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4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支氣管炎
共找到
143
筆 文章
-
-
2024-11-28 醫聲.疫苗世代
連歌神都受害 RSV也威脅嬰幼兒! 醫籲:放寬單株抗體給付
對嬰幼兒威脅極大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這兩年因免疫負債感染人數持續上升,據衛福部調查,每年約有千名嬰幼兒因感染RSV住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指出,現在每個月都有嬰幼兒,因RSV感染導致呼吸急促被送進加護病房,尤其早產兒免疫力不全,約有七成會住進加護病房、更有五成須使用呼吸器輔助治療,目前健保僅給付三十三週以下的早產兒施打RSV單株抗體,希望未來有機會放寬照顧到三十三週至三十五週的早產兒,與鄰近日韓的保護政策同步。抗體可直接獲得保護力對付病毒的入侵,最好的方式就是預防,包含施打疫苗或是單株抗體,彭純芝指出,疫苗與單株抗體的差別在於,前者接種的是抗原,打進體內後產生抗體,而單株抗體是直接把抗體打進體內,對於免疫力較低的早產兒來說,可直接獲得保護,目前一歲以前都可以施打,每個月一劑,最多六劑,用來保護嬰幼兒的健康。不過,彭純芝也提及,由於RSV單株抗體的施打不在預防接種的黃卡(常規接種疫苗時程表)裡,臨床上早產兒常常需要在前六個月每月回診監測生長狀況,建議家長要記得RSV單株抗體的每月接種時程,定期監控追蹤。另外,經過新冠防疫經驗,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疫情,醫師也呼籲政府能儲備多種的預防武器,以維持防疫藥品供貨穩定及量能。RSV就連成人都難抵威脅,日前歌神張學友就因感染RSV導致演唱會延期,何況是肺部發育不全的早產兒,彭純芝指出,感染後會造成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很多家長可能都聽得出「咻咻咻」的聲音,容易引發成細支氣管炎,即使痊癒,也容易種下氣喘的病根,若肺部感染較為嚴重,造成「大白肺」這時就須提供較高氧氣濃度或呼吸器治療。籲比照日韓保護早產兒RSV的傳染方式與流感相同,都是飛沫傳染,因此,有小小孩的家庭,大人若有感冒症狀要避免接觸新生兒,若孩子出現發燒及呼吸急促每分鐘六十次以上、喘鳴聲等,都須要立即送醫。彭純芝呼籲面臨少子化衝擊的台灣應做長遠規畫,比照同為面臨少子化的日韓兩國,讓未滿卅六週的早產兒都能施打單株抗體獲得保護,為台灣的早產兒築起完整的防護牆。
-
2024-11-27 醫療.呼吸胸腔
咳嗽原因百百種,最怕肺有事!肺部保養避這些環境汙染暴露
俗諺說「醫師驚治嗽!」咳嗽原因百百種,醫師提醒,別以為「咳嗽」就是感冒而輕忽,心臟衰竭引起的肺水腫也會讓人久咳不止,若是咳嗽超過三周,應進一步就醫檢查,找出病因對症治療。心臟、腸胃道差 也會咳嗽高雄長庚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王金洲表示,咳嗽的成因多,最常見感冒出現咳嗽症狀,任何肺部、胸腔器官變化也可能引起,如肺炎、結核病、氣喘、慢性肺阻塞、肺癌等。咳嗽常被認為是肺部出了狀況,事實上,心臟、腸胃道不好也會發生咳嗽,例如心臟積水、胃酸逆流,甚至骨頭、魚刺卡到等狀況也會咳嗽。咳嗽按照症狀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如感冒、肺炎等;慢性則有結核病、肺水腫、肺癌等。王金洲指出,咳嗽僅是症狀表現,雖然可用藥緩解症狀,但根本治療仍須回歸疾病的成因,例如糖尿病、高血壓、氣喘等慢性病治療。若咳嗽超過三周、久咳未癒,應就醫檢查診斷,避免肺癌、氣喘、黴漿菌感染等,以利及早發現治療。為釐清疾病成因,常會進行X光、抽血等檢查,甚至電腦斷層檢查。王金洲說,一般狀況七、八成患者接受抽血、X光檢查,就可以判斷病因;懷疑有肺癌、心衰竭等問題時,必須電腦斷層檢查確認。熱咳多風寒 寒咳多虛寒中醫觀點,咳嗽分成「熱咳」與「寒咳」。馬偕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光偉表示,熱咳為一般風寒感冒,因病毒、細菌侵入導致身體發炎,出現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寒咳則是身體虛寒的感冒,包含感冒一直沒有痊癒、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老人久咳等症狀。中醫寒熱辨症,以咽喉有無發炎、痰的顏色、性質等來區別,寒咳痰呈現清白色、泡沫狀。熱咳與寒咳的食補治療方式不同,陳光偉說,熱咳是身體處於發炎狀態,應避免吃熱性食物,例如麻油、薑、辣椒、燒烤食物、花生等堅果、酒等,建議可以食用涼性食物,例如西瓜、水梨、柑橘、楊桃等,中藥常以麻杏甘石湯類為主;寒咳則可食用溫性食物,例如當歸羊肉湯、油薑烘蛋、人參雞湯等,中藥多以小青龍湯類為主。病期忌辣、甜、炸物 肺部保養避環境汙染暴露陳光偉提醒,咳嗽期間不宜食用刺激性食物、寒涼食物及甜食,例如烤物、炸物、薑辣食物,以避免刺激呼吸道產生痰。肺部保養以「宣肺固氣」為主,可以吃西洋參、貝母、麥門冬、桔梗、杏仁、梨膏等潤肺護肺,也可以多吃梨子、楊桃、燕窩等潤肺益氣。肺部保養與環境汙染暴露關聯大,王金洲指出,空氣汙染是危害肺部健康凶手,要照顧肺部健康,除了不抽菸、拒吸二手菸、三手菸外,可以透過空氣清淨機或是佩戴口罩來避免環境暴露。
-
2024-11-13 醫療.感染科
肺炎鏈球菌感染創5年新高 醫籲3高風險族群快打疫苗
秋、冬來臨,病毒侵襲,肺炎病例增加,若合併細菌感染,死亡風險增加近3.4倍,「肺炎鏈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疾管署統計,截至10月,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病例近200例,達5年來新高,65歲民眾感染個案逾六成。醫師提醒,19到64歲高風險族群未在公費肺炎鏈球菌接種對象之列,建議自費接種降低風險。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是第四類法定傳染疾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嘉興指出,肺炎造成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長年高居台灣人10大死因第三名。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肺炎鏈球菌無所不在,可能導致括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侵襲性肺炎、腦膜炎、骨髓炎、菌血症,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張嘉興指出,未在政府公費補助施打範圍中的19至64歲風險慢性族群,包括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慢性心臟病、高飲酒量、吸菸、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氣喘、感染HIV或其他免疫功能不全病症,及65歲含以上健康成人,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最高可達17倍,若有多重共病,感染風險增9倍,更應保持警覺。張嘉興指出,台灣約有250萬名糖尿病患,由於免疫系統較弱,加上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肺功能損傷風險是健康成人1.6倍,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風險增加將近4倍,可能加重氣喘症狀,並引發多種嚴重併發症,如敗血症、腦膜炎等,甚至可能引發急性氣喘發作併發肺炎,死亡風險增3.71倍。另外,張嘉興說,台灣約有200萬名氣喘病患,致死案例達700例,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除了加重症狀,也會引發多重嚴重併發症,包括敗血症、腦膜炎等,引發急性氣喘病發肺炎,死亡風險增3.71倍。至於每年造成約超過5000人死亡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盛行率約為6.1%,張嘉興提到,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除了加重肺功能衰退、疾病進程,也增加再次惡化、住院或死亡的風險。台灣腎臟醫學會祕書長、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副院長許永和指出,台灣超過200名慢性腎臟病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約17.5%,其中40%末期腎病患者出院後約1個月內死亡,死因包括心因性死亡、終止透析、感染。李秉穎說,我國現行核准可供民眾選擇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3種,包括最新型15價結合型疫苗(PCV15)、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以及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19歲以上至未滿65歲的成人慢性疾病族群,建議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遠離肺炎威脅。肺炎鏈球菌抗藥性高 對常見治療藥物高達六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指出,新冠疫情時,民眾遵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呼吸道感染病例減少,但在2023年解封後再度回升,其中肺炎鏈球菌感染案例大幅增加,重回30年前,甚至更高。肺炎鏈球菌對於常見治療藥物抗藥性高達六成,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接種疫苗,盡量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邱政洵表示,肺炎鏈球菌的血清型,據外層莢膜上多醣體差異可分為92種以上,約30種會造成人類感染,常見的侵襲性感染血清型超過10種,最具威脅的是「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因其堅硬的外殼讓免疫系統難以察覺並抵禦,多年來持續位居台灣成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前5大血清型。 慢性病患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之後,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嘉興表示,成人糖尿病患者感染後,出現併發症機率56.5%、接受插管與手術43.5%、住進加護病房39.1%、死亡率26.1%;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20歲以下糖尿病發生率7年內快速成長40%,這群年輕人若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也易使病況加重。張嘉興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感染血清型3,除了加速肺功能衰退和疾病進程,也增加再次惡化、住院或死亡的風險。至於慢性腎病,台灣腎臟醫學會祕書長、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院副院長許永和說,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85.7%出現併發症、71.4%住進加護病房、42.9%插管或手術、14.3%死亡,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說,我國現行核准可供民眾選擇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3種,包括最新型15價結合型疫苗(PCV15)、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以及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所謂價數指的就是疫苗能預防多少種血清型,如15價可以預防15種血清型。邱政洵表示,台灣2013年提供部分兒童公費接種PCV13、2015年將其納入國家預防接種計畫,感染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比率仍維持10%,目前對肺炎鏈球菌血清型3感染的臨床特徵、共病與預後仍未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肺炎鏈球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點名,是為當前最需要被關注的15種超級細菌之一 ,台灣微生物抗藥性監測計畫顯示,超過10%肺炎鏈球菌對第一線抗生素(如盤尼西林)具高度抗藥性,而60%肺炎鏈球菌對於常見治療藥物(如克林黴素、紅黴素)具高度抗藥性,導致臨床上肺炎治療困難,預防勝於治療,鼓勵民眾打疫苗建立保護效果。張峰義也說,抗生素引發抗藥性也出現在社區,台灣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全台有超過400萬名65歲以上老人,長照機構也有潛在風險。接種疫苗可預防感染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及相關併發症,「預防一定是上策,治療就要靠運氣,即使最後順利出院,也不代表恢復健康,而是疾病受到控制,但身體變差,恢復不到以往狀態,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加劇老化與失能,死亡率因此上升。」
-
2024-09-25 醫療.感染科
RSV疫苗有必要打嗎?醫分析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風險,建議「這些人」最好施打
今年歌神張學友在臺灣的演唱會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確定停辦,各大媒體報導了這個意外的消息,瞬間讓本來大家不太常聽到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變成家喻戶曉的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小兒科的患者並不陌生,兩歲以下的小朋友,九成以上都得過這個疾病,大部分是輕症。然而,呼吸道融合病毒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幼兒或兒童,肺功能會受到損傷,造成肺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氣喘、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發作和影響。也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給於嬰幼兒被動免疫的呼吸道融合疫苗單株抗體,或是鼓勵孕婦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保護小孩。呼吸道融合病毒高齡者盛行率不如流感,但重症率高於流感對於成年人方面,因為呼吸道融合病毒並沒有特效藥物,所以除了重症患者,臨床上很少做這個篩檢。因此,過往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並不多。國外研究呼吸道融合病毒在65歲長者盛行率約3-7%,國內成大醫院的研究,60歲以上門診病患,呼吸道感染篩檢的盛行率約3.6%,和流感18.2%相比,大概是六分之一。而同樣成大的研究,加護病房的盛行率,呼吸道融合病毒5.7%,流感是12.7%,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流感的差距拉小,也間接證實了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盛行率不如流感常見,但重症率高於流感。美國疾管局的橫跨了美國25間醫院的調查報告也指出,對於60歲以上的長者,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後住院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比例快四分之一(23%),流感重症和新冠重症插管的比例都大概只有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一半。RSV住院的重症死亡率(13.5%)高於新冠病毒,且是流感死亡率的兩倍。基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對高齡者感染的嚴重後果,讓美國疾管署去年建議60歲以上著長者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避免RSV造成的重症。然而,這項政策在今年六月重新限縮,改成建議75歲以上長輩施打,60到74歲患者,則建議評估有重症風險再施打,這些風險包含有慢性肺病、糖尿病、肥胖、免疫不全、住在機構的長者等。施打疫苗益處仍大於潛在風險在宣布這項政策的同時,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同時舉辦了會議,更新了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在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長輩風險的簡報。對於市面上葛蘭素(GSK)與輝瑞兩種RSV疫苗的風險做了探討。