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心理
共找到
3663
筆 文章
-
-
2023-10-14 養生.運動健身
無論到哪都可以是你的健身房 公園常見7種健身器材教學
誰說健身只能局限於健身房,它無所不在,隨處可見,免費開放,那就是公園!許多公園提供多種健身器材,但是你知道要怎麼使用嗎?看影片一次學會七種常見器材,讓公園變成你最棒的免費健身房!編輯推薦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Netflix10月首週排行TOP 10!《魔鬼的計謀》僅排第4 《大力女子姜南順》一開播就上榜都是搶手貨!秋冬穿搭必敗「美拉德風格」奶咖色鞋款推薦 妳的鞋櫃就少這一雙!大轉輪幫助肩膀關節,越動越開,雙手操作,一次旋轉二分之一,緩慢來回動作,到肩膀放鬆伸展效果。肩關節活動器兩隻手對稱的繞,雙手操作,旋轉同時朝內/朝外,緩慢重複來回,達到肩關節的活動效果。扭腰機屁股往左邊推,做腰部的旋轉,面向圓心,雙手抓握,臀部來回與上身反方向扭轉,來回運動進行腰部訓練與伸展。雙人座凳器踢蹬時,膝蓋保持5度微彎,放鬆時仍須保持速度一致,達到股四頭肌的訓練。腰背伸縮版臀部輕靠器材,慢慢地向後延展背部,可將手臂往後延伸伸同時伸展肌肉與背部。肩關節滑輪透過一手帶動另一手拉動滑輪,過程中速度一致,預防五十肩等肩膀關節訓練。滑雪機雙手我在握把上,上半保持穩定,透過手腳協調同步帶動,身體保持穩定,進行漫步的同時訓練到全身肌肉。無論是想要健身、久坐久站想要伸展時,公園的健身器材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多加利用,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以上運動健身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14 醫療.皮膚
「異膚小學堂」打造亞洲No.1治療型衛教課程,透過全台問卷調查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的真正需求!
【本文摘要】治療型衛教(TPE)幫助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獲取或維持應對疾病所需技能的衛教活動,包含了許多面向的活動。德國透過治療型衛教中,幫助病人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療方式,因此減少異位性皮膚炎的用藥量和醫療保險開支。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推動亞洲第一個治療型衛教課程,提供線上異膚小學堂,幫助病人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還進行全台異膚治療調查問卷,藉此了解病人需求,協助醫病共享決策。----整理自ChatGPT什麼是治療型衛教?德國藉此改善德國異位性皮膚炎病友的用藥量和保險支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治療型衛教TPE(Therapeutic Patient Education)是可以幫助病人獲得或維持以最佳方法應對慢性疾病所需的技能,內容涵蓋一連串有系統的活動,包括心理社會支持、讓病友充分理解自己疾病的來龍去脈與照護方式、醫療院所的標準治療程序,以及對待健康與疾病的生活行為等。2006年朱家瑜到德國參加世界異位性皮膚炎大會,會中聽到德國分享治療型衛教的研究成果,如何有效改善病友對疾病的認知、生活品質和治療療效後,立志要在台灣推行亞洲第一個治療型衛教課程。原先德國的異位性皮膚炎衛教課是由每家醫院自行規劃,內容品質不一,導致上課的病友數也不多。德國衛生部透過補助皮膚科醫學會,規劃出一套全國統一的衛教課,目標希望上過課的病友能夠減少用藥量。一年後,上過衛教課的病友用藥量竟然減少一半,成效斐然。2006年異位性皮膚炎仍沒有太多新藥,第一線用藥就是擦的類固醇藥膏,過去部分病友對類固醇恐懼症,拿藥回去也不太敢擦,容易造成浪費。這套衛教課程,教育病友正確瞭解擦的類固醇藥膏,瞭解該怎麼擦、擦多少量才是正確的,落實正確的衛教觀念後,病友才感受出類固醇藥膏的療效不錯,因此推行一年就讓德國的用藥量顯減少一半。日後德國衛生部就規定,只有上過衛教課的病友用藥才能得到保險補助,隨之醫療保險支出也下修,顯見治療型衛教的成果。在台灣推動亞洲第一個治療型衛教,建立線上異膚小學堂「治療型衛教是醫病共享決策的基礎,強調醫護夥伴站在一起,共同面對疾病,」朱家瑜指出過去病人只能被動式接受治療方案,治療型衛教可以讓病友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同時瞭解該項治療的原因、目的、好處,以及日常照護的注意事項等。因此在2020年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異位性皮膚炎診療共識,就建議將治療型衛教納入第一線治療計畫的選項。在2023年8月推出「異膚小學堂」是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的今年度重大企劃,誕生六部由醫師親自拍攝解說的衛教影片。目前一整年都隨時可看。單元 1:認識異位性皮膚炎單元 2:異位性皮膚炎全身性治療-口服用藥及生物製劑單元 3:異位性皮膚炎照護和保養單元 4: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照顧-食衣住行單元 5:戰勝異膚-藥膏、照光篇單元 6:異位性皮膚炎的心理調適為鼓勵病友到線上異膚小學堂認真上課,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也特別準備了精美禮物,只要上完六堂課就有一份大禮包做為獎勵。 異膚小學堂活動宣傳頁 異膚小學堂 線上課程歡迎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共襄盛舉填寫調查問卷,偕手奠定醫病共享決策基礎異位性皮膚炎是一個會反覆發作,讓病友困擾不已的慢性發炎疾病,平日細心照護肌膚和用藥不可忽視。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種類至少有10多種,主要分為以下幾類:●擦的外用藥膏●吃的抗組織胺●吃的免疫抑制劑和小分子藥物●打的生物製劑等面對疾病如果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朱家瑜舉例說,異位性皮膚炎現有不少治療新藥,不少第一次來他診間的病人仍然不知道,以為還是要吃類固醇。異位性皮膚炎第一線標準治療方式:「擦類固醇、吃抗組織胺」,這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標準治療方式,但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可見醫療資訊仍有落差,需要一再提醒。設計病友調查問卷的初衷,朱家瑜表示,主因是醫學上大多著重藥品的療效和副作用等議題,相對較少關注在病人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對療效的感受問題,瞭解病友是否有其他共病等重要資訊,連病情對於病人生活品質的影響也很少真正理解,醫師有時也不知道病人到底使用什麼藥、或更換什麼藥。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才想設計以病友為中心的問卷調查,期待讓協會更加瞭解會員與病友的真正需求。已在病友協會官網上線的異膚大調查問卷,可分為病史、治療、共病、患者評估目前嚴重程度,以及對治療是否滿意等幾大面向,問題多是勾選題,例如問卷羅列出9種口服藥,6種外用局部藥膏,有沒有接受過照光治療,或者服用中草藥、尋求其他民俗療法等,病友或照顧者僅需花10分鐘依照目前病情狀況勾選即可完成。更重要的是,這將是一份由病友角度出發、病友們自己發起、長期追蹤2年的連續性調查,希望病友和照顧者能每3個月固定填寫,朱家瑜預估明(2024)年此時可公布問卷初步結果。不論是異膚治療大調查,或是已上線的異膚小學堂,都是醫病共享決策的一環,也是落實「病人好、家人好、社會好」的重要一步。全台異膚治療調查問卷表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14 醫聲.高齡社會
侯友宜提醫院統聘看護 衛福部:已有84間醫院試辦
距離總統大選愈來愈近,各政黨參選人紛紛對長照等議題拋出政見。藍白總統候選人皆要推「長照保險制」,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指出,仍須持續溝通凝聚共識,目前長照財源以稅收方式進行規畫。對於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由醫院統一聘僱看護,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則表示,現階段試辦「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即屬全責照護,也將從試辦經驗中尋找最佳模式。侯友宜今天發表三大長照政見,包括開辦長照保險、醫院統一聘看護、為照顧者減經濟壓力,主張「永續長照,有國家罩」。衛福部長照司統計,2023年長照基金來源(收入)預估609.4億元,支出預估603.7億元。對於侯友宜所提長期照護與高齡養護特別扣除額,以及增加國民年金給付每月5000元,吳希文表示,相關扣除額涉及稅收規畫,須由財政部討論決定;國民年金的部分,應與衛福部社會保險司討論。長照保險尚須內部溝通與凝聚共識,目前長照屬於資源布建階段,暫時沒有推行長照保險的計畫,目前以稅收方式規畫長照財源,較有彈性空間。不過,吳希文也說,對於家庭照顧者已有喘息服務,也有支持據點可提供照顧者支持團體、心理諮商及照顧技巧指導等協助,鼓勵照顧者使用長照資源,減輕照顧負荷。她表示,發放照顧者津貼須再進行謹慎與考量,鼓勵照顧者應先使用長照資源。對侯友宜提出未來民眾住院,看護應由醫院統一聘僱,蔡淑鳳表示,目前試辦的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屬於全責照護,提撥預算5.6億元,由醫院統籌,提供照護輔佐人力以適度減輕家屬負擔。蔡淑鳳說,部分醫院患者住院已經無需聘請看護,該計畫自去年10月推行,公開徵求醫院家數40家,至今年已有84家,床位4414床,較去年增加1567床。蔡淑鳳也說,護理照護人力是最大挑戰,會發展護佐(NA)制度並算出相關人力經費。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屬於新上路階段,待醫院準備完成,希望能從試辦經驗中,找到最佳的本土模式,同步爭取經費擴大辦理。對於長照相關政策的未來推動方向,吳希文則表示,重點為「強化服務涵蓋率」,增加長照服務使用的人數,針對雙北等地區不足住宿式機構資源持續布建,盼能增加至對應人口數的床位及機構數量。
-
2023-10-13 醫聲.Podcast
🎧|做愛沒感覺過上無性生活 要如何找回「性福」呢?
你以為做愛很簡單?不就是動物性的反射動作嗎?答案可能不是那麼簡單。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童嵩珍指出,不想做愛的無性生活原因很多,有生理問題的不舉、早洩,也有心理上對性就是厭惡覺得噁心,更多的是關係不好、外遇不想跟伴侶做愛,在協助患者找回性福的過程,也有個案在真槍實彈操作後,發現做愛姿勢錯了,導致行房無力。🎧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無性原因多 當治療師面「真槍實彈」找問題不想做愛的原因在生理部份,男性可能是不舉、陽痿、射精過快等問題,女性也有可能是陰道痙攣,非常害怕做愛。而心理的層面,童嵩珍也遇過有人把性當成是「生殖」功能,任務達成後,就認為性愛是噁心的「性嫌惡」心態,更多的是伴侶的溝通不良關係不佳情形。性治療師會協助個案在不使用侵入性的方式找回性福。治療上有時候確實必須「做」給老師看,才能發現問題。童嵩珍指出,有個案反應,老公做愛時都只有上半身動,但很難描述,但現場操作時就真的發現,老公確實只有上半身動下半身沒有做愛動作;也有老婆反應,每次做愛時都被要求放一個枕頭,將臀部抬高,原來也是老公做愛的姿勢錯了,施力點放錯導致沒有力氣完成性行為。找出問題後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這也是性治療是否成功很重要的因素。生理問題求助者都會單刀直入的提問,發現問題不難,但比較難的心理層面問題,有些人會懷疑自己的老公偷吃才導致無性生活,腦中不斷上演小劇場。他治好早洩卻外遇 專家:雙方須直面問題而外遇偷吃會不會是無性生活的原因之一,童嵩珍認為,我們會去了解外遇的原因,多數人的反應都認為,在外面偷吃常會被外遇對象稱讚好棒棒,但老婆可能覺得做愛就是很平常的事,因此,做愛的能力及氛圍就會被比較,而偷吃的人對做愛的反應可能有兩種情形,一種就有虧欠感,對伴侶特別好,一種就是真的不想跟伴侶做愛,因為外面的人給的感覺特別好。因此,無論原因是什麼,尋求諮詢協助很重要,缺乏溝通常會造成悲劇的發生,「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不要以為偷吃不會被發現。」這是童嵩珍多年來的治療心得。多年前,就有一名男性因早洩問題找上童嵩珍,在諮商的過程中,就發現個案跟老婆溝通上也有問題,但當時這名男性覺得處理夫妻關係太棘手,只想處理自己生理的問題,當早洩問題解決後,就先找「外面」試用,結果一試成主顧,3年後因外遇被老婆抓到,老婆氣炸發飆,覺得老公治療好了居然偷吃。童嵩珍指出,這個個案若當時就一併解決夫妻關係,3年前就可以處理好了,就不會拖到3年後才來面對,因此,要解決問題就必須看雙方是否願意直接面對問題,而不是擠牙膏方式,只會讓問題愈拖愈久。想改變的人先尋求協助! 性愛其實不簡單不過,實際上,很多性不協調的伴侶,可能有種種因素並不想一起治療,讓關係成了一攤死水。童嵩珍以多年進行性治療的經驗分析,能一起治療當然最好,但這麼多年協助個案走過性福之路,會建議想改變的人可以先尋求協助,畢竟人生是自己的,讓自己「好好的」很重要。另外,童嵩珍也特別提醒,大家不要把性過度簡單化,它不是一個動物性的行為而己,性不協調會造成親密關係不好,一旦親密關係不好,整個家庭的氛圍就不對,現代人常把自己當成性愛機器人,看到女體就覺得需要立刻勃起做愛,但性行為的發動是很深層的,只要一個動作就有可能解High,沒有做愛的興趣,因此調情不是從床上開始,有可能是你們在吃飯時就開始醞釀了。延伸閱讀:🎧|多久愛愛一次正常?老公性慾強怎麼辦?性治療師:這個數字算出性福密碼 /性治療下集童嵩珍小檔案現職: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北京、上海、深圳)分中心主任中華性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 學歷:樹德科技大學 人類性學研究所畢業 經歷:美國ACS(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 ) 臨床性學家學院、德國談崔(Tantra)性能開發工作坊等機構頒發的權威執業資格認證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滾宬瑋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蔡怡真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嵩馥性健康管理中心
-
2023-10-1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人力荒:臨床觀點與具體作為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護理人員的心聲」。七月初曾以「醫護人員的過勞與病人安全」邀請關心這議題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在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寫出三篇十分精彩的文章。當時我們深感台灣醫療團隊裡,護理人力所遭逢的考驗更需要我們的關懷。非常高興在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的主導下,我們終於有三篇針對台灣護理人力所面臨的困境有非常精闢的分析,同時也提出各種頗有創意的建議。蔡司長以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是供需不平衡的國際大環境背景,加上疫情的影響,以及國內的數據指出這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幾個可行的原則。→想看本文接著護理學界的資深老師分享她對「職業疲潰」(burnout)的精闢看法,並提出如何打造健康快樂的護理師的想法。→想看本文醫院護理部主任暨護理師公會的資深人員寫出護理人力的省思、依據、招募與留任的看法,並呼籲護理人員應該受到尊重。希望這三篇護理界的呼籲,可以讓醫療界以及社會大眾聽到護理界的心聲,「尊重與自主」是台灣護理人員應得的權利。護理人力荒的省思2023年COVID-19解封後醫院出乎意料的出現護理人力荒。今年7月天下雜誌報導「護理人員的出走告白」,更可見護理人力問題引起社會大眾極大的關注。醫院護理人力荒的原因,我認為可歸納為以下四點:●包括疫情後出現較多的資深護理人員離職,人員想休息或轉到醫院以外其他壓力較低的工作場域,例如長照或診所;●受到疫情和少子化的影響,許多護理科系的報到率較以往差,讓人聯想未來新人的來源會減少,人力不足的問題會更嚴重;●應屆畢業生疫情期間無法到醫院實習,進入職場工作出現比以前更嚴重的現實休克感,更早出現適應不良而提出離職的情況;●受到Z世代新人特質的影響,工作不是唯一,更看重生活品質,渴望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寧願選擇工作量較少或工作負荷較輕的醫院,進行舒服的學習。護理人力的依據在討論護理人力前,會先了解醫院的護理人力怎麼算,須考慮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醫院評鑑、各種訪視或認證提到的護理人力要求,同時會計算休假係數(公式=365/實際工作天數(365-週休*2*52-國定假日-特休日) ),以符合勞基法周休二日及每年隨著年資該給的休假(特休)或配合國家的休假應該放的假(國假)。