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排便
共找到
1014
筆 文章
-
-
2021-02-26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莊昕悅: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掌握5原則 糖友照樣嗑大餐
連續假期在家這樣做,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還能享受美食均衡、營養又健康?糖友最大的困擾常常是美食當前,不能隨心所欲,在生活中損失了許多的享受。尤其是連假期間,親友往來聚餐,美食當前更是誘惑,只要掌握以下步驟及原則,糖友一樣可以享受美食,身體少負擔! ( 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 )原則1: 增加天然食物減少加工食物多以蔬菜、豆魚蛋肉、少加工的全穀雜糧根莖及新鮮水果為主,減少額外加糖的精製糕點、餅乾、甜食、蜜餞果乾,以及丸餃類火鍋料、臘肉、醃漬...等食材。原則2:先吃蔬菜和優質蛋白質蔬菜的選擇建議以深綠色或白色的葉菜類、瓜類、筍類、菇類、豆莢類,或是紅白蘿蔔、花椰菜和洋蔥等,這些都是富含纖維的蔬菜,影響血糖較小。但需要特別注意澱粉含量較多,常被誤以為是蔬菜的食物,例如:玉米、南瓜、地瓜、芋頭、山藥、蓮藕、蓮子、各式雜糧...等,都和米飯是同一類會升血糖的來源。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也相當重要,建議優先選擇非油脂和較少肥肉的來源,例如:黃豆類的豆皮、豆腐、豆乾,還有魚類、海鮮、雞蛋,以及比較瘦的雞肉、豬肉、牛肉和羊肉。原則3:控制澱粉和糖分食物的總量全穀根莖和雜糧這類富含澱粉的食材、所有的水果,甚至是乳品類中,都是會升血糖的食物,一整天的總量要控制,譬如這一餐要吃芋頭、炸年糕、山藥和飯後水果,就必須將白飯減少或捨棄不吃。而糕餅、餅乾、蛋糕、麵包、饅頭、糖果等都是精製食物,建議淺嚐即可,並減少正餐的飯量。原則4:注意烹調方法烹調方式更是控糖關鍵,裹粉油炸、蜜汁、茄汁、糖醋、勾芡...等,不好的油脂含量較高,而加糖或甜醬汁的烹調方法更容易讓血糖飆高,建議以清蒸、煎、燉、烤的烹調方式取代。另外,也須減少醬菜及醃漬物,搭配天然香料調味,可同時減少過多鹽份的攝取。原則5:隱藏版小技巧用餐時先喝清湯,接著多吃一些蔬菜類與優質蛋白質,最後再吃澱粉類、水果及甜食。把影響血糖的食物放後面,前面吃飽了後面比較不容易吃過量,血糖就能控制得更好。沒事多走走,增加運動量,把過高的血糖和多餘的熱量消耗掉,也是控制血糖的小妙招。每位糖友都有專屬的飲食方式,需要吃的澱粉量和血糖控制的標準皆不同,建議先找醫師及營養師討論您專屬的飲食內容,並配合藥物或胰島素,連續假期間血糖才不會大暴走!【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2-26 科別.消化系統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老是便祕大不出來?國人9成膳食纖維不足 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九成以上膳食纖維不足,僅六十五歲以上為最高族群,而達標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不足。其實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個別的功能也有些區別。 膳食纖維分2大類,功能各有所不同! 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蔬果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過除了蔬果以外,豆類、穀類也都含有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出現在水果類、黏滑類型等食材上(如木耳),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穩定血糖數值,並且有利增加飽足感。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常見於葉菜類、豆類、全榖雜糧類等食材身上,其有利增加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體積,並且減少毒素於腸道內時間。 富含膳食纖維 4大類食材大公開 一般而言,民眾每日建議攝取約25~35克的膳食纖維,一份蔬果含有3克以上的膳食纖維算不錯,超過3克則可說是膳食纖維資優生。如欲攝取多些膳食纖維,可以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之下選擇含量較多的食材。 蔬菜類(一份蔬菜:生重100g ) 根據營養成分有些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如100克的木耳含有7.7克的膳食纖維、屬於澱粉蔬菜類的牛蒡則有5.1克、有機黑豆芽有4.9克、野莧菜有4.3克、黃秋葵則有4.1克。而像是脫水的乾貨乾木耳乾辣椒乾香菇等等,因為脫水濃縮過所以含量高,不過實務上要能攝取到那麼多也不太容易,所以還是從新鮮蔬菜才比較容易攝取足夠。 水果類(一份水果:可食100g) 雖然說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略低於蔬菜,但是因為不用經過烹調就能快速補充,也算是我們日常補充相當方便的食材。像是100克的百香果就有5.3克的膳食纖維、土芭樂則含有5克、榴槤有4.4克、紅柿有4.4克、仙桃則有6.1克,以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豆類(植物性蛋白質) 大部分的豆類的膳食纖維也相當豐富,除了纖維外也有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偶爾將豆類取代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烘烤黑豆每100克就有27.1克的膳食纖維、蠶豆酥為23.1克、白鳳豆為19.6克、青仁黑豆有18.6克、紅豆則有18.5克。 穀類 主食類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的澱粉,熱量雖然差不多但就多了其他營養素,吃主食還能補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常見如100克的大麥含有15.3克的膳食纖維、小麥則有11.3克、爆米花也有10.3克、燕麥為8.5克、糙薏仁則含有6克。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紅番薯不只促身體排毒,這樣吃顧腸道更加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19 癌症.大腸直腸癌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50多歲林先生去年就感覺肚子疼痛,因為擔心疫情強忍不就醫,自己買胃腸藥服用沒改善。上個月腹痛難耐,被朋友逼著到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掛急診,檢查發現是大腸癌腫瘤導致腸穿孔感染,手術治療後,順利在農曆年前返家與親友團聚。聯新國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子安表示,大腸癌腫瘤造成腸穿孔的情況並不常見,林先生因腫瘤增長擴大,不僅堵塞腸道而撐破,更演變成腹膜炎,平白忍受數個月的疼痛,並且延誤病情,所幸治療後已無大礙。林先生到急診時,醫師安排腹腔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癌腫瘤已經破裂嚴重感染,陳子安先為他做腹腔膿瘍引流,再切除左側半結腸與腸吻合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兩周後小年夜前出院,後續將評估再做輔助治療。住院期間林先生配合防疫,只有1位朋友陪病,也謝絕家屬探病。當初聽左鄰右舍談疫情感到畏懼,強忍疼痛卻不敢就醫,以致延誤病情,現在覺得疫情期間看病、住院沒想像中可怕,醫護人員悉心照顧,讓他很放心。醫師陳子安指出,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初期症狀不明顯,能早期發現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大腸癌與飲食生活息息相關,也和年齡及遺傳有關,政府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有家族病史者應更早做篩檢,甚至做大腸鏡檢查。陳子安說,如果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超過兩周、血便或糞便有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經常腹脹便秘、排便不乾淨、不明原因貧血,都是大腸癌初期徵兆,應盡早到醫院檢查。
-
2021-02-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小夏的男友身高183 公分,打起籃球來虎虎生風,帥得讓圍觀女生們看著他就歡聲尖叫。但是打完球的汗臭味,卻讓小夏感到受不了,因為汗味加上體味,實在有夠臭。體味是一件奇妙的事,自己聞不到,別人卻哇哇叫。50 +以後要注意,老人味漸漸明顯年輕人有體味,但老人家更有「老人味」,老人味來自於一種成分「2-壬烯醛(2-Nonenal)」。從40 歲開始,我們的皮膚因為開始老化,會分泌較多的2- 壬烯醛,而且與年紀成正比。而且隨著更年期以後荷爾蒙的改變,更會加速這種化學作用,所以50+ 老人味就會更加明顯。由於人年老後新陳代謝也逐漸變得緩慢,老人味就愈來愈重了。體味重通常是因「濕熱體質」中醫稱為「濕熱體質」的人們,身上的味道就是比別人重三分,原因何在?因為「濕」,所以多汗;因為「熱」,所以散發出來。濕熱的人,走到哪裡都會留下體味,房間、廁所、辦公室,連同搭一台電梯的人都可以嗅出來。「濕熱人」不分男女,頭皮容易出油,所以頭髮油埃味重,脖子腋下出汗多,嘴裡也可能會有口氣或口臭,連大小便也比較有味道。喜歡冷飲、喜歡冷氣,但是不愛清淡的食物和湯湯水水熱食。濕熱人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帶給別人的氣味困擾,但是洗澡和噴香水也無法改善,這要怎麼辦才好呢?醫女跟你說,單單常洗澡和勤洗衣服是不夠的,濕熱體質的人會有體臭,就需要從內調理,從體內去除濕排熱,體味才會減。不管是老人味或是體味,都可以經由適當地排汗、排便、調整飲食,帶來改善的契機。一、加強排汗皮膚的汗腺是很強大的排泄器官,可以將體內的廢物經由毛孔排除,更能發散異味。但是濕熱人也說了,我明明就每天流汗流不停,還需要加強排汗?消極的自體流汗不夠,更要積極地去進行排汗,像是中藥泡澡、泡腳,定期讓自己身體的汗腺加大力道,毛孔開合而排出惱人的味道。二、大小便通暢濕熱人要注意,儘量讓自己不便祕,也不可以憋尿。喜歡喝冷水的濕熱人,其實很容易便祕,常常要兩三天後才願意一次排出,又多又臭。冷水對腸胃蠕動沒幫助,反而是多喝溫水,可以讓你的大腸和膀胱都開心,對便便、尿尿順暢,都有幫助。三、飲食調整徹底能讓你改變體質脫離體臭的,就是調整飲食內容,這一點最重要。溼熱人常常是自己飲食不當所造成的體質偏差,食量大、口味重、喜炸物、嗜冰冷,或者愛吃人工添加物的零嘴、精緻的甜點汽水等,會讓身體負擔變大,廢物變多,於是身體忙著排廢和出臭汗。所以飲食上自制,慎選乾淨、健康、原始食材的食物,濕熱體質也是會變好的。含鎂的食物如無花果、冬瓜、玉米、紅薯、杏仁、海藻、海帶、豆類等,能讓惱人的體味改善。還有綠豆清熱,紅豆、黑豆皆利水消腫,都是隨手可得的消除體味食材。酵素豐富的水果也可以改善體味,像是木瓜、蘋果、鳳梨、檸檬等皆有改善體味的奇效,怕鳳梨刮胃?那麼飲用鳳梨汁也很讚。古代宮廷裡的妃子服用杏仁茶、杏仁露、喝茉莉花茶來香體。醫女也建議了兩個中藥內用方,祝你早日脫離體味的煩惱。四、使用香水或是花露水平常可以適量噴點香水來改善體味。泡澡或沐浴後,可以使用下面這個天然花露水來潔淨皮膚和頭皮,讓身體清香。醫女的食療藥膳香體茶材料:石斛12g,梔子花6g,茉莉6g,500c.c.熱水作法:1.中藥材稍微沖洗,加入500c.c.熱水沖泡。2.溫涼後即可當做茶飲。3.喝完後還可回沖熱水繼續喝,第二泡的浸泡時間越久,味道越濃。※一天一服即可延伸保養:香豆水【材料】紅豆、綠豆、黑豆各30g,1000c.c.熱水【作法】1.三種豆類均洗淨,加入1000c.c.熱水煮滾。 2.豆皮不要煮至破,溫涼後即可飲用。醫女的保健穴位有體味困擾的人,記得要促進身體新陳代謝,讓汗腺通暢、毛孔開合正常,異味自然容易散去。可以多運動加強自主排汗,以及按摩以下穴位。勞宮穴【取穴】位於手掌心,中指尖點按掌心處即是。【點按】用拇指重按穴位,或是用拇指食指隔手掌對按。曲池穴【取穴】肘橫紋外側與肱骨(最接近肘橫紋的骨節)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極泉穴【取穴】位於腋窩頂點,有脈搏跳動處。【撥筋】用四個手指從腋下撥到乳房處。膻中穴【取穴】身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 本文摘自《逆齡食養》。《逆齡食養》作者:杜丞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1/11《逆齡食養》書封。圖/幸福文化提供
-
