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新冠肺炎疫苗
共找到
1825
筆 文章
-
-
2021-07-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通過EUA申請了 衛福部核准專案製造
高端疫苗上周完成補件,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完成專家審查會議,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EUA的申請,允許專案製造。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食藥署於110年7月18日邀請國内化學製造管制、藥學、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專案製造申請案,經過充分的審查與討論鑑於高端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已證明不劣於國人結果,中和抗體結果達成食藥署公告的新冠疫苗專製造或輸入技術性資料審查。吳秀梅表示,在高端疫苗組AZ疫苗組,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大於標準要求0.67倍。吳秀梅表示,審查會議專家出席21人,其中主席不參與投票,18人同意、1人補件再議、1人不同意。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都是科學的審查結果,會盡快送到ACIP疫苗小組進行討論。高端疫苗通過EUA,蔡英文總統是否會帶頭接種?陳時中表示,尊重總統本人的意願。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未來 專家:研發次世代疫苗
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風波不斷,打擊國人對國產疫苗信心。但近期國內包括台大、長庚等各醫院皆展疫苗混打試驗,長庚透露考慮進行AZ疫苗加上國產疫苗的試驗,專家普遍看好,認為是未來另一條可發展之路。前疾管局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混打就是「站在別人肩膀上開拓市場」,是重要的商業策略,例如BNT疫苗無法進入大陸市場,代理商上海復星加做混打科興疫苗與BNT實驗。日本考量國際疫苗已實際投入使用,日國產疫苗公司第一三共也研擬採用「非劣性試驗」,類似免疫橋接方式,比較施打第一三共疫苗者和已使用疫苗者體內抗體量,未來台灣國產疫苗也可朝此方向規畫。張鴻仁認為,國產疫苗若要踏出國際,國內一定要先核准上市、使用,先有國內市場才有國際市場。他強調,沒有國際標準,只有各國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六款疫苗,包括AZ、嬌生、莫德納、BNT輝瑞、中國國藥及科興,但美國不承認AZ疫苗,若要走到國際市場,還是必須符合各國的標準。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肯定長庚進行AZ加國產疫苗的混打實驗,但認為,國產疫苗爭取通過EUA的前提,是國家急需疫苗對抗病毒,隨國際疫苗陸續到位,國產疫苗尚未做三期試驗,已無緊急授權空間,建議藥廠研發次世代疫苗。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台灣勢必發展國產疫苗,才不會受供貨時間不穩定或其他因素影響。外界質疑國產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下降,他表示,不管哪種疫苗對Delta的抗體效果都很差,重點是染疫後重症或死亡很少。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30人退出 對計畫影響不大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參與聯亞疫苗臨床試驗,又接種AZ疫苗引發討論,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副院長黃高彬表示,聯亞二期至今卅人退出計畫,主要是年紀較大的受試者,在全民搶打疫苗時,為先有保護力而退出,對整體計畫影響不大。他說,楊「不是內行的人」,希望回歸專家討論。衛福部食藥署去年十月底公布國產疫苗緊急授權規定,將二期臨床人數擴增至三千五百人。黃高彬表示,聯亞二期收了四一四二名受試者,只有卅人退出計畫,主要是年紀較大的受試者,在全民搶打疫苗時,為了先有保護力而退出,對整體計畫影響不大。楊志良公開質疑聯亞疫苗效力,且混打AZ疫苗。黃高彬直言,楊志良是公衛專家,並非醫學專家,對疫苗了解有限,每個人產生抗體情況不太一樣,尊重他的退出,但相信多數受試者不受他影響。黃高彬表示,根據聯亞疫苗最新數據,顯示對Delta變異株效果不錯,努力有結果,最新學術研究論文已完成,近期會投稿國際期刊。對於疫苗效果,他表示交由專家評論,一切以專業為考量,「假如它真的不行,也不會強押它上市,畢竟還是要為國人健康著想」。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楊志良棄聯亞試驗 已接種AZ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之前接受三總副院長好友張峰義邀請,參加聯亞二期臨床試驗,於四月十五日接種疫苗,成為六十五歲以上族群最後一位收案者。但楊志良昨天表示,疫情升溫後,他一直問不到是否打到實驗疫苗,認為聯亞未告知受試者是否為安慰劑組,罔顧受試者利益,先前已接種AZ疫苗。楊志良昨天表示:「我怎麼問就是問不到」,他說聯亞六月廿七日舉行記者會,強調自家疫苗保護力強,可以對抗Delta株。待聯亞開完記者會,他立刻向聯亞詢問自己是哪一組,畢竟已符合公費疫苗資格,但聯亞一直未回答,直到現在,他仍不知道自己是疫苗組還是安慰劑組。楊志良表示,疫情日趨嚴峻,聯亞真正解盲要到十月、十一月,他不可能等到那時候。雖然不曉得自己打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疫苗,仍在七月依規定接種公費AZ疫苗。接種AZ後,並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就算自己是疫苗組,如今混打AZ疫苗,現在看來也沒事,「我都還活得好好的」。楊志良並未正式向聯亞申請退出試驗,他說,現在打了公費疫苗等於退出臨床試驗,後續通知要抽血時,「別去就好」。他強調,既然聯亞公開說明疫苗有效,就該安排對照組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民眾是否曾參加國產疫苗臨床試驗,疫苗接種系統無法得知,即使是疫苗組,只要符合資格,還是可以預約公費疫苗,但建議受試者先諮詢醫師。建議參加疫苗臨床試驗者,若疫苗未核准上市,再接種新冠疫苗必須間隔廿八天;若該疫苗已核准上市,不用再接種新冠疫苗。楊志良為聯亞生技二期臨床試驗六十五歲以上高齡族群「最後一位」收案者,四月十五日完成第一劑接種。聯亞當時也高調對外宣布此消息。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前解盲 專家:國產疫苗陷風險
