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6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新陳代謝
共找到
1103
筆 文章
-
-
2021-03-19 養生.聰明飲食
洋芋片含丙烯醯胺,吃了會致癌?專家教「避癌吃法」:做菜也要注意
幾年前台灣曾經發生速食店炸油含砷的事件,因為油品被長期的重複使用,以致油品的品質劣化,甚至夾帶了砷的污染,社會輿論集中在討論砷的來源、危害以及油品使用與淨化方式。而來根據《食品保護期刊》以及媒體報導,國內零食之檢驗結果,多項加工食品含有不等量的丙烯醯胺,也使丙烯醯胺再度成為食品安全考量之焦點。丙烯醯胺 工業上常用的化學原料化學系所吳家誠教授表示,丙烯醯胺是一種工業上常用的化學原料,頗容易溶解於水及酒精等溶劑中,加溫後很容易高分子化,在有氧的情況下受熱分解,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氮,在缺氧的情況下分解則形成氨氣。而丙烯醯胺常被用在染料製造、廢水處理、免燙纖維製作及造紙等工業,更多用於合成聚丙烯醯胺樹脂,以用於更多的下游工業產品生產。動物實驗證實 具有致癌性 丙烯醯胺是一種具有急毒性及高毒性的化學物質,而不同的動物實驗中,也證實它具有致癌性。而源自丙烯醯胺的作用,也發現其和細胞中DNA反應而生成的結合體,說明了其對遺傳控制系統具有基因毒性;由於無法以人體直接進行致癌性的實驗,各項動物實驗的結果相當受到科學界的持續關注。烹調溫度+含天門冬胺酸食物 易產生丙烯醯胺吳家誠指出,富含天門冬胺酸的食物,如蘆筍、雞肉、 魚類、蛋、牛肉、豆類、馬鈴薯、全穀類等,在一定的溫度之下,和具有還原性的碳水化合物反應,就會產生丙烯醯胺;尤其是在烹調過程當中,食材中若同時存在有具有還原特性的碳水化合物時,丙烯醯胺產生的機會就更大了。但是更令人擔心的是丙烯醯胺的衍生物環氧丙烯醯胺,它也是丙烯醯胺在動物體內氧化性新陳代謝的產物,經由動物的毒理實驗證明,環氧丙烯醯胺有更強大的基因毒性、致突變性及致癌性;吳家誠說,多種環氧丙烯醯胺和DNA受破壞後所產生的化學結合體物均陸續地被發現,所以,丙烯醯胺的毒性可能是多重毒理現象所造成,是值得科學界持續關注的議題。減少食物中丙烯醯胺含量 日常烹調地雷要避開為了避免丙烯醯胺及環氧丙烯醯胺之產生,吳家誠建議,食物烹調方式應該盡量採用低溫烹調,而且澱粉類的食材應該盡量避免和魚、蛋、肉、馬鈴 薯、蘆筍等具有高量天門冬胺酸之食材同時烹調;國人常喜歡以澱粉包裹食材、肉類,進行高溫煎炸以製作食物,是一種危險而且十分不健康的烹調方式,由街上許多常見的油炸零食攤可知其普遍性,這樣的飲食習慣應該盡量避免,而對於現成包裝油炸食品或零嘴也應節制食用。延伸閱讀: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購買酸菜、福菜、菜脯小心二氧化硫殘留! 烹煮時這樣做
-
2021-03-17 養生.營養食譜
吃香蕉後喝水會導致腹瀉,嚴重休克暈厥? 黃皮、綠皮香蕉功能大不同!
吃香蕉後喝水會導致腹瀉,嚴重休克暈厥?香蕉好處多多,含有色胺酸和維生素B6,不但是新陳代謝的輔助因子,還有助穩定神經。另外,一般水果少含礦物質鎂,香蕉的鎂含量不錯,對消除疲勞、穩定神經也有幫助。但近日網路上傳言吃香蕉後不可以喝水,會導致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全身脫水、休克暈厥。這個資訊是真的嗎?對此食藥署指出,經查食品成分資料庫,香蕉的膳食纖維量及果糖含量與其他常見水果(如:蘋果)幾無差異,更不會因為食用香蕉後喝水導致腹瀉、脫水。此外香蕉富含鉀離子、水分少、熱量密度相對高,香蕉富含的水溶性纖維能促進水分吸收使糞便成型。黃香蕉、綠香蕉該如何挑選?食藥署建議,黃皮、帶有黑點的香蕉,因熟成因素其中的果膠已經較容易吸收消化,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較適合有便祕症狀或排便不順的人。但若有拉肚子狀況的話,最好選擇較偏綠的,因為偏綠香蕉含有鞣質,具有收斂性,且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富含抗性澱粉,難以被腸道消化,有助改善拉肚子。哪些慢性病患吃香蕉要節制?香蕉屬於高鉀水果,每100公克香蕉果肉,鉀含量多達290毫克。高血壓患者吃高鉀食物,有助排除體內過多的鈉離子,幫助血壓調控。發育中青少年因活動量大,體內電解質一旦不平衡,肌肉不正常放電,就易抽筋,吃香蕉能緩解電解質不平衡,喝香蕉牛奶也是很好選擇,能「一兼二顧」,補鉀又補鈣。香蕉的高鉀特性,對於糖尿病患及血鉀濃度高的腎臟病患,就要節制食用了。以半根香蕉為一份,這類患者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根,且還要一分為二,分成兩餐吃。有糖尿病患覺一次吃半根香蕉很困擾,另一截不知該如何處理,乾脆去皮後放進冷凍庫,下回當成香蕉冰吃,另有不同的口感。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或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1-03-15 失智.像極了失智
記性差、性格變、容易受騙!醫師圖文解說失智症警訊
提到失智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記憶力變差,然而失智症的表現可不只有記性差喔。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張雅婷醫師指出,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而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狀況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每個人的病程不同,有人惡化很快,有人惡化得比較慢,這與不同的疾病、基因、環境、後續照顧及藥物治療都有關係。失智症病患會逐漸喪失語言能力、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時空感,嚴重時可能產生行為異常、個性改變、妄想、幻覺,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謝鎮陽醫師也表示,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症機率越高,65歲以上族群,約十二人會有一人為失智症患者;80歲以上族群,則每五人就有一人為失智症患者。有家族史的人也要特別小心,具有某些與失智症相關的基因會讓人較早出現失智症。然而,目前失智症可透過藥物治療來延緩病程進展,張雅婷醫師說明,有口服藥、貼片等,以口服藥來說,有些藥物一天只需要吃一次,也有只要含在嘴巴裡面,能快速分解的口崩錠,可幫助吞嚥有困難的長輩。 導致失智症的原因還有阿茲海默症、腦中風、慢性腦血管病變、外傷、腫瘤、營養問題、新陳代謝異常、感染等。另外,肥胖、抽菸、憂鬱症、聽覺或視覺障礙等皆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迷路、受騙、一問再問,可能是失智症警訊張雅婷醫師提醒,失智症患者可能會迷路,因為他對視覺跟空間的關聯性及分析能力變差;可能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因為執行功能與記憶力退化;可能對時間地點產生混淆,搞不清楚白天、黑夜、或春夏秋冬。患者很容易上當,因為判斷力變差,聽到一些不合邏輯,或過度誇張的事,也都會信以為真。到了65歲以上,失智症的風險就慢慢的上升,如果發現家人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剛講過的事情很快就忘記,連重要的事情、約會也忘記,就要趕快就醫檢查,及早接受治療。 謝鎮陽醫師說,「我們常會問家屬,患者會不會做菜、會不會準備拜拜,因為做菜得思考要買什麼料、拜拜也須備料且有很多流程,如果本來會,現在卻無法完成,就得提高警覺。失智症不只讓記憶力變差,整個大腦功能都會受到全面性影響。」失智症可能還會合併一些精神症狀,例如懷疑有人給他下毒,偷他的錢,或是另一半有外遇。有人可能出現幻覺,會說屋頂上有蜘蛛、外面有個小孩等,讓照顧者相當困擾。如何區分失智或老化?張雅婷醫師分析,失智症患者對於剛剛說過的話、發生的事,可能完全不記得。如果只是偶爾忘記事情,且經提醒後可以想起來,比較像是老化。但是若太常發生,還是會建議做記憶力測試,假使記憶力的測試很低分,可能已進入失智的病程。若發現家人常常忘東忘西,建議到醫院做比較完整的失智症評估,以免耽誤到後續的治療。張雅婷醫師解釋,我們會使用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來評估患者的記憶力、病像感、執行功能、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各方面的狀況,依病程可分為輕、中、重度失智症。及早治療、延緩惡化面對失智症首先要嘗試尋找病因,如果是可以逆轉的原因,像是營養失調、新陳代謝異常、感染等,便要趕緊治療。謝鎮陽醫師說,「有些患者吃素,長期不喝奶、不吃蛋,可能缺乏維生素B12,在給予適當的補充後,有可能改善。若甲狀腺功能低下,在補充甲狀腺賀爾蒙後,有機會改善。」至於退化型的失智症,目前也有藥物可以使用。根據研究,定期服用藥物可以減緩失智症的病程,讓某些比較會影響病人獨立性跟社會功能的症狀,能延後出現。張雅婷醫師提醒,請務必規則使用治療失智症的藥物,並積極控制各種危險因子,諸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日常生活中要攝取均衡營養、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各種社會功能,如社交、自我照顧等要盡量維持。若失智症越來越嚴重,相關法律問題也要盡快做安排,例如財產規劃、是否急救等。張雅婷醫師回憶,曾經有位長期追蹤的患者,因為眼睛動手術,所以就把原本的日常活動、運動、社會活動都暫停。經過一個月後,發現他的智能退化非常快,原本能夠認得的字已不太認得,原本會做的事情也很容易出錯。診斷失智症後,日常生活的功能、社會活動、運動、家事,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能夠維持的都要盡量維持。若過度保護,患者的狀況可能會更快惡化。謝鎮陽醫師說,由於患者記性不好,容易忘記或重複吃藥,照顧者須特別留意,可使用分藥盒、按時叮嚀服藥、或看著患者吃下去,以確保用藥安全。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也很重要,目前有機構可提供日間照顧,讓患者每天去上課,透過各種活動,來維持腦力。然而,若遇到初確診的患者,會請衛教師協助提供相關的建議,如住家附近的據點、日照的服務種類等,以降低家屬的焦慮與不安。貼心小提醒失智症並非單純的健忘,患者的大腦功能會持續惡化,可能改變性格、出現妄想或幻覺。如果發現會講過就忘、經常迷路、性格改變、搞不清楚白天黑夜、無法完成原本熟悉的工作等狀況,務必盡快就醫,進行完整的評估。及早接受藥物治療並搭配非藥物治療,才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原文:
-
