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心情
共找到
2616
筆 文章
-
-
2023-10-15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在旅行中陪孩子長大
疫情總算過去,照理說出國旅行應該再度成為休閒生活的常態,可惜很多事情隨著時間過去,也無法回頭。由於工作排班的特性,幾年前我很常出國,無論是公務行程或純旅遊,一年總會飛離台灣好幾次。那時候兩個孩子還小,行李收了說走就走,幼兒園或小學低年級的課程只要請個假,一點壓力也沒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沒什麼變,倒是孩子們改變不少:年級變高、考試變多、課業變重、補習班、才藝課……每回想安排旅行,顧慮的不再是自己,而是兩個孩子的每日課業與課程。利用雙十節連假,我帶著家人去東京短期旅行,這還是排開了各種才藝課多方妥協之後,硬擠出來的時間。我年輕時總不理解,寒暑假的機票既貴人潮又多,何苦一定要選這些熱門時段出國?現在總算知道,為人父母的為難。另一個衝擊,則是我在旅行的過程中,發現孩子長大了。過去的每次旅行,總是我們大人規畫行程,安排孩子們「可能」想去的地方,所謂的「可能」,就是從著名的親子景點與孩子目前喜歡的卡通人物當中去選擇。很小的時候去迪士尼;有一陣子兒子同學間流行妖怪手錶、女兒喜歡麵包超人,我們就在東京街頭探訪相關景點;又一陣子兩個小孩都喜歡寶可夢,我們又開始尋找寶可夢商店、寶可夢餐廳……因此在這趟出發之前,我也提出幾個可能會去的地方,他們似乎興趣缺缺,跟過往每次只要我說去哪裡,孩子總是歡呼與配合不太一樣。距離前次全家日本行,因為疫情的關係等了三年多,三年多是會出現些改變。這趟旅行,我讓已經半大不小的兩個孩子自己安排行程,自己找景點、交通與餐食配套,不再是由我們大人一手包辦與主導。他們也很盡責,這個世代的孩子收集資訊的能力不輸給大人。於是我去了秋葉原,一個以動漫為主題的區域,一個我雖然去過東京很多次,但從來沒有去過(也沒有想過)的地方。我在那邊認識了我很少接觸的動漫人物,看著兒子如數家珍地跟我介紹,拿起某個限量公仔時,眼神發亮愛不釋手的表情。我重新認識兒子,也在他的帶領中重新認識這個城市。旅行中我習慣寫下當時的心情,也會翻找著過去出遊的照片,同樣的城市,孩子們的年紀與樣貌不斷改變,我們做父母的角色,似乎也跟著轉換,我覺得自己的心態也在一次一次和孩子的旅行中,有些改變與成長。長大的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與生活,也有自己想去的景點,做父母的我們該把「帶孩子出去玩」的心態,調整成「陪孩子出去玩」,更進一步說,是「孩子陪我們去走走」,我相信再沒多久,就會變成「孩子帶我出去玩」。旅行,是一個彼此陪伴的過程,也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14 養生.家庭婚姻
家裡一團亂讓你感到煩躁嗎?外國研究:雜亂對女性的有害影響比男性更明顯
一項針對60名雙薪家庭的研究發現,生活在雜亂且充滿壓力的家庭中的女性皮質醇分泌較多,抑鬱症狀也更嚴重。對於某些人來說,雜亂是焦慮和痛苦的根源;對於某些人來說,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是雜亂和混亂的根源。你會因為看到家裡雜亂無章而感到煩躁嗎?亂堆的衣服、未洗的碗碟,下班回家一打開家門,一團亂的房子,讓你心情惡劣到和另一半爭吵。這樣的你並不奇怪!凌亂的房子確實會引發壓力和焦慮感,但為什麼雜亂和混亂會讓某些人感到如此心煩呢?身處雜亂導致認知超載當我們身處雜亂的環境中,就像是被干擾包圍,這時我們的大腦就成為注意力的戰場。與處理多種任務相比,大腦更喜歡秩序和處理單一事件。秩序有助減輕精神負擔。雖然有些人可能很擅長忽略干擾,但分散注意力的環境可能會使我們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超出負荷。這深刻影響著飲食、生產力、心理健康,以及養育子女的決定。女性比男性受影響更大嗎?研究表明,雜亂和混亂對女性的有害影響可能比男性更明顯。美國一項針對60 名雙薪家庭的研究發現,生活在雜亂且充滿壓力的家庭中的女性皮質醇分泌較多,抑鬱症狀也更嚴重。相較之下,這項研究中的男性似乎不受環境狀況的影響。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女性更有維護家庭的責任,當家裡一團亂,女性比男性更害怕被評判。有時,嚴重的雜亂問題可能與潛在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關,例如強迫症、囤積症、重度抑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焦慮症。這讓人好奇:哪個先出現?對於某些人來說,雜亂是焦慮和痛苦的根源;對於某些人來說,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是雜亂和混亂的根源。重要的是要記住,混亂並不都是壞事,我們不應該追求完美。真正的房子看起來不像雜誌上的那樣,總是整潔、無雜物,在清潔方面追求完美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混亂讓你很焦慮,該怎麼辦?重要的是要記住,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以及你想如何優先安排你的時間。另外,你可以嘗試減少混亂。不管是請人幫忙打掃(如果負擔得起),或與其他家庭成員商量好一個固定時間,一起整理。這樣的計畫可以減少環境髒亂的程度,減輕整體精神負擔,並減輕對雜亂環境的焦慮感。如果雜亂主要是由其他家庭成員造成的,請嘗試冷靜與他們討論這種混亂如何影響了你的心理健康。但別忘記,你的心態可以緩衝你的焦慮,別想著總是要一塵不染,東西一定都要歸位,地板不能有任何毛髮。特別是當家中人口眾多時,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當你花太多時間整理,而沒有時間和孩子好好相處時,你該怎麼選擇呢?相信你會有聰明的選擇!.婆婆好意幫整理?夫妻度蜜月回家,媳婦重要東西被丟!崩潰哭訴:隱私權被侵犯.媳婦最想要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問題」.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10-14 性愛.性福教戰
愛情消失了?醫激推12招不易分手秘訣,提醒男生愛愛完「必做1事」別只想睡
有沒有常聽說:「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冷掉了?」、「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吵架了?」、「男男女女,相處一陣子,就無新鮮感了?」生理荷爾蒙反應 見3要點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身體內,一些生理荷爾蒙的反應造成的,並簡單介紹兩種例子,讓大家比較容易明白。熱戀時,你需要的荷爾蒙叫:神經成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而之後要持續維持另一半良好關係,你需要的荷爾蒙叫:催產素(Oxytocin)。A、神經成長因子神經成長因子(NGF)在戀愛初期會大量釋放,使人感到愉悅和興奮。然而,這種狀態通常持續一年左右(12個月-24個月),然後NGF水平會回歸正常,意味著浪漫愛情的強度會減淡。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過程,不代表「愛情就消失了」;相反,這是一個轉變的階段,讓戀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信任對方。B、超過一年後,你(妳)需要的,你要只是多一點的「擁抱和鼓勵」通常在大腦分泌的物質NGF,不會超過於一年的時間,但此時如果雙方的關係想要繼續維持的話,接下來你需要的荷爾蒙叫催產素(Oxytocin)。催產素(Oxytocin)儲存在並由腦下垂體釋放,在性高潮時進入血液。催產素常被稱為「愛情荷爾蒙」或「擁抱荷爾蒙」,因為它促進信任、同理心、親密感和社會連結。所以男女關係,相互擁抱以及依偎,將會促使催產激素(oxytocin)大幅提升,這就是所謂的「依偎激素」。大腦通常在此時會釋放大量的催產激素。C、催產素被許多人稱為「愛情荷爾蒙」,在人類情感和生理功能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從加深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到調節生理過程,催產素的影響深遠。提升體內催產素 12個日常小方法黃軒分享一些有效提升體內催產素方法建議,說穿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夫妻相處之道:1、身體接觸:無論是擁抱、親吻還是撫摸,這些親密的身體接觸都能促使催產素上升。特別是在男性中,與所愛之人的接觸會釋放更多的催產素。(抱抱,真的很重要)2、正面語言:受到他人的讚美和肯定,會使人感到被愛和被尊重。此時,催產素的釋放會加快,幫助增強這種正面情感。(不要吵架、負面語言攻擊)3、真誠傾聽: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被接受。細心地聆聽他人,放下手中的手機和其他干擾,會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提高催產素的分泌。(多聽聽彼此的心聲)4、開懷大笑:無論是嬉戲的孩子還是成年人之間的玩笑,笑容和笑聲都能快速地提高催產素。此外,笑容有著神奇的傳染力,它能夠引發更多的正面情感。(記得常常彼此都帶著微笑,而不是以為另一半的出現,是不用微笑看著他的)5、冥想和祈禱:定期的冥想或祈禱不僅能夠放鬆心靈,也能夠平衡體內的荷爾蒙,使催產素得到合理的釋放。(彼此之間,需要安靜的時間和空間)6、規律的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帶來良好的心情和生理效益,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催產素的分泌。走路、瑜伽等輕型運動同樣有效。(夫妻一起做運動)7、允許自己哭泣:哭泣是情感的一種宣洩方式。當情感得到宣洩,壓抑的情感得到釋放,身體也會分泌更多的催產素,幫助我們回到平靜的狀態。(哭泣泛淚,那只是傾訢感覺受,不是代表脆弱)8、無私的給予:無論是物質上的給予還是情感上的分享,慷慨的給予總能帶來深厚的快樂和滿足,從而促使催產素的釋放。(彼此之間,是不需計較,誰付出的比較多)9、發揮創意:進行創作活動,如繪畫、手工、寫作等,不僅可以讓人放鬆心情,還可以刺激大腦中與催產素有關的部分,促進其釋放。(夫婦之間,也是要有surprised 驚喜時刻)10、養寵物:與寵物的互動和接觸會帶來許多的樂趣和親密感,也能夠迅速地提高體內的催產素(竉物。是不錯的療癒效果)11、做一些呼吸練習:如深呼吸、正念呼吸或瑜伽呼吸。這些練習可以放鬆身心,減少壓力激素,增加催產素和其他快樂激素的分泌。12、看一些感人或有趣的影片:如小寶寶、小動物或小喜劇片段。這些影片可以引起正向的情感反應,激發催產素和其他神經遞質的釋放。 催產素維持彼此天長地久 男性與女性分泌時機不同催產素(Oxytocin),是一種奇妙的荷爾蒙,它在人類的身體和情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透過上述方法,我們可以自主地調節自己的催產素水平,從而促進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的和諧。但有趣的是,男性與女性分泌的催產激素時機不同,親密行為後,女生達到高潮後,需要的是男生的擁抱,而男生高潮後,只想睡覺。黃軒提醒,男人啊!記得多抱抱你的愛人啊,不要一直想睡覺而已呀!那個激情的荷爾蒙叫神經成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非常不長久,非常不可靠,這樣,懂了和你的另一半的生活相處了嗎?延伸閱讀:.結婚久了不想做愛?醫曝影響男女性慾降低原因,3方法助改善.一天可以打幾次手槍?射精幾次會出血?專家解惑自慰常見的5迷思.潮吹是尿?女性也會射精!專家解密真相,出現「1狀況」要就醫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養生.運動健身
「舒眠伸展運動」懶人包 6招睡前跟著做 告別緊繃疲勞
腰部不適和疼痛可能會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讓你難以入眠或在半夜醒來。今天就來介紹6種有效的睡前腰部舒緩運動,幫助你釋放壓力,一覺到天亮。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現代人生活忙碌、長時間使用3C產品、工作壓力等,久坐久站導致的腰部緊繃,腰椎側面關節卡壓、髖關節緊繃,肋骨因駝背而擠壓在一起,胸前肌肉短而緊繃,進行以下「晚安瑜珈」,(1)抱膝彈振(2)抬膝收腹(3)抱膝直腿(4)腰部伸展(5)側身伸展(6)4字旋轉,趕快點開影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吧。若腰部有受傷,建議請經過醫師建議再來實作唷;深層肌肉透過不同角度的伸展被慢慢拉開,除了能減緩一整天的緊繃之外,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以上運動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你有久坐屁股扁塌的困擾嗎? 簡單六動作告別塌臀 重拾臀部微笑線條防乳癌、減輕關節痛、肥胖基因降50%!研究:每天「做這個運動」就有效!人魚線和蜜桃臀那個部位更吸睛?最多人愛看的肌肉線條是「它」【趣吧】合歡山群峰登山新手攻略|5大登山路線輕鬆準備!「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2 養生.健康瘦身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教吃「開心食物」助改善
許多人壓力一大就會暴飲暴食,且都會挑甜食、炸物、冰品之 類高熱量食物來吃,長期下來體重持續增加,也常伴隨許多惱人的不適。澄玥中醫診所莊博雅醫師指出原因,也建議可檢視「壓力胖」的特徵,並可透過飲食改變進行改善。 心情不好、壓力大就想吃東西?醫指關鍵,原來是荷爾蒙作祟? 莊博雅醫師指出,身體長期處於壓力之下,會分泌一種壓力荷爾蒙,稱為「腎上腺皮質醇」,此荷爾蒙會讓人想透過大吃來舒緩壓力,且容易將吃進去的熱量轉變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及臀部。另外體內也會分泌「神經胜Y」,會導致食慾增加及傾向高熱量食物,儲存脂肪並容易堆積於腹部。 長期下來引起肥胖,可能會引發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與尿酸痛風等慢性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不可忽視。 一張圖看自己是否「壓力胖」醫指9大項,你中了幾個? 莊博雅醫師也指出壓力肥的特徵,包括暴飲暴食,吃很多又容易餓,或是明明不餓但一直嘴饞想吃。喜歡吃烤炸辣刺激性較高、或是肥甘厚味(油膩、甜品、味道濃厚)、熱量高的食物。腰腹臀部肥胖,大肚腩明顯。情緒煩躁易緊繃,胸悶,呼吸不暢,深呼吸可緩解。頭痛頭暈,肩頸處痠痛緊繃。入睡時間延長,睡眠品質不好,醒後疲憊。胃食道逆流、胃潰瘍、胃出血,口乾口苦口臭,泛酸噯氣,胃嘈雜感,常覺胃脘悶痛。排便不暢,大便硬結或黏膩。女性則月經不規則,經前緊張症候群,乳房脹痛、頭痛,情緒起伏大。若有上述情況,建議檢視自己的壓力狀態及飲食習慣,以維持體態和健康。 改善壓力&壓力性肥胖,醫教改吃開心食物! 莊博雅醫師建議,有壓力性肥胖的族群,飲食可以多補充富含鈣、鎂、色胺酸、膳食纖維的食物。 鈣:有助於調節代謝、燃燒脂肪、穩定神經,可以多補充如牛奶、優酪乳、起司、小魚乾 、牡蠣、豆腐、豆乾、豆皮、深綠色蔬菜、黑芝麻等食物。 鎂:有助於放鬆心情、緩和情緒,可適度攝取菠菜、芥菜、甘藍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堅果、酪梨、鮭魚、鯖魚、香蕉、黃豆、豌豆等食物。 色胺酸:是血清素「快樂賀爾蒙」合成的原料,幫助情緒調節,也與睡眠、食慾、學習及記憶息息相關。必須從飲食中獲得,如黃豆、豆腐、牛奶、起司、堅果等豆魚蛋肉類食物。 膳食纖維:長期處在壓力之下,會造成腸胃蠕動功能下降,導致排便不暢。膳食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可多補充膳食纖維並且多喝水,可吃糙米、十穀米、燕麥、芭樂、香蕉、花椰菜、牛蒡、蘿蔔、香菇、黑木耳等。 莊博雅醫師也建議,盡量選擇較清淡的烹煮法的食物,減少食用烤炸辛辣、蔥薑蒜胡椒、龍眼、荔枝、咖啡、羊肉、核桃等溫熱性之物。刺激性與較甜的飲品也需避免,如咖啡、濃茶、酒類。 《延伸閱讀》 .改善壓力防「壓力性肥胖」!醫教穴位按摩、茶飲改善。 .減重醫師教簡單2招瘦肚子!告別啤酒肚、鮪魚肚更有助養生!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10-08 醫療.心臟血管
降膽固醇藥服用需終生?怕副作用怎辦?健保給付原則為何?
