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橘世代.好野橘
搜尋
工作
共找到
10014
筆 文章
-
-
2019-12-21 橘世代.愛玩橘
陪爸媽築夢 多聊多聽一起做
這幾年透過工作坊形式帶領許多長輩圓夢的「新活藝術」執行長康思云認為,當父母有夢,生活有目標,重心不會放在枝微末節,生活會比較開朗,子女也會比較快樂。陪爸媽築夢、追夢,康思云這樣建議:1.和爸媽聊夢想每個人心裡都有夢,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具體描述,或是願意說出來。多陪爸媽聊天,聽他在意的事,例如他講起好朋友的事,儘管你已聽過好多次,不要覺得「又來了!」而是多問一些,從平日對話中聽出他們的想法與期待。2.看重爸媽想做的事長輩總是怕麻煩孩子,當他說出想做的事,即便看起來像是隨口說說,也可能是藏在心裡好久的夢。像是郭深森的兒女,把爸爸的機車環島夢想當成家族大事來實踐。3.參與爸媽的夢康思云的工作坊裡,有個老爺爺想要重新整理家族族譜,要把女生加入族譜,並記錄每個人出生及辭世的日子。爺爺找到了很多資料,但他眼睛不好,兒子幫他用電腦打字,並編輯和校對。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2-21 橘世代.愛玩橘
4戰機車環島 94歲郭爺爺追夢 全家愛相隨
你能想像100歲時的自己是什麼模樣?想做什麼事情嗎?喜歡騎機車趴趴走的郭深森94歲,已經有3次的機車環島經驗,年近百歲的他最大心願是:「百歲還要騎機車環島!」而他每次環島,不單單是屬於他的夢,也屬於整個郭家。時光倒轉回31年前。那一年,63歲的郭深森退休。年少因為戰亂流浪,郭深森從大陸逃難到台灣,擔任憲兵直到32歲退役,之後創業開了一間鐵工廠,工作時總是跟同事騎著機車,一路從台北騎到高雄,修機器、收貨款。退休後,兒女各自成家自立,不需要為生活奔忙,開始過著下棋、爬山、游泳的退休生活。盼了20幾年 騎車環台夢想啟動有一天,郭深森想起創業時幾乎都與機車相伴,但都是為了生計而騎,「能不能騎車去玩呢?」他向好幾個年輕時就認識的朋友提出機車旅行的邀約,答覆不是「太危險了,不要冒這個險!」就是「我們年紀太大,會很累!」88歲那年,郭深森看到弘道基金會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片中17位平均81歲的不老騎士,他們有的曾患癌症、需戴助聽器、有高血壓、心臟疾病、關節退化,卻完成了機車環島壯舉。「他們可以,沒道理我不行!」郭深森重啟了封存已久的機車環島夢想。騎一次不過癮 隔年揪伴再出發得知弘道還要續辦不老騎士活動,郭深森立馬奔去弘道要參加,無奈報名時間已過,等啊等的,隔年時間一到,郭深森馬上去報名。雖然是個長輩專屬活動,但是89歲郭深森仍算「高齡」,是當年年紀最長的報名者。面試時他信心滿滿的說:「我年紀最大,身體又很好,不錄取我要錄取誰?」盼了20幾年,還等了1年,郭深森終於「夢想成真」騎機車環島到處玩了!但回來後,郭深森始終覺得有遺憾。當年路線僅從恆春往北騎至台中,並沒有環台一圈,「這樣不過癮」。隔年,他索性自己揪團,在兒子陪伴下,和另外3位在環島時認識、把騎機車環島當夢想的「同學們」,花了10天騎了1000公里,完成夢寐以求的「正版」機車環島之旅,做為90歲紀念禮。 今年,再次參加弘道「不老騎士」活動,完成了第3次環島。環島的路不總是康莊大道,南迴、蘇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難道不會擔心?他「哈哈哈哈」大笑:「不會啊,很過癮啊!」想到20幾年前朋友認為「這把年紀騎機車趴趴走太危險」,更是樂在心裡,「每騎一次就賺到一次!」兒孫一路陪伴 騎車變家族旅遊如此高齡還能騎車環島已屬不易,但是在郭深森的故事中,最美麗的畫面不是百歲長者騎機車,而是他的追夢過程,兒女孫子總陪伴在側。郭深森有5個孩子,第一次環島,小兒子郭天峯騎車緊跟隊伍後,二兒子郭海峰則開車一家3口同行,5個兒女全員到齊,加上媳婦、女婿及孫女共9人的「加油團」,引來媒體報導。接下來的兩次環島,郭天峯都請假全程「陪騎」,郭海峰仍是一家開車跟著,其他的兒女也會不時出現在定點「團聚」。許多人羨慕郭深森追夢有兒女全力支持,但兒女們反而感謝老爸,讓全家有機會能以不同形式相聚。郭家人本來就感情好,即便5個子女分住在不同縣市,也常約相聚吃飯,現在乾脆把「陪爸爸騎機車」變成家族旅遊。現代人生活忙碌,要請一段長假都不容易,更何況一家人都請假,還包括郭海峰的女兒已是13歲的國中生。「老師問,我就跟老師說,讓孩子看見阿公沒有畏懼地完成夢想,就是最好的身教。」郭海峰心裡的優先順序很清楚。陪著老爹到處玩 乘機照顧營養當郭深森許下「100歲還要騎機車環島」心願後,兒子們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郭海峰說:「老爸,90歲到100歲是最難照顧身體的年紀,我們一起達成100歲環島的願望」。以前總是懶得運動的郭深森開始跟著郭天峯學氣功、願意多走路,也學了可在床上做的伸展運動;郭海峰的工作和營養有關,以前郭深森不吃營養品,現在也會乖乖聽兒子的話進補。郭家人認真追夢,但也很務實,知道生死有命,活到幾歲不是凡人努力就可以決定。所以他們不等待,把握郭深森身體健朗的每一刻,有機會就陪著愛玩的郭老爹到處玩。「不要等到100歲,我們兩、三年就要陪老爸騎摩托車環島一次」。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2-2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季的菠菜葉子綠得發黑 是不是農藥殘留?
在老一輩的思想當中,總認為反季的蔬菜不好。過去人們能吃到菠菜的時間,往往都是春季。但現在因為種植技術發達了, 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菠菜。可這還是令人擔憂,有的人稱:看反季的菠菜,他的葉子綠得發黑,恐怕是裡面有農藥殘留,再也不敢吃了。在各種蔬菜的種植當中,因為要驅蟲,讓蔬菜長得更茂盛,會採取針對性措施。如在菠菜成長的過程中,會用化學試劑。對於各種試劑大家不用擔心,即便是使用了,也都是在健康的範圍之內。對於冬天菠菜,因為它的生長環境不一樣,為了提升它的抗凍能力。有的人會通過各種試劑給菠菜補充營養,讓菠菜看起來更誘人,提高它的銷售產量。大家不用擔心或者是反感這樣的菠菜,完全可以放心食用。至於它的味道為什麼會變輕,也是因為它在冬天生長,因為不是應季的蔬菜。它的口感沒有那麼重,相對應的裡面草酸含量較少。如果是尿酸高的人或者是痛風人群食用,把菠菜焯水後就可以吃。另外,在相關的營養研究結果上發現,菠菜還算是一種“保健蔬菜”,裡面有較為豐富的鉀、鎂、葉黃素、葉酸、維生素K、膳食纖維、多種抗氧化物質等等。跟其他的蔬菜相比,菠菜的這些成分都會略高一些。如果你是為了眼睛的健康,不妨選擇菠菜這種蔬菜,菠菜是蔬菜裡面首屈一指的護眼食物。除了葉黃素以外,每百克菠菜中還有243微克的維生素A和充分的葫蘆蔔素,對提高暗視力適量吃菠菜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對孕婦來說,菠菜中的葉酸所謂是比較高的,尤其是跟淺色蔬菜相比,吃菠菜可以更好的補充葉酸,對預防缺鐵性貧血、增強機體免疫力、保護視力等都有益處。對於老年人來說,每百克的菠菜中有1.7g的膳食纖維含量,在預防便秘上它的效果也不差,老年人可以適量吃。在每天吃綠葉菜上,菠菜就可以作為其中的一員,每天吃夠250g的綠葉菜,即可滿足機體的需求。最後提醒大家,如果大家想要充分地吸收菠菜中的營養物質,還需選擇吃新鮮的菠菜。如果你當天忘記吃了,第二天也要盡快吃完,避免裡面的營養成分流失。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2-20 養生.家庭婚姻
醫生女兒vs.主夫女婿 這種組合卻讓丈人愈來愈憂慮
問:我的小女兒,從小長得好看,脾氣又好。她是家中老么,上面有兩個兄姊,都比她大十歲以上。從小她就喜歡和我出門,當時我娘家就在同一個社區,周末時,小女兒會陪我回娘家,有時還會陪著姥姥,和她老人家的朋友打麻將,可說「老少咸宜」,是個容易相處的孩子。學習方面,也相當不錯,文理平均發展,成績更是優秀,升到大學時,拿到長春藤盟校四年獎學金,畢業後考上一流醫學院,又拿到皮膚科專科醫師執照。工作了幾年,如今加入其他科醫師合作的診所工作,待遇很好,工作環境理想,又和我們家不遠。她的學業、事業一直都順風順水,不論多麼忙碌,從没聽她埋怨過。她自進大學後,就和一個同宿舍男同學B結識。讀醫學院一年後,B就搬去她住處同居。我們夫妻很怕對方影響女兒的學業,女兒還笑著安慰我們,說B平日打些零工,很會燒菜、打掃,也算幫忙。B是來自白人中產家庭,禮貌、勤勞,工作時有時無。他們兩人等女兒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就結婚了。★醫師女兒 主夫當伴侶婚後幾年,我們一再告訴小女兒,B根本配不上她,女兒可以找到更能幹,更優秀的夫婿。她說自己非常喜歡醫師工作,喜歡忙碌、又可助人,也喜歡各種外來的挑戰,更非常希望家中有孩子,所以需要一個會持家帶孩子的伴侶。B善長家務、安靜內向、喜歡寫作,也一直在創作,和他共同生活幾年,兩人一外一內很搭配。組織家庭後,B可以擔任很好的主夫(house husband)角色。 女兒結婚十年,生育兩男一女,年齡分別為九、七、五歲,最近女兒意外懷孕,驗出是男孩,夫婦倆都很興奮,準備迎接第四個小孩。我們知道之後,卻為女兒擔心,又心痛不已……。因為女兒婚後,剛有了一男一女時,B還恪盡職守,我們偶然去幫忙,讓他們小夫妻出去約會一次,看到他們家總是井然有序,B看到我們,也是笑咪咪的說謝謝。直到生了五歲的那個老三,是個過動兒,小時就常常闖禍,得花特別多心思。我們常常要幫忙B,有一次老三騎車跌倒,頭破血流送去醫院急診,縫了十多針。那次,B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邊開車,邊想著兒子剛跌傷,就心痛的掉眼淚。我先生是中國傳統北方人,根本不能體會,一個大男人怎麼會為小男孩摔一跤就哭泣?更何況,這剛縫完傷口的小男孩都没哭,又活蹦亂跳了。我先生就拍拍B說,別哭了,給自己兒女看了當作笑話。看見一家大小没事,然後我們就自行開車回家了。當時是暑假,女兒白天只打了一個電話,忙於工作没有回家。晚上,我先生氣嘟嘟說,B寫了一封電子長信來抱怨。我後來去看了他的電子信箱,B只是感覺岳父在出事當時表現冷漠而已,B認為岳父忽視了他做為父親的感受。我先生經不起外人的批評,何況又是晚輩,暗中更不喜歡這個女婿。由於兩邊男人都跟女兒抱怨過,我先生從此對女婿產生怨懟。那次之後,多半都是我一人去女兒家幫忙,女兒要養一大家人,有時回來看到她明明已非常累,還要聽大小瑣事,然後不厭其煩的替大家解決和抉擇。我暗自心痛,回了家也不敢說太多,免得先生又跑去和女婿爭吵。★主夫女婿 爸媽難接受後來,女兒肚子愈來愈大,就快要分娩了。有天傍晚,我開車送兩個菜去她家,本來準備把菜放在廚房桌子上就走,没想到剛好聽見他們夫妻吵架,女兒看到我,趕快轉成笑臉來迎接,我心痛女兒,一時憋不住,就哭了出來。女婿自覺理虧,不再言語,女兒於是好言安慰我。 她一直維護丈夫,說B真的很好,很幫忙,我一氣就說「你用一個能幹的管家,還不是這樣?」。女兒說「媽媽,我們是相愛才會結婚的。你可不能勸我離婚啊!」我回家之後,向先生訴苦,我們倆都覺得,女兒的確嫁了一個不夠能幹,也無法協助她的另一半;但是孫子們可愛又無辜,我們以後就只幫忙他們一家人,少出意見了。但是事情永遠不會完的,老四出生之後,他們的家務就更繁忙,B的缺點也更是明顯增多。他非常敏感,又神經質,緊張易擔心,非常依賴他的妻子和我這個岳母,所以常常把最小的老四放在我們家,他總說「你們年邁,給你們帶最小的」。我們到底是傳統的中國人,不大能接受家中男女角色對調的新式家庭。親友有時問起,女婿是做什麼的?我們都覺得說女婿在家中帶孩子、煮飯洗衣,像是吃軟飯似的,很丟臉。若這樣下去,等他們的兒女大了,一輩子的夫妻,永遠女主外,男主內,那該如何是好?----------------------------------------------------------------------------------答:「男主外,女主內」在華人世界如此深植人心,是因為過去的傳統社會形態和家庭結構導致的。在上一代家庭,包括妳,大多數的女人都不是主要賺錢者,但即使在外面勤奮工作,仍要負責主要管家和養育子女;經濟來源主要是來自家中的男人。 正因為這樣,女人安於待在家中,負起自己的職責。你看到女兒不再像過去主內的我們,而是全心負責主外,還要生育兒女,深感她太辛苦,難怪會心痛。不管什麼文化,其實家務分配才是影響夫妻感情的一件大事。在我接觸過臨床的婚姻案例中,很多夫妻就是長期因為家務問題產生矛盾而爭執,而且一吵架,就會翻舊帳。妻子往往會埋怨先生不肯幫幫忙,不知自己的辛勞,或是先生總做的不好,犯同樣錯誤;先生往往會覺得妻子多方挑剔,老是拿他們和別人的先生比較,不會讚美和肯定自己。其實,現在的社會改變了,男女更趨平等,兩性天平的兩端,可以角色對調,因而發生巨大的不同。因為越來越多女性在各個領域之中,和男性一樣出色,甚至更加優秀。男性如果依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婚姻中不增加一份勞累,就不可能有和諧的結合。男性必須要學會適應和分擔,調整不同的角色狀態。主動參與,更努力擔起家中重責,這是男性對於自己的身分認知的轉變。相信很多年輕人的婚姻,家中男性都比上一代的父輩擔負更多的家務,這些,我們多少已經在自己身邊見證了年輕家庭的改變。★家庭主夫 亞洲不普及在西方社會,這種改變已經很平常,更有專職的名詞稱呼,男主內的稱為家庭主夫(Househusband )或是待在家裡的父親(stay-at-home dad)。在2014年,美國已經有超過200萬個全職家庭主夫;在加拿大、英國等,家庭主夫也都年年增加,但是在日本、南韓、印度等依舊以男性為中心的亞洲社會,男主內並不普及。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華人對於理想男性的普遍期待是要有錢、有事業,我們內心總覺得依靠妻子賺錢的男人是没有出息的。