2021-03-14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如果全面檢視現代人的健康,會發現問題其實出在「太多」。除了身體之外,包括精神與心靈的毛病,絕大多來自吃太多、坐得太久、工時太長、煩惱太多、壓力太大、情緒太複雜、不良生活習慣太多。樣樣都少一點,生活也單純一點,對身心靈會有很大好處。其中最簡單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就是吃少一點,哦,精確一點來說,應該是偶爾讓自己餓一下,也就是現在很流行的間歇性斷食。其實「不要吃太飽」自古以來就是養生的祕訣。數十年來,眾多動物實驗中,唯一較確定可以延長壽命的方法,就是減少熱量的攝取,意思是長期處在吃不飽的狀態下,會比正常進食的動物壽命增加許多。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日本的大隅良典教授提出的「細胞自噬機制」,他發現細胞能夠把老舊的細胞分解成更小的分子,然後利用這些分子建構出全新的細胞。換句話說,有點像現在的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更重要的是,這個機制不只是節省資源,它對於清理身體裡的汙染物,組織的再生與修復都扮演重要角色。而細胞自噬機制的啟動,主要在餓肚子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東西吃,細胞欠缺平常代謝時,第一優先使用的葡萄糖及肝醣,必須動用到脂肪甚至蛋白質當作能量使用時,身體會產生大量的酮體,來啟動自噬機制。最新的研究發現,細胞自噬作用會增加胰島素敏感度(對糖尿病的改善有幫助),減重、降脂、降血壓、抑制發炎反應、增加抗壓能力等等。餓一下,啟動細胞自噬機制,可以激活人的新陳代謝與排毒淨化功能,其實這也是動物為了求生存,透過長期演化所形成的自我保護機制。因為人類享有豐盛食物的歷史也不過數十年,在漫長數十萬年裡,通常都是有一餐、沒一餐,若幸運捕獵到動物或採集到食物就大吃一頓(沒有冰箱可以儲存),然後也許又要餓上好一陣子才又能找到大餐可吃。間歇性斷食的意思,並不是指限制卡路里的攝取,因為就算是東西吃得不多,但還是平均分配到一天的三餐或四餐來吃,雖可達到減重的效果,但是無法有間歇性斷食的其他好處。目前最多人採用「168斷食法」,也就是早餐不吃,晚餐早點吃完,從晚上8點到隔天12點,16小時不吃東西,也就是一整天的進食集中在中午12點到晚上8點的8個小時內。這個方法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容易做到,因為現在原本就有不少人早餐沒有吃,所以只要晚餐早一點吃,做到168斷食並不難。也有人採「204」方式,也就是禁食20小時,一天只集中在四個小時內吃。不過這個方法難度有點高,168相對來說容易多了,因為早餐不吃很容易,通常早上起床肚子不會太餓,拖到中午才吃是沒問題的,而晚上早一點吃,其實也很簡單。若是在該禁食的時間肚子餓,可以喝水或喝沒有任何熱量的美式咖啡降低飢餓感。其實飢餓感只會維持15到20分鐘就會消失,也有人說,習慣之後,也不太會覺得餓。輕斷食好處多,難怪168間歇性斷食那麼夯。
-
2021-03-14 養生.聰明飲食
飲食如常體重卻仍往上飆升?8種食物加速新陳代謝
人體的新陳代謝隨著年齡增長變慢,這也是為何人到中年,即使飲食如常,體重仍往上飆升。但中年體重增加並非不可避免,透過一些方式,可以讓新陳代謝加速,常被提及的包括:減少卡路里攝取(但別少太多,以免造成反效果);做高強度間歇訓練,燃燒更多熱量;進行重量訓練,增加基礎代謝率。除了運動與適量減少熱量攝取,專家也推薦一些飲食上的技巧,能幫助加速新陳代謝,讓你有機會穿回年輕時的衣服。增進身體代謝力的飲食方法● 吃豐盛早餐、喝點咖啡吃早餐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並保持全天精力充沛。不吃早餐的女性,肥胖機率是吃早餐者的4.5倍。建議吃酸奶、燕麥片,再佐以堅果以增加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咖啡因是中樞神經刺激物,會讓新陳代謝加速5%~8%(即每天約98~174卡路里),咖啡因劑量越大,效果越明顯。不過營養師也提醒,咖啡因不宜過量。● 提高蛋白質攝取身體需要足夠蛋白質以維持肌肉量,就像纖維一樣,蛋白質可以維持飽足感,抑制對精緻、高熱量加工食品的渴望。● 喝足夠的水2012的研究發現,喝水可以降低卡路里攝取、改變新陳代謝而獲得減重的效果。研究人員認為,多喝開水可以取代甜味飲料,且能促進脂肪分解作用。● 吃富含鐵質的食物缺乏鐵質,會導致紅血球攜氧量不足,影響肌肉燃燒熱量。女性會因為每個月的月經而流失鐵質,面臨新陳代謝下降的風險。貝類、瘦肉、豆類、菠菜等,都是鐵質極佳來源。● 足夠的維生素D根據調查,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這種維生素對於肌肉組成十分重要,肌肉組織越多,越能燃燒熱量,加速新陳代謝。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包括鮪魚、鮭魚、蝦、豆腐、雞蛋和穀物。● 限制飲酒當你喝酒時,酒精會減少體脂肪的燃燒,且燃燒速度比平時慢,因為酒精取代了原本的燃料,尤其如果你喝的是高糖分的酒。● 吃更多含鈣食物缺乏鈣質在女性很常見,這可能減緩新陳代謝。有研究顯示,透過低脂牛奶或優格攝取鈣質,同時可以減少身體對其他食物脂肪的吸收量。● 增加纖維攝取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會讓人有飽足感,而減少吃其他不健康的食物。研究發現,食物中纖維含量高的女性,最不易發胖。女性的目標是每天攝取21至25克纖維,男性的目標是攝取30至38克纖維。增加新陳代謝的首選食物酪梨、起司、黑豆、豆腐、扁豆、牛奶、蛋、希臘優格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3-13 養生.抗老養生
父罹口腔癌吞嚥難,讓她決心當營養師:抓緊40-60歲營養重點,老化速度自己控
自行設計研發數位教具,讓營養課程生動又活潑的,是榮獲國健署、營養師全聯會評選為社區標竿營養師的陳琇雯。目前任職嘉義市衛生局的她,主要是因為自己的父親罹患口腔癌,無法下嚥的痛苦讓她心疼不已,為了能照顧更多人的「口福」,才會立志報考營養學系。 「好口福來自好健康,大多數人總在發現自己睡眠不佳、精神不濟、時常感冒、排便不順時,才驚覺身體老化了。如果能在35歲超前部署營養大計,40到60歲掌握每個10年期的營養重點,即使中年以後也能用慢跑配速的節奏,跑完人生全程!」陳琇雯說。 一、40歲開始,維生素B、C、E作伴 40歲是非常重要的分水嶺,「You are what you eat.」,也就是吃什麼,將會如實反映在相貌和身材上。陳琇雯建議,要攝取新鮮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替代加工食品的添加物、防腐劑等,秉持「食物優於食品」的原則,才能照顧到健康。 而「早睡早起,賽過人參進補。」儘量不「續攤」熬夜應酬,適度攝取維生素B群,來調整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穩定性,對抗壓力、攝取維生素C抗氧化,用維生素E保護細胞,用膳食纖維預防便秘,因此蔬果、全榖雜糧、乳品、蛋黃、堅果種子都可多吃。 二、50歲開始,最重要是保骨本 奔五之路,必須檢視40多歲以來呈現的骨質密度下降、肌肉流失加快、新陳代謝變慢問題。陳琇雯提醒,保健食品並非藥物,無法立竿見影,過量服用卻可能導致副作用或毒性反應,還是得考量自身吸收轉換效果及肝腎代謝壓力,建議保養品項目不宜超過3種,考慮順序以維持骨質密度的鈣質、維生素D為優先。 其次是腸胃保健的益生菌、益生元,明目的葉黃素,保養心血管的魚油,抗氧化的維生素C、E、B群。 三、60歲開始,抗發炎食物不能少 60歲是正式邁入老年期的最後一哩路,由於歷經更年期的內分泌不適,陳琇雯建議可選擇具有「抗發炎」成分的天然食物,例如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與堅果種子類、黃豆類,均衡飲食盛入餐盤,再搭配多曬曬陽光吸取維生素D,延緩骨質流失,從事適當體能活動,讓老化程度能搭上自己的步調。 168斷食較生酮、低醣能持久 而時下流行採取生酮、低醣飲食法減肥減脂,不吃麵飯、澱粉類等等碳水化合物,極具實驗精神的陳琇雯也曾嘗試過,她也執行「168間歇性斷食」作為比較後提出專業見解。 她說:「生酮、低醣飲食法較違反人性,沒辦法持久,容易復胖,不如16:8,把午晚餐或三餐集中在8小時內用畢,然後16個小時不吃東西,只喝水,我力行1個月就減了3%體脂肪。」 若是很難做到16:8,也可採行10:14飲食法,即一天當中有吃2到3餐的時間長度控制在10小時內,例如上午11點吃午餐,下午6點吃晚餐,拒絕下午茶甜點和消夜,若在其他14小時內感到肚子餓,可自打新鮮黑木耳露,用電鍋煮熟後飲用,不摻糖,略加紅棗、枸杞調味即可,熱量低,有助延緩飢餓感。 不放縱吃喝,放緩進食速度 也因為現代人的身體活動量過少,容易囤積脂肪,既然如此,陳琇雯打趣說:「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沒事不要吃。」營養夠了剛剛好,放緩進食速度而不放縱吃喝,熟齡還是能開心微笑到最後。 至於最基本的飲食指南要如何分配,陳琇雯強調只要記住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不必浪費無謂的錢,就可做到健康、保本雙贏。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先生待她不薄,給的都是名牌,她卻執意離婚:他不是人品有問題,只是「愛無能」.手腳冰冷,吃冷食物就拉肚子,是冷底體質害的?這3道解方,還能排解生理期不順.退休後勇敢單飛,她跑去英國遊學!上英文課、住寄宿家庭好好玩「原來一個人出發,沒問題!」
-
2021-03-13 科別.新陳代謝
糖尿病足併發症嚴重恐截肢! 1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護理
糖尿病人常會有足部併發症,其風險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足部變形、足部受力改變、視力不佳等。一旦潰瘍惡化、足部感染或有周邊血管疾病,將成為截肢的主要因子。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瑜忻說明,一旦病人因為糖尿病足潰瘍住院,治療需整合包括內科代謝與感染的控制、血管科對於周邊血管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照護、外科系的清創,以及復健科的輔具與減壓處置。這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乃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很大的資源負擔,所以做好平時的足部護理,及早發現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減少合併症的發生。糖尿病足部潰瘍 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神經病變糖尿病足部潰瘍的原因,主要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造成感覺運動神經病變,又稱糖尿病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足部容易受傷卻不自覺,造成傷口不易癒合。陳瑜忻解釋,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以周邊神經症狀為主,它影響到周邊的感覺、運動與自主神經。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過50%都有不同程度表現的周邊神經症狀。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喪失,進而失去保護作用。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因為高血糖、胰島素抗性影響血管管壁的內皮細胞功能,進而引起血管收縮及粥狀硬化斑逐漸形成。而長期高血糖也會傷害內皮細胞,加速血管壁粥狀硬化形成。另一方面,由於血小板及其他凝固因子功能異常,容易吸附在血管壁上,也會造成血栓斑塊,逐漸堵塞血管壁。糖尿病足部居家護理 應牢記4要點▸足部檢查:洗澡時,檢查足部皮膚有無水泡、雞眼、厚繭、發紅或裂傷現象,視力不佳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觀察,如有發現上述情形,應請教醫護人員,請勿自行拿刀片、剪刀處理,以免出現傷口。▸足部清洗:每天以溫水及中性肥皂洗淨,水溫不可過燙,以手腕或溫度計測水溫(約40°C),需特別注意指縫間的清潔。擦乾後再以綿羊油或不含酒精成分的乳液擦拭皮膚,防止乾燥脫皮,但不可以將乳液塗抹在趾縫間,太多腳汗時也不宜用爽身粉,避免阻塞毛孔。