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恐懼
共找到
1036
筆 文章
-
-
2022-02-06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改善心理的不安 醫:把握今天好好過 過度假設只會引來恐慌
工作忙碌、照顧家庭、煩惱經濟問題……這兩年又加上疫情的恐懼,現代人常時間處於壓力之下,心靈難以安頓。身心科醫師、營養師教你如何從轉念、飲食攝取,改善心理的不安、找回生活品質。用想像創造 自我的幸福瞬間葉啟斌/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推薦理由:現代人壓力大,容易產生恐懼或不安,是因為對現實產生「抗拒」,像曾被霸凌、被虐待,或是膝蓋疼痛等身體不適,「抗拒」導致分心、有雜念,進而產生壓力。每個人的「心理自我」,除了自己以外,包括父母、老師、同儕或同事、主管都會影響,雖可能留下傷口,但這些事成就了現在的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接受自己」。當開始接受自己,可以用想像進入「幸福瞬間」,找回自己的幸福感。像是輕輕閉上眼,想像自己何時、何地能最放鬆心境,有些人喜歡到海邊或山上瀑布旁,在這場景中有誰能共享,以及該地點的空氣、溫度、味道如何,用想像連接感官,包括身體、皮膚、眼睛、鼻子、嘴巴的感受,最後回到內心「心理感受如何」,享受自己創造的幸福瞬間。若不善於進入「幸福瞬間」的想像空間,可以試著放慢腳步,創造輕鬆自在的氛圍;此外「相信自己」就有力量,若不相信自己,內在會有很多衝突、矛盾,容易迷失方向,相信自己時,更能掌握自身優勢及能力,能更有效率應對事情。面對疫情,許多民眾產生恐慌、自律神經失調,甚至更難好好「與人相處」,他建議,除了做事,與他人維持友善關係更能增加和諧關係,再困難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用餐環境要放鬆 細嚼慢嚥多清淡許為捷/新光醫院營養師推薦理由:吃得好心情也會好,許為捷表示,自己最注重「用餐環境」,應盡量避免慌亂、吵雜,也要細嚼慢嚥,從開始進食到大腦產生飽的感覺,大約需要20分鐘,若吃得太快恐會吃過量,也會導致胃酸過度分泌,對腸胃道造成負擔;許多民眾以外食為主,需注意避免過油、過鹹,像是吃泡麵隔天恐水腫,建議多清淡飲食,少油、少鹽,減少身體負擔,心情自然好起來。許多人在壓力出現時,會想用「暴吃」來紓壓。情緒性進食往往只有當下能舒緩情緒,但吃完並不會心情變好,反而產生罪惡感、甚至變胖,建議民眾仍然要以「定時定量」攝取,不要不吃早餐、午晚餐報復性飲食,讓身體處在高高低低狀態。另外,應該多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還有全穀根莖類、當季蔬菜水果等,可促進腸道健康。現代女性追求纖瘦外型,許為捷說,有些人會用少吃、補充乳清蛋白想增加肌肉量,但卻不運動,導致肌肉流失速度快,呼籲民眾仍要維持運動。除了飲食,睡眠更重要,若睡得少精神差,且身體瘦體素分泌不足,也容易變胖,建議民眾要吃得好、睡得好,維持運動,讓身心靈都能更健康。減少比較、把握今天 不過度假設洪暐傑/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推薦理由:根據健保署統計,疫情期間各科就診量下降,唯精神科就診數成長最多。反映民眾壓力增加、產生焦慮,原因是對未來不確定、會有很多的「假設」出現,甚至會有「如果疫情再來怎麼辦?工作會不會受影響?」的想法,自然產生壓力。未雨綢繆儘管好,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因此要學習「把握今天」。疫情延續兩年多尚未平復,身為前線醫護的他,時常與「壓力」共處。只要看到疫情起伏,都會想著「是不是別回家,怕感染家人與孩子」,若突然因為病人增加,醫院需要提升醫療量能,每位醫護都得配合醫院排班,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他直言「這些事真的想也想不完」,因此多半不浪費時間焦慮,而是勇敢應對,把握當下、過好今天。此外,減少「比較」更能減輕壓力,讓心靈處於舒服狀態。有些人喜歡比較薪水;有人會比較自己的體力不如從前,像是病人中風後,埋怨手腳不如過往靈活,不斷比較讓他萬分痛苦。過去已無法改變,但可以珍惜現在所擁有,對往後人生有正面幫助。
-
2022-02-04 養生.人生智慧
享受這年齡的步調、不再逞強過日子!57歲卜學亮的超級任務:和珍視的人創造更多美好記憶
眼前的卜學亮,彷彿才從電視機的方框裡走出來,還是記憶中那個背著包包、走遍天涯尋人的特搜小組組長,只是時間一晃20多年,看電視的人卻已經老了。57歲的卜學亮輕輕一笑,「以前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瞭解代表什麼意義,小時候一直希望長大,大學又希望趕快出社會,接下來成家、生養孩子、衝刺事業,慢慢開始怕老,尤其中年後,會覺得好像以前都過去了,馬上就要老了。」 直到11年前與金士傑合作演出舞台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兩人分飾學生米奇與老教授莫利,戲中廣泛論述愛情、工作、家庭、朋友甚至年老、死亡等人生課題,「演著演著,現實生活有些想法與認知,也被這個戲觸動到。」 卜學亮說,就像戲裡頭學生問教授是否嫉妒自己的青春?教授這麼回答:「一棵樹的葉子最好看的時候,就是落葉之前。」人生不同階段的絢爛,老教授早已經歷,「我幹嘛嫉妒?我已經活過你的年紀,你才應該嫉妒我!」 這段深刻的對話,戲裡戲外都打動了他。「我也年輕過,有過輝煌的歲月,可能比許多人去過更多地方、有更多豐富經歷,在工作領域上也做了很多不同的嘗試。回到10年後現在這個年紀,我會比較接受自己的年齡,以前害怕的一些事情,到這個時候比較能接受它,享受這年齡的步調。」 步調慢下來,擁有緩慢的快樂 過去走得急、吃得快,彷彿才能盡得人生精彩,如今步調慢下來,卻有另種緩慢的興味。他譬喻,以前到遊樂園總挑最刺激的玩,如今反而停下來看遊行,或專心陪同行的人,「他們玩得開心你就開心,好像不必每件事都親身參與。」 就連鬼神之事,彷彿也變得沒那麼恐懼。卜學亮坦言小時候怕死、怕鬼、怕黑,出外景住單人房總是難過,「恐怖電影場景都在浴室,洗澡閉眼的時間都要縮短…。」 然而隨著年紀漸長,習慣了一個人住,心中的恐懼反倒淡去,「年紀大了,接近你變成鬼的時間也越來越近,早晚你也會變成祂們,就好像沒有那麼害怕了。」 他說,「隨著時間和年齡增長,你越來越懂得和那個年紀相處,你就不會擔心再往下走會是什麼情況,你會更享受老的階段。」 年輕時急切掌握機會,卻失去很多 卜學亮大學就出道,做過主持、脫口秀,演過電影、連續劇,更以《超級星期天》尋人單元「超級任務」紅遍大街小巷。他坦言演藝圈的不穩定,更讓他急切緊握手中所有機會。 像是on檔戲常得連夜背劇本,他怕一坐下就睡著,索性將劇本放在鞋櫃上站著背完;也曾錄影到清晨3、4點收工,又到電台接著準備6點上廣播節目,「不敢回家睡,乾脆在電台沙發上坐著等。」 正當事業騰轉時,女兒出生了,「她出生前幾個月,看到我是會哭的,因為我每天幾乎都在工作,她不認得我,所以晚上睡覺要推搖籃時,還要刻意繞到後面去推。」卜學亮幽幽嘆道。 「那時就算稍微有一點時間休息,也是放在自己身上,結果一眨眼小孩就大了,回不去那個時候了。」他錯失與家人、長輩的相處,事後只能懊悔。 這些苦惱,在近300場的舞台劇演出後逐漸鬆解,他引述金士傑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裡的一句台詞:「我已經原諒你了,你也可以原諒你自己。」 不能說服老,但有些事不能逞強了 「年輕時明明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還是糾結那些荒唐事、或對不起哪個人,其實有些事要跟自己和解,未來的路會比較好走。」 這並非頓悟,而是漸進萌生的改變,「在每個當下知道自己心裡重視的事情,也會比較喜歡自己,那就是原諒自己的發生吧。」如今他會退一步多想想,「不能說服老,但有些東西不逞強了。」 卜學亮說,眼下對他最重要的,便是與自己珍視的人多創造、累積一些美好的記憶,就像他在舞台劇中的台詞:「當你把別人當成第一優先,真心真意地對待你重視的人,即使不在了,也能活在別人心中。」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最好的友誼並非要聯繫頻繁!不以利益為目的的關心,對成年人來說很難得、要珍惜.98歲豐興林文貴辭世》365天只休息2天、天天騎車巡廠!堅信「別人教我兒子,比我教得好」
-
2022-01-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憂心遭匡列衍生逃避心態 實聯制「假動作」多
高雄有男子獨自到餐廳吃生日餐,因與確診者相隔半小時入店,經實聯制線索,被市府衛生局要求居家隔離14天;雖然實聯制在追蹤時起作用,隨著匡列者增加,恐懼氣氛蔓延,也衍伸出部分民眾逃避「實聯制」心態,甚至有人到餐廳內用時,刻意做「假動作」,不願落實實聯制而呼攏店家。高雄疫情升溫,高雄市政府針對餐飲場所防要求落實實聯制、量體溫、離開位置需戴口罩等防疫措施;面對加嚴措施,餐飲業者也繃緊神經,連鎖簡餐店吳姓女店員說,以前顧客逃避實聯制的花樣很多,會故意出示之前的實聯制紀錄,或到簡訊介面卻未按傳送訊息。為防客人假動作,連鎖簡餐店吳姓女店員說,檢查顧客實聯制訊息時,除了確保簡訊送出之外,最快的方式就是看實聯制場所代碼的末三碼,就能確保顧客有落實實聯制。吳姓女店員還說,實聯制主要仍針對成年人入內用餐,若家庭用餐,家庭只要有人代表,不會要求幼童或年紀較小顧客要配合實聯制,若民眾未帶手機,可用手寫登記,手寫較難查證顧客留下訊息的真偽,倘若顧客不願配合,店家有權不替該客人服務或入店用餐。除客人假動作,有時店家忙碌,檢查實聯制也可能疏漏。韓式料理店方姓女店員說,若染疫顧客入內用餐,導致店家成為確診者足跡,餐廳不僅會暫停營業,員工自身也會面臨染疫風險,還可能會挨罰,貪圖一時便利,疏忽造成的代價太大,這對店家而言,不太願在防疫上抱持僥倖心態。方姓女店員還說,台灣對抗疫情已長達2年,多數顧客都養成實聯制習慣,不願配合的情況較少,且不只店家會要求,甚至有些顧客也會一同監督,若顧客入店沒實聯制,也會挺身而出,出面提醒。