偏愛紅肉、油炸美食,又缺乏運動,50多歲許先生在幾年前健檢報告血液檢查項目幾乎滿江紅,隨後就醫,確診為高血脂肪,低密度膽固醇超過200mg/dl,比許多人的總膽固醇數值還高,經醫師評估後,建議服用降血脂藥物,膽固醇數值逐漸降至正常值。新冠疫情結束後,許先生至大陸旅遊三個星期,期間放寬心情,大吃大喝,常忘了服用藥物。返台後回診,抽血報告顯示,低密度膽固醇竟從之前80mg/dl,驟升至178mg/dl,他自己嚇了一跳,而醫師也皺起眉頭,問他「是否自行停藥」。三至六個月非藥物治療無效後,健保給付降血脂藥物。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欣寧表示,膽固醇紅字、數值異常,已經成為常態,相關調查發現,國人高血脂盛行率逼近五成,主要原因為飲食西化、嗜吃油炸速食、缺乏運動,加上體質所致。在檢查出高血脂後,務必規律用藥,否則數據一定反撲、驟升。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依照健保給付規定,一般民眾如低密度膽固醇偏高,還未突破190mg/dl警戒線,需先經過三至六個月非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戒菸、戒酒等),回診後數值仍降不下來,才開始給付降血脂藥物。裝過支架、有病史者必須直接用藥,將數值壓至最低。至於裝過心血管支架、罹患心肌梗塞,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即使接受非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壓抑低密度膽固醇數值,因此,必須直接用藥,只要規律用藥,幾乎都能把數值壓到理想值。從初級預防觀點來看,低密度膽固醇如果超過190mg/dl,接受藥物治療,數值恢復正常,甚至更低,就可降低日後心血管風險。至於次級預防,例如,曾放過心血管支架、中風、心肌梗塞的患者,治療目標就必須壓至100mg/dl,甚至70mg/dl以下,將血管阻塞的風險降至最低。黃欣寧舉例,56歲陳先生為三高病友,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且曾腦中風,在治療高血脂時,就必須更為謹慎,採用更高強度的降血脂藥物,藉此預防二次中風。怕副作用、怕一輩子吃藥,患者拒吃藥的兩大原因。「許多高血脂患者抗拒用藥,令人遺憾。」李浩維說,降血脂藥物效果良好,但臨床發現,排斥用藥的病友大有人在,原因有二,一為副作用所致,二為不想終身用藥。常見降血脂用藥可分為Statin類、Fibrates纖維酸鹽類、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膽酸結合樹脂、菸鹼酸類等五大類,各有其優缺點,以Statin類藥物為例,它是醫師最常開立的降血脂藥(如冠脂妥、立普妥),可抑制肝細胞中的膽固醇合成相關酵素,藉此降血脂。但副作用為頭痛、噁心、疲倦,以及肌肉痠痛、肝功能指數上升。因此,患者在初次服用前,必須先確認肝腎功能。每三個月回診,觀察治療效果、評估副作用。此外,服用降血脂藥的病友必須每三個月回診抽血,檢查相關數值,除了觀察治療效果,也由醫師評估副作用高低,如果副作用讓病友感到不適,影響用藥意願,就會更換其他類別藥物。李浩維表示,上述五類藥物均獲健保給付,新一代降血脂藥PCSK9抑制劑屬於第三線藥物,目前仍須自費,兩周注射一次,用藥相對簡易方便,但每次費用約八千多元。醫師最怕:患者數值降、自行停藥,又未回診追蹤。「我必須吃一輩子的降膽固醇藥物嗎?」黃欣寧表示,這是門診高血脂患者最常詢問的一句話,依照臨床經驗,如用藥效果良好,順利達標,且數值相當漂亮,許多病友就會自行停藥,但這也是醫師擔心的事情,因為停藥之後,數值可能又往上竄升。黃欣寧指出,許先生就是最典型個案,規律用藥期間,低密度膽固數值相當低,顯示治療效果良好,但只是稍微放縱三周,就從80mg/dl升至178mg/dl。幸好他定期回診,才察覺異狀,如果懶得回診,又中斷治療,勢必成為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一旦發病,可能就是一齣人生悲劇。藥物治療搭配飲食5祕訣降低膽固醇數值事半功倍:1.減少攝取精緻澱粉,多吃原形食物。2.多吃好油,少碰壞油:選擇油品時以Omega-3、9不飽和脂肪酸為佳,如堅果類、鯖魚、鮭魚、秋刀魚等。3.避免攝取反式脂肪。4.多攝取富含抗氧化植化素的蔬果。5.多攝取富含高纖維質的食物。資料來源╱施奕仲責任編輯:辜子桓、吳依凡
-
2023-10-08 養生.聰明飲食
綜合維他命不包含!這營養素9成人吃不夠:可增強大腦健康
營養師阿姆斯壯表示,膽鹼(Choline)有助於人類腦部發展,不過,高達九成的美國人,每日攝取量不足。她建議可從食物中攝取,例如牛肉、雞蛋與花椰菜等來源。膽鹼是必須營養素,但人體無法自行產生足夠的量,除了肝臟本身能製造少數的膽鹼之外,其他的來源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膽鹼可以幫助人體發展、支持與調理重要身體功能、心情、肌肉控制與神經系統運作以及促進腦部健康。研究顯示,90%的民眾每日的膽鹼攝取量不足,民眾可以透過吃進富含膽鹼的食物加以補充,因為通常綜合維他命並不會包含膽鹼。肉類及魚類牛肉、雞肉與魚肉是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同樣也是膽鹼來源,其中又以牛肝提供的膽鹼量最多,因為肝臟是製造膽鹼的主要器官。3盎司的牛肝可提供多達356毫克的膽鹼。雞蛋雞蛋是第二高的膽鹼來源食物,每一顆大雞蛋可提供147毫克的膽鹼。紅皮馬鈴薯每一顆馬鈴薯可提供57毫克膽鹼,記得連皮一起吃可獲得最佳益處。十字花科蔬菜根據美國飲食指南指出,約九成美國人每日攝取蔬菜量不足,因此,攝取富含膽鹼的十字花科蔬菜是最佳入門。大豆半杯大豆含有107毫克膽鹼,豆腐、天貝(Tempeh)等也含有大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7 醫療.精神.身心
癌症病人和家屬,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心理師傳授「5字訣」助面臨各種挑戰
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應該如何心境調適?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這個概念,原本出自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後來陸續被運用在其他不同的情境,例如Covid-19三級警戒時期,不少心理衛生人員將它編寫為疫情底下,維持身心安定的調適原則。心理調適「五字訣」幫自己安定心情而我認為,「安、靜、能、繫、望」五字訣,正好也非常適合分享給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讓病家能夠藉由這些簡單的原則,幫忙自己將突然亂了調的生活與心情安定下來,才有更多的心力、體力及腦力,消化、整理、因應持續面臨的各種挑戰。這五個原則分別是:.「安」維持身體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一下子接收太多資訊、來路不明的報導或偏方,容易引發我們更多的焦慮、恐慌或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延誤到關鍵的治療時機。建議確保自己正在接受正規、恰當的醫療處置之後,以接收醫院或官方提供、具公信力的疾病衛教資訊為主,減少不必要的慌亂與不安。.「靜」促進身心的平靜與鎮定,減緩強烈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波動。罹癌與治療的過程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雖然很困難,但請提醒自己:盡量減少壓抑、否認或苛責,而試著改用接納、理解、探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可以找尋自己慣用、喜歡的放鬆方式(如:畫畫、聽音樂、寫日記、宗教信仰、瑜伽、呼吸練習等),在感受到壓力時,藉此幫助抒發、穩定心情,並將注意力專注在當下,不被憂慮的思緒牽著走。.「能」透過一些讓我們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事情,平衡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為力或挫折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生活中,仍應保有自己喜歡、做得好、能獲得成就感的事情或興趣,而不是只剩下疾病、治療或照顧。罹病與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生活的不同面向,幫助自己找回正向的感覺。也可以試著將太過抽象、廣泛的目標,切割成比較容易執行的小目標。像是將「我要變得更健康」,調整為「每天繞公園散步半小時」等具體可行的行為。經由每一次目標的達成,我們會漸漸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控制感。.「繫」維持與外在的聯繫,有助於降低孤單感。在生活中,找出信任、相處起來覺得舒適的家人或朋友,哪怕只有一個、兩個也很好。生病、治療的過程中,與信任的親友保持聯繫,和他們分享感受、交流。有品質的人際連結與支持,能幫助我們提升抗壓性,更能調適壓力。.「望」維持樂觀與希望感。在罹病、治療的過程中,心中保有嚮往的目標,這樣的想望常常能夠幫助我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曾遇過一位骨髓移植中的病人透過自我激勵「康復後,我要去迪士尼玩」,熬過辛苦的治療過程;還有位上了年紀的病人為了想看孫子上小學,努力配合治療。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為自己打氣。有位病人曾經和我分享,他一想到要做MRI(磁振造影)檢查,就感到非常恐懼。後來,他在心裡告訴自己:「等我完成這項檢查,就去附近的商圈吃美食。」每一次的檢查,他就靠著這樣小小的希望,度過最害怕的三十分鐘。真實互望,你、我誰也不孤單基於個案隱私的考量,寫下的故事案例都經過適度修改、模糊個人資訊。我也曾直接詢問某幾篇故事中的主角,是否同意讓我將他們的生命經驗改寫分享。在徵求同意時,其實我的內心十分忐忑,擔憂他們可能有所顧慮或是感到為難。出乎意料的是,絕大多數的人聽了我的詢問都一口答應,並表示很樂意將自身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甚至鼓勵我,就用他們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吧。謝謝每一位和我相遇的個案,謝謝你們用生命教會了我許多事,也謝謝你們給了我撰寫與分享的勇氣。由衷地希望讓更多的病人、家屬與親友,在這段不容易的人生旅程中,有機會感受到自己沒有這麼孤單。延伸閱讀:.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5 養生.運動健身
【減脂飲食懶人包】秋冬也能輕鬆享瘦 不復胖食譜大公開
最近天氣逐漸轉涼,如何飲食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但又不復胖呢?相對於間歇性斷食或生酮飲食等方法,透過製作減脂料理,逐漸成為多數人同時追求美味和健康的選擇。今天就來分享幾道美味又能提供飽足感的健康料理,就算到了秋冬,也能放心大口吃美食,有興趣的朋友們趕快點開影片看看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穀香雞肉飯(1)穀豆飯取代一般米飯,水和米的比例1:1,(2)放入電鍋,外鍋加一杯水。(3)使用炒菜鍋,放入自己喜歡的主菜及配料,影片中的介紹以雞腿為主菜,接著再放入一些豆芽菜和綠色蔬菜,全部炒熟後可依自己的口味調味。這樣就完成簡單的一餐囉~鹹鴨蛋絲瓜湯(1)配料使用美白菇、杏鮑菇、鴻喜菇,依個人喜好做選擇。(2)準備絲瓜,切成塊狀,口感較好。(3)放入一點橄欖油,把蒜末和鹹蛋黃拌炒一下,(4)放入菇類翻炒,絲瓜放進來,剩下的鹹蛋白也放入,(5)加入一杯水悶五分鐘,起鍋前再加一顆蛋,需要的話再加一點鹽巴調味。香蕉風味優格鬆餅(1)首先準備150g的鬆餅粉、100g牛奶、一顆蛋,蛋打散後,(2)將牛奶和蛋液倒入麵粉裡,攪拌均勻,(3)再放入一根香蕉增加風味,切塊後開始瘋狂攪拌,(4)使用廚房紙巾抹油擦拭平底鍋,放入適量麵糊,小火靜置到表面出現一個洞一個洞的狀態,接著翻面煎10秒起鍋,最後再加上優格,就完成囉~以上料理方式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大家都學會了嗎? 減酯料理不再是無味又無聊的食物,一樣可以同時兼顧美味和營養,還想知道更多健康料理的製作方式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04 癌症.癌友故事