▸鞋襪之選擇:宜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的襪子,避免穿尼龍襪,襪頭不可以過緊,會壓迫腳踝影響循環。穿鞋應穿襪,並每天更換襪子,保持腳部清潔。購鞋時最好在下午或黃昏時刻,因為腳的尺寸會比早晨稍大,若左右腳尺寸不同,應以較大的為標準。盡量選擇軟內襯、厚膠底、附鞋帶或魔術貼的鞋,鞋頭硬較能保護腳,不可打赤腳、穿夾腳拖、涼鞋、拖鞋外出,高跟鞋也會導致腳底壓力受力不均,形成厚繭。穿著新鞋時不要穿太久,先試穿1至2小時,待適應後再加長時間,若穿鞋後發現有起水泡,表示不宜再穿。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修剪指甲:先將指甲泡溫水,變軟之後再進行修剪。趾甲面勿短於甲床底部,只做平剪,勿剪入甲角處,若發生崁入性趾甲或硬厚甲勿自行處理,應找外科或皮膚科醫師治療。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要注意 定期檢查不能省陳瑜忻提醒,抽菸會增加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胰島素的阻抗、影響血糖控制引發脂質代謝異常、增加壞膽固醇、降低好膽固醇、誘發發炎反應,引起動脈粥狀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因此有菸癮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較高,最好及早戒菸。此外,糖尿病足部日常照護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坐時勿雙腳交叉於膝蓋上,避免影響下肢循環。2.不要用熱水泡腳。3.冬天寒冷時可穿厚襪子保暖,勿使用熱水袋、電熱毯保暖,以免燙傷。4.下肢有水泡、皮膚紅腫、感染、傷口、皮膚病等病症時,勿自行處理或敷藥草,應立即就醫。最後,建議糖尿病患者可每年安排1次至就診醫療院所檢查,以了解足部照護情形,檢查項目包含:(1)糖尿病足部結構與外觀檢查:觀察有無變形。(2)糖尿病足部感覺檢查:單股尼龍纖維檢查、震動感覺檢查。(3)糖尿病足部下肢循環檢查:足部動脈脈搏檢查、足部超音波檢查、足部血管攝影。★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1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 中醫教你春天養肝這樣吃
● 「肝藏血,主疏泄」,春天是肝經旺盛期,最適合「養肝」● 春天乍暖還寒,中午12點前可吃洋蔥、薑片;之後,可多吃深綠色蔬菜● 春天腸胃易出現問題,易脹氣的食材,烹煮時可添加一些橘子皮春天是一年之始,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時期,也是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因此春天是最佳的「養肝」季節,應該把握春天時節養氣、練氣,讓一年的氣血流暢有好開始。肝經旺盛 最適合調養身體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具有合成、分解食物等作用,有解毒、排毒的功能。中醫講究時令養生,春天正逢肝經旺盛期,「肝藏血,主疏泄、代謝、荷爾蒙的運行」,因此「春養肝」最有效果。春天是萬物生發之期,開始有生機、生長、發育,最適合調養身體,春天陽氣最多,可以養氣,儲存陽氣,一年四季才會健康。逢辛丑年 尤需注意健康今年是辛丑年,是需要特別注意健康的年份。「辛丑」在中醫「五行學說」中是屬於金(肺)、土(脾胃),對應於身體就是呼吸、免疫、腸胃容易出現問題。在五行上「金克木」,木的力量會減弱,木就是所謂的「肝經」,而中醫指的肝經不是單純的指肝臟,還包含了自律神經系統,像是情緒、思緒、睡眠等。在中醫五行循環系統來說,春天對應的也是肝經,「肝屬木」,如果在春天養肝、扶木養生做得好,可為一整年的健康打底,趁春天把肝養好,今年病痛就比較不會上身。尤其人體在冬天時,內臟貯存了太多血液,到了春天就要慢慢帶出到體表,如果此時節沒有疏理肝氣,容易造成外強中乾,讓傳染病有機可乘,因此,春天養肝可以增強免疫力,才能抵擋病毒的入侵。春寒料峭,春天氣溫變化劇烈,乍暖還寒,在飲食上,建議每天中午12點前可以多吃一些辛香料,像是洋蔥、薑片;中午12點後,可以多吃芽菜類、深綠色蔬菜。但不要吃太酸的食物,因為肝最怕酸,容易折損肝氣運行。在春天時,很多人腸胃系統易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如果是屬於容易脹氣的食材,建議在烹煮時添加一些橘子皮,可以消除脹氣,讓腸胃系統正常運作。春天養生料理洋蔥炒蛋材料:洋蔥一顆切細條、雞蛋4顆、油1大匙、鹽2茶匙、蔥花適量。作法:1.熱鍋,加入油,等油熱時加入洋蔥,炒至洋蔥軟。2.雞蛋打散,加入鹽巴、蔥花和勻,如果想要蛋口感較嫩,可以加一小匙水或牛奶一起拌勻。3.將蛋液倒入鍋中,先不急著翻炒,等蛋液開始凝固時再拌炒,蛋熟了即可出鍋。炒青花椰菜材料:青花椰菜一顆洗淨切小塊、半鍋水、鹽巴2茶匙、油1大匙、蒜末少許。作法:1.煮半鍋水將青花椰菜先煮至半熟。2.熱鍋,加入油、蒜末,蒜末炒香時將青花椰菜撈過來一起炒,加入鹽,青花椰菜熟了即可。銀芽燒肉捲材料:豆芽菜150克洗淨(可去頭去尾,也可以直接用)、梅花肉片12片(可將肉片切對半)、蔥或韭菜適量、油1大匙、醬油1大匙、糖1大匙、水2大匙。作法:1.取一片肉,攤平,放上一小撮豆芽菜,盡量整齊,然後捲起,用蔥綠的部分綁住固定。依樣做成12捲。2.熱鍋,加入油,排入肉捲,底下那面熟時翻面,翻完就加入醬油、糖、水,一起燒煮約3分鐘,不用煮至醬汁全收乾。食譜設計/中醫師林沛賢
-
2021-03-08 科別.新陳代謝
天天半糖紅茶當開水 35歲的他患了糖尿病
許多民眾認為年長者才會得到第二型糖尿病。奇美醫院今天發表35歲嚴重糖尿病案例,強調40歲以下發生率其實逐年上升,這類病又稱「年輕型」第二型糖尿病,病況往往比中老年人更不穩定後遺症更嚴重,民眾更需要認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奇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柏蒼指出,這類病人往往是家庭經濟支柱,常因事業疏忽健康;案例35歲C先生工廠作業員,平常上班勞累又需輪夜班,下班後往往倒頭就睡。每天習慣至少一杯半糖紅茶,當作白開水喝。很少運動,不注重飲食內容,每天至少一包菸。最近常感覺特別疲倦,體重下降不少,也有口渴、多尿症狀。就診隨機抽測血糖值發現460mg/dL(正常值140mg/dL以下),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眼底檢查有輕微視網膜病變,驗尿也發現白蛋白尿,除使用藥物治療另指導病人如何吃、戒除不良生活模式、養成運動習慣等,治療後病症轉趨穩定。各國研究發現,中東、北美、西太平洋區與亞洲的年輕型二型糖尿病盛行率較高,顯示不同人種基因有一定影響;尤其喜愛含糖飲料、高熱量飲食、常久坐少活動,容易肥胖致年紀輕輕就罹患糖尿病。年輕型二型糖尿病胰島細胞衰老較快,血糖不易控制;也因疾病時間久器官病變程度較嚴重。陳柏蒼表示,這些病人往往是家庭經濟支柱,很多人忙於工作疏忽關心健康,呼籲民眾特別注意。
-
2021-03-07 科別.新陳代謝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人只要一肥胖,就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胰島素分泌的品質會變差,但為了維持血糖平衡,胰臟就得不斷加倍做工分泌胰島素,最後日漸衰退,再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血液中的血糖會因此 上升,糖尿病就來報到了。糖尿病是吃出來的 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近10年來, 因飲食引起的糖尿病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新陳代謝科醫師石光中表示,現在門診中偶爾可看到11、12歲的糖尿病患,主要因為青少年偏好高熱量飲食,愛吃炸雞、薯條等油炸食物,也愛吃蛋糕、喝含糖飲料等甜食或糖化食物,還有在電腦前久坐、少運動,造成過度肥胖,因而年輕小胖子得到第2型糖尿病的人數是第1型的6倍之多。 糖尿病典型症狀 多喝、多吃、多尿、體重減輕糖尿病的血糖通常都是慢慢高起來的,如果血糖只是超過到126mg/dl,身體多半不會有不舒服的情形,也因此大多數糖尿病初期病人是沒有症狀的,不少人還是經由健檢才發現自己已經罹患了糖尿病。若血糖沒有好好控制,當血糖值超過 200~300mg/dl時,由於血糖逐漸上升又 無法充分利用,腎臟於是會忙著將無法利 用的糖分排到尿液中,連帶體內的大量水 分也被排出,就會出現多喝、多吃、多尿及體重減輕「三多一少」的嚴重糖尿病典型症狀。 遺傳+飲食失控 易得第2型糖尿病多數民眾認為,糖尿病與遺傳有關,這必須要看是哪一型的糖尿病。石光中說明,第1型的糖尿病不會遺傳,因為其主要為病毒及自體免疫疾病短時間內攻擊所致;第2型糖尿病則會遺傳,若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很難躲得過,對糖尿病來說,基因是可怕的因子,罹病只是遲早的問題,只要活得夠久,都會有這個問題出現,但飲食控制及運動可以延緩糖尿病的發生。雖然第1型糖尿病並非因飲食所引起,但仍需要飲食控制,有些病患發病時年齡還小,若正值青春期發育需要營養,這時多不會在飲食上限制太多,可以靠打多一點劑量的胰島素來平衡。 第1型糖尿病控制不佳 恐出現急性併發症第1型糖尿病如果控制得不好,較會出現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症狀,最怕酮酸中毒,這是一種代謝性的酸中毒,當人體無法使用血糖時,脂肪會大量的分解作為能量,導致副產物酮體的大量製造,同時體內因脫水無法有效將這些酮體排出,導致濃度變得過高因而中毒,嚴重時會有致命的危險。相較之下,第2型糖尿病比較不易有急性症狀出現,不致於突然出現酮酸中毒的情形,而是易有慢性症狀,例如剛開始會口乾舌燥、體重減輕、多喝、多吃及多尿等,但若處理不當,嚴重時仍會引起高血糖高滲透壓症候群,進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心律不整、意識喪失,甚至會休克。 低血糖發生原因多 隨時留意血糖狀況為上策「低血糖」是血糖低於60mg/dl,無法供應身體細胞在正常生理活動所需的能 量,患者會出現發抖、顫動、冒冷汗、心悸、脈搏加速、皮膚濕冷、臉色蒼白、有飢餓感、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甚至昏迷,嚴重的低血糖會產生永久性腦損傷及後遺症,例如記憶力喪失、學習能力差等,還會致命,所以,不可輕忽低血糖帶來的危險。要預防低血糖,首要找出原因,探究是否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使用過量、延誤用餐時間、運動過度未補充食物、罹患腎臟及肝臟等疾病,或是為了減重而減少攝取熱量,而沒有同時減少口服降血糖藥及胰島素。石光中建議,糖尿病患最好隨身帶著血糖機,隨時注意自己的血糖狀況,有助於找出低血糖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加以預防。 預防低血糖發生 日常飲食時間要注意糖尿病平時也要注意不可空腹運動,若大量或長時間運動前,需要進食點心,吃東西也要定時定量,不要間隔太久,熱量也吃得差不多最好,吃完東西後量血糖,看吃進東西是高GI值 (升糖指數)還是低GI值,並記錄下來,做為飲食參考。另服,用降血糖藥後不可相隔太久時間進食,生病時,如果食慾不好,飲食攝取量不足,需以補充水分及碳水化合物為主,記得隨身攜帶方糖或糖果,以備冒冷汗、全身無力,低血糖時服用,床頭也要放些糖,以備夜間低血糖時使用。 延伸閱讀: ·糖尿病服用降血糖藥會變胖? 醫師曝生活「1元凶」小心血糖狂掉 ·糖尿病打胰島素表示變嚴重了?長期使用傷肝腎? 沒這回事!醫師列3個需使用情況
-