當我們看到男人有大事業,名片上有一大堆頭銜,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讚美說「真是一個成功的男人」。當我們看到一個男人在廚房忙著做飯,或是抱著嬰兒換尿布,或陪著孩子去公園玩,我們會不會想到「這真是一個肯幫忙家裡的好男人」呢?西方社會的家庭會如此,主要是為了一家的長遠利益考量。譬如一家之中的女性賺錢較多,或是男性的工作未提供健康保險,這樣男主內的實惠安排,可以兩全其美。還有就是一旦男性決定留在家裡專門帶子女,他們都會更為參與妻子的懷孕生育過程,以及婚姻中的照顧和教養責任。這些工作其實並不輕鬆,更何況你們的女婿B還寫小說,更是一位有才,又長進的男主夫。這幾年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父親在家花費更多心力陪伴兒女成長,是極為有利的。首先,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若有專職父親積極參與,嬰兒從小就很喜歡躺在爸爸懷中,並且有益於孩子的各種發育,包括身體(physical)、認知(cognitive)、情感(emotional)和行為(behavioral),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都為助益。有幾個特別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幼兒受挫時,母親會立刻撫慰,告訴孩子没事;父親會教他們如何管理情緒,並且鼓勵孩子面對;甚至在長期追蹤研究下發現,父親長期照顧的孩子,更能培養成為有愛心、有同情心的大人。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家中有了家庭主夫時,並不影響孩子對於在外工作母親的愛,但使孩子愛父親也愛母親,培養出會替他人設想的成熟品格。★專職在家 更關心子女想想一個工作常常逾時的職業女性,有時又要為生活日夜顛倒,想要找個既會持家,又有愛心的可靠保母,何其困難?家中若有一個凡事都能為孩子利益設想的人,既愛老婆,又愛這個家,還能配合母親工作的人,就是那父親了。這是多麼難得呀,這樣子的夫婦全日安排,更證明這個家庭對於兒女的愛護和重視,大家的目標一致,也使主外的母親可以專心又無憂工作,全力以赴,她可將省下的心力和daycare的費用,存起來為作為兒女未來的教育花費。 再說對於這專職在家的父親,他們一般都是一切以家中愛護兒女為重,以身作則的認為兒女的教育,安全最重要,喜歡親自帶他們,教導和鼓勵,不是那麼在乎得到金錢利益。所以,當研究追蹤十多年之後,這些自己帶孩子的無私父親依然關心長大兒女的成長,更可以融入他們的成人生活。甚至他們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尤其是兒子,這些男性會成為更是情感成熟,善於溝通,又能同情的大人。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你女兒和女婿的婚姻,婚後已過了十年,他們婚姻尚稱幸福。為了愛女兒,愛著孫兒女,你和先生也一直說要幫助他們,繼續使他們婚姻幸福下去。那麼首先就要學著愛女婿和接受他吧。因為男人要娶到優秀的女性,兩人還能長期彼此欣賞,不只是他自己也要優秀,還須要有著他的很大的氣度,才能有福氣消受。他能夠真正和妻子分工合作,表示他可以過了男女角色尊嚴的保守坎。懂得誰能賺錢就去賺,誰能管家就去管,應該是由能力和個性去決定,不是由性別去決定,而且兩夫婦彼此信任,誠心對待、截長補短、互相配合,的確是相當難能可貴。至於夫妻吵架,哪一家夫妻不吵架呀?你們還有兩個大的兒女,如果常去他們家接觸的話,也會看到他們夫妻拌嘴的時刻。若和任何一個兒女相處久了,都會發現他們家庭有些地方不全,生活的不足,父母難免會擔憂。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何必多事?在你女兒未婚之前,她一定想得很清楚,她的人生目標,需要什麼樣的終生伴侶,來組建自己的家庭。這就難怪,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貝克(Gerard Baker)在今年10月間寫了一篇醒目的短文《好男人越來越難找了》(A Good Man Is Getting Even Harder to Find)。他用很多統計數字證明,越是先進的科技國家,幾乎在每一個科目和行業,女性越來越優秀,也一年比一年比男性更加傑出。以至於在需要先進技術的職業市場中,女性人數年年增加。因為如此,男女的愛情、關係都在慢慢地改變。現在美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拿到學士文憑的男女比例是3:4,女性大學畢業生開始比男性多。換句話說,隨著時間進展,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將找不到和她同樣教育程度的男性作為配偶,也將會印證男性的社會地位、金錢收入、職場頭銜…,更難與同齡女性匹配。這也說明,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將來會更難找到同樣般配的男性。所以你這女兒能夠如此滿意她的婚姻,你們更應該替她珍惜才對。★兒女婚姻 勿過度干預時代在改變,也許不久的將來,「女主外,男主內」可能變成為很平常的婚姻現象。年輕人的婚姻中,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夫妻需要共同討論,並且決定自家婚姻的事,對於假期、錢財的使用、家中的職責、孩子撫養方式等問題,夫妻一定要自行作決定,做父母的不論有多豐富的經驗,提供多寶貴的意見,他們夫妻若能聽取這些經驗,是十分明智的,但是父母應該鼓勵女兒和女婿,小倆口自己先商量,共同採納才好。 我們父母總覺得自己是在幫兒女的忙,不免經常做建議,導致你女兒多少感覺被干預,若是一向順從的女兒在兩邊和兩代中間難做人,甚至偶爾對自己配偶產生憎嫌,那就更不好了。因為「女主外,男主內」和任何婚姻一樣,一定要把配偶放在第一位,她一定要在父母面前,支持她的配偶,夫妻必須築起一道聯合陣線,才能日久天長。過分的參與,可能適得其反。父母再怎麼強大,也無法陪伴兒女走完他們的人生路。總之,兒子、女兒,年紀越大,我們身為父母的要做最少的干預。提醒自己,要適時的放手,是對於我們的孩子,和我們擔任父母的最大的成就。祝福你們一家人!
-
2019-12-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抉擇
【編者按】這星期三篇文章都是有關「救與不救」的緊急醫療抉擇。一篇麻醉科醫師的來稿,敘述自己在急奔醫院救人的路上,不幸由摩托車摔下受傷,但仍及時趕到急診處為病人插管轉院的心路歷程。這使我們想到轉載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文章,一篇是安寧照護大師陳榮基醫師所寫的有關在「八仙塵爆」時,醫療團隊所發起的「限時嘗試」以減少重症臨終醫療的困境,以及另外一篇由醫學生探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的文章。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社會大眾更瞭解這重要的生死抉擇,也更使我們深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也是國內神經外科與安寧緩和醫療重症的權威黃勝堅醫師語重心長的這句話:「醫師的天職不只是救人,也要適時放手,讓病人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終點。」C伯伯是一位79歲的退休農夫,患有帕金森氏症,這幾年狀況持續變差,造成行動、吃東西、記憶力等多方面的問題。這次因高燒持續五天,送來我們醫院急診,到醫院後他的意識狀況迅速變差,當天晚上便陷入昏迷,雖然他的血壓、呼吸以及心跳都還算穩定,但是考慮到C伯伯本身多項功能都已經因為帕金森氏症嚴重退化,以及他發燒、昏迷的意識狀況,隨時都可能惡化到需要轉入加護病房進行緊急處置。綜合考量下,假日值班醫師決定建議家屬考慮是否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DNR)」的同意書。但是這個討論進行地並不順利,對於假日值班醫師而言,尚未與病患家屬建立長期醫病關係,這樣的討論非常困難。同樣地,對於家屬而言,在尚未消化家人病況快速惡化的情形,就要下重大的決定,更加地困難。我是負責照顧C伯伯的實習醫學生,事後聽到這樣的狀況也覺得十分地困難,心中不禁有個疑問:「到底我們要如何告知病人家屬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呢?」許多同學也對這個議題感到疑惑,因此我們在醫院例行的醫學人文討論上提出了這個疑問,在老師的帶領下,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以下整理出幾個重點:1.認識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對於醫療專業人員可能不陌生,但是對於病人或家屬通常十分地陌生,很多的誤會或無效溝通,都是來自於不了解。尤其在緊急狀況下,悲痛的情緒,有限的時間,醫療環境的無形壓力,都會形成基本認識的阻礙。在定義上,心肺復甦術是指對於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的病人,為挽救其生命,給予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一般人在聽到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常會認為這就是放棄任何治療,讓病人等死,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適用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病人,必須由兩位醫師診斷為末期病人,確定他們的狀況已經不可治癒,且近期的病程到死亡已不可避免。也就是說,對於這類的病人,急救只是增加他們受苦的時間,因為他們身體本身的狀況不好,這裡的急救,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救起一個人後,他又可以健康地回到工作崗位,而是在救起他之後,各種可能感染接踵而至,同時疾病持續惡化,沒過多久需要第二、第三次的急救,而病人在這樣的痛苦中來回地掙扎,而這才是希望推動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原因。另一個常見的誤解就是,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後並非沒辦法修改,其實在任何時間點,都可以選擇撤除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決定,因為隨著時間的進展,病人或是家屬可能會對當下的狀況有不同的想法,而有不同的選擇。2.看待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當病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意願時,常需要親屬代為決定,例如C伯伯,在這時候該如何看待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極為重要,這邊可以使用臨床倫理四象限分析(見下圖)來幫助思考:首先「醫療的適應性」,也就是目前病人的醫療問題與狀況,是否已到達末期且無法醫治,符合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標準,再來是「病人的偏好」,這點非常的重要,家屬可以回想病人在之前是否有表達過治療偏好,若是病人之前並未表達過,家屬可以試想如果自己是病人,以這樣的情境,他會希望怎麼選擇?接著還需要考慮「生活品質」,以目前狀況,若是急救後可能的生活品質為何?是否不應期待要延續沒有品質的生命?最後是「其他脈絡情境」的特徵,例如是否有宗教的考量?家庭的經濟環境是否能夠負擔等綜合性的考量。3.告知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告知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讓病人願意簽署,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以C伯伯的狀況來說,值班醫師尚未建立長期醫病關係,所以充分的自我介紹是非常必要,說明自己的身分與立場,並非之後長期負責照顧的主治醫師,但是以目前病人狀況而言,具有時間上的急迫性,所以自己做為值班醫師前來和家屬說明,解釋病人的狀況十分地重要,同時也是家屬最想要知道的,雖然家屬在之前可能已稍了解病情,但是開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說明前,再和家屬更新最新的狀況,有其必要性,同時也不會讓家屬措手不及,產生誤會與被醫療所遺棄的感受。在說明完病人不好的預後與危險性後,可以先問問家屬病人在還清醒或有辦法表達自己意願時,是否曾經有表達過若是在類似目前的狀況下,想要怎麼做?之後再進到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說明,這邊建議以病人為中心思考,提出這個提議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減輕醫療上的負擔,而是希望能夠在有限的選擇下,讓病人能夠過得更好、更舒服,同時對於常見的誤解也需要說明,必要時可以分享過去病人的例子,讓家屬知道並非只有他們才會面對當下的內心糾結與抉擇,許多人也有如此的掙扎,但是需要了解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病人能夠更好。(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7/5/30)