護理人力除了基本人數的要求外,更要重視人力素質,一位新人須透過各種訓練才有能力照護病人,當一位有經驗的護理人員離職後,補進來的新人無法立刻取代離職的人,出現能力差距,就會引起人力不足的恐慌。2019年全日平均護病比納入「醫療機構設置標準」,醫院目前每月定期公告其前一月份之護病比,基本上醫院聘用的護理人力越充足,醫院申報的護理費會給越高,最高可加成到20%。因為每月需公開護病比,當護理人力不足時,醫院會彈性調整床位,以符合法規的要求。護病比入法確實可降低護理人員工作負荷,期待未來三班護病比亦可立法通過。護理人力的招募與留任一直以來應屆畢業生為醫院主要的護理人力來源,鑒於今年特別感受到護理人力荒,我們跳脫以往在醫院被動等著收履歷的情況,增加進入校園徵才的場次並設計多元的獎助金方案,吸引其到醫院工作,例如五專生展翅計畫、在學生就學獎助金、實習生留任醫院獎金、實習生報到獎金、最後一哩到職津貼及護理人員介紹獎勵金等等。醫院新人試用期一般在1至3個月,但今年約3成左右新人試用期都往後延,甚至延到第6個月,透過臨床教學時間的延長,補齊COVID-19期間不足的實習經驗。新人試用期間的留任議題,長期以來一直都是醫院護理人力留任最困難的部分。因此持續營造護理友善工作環境與氛圍,讓新進、資深護理人員都有感,已成為全臺灣醫院的重要工作目標,這些可包括:●尊重護理人員:長期以來,醫院主管會指派護理人員做一些非關護理專業的事,民眾端也會使喚護理人員做雜事,這些會讓護理人員覺得不受尊重,而我自己106年發表的文章「Quality of Work Life, Nurses’ Intention to Leave the Profession, and Nurses Leaving the Profession: A One-Year Prospective Survey」, 結果也指出「尊重與自主」是預測護理人員離開護理專業的重要因素。在這方面,醫院可由院長帶頭在公開場合宣示尊重護理人員的重要性。●提高護理人員薪資福利:設計工作津貼、提高留任獎金、提高夜班費、提高能力進階獎金、提供臨床教師教學獎勵金並給予主管臨床護理費以及五專學歷護理師可以公費公假進修,並針對未考上護理師執照者舉辦國考衝刺班。●降低護理人員工作量:運用輔助人力並推動住院整合照護(skill-mixed),實施護理分級制度,透過智能化儀器定位簡化工作流程。●設計多元職務與彈性班別:設計全職/半職護理師、時薪護理工讀生、護理機動小組等職務及不同上班時段之班別吸引不同工時需求的人留任或再次進入職場。●兼顧不同世代間的需求並提供關懷:在醫院常聽到很重視新人卻忽略資深人員,因此我們必須兼顧不同世代間的需求並提供關懷。在Z世代學弟妹的作為方面,可以舉辦減壓復原力活動,凝聚對團隊的工作氛圍;實施導師制度給予生活關懷並陪伴;推動主責教師制度,讓新人有歸屬感及給予正向回饋;落實PGYN二年期護理師訓練,提供以學生為中心的訓練,給予主動參與的機會及提供職涯晉升的機會等。在資深學長姐的作為方面,可以舉辦臨床教師訓練營互相支持關懷並藉此認識Z世代新人的特質;教導運用學習風格量表調整教學方法,促進有效臨床教學;給予臨床教學獎勵金並公開表揚表達感謝之意等等。●穩定護理人力,善盡社會責任:護理主管在護理人力的重點應放在人力穩定(量)與專業成長(質),同時關注政府推動的人力政策、參與各種公學會的活動並與學校連結,從學生開始暢通人才的流動。若職場上的每一位主管都能盡力於提供一個好的護理友善工作環境與氛圍,讓在醫院工作將近95%以女性為主的護理人員都可以安心穩定地工作,人員穩定後除可提供安全的病人照護外,亦可間接的安定其背後的每個家庭,達到善盡社會之責任。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13 醫療.呼吸胸腔
有氣喘可以運動嗎?氣喘能藉由運動治癒嗎?哪些運動適合氣喘患者?
氣喘是一種導致氣道腫脹和狹窄的長期疾病。當你正常呼吸時,氣道周圍的肌肉會放鬆,讓空氣輕鬆安靜地流動。然而,當氣喘發作時,氣道周圍的肌肉收緊並產生額外的黏液,這些變化使得空氣進出肺部變得更加困難。某些觸發因素是導致氣喘發作和症狀惡化的元凶,這些可能因素包括灰塵、花粉、寵物、感染、寒冷天氣、煙霧、空氣汙染和運動。運動是許多氣喘患者的常見誘因。對某些人來說,運動和其他因素會導致氣喘症狀發生。對其他人來說,氣喘症狀僅在運動或體力活動時才會出現。無論哪種情況,描述這種情況的術語都是運動引起的支氣管收縮(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 EIB),這意味著運動導致氣道或支氣管變窄或收縮。即便如此,你的身體仍然需要鍛鍊,運動對於整體健康以及使與呼吸有關的肺部和肌肉保持強壯非常重要。以下為氣喘患者是否該運動的常見問題及解答。有氣喘的人可以運動嗎?運動對整體健康和肺部健康都很重要,而日常運動有助於提高你的肺活量,也就是提高你身體可以使用的最大氧氣量。同時,運動會增加流向肺部的血液,促進血液流向心臟,將氧氣輸送到全身。例如,運動的人更有能力從肺部吸入氧氣並進入血液,為肌肉提供能量,使我們保持活動。運動可以改善氣喘嗎?一般來說,運動可以帶來許多不同的健康益處,例如改善心臟健康、促進心理健康以及降低多種健康狀況的風險。另外,運動也為氣喘患者增進其他特定的健康益處,包括:.改善肺功能,增強整體耐力並減少呼吸困難的時間。.減輕體重,可以降低氣喘發作的風險。.改善免疫系統功能,進而降低引發氣喘症狀的上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改善情緒和減輕壓力,進而減輕氣喘症狀。運動能治癒氣喘嗎?事實上,氣喘無法治愈,但可以控制。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可能會擺脫氣喘。同樣的,運動引發的氣喘無法治癒,應該將重心放在預防和緩解症狀。適合氣喘患者的運動類型有哪些?任何活動都可能引起氣喘症狀,但對於氣喘患者來說,短時間的運動和活動通常比長時間的活動更好。一般建議,慢慢提高運動量可以降低氣喘患者在運動期間氣喘發作的風險。另外,專注於提高肺活量和調節呼吸的運動類型尤其有益。根據美國過敏、氣喘和免疫學學會的說法,某些運動可能不太可能引發症狀,例如溫暖、潮濕的環境、上半身肌肉的使用以及游泳時的身體姿勢可能對氣喘患者(無論是否由運動引起)有好處。需要提醒的是,用於處理游泳池的化學物質對某些人來說是一個問題。以下類型的運動可能特別適合氣喘患者:瑜珈瑜珈可以幫助人專注於呼吸。運動過程中受控的、有節奏的呼吸有助於增加人的肺活量,同時增強整體健康的肌肉力量。瑜珈和有節奏的呼吸也可以幫助減輕壓力。壓力是許多人氣喘的誘因,因此減輕壓力有助於減少氣喘發作。游泳游泳可以吸入溫暖潮濕的空氣,對氣喘患者有好處。游泳還可以幫助控制呼吸。它可以是一項溫和的活動,隨著身體素質和肺活量的提高,人們可以努力進行更密集的活動。然而,由於水中含有氯,在游泳池游泳會引發氣喘症狀。其他形式的鍛煉許多其他類型的運動也可以幫助改善肺部功能,而不會使肺部過度疲勞,包括:.高爾夫球.棒球.網球.排球.羽毛球輕度到中度的運動也很有效,特別是當它涉及穩定的運動時,可以提高耐力並避免肺部過度疲勞,包括:.騎自行車.步行.健行.使用滑步機.走樓梯而不是搭電梯其他較劇烈的運動和活動不一定對氣喘有害,但每個人最好在決定最適合自己的運動之前先諮詢醫師,醫生可以就跑步、籃球或足球等特定運動的風險以及如何控制在這些活動期間出現的症狀提供建議。如何分辨是正常運動症狀還是氣喘症狀?當我們進行任何劇烈運動時,呼吸更快或更深是正常的,但該如何判斷呼吸困難是因為負荷過度,還是因為氣喘症狀加劇?如果你在運動時出現以下任何症狀,請去就醫檢查你的氣喘情況:.感覺呼吸急促,或覺得無法呼吸足夠的空氣。.咳嗽。.喘息。.胸口有一種緊繃的感覺。如何降低運動時氣喘症狀的風險?透過事先規劃和準備,你也許能夠避免氣喘發作。在進行身體活動之前,你應該:.給自己一些時間熱身:在開始任何體能活動或運動之前,先熱身6到10分鐘。熱身程序會根據你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運動或活動而有所不同。.檢查花粉和空氣品質:外出運動前,檢查空氣品質指數。如果空汙和花粉過敏指數很高,你可能需要待在室內。.遮住口鼻:使用口罩、圍巾或圍脖保護呼吸道免受寒冷、乾燥空氣的影響。.管理氣喘症狀:如果你患有氣喘,在開始運動計畫之前控制症狀,並且在使用吸入劑和服用氣喘藥物時,請遵循醫師指示操作。.留意症狀:監測自己是否有運動誘發氣喘的症狀。如果你發現有氣喘發作的跡象,請制定一個應對計劃。請記住,症狀可能會在運動結束後幾分鐘,甚至幾小時才出現。【資料來源】.Hopkins Medicine: Asthma and Exercise.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Being Active with Asthma.Asthma + Lung UK: Exercise and asthma.Cleveland Clinic: Exercise-Induced Asthma.What are the best types of exercise for asthma?
-
2023-10-12 焦點.健康知識+
與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皆有關 日夜顛倒的生活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讀者Jack Liu在2023-9-2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請問因為工作上需要輪班,一個月有4-6天日夜睡眠顛倒,雖然之後可以補眠。請問這樣是否對身體不好,影響未來增加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等相關大腦疾病的風險,或是影響自身免疫力呢? 因為現在有不少工作-便利商店,科技業,交通運輸航空以及大醫院等,都是24小時要有人輪班,似乎違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則。謝謝」根據2023-1-27發表的Shift Work Hazards(輪班工作危險),雖然「輪班工作」的定義存在變異,但普遍認為是指傳統工作時間(大約上午 9:00 至下午 5:00)之外的工作時間。有關輪班工作的醫學論文可以說是相當多。用“shift work”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會出現5690篇,而光是2023年的就有282篇。把“shift work”的搜索限制在論文標題後,還是有1860篇,而光是2023年的就有85篇。很遺憾的是,在這麽多的論文裡,我沒看到有任何具有實質意義可以緩解「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的辦法。我個人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從事輪班工作,但這顯然是風涼話,說了等於沒說。有關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Shift Work Hazards這篇論文共提出四類需要關注的問題:1.睡眠和疲勞:輪班工作者的失眠盛行率在 29% 至 38% 之間,而一般人群的失眠盛行率約為 6%。2.職業表現和事故:交通、製造、醫療保健和其他領域的輪班工作相關事故對輪班工作者和整個社會構成危險。3.身體健康:輪班工作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肥胖、2型糖尿病、胃腸道紊亂、氣喘、勃起功能障礙、月經不規則、懷孕併發症、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直腸癌之間存在關聯。4.心理健康:輪班工作者的倦怠、憂鬱、焦慮、過度嗜睡、失眠和自殺意念的發生率增加。我現在把幾篇2023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分類列舉如下:失智症:Impact of shift work on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輪班工作對失智症的影響: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統合分析)。輪班工作可能是未來失智症的危險因素。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 exposur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ing (CLSA)【中老年人輪班工作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係:加拿大老化縱貫研究(CLSA)的結果】。輪班工作造成的晝夜節律紊亂對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The association of night shift work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245,57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夜班工作與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關聯:一項針對 245,570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縱向研究)。總是夜班工作的人罹患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Shift work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A meta-analysis study(輪班工作與失智症呈顯著正相關:一項統合分析研究)。輪班工作和長期夜間工作與罹患失智症的較高風險有一定關係。心血管疾病:Shift Work as 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A Narrative Review(輪班工作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敘述回顧)。輪班工作與頸動脈斑塊發生率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有關,所有這些都表明輪班工作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糖尿病:Night and shift work pattern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healthcare employees(一項針對醫護人員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夜班和輪班工作模式以及2 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生率)。長期夜班和頻繁的下午和/或夜班與次年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elevated RBP4 level: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OHSPIW cohort study(輪班工作與 2 型糖尿病風險增加和 RBP4 水平升高相關:來自 OHSPIW 隊列研究的橫斷面分析)。輪班工作與2型糖尿病 風險增加和 RBP4 水準升高有關。 (註:RBP4是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視黃醇結合蛋白 4)代謝綜合症:Shift Work and Metabolic Syndrome Updates: A Systematic Review(輪班工作和代謝綜合症更新:系統回顧)。輪班工作會干擾睡眠-覺醒週期和飲食模式,造成重要的生理變化,進而導致代謝症候群。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4-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輪班工作與代謝症候群之間的關聯:一項 4 年回顧性隊列研究)。輪班工作是代謝症候群的潛在危險因子,特別是在輪班工作時間長(>20年)的人。非酒精性脂肪肝:Association between night shift work and NAFLD: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1,28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夜班工作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間的關聯:對 281,280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前瞻性分析)。夜班工作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風險增加有關。乳癌: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ight shift work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the Finnish twins cohort(芬蘭雙胞胎隊列中的夜班工作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聯)。與白天工作的女性相比,輪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高出 1.58 倍。肥胖: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with shift work schedules: A scoping review(輪班工作的衛生專業人員中超重和肥胖的盛行率:範圍界定審查)。輪班工作可能是這些專業人員超重和肥胖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原文: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2 養生.聰明飲食
晚餐比早餐不重要?不吃晚餐對身體有何影響?能幫助減肥嗎?