-
2022-01-30 該看哪科.眼部
原來我用很差的視力在開車!當眼科醫師也患白內障:拖延病情絕對是自討苦吃
術後視力檢查過關 林惠朗開心領回駕照三重信林大學眼科醫師林惠朗,年輕時近視250度,年紀大了後,剛好抵消老花眼,自認視力不算差,每個星期到林口打兩次高爾夫球,小白球都看得見。直到年過75歲,去年到眼科醫學會和北區餐會,看不到螢幕上的字,才驚覺視力變差。他收到監理所的通知,要求75歲以上駕駛每三年要做視力檢測,結果測驗結果不佳,可能拿不到駕照。林惠朗說,「駕照對我來說太重要了!要上班、打球、帶太太出門登山郊遊都要開車,不能沒有駕照。」於是安排眼科檢查,並進行白內障手術。「身為眼科醫師,自己要開白內障手術還是會擔心。」林惠朗的手術,最後是由兒子林均昶醫師(三重信林大學眼科院長)及媳婦莊雅容醫師(龍潭大學眼科院長)共同完成。他心想,兒子和媳婦技術精湛,加上先進完善的設備,還有誰比他們更讓我放心,短短三天內把兩個眼睛都開完。術後第二天,他的視力變得相當清楚,第八天駕照檢測通過。林惠朗說,白內障手術除了仰賴醫師技術好,也感謝自己沒把白內障拖到又硬又熟才手術,不僅讓開刀時間縮短、恢復時間也加快。他奉勸白內障患者不要等到視力很差才開刀、病情拖延絕對是自討苦吃。開完刀之後,他更體會兩件事情,「原來我之前的視力真的很差,但都沒有自覺。」林惠朗說,白內障是慢慢退化,年紀大的人常不自覺,直到開完刀後才發現「自己用很差的視力到處開車趴趴走,隱藏很大危險。」48歲就霧茫茫 陳永泰擺脫眼鏡大放光明「我沒想過自己不到50歲就得白內障,比父母身體更糟。」台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說,他在43歲時,發現開會時螢幕看不太清楚,有次還看不到演講稿上的字,起初以為是老花眼,配了老花眼鏡稍有起色,但過一陣子又固態復萌。直到48歲檢查發現得了白內障,且症狀不輕要考慮手術。陳永泰說,當時想到要讓機器伸進眼睛挖洞,內心會有點恐懼。透過執刀醫師仔細檢查說明,下定決心動刀。陳永泰說,讓他下定決心最大的誘因,在於人工水晶體可以根據需求客製調整度數。平常需要高度用眼看手術螢幕、手機的他,最後選擇單焦鏡片,減少視野周邊出現曲度扭曲的機會,也額外搭配抗藍光、紫外線。執刀同仁是台安醫院王倫奕醫師,技術風評很好,十多分鐘即完成。「術後拿下眼罩還不太習慣,直到光線進入眼睛,覺得自己來到美麗新世界。」深受水晶體混濁之苦且光線暗淡的他,終於再度看到明亮柔和的嶄新視野。三年後再做另一眼手術。有了新眼睛不只探索新風景,也大大改變生活品質。陳永泰說,從前大近視,眼鏡不離身,眼鏡壓壞、弄丟了是家常便飯,加上熱愛運動的他,冒汗會使眼鏡起霧,「如今再也不用煩惱戴眼鏡!」陳永泰回想,是否手術時用X光操作定位,產生出的游離輻射加速眼睛惡化,又或者進行內視鏡手術長時間用眼導致。「出現白內障警訊,讓我更重視調整生活,不要操壞自己的眼睛。」醫師說再等兩年 林美照不拖延立刻手術67歲演員林美照早期是歌仔戲小旦,即使年過花甲,外型依舊保持亮麗。提起兩年多前動白內障手術,坦言:「我覺得不要再拖了,遲早都要動這一刀,不如就早點解決。」林美照擁有一雙明亮大眼,長期在鎂光燈下工作,導致畏光,還患有乾眼症,拍哭戲時,明明內心難過糾結,卻「哭不出來」,偶爾需要借助人工淚液。形容「和醫師有仇」的她,2019年已覺得視力模糊,開車時若被太陽光照射到眼睛,或夜晚碰到來車車燈刺眼,「眼前就會突然一片白」。她知道,不能再拖了,決定到眼科求診。「其實當時醫師說我還不到必須動手術的時候,還可以等個兩年,但我覺得不要再拖了,該開就開吧。」在醫師建議下,她換多焦抗老花、矯正散光的非球面水晶體,兩年前開右眼,原打算再開左眼,後來因調整兩眼視力平均達0.6,她認為狀況不錯,就未再動左眼。問到白內障手術後,醫師是否交代術後的護眼方法?林美照自嘲「不乖」,「動完手術後,醫師說可以離開,我就走了,完全沒問。」她熱愛表演,也愛追劇,未因動過手術而改變生活作息,尤其最愛在夜深人靜時捧著平板電腦、窩在被窩裡追劇,「昨晚我才追劇追到今天早上9點。」率性「做自己」的她,笑說多虧乾女兒是營養師,嚴格控管她的飲食,以往只要喜歡的食物總是吃到飽,導致血糖、膽固醇過高,「以前我不喝白開水,現在只喝煮過的過濾水,可樂也戒了。」就是希望身體健康,不想造成兒女負擔。
-
2022-01-2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9歲癲癇發作,長期與之共處 因家人而變勇敢,發現自己能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編者按】醫病平台一直希望用一週三篇相同主題文章的方式呈現,但有時候無法完全吻合相同主題,以致無法即時刊登,對作者很抱歉。本週謹以照顧者與病人的文章,讓大家了解機構與病人在不同狀況下的遭遇,以及克服困難的歷程。我今年30歲,這麼多年以來,與癲癇的因緣我學習到很多,想把收穫寫出來分享,也再次感謝一直以來幫助我的醫師。疾病之始 我第一次癲癇發作是在九歲的暑假,跟媽媽去美國遊玩的時候,假期的一天晚上我沒有預警的癲癇大發作,在這之前我們對疾病真實發生時的狀況一無所知,沒有專業的知識遑論緊急處理的經驗,可想而知的是我媽媽嚇壞了,反倒是我懵懵懂懂醒來時覺得人怎麼在醫院且頭痛欲裂。當天晚上做了一堆檢查,檢查結果因為醫生說的是英語及年紀小,幾乎甚麼都不記得了,只記得花了約20萬台幣的醫療費用。 回到台灣開始接受專業的治療,從發現患有癲癇,學會正視癲癇、進而了解癲癇的醫學知識,也面對社會對於癲癇的未知,或許曾經猶疑,然而終將找到自己與癲癇相伴的長遠默契,很謝謝我的醫生讓我了解癲癇,回首來時路、我居然成為一個能寫出來分享勇氣的人。準時吃藥、詳實紀錄 或許很難想像,對於我的癲癇病況病史,從小到大媽媽早已累績滿滿鉅細靡遺的筆記,更是如此教導我: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當然必須比別人更負責了解自己。我們判斷不會有醫生準確,所以我們不必妄自揣測;不過我們詳實的記錄或許會在醫師問診時,提供更細微的細節使之不被漏掉。不管是癲癇發作時的時間,或前幾天的生活作息,亦或是藥物帶來的改變(我不會想成是副作用,因為我不是醫生)。 因為這些想法及行動,所以我獲得的資訊是確實的。我從每天記錄吃藥時間,到發展出自律性的吃藥。忘記吃藥的機率極低,更從不對醫生隱瞞,而是尋求該怎麼應對。我想我對自己越誠實,越對癲癇的病情診斷醫治而有幫助。我並非祈求或一味的希望癲癇更除,而是找到一個與醫生治療有默契的平衡點。正向的我 上大學時,從台北搬到台中念書,家人擔心我住外面很危險,雖然我內心不以為意,甚至直接對家人說:「我們是很多人住一起,不是一個人。」不過靜下心來,好像覺得我應該怎麼正式且正確地介紹癲癇,我請了我的醫生,他幫我寫封給室友的信,讓我能邏輯清楚的講給室友聽。 鼓起勇起對初次見面的大學室友說:「我有癲癇,請幫我留意我的狀況。」對我來說再自然也不過了,不是因為我輕忽這件事,相反的,我比大多數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我選擇很平和地說出正確的事實,我不擔心新室友不理解,我只審視我沒有更正確的傳達癲癇的知識。父母擔心 好友關心 醫師用心 因為癲癇,應該要找到世界上的善意,觀察其他人如何面對不了解的事物、學習如何應對,癲癇會遭到誤解,可是不能是病人自己誤解。有時候想一想,父母親擔心的不只是身體健康,而是身心健康:朋友好奇的不是癲癇的發作,而是如何體貼有癲癇的我們:醫生努力的不只是治療,而是理解及陪伴我們。心念一轉有癲癇這疾病一點也不可怕。因為家人,我變得勇敢 家人給你無比的愛,我媽媽每天比我還擔心及重視癲癇患者必須遵守的原則,我必須設法讓家人不擔心。 成長過程中總是會碰到不理解的人:誇張誤解、恐懼型的過度關心、語言中軟釘子的拒絕、或被大驚小怪的宣告、亦或被同學揶揄,族繁不及備載,我因為心中存在一個愛我的人撐起的保護傘,因此面對這些外在壓力我都微笑帶過。成長過程中也會面臨不少選擇:我沒有參加國中畢業旅行,我沒有隨意地住在朋友家夜不歸宿,或許少了一些當下的玩樂機會,但卻不應該選擇少掉健康。這些選擇及應對我從不說,也不必說,因為我從不讓這些問題真正困擾我,學會勇敢能照顧好我自己,才有保護所愛的能力。這很重要,也是我過得快樂的原因,分享這樣的種子給同樣癲癇的病友。認識同樣癲癇的病人,我學會了該怎麼面對社會的眼光 曾有個機會是在10歲時參加夏令營,參與者有癲癇病友、照顧病友的家人、專業治療的醫師及救國團的大哥哥大姊姊們。 在癲癇疾病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透過夏令營活動以輕鬆的角度彼此閒聊嬉鬧。尤其能讓因為癲癇而影響家庭生活的照顧者們好好享受出遊的樂趣,一個優質的自然環境場域,快樂的時光在寬敞建築裡發生。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同樣患有癲癇的朋友,我們除了癲癇發作程度不同以及患病病因不同外,沒有甚麼不一樣。 對於我而言,印象最清晰的不是玩樂,而是醫生寵愛的眼神以及帶團康大哥哥大姊姊溫暖的笑容。我感受到社會的善意及人與人之間的愛。 在2001年,班上有一位身心障礙的同學,他早上在資源班學習,下午則和普通班同學一起上課,然而他因為與多數人不同、同學不太跟他玩,只在偶而發出奇怪聲響時被大家注意。有一天他突然口吐白沫的倒下,即刻間:少數同學跑去找老師,多數嚇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愣住了,不過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是我碰到別人癲癇大發作,立即做了最基本的照顧。這是我夏令營以外第一次碰到身邊的人發作。每當回想起這件事時,總覺得其實幸運的是我,我發現自己能夠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我不害怕癲癇發作,我也不會因為旁人不了解癲癇、看到時驚慌失措,而產生不舒服情緒,我學會很鎮定的移除發作時周遭危險物品,避免癲癇發作者受到傷害,且在他身邊守護紀錄時間及症狀。長大了,能在工作中回饋照顧我的醫院,我覺得無比榮幸 我是一個喜歡植物,也樂於分享的人,慢慢地因為興趣發展成職業,終於有一天,我找到一個機會能夠回饋,回饋在成長過程中那麼多的貴人以及那麼多的愛。一直以來醫院就像我的家,有次回診時注意到一面空白的牆,我堅定地告訴我自己,這是我的機會,並不是賺錢的機會而是回饋的機會,後來我打造了全台第一座以蕨類為主題的垂直綠化工程。 我沒有特別告訴客戶或業主我是癲癇病患,我不覺得我需要告訴他們;我不怕別人問我,我認可我自己的專業;我正視我的疾病,我不以癲癇為特例或訴求改變我的工作,尤其是我知道有不少病患在面對癲癇與工作之間的掙扎,我很幸運,我審視我自己所擁有的專業,默默地做我能改變醫療環境的空間。 一直以來我綠化工程的工作總是找機會把目標放在各個醫療環境裡,做過醫院的庭園維護、醫美陽台、健檢中心、醫院頂樓花園以及醫院托老中心的園藝治療。我很開心有一天我有能力貢獻自己,儘管微小,但若能讓下一個來看病的人有那一抹放鬆的微笑,我就心滿意足了。一個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的生活習慣 我跟我家人說,我從來不覺得我得到的是癲癇,我是得到一個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的生活習慣。我不太喝可樂、少喝咖啡;我不太熬夜、夜唱及夜遊;我不太玩雲霄飛車、那些讓自己筋疲力盡的活動,當然、我是說我「不太做」不是說我沒有做過,只是如同我每次告訴我自己的,一般人三天三夜不睡覺徹夜狂歡也會引發癲癇,我比他們更敏感,我了解自己,所以我如果筋疲力盡,我一定要有比一般人想像中更紮實的睡眠品質以及更完整的休息。我想照顧好我自己,才有保護所愛的能力。
