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新冠疫苗
共找到
1468
筆 文章
-
-
2021-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鄰長打疫苗引爭議? 侯友宜:從事防疫就該優先施打
各縣市疫苗陸續擴大施打,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也將開放80歲以上不在籍長者施打,所以請大家不要跨區接種,以避免感染風險。另外,台中開始為鄰長施打疫苗,他也強調,新北對防疫人員不會有身份之分,一定排入優先施打類別。台北市前兩天開放80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不在籍亦符合資格,侯友宜強調,新北市不在籍長者一定打得到,市府將在明日開放不在籍長者預約,並於22日及23日進行施打,所以呼籲長者不要跨區施打,在新北等待即可,以避免感染風險。台中市政府今天起開放為1萬3000名鄰長施打新冠疫苗。另外,在長照及護理機構方面,台中后里區有養護中心疑造冊不實,非法為人員施打新冠疫苗。侯友宜強調,新北市對防疫人員不會分身份,只要人員確實在第一線進行防疫工作,市府就會做好優先施打;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新北所有的養護機構都是入機構施打,也就是施打人員都進入到機構內去審核才施打,所以完全沒有類似造冊不實的問題。另外,近來國內疫苗仍短缺,傳有新北的民代出國施打疫苗,陳潤秋強調,市府目前都是按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順序及指示辦理,不過當然也希望疫苗能加速取得,讓大家都能早日打到。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打不打?民眾內心都煎熬
全台針對年長者疫苗施打,上午持續在各接種站進行。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死亡人數達49人,「但仍無證據直接顯示是疫苗關係」。但驚人數字已讓部分民眾驚恐、裹足不前,台北市一處大型接種站整天預約施打人數僅有185人,基於「利大於弊」的考量下,民眾仍到場施打,但有人施打前已有身體不適現象,醫護人員照護後請他日後再施打。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不做三期試驗 專家:很危險
德國生技大廠CureVac近日公布旗下mRNA新冠疫苗三期試驗,四萬人的試驗,解盲結果是保護力只有四七%,成為臨床試驗中保護力最低的墊底。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說「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表示,「光看抗體反應是不夠的」,台灣政府如果要蠻幹是很危險的。上周高端疫苗二期解盲,衛福部公布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標準,亦即食藥署將以免疫橋接方式,採用中和抗體作為替代性療效指標,並以標準較低的AZ疫苗為對比,中和抗體效價「不劣於」AZ疫苗就可能拿到緊急使用授權(EUA)。陳培哲表示,CureVac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保護效果未達WHO訂下疫苗有效至少要五○%保護力的標準,但CureVac在第一期臨床試驗,疫苗受試者的中和抗體效價也很高,「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和抗體的效價不能橋接到疫苗的保護力。陳建煒表示,CureVac是繼BNT及莫德納後,世界上第三個mRNA的疫苗。CureVac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抗體數據很漂亮,才會去做第三期大規模試驗,因為第三期是很大的投資,但結果沒有很成功,這就代表著,如果你不做第三期,很多東西是不知道的,「就好像在沒有燈的情況之下開車,不知道開到哪裡去」。CureVac公司按規定發布試驗期中分析結果後,該公司股價即暴跌。對此,陳建煒表示,「這個在生技界是很常見的事」,「這本來就是要由專業人士和市場去判斷,而不是靠放話或關愛的眼神」。
-
2021-06-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NN獨家專訪 高端總經理對自家疫苗掛保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高端疫苗生物製劑的新冠疫苗,已是台灣抗疫努力的關鍵,但報導也點出這款疫苗的有效性還在未定之天,就要開始為民眾施打疫苗,是否有操之過急的問題。對此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認為,若數據和結果公開透明、且令人信服,民眾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接受。CNN在這則報導中,說明了台灣取得新冠疫苗的困境,並在訪問陳燦堅和高端海外發展經理唐克漢(Paul Torkehagen)的過程中,屢次點出高端疫苗有效性的問題。在這則總長2分50秒的報導中,陳燦堅露臉的時間不到一分鐘。CNN說,這是高端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後的第一場專訪。在這段題為「這位執行長如何試著讓他的國家脫離新冠危機」的影片中,CNN說明高端是第一家向政府當局申請新冠疫苗EUA的台灣藥廠,蔡英文總統也寄予厚望,希望國產疫苗能在下月底前備妥為公眾施打。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台灣政府正苦於取得足夠的外國新冠疫苗,而近來兩岸關係情勢緊張,台灣政府指控北京當局阻擋疫苗輸入台灣,但遭中國大陸否認,這也在在讓高端研發疫苗的工作,成為台灣抗疫努力的關鍵。CNN記者雷普利(Will Ripley)也親自造訪高端,介紹內部環境,「這裡是他們封裝、貼標籤及裝箱(新冠疫苗)的地方,一箱可裝100劑疫苗。這家公司(高端)說他們能夠擴大產量,最後每年可生產4,000萬-5,000萬劑疫苗」。陳燦堅受訪時說:「一方面,我對我們的疫苗問世覺得很興奮,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很難過,如果再早一個月完成,或許我們能夠拯救更多人的生命。」雷普利詢問,有一些台灣民眾不願接種國產疫苗,陳燦堅想對這些人說些什麼?陳燦堅表示:「一旦數據和結果公開透明、且令人信服,我認為大家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接受。」報導指出,數據顯示,高端疫苗是安全的,且抗體生成率達99.8%,但目前尚待確定的,則是有效性如何。報導指出,在一個月前,台灣的確診人數還少之又少,因此雷普利也詢問高端海外發展經理唐克漢(Paul Torkehagen),高端是怎麼在台灣幾無確診病例的情況下,開發新冠疫苗的。唐克漢回答,這是個很難的問題,高端疫苗剛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我們所做的,是設計規模相當大的二期試驗,一般的二期臨床試驗通常只有幾百人參與。我們的二期有3,800名受試者。我們需要相當大量的安全數據」。但CNN記者雷普利也問到,在不知道有效性的情況下,就申請EUA、並開始讓民眾施打疫苗,會不會操之過急?唐克漢回答,那麼不接種疫苗、沒有受到保護的後果,又是什麼?此外,陳燦堅在被問到高端疫苗上市後他自己是否會接種時,他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會,毫無疑問,當然會。」不過,報導最後也總結指出,高端的疫苗仍有其他問題:疫苗的有效性有多高,在台灣,這是個攸關生死的問題。CNN專訪影片連結:https://edition.cnn.com/videos/world/2021/06/18/taiwan-vaccine-covid-19-ripley-pkg-intv-intl-ldn-vpx.cnn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累計31例 苗栗17日連兩起老翁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
