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0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家人
共找到
6121
筆 文章
-
-
2020-02-10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從不生病」七旬爆肌猛男確診武漢肺炎 4天後不治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累計死亡病例已超越2003年爆發的SARS疫情,曾在大陸多個健身賽奪冠的72歲健身達人邱鈞也難倖免,月初確診感染,至上周四(6日)不幸離世。據香港01報導,來自武漢的邱鈞自小喜歡跑步,1990年代表任職的工廠參加湖北省第一屆健美大賽,拿下第五名的成績,隨後開始健身生涯;2003年退休後,開設健身室的朋友給了他一張終身免費的健身卡,不久,已經56歲的邱鈞開始與其他20多歲的教練一同賣卡、授課,甚至參加健身比賽,隨著體形愈來愈好,漸漸變成健身室招牌。邱鈞多次在大陸的全國性賽事奪冠,去年更獲得「世界奧賽之夜」健美比賽老年組亞軍,他受訪時曾透露每日都持續健身,努力鍛煉肩、胸、背、腹及腿部等肌肉;今年1月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他仍是風雨不改地到漢口中山公園的健身室訓練。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邱鈞才終於不再前往健身室。消息稱,他在封城當日去了在漢陽的愛女家中過新年,翌日開始出現發燒、沒有食慾等徵狀,家人隨後開車將他送回家隔離,但其病情不斷惡化,本月2日確診,上周一(3日)被送進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及至上周四(6日),院方證實邱鈞離世,他的女兒亦在微信朋友圈發文稱:「從不生病的父親卻沒有躲開這場災難......」。不少網友得知消息後慨嘆不已,留言稱「連健美冠軍也沒能度過這個冬天」、「身體素質這麼好也沒能躲過,希望老人一路走好」、「心痛之餘更多的是無奈,病毒沒有饒過自律的人,而且是不挑人下手的,這太可怕了」。
-
2020-02-10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線上參與WHO論壇 我爭取發言
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加快應對武漢新冠肺炎研究,傳出明起將邀全球400位專家人士舉辦論壇,台灣將會以「線上」方式參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已有人選,不排除視訊方式,並爭取更大範圍參與會議。有關參與WHO討論新冠肺炎的會議,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上午表示,目前已有人選,指揮中心正在積極爭取如發言等更大參與,今天下午2時記者會一併和國人說明細節。對於人選是否為指揮官陳時中,莊人祥說,由於該會議內容牽涉「研究發展」,故不一定會由指揮官參與外,線上方式也有電腦、Line通訊軟體等多種,會視參與專家當下方便為主。疾管局前局長、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表示,2003年台灣爆發SARS時,當時WHO為控制疫情,也邀請他與副總統陳建仁等台灣專家以視訊方式參與5月4日的會議,了解SARS是發燒後三天才會傳染。他認為台灣若有機會參與,就能了解更多疾病細節,有助台灣防疫。蘇益仁說,明天會議台灣雖然無法到場,但透過線上會議可當場得到更多有關新冠肺炎的細節,如病毒是在發燒前或後可人傳人,病毒有無突變、中國社區群聚的實際情形、死亡率、是否為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等治療上科學證據,將更有助於台灣防疫作即時調整。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正值國際重大疫情發生,WHO更不該排除台灣,若一味附和中國排除台灣就是嚴重的錯誤,將持續爭取參與各式會議,包括該論壇,都仍在交涉中。外交部表示,我國專家獲邀的「可能性蠻高」,我方仍將積極爭取更好的參與方式。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表示,已注意到WHO記者會中相關的發言,能夠更直接、更實際的參與,對國人非常重要。
-
2020-02-10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史上首見 故宮北院每周一休館防疫
因應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原本全年無休的故宮周一休館了。故宮今宣布,北部院區2月14日起至3月31日取消每日及周末延長開館時間,並於每周一休館一日。故宮表示,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強化各項防疫及相關整備作業,執行擴大環境消毒及調度人力需要,北部院區自2月14日至3月31日,取消每日及周末延長開館時間,並於每周一休館一日,調整後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南院開放時間維持不變,後續並視疫情機動調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新增一例武漢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為先前北部50多歲遊義大利確診夫婦的兒子。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受訪表示,該個案狀況良好、目前無發燒外,由於他們為一家四口遊義,所以該病例另名家人目前也受檢中,結果這兩天會出爐。昨夜寶瓶星號新冠肺炎採檢後為陰性,遊客全可下船,並自主健康管理14天。莊人祥說,除該輪事先已核準來台外,日後其他郵輪原則上禁靠泊。國內6日新增二起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是一對北部50多歲夫妻,兩人1月22日與另二名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2月1日自香港轉機返台,丈夫返台後出現發燒、肺炎症狀通報,妻子則因出現感冒症狀一併採檢通報,6日確診。而兒子8日確診。莊人祥表示,由於個案父母先後於1月26日、28日出現症狀,研判三人可能是香港、義大利機場轉機、或機上感染,畢竟在機場、搭飛機時都會接觸到不特定人員,不過在飛機上被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而昨天確診的兒子,目前狀況良好、症狀輕微也沒發燒,目前仍住院中,衛生單位已啟動調查及接觸者追蹤。
-
2020-02-09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爭取實際參與WHO專家會議 也不排除電話、視訊參與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周將針對武漢新冠肺炎舉辦世界論壇,邀請全球400位專家一起參與;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將以「線上」方式參加。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仍積極爭取實際參與,但也不排除以電話、視訊方式參加。WHO將於2月11日至12日在日內瓦就新型冠狀病毒舉行專家會議,會中將針對新冠肺炎的新型研發技術,包括篩檢、診斷、疫苗以及藥物等進行討論。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在新冠肺炎最新疫情的記者會鬆口表示,會有台灣的專家夥伴以「線上」(Online)方式參加。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表示,正在爭取可以實際與會,但也不排除以電話或視訊會議方式參與。目前已有規劃的專家人選,但礙於還在爭取階段,暫時不方便透露名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則表示,專家會議主要將針對新冠肺炎的新型技術討論,研議「全世界大家要不要一起做些什麼」,若成行一定會派人前往,但能否發言也還在討論。一月底時,WHO在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當時台灣已出現確診案例,卻未獲邀加入參與。且2月3日開始舉行的WHO執行委員會議,中國大陸代表更在發言時表示,定期對港澳台即時主動通報疫情以及迅速分享病毒基因序列,試圖讓國際錯誤地認為台灣未被排除在防疫體系之外。
-