-
2022-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揆再喊話Omicron感染多輕症 防疫「戒慎不必恐懼」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發展,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5)日再次喊話,Omicron變種病毒雖傳播快速,但大部分感染者症狀輕微,呼籲國人面對疫情「戒慎不必恐懼」,政府也已備足相關藥品,150萬劑莫達納疫苗也已抵台。蘇揆今日前往視察「龜山集中檢疫所」,並聽取衛福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陳日昌進行「龜山集中檢疫所因應疫情整備報告」簡報,掌握檢疫所住民收容現況及住宿安排等資料,並稱讚集中檢疫所的監視器設備十分完善,相關作業均執行良好。蘇揆長指出,他上午主持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時,已掌握整體疫情狀況,他表示這波變種病毒Omicron的特性就是傳播快速,但大部分感染者症狀輕微,而目前所有藥品均已準備充裕,口服抗病毒藥也陸續抵臺,加以政府所採行的輕症分流措施亦執行順利,相信將有助減輕醫療負擔。蘇揆呼籲國人面對疫情「戒慎不必恐懼」,請大家一起配合防疫作業,尤其實證經驗證明施打疫苗能有效增加保護力,而今天下午也有150多萬劑莫德納疫苗將抵台,希望國人依照相關疫苗預約作業,盡快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
-
2022-01-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過年不建議走春? 陳時中:疫情沒有嚴重到這樣、生活總要過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過年節將至,外界關心指揮中心是否會建議民眾避免走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疫情沒有嚴重到這樣,生活總是要過的」,與家人團聚也是家庭中親情中重要的一環,但也沒有必要特別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跑,或不戴口罩與人親密接觸。陳時中表示,做好防疫措施並不是說不要回家過年,或不要與親人見面,疫苗打好也是很重要的事情。疫苗覆蓋率已達81%,有些人可能因為宗教信仰或個人概念上,健康想法不同各有因素,不會強迫大家打,也尊重大家選擇自由,但打疫苗利大於弊,對自己和親友都有幫助;慢性病患者避免染疫風險,所以也建議要打。不過針對北市初四就要開設接種站,是否建議其他縣市比照辦理。陳時中表示,過年期間,醫護人員輪休且有病房需要守,如果能兼顧,要接種也不反對,只要呈報所需的疫苗量,中央就會提供。但建議民眾不如趁過年前趕快打。陳時中表示,Omicron傳染率超高,但相對死亡重症低,事實上漸漸有流感化,如同行政院長蘇貞昌中午所說「戒慎但不恐懼」,戒慎就是疫調等所有努力持續進行。針對疫情升溫有民眾擔心出遊,盼能退房退費。陳時中則表示,目前警戒程度是二級加強,相關退費等要根據定型化契約進行,政府不會介入。他說,至於實聯制一直都在,指揮中心也一直堅持,雖沒有要處分,但如果足跡重疊可以收到警訊,對自己也是一個保障。就像餐廳也得到教訓,如果當初有做好實聯制,當初兩位移工就不會被漏掉,即時匡列住後續疫情就會相對緩和。
-
2022-01-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赴指揮中心視察欲升3級? 蘇貞昌:戒慎不用恐懼
本土疫情延燒,且有擴大趨勢,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臨時新增行程,於中午12時49分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視察。對於是否升為三級警戒,蘇貞昌表示,Omicron傳播雖然快速,但「戒慎不用恐懼」,將盡力延緩傳播速度。國內昨天增加82例本土個案,指揮中心昨宣布加強春節期間防疫措施,包含宗教祭祀活動,禁止人潮擁擠且無法分流的遶境活動、搶頭香,禁止政治人物跑攤,且雙鐵等交通運輸禁止飲食,即日起要求餐廳落實實聯制,違者將禁止提供內用;但疫情警戒仍維持二級。蘇貞昌今天赴指揮中心視察,外界關心防疫是否升級。但蘇貞昌表示,Omicron傳播非常快速,但傾向輕症、無症狀,台灣也是一樣,呼籲同胞戒慎但不用恐懼,將盡力延緩傳播速度,讓社會安定。蘇貞昌也呼籲,國外實證疫苗能減輕症狀、增加保護力,希望民眾盡快打疫苗一、二劑,第三劑也要盡快來打,保護自己,也保護整個家庭、社會。另針對昨天開幕的「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蔡英文總統出席並致詞時表示,「蔣經國堅定保台立場,歷史定位由人民決定」,遭民進黨前立委段宜康開砲「莫名其妙」。對此,蘇貞昌今天表示,蔡英文總統只是站在總統的高度,希望族群團結共同保台。台灣民主自由是一代代台灣人用青春血淚拚出來,獨裁者後期政策漸漸開放是因為力有未殆,這是民眾爭取來的,而非獨裁政府的恩賜,全世界民主國家都一樣。他說,而民眾知道如何保障自己權利,也不會因為晚年獨裁者慈眉善目,就忘記早年滿手血腥。蔡總統力促轉型正義,正是要讓過往被威權迫害者被平反,政府也通過相關法案,希望立院快點通過給相關受迫害者彌補。
-
2022-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亞旭群聚恐擴大? 專家指給病毒9天應該可以傳好幾波
昨天本土確診82例,為今年新高,首度超過境外的48例。曾任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的「林氏璧」(本名孔祥琪)昨在「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粉專指出,目前高雄港和亞旭電子廠兩邊都還在繼續匡列疫調的階段,現在要判斷對社區的影響可能還很困難。到底社區有沒有機會已經傳出去了?接下來的一周應該是關鍵,「我個人覺得已經傳出去的機會是有點大的」。他說,特別是亞旭電子廠,因為指標案例移工14日有症狀,11日開始有傳染力,移工又有群聚的特性,給病毒9天,應該可以傳好幾波了。林氏璧表示,如果開始廣泛的出現不明感染源的案例,就大概要進到下個階段了。接下來進入過年,多半人會南來北往,別忘記歐美,日本的Omicron也都是長假之後的人流移動後爆發一波的。案例會不會急速上升?「我認為是有機會的」。「若你很焦慮,其實不管國家怎麼規定,你可以自行進入第三級警戒」,林氏璧表示,可以自行回到去年5月的防疫強度,可以自行不去餐廳內用,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比方說電玩展,昨天開的那家店等等,當然你疫苗都打好打滿了,保持原本活動,我也不反對,請記得簡訊實聯制一定要順手掃一下」。他說,如果Omicron真的進入社區流行,我們要做的就是拉平曲線(flattern the curve),讓它不要傳的太快,延緩它達到高峰的時間,把整體流行時間拖長,讓醫療系統不至於崩潰,也爭取時間讓長者打好第三劑。「這個Omicron上帝給的疫苗可不能打太快,打太快會出事的!」他指出,NPI措施本來就不可能100%,有一定的人自行進入第三級警戒,傳染就不會這麼快。他說,我們不像別的國家有很多自然感染過的人,免疫力幾乎全靠疫苗,老人家也打得不夠多。我們沒有本錢和英國一樣長痛不如短痛速戰速決的。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在個人臉書寫下「清零不是目標,清零是我們防疫工作的態度」。林氏璧表示,不以清零為目標,就只是盡量做,盡量追。如果能清零,很好。如果不能,那也就是往下一階段前進。「其實我們從5月那波本土疫情以來,不就是這樣的態度嗎?」林氏璧指出,我們不需要陷入清零和共存的二元化論戰。對於Omicron這個病毒本身的特性,對於疫苗施打要有正確的理解比較重要!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不該還和兩年前一樣對這個病毒充滿未知的恐懼了。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的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今年度地理分布,目前桃園市本土病例165人為最多,其次是高雄市21人,以及新北市、台北市各10人,新竹市5人、新竹縣2人、基隆市1人。
-
2022-01-22 養生.家庭婚姻
婆婆要求早起拜拜,媳婦回「等我睡醒」 夫因此提離婚遭法院駁回!