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之亂延燒,一般臨床試驗送交主計畫後就一路執行,鮮少提前解盲,如今礙於疫情,為了受試者權益,個別解盲恐是不得不的決定。專家指出,提前解盲對整體試驗結果多少會有影響,特別最後抗體監測數據,但國內兩家藥廠第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已出爐,因此並不影響EUA(緊急授權使用)申請資格。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臨床試驗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尊重受試者的意願」,這是受試者最基本的權利。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退出臨床試驗只求解盲,「有爭議空間」,過去緊急解盲多發生在危急時刻,例如出現嚴重副作用等,且未必需要退出試驗。 劉明哲說,國外疫苗臨床試驗設計,受試對象接種兩劑後一個月,取得免疫原性資料,安慰劑組會直接轉為疫苗組,主要是疫情嚴峻,不能讓安慰劑組暴露在風險中太久。不過,台灣去年設計臨床試驗主計畫時,疫情穩定,沒想到後續疫情出現變化,若當初有類似的設計,現在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疑慮。劉明哲表示,提前解盲最大風險是影響試驗完整性,原訂十月或十一月解盲,除要確認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追蹤抗體濃度的消長;若提前解盲,符合資格者又去接種公費疫苗,最後監測的抗體濃度難以辨別是國產疫苗產生,還是公費疫苗生成。政府無法得知,符合公費接重資格者有誰參加臨床試驗,反之,若有人解盲後,即使加入延伸性試驗,還是去接種公費疫苗,臨床試驗單位也無法得知。只能待國產疫苗通過EUA後,疫苗組受試者必須補登接種資料,才會知道有無重複接種。陳培哲則表示,受試者權益的重要性高於臨床試驗。劉明哲也說,「放棄」與「參加」延伸性試驗,都是受試者權益。陳培哲表示,國外媒體報導,BNT近期將取得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也就是正式藥證,漸漸地EUA將走向歷史,國產疫苗是否要繼續尋EUA模式,值得思考。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荊棘載途 專家曝:這方向可走出新的路
高端、聯亞兩家國產疫苗風波不斷,副總統陳建仁參與高端試驗,頻讚疫苗有效,日前卻自曝是打安慰劑組,對照先前說法不免令人質疑。參與聯亞試驗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批評聯亞不告知打的是疫苗組,逕自跑去混打AZ疫苗,讓國產疫苗尚未取得EUA,卻打擊國人對國產疫苗信心。國產疫苗除了力拚三期試驗,台大、長庚等醫院展開混打試驗,長庚透露考慮做AZ加國產疫苗,專家普遍看好國產疫苗混打試驗,以目前情況下,也是另一條可發展之路。前疾管局局長、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表示,混打就是「站在別人肩膀上開拓市場」,是一個重要的商業策略,像是BNT無法進入大陸市場,代理商上海復星加做混打科興疫苗與BNT實驗。日本考量國際疫苗已實際投入使用,日國產疫苗公司第一三共也研擬採用「非劣性試驗」,類似免疫橋接方式,比較施打第一三共疫苗者和已實際使用疫苗者體內的抗體量,認同未來台灣國產疫苗朝此方向規劃。張鴻仁認為,國產疫苗若要踏出國際,國內一定要先核准上市、使用,先有國內市場才有國際市場,但他強調沒有國際標準,只有各國標準,像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六款疫苗,包括AZ、嬌生、莫德納、BNT輝瑞、中國國藥及科興,但美國就不承認AZ疫苗,若要走到國際市場,還是得符合各國標準。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肯定長庚要做AZ加國產疫苗混打實驗,不過他認為,國產疫苗爭取通過EUA的前提,是國家急需疫苗對抗病毒,隨著國際疫苗陸續到位,國產疫苗尚未做三期試驗,在預防疫情上沒有緊急EUA的授權空間,建議藥廠若三期試驗對於變異株無效,不如就此停住,改作與其他疫苗混打實驗,或是改研發次世代疫苗,以備未來國內救援疫苗用途。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混打以學理上來說可以接受,仍建議要有實證醫學佐證,台灣勢必要發展國產疫苗,未來才不會遇到供貨時間不穩定或受其他因素影響。他提醒,很多混打研究顯示抗體濃度較高,但副作用也相對多,若疫苗供應足夠,加上疫情控制有好的效果,其實也未必一定要混打。邱南昌認為,全球去年二、三百個國家各自發展國產疫苗,能走到準備申請EUA的不多,台灣在有限資金下發展至今,已經很不錯,台灣過去協助國際藥廠做過許多人體試驗,標準嚴謹且比照國際,台灣人不應過度唱衰。先前有報導稱國產疫苗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下降,他說不管是哪一種疫苗,碰到Delta抗體效果都很差,也是Delta成為全球主流原因,但重點是染疫後造成重症或死亡很少。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黃高彬:楊志良的話聽聽就好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參與聯亞臨床試驗,日前稱體內未產生抗體,推測自己是打到安慰劑,因此去接種AZ疫苗,沒想到後來被通知是疫苗組,不過昨受訪時,又稱自己不知道是哪一組,沒有向聯亞申請退出,會直接放棄臨床試驗。對此,聯亞疫苗試驗主持人黃高彬表示,每個人產生抗體情況不太一樣,像是中和抗體、保護力到什麼程度,都涉及深入學術問題,駁斥楊「不是內行的人」,希望要回歸專家討論。食藥署去年10月底公布台灣EUA標準,將二期臨床人數從數百人擴增至3500人。黃高彬表示,聯亞二期收了4142名受試者,至今只有30人退出計劃,主要是年紀較大的受試者,在先前全民搶打疫苗時,為了先有保護力而申請退出,但對整體計畫影響不大。楊志良公開質疑聯亞疫苗效力,且跑去混打AZ疫苗,引發外界討論。黃高彬直言,楊志良是公衛出身,並非醫學專家,對疫苗根本不懂,尊重他想退出就退出,相信多數受試者不會受他影響,「他很喜歡有驚人之舉,但信用不太好,說的話聽聽就好」,仍希望相關數據交由專家判定。黃高彬表示,聯亞疫苗最新數據,顯示對Delta變異株效果不錯,這樣的數據很令人安慰,代表努力有結果,最新學術研究論文已完成,近期會投稿國際期刊發表。對於疫苗效果,他表示都會交由國外專家評論,一切以專業為考量,「假如它真的不行,也不會強押它上市,畢竟還是要為國人健康著想」。近期台灣確診數下降,但許多民眾仍希望盡快打疫苗,增加自身保護力,對於另一家國產疫苗高端向食藥署申請做延伸性試驗,若受試者同意參加即可個別解盲,可選擇要打國產疫苗、或是接種公費疫苗,對此,黃高彬回應,聯亞會朝這目標規劃,盡快讓受試者知道自己是疫苗組還是對照組,並努力取得國內EUA及完成三期臨床試驗。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藥廠也採免疫橋接 張鴻仁:食藥署決定是對的