閨密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
進入安寧場域工作後,我常思考: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裡,除了打針、吃藥、好好休息以外,有沒有可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讓末期病人的生活不只是過一天、算一天,而是仍能對每一天、對所重視的人事物,保有期待與動力。尾聲之前,能不能再創造一些可能性?我在安寧病房工作即將滿週年時,轉入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疾病發現得很晚,一診斷就是末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不同的器官。她做了幾次抗癌治療,反應都不太好,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在腫瘤科團隊的建議下,她和家人決定轉入安寧病房,接受比較舒適、緩和的照護。她剛轉入病房時,精神十分倦怠,大部分的時間都閉著眼睛,臥床休息。家人用心地替她在病室中營造舒適、寧靜的環境,為的是讓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不受干擾地好好休養。也因為如此,我沒有什麼機會和女孩互動,無法探問與了解:.年紀輕輕的她,對於疾病、對於安寧療護、對於生命,抱持著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我只能間接地透過夜班護理師的交班紀錄拼湊對她的想像──護理師眼中的她堅強、樂觀、貼心而客氣,少數醒著的時候,對家人和照顧自己的醫護人員們,她總是帶著微笑又有禮貌。這讓我對女孩的一切更加感到好奇。太在乎彼此,不忍心看對方難過大約一週後,聽護理師說這幾天女孩稍微清醒了些,我趁著她父母暫離醫院的空檔,悄悄溜進病室。即便外頭豔陽高照,病室仍被緊拉上的窗簾遮蔽得絲毫不透光,她在黑暗的靜謐房間裡熟睡著。另有一個女孩安靜地趴在床邊,陪伴著她。看見這情景,我正思考是否應該轉身離開,讓她好好休息。沒想到此時她突然睜開眼睛,恰巧與我四目相交。我立刻把握這個機會向她自我介紹,並小心翼翼地問:「你願意和我談一談嗎?」原以為她可能會以疲倦為由婉拒,沒想到她爽朗地答應:「我現在精神還不錯,也希望趁這個時候多跟人聊聊天。」趴在床邊的女生是她的閨密。不消幾分鐘,年紀相仿的我們三人就找到共同點,打成一片。女孩回憶起發病時,那段煎熬的就醫等待過程。「靠!超痛苦的好嗎?!拜託,我都這麼痛了,到底還要等多久?」她用誇張的表情和語調強調那忍無可忍的疼痛。我好奇地問:「你在爸媽面前,也會這樣把真實心情表現出來嗎?」她笑著搖搖頭。這時在我眼前的她,不再只是醫療團隊口中那個總是客氣地微笑道謝、永遠展現樂觀和勇敢的女孩,而是更真實、更立體、更符合她實際年紀的樣貌。與父母之間的情感羈絆父親不曾告訴她餘命期,只有母親曾經偷偷跟她說「時間不多了」。聽起來,她和父母親之間是互相在乎的,卻又害怕彼此無法承受這個話題的沉重。聊到這裡,我問她:「你是怎麼看待疾病與生死?」女孩表示他們全家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在我們的信仰裡,一切都是神安排好的。這輩子,我去過很多地方、體驗過很多事情,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夠了,很有意義了。」她平靜而堅定地說。看她如此自在、從容地談生論死,我鼓起勇氣問:「那麼,在生命最後的這段時間,你還有沒有什麼想做的事?」聽了我的提問,思考了幾秒鐘後,她說:「我想要親自見朋友們,跟他們每一個人說話告別。」她的閨密便一口答應了這件任務,自告奮勇要找人一起籌劃。我們決定為女孩舉辦一場「生前同樂會」。為末期病人完成心願,分秒必爭。分秒必爭,辦一場「生前同樂會」閨密徵得家人同意,短短五天內,召集了女孩在各個生命階段的同學、朋友、同事與教友們,大家分工合作,排除萬難地籌劃這場「生前同樂會」。然而愈接近這天,女孩的病況出現愈多變化。到了當天,為了把握她仍有精神時能說說話,決定提前開始。父母推著女孩的病床進入大家花了三個小時布置好的會場。現場有四、五十個人,都是她想要見到的人,她拿著麥克風興奮地說:「看到大家真的好開心。」雖然因意識混亂而有些語無倫次,但她還是堅持著把想對大家說的話講完。接著在家人的伴奏下,全場一起實現她想和大家一同唱詩歌的願望,合唱了她最愛的詩歌〈單純的信託〉:為這一天,我獻感謝,全人再次交託與主連結;祂是生命活水,使我滿足歡暢,從我靈裡向外流淌,將我溢漫且從我顯彰。無須憂慮,無須懷疑,惟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每天都有需要,凡事向祂述說,祂賜平安深且廣闊,時時保守使我永穩妥。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無何比這更美好;主是永活源頭,作我一切供應,凡我交託在祂手中,祂能保全一直到路終。在場的人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都被詩歌及齊聲合唱的氛圍所感動。我想,女孩透過這首詩歌讓愛她的大家明白,即便身體虛弱、病情嚴重,但她的信仰與心靈仍是如此平靜而堅定。投影幕還播放出各地朋友們錄製的祝福影片,這讓我認識了親朋好友們心目中的女孩──那個陽光、活潑、有著稚嫩臉龐的她。最後,大家獻上提前來醫院製作的壓克力合照簽名板,圍繞著女孩的病床,和她聊著每張照片的故事,一一與她擁抱。同樂會結束後,閨密對我說:「謝謝你,我們都不知道她還有這個心願。我一直很想為她做些什麼,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敢問她這些。」其實要感謝的是女孩對生命的熱愛和勇氣,是她給了家人、朋友們替她盡一份心力的機會。當然,如果當初不是他們果決地接下這項任務,也不會有這場深刻又動人的同樂會。不留遺憾的告別兩天後,我將同樂會的照片洗出來送給女孩的父母,同時分享當初我們決定要辦同樂會的經過。他們驚訝又認真地聽著,完全不曉得女兒有這個心願。「沒想到她的朋友真的那麼多,我們都以為她是隨便說說。」母親笑著說。一直以來,女兒在母親的心中是個粗神經的傻大姊,以前聽同學形容她「很會照顧人」,總是心存懷疑。直到當天看了同學們錄給女兒的影片,才認識了她的另一面。父親有感而發地說:「能在生前舉辦這樣的活動,真的很重要……」當天下午,病房傳來生理監測器「嗶──嗶──嗶──」的聲音。她回到主的身邊了。在電梯口,我鞠躬送她最後一程,在心裡默默地對她說:謝謝你教會我對生命的勇敢和熱情。謝謝你讓我認識你、你的家人和朋友們,見識到人與人之間這麼堅定的情誼與互相付出。謝謝你讓我擁有這麼一個美好且難忘的經驗,足以讓我懷念一輩子。【療心錦囊】愛讓我們相聚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同樂會上唱的那首詩歌,在我工作遭遇挫折或生活混沌的時候,常常浮現腦海,帶給我很大的安定和力量。女孩透過自己的生命,送給我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每當回想起大家為了達成她的心願而做的努力:閨密二話不說就接下任務,父母給予支持與尊重,好友們不畏風雨、多次赴醫院討論細節,經驗豐富的教友們熱心協助,還有許多同學當天一早就抵達幫忙布置場地……這些人無論原本是否認識,都同心協力地集結在一起,真是令我感動不已。我不禁想:人的一生中,能有這麼愛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們,夫復何求?延伸閱讀:.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4 養生.運動健身
久坐上班族看過來!「三招」教你擺脫腰部&肩頸疼痛困擾
現代人長時間低頭使用3C產品、久坐辦公桌前,導致肩頸僵硬、腰部疲勞痠痛。今天就來分享幾招,可使腰部及肩頸得到舒緩疲勞的幾個小秘訣。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緩解腰酸背痛(1)雙腳打開比肩寬一些,(2)右手往小腿去,左手往天空去,(3)上半身往右下方走,感覺左側腰背拉伸,停留30秒換邊,完成5組。肩頸痠痛舒緩所謂YTWL運動,透過模仿英文字母YTWL,往各個方向均勻地訓練肩胛骨周圍的肌群。(1)準備一條160-180公分的彈力帶,目測大概彈力帶的一半並採在它中間,(2)接著依序模仿Y英文字母動作慢慢往上拉,拉到最高並停留,保持呼吸停留三秒,控制速度,放下時務必慢慢地放下來,(3)以上動作重覆10組,並依字母Y、T、W、L順序完成。上述方法不僅適用於上班族,任何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都可以受益。放鬆腰部和肩頸,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也能關注身體的健康。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運動健康的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最愛的圖案暗藏玄機!測測你的創意指數和心情狀態21歲妹仔被叫阿姨 她發憤做對一件事,嫩妹臉蛋、火辣身材狠甩嬸味【2023 Netflix 10月片單】16部影劇推薦:韓劇《無人島的Diva》、《我的女神室友斗娜》必追!「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02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照顧「不耐煩的病人」學到的珍貴心得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如何成為好醫師」。一位「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醫師」描述一位肺癌病人被發現癌症時已有全身各處骨骼轉移,深為病痛所苦而焦躁不安。他從病人的不耐煩帶給習醫者的挑戰,學到珍貴的行醫之道。一位在國內推動「健康識能」多年的醫學院教授敘述一位看似健康卻在健檢發現嚴重「三高」,但仍不願意改善風險的病人。他深感醫師是人群社會中的一部分,應該以醫療專業做為人群導師暨朋友,為人群醫療領航,因此提高全民健康識能應是好醫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一位資深內科醫師回憶個人在國外接受臨床訓練的求學過程,深感有經驗的良醫典範之「身教」、「言教」以及實境的病房中親身體會,是臨床醫學教育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絕非目前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所能取代。在今年六月末,一位病人因為無法忍受的背痛,到了某醫學中心求助。經過精密的檢查,醫生們發現她的骨骼中出現了瀰漫性轉移的現象。然而,原發癌症的位置仍然是一個謎。之後在八月,她來到我目前服務的醫院,期待進一步的癌症評估以及治療。在這裡,我們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她的左下肺葉中有一個異常的腫塊。為了確定其性質我們進行了組織切片檢查。結果證實了是肺癌,且全身骨骼都出現了轉移,位置包含了脊柱、骨盆,甚至是顱骨的地方,但幸運的是癌症還沒侵犯到大腦。在住院期間,病人因為嚴重的背痛和其他部位的骨頭痛,我們給予她靜脈注射的嗎啡和非類固醇類的疼痛控制藥物。在等待病理報告並接受治療的期間,我們持續調整她的疼痛控制藥物以緩解她的痛苦。然而,病人會因為身體的不適而對問診顯得不耐煩,她的回答也經常不準確或不完整。在我們醫院,醫學生會與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一起學習,並且會分別去看病人。病人後來甚至要求醫學生與住院醫師一同看診免得打擾到她,這種不耐煩的情緒只有在主治醫師看診的時候才會有所改善,並且對問診的回答也相對完整。我能理解病人的心情,因為她知道最後做出醫療決定的人仍然是主治醫師,所以對我這種畢業後第1年一般醫學訓練醫師和醫學生會顯得不耐煩,甚至不願好好回答問診。因此,我決定只在真正有必要的時候去看她,並在有問題的時候,優先詢問在身旁照顧她的親人,有時親人的回答比起病人本身還要完整。病人在病理報告出來後,我們為她開始了第一次的免疫治療。在療程的初期,她的病情有了顯著的好轉,讓我們能夠將疼痛控制的藥物從靜脈注射轉為口服,以便我們開始規劃讓她出院的計畫,但未料她突然出現嚴重的噁心和嘔吐症狀。這導致她無法服用任何口服藥物,甚至連已經服下的藥物也全部吐出。因此,病人的狀況在短短的半天內極速惡化,全身的疼痛加上噁心嘔吐的感覺,讓她回到了最初的病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立即將她原本口服的止痛藥轉為「吩坦尼貼片」,這種藥物是藉由貼布慢慢釋放止痛藥的,以免病人因為噁心嘔吐無法服用口服藥物而疼痛繼續惡化。