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養生.健康瘦身
搜尋
抽脂
共找到
21
筆 文章
-
-
2024-11-07 養生.健康瘦身
從外貌可看出體脂肪堆積方式 醫師曝一種肥胖身形「患病風險更高」
體脂肪是衡量是否肥胖的標準之一,對想要減肥的民眾來說,就像是進行一場與身體脂肪的抗戰,而身體脂肪又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日本Medical DOC網站就請東京減重治療診所的高橋醫師和大家分享兩者有什麼分別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肥胖對健康有壞處嗎?肥胖除了對身材造成影響之外,是否真的會增加疾病風險呢?對此高橋醫生表示:「肥胖是導致高血壓、血脂異常、第二型糖尿病、癌症、脂肪肝等疾病的因素。」有研究指出,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癌和乳癌這些癌症都與肥胖有關。除了慢性疾病與癌症,肥胖也可能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骨關節炎,對身體健康來說並不有利。身材與脂肪堆積方式有關,你屬於哪種類型? 高橋醫師表示,肥胖有各種分類方式,而根據脂肪堆積的類型,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肥胖」和「內臟脂肪肥胖」兩種。皮下脂肪肥胖是指脂肪堆積在皮下,特別是下半身,如下腹、臀部和大腿的部位,也就是較常見於女性的「梨形身材」。而內臟脂肪肥胖則是屬於「隱性肥胖」,雖然外表看不太出來,但脂肪堆積在內臟周圍,使體脂率相當高。有些人如果是「蘋果身材」,也就四肢纖瘦、但小腹突出,很可能就是屬於內臟肥胖類型。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哪個更不健康?高橋醫師指出,無論是積累在皮下或是內臟的脂肪都會增加疾病風險,然而「內臟脂肪肥胖的人面臨更高的風險」。這是因為內臟器官上的脂肪很容易影響器官本身的功能,尤其要注意「脂肪肝」所引發的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等肝臟疾病。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只是下半身肥胖的群眾可以鬆一口氣,因為皮下脂肪堆積通常也會連帶影響到內臟脂肪的堆積。高橋博士也提醒民眾,除了因為在意外表而減肥,更重要的是了解肥胖帶來的疾病風險,像是有些人為了美觀會去進行抽脂,雖然皮下脂肪的細胞數量減少了,但可能使脂肪直接沉積在內臟,造成其他健康隱憂,保持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是燃脂的基本之道,民眾也可以向專業的醫療機構問診尋求建議。
-
2024-06-09 名人.林靜芸
變老到底要不要作醫美?整形名醫林靜芸提醒留意5個注意事項
68歲的莉莉已經作阿媽。她是典型戰後嬰兒潮的女性,自己的的事情自己作主。近幾年,她發現自己變老。鏡中的皺眉紋、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雙下巴,讓她無法有好心情。莉莉打了肉毒桿菌、玻尿酸,也作過電波,但拍照看起來仍然是老女人。莉莉去同學會,有個同學承認作了拉臉手術,變得很年輕。莉莉心動當下決定要去拉臉。莉莉回家試探老公,老公回答:「沒有必要,我又沒嫌妳,妳拉臉給誰看呢?」莉莉努力溝通,她要拉臉是因為自覺還年輕,可是常被說疲倦勞累,不笑的時候被說很兇。她不喜歡現在的樣子,想要一個符合自己心情的外貌。老公最後同意但還是擔心:「拉完臉如果我認不得妳或是看不習慣,怎麼辦?」莉莉確認自己的健康沒問題,找了有拉皮經驗的醫師作手術。醫師保證她不會「變臉」,請她老公安心。手術使用止血網,莉莉術後三天就能見人。老公第一句評語是「臉變小,像從前的妳了。」莉莉術後拍照,每張都好看,出門常被誇年輕,莉莉很高興自己作了拉臉手術。根據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2023年12月的統計,各年齡層作醫美的比率:40到54歲占45%最高,其次是嬰兒潮55-70歲占30%。傳統的觀念是人變老會衰弱,不適合整形,但是最新的麻醉或手術風險評估,年齡要大於80歲才成為風險,嬰兒潮的整形方興未艾。歌手瑪丹娜以怪異的行徑聞名。她47歲時說:「女藝人只要過了35歲,所有報導會以妳的年齡作開頭,這種框架限制藝人的選擇,讓妳只能原地踏步。」製作人還會叮嚀「妳已經有年齡了,妳的表演必須符合年齡。」這種話背後的含意是「熟齡演員嚐鮮期已過,是時候打包並退出鎂光燈了」。瑪丹娜說她不想遵從這種傳統。瑪丹娜勤練身體,身形體力一直維持很好,但無法避免面容變老。65歲的瑪丹娜2023年初接受拉臉、拉脖子、補脂肪等手術。恢復期間,她出席艾美獎頒獎典禮,被媒體嘲笑她面容崩塌,她沒有辯駁。2023年底她以完美姿態開始第六次世界巡演,2024年5月4日終場在巴西,她在台上又唱又跳,成功演繹自己年輕到現在所有角色,將里約熱內盧的海邊變成巨大的音樂廳,聚集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聽眾(160萬)。此次巡迴演出80場,收入二億五百萬美金,替她自己奪下最有影響力的流行樂歌星寶座。瑪丹娜以自己的表現回答,變老要不要作醫美這個提問。身為整形外科醫師,作者仍想提醒幾個注意事項:1.隨時將健康維持在最好狀況,可以降低手術風險,術後可以促進恢復並維持效果。建議採取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注意營養,持續運動,活躍老化。2.向醫師誠實報告身體疾病及服藥,讓醫師有所準備。3.根據醫學文獻,大於40歲的人作變臉(雙眼皮、隆鼻、削骨等等),適應不良比率很高。老人建議回春整形(眼袋、拉臉、抽脂、提乳、縮肚皮等等),不建議變臉。4.避免耗時、易出血、大面積、多重部位的手術,老人適合快速恢復的療程。5.醫美要有合理期待,術前尤其應該與醫師好好溝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20 醫療.整形美容
大咪咪未必都好事!女性與男性巨胸的煩惱,可能原因有哪些?縮胸手術都能有效改善!
女性巨乳負重壓力大,一般「抽脂」並不會達到縮胸的目的!近年醫美盛行,很多女性藉手術讓胸部變大或更大,也有部分女性因胸部太大而飽受異樣眼光,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近來有越來越多女性因職場困擾、不堪腰酸背痛或呼吸困難而決定進行「縮胸」一事。案例一:吳小姐的巨胸讓個人專業被忽視28歲吳小姐分享過去只要抬頭挺胸、人們目光就常不在她的表情或肢體動作,卻是聚焦在巨大胸部,甚至無視她的工作表現開玩笑,促使她決定做縮乳手術,「以利大眾正視她的專業」。過去自己在家族企業擔任業務,專業內容十分熟悉,客戶群也有好口碑。不過每次與客戶談生意時,對方的視線總是放在她的胸部,互動中常有意無意說玩笑話,讓她感到尷尬又困擾,工作長期累積的壓力令她不勝其擾。台南市安南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主任唐慧君說明:吳小姐的「巨乳」看似令人稱羨,卻常造成肩背痠痛、讓肩膀負擔沈重,購買内衣食常找不到適合尺寸,變成需要加錢訂做,乳房下緣也易累積積累太多濕氣而過敏。上述種種困擾,驅使她前來就醫求解。案例二:洪小姐右胸增大導致平躺都會呼吸困難洪小姐最近因肩頸痠痛、平躺呼吸困難,並且右胸逐漸變大而決定就醫。醫師將左、右(E、F罩杯)同時縮減為C罩杯,術後頓感如釋重負,肩頸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也都不藥而癒。唐慧君解釋:巨乳者不一定都是肥胖,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端看影響生活品質程度。巨乳原因很多:有可能基因遺傳,也有病人反映在青春期服用大量「轉大人」藥方補過頭,造成胸部明顯比姐妹都巨大。破除「縮胸手術」的迷思有些患者以為「抽脂」即可縮胸,乳房一側的脂肪最多100-120克,G罩杯以上抽脂後通常外觀並不會產生差異。並且縮胸手術可能會破壞乳腺、影響日後的哺乳。縮胸手術不適合的的族群有:平常有抽菸習慣、凝血功能異常者。唐慧君說,胸前負擔過重者可考慮縮乳手術。然而不少病人的家人、朋友不能體會縮乳的必要,也導致許多因巨乳感到困擾的女性,礙於旁人想法,承受沈重負擔數十年,鼓勵更多有同樣煩惱的女性,應及早借助手術來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質。男性女乳症病人易因胸部凸出而自卑 經醫師妙手可助他重拾自信什麼是「男型女乳症」?台中市長安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李育嘉指出,男性女乳症是男性乳房組織中最常見的良性疾病。主因是荷爾蒙失衡,導致雌激素比例增加,刺激男性乳腺發育;可能單側或雙側出現,有時也伴隨乳房腫脹和疼痛。根據統計,台灣約有35%的男性受到男性女乳症的影響,常見於50至69歲的年齡層。高達70%的青春期男孩出現某種程度的乳房組織增加是正常的,大多數人不需特別治療,因為乳腺在發育後1至2年會逐漸消退。如果胸部變大的情形依然持續,造成病人尷尬、乳房疼痛或壓痛,經藥物治療效果仍有限,此時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透過手術切除乳腺組織。男性女乳症對心理所帶來的壓力不容忽視。許多男性因此感到自卑,甚至可能遭受到言語上的欺凌、不敢游泳或是穿著受到限制。手術是一個很好的治療選擇,能夠幫助恢復自信。鼓勵病人不要因「男性女乳症」而影響身心靈健康,及早尋求適當的治療非常重要。男性女乳症實際案例:●21歲大學男生從小因胸部凸出而感到自卑,儘管透過運動瘦身努力,仍難以改善,只能選擇穿寬鬆衣服遮掩。●35歲男性因胸部微凸外,還在右側胸部摸到硬塊,讓他懷疑是否罹患乳癌,十分焦慮。兩位病人就醫求診於乳房外科,病理報告顯示均罹患「男性女乳症」,後經過手術重塑後,胸部外觀才恢復自然平坦,並重拾自信。「男性女乳症」與「男性乳癌」如何區分?儘管男性乳癌發生率遠低於女性,男性如果在乳房處摸到硬塊時,仍建議前往乳房外科專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如果覺得胸部看起來有些過大,可以身體平躺,用食指與拇指捏起乳暈部位,兩指間的皮膚厚度超過兩公分,同時又觸摸到硬塊,這可能是男性女乳症而非乳癌。男性乳癌常見症狀★乳房皮膚發紅或剝落。★乳房皮膚發炎或凹陷。★乳房出現腫塊或腫脹。★乳頭內收或乳頭區域疼痛。★乳頭溢液。上述症狀並非僅有乳癌會引起,如果任何症狀或變化,應立即就醫。(資料來源/美國CDC)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巨乳負重壓力大女性縮胸日增 安南醫院:以影響生活品質為認定聯合新聞網:「男性女乳症」大學生胸部凸出很自卑 醫手術助他重拾自信
-
2023-09-24 名人.林靜芸
拉臉手術可以維持十年?整形名醫揭醫美廣告中常見的3項迷思