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身體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神經的嚴重疾病,可能造成全身癱瘓或呼吸衰竭死亡。約莫八成的個案可以恢復到自行行走,而有5%到10%的個案可能受到無法恢復的神經損傷。發生的原因不明,一般的發生率每十萬人有1到2人。經過嚴格統計分析後,葛蘭素的RSV疫苗接種族群的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約每十萬人有2.8人發生,輝瑞的疫苗約每十萬人有13.69人發生。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對這個會議的結論是:這些資料並沒有明確的指出疫苗增加格林-巴利症候群的風險,但是也無法排除相關。最後,美國食藥署認為RSV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益處仍大於疫苗潛在的風險。60歲以上慢性心肺疾病與糖尿病都建議施打疫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長輩在呼吸道感染的盛行率,雖然比流感和新冠肺炎少,但如果嚴重到需要住院,需要使用呼吸器和死亡的比例就大增。此外,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是流感的三倍,加上兩歲以下的小朋友幾乎都得過,所以家裡如果同時有幼兒和合併慢性病的長輩,就會建議長輩接種,減少感染重症的風險。目前,國際上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引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議,以及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都建議60歲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為這些高齡合併慢性病的長輩,比起其他病患有更高的RSV重症和死亡風險。欣剋融同欣剋疹佐劑 保護力持久安全性高目前,台灣已引進自費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葛蘭素GSK的欣剋融疫苗使用的佐劑與其知名的新帶狀皰疹疫苗欣剋疹相同。可以加強免疫反應,延長疫苗保護力,對於這種不停突變的RNA病毒,這算是跨時代的發展。對於60歲以上的慢性病患者,預防下呼吸道感染的保護力超過九成。換句話說,就是得到RSV的話,可能還是會輕微感冒,但九成以上患者不會發展出支氣管炎或肺炎。而持續接近一年半,兩個感染季節的追蹤,RSV疫苗的保護力仍可維持七成左右,也就是目前證據保護力支持兩年打一次疫苗,至於第三年要怎麼做,還需要後續研究資料支持。而因為他的佐劑使用和帶狀皰疹欣剋疹一樣,所以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主要以局部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發燒、關節痛、肌肉痛以及疲勞為主。須留意的是,葛蘭素的疫苗並不適用於懷孕與授乳的婦女。目前臨床上還是建議60歲以上有合併慢性病長輩優先施打,對於75歲以上沒有慢性病的長輩,考量到年紀也是風險因子,可依循美國疾管局建議施打。參考資料1.Zar, Heather J et al. Early-lif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disease and long-term respiratory health,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Volume 0, Issue 02.Falsey A, Hennessey P, Formica M, et al.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risk adults. N Engl J Med 2005;352:1749-59.3.吳宗祐、盤松青、呂俊毅、陳宜君,呼吸道融合病毒與副流感病毒之介紹,感控雜誌 2023:33:107-1144.Shih HI, Wang HC, Su IJ, Hsu HC, Wang JR, Sun HFS, Chou CH, Ko WC, Hsieh MI, Wu CJ.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 Patients Attending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Taiwan, 2012-2013: A PCR/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Sep;94(38):e1545.5.Cia, CT., Lin, IT., Lee, JC. et al. Respiratory viral infections in pragmatically selected adul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Sci Rep 11, 20058 (2021). 6.Disease Severi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Compared with COVID-19 and Influenza Among Hospitalized Adults Aged ≥60 Years — IVY Network, 20 U.S. States, February 2022–May 2023, CDC, Weekly / October 6, 2023 / 72(40);1083–1088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2/wr/mm7240a2.htm7.Dr. Patricia Lloyd, Evaluation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following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ation Among Adults 65 Years and Older, MEETING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Vaccine, Adults, June 26 – 28, 2024 https://stacks.cdc.gov/view/cdc/157862/cdc_157862_DS1.pdf8.黃俐文醫師,神經的急性發炎 認識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亞東院訊第145期 2011年12月9.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2024 Report, GOLD10.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11.RSV in Older Adults, CDC, https://www.cdc.gov/rsv/older-adults/index.html12.Michael G Ison, Alberto Papi, Eugene Athan, Robert G Feldman, Joanne M Langley, Dong-Gun Lee, Isabel Leroux-Roels, Federico Martinon-Torres, Tino F Schwarz, Richard N van Zyl-Smit, Céline Verheust, Nancy Dezutter, Olivier Gruselle, Laurence Fissette, Marie-Pierre David, Lusine Kostanyan, Veronica Hulstrøm, Aurélie Olivier, Marie Van der Wielen, Dominique Descamps, for the AReSVi-006 Study Group ,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Prefusion F Protein Vaccine (RSVPreF3 OA) in Older Adults Over 2 RSV Season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78, Issue 6, 15 June 2024, Pages 1732–1744
-
2024-09-22 醫療.中醫
秋分到!中醫提醒留意2身體指標 2食譜、3穴位有助益氣潤肺
9月22日是24節氣的「秋分」,中醫師提醒,要留意呼吸道疾病、皮膚及黏膜疾病,或心理憂鬱及免疫力降低等相關病症,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如想在下雨天吃鍋暖胃,營養師建議,鍋底挑選要留意上火、高熱量問題,高油高鹽也容易造成消化負擔。秋分象徵夏天的結束與秋天的開始,開業診所中醫師周大翔表示,秋分以後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是一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陽氣漸漸收斂、陰氣慢慢增長,萬物生長方向走向收藏,節氣特性會產生相對應的生理病理變化,包含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鼻黏膜乾燥鼻過敏等「呼吸道疾病」;皮膚脫屑症狀、皮膚搔癢症、乾眼症、頭皮脫屑落髮等「皮膚及黏膜疾病」;心理憂鬱及免疫力降低等相關疾病。周大翔說,因陽氣逐漸斂藏,藥物使用除了補肺氣及宣通肺氣外,滋陰潤燥藥物不可少,常見養生保養藥物有西洋參、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烏梅等,常見養生食物有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百合、水梨等,也應避免辛辣刺激性及香料過度調理食物,因為這類型食物具有宣通氣機特性,短時間內雖有理氣舒暢的效果,但因躁性較強反而會傷津耗氣。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周大翔表示,氣血虛弱體質的人可以開始補氣補血,但要以「平補、涼補」為原則,夜間需準備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風,白天可曬太陽去除秋分收斂之氣導致的憂鬱情緒,每天快走或慢跑等適度有氧運動,除了有助於肺氣宣發,氣機通暢外,可以加強毛孔打開,因秋分之氣斂藏導致汗孔不開,影響水液代謝能力。最近幾天總是陰雨綿綿,最適合和親友團聚吃火鍋,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麻辣鍋是許多人秋冬的首選,鍋底的挑選及烹煮方式十分重要,不僅要留意上火、高熱量的問題,高油高鹽也容易造成消化負擔。夏子雯建議,健康吃火鍋可以適量海鮮,或板豆腐、嫩豆腐、雞蛋豆腐、去皮雞肉等,取代油花多的肉片,減少過多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加入青菜、菇類等,有助於消化;若有需要沾醬,可以蘿蔔泥、蔥、薑、蒜等天然的辛香料為基底,抗氧化物含量高,再加入少許醋、醬油、沙茶調味;澱粉則以南瓜、芋頭、山藥取代白飯與麵條;飲料選擇無糖茶飲,零熱量又可以解油膩。另外,周大翔也提供2食療、3穴位,讓民眾益氣潤肺:秋分【穴位】按摩※合谷穴:取穴於手背第1至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壇中穴:取穴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當兩乳頭間,每日熱敷或按壓15至20分鐘,搭配合谷穴配穴,可以助大腸經進入胸腔氣機開通,氣機通暢可以連接脾胃之氣向上布達,以生津潤肺。※太溪穴:取穴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透過腎經原穴向上輸布氣血可以利用腎氣弦接脾胃之氣來養肺潤肺。秋分【食療】食譜※益氣潤肺茶成分為西洋參3克、麥門冬6克、五味子3克、枸杞3克、陳皮1克、甘草1克,放入300毫升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生脈飲加減來補肺潤肺,其中西洋參除了補肺氣外,對於生津潤燥效果良好,加上麥門冬養胃陰及五味子斂藏耗散之氣,枸杞養肝血及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宣肺、養肺、潤肺的效果。※木耳蓮子湯成分為新鮮白木耳1至3朵,視個人口味加減量、百合10克、蓮子20顆左右,視個人口味加減、紅棗5至10顆剖開、西洋參3至5片,放入電鍋並加入約500至1000毫升水量,根據個人喜好濃稠度適量加減,燉煮半小時至一小時,最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食用,具有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美容養顏、助安眠等效果。
-
2024-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為何白露是重要時節?白露養生4重點有助增強抵抗力、防疾病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9月7日左右,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大自然開始逐漸轉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白露節氣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來調整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白露之後,就開始出現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時候溫差大,漁業與農業都逐漸豐收在白露之後,因為夜晚涼,水氣遇冷凝結成白露,所以稱為「白露」。白露之時,正值二期水稻孕穗期,早植稻進入抽穗期。「白露南十日九日濕」,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南風起自海洋,自然帶來濕氣。台灣民間到了八月,處處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已經開始上市。傳統的客家風俗,八月初一是秋祭掃墓的日子。在台灣的白露時節,也是豐收時候,在北中南分別有相關蔬菜能夠採收:.北部:鬥菜、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萵苣、番椒.中部:花椰菜、菠菜、蕪菁、萵苣、番椒.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落花生、大豆白露與諺語.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所謂「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養生四要點一、調節飲食,注重養生食品在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因此在飲食上應該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飲暴食和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建議飲食應以五穀雜糧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此外,白露節氣也是栗子、柿子、梨等食品豐收的季節,這些食品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緩解秋季干燥的症狀很有幫助。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二、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白露節氣適合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例如晨間散步、太極拳、瑜珈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陽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有助於防止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此外,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變涼,人們應該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腳部要保持溫暖。穿著適合的衣物,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中,防止受涼。另外,白露節氣的日照時間開始縮短,天氣變化較大,人們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人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白露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人體的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因此,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閱讀、旅行、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心情,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緩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四、預防秋季常見疾病在白露節氣,人們應該預防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除了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維生素攝入、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白露節氣是蚊蟲孳生的時節,人們應該加強蚊蟲防護,避免叮咬,防止傳染一些傳染性疾病。綜上所述,白露節氣是秋季的一個重要時節,人們應該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注重飲食衛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預防疾病,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4-07-13 養生.聰明飲食