全國昨天新增16例施打AZ疫苗後死亡案,3天累計27例,初步調查長者們多有慢性病;前天共計11例,台中、新北各3例,台北、彰化、嘉市、新竹縣、新竹市各1例,昨天16例,桃園及台中各加三例,雲林、屏東、新北各加兩例,台南、高雄、竹市、台北各有一例。今天台北再傳2起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件,累計已達29例;苗栗縣今天一連傳出兩名老翁疑似接種疫苗後猝死案例,苗栗縣衛生局上午表示,縣內17日接獲2例施打新冠疫苗後死亡案例,其中三灣鄉90歲男性長者15日下午曾到衛生所接種AZ疫苗,昨天上午9點身體不適,吃早餐後嘔吐,後來意識喪失,呼叫119到場緊急送至為恭醫院,但急救無效,醫院立即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驗,結果陰性。另一例為頭份市86歲男性長者,15日在大型接種站接受AZ疫苗施打,昨晚6點到為恭醫院就醫不治,醫院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驗結果陰性,這名長者數年前罹患大腸癌,家屬昨天下午發現老人家午覺後無法叫醒,呼叫119救護車送醫不幸死亡。衛生局表示,兩件長者死亡案例是否與接種疫苗有因果關係還要釐清,家屬如有疑義將協助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缺三期試驗 國產疫苗EUA遭質疑
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將和AZ疫苗的血清中和抗體效價「PK」,只要保護力不劣於AZ,有望獲緊急授權(EUA)。但跳過三期試驗就要闖關引發議論。有專家認為,若夠緊急,為及時控制疫情,應獲緊急授權,但少了三期試驗,藥廠恐怕賣不到國外;且目前國際已有過多個通過世衛組織(WHO)認證的疫苗,為國產疫苗大開EUA綠燈的正當性恐受質疑。高端疫苗日前公布二期解盲結果,血清陽轉率(產生抗體)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為六百六十二,代表安全性沒問題,但保護力仍待研究。食藥署在高端解盲當天公布EUA的授權辦法,將以「免疫橋接」衡量高端疫苗誘發的抗體效價,是否不劣於AZ疫苗的確效性數據,才符合EUA標準。台灣無三期試驗,符合WHO標準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WHO並未明定EUA標準,而由各國自行設定,但WHO去年設定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評估時,建議在研究對象三千人以上、至少追蹤時間中位數兩個月以上的安全性資料,與確效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效力保證,可給予通過。食藥署去年十月就以此標準,設定國產疫苗的二期試驗,得從原本只需數百人,增至三千五百人。黃玉成說,二期做安全性,三期試驗是證明有效性,但三期試驗耗時也耗財力,至少得支付每名受試者一萬美元,且需上萬人參與,在此緊急狀況下,食藥署才考慮用二期試驗資料。真正的問題,是WHO未明定全球公認的保護力標準,疫苗的中和抗體標準為何,才算「有效」,若不做三期試驗恐難有效看出結果。這項爭議,正是國產疫苗有無進行三期試驗的癥結點。獲得美國FDA緊急授權的輝瑞,是以三萬七千人施打第二劑後,觀察兩個月的效果與安全數據,以三期期中報告申請授權;莫德納也是如此。兩家都仍在進行三期試驗,替未來取得藥證做準備。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坦言,目前尚無國家採取以免疫橋接作為EUA審查標準。換言之,台灣將是首例。國際期刊「自然醫學」研究指出,中和抗體效價和疫苗的保護力呈現高度正比相關。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聘副研究員胡哲銘說,依目前國際上緊急授權通過的疫苗分析,二期試驗呈現好的中和抗體,三期呈現的保護力,幾乎差不多,若以此為標準,考量的可能就是「多緊急」。不過,各界質疑,目前已有多個取得WHO認證EUA的國際現貨疫苗,以「緊急性」豁免國產疫苗免做三期試驗即可取得EUA的理由,恐需進一步說服國人。▍延伸閱讀:台灣經濟復原要等多久? 專家:國產疫苗何時取得國際認證也是關鍵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聞眼/做足風險溝通 老人的命也是命
無論是新冠疫苗或流感疫苗,勢必會遇上「接種後死亡、接種後不良反應」事件,影響國人接種意願,專家每次都呼籲要做好跟民眾溝通,但搶打、不良反應或死亡事件、緩打的歷史不斷輪迴,指揮中心昨天說「死亡人數並未超過背景值、施打利大於弊」看似專業,但聽在失去長輩的民眾耳裡,一點都沒有說服力。去年上演流感疫苗大規模接種,一開始搶打,後來韓國爆發接種流感疫苗後有四十八名死亡案例,影響國內打氣,指揮中心後續加買的流感疫苗,到今年二月還有一大部分沒打完。這次AZ疫苗出現老人接種後死亡案例,指揮中心不能只說施打疫苗「利大於弊」,應花加倍時間與民眾溝通、更快速釐清真相提出說明,避免緩打潮以至於大量因國人畏懼施打導致疫苗報廢。二○○三年發生SARS後,政府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當時的疾管局長蘇益仁就擔心疫苗不良反應影響接種,快速透過病理解剖替民眾釋疑。當時雲林有例接種流感疫苗通報死亡案,調查發現個案接種後騎腳踏車返家,未抵達家門就死亡,研判應是心肌梗塞。相關單位在第一時間解剖,果不其然,心臟左側支被血栓阻塞,家屬回想,個案六年前曾發生過心肌梗塞,心臟有問題。指揮中心未事前做好足夠的風險溝通,如今一定要每一個案例都詳細說明,釐清國人與家屬的疑慮,不宜以高齡者死亡率高一語帶過。老人的命也是命,要調查清楚、明白交代,才不會阻撓疫苗正常的接種,影響國人健康。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新冠疫苗後發燒怎辦?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