然而,轉換藥物的過程中需等待貼片發揮效果,而在此期間,病人因為之前的口服止痛藥並未成功服用,所以止痛效果相當差,幾乎沒有幫助。此時的病人開始拒絕回答我們的問診,甚至會哭泣,對我說她不想活下去,不想再接受任何治療,原本對我們充滿了信心,但現在卻完全消失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感到相當無奈,但我明白,我必須要繼續照顧這位病人,如果讓她長期處於這種狀況,對我們雙方都將是一種無比的壓力。於是,我開始更頻繁地過去病人的病房,一開始她的症狀還相當嚴重,我便立即給予她相應的症狀治療藥物。我知道藥效並不會立即顯現,病人的態度也不會立即改變,但隨著我不斷的關心以及藥效逐漸顯現,病人對我的態度也開始有所改變。她也許是意識到,除了主治醫師,我同樣能為她提供幫助。因此當她狀況改善時,她開始認真回答問診,甚至對之前的不佳態度向我道歉。除此之外,我還讓病人理解,協助她的不僅僅是我和主治醫師,那些日以繼夜、辛勤照顧她的護理師們,同樣在醫療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醫療照護品質的好壞,並非個別醫療工作者的功勞,而是一個大體系中每一個細節的結合,是全體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和付出。這一系列的情況僅在半天時間內發生。雖然在繁重的臨床業務中,做到如此投入並不容易,但如果能夠獲得病人的配合,實際上能減輕很多臨床工作負擔,並達到雙贏的局面。病人能從我這邊得到必要的幫助,我也能更全面且深入地照護病人。當我們在定期舉行的「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提出照顧這位病人所經歷的挫折與心得時,醫學生學弟妹們也提出了許多他們的看法,給了我許多照顧這位病人新的想法。負責醫學人文教育的幾位資深主治醫師也分享了他們的看法:詢問病史時,必須體諒病人當時的身心狀態,學會察言觀色。只有透過對別人的尊重,才能得到病人以及家屬的信任與合作,獲得精確且詳細的訊息,了解病人的需求,而給予真正有效的幫忙。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02 醫療.消化系統
便祕易增失智風險!吃酵素、益生菌有助排便嗎?5招改善腸胃不順
● 國人普遍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蔬菜≠高纖,多補充全穀類食物● 喝足水分,規律運動助排便順暢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許多人飽受便祕困擾,滿肚子累積了大量毒素,不僅皮膚暗沉粗糙,更讓人心情鬱卒。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便祕問題,腸道被喻為人體「第二大腦」,長期排便不順,容易引發憂鬱,彼此雙向互相調節影響。如果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連續三天以上沒有解便、排便量少(呈顆粒狀)、糞便乾結偏硬,即為便祕。衛福部建議,國人膳食纖維攝取量應為每日25至35公克,根據統計,九成民眾沒有達到標準,青壯年、老年人都飽受便祕所苦,經常出現腹脹、腹痛、排便時會疼痛等症狀。工作時忽略便意 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徐佳靖表示,年輕族群的便祕原因,主要是工作壓力大、上班時忽略便意,沒有在第一時間如廁,導致排便反應變得遲鈍,錯過排便「最佳良機」,就難再硬擠了。中高齡長輩因身體機能老化,腸胃蠕動緩慢無力,以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導致便祕,吃不下也排不出來,容易心情鬱悶,很快陷入憂鬱狀態,帶來失智風險。便祕看似是小症狀,但糞便堆積在腸道好幾天,除了消化不良,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脹氣等,甚至造成體內鉀鈉離子失衡,產生急性譫妄。徐佳靖強調,掌握飲食技巧、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或改善便祕。一般人認為,蔬菜水果富含纖維,屬於高纖食物,徐佳靖說,其實五穀雜糧類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三餐應適量搭配雜糧饅頭或全麥麵包,光靠吃蔬果不一定能吃進衛福部建議的攝取量。另外,每天要喝足2000cc的水,一方面避免纖維質黏在腸道上,一方面讓糞便夾帶足夠水分,能順利排出。徐佳靖提醒,早晨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可刺激腸子開始蠕動,加上按摩腹部,能有效幫助排便。不少民眾詢問:「吃酵素、益生菌能幫助排便嗎?」徐佳靖說,腸道保健食品的作用在於幫助消化、維持腸道健康,且需要持續吃上一段時間才可能改善,並非吃了之後馬上就能清空宿便。自購甘油球灌腸 易依賴失去排便力有些民眾會自行購買甘油球灌腸,徐佳靖表示,雖然立即見效,但會造成濫用問題,且經常性靠藥物刺激腸道,久了產生依賴性,會漸漸失去自己排便的功能。多喝水、多運動、多攝取膳食纖維,才是改善便祕治本之道。如何預防及改善便祕1 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幫助身體排毒解便。2 早上起床時,空腹喝溫開水或黑咖啡,喚醒腸胃蠕動。3 運動有助於改善便祕,建議快走、游泳或有氧運動。4 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五穀雜糧,讓排便更順暢。5 釋放壓力情緒,避免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30 養生.家庭婚姻
另一半有「指責型人格」?長期貶低你、有問題的都是你...遇到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身為這樣的人的另一半你又該怎麼辦?伴侶將所有事情歸咎於你,總是指責你的不是,這是「指責型人格」,但指責的背後,你了解他為何如此嗎?指責型人格如何形成?1.他很自卑其實他根本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的存在無關緊要,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焦慮和羞恥感。而當他無法消化挫敗感和批評時,最終就會猛烈抨擊伴侶,並將生活中的一切錯誤歸咎於他。2.他控制欲很強他要求你遵照他的想法做事,根本不給你討論的空間。而當你未能達到他的期望時,他就會生氣。3.他的生活充滿壓力、遺憾慢性壓力會使人感到沮喪並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你的伴侶或許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然後把壓力發洩到你身上。或許他對人生充滿了遺憾,對自己現在的處境感覺無力改變。不管你是否與他的壓力與遺憾有關,他都會找到理由責怪你,來抒發他的沉重心情。4.他是自戀型人格自戀者相信他們永遠不會犯錯。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自戀者,他們不太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會做錯事。他會想操控你,並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你,即便是根本與你無關的錯誤。5.他無法接受改變如果你的婚姻正經歷一段艱難時期,你和你的伴侶都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和調整才能繼續生活在一起。然而,你的伴侶會否認自己需要改變。如前文所述,因為他覺得只有你有問題,而他沒有。6.他不願承擔責任你的伴侶可能是一個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的人。因此當出現問題時,他根本不會想與你一起承擔,會把一切事情推到你身上。7.他根本不愛你了,覺得你配不上他,甚至恨你如果你的伴侶一直以各種理由責怪你,這可能意味著他已經不再愛你了,對你也不滿意。他們的不快樂會轉化為頻繁發怒,因為他把婚姻中的任何缺陷視為你的缺陷。或許他為了這段婚姻,曾經做出妥協,而當他因此不若以往自在開心時,當他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他就會開始怨恨你。例如,他因為孩子出生而減少自己的玩樂時間,或者因為你的工作,必須承擔一些家務,他可能對此感到不滿。8.他在不健康的環境中長大在成長過程中,你的伴侶可能就活在父母指責對方的環境中,所以他認為指責另一半是正常的。9.他無法好好管教孩子當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很自然會生氣,想要管教他們。 然而,你的伴侶可能害怕對孩子發脾氣,所以他們把憤怒發洩在你身上。讓你對孩子的錯誤負責,比試圖管教孩子更容易。10.他患有精神疾病你的伴侶可能患有某些精神疾病,即使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而這樣的疾病可能會導致他總是指責別人,卻意識不到自己有問題。如何應對將所有事情都歸咎於你的伴侶?1.與他溝通你的伴侶可能並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對你產生了可怕的影響。 因此,與他們坐在一起,平靜地解釋你的感受,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讓他明白責怪你是不對的,尤其是當你沒有錯的時候。而當他願意做出改變時,請你給予耐心與鼓勵。2.嘗試理解他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的伴侶總是指責你,而不認為是他的問題?你必須了解原因,前文列出的,他可能是其中的哪一個?一旦你知道可能的原因,你或許會比較釋懷,就算無法改變他的行為,你也較能認知到這一切不是你的錯,而你絕非是他說的那種差勁的人。3.嘗試保持冷靜當你的伴侶又對妳大聲時,你會感到憤怒並為自己辯護。但下次,嘗試保持冷靜吧!不要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應。而當這一切已經讓你無法承擔,那就遠離他。繼續在這段關係裡,只會讓你心裡累積更多傷痛。當你必須一直承擔對方的責備時,將導致你漸漸失去信心,以及和對他的感情,甚至讓生活在一起變得很痛苦,讓你對人生變得消極。當一切難以挽回,你千萬不要責備自己,相反的,要練習好好同情自己、關愛自己,設法離開這段有毒的關係。.天使婆婆!媳婦顧孩崩潰line求救,婆婆秒回:很開心找我幫忙,現在搭車趕去.媳婦最想要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不見面,幹嘛製造問題」.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9-29 養生.家庭婚姻
目睹爸爸打媽媽!女孩留下字條「鼓勵媽媽過想要的人生」,願犧牲自己讓弟弟跟媽媽走
家庭暴力,影響最深的往往是孩子。當爸媽必須離婚,孩子被迫要選邊站。一位小女孩在媽媽被爸爸毆打後,寫下鼓勵媽媽的字條,令人鼻酸。中國重慶一位媽媽下班回家,因為發現丈夫沒有好好照顧孩子,發生爭執,但丈夫竟然暴力相向。在一旁的女兒目睹媽媽被爸爸家暴,等爸爸一離開,她馬上衝上前抱住媽媽。女兒被迫成熟,紙條讓人淚崩令人感到不捨的是,女兒隔天留下一張字條給媽媽,她寫:「媽媽,如果你跟爸爸離婚了,我跟你,如果你放心不下(弟弟)的話,我也可以跟爸爸。媽媽想過就過,不想過就不過,不要勉強自己。」小女孩成熟懂事,即便自己想跟媽媽在一起,但還是會考慮到媽媽的心情,擔憂媽媽因為無法一次養育兩個小孩,決定犧牲自己,讓兩歲的弟弟跟著媽媽,也鼓勵媽媽追求自己想過的人生。目睹暴力的孩子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這位媽媽凌晨一點下班回家後,看到丈夫又在玩樂,沒有帶著孩子睡覺,發生爭執後,沒想到丈夫用手掐住她的脖子向後推,導致女子頭和背部撞到牆壁後,重心不穩跌坐在地。跌坐在地上,丈夫還不斷用手指著她大聲吼叫。這段受暴影片被媽媽發布到社群媒體,而在發生衝突隔天,媽媽下班後,看到女兒留下的字條,也被公開。媽媽傷心表示:「此刻我只痛恨自己沒本事,沒有能力帶走兩姐弟,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我肯定不會因為選擇誰放棄誰而痛苦,我的心真的好痛。」許多網友看了小女孩的紙條,十分不忍,因為小女孩的文字可見她在家暴環境下被壓抑的早熟。才9歲的孩子,完全知道媽媽的不幸和媽媽的無奈。網友也推測,這位爸爸的家暴行為應該是常態,否則,小女孩也不至於給媽媽寫紙條,勸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女孩應該也是壓抑許久了。夫妻離婚,孩子被迫選邊夫妻關係不好的家庭,影響最深的往往是孩子。當爸媽必須離婚,孩子被迫要選邊站。孩子對加害人會有複雜的情緒,一般面很失望,但又無法割捨親情,往往因此感到無助、無力,甚至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對這位受暴的媽媽來說,她可能因受暴導致身心狀況不佳,影響工作,又或者因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自己及子女的生活照顧需求。她確實也提到,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她確實難以回應子女的心理依附需求。很殘忍的,這位小女孩甚至在生活中扮演照顧媽媽的角色。有多少家長在婚姻關係中受暴?孩子不管是目睹、耳聞,或在事後知情,都在承受大人的錯誤。而當離婚也是一條艱難的路時,有時需要專業人員,像是律師、醫師、社工,來陪伴受害者與孩子一同面對。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9-28 養生.運動健身
