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最近吃飯時間越來越長,食物老是含在嘴巴里,又不吞下去,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方法嗎?
隨著年紀增長,器官也會慢慢退化!吞嚥功能出現障礙時,可以試試軟質、泥狀食物,液體的話可以加增稠劑,預防嗆咳以及吸入性肺炎,也可以訓練吞嚥復健,平日可進行健口操與按摩,加強咀嚼肌群的力量、強化吞嚥功效,還能預防吸入性肺炎,同時促進唾液分泌。 若仍無法改善,最後就是管灌飲食了!預防走到鼻胃管這一步,可以找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做復健,政府長照也能申請復健師到家裡來教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飲食和營養
隨著年紀增長,器官也會慢慢退化!吞嚥功能出現障礙時,可以試試軟質、泥狀食物,液體的話可以加增稠劑,預防嗆咳以及吸入性肺炎,也可以訓練吞嚥復健,平日可進行健口操與按摩,加強咀嚼肌群的力量、強化吞嚥功效,還能預防吸入性肺炎,同時促進唾液分泌。 若仍無法改善,最後就是管灌飲食了!預防走到鼻胃管這一步,可以找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做復健,政府長照也能申請復健師到家裡來教導。
穿著和衛生
皮膚的皮質腺分泌及角質層,隨著年紀增長,保水功能也跟著降低,導致皮膚抵抗力減弱、更容易敏感。皮膚乾燥好發於幾種情況,包括氣溫驟變、進入溫差過大的室內、入睡就寢時等,尤其冬天更加明顯。 選用清潔保養用品,應選用不含香精、含有滋潤成分的沐浴乳或香皂清潔身體,沐浴後可塗擦不含香精且具有滋潤保濕功能的潤膚用品,如乳液、凡士林。 在冬天時,可鼓勵失智者稍微曬太陽、多喝水、多運動,並協助失智者修剪指甲,減少抓癢引起傷口感染,若皮膚有點癢,可輕拍或輕輕按摩,切勿用力抓。適宜室內溫度約24度,使用電暖氣保暖時,最好在室內放一盆水,以維持空氣的濕度,避免乾燥。
用藥和照護
逢年過節是一般人的休假及家族團圓時間,但對平日照顧失能家人的家庭照顧者而言,卻可能變動平日的照顧規律,還要接待返鄉家人,反而更加勞心勞累,甚至使照顧者出現「假期恐懼症」。 建議拜訪失智症患者時應注意措辭,可以「辛苦了」「謝謝你」及「換你休息」三句好話代替爆炸句,減少衝突發生,並讓照顧者能好好喘口氣。 特別是鮮少回家或未經手照顧的家屬,一句無心的話語可能引爆照顧者的壓力鍋。此外,大部分照顧者因放不下或不知怎麼開口尋求協助,以致家屬以為不需要協助,事實卻非如此。建議家屬趁假期主動替手照顧,或可帶著照顧者抽離照顧環境,例如走春、喝咖啡、按按摩等,讓照顧者能休息紓壓。
動作障礙
[專家解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主治醫師 敖瑀 巴友躺下或靜止時出現不明原因刺痛、發癢、如螞蟻在爬等症狀,若已排除周邊神經疾患導致的神經痛,同樣的症狀在活動時不會出現,並且在感到不適時,會有強烈的「想要動一動腿」的需求,而症狀確實在動一動、起來走走、或是按摩一下之後暫時緩解,則上述症狀有可能是不寧腿症候群。 不寧腿常見於洗腎、糖尿病、缺鐵性貧血、周邊神經病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及孕婦,也有可能無法找到1 個明確的病因。而巴金森病屬神經退化性疾病,也是不寧腿好發族群。不寧腿可能是鐵離子缺乏與腦中多巴胺分泌不足,導致神經功能失衡,造成異常動作及不明原因增強的感覺症狀。 不寧腿症候群是巴金森病的常見共病,約有20 至30%患者有此困擾。症狀是靜止時下肢有不舒服的感覺,患者常描述為刺癢、麻痛、腿裡有東西在爬;也有人以抽筋來形容,需仔細詢問來鑑別診斷。當症狀愈趨嚴重,有時不只是不寧「腿」,還可能影響上肢;或不只是夜晚靜止休息時出現,於白天活動時也出現症狀。 當巴友合併不寧腿,臨床上常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這類型的藥物除改善巴金森病的動作與非動作障礙,能緩解不寧腿症狀。但也有可能造成不寧腿症狀增強,需特別注意。此外,還有許多其它藥物例如抗癲癇藥物、褪黑激素或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等可使用,需與神經內科醫師討論,針對每位巴友的情形調整用藥。 除了使用藥物,巴友可透過飲食,補充足夠鐵質、固定運動、按摩來改善症狀。過量的咖啡因、抽菸喝酒、睡眠不足、壓力或情緒起伏,都有可能加重不寧腿症狀。臨床上,也常遇到巴友回饋,使用溫熱水泡腳或涼感痠痛噴霧、藥膏,能舒緩部分症狀。
穿著和衛生
首先營造居家舒適環境,長輩最常走動的臥室、衛浴與客廳都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 室內可開空調或電暖器;寢室可用電毯、羽絨被;進入浴室洗澡前,可先將暖氣打開,避免溫差太大;使用乳液可以減少水分散失降溫,提供保護層保暖,也能降低冬季皮膚乾癢, 洋蔥式穿衣之前一定要做到早晚擦乳液。 寒流來襲時,盡量不要出門,如果一定要外出,務必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是頭頸部、四肢末端,除了多加件衣服,可加上圍巾、帽子、口罩、手套、毛襪等,注意保暖衣物要方便穿脫。 從戶外回來,可以喝熱湯、熱薑茶保暖;睡前用熱水泡腳,或是加上精油按摩,有助於提升體溫。 在家也可多鼓勵或陪伴長輩做些暖身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同時提高深層肌肉的溫度。
動作障礙
[專家解答]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主治醫師 敖瑀 巴友常有疼痛症狀,這些疼痛很可能是非動作障礙的一部分,也可能因巴金森病動作障礙控制不良,而帶來的僵硬、姿勢不正、或是缺乏運動等造成。 巴友每到下午開始反應牙齒疼痛,建議還是可以先到牙科就診,排除是否有牙齒與口腔問題,建議仔細觀察是否有齲齒症狀、顳顎關節是否有壓痛點、是否與用餐時間相關或因咀嚼動作引起、是否與服用巴金森病藥物時間相關(例如是否都是藥物快沒有效的時候發生?)等,來進一步釐清病因。 另外巴友若出現不自覺咬緊牙關的症狀,容易引起顳顎關節問題以及造成牙齒磨損。可結合神經內科、牙科或耳鼻喉科,一併評估治療。 巴友若需要暫時舒緩疼痛,可以先按摩、熱敷等物理性方式,或使用適當劑量的肌肉鬆弛劑改善不適症狀。若緊咬牙關的問題嚴重,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肉毒桿菌素注射咀嚼肌,使其放鬆避免持續緊咬,或許也是1 個辦法。 另外會同牙醫製作牙套或咬合板,也能避免牙關緊咬帶來的牙齒磨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