-
2019-12-20 養生.心理學解密
你有上萬封郵件未讀嗎?作家推「收件夾零」助減壓
廣播節目「強傑與李奇脫口秀」(Johnjay & Rich Show)某天討論到收件匣「未讀郵件」數量多寡時,主持人強傑透露,他的電子郵箱「未讀郵件」有7000多封,此話一出讓其他主持群為之驚訝。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像強傑一樣的現代人,就是「收件夾零」(Inbox Zero)概念希望提供協助的目標族群。從事某些行業的專業人士,由於工作性質的緣故,接收大量電子郵件是家常便飯。專欄作家梅莉莎•潘狄卡(Melissa Pandika)便透露,日前一名同事看到她的筆電螢幕,見到收件匣顯示未讀郵件的紅色數字將近8萬封時,忍不住發出驚呼,另一名同事見狀則說道,有著如此巨量的「未讀郵件」,想必潘狄卡的心靈健康在潛意識裡已經受到負面影響。影劇公關公司負責人塔瑪琳•托比安(Tamaryn Tobian)客戶包括電影公司、電視節目等,對她來說,平均每天與公事有關的電郵大約400封至600封之間。由於工作忙碌,使得她有段時間沒有查看私人電郵,等到後來登入查看時,「未讀郵件」累積已突破2萬封。專門研究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美國作家曼恩(Merlin Mann),2007年接受谷歌(Google)邀請發表演說時,就推出了「收件夾零」概念,鼓勵民眾把電郵收件夾的未讀郵件處理到剩下零封。自從曼恩的概念誕生之後,後來陸續有各種不同衍生理念,包括「收件夾零」能夠降低現代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讓工作表現變得更有效率。•反對者批效用遭誇大某些努力遵守「收件夾零」理念的行動派人士則以親身經驗表示,當收件匣未讀郵件經常維持在零封的狀態時,內心出現一種「純淨的喜悅」。這套理論的反對者則批評說,「收件夾零」目標打亂了原本的生活,效用遭到誇大渲染,從時間管理角度來看「頗為愚蠢」。事實上,曼恩提倡的「收件夾零」,並非只是把收信匣郵件統統看完的表面層次而已,而是更深入的探討究竟有多少心思耗費在電郵方面。也就是說,日常生活裡是否不管在處理任何事情時,有意無意之間還為著查看電郵或其他訊息通知感到焦慮。「收件夾零」概念的核心所在,就是探討現代人的這種焦慮感,以及減少焦慮。有趣的是,某些民眾對於「未讀郵件」數量龐大,其實是毫無任何不安或焦慮感受的,電台節目主持人強傑便是一例。對於這些人來說,「收件匣零」的意義似乎不大。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焦慮研究暨治療中心(Center for the Treatment and Study of Anxiety)主任蓋拉格爾(Thea Gallagher)便說,把收件匣的電郵都處理完畢的目標,是否能發揮有益心靈的效果,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以及電郵到底會為每個人帶來什麼樣的焦慮影響。舉例來說,有些人如果收到電郵卻沒時間回覆,會因此感到不安,導致工作不專心,因此「收件匣零」則讓他們獲得心平氣和的美好狀態。相對的,有些人則對成千上萬封「未讀郵件」完全無感,沒有任何壓力,因為這些人把生活當中其他事項看得遠比處理電子郵件更加重要,例如運動、參與社交生活等。•過度執著恐適得其反蓋拉格爾分析,如果解決「未讀郵件」在個人價值觀位階上,並不是排在重要位置,或者覺得處理「未讀郵件」並不是件對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那麼「收件匣零」概念能夠發揮的幫助恐怕不多。倘若過度要求完美,對於「收件匣零」目標過度執著,蓋拉格爾指出,恐怕則會適得其反,變成無時無刻為收件匣掛念不已,甚至演變到覺得自己失去對時間的掌握,而且緊張兮兮,進而破壞人際關係與社交生活。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副教授凱茲•尼爾森(Kaz Nelson)進一步指出:「完美主義其實可能導致拖拖拉拉。」她舉例說,由於要求完美,想要以優美文筆回覆電郵,卻因為一直想著應該如何下筆,導致回信時間一直挪後,如果再加上壓力因素,惡性循環很容易因此出現,變得一拖再拖。尼爾森建議,可以採取容易達成的小規模計畫,例如簡單回信表明接下來會另外寄發更詳細的回信,或者簡單回覆對方表示歡迎在電話中進一步討論。至於「未讀郵件」與心理壓力是否有直接關聯,蓋拉格爾分析,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第一步要捫心自問的前提是,「收件匣零」到底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標,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其實都有不同的整理方式,某些人的「雜亂無章」其實是有一定條理的,因此無需為了大量「未讀郵件」感到丟臉。•想想是否適合自己到底「收件匣零」概念是否適合自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建議的自我評估方向包括:●看到超量的電子郵件需要處理時,內心感受是覺得壓力大到快受不了,還是心平氣和?某些人堅持書桌或辦公室一定要整整齊齊,但某些人卻習慣桌上書籍、文件堆積如山,管理個人電郵的方式,其實跟書桌、辦公桌有其類似之處。如果對於「亂中有序」非常怡然自得,大可把追求「收件匣零」的時間省下來,把時間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收件匣是做為接收訊息之用,還是當做搜尋引擎的功能?如果喜歡保留所有與公務有關的電郵,以便將來可以搜尋,刻意把郵件降低到零,恐怕日後只會增加煩惱。●是不是一個有潔癖的人?還是喜歡保留所有物品,連小東西都捨不得丟掉的人?如果自己是個連衣櫃都打理得井然有序的人,那麼收件匣也處理得一絲不亂,自然是合情合理。相反的,如果平常對於刪除電郵,或者把電郵移到某個檔案夾都感到緊張的人,「收件匣零」目標恐怕是無法接受的。
-
2019-1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體檢正常卻常感不對勁?「亞健康」的你該怎麼調理
冬天將至,中醫師陳德成博士提醒,四季有別,但是中醫保養的原則相同,就是遵循自然法則,生活規律,依自己的體質適當進補,達到保養的效果。陳德成說,中醫養生原則,《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和岐伯談論如何達到健康與長壽目的。黃帝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岐伯回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法於陰陽 內外兼治「法於陰陽」,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不管黑夜或白天、冬天或夏天,什麼季節做什麼事,都尊重天、服從天;「和於術數」是指生活起居配合節氣、規範和律法;「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依四季使生活規律,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起居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枉作勞」則是改掉不良習慣。這些都對保養有助益。陳德成說,基本上,人得病不是偶然的,可能有積累的內在因素,想根本解決,必須從內在調理;若是外在症狀,針灸、推拿等方法有效。他有個女性病患,40多歲,在冰淇淋店工作,每天開關冰箱,導致寒濕狀況嚴重,阻塞經絡,發生面癱之症。他說,像這例子不是發生在冬天,但也是寒濕之症,必須內外兼治來改善。體質各異 需先諮詢《黃帝內經》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陳德成說,冬藏就是冬天要封、要藏,不能外露。此時可適當進補,儲備陽氣。但是誰該補、補什麼、怎麼補?一般來說,補就是補陰陽氣血,要看體質、性別、年齡、狀態,衡量補的內容和補的程度。有人認為吃人參、鹿茸就是進補,但吃了之後流鼻血,就是不適合這樣補。女性更年期會盜汗、面色潮紅,那是陰虛,要滋陰;有陽盛者,常常火氣大,穿不了厚重衣服,得降火,不能補陽;有些人手腳冰涼,抵抗力弱,那是陽虛,便要補陽。陳德成說:「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千萬不要看人家吃什麼有效就跟進,可能適得其反。」他建議諮詢中醫師,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處方。至於現代社會有人晚上工作,有人凌晨工作,不是按太陽起落規律生活,他說,這種人要保證睡眠足夠,以及睡眠品質良好,否則長期下來,身體會受不了。亞健康者 需要調理另外,很多人自以為健康,但可能是「亞健康」。陳德成說,所謂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生病之間:做身體檢查,數字都正常,但是常常感到哪裡不對勁,例如疲勞、失眠、體重增加、月事不順、濕疹等。這種情形也可以透過中醫來調理。陳德成是長春人,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讀本科和碩士,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1年來美國教授針灸,便留下來為針灸教育及醫療而努力。他每天都吃中式早餐,他喜歡吃小米粥,每天早餐必有小米粥,再搭配饅頭、包子和一些小菜。陳德成在紐約曼哈頓和長島都有診所,長島診所附近有一間瑜珈教室,他看完診會去做瑜珈,讓身心得到休息。他強調,保養之道也要注重飲食結構均衡,澱粉、蛋白質、纖維都要顧到。他推薦豆腐,有蛋白質,是介於主食和副食之間的食物,又富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也好;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澱粉,可以多吃豆腐,但是若有禁忌如痛風患者,要少吃豆腐。冬病夏治 調整身體至於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病,如呼吸道、腸胃、關節,表現出來是咳嗽、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陳德成說,這些病季節性強,又反覆發作,在中醫角度,冬天陽氣不足,體內虛寒,毛孔閉塞,伏寒很難驅散出來。然而,夏天天氣炎熱,可採用中醫的辦法,驅散寒氣,提高體內陽氣,為冬天做準備。陳德成建議,可在三伏天「冬病夏治」。三伏是一年最熱的30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氣血流注旺盛,若以溫熱的藥物製作成貼敷膏,激發人體陽氣,能幫助藥物運行,加之毛孔張開,有助藥物吸收,可治療在秋冬易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他說,清朝中醫師張璐著有《張氏醫通》,有記載於夏天治療頑固的哮喘,到了冬天,哮喘明顯改善,足見已行之有年。
-
2019-12-19 橘世代.好心橘
最窮時全家只剩200元 68歲吳秋霞憑著一股志氣拉拔孩子出國念書
還記得電視廣告描述不會英文的婦人,帶著中藥材遠渡重洋要幫女兒做月子,卻被海關攔下的催淚畫面嗎?新北68歲的吳秋霞拉拔4名子女,最窮時全家曾剩200元,她咬著牙栽培孩子,讓他們出國唸書,不諳英語的她,曾獨自帶著女兒愛吃的花生糖前往美國探親,同樣也被海關攔下,辛苦扶養子女長大,現在返台到土城城國小當志工,繼續照顧孩童。吳秋霞出生於嘉義朴子,20歲出嫁,婚後不久她與先生侯東榮北上奮鬥,曾經營西裝店,卻因丈夫罹患急性青光眼,手術失敗雙眼失明。無奈之餘回嘉義老家,一肩扛起照顧公婆及家庭經濟重擔,天未亮就下田耕作,稻子、玉米、花椰菜、蘆筍等無所不種,4子女嗷嗷待哺,但經濟狀況未見起色,就連學校繳學費都需向親友賒借,最窮困時全家只有2百元。吳秋霞說,每次想放棄時看到家人,就知道她放棄會拖垮一個家,最後都是整理自己心情繼續努力,憑著一股志氣認為靠自己可以把小孩養大,也可以照顧失明的先生,如今回想不知當初是怎麼熬過來,應該是努力與老天保佑才慢慢改善環境。吳秋霞的二女兒說,因目睹父親失明被嘲笑「廢人」,受到刺激後,認為讀書才能翻轉命運,除母親栽培外,她靠著半工半讀累存積蓄,申請到美國肯塔基州東肯大學的獎學金,毅然出國留學。吳秋霞的二女兒畢業後,在美國結婚定居,也把父母接到美國俄亥俄州同住,吳秋霞只認得ABC幾個字母,僅靠著女兒事先給的機場圖卡前往美國,但因帶花生糖被海關攔下,幸好檢查後無疑慮,才順利入境。吳秋霞不僅能獨自飛往美國,也曾因為女兒工作關係,曾隻身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到愛爾蘭,1年多前因為老公罹患失智症,夫婦倆回新北居住。嫁入侯家後開始負起照顧全家重責,甚至遠渡重洋照顧孫子,現在仍對生活仍樂觀以待,還到土城城國小當志工,教學生認識校園植物並照顧,甚至教室課桌椅壞了,她也能幫忙修理,充滿傳奇的人生更是大家的模範母親。吳秋霞說,她沒讀過什麼書,但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現在到學校當志工是希望能夠回饋給這些小學生,過去自己的孩子唸書時,她只能拚命為每一餐工作,現在希望自己一點小幫忙,可以讓學生的學校生活更美好。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如同全新的第二人生,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迎接橘世代不孤單!>>>立即加入
-
2019-12-19 橘世代.愛玩橘