2021-03-06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聯新國際醫院近年在桃園快速發展,成為南桃園社區醫療、落實分級醫療、區域教學醫院的龍頭和楷模。總院長張煥禎25年來帶領聯新朝向多元化發展,並強調智慧科技醫療,提供跨界跨領域的醫療服務。第一個服務兩岸醫療集團聯新國際醫院的前身是壢新醫院,創立於1995年,2019年3月更名聯新國際醫院。在創院前,張煥禎早在1992年即成立聯新醫療集團,他是集團創辦人、也是總執行長。近年聯新國際醫院積極到大陸發展,成為第一個服務兩岸的醫療(師)集團。多年來聯新國際醫院朝向多元化發展,目標是經營很有水準的社區醫療教學醫院。張煥禎說,聯新一開始就走社區醫療路線,做了近20年,後來健保署推「雁行專案」-社區醫療合作推動計畫,聯新即以南桃園社區醫療群為基礎,攜手187家醫療院所,共同推動分級醫療,落實雙向轉診,堪稱是「飛行時數最久」的雁行團隊。每科要有一項南桃園最好「透過分級醫療,聯新國際醫院與診所合作,病人轉診過來,治療後還是可以回到原來的診所就醫,上下轉診都很方便,醫院也不用擔心營收下降。」張煥禎解釋,因為分級制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在診所支持與總額分配制度下,醫院和診所高度合作量體會擴大,病人增加,醫院營收不致因此減少。為強化競爭力,張煥禎要求每科醫師,至少要有一項臨床或整合性醫療技術是南桃園第一,或是桃竹苗、台灣第一,每科要有一個項目是南桃園最好,醫師設定第一的目標後,醫院就要提供完整的設備和醫療環境。第一個成立運動醫學中心聯新國際醫院也是台灣第一個有運動醫學專科醫師、成立運動醫學中心的醫院,並有國家運動隊隊醫、管理師負責診療選手、民眾運動傷害的問題。2019年11月在上海開設了第2家運動醫學中心,2020年10月在台北開第3家,今年預計在台中及新北開設第4、第5家醫學運動中心。發展智慧醫療無圍牆醫院去年底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醫療科技格外受矚目。張煥禎率聯新國際醫院推出「以智慧醫療為基礎的無圍牆醫院」,展出智慧病房、無圍牆ICU、高端睡眠科技中心等主題,端出醫院成立25年成果,包括2019年成立的「智慧醫療實驗室」,將智慧科技導入醫療服務跨界跨領域結合,提供社區居民高品質、高效率的醫療照護。張煥禎小檔案年齡:64歲專長:腎臟病、高血壓、新陳代謝疾病、健康管理、家庭醫學科、運動醫學現職: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創辦人兼總執行長、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上海禾新醫院總院長、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民國擊劍協會理事長、亞洲華人醫務管理交流學會理事長、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經歷:台大醫院、長庚醫院兼任主治醫師、台灣家庭醫學會副理事長、桃園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找一個足以讓你信任的醫師,然後充分跟他配合
-
2021-03-05 科別.腦部.神經
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鼻視鏡摘除腦腫瘤
36歲從事美髮業的翁小姐,一年半前體重莫名上升,「只喝水、沒吃東西都在胖」,短短3天就胖了5公斤,3個月就從49公斤飆到65公斤。一次搭機下降過程發生劇烈頭痛,就醫揪出腦內竟有6公分巨大腫瘤,確診為少見的「庫欣病」,北榮「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以不需開顱、微創鼻內視鏡手術,成功摘除翁小姐腦內的腫瘤。翁小姐說,發胖時出現月亮臉、皮膚粗糙、冒痘痘、毛髮增生等症狀,甚至四肢水腫及無力,被確診有巨大腫瘤在腦袋作祟,「自己都嚇哭了」。北榮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涵栩表示,庫欣病是一種內分泌與荷爾蒙障礙引起的腦瘤,發生率每年每百萬人口約10人,台灣每年約新增60至70個病患,男女比約5比1,是少見疾病,臨床多因「突然變胖」求診,患者會肌肉無力、皮肉較薄,伴隨骨質疏鬆。鼻內視鏡並非新創手術,台北榮總在104年由鼻頭頸科與一般神經外科醫師共同組成「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至今已完成超過400例手術,庫欣病約占了10至15例。北榮一般神經外科醫師王緯欣指出,庫欣病目前無藥物治療,在所有腦下垂體腫瘤中最難診治,摘除過程跟「大小」無關,只要體內有一點點的殘餘,對內分泌影響都非常大,不單外表,還有血壓、血糖不穩等慢性病威脅。北榮鼻頭頸科主任藍敏英說,翁小姐術後幾乎未發生鼻部不適或嗅覺喪失等併發症,異常增高的荷爾蒙也很快下降,體重及臉型回復以往樣貌。原本腫瘤大到覆蓋鄰近血管及神經構造,要完全切除又保存內分泌及神經的功能難度相當高,此一成功案例因此獲得國際知名期刊「Neurosurgical Focus Video」封面刊登肯定。
-
2021-03-04 科別.腦部.神經
輕熟女成月亮臉!3個月飆胖16公斤 北榮搶救腦內風暴
36歲從事美髮業的翁小姐,愛美總維持美妙身材,然而,一年半前體重莫名直線上升,曾經三天就胖五公斤,「只喝水、沒吃東西都在胖」,最多一個月重達10公斤,3個月竟從49公斤飆到65公斤,平常就愛自拍的她,現在成了月亮臉,皮膚也變得粗糙冒痘痘還有毛髮增生,甚至四肢水腫及無力,後來在住家的南部醫院透過影像檢查找到腦下垂體竟有6公分巨大腫瘤,還包覆鄰近的大血管及神經構造,確診為少見的「庫欣病」,於是決定北上榮總,終於在鼻內視鏡手術團隊的協助下成功摘除這顆腦內不定時炸彈,連阿嬤都不可思議地說「開腦竟然可以從鼻子進去!」北榮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涵栩表示,庫欣病是一種內分泌與賀爾蒙障礙引起的腦瘤,發生率約每百萬新加十個,算是少見疾病,通常女男比例為5:1,台灣每年約新增60-70個病患;而由腦下垂體引起的庫欣病占三分之二,腎上腺約一成,也有癌症所引起,臨床門診多因「突然變胖」來求醫,然而,跟一般胖子的區別是,患者會肌肉無力、皮肉較薄伴隨骨質疏鬆。北榮一般神經外科醫師王緯欣表示,庫欣病目前沒有藥物治療,在所有腦下垂體腫瘤中最難以診治,摘除的過程跟大小無關,只要體內還有一點點的殘餘,對內分泌影響都會非常大,不單是外表,還有血壓、血糖等慢性病的健康威脅。北榮鼻頭頸科主任藍敏英表示,翁小姐術後幾乎未發生鼻部不適或嗅覺喪失等併發症,異常增高的賀爾蒙也很快下降,在新陳代謝科、鼻頭頸科及神經外科等多專科的追蹤下,體重及臉型回復以往樣貎,影像檢查亦無殘瘤,不須再接受輔助性的藥物及放射線治療。由於腦下垂體腫瘤及其他顱底腫瘤若有神經血管的侵犯,除傳統開顱手術外,要從鼻子的通道進行手術,難度是相當的高,要達到腫瘤完全切除又保存內分泌及神經的功能更是難上加難,此一案例因此獲得國際知名期刊Neurosurgical Focus Video封面刊登肯定。鼻內視鏡並非新創手術,北榮104年起由鼻頭頸科藍敏瑛主任與一般神經外科王緯歆醫師共同組成「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與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合作,已完成超過400例手術,更共同發表10餘篇相關論文,其中,庫欣病手術個案約占了10至15例。
-
2021-03-04 養生.聰明飲食
手腳冰冷喝熱可可祛寒?小心更冷!營養師:喝對成分很關鍵
春天後母面,天氣總是乍暖還寒、乍雨乍晴,令人捉摸不定。這時,就應注意保暖,也可多喝熱飲祛寒暖身,減少手腳冰冷、身體寒冷的機會。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喝對成分很關鍵!善用蛋白質、薑素、黃酮類 提升「攝食產熱效應」許惠玉說,想靠食物攝取讓身體熱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意思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佔攝取熱量的20~30%,醣類為5~10%,脂肪為3%以下。因此,想讓身體暖起來,不妨喝熱豆漿、熱牛奶,還可攝取到優質蛋白、鈣質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要蛋白質的銀髮族。而2012年《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美國研究發現,喝熱薑茶有助於提升攝食產熱效應,還能增加飽足感。但許惠玉特別提醒,市售薑母糖塊或即飲包,要注意高糖問題,最好是買老薑回家烹煮,並減少砂糖添加量。另外,2016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期刊發表的中國研究發現,飲食中含有木犀草素,可增強棕色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產熱基因表現,進而提升產熱作用。許惠玉指出,木犀草素為黃酮類化合物,多存在菊花、薄荷、百里香、迷迭香等,可調製成花草茶飲用。花草茶不含咖啡因,適合各年齡層飲用,但要注意農藥殘留問題。而芹菜、洋蔥、花椰菜等,也富含木犀草素。喝咖啡、喝酒來暖身 恐導致手腳冰冷、失溫許多人愛喝熱咖啡、熱茶或熱可可暖身,但要注意咖啡因。許惠玉說,2014年《Journal of biological rhythms》期刊發表美國研究發現,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使血管收縮、血流變少,故離心臟最遠的四肢溫度會降低,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她建議,喝含咖啡因飲品時,可搭配薑粉、肉桂粉等溫熱食材,改善血液循環。此外,許多人以為喝酒能暖身,但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寒冷時應避免飲用酒精飲料,恐讓體溫更快速散失;美國心臟協會(AHA)也提醒,酒精造成的溫暖感,可能讓人低估寒冷對身體造成的額外壓力。許惠玉提醒,酒精會抑制神經傳導物質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的分泌,造成血管擴張流向四肢,使手腳、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讓人誤會身體在發熱,事實上,是透過皮膚在散熱,身體會越喝越冷。另外,酒精也會抑制糖質新生作用,不僅有低血糖的危險,還會破壞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造成身體中心溫度降低,許惠玉說,所以在冷天過量飲酒還可能會導致失溫。用飲品暖身只是短暫性效果,應透過活動、運動來提高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才是讓身體暖呼呼根本作法。如上班族常久坐不動、手腳易冰冷,記得工作間歇時伸展一下,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如快走、跑步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 許惠玉)延伸閱讀: ·氣溫暴跌!手腳冰冷泡湯取暖 「6種NG行為」做了會出事 ·送巧克力傳情? 小心吃進一堆負擔!專家曝「1種人」下場超慘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如果可透過細胞再生技術培養人造肉 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
