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退休力.理財準備
搜尋
投資風險
共找到
41
筆 文章
-
-
2024-09-20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面臨4大風險!理財顧問告訴你可以靠什麼保險彌補
單身的王先生一直以來就對金錢沒有安全感,理財偏向保守,由於工作性質是輪班制,所以沒有很多時間研究投資理財,好在有個大學同學從事保險業,鼓勵王先生用買保險的方式來為自己準備退休金,同時也做好退休後的醫療、長照規劃,讓他對退休準備不再那麼恐懼。像王先生這樣的情況還真不少,有許多人都是透過保險來規劃和準備退休,到底保險可以提供哪些功能來解決退休準備的問題?退休規劃留意四大風險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指出,在進行退休規劃時,首先要留意四大風險:1.長壽風險: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果我們活得比預期更久,就會遇到退休金準備不足的問題。2.通膨風險:現在買一碗麵的錢,在退休時也許只能買到一片餅乾了,或者是同樣要吃一碗麵,未來退休時或許得花上兩倍的價格才買得起,這就是通貨膨脹的風險。3.健康風險: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了六七十年,總是需要保養、維修,甚至有些器官已不堪使用,所以我們必須對退休後產生的健康問題與醫療費用提前作準備。4.投資風險:在準備退休金的過程中,會有投資風險,投資不是穩賺不賠,如果因為市場波動或金融風暴,導致資產規模縮水,就會影響到退休金水位,這也是現代人需要多加留意的風險。四大風險靠什麼保險保障?保險在退休規劃中扮演哪些角色,如何在退休後提供財務保障呢?1.長壽風險-「年金保險」:可以解決長壽所帶來的風險。年金保險是以被保險人的生存作為約定的給付條件的保險,可先定期繳交保費或是一次躉繳整筆保費來累積保單價值準備金,等到了約定的年齡時,保險公司會依照合約內容每月或每年給付一定金額的生存保險金給被保險人,直到被保險人死亡,這種保險稱為「年金保險」,跟壽險最大不同就是,人活著就持續給付年金,相對可以有效創造退休後的現金流。2.通膨風險-「增額型壽險」:最大特色就是保障會「增值」,按條款約定,保障會隨著時間以複利或單利增值,例如每年以複利二~三%增值,隨著年紀增加保額也會增加,具有抗通膨的效果。3.健康風險-「醫療險」和「長照險」:根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平均每10人就有6人在過去一年曾接受住院手術,在退休之後,醫療支出通常會較年輕時更高,失能與長照的機率也跟著提高,所需要提撥準備的醫療準備金及長照金可以透過購買「醫療險」和「長照險」來加強,讓自己在面臨健康風險時,有更好的醫療與照護品質。4.投資風險-「投資型保單」和「分紅保單」:提供給對投資不擅長或擔心投資風險的人,想要參與投資但也能同時兼具控管風險的選擇。不同類型保單如何操作市面上「投資型保單」種類有許多,有些可藉由專家代操,達到穩健投資績效 ; 而定期撥回現金的機制,可以創造月現金流,就像月退俸的功能。但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型保單是透過商品設計,將投資期間拉長或藉由專家團隊來降低投資風險,而非完全沒有風險,在選擇時,也要小心謹慎,並記得做好資產配置。「分紅保單」則是可以分享該保險公司經營成果的概念,如果保險公司管理該分紅保單績效良好,則保戶可以分紅,共享績效,若經營績效不佳,還有基本保障,不致血本無歸。醫療保險與退休保險如何整合既然保險在退休規畫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那我們應如何將醫療保險與退休保險進行有效整合,以應對老年健康風險和經濟壓力呢? 保險雖然能提供許多晚年的醫療與退休照護等功能,但我們幾乎無法在同一時間一次規劃完整,如果以消費者購買保險的優先順序來說,我們可以將人生劃分為五個時期,分別是:就學期、就業前期、就業中期、退休前期、全退休期,以下提供一些在不同時期規劃上的建議 :1.就學期和就業前期:這時候因為家庭責任重擔通常還在父母身上,財務基礎尚未穩固,可透過基礎的醫療保障規劃,用最少的保費買最大的保障,主要以定期型的醫療險、意外險為規畫重點。2.就業中期:這個時期工作相對穩定,不同的行業與能力造成薪水上漲幅度不同,此階段雖有很大機會因收入成長而讓收入大於支出,但相對也有許多責任要負擔,例如奉養父母、房貸、車貸等支出,因此應該檢視自己的壽險保障,以及因工作失能所帶來的收入中斷,是否有足夠的保障,同時可提早視家族病史、個人生活習慣等評估,增加重大疾病或防癌險等相關保障。3.退休前期:此時雖然收入與人脈達到顛峰,但身體機能也開始退化,要趁還健康的時候,將保單做全面檢視,若財務許可,應增加長照或失能保障,將過去購買的定期型醫療險評估是否需要調整為終身型,好因應老年需求,同時注意保障額度是否足夠,以及評估保險在退休財務的規劃中應占的比例。4.全退休期:此時的收入不像還未退休時那樣豐沛,孩子也已經長大,奉養父母的責任可能減輕甚至不需要負擔,應控制保費的支出在合理的範圍,以免造成退休的負擔,但仍應注意保留醫療、重大疾病、長照等保障是否足夠,讓保險公司協助分擔老年醫療長照風險。由於保險在退休規劃中的有其不可或缺性,許多民眾普遍會將保險納入退休規劃中必要的配置,但提醒大家,保險要及早在健康時規劃,才能確保晚年的財務與健康安全,有個幸福與安全的退休生活。作者:楊馥瑄經歷: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壽險公會表揚全國最佳績優外勤人員(2006)專業證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信託業業務人員信託業務專業測驗合格投信投顧相關法規乙科測驗合格人身保險業務員銷售外幣收付非投資型保險商品測驗合格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地政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02 退休力.理財準備
避免遺產糾紛 4方法順利將資產傳承給繼承人
近年名人遺產紛爭常鬧上新聞版面,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退休後如何做好資產規畫,安頓家人並順利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成為人生的重要課題。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劉兆安表示,每個人的退休生活方式不同,最關鍵是認識自身未來的生活型態,了解未來需求,並在需求的基礎上備妥資源,是確保退休生活無虞的關鍵。討論溝通 4種方式進行資產傳承劉兆安舉例,有位律師在退休後,兩個女兒皆在國外生活,透過多次家庭會議,與家人討論資產的分配問題,最終達成共識制定了詳細的資產分配計畫,確保每位家庭成員都了解並接受資產的分配方式,顯見提前準備資產分配和溝通的重要性,不僅確保資產的有效傳承,也維護了家庭和諧。面對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到來,身後財產更須要提早規畫,劉兆安提到,曾經有對約50歲的夫妻來諮詢,兩人在年輕時,積累了不少財富,但沒有子女,先生擔心在自己去世後,老婆平時較無理財的規畫,所以他透過理財規畫顧問進行有效資產管理,並以保險和信託確保老婆仍能擁有穩定的生活保障。許多長輩會擔心如何順利將資產傳承給繼承人,劉兆安建議,可以保險、信託、不動產和遺囑等4種方式進行傳承。保險是指定受益人的理想方式;信託可確保資產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管理和分配;不動產需依個人情況評估其適用性;遺囑和意定監護,則是能提前計畫的傳承工具,以確保個人無法自行決定時,資產能按照自身意願進行分配和管理,提前預立醫囑,可確保醫療和財務方面依照個人意願進行。避免過度投資 導致虧損在資產傳承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投資風險、健康風險、政策變動和突發事件等挑戰。劉兆安提醒,退休人士應避免過度投資或不當投資,導致資金虧損,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退休生活,也會為資產傳承帶來困難,例如退休後也可能面臨健康狀況不佳,需要大量的醫療費用,所以要記得準備預備金,以應對突發事件。有些長者因住在不適合的住宅裡,造成生活起居的不便,劉兆安建議,應提前找到適合未來居住的地方,像有電梯、方便進出、離醫院較近的住宅地點,已屆退休人士則應考慮以房養老、包租代管等方式來管理房產,並籌備相關需求資金,以確保晚年生活無憂。了解需求 確保生活無虞面對退休生活,最關鍵的準備工作,就是認識自己未來的生活型態。劉兆安強調,了解未來的需求,並在這些需求的基礎上準備資源,是確保退休生活無虞,最關鍵的一點。聯合報與「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合作舉辦退休5力課程「財務安心系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劉兆安將在「財富傳承篇─富足退休與資產傳承攻略」課程中說明如何根據財務狀況,制定合理的投資計畫,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和風險;透過合理的資產傳承規畫,保障晚年生活,還能確保資產順利傳承給下一代,為家庭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財務安心系列—簡單打造專屬理財藍圖講師: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譚鈞元時間:7月14日(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財富傳承篇」富足退休與資產傳承攻略講師: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畫顧問劉兆安(大錢先生)時間:7月28日(日)下午2時至4時30分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暫定)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連結:https://health.udn.com/service/index?%3Ftype=course&type=physical
-
2024-06-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傷!沒有理財知識,跟風買00940就跟P2P借貸一樣冒險
日前媒體報導:『繼imB網路借貸平台之後,又一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爆雷,4月30日官網公告停止出金,投資人已成立自救會』『台灣首家「債權投資P2P網路理財」旭新科技,以期滿還本、年化收益7至12%高報酬率為宣傳,吸引近萬投資人認購柬埔寨等境外債權,吸金高達73億元。日前暴雷被檢調凍結9800萬元,4月30日停止出金。業者出面喊冤,強調資金運用沒問題,卻被依銀行法起訴「很無奈」』。 什麼是P2P借貸? P2P(Peer to Peer)又稱為「市場平臺借貸」,指的是「點對點」和「去中間化」,核心概念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投資人與借款人,讓有閒錢也有意願的投資人,跳過中間銀行平台,直接借錢給有需求的借款人。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的統計,全球P2P市場規模快速成長,2022年的貸放金額已有1,078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2023年將達到1,436億美元(約新台幣4.4兆元)增幅高達三成。可見的科技發展運用後的普惠金融,確實已經發展出不同於傳統金融的商品,並且已經在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中,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相對於過去傳統的放貸流程,銀行需要信用聯徵與審核借款人的還款能力。P2P借貸因為去除傳統銀行的中介,對於借款人來說比較容易被核貸、取得的利率也比銀行低,另一方面,放款人則能獲得比定存還高的利息,創造借貸雙贏。 簡單來說,有小額借款需求的借款人,會向P2P平台遞交申貸需求。而另一方面,投資人能在平台上尋找借貸項目,能夠將一筆資金分散借給不同借貸項目的借款人,不僅藉此賺到借貸的利息收入,也因為資金分散借給不同的借款人,有風險分散的效果,能減少被倒帳的機率。早年傳統借貸都只能透過銀行或民間機構,而 P2P 則是藉由網路,串聯借款人,並讓一般人也能作為放款人。P2P借貸平台3大風險 P2P借貸平台去除銀行的中介,為借款人提供相對低的借貸利率,也為投資人給予一個投資理財管道。但看似普惠金融的背後,P2P借貸其實隱藏著風險,不管是想要在此借貸或放貸的人都要注意,P2P主要的風險有:1.違約風險:傳統銀行放貸前會做評估,包含聯徵紀錄,收入穩定度,收入負債比等,以控制倒帳的風險,因此無法經由銀行貸到款項的投資人,通常是銀行評估後,未來倒帳風險較高的人。在銀行如此謹慎評估才放貸的情形之下,銀行每年還是會有呆帳發生,更遑論P2P 借貸平台標榜容易放貸,相較之下,這些放款金額是否更容易有違約風險?對投資人而言,雖然你可以賺到利息,可是一旦違約要如何找到債務人追討本金?如果無法依法強制執行取回債權,結果就會是賠上本金,這對於投資人來說風險是很高的。2.資訊不對稱: 因為是透過網路平台媒合,甚至是國外的債權,投資人不易取得借款人的財 務資訊,只能仰賴平臺的信用評等。但這些信用評等真的有足夠參考依據嗎?平台本身是否有審核能力?所謂的投資報酬率,真的是來自借款人支付的利息嗎?還是只是帳面上的數字?會不會是一個龐氏騙局?以旭新科技為例:在網路架設P2B模式的理財網站,並以按月給付約定報酬、到期還能還本、年報酬率高達7到12%為宣傳,招攬不特定的民眾投入資金,認購柬埔寨、馬來西亞等境外債權,由於債權都在國外,查證其真實性就更加困難。3.平臺倒閉風險:P2P平臺可能因為弱勢經營虧損而發生倒閉,也可能借貸市場裡的資金被平臺挪用潛逃,甚至從一開始平台就造假詐騙,這些都不是投資人能夠清楚透明取得的資訊。之前ImB就是如此,以9%到12%的高年利率吸引投資人,先媒合欠債方和原始債權人,再將債權轉讓給投資者,但當中卻有超過九成是販售「假債權」,涉嫌違法吸金25億元,受害民眾多達數千人,災情慘重。目前旭新科技究竟有沒有違法?是不是詐騙?尚待檢調釐清中,但旭新科技的帳戶目前被檢調凍結公司帳戶的營運資金及代管帳戶停止出金,投資人暫時拿不到投資收益,投資本金也無法取回。未來若確定違法吸金,甚至確定是詐騙,那本金應該是有去無回。投資理財常見2致命問題國人大多認同理財規劃的重要,所以越來越多人採取積極理財,但是在執行的層面上卻出現一些問題,例如:1.未設定理財目標不清楚何時該準備多少錢因應,只覺得錢越多越好,所以容易忽略財務的安全性,可能沒有預留緊急預備金。或者忽略了家庭固定支出金額龐大,太積極投入投資。旭新科技投資人林家輝說:「我們這些錢,有的是貸款貸出來的錢,拿來做投資耶,我們要繳利息,要繳房貸耶。」「有人付將近1千萬投資在裡面,這些錢也是我們辛苦血汗錢。」暫且不討論投入的資金未來是否能完好無缺地取回,光就目前旭新科技帳戶被凍結,只要沒辦法每個月拿到原本預期的報酬,投資人利息或房貸若繳不出來,就可能會被債權人強制執行,屆時個人信用產生問題,辛苦買的房子被法拍都是有可能的。2.只想高獲利卻忽視高風險國人無暇充實自身理財知識,卻愛聽信明牌。在投資標的的選擇,相同的報酬率應該要選擇較低風險的投資標的,承受相同的風險應該要選擇較高報酬率的標的,但是國人投資充斥著感性投資,缺乏理性,因此喜愛聽信明牌,熱衷追逐高報酬。ImB詐騙就是標榜高報酬率,在大家「吃好道相報」心態下,違法吸金25億。跟隨市場消息面投資也有很大風險,如之前的00940之亂,許多人申購時抱著上市之後短線賺一波價差的想法,遲遲無法站回發行價才叫苦連天;殊不知高息型ETF波動性不大,絕對不是做價差的好標的。理財規劃考慮4風險理財規劃時,首先要釐清自身目前的資產負債,未來的財務目標,距離達成財務目標還有多少時間,從現在到未來還有多少收入與資源可供運用,才能制定財務目標的執行計畫,執行計畫要考慮的風險包含:1.財務風險:未來收入是否會有變化?可能變化的幅度有多大?投資若發生風險,對目前財務及資產的影響多大?2.人身風險:若發生身故或醫療等事故,收入與存款會有多少影響?目前保險是否已足夠?3.責任風險:若有職業風險,如餐飲業,開業醫生,教職員等職業的責任風險是否需轉嫁?若有房屋,是否火災責任險需轉嫁?若有汽機車,是否投保第三人責任險?4.投資風險:投資標的是要長期持有或短期持有?若投報率不如預期,可以承受多少的損失?可以承受多久的損失?以上風險都需考慮,若風險發生時自身財務的承受度如何?要如何因應?而非單純只考慮投資報酬率多少。 投資獲利雖然重要,但是風險控管更重要,理財規劃千萬別見樹不見林,若只專注在報酬率數字上,卻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一旦風險發生時,不僅資產沒能增長,本金還大幅虧損,甚至影響了其他的財務布建,造成的骨牌效應恐讓人欲哭無淚。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4 退休力.理財準備
