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0 醫療.中醫
搜尋
手腳冰冷
共找到
225
筆 文章
-
-
2022-12-20 養生.聰明飲食
健康暖身 營養師教冬季飲食5原則
寒冷的冬天來了,最近是否胃口大開、比較容易飢餓?其實這是人的自然本能,生物會在寒冷季節到來時儲存能量、減少活動,像熊、蝙蝠、蛇等動物,也會在冬季來臨前飽食,再進入冬眠。不過,現代人跟古代人的生活習慣差很多,如果盲目進補,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如何在冬季吃對食物?只要掌握5原則可讓你從體內暖和起來。1.適量添加辛香料冬季是一年當中陽氣最弱的時候,尤其女性及老年人,常會有畏寒、手腳冰冷狀況,不妨可以吃點能夠刺激身體發熱的食物,譬如在菜餚裡適量加點蔥、薑、蒜、咖哩等辛香料一起烹煮,或吃點紅豆、桂圓、麻油等食材,都有助身體的血液循環,讓人比較不怕冷。2.慎選火鍋湯底冬天大家都喜歡吃火鍋。提醒您,火鍋湯底儘量選擇較清淡的,例如昆布鍋、番茄鍋,再加幾片薑及紅棗、枸杞一起燉煮,就是一道老少咸宜的湯底;少選麻辣鍋、沙茶鍋、牛奶鍋等高油的湯底,尤其本身有三高、慢性病、腎病、痛風、正逢感冒、體質燥熱的人不宜吃;湯底煮肉後,肉的油脂會融進湯裡,讓人不知不覺吃進過多熱量、油脂及普林,若要喝湯,儘量在湯底煮肉前喝。最後,儘量挑選新鮮的食材,少吃高鈉高油的加工火鍋料。3.避免吃生冷食物冬天是身體最需要儲存熱能的時候,此時若大量食用生冷食物,會造成體內能量加速流失,反而不利冬天的健康狀況。常見的生冷食物,譬如各類冰品、冰淇淋、冰水、冰飲等,還有各種生食的生魚片、生蠔、蝦子、螃蟹、生菜沙拉等,以及屬性比較寒涼的蔬果,例如西瓜、哈密瓜、橘子、蘆薈、白蘿蔔、竹筍等都應該少吃。4.多吃黑色、深色蔬果冬季宜固腎。因應四季五色飲食療法,黑色對應腎,冬天應該多吃黑色食物才最順應天時,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茄子、桂圓、紅豆、核桃等深色食物,都有助補腎壯骨。也可以將黑豆、黑米、黑芝麻、紅豆煮熟後,以黑豆1:黑米1:紅豆1的比例,打成黑豆漿,再灑點黑芝麻及幾顆核桃當早餐或點心。5.適量吃堅果種子類食物堅果種子類是傳遞生命的起源,富含維生素E、B群、鐵、鋅及各種微量礦物質,有助於脂肪代謝、血液循環。不過,堅果種子類屬於油脂類,每日建議攝取湯匙一平匙,如核桃3顆、腰果5顆、杏仁5顆等。
-
2022-12-19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進補怎麼吃才正確?中醫告訴你需要注意2重點
一年四季都可以補,春季「升補」、夏季「清補」、秋季「平補」、冬季「滋補」,根據中醫觀點,建議依據體質和醫囑來進補。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四季會有分別適合的中藥種類,比如春天以辛散為主,夏天以清涼為主,秋天應用溫潤,冬季寒氣重、陽氣少,進補多半是指溫補而言。體質虛寒者適合進補溫補有祛寒溫裡的作用,對於改善體寒、手腳冰冷等症狀,就非常適合,尤其在冬季容易生病的患者,就更需考慮進補,用以加強體質;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補的方式,僅適合體質虛寒的民眾。在營養充分的現代社會中,其實真正需要進補的人不多,某些天生羸弱易疲倦的族群、年紀大身體虛弱的朋友,或者是長期間體力透支、大病久不癒的患者,才有可能需要用到進補的方式;否則,一般民眾建議依照節氣或民俗,在冬至或春節時,稍稍進補一下就可以。應避免過量攝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社區整合照護科營養師洪若樸建議,進補湯品為保養身體之用,應避免過量攝取,建議每週星期多1~2碗,尤其滋補食材多屬熱性,吃多容易上火、燥熱,記得適時補充水分。如果進補當正餐,建議搭配全穀類、葉菜類,以及蔬菜、水果,增加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進補的湯品含有油脂、鹽分較多,每次進食量宜適量、分次或是多人分食,自行烹煮時建議選用低脂、去皮、去肥肉的肉品,並將肉類川燙,清除浮油後,再加藥材燉煮。延伸閱讀: 。氣溫狂降!營養師公開「進補防胖4大須知」 2種人湯少喝。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失眠、嘴破小心上火! 醫點名必加「10樣食材」降燥助消化
-
2022-12-17 醫療.心臟血管
寒流來襲!當心手腳冰冷、手麻、腳抽筋 醫教3步驟舒緩不適
天氣漸漸變冷,你是否開始出現手腳冰冷,甚至手麻、腳抽筋的問題?請注意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天氣漸漸變冷,你是否開始出現手腳冰冷,甚至手麻、腳抽筋的問題?請注意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觀察身體的變化,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今年冬天,如果你除了手腳冰冷,還容易手麻腳抽筋,可能就要提高警覺,現在先讓我們來了解,天冷時容易出現的三大病症與問題:一、心肌梗塞冬天日夜溫差大,會讓血管容易收縮,因此特別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原本就有心血管病史、慢性病史的患者更要特別留意,如有胸悶、胸痛、易喘等狀況,都要立即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二、腦中風血管收縮也會讓血壓高低起伏,進而讓硬化的血管斑塊剝落,增加中風發生的機率,有發生過腦中風,或是有高血壓病史的朋友,都要記得定時測量血壓並且注意保暖。三、末梢循環不佳天氣冷會讓人不想動,加上熱漲冷縮的反應,導致代謝變慢、血液循環不佳,造成手腳冰冷易麻,而血液循環不良也不只會出現在身體四肢末端,也會出現在重大器官內的微血管中,因此千萬不能輕忽手腳冰冷、容易手麻腳抽筋的現象。陳炯瑜醫師分享,日常可以透過適度的伸展按摩、補充B群以及熱敷、泡熱水澡的方式來幫助減緩手麻和抽筋問題,但也別忘了尋求專業檢測,來檢視自身狀況,才能真正由內而外守護身體健康。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12-15 醫療.婦產科
中年女經痛吃補不見好 中醫籲生理期飲食宜清淡
台南一名48歲女子因想改善經痛、手腳冰冷等情況,冬季頻繁食用麻油雞、薑母鴨進補,吃完症狀卻更明顯,經中醫調理逐漸緩解,醫師建議,女性生理期飲食應以清淡為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這名病患平常容易手腳冰冷,每次生理期來潮時常感腰痠、腹痛與頭暈,嚴重時甚至需請假休息,加上年紀已近更年期,生理期來潮時間逐漸不固定,且症狀在天氣冷時更嚴重。許晉嘉表示,病患為了想改善這些症狀,天氣較冷時就頻繁食用麻油雞、薑母鴨等食補,但每次吃完症狀卻更明顯,後來決定尋求中醫調理,經診斷後給予藥物配合飲食衛教及運動調理,最近幾次生理期症狀逐漸緩解,手腳也不再常冷冰冰。許晉嘉指出,入冬後氣溫下降,許多人喜歡吃補養生,有些女性會像這名病患一補就出事,如有生理期來潮時經量突然大增、經期提前或延後、排便不順甚至嚴重腹痛等情況,可能就不適合吃屬性偏熱的食補。許晉嘉指出,冬日常見的食補整體而言多偏熱,這些熱性食物若給燥熱體質的人食用,容易出現嚴重口乾舌燥、頭暈、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症狀,從中醫觀點來看,生理期前及行經期間較不適合進補,尤其體質燥熱或有子宮病變的病人更不適合大補,經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許晉嘉指出,體質的判斷不能依賴單一症狀,切勿單純因怕冷或常手腳冷,就直斷自己是虛寒體質,可尋求中醫師協助診斷。
-
2022-12-10 醫療.中醫
手腳冰冷2類型別亂補!一張圖看懂,飲食、穴位助改善
手腳冰冷是不少民眾常有的問題,也常怎麼吃、怎麼進補都不見改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表示,手腳冰冷未必適合進補,要看屬於哪類型,若一昧的進補恐怕越補越大洞、越補越傷身。 為什麼常常會手腳冰冷?中醫指原因,夏天也冷要注意。 許芳綺中醫師表示,手腳冰冷在中醫上稱為手足「厥冷」或「厥逆」,通常是在氣溫降低時,人體的新陳代謝下降、血液循環變慢、末梢血管收縮造成的現象。一般而言,陽氣充足的人只會在寒流來襲等天氣變冷時,才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不過也有一部份的人是即使在夏天也會手腳冰冷,不舒服的症狀甚至影響生活。 手腳冰冷2類型別亂補!一張圖看懂,飲食、穴位助改善。 許芳綺中醫師說明,手腳冰冷在中醫上最常見的證型包括「陽虛」和「氣鬱」,兩種真正適合進補的方式有所不同,未必是民眾普遍印象中的進補方式。 陽虛:動能不足,適合溫補。陽虛也就是所謂的「寒厥」,這類族群體內動能較不足以將血液送往末梢,也就容易手腳冰冷,且常是全身都怕冷、臉色蒼白、體力較差、精神疲憊、容易腹瀉、身體痠痛等,在喝熱湯、洗熱水澡、熱敷後身體就會舒服些。 這類型的手腳冰冷就適合以「溫補」的方式進補,如肉桂、乾薑、紅棗、巴戟天等,或附子理中湯、當歸四逆湯、八珍湯等。平時也可以多食用溫熱性的食物,如羊肉、蔥、薑、蒜、八角、桂圓、南瓜等。日常生活上可多進行戶外運動,讓陽光照上背後的膀胱經固護自身陽氣,也可以用吹風機或瘟熱毛巾溫膚勞宮穴、湧泉穴、足三里穴改善。 氣鬱:氣機阻塞,需要疏通。氣鬱的人也常常會手腳冰冷,但不適合進補,此類型的人通常是因為生活壓力或工作壓力大所引起。和陽虛有所不同的是,主要是因為體內氣機不順、氣機鬱阻軀幹,阻擾了陽氣輸部至四肢末梢,並非真的陽虛。因此這類型的人雖然手腳冰冷,但胸腹是怕熱的,也常出現胸腹痛、頭痛等症狀。若胡亂進補恐怕會使得情況更嚴重,造成口破、長痘痘、失眠等,越補越大洞。 此族群可用些疏肝解鬱的中藥調理,例如四逆散、柴胡、香附、鬱金、芍藥等。飲食注意營養均衡,盡量避免油炸或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平時也可以多按摩合谷穴、太衝穴。而日常生活方面也建議多注意紓壓,可多從事些休閒娛樂,並放慢生活節奏及步調,如此更有助於恢復氣機正常運行,改善氣鬱的情況。 吃鍋不代表就是真的進補,進補前應先了解個人體質! 進補未必人人都適合,吃鍋也不代表就是真的進補、補到位,建議民眾若自覺身體較差需要進補,可先尋求中醫師檢查,了解自身體質及身體狀況,用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補。許芳綺中醫師也提醒,民眾若是出現手腳冰冷,伴隨著手腳指發紫、腫脹,應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找上門,須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延伸閱讀》 .中醫9大體質養生食材各不同!郭祐睿院長:補得多不如吃得巧。 .天冷吃鍋、進補注意心肌梗塞!醫:4情境留意溫差變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2-07 養生.抗老養生
「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