國內各縣市新冠疫苗正依「COVID-19疫苗優先接種順序」施打中,然而,卻陸續傳出施打疫苗後猝死案件,這些案例和疫苗是否相關,還必須進一步的調查。不過,一般接種後容易出現哪些副作用?若發燒了該怎麼辦?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Q&A 」中指出:.接種完COVID-19疫苗後多久可以得到保護力?*疫苗注射後,身體需要時間產生保護性抗體,疫苗接種後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完成COVID-19疫苗所有劑次接種,才能確保疫苗保護力持續較久。*取得緊急使用授權之臨床試驗資料顯示,需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後推行疫苗政策國家如以色列的實證顯示,接種一劑Pfizer/BioNTech疫苗後14~20天保護效力近六成,但疫苗保護力持續多久未知,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所需劑次,才能具足夠保護力。*需注意的是,接種疫苗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因此即使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仍應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降低感染風險。.COVID-19疫苗會有哪些副作用?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 (≥38℃ ),一般約 48 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 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如果接種疫苗後發燒,該怎麼處理?根據臨床試驗數據,接種疫苗後發燒的比率介於8至16%,大多會在48小時內緩解。建議您可以多喝水,多休息,若持續發燒或有其他不適,可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發生時間與疫苗接種時間,以作為診斷參考。.接種COVID-19疫苗後,若出現了副作用或不良事件,該怎麼辦?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這些症狀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如症狀持續、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其他具臨床意義之事件者,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接種疫苗後假使又感染COVID-19,會增加疾病嚴重度或影響治療效果嗎?接種COVID-19疫苗後,大部分人體內會產生對抗SARS-CoV-2的免疫力,因此假使又感染到COVID-19,疫苗接種後體內產生之細胞性免疫力與體液性免疫力將使疾病表現較輕微;另接種疫苗不會影響藥物對COVID-19的治療效果。延伸閱讀: ·我適合接種COVID-19疫苗嗎? 兒童、過敏者、哺乳婦女族群一次解答 ·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專家解答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別只講「打疫苗利大於弊」 蘇益仁:我最怕的事情果然發生
「我最怕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任何種類的疫苗大規模接種後,都會出現接種後通報死亡的事件,進而影響疫苗接種率,使群體保護的速度又慢了。他說,AZ疫苗已經在國際上施打千萬劑,足以致命的副作用為「血栓」,血栓致死速度不可能是第一天就發生。另依照過去經驗,每次疫苗大規模接種都會有類似情形導致緩打,而指揮中心第一時間沒有立即出現說明,拿出解剖資料說服民眾,特別是指揮官陳時中還在只講「接種疫苗利大於弊」,這些都不足以說服民眾,應對於每一通報案件盡速釐清說明,才能讓疫苗接種順利進行。蘇益仁指出,台灣每年死亡人數約20萬人,去年是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的一年,死亡人口中65歲以上占八到九成,以每年約20萬人死亡計算,65歲以上的人數粗抓16萬人,換算每一天65歲以上死亡的人數,大概就有400多人。6月15日起,指揮中心開始針對7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多數縣市都優先替85歲以上國人施打。蘇益仁表示,每天約有400多人死亡,且多數都是高齡者,就抓400人中一半是85歲以上,每天也有200多名85歲以上長者死亡。政府目前配發給各地方政府新冠疫苗的數量,其中長輩的分配方式是用75歲以上人口的53%發送,也就是目標接種率希望達到5成以上,等於希望未來每二位7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能打到疫苗。蘇益仁表示,若搭配死亡人口數來看,太容易出現打完後遇上死神的問題。●疫苗開打2天通報13人接種疫苗死 從數據觀察應為自然死亡蘇益仁表示,高齡長者開始接種疫苗二天,於媒體上報導有13人是接種疫苗後死亡,從每日死亡人口以及接種疫苗的數量來看,應該是「自然死亡」,不過從死亡人口數的資訊,仍不足以說服民眾。過去無論是施打H1N1疫苗或是流感疫苗,統統都發生過類似的情形,以致大量疫苗報廢,甚至出現緩打潮。政府應該要依照過往的經驗「更快速止血」並對外說明。他以2003年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為例,蘇益仁說,那年發生SARS後,鼓勵國人接種流感疫苗,就擔心接種疫苗後有人死亡,導致流感疫苗打不下去,果不其然,開始接種第一、二天就有3人通報施打流感疫苗後死亡案例。他說,自己身為病理科專家可以執行解剖,記得當時雲林有一例打完流感疫苗通報死亡案例,當天接到訊息,立即南下,早上10點就到雲林替該死亡案例解剖,事前先了解案情,該案接種完疫苗後,騎腳踏車返家,未抵達家門後就死亡。初步就認為應該是心肌梗塞,果不其然解剖後,心臟左側支被血栓阻塞住。家屬後續回想,該案6年前曾發生過心肌梗塞,心臟有問題。另外二例也是立即進行解剖釐清,一例接種後,原本體內的肝癌腫瘤破裂於腹部出血後致死;另一例解剖後發現,腦部有7到8公分的腫瘤,一是破掉進入到腦室而死亡。蘇益仁說,該名肝癌腫瘤破裂致死的家屬,當時還向他說「打疫苗不是能治療癌症?」他說,多數民眾對於接種疫苗都有錯誤觀念,以為是神藥,在認知不足的狀況下,接種後死亡多會直接歸咎於是疫苗惹得禍。「指揮中心真的不能讓這些事情發酵,只會讓民眾更怕」蘇益仁說,過去他就一直在跟疾管署強調,一定要快速說明接種疫苗後死亡的事件,快速進行解剖對外說明,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指揮中心有權利對於接種疫苗後通報死亡案例解剖。過去因為他是病理科醫師,所以可以立即進行解剖,疾管署目前必須要委託法醫協助,導致時間又慢了。他認為,大規模接種初期,這類人力一定要備足,立即釐清疑慮才有辦法讓接種順利進行下去。健保署也應該協助拿出資料佐證,無論是死亡人數、孕婦流產比例等,應給予指揮中心最大的支援,否則瘟疫當頭,不該讓這些事件阻撓疫苗接種,影響國人健康。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節省疫苗可混瓶打? 指揮中心「不鼓勵」:快沒有就丟
新冠疫苗彌足珍貴,外界關心剩餘劑量會不會造成浪費,認為或許可用混瓶施打的方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於記者會表示,目前不鼓勵剩餘劑量混瓶施打,因為執行護理擔心混合時會造成汙染,剩餘的意思是說可抽到11、12人分,剩下多於一人份把它抽出,不是剩餘0.1的量併其他瓶,盡量抽掉,快要沒有就丟棄沒關係。至於運送品質無法保存,指揮中心如何減少浪費?發言人莊人祥說,通常接種時,可以先有準備預備方案,如果有些候選的人,對象為一到六類都可以,盡量把沒打完的劑量給需要的人,這都要事先規劃,萬一不得已只好丟棄,但希望不要這樣。根據指揮中心最新公布第一類人員造冊50.6萬人,媒體詢問,昨天接種總量是52.8萬人,為何實際打的數目多於造冊人數?莊人祥解釋,有些人是多出來的,例如民眾沒在造冊上,但當場執證或是可證明是某個醫療院所的職員,就可以施打,可能是新進人員。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FDA對免疫橋接態度保守 指揮中心還原5月信件真相