很多人可能都耳聞過「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的論調,那麼晚餐重要嗎?當午餐讓你感覺很飽時,就很有機會不吃晚餐。另外,還有一些人故意不吃晚餐,或者實行間歇性禁食,但無論錯過的一餐是節食策略還是偶發事件,不吃晚餐會對你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嗎?當你不吃晚餐時會發生什麼事?晚餐不只是每日的第三餐,也是一天中最後一次進食的機會,讓你的身體在入睡前獲得所需的熱量和營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24小時中沒有吃東西最長的一段時間。每當你吃東西或不吃東西時,它都會引發你身體的一系列反應。根據2021年發表在《生物技術當前觀點》(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期刊上的一篇評論,即便是規律進餐時間出現微小變化也會損害你調節食慾的能力,因為改變日常飲食習慣會擾亂晝夜節律(或稱生理時鐘),即控制許多身體機能的24小時週期。從長遠來看,經常不吃飯會對你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根據2023年發表在《營養與飲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上的一項研究,不吃午餐或晚餐會增加全因死亡率的風險。若從短期來說,不吃晚餐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讓你感到顫抖或缺乏能量。不過,根據克利夫蘭診所的資料,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不吃晚餐導致的高血糖或低血糖情況可能會很危險。另外,不吃飯也會對你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根據2020年發表在《老化創新》(Innovation in Aging)期刊的一項研究,不吃飯的老年人比有吃飯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和失眠症狀。不吃晚餐可以幫助減肥嗎?根據「吃得比消耗的少」就會減肥的想法,不吃飯似乎是減掉幾公斤體重的捷徑。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不吃一餐平均會減少一個人每日攝取熱量的252至350卡路里。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不吃晚餐並不是減肥的好策略。事實上,2021年《營養》(Nutrients)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不吃晚餐是體重增加的重要預測因子。更重要的是,根據2022年發表在《飲食與體重失調》(Eating and Weight Disorders)期刊的一項研究,節食和不吃飯還可能讓你更容易飲食失調。比較好的減肥方式,可能是在早餐和午餐時攝取更多熱量,然後在晚餐時攝取較少熱量,使其成為一天中最清淡的一餐。根據2017年《藥理研究》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一項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透過這種方式提前攝取卡路里的人可以減輕更多體重。【資料來源】.What Does Skipping Dinner Do to Your Body?
-
2023-10-11 失智.大腦健康
牛肝菌、杏鮑菇、香菇含量高 麥角硫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嗎?
我在2020-6-8發表LSD:超強迷幻藥用於治療心理疾病,讀者Howard在2023-9-26留言:「教授您好: 我想詢問麥角硫因。 最近也是被奉為神奇成分,可以解決"腦霧",幫助減緩阿爾茲海默,也是抗氧化成分,通常在菇類發現這成分。這些東西還有論文說可以通過BBB(血腦屏障),天花亂墜, 但還是想請您評判下真實性 應用性。麻煩教授解惑」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讀者會在LSD:超強迷幻藥用於治療心理疾病這篇文章留言詢問「麥角硫因」。原因應該是我在文章裡說『LSD的全名是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翻譯成「麥角二乙胺」,在台灣俗稱「搖腳丸」』。「麥角二乙胺」是用「麥角酸」人工合成出來的,而「麥角酸」是「麥角胺」的水解物。「麥角硫因」和「麥角胺」都是從「麥角」分離出來的化學物質。「麥角」是穀類作物(如小麥)被真菌感染所形成的黑色子實體。它是由多種叫做麥角菌的真菌引起的。人或牲畜食用帶有麥角的穀物會造成痙攣、精神錯亂、四肢疼痛、如火焚身,甚至死亡。1938年瑞士化學家Albert Hofmann將「麥角酸」合成「麥角二乙胺」(LSD),從而找出了麥角造成精神錯亂的原因。有趣的是,「麥角二乙胺」是超強的迷幻藥,而「麥角硫因」則是超強的抗氧化劑,據說可以治百病。「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是法國化學家Charles Tanret於1909年從感染麥角真菌的黑麥分離出來的。從1928年到現在,與它相關的論文在公共圖書館PubMed裡共有803篇。我看了幾篇最新發表的綜述論文後,認為2023年發表的Diet-Derived Antioxidants: The Special Case of Ergothioneine(飲食來源的抗氧化劑:麥角硫因的特例)是最新、最詳盡、最中肯。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國立新加坡大學生化系的教授Barry Halliwell。他研究「麥角硫因」已經30幾年。我現在把這篇論文的重點整理如下:很多食物含有麥角硫因,而其中以菇類含量最高。在每公克的乾燥物裡,下列的菇類含有(毫克)的麥角硫因:美味牛肝菌(1.8)、杏鮑菇王(0.54)、香菇(0.35)、金針菇(0.35)、鮑魚菇(0.33)、柳菇(0.3)、波多貝羅蘑菇(0.19)、白蘑菇(0.15)。在非菇類的天然食物裡,大蒜的麥角硫因含量最高(0.04)。麥角硫因會在腸道被大量吸收並且累積在身體各部位長達一個月以上。這種維持可能是由於麥角硫因會在腎臟被重吸收。有研究發現,健康的受試者在吃了大量的麥角硫因後,尿液裡卻只有少量的麥角硫因。麥角硫因在腸道的吸收,在身體各部位的累積,以及在腎臟的重吸收都需要一個叫做OCTN1 轉運蛋白(transporter)。麥角硫因在餵食給缺乏OCTN1的老鼠模型(其基因被實驗技術破壞)後,會在血液裡短暫出現,但卻不會在身體累積,也不會在腎臟重吸收(排到尿液裡)。可是,這種老鼠的成長卻是完全正常,也沒出現任何疾病。所以,這就不禁讓人嚴重懷疑麥角硫因對健康的重要性。在人類,血液裡低水平的麥角硫因已經被發現是與下列幾種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黃斑部病變、心血管疾病、子癇前症、認知障礙、失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病。然而,相關性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雖然低麥角硫因水平可能易患疾病,但疾病也可能導致低麥角硫因水平。 麥角硫因水平較低的可能原因包括(1)因疾病而改變飲食,從而減少麥角硫因的攝入;(2)疾病或老化導致腸道中 OCTN1 活性的降低,從而減少麥角硫因的吸收;(3)疾病或老化導致腎臟中OCTN1 活性的降低,從而減少麥角硫因的重吸收。另一種可能性是,麥角硫因在清除自由基時被消耗掉。這是因為自由基產生的增加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和許多其他疾病的共同特徵。麥角硫因具有抗氧化作用,而大眾普遍認為抗氧化劑對我們有好處,可以讓我們長壽並保持健康。但是,人類飲食中的抗氧化劑(如麥角硫因、維他命C、和維他命E)對我們的健康真的很重要嗎?人體本來就富含體內合成的抗氧化劑,如穀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還原酶、過氧化氫酶以及與金屬離子結合以阻止其催化氧化還原反應的蛋白質。在如此既多元又豐富的內源性抗氧化劑的環境裡,從飲食或補充劑攝取到的麥角硫因怎麼可能會扮演重要的抗氧化功能?用細胞做出來的實驗顯示麥角硫因具有促進神經發生和神經元分化的作用。 用動物模型做出來的實驗也顯示麥角硫因具有預防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的能力,以及增強記憶和發揮抗憂鬱作用的能力。但是,迄今為止,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血腦屏障帶有OCTN1。因此,麥角硫因是否能進入大腦仍然存疑。不管如何,只有雙盲安慰劑對照人體臨床研究才能證實(或反駁)麥角硫因在治療或預防神經性疾病的功效。結論:麥角硫因是一個很有趣的化合物:它被特定的轉運蛋白吸收到人體中,並且被大量保留,但它顯然不是必需的,因此目前不能歸類為維他命。許多動物和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麥角硫因可以預防多種人類年齡相關疾病的發展,甚至可能具有針對多種此類疾病的治療用途。 但這一切都還需要等待雙盲安慰劑對照人體臨床研究來證實。原文:麥角硫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共創健康快樂護理師,一起做有意義的事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護理人員的心聲」。七月初曾以「醫護人員的過勞與病人安全」邀請關心這議題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在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寫出三篇十分精彩的文章。當時我們深感台灣醫療團隊裡,護理人力所遭逢的考驗更需要我們的關懷。非常高興在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的主導下,我們終於有三篇針對台灣護理人力所面臨的困境有非常精闢的分析,同時也提出各種頗有創意的建議。蔡司長以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是供需不平衡的國際大環境背景,加上疫情的影響,以及國內的數據指出這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幾個可行的原則。→想看本文接著護理學界的資深老師分享她對「職業疲潰」(burnout)的精闢看法,並提出如何打造健康快樂的護理師的想法。醫院護理部主任暨護理師公會的資深人員寫出護理人力的省思、依據、招募與留任的看法,並呼籲護理人員應該受到尊重。希望這三篇護理界的呼籲,可以讓醫療界以及社會大眾聽到護理界的心聲,「尊重與自主」是台灣護理人員應得的權利。何謂職業疲潰(burnout)?護理師的職業疲潰現象的產生是複雜且動態的。2020年,Nabizadeh-Gharghozar等人應用Hybrid概念分析模式,進行系統文獻回顧,並進行護理師質性訪談,以建立疲潰概念的前因、概念特性及後果。研究結果指出,疲潰之概念定義為:因為未妥善處理的職場壓力及不當的社會支持,產生了負向的反應。這是一種身體、情緒及社會上的精疲力竭的狀態。疲潰會造成對工作興趣與動機的減少,也會影響照顧品質,及對護理師個人、病患及其工作的負向態度。影響疲潰的工作相關因素之實證研究2020年Dall’Ora, Ball, Reinius 及Griffiths,應用系統文獻回顧法,統整與分析91篇文獻。研究顯示:護理師的健康狀況與病假次數,和疲潰具高相關。其他的預測疲潰的因素有:人力安排不足或不適當、輪班時工作大於12小時、排班缺乏彈性、時間壓力高、工作及心理上需求、工作缺乏多樣性、角色衝突、自主性低、醫病關係不良、領導力差及工作不安全等。疲潰會影響工作成效、照顧品質、病人安全、意外事件、醫療錯誤、感染、病人跌倒及離職率高。打造健康快樂的護理師一、彈性排班多篇針對護理師排班對其疲倦、疲潰、慢性疾病的影響。Persolja(2023)進行系統文獻回顧研究,共納入21篇文獻,研究結果指出:輪班及排班影響護理師生活韻律及身心改變的重要因素。班別混亂、護理師無法選擇班別、輪班轉換快速、超時工作,兩頭班及工時小於12小時,均會造成護理師的職業疲潰。Bae(2021)進行一篇系統文獻,納入22篇研究,進行護理工作時數與病人成效的相關性之統合分析。研究結果指出護理人員每班工作多於12小時,或每週工作多於40小時,與病患成效有統計上的負相關。尤其,Wu(2022)亦建立固定班別、護理師可自由意志選擇班別、設計不同科別之多樣性排班。二、護理師自我排班(self-scheduling)國際間護理師自我排班的文化與自主權行之多年。於應徵工作時,醫院行政主管就會主動和護理師討論其排班意願,及目前醫院可以配合其班別意願的單位,如果某些特殊單位有人力需求,也會開誠布公的和護理師諮詢與討論。此外,護理師也可定期應生活或其他因素需要調整班別。Wynendaele等人(2020)也以系統文獻回顧研究法,分析護理師自我排班對護理師個人層面之工作滿意度、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健康與幸福感的影響及專業成長等。三、護理師及護生之韌力的培育正向心理學近年在國際蓬勃發展,深植於各年齡層的教育中,由小學教育至職場正向環境,期望培育正向健康的民眾,可以應用自己的強處,參與學習及參與社會、與他人建立正向關係、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及完成目標。學校及醫院宜培養以實證為基礎強化護生或護理師的韌力以減少其匱乏的經驗。Castillo-González 等人(2022) 以系統文獻回顧研究法,探討護理師的韌力與疲潰的關係。共29篇與疲潰相關的文獻納入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師的韌力(resilience)分數高,其服務時間較長、合理的薪資及合理的工作負荷。此外,韌力與疲潰、匱乏(exhaustion)及去人格化(depersonalisation)呈現負相關。Velando-Soriano等人(2023)進行系統文獻回顧研究,調查影響護生發展疲潰的相關因素。共33篇文獻納入分析。研究結果指出:護生的人格特質、同感心及韌力,與其情緒的匱乏、去人格化及個人的成就有正相關。Amsrud, Lyberg and Severinsson(2019) 應用質性系統文獻回顧,調查護理系教師如何支持學生發展韌力。共納入8篇質性文獻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指出,整體經驗包括兩個整體經驗的本質內涵:(1)值得信賴與(2)關懷的準備度之教育文化。其包含五個主題:展現關懷關係、認識資源與權力、認識與接受不確定性、重新理會或定義困境經驗,並調整學習的框架。正向心理學強調學習看見我們強處,朝向本真的快樂,包括:愉悅的生活、樂於工作及有意義的生活。護理是一種「關懷健康經驗」的專業。我們常在個案罹患疾病或經歷苦痛需要關照時現身。讓我們一起終身學習建構本真的快樂,陪伴我們的個案朝向圓滿的生活經驗。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10 醫聲.醫聲要聞
心理健康月 2025拚設71處心衛中心、青年諮商使用破6千人
10月10日不只是雙十國慶,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世界心理健康日」,衛福部響應將10月訂為心理健康月,補助各地方政府推出各類心理健康促進活動。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表示,全台已設置37處心理衛生中心,預計10月底,離島地區也將完成設立心理衛生中心,2025年預計全台完成71處心理衛生中心設置。而青年免費三次諮商服務,至今已突破6000人目標。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以「 Mental health is a universal human right(心理健康為普世人權)」為主題,並且提醒民眾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陳亮妤說,健康為基本人權,心理健康也是;為此,衛福部規畫分階段布建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已達37處,預計到2025年可布建71處,將大幅提升心理衛生資源的可近性。陳亮妤說,民眾有打疫苗、健康諮詢的問題會走到衛生所,希望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可以形成這樣的系統,讓民眾有心理議題、諮詢服務時也可以走進來。搭配精神衛生法母法公告,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已經展開前端預防工作,目標是每33萬人有一處心理衛生據點,目標2025年全台達到71處。陳亮妤表示,社區衛生中心希望提供精神病人從醫療端到社區端的連續性照護與個案管理服務,提供「精神病友自立支持方案」目前經費已獲行政院核可,會從病人支持、家人支持以及同儕支持三部分推動。希望可以透讓病友邁向「復元之路 」,讓病人透過「職業復健」克服疾病困難持續成長,協助其工作、融入社會。今年8月上路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針對15至30歲的民眾提供三次心理諮商補助,經歷預算加碼後,目前使用人數達到7917人,突破原先6000人次目標。陳亮妤說,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加碼後,諮商補助持續穩定執行,7917人使用後,有1727人經諮商被評估為高風險案例,並轉介給醫療團隊。她期待,年輕朋友面對心理困擾時,能勇於求助,更期待去除社會大眾對於心理疾病的標籤化,提升全民的心理健康識能。