貓空樟樹步道花海,台北市第一條老少咸宜平緩式步道!微涼初秋賞遍地金黃向日葵
貓空樟樹步道花海有著「台北後花園」之稱的貓空是雙北市民喝茶看夜景的好地方,更有多條登山步道串聯,沿途盡是樸實的農村意象景點與翠綠茶鄉,季節更迭四季各有不同花開,魯冰花、波斯菊、向日葵等花海陸續綻放。24小時營業| 台北市文山區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02-2759-3001 | 臺北旅遊網9月時序進入秋天,逐漸擺脫酷暑的悶熱迎接微涼初秋,漫步台北大縱第7段路線的樟樹步道,充滿朝氣的金黃色向日葵比起以往更加精神抖擻!樟樹步道花海是台北市政府與當地居民長期合作維護的成果,每年隨著季節變化呈現不同景色風貌,包括1、2月的魯冰花、6月的波斯菊及9月的向日葵,今年最新向日葵花海如同一顆顆金黃色小太陽遍地開花,耀眼奪目顯現強烈存在感。美麗可愛的那些花兒們生得挺拔,展現朝氣十足的姿態,乘著風散發正能量,向每一位來貓空品茶賞景的遊客打招呼,秋高氣爽的季節快來規劃一場台北城內的賞花輕旅行,來貓空彩雲亭飽覽太陽花之美!樟樹步道是全台北市第一條老少咸宜的平緩式步道,不管是銀髮族還是小朋友皆能輕鬆駕馭,全長約1.5公里,路況單一平緩,僅有微微的坡度,步行約半小時就能走完全程。步道沿線有炭窯、豬舍、牛車、穀倉等豐富的農村意象造景,一秒穿越回早期農業時代的簡樸生活。眼觀蓊鬱梯田、聞著步道旁的茶香,末端隨著步道高度上升,盡頭抵達寬闊的茶園,隨著花季更迭,每年2~3月可賞黃澄澄的魯冰花,6月初夏有整片橙黃波斯菊盛開,9月還有燦爛綻放的向日葵花海!交通資訊◎大眾運輸搭乘捷運:路線一、捷運文湖線至動物園站,再步行至貓空纜車動物園站(約350公尺) 。路線二、捷運板南線至市政府站,再轉乘綠1、棕18或棕21公車。搭乘公車:搭乘66、236區、237、282、294、295、611、676、679、679區、793、933、1503(假日停駛) 、1558、小12、棕3、棕6、棕11、棕15、棕18、棕21、綠1、貓空左線(動物園) 、羅斯福路幹線等路線,至纜車動物園站下車即抵達。【查詢公車路線】◎自行開車-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建國北路高架道 → 下辛亥路左轉 → 國道3號臺北聯絡道 → 萬芳交流道(往木柵方向) → 左轉木柵路 → 右轉萬福橋 → 右轉新光路。-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木柵交流道 → 國道3號臺北聯絡道 → 萬芳交流道(往木柵方向) → 左轉木柵路 → 右轉萬福橋 → 右轉新光路。停車資訊自駕的民眾可將車停放在動物園站地下停車場、動物園站堤外停車場或捷運木柵機廠停車場(僅假日開放) ,再步行前往纜車動物園站。YouBike租借站可停放於捷運動物園站2號出口之YouBike租賃站點。【YouBike租賃站資訊】路況資訊部分步道有坡,整體而言平緩易走,為親子級步道,適合閣家共遊,娃娃車、輪椅皆方便出入。座椅資訊沿著步道中有許多座椅及涼亭,古樸的農村造型景色怡人。 廁所資訊捷運貓空站設有廁所,之後需到樟山寺。貓空纜車路線圖動物園站→動物園南站→指南宮站→貓空站周邊景點●動物園站、動物園南站: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指南宮站:指南宮、凌霄寶殿、大雄寶殿、地藏王寶殿、猴山岳步道●貓空站:天成宮、三玄宮、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木炭窯、土角厝、景觀水池、張迺妙茶師紀念館、三墩石茶壺博物館、樟山寺、老泉里杏花林、百年榕樹、救千宮周邊步道:壺穴步道、樟樹步道、樟湖步道、石獅腳步道、救千宮步道、樟山寺步道(飛龍步道)、指南國小步道、茶葉古道貓空社區地圖1.相思炭窯2.茶香豬舍3.樟樹步道4.田寮橋-貓空水土保持茶園賞景特色以下為2022/9月 向日葵花海 花況回顧漫步樟樹步道,平緩好走的木棧道貫穿貓空茶區,沿路有滿滿的田園茶景相伴,身旁不時有綠蔭,可以一路散步到樟山寺。九月初秋涼爽宜人,擺脫盛夏的黏膩悶熱,來到擁有豐富茶鄉文化的貓空社區,置身台北盆地邊坡的農村聚落,輕鬆遠眺台北市景。乘坐貓空纜車暢遊三貓(貓纜、貓空、貓熊),近年熱門的景點包含位於樟樹步道周遭的「茶香豬舍」與「相思炭窯」。「茶香豬舍」:融合跳房子、豬舍、土角厝等古意的農村生活氛圍,與今日台北市繁華的都市高樓形成對比。呈現在地農村文化的豬舍,有四隻可愛的小豬正低頭吃著伙食,一旁還有陳舊的木製桌椅與磚房。抬頭有「六畜興旺」,低頭望著「諸事大吉」,可見農村社會對於生活的期許與希望。「相思炭窯」:炭窯旁設立了一座說明牌,藉由寫著一句有趣的台語俗諺「尪顧七眠火,某顧七日火,尪某七日沒作伙,二人歸腹肚全火。」該俗諺的意思是古時候一整天都要有人在窯邊顧火,如果火熄了就會前功盡棄,火太大又會把木材全燒毀,形容早年農村先人製炭的艱辛。還有早在中秋連假前夕就盛開的大片向日葵花海,沿著樟樹步道往彩雲亭、明鏡池的方向走去,欣欣向榮的金黃色花景正對著旅人們打招呼,充滿朝氣的畫面讓人心情特好!擁有鮮豔色彩的向日葵終生追尋著太陽的方向,黃色與橙色的完美搭配,總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圓形花盤周圍如光束般的舌狀花瓣樸實堅毅,佔據眼球的金黃花海想必將吸引眾多人潮。步道旁還有水牛造型的造景裝置,拉著牛車或屹立在池水中央,點綴著純樸氛圍。從彩雲亭觀景台往外望,搭配明鏡池的清澈如鏡,形成美麗的景緻。最後來到步道末端,位於貓空田寮橋旁的「貓空水土保持茶園」,木棧道坐落在空曠的山谷景觀及梯田茶園旁。步道沿線搭配各種自然生態排水與固坡巧思的工法解說牌面導覽,豐富趣味的農村景點,讓民眾能夠寓教於樂,適合全家大小一同來安排秋日微旅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8 養生.家庭婚姻
「我就渣」的潛台詞是什麼?渣男渣女是如何從小被養成的?
不負責與渣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負責任的人,並且稱他們「渣男」或「渣女」,似乎給了這樣的評價會讓內心得到些許安慰,因為他們是犯錯的人,是該承受世俗指責和詬病的人。我們自己也可能做過很「渣」的事情,為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似乎也會讓心情變得輕鬆,反正破罐子破摔,只要說出「我很渣」,也就無所謂了。事實上,簡單地將不負責和「渣」畫上等號,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當我們用「渣」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就無法看到一個人的本質,下次還是會看不清對方,再度犯同樣的錯誤;當我們用「渣」看待自己的時候,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逃避問題,也就意味著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別人,內心同樣是煎熬的。我們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不負責任的習慣呢?還是得說回本章第二節提到,孩子耍賴要玩具的例子。父母用不同的方式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一個是父母覺得大家都在看,感覺很丟人,於是尷尬地妥協;一個是把孩子轉移到沒有人圍觀的地方,堅持陪伴孩子直到冷靜下來。大家認為哪個孩子更有可能獲得責任感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個孩子做了過分的事情之後,不僅沒有承擔任何代價,竟然還得到獎勵,也就是沒有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相反地,第二個孩子全程需要面對情緒、消化情緒,以及理解自己為什麼被拒絕,還有未來如何再次應對這樣的事件和情緒,這就是學會承擔責任的過程。除了上述兩種父母的應對方式之外,接下來看看另外兩種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負責困難的情況。一種是父母會把耍賴打滾的孩子留在原地,頭也不回地離開,這種方式也許會讓孩子當下停止哭鬧,但卻可能在孩子心裡種下了一顆被拋棄感和無助感的種子。孩子會覺得,原來自己做了讓父母不高興的事情時,是可能被丟下的、被拋棄的,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念頭,就會進入一種無助狀態─我對現實是無能為力的,只能依附於父母而存在,一旦他們離開了,我什麼都不是。在這種狀態下,人很難學會負責,因為負責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能量,萬一沒有人能讓自己依賴,那麼自己就無法產生能量。比如有些人的戀愛對象頻繁更換,一個接一個,從來不讓自己有空窗期,其實就是一種無法對自己負責的狀態,只有讓自己在戀愛關係中依附於另一半而存在,才能生活下去,否則自己就什麼都不是。還有一種常見的父母應對方式是,對於正在耍賴的孩子大聲喝斥、惡言相向,甚至試圖嚇唬孩子,從而讓孩子斷掉不切實際的念頭。我記得有次在馬路上遇到一對母子,兒子可能之前提出了什麼過分的要求,媽媽不同意,兒子就一直撒嬌想央求媽媽同意。媽媽的回應非常刺耳,當時真的想衝上前去,請她不要這樣說,但我確實無權過問和干涉,只能作罷。媽媽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愛你了!會非常非常討厭你!」孩子聽了,恐懼又慌張地說:「不,媽媽是愛我的!是喜歡我的!」但媽媽可能在氣頭上,就不斷咬牙切齒地重複:「不,不喜歡!你給我閉嘴!你越說話,我越不喜歡你!」唉,當時聽得我的心都要碎了,不管孩子提出了怎樣的要求,都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引導。但在這段情緒的發洩中,這個孩子可能產生了「不被媽媽喜歡和愛的恐懼感」,之後為了再次發生,可能就會把任何會導致這種情況的事情都扼殺在搖籃裡。一個壓抑所有情緒的人,會怎樣呢?─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愛情的三要素是承諾、親密和激情,缺一不可。每個人對愛情的態度不同,對於不同要素分配的比例自然不同,但每個要素都是必須存在的,其中承諾就是依賴責任感才能存在的。所以不負責任的人,更容易在親密關係中表現出「渣」。令人疑惑的是,在感情中不負責任的人,在學習或者工作中可能完全是另一種狀態,比如會按時完成作業或對於自己承擔的工作極其上心,其中的區別在於「責任是否與核心情緒掛鉤」。學習和工作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刺激到一個人有創傷歷史的核心情緒,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挫敗經歷都是在更早期的時候,與照者的互動關係中就已經體驗過了。甚至有些人的迴避表現會強烈到根本不會讓自己開始或進入一段感情,總是以各式各樣的理由推掉或拒絕潛在的關係,這是一種終極的無法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渣」是一個太過簡單的評價,也許我們給自己一個機會看到「渣」背後隱藏的資訊,最終可以找到完整的自己。※ 本文摘自《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們該如何長大:寫給成長過程中走迷、挫傷的你,完整自己的二次成長療心室》作者:王瑞 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7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媽媽那時該氣切嗎?