同類相食「我們為什麼不培養並吃自己的細胞?」開這個玩笑的人是一名醫學生,他坐在一個大禮堂的後排,觀眾的目光都集中在台前的馬克.波斯特身上,當時他正在進行一場培養肉專題講座的問答時間。聽到這個問題,會場中只有少數人尷尬地笑了笑。我們有人聽過這個問題,在波斯特漢堡演示所引發的炒作風暴中,一個網站刊登了一家虛構公司的廣告,提供從名人身上採樣培養的肉,而在有關培養肉的網路新聞報導中,有關培養並吃掉自己的細胞的想法也在評論區大肆流傳。這則笑話的挑釁看似淺薄,實則不然。畢竟,如果培養肉是一個浪漫的花園幻想,在這個幻想中,我們對肉的胃口得到緩解,我們不再是殺手,那麼,當我們掩蓋了一整天的殘暴從下頭奔湧而出時,擔心花園在夜間的景況,確實也是有道理的。波斯特一聽到就笑了,他也聽過同樣的問題。止住了笑,他繼續講下去。「我常從八到十二歲孩子那裡聽到這個問題,「他說:「這是有道理的。」然後他吸了一口氣,我以為他會說什麼培養並吃下自己的細胞,會變成培養肉在醫學組織培養起源的一種奇特轉換,他並沒有這樣說,反而開始做起精神分析。他說,佛洛伊德告訴我們,品嘗自己的慾望是正常的性發展的一部分,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壓抑的一種情色幻想形式,孩子們就沒有這種成年人的限制。會場裡一陣笑聲,藉由波斯特的性心理解讀,這名醫學生反而因為自己開的玩笑而成了笑柄,不過他也拿出風度自我調侃,隨眾一笑置之。你可能會說他的玩笑很「髒」,就如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曾把污物稱為「錯位的物質」:我們的組織可能會在食物鏈中變成錯位的物質,占據原本由豬或山羊占據的位置。佛洛伊德在(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一文中寫道,人類發展的口腔期在我們的語言使用上留下「永久的痕跡」,因此,我們會將情慾對象形容成「開胃」,或是稱我們的戀人為「蜜糖」。在其他地方,佛洛伊德認為,在很小的孩子身上,對食物的慾望與性衝動仍然是一樣的(性衝動不是在青春期早期突然出現的,而是整個童年時期都存在),等到孩子經歷性心理發展中的潛伏期,才會區分開來。因此,兒童只能將性慾理解為把想吃的東西吃進並融入身體裡的願望。同類相食是生殖器發育前的性慾組織。佛洛伊德作品中有零星幾處,交替提到「口腔期」或「同類相食期」,後者指人類食人,這個術語可能起源於哥倫布(Columbus)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航行。哥倫布遇到的一個民族自稱卡尼巴萊人(Canibales),他懷疑這些人會吃人肉。這個詞從哥倫布開始藉由歐洲語言傳播開來,因為歐洲人把目光投向「未知之地」(terrae incognitae),想像這些土地上的人類有相殺相食的越界行為。對一些啟蒙時代的思想家來說,同類相食行為甚至出現在有關偏遠孤立地區(尤其是島嶼)人口容量的思想實驗中。這個具有假設性與幻想性的研究問道,在經過多少代繁衍以後,人類為了平衡人口與食物供應,會開始出現吃人肉的行為?在早期現代歐洲人的想像中,同類互食是諸多地理環境的共同特徵。你可以說,它是那些地圖上的一個道德標記。許多歐洲作家都對同類互食的行為作了推測,在他們眼中,這種行為存在著一種矛盾特質。吃人是違反了人類社會生活與生存策略的自然秩序,還是反過來令人不安地成為自然狀態下生活的一部分呢?佛洛伊德晚期提出的解釋,認為兩者都有(與他的現代前輩們相反),他認為,錯誤在於想像食人行為只會發生在其他地方,只會發生在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人中間,只會發生在那些生活在我們道德共同體之外的人身上。佛洛伊德在晚期宗教著作《幻象之未來》(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中寫道,吃人的衝動會與亂倫的願望和殺戮的慾望一起「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重新誕生」。佛洛伊德說,在這些本能中,只有吃人「似乎是被普遍禁止的,而且根據非精神分析的觀點,已經完全被超越了。」當然,這也就是說,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同類互食與其說是被克服了,不如說是透過文明的壓制而遏制了。佛洛伊德認為,文明的誕生是為了保護我們免受內部與外部的自然力量所影響,然而在文明狀態下,保護我們抵禦自然的文化力量也將我們與自身切分開來。在佛洛伊德的《摩西與一神論》(Moses and Monotheism)中,一幫兄弟只有在殺死並吃掉他們的暴君父親後,才在一個粗略的社會契約下獲得原始文明的生活。在一個培養肉與複雜組織工程的世界裡,吃我們自己的肉或我們物種親屬的肉,這樣的選擇很難完全被忽略,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關於這個選擇的神經質笑話一直存在。佛洛伊德關於吃人的故事,可能會讓那些希望相信兒童在道德上是無辜的,或是吃人衝動只有在人類精神失調才會出現的人感到不安。在實驗室裡培養人肉的想法,首先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挑釁,但它也是一種人類學的挑釁,因為它迫使我們思考,假使我們也能成為一種肉,那麼作為人類的我們到底是什麼?這將是從未成為完整人體部分的肉。一種淪為純粹細胞新陳代謝的新形態人類生命。也許吃組織培養人肉的概念真正讓人不安的,並不是我們可能會吃掉其他人或自己,而是技術可能會給我們對於人類到底是什麼的概念,引入一種新的可塑性。生物反應器中的肉並沒有在沉睡;我們並沒有在等它甦醒,並被人類意志賦予新的活力。藉由組織培養生長的人類細胞,暗指將我們放在家畜的階層,吃掉這些人類細胞就意味著接受這種人類狀況的重新排序。※ 本文摘自《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作者: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 譯者:林潔盈出版社:積木出版日期:2021/01/02《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書封。圖/積木提供
-
2021-03-03 養生.健康瘦身
國健署:國人肥胖症每5人約有1人 醫師透露減重要點
最新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至少七項與肥胖有關,且國民健康署最新數據顯示,國人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問題。專家表示,逾8成肥胖症患者認為肥胖可以靠自身努力解決,通常不會主動尋求臨床醫師的協助,但其實醫療專業人員介入成效佳,可請教家庭醫學科、內科、新陳代謝科醫師協助減重,臨床減重計畫以3至6個月為原則,每個月約減重1至2公斤,讓患者「務實減重」,循序漸進並能達成目標。根據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2016-2019年」,已有近半(47.97%)成年人有體重超標(BMI>24)問題,其中,更有兩成人口有肥胖(BMI>27)問題,代表平均5位成人中,就1位有肥胖問題。肥胖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一種慢性疾病,且會引起諸多毛病,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楊宜青指出,在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性疾病、心臟疾病、腎炎及腎臟病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均與肥胖有關。另國外研究顯示,肥胖患者相較於體重健康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超過7倍。另國外跨五洲肥胖管理認知研究有14502名肥胖者、2785名醫師參與,亞洲國家包含日本、南韓。楊宜青表示,該研究結果顯示,逾8成肥胖症患者認為肥胖可以靠自身努力解決,認為少吃、多動、持之以恆就可以成功減重,通常不會主動尋求臨床醫師的協助,但其實醫療專業人員協助減重成效佳,可請教家庭醫學科、內科、新陳代謝科醫師。台灣肥胖醫學會秘書長張皓翔指出,臨床門診不乏遇到民眾訂定誇張減重計畫,希望一次減重20公斤等;一般醫師訂定減重計畫以3至6個月為原則,擔心時間拉太長,患者會疲勞,目標下降5至10%體重,每個月約減重1至2公斤,讓患者「務實減重」,循序漸進並能達成目標。張皓翔說,其實吃進去的能量少於人體消耗的能量,體重自然就會下降,若沒有,可能是有控制飲食慾望、製作低熱量飲食有困難等問題,就要引進其他支援,如提供食物選擇方式,必要時會開立抑制食慾藥物,但減重治療仍以「非藥物治療」為先,讓患者健康吃、聰明動、天天量體重。明日3月4日為世界肥胖日,今年主題為EVERY BODY needs EVERYBODY,有「每個人都需要每個人支持」之意,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表示,「健康體位」是國人健康的基石,希望大眾對肥胖控制抱有正面的態度,營造支持性環境,讓患者在減重路上不再孤單。●體重控制友善看診環境:診間「停、看、聽」三步驟,醫護主動關心,患者不再害羞詢問。1.「停」確認:患者進入診間坐上診療椅之前先停一停,先測量身高體重,確認體位BMI值。2.「看」關懷:醫護人員看診時發現BMI值超標病患,主動關懷患者的體重控制狀況。3.「聽」支持:傾聽患者對於體重控制的想法,對患者嘗試體重控制意願表達支持,開啟醫病溝通、交流體重控制的觀念,協助患者改善生活環境,提高體重控制行動力。●「肥胖100問+」小冊: 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4087
-
2021-03-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藝人吳孟達於2月27日因肝癌去世,引發民眾保肝意識。肝是人體化學工廠,有解毒、製造酵素之用,過年常見的年糕若保存不當,導致發霉,吃進體內恐誘發肝癌。為預防肝發炎,中醫師提醒,平常可多攝取「抗氧化」的食物,提升自身免疫力,飲酒應適量、用藥需謹慎,工作場域若會接觸揮發性有毒物質,需有換氣、排氣裝置或防毒面具等,保護自身肝的安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就中醫角度而言,肝發炎原因有四,一是病毒引起,如A、B、C肝;二是接觸環境中的有機化學物質,危險族群如裝潢工、印刷工及油漆工等,接觸揮發性的有毒物質,造成肝代謝不良;三是脂肪肝,因新陳代謝不佳,膽固醇積累,造成血脂肪太高而成;四是與日常作息相關,熬夜、身體太疲勞、情緒不良等皆是導致肝發炎的因素。針對如何預防肝發炎,陳潮宗提醒:1.不要亂吃藥2.飲酒勿過量3.不吃發霉食物4.新衣服要先洗過一次,稀釋有機溶劑5.吃深綠色蔬菜、芹菜、芭樂、綠茶、五色花椒以及柑橘類食物等6.工作場域接觸揮發性有毒物質,需有換氣、排氣裝置或防毒面具等7.有家族史者,建議定期追蹤陳潮宗說明,有時候看到食物只有表面發霉,但發霉菌種可能其實已延伸至內部,只不過肉眼看不出來,建議食物若「部分發霉」就不要吃進身體。他提醒,過年大家常吃的年糕若保存不當,導致發霉,吃進體內恐誘發肝癌。此外,「花生」發霉會產生更毒的「黃麴毒素」,長期低劑量食用,易導致肝細胞突變,是誘發肝癌的毒素之一。飲食部分,陳潮宗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多攝取「抗氧化」功能強的食物,助於提升免疫力,如深綠色蔬菜、芹菜、芭樂、綠茶、五色花椒以及柑橘類食物。他說,上述食物無需特別控制攝取量,重點是採買食材時可以多買一些,提升攝取的頻率,讓每天都可以攝取,有預防保健之用。
-
2021-03-01 養生.健康瘦身
腳越冷竟讓你下半身變肥!中醫師公開專屬「梨型人」的減肥法:泡腳多加這些東西助燃脂