日本知名藥廠第一三共近日宣布,將以免疫橋接方式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今天表示,國際大廠採用有其代表性,顯示「食藥署去年的決定是對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6月10日首度公布國產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將採用免疫橋接方式,以中和抗體做為替代療效指標,但因先前國際尚無前例,屢遭外界質疑。前衛生署副署長、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去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之初,全球疫情嚴峻,對疫苗研發而言是很好的實驗場域,但隨越來越多有效疫苗問世,疫苗涵蓋率快速攀升,COVID-19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利用傳統臨床試驗檢驗新一代疫苗效果將越來越不可行,免疫橋接勢必成為疫苗的「新三期臨床試驗」。張鴻仁說,因應這項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底與各國開會討論以免疫橋接評估疫苗效果的可行性,會中以3理由強調免疫橋接重要性。首先,國際間已有有效的疫苗且涵蓋率高,要動員數萬人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有其難度;其次,若以傳統臨床試驗讓對照組受試者施打安慰劑,恐不符合醫學倫理;第三則是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公平。張鴻仁指出,當時因WHO會議僅為凝聚共識,並非決策會議,因此並沒有所謂通過與不通過的問題,直到近期,由全球藥政主管單位共組的國際藥物法規主管機關聯盟(ICMRA)召開研討會,首度達成共識,認為若傳統三期臨床試驗不可行,可能需要以免疫橋接進行「非劣性試驗」,以評估疫苗有效性。張鴻仁說,日本第一三共藥廠也宣布以此方式作為日本國產mRNA疫苗的臨床試驗,代表國際大廠也接受以免疫橋接方式評估疫苗有效性,直言「不必再懷疑,我們食藥署去年的決定是對的!」食藥署長吳秀梅聽聞此消息,直呼「太好了。」她表示,去年台灣並無COVID-19疫情,故大家發想可用中和抗體效價代表疫苗保護力;而儘管不一定各國都認同,但國際醫藥法規協和會(ICH)也確實提到免疫橋接的審查方式。吳秀梅說,ICMRA是由多國藥品法規制定單位的人員組成,不像一般業界的團體,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聯盟,加上日本藥廠也採用免疫橋接方式,有越多單位認同越好。
-
2021-07-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癌症病患就醫、打疫苗防疫有撇步!醫師分享6招
部份癌症患者擔心染疫、重症風險而害怕就醫,「癌症病人能不能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成為癌友熱烈討論的話題。台中榮總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李旭東說,癌症治療每延遲4周,死亡率可能增加6%到8%,呼籲癌友按時就醫,也鼓勵在與醫師諮詢後接種疫苗,建立周全保護力。李旭東分享「癌症病患安全就醫六招」:一、做好自我防護,正確配戴口罩。二、室內與人保持1.5公尺距離。三、盡可能避免醫療院所內飲食,若需長時間治療者,建議尋找空曠無人處,盡快用餐。四、善用中榮APP查詢看診、計價、領藥進度,縮短停留醫院時間。五、減少碰觸醫院設施。六、勤洗手,國建署建議三前三後,洗手時機,三前就是用餐前、與病人觸碰前、看病前,三後則是看病後、擤鼻涕後、上廁所後。李旭東說明,目前醫學證據指出,疫苗副作用發生機率並不會因罹患癌症而增加,疫苗對於國內出現的Alpha、Delta變異株有一定的保護力,而癌症病人為新冠肺炎併發症高風險族群,建議癌症病人都應接種疫苗,為建立周全防護,主要照顧者及同住人也應接種疫苗。李旭東說,中榮癌症防治中心參考國家綜合癌症網絡建議的疫苗接種指引,整理列表。提醒每位癌症病人因疾病、接受療程及身體情況有所不同,可先與醫師討論,等到能夠接種時,適合時機完成疫苗接種,完成自我保護。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扣留莫德納不開「只能等國產?」 陳時中回應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3月22日,也就是新冠肺炎疫苗開打首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雖建議隔10-12周施打第二劑,陳時中日前都未施打,今傳出相隔17周,他已接種第二劑,陳時中笑說「好像秘密藏不住」,並表示自己現在感覺還好,第一天注射時注射處稍微有感覺,但今天沒有感覺,當時第一劑晚上有輕微發燒,張上淳教授是嚴重燒,不知道今晚會不會燒。對於國產疫苗高端人體試驗,將伴隨延伸性計畫,陳時中表示,此計畫與高端疫苗審查是否有關,他不知道,以前為了受試者權益,安慰劑組是否要等到這麼久,疫情嚴重時安慰組要有平衡措施,也會提出延伸計畫,打安慰組是否可以持續人體計畫,每一個地方是多中心多醫院的計畫,要申請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IRB)時間序會有同。國內第二輪疫苗施打首日,民眾對於疫苗到貨狀況及品牌抱有期待,其中不乏有試圖違法闖關施打疫苗者。台大醫院目前進行疫苗混打試驗外,國內仍部分民眾苦苦等候何時才能施打莫德納。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目前莫德納自購及美贈共755萬,目前到貨時間難以掌握,將以盡快施打為原則,除這些疫苗外,未來國產疫苗若有通過EUA,也可以作為接種選擇。昨日指揮中心宣布未來三至四周都施打AZ疫苗,但同時昨日也有自購的莫德納疫苗抵台,是否要等數量湊及一輪約100多萬劑,才會開放施打,陳時中表示,目前疫苗到貨時間難已掌握,需要透過疫苗登記確認,會持續精算一歲歲往下開,目標以「盡快施打」為原則。國內現前有755萬疫苗等待到位,「一人要兩劑,大約要375萬人施打,目前沒有留下疫苗說要湊整數的想法。」然而是否堅持非莫德納不打的人,是否就必須改打高端、聯亞等國產疫苗。陳時中表示,國產EUA還沒通過,有通過也會讓大家選擇,也非為了要衝高打氣而施打,如果疫苗效果好,又能增加涵蓋率也是一舉數得。但他要提醒,很多藥物都有副作用,副作用也不是說馬上打、馬上出來,多一種疫苗就多一種副作用可能性,目前觀察國外數據看降低可能性,專家會替大家做最好抉擇與判斷。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今10人想闖關混打疫苗!健保上一插全被發現勸回
台灣尚未開放新冠肺炎疫苗混打,台中市上周抓到五人先接種AZ疫苗者再「闖關」快打站混打莫德納疫苗事件,今天起,快打站全面啟動插健保卡上線查詢疫苗施打紀錄預防混打疫苗。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說,截至今天中午,接種站已發現10名已打過AZ疫苗者想「闖關」混打疫苗,因為有健保卡上線查詢,被及時發現勸回。吳世瑋說明,今天各接種站打氣都很旺,可能是造冊施打末班車,加上打莫德納疫苗免預約,接種率超過七成;各快打站造冊接種,有零星快打站有民眾想「闖關」混打疫苗被及時發現勸回,也有不在名冊內也被勸回。台中市南屯區長林秋萬說,今天新措施為健保卡一律線上過卡,諮詢時間較過去精簡、省時。惠文國小快打站今天報到程序順暢,但因人潮一批批湧入,一直在消化中。今天疫苗準備充足,若有疫苗不足會到其他快打站調疫苗支援。豐南國中快打站人員表示,接種者到場後,都會宣導今天施打第一劑,打過疫苗的不能施打,有長者帶著接種通知書,一插健保卡發現5月上旬已打過AZ,當場被婉拒。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對於網路上有流傳教長者「闖關」混打疫苗的教戰手冊,以及刻意隱瞞闖關混打者,衛生局已函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憑辦;中央昨天也已說明,將交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法制組研議。據了解,闖關者具多重接種身分,先打AZ疫苗,再鑽台中市快打站採離線查詢的漏洞,打莫德納時聲稱沒打過疫苗,並把打了AZ在健保卡上註記貼紙撕掉,再等打完莫德納再拿出黃卡要註記,讓現場人員臉都綠了。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疫苗研擬開罰民眾 專家傻眼:難道用貪汙罪辦?