2020-02-09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WHO明開會台灣線上參與 指揮中心:已有人選
世界衛生組織(WHO)為加快應對武漢新冠肺炎研究,傳出明起將邀全球400位專家人士舉辦論壇,台灣將會以「線上」方式參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已有人選,不排除視訊方式,但也正積極爭取台灣更大參與。有關參與WHO討論新冠肺炎的會議,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上午受訪表示,目前已有人選,指揮中心正在積極爭取如發言等更大參與,下午記者會時一併和國人說明細節。對於人選是否為指揮官陳時中,莊人祥說由於該會議內容牽涉「研究發展」,故不一定會由指揮官參與外,線上方式也有電腦、Line通訊軟體等多種,會視參與專家當下方便為主。前疾管局長、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蘇益仁表示,2003年台灣爆發SARS時,當時WHO為控制疫情,也邀請他與副總統陳建仁等台灣專家以視訊方式參與5月4日的會議,了解SARS是發燒後3天才會傳染。他認為台灣若有機會參與,就能了解更多疾病細節,有助台灣防疫。蘇益仁說,明天會議台灣雖然無法到場,但透過線上會議可當場得到更多有關新冠肺炎的細節,如病毒是在發燒前或後可人傳人,病毒有無突變、中國社區群聚的實際情形、死亡率、是否為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等治療上科學證據,將更有助於台灣防疫作即時調整。
-
2020-02-09 養生.營養食譜
滾上一層金沙 誰能不心動
大家應該知道,「金沙」指的是鹹蛋黃,因為鹹蛋黃在熱油中炒開時,會呈現像金色的「細沙」,油亮濃稠,因此得名。金沙料理常出現在餐館的菜單上,例如金沙豆腐、金沙苦瓜、金沙杏鮑菇、金沙蝦球、金沙茭白筍……各家作法頗為一致:先從熟的鹹蛋中取出蛋黃(蛋白另做他用),用刀背壓扁並切碎;接著在鍋中放多一點的油,以中小火不斷地翻炒,直至「冒泡」,放入食材,讓鹹蛋泡沫均勻裹住。由於鹹蛋黃鹹度夠、味道濃郁,也可以完全不調味。不過為了增加口感,起鍋前,可依個人口味撒上蔥末、香菜、辣椒等。只要學會基本作法,就可以變化出無窮無盡的金沙料理。我家人都愛金沙料理,餐桌只要出現「金沙」炒什麼,保證零負評,這讓掌廚的我樂於做出更種金沙菜餚,滿足家人的味蕾。金沙四季豆食材:四季豆1把、鹹蛋黃2個、蒜頭2顆、大辣椒半根備料:1.四季豆用手剝下兩頭梗,順勢去除粗絲,洗淨後對半切並瀝乾水分。2.大蒜拍碎切末、大辣椒切丁、鹹蛋黃壓碎切末。作法:1.把四季豆放到熱水中汆燙,放1小匙油,約煮5分鐘,撈出備用。2.取一炒鍋,放1大匙沙拉油,放入蒜末爆香,加入四季豆翻炒後,一根根夾到盤上,堆疊成一弧形的高度。3.炒鍋洗淨,放2大匙沙拉油,放入鹹蛋黃,以中小火炒至冒泡,放入辣椒丁拌炒,淋到作法2的四季豆上。金沙瓜仔肉食材:絞肉一盒(購自超市,一盒約300克)、鹹蛋黃2個、市售脆瓜半瓶、香菜數根作法:1.脆瓜切小丁,放入絞肉,各加入1大匙醬油、水、太白粉和2大匙的脆瓜湯汁,充分攪拌。2.取一容器(或大碗公),周圍抹一層薄薄的沙拉油,將作法1的內餡放入其中,稍微壓平。3.放入電鍋蒸,鍋內放一杯水。4.蒸好後,將湯汁倒入炒鍋。瓜仔肉倒扣盛盤。5.炒鍋的湯汁各加1小匙蠔油和太白粉水勾欠,以小火煮約1分鐘呈黏稠狀後,淋到盤中。6.將鹹蛋黃放到砧板上壓碎切細狀。7.取一乾淨的炒鍋,放兩大匙沙拉油,加入鹹蛋黃炒至起泡,淋到瓜仔肉上。8.盤的四周以香菜點綴。說明:● 絞肉與脆瓜比例約3:1。●「瓜仔肉」本身就是一道下飯的料理,加上「金沙」,可提升風味,讓口感更豐富。「金沙瓜仔肉」的香菜只當盤飾點綴而已,也可改放花椰菜或青江菜等。金沙蝦與菇食材:杏鮑菇2大根、蝦子10個、鹹蛋黃 2個、蔥1根備料:將杏鮑菇切滾刀狀、蝦子去殼開背,洗淨擦乾、鹹蛋黃壓扁切細狀、蔥切蔥花作法:1.用不沾鍋炒杏鮑菇,不加油不加水,炒約2分鐘會慢慢煸出多餘水分,這時將鍋子稍微傾斜,取出杏鮑菇,水分去除,鍋子洗淨。2.熱油鍋,加1大匙沙拉油,放入蝦子,煎至兩面都熟,起鍋盛盤備用。3.鍋子洗淨,加2大匙沙拉油,放入鹹蛋黃炒至泡沫狀,放入杏鮑菇和蝦子翻炒,起鍋前加入蔥花。
-
2020-02-09 養生.聰明飲食
專家、營養師怎麼管理自家冰箱?4招收納技巧不藏私
有些人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打開冰箱卻雜亂擁擠、飄散異味。要維持一個乾淨好用的冰箱,除了需要收納技巧,對食材特性的了解也不可或缺。毒物專家、家事達人、專業營養師都怎麼管理自家冰箱呢?元氣周報專訪長年耕耘食安教育的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資深醫藥記者暨家事達人吳霈蓁(豆豆媽)、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邀請她們不藏私分享冰箱收納智慧。有計畫採買實施配給 不為省錢大量買在食物進冰箱之前,收納的智慧就已經開始運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計畫的採買」。譚敦慈每周採買一到兩次,平常為家人準備餐食是採用「配給制」,多少人吃,就煮多少份量。譚敦慈說,不想為了省一些錢而買了太多,所以就算遇到特價或促銷,還是只買當天計畫好的份量,不會多買,所以就算天天煮飯,冰箱還是有七成是空的。買當季、買在地 更耐保存吳霈蓁有時忍不住多買,但通常來不及煮,最後放到不新鮮或壞掉,很浪費,便越來越重視採買前的規畫。吳霈蓁也是每周採買一到兩次,採買前必列清單、抓分量,因為常煮,份量就抓得很準,比如兩顆花椰菜大約一周會用完。另外,「買當季、買在地」也是計畫採買的重點,因為相較於經過運送的進口蔬果,當季蔬果更耐保存。有條理收納善用分隔道具 延長保鮮買好了,生鮮蔬果該如何各就各位?吳霈蓁表示,冰箱要收得整齊、好拿,關鍵就是「分隔小道具」,像是辦公室常見的L型文件盒、寶特瓶剪開後磨掉銳角,這些長型容器能讓蔬菜直立擺放,順應蔬菜生長方式的擺法,有助延長保鮮時間。吳霈蓁曾經實驗過,把用剩的蔥白、芹菜、香菜,清掉爛葉後,插在放一點點水的寶特瓶中,擺在冰箱門的位置,每隔兩三天換乾淨的水、清除黃葉,竟然維持了二十幾天沒有壞。如果蔬菜太長,無法直立擺放,吳霈蓁建議用廚房紙巾包住,也有助吸走冰箱濕氣,延長保存時間。她也會用舊的棉質衣服縫成購物袋,菜從市場裝回來,就直接包著放進去,也能達到紙巾的吸濕效果。上熟食、下生食 蔬果勿先清洗李婉萍提醒,食材放入冰箱前,有些還別急著洗,因為新鮮蔬果如果先清洗,在冰箱中反而容易加速腐敗和變質。蔬菜只要包好,冷藏可保存5到7天,但要注意,最佳保存溫度是4到6℃,太冷的話,蔬菜也會凍傷、變不好吃。還要記得每種不同食材的耐放程度不同,綠色蔬菜比較不耐放,要記得優先吃完。李婉萍表示,「上熟食、下生食」是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的,生的食材常會有汁液或水分,如果滴在熟食上,就會產生交叉汙染。所以生的海鮮或肉類,一定要記得放入收納盒,確實密封後,再放入冰箱,並且和熟食分層放,不要混雜在一起。另外要注意,肉類如有血水,放冰箱前應先去除,才不會因為結成冰晶,導致食物色澤與口感改變、營養流失。冰箱夠通暢 蛋就可放門上冰箱門適合放牛奶、蛋嗎?譚敦慈說,自己和兒子們每天早上都會吃一顆蛋,一盒蛋三天就會吃完,加上冰箱很空,空氣流通和保冷效果很好,所以雞蛋還是放在門上面。吳霈蓁表示,雞蛋和牛奶比較適合放冰箱中間,溫度較穩定。冰箱門上適合放一些會沒冰也不會太快壞掉的東西,例如冷泡茶、用長型收納盒放蔬菜,或暫放一些很快就會吃完的小東西。吳霈蓁說,冰箱門的妙用在於外側,可以用磁鐵貼上庫存清單及採買清單,隨手更新清單內容,可以幫助自己在忙碌生活中,以最佳效率完成冰箱管理。開過的、不耐放的 放在層架最外側吳霈蓁提醒,冰箱內外側的擺放順序,也有玄機。開過、用過、不耐放的,放在最外側;還沒開的、耐放的,放在後側。罐裝醬料開封後需要冰存,建議放進有滾輪的收納盒,不但省空間而且一目瞭然,很好拿取。要提醒的是,罐子上的日期通常是未開封的保存期限,開封後仍應盡快用完。冷凍肉品若經分裝,也不會有原包裝,建議自行用標籤標記保存期限,才不會忘記。另外,冷凍庫會讓標籤背膠結凍,很容易脫落,所以冷凍食品的標籤一定要用膠帶固定。
-
2020-02-09 養生.聰明飲食
只要冰箱有空間就拚命擠?4個NG動作可能有害健康