作為一位資深的整形外科醫師,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長年觀察醫美廣告的心得。1.廣告代言人年輕漂亮,不一定是代言產品的效果。我認識一對姊妹,二人相差九歲。姊姊定期做醫美,每二、三個月到診所維修。做過許多治療,包括肉毒、玻尿酸、雷射、電波,甚至拉臉、隆乳等等。皮膚Q彈,輪廓年輕,身材迷人。姊妹出門,妹妹常被誤為姊姊。妹妹很不服氣,姊姊明明大她九歲,為什麼別人會認為姊姊比自己年輕?妹妹問姊姊做了什麼醫美,姊姊一向否認自己做過任何整形,但被自家妹妹一問,只能回答,她是靠電波拉皮回春。妹妹回家作功課,看到某「大鳥電波拉皮」的代言人某某明星,也是靠電波保持年輕,於是妹妹去醫美診所,指定要做大鳥電波治療。花了一大筆錢後,諮詢師說做完電波,膠原蛋白會慢慢增生,一天會比一天年輕,效果能維持二、三年。問題是妹妹做完電波,剛開始似乎有一點效果,幾個月過去,有做跟沒做一樣,妹妹覺得白做了,白花了大錢,但不知道該怪誰。2.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小蕾有皺眉紋,她固定去A診所打肉毒桿菌,效果很好,皺眉紋撫平,眉毛能動,眼神自然,每次花費六千元。小蕾聽辦公室同事說B診所肉毒桿菌一瓶50個單位,只要一萬元可以打全臉,甚至可以二人同行享受折扣。小蕾跟同事去湊熱鬧,適逢診所周年慶,買十瓶送二瓶。一群同事團購肉毒桿菌,小蕾分到一瓶半,她要求醫師替她打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法令紋,並縮減國字臉,自己想像,如此一來就可以變成超級美女。一星期後,小蕾確實沒有皺眉紋,沒有抬頭紋,但是額頭不會動,眉毛壓下來,眼睛變小,法令紋變深,還出現以前沒有的貓咪紋、印地安紋。更可怕的是臉笑起來像在哭,且小蕾覺得臉僵眼腫,整天不舒服,後悔多花錢卻得到反效果。醫美常被視為美妝,消費者期待折扣與贈品,其實醫美是醫療行為,例如抽脂手術,消費者以為抽出愈多愈好,但是抽掉太多脂肪,使得皮下脂肪少於0.5公分,皮膚反而凹凸顯老,所以抽脂手術留下多少脂肪比抽出多少脂肪還重要,所謂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醫美的常規。3.醫美廣告提到的持續時間是平均值,不是保證值。例如廣告說拉臉手術可以維持十年;指的是數百個案例追蹤統計的平均值,假設甲乙同樣60歲,甲遺傳良好,生活正常,注意營養,規律運動,努力紓壓;拉臉可能維持20年。乙遺傳皮膚鬆弛,生活不正常,吸菸酗酒,暴飲暴食,忽胖忽瘦,壓力大又不運動,拉臉不但維持不到十年,可能一、二年就打回原形。也就是說愈健康、愈注重保養的人,做醫美效果愈好且愈持久,也難怪美國有一種醫美平安保險,經營醫美事故的理賠。保戶如果定期回報體重及運動量,保險費率可以下調。不少保戶有了動機,主動注意健康。做醫美的次數減少,醫美事故率降低。保險公司省錢,保戶也得利。由這個經驗看來,一般沒有保險的人,也該注意自己的身體,才能減少醫美的支出,縱使需要做醫美,也會比較順利,較能期待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1 養生.聰明飲食
頭痛別吃這些!醫認證害痛炸「4類地雷食物」,起司、橘子、蛋糕都上榜
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居然會讓頭痛愈吃愈痛,連橘子、起司、小麥麵包都在地雷名單中! 頭痛不要吃這些 地雷名單一次看土城長庚醫院整型外科李秉勳主治醫師在《質感良醫 李秉勳醫師 新北土城整外 抽脂 隆乳 眼袋 拉皮 專業》表示,頭痛的原因很多:像是壓力、失眠、天氣、看到強光、聽到刺耳的聲音等。而食物也有可能是頭痛的原因之一,當造成大腦血管擴張,壓迫到腦神經,就有可能頭痛,並指出頭痛不要吃的食物:1.柑橘類:包含橘子、甜橙、檸檬等柑橘家族含有黃酮類化合物,是誘發頭痛的因子之一。2.乳製品:起司、羊奶、優酪乳等含有酪胺成分,可能會造成血管收縮擴張後產生痙攣疼痛。3.醃製肉:像是香腸、醃肉、臘肉等醃製肉類,其中的亞硝酸鹽、味精也容易誘發頭痛。4.精緻甜食:精緻甜食像是糖果、蛋糕、冰淇淋等,人工添加入和色素、代糖等也會引發頭痛。延伸閱讀:.偏頭痛又耳鳴?8種人常見!醫籲早檢查,留意順序、部位、型態.經常頭痛怎麼辦?從位置、特徵、時間不同,判斷是哪種頭痛.一般頭痛跟偏頭痛怎麼分?醫建議固定運動及避開3種食物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11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者有機會不吃藥?醫曝有一類人可以做手術改善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最後促成了「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的發展,這是至今為止,最有效且長期的減重方法—可以同時減重和解決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減重手術是什麼?一般人聽到「減重手術」這個名詞,也許會想到抽脂手術,然而抽脂手術並非減重手術,我們可以從人類脂肪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差別,人體脂肪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較相關者為內臟脂肪,而抽脂手術抽取的為皮下脂肪,與代謝性疾病關聯不大,且抽取量有限,因而不能算一種減重手術。故在此說的減重手術,都是指在胃腸道方面介入,使病人吃得少或吸收少,才能達到真正減重的效果!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手術?說到減重手術,不少人會以為這樣的手術要自費很多錢,其實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是有給付的,健保給付減重手術規定如下(1) BMI ≧37.5 kg/m2 or(2) BMI ≧32.5 kg/m2 合併肥胖引起的高危險性併發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在7.5%以上、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3) 且需符合以下條件:(a) 經半年以上的運動飲食控制、內科減重治療均失敗。(b) 年齡介於20~65歲。(c)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d) 無酗酒、嗑藥及其它精神疾病。(e)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從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在病患要做手術之前其實要經過很多程序,不只要BMI超過一定標準,還必須做過其他減重治療失敗,最後還要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認定,確認患者的肥胖並不是因為精神疾病引起,才能接受手術。這麼多的程序其實就是避免在不該進行減重手術的人身上做了手術,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的身材已經到嚴重的病態性肥胖,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專業的醫師會提供最適合你情況的選項!減重手術要怎麼做呢?減重手術在歷史上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早期外科醫師認為病患肥胖可能肇因於消化吸收過剩,因此最早的減重手術以小腸繞道為主,當時的手術均是開腹手術,術後傷口大常會造成病人不敢動,使得這些病態性肥胖的病人心血管問題更加重,因此早期減重手術死亡率較高。另外當時的手術方式以小腸繞道為主,如果繞道過少瘦身效果不佳,繞道過多則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成效差異性大、副作用多、死亡率高,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直到1980年代,縮胃手術的概念開始興起,再加上微創手術的蓬勃發展,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短、恢復快且疼痛較低,讓減重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以腹腔鏡進行減重手術就成為世界主流。而縮胃手術實際上又是怎麼進行的呢?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胃袖狀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做法是切除較大彎曲部分的胃[1],以減少胃的容量,讓患者的食量變成大約150毫升左右,一年下來大約可以減少25%左右的體重。由於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所以也會減少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使患者吃少之外也不會有飢餓感。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減少25%的體重似乎不是太多,以一個155公分,10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本來的BMI換算下來是42左右,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後,她一年後的體重大約是來到75公斤,BMI則變成31左右,仍是處於中度肥胖的身材。沒錯!減重手術並無法使人從重度肥胖變為苗條的模特,但對於減少肥胖相關的併發症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果覺得減少25%的體重不夠,還有另外一種手術叫做「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同樣是以腹腔鏡進行,和胃袖狀切除一一樣是限制胃容量,不同的是,胃繞道手術同時跳過 100-300cm的小腸的吸收,使得體重可以減少更多,一年約可下降 30%的體重,不過由於腸道被繞道的緣故,這個手術也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術後要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鐵劑等營養素,還有可能因為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噁心不適感(Dumping syndrome)。[2]有沒有什麼後遺症?胃袖狀切除手術現在做完胃袖狀切除手術病患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根據研究[3],大概有三成的病人接受胃袖狀切除後會出現症狀,或讓本來的症狀加劇。