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5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後疫情時代
共找到
176
筆 文章
-
-
2020-11-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以色列開放綠色地區商務旅客入境免隔離 台灣在列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今天表示,以色列給予包含台灣的「綠色地區」(The List of Green Locations)國家商務旅客入境便利待遇,商務旅客本周起出示以色列公司邀請函,在以色列停留7天以下可享有入境免隔離待遇。以色列政府8月31日宣布將我國列入綠色國家名單,名單共有30國,符合規定者入境免隔離檢疫,當時宣布給予從綠色國家出發,且符合資格規定的18類人士,包括就讀特定大學、應聘工作及以籍人士眷屬等入境免隔離檢疫待遇;外交部當時表示,符合入境以色列資格旅客出發前,須依規定備妥相關證明文件,向以色列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申辦入境特別許可(Special Permit),才能搭機前往。以色列辦事處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為了商務往來交流的便利,以色列政府除了先前公布的18類人士,現在再度開放來自綠色地區的商務旅客入境,期盼有助於後疫情時代的商業互動交流,促進產業合作。辦事處表示,根據最新規定,只要商務旅客出示以色列公司的邀請函,並且在以色列停留少於7天可享有入境免隔離待遇,邀請公司與受邀對象皆須在出發前15個工作天前上網登記申請特殊許可,無需向辦事處申請入境特別許可,入境時出示特殊許可才可入境。辦事處表示,詳細資訊可以上以色列政府網站查詢。
-
2020-11-07 新聞.科普好健康
產官學三方結合 打造AI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
COVID-19疫情出現,醫療的價值與模式被重新定位,除了超前部署、運用新科技,服務設計及跨域合作網絡更是打造出精準健康醫療體系的關鍵;AI數位科技也更為重要,當大數據使用在醫療產業後,全球不再只聚焦於精準健康上,而是向前延伸加入預防醫學的概念。童綜合醫院在國立中興大學林寬鋸特聘教授執行科技部「建立以社會需求為核心的技術創新藍圖」跨領域計畫的邀請下,聯合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共同舉辦「AI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論壇」,邀請近30位學界專家分享寶貴的洞見,一窺精準健康醫療的藍圖。今(6)日在中科管理局舉辦的「AI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論壇」,除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科技部政次林敏聰、中科管理局局長許茂新等都蒞臨指導,發表精準健康大數據產業的國家戰略推動方向;另台中市衛生局局長曾梓展、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等貴賓也蒞臨致詞,會中並邀請前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院士分享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的發展藍圖。後疫情時代,宅經濟與社群平台的興盛將會翻轉生醫產業,具創新思維的生醫公司開始透過社群媒體建立品牌,藉此得到目標市場的信任與青睞。台灣最大的醫師自媒體社群平台:A-Pen創辦人葉淨元醫師分享未來醫師社群的樣貌;同時邀請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台灣創新生醫創業投資公司投資長黃良傑及緯謙科技總經理夏志豪博士,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剖析智慧預防醫學及智慧醫療的投資方向。隨著5G、AIOT的興起,智慧醫療結合AI與大數據,使醫療精準化程度大幅提升,讓醫院轉型成為「以人為本」的應用場域,顛覆以往以「醫院」為本的醫病關係。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國軍台中總醫院院長洪恭誠、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歐宴泉及相關臨床醫師等人,闡明醫院數位轉型的現況與策略,以及目前數位醫療於COVID-19 的實際應用。楊泮池院士在童綜合醫院院長童敏哲發表引言後,講述了臺灣發展精準健康產業的契機。楊院士表示,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對人類食衣住行日常生活和國際關係、社會的結構及產業,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和影響,防疫科技和精準健康大產業變成全球各國生醫科技發展的方向及戰略目標。台灣作為IT研發及產業大國,正是醫療資通訊產業搶先佈局未來新科技的最佳時機,許多關鍵技術將有機會借此波疫情迅速推出,在台灣導入應用、快速累積實證與建立模式,就能搶先各國輸出解決方案、搶佔全球市場,為台灣下一個世代要推動的精準大健康產業打下具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而政府更應以點擴面、持續深入盤點跨領域醫療、科技與生技能量,找出產業核心優勢、重塑法規架構思維、推動跨域產業協作策略,擘劃精準大健康產業發展藍圖。因為智慧醫療大幅改變了醫療產業,透過 AI的輔助,醫師能夠更精準、快速的判讀數據外,更能讓醫療去中心化,帶給病患最佳的資源利用及良好的照顧。而臨床醫師不但是智慧醫療的主要的參與者,更是醫療產業與民眾間的重要橋梁。童綜合醫院分別由歐宴泉副院長、吳肇鑫副院長、魏智偉主任與林國璽醫師,分享泌尿科、急診、感染科以在COVID-19疫情下的臨床運用經驗。童醫院副院長歐宴泉指出,該院泌尿科與AIxMed醫乘智慧,透過人工智慧電腦視覺化相關技術,導入應用於傳統組織學細胞學檢驗及判斷輔助上。在泌尿科精準檢測應用領域,針對尿液細胞抹片樣本,發展人工智慧輔助尿液細胞學鏡檢分析。在病理科醫師細胞學鏡檢判讀上,給予人工智慧的輔助決策輔助系統。導入AI的精準檢測與新興傳染病疫情下,數位醫療的去中心概念,是提供對病患照顧及資源應用的最佳且重要的方式。
-
2020-10-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熱血醫師寫給台灣人的歌 獻給防疫背後每個付出
台灣抗疫成就傲人背後是全民的共同努力,一群急診醫師組「重症搖滾」樂團,將疫情間最美風景、想對台灣人說的話譜寫成詞曲,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獻給疫情中每個角落努力付出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台灣連續200天本土零確診的佳績背後,是醫護、口罩國家隊、疫調團隊以及全台民眾堅守崗位,共同抗疫換來的甜美果實。防疫期間,醫護人員洗到脫皮的雙手、連夜趕工的口罩國家隊,都是防疫期間最動人景象。高雄長庚醫院一群年輕急診醫師共組「重症搖滾」樂團,將他們在疫情期間看見的最美風景、想對台灣人說的話譜寫成詞曲,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獻給疫情中在全台各個角落努力付出的台灣人。「急診醫師是一份看盡人生百態的職業,看盡人性最赤裸的一面。」高雄長庚急診科醫師、重症搖滾主唱蔡明達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每個病人都是有血有淚的故事,醫療現場也總是帶來震撼與感慨,他曾遇過毒蟲每天到急診,用盡各種方法要求醫護替他打嗎啡,也看見很多熱心的志工,全心全意為病人付出。平時就愛唱歌的蔡明達,在一次巧合中,發現不少急診科醫師都會樂器,湊一湊剛好湊出樂團編制,鍵盤、貝斯、鼓手、吉他手、主唱一個不少,後來甚至多了小提琴、小號,促成「重症搖滾」樂團成軍,他們將經歷、感受化為靈感,透過寫歌抒發工作壓力。細數台灣這些年面臨的重大疫病,17年前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肯定令最多人印象深刻,但樂團成員都是年齡不到35歲的7、8年級生,雖未經歷SARS戰役,但如今面臨新冠肺炎疫情,難免聯想起過去的恐怖情景。高雄長庚急診醫師、重症搖滾吉他手莊柏群說,SARS爆發時,高雄長庚是疫情重災區之一,甚至有醫師因染疫而過世,面對這次的疫情,大家完全不知道敵人長什麼樣子,內心自然都相當緊張,無不打起12分精神防疫。令莊柏群印象深刻的是,很多老一輩醫師即便深知SARS的可怕,遇上新冠肺炎疑似個案時,仍然穿著防護衣就奔赴前線替患者看診、採檢,毫不退縮,給了許多年輕醫師勇氣,也回想起自己從醫的初衷,即便每天洗手洗到雙手破皮、過敏甚至流血,但眼看多數民眾都配合防疫政策,乖乖待在家中,醫療、清潔、防疫人員們也都堅守崗位,這些人的勇氣都成為他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做醫生這行就是不能怕,畢竟我們就是為了這個時刻存在的。」蔡明達說,每次替病人採檢,不免都會擔心把病毒帶回家,影響家人,但他也坦言,醫師真的不是急診室最辛苦的,駐守發燒篩檢站的護理師必須在大熱天底下穿著全套防護裝備,一站就是8小時,還得擔心前來看診的病人是不是潛在病患,辛苦非外人能想像。在同為急診出身的高雄長庚副院長龔嘉德建議下,「重症搖滾」醫師們決定將這一年的革命情感用歌曲和影片記錄下來,花數月時間共同創作出「親愛的台灣人」一曲,將各行各業防疫辛勞寫進歌曲中,獻給疫情中努力付出的台灣人。有感民眾到處趴趴走,造成疫情擴散、壓垮醫療體系,國外醫護喊出We stay here for you, pleasestay home for us(為了你,我堅守崗位。為了我,請你堅守在家)口號。「重症搖滾」團隊以此為靈感,把它翻譯成台語「我會為你徛佇遮,請你把我惜命命」,更將歌曲拍成MV,放上網後引發網友廣大迴響。隨後疫情時代將到來,蔡明達也呼籲,希望台灣人好好保護自己,共同並肩作戰,挺身守護台灣。