熱到只想吃冰涼的!專家驚揭「4類以為解暑卻更上火食物」 熱性水果、冰品秒中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飲食模式,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陌生的生活方式。不過,也就是這樣的生活,讓夏天體內的那把無名火燒得更加旺盛!這個夏天想要清涼一下,不妨忌忌口,將「上火食物黑名單」深刻於腦海中,能閃多遠就多遠。1、辛辣刺激與熱性食物麻辣鍋、鹽酥雞、羊肉爐、人參雞、當歸鴨、炸豬排、羊肉、牛肉、豬肉、雞肉、鱔魚、香料類(如蔥、薑、蒜頭、蒜苗、辣椒、洋蔥)、麻油、四物湯、堅果類(如花生、腰果)、茴香葉、肉桂等,其食物本身的溫熱性質會加重體內之火,使得生理原本蘊藏的火失去平衡,導致上火。2、熱性水果釋迦、榴槤、荔枝、芒果、龍眼是民眾最常吃的熱性水果,因此,攝取時適量就好。 3、甜食人體熱量主要從澱粉、糖分及油脂中獲取,一旦過量攝取熱量上升,相對地火氣也會上升,包括各式蛋糕、甜甜圈、麻花捲、太陽餅、奶油酥餅、鳳梨酥、巧克力、糖果、餅乾、添加精緻糖的咖啡、茶、可樂、汽水等,都含有豐富的糖分及油脂,想要降火,小點心或飲料就要有所節制。4、冰品冰品或冰塊會讓血液凝結在腸胃道,降低血液循環功能,且也會造成體溫調節的失衡,尤其是已有感冒、支氣管炎、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常因虛火旺盛,造成口乾舌燥,這時如果衝動飲用冰品更容易加重症狀,必須忌口。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4 醫療.呼吸胸腔
久咳超過8周就是「慢性咳嗽」 胃酸、過敏都可能造成咳不停
咳嗽,是一般民眾最常拿來認定為生病的表徵之一。俗話說:「醫師怕治嗽,土水師怕抓漏」,可見老祖宗們早就發現咳嗽背後存在許多錯綜複雜的致病原因。醫學上,以咳嗽持續超過8星期作為「慢性咳嗽」定義。有些人長年咳嗽,有時好轉有時嚴重,因此僅依據咳嗽時間來定義慢性咳嗽有時並不準確。常見慢性咳嗽病人就醫原因,包括惡心嘔吐、疲憊、睡眠受干擾、社交場合感到尷尬、說話困難以及尿失禁等。咳嗽嚴重時,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會影響人際關係。咳嗽是人體防止異物進入肺部的重要保護機制,是一種迷走神經反射。其感受器主要位於喉嚨和氣道,有時也可能在肺部、咽喉、食道甚至耳朵。慢性咳嗽病人常會對特定的「刺激」引起咳嗽過度敏感現象,像胃酸、香菸、煙霧、微粒、溫度等,都容易引發咳嗽。慢性咳嗽致病原因,包括氣喘性咳嗽與嗜酸性細胞性支氣管炎、逆流性咳嗽、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鼻涕倒流症候群)、醫源性咳嗽、不明原因或慢性難治性咳嗽、其他疾病的慢性咳嗽等。大部分病人是單一病因造成慢性咳嗽,25~42%有雙病因,3~17%有三項以上病因。治療慢性咳嗽前,一般先詢問病人有沒有吸菸、用藥習慣及疾病史,安排胸部X光和肺功能檢查,甚至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氣喘、嗜酸性細胞支氣管炎、胃酸逆流和食道運動障礙及鼻竇炎。單靠肺功能變化,無法確定咳嗽是否由氣喘引起。對於上呼吸道咳嗽症患者,不建議常規進行喉鏡、鼻鏡或鼻竇電腦斷層檢查;建議吸菸者戒菸,過敏體質者要特別注意居家環境,保持通風乾燥,避免塵蟎黴菌滋生;每年建議要接種流感疫苗,或輔以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預防流感和下呼吸道感染。一般而言,大部分胸部X光正常的慢性咳嗽是可以治癒或明顯改善,但在老年慢性咳嗽的病人中,有20%患者經診療後仍無法完全改善其症狀。隨著人口老化,全球慢性咳嗽的發病率增加,醫師診斷時會仔細詢問病史及臨床檢查,也會先嘗試用藥,觀察治療結果來確立咳嗽原因。近年醫藥進步,對於慢性咳嗽的致病機轉了解更多,期待未來能對不明原因或慢性難治性咳嗽治療有更多的進展。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3 醫療.精神.身心
孫安佐失控疑被下蠱?醫揭大麻成癮生心理影響:PTSD不應有脫序行為
孫安佐4月在泰國吸大麻、私闖民宅被逮,脫序行為被安排入住當地精神醫療院所。回台後,狄鶯爆孫安佐遭下蠱,孫安佐今(2)日孫安佐受訪時則自爆罹患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希望各界不要再逼他回想被送進醫院的痛苦經歷。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大麻屬於中樞神經迷幻劑,會讓人上癮,有些人服用後會有易怒、焦慮和食欲改變,甚至引發譫妄,出現各種幻聽及幻覺。吸食大麻會對人體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等多方面的影響。從生理上來說,易增加肺部感染風險、引起心臟病發作,也會對生殖系統產生不良影響。大麻對生理有什麼影響?1.心血管系統:大麻會導致血壓上升、心率增加,恐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尤其是有心臟病史的人。2.呼吸系統:吸食大麻會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氣管擴張和發炎反應,長期吸食可能會增加慢性支氣管炎和肺部感染的風險。3.消化系統:大麻會增加食欲,饑餓感引起「嘴饞」現象,可能導致體重增加和飲食過量。4.生殖系統:對男性來說,長期吸食大麻可能會降低睪丸激素,影響精子質量;女性則可能會影響月經周期。而對心理的影響,楊聰財提到,大麻雖然能令人感到放鬆暢快,但殘留在身體的時間很長,會造成腦部的損害和程度不等的上癮。吸食大麻會有哪些症狀?1.精神病性症狀:可能引發精神病性症狀,如妄想、幻覺,尤其是高劑量使用或有精神病史的人,會出現怪異行為,如同中邪般,表情呆滯、神情恍惚。2.焦慮和憂鬱:有些人使用大麻來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但長期使用可能會加重這些問題。依賴性和成癮:長期使用大麻會導致心理依賴,有些人可能會發展為物質使用障礙。對於孫安佐提到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楊聰財認為,一個人是否罹患PTSD,需要由精神科醫師評估診斷,並且由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會師、職能治療師,進行專業的評估和治療,常常需要超過一年的療程,個案的病識感、配合治療,以及親友的協助陪伴很重要。單純的PTSD不應該出現脫序行為,他以美國越戰退伍軍人大量罹患PTSD的案例來看,是因為想改變負面認知及情緒變化等惱人的症狀,所以白天會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提神,晚上會用鎮靜安眠麻醉藥物來助眠。精神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會用幻覺劑,例如大麻、LSD等藥物,便會影響精神情緒,很容易出現脫序行為。 ※ 珍愛生命,向毒品說 NO!毒品危害防制諮詢專線 0800-770-885
-
2024-04-22 癌症.肺癌
對抗肺腺癌逾10年,部落客星希亞病逝!女性肺癌患者愈來愈多 名醫分析潛在致癌風險
對抗肺腺癌逾10年的部落客星希亞昨(21)日深夜突然傳出離世消息,她的臉書貼出訊息宣布告別式訂在本周五舉行,令大批粉絲錯愕。星希亞2012年即確診肺腺癌四期星希亞2012年確診肺腺癌四期,抗癌逾10年的故事感動許多人,不料昨天她的臉書粉絲專頁卻傳出死訊,表示「Cincia要開啟另一個旅程了…」並告知將於本周五(26日)在板橋殯儀館舉辦星希亞的告別式,「Cincia會在回憶中與大家重逢,在夢境中與大家相遇!」,突如其來的消息讓粉絲們感到不捨。《聯合報》在2017年時訪問過星希亞,當時38歲的星希亞已被診斷出晚期肺癌。她當時指出,五年來出現咳嗽症狀,被當成感冒、鼻竇炎、肺炎、支氣管炎,直到半年後才被確診為肺腺癌四期,病情惡化速度相當快,肺積水、腳水腫,她在意識清楚之際,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所幸在藥物與意志力的支撐下,熬過了難關。星希亞在罹癌後列出46項心願,包括高空彈跳、考取潛水證照、穿白紗、爬萬里長城、玩飛行傘等,在接受第一代TKI 標靶藥物治療後,體力變好了,完成了許多夢想,她說「癌細胞無法阻止我活的痛快」。她的樂觀鼓勵了同樣罹癌的癌友,她也一直在臉書分享她的抗癌日常。女性肺癌患者變多是趨勢 挑選化妝品應當心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女性肺癌患者變多則是趨勢,現在男生還是比女生多,「預計2、3年之內,女生肺腺癌可能就會超過男生」,但詳細原因還在研究,因為女性抽菸人數少於男性,接觸到的戶外空汙也沒有比較多,目前相關研究認為,烹飪油煙、室內空汙、含石棉成分用品等,會是可能的影響因子。陳晉興解釋,室內空汙和某些致癌因子有關,例如某些建材,含有一級致癌物「甲醛」;對致癌物的敏感度方面,女性也可能高於男性,例如一根菸之於男性,相當於三根之於女性,女性容易得到癌症遺傳因子,也是可能原因;另外,部分化妝品或保養品,成分可能含致癌物「石綿」,可以的話,還是不要讓妝待在臉上的時間太久,也要挑選對健康較好的產品。早期肺癌沒症狀難發現 應定期接受LDCT篩檢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肺腺癌在東亞地區,包括台灣有獨特的特色,肺腺癌患者以不吸菸者(尤其是女性)居多,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早期肺癌常常沒有任何症狀,通常因接受健檢或腫瘤轉移後引起的某些症狀才被發現。大部分症狀不具特異性,這是肺癌難以早期發現的原因。》看詳細疾病百科/肺腺癌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當有症狀產生時,7成病患已是局部晚期或已轉移。有抽菸習慣和肺癌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最好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提高偵測早期肺癌的機會,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一旦咳嗽時間較長,超過二個禮拜,甚至一個月以上,或是體重有明顯減輕、食慾不好、出現咳血等症狀,建議盡早至胸腔內科門診做詳細檢查。《星希亞的抗癌日誌》臉書粉絲專頁訊息全文珍重!Cincia要開啟另一個旅程了……4/26(五)下午四時板橋殯儀館崇義廳Cincia會在回憶中與大家重逢,在夢境中與大家相遇!【資料來源】.《星希亞的抗癌日誌》臉書粉絲專頁.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19 醫療.中醫
中醫止咳專方! 「新冠止咳一號」有效對治新冠後遺症
不少人確診新冠一號康復後,仍持續咳嗽,甚至長達數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由麻黃、杏仁、紫蘇葉10餘種藥材組成,治療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於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治療一周即對新冠肺炎後期病患的症狀展現療效,提供治療的另一個選擇。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王健豪昨指出,咳嗽是一種呼吸道常見的突發性症狀,由氣管、支氣管黏膜或胸膜受炎症、異物、物理或化學性刺激所引起,具有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性作用。「新冠止咳一號」有效對治新冠後遺症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精準醫療建構小組主任委員林展弘表示,許多康復的病患仍受咳嗽後遺症困擾,因此小組研擬由麻黃、杏仁、紫蘇葉、麥門冬、桑葉、枇杷葉、石膏、黨參、紅棗、甘草、浙貝母等藥材,組成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治療新冠肺炎確診者轉陰起算1個月內,適用乾咳、咽喉不適、胸悶、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倦怠感者。林展弘說,「新冠止咳一號」的臨床應用,能夠消炎、排痰,緩解氣管平滑肌痙攣,促進肺泡血循環,增強肺換氣功能,主治感冒、流感、氣管炎、支氣管炎、聲音沙啞、百日咳等疾病。執行上是至少每周1診次的中醫門診,不過病毒感染引發咳嗽的急性期實證、胃食道逆流、藥物引起等,以及服藥後出現心悸或小便困難者並不適用。林展弘表示,2023年4月1日研擬咳嗽專方「新冠止咳一號」,即進入臨床驗證階段,截至10月6日,共有19位醫師參與臨床治療,共治療428人次,在一周內即對新冠肺炎後期病患的症狀,展現顯著治療效果。按壓穴位保健止咳除了止咳專方「新冠止咳一號」外,也可以按壓穴位保健,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建議,可按壓3個穴道:「尺澤-魚際」,可宣暢肺氣、降低支氣管發炎程度;「天突-膻中」,可平息喘促、增加胸部氧氣灌流量;「大椎-肺俞」,可退肺熱、也是三伏貼穴位之一,可增加免疫力。每組穴位按壓30秒,重複三次的頻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1 醫療.呼吸胸腔
醫揭「10個原因」害你咳嗽咳不停 過敏、胃酸逆流都可能
咳嗽是一種人體自然的防禦機制,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時常見的一種反應,可以清除支氣管分泌物並消除吸入的異物。但是反覆且持續性的咳嗽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嚴重甚至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因此也是胸腔科門診病患求診常見的原因之一。 有效治療咳嗽 找出根本對症下藥 不同問題所引起的咳嗽,是由不同的原因刺激咳嗽神經所產生,它代表著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意義,不可以把所有咳嗽都等同視之,要有效治療咳嗽,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確實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施俞寧建議患者應及早就醫,作詳細的評估及檢查,找出可能引起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 慢性咳嗽 常見10個原因引起 慢性咳嗽定義為咳嗽的時間持續超過8周,一項分析估計,全球成人的慢性咳嗽罹病率約為10%,主要以中年人為主,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有研究報導66%-73%的患者為女性,最常見的就診年齡為60-69歲。造成咳嗽的原因很多,也可能隱藏著其他重大的疾病,其中一些常見的包括: 1、吸菸:長期吸菸是導致慢性咳嗽的主要因素之一。吸入菸霧會引起氣道炎症,導致咳嗽成為常見症狀。2、空氣污染:暴露在污染的空氣中,如顆粒物、化學物質和有害氣體,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慢性咳嗽。3、過敏: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等)過敏可能導致慢性咳嗽。過敏性哮喘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 4、氣喘: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狀包括咳嗽、氣促和胸悶。慢性咳嗽可能是氣喘的表現之一。5、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6、胃酸倒流:胃酸倒流到食道和喉部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特別是在夜間或飲食後。7、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咳嗽,例如ACE抑制劑(用於高血壓治療的藥物)。8、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或肺癌等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9、氣候和環境因素:寒冷、乾燥或污染嚴重的氣候條件,以及暴露於化學物質或有毒氣體中,都可能引發慢性咳嗽。10、心血管問題: 心臟疾病、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問題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延伸閱讀: ·一堆人開始狂咳! 醫強推「5護喉食物」要多吃:杏仁上榜了 ·「10大止咳食物排行」曝!常用來熬湯1食材奪冠 甜甜的蜂蜜也在內