不過症狀經過藥物治療(例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多能緩解,相較於肥胖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而言,還是利大於弊。另外長時間有些病人還是會因為胃的擴張而增加食量,如果沒有控制甜食的攝取還是會復胖。胃繞道手術而胃繞道手術的後遺症大多是以營養素缺乏為主,若病人術後的服藥順從性不佳,沒有按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可能過了幾年會因為嚴重貧血的症狀再次回到診間。也是因為術後飲食的調控複雜,這個胃繞道手術通常不會作為手術的首選。做了減重手術,就可以不用吃糖尿病的藥了?腸胃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和我們身體的代謝,像是血糖調控、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有很密切的關連,經過減重手術的病人,不只體重減輕,有研究[4]發現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形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且效果在體重瘦下來前就很顯著。舉例來說,術後原本每天定時要打胰島素的病人,或許可以單純靠口服血糖藥便可控制血糖,甚至連藥物都不需服用,大大減少了糖尿病治療帶來的不便。當然並非所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目前研究顯示只有合併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才適合做手術。結語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只是讓身材變地更好看,一個嚴重肥胖病人在經過減重手術後無法保證會成為模特兒身材,只能從大胖變成小胖而已,然而減重手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顯著減少肥胖伴隨的心血管併發症和全身性代謝問題,而且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來說,經過減重手術後甚至能不吃藥就控制好血糖。參考資料:[1] Hayes K, Eid 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erioperative Care. Surg Clin North Am. 2016 Aug;96(4):763-71. [2] Shoar S, Nguyen T, Ona MA, Reddy M, Anand S, Alkuwari MJ, Saber AA. Roux-en-Y gastric bypass reversal: a systematic review. Surg Obes Relat Dis. 2016 Aug;12(7):1366-1372. [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vs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n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Obesity: The SM-BO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an 16;319(3):255-265.[4] Affinati AH, Esfandiari NH, Oral EA, Kraftson AT. Bariatr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iab Rep. 2019 Dec 4;19(12):15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淺談減重手術】
-
2022-08-04 癌症.乳癌
影/6旬阿伯長乳癌 3個月從小指頭大長到拇指大
家住台北60多歲吳先生去年11月間發現乳頭下方長硬塊,原本約小指頭大小,3個月後竟長成拇指頭大,他懷疑長「乳癌」,找4、5個醫師被笑瘋子,後因乳頭腫脹流血在北部醫院確診為乳癌第3期,他在親友介紹下南下求醫,醫師替他作微創手術切除全乳並擴清淋巴,術後感到如釋重負,因此胖了2、3公斤。罹患乳癌第3期的吳先生,去年11月到高雄博田國際醫院乳房醫學中心切除全乳,後續做8字次化療,上月完成最後療程,今天現身說法談求醫心路歷程,他指自己化療期間稍有不適,一通電話打給醫師,隨即安排住院悉心處置,讓他很放心把自己交給醫師。結果術後至今沒有任何痛感,精神也不錯,唯一的差別就是胖了好幾公斤。吳先生說,起初他在乳頭下方發現小指般大的硬塊,覺得怪異,問了4、5個醫師有否可能乳癌,但被笑瘋了,結果3個月硬塊就長到拇指大,接著乳頭滲血,覺得茲事體大,確認罹患乳癌後,由親友介紹到高雄博田醫院求醫。收治吳男的博田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魏銓延說,吳先生的乳癌已第3期,但他心肺功能較差,麻醉風險相對高,一切準備就緒後,含淋巴擴清在內,手術約10分鐘就完成,晚上巡房時,看到吳先生已開心在吃便當,還問何時可出院。魏銓延表示,他收治的乳癌患者,年紀最輕約23歲,最高齡90幾歲,不排除與菸酒過量有關,部分具有家族史或特殊疾病、荷爾蒙失調或肥胖。其中2人診斷出乳癌時已轉移肝肺。最近較引注目的個案有剛過世不久的歌手朱俐靜及藝人朱芯儀,9成的乳癌與後天飲食失當、環境汙染如塑化劑等造成病變有關。魏銓延說,男性乳房長腫塊,9成為良性,青春期患者會建議先觀察,有些上了高中、大學因乳房過大自卑,也可採抽脂手術解決。若是惡性,有人會因為覺得丟臉忌諱求醫,但到乳頭流血時求治往往已屆末期。「乳癌第1期時,採取手術切除即可,第2期以上就要搭配電化療,之後再持續追蹤」。「一般乳癌都發生乳房上半部,可擦沐浴乳自行觸摸檢查」,魏銓延說,不要以為年齡小,沒有家族史就不會得乳癌,建議民眾最好能定期做乳房檢查,即使罹患乳癌必須手術切除,不管是局部切除或全部切除,術後都能整型重建,最怕的是民眾諱疾忌醫,錯失治療良機。
-
2022-05-1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最後促成了「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的發展,這是至今為止,最有效且長期的減重方法—可以同時減重和解決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減重手術是什麼?一般人聽到「減重手術」這個名詞,也許會想到抽脂手術,然而抽脂手術並非減重手術,我們可以從人類脂肪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差別,人體脂肪可以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其中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較相關者為內臟脂肪,而抽脂手術抽取的為皮下脂肪,與代謝性疾病關聯不大,且抽取量有限,因而不能算一種減重手術。故在此說的減重手術,都是指在胃腸道方面介入,使病人吃得少或吸收少,才能達到真正減重的效果!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手術?說到減重手術,不少人會以為這樣的手術要自費很多錢,其實健保對於減重手術是有給付的,健保給付減重手術規定如下(1) BMI ≧37.5 kg/m2 or(2) BMI ≧32.5 kg/m2 合併肥胖引起的高危險性併發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在7.5%以上、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3) 且需符合以下條件:(a) 經半年以上的運動飲食控制、內科減重治療均失敗。(b) 年齡介於20~65歲。(c) 無內分泌系統異常或其他會造成肥胖的疾病。(d) 無酗酒、嗑藥及其它精神疾病。(e)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會診認定無異常。從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在病患要做手術之前其實要經過很多程序,不只要BMI超過一定標準,還必須做過其他減重治療失敗,最後還要經過精神科醫師的認定,確認患者的肥胖並不是因為精神疾病引起,才能接受手術。這麼多的程序其實就是避免在不該進行減重手術的人身上做了手術,所以如果懷疑自己的身材已經到嚴重的病態性肥胖,可以到門診進行評估,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專業的醫師會提供最適合你情況的選項!減重手術要怎麼做呢?減重手術在歷史上的發展已經超過50年,早期外科醫師認為病患肥胖可能肇因於消化吸收過剩,因此最早的減重手術以小腸繞道為主,當時的手術均是開腹手術,術後傷口大常會造成病人不敢動,使得這些病態性肥胖的病人心血管問題更加重,因此早期減重手術死亡率較高。另外當時的手術方式以小腸繞道為主,如果繞道過少瘦身效果不佳,繞道過多則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成效差異性大、副作用多、死亡率高,病人避之唯恐不及。直到1980年代,縮胃手術的概念開始興起,再加上微創手術的蓬勃發展,病人術後住院天數短、恢復快且疼痛較低,讓減重手術的術後併發症大大降低。到目前為止,以腹腔鏡進行減重手術就成為世界主流。而縮胃手術實際上又是怎麼進行的呢?現在最主流的方式是胃袖狀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做法是切除較大彎曲部分的胃[1],以減少胃的容量,讓患者的食量變成大約150毫升左右,一年下來大約可以減少25%左右的體重。由於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所以也會減少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使患者吃少之外也不會有飢餓感。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減少25%的體重似乎不是太多,以一個155公分,100公斤的女性為例,她本來的BMI換算下來是42左右,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後,她一年後的體重大約是來到75公斤,BMI則變成31左右,仍是處於中度肥胖的身材。沒錯!