疫苗混打亂象不斷,除了高雄、台中出現混打案例,北市今也有防疫計程車司機混打疫苗,民眾能闖關成功混打疫苗,原因包括部分施打站未建置健保卡過卡系統、民眾蓄意將健保卡上疫苗接種貼紙撕掉、不帶疫苗接種黃卡等,醫護人員若未警覺查核的確很難防。專家認為,除了混打亂象,近期按照年齡開放打疫苗,亦可能出現「雙重通知」,政府皆應做好規範,避免有心民眾鑽漏洞。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若在醫療院所插健保卡可查詢記錄,但疫苗接種站出現漏洞,因外站離線無法及時查核健保系統,確認民眾是否有接種疫苗紀錄,此外莫德納情結、民眾自行上網查混打好處,都是出現混打亂象的原因,若政府沒有正面迎敵,亂象依舊管不住。王任賢指出,新冠肺炎疫苗需低溫保存,冷鏈系統要求嚴謹,因此疫苗注射系統設計在醫療健保系統,與過往流感疫苗等全民接種疫苗系統不同,而中央先前列出一至十類疫苗優先序位,現在又按照年齡層開放施打疫苗,依照年齡排序的戶政系統和健保系統不同,無法立即查核,若民眾擁有優先序位及後續年齡施打的雙重身分,沒有查核根本抓不到。若要解決此問題,建議加強接種站建構健保查核系統,王任賢認為,除了一、六、八、九類等最高風險及最高死亡風險族群,儘速優先施打疫苗外,剩下二、三、四、五、七族群與其他族群風險相當,應該按照戶籍去分,能打多少盡量打。對於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表示,法制組會研議是否針對蓄意者開罰,也會請接種站加強檢查資料。王任賢說,老百姓按照政府預約系統預約打疫苗,是政府建制不完善的行政失誤,還怪罪老百姓,且無法源依據,「疫苗基本上是公有財產,難道要用貪汙罪辦老百姓侵占公產?」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AZ、莫德納疫苗頻傳 研議蓄意者開罰
新冠肺炎疫苗施打出現管理漏洞,各地疫苗混打亂象不斷,陸續發生民眾闖關成功案例。民眾若蓄意撕掉健保卡上第一劑貼紙、不帶接種黃卡,醫護人員若未進一步查驗就無法得知先打施打情況。部分施打站因未建置健保卡過卡系統讓民眾闖關成功。世界衛生組織(WHO)或我國指揮中心,目前不建議、未開放疫苗混打。健保署表示,接種站插卡主要做身分查核,民眾接種紀錄不在健保資料庫,是存在疾管署的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法制組會研議是否針對蓄意者開罰,也會請接種站加強檢查資料。
-
2021-07-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籲別急著混打疫苗! 醫揭「思考3關鍵」:為何用自己做實驗?
國內疫苗貨量不足,近日陸續傳出不少「支持混打」的聲浪,對此,醫師林靜儀表示,國外有部分國家開放混打,主要是因供貨不足,以及針對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族群,因此她實在不解國內現在就有人支持混打的原因,直呼「為什麼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林靜儀透過臉書發文表示,其他國家開放疫苗混打,目前主要的考量有二點,一是疫苗的供貨量不足,無法如期讓所有人都施打同一廠牌;另一原因則是讓接種第一劑後出現嚴重、難以承受的副作用之族群,可以在第二劑換一家廠牌施打。她接著提出三大思考關鍵,首先,不論是AZ 、莫德納、輝瑞或嬌生,甚至是科興等,市面上各藥廠出爐的疫苗,都至少已經完成二期、正在進行三期研究,需要間隔幾週、疫苗效力如何等數據,都是基於先前研究加上後來追蹤的結果,比近期才開始觀察混打效果的「小型追縱研究」更可信賴。第二,每一種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濃度、防護力,目前都已經完成二期、實驗室和人體實驗,以及追蹤了半年至一年的接種狀況,但至今還是有許多人質疑「這疫苗是不是不夠有效」,更不用說才剛開始研究、根本沒追蹤多久的混打效用。第三,每年各國都會施打的流感疫苗,已經技術成熟且歷經數十年的研究資料,各廠牌使用的技術也相差不大,所以每當開放流感疫苗接種時,各國都會依照對病毒突變株的猜測來向藥廠購買,換句話說,流感疫苗就是一種混打;而以當前趨勢來看,她認為COVID-19很可能也會成為往後需定期施打疫苗預防的疾病,因此混打一定會是「未來」的研究方向,但不必在研究出爐前的「現在」就搶著開打。林靜儀文末總結,新冠肺炎疫苗的混打,在未來可能是趨勢,甚至成為常態,就像大家打流感疫苗時,從來不會特別記廠牌和間隔時間,但現在則尚需更多研究和實驗結果,因此,她認為國人不必「在人體試驗還沒做完之前,就要用自己身體做實驗」。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後死亡 台中:莫德納疫苗4例、AZ疫苗58例
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今天下午三時在防疫記者會說,統計到昨天,台中市有4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案例,其中一例為多重慢性病患,家屬無意提出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台中累計有58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已全數通報中央。曾梓展說明,台中市對於疑因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死亡個案,除通報中央釐清死亡與疫苗的相關性外,並啟動關懷專案,提供2萬元慰問金,並協助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及收集相關病歷資料,提中央審議,如確定是預防接種致死,最高給付600萬元救濟金。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預算40億花在哪? 指揮中心:保密合約請大家諒解
防堵疫情加速買疫苗,但國民黨立委質疑,指揮中心採購疫苗用67億,但只有10億元買國際認證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大部分經驗有些疫苗已到貨,有些事前期款,比例不會這麼低,有一些事給國產疫苗預採購的錢。今天副指揮官陳宗彥再度回應,他說,疫苗採購有保密合約,請大家諒解,本來就會有前期款或分批給付這些情況。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根據衛福部新冠肺炎防治及紓困預算統計發現,截至6月底,政府買疫苗的錢,帳上總共花了67億元,但實際與現況比對,6月底前台灣只花費10億元左右購買國際認證疫苗,就算再多算10億元當作預付款,至少還有40至50億元花費,質疑中央錢是花到哪裡去了。針對藍營質疑,陳宗彥說,疫苗採購有保密合約請大家諒解,本來就會有前期款或分批給付,會有這些狀況。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日前爆料,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在BNT疫苗合約畫押前,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發現「台灣地區」出現上海復星證交所公告,認為這樣不行,讓兩間企業瞬間「炸鍋」,認為花了90%時間在處理政治考量。對此,陳宗彥回應,協助民間採購,希望持續進行,不會特別說明什麼,需要協助我們就協助。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5人闖關混打疫苗要送辦 打後不良後果恐不賠
台中市衛生局今天說,台灣尚未開放新冠肺炎疫苗混打,但上周發現5名已接種AZ疫苗者到台中快打站「闖關」混打莫德納疫苗,其中一名洗腎病患打完後出現發燒等不適症狀,市府快打站明天開放66歲長者打疫苗,將啟動插卡預防。衛生局提醒民眾,對於刻意隱瞞闖關混打者函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憑辦,若因混打疫苗後造成不良後果,可能無法獲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給付。衛生局說明,台中市快打站有5人混打,其中一人出現微燒,經追蹤關懷目前均無不適症狀。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尚未同意混打疫苗,若因混打疫苗後造成不良後果,可能無法獲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給付,請市民遵照指揮中心的接種指引,注意第二劑疫苗的種類及接種間隔,才能獲得接種疫苗完整的保護。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台中市目前快打站分齡開放長者接種疫苗,6月30日前造冊打AZ疫苗,7月3日起打莫德納,上周出現有民眾試圖闖關。據了解,多為具多重接種身分,長者先以其他身分接種AZ,鑽快打站沒有健保卡連線的漏洞,撕掉健保卡上的貼紙,再聲稱沒打過疫苗,持接種疫苗通知單到快打站打莫德納,藉此「闖關成功」。衛生局說明,衛生局也緊急採購讀卡機等設備,已在五個快打站試辦利用插健保卡連線預防接種子系統查詢疫苗施打紀錄,預計明天快打站開放66歲長者打疫苗將全面啟動插卡預防。衛生局強調,由於接種莫德那疫苗前,接種者在填寫疫苗接種評估及意願書時,都已勾選「本人尚未接種任何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且了解不可與其他廠牌疫苗混打」,到快打站接種前,現場人員還會口頭詢問一次確認,若刻意隱瞞情事,衛生局將主動蒐集相關事證函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憑辦。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近690萬人完成疫苗意願登記 僅2%願「只打AZ疫苗」
