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7900
筆 文章
-
-
2022-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趕6/22開打 兒童BNT疫苗50.4萬劑今到貨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從12周縮短至四周,且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天兒童BNT疫苗再到貨50.4萬劑,效期至今年9月30日。另六個月至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將於本周一或三舉行ACIP會議,並同步採購。預計七月初可到貨45萬劑給90萬名幼兒接種,也會和地方政府準備後續幼兒接種作業流程。日前外界關心後國內BNT兒童疫苗到貨約110萬劑,後續110萬劑何時可到貨,是否可銜接上第二劑接種。當時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待飛機航班安排好會再報告。羅一鈞則於6月15日表示,莫德納疫苗依縣市規劃,只要規劃完成就可開打,沒有時間點;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詳細時程依地方政府規劃公布。針對幼兒BNT疫苗部分,羅一鈞表示,幼兒疫苗與跟先前訂購的兒童疫苗為不同包裝劑型,還在另外洽談合約中;同時也會督促廠商進快遞送資料至食藥署進行審查。今年第三批採購BNT兒童劑型疫苗50.4萬劑,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效期至今年9月30日,目前共有161.28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16日77.76萬劑、第二批5月30日33.12萬劑及本批50.4萬劑。指揮中心已於今年4月28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苗供應合約,並與美國Pfizer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合約,預定供應220萬劑兒童劑型及18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做為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使用,並視需求擴充40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又攔截到BA.4 BA.5. 美國入境最大宗
國內再攔截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疫情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公布,6月5日至12日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包括3株BA.4及14株BA.5;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65例,包括11例BA.4及54例BA.5。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3株Omicron BA.4及1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均自美國移入(3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德國、法國及泰國(各2例)、土耳其、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瑞士(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本國籍小於10歲個案自美國入境,入境唾液陽性Ct27、無症狀,定序為BA.4,是目前第二例兒童驗出亞型變異株。指揮中心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印尼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官陳時中隔離期滿未現身 羅一鈞揭原因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確診,自6月13日開始居家照護,昨天已期滿。但今天的防疫記者會陳時中仍未出現,由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代打主持。羅一鈞表示,因部長仍然快篩陽性,且仍有輕微咳嗽症狀,因此採居家辦公、視訊開會,不便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部長因快篩陽性且有輕微症狀,因此為不影響與會媒體和受訪長官,採取較高規格不出席記者會。但解隔後快篩不是指揮中心的要求,也沒有要求繼續隔離,這僅是個人自行調整。於陳時中七天期滿仍有輕微咳嗽,外界關心還需要觀察幾天才會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七天仍輕微咳嗽是平均值,復原速度不算特別快或慢。(部長)因為比較謹慎,擔心公開場合可能有無法避免的近距離接觸,例如堵訪等。之後相信他還是會進行快篩,確認結果後再見面。羅一鈞也說,部長這幾天都以視訊開會,元氣、精神都不錯,也沒有常在視訊中聽到咳嗽聲。至於部長過去病史、手術,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部分也依照醫囑服用五天莫納皮拉韋,有效降低產生重症風險。他說,七天後快篩陽性僅是代表少部分民眾隔離期滿,仍可能驗到殘餘病毒量,但國外研究,確診五至七天就培養出活病毒的機率小,因此國內措施為隔離後要加上七天自主管理。部長只是謹慎,企業不需要用特例做通案適用,七天後不用快篩,不論陰或陽都不影響七天自主管理措施,也能外出工作。陳時中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已退燒後仍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在陳時中確診後,社區防疫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發言人莊人祥也陸續確診,因此上周防疫記者會連日由羅一鈞孤「鈞」奮戰。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95 增一歲男童肺炎重症
國內新增295例中重症個案、144例死亡。其中又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男童,出現肺炎,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184例中症、111例重症,其中新增一歲男童重症。個案本身有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月11日發燒,使用快篩檢驗陽性,6月13日出現咳嗽、有痰、活力下降等情形。6月15日因嗜睡、呼吸急促至急診,發現胸凹、氧氣濃度下降,且X光顯示肺炎。 住院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3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3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另外,死亡個案中139人具慢性病史、91人未接種滿三劑、75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2920例,死亡4512例死亡。其中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個案本身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6月13日確診,住院檢查肺炎和呼吸衰竭,經過治療仍不幸於6月17日死亡。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自5月5以來再度降回三字頭!國內今天新增3萬5596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36例、144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可能是周日效應,還要觀察,但也表示未來的確診數應該只會比三萬多兩三成,在五萬例以下的機率會很高。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個案數較昨天下降30%,而比較前一週的週日到週一從5.6萬下降到4.5萬,僅降11%,算是下降滿高的。不過仍有可能因為週末視訊看診或通報上傳受影響,因此還要明天上班日的確診數,確認是數字有回補。但「減少的趨勢有出來」。