大雪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約在每年12/6-12/8之間。台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平地降雪機率較低,但此時適逢冷氣團及寒流來襲,氣溫會明顯下降,根據健康署102年委託研究結果發現,冬天因心血管疾病就醫比率增加1-2成,所以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特別是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氣溫驟降會導致人體周邊血管收縮,加上冬季飲食偏好重鹹重辣,如麻辣鍋、薑母鴨等,加上身體活動度下降,會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有三高的患者應每日監控血壓、血糖,並按時服藥,出外運動、泡溫泉時應避免暴露在溫差過大的環境,如有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 冬季養身秘訣:早睡晚起、注意保暖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裡提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意思是我們的飲食及生活作息都應順應自然,守常規、有節度,就能常保健康。又在《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中提及:「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因北半球冬季日短夜長,所以建議民眾冬天時可以比平常提前半小時入睡,並晚半小時起床,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一方面養足精神,更可以避開夜晚及清晨最寒冷的時段。冬季保暖首重頭腳,以中醫觀點來看:「頭為諸陽會,寒從腳下生。」除了多添加衣物之外,出門多戴頂毛帽、穿雙厚襪子,更能防止風寒入侵體內,晚上以溫熱水泡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中醫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所謂藏精就是指藏腎精,中醫稱腎精為生命之根、身體之本,意思是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提升身體機能來抵抗外來的邪氣,隔年身體就會好。在這邊教大家按壓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經氣最旺,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子宮)的功用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就是湧泉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此穴可以養腎精、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屬於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的功效,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及代謝,提升免疫力。冬令進補停看聽,你的體質適合嗎?冬天的街道總是充滿著撲鼻的中藥香,也是傳統進補的好時機,常見的藥膳如薑母鴨、當歸羊肉湯、藥燉排骨、十全大補湯等等,民眾常會有以下疑慮:「哪種藥膳適合我? 我的體質適合吃補嗎?」以下幫大家簡單的分成兩類:1.不適宜進補的體質:平時容易口乾舌燥、口瘡、便祕、臉頰冒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發炎性疾病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者。若屬於此類的民眾抗拒不了美食的誘惑,建議可在藥膳裡多加點蔬菜及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2.適宜進補的體質: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此類患者進補時也不宜過度食用,適性適量即可,中醫有所謂「虛不受補」之說,意即不是身體虛就可以不忌口的亂吃補,小心導致上火及體內痰熱、濕熱堆積,造成脾胃運化的問題。現代人普遍營養均衡、甚至過剩,建議進補時機可以選在寒流報到時,以一星期不超過3天為度,適當的進補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達到溫暖身體、增加血液循環的效果,飲食上要把握少鹽、少油、少糖、少辣的原則。提醒您,若對於藥膳飲食或體質上有疑慮,建議諮詢專業的中醫師來替您辯證論治,根據體質開立適合的食補藥膳。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後陽氣收陰氣盛!冬季熬夜更傷身 建議每天睡滿*小時
今天是「立冬」,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立冬之後,陽氣收、陰氣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蘇柏璇表示,節氣與陰陽相關,人的生活作息調養受到節氣影響,中醫講求順應自然,立冬後適合早睡晚起、維持平穩情緒,作息的調整非常重要,可透過飲食、按摩,逐步適應。● 身體隨節氣變化 立冬後建議每天至少睡八小時蘇柏璇表示,節氣演變,人體代謝也會跟著變化,立冬後,氣溫較冷,白天的時間變得比較短、黑夜較長,人類睡眠的時間也跟著拉長,過去一天平均睡七小時,冬季一天平均會拉到八小時,冬季熬夜對於身體的影響更勝其他季節,如情緒浮躁、內分泌失調、經期紊亂、容易失眠等,建議冬季要相對於其他季節早睡,建議最好睡到八小時。冬季時氣血循環相對會受到影響,冬季精神也比較容易變差,特別是長者更為明顯,夜尿多、手腳冰冷。蘇柏璇表示,年紀大的人容易手腳冰冷,因此不建議劇烈運動,但白天可曬太陽或熱敷,晚上建議可以泡腳,但不要加重上半身熱敷,晚間腦部氣血循環太好,反而容易失眠,晚上應讓氣血循環往下走,不僅睡得好,也能加強末梢循環。● 立冬別亂補 手腳冰冷才「溫補」吃薑母鴨、燒酒雞立冬進補,許多人首選薑母鴨、燒酒雞,蘇柏璇表示,進補分為平補、溫補、涼補,立冬時常聽到溫補,溫補適合虛寒體質的民眾,女性大多屬虛寒體質,特徵如手腳冰冷、精神差,女性白帶呈水狀,進補時可多吃「薑」,比較熱性的食物,但不建議天天補,一周一次或二周一次,過度進補反而燥熱,導致便秘等。蘇柏璇表示,除了虛寒體質,還有一種「陽虛體質」,四肢掌心溫度低,如果一路涼到手肘、膝蓋,同時也相對於一般人怕冷,不只可以溫補,還建議平時可以多吃補氣、補血的飲品或食材,如黑芝麻、紅棗、桂圓等。平補適合所有人,只要均衡飲食即可;涼補則適合燥熱體質者,如頻長痘痘、口乾舌燥、便秘、女性白帶稠且有味道,可多吃白木耳蓮子湯、麥門冬等。蘇柏璇表示,冬天調理身體不是只有溫補一條路,應該要針對不同體質作調整。● 立冬按摩穴位 加速體質調整速度相較於年輕人,年長者調整體質速度較慢,立冬後可以強化腎經及任脈,按摩腎經的穴位包含太谿穴、湧泉穴,太谿穴位於腳踝的位置、湧泉穴則是位於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處;任脈穴位可加強關元穴、氣海穴,關元穴位於肚臍下方的三寸位置、氣海穴位於肚臍下方一寸半的位置。蘇柏璇表示,按摩穴位的時機,避免飯後或疲憊睡不好之際,應在精神好的時候,如一早起床,或中午休息時間,每次按摩大約3到5分鐘,使用指腹輕輕按壓,不要用力按到瘀青,輕壓就會有效果。他也提醒,按摩最好的時刻也是在精神好的時候,疲憊時按摩,身體反而無法承受外力,按完會更累。
-
2022-11-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冬」進補,不是每個人都可補!中醫師:3種體質的人當心反效果
立冬補冬的由來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通常是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時節適逢萬物避寒,農作物秋收後到冬日收藏以利來年。而民間也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俚語,就是提醒民眾透過食補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養精蓄銳為年後做準備。可是現今已非傳統農業社會,需要依靠大量勞力,滿街的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讓人隨時食指大動,卻又時常聽到民眾吃補後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青少年吃補結果冒痘痘,青壯年吃補口乾舌燥甚至咽痛失聲或者月經不來,銀髮族吃補失眠便秘或痔瘡出血等,皆是提醒民眾補錯了更傷身,失去了進補養生的初衷。到底該怎麼進補才是正確的呢?如何正確進補1.了解自身體質與藥膳種類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依素體體質區分:「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我們可以先將民眾分為兩大類,一是「虛寒體質」,另一部分則為「燥熱體質」。• 虛寒體質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腳冰冷、畏寒、臉色蒼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帶多清澈水狀。• 燥熱體質常見症狀有:怕熱、口乾舌燥、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白帶多稠且黃綠色。但提醒民眾,體質偏寒或偏熱性,主要是由身體表現而論,但實際狀況還是需要由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定。中醫的「溫」補「涼」補,指的是食物的屬性,而非溫度。例如常見的羊肉牛肉桂圓就是偏溫性的食物,而螃蟹瓜果就是偏涼性,但經過烹調煮食方法或加入辛香佐料或米酒,食物屬性也有可能改變。2.哪些情況要小心進補提醒民眾如果處於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例如①感冒、發燒、喉嚨痛、咳嗽有黃痰;②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或③燥熱體質(陰虛內熱)等,則需要避免進補或詢問醫師調整食材種類,以免造成身體不適。進補吃過頭,腸胃不適怎麼辦面對美食佳餚,一不小心吃多引發胃腸不適,腹脹、腹痛、腹重沉墜感,抑或是噁心,這時候可以按摩穴位和搭配茶飲來改善症狀。1.按摩腹部穴位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可以找肚臍上下左右附近穴位為按壓點,局部點按輕柔,或是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鐘按摩腹部也行。① 天樞:肚臍左右2寸(三指幅)② 大橫:肚臍左右左右4寸③ 水份:肚臍上方1寸(拇指寬)④ 下脘:肚臍上方上方2寸⑤ 中脘:肚臍上方上方4寸⑥ 氣海:肚臍下方1.5寸⑦ 關元:肚臍下方下方3寸2.按摩肢體穴位能助消化解不適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① 合谷穴:在手掌橈第一掌骨之中點處。當拇指、食指兩指併合時,虎口部肌肉隆起最高處,往食指側按壓則有感。② 內關穴:位於腕關節內側,腕橫紋上量三指寬(2寸),兩筋之間。內關穴位可以處理胸滿脹痛、噁心嘔吐。③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向下3大約四指寬處。3.茶飲將所有藥材用過濾袋裝好,放進茶壺中。第1泡,先用少量的水沖洗藥材倒出;第2泡,用600毫升的溫熱水,悶泡10~15分鐘,藥材可重覆加水回沖,直到沒有味道為止。① 山楂陳皮茶山楂健脾開胃、陳皮理氣燥濕化痰化痰、甘草調和藥性。② 玫瑰花茶玫瑰花芳香疏泄,有疏肝解鬱、醒脾和胃、行氣止痛之功。當有胸脅脘腹脹痛或嘔噁食少症狀,可以使用泡茶消除不適。民眾雖可嘗試以上茶飲來緩解腸胃不適症狀,不過每個人的體質有所不同,建議還是由您的中醫師為您把關最安心。
-
2022-09-21 養生.運動健身
改善三高、慢性病 醫師教你如何超慢跑不傷膝:跑步勿低頭
●超慢跑以慢速度跑步,較高步頻、較短步長●屬中低強度運動,接觸地板時間短、更省力●改善慢性病、減肥及紓壓的好管道從日本紅到台灣的「超慢跑」,近年廣受熟齡族喜愛,因以較慢速度跑步,可降低對膝蓋的傷害,只需要穿著輕鬆運動服,隨時隨地都可以跑。新冠疫情期間,不少民眾在家原地邊看劇、邊慢跑,一次達到運動、減肥、改善三高慢性病等多重效果,對於不擅長運動的年長者、肥胖族,是很好入門的有氧運動。小碎步速度 長距離慢跑復健專科醫師蔡育霖表示,超慢跑是以較高步頻、較短步長,類似「小碎步」速度完成長距離慢跑,平均時數為每小時5到6公里,心率建議每分鐘100到120下,看起來雖然速度慢,實際上腳步快速,屬於有氧運動的中等強度,但不會過度疲累,對長者來說相當適合,也比較不會抗拒。國人熟知的「運動333」原則,指的是每周運動3天、每次30分鐘、運動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蔡育霖說,心肺功能不佳的長者較難完成中高強度運動,建議採分段累積方式,以每10分鐘為單位,循序漸進增加。超慢跑在自覺強度量表(RPE)中介於10至12級,屬於輕鬆到中等的中低強度運動。蔡育霖表示,相較於快走,超慢跑熱量消耗更高、安全性也高,肌耐力不好的長者可搭配一分鐘超慢跑、一分鐘快走,漸進完成30分鐘運動。跑步勿低頭 以免受傷害超慢跑時,前腳掌先著地,再後腳跟落地,避免踮腳或踢地板,腰桿打直、肩膀放鬆、手臂自然擺動,呼吸頻率穩定不急促,下巴要微微抬高,眼睛望向遠方,切記跑步時不要低頭,否則後頸部張力過大,加上跑步時身體晃動,就容易受傷。體適能教練徐棟英指出,超慢跑不僅能減肥,還能降低慢性病危害。建議跑步步頻每分鐘180步,接觸地板時間短、更省力,身體感受舒適,不會喘、心跳也不快。一位竹科高階主管,過去內臟脂肪指數17,遠超過正常值1到9,2年前開始超慢跑,搭配每分鐘180步節拍器頻率,內臟脂肪指數恢復到7,減肥成功。每天超慢跑 2周瘦3公斤另一位49歲男性上班族,原本體重105公斤,三酸甘油脂數值724mg/dl、糖化血色素6.5%、空腹血糖116mg/dl,為罹患糖尿病高風險群,經每日飯後超慢跑,一天累積運動70分鐘,2周就瘦3公斤,三酸甘油脂更降到75mg/dl,恢復正常值。室內外都可 赤腳更健康超慢跑在室外或室內都可進行,徐棟英建議,在室內赤腳跑更健康,因為足底有許多穴道,赤腳跑可直接刺激穴道,且肌肉與地板接觸更完整,有助於穩定髖關節及膝關節。但沒有跑步習慣的人,嘗試赤腳跑時,足踝、小腿肌肉會有些微不適,建議可先穿鞋跑,漸進地改踩在瑜伽墊上,再進階到赤腳跑。蔡育霖指出,超慢跑的特色是小步伐、高步頻,可大幅降低對膝蓋的負荷,適合年長者、肥胖族群。此外,有氧運動能改善慢性病、增加心肺耐力,以及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肩頸痠痛、手腳冰冷,對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而言,超慢跑也是很好的紓壓管道。
