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7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急性腦中風
共找到
82
筆 文章
-
-
2024-11-02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彭家勛行醫30多年 難忘病人手寫卡片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彭家勛今年7月底走馬上任,他承諾,桃榮將向醫學中心看齊,為醫院勾勒出新藍圖,做桃園市民最強的後盾,顧好市民的健康。專精神經醫學 作基因研究彭家勛是神經醫學的權威,專精於神經學研究,包括基因與酒癮、腦中風疾病及巴金森氏症。畢業於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的他,就學期間就對神經解剖學有興趣,發現神經內科疾病的應用發展空間很廣,因此畢業後投入神經內科醫學領域,並先後獲得尹士俊、胡漢華、洪昭雄三位教授指導提攜。尹士俊是國際知名學者、國防醫學院生化所教授,在基因及酒癮的研究相當出色;胡漢華則是台灣腦血管超音波血流動力檢查的先驅研究者。彭家勛結合兩位教授的研究,進一步探索與中風之間的關聯,在國際腦中風知名期刊發表研究結果,顯示酒精代謝基因差異與腦中風發生有關。彭家勛2003年赴美進修,接受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洪昭雄教授指導,以巴金森症老鼠模型探討神經保護藥物的作用,進而將神經保護概念應用在急性腦中風及慢性神經退化性病人的治療上,對病人有相當程度的幫助。自美返台後,彭家勛在全國積極推動急性梗塞性腦中風治療,在擔任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任內,與健保署溝通改善神經科醫師進行血栓溶解治療時的各種困境,包括提高執行給付和延長治療黃金時間,讓急性腦血栓溶解治療成為標準治療,幫助許多急性中風病患免於終生殘障臥床之苦。推取血栓聯盟 搶治療時間「今年腦中風治療工作重點,是爭取有效黃金治療時間,推動區域整合取血栓聯盟」,彭家勛說,桃榮是北榮在大桃園地區唯一的區域級醫院,他上任後即和鄰近有取血栓技術的醫院,如林口長庚醫院等聯盟,讓在地中風病人都能獲得最及時完整的治療。上任三個月的彭家勛,為桃榮擘畫未來的發展方向。首要是戮力讓桃榮成為桃園在地重要區域醫院,分擔北部地區榮民醫療體系的照護重任,結合桃園榮服處與4所榮家(桃園、八德、台北、板橋),以智能化醫療管理系統,提升榮醫體系醫養合一,長期照護榮民與在地鄉親的健康。重視智慧醫療 北榮當標竿其次,以Digital Health為規畫藍圖,以北榮總院為標竿,導入相關智能化醫療服務系統,讓桃榮成為在地榮醫體系的急、重、難症治療中心,因此急診室將擴建更新,並建立癌症治療中心,初期以肺癌、乳癌、腸胃道相關癌症治療為主,也逐步引進高階檢查與治療設備,網羅與培訓相關人才,落實醫療在地化與國際化的發展目標。行醫30多年的彭家勛,有一位女性中風病人最令他難忘。她中風接受治療後,每年都會寄親手繪製的卡片賀節,卡片上的構圖用色,讓他感受到病人滿滿的正能量,也使他更有信心去幫助中風的病人。彭家勛是基督徒,聖經對他的幫助很大,例如在照顧失智老人時,會想到「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的經句,提醒自己對老人家的態度要溫和包容。飲食作息規律 讀聖經紓壓他的養生要領很簡單,每日規律生活作息、均衡飲食,休閒活動以跑步、爬山為主。面對壓力時,則以禱告、讀聖經進行紓壓,他很感謝心靈導師李敏椿牧師,每天傳給他聖經的話與教導,讓他能保持身心平安,面對每天的挑戰。在院長室牆上,掛著一幅建院以來書法家朱振南的墨寶─范仲淹「岳陽樓記」,彭家勛說,似乎欲引用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期勉桃榮同仁要有胸懷天下憐憫蒼生的志向與抱負。彭家勛● 年齡:61歲● 專長:神經醫學、腦中風疾病、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相關疾病、酒精性相關神經疾病、各式神經痠痛等疾病● 現職: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國防醫學院神經學科教授●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經歷:三總基隆分院院長、三總神經科部部主任、三總副院長、國防醫學院教育長、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台灣神經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新竹分院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期望每位病人都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珍惜健保資源。
-
2024-10-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活動】2024世界中風日在台北 有獎徵答拿好禮
腦血管疾病位居112年國人10大死因第4位,台灣每年更約有4萬人因急性腦中風住院,亦是造成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推動中風防治,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的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三軍總醫院將於10月20日,在台北圓山花博的花海廣場舉辦「2024世界中風日在台北」,邀請民眾一起共襄盛舉!活動內容豐富,除了有專業的健康講座,讓健康意識落實於民眾的日常生活,現場還有有獎徵答,50台歐姆龍血壓計等你帶回家!現場設有超過20個攤位,邀請醫療院所與相關團體參與,以互動方式宣傳中風防治觀念,並設有闖關活動,千份闖關禮環保袋與環保餐具組,希望每位參與的民眾都能獲得精美獎品,滿載而歸。期待一起分享知識、互相鼓勵,為更健康的未來努力,遠離中風、減少失能,預防勝於治療,攜手打造一個更健康美好的環境。📍活動時間:10月20日(日) 上午09:00-12:00📍活動地點:圓山花博花海廣場(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活動對象:一般民眾📍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三軍總醫院※主辦單位保有活動內容異動之權利。
-
2024-09-06 焦點.元氣新聞
沈慶京傳全身抽搐送醫做電腦斷層檢查!醫分析可能是「這種」疾病
77歲的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因涉嫌向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行賄4740萬元,遭到羈押禁見,昨傳出他身體不適、全身抽搐送往醫院救治,且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台北看守所今證實此事,但昨已完成就醫回北所,至於病情不便透露。昕新智慧診所院長、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朱光恩表示,如果僅依症狀以及檢查方式分析,最可能是腦部病變引起腦部缺氧,才引起抽搐症狀。全身抽搐的原因多 最常見為癲癇朱光恩表示,導致全身抽搐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原因是癲癇,或是腦部不正常放電所致,已經77歲的沈慶京,如果是癲癇發作,過去一定會有相關病史,但也可能在過去從未發作過癲癇的情況下,因近期壓力過大而誘發癲癇的機率也是存在。不過,他認為較大的機率是腦部問題,如腫瘤,導致壓迫到腦神經,腦部不正常放電,引起的全身抽搐,其餘可能原因還包括腦中風,腦中風因腦部缺氧,極少數會以全身抽搐表現。急症需做電腦斷層檢查的病有哪些?朱光恩表示,因為急症需要做電腦斷層檢查的疾病,都是以「特定部位」為主,如腦部電腦斷層、胸部電腦斷層、腹部電腦斷層。腦部最常收到的患者就是急性腦中風,使用胸部電腦斷層者則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症狀會先出現胸悶、胸痛,疼痛感可以從單側下巴一路痛到單側肩膀,而腹部電腦斷層大多是針對肝腎疾病做檢測,且急性肝腎疾病不會以全身抽搐表現。朱光恩表示,若沈做完電腦斷層檢查,還加上核磁共振(MRI)檢測,八成以上的機率與腦部病變有關。他提醒,腦部病變引起的初期症狀較難察覺,如睡醒後容易頭痛,容易想吐或是視力容易模糊、行走容易失去平衡等,常會被誤以為是「太疲憊」所致,他建議,平時若有不適症狀,都應盡速找醫師診斷檢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26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急性中風救命時間拉長 溶栓治療使用率提升
為爭取急性腦中風患者治療關鍵時機,健保署於去年10月、11月陸續放寬急性腦中風治療健保給付,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從原先發病3小時延長為4.5小時內使用,動脈取栓移除手術放寬至24小時。據健保資料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rt-PA的使用率,112年10月放寬給付後的三個月皆超過6%,高於111年同時期平均使用率5.3%,顯示這項政策讓能治療的病人變多、過去無法治療的患者有更多機會擺脫輪椅。受惠健保政策 搶命黃金時間拉長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蔡力凱表示,腦血管疾病位居112年國人10大死因第4位,台灣每年約4萬人因急性腦中風住院,血液循環障礙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腦損害的腦中風,可怕之處除了致死率,還有高致殘率。急性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占比約7成5的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治療方式為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以及動脈血栓移除手術。蔡力凱分享,曾有病患從發病到上救護車、送至急診室、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並執行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從發病到血管打通過程不到100分鐘,順利搶救一命且康復走出醫院。雖然健保給付放寬,但提醒民眾仍要搶在最快時間內打119送醫,切勿認為允許治療的時間延長就能慢慢就醫,若腦部缺血太久,一旦不可逆的傷害會造成身體殘障,可能留下永久的後遺症。時間延長也切勿輕忽 119速送醫避免後遺症救治腦中風病患,除了跟時間賽跑,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陳右緯表示,第一線的EMT(救護技術員)判斷極為重要,EMT要在短時間內辨識病患是否為腦中風,並將病患送至可處置的急救責任醫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自110年起,連續3年合作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課程,而健保署資料數據亦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rt-PA的使用率近年略有成長,年均使用率從111年5.2%,增至112年5.9%,實際數據更說明長期合作下,成功搶救了更多國人的生命。針對急性腦中風救治,除了給付放寬外,健保署還訂定「重症照護跨院合作」分配項目,強化醫院跨院照護合作。陳右緯表示,區域聯防有助於救治資訊的雙向即時溝通,包括病患到院前的治療準備,透過平台可大幅縮短轉診時間,爭取最大的治癒機會。今年5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進行為期一個月「為你擋風-腦中風救護線上測驗」,全台消防局響應測驗人數突破5000人。根據測驗數據成果,關於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的知識題,EMT答對率高達9成5以上,接近百分百,顯示第一線急救人員的專業度足夠。但在關於給付政策調整急性中風用藥時間變化的題目,整體答對率僅86.8%,顯示部分第一線人員在資訊更新上有落差,仍有進步的空間。民眾認知不足 腦中風就醫慢半拍「送醫時間」是搶救腦中風的關鍵,為什麼許多患者到院還是超過可以治療的黃金時間?蔡力凱認為,部分國人對腦中風症狀認知不足、不了解第一時間就醫的重要性,因此提高了失能與死亡的風險。曾有患者半側手腳沒辦法動,以為是太累、短暫肢體無力,只要休息就好,睡一覺起來卻錯過治療時機;還有民眾太晚就醫,竟是因為「隔天剛好有掛號,一併看診不用多跑一趟。」陳右緯強調,腦中風救治不只需政府和專業醫療及緊急救護端的努力,更需要全民一起提高警覺。腦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發現自己或身旁的親友無法順利執行其中一項,切勿遲疑,立即撥打119送醫,為自己或家人搶下治療黃金時間,恢復最好的健康狀態。
-
2024-04-30 醫療.腦部.神經
天氣熱脫水易引發急性腦中風 醫警告「三種人」注意!