2021-02-16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飲用水左右著人體排除體內毒素的效率。水是排毒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充分攝取水分可通暢大小便,排便本身就是排毒的行為。人體的兩成毒素自尿液排出,為了順暢排尿,我們必須認真飲水。至於兒童一天該喝多少水才好呢?量其大約以一至一.五公升左右為宜。這個量並不包含食物裡的水分,而是純粹指喝水量。這麼多水當然不能一口氣喝完,分批分次一口一口慢慢啜飲,排毒效果好。一般人的印象中,認為孩子喝水比大人多,然而比起我們小時候,現在的孩子喝水機會似乎少很多。猶記得我們小時候,走到哪都有飲用水喝,即使在公園遊戲,也能隨處喝到水。但如今罐裝飲料盛行,口渴時找自動販賣機,投幣買清涼飲料的孩子,恐怕比喝水的孩子多。雖然有的孩子也自己帶水壺,但是裡面都裝什麼水呢?我們儘管不必強求天天喝礦泉水,但至少用淨水器確實過濾自來水以後再喝,以保證飲用水的乾淨衛生。飲用檸檬水、大麥茶、鹽水,好過果汁、運動飲料很多孩子都愛喝果汁、清涼飲料,這些飲料的含糖量遠超乎我們所想像。大口暢飲導致血糖急遽上升,讓人容易疲勞、專注力差。不但如此,這些飲料當中添加的「高果糖糖漿」,原料來自廉價玉米,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高。真菌毒素不受高溫破壞,隨著「高果糖糖漿」被我們一起喝下肚。如果不想喝白開水,那麼檸檬水、香草茶、五番茶、南非國寶茶(Rooibostea),都有很好的排毒效果。大麥茶的「麥」字,讓人聯想到麩質蛋白,這令一部分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實除非是對麩質蛋白過敏的孩子,否則不必過於排斥。大麥茶可以補充礦物質,不喜歡香草茶、南非國寶茶的孩子,不妨試試大麥茶。在家自製檸檬水很簡單。選用國產無農藥栽培檸檬,榨汁後調和過濾的乾淨飲用水即可。美國有些家庭會幫自閉症的孩子準備檸檬水,冰在冰箱方便隨時取用。子若是不能接受不加糖的檸檬水,也可以少量添加龍舌蘭糖蜜(Aka maguey)。筆者家是在水中添加少許鹽巴,兌鮮榨檸檬汁調和龍舌蘭糖蜜,以這種自家調製的補充液給泡澡後的孩子飲用。小犬放學回家後,不時會唉叫說:「好累喔,人家都不想寫作業了!」但是喝了這種自製補充液,又可以重新振作起來。 龍舌蘭糖蜜是以龍舌蘭的汁液製作而成的甜味劑,雖不建議大量添加,但少量使用可增添風味。在有機商店或網路都可以購得。此外,添加鹽巴時,請選用富含礦物質的天然鹽或岩鹽,取代精製鹽。想吃拉麵、點心零食,是「鹽分攝取不足」的訊號越是腎上腺疲勞、健康狀況不佳的孩子,越喜歡吃重鹹。腎上腺疲勞時,鈉離子容易隨著水分通過腎臟,成為尿液的一部分排出體外。也就是說,身體對鹽分的吸收不良,不僅導致鹽分不足,還會陷入脫水狀態。陷入脫水狀態的孩子,基本上不會有自覺症狀,當然也不懂得告訴大人說自己缺水了。覺得口渴就會想喝水,這是人體的本能,孩子不會知道自己是否喝足了身體運作所需的水,或是否攝取足夠的礦物質。所以我們問診時,會詢問孩子的父母:「孩子喜歡吃重鹹嗎?」得到的答覆通常是:「這孩子就愛吃零食……」事實上,孩子愛吃的不是零食,多半是需求更多鹽分。受到近年來的健康風潮影響,媽媽做菜非常小心翼翼,調味總是少油少鹽。腎上腺疲勞的孩子需要更多鹽分,家中卻總是吃減鹽的淡口味,所以疲勞的腎上腺難以復原,因而本能的想從其他地方多吃一點鹽巴。父母抱怨孩子,「總是愛吃洋芋片這類垃圾食物」、「外食專挑重口味的拉麵吃」,其實無論吃薯條還是拉麵,都是吃鹽巴的代償行為。我們給病人的建議是:「將鹽巴放在家裡的餐桌上,讓當事人愛吃多少加多少。」孩子要加鹽巴也好,加醬油也好,加到他自己滿意為止。(笑)當身體吃夠所需的鹽分,自然就不會想再吃鹹了。基本上,孩子不會有鹽分(僅限天然鹽)攝取過量的問題,反倒是吃薯條、拉麵這類代償行為的問題大很多。採納我的建議以後,孩子回診時,多數父母事後回想都說:「對耶,孩子最近變得不愛吃洋芋片、拉麵了。」不過,有些孩子的父母還是應該堅持減鹽。因為對鹽分的需求量本來就有個體差異,所以爸爸、媽媽和孩子各有各的濃淡口味很正常。門診時,只要看孩子眼窩凹陷,立即可知身體脫水。給眼窩深陷的孩子喝鹽水,他們會說好好喝,半小時後,原本軟趴趴的孩子就有了活力。可是同一杯鹽水給媽媽喝,媽媽會感覺鹹到根本無法入口。人的味覺有如此大的差異,說明每個人的鹽分不足程度大有不同。爸媽也許擔心,孩子吃這麼鹹可怎麼得了,但是別忽略了孩子的活動量與大人不同。他們每天到處走動,還要揹書包上下學,何況還處在發育期。孩子早上起床依舊疲勞未消,渾身倦怠提不起勁,可以立即給他喝一杯淡鹽水(一杯水添加小半匙的天然)。鹽水的濃度不必太計較,因為每個人感到「好喝」的濃度並不一樣。不只是對鹽分的需求如此,其他問題也可以比照同樣的思維模式辦理。比方說,孩子出現盡挑垃圾食物吃、總是懶洋洋這些讓大人看不慣的行為態度時,在責備或糾正孩子之前,何不先關心與探究:孩子的身體是否遭遇困難?※本文摘自《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 《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作者:本間良子、本間龍介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12/24
-
2021-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早上這時間是最佳排便時刻!四招讓你改善便秘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便秘成為不少人難以啟齒的困擾。那麼,該如何科學防治便秘呢?最佳排便時間與姿勢早上5點~7點,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大腸蠕動,此時最宜排便。因此,建議晨起後喝杯溫開水,加快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分鐘~5分鐘,以防痔瘡等疾病的發生或加重。如廁姿勢還是蹲位好,相對於坐位排便,蹲位排便能促使肛直角完全打開,降低恥骨直腸肌對於直腸的影響,如同解除約束在便便頭上的“緊箍咒”。如果採用坐便器,可通過抬高下肢,借助踏腳凳來調整排便姿勢。此外,每日充足的睡眠對正常排便是很重要的。充足的睡眠是氣血旺盛的基礎,氣血足,則大便通。4種方法可改善便秘飲食調整1.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推薦每天1.5升~2升液體攝入。適當多飲水,多喝茶,有助於排濁降火。2.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保證每天至少20克~30克膳食纖維。此外,優質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是正常排便的保障,如全穀物飲食。3.少吃令人誘惑的食物,甜食、肉製品、乳製品、精加工的食物、速食等都會加重便秘症狀。4.多吃助排便食物,如火龍果、獼猴桃、香蕉、蜂蜜、蘋果、紅薯、芹菜、粗糧、優酪乳、韭菜、南瓜、梨、西瓜、核桃、菠菜、筍、燕麥、雞蛋、橙、葡萄、馬鈴薯、黑芝麻等,營養豐富又助排便。按摩腹部所謂常運動,“腸”年輕,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利於腸蠕動,促進排便。中醫傳統摩腹手法能夠幫助腸道活躍起來。方法: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取仰臥,雙手重疊至於右下腹部,沿著結腸走向進行。由慢到快,從輕到重,以加快腸蠕動,促進排便,每次至少堅持10分鐘。穴位療法穴位療法同樣能促進腸道蠕動,如隔薑灸天樞穴、足三裡敲打等。.天樞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臍旁兩寸,如天地交合之際,升降清濁之樞紐。主治:便秘,腸鳴,腹脹,消化不良。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炷隔物灸(例如隔姜,薑切片,上面紮孔)3~5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足三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可用敲打法,每天敲打200次。灸法:艾條灸5~15分鐘,每日或隔日灸1次。凱格爾提肛運動訓練第一步:躺著,選擇自己最舒服、最容易放鬆的體位。第二步:訓練開始前先放鬆10~15分鐘,閉上雙眼,完全放鬆思緒。第三步:縮緊肛門,提升盆底,每次收緊最好保持6~10秒,然後放鬆10秒,再重複(手腳、肚子等其他地方儘量不要用力)。保證一組10次,每天3次,上述方法可改善腹肌、盆底肌的肌耐力及協調能力。其實,每個人的便秘症狀不盡相同,治療也應該個體化,有些患者只需要糾正生活方式便可改善,有些患者則需要系統的規範治療,少數程度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嚴重便秘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接受系統檢查及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
2021-02-16 養生.健康瘦身
每餐吃七分飽就好…年後減重 5步驟自信換上春裝
度過幾波寒流,過了一個年,隱藏在厚厚冬衣之下的肚腩也愈來愈藏不住。該怎麼用最快速度收心,消滅身上這些令人悔恨的肥油呢?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分析,只要做到五個動作,且耐心持續一個月,減重兩公斤不是問題,如果能養成習慣長期落實下去,一定可以更有自信換上春裝、夏裝。這五個動作分別是開始量體重、減少食量、改變飲食內容、注重睡眠,還有開始運動。一、開始量體重:當人發現自己變胖,通常會逃避站上體重計,但如果能鼓起勇氣站上去,這個「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態,測量體重就是啟動成功減肥計畫的開始。在減肥過程中持續定時、定期測量,也能夠讓人有成就感,激勵自己繼續努力,如果有家用體脂計更好,可以同時參考更多數值。不過,蕭敦仁提醒,減重效果需要日積月累,不能操之過急,健康的減重速度大約是每周0.5到1公斤,如果天天測量,一定會看到數值起伏,但其實拉長時間來看,體重和體態都是在往好的方向變化,只是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來。如果發現自己對數字的短期變化太過在意,可以將測量頻率放寬一點,搭配記錄體態變化。二、減少食量:每餐吃七分飽就好,慢慢吃,每一口都多咀嚼幾下。多咀嚼有助增加飽足感,慢慢吃有助於聆聽自己身體的感覺,感覺飽了就不要繼續吃。三、改變飲食內容:減肥期間飲食要多攝取纖維,除了增加飽足感,也有助腸胃道健康,改變腸道菌相,使排便順暢。此外,也要減少重口味食物,年菜多是大魚大肉,調味較重,「甜、鹹、油」這三項元素會刺激食欲,要減少攝取,才能夠順利進行飲食控制。四、注重睡眠:年節假期作息改變,可能熬夜打牌、看電影、吃零食,但是熬夜會使腎上腺素和飢餓素升高,瘦素和血清素下降,容易食欲失控而變胖。如果能一天睡滿六到八小時,就能改變上述荷爾蒙變化,幫助新陳代謝回歸正常,更容易瘦身成功。五、開始運動:過年期間運動場館關閉,天氣又冷,人們出門運動機率大減,活動量下降又大吃大喝之下,不肥一圈也難。找回運動習慣,可以打破惡性循環,可從每天抽空半小時,做些讓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的有氧運動開始,不但能燃燒卡路里、瘦身減重,還能提升整體健康,遠離慢性病。
-
2021-02-15 科別.泌尿腎臟
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
空氣清淨機最適合擺臥室 真菌毒素不同於肉眼可見的真菌,因為看不見,所以日常生活中沒有人會隨時隨地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要嚴防真菌毒素侵擾,除了守住飲食健康,避免病從口入,生活環境的把關也很重要。除了真菌毒素以外,我們還同時暴露在其他毒素的威脅之下。例如,有害化學物質等經由鼻子或皮膚進入體內。 有的孩子晚上不睡覺,惹得父母大發雷霆,天天嘮叨:「到底要摸到幾點才甘心?還不快去睡」、「就愛玩手遊,才會不想睡」、「不睡覺怎麼長高!」但是你可知,孩子不想睡也許是寢室環境有問題!孩子的寢室裡放了哪些東西呢?衣櫃裡該不會掛著從洗衣店拿回來的乾洗衣物,上面還原封不動的套著塑膠套? 洗衣店使用的乾洗清潔劑,主要成分是有機溶劑1-溴丙烷(1-bromopropane)。待在寢室裡,不自覺的呼吸著有機溶劑污染的空氣,很多孩子出現頭痛、疲勞症狀,因此導致失眠。即使緊閉衣櫃,衣櫃的門板之間還是有微小縫隙,從裡面持續釋放1-溴丙烷,造成孩子整晚呼吸著污染的空氣。 睡眠時間的環境衛生不可輕忽。任憑你如何嚴加把守飲食安全,如果睡眠八小時暴露在污染風險之下,就意味著一天的三分之一持續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孩子抱怨「頭痛」、「睡不著」,問題或許不在他的決心或毅力不足,也不是喜歡熬夜,何妨檢視家中是否遭到有機化合物的污染。 習慣把乾洗衣物放入衣櫃的家庭,最好在寢室使用空氣清淨機。許多家庭把空氣清淨機放在客廳,但其實放寢室更切合需求。乾洗衣物拿回家以後,應立刻去除塑膠套,掛在通風處,讓殘留衣物上的有機溶劑盡快揮發會更安全。當心除臭劑、染髮劑、化妝品裡的「經鼻毒」! 不只是乾洗衣物暗藏危機,廣告打得如火如荼的消臭劑、清潔劑、柔軟劑、殺蟲劑、化妝品、芳香劑等(化學物),還有抽菸、汽機車廢氣(鎘)、染劑或塗料(鉛、鎘)、窗簾或地毯的阻燃劑等,大環境裡充斥的毒素,多半是透過呼吸進入人體內的「經鼻毒」。 我們檢驗發現,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體內都殘留高濃度的除蟲菊精類殺蟲劑。目前已知除蟲菊精會升高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家中如有除蟲需要,應慎選安全的芳香藥草。 此外,化學芳香劑也和過動症有關。筆者的門診有一位過動的孩子,原本狀況已經穩定,但是某次搭計程車對車內的芳香劑起反應,又開始出現過動症狀。 經鼻毒的可怕在於眼不可見,大家對吃進去的東西多少會有戒心,可是對飄散在空氣中的毒卻漫不經心。而且就算對家中環境嚴加把關,也難防外來危害。更可怕的在於,大氣環境中就含有水銀、鎘等有害人體的重金屬,僅只是呼吸空氣,即可能不斷把水銀吸入體內。 近來,建築空調設備越來越齊全,一般都有二十四小時換氣,室內空氣應該十分清潔衛生才對。然而,人工空調不比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無論如何換氣,也只是把污染的空氣換進換出罷了。 經鼻吸入的毒素,也和飲食一樣,必須交由肝臟解毒。這些毒素透過鼻黏膜裡的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最後送到肝臟處理。而隨著空氣進入肺部的毒素,也是經由肺泡細胞進到血液循環,由此流竄全身。 食物裡的毒素進入腸道,最後藉由糞便排出完成解毒,但是經鼻吸入的毒,無法像排便一樣直接捨棄,只能在體內到處跑。由此可知,「呼吸乾淨空氣」是何等大事。 認識防曬乳、面霜、洗髮精的「經皮毒」 有些化學物質會經由皮膚吸收。乾洗衣物的有機化學溶劑、柔軟劑、清潔劑,除了經鼻吸收以外,還會透過直接接觸皮膚危害人體。化妝品、洗髮精等直接使用於皮膚的化學物質也是如此。 現在還多了一項需要特別提防的,就是防曬乳。夏威夷已經發布公告,即將從二○二一年起,禁止流通和販賣有害珊瑚礁的化學物質,其中就包含防曬乳。連同在一般超商販售的防曬乳,都不得再販售。會毒死珊瑚的化學物質,我們竟直接塗抹在皮膚上,想來都令人頭皮發麻。 珊瑚並非植物,而是與海葵同屬的動物。造成這類動物死亡的防曬乳成分,為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這些化學成分不必直接塗抹於珊瑚,都能置珊瑚於死地,我們卻直接塗在皮膚上。 筆者的夫婿龍介一得知這個事實,便從此拒絕使用防曬乳,因為他判斷認為,這些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比紫外線更大。 防曬乳塗抹面積大、附著時間長、遇水不脫落,最近還多了霜狀、膠狀等劑型,對皮膚的滲透力更強。