-
2022-07-20 養生.聰明飲食
以水果取代正餐反而助長脂肪 營養師教你夏天水果如何吃得健康
夏天是水果盛產季節,水果多汁解渴的口感,讓人胃口大開!有人甚至會以水果取代一餐,但這樣可能會導致營養不均衡,一不小心就血糖太高,反而助長脂肪。推薦夏日可食用四種常見水果,它們各自具有哪些獨特的營養素?該如何聰明吃得營養又健康?怎麼挑選好品質的水果呢?1.西瓜香甜多汁的西瓜,被稱為夏季瓜果之王。西瓜含水量很高,占總體94%以上,所以西瓜有助消暑解渴,若出現輕微中暑,有口乾舌燥、頭昏、皮膚發燙的感覺,不妨可吃點西瓜解暑。不過,西瓜屬於比較寒涼的水果,體質虛寒、容易手腳冰冷、逢經期、受寒感冒的人,應該少吃。怎麼選?挑選表面光滑、花紋整齊的西瓜。若西瓜的蒂頭粗壯彎曲,通常比較甜;拍拍果皮聲音清脆響亮,代表含水量夠。2.百香果百香果的酸甜滋味,是許多人的愛好,不管入菜拌沙拉,還是當水果吃,都別有風味。它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帶黃色果肉的小黑籽,膳食纖維非常豐富,只要吃上兩顆,就能獲得3.2克的膳食纖維。不過,百香果的籽不好消化,腸胃功能不好的民眾,不可多吃,過量食用會導致腸胃不適;百香果屬於高鉀水果,需要限鉀的腎臟病患應該節制。怎麼選?選擇外皮顏色深,拿起來有重量的百香果,代表成熟度夠,裡頭果肉多,水分充足;如果外觀有皺紋,代表放置一段時間了,最好盡快吃完。3.芒果芒果單吃,做成芒果汁、冰淇淋、芒果冰沙、果凍都相當美味。台灣芒果品種多,但都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而β-胡蘿蔔素是人體製造維生素A的重要原料,可促進細胞分化正常,使癌化的細胞加速凋亡,也能促進黏膜分泌潤滑黏液,修復身體受傷的黏膜組織。不過,芒果屬於容易導致過敏的水果,若發現接觸到芒果汁液會過敏,應避免食用。怎麼選?選購時要注意芒果表皮有沒有黑斑或壓傷,有黑斑或塊狀黑斑,表示內部已開始腐爛;壓起來有彈性、果蒂為紅或澄黃色,屬於比較新鮮的芒果。4.李子酸甜的李子糖分較低,適合有血糖問題的人食用;李子的果皮跟果肉都是紫紅色,富含花青素,且顏色愈深含量愈高。花青素是很強效的抗氧化劑,不僅可以幫助自由基的消滅,對於心血管保健、免疫力提升都有好處,李子的酸澀感,有助消除飯後的油膩感,並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不過,李子的果酸較高,易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宜避免空腹食用。怎麼選?選擇果粒飽滿完整、沒有壓傷、果肉富有彈性,且帶有果粉的李子為佳。太軟的有可能過熟,不耐久放。
-
2022-07-15 醫療.中醫
三伏貼初伏開始!要貼多久?誰不適合?三伏貼知多少
到了夏天,總是會聽到過敏的朋友嘴巴嚷嚷著「我要去貼三伏貼」,或是經過中醫診所經常看到掛著布條「三伏貼開始囉」,那到底三伏貼是甚麼呢?今天帶大家認識: 什麼是三伏貼?三伏貼是使用「冬病夏治」原理,將辛溫的中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上,來治療易於冬季發作的疾病,其組成通常含有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等祛寒的藥材,再搭配薑汁做成藥餅後,敷貼在穴位2-4小時,可調理臟腑功能、助長陽氣,增加對抗寒邪的能力。 誰適合三伏貼?1.過敏族群: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2.身體虛弱族群:例如經常感冒者、冬天易手腳冰冷或畏寒者3.慢性症狀族群:例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氣管炎、長期腹瀉、長年痛經、長期疲勞、舊傷經常痠痛 何時貼三伏貼?古時候在陽氣最旺盛的夏季三伏天施行「三伏貼」,三伏天是按農曆計算的,約處在國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而現今中醫診所大多在6月至8月期間進行敷貼,這段期間人體虛弱的陽氣調養恢復之後,到冬天抗病能力就會增強,而且因為此段時期人體氣血趨向於體表、皮膚毛孔開張,也有利於藥物滲透。 三伏貼要貼多久呢?每次到中醫診所敷貼後約2-4小時再撕掉,每星期建議敷貼一次,而完整療程是:夏季時間敷貼次數達六次,並且到冬天(三九天)一樣敷貼六次,連續三年,效果較佳。 三伏貼注意事項?1.三伏貼敷貼期間,盡量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也要避免浸泡冷水,以免影響效果2.敷貼後皮膚感到微微刺熱癢是正常現象,不用過度擔心;如果有嚴重紅腫、過度搔癢症狀,建議提前拆下藥餅,並塗擦適當的消炎藥膏;若是起水泡,可以回診請醫護人員幫忙處理3.遇到以下情況暫時先不使用三伏貼:感冒、發燒、咽喉發炎、嚴重喘不過氣、背部有傷口等症狀4.敷貼時不建議直接去睡覺,也不建議在陽光下曝曬或從事激烈活動5.敷貼部位皮膚色澤變暗屬於正常現象,隨著時間會慢慢淡化 誰不適合三伏貼?1.孕婦:由於懷孕婦女體質可能隨時變化,因此不適合2.三歲以下小孩:因為小孩的臟腑還未完全成熟,因此不適合3.皮膚受刺激容易起泡過敏者:因三伏貼是由較刺激的藥材組成,若本身皮膚較易發紅、過敏者則不適合
-
2022-06-16 養生.抗老養生
陽虛、陰虛、痰濕、濕熱...9大體質,你是哪一種?黃帝內經教你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這樣的醫理概念,可說與《黃帝內經》「治未病」理念一脈相承。當我們要做到「醫之於無事之前」,就必須瞭解自己的體質現況,才能於日常對應施治與養護,用最小的成本達到健康養生的最大效果。體質判別,治標兼治本人出生於地球之上,自然會受到地理環境、日月陰陽、季候節氣、遺傳等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會有著隸屬於個人的「先天體質」,再依照之後的生長條件,例如: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變化,而長養出「後天體質」。因此,假使有人出生在夏季,天氣燥熱難擋,他的體質大多就會偏於熱,屬於陽性體質;假使有人出生在冬季,天氣刺骨寒冷,他的體質大多會偏寒,屬於陰性體質。再者,假如出生的時候,因為帶著某些遺傳性基因,可能就會帶有先天的特稟(過敏)體質。又或者是早產、先天不良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有氣虛體質等狀況。如果在出生前,能夠安然地在母體中受到良好的照護與調養,出生時大致就會屬於平和體質。《黃帝內經》提到,人在生命本源之初,有來自於先天父母之精,還會受到天地陰陽、四時節氣的影響。於是,在出生的當下,就具備了先天特質與體質。根據整體性的覺察過程,當我們判別了自身先天體質之後,再隨著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後天進行調整,進而改善偏去的體質,找回平衡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期待。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目前對於體質的判定,坊間有很多種方式。有的依照出生年分、五行體質,有的依八字四柱等,但這裡所談的先天與後天體質,採用的是中醫學家王琦教授的九大體質,主要想讓一般大眾能夠容易理解,並加以運用。瞭解自己現在的體質,有助於隨時調整生活作息、食飲習慣,透過長期簡單慢調的方式,讓自己恢復到平和狀態。不管先天體質如何,如果後天非常注重調養,仍可以調攝體質,回到正常並趨近於平和,並且藉由瞭解自己所在的環境、季節變化,適時搭配節氣,做出適切的應變,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感覺舒服是最怡然自得的養生法。中醫理論大致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綱辨證,簡單區分一個人的狀況,依此延伸出九大分型,作為日常調攝體質的參考。在九大體質中,以平和體質是我們想要的健康狀態,但在生活過程,因為食飲、作息、生活等習慣,還有情緒及環境因素,導致體質有所偏頗,就讓我們簡單瞭解關於體質的分類。◎平和體質──外在表現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健康樂觀的類型體內精氣神俱足,外在精力充沛、性格開朗,遇到事情不慌亂、處之泰然,平常神清氣爽、很少生病,陰陽平衡、不偏不倚,就是平和體質。這種屬性的人,只需要持續保持,注意不要有過度食飲、生活、作息及情志上的失調,基本上都能長期維持。☉可能形成問題:身體免疫力佳,有好的自癒能力,偶有外邪傷感,也能很快恢復。☉日常養護因應:維持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適當運動、情緒平和,讓身心靈合一健康。☉體質養生食療:體質平和,可不忌口,配合節氣吃季節蔬果,但建議少吃糖類、油炸物。◎氣虛體質──說話氣短無力、動不動就容易疲倦的類型體弱無氣、平常精神不濟、容易疲倦、打哈欠,走路或勞動容易累和喘,耐力較為不足。因為氣的固攝能力不足,坐著也容易出汗,甚至頻尿,稍微受到風寒也容易感冒、恢復期長,屬於能量低弱,能坐著就盡量不動,肌肉呈現鬆軟不實,不耐受風、寒、暑、濕等邪氣,在性格上容易內向、不喜歡冒險。☉可能形成問題:容易有感冒、腹瀉、失眠、頻尿、貧血、憂鬱等。☉日常養護因應:從調氣的簡單運動開始,如甩手、站樁等,定期旅行讓心情開朗,也能增加能量。工作繁忙、生活有壓力容易再形成氣鬱,如因為一點小事就放在心中造成多思、多慮,影響脾胃的消化能力。因此,平日要有屬於自己調整情緒的方法,可以是定期三五好友相聚,讓心情放鬆,也可以看電影、聽音樂、閱讀,進而改善體質問題。☉體質養生食療:補氣常用黃耆、山藥,如黃耆山藥排骨湯、山藥蘿蔔燉雞湯等。如果有嚴重氣虛問題,仍然建議就近找尋中醫師協助診斷調理,因為氣虛表現位置不同,可能是不同臟腑的氣虛表現,如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以更適切的方式,全面性調理體質。◎陽虛體質──時常感到手腳冰冷、身體不耐寒的類型身體怕冷、四肢怕冷,甚至頸部及腰背也怕冷,更怕有風吹來,這是因為體內的陽衛之氣不足所致。所以,體內熱能不足、手腳冰冷,甚至腹部也是冰冷,尤其是晚上天氣較涼、有風,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腹部如果著涼就會疼痛,平時會把自己包得緊緊。有人甚至容易吃到冰冷、寒涼性質食物,就會腹瀉,所以喜歡熱飲。面色偏白、肌肉鬆軟不實,可能有微胖、耐夏不耐冬的情況,因此易受風、寒、濕邪影響,也容易精神不振,性格上多沉靜寡言、內向。☉可能形成問題:因脾胃陽虛而腹瀉、打嗝。女性容易經痛、男性則性功能衰弱。腎陽虛可能還會有腰痠背痛等情況。有些人因為熬夜、喜歡冷飲,或冬天沒有做好保暖而損耗身體,也可能因為陽氣過度耗損,而成為陽虛體質。☉日常養護因應:平日可透過走路等運動,多曬太陽,注意不要戴帽子,讓陽氣從頭頂百會穴進入,有效滋養陽氣。陽虛質比較不會感到口渴,溫水的補充也很重要,也可以穿襪防止腳部受寒。☉體質養生食療:多食性溫食物、常喝薑湯,如山藥五穀粥、當歸生薑羊肉湯等。◎陰虛體質──感到手心發熱、身體燥熱、不太怕冷的類型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身體缺水,明明已經喝水、仍然感到口渴,這是陰虛特有狀況。這種人看起來很健康、充滿精力,但是因為缺水,所以體內會呈現熱燥,容易心煩、急躁、易怒,甚至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皮膚乾燥、視物昏花(容易被誤認是老花)、便祕等,夜晚則容易失眠、盜汗,故耐冬不耐夏,也不耐受暑、熱、燥邪,性格上多活潑、外向、好動。☉可能形成問題:容易因缺水體燥而有便秘、口瘡、甲亢、紅斑性狼瘡、失眠、焦慮等。☉日常養護因應:多喝水、多運動(因陽盛陰衰,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早晨、黃昏),增加身體的排毒與疏泄,提升循環代謝率。夏天或燥熱不好入眠,睡覺時建議開啟適當溫度空調。☉體質對症食療:首要避免吃烤炸、麻辣等食物,避免再次上火。可多食用綠豆、冬瓜湯等清熱、降火、緩燥的食物,例如蓮子百合煲瘦肉、苦瓜排骨湯等。◎痰濕體質──看起來身體肥胖、小腹很大、身體容易長痘痘的類型痰濕是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調,造成內濕停滯,使痰和濕凝聚一起,形成具有黏膩、阻滯特性,在體內會引發其他病變。