-
2020-10-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蔡總統:台灣能貢獻全球防疫 參與WHO至關重要
台灣全球健康論壇今天登場,超過24國專家線上與會。總統蔡英文在會中分享台灣抗疫經驗,強調台灣有能力、也願意在全球防疫工作中貢獻,讓台灣參與WHO對於全球抗疫至關重要。衛生福利部、外交部今明兩天共同舉辦「2020年台灣全球健康論壇」,今年主題為「在後疫情時代以創新、包容和夥伴關係實現永續發展目標」,針對今年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如何達成永續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國內有多達500名專家參與實體會議,並邀請來自歐洲、美國、澳洲、日本等24名國外專家線上演講及討論,線上超過30個國家、近300名參與者直播收看,共計近千人參與盛會。蔡總統與會致詞時表示,2020年對於全球來說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世界各國忙於因應疫情衝擊,台灣相對穩定的防疫成就,受到世界的肯定。蔡總統說,台灣因2003年有對抗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經驗,發展出一套完整的防疫機制,疫情爆發之初,台灣就立即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包括登機與居家檢疫、早期診斷與發現、實施社交距離、配戴口罩等,並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數位科技防堵疫情擴散。蔡總統指出,在照顧好國內醫護與國人需求後,台灣也不遺餘力地協助有需要的國家,特別是在口罩、藥物及醫技等三方面,希望和國際社會攜手共度難關。今年7月美國「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的評比中,台灣在75個經濟體中,抗疫表現名列第一,這是政府團隊的努力加上全民配合防疫政策的成果。台灣實施25年的健保體系也成為防疫穩定的基礎,蔡總統說,健保大數據讓政府得以追蹤病人接觸及旅遊史,也能進行個人身分認證,推動口罩實名制政策;在疫苗方面,台灣已有3家疫苗業者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計劃,政府將持續加速疫苗研發。蔡總統指出,除了疫情,台灣也正面臨人口快速老化的嚴峻挑戰,2025年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因應人口老化,台灣從2017年迄實施長照2.0政策,不僅擴大照顧對象也增加服務項目,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長照系統,也持續增加從居家到住宿式照顧等多元的服務,目前整體長照服務涵蓋率已經超過51%。蔡總統強調, 作為全球公衛社群的一員,台灣正積極推動跨國防疫網絡及與新南向國家的醫衛合作,台灣有能力也願意在全球防疫工作中繼續貢獻,今年2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一次亞太經濟合作(APEC)衛生工作小組會議中,提案成立並引領「數位健康次級工作小組」,盼貢獻台灣數位產業專長促進全球公民健康,也相信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全球預防、對抗疾病和疫情至關重要,同時也要感謝理念相近的國家及友人大力支持。蔡總統說,台灣位處印太地區主要交通樞紐,地理位置相當重要,理應在防疫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任何單一國家無權以政治因素,破壞全球為防疫所做的努力,未來將持續秉持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helping初衷繼續與國際社會分享醫療照護方面的專業,維護健康的基本人權。
-
2020-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零脂或低脂飲食沒有比較健康! 不吃脂肪,小心睡不好、禿頭、顯老還易致病
脂肪是人們誤解最深的巨量營養素 攝取不足不力健康若你去問100個人:「三種巨量營養素中哪一種最不必要?」這100個人都回答「脂肪」的機率是很大的—不過確實脂肪是最有害的一種,但,脂肪攝取量太少也並非是一件好事。對許多人來說,過度強調極低脂的飲食會導致健康出現問題。若有人吃全素或是彈性素食,但卻由於遵循了低脂飲食的建議,而並沒有感覺身體變好,大部分的時候這些人都不會明白問題出在哪裡,於是乎又回頭去吃大量的動物製品,卻沒有察覺他們所經歷的一些問題是由於缺乏脂肪或是低脂飲食所引起的。皮膚乾燥、頭髮稀疏、肌肉經攣、睡眠不好、高三酸甘油脂以及運動耐受力差都是與缺乏脂肪有關的健康問題。對於大部分缺乏脂肪的人來說,多吃健康脂肪、與魚油類似的長鏈Omega-3 脂肪補充品,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並且少吃加工食品和澱粉類碳水化合物都能夠解決問題。有些人其實只需要攝取更多基本的脂肪酸就好,像是Omega-6和Omega-3都可以。飲食中脂肪不足也會影響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和有益的植化素。種子和堅果都是最佳的高脂肪食物,當你正餐中含有種子和堅果時,所提供的脂肪酸會增加免疫系統的吸收—將大量提升微量營養素與植化素的功效。例如當你在吃以堅果或種子為基底的沙拉時,你會從生菜中吸收進更多的類胡蘿蔔素,對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力甚至還能高達10倍以上。一項研究發現受試者在吃完搭配無脂沙拉淋醬的沙拉後,其血液中所檢測出的α- 胡蘿蔔素、β- 胡蘿蔔素、茄紅素含量可說是微乎其微,但是在吃完搭配含脂肪淋醬的相同沙拉後,這些營養素的含量卻大幅升高。 種子與堅果 不該無端背負罵名生的堅果與種子充滿豐富的營養成分,它們含有木質素、生物類黃酮、礦物質和其他抗氧化劑,能保護其中脆弱的新鮮脂肪。同時它們也含有可自然降低膽固醇的植物蛋白和植物固醇,以及強大的韖花單寧(ellagitannins,簡稱ETs)。這些飲食中的多酚類物質具有強效的抗氧化和防癌作用,常見於莓果、堅果以及種子中,其中以從核桃中吸收為最佳。堅果、種子以及酪梨都是高脂肪的食物,但許多不同的研究證據都顯示吃這些食物對健康好處多多。強調從動物性脂肪、加工過的油、以及反式脂肪中攝取高脂肪的飲食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但從未有任何研究顯示攝取天然、高脂、全植物類的食物會對健康帶來任何壞處。事實上,所有研究都指出吃這些食物有助於提升健康,並認為這類食物應該要成為全面均衡飲食中的重要一環。堅果和種子的平均熱量約為30公克175卡路里,一天吃30~55公克就佔了每日脂肪類卡路里攝入量的15%到30%。此外還有另一項好處:多吃種子與堅果也能提高飲食中的植物性蛋白質;換句話說就是,當你吃進較少動物性蛋白質,轉而用更多植物性蛋白質如堅果、種子、豆類與綠色蔬菜來做替代時,你所獲取的營養就會大幅飆升,進而提升健康。油不該被視為健康食物 對橄欖油的迷思眾多任何油都不該被視為健康的食物,所有的油包括堅果油跟橄欖油都是一樣的,它們100%都是脂肪,並且每大匙就含有120卡的熱量。油的熱量非常高但營養價值卻極低,並且完全沒有纖維的成分可言。在你的沙拉或蔬果盤上澆上幾大匙的油,就等同於多加了好幾百卡不必要的熱量。簡而言之,若想要增加討人厭又不健康的體重,那油就是一個最佳的利器。在植物被提煉成油之前都含有能吸附脂肪的纖維素,但當植物變成你所攝取的油(任何一種油都是)時,這些纖維素卻再也找不到了,而這就代表你所吃進的卡路里全都會被人體快速吸收,並於幾分鐘內以身體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另一方面,當你吃天然種子與堅果時,脂肪反而會在消化道中被固醇、烷醇、以及其他的植物纖維所吸附,不但使消化道吸收的脂肪量減少,並且還會將一些循環在血液當中的有害脂肪吸引到消化道中,隨著糞便排出人體。換句話說就是,你所攝取的這些完整的種子與堅果脂肪,是無法被「生物所利用」的,因此大量的熱量無法被吸收,使得熱量相當的種子與堅果和油相比來說較不易使人發胖。除此之外,它們還富含油中沒有的營養素,能提供人體保護力。請記得當你在正餐中吃進這些高脂肪食物時,它們能幫助你吸收其他食物所含的有益植化素,因此請搭配蔬菜一起食用,特別是可以加進沙拉淋醬裡效果更好。另外最好是生吃堅果與種子,或稍微將其烤一下就好,因為當你烘烤堅果與種子時,食物會因為烤焦而產生致癌的丙烯醯胺,而且蛋白質也會減少,在烘烤的過程中甚至還會產生更多灰分。此外堅果與種子烤得越熟,就越會破壞其中的胺基酸成分,烘烤的過程也會減低食物中鈣、鐵、硒、以及其他礦物質的含量。 