減重手術並無法使人從重度肥胖變為苗條的模特,但對於減少肥胖相關的併發症而言,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果覺得減少25%的體重不夠,還有另外一種手術叫做「胃繞道手術」(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同樣是以腹腔鏡進行,和胃袖狀切除一一樣是限制胃容量,不同的是,胃繞道手術同時跳過 100-300cm的小腸的吸收,使得體重可以減少更多,一年約可下降 30%的體重,不過由於腸道被繞道的緣故,這個手術也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術後要補充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鐵劑等營養素,還有可能因為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噁心不適感(Dumping syndrome)。[2]有沒有什麼後遺症?胃袖狀切除手術現在做完胃袖狀切除手術病患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胃食道逆流,根據研究[3],大概有三成的病人接受胃袖狀切除後會出現症狀,或讓本來的症狀加劇。不過症狀經過藥物治療(例如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多能緩解,相較於肥胖造成的心血管併發症而言,還是利大於弊。另外長時間有些病人還是會因為胃的擴張而增加食量,如果沒有控制甜食的攝取還是會復胖。胃繞道手術而胃繞道手術的後遺症大多是以營養素缺乏為主,若病人術後的服藥順從性不佳,沒有按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可能過了幾年會因為嚴重貧血的症狀再次回到診間。也是因為術後飲食的調控複雜,這個胃繞道手術通常不會作為手術的首選。做了減重手術,就可以不用吃糖尿病的藥了?腸胃道的功能除了消化、吸收之外,和我們身體的代謝,像是血糖調控、賀爾蒙的分泌等等也有很密切的關連,經過減重手術的病人,不只體重減輕,有研究[4]發現肥胖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情形獲得大幅度的改善,且效果在體重瘦下來前就很顯著。舉例來說,術後原本每天定時要打胰島素的病人,或許可以單純靠口服血糖藥便可控制血糖,甚至連藥物都不需服用,大大減少了糖尿病治療帶來的不便。當然並非所有第二型糖尿病病人都適合接受手術,目前研究顯示只有合併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才適合做手術。結語減重手術的目的並非只是讓身材變地更好看,一個嚴重肥胖病人在經過減重手術後無法保證會成為模特兒身材,只能從大胖變成小胖而已,然而減重手術最重要的是,可以顯著減少肥胖伴隨的心血管併發症和全身性代謝問題,而且對於第二型糖尿病伴隨病態性肥胖的病人來說,經過減重手術後甚至能不吃藥就控制好血糖。參考資料:[1] Hayes K, Eid G.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erioperative Care. Surg Clin North Am. 2016 Aug;96(4):763-71. [2] Shoar S, Nguyen T, Ona MA, Reddy M, Anand S, Alkuwari MJ, Saber AA. Roux-en-Y gastric bypass reversal: a systematic review. Surg Obes Relat Dis. 2016 Aug;12(7):1366-1372. [3] Effect of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vs 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 on Weight Loss in Patients With Morbid Obesity: The SM-BOS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an 16;319(3):255-265.[4] Affinati AH, Esfandiari NH, Oral EA, Kraftson AT. Bariatr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Curr Diab Rep. 2019 Dec 4;19(12):156【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淺談減重手術】
-
2022-02-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腮幫大 打肉毒無效 原來唾液腺肥大
53歲何先生有睡覺磨牙習慣,他認為可能是自己的咀嚼肌太發達,導致腮幫子很大,希望藉由施打肉毒桿菌素緩解。兩周後,晚上磨牙狀況獲得改善,但兩頰腮幫子依舊腫大,摸起來是柔軟、無壓痛的腫塊。經耳鼻喉科超音波檢查,診斷為「唾液腺良性肥大」。唾液腺良性肥大較常見於雙側腮腺,以中老年人居多。無特定致病原因,文獻認為與糖尿病、嗜酒、營養不良、長期服藥史有關。患者腮腺會隨年紀逐漸腫大,但因無痛而常被忽略,部分患者的腫大忽大忽小但不會完全消除,臨床上觸診柔軟並均勻一致,無腫塊、無壓痛,且唾液腺導管開口無紅腫情形。對於唾液腺良性肥大,目前並無特殊治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後,部分腺體可能恢復正常,但仍有些患者的唾液腺腫大仍無明顯改變;抗高血壓藥物也可能引起唾液腺肥大,大多於停藥後自行消退。有明顯腫脹症狀者,可自行輕壓按摩腺體,促使腺體排空唾液,或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咀嚼肌位於下顎骨角的上方,肌肉本身相當厚,是造成方形臉(國字臉或大餅臉)的主要原因。自我檢測咀嚼肌肥大的方式,可將手指放置下顎骨角的前緣,用力咬緊後明顯感受手指往上頂起,這可能是咀嚼肌發達的現象。其他造成臉大原因,例如下顎骨角太凸出,可能需要削骨手術治療,如果脂肪過多可考慮抽脂或溶脂;若是臉部老化鬆垂,可利用較深度電音波提拉,以及重建骨架的支撐把下滑的組織撐起等方式改善。導致臉腫的原因,與日常作息也有關,常吃重鹹或睡前喝太多水會水腫,服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會臉腫,甚至是某些身體疾病的警訊。若無法判斷,最好諮詢醫師。
-
2021-12-26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麻醉一定要由專科醫師執行嗎?醫曝麻醉2個最危險時刻
人的一生中難免有幾次麻醉經驗,有時候得插管,有時候只是打一針,打針部位也不同。如何安全地麻醉、平安地醒來,當中學問很大,也是麻醉專科醫師專業不可替代的所在。記者諮詢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麻醉部主任儲寧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主任溫永銳,深入淺出解說最常見的麻醉方式、流程、注意事項及執行資格。全身麻醉麻醉藥物作用在大腦,常用於時間較長的大手術。儲寧瑋表示,全身麻醉通常用於傳統開肚子、開胸,傷口比較大也比較痛的手術,手術時間通常較長,給藥方式分為經氣管內管或面罩吸入氣體麻醉藥,或經由靜脈點滴注射麻醉藥等。作用原理是透過血液循環將藥物送進大腦,讓人睡著、不會痛。至於坊間常講的「鎮定麻醉」,儲寧瑋表示,這算是全身麻醉的一種,不過這個名詞容易造成民眾的混淆,會以為這好像是比較輕、比較安全的麻醉,其實不一定。儲寧瑋指出,麻醉是一個連續的變化,雖可初分輕、中、重度三種深度,但深度間並無明確界線,即便同一人、同一次手術,都可能在不同程度間變化,中度以上可能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壓,需要有麻醉專科醫師的監控和處理。半身麻醉藥物作用在脊椎,適用於兩小時內的手術,常用於剖腹產、關節置換等。半身麻醉作用在脊椎,只能麻醉下半身,例如剖腹產、膝關節置換、髖關節手術等。儲寧瑋表示,主要可分為脊椎麻醉、硬脊膜外麻醉兩種。脊椎麻醉是把麻藥打到硬脊膜內,通常只需要兩、三毫升麻藥,一般打在第二節腰椎以下,不能打在太高位,避免誤傷神經。脊椎麻醉適用於兩小時內的手術,下半身痛感無法傳回大腦,大腦要命令下肢肌肉的訊號也傳不下去,所以下半身不會痛也不能動。硬脊膜外麻醉是在硬脊膜外注射大約20到30毫升的麻藥,對於運動神經的麻醉比較弱,痛感可用不同配方去調控,也可以埋管,讓效果持續一天以上,例如減痛分娩,或用於術後止痛。儲寧瑋表示,硬脊膜外麻醉因施作位置從胸椎到腰椎都可以,也會用於輔助全身麻醉。例如有長者做胸、腹部手術,有硬脊膜外麻醉輔助,可減少全身性麻藥的用量,可減少術後數小時到數天內譫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出現的機會。區域麻醉 在神經叢打麻藥局部麻醉 常用於縫合傷口如果要麻醉一整段肢體,儲寧瑋表示,可在支配該肢體的神經周圍打麻藥,讓神經麻痺,這就是區域麻醉。例如要麻手臂,就打腋下神經叢,手臂就不會痛也不能動,但是中樞神經沒有麻痺,所以意識是清楚的。至於局部麻醉,範圍更小。儲寧瑋表示,局部麻醉是注射在皮下的「非血管」區域,讓局部神經浸潤在麻藥裡面,痛覺就傳不回去,麻藥的濃度會比較稀釋,常見用於縫合傷口、抽脂。麻醉進行的流程及注意事項病人進入麻醉就像一台飛機起飛到降落的過程,溫永銳表示,麻醉科醫師的工作就像機師,要注意離地和落地這兩段最危險,飛行中即便萬里晴空也可能遇到亂流,需要全神貫注立即處理,以維護病人安全。儲寧瑋表示,要維護病人安全,麻醉專科醫師的工作是從術前、術中、延伸到術後。術前要評估風險,包括病人本身的狀況,慢性病、高齡、心臟病、兒童、先天異常導致肢體變形、是否有嚴重外傷等,這些都是來自於病人本身的危險性。麻醉科醫師也要熟悉手術本身及麻醉本身的風險,才能根據病人個別情況,做出最恰當的麻醉計畫;術後疼痛的控制,也是麻醉科醫師可以有效協助的。儲寧瑋提醒,為了安全起見,麻醉前都要空腹,至少六小時不能喝水或進食,也不可以嚼食檳榔。另外也會提醒愛美的女性,術前除了要移除身上所有的金屬裝飾品、卸妝,如果有做指甲,也要卸除至少一指。如果不卸,就很難利用皮膚顏色或夾在手指的血氧機,及早觀察到病人有缺氧情形。麻醉一定要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嗎?儲寧瑋表示,依照現行規定,「局部麻醉」和「輕度鎮定麻醉」是一般醫師就可以做,但「中重度的鎮定麻醉」一定要麻醉專科醫師來做。但如前所述,麻醉深度是動態變化,輕度鎮定的過程也可能不知不覺進入中度麻醉,有一定風險;如果局部麻醉時不小心把麻藥打進血管,也可能毒害心臟和腦部,立即引發致命的心律不整或癲癇。溫永銳表示,站在專業立場看,麻醉沒有分大小,沒有哪一種麻醉方式絕對安全,其實都需要麻醉科醫師來做。因為麻醉藥其實就是毒藥,必須透過精巧地使用,以保障病人安全,況且麻醉過程瞬息萬變,有專科醫師隨時監看腦波及各項生命徵象,才能及早發現警訊並且即時處理。