-
2023-10-10 性愛.性福教戰
自慰會降低精子數量?單身的人才需要?老高醫師解答常見3大自慰疑問
許多人都會選擇自慰來解決性慾,老高要說,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自慰,或是你要說打手槍,都可以解決壓力、滿足性慾,對自己的身體會有好奇,會想探索也都是很正常的。但老高卻也聽說過許多關於自慰的迷思,今天老高就帶你一起破解這些謠言!自慰迷思1.自慰會導致健康問題這幾乎是老高最常聽到的說法,也就是自慰會對男性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降低精子數量、性功能障礙或精神健康問題。但,適度的自慰不會對男性的生育能力造成負面影響,也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或心理健康問題。相反,自慰有助於緩解壓力,提高睡眠品質,並有助於性器官的健康。當然,我知道有人就要問,「適度」是怎麼樣才算「適度」,其實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次數,只是如果你真的打手槍打到覺得累了,甚至出現像之前老高談過的 #頭痛 之類的狀況,就代表你真的應該休息了。2.自慰會影響床上雄風這種迷思還有很多版本,像是「自慰會讓小弟弟變小」,或是「自慰會導致陽痿或早洩」。但你小弟弟的大小,多半是由遺傳因素決定,並不會因為你多打幾次或少打幾次,就因此變大或是變小。另外,適度的自慰其實對於勃起有幫助,因為可以讓海綿體充血,定期射精也能避免攝護腺結石。當然就如前面所述,過猶不及,如果你真的每天都要打很多次,真的有可能反而造成性行為時的壓力,導致陽痿或早洩喔!3.只有單身的人才需要自慰一些人認為自慰是一種孤獨的行為,會對人際關係產生負面影響。雖說自慰是一種私人的行為,但它並不一定跟性伴侶關係互斥。事實上,夫妻或伴侶之間的開放溝通和理解,可以使自慰成為一種增進性生活的方式。研究也指出,夫妻中的開放對話和理解對於性滿意度和關係穩定性非常重要。只要它不損害伴侶關係,自慰也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老高還是要提醒,這前提是你要跟你的伴侶好好溝通喔!(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泌尿科 高銘鴻醫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0 養生.運動健身
想消耗連假累積的熱量,選哪種運動最有效率?科學實證給了這些建議
國慶連假是否吃進過多高熱量食物,假期尾聲就透過健身活動消耗大量熱量,還能鍛鍊體魄!各種健身活動的運動困難度與上手容易度相差甚大,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項目?元氣網整理國外媒體WebMD的專文,對常見的健身活動進行科學實證化的解析。1.誇大不實的健身運動神話:局部腹部減肥國慶假期想減掉腹部脂肪,廣告建議在軟墊上進行仰臥起坐,減少腹部脂肪嗎?據專家研究,進行運動時,無法將特定區域中的脂肪快速減少,那是一則運動神話。專家建議透過整體的健身活動,不要專注在特定區域,才能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2.破解六塊腹肌的迷思,其實消耗熱量不多的健身活動:仰臥起坐仰臥起坐消耗卡路里不多,如果背部已不舒服,仍以仰臥起坐來進行健身,會對脊柱施加過多壓力,導致脊椎受傷。國慶假期如果想消除腹部脂肪、鍛鍊六塊腹肌的人,仰臥起坐不會是一個好的健身活動選擇!3.挑戰運動極限的健身運動:混合健身(CrossFit)混合健身(CrossFit)是一個整體性的訓練項目,包含速度、心肺耐力、最大肌力、爆發力、柔軟度、協調性等各種動作要素,此健身活動注重開發個人運動能力極限可能,屬於高強度的激烈訓練,對不熟悉操作的新手非常容易受傷,混合健身(CrossFit)較適合特殊且有專業需求的運動人士鍛鍊使用。4.訓練肌力與爆發力的健身活動: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 Training)增強式訓練主要透過跳躍來進行鍛煉,藉由跳躍運動來鍛煉自己的肌力和爆發力。增強式訓練的動作自我鍛鍊時容易做錯,尤其當沒有教練進行指導時,容易因為不正確的著陸方式而導致身體受傷,容易對身體的關節造成嚴重的傷害。進行前最好與合格教練討論,不太適合健身初學者貿然執行。5.透過合理的阻力來燃燒脂肪、強健體魄:阻力訓練阻力訓練是讓肌肉感受到阻力的身體活動,通過肌肉對抗外在阻力的方式,來達到鍛鍊肌肉的效果。具有幫助鍛煉肌肉、燃燒卡路里和強健骨骼的功效,都有很大的助益。同時阻力訓練對於中、老年的族群,也可刺激大腦,活化腦力的效果。6.重量訓練中的舉重挑戰,存有運動傷害的可能重量訓練是給予身體重量的訓練,重訓如果進行外加的自由重量來進行舉重鍛鍊時,操作時需有好的技巧與方式,稍有不慎會發生運動傷害:•加載過重的重量•不正確的舉重姿勢•熱身不足•沒有教練從旁指點7.國慶假期後想消耗大量的熱量,可認真考慮跑步一個小時的跑步,燃燒的卡路里是同時間騎自行車或健走的的兩倍。想快速消耗熱量,不妨跑步盡情揮灑汗水。但如果自身膝蓋已經發生問題,則不適合進行跑步。8.簡易就能輕鬆上手的老派健身活動:健行健行缺點是消耗熱量需要進行較長的時間,但健行對強健身體與大腦,都有顯著好處。並且幾乎沒有場地限制,國慶連假時來場旅行,不僅對關節傷害不大,還能舒緩情緒,保持心臟健康。9.滿足所有期待的健身運動:游泳游泳可滿足所有運動的期待:並且不會對關節造成過度損傷,還可能促進心肺健康,轉換情緒,並燃燒大量卡路里。尤其是身上已經積累大大小小傷病的族群,透過水減輕身體重量的負擔,能夠更安全和無痛地進行運動。10.快速消耗熱量的跳躍運動:跳繩跳繩活動並沒有太多的場地限制,只要準備一根合適繩長的繩子。跳繩優點可以在短時間消耗巨量的熱量,良好的間歇性運動,缺點是很難長時間進行,同時不適合膝蓋有問題的人進行。增加小腿肌力、腿部協調能力,幫助頭腦敏銳的優點。11.體驗太空漫步般的新型健身器材:橢圓機橢圓機又稱為太空漫步機,最早開發用來強化心肺功能訓練的器材,運動時不不存在著力點,減緩膝關節的震動,移動手柄時也能進手臂鍛煉。反向還能鍛鍊腿部肌肉,但橢圓機消耗熱量相比跑步的效果較差。12.輕揚的樂音中盡情扭動肢體消耗卡路里:跳舞跳舞中可伴隨著節奏就能持續性的運動,可以鍛鍊腿和手臂,並且同時得到心理的愉悅,也能夠消耗大量的卡路里。國慶佳節進行跳舞健身,輕揚的樂音下,更容易讓人樂此不疲。13.強健各處肌肉,消耗熱量有限的健身活動:瑜伽瑜伽的輕柔伸展,對於緩解壓力、改善呼吸、強健身體各處肌肉和雕塑體態具有很大的好處。消耗熱量上,瑜珈是熱量較低的運動,或者需要選擇運動量較高的瑜珈活動。14.低強度也能消耗熱量的健身活動:皮拉提斯(Pilates)皮拉提斯是一種低強度的運動類型,專注於核心肌群——臀部、背部和腹肌的鍛鍊。這些動作透過自己的身體作為合適的阻力,不容易引起運動傷害。皮拉提斯可以有效增強肌力,並且合理的增加關節靈活度,消耗熱量上會比瑜珈更多。 15.隱藏版中強度的運動,國外有「不流汗的減肥活動」美稱:太極拳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太極拳可以極大地促進情緒和身體健康,透過冥想付諸於運動中,它的一系列緩慢運動有助於肌肉的平衡和抒發壓力,對於任何年齡段的族群都有好處,重點在動作有確實到位。國慶佳節想要好好的健身運動,不妨從國外的研究中挑出適合自己的健身活動,來讓自己身輕如燕。參考資料‧《WebMD》
-
2023-10-0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護理友善職場環境維護,沒有局外人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護理人員的心聲」。七月初曾以「醫護人員的過勞與病人安全」邀請關心這議題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在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寫出三篇十分精彩的文章。當時我們深感台灣醫療團隊裡,護理人力所遭逢的考驗更需要我們的關懷。非常高興在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的主導下,我們終於有三篇針對台灣護理人力所面臨的困境有非常精闢的分析,同時也提出各種頗有創意的建議。蔡司長以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是供需不平衡的國際大環境背景,加上疫情的影響,以及國內的數據指出這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幾個可行的原則。接著護理學界的資深老師分享她對「職業疲潰」(burnout)的精闢看法,並提出如何打造健康快樂的護理師的想法。醫院護理部主任暨護理師公會的資深人員寫出護理人力的省思、依據、招募與留任的看法,並呼籲護理人員應該受到尊重。希望這三篇護理界的呼籲,可以讓醫療界以及社會大眾聽到護理界的心聲,「尊重與自主」是台灣護理人員應得的權利。從數字解讀護理人力國際經驗國際護理協會(ICN)《Ageing Well?》報告及相關研究顯示:人口、勞動力雙重老化是供需不平衡的大環境背景,各國邁向高齡化,人口生存時間越長,預防性、慢性及多重疾病照護需求增加;但同時,嬰兒潮末班車的勞動力(包含護理人力)正要退休,導致護理需求增加、有經驗資深的護理人力供給卻在減少。再則,護理是女性為主的職業,需在凌晨、清晨、週末等時段輪班,工作需身心體力的投入。當女性面對生命歷程可能經歷的懷孕育嬰或年齡較長後的體力負擔,都可能造成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而損失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人力,可能進一步導致護理質與量下降,這是護理人力短缺上須關注的重要面向。國際護理協會(ICN)2023年的《Recover to Rebuild》報告彙整逾百份研究,進一步指出:COVID-19疫情加劇了護理人力短缺,疫情期間增加的工作負荷及身心壓力,在疫情後引發因過度疲勞(burn out)的離職潮。台灣經驗台灣至2023年8月約有18.7萬執業護理人力,平均每千人口的護理人員數為8.1人。與全球趨勢相似,在高齡與慢性病的驅動下,整體健康照護需求持續提升;雖每年總執業護理人力增加中,但照護需求也逐年增加。醫院護理人力歷年來有常態性空缺,空缺率由疫情前約4.5%攀升至疫情後約6.5%,離職率亦由疫情前約11.1%提升至疫情後約11.7%。綜析107-110年統計,每年約有9,000人畢業、8,000人通過專技高考領證,最後有執業、實際成為當年度護理新人力者約4,500至5,500人(考照率約八成、執業率逾六成);而每年流失、回流人數介於4,500至5,500人,加總相抵後,過往每年總執業人數約增加4,500至5,500人。從「量」看,流失與回流人數差距不大;但從「質」看,兩者的年齡組成有別,造成實質護理職場負擔增加。流失部分以年資10年以上、30至40歲已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為主,而回流是以22至24歲為主,其是專科學校畢業後已領證但未執業、繼續就讀二技的畢業生,雖歸類為回流,實為職場新手。疫情衝擊疫情後的111年出現明顯變化,因疫情影響,考照率下降一成,同時,疫情後離職率攀升,流失人力增加、回流人數下滑,111年度總執業人力只有新增2,500人,為過去歷年一半,加上112年醫院疫情後首次評鑑,導致醫院護理人力的緊繃壓力非常有感提升。疫情後台灣護理人力體系的復原與再建,需要系統性的創新投資及再次典範轉移。護理人力教考用協力整合COVID-19疫情擴大了各國護理人力的短缺,國際護理協會 (ICN) 指出,各國皆須補充因過度疲勞 (Burn Out) 及高齡化而流失的人力,同時減緩現有及未來的人力短缺。教育部已於113年開始增加10%的護理學生人力投資;考選部、教育部與衛福部也已建立護理人力教考用政策協力平台。本文先聚焦醫院護理職場環境改善議題的進行式及未來式與大家分享資訊。一、推動三班護病制度減少護理人力流失、增加回流的關鍵,在於如何減輕護理職場過於沉重的工作負擔;而明訂「護病比」是達到此目標的重要方法。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已有明訂護病比並連動健保給付,108年規範的是「全日平均護病比」,未來政策進階改以「三班護病比」,確保醫院臨床照護現場各時段班別護理人力皆有合理配置。衛福部刻正積極爭取財源,讓三班護病比及夜班人力的負荷有所獎勵與規範。依據衛福部照護司調查,超過 80% 護理人員贊成推行三班護病比有助於護理人員留任;今年8月起衛福部已責成醫院護病比資料填報由全日改為三班,透過實證資料蒐集,作為與各界研商討論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112年底前完成護病比標準的訂定。二、正向護理職場再建影響醫院護理師職離因素的前三名:不被醫院尊重、不適當薪資、工作與生活不平衡;而會留任前三名因素是:有意義的工作、正向互動及信任團隊。醫院的管理在護理職場扮演重要角色,友善職場應鼓勵醫院重視護理第一線的聲音,協助工作與生活平衡,如:建立半職、流動或短期等彈性班別方案,增加因應女性因生命歷程改變需要的執業多元選擇;認可護理價值貢獻,建立老手牽新手臨床教師制度,成立醫院友善職場委員會,一半委員由直接照護的護理人員擔任,並公假出席;透過智慧科技減輕人力負荷;定期監測護理人力指標,引領醫院間薪資福利標竿學習,營造正向醫院護理執業環境。三、護理職場資訊透明衛福部自107年起建立《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接受匿名吹哨,迄今已接獲逾2500件通報,月結案率約96%,裁罰率17%,案件處理統計皆即時公告於平台,然而工時過長、花花班及職場霸凌等仍名列前茅,可見除了法規,需要更多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的創新解套方案。衛福部「護助e起來」平台已有32萬使用者,瀏覽超過156萬人次,這是以護理人員執業需要設計的護理公共事務參與平台,有定期與不定期資訊開放與直接照護護理人員的意見收集。薪資受市場機制影響,透過資訊公開,讓護理求職者可以掌握資訊做更好的選擇。目前衛福部《護助e起來》官網已公開醫院薪資調查。歡迎您加入該平台的護理社群,一起參與護理執業環境更好的改變旅程。四、公職護理師比例調升公職待遇是由政府規範,觀察過往公職護理師於公立醫院留任狀態良好,但占院內護理人力比例並不高,約在20-30%。政府已放寬四大公醫體系(教育部、退輔會、衛福部、國防部)公職護理師員額限制,並將持續監測與鼓勵公醫體系提升公職護理師比例,期望扮演護理職場標竿示範角色,帶動整體市場給予護理人員更合理待遇與正向執業環境條件。五、逐步全面推動Skill-Mixed住院計畫住院整合照護計畫已於110年起試辦,病家、護理人員、照護輔佐人員滿意度皆超過八成,試辦規模從111年40家醫院快速增長至112年84家,顯示醫院投入的意願。未來,透過招募每次國考約有5,500位尚未能通過護理師證照的夥伴加入計畫,減少護理畢業即轉職的流失,並提供持續考照輔導。預定112年12月我們將公告台灣護理佐理人員(Nurese Aid)認證制度。健康需要護理照護,護理專業也需要社會支持,維護護理正向執業環境沒有局外人。讓護理人員發揮並肯定自身專業價值,是為整體健康照護體系加值、也是對人民生命健康照護的祝福。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09 醫療.新陳代謝
罹患糖尿病生活就不一樣了嗎?醫曝與糖尿病共存的7個歷程
