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超過300萬人確診,不少民眾反映染疫後又再度出現症狀,採檢PCR也是陽性,懷疑是「二度感染」。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昨日專家會議討論,確診治療後若症狀復發,依國外研究不建議給予二次抗病毒藥物,近期會再公布指引,以更精準用詞提供醫師遵循。
羅一鈞表示,昨日專家會議針對2議題討論,第一包括,使用抗病毒口服藥後,有病毒回升的情形,以國外經驗來看,也發現有1到2%的民眾使用口服藥後,在症狀改善5天後,經過2到8天又產生症狀,或經過檢測發現陰性轉陽性,甚至比先前病毒量、更低,不過平均來看,症狀出現都會自行緩解。
因為病人新症狀出現,會讓醫師擔心是否需另開新藥物,羅一鈞表示,根據國際上研究,後續出現的病症會自己緩解,通常發生在「7+7」管理期間,依照國外研究,不建議再給第二次抗病毒藥或改用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也不建議額外重新計算隔離天數,依照目前措施執行即可。
羅一鈞表示,後續會在與專家確認文字說明,包括使用「竄升」或「復發」等名詞,經討論後會公布給一線醫師遵循,如果沒有服藥者,應該不用列入這個框架中。
針對「二次感染」如何界定,羅一鈞表示,是指針對最近一次感染病毒後,又在出現症狀,且PCR檢驗發現病毒量回升現象,通常是感染後3個月後,在3個月內發生機率低,先前研究感染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BA.2的機率約萬分之1或3,隨著時間增加二度感染機率上升,但通常不會在短期內。
羅一鈞表示,各國針對感染新冠肺炎後,多久時間後才算新感染的定義不同,像是英國、美國都用90天或3個月作為切點,歐洲則以60天做切點,國內會討論1至3個月做修訂期程,包括針對「症狀定義」及「合併病毒量」或「定序結果」,都有相關討論,需要再彙整專家意見。
羅一鈞表示,特別向臨床醫師說明,待中央最終版本出來可再度依循,包括名詞「復發」及「二次感染」,以及超過3個月以上為二次感染,3個月內會自動歸併跟排除,若設定好二次感染條件,即會修改通報系統,以及後續自主通報系統連動隔離及開藥措施等,後續會在公佈二次感染定義。
媒體詢問,有民眾反映一個月內病症復發,且Ct值23,疑似二次感染,醫師要他盡快回家隔離。羅一鈞表示,若已符合條件,醫師可通報衛生局當作通報個案處理,若醫師要通報但沒有居隔單,可跟地方衛生單位聯繫、手動通報補發居隔單,另定義完成後,會盡快修訂系統通報。
針對二次感染是否需要基因定序,羅一鈞表示,以目前制定條件來說,專家意見希望有病毒學上的證據,至於實際操作上,基因定序需要一些時間做,包括送驗及等結果,結論都會納入考量,但牽涉不同配套,請民眾及醫師靜候二次感染標準,較易操作且民眾也看得懂。
針對國內Omicron是否有二次感染,羅一鈞表示,會再跑一下資料庫,看是否能區分出有二次通報的資料,未來修訂條件,會有1到3個月內的資料呈現。
羅一鈞表示,專家討論最後版本,為1到3個月,或是30到90天或28天等,會就最後文字敘述再擬定。二次感染仍有重症風險,但要評估是否用藥後2到8天內,或是有年齡等風險,都要考慮是否不重複開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