-
2021-11-2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
睡覺打呼好危險,竟會睡到沒呼吸?許多成年人都有睡眠障礙,其中又屬中高年齡層的失眠情況最為嚴重,不僅如此,還會有各種病痛輪番找上門,甚至造成肥胖。「發福不是因為一直喝酒、吃宵夜造成的嗎?」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應酬太多,而是長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呼……。」陳先生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進診間,即便診所開了冷氣,對陳先生來說還是不夠。陳先生本身除了高血壓的病史,也有肥胖方面的問題。「這幾年我一直睡不好,白天常常打瞌睡,家人都不敢讓我開車上路。」這幾年發現睡眠品質不太好,即便睡滿了八小時,起床後依然覺得睡不飽,除了白天精神不濟,經常打哈欠之外,甚至體力也受到了影響。不只如此,還因為睡覺打呼太大聲,導致睡在旁邊的妻子也跟著睡不好,後來,家人實在看不下去,將陳先生帶到了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讓他夜晚睡不好,甚至嚴重到晚上得佩戴呼吸器,才能夠好好入睡。在陳先生的身上,許多疾病造成他睡眠品質差,其根源可以說是因為「肥胖」,因此,醫院的醫生告誡他:「想要睡個好覺,你就該減肥了。」減重真的是一道相當大的課題,萬病以「肥胖」為首,不論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都與肥胖有關係。減重並不是吃藥、打針、抽脂,就能夠輕鬆解決的問題,病患必須配合醫師做好全方位的體重管理,才能避免復胖。事實上,肥胖牽扯到許多層面,例如代謝問題,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還有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素、荷爾蒙問題、腸胃道問題,以及生活習慣等,都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代謝、腸胃道出問題,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幾個月,陳先生的體重只增不減,在減肥這條路上處處碰壁的陳先生,已經考慮做切胃手術了,但在我看見他所做的問卷之後,發現不只是肥胖危機,連身體內的系統也出現了問題。首先,他的食量並沒有很大,因此我猜想可能是代謝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再進一步檢查器官功能,發現腸胃道功能並不是非常好,導致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才造成代謝出現問題。接著,我發現他有男性荷爾蒙不足的症狀,當男性荷爾蒙不足時,身體的胰島素就會產生抗性,造成糖尿病。在過去的一些檢查報告中,可以看見膽固醇、血糖的數值都是紅字,並不是在及格的標準之內。經由完整的身體檢查後,確定陳先生在代謝、腸胃道出現了問題。代謝方面,三大營養素的代謝都出現了偏差、男性荷爾蒙數值偏低,而基本的營養素像是微量元素、抗氧化維生素都不足;腸胃道方面,腸道菌叢失衡、腸漏症、腸道發炎等症狀,造成體內慢性發炎,讓體內胰島素產生抗性,進而造成肥胖。既然已經知道導致肥胖的源頭,就是逐一破解的時刻!我先改善陳先生體內的代謝開始,接著改善男性荷爾蒙、調整腸胃道,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減少體內的發炎,加上運動與飲食互相搭配同時進行,在短短的一年內,協助他成功瘦身,擺脫呼吸器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糾纏,迎接人生更美好的未來。常見小症頭,竟會讓人睡夢中離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睡眠障礙,指的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更嚴重的話,氣道還會完全被堵塞,使人吸不到空氣造成窒息,以男性、肥胖、酗酒,以及有服用安眠藥、鎮定劑的人,有較大機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其症狀是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打呼、打鼾」,這些常見的「小症頭」就可能會影響心血管、腦血管等重要的循環系統,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心肌梗塞!所以,睡眠呼吸中止症還被稱為是「沉默的殺手」,患者無法察覺到自己的病症,若覺得睡再多仍疲憊不堪,或是枕邊人發現有異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多數人是因為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或造成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也有人是因為先天下巴較小或後縮、扁桃腺或懸壅垂過大或先天顱顏缺陷,造成氣道狹小所致。案例中的陳先生是因肥胖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讓他的頸部過粗,使呼吸道變得狹窄,呼吸不到空氣就會醒過來,由於睡眠斷斷續續進行,使陳先生無法享有優質的睡眠,導致白天常常打瞌睡、精神不濟、無法專心,進而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品質。有些病患會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無法有效代謝,使心臟病和腦中風發生機率提高三倍,嚴重者甚至會有猝死的危險!【睡睡平安.好眠有方】◎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一般來說,輕度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可能只需要保守治療,整理如下:◆ 減重: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體重減輕百分之十,也能減少呼吸中止的發生頻率,減重為治療呼吸中止的首要之務。◆ 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物:睡前不可飲用酒類飲料,並避免在睡前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在睡眠期間塌陷,並延長呼吸中止的時間。◆ 側睡:仰躺睡覺時,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側躺睡覺時,發生機率則會下降,因此可以使用特殊枕頭,或是輔助側睡的道具。◆ 減輕鼻塞藥物:有鼻竇問題或鼻塞的人,應該使用鼻腔噴霧劑、呼吸貼,或是鼻塞藥物來減少打鼾,並改善氣流,使夜間呼吸更舒適。若是保守治療無法減緩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使用其他治療方式,例如:正壓呼吸器、口腔牙套矯正器、進行手術,整理如下:◆ 使用正壓呼吸器:睡覺時,使用持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這是目前針對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方式。◆ 口咽整形手術:包含懸壅腄整形手術、扁桃腺摘除手術等,針對打鼾有較明顯的效果。◆ 口腔牙套矯正器:可以減少打鼾及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程度,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消除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些人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肥胖,也可能是肥胖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以如果平時食量不大,也不是每天都吃高熱量食物,體重卻一直直線上升,可能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結果。總而言之,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陳先生是因為營養素代謝失調、腸胃道菌叢失衡,才造成他的肥胖,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終影響到了睡眠,這些都是環環相扣,若疏忽了其中一項,都不能脫離疾病的糾纏。因此,確定自己是什麼狀況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找回健康的身體。睡眠呼吸中止症,罹患高血壓風險高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讓我們沒有睡飽,有一類睡眠呼吸中止症名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許多研究證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慢性病控制不良,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這是因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讓患者在睡眠中反覆吸不到空氣,在不斷清醒的過程中,促成交感神經活動,引發末梢血管的收縮,導致血壓在每一次呼吸之間反覆飆高。長期下來,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嚴重者更可能中風猝死!睡眠障礙並不是等到年老罹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才開始回頭尋求解決方式,而是應該在年輕時就要引以為戒,注意平時睡眠的時間、睡眠效率,遠離失眠才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營養助眠對策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因此想要調節膽固醇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肌功能,防止血栓生成的話,就要攝取含有紅麴、魚油、輔酵素Q10、瓜胺酸等營養素的食品,才能維護血管內皮功能與彈性,不再像是隨身帶著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引爆。