農曆年要到了,各位媳婦是否又想起,每到過年就會被一堆拜拜支配的恐懼呢? 前年過年期間,發生一起婆婆要媳婦早起拜拜而引發的婆媳問題,進而讓先生憤而向妻子提出離婚的家庭糾紛,對此法官的判決認為夫妻關係惡化,先生佔有較重的責任,將離婚的訴請駁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發生什麼事情。拜拜引爆導火線,揭開家庭長期婆媳不合 小芬(化名)與先生結婚3個月,立即遇上農曆新年,面對婆婆要求除夕前一天早上9點起床拜拜,小芬回嘴「我又不姓林,又沒收聘金,也不是嫁來當奴才,要拜也等我睡醒再拜」,引發婆媳劇烈爭吵,先生聽聞後,與小芬大吵一架,隨後過完年便返回大陸工作,兩人開始分居。 先生向法官指控,拜拜事件發生後,與小芬分居的兩年半之間,即使小芬與公婆分別住在樓上、樓下,也不願對長輩噓寒問暖、不打招呼,經過他多次婉轉溝通,小芬仍未理會,更不斷提高財產上的分開條件,因此決定訴請離婚。為修補婚姻,妻子已經做最大努力 而對於先生的說法,小芬本人卻一一反駁。她表示自己已經向婆婆道歉也獲得原諒,為了修補婚姻,還主動到婆家聊天吃飯,過程愉悅,反倒是先生在「拜拜事件」後不到兩個月便提出分開要求,她拒絕後獨自跑到中國想挽回,先生卻總是避不見面,而雙方做了婚姻諮商,仍未改善狀況。另外,小芬補充到,先生不准她踏入婆家,逢年過節寄送禮盒,還會被退件,更遭丈夫封鎖通訊軟體、踢出家族群組。 而婆婆出庭後則表示,小芬於拜拜當天確實有嗆她,之後雙方就像陌生人一樣,沒有任何互動,不解為何要以「寄送」方式贈送過節禮盒,認為此舉沒有誠意,就不收了。小芬則拿出和婆婆的對話紀錄,顯示自己真的有努力修補婆媳關係。法官認為,先生未盡到化解婆媳衝突的責任 法官基於上述說詞、對話紀錄,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婚姻初期,面對婆媳、夫妻觀念差異時,小芬言詞間有時帶有情緒,因為未能以婉轉的表達,造成與夫家人有摩擦,屬於一般婚姻關係中常見的情形,但先生卻未體諒小芬初入夫家的不適應,並未給予協助,也沒有從中理性處理這場婆媳糾紛、心結,反而在新婚4個月後,片面認為雙方婚姻無法維持,不願與小芬磨合,一再拒絕修補婚姻,更封鎖小芬通訊軟體,導致兩造互動冰冷,婚姻難以回復。 綜合上述,法官認定在婚姻關係惡化方面,先生應該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因此駁回其告訴,全案仍可上訴。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婆媳之間最好的調和劑,其實就是先生本人,本案中的男主角,遇到婆媳不合,選擇置之不理,讓關係持續惡化,也難怪法官針對此態度,做出這樣的判決。凡事不怕努力後沒結果,而是你從未有心努力。※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婆要求「早起拜拜」媳回:等我睡醒⋯夫因此提離婚遭法院駁回!※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1-2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四肢皮膚癢宛如「螞蟻在爬」!泌尿科醫師骨髓纖維化 女兒捐髓讓他落淚
約莫10年前出現頭痛、頭暈症狀,檢查罹患「血小板過多症」,這些年持續吃藥、每三個月抽血追蹤,直到二、三年前四肢皮膚開始發癢,宛如「螞蟻在爬」,抽血報告發現血球細胞異常,比對各項研究文獻,研判自身症狀與「骨髓纖維化」典型症狀雷同,進一步檢查即確診「骨髓纖維化」。轉為白血病 治療難度高無論是骨髓纖維化或血小板過多症,發生率都是萬分之一,在台灣屬於罕見疾病,每年僅200多名患者。骨髓纖維化患者人數少,臨床上常見年長者出現衰弱症狀,容易誤以為是老化問題而未再進一步檢查。骨髓纖維化若已轉為白血病,治療難度比一般白血病更高,若不治療,壽命可能「剩半年到一年」,因此必須趕緊接受骨髓移植,但國外骨髓移植成功率不到五成,以致治療與否令我相當猶豫。很感謝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建嶔仔細分析,愈早治療愈快改善病況,讓我做好接受移植的心理準備。骨髓移植 最好勿逾55歲「骨髓移植不要超過55歲」的說法,也是我決定接受骨髓移植的一大關鍵因素。我自行分析解讀,若在55歲以下接受移植,成功率或許較高,「當時54歲的我,想說乾脆跟它拚了,別再想東想西!」於是決定做骨髓移植,花半年時間交接診所業務給學弟,半退休狀態展開療程。要做骨髓移植,需看HLA基因配對,但台灣屬於多種族基因,與自己完全相符的基因「全台一筆都沒有」,內心衝擊很大。找不到全合基因,改用半合基因也能移植,在多位親友比對下,醫師評估女兒的配對機率較高,骨髓反應也較好,因此由女兒捐骨髓給我。生這個病,我掉過兩次淚,第一次是得知骨髓纖維化可能轉白血病時,第二次則是看著女兒進開刀房捐周邊血,推進去的瞬間,「跟她視訊講講話,眼淚就無法控制地掉,想到小孩要為自己的疾病而受苦,相當不捨。」急輸血小板 感謝捐血人住院治療期間,多次遇到緊急狀況,急輸血小板,等了4到6小時終於盼到一袋血,「很感謝捐血人,真的是救命血。」雖因接受骨髓移植,我再也不能捐血也不能捐器官,但已規畫身後將捐大體,盡可能回饋社會。因為熱愛畫畫,時常在我的「怪醫鳥博士 Dr.Bird」臉書粉絲團繪畫衛教泌尿科知識。接受骨髓移植期間,自我要求「每天寫日記」,用畫畫來抽離、轉移肉體的不舒服,減輕焦慮或害怕感,正向態度有助於改善病情,每天發文也讓親友安心。「骨髓移植漫畫日記」引起不少病友共鳴,是繼泌尿科衛教書後的第二本著作。曾有一位網友私訊各類骨髓移植問題,原以為是患者本人,一問才知是家屬,原來他的家人先前做骨髓移植,住院兩個月完全與外界斷聯,不知道裡面發生何事,家屬後來看了我的移植日記,才知道家人在醫院內經歷了這些事,因此釋懷了。醫師變病人 理性看待治療同時是醫師又是病人,可以理性看待治療,減少對疾病的恐懼,也能了解病人的感受,移植日記融合理性與感性,對醫病雙方都很有幫助,也期盼正在對抗病魔的病人,哪怕治癒機會只有0.01%也要接受治療,才有成功的希望。醫學辭典/骨髓纖維化骨髓纖維化為骨髓過度增生疾病,骨髓造血幹細胞中造血母細胞不正常增生,使骨髓原本的造血功能轉嫁至脾臟或肝臟,造成脾臟腫大,正常人脾臟約5、6公分大,嚴重時可能擴增到20、30公分。骨髓纖維化初期,白血球、血小板異常增高,亦引發疲倦、皮膚癢、食欲差等不特定症狀,因症狀不明確較難確診,若未及早控制可能持續惡化,甚至引發急性白血病,治癒率恐不到一成。(諮詢/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建嶔)詹皓凱小檔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經歷:●中華民國泌尿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外科專科醫師●前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著作:●怪醫鳥博士的泌尿醫學院●怪醫鳥博士骨髓移植(漫畫)手記
-
2022-01-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居隔破3000可能再增加 鄭文燦:重要的公衛手段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主持地方防疫會議,宣布學校、社區關懷據點和親子館活動暫停,強調目的是為了降低農曆春節前的活動頻率,讓這波疫情不要擴散。他也呼籲距離春節還有一段時間,疫苗接種站還有BNT疫苗,鼓勵民眾接種。鄭文燦指出,目前居家隔離人數有一千多人,集中檢疫所也有兩千多人,目前總計共有3215人,隨著疫調匡列也會略增加。這段時間,因為學校疫情關係,有些幼童和學生必須隔離,家長必須陪伴,然每個家庭面對疫情挑戰,都展現親情跟任性。鄭文燦強調,現在很多個案是居隔期間和解隔前確診,這也代表社區的風險降低,居隔仍是非常重要的公衛手段,「要特別謝謝因為防疫而被居隔的家庭」。鄭表示,現在因為疫情有很多限制,學校、社區關懷據點的活動都暫停,原因是要降低過年前活動的頻率,減少群聚和聚餐的機會,讓這一波疫情不要擴散。我們如果要朝向疫情可控、可收斂的方向,仍要戒慎恐懼。他也說,距離除夕圍爐還有10天,要特別拜託民眾預約疫苗就去施打,如果民眾是要打BNT疫苗,不論第一劑、第二劑或第三劑,都可以隨到隨打,歡迎大家趕快接種。
-
2022-0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社區疫情擴大 感冒了要不要採檢? 專家這樣說
國內Omicron社區疫情爆發,就國內外觀察發現,感染Omicron後,多出現流鼻涕、頭痛、全身疲勞、打噴嚏和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症狀,但因症狀輕微,且正值冬天,讓有症狀的人常搞不清楚是感冒、過敏,還是感染Omicron。當有類似感冒症狀時,要不要直接進行篩檢,專家則看法兩極,有專家認為,有症狀就篩檢將會「天下大亂」。另有專家說,有不適症狀的人應自費快篩,「這是保護家人」。「如果每位有感冒症狀的病人都要篩檢,恐過度消耗醫療量能,天下大亂。」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目前流鼻涕、打噴嚏和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患者到診所就醫,醫師就是正常看診,但會加強詢問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TOCC),可是不會協助病人在診所快篩,原因是若協助病人在診所快篩確診,該診所必須暫時停業,醫護人員也須居家隔離,對基層醫師來說相當困擾。如果每位有感冒症狀的病人都要篩檢,這是「殺雞用牛刀」、「不符合比例原則」。林應然說,即使是流感季節,也沒有針對每位有流感症狀的人進行採檢,更何況感染Omicron,症狀多為輕症,對病人來說威脅不大。面對Omicron疫情,現在有兩種聲音,完全不同態度,一是「戰」,也就是「清零」,另一是「和」,也就是「與病毒共存」。林應然說,他偏向與病毒共存。原因是自桃園機場、聯邦銀行、西堤餐廳等社區疫情的確診者,症狀多為輕症,「台灣不應停留在過去成功清零、零社區感染防疫的光環下,面對Omicron應有新的防疫思維。」林應然說,美國疫情嚴峻,但也沒有封城防疫,或限縮民眾生活,主要是Omicron傳播力太強,「想擋也擋不住」,現在應盡速思考如何與病毒共存;當然,有些民眾對去年國內社區疫情大爆發時,有著恐懼記憶,希望Omicron疫情也能清零,但國家除防疫外,還必須兼顧百姓生活、經濟,真的不能無限上綱。對於有類似感冒症狀的人,要不要進行篩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感染者症狀雖然輕微,但仍具有傳染力,若感染者未被確診隔離,又傳染給家中長輩、孩子,將增加家人染疫及重症風險,「基於保護家人,若出現類似感冒的不舒服症狀,應立即自費快篩。」黃立民說,民眾不應擔心接觸者被匡列,或自己需要居家隔離,因造成生活不便而不去篩檢,目前感染者居家隔離天數規定為14天,但因Omicron感染者多為輕症,隔離天數勢必縮短,就待指揮中心宣布,即使被確診隔離,也是一下下就過去了。至於,如果是單身獨居的人,如果出現感冒症狀又不想篩檢,應自我居家隔離10天,確保身邊的人不被感染。林應然提醒,出現類似感冒症狀,但沒有疫情相關旅遊史、接觸史等,不一定要進行篩檢,但家中如有長者、兒童,建議有身體不適的人在家要戴口罩、勤洗手,並與家人保持距離,避免病毒傳播,尤其是家中長者患有多重慢性疾病,應速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