「吃不完、快到期,打開冷凍庫丟進去就沒問題!」這是多數人使用冰箱的習慣。於是冷凍庫裡成了陳年食物永無翻身之地的儲存場域。過年後,許多家庭的冰箱都像人的身材一樣暴肥,急著甩肉的同時,也該幫冰箱瘦身。冰箱就像我們的五臟六腑,需要時時梳理、安置妥當,更需要呼吸的空間。冰箱瘦了,人才會瘦;冰箱健康,人才會健康。雖然大家都知道隔夜菜不好、冰箱不能冰太滿,但究竟標準為何?花蓮門諾醫院營養科表示,冰箱使用容量最多75%,並將肉類平放保存,確保平均受冷,蔬果應分裝冷藏,隔夜菜冷藏前建議將湯汁倒掉,避免攝取太多鈉。NG動作1 只要有空間 就拚命擠多數民眾使用冰箱的習慣,是只要有空間能把食物擠進去就沒問題,卻不知道冰箱太滿會導致部分食物沒有完全被冷藏。有些人則是從來不清理冰箱,許多過期已久的陳年食材擠滿冷凍庫,不但浪費也不利健康。門諾醫院營養科主任鍾慧珍指出,儘管家中冷凍庫溫度約在-18度,但跟專業冷凍庫相比,食物保存時間還是不可太長。包裝良好的海鮮魚肉建議不可超過半年,肉類不要超過一年,蔬果勿超過一周,年糕類最好一個月內吃完。NG動作2 退冰沒料理 再冰回去其實食物有最佳賞味期,千萬不要把「好吃」放到「可吃」。建議食材以多袋或保鮮盒方式分裝,一次就拿一份出來退冰,不要退冰了發現量太多又冰回去,恐孳生細菌。最好記錄何時冰的並分類存放,確保食材新鮮。掌管廚房者可養成每月盤點冰箱食材習慣,快到保鮮期的食材要優先運用。鍾慧珍表示,食物放在冷凍、冷藏庫中,要注意的是冷氣流動的暢通性。肉類保存可先切成塊狀,用夾鏈保鮮袋分批包好,並以平放方式冷凍,確保肉類各個角度都有「被冰到」,待成硬塊時再堆疊。包裝上最好貼上標籤,標示購買日期、品名,才知道到底冰了多久。NG動作3 切除發黴處 照吃不誤過期或放太久的食物,吃了沒拉肚子就沒關係嗎?鍾慧珍說,壞掉的食物累積的肝毒素,不是肉眼看得見的,儘管高溫能殺菌,但毒素對身體不好,就算把發黴的部分切掉,在眼睛看不見的地方還是有黴菌,不要捨不得丟掉。「一家之煮」的應變能力,關係著全家人的健康,聰明靈活的運用食材,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課,建議吃完再買,不要堆積在冰箱裡,一周要有固定「清冰箱」時間。NG動作4 舊菜加新菜 煮了又煮至於隔夜菜的保存,鍾慧珍說,建議進冰箱前湯汁要倒掉,否則冰了整夜的菜含鈉量會變高,有害健康,尤其對心血疾病患者不好。另外,隔天加熱食用,最好不要再加菜進隔夜菜裡烹調,應趕快吃完。要吃新鮮的菜,應另外起鍋再煮,才能完整攝取食物的營養。一般而言,冷凍庫溫度在-18度,冷藏室的溫度在4至8度之間比較合適。冰箱的使用年限大約是10年,可能撐到15年,若製冰能力開始變差,且冰箱運轉的噪音變得太大聲,就要考慮換購新冰箱。
-
2020-02-09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
「你們的急診是怎麼搞的?我昨天進去只不過半天,就被隔壁床傳染上重感冒!」病人一進門診的診間,就雙手叉腰,對著我咆哮。「你不知道去急診就是要戴口罩的嗎?不戴本來就很容易被傳染。」「你們沒有人跟我說過,我怎麼會知道?」病人的聲音越來越大。「害我現在流鼻水鼻塞又咳嗽,比沒去急診時更難受。」我看了看他:「你想知道為什麼在急診會被傳染上感冒嗎?」「當然!看看你們醫院做的好事。」病人還是非常生氣。「因為你隔壁床的病人,跟你現在一模一樣,感冒了還不肯戴上口罩,就傳染給別人了。」「………」這些日子,口罩該到哪裡買,該怎麼戴,該使用哪一種口罩,多久該換,該不該禁止出口,產能夠不夠,價格該如何定……成了熱門話題,但對我來說,卻是惡夢重現,回到了那個不想面對的SARS年代。那時整個醫院都充滿肅殺的氣氛,沒人知道SARS會持續多久,會感染多少人,全國的防護器材都不夠,醫院之間相互爭奪醫療資源,手段盡出,甚至也聽說有同一家醫院的不同病房之間,為了器材的分配勾心鬥角,人心浮動。那時大家都擔心,怕被病人傳染上,繼而傳染給家人,幫病人插管的同仁,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只要防護器材出了差錯,或是作業一點點疏失,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自己的生命。當看到從和平醫院轉來的醫護同仁在生死中掙扎時,更是不捨與不忍。曾有被染上SARS的護理同仁,在隔離病房中,戴著高濃度的氧氣面罩,隔著玻璃,對著外面的醫護同仁一面喘,一面寫下「這病毒好毒,不要進來」的手板秀給外面的人看。每個穿著隔離衣進去的人,忍住盈眶的熱淚,卻又得故做淡定,悉心照護。她已經生病了,卻還念著其他的醫護人員,不願意有人為了照顧自己,而染上這個可怕的疾病,但她最終仍然不敵病魔。那時N95口罩供應吃緊,大家各顯神通,從不同管道拿到的每一枚都是寶貝。一個N95要支撐一整天,為了用更久,在N95外面再罩一個外科口罩,定期更換外面的外科口罩。N95口罩講究氣密,戴著說話時口型不能太大,也不能大笑,因為這些動作都會讓它漏風,影響到密閉性與保護力。但就因為它的講究氣密,讓我苦不堪言。SARS時草木皆兵,同仁都戴著N95看診,這時如果病人太多,反成了折磨。我的鼻子不好,當空氣不好或是濕氣太重時,就會打噴嚏流鼻水,每當戴上N95問診,不用十分鐘就會開始打噴嚏流鼻水,但這樣時口罩裡面的濕度就更大,惡性循環,沒多久就開始流眼淚,變得涕泗縱橫,真的是看診看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戴口罩的規矩,是盡量不要汙染到口罩,當N95口罩裡面積滿了我的鼻涕跟口水時,真不知道到底還有多少防護作用。我當時看門診,每十分鐘就得暫停,小心翼翼的洗手、摘口罩、擦眼淚、擦鼻涕、戴回潮溼的臭口罩、再罩上外科口罩、再洗手,這種日子,直到了SARS過去才畫上句點,那時戴口罩區域的皮膚,都已經紅腫破皮,長滿了青春痘。武漢新冠狀病毒疫情來襲,意味著可怕的日子又來臨,但為了保護自己跟他人,這一次我還是會跟大家一樣,好好的戴上我的口罩。
-
2020-02-0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新冠肺炎3類防疫措施/居家隔離、檢疫,自主管理怎麼分?請假有薪水嗎?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具感染風險者分為3類,配合方式、限制有所不同,若違規恐面臨傳染病防治法之罰則。根據勞動部因應武漢肺炎之防疫措施,可依規定請防疫照顧假、家庭照顧假等,依假別給薪。居家隔離、檢疫者不得外出,自主管理者盡量避免外出第1類:什麼狀況要進行居家隔離?曾與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接觸者,需進行14天的居家隔離。由衛生主管機關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進行每日2次的健康追蹤,並以手機電子監控。隔離者需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得出境或出國。第2類:什麼狀況要進行居家檢疫?近期有中港澳旅遊史者(含港澳人士)、2月10日起經中港澳轉機者,需進行14天的居家檢疫。由主管機關開立「旅遊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里長打電話進行健康關懷,並以手機電子監控。檢疫期間需留在家中或指定地點不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得出境或出國。第3類:什麼狀況要進行自主健康管理?申請赴港澳獲准者、經通報檢驗呈陰性、1/31曾出入特定地點者,需進行14天的自主健康管理。自主管理者需盡量避免外出,如因上班等因素仍須外出,需配戴外科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每日早晚各量一次體溫。有相關症狀者如何就醫?進行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若有武漢肺炎之相關症狀,由衛生主管機關安排就醫。自主健康管理者若有相關症狀,可撥打防疫專線1922,依指示就醫。違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之規定,會面臨什麼罰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69條規定,「對自感染區入境、接觸或疑似接觸之人員、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採行居家檢疫、集中檢疫、隔離治療或其他必要措施。」違者可處1萬至15萬元不等罰鍰。依第43條、第67條規定,「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對於機關的檢驗診斷、調查及處置,如果有拒絕、規避或妨礙。」違者可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因防疫在家隔離,該怎麼請假?有薪水嗎?因隔離、檢疫通知書需請假可請特休、病假或事假,分別可以領全薪、半薪或無薪,或依勞資雙方協調。若員工有意願上班、公司因隔離、檢疫通知書要求員工不要出勤,則員工可不請假,仍可領工資。家人因自主健康管理需要,需有人照顧可請家庭照顧假,或依規排定事假、特休。家庭照顧假一年可請7天,不給薪,公司不得拒絕,也不得因此視為缺勤。感染武漢肺炎怎麼請假?非公務因素感染武漢肺炎可請特休、病假或事假,分別可以領全薪、半薪或無薪。因公務因素感染武漢肺炎可請公傷病假,公司需依勞基法職業災害規定予以補償。大學、中小學延後開學,家長可請假照顧小孩嗎?有薪水嗎?小孩未滿12歲父母其中1人於2月11日至24日期間可請防疫照顧假,最多請14天,是否給薪由勞資雙方溝通決定,不強制給薪。公司不得拒絕防疫照顧假,如強制員工請特休、事假,依勞基法處2萬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小孩已滿12歲以上若小孩已滿12歲以上(就讀國、高中),可請家庭照顧假,一年可請7天,不給薪,公司不得拒絕,也不得因此視為缺勤。不得請防疫照顧假。
