌力教練;Sharon白天、晚上都好忙,再加上妻子、媽媽的角色,還有每天堅持早起重訓的習慣,讓她笑說「睡眠時間真的不夠。」她透過自身例子,想透過「有肌勵」鼓勵更多人:時間是自己找的,少做一些不必要的事,就可以多一點時間去運動。遇到別人的批評或質疑,就做自己覺得該做的。不用太理會別人說什麼,做自己就好。「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社群,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0-09-17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外食族孕媽咪水果當蔬菜 狂喝蜂蜜水竟妊娠糖尿病上身
台中市38歲蘇姓孕婦懷頭胎,因孕吐胃口不好,外食族的她早餐愛吃漢堡薯條,吃不下飯時,水果吃得下,那就多吃一點,以為水果可以取代蔬菜,她想讓胎兒皮膚變好,每天也會喝蜂蜜水,懷孕24周發現血糖飆高、胎兒體重超前二周,診罹患妊娠糖尿病,所幸控制飲食、每天紀錄飲食日記,自主監測血糖,並且回醫院追蹤後獲改善。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瑋涵分析,水果的含糖量和升糖指數都很高,容易引起高血糖、肥胖等問題;蔬菜富含維生素A、鉀及鐵等營養成分,糖分較低,兩者的營養並不能互相取代。蘇姓孕婦在懷孕24周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發現血糖值超過140 mg/dL,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寶寶體重超前二周,妊娠糖尿病糖水測試四次中有兩次不合格確診罹患妊娠糖尿病。蘇姓孕婦緊張詢問「我覺得自己都沒吃什麼東西,也沒暴飲暴食怎麼會這樣?」經配合醫師、營養師及糖尿病衛教師的建議,開始紀錄飲食日記,每天自主監測血糖最少4次以上,才驚覺自己飯後2小時的血糖值常常飆高至170 mg/dL。林瑋涵說,蘇姓孕婦的父親為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包括一級親屬有糖尿病患者、高齡孕婦、前一胎曾患有妊娠糖尿病、懷孕前肥胖或心血管疾病,以及多囊性卵巢症病史;若病控制不佳會增加羊水過多、胎兒發育異常、巨嬰、胎死腹中、新生兒低血糖等風險,不可不慎。蘇姓孕婦經衛教後,早餐吃高膳食纖維的全榖雜糧類,取代薯條、漢堡,也注意三餐糖分攝取,戒掉含糖飲料(如蜂蜜水、果汁等等),終於將血糖控制在標準值,寶寶的生長速度也恢復正常了。林瑋涵呼籲,妊娠糖尿病大多可以用飲食、運動來控制,雖然糖尿病通常會隨著妊娠結束而恢復正常,但產後必須要定期追蹤血糖變化,建議在產後回診檢查血糖,評估後續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之後每隔三年也要追蹤一次,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
2020-09-13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只吃水煮餐不吃油超NG 營養師告訴你不瘦的原因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追求「熱量赤字」是最簡單的原則,只要吃進去的熱量比消耗的少,就可以減少體重,而因為油脂的熱量比較高,脂肪每公克9大卡,就會有許多人選擇吃水煮不加油的減肥餐,直接去除油脂的熱量,感覺似乎更健康。營養師張涵雯指出,這是大錯特錯的認知,因怕胖不攝取油脂,只會讓身體更不健康。缺少脂肪肌膚乾燥 易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脂肪在體內的功能很重要,皮膚的皮脂腺具有保護作用,可以保持肌膚濕潤,還能抵抗外來髒污、光線等侵襲,體內器官外部也有一層脂肪包覆,防止一般撞擊對器官的傷害。張涵雯營養師說明,磷脂質是細胞膜主要的脂肪成分,在神經傳導過程中,若特殊細胞中脂肪不足,容易出現類似電線短路的狀況,傳導失衡便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憂鬱、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狀況。脂溶性維生素靠脂肪吸收 無油飲食導致便秘食物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必須溶在油脂裡,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若是都不攝取油脂,就會造成這些營養素缺乏的症狀,如乾眼症、夜盲症、佝僂症、凝血障礙…等。且脂肪消化時間長,適度的脂肪攝取,也能延長飽足感,降低想要不斷進食的慾望;張涵雯營養師更提醒,油脂攝取不足也很容易造成排便卡卡,食物吃進去卻出不來,宿便囤積小腹更明顯。油脂非減肥大敵 吃好油更重要所以,脂肪真的很重要,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減肥大敵,缺乏脂肪會肌膚乾燥無光、營養素缺乏、易怒、易躁、易餓、注意力不集中、便秘等,水煮餐真的不建議餐餐吃,張涵文營養師最後提醒,攝取好的油脂,如酪梨、初榨橄欖油、椰子油、堅果類等,或是可以計算攝取的油脂量避免超標,才是重要的健康課題。(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168間歇性斷食反變胖? 那是因為大多數人都犯了這2個錯 減肥到底要不要吃早餐? 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
2020-09-12 醫聲.慢病防治
腎臟病/新一代國病近半數都是糖尿病引起! 怕吃藥下場最慘,腎臟內科醫師揭5大症狀
全民健保的支出逐年增加,根據健保署公布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光這一項疾病,就耗用約533億元。台灣目前有約9.2萬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其中透析(俗稱洗腎)費用,估計就超過460億元。此外,末期腎臟病(需要透析)發生率和盛性率在國際中也是前三名,腎臟病已經是新一代國病,但若對腎臟病有誤解,反而會加重疾病進展速度。良好血糖控制 可降低慢性腎臟病進展根據台灣資料顯示,近幾年,新的洗腎病人中,超過一半為糖尿病所引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吳岳霖主治醫師說,這幾年實證醫學已經清楚指出,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大幅減少慢性腎臟病進展,進而減少洗腎機會。最重要的是,隨著時代進步,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多樣,副作用也少,千萬不要擔心因為藥物副作用造成腎臟傷害,臨床上反而是忌諱就醫後,腎臟病進展到一發不可收拾地步。5指標自我評估 罹患腎臟病風險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無腎臟病?吳岳霖表示,最簡單辦法就是抽血和驗尿,但是有個簡單五字訣「泡、水、高、貧、倦」可以在家裡自我評估:泡:有泡泡尿,尤其是這些泡沫持續不消失水:腳有水腫,用手壓下去之後會凹陷,不會馬上回彈高:血壓變高貧:貧血,臉色蒼白或是容易頭暈倦:體力差,特別容易感覺累 當有這些現象出現時,吳岳霖強調,不要驚慌而不敢就醫,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醫護團隊和謹守飲食藥物原則,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延伸閱讀: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 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尿有泡泡是腎臟病? 別緊張!日常8因素都可能產生蛋白尿