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塗抹防曬乳的經驗,只用香皂根本清洗不掉,這些有害污染物就在我們不知不覺間蓄積體內。 防曬觀念如今已深入幼兒園、托兒所等兒童相關機構,讓很多父母堅持要幫孩子把防曬乳塗好塗滿。日曬過度會造成傷害,因此防曬確有其必要,最好利用帽子、衣物、陽傘遮陽,或檢討塗抹防曬乳的用量和使用時機。選用防曬乳,宜避免含有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成分。早期那種塗了以後皮膚會發白,怎麼抹也抹不勻的防曬乳,反而比較安全3。現在立即可行的排毒習慣 在每天的生活中,一點一滴整備體內環境,成為能夠排毒的體質,是我們為身體健康所能做的必要努力。筆者推薦的家常排毒時間,就是沐浴。即使是夏天洗澡,也要避免採用淋浴式的戰鬥澡,最好是泡個溫水澡,讓身體確實出汗。別小看出汗,只是出個汗,對身體來說就是最佳的排毒。 最近的孩子都不容易流汗,而且越是體質差的孩子越不出汗。不但如此,身體本身竟然抗拒出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出汗會流失礦物質,身體本能地知道繼續流失礦物質將會加重體質惡化。 但是,不流汗就無法排毒,所以必須一面補充礦物質,一面流汗,而泡澡正可以滿足這一條件要求。在紛繁忙碌的生活中,全家人至少在沐浴時刻,堅持泡個舒緩安適的溫水澡,痛快發汗。 重金屬、化學物質可以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但是有機溶劑(香水、甲醛等)就只能透過汗水排出。泡澡時,用不含鋁成分的碳酸氫鈉(NaHCO3₃,俗稱小蘇打)取代一般的泡澡劑,可促進發汗,還能夠增強美膚效果。 除了碳酸氫鈉,浴鹽(Epsom Salts)泡澡也值得推薦。浴鹽雖有「鹽」之名,卻不是鹽,而是天然礦物質硫酸鎂。歐美大約自三千年前,開始養成用浴鹽泡澡來排毒的習慣。這幾年,浴鹽受到演藝人員、名模的喜愛,而廣為日本人熟知,美容功效也深受矚目。 浴鹽不只促進發汗,其中的礦物質鎂經皮膚吸收,還可補充礦物質。泡浴鹽能夠舒緩神經緊繃,放鬆肌肉,讓人一夜好眠。浴鹽不傷浴缸,不造成設備鏽蝕,又是可處理的天然廢棄物,大型藥局或網路皆有販售。用排毒食材為身體排毒 平日飲食可適度攝取有助提升肝臟機能、促進解毒的食材。調味佐料、芳香蔬菜、芳香藥草、辛香料都具有解毒作用。包括青蔥、生薑、紫蘇、野薑(茗荷)等調味佐料,以及大蒜、洋蔥、巴西利、薄荷、羅勒、芫荽、鬱金等芳香藥草或辛香料皆屬之。 此外,有機硫化物可促進人體解毒路徑的運行,是身體解毒的重要推手。特殊刺鼻氣味是有機硫化物的一大特徵,除了大蒜、韭菜、洋蔥這類佐料,白蘿蔔、芥末、包心菜、珠蔥、蕗蕎(薤白)、青蔥等,也都是富含有機硫化物的好食材。有機硫化物成分還可吸附真菌毒素,對防治真菌毒素危害人體十分有效。 辛香料、芳香藥草同時也具有健腦作用。例如迷迭香、奧勒岡(牛至)、芫荽、薑黃、鼠尾草、百里香、黑胡椒、月桂葉、肉桂等,除了解毒功能,又可抑制腦部發炎,提高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並且穩定情緒4。 很多媽媽擔心孩子無法接受氣味強烈的佐料、辛香料、芳香藥草,筆者家裡則是想盡辦法拿這些食材入菜,做湯或熬咖哩,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烹調方式。 市售的現成咖哩塊雖然使用方便,但其中添加了很多麵粉(麩質蛋白)。不妨考慮炒咖哩粉,或是加了薑黃的咖哩醬,配上絞肉、洋蔥丁,再混合其他香草、辛香料調理成肉醬咖哩(Keema Curry),也很受小朋友歡迎。 具有解毒良效的食材還有檸檬和西瓜。小松菜、青花椰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抗氧化物,也有益肝臟健康。善用辛香料還可促進食慾,讓我們透過孩子喜愛的吃吃喝喝,養成他們「有排毒能力的體質」,保護下一代免於毒物危害。※本文摘自《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 《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作者:本間良子、本間龍介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12/24
-
2021-02-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十二時辰的各器官排毒時間 中醫師教你如何排毒養生!
在中醫理論是強調氣血循環,身體內的氣血在經脈內循環流動,但在不同時間,會有各部位加強的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聽到有人說,晚上11點開始走肝膽一定要睡覺。這次把一天24小時(12個時辰)氣血走哪些部位整理出來,讓大家可以做排毒養生喔~子時:晚上11點到凌晨1點,走膽經,此時最適合睡覺丑時:凌晨1點到3點,走肝經,此時最適合睡覺休養身體寅時:凌晨3點到5點,走肺經,此時容易咳嗽,須注意保暖卯時:清晨5點到7點,走大腸經,起床排便最合宜辰時:早上7點到9點,走胃經,按摩腹部與進食巳時:早上9點到11點,走脾經,建議可以多拍打小腿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走心經,可以多按摩心經未時:下午1點到3點,走小腸經,多喝水可以幫助排毒申時:下午3點到5點,走膀胱經,可輕打腰椎到尾椎處酉時:下午5點到7點,走腎經,雙腳抓地動作可刺激腎經穴道戌時:晚上7點到9點,走心包經,吃完晚餐後可吃點苦(如蓮子心泡茶)亥時:晚上9點到11點,走三焦經,可輕打三焦經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中西醫師 陳至奐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2-14 科別.泌尿腎臟
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 醫:守護腸道健康你須這樣吃
三種食物一定要注意! 腸道是直接接觸食物的臟器,食物經口進入體內,通過食道和胃,來到大小腸。食物從進入口腔到排出肛門,猶如經過一條水管。從水龍頭注入的水,一定會接觸水管內壁,進入腸道的食物也是如此。雖然消化、吸收的過程都在體內運作,本質上卻如同在體外發生,因為是直接接觸食物,所以腸胃道也可視為外部器官。 正因為如此,把那些會直接傷害腸黏膜的食物「拒於門外」,就變得非常重要。那麼,哪些是守護腸道健康所不能容忍的有害物呢?大家只要記住這三樣就好。 1.避免食用「麩質蛋白」(小麥製品所含蛋白質) 2.避免食用「酪蛋白」(乳製品所含蛋白質) 3.減少醣類(碳水化合物)和甜食的攝取 你或許聽說過「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減醣飲食」,用意其實和右邊列出的三種「拒於門外」的食物是同樣的。這三類食物都是引起小腸黏膜發炎的元兇,腎上腺為了抑制發炎而卯足了勁分泌可體松,所以它們也是無端浪費可體松的禍首。喜歡吃麵包、牛奶的你務必要知道! 首先針對「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加以說明。含「麩質蛋白」的食物包括麵包、義大利麵、披薩、烏龍麵、拉麵等麵食類,還有即食穀物麥片(Cereal)、咖哩的醬料塊、餃子皮、大阪燒、天婦羅等油炸物的麵衣、餅乾和蛋糕、甜甜圈……含「酪蛋白」的食物有牛奶、起司、優格、鮮奶油等乳製品。 以上每一種都是孩子們喜愛的食物,所以我經常會面對家長的質疑:「這樣孩子豈不是沒東西吃了嗎」、「我們家孩子最愛麵包、義大利麵,他能受得了嗎?」 有些父母認為,「我家孩子天天吃也沒事」、「不給孩子吃最愛的食物,孩子好可憐。」然而,檢驗結果發現,越是愛吃麵包、麵食,而且幾乎餐餐都吃的孩子,或是最喜歡吃牛奶、起司、優格的孩子,體內問題越多。讓他們試著停止攝取麵粉類食物二至三週,症狀即獲得改善,專注力有所提升。 孩子對麩質蛋白與酪蛋白欲罷不能,其實是有原因的。麩質蛋白內含有「麥醇溶蛋白」(Gliadin)成分,這是一種致癮性的蛋白質,具有強烈成癮作用,會令人越吃越想吃。同樣的,酪蛋白裡的嗎啡素(Casomorphin),是一種鴉片樣肽,化學結構與嗎啡類似,成癮性高。 事實上,實行「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對日本人來說並不困難。只不過是不吃麵包,盡量吃米食罷了(但米飯是碳水化合物,適量攝取即可)。 比方說,早餐原本吃吐司配牛奶或優格,改吃米飯配味噌湯;晚餐不吃麵食,改吃飯糰;以豆製品取代乳製品;三餐以日本傳統和食為主。比起以麵包、義大利麵、披薩為主食的歐美人,我們實行「無麩質蛋白飲食」、「無酪蛋白飲食」,是不是容易多了呢?雖然學齡兒童上小學以後,中午得吃學校的供餐。但只要早餐和晚餐把關得宜,一樣可以見到孩子的進步。 甜點零食餵養腸道裡的黴菌 醣類也和麩質蛋白、酪蛋白一樣,會餵養腸道裡的黴菌,損害腸黏膜。這裡的醣類是指碳水化合物和甜食。過量攝取醣類,將擾亂腸道菌叢生態,助長腸道裡的「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白色念珠菌是人體的常在菌,當腸道裡的菌叢生態平衡時,它只是安分的待著,一旦甜食(醣類)吃多,它們就壯大起來,開始作亂。 白色念珠菌最愛甜食,醣類一多,它們就大肆繁殖。三餐未吃到十足飯量的情況下,肚子卻飽脹難消,通常就是白色念珠菌在腸道裡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在肚子裡養了很多白色念珠菌的人,放屁特別臭,這也是白色念珠菌助長了腸內其他惡菌發酵的緣故。腸道健康以後,胃腸不再鬧情緒,排便和排氣就不會散發惡臭。 大量的白色念珠菌會導致腸道吸收力變差,所以當白色念珠菌得到控制以後,小腸吸收力提升,身體也會強壯起來。 現在,各位應該已經知道如何擊退白色念珠菌了吧!沒錯,就是盡量不吃甜食、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不讓白色念珠菌有大餐可吃。尤其小朋友最愛花式麵包、巧克力、含糖飲料,三餐又喜歡吃白米飯、烏龍麵、拉麵、炒麵等。每天吃著吃著,在不自覺間餵養腸道裡的黴菌,侵蝕腸黏膜。 第一章談到,腸道裡的黴菌孳生,會波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這些黴菌助長了體內草酸鹽增多,容易引發情緒不安。要求一般人三餐飲食完全不攝取醣類,未免不切實際,但少碰甜食、減少攝取次數,是值得努力的目標。正餐的米飯等主食,則留待最後適量攝取即可,不必求多。 「吃乳酸菌健全腸道」是錯誤解讀 全力守護孩子腸道健康的家長,往往會毫不吝惜的購買號稱「有益腸道」、「健全消化道」的保健食品給孩子服用。比方說,吃內含乳酸菌的優格。然而家長不知道的是,此舉連同酪蛋白也一起吃下肚,最終得到反效果。 同樣道理,消化道不健康的孩子不適合食用發酵食品,因為發酵食品全是黴菌!孩子就是因為肚子裡黴菌太多,才會出狀況,再送來另一種黴菌也無法解決問題。 腸道不健康的孩子,多半不喜歡發酵食品,他們會本能的拒絕更多黴菌進到肚子裡。所以我們治療這些孩子的時候,也會要求暫停食用發酵食品。腸道黴菌過多的孩子,就連味噌湯也不愛。但是隨著療程進展,腸道健康改善,黴菌減少以後,他們就能接受味噌湯和發酵食品的口味。 食用寡醣(Oligosaccharides,又稱低聚醣)的弊端,和吃乳酸菌的問題大同小異。雖然都說有益腸道健康,但寡醣不只是益菌的食物,它同時也是壞菌的營養,會讓腸道內的細菌量暴增。腸道不健康的人尤其要注意。 想要健胃整腸,「把關」比「引進」更重要。將好東西「吃進來」以前,先把壞東西「拒於門外」更為關鍵。※本文摘自《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 《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作者:本間良子、本間龍介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12/24
-
2021-0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明明都有排便!有種便秘是沒解乾淨、排便不爽快
粒粒分明,像是小羊便便般的便秘通常一般人對「便祕」的理解,就是沒有每天排便,甚至一週排便不到兩、三次。但是有另一種便祕,中醫管它叫「虛祕」,聽起來很神祕吧?!就是明明都有在排便,但是雖有便意,卻要在馬桶上坐很久,用盡洪荒之力,才會一顆一顆地排出來。「虛祕」的便便通常都是小小硬硬的,很乾很結巴,而且便後覺得沒解乾淨,排便不爽快。中醫看病的十問中,第四問就是「請問在下大便如何」。這麼重視排便的中醫,又把便祕分成多種,而且不同體質會有不同的便祕狀態。便祕的中醫全名是「大腸祕結」,又分成「實祕」和「虛祕」,依據寒熱,還細分「熱祕」、「冷祕」、「燥祕」等不同症型。大不出便就是「實祕」,但是有些人就像醫女上述,能排便但都是小羊便便,這就是所謂的「虛祕」。「虛祕」其實很惱人,哪怕吃瀉藥、軟便劑、灌腸,也不一定有效。氣虛、血虛,都是引發「虛祕」的原因發生「實祕」的原因,可能是火氣大,或是腸寒。他們可能好多天不排便,然後某一天一排就排很多,而且糞便味道很重很臭。但是「虛祕」卻是相反,不太有味道的,像羊便便一樣,一顆一顆的落下,沒有辦法成正常條狀。什麼情形會造成羊便便呢?在中醫裡,氣虛、血虛,都會有羊便便的情形發生,而且除了虛以外,還有伴隨著內臟乾燥、皮膚乾燥的情形。老人婦幼、虛弱者容易發生虛祕貧血、體弱、挑食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虛祕」,尤其是老人和婦幼族群。體質瘦弱、長期久病、皮膚乾枯、食慾不好的老人家,通常都有排便困難的現象,有時候需要內服軟便劑或外用甘油球塞劑,嚴重的甚至要用手指去摳,才能將糞便從腸道裡挖出來。而小小孩若挑食、不愛喝水、體型瘦弱,也會有這種小羊便便的便祕,這種小孩要他上個廁所便會呼天搶地,簡直讓父母抓狂。至於婦女,如果有貧血現象、或者產後血虛、更年期陰虛等,也會出現小羊便便的「虛祕」。雖然便祕看似不嚴重,但是卻很困擾,每日如果順暢地排出成形的大便,是一件多幸福的事!當然也有很多人,每天上演著與小羊便便戰鬥的戲碼,就算水也喝了、蔬菜也吃了,降火的瀉藥也用了,也還是無法好好地排便順暢。中醫知道,降火對於「虛祕」是沒用的,需要「補虛」、「潤腸」的指令,才能終結小羊便便。因為虛,所以腸子無力氣排便,因為燥,所以便便會乾乾硬硬的。所以除了眾所周知的,要多吃蔬菜、多喝水、生活減壓之外,「虛祕」者,還要更加強補虛潤燥。古中醫有記載,既補氣血又潤腸的藥材很多,像是當歸、熟地等富含油脂的中藥,另外還有「麻子仁丸」、「增液湯」等中藥方,也是「虛祕」專用的天然通便藥。平常的飲食方面,我推薦亞麻仁、奇亞籽、杏仁、酪梨、牛奶等,都很適合「虛祕」體質的人潤腸,也可以多食用黑木耳、白木耳、蜂蜜、檸檬水等幫助通便。還有南洋知名料理「肉骨茶」,是體瘦弱之人補氣潤燥的最佳藥膳,老人、產婦和小孩都很適合。醫女的食療藥膳當歸潤腸湯材料:當歸6g,黃耆18g,玉竹6g,沙參9g,竹笙18g,鱈魚切片200-300g(或其他富含油脂的魚類也可),生薑數片,淨水1000-1200c.c.,枸杞3-6g,鹽、白胡椒、麻油各適量作法:1. 中藥材稍微沖洗,裝入濾袋,加入淨水1000-1200c.c. 煮滾,轉小火燉煮40 分鐘成中藥鍋底。2. 加入魚片煮熟後加入鹽、白胡椒、麻油提味,撒上枸杞子,再燜一下更入味。枸杞子沙拉材料:葵花籽、亞麻仁籽、核桃、夏威夷果等任選,葡萄乾、紅莓、枸杞子等搭配使用,無糖優格一杯,生菜適量作法:1. 將富含油脂的各類堅果,加上乾果及枸杞子等一起倒入無糖優格中一起食用。2. 喜歡生菜者可隨意加入。※適合更年期婦女或老年人早餐使用。醫女的保健穴位介紹幾個便祕特效穴,對於刺激排便頗有幫助,再加上順時鐘按摩肚臍四周,可以改善虛祕的現象。支溝穴【取穴】位於前臂外側,腕橫紋往上四橫指,兩條骨頭中間。【按揉】拇指食指內外對按,並旋轉打圈按揉。天樞穴【取穴】肚臍左右兩側三指寬處。【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關元穴【取穴】位於肚臍正下方四橫指處。【點按】可用食指中指一起垂直往下深壓。氣海穴【取穴】位於肚臍正下方兩橫指處。【按揉】手指垂直皮膚按壓,並旋轉打圈按揉。※ 本文摘自《逆齡食養》。《逆齡食養》作者:杜丞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1/11《逆齡食養》書封。圖/幸福文化提供