-
2020-02-08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2年齡是分水嶺 症狀輕重差很大
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美國醫學會期刊」5日刊登的一篇報告指出,患者多為中年人,孩童病例非常稀少,此外,孩童多數是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感染,和當年SARS及MERS流行模式相似。專家指出,人類免疫力在中年下降得特別快,所以在這波疫情中,長者發病率最高,但專家也表示,需要更多資料才能下定論。患者年齡中位數 49~56歲紐約時報報導,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孩童似乎較少出現武漢肺炎重症。美國醫學會期刊5日刊登的報告顯示,患者年齡中位數介於49至56歲。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講座教授裴偉士(Dr. Malik Peiris)表示:「根據我的經驗,我強烈地猜測年輕族群已感染武漢肺炎,只是病況較輕。」裴偉士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方法。裴偉士說,科學家或許不會看到武漢肺炎孩童病例,因為「我們沒有輕症患者的資料。如果新型冠狀病毒傳遍全世界,而且傳播範圍像季節性流感一樣廣,我們就有可能看到更多孩童病例」。深圳10歲童發病 無外顯症狀深圳一名10歲孩童曾和家人到疫情發源地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旅遊,回到深圳後,其他染病的家庭成員年齡介於36至66歲間,出現發燒、喉嚨痛、腹瀉和肺炎症狀。醫生發現,10歲孩童的肺部也有病毒性肺炎跡象,但他沒有外顯性症狀。有些科學家懷疑,這是孩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典型病例。澳洲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流行病學家瑞娜.麥金泰爾正在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她說:「這名孩童應該是無症狀或症狀極度輕微的武漢肺炎患者。」SARS、MERS 病童也大多沒事這種模式在許多方面看來,和SARS及MERS疫情爆發模式類似,這兩種疫情也是由冠狀病毒引起。MERS疫情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爆發,南韓也在2015年爆發疫情,並在兩國共奪走800條生命。當時,多數染病孩童並未出現相關症狀。在2003年SARS疫情中,有800人死亡,但其中沒有孩童,多數是45歲以上病患,其中男性死亡風險更高。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研究員在超過8000個SARS病例中,只找到135個孩童病例。超過12歲 症狀與成人較類似 研究員發現,12歲以下的孩童不太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氧氣或其他治療,而12歲以上的孩童症狀和成人染病症狀比較相似。裴偉士說:「我們不完全了解病況嚴重性和年齡相關的原因。但是,我們現在看到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的例子,你可以藉此看得更清楚。」病毒只引發孩童輕症感染,卻引起成人嚴重症狀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感染水痘對孩童而言大多無足輕重,但對成人而言是場災難。流行性感冒與眾不同是因為流感和人類一起演化上萬年,而且每年感染全世界數百萬人。裴偉士指出,儘管每年都有數以千計孩童因為流感住院,但其中只有少部分人因流感死亡。50歲後免疫力下降 發病率高成人可能更容易得到傳染病,因為他們更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臟病等疾病,削弱他們抵禦傳染病的能力。人體與生俱來的免疫力對對抗病毒至關重要,免疫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尤其在中年以後。麥金泰爾說:「人們50歲以後免疫力下降,而且下降愈來愈快,這就是為什麼在多數傳染病中,長者的發病率最高。」無症狀年輕族群 恐成疫情推手?一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問題是,無症狀的患病孩童能否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麥金泰爾表示:「年輕族群不只是孩童,還包括青少年和20歲左右的人。一般而言,年輕族群和社會接觸最密切。沒意識到自己患病的年輕族群可能使疫情更嚴重。」麥金泰爾等科學家表示,為了充分了解武漢肺炎,需要更詳細的資料:人們第一次接觸病毒的時間、第一次出現症狀的時間,以及有多少人症狀較輕微,症狀輕微的又是哪些人。有了更詳細的資料,「男性死亡風險較高」等結論就有可能改變。儘管如此,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范德堡大學小兒科傳染病學專家丹尼森說,「很難想像孩童病例被低報。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染病孩童非常、非常少,而且孩童面臨的風險沒那麼高」。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鄭爸爸年輕時忙著門診、開刀、寫學術論文、演講、上節目、寫書,到了人生下半場,他悟出「活著除了貢獻社會之外,就是要享受人生」,尤其近來卸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行政職之後,除了繼續出國參加醫學會議,也盡量抽空安排旅遊行程,開心地與家人或好友在國內外旅遊、爬山、泡湯、吃美食。儘管每周仍然看許多病人、開不少刀,他戲稱自己現在心態上是和年輕人的「working holiday」一樣,是「半工半玩」,他說比起可能已經是八成在玩、兩成在工作的好友葉金川教授,自己可能再過10年才能那樣的生活。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告訴癌友,「活著絕對不是只為了打化療,一定要利用體力比較好的空檔玩樂」,人生苦短,都已經不幸罹癌,反而應該放開一切盡量玩樂,實踐年少時未能完成的夢想,享受美食、出國旅遊、聽場音樂會,或是多和家人團聚,「只要讓自己開心,做什麼都好」。 王教授則進一步為「玩」下了一個定義,除了生理放鬆、釋放壓力,玩樂目的還包括心靈上的契合溝通,追求伴侶、子女、家人、親朋好友等社會關係的滿足感。她表示玩樂是正向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即使再忙,也應該好好放空自己去玩玩。至於退休規畫,鄭爸爸認為,執醫的最大好處就是沒有退休年齡的限制,因此還沒想過完全退休後的光景。不過,老了之後,物質需求變小,他只希望與子女能夠住得近一點,因此,子女在哪定居、生活,自己可能會至少抽出部分時間住在離子女不遠處。王教授則有異曲同工的看法,她不會限制孩子一定要在台灣生活,原則是「不能綁住小孩,但又能享受與孩子互動的樂趣」。她強調,「退休是一種計畫過程,而非自然過程」,在退休之前,她會盡量參與各種非營利組織的團體,擔任志工,繼續鑽研於某個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另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居家環境,也是夫妻倆退休規畫的重點之一,盡可能地在社區老化。兩人共識是多數時間不會離開台大公館生活圈,鄭爸爸固定在台大跑步和打網球,王教授則繼續規律地在校園健走和跳舞。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名醫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女權妻子王麗容:我有免疫力