-
2020-09-10 養生.健康瘦身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周瘦3公斤
我也因為限醣飲食成功減重我自己也過著超級限醣的生活。我是從2002年開始的,在那之前是標準的代謝症候群患者,因為限醣飲食而有了戲劇性的改善。那麼就以我為例,為大家介紹限醣飲食的減重效果。我現在的身材是身高167公分、體重56公斤,跟學生時代相差無幾,不過這是開始限醣飲食後才得以維持的。我從40幾歲開始有代謝症候群,50幾歲時曾經胖到66公斤。之所以體重增加並不是我不重視養生,其實我比一般人更在乎健康。我每個禮拜打2、3次網球,也會上健身房,在醫院吃的是糙米、魚、青茶,在家也很少吃油腻食物,吃魚比吃肉還多,跟一般中年人比算是很健康的。我運動、吃日式飲食、少油,當然也不攝取過多熱量。也就是說,當時的我飲食是日式風,每餐一定都吃飯,從預防肥胖的觀點來看,我可說是模範生。但是我的肚子卻從40幾歲開始隆起,體重66公斤,比標準體重多了10公斤。為什麼會這樣,當時我也無法理解。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打完網球後做了不該做的事。在每週2次的練球後,我會留下來跟大家暢飲啤酒,最後再喝日本清酒收尾。當時不知道那種喝法根本就是要增胖的喝法,於是小腹不斷隆起,完全就是代謝症候群的樣子。2002年我所服務的高雄醫院導入限醣飲食法,我很清楚它的成效,因此毫不遲疑地開始限醣飲食。結果真的令我大吃一驚,患者們的資料當然都顯示出它的效果,但是親自試過之後才感到吃驚。我的體重馬上減輕,過程是很標準的,第一週減輕2公斤,到下一週便滅了3公斤,之後慢慢掉,結果半年内甩掉10公斤。我之所以開始限醣飲食是因為發現得到糖尿病,我們家本來就有家族遺傳,身為醫生,我當然很努力預防,可是還是出現代謝症候群,終於得到糖尿病。所以我等於是用自己的身體證明了我們以為的預防肥胖知識、預防糖尿病的方法有多麼不足,飲食攝取過多醣類有多麼危險。請大家放心,只要限制醣類攝取,就能改善肥胖情形,也能預防糖尿病。即使得到糖尿病,只要持續限醣飲食,就能過著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限醣比限制卡路里更能瘦下來的理由 ─ 能夠燃燒更多脂肪限制醣類攝取更容易瘦,還有另外2大理由。第一個是,吃進大量醣類後,身體的脂肪會有一段時間是不燃燒的。但是攝取少量醣類時,進食的同時身體的脂肪也會燃燒。另外一個理由是,飲食中醣類多時,一旦攝取過多卡路里,多出來的葡萄糖會變成脂肪留在體內。但是少醣的飲食生活,過多的卡路里會被排出體外。人體需要葡萄糖與脂肪酸以取得能量,或許大家不常聽說「脂肪酸」這個名詞,但只要把它想成是食物裡的油就可以。人一旦變胖,油會囤積在皮下以及內臟周圍,因為在常溫下是固體狀,所以是脂肪,所謂的「體內脂肪」指的就是這個。每個人都要從葡萄糖與脂肪酸獲得能量,攝取大量醣類的人與不大攝取醣類的人兩者比例不同。醣類多的人,身體會先消耗葡萄糖,反而不大利用脂肪酸。相反的,飲食攝取少量醣類的人會充分利用脂肪酸。這影響了進食時燃燒身體脂肪的比例,以及吃進過多卡路里時,身體會採取的處理方法。飲食主要攝取醣類的人,一用餐血糖就增加,飯後會有一段時間只消耗葡萄糖,而不大燃燒脂肪。而且一旦吃太多,多出來的葡萄糖的卡路里會變成脂肪留在體內,加上身體不大將脂肪變成脂肪酸加以運用,雙重作用下更容易囤積。也就是說,飲食攝取大量醣類時:•飯後會有一段時間不燃燒體內脂肪•會分泌大量肥胖荷爾蒙,使多出來的卡路里(葡萄糖)容易變成身體的脂肪•身體不大利用脂肪酸,更不容易減去脂肪這就是為什麼飲食攝取大量醣類時,吃進過多卡路里就會變胖的原因。不大吃醣類的人因為血糖不大增加,所以進食時也持續消耗脂肪酸,也就是說,身體的脂肪仍會繼續燃燒。加上善於利用脂肪酸,吃進身體的多餘營養不會變成脂肪囤積體內,而會變成血液裡的脂肪酸,脂肪酸燃燒產生酮體 (ketone bodies),如果量大於身體所需,便會隨尿液排出體外。酮體有熱量,等於在排出多餘的卡路里。那麼,飲食攝取少量醣類時又會如何呢?•身體懂得利用脂肪酸,進食中體內脂肪仍繼續燃燒•多餘的卡路里不會變成體内脂肪,會變成血液裡的酮體•多餘的卡路里變成酮體,隨尿液排出體外也就是說,少醣的飲食生活讓身體脂肪隨時保持在燃燒狀態,多餘的卡路里也會被排出體外。加上分泌出的肥胖荷爾蒙少,這就是飲食限醣之後,不限制卡路里也能瘦的理由。可以盡量吃,卻有斷食的效果「不需強忍,美食吃到飽,卻跟斷食一樣有減重效果」,這句話道出了限醣飲食可獲得的最大好處。斷食的減重效果確實很好。斷食原本是佛教等宗教的僧侶們修行的一環,最近受到養生風潮的影響,年輕人也開始參加斷食營體驗斷食,而我以前就試過了。斷食也分種類。除了水,不吃任何食物的稱為「本斷食」,我經歷過10次以上的名稱斷食,也做過一次本斷食。本斷食相當辛苦,但是結束後心靈變得很平靜,身體也變好,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甩掉體重。當然結果也因人、因方法而異,不過可以一口氣減少3、4公斤。什麼都不吃好像理所當然可以減重,但這並不是單純不攝取熱量帶來的效果。什麼都不吃意味著也不吃醣類,因此得以切換能量的吸收方式才是重點。我們曾經提到,人類所需要的能量來自於葡萄醣與脂肪酸,現代飲食中含有許多醣類,因此葡萄糖較佔優勢,以致人體不大吸收脂肪酸。而斷食不吃醣類,缺少來自醣類分解的葡萄糖,便不得不分解儲存體內的脂肪,將它變成脂肪酸供身體使用。也就是說,藉由斷食,強制將依賴葡萄糖的生活切換爲燃燒脂肪酸的生活,因此身體狀況會變好,變成易瘦體質。身體愈懂得利用脂肪酸就愈容易瘦,限醣飲食的減重效果跟斷食是一樣的。先從迷你限醣飲食開始首先要記住,限醣飲食有3種類型:第一是標準限醣飲食,一天3餐中,只有1餐可以攝取主食等的醣類,剩下的2餐要避開包括主食在内醣類含量高的食品。攝取醣類的那一餐可以是早餐可以是午餐,但不要是晚餐,因為晚飯後要準備睡覺,全身都會休息,連大量消耗葡萄糖的大腦也要休息,葡萄糖不太會被消耗利用,肥胖荷爾蒙所囤積的脂肪會直接留在體內,所以晚餐最好不要吃主食。第二種是超級限醣飲食,早中晚3餐都要避免醣類含量高的食品,因為只要不攝取醣類,血液裡的葡萄糖(血糖)就會急速增加。採用這個方法,一天中沒有任何機會讓肥胖荷爾蒙大量分泌,因此減重效果最好,幾乎每個人的體重都能在幾天內開始下降,持續半年左右,就能降到標準體重並且維持下去。第三種是迷你限醣飲食,一天3餐只有晚餐要避開高醣食品,因為三餐中只有一餐限食,做起來很輕鬆,不過體重的減少速度較慢。限醣飲食次數愈多,減重效果愈好。但是會有人對不吃主食一事感到不安,這是因為我們長久以來都以白飯、麵包為主食,被要求不吃當然心生疑慮。有疑慮的人請從迷你限醣飲食開始嘗試,體驗一餐不吃醣類的生活,應該會知道做起來還滿輕鬆的。限醣飲食要這樣吃我們提倡的減肥法只要在飲食上限制醣類,方法很簡單,接著就來介紹該怎麼吃。首先,我將這個飲食法的特徵歸納為以下10點。限醣飲食的10大守則:1. 魚貝、肉、豆腐、納豆、起司等,主成分為蛋白質及脂質的食品要確實攝取。2. 盡量避免攝取醣類,尤其是白麵包、白米、麵食以及零食、白砂醣等精製的醣類。3. 主食最好是未精製的穀物,像是糙米、全麥麵粉等。4. 少喝牛奶、果汁等飲料,最好喝無添加物的豆漿、水、煎茶、麥茶、烘焙茶等。5. 醣類含量少的蔬菜、海藻、菇類等可適量攝取,水果少量就好。6. 要積極攝取橄欖油以及魚油(EPA、DHA),並減少攝取亞麻油酸。7. 可以吃美乃滋及奶油,但要是無醣的美乃滋。8. 可以喝蒸餾酒(日本燒酒、威士忌、白蘭地)。但是釀造酒(啤酒、日本清酒等)少喝。9. 零食以及下酒菜要以起司、堅果類為主,適量就好,不可以吃糕餅以及水果乾。10. 盡量選擇不含化學合成添加物的食品。以上為「限醣飲食的10大守則」,是限醣飲食的精髓,這是不吃主食,只吃配菜,但是更顧及健康的吃法。如果能夠以此為準則選擇食物,吃的量沒有特別限制,只要不是極端的大胃王,可以吃到肚子飽了、滿意為止。書籍簡介書名:京都名醫的吃到飽減重法:醫生親證有效,瘦身不受苦的限醣飲食法作者: 江部康二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9/07/06 作者簡介/江部康二醫生,財團法人高雄醫院理事長。1950年生,京都大學醫學院畢業,透過在京都高雄醫院的臨床工作,確立能有效減肥、治療糖尿病等疾病的劃時代「限醣飲食」減重法。自身也因為這套飲食法,成功在半年內減重十公斤,並克服糖尿病。之後根據高雄醫院超過一千三百位患者的症狀,證明了限醣飲食對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也受到許多社會名流熱烈支持。另有《我想跟著名醫這樣吃,半年瘦10公斤》(采實文化)、《美味低醣常備菜108道》(台灣東販)等諸多著作。延伸閱讀: 日本名醫誠心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