今日新增3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1萬6811例男性、1萬8764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312例)、高雄市(5,280例)、新北市(4,267例)、台南市(3,123例)、桃園市(3,097例)、彰化縣(2,960例)、台北市(2,296例)、屏東縣(1,519例)、雲林縣(1,040例)、苗栗縣(959例)、新竹縣(941例)、南投縣(886例)、嘉義縣(683例)、新竹市(674例)、宜蘭縣(590例)、花蓮縣(554例)、基隆市(437例)、嘉義市(426例)、台東縣(306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71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3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9例具慢性病史、9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6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2日至6月17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德國、泰國、法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3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3萬695例確診,分別為13,859例境外移入、3,316,7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3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3例、台北市823例、台中市449例、桃園市423例、高雄市407例、台南市295例、彰化縣230例、屏東縣189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7例、雲林縣107例、苗栗縣84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81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4例、新竹市4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6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花蓮地牛翻身!居隔者「人命優先」 可戴口罩逃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每天仍有五萬多人確診,許多民眾必須在家居家隔離七天。今天上午9時5分,花蓮光復鄉發生規模6.0地震。地震深度僅6.8公里;連台北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搖晃。因此又有民眾擔心,如果正在居家隔離能否離開檢疫場所避難。事實上,發言人莊人祥早在疫情之初便表示,若真有緊急避難需求,可戴口罩暫時外出避難,危急狀況後盡速返回,不會開罰。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擅自外出將處新台幣10萬至100萬元不等罰鍰,因此許多正在隔離的民眾擔心,像地震這種緊急狀況下逃到室外會被罰錢。不過莊人祥之前便表示「人命優先」,因此隔離者若發現將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向外逃生,但是務必戴口罩。如果離開房間而觸發電子圍籬警報,指揮中心會聽取理由,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不需要擔心被開罰。且根據「行政罰法」第13條規定,發生天然災害或事故且有緊急避難需求時,居家檢疫者或隔離者可戴上口罩暫時離開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處所,待危險狀況解除後儘速返回即可,無須擔憂因緊急避難而受罰。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居隔最後1天 羅一鈞:不需快篩即可主持記者會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周日確診,自6月13日周一開始居家照護,到今日滿七天。不過,明天陳時中是否能復出開記者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將視部長的身體狀況而定,但沒有規定一定要快篩陰性才能開記者會。陳時中已68歲,符合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條件。而他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三天後已退燒,但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4976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4236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74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5萬1252多人份,包括20萬2993人份倍拉維及4萬8259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4137床、空床6908床、空床率48.9%,其中台北區54.8%、北區58.5%、中區42.4%、南區32.0%、高屏區49.6%、東區50.1%;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4774床、空床率58.7%;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146床、空床率47.3%。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增3歲童哮吼重症亡 住院後發現糖尿病酮酸中毒
國內新增中重症285例、172例死亡個案。其中再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個案為三歲男童,本身有慢性腦部神經系統疾病,死因為哮吼併呼吸窘迫及糖尿病酮酸中毒。另增一例17歲青少年重症個案,二度赴急診,因肺炎仍收治於加護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72例死亡個案中,166人具慢性病史、100人未接種滿三劑、97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2625例,死亡4368例死亡。死亡個案年齡分布自3歲到90多歲。其中一名三歲男童,本身有慢性腦部神經系統疾病,6月7日發燒至40度至診所抗原快篩陽性確診。6月11日出現咳嗽、嘔吐、活動力降低至醫院急診,發現有呼吸喘、呼吸雜音,診斷為哮吼併呼吸窘迫,收治於兒科專責加護病房,並給予氧氣、類固醇、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另於診治過程中,發現個案有糖尿病酮酸中毒,屬於糖尿病重症,因此給予胰島素治療。但仍不幸於6月14日因敗血性休克及心肺衰竭,急救無效死亡。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2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2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中重症包括145例中症、140例重症。其中一名17歲青少年,本身有慢性腦神經疾病、長期臥床,未接種疫苗。6月9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及短暫抽搐等症狀至急診,PCR檢驗陽性確診,但經醫師開立藥物後返家居家照護。返家後發生四肢間歇性發紫,6月13日再度至急診就醫,發現血氧濃度下降、X光顯示肺炎,插管入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並接受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個案共八例,包括肺炎五例、心肌炎一例、MIS-C一例、共病一例;死亡維持三例。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5萬561例、172例死亡 羅一鈞: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
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新增本土個案人數連續三天維持5萬多人。國內今天新增5萬561例本土個案、75例境外個案,172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區均呈現下降或緩降情形,中南部正在脫離高原期,周一起可望每日可望維持新增確診5萬人以下。今日新增之5萬0561例本土病例,為2萬3669例男性、2萬687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820例)、高雄市(7,391例)、新北市(6,133例)、台南市(5,085例)、桃園市(4,093例)、彰化縣(3,750例)、台北市(3,265例)、屏東縣(2,248例)、雲林縣(1,311例)、南投縣(1,254例)、新竹縣(1,203例)、苗栗縣(1,124例)、嘉義縣(1,048例)、新竹市(1,008例)、宜蘭縣(969例)、嘉義市(664例)、基隆市(663例)、花蓮縣(637例)、台東縣(504例)、澎湖縣(252例)、金門縣(123例)、連江縣(1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6例具慢性病史、10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0日至6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2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泰國、西班牙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6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29萬5076例確診,分別為1萬3823例境外移入、328萬11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221例死亡病例,其中5,2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98例、台北市821例、台中市433例、桃園市395例、高雄市388例、台南市283例、彰化縣225例、屏東縣179例、基隆市149例、宜蘭縣120例、南投縣113例、雲林縣103例、花蓮縣83例、嘉義縣及新竹縣各77例、苗栗縣73例、台東縣70例、嘉義市62例、新竹市4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次感染定義將明列 專家:後續用藥、隔離都未討論