2022-01-20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怕高也能攀岩!專家帶你破除攀岩五大迷思
攀爬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但許多人對攀岩這項運動,卻是感到恐懼的。其實這些恐懼都是來自於,不了解這項運動的風險,「三條魚遊來游去」詹喬愉將帶各位新手們了解攀岩這項運動,並破除大眾對攀岩的五大迷思。攀岩是一個需要利用重心轉移,需要靠腳來支撐自己,並不是一個純靠手的運動喔!怕高的你害怕攀岩墜落會有生命危險?女性登山家詹喬愉表示,不同的攀登有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確保的方式,只要有做到注意聽教練講解、裝備是否穿好、謹聽教練警語,攀岩就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運動唷!曾走遍珠峰、洛子峰、馬納斯盧、馬卡魯等巨峰,成為亞洲少數登上八千米高峰的詹喬愉,更是新北市消防局義勇消防總隊山域搜救分隊的一員,目前也推出募資計畫「與詹喬愉登上另一座八千米 用我們的腳步,追尋攀登的意義。」希望在眾人之力支持下,挑戰完成十四座八千米高峰計畫!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三條魚遊來游去 YT頻道: 點我看三條魚遊來游去 YT原始影片: 點我看三條魚遊來游去 募資計畫:點我看延伸閱讀為什麼對甜食毫無抵抗力?醫師:問題可能出在睡眠!新手必看 登山必備的炊煮裝備「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1-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協勤控隔離衣重複用 陳時中:可能是廠商管理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首例桃機檢疫人員確診,民眾黨立委賴香伶接獲投訴,機場防疫協勤人員每天限用一件防水隔離衣,每天需要重複穿脫,甚至得將用過的隔離衣收納在夾鏈袋或掛在休息室,有感染控制疑慮。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不會要求個人防護裝置(PPE),也可充足供應沒有問題,但需要去了解,可能有廠商管理的問題。陳時中表示,PPE就像口罩一樣,要重複使用是很困難,不會要求脫下來還要用夾鏈袋包好再重複使用,可能是廠商管理的問題,必須再進行了解。另有關有桃機人員被拍到在機場大廳穿脫隔離衣,陳時中表示,這兩天都有對相關人員的PPE穿脫進行教育訓練,也許是訓練的時候被拍到,這也需要再去了解。至於機場外包人員是否也會被派到一般社區服務?陳時中強調,工作人員出入社區是必然的,只要工作時有做好防護,大家不應該因為他的職業就對特定人感到恐懼或獵巫。畢竟風險不限於職業。每個人都有風險,都有義務要把自己保護好。
-
2022-0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停辦春節大型活動? 柯文哲:採「線上、線下」新戰略
桃園爆發群聚感染,確診病例數持續增加,台南市長黃偉哲上午指出如果疫情再升溫,或是台南發生重大疫情,將停辦接下來的大型活動,尤其農曆過年將至,人流南來北往、春節活動多,市府會戒慎恐懼以因應疫情。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台北燈節一個月後要登台,今年採用新戰略,一開始就準備「線上、線下」,依疫情需要調整配比。對於台南市開第一槍,視疫情停辦接下來的大型活動,柯文哲上午參加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2.0活動,被問到北市春節活動是否有可能暫停?柯文哲說,這是新常態問題,今早還在討論,台北市自己有一大堆活動,台北燈節一個月後要登台,怎麼辦?到底辦還是不辦?但從去年經驗,今年採用新戰略,一開始就準備線上、線下。柯說,也就是有現場布置、也透過線上方式做實況轉播,如果疫情嚴重,就限縮線下人數,鼓勵大家到線上,如果 狀況就好歡迎大家來現場看,從去年的白晝之夜,台北市已經建立後疫情時代大型活動線上線下的整合方法,依疫情需要調整配比,這大概是後疫情時代大型活動的原則。
-
2022-0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開第一槍停辦活動? 黃偉哲:有這2項前提就停止
桃園爆發群聚感染,確診病例數持續增加,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受訪時表示,如果疫情再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警戒層級要求停止活動、餐廳禁內用,或是台南發生重大疫情,將停辦接下來的大型活動,尤其農曆過年將至,人流南來北往、春節活動多,市府會戒慎恐懼以因應疫情。黃偉哲表示,依照往例,如果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警戒層級,不只是台南防疫措施會更升級,全國的活動、餐廳內用都會停止,但目前指揮中心還未做這樣的宣示,南市府也會遵從。黃偉哲說,假設別的地方沒有疫情,台南卻產生疫情,就會如桃園現在的狀況一樣有更嚴格的防疫規定,例如運動、拍照都要戴口罩等,所以台南萬一有疫情,也會相對應做調整。過去台南就曾因疫情停辦活動,包括蔡英文總統拜廟行程、國際蘭展、古都馬拉松、U12球賽等都曾停辦,只要疫情升溫,中央規定停止就停止,或是台南發生重大疫情該停辦活動就停辦,但不是現在就停辦。
-
2021-1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情一月再爆發? 陳時中:境外移入越多風險越高
國內今天新增1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而近日境外個案大增,每天都以「二位數」增加。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於廣播節目中表示,一月下旬是最危險的時期,返鄉人數在逐漸增加,大家要戒慎恐懼。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累計境外移入病例越多,對於社會風險越高,不能掉以輕心。李秉穎表示,今年疫情最危險的時刻應是一月下旬,加上台灣仍有二成國人尚未接種第一劑疫苗,疫情仍有爆發的可能。陳時中表示,看到國外的染疫的人數正在大爆發中,這段時間境外移入個案也每天維持在雙位數,不能掉以輕心。不過防疫旅館在我國邊境檢疫上承擔重要任務,日前卻發生旅館群聚事件,因此指揮中心於12月27日啟動防疫旅館訪視輔導作業,並要求地方政府須於明年1月3日完成防疫旅館總體檢。針對目前檢視進度,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各地政府將於1月3日前完成查核,事後告知指揮中心相關結果,並請旅館修正、改善。目前也與感染管制和通風專家合作,12月27日起陸續訪視各防疫旅館,預計於春節前完成全國460家旅館訪視。而新北也傳出有兩位居家檢疫者申報不實,莊人祥表示,相關裁罰權責都在地方政府。
-
2021-12-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情燒 跨國調查:僅六成五認為打疫苗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間已延燒兩年,各國都在加緊接種疫苗,期盼生活早日回到正軌。但最新一份跨國「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結果卻顯示,僅有65%的人認為打疫苗重要。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觀察國人疫苗接種還存有迷思,認為只有小孩才需要打疫苗,且認為只要靠養生、運動就能保健康。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於2021年7月,針對8個國家、超過1.6萬名的50歲以上民眾進行「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結果顯示各國研究對象對健康狀態重視度由65%提升至76%;但疫苗重視程度則相對較低,由44%增至65%。林應然則指出,在台灣國人也常見疫苗迷思,包括以為疫苗是孩童才要打,成人不用打,對自己的身體機能很有自信。但事實上,5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快速下滑,加上幼時施打的疫苗,保護力已隨時間降低,若忽略接種常規疫苗,無形之間一樣會暴露於感染與重症的風險中。這樣的情形可由我國新冠肺炎隨年齡越大施打率越低見到端倪。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第一劑涵蓋率為79.83%、第二劑67.26%。其中,75歲以上第一劑覆蓋率為73.8%、第二劑66.9%;反觀較晚接種的30至49歲族群,第一劑涵蓋率高達92.6%、第二劑80.9%;18至29歲族群,第一劑覆蓋率則為96.3%、第二劑79.6%。另外,調查也顯示,多數民眾認為若能「提醒疫苗施打時間」、「說明為何要施打疫苗」、「說明疫苗副作用」等,就能增加50歲以上民眾的施打意願,因此若能由信賴的醫護人員專業說明、消除對副作用的錯誤恐懼,並及時提醒,就能增加接種意願。林應然也直言,台灣民眾往往很「現實」,新聞沒報、親友沒有發病,疫苗施打積極度就很低。他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常常可以發現,醫護人員說得再多,都不如親眼見到身邊親友發病後的慘狀,更來得有說服力。」
-
2021-12-25 寵物.寵物故事
毛小孩,我很想你/憶你離開那日 使力衝進我懷裡
第一次與你在夢中相遇,寧靜小山丘只有我倆,如同多年前我仍眼明、你未生病。一人一狗,常是你前我後,金黃色大尾巴高抬掃動,腳步輕盈來回探索,那明亮咖啡眼瞳似說:「快些,快些,前面有更好玩的呢。」偶爾不耐時用大頭輕頂我右手,或許天真想分擔我一隻手的重量,就能讓我走得快些。惡性腫瘤橫行霸道在你體內,一開始右眼上忽然長出來的一顆小瘤,慢慢長大影響眼睛張開,只能被迫切除。我想睜眼看清你的痛,一同跨過生命的難題,就如同過去,但我再也沒機會看清你的眼。當你無力站起的那天,恐懼失去你的心念衝破昏沉已久的我。日夜陪伴坐在地上,跪在大型尿墊上,輕聲說故事回憶過往,雙手一寸寸撫觸你稀疏毛髮的身體,嘗試將過往所有事告訴你。我知道你聽懂了。感受僵硬身體漸柔軟,大頭總努力回應我的雙手,搖尾巴顯示此時好心情,我努力補上過去幾年蒼白歲月淡淡的色彩。這段偷來的時光,我知道這是你留給我最後的溫柔。夢,有濃有淡,一點一絲釋放,眼淚總是真實的浸濕頸間。在那座寧靜的小山丘,記不得開了幾朵小花,但我真切感受每次你奔入我懷裡的力道與溫度。如同你決定離開那日,使盡全力撐起前腳一蹬,一如過往扎實衝進我懷裡。
-
2021-12-23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不治療可能失明!白內障手術後會復發嗎?