期間限定! 華麗光雕秀、百年建築物、美食小吃 板橋一日遊大攻略
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步調快速,假日適合來趟慢活一日遊,林家花園是板橋知名古蹟,矗立在快節奏的都市中,園內超過百年的建築物古色古香,仿佛穿越時光回到過往的時代,除了認識宅邸的過去,在限定期間可來看光雕秀,也讓人看見林家花園白天黑夜不同的樣貌。台灣有4大名園:新竹北郭園、板橋林本源園邸、霧峰萊園、台南吳園。位於板橋林本源園邸,就是板橋林家花園。林本源園邸為板橋林本源家族興建的房舍,建築物仿蘇州留園設計,可分成「園」和「邸」,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已有172年的歷史。園的部分被稱作「板橋林家花園」,是住屋之外的庭園部分,其中包含來青閣、月波水榭、定靜堂與人造山水,由於當時的女性無法隨意出入,園內的造景與建築成為屋內女性休閒、打發時間的去處,民眾來到此處,可把自己想像成當時住在宅邸的人們,享受片刻的寧靜與閒情雅致。即日起到明年2月15日,林家花園每周5、周6開放夜間遊園,並在晚上7點到8點半,每隔15分鐘就能欣賞一場「蝶舞光綴」光雕秀,華麗的光線照在來青閣上,就像是美麗的女子配上一襲華服,更加引人注目且美艷,光雕秀除了有豐富的花卉圖案,也一次閱覽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為夜晚增添不少色彩。想來趟板橋一日遊的民眾,早上可以先到板橋435藝文特區或新月橋走走,再到林家花園了解宅邸歷史由來,晚上欣賞光雕秀、參與點燈期間限定活動,也為豐富的一天畫下句點。林家花園附近就是黃石市場,周邊藏著許多好吃的美食,如市場內的高記生炒魷魚、市場外的永和葉記肉圓、津贊蔡家碗粿、老曹餛飩、慈惠宮媽祖廟邊魷魚羹等著名小吃,看完林家花園光雕秀。還想拍更多美照,可步行或轉乘捷運板南線到板橋捷運站、搭乘公車307、810,前往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參加歡樂耶誕城活動,除可看到5分鐘可愛Q版投影光雕秀,還可以到新北耶誕城拍照打卡,在板橋萬坪公園燈區內的「卡娜赫拉的小動物」是大受歡迎的景點。如果還想再吃宵夜可走到文昌街,來一份懷念泡菜臭豆腐,或走到湳雅夜市選擇甜品或是各種美食當作消夜。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2-19 性愛.性病防治
愛滋病毒可靠藥物預防 調查:7成受訪者不知
曾被視為現代黑死病的愛滋病,如今已成可控制的慢性病,甚至可靠藥物預防。但最新調查發現,民眾對愛滋病毒有許多錯誤觀念,多達70%受訪者甚至不知愛滋病是可預防的。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12月間針對全台520名18至40歲且有性經驗的民眾進行「國人愛滋認知調查」網路問卷,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發現多達90%民眾自認了解愛滋病毒及愛滋病,實際上僅0.2%具有完整正確認知。調查顯示,多達80%民眾對於愛滋感染途徑有錯誤觀念,誤以為肛交、陰道交、口交感染愛滋病毒風險都一樣高,甚至有多達30%受訪者認為與愛滋感染者共用餐具是感染愛滋病毒的途徑之一。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理事長莊苹表示,愛滋病毒主要有3大傳染途徑,包括不安全性行為、血液傳染、母子垂直感染等,其中口交感染愛滋的機率比感染性病來得低;此外,接觸愛滋感染者的排泄物、一起共餐、聊天、親吻都不會造成感染。以往很多人將愛滋病視為現代黑死病,一旦發病恐不久於人世,不僅會傳染,還會生很多病、耗費大量醫療資源,但隨醫學進步,這些觀念都已過時。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表示,受惠新藥發展,感染愛滋病毒就如同罹患慢性病,感染者一天只要吃1顆藥就能將病毒控制到檢測不到,不僅沒什麼副作用,就連發生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他人。此外,調查更顯示,有58%受訪者認為愛滋感染者壽命較短、21%認為感染者無法正常工作,更有近70%不知道愛滋病有藥物可預防。洪健清強調,隨醫學進步,預防愛滋病毒就像避孕一樣,有事前、事後藥可服用,預防效果高達90%以上,藥物可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更重要的是,凡是有性行為者至少要做1次篩檢,有無套性行為者建議1年篩檢一次,若有感染風險行為者則建議3個月至6個月篩檢一次。為了讓民眾主動了解防治資訊,愛滋病學會、愛滋病護理學會與全台11間愛滋相關民間團體合作推出愛滋防治公益月曆,即日起至明年1月31日只要捐款超過新台幣100元並上網登記,即可獲得限量聯名月曆。
-
2019-12-18 科別.骨科.復健
只有小指不會麻麻的?治療腕隧道症候群可以不開刀嗎
合作撰寫:好痛痛 (粉絲頁點此連結)林杏青復健科醫師 (柔術醫師專欄) (粉絲頁連結)協助:蔡育霖復健科醫師 (專欄連結) (粉絲頁連結)林暐閎物理治療師 (專欄連結) (好痛痛搜尋器連結裡的介紹) (物理治療所粉絲頁連結)姚斯元物理治療師 (專欄連結) (好痛痛搜尋器連結裡的介紹) (ATX徒手治療研究室連結)羅一強物理治療師 (專欄連結) (好痛痛搜尋器連結裡的介紹) (粉絲頁連結)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很常見的手腕疼痛、麻問題,平均每一百個人裡面就有三到四個人有腕隧道症候群。林杏青醫師將在這篇文章告訴大家哪些人是腕隧道症候群高危險族群、它有哪些症狀、我們如何去檢查以及治療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1, 經常使用手腕的人、容易壓迫到手腕神經的人。例如電競選手、糕點師傅、需要經常結印的忍者。2, 遺傳,有些人天生就是比較容易中鏢腕隧道症候群,就像有些人天生寫輪眼,有些人天生是 D 的意志。3, 某些生理狀態時有可能誘發腕隧道症候群:統計有 2% 的孕婦會腕隧道症候群、哺乳、月經、口服避孕藥、停經、其他內分泌問題、高達 30% 的糖尿病患者有腕隧道症候群的問題、缺乏維他命、洗腎、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肥胖、末端肥大症、腦性麻痺等等。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所以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呢?其實腕隧道症候群就是通過手腕裡的隧道的神經(正中神經),他被壓迫到了。當你的手掌向上打開時,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的一半會麻麻、刺刺、電到的痛感。假如你的小指也有類似的問題,那可能是還有其他神經問題。神經壓迫太久、神經受傷太久,可能會造成手指肌肉萎縮、力氣衰弱。如何診斷腕隧道症候群我們可以透過理學檢查、電生理學檢查(測神經訊號)、軟組織超音波這些方式來診斷腕隧道症候群。理學檢查理學檢查的意思就是透過物理性的方式來推測你的生理狀態。一種方式是向上與向下用力彎曲手腕各一分鐘、一種方法是敲你的手腕,假如這兩種方法都會讓你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的一半會麻麻、刺刺、電到的痛感,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機率比較高。機率比較高不代表就一定會檢查出來,假如你感覺比較不敏銳、或是症狀比較奇怪,大約只有七成能夠透過理學方式檢查出來;如果你同時還有其他神經問題,那可能就只剩下四成能夠靠理學檢查診斷出腕隧道症候群。在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段落那邊提到,神經壓迫與受傷久了可能會造成肌肉萎縮,那也是一個幫助診斷的點。電生理檢查腕隧道症候群電生理檢查簡單說就是檢查神經裡的電訊號,來推測你的身體狀態,常見的有腦電圖、心電圖、肌電圖等等。可以拿來檢查腕隧道症候群的有:神經傳導速度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看看神經哪裡被壓到傳導較慢。肌電圖 (Electromyography, EMG):看看哪個地方在亂放電,神經受傷到什麼程度,是否急性受傷,有沒有在恢復等等。肌肉電刺激:用一根針插入肌肉,觀測訊號或是給予訊號看反應。這些檢查可以幫助確認到底是不是正中神經壓迫?壓迫是發生在手腕還是手肘或是頸椎?也可以檢查你是否有多重神經問題,多條周邊神經一起壞掉?多重神經問題常見於糖尿病患。值得一提的是,電生理檢查可以幫助分辨腕隧道症候群和胸廓出口症候群,胸廓出口症候群是由頸椎出發的神經在胸廓出口那邊(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鎖骨和第一根肋骨、胸小肌與肋骨)被壓迫了。以上兩張圖只是示意圖,腕隧道症候群不會影響到小指,也不會檢查你的小腿。(第一張圖片來源)、(第二張圖片來源)軟組織超音波顧名思義它可以檢查你的肌肉、肌腱、神經、等等軟軟的組織。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幫你確認你的正中神經到底是怎麼被壓迫到的?是因為骨折?創傷?還是周圍水腫壓到了神經?所以腕隧道症候群要怎麼治療?腕隧道症候群長期來說還未有一個證據力強的治療方式(包含物理治療),簡單說就是很難根治,很容易會反覆復發。治療分成開刀與不開刀(保守治療),一般都會先進行保守治療,把開刀當成最後方法。不過問題是不開刀的方法(注射治療、物理治療)通常只能暫時緩解腕隧道症候群的問題,開刀有風險,但是比較有效。其實要解決問題的根本,還是要從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去改變才行。不開刀治療腕隧道整後群方法:1.調整生活習慣 (減少過度使用手腕、折手腕)2.戴護木 (固定手強迫休息)3.物理治療 (軟組織鬆動術等等,搭配副木)4.局部注射類固醇 (短暫的解決方法)5.震波治療6.神經解套治療 (由劉炳塘醫師補充)類固醇的部分比較容易引起網友們的疑慮,這邊稍微講一下,其實類固醇單次注射小劑量是明確安全的做法,合理使用下副作用很少。過量局部注射類固醇可能引發肌腱、韌帶脆弱,不可不小心。假如不開刀的保守治療都無法幫助到你,那….就只好開刀。一般來說我們會把開刀放在最後手段。開刀的方式很多種,目前沒有明確說明哪一種比較好,但大多可以在開刀後三週內回去工作。除了上述治療,病患能夠獲得身邊人的心理正向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許多研究都顯示心裡的支持可以讓病患感受症狀獲得改善。最後段落是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腕隧道症候群臨床診療指引」中,證據力較強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證據等級 A 與 B:1.口服類固醇治療(oral steroids treatment)2 到 4 週有療效。2.局部類固醇注射有效。3.腕部護木如果無法全天穿戴,只在夜間穿戴亦有療效。4.超音波療法治療時間要大於 2 週才有明顯療效。5.使用腕部護木,無論有沒有搭配正中神經及肌腱滑動運動,療效無明顯差異。總之,其實腕隧道症候群和許多肌肉、骨骼、神經問題一樣,最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要改善生活與工作方式,但這通常是人們最難改變的部分,幫QQ。參考文獻:1.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_ 建立健保門、住、急診給付前十大疾病臨床指引計畫《腕隧道症候群臨床診療指引》中華民國手外科學醫學會 編制2.AAOS OrthoInfo, Carpal Tunnel Syndrome3.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Ibrahim I, Khan WS, Goddard N, Smitham P. Open Orthop J. 2012;6:69-764.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I Ibrahim, W.S Khan, N Goddard, and P Smitham. Open Orthop J. 2012; 6: 69–76.5.Physiopedia: Carpal Tunnel Syndrome6.Effect of 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Wu YT et. al. J Orthop Res. 2016 Jun;34(6):977-84.7.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pal tunnel syndrome. Babak Vahdatpour, Abolghasem Kiyani, and Farnaz Dehghan, Adv Biomed Res. 2016; 5: 120.8.Time to return to work and surgeons’ recommendations after carpal tunnel release Navah Ratzon et. al. Occupational Medicine, Volume 56, Issue 1, 1 January 2006, Pages 46–50本文獲「好痛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18 科別.精神.身心
睡眠不足容易肥胖?醫:係真的!