腿腳越冷,下身越胖 梨形肥胖的人,大多是久坐的宅女,運動少,寒冷時不添加衣物,下身胖是被懶惰和寒冷逼出來的。很多女人坐著時優雅大方,臉蛋和上身都很秀氣,但站起來就尷尬了──她們的下身很胖,肉全長在屁股和大腿上,而且這些肉都是鬆軟無力的,從體形上來看,很像西洋梨。會變成這種梨形,除了和雌激素的分泌有關外,還和體溫相關:身體越冷,下身越胖。下身胖有什麼危害?下身胖的人,如果男性的腰臀比小於0.8,女性的腰臀比小於0.7,則稱為「梨形肥胖」。這些人肌肉中的脂肪比一般人多很多,肌肉中脂肪越多,張力就越弱,對身體的危害也越大。因為脂肪多的人,對胰島素就不敏感,醫學上稱為「胰島素阻抗」。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別人用一克胰島素就能穩定血糖,他們就要加量,因其脂肪像一堵牆一樣,影響胰島素作用的發揮。久而久之,分泌胰島素的胰臟,就會被超量的工作累垮,導致分泌不足,就容易罹患糖尿病。所以,胖子比瘦子更容易得到糖尿病,且有糖尿病的胖子,治療難度也更大。而胖子中,梨形肥胖的人相對於其他體形更加危險。下身胖的人多是女性,因為其體內的雌激素,會使臀部和大腿堆積更多的脂肪;而男性的雄激素,則會將脂肪堆積在腹部,所以「大肚腩」多是男性。男性和女性都含有這兩種激素,只是量不同而已。女性過了更年期,體內雌激素減少,和雄激素的比例改變,腹部脂肪會增加,下半身的脂肪會減少,不復梨形體態。所以,梨形肥胖多見於相對年輕的女性。身體冷為什麼會導致梨形肥胖?除了雌激素的作用外,導致梨形體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身體太冷了。體溫是靠能量來維持的,脂肪就是能量的主要原料,且只有在粒線體才能燃燒,並轉化為能量,意即粒線體是脂肪的「鍋爐」。凡是生理活動旺盛的部位,粒線體就多,功能也強。如跳動中的心臟、隨時待命解毒的肝臟,都有很多粒線體。除此以外,就屬肌肉最多。寒冷的時候,只要動一動就不會冷了,因為肌肉在運動時,粒線體就開始工作,脂肪便被轉化為禦寒的能量。所以在嚴冬之時,不冷的絕對不是胖子,而是「肌肉男」,因為胖子的脂肪只能消極地保溫,「肌肉男」身上的粒線體卻可以積極地產能、升溫,他們不僅不怕冷,而且不容易發胖。梨形肥胖的人,大多是久坐的宅女,運動少,肌肉沒有增加的機會,「鍋爐」的規模當然小。如果再「愛美不怕流鼻水」,寒冷時不添加衣物,身體為保住本身就不多的能量,只能使脂肪變得更厚。從這個角度來說,下身胖是被懶惰和寒冷逼出來的。如果下身胖的同時,伴隨著肌肉鬆軟、水腫、手腳冰冷,這類人就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溫,例如泡腳對他們尤為重要。梨型肥胖的泡腳減肥法泡腳的時候,如果能加上補腎、溫陽、活血的藥物,如肉桂、杜仲、紅花等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化新陳代謝,幫助脂肪燃燒,不失為梨形肥胖者特殊的減肥方法。想減肥,一周有兩天可以這樣吃減肥時吃蛋白質,是「揮霍」人體能量的好辦法。減肥必須節食,但節食也可以不受罪,最好的辦法是,每周撥出兩天來限制飲食,餘下的五天照常吃喝,堅持一個月,就可以明顯變瘦!更重要的是,這種輕斷食還有助於防病、防老!「輕斷食」該怎麼做?輕斷食這兩天,也不是徹底餓肚子,而是熱量要控制在五百卡,相當於成年女性正常食量的一半。只要找到熱量低、營養均衡,同時飽腹感強的食物組合,就會在無感中達到減肥的效果,具體的搭配方式參考如下:首先需要兩個雞蛋,一瓶牛奶,兩者加在一起的總熱量是兩百五十卡,這只吃到全天熱量的一半,但確保了一天的蛋白質供應。減肥的過程中必須有蛋白質,絕對不能全素(全是植物性食物)。一來,它是身體的結構基礎,是人體這座大樓的鋼筋水泥,一旦缺乏,就容易坍塌,且肌肉、骨骼、皮膚都會受影響。很多人瘦得「皮包骨」,其實少的不是脂肪,而是蛋白質的結構受損了。同時,食物中如果有蛋白質,會餓得慢一點,因為它的消化,比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要慢,亦即有蛋白質的食物更耐餓。還有一點很重要:食物的消化過程,胃的黏膜、腸道的蠕動以及消化酶的分泌,都是要消耗能量的。其中,消化蛋白質耗能最多,如果吃進去的蛋白質最終轉化為一百卡熱量,其中有三十卡是用來消化的。所以,減肥時吃蛋白質,是「揮霍」人體能量的好辦法。接下來可以將雜糧粥當成主食,因為一百克雜糧粥是四十七卡,兩碗不到一百卡。且纖維素多,飽腹感強,而且各種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都多,能夠保證節食過程中的營養均衡。再來是蔬菜。如果吃五百克的炒蔬菜,熱量大約是一百卡。蔬菜是食物中熱量最低的一種,只要不用太多的油來炒,或者是水煮,多吃既能解餓又能大量攝入維生素。其維生素含量遠比水果要高得多。剩下的熱量就給水果吧。如果是夏天,可以吃西瓜,它是最好的減肥食物,因為水分多,熱量相對低,五百克才一百卡的熱量,比吃其他質地緻密的水果熱量要低。輕斷食減肥法這樣綜合下來,兩個雞蛋,一瓶牛奶,兩碗雜糧粥,炒蔬菜和西瓜各五百克,這些食物在一天中吃完,熱量大約是五百至六百卡。而這個飲食量,並不會讓你餓得前胸貼後背,正好符合輕斷食那兩天的熱量標準。餘下的那五天,可以稍微放縱一下,只要不要過油、過甜、過飽,每天的熱量是這兩天的一倍左右,這樣五比二的節食節奏,收到的效果不只是減肥,還能防病和抗衰老,啟動我們前面說的「細胞自噬(當身體處於饑餓狀態時,為了節能,細胞會把體內無用的、有害的物質吃掉,這就是自噬,不僅保存細胞的活力,還會消除癌症等疾病的發生)。」書籍介紹書名:濕胖:減肥先去濕作者:佟彤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08/05作者簡介/佟彤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曾就職於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參與國家級“十五”攻關課題“脾虛症的臨床與試驗研究”,並參與創辦編輯國家級刊物《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誌》。現為《北京晨報》首席記者,百度健康《名醫講堂》主持人,山東衛視《養生》、鳳凰網《健康三人行》嘉賓主持,北京衛視《養生堂》、湖南衛視《百科全說》、江蘇衛視《萬家燈火》等多檔健康養生節目的主講專家。延伸閱讀: 太晚看到這篇了!「到男友家吃飯該洗碗嗎?」一個醫生娘傳授人生智慧
-
2021-02-27 養生.運動天地
你是小腹婆、大腹翁?專家教你辦公椅運動燃燒脂肪
根據國健署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國人每日久坐平均時間6小時,久坐且坐姿不良容易彎腰駝背、小腹微凸外,更會導致肩頸僵硬、下背痛等「辦公室症候群」,另每次長假過後,許多人也因多吃少動,變成「大腹翁」、「小腹婆」,專家教你用辦公椅適度做運動、燃燒脂肪。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陳佑昀表示,腹部脂肪是身體最先累積的多餘脂肪,也是最容易消除的部位,若長期缺乏運動,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很容易養成「大腹翁」、「小腹婆」的惱人體態,建議民眾可透過全身性有氧運動,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陳佑昀表示,小腹凸出原因很多,該如何著手消除,又不造成身體傷害呢?建議久坐上班族每30分鐘,可透過辦公室桌椅以及其他小物,適度做運動、伸展,或固定時間起來走動,可促進身體多餘熱量消耗、新陳代謝等效果,將有助健康,及避免變成大「腹」翁。陳佑昀說,辦公椅也是最簡易的運動夥伴,可做坐姿交互手碰趾、坐姿上臂畫圓、坐姿交互肘碰膝及坐姿踢腿等運動,在自己辦公位置上,也能達到有效運動效果,另運動時也可拿礦泉水瓶丶增加訓練強度,加速消除脂肪,建議每項運動時間均為30秒,休息間隔10秒鐘,運動強度以能自然呼吸、動作流暢為原則。陳佑昀表示,平坦的小腹需要養成正確的姿勢,和日常運動訓練,搭配正確飲食控制,能有效消除小腹凸出問題,但切勿求快反而傷身,建議燃脂和健腹運動雙管齊下,才不會讓辛苦練好的腹肌,被厚厚的脂肪包住,變成又圓又硬的肚子。
-
2021-02-22 癌症.飲食與癌症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七種有助於維持健康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維他命、礦物質,是建構人體基礎的必須營養成分,稱為「五大營養素」。此外,食物纖維因能促進消化系統運作,目前已確立其第六營養素的地位。不僅如此,一九八○年代以後,又新增了第七營養素,也就是「植化素」。植化素是植物來源的抗氧化物質,富含於蔬菜、水果和豆類等食材中,可在人體內發揮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避免遭受活性氧攻擊,因此有助於預防癌症和生活習慣病。植化素和前六大營養素成分相同,即使攝取量不足也不會引發缺乏症狀,不過,植化素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具體來說,β- 胡蘿蔔素、番茄紅素、花色素苷也是植化素的一種,在飲食療法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油拌炒番茄的番茄紅素、紅蘿蔔與南瓜內的β- 胡蘿蔔素,及青花菜與青椒內的葉黃素,皆可提高體內吸收率,也是最適合這類植化素的烹煮方法。想抗癌,一定要認識防癌食物金字塔一九九○年,美國的癌症死亡率日益升高,情況愈趨嚴重,美國的國家癌症研究所針對有效預防癌症的植物性食品進行研究,推動「防癌特製食品計畫」(Designer Foods Project)。將食物分成幾個類別,依照抗癌效果高低順序排列,發表了「計畫性食品金字塔」(Designer FoodPyramid)。位於金字塔愈頂端的食物,預防癌症的效果愈好。濟陽式飲食療法結合許多抗氧化物質和維他命,可改善新陳代謝,活化淋巴球與白血球,以達到提升免疫力的目標。不過,若因為營養豐富,就大量攝取位於金字塔頂端的食材,效果也不如預期。關鍵在於必須食用各種食材,攝取均衡營養。事實上,根據二○○七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若只著眼於β- 胡蘿蔔素的健康功效而大量攝取單一營養素,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作者簡介濟陽高穗1970年從千葉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任職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器官疾病中心。1973年以國際外科學會交換研究員的身分,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外科教室留學(J. C.湯普森教授門下),研究胃腸激素領域。回國後歷任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副教授、東京都立荏原醫院外科部長、東京都立大塚醫院副院長。2008年11月起,擔任西台診療中心院長及三愛醫院研究所所長。目前亦兼任千葉大學醫學院臨床教授。※ 本文摘自《日日抗癌常備便當》。《日日抗癌常備便當》作者:濟陽高穗 譯者:游韻馨出版社:聯經出版出版日期:2021/02/25《日日抗癌常備便當》書封。圖/聯經出版提供
-
2021-02-21 養生.聰明飲食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低碳飲食後 缺乏微量營養素低碳飲食進行了一陣子之後,體重雖然變輕了,但是開始落髮,晚上容易腳抽筋,白天頭暈昏沈?這可能是因為微量營養素和電解質攝取不夠而導致的。微量營養素缺乏,主要有兩個原因:1 .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後,身體的胰島素會下降,導致身體排出過量的電解質和水分2 .選擇以蛋白質為主的食物時,很多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少,包括蔬菜和菇類,但是這些食物是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補充微量元素 這些東西不可少因為身體排除電解質和礦物質的平衡改變了,我們反而要刻意多攝取某些食物,而最優先需要補充的就是鉀、鋅,鎂、碘、鈣、硒。如何補充這些微量元素,減重醫師蕭捷健提供大家參考:1.鉀:缺鉀會造成便秘、皮膚變差、身體虛弱,可以多補充酪梨、香菇、紫菜、各種綠色蔬菜。2.鋅:能合成蛋白質、有助於傷口癒合、細胞增生,缺乏鋅元素的時候,免疫系統會下降,無力疲憊、#容易被病毒感染,甚至是落髮,可以多補充家禽類、魚類、蘑菇。3.鎂:這是低胰島素時身體會多排出的礦物質,神經與肌肉都需要鎂做鬆弛作用,缺鎂的話很容易抽筋、頭暈,而且會影響睡眠。可以通過攝取堅果、黑巧克力、牡蠣、南瓜籽與深綠色蔬菜來補充。4.碘:碘是特別重要的礦物質之一,因為它有助於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防止甲狀腺功能減退,促進新陳代謝,讓減重變得更加輕鬆。主要的食物來源包括海帶、紫菜、蝦米、鱈魚、墨魚等等,當然碘鹽是最方便的,如果你很常吃海鮮,就不用特別再去多吃。5.鈣:有助於我們的骨骼和牙齒形成,並調節血壓。杏仁、花椰菜、起司、沙丁魚等等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鈣。如果你骨量不足,最好補充一些鈣並且要多曬太陽,維生素D對鈣吸收也非常重要。6.硒:人體用於製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成分之一,這種酶能夠幫助人體對抗「自由基」,解毒、避免細胞膜破裂並 #活化免疫系統。可以很容易從堅果類中攝取到,尤其巴西堅果的含量是非常豐富的,牡蠣、鮪魚、木耳與大蒜都含有硒。這就是為什麼蕭捷健醫師鼓勵大家多攝取原型食物,尤其當我們少吃澱粉或碳水化合物時,要更注意多補充這些微量營養素。瘦也要瘦的健康,才不會變的面黃肌瘦~(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 蕭捷健、文章出處/減重醫師 蕭捷健) 延伸閱讀: ·減肥吃素、不吃澱粉有用嗎? 醫揪「6個常犯行為」都不會瘦 ·年後胖出新高度!好難瘦? 告訴你「7個NG減重方式」問題出在哪