-
2024-02-26 醫療.心臟血管
忽冷忽熱最容易讓心臟受不了!別太早出門、藏好身體4部位…秋冬護心保暖8要訣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的情況愈來愈常見。上周還熱呼呼,但這二天又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寒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寒冷,氣象署針對新北市等9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恐10度以下。醫師提醒,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保暖,特別是頭頸部。其實如果是一直持續冷可能還比較容易防範,但就是這樣忽冷忽熱的溫度,最容易讓心臟受不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要小心,心肌梗塞跟中風可能隨時爆發。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代理部主任田知學提醒,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保暖,特別是頭頸部。如果天氣太冷,長輩可以評估是否要出門。田知學表示,重點就在「溫差」,溫度變化較大對有危險因子的民眾,如三高、年長、中風、心肌梗塞等較危險。冬季常見兩大類疾病三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謝嘉娟曾撰文指出,冬季天氣變冷常見以下兩大類疾病發生。一、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塞」與「腦中風」若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而中風徵兆,則要牢記「FAST」口訣,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時間。.「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二、呼吸系統疾病:包括過敏、氣喘、重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注意每日飲用足量的溫水,出門配戴口罩,若經濟許可,可購買空氣清淨機使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天冷不要太早出門、泡澡溫度不超過40℃這二大類冬季疾病,又以心血管及腦中風較常急性發生,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應先了解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肥胖、三高及代謝症候群、吸菸、遺傳家族史等,同時做好護心養心的工作。冬季「護心」、「保暖」,務必做好以下幾件事。除了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一般人也有許多應注意的事。例如有晨運習慣的人,國健署提醒,變冷時清晨外出運動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不要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許多人天冷喜歡去泡湯或在家泡熱水浴,也要注意勿超過40℃,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此外,冬天也應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身體保暖 「藏」好4部位保暖的部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長陳潮宗曾受訪指出,不讓寒邪之氣侵入身體,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就是從頭到腳4個重點部位:頭部、背部、腰部、腳部,把這4個部位「藏好」包緊,就會保暖。另外就是注意晚上睡覺時,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氣溫驟降護心、保暖8要訣1.監測血壓及控制病情2.充足睡眠3.夜間與清晨起床及出門要注意保暖4.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5.泡湯泡澡注意溫度6.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7.多喝水、多攝取纖維素預防便秘8.出現疑似心臟病及中風徵兆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資料來源】.國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31 醫療.呼吸胸腔
久咳不癒何時該就醫?實證建議咳嗽初期可用「這兩物」緩解
新冠、流感及類流感疫情大爆發,加上連日低溫,罹病患者倍數成長,患者擠爆耳鼻喉科診所,北部多家診所以「限掛」方式,避免診所人流過多、患者等候過久。上呼吸道傳染疾病盛行,不少民眾染疫後,陸續出現久咳不癒、夜咳影響睡眠等情形。久咳不癒恐是病毒誘慢性病 夜咳恐藏氣喘風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上富表示,染疫後咳嗽症狀若持續超過2周以上,恐是病毒誘發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嚴重則是氣喘徵兆,應立即就醫。新冠肺炎、流感、類流感等疾病,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攻擊的部位多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上呼吸道反應出的症狀,如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頭痛等,如果能即時投藥,類流感(即一般感冒)約一周內症狀會改善,新冠或流感約需一到二周。如果精神狀況已好轉,咳嗽狀況持續,有可能是病毒誘發支氣管相關疾病。咳嗽如果持續發生,其表現分為三大類: ●第一種:日間活動期間咳嗽不斷,可能是染疫後,引起的敏性鼻炎尚未改善。●第二種:頭部往後或平躺時就會咳嗽,多是鼻涕倒流或是胃食道逆流,刺激到喉返神經,引起的咳嗽。●第三種:日間不咳卻出現夜咳,其實較為少見,患者睡覺時一開始平躺不會咳,睡到一半卻因夜咳清醒,這極可能是該次病毒感染,導致小支氣管過敏,誘發氣喘。傳染病疫情肆虐 讓國人鼻健康更打折染疫誘發氣喘恐有兩種原因,小時候曾有氣喘,後來長大後雖有改善,但小支氣管仍舊脆弱,此次染疫病毒量大,又再次誘發氣喘。另一原因為原本沒有氣喘,支氣管早已過敏不自知,這類患者平時會有胸悶、易喘的症狀,特別是睡覺時也會感到胸悶,不過都非常輕微,容易被忽略。徐上富指出就醫醫師會提及氣喘會有明顯的「喘鳴聲」,喘鳴聲如果明顯可直接聽見,通常是嚴重氣喘發作時,一般小支氣管的喘鳴聲,須透過聽診器才能聽見,仍須由專業醫師判斷。近期因為各類呼吸道感染疾病就醫的患者,與平時相比約增加三成,徐上富表示,台灣人的鼻子健康狀況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為不佳,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有過敏性鼻炎,氣喘人口約為十分之一。此次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肆虐,加劇了台灣人的鼻過敏或氣喘疾病。通常患者在染疫後,持續出現咳嗽症狀,因影響到日常生活,通常會有警覺性而就醫,不過,過敏性鼻炎或氣喘都需要長時間的對抗,如服用抗組織胺或噴鼻噴劑等,如果是胃食道逆流引起,也需要服藥改善。蒜頭水、洋蔥水有實證 可早期抑制輕微咳嗽坊間流傳蒜頭水、洋蔥水可抑制咳嗽,徐上富表示查找中、西醫的文獻,蒜頭中含有「蒜素」,洋蔥中含有「槲皮素」,這兩種成分都能抑制過敏反應,達到些微止咳的效果。如果已是嚴重感冒,或已經引起肺炎、氣喘等,喝再多的蒜頭水、洋蔥水也沒用,且在中醫的角度,蒜頭為燥熱的食物,如果喉嚨發炎,又再喝大量的蒜頭水,恐會讓喉嚨更腫痛。徐上富建議,蒜頭水與洋蔥水使用的時機,建議是輕微著涼、鼻水倒流等初期症狀時,可採用的食療方式,如果疾病已經嚴重影響日常,一定要盡速就醫,否則只用食療,恐延誤就醫時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5 養生.抗老養生
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氣溫變化大 飲食原則重「健脾胃、養肺腎」
今天(1月6日)是「小寒」,根據文化部網站,冬至過後天氣漸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時間約是國曆1月6日,屬農曆十二月初的節氣,若那年恰巧閏月,則會挪到11月,是冬天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容易有哪些狀況?根據農業部網站,小寒屬於農曆十二月的節氣,十二月古稱「臘月」。十二月初八民間流傳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用糯米(或黍米、小米、粳米、薏仁米等)、桂圓、荔枝乾、蓮子、紅棗、花生仁、瓜條、杏仁、松子、白果、栗子等,或只取八樣,或不限八樣,熬成甜粥,敬佛祭祖,並互相餽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彭溫雅曾受訪表示,小寒是很有趣的節氣,因是年初的第一個節氣,常被民眾誤認為春天的節氣,但其實是24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小寒並不一定最冷,但特性是常有冷鋒面,氣溫變化非常大,民眾需注意咳嗽、流行性感冒及腸胃方面問題外,若常有熬夜、不愛喝水的習慣者,易出現上火、胃酸過多等情形,須多留意。在保暖部分,除了加厚衣物與洋蔥式穿法外,以中醫角度來說,建議民眾可飲用五味子與洛神花兩款茶飲。彭溫雅說,五味子具保肝、化痰的功效,加熱水後泡下直接飲用即可;洛神花的產地主要在花東地區,此時算採收後製成花乾時期,民眾可以洛神花乾煮成茶,或是加上蜂蜜一起熬煮後飲用,酸甜口味具潤喉暖身效果。小寒該吃什麼進補養生?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曾受訪解釋,腎主冬,冬萬物閉藏,作息宜早睡晚起,待日光出現再起;若反道而行會傷腎氣。開業中醫師吳明珠提醒,天氣寒冷,高血壓及心臟病、氣喘等患者更應注重保暖,一般人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食物,飲食原則是「健脾胃、養肺腎」。在食補方面,台灣人愛吃火鍋,天氣一冷,愛鍋人士更是躍躍欲試。吳明珠指示,如果食用太過油膩、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引發青春痘,必須節制;此時,平日可以多吃人參、黃耆、冬蟲夏草、紅棗、栗子等,肉類如牛肉、雞肉、豬肉則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陳潮宗說,冬天宜養腎陽,可食入腎鹹味食物,如海帶、紫菜和海蜇等,但不宜過多,否則腎水更寒而擾心陽。腎主水,宜吃溫熱及黑色食物,如羊肉等溫腎壯陽、產熱量高的肉類,而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及核桃、板栗、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小寒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小寒也是鍛鍊身體,改變體質的大好時機,這就是所謂的「冬煉」。陳潮宗說,俗話有云:「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不少人因為冬天天冷,就不願運動,其實冬天運動對身體有益,有助於增加免疫力,能夠預防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但冬天運動得要注意保暖,陳潮宗說,在寒冷的冬天,早睡可保護人體陽氣,待日出後再起床,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但晨起運動要避免邪寒入侵,惡劣天候時不一定要到室外練身。在家裡,應經常打開門窗換氣,將室內濁氣加速散去,讓陽光充盈室內,可保持乾燥。
-
2023-12-21 醫療.呼吸胸腔
「慢性咳嗽」常見10原因!咳嗽持續超過8周 要警惕可能隱藏重大疾病
咳嗽是一種人體自然的防禦機制,是呼吸道受到刺激時常見的一種反應,可以清除支氣管分泌物並消除吸入的異物。但是反覆且持續性的咳嗽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嚴重甚至會影響患者的人際關係,因此也是胸腔科門診病患求診常見的原因之一。咳嗽原因盡不相同 具生理與病理意義不同問題所引起的咳嗽,是由不同的原因刺激咳嗽神經所產生,它代表著不同的生理或病理意義,不可以把所有咳嗽都等同視之,要有效治療咳嗽,必須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確實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醫師施俞寧建議患者應及早就醫,作詳細的評估及檢查,找出可能引起的原因,方能對症下藥。咳嗽持續超過8周 「慢性咳嗽」常見十大原因慢性咳嗽定義為咳嗽的時間持續超過8周,一項分析估計,全球成人的慢性咳嗽罹病率約為10%,主要以中年人為主,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有研究報導66%-73%的患者為女性,最常見的就診年齡為60-69歲。造成咳嗽的原因很多,也可能隱藏著其他重大的疾病,其中一些常見的包括: 1.吸煙:長期吸煙是導致慢性咳嗽的主要因素之一。吸入煙霧會引起氣道炎症,導致咳嗽成為常見症狀。 2.空氣污染:暴露在污染的空氣中,如顆粒物、化學物質和有害氣體,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慢性咳嗽。 3.過敏: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動物皮毛等)過敏可能導致慢性咳嗽。過敏性哮喘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 4.氣喘: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症狀包括咳嗽、氣促和胸悶。慢性咳嗽可能是氣喘的表現之一。 5.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可能是慢性支氣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6.胃酸倒流:胃酸倒流到食道和喉部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特別是在夜間或飲食後。 7.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咳嗽,例如ACE抑制劑(用於高血壓治療的藥物)。 8.肺部疾病:肺部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或肺癌等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9.氣候和環境因素:寒冷、乾燥或污染嚴重的氣候條件,以及暴露於化學物質或有毒氣體中,都可能引發慢性咳嗽。 10.心血管問題:心臟疾病、心力衰竭或其他心血管問題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 【延伸閱讀】冷氣團報到!台北馬拉松清晨開跑 運動掌握3訣竅減少心臟病、中風風險亞洲第一!中醫大附醫、Google Cloud合作 引進最新模型AI智慧醫療再升級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3-12-21 醫療.感染科
半年內4度生病因「水壺蓋沒洗」?醫分析可能原因,2種情況會被感染
美國1名女大生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在半年內4度生病,且都是支氣管炎、鼻竇炎、喉嚨痛等呼吸道疾病,但水壺洗乾淨之後就好多了,推測是蓋子的矽膠圈上的黴菌惹禍;國內感染科醫師認為,可能是她在那段時間免疫力較低所致,一般而言,這個途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機會很小,除非水中的細菌量,達每毫升10萬隻以上的細菌,才較有可能。半年內4度罹呼吸道疾病 水壺蓋矽膠圈惹禍?外電報導,女大生Kae在影音平台TikTok上分享,自己曾在半年內陸續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喉嚨痛等呼吸道疾病,她後來決定要好好清洗自己的水壺,拔掉矽膠後驚訝地發現,上面長滿了黴菌,洗乾淨後就沒有再生病,認為就是這些黴菌害她「中毒」,但並未進一步說明自己的病況。醫:2種情況才容易感染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說,這樣的情形很少發生,因為喝進去的水通常會進到腸胃道,胃酸會將細菌或黴菌殺掉,所以很少有人因為這樣而產生呼吸道症狀,且即便水壺的矽膠上有少量黴菌,除非有免疫相關疾病,或正在進行化學治療的癌症患者,以一般人的抵抗力而言,不容易因此引發感染。黃建賢指出,通常透過攝取食物或水引發感染,都要有比較大量的細菌、「胃酸一下子殺不掉」才會發生,要達到這種狀況,通常會是每毫升10萬隻以上的細菌或黴菌才可能發生,臨床上觀察,因為飲食導致的感染,通常是食物被沙門氏菌污染時才會發生。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曾說,肉類、蛋或者動物製品等,較容易遭沙門氏菌汙染,小朋友抵抗力比較差、胃酸也不像成年人這麼多,本身保護機制稍微差一點,算是感染沙門氏菌高危險群,多數會在感染後出現腸胃炎、腹瀉、發燒等狀況,可能有1%至5%會發展為重症,如腸破裂或菌血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1 醫療.感染科