希望存錢,卻不知道怎麼存?退休理財專家曝抵抗通膨應做到這事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抵抗通膨 至少2成薪資用於投資退休準備中,財務規畫是民眾最擔心的項目。隨人口結構改變、勞保基金面臨破產危機,退休財務不能只靠政府,大家應把握年輕時的高投報率,老後則採穩健投資來規畫退休理財,因應通膨、長壽帶來的財務風險。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發現,民眾希望存錢,卻不知道怎麼存錢。大家常低估退休需求,太晚開始儲蓄、退休投資太保守;也有人選錯投資工具,導致準備成本太高,無法落實長期投資;更常見的是沒有及早進行長照險、醫療險及年金險規畫。雖然退休年齡延後,但隨醫療進展、壽命延長,退休至離世的時間不減反增,若要抵抗通膨,保有老後生活財務餘裕,至少2成薪資用於投資是較合適的比率,但台灣民眾多數只將薪資的1%至6%用於投資,實在太少。早期增值、晚期保值,是最省力的投資方式。投資標的選擇應隨年齡而不同,年輕時應選擇投資報酬率約8%的投資標的,如股票等,藉由複利效果累積資本;老後則可以選擇較為穩健、投資報酬率約4%至5%的投資選項,如債券等,藉此保值、保本。退休理財是長期投資,民眾不要聽信某些理財專家建議,時常「買了基金又賣掉」,至少要持有3至10年,否則轉換過程中容易買錯基金、進出場時也會導致損失。業界已有不少退休理財專屬產品,依照年齡不同分為積極、穩健、保守等項目。長照保險也是常被忽略的投資選項。隨長壽趨勢,民眾需要長照的時間約8至10年,費用至少花費600萬以上,若沒有保險,退休金恐被吃垮。建議及早投保,否則愈晚買、費用愈高,還有被拒保的風險。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推出「退休理財規劃師」,幫民眾免費健診。民眾可以上網搜尋「好命退休計算機」,也可透過電話諮詢。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富足人生三本:老本、病本、保本針對退休準備,大家常有三個迷思,一是太晚準備;二是準備的金額不夠;三是準備工具配置不當,沒有定期檢視。打造富足人生,要考慮退休三本,也就是老本、病本與保本。在老本的部分,準備退休金,應該越早越好,善用時間複利優勢。在台灣家庭理財暨世代退休大調查裡,國人準備退休理財的前三大工具是股票、定存和儲蓄險,這兩年股市回溫,不同世代的民眾都增加股票的投資比率。30世代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而頻繁進出市場,故整體投資績效不佳,建議設定目標,定期定額投入,且集中度不要過高,穩定累積資金流。50世代民眾比較保守,建議要找到長期能夠對抗通膨的工具,並隨著年齡增加降低風險資產比重。可利用「100法則」,以100扣掉年齡,這個數字就是投資上限,假設現在70歲,100減70就是30,投資風險資產比率不要超過全部資產30%。有關病本,一定要在退休前檢視醫療保障,優先透過實支實付險轉嫁高頻高額醫療支出,且「保大不保小」,透過失能險轉嫁未來長期照顧費用,再來就是重大疾病跟癌症險的一次性理賠服務保障。在保本的部分,安養信託加意定監護可做為防護傘,保障我們未來。安養信託可將退休後可能需要的金流、醫療或養生村相關費用,先寫未來信託支付持條件,待實際上退休後,信託業者就是財務管家。現在很多金融機構推出預簽型安養信託,55歲以上民眾即可規畫,退休前把資金分批信託帳戶。意定監護是在有意識時,選定一名或多名信賴的家人或朋友,成為意定監護人,當真的沒有行為能力時,意定監護人可申請監護的裁定宣告,代為處理生活上大小事。現在詐騙橫行,讓大家對於金融產品和機構有疑慮,中國信託持續推動公平待客原則,只要發現高齡客戶有遭到詐騙的疑慮,就會通報警方到場協助,降低被詐騙、財務損失風險;在數位金融浪潮下,產品設計也考量高齡客戶需求,積極降低高齡客戶數位落差,其中調整ATM使用流程更簡潔明確,並於客戶服務提供極簡化語音服務。最後,避免遭受金融剝削,提醒長者一定要建立三大自我保護意識,一是不輕易相信投資話術,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二是印章存摺不要隨便交給他人,最後是空白表單跟一些不知道的文件,一定不能亂簽。期待所有民眾都能遠離詐騙,謹慎守護自身財產安全。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
-
2023-12-03 退休力.理財準備
2023退休力論壇/蔡安棋:退休得顧好老本、病本、保本
「打造富足人生,要考慮『退休三本』,也要老本、病本與保本!」在聯合報、元氣網舉辦的「2023退休力論壇-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論壇活動中,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說,民眾若希望擁有富足退休生活,除了要考慮「退休三本」,更要趁年輕及早規畫、選擇適合投資工具,加上留意詐騙陷阱,才能擁有理想退休生活。「退休金,到底要準備多少才足夠?建議一定要設定理財目標」蔡安棋分析,每個人的退休生活目標不太一樣,若區分為簡約生活、樂活生活與富裕生活,一個月的退休金需準備8到11萬元不等,除了基本生活開銷,也要將醫療支出、未來通膨率等因素納入,這樣退休準備金才會足夠。談到「老本」的準備,蔡安棋表示,老本是指「要有持續的退休金流」,若要有持續退休金流,就要善用複利財,更要及早啟動相關理財規畫,並運用「100法則」,打造、堆疊永續退休金流。所謂「100法則」是指將100扣掉年齡,而這個數字就會投資風險資產的上限比例,舉例來說,假設現在年齡是70歲,100減70就是30,代表投資風險資產比率應不要超過全部資產30%。在「病本」的規畫上,蔡安棋建議,病本是指要打造「醫療防護網」,可透過實支實付險優先轉嫁頻繁醫療支出,再透過失能險、長照險來支應未來可能面臨的長期照顧需求,最後則可以藉由重大疾病險、癌症險一次性理賠服務等,幫助打造退休醫療防護網。「保本」策略,蔡安棋建議,像預簽安養信託、意定監護制度等,都可善加運用。以預簽安養信託來說,民眾可以趁自己還健康、有行動、思考能力時,預先將退休後的金流存入安養信託專戶,並於信託契約中約定老後醫療、照護規畫。安養信託就像財務管家,到時就可以按契約執行相關計畫,且這些條件也是有些彈性,若有特別需求,像想要將部分金錢贈與特定兒孫,或老年想擁有一些旅遊計畫等,也都可以納入契約。意定監護制度則是可以在意志清楚、健康的時候指定信任的親人、朋友做為失去行為能力時的監護人,如此,就能讓人生所有大小事皆獲得保障。蔡安棋表示,以中國信託銀行來說,對於高齡長者,該行也推出友善金融、友善分行、友善數位、友善客服等貼心服務,像臨櫃作業關懷服務,臨櫃行員會主動關心高齡客戶交易的動機、目的,若研判有遭詐騙疑慮,就會通報警方到場協助勸說,以減少客戶損失。或像ATM採「簡易大字模式」、推出極簡語音服務等,都讓許多高齡客戶獲得更友善的體驗,接受各項資訊、服務時,也更得心應手。最後,蔡安棋提醒,年長者應建立自我保護意識,主要要記住四項重點:包括「勿輕信投資話術」、「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印章、存摺不要隨便交給他人」與「空白文件或表單不能隨便簽」,期待所有民眾、年長者都能遠離詐騙,謹慎守護自身財產安全。
-
2023-11-01 退休力.理財準備
年領退休金超過81萬要繳稅!?兩個退休金常碰到的窘境
王阿姨從年輕時就喜歡旅遊、拍照,為了讓自己能走得更遠,長期以來持續食用保健品養身,為的就是延緩身體機能老化。然而新冠肺炎爆發,讓喜歡出國看世界的她無法出國,3年後,好不容易等到國境解封,卻發現機票、住宿都漲價了!到底未來的退休金會面臨哪些窘境呢?窘境1:通貨膨脹。3年疫情旅費暴增,那麼10年後呢?王阿姨參加德瑞法10日的旅行團,團費要100,900元,如果持續通膨的狀況下,未來10年會怎樣呢?如果以同樣的行程、同樣的費用,用消費者物價年增率2.93%來計算,10年後旅費可能會增加到134,682元,增長幅度超過33%。也就是說,即便是現在只要10萬的旅費,10年後可能會變成13萬。因此,像王阿姨這樣年屆退休或已退族,如果想要常常踏出國門旅行,一定要提前規劃退休金,而且除了生活基本費用外,更要留下足夠的娛樂費用,而且要考慮物價增長的因素,才能有底氣持續當個快樂的旅行家。 窘境2:蝦米!勞工退休金有可能要課稅?!除了通膨會吃掉退休金外,另外一個可能吃掉退休金的就是:稅金!說到退休金,想必大家多少都知道台灣勞工在退休時會領到勞保與雇主提供的勞退退休金,有些高薪族群除了雇主每月提撥的6%外,還會額外自提6%,這樣每年報稅的時候就可以享有稅賦收益。但衍伸另一個問題是:退休時向相關單位領取這二筆金額時,到底要不要課稅?全台投信擁有最多*RFA(Retirement Financial Advisor, 退休理財規劃顧問)的野村投信告訴你:退休族從政府會領到2個退休金,第一個是勞保年金,第二個是勞退退休金。勞保屬於人身保險,所以勞保退休給付時,不論是一次請領或月領的年金,都不用繳納所得稅。但勞退退休金屬於遞延薪資、退職所得,因此不管是一次領或月領,超過一定的金額時就會需要繳稅(如下圖)。(*RFA:退休理財規劃顧問是一套專屬台灣的退休規劃培訓與認證,為首張深入本土的退休理財規劃證照)解方:退休金準備考驗重重,靠自己累積最有底氣!目前勞保年金碰到一個重大挑戰。因為少子化與勞保請領人數增加,所以既有的勞保年金會在2028年時,面臨更大、更嚴峻的財務挑戰。加上勞退月領如果每月請領超過7 萬時,就會面臨報稅問題。在如今少子化、高齡化的人口結構改變下,未來勞工保險更可能面臨改革,讓我們繳得保費更多、更晚退休,且領到的退休金更少。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想要不受政策改革、通膨等因素影響,把握「趁早+紀律+逢低加碼」三項原則進行投資,靠自己準備退休金、彌平勞保勞退不足的缺口,讓自己對未來想像更加踏實。野村投信指出:準備退休金屬於長期投資,在投資產品的選擇上,不只要選擇投資團隊獲獎受肯定、績效有目共睹的基金,如果能有經過退休專業訓練的團隊 +「打敗低點不敢加碼的人性、不再錯失逢低布局契機機制」的理財工具,就能讓退休金準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議投資人可以到野村投信開戶並用獨家「不燒腦、天天自動找低點」的D檔投資法,平均申購成本、創造更好的報酬率。【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基金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產業景氣循環之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匯管制及匯率變動風險、投資地區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之風險、商品交易對手之信用風險、與其他投資風險等,請詳見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基金可能投資承銷股票,其可能風險為曝露於時間落差之風險,即繳款之後到股票掛牌上市上櫃之前的風險。野村投信已就「D檔投資法」之圖樣及文字取得商標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號數第01655124號),仿冒必究。(野村投信贊助刊登) AMK01-231000126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
-
2023-10-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買ETF到底該選0050還是0056?投資ETF前你該知道的5件事
老張和老王是多年好友,一起在職場上奮鬥多年,老張預計再過10年退休,而老王因為孩子還小,還得再工作20年才能離開職場,兩人都很懂得為將來規劃,有天在廣播上聽到專家在介紹 0050和0056,引起了兩人激烈討論,老張和老王在爭論什麼呢?因為他們聽說0056的配息比較高,但0050的長期報酬比較多,不知道自己該買那一支才好。什麼是ETF?不論是 0050 還是 0056,他們都稱為 ETF(Exchanged Traded Fund),這是一種可以在股票市場交易的基金。ETF投資的標的物是按照事先訂好的選股規則,買進數十家不同的公司股票。如果以類別來分,大致上分為追蹤大盤指數的指數型ETF,和特定主題的主題型ETF,像是智能車、半導體ETF等。那麼0050跟0056到底是什麼類型?依照投資標的物來說,0050是追蹤台灣50指數,0056是追蹤台灣高股息指數,皆屬於指數型ETF。ETF的好處在於交易方便,跟股票一樣下單就好;而且,ETF 的持有成本低,大部分 ETF 的內扣費用都落在1% 以下(大部分都落在0.1~0.8%)由於ETF是由不同股票組成,所以買進一支ETF等於同時擁有許多家公司的股票,這樣就能做到分散投資,降低個別股票的投資風險,簡單做到投資多樣化的目標。簡單來說,購買單一公司股票和ETF最大的分別是分散風險。單一公司可能會面臨營運不佳而下市的風險,而ETF會根據現況,定期做出股票組合的調整,持續讓好公司留在投資組合當中。很多人會擔心買在高點或是下市,這樣怎麼辦?其實這一點很簡單,只要透過長期持有,定期投入,可以平均成本,反而可以期待和大盤一起成長,享受到股市長期上漲的成果。為什麼0050、0056 那麼熱門?根據集保結算所的資料,全台灣擁有0050和0056的人數超過150萬,這兩支 ETF 也常常是排行榜上的前三名,可以說是最熱門的ETF。為什麼台灣股民這麼瘋買這兩支ETF?而這兩支 ETF 的差別又是什麼呢?0050和0056的內容物都是購買50家公司的股票,差別在於選股方式不同。0050是取台灣總市值最大的前50家企業進行投資配置,0056則是在市值前150大的企業裡,預測未來一年配息殖利率最高的50家公司,以獲得較高的現金股利做為選股目標。對於擁有 0050和0056 的人來說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幾乎每年都可以拿到股票配息,第二則是有機會賺到股票上漲的價差,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配息和總報酬不同。0056 採季配息,每年1、4、7、10月都可以拿到配息;0050則採用半年配息,分別在1、7月配息。通常0056的配息會比 0050 多,但以長期含息報酬來看,0050則具備更高的總體報酬。哪些人適合存這桶金?很多人剛開始知道0050跟0056的時候,都會掙扎該買0050還是0056?但是,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有一點讀者必須知道,不管買那一支ETF,你都必須承擔市場波動的風險,擁有ETF有可能賺錢,當然也有可能賠錢,但是ETF賺錢的機率和持有時間呈正相關,持有時間越長,那麼賺錢的機率就越高。也就是說,ETF特別適合用在中長期的財務規劃,如子女教育金或是退休金準備等。因此,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個性和狀態來評估你的需求。以老張來說,他希望可以獲得比較多的現金流供退休生活使用,距離退休時間也比較近,那麼選擇0056領取穩定的配息,就會比較符合老張的需求;而老王距離退休還有20年以上,那麼每年犧牲一些配息,來獲取更多的整體報酬,會是比較好的方式,所以會建議老王選擇0050較合適。再者,0056近五年來平均配息的殖利率為 5.63% ,今年(2023年)也開始導入了收益平準金的機制,讓每季配發的股息更穩定。(透過收益平準金機制,投資者有機會是配回自己的本金)。對於想要有穩定現金流、或者已經步入退休生活的人而言,0056的配息相對穩定,缺點則是無法獲得和0050一樣多的價差報酬。至於0050,雖然每年也有配息可領,但近五年的平均配息殖利率為 3.51%,每年少了約2%的配息,換來的是整體資產報酬較高的好處,如果我們在10年前同樣投入1000萬到0050和0056中,以配息再投入計算的結果。那麼截至今年(2023年),0056的含息總報酬是2,576萬元,0050含息總報酬為3,116萬元,也就是說:以整體報酬來看,0050會比多出0056 將近540萬元的獲利。投資ETF前你該知道的5件事1.股息不等於報酬,需要完成填息後才是真正賺到每年分配到的股息都是從原本的股票分出來的,原本股價100元的股票經過配息5元,完成配息後,股價會變為95元,這時股票必須等待漲回100元完整填息,手中的5元現金才是多賺的。簡而言之,如果沒有完成填息,你拿到的股利其實是自己原始的本金。2.小心配息來自收益平準金若有人特意在配息前購入0056,他就擁有參與配息的資格。但這對於其他長期持有的人而言,會顯得不公平,所以導入收益平準金就是設計用來解決稀釋股息的問題。讓新參與的人拿到的配息,是用收益平準金來分配,而不是原本基金產生出的配息,如此一來,配息就有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本金,而不是資本利得或股票配息。3.股息超過2萬元會有二代健保費用的支出ETF的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於股利或是買賣價差,每年派發的純股利股息會算在個人所得裡,並計入同戶的家庭所得中,對於稅率級距較高的家庭而言,需要計算股利產生的稅務問題。另外,單筆超過2萬元的股息,還會另外計算健保補充保費,超過2萬元的股息,都需要繳交 2.11%的補充保費。4.內扣費用大不同,持有前須評估每支ETF的內扣費用不同,0050的內扣費用為0.43%,0056的內扣費用為0.86%,假設各投入1,000萬在兩支ETF,0050每年會收取43,000元的費用,而0056每年費用為86,000元,長久累積下來,0056的成本會高出不少。5.注意ETF的周轉率ETF都有定期檢視成分股並轉換的機制,這意謂著大量的股票買賣,買賣就會產生交易成本,對於持有者來說就是一種成本耗損。所以在選擇 ETF 時,可以留意成分股轉換的頻率和次數,以減少股票的周轉率,降低成本。現在可以買ETF嗎?若你的目的是長期持有,累積資產,獲得市場平均報酬,那麼購買ETF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擇時進出,想買的時候就直接買,能越早參與市場越好,無論是單筆投資或是定期定額都可以。我們對於指數型ETF的期待就是跟著大盤漲跌,並以10年以上的時間長度來看ETF報酬,持有的越久,賠錢的機會就越低。然而,購入後是否要出場的唯一考量,只需考慮自己是否要用錢,如果有需要用錢的情境,便賣出股票換取現金即可。台灣股票市場非常特別,台灣企業老闆派發股息給股東都是大方的,無論是擁有0050或者是0056,都代表著我們和台灣各家中大型企業一起成長,一起享受經濟果實,投資好的企業,也是在為自己投資未來。作者:梁蕭錠經歷:公勝保險經紀人事業部經理、保德信人壽壽險顧問、MDRT台灣分會地區主席、王道銀行支付產品經理、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系統分析師、玉山商業銀行專案經理專業證照: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證書、壽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合格證書