衛福部今於行政院會報告「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針對新冠肺炎疫苗全國意願登記,報告指出,截至7月14日為止,已完成689萬5127人登記,其中只有2.07%選擇只施打AZ疫苗,而有超過一半的意願登記者選擇只施打莫德納疫苗。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報告指出,截至昨晚9時,有689萬5127人完成疫苗意願登記,其中有14萬2542人勾選,只打AZ疫苗,占總人數的2.07%;有399萬5888人勾選,只打莫德納疫苗,占總人數的57.95%;而有275萬6697人勾選,願打AZ和莫德納疫苗,占總人數的39.98%。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注射手臂最佳 臀部針頭難到位
接種疫苗的時候打手臂比較好,臀部脂肪太多,針頭容易插不到肌肉,導致後續免疫反應受影響。但對於在長者間謠傳,接種疫苗要打右手臂才比較不會發生心肌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在記者會闢謠表示,不管打在左手、右手,都屬於肌肉注射,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常見的注射方式疫苗接種的常見方式包括皮內注射(卡介苗)、皮下注射(日本腦炎、德國麻疹)及肌肉注射(B 型肝炎、破傷風、新冠肺炎)等,且肌肉注射落針處主要有上臂三角肌、大腿前外側及臀部注射三種,且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通常是採用上臂三角肌的肌肉注射進行接種。肌肉注射相較於打點滴一類的靜脈注射方式,可以讓免疫細胞有更長的時間產生免疫反應,而上臂三角肌又因為脂肪相對較少,可以精準注射到肌肉內,尤其是臀部肌肉萎縮嚴重的老年人,臀部的皮下脂肪又非常厚,針頭插到底都還有可能停在脂肪層內,因此手臂又比臀部更適合。免疫反應產生原理林靜儀於臉書解釋,肌肉注射是藉由肌肉良好的血液循環來協助疫苗傳播,並刺激樹突狀細胞,使其捕捉疫苗相關的病毒資訊攜帶至淋巴結,帶給產生免疫反應的 T 細胞與 B 細胞,接著由前述兩種細胞開始製造抗體。在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的過程中,有可能因為免疫反應過激而導致接種部位疼痛,或產生血栓、心肌炎等副作用,但長者的免疫力相對較差,血栓與心肌炎一類與免疫反應相關的副作用發生機率都相對偏低。打左右手都沒差但對於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時,到底要從左臂還是右臂,又或者是臀部下針?林靜儀於指出,疫苗打在上述三個部位,最終都還是透過免疫細胞的反應,誘發身體對於疫苗所模仿的病毒蛋白訊息,產生足夠的抗體;一旦真的遇到病毒,第一時間身體就能快速抵抗病毒的入侵。也有醫師提到,臀部注射操作不慎,可能會傷害到坐骨神經,榮總護理部品管會制定的注意事項中也提到,臀部注射落針點應在臀外四分之一中間或稍外,若打在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內角等區域就可能傷到坐骨神經,需要特別注意。【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增10例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 9人75歲以上
我國新冠肺炎疫苗截至目前接種達408萬4061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17.02%。昨天新增83例接種後不良事件,其中49件為嚴重不良事件,包括10例接種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案例中,七例為疑似接種AZ疫苗後死亡、三例為疑似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莊人祥表示,新增 7 例AZ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案例,為三女四男,年齡介於79 歲至95歲,疫苗接種後2日至25日間死亡。另外,新增三例莫德納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案例,為一女二男,年齡介於73 歲至81歲,其中兩人為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後 2 日至 8 日間死亡。目前累計402例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年齡自兩個月至101歲間,其中297人為75歲以上長者,占73.8%。扣除死亡個案,另有22例疑似AZ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12女10男,發病年齡介於40歲至93歲,接種疫苗後一日至49日間發生,包含疑似溶血性貧血與溶血性高膽紅素血症、血小板低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肺炎、接種後常見的全身不適等。17例疑似莫德納疫苗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為12 女5男,發病年齡介於28至83歲,為接種疫苗後當日至10日間發生,包含疑似肺栓塞、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症、關節病變、呼吸困難等。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機密文件外流觸法? 陳時中:會再聯繫法制單位
有資深媒體人在臉書粉專披露一份疑為高端疫苗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局部報告,指出該疫苗不能防變種,也不能防重症,政府卻還是決定護航。對於高端文件流出是否觸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聯繫相關法制單位。他也表示,審查資料等審查完畢後會公開,「大家想了解,這是屬於科學的一部分」。高端疫苗和聯亞生技分別在6月10日及27日公布第二期期中分析資料,並送交食藥署進行EUA審查。而我國審查標準為疫苗的中和抗體生成不能比AZ疫苗差,並以部桃200人施打AZ疫苗的血清作為對照。而外傳AZ疫苗結果已出爐,兩疫苗相比出現「一高一低」的情況。陳時中表示,等審查完畢會再跟大家公布。至於我國通常10月開始流感疫苗開打,是否會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互相干擾。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流感疫苗也預計在今年10月初開始接種,但接種對象主要是小孩,與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族群分開。而年長者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也優先,屆時施打也適當分開,接種時也會做果善的分流規劃。陳時中表示,互相干擾低,小朋友則是計畫性施打,兩種疫苗會分開。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覆蓋沒人用疫苗劑次人口比? 陳時中回應了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到貨,我國也展開大規模接種計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天疫苗接種約24萬劑,是近期打得較多的數量,各縣市利用不同創意和磨合練習,相信疫苗施打會越來越順暢。至於有媒體報導全世界沒人使用劑次人口比計算疫苗覆蓋量,陳時中則表示,包括美國CDC、紐約時報、日本讀賣新聞等都使用此計算方式,我國兩種都會呈現,以表達目前第一劑和第二劑的情況;目前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為17.02%,劑次人口比為17.39%。至於蔡英文總統之前喊出七月底拚25%的接種率,究竟是用哪一個?陳時中坦言,「總統的意思是使用劑次人口比」,但指揮中心目標仍依照人口涵蓋率,不是說總統要求,是為了數字跟國際比較清楚。而昨天開放18歲以上民眾皆可上網登記疫苗接種意願,陳時中表示,這兩天已向上一輪登記符合第九、第十類,並願意接種AZ疫苗的113萬人發送簡訊,目前完成預約已有84萬9760人。下一輪開放的對象則會視這次預約情況,盡快往下的年齡開放,速度比較快。由於今天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式福利機構可依防疫指引可逐步恢復提供服務,外界關心相關工作人員疫苗覆蓋狀況。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相關工作人員全國覆蓋率已達94%,身障體系的人員已達85.7%,住宿型更高,由醫療團隊直接施打。