染疫後真的有「無敵星星」還是會「二次感染」?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日前表示,近期將明列二次感染定義,包括超過三個月以上可列入二次感染通報,以及一至三個月內的判定條件等,並修改通報系統,連動後續自主回報、開藥治療等。不過,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黃高彬表示,專家會議僅有共識「可二次通報」,後續的用藥、隔離方式等都尚未討論。羅一鈞日前表示,二次感染是最近一次病毒感染後,在三個月後再出現症狀,且PCR檢驗發現病毒量回升。目前各國對新冠肺炎二次感染時程定義不同,英國、美國認定三個月以上,歐洲認為60天以上。羅一鈞表示,二次感染仍可能成為重症,但也要考慮其重複用藥或高齡等用藥風險。黃高彬表示,雖然日前專家會議確實有針對二次感染進行討論,但主要是因爲之前「二次感染」系統會直接歸併為同一案,等於無法通報二次感染。但因Omicron的免疫反應輕微,染疫後的保護力不佳,加上現在又有BA.4、BA.5等新亞型變異株出現,更容易發生再次感染,因此認為應該要能讓相關個案可以被通報。他表示,國外對於第一次染疫後出現症狀可算二次感染的時間定義都不同,從29天至90天後都有;目前國內是採三個月後。但如果在三個月內又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癢、流鼻水、發燒等症狀,懷疑是新冠肺炎二次感染就要再次驗PCR;目前專家會議的共識為Ct值30以下可視為二次感染。另外,黃高彬表示,專家會議也認為,如果認為通報為二次感染,也必須針對感染者做全基因定序,確認後續感染的病毒為何,是否出現新變異株,加強監測。但是,對於二次感染後的一連串隔離、用藥等方式,黃高彬說,因為二次感染的定義也都尚未被核定,因此專家會議都尚未討論。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專責降載 新冠重症決戰加護病房
本土疫情降溫,台北市本土案例昨剩三千多例、新北市約六千多例。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北區、台北區專責病房可降載至百分之十五。專家指出,降載百分之五需花費至少二周,重症死亡案例有遞延效應,平均延後一到二周,新冠重症決戰點不再是專責病房而是加護病房,北部加護醫療資源已經緊繃。五月七日起,指揮中心要求雙北、基隆、桃園急性一般病床五百床以上醫院,一周內開設卅%專責病房,後續因應疫情趨緩下修至百分之廿,十六日再降至百分之十五。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若北部確診人數再降,如北市降至單日一千人以下,專責病房比率應可再降至百分之十,否則會持續擠壓非新冠的重症患者醫療。洪子仁表示,專責病房目前收治兩類患者,新冠確診後出現中症或有高風險轉為重症的患者,或是因其他重大疾病就醫,入院前採檢確診的患者。洪子仁指出,真正新冠重症患者都在加護病房,疫情高原期過後的重頭戲就是這批「重症」患者,後續病床的決戰點,將在加護病房床數,而不是專責病床。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幼兒等BNT? 專家:有疫苗就打
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六個月至五歲兒童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原先採購合約已包含幼兒莫德納疫苗,目前正在洽談劑量、到貨期程,希望七月到貨,完成檢驗封緘後,預計可在七月中下旬開打,前提是本周順利舉行ACIP專家會議,討論接種條件等。部分家長期待輝瑞BNT幼兒疫苗,羅一鈞表示,目前仍和廠商洽談中,因資料尚未送至食藥署審查,會同步請廠商盡速提供資料。專家表示,莫德納疫苗以及輝瑞BNT疫苗效果相差不遠,因應後續秋冬疫情,建議符合資格者,有疫苗就先打。本土確診案例已破三百萬人,零到九歲占染疫人口的一成,不但有一定比率成為中、重症,且腦炎比率高於其他國家。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美國FDA專家全數通過莫德納以及輝瑞BNT疫苗用於六月大到五歲兒童,其實著眼於秋冬疫情,國外正流行BA.4、BA.5,須全力避免幼兒重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一歲以下兒童染疫出現重症比率高,兩款疫苗都屬於mRNA疫苗,效果差不多,由家長決定要選擇哪一款疫苗,但建議只要符合資格,就要施打;後續可觀察副作用,目前已知莫德納的副作用相對較多,特別是高燒比率約在百分之三到四間。邱政洵表示,現在接種疫苗目的不是避免感染,Omicron變異株免疫逃脫機率愈來愈高,打疫苗主要是防範重症。台灣目前Omicron疫情降溫,但仍以BA.2為主要流行株,未來可能面對BA.4、BA.5,相信後續還會有下一波疫情再起,此時讓六個月至五歲的孩子接種疫苗,絕對是超前部署。國內也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羅一鈞表示,希望七月能到貨,但確定時間仍要在和COVAX確認。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南部確診減少 疫情緩降
昨新增本土案例五萬三六四三例,境外移入六十四例,死亡案例一八一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新增本土病例數較前一日下降百分之二點八,病例數最多的台中市、高雄市,也降到八千例以下,目前整體趨勢往下走,中南部確診人數也下降,皆呈現緩降情形。新冠肺炎死亡累計死亡人數破五千例大關,自二○二○年起,新冠肺炎累計奪走五○四九條人命,除了十五例境外移入,其餘都是本土案例。在本土五○三四例死亡個案中,其中四一九六例在今年死亡,占八成三。昨新增一八一例死亡案例,一○二例男性、七十九例女性,介於廿多歲至九十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最年輕的廿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史,無接種疫苗,感染後不幸死亡,死因為新冠肺炎、心衰竭併心因性休克;另有二名卅多歲死亡案例,為一男一女,分別有神經系統疾病、癌症等。中重症新增四○二例,包括二四二例中症、一六○例重症。昨新增二例兒童重症,一歲男童出現哮吼,無慢性病史,五月廿九日發燒、咳嗽、流鼻水、聲音沙啞,隔日快篩陽,卅一日呼吸困難、胸凹,送急診呼吸窘迫插管,在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六月一日拔管,六月九日康復出院。另一為六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六月十日接種第一劑輝瑞BNT,隔日因接觸者身分快篩陽,六月十二日發燒到卅九度,出現咳嗽、腹瀉,六月十三日呼吸困難送急診,有胸凹、喘鳴聲,胸部X光兩側肺炎,呼吸窘迫插管用呼吸器,住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兒童重症累計六十一例,十七例死亡,其中腦炎廿一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十二例、哮吼六例、敗血症三例、家中死亡五例、MIS-C十二例、共病二例。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因應BA.4、BA.5疫情 張上淳曝未來監控要做這件事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的挑戰,隨之而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說,目前看來BA.5比BA.4更占優勢,依國外經驗,未來再有第二波疫情,「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張上淳建議,現在就是努力監測,除邊境監測外,當BA.4、BA.5進入社區後,也會針對確診者周邊接觸者進行病毒基因定序檢測,期望能夠早一點「減災」,延緩疫情傳播。張上淳今參與國衛院與聯合報共同舉辦的「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接受訪問時,特別分享對疫情的看法。張上淳說,要完全阻隔BA.4、BA.5不進入國內,「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尤其此波BA.2疫情尚未完全趨緩,若BA.4、BA.5又進入國內攪局,那麼疫情可能會再向上攀升、再往上疊加,「那就不是很好」,因此現在一定要先讓BA.2疫情趨緩,即便往後BA.4或BA.5進入社區再有一波疫情,但或許會比現在這一波小一點。因此目前入境者採「3+4」檢疫期,還無法放寬至「0+7」。張上淳說,當時專家諮詢小組提供給指揮中心建議,就是不能馬上放寬至「0+7」,而是先採取「3+4」檢疫期,前3天是禁止外出,後4天若沒有緊急事情,原則上也最好不要外出,但商務人士不得不外出,那就是快篩監測,避免病毒擴散。而何時可以放寬為「0+7」,張上淳說,至少要等這一波疫情過去。張上淳說,國內新冠疫情前年爆發,當時採用圍堵防疫措施,為的是要爭取時間,等待新冠疫苗及治療藥物問世,即使圍堵不成功,也採用減災方式,減少病毒傳播,一樣是在爭取時間,並期待疫苗出來後,接種率若達到6至7成應有群體免疫效果,阻止病毒傳播。但多變的新冠病毒帶給公衛界、醫界諸多挑戰,超乎大家預期。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容易突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疫苗問世後,雖然減少了重症、死亡,但對阻止病毒傳播不夠理想,幫助有限,因打了疫苗還是感染,這是他感到遺憾的事,若疫苗可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國內疫情會更好。張上淳說,打疫苗目的為減少感染及傳播,如B肝疫苗等,但新冠疫苗無法阻擋病毒傳播,造成今年國內面對疫情挑戰,這只能說新冠病毒演化真的「超級快」,以及病毒與疫苗間互相作用的結果。張上淳強調,高齡者等脆弱族群仍一定要接種疫苗,符合資格者應打第4劑疫苗,雖然有人認為,第4劑追加劑的免疫反應與第3劑差不多,但對脆弱族群仍有保護力,若擔心疫苗副作用至今還沒有打疫苗的人,食藥署已核准蛋白疫苗Novavax就非常適合,它就是傳統蛋白疫苗,常見副作用就接種部位痠痛等。往後台大也會針對Novavax疫苗是否可當作追加劑進行研究。至於新冠疫情何時流感化?張上淳說,這須看未來疫情發展情形,當感染人口愈來愈多,重複感染者也增加,但症狀卻愈來愈輕微,重症患者沒那麼多,就像每年流感來臨的狀況,如現在南非就是如此,該國人口幾乎已百分之百染疫。而傳染病分類何時從第五類降為第四類?張上淳說,最好的降級時機就是看全民對死亡人數的看法如何,再來就是當台灣像美國一樣,對確診者不用再強制隔離,視為感冒在家自己休養時,就有降級的可能。國內防疫2年多來,雖然現今社會上對疫情管控有些雜音。但張上淳認為,面對這一波疫情,台灣死亡率還是很低,2年來,台灣表現一直很好,他請大家回想一下,2年前歐美各國面對疫情災難時,醫療體系崩潰的狀況,現今台灣是處在2年前的歐美情形,但醫療狀況並沒有那麼糟糕,這段期間,台灣也有藥廠研發出疫苗,這對國家是很重要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大家是否可以放心旅行,張上淳建議,這端看個人對疫情的態度,是可以稍微放心,但不代表不會感染,若民眾認為可與病毒共存,承擔一些風險,心情上就能放鬆一些。