-
2021-02-13 科別.消化系統
為何容易便秘?醫揭常見「壞習慣」絕大多數人都中
冬天寒冷,不太流汗,許多人不覺得口渴,就懶得喝水,也不太上廁所,腸胃科門診發現,便秘患者明顯增加,大人小孩都有,其中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囤積過多糞石,以致排不出來,在急診護理人員協助下,挖出1、2公斤硬便。3天以上未排便 就屬於便秘便秘已經成為文明病,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只要有3天以上未排便、糞便質地堅硬、排便困難,就屬於便秘,長期便秘,將產生肛裂、痔瘡,如果好幾天拉不出來,引發腹痛,必須至急診求救。糠榮誠指出,冬天低溫容易導致便秘,主要原因在於天冷時,腸道肌肉收縮減緩、蠕動變慢,加上冬天運動量較少,血液循環不良而手腳冰冷,且較難刺激腸道蠕動。在飲食方面,許多人到了冬天,不覺口渴也不流汗,而不太喝水,水份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便秘。此外,雖然冬天蔬果水果種類眾多,但不少人怕冷生,所以也不太吃蔬果。再者,如果常吃火鍋,又嗜吃辛辣湯底,就容易使得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溼邪上火,而導致便秘。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 多喝溫水+運動改善糠榮誠觀察門診便秘患者,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年紀增加,腸胃平滑肌功能變差,腸道蠕動緩慢無力,如又少喝水、少吃蔬菜,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糞便囤積過久,有如硬食。有些年輕人因為貪吃了麻辣鍋,攝取太多油膩食物,以致便秘,好幾天無法如廁,糞便變硬,用力一拉,直腸黏膜破裂,引發出血,鮮血直流,以為大腸癌,嚇到掛急診。如何改善便秘困擾?糠榮誠建議,多喝溫水、少喝冷飲,例如,早上起床喝1杯溫開水,就能促進便意。多吃高纖食物、綠葉蔬菜,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重量,有助排便。此外,冬天低溫,但仍須運動,強化腹肌,刺激控制消化器官的自律神經,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如有便意,就應立即如廁,有些人一旦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就得再等上許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大便大不出來,是便秘嗎? 連續3天沒解便就算是!醫師說明原因
-
2021-02-10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單手廚房:家事這三招 風友過年輕鬆做復健
過年在家裡做這三種家務事,居然讓中風患者手腳變靈活?中風病友的最大困擾往往是「手腳不靈活」,做任何事都變得極為不便,需要家人協助,甚至請外籍看護照顧。中風病友通常會尋求復健治療,在醫院努力運動,回到家卻又懶惰病發作,這樣真的會進步嗎? 時常聽到家屬和病友向治療師抱怨:「我家又不像醫院有這些復健器材,在家怎麼運動?」不花一毛錢的運動,而且效果不輸醫院的昂貴的器材,就是做家事! 只要依照病友的能力程度,挑選能夠勝任的家務事來做,每天花個半小時鍛鍊,不僅手腳變靈活,不知不覺家中也變乾淨了,根本是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過年要到了,不妨邀請風友一起動手打掃環境,一起來挑戰家事三招!第一招、擦桌子難度:一顆星目標能力:坐姿平衡、站姿平衡、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手部肌力怎麼做:1. 坐姿或站姿皆可,依照能力選擇姿勢2. 將抹布捲在患側手上,重複上下、上下……把桌子擦乾淨,單手或雙手都可以小提醒:能力好的病友可以試試看左右擦、繞圈擦、S型擦,可以訓練到不同的肌肉群喔! 第二招、洗碗難度:兩顆星目標能力: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站姿平衡、雙腳肌耐力怎麼做:1. 站在流理檯前,雙腳微開保持身體穩定,身體可靠著流理台比較安全 2. 單手或雙手洗碗皆可,依照能力選擇不同模式,使用有厚度海綿菜瓜布會更好抓握小提醒:依照能力慢慢增加碗盤的數量,怕摔破的話試試看塑膠碗盤和不鏽鋼碗盤 第三招、下廚小提醒難度:2~5顆星不等,可從較簡單的步驟開始挑戰(如洗菜、攪拌)目標能力:手部動作控制與協調、認知能力(記憶力、專注力、邏輯思考等)、雙腳肌耐力1. 坐姿或站姿皆可,依照能力選擇 2. 選擇符合能力的任務:如洗菜、揀菜、打開包裝、切菜、炒菜等3. 過程中可以適時協助,鼓勵病患盡量自己完成其他的家事如:掃地、拖地、摺衣服、洗水果、餵寵物、澆花…都可以考慮納入生活復健的一部份! 醫院復健的目標終究是希望中風病友可以重新回歸日常生活、減少他人的協助,因此鼓勵病友千萬別單單執著於器材類型的運動,而忽略了生活的應用能力。 如果能夠適時安排符合病友能力的任務在生活中,不僅直接訓練自理的能力,獨立性肯定與日俱進,更可以訓練肢體的靈活度、平衡、協調、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家人也變得輕鬆,同時病友也能有自信心的說:「我也有能力照顧自己、照顧家人」,這些好處可是走跑步機、踩腳踏車練習不到的喔! 想知道更多生活自理的技巧,可以諮詢你的職能治療師,或是搜尋FB與instagram「單手廚房」【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2-10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Dr.命:放血治療中風?趕快阻止他
中風,又稱作腦血管事件,指的是腦部因為血管疾病造成腦細胞缺血死亡的情形,一般而言中風分為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又稱腦出血)、缺血性腦中風(又稱為腦梗塞)。 延伸閱讀:衛教建立正確觀念 破解5大中風迷思中風後由於大腦細胞大量死亡,對身體的掌控能力會大幅喪失,包含肌肉無力、感覺喪失、全身癱瘓、視野缺損等等,常造成無法復原的嚴重後果。由於中風造成的後遺症往往非常嚴重且無法恢復,我們都會希望在時間內給予最正確的治療方式,常用做法為3-4.5小時的黃金時間給予血栓溶解劑tPA,以恢復腦部血流供應。目前沒有其他藥物可以像tPA一樣,它(tPA)有效地治療急性的缺血性腦中風,當親人朋友有懷疑症狀時,不要遲疑,要立刻送醫晚了就來不及。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放血」:放血治療是一種古老的治療方式,用針鋭針具刺入我們的組織或血管,使其流失適量的血液,達到治療目的。臨床上在腫脹發炎、潰爛、中毒的組織上均可能會使用,但是沒有辦法治療中風若聽到放血治療中風趕快阻止他,否則很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2-07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桌遊動作變化多 中風復健不無聊
腦中風需要長期的復健訓練過程,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讓動作更進步。在醫院復健治療室中,最常拿來訓練的器材就是套疊杯跟積木,透過重複性的大量練習,訓練重新使用患側手,但練久了難免覺得枯燥乏味,讓人失去復健的動機。手部動作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很多,例如拿杯子、倒水、放東西等,每一種動作用到的手部肌肉與技巧都不太一樣,因此治療師除了在醫院復健室中教導個案練習,也十分鼓勵個案在家使用各種生活常見的物品來訓練。玩桌遊的過程不但有趣,也可以增加動作的變化性,避免枯燥乏味的單一重複性訓練,讓個案在進行練習的過程,隨時督促自己時刻調整動作,才能順利完成遊戲任務,讓個案可以適應生活中更多的動作應用。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杯子、碗、湯匙不太可能每次都放在同一個位置讓你去拿,讓訓練多一點變化與挑戰,也會提升復健的效果。EASY不搖平衡疊疊樂遊戲【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2-04 科別.消化系統
腸躁症、大腸癌傻傻分不清!專科醫師提醒,3情況快就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有便秘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容易出現腹瀉的困擾,尤其是遇到壓力事件之前,恐怕常會拉肚子,然而也有人一陣子便秘,明明飲食沒有特別改變,隔一陣子卻又會突然變成腹瀉,兩種情況交替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 腸躁症難確診 需先排除非生理因素造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希賢表示,要確診是不是罹患了腸躁症,必須要先經過各種檢查,包括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沒有糞便堆積,抽血確認是不是有貧血的問題,甚至是大腸鏡、胃鏡等侵入式的檢查。 在確定患者出現的不正常消化症狀,不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排除了腸胃、肝膽等器官的疾病之後,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還會超過3天以上有類似症狀,才能夠真正確診為腸躁症。 腸躁症在診斷上之所以會這麼困難,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發炎或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而是胃、大小腸等消化系統,在運作上出現了不正常而引起的功能性疾病。 引發的原因不明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什麼是導致消化系統運作發生不正常的原因?截至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證實,不過,醫界將這個情況推論為精神層面所造成,有一派的說法是認為,大腸受到中樞神經的影響,可能是處於高壓的環境下,有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失衡,直接刺激腸道產生症狀。 腸躁症主要是跟三個神經系統有關: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的失衡,造成排便習慣改便,或對腸道脹氣、膨脹的感覺異常敏感。由於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了2~3倍,有的患者在經期時症狀更會加劇,因此,也有人認為荷爾蒙也是導致腸躁症發生的原因之一。 腸躁症不會導致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 腸躁症患者常得忍受不正常的消化症狀,更令人擔心這樣不正常的排便表現,會不會導致大腸癌?許希賢認為,腸躁症與大腸癌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疾病,病因也不同,前者主要為情緒失調、壓力過大所引起,後者則跟飲食不正常、大腸癌家族史等有關,因此,腸躁症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不必過度恐慌。症狀方面,腸躁症與大腸癌相當類似,像是大腸癌一般認為的症狀,大多與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等有關;然而,腸躁症的患者,雖然也可能出現與大腸癌症狀差不多的情況,但是在排便之後,腹脹、腹痛就會大幅改善。 許希賢指出,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腸躁症不會產生血便或造成貧血,也比較少有嚴重的體重減輕問題。 國內研究首度證實 腸躁症會提高大腸息肉風險 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腸躁症仍然有其危險性,根據國內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患有大腸激躁症者,有21%的患者在5年內會得到大腸息肉,由於大腸息肉早已經被證實是大腸癌的前身,因此,這份研究可以說是首度證實了腸躁症是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之一。 治療腸躁症 保持好心情才能根除病原 有腸躁症的人想要改善症狀,許希賢說,醫師常會開立鎮定劑,並且建議患者減少壓力來源,避免引起消化道問題。在飲食方面,只要妥善調整飲食的習慣與內容,也能減輕不舒服的症狀;像每天最好在固定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吃過量;早餐多吃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喝水,因為多喝水就能促進排便更順暢。 至於細分不同類型的腸躁症患者,例如腹瀉型患者則要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以及寒涼瓜果類水果,相反的,便秘型患者則可以多吃點這類食物來刺激排便。 不過,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最好要稍微忌口,包括少吃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等刺激腸胃的食物,也要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 飲料等;當然,也要減少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