衛福部10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擬以免疫橋接方式佐證;但卻傳出美國食藥局(FDA)來函,認為現階段免疫橋接科學地位未定。指揮中心召集人莊人祥說,5月有跟美國聯繫,以電郵方式獲得回覆,官方立場目前暫無定論,但英國、韓國及歐盟都對於接受免疫橋接使用正面看待。國際對新冠疫苗採免疫橋接方式進行,其可行性讓人霧裡看花。莊人祥於今日記者會還原5月國內對於美國FDA的信件往來,以及各國對於免疫橋接等態度。其中5月20日跟美國電郵方式詢問,5月22日取得美國FDA回覆,仍在討論免疫橋接可行性,官方立場站無定論。另外世界衛生組織曾5月26日針對新冠疫苗採用免疫橋接討論會議,莊人祥指出,看的出來美國態度仍比較保守,但會議中韓國及英國表示能接受,歐盟則在一定程度下有條件接受,目前各國對於美國FDA的態度不同。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8例75歲以上長者接種AZ死亡 指揮中心:大多有慢性病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有鑑於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且3天來已有13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已收到11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8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兩例個案死亡有明確死因。針對兩例個案明確死因,莊人祥說,其中一案記者會說過是動脈阻塞性心血管疾病加上急性心肌梗塞,另一個南部的昨天解剖後,結果是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三條動脈堵塞,這是11案中的兩案,可說明與潛在的病史較相關。莊人祥說,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初期,大部分的接種對象均為年長者,並可能有潛在慢性疾病,使得這類疫苗接種後通報死亡的案件數量增加。因此,需藉由回顧病歷資料或解剖釐清死因,調查這些事件是否可能與疫苗相關。莊人祥說,目前各國施打新冠疫苗都有發生類似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剛開始針對高齡長者疫苗施打,不論哪一種疫苗,結果都可能類似這樣,主要是因為高齡長者他們在一年中,每天平均可能死亡的人數是有一定比例的,所以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種過程,如何請醫師評估身體情形再作進一步接種。AZ疫苗接種狀況,副指揮官陳宗彥在記者會上表示,這兩天大家對於疫苗接種,大多數縣市都是以85歲以上做分年齡優先施打,只有五個縣市是七十五歲以上開始,大多數接種者都是85歲以上長輩,疫情開始到現在75歲以上長輩死亡比例占22.7%。此外,亦可藉由持續性自然死亡率的評估,觀察是否有疫苗安全性的疑慮。如根據109年度我國人口統計資料,75歲以上年中人口為1,433,286人,同年度75歲以上死亡人數為95,367人;故可得知,即便在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情形之下,預期平均每日都會有200多名75歲以上長者死亡。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6日為止,國內共計1,133,515位民眾接種AZ疫苗,其中174,098名為75歲以上長者。根據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顯示,目前已收到11例接種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8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解剖後已可確認死因。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接種死亡可能非AZ惹禍 專家都呼籲:「可近性」要改進
日本捐贈124萬劑AZ疫苗,全台灣85歲以上長者開打第三天,目前已有13名長者接種後不明原因死亡,幾乎都高齡80、90歲以上。專長上市疫苗安全性監督的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表示,台灣的疫苗安全監測系統不輸世界任何國家,要讓認真專業的相關人員有時間空間做事,現不宜下定論。他也提醒,高齡者在外折騰可能身體不適,接種模式的可近性和精緻度還有改善空間。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也表示認同。陳秀熙建議,中央和地方規劃疫苗接種策略時,應該要給年長者更貼心的服務,像是到宅、到點的疫苗接種服務,就非常重要,可減少因為外出奔波加重老邁問題,導致種種複雜因素干擾到疫苗接種效益。在接種AZ疫苗最多的英國,也有透過「到宅醫療」的模式,主動出擊打疫苗。陳秀熙表示,台灣也有長照居家服務、在宅醫療,與其被動等待長者來預約、排隊,或許應主動出擊,優先透過外展服務為高齡長者打疫苗,接種前一定要詳細做好醫療評估。陳建煒表示,疫苗接種設站要因地制宜,聽取在地人的意見,在長者方便的時間和地點,設置較分散、小型的接種站,減少老人家在外面折騰帶來身體不適。陳建煒表示,年輕人免疫反應較強,年長者免疫反應較弱,年長者接種新冠疫苗的國際研究趨勢重點,並不在副作用,而是擔心年長者接種後免疫生成不足、抗體不夠,很可能要打第三劑。現觀察到有少數長者接種後死亡,但目前沒有超過背景值、監測尚未發現警訊,整體觀察並不意外。「疫苗安全監測的專業,是把資訊掌握到位,才能評論,」陳建煒表示,台灣疫苗安全監測系統行之有年,不輸世界上任何國家,有專人非常認真地持續監測搜集國外最新資訊,他都持續給予協助和指導,可以說是台灣這方面做得很到位。陳建煒提醒,這波疫情發生了很多複雜事件,指揮中心的公信力、言論被接受程度,也受到影響,這時候更要小心,不能太快跳到結論,「很多事情還不確定的時候,先不用講那麼多」,也希望社會大眾給認真的專業人員,有空間和時間可以好好做事。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心理諮商師接種疫苗遭踢皮球 怨成醫事人員中疫苗孤兒
新冠疫苗陸續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醫事人員」優先施打,同為第一類醫事人員卻在疫苗接種出現「職別排擠效應」,不僅是驗光師,心理諮商師接種疫苗也屢遭排斥,甚至預約後卻又被取消,地方政府要求造冊,造冊三、四次最後一劑也沒打到,儼然成為醫事人員中的疫苗孤兒。一位不具名心理諮商師表示,疫苗特權頻傳,身為醫事人員想打還得靠運氣,遇到同樣問題不只他一人。該名心理諮商師自5月中旬即向醫院預約接種疫苗,但好心肝事件發生後,部分縣市政府要求「重新造冊」,先前的預約統統不算數,他又得重新預約,且預約之後又出現各種問題,疑似地方政府尚未將造冊資料輸入,導致他依照時間到了接種醫院,對方告知「資格不符」,四天前,亞東醫院臨時釋出500劑莫德納疫苗,一早他就從淡水到板橋,預計9點開打,但7點抵達現場時,號碼牌就已經全發完。他說,那瞬間有種悲從中來的感受,真的是難以形容,不解自己的身分明明是醫事人員,卻要為了疫苗東奔西跑。原本對疫苗已經完全放棄,直到昨天傍晚突然被通知可以打疫苗,終於接種到第一劑疫苗;他說,現在還有非常多的心理諮商師,仍舊在自力救濟找尋可以接種疫苗的方法,不斷碰壁、被退貨,政府不該忽視此問題。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表示,目前新北市狀況最為嚴峻,醫院對於心理諮商師的職類不熟悉,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已經重複造冊二到三次,還是有諮商心理師反應打不到疫苗,狀況仍舊非常多。他相信雙北目前為疫情重災區,加上要安排疫苗施打,人力有所不足,不過諮商心理師屬於醫事人員,不應該狀況這麼多,中央也有諮商心理師的執業登記資料,應也可以協助造冊,避免好心肝事件發生。羅惠群表示,疫苗對於諮商心理師相當重要,目前遠距諮商並未開放,必須要面對面會談,風險相對提高,疫情之下,國人身心壓力加劇,不少不敢去醫院的患者,都希望能透過遠距,維持諮商效果,也盼政府能儘速協助。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肺炎鏈球菌掀搶打潮 兩周內不能打新冠