-
2023-10-16 退休力.理財準備
被眾多投資人青睞的ETF是什麼?4步驟教你輕鬆選擇合適ETF
好友淑真目前任職於政府捐助的基金會,再過5年符合可以退休的條件,她就想離開工作25年的職場,好好過自己的第三人生。但是退休後,首先面對的就是每月金流問題。她工作多年,已有一筆儲蓄,希望能夠藉由穩定的投資標的創造固定現金流入,就如同上班時的薪水。淑真見面聊天時說:「點開網路新聞就看到0050、0056、00878、00919、00929....一堆數字,我知道這是在講ETF被動式的投資基金,但這麼多的數字真的讓人眼花撩亂,而且各理財達人們的說法都不同,不知道這麼多檔的ETF要買哪一檔?」事實上,有不少理財達人鼓勵用ETF存退休金,而且有每季、每月配息的ETF商品。所以透過ETF規劃退休金確實是目前的主流趨勢。那麼,到底什麼是ETF?又該怎麼選擇?ETF是什麼?為什麼被眾多投資人青睞?ETF是英文Exchange-Traded Fund的縮寫,意思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將此名稱拆成「指數」、「股票型」、「基金」三部分,更能清楚了解內涵。ETF是以基金架構投資一籃子證券,以追蹤指數表現,也就是將指數「證券化」,讓投資人以少量資金即可參與指數表現。 如前面所說,ETF是以基金架構投資一籃子的證券,可以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的效果。買賣方式與股票相同,但證交稅僅1‰(賣方負擔),低於股票交易的3‰,而且若是買賣債券型的ETF,還免證交稅,僅需要負擔證券商手續費。另外,ETF標榜被動式管理,管理費用比傳統的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低。交易方便,交易成本低,可分散投資風險,股價波動度不大,獲利穩定等,這些都是ETF成為投資主流的原因。截至今(2023)年9月底掛牌交易的ETF檔數已達240檔。但是當掛牌交易的標的有數百檔,而且還持續增加時,這似乎已經不是「被動式」投資,而是需要「主動式」選擇。該如何選擇ETF?4步驟教你輕鬆選擇依據臺灣證券交易所ETF專區資料,目前掛牌上市交易的ETF可概分以下幾類:1.國內成分證券ETF。2.國外成分證券ETF(含連結式ETF)。3.槓桿型及反向型ETF。4.原形期貨ETF。5.槓桿型及反向型期貨ETF。這麼多種類的ETF都適合做退休規劃的投資標的嗎?顯然不是。首先,退休族希望每個月能有穩定的現金流作生活支出,所以挑選時可以選擇有配息的ETF,但有配息的ETF也達137檔。第二步,目前配息方式分為:年配、半年配、季配、雙月配及月配,其中以季配最多。可依個人現金流的規劃,選擇配息的方式及時點。目前流行用三檔季配的ETF,但利用配息時點的差異,組合成月配的投資組合。例如00878是每年2、5、8、11月配息,0056是每年1、4、7、10月配息,00713是每年3、6、9,12月配息。三檔組合就可形成每月有現金流入。注意以上只是舉例,不代表建議投資這三檔標的。另外,每月配息固然感覺良好,但每次匯款會扣除10元手續費,長期下來也可累積成一筆投資資金。解決方式是該檔配息ETF的保管銀行與入帳銀行是同一家金融機構,就可免去10元手續費。第三步,配息(殖利率)高不是優先選擇,應該看是否能穩定配息。舉例來說,表1是00900與00878的配息狀況,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上市時就標榜高配息。吸引很多投資人買進,但股價波動度大,每次配息金額不穩定。與另一檔成立時間相近,季配息且配息日期相同,也是熱門高股息ETF 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相比,00878配息穩定度優於00900。但並不代表00900不宜投資,以配息的殖利率比較,00900是7.2%(以最近一月均價$12.5,最近四期配息合計0.897元計算),優於00878的5.56%(以最近一月均價$21,最近四期配息合計1.17元計算)。只是就退休族來說,若需求是要有「穩定」的現金流,配息穩定度的重要性就高於配息殖利率。第四步,注意股債ETF搭配。目前掛牌交易的240檔ETF,其中有80檔是屬於債券型ETF。前面有提到,若是買賣債券型的ETF,還免證交稅。配息型的債券ETF搭配成長型的股票ETF,可以將投資波動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同時享有穩定配息及資產增值的好處。至於股債分配比例最常見的是「100-目前的年齡=配置風險性資產比重」,假設淑真目前55歲,我會建議她投資資產分配是股票型ETF與債券型ETF比重為45:55,等到60歲從職場離開時,將債券型ETF比重調高至60%。以ETF做為退休規劃的投資標的,似乎已是全民共識,但隨著ETF種類多樣化,掛牌交易檔數增加,ETF已不是「被動式」投資,而是需要花時間做功課的「主動式」選擇。作者:劉憶娥經歷:大學講師、保經公司簽署人、信託公會副組長、科技公司管理部經理、證券公司承銷部經理專業證照:考試院稅務記帳士、人身及財產保險經紀人、人身及財產保險代理人考試及格、台灣及中國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美國管理會計師(CMA, CFM)、美國及台灣內部稽核師(CIA)、台灣證券投資分析人員(CSIA)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2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退休金規劃忽略「這花費」,小心兒女互踢皮球!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這意味著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的20%。也就是說,每5個人就有1個人會面臨退休問題。退休會有哪些花費呢?事實上,除了日常的生活費外,還有醫藥費用,還有一個常被遺忘的費用,就是:人老後大病一場需要的長照費。很多人以為政府提供的長照2.0四錢包就能支撐相關費用,但政府提供的資源是否足夠支付這筆花費呢?讓我們好好算這個帳!圖一、「長照2.0」 4錢包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所做的「長照2.0」 4錢包(如圖一),可以發現到:原來申請長照錢包有資格限定,且每個錢包費用不能互相流用;加上服務採預約制,非隨請隨到,家中的子女仍會面臨輪班居家照顧的困境,短時間還可以支撐,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到照顧者的工作,就容易發生互踢皮球的情形。因此,規劃退休金時一定要記得將長照費考量進去,同時提升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以備不時之需,才能避免長照悲歌。(*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後每月可花費金額/退休前每月薪資,代表退休後與退休前生活品質的相符程度)工作衝刺期,紀律投資存下退休千萬老本那麼,我們該如何存夠適合的長照資金呢?首先,要先存下千萬退休金。以25-65歲工作期間仍有薪資收入時,每月固定投資新台幣1萬元,趁年輕時布局於每年報酬率超過7%的股票型基金,屆臨退休時轉為每年報酬率3%、相對保守的債券型基金的狀態下,退休時將積攢下超過1,400萬的退休金,以平均餘命90歲而言,每月可領約47,000元。圖二、工作期用三段式紀律投資,千萬退休金落袋國內投信擁有最多、國內首張退休理財規劃認證的顧問(RFA)的野村投信,不僅在退休準備路上提供專業協助,還獨家提供「不燒腦、逢低自動加碼」的投資工具–D檔投資法,系統自動天天幫投資人找相對低點,遇基金淨值與前10個基金營業日下跌超過10%時自動加碼,幫助投資人在長期準備退休理財的時間裡,遇到亂世也能處變不驚,能掌握每一次值得進場布局的投資機會,買得平均成本更低,市場反轉時獲利自然更好。圖三、D檔投資法掌握入世低點,提升投資報酬率退休後「領一半投資一半」,所得替代率增加37%,不愁沒有「破病本」存夠了千萬退休金後,如果65歲一退休就將先前累積的投資全部停利,獲利的錢不管放家裡或轉存定存,都將無法抵禦通膨的侵蝕;且月領47,000元扣除每月3~4萬的長照費後所剩無幾。因此會建議,退休時將1,400萬的一半700萬,持續放入年化報酬率3%的基金中,同樣到平均餘命90歲,本利和將成長至超過2,192萬,每月可領金額提升至73,000元。以退休前薪資70,000元的上班族而言,代表所得替代率從67.14%提升至104.28%,成長超過37%,就能更加安心,也能準備「以防萬一」的長照準備金。【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基金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產業景氣循環之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匯管制及匯率變動風險、投資地區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之風險、商品交易對手之信用風險、與其他投資風險等,請詳見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基金可能投資承銷股票,其可能風險為曝露於時間落差之風險,即繳款之後到股票掛牌上市上櫃之前的風險。野村投信已就「D檔投資法」之圖樣及文字取得商標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號數第01655124號),仿冒必究。(野村投信贊助刊登) AMK01-231000020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
-
2023-09-22 退休力.理財準備
手機舊了、不適合要換,那理財計畫呢?30、40、50歲應有的退休理財計畫大不同
關於「準備退休金」,你是否已經有一套理財計畫?是否有定期隨著年紀增長而調整這份計畫的投資策略? 如果沒有,你可能要注意了!國內投信擁有最多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 Retirement Financial Advisor)的野村投信指出:在人生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階段性目標,以及薪資水平、生活花費和風險承受度等條件的不同,建議在規劃長期的退休金理財時,要把握三原則:「30歲求累積」、「40歲找平衡」、「50歲享穩定」。透過這三個原則定期進行調整,才能讓你的投資隨時切中你當下的狀態。30歲求累積,紀律+積極投入 30歲是剛入社會沒幾年的階段,此時的薪資仍在成長期,每月投資金額有限,但享有離退休年限較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等優勢,此時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建立紀律+正確的投資觀念」。這時候應該透過定期定額或野村投信獨家「市場低點時,不燒腦自動幫你買進更多單位數」的D檔投資法,逐步累積退休金。因為工作期還很長,風險承受度較高,可選擇全球股票型或台灣股票型基金。40歲找平衡,快速+分散進場40歲雖然有車貸、房貸,但累積多年的工作資歷通常也反映在薪資上,代表著有機會獲得相對年輕時更豐厚的績效或年終獎金。此時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透過快速+分散進場的策略,善用每一分可投資的資金」,特別是市場行情看漲時,將一筆較大資金拆成多筆小資金分散投資,在1個月內透過定期不定額進場。這樣的好處是:一方面能掌握行情,又能避免將資金壓在單一時點進場的風險,可在市場大好時有效率累積退休金。同時,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風險承受度相較年輕人低,所以會建議選擇有股有債的平衡型基金。50歲享穩定,風險+報酬兼顧 來到再過10~15年就要退休的階段,雖然幾十年的工作打拼讓你存下一筆現金,可投資的資金也比年輕時多更多,但面對即將不再有固定、穩定的工作收入,能夠承受風險的能力降低。此時最重要的理財目標是「避免虧損、更別坐等通膨造成貨幣貶值,要用較小的風險追求資產能相對穩健的增值」。透過野村投信活利循環機制,將一筆錢投資在一檔相對穩健的基金(母基金),每月定期從這檔基金撥款到較有上漲動能的另外1-3檔基金(子基金),打造兼具「相對穩健&成長動能」的投資組合,讓退休金有機會可以持續長大。因為離退休年限較短、風險承受度相對保守,母基金選擇有資本利得機會或有固定息收的債券型基金是較好的投資選擇。【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基金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產業景氣循環之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匯管制及匯率變動風險、投資地區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之風險、商品交易對手之信用風險、與其他投資風險等,請詳見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基金可能投資承銷股票,其可能風險為曝露於時間落差之風險,即繳款之後到股票掛牌上市上櫃之前的風險。 野村投信已就「D檔投資法」之圖樣及文字取得商標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號數第01655124號),仿冒必究。(野村投信贊助刊登)AMK01-230900047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
-
2023-09-07 退休力.理財準備
萬一活到百歲,錢不夠花怎麼辦? 現在就規劃退休金理財
從人生周期圖來看,若將人生旅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人生:茁壯期,此時雖然只有支出沒有收入,但經濟來源有長輩可依靠。這時必修的是課業。.第二人生:奮鬥期,進入職場後靠著自己的努力工作所得養活自己與家庭。這時必修的是工作。.第三人生:養老期,人生再次回到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狀況,但差異在於不足的經濟來源只能自己面對。這時必修的是財務。每個階段都有人生必修課,退休之後第三人生的擔憂是「老後錢不夠花、退休後沒事做」,你就應該在第二人生時提早做好財務管理、開始修習第三人生的樂齡財務學。「樂齡財務學」最好的修課時機?就是現在!投資圈有這麼一句話:「最佳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次佳的時機是現在」。雖然回首過去10年間市場充斥著各種利多利空交雜事件,全球主要市場的股價走勢也是有上有下,但如果10年前積極進場持有至今,以台股為例,10年來的漲幅為108.76%,美股10年來的漲幅更是高達165.92%。如果你已經錯過了10年前的進場機會,別再放過複製另一個10年漲幅的機會,也就是:現在。 善用退休後時間 資產累積更不費力國內投信擁有最多退休理財規劃顧問(RFA)*的野村投信指出,隨著國人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如果單純以現行的平均餘命84歲來進行退休財務規劃,會有極高風險,因為這可能會面對85歲後還健在,但錢已用盡的長壽風險與通膨危機。因此,樂齡財務學的另一個重點是「拉長戰線」。換言之,不需要將準備退休後的花費,全部壓在奮鬥期的自己上,而是要轉換思維,讓自己退休後仍能持續投資。一方面可降低退休前的準備壓力,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通膨、長壽風險所產生的危機。(*RFA, Retirement Financial Advisor, 退休理財規劃顧問,專為台灣退休規劃所設計的培訓課程與認證考試,是首張深入本土的退休理財規劃證照。)退休投資的好夥伴:集結具有投資專業的系統面對退休後不再有收入的情境,投資需兼顧風險與報酬,以穩健配置為主。野村投信推出的「活利循環」投資機制,只需要準備一筆資金投入相對穩健的母基金,系統將自動每月從母基金定時定額扣款到1-3檔相對有成長動能的子基金裡,每當子基金達到設定的停利目標後,本利自動再回到母基金,母子循環不斷線,打造同時滿足持有相對穩健與可能成長機會的基金投資組合,讓退休金有機會持續長大。【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基金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類股過度集中之風險、產業景氣循環之風險、流動性風險、外匯管制及匯率變動風險、投資地區政治、社會或經濟變動之風險、商品交易對手之信用風險、與其他投資風險等,請詳見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基金可能投資承銷股票,其可能風險為曝露於時間落差之風險,即繳款之後到股票掛牌上市上櫃之前的風險。 (野村投信贊助刊登)AMK01-230800170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