台灣夏天高溫炎熱,容易出現水分流失狀況,一旦脫水嚴重,恐引發腦中風危機!一森診所院長、家醫科醫師林錦龍特別提醒,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飲食控制、水分攝取和留意氣溫變化,以確保健康不受影響。三高患者適當補充水分維持血管健康林錦龍強調,三高患者應適當補充水分,降低因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而發生急性腦中風風險。此外,適度控制室內空調溫度,以避免急劇溫度變化,也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慢性病患者中,約5成同時患有多重共病,往往會增加急重症的風險,尤其神經科的病人常有多重共病,常見的是三高問題。一森診所神經學暨記憶健腦門診總監王培寧強調,這些慢性共病必須好好控制,神經科疾病的症狀才能被穩定住。血糖控制不佳恐二次中風一位80多歲典型三高患者,中風後到一森接受治療,患者和家人注意力只在中風後肢體的恢復,但血糖控制不佳,過年期間飯前血糖更一度飆到400mg/dL,肢體更無力了,令人擔憂二次中風發生的可能性。針對這名患者的治療,一森診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柏儒表示,經由醫療團隊和營養師積極介入,為患者規畫個人化的治療照護方案,在專業指導與陪伴下,順利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睡眠及其他三高問題也在正確用藥下逐漸改善,病人的復健也進行的更順利。
-
2024-04-05 醫療.耳鼻喉
地震後感覺晃不停?頭暈不適竟跌落高鐵軌道!醫師解析:6種狀況常有頭暈問題,有一症狀要小心是中風前兆
規模7.2的大地震,許多人震到心驚恐慌,後續出現大大小小的餘震,讓人覺得「好晃」,甚至旁人說地震停了,還始終覺得持續在搖,直呼是不是該吃止暈藥?高鐵板橋車站在2024年4月5日下午2時18分發生民眾掉下月台的意外事故,高鐵公司表示,落軌旅客自述因身體不適、頭暈跌倒,掉下月台,獲救後意識清楚,未被撞擊。此事件造成受影響時段內的3班次列車緊急停車,目前高鐵已恢復正常營運。「地震是不是還沒結束」的錯覺與疾病有關嗎?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地震後仍感覺搖不停,可能跟睡眠不佳、過度操勞、心理因素、自律神經系統或其他其病有關。平常沒有頭暈問題的人,地震停止後,很快就沒有搖晃感,但平常就有頭暈目眩、偏頭痛的人,易產生「地震是不是還沒結束」的錯覺。「暈眩」可分為哪幾種類型?與那些問題有關?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前兆?「暈」是感覺到身體不平衡,像是站不穩快失去平衡;「眩」會有一種天旋地轉感,甚至想吐。康宏銘說,暈眩主要可分為二種類型:中樞型及周邊型,中樞型指的是跟中樞神經系統有關,即為中風、腦出血、腦腫瘤、基底動脈循環不良等腦部的問題。康宏銘強調,有三高、動脈硬化、心臟病疾病的人,若暈眩感不止,要小心急性腦中風的前兆,盡快依「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檢查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單側手腳是否有無力現象、說話有困難,只要三症狀符合其一,有72%的可能性是急性腦中風,要趕緊撥打119送醫。周邊型的暈眩指腦部之外的原因,主要跟內耳有關,常見四種狀況:1.前庭神經炎: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病毒或細菌誘發平衡失調,暈眩感可能會持續數天,可用止暈藥物治療改善。2.前庭性偏頭痛:被喻為「文明病」,當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太熱太冷時易發生,上述原因讓血管脹縮引發頭痛、眩暈、平衡障礙等。3.耳石脫落:主因為年紀大、頭部外傷、長期噪音傷害、慢性中耳炎等,當頭部姿勢改變時,耳石掉進半規管內而有眩暈感。4.焦慮情緒:「知覺性頭暈」易發生在焦慮患者身上,急性眩暈過後,暈的記憶暫留在腦海裡,可服用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情緒。有暈眩狀況的族群該如何就醫?如何避免復發?康宏銘提醒平常就有暈眩毛病的族群,可諮詢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現在還有暈眩的專門門診,查出致病的原因。另外,低血壓也會使人頭暈眼花,嚴重時有休克、致命危險;經常頭暈者,亦要留意低血壓、注意血壓監控。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2 醫療.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裝葉克膜!老外來台兩度中風,他做對「1件事」幸運逃死劫
一名40歲左右外籍人士,去年底突然在街頭倒下,失去呼吸心跳,送至北醫附醫,院方判定心肌梗塞並立即裝葉克膜搶救,一個月後康復出院。沒有想到,出院後二周,患者再次發生急性腦中風,同樣被送至北醫附醫,北醫附醫腦中風團隊這次在20分鐘內,為他完成血栓溶解劑治療及動脈取栓術,再度救他一命 。中風沒做好預防 恐有機會二度中風醫師指出,中風患者若沒有做好預防,有高度機會二度中風,幸而這位外籍人士快速就醫,醫療團隊也在短時間內完成取栓,幫助他渡過兩次生死關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許傳智表示,每年約有近1.8萬人因急性心肌梗塞就醫,其中有3到4成病人到院前死亡,接受治療的時間是左右病人生死的關鍵。以此位外籍病人為例,到院前已經OHCA,經緊急搶救並裝上葉克膜,順利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黎書亮表示,嚴重心肺衰竭病人使用葉克膜是標準且常見的治療之一,可替病人爭取更多的時間,但也可能引發血栓、感染、嚴重敗血病等併發症,重症照護團隊時時刻刻面臨挑戰。此次病人在葉克膜的支持下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入院後20天移除葉克膜,翌日成功脫離呼吸器,並在住院25天後轉出加護病房,1個月後康復出院。醫師做對「1件事」幸運逃死劫不料,病人出院兩周後突然出現左側無力現象,20分鐘內緊急送至北醫附醫急診,醫療團隊評估為重度中風,啟動急性缺血性中風療程,先施以血栓溶解劑治療,並透過電腦斷層確認病人為顱內大血管阻塞,同時召集動脈取栓團隊,將導管從鼠蹊部穿刺置入,成功吸出血栓並打通血管,手術在20分鐘內完成。病人術後恢復良好,生活功能可自理,目前已返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表示,缺血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均為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根據研究,病人若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5倍;若病人年紀輕輕就出現缺血性中風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臟相關的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鄭碩仁表示,與心肌梗塞相比,缺血性腦中風雖然立即性死亡風險較低,但治療速度會直接影響病人預後。以腦部取栓來說,應盡量在2小時內完成,手術時間越長,風險越高,病人預後也越差。國內外平均腦部取栓大約為30到60分鐘內完成,北醫附醫團隊此次在20分鐘內就完成取栓手術,病人預後十分良好。鄭碩仁表示,北醫附醫腦中風治療團隊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醫學科、影像醫學部等科別聯手組成,每年啟動約100次,其中根據病人狀況,約有2到3成的中風病人可以接受動脈取栓治療。據統計,血管打通率達80%以上,108到111年間接受動脈取栓的急性中風病患,3個月後能生活自理比率約40%。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醫師一句話,為何病人嚇得半死?
診間,醫師:「你差一點就來不及!」病人臉色大變:「是不是沒救了?」醫師:「不是,是我快下診了!」當然,這種情形不容易發生,通常醫師有急事或要出國或要開會,但聽在病人及家屬心裡就會忐忑不安了。話說回來,什麼情況下,病人會差一點來不及,要趕快求醫呢?第一個應該是快要心肌梗塞了,心臟的血管快要堵死,血流不通,心肌壞死可能就會昏厥倒地,或引發心律不整而猝死。第二個原因是腦血管堵住了,或腦出血、急性腦中風了,例如有心律不整,心臟血塊跑到腦部,腦血管堵住了,引發半身不遂或突然失去意識,或血壓太高,引起腦內出血,或之前腦部外傷,硬腦膜下出血,壓迫腦部,腦壓太高不緊急處理,都會危及生命。此外,胸部突然發生氣胸,可能因外傷所致,或運動激烈導致肺部氣泡破裂,都會引發突然呼吸困難而去醫院急救,但這種情形雖然喘得很厲害,但因症狀明顯,病人通常會緊急就醫,不太會有突然致命危險。此外,例如以前歌手鄧麗君因氣喘發作,呼吸困難,來不及送醫急救而往生,也是令人扼腕。以上這些急性或多或少有症狀,病人或家屬多少會求醫治療,但有些器官,例如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肝臟長了肝癌通常也不知不覺,照常運動,照常上班,等到體檢意外發現或肚子痛求醫,此時醫師真的就會說:「差一點就來不及了」,因為一旦太大或跑入血管或轉移出去,要根治的機會就很小了!因此,為了要避免聽到「快要來不及了」而驚慌失措,就要把您的肉身當車子一樣定期做保養檢查,把薪水交給老婆,把心靈交給上帝或佛陀,把肉身交給醫師,就好比把車子交給保養廠一樣,才不會臨時出了意外而令家人及朋友遺憾。●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3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黃瑞仁每天走7500步養生、打高球當運動!看診傾聽病患的心,用專業幫助病人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黃瑞仁今年8月1日走馬上任,他是國內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及研究先驅,帶著在台大雲林分院、金山分院做出的實績,盼能將輔大醫院升格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打造成一流的天主教大學醫院。黃瑞仁養生秘訣/多走路、打高球當運動運動方面,黃瑞仁每天盡量維持走7500步的運動量,平時有空也愛打高爾夫球,雖然他從36歲開始打高爾夫球,但他自認球技不是很好,一直停留在95桿上下,他笑說,「這也跟人生際遇一樣,有起有伏」。黃瑞仁出生於嘉義市,嘉義高中畢業即考上台大醫科榜首。自小成績好的他,其實不曾決定是否要從醫,只是高中老師問他要不要考醫學系,因此順利考上醫學系。他笑稱:「我是做中學、先結婚再談戀愛。」用專業幫助病人、傾聽病人的聲音黃瑞仁是在大四時開始思考醫師這個志業。當時一位癌末病人談及她最放不下的是3個孩子,因為有相同宗教信仰,兩人相談甚歡,幾周後該病患寄卡片給他,並寫道「黃醫師,你是我看過最好的醫師」,令他相當驚訝。對還是醫學生的他來說,他連醫師都稱不上,不會診斷、化療、開刀,在病人眼中卻是最好的醫師,心想若將來有機會能學習某種醫療技能,用專業幫助病人、傾聽病人的聲音,又能在提供服務過程中,讓病人感受到他們的關心,不就是完美職業嗎?曾師從日本心導管權威選擇走心臟內科的黃瑞仁,1995年遠赴日本北九州市小倉記念病院,跟隨國際心導管權威延吉正清教授學習「循環器科介入性心臟學」。半年後回國,在時任台大內科部主任李源德教授的指導下,設立緊急心導管治療團隊,成為台灣醫界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先鋒,拯救眾多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等急重症患者。署立雲林醫院2004年改制為台大雲林分院,但雲林長期醫療資源不足,沒有任何一台心導管設施,時任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專長是心外科,黃瑞仁則是心內科,兩人有合作經驗,林芳郁即邀他到雲林分院當副院長。黃瑞仁說,自己母親是嘉義人,55歲就因胃癌去世,妻子也是嘉義人,了解雲嘉地區的醫療困境,贊成他至雲林分院貢獻一己之力。他到雲林分院第一年便成立心導管醫學中心,第三年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後來他回到雲林分院擔任院長時,更全面拓展醫療業務,如今地方對於雲林分院醫療品質是有目共睹的。盼帶領輔大醫院再升格如今黃瑞仁到輔大醫院服務,為新莊、泰山、五股地區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腦中風、重大外傷、主動脈剝離等患者,提供全年365天無休的醫療服務。近年輔大醫院積極爭取醫院評鑑,今年1月已經從原本的地區醫院升格成為區域醫院,黃瑞仁認為,目標要更上一層樓,盼能成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黃瑞仁在醫院內強調「團隊合作、尊重關懷」的文化。他指出,過去常以醫師為主、醫師為大的醫療團隊,現在大家要放下身段,若要病人得到好的醫療服務,醫師、護理師、醫事人員到行政人員都是服務的一環,這是一個團體的服務。「尊重能展現出個人素養」,黃瑞仁表示,母親曾在病榻前說「阿仁,你將來當醫師,一定要關心病人。」他期許自己與同事不只治療病人也關懷病人,讓醫療過程更完美。黃瑞仁說,台灣大部分的人的生活都在水準之上,因此要注意「別吃太多」,避免太油、太甜與太鹹的飲食,不過他並沒有特別忌口的食物。此外,抽菸對於心臟科醫師來說,是百害無一利,呼籲民眾能少抽菸就少抽。黃瑞仁小檔案年齡:62歲專長:內科學、心臟血管醫學、超音波學、心導管術、加護醫學、基因體學現職:輔大附設醫院院長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常保樂觀心態、飲食節制、記得運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4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講座&聖誕音樂會】寒流來襲!醫師教你急性中風處理、慢性預防