感染黴漿菌可自行買藥吃嗎?藥師公會理事長爆:陸配紛赴藥局買「這款藥」想寄回鄉
中國大陸北方呼吸道疫情嚴重,尤其黴漿菌案例數升溫。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今表示,2周前開始已有陸配在內等民眾,紛紛到藥局想要購買日舒 (Zithromax)藥品,準備寄回大陸,卻因沒有處方箋而被藥師拒絕,目前全聯會已接獲逾10例通報,目前「日舒」於兒童用藥的懸液用粉劑庫存15萬瓶、成人口服錠劑100萬顆,均為安全庫存量。【藥物百科】日舒近期大陸傳出黴漿菌疫情,治療小兒感染黴漿菌的日舒藥品供應問題獲得關注。黃金舜表示,日舒屬廣效性抗生素,主要成分為阿奇黴素 (Azithromycin),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及肺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雖作為治療黴漿菌的首選用藥,但於大陸已產生嚴重抗藥性, 在台灣抗藥性也高達6成。到藥局買「日舒」需持處方箋黃金舜表示,全聯會已有會員反應,近期有民眾前來藥局想要購買日舒藥品寄回大陸,但因沒有處方箋而被拒絕販售,2周來已出現10到20例,持續有會員反應這個情形,全聯會已要求社區藥局,沒有處方箋不能販售此類藥品。黃金舜說,這類藥品因是後線抗生素,大型醫院及診所備藥較多,藥局端備藥較少,大陸當地認為這款要非常有效,所以陸續來探詢,買不到就反應藥品缺藥,經查目前成人口服膠囊錠劑還有約100萬顆、國內每月正常使用20萬至30萬顆;兒童用藥的懸液用粉劑庫存15萬瓶,每個月使用1.5萬到3萬瓶,均屬安全庫存量。「日舒」已產生嚴重抗藥性 致死率恐升黃金舜直言,日舒雖作為治療黴漿菌的首選用藥,但此於大陸已產生嚴重抗藥性問題,在台灣抗藥性也達6成,近10年內的抗藥性細菌比例已攀升超過3倍,抗藥性細菌感染者較一般感染者致死率則上升6成,不當使用抗生素將產生更多的「超級細菌」,引爆下一波公衛危機,不可不慎。抗生素副作用多 不可自行服用黃金舜也說,抗生素存在多種副作用,輕微者如皮疹、噁心、腸胃不適;嚴重者則包含偽膜性腸炎、嚴重過敏反應等,且「四環黴素類抗生素」不可與乳製品、制酸劑、鈣片併用,「利奈唑胺抗生素」不能與優格、巧克力併用,日舒屬於抗生素藥品,為處方用藥,民眾應於看診後取得處方箋方可領藥,切勿自行至社區藥局購藥,且因民眾大多在醫療機構內領取抗生素,故部分藥局也未備藥。藥局傳缺藥?食藥署駁:已整備相關藥物【聯合報/ 記者賴昀岫/台北即時報導】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今和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被提名人、藥師沈采穎舉行記者會表示,食藥署沒有主動查核機制,目前藥品都集中在大型醫學中心,監察院都提出問題,食藥署還對外宣程藥品無缺,導致民眾在基層都拿不到藥。陳惠芳回應,因應秋冬傳染性疾病用藥需求,8月已函請相關藥品許可證持有商,預先盤點及整備相關藥品及其原物料庫存。民眾若出現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狀況,應盡速至醫療機構就醫。陳惠芳說,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如「安蒙西林」(Amoxicillin)單方口服藥品、「安蒙西林/克拉維酸」(Amoxicillin/Clavulanate),都已持續協調生產供應,安蒙西林目前健保月用量約500萬顆,近期藥廠每月至少供應2000萬顆,其中90%供應給基層診所及社區藥局,在社區藥局大多是由牙醫師釋出處方,請社區藥局調劑;後者則自今年初起已逐步增加生產輸入,並協調許可證持有藥商,保留一定比例的藥品供應給社區藥局。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說,目前國內生產用於藥品的空膠囊廠商共計3家,持續生產供應中,相關藥品製劑廠商,配合食藥署秋冬用藥整備政策,即提前下訂所需的空膠囊,確保後續製劑生產無虞。陳惠芳接著提到,黴漿菌感染使用的抗生素,依據「台灣肺炎診治指引」及「兒童社區肺炎處置建議」等國內臨床指引,第一、二線用藥包括「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去氧羥四環素」(Doxycycline)、「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米諾環素」(Minocycline)等口服藥品,目前皆有廠商穩定供應中,該等藥品多用於傳染性疾病使用,須由醫師開立處方,再由醫療機構調劑供應。陳惠芳指出,為防止抗藥性發生,已請醫師審慎開立抗生素藥品,並提醒民眾切勿至藥局請藥事人員供應抗生素藥品。另藥局也不得無醫師處方販售口服抗生素,目前已請衛生局列入查核重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29 焦點.元氣新聞
疫苗猶豫威脅口罩世代幼兒!專家揭住院主因:半數驗出感染RSV
近兩年出生的寶寶被喻為口罩世代,受新冠疫情影響,出生後幾乎口罩不離身,這也承受「免疫負債」之苦。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公布「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分析發現,口罩幼兒世代家庭中,除了常規疫苗、新冠與流感疫苗,僅八點三八%的家長讓寶寶接種其他種類疫苗,「疫苗猶豫」比率偏高,讓孩子身陷感染危機。該網路調查於九月廿六日至十月廿二日進行,有效樣本二一六七份,受訪者居住地遍布全國廿二縣市,其中口罩幼兒世代家庭(育有二歲以下嬰幼兒)一七二一份,占七十九%。分析幼兒家長對於預防接種的態度,結果顯示,七成五對於預防接種的種類或接種時程、方式感到疑惑。五成一認為,預防接種的地點太遠,造成阻礙。三成六表示,接種前需要預約,無法隨到即打,影響接種意願。二成一則是擔心副作用。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 不到一成家長讓寶寶接種常規、新冠、流感以外的疫苗調查另發現,在一一八二位曾自費打疫苗的口罩幼兒世代家庭中,只有不到一成的家庭,會為家中嬰幼兒施打常規疫苗、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以外的其他種類疫苗提升保護力。如有新的預防接種方式,願自掏腰包五千元以下預防接種者占所有家庭的八成。「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已成為重要的公衛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二○一九年將其列入全球十大健康威脅,這項調查發現,九成六口罩幼兒世代的家庭認同,自身施打疫苗意願,會影響家中嬰幼兒、長輩的接種與否。RSV難預期 連兩年高峰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從各大健康網站觀察,疫後民眾對疫情、疫情等新聞感到疲乏,從調查中也看出,在健康決策上,國人也和其他國家一樣,出現「疫苗猶豫」。近來新冠病毒、流感病毒仍潛伏於社區,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腸病毒則蠢蠢欲動,趁虛而入,身處「免疫負債」、感染風險極高的口罩幼兒世代原已危機四伏,現又面臨「疫苗猶豫」,更易陷入多種感染風暴。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台中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伯彥發表「嬰幼兒多重呼吸道感染急重症防治以RSV為例」專題演說,他表示,台灣連續兩年都出現一波RSV感染高峰,感染對象不再侷限兩歲以下幼兒,擴及三、四歲幼兒,這群大孩子們出生後幾乎與口罩為伍,保護得太好,對於RSV等呼吸道病毒,幾無抵禦能力,而這就是所謂的免疫負債。RSV疾病負擔重 專家籲建監測通報系統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院長陳家玉提醒近期觀察到嬰幼兒的疾病負擔,九月起兒科診間患者明顯增加,實驗室分析,病童感染病毒種類眾多,包括流感、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其中感染RSV是嬰幼兒住院的主因,會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併發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等,該院實驗室檢驗五三五個檢體,超過一半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延伸閱讀: 秋冬RSV疫情升溫 九成兩歲以下嬰幼兒曾被感染 家長留意5大病徵新生兒RSV感染目前只有支持療法,但是可以預防,國際已針對新生兒、老人等脆弱族群積極開發預防方式。兒科、感染科醫師呼籲政府將呼吸道融合病毒免疫接種方式納入公費,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我國疫苗政策係由專家主導,必須精算接種成本效益,目前肺炎鏈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為「建議接種名單」的前兩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於上半年討論多種嬰幼兒預防接種納入公費的可能性,建議呼吸道融合病毒免疫接種比照辦理,提出申請,交由專家審議。中榮、彰基等醫院監測系統警示,RSV等多種呼吸道病毒已於社區流行,且愈來愈不可預期,專家建議,擴大監測、通報系統,提高第一線醫師與民眾警戒。延伸閱讀: 早上像感冒下午就命危 美疾管署籲嬰兒接種RSV新預防治療中部預防接種意識高 逾6成盼公費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後疫情時代健康大調查」發現,中部地區縣市在預防接種、公衛宣導上表現優異,在縣市官方衛教宣導平台上,台中市「智慧育兒小幫手」官方LINE優於全台平均。南投縣則有九成七受訪者願意接種流感疫苗,而彰化縣民相當仰賴當地衛生單位所提供的衛教訊息。該調查報告顯示,醫院、診所等醫療服務機構為口罩幼兒世代的家庭最重要的衛教訊息來源,比率達七成五,其次是從衛生局、衛生所等地方衛生單位,比率為三成四。在預防接種政策上,六成三受訪者希望公費支持疫苗政策,六成二受訪者期待預防保健宣導更完善,兩成七希望預防接種服務據點愈多愈好,以提高疫苗可近性。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表示,安全有效的疫苗被視為預防疾病的關鍵,但重點還在於經費,因為資源有限,必須做最好的分配。擬定施打優先順序,讓高風險族群優先施打。因財政狀況不同,各縣市疫苗接種政策不一,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局長陳南松建議衛福部可事先徵詢地方採購某些疫苗意願,透過中央合作降低採購成本。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表示,這項報告調查了家庭願意為自費疫苗付出的費用,可作為成本效益分析的參考。與會專家則一致認為,中央、地方、媒體、藥廠之間應建立機制,創造合作模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經疫情洗禮,口罩幼兒世代的父母在看待預防接種時,重視「為何要打」、「為誰而打」,且多做比較,因此需要更充足的訊息。
-
2023-10-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急性中毒易診斷,慢性中毒難發覺!醫分享「恐怖生活五毒」, 十大排毒習慣養起來
現代人罹患癌症、慢性病等愈來愈多,生活環境的傷害可能是原因之一。有醫師分享,常有些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醫師列舉生活中的五大毒,不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一直接觸而慢性中毒。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指出,常發現很多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慢性中毒,中了生活的五大毒。而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比較恐怖的是生活中的毒,往往是沒有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接觸不知不覺慢性中毒。年輕時可能肝腎功能排毒強,症狀還不明顯,但隨著經年累月累積毒素,輕者傷肝傷腎傷心傷大腦傷骨髓傷免疫,嚴重者就是癌症。《元氣網》以下整理來自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李俊璋的提醒,讓大家知道生活毒素無所不在。生活第一毒:吸入毒包括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等。短期暴露於可能會造成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暴露將會造成更嚴重的胸腔問題和過敏症,例如氣喘、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肝腎衰竭、還會增加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電線、冷氣濾網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曾談過生活中潛藏毒素的問題,例如打掃生活環境時,我們經常會忽略電線的清潔。曾有人將電線上的灰塵化驗,發現上面有許多有毒物質,因此常常的清潔非常必要。還有冷氣的濾網,過去有研究發現,冷氣的濾網沒有清,冷氣開啟後室內的細菌病毒量會上升四成左右,所以很多人一開冷氣便會打噴嚏就是這個原因。生活第二毒: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很久的堅果花生、黴斑的枕頭被單床套與床墊。造成發霉現象的黴菌,不但會釋放出過敏物質,引發過敏、氣喘,有些毒性強的黴菌,更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生活第三毒: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有研究指出,洗衣劑與衣物柔軟除靜電紙洗衣,烘乾加熱時,散發出25種有機溶劑,包含了致癌物苯和乙醛,其他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也揮發出有毒化學物質。百滅寧是殺蟲劑,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兒童長期接觸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長期接觸百滅寧恐造成肺癌及肝癌。科技海綿拿來洗碗要小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三聚氰胺對於腎臟及膀胱健康危害甚大,長期暴露下,甚至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甲醛則是一級致癌物,恐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漂白水浴廁清潔劑是一種強氧化劑,對黏膜、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一般家庭用漂白水,主要含次氯酸鈉,會刺激並腐蝕暴露的部位。皮膚或眼睛暴露時,造成刺激可能導致發炎、角膜損傷及皮膚的灼傷,若不甚吸入,則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甚至肺水腫、呼吸衰竭。生活第四毒:加熱與容器毒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使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或微波如美耐皿,是以甲醛和三聚氰胺為原料縮合而成的塑膠,使用該類塑膠容器盛裝食品時,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與不孕外,更是有致癌風險。另外燒烤烤焦食物含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含雙酚A熱感紙成大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日常購物拿的發票、ATM領錢的收據等熱感紙,都含有致癌物質雙酚A,我們用手拿了這些東西後,如不洗手就吃東西,便會直接把毒物吃下肚。雙酚A也會對生殖系統會造成異常。生活第五毒: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所謂經皮毒,是透過皮膚進入體內,再經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由於肝臟具有排毒功能,因此經由嘴巴吃進肚子裡的毒素,90%以上都能被代謝分解;但經皮毒若要排出體外,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螢光劑」、「界面活性劑」、「塑化劑」重金屬、香水或髮膠中的「香精」和「定香劑」、以及家具、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中可能暗藏的「甲醛」等,這些化學物質雖然少量不足危害,但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不孕,重則致癌。改變個人習慣才能避免生活毒害生活從起床到睡覺,毒性物質可說是無所不在。那我們該怎麼辦?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理事李俊璋曾受訪指出,小心仔細看懂怎麼吃、怎麼用,了解「安全容許量」,與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和平相處,其實「可以不用太擔心」,因為身體對毒物還是有一定的排除和淨化的能力。重點是要改變個人生活習慣,例如吃東西前先洗手、不要喝塑膠杯飲料、避免微波食物…等,減少毒物累積。如果不節制、不改變,等到肝臟等無法負荷時就會生病。十大排毒習慣1.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及餐盒、紙杯、美耐皿餐具、保鮮膜等,不用塑膠袋裝熱食。盡量使用陶瓷、玻璃或不鏽鋼器皿。2.盡量減少使用香氛、化學清潔劑,若有使用一定要注意環境通風。3.化妝品、洗髮精等,選擇使用天然成分的購買。4.不要常吃罐頭食品,因罐頭內部塗層的成分多含有雙酚A。5.注重均衡飲食,吃鮮新的食物、有營養的食物,少吃速食等垃圾食物,以提升肝臟代謝功能。6.選擇有品質保證的食物,不過量購買,買回來也要妥善儲藏,以避免吃到發黴食物。7.多喝水、保持腸道健康,避免便秘,讓毒素排出體內。8.多運動、常流汗,可以提高代謝能力,同時降低脂肪囤積。9.避免熬夜,注重睡眠品質,睡眠也是護肝之道。10.適當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空氣偵測器等,幫助室內空氣清潔。寢具要勤換洗,發黴寢具直接更換。【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