-
2021-02-20 養生.聰明飲食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
手搖飲「喝」出500億商機!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隨著行動支付、外送服務蓬勃發展,手搖店營業額平均逐年成長8.9%,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更估計,光是手搖飲,就為台灣帶來500億的龐大商機。 喝半糖、微糖飲料,糖量照樣暴表台灣人真的很愛喝手搖飲,為了健康、怕胖,許多人會選擇半糖、少糖或微糖來減低熱量攝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選擇較少糖的飲料,的確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不過別忘了,所謂的全糖、少糖、半糖及微糖,是指額外加到手搖杯的含糖料,可不包含液體本身及配料的熱量。 舉例來說,假使你因為怕胖,點了「半糖」的大杯珍奶,換算下來,你大概吃進了30克的糖,以及4茶匙的沙拉油(因為奶茶含有奶精,屬於油脂類),再加上黑糖珍珠,可能吃進將近500大卡,直逼一個便當的卡路里。也就是說,若你今天吃了一個便當,又搭配一杯半糖珍奶,熱量會直接突破1000大卡,肥胖與贅肉就是這樣來的。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人因為選了減糖飲料,以為可以多喝幾杯,忽略飲料及配料的原有的熱量,反而適得其反。市售700c.c.手搖飲甜度含糖量 每天攝取糖份少於5顆方糖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糖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10%以下。若以男性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為例,換算下來,一天不得吃超過50公克的糖(一般市售方糖每顆大約5公克,約10顆方糖的量),這也是目前臺灣衛福部建議的上限;如果想讓身體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更建議,將每日糖分攝取量,減半至總熱量的5%以下更理想,即不超過25公克(約5顆方糖)。 為什麼要少吃糖?糖對身體的6大危害喝飲料在所難免,許多無糖茶飲對身體甚至有一定的好處;可是若你喝的是含糖飲料,可要注意了。眾多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近來研究更指出,特別是經常使用在手搖飲的高果糖糖漿,攝取過量的危害比一般精緻糖更劇烈。1.提高三酸甘油酯陳詩婷解釋,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葡糖糖,很容易會直接經由肝臟儲存為脂肪,快速引發一連串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島素阻抗等反應;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大於50公克的果糖分子,餐後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會明顯上升。2.肥胖及脂肪肝我們幾乎可以這樣思考,攝取果糖對肝臟的危害,跟肝臟處理酒精的程序一樣,會提高脂肪肝發生的機率。這是因為果糖在消化過程中不受到能量的調控,很容易被身體轉化為脂肪儲存,尤其是內臟脂肪,跟果糖及醣類攝取過量有很明顯的正相關。3.代謝症候群一項研究測試,人體在喝下純果糖與純葡萄糖之後,身體的生化反應會有什麼不同?結果發現,喝下葡萄糖的受試者,飽足感會上升,而喝下純果糖的人,則沒有明顯的飽足感;換言之,經常攝取果糖的人,因為身體缺乏飽足指令,容易攝取過量的果糖,而大量的脂肪在肝臟被代謝,可能造成代謝的紊亂,容易引起一連串的血壓飆升、血脂上升等代謝症候群。 4.尿酸飆升,引起痛風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快速消耗身體的ATP(身體的能量形式),因而造成細胞的尿酸濃度上升,造成高尿酸、痛風的問題。 5.心血管疾病血液和組織的糖太多,很容易與體內的蛋白質、脂質等物質生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縮寫為AGEs),破壞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重血管壁的氧化壓力,讓血液中的膽固醇容易被氧化,造成身體大範圍的血管發炎及傷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6.愛吃糖,提早失智流行病學發現,糖尿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平常人高,這是因為葡萄糖及其代謝產物會黏在人體的蛋白質上,破壞我們的腦細胞(如同上述所說的糖化作用),使蛋白質變得異常,無法執行正常的生化反應;若大腦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在神經細胞週圍,除了使細胞逐漸死亡,也會破壞神經間的連結,人的記憶、認知能力會漸漸垮掉,而走入失智。 健康喝手搖飲,你可以這樣做首選飲料當然是「白開水」,因為水分是人體最重要的成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排毒等好處,一旦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市面上的含糖飲料反而會覺得太甜而難以下嚥;不過,若民眾短時間難以戒掉喝甜飲的習慣,這裡有幾個健康喝手搖飲的技巧,不妨參考。 1.選擇微糖、不要加料針對短時間無法養成避免喝糖飲的族群來說,儘量選擇糖分最低的微糖飲料,另外,儘量不要加料,常見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布丁、椰果、蒟蒻、養樂多,另外,還有用蜜汁熬煮的紅豆、芋頭、地瓜等主食類,熱量也很高。 2.拿鐵比奶茶好一般奶茶多由奶精或奶油調配而成,奶精及奶油的本身是油脂,若再加上淋進去的糖分,熱量恐會爆表。建議大家若想喝奶茶或珍奶,可以鮮奶製成的無糖的珍珠鮮奶茶(珍珠+低脂鮮奶+無糖綠茶或紅茶等)取代,熱量大約只有170大卡,不僅可藉由新鮮牛奶補充鈣質,還可減少油脂的攝取。3.選擇去冰或少冰冰會壓抑味覺對甜度的敏感度,越冰越不容易感覺到甜。 4.回歸原味儘量選擇喝原食物的手搖飲,減少色素或香料的攝取。譬如無糖的芋頭牛奶、木瓜牛奶等,或者以無糖豆漿為基底的飲料,利用燕麥奶打成的無糖飲料也很適合。5.改點無糖茶飲無糖茶類,如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都是很好的飲料,其熱量幾乎逼近於零,而且綠茶還含有豐富的兒茶素,能幫助身體抗氧化。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撰文/陳大樂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文章出處/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5期
-
2021-02-19 癌症.其他癌症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現代人健康意識增加會定期健康檢查,但醫師提醒,如發現篩檢異常應接受轉介與追蹤,做詳細檢查確認,若不理會健檢結果,恐延誤治療時機。南投縣65歲陳姓女子便是5年前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但沒處理,直到最近檢查發現已轉為甲狀腺癌,經手術切除後還得治療追蹤。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蔡永新說,這名女病患5年前在子女安排下進行健康檢查,意外發現甲狀腺結節,但收到健檢報告後未追蹤。直到最近再次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有變化,到新陳代謝科門診就診,確診為甲狀腺癌。甲狀腺會分泌甲狀腺素來掌管代謝,影響全身器官,而甲狀腺結節則是甲狀腺內腫塊,通常小且無症狀,好發於女性,大多為良性,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蔡醫師指出,陳女士的甲狀腺素(T4)及甲狀腺刺激素(TSH)檢測功能正常,但超音波檢查結果結節從1公分變大至1.5公分,並有鈣化形狀不太規則,進一步以細針穿刺抽取甲狀腺細胞,病理檢查報告為惡性,之後接著安排手術切除,後續並進一步治療。健康檢查不能保證身體健康,如同汽車定期維修保養仍會有故障的風險,不過健康檢查仍可以揪出一些潛在疾病或癌前病變,減少疾病的嚴重度,提高治癒率。當發現健檢報告出現紅字時,不一定就代表疾病,但建議應就醫與專業醫師討論,針對個別狀況安排進一步檢查或給予治療,並透過日常生活習慣的調整,定期追蹤來減緩、改善病程的發展,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
2021-02-19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喝坊間流行果油 竟然拉肚子
最近喝印加果油很夯,購物台強力推銷,民間也跟上,聽到的都是稀世之寶,喝了延年益壽,增強抵抗力,減少疾病發生,像仙丹一樣有回春之功效,果真如此?我心想,「喝了應無大礙。」於是買來試試看。市場販賣 說得很神前陣子,逛了菜市場,果然在市場的角落有一個小小攤位,前面擠滿了有點年紀的大媽,圍著皮膚黝黑的老阿伯;我往前擠進去,原來他在賣印加果油,桌上擺放著瓶裝的樣品,也有做成類似魚肝油的透明膠囊,講得十分神效,旁聽者也附和使用後,身體的不適緩解了。我聽了,直接詢問賣價,他說廣告期間,瓶裝油一律五百元,還特別強調本土種植的果實,我一聽「本土」,油然升起愛用國貨的情愫,打開荷包,拎了一瓶回家。就依照使用說明,早起空肚子時,倒一小杯喝,含在舌下緩緩吞下肚,會更有效;過了半個鐘頭,肚子有不適感,上廁所,竟然拉肚子。人家說:「不要緊張,這是排毒的效果。」可是不喝沒事,每喝必拉,這就怪了,我身上有那麼多毒素嗎?剩下半瓶 不敢再喝我心裡開始起疑,是不是我的體質不相容?還是商家誇大其辭?我不得而知,尋找「孤狗博士」,獲知都是一面倒的好消息,因富含Omega-3、6、9不飽和脂肪酸,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對體重控制、維持體態也有幫助,還富含維他命E,能滋潤肌膚,有助體內壞油脂的新陳代謝。對中老年人來說,它可說是帶來一大福音,但我卻無福消受,還有半瓶擺著不敢喝,對它又愛又懼,或許送給有緣人,會有奇蹟出現吧!