林先生40歲時是一位工程師,43歲時已經雙眼全盲。他回想起4年前,最初是發現自己容易口渴、一直想吃東西,體重也有些下降。就醫檢查後,確定是罹患了糖尿病。當時他發覺,好像只要稍微注意飲食狀況,即便沒有很認真吃藥,空腹血糖就能控制在150左右、糖化血色素7-8點多。直到1年多前,他開始發現眼睛好像愈來愈模糊,原本以為是用眼過度或是老花,結果眼科醫師說,他的眼睛有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幾年內可能會失明。與糖尿病共存的7個歷程在我的門診中,糖尿病患者從30幾歲到80幾歲都有,病友們與疾病共存的過程中,不同階段各會有不同的挑戰要面對。美國糖尿病學會 (ADA) 的治療指引也提到,這像是一個「永無止盡的心理挑戰」。線性來看大致會有7個歷程:1.得糖尿病前:病患在罹患糖尿病前,不論是個人特質,或在精神情緒狀態、生活背景等方面,都各有差異。2.確定糖尿病診斷:當病患被醫師告知罹患糖尿病後,原先的個人特質及狀態,會促使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糖尿病的診斷,接著開始因應疾病做調整。3.習得自我照護的能力:此階段病患開始要自主、獨立去控制自己的身體狀況,會需要在許多面向上做改變,包括飲食的調整、生活型態的改變等,有可能跟他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而此階段最大的衝擊是,病患要開始接受吃藥或打針的治療。因此,如果能順利度過此階段,那第4階段就有可能維持久一點。4.維持:在良好的衛教與支持下,病患通常可以維持穩定、配合治療一段時間,有些人可能前半年、一年的狀況都還不錯,也有人可以維持很久。5.生活出現變動:與糖尿病共存的過程中,如果突然出現生活變動,有可能會打亂原先控制的狀況,例如工作要被外派、出差,或是要開始輪班。此時,病患就必須再次自我調整,才能確保控制的狀況。6.糖尿病惡化或出現併發症:糖尿病本身也會變化。因此,即便病患感覺自己有在努力控制,但若無法達到很好的目標值,仍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剛確定糖尿病診斷的時候,通常會是病人第一次要面臨並接受的挑戰,而此階段經常就是第二次。7.老化: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身體功能或認知功能都會逐漸老化、退化。由上述的歷程中可知,要一直與糖尿病共存真的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事。因此,不論是自己患有糖尿病或身為陪伴者,都需要去關心與疾病共存時的心理感受。建議轉介心理健康服務的時機若是我們在陪伴或照顧糖尿病患者時,發現以下狀況,都可能要建議患者接受心理健康的服務。1.察覺自我照顧很困難:發現病患不管怎麼學習,自我照顧的能力都還是很差,或是自我照顧的能力、認知功能等明顯有退化。2.因糖尿病感到痛苦、焦慮或憂鬱:任何的疾病或慢性病,當病程久了、影響到個人的生活功能、社交生活等,都有可能引發憂鬱。目前也可利用相關問卷,進行心理壓力或狀況的評估,像是糖尿病問題量表 (Problem Areas in Diabetes, PAID)、糖尿病困擾量表 (Diabetes Distress Scale, DDS) 等。3.飲食或使用藥物的狀況嚴重脫序:發現病患在有糖尿病的情況下,還是一直亂吃亂喝,或有厭食、暴食的狀況;或者是怎麼溝通,病患都不願意好好服藥或打針。還記得去訪視林先生時,他說:「最初得到糖尿病時,覺得自己好像只要和它稍微拉扯,就可以回到過去熟悉的生活模式。但是,直到看完眼科那一刻,好像才第一次發現自己得到糖尿病了。」這是糖尿病患者很常見的現象,對於疾病真正有認知,是在出現併發症的時候,而非初次診斷糖尿病時。與糖尿病共存的每個階段,需要心理調適的面向都不同,每個患者實際經歷的歷程也都很不一樣。因此,病友們除了要認知、參與自己的疾病照護,傾聽自己的需求並適時尋求協助也是很重要的!【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罹患糖尿病生活就不一樣了嗎?與糖尿病共存的7個歷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8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退休的日子 就是一個人的生命旅行
五年前,英國首相任命了首位「孤獨大臣」,正視危害當代英國人的隱形流行病,因為根據2017年調查,超過13%的英國人與孤獨為伍。同年,作家王浩一出版《孤獨管理》。他試問自己,「如果我是那位孤獨大臣,該如何挽起袖子,開始幹第一個活?」於是,他擘劃了「孤獨地圖」,在書中描繪不同生命狀態的孤獨樣貌,並為即將退休的自己,寫下未來生活備忘錄。當英國政府針對孤獨,從2018的五大策略深化為2023的三大目標,離開職場的王浩一,陸續交出《向夕陽敬酒》與《無照心理師的沙發》,成為餘命管理三部曲,並繼續邁向《原來如此》,以幸福作為樂齡生活的唯一任務。 不同於正經八百的國家政策,王浩一的雜學與身體力行,讓人看得入迷,因為他走在我前方約十年光景。在他筆下,沒準備好的退休生活,會陷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窘境,還會變成一個無趣、讓人不喜歡的孤獨老人。這讓我聯想到臨床工作不時遇到的情境。我常被初老的上班族詢問,如果焦慮、失眠的出現和工作壓力脫不了關係,是不是提早退休就不藥而癒?一聽到這樣的想法,我必「打蛇隨棍上」地問道,「你對退休有甚麼規畫或想像?」「退休還要規畫?不就是要徹底休息,甚麼都不想!」不少可憐的社畜會這麼回答我。如果病人被生活磨到對未來失去想像,我會提醒他,以台灣人平均餘命估算,即便做到65歲屆齡退休,往後還有15至20年的人生。如果沒有規畫、沒有嗜好,將是人生最孤獨難熬的一段旅程。「也是。但我一時想不到做什麼。」病人常回報我困惑的眼神。「你還有時間做準備,但一定要把它當一回事。」若遇到初次提起這個話題的病人,我的對話通常停在這裡,因為每個人都需要時間準備與體會,如何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自己的體悟來得很早。20多年前,我剛在一家歷史超過百年的醫院成為主治醫師,便看到不少白髮蒼蒼的退休教授,天天像準時的鐘在醫院擺盪,踽踽獨行於診間長廊。「我不要變成那樣的人!」是當下第一個反應,但我當時沒有具體構想。數年後,我的母親退休剛過十年,人生便因胰臟癌謝幕;接著父親出現失智症狀,漸漸無法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如何平衡照顧責任與自己的生活,不只成為重要課題,也促使我認真思考,未來生活有哪些不可放棄的元素。培養獨處能力,是我認為的核心要務。尤其是退休後每天就是「與自己生活」,也可說是「一個人的生命旅行」。一趟美好的旅行,無論是美食、購物或參訪,要有自己設定的主題與方向。王浩一同時在他的退休生活中,加入「冒險」與「挑戰」兩個元素,試著創造新的成就,我們因而能在他的新作,看見他既走進校園當老師,又在都蘭山下種樹種花,還在電視螢光幕上,持續主持廣受好評的實境節目。我喜歡這樣的「過動老人」。也期許自己從現在開始,為將來成為一個自得其樂的老人努力。【推薦閱讀】《孤獨管理》 《向夕陽敬酒》 《無照心理師的沙發》 《原來如此》╱王浩一╱有鹿文化《孤獨,是一種能力》安東尼‧史脫爾著╱張嚶嚶譯╱漫遊者文化
-
2023-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天氣轉涼卻不宜熱補?寒露養生的7點建議:早餐建議吃這食物
「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在溫帶國家,伴隨著深秋的腳步到來,寒露節氣後整體環境逐漸進入萬物凋零狀態,但在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寒露的氣候表現則有些差異,連帶的盛產農、漁產品也有所不同。在台灣「寒露」時節的天氣與農特產狀況在台灣氣候則是進入夜寒如水,露水將凝結成霜,此時二期水稻己至抽穗末期,進入黃熟期。「稻未出齊、拿犁來犁」,若稻出穗不齊,就得犁掉,無法收成。在本節氣中,在淡水、彰化、台西、澎湖等地外海可捕獲白腹鰆等。台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水溫已降至26度,為百帶魚適水溫帶,故在蘇澳沿可捕獲。台灣周圍水溫仍高,故適高溫魚族,仍有旗魚、沙魚、加納、白帶及紅目鰱等。在這個節氣中,台灣盛產的農產品有:.北部:蕪菁、荷蘭豆、蘿蔔、馬鈴薯、豌豆、茄子。.中部:茄子、豌豆、白菜、菠菜、馬鈴薯、荷蘭豆。.南部:馬鈴薯、苦瓜、西瓜、花椰菜、荷蘭豆、甘薯。寒露的節慶與相關諺語有哪些?九月只有重陽節一個較大的民俗節日,因為在九月九日,月日均值陽數,是重九,也是重陽。秋日登高固是養生之道,所佩所飲的也是長壽之物,而原本辟邪、除不祥的習俗,也逐漸變成具有運動、休閒的作用;這時「九九」可作為長久、長壽解,因而政府定這節日中作為敬老大會,成為敬老節。寒露與諺語:.白露水,寒露風:白露日下雨則寒露日會颱風。.九月颱,無人知:九月本非颱風季節,大家防颱的心理都已鬆弛,故若有颱風常會令人措手不及。.九月九,風吹滿天哮:九月風大,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過去寒露時節,古人做些什麼?.秋收:寒露是秋季收穫的重要時節。在這個節氣中,農民們收割大豆、玉米、高粱等農作物,將辛勞的成果收入倉庫,為寒冬儲備充足的糧食。.登高望遠:在寒露節氣裡,天空晴朗,氣候宜人,正是登高遠足的好時機。人們攜家帶眷,登高望遠,感受大自然的變幻和寧靜。.享用柿子:寒露時節,柿子成熟。人們喜歡品嚐柿子的甜美,以及獨特的果肉質地。據說在寒露時節吃柿子,可以預防感冒,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秋游郊遊:在寒露節氣裡,許多地方的秋景迷人,人們會結伴出遊,去郊外賞秋,感受秋天的美好。寒露時節的7點健康建議隨著天氣逐漸變冷,人們需要注意寒露時節的健康保養:一、注意保暖:寒露時節氣溫下降,早晚的氣溫低,中午氣溫高,出行時要注意穿著,避免感冒。二、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在寒露節氣中,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柚子、蘋果、胡蘿蔔和南瓜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三、增加運動量:儘管天氣變冷,但適量的運動仍然是必要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疲勞。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保持運動習慣有助於保持健康。四、注意飲食衛生:在寒露時節,氣溫變化大,食物容易腐敗、滋生細菌。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吃生冷食物,保證食物的新鮮和熟透,避免食物中毒和胃腸不適。五、調整作息: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影響人們的睡眠品質。為了保護好身體,應該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長時間使用暖氣或空調。六、適時補水:雖然秋季天氣變涼,但依然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天氣乾燥,容易導致身體脫水,因此要適時補水,多喝溫熱的水或溫熱的茶水,保持水分平衡。七、改變飲食習慣:隨著氣候變化,身體的需求也會有所改變。在寒露時節,可以適度增加熱量較高的食物攝入,如糯米食品、核桃、花生等,這些食物有助於補充能量,幫助身體抵抗寒冷。寒露的飲食宜忌:秋末轉燥,不宜熱補越接近秋末,寒氣會越來越重,這時候人體濕邪減而燥邪增,寒濕轉成「寒燥」侵肺胃,會有頭痛畏寒、咽乾、鼻燥肌膚乾燥,咳嗽無痰,或痰黏咳不出,甚至用力咳而有血絲,氣逆喘息而口乾渴,胃脹悶,大便乾結等症候,則不可再食生薑、蔥、蒜頭類,需改以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杏仁、麥門冬、玄參、桔梗等滋陰潤肺燥的藥物來治療。唯芝麻不可過量,以免更化燥傷陰造成聲啞及乾咳不已。另一方面,早餐多吃溫熱食物,最好喝熱粥,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及黃精粥等。因粳米、糯米均可健脾胃、補中氣。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多吃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此外,台灣不像大陸中原地區四季分明,秋分時節即已有寒意。因此,寒露後不宜熱補。可用山藥燉枸杞及排骨等,山藥本身含有多醣類,有益身體。若在寒露即用羊肉爐等熱補,恐怕身體也受不了。寒露宴食譜(全文摘自說食依舊/節氣美食寒露宴)日前節氣「寒露」,秋日的第五個節氣,從白露、寒露到霜降,生動描寫出天氣由熱轉涼到冷的過程,適逢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18周年,學校舉辦紀念活動,董事長悟觀法師請來知名主廚「阿正」黃守正親上大崙山,在華梵「德味廚」舉辦「寒露宴」,邀我共品。阿正構思的「寒露宴」類似日本佛寺供齋的「精進料理」,除了食材當令,更嚴守食材損耗率不得超過5%的高標準,例如「清澄蔬菜湯」是利用餐會用剩的蔬菜處 理,耗時三天,前兩天分別用清水小火熬出眾蔬之味後放涼濾清,第3天加入蘋果、鳳梨皮、梨子與兩束六年參的參鬚小火熬煮六小時後加鹽、少許昆布粉調味而成,入口時,廳堂雖有沁涼山風吹入,身心卻是暖的。素食的選擇性不如葷菜多元,更考驗主廚對食材的了解、烹調手法、經驗和創意,最重要的是加上「時間」這個天然調味料,才能讓平凡食材吃出不凡。如五品開胃菜中的烤(蒸)番薯,先用蒸籠蒸熟地瓜,再以龍眼炭慢慢烘烤至番薯皮收水,透出烤地瓜風味,放涼後切成適口大小,撒上一小撮布列塔尼給宏德灰鹽,海鹽是神來一筆,除了引味,更讓澱粉不礙胃。野菜焚合燒(燉菜)是道京都式蔬食料理,阿正選擇了南瓜、白蘿蔔、胡蘿蔔、香菇、蓮藕、綠花椰和麵筋等七種食材,先個別以不同手法烹調,最後再組合在同一個器皿,注入些許昆布高湯而成,雖說是一道料理,實際花費了七道料理的工序,原本就因手續麻煩而日漸式微,尤其製作素食難度更高,阿正堅持推出,詮譯出「和而不同」的境界,有君子風。焚合燒中的烤南瓜就花了四到五天,以糖水小火低溫烤到南瓜體積剩下約1/3才大功告成,濃縮出飽滿的甜度和風味;許多人不敢吃的胡蘿蔔,他則用了七個小鍋,加上發酵奶油與味醂、醬油、昆布等食材,烹煮出完全不討人厭的好風味。「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的詩句,冷雨擊枯荷,秋水深處的蓮藕已聚集歲月的甜,黃守正熬煮台灣粉藕後以丹桂入味,有滿滿的季節感。秋天也是栗子和蕈菇的季節,阿正的「香油鮮蕈飯」把栗子用1/100比例的糖水低溫蜜浸48小時,再把以龍眼炭烤過的舞茸、袖珍菇等與糯米飯同炊,彷彿重現唐朝詩僧貫休「擔頭何物帶山香,一籮白蕈一籮栗」的山林野趣。這場海拔550公尺的寒露宴,屋外秋風秋雨翻飛,屋內卻因為人情和美食而發熱發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透過食物,我覺察到了季節的更迭與生而為人的喜悅,悲秋不再,只有樂活當下,才能「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靜心欣賞人生各個階段的滋味。「茫茫天宇霧漫漫,無常事事在人間,人生經歷甘甜苦,應是醍醐順口嘗。」曉雲法師的禪詩如醍醐灌頂,人生甘苦皆視如瓊漿,「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豈不都是善因緣。我也盼望,不只有「寒露宴」,24節氣各有風味,飲食界大廚能再接再厲,展現不同節氣的飲食,不負天地餽贈與饕客心願。【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24節氣 「寒露」長袖避邪氣說食依舊/節氣美食寒露宴寒露後氣溫降空氣乾,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早餐多吃溫熱食物「寒露」進入深秋 醫師建議補充柔潤食物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3-10-07 醫療.精神.身心
癌症病人和家屬,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心理師傳授「5字訣」助面臨各種挑戰