視力模糊、畏光,眼睛發現問題前往就醫,被告知有白內障、需要開刀,當下往往讓人錯愕又緊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部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是個非常常見的眼部疾病,手術可一勞永逸,怕的是因錯誤觀念延誤治療,嚴重也會造成失明。 白內障普及,60歲達8成,老化、高度近視皆是風險。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盛行率高,不過大多屬於良性,成因主要與年齡有關,是個眼部水晶體的正常老化現象,如長白髮一般,若簡單的形容,就如相機的鏡頭髒了或出現雜質。從統計上來看,老化性白內障族群50歲以上就約有60%,60歲以上可達80%,70歲以上就約有90%。而從手術來看,75歲以上就約有八成接受過白內障手術治療。 除了老化以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也是個重要的風險因子,此族群出現白內障,往往也更容易出現近視度數急速飆升的情況,例如半年內近視度數從500度直接升到900、1000度,差異相當明顯。除此之外,慢性疾病如三高、腎臟病也會有所影響,特別是糖尿病,相當於水晶體長期「泡在糖水中」,代謝受到影響,也容易引起白內障。另外抽菸、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期受到強光刺激、或眼部曾受到創傷的族群也需留意,特別提醒3C族群也包含在其中,雖不至強烈傷害,但長期、長時間、沒日沒夜的使用,對眼部而言不光是近視,也是個慢性傷害,與白內障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息息相關。其他相對少見的包括了遺傳、或是媽媽懷孕得上德國麻疹,皰疹病毒影響到胎兒等先天性白內障。白內障不只視力惡化,醫:不治療一樣可能失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常兩眼都會出現,大多視力模糊、看不清楚、顏色對比變差、炫光、畏光等,但不至於有疼痛、痠澀等實際的不適感。不過,若是有白內障卻遲遲未妥善治療、延誤就醫,白內障成熟時也可能引起青光眼等眼部併發症,就有可能出現疼痛,甚至嚴重可能使得眼部神經壞死導致失明。而白內障雖為眼部的疾病,但影響也相當廣泛,視力受影響,也可能造成各種生活不便或發生危險,白內障的年齡層普遍有骨密度較低的情況,若發生跌倒容易骨折,便有可能久臥於床。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視力受損與情緒障礙、心理疾病、腦部退化息息相關,若遲未治療恐怕也會有所影響,正如灰暗的空間容易讓人心理生病一樣,不可忽視。另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手術治療後可以明顯地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醫師也分享,日前就有位白內障患者,一眼開完刀後,另一眼也出現白內障,但因對開刀有著錯誤的認知及恐懼,想要拖久一點再進行另一眼的手術,結果延誤治療,尚未手術的眼睛後來不幸因為白內障過熟發生急性青光眼發作,且眼部神經壞死導致無法手術,導致最後一眼失明。 提醒民眾,若有發現視力有日漸變差、影響到生活或行動安全受到影響等就盡早檢查,且越早越好,不宜自行多加多觀察。若確診白內障應趁早妥善治療,以避免不可逆之視力損傷。 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嗎?安全嗎?會復發嗎? 曾柏宸醫師指出,白內障的治療方式包括了藥水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效果目前相當有限,日後還是會逐漸惡化,而手術治療更換人工水晶體,技術隨著醫學發展持續進步,現在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有別於以往需要白內障成熟才建議動手術,現在只要有明顯的視力影響,即便是早期也可以接受治療。其安全性高、成功機率高,99%可順利完成手術。一般而言會建議先進行一眼,待該眼穩定後進行另一眼,以避免同時治療雙眼時,術後暫時包紮雙眼時影響生活。手術通常約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術後第一天通常會包紮靜養,第二天便可以明顯感受到視力恢復,後續會越來越清晰。換上人工的水晶體穩定度高可以使用一輩子,一勞永逸根治白內障,相較之下比較需要操心的,會是在術後保養。 白內障術後要注意什麼?醫:避免進水、出力是重點 曾柏宸醫師表示,白內障術後一至兩周最需注意的,就是避免該眼接觸到生水,以免發生感染,洗頭、洗澡時就需要多留意確實閉好眼睛或換個姿勢。另外,換上人工水晶體後也需時間穩定,在這之間也應盡量避免搬重物、出力、包括上廁所大號時也避免過度用力,也不宜彎腰過低等情況,以免人工水晶體出現位移等不良情況。除此之外,也需留意避免碰撞,不過通常術後會讓病人使用護目鏡、眼罩等,因此日常多留意即可。《延伸閱讀》 .視力模糊、變形、黑點早檢查!醫:慎防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釀失明。 .眼痛前中後代表什麼?如何改善?眼醫詳解:3情況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23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李靚蕾指王力宏「性成癮」,花心和性成癮的差別?心理師:多與童年有關,嘗試控制人生!
王力宏與李靚蕾離婚事件繼續延燒!李靚蕾指王力宏曾被診斷「性成癮(Sex Addiction)和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問題。」究竟是性成癮還是花心?性成癮的成因又是如何?雖然此為李靚蕾說法尚未證實,但可從心理師對成癮行為的研究中,看到童年對成長後行為的重要性!李靚蕾除了一一反駁認識時間,也點出財產分割問題,最後還秀出了醫生證明,「關於你活在恐懼,勒索,和威脅之下,事實是相反的」,她提到王力宏曾被診斷有「性成癮(Sex Addiction)和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問題。」李靚蕾也提到,王力宏之所以換了5個醫生,主要是因為,「心理師說你會一直想要換心裡師,直到你可以找到會被你說服你太太是瘋子的心理師」。事實上,王力宏口中的五位醫生,其實只有兩個是有真正諮詢到的,其他只有試上。性成癮真實存在嗎?好萊塢影業或者明星曾經以此當作不當性行為的擋箭牌,舉凡外遇不忠、性騷擾等。好萊塢明星諸如大衛・杜考夫尼(David Duchovny)與老虎伍茲(Tiger Woods)都曾承認自己性成癮並接受治療,更近期的名人則像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和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都因為遭指控有不當行為而發表了類似的聲明。麥可道格拉斯則在2012年出版的自傳裡,坦承自己不但是酒鬼,還是個性成癮者。他的第一段婚姻因劈腿而結束,據說還影響了他與凱薩琳麗塔瓊斯的婚姻關係性成癮量表,是太花心還是性成癮?心理諮詢師林萃芬《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一書中提供了性成癮量表:※ 性成癮量表⑴隨時隨地想著令其上癮的事情,例如會一直想去夜店尋找一夜情。是□ 否□⑵曾經試圖戒掉這個習性,可惜宣告失敗。是□ 否□⑶會跟家人朋友隱瞞自己成癮的事情。是□ 否□⑷對成癮的事情具有「強迫性」,非做不可,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是□ 否□⑸「需求性」越來越高,「耐受性」也變得越來越強,例如嗑藥者藥量會越用越強, 酗酒者酒會越喝越多。是□ 否□⑹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嚴重的干擾,很難跟固定對象發展長期的親密關係。是□ 否□⑺在戒除的過程中會覺得痛苦難耐。是□ 否□做完上面的測驗後統計一下總共有幾個「是」,回答「是」越多代表性愛成癮的狀況越明顯,需要尋求心理專業的治療。我看過不少性愛成癮者會被周遭人誤以為是「太花心」或「不專情」,經過諮商評量之後才發現是性愛成癮。「性成癮」與「太花心」最大的差別是,能不能夠自我控制?如果發現自己有「性成癮」,最好盡快找心理專業協助,這是因為成癮後要終止行為會有戒斷狀況,情緒變得特別焦躁不安,需要透過心理專業人員協助,一方面可以探索成癮的根源,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身心的不安。性成癮不是為了找尋愛,而是為了逃避親密關係所衍生的痛苦,嘗試控制人生!性成癮常被用來描述對性愛癡迷的狀況。有此癮的人在必要時,會為了達到性歡愉,而傷害自己和對方,甚至違法亦在所不惜。蕭姆伯格在《難言之癮:認識性癮者的掙扎》一書中提出:「但千萬不要以為性成癮乃是當事人試圖尋找真實親密關係而有的行為,其實這是在逃避親密關係所常衍生的痛苦。事實上,性成癮者會與他控制得了的事物或人(譬如:圖畫、電視螢幕裡的演員或妓女),締造虛幻不實的關係。」簡單來說,性成癮行為的基本目標就在於避免嚐到關係上的痛苦──也就是在嘗試控制人生。「我們即可從中揭開問題的核心。當人開始覺得不再能控制生活時,就會產生性成癮。當成癮者沉溺在性愛時,就會陷入嚴重濫用性愛的危險中,並在試圖避免感情的痛苦過程中,喪失對性行為的控制能力。」在正常的情況下,避免痛苦的慾望是一種健康的反應。但當我們因此脫離真實親密關係的正軌,致力於避免受傷的心態時,可能使我們更落入有害並失控的行為,反而會助長性成癮。性成癮跟兒時經驗、權力支配未受滿足可能有關在匹茲堡私家執業的心理學家珊卓拉・戴維斯(Sandra Davis)表示,她曾治療過有著各種性相關疾病的患者,包括色情成癮和難以自抑地不忠。「我們現在談論的是一種即使深知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卻依舊無法克制自己『追求個人歡愉』的行為。」戴維斯說:「而我們確實看到這種現象在性方面出現。」她表示,多數情況,這些不能自制的情況會與過往的心理創傷有關,通常是兒時的經驗,或者與權力、支配地位或未受滿足的情感需求相關。她說,受性成癮所苦的人,可能無法抵抗對伴侶不忠、冒險的刺激或者各種不恰當舉措所帶來的快感。」加拿大成癮專家博爾·馬泰則有個理論:「所有的成癮都跟創傷(trauma)及童年經驗有關」、「成癮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迴避傷痛的一種方式。改變的關鍵是如何找到是什麼創傷造成的。」馬泰在分析自己工作狂、收集癮的這兩大成癮時說,自己之所以是工作狂, 是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潛意識中覺得自己不討人喜歡,於是就拼命要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不論王力宏是否真如李靚蕾所說明的,是被診斷的「性成癮」患者?身為爸媽,我們除了吃瓜,更能在這婚姻風暴中得到一個珍貴的啟示:「記得傾聽孩子」。不論是手機成癮、煙酒上癮、愛上癮、工作狂、購物癮、收集僻……這社會有各種上癮。如果我們花心思好好傾聽孩子,或許在未來,孩子就能減少成癮的可能。※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李靚蕾指王力宏「性成癮」,花心和性成癮的差別?心理師:「成癮多與童年有關,嘗試控制人生」※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1-12-22 養生.家庭婚姻
談離婚後孩子的身心安頓? 當婚姻觸礁時,千萬不可做/一定要做的6件事!