2020-09-07 新聞.生命智慧
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專家解析你必須知道的6個問題
謝過母恩,平靜嚥下最後一口氣罹患乳癌的阿芳(化名)選擇居家安寧,在母親節前一天過世,臨走之前,躁動不安,所幸家人在安寧團隊的指引及協助之外,讓阿芳圓了謝母恩的心願,沒有遺憾的走了。◎癌末姊無法言語,妹代她說出口48歲罹患乳癌多年的阿芳,離世前正逢母親節前一天,她開始躁動不安,妹妹阿楀偕母親探視,她同時牽起姊姊與媽媽的手,代姊姊向媽媽說完最後一句話:「母親節快樂,謝謝妳照顧我。」話才說完,阿芳不再躁動,了卻心願的她,安然離世。◎居家安寧─恆基提供醫療協助阿芳外型亮麗,是大家眼中的漂亮女生,不幸在10年前發現乳房變硬,進而確診罹患乳癌。為了不讓家人有負擔,她未雨綢繆,將保險一一備好。今年過年前,她的癌症已轉移到腹部,又接續罹患帶狀皰疹,吃不下也睡不著,體重只剩30幾公斤,由於病情已無法再有起色,家屬為她安排居家安寧,由恆春基督教醫院協助她好好走完人生最後旅程。少進食,家人準備的營養品一罐也吃不完,癌症的疼痛令她日夜混亂,睡眠品質相當差,醫護人員為她貼上疼痛貼片,並協助她補充營養,離世前的最後幾天,她開始呼吸困難,並依靠氧氣製造機度日。◎痛失親人,所幸善終稍獲慰藉就在母親節前一天的半夜11 點多,恆春基督教醫院居家護理所所長高美鐶的手機響起,話筒另一邊傳來阿芳妹妹阿楀慌張的聲音說,姊姊突然變喘、變熱,好像想說什麼話,一直吃力地揮手。高美鐶突然想起再過幾個小時、隔天就是母親節,也許阿芳想和媽媽說話,便請阿楀握著姊姊的手,放在媽媽的手上,代替她向媽媽道謝。阿楀照著做,並說出「母親節快樂,謝謝妳照顧我」,這一句話圓了阿芳最後的心願,話才說完,阿芳的躁動便慢慢緩解,過了12點便安然離世。至今,阿芳的母親迄今仍未走出喪女之痛,總是心疼女兒沒有結過婚、生過子。阿楀坦言,面對親人在自己身邊離世,當下相當害怕,不知可以做什麼,所幸有居家安寧團隊的幫助,讓姊姊能夠善終。未來她也會簽署放棄急救,一切後事從簡,把骨灰撒在土裡,不增加下一代的負擔。Q.何時該考慮安寧緩和醫療照顧,哪些人適合居家安寧?居家安寧的優點?到底該繼續拚,救到底?還是應該放手讓他好好走?病情究竟惡化到什麼地步,可以開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是許多家屬共同的問題。醫師建議,若患者同時罹患多種疾病時,例如同時有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還需洗腎,或是加上失智症、癌症等共病,這些疾病治療起來效果並不理想,且預期壽命有限,此時就可以考慮減少侵入性治療,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照顧。而選擇居家安寧,最重要的是病人的意願,因與在醫院安寧病房相比,回家的醫療設備不若醫院,因此首先要尊重患者意願,只要病人想回家,且病況較為穩定,基本上都可以。但如果還想要「積極」治療者就不適合,例如因糖尿病,或是藥物造成的腎臟損傷等,因還需要洗腎就不適合居家安寧。國外有許多研究統計發現,「家」能夠提供患者較為放鬆與安心的環境,因此存活時間往往都比在待在醫院照護還要久,且對於照顧者來說,也不必在家中與醫院兩邊疲於奔命。以台北市聯合醫院統計,曾有病患原被宣判只剩半年可活,但回到家中居家安寧,延長了4年的壽命。當然居家安寧最重要的是有「照顧人力」,能協助病患翻身、上下床、以及餵藥、餵食等照護工作,除非有請本、外籍看護,若沒有,親屬中若擔任照顧者需要上班,因負擔不小,恐怕不適合。另外,若是「老老照顧」同樣也不適合,因照顧患者往往需要極大的體力,在沒有看護的協助下,獨自擔任照護者,常常也容易導致意外發生,同樣不建議。 (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Q.安寧病房、安寧共照、居家安寧有什麼不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也是治療的一種,只是目標不同,不再以「治癒」(cure)為目的,而是以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care)為目的。安寧病房場所為醫院,和一般病房的差異為提供全人、全家、全程照顧,以症狀控制為主,護理人力較多。為了控制症狀,可以給予低劑量放射治療、輸血、點滴、各式檢查和藥物,並保有基礎的維生設備,例如尿管、鼻胃管等,但若會拖延瀕死期的如洗腎、化療就不再施作。安寧共照場所也是醫院,但是在一般病房內,不改變原本治療,並加入安寧醫療團隊共同照顧,以減低病人不舒適,提升生活品質,同時可讓共照護理師和病人以及家屬討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居家安寧場所則在家中,由居家醫療團隊到家中協助施行安寧緩和醫療照顧,醫療團隊定期到家中訪查,現在有些居家護理所、診所也都有提供居家安寧的照顧。不過,基本上會儘量撤除所有維生的設備,包含鼻胃管、尿管、氣管等,有別於在醫院都還插著管子,希望病患彷彿「就像在睡夢中離開」。(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 Q.如何評估是否一定要裝設鼻胃管?居家安寧最常見的醫療設備就是鼻胃管,提供無法由口進食、吞嚥功能異常及特定腸胃道疾病病人,適當的營養及藥物治療。雖然胃造廔管照顧較簡單,不過亞洲風俗一向不喜身體不完整,因此較少見。裝設鼻胃管和手工餵食相比,可以減少餵食時間,照護上較為方便。不過對許多患者來說,臨終前最大的快樂,往往只剩下「吃」的喜悅,為了協助患者能以口就食,享受食物的美味,包含台大、台北市聯合醫院、奇美醫院等不少醫院都有組成「吞嚥小組」,由牙科、復健科、耳鼻喉科、營養科等醫師共同評估,協助患者移除鼻胃管,訓練患者慢慢由口進食,同時指導家屬如何調配適合的食物以及餵食技巧,也有許多市售的黏稠食品可選擇。雖然改由手工餵食平均需要1個小時以上,但可藉此促進與親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患者不必忍受裝設鼻胃管的不適感,能找回生的喜悅。不過,是否裝設或是移除鼻胃管,仍有待家屬和醫療團隊溝通,如何在病人意識清楚下尊重病人意見想法、照顧者能不能勝任餵食工作。以及患者本身的意願都是醫療團隊評估重點,應盡量取得共識,要強調的是,不裝鼻胃管絕對不代表「要讓病人餓死」,事實上家屬應了解,最後階段往往不需要那麼多營養。(諮詢對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鄭郁蓁整理)Q.居家安寧能得到哪些醫療服務?符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對象,都可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目前包含癌症、漸凍人及8 類非癌症末期重症病患,分別是「老年期及初老期器官質性精神病態」、「其他大腦變質」、「心臟衰竭」、「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肺部其他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以及「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內容,是由西醫師定期到患者家中訪視,評估患者需求開立醫療照護醫囑。