2023-10-03 醫療.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胸悶、食道痙孿…必知5大危險因子和10大改善方法
一名50歲女性,經常感到食道有灼熱感、胸悶、吃東西易有食物卡住,近期進食後胸悶情況更嚴重,喝水還發生食道痙孿,吃了各種胃藥都沒有效果,經胃鏡檢查發現,食道黏膜偏白輕微發炎,確診為胃食道逆流,醫師研判患者食道黏膜較敏感,即使吃制酸劑效果也不佳,改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後,症狀終於改善。 一名60歲男性,因胸悶、飯後飽脹感、睡前胃酸逆流嚴重,即使以枕頭將頭墊高,仍難以入眠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為賁門鬆弛引起的胃食道逆流,服用制酸劑後症狀改善。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有那些?會併發那些問題?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胃食道逆流常見症狀,包括喉頭有異物感、胸悶、吞嚥困難、火燒心、嘔酸、慢性咳嗽等,倘胃酸逆流到口腔,還可能會出現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情況。長期胃食道逆流可能增加食道潰瘍、食道癌的風險,恐引起多種併發症,包括食道炎、食道狹窄和巴雷斯特食道症,以及鼻炎、鼻竇炎、咽喉炎、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睡眠呼吸中止,蛀牙、牙周病,尤其食道癌在胃食道逆流患者中,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達30至40倍。常見胃食道逆流原因3大類邱展賢說,胃食道逆流發生原因,分別為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賁門鬆弛等3大類。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蠕動異常者會覺得食物卡在喉嚨,持續有異物感、胸悶。邱展賢說,發生原因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關,氣候的變化、壓力、情緒不穩等都容易引起,因此在天氣炎熱或是寒冷時症狀會更加明顯,生活、工作、課業壓力增加,也會加重症狀,一般使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治療。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者,因為食道沒有保護層,被胃酸侵蝕時就會發炎,喝水、飲食刺激下容易感覺不適,除了服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外,還要配合飲食調整,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飲品。賁門鬆弛賁門鬆弛引起胃食道逆流者與生活習慣有關,經常暴飲暴食、吃飯速度快,或是體重過重都容易引發,治療上使用藥物外,調整生活習慣及適度減重,才能改善並且避免反覆發作。改善胃食道逆流10建議1.配合醫師開立口服藥治療。2.戒菸、戒酒3.過重者減輕體重4.睡前2至3小時避免吃東西5.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6.避免穿緊身衣物7.飲食要少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8.避免快速進食9.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10.三餐避免吃太飽倘持續發生胃食道逆流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機。胃食道逆流5大危險因子1.肥胖2.飲酒、抽菸3.飲食重口味、愛吃消夜4.情緒壓力大5.使用氣管擴張劑、三環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高血壓藥物、女性荷爾蒙(黃體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8 醫療.呼吸胸腔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如何治療?藥師詳解肺阻塞的藥物治療,降低急性惡化率及嚴重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肺阻塞,是一種異質性的肺部疾病,其特徵是由氣道異常,例如:支氣管炎、支氣管細支氣管炎,或肺泡異常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狀,導致持續且通常是進展性的氣流阻塞。此疾病現在已成為全球前三大死因之一,被視為重要的公共衛生挑戰,其中90%的死亡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2012年有超過300萬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而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的6%。確診為肺阻塞後的藥物治療介紹一旦診斷為COPD後,會進一步執行肺阻塞綜合評估,以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作為治療的依據。以往將綜合評估的結果分為ABCD四個組別,2023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倡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發表的治療指引(GOLD 2023)將評估結果中的CD組整合為E組,即為ABE三種評估結果。對於急性惡化的病人不再做區分,只要在一年內大於兩次中度惡化或大於一次導致入院的惡化即歸類為E組,如此可以更方便醫師評估急性惡化的病人,快速擬訂治療方針。GOLD 2023治療指引也因應新的評估結果分組給予COPD藥物治療的建議,依給藥途徑可分為吸入劑及口服藥物,並以吸入型藥物為主要的治療選擇。吸入型藥物可以分為支氣管擴張劑和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依其藥理作用分類可再分為: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β2 agonists)和抗膽鹼藥物(antimuscarinics)。醫師會依據疾病嚴重程度及惡化風險等個人狀況,處方單一成分或是合併不同成分一起使用。COPD藥物治療-口服藥物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β2 agonists)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刺激β2受體,放鬆呼吸道平滑肌,對支氣管收縮產生拮抗作用。此類藥物分為短效(SABA)和長效(LABA)。短效劑型的作用通常持續4至6小時,可以做為急性發作時的用藥。長效劑型的作用持續時間為12小時或更長,可以顯著改善肺功能、急性惡化和生活品質。抗膽鹼藥物(antimuscarinics)抗膽鹼藥物的作用是阻斷呼吸道表面上M3受體,以阻斷支氣管收縮作用達到支氣管擴張的效果。此類藥物也有短效(SAMA)和長效(LAMA)之分。短效抗膽鹼藥物可以做為急性發作時的用藥,長效劑型則可以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減輕症狀及急性惡化,改善生活品質以及降低死亡率。吸入型類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吸入型類固醇直接局部作用在呼吸道平滑肌上,降低發炎反應,減少呼吸道的黏液分泌及上皮組織腫脹,相較於口服藥物,較少全身副作用且方便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通常會搭配支氣管擴張劑合併使用,可以減少急性惡化發生、改善病人肺功能及生活品質。需特別注意,使用含有類固醇的吸入劑,在使用完畢時應漱口。COPD藥物治療-吸入劑治療COPD的藥物以吸入劑為主,因此正確的使用吸入劑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吸入劑的裝置類型可以分為:乾粉吸入劑(DPI)、定量噴霧吸入劑(MDI)、緩釋型氣霧吸入劑(SMI)、吸入用膠囊劑。乾粉吸入劑(DPI)和吸入用膠囊劑(不可吞服,須依指示放入裝置中刺破)無須按壓裝置,而是靠自身肺部吸力把粉狀藥物吸入,適合可以執行有力且深吸的病人,但需要注意不可儲存在潮濕處。本院現有的乾粉吸入劑(DPI)有:Anoro Ellipta(安肺樂易利達)、Relvar Ellipta(潤娃易利達)、Symbicort Turbuhaler(吸必擴都保)、Trelegy Ellipta(肺樂喜易利達);吸入用膠囊劑則有Seebri Breezhaler(吸補力吸入膠囊)。定量噴霧吸入劑(MDI)、緩釋型氣霧吸入劑(SMI)需要在按壓裝置的同時吸入藥品,病人需要進行緩慢且深度的吸氣,適合手口可以同時進行的人。此類藥品可以搭配吸藥輔助器(如愛治喘吸藥輔助器. AeroChamber)以減少手口不協調的影響,提升藥品進入肺部的比例。本院的定量噴霧吸入劑(MDI)現有: Berotec N(備勞喘)、BeroDual N(備喘全)、Bevespi(必肺宜)、Foster(肺舒坦)、Seretide(使肺泰)、Trimbow(喘寶);緩釋型氣霧吸入劑(SMI)則有:Spiolto Respimat(適倍樂舒沛噴)、Striverdi Respimat(適維樂舒沛噴)、Spiriva Respimat(適喘樂舒沛噴)。使用吸入劑治療的目的除了可以減輕症狀,減緩肺部功能下降速率,也能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及嚴重程度,從而改善生活品質、降低死亡率。因此,規律使用藥品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切勿等到症狀出現時才使用短效藥品舒緩,也須依從醫師指示服藥,不得自行停藥。若是醫師替您更換了藥品,特別是吸入劑裝置不同時,應當熟知使用方法。每一種吸入劑類型的注意事項皆有差異,若是有相關的用藥及操作問題,皆可向藥師詢問。除了藥物治療外,COPD尚有許多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措施。導致COPD主要是暴露在吸菸的環境和吸入空氣污染的有毒顆粒和氣體,因此戒菸十分重要,可諮詢家庭醫學部尋求戒菸服務。定期疫苗注射也有助於穩定COPD,例如: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以上均與穩定期肺阻塞的病程進展和生活品質息息相關,慢性阻塞性肺病既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期望大家都能遠離疾病,呼吸無阻。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為何慢性阻塞性肺病更該運動?COPD患者應避免哪些運動?.「咳、喘、痰」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吃什麼?6飲食原則補足營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7 醫療.呼吸胸腔
為何慢性阻塞性肺病更該運動?增強肺功能的運動有哪些?COPD患者應避免哪些運動?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指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在內的一組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性阻塞性肺病會使呼吸變得困難。你無法逆轉肺部損傷,但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藥物治療的改變可以幫助你控制症狀。如果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強肺功能的運動可以改善你的生活品質。為什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要運動?經常運動有很多好處。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更好地利用氧氣。.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狀。.增強活力,以便你可以進行更多活動而不會感到疲倦或呼吸急促。.增強心臟和心血管系統。.增加耐力。.降低血壓。.改善肌肉張力和力量,改善平衡和關節靈活性。.強化骨骼。.幫助減少體內脂肪並幫助你達到健康體重。.幫助減輕壓力、緊張、焦慮和憂鬱。.提升自我形象和自尊心,讓你看起來健康且感覺良好。.改善睡眠。.讓你感覺更加放鬆和休息。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最好的4種運動類型如果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這四種類型的運動會對你有所幫助。伸展運動:緩慢拉長肌肉。運動前後伸展手臂和腿部有助於肌肉為活動做好準備,並有助於防止受傷和肌肉拉傷。定期伸展運動還可以增加你的活動範圍和靈活性。心血管或有氧運動:使用大肌肉群進行穩定的身體活動。這種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利用氧氣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氧運動可以幫助降低你的心率和血壓,並改善你的呼吸。有氧運動包括步行、慢跑、跳繩、騎自行車等低衝擊有氧運動或水中有氧運動。強化運動:反覆肌肉收縮(收緊)直到肌肉變得疲勞。上半身的強化運動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特別有幫助,因為它們有助於增強呼吸肌肉的力量。呼吸練習:可以幫助你增強呼吸肌肉、獲得更多氧氣並減輕呼吸負擔。以下是兩個呼吸練習範例,每天練習三到四次,每次5到10分鐘。.縮唇呼吸(Pursed-lip breathing):1.放鬆頸部和肩部肌肉。2.用鼻子吸氣2秒鐘,閉上嘴。3.撅起嘴唇呼氣4秒鐘。如果這對你來說太困難,只需將呼氣時間設為吸氣時間的兩倍即可。4.運動時採用縮唇呼吸。如果你呼吸急促,請嘗試放慢呼吸速度,並專注於透過撅起嘴唇呼氣。.腹式呼吸:1.仰臥,膝蓋彎曲。你可以在膝蓋下方放枕頭以提供支撐。2.將一隻手放在胸腔下方的腹部。將另一隻手放在胸部。3.用鼻子深深吸氣,數到三。你的腹部和下肋骨應該會上升,但你的胸部應該保持靜止。4.收緊腹部肌肉,並透過微微皺起的嘴唇數到六來呼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應該多久運動一次?一般來說,為了獲得最大的效益,你應該逐漸增加運動時間,至少每週運動3到4次,每次持續20到30分鐘。每隔一天運動可以幫助你保持規律的運動計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運動時要小心,但請記住,呼吸短促(覺得喘)並不總是意味著你應該完全停止運動。請詢問你的醫師何時應該停止運動並休息。以下為其他運動注意事項:.平衡運動與休息相結合。如果感到疲倦,就從較低強度開始。如果感到非常疲倦,休息一下,明天再試一次。.飯後至少等待一個半小時再開始運動。.當你在運動時喝水,請留意你的液體限制。.運動後避免洗熱水或冷水澡。.如果你已經停止運動幾天,重新開始時要緩慢進行,並逐漸恢復到你的正常運動習慣。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時應避免的運動:.重物搬運或推動。.鏟土、割草或耙地等此類的家務。.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或等長運動,包括對抗不可移動物體的推力運動。.在天氣非常寒冷、炎熱或潮濕時進行戶外運動。.攀爬陡峭的山坡。另外,詢問你的醫師是否可以進行像舉重、慢跑和游泳這樣的鍛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何時該停止運動?如果你有任何以下這些跡象或症狀,請立即停止你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運動計畫。坐下來,休息時保持雙腳抬起。如果你沒有感覺好轉,請立即就醫。即便你感覺好轉,也請務必立即告訴醫師你的症狀,包括:.噁心。.頭暈。.身體虛弱。.心跳加快或不規則。.嚴重呼吸急促。.疼痛。.胸部、手臂、頸部、下巴或肩膀有壓力或疼痛。【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Cleveland Clinic: COPD: Exercise & Activity Guidelines.WebMD: COPD and Exercise: Breathing and Exercise Programs for COPD