過去在探討肥胖的原因時,重點都放在飲食及活動量,但是近年來發現,還有一個因素與肥胖的形成有關,就是睡眠時間的長短!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表示,許多流行病學方面的統計發現,睡眠時間與體重成反比。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之建議,成年人一天需要七小時以上的睡眠,如果每天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就是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事情大條 擾亂荷爾蒙曾漢棋醫師說,睡眠對於維持人體能量平衡很重要,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增加飢餓感14-30%,同時每天約增加了64大卡的熱量攝取導致肥胖。其增加熱量之主要來自脂肪類食物,其次是碳水化合物,但是睡眠不足者,其身體熱量的消耗卻不會有明顯增加,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足會造成白天疲累,減少活動量造成。臨床經驗發現,人體在睡眠不足情況下會增加飢餓感的原因,可能與腎上腺皮質素(cortisol)、瘦體素(leptin)、飢餓素(ghrelin)、腸泌素(GLP-1)、PYY激素以及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等幾種荷爾蒙有關。易變享樂性進食 更容易多吃熱量睡眠不足時,體內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素」分泌會增加,且體內「瘦體素」濃度會降低,而「飢餓素」分泌會增加,「腎上腺皮質素」則會促進食慾。曾漢棋醫師說明,瘦體素是人體能量正平衡之一種標記,它可以促進飽足感,睡眠不足時體內腸泌素GLP1荷爾蒙濃度會降低,尤其是女性,GLP-1是一種小腸分泌的荷爾蒙,它可以延緩胃內食物排空時間,因此會增加飽足感,而PYY也是一種小腸分泌的荷爾蒙,它會引起厭食感;當出現睡眠不足時,PYY分泌會減少,而內源性大麻素會增加分泌,使人產生享樂性進食(例如:即使不餓,卻為了犒賞自己而多吃)。睡眠不足4-5天 體重增加0.4-0.8kg臨床實驗發現,只要4-5個晚上睡眠不足,體重就會增加0.4-0.8kg。另一個對照的研究:有651位肥胖者,睡眠品質好者,體脂肪減得比較多,同時,減重後復胖率較低。因此,曾漢棋醫師建議,良好的睡眠品質,加上正確的飲食習慣,有助肥胖者達到減重的效果,想減重的民眾千萬別為了工作或玩樂造成睡眠不足;如果長期出現睡眠障礙,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才能睡得安穩、瘦得健康。【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
2019-12-18 科別.眼部
狂盯3C眼睛乾!不用人工淚液,日常8習慣也能幫眼睛保溼
近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風行,不少人整天流連網路,走路、搭車時,視線離不開螢幕、從餐桌上吃飯、到床上都怕漏接訊息,大為減少眨眼頻率,原本眨眼時可以讓淚液均勻分布,當持續目不轉睛、眨眼次數減少,就容易出現乾眼的症狀。 另外,還有不少近視族,為求便利,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卻沒有注意鏡片的清潔,讓角膜容易缺氧,影響角膜健康,也容易讓眼睛愈來愈乾;如果身為隱形眼鏡族、又愛用3C產品,很可能讓乾眼的症狀加劇。 健康的眼球表面會均勻分布一層淚液,可提供氧氣、潤滑眼球,也是抵抗外來微生物的一道防線,達到保護眼球的作用。內湖國泰診所院長、眼科主治醫師林思源說,乾眼症患者,因為淚水分泌不足、淚水揮發太快以及淚液分布不均,造成眼球表面無法適當保持濕潤,就會覺得眼睛乾乾的。 眼睛之所以會「鬧水荒」,是因為淚液可分為三層,分別是最外層的「油脂層」、中間的「水液層」,以及最內層的「黏液素層」。油脂層是由眼瞼的皮脂腺分泌,可以潤滑眼瞼及眼球表面,並且防止淚水蒸發。由淚腺分泌的水液層,可以提供角膜氧氣、清潔代謝產物、殺菌等功能,至於黏液素層則由結膜杯狀細胞分泌,讓淚液能均勻分布在角膜、結膜的表面,讓角膜表皮保持濕潤。 當三層淚液如果有一層分泌不足或是分布不均,就會產生乾眼症狀。林思源說,隨著老化,淚液分泌量會跟著年齡增加下降,因此乾眼症的好發族群以中老年人為主,尤其是更年期婦女,停經後荷爾蒙減少,淚水分泌也跟著減少,常會有眼睛痠、澀的不適;除非是先天免疫系統問題、或是淚腺細胞受過傷害、遭到化學灼傷破壞等特殊原因,罹患乾眼症的年輕人較為少見。 林思源指出, 常見的乾眼症狀包括眼睛覺得乾澀、刺痛、有異物感,一點點風吹草動的刺激,眼睛就覺得敏感不適,還有些患者眼淚因此流個不停,甚至還可能出現暫時性的視力模糊、怕光、眼睛也出現黏稠的分泌物等。 乾眼症雖然是不少人常見的毛病,但如果乾眼症導致常常看不清楚、影響視力,或是眼睛感覺紅、腫、熱、痛,可能是發炎的徵兆,或有黏稠的分泌物等情形,都應盡快到眼科求診,以免視力受損;否則萬一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角膜上皮細胞受損,若不幸造成感染,引發角膜潰瘍、很可能有失明危機。 不讓乾眼症不惡化,林思源提出8個日常保健要點: 1、多眨眼:看電腦或看書太過專心,常會因此忘了眨眼,每30分鐘應該休息一次。2、環境保濕:長時間處在有空調的密閉空間,開冷、暖氣容易讓環境中的濕度下降,除了身邊可多放一杯水,更要注意多找空檔閉目養神,或是轉動眼球、看看遠方,避免眼睛太乾。3、不要熬夜、晚睡:睡眠不足會讓乾眼的症狀變嚴重。4、做好隱形眼鏡保養:建議選擇日拋式隱形眼鏡比較理想,如果考量價格,使用的是週拋、雙週拋等產品,則要注意隱形眼鏡的清潔工作。每天配戴的時間不宜過長,隱形眼鏡取下後要以藥水清洗乾淨,不能偷懶僅以生理食鹽水浸泡,並避免鏡片卡蛋白,以保持淚液、角膜的健康。5、補充荷爾蒙:乾眼症是更年期婦女常見的困擾,可求助婦產科,在醫師評估下,適當補充荷爾蒙,有助於改善乾眼症狀。6、補充營養素:多吃富含維生素A、C、E的天然蔬果、少吃油炸物,或補充這類營養素,可幫助緩解乾眼症狀。一些研究也顯示,魚油中的Omega-3,對眼瞼健康有益;葉黃素則有抗氧化效果,都有助於促進眼睛健康。7、做好防曬:白天戶外活動時,眼睛應做好防曬措施,例如戴上可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射眼睛,可減少淚液的揮發。當乾眼症狀嚴重時,戴上護目鏡可減少眼睛吹風的機會。8、熱敷眼睛:每天熱敷可以預防乾眼、緩解不適症狀。只要利用溫熱毛巾,敷在眼睛上約10分鐘,每天至少1~2次,若有時間,一天可以做到4次。熱敷可以溶解眼瞼上堵塞的油脂,如果在熱敷之後,再搭配眼瞼的清潔,效果會更好,以生理食鹽水將這些油脂沖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及增加淚液的分泌。 延伸閱讀: 滴眼藥水舒緩眼睛乾澀 忽略4件事不但浪費又沒效 過敏讓眼睛發癢卻不能揉? 別忍了!2動作也能緩解
-
2019-12-18 性愛.愛情診療室
不同意婚姻靠「經營」 劉黎兒:對自己好、不刻意遷就才會快活
旅日作家劉黎兒,剖析過無數兩性議題,近年來卻發現,周遭單身的朋友愈來愈多,開始對「一個人」的處境有更多觀察;同時體悟,即使身處「2個人」的關係裡,也須保有「一人樣」的核心價值,才是生活的「極品」所在。她分享,這次和先生返台,吃飯時就發現,如果是一個人到餐廳,可能連點菜都有些困難。不管座位或菜單設計,都至少以2人為基數,似乎期待顧客皆「團體行動」,才能達到經濟效益。不過對照日本,她看到「單人席」早已成為顯學,餐廳多半設有吧台座位,或是適合個人入座的桌椅,即使隻身享用美食,也不會感到尷尬。 日文「我儘」,勇敢極盡自我是最高境界劉黎兒舉出傳統社會重婚嫁,若長年保持單身,往往會被貼上「只顧自己」、「太挑剔」等標籤,事實上,她認為正好相反,「一個人好好活著,才是最負責任的事情,可以堂堂告訴對方,任性是很好的。」如何才能活出「一個人」的最高境界?劉黎兒提出,可用日文:「わがまま」(wagamama)宣言來代表,意即「我儘」,代表極盡自我、完全不浪費生命之意。活出自我並非等於自私,正因為盡情地活,社會才能更充滿生氣。「大部分的人都有外在壓力,太考慮別人的想法,甚至不敢過得開心。」因此,隱約覺得自己的生命在犧牲奉獻,反而會覺得委屈,需要別人來彌補,造成對方更大負擔。對她來說,與其把幸福當作遠大的人生目標,按圖索驥去執行,不如成為生活的基本元素,「吃到好甜點、看到好東西,會覺得好幸福喔,這樣就夠了;多出去走走,每天都有很多新發現,就像日本人說的『朝活』,先爬山再去上班也是一種。」結婚不結婚?欲求不滿才會要求別人劉黎兒分析,單身族群往往背負來自長輩的壓力,被期待「定下來」,沒有對象就如同處在「過渡期」,即使工作或其他方面表現出色,也會被揶揄,「你別看他這樣,到現在可是都還沒結婚喔。」她的一位友人到了50歲,收入仍有一半被母親存起來,說「留著結婚用」,但劉黎兒為其平反,「少了這一半的錢,他也沒辦法好好約會,那又為什麼一定要結婚?」劉黎兒的2個孩子也已成年,她認為身為父母,也有許多不了解孩子的時候,何必強加設限?「你去管人家,一定都沒有好結果,大部分的人,都是被管了以後,就更不想照做。」生而為人,她說最可貴的精神在於「人生無悔」,只要過得充實,不要什麼都覺得遺憾,自然就不會後悔,「如果婚姻不幸福,還一天到晚叫人家結婚,就是欲求不滿,先愛自己就好了。」她分析,處於「欲求不滿」的狀態,就是由許多「委屈自己」累積而來,所以看到別人快樂,會覺得不盡認同,看事情就像戴了有色眼鏡,總是偏離事實。和這樣的朋友相處,也會讓人感到有些辛苦。「所謂的貼心,不是自認『為你好』,而是設身去想他真正的需要,一定要先愛自己,才可能說服別人。」她說。燒肉、露營、卡拉OK,也能有一人樣在日本,由作家岩下久美子提倡的「一人樣」風潮已行之有年。劉黎兒觀察,最初社會上仍有負面、反諷的意味,如「一個人還想做什麼?」或者單身訂旅館時,對方也會狐疑半天,擔心是否有輕生的念頭。不過自20年前開始,觀念卻逐漸扭轉,「一人樣」成為尊貴極品的代名詞,她看到日本的單身友人,走路抬頭挺胸,「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有很多可能性,要很珍惜,活得很神氣!」而這幾年來,「一人樣」在日本更是大行其道,她舉例,從專屬一人的旅行、露營裝配、卡拉OK、烤肉用具,都有無限商機,「基本的還是對一個人的尊重,不必遷就別人,或勉強自己,這會是很大的市場。」 1加1不一定等於2,給彼此更多彈性「在2個人裡面,保有一人樣太重要了!」劉黎兒在超過30年的婚姻中,並不隱身於某太太的角色,反而更有「個性」,持續培養孤獨的能力。丈夫王銘琬縱橫日本棋壇,她稱自己為另一半的「無料經紀人」(註:免費幫先生擔任經紀人之意),即使幫他打理大小事,也會利用先生去外地演講時,順道給自己一趟旅行,「一天可以去6家咖啡廳,自己吃高級餐點也很開心。」 2人的相處之道,若要保有樂趣,她說:「要給對方很多空間,讓他有自己的世界,才能保有魅力,不會變成家裡想丟棄的破掃帚。」「1加1不一定等於2,可能是1.2或1.5。」她在日本看到許多「通婚」的案例,如各自住不同的地方,約好見面或共同旅行的時間,2人的關係更有彈性;又有如「卒婚」,彼此經濟獨立,各自生活,反倒樂得輕鬆。劉黎兒笑說,每次請王銘琬泡茶,結果看他覺得茶很好喝,竟然自己把茶全部喝掉,最後忘了分太太,她完全不以為意。回到「我儘」的本質來看,不用辛苦地討好對方,也別計較誰愛對方多些,自己盡情而活,就是對周遭的人最友善的回應。她很感謝王銘琬給自己極大的空間,也不會用收入來衡量彼此工作的價值,寫作題材因此百無禁忌,「如果什麼都只看數字,就欠缺對彼此的想像力。」外界看兩人相處如沐春風,她直言,許多人常說婚姻要靠「經營」,她並不同意。婚姻對他們而言,並不是處處設下防線,或一天到晚擔心踩到地雷,「日本人形容外遇,就像在擁擠的電車裡被踹一腳一樣,隨時可能發生。」當下能好好在一起,自然就值得感激。與其處心積慮地綁住關係,或是琢磨容貌以迎合對方,「一定要真心對自己好,不刻意遷就其他價值,才會快活。」 老後重視「友活」,對自己再好一點2個人在一起,是建立在精神上的依偎,還是生活上的依賴?「如果只建立在日常習慣上,例如怕沒人煮飯、或不知道東西放哪裡等等,層次很低,那種依賴超不可愛,有精神上的共鳴,才能維持新鮮和魅力。」她說。劉黎兒以筆鋒犀利著稱,對於婚姻當中的衝突,她也不迴避,「吵架很珍貴,彼此互動冷淡,也不見得負面,2人可以堂皇地去發展一個人的天地,再重新發現對方和自己有趣的一面。」63歲的劉黎兒,總結人生階段之於一人樣的意義,「50歲要很充實,60歲才會過得好,自己的存在是很重要的,能對自己好一點,就不要過於忍耐。」面對老後,她認為,不一定要勸人拚命走出家門,舉凡多結交朋友的「友活」,或是去做各種嘗試的「Solo活」,只要從心所欲,活出自己專屬的一人樣,就是最高的人生。原文:活出極品一人樣!劉黎兒:50歲後「極盡自我」,60後才會更幸福
-
2019-12-18 科別.腦部.神經
女行房會痛 自律神經失調作怪
一名46歲女性主管工作繁忙,壓力沉重,以致出現情緒困擾、行房不適、頭痛、頻尿、失眠等症狀,就醫檢查,確診為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翠蟬提醒,交感神經紊亂的女性常有性欲低落,性交疼痛等困擾,建議適時紓壓,配合運動及藥物治療,才能重拾魚水之歡。楊翠蟬說,現代女性壓力大,在職場、人際、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無法放鬆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胸悶、心悸、心跳快、免疫低落等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其中也包括性愛失和,即使補充荷爾蒙,或使用潤滑劑,也難以解決性交疼痛問題。楊翠蟬指出,這類患者以輕熟女為主,常以頭痛或身體不舒服為由,拒絕另一半求歡,久而久之雙方都沒興趣,影響婚姻生活。楊翠蟬解釋,女性在性行為一開始時,由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來主導,此時身體放鬆,陰道腺體分泌,需要一段時間熱機,也就是前戲,才能加強交感神經作用,讓骨盆充血腫脹興奮;性行為時,進入交感神經竭盡狀態而產生高潮。如果交感神經反應沒有消耗殆盡,骨盆持續腫脹,未能放鬆的交感張力轉化為煩躁,讓女性無法感受到性滿足。楊翠蟬說,女性性功能的治療上除了荷爾蒙的補充外,紓壓解痛為第一要務,可透過乾針或水針刺激末梢自律神經緩解。至於想擁有美好的性生活,需要好的身體狀態,建議女性透過爬樓梯、打球、跳舞等跳躍動作,讓屁股緊縮,骨盆肌肉變得緊實,有助性事。