特別的是,2019年起,居家醫療擴大服務內容,若患者有牙科醫師、中醫師以及特殊用藥需求,就能經由居家主治醫師先整體評估後,連結中醫、牙醫以及藥師等治療服務,此外醫療團隊還包含護理師、呼吸治療人員其他醫事人員等。基於安全考量,牙醫師可以提供牙周病緊急處理、簡單拔牙、蛀牙填補以及牙結石清除等。而中醫師則能提供患者針灸、中藥和指導家屬傷科照料方法,讓患者在西醫之外,也能有其他選擇。至於看診內容,經由主治醫師評估後,可提供給藥、換藥、拆線、靜脈注射,以及氣切管、導尿管、鼻胃管等三管護理及更換等,此外還包括病患自控式止痛幫浦以及呼吸器使用等,各照護內容都能根據病人病情實際需求提供。除了醫師能定期到宅訪視外,一旦患者有緊急需求或是夜間、假日需要醫療服務,家屬同樣能和醫療團隊聯繫,約定時間到宅提供醫療服務,讓患者和家屬即使在家,也不必擔心醫療到不了成為醫療孤兒。(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Q.若患者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該怎麼辦?居家醫療,最終不免要迎來最後一個階段,家屬同樣不必憂心,居家醫療有提供病患臨終時訪視服務,當家屬察覺,患者時間所剩無幾時,可以聯絡主治醫師,由居家療護小組再次前往確認,給予家屬哀傷輔導,並協助病患家人能團聚在一起,暸解病程發展,為善終做準備。此外,患者若在家中死亡,居家醫療小組可開立死亡診斷書開立,不必再回到醫院。而藉由醫療小組訪視,一方面給予家屬心理準備及情感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了解病人心願,在最後階段協助完成家屬和患者最後的囑託與心願,得以圓滿。(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Q.居家安寧還能使用長照2.0的資源嗎?可以。家是最好的病房,然而單單把醫療送到家中,仍無法把病患留在社區生活,還需要長期照顧的服務,過去醫護人員發現病患一旦有長期照顧需求,或是長期照顧居家服務人員發現個案有醫療需求,僅能透過電話或是傳真方式轉介個案,為了方便長期照護管理中心及健保特約醫事服務機構能雙向轉介,減少重複評估個案時間, 健保署2017年10月開始建置電子轉介平台, 都能提供雙向服務。也就是說,長期照護需求的患者若需要居家醫療服務,或是原本僅是居家安寧的患者需要長照2.0的相關需求,居家醫療和照管中心都能互相連結,例如發現個案不能出門就醫,就可以轉給居家醫師。居家醫師若評估患者需要照管專員、居服員、或是輔具需求,也能轉給照管專員,讓醫療和生活照護無縫接軌。(諮詢對象/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鄭郁蓁整理)書籍介紹書名:樂活一生:有尊嚴又快樂的活一輩子作者:魏怡嘉, 黃子明等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05/05編者簡介/中國時報《中國時報》創刊於1950年10月2日,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報紙之一,成立以來稟持專業報導、公允立論,推動台灣成長發展。《中國時報》現隸屬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真道理性,真愛台灣」的理念,致力增進兩岸的互信互諒互解,希望兩岸華人的未來更加美好。延伸閱讀: 天天吃,容易得大腸癌!醫師點名:早餐店裡最NG的2種食物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在家吃早餐/原形食物優先選 好油也要吃一點
你常常因為太晚起,或是匆忙趕上班、趕接送小孩上學而來不及吃早餐嗎?或是隨便喝杯咖啡就當作早餐「打發」過去。如果能在家吃早餐,或提前準備好帶著走,最能達到均衡營養需求,開啟一天的能量。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表示,早餐是「打破禁食」後的第一餐,從醫學角度來看,是給身體「是否缺能量」的訊號,若是該攝取的營養素都非常均衡,身體才不會對單一營養素有缺乏的感覺,代謝會比較好,因此吃份「均衡的早餐」非常重要。如何選擇均衡的早餐?蕭敦仁表示,要先計算一天所需的熱量,通常以體重乘以30大卡,再分為早、中、晚三等分,早餐不需要特別減量或是增量。因此假設一天需要熱量1800大卡,早餐則以600大卡為基準。營養素的分配上,則以碳水化合物占五成、油脂三成以及蛋白質兩成的比例攝取。油脂好油吃不夠 恐荷爾蒙失調蕭敦仁表示,有些人為了減肥,會減少油脂的攝取,但是身體荷爾蒙製造需要油脂,若是油脂攝取不足,反而造成荷爾蒙失調、女性經期紊亂。且油脂可以幫助許多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例如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因此若是長期油脂攝取過少,可能反而造成鈣質吸收不足或免疫失調。蕭敦仁表示,油脂應盡量選擇橄欖油、苦茶油,少用動物性油脂,以優質、不飽和脂肪酸類的油脂為主。碳水化合物選全穀類 避免白饅頭白吐司早餐應優先選擇「原形」食物,碳水化合物最好選擇全穀類,不要選「白色」的精緻澱粉,如白吐司、白饅頭、白飯。新光醫院營養師康舒詠認為,早餐用「種類」搭配,不需要細算比例,可選擇碳水化合物搭配優質蛋白質,飲品可搭配乳品類,例如:鮪魚蛋土司+鮮奶。另外,飲料的選擇很重要,若習慣喝綠茶、紅茶則不要加糖,咖啡可選擇黑咖啡。康舒詠表示,台灣人大部份都缺鈣,可以增加牛奶等乳品,將奶茶替換成牛奶。蛋白質腎功能正常下 老人要吃更多成長中的孩童、老年人在營養攝取上可能略有不同,或有些人因為宗教信仰僅能吃素、吃特定肉類,蕭敦仁表示,大原則抓好,便可針對特殊需求進行個別化調整。他表示,成長中的孩童因為發育需求,需要較多蛋白質;一般成年人每公斤體重約需1公克蛋白質,小孩每公斤體重則需要1.5公克。老年人避免肌少症問題,原則上也需補充較多蛋白質,然而有些人有腎功能問題,蛋白質攝取需減量,最好降為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公克,且先經過醫師診斷為宜。早餐常見問題1.吃粥熱量要夠 不能只配醬菜有些老人家,因為牙口不好,多以粥作為早餐。但蕭敦仁提醒,兩碗稀飯才等於一碗白飯的熱量,因此需要注意熱量補充。且吃粥不能只配醬菜,可以配塊豆腐、配顆蛋,增加蛋白質和油脂的攝取。2.穀片搭牛奶 別選添加糖產品家長常為小朋友準備的玉米穀片搭牛奶,看似健康,卻因為玉米片常有額外的添加糖,反而會讓小朋友習慣吃有糖的食物作為早餐。康舒詠表示,若是要選擇麥(穀)片搭配牛奶,最好選擇無調味的麥(穀)片,若是要增加口感或甜味,則可以水果等天然甜味取代。3.外食上班族 避免煎、炒、炸有些上班族會選擇外食早餐,蕭敦仁提醒,除了挑選食物外,烹調方式也必須注意,以「蒸、煮、滷」取代「煎、炒、炸」。如此一來,早餐不僅吃得方便,也吃得健康。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早餐一定要吃嗎?醫師告訴你為何禁食後第一餐很重要