令人困惑的蛋白質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 我們被錯誤資訊洗腦,導致狂吃蛋白質,因此我們必須先能分辨事實與迷思後,才能決定哪些蛋白質來源是對身體最有益處的。在過去70年間,大部分學校所使用的營養相關教材都是由肉業、酪農業以及蛋業「免費」提供的。這些產業成功地遊說並影響政府,來獲得有利的法案與補貼,使得每位孩童都被迫接受這些產業的宣傳廣告。產業賣給孩童錯誤的概念,讓他們以為自己需要肉、乳製品以及蛋才有辦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至此之後,我們的腦中就一直被植入了不正確且危險的資訊。幾乎每個美國人每天所攝入的蛋白質都超出所需。事實上,美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100公克的蛋白質,比每日建議攝取量還多出了50%。但我們之中有太多人,包括運動員、健身愛好者、健美選手、節食者、以及體重過重的人都會為了攝取更多的蛋白質而選擇吃蛋白粉、喝蛋白飲、以及營養棒。總體目標是要少吃動物製品,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減少來自動物的蛋白質,並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 天然植物性飲食 抗氧化、防自由基遭傷害 若你的生活方式包含激烈且規律運動的話,那確實會需要補充額外的蛋白質,例如阻力訓練與肌耐力鍛鍊都會破壞肌肉蛋白,並且提升我們對蛋白質的需求以促進肌肉修復和生長。但是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與對多餘熱量的需求,因為這樣一來運動時才能有足夠的熱量可以燃燒。但運動同時也會增加我們的食慾,於是乎所攝入的熱量也會隨之提升,使得蛋白質攝取量也相對增加。若我們用各類天然的植物類食物:蔬果、全穀物、豆類、種子與堅果來滿足因為激烈運動而提升的熱量需求,那我們就能獲得所需的精確蛋白質含量。各類典型的蔬菜、堅果、種子、豆類、以及全穀類每1,000卡約能提供人體50公克的蛋白質。請別忘記,綠色蔬菜約有50%是蛋白質,因此你只要多吃蔬菜,就能獲得所需的蛋白質來打造出超級免疫力與抗癌機制。當你的額外熱量是來自於能提升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時,你所得到的不僅僅是蛋白質而已,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劑,保護你受到運動時所產生的自由基所傷害,在這一點上大自然的設計是非常完美的! (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作者/喬爾.傅爾曼、出處/摘錄自高寶書版《吃出超級免疫力:抵抗病毒、流感、癌症侵襲,後疫情時代的不生病指南》 )延伸閱讀: 地中海飲食最大陷阱在油脂! 營養師條列4點重要關鍵 減肥只吃水煮餐很母湯! 告訴你不瘦的原因...不吃油超NG 
-
2020-09-09 橘世代.愛吃橘
迎戰防疫新生活!SOGO推網路料理競賽 邀全民自「煮」防疫
為迎接「防疫新生活」,遠東SOGO百貨舉辦「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秉持五星(五心)防疫精神,鼓勵大家透過料理,以「用心、真心、安心、關心、貼心」五心,關懷自己與親友,讓「社交有距離、關懷無距離」。活動不分年齡、不分組別、沒有門檻,最高獎金10萬,報名還能抽人氣廚房家電,歡迎全民一起參加!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長期投入餐飲教育,與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長達12年的「遠東餐廚達人賽」,賽事歷屆以來投入逾5千萬經費,培育超過2千名餐飲人才,向青年傳達正確的餐飲服務觀念、國際飲食趨勢。除了辦理餐飲人才的專業競賽活動,SOGO更積極向消費者溝通食安議題,是全國首家響應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的企業,同時推動「無痕飲食」,向一年近千萬人次餐飲顧客推廣無塑新生活,也善用通路平台展售小農安心商品。遠東SOGO百貨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晴雯表示,SOGO長期關注食安,歷屆的「遠東餐廚達人賽」擁有餐飲界奧斯卡美譽,深獲好評,更獲2019《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楷模獎的肯定。今年度因應防疫新生活,別開生面開辦線上料理競賽,邀請全民一起自「煮」防疫,展示宅在家裡的料理真功夫,溫暖自己也關懷親友,讓人的感情重新凝聚在一起。「SOGO五星防疫餐線上料理競賽」係由遠東SOGO百貨、太平洋崇光文教基金會主辦,全民健康基金會、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協辦。活動邀請全民成為以鍋鏟代筆的歷史學家,用自煮料理來記錄疫情與後疫情時代,料理走向小而美、創意自煮的餐飲文化變遷!無論是西餐、中餐、創意料理、日常料理、冷凍食品創意改裝…等,都歡迎6-99歲的社會大眾,秀出獨一無二的真功夫。6歲以下幼童及100歲以上長者,請務必在親友安全陪伴下組隊報名。即日起至9月15日透過網路報名、在家料理,就有機會抱回最高10萬獎金,及超高人氣廚房家電!。【報名時間】即日起~9/15(二) 報名就抽人氣廚房家電!越早報名中獎機率越高喔!【活動官網】https://www.sogo.com.tw/NewLife/2020mycooking
-
2020-09-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後疫情時代 學者估:移工、留學生、商務客成主要旅客
受到疫情影響,國境持續嚴管,交通部觀光局日前才宣布無限期延長出入團管制。為此,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國外旅客銳減,預估觀光發展基金明年起碼減收72億元恐會影響國旅補助、觀光建設;未來台灣主要的「旅客」,將以移工、留學生、商務旅客等三大類為主,約85萬人,建議旅行社可試著開發這類業務。黃正聰表示,台灣對移工的依賴度大,在台移工約70萬人,花費粗估每月6千,若以每年7.2萬人來計算,估計可貢獻504億元。至於留學生部分,黃正聰表示,108年度來台的留學生,包括學位生及非學位生,總計約8萬人,不過在疫情影響下,短期的非學位生會顯著減少,粗估全年為3萬名留學生,若以每月花費2萬元,全年24萬元來計算,產值約72億元。此外,商務旅客,也就是商務、會議、展覽等三大項,黃正聰表示,去年商務旅客人數約84萬人,不過受到疫情影響,明年來台人數勢必大幅降低,若以每月1萬人,每人每次消費4萬元,約48億元。黃正聰也提到防疫旅館需求,指每月一萬人,每人須檢疫14天,約需4666間,目前防疫旅館為1萬500間,尚可符合需求。黃正聰表示,過去醫療、觀光、探親也是國外旅客的一環,不過全球疫情仍不穩定,旅遊泡泡圈也僅止於討論階段,因此都不列入估算。黃正聰強調,包括移工、商務旅客、留學生等三大類,潛在旅客數約為85萬人,經濟產值為624億,其中大宗消費者為移工及留學生,旅行社可試著開發這類業務。
-
2020-09-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相互放寬境管首例!日本宣布下周將開放我商務人士入境
外交部今天表示,日本政府今天宣布將開放我國商務人士入境,成為我國與外國政府就相互放寬境管事宜達成協議的首例,外交部對此表示誠摯歡迎;商務人士入境日本,需先申請簽證,並提供登機前72小時內採檢陰性證明,抵達日本後再接受採檢,入境後需隔離14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在網頁公告,有關恢復國際人員往來之階段性措施,協會依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本部於7月22日做出的決議,與台方進行溝通。日本政府針對短期商務及特定在留資格之對象的台灣民眾,將維持入境後居家檢疫14天之政策,同時因應追加型防疫措施,自9月8日起將啟動入境限制之例外「居留通道」(含短期商務)。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這是我國與外國政府就相互放寬境管事宜達成協議的首例,充分顯示日方對我國防疫成效的肯定,且將有助於恢復台日間商務往來,對重啓後疫情時代國際交流具有指標性意義,外交部對此表示誠摯歡迎。外交部表示,自從日本政府7月22日宣布與我國協商境管鬆綁事宜後,雙方即展開緊密洽商,順利達成共識。日方此次開放僅限商務目的對象,其入境措施要點包括,我國商務人士提出應聘證明或邀請函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申請簽證,提出登機前72小時內採檢的PCR檢驗陰性證明,抵達日本後在機場接受PCR採檢,入境日本後在自宅或指定機構隔離14天。外交部表示,期盼經由這次的措施,台日經貿交流能更上層樓,共創雙贏,並盼今後雙方深化防疫合作,攜手對抗疫情,相互扶持共度難關。
-
2020-08-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要戴好戴美!不只藍綠白 口罩廠競相玩顏色