「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是國內許多傳統女性對於婚姻的無奈;當婦科名醫鄭丞傑遇上女權學者王麗容,兩人的專業領域看似違和,面對妻子在女權領域的權威,鄭丞傑雖為婦科名醫,卻自承是「溫和的女性主義者」,兩人在對方的公、私領域相知相惜,用和諧日常描繪了「婚姻的故事」。30年婚姻 不用天天黏一起鄭丞傑為國內婦科權威教授,除了專精於婦癌領域,有感於婦女飽受子宮切除之後的性生活困擾之苦,年輕時還攻讀美國舊金山人類高級性學研究院,取得博士學位,為國內少見的學術派性學大師,在電視節目談起性愛,引經據典,卻不失莊重,擁有不少死忠女粉絲。王麗容是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國內著名女權學者,致力於性別平等,專攻「性別暴力研究、性別與家庭、社會品質」,是當年國內性别平等三法的主力初稿起草人,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時婦權會的左右手,卸任台大社工系主任、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之後,目前是台大校長管中閔和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性平會的副主委。她也曾公開評論檯面上幾名重量級男性政治人物缺乏性別敏感度,在性別平等上嚴重失分。兩人學有專精,各有一片天,在公領域上,看似違和,但其實鄭教授早在廿多年前就在報紙專欄、書籍、演講、電視節目中,鼓吹增加女廁,別讓女性因為「不方便方便」而少喝水、憋尿妨害健康,他認為「基於先天生理上的不同去多給女性方便、多照顧女性才是真平等」。夫妻在私領域如何相處讓人好奇,其實兩人是相差不到一歲的國小同學,大學時在同學會上重逢,結婚迄今30多年,彼此暱稱「爸爸」、「王教授」。信任對方 一舉一動都自由訪談過程中,鄭爸爸少了電視上一派輕鬆、談笑風生的豪氣,略顯拘謹,一本正經,多數時間禮讓太太發言,多了一點居家老男人的淡定氣味。至於原本看來嚴肅的王教授,話匣子一開,卻反而帶些小女人模樣。鄭丞傑是婦科名醫,同時是電視談話性節目名人,死忠粉絲無數。王教授笑笑地說,30多年前結婚前夕,媽媽就傳授了馭夫之道,很簡單,只給了一句台灣俚語:「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王麗容雖是女權學者,追求性別平等,但在婚姻生活中,她聽從媽媽的話,選擇信任對方,從不追根究柢,或是整天想辦法黏著對方,掌握另一半的一舉一動。出遊分開走 擔心孩子被綁架正因另一半為名醫,醫務忙碌,常常以病人為中心,這也多少影響到家人互動,孩子還小時,全家人偶爾一起出遊,常是鄭爸爸一個人走在前面,王教授與雙胞胎孩子跟在後面,保持一點距離,理由很簡單,她擔心孩子被綁票。二、三十年前的台灣,曾經綁匪猖獗,搞得人心惶惶,王教授深怕歹徒盯上名醫的子女,誤以為在大醫院服務的名醫是有錢人而發生不測,因此不讓孩子曝光,自己也始終遠離鎂光燈,即使全家人至外面用餐或到風景區旅遊,人多時常常裝成陌生人。 鄭爸爸表示,婦產科醫師一向勞心勞力,年輕時的他幾乎一周七天都綁在醫院,連續上班二、三十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即使下班後還是常以院為家,因為指定要他接生的產婦實在太多,最高紀錄是一個晚上接生六個寶寶。後來專攻婦科腫瘤癌症,緊急手術和接生才變少,生活品質提升不少。鄭爸爸坦承,年輕時生命中的第1順位為病人,其次是小孩, 另一半則排名第3。王教授說確實如此,她了解婦產科醫師的壓力,所以從不會要求另一半分擔多少家務,晚上也不會要求先生陪著做任何事情,例如,外出吃飯、散步、看電影,因為BB CALL一響,就必須衝回醫院。 婚姻互動 找到最佳平衡點個性開朗幽默的鄭爸爸原本就是婦產科名醫,近幾年經常上電視談話節目,談笑風生,妙語如珠,吸引眾多女性粉絲,也成為收視率保證,一直有公司想簽下他的經紀約。對於鄭爸爸在螢光幕前談性、談婦科專業的表現,王教授評價如何?答案出乎意外,因為家裡沒有電視機,無從觀賞起,偶爾從手機收到親友同事傳來網路連結,她也很少認真看,「就讓外面的留在外面」。不過看到他出版了將近40本科普保健著作,廣受海內外讀者的好評,甚至女兒在國小時就在學校圖書館看過鄭爸爸審訂的兒童性教育書籍,王教授和一雙寶貝兒女顯然都引以為榮。至於王教授如何看待鄭爸爸成為「名醫中的名醫」?她分析,網美靠粉絲,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有了名氣,當然就會有一群死忠的粉絲,她只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有定性、免疫力,不要被影響」,所幸鄭爸爸也沒有讓她失望。 「謝天謝地,這幾年來,我確實做到了」,王教授說,在與鄭爸爸互動模式中,找出最佳平衡點,兩個人不用天天黏在一起,更無須想盡辦法綁著對方,信任才是安定婚姻關係的關鍵所在。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7 名人.施昇輝
施昇輝/人生第5000部電影《茱蒂》:當夫妻進入空巢期,為人父母該怎麼做?
從電影看第三人生1:《茱蒂》和家人一起見證人生的里程碑2018年,高齡58歲的我去報考台藝大電影系碩士在職專班。後來僥倖錄取的原因,不是我有豐富的電影「實務」經驗(其實是「零經驗」),而是我有豐富的電影「觀賞」經驗。面試那天之前,我已經看了4808部電影(我看的每一部電影都有登記喔!)到了2019年12月下旬,正式進入倒數計時我人生第5000部電影的時刻。第5000部電影當然是我人生的重要里程碑,所以一定要精挑細選,讓它別具意義。在當時上映的電影中,以知名女明星茱蒂嘉蘭(Judy Garland)自傳為核心故事的「茱蒂」(Judy),無疑最適合成為我的第5000部電影。為什麼呢?因為我的大女兒的英文名字就叫Judy。當年她念雙語幼稚園時,校方規定要取一個英文名字。我記得當時拿了一本《好萊塢電影明星名錄》給她挑,她翻了許久,手指著茱蒂嘉蘭的照片,所以Judy這個名字就跟著她一輩子了。雖然我以往看電影買票時,總是跟售票人員說「一張全票,靠走道」(註1),但這一次要去看我人生的第5000部電影時,當然不希望自己一個人默默去看,而是期盼能和全家人一起看。我的三個子女大學畢業後,紛紛進入職場就業,不僅工作時間很忙碌,下班又有各式各樣的聚會,而且大女兒甚至已經結婚,所以要找到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全家聚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就連我之前生日,大家都無法當天一起來慶生。大家喬了半天,終於確定2019年12月29日,全家可以一起去看,我當時真的是既高興又感動。為了讓「茱蒂」確實能成為第5000部電影,我還在前一天連看兩部電影呢!我透過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寫這部電影的觀後心得,而是要分享很多夫妻進入空巢期之後,全家能一起難得相聚的喜悅之情。夫妻進入空巢期,意謂教養子女的責任已了。為人父母者,欣見子女離開學校,開始在工作上能夠發揮所長,也開始尋覓能夠陪伴他們的終身伴侶,自然和我們相處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此時肯定多少都會感到些許的落寞。即使子女尚未成婚、住在家裡,但或許他們因為工作關係而早出晚歸,也不一定有很多時間一起吃個飯、說說話,這時我們甚至該積極一點,找各種理由和他們相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父母請吃飯」來吸引他們與我們有較長的相處時間,否則以後大概只剩下生日或過節才會聚餐了。這時,一定要由我們買單,因為在這個「薪資不漲、物價飛漲」的時代要子女請客,恐怕他們來參加的意願就會越來越低。不在餐廳吃,也可以在家自己煮,其實更開心。我們家每年都會趁新春年假,全家一起去郊外踏青,去年則由大女兒規劃,來了一趟嘉義的三天兩夜小旅行,都帶給了我們全家非常難忘的回憶。這一次全家一起看「茱蒂」,其實也是找理由來相聚。電影開場前,我們就在聊上一次全家一起看電影是什麼時候,結論是好像要一直追溯到子女小學時期了,想想也有些感傷。看電影,以及當天的晚餐,當然都是老爸買單啦!這點小錢,換得全家一晚的歡樂,CP值高到整個破表。作為一個看電影已經超過5000部的超級影癡,我在接下來的每個月都會用一部電影來分享我在第三人生(註2)的親身經驗與建議給大家,敬請期待。註1:「一張全票,靠走道」這句話,後來成為我的第3本著作的書名。(2014年,有鹿文化出版)註2:「第一人生」指就學階段,「第二人生」指就業階段,「第三人生」指退休階段。我喜歡用「第三人生」,來取代一般人慣稱的「人生下半場」,因為這個階段的人生還是大有所為,甚至有可能還有「第N人生」,而不該只是等待人生的結束。
-
2020-02-07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首揭疫情李文亮離世 武漢市發公告示敬意但未道歉