新冠肺炎疫苗多數人打不到,傳出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降低重症,坊間出現「搶打潮」;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兩種疫苗不同領域、不同機制,民眾不必跟風。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則提醒,如果打了肺炎鏈球菌,兩周內不能打新冠疫苗。台灣疫苗荒,大多數民眾無法預知何時能打到新冠肺炎疫苗,中南部許多醫院診所都出現搶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風潮,高雄市六龜衛生所上周有10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平常半年庫存量,但一周就被民眾自費打完;義大醫院最近施打數也是去年同期20倍以上。台南市診所醫師張金石表示,大約兩周前,就有許多民眾詢問要打自費肺炎鏈球菌疫苗,且多不是老人家,而是中壯年。診所庫存都打完,叫不到新的疫苗,廠商說可能近期才會到貨。另一間診所也表示,現在根本叫不到貨。中市一家診所表示,肺炎鏈球菌疫苗一送達就搶空,還有60多人預約。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透露,有診所短期內就把存量500劑全打完,亞東醫院施打量也倍增。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翁資閔表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無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只能降低重症與續發感染的機會。周慶明指出,民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減緩病毒侵入身體後細菌感染可能,但並不能預防病毒。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新冠疫苗正式送件申請EUA 積極尋找三期合作國家
高端疫苗(6547)今(15)日公告,已向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高端並積極尋找國外合作試驗的國家,公司指出,已與歐盟討論如何取得藥證,待對方通知三期試驗設計方向,並與巴拉圭亞松森大學醫學院簽署MOU。高端於今日正式向衛福部食藥署(TFDA)申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接下來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接續申請第三期臨床試驗。鑒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能有效控制,國內本土疫情亦日趨嚴峻,截至6月9日,全球已有1.74億人確診,374萬人死亡;國內亦已有11,968例確診,累計333人死亡。全球各國政府與疫苗廠皆積極投入疫苗開發與擴大疫苗接種,現階段疫苗仍為全球短缺的關鍵防疫物資。高端近期也積極與歐盟討論三期臨床試驗,總經理陳燦堅15日指出,將把現有數據與國外主管機關討論,並設計適合的三期試驗。雖然美國FDA指出,將不再核准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市場認為,此舉將對國產疫苗進軍國際市場,增添不確定性因素。但陳燦堅認為,EUA本來就是在緊急狀況下,定出的規範,因此隨著疫苗量充足,美國FDA自然會關閉EUA申請。雖然美國不再受理EUA,但陳燦堅強調,仍可依序完成三期試驗後,申請常規藥證,無須擔心無法進軍國際市場。高端未來三期臨床試驗方面,陳燦堅表示,會把二期數據與將申請認證的主管機關共同討論試驗設計方向,如需補齊的資料、加強二期試驗等,因此台灣疫苗要走進國際並不困難。此外,高端近期積極尋找國外合作試驗的國家,除歐盟已討論三期臨床試驗,等待對方通知試驗設計方向,預期今年底、明年初各國陸續解封後,包含高端在內,國產疫苗將有機會陸續取得相關國際認證。高端也已與我國友邦巴拉圭亞松森大學醫學院簽署MOU,將在當地以免疫橋接展開三期臨床試驗,為進軍海外做準備。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衛生所:半年量一周內打完
高雄市今天起針對87歲以上長輩施打新冠肺炎,但在疫苗無法普及下,民間出現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風。高雄市一家偏鄉衛生所原本半年才打得完的疫苗在一周內打完,現在呈現缺貨狀況,每天都有好幾通詢問電話。施打疫苗的民眾說,這樣對身體免疫力也有幫助,自費也要打。國內感染症醫學專家認為,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對年長者的新冠肺炎感染有保護作用,在沒有新冠疫苗的情況下可加強保護。近日各地出現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風潮,醫院、診所都有不少民眾詢問。偏鄉一家衛生所指出,上周有10劑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前約莫半年打完,但上周一口氣就被打光,每天都有好幾通詢問電話,目前呈現缺貨狀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避免免疫力下降。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0歲打AZ、50歲搶肺鏈!醫院大缺貨「接種數暴增40倍」