電梯裡遇到病人的兒子,說他媽媽過世了,擁擠的電梯中不便問詳情,只是胸口一突,一顆心掛著,早上看診也久久無法專心。心臟科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病人,80幾歲90幾歲甚至100多歲都很常見,其中許多從中年一路追蹤到耄耋,關係不單是醫病,更像3個月見一次面的老朋友。預約時間老病人沒出現時,有時是忘了,有時是有事,有時會接到家屬報訊說病人已經功德圓滿,有的是肺炎,有的是意外,有的是癌症,有的是心臟病復發,也有的是睡夢中不明原因就離開了。人總有百年,國人預估壽命在2022年時是79.84歲,當到了85歲後,平均餘命剩下6、7年。換句話說,理智告訴我,這些年長病人剩下的時日並不多,總會逐漸凋零,但情感上,每少了一個病人,尤其是看了多年的老朋友時,像失去了什麼,心情總是起伏。再見到病人的兒子時,已經是預約的回診時間,他們一家三口長期在我這邊追蹤,這次媽媽的名字還在,人卻沒有出現,兒子眼眶有些泛紅。「我們當時應該要讓媽媽做氣切嗎?」兒子這麼問,我有些難過,嘆了口氣,沒回答,默默的把媽媽這次住院的病歷打開。「醫師當時怎麼說?」「醫師說不氣切,大概沒機會,要是氣切,有很大的機會變成植物人。」她80幾歲,多種慢性病纏身,有一天沒一天的過日子,巴金森氏症讓行動也不是很方便,需要人幫忙,平常沒有使用任何抗血栓的藥物,血壓控制得還不錯。病歷記錄著這次跌倒撞到後腦,顱內出血,開了刀,昏迷指數卻始終沒有明顯進步,住在加護病房,靠著呼吸器跟鼻胃管維持生命。因為氣管內插管長期置放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加護病房的醫師建議氣切。我看完病歷,轉身面對提問的兒子跟在一旁的父親,他們看起來有些自責,有些悔恨。「你們信什麼宗教?」印象中他們家庭信仰蠻傳統的。「就一般台灣的信仰啊。」「你們相信輪迴嗎?」「信的。」我整理一下思緒。「如果相信輪迴轉世,現在應該是替她高興的時候。」「輪迴轉世,這一世就像是電動遊戲,這場結束了,Game Over,就滿血復活,重新啟動,在下一局中重新開始,身體全都是新的,新的皮囊,新的設備,跑跳自如……」兒子看著我,沒說什麼。「如果氣切後,成了植物人,讓她困在這裡,無法進行下一段的旅程,豈不是害了她嗎?」父親點了點頭。「唯一遺憾的,是在那場新的遊戲中,沒有我們的存在,我們還停在這場遊戲裡,留下來的,是我們對她的不捨,對她的思念。」家屬似乎有些認同,離開門診時,表情跟剛剛不大一樣,好像放下了什麼。如果病人的宗教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呢?也許牧師、神父、阿訇這些智者,會是更好的支持體系,若是篤信佛教道教,也許大師上人、道長天師們的睿智,更能幫助家屬。醫師的職責,是體諒家屬的心情,支持家屬的決定,在無人幫忙時站出來,讓家屬能不抱憾地繼續下去。醫療這一行,可是短期之內無法被AI取代的。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4 養生.運動健身
佛系減脂也能輕鬆瘦!減重醫師公開「5招」零痛苦減肥法 瘦的快樂不是夢
平常上班已經夠累,還要忙著減肥好痛苦呀,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嗎? 其實如果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而遠離初衷,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日常生活的佛系減脂小習慣,過程完全不痛苦,讓你輕鬆瘦身,同時保持身心健康。編輯推薦【心理測驗】選一扇喜歡的窗 找出你的「逃避型人格」類型&壓力來源絕對抱緊處理!盤點韓國十大狗狗相男星 被盯一秒融化精品級工藝+甜甜小資價!vacanza推全新「女神系列」支線 精緻女孩必入坑專心吃飯簡單直白來說,就是專注在自己吃進什麼樣的東西,吳醫師提到,這就是所謂的「正念飲食」,對於解決情緒性進食或暴飲暴食都有很好的效果。能站就不坐吳醫師在影片中提到的「非運動消耗」,人體總消耗熱量15-30%屬於活動消耗,現代人因一些生活型態的緣故,較難抽出時間去健身房鍛鍊,所以其實運動活動量EAT(重訓、馬拉松等)佔比較不多,其實影響最大佔比的是非運動活動量NEAT(走路、爬樓梯),其實這些日常活動都是很有效的,如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嘗試先每天走路5分鐘,從較簡單的目標開始時實行,進而循序漸進。睡到飽很多人在減重過程中,把重點放在飲食和運動,但其實壓力和心情的調適也很重要,心情和壓力會影響到減重成果。有種假餓,叫做會累的餓,大腦會把餓和累搞混,睡飽的話可減少此種情形的發生,研究也指出,睡眠時間低於5-6小時的人,會較容易增加38%的肥胖率。補充營養素無論有無在減重,攝取足夠的營養素都是很重要的,補充維生素D、鎂的補充,如:日照、堅果、深綠蔬菜等。多喝水當身體缺水時,大腦會覺得你快不行了,這樣的過程它會促使你進而去攝取更多的能量,嘴饞想吃零食時,那不如多喝水吧,可以培養一個新的習慣,準備一個1500CC的水壺,可以設定早中晚,各分時段各喝一點,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喝水。以上減重教學方法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祝大家都能有健康美好的體態,還想知道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心理測驗】選一扇喜歡的窗 找出你的「逃避型人格」類型&壓力來源絕對抱緊處理!盤點韓國十大狗狗相男星 被盯一秒融化精品級工藝+甜甜小資價!vacanza推全新「女神系列」支線 精緻女孩必入坑「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9-23 醫療.精神.身心
每年有千位65歲以上輕生!老年憂鬱症就醫率低,常誤解為老化、失智、防衛心重
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挑戰與任務,在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論點裡,晚年期的任務在於整合生命、找到生命的意義感,若做不到,則會帶來悲觀絕望的感受。然而老年人的心理議題以及需求,是各生命階段中最被忽略的一段,許多憂鬱長者身心困在疾病中,最後選擇自我了斷、寂寞離世。面對比率高、人數也一直攀升的老年自殺,社會該如何因應?高齡憂鬱就醫率低「退休」讓你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已經卸下人生重責、含飴弄孫享清福?據衛福部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民國一百年是八○七人,一一一年時攀升到一一三八人。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一○一年時是廿七萬人,一一○年攀升到四十八萬人。年老後比年輕時更容易出現社會關係孤立、經濟貧窮、配偶離世、身體病痛等問題,這使得國內六十五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十年間也明顯攀升。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認為,雖然老年人口的自殺率及自殺死亡率一直很高,但關注度卻遠不如青少年自殺,彰顯了社會對老年人心理議題的不夠重視。蔡佳芬分析,老年人的自殺死亡率高,一來因為老年人身體較衰弱,同樣的方法,可能年輕人會被救活,但老年人就離世了;另一方面,老年自殺通常選擇致命性高、不可挽回的方法。老年人的憂鬱症難發現老年人的憂鬱症部分,雖然比率不是最高,但必須被重視的是低診斷率。相較於成人及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老年人更難發現。一來,老年憂鬱會出現失眠、沒有活力、心情低落、記憶力變差等現象,常被認為是老化表現、身體病痛所致,或是罹患失智症。蔡佳芬的失智門診中,大約有二、三成民眾以為是失智來就診,診斷後發現其實是憂鬱症。二來,老年人對於心理疾病的求助意願低。同樣是精神科的疾病,長輩疑似失智症都不一定願意就診,憂鬱症的汙名化比失智更為嚴重,防衛就更深。蔡佳芬強調,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但前提是要找出需要幫忙的長輩。最近她協助國健署拍攝了老年憂鬱症衛教影片,對象是家醫科及基層診所醫生,因為長輩不一定願意看精神科,卻常因為慢性病、身體病痛去家醫科或附近診所就診,若在回診時,醫師能夠對老年憂鬱症有些敏感度,鼓勵疑似者做檢測,並給予初期的處理或是轉介,會更精準地找出需要幫助的長者。除了基層醫師,社區工作者也是老年憂鬱症及自殺預防的守門員。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老盟這兩年關心獨居老人處境時發現,許多走不出來的獨老多有類似憂鬱症等心理健康議題,失去社會連結會讓孤獨感加深,也會讓原有心理問題更嚴重。她建議政府應該有系統地做預防性的訪視,而分布綿密、且了解社區長輩狀況的社區關懷據點很適合扮演這個角色。她認為,據點除了舉辦長者的健康促進課程,還要走進社區,找到因為身體或心理狀況無法出門的長輩,為這些長輩創造人際連結。※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螃蟹蛋白質高、脂肪含量低…秋天吃蟹4訣竅,加3佐料可中和寒性
大啖秋蟹前先等等,中醫師提醒這幾點每逢九月,涼意初來乍到,除了提醒自己加添衣物,維持體外的保暖,體內更要努力補充能量。而剛好的螃蟹產季,就是許多老饕食客引頸期盼,食指大動補充體力的大好時節。螃蟹是高營養價值食品:富含蛋白質與鈣、磷、鋅等多樣礦物質,且脂肪含量低,吃後能迅速補充豐沛的營養與得到內心的滿足。但因螃蟹也是「高普林」、「高膽固醇」的食品,所以尿酸過高、痛風、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建議謹慎攝取;此外甲殼類過敏者,也不建議食用,以免食後造成過敏反應,引發癢疹,氣喘、呼吸困難,甚至產生生命危險之虞。 而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蟹,性味:鹹、寒。因此對於脾胃虛寒,時常胃腸脹氣、消化不良,或是稍微吃到冰涼的食物就容易排便軟散不成形、腹痛腹瀉的人,也千萬要酌量食用,以免腸胃不適與腹痛腹瀉頻繁發生,進而造成脾胃虛寒情況更加嚴重。5族群慎吃螃蟹1.尿酸過高、痛風,謹慎攝取2.心血管疾病患者,謹慎攝取3.甲殼類過敏者不建議食用4.脾胃虛寒,時常胃腸脹氣、消化不良,或是稍微吃到冰涼的食物就容易腹痛腹瀉的人,也要酌量食用5.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想安心食用螃蟹,螃蟹選擇務必新鮮,且徹底蒸熟開心吃蟹4訣竅1.若怕螃蟹過寒,也可添加適量紫蘇、薑、酒,可中和寒性,稍可一解食欲之饞。 2.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如想安心食用螃蟹,螃蟹選擇務必新鮮,且徹底蒸熟,且建議不要吃蟹爪的部分,因為蟹爪部分帶有毛,不易清潔,所以古籍中提及「蟹爪主破胞墮胎」就是這個道理。另外可用紫蘇葉搭配螃蟹,除了因紫蘇葉質地細緻、氣味清新,可以帶出螃蟹的鮮味、且降低膩感。也因紫蘇葉在典籍中記載可以行氣和胃,解魚蟹毒,一同食用,可降低拉肚子的機率。仍不建議過度食用,以免腹瀉或產生過敏癢疹,影響懷孕與哺乳時的健康與心情。 3.但若是平時就容易怕冷怕風,常還不到冬天就手腳冷冰冰;月經來常有經痛症狀;風吹就容易打噴嚏流鼻水,甚或咳嗽的體質虛寒婦女,在懷孕或哺乳期間,就暫時不建議食用。 4.另外,大家在吃螃蟹時,常會配一杯生啤酒。在中醫的觀點中因螃蟹與啤酒皆為寒性食物,多食容易造成體質虛寒情況越來越明顯,反而建議用味噌湯代替啤酒,是更為適合的搭配。 秋高氣爽的時節,享受大海的美味,食用新鮮螃蟹,巧妙搭配中和寒性的食材,吃得健康,健康的吃,如有疑問,建議詢問居家附近信賴的中醫師!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午睡充電、一天喝兩杯咖啡 專家教你5項強化記憶的生活好習慣
午睡是最有效的充電方法睡眠能提升各種類型記憶的強度和品質。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睡眠時,大腦會特別強化那些編碼時較鬆散的記憶。換句話說,在你記憶劇場的各種畫面中,那些模糊的影像會在你休息時變得更清楚。你在清醒時對某件事情的印象若很模糊,在你睡覺時它就會鮮活起來。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睡眠,就算是編碼不完整的記憶,也不會馬上退化或消失。午睡能提升記憶力。中午休息個三十分鐘,就比較能回想起早上已編碼的記憶。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可選擇打盹片刻或觀看紀錄片。之後,研究人員請兩組受試者背一張字彙表。相較於觀看紀錄片的受試者,打盹片刻的受試者記憶力好上百分之二十一。除此之外,後者大腦的睡眠紡錘波也比較活躍,這代表他們的記憶編碼力更好,從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看,他們的海馬迴也很活躍。前面已經談到,海馬迴是大腦形成記憶的初始點。許多研究都證實,若夜間睡眠品質不佳的話,用午睡來補足就好了。午睡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最有助益。進入深度睡眠時,與記憶相關的神經細胞突觸連結會更緊密。這些突觸沿著神經通路將各種訊息從海馬迴傳送到皮質,並且變成長期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記憶鞏固的機制。因此,午睡是有益身心的好習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適合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四點之間,與晝夜自然的交接一致)順利睡著。如果你中午時難以入睡,請不要太氣餒。準備午睡時,試著放鬆心情,在昏暗又安靜的空間裡或坐或躺,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睡著。持續個幾天,大腦會覺得這個狀態與夜晚入睡時相似,之後你就能順利午睡了。接下來請你評估一下,午睡後醒來的感覺如何?還覺得昏昏欲睡、爬不起來,就代表你睡太久了。午睡太久會擾亂晝夜節律,到了晚上你就會睡不好。多年來,我都習慣午休半小時。其實睡十五分鐘就夠了,醒來時你一定會精神煥發、活力滿點。要衡量好的午睡品質,標準在於醒來時比睡前更有精力。根據我的經驗,午睡的長度(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要固定,時段也要規律(最好在午餐後,這樣自然就會想睡覺,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的話更是如此)。養成午睡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但請保持耐心。午睡非常神奇,可以強化記憶力,還可以讓你身心充飽電。吃得健康才有本錢訓練腦力無數的專家和研究都談到食物對記憶力的助益,但眾說紛紜,我們並不確定哪種方法特別有效。不過,若有方法能預防失智症,就等於在保護記憶力(雖然不一定有增強的效果)。在我們年紀增長、記憶力下滑時,若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就比較有機會能預防失智症。我前面已經談到,患有各種類型失智症的人,記憶力一定都會變差。基於上述說明,讓我們先從某個具代表性的研究來探究食物對記憶力的影響。(巧克力愛好者如果讀到這一段,一定會很開心。)二○二○年,有學者在《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證明了黑巧克力能增強年輕人的情節記憶力。可可豆含黃酮類化合物,它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記憶力。神經科學家發現,只要強化齒狀迴(dentate gyrus,在海馬迴裡面),記憶力就會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齒狀迴會變小、功能會變差。研究人員找來了五十二至六十九歲的受試者,請他們連吃三個月的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和認知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齒狀迴的功能變好了。除了巧克力之外,許多食物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的烏瑪.納多(Uma Naidoo)博士是營養精神醫學專家,她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許多食物都能促進大腦全方位的健康。不過她強調,飲食只能維持記憶力,若要增強記憶能力,就必須定期練習、鍛鍊腦力。當然,大腦越健康,這些練習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納多博士的建議很有道理的:有健康的大腦才能維持良好的記憶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不會疲累,也更有動力去進行各種記憶訓練法。以下是納多博士推薦的三項健腦食物:莓果:它充滿抗氧化劑、礦物質和維生素。藍色、黑色和紅色的莓果都好,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綜合食用各種類的莓果益處多多。發酵食物:食物中若含有某些微生物群,其糖分就會轉化為乳酸,便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這類食物包括味噌、康普茶、克非爾奶、優格和泡菜。