首先揭發武漢肺炎疫情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於昨日晚間辭世,武漢市政府、湖北省衛健委、武漢市衛健委與武漢中心醫院今日均發布公告,均表示對李文亮的離世表示沉重哀痛。李文亮的離世訊息在昨日晚間九點多開始在網路上傳播,大批網民到李文亮微博留言紀念,今日上述單位均發布相關訊息,表示哀悼。不過,公告的哀悼文均指,對李文亮堅守一線抗疫表示敬意,未有提及其率先揭露武漢出現了與SARS冠狀病毒高置信度陽性指標的檢測報告。由於李文亮率先警示疫情,卻被大陸公安以造謠約談處理,大批大陸網民仍認為,武漢政府欠李文亮醫生一個道歉。而武漢市的公告僅表示敬意,仍未向李道歉。武漢市政府表示,武漢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因感染新型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我們深表哀悼,萬分惋惜!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對其家人表示誠摯慰問!」湖北省衛健委則指出,獲悉李文亮在抗擊疫情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向李文亮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誠摯慰問,向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全體醫務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值此抗疫關鍵時期,希望全體醫務人員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切實做好防護工作,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堅定信心、齊心協力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武漢市衛健委表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淩晨2點58分去世。武漢市衛健委特向李文亮醫生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深切慰問。武漢中心醫院則在微博上發出訊息,指出漢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2月7日淩晨2點58分去世,對此,醫院方面深表痛惜和哀悼。
-
2020-02-07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武漢封城記:囚居海鮮市場旁 一個動作救了他全家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陸,其中最為嚴峻之地武漢,已「封城」滿兩個禮拜了。武漢一名高三學生趙楠(化名)家就住在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的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封城至今,他與家人足不出戶,每日在家進行消毒,早晚都會量體溫,趙楠說:「恨不得把體溫計一直夾著!」陸媒中新社披露趙楠的封城2周生活,還特別在這篇報導中註解,寫著「這裡的文字沒有浮華,沒有空談,沒有標題黨」,似要顯示所報導不虛。武漢肺炎從華南海鮮市場一路蔓延到全大陸,武漢的形勢是每日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病患塞爆醫院、醫生沒有足夠的醫療用品已不是新聞,官方在1月23日凌晨決定下令「封城」後, 趙楠過著與「封城」前截然不同的生活。華南海鮮市場 「髒亂差」代名詞該篇文中透露了武漢市民眼中的華南海鮮市場,趙楠形容它是「髒亂差」的代名詞。他的家住在離市場僅1.5公里的距離,是一家人出門的必經之地。在趙楠的印象中,市場占據了整條街,售賣各類海鮮與雜貨,但管理無序、衛生髒亂,時常飄著腥臭味。趙楠說:「我媽去買魚,買完都要趕緊出來,因為太臭了,不想逗留」。2包N95口罩 成為全家救命符2019年的最後1天,1條「武漢不明原因肺炎」訊息彈出,是趙楠首次接獲武漢肺炎,他開始搜索「不明肺炎」,也趕緊去買了2包N95口罩,這2包口罩成為家裡日後的救命符。當時,趙楠戴上口罩了,但武漢其他行人沒有;趙楠家裡經營的棋牌室仍舊營業正常,市民皆淡定,讓趙楠覺得是不是自己太多疑。1月初,大陸官方還強調疫情「可防可控」,未有對武漢肺炎進行通報與報導,趙楠一家還訂了華南海鮮市場的年夜飯。年夜飯取消 把能買到的食物都買回家直至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肺炎疫情發表第1次講話,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受訪時說,武漢肺炎出現「人傳人」,至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後,趙楠家裡營業的棋牌室才沒有客人上門,年夜飯也順應取消。1月23日凌晨武漢發布「封城」令,宣布自當日上午10點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開武漢通道暫時關閉。趙楠一家趕在當天上午10點前,全家出動去商場購買物資,商場裡人滿為患,青菜迅速掃光,每個人都戴上口罩,把能買到的食物都買回家。爾後,他所居住的小區了無聲息,樓下沒有行人,路上沒有車,每日社區的消毒水氣味愈來愈濃,小區物業拿著喇叭喊著「不要出門」。確診日日暴增 拚高考「以後不住這裡了」趙楠與父母每日在家裡進行消毒,也堅持每日都要量體溫。當武漢確診人數日日暴增,熟悉的親友家人也確定染病,恐慌自然降臨。面對「撲天蓋地」的負面訊息,趙楠的心情也墜到谷底,但他與家人朋友相互打氣加油,一定要撐下去。趙楠的父母說,等到高考結束,「我們就不住這裡了,得換個新家」。趙楠對網友的冷嘲熱諷,沒有太多情緒,網友們說,「住在華南海鮮市場的人是不是都吃過野味?」快遞要送往武漢都拒絕發貨。但是趙楠仍舊相信一切會回到正軌。不久前,趙楠收到學校通知,校方決定課程要透過網路進行。作為即將面臨高考的高三生,趙楠回到學習狀態,每日上午7點起床,11點就寢。他仍相信,之後家裡營業的棋牌室會熱鬧起來,他也能夠正常參加高考。
-
2020-02-06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影/「沒人想生病」首例武漢肺炎患者出院 道謝:在台灣很幸福
中國武漢肺炎侵台,我國目前確診十三例病例,相對正面的消息是,目前尚未有社區傳染的情形,且首例台商患者痊癒已出院。她親筆寫下感謝信,感謝陳部長、防疫人員與醫療團隊付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宣布這名台商出院的好消息,指出其臨床症狀改善、三次採檢皆呈現陰性、X光檢驗結果也有改善,無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解除隔離限制,已經出院。這名台商的手稿寫道,當看到陳部長在新聞上哽咽落淚的那一刻,心中有滿滿感慨,忍不住想向第一線所有防疫人員說聲辛苦了、謝謝。她寫道,在大陸工作,卻不習慣在大陸看醫生。回台前就有感冒,但因為一直沒有發燒,所以只想回來看個醫生就沒事、依照計畫回來過節,下機前也主動告知上呼吸道症狀。沒想到確診武漢肺炎,這個年就在醫院度過,但也因此救了自己一命,也沒有危害到身邊的人。她寫道,第一線的護理師、防疫人員明知有被傳染風險,但為了治療與幫助患者,他們必須接觸患者,甚至天冷為患者拿被子、送熱水與熱飯,唇裂時也立即拿藥拿棉棒,且不厭其煩地說明病情、給患者鼓勵,「真的真的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謝謝您們」。以下為女台商親筆信全文:「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當我看到陳部長在新聞上哽咽落淚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心中滿滿的感慨,我要向第一線的所有防疫人員說聲,你辛苦了!謝謝你們!您試想:明明知道有被傳染、會有危險的事,你會去做嗎?但第一線的護士、防疫人員,為了要治療我、要幫助我,他們卻必須接觸我、面對我,甚至天冷了為我多拿一床被子、幫我拿熱水、飯冷了微波了、熱了才為我送過來,我的嘴唇裂了,馬上幫我連絡醫生幫我拿藥、拿棉棒。醫生也不厭其煩的為我說明我的病情,給我鼓勵,真的真的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謝謝你們在大陸工作,一直沒有習慣在大陸看醫生,在回台前知道感冒,由於一直沒有發燒,所以也只是想回來看個醫生就會沒事,所以依照自己早就做好的計畫回來過節,下機前聽到飛機的廣播,說有不舒服要告知空服人員,我想自己感冒加上有點喘,就主動告知。說真的,沒有想到就這樣,這個年在醫院過,但也因為這樣,也救了自己一命,也沒有危害到身邊的人,想想如果自己沒說,走出機場,那後果......當21日得知確診為武漢肺炎,真的是晴天霹靂,完全嚇呆了,謝謝家人從我住院,雖然回來一直沒法見到,但一直在醫院陪我,給我送三餐,給我最大的精神支柱,當然還有身邊的好朋友們一直給我鼓勵,真的非常感恩,謝謝你們。在台灣,其實真的很幸福,如果大家能抱怨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點、感恩多一點,相信我們的世界更美好,再次謝謝疾管局及所有的醫療團隊,謝謝你們,太感恩了!