-
2023-08-05 退休力.理財準備
一個人的安全網 ─社會保險篇/擔心退休金不夠?要怎麼知道自己的退休金有多少?3管道幫你先試算
準備退休金,要先知道自己的財務缺口,同時注意四個風險,首先是長壽風險,如果活得比預期久,準備的退休金是否足夠?最近通膨壓力顯現,若退休是很久以後的事,必須將通膨風險納入考量,另外就是健康與投資風險。要怎麼知道自己的退休金有多少?有算過為了退休要準備多少錢嗎?勞動部和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皆提試算公式。進行退休財務規畫,最擔心的莫過於準備的錢不夠支撐未來退休生活,退協理事長王儷玲指出,民眾在退休理財上常面臨「低估退休金金額」與「準備時間不足」兩大痛點,為了讓民眾更瞭解退休後所需花費,特別開發智能化退休金試算工具「好命退休聰明理財平台」,只要登錄簡單資料,可算出退休應該要存多少錢,同時提供投資建議。勞動部也提供勞保老年給付和勞工退休金的試算公式,以勞工退休金為例,勞工自行輸入預估薪資、預估投資報酬率、薪資成長率、提撥率、工作年資等假設條件,即可試算。及早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務缺口,可以讓大家及早開始 準備。.「勞保老年給付」試算.「勞工退休金」試算.「一對一RFA理財顧問專業諮詢」 立即免費預約 一對一RFA理財顧問專業諮詢https://bit.ly/3RsE15O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延伸閱讀:·盤點「退休金」缺口! 先了解勞保、勞退、國保能領多少·退休金一次領vs按月領,哪個好?專家:月領活多久領多久,有安全感也有現金流·你自提了嗎?勞退自提6% 強迫儲蓄又節稅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ChatGPT對醫病關係的影響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對醫療與醫學教育的影響」。一位資深內科教授由多年的臨床經驗發表他對ChatGPT應用於醫療的隱憂,如果醫病雙方沒有互信的基礎,這種科技產物是否反而會更增加猜忌而破壞醫病關係。一位兼具多重身份的學者(醫師、醫學院基礎醫學教授、電腦工程師)與具有護理背景的腦科學研究生共同從科技面、人性面、產業面探討ChatGPT對醫病關係的影響。一位關心醫學教育的臨床醫學教授由淺入深地發表ChatGPT對醫學教育與醫學研究可能造成的困擾。讓我們不得不警惕,這樣發展下去,是否會影響學生的評估(作業、報告)以及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及其原創性)。延伸閱讀:醫病平台/ ChatGPT會改變醫病關係嗎?醫療是人類最古老的服務業之一,到目前也是最難自動化的一個行業。由於醫療知識非常複雜難懂,當ChatGPT等人工智慧(AI)技術誕生後,人們自然會將它應用在醫療上,這的確也是醫療再進步的一個機會。筆者擬由三個面向來討論 ChatGPT會改變醫病關係嗎?科技面ChatGPT是目前工藝的極致,繼承了幾十年來資訊科技的精華。以前只能在電影上想像的情節,現在幾乎都實現了。它功能強大,給人有問必答無所不能的印象。但許多專業人士實際使用之後,發現它還不是一個真正有問必答的智者,更無法看穿你的心思,它目前的能力更像是「文字接龍大師」。ChatGPT已經跟人類學得很像,試著從字面中去「理解」問題,再從自己擁有的「知識」中找出相對應的答案,找出一段「機率」上最平順的回應。實際上,它並沒有自知之明(insight),意思就是無法感知自己的問題。另外,就算是人和人之間也常常出現問A答B雞同鴨講的情況,甚至會造成心結。一旦發現是誤會,往往又一笑置之。對於醫療健康的問題,何其複雜也,即使是一位有知識加同理心的醫師,回答起病人各式各樣問題,也有發生困難的時候。更何況是一位欠缺醫學知識的病人,跟一個欠缺自知之明的機器間的對話?即使機器所說的每個字都有所根據,還是會有誤解的「機率」。科技本來就不斷的追求進步,但一般大眾缺乏專業知識來了解,原來醫療AI還在進步中,錯誤難免。更甚者誤以為AI已經是什麼都會、甚至什麼都對,醫病誤解的種子就種下去了。人性面人類對一件事的理解,往往會受到心情所影響,在生病無助的時候,尤其顯得脆弱。在這個當下,任何一個人所說的,甚至是機器所說的都可以變成金科玉律。我在醫學院剛畢業沒多久,遇到一位長輩。他說他心情很不好,人家說他有憂鬱症,就快死了。初生之犢的我,看了一眼就說:你不要聽人家亂講,實際上沒這麼嚴重啦,不要自己嚇自己。結果在那當下他的病情就好了一半,一直感謝我到現在,說我救了他!一個菜鳥醫師都有這種魔力了,ChatGPT這種科技巨著,影響一位無助病人的心情更是易如反掌,即使它不是故意的。病人就是這麼脆弱,這麼容易受影響。醫師受過專業訓練,有醫師執照把關,還發過誓,有醫師宣言隨時提醒著良心,不會利用這種人性脆弱的時機佔病人的便宜。其他的人或機器可不一定有這樣的專業跟良心,放棄操控人性的大好機會。以前筆者還在當醫學生的時候,就聽說在最先進的美國,有一個行業專門守在醫院門口等著,當病人出院之時,立刻積極的關心病人:你有沒有覺得醫療疏失?有沒有受到欺負?本公司專門來幫病人控告醫師主持正義,順便賺取合理服務費。有些病人想想:反正病都生了,有機會多賺一些貼補家用也不錯,就配合辦理。以前還是手翻病歷的時代,已經可以將醫院搞得人仰馬翻,現在 ChatGPT的出現,想必讓這類公司的營運效率升級不少。AI救人還是很難,即使到目前還只能出一張嘴,也無法實體下鄉服務。但是要找碴的話,透過巨量資料庫還有演算法,簡直是小菜一碟。產業面有沒有注意到,ChatGPT這類產品,在你第一次加入會員開始使用的那一刻,就要求你打勾一個同意書。這個同意書通常很長很長,長到你沒有那個眼力與時間去仔細看完,就先勾再說馬上使用。裡面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意思是該產品對它所說的任何話,完全不負任何損害賠償責任。這些公司其實也沒那麼不負責任,這只是這個產業的特色。這些產品的開發都需要龐大的投資,動輒十億百億美金。主要的回收,來自使用者的會費或廣告收入。論單價實在不高,但憑藉者上億會員與使用量,積少成多成為一筆可觀的收入。說實在的,投資風險也不小,一個成本效益沒控制好就會「倒店」。經營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哪裡設法再降低一點點支出,哪裡再設法增加一點點收入。對於法律責任這種無法估算的恐怖支出黑洞,稱職的執行長一定會設法消除之。相對之下,我們去看病的時候,不少佛心的醫師甚至會讓病人錄音,只希望病人不要因為聽錯話而耽誤病情,絲毫不顧慮將自己暴露在法律風險中。這是「生財工具」跟「醫師」本質上的差異。醫療不可能沒風險,強大的ChatGPT越是發揮它的功能,跟病人的對話越多,風險自然跟著使用量與日遽增。根據能量不滅定律,如果運作的公司不願承擔這些風險,風險不會憑空消失,只會流向另外兩者:醫師與病人。所有AI包括 ChatGPT的思考方式跟知識來源,主要都是從醫學複製來的。它的確用了超多的資源跟預算在收集資料與訓練AI,嚴格來說本身並沒有創造醫學新知。營運的廠商在降低成本與增加營收的壓力下,一方面不願意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一方面追尋任何可以增加營收的機會,更樂於接收所有人類科技發展的榮耀,所有衍生的責任與風險只好順其自然的留給醫生與病人去承擔。醫生除了原本的服務外,還要額外替廠商解釋可能的問題,承擔廠商該負的責任,運氣不好時甚至莫名增加醫療糾紛的風險。這樣子權利義務的不對等,長久下去會出問題的,應趁早處理。在完全沒管制之下,一般非醫療專業的大眾,真的有辦法駕馭這類結合AI跟醫療的高科技產品嗎?並在廠商的營運壓力下,維持單純的醫病關係嗎?在廠商願意承擔一點點責任之前,是否我們的政府,也應該對整個醫療服務的品質把關一下?目前連血壓機都禁止放在網路上販賣,為什麼一個實質的「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可以這麼無極限的在網路上使用,而不受任何規範?難道AI診斷的影響力不如血壓計嗎?是否也可以藉此教育社會大眾負責任的習慣,尤其在面對生命的時候。以下純聊天台灣一向不缺一張「嘴」(Chat),好康的行業也不缺人手。台灣缺的是對弱勢族群的照護,缺的是偏鄉的醫生,缺的是辛苦科別的同志。在這種情況下,來一個「非醫療級聊天機器人」的超級「543」,發表完全不用負責任的醫療高見,到底是來亂的還是來幫忙的?知識當然是醫學的基礎,但在複雜的醫病關中,還有更多的人間互信,對疾病的戒慎恐懼,對生命的尊敬。一位醫師的墓碑上刻著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然而 ChatGPT這類AI除了提供知識外,能治癒疾病(cure)?紓解病痛(relieve)? 還是安慰心靈(comfort)? 想了半天好像都不行!有興趣的人還可以看一下傳說中的「醫師宣言」,醫師大都不會跟你聊這個,但是會以一輩子的生命來實踐自己曾經許下的承諾。不敢說100%,很多醫師的確是佛心的。相對之下,ChatGPT 等AI產品100% 是商業產物,絕不是吃素的。醫生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拔苦與樂,服務利他,試著以有限的資源,全方面照顧人們的身心靈。而ChatGPT是時代的科技產物,背負著許多股東鉅額的投資跟夢想,有著非獲利不可的壓力。或許有些醫生真的有懸壺濟世的心懷,然而要求ChatGPT拯救世界就於過沉重。ChatGPT的確是一個很優秀的語言模型,在重寫、抓重點都有不錯表現,未來一定會陸續出現以這技術為基底的AI助手,減少醫師的文書工作,提高醫師的看病效率。ChatGPT等AI就像孫悟空有通天的本事,它如果能夠接受唐三藏(指醫生)的指揮,期待有機會為醫病關係做出貢獻。反過來,誰能想像那一天孫悟空變成唐三藏的老闆?再好的東西,擺錯位置也會變成災難。總結不論是科技的創新,人性的弱點,還是產業投資獲利的壓力,光是這三大外力的參與,根據力學上最基本的牛頓第二定律:力會改變運動!筆者預測醫病關係將會改變。
-
2022-09-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擔心存不到退休金?勞退教母王儷玲傳授4大心法,有效累積退休金
自COVID-19疫情,全球經濟面臨巨大衝擊,今年以來,股市接連重挫,有人報酬歸零,甚至被套牢,金融市場波動是常態,此時正確投資觀念更為重要。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提醒常見的錯誤退休投資行為及迷思,並提供正確的投資心法。 常見的錯誤退休投資行為1. 以短期投資為主,對同一個投資標的持有時間往往低於一年。2. 喜歡買理專推薦的商品,或是追逐當下市場熱賣的投資商品。3. 買賣與轉換投資的次數太多,一年內轉換投資標的很多次。4. 喜歡短進短出,常因過度自信造成買賣時點錯誤。5. 錯誤的資產配置,例如股票或定存投資的比例太高,或是投資配置沒有隨著年齡做適當的調整。錯誤的退休規畫迷思大家在退休理財的規畫上也常會有以下幾點錯誤迷思:太晚開始退休理財、嚴重低估退休費用、投資太保守、每月儲蓄金額太少、太早退休、退休準備時間太短、太晚考慮長照與年金保險需求。過去的許多退休調查發現,許多民眾都期待自己60歲前就可退休、預估退休後每月只需要2至3萬元,45歲前不會開始規畫退休儲蓄、平均只用11至15年時間來做退休理財、很晚才想到應該要買老年醫療、年金保險與長照保險,且無論男女都有約五到六成的人選擇以存款方式來進行退休理財,以上這些都反映了大多數台灣人嚴重低估了自己的退休需求,也都太晚作退休規畫。8大退休規畫財務迷思:1.自己還年輕,離退休生活還很遠,以後再說。退休儲蓄越早越好,從25~35歲開始,如果投資報酬率6%,每月不到5000元,65歲就可以存1000萬元。2.退休金只要定期定額儲蓄就好了除了長期的定期定額,也要注意是否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並隨著距離退休年限調整資產配置。3.退休只要領到政府與雇主的退休金就夠了。應了解自己的退休需求,估算退休所需的退休金,扣除政府與雇主給付之後,依照缺口自行準備退休金。4.退休投資以保守為好,風險少就好。退休投資應該依照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度,選擇不同風險性的資產配置,如果一味減少投資風險,可能造成投資報酬率偏低而有退休金不足的風險。5.退休金準備500萬就夠了。絕對不可以忽視長壽及通貨膨脹風險,因為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以及物價膨脹率有多快。6.人生苦短,越早退休越好。應該定期檢視自己的退休需求與缺口的改變,如果退休準備不足,只有延後退休才能準備足夠的養老金。7.我的身體很健康.應該不用考慮長照。千萬不要忽略長期醫療照的問題,如果真的罹患需要長照的疾病,可能3至5年就會把退休金用光。8.年金保險現在買太早,退休後再買。每個人退休後應該都要有年金保險轉嫁長壽的風險,愈早買年金保險可以強迫自己提早做退休儲蓄,而且也可以利用複利增值效果,用較少的成本準備退休金。正確投資理財方式台灣年金制度財務缺口仍嚴重,所有人都必須瞭解退休理財的重要性,才能及早理財補足退休財務缺口。但市場定存利率又太低,用定存累積的報酬率無法對抗長壽風險與通膨風險,可是許多民眾卻又不放心將錢投入在充滿投資風險的金融市場。因此,退休理財最好是用定期定額,讓資金分批進場降低平均成本,若能再掌握投資趨勢,逢低進場布局,即可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累積退休資產,使退休理財更事半功倍。想要落實退休計畫,就必須學會聰明退休理財,也就是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效益。要如何才能有效率的累積退休金,可以分為兩個面向:盡早準備、提升投資報酬率。首先,退休理財要先改變投資思維,一定要改掉短期投資的布局,最好的方式是用定期定額投資方式長期投入,而且一定要有正確的資產配置觀念。建議可以人生周期資產配置方式進行投資,早期是累積報酬讓資產可以快速增值,譬如年輕人的股票投資比重可以高一點,晚期則是要逐漸保守以確保資產價值,所以等到退休前就可以逐漸轉向以債券或固定收益類的投資組合。此外,退休理財追求的是長期投資,投資人必須懂得做好逢低布局,不要錯失低點進場的投資好時機。另外,提早開始準備的好處在於可以透過時間複利的力量,以較少的成本來籌措退休金,而提升長期報酬率更能讓退休金透過時間複利的效果快速增值。舉例來說,如果想在65歲退休時準備1000萬的退休金,以投資報酬率5% 計算,在25歲就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每月只需存入6526元;但如果從35歲才開始,每月必須投入11966元,幾乎是25歲的兩倍。但是如果報酬率不夠高,例如報酬率下降到3%時,25歲時每月需存入的金額也要增加到10772元。可見,越晚開始投入每月必須投入的錢就更多,而報酬率越高善用時間複利也可以讓民眾更輕鬆準備退休金。落實退休投資四大心法 迎接幸福退休生活退休理財必須選擇具有長期投資趨勢的商品,例如成長型的績優企業股、目標日期基金、目標風險基金、多元資產基金、指數型基金(ETF)等,並須掌握投資趨勢適時轉換標的,應注意全球產業趨勢發展,加碼前汰弱留強。近期因科技數位、高齡化與疫情之發展,科技、生技、醫療等產業仍具發展潛力都適合長期投資。此外,退休理財若能掌握以下四大心法定能可使你退休理財更事半功倍。1. 長期扣款越早開始越好:根據過去投資經驗,維持3年以上能擁有較佳的投資績效,平均正報酬機會就可達6成以上。而儘早開始準備的好處在於可增加時間複利效果,也能使資產配置空間較大,有利投資績效之提升。2. 逢低加碼下跌不停扣:定期定額的優勢在於有紀律地攤平投資成本,但投資人常常無法精準判斷市場行情,容易產生買高賣低情況,因此退休理財在下跌時最好不要停扣,甚至最好能夠把握時機進行加碼投資,才能更有效降低整體投資部位之平均成本,提早創造轉虧為盈的機會提升投資率。3. 漲多停利但不停扣出場:針對停利控管,可以根據投資標的之波動特性以及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來訂定停利機制,一般退休理財長期投資之報酬率會設6-8%以上,在漲幅已超過停利目標時可先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但不要停扣。4. 掌握投資趨勢轉換標的:退休理財應選擇具有長期投資趨勢的商品,也要注意加碼前汰弱留強。例如,近期科技、生技、醫療等產業仍具發展潛力,而全球多元資產基金、社會永續(ESG)基金、指數型基金(ETF)、優質高股息與債券基金等都很適合長期投資。疫情後全球退休金投資市場將進入新的市場週期,目前應該重新評估退休理財投資策略並調整資產配置。而退休長期投資主要調整策略包括:重新平衡市場動蕩下「逢低買入」價值型股票,核心資產可適時逐漸增加績優企業成長股、投資等級債、優質公司債、新興市場債、避險基金和不動產證劵化基金等另類投資資產。疫情後全球另類投資資產將持續成長,過去15年來全球退休基金都明顯增加另類投資的部位,特別是ESG 投資更將成為重要新趨勢,包括綠色債券、ESG投資級債、ESG基金與ETF等,這些標的長期而言都能提供較穩定的收益。尤其是臨近退休年齡的族群,更有必要及早重新審視退休目標,提早調整投資決策。儘管長期投資對於人性而言是一大挑戰,若能落實以上定期定額投資心法策略,相信可以協助有效累積退休金,早日達成退休財富自由的夢想。退休金試算●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好命退休計算機:https://rfa.pension.org.tw/RetireComputer-Person/startpage.php●「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原文連結:https://www.pension.org.tw/index.php/classroom/2019-01-30-16-16-08)