離婚,極少數人能以和平落幕,大多情況是夫妻罵髒話、親友烙狠話、周圍的人看笑話。當所有大人都急於爭錢、權和名聲;旁人樂於評論誰付出多誰掉渣多時,又有誰來替孩子想想?大人可曾想過,孩子是如何解讀離婚這件事?該如何陪伴孩子走過爸媽的離婚風暴?當婚姻觸礁時,有幾件「千萬不可做」及「一定要做」的事情跟大人們分享:1.千萬不可在孩子面前罵另一半離婚對孩子來說就像失去半個世界,這其中的恐懼不安還需要大人陪伴消化,此時若在孩子面前毫不保留的斥罵批評甚至羞辱另一半,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並把這些無法理解的情緒歸咎於「都是我不乖不好」,這些我不乖我不好的印記會跟著孩子一輩子,甚至影響孩子的人格、自信與人際關係,就把情緒那一面留在姊妹淘或是好兄弟面前宣洩吧。2.千萬不可要孩子選邊站對孩子來說爸媽都是必要的存在,即便在婚姻中無敵失敗也不見得會減少對孩子的愛,但很多大人會陷在另一半對自己的傷害無法跳出,還要求孩子不能背叛來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勒索對孩子來說極為慘忍,也會讓孩子建立「我不夠好、我不值得被愛」的自我觀感。3.千萬不可剝奪孩子對另一半的思念不管爸媽做任何事,在孩子心裡都是最愛的天與地。經歷婚變對大人小孩都不好過,可是大人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但孩子有何方法能幫助自己?大概只剩下無限的思念,請別把孩子最後的浮木奪走。4.一定要試著和孩子解釋大人老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其實孩子早在大人發現之前就已感受到「不對勁」的氛圍。請爸爸媽媽直接對孩子說明隨即而來的變化,試著用孩子可理解的方式、勿夾雜自己的情緒和主觀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場告訴他會發生什麼事、可以怎麼做,比如:我們可能要搬家到某個城市、之後可能每週日會見到爸爸。假使爸媽處於離婚風暴分身乏術,其他與孩子親近的大人(爺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保母老師等)也要試著這麼做,請別低估孩子的復原力。5.一定要保證對孩子的愛不變爸媽和家人的愛是建立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關鍵,無論幾歲都適用!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孩子幾歲或扶養權判給誰,務必要讓孩子知道大人對他的愛都不會變,穩定孩子的內心才有機會走出這段風暴。6.一定要允許孩子有情緒,陪孩子度過就算前面說的都說了也都做了,孩子還是可能會有情緒反應,請大人們別忘了,孩子也是人、自然也有情緒。相較於大人,孩子是無助也無能的,他們無法獨立處理不停湧出的緊張/憤怒/恐懼/不安/焦慮…等情緒。此時身旁若有個穩定存在的大人能支撐著孩子,包容理解孩子的情緒、成為孩子的依靠,孩子就能慢慢恢復平靜成為身心健全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媽之於孩子就像天與地的存在,唯有牢靠並穩定存在的天與地才能支撐孩子的身心發展。雖然大人的複雜世界不是孩子所能理解,更沒人能保證婚姻永不變質,可就讓這些事情留給大人處理,別再對孩子造成更深層永久的傷害。作者介紹作者:徐瑜亭 著有:從心學教養職能治療師/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粉絲頁: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
2021-12-19 醫療.自體免疫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與病共處的漫漫長路 自體免疫病友的真心話
自體免疫疾病是一種無法被根治,將伴隨病友一生的疾病。無論是身體長時間的不適,或是擔心其他器官遭到攻擊的恐懼,都使許多病友徬徨無助,這條與病共處的漫長路究竟如何好好走?邀請十位病友、家屬與我們聊聊他們的想法。Q:自體免疫疾病對生活與家庭最大的影響?張姐〡類風濕性關節炎20年病友生病給我最大的遺憾,是造成家人間的疏離感。以前我親自為家人做飯,後來因關節腫痛,做飯力不從心,從此家人共聚一堂用餐的機會減少了。這個病有一天能夠痊癒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我也努力讓自己其他器官可以一直健健康康。小俠〡乾燥症15年病友我應該更早前就生病了,很多症狀多年來像滴水穿石般攻擊我的身體。一開始發病時因為身體發炎,容易覺得累,可以隨時睡著,當時看著同齡的朋友下班後聚會玩樂,我不解為何他們都有這種體力,我卻不行,沒有意識自己原來生病了。Q:平常會如何照護自己的健康狀況呢?胡小姐〡乾燥症1年病友我跟小俠是大學同學,沒想到又因病相繫,我自己會持續追蹤肺功能,想告訴大家的重點是,要跟上一次「自己的」數據比較,我們的標準一定比一般人低一些,所以隨時觀察自己的身體各數值有沒有異常變化,才是最重要的。林大哥〡硬皮病12年病友一開始知道硬皮病會攻擊肺部,危害生命,我就牢牢記得醫師告訴我的:心態要正常樂觀,病情和人生才會改善。冬天到了,硬皮病病友的手腳會僵,一定要注意保暖,然後「適度」運動,我們的肺沒有一般人健康,千萬不要過度運動。Q:與病共處這麼長的時間,最深刻的是什麼呢?包姐〡類風濕性關節炎50年病友我是台灣第一個換人工關節的人,術後醫師告訴我手術失敗了,因為變形的手沒辦法恢復原樣,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不痛了就已經非常好。我最大的心願是醫療愈來愈進步,以後罹病的病友可以不用再受我們受過的苦。龔姐〡紅斑性狼瘡40年病友紅斑性狼瘡可能會有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炎和硬皮病等共病,讓我感到最可怕的是肺部病變,一旦纖維化成了菜瓜布,就回不去了。所以只要身體出現特殊狀況,回診時我一定會告知醫師。我們也要永保樂觀心情,認識和接受疾病,和平共處。Q:有沒有特別想給病友的鼓勵或提醒?陳大哥〡多發性肌炎病3年病友患病初期,因為在國外忙碌而忽略,直到後來體力衰退嚴重,連上下床都困難,緊急返台直接從機場進醫院,確診是皮肌炎。提醒病友不要太恐慌,我想告訴大家,治療過程中,醫病互信最重要,我非常信任我的主治醫師,一切交給他。林小姐〡病友家屬我母親的特發性纖維化發病時來得又急又快,緊急送醫後確診是特發性肺纖維化,但所幸媽媽符合健保給付用藥,很幸運地在治療後重回正常生活。醫師告訴我們,罹患這種「沉默的重症」一定要趁早治療,想辦法保留肺功能。聽聽醫師怎麼說免疫疾病患者 應留意肺部警訊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林聖皓醫師「肺纖維化可以稱它為沉默的重症」,由於肺纖維化是一種不可逆的肺病,但初期症狀為久咳或喘,很容易被輕忽,通常急性肺纖維化的患者一來到診間,就知道肺部狀況可能無法逆轉了,且過去沒有藥物能夠治療,五年存活率甚至比許多癌症來得低。所以一旦確診肺纖維化,愈早配合醫師治療,愈能延緩肺功能惡化的速度,保留較多肺功能及生活品質。林口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方耀凡醫師「重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肺部健康,已是風免科的趨勢。」多數合併肺炎的患者,一開始會咳嗽,但很難有警覺心,接下來會出現明顯的喘。疾行個短短幾十公尺,就喘到上氣不接下氣。提醒不論有無疾病,都要定期關注自己的肺部狀況,不要忽略任何小徵狀,尤其免疫疾病患者最好每半年做聽診後背下肺葉、肺部X光檢查與肺功能檢測;如有發現肺功能異常,每年至少進行一次HRCT電腦斷層掃描。【相關內容精彩影音看更多】【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粉絲團
-
2021-12-09 醫療.自體免疫
搔癢影響睡眠 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長不高
國內有近兩百萬人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尤其秋冬時節,皮膚乾癢脫屑情況更嚴重。台大醫院小兒部特聘教授江伯倫表示,約一成以下幼童將終身伴隨疾病,不只搔癢難耐,易出現睡眠障礙,就連身高也矮人一截,加上國人對於類固醇用藥恐懼,導致病情惡化。29歲的邱先生,9歲發病後,身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求學時曾因為搬家大掃除,導致全身搔癢,一度抓到渾身是血,加上平常服用類固醇藥物,出現胃痙攣副作用,曾連續打嗝三天,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品質。江伯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常會因為癢「抓破皮」,一旦出現傷口,易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塵蟎過敏原入侵,過敏體質可能無法逆轉。小時候沒有好好控制異位性皮膚炎,約七成會逐步出現罹患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也因為搔癢導致睡眠品質差,生長激素不足,因此會長不高,影響成長。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類固醇是控制異位性皮膚炎很好的藥物,但家長大多恐懼使用類固醇,更有排名顯示,台灣是世界排行第三懼怕類固醇的國家。食藥署今年核准非類固醇的「PDE-4抑制劑」,可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提供患者另一種選擇。朱家瑜建議,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保養,務必要先擦藥膏、後擦保濕劑,且使用適合溫度的清水洗澡,凡碰觸水之後,也要加強保濕。
-
2021-12-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降低壞膽固醇 從三餐開始