衛福部公布的統計資料,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亦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平均需照顧9.9年的數字來看,估算每年長期照護支出約百萬,是拖垮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急性腦中風處理,很重要!患者到院前的辨識非常重要,首先民眾要有病識感,察覺徵兆立即撥打119,由救護人員辨識送醫,同步院前通報,並啟動緊急救護SOP,縮短等待流程。民眾可透過台灣腦中風學會推出的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辨識是否中風並快打119報案,「縮短到院時間、及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失能程度。慢性預防腦中風「中風危險因子中,心房顫動是最危險的不定時炸彈」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登錄實際的中風案例,每6人就有1人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心悸、頭暈、胸悶等,可能都是心房顫動發作的疑似症狀,但仍有8成的病患沒有任何症狀,建議45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定期回神經內科追蹤,若檢查出患有心房顫動,可提前評估合併中風的風險,透過服用藥物來預防。【急性中風處理 慢性預防中風】健康講座暨聖誕音樂會主講:三軍總醫院周中興醫師、三軍總醫院蔡佳霖醫師時間:12/23(六) 14:30-16:40 (14:00報到)地點: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2樓報名專線:0800-033-008、02-23021161主辦單位: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點擊報名
-
2023-12-03 醫療.心臟血管
手麻腳麻怎麼辦?是中風嗎?醫師詳解導致麻痺原因,出現8症狀請速送醫
你有手麻的問題嗎?大多數人認為手麻是中風的前兆,擔心自己是不是急性腦中風!究竟出現手麻症狀是不是腦中風?突然手麻怎麼辦?該如何與中風做分辨?元氣網整理了關於「手麻」的3個問題,一起來看看你的手麻是什麼原因造成。手麻是中風嗎?導致手麻腳麻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心臟血液循環不良、神經壓迫、腦幹中風後遺症都有可能。亞東醫院神經外科岑昇信醫師表示,手麻的成因有很多種,這其中有的是因為生病,身體給我們帶來的警訊。.糖尿病:糖尿病的患者常常會有手部及腳部感覺遲鈍的問題。病患會覺得手掌、腳掌好像穿了手套和襪子一樣,接觸東西時感覺不如以往敏銳。糖尿病病患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因為長期的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周邊神經病變。.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造成的手麻,屬於感覺遲鈍的類型。手部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重複同樣動作的工作者,為高風險群。家庭主婦、廚師、長時間使用電腦工作之民眾,常會因手腕的過度使用而面臨這樣的問題。手腕的橫腕韌帶(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在手腕過度使用的情況之下會慢慢增厚,造成正中神經的壓迫、引起手麻的問題。.頸椎退化、狹窄造成的神經病變:頸椎退化、狹窄造成的神經病變,也屬於感覺遲鈍的類型。長時間需要低頭、固定同一姿勢、缺少適當頸部休息的民眾,其頸椎退化的速度會比一般人來得快,這類型的民眾,也更早面臨頸椎狹窄所造成的神經病變。頸椎退化、狹窄的患者,除了會有上肢感覺遲鈍的問題,也常常伴有頸部痠痛的情況。.心肌梗塞:冬天日夜溫差大,會讓血管容易收縮,因此特別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原本就有心血管病史、慢性病史的患者更要特別留意,如有胸悶、胸痛、易喘等狀況,都要立即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腦中風:血管收縮也會讓血壓高低起伏,進而讓硬化的血管斑塊剝落,增加中風發生的機率,有發生過腦中風,或是有高血壓病史的朋友,都要記得定時測量血壓並且注意保暖。民眾遇到手麻的問題,可以通過醫師的看診,診斷出是否為病理性的原因。這些原因中,有些只要通過簡單的藥物治療、復健,即可得到改善。若出現以上問題,可以及早就醫,才不至於延誤治療。為什麼會突然手麻?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陳炯瑜醫師表示,天氣冷會讓人不想動,加上熱漲冷縮的反應,導致代謝變慢、血液循環不佳,造成手腳冰冷易麻,而血液循環不良也不只會出現在身體四肢末端,也會出現在重大器官內的微血管中,因此千萬不能輕忽手腳冰冷、容易手麻腳抽筋的現象。日常可以透過適度的伸展按摩、補充B群以及熱敷、泡熱水澡的方式來幫助減緩手麻和抽筋問題,但也別忘了尋求專業檢測,來檢視自身狀況,才能真正由內而外守護身體健康。如何與中風做分辨?但若民眾若突然發生單側手麻腳麻,且伴隨著身體異常,如身體半邊無力、單眼突然看不見、將1個東西看成2個、不自主流口水、無法控制表情、走路不穩、語無倫次,有可能是急性腦中風引起的肢體麻痺,請盡速就醫,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就近將患者送往有腦中風急救醫院掛急診。參考資料:.亞東醫院-我的手會麻 是『頸椎退化』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手腳發麻可以靠放血治病?醫:道聽塗說.元氣網-寒流來襲!當心手腳冰冷、手麻、腳抽筋 醫教3步驟舒緩不適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放大鏡【腦中風】量表整合+群組支援 提升中風辨識率
為提升緊急救護員的腦中風辨識率,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教育課程」,近兩年半來,陸續造訪十七個縣市消防局,近四千人參與課程。六都緊急救護員腦中風辨識率普遍較高,其中台南市政府消防局結合「辛辛那提」、「LAMS」等兩大腦中風評估量表,建置E化通報系統,在平板電腦輔助下,有效提升腦中風辨識率。【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教育課程巡迴全台 中風救護故事集錦台南市政府消防局與成大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合作,整合兩大腦中風評估量表,以增加腦中風辨識度,緊急救護員依照施測結果,在平板螢幕上點擊對應的項目,例如:臉部不對稱、語言不清、單側手臂無法舉起、雙手握力不足等,系統根據量表計算出分數,判斷病患是否為大血管中風,並會建議送往的急救責任醫院,可以減少緊急救護員單靠人力辨識所產生的誤差。成大醫院神經內科團隊分析一一○年一月至一一一年六月,經緊急救護員送至成大急診的兩百四十八位腦中風個案,其中大血管中風個案判斷準確率達七成,整體腦中風辨識度更高,有效引導治療方向,成效顯著。雲林縣消防局在急救研判上也有獨到之處,雖然資源有限,但與在地醫師及嘉義等地的熱血醫師建立群組,只要緊急救護員提出問題,就能在短時間內收到專業意見。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科長簡鈺純表示,目前六都緊急救護員腦中風辨識度都能在八成以上,為了減少悲劇的發生,衛福部正著手整理一一九經手腦中風個案的後續狀況,其中就包括緊急救護員是否正確辨識,未來透過更有系統教育訓練,相信可以提高辨識度,縮短急救時程,讓更多病患能夠在時限內接受治療,減少失能。【延伸閱讀】健保給付放寬治療時限 盼提升EMT中風辨識率 助病患及早就醫【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給付放寬 搶救中風 EMT辨識是關鍵
癱軟在地,意識不清,這會是「酒空」個案,還是低血糖、低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對緊急救護員(EMT)來說,每一次出勤救人,就是一次考驗。目前緊急救護員以「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辨識病患是否腦中風,但病情嚴重個案無法「微笑、舉手」,為此,基層人員呼籲,應有更多訓練課程、參考指標,以達到「速辨識、快就醫」搶救目的。健保資料顯示,一○九年急性腦中風住院四萬零五百五十六人,受疫情影響,一一○年人數較少,為三萬八千九百四十三人,一一一年則有三萬七千七百八十四人,平均每年約在四萬人上下。臨床顯示,超過六成腦中風病患肢體受損,無法回到職場,不少病患需以輪椅代步,甚至長期臥床,經濟負擔沉重。重大創傷、腦中風、心肌梗塞為緊急救護三大急重症,面對眾多意識不清的急重症個案,緊急救護員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將腦中風病患送至可處置的急救責任醫院,過程充滿挑戰,宛如與死神拔河。在研判疾病類別上,目前大部分救護車均備有「十二導程心電圖」設備,可精準研判是否心肌梗塞,但是,在判讀腦中風的時候,仍缺乏工具及處置方式,只能靠緊急救護員以人工辨識,如但意識不清的個案則無法配合「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評估。再者,目前腦中風在緊急救護員的複訓課程項目中歸類為「意識不清」,且訓練後也沒有相關考核機制。值得重視的是,大部分腦中風個案並未在第一時間致電一一九,耽擱急救時間。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科長簡鈺純表示,儘管宣導多年,但是,仍有半身癱軟無力的腦中風個案竟自行開車至醫院急診,有些病人則會先向親友求救,延誤緊急搶救的時機。據健保數據統計,目前我國血栓溶解率仍有改善空間,主要原因為就醫時間過晚,為此,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自一一二年十月一日起,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從零到三小時擴大給付條件為「零到四點五小時內」。十一月起放寬機械取栓術,將「前循環在發作內八小時內執行」延長至「廿四小時內」。就健保署資料,在溶栓方面預估增加一千六百人受惠、取栓預估新增五百六十五人受惠,對急性腦中風病患的「生存之鏈」幫助很大。雖然到院後治療的給付放寬,但尚未到院前的前端救護,應可補強,透過教育訓練,讓緊急救護員能夠更精準辨識出腦中風個案,相信雙管齊下,可以減少偏癱臥床等悲劇發生。【延伸閱讀】巡迴17縣市 腦中風課程提升EMT辨識率 台南雙量表評估成亮點【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05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最愛問/手腳無力只是疲累?千萬不要忍!當心是急性中風