-
2020-02-06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小藥局賣口罩忙翻裡外不是人 領慢籤奶奶吃閉門羹
今天早上9時口罩實名制首次上路,許多藥局選擇分時段開賣,仍敵不過民眾想買口罩的執著,不到販售時間早已大排長龍,再加上系統不斷當機,小藥局人手不足,怕排隊買口罩的民眾等到生氣,藥師只能無奈請來領健保慢性病處方籤的民眾晚點再來。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李志剛開在中正區的藥局選在上午11時30分開始販賣口罩,但拿到一號號碼牌的民眾早在10時30分前就已經在門口等待,不料開始販售後,健保署架起的口罩實名制系統卻不斷當機。都已經開賣15分鐘,連號碼牌7號的民眾都還沒順利買,對民眾不斷在藥局門口喊「又當機了。」李志剛無奈地說,系統很好用,認為在短時間做出來真的很厲害,但一旦當機就要一直跳回首頁重來,就會多浪費時間等待。還好轄區員警不斷巡邏,排隊民眾沒有出現脫序行為。從11時30分開始販售,到12時25分大人、小孩用的口罩都賣完,記者在這段期間就看到員警巡邏的身影兩次。李志剛認為,有員警巡邏很好,不怕發生不必要的爭端。但在民眾排隊購買口罩時,約11時50分左右,一名奶奶拉著賣菜車緩步走入藥局,問李志剛是否可以領健保慢性病處方籤,但因為藥局量能只足以負擔領口罩,李志剛無奈說,怕排隊民眾的民怨,想說奶奶是熟客,只能暫時麻煩她下午再來,「或許要考慮明天加開一台電腦。」50幾歲的林太太是幫家人買口罩,她說,之前在超商都買不到,今天跑了五家藥局,現在第六家,雖然號碼只發到30號,剛好差一號碼沒有拿到,但還是想試試所以沒有走,還好最後有拿到。她說,不會排到生氣,知道指揮中心跟藥局都很辛苦,但因為前陣子感冒有戴口罩。多數的民眾都是因為家裡快沒口罩,家人是通勤族,所以想來補點口罩。在買口罩過程中,有民眾詢問藥師,口罩是否真的有用,李志剛也藉機會衛教現場民眾。說明重點還是自己身體要養的夠強壯,抵抗力夠、記得勤洗手,就不怕傳染病,口罩只是輔助,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
-
2020-02-05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病毒式焦慮襲台 專家籲「2要3不」抗武漢肺炎
武漢肺炎疫情在中國大陸失控,甚至波及他國,我國也已有11例確診個案,人心惶惶,口罩、酒精、額溫槍等出現搶購潮,「病毒式焦慮」襲台,因恐慌、憂鬱等情緒求診者增加;對此,精神科醫師呼籲民眾,「2要3不」對抗武漢肺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指出,近期院內身心組求診者明顯增加,有民眾因近期受連續感冒和流感影響,擔心疫情變化使身體虛弱的自己被傳染,過度反覆思慮又不敢出門,使其焦慮、失眠症狀加重,也有不少民眾擔憂兒女在陸工作恐被感染。草療心身組醫師呂尚恒表示,有長輩因兒女在大陸工作,擔心孩子和兩岸疫情變化,求診時反覆提問「你看這次的疫情會不會變得很嚴重」、「防疫防得了嗎,該怎麼辦,而該個案本身有恐慌、憂鬱,因疫情心理又多一層擔憂,病情加劇。呂表示,面對不確定、不了解、無法控制的事情,內心易會萌生更多不切實際的擔心,這些擔心雖能提高自身警戒,但若「數量過多」就可產生更多的情緒症狀,像武漢肺炎就對不少民眾產生情緒影響,造成「病毒式焦慮」在國內蔓延。不過,「病毒式焦慮」並非無法改善,呂尚恒說,民眾可透過「2要3不」舒緩病毒式焦慮,並調適「防疫身心」,就是「要」了解正確資訊,「要」採取正確防疫保護,「不要」過度追蹤新聞、「不要」聽信假訊息,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此外,好好照顧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和健康,心理上提升自癒力的要領,可結合「放鬆」與「正念」,並從呼吸調息和覺察身體反應做起,安排個人喜好的活動或遊戲,尋求人際關係的彼此支持,這是由靜而動、動靜皆宜的紓壓之道。而飲食、運動、睡眠是維護健康的三大支柱,建議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若有發燒及呼吸道症狀應戴口罩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接觸史,有助於確切診斷;若緊張和焦慮,甚至驚恐狀態加劇,就到身心科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
-
2020-02-05 武漢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一家六人全因SARS倒下...妻成植物人、資優生變翹家兒
當李承忠被推入隔離病房時,他扯著嗓子對妻子喊著:「惠珍,不要怕,會好的!」他沒有聽見回音,但他相信,惠珍一定有聽見他的鼓勵。這是他倆最後一次互動,再見面,惠珍已成植物人...「惠珍,不要怕,會好的!」染SARS躺在急診病床上的李承忠即將要被推入隔離病房,隔著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室的走道,他只能遠遠看著太太並高喊著。一樣躺在急診床上的太太,沒有回應,但他想,惠珍是聽見的。這是他倆最後一次互動,再見面,惠珍已經成為植物人。92年4月17日,一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日子。李承忠的媽媽因身體不適,到仁濟醫院就醫,當時大家還不知道SARS的陰影已經悄然覆蓋住這家醫院。由於李媽媽病情始終沒有好轉,且肺部出現浸潤現象,因此被轉送到台北榮總就醫。李媽媽生病期間,李承忠的太太、姐妹盡心的在病床邊照顧,看似溫馨的照料舉止,卻是全家染SARS的噩夢開端。短短八天,李媽媽旋即過世。而李承忠也開始覺得身體不舒服,他以為自己是看顧媽媽太累所致。三度赴急診就醫,結果發現肺部出現浸潤,被判定為SARS疑似病例。一家六人全因SARS倒下!夫妻同處急診室,只能遠遠相望李承忠當時躺在急診室隔離,隔天他聽說太太惠珍也被送來了,倆夫妻明明同處一家醫院的急診室,但是只能遠遠相望,用手機互相連絡。不僅夫妻染SARS,接著姊姊、姊夫、妹妹全都出現症狀,一家人四散在各醫院。他與太太在台北榮總就醫,姊姊在中興醫院、妹妹在台大醫院,姊夫也在台大醫院。一家六人全因SARS倒下。在急診室裡,李承忠開始覺得呼吸道好乾、好乾,嘴巴就像水泥塊一般乾澀,接著出現喘的症狀。原來他的肺部出現浸潤了,他必須送到隔離室治療。據他記憶,他似乎也是台北榮總第一個被隔離的SARS病患。當李承忠要被推出急診隔離間時,他扯著乾啞的嗓子,遠遠的對惠珍喊著,「惠珍,不要怕,會好的!」他沒有聽見惠珍的回音,但他相信,惠珍一定有聽見他的鼓勵。意識模模糊糊之間,李承忠還看見一個白色的影子對他說,「會幫你治好的!」是天使?還是護士?李承忠分辨不清。在隔離病房裡,很快的開始進行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戴上氧氣罩,起初一周,他一直是迷迷糊糊的,但他記得有次接便當,護士很快將手抽回,「我知道大家都很害怕,護士也很害怕。」因此他可以下床後,他體貼的要求護士將便當放在門口即可,他會自行去取便當。惠珍也被送到隔離病房,她從隔離病房打電話給李承忠,嘶嘶作響的氧氣罩雜聲中,李承忠聽見惠珍說,她要插管了。媽媽的遺體仍在冰櫃冰著,5月底,姊夫死了,活著的親人都在醫院隔離,短短一個月,天地變色。李承忠再次見到陽光,已經是6月了,而惠珍仍在隔離病房。李承忠細細數著當年的點點滴滴,口氣平穩、鎮定,發紅的眼眶卻數度暴露出他激動澎湃的內心。7月24日,惠珍終於可以出隔離病房了!李承忠沒有想到,再見到惠珍時,惠珍已經成了植物人。不到三個月前隔著急診室走道的呼喚,竟是他和惠珍最後一次的互動。因為腦部積水,惠珍的腦子已經萎縮,不時癲癇抽搐,李承忠不放棄,因為無法兼顧公司,他結束自己的生意,開始打清潔零工,才能隨時到醫院照料惠珍。兒子受冷落 資優生變翹家兒沒人照顧的孩子只能放牛吃草,惠珍最愛的小兒子,曾經通過資優生評估的小兒子,因為疏於照顧,如今動不動就蹺家。說及此,強壓住情緒的李承忠終於激動爆發,「我們已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李承忠說,SARS疫情是一場悲劇,「但是為什麼要我們來承受這場悲劇?我們平凡而正常的在這裡生活著呀!我們沒有做錯什麼呀!」「我們還在這SARS的深淵裡,我們還陷在這裡呀!」李承忠盼望能有個真相,媽媽究竟是不是SARS病患?到底多少人死了?活著的人,現在怎麼了?也像他一樣氣喘吁吁、指節痠痛嗎?有人像惠珍一樣成了植物人嗎?李承忠說,目前公佈資料只有病例數、死亡人數,但是對家屬而言,這樣並不足夠,希望能具體說明真相,且持續追蹤病患,才能窺見疫情肆虐的真相。※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0-02-05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一張圖教你5分鐘辨認是武漢肺炎還是其他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狀病的感染以下呼吸道為主,所以下呼吸道(咳嗽、喘)的症狀會比較多!而相對來說上呼吸道的症狀(鼻塞流鼻水,喉嚨痛)就會比較少見,這是武漢肺炎的一個重要特色!!最後再加上疫區的旅遊史或者疾病的接觸史,配合X光或電腦斷層檢查是否出現典型的毛玻璃狀變化,就能篩選取高風險的病人進行下一步的病毒檢查!著名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於1/29刊登了,目前最大的武漢肺炎收治中心-金銀潭醫院的病人資料:死亡率為11%!武漢肺炎事件期間,金銀潭醫院是專門收治武漢肺炎患者的重點醫院。 而Lancet在1/29日發表了金銀潭醫院99例的武漢肺炎病例報告,而值得注意的是99例中有11例死亡,死亡率為11%!統計到1/29日為止,各地的死亡率數字回報如圖:而症狀看起來還是以發燒和咳嗽為主要的症狀,大概佔八成病人,一樣是男性為主約七成。而官方這一次也披露了武漢肺炎的X光影像,給大家參考;蘇醫師特別對照的正常普通人的X光,與一般肺炎的X光給大家參考;可以看出來,武漢肺炎的胸部X光表現已兩側瀰漫的毛玻璃浸潤為主,給所有醫療人員參考:如果拿來跟當年SARS的重症患者比較,武漢肺炎的重症看起來還是很嚴重!【快報】109/01/25大陸專家發現:武漢肺炎患者在潛伏期時就可能具傳染能力。武漢肺炎無症狀時,仍可能有傳染能力;無症狀患者,在潛伏期傳染給多人發病浙大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潛伏期時、病人還沒有任何典型症狀的時候已具備傳染性!『我們碰到過一例病人,是從武漢來杭州參加會議的,到杭州時他沒有發病,咳嗽、發燒這些典型症狀都沒有。可是沒過多久,和他接觸過的幾個同事都傳染上了,陸續出現症狀。可就在這個時候,他自己還是沒有發病。直到會議結束回到武漢後,又過了2天他才發病。』