-
2021-02-18 科別.皮膚
一直掉髮怎麼辦?6招防止髮量變少 洗頭不能天天洗
頭髮的生長都有新陳代謝期,分為靜止、生長、消退三期。每天發現掉髮,是屬於正常的代謝現象,若發現大量掉髮,就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狀況,該如何預防掉髮嚴重的現象呢?一、用木梳讓梳頭使用塑膠梳子容易產生靜電,不知不覺中,已給頭皮帶來不好的刺激。使用木梳或鬃毛刷梳來梳頭,不僅能去除多餘的頭皮屑,還能使頭髮的光澤度增加,同時按摩頭皮促進頭皮血液循環。二、洗髮的次數建議大量落髮的人最好間隔2至5天的時間再洗頭。在洗頭髮的同時,輕輕搓揉頭皮,讓頭皮達到血液循環,亦能讓頭皮清潔更上一層。三、不使用清潔力過強、鹼性的洗髮精建議選擇清爽、溫和的洗髮精,才不會使頭皮有乾燥的狀況。頭皮與臉皮的保養其實相同的需要溫和洗淨,才能讓頭皮也有適度的保濕,過度的清潔頭皮相對也過度刺激頭皮,掉髮狀況就會隨之而來。四、吸菸也會引響頭髮生長吸菸會引響到身體上的許多機能退化。然而在頭皮上,吸菸會使頭皮的毛細管收縮,間接影響頭髮生長的狀況。五、頭皮按摩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頭皮來說,血液循環良好可以供給營養於毛囊母細胞,只需要每天按摩5分鐘,趁著追劇、滑手機時按摩,利用指腹輕壓來促進血液循環,可達到增加頭部血液流量,對於毛髮生長有相當的益處。六、食補也能長髮除了外在的刺激與按摩外。由內而外的補充也很重要,多吃微量元素如:海帶,能促進毛髮生長。頭髮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所以以食補也相對有效,如:豆類、魚類、乳製品類,都相對有幫助。
-
2021-02-17 科別.皮膚
穿發熱衣禦寒?皮膚科醫師提醒,這4種人恐誘發肌膚大問題
寒流來襲,只要穿著一件薄薄的發熱衣、發熱褲,就可抵禦低溫、保持溫暖。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入睡,結果第二天,孩子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非常難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會因為皮膚溫度上升,可能誘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 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因此,發熱衣要有效,必須合身緊貼肌膚,否則會淪為無感保暖;但只要一流汗,汗水就會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更加不適。 李孟穗建議,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有以下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如新陳代謝較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均不適合穿著,會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Out 1:新陳代謝較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如果在不是很冷的天氣就穿著發熱衣,可能因為跑跳玩耍而大出汗,而汗水悶在衣服裡,再加上皮膚吸濕後溫度上升,恐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 李孟穗說,門診就遇過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的案例。另外,穿著發熱褲同樣會有溫度皮膚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是男性私部位若常處於高溫環境,恐影響生育能力。 發熱衣Out2:痘痘肌膚 李孟穗提到,皮膚容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著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身上的毛囊炎常又癢又痛,且比臉上的青春痘更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發熱衣Out3: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原本就對溫度調控反應較慢,且皮膚特別敏感,穿著發熱衣時,只要一流汗,皮膚就會更癢、更刺,抓得更厲害。 發熱衣Out4:冬季癢 乾燥冬天是冬季癢好發季節,皮膚常乾、癢、裂,而老人家是高危險族群,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大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提醒,海島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入室內仍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戴上帽子、手套,進入室內就能方便脫除。 此外,家長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會因為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建議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而機車族群,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 女性流行的雪靴雖保暖,但李孟穗直言,因靴內溫度高容易流汗,如果本身已有香港腳(足癬)、灰指甲(甲癬)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加上台灣冬天易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更容易有香港腳困擾。 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而雪靴又不常洗,甚至從未洗過,黴菌便一直住在靴內,導致反覆感染。她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而襪子可常汰換,但鞋子久久才換一雙。
-
2021-02-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小夏的男友身高183 公分,打起籃球來虎虎生風,帥得讓圍觀女生們看著他就歡聲尖叫。但是打完球的汗臭味,卻讓小夏感到受不了,因為汗味加上體味,實在有夠臭。體味是一件奇妙的事,自己聞不到,別人卻哇哇叫。50 +以後要注意,老人味漸漸明顯年輕人有體味,但老人家更有「老人味」,老人味來自於一種成分「2-壬烯醛(2-Nonenal)」。從40 歲開始,我們的皮膚因為開始老化,會分泌較多的2- 壬烯醛,而且與年紀成正比。而且隨著更年期以後荷爾蒙的改變,更會加速這種化學作用,所以50+ 老人味就會更加明顯。由於人年老後新陳代謝也逐漸變得緩慢,老人味就愈來愈重了。體味重通常是因「濕熱體質」中醫稱為「濕熱體質」的人們,身上的味道就是比別人重三分,原因何在?因為「濕」,所以多汗;因為「熱」,所以散發出來。濕熱的人,走到哪裡都會留下體味,房間、廁所、辦公室,連同搭一台電梯的人都可以嗅出來。「濕熱人」不分男女,頭皮容易出油,所以頭髮油埃味重,脖子腋下出汗多,嘴裡也可能會有口氣或口臭,連大小便也比較有味道。喜歡冷飲、喜歡冷氣,但是不愛清淡的食物和湯湯水水熱食。濕熱人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帶給別人的氣味困擾,但是洗澡和噴香水也無法改善,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醫女跟你說,單單常洗澡和勤洗衣服是不夠的,濕熱體質的人會有體臭,就需要從內調理,從體內去除濕排熱,體味才會減。不管是老人味或是體味,都可以經由適當地排汗、排便、調整飲食,帶來改善的契機。一、加強排汗皮膚的汗腺是很強大的排泄器官,可以將體內的廢物經由毛孔排除,更能發散異味。但是濕熱人也說了,我明明就每天流汗流不停,還需要加強排汗?消極的自體流汗不夠,更要積極地去進行排汗,像是中藥泡澡、泡腳,定期讓自己身體的汗腺加大力道,毛孔開合而排出惱人的味道。二、大小便通暢濕熱人要注意,儘量讓自己不便祕,也不可以憋尿。喜歡喝冷水的濕熱人,其實很容易便祕,常常要兩三天後才願意一次排出,又多又臭。冷水對腸胃蠕動沒幫助,反而是多喝溫水,可以讓你的大腸和膀胱都開心,對便便、尿尿順暢,都有幫助。三、飲食調整徹底能讓你改變體質脫離體臭的,就是調整飲食內容,這一點最重要。溼熱人常常是自己飲食不當所造成的體質偏差,食量大、口味重、喜炸物、嗜冰冷,或者愛吃人工添加物的零嘴、精緻的甜點汽水等,會讓身體負擔變大,廢物變多,於是身體忙著排廢和出臭汗。所以飲食上自制,慎選乾淨、健康、原始食材的食物,濕熱體質也是會變好的。含鎂的食物如無花果、冬瓜、玉米、紅薯、杏仁、海藻、海帶、豆類等,能讓惱人的體味改善。還有綠豆清熱,紅豆、黑豆皆利水消腫,都是隨手可得的消除體味食材。酵素豐富的水果也可以改善體味,像是木瓜、蘋果、鳳梨、檸檬等皆有改善體味的奇效,怕鳳梨刮胃?那麼飲用鳳梨汁也很讚。古代宮廷裡的妃子服用杏仁茶、杏仁露、喝茉莉花茶來香體。醫女也建議了兩個中藥內用方,祝你早日脫離體味的煩惱。四、使用香水或是花露水平常可以適量噴點香水來改善體味。泡澡或沐浴後,可以使用下面這個天然花露水來潔淨皮膚和頭皮,讓身體清香。醫女的食療藥膳香體茶材料:石斛12g,梔子花6g,茉莉6g,500c.c.熱水作法:1.中藥材稍微沖洗,加入500c.c.熱水沖泡。2.溫涼後即可當做茶飲。3.喝完後還可回沖熱水繼續喝,第二泡的浸泡時間越久,味道越濃。※一天一服即可延伸保養:香豆水【材料】紅豆、綠豆、黑豆各30g,1000c.c.熱水【作法】1.三種豆類均洗淨,加入1000c.c.熱水煮滾。 2.豆皮不要煮至破,溫涼後即可飲用。醫女的保健穴位有體味困擾的人,記得要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讓汗腺通暢、毛孔開合正常,異味自然容易散去。可以多運動加強自主排汗,以及按摩以下穴位。勞宮穴【取穴】位於手掌心,中指尖點按掌心處即是。【點按】用拇指重按穴位,或是用拇指食指隔手掌對按。曲池穴【取穴】肘橫紋外側與肱骨(最接近肘橫紋的骨節)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極泉穴【取穴】位於腋窩頂點,有脈搏跳動處。【撥筋】用四個手指從腋下撥到乳房處。膻中穴【取穴】身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 本文摘自《逆齡食養》。《逆齡食養》作者:杜丞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1/11《逆齡食養》書封。圖/幸福文化提供
-
2021-02-16 養生.健康瘦身
每餐吃七分飽就好…年後減重 5步驟自信換上春裝
度過幾波寒流,過了一個年,隱藏在厚厚冬衣之下的肚腩也愈來愈藏不住。該怎麼用最快速度收心,消滅身上這些令人悔恨的肥油呢?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分析,只要做到五個動作,且耐心持續一個月,減重兩公斤不是問題,如果能養成習慣長期落實下去,一定可以更有自信換上春裝、夏裝。這五個動作分別是開始量體重、減少食量、改變飲食內容、注重睡眠,還有開始運動。一、開始量體重:當人發現自己變胖,通常會逃避站上體重計,但如果能鼓起勇氣站上去,這個「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態,測量體重就是啟動成功減肥計畫的開始。在減肥過程中持續定時、定期測量,也能夠讓人有成就感,激勵自己繼續努力,如果有家用體脂計更好,可以同時參考更多數值。不過,蕭敦仁提醒,減重效果需要日積月累,不能操之過急,健康的減重速度大約是每周0.5到1公斤,如果天天測量,一定會看到數值起伏,但其實拉長時間來看,體重和體態都是在往好的方向變化,只是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來。如果發現自己對數字的短期變化太過在意,可以將測量頻率放寬一點,搭配記錄體態變化。二、減少食量:每餐吃七分飽就好,慢慢吃,每一口都多咀嚼幾下。多咀嚼有助增加飽足感,慢慢吃有助於聆聽自己身體的感覺,感覺飽了就不要繼續吃。三、改變飲食內容:減肥期間飲食要多攝取纖維,除了增加飽足感,也有助腸胃道健康,改變腸道菌相,使排便順暢。此外,也要減少重口味食物,年菜多是大魚大肉,調味較重,「甜、鹹、油」這三項元素會刺激食欲,要減少攝取,才能夠順利進行飲食控制。四、注重睡眠:年節假期作息改變,可能熬夜打牌、看電影、吃零食,但是熬夜會使腎上腺素和飢餓素升高,瘦素和血清素下降,容易食欲失控而變胖。如果能一天睡滿六到八小時,就能改變上述荷爾蒙變化,幫助新陳代謝回歸正常,更容易瘦身成功。五、開始運動:過年期間運動場館關閉,天氣又冷,人們出門運動機率大減,活動量下降又大吃大喝之下,不肥一圈也難。找回運動習慣,可以打破惡性循環,可從每天抽空半小時,做些讓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的有氧運動開始,不但能燃燒卡路里、瘦身減重,還能提升整體健康,遠離慢性病。
-
2021-02-16 科別.骨科.復健
初五收心操 找回你的工作狀態
春節假期進入尾聲,將告別吃飽睡、睡飽吃的日子,回歸工作崗位,不少人的心情低落,出現「收假症候群」,建議最好提早一天收假,調整生活型態,並透過收心操活絡筋骨,有助迎接年後新生活。年假期間多數民眾習慣晚睡晚起,睜眼後餐餐大魚大肉,各種零食不離手,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減少出外旅遊的活動後,便改為宅在家狂追劇,連續日夜顛倒、飲食無節制的結果,容易造成體重直線飆升、頭痛、腹瀉、無精打采、胃口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異常焦慮等症狀。過年期間看電視、追劇、滑手機、打麻將等久坐行為,容易產生腰痠背痛、肩頸緊繃、胸口有壓悶感等情形,加上睡眠不足,往往使得假期好心情嚴重受到影響,為了不影響開工後的工作效率,建議晚上睡覺前可以先洗個熱水澡,並提早30分鐘進入被窩,藉由聆聽輕音樂等方式幫助入眠。過年期間多數人習慣久坐打麻將,或是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滑手機,長時間下來髖關節容易變僵硬,進而累積臀部和雙腿脂肪,使下半身循環變差,出現腰痠背痛,打麻將則易使胸肌變僵硬,導致肩頸痛。建議年假結束1至2天,透過適度運動、清淡飲食,除了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放鬆,也可稍稍找回原本的體重,擁有一個清明的腦袋。民眾不妨透過2招收心操,學習讓自己收心,也能有效緩解過年常見的筋骨痠痛,並可消耗累積的熱量,改善肌力和血液循環,讓自己及早回歸工作狀態。2招收心操1.髖屈曲肌伸展:雙腳併攏站立,將右腳抬起,往前跨一大步,呈現弓箭步姿勢,此時感覺左後腿拉伸,伸展時身體稍微往右側傾,維持10秒,做完後換伸展右腳,早中晚各做15次。2.胸肌牽拉:面對牆角或開著的門站立,左手靠著牆角,手肘抬至肩關節高度,前臂向上,使肩膀及手肘分別呈90度,並將身體稍微向右側轉,此時感覺左側胸肌有拉伸感,停留10秒,作完後換右側,早中晚各做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