教官小叮嚀 林豐俊╱馬公消防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Q:澎湖縣一名長期臥床的老人家,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基本日常照顧和餵食時,發現長輩半側肢體無力,詢問身體狀況答不出來,口齒不清無法理解在說什麼,立刻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經生命徵象評估,確認並非低血糖導致,執行「辛辛那提測試」發現測試項目異常,懷疑是急性腦中風,趕緊送醫急救。離島民眾就醫不易,發生急重症怎麼辦?A:受限於地理條件,澎湖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發生急難或重大疾病,只能後送到台灣就醫。衛福部澎湖醫院和三總澎湖分院是在地的急救責任醫院,皆位於澎湖本島上,其他七美、望安離島及北海島嶼的民眾,要多花上舟車勞頓的時間,「離島送離島」才得以就醫。在地人說:「住在離島,生病還得看老天爺臉色」,澎湖離島多,島上居民平時以衛生所為主要醫療院所,澎湖人練就一身看天吃飯的堅毅精神,連病痛也很能忍,所以救護人員常在收到通報趕到現場,看到病患狀況其實都已經相當危急,預後通常不會太好,甚至還有離島居民身體不舒服,自己開漁船到澎湖本島就醫的案例。當急性中風症狀發生後,建議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有機會有更好的預後,搶救急性中風的關鍵就是「速辨識、快送醫」。提醒民眾,在澎湖特殊的地理環境下,除了第一時間警覺,辨識出可能中風,也要立即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能同步與醫院聯繫,提早通報醫院啟動中風治療小組,雙方串連不中斷,把握黃金救援時間。「一名孕婦去澎湖旅遊時,突然發生急性中風,送醫後由空中緊急醫療轉診至高雄長庚醫院治療,現恢復良好且順利產下女嬰。」奇美醫院神經內科專科醫師、衛福部澎湖醫院神經內科支援醫師李佳維說,在澎湖本島發生急性中風等急重症,除了緊急會診,可能需要空中緊急醫療送到台灣,其他小島衛生所若遇此狀況,則請海巡隊派船或交通船接回本島,視病情後送至台灣治療,即所謂「離島送離島」陸海空協力即時救援。腦血管疾病 第四大死因澎湖除了本島外,外圍環繞18個有人島嶼,但年輕人外移嚴重,65歲以上長者比率近兩成,逼近超高齡社會,更是各離島中老化指數最高的縣市。李佳維表示,曾有一位長輩發生急性中風就醫,但太太失智無法溝通,能做決定的子女又都在台灣,因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李佳維說,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其中腦中風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因腦血管堵塞形成的缺血性中風占八成,搶救關鍵在於第一時間的辨識跟送醫時間。急性中風是進行式的病程變化,每慢1分鐘送醫治療,就有190萬個腦細胞因缺氧而死亡,身體也會出現不同病況。救治要快 熟記辨識口訣不論你在就醫便利的都市,或是離島偏鄉等地區,急性中風的救治重點都是「快」,李佳維提醒,民眾要熟記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千萬不要以為眼歪嘴斜、手腳突然無力、講話不清楚等症狀,只是暫時疲累。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控制三高,戒菸、不過度飲酒,避免急性中風及其他慢性病共病的發生。【李佳維醫師部落格】神經科醫師聊中風臨床經驗【延伸閱讀】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增至4.5小時!10/1起健保放寬救命藥給付條件【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
2023-07-30 醫療.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 61至70歲影像檢查做最多
影像醫學在電腦斷層掃描儀(CT)和磁振造影儀(MRI)的發明後,對於癌症等相關疾病篩檢及診斷提供極大助益。哪些疾病的診斷需要用到這些檢查?哪一科的使用量最多?檢查上有哪些禁忌?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國人在兩種影像檢查的使用頻率及時機,讓您在上檢查檯前,有更深入的了解。科技帶動醫療進步,為讓疾病更加明確被診斷,許多醫師替病人執行手術、治療前,多會安排民眾做相關檢查,而除了理學、血液生化檢查以外,影像檢查也被廣泛運用。健保署資料庫大數據分析,電腦斷層(CT)申報量從107年221萬多人次,到111年有259萬人次使用;而磁振造影(MRI)申報量也從107年84萬人次,增加至111年98萬人次,使用量雙雙增長。要求準確、避免糾紛,臨床上更依賴影像檢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數據僅是一種表現,背後涵蓋許多原因。過去醫師靠臨床表現即可診斷,準確率大約八至九成,隨著醫病關係改變,病患要求「百分百準確」,加上不時出現的醫病糾紛,都讓臨床更加依賴影像檢查。此外,愈來愈多的癌症病人,治療後持續存活,甚至成為慢性病型態,需要定期追蹤,避免癌細胞復發,也讓臨床檢查人次提升。石崇良表示,兩種影像檢查皆無侵入性,使用上各有優點。像急診要判別急性腦中風,多優先選擇電腦斷層,不僅速度快且普及;而磁振造影的好處則是看得更為清楚,沒有孰優孰劣問題。不過兩種檢查仍各有風險,電腦斷層有輻射線風險,也有部分患者會對顯影劑過敏,不應頻繁檢查;磁振造影則不適合體內放有金屬支架者,會影響磁場走位,另因檢查時間約半小時,幽閉恐懼症者也不適合做磁振造影。急診病人為突發性,多仰賴影像檢查佐證。經分析,急診醫學科使用影像檢查較多,胸腔科、腫瘤相關科別緊追在後。石崇良表示,定期在門診追蹤的病人,屬於連續性、有過往病歷病史可以參考,且病患跟醫師長期醫病關係穩定,但急診病人大多屬於突發性,可參考的資料不足,要短時間診斷疾病有其困難度、複雜度,也擔心誤診、沒被診斷出,醫病關係相較薄弱,因此大多仰賴影像檢查來佐證。無論是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使用年齡層皆以61至70歲居冠。石崇良表示,65歲以上長者使用醫療費用占全年健保總額40%,等於16%高齡人口就用掉四成的健保資源。因為隨著年紀增加,共病也會變多,包括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隨著高齡浪潮來襲,社會面臨極大挑戰,因此健康政策中,維持健康老化、良好生活型態、預防疾病,像是從飲食、運動、睡眠層面著手,才能避免共病發生增加醫療負擔。預測型檢測有爭議,可能過度治療或讓民眾憂心。今年七月健保署調增部分負擔,石崇良表示,此次僅增加藥物部分負擔,並未增收檢查、檢驗項目部分負擔,因為希望讓新制上路,觀察半年時間了解其成效,後續也會重新評估,是否需增加檢驗部分負擔。目前也正在分析影像檢驗使用量,到底是源自醫療端還是病人端,未來單價較高如每次約四至六千元的電腦斷層,都會考量是否納入部分負擔,部分負擔制度就是希望以不增加保費為前提,為全民看緊荷包。國健署為揪出早期肺癌,去年起針對特定族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石崇良表示,雖篩檢可以揪出早期肺癌,但若篩出偽陽性或不正常結節,反讓民眾掛心,認為體內有「不定時炸彈」,會希望醫師早點開刀,若開刀後發現是偽陽性,反成為過度治療,甚至是醫療浪費;若不開刀,後續則加入「長期追蹤」行列,甚至頻繁檢查,一樣用到健保資源。「預測型檢測是有爭議的。」石崇良認為,近年健檢風氣盛行,有些民眾原本快樂正常過日子,卻因健檢測出「疑似」有病,反而提心吊膽,造成負面影響。以基因檢測來說,即使測出帶有疾病基因,但不一定會發病,且世界上目前無藥可醫,「那是否需要讓病人知道?」他認為,或許未來醫療數據搭配人工智慧(AI),可以更精確讓民眾知道疾病「追蹤頻率」,無需頻繁跑醫院,也不會被科技侵蝕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4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樂來越健康─腦中風病友慈善音樂會
台灣每年有1萬多人因腦中風過世,往年的10大死因當中,腦中風長久以來排在第2至第4名。為讓國人更了解腦中風的防治要點,由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主辦、曹仲植基金會及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協辦的「樂來越健康─腦中風病友慈善音樂會」,將在112年7月15日週六晚間6點30分於台北市松菸誠品表演廳登場,結合音樂演奏與中風衛教及病友分享,提供藝文享受,與腦中風急性處理及預防方法等健康訊息。想聽音樂會不要錯過!點擊購票兩大不二法則:一人不二次中風、一家不二人中風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成立於2006年12月,宗旨就是呼籲「一人不二次中風、一家不二人中風」的「兩大不二法則」,透過團體的力量持續將促進健康的宗旨延續並擴及全國。病友協會平時提供醫療諮詢,協助病患在地就醫接受治療及安養照護、爭取社會福利,輔導病患及其家庭,協助身心之調適,每年舉辦活動促進病友間聯誼,並由曹仲植基金會捐助需要輪椅且符合條件的中風病友。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任周中興表示,協會除定期發行刊物,促進病友間訊息交換外,透過舉辦醫療專題演講,分享醫療資訊給病友。周中興說,「全家心動別超重、遠離三高不吸菸」就是評估腦中風八大危險因子的口訣,作法是:關心全家人、有無腦中風病史、是否有心房顫動、正確有效的運動、目標別超重、遠離三高是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絕對不吸菸。記得『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是辨識急性腦中風病徵的口訣!周中興指出,若發現面部表情不對稱、單側手臂變得無力、咬字不清楚,就是中風的病徵,應立刻打119叫救護車,發病3小時內是治療的黃金時間,可為中風患者注射血栓溶解劑,拖得越久死亡率越高,部份合適的腦中風病人可於發病4.5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部份病人則需要評估腦動脈取栓手術的可行性。周中興表示,透過戒菸、適當運動、改善飲食習慣,配合檢查和治療慢性病,就能有效預防腦中風,在後疫情時代,人人越來越健康。活動資訊●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LINE群組:加入群組▶●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入會表單:立即入會▶● 演奏曲目:前往觀看▶
-
2023-07-08 醫聲.領袖開講
雨後彩虹 白袍良醫/李科宏9年前累到急性腦中風,路倒異國!瀑布下靜坐找回身心平衡
9年前,原本在長庚醫院針傷科服務的中醫師李科宏飛往義大利參加醫學會,因超過24小時未闔眼,過於疲累而觸發醞釀許久的疾病,發生急性腦中風倒在米蘭路邊。9年後,經由調節作息,也離開長庚自行開業,控制工作時數,找到屬於自己的紓壓方式,讓他走向身心平衡的道路。出差太操 累到急性腦中風每年7、8月都是全球醫學會頻繁舉行的月份。李科宏於9年前的8月受邀參與於義大利舉辦的醫學會演講,為讓演講能完整順利進行,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深夜都在修改講稿,直到出發前一晚都還在修改,原本預計在飛行的過程中,把睡眠債補回來,卻礙於機艙座位不舒服,14個多小時的航程,一刻也沒睡。抵達義大利後,因當地行程已有安排,到飯店也沒有多做休息,直接出發,當他走在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前,正享受異國文化時,身體的疲憊感逐漸竄升,眼睛睜不開,心想「應該是太累」,他先獨自在路邊休息,漸漸地左邊身體沒了力氣,口腔周圍感覺異常,味覺異常,他才意識到「中風了」。人在他鄉,當下不曉得該怎麼辦,他撥了通電話回台灣,告知太太自己應該中風了,卻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台灣的親友也沒辦法立即協助。他撐起一些力氣,在義大利當地嘗試找尋同行的台灣醫師們,只是時間不站在他這邊,身體的不適感愈來愈明顯,也沒找到任何同行醫師,只好去找可以用英文溝通的店家,最後終於在迷迷糊糊的狀況下搭上救護車,於義大利醫院接受治療。為何發病?被壓力一步步吞噬「當時差一點就死在異鄉,所幸即時得到協助,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李科宏說,國外醫療費用龐大,要不是同事們協助,擔保他在病情尚未穩定時,可協助他搭醫療專機返台,否則每天住院的費用高到他根本無法支應。返台後,他的老師特別北上協助幫他治療,因腦中風的範圍極大,血栓全堵在腦幹,壓迫到視神經,影響他左半邊肢體肌肉反應不佳,也因為這次腦中風,才發現他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其實,早在出發義大利前,他就曾發生過好幾次暫時性的腦中風,只是他完全沒有察覺。李科宏說,以前總以為自己體力好,病患多接幾位都沒問題,醫院要求看診之餘,還得研究、寫論文,後來升為科內主管,肩負起行政工作,也堅信「能力與壓力承受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壓力一步步吞噬他,身心失衡,才會發生急性腦中風。生病後,他嘗試運用中醫理論調理,發現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因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是身體自行調節的神經系統,僅靠藥物調理是有限度的,他開始調整作息,從醫學中心離開,自行開業,可掌握看診的時間,每個月一定會安排2到3天的時間,補充日常耗損的能量。他的生活開始恢復,也透過路跑改善身體狀況且紓壓,定期回診腦部狀況以及控管三高。紓壓之道 瀑布靜坐吸收能量一開始他是把跑步當作紓壓跟鍛鍊身體的方式,但仍不斷找尋更適合的方法。「目前我的方式是找一處能讓自己放鬆的瀑布,待在瀑布下靜坐或是靜思一小時。」李科宏說,瀑布有滿滿的能量,這是他找到補充能量的方式之一。李科宏表示,生病後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把事情看得更透澈」,這是生命出的一道課題,若把課題中需要學習的事情,一步步學好解決方式,不只是自己受惠,對於他的患者也有很大的幫助,有時候患者是需要醫師靜下心來觀看與詳談,瞭解身體隱藏的訊息。「我現在每一個診,大多會與患者深聊幾句,找到身心生病處,看診的時間雖然比以前長,卻更能幫助找到問題,逐一破解。」李科宏說,他也減少開內服用藥的量,多以外用藥物為主,直覺式地以從外部中藥調理的方式,讓部分患者能逐步走向免除長期病灶困擾的生活。李科宏小檔案現職:六丼中醫診所院長年齡:51歲罹患疾病:腦中風發病時間:2014年症狀:單側身體無力治療方式:復健、中醫調理想告訴病友的一句話:如果善用中醫的話,中風的治療可以更好。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2 醫療.腦部.神經
中風進程快 速辨識快送醫 新竹工程師多,年輕人熬夜、壓力大要注意!