2021-01-28 科別.眼部
只是「不喝冷飲」飛蚊症竟幾乎好了!中醫師8個超簡單撇步,不治療就能改善飛蚊症
近幾年,學校推行使用電子白板之後,許多國小老師們也開始覺得眼睛不舒服。有位國小老師十分焦慮來到我的診間詢問:「醫生,我眼睛突然看見好幾隻蚊子飛來飛去,想要打又打不到。這種飛蚊症可以治療嗎?」我說:「『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這首白居易的詩句,其實就描述著他的飛蚊症。飛蚊症其實很常見,但大多需要詳細檢查評估。」造成飛蚊症的原因很多,一般看到眼前有些如黑絲、魚鈎、圓圈、雲朵、變形蟲,或黑或灰或透明等,都統稱為飛蚊症。但只要在視網膜之前有任何的雜質,大到足以被看見,就會產生飛蚊症。以現代醫學來說,飛蚊症可以區分為以下幾種:・理性:約佔1/5,數個飛蚊,大多40歲以下。・退化性:約佔3/4,1至2個飛蚊,通常40歲以上。・病理性:約有1/20,數量多,恐有失明危險。其下又可細分為:・玻璃體退化:玻璃體混濁、玻璃體牽扯・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相關:周邊視網膜裂孔、格子狀退化・其他眼病: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葡萄膜炎等・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等最需要留意的是病理性飛蚊症,如可能是局部眼底視網膜破洞,產生出血而導致玻璃體混濁,或者視網膜受拉扯造成的視網膜裂孔,甚至是嚴重的眼病如:青光眼、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出血等。此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中風、黃斑部病變等,都可能急性發作產生視網膜剝離,有失明的危險。但是傳統中醫沒有儀器可以檢查,詳細原因還是要經由眼科醫師散瞳檢查才能區分。特別叮嚀如果飛蚊症數量突然增加,合併閃光感、視野缺損、視力模糊等,即可能有更嚴重的問題需要治療,一定要至眼科散瞳檢查。中醫破解 飛蚊症中醫眼科治療飛蚊症,除了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之外,還可以從飛蚊的狀況型態來做區分為:透明飛蚊及灰黑色飛蚊。→虛證(透明飛蚊):服藥優於針灸透明的飛蚊,就中醫來說一般是虛證,有可能是細胞脫落,或玻璃體混濁,如果合併全身性或臟腑本身的虛損,可能是下面的情況造成:.氣虛:伴隨著精神狀況、早晚變化,或是用眼越久越多,以及全身性的疲倦、食欲不佳等症狀。.血虛:可能為中央透明、邊緣清楚,像是逗號或圓圈型,多會伴隨眼睛乾澀疲勞,以及全身性的血虛症狀。.勞損:一般會伴隨眼睛嚴重痠澀、視物模糊,或是像白色閃爍光線,以及頭暈昏沉、腰膝痠軟等全身勞損症狀。治療上,服藥效果會比針灸來得好。畢竟針灸能調動的是無形的氣,要從無形的氣轉換成人體需要的陰、血是非常困難的;且針灸治療大部分是在針灸當下才有治療,但疾病是持續在進展的,服藥才能讓治療的效果持續,不會因為沒針灸就沒效了。→實證(灰黑色飛蚊):需要從根本治療灰黑色的飛蚊從中醫角度來看,通常是實證,也有些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氣滯:通常會因為情緒、壓力或睡眠差而加重,會出現口乾、胸口脹悶、食欲差等症狀。.血瘀:一般會有外傷、手術史或是心血管相關疾病併發,也可能是頸部、脊椎、薦椎的傷,或是脊椎小錯位造成,通常伴隨有眼周腫脹、緊繃、疼痛感。.火熱:可能因為飲食上食用烤炸辛辣食物之後發作,或是長時間用眼、強光刺激後出現,通常眼睛本身容易有灼熱感、乾澀及眼乾口乾等症。.痰濁:一般飛蚊會在吃飽後加重,或是有頭昏悶、眼睛黏黏的感覺、眼眵(眼屎)較多、視物有如隔紗一般,及食欲差、排便軟黏。.濕熱:通常會有嚴重的眼睛黏滯,或是眼眵很多、反覆流眼油、眼睛血絲多、口苦口乾、身體煩熱等症狀。眼睛的許多症狀其實是五臟六腑、氣血陰陽、經絡、情緒等因素導致,一個人的症狀有可能有多重原因,也可能互相夾雜。從根本治療、截斷病勢,才能讓產生眼病的機制中斷或終止。預防飛蚊症,避免過食冷飲通常飛蚊症的患者,都非常焦慮且擔心,但過度焦慮擔心反而會讓身體緊繃,進而影響氣血通暢,加重飛蚊症的現象。從中醫眼科的角度來看,除了是身體本身的問題之外,更多是不良用眼習慣誘發或加重;或者也有些眼病初期症狀是從飛蚊症開始出現的。所以,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是很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喚醒身體自癒力的不二法門,包括晚上11點前睡覺不熬夜、情緒平穩勿過怒焦慮、戒菸、避免過食寒涼冰冷、辛辣、烤炸食物等。臨床上常常看見飛蚊症的患者喜歡喝冷飲,當戒除冷飲之後,飛蚊症也跟著減少了許多。飛蚊症並不是無法治療,即使是西醫眼科無法治療的生理性飛蚊症,也可以從中醫角度來整體思考,從改善眼部循環狀況,調整身體機能等方式調整。配合醫囑,調整用眼習慣與生活作息、飲食,才能加快治療效果。此外,平時可以多做伸展運動,幫助身體經脈通暢,更有機會讓身體的氣血來修復眼睛健康。Q:吃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A:酵素無法進入眼底,飛蚊治療因人而異。曾有媒體報導,食用鳳梨可以治療飛蚊症,是否有效?以中醫角度來看,鳳梨的成分是否能進入眼底?不同條件下的飛蚊症是否能用同樣的方式治療?都有很大的疑點。鳳梨酵素是一種蛋白質,照理說,人體在吃入食物後,在胃中會因為蛋白水解酶的關係而被破壞成小分子,再分解成胜月太與胺基酸進入人體。所以,血中不太可能留下原本的鳳梨酵素。就算鳳梨酵素沒有被破壞掉留在血液中,到了視網膜也不能進入眼底。在視網膜存在著「血管視網膜障壁(blood-retinal barrier)」,並不是所有成分都能進入眼睛。血管視網膜障壁除了特定的分子會進入之外,剩下的都要藉由受器接合,才能通過這個屏障到達眼內。很可惜的是,並沒有可以接合鳳梨酵素的受器,所以鳳梨酵素也是無法進入。無論透明、灰黑色絲狀點狀,或黑色塊狀飛蚊,都需要經由合格的中醫師四診合參,並結合現代醫學儀器檢查、檢查報告,與生活習慣、飲食、作息等進行綜合評估,沒有萬用的治療方式。臨床上,排除掉眼底疾病後,有部分患者是身體缺乏營養素,所以補充蔬果之後,也能改善部分患者的視覺狀況。 治療時建議先找合格的眼科醫師進行眼底及眼部的檢查評估,再交由合格的中醫眼科醫師進行中醫的辨證與診察,依照個人的體質狀況分階段治療,才是最有保障且安全有效的方式!書籍介紹書名:眼癒力:中醫眼科診治照護,治療+保健一次看明白作者: 林佑彥出版社:原水出版日期:2020/09/24作者簡介/林佑彥中醫師.台中市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2012年12月開始執業,眼病患者累計近3萬人;目前每週有超過150人因眼病前來就診。大多數的眼科疾病很難痊癒,尤其是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這一類,但輔以中醫治療都有改善的案例,至於西醫棘手的乾眼症、眼睛過敏、結膜炎、角膜炎、部分飛蚊症皆有機會可以痊癒。延伸閱讀: 防疫保單大評比》染病賠1萬、隔離賠10萬!醫師解析:7家防疫保單怎麼挑?
-
2021-0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營養食畫RD.Chiu:微調一步驟 6大年菜健康吃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除了親朋好友相聚圍爐,享用年菜之外,寒冬的尾牙、春酒宴席也接「腫」而至。歡愉氣氛之下,豐盛宴席不可避免,難免也比平時多喝了一點酒、多抽了一些菸、多吃了一些高脂食物卻少了一些休息與運動。根據國民健康署估計,年節每一餐攝取的熱量可能超過2600大卡,已經大於一般體重60公斤的靜態工作者一整天的熱量!7 天的放縱不只脂肪、肥胖找上門,更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三高指數一破表,若本附著在血管上的粥狀動脈斑塊掉落,造成血栓或血管破裂,除了中風之外更嚴重可能致命。年菜選擇上,營養師列出幾項容易忽略的NG心疼大賞,心血管疾病者請避免過量食用,安心過好年,祝您「牛」轉「心」力。 陷阱一:糖醋黃金鯧破解小撇步→糖醋改為清蒸,選擇鯖魚或鮭魚雖然魚肉屬於較低脂的肉類,對於心血管疾病者負擔也較小,卻忽略糖醋的烹調方式多半先將魚裹粉油炸,表皮又吸附滿滿的醬汁。其中的調味:糖醋,不只糖跟醋,還使用了番茄醬、醬油和太白粉製成的勾芡高鈉醬,含糖又含精製空熱量澱粉,不如換個清蒸魚作為年年有餘的象徵。使用清蒸的方式,並加入蔥、薑、蒜、洋蔥、紅白蘿蔔等一起調味。或可選擇烤鯖魚、鮭魚、秋刀魚,含有較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可以降低發炎對於血管的傷害而保護心臟。 陷阱二:全金雞湯破解小撇步→全雞熬煮改為低脂雞腿丁以全雞熬煮的雞湯,油脂含量較高,熱量估計約含有2000大卡(約可吃六人份的全雞)。建議可以使用低脂肪雞腿丁部位,更可搭配藜麥、菇類、高麗菜一起燉煮,增加膳食纖維含量。 陷阱三:富貴XO米糕破解小撇步→澱粉類部分換為菇類入飯油飯用油量極高,且XO醬油的油脂也較高。100公克的米糕就約有400-500大卡,吃半碗就等於平時白飯的2碗熱量!建議可改選用菇類入飯炊煮,或是一次的量吃半碗就好!把熱量跟飽足感留給其他食物。 陷阱四:黑金烏魚子破解小撇步→烏魚子避免搭配酒類烏魚子的脂肪酸比例中,有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適量補充對於心血管還不錯。但須注意的是,加工後的烏魚子,鈉含量偏高(吃起來口感也偏鹹),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100公克的烏魚子,即含有1194毫克的鈉。平時我們切片食用的量約20公克,也差不多含有200毫克的鈉。市售一口型態的小包裝烏魚子,1包約5-10公克,其含鈉量就約有60-90毫克(一天建議攝取量小於2400毫克的鈉)。建議心血管疾病者,過年期間淺嚐1包即可,更別搭配酒一起吃。 陷阱五:調味堅果破解小撇步→選擇無調味堅果,一天攝取一茶匙堅果類是優質的油脂、礦物質、維生素來源,但畢竟成分仍以油脂為主,過量攝取仍會造成肥胖與負擔。特別是調味的堅果含有精製糖或過多的鹽,也常越吃越涮嘴,容易不小心就吃過量,建議選擇無調味堅果,過年當個開心果,而不是猛吃開心果。一天的堅果種子類食物為一茶匙,約是大拇指指節大小的量(如開心果約15顆(用有去殼的量去比)、腰果5顆、杏仁果5顆、核桃2顆)。 陷阱六:紅酒→適量紅酒,男性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春節期間,酒局更加頻繁,許多人會特別選擇紅酒,因其中的多酚類、類黃酮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特性,與預防、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然而紅酒仍含有酒精,過量攝取依然會增加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增高血壓,甚至心跳加速,可能帶來心律不整的危險。短時間豪飲,會導致心臟負荷變大,甚至引起死亡!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建議以茶代酒,若真的要喝紅酒也建議一天男性不超過2杯(約200mL);女性不超過1杯(100mL)。但每個人代謝酒精的程度不一,也請與您的醫師、營養師諮詢,個別調整。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後營養師提醒大家,平時服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者,過年期間千萬不可自行減藥或停藥,而加重心臟負荷!若發覺有藥物不夠情形,也請記得在過年前準備足夠的藥量。心肌梗塞最常發生在吃飯時、吃飯後或情緒太過激動的時候發作,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精彩回顧】過年血糖大爆走 糖友怎麼辦年貨.平台:元氣網粉絲團.來賓:莊昕悅營養師、糖友周大哥 【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1-26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的人吃香蕉?營養師建議選青色未成熟的青蕉
吃水果有益健康,生活中常見的香蕉常是國人減肥計畫中的重要水果,但也有人對香蕉有意見,認為香蕉高糖高熱量不利減重,減肥的人到底該不該吃香蕉呢?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指出,營養諮詢門診中不時有民眾提出這類問題,一名女性減重者甚至吐露「香蕉讓我好煩惱!」心聲,因為她每餐都吃香蕉,起初體重好像減了些、排便也順暢許多,但一段時間後體重停滯,甚至增加,為此感到困惑與煩惱,究竟吃香蕉減重好還是不好?李孟穎指出,香蕉富含膳食纖維、抗性澱粉、維生素B、維生素C、鉀、鎂等礦物質,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清除宿便;抗性澱粉會產生飽足感,可減少正餐及點心攝取,同時也有助於腸道保健、血糖、體重控制,但抗性澱粉存在於青色未成熟的香蕉裡,隨著香蕉熟成抗性澱粉變少、糖份變高,所以想要減重的朋友要選擇未成熟的青色香蕉,才有這樣功效,雖說抗性澱粉有助體重控制,仍需注意熱量攝取,香蕉每根約90大卡,大量食用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及腸胃不適。運動前補充一份香蕉,可避免因低血糖造成的體力不支而影響運動成效,但香蕉同時也是高糖份、高鉀水果,有腎臟疾病、血脂異常及糖友請謹慎食用,不建議把香蕉作為常態性攝取的水果,可多選擇低糖份、低熱量的水果如芭樂、蓮霧、蘋果、柳丁、小蕃茄、水梨等,輪流攝取。她指出,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天攝取為2至3份,每次攝取量為一個拳頭大小,切忌不要一次吃完整天的水果量,應平均分散在三餐攝取,可減少餐間攝取零食的機會,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想減重必須做好飲食控制,建議參考國健署公布的「我的餐盤」,多選擇未精製的原型食物、避免油煎油炸及加工烘焙製品,並選擇新鮮未調理、醃製的食材,才是通向健康減重的不二法門。