這種人的面部肌膚油脂較多、飲食喜愛油膩、重口味的大魚大肉,因此多半體型肥胖、腹部肥滿鬆軟、身體多汗且黏、痰多容易胸悶,且大便黏膩,沖水老沖不乾淨,小便則混濁。對於梅雨季節及濕氣重的環境,會覺得很不舒服,性格上偏溫和、穩重,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放在心中。☉可能形成問題:因為痰濕聚集、脾運化功能失調,容易有腸胃炎、多痰、代謝症候群問題,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日常養護因應:飲食清淡,遠離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讓自己活躍多動,透過有氧運動搭配適當飲水,增加身體的帶氧量,提升氣血循環、促進代謝,像是168 斷食法就適合痰濕體質的人,用以調養身體及減肥。☉體質養生食療:脾虛的人容易痰濕,因此選擇清淡飲食、運動,是痰濕體質首要重點,可以吃薏仁粥、冬瓜薏仁湯、綠豆甘草湯等,有助益氣健脾。◎濕熱體質──臉上油膩、長痘長瘡,或肌膚摸起來濕黏的類型家裡潮濕且又悶又熱,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體因為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將造成內濕停滯,再加上消化不良、暴飲暴食、吃過多的油膩、甜食,及環境濕熱等多重因素,使濕和熱一起,形成濕熱體質。家裡若有濕熱問題,可以使用除濕機,那麼人體呢?因為濕熱體質形成,面部油光易長痘痘、性格容易心煩急躁,在夏末秋初氣候濕熱或濕氣,遇到氣溫較高的環境,會較難以適應。☉可能形成問題:痰濕體質容易有痘瘡、口臭、濕疹、口腔潰瘍、膽囊炎、黃疸等。☉日常養護因應:夏天及悶熱季節應該是最難受的,養護方法跟痰濕差不多,但運動強度要夠,讓身體消耗多餘熱量及水分,達到清熱除濕效果。建議要遠離菸酒,並於晚上11 點前就寢,有利肝膽排毒,恢復體內循環機制。☉體質對症食療:透過甘寒清熱食物幫助消解體熱,可以吃綠豆薏仁湯、土茯苓蓮藕湯、涼拌三絲、海帶炒銀耳。◎血瘀體質──臉色黯淡、晦暗,臉上、手上長斑的類型體內血液運行不順暢或有瘀血內阻,這情形就像水管堆積水垢和污穢,久了會影響水的流動。瘀血內阻也是同樣道理,血管阻塞導致氣血流動受阻,養分供給不正常,可以在臉部氣色及身體肌膚察覺,如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等,體質也不耐受寒邪,性格上容易煩躁、健忘。☉可能形成問題:女生容易有經痛、男生容易有前列腺疾病,因為氣滯血瘀也容易形成癌症、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加快細胞老化、健忘、失眠等。☉日常養護因應:如果有較嚴重的血瘀體質,建議就近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調理,先從益氣、活血化淤調理。平常透過平甩、站樁運氣調頻,或較緩和的運動恢復氣血運行,搭配適當飲水,幫助氣血通暢。☉體質養生食療:血瘀體質的人可以喝山楂紅糖湯、山楂玫瑰茶,當歸排骨湯、黑豆川芎粥,也是不錯的日常養生湯。◎氣鬱體質──多愁善感、容易多思多慮、悶悶不樂的類型主要因為長期情志不順暢,內心鬱悶、感情脆弱,造成氣機鬱滯,就像《紅樓夢》的林黛玉。但氣鬱不一定就會憂鬱症,還是有輕重之分。有時候是自己給的壓力太大;有時候因為對某種氣候特別敏感而衍生暫時性氣鬱;有時候是一個突發事件所引起,本書【輯二】對此有許多深入描述。從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發現,例如:臉色黯沉,做起事來畏首畏尾、謹小慎微,性格內向、敏感多慮、外表看似膽小等。這種人對精神刺激的適應能力較差,較不喜歡陰雨氣候。☉可能形成問題:氣機鬱滯通常伴隨肝氣鬱結、不易疏泄,容易有肝臟問題產生。另外,因為氣鬱也容易造成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心理脆弱、易受驚嚇、心悸、憂鬱、失眠、強迫症等。☉日常養護因應:休閒時可多親近大自然,透過自然界花草的同頻共振,或是前往博物館,欣賞藝文活動,啟動身心靈的療癒力量。同時,減少含有咖啡因及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方法,完成自我調頻。☉體質養生食療:山楂茶、檸檬茶、桂圓紅棗茶、海帶湯、百合蓮子湯。◎特稟體質──好發過敏、打噴嚏,對食物也容易過敏的類型通常來自先天遺傳的體質,由於先天性或來自於生理缺陷或遺傳因子,致使身體調適力不佳,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誘發過敏症狀。☉可能形成問題:特稟體質的人容易有過敏、氣喘、哮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血友病等遺傳問題。有些過敏性鼻炎甚至容易在某些季節好發。有些人還會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現在很多診所、醫院都有醫學儀器可以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日常養護因應:由於特稟體質屬於高敏感族群,平日的養護需要多留心,內外過敏原都要避免,日常宜多攝取固表益氣的食材。另外,產前檢查也很重要,可以減少遺憾發生。懷孕階段也要特別注意母體的養生與照顧,盡量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例如因特殊狀況需要用藥,一定要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此外,居住環境安全、二手菸害更要特別注意。☉體質對症食療:此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什麼不能吃,如患有蕁麻疹者,要避免有殼海鮮及其他會引發症狀的食物。以上9 種體質當中,第1 種平和體質最健康,另外8 種在還沒有進入生病狀態之前,也可以透過體質養生、適合的運動、適當飲食及水、良好作息習慣、心情調頻,進一步獲得改善。同時,因應季候變化調整身心靈的頻率,讓自己持續維持健康和愉悅,帶來更多的力量與能量,進而達成人生目標。九大體質養生建議參照表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5-28 養生.抗老養生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空氣太過潮濕,魚都能從門口游進來,游過房間的半空中,再從窗戶游出去。」這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句子。最近梅雨不停,可能很多人也覺得空氣中充滿濕氣,可以養魚。環境潮濕,而端午將至,時序入夏,又到了體內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元氣網為您整理對抗內外潮濕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舒爽一夏。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而「濕」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何時容易產生濕氣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濕氣致病三階段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關節痠痛。●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除濕怎麼做?1.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2.體內也要「除濕」。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3.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4.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覺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冷氣,讓自己入睡,但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除濕NG行為1.油炸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導致發炎,使得循環代謝不佳,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2.常吃冰冷食物,循環變差,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尤其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代謝變差,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利用,無法真正「解身體的渴」。如何排濕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於「寒濕」還是「濕熱」。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寒濕體質避免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避免濕氣凍在體內。天氣熱,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楊宗翰表示,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選擇白天食用,避免晚上(陰)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使濕氣無法散發。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由於生薑屬性辛溫,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若是氣比較虛的人,下午容易感到疲累,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少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寒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喝啤酒。●如果要吃水果,建議白天食用。●以生薑泡薑茶,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發汗、溫脾胃。下午易感疲累的氣虛者,可加入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濕熱體質●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熱性食物。●以綠豆湯、冬瓜茶或冬瓜蛤蜊湯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中和。(勿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濕熱者」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使得代謝循環更差,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則減少生薑使用量。若不確定自己體質偏寒還是偏熱●可飲薏仁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是排濕利器,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煮菜時適當加些辛香料,能幫助利尿、利濕。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裡頭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脾主運化,脾健則不生濕,而茯苓藥性平和,能利水又能健脾,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芡實、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甘味入脾」,因此可以幫助運化,去除濕邪,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另外,有些辛香料,如豆蔻、黑胡椒、白胡椒、薑黃等,也可以幫助發汗,有助於除濕。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一方面幫助調味,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利濕。