Q:竹科一名40歲男性工程師,值完凌晨大夜班交接時,被同事發現不太對勁,左手左腳沒力氣,擔心出狀況緊急撥打119報案。救護員到場後,發現男子半側肢體偏癱的症狀愈發嚴重,緊急送往醫院途中,開始講話不清,甚至臉部表情歪斜,這名中年男子怎麼了?A:汪弘哲表示,急性腦中風的症狀與低血糖、神經病變相似,民眾出現頭暈、手腳無力常以為「休息一下就會好」,忽略早期警訊。這位患者在久坐的當下,可能有發生過一些微小的警訊徵狀,但卻忽略了。腦中風通常發展迅速,可能數秒到數分鐘即出現其他明顯病徵,從一項變多項,表示大腦功能受損。據統計,久坐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引發下肢靜脈栓塞增加心血管風險。當時救護員到場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中風,便先用「辛辛那提(FAST)」評估,請患者微笑觀察臉部兩側是否對稱(Face)、雙手平舉觀察是否有單側無力狀況(Arms)、觀察患者是否說話不清楚(Speech),只要發現有一項異狀或單側無力,就應該記下發病時間(Time),不要遲疑趕緊送醫。新竹市腹地小,三個行政區皆能快速抵達可處理急性腦中風的責任醫院,民眾只要及早發現症狀、快打119送醫,有機會得到最合適的治療。民眾應加強對腦中風的辨識與因應,在救護人員抵達之前,千萬不要施以穴道按摩、扎針放血,錯誤迷思只會加重病情。過去,腦中風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年齡確實是危險因子之一,但現代人缺乏運動、壓力過大、飲食重鹹、經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讓發病年齡愈來愈年輕。新竹市消防局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之邀,舉辦「緊急救護員教育訓練」,觀察新竹市的個案分析,轄內個案雖仍以老年人口的比率偏高,但也有部分竹科工程師發生腦中風。中風不是長者的專利,年輕人長期過勞也是高風險群。根據新竹市的送醫紀錄統計,每年約有6、7例年輕型中風,新竹科學園區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工程師多長期處於疲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中風或其他心臟疾病很可能找上門。新竹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葉日凱表示,新竹市包含科學園區的人口年齡層偏輕,園區內的公司定期與消防局合作進行宣導,除了發生緊急狀況的公安訓練外,針對急性中風或心肌梗塞等疾病衛教亦相當重要。衛福部公布的統計資料,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亦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原因之一。以目前平均需照顧9.9年的數字來看,估算每年長期照護支出約百萬,是拖垮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坤璋說,急性腦中風患者到院前的辨識非常重要,首先民眾要有病識感,察覺徵兆立即撥打119,由救護人員辨識送醫,同步院前通報,並啟動緊急救護SOP,縮短等待流程。加強中風辨識識能,縮短到院時間、及早治療。除了將病人迅速送至能診治腦中風的急救責任醫院,蔡坤璋強調,民眾要從預防端下手,藉由飲食、運動來預防,不要輕忽任何前兆。新竹市在2022年的救護案件中,腦中風案例大約2100多件,僅占消防系統總通報案件的一成左右,交叉比對一年約9000例腦中風確診患者,顯示民眾對急性腦中風的識能不足。民眾可透過台灣腦中風學會推出的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辨識是否中風並快打119報案,「縮短到院時間、及早治療」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失能程度。急性腦中風的「2不1要」「不要」自行處置:送醫前勿自行放血或再服用任何藥物,包括降血壓藥,易使病情增加變化。「不要」自行就醫: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撥打119由救護員送往可處置急性中風的醫院是最佳選擇。「要」主動攜帶藥袋和說出病史:將平時的藥袋攜帶到醫院,平日若有使用抗凝血劑或清血的中藥等,主動告知救護員或醫護人員,有助縮短後續治療時間。
-
2023-04-23 醫療.腦部.神經
搶救腦中風!跟時間賽跑 桃竹苗形成區域聯防
專家小叮嚀Q:一名50歲中年男性加班回到家已將近半夜,洗去一身疲憊後待在客廳休息,家人特別叮嚀回房睡小心著涼感冒,隔天一早發現竟還躺臥在沙發上,走近叫喊名字都沒回應,才發現他已經失去意識,這時趕緊撥打119之外,還可以做什麼?A:桃園在地最常見的急性腦中風案件,大多是清晨報案,家人表示患者不對勁,呈現肢體無力、眼神呆滯或無法言語、明顯單側偏癱。通報119之後,緊急救護員在現場評估做G-FAST(凝視測試加上辛辛那提中風指標),關鍵是詢問最後一次看到患者正常活動的時間點,通常都是前一晚睡覺前都還正常,這類患者往往已超過3小時黃金救治時間。民眾應該做的是,清楚回報「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時間點」,也就是最後一次看見患者正常的時間點,若是在睡覺時發現中風徵兆,時間應該要往前推至睡前,記錄所有時間點交由醫師判斷。另一項要點是詳述病史,避免其他慢性病藥物影響治療效果。2022年,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救護出勤近12萬件,當中近2成(約1.6萬件)有執行辛辛那提測試評估,其中陽性辨識率約10%,以疾病別來說占比相對高,顯示疑似中風的患者非少數。目前桃園市政府消防局與每個責任醫院都有建立聯絡群組,電子化作業亦能提升流程效率;另,全市救護車也配有12導程心電圖機,以利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季節更迭、氣候變化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尤其日夜溫差超過10度以上,患有三高及慢性病民眾更要小心因氣溫變化而誘發腦中風。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暨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右緯表示,「時間」是救治急性腦中風的關鍵,第一時間的正確辨識、通報119與醫院,在最快時間送達醫院,並做最迅速適切的處置,愈能降低中風造成的失能後遺症和死亡風險。無縫接軌送醫流程,讓治療快一步、失能少一些。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四位,如果患者失能無法自理生活,付出的醫療及社會成本龐大,家人更身負照顧重擔。為了搶快救治急性腦中風病患,衛福部健保署北區業務組推動雁行計畫,成立急重症聯防合作團隊急性腦中風聯防專案小組,由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擔任主責醫院,透過單一窗口、資源整合與跨院溝通,建立緊急轉診的快速通道,盼能大幅縮短患者就醫流程與時間,降低腦中風造成的功能障礙。陳右緯強調,民眾若發現疑似中風徵兆,應第一時間撥打119,協請緊急救護員進行到院前評估,送到具處理腦中風的急救責任醫院。醫院方面在接獲消防同仁的通知後,即召集相關醫療團隊於急診室待命,提前了解患者狀況,同時完成檢查與治療器械的整備,為做出快又準的診斷與治療,讓治療快一步,失能少一些!加強醫院間合作關係,減少轉院聯繫。陳右緯分享聯新國際醫院推動「急性腦中風區域聯防」現況,目前已與25家醫院建立合作關係、成立綠色通道,守護桃竹苗地區急性腦中風的患者。今年初過年期間,醫院共收治了10位轉送的患者,兩院的救護與醫護同仁透過專屬社群平臺與綠色通道,即時更新患者狀況,醫療團隊則在患者到院前做好準備,加快到院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進行動脈血栓移除術的治療時間,以提升治療的效率與效果。他提到,有一位從苗栗緊急轉送來的急性腦中風患者,家人備妥平常服用的藥袋,幫助醫院了解患者的用藥病史,提供資訊愈完整,愈有助於加速到院後的治療評估,後續恢復狀況也更好。陳右緯提醒,降低腦中風的發生機率,要從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做起,除了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掉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也很重要。民眾亦可用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是否有臉歪嘴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等症狀,有機會更快警覺並求援。
-
2023-03-17 醫療.腦部.神經
急性腦中風中西醫能合療嗎?中醫建議送醫前考慮放血「2部位」
腦中風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健保署統計,110年逾41萬人因腦中風就醫,初次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失能比率達61.2%。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表示,急性中風病患送醫前,若先放血,預後較好,最好的位置是「耳垂」、「十指指尖或兩側井穴」,若家人急性中風,務必趕緊撥打119,送醫期間可慮進行放血的動作。缺血性中風若先放血 病況恐惡化不過,「放血」在西醫觀點中並非標準療法。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總醫師劉一宏提醒,對於急性腦中風患者的急救,會優先判斷是「缺血性(阻塞性)」或「出血性」中風,要經過電腦斷層判斷才能夠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劑,若缺血性中風,放血恐讓血壓快速下降,腦部血流供應不足,病況更加惡化,不建議自行施作放血。何宗融表示,出血性腦中風的出血範圍大小及位置,對預後影響甚鉅。放血會讓大腦對血管下答「收縮」指令,因此可減少失血範圍。為進一步了解老祖宗的智慧,花蓮慈濟已收集各種放血位置資料,將分析不同位置放血的成效,計畫未來完成研究報告,提供民眾參考。前台北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放血並非中風的標準治療方法,中醫對腦中風患者放血後的觀察,有待更多研究證實。僅特殊狀況可為緊急處置僅有非常特殊狀況的栓塞型中風,放血可能成為緊急處置的方式之一。賴基銘說明,「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導致紅血球數量超出正常值600萬個,飆到800萬以上,紅血球過多的情形下也會導致血栓,這時緊急處理就會採取「放血」的方式;這類急性腦中風患者發作時通常「臉部通紅」不難判斷。根據健保署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中,追蹤百萬名腦中風病患,西醫治療後,中醫介入治療,如中藥、針灸、推拿後,腦中風情形、整體功能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功能等項目,皆有明顯的改善,再發生率、死亡率等也都有下降趨勢。劉一宏也說,中醫後續介入,對病患預後確實有正向幫助。【延伸資訊】.疾病百科/ 出血性腦中風.疾病百科/ 缺血性腦中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26 醫療.腦部.神經