匆忙刷牙洗臉換衣服,路上買個蛋餅飲料到公司吃;早起泡麥片、切水果、煎顆蛋,悠然地吃完早餐上班上學去。你是上述哪一種早餐人?還是根本不吃?要不要吃早餐,國內外一直存在不同論戰,不過國內專家普遍認同早餐要吃、且要吃得營養。早餐不是「有吃就好」,吃的內容更重要。學校開學了,你們家的早餐時光又進入兵荒馬亂嗎?我們請營養師教你怎麼好好吃早餐。「好多好多早餐在這裡~在我們最熟悉的早餐店裡……」歌手盧廣仲的「早安晨之美」唱出大家對早餐的重視,甚至許多家長會一早把孩子從床上「挖醒」,就是為了要求孩子「一定要吃早餐」。略過早餐者 身體輕微發炎但是「早餐」一定要吃嗎?新光醫院營養師康舒詠表示,目前並沒有很明確定論「一定要吃早餐」,但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人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另外,《美國臨床營養期刊》也曾做過一個小型研究,找來17位參與者,執行不同的飲食模式。研究把參與者分為「略過早餐組」與「略過晚餐組」,但兩組吃進的熱量相同,營養組成也相同。抽血報告發現,「略過早餐組」的脂肪氧化程度較高,顯示身體有輕微的發炎,且會干擾胰島素和血糖的平衡,影響人體代謝機能的正常運作,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僧人過午不食 即是168斷食概念康舒詠表示,雖然吃早餐對人體有益處,但沒有明確定義「何謂早餐」。有些人認為是「上午五點至十點」的餐點、也有人認為是「醒來後的第一餐」。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蕭敦仁表示,在英文中,早餐叫做「breakfast」,即「打破(break)禁食(fast)」之意,因此早餐便是醒來後的第一餐。而現在許多人為了減肥,會實行「168斷食法」,也就是一天之中有8個小時可以進食,16個小時空腹,因而跳過早餐不吃。蕭敦仁認為,這種斷食法事實上並非新鮮事,自古就有僧人「過午不食」。然而要跳過早餐或是跳過晚餐,則視每個人的作息、勞動量而定。過去僧人四、五點起床早課後吃早餐,十二點午課後再吃一餐,剛好八小時。而現代人工作繁忙,且需應酬到很晚,為了方便常選擇跳過早餐而非晚餐。胃裡空空 胃酸過多易致胃炎但蕭敦仁表示,睡眠的時候代謝減緩,僅需維持基礎代謝率,因此可以禁食很長一段時間。然而醒來後,肌肉從睡眠中的放鬆狀態開始緊縮、頭腦開始運轉,有些人早上甚至開始有大量勞動的工作,如果不吃早餐,身體就沒有能量。蕭敦仁說,通常醒來十分鐘後,原本儲備的肝醣便會用完,腎臟分泌腎上腺素喚醒脂肪組織,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供人體使用。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手抖、冒汗的情形,也可能出現低血糖的狀況。且胃部若長時間處於無食物可消化的情況,也可能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容易導致胃炎、胃潰瘍。早餐未必在早上醒來第一餐 「吃好」很重要有些人睡得晚,或是輪夜班,當他起床時,已是其他人的中午或是下午,「早餐」時間便和大家不太一樣,蕭敦仁認為,打破禁食後的第一餐很重要,但不一定非得在「早上」吃不可。過去常說「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康舒詠則表示,不論在何種時間點吃,都應該「吃好」。康舒詠說,食物的本質比攝食的時間點更重要,選擇對身體有益處的食物,兼顧均衡的營養素,而非堅持上午六點醒來「吃早餐」,卻亂吃一通。她建議,可以選擇一份碳水化合物,再搭一份蛋豆魚肉類等優質蛋白質,最後再來一杯乳品,如此可以吃得又飽又健康。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6種早餐水果營養師最推薦 3個方法把蔬菜加進早餐
有了優質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組合,充滿維生素與纖維的水果也不能或缺。以下是營養師精選的6種水果,不妨將它們放入你的早餐選擇中。奇異果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也富含鉀和銅,且比香蕉含有更多纖維,是消化道的好幫手。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吃兩個奇異果,維持一個月,可減輕腸躁症患者的便祕。西瓜西瓜是早上補水的絕佳食物,這種多汁水果也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之一,對視力、心臟健康和癌症預防都有幫助。哈密瓜在早餐補充任何水果都是有益的,營養師推薦哈密瓜,除了因其水分含量高,可以幫身體補水,維持午餐前的飽腹感,且其卡路里較低、維生素C和A含量高。香蕉香蕉是抗性澱粉的最佳來源之一,特別當它還是綠色的時候。抗性澱粉是一種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可維持飽足感更久。香蕉富含鉀,更是高血壓患者的好選擇。營養師建議把它切成薄片,加到穀物或燕麥片中,增加天然的甜度。藍莓不管新鮮或冷凍藍莓,這種微小水果帶有強大的抗氧化劑。研究顯示,定期食用藍莓能幫助改善記憶和運動技能,調整血壓、新陳代謝。藍莓的卡路里也比許多水果低(每杯僅含80大卡熱量)。葡萄柚葡萄柚對血糖調控有益,因此成為健康早餐清單。葡萄柚含水量高,有飽足感,更含增強免疫力的抗氧化劑。建議與蛋白質搭配,例如酸奶或雞蛋,就是一頓豐盛的早餐。但是,如果您服用任何藥物,請先諮詢醫師',因為葡萄柚和葡萄柚汁會干擾某些藥物的功效。晨食小叮嚀3個方法 把蔬菜加進早餐營養師通常建議在三餐平均攝取蔬果,但一般人的早餐中,很容易出現水果,卻少見蔬菜的選擇。如果想試著在早餐中加入蔬菜,除了直接吃生菜沙拉,不妨試試以下方式。1. 把蔬菜加進蛋裡這是最容易在早餐攝取到蔬菜的方式,蘑菇、菠菜、甜椒、洋蔥都非常適合加入炒蛋、煎蛋中,不但營養豐富,也讓雞蛋料理增色。可以用昨晚料理剩下的洋蔥、甜椒等,輕鬆完成一道蔬菜煎蛋。如果清晨的你總是忙碌,來不及現做早餐,可以趁著周末製作冰存,早上直接加熱就可以吃。2. 蔬果汁如果你有在早晨打杯果汁喝的習慣,建議加入南瓜、羽衣甘藍、西洋芹等,除了降低果汁的甜度,也可以同時攝取到蔬菜。3. 薄煎餅用麵糊作煎餅,不一定要是甜的,蔬菜煎餅也是好選擇,櫛瓜煎餅或胡蘿蔔煎餅都是不錯的選擇。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好好吃頓早餐 身體會感謝你!營養師推薦6種優質早餐
早點起床,好好吃一頓早餐,身體會感謝你。紐約營養學家推薦的早餐食材,含優質碳水化合物、纖維與蛋白質,你可以自行組合,獲得足夠能量,提振一天的精神。燕麥粥這是老式經典的早餐選擇,不僅卡路里低,且複合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燕麥含β-葡聚醣是一種可以降低膽固醇的纖維。燕麥還含有Omega脂肪酸、葉酸和鉀。加工最少的整顆燕麥仁,需要較長的烹調時間,其纖維含量高於燕麥片或即溶燕麥,不過任何燕麥都是健康選擇。但要避免含糖調味食品,可用牛奶和少許蜂蜜調味,再加上水果和堅果。杏仁醬Almond butter花生醬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不吃花生的人有另一種選擇﹘﹘杏仁醬。它除了含優質蛋白質,也充滿不飽和脂肪酸,無論塗抹在全麥麵包或與香蕉、蘋果搭配,都很美味。從營養上來說,杏仁醬可與花生醬媲美,每湯匙約有100大卡熱量,不過飽和脂肪略少於花生,是杏仁醬的優勢。在國內,杏仁醬雖不如花生醬普及,但在某些商店仍可購得,也可參考網路上的作法自製。全麥麵包碳水化合物是早餐的中堅力量,但選擇哪種碳水化合物類型,會對整體飲食健康產生重大影響。簡單規則是,全麥和其他全穀物(無論是在麵包、吐司還是英式鬆餅中)所含的纖維和營養成分,多於白色的精製麵包。麵包上的東西也很重要。塗上奶油或果醬,只會增加脂肪和卡路里。建議添加雞蛋或杏仁醬、花生醬來獲取蛋白質。蛋曾經被視為高膽固醇禍首的蛋,現在擺脫汙名,被視為健康的蛋白質和營養素,如維生素D。如果平常飲食中,攝取的多是瘦肉蛋白質,而不是大量脂肪和膽固醇,那麼雞蛋是你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亞麻籽把亞麻籽撒到麥片粥上,營養師形容:「早餐瞬間變成Omega-3脂肪酸的金礦。」僅僅兩湯匙,就超過每日優質脂肪酸建議攝取量。帶著堅果味的亞麻籽還富含纖維和木脂素,一種被視為可預防乳腺癌的抗氧化劑。營養師提醒,整顆亞麻籽進入體內無法被吸收,務必研磨後食用。希臘優格近年流行的希臘式優格,富含鈣質,蛋白質幾乎是一般優格的兩倍,更能提升飽足感。營養師建議選擇脫脂或低脂優格,並添加水果使其更具風味與營養。晨食小叮嚀早餐這樣吃 不影響減肥計畫對於正在減肥的人,早餐吃錯食物可能讓減肥計畫破功。事實上,正確吃早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專家建議遵循以下三個進食原則。1. 起床馬上吃研究顯示,吃早餐有助保持新陳代謝,因此建議在醒來30-60分鐘內進食,以充分利用體內燃燒脂肪的潛力。