新冠疫苗今起大規模開打,各縣市許多長輩預約不到疫苗很焦慮。除了新冠肺炎疫苗短缺,醫院傳出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大缺貨。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無法預防新冠肺炎,但是可延緩至少五成重症及呼吸衰竭的風險。目前有許多五十歲至七十歲的民眾,因新冠肺炎施打序位後面,都改到醫院自費施打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建德醫師,若長輩感染新冠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導致免疫系統降低,會誘發細菌性肺炎,增高致死風險及轉加護病房的機會。過去台大醫師黃立民建議民眾打不到疫苗,可先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三合一疫苗及流感疫苗,以降低肺炎重症率,消息傳出後,已有許多民眾預約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甚至傳出疫苗有缺貨情形。李建德說明,肺炎鏈球菌疫苗近日施打人數比過去暴增40倍。「醫院以前是一個月打30幾支,現在是一個禮拜就打了300多支,一個月就達1200多支。」但他也強調,13價疫苗是跟輝瑞藥廠購買,並沒有肺炎鏈球菌疫苗缺貨等情形,多是因為藥品物流業者塞車,目前醫院也在忙著搶叫貨。據他觀察,施打對象多為五十到七十歲來打,因為在本次AZ疫苗施打序位後,排在八、九類根本打不到,到院預約施打肺炎鏈球菌和三合一。其中相較COVID-19疫苗施打完會發燒,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上市一、二十年的疫苗,副作用低,分為23價疫苗及13價疫苗,其中13價為自費施打疫苗,具有免疫記憶性,作用可持續十年以上。以前肺鏈疫苗跟流感疫苗,施打口號是『左流右肺』,兩者一起打不會產生副作用。但施打過肺鏈疫苗,還可不可以再打新冠肺炎疫苗?李建德說明,「打了肺鏈疫苗,可以再打新冠,但須要再施打日往前後各推14天。避免若之後出現不適症狀,無法區分是新冠疫苗引起,還是肺鏈疫苗引起。」目前除了流感疫苗要等到十月公告施打,李建德說明,目前自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價格洛在三千到三千三,長輩接種的優先序位建議是肺炎鏈球菌、三合一疫苗,以及免疫系統不好的,可以加打帶狀皰疹疫苗,預防染疫後,免疫系統差導致皮蛇發作。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2萬民眾赴陸打疫苗?指揮中心:6月每日出境600人內
台灣新冠疫苗荒,大陸國台辦日前表示,截至5月31日底在大陸接種疫苗的台灣人計6.2萬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最近前往大陸的國人人數穩定,並未特別增加。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表示,大陸在疫情防控、疫苗接種等方面,對在大陸台胞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台灣5月初疫情爆發後,陸方從一開始就表示願意盡最大努力幫助台灣同胞,讓台灣同胞盡快有疫苗可用。陳宗彥今天表示,觀察最近從台灣出境到中國各航點人數,並未特別增加。以6月份平均每天出境人數而言,都在400人到600人之間,不會特別哪天有增加的情況。他重申,國人及其他國籍人士前往中國的狀況,仍呈現穩定;台灣本身對於國內疫苗接種,都有一定的施打計畫。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北市長者施打新冠疫苗 台北榮總秩序良好
台北市長者施打疫苗今天開始,台北榮總上午八點不到就有許多長者來排隊等待打疫苗,院方也貼心的準備輪椅給長者乘坐,量完血壓後再依序進入注射區,秩序良好。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國搶訂 明後年恐再鬧疫苗荒
今天是新冠肺炎疫苗開打以來最大規模接種,但AZ疫苗來自日本捐贈,而非政府採購。專家表示,很多國家已積極採購二○二二、 二○二三年的疫苗,南韓、新加坡更爭取代工,反觀我國,今年只買六成人口所需,到貨量又低,更不用說討論明後年需求,如果還是靠國產疫苗撐場面,等於重蹈覆轍,預期明後年仍鬧疫苗荒。專家更擔心,台灣再不行動,恐不只明年買不到,未來幾年內都將成為疫苗孤兒。疫苗是解封希望之所繫,但目前全球疫苗到貨量不足,又有集中於少數富有國家的趨勢,全球目前已經施打了廿二億劑疫苗,七大工業國(G7)就占了五點六億劑,日前舉行的高峰會中,G7與歐盟領袖承諾捐贈疫苗至少十億劑。過去認為今年下半年新冠疫苗將是買方市場,但如今看來並非如此。除了疫苗生產量不足,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指出,為了因應病毒變異,歐美大廠正開發第二代疫苗,而許多國家都在搶訂中,明後年訂單已非常大量,台灣必須趕快下單,否則明年初,甚至後年,將再度面臨疫苗不足困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政府應該積極與國際各大廠商接洽,提早購買明後年疫苗,台灣又不是沒有錢,找兩三家大廠洽購,費用可以多一點,以確保廠商供貨時間。至於國產疫苗,黃立民認為,一開始選擇蛋白疫苗,就等於繞遠路,但「頭已經洗下去了」,未來一定要走完第三期,此外,應該慎重考慮研發代工RNA疫苗,實際參與,從中獲得技術。黃立民表示,新加坡、南韓在研發生產採購上拚不贏歐美國家,但已爭取到上市疫苗大廠的代工,已分別成為美國政府和德國BNT的疫苗生產合作夥伴,這值得我國參考、借鏡。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長張鴻仁則認為,與國際大廠合作和代工,台灣進度嚴重落後,已無法跟南韓、新加坡,甚至泰國相比。張鴻仁說,變異株橫行是個大問題,各國均認為明年勢必繼續施打疫苗,各大藥廠均積極研發二代疫苗,或是透過追加劑量一劑,提高中和抗體,政府務必提早部署,盡快下訂單。
-
2021-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施打疫苗仍染疫?醫指3關鍵:群體免疫前仍要戴好口罩!
近日國內傳出接種疫苗卻依舊染疫的消息,南投44歲婦人4月前往美國,完整接種兩劑輝瑞疫苗,於6月3日返台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幫忙送飯的丈夫也染疫。 為何施打疫苗仍染疫?醫指3關鍵 防範新冠肺炎,民眾都知道施打疫苗是重要關鍵,但卻也有「新冠疫苗可預防病毒」的迷思。重症醫學/胸腔內科黃軒醫師表示,疫苗的主要作用並非在於預防新冠肺炎感染,而是預防病情加重,民眾在接種疫苗後還是有一定的機率感染新冠肺炎,應持續提高警覺。 黃軒醫師說明,要讓疫苗達到預防效果,完整接種是必要的,除了需施打足夠的劑量(輝瑞、莫德納、AZ兩劑,嬌生疫苗一劑),也需得滿14天讓疫苗發揮作用,才算是完整的接種疫苗,疫苗並非施打當下就有效,這是為何施打疫苗醫就染疫的其中原因之一。 在完整施打疫苗後,新冠疫苗如同免疫系統的訓練教官,讓免疫系統學會如何擊敗新冠病毒,使染疫者不至於到重症、避免死亡。但是,即便是再好的疫苗,完整接種後也不可能有100%的效果,民眾還是一樣有可能受到感染,不過病毒量會較低,此情況即所謂的「疫苗突破性感染」。 該案例據瞭解就是在4月前往美國完整接種兩劑輝瑞疫苗,6月返台後確診,CT值為25.46,先生為17.97,從數據來看病毒承載量就較低。而會出現疫苗突破性感染,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免疫系統缺陷所致。新冠疫苗是以模仿SARS-CoV-2病毒,達協助身體學會抵抗真正病毒的效果,若接種者本身就有免疫系統缺陷,那麼疫苗便無法達到任何訓練的效果。 防範接種後確診3關鍵,醫:疫苗接種速度要快! 黃軒醫師指出,群體免疫可預防突破性感染的風險,疫苗除了可保護接種者外,也為其他因嚴重過敏、兒童等未施打疫苗者提供了間接保護,即使疫苗在部分民眾體內無法達到充分的保護效果,在社區中其他施打疫苗者也可阻止病毒的傳播。多數專家認為,接種率達70%~80%便可實現群體免疫效果。 為達疫苗保護、群體免疫,接種速度非常重要,並非個人施打或某部分族群施打即可就算安全過關。新冠病毒會不斷的變種,越多地方發生廣泛感染、時間拖得越長,變種的種類就會越來越多,將可能部分或完全繞過疫苗的保護作用。因此當有機會接種疫苗應盡快施打,別再觀望,加速完全疫苗接種,以達保護作用及阻止病毒發生突變的機會。 黃軒醫師也再三提醒,疫苗並非萬靈丹,施打疫苗雖是防範新冠肺炎的重要關鍵,但也不可完全仰賴疫苗,至今已有非常多的國內外案例在施打疫苗後一樣染疫的案例。醫師呼籲,不論是完整接種疫苗前、後,在未獲得群體免疫之前都不可鬆懈,應持續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以利早日摧毀病毒的傳播。 《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疫苗有哪幾種?一張圖看懂疫苗保護力與副作用差異 .酒精怎麼噴最消毒?要抹開嗎?招名威:注意2重點,直接這樣噴!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恐關EUA大門 國產疫苗將透過兩管道取國際認證