-
2022-08-20 退休力.理財準備
48歲未婚女,不想當下流老人該怎麼辦? 專家:3步驟教你提早做好理財準備
我今年48歲沒有結婚、生小孩,身邊同齡朋友的孩子都漸漸長大,感覺有孩子的朋友似乎對老後生活都比較有踏實感。我想知道單身、大齡未婚的人,要怎麼做退休規畫,才能避免變成未來的「下流老人」。 (高雄王小姐)沒有子女的人,退休生活是否比較輕鬆?其實沒有子女,也代表著退休生活得完全靠自己。CFP國際認證理財規畫顧問王琦惠說,退休前是財富累積期,理財目標是未來能「自給自足」,退休是要長期準備的,建議將未來生活藍圖和家庭責任都考量進去,才能更周全地準備退休金。財富累積時期 趁早規畫1.提早勾勒退休生活藍圖重要的事說三遍,提早、提早、提早。首先,要先對自己期待的退休生活有一個藍圖,尤其是沒有子女的人,更需提早釐清勾勒。王琦惠說,未來生活藍圖跟個人的生活價值觀有關係,去勾勒期待的生活狀態,才知道要準備多少錢、要居住在哪裡,因此生活藍圖主要關係到經濟的三個面向:收入、居住、生活花費。2.要納入家庭的責任考量許多人誤以為無子女者的責任比較少,退休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但其實「我們不是一個人在這世界上,還有其他家人,他們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責任?」王琦惠提醒,許多沒有子女的人會忽略自己的責任而過度消費,等遇到必要的責任發生時來不及應對。許多人也會認為沒有小孩,應該會有較充裕的資金,可以協助家裡開銷或照顧長輩,因此,在準備退休金時,應該要把這些可能都納入考量。理財準備 先算出基本生活費確定了未來生活藍圖與釐清家庭責任後,接下來就進入理財準備,王琦惠建議順序是:算出基本生活費→回算工作期間應累積金額→選擇投資工具。首先區分出維持基本生活開銷有多少?對沒有孩子的人來說,記得要納入居住考量。算出來明確金額之後,就能回推現在工作期間應該怎麼準備,最後再選擇相應的投資工具。因為,如果前面沒有先想清楚,許多人會先選擇聽起來很賺錢的投資工具,而忽略投資風險,就可能賠掉未來的退休金。因此,要先知道自己到底要累積多少錢,選擇投資工具時才不易迷失在報酬率裡。循序漸進 理財三步驟第一步:存本金如果本金不夠大,即使投資報酬率高,也累積不到多少錢。因此王琦惠建議,可先以存本金為主,包括定存、儲蓄險和保本型的商品,當累積5年左右的收入,大約100-300萬元後,再將部分資金投入中風險投資。第二步:存知識在累積本金的階段,要同時吸收理財知識,有了一筆錢後才知道如何配置資金,而不會像中樂透般,有了錢卻不知道怎麼投資。第三步:部分投資除非是專業投資人,否則不建議把整個本金都拿去做風險投資。首先,要評估自己的風險屬性,如果屬於保守型的投資人,可能一半或三分之一留在保本型投資,另外一半或三分之一做有波動的投資,在累積退休金上會比較穩健。
-
2022-08-1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銀髮族規畫退休理財,愛聽信理專建議!專家:當心此舉恐陷入投資風險、面臨金融剝削
銀髮族在規畫退休理財時,常遇到理專招攬詐欺、金融商品廣告不實、保險剝削等狀況,對銀髮族理財來說,恐是極大的風險,為了預防銀髮族權益受損,金管會已加強銀髮族的專案金檢。長者聽信理專:保單價值沒吃虧就好事實上,大多銀髮族在進行理財規畫時,都會聽信理專建議,有高齡人士受訪坦言,面對銀行業務員銷售保單給的招攬建議,下意識還是會聽從建議,「只要保單價值沒有吃虧就好」,但此做法恐讓銀髮族陷入投資風險、面臨金融剝削。以前解舊換新頻傳 可賺佣金逾10%對於銀行勸誘保單「解舊換新」情形,有銀行高層直言,「過去這種情況很多」,主要是想賺更多手續費、佣金收入等,例如有些銀行在投資建議時,要客戶把聯電賣掉、改買台積電,這部分就會產生手續費及佣金等收入,有些佣金甚至可達10%以上,這也是為何過去此情況頻傳的主因。但該高層坦言,「現在銀行很怕被罰」,因為會導致公司治理評鑑被扣分,就很難拿到上市公司前5%,因此若有公司因為「勸誘」解舊換新保單而被罰,「通常案子一炸出來,市場就噤若寒蟬」,加上金管會金檢對銀髮族消費者保護越來越嚴格,這種狀況會越來越少見。另有大型銀行主管說,這種理財商品解舊換新,銀行可賺手續費跟佣金,「每承作一筆,就多一筆收入」,有些業者會想讓周轉頻率提高,但金管會也一再重申,不應該為了賺取手續費收入,而鼓勵客戶買了又賣,客戶所能承受的投資風險將降低。「不能欺負老人家」 銀行應加強職業道德銀髮族頻傳遭金融剝削,有銀行主管表示,長者要強化理財教育,但不能苛責銀髮族未具備基本概念,而是「銀行本身就該禁止這樣對待客戶」,應該依照客戶實際保險需求給予建議,例如投資型保單,也要看投資獲利狀況,在合理狀況下維護客戶利益,不能因為客戶有賺就建議客戶買新的保單,這也才符合金融職業道德。另有銀行業高層說,銀髮族在產品判斷上一向較弱,「不可以欺負老人家!」金管會有推銀髮公平待客原則,也有加強稽核檢查,只要檢查到問題就會開罰,這類追逐手續費收入的錯誤招攬手段,應該很快會得到改善。
-
2022-07-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單身族老後的保險怎麼選?專家:健康老/不健康老/有錢/沒錢...一次看懂4種身分的保險規畫
對單身族而言,規避老後風險的重要性遠甚於有伴相隨的人,考慮到晚年生活可能面對的意外、疾病、長照、現金流來源等問題,盡早透過保險規畫,才能分散日後「走不了」,甚至是「活太久」等風險。問題是,在琳琅滿目的保險商品中,哪些是單身族非保不可的「標配」,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設定優先順序,讓專家為您一一解惑。1.不健康的老 實支實付醫療夠不夠磊山保經業務經理楊雅珽建議,可以從不健康的老和健康的老這兩種樣態,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為不健康的老預作準備,她認為要先檢視實支實付醫療部分是否足夠,當需要大筆醫療費用支出時,才能轉嫁到保險上。根據現行規定,民眾最多只能買三家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型保險,考量未來自費用藥的費用可能逐漸攀高,建議投保的醫療費用給付合計至少要30萬元;此外,醫療保障要每年檢視,就像健檢一樣,因應醫療環境去調整,額度若太高也可適度減少。此外,實支實付醫療要留意理賠收據規定是正本或副本收據,如果買的三張保單都是正本理賠,最後會面臨只有一張可申請理賠。楊雅珽說, 最常遇到的狀況是若保戶已投保公司的團體保險,因為團保保費相對較低,理賠單據多會要求正本收據,遇到這種情況,保戶要加保實支實付醫療,就得購買副本實支實付的商品。除了實支實付型保險,另一塊不能缺的保險拼圖則為失能險或長照險,楊雅珽指出,目前僅剩少數保險公司承保失能保險,基本上,失能險適用殘廢等級表狀態符合即可申請理賠,長照險方面,適用巴氏量表及評估失智的CDR量表來申請理賠。2.健康的老 創造被動收入現金流針對健康的老,面對勞保財務的不確定性,楊雅珽鼓勵在有能力時準備退休金,創造固定的被動收入,老後才能應付基本生活開銷。至於有哪些創造被動收入的保險產品,她表示,透過投資型保單可選擇有配息的基金,創造被動收入現金流,唯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另一種是還本型保單,特色是活愈久領愈多,目前市場上有美元以及台幣商品可選擇,其中美元利率較高,且能滿足未來出國旅遊的需求,但要留意匯率風險。3.有錢單身高齡 失能照護和資產保全永達保險經紀人業務儲備處協理陳淑芳則說,單身高齡族規畫退休可分兩種情況來談,分別是有錢和沒有錢的單身高齡族。對有錢族群而言,醫療費用的轉嫁基本上可有可無,要注意的是失能照護、資產保存和財富傳承等需求。透過投保失能險,萬一意外、疾病突然降臨,導致無法工作,可以轉嫁照護費用,讓生活更有保障。資產保全方面,除了要避免投資失利、詐騙等風險,把錢存銀行長期下來也會因為通膨等因素造成資產縮水,建議透過利變增額終身壽險,儘管操作比較保守,但一定領得到;如果是透過投資型保單,要注意面臨因為景氣和市場波動導致縮水。4.沒錢單身高齡 有重大傷病、意外險如果是沒有錢的單身高齡族,陳淑芳表示,醫療的部分要做好,其中實支實付一定要有,另外是重大傷病一次金的部分,以及癌症險、意外險等險種。此外,最好從年輕開始就用少少的錢做準備,讓老後有穩定的現金流,建議可投保增額終身壽險,利用其繳費期滿、保價複利增值的優勢,逼自己長期儲蓄。以51歲的單身女老師為例,如手邊有600萬元存款,但想補強醫療保障。陳淑芳說,首先會建議要補足實支實付醫療險及失能險,建構高品質的醫療保障,以及失能照護保障。至於退休問題,雖然退休老師領有終身俸,但年改不確定性高,她建議要多準備一筆退休金。並建議規畫總額540萬元、年繳36萬元、15年期的增額終身壽險,加上雙豁免,以杜絕失能風險;且保證繳滿享一次貼現,內含首期保費10倍壽險保障及每月失能給付。存款方面則規畫總額600萬元、年繳百萬、6年期的還本險,繳費第一年末即開始年年領,滿足即刻掌握現金的需求。透過這兩張保單,65歲時可享有1140萬元的退休金,未來再加上信託機制,即可退休無虞。
-
2022-07-21 養生.人生智慧
你的投資型保單買對了嗎?專家點出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常見的10大謬誤
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十大謬誤 謬誤1. 錯把投資型保單當短線投機標的物。 謬誤2. 不需要固定現金流,卻仍買「月配型」投資型保單。 謬誤3. 誤以為「類全委」就是一檔基金標的。 謬誤4. 最適合買「變額萬能壽險」的人,從不動心…… 謬誤5. 買了就放任不管,賺賠從不關心 謬誤6. 只看年化配息率。 謬誤7. 只想領息,從不打算進入年金給付期。 謬誤8. 寧可頻換基金,也不願投資較低廉的投資型保單。 謬誤9. 手中持有匯損幣別或想賺利差,而買外幣計價保單。 謬誤10.以為沒有錢,不出國,就沒有匯率風險。 【延伸閱讀:投資型保單是什麼?傳統保單VS.自行投資差異在哪?專家告訴你投資前必知道的11個小知識】謬誤1:錯把投資型保單當短線投機標的雖然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跟投資的關聯非常大。但是,個人卻完全不贊同把投資型保單,無條件地與一般投資工具劃上等號。 因為首先,由於它是保單,所以,除了投資方面的費用外,它還被抽一筆保單相關費用。筆者完全不建議,一般大眾單純是以「投資」的角度,來購買投資型保單,而是應該從保障需求(特別是年輕人),或是整體退休規劃的角度來購買。 其次,不論是從「用最低的保費,獲得最高的保障」,或是從「退休規劃」的角度,來累積退休金,都必須是「長期投資」的概念。正因為如此,在連結標的的選擇上,筆者建議: 一、必須選擇安穩的標的,以長期投資(持有)。 二、因為累積期長,最好是積極穩健的標的(例如股票型基金或ETF),而不是非常保守的配息型商品。理由有二,其一是當投資組合中,減少風險性資產投資時,整體收益率自然就會比較低。 理由之二是,強調配息型的類全委型投資型保單,絕大多數的投資標的都是所謂的「高收債(垃圾債)基金」上。事實上,它的投資風險並不低,且更重要的是:它的配息,是有可能吃到本金的。 謬誤2:不需要固定現金流,卻仍買「月配型」投資型保單第二個錯誤是,還沒有退休,或是現在完全不需要固定現金流,卻依舊買「月配型」投資型保單。 這個概念大錯特錯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由於這種「定期撥回」是發生在「年金累積」期間。對於還沒有退休的人,理當有固定的薪水收入的人來說,自然就不需要什麼穩定的現金流。更何況,當保戶不需要這筆錢(月撥回)時,很容易就把它花掉,而沒有真正把它存起來,留做日後需要時使用。 個人並不贊成還沒有退休,就買資產撥回投資型保單的原因之二是:每月將配息領出,就無法享有「複利增值」的投資效果。特別是還沒有退休的人,還有一份薪水收入來源,不但不需要靠這張保單「提供固定生活費」,反而更需要趁著還有投資資本的時候,以穩健、積極的方式將退休基金「極大化」。 至於原因三則是:由於月撥回基金,多半投資標的是風險並不低的高收債基金,所以,極有「配息吃到本金」的風險。所以,這種「所領配息來自於本金」的方式,並不符合投資效益。所以,除非選擇月撥回投資型保單的保戶,選擇將配息「再投入」,以發揮複利投資的效果,否則,個人仍舊建議尚未退休的保戶,最好還是選擇風險相對不會高太多,但積極、穩健的投資標的,讓自己的退休基金持續增加,以應付未來真正退休後的生活所需。 如果未退休之人,並不適合買這種「資產撥回」的類全委投資型保單,那麼「已經退休的人」就適合嗎?其實,個人的答案也是「不適合」。因為既然已經退休了,就代表需要一筆固定的生活費來源,那麼,不能夠保證每月都領到「資產撥回」保單,怎麼可能是個最佳的選項呢? 謬誤3:誤以為「類全委」就是一檔基金標的第三個錯誤是,完全不懂「類全委」是保單,以為它不過就是一檔基金標的而已。說來不誇張,關於這樣的問題,不只是一般民眾不知道,居然連銷售的銀行理專都「不知道」!話說有一位理專,打電話給我在投信公司任職的朋友,並質疑為何該公司所合作的某張類全委保單,旗下所連結的配息基金績效,竟然輸給同一檔在銀行銷售的同名基金? 而在這一案例背後所顯示的重大問題在於:不要說一般大眾不知道,連銷售 這些商品的銀行理專「也都不知道」,而類全委是保單根本不是「買不到固定配息基金」之下的替代方案。 因此,我想在此進一步提醒所有投資大眾:首先,不是所有在銀行銷售的產品,就只是投資工具,而不是保險商品;其次,不是有固定配息機制,就是「固定配息」的基金,而不是保險商品;再者,不是有看到有連結一個基金名稱,就代表它是基金投資,而不是保險! 謬誤4:最適合買「變額萬能壽險」的人,從不動心……第四個錯誤是,年紀明明已經很高了,卻是為了節稅目的而買變額萬能壽險。或是最適合買投資型保單的年輕人卻不買。過去,個人聽說不少年紀大的人,之所以仍堅持買變額(萬能)壽險,就是為了「賭」自己萬一不幸身故後,所有的投資資金,都可以「免列入遺產中計算」,以享有節遺產稅的優惠。 但是,這仍然有不少風險。首先,根據國稅局的「實質課稅原則」,只要是「重病」、「高齡」、「短期」、「躉繳」、「密集投保」的案件,不論保險公司理賠與否,國稅局採個案審核,將保單價值視為遺產課10%~20%遺產稅。所以,個人誠心建議想要資產傳承的保戶,一定要以長期規劃的心態進行,以免節稅不成,反而要繳稅及罰款。其次,由於年紀大時,危險費率也越高,一旦遇上投資大幅失利,保戶會有極大的支付危險保費壓力。 另外,投資型保單的最大功用,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拉高年輕人的壽險保障。但我常遇到業務員向我抱怨說,現在的年輕人,寧可在股市裡「沖來沖去(指股票市場的「當日沖銷」)」,也不願意買任何壽險保障。因為首先,他們沒有家庭觀念、太過自我,認為自己對父母沒有責任,只有父母對他們才有責任。所以,只願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其次,年輕人普遍認為,父母已經夠有錢了,自己的壽險保障對父母來說,相對「不成比例」。 當然,撇開這些極端的案例,我還是想再次重申:因為投資型保單採自然費率,年紀越輕,保費越是便宜。如果有壽險保障需求,但每月扣掉生活費等正常開銷,就只剩一筆錢,必須同時投資及投保。那麼,投資型保單絕對是最適合的選項。 謬誤5:買了就放任不管,賺賠從不關心事實上,正因為投資型保單的保單帳戶價值,與投資績效息息相關。所以,保戶在購買投資型保單之後,絕對不能夠「擺在那裡完全不聞不問」,以免會嚴重影響未來的保障金額多寡,或是有可能因為年齡增加、危險保費變貴,而讓保單帳戶價值嚴重縮水 謬誤6:只看年化配息率許多保戶會買投資型保單,完全是從「年化報酬率最高」進行考量,完全無視「配息吃到本金」的問題,並忽視匯兌風險。 一直以來,已經有不少業務員向我大吐苦水:「客戶嘴巴說不能接受波動,但簽約時還是找高撥回的商品」。然而,個人這幾年所看過的,買投資型保單大虧的案例,幾乎都有「配息吃到本金」與「嚴重匯損」的問題,實在很值得保戶深刻檢討才是。 謬誤7:只想領息,從不打算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前,個人聽到一個市場上的常態做法:購買類全委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多數只買變額年金。而且,不是在正式進入年金給付錢就解約,就是把年金開始給付的年齡,全都設在最高的95歲。個人聽到的理由如下: 理由一:因為業務員會跟客戶說(客戶也這麼認為),只要不進入年金給付期,錢就會在帳戶中繼續投資及生利;一旦進入年金給付期,就是用那一整筆錢,以當時的預定利率,計算出一個固定金額的年金,金額可能變的很少而且固定不變;更重要的是,那筆錢已經不能再繼續投資、生利了。 理由之二是:因為年金險開始年金給付之後,保單就不能夠「解約」,也不能夠「保單貸款」。 理由三:一旦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後,所有給付金額都會固定下來。假設未來市場利率持續走高,保戶就等於「虧到了」。 所以,目前所有買變額年金險的保戶,只著眼於投保後,就立刻開始領取所謂的「配息」(正確的專有名詞是「固定撥回」),且多半在正式進入年金給付期之前,就全部解約。簡單來說,保戶就是買一個「短天期定期給付的保單」,把它拿來當做傳統終身年年還本壽險的替代品。 然而,保戶以上的三大想法,從正確的投資理財規劃上來說,是會有很大問題、風險,以及矛盾點存在的,很難禁得起實證考驗。 例如首先,所謂的「平均月撥回率5%」為例,並不保證「每月撥回」。因為金管會在2021年3月祭出新規定,月月配息型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如果要附保證給付,當基金淨值低於80%時,必須停止撥回。所以,保戶根本不可能買到真正的「每月固定給付」的投資型保單。 其次,目前號稱年化配息率不錯的投資型保單,因為都是投資在所謂的「高收益債」上,配息吃到本金的風險並不低。而這些高收益債的風險並不低。特別像最近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相關債券淨值大幅滑落。