-
2021-07-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影/85歲嬤打疫苗 後左腿靜脈栓塞險害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系周邊血管科主任徐中和說,85歲李姓阿嬤有高血壓、肝膿瘍病史,今年六月中旬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左腿腫脹,直到七月腹痛急診就醫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還好及時啟動溶栓小組,透過抽吸血栓機器將血栓全數移除,否則三到五成機率血栓跑到肺部,恐造成致命的肺動脈栓塞。血栓是否由疫苗引起?還要驗抗血小板第四抗體是否陽性才知相關性。徐中和說明,疫苗引發血栓的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是接種AstraZeneca(AZ)疫苗後發生的免疫併發症,一般在注射後5天到30天發生症狀,如有施打疫苗後發生下列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1.持續性和嚴重頭痛,四肢無力,癲癇(顱內血管血栓)2.視力模糊(視網膜動靜脈血栓)3.呼吸急促或胸痛(肺栓塞或冠狀動脈栓塞)4.腹痛(門脈血栓)5.肢體腫脹,發紅,蒼白或發冷(周邊動靜脈血栓)6.皮膚出血瘀青徐中和說明,老婦人在急診發現膽結石合併膽囊發炎,以及左側髂靜脈以及股靜脈大範圍血栓, 由於老婦人血栓指數高達2118ng/mL(正常值小於500),因此在婦人接受膽結石手術後,再進行導管溶栓治療,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大範圍血栓,經過機械性靜脈血栓抽吸導管將血栓順利取出後,血管攝影發現左側髂靜脈以及左股靜脈血流通暢,之後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平安出院。徐中和指出,老婦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左下肢腫脹,但卻未在第一時間就醫,之後還好有診斷出深層靜脈血栓,及時治療,其實一般來說,發生下肢深層靜脈血栓,若未能及時治療,那發生血栓往身體回流造成肺栓塞的機會就有3到5成,可能會有造成猝死的風險。徐中和說明,中國附醫在8年前設立的24小時運作的急性溶栓治療團隊,就有包含肺栓塞因應小組,到目前已經有使用超過500次的EKOS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經驗,是亞洲知名的EKOS溶栓中心,除此之外也有各種溶栓設備,全天候守護民眾的健康。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粉專爆料高端資料稱效果差 專家:局部資料無法解讀
有資深媒體人在臉書粉專披露一份疑為高端疫苗的一二期臨床試驗局部報告,指出高端疫苗僅對武漢病毒株(WT),與最早出現在英國的Alpha變種株,生成中和抗體表現較好,但最早出現在印度的Delta變種株,則不論低中高劑量,數據都極糟。不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目前的研究發現世界上大部分的疫苗對Delta病毒株表現都略有下降,且局部資料無法知道實驗方法等細節,因此無法解讀數據上的具體意義。該臉書粉專貼出高端補件的部分報告,指出高端疫苗針對武漢株(WT)的中和抗體生成數值,平均落在大約640,而針對Delta病毒生成的中和抗體數值平均大約40,差距為16倍。不過,高端疫苗昨晚也發出新聞稿澄清,偽病毒在Delta中和抗體數值為5至7倍降低 ,非粉專所稱16倍降低,此數據與國際其他已上市疫苗趨勢一致。對於兩造說法,施信如表示,高端的試驗不是長庚做的,因此很難給予評論。但目前國際研究發現世界上大部分的疫苗對Dealta株的保護力都有下降,但實驗室的數據並不能推算至真實世界。其中英國做的最完整,因為將疫苗拿到真實世界比較,發現各疫苗在真實世界裡面對Delta株的保護力下降10%至30%,不過重症的保護力則仍維持90%以上。施信如也指出,各實驗室方法不同,有些用原生株病毒、有些用假病毒,並獨得生長速度不同外,在呈色反應上的靈敏度也不同。而且就算在同一個實驗室,如果以前中和抗體做的是Beta株、Gamma株,現在才做Delta株,現在卻放在同一張圖上進行比較,也不適當;除非同時做實驗或是有一個很好的標準品,否則不能明確指出疫苗的保護力「降幾倍」。至於我國EUA審查要求是和AZ疫苗的中和抗體進行比較,並未明確指出需對變異株需有保護力,是否會影響審查?施信如表示,自己並非審查委員,不清楚審查標準。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這些文件上面都印有「Confidential」(機密的),資料都屬於業者,且現在都在審查相關申請資料了,希望讓審查獨立進行,「外界不要這樣亂講話」。吳也表示,「審查怎麼進行,現在都不會說」。至於作為審查標準的200人AZ疫苗中和抗體試驗結果,吳秀梅表示,結果雖然已經出爐,但因兩家廠商資料尚未齊全,為維持公正,將等全部審查完後才會公布相關數據。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聲稱疫苗混打無證據 6篇已發表論文揭混打真相
今天一早打開電腦,看到三位讀者來詢問有關疫苗混打的事情。他們所提供的新聞報導分別是:Yahoo新聞:世衛首席科學家建議勿混打不同廠牌新冠肺炎疫苗:這是個危險趨勢聯合新聞網:WHO專家建議:不要混打疫苗 這是個「危險趨勢」路透社:WHO warns against people mixing and matching COVID vaccines(世衛組織警告人們不要混合和匹配新冠疫苗)。這三個新聞報導裡所說的專家是Soumya Swaminathan。她是在一個昨天舉辦的新聞簡報裡說:It’s a little bit of a dangerous trend here. We are in a data-free, evidence-free zone as far as mix and match(這裡有一點危險的趨勢。就混合搭配而言,我們處於無數據、無證據的區域)。無數據、無證據?早在一個多月前(2021-6-8)我就已經發表混打疫苗可行嗎,指出已經有4個臨床試驗顯示混打疫苗的可行性。在當時,其中的一個臨床試驗是已經正式發表,而其他三個則是以預印本發表。如今,其中一篇預印本的論文也已經正式發表,而現在又有兩項新的臨床試驗是以預印本的形式發表。也就是說,在這位世衛專家發言的當天,已經有六篇疫苗混打的論文發表(兩篇正式,四篇預印)。那她怎麼可以說「無數據、無證據」呢?第一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在2021-5-29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混合新冠疫苗接種:初步反應原性數據)。這項研究的主要的發現是,接受「AZ/BNT混打疫苗」的人較常報告有發燒的副作用。至於其他副作用,例如發冷、疲勞、頭痛、關節痛、不舒服和肌肉酸痛,則沒有差別。好消息是,所有副作用都是短暫的。至於「混打疫苗」是否有效,這項研究並沒有探討。第二篇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在2021-7-10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BNT162b2 booster in ChAdOx1-S-primed participants (CombiVacS):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BNT162b2 增強劑在 ChAdOx1-S 引發的參與者 (CombiVacS) 中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對照、2 期試驗】。