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應該如何心境調適?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這個概念,原本出自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後來陸續被運用在其他不同的情境,例如Covid-19三級警戒時期,不少心理衛生人員將它編寫為疫情底下,維持身心安定的調適原則。心理調適「五字訣」幫自己安定心情而我認為,「安、靜、能、繫、望」五字訣,正好也非常適合分享給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讓病家能夠藉由這些簡單的原則,幫忙自己將突然亂了調的生活與心情安定下來,才有更多的心力、體力及腦力,消化、整理、因應持續面臨的各種挑戰。這五個原則分別是:.「安」維持身體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一下子接收太多資訊、來路不明的報導或偏方,容易引發我們更多的焦慮、恐慌或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延誤到關鍵的治療時機。建議確保自己正在接受正規、恰當的醫療處置之後,以接收醫院或官方提供、具公信力的疾病衛教資訊為主,減少不必要的慌亂與不安。.「靜」促進身心的平靜與鎮定,減緩強烈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波動。罹癌與治療的過程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雖然很困難,但請提醒自己:盡量減少壓抑、否認或苛責,而試著改用接納、理解、探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可以找尋自己慣用、喜歡的放鬆方式(如:畫畫、聽音樂、寫日記、宗教信仰、瑜伽、呼吸練習等),在感受到壓力時,藉此幫助抒發、穩定心情,並將注意力專注在當下,不被憂慮的思緒牽著走。.「能」透過一些讓我們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事情,平衡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為力或挫折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生活中,仍應保有自己喜歡、做得好、能獲得成就感的事情或興趣,而不是只剩下疾病、治療或照顧。罹病與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生活的不同面向,幫助自己找回正向的感覺。也可以試著將太過抽象、廣泛的目標,切割成比較容易執行的小目標。像是將「我要變得更健康」,調整為「每天繞公園散步半小時」等具體可行的行為。經由每一次目標的達成,我們會漸漸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控制感。.「繫」維持與外在的聯繫,有助於降低孤單感。在生活中,找出信任、相處起來覺得舒適的家人或朋友,哪怕只有一個、兩個也很好。生病、治療的過程中,與信任的親友保持聯繫,和他們分享感受、交流。有品質的人際連結與支持,能幫助我們提升抗壓性,更能調適壓力。.「望」維持樂觀與希望感。在罹病、治療的過程中,心中保有嚮往的目標,這樣的想望常常能夠幫助我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曾遇過一位骨髓移植中的病人透過自我激勵「康復後,我要去迪士尼玩」,熬過辛苦的治療過程;還有位上了年紀的病人為了想看孫子上小學,努力配合治療。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為自己打氣。有位病人曾經和我分享,他一想到要做MRI(磁振造影)檢查,就感到非常恐懼。後來,他在心裡告訴自己:「等我完成這項檢查,就去附近的商圈吃美食。」每一次的檢查,他就靠著這樣小小的希望,度過最害怕的三十分鐘。真實互望,你、我誰也不孤單基於個案隱私的考量,寫下的故事案例都經過適度修改、模糊個人資訊。我也曾直接詢問某幾篇故事中的主角,是否同意讓我將他們的生命經驗改寫分享。在徵求同意時,其實我的內心十分忐忑,擔憂他們可能有所顧慮或是感到為難。出乎意料的是,絕大多數的人聽了我的詢問都一口答應,並表示很樂意將自身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甚至鼓勵我,就用他們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吧。謝謝每一位和我相遇的個案,謝謝你們用生命教會了我許多事,也謝謝你們給了我撰寫與分享的勇氣。由衷地希望讓更多的病人、家屬與親友,在這段不容易的人生旅程中,有機會感受到自己沒有這麼孤單。延伸閱讀:.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7 養生.家庭婚姻
小三盛行的世代,如何成為一個無可取代的伴侶?專家:常為對方做這件事
如何經營婚姻與感情是一本道不盡的書,終身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無可取代的伴侶日前聽到臺大張文亮教授演講,主題是「如何成為一位甜言蜜語的男人」,其中講述一個小故事:他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到教授家裡作客,教授不斷地對自己夫人說:尼尼,尼尼。他一喊聲尼尼,夫人立刻到他跟前。這位張教授,忍不住好奇地問這位美國教授,尼尼是師母的名字嗎?美國教授解釋:尼尼是英文「NEED」需要的意思,我需要我太太的時候,我就這樣喊她,她就來了。其實這也是他對太太的暱稱。這讓我想起我先生每次叫我的名字時,我都會飛奔向他,例如看到蟑螂,或者在家裡踩到狗大便,他總會叫我名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是很有成就感,當然也要有非常豐富的愛,甘心樂意,為他付出。為什麼師母可以甘心樂意?張教授當然也研究為什麼師母可以甘心樂意呢?張教授說「要甜言蜜語」,可見教授一定是位:一、非常敏感的人,跟他太太說話就一定會把「心」放進去,非常欣賞他的太太,不但用眼睛,還加上言語來稱讚他的太太。張教授說他家裡沒有電視,但他與他太太都有一個精心時刻與多談心。二、愛的準則,每天一起散步,有個精心時刻。三、張教授常看書,當然他認為博學重要,我們一般人,多找新鮮有趣的話題,常跟伴侶講話聊天,不要做個「看到朋友就有說不完的話題,看到伴侶就沉默以對。」總之,說情話,一輩子寫情書,一輩子戀愛。尤其第一點做一個「敏感」的情人,張教授認為「敏感的」的意思,就像「內視鏡」一樣,可以看透對方心裡所想所需要的,滿足他的需求。他從來不比較,從來不建議,他説:因為做建議的人,從來不做決定。如何成為一個無可取代的伴侶?聽完了張教授的演講,非常受惠。想起上星期五丈夫在三軍總醫院「英文俱樂部」當英文老師,剛好輪到我當小老師,每次大家輪流當小老師,出題目大家討論,我卻是請大家談如何做一個貼心的伴侶,也可以談如何取悅你的另一半,或如何做一個不可取代的伴侶。三十六歲未婚的幾米首先發炮,他的法寶是「先道歉」,無論誰對誰錯,都可以平息一切的紛爭。因為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而且他所說的道歉意思是指,很抱歉發生讓彼此不愉快的事。但不表是自己有錯。他的話真有智慧。很多已婚的夫妻,生氣時都會「冷戰」,同一個屋簷下可以視而不見。適當時機,再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很多結婚多年的夫妻,妻子都抱怨丈夫不會甜言蜜語。其中有一位同學的丈夫,有天在大家面前不斷稱讚他的妻子,美麗的美樂蒂說,丈夫喝醉了才會說的。非常有氣質又美麗的麗莎說,未婚夫付出的比她要多,已婚的同學都笑說,結婚之後再看看,妳就會知道。婚前與婚後有這麼大的差別。最終結論:大家都需要伴侶的認可、讚美和回饋。現在「小三」盛行,她們都是很會取悅男人,很會說甜言蜜語,稱讚男人,有些沒有定性的男人,一旦被灌了迷湯,常常忘了自己身在何方。所以我們練就自己成為「不可取代的」的伴侶,是最懂他的,是他的肚裡蛔蟲,是兩個人互看就知道對方想什麼的默契。成為夫妻和情人是很不容易的,目標是「成為不可取代的伴侶」,因此如何經營婚姻與感情是一本道不盡的書,終身學習。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節錄:《活一天樂一天:百歲母親教我的生活智慧與兩性溝通》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7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屏東縣】翻轉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困境 張秀君:整合產官學及企業力量
遠在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境長達120公里,許多老人家就醫不便,為了深入社區幫助生活功能受限的長者,屏東縣政府今年結合民間資源,開辦「行動生活復能車」,把照護送進偏鄉。另進行原鄉醫療與照護資源整合,結合三個原鄉部落需求,首創「禮納里大家好整合照護服務模式」成為社區整合照護服務的最佳示範。屏東縣政府衛生局長張秀君表示,屏東有33個鄉鎮,其中包括9個原鄉(8個山地原鄉1個平地原鄉),1個離島,醫療資源分佈有城鄉差異,許多偏鄉民眾就醫困難,尤其近年屏東縣人口快速老化,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9.76%,明年可能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有復能或照護需求的民眾日益增加行動生活復能車 由下而上的政策制定針對偏鄉照護政策,張秀君指出,周春米縣長上任後,決定加碼操作,強化復能及預防延緩失能政策,由下而上因地制宜的做法,不能只依賴中央的制定政策與資源挹注,而是由地方政府主動出擊,把地方上的民眾需求,與體制內的公有、民間資源相結合,推出「行動生活復能」的照護模式,讓民眾獲得完善的社區健康照護服務。她說,這是縣府自訂政策,連結整個屏東縣產官學及企業的力量,進行區域整合,今年2月21日, 屏東縣的行動生活復能計畫正式啟動,四輛來自民間企業捐贈的行動生活復能車分別開進了屏東的中、北、南部和原鄉,直接讓老人從家門走到社區的車子邊,接受復能的服務。若試辦成功後,未來可成為全國性的政策。復能生活化 生活復能化 行動生活復能車主要針對長者的復能需求,每輛車上有舒緩疼痛與促進血液循環的儀器設備以及兩位物理治療師,透過徒手、儀器為長者提供復能服務,治療師還會提供專業服務及衛教,教導民眾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正確姿勢,同時教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復能,讓生活復能化、復能生活化。服務團隊亦會評估民眾狀況,如需醫療或長照服務則由衛生所轉介並連結其他資源。至於個案的來源,張秀君說,民眾自覺有復能的需求,當地衛生所會先在前端整合個案需要,經醫師評估、登錄個案資料、通知到場;或是由當地的公衛護理師做個案訪視時,進行評估、服務和轉介;衛生所看診的病患,經醫師評估有復能需求者,即進行安排後續復能服務。張秀君強調,長者的復能只要在前端做好,後端的醫療照護就可減少,而且急性期治療後返家的照護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延緩失能。例如中風長者在急性期住院回家後要復健,如果因為沒人接送到醫院,讓老人家錯過了復健黃金期,將會造成嚴重失能的遺憾,也增加長照的負擔。行動生活復能車開辦七個月來, 已服務9千多人次、3600人,民眾滿意度非常高,全縣本島32鄉鎮的400多個村,已服務了196村里,縣府將持續擴大辦理。原住民健康政策:大家好原鄉整合照護服務除了長者的生活復能,原鄉醫療與健康促進是另一重點。2021年1月,屏東縣政府推出全國首創的「禮納里大家好整合照護服務模式」,整合三個原鄉村落的居民需求,設置公共服務中心,提供醫療、長照、運動、交通、營養…等多面向的服務。張秀君表示,2009年8月莫拉克風災發生後,屏東三地門鄉大社村、瑪家鄉瑪家村及霧臺鄉好茶村,三個部落600多戶、約1800名原住民,遷居禮納里永久屋基地,經過多年努力,他們已勇敢的重新站起來,但因永久屋集合三個不同原鄉的居民,如果由三個衛生所各自提供服務,難免資源重疊,於是縣府決定整合。縣府自2019年著手規劃多元的照護模式,先盤點禮納里社區資源,成立跨局處工作小組,展開禮納里生活圈健康意見調查。張秀君說,衛生局先從公衛醫療整合,利用當地閒置空間,2021年1月改設立公共服務中心,樓下是牙醫和西醫門診,旁邊是失智照護據點,樓上還有銀髮健康俱樂部及運動中心。屏東縣首創全國、突破地域區隔、凝結部落共識,取大社村名中的「大」、瑪家村名中的「家」、好茶村名中的「好」,發展在地制宜並符合原住民文化敏感度的「大家好整合照護服務」,整合3鄉衛生所、3鄉鄉公所、5個縣府跨局處單位、2家醫院、6個專業醫事公會(西醫、牙醫、護理師、藥師、心理師、營養師)、1所大學、10間部落在地教會與2家企業等32個單位及中央與本縣「醫療、公衛、長照、交通、社福」等18項計畫,滿足在地需求,致力和社區共同滋養這塊土地,從整個生命歷程規劃執行,幼兒到長者都享有友善可近之全齡照護,並落實社會關懷。 張秀君說,「原住民族健康法」今年公告上路,屏東縣希望藉由更多元的服務,強化及整合原住民健康照護體系,建立民眾健康生活觀念,導入資源,從點、線、面逐步落實各項政策,實踐Health for all的目標。【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05 養生.運動健身
【減脂飲食懶人包】秋冬也能輕鬆享瘦 不復胖食譜大公開
最近天氣逐漸轉涼,如何飲食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但又不復胖呢?相對於間歇性斷食或生酮飲食等方法,透過製作減脂料理,逐漸成為多數人同時追求美味和健康的選擇。今天就來分享幾道美味又能提供飽足感的健康料理,就算到了秋冬,也能放心大口吃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穀香雞肉飯(1)穀豆飯取代一般米飯,水和米的比例1:1,(2)放入電鍋,外鍋加一杯水。(3)使用炒菜鍋,放入自己喜歡的主菜及配料,影片中的介紹以雞腿為主菜,接著再放入一些豆芽菜和綠色蔬菜,全部炒熟後可依自己的口味調味。這樣就完成簡單的一餐囉~鹹鴨蛋絲瓜湯(1)配料使用美白菇、杏鮑菇、鴻喜菇,依個人喜好做選擇。(2)準備絲瓜,切成塊狀,口感較好。(3)放入一點橄欖油,把蒜末和鹹蛋黃拌炒一下,(4)放入菇類翻炒,絲瓜放進來,剩下的鹹蛋白也放入,(5)加入一杯水悶五分鐘,起鍋前再加一顆蛋,需要的話再加一點鹽巴調味。香蕉風味優格鬆餅(1)首先準備150g的鬆餅粉、100g牛奶、一顆蛋,蛋打散後,(2)將牛奶和蛋液倒入麵粉裡,攪拌均勻,(3)再放入一根香蕉增加風味,切塊後開始瘋狂攪拌,(4)使用廚房紙巾抹油擦拭平底鍋,放入適量麵糊,小火靜置到表面出現一個洞一個洞的狀態,接著翻面煎10秒起鍋,最後再加上優格,就完成囉~以上料理方式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大家都學會了嗎? 減酯料理不再是無味又無聊的食物,一樣可以同時兼顧美味和營養,還想知道更多健康料理的製作方式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04 性愛.性福教戰
體外射精「沖乾淨」就好?避孕4大NG行為恐讓陰道感染 醫教1招效果更勝保險套
做愛想避孕,全程戴好保險套還不夠?醫師指出,男性戴保險套即使「全程完美配戴」,或是女性規律口服事前避孕藥,單靠其中1種避孕方法效果仍有限;但只要將這兩種避孕措施同時做到,達成男女「雙重避孕」原則,就能有效避孕達99%。不過,年輕男女仍對於避孕方式存在許多迷思,究竟哪些常見避孕行為是錯誤的呢?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婦產部部主任張芳維表示,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20~35歲未婚懷孕女性,每年有高達2.3萬名進行人工流產處置,雖然這關乎個人選擇,但有很大機率為當事人帶來心理創傷,而會造成這樣的結果,與大眾對於正確避孕觀念的認知不足有關。女性避孕4大NG觀念 張芳維指出,根據2023年最新避孕認知及行為狀況調查發現,18~35歲女性常見以下4大避孕迷思,包括僅靠戴保險套、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來避孕,以及分不清楚事前及事後避孕藥的差異:1.只戴保險套避孕:雖然戴保險套有82~98%成以上避孕效果,但只適用於男性。對女性並無積極保護作用,卻必須承擔保險套破洞的風險,以及可能懷孕的後果。 2.計算安全期來避孕:每位女性每個月的經期都不一樣,單靠預估安全期恐準確度不高,仍有極高懷孕風險。 3.體外射精沖洗乾淨就好:不少人以為體外射精就沒事,事後再用清水等物理方式沖洗乾淨就好,但錯誤的陰部沖洗及貼身衣物清洗方法,可能導致女性陰道感染發炎。 4.避孕藥有吃就好,不在意事前或事後:統計顯示高達64%女性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其中卻有半數人不清楚事前及事後避孕藥的服用時機、劑量及方法差異。張芳維進一步解釋,事前避孕藥的成分主要為雌激素和黃體素,劑量較低,需要每天吃;事後避孕藥則為高劑量的黃體素或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必須在性行為後72或120小時內服藥,越早吃越有效,但也因為劑量較高的關係,頻繁服用較容易有噁心或亂經的副作用。「雙重避孕」效果更勝保險套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部長蔡永杰表示,年輕男女無論未婚或已婚,只要目前還沒有計畫生小孩,最安全有效的避孕方式都必須知道一個觀念,也就是「雙重避孕原則」,透過男性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及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雙方同時做好避孕措施,可達99%避孕效果,還能預防性病。 若常服用事前避孕藥,有可能會增加血栓風險嗎?蔡永杰說明,目前已有新一代的事前避孕藥,較傳統藥物劑量低,已證實能降低靜脈栓塞風險,提升用藥安全性,呼籲除了男性性行為全程戴保險套,女性也應每天服用事前避孕藥,才能掌握懷孕自主權,防範意外懷孕帶來的身心靈傷害。【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65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4 癌症.癌友故事