如此的影響是:保戶拿到的「配息」,是有極大的機會「配到本金」。也就是說,一旦配息長期吃到本金,除非保戶持續增繳保費,否則,那個號稱可以「月月領息」的帳戶,不用到95歲,可能就會「提領一空」的。 更何況,目前大多數配息的投資型保單,都是所謂「外幣計價」保單。也就是說,保戶就算從中獲利,但都得承受匯率變動的風險。特別是前一陣子台幣升值之際,保戶就算拿到不錯的配息,在匯兌損失之下,實際收到的金額也縮水了。 再者,只有上帝,才會真正知道未來市場利率是走升或降低?既然如此,保戶只要確定每期所領年金,夠支付退休後的各項開銷,且能夠「活的越久,領的越多」就好。假設保戶認為每月的年金金額,不足以支付現有或未來每月生活費。那問題是出在自己「存的退休金不夠多」,而不是年金險的問題。更何況,正式退休、沒了固定收入之後,原本就不應該再進行「有風險的投資」。所以,那句「那筆錢已經不能再繼續投資、生利」的說法,就完全禁不起任何考驗。別說其他的,「凡投資,必有風險」這句話,真的很值得有此類想法的保戶深思。 且再說了,就算在年金累積期,保戶的這筆錢有在「繼續投資且領取配息」。但是,一旦「配息會吃到本金(特別是配息率越高的,吃到本金的機率就越高)」的話,就代表保戶「希望在95歲之前,可以長久領息」的想法,可能是非常不切實際的。因此,買變額年金,並且把年金給付期設定在最晚的95歲的保戶,如何能賭定地認為,這樣的做法,就一定比「直接進入年金給付期」要優? 第四,如果買的保單正確、適合自己,且年金金額正好是所需金額,保戶為什麼要解約?所以,不買年金險,或是買了年金險後,因為「不能解約」的理由,而「永遠不要進入年金給付期」,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理由。更何況,保戶在進行「保單貸款」後,也是要支付利息的。 第五,年金險的優點,就在於「活的越久,領的越多」,保戶不讓保單進入年金給付期,就無法發揮年金險最重要的「抗長壽風險」的功能。 因為年金險的功能,就是為了提供被保險人「避免長壽風險」之用,讓他們在「活得更長壽」時,還有錢可以繼續領下去。所以,許多保單都有「保證領取期間(例如10年、15年或20年)」。假設保戶沒有領那麼久,剩下來的錢,保險公司會以折現的方式,以「身故保險金」的名義,給付給保單的身故保險金受益人(保證給付未領部分,還可以給指定的身故受益人,這筆錢,也不用計入被保險人的遺產總額中計算,具有一定的節稅效果),保戶實際上並不算吃虧(但值得注意的是:變額年金險在累積期,被保險人(要保人)如果不幸身故,只有退還所繳保費,且不得指定「非要保人法定繼承人之外」的保險受益人;只有當進入年金給付期後,要保人可以任意指定法定或非法定繼承人,為保單的身故受益人)。 更何況,中途將年金解約,如果再買一張保單,也還是要扣一筆費用,等於是讓原本所賺的獲利,再「吐回去」一些,這一來一往之中,會比「直接進入年金給付期而領取年金」要好嗎?以上頗值得保戶再三深思。 最後,順便提一個與高齡者相關的退休規劃議題。大家都知道,年齡是失智症發生與否的最大關鍵因子。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就越高。這些買了變額年金險後,卻遲遲不願意進入年金給付期的保戶,其實也在冒一個大風險—萬一自己哪一天失智了,沒法自行將變額年金險解約,或是要照顧自己的子女,得不到提款卡的密碼,就算資產撥回,每月都能順利入到自己的銀行帳戶,這筆錢,恐怕也無法花在自己的身上。 個人之前聽過一位業務員,如此建議想買資產撥回類全委型投資型保單,但擔心中途因為疾病(例如失智、中風)而無法簽名、蓋章領息的年長保戶:如果當事人因為疾病(例如失智、中風)中途無法簽名、蓋章領息,就以「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為子女,但子女印章、存摺都放在父母處,錢(配息)由父母領」的方式因應。 不過,這樣做的相關法律及子女不肖的風險,仍舊無法全面排除。個人建議當事人,可以透過辦理「保險金信託」的方式,才能更為周全地解決可能的失智風險問題。其具體做法及流程如下: 要保人(必須等於被保險人)在投保變額年金險時,勾選「年金給付時間(例如65歲)」及「一次給付」,並以「保單受益人(同時必須是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因為依照《保險法》,要保人得隨時更改受益人)」的名義為「委託人」,預先向銀行簽訂「保險金信託」(一種「預開型信託」)。之後,保戶再拿著保單,向保險公司進行「批註」,讓這筆未來的整筆保險理賠金,直接進入保險金信託專戶。銀行則依照當初所訂信託契約的內容與給付條款(例如在委託人意識清楚時,錢可以直接匯到委託人指定的帳戶中;假設委託人因為中風或失智時,錢則匯到指定的照顧機構帳戶),定期給付款項給信託受益人(指委託人本身)。 謬誤8:寧可頻換基金,也不願投資較低廉的投資型保單有些投資人寧可在銀行頻繁轉換基金,而被銀行抽去一大筆手續費(贖回及信託管理費),也不願意透過費用可能較為低廉的投資型保單進行投資。我之前聽保險業務員,轉述理專的說法是::「我的客戶只要有賺1%,就很高興了,完全不在意被銀行收了多少基金轉換手續費」。所以,理論上頻繁轉換基金的投資人,仍舊只會選擇在銀行買基金,而不會考慮透過投資型保單這個基金平台。事實上,只要懂得善用投資型保單「不收投資方面費用」,且「每年標的轉換在一定次數內(通常是一年4~6次)免費」的優惠。更何況,有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標的免費轉換次數,已經可以達到「無限次」了。 謬誤9:手中持有匯損幣別或想賺利差,而買外幣計價保單就個人了解,有的客戶原本手邊,就存有一些外幣,像是美元或澳幣、南非幣等,因為匯率虧損,不願換回台幣,所以買這些匯損幣別計價的投資型保單。但是,也有聽說不少保戶,是抱著「利差、匯差與配息三重賺」的心態,在投資外幣計價的投資型保單。 一直以來,由於海外投資的報酬率,比台灣好很多,所以,國人普遍喜歡把錢,匯到海外投資賺取高利。個人不能說這些投資人的做法是錯的,只是想提醒他們有關海外投資的以下重點: 首先,投資海外必有匯兌風險,不能一心只想獲利,卻不問可能的風險。而這,通常也是非常多「一心只想尋求高獲利」民眾,無心或有意間所忽略掉的。 其次,投資海外的高獲利,一旦減去虧損之後,真的是一盤值得投資的好買賣?就例如壽險業之所以要拉高投資海外比重,就是因為國內投資報酬率太低所致。然而,當海外較高投報率,減去一定的匯損之後,就一定比留在國內投資「還優」? 再者,投資海外部位越大,投資人遭受的虧損影響就越大。凡投資海外,都一定避免不了匯損風險。所以,一旦投資海外的部位很高,又出現匯兌損失,問題就分外顯得嚴重。 最後,投資海外風險除了匯兌外,還包括各種手續費及其他成本。例如國內有不少「複委託」的業務,就是專門幫國人進行海外金融商品的投資。但事實上,這類複委託業務,相關手續費有時並不便宜。 謬誤10:以為沒有錢或不出國,就沒有匯率風險所有以外幣計價的金融商品,不管是定期存款、基金、證券、ETF或保險,全都難逃可能的匯兌風險。所以不要以為「沒有錢、沒有出國,就沒有匯率風險」。 事實上,個人認為要不要進行海外投資,最主要的關鍵在於「目的」與「投資熟悉度(或投資訊息掌握能力)」。而總的來說,如果未來沒有打算在國外定居、工作或退休,也沒有什麼時間做太多功課,老實待在國內投資恐怕才是正道。特別是國內投資資訊取得較易,且國內市場利率(投報率)雖低,卻不表示完全無法找到比擬海外投報率的標的。因為,國內投資至少少掉了匯兌風險,以及跨境的手續費等成本。 當然,就算投資人最後的答案是「可以投資海外」。但也不是把大部分的錢,通通挪到海外去「投資」。不要忘了,投資人現階段如果主要生活重心仍在台灣,各項日常與應付突發事件的緊急支出,就絕對少不了一定的台幣資產。因為想從海外匯回,一是資產變現需要時間,二是也一樣要被金融機構,收一筆不少的國際匯兌成本。 「一年轉換4~6次免轉換費」是否算是優惠? 對投資有何幫助?有些保險公司在推銷投資型保單時,都會有這樣的行銷話術:「月繳數千元,幾百檔投資標的任你選!投資型商品每月保費還能調整,手頭緊時可以少繳一些。」「我們免費提供1年N次投資標的轉換免手續費,到銀行買基金,每次轉換都要錢!」 ……仔細分析,這些保險公司提供的「方便」,有時並不等於「必要」。畢竟,長期投資才能產生較大的複利效果。 真正以長期投資為目標,以及資產配置為原則的投資標的,並不需要頻繁轉換投資標的。因此,投資型保單所提供的「一年轉換4~6次免轉換費用」的優惠,是否真的對每一位保戶有利,卻也得依人而定。因為,原本就沒有頻繁轉換標的的保戶,就是「無利」可言吶。 記得很早之前,曾有某家提供保戶無限制轉換的保險公司做過調查:每位保戶平均轉換的次數大約只有「兩次」而已,就算有每年免費轉換四次的功用,多數保戶事實上都用不上的。 投資海外,要如何避免匯損? 隨著金融市場全球化,以及金融商品不斷地推陳新,「匯兌風險」經常是投資人心頭的一大痛處。個人建議,想要投資海外,又想要避免匯損吃掉投資收益時,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一定要把資產,放在「強勢貨幣」上。 其次,在選擇不同貨幣時,應該選擇以「與投資地區相同的貨幣」為原則。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選擇美元、歐元與日圓三種不同貨幣,除非是單純做外幣定存,否則應該與投資地區相符才好。從以上的邏輯來看,假設投資人想同時投資美國、歐洲及日本地區,就應該投資以上述三種幣別計價的投資工具(例如共同基金或ETF),這樣才不會因為投資地區與幣價幣別的不同,再產生出另一層的匯兌風險。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
-
2022-07-16 養生.人生智慧
投資型保單是什麼?傳統保單VS.自行投資差異在哪?專家告訴你投資前必知道的11個小知識
什麼是投資型保單? 傳統保單vs. 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1. 投資型保單的定義? 2. 投資型保單與傳統保單的差異? 3. 透過投資型保單進行投資,與自行投資有何不同? 投資型保單的英文是「Investment Link Product(ILP)」或「Unit Link(UL)」,字面上的意思是「以投資為導向的保險商品」:是一種將部分保費投資在各種投資工具上,而投資績效會直接影響未來保險給付的額度,保戶必須自行承受投資風險的保險商品。 換句話說,投資型保單保戶能享有的保險保障,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投資績效」。如果保戶自行決定的投資決策正確、收益大幅增加,保險金額(請見1-3「保額與保障」中的介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但如果保戶投資失利、獲利縮水,保障就會降到只有最基礎的額度。 反觀傳統型的保險商品,由於所有投資決策是透過保險公司(非保戶自行決定),因此,保戶所獲得的保障,永遠是當初保險公司所承諾的固定金額,絕不會因為保險公司當年度投資大賺錢,而享受再多一些的保障;或是因為保險公司當年度大虧損,而少拿一些保障。 投資型保單VS.傳統保單 正因為以上的差別,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型保單間的最大差別就在於:它將「投資選擇權」及「風險」都一併轉嫁給保戶,而保戶所能享受到的好處是:當投資失利時,保戶至少能享有最低的基本壽險保障;但是當投資收益不錯時,這筆錢也能百分之百回饋到保戶自己身上。而這,就是投資型保單裡,很重要的「盈虧自負」概念。 投資型保單的引進,對於台灣保險市場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因為它不像傳統型保單保額那樣的一成不變,甚至標榜可以彈性繳交保費。那麼,它與傳統型保單還有哪些重要差異呢?簡單來說,一共有下列六大差異: 一、保障金額不同:傳統型保單的保額是固定的,不論保險公司投資成功或失利,保戶都將獲得原本在簽約時,保險公司所承諾的保障金額。反觀投資型保單的保障金額卻是「變動」的。也就是說,當保戶投資績效優異,可以獲得更高的保障,但失利時也還能獲得最基本的保障。 二、帳戶不同:傳統型保單因為只有一個「一般帳戶」,且這個帳戶是屬於保險公司,所以,如果保險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而出現倒閉情形,保戶可能得不到任何應有的保障。 至於投資型保單的保戶,就大可以放心了。這是因為,投資型保單是採用「分離帳戶(又成為「專設帳簿」,詳見1-2「三大種類與分離帳戶」中的介紹)」的概念,如果你買是變額壽險或變額萬能壽險,部份保障還是會由保險公司承擔。 另外,就算你是純投資的保戶,特別像是變額年金這類完全沒有身故、失能保障(除了少數幾張保單會在年金累積期間,提供保戶不同金額的身故、失能保障),也因為是採取分離帳戶的關係,就算保險公司倒閉,你也不必擔心這筆投資金額會不見。這是因為保戶放在分離帳戶裡的錢,只可能因為保戶的投資決策不當而虧損,或甚至最終保單帳戶價值歸零,卻不會受到保險公司破產時,債權人的追討而損失。 三、保費計算不同:傳統型保單(終身壽險)是採取「平準費率」,也就是說,從繳費的第一天到最後一次繳費,金額都是完全相同。然而,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則是採取「自然費率」,也就是金額會隨著保戶的年齡增加而提高。 (圖1-2)是以同一家保險公司的變額萬能壽險(採自然費率,灰藍色線)及20年繳費、保額平準的不分紅終身壽險(採平準費率,灰色線)為例的每年繳費成本狀況,有助於保戶了解這兩個繳費方式的差別。 四、險種多樣性不同:投資型保單只有「壽險」及「年金險」,主要是「人壽保險」。但傳統保單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傷害險(意外險)及各種健康險等,種類及保障項目較為多元。 五、繳款彈性不同:投資型保單(變額萬能壽險)讓保戶在「保單帳戶價值足以支付續期保費」的前提下,可以暫停繳費;但傳統型保單(指非躉繳型)的保戶則必須按期繳交保費,否則保單可能因此失效(有關投資型保單的繳費方式,請見1-4「保單相關費用」中的介紹)。 六、費用資訊揭露的透明度不同:傳統保單的保戶,通常並不清楚每次所繳的保費中,到底有多少是做為保險公司的管銷成本,以及業務員的佣金費用?但是在投資型保單中,保險公司必須清楚揭露相關的附加費用、危險保費(提供被保險人最低保障之用)、行政管理費用、轉換、贖回費用,以及各項投資相關費用等。 購買投資型保單VS.自行投資 既然「投資型保單」裡,有「投資」兩個字,且上面也有提到:投資型保單是將「投資決策權」,交還給保戶自己,由保戶自己去選擇投資標的,且保戶將「自負盈虧」。 那麼,很多人就會想:既然如此,買投資型保單,又跟自行投資「有何不同」呢?總的來說,透過投資型保單申購基金,與直接買基金之間的差異如下: 一、投資門檻不同:在「投資門檻」上,一般定期定額買基金,每月至少要花3,000~5,000元,才能買到一支基金;而投資型保單則是提供一個基金投資平台,這個平台有時連結的基金檔數多達30~50支,甚至數百檔以上,也就是說,可以用很少的保費,買到「一籃子」的基金標的。 二、可投資或連結標的數不同:投資人直接買基金,想買哪一檔,完全可按自由意願,從非常多檔的主管機關核准基金、ETF,甚至不同的類全委帳戶中挑選;但是,如果透過投資型保單買基金,只能就該保單提供的基金投資做選擇。當然,換一個角度看,這等於保險公司先幫保戶,篩選出中長期表現優良的基金,才會放到平台上供保戶選擇連結,也許會比投資人自己「在茫茫基金海中撈針」要安全得多。 三、相關費用收取不同:直接買基金與買投資型保單的費用,各有優勝劣敗。由於投資型保單具有保障的功用,所以,相關成本會多出兩筆:「保費(附加)費用」與「危險保費」(相關費用請見下表1-2)。 四、資產保全效果不同:實際以投保100萬元甲型投資型保單的某甲,與直接投資基金的某乙為例。假設6年後,兩者的基金淨值都是200萬元,而兩人都不幸身故,某甲可以從保險公司領到200萬元的身故理賠金,且這部分是可以免計入個人遺產總額中計算;至於某乙的200萬元基金投資淨值,則必須全數列入個人遺產中,計算遺產稅。 五、稅率負擔不同:也許讀者會說:就算保戶買的是沒有壽險保障的「變額年金險」,一樣有「比單純基金投資多出許多相關費用,且收取金額不低」的問題,怎能跟一般投資「相提並論」? 但是,民眾在細數投資型保單「收的費用多於一般投資基金」之際,卻常常忘記投資型保單會比直接資基金,少收取一些費用,並且少掉一些投資上的稅負。 買投資型保單可以「自負盈虧」,這對我有何好處? 由於投資型保單,是把投資的選擇權交還給保戶。因此,保戶未來能夠領到多少的保障,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投資績效好壞而定,這與傳統型保單「保障固定」的作法,有極大的不同。 實際以30歲男性,購買100萬元保額為例,假設買的是傳統20年期繳費及保障定期壽險(年繳保費是25,000元,共需繳費20年、保險公司則提供終身的保障),無論他在50歲前發生任何意外,導致身故或全殘時,他從保險公司所獲得的保障,就永遠是100萬元不會改變。 但是以同樣年繳25,000元為例,如果購買的是保額100萬元的變額壽險甲型(身故、全殘保險金為「保險金額」與「保單帳戶價值」較高者給付,詳細解說請見1–3「保額與保障」中的介紹)。那麼,他未來一旦不幸身故,所能夠領取的保險金,就完全要看他自己的投資績效而定了。 假使他的投資績效不錯,保單帳戶價值上漲到了150萬元,那他所獲得的身故理賠金,就是150萬元(「保險金額100萬元」或「保單帳戶價值150萬元」取其高者);如果投資不幸碰壁,保單帳戶價值只剩下50萬元,那麼,他所獲得的身故理賠金,還是有100萬元(「保險金額100萬元」或「保單帳戶價值50萬元」取其高者)。 正因為保戶未來的實際理賠金額,以及保單帳戶價值的總額,都是依照保戶實際投資績效表現而定。所以,投資型保單就有所謂的「投資得好就拿得多,投資得差就只能領到最基本保障」的特性。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想賺錢,要買對投資型保單》
-
2022-04-04 養生.人生智慧
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教如何累積足夠的退休金