口罩不僅是防疫商品,在後疫情時代也成為另類時尚配件。口罩大廠中衛表示,除既有產品,即將推出新色。另一家口罩廠商康那香則表示,內部正在研發新色。口罩成為家戶必備的防疫用品,相較先前民眾得大排長龍購買實名制口罩,目前藥局口罩數量已相對充裕。不過,民眾在滿足口罩需求後,除了藍、綠、白等基本色調外,更期待買到樣式、圖案多元的口罩。口罩業者表示,在後疫情時代,口罩除了作為防疫品,更成另類時尚配件,民眾不僅期待口罩防護、隔離病毒,也很在意口罩花色、圖案是否新潮,舒適感、透氣與否,為防疫增添小確幸。中衛推出多種色系口罩,合作通路包括藥妝及電商平台,不過,只要一上架、隨即秒殺,特殊款「一罩難求」,像是精品色蒂芬妮藍、愛馬仕橘、卡地亞紅,讓不少民眾哀嚎看得到買不到。中衛表示,除了既有品項,中衛持續研發新品,即將有新色報到。不僅中衛大膽玩色,除了基本綠色款,美德醫療也在藥妝通路販售醫療用口罩「脫魯粉」;萊潔旗下有哈密瓜橘、薰衣草紫、牛仔金屬藍,還有香氛系列,民眾戴上口罩後將聞到玫瑰、薰衣草或薄荷香氣。康那香指出,目前有黑色、藍色、蘋果綠以及粉色,公司正在規劃新色中,不過仍在研議階段。當顏色款式越多,業者庫存負擔也隨之增加,另外,每家業者訴求不同,康那香希望研發美觀與舒適兼具的商品。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
-
2020-08-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就是買不到!中衛宣傳「高級色」口罩 網友崩潰:不要再PO了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家口罩隊」之一的中衛口罩便以品質好、色彩繽紛深受民眾喜愛,每回開賣都是秒殺收場,尤其是特殊色系更是粉絲心中的珍品,中衛也一直不斷推出新色滿足粉絲愛新品的心態。今日中衛在粉專公布即將推出新色的消息,可能是因為太難搶,竟意外導致粉絲反彈開嗆「買不到,不要再PO了」。中衛公司在台成立70年,從疫情爆發初期就全力支援生產口罩供全國使用,其推出的各種花色,是民眾領口罩時的小確幸。解除口罩禁令後,中衛口罩可在各大購物網購得,只要一開賣就秒殺,更曾因瞬間流量過高造成購物網站當機。或許是因為搶購不易所累積的怨氣,今中衛在粉絲專頁宣布將推出「Tiffany藍」和「愛馬仕橘」兩款「高級色」口罩,竟激出民眾火氣,留言開酸「讓人買不到,就不要po出來刷存在感」、「不用期待,買不到~不用期待了」、「根本買不到,永遠是同一批搶貨高手才能得手」、「也要買的到阿,都被黃牛拿去高價賣掉囉」、「廠商根本就知道一般民眾買不到的事實,還要不斷地放消息,吊大家胃口,做過頭了」。更有網友批評搶購特殊色口罩歪風,「後疫情時代不贊成飢餓行銷,口罩已是醫療民生必需品,不該是民生奢侈品,拿去做外交公關提升公司品牌或國家形象也就算了,現在已是走歪的炫耀心態」、「彰化人買不到彰化的口罩,心已死」。但也有理性網友要大家冷靜:「買得到是本事,買不到就買別家,為什麼要怪中衛出新色不能PO」,或建議中衛調整放貨模式,不要完全透過電商銷售,「建議實名制給我們買」、「希望開放預訂實名制!限量一人一盒or兩盒」、「實名制嗎?這樣賣只能看到蝦皮一盒4000元的亂象」、「希望中衛的高層能改變銷售管道,電商通路一般民眾絕對搶不到,再不改變只會招致民怨」。
-
2020-07-21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吃的蔬菜種子從哪裡來?很多人不知道「全部都是進口」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吃當季,食在地」與糧食自給率的提升息息相關,因為有市場才能促進本土農產品擴大生產,並且從消費端影響到供應端,減少對進口農產品的依賴。「你認為誰最應該關心糧食安全?應該是消費者,不是農民!」屏東農家出身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嚴肅地說到,農民有能力自給自足,但一般民眾不是這樣。2018年台灣以熱量計算的「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4.6%,雖然創下15年新高,但也代表台灣仍有約6成5的糧食依賴進口。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發期間,2~5月間世界多國對農產品採取出口限制,包括提高出口關稅、限制出口,讓台灣糧食到底夠不夠吃、是否可能爆發糧食危機成為熱門議題。如今台灣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也陸續恢復出口,但提高糧食自給率至40%,仍然是陳吉仲心心念念的事。雖然陳吉仲曾放眼2020年達成目標,不過他認為,如今看來還是充滿難度。為什麼?原因可能出在消費者身上。提升自給率的第一步:消費者得先知道食物從何而來「我先問問消費者幾個問題,你每天吃的蔬菜,你知道它的種子從哪裡來嗎?」陳吉仲緊接著回答到,「全部都是進口!」但很多人不知道。2020年2、3月時,陳吉仲一度擔心台灣出現糧食短缺危機,開始著手盤點國內糧食安全程度。4月份,農委會對外表示台灣稻米供應最充足,光是公糧庫存就有90萬噸,遠遠超過法定3個月安全庫存量30萬噸,一期稻作還可收獲120萬噸,二期稻作也可收穫80萬噸。此外,水產品、雞蛋、蔬果、豬肉與雞肉經盤點,也都可以在進口受限的情況下供應至年底。其中,盤點資材穀物後發現,台灣年需求量約40萬公斤的蔬菜包括胡蘿蔔、萵苣、初秋甘藍、洋蔥、甜玉米、番茄、芽菜類在內,種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一結果,甚至連陳吉仲自己都嚇一大跳,「我本來就知道蔬菜種子有進口,但盤點後才發現量這麼大。」糧食自給率之所以難以提升,陳吉仲歸納原因就是「進口需求居高不下」,他認為唯有消費者知道了自己吃的食物從何而來,轉而購買本土的產品,才能夠從消費端影響到供應端,減少對進口的依賴,生產端農民也能因此受到支持,繼續耕作。「吃當季,食在地」多消費本土農產品成就多贏2020年7月8日,農委會召開「國產雜糧整合行銷啟動」記者會,媒合產銷成立雜糧國家隊。記者會上,陳吉仲呼籲民眾多消費、食用國產雜糧產製品,才能促進台灣本土雜糧擴大消費,進而倍增產量。鼓勵民眾多消費國產農產品,其實也是農委會長年來推動食農教育的重點。2018年,農委會將與「食物」同音的每月15日訂為「食物日」,並舉出「三要一不要」口訣,第一個「要」就是「在地食材當季吃」;農委會辦公大樓一樓的櫥窗也擺設了「吃當季,食在地」專區,定期更換當季新鮮農產品。第二要是「揪人共食快樂吃」、第三要是「原型食物真好吃」、第四則是「不要浪費食物適量吃」。其中,「吃當季,食在地」與糧食自給率的提升尤其息息相關,因為有市場才能促進本土農產品擴大生產。此外,陳吉仲也表示,即使完全撇除嚴肅的糧食安全議題,本土農產品在新鮮度、品質上不遜於國外,碳足跡也更少、更環保。對消費者而言,多花點時間了解自己手上的食品是本土或進口,能達成多贏的局面。消費者以價格為購買唯一考量,是本土農產品最大的困境不過,陳吉仲指出,台灣農產品的成本普遍較高,即使是台灣產量最大的稻米,其價格也是進口價近2倍差。「當消費者始終以『市場價格』作為購買考量時,進口比較便宜,需求就很難降下來。」陳吉仲表示,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已經從吃飯轉為吃麵,每人每年平均吃米45公斤,而麵粉近50公斤,但麵粉的原料「小麥」也同樣非常依賴進口。2016年,農委會開始推動「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轉作包括黃豆、小麥、玉米在內的「黃小玉」,但阻礙重重、成效不彰,最大主因就是台灣小農種植黃豆、小麥成本太高,與便宜進口貨難以競爭,缺乏行銷通路。台灣的食農教育做得還不夠「我先檢討我自己。」陳吉仲說,在教導消費者更加認識食物來源、懂得吃當季,食在地等食農教育方面,農委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表示,「農委會本身的組織架構、預算,一直以來很大部分都放在生產。如果問我說,食農教育放在哪裡,只有輔導處裡面的一個科,預算又很少、沒辦法將農業生產端的重要性到糧食安全等所有議題,讓全民都能了解。」對此,陳吉仲表示期待未來如果通過食農教育法,對內可以產生責任與壓力,對外則可以找更多團體並投入更多資源。但他強調,食農教育法不是為了農夫,則是為了消費者與這個國家。延伸閱讀▶疫情獻上最佳助攻?為解決全球供應鏈危機,都市農業與垂直農場正加速發展▶多吃口飯救台灣!每個人都該注意糧食自給率下降隱含的糧食危機!▶吃飯或吃麵?你的選擇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療不平等和疾病的過去與未來