-
2022-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莫德納預計7月中下旬開打 羅一鈞曝幼兒BNT進度
衛福部食藥署昨舉行專家會議,核准莫德納使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並建議施打2劑,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施打間隔28天。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幼兒莫德納已在原先採購合約中,希望7月份能到貨,預計可在7月中下旬開打。羅一鈞表示,幼兒莫德納目前正在洽談劑量、到貨期程,希望可在7月份時到貨,完成檢驗封緘後,預計7月中下旬開打。但此前提是下周順利召開ACIP專家會議,討論納入接種的條件,確認後會再公布幼兒接種計畫。至於有不少家長仍觀望輝瑞BNT幼兒疫苗,羅一鈞表示,目前仍和輝瑞廠商洽談中,因資料尚未送至食藥署審查,會同步請廠商盡速提供資料。另外食藥署昨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羅一鈞表示,我國Novavax疫苗是向Covax平台訂購,約200多萬劑,已通過專案輸入的訊息回報Covax,目前仍在敲定到貨期程,希望盡速7月份到貨,但確定時間仍要在和Covax確認。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402例 6歲男童打1劑BNT隔日確診變重症
國內今新增中重症案例402例,包括242例中症、160例重症。死亡新增181例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為癌症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心衰竭併心因性休克,不幸過世。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至90多歲,特殊個案包括1名20多歲癌症患者,另2人為30多歲,分別有神經系統疾病和癌症。兒童重症新增2人。1歲男童為哮吼,無慢性病史,5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聲音沙啞,5月30日快篩陽性,5月31日出現呼吸困難、胸凹,送急診因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入住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續病況好轉,6月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6月9日康復出院。目前兒童哮吼累計6例。另一例為6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10日接種第一劑輝瑞BNT,隔日因是接觸者,經快篩陽醫師確認確診,6月12日發燒到39度,出現咳嗽、腹瀉,6月13日出現呼吸困難送急診,有胸凹、氣喘鳴聲,胸部X光顯示兩側肺炎,因呼吸窘迫插管使用呼吸器,住進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還在加護病房。目前兒童重症共62例,17例死亡。肺炎累計13例。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3643 境外64 死亡181人 病例數較昨降2.8%
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新增本土案例5萬3643例,境外移入64例、死亡案例181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各縣市新增病例數沒有超過8千例,且新增個案數比昨日下降2.8%。今縣市新增病例數排名,包括台中新增7983例、高雄7579例、新北6398例、台南5322例、桃園4611例、彰化4247例、台北346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3,643例本土病例,為25,098例男性,28,514例女性,3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83例),高雄市(7,579例),新北市(6,398例),台南市(5,322例),桃園市(4,611例),彰化縣(4,247例),台北市(3,463例),屏東縣(2,512例),雲林縣(1,535例),苗栗縣(1,320例),新竹縣(1,243例),南投縣(1,220例),嘉義縣(1,094例),宜蘭縣(963例),新竹市(888例),花蓮縣(809例),嘉義市(752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609例),澎湖縣(245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2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8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7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4例具慢性病史、12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4例),土耳其及越南(各3例),英國及法國(各2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泰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4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692,0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443,761例排除),其中3,244,453例確診,分別為13,748例境外移入、3,230,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0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0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74例、台北市813例、台中市410例、桃園市377例、高雄市370例、台南市275例、彰化縣209例、屏東縣169例、基隆市147例、宜蘭縣116例、南投縣105例、雲林縣96例、花蓮縣76例、嘉義縣75例、新竹縣72例、台東縣及苗栗縣各68例、嘉義市58例、新竹市41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有疫苗可打了!家長苦惱選莫德納還輝瑞?前台大醫解答
幼兒有疫苗可打了!美國FDA專家會議全票通過莫德納和輝瑞疫苗施打於6個月以上幼兒,衛福部食藥署昨天舉行專家會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建議施打兩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小小孩打疫苗也是可防MIS-C」,至於選輝瑞還是莫德納他也替家長分析供參考。林氏璧在臉書發文說,美國FDA專家會議全票通過小小孩疫苗,終於補上最後一塊拼圖,接近全年齡都可以施打新冠疫苗,民眾好奇小小孩疫苗可以防重症嗎,答案是理論上可以,但因為臨床試驗收案人數少,產生案例少,根本沒發生重症及死亡,防腦炎部分,因為國外幾乎沒有兒童腦炎,但理論上是可預防的。林氏璧也替家長們分析,最近大家擔心的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在青少年和兒童已經有許多證據可以預防,「小小孩打疫苗應該也是可以防MIS-C」,至於要選輝瑞還是莫德納,兩者資料目前很難互相比較,林氏璧表示,「如果比較在乎有效性,建議打莫德納,如果比較在乎打完疫苗後發燒或不舒服,建議打輝瑞」。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天表示,下周會盡快邀集ACIP召集人及委員討論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事宜,力拚七月開打,目前衛福部食藥署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建議施打2劑,每劑0.25毫升,為成人劑型一半,施打間隔28天。
-
2022-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次感染」定義近期將明列:三個月內再驗出PCR陽,符合三條件將認定二次感染!