-
2019-12-18 新聞.健康知識+
年過35女性跑步、重訓將引來婦科問題?婦產科醫師指出3點狂打臉
網路上有人po文指女人不適合做重訓、跑步等劇烈運動,否則將引來婦科問題,此言論遭婦科醫師打臉,醫師強調,女性不僅很適合做肌力訓練,甚至比男性更需要訓練。臉書封閉社團《紫林 無懼的啟程者》在網路上po文指,女性因內臟下行偏強,不適合再去練骨骼隨意肌來加強,還指如果不吃西藥刺激,練起來的肌肉大概不到三天就消了。而做重訓、跑步等劇烈運動的女人,尤其年過35之後,婦科問題一定排山倒海而來。這樣的言論先是被麻醉科醫師邱豑慶在其臉書《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狂嗆不要為販賣商品胡亂誤導大眾,他甚至請出愛運動又最了解女性生理的禾馨婦產科烏恩慈醫師來導正視聽,烏恩慈醫師在其臉書《烏烏醫師》指出以下3點,認為女性不僅很適合做肌力訓練,甚至比男性更需要訓練: 1) 大部分的女性會經歷懷孕產子。這九個月,體重、重心的改變我想是一生最巨大,還要對抗鬆弛素的作祟,強大的肌力是妳最好的靠山。餵奶、幫孩子洗澡、把屎把尿,每一件事都在考驗著妳。2) 所有的女性都會經歷更年期。進入這個階段後,體內的雌激素分泌大幅減少,體內骨質會加速流失,據統計骨質疏鬆至少影響了三成的停經後的女性。要怎麼確實得趁早累積好『骨本』,答案就是正確的運動,真正對於骨質有效的運動就是使身體承受額外重量的『負重運動』,也就是肌力訓練。3) 歷年統計女性平均餘命大於男性,換句話說女性接受『長照』的可能性和時間會長於男性,女生跌倒骨折的機率又高於男性。臥床、坐輪椅、日常生活需要靠人協助的機率也大幅提高。長照不如長訓,長期規律的肌力訓練才能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其實現今中高年族群,無論男女,肌少症的問題很大,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創辦人陳亮恭受《聯合報》訪問時指出,50歲以上平均每10人就有1人肌少症,80歲以上每3人就有1人。生活調整中最重要的就是運動和飲食。運動方面,陳亮恭建議應兼顧有氧與負重運動,除慢跑、游泳、騎單車等有氧運動外,還應搭配舉啞鈴、彈力帶等負重運動,以減少肌少症好發機率。
-
2019-12-18 養生.聰明飲食
蔥、薑、蒜,吃哪個對身體最好?營養師揭各自功效
生薑、大蒜、大蔥,都是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有的人對其中某一樣或者是多樣情有獨鍾,每天都會食用。可這3種調味品,吃哪個對身體健康最好呢?大蔥有哪些營養?在民間有對大蔥的描述,其中說到“一根大蔥三味藥”。在《傷寒雜病論》中還有大蔥相關的配方,蔥白加上甘草等成分,有助於手腳冰涼、寒氣入侵的人群。除了蔥白以外,蔥須、蔥葉也都可以食用。從大蔥的營養成分上來看,每百克大蔥裡面,有2.4g的蛋白質、1.3g的膳食纖維、53mg的磷、329mg的鉀成分等等。冬天適量吃點,還有祛風散寒、提昇陽氣等好處。大家在做湯、炒菜、燉肉、吃火鍋等美食時都可以放上一點,有利於冬天的養生。大蒜有哪些營養?很多人可能認為大蒜要比大蔥營養價值高,從營養成分上比較來看,每百克新鮮的大蒜中,有4.5g的蛋白質、1.1g的膳食纖維、117mg的磷、302mg的鉀成分。由此看出,它們各有各的優勢,並非大蔥全佔優勢。大家在日常食用的時候,大蔥跟大蒜可以一起放。另外,關於大蒜可以致癌的說法,很多人也聽說大蒜被傳言為“保健品”,甚至可以達到治百病的目。也有的研究上發現,吃大蒜可以預防胃癌,降低胃癌的死亡危險。但這些都是沒有得到驗證的實驗,而它本身就是一種調味品而已。除了起到補充營養的目的, 剩下比較大的作用,則是其中的含硫化合物、揮發性成分,有去腥調味的好處。在食用的量上,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天食用2g~5g的大蒜為宜,不適合過量食用。生薑有哪些營養?生薑跟大蒜、大蔥都有去腥的作用,日常燉肉、燉魚少不了它。跟他們相比,生薑有一個好處,在之前的一項人體研究上發現,在吃完生薑提取物之後,有部分女性痛經的情況改善了。如果你有這種情況,就不妨試試吃生薑。但如果你用生薑泡腳的話,要想起到預防腳氣、感冒、呼吸系統疾病等等,那麼要想生薑中的成分發揮有效的作用, 生薑是不管用的。所以,對於以上的食物,大家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至於特殊的功效,如抗癌、降血脂、降血壓等等,都沒有這樣的作用。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2-17 科別.精神.身心
思覺失調症秋冬較易復發 醫:規律服藥重要
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氣溫變化大,精神疾病似乎更容易復發。一名40歲的女性患有思覺失調症,在家人陪伴下每月規律回診拿藥,病情控制還算穩定。不過最近她多次忘記服藥,且出現關係妄想,妄想工作職場男同事對她有好感,甚至幻聽他告白想結婚,嚴重影響工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朱柏全表示,這不是單一個案,每年10月、11月臨床上觀察到不少精神疾病患者症狀復發,原因不明。一說是日照縮短,因為光線刺激會影響褪黑激素與血清素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與情緒;另種說法是秋冬氣溫變化大,體質敏感者可能因此出現症狀。思覺失調症症狀可概分為三大類,一是妄想、幻覺等正性症狀,二是情感冷漠、社交退縮、缺乏動機等負性症狀,三是難專注、理解力降低等認知障礙。臨床上較常見患者在秋冬季出現負性症狀。朱柏全表示,規律服藥是控制疾病的重要關鍵。臨床上使用的長效針劑與口服藥成分相同,差別在於前者將藥品注射於肌肉、緩慢釋放,使藥物的血中濃度與療效較穩定,有兩周、每月、每三個月注射一次等三種劑型。上述個案近日經常忘記用藥,在注射長效針劑後,病情便漸漸獲得控制。在思覺失調症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經治療能順利回歸社會,行為與一般人幾乎無異;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能在穩定治療中保持60分的行為功能水準;另三分之一的療效較差一些。朱柏全表示,治療成效除了與穩定用藥有關,患者積極樂觀、家庭支持、善用社會資源等都是關鍵。病友與家屬可嘗試參加相關社團活動,如台中市歐啦身心健康關懷協會就提供病友與家屬不同課程,透過活動能獲得對疾病知識、營養照顧、社會資源等訊息,病友間與家屬間也能在康復路上為彼此打氣。
-
2019-12-17 性愛.性福教戰
女性行房疼痛 醫:壓力大致自律神經失調
女性小心疼痛纏身而無法享受魚水之歡。一名46歲女性主管,平時工作繁忙,有情緒困擾、行房不適、頭痛、頻尿、失眠等症狀而求診,經醫師檢查發現長期自律神經失調,惡性循環下造成房事不順,經治療後改善症狀。收治該患者的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楊翠蟬表示,現代女性壓力大,如職場、人際、家庭生活等多重角色而無法真正放鬆休息,導致交感神經太過活絡,自律神經無法維持平衡。一旦自律神經失調,失眠、胸悶、心悸、心跳快、免疫等身體各種疼痛問題接踵而來,無法放鬆分泌不足,性事就有阻礙。因此長期處於交感神經強、副交感神經弱的女性,即使補充賀爾蒙或是使用潤滑劑也可能無法解決。楊翠蟬說,她的門診中偏年輕女性患者多,常以頭痛或身體不舒服為由拒絕另一半,久而久之雙方都沒興趣。甚至有女性患者一來就說先生有小三,懷疑自己是否陰道口太鬆,想透過手術緊一點來幫助。但其實現在醫療技術發達,女性生產後陰部若有撕裂傷,醫師都會修復。重點在於陰道內的陰道肌肉與骨盆底肌收縮的關係,若因年長、少運動、家庭或工作壓力等,會使骨盆鬆弛或退化,魚水之歡時無感。楊翠蟬說,女性在性行為初期時,由自律神經中的副交感來主導,身體放鬆陰道腺體分泌,因此女性需要約會或前戲的培養,加強交感神經作用讓骨盆充血腫脹興奮,最後性行為時進入交感神經竭盡狀態而產生高潮。如果交感神經反應沒有消耗殆盡,骨盆會持續腫脹,沒有放鬆的交感張力會轉化為煩躁,而使女性不能性滿足。她並將女性性行為過程,以興奮類型與程度曲線A到E來比喻。A與B都有高潮,A為交感神經竭盡、副交感神經也達到身體放鬆的情況下,女性獲得多次高潮;而C雖滿意但未高潮、後續得透過另一半的擁抱、口語、撫摸等輔助下讓交感張力緩解,達到滿意。楊翠蟬說,女性性功能的治療上除了荷爾蒙的補充外,紓壓解痛為第一要務,可透過乾針或水針刺激末梢自律神經緩解。而性生活需要好的身體狀態,她建議女性可透過爬樓梯、打球、跳舞等跳躍動作,屁股緊縮過程就同時會用到骨盆力量,讓骨盆肌肉變得緊實,有助性事。
-
2019-12-17 醫療.呼吸胸腔
一張表了解身體缺氧12種症狀,慢性缺氧原因大小事分享
胸悶、氣短、心慌,經常性頭暈頭痛,要麼睡不著、要麼睡不醒……有沒有一款症狀特別“適合”你?偶爾休個假、散散心,暫時逃離繁忙的工作,人一下子又變得精神起來。如果你對此感同身受,那麼請注意:你的大腦可能已經處於慢性缺氧狀態了。沒有食物,人可以堅持十幾天甚至幾十天;沒有水,人能活7天;但若一個人完全斷氧,只要3分鐘就會腦死亡。相較於極度缺氧,人體慢性缺氧的危害不容小覷,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解讀慢性缺氧的危害及防範措施。很多慢病與缺氧相關美國分子生物學家萊文博士曾說過:“缺氧是造成許多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果人體慢性缺氧,那麼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人體是由50萬億~75萬億個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是一台小型機器,可使氧氣和燃料(葡萄糖)在發電機(線粒體)中轉換成能量,用於運動、思考等活動。雖然細胞在無氧條件下也能產生能量,但其效率比有氧條件下要低得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高壓氧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高壓氧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楊晶介紹說,慢性缺氧會加速細胞衰老進程,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反過來,人體細胞老化又會直接造成攝氧量、運送或利用氧的能力降低,使各組織處於慢性缺氧狀態,形成惡性循環。而由於大腦是人體中對氧需求量最大的器官,往往它最先受到傷害。正常人腦的重量只佔身體總重量的2%~3%,耗氧量卻佔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以上,佔心臟輸出血液中含氧量的1/6,身體其他部位的氧氣全部利用起來也只能供應大腦使用不超過4分鐘;再加上腦組織不能儲存氧氣和葡萄糖,完全依靠血液攜帶的氧氣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大腦對缺氧的反應極為敏感。而腦缺氧導致的損傷程度與缺氧持續時間密切相關。◆剛開始缺氧時,人體會做出代償性的保護反應,如呼吸加深、加快等,此階段若能有效補充氧氣,即可避免或減少損傷;◆倘若代償性反應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腦細胞損傷便難以恢復,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會相繼出現一系列病變。但對一些“壞細胞”來說,慢性缺氧會為它們的肆虐提供良好機會,例如腫瘤細胞。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在適應低氧水平時會變得更具侵略性,令人驚訝的是,即使重新供氧,原發性腫瘤中暴露於低氧的細胞仍能保持侵襲性。事實上,早在1930年,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沃伯格就發現了缺氧與癌症間的關係:大多數腫瘤細胞通過糖酵解作用供能,不需要氧氣和線粒體參與;惡性、生長速度快的腫瘤細胞糖酵解率比正常組織高200倍。由於腫瘤細胞“霸占”大量葡萄糖,人體的正常運轉受阻礙,導致病情蔓延。自測:身體缺氧的12個症狀很多人可能認為,呼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缺氧了多喘幾口氣就可以。事實上,氧氣從呼吸道進入肺部,到與血紅蛋白緊密結合,再到被血液運送到各組織器官,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造成慢性缺氧。缺氧按照誘因可分為三大類:1. 環境性缺氧即空氣含氧量不足等造成的攝氧量不足,進而導致缺氧,多數人的慢性缺氧由環境造成。比如,海拔高、霧霾天氣、 睡覺時緊閉門窗、屋內人多又不注意通風等情況,都會導致空氣氧含量降低。2. 生理性缺氧隨著年齡增長,組織器官退行性改變導致機體供氧能力不足,這類缺氧是不可抗拒的。3. 病理性缺氧因心肺疾病導致吸入氧氣、攜氧能力不足造成缺氧。◆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對血管影響非常大,如不重視,即使吃藥控制相關指標,只要誘發因素持續存在,仍會傷害血管,導致血流量或血氧含量降低,滿足不了各組織器官的氧氣需求;◆ 長期緊張、壓力大、熬夜、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也易慢性缺氧。 楊晶表示,偶爾輕微缺氧不可怕,但頻繁缺氧就要提高警惕。可根據12 項症狀判斷身體是否缺氧:判斷身體缺氧的12項症狀其中,每項包含多種症狀,若只有1~2 種症狀積0.5 分,多於2種積1 分。總分為1~4 分錶示體內含氧量有不足跡象;5~8 分為輕度缺氧;9 分以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缺氧症候。慢性缺氧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檢查,若是器質性病變、心理問題等導致缺氧,應先解決問題根源,症狀會得到改善;若是單純慢性缺氧,早期給予常壓氧療或高壓氧療等,症狀完全可逆。