有了飽足的早餐,就不會因為稍晚飢餓難耐,而做出糟糕的飲食選擇。2. 攝取蛋白質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如雞蛋和優格)可以防止飢餓感,幫助減少進食,以達成減肥目的。一項研究發現,早餐吃雞蛋的女性,比吃貝果的人,體重減輕兩倍。雞蛋中的蛋白質可增加飽腹感、減少飢餓感,因而減少整日卡路里的攝取。高蛋白的早餐比其他早餐消化得慢,能讓人感覺飽足與精力充沛。3. 吃根香蕉早餐食用抗性澱粉,可以維持飽腹感,並燃燒更多卡路里,因為它會促使身體將脂肪轉化為能量。抗性澱粉存在於香蕉和燕麥等食物中,因此香蕉、堅果與燕麥片的組合,是飽足且美味的早餐選擇。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0-09-06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早餐3地雷中招了嗎?營養師教你看燈號選早餐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也能提升工作效率。但重要的是早餐的搭配,吃的內容更重要。許多外食族每天的早餐不外乎火腿夾吐司配奶茶,更常見的是買便利商店的麵包配飲料。這樣的早餐除了無法帶來活力,長久下來還可能造成身體負擔。●西式早餐 炸物加工品 只帶來熱量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營養師楊雅喬表示,西式早餐比中式早餐多樣化,舉凡種類變化多的漢堡、吐司、蛋餅或三明治,到迎合小朋友的鐵板麵、薯餅、炸雞塊、薯條及熱狗等,都是國人最常吃的西式早餐種類,殊不知有些西式早餐除了不營養,更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哪些西式早餐不建議吃呢?楊雅喬說,油炸或油煎的盡可能不要吃,例如卡拉雞腿堡、炸雞塊、薯餅等,加工食品如培根、火腿、熱狗等最好少吃。飲料如奶茶、紅茶和咖啡牛奶等甜飲,也要少喝,這些早餐多半帶來肥胖及慢性病。建議這樣吃:最好的方法還是「均衡飲食」,楊雅喬說,吃西式早餐最好吐司加蛋,還有搭配生鮮蔬菜,如果要加肉品,可選擇新鮮豬肉、雞肉或魚肉,不要選加工肉品。也建議不要塗抹美乃滋、乳瑪琳、果醬和其他抹醬,以最原始簡單的食材為主。飲料可選擇牛奶、保久乳、現打果汁或白開水。●中式早餐澱粉類多 不利血糖控制國人吃中式早餐的比率約占一半,楊雅喬表示,中式早餐樣式不多,但講究的是吃飽飽,主要以澱粉類為主,包括飯、麵、燒餅、饅頭、包子、蘿蔔糕及粽子。這些高澱粉類長期吃多,對身體也不利,尤其糖尿病患者,吃這些食物血糖容易失控。此外,油炸類的油條、鍋貼、煎包,建議少吃為妙。楊雅喬表示,中式早餐裡也常見到醃製品及加工品的食材,譬如醬瓜、花生麵筋、筍子、豆乳及肉鬆等,這些食材因添加了很多化學成分,吃多了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最好少吃。建議這樣吃:中式早餐建議吃清淡一些,譬如饅頭加蛋,燒餅夾生菜,或選鮮蔬類的蛋餅,或稀飯配青菜,最好菜色選擇要有蛋、蔬菜、肉類等,不要太油,這樣才吃得均衡。至於飲品部分,豆漿最好選擇無糖,米漿因甜分高建議少喝,但可以選擇豆漿米漿混合的豆米漿,另湯品也可選擇清淡的蔬菜湯、鮮魚湯。●便利商店早餐麵包加飲料 最不健康相較於傳統中式早餐店及西式早餐店,超商早餐強調快速方便,組合也很多元,有三明治、麵包、三角飯糰、地瓜、大熱狗及茶葉蛋等,搭配五花八門的飲品,就是一套早餐。楊雅喬表示,選擇便利商店的早餐,麵包配飲料是最不營養的早餐組合,尤其小朋友更不適合,最好輪流搭配不同的主餐或蔬果。她說,現在便利商店的食品都有營養標示,不要只選擇單一食品當早餐充飢,有些人習慣只吃超商水果,最後出現血糖飆高情形;也有些人早餐只喝咖啡,雖然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但不建議只喝咖啡,還是要搭配其他食物,讓身體得到該有的活力來源。建議這樣吃:均衡的早餐最好是多樣化搭配,譬如鮮奶、蔬果汁搭配茶葉蛋或三角飯糰;生鮮沙拉配豆漿或優酪乳等;如能再配上香蕉、芭樂、蘋果,就能滿足早餐的營養需求。楊雅喬強調,現在很流行早午餐,把早餐和中餐一起解決,其實,一天只吃兩餐或三餐,這是個人習慣問題,重點在於攝取總量和吃的內容能夠維持一天生理的需求,兩餐或三餐都沒有關係。若一天吃三餐,吃的都是不均衡的東西,不如一天吃兩餐,但吃得均衡營養。
-
2020-09-05 新聞.科普好健康
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的養生祕訣/日行萬步,清早遛狗 何首烏泡酒喝
單看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的外貌,很難想像他是1957年出生,早已年過六旬。談到養生之道,陳大樑坦言,最常做的就是跑步,也會游泳,日行萬步是他的生活常規,手腕上的智慧型手表,日日記錄他的步伐。他說,一萬步約要走五、六公里,不如想像中容易,若當天只走了八千多步,他會在外頭走走,補足再回家。但擔任院長後,綁在公務上的時間變多了,要日行萬步,更是不易。陳大樑養了一隻大型拉不拉多犬,一年365天,每天清早5點出門遛狗成了他的義務。因為要上班,5點15分前就帶狗出門,至少遛上半小時;返家後,工作還沒結束,還要幫狗刷毛、擦身子和腳,接著餵食,這一趟,平均要花45分鐘。也因為早起,晚上10點前就寢,維持規律作息。「對我而言,這是一種高度紀律的培養和展現。」四歲的狗狗也一樣,早已學會這套儀式。陳大樑笑說,牠知道程序沒完成,就沒早餐可吃,所以5點一到牠就會叫你,你也糊弄牠不得。何首烏泡酒後飲用,則是他的另一個養生祕訣。陳大樑說,研究發現,何首烏萃取出的活性成分,和紅酒一樣,紅酒素含量非常高,但因高溫會被破壞,因此要用新鮮何首烏,或以低溫乾燥,保留活性成分。許多人以何首烏燉雞湯補身子,但陳大樑說,研究顯示,這活性成分不溶於水,切片磨成粉,浸泡在濃度約20%的酒精裡,萃取率最佳。他依古書記載的兩錢劑量,磨粉後放進茶包袋裡,以加水對半稀釋的威士忌浸泡,飲用近十年。他自豪地說,不熟悉他的人,幾乎不相信他已經63歲了。 ※ 聯合報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0-09-04 科別.泌尿腎臟
腎臟病早餐店這2樣東西少點!吃多小心血管鈣化、死亡風險增
一名30歲的吳小姐,任職百貨公司櫃台小姐,患有狼瘡腎炎(Lupus nephritis)於前年因尿毒症明顯開始接受長期腹膜透析(CAPD)治療,因常吃火腿三明治、肉鬆等過量高磷食物,又常忘記或不正確服用降磷藥物,導致高磷血症;去年11月手指及腳趾和四肢多處發生皮膚鈣化,甚至血管鈣化明顯。 血磷每上升1 增加10~18%死亡風險 台中榮總腎臟科陳呈旭主任表示,慢性腎衰竭的病人,隨著腎功能的下降,會有低血鈣與高血磷的發生,病人的高血磷,除了會有低血鈣或心率不整的併發症之外,亦會有骨質缺乏、血管鈣化、副甲腺機能亢進以及軟組織鈣化的問題,高血磷亦是病人死亡率的重要危險因子,血磷每上升1,就會增加10~18%的死亡風險。鈣磷控制不佳 全身都有風險現在的磷結合劑,分成含鈣與不含鈣的磷結合劑。陳呈旭主任說明,含鈣之磷結合劑,長期服用會使鈣磷沈積在血管與軟組織中,使用含鈣磷結合劑會使病人的死亡率上升高達22%,除此之外,亦會有其他腸胃道不適的副作用。陳呈旭主任指出,病人的鈣磷控制不好,會造成骨骼易骨折,亦會造成全身四處鈣片,如心臟血管、關節、腦部血管、瓣膜、神經、腸繫膜血管以及肺部等,進而造成後續更多的問題。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 影響病人存活率此外,高血磷、低血鈣與副甲腺機能亢進,從腎絲球過濾率小於60ml/min就開始,隨著腎功能愈來愈差,情況也愈來愈嚴重,即使病人進入了透析,仍然無法完全解決鈣磷控制不佳的問題。陳呈旭主任提醒,這些問題,就像是掐住腎臟科病人的脖子一樣,嚴重影響腎臟科病人的存活率。(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早餐吃三明治+大冰奶易昏睡! 營養師絕不點的NG地雷還有這些 減肥挑時間! 運動到底要在早餐前or早餐後?