染疫康復後隔一段時間再出現症狀,是「復發」,還是「二次感染」?指揮中心專家會議達成共識,兩周內出現症狀大多屬於原病程復發,超過三個月屬於二次感染;至於三個月內再次驗出PCR陽性,在符合一定症狀、病毒量或基因定序為不同病毒株的條件下,將認定為二度感染。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近期將明列二次感染定義,包括超過三個月以上可列入二次感染通報,以及一至三個月內的判定條件等,並修改通報系統,連動後續自主回報、開藥治療等;若有符合條件個案,在通報系統尚未更新前,可請醫師手動通報,並與地方衛生單位聯繫,補發居家隔離單。羅一鈞表示,二次感染是最近一次病毒感染後,在三個月後再出現症狀,且PCR檢驗發現病毒量回升。目前各國對新冠肺炎二次感染時程定義不同,英國、美國認定三個月以上,歐洲認為六十天以上。羅一鈞表示,二次感染仍可能成為重症,但也要考慮其重複用藥或高齡等用藥風險。羅一鈞說,三個月內再次感染機會不高,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BA.2機率僅萬分之一或三,二次感染機率隨時間增加,但通常不會在短期內出現。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二次感染須由醫師判斷,發生時機大多在確診後三個月以上,但確診一至三個月內也可能二次感染,狀況較複雜,若醫師認為疑似二次感染個案,專家建議先通報,由網區防疫醫師及指揮官了解並討論是否需用藥,若確認為二次感染,會當作新個案。部分確診者治療後又出現症狀,羅一鈞表示,從國外經驗來看,有百分之一至二的確診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且症狀改善五天後,經過二至八天又出現症狀,甚至採檢陽性,但由於後續症狀會自行緩解,不建議給予二次抗病毒藥物或其他藥物,無需額外重新隔離,這種情況將稱為「復發」或「竄升」,尚待討論。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灣確診趨緩!但致死率續升達萬分之13
昨天新增本土病例五萬五一八七例,境外移入七十四例,死亡案例一五四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縣市新增病例數皆未超過九千例,整體病例數下降約百分之十二點六,六都病例數多,但下降幅度也有百分之十,下降趨勢明顯,期盼下周起可穩定控制本土病例數在單日五萬例以下。中南部仍在疫情高原但今年死亡病例達四○一五人,致死率約萬分之十三,是否續升備受關注。羅一鈞表示,死亡人數是落後指標,待疫情過後一至二周才會呈現出來,目前與國內外疫情比較,致死率有增加趨勢,且中南部仍在疫情高原期,屆時還可能通報死亡個案,但待每日新增染疫人數降低後再結算,較為客觀。新增中重症四四六例昨天新增中重症案例四四六例,包括中症二九四例、重症一五二例,死亡案例一五四例。最年輕死亡案例為四十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血管等多重慢性疾病,曾施打兩劑疫苗,六月四日確診,十一日過世,死因為肺炎併心肺衰竭。青少年增一例重症,為十八歲男性,六月五日車禍外傷,合併氣胸、骨折、動脈及肝腎損傷,住院安排手術,手術前驗出新冠確診。另增兩例兒童重症,包括四歲腦炎女童,為我國第廿一例兒童腦炎個案;另一名七個月大男嬰出現肺炎,但已出院。國內青少年重症七例,三例死亡;兒童重症五十九例,十七例死亡。針對國內醫療量能,羅一鈞表示,六月十六日指揮中心發文給北部醫療院所,包括台北區及北區,針對先前要求五百床規模醫院需加開專責病床數到二成,現在可降低到一成五,空出病床可以有效運用,收治其他病人。歐美國家近日以Omicron BA.4及BA.5為主流,目前邊境攔截新變異株共四十八例,BA.5四十例,BA.4八例。羅一鈞表示,雖然歐美兩種變異株同時流行,但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看起來與國際趨勢一致」。境外移入16例為BA.5昨境外移入新檢出十七例,包括一例BA.4,來自美國,其餘十六例皆為BA.5。新增的十七例,其中一例為小於十歲的美國籍男童,六月九日入境,經唾液採檢陽性,確定為BA.5,男童沒有施打疫苗,也無症狀,Ct值廿七,此案為境外移入首見兒童感染BA.5且無症狀案例。五歲以下可打莫德納繼六月下旬開放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第二劑,衛福部食藥署昨天舉行專家會議,同意莫德納疫苗適用六個月至五歲兒童接種,施打兩劑,每劑○點廿五毫升(含廿五微克mRNA),施打間隔廿八天;另食藥署也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是繼高端疫苗後,我國第二支次單位蛋白疫苗。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傳播力強易造成肺炎 境外已攔40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於歐美流行,但目前看起來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根據日本東京大學最新研究,從細胞及動物試驗發現,BA.5的毒性比BA.1強,更容易造成肺炎,後續需觀察全球重症死亡率是否增加。雖然指揮中心預言,未來社區一定會出現BA.4、BA.5感染者,但目前仍全力防堵於境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BA.4、BA.5累計攔截四十八例,後者就占了四十例,雖然歐美兩種變異株同時流行,但看起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台灣目前疫苗接種率高,BA.4、BA.5變異株對於國內影響不大,在尚未有次世代疫苗可以接種前,高風險群仍建議打滿四劑,口罩以及社交距離仍需維持。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對年長者,這是不好的時代」 死亡病例逾4千 以高齡居多