但患者最好不要盲目使用市場上的製氧機、氧氣呼吸機等補氧產品。一些慢阻肺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肺交換氣體能力差,的確需要持續吸氧,用這類產品可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並不能起治療效果,建議先到醫院糾正缺氧情況至一定程度後,再依靠這類產品維持。4招讓身體補足“氧”氧氣既廉價,又昂貴。人從降生後的第一聲啼哭開始,肺組織首次打開,空氣進入體內開始進行交換,一直到生命結束,氧氣都時刻相伴,不用交一分錢。可一旦遇到猝死、一氧化碳中毒等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吸氧,或是慢性缺氧導致組織器官受損無法挽回時,其代價就是昂貴的。因此,預防慢性缺氧十分重要。工作間歇深呼吸在緊張、忙碌、長時間工作學習等狀態下,大腦耗氧量加大,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建議至少每兩個小時休息10分鐘,可以活動頭頸、聳聳肩、扭扭腰、抬抬腿,或在窗邊眺望,做做深呼吸。同時,日常也可適量加強運動次數,如慢跑、游泳、快步走、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三類食物助補氧很多人節食減肥或因為患病長期營養不良,也會影響機體的攝氧能力。可以適當吃些改善肺功能、提高血紅蛋白或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食物。例如:◆梨、銀耳、山藥、百合、枇杷等有清肺潤肺功效,有助改善肺功能而加大氧的吸入;◆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富含鐵,新鮮蔬果含葉酸和維生素B12 ,有助血紅蛋白生成,可增強運氧能力;◆番茄、綠茶、蒜等含有SOD,能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細胞受損,保證氧的代謝能力。定期檢查肺功能上了年紀後,生理功能衰退,肺、支氣管等常會出現病變,因此要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測,及時了解機體變化,早診早治有助減少慢性缺氧現象。 此外,去高原地區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並做預處理,避免發生智力下降、腦水腫等缺氧性腦損害。睡覺打鼾要注意睡覺時是缺氧高峰期,尤其是睡覺打鼾者,自身氣道通氣出現障礙,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暫停,引起反復發作的夜間低氧,建議高度重視,儘早到醫院檢查。多數打鼾情況與睡姿有關,建議這類人保持正常體重,減少脂肪在咽部軟組織間的堆積;同時改為側臥睡,可在背後放個網球,有助強制性保持側臥睡姿。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17 性愛.愛情診療室
夫妻間有「四層談話」大多數人到第2層就下不去了
一名心理諮商師(心岸姐姐)道出一件有趣的事實,當有人來找她尋求感情諮商,向她傾訴各種煩惱:老公出軌了、愛人對我冷暴力、老婆愛亂發脾氣、另一伴性冷感…而他們找不出根本原因在哪裡。當諮商師問,「你們以前感情好嗎?」對方回答:「我們以前感情一直很好!」再接著問怎麼樣感情好?聽到多數人的回答,諮商師眉頭一皺,似乎找到問題源頭——因為大多數個案認為的感情好,僅止於表面上的感情好罷了。諮商師也遇過那種長得很漂亮、家境背景良好的妻子,百思不解地問,為什麼我老公要在外面有小三?小三沒我漂亮,沒很年輕,條件也沒我好,就是個普通女人。細問一下他們日常的夫妻生活,的確跟上述那些表面夫妻一樣,上班、下班、帶小孩,日復一日的吃喝拉撒睡,但真的有比較內心的談話或交流?也許有吧?已經回想不起來了。「工作就夠累的了,結婚都10幾年了,還有什麼內心話好講?」 人是群居動物,不是只有生理上的,心理上也是很容易感到孤獨的生物,一個人的個性再堅強、再獨立,還是會渴望一個相知、相惜的人陪在一旁。夫妻長期沒有心靈交流,躺在同一張床上久了,做著都是不一樣的夢,也不知道對方的腦袋瓜裡在想什麼。心理師歸納出一般夫妻到親密夫妻的「四層談話」,如果永遠都只停留在第一層,頂多到第二層就窒礙難行,那可以試著往下一層發展了,對經營婚姻來說有益無害。第一層:你們像熟悉的陌生人夫妻兩人交談內容只淺薄的聊一下天氣、吃飯、時事新聞、工作上的業務。第二層:你們是朋友般的夫妻夫妻倆交談涉及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能對一些事物能提出不同的見解,就像跟比較好的友人相處,大部分的夫妻都處在這一層。第三層:你們是知己愛人夫妻兩人能分享心情,彼此說得出心裡話,坦率的表達自己 ,相互理解信任。到了第三層,就是真的深入對話的親密夫妻。第四層:可遇不可求的心靈伴侶夫妻之間無話不談,幾乎沒什麼隱私,無論喜怒哀樂都可以放鬆地說給對方聽,除了信任之外,還能理解對方、接納彼此的所有,同時,夫妻擁有共同的理想、目標與三觀。 諮商師認為,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可以談風花雪月,講心事。但是婚後,交談就只停留於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再等到孩子長大,夫妻雙雙退休,有了多餘的兩人時光,卻早已經回不去心靈交流的那個階段。為什麼我們跟每天共同生活的愛人,反而落得無話可說的窘境?這絕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例如夫妻雙方很忙,這周的約會取消了、下周的約會又延期了,久而久之,兩人就當起標準室友了。諮商師認為,除了已經習慣把對方當成家人之外,也跟伴侶的個性有關,如果他本來就不擅言詞,不傾向打開心扉,也不一定要逼著深度對談,每對夫妻都有自己最適合的相處方式。 所以,四層交談只是針對普羅大眾的狀況,提供一個參考方式。把對方放在心上,還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可以表達,舉一個演藝圈放閃夫妻的例子,藝人陳意涵去年8月與導演許富翔結婚,今年二月生下一個兒子,兩人性格完全互補,怎麼維持深度感情交流?許富翔簡潔有力地說:「她是熱,我是冷,我就把溫度調到溫。」
-
2019-12-17 科別.腦部.神經
偏頭痛到底會不會好?醫師來解答!
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神經科第一大失能疾病-偏頭痛,原因在於,嚴重頭痛問題發作時,讓患者什麼都不想做,不但情緒飽受影響、生活品質低落,也導致工作進度落後,影響經濟產能。據統計,偏頭痛盛行率約10~15%,目前國內約有200萬名患者,男女都有,男性約4.5%,女性則佔15%,女性較男性多3倍,而女性之所以為偏頭痛大宗,可能與女性每個月荷爾蒙週期性變化所引發。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高章表示,當頭痛成為慢性偏頭痛時,只能用「痛不欲生」形容,患者都曉得,發作時,就算喝完整瓶止痛藥水仍止不住痛,因此合併憂鬱症患者不在少數,甚至興起自殺念頭。過去,偏頭痛從只是一種症狀,但因為影響層面廣泛,已轉變為是種疾病,由於容易反覆發作,被歸為慢性疾病,可以領3個月慢箋。目前,偏頭痛已有新治療方式,不再只是依賴止痛藥物止痛。林高章進一步說明,研究發現,偏頭痛主要是腦內胜肽蛋白CGRP(Calcitonin-Gene Related Peptide)造成三叉神經核活化,刺激大腦皮質興奮所產生,出現包括視覺模糊、頭痛、嘔心和倦怠等症狀。因此,若能使用CGRP拮抗劑將該物質阻斷後,頭痛緩解率高達50~70%,有一成的患者,甚至在治療期間內完全不痛,可說是偏頭痛患者,以及飽受合併症(如憂鬱、慢性疼痛等)所苦者的一大福音。林高章表示,目前,CGRP拮抗劑剛通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准進口,該針劑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健保暫不給付。但可預測的是,未來它可以改善病人痛不欲生的情況,讓偏頭痛可以得到好的緩解。此外,除了藥物治療,目前也有肉毒桿菌素注射可以治療偏頭痛,也無健保給付。林高章解釋,劑量為155u注射在頭部四周31處,單次費用約3~4萬不等,且每3個月必需再次注射。他提醒,偏頭痛藥物治療固然可以減少發作頻率、強度、次數,但是如要避免疾病惡化,良好的作息及生活習慣,如適度運動、充足水分和好的睡眠,都是避免誘發偏頭痛發作不可或缺的自我管理處方。(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暨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暨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 林高章)
-
2019-12-17 橘世代.好心橘
志工學問大 呂紹民:「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
每天出門背的包包,除了皮夾、證件,還會裝些什麼呢?新竹縣恩典關懷協會理事長呂紹民早年是名土地開發商,他除擅長整合土地,更有顆溫暖、樂於助人的心,八年前接觸新竹地區各式志工,從此每天出門,身上就背著一個大後背包,裡面裝滿五顏六色、各類型的志工背心,只要哪裡需要人力服務,呂紹民就會翻找包包,抓出志工背心套上趕往現場,這個後背包也被稱為「志工百寶囊」,傳為志工界佳話。五十四歲的呂紹民從事土地開發工作二十多年,與眾不同的是,以往土地開發商總給人冷酷、頭腦清晰、精算的印象,但呂紹民除有土地開發商善於整合、分析土地的工作特質,還有熱誠服務精神,他沒有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反一頭栽入志工領域,先後擔任新竹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新竹縣衛生局山茶花志工、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新竹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新埔鎮公所遊客中心等各種志工服務。呂紹民回憶,即使土地開發工作繁忙,他仍希望奉獻自己能力,1993年,全國各縣市都設立後備輔導中心,他進入後備指揮部新埔鎮後備軍人輔導中心擔任志工。呂紹民說,2012年他到新竹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報名擔任志工,接受基礎課程、特殊教育課程等訓練,本來準備當家庭教育志工,沒想到先進入新竹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擔任志工。通常志工都屬排班制,但仍會遇上人力缺乏的突發性狀況,呂紹民說,為保持機動性與方便性,他出門都會背上一個後背包,裡面裝滿所有參與的志工背心,只要電話一響,哪裡有缺人,他就打開後背包套上志工背心趕往現場支援。這個後背包也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的行政人員、護理師稱為「志工百寶囊」。呂紹民說,10月,他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擔任志工,一名婦人心急如焚向他詢問「醫院那裡最危險?容易發生意外?」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他仍細心詢問對方,才得知婦人的女兒患有精神困擾,當天到醫院就診,之後婦人接獲女兒來電,女兒在電話裡哭得唏哩嘩啦,口齒不清,隨後就將電話關機,斷了音訊。呂紹民說,他聽完事發過程,得知婦人擔心女兒恐尋短,便先請婦人緩和情緒,並詢問女兒就診的科別,隨後馬上通知醫院社工一起尋人,終於在診間找到人。這起事件讓他深刻體會,醫院當志工雖然不支薪,卻要第一線面對病患、家屬焦慮、負面的情緒,需要極高的危機處理應變能力,絕對不能只有熱情或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呂紹民說,他的座右銘是「把握每一次付出,生命歷程會越來越精彩!」當志工不能有私心,必須處處懷抱同理心,盡力為民服務。部分民眾擔任志工的理由,只是退休後想找事做,當了志工只考量福利,卻不知道如何與各單位配合,甚至無法放下身段。另外,志工需要擁有「洞察眼」,尤其是醫院志工時常要面對焦急如焚的病患、家屬,如何在正確的時間進行關懷,安撫對方情緒,都是學問。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橘世代如同全新的第二人生,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迎接橘世代不孤單!>>>立即加入
-
2019-12-17 科別.泌尿腎臟
北榮雲端管理 在家洗腎免奔波
33歲李小姐是金門人,學生時期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因控制不佳導致慢性腎臟病。懷孕生產之後,腎臟功能惡化導致洗腎,與醫師討論後選擇以居家腹膜透析方式洗腎,除了兼顧工作和育兒,也節省金門與台北間的往返時間。收治李小姐的北榮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國華表示,病患就診時已有十年以上的三高病史,且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加上懷孕對腎臟功能有極大的負擔,以致產後必須洗腎。洗腎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為血液透析、二為腹膜透析。李國華表示,血液透析效率較好,能將血液中毒素洗得很乾淨,但每周需到醫療院所三次,由醫護人員協助進行。對上班族或是離島偏鄉的病患來說,是一大負擔。另外,若是因糖尿病、高血壓併發慢性腎臟病者,因其血管功能較差,則不適合使用血液透析。至於腹膜透析,則是利用人體腹膜與透析液進行毒素清除,可在家自行操作更換透析液,睡前將機器打開,自行接上導管,一覺醒來即完成洗腎,對於上班族群、遠距以及自我照護能力較好的病人來說,較為便利。然而腹膜透析需要在乾淨、不通風、安靜的場所進行,且一旦操作不當,約有3%至5%病人引發腹膜炎。另外,腹部曾經做過大手術、有沾黏的病人也不適宜。為避免人為謄寫錯誤或疏漏與提升腹膜透析醫療品質,北榮導入雲端管理系統,自動記錄病人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的各項生理狀況,加密上傳至雲端,讓醫護端能同步管理病患的治療狀態。李國華表示,目前兩種透析方式健保均有給付,必須洗腎的病人可依據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醫師討論,選擇洗腎的方式,以提高生活品質。