-
2021-01-22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飲食預防/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國人10大癌症的大腸癌、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消化系統就占了大宗,就連10大死因之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也與腸胃脫離不了關係。台語說,呷ㄟ落、睏ㄟ去,放ㄟ出就是健康。你健康了嗎?老一輩彼此見面時常說:「吃飽沒?」「吃」是每天的大事,更是人生要事,所謂養生之道,飲食為要。 據估計,每10人當中就有1人有腸胃不適的毛病,此外,每3人中就有1人長期受腸胃疾病所苦。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暨台大醫學院副院長吳明賢表示,廣義的腸胃科而言,泛指消化內科之胃、腸、肝、膽、胰等器官。 沒減肥體重卻掉5% 可能有大問題 腸胃不舒服,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暗藏著大大學問。吳明賢進一步說明,常見的上腹部疼痛,有可能是單純的潰瘍、腸胃炎、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但也可能是膽結石,甚至胃癌、肝癌、胰臟癌等惡性腫瘤。 有時甚至吃些腸胃藥也能緩解,他提醒,若合併出現飲食行為(如吞嚥困難、疼痛)或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警示症狀,一定要尋求專業醫療,切勿自行診斷(編註:過去6∼12個月,無刻意節食,體重卻減少5%,則是有臨床意義的體重減輕)。 一般而言,就醫後醫師會給予身體檢查,有時會做抽血檢查,確認是否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肝臟疾病,必要時會再針對胃腸或肝膽胰等問題,安排腸胃鏡或腹部超音波等檢查,如此就能大致釐清哪個器官出現毛病。 吳明賢表示,消化系統疾病的病因扣除感染如病毒性肝炎、幽門螺旋桿菌外,與飲食最為相關,如有一餐沒一餐、一餐當兩餐吃,喜歡低纖、高脂、高醣飲食,甚至菸、酒、檳榔等,都是極為典型的「病從口入」! 腸道是第2大腦 帕金森氏症與失衡也有關 腸道是人體最強大的免疫器官,人體淋巴有70%以上分布在腸道,除了淋巴球外,腸道內的菌數更高達100兆,相當於人體細胞總數目的10 倍。 吳明賢說:「這些腸道菌不僅與營養、代謝相關,也影響著免疫功能,腸道還有第2個大腦之稱呢!」如今,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腸道菌若沒維持在平衡的狀態,慢性發炎將一觸即發,他以幽門螺旋桿菌和胃潰瘍為例,就是細菌導致疾病最典型的例子。 此外,帕金森氏症、自閉症等也和腸道菌失衡有關,或許你無法理解腸道與大腦的關聯?吳明賢解釋,腸道內的神經會經過「腦腸軸線」(gut-brain axis)與大腦相互聯絡。當腸道菌失衡後,會透過 腸道的迷走神經影響到中樞神經的免疫機轉,腸道菌叢製造的短鏈脂肪酸也會誘發腦部疾病。 他提醒,便秘、腹瀉是腸道菌失衡或飲食失衡的一個基礎表徵!但也強調並不是所有的腸道症狀都會造成遠端器官傷害,得進一步評估失衡的嚴重度。 從便便看健康 形狀、顏色都是線索 想知道腸子是否健康,每天解便後可別急著沖馬桶,你可以從大便中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 吳明賢說,在醫學上將大便的形狀依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分為7類: 第1型: 一顆顆硬球(很難通過)。 第2型: 香腸狀,但表面凹凸。 第3型: 香腸狀,但表面有裂痕。 第4型: 像香腸或蛇一樣,且表面很光滑。 第5型: 斷邊光滑的柔軟塊狀(容易通過)。 第6型: 粗邊蓬鬆塊,糊狀大便。 第7型: 水狀,無固體塊(完全液體)。 一般來說,第1型和第2型表示有「便秘」狀況;第3型和第4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4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至於,第5至第7型則有「腹瀉」的可能。 除了形狀外,顏色也是判斷腸道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正常的大便因為含有膽汁所轉化來的色素,呈現黃色或金黃色。「若糞便呈現其他顏色, 就表示健康出現警訊了。」吳明賢提醒。 飲食6字訣 翻轉3高1低 俗話說,好的腸胃比好的大腦重要。該如何保養?吳明賢認為,就疾病而言,扣除傳染病, 絕大多數的病症如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都與經年累月的生活習慣有關。 飲食就是影響生活習慣最大因素。現代飲食與過往有很大的不同, 吳明賢語重心長地說,飲食最重要 的目的,是為了提供身體活動所需 的能量及維護細胞的新陳代謝,因此進出得平衡。 但現代人生活形態偏 靜,卻又經常採取「3高1低」飲食法,即高熱量、高脂肪、高醣、低纖維,都大大影響腸胃健康。 他以「腸漏症」為例,長期低纖飲食,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平衡,間接造成腸道受損,食物便會透過受損的腸道壁的上皮黏膜,滲漏到血液、淋巴,引起體內免疫球蛋白G的慢性過敏反應及遠端器官的慢性發炎反應! 另一大問題是飲食失序,進食必須依照生物時鐘,早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現代人卻愛吃早午餐、晚餐又特別豐盛,以至於胃食道逆流、肥胖,處處耳聞。 吳明賢提醒,現代人習慣把藥物(如保健品)當食物吃,而不是把食物當藥物吃,但藥物畢竟還是化學品,人們應該重新學會將食物當藥物吃,而不是想用藥物來取代食物。 藉由透過好的飲食可以保護腸胃道,甚至全身性的健康。 他進一步提出飲食4大原則──高纖、低脂、低醣、熱量則要適當,6種重要的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用心安排,總結而言,「多樣、均衡、節制」的飲食外,也要與工作形態結合,例如勞動者需要較高的熱量、蛋白質,而靜態工作者熱量就要相對的少。 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 菸、酒、檳榔、熬夜都要禁止。 心情好壞可以透過大腦、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副交感神經而改變腸胃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學會利用聽音樂、看書、腹式呼吸、冥想、伸展運動、旅遊等,隨時為自己解壓,讓大腦放鬆。 少食、慢食、樂食、感恩食 1.減少每餐食量: 搭配平衡食譜,尤其晚上最好避免吃到飽的場合,以免大量進食增加消化道負擔。 2.餐後不要躺下或趴睡: 臨睡前不要再吃東西。 3.避免多吃脂肪或油膩食品: 胃腸最適合的是溫和食物,太過辛辣、冰、燙的食物最好敬而遠之。 4.少吃不易消化的問題食品: 有人吃糯米會腹脹,有人吃蔥椒會不舒服,吳明賢提醒,請根據自己的經驗法則盡量避免。此外,盛夏時, 食物容易腐敗,不熟的生冷食物若無法確認新鮮度,最好不要食用。 5.多吃新鮮蔬果: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亦可多喝優酪乳,特別是便秘型大腸激躁症或有大腸疾病家族史者更應如此。 6.放鬆心情用餐: 吃慢一點,細嚼慢嚥才能讓食物更易消化。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獨立的人,能專注有興趣的事,感受氣定神閒!50後的成熟,是一個人更能承載住自己.熟齡媽媽:我不圖子女養我,只求他們以後過得比我好【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1-20 科別.消化系統
想要靠拉肚子減肥 你的腸道受得了嗎?
坊間與網路經常可見「輕鬆瘦身」、「快速見效」,又標榜「天然無西藥」的減肥產品,然而,這些產品可能添加了刺激腸道的天然瀉劑,使消費者在食用後產生強力腹瀉,因而有體重變輕或肚子變平坦的感覺。服用天然瀉劑,成分、劑量要注意事實上,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中都存有天然致瀉成分,例如番瀉葉、阿勃勒果實、蘆薈、決明子等,這些致瀉成分在不同植物與不同部位的含量都不同,因此,服用含此類植物產品時,都要格外留意。番瀉葉及阿勃勒果實都含有番瀉苷,番瀉苷會刺激大腸壁聚集水份,進而促進腸道蠕動產生腹瀉,是最常見的天然致瀉成分,常出現在減肥梅或是茶包產品,有慢性腹瀉、腸阻塞、孕婦、授乳婦女及未滿十歲兒童等不宜食用。食藥署已預告不得將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而番瀉葉茶包若是標示或檢出番瀉苷每日使用劑量為12mg以上者,應以藥品管理。常見的蘆薈、決明子,小心食用不腹瀉 蘆薈植物葉片含有蘆薈素,外層的綠色表皮因為比葉肉含有更多的致瀉成分,在食用時應完全去皮,僅使用葉肉為宜。此外,決明子也是一種天然瀉劑,常利用加工加熱的方式來減少其致瀉成分。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食用加工處理後的決明子產品還是會產生腹瀉的可能。 食藥署提醒,長期使用瀉劑會影響腸道正常排便功能,在購買標榜「順暢輕盈」的產品前,應先確認其成分,徵詢醫師、藥師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避免透過臉書與line等管道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使用瀉劑,影響腸道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19 癌症.飲食與癌症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癌症新增破11萬6千人 空腹吃蔬果植化素助防癌 衛福部公佈最新107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癌症人數突破11萬6千人,與106年相比增加4,447人,而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是癌症發生主因,其中大腸直腸癌、胃癌與飲食息息相關,民眾平日攝取蔬菜水果應掌握「多樣、量足」的原則,有助於減少消化道與各種癌症風險。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教授接受《今健康》採訪表示,蔬果含有數百種以上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會透過增加癌細胞標靶、增加良性分化、阻斷癌增生訊號通路傳遞及抑制血管新生等方式,達到抑制癌細胞的作用。讓身體吸收植化素最好的方法,建議在空腹飯前時攝取蔬菜水果,且生吃效益會更佳。 賴基銘教授指出,國人攝取蔬菜水果,可掌握「蔬果彩虹579」原則。首先「份量要夠」,每日蔬果攝取建議為孩童5份,女性7份,男性9份。另外「顏色要多」,各色蔬果所含的植化素有互補效果。通常愈深色的蔬果,抗氧化成份與植化素含量愈多,防癌效果更好,平日可多吃深綠色、深紅色、深橘色、紫色蔬菜。淺色蔬菜水果如洋蔥、蘿蔔,皆有助於防止癌症。 預防大腸癌發生 避免肥胖多吃蔬果纖維 最新癌症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癌症。賴基銘表示,大腸癌發生的男女比例接近,顯然與生活習慣有關。各項證據顯示,透過作息、飲食和篩檢,可預防大腸癌發生。在生活作息方面,應注意避免肥胖、多運動、維持排便順暢。飲食選擇上,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多攝取纖維素,少吃高熱量與油炸食物。 此外,由於大腸息肉發生時身體可能毫無徵兆,賴基銘教授建議國人,定期參加政府推動的糞便潛血檢查,或及早接受大腸鏡篩檢,能幫助及早發現、切除大腸息肉和癌前病變,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吃蔬果降低胃癌發生 有輕微症狀及早做胃鏡 賴基銘教授表示,胃癌在全球癌症發生率為第六名,亞洲韓國、日本更是世界胃癌發生的第一、第三名。流行病學顯示,胃癌好發於嗜吃鹽醃、煎炸、炙烤、煙燻魚、肉和高香料食品的人群。然而,飲食習慣與日本、韓國、新加坡接近的台灣,胃癌發生率已逐年下降,從30年前第五名降至近年的第九名,表示「彩虹蔬果579」的飲食觀念,降低了國人胃癌風險。 「多吃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尤其是空腹、飯前吃,還可以保護胃壁,效果更好!」賴基銘指出,歐美、紐澳地區人民多吃生菜沙拉,胃癌風險明顯較低。呼籲國人除了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也要注意癌症的提前發現。賴基銘解釋,胃癌的發生與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在出現輕微症狀時接受胃鏡檢查,就可減少未來演變成癌症的風險。 《延伸閱讀》 三餐如何吃才能防止癌症上門?掌握六大飲食方針 腸癌居首、肺癌激增 十大癌症最新統計,專家:4篩檢做好做滿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18 科別.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冬季好發腸胃炎 避免生食
寒流接二連三,除了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腸胃不適就醫的人數也增多。聯新國際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余青殷指出,冬天是腸胃疾病好發季節,主要是消化道潰瘍發炎惡化或是吃到不潔食品感染。40多歲林先生因為排便黑色,以為是痔瘡便祕,到醫院檢查照胃鏡,發現是胃潰瘍出血造成。經內視鏡止血治療,復元情況良好。余青殷指出,如果原本就有幽門桿菌感染或消炎止痛藥吃太多而有潰瘍,加上天冷,吃太熱太燙、吃太多太飽或是辛辣食物、薑母鴨燥熱補湯、飲酒過量,可能誘發或加重潰瘍惡化,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如果出現腹痛、解黑便、暈眩、血壓低等不適症狀,都應盡速就醫治療。除潰瘍發炎腸胃不適,余青殷提醒,別以為只有夏天才會吃壞肚子,冬天冷反而容易疏忽對食物保存警覺,認為食物久放室內不會壞,吃到沒煮熟、不新鮮或不潔生食,都可能感染腸胃炎。他建議以熟食為主,避免生食,特別是海鮮、肉類、蛋類等,並且注意食材的新鮮與衛生。菜餚最好盡快吃完,減少隔餐食用,而且必須放入冰箱保鮮,不可只擺在室溫。感染性腸胃炎可能出現腹痛、發燒、畏寒、惡心、嘔吐、腹瀉、脫水、全身無力等症狀。如果上吐下瀉,可以喝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與水分,避免脫水,身體不適如果持續或惡化,就應該到醫院治療。