飲食調整袪濕★茶飲袪濕決明子:利濕清熱果,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隨身帶著走;另外,菊花、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也有利濕的效果。但清熱的食物吃多了,可能讓身體變寒,可以在茶飲中加兩、三片薑,或是加些紅棗中和,且最好溫熱喝、不要加糖,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排濕食譜●玉米鬚茶作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冬瓜生薑湯作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綠豆薏仁湯作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資料提供/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排濕方法大補貼:中醫師吳正一指出,排濕除了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例如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進而使體內濕氣難以排出。以下是他建議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穴位按摩:手部、腹部、腳及頭部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運動排濕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泡腳: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資料整理自元氣周報2020-07-05封面Story)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收到密切接觸通知,整天緊張兮兮;篩檢結果出現兩條線,嚇到不知所措。偏偏諮詢電話都打不通……不管此刻你是不是確診者,在大疫蔓延之下,從生理到心理都要做好各種準備,迎戰隨時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Q:哪些症狀是病情可能惡化的徵兆?● 出現四項警示徵兆、孩童發燒超過48小時或超過39度,建議盡速送醫。國內預估五月下旬將達疫情高峰,這波疫情流行以Omicron變異株為主,雖症狀較輕微,但也有重症風險,醫師建議,民眾若成為確診者,要注意四個常見症狀及四項警示徵兆變化。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確診Omicron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另外警示徵兆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若症狀進展到警示徵兆,盡快聯繫1922、衛生局、撥打119或自行送醫。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副主任謝嘉娟表示,若確診者症狀嚴重,例如咳到很喘、呼吸短促、次數過快等,擔心會出現肺炎;若意識不清、癲癇發作,或是心跳過速,胸悶、胸痛且血氧較低,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建議盡快送醫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孩童確診若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出現呼吸喘、急促,或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或頭痛、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建議應掛急診。Q:使用血氧機偵測,應注意哪些狀況?● 使用前注意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將難以偵測。民眾家中可預備血氧機掌握血氧濃度,謝嘉娟提醒,使用血氧機前需注意確診者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會導致血氧機難以偵測。另外,女性指甲油也須卸除,否則將影響偵測。若血氧濃度低於94%,而皮膚、嘴唇顏色異常或指甲發青,都可能是缺氧狀況。Q:若不符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可自備哪些藥物?● 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止咳藥、喉片、口腔止痛噴劑、化痰藥。居家照護民眾若不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謝嘉娟建議,可自備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及止咳藥。若擔心喉嚨劇痛難耐,可準備喉片或喉糖、口腔止痛噴劑等,在進食前15分鐘先使用喉嚨噴劑,緩解疼痛後較容易進食。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疾病,藥品也要事先準備充足,避免用罄。部分民眾有氣喘,若合併確診新冠肺炎,較容易呼吸喘、生膿痰。謝嘉娟建議,可準備止咳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氣喘緊急使用的吸劑等。近日NAC化痰藥受到民眾關注,她指出,部分確診者會有濃痰,需要使用化痰藥,但只要能夠化痰的藥都可以,並非一定要選NAC。Q:確診者的三餐飲食建議?怎麼吃、好得快?● 多補充維生素C食物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喉嚨痛喝冷開水,別喝冰水或含糖飲料。陳宥達建議,確診者可多補充維生素C,可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疾病,像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謝嘉娟指出,民眾也可吃蘋果、水梨等補充維生素C,不建議吃瓜類,避免咳嗽加劇。另外,可吃軟質食物較好下嚥,像是蒸蛋、白煮蛋、豆腐、橄欖油或苦茶油等。謝嘉娟建議,確診者可時常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度,喉嚨痛建議可喝冷開水,不要喝冰水或含糖飲料。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生菜、生魚片等生食,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炸、烤、煎等料理方式,建議改水煮、清蒸。另外,也建議確診者多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包括有氧運動、居家運動、打太極或甩手功等,避免熬夜、久坐。Q:如何避免傳染給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 10天解隔離傳染力雖低,但同住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雖然Omicron最新文獻資料顯示,10天解隔離傳染力趨近於零,但與確診者同住的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陳宥達表示,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仍要做好一人一室、保持室內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不可共食、戴口罩等,也要注意環境清消,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在使用浴室前後消毒,垃圾建議以雙層袋包裝,靜置三天後處理。日前居家隔離「0+7」新制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施打3劑可免隔離。陳宥達提醒,因家中仍有確診者,同住家人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也建議同住家人可以陪確診者視訊,提供一些娛樂,如雜誌、書、電腦、網路等。確診者只要掌握四大重點,包括: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就可盡快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
2022-05-21 該看哪科.中醫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進入梅雨季後,大小雨不斷,不但造成居住環境潮濕,人體也容易生病。中醫師表示,近期遇到許多濕氣重求診的病患,男女皆有,性別不同症狀也不盡相同,女性會暈眩、男性會頭痛,主要從「上、中、下焦」對症下藥,透過「三焦」排毒趕走濕氣。體內濕氣是什麼? 影響免疫機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媒宣主委、中醫師陳潮宗表示,對於「濕氣重」必須先定義什麼是濕?中醫講究五行的分類,五行可歸納成五種體質,叫做「木火土金水」,對應五臟「肝心脾肺腎」。脾對應到土,傳統中醫講「脾土」,是指脾土有潮濕,土喜乾燥不喜潮濕,潮濕的土容易發霉,引申為「免疫機能的異常」,因此才有脾濕、濕氣重一說。陳潮宗進一步指出,潮濕是不正常現象,換言之即是免疫機能不好,又可表現在上、中、下焦三部分,不同區域的器官進而辨識、治療緩解。從中醫的角度看,上焦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位於橫膈膜以下,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位於臍以下的部位,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他說明,上焦是頭暈、頭脹、眩暈、整天頭目昏沉,再細分男性症狀為習慣性頭痛,女性會眩暈、流鼻水、眼瞼浮腫;中焦則是脾胃功能弱,導致腹瀉、脾胃功能異常、胃悶等,男生會胃痛,女生腸痛、腹瀉,假設是肝膽經濕熱,就會口乾舌燥、有黃疸,腹瀉手腳冰冷;下焦則會水腫,女性會出現白帶分泌等症狀。濕氣重困擾 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如何緩解?陳潮宗說,如果是上焦頭痛,建議要多吃一點辛香料,像是辣椒、胡椒、蔥、薑、蒜;中焦症狀可以食用山藥、薏仁,或是四神湯等;下焦水腫則服以茯苓、白木耳、車前草、綠豆、紅豆、澤瀉,或是活血利水藥物益母草、澤蘭等,黑豆水、紅豆水、薏仁水也都有利水的功能。陳潮宗說明,受節氣因素影響,近期不少民眾有濕氣重的困擾,除了體內濕,對應外在會造成皮膚過敏、濕疹等症狀,民眾都要多加留意,若有不適,建議盡速就醫。除了除濕機 2招DIY簡易除濕隨著梅雨季來臨,總是下雨下不停,整天開啟除濕機又覺得傷荷包,省錢達人張偉明建議,可以參考2個簡單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利用「報紙配竹炭」來幫助除濕,先在報紙上面放竹炭,再將竹炭敲小塊,若擔心沾到其他地方變黑,建議先使用較大張的面紙包裹,外層再用報紙;第二個方法是,可以收集食品裡的防潮劑,放在較潮濕的地方,這兩種方式都能除濕。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研究證實金銀花、板藍根有助對抗新冠病毒感染!中醫師教防疫料理這樣入菜最適當
隨著疫情擴散,每日都是破萬的確診數,民眾似乎不像疫情剛爆發時的害怕,但是隨著周遭親朋好友不斷地宣告中獎,大家的擔心恐懼還是會提升。面對這樣的狀況,日子還是要過下去,若想要維持正常生活,醫書寫「正氣存內,邪不可侵」,體內正氣充沛,則外界致病的邪氣就不能入侵,有哪些中醫藥膳茶飲可以增加抵抗力來面對新冠肺炎呢? 五月初高雄醫學大學發表研究報告,說明中藥材「金銀花」能誘發人體的防禦機制抵抗新冠病毒、腸病毒及登革病毒的感染,減緩病況症狀不適感,同時搭配黃耆還能防止新冠病毒造成的肺部纖維化。以中醫角度而言,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可清熱解毒,的確可用於新冠病毒引起的咽喉腫痛。但是金銀花本身偏寒性,不建議長期單一使用,尤其體質偏寒、或常拉肚子、或手腳冰冷、或子宮虛寒者,更是要多加提醒注意。因此,可以酌加溫性藥材例如當歸來平衡藥性,或顧脾胃藥材例如白朮來強化胃腸功能。 金銀花元氣雞湯 • 材料:金銀花3錢、當歸3錢、白术3錢、紅棗1.5錢、枸杞1.5錢、桑葉1.5錢、甘草1錢、雞腿600克 • 作法:雞腿600克放入18克的鹽(3%),醃至少8個小時,雞腿洗淨三遍。紅棗洗淨去核,帶核的棗子性燥,所以去核備用。取一湯鍋,加入上述藥材,去核紅棗、枸杞,開大火滾後。加入雞腿放入電鍋40-50分鐘,調味完成。 若民眾不方便至中藥行抓藥,也可以詢問中醫診所是否有推出類似的燉包,便於在家調理烹煮。 但是,縱然這波新冠疫情幾乎輕症或無症狀,生理健康影響不大,但心理層面的壓力仍不斷上升。例如不知道何時自己會被感染、擔心居隔期間的家庭收入、或甜蜜的負擔(防疫在家與小孩朝夕相處),種種情況可能出現情緒容易波動,有時低落,有時急躁易怒,甚至脅肋疼痛、呼吸不暢、筋骨緊繃感。這些其實都是肝氣不舒或肝氣鬱結的情況,我們可以酌加一些疏肝理氣藥物例如柴胡、香附進行調節,又或是活血通經藥物例如丹參、刺五加等等,讓整個身體解壓放鬆來面對疫情的變動。 另外,中醫希望「治未病」,也就是預防醫學的概念,希望民眾不要生病也就是避免染疫。在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肺炎)中醫會診分期治療指引中,就有提到金銀花及板藍根具實驗證據可對抗新冠病毒。而一般民間常見的西洋參、黃耆,由於可以補氣生津、益衛固表,都很適合做為茶飲使用。不過還是要提醒民眾,每個人體質不同,切勿人云亦云,還是需要由專業醫師診脈評估才能找出最適合自身的處方。 養生茶1 • 材料:板藍根3錢、菊花2錢、金銀花2錢、水500毫升 • 作法:板藍根、金銀花、菊花稍微清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煎煮5分鐘,加蓋悶泡5分鐘後可飲用。 養生茶2 • 材料:西洋參3錢、黃耆1錢、水500毫升 • 作法:西洋參、黃耆稍微清洗後,放入鍋中加水煎煮5分鐘,加蓋悶泡5分鐘後可飲用。