截至六月十六日,本土病例累計達三一○萬七千多例,中重症一萬一千多例,死亡病例四○一五例,致死率為萬分之十三,死亡個案以高齡者居多,九十歲以上致死率達百分之五點八九。專家呼籲,兒童、年長者不可輕忽,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對年長者來說,這是不好的時代,新冠病毒的威脅會一直都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分析年齡,七十歲確診者十三萬八千多例、死亡八七九例,致死率約萬分之六三;八十歲確診六萬一千多例、死亡一三五九例,致死率萬分之二二二;九十多歲一萬五千多例,死亡九一九人,致死率萬分之五八九。黃立民推估,Omicron致死率約於萬分之十三至十五,目前疫情趨緩,醫療量能較為寬鬆,加上已有經驗,有利治療,關鍵是早期快篩確診、早期給藥,不要拖延至三、四天後給藥,並依患者病情開立免疫調節劑治療,同時加強加護病房患者治療,就可降低死亡人數。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與黃立民皆認為,此波疫情再持續兩周就會明顯下降,屆時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目前受到日前中南部疫情影響,死亡人數還是會增加一些。洪子仁表示,若只觀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數影響而有偏差,採用全人口致死率較爲精準,目前國內受新冠病毒影響全人口致死率為萬分之一點六,預估往後致死率約介於紐西蘭的萬分之二點五及南韓萬分三點六之間;至於Omicron致死率,有可能維持在萬分之十五至廿。黃立民說,全球年長者的致死率都很高,感染後幾乎都是去掉半條命,原因是年長者身體虛弱,免疫反應差,染疫後病毒繁殖不受控制,幾乎很難治療「能做的十分有限」。臨床發現,八十歲以上長者確診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二至三天,PCR檢測Ct值仍低,病毒量也只能減少一半,顯示藥物抑制病毒效果不佳。
-
2022-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致死率將再創高 專家曝此波疫情結束時間點
Omicron疫情延燒,指揮中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十六日,國內本土病例累計達310萬7千多例,中重症1萬1千多例,死亡4015例,依各年齡層分析感染率及致死率,全年齡致死率為萬分之13,死亡個案以高齡者居多,90歲以上致死率達5.89%。國內專家表示,此波疫情約再持續兩周就會結束,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兒童、年長者不可輕忽,務必避免感染,降低引發重症致死風險。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最新年齡層分析,70歲確診者達13萬8千多例、死亡800多例,致死率約為0.63%;80歲年齡層確診6萬多例、死亡1300多例,致死率2.22%;90多歲年齡層確診1萬5千多例,死亡900多人,致死率5.89%。黃立民預估,此波疫情,致死率再高也有限,推估Omicron致死率約介於萬分之13至15,而目前疫情趨緩醫療量能較為寬鬆,有利於病人治療,且治療也愈來愈有經驗,只要能落實早期快篩確診、早期給藥,不要拖延至3、4天後給藥,並依患者病情開立免疫調節劑治療,同時加強加護病房患者治療,就可降低死亡人數,往後應該有2個月的好日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及黃立民都說,目前疫情正逐步趨緩、下坡中,約再持續兩周就會結束,屆時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目前受到日前中南部疫情影響,死亡人數還是會增加一些。洪子仁說,若只觀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數影響而有所偏差,因此採用全人口致死率較爲精準,目前國內受新冠病毒影響全人口致死率為萬分之1.6,預估往後致死率約介於紐西蘭的萬分之2.5及南韓萬分3.6,至於Omicron致死率,有可能維持在萬分之15至20。「對年長者來說,這是不好的時代,新冠病毒的威脅會一直都在。」黃立民說,全世界年長者的致死率都很高,感染後幾乎都是去掉半條命,原因是年長者身體虛弱,免疫反應差,染疫後病毒繁殖不受控制,幾乎很難治療「能做的十分有限」;臨床發現,80歲以上年長者確診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2至3天,PCR檢測Ct值仍低,病毒量也只能減少一半,顯示藥物抑制病毒效果不佳。避免確診者染疫死亡,黃立民及洪子仁均提醒,年長者及身邊家人應要打滿3劑疫苗,如果符合資格也應盡速打第4劑疫苗,平時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染疫。
-
2022-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莫德納EUA審核通過 「6個月至5歲」孩童2劑間隔28天
繼六月下旬開放兒童疫苗接種第二劑,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同意核准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經專家討論,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可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的基礎接種,施打兩劑,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為成人劑型一半,施打間隔28天。食藥署今晚間透過新聞稿指出,經審查莫德納疫苗在6個月至5歲兒童所進行的一項第二/三期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兒童試驗組所誘發的中和抗體免疫原性結果,不劣於青少年及成人試驗組的免疫原性結果;安全性資料方面,與其他年齡組別相比,沒有發現新的安全性疑慮。食藥署表示,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與會專家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可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的基礎接種,施打兩劑,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施打間隔28天。食藥署表示,在6個月至5歲兒童的臨床試驗中,不良反應大多屬於輕微、暫時性的,接種第二劑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通常高於第一劑,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躁動/哭鬧、注射部位疼痛、嗜睡、食慾不振、發燒、注射部位腫脹、注射部位紅斑、疲倦、頭痛、肌痛等,臨床試驗中沒有發現有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死亡案例,未來食藥署將持續監控國內外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警訊,分析評估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執行安全監視機制,保障民眾接種疫苗之安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會儘速與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下週預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幼兒新冠疫苗開打事宜,目標拚七月開打。