閨密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
進入安寧場域工作後,我常思考: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除了打針、吃藥、好好休息以外,有沒有可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讓末期病人的生活不只是過一天、算一天,而是仍能對每一天、對所重視的人事物,保有期待與動力。尾聲之前,能不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我在安寧病房工作即將滿週年時,轉入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疾病發現得很晚,一診斷就是末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不同的器官。她做了幾次抗癌治療,反應都不太好,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在腫瘤科團隊的建議下,她和家人決定轉入安寧病房,接受比較舒適、緩和的照護。她剛轉入病房時,精神十分倦怠,大部分的時間都閉著眼睛,臥床休息。家人用心地替她在病室中營造舒適、寧靜的環境,為的是讓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不受干擾地好好休養。也因為如此,我沒有什麼機會和女孩互動,無法探問與了解:.年紀輕輕的她,對於疾病、對於安寧療護、對於生命,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我只能間接地透過夜班護理師的交班紀錄拼湊對她的想像──護理師眼中的她堅強、樂觀、貼心而客氣,少數醒著的時候,對家人和照顧自己的醫護人員們,她總是帶著微笑又有禮貌。這讓我對女孩的一切更加感到好奇。太在乎彼此,不忍心看對方難過大約一週後,聽護理師說這幾天女孩稍微清醒了些,我趁著她父母暫離醫院的空檔,悄悄溜進病室。即便外頭豔陽高照,病室仍被緊拉上的窗簾遮蔽得絲毫不透光,她在黑暗的靜謐房間裡熟睡著。另有一個女孩安靜地趴在床邊,陪伴著她。看見這情景,我正思考是否應該轉身離開,讓她好好休息。沒想到此時她突然睜開眼睛,恰巧與我四目相交。我立刻把握這個機會向她自我介紹,並小心翼翼地問:「你願意和我談一談嗎?」原以為她可能會以疲倦為由婉拒,沒想到她爽朗地答應:「我現在精神還不錯,也希望趁這個時候多跟人聊聊天。」趴在床邊的女生是她的閨密。不消幾分鐘,年紀相仿的我們三人就找到共同點,打成一片。女孩回憶起發病時,那段煎熬的就醫等待過程。「靠!超痛苦的好嗎?!拜託,我都這麼痛了,到底還要等多久?」她用誇張的表情和語調強調那忍無可忍的疼痛。我好奇地問:「你在爸媽面前,也會這樣把真實心情表現出來嗎?」她笑著搖搖頭。這時在我眼前的她,不再只是醫療團隊口中那個總是客氣地微笑道謝、永遠展現樂觀和勇敢的女孩,而是更真實、更立體、更符合她實際年紀的樣貌。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羈絆父親不曾告訴她餘命期,只有母親曾經偷偷跟她說「時間不多了」。聽起來,她和父母親之間是互相在乎的,卻又害怕彼此無法承受這個話題的沉重。聊到這裡,我問她:「你是怎麼看待疾病與生死?」女孩表示他們全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我們的信仰裡,一切都是神安排好的。這輩子,我去過很多地方、體驗過很多事情,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夠了,很有意義了。」她平靜而堅定地說。看她如此自在、從容地談生論死,我鼓起勇氣問:「那麼,在生命最後的這段時間,你還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聽了我的提問,思考了幾秒鐘後,她說:「我想要親自見朋友們,跟他們每一個人說話告別。」她的閨密便一口答應了這件任務,自告奮勇要找人一起籌劃。我們決定為女孩舉辦一場「生前同樂會」。為末期病人完成心願,分秒必爭。分秒必爭,辦一場「生前同樂會」閨密徵得家人同意,短短五天內,召集了女孩在各個生命階段的同學、朋友、同事與教友們,大家分工合作,排除萬難地籌劃這場「生前同樂會」。然而愈接近這天,女孩的病況出現愈多變化。到了當天,為了把握她仍有精神時能說說話,決定提前開始。父母推著女孩的病床進入大家花了三個小時布置好的會場。現場有四、五十個人,都是她想要見到的人,她拿著麥克風興奮地說:「看到大家真的好開心。」雖然因意識混亂而有些語無倫次,但她還是堅持著把想對大家說的話講完。接著在家人的伴奏下,全場一起實現她想和大家一同唱詩歌的願望,合唱了她最愛的詩歌〈單純的信託〉:為這一天,我獻感謝,全人再次交託與主連結;祂是生命活水,使我滿足歡暢,從我靈裡向外流淌,將我溢漫且從我顯彰。無須憂慮,無須懷疑,惟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每天都有需要,凡事向祂述說,祂賜平安深且廣闊,時時保守使我永穩妥。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無何比這更美好;主是永活源頭,作我一切供應,凡我交託在祂手中,祂能保全一直到路終。在場的人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都被詩歌及齊聲合唱的氛圍所感動。我想,女孩透過這首詩歌讓愛她的大家明白,即便身體虛弱、病情嚴重,但她的信仰與心靈仍是如此平靜而堅定。投影幕還播放出各地朋友們錄製的祝福影片,這讓我認識了親朋好友們心目中的女孩──那個陽光、活潑、有著稚嫩臉龐的她。最後,大家獻上提前來醫院製作的壓克力合照簽名板,圍繞著女孩的病床,和她聊著每張照片的故事,一一與她擁抱。同樂會結束後,閨密對我說:「謝謝你,我們都不知道她還有這個心願。我一直很想為她做些什麼,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敢問她這些。」其實要感謝的是女孩對生命的熱愛和勇氣,是她給了家人、朋友們替她盡一份心力的機會。當然,如果當初不是他們果決地接下這項任務,也不會有這場深刻又動人的同樂會。不留遺憾的告別兩天後,我將同樂會的照片洗出來送給女孩的父母,同時分享當初我們決定要辦同樂會的經過。他們驚訝又認真地聽著,完全不曉得女兒有這個心願。「沒想到她的朋友真的那麼多,我們都以為她是隨便說說。」母親笑著說。一直以來,女兒在母親的心中是個粗神經的傻大姊,以前聽同學形容她「很會照顧人」,總是心存懷疑。直到當天看了同學們錄給女兒的影片,才認識了她的另一面。父親有感而發地說:「能在生前舉辦這樣的活動,真的很重要……」當天下午,病房傳來生理監測器「嗶──嗶──嗶──」的聲音。她回到主的身邊了。在電梯口,我鞠躬送她最後一程,在心裡默默地對她說:謝謝你教會我對生命的勇敢和熱情。謝謝你讓我認識你、你的家人和朋友們,見識到人與人之間這麼堅定的情誼與互相付出。謝謝你讓我擁有這麼一個美好且難忘的經驗,足以讓我懷念一輩子。【療心錦囊】愛讓我們相聚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同樂會上唱的那首詩歌,在我工作遭遇挫折或生活混沌的時候,常常浮現腦海,帶給我很大的安定和力量。女孩透過自己的生命,送給我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每當回想起大家為了達成她的心願而做的努力:閨密二話不說就接下任務,父母給予支持與尊重,好友們不畏風雨、多次赴醫院討論細節,經驗豐富的教友們熱心協助,還有許多同學當天一早就抵達幫忙布置場地……這些人無論原本是否認識,都同心協力地集結在一起,真是令我感動不已。我不禁想:人的一生中,能有這麼愛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們,夫復何求?延伸閱讀:.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4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上班族看過來!「三招」教你擺脫腰部&肩頸疼痛困擾
現代人長時間低頭使用3C產品、久坐辦公桌前,導致肩頸僵硬、腰部疲勞痠痛。今天就來分享幾招,可使腰部及肩頸得到舒緩疲勞的幾個小秘訣。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緩解腰酸背痛(1)雙腳打開比肩寬一些,(2)右手往小腿去,左手往天空去,(3)上半身往右下方走,感覺左側腰背拉伸,停留30秒換邊,完成5組。肩頸痠痛舒緩所謂YTWL運動,透過模仿英文字母YTWL,往各個方向均勻地訓練肩胛骨周圍的肌群。(1)準備一條160-180公分的彈力帶,目測大概彈力帶的一半並採在它中間,(2)接著依序模仿Y英文字母動作慢慢往上拉,拉到最高並停留,保持呼吸停留三秒,控制速度,放下時務必慢慢地放下來,(3)以上動作重覆10組,並依字母Y、T、W、L順序完成。上述方法不僅適用於上班族,任何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都可以受益。放鬆腰部和肩頸,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也能關注身體的健康。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運動健康的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03 醫療.心臟血管
末期心血管疾病最終表現 醫揭心臟衰竭症狀、原因、治療方法
40多歲王先生在炎熱的午後整理家務,因口渴難耐暢飲6000ml冰涼礦泉水,傍晚突然感覺不適、乾咳、呼吸困難,本想臥床休息,不料躺下後症狀加劇並惡化,緊急就醫。經檢查顯示,王先生心臟擴大,合併肺部積水,為嚴重心臟衰竭,主因為慢性冠狀動脈阻塞。在接受冠狀動脈血管介入治療後,才逐漸恢復健康。心臟衰竭常見症狀:呼吸困難、胸悶、心悸、下肢水腫、腹脹、食欲不振、疲倦嗜睡等,甚至會影響肝及腎功能。台灣心臟衰竭盛行率約為1.1%,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口有240至254人,推估台灣約有26萬名心衰患者,每天有150多位患者被診斷為心臟衰竭,它的存活率低於大多數癌症,估計每5年約有一半患者會病逝。常見心臟衰竭致病病因,包括心肌病變、瓣膜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與心肌炎等。除了遵從醫囑根據病患不同狀況服用藥物治療外,如果施予適時的處置,像是裝置支架或進行手術,亦可除去致病主因,改變心臟衰竭進展,加速心臟恢復。嚴重的心臟衰竭最終治療方法,就是心臟移植,但要符合資格者才能列入移植等候名單中。每年約有200位病患持續等待心臟移植,只有10%可成功受贈心臟,約20至30%患者因等不到適當捐贈者而過世。因此,在有限的心臟捐贈資源框架下,運用現有醫療能力穩定及改善心臟衰竭患者狀況,更為迫切重要。根據歐美醫學指引,心臟衰竭患者應接受全面性完整的醫療評估與治療,包括照護規畫、衛生教育、居家照護及技巧指導、共病診療、營養評估建議、心肺復健、心理扶持等服務。同時,積極參與潛在新型心臟衰竭治療,並結合轉介社會資源服務,才能完備整合醫療照護服務。台灣目前多數醫院皆有成立心臟衰竭照護團隊,並配合健保署推動「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運作。這個計畫是提供心臟衰竭患者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讓病患在出院後6個月內接受門診模式的整合照護,台大醫院更推出「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照護之延伸遠距照護計畫」,讓有需求的心臟衰竭患者無縫銜接6個月之後所需之持續性照護,避免患者面臨頓失所依窘境。心臟衰竭是末期心血管疾病的最終表現,可能反覆導致身體惡化、增加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風險。希望藉由提升心臟衰竭疾病意識,透過整合照護,做到早期預防、早期診斷與積極治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3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後會像小孩一樣?專家曝患病最痛苦之處
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這些經驗會接合得更緊密。因此,記憶乃個人身分的基礎。在後面我們會繼續探討,如果記憶消失或發生重大變化,自我感覺會受到哪些影響。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你能回溯到多久以前的事情,那段記憶有多清晰?大多數人都記不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為了解釋這種情況,佛洛伊德提出一個概念:壓抑。也就是說,潛意識壓下那些回憶,不讓它們進入意識中。今天,神經科學家提出了更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不記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是因為負責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大腦結構尚未發展完成。基本上,在大腦發育的早期階段,我們記不起任何事情,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自我意識。記憶和身分認同就像一對舞者,會隨著時間的音樂搖擺。在兩歲之前,嬰兒沒有自我認同,無法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年後,他們會看著鏡子,伸手去觸摸心理學家塗在他們臉上的小點。在這個階段,幼童已經知道,鏡子裡出現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到了五歲左右,所有記憶系統都上線並正常運作了。前額葉皮質和海馬迴比較晚熟,之後情節記憶、語意記憶(semantic knowledge)會與語言能力一起出現。學會使用語言後,幼童的自我認同感會再次提升。在語言的幫助下,記憶慢慢在幼童的大腦中累積起來;自我認同和記憶一絲絲地交織成一片精美的掛毯。學會字詞後,幼童就能接續形成概念、認同和記憶。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都儲存在大腦皮質,而後者會與海馬迴雙向傳遞訊息。在人的一生中,海馬迴跟皮質的記憶中心會共同運作,彼此不斷地在「呼叫和回應」。想起大學畢業典禮時,神經脈衝會從海馬迴進入位於皮質的記憶中心(儲存了畫面、聲音、意見等)。之後,這些儲存資料再被送回海馬迴中組成情節記憶,以重現畢業典禮。自我認同、語言和記憶在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建立了許多連結點。但諷刺的是,生命是如此殘酷,到了盡頭時,這三位一體的傳遞管道會一一瓦解,逐步回到人生頭五年的狀態。阿茲海默症的初始徵兆是失語,接著是喪失概念、無法認出他人。在這可怕疾病的結尾到來時,患者會認不出他自己。※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太太吃鍋邊素,老公吃鍋邊草!