【編者按】這星期以「醫療的不平等」為主題,由三位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由不同角度闡述台灣目前兒童醫療整體資源流失和區域不平衡的危機,呼籲政府在全民健保給付改革的過程中,重視保護兒童保健預防與醫療的優先順位。這波武漢肺炎在美國的流行,突顯出的醫療不平等。統計結果顯示出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病患得病後的死亡率比其他族裔顯著較高。近日警察暴力又在美國激發了新的種族緊張,醫療人權的不平等其實是背後的重要原因之一。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全球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間,台灣其實經歷三波傳染,死傷慘重。丁崑健教授根據當時(日治大正時代)的總督府統計年報人口統計,新聞報導和台灣醫學會雜誌的會議報告等資料拼湊推估,1918-1920期間,全台366萬人口約1/4感染患病,死亡人數4萬4千多人,約佔病患人數的1.22%。那次H1N1流感可能是日本軍人將病毒帶到台灣,從城市傳播到全台各行政區。雖然日本人是最早得病的一群人,但本島人和原住民死亡率卻是日本人殖民者的3倍。各行政區病患死亡率最高的則是後山的花蓮。這個百年前瘟疫的慘痛經驗也顯現出醫療不平等對區域族群健康所造成的巨大傷害。一百年前如此,現在也一樣。疾病的蔓延不分人的膚色種族信仰,因醫療不平等而受害的是整個社會。從各國防疫的經驗來看,醫療資源越不平等,疾病就越難控制。針對兒科醫療的區域分派現況,我們統計了首都圈與高雄二大都會及其他四個直轄市的數目與台灣其他地區的兒科醫師照顧兒童數比較,發現這個區域不均的現象很明顯,而且越是急重難罕的專科越嚴重。比較所有兒科醫師的照顧兒童數我們發現台北市每一位兒科醫師照顧862名兒童,而台南市則為每一個兒科醫師照顧1,216名兒童,相差約50%。在屏東縣和台東縣每一個兒科醫師須照顧約2,000名兒童,相距不可謂不大。但這個分布差距在比較以專科醫師照顧人口數為代表的重症照顧資源分布後就顯得小巫見大巫了。以照顧癌症病童的兒癌醫師為例,在台北市每17,788名兒童就有一位兒癌醫師照顧,在台南市每77,224名兒童才有一個兒癌醫師照顧。差距達4倍以上。在屏東和台東兩縣則連一位兒癌專科醫師都沒有。同樣的趨勢在兒童免疫、新生兒、兒童消化專科醫療的分布上也有相同的趨勢。這個醫療資源的巨大差異顯示出來的是:後疫情時代各國所必須誠實面對的醫療不平等問題在台灣並沒有比較容易處理。而且除了區域不平等之外台灣還有對兒童醫療輕忽所造成的世代不平。忽視這個明顯的健康著力點將替未來的台灣帶來許多本來可以預防的疾病。親身在第一線感受到這個危機壓力的兒科醫療和研究同仁,在凝聚共識後,進入提出了以下的呼籲來解決這個後疫情時代迫在眉睫的問題。1.呼籲召開以保障全國所有兒童健康權利為目標的兒童醫療前瞻會議,制定周延進步的兒童健康政策,優先改善兒童醫療整體資源流失和區域不平衡的危機。2.在全民健保給付改革的過程中,應重視保護兒童保健預防與醫療的優先順位。超前部署避免醫療資源重分配剝奪急重難罕急病嬰幼兒及兒童的健康生存權。3.主張政府立法行政部門注重預防醫學。速修法保障疫苗注射,改正健保法將預防接種排除在健保以外而造成疊床架屋的不合理規定。4.鑒於少子化的持續惡化是嚴重的國安問題,我們呼籲儘速規劃學齡前兒童醫療和托育的人口政策,由國家編列公務預算負擔。台灣的醫療是每個國民引以為傲的亮點。今天的嬰幼兒和青少年就是未來的主流世代,他們將判斷台灣醫界是只打了半場好球,還是善用了主場優勢將醫療資源做最有前瞻性的配置。怎樣努力化解世代不平等和區域不平衡的危機,將是台灣社會未來幾年最有意義的挑戰。
-
2020-07-16 橘世代.愛玩橘
新營自行車道完工!鐵馬輕旅-騎進「當地美食地圖」
位處北台南的新營區,是原台南縣縣治所在,公共設施完善,許多來自外地的退休公教人員選擇在此定居,近年來在台南市政府陸續增闢公園綠地,最近還增設公共自行車(T-bike),吸引不少長輩相約騎體驗, 適合來趟輕旅行。新營公設完善 綠覆率高適合銀髮族賞遊新營區交通四通八達、藝文場域多,國中小學、高中職達19間,綠覆率在全市名列前茅,2012年還曾獲得國際宜居城市銅獎肯定,居住條件有其優勢。公共自行車租賃建置完成 騎單車賞遊正當時雖然被外界認為宜居,但新營區因缺少公共自行車租賃點,運輸接駁功能也受詬病,市府今年在新營新設置4站T-bike公共自行車租賃站,包括新營美術園區、新營高中、天鵝湖公園及新營火車站(預計7月底啟用),逐漸拼湊完成運輸最後一哩路拼圖。近來疫情趨緩,民眾從事戶外活動大增,新營區公所推動在後疫情時代,能有更多銀髮族或三代同遊,騎著T-bike體驗新營「鐵道、圳道、好運到」的輕旅行。新營區長推薦「鐵道、圳道、好運到」單車輕旅行新營區長魏文貴就向銀髮族大推利用公共自行車暢遊新營;他說,糖鐵自行車道從新營火車站到長勝營區約有2公里,從新營火車站到天鵝湖約3公里,對銀髮族應該沒有負擔;且沿途有部分利用舊糖鐵道建構完成,騎乘起來多股悠閒、安全,適合單車騎乘。再加上近兩年新營區公所在天鵝湖東側種植數十棵花旗木,在長勝營區前自行車道上也種植上百株黃花風鈴木,非常適合本地及外地來的銀髮族們騎乘T-bike享受綠蔭涼意。對於外地遠道來的銀髮族朋友,新營區公所建議,可從新營火車站出發騎乘T-bike穿過地景公園到長勝營區,網美推薦的龍貓隧道適合銀髮族在濃密綠意的隧道下悠遊散步,緊接著到美術園區和不二良小鼠公仔拍張可愛的合照,沿途還可以欣賞綠川廊道水圳景觀。新營道地小吃料理 祭五臟廟享美味順著圳道就可來到新營區民權路上的商圈,各式百貨及小吃齊聚於此,新營在地「新營美食地圖」社群中,推薦適合銀髮族的在地小吃有郭家土魠魚羹、鹹粥及和誠鹹粿、豆菜麵、鴨肉羹等小吃,都是銅板價。飽餐後可以順道經過健康路欣賞綻放矮仙丹美景,最後再前往天鵝湖欣賞湖光景色,穿過湖畔花徑草巷體驗夏日午後的綠蔭涼意;再晚一點還可以看到天鵝湖的夕陽餘輝,靜觀湖中的優美景色,再沿著糖鐵自行車道騎回新營火車站,歡迎銀髮族趁疫情稍緩,搭火車到新營來一趟「鐵道、圳道、好運到」輕旅行。【更多愛玩精選延伸閱讀↘↘↘】。走入水田採筍、賞蛙! 南投新玩法,踏水避暑玩2天!。經典小鎮行程/悠走楊梅客庄古道,賞景啖美食!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旅客10日起 從台赴英全境均可豁免自我隔離14天
外交部今天表示,英國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政府宣布將台灣納入豁免隔離國家名單,台灣旅客10日起前往英國全境均可豁免自我隔離14天,外交部表示,這再度彰顯台灣防疫成就,外交部表示歡迎。外交部表示,繼英國政府及蘇格蘭政府陸續宣布,將我國納入第一波安全名單,台灣旅客自本月10日起入境時可免除隔離14天的檢疫措施後,英國威爾斯及北愛爾蘭政府也於9日跟進,將我國列入可豁免隔離的名單,也確認我國人自10日起,從台灣入境英國全境均免隔離14天。外交部表示,這項豁免措施只對來自列入低度風險國家名單的旅客有效,若過去14天曾經到過非名單上的國家旅遊,則入境英國後仍須自主隔離。外交部表示,目前英國積極採取防疫措施,使疫情穩定受控,由於英國是台灣在歐洲第三大貿易夥伴,這樣的開放措施將有助台英雙邊經貿投資持續增長,未來我們將持續與英國合作推動更多的雙邊交流,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貿發展增加穩定性與持續性。
-
2020-07-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時代 華航提供防疫熱餐
華航今天宣布,即日起飛航時間單程超過3小時以上往返台北的航班提供「防疫熱餐」,同時將視旅客需求適時提供簡單的飲品(如啤酒或果汁);3小時以下的航班則維持目前的「防疫餐盒」,大陸及香港航線回程航班全艙仍僅提供瓶裝水。華航表示,將現有機上餐點重新整合配置,供餐方式遵循防疫概念,不分艙等皆採「單一餐盤、單一主菜、不鋪桌布、不提供菜酒單」,使用餐具(刀叉)均為拋棄式產品。華航表示,因「防疫熱餐」為單一主菜且提供以雞肉料理為主,考量旅客不同的需求,預計將在8月份於台北出發的商務艙額外增加「豬、牛、海鮮、素食」等,四款不同的主菜供商務艙旅客於網路預訂;此外,「防疫熱餐」的航班,商務餐迎賓飲料則於同月份提供單瓶裝「純天然冷壓蔬果汁」取代現行玻璃杯濃縮還原果汁,以落實防疫、守護旅客健康。華航說,基於目前國際疫情尚未趨緩,華航各項防疫工作仍不鬆懈。航行途中,敬請旅客避免以手碰觸眼、鼻、口;如有身體不適,應主動告知客艙組員並配合座位安排及衛生措施。請勿自行更換座位,並建議旅客使用洗手間後,立即以肥皂或洗手乳洗淨雙手,共同維護搭機安全。
-
2020-07-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英入境免隔離名單含台灣 外交部:助雙邊經貿投資增長
英國政府3日宣布,將我國納入第一波安全名單,台灣旅客自7月10日起入境英國英格蘭地區時可免除隔離14天的檢疫措施,外交部今天表示,英國同時將我國列為安全旅遊地點,彰顯肯定我國防疫成就,外交部對此表示誠摯歡迎。外交部表示,英國宣佈已基於科學原則建立一套分類制度,針對個別國家疫情作出調整防疫措施的決定,並依風險程度區別是否納入可直接入境的安全名單,也就是「旅行走廊」(travel corridors)的概念,我國在此新公布的分類系統下被納入安全名單,代表台灣防疫成就獲肯定,台灣旅客入境英國後可免除自主隔離14天的規定,只須填寫個人資料及在英地址等備查,並遵守有關留意手部清潔及保持社交距離等公衛建議。外交部表示,英國的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地區將另擇期宣佈執行細節。外交部表示,目前英國積極採取防疫措施,台英雙方也就相關防疫合作密切交流,樂見英國基於科學原則開放台灣旅客免隔離入境,我國相關航空業者也陸續規劃增加飛倫敦的班次,由於英國是台灣在歐洲第三大貿易夥伴,這樣的開放措施將有助台英雙邊經貿投資持續增長,未來政府將持續與英國合作推動更多的雙邊交流,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貿發展增加穩定性與持續性。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秀傳醫師研發 隨心酒精盒走到哪用到哪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進入後疫情時代,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古鳴洲研發出「隨心酒精盒」,讓醫護人員走到哪用到哪,一隻手指頭按壓就可用酒精消毒,「秀傳微創育成中心廠商」合作廠商最近贈送1000個「隨心酒精盒」給醫護人員和志工。骨科醫師古鳴洲被稱為秀傳大發明家,過去他從工作、生活須中研發「Dr. Ku折疊硬式護腰墊」和「蚊子殺手」都獲得金點設計獎。秀傳體系副營運長陳進堂昨代表接受捐贈,他表示,古鳴洲在臨床照護病人之餘,又致力發明各項應用於生活的改良產品,包括開刀的器械、醫材和符合人體工學的用品等,這次的迷你酒精盒運用在生活中更為便利。古鳴洲說,根據國外統計,一般人每天平均會觸摸臉部15次,包括揉眼睛、摳鼻子、撚鬍鬚等下意識動作,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也很重要,但不是到處都有水龍頭可以洗手,也導致疫情期間的乾洗手液賣到缺貨,但瓶瓶罐罐酒精不易攜帶,拿進拿出可能增加接觸感染風險,簡便隨身攜帶的酒精盒,可隨時、隨手獲得適量酒精,讓病毒不會從口眼鼻進入身體。隨心酒精盒的容量約8cc,可將酒精液噴灑進吸收酒精的海綿中,再裝載於扁圓形的容器,堅硬外殼不怕擠壓造成滲漏,防漏矽膠出水孔也是專利設計,在指尖按壓下能流出適量的酒精,容易操作又不浪費,可消毒手指上百次、乾洗手20次,滿足民眾一日以上所需的酒精量。