編按:你是否想過,自己的老後生活,收入要從哪裡來?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長期關注退休財務安全議題。他指出,國人退休金準備不足,是足以拖垮台灣經濟的國安問題。考量養兒防老觀念式微、勞退基金操作績效不佳,民眾應盡早自行投資,才能累積足夠的退休金。平均壽命愈來愈長、通膨壓力愈來愈大的時代,你的退休金準備,足夠確保你擁有安穩的老年生活嗎?「退休金準備不足,是會拖垮台灣經濟的國安問題。如果不正視,將來我們會看到很多靠社福補助度日的下流老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周冠男語重心長地說。身為行為財務學家的周冠男,也曾擔任勞動基金委外操作審查委員。他指出,過往國人老後的生活費有2大來源:子女奉養,以及勞工退休金。然而,在少子化的今日,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日漸式微。另一方面,由公務機關主導的勞退基金操作極為保守,投資組合半數集中於現金、固定收益證券。據統計,新制勞工退休基金的歷史績效一年僅4.21%,還曾發生基金經理人挪用公款、炒股等弊案。「不能指望小孩,勞退績效又這麼差,大家的退休金還是要靠自己。」周冠男說。他認為,還在職場上的工作者應有危機意識。停止自願提繳勞退基金,盡快開始自行投資,才能在離開職場時累積足夠的退休金。退休理財這樣做!買0050、006208,年平均報酬率勝過勞退、房地產退休金的投資組合,該怎麼配置?周冠男的建議很簡單:投資市場指數型ETF或基金,並且長期持有,需要用錢時才賣掉。以台股市場來說,長期投資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2檔ETF,年平均報酬率接近9%。不用費心挑選個股,甚至不必在低點入場,就能獲得比勞退基金豐厚的報酬。台股有逾千家上市櫃公司、100多檔ETF商品可供挑選,為什麼只推薦前述2檔ETF?周冠男解釋,不論短期漲跌,股市長期上漲的趨勢不變。而0050、006208,是走勢最貼近大盤的ETF。以0050為例,從成立到2020年4月,總報酬率為294.90%,換算成年報酬率約為8.62%。「它的長期優越收益,幾乎是可以確定的。」這樣的投資報酬率,甚至超過台灣飛漲的房價。周冠男舉例,日前媒體報導,文湖線通車25年後,大安站的房價從一坪30多萬上漲到約84萬。數字聽起來相當驚人,其實換算下來,年平均報酬率僅約4%左右。就算加上租金收入,報酬率也不過6%。在同一時間,台股的年平均報酬率接近10%。「同樣是30多萬,投資0050或006208不要賣,漲幅會是房子的2~3倍。」除了0050、006208以外,周冠男提到,若不想將全部資產放在台灣股市,也可考慮美股的市場指數型ETF。例如,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包含全球49個國家、9000多檔股票,風險分散更為徹底。此外,他特別提醒,ETF商品的原始概念,是讓投資人以較低金額投資多檔股票,降低投資風險。台灣近年來流行的策略型ETF,不少都有手續費高、檔數過少的問題,難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他舉例,有某檔高科技股策略型ETF,僅投資10檔標的。他反問,「我為何不自己買10檔股票就好,還要付給投信一年1.31%的管理費?」不用預測漲跌的投資法!買市場指數型ETF,時間是投資人最好的朋友周冠男指出,長期投資指數型ETF還有一個好處:輕鬆。不用看短期漲跌、高點照樣可以進場買。時間就是投資最好的朋友。為什麼指數型ETF買了不賣,獲利會優於買低賣高?周冠男指出,行為財務學上有個概念叫「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effect)──投資人認為自己的判斷比其他人更為正確,因此高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透過短期交易獲利。但許多學術研究都顯示,愈是頻繁買入、賣出股票的投資人,長期投資績效更差。以當天買、當天賣的當沖交易為例,99%的當沖投資人都是賠錢出場。周冠男指出,股市每日上漲或下跌,當然都有其原因。但一般人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多數的分析都是事後歸因,更遑論成功預測。他舉例,「就連《華爾街日報》同一天的報導,對於當日股市漲跌的分析觀點都會自相矛盾。」因此,散戶要精準的掌握時機低買高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預測股市走向極為困難,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無論台股、美股或全球股市,長期股價趨勢都是上漲的。周冠男引用統計數據指出,1925年在美國股市投資100美元的人,到了2010年會擁有40多萬美元的資產。他開玩笑說,「我曾祖父要是當年在美國股市投資100美元,我現在就不用工作了。」他認為,被動式投資的精神,就是盡可能延長錢在市場上增值的時間。持續投入,需要用錢時才賣出持股。「總有一天你回頭看,會被自己累積的資產嚇一跳。」定期定額或單筆投入買股,哪個好?2種投資法利弊一次看懂手上有一筆資金可投資股票,單筆投入或定期定額,哪個報酬率較高?多數人或許會認為是後者,但真正的答案卻出人意料。周冠男指出,既有研究已顯示,單筆投入的資金在市場上可增值的時間較長,長期獲利會優於定期定額。例如,年初投入12萬買指數型ETF,或者1個月定期定額投資1萬元買指數型ETF,前者的長期報酬率會高於後者。若投入單筆資金的時機剛好是市場高點,還能獲利嗎?知名投資人、美國麥哲倫基金前總經理彼得‧林區(Peter Lynch)曾做過試算,30年間每年投入一筆錢投資股市,每年都買在股市最高點的投資者和買在最低點的投資者,最終2者的年化投資報酬率約只相差1%。只要投資時間夠長,自然能分散風險。不過,周冠男也指出,單筆投入大額資金雖然獲利較佳,但違反人性。多數人不敢在高點進場,也怕低點是崩盤的前兆。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幫投資人「把手腳綁起來」,建立投資的紀律。雖然損失一點獲利,但至少不會錯過長期的貨幣時間價值。配息型商品買愈多愈好?小心錢只是從左手轉到右手周冠男觀察,台灣投資人除了偏愛短線交易外,另一迷思是「熱愛配息」。舉凡高股息ETF、高收益債券,都是近年來的熱門商品。然而,許多投資人在開心領息的同時,卻忽略了這些錢可能來自先前自己投入的本金。他指出,行為財務學稱這種心態為「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謬論。投資人看似定期領到一筆現金,其實總資產並沒有增加。他以高股息ETF為例,原本11元的ETF,每股配息1元,股價就會下跌為10元。「金錢不滅,你的錢只是從左手轉到右手,而且你領了1元還要繳稅給政府。」此外,他也勸投資人在規劃退休理財時,最好別碰高收益債。高收益債俗稱「垃圾債」(Junk bond),指的是信用評等較低的公司,因為違約風險高、借貸不易,因此以高額利息吸引投資人購買。這種商品風險極高,並不適合熟齡族群。他認為,比起賺快錢,買指數型ETF、長期持有,就是最簡單的退休理財心法。不用努力看盤,無須費心買低賣高,退休金反而更加豐厚!原文:退休不想當下流老人?政大教授周冠男:寄望孩子或政府,不如長期投資0050、006208
-
2021-10-16 養生.人生智慧
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新手該怎麼做?專家教你「用對方法」
新手投資該怎麼做? 「投資股票的風險很高!」我想這句話應該早就深深烙印在所有人的腦袋中了吧! 但如果這個時候告訴你,其實世界上有項投資工具只要通過正確操作,賺錢的機率基本上是逼近100%。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非常排斥,畢竟搞理財的人們一聽到「必勝投資法」、「教你如何快速致富」這些字眼都會保持一定的警戒心,尤其我又在這邊跟你說,有這麼一種不會輸的投資,說實在的真的很像詐騙。但是請你保持耐心,聽我娓娓道來,我相信完整讀完本章以後,你就會了解為什麼這套投資方式不會輸了! 什麼是ETF(股票型指數基金)? ETF的全名Exchange Traded Fund又稱「股票型指數基金」,簡單來說,就是將指數「證券化」。至於,有哪些知名的指數呢? 在台灣,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加權股價指數,美股方面則是有標普500、那斯達克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而平常在新聞中,常聽到今天台股漲了多少,美股跌了多少等等,其實這些資訊就是在描述指數的漲跌。 ETF則是為了投資人方便分散投資風險,就此誕生。換句話說,ETF像是一個大籃子,而這一個籃子裡面就包含許多種的股票,所以投資人可以用較少的本金來買入多種的股票。就內容來說,非常像基金,但ETF卻是以股票的形式在市場上出現。在台灣,最出名的ETF非台灣50(0050)莫屬,在這支ETF裡面有大約有49%的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4%的聯發科(2454)和4%的鴻海(2317)等等。而既然這支ETF叫做台灣50,很明顯可以知道這支ETF裡面是由50間的台灣優質上市公司所構成;而美國最知名的ETF則是標普500,標普500一樣也可以從名稱得知,這支ETF是由美國500支優質的公司所組成。 為什麼好的ETF能讓你的投資更安全? ETF最廣為人知的好處就是:分散風險。要做到分散風險的必要條件,就是要做好資產配置。要是資本額不夠的話,就沒辦法投資太多不同的標的物,導致只能投資少數類型的股票,並且提高風險;而ETF的出現剛好可以讓投資人用小額的金錢投資這個大型的標的物,讓投資人不用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我常常形容標普500像是赤壁大戰中的曹操水軍,因為標普500把最優秀的標的通通綁在一起,像極了當年的「連環船」,而且特性非常相似。 比如說水軍會遇到大風大浪,而標普500會遇到金融海嘯,但是因為標的物的數量非常龐大,所以這支ETF非常穩固,不會因為一點市場的小狀況就產生震盪,跟連環船一樣沉。 對於新手投資人來說,這個工具堪稱完美,這時有人可能想問:「當年的連環船不是用火燒一燒就沒了嗎?標普500會不會出現一樣的狀況?」 的確,在遭遇世紀級的超級股災時,標普500也會受到不小的打擊,但儘管如此,我們仍有辦法找到解套的辦法,所以不用擔心虧錢的狀況會產生。 除了對的工具,也要用對方法:定期定額 在認識了許多工具之後,你是否已經對投資產生了渴望呢?如果有,恭喜你向被動投資踏出第一步!接下來就要分享一個操作的小技巧:定期定額,至於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很簡單,因為不管買入的標的物有多麼優質,只要價格是買在高點,就是一個不好的投資;相對的,如果在夠低的價位買入了不好的標的物,其實也可以當作一筆成功的投資。 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買在低點,但問題是,股市每天上上下下,沒有人可以真正地預言未來(說精準一點的話,是無法預測極短期的走勢);也就是說,我們永遠無法得知現在的價位在歷史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所以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將會是非常穩健的。 我來分析一下,定期定額會為我們的投資帶來什麼影響? 首先,由於我們設定的投資標的是0050或是S&P500(標普500),所以我們可以很大膽地推論,如果把時間線往後拉個幾十年,現在一定是歷史上的低點。 就拿S&P500來當例子,自從1981年開始,S&P500的股價就是一路上漲,翻了8.5倍左右,但在這一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S&P500總共出現過3次大幅下跌,分別是2000年、2008年、2020年。 也就是說,除了歷史上的大股災外,S&P500基本上就是一路漲,所以在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情況下,S&P500的未來走勢是可以預測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定期定額就是最聰明的,如果不幸遇到了股災或熊市1,可以一路順勢往下買,用最優惠的價格買入最好的標的物;如果遇上牛市2,則可以一路往上買,跟著行情一起獲利。 此外,現在的銀行APP都可以設定定期定額,非常方便,基本上只要設定一次,銀行就會幫你執行,假如遇到了什麼狀況,想要執行賣出或是加大購買力道,都可以很輕鬆地做調整。而且,由於我們的目標是靠著定期定額在歷史的時間線上買在低點,所以下單後也不用每天盯盤。如果跌了,那很好,因為那代表下次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入;如果漲了,那就賺錢。 換句話說,不論發生什麼事,都值得慶祝,所以可以很放心地投資,不用怕因為市場的震盪而影響到日常的心情。※本文摘新自然主義《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賺錢!!:致富思維X實戰方法》 載入中…
-
2020-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搶新冠疫苗策略 陳時中:從「緊急授權製造」轉向「預購」
英國藥廠與牛津大學合作的新冠肺炎疫苗傳出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而停止試驗。而我國之前也與牛津大學洽談這支疫苗在國內緊急授權製造,如今疫苗試驗出問題,是否會影響我國疫苗布局?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的疫苗策略早已從「緊急授權製造」漸漸轉向「向國際預購」。陳時中說,由於各國緊急授權製造所要求的量都非常大,台灣難以消化,就算未來要出售或是贈送,都還會剩很多,以容易把台灣疫苗生產的量能占滿,因此疫苗政策漸漸趨向國際預購或透過Covax平台爭取,以及扶植國內廠商。至於國外疫苗出狀況,是否也連帶影響我國採購國外疫苗?陳時中強調,不論我國製造或是向國際採購疫苗,都充滿不確定性。但策略首先要掌握安全性,再來是時效性。在談判方向上,則是願意冒「比較大的投資風險」,但「避免商業風險」。陳時中解釋,由於疫苗研發的不確定性大,但只要在學理上有可能的,就算最後可能不成功,都先去投資,但最後在談判交貨時,則會留意契約的保障和履行。政府會隨時提高警覺,各種方式都在進行。而針對英藥廠疫苗出現受試者不良反應一事,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這家公司已在大規模的二、三期臨床試驗,發現有個案出現脊髓炎,因此暫停試驗,釐清嚴重不良反應是否和疫苗接種有相關後,才會再開始進行,而這是臨床試驗非常重要的一環。
-
2020-07-12 橘世代.好野橘
「定期定額不賺反賠?」立即揪出5大錯誤觀念
對於市場多空走向,財經專家們總有不同看法,但唯有說到「定期定額」,大家總是點頭說讚,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很遺憾的,現實總是如此殘酷,結果總是不從人願。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當然是因為有人在「使用」之前沒有「詳閱說明書」,也沒有「諮詢專家」,使「定期定額」許多功能大打折扣,甚至啟動了反作用,讓投資不賺卻賠。以下便是「定期定額」最常被誤用的「五大錯誤」,請看看你中了幾個。錯誤1、缺乏耐心隨意停「定期定額」的「平均成本法」能助人在市場跌時買多、漲時買少,以此紀律持續投資下去,就可增加贏率、拉大獲利空間,而且投資愈持久,效果愈明顯。可惜的是,人們總有藉口或耐心不足就隨意停扣,再怎麼厲害的裝置一旦被貿然停機,怎可能發揮該有的功效?錯誤2、市場下跌就停扣市場下跌時大家難免會擔心,但千萬不要貿然停扣「定期定額」。可惜人的天性總是趨避風險,市場一下跌就害怕的不得了要暫時停扣才安心,等市場出現反彈又開心的不得了要進場扣款才滿意。最後不但使「定時定額」無法發揮效力,甚至賣低買高不賺反賠,白忙一場。錯誤3、風吹草動就出場除了停扣,還有一種人更有「犯錯行動力」:市場一出現波動就毅然決然贖回基金!犯這項錯誤的後果往往比前述兩項更糟,因為這種人常常會賣在最低點,最後賠錢告終,大大違背了「定期定額」原有的降低投資風險功效(小批買進且能分散投資時點)。錯誤4、放著扣款就不管「定期定額」最常被形容為「傻瓜投資術」,所以很多投資朋友就乾脆給他傻傻的「定期定額」下去然後放著不管。然而,無論你養的金雞母多麼健壯,主人還是該偶爾去探視看看是否一切安好無恙啊,更何況沒人能保證你選養到的是萬年金雞母。我們除了應該慎選基本面長線看好的基金來定期定額之外,還該定期(最好每季一次)檢視投組表現並適時調整。錯誤 5、出場時機未掌握倘若前四大錯誤我們都幸運避開了,但最後卻犯了這項「未能掌握出場時機」,恐怕還是會讓「定期定額」光采盡失。「定期定額」的出場時點決定了我們的獲利率,設立最適切的停利點,絕對是「定期定額」紀律投資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應做的除了定期檢視基金表現,也該視基金種類、理財需求設立出場停利點,落袋換現為安。總而言之,只要避開這五大錯誤地雷,「定期定額」的贏率便可望節節上升。本文摘自《鉅 亨 買 基 金》,看更多專家建議【投 資 秘 訣】【更多你所不知道的理財大小事↘↘↘】。「定存」好還是「儲蓄險」優?表格整理比一比。專家:想存一桶金,先想想10個「有必要買嗎」?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24 橘世代.好野橘
理財QA/預期8%報酬率 股市、債市如何配置?