「林醫師妳覺得我該打疫苗嗎?」患者張女士好不容易預約到注射新冠疫苗,卻因為看到媒體報導「知名作家的岳母,注射新冠疫苗幾天後過世」的訊息,而心生恐懼。「那位作家岳母有低密度膽固醇過高的健康問題,我也有相同的困擾啊。」張女士說出心中最大的隱憂。血脂無法像血壓和血糖可在家隨時測量,即使超標也沒有任何症狀,可說是「傷心」隱形殺手。控制低密度膽固醇,除了藥物,飲食也有助於改善,尤其在初級預防表現上,每日飲食更是關鍵。低卡鯖魚優格花壽司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鯖魚,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的最佳主角,使用水煮魚罐頭是因取得方便。用希臘式優格取代美乃滋更健康。包覆在花壽司上的堅果,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亦有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助益。食材(4人份):鯖魚優格:水煮鯖魚罐頭230克(瀝乾水分且捏碎)、無糖希臘式優格100克、海帶芽5克(開水泡軟並切碎)、鹽與黑胡椒、綜合義大利香料壽司飯:糙米2杯(先浸泡半小時)、水2杯(水量比一般少5至10%)、壽司醋70毫升其他材料:無調味堅果50克、胡蘿蔔150克(切條狀煮熟)、雞蛋3顆(做成玉子燒並成切長條狀)、秋葵8根、蘆筍8支(氽燙煮熟)、海苔片8張作法:1. 鯖魚優格做法:將揑碎的鯖魚加入優格、鹽、黑胡椒粒及義大利香料,再充分攪拌即完成。2. 壽司米飯作法:煮好的飯趁熱倒入2/3的壽司醋,拌一拌再加入剩餘的壽司醋調整味道。3. 花壽司作法:竹簾上先置放一張海苔,並鬆鬆的鋪上壽司米飯,前面留1公分。4. 另一片海苔依其食材寬度裁剪成5~6公分不等。將以上食材各別包起來,相互堆疊成花狀,最後利用簾子捲緊即完成。綜合海鮮佐酪梨莎莎醬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最營養的水果一酪梨,含有超過20種以上的營養成分,尤其含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加上最後淋上橄欖油,都是降低膽固醇最佳助力。食材(3人份):綜合海鮮(干貝、蝦子、魷魚圈)300克、杏鮑菇2朵(剖半切)、玉米筍4支、酪梨1粒、小番茄20粒、紫洋蔥半粒(以上皆切丁)、萵苣適量、香菜1把切末、調味料:檸檬汁1.5大匙、橄欖油2小匙、鹽與黑胡椒適量、醬油1/2小匙作法:1. 莎莎醬:將切好的酪梨、小番茄、紫洋蔥及香菜放入碗裡,先放入檸檬汁。接著加入鹽、黑胡椒及醬油混合好,最後淋上橄欖油,再稍微拌一拌就完成。2. 將綜合海鮮、杏鮑菇及玉米筍等食材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接著橫紋鑄鐵鍋開小火,鍋表層塗上一些橄欖油並放入以上食材,煎到有紋路後翻面。3. 將萵苣先鋪底,再將酪梨莎莎醬及作法2煎熟的食材擺盤。多彩水果粉圓&高纖燕麥豆漿利用藍莓、草莓、柑橘及奇異果等食材,與糯米粉揉合成可愛丸子。這些水果的共同特質,就是含有強力抗氧化劑,有益血管健康,進而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燕麥含有水溶性纖維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豆漿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蛋白及黃豆纖維可穩定血糖、降低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食材(4人份):草莓丸子:草莓50克、糯米粉60克藍莓丸子:藍莓50克、糯米粉60克奇異果丸子:奇異果50克、糯米粉60克柑橘丸子:柑橘10克、糯米粉60克無糖高纖燕麥豆漿1000cc、砂糖適量作法:1. 草莓丸子做法:將草莓打碎並和糯米粉混合,搓成棒狀後切段,再捏成球形。(其他丸子作法相同。)2. 鍋中燒水,待滾水後放入作法1的丸子,浮出水面煮熟後取出。3. 碗中放入無糖高纖燕麥豆漿,再加入煮熟丸子即可享用。
-
2021-12-05 新聞.元氣新聞
陪看診竟確診染疫亡 兒自責「弄丟母」 靈性關懷助療傷
每個人的靈性都需要被關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積極推動「靈性關懷」,今年成為全台第一家非宗教醫院,聘任專任靈性關懷師的醫院。靈性關懷過往多在安寧病房被討論,北醫附醫則是拓展到所有科別與病房,無論是病患或是家屬,對於生命感到疑惑,或是面對疾病感到不安,都能即時給予協助。北醫附醫第一位專任靈性關懷師高倩琪說,靈性關懷師就像是宗教醫院內的院牧、師父,通常這類的角色,不會出現在非宗教醫院。她表示,靈性關懷入門不難,能夠包容傾聽、陪伴,且不下指導棋,就有辦法透過訓練成為靈性關懷師。提到靈性,難免會直覺認為與「生死」有關。高倩琪說,靈性關懷的角色最初,確實是在安寧病房,希望能幫助患者能夠善終,最後一段路程能安心,也希望家屬不要有太多遺憾。但每一個人都有靈性,都需要被關懷,特別在醫院內,許多患者或是家屬,面對到的都是突如其來的疾病,很多人第一次遇到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心理健康都可能受到影響。今年六月,正值本土疫情爆發。一對母子來到北醫就醫,兒子攙扶著媽媽,準備看診,礙於風險,進行採檢,結果媽媽採檢的結果呈現「陽性」,兒子為直接接觸者,且媽媽病況也需要他人照顧,二人一起隔離。過程中,媽媽病情快速惡化,一度在他面前吐血,不久後因病過世。兒子開始出現失眠、恐懼症狀,相關科別醫師會診靈性關懷師協助。高倩琪說,開始與兒子會談時,對方不斷說「我把媽媽弄丟了」、「我把媽媽弄丟了」,自責當時只是陪伴就醫,怎麼媽媽就過世了,陪伴過程長達二個多小時,兒子才慢慢傾吐過不去的關卡,當晚他向高倩琪說「謝謝,今晚我終於睡了一覺」。高倩琪說,每一個人面對疾病可能都有不同的反應,甚至對於突如其來的疾病變化,或是沒有預料的生死議題,在內心中產生各種問題,如果不能即時解決,很可能成為永久的創傷。北醫附醫今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辦「靈性關懷國際研討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人醫療顧問黃麗惠表示,近年醫界推動「全人醫療」,全人應該是要包含,生理、心理、社會以及靈性。醫師協助治療身體健康、心理師或是心理諮商師治療心理問題、社工師協助媒合資源與協助,靈性關懷師則是陪伴傾聽,讓醫療能夠更為全面。
-
2021-12-0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台灣每5人就有1名曾受伴侶暴力! 專家提「常見精神暴力6特徵」:隨時要知道你行蹤也在內
根據衛生福利部於106年進行首次調查,並於本(110)年完成第2次大規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74歲曾有或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遭受伴侶暴力的一年盛行率為8.99%,終生盛行率為19.62%,也就是說,每5名婦女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曾經遭受親密伴侶暴力。 精神暴力占最多 3種暴力型態增加衛福部指出,在各種暴力型態中,以精神暴力盛行率16.76%最高,其次依序是肢體暴力7.97%、經濟暴力7.20%、性暴力4.85%、跟蹤及騷擾4.80%。而與106年調查結果相較,精神暴力及肢體暴力分別下降4.16%、0.66%;值得關注的是,經濟暴力、性暴力、跟蹤及騷擾等3種暴力型態呈現微幅增加,增加幅度在0.42%- 0.95 %之間。 精神暴力形式多樣 無形影響身心健康在106年與本年2次調查發現,精神暴力皆占最多數,甚至比肢體暴力高出2倍之多。在受訪者中,精神暴力出現最多的是「伴侶曾疏忽你或對你冷漠相待」(占42.2%),其次是「伴侶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占34.1%),第三是「伴侶曾侮辱你或讓你覺得自己很糟」(占32.3%)。衛福部說明,精神暴力形式多樣,從最明顯的言語暴力到很隱晦的冷漠忽視,受害者精神上的痛苦是慢慢地積累,甚至不會意識到,但長期下來仍會對其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及工作表現發生重大影響。 簡易精神暴力自我檢測量表 適時尋求113協助保護此外,精神暴力大多在夫妻或伴侶兩人獨處的時候發生,外人較難以察覺,為利辨識、提高敏感度,衛福部提供「簡易精神暴力自我檢測量表」,若其中有1項以上勾選「有」者,應注意自身狀況、撥打113保護專線或尋求專業協助:1、另一半常用言語侮辱你或者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2、另一半常在其他人面前貶低或羞辱你3、另一半隨時要知道你的行蹤,讓你倍感壓力4、另一半常因你與其他異性說話而生氣5、另一半常故意做出讓你驚嚇或恐懼的事(如:他看你的方式,對你吼叫或丟東西)6、另一半常疏忽你或冷漠相待 延伸閱讀: ·夫妻都有全職工作,另一半卻不做家事? 專家給4條中肯建議 ·「待你如親女兒」攏係假!?你媽不是我媽?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拜託別再當這種婆婆了
-
2021-12-01 性愛.愛情診療室
專家看法/高社經地位 怕傷形象更怕曝光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家暴,事隔半個月消息從媒體曝光,她才赴警局提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家庭暴力研究中心主任王珮玲表示,根據國內外研究,女性遭暴力事件平均隱忍時間達六年,若是名人、高社經地位的女性遭不當對待,可能考量形象、利害關係,第一時間更會選擇不說。王珮玲表示,無論是否有地位的女性,遭受暴力事件後常選擇隱忍,過程多會考量親密關係、情感糾結,甚至經濟狀況、小孩及家庭,鼓起勇氣面對並不容易;擁有高社經地位的女性考量層面更多,包括社會形象、所處狀況,沒在第一時間求助並非不勇敢,而是有自己時間表,應準備到什麼程度才處理,對她處境最有利。王珮玲表示,暴力行為會漸進出現,只要發生一次暴力行為,就有可能出現第二次、第三次。當發現對方不對勁,包括試圖控制、限制行動、動手動腳,或是情緒、精神上等要脅,女性都要慎重去處理,「暴力絕對是零容忍」。王珮玲表示,台灣防治家庭暴力有完善資源,包括一一三婦幼專線、警政系統,可協助婦女認知如何處理,包含即時蒐證、驗傷治療等,以便後續可作為證據。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王玥好表示,不論是否有高社經地位,女性碰到家暴「驚嚇程度」是一樣的,但可能因身分顧慮層面較多,若雙方背後都牽扯龐大利益,若離婚要爭小孩監護權,可能影響形象或股價,因此律師也會納入各種利害關係,盤點作為談判籌碼。王玥好表示,高嘉瑜碰到暴力事件後一定是擔心、恐懼、身心煎熬,隱私、細節被媒體及外界高度關注,對當事人衝擊很大;外界關心或許會成困擾,應給予她一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