-
2021-01-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有便秘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容易出現腹瀉的困擾,尤其是遇到壓力事件之前,恐怕常會拉肚子,然而也有人一陣子便秘,明明飲食沒有特別改變,隔一陣子卻又會突然變成腹瀉,兩種情況交替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腸躁症難確診 需先排除非生理因素造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希賢表示,要確診是不是罹患了腸躁症,必須要先經過各種檢查,包括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沒有糞便堆積,抽血確認是不是有貧血的問題,甚至是大腸鏡、胃鏡等侵入式的檢查。 在確定患者出現的不正常消化症狀,不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排除了腸胃、肝膽等器官的疾病之後,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還會超過3天以上有類似症狀,才能夠真正確診為腸躁症。腸躁症在診斷上之所以會這麼困難,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發炎或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而是胃、大小腸等消化系統,在運作上出現了不正常而引起的功能性疾病。 引發的原因不明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什麼是導致消化系統運作發生不正常的原因?截至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證實,不過,醫界將這個情況推論為精神層面所造成,有一派的說法是認為,大腸受到中樞神經的影響,可能是處於高壓的環境下,有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失衡,直接刺激腸道產生症狀。腸躁症主要是跟三個神經系統有關: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的失衡,造成排便習慣改便,或對腸道脹氣、膨脹的感覺異常敏感。由於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了2~3倍,有的患者在經期時症狀更會加劇,因此,也有人認為荷爾蒙也是導致腸躁症發生的原因之 一。 腸躁症不會導致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腸躁症患者常得忍受不正常的消化症狀,更令人擔心這樣不正常的排便表現,會不會導致大腸癌?許希賢認為,腸躁症與大腸癌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疾病,病因也不同,前者主要為情緒失調、壓力過大所引起,後者則跟飲食不正常、大腸癌家族史等有關,因此,腸躁症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不必過度恐慌。症狀方面,腸躁症與大腸癌相當類似,像是大腸癌一般認為的症狀,大多與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等有關;然而,腸躁症的患者,雖然也可能出現與大腸癌症狀差不多的情況,但是在排便之後,腹脹、腹痛就會大幅改善。許希賢指出,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腸躁症不會產生血便或造成貧血,也比較少有嚴重的體重減輕問題。 國內研究首度證實 腸躁症會提高大腸息肉風險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腸躁症仍然有其危險性,根據國內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患有大腸激躁症者,有21%的患者在5年內會得到大腸息肉,由於大腸息肉早已經被證實是大腸癌的前身,因此,這份研究可以說是首度證實了腸躁症是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之一。 治療腸躁症 保持好心情才能根除病原有腸躁症的人想要改善症狀,許希賢說,醫師常會開立鎮定劑,並且建議患者減少壓力來源,避免引起消化道問題。在飲食方面,只要妥善調整飲食的習慣與內容,也能減輕不舒服的症狀;像每天最好在固定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吃過量;早餐多吃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喝水,因為多喝水就能促進排便更順暢。至於細分不同類型的腸躁症患者,例如腹瀉型患者則要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以及寒涼瓜果類水果,相反的,便秘型患者則可以多吃點這類食物來刺激排便。不過,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最好要稍微忌口,包括少吃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等刺激腸胃的食物,也要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 飲料等;當然,也要減少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延伸閱讀: 排便太用力小心大腸憩室!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類水果」更難消化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
2021-01-14 失智.大腦健康
預防方法/68歲阿嬤戰勝失智,環遊世界!不想老了認知衰退,請改掉11個習慣
克莉絲汀有自殺傾向。好多年前,她絕望地看著她的母親逐漸失智,連家人都不認得,更不用說自理生活,最後不得不進入養老院。克莉絲汀與她母親備受煎熬,她母親在62歲那年罹患阿茲海默症,被病折磨了18年,最後受苦的只有克莉絲汀。因為她的母親已經沒有知覺了。克莉絲汀65歲時,發覺自己的認知出了問題。她在高速公路上開車迷路,甚至在熟悉的路線上也記不得匝道的位置;她沒辦法分析數據,也不能及時整理和準備報告,但這些事又對她的工作十分重要;由於無法記住數字,她連短短的四位數都得寫下,更不用說電話號碼了;她讀過的東西記不住,每一頁讀到最後一句,又得回頭重讀這一頁。克莉絲汀不情願地準備辭職。她的錯誤變得越來越頻繁,還叫錯寵物的名字,連自己家裡的電燈開關都要找,即使她已經住好幾年了。 克莉絲汀跟許多人一樣,想要忽視這些症狀,但這些症狀卻越來越糟。2年來她的認知退化不斷惡化,她諮詢了醫生,醫生告訴她,她正步上她母親的後塵,而且醫生對克莉絲汀的狀況也束手無策,他在病歷上寫下了「記憶問題」,因此克莉絲汀無法獲得長期護理保險。她接受了視網膜掃描,結果顯示出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克莉絲汀的腦海裡浮現了她母親的慘狀,又想到了她的失智症會持續惡化,因此無法獲得長期護理保險,也沒有有效療法,所以她決定自殺。她打電話給自己最好的朋友芭芭拉說:「我親眼見過母親逐漸喪失心智的過程,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聽了克莉絲汀這番話,芭芭拉嚇壞了。但是芭芭拉有了個想法,她告訴克莉絲汀:先不要輕生,她聽說有新的研究,克莉絲汀可以前往數千里之外、位於舊金山北部的巴克老化研究協會求助。於是在2012年,我見到了克莉絲汀。3個月後某個週六,克莉絲汀從家裡打電話給我,說她簡直不敢相信她的心智狀態會改善。她再度展開全職工作,開車也不再迷路,且能毫不費力記住電話號碼,感覺比過去好多了。我掛掉電話時,想起了幾十年來的研究、與實驗室同僚在白板上討論的時光,以及相關理論和治療方法裡每個細節的自我檢討⋯⋯這一切都沒有白費!這些研究指出了正確的研究方向。克莉絲汀現年73歲,已經接受ReCODE治療(編按:作者戴爾・布萊迪森醫生所設計的治療失智症的療程)5年,依舊全職工作,環遊世界,並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此外,由於各種原因,她曾經中止了這個療法,雖然只是短暫停止了4次:一個輕微的病毒疾病、一些藥用完了、出門旅行等等,而每次只要中止這個療法,她的認知能力就開始下降。但只要恢復使用ReCODE療法,她的認知就又恢復了正常。個人生活史/生活方式的種種因素在實驗室中,我們會檢測基因排列與生物化學因素,來尋找造成認知衰退的重要關鍵;同樣的,透過了解病患的個人生活史,我們也能夠找到導致認知衰退的重要線索。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你過去或現在是否曾遇到下列幾種狀況:• 曾有腦部創傷(曾被打昏、出車禍或從事需要劇烈肢體接觸的運動)。• 曾接受全身麻醉(如果有,幾次)。全身麻醉將麻醉劑的毒性與不好的氧化作用結合起來,會對大腦機能造成負面影響。• 是否曾經補過牙?這可能會讓你接觸到無機汞。• 是否食用汞含量高的魚類?這可能使你接觸到無機汞。• 使用特定的藥物,尤其是影響腦部的,例如煩寧(valium)等苯二氮平類藥物(benzodiazepine)、抗憂鬱劑、血壓藥物、史達汀、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或者抗組織胺。• 使用過街邊販售的毒品、非法藥物。• 喝酒(如果有,喝多少)。• 抽菸。• 口腔衛生。如果沒有做好口腔衛生保健,很可能會引發發炎的症狀。• 體內是否有醫療填充物(例如:人工髖關節或乳房植體)。• 患有肝臟、肺部或心臟等器官的疾病• 打呼。這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證據。 • 食用熱榨油(例如:棕櫚油)。這些熱榨油在熱榨的過程中,會流失一些維生素E含量,所以可能導致腦部的損傷。• 攝取反式脂肪、簡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這兩者會造成許多影響,例如血管損害及胰島素抗性。• 有慢性鼻竇炎的困擾。鼻竇炎的發生可能表示曾經接觸過黴菌及其相關的黴菌毒素。• 有胃腸問題,例如脹氣及經常性的腹瀉。這可能是罹患腸漏症的前兆。• 住家、車子或工作環境裡有黴菌。大多數人不知道黴菌也是造成認知衰退的風險因子之一。• 食用加工產品或非有機的食品。上述的食品通常會提高胰島素抗性,並容易接觸到毒素。• 曾被蝨蟲叮咬過。蝨蟲攜帶70種以上的病原體,例如萊姆病的病原體伯疏氏螺旋體,這種病原體所導致的慢性發炎也可能會導致認知衰退。• 為了治療胃食道逆流而攝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用途是為了降低消化作用所需的胃酸,但同時也降低了鋅及維生素B12等養分的攝取。• 使用化妝品、髮妝品或止汗劑。這些產品都會讓你暴露在毒素之下。• 不太會流汗(人體可以透過排汗消除毒素)• 曾經便秘(排便能夠消除毒素)。• 飲用水攝取不足(排尿能夠消除毒素)。任何上述的因素都可能增加認知衰退的機率。延伸閱讀: 平衡自律神經第一步:這4種食物少碰為妙!消耗體內B群讓你「慢性發炎」●書籍介紹終結阿茲海默症:第一個實證可預防、逆轉認知退化的療程作者: 戴爾‧布萊迪森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9/27作者簡介戴爾・布萊迪森醫生(Dale E. Bredesen, MD)國際知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專家。他畢生的職志就是翻轉當今對阿茲海默症的理解。他相信,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可以逆轉。他是醫界神經研究的先鋒,率先發現ReCODE療程,現已獲全球許多醫生採用。 他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並在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醫院擔任神經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他曾在諾貝爾獎得主史丹利・布魯希納(S.Prusiner)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 他先後任教加州大學(舊金山、洛杉磯)與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阿茲海默症伊斯頓研究中心主任、巴克老化研究所(Buck Institute)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布萊迪森醫師的實驗室主要研究神經退化過程的機轉,並致力將研究結果轉換為有效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出版過超過230篇經過同儕審閱的論文。 2008年,他與瓦吉斯・約翰醫生(Varghese John MD)合作建立了「阿茲海默症用藥發展網絡(ADDN)」,從而找出全新的阿茲海默症分類療法,並且發展出全面性的新療程,也因此辨識出三種阿茲海默症亞型。同時,他們於2014、2016年發表「逆轉認知退化(ReCODE)」療程,紀錄到輕度認知障礙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患好轉。這是人類醫學史上的新例,本書也成為家喻戶曉的紐約時報暢銷書。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1-01-14 癌症.卵巢.子宮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 無聲殺手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追蹤具有BRCA基因突變且化療病患,接受精準治療延緩復發時間● 具BRCA基因突變病患,其姊妹、子女應定期檢測,及早發現並治療卵巢癌被稱為「無聲的隱形殺手」,初期無明顯症狀,病患確診時多為晚期;卵巢癌也是「最棘手的婦癌」,部分病患經手術搭配化療後,逾7成會在3年內復發,治療後亦可能再度復發,不斷循環。不過,隨著醫藥科學發展,精準治療可大幅延緩疾病復發,維持抗癌戰績。排便不順、體重暴增43歲的林小姐,平常工作繁忙,體重在2個月內暴增,常有腹痛、排便不順的症狀,至腸胃科就診以為是消化不良、便祕,服藥後症狀未改善,反而更加嚴重,經轉介到婦產科確診為卵巢癌晚期。進行手術切除治療時,醫師發現林小姐的大腸布滿了腫塊,小腸也充斥芝麻綠豆大小般的腫塊,經14小時的手術並搭配化療,所幸治療效果良好。後續再進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林小姐具有BRCA基因突變,可使用口服PARP抑制劑「維持抗癌戰績」,至今治療超過2年未復發,癌症指數控制良好,回歸正常生活。產生腹水、腹脹已嚴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葉聯舜表示,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僅以類似腸胃道症狀顯現,如排便不順、腹痛、沒胃口等,直到嚴重產生腹水、腹脹才就醫,統計近5成的病患確診時已屬第三、四期,標準治療方式會採取手術切除再追加化學治療,雖完成治療卻「好景不常」。葉聯舜指出,部分躲過化療攻擊的癌細胞可能繁衍後代、落地生根進而產生抗藥性。研究結果顯示,逾7成的病患在完成治療3年內會復發,一旦疾病復發,距離下一次復發的時間會逐漸縮短。因此,若能延緩疾病復發,病患能擁有生活品質,「與癌共處,將致命的癌症修飾成像慢性病。」PARP抑制劑已納健保近年癌症走向精準醫療,卵巢癌晚期病患經過基因檢測,如帶有BRCA基因突變且接受過含鉑類化學治療具有良好反應,使用口服PARP抑制劑是相對應的維持治療方式。卵巢癌的治療方式,包含手術、化療和血管新生抑制劑,近年上市的PARP抑制劑屬於標靶藥物,其作用機制讓經過化療攻擊後,殘留下來且受傷的癌細胞無法再修復。起初藥品上市時藥費昂貴,隨著去年健保開放給付,大幅降低病患經濟負擔。死亡率超過子宮頸癌卵巢癌高居女性死亡癌症第7名,更勝子宮頸癌,葉聯舜呼籲,病患通過基因檢測有BRCA基因變異者,其家中長輩、姊妹、子女帶有致病基因的機率較高,建議依照醫師指示定期進行骨盆超音波、抽血檢測腫瘤指標等作為是否罹患卵巢癌的參考,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