投資不求人,專家教你算出自己的最佳理財方案:當我們有了一個理財目標,例如想存一筆退休金,或存一筆子女出國留學教育金,如何在投資報酬與風險控制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建議從兩個面向來思考:1.如何降低風險:運用時間複利如果從單一時間點來看,任何一個時間進去投資市場都會冒風險;但如果拉長時間來看,20年的時間有能力經過兩個經濟循環,而每一個循環都會呈現一個斜度往上盤高,斜度代表整體經濟成長。「未來是美好的,人類歷史不可能一直往下或走平的,就是會一直往前進。」廖一聰指出,下個循環的谷底還是會比這個循環還高,這代表財富是可以增值的,而中間的波動就可以忽略。換句話說,透過投資市場,未來的錢會比現在大,而且不會被通貨膨脹吃掉。因此建議,一般人沒有時間和技術,去挑戰市場創造更高報酬,不如以長期角度跟著市場走,透過本金及賺到的報酬持續投資,加上時間效應,創造出複利報酬。2.如何規劃資產配置:風險承受度 & 理財資源首先從「收支」上去找出可以放在這一塊的資源有多少,再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和「理財資源配置」的兩個原則來回檢視,將可以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依照風險承受度來看,一般假設國際股市長期報酬率可達8%,政府公債長期報酬率可達2%,期初本金0的情況下定期定額投資,若100%資金全部投資股市,預期報酬為8%,但所承擔的風險較大。如果50%資金投資股市、50%資金投資債市,預期報酬率為5%;若100%資金全部投資債市,預期報酬率為2%,所承受的風險較小。【不同投資報酬率的配比】同時,也要檢視自己的理財資源有多少,不同的理財資源也會影響投資組合。假設目標是20年後要累積600萬元:A. 理財資源每月1萬元:要全部投入風險市場,才有機會賺到8%,在20年後創造600萬元。B. 理財資源每月1萬5000元:如果其中5000元放定存或儲蓄險,在目前儲蓄慢慢變成零利率的情況下,20年可以存到120萬元,則投資部位只需要再累積480(600-120)萬元即可。每個月1萬元,投報率6%的情況下,20年後即可達成480萬元,投資組合大約是67%股市+33%債市。【理財投資精選閱讀↘↘↘】。只要掌握財務健康4要訣 輕鬆準備安心樂退!。要存 股、不要遊戲機 小學兒子比老爸更愛投資。有房有車才是人生勝利組? 有錢人才不這麼想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22 橘世代.好野橘
投資與理財關係你清楚嗎?第一步先搞懂「理財目標」
李小姐想幫孩子存一筆出國留學經費,原本已做好投資規劃,沒想到今年卻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衝擊全球經濟市場,引發股災危機,在猶豫是否應該改變投資策略?一、首先看理財目標「真正的理財,是不管行情怎麼變化,你有沒有一個自己的理財目標?」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葉俊佑提醒,許多人誤把「投資」跟「理財」當成同一件事,然而投資不等於理財,投資只是理財的一環。基本上,如果你的理財目標沒什麼重大改變,其實一年看一次就好。葉俊佑指出,投資是賺波段,判斷哪個時機可以買進賣出,要賺到錢就要下功夫研究;而理財則是一種長期穩定狀態,看的是理財目標,如果原本的理財目標沒有改變,通常也不太需要改變,行情不好時就多買進一些單位數即可。二、檢視調整的時機:評估2個關鍵因素當理財目標是確定的,調整理財配置的時機點,則通常會考量以下兩個因素:1.年齡:愈接近退休年紀,投資風險愈要降低。2.目標:理財目標愈靠近,例如小孩再兩年就要出國念書,投資風險愈要降低。一般而言,退休之前的目標是累積一定資產,因此要運用時間複利的效果來累積較多的錢。然而到了退休年紀,則需要逐漸降低投資風險,例如從股票基金賺到錢,可以轉到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有賺到錢,也可以轉到保單。工具可以靈活運用,目標就是把錢守住。除了降低風險之外,退休族也可以創造持續進來的現金流,生活上會比較安心,因此連結到月配息的債券基金,便成為許多退休族的首選。例如,一檔債券基金的年配息如果有7%,投入500萬元,一年可配息到35萬,一個月3萬元的生活費就有著落,若再加上勞保退休金一個月領2萬元,每個月有5萬元可以使用,退休生活無虞。不過要注意的是,高配息也可能吃到自己的本金。因為投資債券要看「總報酬」,也就是配息加上債券價格的漲跌,如果某基金的年配息是7%,當年度的債券價格下跌8%,則年化總報酬是-1%,就產生了「配本金」的疑慮,也就是拿自己的錢,配息出來給自己。其實,從整體來看,只是先領錢還是後領錢的差異,就不妨依照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度找到最佳理財平衡點。【關於理財指南大小事↘↘↘】。家庭主婦理財 先鎖緊漏財水龍頭。夫妻為錢爭吵不停?專家點出這個「癥結點」。只要掌握財務健康4要訣 輕鬆準備安心樂退!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04 橘世代.好野橘
防疫理財大作戰 1高2低不能少!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金融市場成為重災區,去年收穫豐碩的張先生無法倖免,資產跟著縮水。不僅自己身受其害,身旁好友也是一片哀嚎,年過半百之際遭逢疫情突襲,多年來好不容易累積安老資本,眼看部分將成泡沫。面對疫情導致震盪且未知的市場,張先生思考著是否「忍痛出場」、「逢低布局」?心裡面臨激烈交戰、投資意念舉棋不定,決定請教專家,希望在紛亂的各種訊息中,尋求最穩當的解方。4大守則分散風險 長期持有富蘭克林投顧表示,身處當前波動加劇且前景不明的市場,張先生的投資不一定只有「死守」和「退出」2分法,依循「資產配置、長期投資、保有紀律、定期檢視」等4大守則,承擔部分風險卻不冒險的方式,保有靈活彈性策略。觀察多數投資有成者的理財行為,一大特色就是分散風險,且在保全資產的同時,並不錯過讓資產成長的任何機會,因此在理財規畫上,不會執著於單一投資工具,而是全盤考量後接納多元金融商品的可能性,一旦決定後就落實執行且長期持有,同時了解風險背後代表的是報酬機會,因此當機會浮現,就會大膽進場布局。3大債券基金 增資產抗震度張先生也許沒有像富人般龐大的資產需要規畫,但卻能學習這套投資邏輯,以完整的資產配置,平復不安的投資心情。觀察過去20年,即使歷經金融危機的空頭壓力,在投資組合中多納入一些債券資產,並秉持長期投資,可發現不只年化的平均報酬率相差無幾,連續投資5年的循環報酬率即使在最差的時候,隨著債券比重拉高,最差時的表現也能逐漸收斂,甚至有百分之百正報酬的機會。因應當前超低利率環境、高波動氣氛,可視個人投資屬性與風險承受度,納入具「高債信」、「低波動」及「低相關」優勢的基金,包括全球債、美國政府債GNMA與伊斯蘭債,建構加強防禦的投資組合。善用專業資源 不必忍痛退場投資過程難免有像張先生一樣進退兩難的時刻,專家建議,由專業經理人協助調整投資組合,取代貿然失血退場,同時把握4大守則挺過疫情風暴,成為最終贏家。愈瞭解詳細推薦基金與投資策略,可至此查詢:https://lihi1.com/fT0jN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獨立經營管理】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101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25號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87號8樓 電話:﹝02﹞2781-0088 傳真:﹝02﹞2781-7788 http://www.Franklin.com.tw
-
2020-03-25 橘世代.好野橘
撥亂反正!基金投資好「債」有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難解,美國3月連續降息達6碼,以幾近零利率的寬鬆貨幣政策,企圖化解經濟不確定性並留住投資人信心。市場人士分析,這波疫情擴散全球,對經濟面影響加劇且恐延續到第二季,現階段的投資策略應以高評級的債券資產回防,提升整體資產組合的抗震力,冷靜迎接突如其來的亂「市」。波動是常態 更有機可趁「風水輪流轉」,金融市場也有其循環,理財專家表示,以近一次、令投資人印象深刻的金融海嘯為例,很多股市幾近腰斬,即使市場復原之路走得頗為艱辛漫長,但也陸續返回事件發生前的水準。就當時情境試算三種投資決策所帶來的成果,可發現堅持投資甚至是加碼進場者的報酬率優於遇重大利空停扣的投資人,市場的波動反而成為助力。投資要「拾債」債券三傑有助降波動增獲利空間富蘭克林投顧表示,定期定額策略在多頭時穩定投資方向、空頭時攤平投資風險,即便市場遇低檔,也不必一次拿出大筆資金,只要循著原定計畫扣款,相同的本金可累積較多的基金單位數,如果進一步強化資產抗震力,將有助於投資過程更為踏實。無論市場承平或起波動,資產配置始終是應徹底落實的投資法則之一,善用多元金融商品的互補性,同步投資股票和債券型基金,而比重可視個人風險承受度而定,有利緩和突如其他的市場波動。一向被視為相對有防震的債券資產,該如何配置才能發揮防禦與進取的雙重目的?富蘭克林建議,佈局債券也要講求分散,因應市場短線風險升高,納入「低波動」、「低相關」及「高度貨幣避險」的債券型基金,包括美國GNMA政府債、伊斯蘭債和加碼日圓的全球政府債券型基金,其中GNMA政府債為這一波聯準會量化寬鬆的購債標的之一,更可望受惠其中,採取「二低一高」的擇債要訣,有「債券三傑」相助,將能提升整體投資組合抗震又兼顧獲利可能。更多相關投資標的可見:https://lihi1.com/T3uFu冷靜是不可少的部位 用「CALM」心法克服市場考驗市場走勢及消息瞬息萬變,惟有冷靜以對、再多想一步,才能理性判斷與決策,值此重要時刻,富蘭克林也提供「CALM」心法,包括「Combination:加強投資組合」、「sAving:持續定期定額投資」、「Long term:長期投資、淡化短線干擾」、「Money:保留適當現金部位,伺機逢低進場」,依此步驟克服心魔、平和應對市場考驗,同時遇市場大幅震盪而對投資策略有所疑慮時,也可先諮詢理財顧問專家的建議,避免追高殺低的憾事發生。本基金之主要投資風險除包含一般股票型基金之投資組合跌價與匯率風險外,與成熟市場相比須承受較高之政治與金融管理風險,而因市值及制度性因素,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較高,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波動性普遍高於成熟市場。基金投資均涉及風險且不負任何抵抗投資虧損之擔保。投資風險之詳細資料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 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
-
2020-03-21 橘世代.好野橘
只要掌握財務健康4要訣 輕鬆準備安心樂退!
優雅穿梭在工作和家庭間,「美玉姊」自有一套心法,不只羨煞其他女同事,也是眾人取經的對象,只是美玉心中還有小小缺憾,便是想要投資理財,卻因時間有限,又沒深度研究,過去僅單靠銀行存款攢錢,預備退休後的生活。但10多年低利率,存摺數字進步緩慢,美玉不禁思考,是否要調整自己理財的腳步,以防退休金不敷使用?資產配置適時調整專家表示,投資理財工具日益豐富多樣,數十年前高利率時代,存款是既保本又有收益的工具,但隨著全球資金寬鬆、利率日益走低,單純的存款可能不敵或被通膨抵銷,像美玉這類想投資卻沒時間且對投資環境、工具了解有限的人,可選擇由專家操盤的共同基金。富蘭克林投顧檢視美玉的財務狀況,認為理財目標不夠明確,建議她先轉換方向,再將既有的存款及每月的薪水分門別類,以不同類型的基金,調和出適合自己的理財之道,方能避免不易察覺的財務缺口。活絡退休金「生生不息」針對美玉較在意的退休金計畫,專家認為,退休前後的理財任務不同,前者側重儲備,後者要能守成。維持財務健康,富蘭克林建議掌握「生生不息」口訣,進行理財健康操,鍛鍊自己的財務規畫。第一要訣是「生財」,選擇相對穩健的投資工具,活絡退休金成為另一筆生財本金;第二是「生『利』軍」,可選擇單筆布局在美國政府債,或全球債券基金;第三是「不中斷」,以定期定額方式,賺取資本利得,創造定期配息收益;最後是「領息存股」,當配息金扣除生活所需還有剩餘,可進而布局美股、亞股基金或新興股債平衡型基金,讓退休金更具效益。欲了解更多可至相關網站查詢:https://lihi1.com/Qlq3z「生生不息」要訣 退休族財務健康又永續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獨立經營管理】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101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25號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87號8樓 電話:﹝02﹞2781-0088 傳真:﹝02﹞2781-7788 http://www.Franklin.com.tw
-
2020-03-19 橘世代.好野橘
亂世出英雄 靠債券抗震三傑打贏投資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衝擊市場信心,想要頂住這股逆風,短期間的投資策略應側重防禦力,建議從強化債券部位作起,而綜觀各類債券資產,可從「高債信等級」、「低波動度」及「低相關性」三點切入,透過全球債券、美國政府債GNMA及伊斯蘭債,建構防禦鐵三角。首先,在高債信等級方面,只要求是政府債還不夠完整,最佳方式是佈局精選成熟與新興國家當地公債的全球債券型基金,以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為例,目前策略已調整近似2008年金融海嘯的防禦配置,透過靈活的匯率避險策略與放空美國公債,提前因應可能面對的市場變數,而投組中約五成的高債信品質新興國家當地公債,也顯示防禦優先下亦不忘收益機會(註)。其次,低波動度的債券首推美國政府債GNMA,統計2000年以來,美股出現重挫之際,該類債券受惠保守資金進駐,表現穩健甚至逆勢上漲,而國內佈局相關券種的基金如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政府基金(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其投資標的超過上千檔GNMA(政府國家抵押協會)保證的房地產抵押債,波動風險大幅降低,又擁有美國政府信用擔保,債信品質佳。再者,當各市場彼此連性增強下,要分散風險,須低相關性的資產相助。其中伊斯蘭債券不只因受惠當地伊斯蘭金融機構強勁的需求支撐,在面臨國際重大事件包括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時多能展現優異的防禦特性,此外,以道瓊伊斯蘭債指數為例,側重於波灣地區債,佔比約有六成(截至2020/1月),和股、債、商品的相關性普遍較低。持續定期定額 養"金"蓄銳富蘭克林坦伯頓固定收益團隊投資長桑娜.德賽分析,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全球觀光旅遊與供應鏈帶來衝擊,惟股市這一波下跌主要是反應疫情造成的經濟擔憂,部分則是反映先前評價面過高,而目前尚未有景氣反轉的訊號。市場沒有永遠下跌,專家建議投資人冷靜以對,趁勢把握低點進場的機會。本基金之主要投資風險除包含一般股票型基金之投資組合跌價與匯率風險外,與成熟市場相比須承受較高之政治與金融管理風險,而因市值及制度性因素,流動性風險也相對較高,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波動性普遍高於成熟市場。基金投資均涉及風險且不負任何抵抗投資虧損之擔保。投資風險之詳細資料請參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投資人於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本基金進行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費用。由本金支付配息之相關資料已揭露於本公司網站,投資人可至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本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本公司所提供之資訊,僅供接收人之參考用途。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我們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本境外基金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獨立經營管理】投資基金所應承擔之相關風險及應負擔之費用(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及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http://www.fundclear.com.tw)下載,或逕向本公司網站(http://www.Franklin.com.tw)查閱。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主管機關核准之營業執照字號:101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25號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87號8樓 電話:﹝02﹞2781-0088 傳真:﹝02﹞2781-7788 http://www.Frankli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