疑似中風症狀突然發生 打119搶快送醫降低失能風險
教官小叮嚀Q:一名休假在家的消防局督察員,吃完午餐突然覺得單側手腳發麻無力,以為是工作勤務忙碌所致,自行休息一個多小時後,身體不適仍無改善,該怎麼處理呢?A:民眾常有兩大錯誤觀念和行為,一是忽略疾病徵兆,以為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發麻無力、說話不清楚等症狀是太過疲勞,休息一下即可,等到驚覺不對勁才就醫,很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上述督察員在發生症狀的一個多小時後趕緊到院治療,所幸還在可以接受藥物治療的時間內,得到有效治療,沒有留下後遺症。另一個常見錯誤行為是迷信民俗療法,廖振翔分享最常見的扎針放血,不僅會導致血壓上升,還會延誤就醫、傷口感染。廖振翔呼籲,有任何不適發生時,都要注意一個關鍵:是否為「突然」發生,如果前一刻人還好好的沒事,下一刻卻異常喪失手腳或語言功能,都建議立即撥打119,切勿輕忽任何微小症狀。一波波寒流來襲,氣象局多次發布低溫特報,消防隊報案電話頻繁響起。畫面轉到報案的一戶人家,救護員在現場評估患者可能是急性中風,迅速按下電子紀錄表的通報鈕,急診室醫護人員同時間收到通知,數分鐘後,疑似中風患者送達急診,腦中風治療小組啟動、神經科醫師趕往急診室,腦部檢查室也嚴陣以待。消防局、衛生局、醫院三方聯手,打通治療綠色通道。台中市專責救護隊隊員廖振翔表示,為了讓中風患者到院後能有更多治療時間,目前大台中已經完成緊急救護到院前通報系統的建置,並積極與台中市政府衛生局聯手,從院前預警通報,串聯到院後的中風急救綠色通道。2022年已有6家醫院加入系統連線追蹤,預計2023年第二階段要串聯台中市共21家醫院,努力為市民的中風治療打造另類就醫路平專案。中國附醫神經部腦中風暨神經重症科主治醫師黃虹瑜說,腦中風治療刻不容緩,發病當下至抵達醫院這段時間,有賴民眾及早發現、立刻「撥打119」求救,由救護車在第一時間送往能夠救治腦中風的醫院,消防局會同步院前通報醫院端,啟動緊急救護SOP,加速診斷與處置流程。把握靜脈血栓溶解劑黃金治療期,愈早送醫愈有機會。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台中市政府消防局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請來神經科醫師分享腦中風急救辨識及治療知識。腦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大約75-80%屬缺血性中風,主因是腦血管阻塞,造成血流不足,使得腦部組織缺氧而壞死,目前治療方式有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和動脈血栓移除術。其中,靜脈血栓溶解劑有3-4.5小時的黃金治療期,黃虹瑜表示,愈早送醫、愈有機會將塞住的血管打通,降低腦中風的症狀及失能後遺症。加強急性腦中風徵兆的危機意識,把握黃金救治期。除了到院前後救治搶時間外,民眾對疾病的辨識與反應是縮短送醫時間最重要的環節,廖振翔說,腦中風是一種病程變化快速的疾病,應牢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掌握關鍵辨別三步驟,若有嘴歪眼斜、單側肢體發麻無力、說話不清楚或聽不懂等症狀出現時,就要提高警覺,即使症狀輕微,仍應立即撥打119。院前「救護通報」加上到院「綠色通道」,不僅能獲得完善醫療照護服務,亦能降低中風的危害程度。預防中風的意識也非常重要!根據統計,有三高慢性病的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3倍;而有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的機率更是高出5倍。黃虹瑜提醒,有三高的中風高風險族群應該每天量血壓,並控制在120-140mmHg之間,定期追蹤慢性病數值,以及注意是否出現心房顫動,避免生活不良習慣,例如:抽菸、喝酒、熬夜等,日常飲食減少攝取油、鹽、糖,遠離中風失能的威脅。
-
2023-02-05 醫療.腦部.神經
搶快送醫減少失能!當救護員安撫腦中風患者 圍觀者勿影響病患情緒
Q:東北季風通過的傍晚,連台灣最南端的屏東,體感溫度也明顯下降。這天,坐在辦公室60多歲的老陳準備下班,他從椅子上起身時,突然單側手臂不能動、跌倒在地,旁人趕緊撥打119。消防救護員到場後,不斷安撫他不要緊張、身體放鬆,沒想到看熱鬧的同事大聲嚷嚷說:「這就是中風啦!」這時在旁邊的你會怎麼做?教官小叮嚀李炯佑/屏東第二消防分隊分隊長李炯佑表示,意識還清楚的中風患者,面臨突然的單側肢體無法動彈感到緊張,身體自然亂揮亂動,血壓會跟著升高,恐加速腦血管出血擴散,或是栓塞更嚴重,都可能加重病情。所以,緊急救護員到場時,除了藉由「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評估,並給予心理支持、安撫情緒,針對身體躁動的患者還可利用「患肢側躺」方式,哪一側癱瘓就用該側側躺,以身體的重量壓制使患者不躁動。同時,他提醒案發第一時間,旁人應立即打119通報,不要圍觀討論,避免不正確的資訊或言詞,影響患者情緒,應由專業救護人員進行評估及後送治療。位處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工業區林立,機電設備交錯著複雜管線,消防宣導想必會著重在火警。不過,擁有高級救護技術員資格、21年消防資歷的屏東第二消防分隊分隊長李炯佑說,除了火警,工業區反而更應加強急救知識訓練與緊急救護通報流程。工業區廠房複雜,通報務必清楚,以免影響救援。他說,一般民眾碰到緊急狀況,通常會亂了手腳,尤其工業區內廠房大,若通報過程中沒有清楚說明患者確切位置,或派人引導,都會延誤救護時間。所以除了建立廠區定期教育訓練,增進員工對疾病的徵狀辨識,也會加強注重通報細節,才能快速引導救護人員抵達現場。談到腦中風的症狀,多聯想到半側肢體或臉部麻痺無力、步伐不穩、語言障礙等警訊,但也有不少民眾誤認脖子僵硬就是中風。衛福部屏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勳章說,門診確實有民眾會前來詢問,他也破解迷思,強調脖子僵硬和中風無關,反倒是姿勢不良等原因造成,這也顯示要加強大眾對於中風的認知和警示。把握急性中風黃金治療時間,降低預後失能。根據健保署統計,屏東縣在 2021年的腦中風就醫人數為1萬3千多人,顯示腦中風人數持續地增加,屏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昶宏表示,中風時急性期能搶救多少腦細胞回來,直接影嚮其功能恢復的好壞。研究數據顯示,當腦血管阻塞時,每分鐘會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也就是一小時內接受治療可救到7成腦細胞,兩小時內剩下4成,三小時只能救到2成。急性腦中風分為缺血型和出血型,而近幾年占八成多的缺血型腦中風的治療方法一直在進步,發病後4.5小時內可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是24小時內做腦導管取出動脈內的血栓,有機會降低預後失能的可能,因此唯有搶時間打通血管,才能搶救到親人的腦細胞,讓其恢復到最好。所以有中風症狀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及早就醫,搶時間以救更多的腦細胞。緊急救護員是醫師現場的眼睛,觀察處置很重要。在醫療資源方面,屏東縣的中度、重度急救醫院間數低於高雄市,因此當腦中風患者需要進一步做動脈血栓移除術時,就可能需要轉送到高雄市的醫院協助。林勳章指出,腦中風的急診醫療團隊至少要有三組人馬,以因應不間斷地人力輪調,除了努力備齊人力外,還透過與高醫大及高雄長庚醫院的醫療網絡串聯,進行後送。李炯佑呼籲,民眾應謹記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他接著形容,「緊急救護員是醫師現場的眼睛,每個觀察及現場處置都很重要,更是關鍵。」腦中風患者到院前,第一線緊急救護員扮演著關鍵角色,把現場和患者的資訊帶到急診,轉交給醫院接續搶救,這些背後都是經驗累積。他回想,有次在緊急救護員開會時,每個人都在低頭勤寫筆記,才驚覺,原來有些分隊的案件數不多,但透過交流分享和訓練,精進技術、累積實力,盼能拯救更多在地的中風患者和家庭。
-
2023-01-30 醫療.心臟血管
按摩前多喝水!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腳底按摩前留意3要點
日前媒體報導,一位五十多歲男子在接受腳底按摩服務時疑似休克猝死,嚇壞店家,按摩是否潛在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進行按摩嗎?其實只要留意以下三項重點,包括「位置」、「力道」、「按摩前的不良行為」,就可以安心享受按摩服務。按摩部位要注意 盡量避開頸部按摩可能引發神經性休克,例如腳底有許多神經系統,按摩可能會過度刺激神經,影響控制心臟節律的神經系統,導致心跳停止,或是造成神經傳導異常,影響心臟的血液輸出。除了腳底外,位在頸部喉頭兩側的「頸動脈竇」也會影響心跳節律,頸動脈竇是血管匯流處,神經分布相當密集,過度按壓可能會造成心跳停止,過去臨床上曾有案例,因此盡量不要按摩頸部。按摩力道不宜太大有些人認為按摩力道大、感到疼痛才有效,但劇烈疼痛可能會造成暈厥,按摩力道太大,也有可能造成骨折,使周邊血管受到間接影響,骨質疏鬆的年長者要特別注意。至於原本血管內有斑塊的病人,也可能因為按摩力道太大導致斑塊破裂、剝離,並隨著血流到腦部造成急性腦中風,而年紀比較大的長者,血管多少都會老化或硬化,甚至可能產生動脈剝離。按摩前小心這些事 心臟病人也能安心按摩按摩前則請注意體內是否水分不足,以免引發「低血容積休克」,如果一整天都沒有喝水,身體產生脫水,在按摩的過程中就有可能產生休克。酒精會造成血管擴張、血流減少,飲酒後按摩同時刺激周邊神經,恐影響心臟正常跳動。提醒心臟病人,只要留意上述三項重點,就可以安心享受按摩,有任何疑問,請向心臟科醫師諮詢。(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
-
2023-01-28 焦點.元氣新聞
天冷心血管重症增4成!5大疾病流竄社區,二月初恐有新冠疫情小高峰
寒流來襲,各地急凍,低溫使病毒活躍,也增加急重症發生的機率。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年節新冠肺炎、流感、一般感冒、腸胃炎及過敏,五大疾病在社區齊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近日急重症患者約增加四成,以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為多,寒流來襲,請大家注意保暖。5大疾病流竄社區 二月初新冠疫情恐有一波小高峰在新北市執業的周慶明指出,「民眾對防疫仍不可掉以輕心。」今年許多基層診所於年節期間開診,以他看診觀察,肺炎、流感患者看診人數約增加二成,另也有一般感冒、腸胃炎及過敏患者,預估初五後診所、醫院陸續恢復看診,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將持續增加,二月初新冠疫情恐有一波小高峰,民眾不可輕忽。周慶明說,初二至初四他每天上午看診,共看診三二○人次,確診者六十人,其中高風險收案十六人、開立抗病毒藥物十三人;此外,就近日門診觀察,發現流感疫情在社區流行,若民眾出現「發燒、喉嚨痛、厲害咳嗽、聲音沙啞」四大症狀,應盡速就醫。今年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土城長庚急診主任薛承君指出,該院除夕到初五急診約一千五百人次,檢傷分類屬第一級需復甦急救四十四人、屬第二級危急一一四人,其中心肌梗塞六人,主動脈剝離六人、急性腦中風十四人。高偉峰表示,年節急重症以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及流感、腸胃炎為多,同時也有腦動脈瘤破裂、未規律洗腎引發肺水腫患者。高偉峰日前收治一名五十多歲男子,晚餐後上腹部疼痛,原以為是急性胃痛,沒想到抵達急診不到三分鐘就全身冒冷汗,休克昏倒在地,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症狀除胸悶、喘不過氣,或感到「胸口壓大石」外,還需注意上腹部疼痛,尤其四十五歲以上合併吸菸、三高等危險因子,若出現上腹痛症狀,應懷疑可能是心肌梗塞。今年春節期間溫差變化大,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三高患者,血壓一旦不穩定,恐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若有三高病史者務必按時服藥。周慶明說,近日氣溫下降,應做好保暖,另年節飲食注意少吃大魚大肉,有過敏體質者應遠離過敏原,勤洗手降低腸胃炎、諾羅病毒感染機會。