•建議攝取營養素:◊紅麴:含有降脂活性物質MVA(Mevinolinic acid)及有降血壓和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活性物質GABA(Gamma- aminobutyric acid)。◊魚油:可以降低血管發炎反應,預防血管血栓形成,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凝血反應,避免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在血管中過度凝集,形成血栓造成阻塞,讓循環功能可以順暢進行,還可以調節血脂肪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因此,補充足夠的EPA及DHA,或是其他Omega-3 脂肪酸,對於調節正常的血脂蛋白及促進健康的膽固醇代謝,至關重要。◊輔酵素Q10:Q10是目前最強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之一,能防禦人體細胞的氧化損傷,包括脂質,蛋白質和DNA,保護組織細胞不受自由基攻擊損傷,包括心肌、神經系統與細胞蛋白質。◊瓜胺酸:可在人體轉化成精胺酸和一氧化氮,有助於血管內皮放鬆,改善血管彈性。◊法國香瓜萃取物:專利法國香瓜萃取物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酵素之一,能促心血管健康、減少脂質氧化,並促進一氧化氮的生成,維持血管內皮功能健康,有助於血管放鬆。同時,SOD的抗氧化能力亦能減少發炎反應。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03-22 醫療.整形美容
29歲媽咪生3胎健身5年仍有妊娠紋 腹部拉皮重振信心
一名29歲的年輕媽媽生了3個小孩,因懷孕撐大的肚皮,在生完小孩後卻回不去產前的緊緻與平坦,妊娠紋嚴重鬆垮、肚皮垂皺,雖5年來積極瘦身健身仍無法改善,經整型外科醫師建議以腹部拉皮手術改善,終於恢復平坦緊緻的肚子,她也非常感謝醫師「給她一個全新自信的自我」。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整型外科醫師廖偉捷表示,孕期時因為肚皮撐大,皮下纖維組織斷裂,會產生皮膚擴張紋,也就是妊娠紋,出現又皺又鬆垮的肌膚。產後婦女如果計畫不想再懷孕,並且孕後一年都無法解決妊娠紋等問題,可考慮腹部拉皮手術。腹部拉皮手術是在肚臍下方增加一道刀口,延伸到恥骨上方,再往左右延伸往外到腹股溝之處,切除多餘的肚皮和妊娠紋,因不用拆線換藥,也不用引流管,病患手術後一天即出院。廖偉捷說,除了拉皮手術外,他也幫這名年輕媽媽的左右大腿做了環抽脂訪,各抽約350毫升,做自體脂訪移植隆乳手術,不只讓她的肚子平坦恢復皮膚緊緻,扁平的的肚臍變成細長型的肚臍,雙腿也變得更纖細,同時,罩杯也從原本的A罩杯變為C罩杯,「一舉四得」。
-
2021-03-01 養生.抗老養生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
「對女人而言,老就是最醜的樣態」這是辛西亞.利奇說的話。她雖是女同性戀者,但並沒有使她免於接受異性戀霸權的女性審美標準。她的伴侶芭芭拉.麥當勞指出,年輕女性疏外於年長女性以及害怕變得像她們,是社會力造成的結果。「你身為年輕女性的力量取決於你與熟齡女性保持的距離。」她寫道,其坦白令人不快卻又無可否認。經濟學家有個名詞─「吸引力懲罰」(attractiveness penalty)─用以說明在「看上去顯老」這點女人比男人受到更嚴厲的品評。讓美麗與年輕劃上等號,女性不僅首當其衝,每當我們染髮來掩飾白頭髮或謊報年齡,遑論動整形手術來掩飾變老的跡象,都使之無法破除。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著名論點「老化的雙重標準」,將之定義為提升男人價值,但逐漸摧毀女人的社會慣例。「女人用她們的自滿、她們的苦惱、她們的謊言,大力強化了這個社會慣例。」她寫道:「在保護身為女人的自己時,她們背叛了身為成年人的自己。」哎喲,女人得有勇氣才有辦法遵從桑塔格的建議,「讓她們的臉展露她們活過的人生」。連男人也無法全身而退。當滾石樂團的米克.傑格(Mick Jagger)告訴音樂家喬治.梅利(George Melly)他的皺紋是「笑紋」時,梅利誇張地回答:「沒聽過這麼好笑的事。」女人被認為遠比男人看起來老得快,於是競相保持青春。我沒有批評的意思,我發誓。但這個帶有懲罰性質且代價高昂的任務,強化了桑塔格所說的雙重標準(遑論年齡歧視、性別歧視、父權制度),使我們彼此對抗,給我們設下失敗的圈套。讀到此有沒有任何女人真的相信她不如以前的自己─變得比較無趣、在床上比較不開心、比較沒有價值。如果是這樣,這個訊息來自何處,它有何目的?什麼是終極的春藥?自信。違反慣例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翻開任何一本女性雜誌和底下數以百計的廣告,「如果你疏於打理自己,如何期待為人喜愛?」廣告和社論大力兜售每種可能的手段─ Spanx 內衣!個人教練!抽脂手術!─來維持無皺紋的臉蛋,雕塑能擠進緊身時裝的身材。評論家卡麗娜.丘卡諾(Carina Chocano)問,除生育力之外,我們到底為何將特權賦予「這個悲慘、可笑、全然不公平,但無爭論餘地的所謂女人的全盛時期……而不顧任何相反的證據?我們期待女性靜默、羞恥地屈服於無疑的事實,而期待男性對此感到豁達,並設法不要洋洋自得。」丘卡諾現年四十多歲,她了解將青春等同於價值是多麼有害,並納悶為何我們不反擊。「如今我回顧此事,想起剛滿二十九歲時自己感覺多麼不舒服和羞恥,我不敢相信我曾將大把的春青浪費在感覺變老這件事情上。」由安潔拉.蘭斯伯里(Angela Lansbury)領銜主演的《推理女神探》(Murder, She Wrote)被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下檔時,曾是收視率第八高的電視影集,原因是其收視群「往過老偏斜」(在受青睞的十八至四十九歲年齡層中沒有足夠的收視人口)。將近四十年後,蘭斯伯里在八十八歲時首度返回倫敦舞台,她說這個轉變並不太困難,有鑑於「我從年輕時就一直扮演熟齡角色,因為我不是螢幕大美女。」這類選角的決定不僅著重於美麗等於年輕,還有不美麗便是老。我們多麼常聽到「她從前是個美女」,彷彿年齡與美麗相互排斥?皺紋提醒我們的殘酷意義,莫過於當我們打量房間那頭某個有吸引力的男人時,他甚至沒有望向我們。這種轉變對於習慣運用其美貌和傳統魅力的女性來說尤其痛苦。受矚目本身可能就會引發有問題的反應。舉例來說,不久之前在某舞蹈俱樂部,有個可愛的年輕小伙子走到我面前,說我看起來像蘇珊.莎蘭登(Susan Sarandon)。接下來他突然臉色一變慌忙補充,「我這麼說是一種恭維。」他的意思不是說我長得像蘇珊.莎蘭登,而是表示「妳看起來又老又性感」─在這個文化中如此罕見的訊息,如此明顯地矛盾,被比作一個年齡六十好幾、聰明、引人注目的電影明星,要冒著像是侮辱的風險。難怪如此多熟齡女性完全放棄對新認識的人坦露身體和內心這種麻煩事。拒絕退出需要勇氣和自信,尤其是在性愛和娛樂領域,而為那些不曾受人注意之人騰出空間尤為重要。人們不曾停止性愛活動性愛的確一度是年輕人的領域。但當舊石器時代迎來較長的壽命時,情況改變了,二十世紀期間人類壽命史無前例地大幅增加,情況更進一步產生變化。大多數人很容易就能拋棄性愛只是為了繁衍後代的概念。該是時候了,我們應該擱置與之相伴的想法,也就是認為性愛只屬於年輕人,並仔細檢視促成這種想法的狹窄視野。年輕的成年人擁有性愛,中年的成年人也擁有性愛。猜猜怎麼著?中年時性活躍的女性會繼續擁有性愛,她們的伴侶也是!熟齡男性的性活動次數還可能等幅增加。美國退休人士協會詢問離婚的六十多歲男性,單身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百分之二十二回答「更多的性愛」。只有百分之一同齡離婚女性同意這個說法。分析這個差異背後的因素會非常有趣,包括關係狀態和文化期待,因為女性在停經後不會停止想要性愛。其性愛品質不會衰退。兩者皆為年齡歧視與性別歧視的迷思。性愛對我們有益,而且我們的功夫已經變得更好。「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是二○一三年時我所參加的《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線上討論的標題。這個問題本身便含有極深的年齡歧視。我們不會問人們到了什麼年齡無法唱歌,或者停止吃冰淇淋,但到底我們為何會停止做愛?我們當然不會,不過性活動確實隨著年齡衰減。儘管有皺紋和喀嘎作響的關節,但熟齡美國人是網路約會服務成長最快速的使用者。現在的男性愈來愈長壽,主要得歸功於更有效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例如過度影響男性的心臟病和癌症。威而鋼(Viagra)和犀力士(Cialis)之類的藥物幫忙促進勃起。這個世代的熟齡者在財務上比上個世代的更優渥。加上網路使找尋伴侶的事變得更私密和成功率更高。道德觀也正在改變。以往會為了同居而趕走孫子的相同世代,現在同住的數量空前未有,而且黃昏之戀不再那麼礙眼。這個情況反映在熟齡者之間的性傳播疾病,例如披衣菌、淋病、梅毒的發生率。年逾五十的人據估計占確診有愛滋病毒的美國人的百分之四十五,而且其數量正快速增加。他們比較不會意識到自己得到愛滋病毒的風險,也比較不可能得到早期診斷。熟齡異性戀女性的風險尤其高,她們因為陰道壁變薄,而更容易感染各種性病。如果你是性活躍的人,最好使用保險套、接受檢測並要求伴侶做相同的事。如果你的醫師無法照顧你的性健康,那麼就開除他。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所做的一項調查,在最年長的年齡層中(七十五至八十五歲),百分之二十五的受訪者有性活動,許多人每月進行數次,其中三分之一的人也進行口交。即使在安養院那種性表達通常不被鼓勵,而表達兩廂情願可能有困難的地方,性活動還是可能很熱鬧。住進機構意味著放棄家的舒適,以及可能的大量獨立性和隱私,但不應該代表也要放棄基本的人權。這個群體的後代,亦即戰後世代,肯定不會溫順地走進那良夜,感謝老天!從出生到死亡,無論我們住在哪裡或活多久,人的碰觸依舊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摘自《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作者:艾希頓‧亞普懷特 譯者:林金源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日期:2021/01/13《年齡歧視:為何人人怕老,我們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又如何形成》書封。圖/木馬文化提供
-
2021-01-07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脂肪細胞亦敵亦友 有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嗎?