-
2020-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全篩取代居家檢疫? 陳時中:只找出65%確診者
後疫情時代,國內專家建議以入境全篩取代居家檢疫,吸引更多外籍商務人士來台,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以我國340名境外移入個案(不含5名無狀感染者)分析,機場入境全篩可找出65%確診者,仍有119名個案入境兩天後被發現,需透過居家檢疫,降低感染風險。目前新冠肺炎檢驗上最準確仍是PCR檢測,陳時中說明,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發病到痊癒,並非所有時段時間都能驗出病毒,大概從發病前兩天可驗到,再來是有症狀後七到十天,才能驗得出病毒。「不是得病就會驗出來,沒有驗出來不代表以後不發病。」被號稱「最毒班機」的CI011,當時採全機採檢結果,共採驗340人,有症狀85人中,共12名確診個案;無症狀225人中,沒有確診個案。陳時中說,若當時入境當日全採僅能驗出五個人,換句話說,會漏掉七個人,讓這些確診者在社區趴趴走,「所以我們不可以驗完就放手。」陳時中又舉出我國各項包機專案全面篩檢1635人,包含武漢、鑽石公主號、上海、印度包機等等,結果僅檢出1名陽性個案,未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我國新冠肺炎確診這中,境外案例有356位,本土55位、敦睦36位,陳時中說,機場入境全篩可以找出65%確診者,但仍有119名(35%)個案在入境兩天後才發病,無法在入境篩檢時被找出來,所以透過居家檢疫,來讓感染風險降更低。因發病前兩日能篩檢出病例,入境後第五天篩檢可找出93%個案。而往前越縮,就會放掉更多的人,入境後第七天篩檢,則可找出96%的個案。14名(4%)個案在入境九天後才發病冰島6月15日起,採全面入境檢測,檢測陰性後,陰性者不須居家檢疫,但開始實施入境全篩不居家檢疫期間6月15日至6月28日共確診30例,其中5名為本土感染個案,3名感染源不明,冰島實施入境普篩措施仍造成2個月來的首起社區群聚感染。陳時中提到,因應群聚事件發生,冰島原先預計7月鬆綁國內大型聚會和夜生活及預計7月對國際旅客開放邊界可能要重新討論。「我們認為邊境管理還是要嚴謹,若入境採檢陰性入境者的自主健康管理沒做好,對社區風險就會很大。」
-
2020-07-01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陽性回診數降 醫:不回診形同自殺
台灣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已連續12年盤踞10大癌症之首,2017年約1萬6000人罹患大腸癌。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外,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表示,研究發現,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者,未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確診,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而台大醫師也提醒,只要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就會有很高的罹癌風險,提醒民眾在後疫情時代下,仍應定期到院檢查、及早掌握癌前病變。國健署今上午舉行大腸癌篩檢記者會,邀請台大內科醫師講解,同時,也與科技業者HTC合作,以VR穿戴裝置方式展現大腸路徑。吳昭軍說,每年國人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篩檢人數約130多萬,上半年約70萬;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人數僅50多萬,比去年同期少約2成左右。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而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上,都是女性的1.5倍,而相較去年,今年上半年全台糞便潛血檢查3萬1000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萬1000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台大醫院健檢中心主任、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大腸癌患者雖有年輕化趨勢,但平均中位數仍在70歲左右。而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糞便潛血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其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比常人增加5至6倍。目前仍有約1萬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邱瀚模說,因根據發生率來推估,1萬名糞便潛血陽性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者中,約會有500人罹患大腸癌,且當中更有一半的人為早期(0至1期);但這是可以早期根治的,也可直接透過內視鏡切除,5年存活率高達95%;一旦變成2、3期時,不僅治療費用貴、存活率降低,也更難根治;到了晚期存活率僅剩13%,「性命就在一念之間」。吳昭軍呼籲,防疫固然重要,但民眾保持身體健康也一樣重要,有鑒於88%的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而檢出後的陽性個案,必須及早到醫院做大腸鏡來確認是否陽性,以便後續治療。【中央社台北1日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確診人數直直落,至今仍有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未回診。台大醫師邱瀚模今天呼籲別再拖,陽性個案每20人就有1人是大腸癌,不回診真是自殺行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2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人數之首,2017年有多達1萬6408人確診大腸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大腸癌危險因子很多,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菸酒、老化等,男性不論在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是女性的1.5倍,由於多達88%大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中高齡族群,因此國健署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不僅早期癌5年存活率超過90%,還能降低35%死亡率。不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逾半年,民眾外出、就醫意願都降低,癌症篩檢及回診人數也直直落,恐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最佳時機,尤其大腸癌篩檢衝擊最為明顯。林莉茹說,相較去年,全台上半年大腸癌篩檢率掉了20%,3.1萬名篩檢陽性個案當中,只有2.1萬人回診進行大腸鏡檢查,還有1萬人至今尚未回診。大腸癌權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邱瀚模表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回診率明顯降低,尤其3到4月間,每逢有疫情傳出,回診個案就猛掉,令人擔憂。邱瀚模強調,在一般人口當中,每1000人中約有2至3人罹患大腸癌,但篩檢陽性者每20人就有1人;即便是父母都罹患大腸癌,兒女罹患大腸癌風險也僅比常人增加5至6倍,但篩檢陽性個案則是常人的20至30倍,風險之大可見一斑,「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真的是自殺行為。」
-
2020-07-01 癌症.大腸直腸癌
若篩檢陽性不做「大腸鏡確診」 死亡風險增加6成4!