-
2022-12-26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冬天容易中風?溫差大是致命主因!專家籲做一事保命
秋冬氣溫驟降,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但誰說冬天才會中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腦中風中心功能性主任蕭又仁說,每當天氣早晚溫差大時,容易使血管突然收縮,造成中風。雲嘉地區務農人口多,民眾工作時不便補充水分,加上秋冬氣溫低時,喝水頻率若減少,會進一步使中風機率增加。蕭又仁提醒,腦中風近幾年治療方式進步,最常見的缺血型腦中風在謹慎評估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可減輕甚至消除中風症狀。使用的前提是「及早送到醫院」,而且要「送對醫院」,透過撥打119,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送至具腦中風急重症處理能力的醫院。雲嘉南聯防 跨縣市醫院合作解危機嘉義縣老年人口居全國之冠,該縣消防局除了衛教宣導,提醒民眾多加警覺之外,也跟各醫院密切互助合作。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增進急性中風辨識技巧。除了之前爭取將急性心肌梗塞黃金搶救時間的12導程心電圖機,全面配置於救護車上,未來也將成立專責救護隊,連結消防與醫護端,希望將腦中風緊急救護流程標準化,力拚康復出院率。嘉義長庚醫院腦血管暨一般神經科科主任林君賢表示,為了讓雲嘉南的腦中風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療,目前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的醫院已和台南成大醫院合作,整合轉診系統,形成腦中風雲嘉南區域聯防機制,提升醫療量能,使病患能即時接受治療。林君賢亦分享,缺血性腦中風治療除了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之外,近年來動脈血栓移除術更是大幅增加大血管阻塞打通機率,且可將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從3小時延伸至24小時,為患者爭取更好的預後。嘉義長庚醫院自民國105年起開始執行動脈血栓移除術,約有四至五成接受動脈血栓移除術的患者轉院來接受治療,醫院間區域聯防,對該地區腦中風患者預後幫助很大。預防再次中風 心房顫動、心血管檢查不可少蕭又仁表示,腦中風危險因子無所不在,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腦中風病史以及三高、肥胖、抽菸、日常飲食、運動習慣、心血管疾病等。且現代人因飲食習慣精緻化且常有熬夜、吃宵夜等不良生活型態,導致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他分享,心房顫動也是腦中風成見的危險因子,當血液因心房顫動滯留心房、產生血塊,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堵住腦動脈,就會造成栓塞缺血。蕭又仁呼籲,民眾務必做好三高的慢性病管理,定期健檢評估心血管風險。教官小叮嚀/嘉義縣消防局第二大隊溪口分隊分隊長張明峰Q:一名60歲老伯在田裡務農,久未補充水分,前一秒還在說話,就突然眼神呆滯、無法說話、臉色發白、雙手下垂無力,旁人嚇到趕緊撥打119通報,求救過程有哪些應注意事項?A:民眾如果發生急性腦中風,關鍵是及早辨識、即時送醫。由於通報119當下通常非常緊急,正確告知人事時地物即可,勤務中心才能迅速派遣人車處理。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史事:發生什麼事時:詳細發生時間地:事故發生地址物:附近明顯建築物或易辨識的標地物等待救護人車抵達的過程中,常見的錯誤處置包括扎針放血、服用舌下錠或降血壓、血糖藥物,這些藥物會刺激血管造成收縮,導致病情加劇。民眾應學會基本急救技能CPR及急性腦中風的「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口訣,保持冷靜別將緊張情緒帶給患者,將救護交給專業人員,別誤信偏方延誤送醫。
-
2022-12-16 焦點.健康知識+
冷爆!「在家容易猝死5時機」曝:洗澡前後中了 室內溫度非愈高愈好
你的房間內太冷,猝死風險,也一直在...不相信嗎?近日寒流來,很多猝死,他們不是死在床上、就倒在浴室旁,房間內,「我們人人都知道衣物保暖,我們卻忘了,自己房間也是要保暖的」…為什麼都會猝死在床上,浴室旁、房間內? 人體在室內低體溫的變化重症醫師黃軒分享, 先知道,冷冷的室內,如何緩慢的令人猝死,雖然人未猝死,這些生理變化已經在改變,無聲無息的靠近死亡:1.血壓一直上升,而你不知道如果室溫一直冷,身體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苯酚胺分泌增多,會使人的身體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嚴重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而猝死。日本人研究,當你的房間一直冷:「在清晨,每下降10°C,你的血壓上升高8.2 mmHg」而你不知道,你繼續沉睡下去,一直到你的心臟血管也縮緊,你的心臟一時負荷不來,然後身體就可能死翹翹了;另一研究指出: 「每當你的房間 溫度每下降1°C,你猝死的機會會昇高5.6%」,而你那時也在睡,而不會知道的。很多救護車,冬天都會在5:00-7:00am出動,不是因為病人剛猝死,而是猝死可能已經是一陣子了,只是那是大家起床時間,才被家人發現身邊的人,怎麼死了。2.血液逐漸濃稠,而你也不知道當室溫一直冷,除了剛才説的,身體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苯酚胺分泌增多,會使人的身體血管收縮,還有你的血管內血液濃稠度增加了。醫學研究抽血証明,身體如果一直處在冷環境:(1).選擇素( P selectins,又譯為選擇蛋白 )是一個細胞粘附分子增加,細胞更易粘附在血管內皮(2).內毒素 ( LPS , Lipopolysaccharides 脂多醣 ) 增加,誘發血栓素形成更多(3).血栓素 ( Thromboxanes , TXA2/TxB2 )增加,容易血栓當血液濃稠度增加了,更增加身體內的血管,容易阻塞機會。房間內,多少溫度才安全?「持續冰冷的低體溫,會使新陳代謝的濃稠增加了60%」,你說你房間內的的溫度,重不重要呢?一聽到房間冷,猝死增加,大家直覺都是就把房內溫度升高,而且愈高更好,但事實上,如果你們家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3°C以上,依據研究描述,你的人可能逐漸反而會身疲力乏、容易頭暈腦漲,主要是由於「室內外溫差懸殊太大」了,你一極冷(10 °C以下)出門在外頭環境,一極熱入房門(23°C以上),不只身體難以適應,這樣易產生極大的溫差。溫差,是要人命劇大溫差,真的會要人命。當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而且從「溫差大於5°C 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美國研究也是告訴我們,不只是「心臟的猝死」,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因為溫差大於5°C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尤其是那些之前好好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 < 60 歲的人,4倍風險會急性腦中風)。此外,芬蘭也是有發現他們國內的年輕猝死風險,也多發生在之前好好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2倍風險會猝死) 。房間內的安全溫度醫療研究的發現:1.肺疾病患者那些肺疾病患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在21°C,至少9小時之下,他們的呼吸症狀不易發作;尤其是夜晚的房間內,能保持在至少「9小時在21°C」之下,更是較舒服的環境。2.心血管疾病者心血管疾病者,房間內一直冷,身體血壓會昇高,血液濃稠增加,促進猝死增加的機率。房間內,能「保持在18°C,更是較安全」的環境。3.健康年輕者健康年輕者,冬天,在家有保暖衣物下,能「保持在18°C,是較理想」的室內温度。 專家建議1.白天建議 (Daytime recommendations )對於超過65歲以上、慢性病者,房間內,保持在18°C之上,對這些人的健康是有利的;對於其他健康者,也建議房間內,能保持在18°C,更是較安全的環境。2.夜晚建議(Overnight recommendations )對於超過65歲以上、慢性病者,夜晚時間,房間內保持在18°C之上,對這些人,夜晚睡覺,要併有保暖衣物下的健康,才是有利的。健康年輕者,在家只要有保暖衣物、棉被或熱毯之下,房間內是否能保持在18°C,似乎是不太重要的。3.特殊叮嚀:嬰兒房國外研究發現,寒流下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 SIDS),故建議嬰兒房最好在冰冷下,能保持在16-20°C左右。 如何讓自己房間保暖?1.電暖器/暖爐或熱空調機/冷暖氣機,用哪種保暖房間,才好呢?如果室溫超過20℃,建不需要開任何暖氣。.局部範圍:如果房間內,只有部分區域需要提高室溫,建議使用電暖器,但我們知「電暖器的耗電」,比熱空調機,高出3倍以上。.較大範圍:較大房間內範圍時,建議使用「熱空調機」,這時更能省電、會更實惠。 2.選正確位置放熱家中如果沒有熱空調機,建議使用電暖器;但是大家都把電暖器對著自己釋熱,其實這是短暫取暖方式。如果冷空氣,是從窗邊透進來的,就別把電暖爐拉到自己身旁,而是要放在窗戶旁邊,才可以把冷空氣變暖;把房內空氣變暖,才能較長時間保暖。 3.選正確運轉模式當打開熱空調機時,很多人為了想要節省電費,而轉到「微風模式」。其實這種運轉模式,反而會讓電費增加的。要達到設定房內18℃溫度,最佳的空調使用法,就是用「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這會比較省電費;只開「微風模式」,電費會變貴貴的。 4.風扇的輔助有沒有發現:即時開了暖爐、開了熱空調,為什麽還很冷?這時吹風扇,開始派上用場,當暖爐放在地上,釋放出的熱空氣會上升,但這種特性也會導致熱空氣都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因此只要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讓堆積的熱空氣散開,房間的溫度才會均和」。同樣的,從空調吹出的熱空氣,也會積聚在屋內的上方,也可使用風扇「朝上」,"呼吁" 熱空氣下來一下,這樣就能增加室內增溫效率,也幫助你降低電費;記得吹風扇,不是對人吹。別忘了,替自己房間保暖如果房間內,溫度沒有維持在18-20°C左右,或兩房間温差> 5°C :1.脫光衣服2.洗澡前後3.半夜尿屎4.刷牙洗臉5.睡眠當中以上5大情况,都是寒流籠罩下,容易猝死的好時機,黃軒提醒,真的,別忘了,替自己房間保暖。延伸閱讀: ·好冷!醫急籲「2禦寒方式」恐反害失溫猝死 每天吃2物助核心體溫升高 ·天冷小心瞬間奪命! 醫曝「5個意想不到部位」:恐藏心臟病發前兆