-
2022-05-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臺灣清冠一號」大熱門 高市衛生局提醒:這是處方藥
疫情升溫,衛福部提供的中醫處方藥「臺灣清冠一號」成大熱門,許多民眾四處詢問哪裡買得到?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這帖藥須由中醫開立處方,居家照護者可轉介中醫師視訊診療,再評估是否用藥。「臺灣清冠一號」是由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後朴、甘草所組成,具抗病毒、增加呼吸道防護、祛除病理產物等功效。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滋慧日前提醒,「清冠一號」的成份其實也可由其他科學中藥調配而成,但這個處方較為苦寒,一般人服用容易造成腹瀉、手腳冰冷、體溫過低甚至免疫力下降的狀況。疫情爆發後,清冠一號因搶手傳出缺貨,高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目前清冠一號在高雄各通路有一定配送量,會依中央配賦規定辦理。衛生局長黃志中也說,清冠一號屬於中藥處方用藥,必須由中醫師開立,市民無法自行購買,因此居家照護者要使用清冠一號,一定要經由居家照護轉介中醫師評估後再開立。
-
2022-03-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台南麻新、成醫合作 成功搶救嚴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
台南麻豆新樓醫院今天發表搶救重症成功案例,長期臥床67歲林姓患者因急性心臟衰竭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不料病情惡化,雖藥物治療仍有危險,最後成大駐診麻豆新樓醫院醫師詹世鴻成功完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重獲健康。院方表示,患者有糖尿病及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發現心臟三條主要冠狀動脈都已嚴重狹窄,轉診成大手術後改善;半年前心導管檢查顯示,先前冠狀動脈狹窄更惡化,手術用左內乳移植動脈萎縮狹窄,造成左前下降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左心室前壁收縮功能不良。由於左前下降支冠狀動脈原有廣泛性狹窄及重度鈣化,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有其困難度、風險性高,且需特殊醫材,當時家屬選擇保守藥物治療。去年底患者呼吸困難,詹世鴻發現手腳冰冷及水腫症狀,診斷為心臟衰竭急性惡化,安排入院治療。住院期間病人左前下降支冠狀動脈支配區域梗塞,不積極治療心臟衰竭將會愈趨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經近4小時心導管介入術,終於克服困難病灶,成功治療左主冠狀動脈及左前下降支冠狀動脈。病人調養後病情穩定順利出院。院方表示,詹世鴻剛升任成大醫學院心臟內科教授,在心臟醫學領域學有專精,參與麻豆新樓醫院駐診計畫,患者得以就近追蹤病況;在兩院合作無間下,落實了「麻新成大,心手相連」,持續守護民眾健康的期許。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 中醫推薦2大養肝茶飲清肝、抗病毒
春天萬物萌發,自古以來,就被中醫視為養肝的好時節。中西醫對「肝」的定義不同,養肝要除了靠西醫定期追蹤、中醫食療養護,更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別輕信任何保肝丸,最單純的原形食物,就是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春天正是「養肝」好時節,中醫理論,對應五臟和五行,春天是萬物勃發之時,此時可多吃綠色蔬果,例如以昆布、海帶煮湯;菠菜、青蔥與肉片一起拌炒;或是利用小黃瓜製作沙拉。另外,也可食用茶飲或藥膳,幫助養肝護氣。枸杞紅棗菊花茶● 養肝密碼:枸杞是滋補的中藥材,除了明目,也能補肝腎,具有保肝、降血糖等功效,且研究顯示可協助抗病毒,減少肝臟發炎狀況。紅棗則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抑制肝炎病毒活性,藥性緩和。春天百花齊放,也可適當添加花草,菊花有消炎、降肝火的作用,若是肝氣鬱結、容易悶熱,建議添加服用。● 煮法:枸杞兩錢、大棗約五顆、菊花兩錢,以1500至2000毫升的水煮沸。● 攝取注意:基本上這款茶飲可以天天喝,一天約350至500毫升。不過菊花性微寒,喝太多可能會影響腸胃;身體較虛寒者則不太適合,或可加一些龍眼。另外,紅棗較甜,若血糖調控不佳者,也要酌減。● 選購與儲存:一定要去有口碑、值得信賴的中藥行或超市購買相關藥材。枸杞、紅棗一定要避開顏色過於鮮紅的,菊花則不要選擇顏色太白的,以免添加防腐劑或色素。購買回家後,可用夾鏈袋分裝、冷藏,看乾燥程度,保存盡量不超過一個月。使用前可先用攝氏80度的熱水焯一下、清洗,減少農藥殘留。決明子茶● 養肝密碼:肝以瀉為補,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因此泡茶喝有清泄肝火、解毒,以及治療高血脂症的功效。另《本草便讀》中提到菊花可「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決明子茶中也可加減菊花。若手腳冰冷者,則可增加補氣的黃耆或生甘草。● 煮法:10克決明子約可泡一人份、500毫升的茶飲,以熱水沖泡即可。● 攝取注意:決明子性微寒,每天僅可飲用一至二杯,不可超過,否則容易拉肚子。另脾胃虛寒者不可久服,腹瀉及孕婦則不建議使用。● 選購與儲存:選擇炒過的決明子,緩和苦涼屬性,減少拉肚子的狀況。另購買回家後應使用密封罐保存,保持乾燥。小心黃麴毒素中藥材保存不當 養肝不成反害肝透過中醫藥膳、茶飲達到養肝補氣的作用前,要注意中藥材的安全問題。若是中藥材保存不當,遭受黃麴菌汙染,產生黃麴毒素,反而造成肝毒性,引發肝炎,甚至增加肝癌風險。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花生類是最常見被黃麴毒素汙染的產品,但不僅限於花生,包括米、堅果、中藥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超標的問題,且黃麴毒素毒性穩定,無法用清水洗淨,也難以透過加熱破壞。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枸杞、紅棗等中藥材一定要購買有完整包裝和標示的產品,才能知道保存期限。要避免黃麴毒素生成,就要避免食物發霉,濕度和溫度是影響食材是否發霉的重要因素。衛福部訂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標準,針對黃麴毒素訂定規範,直接食用的花生,限量標準為4ppb(μg/kg)、其他食品為10ppb。譚敦慈提醒,食材買回家後,記得放在乾燥的地方或冰箱冷藏。黃麴毒素生成的最佳條件是攝氏28度以及相對濕度85%的環境,台灣多雨潮濕,因此最好放在冰箱維持攝氏12度左右的低溫,或放在防潮箱中設定相對濕度60%以下。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開業中醫師楊宗翰
-
2022-03-1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四原則 多吃這些綠色食物助排毒
春天天氣回暖、萬物吐新芽,人體處在陽氣生發的階段,「養陽氣」是養生重點;春天屬於「養肝」季節,此時如果沒有將陽氣養好、進行肝臟排毒動作,未來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手腳冰冷、經期不順等寒性疾病,以及便祕、嘴破、長痘痘等上火的毛病。春天養肝掌握四大飲食原則1、多吃綠色養肝食物過年攝取許多高熱量及油膩食物,加重肝臟及腸胃負擔,如何去除多餘脂肪,幫助肝臟排毒,是春天的首要任務。老祖宗說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多吃綠色食物能促進代謝、肝氣循環,對照現代營養學理論,發現綠色蔬果蘊含多種水溶及非水溶膳食纖維,可幫助膽酸排除、促進膽固醇代謝,益於肝臟排毒,常見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烹煮方式應口味清淡,否則便失去的養肝、促進肝排毒的美意。另一方面,酸入肝,酸性食物可以活化肝臟機能,例如奇異果、檸檬、白醋、大小黃瓜,都屬於綠色、味道偏酸的食物,可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不過,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應留待飯後或非空腹的時候食用。2、不要吃太燥熱的食物春天陽氣生發階段,身體的火慢慢冒出來,一旦飲食不節制,多吃燒烤、油炸、過於油膩的食物,加上少喝水,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便祕、嘴破、長痘痘等問題,因此,建議此時節的飲食應清淡,謝絕油炸燒烤,就連餅乾、糕點也盡量少吃。3、作息正常、定期運動經歷冬天的濕寒,春天就要把多餘的濕氣及寒氣驅出體外,是春天養生的基本法則。此時最適合走出戶外,做一些會流汗的運動,幫助陽氣生發,藉此排出體內的濕寒。運動強度要視個人年紀和狀況而定,年輕民眾可做強度高的跑步、爬山、打球等運動;年紀較長的人常有關節退化,建議做緩和的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4、抗發炎食物春天萬物生發,也是流感、感冒的流行季節,因為氣溫忽冷忽熱,濕氣變重,容易讓免疫力下降,受到病毒的侵襲。除了做好保暖的動作外,飲食不妨可以吃些抗發炎食物,注重蔬菜、水果及Omega-3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每天三份蔬菜(一份蔬菜約半碗熟蔬菜)、二份水果(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以及吃一把低溫烹調無調味堅果,或每周吃二次魚,每次二至三份(一份魚約三個手指大),以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
2022-03-03 養生.聰明飲食
超商咖啡買一送一狂促銷,怎麼喝咖啡因不過量?教你看懂「紅黃綠」標示,咖啡因、熱量一次解析