-
2023-09-23 養生.抗老養生
「養陰潤肺」不是人人都適合 秋分養生7要點教你保持身心健康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其時節正好是秋季的中心點。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待過了秋分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的黑夜漸長白晝漸短,南半球則與之相反,身在北半球的我們就會進入「日短夜長」模式。秋分時經常碰到中秋,也有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中秋之成為節日,除了是在農產收成的時期外,更重要的應有取於月圓的幸福象徵。往昔交通發達,遊子在外歸家不易,為了一家的團聚就須要選定一些節日,藉機團圓。過去中秋有「拜月娘」的習俗,說是太陰娘娘的誕辰,崇祀月神,這是在普遍性拜月娘的習俗外,更具有民間信仰特色的崇拜。在秋前或後,以前有秋社,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現在中秋節也拜土地公。至今中秋前後在中南部可以看到各處田頭豎立著「土地公拐」,它是用一根竹枝豎立於田頭或中田,上頭繫著土地公金,用以禮謝土地,祈求保佑,這也是古社祭的遺跡。秋分之後日照漸短,有哪些農特產品盛產呢?「秋分暝日對分」,從此開始晝間漸短,夜間漸長,二期稻作已到抽穗末期,早植稻進入成熟期,「好中秋,好慢稻」,「八月半田頭看」,表示此季節可看出將來水稻收成的豐欠與否。台灣西部海域水溫已降至26度左右,在澎湖北方海域已可以捕獲黑鯧。另外,鰆魚一般在秋分以後始洄游到台灣海峽,因此沿岸海域均可發現鰆魚之到來,如淡水之馬加,鹿港之白腹鰆及澎湖周圍海域之土托鰆等。東北部在本節氣中亦有小卷、旗魚、沙魚、蝦及黑旗魚及赤宗等。秋分與種植.北部:胡椒、蒲公英、馬鈴薯、薤菜、萵苣、白菜、胡蘿蔔.中部:蘿蔔、牛蒡、甘薯、大蔥、蕪菁、茄子.南部:西瓜、苦瓜、蘿蔔、花椰菜、萵苣秋分與諺語.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日天晴占豐年,打雷則占歉收。.月半看田頭:此時二期稻作好壞已可以看見。.早冬雨:一期稻作要靠春雨灌溉,二期稻作則有賴露水滋潤。秋分養生需注意精神狀況秋日裡雖然碧空如洗、萬物收穫,但漸見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易使人觸景生情產生蕭條、淒涼之感,故中醫學認為秋季人易有悲憂之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要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而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若能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讓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帖良藥。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由於秋內應於肺,秋日為悲,易損肺氣,使抵抗力降低,易染呼吸道疾患,因此,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秋分後天氣轉涼,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應注意防風保暖,多吃白蘿蔔、胡蘿蔔,舒展肺氣;秋季亦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還要注意胃部的養護。秋季早晚溫差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此時易損耗人體的津液,易見口乾、鼻乾、咽乾、唇乾,所以需要及時充足補充水分,每天需補充水分2000毫升左右;除了多多喝水,也要保濕皮膚、少食辛辣,以免出現「秋燥」。飲食宜養陰生津之品,以養陰生津的潤燥的食物為宜,如:百合、蓮子、蓮藕、山芋、銀耳、荸薺、梨、柚、蜂蜜等甘涼之品,都是較好的養陰生津潤燥之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以及油膩食物,但也不宜多食寒涼之物。萬事並非絕對,雖是秋日氣候乾燥,宜食甘寒養陰之品,但對素體陽虛內寒之人不可硬搬,是否適用應遵醫囑。飲食調養 宜溫補不熱補中醫師鄧正梁說,在飲食調養上,也是注重陰陽調和,切忌實者更實、虛者更虛,例如老年人往往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有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火氣大者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他強調,進入秋天後,大自然中的水氣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體內的陽氣由強轉弱,內分泌、津液也開始減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熱補,否則就會「火上加油」,建議宜選擇滋陰潤燥的中藥來調理身體,例如當歸、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醫師的辨證下進行溫補。秋季養肺 得從這4個方面入手防治「秋燥」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肺氣。養陰益氣,則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1.吃:多喝粥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還可多吃些以蜂蜜、百合、蓮子、胡蘿蔔、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漿粥、牛乳粥等;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起床喝杯白開水,可以沖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忌: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蔥、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等煎炸的食物。2.穿:不要過早多穿衣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3.運動:冷水鍛煉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做些有氧運動,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平時可以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的人還可以洗冷水浴等。4.精神:常笑宣肺宜: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忌: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者及手術後的病人都不宜放聲大笑、狂笑。特別要注意的是:「養陰潤肺」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儘管常說「養陰潤肺」有益於秋季養生,但這並不是對於任何人都合適。例如,有些慢阻肺的發生除了部分與肺燥有關外,大多數還與脾虛濕盛、腎不納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類型的病人從體質以及症狀特點來看,往往是中醫說的陰偏盛或陽氣不足,而不是燥盛陰虛,所以不適合於「養陰潤肺」。秋分養生七要點一、適時調整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隨著天氣的變冷,秋季的白天時間也逐漸縮短,這就需要我們適時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身體修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而缺乏睡眠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建議大家每天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並保持固定的作息規律,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保持精力充沛。二、飲食宜淡,多選當季食材在秋季,天氣轉涼,人們往往有食欲增加的感覺。但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飲食宜淡是很重要的。多吃蔬果、雜糧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減少油膩、辛辣食物的攝入,有助於減輕消化負擔,維持腸胃的健康。同時,我們應該多選擇當季食材,例如南瓜、蘋果、栗子等,它們不僅口感鮮美,而且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三、適量運動,增強體質適量的運動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秋天的氣候宜人,正是遠足、慢跑、太極等戶外運動的好時機。通過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還可以舒緩壓力,調整情緒,有助於心身健康的平衡。但需注意的是,運動量應適中,避免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健康。四、避寒保暖,預防感冒秋季的氣溫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因此我們要及時避寒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更應該注意增加衣物。預防感冒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建議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如果有感冒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五、心靈養生,保持愉悅心境心靈養生在秋季也是很重要的。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建議大家學會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自己沉澱,保持愉悅的心境。可以嘗試閱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或者參加一些興趣愛好的活動,都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六、合理穿衣,保持身體健康秋季氣溫多變,有時候會出現陽光明媚,但氣溫較低的天氣。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天的氣象情況,合理穿衣。適時增減衣物,讓身體保持在舒適的溫度範圍內,這樣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七、注意空氣品質,室內保濕隨著秋季天氣轉涼,空氣乾燥的情況也會變得較為明顯。乾燥的空氣不僅容易引發皮膚乾燥、唇裂等問題,還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因此,建議大家注意空氣品質,特別是室內的空氣,可以使用加濕器保持適度的濕度,或者放置一些濕毛巾、盆水等來增加室內的濕度,有助於保護呼吸道和皮膚的健康。總結起來,秋分養生是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通過適時調整作息,飲食宜淡,適量運動,注意保暖和空氣品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補充維生素D等方法,我們可以度過一個悠然安康的秋季。【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秋分」首重除濕養肺!養生從4方面入手,但這些人不適合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3-09-14 醫聲.慢病防治
他得異位性皮膚炎到處求醫用藥都無效 用過「這東西」後竟能泡溫泉
今天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不少病友也分享自己的甘苦談。「皮膚穩定後,現在有時會去泡溫泉放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年46歲的張先生,國小就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時常搔癢、滲血,即使注重環境衛生、飲食習慣,也定期接受治療,甚至服用中藥、偏方,病況仍毫無進展,直到使用生物製劑,不僅有效控制異膚,連共病亦改善許多。他到處就醫仍沒效 異膚大爆發成中重度張先生回憶,小時候隔週施打一次類固醇,打久兩邊屁股卻變硬塊,症狀隨季節交替加重;出社會後,他到處就醫,看遍坊間、小診所、皮膚科權威,還是控制不佳。發病30年間,張先生夜不能寐,床單常常沾上血漬,就算幾乎不喝手搖飲、不吃加工食品,也曾使用類固醇治療、吃中藥或偏方改善體質,但幾乎沒什麼成效,病況時好時壞。去年春天,異膚突然在四肢大發作,擦藥、口服藥都壓不下來,「整天滲血,沒有一處、一刻是乾的,那是有史以來最害怕的時刻。」後來聽從太太建議,找上新北市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那時他的皮膚70%都是皮疹,色素沈澱,佈滿抓痕,皮膚增厚、苔蘚化,已經屬於中重度患者,加上咳嗽、輕度支氣管炎、粘膜炎、鼻炎等過敏共病,整體可說是非常差。」楊靜宜描述張先生第一次看診的情況。她表示,中重度與輕症最大的不同在於皮膚病灶處、非病灶處的免疫系統都持續性地過度反應,進一步誘發癢感,因此須控制皮膚的免疫大軍過度反應。但類固醇用久會造成白內障、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就算用到高劑量,療效仍不佳,且長此一往會對負責代謝的肝、腎造成負擔與風險。異膚精準醫療化 不傷肝腎還舒緩共病隨著醫療進步,皮膚免疫學也開始朝向精準治療。「精準治療就是抓出並抑制過度反應的那支免疫大軍,同時身體還能抵禦外來病毒、細菌,所以療效較好,副作用較少。」楊靜宜舉例,生物製劑不僅不會損害肝、腎,亦能舒緩氣喘、嚴重慢性鼻竇炎等共病,目前針對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健保有條件給付。而張先生就剛好符合給付條件,在使用生物製劑第二週就感受到搔癢感減輕。楊靜宜說表示,八成患者多在使用生物製劑後的第四個月明顯感到症狀減輕,即便停藥半年以上也不會復發,僅有少許患者出現結膜炎,「雖然異膚無法根治,但只要與可信任的醫師好好合作,把關副作用,長期治療的副作用遠小於皮膚發炎帶來的長期影響。」張先生也鼓勵要配合醫師,定時定量用藥,「以前異膚嚴重影響我的生活品質,但楊醫師讓我回歸正常人生活,可以去泡溫泉,我這麼嚴重都可以恢復,大家一定也可以!」
-
2023-09-06 醫療.中醫
戒菸有戒斷症狀怎麼辦?中醫師:穴位按摩緩解戒斷,茶飲、中藥、針灸都助戒菸
很多癮君子都想要戒菸,卻因為種種因素宣告放棄。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中醫師表示,戒菸最困難的是各種不適症,民眾可透過中藥療法、針灸療法、穴位按摩、戒菸茶飲等緩解,幫助戒菸。 抽菸對人體健康影響大,是不少疾病、癌症共同風險! 劉筱薇院長表示,香菸成癮的物質主要是尼古丁,具有提神、興奮中樞神經作用,還會增加心跳速率,提高血壓及引起末梢血管收縮,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除了尼古丁,香菸所含焦油、其他刺激物質,常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各種癌症的元凶。 除此之外,對於男性而言,吸菸可能造成陽痿、精子異常;對於女性來說,吸菸容易未老先衰,甚至產生皺紋、灰髮、脫髮、提早閉經等;孕婦則會提高流產、早產、嬰兒猝死症等風險。及早戒菸才是明智之舉。如果民眾要戒菸,中藥能夠緩解戒菸時所產生不適症。 戒菸最難在各種不適症,長期下來身體陰虛火旺。 劉筱薇院長指出,癮君子戒菸的困難之處,莫過於經歷一段「戒斷時期」,因為停止抽菸之後,由於血壓、心跳下降,身體吸氧量也相對減低,常會出現情緒低落、精神倦怠、身體疲累、心情煩躁,可能也有失眠、暈眩、咳嗽、口乾舌燥、便祕、胃部飢餓感等症狀。 從中醫觀點來看,菸草屬性「溫燥」,長期抽下來易傷津耗液,最後形成陰虛火旺體質。此外,戒菸時期陰虛陽亢症狀也會浮現。 戒菸可透過中醫降戒斷症狀,按摩、茶飲、中藥、針灸都有幫助! 中藥療法:劉筱薇院長表示,戒菸時期陰虛陽亢,可利用中藥緩解身體不適症,治療應以滋陰清熱、寧心安神、化痰除煩、宣降肺氣為主,有助加強戒菸民眾的信心與決心。 針灸療法:針灸療法也能緩解戒斷期不適症狀,以及生津止渴,改善拿菸口慾、對於菸草味道產生排斥感。日常按摩相關穴位也有所幫助。 穴位按摩:穴位可按手部及耳部,手部可按列缺、陽谿、合谷等穴道。耳部由上而下則可取神門、胃點、心點、肺點、內分泌等穴點。 戒菸茶飲:可喝「魚腥草甘草茶」,可望清熱潤肺、生津安神,可說是很好的戒菸茶飲。材料可準備魚腥草1兩、遠志3錢、甘草3錢、薄荷3錢、麥門冬3錢、桑白皮3錢、百合3錢、黨參3錢、茯苓3錢。做法很簡單,將所有藥材泡水洗淨後放入鍋中,倒入2000毫升的水,小火煎煮即可當茶飲用。 戒菸除了決心,也可以其他有效的方法介入,透過各種方式降低戒斷症狀不適,更有助達到戒菸目標! 《延伸閱讀》 .電子菸、淡菸比較健康?一張圖看懂各菸品差異! .戒菸五年還是又咳又喘?小心肺部纖維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2 養生.抗老養生