依據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從民國95年攀升,連續12年發生人數都盤踞10大癌症之首,106年約1萬6千人罹患大腸癌。依國民健康署篩檢資料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民眾就醫接受篩檢意願,篩檢為陽性個案者,與108年同期相比,進行大腸鏡確診率下降約1成,目前初估約1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早期大腸癌無症狀,提醒民眾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篩檢為陽性個案者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另叮嚀依據研究資料顯示,若篩檢為陽性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篩檢陽性延遲確診 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根據2018年台大醫院研究團隊分析資料顯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愈早進行大腸鏡檢查,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愈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先前篩檢陽性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者,仍應把握確診時間,越晚確診者,相對罹癌風險會增加,特別是超過1年才做大腸鏡檢查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更高達2.8倍。大部分的息肉都能在做大腸鏡的同時進行切除,要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糞便檢查潛血陽性及早做「大腸鏡確診」是護腸法則,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定期篩檢,「腸」保健康有鑑於88%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早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症狀,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方式。國健署王英偉署長呼籲:除愛護自己外,也提醒身邊親友,若符合50歲至74歲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定期接受篩檢,增強防護力又能「腸」保健康,健康樂活大加分。原文引用自:國民健康署
-
2020-06-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秀傳醫師發明設計迷你酒精盒 掛在身上隨時按壓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進入後疫情時代,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古鳴洲近日研發出「隨心酒精盒」,讓醫護人員走到哪用到哪,一隻手指頭按壓就可用酒精消毒,今天「秀傳微創育成中心廠商」合作廠商贈送1000個「隨心酒精盒」給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志工。骨科醫師古鳴洲被稱為秀傳大發明家,過去他從工作、生活須中研發「Dr. Ku折疊硬式護腰墊」和「蚊子殺手」都獲得金點設計獎。秀傳體系副營運長陳進堂今天代表接受捐贈,他表示,古鳴洲在臨床照護病人之餘,又致力發明各項應用於生活的改良產品,包括開刀的器械、醫材和符合人體工學的用品等,這次的迷你酒精盒運用在生活中更為便利。古鳴洲說,根據國外統計,一般人每天平均會觸摸臉部15次,包括揉眼睛、摳鼻子、撚鬍鬚等下意識動作,疫情期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也很重要,但不是到處都有水龍頭可以洗手,也導致疫情期間的乾洗手液賣到缺貨,但瓶瓶罐罐酒精不易攜帶,只能放在皮包、書包或背包裡面,拿進拿出可能增加接觸感染風險,簡便的隨身攜帶的酒精盒,可隨時、隨手即可獲得適量的酒精,讓病毒完全不會從口眼鼻進入身體。隨心酒精盒的容量約8cc,可將酒精液噴灑進吸收酒精的海綿中,再裝載於扁圓形的容器,堅硬的外殼不怕擠壓造成滲漏,防漏矽膠出水孔也是專利設計,在指尖按壓下能流出適量的酒精,容易操作又不浪費,可消毒手指上百次、乾洗手20次,滿足民眾一日以上所需的酒精量。拿到隨心酒精盒的護理總監張麗銀將酒精盒經掛在脖子上、別在識別證上,她說也可以掛在皮包、扣在書包、皮帶上,使用者想要就有,上班工作、出門旅遊攜帶都方便。
-
2020-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廠商若提防疫計畫 擬縮商務旅客檢疫期
為防堵疫情,外國人入台須檢疫14天,不過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天說,將研議縮短商務旅行者的檢疫時間,可能有5、7、10天不同方案;第一個要件是核酸檢驗呈陰性反應,再者是對口廠商提出防疫計畫。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今天舉辦「防疫有成,下一個超前部署:國際旅遊聯盟」座談會,邀集政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及部分外國駐台人員,探討後疫情時代的觀光與商務活動該如何進行。陳時中表示,政府在7日鬆綁國內後仍嚴管邊境,至今一週過去,雖然有兩起境外移入個案,但政府對境外個案很有把握。陳時中說,由於從外國入境後須檢疫14天,許多人覺得時間太長,外國人來台灣的意願也就興趣缺缺;目前政府有研議就特定經貿、產業、醫療縮短檢疫時間,可能有5、7、10天不同方案 。陳時中解釋,縮短檢疫時間是特別針對商務旅行者,衛福部將有試辦計畫,讓商務旅行者在適當防護之下,於檢疫旅館中開會溝通;如過了一段時間,就可以到如工廠的戶外地點。不過陳時中也強調,縮短檢疫時程第一步通過核酸檢驗呈陰性反應,才能允許進入國內,第二步則是對口廠商提出防疫計畫,而來台的商務人士則是有限度接觸特定人士。陳時中提到,如果有廠商舉辦電腦展,疾病管制署的團隊可以介入,幫忙規劃檢疫。不過陳時中也說,如果外國人來台旅遊,就比較踟躕,因很難限制旅客接觸不特定人士,一旦限制,恐降低旅遊樂趣。但陳時中也補充,沒有放棄開放,仍會朝特定地區、國家彼此互惠認證方式進行。
-
2020-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搞不懂長照防疫?新竹市發表首本QA工具書 邀21名專家解惑
免疫系統較弱的年長者是罹患武漢肺炎的高風險族群,讓長照防疫成為防疫期間的重點工作。為此,新竹市衛生局蒐集民眾最想問的55個長照防疫問題,再邀21名專家解惑,最後將QA內容集結成《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無論未來面對何種疫情,民眾手邊都有參考資料可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歐美不少死亡病例來自長照機構或安養之家的院內感染,日本70歲喜劇演員志村健也是染疫6天後就過世,讓家有抵抗力較差的慢性病長者都繃緊神經。不過,照顧長輩的場域不同,包括有居家、社區、或長照機構,長照防疫重點殊異,且多數失智症患者更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戴口罩」,實難配合各種防疫措施要求,讓家屬或照顧者相當頭痛。為此,新竹市衛生局從長照服務單位、照顧者、及網路等線上線下管道,搜羅民眾的長照防疫疑問,例如「體溫測量該以哪一種溫度指標最標準」、「失智症患者不願意戴上口罩,怎麼辦」等55題最真實的問題,再邀請感染症、高齡醫學、長期照顧、失智症照護等領域的21名專家協助解惑,最後集結成《長照防疫最想問》一書。新竹市衛生局長王宗曦表示,《長照防疫最想問》很可能是國內第一本以長輩、照顧者及長照工作人員防疫需求為出發點的工具書,雖然目前疫情趨緩,但其實生活中的感染源無所不在,在後疫情時代,應讓防疫知識落實為日常。王宗曦說,《長照防疫最想問》提供各種長照場域適用的防疫情境及標準作業程序,無論未來面對何種疫情,都能當作防疫的參考工具書使用。新竹市衛生局印刷限量1,500本《長照防疫最想問》工具書,有興趣民眾可向衛生局及三個行政區衛生所索取,可電洽(03)5355191。另也提供電子書版本,可上衛生局官網及「udn讀書吧」免費閱讀(https://lihi1.cc/l44hW)。(新竹市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0-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後新冠時期 抗體檢驗搭配PCR助完善邊境政策
新冠肺炎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都在拚藥物、疫苗和檢驗試劑,希望能有更多工具可以精準判斷群體感染情形。台灣與丹麥技術合作,發展可攜式抗體檢測平台,只要一滴血,12分鐘可取得IgG和IgM的抗體結果。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抗體檢測可作為PCR檢測的輔助,可更了解病程,做出精準檢疫隔離政策。台大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IgM為感染初期出現的抗體,IgG則於感染中後期出現,因此檢驗兩種抗體可了解患者處於何種感染階段。我國目前針對新冠肺炎以PCR核酸檢測作為檢驗標準,黃立民表示,此種方法為檢驗抗原,若驗到代表被感染到,但鼻腔核酸檢測,敏感性約八成,仍有兩成患者可能被放掉。因此若搭配抗體檢驗,可提升至九成,且更能了解感染的階段,做出更妥善的邊境管制措施。黃立民舉例,當核酸和抗體檢測都為陰性時,代表此個案沒有被感染,很安全可以放行;核酸鹼檢測為陽、抗體為陰則代表剛被感染,必須「隔好隔滿」;核酸為陰、抗體為陽時,代表此個案被感染過但已痊癒,安全可放行。至於核酸和抗體都為陽性時,代表此個案已感染超過一周,隔離天數可以減少到四、五天就好,對邊境開放、商務旅遊等都有助益。黃立民表示,陸續已有文獻證明,感染者在大約11天時儘管再次驗到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病毒都已無傳播能力。此檢測平台的敏感性超過九成,並於上周取得歐盟認證,現也正向我國食藥署申請許可證中,盼透過緊急使用授權(EUA)方式盡速取證。