國產高端疫苗剛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但外媒卻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月25日表示,未來他們可能將拒絕審查和處理任何有關新冠疫苗針對緊急使用授權(EUA)的請求,恐將影響我國國產疫苗與國際接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WHO正在推動疫苗免疫橋接計畫和大規模三期人體試驗,國產疫苗透過這些管道取得國際認同。陳時中表示,EUA是因應重大公衛事件緊急授權製造、使用,是特別開放的簡便之路;因為有大的疫情,先讓尚未完備達成藥政標準的疫苗可以上市救命。美國可能覺得本身疫苗量夠了又沒有必要EUA,「這可以想像」。但陳時中表示,國產疫苗將透過免疫橋接計畫或大規模三期臨床試驗來取得國際認同。而我國大規模施打的AZ疫苗,因不在美國FDA的授權疫苗名單中,因此有留學生就擔心,就算在台灣打過到美國要再重新接種。陳時中表示,國外坐飛機去都不會禁止,打疫苗也是他的權益。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目前AZ在英國、歐盟、巴西、台灣、韓國等國都有獲得EUA。至於郭董有意透過永齡基金會捐贈500萬劑BNT疫苗,目前相關進度為何?陳時中表示,目前已核發有條件許可,永齡基金會也來討論過法律相關問題,鴻海說希望保留一些疫苗給員工使用,這都可以討論。「但重要還是要有原廠證明,才能有實質後續討論。」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大學要求返校先接種疫苗 留學生說WHO授權疫苗亦可
當台灣尚缺疫苗可打,且沒有廠牌可以選擇時,台中市一名留學生為返回美國上秋季課程時,學校竟通知他,須打完疫苗才可以返校,而且校方僅列名輝瑞、莫德納和嬌生等3種FDA通過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讓這名留學生和其家人頗為吃驚,準備提前返美打疫苗。不過也有熱心的劉姓留學生表示,日前他特別發了電子郵件向校方詢問,校方答覆,如果要求必須接種疫苗,「將與美國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與CDPH(加州公共健康部門)一致,認可任何WHO授權使用的國際疫苗」。這位留學生的母親說,兒子就讀的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原本也不相信學校會有這樣的制度,但後來確認加州大學校長辦公室 10 日宣布,正在敲定一項政策,該政策將要求所有加州大學教職員工、學術任命人員和學生接種 COVID-19 疫苗;最終的疫苗接種政策將於 7 月 15 日發布,預計屆時系統準備好,就會允許學生和員工開始上傳他們的疫苗接種證明。她的友人再進一步上網了解,發現對於暑假過後的新學年規畫,美國有越來越多大學強制規定學生必須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今秋才能返回校園;且據美國大學院所協會(AACU)表示,越來越多大學可望加入全面要求學生打疫苗。雖然從法律角度來看學校是否有權強制要求學生打疫苗?大學之間看法不一。但美聯社曾報導,大學因為某些傳染疾病而要求學生打疫苗,在過去便有前例,加州法院2020年判決指出,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旗下學校,可要求學生施打流感疫苗。這位留學生的母親說,也因為如此,許多今秋準備返美讀書的留學生,都將會因大學要求先打了疫苗再回校上課,而必須提前返美。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LINE影片傳4種人不能打疫苗?教授指正:內容誤導
昨天(2021-6-10)在臉書上看到《糖尿病筆記》發表的一篇文章,配圖如下: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剛剛家人的群組傳了這個影片內容,是江坤俊醫師說哪些人不能打疫苗,但是裡面內容錯誤一堆,會誤導很多人,在這邊要出來講,不然江坤俊的影片會害死很多人。事實上,近幾天來我的讀者,親友,同學,以及臉書朋友也都有傳來那個影片,而我給他們的回覆是:「沒辦法,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我也傳給他們一篇我在2021-1-8發表的普羅大眾追捧偽科學,不屑真科學。傳給我影片的人之中有一位是腎臟科醫師,他說:「一直在傳播不正確的訊息,還有上萬人按贊! 是什麼免疫力低下,洗腎病人不能打疫苗????我們病人如果拒打、又是破口。很多腎臟科的都遇到病人拿那個來問。」這位腎臟科醫師說的沒錯,美國CDC有發表一篇COVID-19 Vaccine: What Public Health Jurisdictions and Dialysis Partners Need to Know(新冠疫苗:公共衛生司法管轄區和透析合作夥伴需要知道什麼)。它的第一個小標題是Vaccinating Dialysis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ersonnel Is Critical(為洗腎患者和醫護人員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另一位臉書朋友魏正宗醫師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研副總院長,臨床試驗中心主任,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他也在我的臉書留言:「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聲明稿:近日有網路上及病友間傳聞,指稱類風濕關節炎及紅斑狼瘡病友不宜打AZ或JJ疫苗,本學會謹此聲明,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那一種特定的疫苗,免疫風濕病友施打疫苗準則請參照本學會所公佈之說明。」魏醫師所提供的連結是http://www.rheumatology.org.tw/health/health_covid19.asp。一位我們舊金山灣區台灣僑社著名的婦產科醫師也在看到這個影片之後傳來一篇文章COVID-19 vaccines highly immunogenic in pregnant and lactating women, study shows(研究表明新冠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它的最後一段是:「我們的數據表明,mRNA 疫苗對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具有高度免疫原性,接種疫苗的婦女可能會通過臍帶血和母乳喂養將抗體轉移給嬰兒。這些發現與該領域的其他數據一起,支持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中使用新冠疫苗。」今天我看到《糖尿病筆記》更新說TVBS已經下架該影片,而江醫師也已經po更正文。但是,由於該影片仍在流傳,所以我希望我的這篇文章能夠促使大家不要再傳了。原文:4種人不能打疫苗的迴響