肥胖可說是這個世紀以來,人類面臨最大、持續嚴重的文明病,不但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另外與包括乳癌在內多達13種癌症有關。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因其簡易方便,一直以來都用來診斷肥胖的測量工具,但其實脂肪才是關鍵所在。脂肪細胞褒貶互見、亦敵亦友脂肪可以製造熱量、隔絕器官、向免疫系統傳達信號,它同時負責儲存能量與管理能量,若身體不以脂肪的形式將能量儲存起來,那些多餘的碳水化合物、糖、脂肪、蛋白質便會透過血管在身體流竄,堆積在不該堆積的地方,嚴重損害器官功能,因此脂肪雖有壞處但並不是萬惡之源,再者,沒有脂肪容易變得腦袋空空、亦容易骨質疏鬆,因此,對減肥的關注點是慎選那些食物含有有用的脂肪而摒棄有害的脂肪,那些方法可以長期平衡身體能量攝取與消耗。人體脂肪的種類與特性人體的脂肪可以區分為三種(白色脂肪、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其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白色脂肪是儲存能量的脂肪,也是人們減重時最想甩掉的脂肪;棕色脂肪因為具有高密度的粒線體,所以呈現咖啡色,其分布於頸部、背部與心臟;米色脂肪又名「新的棕色脂肪」,是 2012 年由波士頓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研究員布魯斯.斯皮格曼(Bruce Spiegelman)所發現,他觀察到人體在運動時,肌肉會分泌一種叫「鳶尾素」(irisin)的荷爾蒙,該荷爾蒙會向米色脂肪發出訊息,最終將米色脂肪轉換成棕色脂肪。三種脂肪功能大有不同如下表:脂肪過多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及解決之道白色脂肪太多會導致肥胖,同時與許多慢性疾病有關。如:是第二型糖尿病、三高、心臟病風險、脂肪肝、癌症等。我們有什麼方法可以遠離肥胖?建議如下:(1)運動運動可導致棕色脂肪的生熱作用,並使得白色脂肪褐變,轉化為米色脂肪燃燒能量。同時,運動會誘發肌肉激素的分泌,像是鳶尾素(irisin),這些也能促進棕色脂肪代謝活動。(2)慎選含有好脂肪的食物在食物攝取,也要含有適量的脂肪,一般而言像奶油、動物性脂肪、糕點或油炸物,含有大量飽和脂肪或像奶精等加工(氫化)反式脂肪盡量少吃,以免體內增加壞的膽固醇。建議多攝取單元不飽脂肪酸Omega-9預防心血管疾病(如苦茶油、橄欖油、酪梨油、茶籽油、芥花油、玄米油),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預防身體發炎反應(如亞麻仁油、魚油、核桃、胡桃、種子堅果及魚類),這樣體內會增加好的膽固醇。(3)腎上腺素刺激有研究證實寒冷、運動和應急都可以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能夠幫助你產生更多的棕色樣脂肪,但也不能無限制地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反而有害。(4)褪黑激素刺激研究證實褪黑激素具有減肥作用,其減肥原理也是促進米色脂肪棕色樣脂肪化。褪黑素的分泌,主要受色氨酸的攝入量、晝夜節律(光線照射刺激)影響,因此保證色氨酸的充足攝入、以及睡眠時間和質量,能夠通過褪黑素刺激,促進米色脂肪更多的轉化為棕色脂肪。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援引棕色脂肪專家阿倫•賽普里斯博士的話:「人體內最多可以激發出約85克棕色脂肪。這些棕色脂肪可以幫助人體每天多消耗400至500卡路里熱量。」(5)寒冷刺激在寒冷的外在刺激下,身體自然顫抖能刺激骨骼肌釋放許多內分泌因子,從而促進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活動,提升活性開始燃燒。同時,暴露在寒冷中,會刺激棕色脂肪細胞線粒體燃燒產熱,且較長的冷刺激時間,可能會使白色脂肪褐變。控制飲食跟好好運動一個脂肪細胞在空間足夠的狀況下,體積可膨脹到1000倍大!一般來說,到了20歲左右,脂肪細胞的數量基本上就固定了,但如果體重增加太多,脂肪細胞吸收膨脹到極限之後,就會使脂肪細胞增生。2008年在Nature中刊載的研究發現,成年以後就算減重(除了經抽脂溶脂手術之外),也只是脂肪細胞的體積變小而數量維持不變;原本體型正常的人體重增加之後,也是脂肪細胞體積增加,數量也是不大會變動的。所以,減肥並非速成,雖然棕色脂肪可以幫助減脂,但基本功夫還是不能少,攝取均衡飲食並維持規律運動習慣,才能避免白色脂肪恣意囤積唷!小時候為了不要把脂肪細胞越養越多;成年後為了不要把脂肪細胞越養越大,大家還是好好控制飲食跟好好運動吧!
-
2020-12-29 醫療.整形美容
17歲男高中罹男性女乳症遭霸凌 微創手術助重建自信
一名17歲男高中生進入青春期後發現自己身型外觀與同性「不一樣」,胸部與女性一樣有明顯隆起,讓他穿衣服沒自信,與同儕出遊時也無法坦胸露背,更遭受同儕嘲笑排擠,導致他心理留下陰影,不願上學也影響社交及課業,家人得知後安排轉學,並帶他求診整形外科醫師,經過手術矯正改善,這名高中生終於重拾自信,恢復正常生活。東元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存昌表示,該名高中生罹患的是「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就是男性胸部呈現女性外觀,每個患者的程度皆不太一樣,嚴重的會有類似女性C罩杯以上的外觀,導致生活不便、自信心低落,進而影響學業和社交表現。此種症狀通常好發於青少年和老年兩種族群,其中又和遺傳、肥胖、賀爾蒙失調有關,初步治療會先觀察和檢驗,排除疾病相關的問題,嚴重者或症狀影響生理及社交才會安排手術治療。李存昌說,男性女乳症主要是因為乳腺和脂肪的增生,目前乳腺切除技術已經可以從傳統一字形的大傷口縮胸手術,進步到乳暈微創小傷口手術,傷口僅3公分以下,恢復期和疼痛感大幅減少,可配合局部抽脂,改善效果較明顯。若是較嚴重的患者,可利用分次手術將小傷口控制在乳暈周遭,避免不必要的疤痕;隨著程度加重,會增加治療難度,但多數經由手術矯正後,可恢復成平坦緊實的胸型,出門不必再遮遮掩掩。李存昌也指出,以往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常常礙於不知道該求助哪一科別醫師,或是難以啟齒,長期下來造成心中承擔過大的壓力,影響正常生活和心理狀態,建議有相關問題的患者,應選擇具備整形外科專科的醫師,以及專業合格的醫療院所求診治療,在執行醫療行為才能安全有保障。
-
2020-12-18 醫療.整形美容
準備好了嗎?隆乳該知道的十件事
雖然近年隆乳更加普及,但隆乳是醫療行為,而非消費行為,在面對隆乳手術時仍應該嚴肅以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洪至正指出,包含術前及術後都有許多注意事項,想隆乳的人對於選擇醫師、植入物到術後保養都需要詳細了解,謹慎看待。而代理乳房植入物超過四十年的蓓蕾莉生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鴻渝認為,升級美波最佳的守則,就是同時比較植入物的安全可靠和美感外型。隨著科技的進步,記憶果凍矽膠愈來愈仿真,像最近引進台灣的新一代美人魚水滴,不僅尺寸多手感佳,外型也更符合平胸者理想的自然感,還擁有美國FDA長達10年的臨床追蹤報告。為此,我們整理出十大提醒事項,讓有意隆乳者可以自我檢視。第一件事:術前先進行乳癌篩檢安全隆乳是首要之務,在隆乳前必需先進行乳癌篩檢,年輕患者以乳房超音波為主。洪至正醫師指出,35歲以上的患者或有乳癌家屬史的人,他建議加做乳房攝影,目的是要有先前乳房的健康情況當基準,術後若有改變可以進行比對。第二件事:需要麻醉科醫師當守護神手術的風險還包含麻醉狀況,「醒不來」是最令人擔心的事。因此,術前必需確認麻醉科醫師全程在場,並事先做完麻醉前諮詢,在麻醉同意書上,必需載明麻醉醫師證照號碼,讓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守護手術過程。第三件事:第二意見很重要一定要親自與執刀醫師進行諮詢,以了解醫師經驗和專業建議。洪至正醫師指出,雖然很多人在看診前都在網路上搜尋過相關資料,但訊息天花亂墜,因此,確實的面對面諮詢非常重要,另外,也建議民眾可以再找尋第二意見,接受多方建議後才下決定。第四件事:安全醫材很重要胡鴻渝則認為,植入物有無經過嚴謹的審查很重要,例如美國FDA的許可就必須在當地進行至少5年100位使用者的臨床試驗。且患者都會好奇植入後5年甚至10年的未來狀況,植入物若能提供長期的追蹤報告,對隆乳者不僅有保障,對醫師而言也有可靠的文獻佐證。而植入物的追蹤卡片就像是隆乳手術的身份證,必須妥善保存,至於植入物中置入晶片掃碼的新嘗試,胡鴻渝則認為人體和家電不同,無需把紙本能簡單記錄的基本資料植入體內,徒增風險。第五件事:選適合自己的植入物目前植入物有圓形和水滴型。洪至正醫師指出,圓形中的光滑面是歐美隆乳的主流,觸感最柔軟,需要適當的術後照護,如按摩或拉筋;而台灣目前的水滴型產品是新一代的細緻霧面,不需要按摩,術後較輕鬆,且外型設計模擬乳房外觀,就算是紙片人或瘦小身材,也能得到自然的外觀。第六件事:手術費過低要小心價格是考量,但絕對不能是唯一考量!