這項研究的主要的發現是,接受「AZ/BNT混打疫苗」的人產生大量抗體,而這些抗體具有中和新冠病毒的能力。它也發現接受「混打疫苗」的人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第一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1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BNT162b2 prime-boost vaccination elicits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and T cell reactivity(異源 ChAdOx1 nCoV-19 和 BNT162b2 混合疫苗接種引發有效的中和抗體反應和 T 細胞反應性)。它的結論是:AZ/BNT混打疫苗(1)會引發有效的體液免疫反應及 T 細胞反應,(2)所產生的抗體可以中和變種病毒 B.1.1.7、B.1.351 和 B.1.617 ,(3)沒有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第二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2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Safety,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sation with ChAdOx1-nCoV19 and BNT162b2: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使用 ChAdOx1-nCoV19 和 BNT162b2 進行同源和異源免疫的安全性、反應原性和免疫原性: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它的結論是:AZ/BNT混打疫苗引發稍微較高的免疫力,同時具有安全性。第三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15發表在medRxiv平台,標題是Immunogenicity and reactogenicity of a heterologous COVID-19 prime-boost vaccination compared with homologous vaccine regimens(與同源疫苗方案相比,異源 COVID-19 初免疫苗接種的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它的結論是:AZ/BNT或AZ/莫德納混打疫苗可以引發強大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同時具有安全性。第四篇「預印本」的論文是在2021-6-25發表在柳葉刀期刊,標題是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Report from the Com-COV Study – a Sing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par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Prime-Boost Schedules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ed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Com-COV 研究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報告—一項單盲隨機非劣性試驗,比較異源和同源初級-加強計劃與腺病毒載體和 mRNA新冠疫苗)。它的結論是:不管是先打AZ再打BNT,或先打BNT再打AZ,都能有效保護免於被新冠病毒感染和住院,同時具有安全性。從這六篇論文就可看出(1)先打AZ再打BNT是安全有效,(2)先打BNT再打AZ是安全有效,(3)先打AZ再打莫德納是安全有效,(4)混打疫苗的免疫力通常較高。所以,世衛專家所說的「這裡有一點危險的趨勢。就混合搭配而言,我們處於無數據、無證據的區域」,是罔顧事實。原文:疫苗混打無證據?世衛專家的胡扯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專家:混打是「危險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十二日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她表示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因為混打疫苗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相關資料很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多國家正在做相關研究,部分重要人物也示範混打,WHO用詞比較謹慎,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看清楚科學證據,會將WHO建議列在考量中。斯瓦米納坦說,「關於混打的數據有限,正在進行研究,我們需要等待。也許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但目前我們只有AZ疫苗的數據,其次是輝瑞/BNT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醫護混打疫苗,昨天更強調,如果疫苗夠的話都不是問題,但目前台灣有AZ、莫德納,未來還會有BNT,由於數量不足,混打會有更靈活的機動性。柯文哲表示,WHO沒有說不可以混打,只是目前沒有大規模幾萬人臨床試驗,但有一個經幾百人試驗論文指出,如果只有測抗體,先打AZ再打莫德納效果好,順序倒過來就沒有比較好。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不只開放18歲以上台人 疫苗預約系統移工也能約
台灣移工人數眾多,印尼等四國駐台代表日前發出聯合聲明,盼政府優先讓移工接種疫苗,作家張曼娟也在臉書發文,呼籲政府在疫苗數量充足情況,應儘速為家庭外籍看護造冊施打。指揮中心表示,今除開放十八歲以上民眾接種,也同步開放合法移工、持有居留證外籍人士登記預約,比照國人接種疫苗。日前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駐台代表發表聯合聲明,盼台灣政府考慮讓移工優先接種疫苗,疫苗也須符合國際標準,並依個人意願施打。陳時中日前回應,移工接種疫苗待遇與本國人相同,不會剝奪移工權利,但也不會特別為他們怎麼樣,一切以防疫角度做安排。隨著日本再贈台灣100萬劑AZ疫苗,以及鴻海、台積電簽約購買BNT疫苗1000萬劑,由行政院政委唐鳳設計的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指揮中心昨開放18歲以上國人可登記外,同步開放有居留證及健保身份的合法移工、外籍人士等,也可以上網登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並未限制身份,只要有健保卡和居留證就可以登記。先前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新加坡去年也出現移工群聚,也是透過施打疫苗增加防護力,而台灣有許多家庭移工,沒施打照顧長者也可能染疫,因此將合法移工比照一般國人,按照規定來施打。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表示,若以防疫角度來看,在這片土地工作的人不應分國內外,對於指揮中心開放移工可預約登記疫苗,勞動部樂見其成。他認為,先前指揮中心訂定一到十類優先施打順序,是專家共同討論出來的,若有特殊需求類別要先施打,還是得看疫苗到貨量,也要看指揮中心安排。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疫苗不足的國家須考慮優先順序,希望政府效法英國特別支持長照家庭的原則,考量被照顧對象有較高健康風險,尤其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重症長輩,其身邊的主要照顧者、外籍看護,應納入第五類優先對象。但目前指揮中心不再開放優先施打新類別,若疫苗序位又要依照「長幼有序」年齡排隊,就目前八成移工年齡多落在25至44歲間來看,「能打到疫苗的時間不會太快」。