「處暑」潤肺防秋燥!飲食忌辛辣宜多酸,多吃白色食物 12養生方法一次看
今天(8/23)是24節氣的「處暑」,屬於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有止的意思,指暑氣到此打住,在立秋之後理應感受到秋意,但在台灣,即使處暑仍火傘高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毒如虎」,俗語稱:「處暑,會曝死老鼠」,就是形容天氣酷熱。處暑中午雖然炎熱,但早晚較涼,晝夜溫差大。習慣晚上吹冷氣睡覺的人,不妨關掉冷氣,開窗讓空氣流通。更記得要蓋被子,不要著涼了;出門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處暑養生的四大要點秋天有燥邪,會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癢等症狀,多喝水恐難以改善,不妨藉由日常飲食「顧肺管」。1、捂秋凍春捂秋凍是古人一條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是為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髮;「秋凍」是為了氣血入裡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因此,處暑後要使身體有一些涼意,不要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穿很厚的衣服。2、防秋燥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專家建議: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濕拖把擦地等。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便於生津潤燥、消熱通便。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多吃一些蘋果、梨、葡萄之類滋陰的水果。3、潤肺初秋的氣候逐漸乾燥,最容易對肺陰造成損傷,伴隨著夏季眾多的細菌也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氣喘病也會在此時復發或者加重。所以,加強對肺陰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中醫上講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養肺不僅能使肺氣更加充盈,增強肺的主氣,也能治療由於肺虛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在食物的分類上,甘潤的食品對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薺、枇杷、蜂蜜、甘蔗、柚子等,還有眾多的粥品,更是養肺的首選,例如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等。4、少辛增酸而少辛的原因,同樣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過於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洩出來,隨後身體便涼了。所以,處暑之後不應吃辣椒、花椒、生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12個處暑養生方法處暑的早晚溫差變化大,外出應該加件外套,但不宜穿厚外套以免中暑。養生以益腎養肝為主,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以下12個處暑養生小撇布,讓你健康度過秋老虎的炎熱天氣。1、早睡早起處暑時節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人的起居應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2、益腎養肝多吃蔬果處暑節氣,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3、多喝水去秋燥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4、多吃白色食物潤燥養肺中醫有「五臟配五色」之說。白色食物偏寒涼,可滋陰潤燥、養肺,因此白蘿蔔、白菜、高麗菜、白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或中藥材的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適合一般體質者補身。5、多喝蜂蜜水少吃薑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那麼,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們對付秋燥的一種必要手段。6、通風透氣,早晚添衣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一定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7、護腸養胃對於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除了及時治療、避免冷飲冷食、避免過度刺激的辣椒等調味品、少吃傷害消化系統的藥物之外,還要消除不利於消化吸收的各種不良習慣。8、精神調養處暑時節宜安靜性情,時至處暑,秋意越來越明顯,大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因此在精神調養上,處暑時節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誌安寧,使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常可安排多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安神定志的課外活動。9、輕鬆運動秋高氣爽,到戶外進行跑步、打拳、舞劍、做健身操、爬山或去公園散步等,可以迅速使機體消除秋乏的感覺。尤其是舒展肢體的活動還能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要注意的是不宜進行高強度和劇烈運動,鍛煉時應以微汗為適,切忌大汗傷及津液。對於經常待在室內的辦公室一族,可利用辦公間隙到室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提高身體興奮性。10、多睡一小時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11、多吃清熱安神食物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當心病從口入,。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12、少吹空調,多護關節處暑節氣後天氣轉涼,此時再吹空調,寒氣會入侵經絡和骨關節,會出現頸肩腰腿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建議開空調最好定時,半夜不適宜吹空調。延伸閱讀:.節氣「處暑」/炎熱不輸夏 飲食顧肺管.「處暑」酷熱溫差大 飲食忌辛辣、顧肺管.薏仁有助預防癌症,特別是「這2癌」!薏仁11個功效,7種人請少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1 醫療.消化系統
口臭、更年期恐有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嚴重恐致食道癌 8招改善
一名50多歲女性,經常感到食道有灼熱感、胸悶、吃東西時有食物會卡住的感覺,近幾週進食後,胸悶情況更嚴重,喝水還會突然食道經孿,吃了各種胃藥都未見療效,經過胃鏡檢查,發現食道黏膜偏白,為食道輕微發炎,醫師研判中年女性食道黏膜較敏感,即使吃制酸劑效果也不佳,後續改用食道黏膜保護劑,症狀終於改善。胃食道逆流常見3類型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胃食道逆流發生原因可分為3類,包括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賁門鬆弛。常見症狀包括喉頭有異物感、胸悶、吞嚥困難、火燒心、嘔酸、慢性咳嗽等,倘胃酸逆流到口腔,還可能會出現口腔異味、牙齒敏感、牙齒酸蝕等情況。1.食道蠕動異常食道蠕動異常者,喉嚨會持續有異物感、胸悶。邱展賢說,發生原因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有關,氣候的變化、壓力、情緒不穩等都容易引起,因此在天氣炎熱或是寒冷時症狀會更加明顯,生活、工作、課業壓力增加,也會加重症狀。像是一名16歲女學生,近期出現胸悶、咽喉異物感、胃酸逆流,甚至一吃東西就吐,吃胃藥後病況時好時壞,就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改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症狀明顯改善。邱展賢說,統計發現,國二至國三、高二至高三孩子引起的胃食道逆流,多與情緒壓力引起的胃不適有關。2.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食道輕微發炎造成食道黏膜敏感者,因為食道沒有保護層,被胃酸侵蝕時就會發炎,喝水、飲食刺激下容易感覺不適,除了服用食道黏膜保護劑外,還要配合飲食調整,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飲品。3.賁門鬆弛賁門鬆弛引起胃食道逆流者與生活習慣有關,經常暴飲暴食、吃飯速度快,或是體重過重都容易引發,治療上使用藥物外,調整生活習慣及適度減重才能改善並且避免反覆發作。胃食道逆流5大高危險族群1.肥胖。2.飲酒、抽菸。3.飲食重口味、愛吃消夜:太甜、太油的食物、柑橘類水果、咖啡、茶、辛辣食物等。吃宵夜與距離睡覺的時間間隔太短。4.情緒壓力大。5.用藥者:氣管擴張劑、三環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藥、高血壓藥物(鈣離子拮抗劑和乙型受體拮抗劑)、女性荷爾蒙(黃體素)等藥物。邱展賢說,胃食道逆流恐引起多種併發症,包括食道炎、食道狹窄和巴雷斯特食道症,以及鼻炎、鼻竇炎、咽喉炎、氣喘、支氣管炎、肺炎、睡眠呼吸中止,蛀牙、牙周病,尤其食道癌在胃食道逆流患者中,發生率比一般人高達30至40倍。改善胃食道逆流 生活、飲食習慣要調整邱展賢建議,要改善胃食道逆流,除配合醫師開立口服藥治療外,生活、飲食習慣也要做調整,包括戒菸戒酒、過重者減輕體重、睡前2至3小時避免吃東西、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避免穿緊身衣物,飲食要少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快速進食,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三餐避免吃太飽。8招改善胃食道逆流1.口服藥治療2.戒菸戒酒3.減重4.睡前2至3小時避免吃東西5.睡覺時床頭枕頭墊高6.避免穿緊身衣物7.飲食要少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8.避免快速進食,三餐避免吃太飽。【延伸閱讀】疾病百科/胃食道逆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9 焦點.元氣新聞
早上像感冒下午就命危 美疾管署籲嬰兒接種RSV新預防治療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入秋之後各地幼兒病例將逐漸增加,RSV感染症狀很像一般感冒,最大差別在於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RSV常是下呼吸道感染,入侵支氣管,誘發哮喘,產生很多痰液,引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RSV對成人就像感冒,但對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症狀嚴重得多,通常病程快速猛烈,家長若沒注意,可能引發嚴重呼吸衰竭甚至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新預防策略啓動 大幅減少RSV重症風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隸屬於美國疾管署CDC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8月3日建議8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單株抗體新療法Nirsevimab預防嬰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在臨床試驗中,可降低嬰兒因 RSV 住院風險率約75%,而且能夠降低九成急重症比率,該療法將是兒童免疫接種計畫中第一種被動免疫治療,這也意味著,Nirsevimab將被列入預防嬰兒RSV感染的常規醫療措施之一。多家知名藥廠投入心力 守護嬰幼兒健康儘管RSV在過去常被忽視,但近年來該病毒對嬰兒健康的影響引起愈來愈多關注,國際有多家知名藥廠競相投入研發相關防治策略,包含賽諾菲、阿斯特捷利康聯合開發、輝瑞與葛蘭素史克等,皆透過新策略創新研發,用心守護嬰幼兒健康。包含美國ACIP學者在內,多位專家也建議,部分8 至19 個月大嬰兒,以及特定族群,如有潛在健康問題,且住院風險較高,應考慮接受第二劑nirsevimab注射,以幫助這些孩子安然度過第二個季RSV盛行季。儘管這項新療法對於防止嬰兒RSV感染帶來新希望,專家也呼籲,民眾應保持警惕,持續關注RSV流行情況,並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才能確保嬰兒和社區整體健康。延伸閱讀:新創疫苗突破!歐盟核准RSV單劑預防性抗體療法 適用全嬰幼兒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和流感、新冠肺炎感染,症狀哪裡不一樣?元氣網綜合整理了RSV從症狀、治療選擇,讓家有嬰幼兒的父母親、長者一次看懂,及早辨識症狀,送醫治療。●RSV:屬於下呼吸道感染,潛伏期約2到8天,症狀很像一般感冒,咳嗽、發燒、流鼻涕,常出現痰很多、咳嗽厲害,呼吸不順暢發出「咻咻」聲。RSV最令人擔心的是,病程進展相當快速,只需兩、三天,便可能從發燒發展為嚴重的呼吸窘迫,進而演變成肺炎或支氣管炎。RSV感染的孩子康復後也易留下氣喘長期後遺症。●流感:易高燒、有較明顯的全身性症狀。例如腸胃道不適、肌肉痠痛。●新冠肺炎:依照病毒株特性不同,難以用症狀分辨。民眾可透過快篩或至醫療院所篩檢,即時正確診斷。延伸閱讀: 多重呼吸道病毒感染 威脅不輸新冠嬰幼兒感染RSV怎麼辦?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因之一,其中對嬰幼兒威脅最明顯。台灣每年(疫情前)約有1000個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9成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衛福部資料顯示,目前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沒有治療藥物,僅能事先使用對抗F蛋白質的單株抗體(Palivizumab)預防,且必須固定每個月服用一次,在藥物價格或時間療程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單株抗體新療法(nirsevimab)台灣尚未核准上市,不過健保已放寬到出生時懷孕周數未滿33周的早產兒、患有慢性肺疾病、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的先天性心臟病孩童,可以接種現有單株抗體(Palivizumab),避免嚴重併發症。對於國際最新RSV疾病防治趨勢外電報導,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表示,從研究數據來看,RSV單株抗體新療法的效果可持續5到6個月,與現有策略相比,不僅防護效果可持續比較久,防治費用也節省許多,期待台灣的孩子可盡早蒙受其利。陳伯彥表示,根據統計,台灣本土RSV大約每兩年會有大流行,在2020年與2022年便有許多群聚的案例,通常會在中秋前後發生面對RSV來勢洶洶,未來可擁有更多新選擇。延伸閱讀:RSV活躍季節狀似感冒 女童吃感冒退燒藥不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