不少人每天早上都會買杯咖啡醒腦,下午也得再來一杯咖啡提神。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每週要喝將近四杯咖啡,而超商咖啡除了快速方便,相對連鎖咖啡店的價格更便宜,就成為上班族與學生的首選。但這麼常喝咖啡的你會不會擔心「咖啡成癮」了?雖然想著不是手搖飲,但一不小心還是可能越喝越胖?以下帶你看懂每天喝咖啡到底都喝進多少咖啡因和熱量,還有咖啡對身體的其他影響和正確喝法。超商咖啡主要品項的咖啡因、糖量、熱量比一比延伸閱讀:7-11咖啡不是鮮奶,是用「冰磚乳」...喝了會傷身?營養師超完整分析「業務用乳」的秘密燕麥奶拿鐵沒有比較瘦!小心咖啡的熱量陷阱超商其他現調咖啡飲品還會額外加入糖漿或可可粉等等,導致熱量和含糖量大增,例如:7-11 的大杯冰脆酷摩卡咖啡,熱量高達311.5大卡;帶有清爽口感的西西里風檸檬咖啡特大杯的熱量其實高達325.7大卡,且總糖量66.3克,咖啡因也有294.2mg,已經和一杯大冰美的咖啡因含量差不多;而7-11也販售近年流行以燕麥奶取代牛奶的燕麥拿鐵,大杯熱量有226.3大卡,幾乎與一般拿鐵相同;中杯熱抹茶拿鐵熱量更高達346.8大卡,糖量有47.8克,而且並不含咖啡因,想減肥的話也得注意。作為對照參考,一碗白飯的熱量約為280大卡,所以營養師 Stella 提醒,有每天喝咖啡習慣的人務必要慎選咖啡品項或平衡飲食,以免不小心攝入過多熱量和糖份。像是如果想喝拿鐵,就可盡量選擇小杯或冰的拿鐵,解口腹之慾之餘也能控制熱量。延伸閱讀:「喝咖啡」竟讓你血管老化、脂肪堆積?荷爾蒙名醫教你:想改善做好「532法則」就夠喝咖啡會骨質疏鬆、手腳冰冷?醫師來解惑咖啡因對身體的影響因個體差異、攝取量與持續時間而不同,藥師吳尚樺指出,通常攝取30-300毫克的咖啡因在休息狀態下可提高警覺性與縮短反應時間。此外,咖啡因會刺激腸胃道平滑肌蠕動,可能有助於改善便祕情況,醫師王姿允也分享實證研究中發現咖啡對減脂跟腸道菌有正面影響。不過咖啡因不利於身體對鈣質的吸收,婦產科醫師王樂明就提到許多女性因骨質疏鬆怕喝咖啡,但其實鈣質補充不足以及沒有運動才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所以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分享,喝咖啡之餘除了運動並適度補充水份,可以補充鈣、鎂、維生素D3等營養素。他進一步說明,咖啡當中的「綠原酸」具有抗氧化力,有助於保護肝臟、減少二型糖尿病,但喝咖啡也容易利尿,如果一天喝好幾杯黑咖啡卻水份補充不夠,血液比較濃稠的情況下,在冬天可能會讓你越喝咖啡手腳越冰冷。延伸閱讀:咖啡和牛奶一起喝,小心出「這問題」!原來關鍵出在「喝的順序」一天兩杯美式就超標!咖啡因攝取量多少才適當?那到底一天可以攝取多少咖啡因呢?歐盟建議成人每日不超過300毫克,孕婦不超過200毫克;若有心臟病史、腸胃不適、失眠、慢性偏頭痛等問題則應避免或減少。而且除了咖啡以外,茶類、能量飲、巧克力製品、可樂等也含有咖啡因,需注意總攝取量。你可以透過市售現煮咖啡的「紅黃綠」標示看懂咖啡因含量:1. 紅色:一杯含201毫克以上2. 黃色:一杯含101-200毫克3. 綠色:一杯含100毫克以下對健康成人而言,一天可以攝取的咖啡因大約是300到400毫克,所以一般若選擇紅色標示者,當天喝這一杯就差不多了;如果選擇黃色標示者,可以一天兩杯;綠色標示者一天可喝到三杯。劉博仁提醒,喝咖啡最好的時間是早上九點到11點,下午最好則是兩點到四點,但容易有心悸及失眠體質的人下午就要避免喝咖啡。延伸閱讀:早餐配咖啡只會越喝越累!喝咖啡最好的時間點是....如果沒喝咖啡會造成嚴重的頭痛而且超過半個月以上,就必須考慮是不是咖啡成癮了。林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指出,這種「咖啡因戒斷性頭痛」很常發生在停止喝咖啡的幾個小時後或假日比較晚喝或沒喝咖啡時,也會伴隨情緒低落、易怒、噁心等症狀。他建議可以透過降低頻率或以低咖啡因茶飲取代慢慢戒掉咖啡,並將每天的咖啡因攝取量控制在100mg內。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13期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不喝咖啡就頭痛?神內醫師3方法教你戒斷CITY CAFE咖啡因&熱量&糖量表全家 Let’s Café 咖啡因&熱量&糖量表延伸閱讀: 16年後和初戀再續前緣!51歲莫文蔚:「我從小到大都沒有欲望當媽,從沒覺得缺少東西!」
-
2022-03-02 該看哪科.中醫
經前不適易煩躁 中醫建議3茶飲5穴位溫和調理
不少女性在月經來之前,會感覺身體不舒服,包含胸腹悶、頭痛、冒痘痘等,衛福部台北醫院中醫科醫師鄭伊倫表示,高達8成的女性會有經前症候群,建議可飲用3種茶飲跟按摩5個穴位溫和調理,改善症狀。鄭伊倫表示,會不舒服的原因是「肝」、「脾」、「腎」氣血調節失常,尤其是25至35歲年齡階段的女性,若作息不規律、生活壓力大,容易產生「肝鬱」體質而在經前感到特別不適,例如胸腹悶、頭痛、冒痘痘、健忘、便祕、易怒與煩躁,有些人則會呈現低氣壓、憂鬱、敏感、沮喪掉淚的狀態。鄭伊倫指出,這些症狀通常在月經來3天內緩解,但下次可能更加嚴重,不一定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仍有少數人與經前不適症狀長期奮戰直到更年期。平日透過可調節氣血的中草藥茶飲與穴道按摩,加上保持充足的睡眠,能疏通氣血,協助經血排出,還能消水腫、舒緩心情,增亮氣色,對於女性好處多多。3種茶飲包含:舒肝美顏茶適合容易胸悶不適、心情緊繃者,玫瑰、薄荷、茉莉、檸檬草、菊花可協助行氣解鬱、除煩舒壓;健脾消腫茶:腸胃脹氣,水腫身重者,茯苓、薏仁、陳皮、赤小豆或黑豆來利濕健脾,加強消腫;補腎滋養茶適合常熬夜、口乾皮膚乾燥者,枸杞子、百合、麥門冬、桑葚、覆盆子都有養陰生津、滋補肝腎的效果。穴道可用點按的方式按摩,按壓膝蓋內側上方的「血海穴」、膝蓋內側下方「陰陵泉穴」、腳踝內側上3寸(4個指頭寬度)的「三陰交穴」,或沿著脛骨內側推按整條脾經,皆可以有效舒緩經前不適,若配合熱敷肚臍下3寸的「關元穴」;以及位於背部,與肚臍水平同高的脊椎兩側約2個指頭寬度的「腎俞穴」,可減輕經前腹痛腰痠及改善手腳冰冷。鄭伊倫提醒,食補及茶飲要視個人體質進行調配,若身體處於高度敏感、發炎狀態,或是服用多重藥物者,不適合自行調配茶飲,可至中醫門診進行諮詢。另外,中草藥材若不是真空包裝,可簡單沖洗後再沖泡,或是將第一泡水倒掉再沖服。
-
2022-02-2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久坐容易腳麻小心會要命!醫揭「索命徵兆」...加碼授挽救撇步
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全台各地將明顯降溫,早晚日夜溫差大,天冷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更可能導致下肢靜脈栓塞甚至是肺動脈栓塞,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下肢靜脈栓塞即靜脈曲張 常見於久坐久站族足踝外科醫師朱家宏指出,下肢靜脈栓塞於常見於須久坐久站族群,這類族群因工作需常久坐、且少時間喝水,增加靜脈回流阻力,當長時間充血膨脹的靜脈疲乏鬆弛,即「靜脈曲張」,血液到此容易滯留形成血塊或血栓,若隨著血流塞住下肢靜脈,腿部會莫名脹痛變色,假如未加以控制或進一步治療,血栓受血流推動回到心臟、進入肺循環造成肺動脈栓塞,就可能引發心肺衰竭,猝死風險高。(推薦閱讀:祛寒暖身要吃「4大產熱食物」 改善手腳冰冷、促血液循環)跟著做 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根據統計,40歲以上國人有近五成的人有某種程度的靜脈曲張,久站、久坐是高風險族群,但針對工作上無法避免的朋友,朱家宏也提出簡單四招:1、選擇有壓差且彈性係數較高的壓力襪,靠近趾骨的地方略緊,壓力才會從高壓往低壓跑,有利於靜脈回流。2、抬腿15-20分鐘幫助血液回流,抬腿同時伸展腿部,活動腳踝將腳掌勾起、踩下,讓小腿肚反覆收縮放鬆,強化從遠端擠壓血液回流的效果;切忌抬腿90度,將腿部靜脈血液阻斷在上方反而無法回流,抬再久也沒用。(推薦閱讀:靜脈曲張惡化! 常見3大迷思...彈性襪愈緊愈好、刮痧出血都錯)3、定期做墊腳尖收縮小腿肌肉的運動,增加肌肉血液循環,減少靜脈血液滯留,減低深度靜脈血栓,又稱為經濟艙症候群的機會。4、避免穿過高的高跟鞋、翹二郎腿,並且運動量要足夠,多走路除了有助於增加下肢靜脈血液循環,走路時手腳交替並用,就能使脊椎旋轉、牽動上肢,讓全身筋膜變得柔軟,下肢肌肉也有力,血液回流自然一路暢通。(推薦閱讀:翹二郎腿傷腰、傷骨盆 專家曝:「這個姿勢」殺傷力更可怕)靜脈曲張外顯症狀不明顯 應留意自身改變朱家宏提醒,現代人營養好、膠原蛋白充足,靜脈曲張外顯症狀相較於過去較不明顯,出現腳麻、腳痛、走不動,很少想到是靜脈曲張引起,建議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應培養日常生活適當運動,時常檢測自身狀況,才能防止靜脈曲張變得更為嚴重,影響日後腿部的正常功能,預防血管產生病變。延伸閱讀: ·腳水腫、浮青筋是靜脈曲張? 嚴重會致命!生活中「1動作」常無意識就做了 ·這些病都跟久坐有關! 身體「1特徵」罹病機率爆增
-
2022-02-22 該看哪科.中醫
寒流來襲如何改善手腳冰冷?中醫教2招驅寒保暖
寒流來襲,許多人感到手腳冰冷,連日來更有不少人因氣溫驟降而猝死。中醫師吳明珠建議,天氣寒冷時,「泡腳」是最簡便的驅寒保暖好方法,可以生薑、老薑、霍香等中藥材組成「薑薑泡腳方」,每天泡腳一次,同時進行穴位按摩,幫助促進心血管循環,改善手腳冰冷症狀。天冷時,容易氣血不足,吳明珠指出,三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等患者,以及減肥、貧血、有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的婦女,應特別注意保暖,並且適當進行飲食調理。例如容易貧血的人,血液量不足而易手腳冰冷,吳明珠建議,必須補血,可以吃豬肝等補血食物,天氣寒冷時,可以喝四物湯,其中的「當歸」維生素B12含量多,B群也多,當歸還可以入菜烹調,但燥熱體質、發燒、感冒的人因為對溫度冷熱應付的免疫力低,並不適合吃補藥例如當歸,建議可以吃豬肝湯。以中藥材來泡腳,是寒冷冬天的最佳禦寒保暖方法。吳明珠說,廚房中常見的生薑、老薑,具有增強心血管循環作用,霍香則可去濕,這些藥材放入藥袋中,以2000㏄水煮滾,藥效會出來,可以拿來泡腳,熱水泡至膝蓋處功效較好。建議睡前泡,具保暖又有安眠效果,泡腳可配合穴道按摩,包括腳掌背上的「太沖穴」,腳踝內測的「太溪穴」、小腿後側的「承山穴」,禦寒效果加成。泡腳可以達到溫暖身體的作用,吳明珠指出,末稍神經較遲頓的糖尿病患很適合泡腳,但要注意水溫不可太高,42℃左右即可,能降低末稍麻木感。
-
2022-02-02 養生.聰明飲食
寒冬喝什麼暖身?咖啡討論度最高 但可能讓你越喝越冷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冬天不少人會選擇喝杯熱飲來暖暖身子,《食力》利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搜尋2022年1月1日~1月19日網路上對於「冬季飲品」的討論聲量,其中「咖啡」最受網友熱議。不過其實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導致血管收縮,容易造成手腳冰冷。冬天東北季風、寒流來襲,寒風刺骨的感覺讓不少人這時候會選擇喝一杯暖呼呼的熱飲來暖暖身子,喝下去暖胃之餘,拿在手上還能溫暖雙手,你也是這樣嗎?你都喝些什麼來去寒?《食力》利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搜尋從2022年1月1日~1月19日網路上對於「冬季飲品」的討論聲量,從文字雲內容來看,在天氣冷、寒流來時,咖啡、奶茶、紅茶等飲品有高討論度。那究竟,天冷時大家都在討論些什麼飲品?哪一種飲品又是網友度討論度最高的呢?《食力》再去除新聞報導、抽獎活動的留言回覆後,由「咖啡(包含咖啡、拿鐵、美式)」類型獲得聲量討論的冠軍,共有569則的討論則數。「天冷就是需要熱咖啡提振精神、暖胃」、「喝杯咖啡很溫暖的」、「寒流來咖啡是必備」等都是網友對於天冷喝咖啡的評論。其中2022年1月11日寒流來襲日,擁有132萬追蹤者的「Candice蔡譯心」臉書專頁發文問網友們「你們天冷都喝什麼飲料呢?」引起網友留言回覆,下方共有159則留言討論,其中「咖啡」也成為網友的熱門選項。冬天夏天台灣人都愛咖啡、奶茶!薑茶冬天聲量高、夏天冷清《食力》同樣利用「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搜尋相同品項再「夏季」(聲量搜查區間: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19日)時的討論聲量,可以發現「咖啡」同樣是聲量最高的,共有818則。然而,冬天聲量排名第二的「薑茶」,夏天時的聲量則僅有3則,可見薑茶類型的飲品在冬天時較受歡迎。而像是紅酒、威士忌、高粱等酒精飲品,冬天時的討論聲量也較夏天時高出許多。冬天想喝點熱的暖暖身?別喝錯,這樣喝才不會越喝越冷!不過這些討論度高的咖啡、茶、酒精等飲品,喝下肚後又真的能夠在寒冷的冬天中暖暖身子嗎?在咖啡和茶飲中所含的「咖啡因」,喝下肚後會刺激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導致血管收縮。而血管收縮後,能通過的血液就變少了,也就是說,手、腳中的血流會變少,反而更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另外像是威士忌、紅酒、高粱等也有相當的網路討論度。不過,飲用「酒精」會造成血管擴張,讓四肢、皮膚表面的血流增加,雖然感覺上身體是在發熱,但其實是你的皮膚在散熱!反而會造成體溫更快速散失,越喝越冷!因此,若想在寒冷的冬天中藉由一杯熱飲來暖暖身,不妨可選擇飲用薑茶、熱牛奶、熱豆漿等飲品。但別忘了,喝熱飲暖身只是一時的,多運動讓身體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環,才是能讓身體長久保持暖和的好方法。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喝熱飲也要選對喝,這類飲品小心喝了寒更寒!▶論方便性、CP值,咖啡館敵得過超商咖啡嗎?▶天冷喝熱飲,但你了解手中那杯沖泡飲品嗎?小心選錯越喝越傷身!(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1-24 養生.抗老養生