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建議疫苗別混打 陳時中:不急著做決定 看科學證據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持續延燒,各國對於疫苗施打各有不同策略,有些國家為因應疫苗供應等條件,混打疫苗成趨勢。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卻提出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並稱這是一個「危險趨勢」。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還是要看清楚科學證據,會將WHO的建議列在考量。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表示,混打的數據有限,正在進行研究,還需要等待。因此建議民眾不要混打不同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陳時中表示,WHO用的詞比較嚴謹,但事實上很多國家在做相關研究,重要人物也在做示範。但這都有時間序,我國不急著馬上做決定,還是要看清楚科學證據。而對於網傳新冠肺炎「打右手離心臟比較遠,比較不會有心肌炎的副作用」。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這是無稽之談」。他說,不管打在左手或右手,都是肌肉注射,雖少數民眾施打莫德納疫苗後會發生心肌炎,以年輕男性居多,但非常罕見,且與打哪隻手無關。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出現「新冠手臂」怎麼辦?「萬磁王」手臂吸湯匙又是真是假?台大醫解惑
日前台大醫院宣布開設新冠肺炎專區(https://www.ntuh.gov.tw/COVID19-QA/Faq.action),以解答目前大眾所關注的有關新冠肺炎防疫與疫苗等相關問題,台大醫院今(13日)再於臉書發文指出,越來越多人在媒體上或社群網路上描述一些各式各樣的不良反應,也引起了不少討論,因此特別請皮膚部朱家瑜教授跟大家分享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的常見皮膚反應,其中包括最近許多人在討論施打莫德納後變「萬磁王」的奇特現象,指出其實人體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一些湯匙或金屬物品,科學研究也證實這些並非人體有磁力,而是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台大醫院PO文:Q1: 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常見皮膚反應有哪些?A1: 在2021年7月的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 (註1) 中發表了一篇世界各國414位民眾接受新冠肺炎mRNA疫苗後皮膚反應 (83%施打莫德納疫苗、17%施打輝瑞/BNT疫苗) 的分析報告,其中最常見的四種皮膚副作用包括:1. 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 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 (俗稱「新冠手臂」)2. 局部注射處反應 local injection site reaction3. 蕁麻疹反應 urticarial eruptions 4. 全身性過敏疹 (麻疹樣藥物疹) morbilliform eruptions 其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副作用,例如凍瘡樣病灶、肢端紅痛症、原有皮膚病惡化、玫瑰糠疹、單純疱疹、帶狀疱疹、填充物注射處(例如原本臉上打過玻尿酸的地方)紅腫…等各式各樣的皮膚疹。Q2: 什麼是「新冠手臂 (COVID arm)」?A2: 就是前面提到最常見的皮膚反應,正式名稱是「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根據2021年7月份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的報告,大多數是在施打莫德納疫苗的人中出現,占全體通報數的94%,其中大部分的人 (66%) 是在第一劑後產生此反應,約有30%通報者是在第二劑後產生;至於在通報打輝瑞/BNT疫苗出現皮膚疹的人之中,則分別有15%與18%在第一劑與第二劑後出現此反應。不過,大家也不需要太擔心,因為在莫德納的臨床試驗中,在全部受試者中只有0.8%的人出現「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註2)。而且這種反應在施打第二劑時,發生的比率更低。此外,我們在台灣施打AZ疫苗的族群中,也看到好幾例新冠手臂的案例。此反應的特徵是大約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大約7-8天發生,在打過疫苗的手臂上會腫一大包,又腫又熱又痛,可能會有點癢,很像大家平常熟知的蜂窩性組織炎。目前推測「新冠手臂」有可能是對疫苗中的賦形劑――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過敏所造成 (註3),一般大約3-4天之後就會逐漸消退,最長甚至可達25天。一般建議可以局部冰敷紅腫部位來改善症狀;如果真的很腫痛,也可以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有時可以加止痛藥來治療。而且,這樣的人還是可以打第二劑新冠肺炎疫苗,而且通常第二次再施打同一種疫苗時,雖然會更快出現紅腫,但反而症狀會比較輕微也比較快消退,甚至有約一半的人沒有出現新冠手臂反應。Q3: 最近網路與新聞盛傳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手臂竟然能夠吸住湯匙或其他金屬物的照片,請問是施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嗎?A3: 其實人體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一些湯匙或金屬物品,相關新聞從2008年到2016年在世界各國都有報導,也有許多科學家做了一些研究,證實這些並非人體有磁力,而是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因為只要在皮膚上塗抹滑石粉後,這樣的吸附現象就會消失。最近二個月,類似的新聞與影片在世界各國被廣為傳播,因此近幾週,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出來闢謠,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 (CDC),以及諸多歐美科研機構都發聲明駁斥相關謠言,也請民眾不要以訛傳訛。Q4: 我本來就有蕁麻疹或是皮膚過敏,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嗎?A3: 雖然在常見的四種皮膚副作用包括了蕁麻疹反應,但是經比對分析後,發現這些副作用的發生與原先通報者是否有蕁麻疹或過敏體質無直接關係。因此,目前認為原本有蕁麻疹或皮膚濕疹的人,還是可以接受新冠肺炎疫苗。註1: 本研究是在世界皮膚科醫學會聯盟 (ILDS) 與美國皮膚科醫學會 (AAD) 合作進行的世界各國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皮膚不良反應登錄系統中,從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的三個月期間,收集到的414例通報個案進行分析,發表於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 (JAAD) 2021年7月號 (J Am Acad Dermatol 2021;85:46-55)。註2: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2021年2月號 (N Engl J Med 2021;384:403-16)。註3: 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病例報告 (JAAD Case Reports) 2021年4月號 (JAAD Case Reports 2021;10:92-5)。目前疫苗施打的範圍已經愈來愈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公費新冠疫苗預約平台(https://1922.gov.tw/vas/)今天(13日)上午已經開放,18歲以上民眾都可前往平台意願登記,不過上午因為人流過大,許多人還沒有成功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