-
2019-12-17 科別.泌尿腎臟
腹膜透析+雲端管理 產後洗腎媽不用金門台北兩地跑
33歲的李小姐是金門人,學生時期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因控制不佳導致慢性腎臟病。與先生結婚六年,卻流產多次,後來再次順利懷孕。但因為怕孕期使得腎臟功能變差,因此至台北榮總求診,尋求腎臟科及婦產科的協助。後來雖順利產下一子,但仍因為腎臟功能惡化,與醫師討論後選擇以居家腹膜透析方式洗腎,除了兼顧工作和育兒,也節省金門與台北間的往返時間。收治李小姐的北榮腎臟科主治醫師李國華表示,腎臟主要功能為製造尿液、淨化血液、排出廢物毒素,並調節體內水份和電解質的平衡。然而慢性腎臟病不一定都需要洗腎,依據腎絲球廓清率(GFR)可分為五級,通常低於15分,第五期嚴重腎衰竭病人才需要走到洗腎的地步。李國華表示,李小姐就診時,已有十年以上的三高病史,且為慢性腎臟病第四期。由於懷孕對腎臟造成極大負擔,正常懷孕婦女多少也都會有蛋白尿和水腫等狀況,因此李小姐產後GFR的分數已經低到必須洗腎,因此經過討論選擇以居家腹膜透析。目前洗腎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為血液透析、二為腹膜透析。李國華表示,血液透析效率較好,能將血液中毒素洗得很乾淨,但每周需到醫療院所三次,由醫護人員協助進行。對上班族上班族或是離島偏鄉的病患來說,是一大負擔。另外,若是因糖尿病、高血壓併發慢性腎臟病者,因其血管功能較差,也不適合使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則是在利用人體腹膜與透析液進行毒素清除,可在家自行操作更換透析液,睡前將機器打開,一覺醒來即完成洗腎,對於上班族群、遠距以及自我照護能力較好的病人來說,較為便利。但這項透析方式,需要在乾淨、不通風、安靜的場所進行,且手眼協調較好的病人較適合使用。由於腹膜透析主要由病人自行操作,約有3%至5%病人引發腹膜炎,李國華也表示,若是無法自律更換透析液,或是腹內有開過大刀、有沾黏的病人,則不適宜。李國華說,台灣目前最多人使用的洗腎方式仍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比率僅約8.8%。為了提高腹膜透析醫療品質,北榮首度導入雲端管理系統,自動記錄病人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的各項生理狀況,加密上傳至雲端,讓醫護端能同步管理病患的治療狀態。李國華表示,目前兩種透析方式健保均有給付,且在進入透析前三個月都會有衛教課程,必須洗腎的病人可依據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醫師討論,選擇洗腎的方式。【透析深度專題】做適合自己的選擇,去想去的地方
-
2019-12-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做大腸鏡檢查防癌 事前2準備一定要做到才有用
近年知名藝人罹患大腸癌的新聞頻傳,大腸癌已成了不得不重視的病症。事實上,早在九年前國人的大腸癌罹患率即超越肝癌,成為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因此腸胃的保健觀念與檢查習慣,顯得日益重要。 大腸癌是由腸道內的息肉轉變而來,可透過兩個途徑:一為大腸鏡檢查,二為糞便潛血的初步篩檢。假設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代表糞便有沾到血,雖這不意味罹癌,但還是會建議進一步做大腸鏡的檢查,透過病理切片化驗確認。 然而,大腸鏡檢查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準備工作,國泰功醫診所胃腸肝膽科許舒淳醫師表示,清腸是最重要的環節,若糞便沒清乾淨、糞石遮住了息肉等病徵,那麼整個檢查就失去了意義。為了達到良好的清腸效果,在做大腸鏡檢查的前三天一定要進行低渣飲食,諸如蔬菜、水果、乳製品、高纖豆漿食物須停止食用,而乳製品雖然沒有纖維質,但容易在腸壁上產生黏著物,會影響對大腸的觀察,所以也不建議飲用。 建議在檢查前三日,可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此外,無渣飲料,如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檢查前一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分。 除了低渣飲食外,許舒淳強調,清腸藥的服用與飲水也相當重要,這就如同家裡的馬桶,需要足夠的沖水量才能將污漬清乾淨,清腸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服用完清腸藥後一定要多喝水;值得注意的是,若擅自使用清腸藥有可能會產生副作用,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脫水等問題,尤其患有心臟疾病、洗腎的患者,在不宜過度進水的情況下,更需依照醫師指定使用清腸藥,並搭配適量飲水來清腸。 大腸鏡檢查過程中,不少人可能會焦慮或與不安,因腸鏡進入到大腸壁時,為方便觀察,醫護人員會在腸內打氣,進而感受到腸脹不適感,且大腸鏡深入大腸的轉彎處時,也易讓人有腸子被捏住的感覺,當大腸鏡進入到腸子最深處時,也有些人則會感受到壓迫感。 不過,如果擔心疼痛,也可選擇做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在麻醉科醫師專業評估下,嚴謹監控生命徵象,患者於睡眠中完成檢查;此外,近年來內視鏡技術日益發展,例如被喻為腫瘤照妖鏡的NBI無痛腸胃鏡,透過NBI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大腸息肉在細微不明顯的情況下,檢查時可過濾雜訊及反光,讓息肉呈現更清晰的型態。 近幾年,每年仍有破萬人得到大腸癌,儘管醫學上並沒明確定論什麼時候該做大腸鏡檢查,許舒淳建議,一般民眾可在四十歲前後接受大腸鏡檢查,特別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罹病的機會會比他人高,所以更需特別注意。延伸閱讀: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 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頻頻脹氣好難受 超過3天可能是重病前兆!
-
2019-12-16 橘世代.好學橘
放下完美主義 梁秀琴存入健康「共老」本錢
彰化縣清水岩生態文創產業協會專案經理梁秀琴多才多藝,原本40幾歲就想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結果卻事與願違,工作、念研究所弄的連健康都出狀況,邁入50她,終於想通,開始為自己未來退休打基礎。她表示,孩子長大會離開父母,自己得和老伴、還有朋友們「共老」,但共老也要自己有本事、有活力,人家才願意和你共老生活,所以她現在努力學習,才能累積更多共老的本錢。有著完美主義個性的梁秀琴,職場上像個拚命三郎,曾在彰化縣埔鹽圖書館擔任藝文活動推廣承辦人,讓這個鄉下小圖書館入選全國十大圖書館。後來再轉換跑道,到清水岩生態園區推廣生態小旅行,也曾拿下全國環教獎團體組優等,現在已是講師級的她,是彰化縣環教審查委員。梁秀琴也曾是救國團烘焙老師,不論是做蛋糕甜點、中西式餐點都是高手,變出一道道健康精緻美食,這也是她假日紓壓方式,她把廚藝運用在推廣生態小旅行中,笑說,她常想的理想生活就是每周工作3天,做做蛋糕點心開放訂購,然後自由自在地到處玩。可是實際她根本是閒不下來的人, 工作賣力、一直保持學習狀態,曾把自已壓得喘不過氣,45歲到彰師大念研究所,當時正在推廣清水岩生態園區生態旅遊,忙到健康出狀況,曾暈眩到沒法開車,還有胃食道逆流「火燒心」,晚上甚至得坐著睡,折磨近3年,當時一度沮喪到想休學和辭職。為健康和紓壓,她開始爬山,安排親近大自然遊程,連玩都很「拚命三郎」,不只每周去爬山,也去玩刺激的溯溪。「我剛爬山時因爬到在山上大哭,真是笑死人了」,梁秀琴說, 4年前剛開始爬山時,因為太累喘不過氣,一個山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但她走不動就是走不動,眼看太陽快下山,她放聲大哭,突然間吸得到氣,才繼續走下去,也從此愛上爬山。梁秀琴說,年輕時不愛運動,400公尺的操場跑一圈就覺得快昏倒,爬個小坡就 「黑暗冥」(眼球發白),但現在真的得存共老的「老本」。「不能再完美主義」梁秀琴也常提醒自己,有時要學會放過自己,不用凡事都要自己做、都想做到一百分,也要學習放手給夥伴們做,因為「一個人雖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2-16 科別.耳鼻喉
現代貝多芬 電子耳重啟她的音樂人生
如果貝多芬活在有電子耳的時代,他的故事會被改寫嗎?君萍用她的生命故事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的答案。君萍兩年前因為突發性耳聾,喪失雙耳聽力,無奈放棄她鍾愛的鋼琴教學工作、蓋上琴蓋。還好,她聽從醫師建議,配戴電子耳,改變命運,成為不向命運妥協的現代貝多芬。君萍十年前因突發性耳聾,左耳完全喪失聽力,本來以為還可以靠單側聽力,繼續從事她鍾愛的幼教和鋼琴教學工作,未料兩年前過完38歲生日的那天,早上右耳聽力也突然消失,讓她無法再聽見任何聲音。萬念俱灰之下,她辭去工作,封閉自己、也封鎖了臉書和LINE、拒絕所有與人溝通的管道。慶幸因為人工電子耳,讓她重燃希望,也在林口長庚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哲民的手術下成功完成植入電子耳,透過逐步地聽能復健,讓她重撫琴鍵,繼續她的音樂人生。聽能創健與復健,在聽損者配戴合適的聽力輔具之後,占最後關鍵角色。吳哲民指出,而且不僅止於早期發現和早期療育,隨著聽損兒成長,已從過去學齡或學齡前兒童的身上展現,延伸到成人階段甚至長輩族群。尤其是雙耳電子耳植入者效益更加顯著。吳哲民指出,噪音背景下雙側耳植入電子耳會比單側植入擁有更佳的言語辨識力及「聲源定位能力」,不過兩耳植入的時間間隔也會是影響因素,仍建議盡速至醫院進行評估。不僅是「聽」,「說」的能力也是讓聽損者建立自信心及恢復生活適應能力關鍵,資深語言治療師王文惠老師表示,聽損者背後的復健之路確實相當艱辛。除應掌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則,戴適合的輔具並不放棄聽能復建訓練,復健效果是可樂觀預期的。
-
2019-12-15 新聞.科普好健康
早期緩和醫療照護 提升晚期癌患信心
被診斷罹癌且接近末期的病人,最常出現的心情轉折是震驚、六神無主、惶恐與沮喪,包括還要不要治療、放不下家人、甚至是害怕最終得留在安寧病房。56歲的小劉就面臨了這樣的處境,但在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照顧下,小劉身體疼痛不舒服一一獲得緩和,釋放了對癌症步步進逼的恐懼,提升生活品質。疼痛萌生放棄化療小劉是上班族,也是一家之主與經濟支柱,個性內斂少話,年初因久咳不癒、體力變差,三個月前,就醫經檢查發現罹患第四期肺癌。癌症除了侵襲他的肺,也轉移到骨骼與肝臟。經過幾次化學治療,癌症並未獲得控制,化療引起的疲憊感讓他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工作效率。接著,下背薦骨處疼痛加劇,從坐姿起身時疼痛更甚,影響行走及睡眠,同時開始有小便困難;持續食欲不振讓他食量減少,也因體重下降而感到體力不足,小劉因此萌生放棄治療念頭,不想化療後身體虛弱,需要照顧而拖累家人。認知不足影響選擇後來,醫師透過個案管理師評估後,建議患者接受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的評估。早期緩和醫療照護的對象,是針對預估存活期大於六個月的新診斷晚期癌症病人,可以延伸至現行癌症末期病人(預估存活期小於六個月)安寧照護。這類病人身體可能有較嚴重症狀,以及心理、社會、靈性方面需求,或是病人與家屬對疾病、治療目標與預後的認知不足,對於治療選擇有困難。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成員包括腫瘤治療專科醫師、個案管理師、藥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照護團隊追蹤成效在轉介至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後,放射腫瘤科醫師下背薦骨疼痛進行影像檢查,發現疼痛及小便困難問題源自薦骨第二、三節癌症轉移處的惡化;安排薦骨轉移處的精準放射治療十次;再者,因為化療引起的癌因性疲憊,個管師利用能量保存法的衛教,指導患者重新調整工作及日常活動時間來減少疲憊感,並追蹤施行成效。另外,營養師與小劉詳談了解每日進食狀況後,給予飲食建議;也主動安排社工師會談,了解家中是否有經濟困境及支持系統;心理師聆聽他罹癌後的情緒壓力,講到感傷處不自禁流下男兒淚。在完成放射治療後,疼痛不再影響日常活動與睡眠;工作內容調整,體重也在進食增加後恢復,不再經常感到疲憊。因為家人鼓勵化療,在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團隊的建議下,患者回門診討論後續化療,定期回緩和醫療門診與團隊討論化療的問題。在台落實造福癌患在新診斷晚期癌症病人常見的身心問題包括疼痛、癌因性疲憊、及其他身心症狀(見表)。國外相關文獻發現,藉由早期緩和醫療照護實施,病人生活品質較佳、憂鬱或焦慮減少,末期認知清楚、也減少無效醫療支出。小劉是積極抗癌治療的晚期癌患寫照,藉著政府政策及癌症醫療專業團隊努力,相信早期緩和醫療照護的概念能在台灣落實,造福更多晚期癌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