-
2022-06-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
新冠本土疫情席捲全台,堅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無法倖免於難,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王宏育正是這波疫情中的確診者之一。對王宏育來說,確診後的挑戰不是症狀不舒服,而是七天的隔離期間,病人該如何安排。王宏育在高雄岡山地區經營內科診所。身兼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的他,平時除了看診,每天晚上也需要與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市衛生局一起開會,商討高雄防疫事宜。他回想,5月14日大兒子先在學校染疫,當時自己就先「3+4」居家隔離。「21日上午還快篩陰性,沒想到晚上開始咳得厲害,再做一次快篩就陽性了」。王宏育說,也許是被兒子傳染,也可能是被病人傳染。所幸當時65歲以上已可快篩陽性通報確診,自己正好66歲,於是「自己幫自己診斷、自己幫自己通報」。協助轉診 感謝鄰近診所幫忙七天隔離期間,病人該如何安排?這是王宏育最掛心的事。五月底高雄疫情正升溫,許多人趕著到診所接種疫苗,他的診所接下來一周排了近150位預約接種民眾,周六更高達40人預約。「禮拜一、二、三、五的病人拜託盧榮福,而禮拜六病人太多,吳宗慶診所有比較多醫師排班,四、六的病人就拜託他」,所幸王宏育的好人緣很快地找到轄區內鄰近診所協助,加上確診當晚剛好是周六,他趕緊將病人的聯絡方式拍照,傳給診所內護理師,利用周日幫忙通知。但有些病人手寫聯絡電話,如7和1填寫不清難以辨識,仍有許多病人聯繫不上;加上護理師們用自己的手機聯絡,有些病人不敢接電話,隔天還是來到診所。所以「每天早上都拜託一位護理師在診所招呼病人,協助轉院」。王宏育說,雖然工程浩大,但仍在大家協助下完成艱困的工作。抗病毒藥 診所配發救了自己談到自己染疫症狀,王宏育表示,抗病毒藥物的可近性非常重要。因為用藥的重點,一是輕症、二適用於高風險族群、三是早期使用。他5月15日參與高雄市防疫會議時,就力推Paxlovid應該放在診所,當作流感用藥「克流感」使用,減少九成以上重症、住院和死亡風險。他說,雖然指揮中心5月5日開始將Paxlovid下放到核心藥局、專責醫院,但以高雄為例,核心藥局只有兩家,「哪有人有那個美國時間去拿藥!」王宏育表示,許多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人都在社區的內科診所定期看診、拿藥,還好高雄市欣然接受當時他在防疫會議上的提議,將分配給醫院的四萬盒Paxlovid 撥兩萬盒,下放到500家專門照顧輕症病人的核心診所,每家可領到五盒。「我66歲是適用族群,診所剛好有五盒藥,可以拿一盒來吃」,王宏育說,診所配發藥物剛好救了自己,他服用後也了解藥物療效和副作用。確診當天原本咳得很厲害,晚上服用抗病毒藥物後,隔天症狀即緩解了;上一個周六確診,周三再快篩就陰性,「真的像仿單所寫,嘴巴有苦苦的感覺,只好靠布丁、蜂蜜緩解」。這也幫助到長期來診所的慢性病人,一位患者平時住燕巢,因染疫無法前來,鄰近藥局的抗病毒藥物已被領完。所幸診所剛好有藥物,加上對方是老病人,了解其慢性病史, 評估後給予Paxlovid,但減量使用,還幫忙送藥和衛教。居隔期間 每天仍開視訊會議隔離期間,王宏育不像其他人可以好好休息,仍然一刻也不得閒。居隔期間每天有開不完的視訊會議,包括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會議、高雄市防疫會議、醫師公會全聯會防疫應變會議等。似乎一切如常,但等到居隔真正結束,他表示,心境還是有所差異。「知道三個月內不會再被感染,尤其高雄疫情正要嚴重,而我可以做更多事」,不論是幫其他診所打疫苗或是看病人 ,王宏育笑說,「我就是不敗之身」。他解隔離後,趕緊和家人到屏東走走、透透氣,雖不能在餐廳用餐,仍買了紅豆餅、臭豆腐在車上吃,「享受自由的空氣」。面對台灣這波疫情,王宏育認為台灣人其實很幸福,有疫苗、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也能視訊診察開立緩解症狀的藥物,可謂有多道保障。期盼民眾先將疫苗接種這件事做好,一但染疫,依照指示看診、拿藥,不需過於緊張。 醫師小檔案姓名:王宏育頭銜: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確診時間:5月21日如何感染:可能被大兒子傳染,也可能接觸病人症狀:咳嗽咳得很厲害治療:服用Paxlovid,隔天症狀即緩解給其他確診者一句話:「台灣人其實很幸福」,有疫苗、抗病毒藥物,也能視訊診察;先將疫苗接種做好,一但染疫依照指示看診、拿藥,不需過於緊張。
-
2022-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檢疫調整3+4 「Q&A」提醒民眾勿違法被重罰
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自6月15日0時起,入境檢疫措施調整為3天居家檢疫後接續進行4天自主防疫;為保護家人健康,4 天自主防疫期間,家人不可以共同居住,仍須以1人1戶為原則,未能符合1人1戶者須入住防疫旅宿。衛生局呼籲檢疫者及隔離者於自主防疫期間仍應遵守相關防疫規範,降低潛在的傳播風險。衛生局也推出Q&A看板提醒民眾注意:除了搭乘防疫車隊外,民眾入境檢疫申報時勾選「親友/機關團體車輛接送」,即可由親友車輛接送至檢疫地點,並請配合各航空站揭示的交通動線規劃辦理,以及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關懷員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地點更換以1次為限。自主防疫期間,有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或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之必要情形才可外出,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公布「防疫旅館管理指引修正重點」,說明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在自主防疫期間,得依照防疫旅宿業者揭示之方式,向業者出示其2日内快篩檢測陰性及身分證明等文件後,於必要時出入防疫旅宿。另外考量自主防疫期間仍可能具傳染風險,當必要外出事由已完成後應儘速返回防疫旅宿;倘自主防疫者發生外出未歸之情事時,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於其外出次日上午通報地方政府,俾利地方政府後續查處。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突破4千人染疫死亡 90歲以上致死率高達5.89%