老公me too,事情爆發,老婆大發雷霆,問原因。老公:「你吃鍋邊素,菜都被你吃光了,我吃鍋邊草有何不對?何況草也是素的啊!」近年來吃素蔚為時尚,有些人是宗教理由,有些人是為了健康理由。話說有一病人失血,需輸血,病人一直問:「請問輸的血是素的嗎?」阿彌陀佛,目前捐血中心的血沒有這樣分啊!古人說:「肉食者鄙,未足與議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在表示自古以來,肉食是人類的天性,因此古人碰到大典要潔身自愛,齋戒三天,表示古人也知要潔身,必須少吃肉,避免殺生,心理坦然一點。吃素的人一定要吃蛋或牛奶,因為植物性蛋白缺乏人體新陳代謝中所需的兩種氨基酸,因此對人體健康而言,飲食均衡是必須的原則,因不同食物有不同的氨基酸,大魚大肉吃太多,一方面營養過多,造成動脈硬化,容易造成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多吃蔬食可避免這個副作用。由此觀之,老婆吃鍋邊素,老公吃鍋邊草,由字面上而言都是有益身心健康,只是如果吃的鍋邊草,不是真的草,而是人這種美麗的動物,就會發生家庭糾紛,甚至付出不少代價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 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9-30 養生.家庭婚姻
另一半有「指責型人格」?長期貶低你、有問題的都是你...遇到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身為這樣的人的另一半你又該怎麼辦?伴侶將所有事情歸咎於你,總是指責你的不是,這是「指責型人格」,但指責的背後,你了解他為何如此嗎?指責型人格如何形成?1.他很自卑其實他根本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的存在無關緊要,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焦慮和羞恥感。而當他無法消化挫敗感和批評時,最終就會猛烈抨擊伴侶,並將生活中的一切錯誤歸咎於他。2.他控制欲很強他要求你遵照他的想法做事,根本不給你討論的空間。而當你未能達到他的期望時,他就會生氣。3.他的生活充滿壓力、遺憾慢性壓力會使人感到沮喪並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你的伴侶或許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然後把壓力發洩到你身上。或許他對人生充滿了遺憾,對自己現在的處境感覺無力改變。不管你是否與他的壓力與遺憾有關,他都會找到理由責怪你,來抒發他的沉重心情。4.他是自戀型人格自戀者相信他們永遠不會犯錯。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自戀者,他們不太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會做錯事。他會想操控你,並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你,即便是根本與你無關的錯誤。5.他無法接受改變如果你的婚姻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你和你的伴侶都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和調整才能繼續生活在一起。然而,你的伴侶會否認自己需要改變。如前文所述,因為他覺得只有你有問題,而他沒有。6.他不願承擔責任你的伴侶可能是一個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人。因此當出現問題時,他根本不會想與你一起承擔,會把一切事情推到你身上。7.他根本不愛你了,覺得你配不上他,甚至恨你如果你的伴侶一直以各種理由責怪你,這可能意味著他已經不再愛你了,對你也不滿意。他們的不快樂會轉化為頻繁發怒,因為他把婚姻中的任何缺陷視為你的缺陷。或許他為了這段婚姻,曾經做出妥協,而當他因此不若以往自在開心時,當他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他就會開始怨恨你。例如,他因為孩子出生而減少自己的玩樂時間,或者因為你的工作,必須承擔一些家務,他可能對此感到不滿。8.他在不健康的環境中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你的伴侶可能就活在父母指責對方的環境中,所以他認為指責另一半是正常的。9.他無法好好管教孩子當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很自然會生氣,想要管教他們。 然而,你的伴侶可能害怕對孩子發脾氣,所以他們把憤怒發洩在你身上。讓你對孩子的錯誤負責,比試圖管教孩子更容易。10.他患有精神疾病你的伴侶可能患有某些精神疾病,即使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而這樣的疾病可能會導致他總是指責別人,卻意識不到自己有問題。如何應對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你的伴侶?1.與他溝通你的伴侶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對你產生了可怕的影響。 因此,與他們坐在一起,平靜地解釋你的感受,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讓他明白責怪你是不對的,尤其是當你沒有錯的時候。而當他願意做出改變時,請你給予耐心與鼓勵。2.嘗試理解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的伴侶總是指責你,而不認為是他的問題?你必須了解原因,前文列出的,他可能是其中的哪一個?一旦你知道可能的原因,你或許會比較釋懷,就算無法改變他的行為,你也較能認知到這一切不是你的錯,而你絕非是他說的那種差勁的人。3.嘗試保持冷靜當你的伴侶又對妳大聲時,你會感到憤怒並為自己辯護。但下次,嘗試保持冷靜吧!不要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而當這一切已經讓你無法承擔,那就遠離他。繼續在這段關係裡,只會讓你心裡累積更多傷痛。當你必須一直承擔對方的責備時,將導致你漸漸失去信心,以及和對他的感情,甚至讓生活在一起變得很痛苦,讓你對人生變得消極。當一切難以挽回,你千萬不要責備自己,相反的,要練習好好同情自己、關愛自己,設法離開這段有毒的關係。.天使婆婆!媳婦顧孩崩潰line求救,婆婆秒回:很開心找我幫忙,現在搭車趕去.媳婦最想要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問題」.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9-30 養生.家庭婚姻
低自尊是壞事,高自尊是好事?2者背後其實有相似的心理機制
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我們通常會認為過低的自尊是一件壞事,但事實上,過高的自尊也並非好事,從本質上來說,過高或者過低的自尊背後有著相似的心理機制。童年早期,我們的自尊水準會呈現出全或無的狀態,根本原因在於此階段的我們還無法全面地看待自己,很容易因為當下發生的一件事情而片面地下定義。比如期末考試考了兩個一百分,就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厲害的人;不小心打碎了家裡的花瓶,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一無是處。這種模式出現在童年早期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我們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所以這是必然經歷的合理過程,但這種模式在成人後仍舊會出現,因為這種模式若在童年中後期沒有得到妥善的引導,那麼可能會一直延續下去。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心理感受,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不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就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好像總是很難進入一種和別人平起平坐、平等相處的狀態。這種忽高忽低的自尊狀態也是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模式,都是由無助模式帶來的自卑感引發的。關於無助模式,我們會在第二節中詳細討論,在這裡需要先意識到的一點是,自尊並非越高越好,當我們努力為自己賺取各種光鮮的標籤,拚命提升自己的地位以防被別人看不起時,自尊就會越來越脆弱。當自尊處在全有或全無模式時,它就變成一個內在空洞的軀殼。當我們覺得自身條件可以碾壓對方時,在我們的腦海中,自己的形象突然變得高大起來,可以不用在乎對方的想法和關心對方的感受,這時自尊是保護自己的工具,同時也是傷害別人的利器。反之,當我們覺得自身條件不如別人的時候,被別人的光環所掩蓋的時候,自己又會縮成一個小人兒,對方的光芒越強,自己就會縮得越小,甚至無地自容,認為自己不應該存在。而這時,自尊又變成了傷害自己的武器,並且神話了對方,使我們無法客觀地看待別人和自己。所以為什麼說「全有或全無的自尊」是一副內在空洞的軀殼呢?這是因為無論自尊是高或低,都沒有實質意義,而且都代表著同一個問題:人際關係本不平等的。也許你會認為,人際關係從來就是不平等的,但只要我能處於高位,就平安無事了。但事實上,如果你的自尊是空中樓閣,無論實際上所處的地位如何,最終都會被你內心設定的心理地位所影響。畢竟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一旦面臨地位的挑戰,虛無的空中樓閣就無法支撐一個人的信心,高自尊的泡沫會突然裂開,然後將你重重地摔在地上,這種落差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難承受。真正的自尊是可以看到自我的,而且無論外界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都相對穩定的。比如你是學生,見到某個專業領域的「大神」;或者你進入職場,面對嶄露鋒芒的同事,你可能會羡慕、欽佩、受到鼓舞,當然你也可能覺得和自己毫無關係,但不會覺得自我因此消失了。不管在多麼耀眼的人面前,他們的光芒都不會抹殺你的存在,你仍然能分得清別人和自己的界限。同樣地,當你和世俗條件不如自己的人相處時,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們,也不會帶著鄙夷的目光審視他們的存在,所以真正的自尊不僅能看到自我,也能看到並認可別人的存在。無助模式我們都知道低自尊會讓人不敢去做新的嘗試,因為不相信自己會成功,而在高自尊的情況下,哪怕這個自尊是虛假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短暫地去實現目標。這種高自尊之所以不穩定,甚至會讓人陷入危險,是因為這種自尊是「條件性地依附於成功」。「條件性依附於成功」意指一個人有沒有自尊,是取決於能否做成一件事,如果失敗了,就會否定自我價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因果關係呢?很多時候和父母或者老師⋯等長輩在孩子失敗時給的反饋有關,比如考試沒考好,長輩說了非常負面的評價,像是「你怎麼這麼笨、「你怎麼就是學不好」⋯等。這樣一來,失敗就迅速在孩子心裡建立一種和低價值感相關的條件反射。相反地,如果孩子考出好成績,就一味誇讚「孩子真棒」、「真聰明」,那麼這兩種巨大的反差會在孩子心裡形成一種模式─我的價值感是否和考了好成績直接相關?有好成績,我就是最棒的;沒有好成績,我就要承受一無是處的低價值感。孩子並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次失敗,或也不知道如何理解這次成功,同時更不知道下一次可以怎樣做得更好。我在4、5歲時就經歷過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無助事件,或許能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個過程。當時我是幼稚園的年紀,老師出了一個教孩子認時間的作業,請家長在錶盤上隨意擺弄幾個位置,讓孩子學習怎麼看時間。但老師之前並沒有教過我們,是讓家長想辦法進行教學、藉此和孩子互動。我的父親當時承擔了這個任務,他從公司拿回來一個非常漂亮的鬧鐘,有著金色的外觀、銀色的指針,我當時開心極了,興高采烈地開始學習。我父親教了我一遍長針和短針還有錶盤上數字的關係,接著就說學到這邊,然後開始考我是否理解。他撥了幾個指針位置,我都說錯了,我父親就勃然大怒,把漂亮的鬧鐘摔在地上,並大聲怒斥我:「這麼簡單的事,我都教你一遍了,怎麼還不明白?!」我當時嚇到了,內心很無助,心裡出現兩個聲音,一個聲音說:「我是不是太笨了,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學不會?」但另一個聲音說:「為什麼父親不再教我一遍呢,我有很多問題想問,還有很多地方不是很理解」。當時的無助感是很強烈的,這個無助感來自我從這次經驗中似乎無法獲得能用在下次經驗的有效方法,我只得到「我太笨了」、「學東西就要一次學會」、「沒有表達不理解和發問的權利」、「我現在還是不會認時間,該怎麼辦呀」這幾個資訊。所以,在後來成為學生的十幾年日子裡,我都會經歷起起伏伏的自尊變化,考了第一名就覺得自己是全班最厲害的人,若沒有考第一名,那一定是我不夠聰明的特點曝露出來且無法掩飾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有機會告訴我父親如何教育一個各方面心智水平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的話,我會告訴他,在教了孩子一遍新知識之後,可能還需要問問孩子:「剛才爸爸講的東西,你是不是明白了呀?如果不明白,現在是提問時間,什麼問題都可以問」。這樣一來,孩子之後無論遇到多困難的任務、多複雜的知識,都會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一開始不明白沒關係,可以發問來逐步獲取對這個新事物的探索和理解。只要教孩子在無助時可以怎麼做,孩子就不會向內攻擊自己的自尊,全盤否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在孩子的視角裡,世界將變得多元和豐富起來,一件事情的結果不是只有成功和失敗兩種,我們還可以討論分析一件事情,從中總結一些經驗,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這些都不是用簡單的成功和失敗就可以定義和概括的。能夠克服無助感,我們才能在充滿挑戰的生活中順利前行。※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作者:王瑞 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7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