綠色蔬菜:它們富含葉酸,以及有助於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芝麻菜、西洋菜、菠菜、瑞士甜菜、野菜蒲公英和萵苣都不錯。這些食材要如何納入健康飲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地中海飲食法。它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莢、豆類、堅果、麥片、穀物、魚類以及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雷區則是含糖飲料、披薩、果汁、甜味麥片、油炸食品、甜點、餅乾、炸薯條和薯片。一天兩杯咖啡近期的研究顯示出,現代人對咖啡和茶類攝取量越來越高,而失智症的發病人口卻有降低。根據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所釋出的資料,在三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二名受訪者裡,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和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在《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有學者研究澳大利亞飲食法,發現咖啡的效果很好(但沒有針對茶飲)。在兩年又二十二個月內,受試者每天飲用兩到三杯咖啡,結果證實,他們的認知退化速度趨緩,大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積累變少,後者是一種有害的剩餘物質,累積太多的話會形成阿茲海默症。戒酒好處多針對這種十分普及的飲品,學界所發表的意見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每天都在改變。「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於二○一八年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與適度飲酒的人相比,九千名滴酒不沾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更高。難道這是在勸每個人多少都要喝點酒嗎?不知何故,這結論似乎不太正確。雖然酌量飲酒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每週最多十二杯),但我很難相信酒精對身體有益或絕對不會導致失智症。基本上,它是一種微小的神經毒素,可以殺死腦細胞,只是毒性很低。我搜尋了各地的文獻,針對輕度到中度飲酒人士的健康狀況,學者一致同意:戒酒最好。首先,大家都說,只要健康狀況允許,每日小酌兩杯有益健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是「虛假的場面話」所造成的。加拿大的心臟病學家拉伯斯(Christopher Labos)發現,在某些提倡小酌的研究中,被歸類為「滴酒不沾」受試者,實際上以前是有飲酒習慣的,有些人甚至得戒酒才能保命,但都被列入對照組。他們以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慢性病,例如肝炎和胃腸道疾病,都是到成為受試者時才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才認定小酌比不飲酒更為健康。為了避免他們講場面話,研究人員在徵求「滴酒不沾」的受試者時,都要調查他們以前的飲酒習慣。也就是說,對照組的成員一定得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喝過酒的人。拉伯斯說:「找出了這些實驗的漏洞後,你就會發現,酒精對健康的助益微乎其微,甚至可說不存在。整體而言,它對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弊大於利。」至於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本書關注的焦點),研究成果並不明朗。我前面有談到,失智症的患者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只要確保記憶力正常,就能確認自己沒有失智症。當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酒精在破壞記憶力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可以毫髮無傷。也就是說,酒精會全面性地破壞認知功能,並在最後演變成失智症。最近,法國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百多萬的失智症病例,發現酒精是最嚴重的風險因子,他們總結道:「它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危險、更容易導致失智。」二○二一年,英國生物銀行調查了兩萬五千名參與者,確認酒精沒有安全劑量可言。研究人員也發現,酒精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跟記憶力下降和失智症的生理狀況樣。「小酌有益健康」的迷思,可能是受試者的年齡階層所影響:他們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的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酒精對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有害:(1)從受孕到分娩的妊娠期,所以孕婦不該喝酒;(2)青春期(十五至十九歲);以及(3)老年(六十五歲以上)。有鑒於老年人所背負的風險因素,我都會建議患者,最遲在七十歲時一定要戒酒。六十五歲以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大減,但老年人更要維持腦力,這時戒酒才是王道。微運動過去二十年來,相關研究已證實,定期運動非常重要。以前的觀念錯了,也就是激烈運動才有效果。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他們在英國調查了八萬兩千八百名參與者,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六十三歲,調查期間從二○○二年至二○一九年。在這項老齡化縱向研究中,他們發現,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比起五十至六十九歲少運動的中老年人,經常進行中高強度活動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光是從「久坐不動」、「不愛走路」變成有「微運動」的習慣(不時站起來、多爬樓梯、每天步行一點五公里),身體也會明顯變好。《英國醫學期刊》上面有篇令人苦笑的有趣研究,除了各種運動,做家事也能提升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感官敏銳度和活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只要集中注意力、起身運動,就算時間很短,也對健康有益。更進一步看,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突觸的連結和認知韌性。※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9 醫聲.癌症防治
乳癌年輕病友多 病團盼新藥加快納保、癌篩年齡下修
衛福部統計,乳癌發生率為十大癌症第一位且逐年上升,不少年輕女性也罹癌。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今表示,年輕乳癌病友剛出社會,未有足夠積蓄購買昂貴保險,若新藥不及時納保,病友經濟狀況備受影響。協會也呼籲應下修乳房攝影補助年齡,幫助病人及早發現疾病。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2021年乳癌就醫病患超過15萬人,人數在10大癌症中排名第三。且在美國乳癌標準化死亡率逐年下降的同時,台灣乳癌標準化死亡率卻未有效降低,關鍵是因國內受限健保財務,乳癌用藥多採退線給付,無法及時提供病友有效的治療用藥。她也說,根據111年健保前10大癌症醫療支出統計,乳癌病友人數最多,每人平均獲得的醫療費用卻是最少。乳癌也是年輕族群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不少病友剛出社會,沒有足夠積蓄購買昂貴商業醫療保險,勞保能補償的也不多,身心、經濟狀況、生活品均受影響。呼籲應加速新藥納保,讓病友能在罹病早期就獲得健保給付。另外,黃淑芳指出,近年台灣女性乳癌攝影服務利用率嚴重下滑,109至110年之間下滑5.1%,110年乳癌篩檢服務持續下滑,這與疫情影響、病友就醫受限有關。協會將持續宣導,呼籲民眾落實乳癌篩檢,且有鑒於乳癌好發年齡持續下移,應將乳房攝影檢查補助年齡,由現行的45歲下降至40歲,幫助病友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下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中,並未看到乳癌年輕化現象,目前罹病時間的中位數約為56歲。針對乳房攝影補助年齡下修,6月曾召開專家會議討論,但需有更多實證,確保下修後能更有效率找到病人,會持續與專家討論。黃淑芳表示,乳癌病友協會自2002年成立以來,始終站在第一線協助姐妹對抗乳癌,每年定期於全台舉辦各項活動,包括首次罹癌病友指引的「認識乳癌之旅」,到針對晚期復發的「ABC工作坊」,以及協助姐妹沈澱心靈的「好心情工作坊」,與充實衛教知識的「智慧病人講座」等,從各面向協助病友完成抗癌旅程。
-
2023-09-16 養生.家庭婚姻
休傑克曼離婚,結束差13歲姐弟戀27年婚姻!熟年夫婦還有愛嗎?專家:50歲是重新檢視人生的關鍵
編按:又一對銀色夫妻檔婚變!好萊塢男星休傑克曼與妻子黛博拉驚爆離婚,雙方今向《People》發表共同聲明,宣布2人和平友好地結束27年婚姻:「我們有幸一起度過了將近三十年的美好婚姻生活。我們現在的旅程正在轉變,我們決定分開,以追求個人的成長。」休傑克曼以演出「金鋼狼」系列而廣為人知,他與太太黛博拉李是相差13歲的姊弟戀,兩人於1995年在片場結識並進而相戀,交往不到一年就結婚。即使外界認為13歲的姐弟戀差距過大,但休傑克曼婚後成寵妻魔人打破外界質疑,讓兩人一直被視為是好萊塢神仙眷侶,婚後雙方育有23歲兒子及18歲女兒。兩人向來給外界相當恩愛的形象,今年西洋情人節及4月結婚紀念日時,休傑克曼還曬出和妻子的合照,如今卻突然宣布離婚,讓許多人直言不相信愛情了。熟年夫婦還有愛嗎?熟齡離婚近來蔚為風潮,日本熟齡雜誌針對150名50~70歲熟齡女性的調查結果,在129名已婚者中,有109人曾經想過離婚;但在被問到對另一半是否還有感情時,又有約85%的受訪者表示肯定。離婚諮詢師認為,熟年期是重新審視、調整夫婦相處的一波高峰期,也是夫婦是否能相伴度過人生下半場的關鍵。迎接人生百年時代,若簡單地一分為二的話,50歲便可說是折返點了。子女的養育逐漸告一段落的同時,家中長輩也開始需要照護、自己或是另一半也即將退休⋯⋯這時候也是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夫妻生活」的時間點。為了讓人生下半場能夠愉快而不感覺壓力地度過,如何度過夫婦生活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日本熟齡雜誌《ハルメク》在2021年6月訪問了150位50~70歲的女性讀者關於夫婦婚姻關係的調查,在受訪的150位熟齡女性中,有87%是結婚超過25年的資深夫婦。整體來說,雖然和伴侶有著穩定的感情或是像家人般的自然相處,但若細問之下,仍然有不少對於將來的不安,或是對另一半的不滿。8成熟齡夫婦仍有感情 即使愛情淡去也昇華成家人首先,在第一題:「您還愛您的先生嗎?」中,有將近半數(49.6%)給予肯定的回答、35.7%的人則回答「雖然沒有愛,但還有感情」。這個結果顯示:對於熟齡女性而言,畢竟是長年在一起的伴侶,多少還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但是否屬於愛情,則因人而異。在調查時,不少受訪者在選項之外另補充了回答,其中不乏許多令人感到羨慕的甜蜜留言:・年輕的時候忙於照顧孩子,先生也經常很晚才回家,能夠兩人單獨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如今孩子逐漸獨立了,反而找回了像是新婚時期的甜蜜感,很高興當年選擇了現在的先生。(K.U 63歲,結婚35年以上)・有了年紀之後,好像更能體貼彼此的心情,最開心的就是先生跟我說:「即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想跟妳在一起。」(K.K 59歲,結婚35年以上)・孩子逐漸獨立之後,大概從15年前左右開始,我們就不再叫彼此「爸爸」、「媽媽」,而是用名字相稱。(Takako 61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雖然沒有愛,但還有感情」者的留言則如下:・比起夫婦之間的愛情,現在已經把對方當作家人看待。雖然能夠毫無顧忌地和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長時間相處還是會覺得有點煩,只是如果有一天對方不在了,應該還是會寂寞吧。(K.R 64歲,結婚25~29年)・沒有特別覺得好或不好,就像是維持著某種距離感的同居人一般的關係,但這樣的生活也還算安穩。(YO 65歲,結婚30~34年)・孩子長大離家、長輩也已經過世,想不到作為夫婦還有什麼必須要一起做的事,彼此也沒有話題,好像也沒有必要非住在一起不可。(Y.M 65歲,結婚35年以上)雖然和丈夫有著穩定的家庭和家人般的感情,但感到不滿或是對於未來相處感到無趣的人,似乎也不在少數。不想再忍耐!熟年期的人生變化,可能是離婚導火線在下一個問題「曾經想過離婚嗎?」中,在129位已婚者當中,有102人給了肯定的答案,其中回答「一年會想幾次」的人有20.2%、「偶爾會想(幾年一次)」的人有21.7%,「經常會想(每個月會想幾次)」和「隨時隨地都在想(幾乎每天)」的人加起來則有8.5%。僅有20.9%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想過要離婚」、回答「幾乎沒有想過的人」則有28.7%。對此,離婚諮詢師岡野篤子認為,若以50歲以上女性的整體傾向來看,積極面對人生的女性比例比過去增加了。「感到不滿的時候,大家不再願意只是忍耐,而是會思考:那該如何解決?像是先生退休之後,會要求另一半應該適度分擔家事、或是想完成自己年輕時沒能完成的夢想的人,也逐漸不在少數。」比起過去認為丈夫是撐起家庭唯一支柱的傳統觀念,如今認為「你工作很辛苦、但我也把這個家打理得很好,作為人生伴侶,我們的地位同等重要」的家庭意識也逐漸成為主流。熟齡期的人生變動 是重新審視婚姻的關鍵・因為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不同,對丈夫的管教方式覺得困擾。46歲時曾經一度想過要離婚,但後來丈夫逐漸能理解我的想法,彼此意見不同的時候也願意傾聽我的感受,我認為有任何不滿都別放在心裡、坦承面對非常重要。(K.K 59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幾乎沒有想過離婚。」)・以前因為要照顧婆婆、因為先生是長男所以還要打理夫家的大小事務,對於囉嗦的婆婆感到很煩躁而曾經想過離婚。但婆婆過世之後就沒有這個念頭了。(M.C 61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幾乎沒有想過離婚。」)・50歲後半孩子獨立之後,突然覺得「我怎麼會跟這麼無趣的人結婚?」心裡覺得有些後悔。(F 64歲,結婚30~34年,回答「偶爾會想離婚」)・稍微有點事情就要發脾氣、晚上總是玩遊戲到很晚的先生,早上要人催起床、晚上不按時睡覺,看著對方就感覺很火大。(S 59歲,結婚30~34年,回答「偶爾會想離婚」)岡野篤子認為,在30~40歲的年紀,因為教養孩子、婆媳關係或人生價值觀之間產生差異,是導致思考離婚的第一波高峰;50歲之後,則是因為人生階段的變動,導致對婚姻關係的想法連帶有所改變。此外,對於另一半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和個性等等的不滿,長年忍受對方累積到了臨界值,也可能是影響熟齡離婚的重要因素之一。熟齡女性的理想夫婦關係:對等、理解,但保持一定獨立性最後,在「對於先生有什麼話想說」的自由回答題中,太太們則是對於先生毫無保留地說出了藏在心中已久的真心話,即使是在前面的題目中回答「還愛著先生」的人,對另一半也不見得完全滿意。・自己的事情拜託自己處理,別什麼都來問我啊。(D.P 60歲,結婚25~29年)・希望對方能更在乎我的心情感受。即使沒有性生活,我認為夫婦之間還是可以幸福的。(A.H. 64歲,結婚35年以上)・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好好聽到最後啊。(Y.Y. 62歲,結婚25~29年)・家裡不是餐廳,好歹自己的碗盤自己拿去廚房吧。(Y.O. 61歲,結婚35年以上)・別老是強迫我照著你的規定做法生活,也多少該對老婆表示一些感謝和體貼,如果只是放在心裡我是感受不到的。(Y.M. 65歲,結婚35年以上)・我不是你媽媽,別什麼事都依賴我解決!好像家裡多養了一個小孩一樣⋯⋯到了這個年紀如果還只有電視是朋友,那就太寂寞了。(A.T. 61歲,結婚35年以上)從太太們的抱怨中可以發現,多數熟齡女性希望夫婦之間可以在彼此對等的基礎之上,擁有相互體諒、尊重,不過度依賴但能相互扶持的婚姻關係;對於先生有所不滿者的煩惱,也大多來自於此。如果想要在熟年期擁有理想的婚姻關係,不妨以此為借鏡,重新審視調整夫婦間的相處模式,或許就是能有所改變的契機也說不定!資料來源/ハルメク1 2 3原文:熟年夫婦還有愛嗎?日本熟齡婚姻大調查:近9成還有感情,但8成想過離婚!