Omicron疫情延燒,今年1月1日至6月16日國內累計310萬7297例本土病例,中重症1萬1938例,指揮中心每周進行各年齡層分析,包括感染率及致死率,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至今累計4015例死亡案例,全年齡致死率為0.13%,死亡以高齡者居多,90多歲年齡層致死率5.89%。最新年齡層分析,70歲年齡層中總確診13萬8471例、中重症2667例、死亡879例,該年齡層致死率0.63%;80歲年齡層,總確診6萬1318例、中重症3676例、死亡1359例,致死率2.22%;90多歲年齡層,總確診1萬5615例,中重症2105例,死亡919例,致死率5.89%。國內醫療量能,羅一鈞表示,6月16日指揮中心發文給北部醫療院所,包括台北區及北區,針對先前要求500床規模醫院需加開專責病床數到20%,現在可以降低到15%,已無需這麼多,空出病床可以有效運用,收治其他病人。抗病毒口服藥使用,羅一鈞表示,每天總使用量約8至9千份左右,並沒有因為確診數下降而看到領藥量減少,目前藥物領用率還不錯。今天全台各區空床數率都超過3成,與個案數下降,多個區脫離高峰、離開高原期的趨勢一致。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修正「清冠一號動態表」中最新用藥指引,此外更明確寫出,清冠一號不只確診者可以公費取得,其餘民眾也能自費購買。羅一鈞回應,清冠一號仍屬於醫師處方藥物,若符合公費開立條例,會由健保代收代付,並以「嚴重特殊傳染病特別預算」支應,如果醫師認為有必要也可自費開立。
-
2022-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次感染」定義擬介於1至3個月 羅一鈞曝要3條件評估
近日國內超過300萬人確診,不少民眾反映染疫後又再度出現症狀,採檢PCR也是陽性,懷疑是「二度感染」。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昨日專家會議討論,確診治療後若症狀復發,依國外研究不建議給予二次抗病毒藥物,近期會再公布指引,以更精準用詞提供醫師遵循。羅一鈞表示,昨日專家會議針對2議題討論,第一包括,使用抗病毒口服藥後,有病毒回升的情形,以國外經驗來看,也發現有1到2%的民眾使用口服藥後,在症狀改善5天後,經過2到8天又產生症狀,或經過檢測發現陰性轉陽性,甚至比先前病毒量、更低,不過平均來看,症狀出現都會自行緩解。因為病人新症狀出現,會讓醫師擔心是否需另開新藥物,羅一鈞表示,根據國際上研究,後續出現的病症會自己緩解,通常發生在「7+7」管理期間,依照國外研究,不建議再給第二次抗病毒藥或改用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也不建議額外重新計算隔離天數,依照目前措施執行即可。羅一鈞表示,後續會在與專家確認文字說明,包括使用「竄升」或「復發」等名詞,經討論後會公布給一線醫師遵循,如果沒有服藥者,應該不用列入這個框架中。針對「二次感染」如何界定,羅一鈞表示,是指針對最近一次感染病毒後,又在出現症狀,且PCR檢驗發現病毒量回升現象,通常是感染後3個月後,在3個月內發生機率低,先前研究感染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BA.2的機率約萬分之1或3,隨著時間增加二度感染機率上升,但通常不會在短期內。羅一鈞表示,各國針對感染新冠肺炎後,多久時間後才算新感染的定義不同,像是英國、美國都用90天或3個月作為切點,歐洲則以60天做切點,國內會討論1至3個月做修訂期程,包括針對「症狀定義」及「合併病毒量」或「定序結果」,都有相關討論,需要再彙整專家意見。羅一鈞表示,特別向臨床醫師說明,待中央最終版本出來可再度依循,包括名詞「復發」及「二次感染」,以及超過3個月以上為二次感染,3個月內會自動歸併跟排除,若設定好二次感染條件,即會修改通報系統,以及後續自主通報系統連動隔離及開藥措施等,後續會在公佈二次感染定義。媒體詢問,有民眾反映一個月內病症復發,且Ct值23,疑似二次感染,醫師要他盡快回家隔離。羅一鈞表示,若已符合條件,醫師可通報衛生局當作通報個案處理,若醫師要通報但沒有居隔單,可跟地方衛生單位聯繫、手動通報補發居隔單,另定義完成後,會盡快修訂系統通報。針對二次感染是否需要基因定序,羅一鈞表示,以目前制定條件來說,專家意見希望有病毒學上的證據,至於實際操作上,基因定序需要一些時間做,包括送驗及等結果,結論都會納入考量,但牽涉不同配套,請民眾及醫師靜候二次感染標準,較易操作且民眾也看得懂。針對國內Omicron是否有二次感染,羅一鈞表示,會再跑一下資料庫,看是否能區分出有二次通報的資料,未來修訂條件,會有1到3個月內的資料呈現。羅一鈞表示,專家討論最後版本,為1到3個月,或是30到90天或28天等,會就最後文字敘述再擬定。二次感染仍有重症風險,但要評估是否用藥後2到8天內,或是有年齡等風險,都要考慮是否不重複開藥。
-
2022-06-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4、BA.5邊境攔截+17 其中16個BA.5首見兒童感染
Omicron BA.4及16株Omicron BA.5大舉來台。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邊境持續檢測及定序,今新增17例BA.4及BA.5,入境日從6月4日至6月12日之間,並非新制開放「3+4」後才驗出。新增的17例中,BA.4只有一例,來自美國,其餘16例都是BA.5,與國際趨勢一致。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Omicron BA.4及16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3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6月4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為自美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6例、土耳其2例、日本、匈牙利、法國、南非、英國、泰國、越南及新加坡移入。羅一鈞表示,雖然兩種病毒株都在歐美進行傳播,但BA.5傳播力高,占比也高,目前在境外攔截到新變異株共48例,其中BA.5有40例、BA.4有8例。另外也首見兒童感染新變異株BA.5。羅一鈞說,他是小於10歲的美國籍男童,6月9日入境,經唾液採檢陽性,確定為BA.5,男童沒有施打疫苗,也無症狀,Ct值27,此案為境外移入首見兒童感染BA.5且無症狀的案例。指揮中心說,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他說,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南韓及日本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他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