2021-01-11 新聞.生命智慧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編按:近年來,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插管爭議等新聞,帶動了台灣社會關於善終議題的討論。儘管認同善終理念的人多,臨終時真能平靜離去的人卻有限。前臺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在去(2020)年2月底,陪伴罹患小腦萎縮症的媽媽自主斷食,最後平靜離開人世。生命的最後,豁達說再見。2020年冬天,前臺中市立復健醫院院長畢柳鶯帶著厚重的行李,從台中自宅回到台北娘家。65歲的她,即將展開行醫30幾年來最奇幻的一趟旅程────陪伴83歲的媽媽斷食,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近年來,受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插管爭議等新聞影響,台灣社會出現了不少關於「生命自決權」的討論。儘管認同善終理念的人多,臨終時真能平靜離去的人卻有限。畢柳鶯回想,聽到媽媽宣布斷食,家人起初也感到非常不捨。老人家雖然活動能力退化,但意識還很清楚、精神頗佳,為什麼不願意活下去?故事得從畢媽媽的一生說起。人生75歲才自由 活著卻沒有尊嚴有何意義?在兒女的記憶中,畢媽媽是個聰明、善良,人生卻非常坎坷的女性。畢柳鶯指出,外公重男輕女,媽媽雖會念書但不擅做家事,常被斥責笨手笨腳。加上外婆早逝,嫂嫂為她準備的便當多半是韭菜拌醬油,同學和老師都看不起家境貧窮的她。儘管考上了師範學院,家裡卻不願意支持她就學。17歲時,畢媽媽就嫁給長她近20歲的國小老師。好不容易離開原生家庭,先生卻是個大男人。畢柳鶯形容,爸爸在世時,「我們家沒有人可以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孩子們長大後才知道,媽媽一直不快樂。因為爸爸和外公一樣,習慣性地罵她笨、更常對太太情緒勒索。例如,媽媽出門運動,沒有準時回家,爸爸就不停怪罪。「他說他愛媽媽,媽媽晚回家他會擔心。但我們都覺得那是種控制。」畢柳鶯說。長期活在父親和丈夫的陰影下,讓畢媽媽有很長一段時間毫無自信。她不敢照鏡子、習慣低著頭走路。直到先生過世,75歲的她才首次獲得精神上完全的自由。但此時她已經罹患小腦萎縮症11年,逐漸不良於行。畢柳鶯指出,小腦萎縮症的典型症狀是平衡感變差,起初走路不穩,後期影響手部動作,進而吞嚥困難、口齒不清。所幸發病時間愈晚,病情惡化愈慢。64歲確診小腦萎縮症後,畢媽媽非常積極地鍛練身體。她每天早晨在家做瑜珈1小時,下午到公園運動、晚上做氣功。不僅自行料理家事,還要照顧中風的先生。直到發病後期平衡感變差,才請外籍看護幫忙。原本,瑜珈和裁縫,是畢媽媽生活的兩大重心。她曾經靠著出色的裁縫手藝,拉拔家中3個孩子長大。即使手部協調功能退化,只要有人幫忙穿針引線,她還能自行縫紉。然而到了82歲時,畢媽媽先是無法做裁縫,接著不會走路,更後來連瑜珈也無法做了。不論體力或心情,都因此大受影響。瀟灑地走勝過痛苦的活 愛的極致是放手「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愈來愈少,身體的不適愈來愈嚴重。」畢柳鶯描述媽媽生前的最後半年:早上起床就打開電視看股市開盤、看三台重播的老八點檔,中午吃過飯,等股市收盤後睡午覺。起床後讀讀書、晚上看談話性節目,一天就這樣結束了。日子可以過,但沒有樂趣。最困擾畢媽媽的是吃東西容易嗆咳,咳起來像要窒息一樣。此外,病況惡化後,她連自行翻身都有困難。老人家睡眠品質本就不好,若夜裡沒有人幫忙定時翻身,長期維持同一姿勢的身體會非常不舒服。偏偏畢媽媽又不愛麻煩別人,總是撐到凌晨5、6點,才敢叫醒看護。「她睡不著只能一直看時鐘,覺得度日如年。她形容自己像廢物。」畢柳鶯不捨地說。2019年秋天,畢媽媽和家人們提起了斷食善終的念頭。眾人起初看她雖行動不便,但仍耳聰目明,也曾希望老人家回心轉意:「多出去走走心情會比較好」、「活下來看曾孫長大嘛!」但畢媽媽心意已決。她認為自己活到80多歲,此生責任已了。該做的都做了、該玩的也玩了,三個孩子都大了,心中已無牽掛。畢柳鶯記得,母親很早就表明,自己不要為活而活。30幾年前,她看到養姊罹患白血病,做化療後大量掉髮,又常噁心嘔吐。第一次治療成功後,短時間內又再度發病。雖然生命延長了3年,過程卻非常折騰。畢媽媽告訴兒女,若是自己得病,絕對不要受這樣的折磨。身為復健科醫師,畢柳鶯也知道,媽媽的病接下來只會持續惡化。她看過太多患者、身邊的長輩,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卻生不如死。像是她公公因為失智無法自主進食、排泄,被插上了鼻胃管和尿管,臥床長達12年。而婆婆日日隨侍在側,待公公離世時已經80幾歲了。「這麼長的臥床時間,犧牲的是照顧者的青春呀!」她感嘆。了解媽媽的決心,三姊弟不再勸母親打消念頭。妹妹常回娘家陪媽媽聊天,弟弟則買了許多書給媽媽讀。畢柳鶯開始蒐集斷食相關資料,也諮詢了安寧照護專家,準備陪媽媽完成人生最後一個願望。斷食3週在家人陪伴下遠行 為生命畫上圓滿句點性格獨立的畢媽媽,連告別世界的時間都是自己決定。她決定2月底過完83歲生日,就要正式展開斷食。先從一日三餐減到兩餐,過了1、2天後又減為日食一餐。接下來不吃食物,只喝蓮藕粉水和南瓜籽油。最後一週則是滴水不沾。有人好奇,不吃不喝,長輩是否會感到痛苦?畢柳鶯解釋,老人身體衰弱、消化能力變差,食慾本就會降低。日本臨終醫學名著《大往生》的作者中村仁一醫師曾提過,斷食、脫水以後,身體的營養耗盡,大腦會分泌嗎啡,使人進入昏迷狀態。最後呼吸變弱、血壓降低,安詳離世。採取漸進式斷食的前10幾天,畢媽媽吃得少,精神反而好。不只3個兒女天天在家,孫輩也輪流回家和她聊天。到了晚上,兒子還會陪她看恐怖片,母子倆又叫又笑。「我不敢看恐怖片,在書房念佛經。聽到他們的尖叫聲都覺得很超現實!」畢柳鶯笑說。在媽媽快要離世的一個晚上,家人們眼見她身體逐漸衰弱,決定舉辦一場生前告別式。儀式由畢柳鶯的長子主持,以一張張照片帶大家回顧阿嬤的一生:辛苦的童年、養育3個子女長大的堅毅、苦盡甘來後到世界各國旅遊……。家人們除了感謝,也不停讚美畢媽媽:「你很善良、節儉又環保」、「你超會做瑜珈」、「你買股票賺錢很厲害,而且都捐出去助人」。「我們覺得媽媽這樣走很有福報。家人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她、讓她說出遺憾,也療癒她一直以來的心結。」畢柳鶯提到,在告別式的最後,媽媽開心地說:「我很滿足。」家人的愛與關懷,她確實感受到了。畢柳鶯也提醒,人到生命末期若要採取斷食,應先向醫院或居家醫療診所的安寧照護團隊諮詢,才能為各種情況預做準備。例如,因為吃喝得少,斷食者容易便秘、排尿困難、口腔、皮膚則可能變乾燥,下肢也會水腫。斷食期間,畢柳鶯每日為媽媽活動關節、定期抬高下肢,用棉棒沾水濕潤嘴唇、清潔口腔。媽媽無法大小便時,則藉由按壓小腹、使用甘油球等方式協助她排尿和排便。若非專業醫療人員,也可請安寧照護團隊協助。生前告別式結束後,畢媽媽因為滴水不沾,身體急速衰弱。居家安寧療護團隊到家中,為媽媽施打鎮靜劑,讓她陷入長時間的昏睡。在斷食3週後的一天早上,畢柳鶯摸摸媽媽的脈搏,發現她已經在睡夢中安詳離世了。家人們齊聚一堂,畢柳鶯親了一下她的額頭,說:「媽媽,你要開開心心地跟佛陀走,阿嬤跟阿姨在等你喔。」平靜面對死亡 母親留給孩子的最後一份禮物畢媽媽過世後,子女們遵從她生前的意願:不入冰櫃、不發訃聞、不辦儀式、不燒香和金紙。媽媽離開後第3天,就完成火化、樹葬。家人們雖難免感傷,但沒有人哭泣。他們知道,捨不得的情感愈強,媽媽的靈魂愈不容易離開。畢柳鶯說,她最欣慰的是媽媽在最後的日子沒有罣礙。子女們也都能放手、尊重其意願。家族中的年輕一輩,更能藉此機會,學習如何平靜而認真的面對死亡。失去至親,是每個人一生必經的課題。畢柳鶯看過不少身邊的朋友,總要一年半載才能稍稍緩解喪親後的悲痛。朋友的爸爸罹癌後治療3個月在醫院過世,她長達半年的時間笑不出來。也有同學的媽媽,在游泳時意外身故。「之後那2、3年,她連跟我講電話的音調都不同了。」畢柳鶯感歎地說。喪禮過後,畢柳鶯夢到媽媽好幾次。每次在夢中,媽媽都很年輕、活動自如,快樂地和其他人聊天。有時,她會突然想起媽媽已經不在了。但又隨即意識到,如今媽媽不再受苦,而是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另一個世界。她也相信總有一天,母女一定會再相見。「人的軀殼會毀壞,可是精神和靈魂永遠留在我們心裡。」畢柳鶯說。陪伴母親走過生命最後一段,3姊弟說好了,未來要支持彼此沒有痛苦地離開。於是,我們採訪的這天,看見畢家的桌子上放著幾張已經簽好名的預立醫療決定書。這是遠行的畢媽媽,留給孩子們的最後一份禮物。原文: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
2021-01-1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單手廚房:下廚當復健 中風病友也能做菜
健康版X元氣網近日氣溫急凍,溫差大,不少心血管脆弱的高危險族群「挫咧等」,擔心中風機率大增。「慢病好日子」直播與單手廚房聯手,邀請兩位風友分享「如何單手下廚做復健」,他們單手切菜、調理食材有條不紊,靈活度不輸一般人。當晚直播超過2萬人次觀看,很適合風友學起來,製作驚喜料理與家人共享。單手廚房由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團隊王茲閔、莊雅羽、潘沛晴等組成。單手廚房3年前創立,源起於病友小湘,20多歲的她中風,導致右側半癱,傷及語言功能,但她青春年華正好,必須學習獨立生活,治療師選定她感興趣的「下廚」作為復健誘因,從一字一句讀食譜,到出門買菜,最後能單手下廚。分享做料理 人人都是廚神單手廚房團隊原本只是將病友的下廚過程放上網路分享,沒想到吸引其他病友鼓起勇氣,嘗試單手做出料理。時至今日,單手廚房常收到各路好手病友傳來的料理照片與故事,單手廚房說,「沒想到我們改變了這麼多病友的人生」,單手下廚其實沒有風友們想像的可怕,只要學一些小技巧,人人都是廚神。風友高阿姨在開車時中風,一度情況危急,但她即便中風,平時仍需照顧失智的婆婆、做家務、煮飯,因此格外需要單手復健。她回想,有次婆婆在外面迷路,經協尋找到,但當下沒有其他家人可以把婆婆帶回家,她心想:「我用右手慢慢開便是」,就這麼用單手開車,安全返家完成任務。復健按部就班 累積能量單手廚房職能治療團隊特別提醒,若有任何中風徵兆發生,要立刻打119,由專業人員協助送往可處置急性腦中風的緊急醫療院所,中風後的復健一定按部就班,專業醫療復健的能量累積,會在某個時刻發揮最大的功效。經過復健,小湘已能開電動代步車外出採買,高阿姨也時常跟朋友到處玩、喝咖啡。職能治療團隊表示,透過復健計畫,病友重拾獨立生活的能力,洋溢自信光采,鼓勵風友別自卑,單手不只能出好菜,人生依舊精采。單手廚房小技巧圓柱狀食材(以白蘿蔔為例)削皮小撇步●食材下墊毛巾或止滑墊,減少滑動●用患側手稍微幫忙壓住,食材就不會滾走切片小撇步●大平面向下,順利切片不滑動不規則塊狀食材(以南瓜為例)切片小撇步●不急著先把籽挖掉,切塊後再去籽會更好處理,單手切菜的順序跟雙手切菜不一定要一模一樣圓型食材(以牛番茄為例)●尋找一個相對穩定的角度擺好●以刀尖或刀跟輕輕滑動,刀子穩住往下切即可利用廚房輔具 下廚更順手●瀝水籃:根據蔬果尺寸挑選瀝水籃,提起輕鬆倒水,例如鹽酥雞小籃子可以快速把食材倒進鍋中,乾淨又快速●蘑菇開罐器:增加摩擦力,瓶瓶罐罐好開又省力●輔助筷:適合手指不靈活的長者、用非慣用手吃飯的朋友,可依照直覺使用【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1-11 養生.聰明飲食
食在營養/抗氧化力強、熱量低 一份草莓滿足維生素C攝取量
草莓季到了,嬌豔鮮紅的草莓,有香甜微酸的幸福滋味,深受許多人喜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草莓維生素C含量極高,富含鞣花酸、阿魏酸等植化素,抗氧化力強,熱量低,可說是超級抗氧化水果,有「水果皇后」的美譽。草莓含高維生素C,也含有維生素A、E、鐵、鉀等營養素。劉怡里說,每100克草莓的維生素C含量69.2毫克,人體一天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是100毫克,每天吃160克草莓,約大型草莓10顆、中小型草莓16顆,也就是1份水果,即可達到一天維生素C攝取量。草莓富含酚酸類的鞣花酸、阿魏酸等植化素,這是存於漿果類水果中的植化素,具抗氧化功能。鞣花酸可以吸附、抑制致癌物質的破壞,阿魏酸可以抗老化,有助於腦部保養,因此草莓有助防癌,也對保護肝臟健康有益。草莓熱量不高,屬中膳食纖維水果,也含有果膠,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但劉怡里提醒,草莓是高鉀水果,可預防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但草酸過多,建議腎功能不好、草酸鈣結石的人,不宜吃太多,尤其不要榨成草莓汁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