隆乳是醫療行為,最需要著眼於醫師的專業度,目前雙側隆乳約為20-30萬元,視各醫療院所的規格及醫師的技術費用而有高低。若有過低的價格,則更要小心的確認植入物來源,及醫師經驗和手術規格。第七件事:手術切口依人而異目前切口主要有腋下、乳下、乳暈等,得因各人狀況而定,若未來沒有哺餵母乳需求者,就可考慮乳暈切口,畢竟從此乳腺仍然多少會受損,有影響哺乳的風險。而多數女性選擇腋下切口,看中的則是不想讓乳房上有傷疤,若腋下切口復原良好會隱藏於腋下的天然皺折中。這也是台灣最盛行的切口位置,加上搭配內視鏡技術,醫師更能仔細控制剝離範圍,因此雖然隆乳的路徑最遠,但復原期也不至於太長。而乳下緣切口,是國外最風行的方式,疤痕將會隱藏在豐滿乳房的下緣接縫。第八件事:術後按摩沒有一定標準光滑類型的植入物,需要確保植入物的移動空間,因此視醫師的手術技法,需要搭配適度的按摩。但洪至正醫師表示,需不需要按摩,該怎麼按摩,範圍和力道其實都需要與執刀醫師確認。許多隆乳者會心急想要自行按摩,甚至找按摩師用力推,因此破壞原先設計的隆乳空間,反而引發出血或植入物破裂都大有人在。術後如何保養是根據手術狀況和體質而定,有些醫療診所會提供按摩服務,這是可以考慮的。另外,隨著醫材的進步,圓形絨毛面以及水滴型植入物的表面設計較為貼合組織,因此術後不太需要按摩。第九件事:隆乳後定期追蹤雖然目前果凍矽膠植入物的隆乳安全性極高,洪至正醫師仍建議,每2年內除了固定回診追蹤隆乳狀況外,第3年可以做MRI核磁共振,檢查植入物有無破損,若一切正常,就可每2年追蹤1次即可。第十件事:尋求家人支持隆乳手術、抽脂等高風險整形手術,依規定得滿20歲才能進行,18歲以上未滿20歲則須由法定代理人同意。洪至正醫師曾遇到一名媽媽帶著未成年女兒前來諮詢,由於女兒胸部太小、自卑,媽媽覺得很慚愧,想讓女兒隆乳,但因未達法定手術年齡,還是須等小孩滿18歲才能動刀。醫師建議,重大整形手術仍有存在風險,手術仍應與家人討論,有家人支持,不僅心理上有依靠,術後休養期也有人照應,在情感面及生活支援上都有更好的因應。
-
2020-08-27 科別.婦科
老是「卡到陰」! 運動美眉慘破皮還發炎就醫擺脫困擾
台中市一名妙齡女子在青春期時,出現「小陰唇肥厚」的問題,尤其近兩年靠運動健身維持好身材,無奈運動時常「卡到陰」,甚至造成小陰唇摩擦破皮、發炎,卻又難以啟齒,十分尷尬,直到最近才鼓起勇氣就醫,經接受手術後,終於擺脫擾人的困擾。中國醫藥大附設醫院整型外科醫師廖力穎建議女性,私密處整形不再是只有尋求美觀才就醫,還要顧及功能、衛生及美學問題,這項手術為門診手術、恢復期短,建議女性有問題不要羞於啟齒,應該向醫師求診、積極處理。廖力穎說,女性兩片小陰唇位於陰道口,如同裙擺要邊緣輕薄、底部厚實,像遮簾般保護女性尿道口及陰道,保持陰道適度濕潤,也預防外在汙染造成感染。她指出,當兩腿併攏時小陰唇應藏在大陰唇中。若小陰唇肥厚、過長、不對稱等,可能造成私密處清潔困難、異味、反覆陰道感染、摩擦不適等,大多數就醫的患者不單是為了美化外觀,同時有健康困擾前來就診。廖力穎說,私密處治療及手術項目多,婦女常見更年期及產後輕中度漏尿,可藉由陰道雷射改善,嚴重的尿失禁則建議婦產科及泌尿科的尿失禁手術。她指出,私密處整形手術的項目包含小陰唇整形、陰蒂包皮去蓋手術、大陰唇抽脂或減積手術、大陰唇脂肪移植手術或填充治療,陰阜抽脂或減積手術、陰道口會陰部重建手術、全陰道緊實手術。關於私密處整形手術,廖力穎認為醫師必須兼顧整體美學及功能重建,治療前後影響的層面包含了女性心理、生殖和泌尿功能。
-
2020-06-23 醫療.整形美容
夏日抽脂潮到來 安全性高恢復期短成為市場新趨勢
「挖東牆補西牆」的抽脂術正夯。醫師們指出,夏天正是抽脂的熱門季節,手臂、大腿、腹部一直都是抽脂的重點部位,透過動力抽脂,背部的淺層脂肪也可進行抽脂,若要回填脂肪到胸部與臉頰,則要在抽脂過程中盡量保存脂肪的健康。整形外科醫師周爾康表示,好的體態並非是清瘦的骨感,而是擁有適當的肌肉與脂肪比例,門診中,抽取脂肪的部位通常集中在手臂、大腿與腹部。整形醫師余宗宸說,除了以上部位之外,現在透過動力抽脂,傳統抽脂手術不易處理的背部脂肪組織、腹部兩側、甚至是男性胸部,這樣的淺層脂肪,也可以利用動力抽脂進行。不僅將多餘的脂肪抽出,現在醫師們更力拼還要盡量保存脂肪的健康,再回填到需要的部位。整型外科醫師陳彥州進一步解釋,動力抽脂過程中,盡量不傷害脂肪,保留最健康的脂肪,經過純化技術,將脂肪回填到需要的部位,例如胸部或是臉頰等處,均勻調配身體各部位的脂肪量,展現健康的體態與線條。乳房專家謝承翰指出,自體脂肪是最天然的填充物,自體脂肪不會有排斥性、取得容易、填充後非常自然、不容易移位等優點,自體脂肪是目前最推崇的植入物。為了保存更健康的脂肪,周爾康指出,動力抽脂可以將手術時間縮短35%,不僅安全性更高,也較不會發生手術過程燙傷或是組織被破壞的問題,縮短抽脂復原期,因此讓民眾趨之若鶩。引進動力抽脂的生技業者胡鴻渝指出,抽脂手術會耗去醫師大量的精力,動力抽脂可以減少醫生疲勞 ,縮短抽脂的時間,將時間與精力放在細部雕塑,此外,安全性是手術的基本要求,能在越短的時間恢復,並看到顯著的效果,成為現在消費者最為在意的選項,呼籲愛美的人士,進行抽脂手術之前,應考量安全性、恢復期,以及是否回填脂肪等需求,才能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
-
2020-06-02 醫療.整形美容
56家醫美診所 獲3年認證
醫美診所醫療糾紛不斷,衛福部醫事司為加強品質,推出「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昨天公布首波56家醫美診所通過認證名單,取得三年的認證資格,提供民眾可作為選擇診所的參考。衛福部2018年9月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明定削骨、全(中)臉拉皮、全身拉皮、大量抽脂、鼻整形、腹部整形、義乳植入等七大類美容醫學手術,限制應由特定的專科醫師執行,至今年4月底,共有377家醫療機構可進行這七大類高風險手術。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第二步針對不限於七大手術的醫美診所,推出「診所美容醫學品質認證」機制。針對診所執行的麻醉安全、用藥安全、感染管制、就醫隱私權維護,以及是否做到告知同意、收費透明等查核,若通過,則可取得效期三年的認證資格。石崇良表示,全台約有800家醫美診所,此次申請認證共77家,56家通過認證,通過率約73%。未通過診所大多因為儀器設備沒有保養紀錄、處置同意書及說明書內容不完整、手術紀錄及病歷記載不夠完整、未訂定麻醉照護作業流程等。石崇良強調,醫美診所認證不保證沒有問題,而是為了降低風險,替民眾將品質和安全做好把關,民眾可優先選擇通過認證的診所進行診療。然而此次報名家數和通過認證比率都不高,石崇良說,過去只針對醫院進行評鑑,診所可能對認證和評鑑程序不熟悉,未來一年辦理兩次認證,申請和取得認證的診所將會逐年增加。詳細名單公布於衛福部官網醫事司首頁「美容醫學資訊專區」及醫策會網站。
-
2019-12-18 醫療.整形美容
產後肚皮鬆垮垮 醫師教幾招恢復緊實度
現代的懷孕女性愈來愈注重保養,控制飲食,吃得對不怕體重過度增加,也會護理皮膚,不讓妊娠紋出現,不過,所有產後的女性不可避免的就是「肚皮鬆弛」,醫師建議,產後女性可以穿上塑身衣或是束腹帶,同時配合運動讓鬆弛的肚皮能漸漸恢復過往,若要靠醫美協助,則可考慮使用電波拉皮重拾緊實效果。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陳志軒表示,產後肚皮鬆弛是許多女性的痛,門診有許多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媽媽來諮詢,女性在懷孕期間,肚皮會被寶寶撐大,筋膜也會因為懷胎10月的過程變得鬆弛,多數媽媽都知道產後要穿上塑身衣、束腹帶幫忙恢復緊實,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使用束腹帶更能幫助傷口癒合的效果。陳志軒表示,穿上塑身衣可幫助產後婦女骨盆腔更快恢復原位,讓骨盆周邊的組織可以恢復彈性,但是對於肚皮恢復原來的緊實度,塑身衣的效果有限,多數都是靠身體本身的修復力,大約產後半年就是人體自我修復的極限。產後運動可以幫助恢復鬆弛的皮膚,不過,有些女性產後身體會比較不舒服,加上要照顧嬰兒,體力通常耗盡,也使運動效果不彰,其實防堵肚皮產後鬆弛,生產前就應該維持運動的習慣,包含核心等。不過,當穿塑身衣、運動等方式都無效時,可透過電波拉皮改善,陳志軒說,肚皮分三層,第一層是表皮和真皮,第二層是皮下組織和脂肪層,第三層是腹部的筋膜和肌肉層。陳志軒說,媽媽們可以自我檢測,用手捏捏看肚皮的「皮下脂肪」,如果捏起來厚厚的就是「脂肪」,適合冷凍減脂或抽脂手術;如果捏起來很鬆,皮可以拉得很開則屬於「鬆弛」,可以做電波拉提緊實肌膚;如果是筋膜和肌肉層變鬆造成的「腹直肌分離」,則需手術改善。陳志軒表示,療程大約一次就能達到效果,只是在電波的過程中民眾會感到疼痛,通常會敷麻藥或是採取舒眠麻醉,近年的機器不斷改良也已經有施打電波雷射時搭配震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也能舒緩疼痛。另外,他提醒產後不建議馬上就做電波拉皮,產後水腫會讓效果不佳,可以等產後二到三周水腫消退後再向醫師諮詢,若產後肚皮已經維持鬆弛許久,電波拉皮也能達到效果,不用擔心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