手腳冰冷發麻怎麼辦?專家教做抬膝拉筋3運動,鍛鍊下肢肌力暖身體
歲末將至,一波波寒流陸續報到,手腳冰冷發麻,除了食補養生、泡熱水澡,不妨也起身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促進末梢血液暢通。每天只要練習10分鐘,就能有效通氣血、助循環,讓身體自然暖和起來,四肢不再冰冷難耐。末梢部位冰涼 體溫調節亂冬天一到,你有手腳冰冷的困擾嗎?有些人冷到發麻受不了,需要靠電暖器抗寒才能入睡。中醫理論稱為「寒厥型」體質,俗稱「冷底」,其實手腳冰冷是血液循環不佳,代表心血管系統出了問題,無法正常將氧氣及養分輸送到全身,體溫調節的平衡機制紊亂,末梢部位特別感覺冰涼。若長期有手腳冰冷問題,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應就醫檢查治療,並透過飲食、藥物及調整生活習慣進行改善。還可從運動保健著手,WaCare專家、物理治療師許愷彥分享下肢循環肌力訓練課程,循序漸進運動次數和強度,達到稍微流汗的程度,就能強化體溫調節能力。增強肌力 提升心肺功能許愷彥說,下肢肌力增強後,心肺功能也會跟著提升,對熟齡族群來說,肌力訓練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減少跌倒、骨折的風險。疫情期間,在家也能適度運動,許愷彥提醒,下肢肌力訓練課程進行前,先準備彈力帶或裝滿600㏄水的寶特瓶、無扶手椅子,就可跟著專家做三種「抬膝拉筋」運動,改善血液循環,讓身體暖起來。一日健康自主學習表:●想體驗更多主題運動,元氣網新增「元氣一日課」會員專屬服務課程,包括自主運動、生活技巧、健腦活動、健康知識等,鼓勵民眾線上學習。●首周以「抗寒力」設計一系列活力晨操、用藥安全、洗澡沐浴、無毒飲食等內容,探索自己熱愛學習的事物。
-
2022-01-22 該看哪科.中醫
中醫詳解9大體質養生食材各不同!郭祐睿院長:補得多不如吃得巧
國人注重健康,習慣養生、進補,大多會著重在各種食材對健康的好處,不過一般人除了選好的食材以及營養均衡,了解自己的體質也相當重要,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醫師就指出了9大體質,適合的食材也有所不同。 中醫9大體質,養生建議各不同! 郭祐睿院長表示,中醫講究天人合一,根據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適應四季、四時陰陽變化,並依據個人體質選擇食物攝取,對於養生更有幫助。以中華中醫藥學會在2009年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來看,人的體質大致上可分成9大類型,包括了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鬱質、血瘀質、特稟質,各自有不同的飲食方式。 1.平和體質:平和體質的人身體運作正常,沒有什麼症狀或疾病在身,日常維持正常生活即可,如營養均衡攝取,並且注意良好的習慣,避免形成其它體質。 2.氣虛體質:氣虛體質的族群,時常會有身體疲乏、喘促及多汗的情況,飲食上適合吃益氣健脾的黃色食物,例如大麥、小米、馬鈴薯等,有助改善這類情況。3.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則時常身體產熱不足,容易手腳冰冷,飲食方面就適合甘溫益氣的黃色食物,以及補益氣血的紅色食物,例如牛肉、辣椒、核桃等。4.陰虛體質:陰虛體質者,常常會有口乾咽燥、夜間發熱等虛熱情況,飲食營養就建議著重在有助讓身體充滿水分的黑色和白色食物,例如黑木耳、白木耳、蓮藕等。5.痰濕體質:痰濕體質大多型體肥胖,且腹部較為肥滿,也有口黏苔膩的情況,建議飲食適度的多攝取健脾利濕的食物,例如白蘿蔔、黃瓜、冬瓜等。6.濕熱體質:濕熱體質的民眾,常會有油光滿面的情況,且時常覺得口苦、舌苔黃膩,飲食建議可吃清熱化濕、性平篇甘寒的食物,例如芹菜、白菜、苦瓜等。7.氣鬱體質:氣鬱體質族群,時常會感到心情抑鬱、憂鬱,飲食建議可選擇疏肝行氣、解鬱的食物,像是菠菜、麥芽、白蘿蔔等都是很好的選擇。8.血瘀體質:血瘀體質者的症狀,皮膚會較為黝黑、龜裂,舌質也較為紫黯,這類族群就會建議可以食用活血氧血、疏通經絡的食物,例如山楂、洛神花、紅藜等。9.特稟體質:特稟體質的人體質較為特殊,常見症狀如過敏,像是氣喘、咽喉發癢、鼻塞、流噴嚏等,也容易有蕁麻疹、濕疹、藥物過敏、哮喘、花粉症等問題,另外也包括了遺傳疾病等先天疾病,飲食上會視當下疾病及症狀建議及調整。 補得多不如吃得巧,視體質飲食更有助健康! 郭祐睿院長表示,民眾在養生進補前先與中醫師詳細評估、了解體質,若胡亂飲食或進補,除了未必能真的補到位,身體還可能越吃越糟,以秋冬民眾常吃鍋物進補來說,虛寒體質就適合溫補,火氣大的人則適合涼補,一樣的鍋物未必適合每個人,特別是有癌症、三高、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等族群更要謹慎,否則補再多若不適合也是枉然。除此之外,日常也應保持多色飲食的習慣,並多以原型食物為主,避免加工食物,飲食三低一高,也就是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維,比起胡亂進補養生,正確的飲食觀念對健康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從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養生!郭祐睿院長:吃對更有利健康。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21 養生.聰明飲食
這7種食材、營養素主宰身體核心溫度!營養師最推這道家常菜
你可能不知道,食物中的營養素主宰著身體的核心溫度,只要吃進正確的營養素,冬天不用穿得厚重、像個不倒翁,也能由內而外暖起來。 近來天氣轉涼,讓人一到戶外不免瑟瑟發抖。其實人類是恆溫動物,若體溫低、手腳冰冷,表示身體裡缺乏相應的營養支持,不足以維持體內核心溫度,只要補充對的營養素,身體的能量充足,守得住核心溫度,就能不怕冷。 哪些營養素可以提升核心溫度呢?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想讓身體由內而外暖起來,可在食物中添加新鮮的辛香料,舉例來說,咖哩就是很好的保暖料理,裡面含有薑黃素,又多會加入洋蔥進去炒,更搭配了飯(澱粉)、肉(蛋白質)等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就能暖起來,只是,咖哩飯的熱量稍高要留心。 補血暖身─鐵質 除了先天性的貧血之外,女性因每月的生理期失血,很容易造成血紅素不足的貧血,缺血時,攜帶氧氣的紅血球減少,血液循環下降,血中的含氧量偏低,當然容易感覺寒冷,劉怡里建議,若沒有其他慢性疾病,月經來時吃2 至3 次低脂紅肉,例如:牛腱、里肌肉等補鐵,能很快改善,或是攝取含鐵量高的蔬菜,餐後搭配維生素C 高的水果,都有助於鐵的補充。 補身熱血─薑辣素 薑母鴨、熱薑茶都是冬天常見的菜色,吃了加入薑的料理後,會感覺到全身血液活絡起來,身體自然暖和。薑吃起來有辛辣口感,就是薑辣素的作用,它能適度促進血液循環,讓腸胃和內臟器官活絡,也是超強的抗自由基食物,對抗體內發炎有一定的效益。 合成肌肉─蛋白質 蛋白質是身體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舉凡肌肉、指甲、頭髮、皮膚和內臟,都需要蛋白質的組成。 缺乏蛋白質者通常會怕冷、臉色差、掉髮、皮膚枯槁、肌肉量少,而蛋白質的食物產熱效應最快,所以可選擇海鮮、低脂動物性蛋白質和豆類等補充,尤其吃藥膳補品時,可用魚肉、雞肉代替豬肉,減少脂肪和熱量的攝取,而痛風、腎臟病等患者,則要切記蛋白質不可以攝取過多。 抗氧活血─硫化素 蔥蒜有非常特殊的味道,是因為其中富含硫化素所致,除了有抗氧化的功效外,也能促進新陳代謝、刺激身體汗腺。 辛香料中的大蒜、洋蔥、青蔥、青蒜,或花椰菜、高麗菜等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都富含硫化素,但很容易揮發,且硫化素溶於水、加熱也容易散失,蔬菜不宜烹煮過久,大蒜和洋蔥可以磨碎加進菜餚裡,若只拿來爆香而沒有吃進去,是攝取不到硫化素的。 促進代謝─辣椒素 在台灣,不管走到哪,麻辣火鍋、麻辣鴨血都是冬天的熱門美食!辣椒功效來源來自於辣椒素,俗稱的唐辛子,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甚至幫助脂肪燃燒。 不過,劉怡里提醒,若要達到保暖功效,必須食用辣椒本身才能攝取到辣椒素,或是切碎放進料理食用也可,唯獨胃食道逆流、胃潰瘍、食道灼傷等消化器官疾病者不適合吃辣。至於民眾最愛的麻辣鍋等再加工品,吃下的辣椒素所剩無幾外,多搭配高油重鹹的料理方式,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增加能量─澱粉 許多女性為了愛美而積極減重,熱量不足的情況下,也會讓身體覺得寒冷。 劉怡里提醒,碳水化合物能轉變成葡萄糖,是身體很重要的熱量和能量來源,讓身體有產熱效應,從中醫的角度看,就是能夠「補中益氣」的養分,如果不喜歡吃白米飯,或擔心熱量太高,可吃南瓜、地瓜和山藥等根莖類,同時滿足高纖和身體溫暖的營養需求。 殺菌護心─蒜素 大蒜的氣味非常濃厚,有人喜歡也有人厭惡,就是其中的蒜素成分所致,蒜素除了有殺菌效果,也富含硫化物及辛辣口感,會刺激身體感到些微灼熱及刺痛,促進血液和代謝循環,而且,在心血管好發期的冬日,蒜素還能降低膽固醇的合成,是保護心臟的好營養素。●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27歲打工討生活,被笑「明星竟然端盤子」...許傑輝:我不是最耀眼,但可以是最努力的.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98歲豐興林文貴辭世》365天只休息2天、天天騎車巡廠!堅信「別人教我兒子,比我教得好」
-
2022-01-21 該看哪科.中醫
從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養生!郭祐睿院長:吃對更有利健康
中醫講究五行,也將食物與五行比對,並通過顏色與臟腑對應達到養生目的,包括了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澄明中醫診所院長郭祐睿中醫師逐一說明,並提出正確的養生之道供民眾參考。 中醫五行看食物顏色,對應臟腑各不同! 郭祐睿院長表示,青入肝,在五行當中青色食材屬木、木比類於肝,具有養肝、補肝、排毒的作用。常見食材如菠菜、花椰菜、芹菜、黃瓜、毛豆、青木瓜、棗子、楊桃、檸檬、奇異果等,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葉綠素、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有助器官加速排毒。 赤入心,紅色在五行中屬火,火比類為心、血、陽、熱性食材,大多具有補氣、養血、養心的作用,有助於氣血充盈。常見食材如紅蘿蔔、紅豆、辣椒、山楂、番茄、紅莧菜、紅藜、紅麴、石榴、洛神花等。若是循環不好、氣色不佳、手腳冰冷等血虛體質,更可適量的多吃一些。 黃入脾,黃色在五行中屬土,土對應於脾胃,黃色食材也多為澱粉類,吃完有助提升飽足感,因此古人認為多吃黃色食物對健脾養胃很有幫助。另一方面,脾胃在人體中扮演著養分供給者的角色,調理脾胃,氣血才會旺盛。常見食材包括了玉米、南瓜、馬鈴薯、黃豆、木瓜、地瓜、芒果、香蕉、柳橙、枇杷等。 白入肺,白色在五行當中屬金,和肺及大腸有關,白色食材大多具有養肺、潤腸、行氣的效果,適度多吃有助補肺,常見如蓮藕、白木耳、白蘿蔔、核桃、蓮子、水梨、蘆筍、山藥、荔枝、甘蔗等。而這些食材不僅健肺爽聲,也含有維生素C,也有助新陳代謝,讓肌膚更充滿彈性及光澤。 黑入腎,黑色在五行當中屬水,對應上的是腎,常聽到黑色食材對腎臟很有幫助,關鍵就是在於補腎氣,除此之外對生殖泌尿系統也有不少益處。常見的黑色食材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米、髮菜、海帶、黑棗、桑葚、葡萄、龍眼乾等。而新陳代謝與腎、膀胱、骨骼關係密切,補腎可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也有助避免水腫,且也具有強壯骨骼的作用。 了解中醫五行食物顏色,吃對更有利健康! 以中醫五行、顏色對比食材方便又好記,不過郭祐睿院長表示,最重要的目還是在於營養均衡,各種食物都吃,讓各類的顏色及營養補足於身,這也正與營養學「彩虹飲食」的觀念相同。也提醒民眾飲食多以原型食物為主,減少加工食物,並以三低一高的方式進行,如此更有助達到養生的目的。而人人的體質皆有所不同,適合的食材也會因人而異,如陽虛體質和陰虛體質就有所不同,要知道自己的體質為何,最好的方式便是與專業中醫師了解,在知道自己的體質,並適度攝取相關食材,對養生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味增湯助防癌、養生、抗氧化!營養師:白天喝更有助健康! .進補因人而異,盲目進補恐傷身!醫:把握4觀念更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