-
2020-09-04 科別.泌尿腎臟
健康橘/腎結石也找上年輕人 多喝水可預防
根據研究,國內平均每10人有1人有結石問題,男性又比女性高出2至3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陳嘉宏指出,過去較常出現在40歲以上者,但近年有愈來愈多年輕人也有腎結石困擾,除了透過4指標自我檢查外,也能利用3種方式清除腎結石。至於如何預防,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是不二法則。結石較常見的是輸尿管結石,約占75%至85%,其次為腎結石,約占15%,年輕人則因4種壞習慣,包含不吃早餐、缺乏飲水及運動、飲食不當、夜生活過度成為腎結石高危險群。陳嘉宏表示,腎臟有結石生成時,若石頭不動,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若病患有疼痛感、反覆感染、持續變大、影響腎功能等4種情況,就要積極處理。陳嘉宏表示,目前清除腎結石最常使用有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腎造瘻取石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等3種方式,各有優缺點。陳嘉宏分析,體外震波碎石術是使用X光或超音波定位,再以體外震波打碎,優點是非侵入性治療,門診就可施作,缺點是無法處理超過2公分、太硬的結石等。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又稱「鑽洞取石」,從後腰打洞放入導管,經導管使用超音波或雷射擊碎結石,再用取石鉗夾出碎石。優點是可處理2公分以上較大結石,清除也較徹底,缺點是會留傷口,且術後疼痛感強烈、恢復期長,要住院約5至7天。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則為近10年發展出的方法,主要處理2公分上下的結石,針對體外震波不易定位的結石也能擊碎,若同時有好幾顆結石甚至是兩側腎臟結石,都可一併處理。優點是沒傷口、恢復快,住院3天可出院,缺點為器械精密,需部分負擔,有輸尿管狹窄問題、無法全身麻醉、心肺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合。
-
2020-08-29 橘世代.愛玩橘
旅伴好重要!熟齡自由行必找5種神隊友
熟齡族挑戰自由行,常擔心不會規劃、不知找哪種旅伴和去哪玩?旅遊部落格作家Lucas阿嬤推薦熟齡族揪人出遊,先找到五種達人,就能解決煩惱!第一種行程達人,負責所有行程規劃,包含時間、交通、住宿等,通常稱「包婆」或「包公」。第二種搶票達人,負責搶交通套票如廉價機票,需留意搶票時間。第三種訂房達人,預訂飯店、回報行程達人有窗、無窗房差價、免費或加購早餐等資訊。第四種記帳達人,旅行中管理公帳,負責付錢和記帳。第五種是沒意見達人,人人想選但不好當,臨時更動行程或增加預算,也要說「沒意見!」推薦3條旅遊路線1.熟齡旅遊路線一:高雄美濃永安老街-【搖籃咖啡X惠如小屋】充滿日式警察分駐所庭園文藝風-【啖糕堂】當地小農食材製作麵包,明星獨家水蓮麵包-【錦興行藍衫店】保存傳統藍衫製程-【果然紅農藝生活】在地文創作者和小農產品展售平台2.熟齡旅遊路線二:桃園大溪新南老街-【蘭室】百年歷史老房,品茶導覽古蹟建築-【新南12文創實驗商行】日籍媳婦香子媽媽主廚,獨立書店3.熟齡旅遊路線三:台東海線一日遊(一景點,三個吃到飽)搭乘台灣好行到【三仙台】-跳班車到【都歷】,參觀阿美族民俗中心,免費欣賞傳統歌舞-回旅宿休息-騎單車前往【鐵花村】更多旅遊故事可前往Lucas阿嬤愛旅行粉絲團【熟齡旅遊直播影音】熟齡旅遊系列專輯↘↘↘【熟齡行腳01】阿嬤旅遊部落客:「我不潮,我只是愛自己」【熟齡行腳02】小孫子陪伴阿嬤旅行 讓阿公學會分擔照顧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28 養生.抗老養生
50歲李嘉欣超逆齡保養靠4招!與老公合照就像「父女」
充滿仙氣的李嘉欣,不僅擁有美麗的臉蛋,連身材都非常姣好。50歲的李嘉欣,先前PO上與老公許晉亨的合照,被網友說是「把老公熬成爹」,她保養有方,更讓許多網友讚嘆。李嘉欣在先前受訪時,曾透露自己不給美容師做臉,保養全靠自己的勤勞,以下4點就是李嘉欣的保養秘訣。一、重視毛孔護理要好的膚質,就要看起來晶瑩剔透、有光澤,才能稱得上是「好膚質」。除了重要的保濕之外,李嘉欣非常在意對於毛孔的護理,所以每日都要充足睡眠、徹底清潔臉部肌膚作為基礎,身體要經常補充水分,臉部也要每周3至4次的面膜來滋養肌膚,臉部澎潤有光澤,毛孔才會縮起來。二、吃水果養顏每天早餐只吃水果,是李嘉欣每日保養肌膚最重要的一餐,水果中富含著纖維質、維他命等,能夠有效讓腸胃蠕動及代謝排毒,對於肌膚的保養,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一環。但想要肌膚白皙透亮,挑選對的水果也是養膚一大重點,像是櫻桃,李嘉欣推薦給想要皮膚白嫩的女生吃,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外,還有鐵質,能夠補血,讓氣色更好,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三、美顏進補湯對於50歲的年紀,李嘉欣提到除了外在保養外,對於食補及運動也是很常重視的,最重要是時常保持好心情,才能有更健康的體魄。當然在食補的方面,她喜歡喝紅棗桂圓茶,能夠補氣,魚湯、燕窩類的湯品,可補充膠原蛋白,讓肌膚持續澎潤。四、保養斷食法有些人會發現,每天擦同一款保養品,但會覺得怎麼越來越沒效了,這就是「慣藥性」,在保養品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李嘉欣在一周抽出一天,不上妝也不擦任何的保養品,讓肌膚有透氣的機會,這也就是很多人討論的「肌膚斷食法」,讓保養品能發揮得更有效力的方式,也有許多人用了此方法,扭轉肌膚上的小狀況不斷。
-
2020-08-28 養生.聰明飲食
疲倦頭痛可能是身體發炎警訊 營養師籲改變飲食習慣
現代人生活忙碌,生活緊張易造成疲倦、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等,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洪凱婷提醒,這些都是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的警訊,降低身體慢性發炎反應,可從飲食方面著手。身體處於慢性發炎反應時,許多人會吃止痛藥來舒緩症狀,但治標不治本,洪凱婷說,在飲食方面可以嚴守6大要點,包括少碰手搖飲、勿食用反式脂肪食品、勿過量飲酒、少食用精緻榖物、 勿以市售果汁,取代新鮮水果、攝取含Omega-3脂肪酸食物。洪凱婷指出,市售手搖飲都添加不少糖,攝取過量的糖會使身體發炎指數升高,進而造成身體發胖,據衛福部國健署國民飲食指標,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天總熱量的10%,以60公斤的男性為例,一天總熱量需求1800大卡,換算糖量不可超過45g,一杯700CC全糖的珍珠奶茶就超過了攝取上限。反式脂肪已被研究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洪凱婷點名,早餐店的麵包、吐司會添加烤酥油、瑪琪琳,油條、燒餅、乳酪餅、炸薯條、爆米花、餅乾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在選購時應注意食品上的營養標示。洪凱婷說,成年女性每天以1個酒精當量為限,相當於啤酒375CC或白蘭地40cc;成年男性每天以2個酒精當量為限,適量飲酒有益身體健康,過量飲酒易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少食用精緻榖物,如白麵條、白米飯、白吐司、白麵包、玉米穀片都是精緻碳水化合物,洪凱婷建議,可選擇未精緻全穀雜糧類,如糙米、紫米、燕麥紅豆、綠豆、地瓜等高纖全穀雜糧類,不僅吃進更多的營養且有效保護健康。另外,洪凱婷表示,市售果汁含糖量高,不可以此取代新鮮水果,更要攝取含Omega-3 脂肪酸食物,如鮭魚、鯖魚、秋刀魚、生蠔、淡菜;植物性食物有亞麻籽、核桃等都是最佳來源。