-
2021-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多血症患者 控制好可打新冠疫苗
疫情嚴峻,進口與國產疫苗的討論甚囂塵上。AZ疫苗在歐洲傳出多起接種後出現血栓案例,台灣也發生首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近期門診常被問到多血症患者可不可以接種疫苗?新冠疫苗是否導致血栓,科學家仍在積極研究中,東方人體質比較不易發生血栓。多血症病患本來就有較高的血栓風險,是否可接種AZ疫苗?目前各種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都沒有特別做在血液疾病病人上,但施打AZ疫苗最多的英國血液病學會建議,血比容控制良好的多血症患者,男性小於45%、女性小於42%,可以施打新冠疫苗。多血症是「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的俗稱,屬於少見血液疾病,台灣每年新增病例約140人。患者會有脖子緊、血壓高或臉部潮紅現象,部分患者沒有症狀,健診時意外發現,在排除抽菸、心肺功能疾病或睡眠中止症等狀況後,建議做基因檢測與骨髓檢查。過去多血症需透過骨髓切片才能確診,現基因檢測技術進步,發現99%的多血症病人有JAK2基因突變,只要抽血就能做為診斷依據,讓更多患者因此確診與治療。傳統上,採用放血或吃藥來降低患者血比容,可減少中風風險,但無法解決基因變異,且合併症狀亦無法根除,例如皮膚搔癢。目前患者可使用新型長效干擾素治療,讓血比容獲得控制,突變基因JAK2的數量降低,甚至患者困擾的搔癢也會消失。多血症若不好好處理,有中風風險,但若密切追蹤治療,可得到良好控制。提早發現、即早治療,患者可擁有健康正常生活。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超前部署 搶二代疫苗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大缺貨,政府近日已開始針對新年度冠疫苗編列採購預算。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昨(13)日建議,由於歐美大廠因應病毒變異,正在開發第二代疫苗,台灣此時應爭取採購國際大廠2、3,000萬劑二代疫苗,再連同今年缺少的新冠疫苗一次打包買回台灣。國內昨日公布新增175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174例本土及一例境外移入,不過,昨日新增26例死亡仍然偏高,累計台灣確診個案中共有437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5月15日雙北市進入三級警戒以來的新低,疫情趨勢減少,但仍不能放鬆。對於疫苗採購,陽明交大公衛所兼任教授、首任疾管局局長張鴻仁也建議,有鑑於去年採購新冠疫苗的數量不夠多,今年政府在對國際採購的策略上,應加上更多風險考量,比台灣實際的需求量多採購一至兩倍。對此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政府已編了115億元採購2,000萬劑疫苗,以供應台灣五成人口每人打兩劑,現在已追加編列224.5億元要採購2,500萬劑的「第三劑疫苗」。莊人祥解釋,由於新冠病毒持續變異,莫德納(Moderna)、BNT等公司都是透過發展第三劑來面對變種病毒挑戰,我政府目前追加的預算就是要買第三劑疫苗。張鴻仁與蘇益仁都指出,過去政府採購的國際疫苗至今多數仍未到貨,主因各國目前仍在搶貨,雖然美、英等國超額、超量及超前購買疫苗,兩國政府採購的疫苗目前都有過剩問題。但除了這些少數西方國家之外,全球多數國家所需疫苗仍然嚴重不足,台灣也受到供不應求之害。蘇益仁建議,歐美大廠因應病毒變異,正在開發第二代疫苗,台灣此時應爭取採購國際大廠2、3,000萬劑二代疫苗,再連同今年缺少的新冠疫苗一次打包買回台灣,以此緩解目前疫苗缺貨的困擾。張鴻仁則認為,國際新冠疫苗市場自去年至今仍然是賣方主導,但是政府去年的疫苗採購數量不足,為了管控風險,應該比台灣實際的需求量多採購一至兩倍,至少4,000萬劑以上。他認為,相較於缺乏疫苗可能造成整體經濟損失,台灣應該有足夠的財力採購更多國際疫苗。莊人祥表示,目前政府採購的2,000萬劑國際疫苗,最壞打算是今年底才會到貨,目前政府追加採購的2,500萬劑「第三劑疫苗」,估計也可能明年到貨。七大工業國(G7)峰會日前舉行,英美法等國宣布,至少捐出10億劑新冠疫苗給全球。張鴻仁認為,台灣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企業,仍應儘量到全世界去搶現貨,以利後續抗疫。
-
2021-06-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國產疫苗應與Novavax比較
高端疫苗(6547)上周公布新冠疫苗二期臨床期中分析,衛福部食藥署也在同一天公布國產疫苗與進口來台的AZ疫苗做比較的規定,一時之間國內出現了「免疫橋接(Immuno bridging study )」能否取代三期臨床的論戰。不過近日有專家提出,高端疫苗、聯亞生與美國另一家公司Novavax的疫苗同屬於次單位蛋白疫苗,國產疫苗應該與Novavax公司進行「免疫橋接」研究,而不是和AZ疫苗,兩者比較才符合科學。高端疫苗上周舉行記者會,指出二期臨床試驗血清陽轉率有99.8%,中和抗體的幾何平均效價是662,不過國內醫界指出,這個數值比使用同樣技術的美國Novavax差了六倍,但因為免疫關聯性沒有國際標準,所以不知道到底算不算解盲成功。據了解,目前還沒通過美國EUA的Novavax公司,由於其保護力相當高,已被許多國家預先訂購。由於台灣正處於疫苗缺貨的狀態,部份專家建議,台灣應該洽詢Novavax疫苗的採購機會,向對方購買1,000萬劑疫苗,同時爭取這支疫苗在台進行臨床試驗。由於Novavax公司和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同屬於次單位疫苗,若是能採購到Novavax疫苗,同時促成該疫苗與兩支國產般苗比較,不僅有助於國際疫苗的多元採購,也有助於國產疫苗順利取得EUA。
-
2021-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滿85歲疫苗預約 萬華區11家接種點全數秒殺額滿
疫情持續嚴峻,台北市今天上午8點開始,開放8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預約接種新冠疫苗,上午10點半,開放預約短短兩個多小時,台北市疫情最嚴重的萬華區,一共開放11處醫院及合約診所,都已經預約額滿。另外中正區、及文山區、大同區,各開放九家、10家及5家醫院及合約診所,也逾8成幾乎預約秒殺,一下子就額滿。許多長者在第一天第一時間開放預約,就由家人、里長協助預約,短短一個小時不到,已有許多醫院、診所預約額滿。截至今天上午9點,開放北市85歲以上及65歲以上原住民的預約系統,短短一個小時,已有好幾個行政區,有一半開放預約接種的醫院、合約診所額滿。包括萬華區共11家醫院及合約診所開放預約,已經有7家額滿;中正區9家醫院及合約診所,也已經有6家額滿;文山區總計10家開放施打,有6家額滿。上午10點半,萬華區接種疫苗的醫院、合約醫院全數預約額滿。北市府提醒,因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分配疫苗數量有限,每人僅能預約1次(無法重複登記),請取號時慎選特約醫事機構及接種日期,若顯示額滿則該醫事機構就無法再進行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