-
2020-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後疫情時代醫籲醫護、感染源不明接觸者 應做抗體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爆發,在還沒有疫苗研發出來前,各國除PCR核酸檢測外,也極力研發速度更快、更方便的篩檢方式;而台灣雖疫情趨緩,個案數僅443例,但其中有11例為不明感染源的本土個案,雖未擴大感染並已結案,但民眾仍有疑慮。台大醫師表示,疫情進入後防疫時期,台灣未來在邊境上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開放,就公衛角度來看,台灣或許下一步可比照國外,透過血清抗體檢測如IgG,向曾接觸確診個案的醫護人員、感染源不明個案接觸者,以及曾進行核酸檢測者進行血清抗體檢測,來釐清無症狀患者、推估國內感染規模狀況。並掌握新冠肺炎的感染率,來協助流行病學的進行、加速疫苗研發。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李建璋表示,血清抗體檢測,是以合成的病毒抗原檢測血液中是否具有抗體,患者在染病後,體內才會出現抗體,此為感染中、後期才能進行的檢測方式,可判斷患者是否曾感染,及依產生抗體的種類判斷已感染多久,如日前磐石艦案曾用此法。李建璋說,血清抗體檢測主要包括IgM、IgG。前者屬急性期,約在患者染疫後5到7天產生,後者則是染疫後10到14天內產生,一般為痊癒後出現;因現行的核酸檢測有其限制,感染後期不一定能測得到,必須藉由抗體檢測來瞭解實際的感染情況。在血清抗體檢測的意義上,李建璋以美國亞利桑那州為例,他表示,美國疫情仍嚴峻,該州就有醫院針對全院進行抗體檢測的廣篩,因個案接觸者對象不只有醫師、護理師,也包括傳送人員、檢驗人員等,整個過程都有可能暴露到病毒,採取抗體檢測後,就可安排產生抗體、相對安全的人,繼續投入醫護的第一線工作。除此之外,李建璋說,南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針對感染源不明個案的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而隨著醫療進步,現已有靈敏度、特異度更高的檢驗試劑可使用。台灣食藥署5月時也以緊急使用授權(EUA)規定,核准藥廠IgG抗體檢驗試劑的進口,首批進口20組,每組100劑,分配給台大、高醫、新光等5家醫院,進行小規模臨床研究。李建璋說,目前台灣有11例感染源不明的個案,若政府能回溯檢測接觸者,就可能找出可能的感染源及遺漏的個案。此外,台大公衛學院目前也與彰化衛生局合作,推動血清抗體研究,雖不能代表全台面貌,但也可當參考依據,若研究結果與實際的確診數有相當大的落差,政府就應檢討現有的防疫政策;若與目前的確診狀況吻合,則多了一項可向國際證明台灣防疫水準的科學證據。
-
2020-06-10 養生.聰明飲食
基改食物吃太多害健康? 毒物專家顏宗海這麼說
許多民眾購買豆製飲品時,常發現產品包裝上會標示「本豆漿原料為非基改黃豆」,註明其原料來源是否為基因改造作物,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我國核准通過黃豆、玉米、油菜、棉花及甜菜等5種基改作物原料,相關產品必須清楚標示,以供消費者參考。「基因改造」一詞聽起很可怕,許多人擔心如果吃了這類產品,或是被餵食基改飼料的動物,是否自己的基因也會連帶受到影響?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截至目前為止,醫學實證仍未發現攝取含有基因改造原料的食物,會危及身體健康,不過廠商仍須在外包裝上標明,讓民眾擁有選擇的權力。不過,通常不含基因改造的原料,屬於天然作物,售價較高;含有基因改造作物成分的食品則價格較低,只要包裝標示清楚,就看民眾如何選購。食藥署食品組指出,基因改造技術衍生的食品及原料的安全性,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食安議題,許多民眾因為不了解基因改造科技,而擔心食用安全。事實上,我們平常吃的食物、作物中,本來就含有各式各樣的基因(DNA片段),這些基因就像蛋白質、澱粉和脂肪一樣,經腸胃消化分解成小分子後,作為人體吸收的營養成分。因此,無論是天然或是基改食品,其所含的基因都會在人體內被分解,並不會影響人類自身的基因組成。各國研究也均未發現攝取任何基改食品後,外來的基因會嵌入到人體基因中的現象。事實上,基改作物的基因並不會影響人體基因,更不會因為吃了被餵食基改飼料的動物,就成為了基因改造人,民眾無須感到過於恐慌。食藥署指出,我國目前核准通過的基改作物原料,包含:黃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5種,這些基改作物在上市前,均須向政府申請查驗登記、進行安全性評估資料審查,經取得許可證後始得供作食品原料。另外,所有基改原料製造的食品,都必須在外包裝上特別標示,清楚揭露消費資訊。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冠心症是心臟殺手! 10高風險群從「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測風險 職場最重要的事大家都忽略了! 只要50%的生活改變,你會過得更快樂 迎向後疫情時代告別悶日子 專家建議多補充維生素C 耳鳴不就醫亂吃保健品 可能無法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
2020-06-10 科別.新陳代謝
台灣疫情大解封 醫籲糖友持續回診勿停藥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趨緩,雖指揮中心六月七日宣布台灣大解封,但不代表不會再有感染者出現。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表示,相較於一般人,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較弱,更易受感染外,至今仍有糖友擔心風險而減少回診,若因停藥或棄打胰島素而導致長時間高血糖,身體保護機制將受到嚴重破壞,恐出現併發症、治癒力也會相對變低。呼籲糖友應定期回診、勿擅自停藥。彰基體系糖尿病健康e院院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台灣糖尿病患人數逐年增加,學會估計目前全台約230萬名糖友;而據國健署2018年統計,糖尿病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第5名,不得不慎。杜思德說,65歲以上的年長者若有糖尿病,易出現高血壓、血脂異常、腎病變等共病,也是嚴重肺炎的高危險群。 據日前中國疫情研究數據顯示,糖尿病患者若罹患新冠肺炎,死亡率較一般患者高;而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糖尿病患者也被發現具有較高死亡率。而患者的血糖高低,普遍認為是預測疾病預後的一項重要因子。杜思德說,新冠肺炎發生至今,即便台灣五六月份疫情已趨緩,糖友回診數仍偏低,有糖友仍不敢出門、情緒波動大、怕有感染風險而減少就醫,之前更出現患者採血針、酒精棉片用完了也都不回診、不去藥局的情形。但其實血糖控制不佳、自行停藥,反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因此,他建議糖友在後疫情時代,除保持個人衛生,外出還是配戴口罩、勤洗手外,應定期驗血糖、留意血糖水平、規律用藥,並適度運動、保持免疫力,勿受疫情影響就自行停藥。若擔心感染肺炎疑慮,也可與醫師討論,考慮施打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增進保護力。另外他也呼籲,糖友不應聽信地下電台的廣告偏方藥來做為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
2020-06-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台僅27名防疫醫師 急募新血
六月七日大解封在即,但解禁不代表不會再有感染,若邊境進一步開放,可能重新出現疫情,後疫情時代考驗國內公共衛生架構,其中充足防疫醫師人力、精準疫調,是早期控制疫情關鍵,但全國僅由廿七名防疫醫師守護兩千三百萬人健康,年年放出召募消息,卻遲遲甄選不到新血。疾管署防疫醫師編制卅五名,但現員僅廿七名,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每年召募一至兩名,雖然年年有醫師應徵,但防疫醫師重視人格特質、資歷門檻高,需長期接觸公衛訓練,加上應試者也可能在面試過程發覺理想跟現實不一,打退堂鼓,近兩年甄選結果持續「掛蛋」。台灣防疫醫師長期未編充足,一手打造防疫醫師制度的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特別有感,蘇益仁在SARS後赴美學習,回國後親自打造同時具感染科醫師、公衛及流行病學背景的「防疫醫師」,但專業的防疫醫師卻常年不受重用、定位不明,導致職業缺乏吸引力,招不到人才。蘇益仁進一步說明,過去沒有防疫醫師的時候,防疫決策依賴外部專家,有防疫醫師制度後,決策機制不變,防疫醫師只能坐在後面當第二線,去執行這些專家意見。「新冠肺炎疫情後,防疫醫師定位不可不改,否則不僅招不到新人,恐連人才都留不住。」新冠肺炎發生至今五個月,對民眾而言,「防疫醫師」這個名詞從陌生到朗朗上口,防疫醫師的任務包羅萬象,時間回到今年初,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說,兩名防疫醫師親赴武漢取得一手資料,更親耳聽到始終不願證實病毒傳播力的陸方官員說出「病毒具人傳人可能性」。防疫醫師最廣為人知的工作就是赴第一線參與疫情調查與防治,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說,執行疫調最困難的是突破心防,印象深刻是國內首例死亡個案白牌車司機(案十九),他到場時,白牌車司機已過世,家屬正因親人離世沮喪,「但為了解狀況需不斷提問,心中滿滿不捨。」防疫醫師負責跟大眾溝通,也包含拍攝防疫大作戰衛教影片,蘇家彬笑說,防疫醫師其實並不喜歡常上電視、被人記住長相,因為防疫大作戰衛教影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多次因公到醫院,還被誤以為院內出現確診個案,解釋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