-
2020-08-25 橘世代.健康橘
整天都想滑?美國習慣學權威教你擺脫「手機成癮症」
前言:生活中,43%的行動出自習慣,是被忽視的高效潛力!習慣科學領域權威溫蒂.伍德發現如果每件事都要思考、決策,不但沒效率,心智也難以負荷,只要掌握科學驗證的習慣養成4原則,不論學語言、減肥、儲蓄、戒菸……都可以善用習慣,讓改變毫不費力。這篇文章提供了戒斷手機癮的實用工具。你很可能在下班後還經常查看工作郵件,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一項調查發現,59%有公司電郵帳戶的美國上班族都是這樣。雖然這樣的工作安排很有彈性,但負面影響非常明顯,下班後頻繁的電子聯繫會造成更多壓力、情緒耗弱,以及家庭和工作之間的衝突。不只是工作不理想的人有壓力,主要壓力來源似乎和下了班還得待命,隨時讓上司、同事或顧客聯絡得上有關。需要某幾天長時間待命的工作,員工在那幾天早上特別焦慮與疲憊、心情不佳,甚至出現壓力賀爾蒙皮質醇激增的情況。就算你夠幸運,老闆從來沒有在週三晚上九點寄信問你一個「小問題」,你一定還是跟別人一樣經常常滑手機,只不過,你是在看臉書或推特,或是玩最新的遊戲。光是看到來電顯示或聽到簡訊鈴聲,就足以奪走你的注意力,中斷你正在做的事情。還有感情方面的後遺症,「低頭冷落指數」成為感情問題的新指標,人們一直滑手機而無暇與另一半溝通,可想而知,兩人之間一定齟齬不斷,越來越疏遠。我們受苦,還波及與另一半的關係,滑手機成癮就像甘願戴上馬眼罩一樣,你錯失全世界,就為了去看你眼前的東西—你的手機。每當它震動、鈴響,每當你坐下來吃早餐、下車、進辦公室、進電梯、出電梯……你都要滑個幾下。要如何戒斷?當務之急是你得先注意到自己太常滑手機。這聽來也許明顯,但有效的習慣之所以有效,就是因為習慣不讓你的意識發現它們在運作,你得先加以破解。你得自己覺醒。或者,說不定朋友、伴侶或同事也會告訴你:「嘿,你太誇張了,要不要把手機放下一會兒?」接下來就要實際應用工具了,要控制那些啟動和助長滑手機的環境提示,做法很簡單:移除讓你拿起手機的提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丟下手機,坐下來吃早餐、工作間去喝咖啡、吃甜甜圈都不要帶著手機。第一次很難做到,但除非你是急救醫務人員,否則沒有人會注意到有15分鐘找不到你。也許你每次出門都抓起三樣東西:鑰匙、皮夾和手機。其實只要帶上其中兩種東西,你就可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對多數人來說,這個出門的慣例是很黏人的提示。我們喜歡帶齊裝備再出門,以因應各種可能的情況。不過,請想想在2004年以前是什麼樣子,你出門時都要帶上這三樣東西嗎?還是只有鑰匙和錢包?你安然度過了嗎?要擺脫手機的束縛,也許丟下手機這個方法太過簡單,還好,手機本身提供一大堆重新設定的功能,你隨時都可以增加阻力,讓手機使用更困難。靜音、關機,或是開啟勿擾模式,只接特定的人的電話。你也可以關閉通知,移除使用提示,防止刺激你想起那個壞念頭:「看手機」。另外還有很多方法,把手機放在有拉鍊的袋子裡,像是背包、公事包或皮包等等,讓你每次拿手機都得拉開拉鍊,把手伸進袋子裡。或者,你可以每次用完就把它關機,因此每次都得等待再度開機的過程,這小小的延遲對你的意識心智來說不算什麼,但卻增加了阻力,甚至還有一點挫折感(有沒有搞錯,指紋或臉部辨識又讀不出來了?)還有一個延遲和阻礙滑手機習慣的方法,就是刪除臉書或電子郵件應用程式,至少,你得打開網頁,一個字一個字地打上gmail.com 或facebook.com 才能進入,而不倚賴這些公司故意設計的無障礙應用程式。另外還有一種增加滑手機困難度的方法,是在既有的手機習慣疊上健康的新行為。即便你已經減少滑手機的次數,但你還是會去查看它,何不利用這項韌性十足(且必要)的習慣來建立另一個習慣—一個你自己選擇,而且能幫助你達成目標的習慣呢?要是你每次滑手機都要打電話問候某個家人,短暫地聯繫感情呢?來一段不需要任何理由,卻讓你感到快樂的對話。這麼做尤其能讓家中長輩開心,你也能維繫以往忽略的親情(諷刺的是,是社交媒體讓我們疏遠家人)。如果你真能保持這個新習慣,想拿出手機時就會三思,有時你真的不想與人交談,此時滑手機只會給你自己添麻煩。無論你選擇用什麼方式讓滑手機的代價更高,都要持之以恆,反覆進行之後,一開始的困難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然。舊習慣的代價繼續存在,新行為終將開始自動浮現腦海。除了破壞既有提示和增加阻力之外,你還可以讓其他行動相對容易。如果不看手機,有沒有其他能快速進行的事情可以取代它呢?我個人多次看過一項可行的替代方案,那就是戴手錶。你有多少次拿出手機只是為了看時間和日期,結果順便打開臉書……然後發現你有新郵件,又順便查看郵件……沒完沒了。不要再把手伸進口袋拿手機,抬起手腕就好,戴上你喜歡又想要炫耀的手錶。買一只色彩鮮豔的手錶、有計算機功能的手錶、有碼錶功能的手錶或老舊的機械錶(就是不要帶智慧型手錶,那是作弊)。這項替代行為能立刻降低你盯著手機的時間。最後,為不滑手機創造獎勵。我為不那麼常滑手機,想到一個非常好的獎勵。假設你到咖啡店坐下來,現在是下午時分,你從辦公室出來透透氣,當然,此時正適合拿出手機查看最新消息。但是,你已經把它關機,並放在有拉鍊的袋子裡,如果這時拿出手機,就得打電話給你姑姑,你因而成功地阻斷提示,並且施加約束力。不過,坐在那裡為了要不要拿出手機而天人交戰,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不如找一件很棒的事情來做,這件事已經激勵人類好幾個世紀,非常適合讓你的心智專心個幾分鐘,比專心更好的是,它還能擴展你的心智,填補幾處空白。現在做這件事,能讓你晚上與家人吃飯時有故事能夠分享與討論。它輕便又耐用,能豐富你整個自我—找一本好書來讀吧!本文摘自《習慣力》天下雜誌 2020/07/02出版更多精選延伸閱讀↘↘↘。「自制力高的人一定很壓抑?」 其實誤會大了!。熟女被3C綁架!手麻忍痛也要玩,小心最後肌肉萎縮!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8-22 養生.聰明飲食
堅果類當零食養生風潮正流行 但你吃的量對嗎?
堅果種子是近年很夯的養生食物,像是核桃、杏仁、芝麻、開心果、葵瓜子、花生、腰果等,也有許多人會當作零食來吃,但你知道吃的「量」是對的嗎?攝取過量還是會導致體重上升,增加身體負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國民飲食指南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每類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需搭配各類食物攝取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營養師說明,不少重視健康的民眾,逐漸以各種堅果類食物當成早餐、下午茶點心或零食,業者也紛紛推出多款式堅果商品,如堅果麥片或堅果種子麵包等產品。堅果類食物取得容易,但部分民眾對攝取份量不清楚或毫無節制,導致攝取過多的熱量,增加體重負擔。堅果種子類富含油脂,主要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降血脂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益。堅果類除了提供油脂,也含維生素E及磷、鎂、鉀等礦物質,以堅果取代部分食用油脂更健康。堅果類建議挑選無調味或未油炸的,如果覺得堅果太硬不好咀嚼,可以先敲碎或以粉狀食用。飲食方面,高劭穎建議每日搭配均衡飲食及攝取1份堅果食物,才能吃得健康無負擔,並配合適當的運動,讓身體更健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