-
2022-12-16 焦點.健康知識+
溫差過大恐要人命,醫提醒「這種人」更危險!8招正確使用暖氣暖爐
12月之後天氣愈來愈冷,許多人家裡開始開暖氣或用暖爐,不過這樣拼命把室內溫度升高是對的嗎?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在其臉書提醒,務必留意冬天室內外溫差懸殊過大,恐要人命,尤其是那些原本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更要當心!黃軒舉國外研究指出:溫差愈大,死亡率愈高。因為室內如經常保持在23°C 以上,人可能逐漸反而會身疲力乏、容易頭暈腦漲。除非你完全不出門,一但外頭的溫度低於18°C ,一進一出,容易導致很大的溫差,而且從「溫差大於5°C 以上開始,愈來愈危險」。不只是「心臟的猝死」,連「腦血管阻塞疾病」,也是從溫差大於5°C 以上開始,「尤其是那些之前健康沒有任何病史的人 ( < 60 歲的人,4 倍風險會急性腦中風 ) 。」黃軒也教大家如何正確使用暖氣/暖爐,例如要擺在正確位置,也要選對正確運轉模式。而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也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大家,吹暖氣要留意,可能產生皮膚乾燥、喉嚨乾癢,眼睛乾澀,鼻腔出血、泌尿道感染等「暖氣病」,務必多補足水分、多吃保水食物,保持室內濕度及空氣流通。8招正確使用暖氣暖爐1.室內電暖器和空調機輪流使用,如果僅部分區域需要提高室溫,就用電暖器即可,大面積區域再開空調機。2.正確擺放位置:別把電暖爐拉到自己身旁,而是要放在窗戶旁邊,才可以把冷空氣變暖。3.正確運轉模式:可選「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18度,「微風模式」反而讓電費增加。4.開電扇輔助:把電風扇對著天花板吹,讓堆積的熱空氣散開,房間的溫度才會均勻。5.使用電暖器時,勿在密閉空間使用,應維持室內適當之通風,以免室內缺氧,造成使用者之傷害。6.切勿在電暖器上覆蓋布料衣物作烘乾之用,且應與其他易燃物品保持適切距離,尤其是壁紙及窗簾。睡覺時也不可直接將電暖器面向床邊棉被,以防火災發生。7.使用專用插座,避免與其他電器共用同一插座組,避免使用延長線,要有傾倒自動斷電裝置。8.電暖器出風口溫度較高,應注意避免人體觸碰或小孩把玩,以免燙傷。【資料來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冬天開暖氣卻讓皮膚乾燥、喉嚨乾癢?當心暖氣病上身
-
2022-12-09 醫聲.Podcast
🎧|很多急性中風病患,竟靠「這數據」逃脫血災之禍
過去,許多中風病患用藥打通血栓後,易有出血副作用,所幸經數據分析發現真相,醫界便調整劑量,情況才有改善,這要歸功健康大數據的運用。在國際上,許多新藥上市前的人體臨床試驗,都以歐美白人為主要對象,而全世界的人種、基因對藥物反應不一定都相同,此時,台灣的健康大數據資料便具有珍貴價值。🎧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國家衛生研究院全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援引過去實例指出,對於剛發生缺血性急性腦中風的病患,靜脈血栓溶解劑是第一線用藥,不過有專家、學者根據藥物上市後監測、真實世界數據等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病患用藥後,出現出血副作用的情況比歐美嚴重,經進一步研究建議,對台灣患者而言,藥物劑量似乎需要減量,當藥物劑量一減少,病患的出血機率就大幅下降,這代表國際藥廠若參考台灣健康大數據資料,在公私合作聯盟(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下,對於各族群的藥物劑量、藥物效果等數據的掌握,便可更加精準。對於台灣健康大數據的運用,長時間關注高齡健康、高齡慢性病防治的邱弘毅表示,在台灣,高齡年長者患一種慢性病的比率超過8成,同時有三種慢性病的比率為4-5成,這些慢性病可能在40、50歲就開始引發血壓、血糖、血脂指數異常,但因為沒有症狀,導致民眾「無感」。隨著指數失控、時間拉長,傷害也就越來越劇烈。以高血糖來說,當血糖失控,剛開始沒有症狀,但日積月累下,從眼睛視網膜到心血管、腎臟,都會受糖毒傷害,老年就很容易邁向衰弱、失智、失能,而透過健康大數據的觀測,可看到民眾各項生理指數的變化趨勢,及早展開防治策略、擬定有效公衛政策,對於促進高齡健康、樽節健保費用都有極大益處。事實上,針對現行健保資料庫等健康大數據在學術研究的運用,憲法法庭已做出憲判字111年第13號判決,除了宣告部分違憲,也建議3年內應完成修法。對此,邱弘毅認為,目前主要爭議在於,如果沒有修法,未來民眾對於這部分將有「退出權」。建議往後在修法上,若是防疫、罕病藥品研發、罕病防治等攸關整體利益上,應避免個別民眾任意使用退出權而影響整體社會利益,若是有關商業利益,則可允許民眾有退出權,且需要有相關配套措施。此外,也必須要有第三方公眾執法單位,期待未來經充分討論,在立法或修法上,可在公共利益與民眾隱私權益間取得平衡,整體社會、醫藥產業界與民眾健康福祉也能蒙受其利、受到保障。延伸閱讀/疾病與它們的起源:精準醫療在台灣邱弘毅小檔案現職: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流行病學組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公共衛生組碩士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學士經歷: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Podcast小檔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韋麗文 主持人:蘇湘雲、滾宬瑋 音訊剪輯:高啟書 腳本撰寫:蘇湘雲 音訊錄製:滾宬瑋 特別感謝:國家衛生研究院、臺北醫學大學
-
2022-11-27 醫療.腦部.神經
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 花蓮消防啟動「接駁救護」南病北送搶救生命
Q.一對退休夫妻在花蓮南端的玉里旅遊期間,先生突然出現疑似中風症狀,頭暈、半側手腳完全無力,說話也說不清楚,花蓮地域狹長廣闊,大醫院多在北部市區,離玉里很遠,這時該怎麼辦?小隊長叮嚀黃翊豪說,因花蓮地形狹長,南北距離高達200公里,因此花蓮縣消防局在心肌梗塞通報已啟動「南病北送」的接駁救護機制,讓南端瑞穗、玉里的患者送至鳳林地區後,再由壽豐分隊將病人送往花蓮慈濟醫院,解決長距離救護後送對中南區消防同仁的壓力,這一套流程未來也會應用到急性腦中風的通報上。黃翊豪呼籲民眾警覺中風症狀,記得「FAST」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記下最後正常時間,不論位在何處,盡速撥打119是求救的重要第一步。而在救護車到達前,可以先讓病人躺臥並鬆開衣物等待,記得詳細告知平日用藥情況、是否有慢性病,以利救護人員順利銜接後續。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亦是我國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其失能衍生的長照費用,一年恐超過百萬,是壓垮家庭經濟的重擔。根據統計,花蓮一年約有1000位急性腦中風病患,包括缺血型和出血型腦中風,但大部分未能在第一時間正確辨識,錯過了黃金急救期,留下不可逆的永久傷害。花慈推行改良的院前急性中風嚴重程度量表,串聯消防救護員守護花蓮。因此,花蓮慈濟醫院腦中風中心特別設計改良的院前急性中風嚴重程度量表(Modified Prehospital Acute Stroke Severity scale:PASS),提供急性中風另一項評估工具,盼此量表能協助救護員評估判斷,及時送至能夠處置的醫院。11月花慈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至花蓮縣消防局「救護員教育訓練」分享腦中風急救指南及實務經驗,透過課程分享與消防局建立互助合作機制、互相串聯,共同守護花蓮鄉親。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羅彥宇說,當腦血管發生阻塞或出血破裂時,腦細胞也會慢慢壞死,導致神經功能缺損。急性腦中風救治分秒必爭,若為出血型中風需以手術治療,而缺血型中風在症狀發生3~4.5小時內送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癒率較高、預後也較佳,有助於提升重拾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羅彥宇分析,靜脈血栓溶解劑的全國施打率為5.25%,花蓮低於平均值,主要是全縣南北狹長,交通時間和民眾對中風觀念仍有待加強。若發病超過4.5小時,或是阻塞的位置在大血管,還可以施行動脈血栓移除術打通塞住的血管,大幅改善患者的預後。羅彥宇表示,花蓮慈濟醫院全年皆有神經內科醫師值班,可24小時治療急性中風,而且是東部率先引入動脈血栓移除術的醫學中心,再加上全天候的神經重症加護病房照顧,提升急救成功率。花蓮縣消防局「鳳凰計劃」建立送醫流程SOP,跟急重症賽跑。花蓮縣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劉冠英回饋,急性中風雖為三大急重症,救護分秒必爭,目前消防端已與醫院端建立通訊交流群組,但因中風的疾病特性,救護員透過辛辛那提(FAST)評估疑似中風患者送至醫院後,無法像心肌梗塞或重大創傷等,有實際數據(OHCA急救成功率等)能夠了解病患送醫後的治療狀況。期以透過課程交流,有機會和花蓮地區的醫院近一步合作,建立交流系統或數據回饋機制,讓救護員有機會了解,透過緊急醫療服務(EMS)送至醫院的疑似中風病患是否確診為急性中風,有助於消防端建立獎勵機制,或檢視中風辨識敏銳度,設身為傷病患思考,讓救護熱情能永續傳承。羅彥宇說,除了民眾警覺腦中風的徵兆、緊急送醫,還要「送對醫院」,最好的方式是通知119救護系統,送往最近且具備合格緊急醫療能力的醫院。醫院收到通知,立即啟動SOP流程,安排電腦斷層掃描、腦中風治療小組成員待命,評估符合缺血型腦中風症狀則給予治療,治療後整合個案照護、衛教、追蹤。花蓮縣消防局也於今年進行「鳳凰計劃」,在急重症救護上建立送醫流程SOP,大量訓練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能在現場利用專業儀器,給予病患第一時間的急救處置,在救護心肌梗塞等重症上有明顯突破,雖然急性中風現行無法在救護車上施予治療,但建立起救護SOP、強化辨識敏感度,對急性中風這樣跟時間賽跑的急重症來說,有很大的幫助,增益偏遠地區的腦中風病患。改良的院前急性中風嚴重程度量表Inf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