-
2023-09-16 養生.人生智慧
父親走了「再也當不了孩子」!爸爸臨終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才知道他有多捨不得自己
有時候死亡會提前預告到來,讓我們有充裕的時間陪伴家人,走完生命最後的過程;但是更多的時候,死亡卻是來得讓人毫無防備,說發生就發生,讓你措手不及。不論我們面對的是甚麼樣的生命課題,即使失去心愛的家人,我們依然應該收拾悲傷的情緒,帶著想念的心情,繼續好好生活下去!父親臨終前的隻字片語然而面對摯愛家人的離開,任誰都會不捨與崩潰,而家人臨終前寫下的最後遺言,也會成為未來反覆的念想。日前在小紅書就有網友貼出,爸爸臨終前寫下的遺言,由於字跡過於潦草,實在分辨不清,於是懇請網友幫忙,然而解讀出來後,即使是簡短的字句,卻看出老父親多牽掛家人!這位網友在小紅書以「#認不出爸爸臨終寫的字」為題發文,貼出了一張字跡潦草的照片,並在文中說道,不久前爸爸臨終拉著媽媽的手說話,由於病體微恙說話無力,媽媽於是要爸爸用紙筆寫下來,沒想到「寫了一行媽媽說看不懂,於是又拿過紙筆再寫了一行。」懇求網友讀懂最後遺言無奈的是,爸爸的這兩行字跡竟然是最後的遺言,看著潦草的字跡眼淚忍不住流下來,全家人都看不懂,但這又是爸爸最後留下來的隻字片語彌足珍貴,讓他決定上網求助,「這是爸爸最後留給我的話了,求助有姐妹們可以認出來嗎?」沒想到竟然有網友逐一解讀出來,原來父親寫的是「不要難過,我想你堅強」,而這樣的解讀也獲得大多數網友的贊同,紛紛感動回應說,「我看也是這幾個字,淚奔了」、「認同這個」、「應該是,真的淚崩」,全家這才放下一顆懸著的心,感念父親臨終前依然掛念著自已!而貼文同時掀起熱議,也有不少網友留言分享家人離世的經歷,「我媽媽給我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媽媽走了之後,第一次託夢給我,說的也是『妳要堅強』」、「爸爸去世快一年了,我到現在還經常在夢裡跟他對話,特別真實,有時候醒來還會流淚」、「我爸媽去年意外走了,一句話沒有留,特別感到遺憾與心痛,我能理解你的難過」。用自己的方式繼續想念著家人的離開,其交雜悲傷的情緒與想念的心情,也許會影響你一段時間,試著以自我療癒的方式,修復內心的悲傷,但無論如何,生活要繼續,千萬不要影響現在的自己與家人才好。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9-1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兒童醫院病房裡充滿笑聲!看看舞蹈動作治療師在做什麼?
【編者按】:繼上個月一所教學醫院附設兒童醫院的安寧團隊介紹醫師、護理師與社工師的工作,本週由該團隊的兒童友善醫療音樂治療師、藝術治療師與舞蹈動作治療師各自寫出他們為病童以及家屬所做的治療,並分享他們由這種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音樂治療師的分享→藝術治療師的分享這幾篇文章最珍貴的地方是讓我們領會到醫療的目的並不是只有診斷、用藥或開刀達到治癒,而是安寧團隊有一群非醫療人員可以利用音樂、藝術與舞蹈使這些無法治癒的病童與心力交瘁的家屬得到紓解而展現笑容。在兒童醫院裡因為醫療處置,用藥換藥,疾病疼痛,藥物副作用等種種原因,醫院裡面總是充滿著哭泣聲、安慰聲、鼓勵聲、怒罵聲、恐嚇聲,我常常在想可否增加些不一樣的聲音。笑聲就像磁鐵般總是會有吸引力!當病房有了笑聲就吸引出快樂的氛圍,當病房有了笑聲就會吸引出許多好奇者想一探究竟,當病房有了笑聲許多關係都會改變,當病房有了笑聲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彼此。我的孩子生病了沒體力怎麼跳舞?這是家長常會提出的疑問,但身體的律動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本能,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生,我們舞動的舞台包括:病床上、床沿邊、病床前、走廊、廁所等,舞蹈動作治療師先運用舞蹈動作元素慢慢讓病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再用創造性舞蹈的牽引,讓病童在沒有框架中自由發揮,往往音樂一放輔助道具一拿,各個就如同無病痛般開心跳舞,快樂的氣氛總是會充滿整個病房,此時其它間病房的病童就會隨笑聲牽引而來,有時我們會邀請大家是否願意一起共舞(當然一定是在疫情後才可如此),轉眼間病房變成一個開心的舞池,有許多人一起共舞。「加油!勇敢一點不要怕」 「不要再哭了!」 「你不開心,我在這邊照顧你就開心嗎?」 「我可以哭嗎?」 「我為什麼一定要勇敢?」 「我會被放棄嗎?」在醫院久了許多的關係都會改變,有的對立、有的緊張、有的過度依附或依賴。當舞蹈動作治療師與孩子互動,引導孩子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肢體律動,舞動中常常加入共同創作出的舞步與動作,舞動中慢慢產生成就感與我能夠的想法,肢體自然會隨著音樂舞動,產生自在快樂的氣氛,也開始感染了其他的人。主要照顧者看見了病童舞動時的笑容與自在的肢體,心中的壓力放鬆許多,有時會靜靜地欣賞著,有時還會跟病童一起共舞,他們看見了彼此此時此刻的笑容,明明剛剛還在因吃藥而互相生氣中。有時孩子舞動時,醫生、護理長或護理人員剛好進來,也都會先欣賞一番他們的舞姿,而不是急著醫療處理,真的很令人感動。他們看見了病童不一樣的一面,有時醫生、護理長和護理人員還會跟著舞動一下,此時病童都會跳得更賣力更起勁,好像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上做一樣的事,因為看見了不一樣的彼此,共同創造了短暫共舞的片刻。舞蹈動作治療師在醫院陪伴孩子一定都在跳舞嗎?其實也不一定,我們常常也都只是陪伴孩子感受當下的身體,給予回應。當孩子麻藥還沒完全退時,大家的反應都不太一樣,有的會像喝醉酒想要吐,治療師就會輕撫病童的背部,慢慢的調整呼吸,吸與吐之間也有肢體的律動,有的孩子躺在病床上看著天花板說看見蝴蝶(產生幻覺),於是我們用手一起跳蝴蝶之舞。當孩子打針或消毒換藥時,治療師陪在一旁,輕拍病童的身體,與病童在一起,有時還會像實況轉播員一樣,現場轉述醫療行為進行到哪裡,因為有的孩子不敢看又想了解。舞蹈動作治療師在醫院總是在想著,如何讓病童改變焦慮不安擔心的心情,即便只是短短片刻的快樂也是極為珍貴。在小小的空間(病床)創造大大的舞台,是舞蹈動作治療師的夢想。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14 醫療.精神.身心
一類食物吃太多,恐容易焦慮難入睡!5妙方讓大腦回歸平靜
比起過去,現代人生活步調快,確實更難做好情緒控管,容易衍生不少的身心問題,如陷入憂鬱情緒、入睡困難、焦慮、恐慌等。其實,透過飲食調整及運動,就有助調節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幫助大腦回歸平靜。五妙方改善現代人焦慮、難以放鬆的問題1、低醣飲食一般認為,胰島素阻抗會導致糖尿病,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會造成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也會影響大腦,讓人易陷入焦慮、恐慌、入睡困難等情緒障礙,罹患憂鬱症風險增加2倍以上。因此,透過低醣飲食,將一整天所需的醣類,包含「精緻醣」與「非精緻醣」,限制在100克,甚至是嚴格的50克內,而一碗飯約含醣類60克,讓飯前跟飯後的血糖,不要差距太大,將有助情緒的穩定。2、增加好的脂肪酸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ω-3跟ω-6都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兩者最佳比例為1:1。不過,現代人外食機會多,攝取的油脂通常會偏向ω-6脂肪酸。如果血液中ω-6脂肪酸太高,卻會讓人傾向發炎,衝動、焦慮、失眠的比例也會比較高。因此,有負面情緒的人可以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取量,如魚油、磷蝦油、亞麻仁油、紫蘇油等,降低ω-6脂肪酸的攝取,如大豆油、葡萄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3、適當補充「益生菌」想要把情緒養好,腸內菌要先顧好。腸道不僅扮演消化吸收的角色,還負責神經傳導、感覺及內分泌功能,被認為是人體的第二大腦。透過補充「益生菌」,並且補充益生菌的食物「膳食纖維」,目前認為是改善腸內菌環境的重要方法,而且好菌的菌種愈多,可以應付體內的狀況就愈多。雖然優酪乳、養樂多、優格等也可以補充益生菌,但裡面加了非常多的糖,100㏄養樂多裡有高達15公克的糖,一來容易造成血糖不穩而影響情緒穩定,二來也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等問題。4、足夠的維生素D研究發現維生素D有助吸收鈣、降低心血管風險、提升免疫力等好處,也參與腦部神經元運作,有助排除負面情緒,對抗憂鬱和焦慮症狀。血中維生素D理想值30-80ng/mL,假使抽血後發現低於此濃度,不妨可以透過日曬或營養品來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3。若想從日曬得到足夠的維生素D3,通常須接收早上10點至下午2點的正午陽光,手腳不擦防曬,約曬15至20分鐘。5、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有愉悅感,達到放鬆心情,提高身體自癒力作用。建議從事有氧運動如慢跑、跳舞、游泳等,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阻力運動也要做,一般建議有氧運動30分鐘後,可接著做10至15分鐘的阻力運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4 癌症.癌友故事
妻子罹癌短短兩個月離世,醫反思:「我說得太直接了,但她需要的是安慰」
癌症病人如果無法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使得病情加速惡化。婦產科醫師王樂明的妻子,不幸因為卵巢癌病逝。他在節目談到,自覺自己向妻子說明病情時似乎說得太直接了,妻子無法承受,「我以為她頂得住,其實不然。」癌症的盛行讓很多人談癌色變,很多人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後,驚恐悲傷不已,很多患者不是被疾病打敗的,而是因為極度恐慌、意志頹敗,因而放棄治療。以樂觀的態度抗癌,康復狀況較好癌症病人如果無法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往往使得病情加速惡化。根據研究,被診斷出有癌症後,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並積極治療的患者,康復狀況都會比較好。得到癌症面對的治療與身體不適,實在讓人很難以樂觀態度去面對。婦產科醫師王樂明的妻子,去年不幸因為卵巢癌病逝。他在節目《醫師好辣》中談到,妻子一開始是頻尿,他猜測是泌尿道感染,於是開了一些抗生素給妻子服用,但是病況沒有起色,還越來越痛,他想說可能是骨盆腔感染,再開效果更強的抗生素,並安排做超音波檢查。但超音波一照,發現右側卵巢有一個約7、8公分,形狀不規則的東西。王樂明心想「完蛋了」,這看起來就不是友善的東西,然後把結果告訴妻子。後來,再做電腦斷層、正子攝影,確定是惡性腫瘤,而且已經轉移了。但他回溯那段過程,自覺自己向妻子說明病情時似乎說得太直接了,妻子無法承受,「我以為她頂得住,其實不然。」妻子從手術到過世僅僅2個月時間,除了卵巢癌的惡性度太嚴重、病情進展太快,治療過程出現太多併發症。進出手術室7、8次,期間遭遇多次險阻,像是腸子破裂、內出血、中風等,妻子為了抗癌十分辛苦。病人需要安慰,而不是一直實話實說王樂明坦言,他對妻子實話實說是很殘忍的,「她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說你一直告訴他這個事實。」就算後續使用再多再好的藥物治療,病人也已經沒有心了,妻子問他:「我可不可以不要治療了?不斷有併發症。」王樂明說他從這件事學到,有時候醫師解釋病情不要太直接,如病人失去治療的希望,就會心情沮喪,放棄治療。她說:「心情是最重要的,心情不好,你根本就不想作戰了。」這是醫師的切身經歷,實在是因為多數人聽到自己罹患重大疾病,幾乎都恐懼不已,究竟該怎麼幫助患者?該怎麼對患者解說病情?有人說乾脆隱瞞,但對病人來說,他有知的權力,如果都不說,她或許會失去好好處理身後事、好好面對臨終階段的機會。所以在不可能不說的情況下,該如何說?值得大家深思。或許病人以往個性堅強,但在經歷病魔長時間折磨後,內心可能變得很脆弱,所以該怎麼告知病情與治療方式,就更考驗醫療人員與親友了。延伸閱讀:.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