「這個病例告訴大家,即使是在潛伏期,沒有任何典型癥狀的時候,就已經具備傳染性了。」盛吉芳表示。「武漢回來的,或者疫源地有接觸的,應該做好自行隔離,隔離期間不要和他人接觸,不要把病毒播散給家人、同事、朋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盛吉芳希望,已經從武漢出來的但還沒有到14天的人群,應該自行隔離,或者有癥狀的應及時去醫院篩查,進行有效的治療。【快報】109/01/24 國際知名期刊Lancet 柳葉刀上面刊登了,武漢肺炎的發源地點華南海鮮市場的41名病例的結果驚人發現,41例個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達15%。身為胸腔重症醫師,我真的很想罵髒話!!可惡,之前說好的死亡率只有個位數3-4%呢?!! 身為第一線醫療人員除了憤怒和想哭以外,沒有別的感想了...請政府一定要硬起來,幫大家守住防線啊!!!以下是華南海鮮市場41例武漢肺炎的詳細資料!重點整理:1. 體溫抓37.3度C以上,可以抓到98%的病人!2. 呼吸道症狀仍然很重要!3. 出現白血球&中性球升高、D-dimer增加、LDH增加,將可能演變成重症患者4. 死亡率高達15% 😱中國國家衛健委23日發布武漢肺炎17例死亡病例的病情,蘇醫師進一步分析發現:1. 死亡個案年齡偏大,中位數為75歲,從48歲到89歲。2. 其中3成患者沒有發燒3. 呼吸道症狀比發燒發生比例更高,高達82.4%4. 發病到死亡(中位數)為13天!5. 過半病人都有共病症6. 延遲就醫(中位數)為5天臨床上不只要懷疑發燒病人,有呼吸道症狀也要特別小心是否是武漢肺炎;而當患者本身年紀大、共病症多,且延遲治療者,要特別小心演變成重症死亡!以上重要訊息供醫療人員參考!!(本文末有17例死亡患者的公開資料)這場防疫之戰,只要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怕!● 肺炎患者:第一時間誠實告知中國旅遊史 (重要★★★★★)● 醫療人員:堅守防疫原則● 政府機構:快速應變動員● 全國人民:給予前線防疫人員支持鼓勵這雖然是一場防疫之戰,但是其實更是一場道德的考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目前致死率不清楚已公布的死亡個案大多是年紀大與慢性病的患者,大家請勿過度恐慌,把N95口罩與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保持良好免疫力,不到中國旅遊更重要。這次防疫是否成功?道德是關鍵!那天節目上才提到:機場使用紅外線發燒偵測儀還是不一定能完全防堵,如果有心人吃退燒藥還是能上飛機;馬上就有這個新聞了:武漢女武漢女發燒卻吃藥強行出境 抵法po文自豪「勝利會師」【更新】109/01/18 更新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2019 新型冠状病毒(武漢肺炎),發表了醫療人員參考的治療指引。胸腔重症醫師幫大家重點整理,真心希望用不到武漢的同濟醫院與協和醫院的專家,共同發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快速診療指南》作者急診醫師張勁農在看病中得到武漢肺炎,痊癒後返回第一線繼續看病並寫下診療指南:1月11日,中國宣布第一例的武漢肺炎死亡案例1月11日,中國宣布了第一例的武漢肺炎(Wuhan pneumonia)死亡案例,是一名61歲的男性。中國這一波出現的不明肺炎(China's mysterious pneumonia),到1月11日已累積59個個案,7個嚴重個案,1月9日則出現第一起的死亡案例,是一名本身有腹部腫瘤與慢性肝病的61歲男性!病原體目前的證據看起來,不是SARS、MERS、流感病毒,目前比較懷疑是否是蝙蝠病毒所造成!?在第一例死亡個案出現之前,認為武漢肺炎的致死率是低於SARS和MERS,傳染途徑仍不明,目前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式。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 1月13日,首例中國以外的武漢肺炎案例出現在泰國,患者是一名居住在中國武漢市的61歲婦女。1月5日,她開始出現發燒,發冷,喉嚨疼和頭痛。1月8日她仍然決定與5名家庭成員一起從旅遊團從武漢市直接飛往泰國。此患者在泰國機場被熱感應器攔下,進一步隔離後住進醫院,之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為武漢肺炎!值得注意的是:此患者否認去過出現武漢肺炎的華南海鮮市場(重要)!她去的是家裡附近的其他海鮮市場。(武漢到底有多少地方出現武漢肺炎呢?是否已經在中國擴散?值得我們謹慎看待。)資料來源:WHO武漢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表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已出現「有限度」的人傳人,有可能會擴大感染。1月16日,日本出現第一例武漢肺炎感染的案例!這是一個30歲居住在日本神奈川縣的中國人,1月3日在中國開始出現發燒,1月6日仍決定搭機從武漢回到日本。回國因為出現肺炎症狀於10日住院,住院後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此患者一樣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旅遊史,武漢肺炎確定可以人傳人!而許多國外媒體都提到香港、新加坡、與台灣要注意武漢肺炎的出現!(Ref)人群的大量移動,可能會造成大流行,台灣醫療人員們、大家加油,準備面對這場抗疫之戰!Ref:1. US cautions citizens in China over mystery pneumonia outbreak as Taiwan and Hong Kong take heed (https://www.hongkongfp.com/2020/01/07/us-cautions-citizens-china-mystery-pneumonia-outbreak-taiwan-hong-kong-take-heed/)2. That Mystery Disease Outbreak in China Could Be Caused by a Newly Discovered Virus. https://www.sciencealert.com/china-thinks-mystery-pneumonia-outbreak-caused-by-new-coronavirus3. Just in Time for Lunar New Year, Another SARS-like Epidemic Is Brewing in China.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1/08/lunar-new-year-hong-kong-pnuemonia-sars-epidemic-wuhan/※本文由蘇一峰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
2020-02-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38歲孕婦突視力模糊癲癇 緊急剖腹搶救母嬰均安
新竹一名懷孕32周的38 歲孕婦,近日突然視力模糊且全身性癲癇抽搐數次,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胎兒在腹中嚴重缺氧,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終止妊娠,生產過程中孕婦一度昏迷,嬰兒也因早產體重僅 1660公克,所幸經治療後母子均安。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斌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或生產時突發癲癇症狀,俗稱「子癲前症」、「子癇症」或「妊娠毒血症」,是醫師最擔心的懷孕併發症,大多發生在20周後,最主要的症狀是高血壓,其他還有蛋白尿、全身性水腫、噁心、嘔吐、視力模糊、體重過度增加等合併症狀。孕婦癲癇發作非常危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母體呼吸中斷,造成胎兒的腦部受到缺氧傷害,尤其孕產期34周前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嚴重者可能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孕婦的循環系統受到極大影響,併發症包括腎衰竭、肝衰竭、肺水腫,全身抽筋等癲癇症狀。胎兒若不滿30周,死亡率較高,死因多為早產、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導致胎盤剝落。陳文斌表示,胚胎著床後,母體會分泌胎盤生長因子(PIGF),降低螺旋動脈阻力,有效的運送血液給胎兒,而子癲前症患者的PIGF濃度較低,血管擴張不佳,隨著胎兒增大,血管的管徑大小若差1倍,產生的血流將差16倍,影響胎兒生長,此時母體的血壓會不斷升高來增加供應量,血管阻力也會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就必須終止妊娠,才能即時保住母親與胎兒的性命。陳文斌提醒,35 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過去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狀況的孕婦,都是發生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目前可在第一孕期 11 至 13周時,透過抽血檢測PlGF與懷孕相關血漿蛋白A(PAPP-A),並搭配高層次超音波進行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出子癲前症發生率,及早發現,及早對症治療。
-
2020-02-05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出門口罩戴好戴滿?常見壞習慣 醫:放著不管小心毀容
2003年的SARS、2009年的H1N1、2012年的MERS、到2020年的武漢肺炎,再加上每年不同型的流感,許多人最頻繁使用的日常用品除了手機,大概就是口罩了。經過近日「口罩之亂」,大家才意識到,原來口罩已成了必須隨時準備、要用就有之物,日常生活也因口罩有了改變。•季節性空品差 明星口罩成風潮2003年SARS疫情爆發時,幾乎人人出門都戴口罩,一時之間民眾對N95、P100等專業防護口罩也朗朗上口,疫情過去後,一般民眾除非騎機車通勤,多在自身感冒或身體不適時,才會帶口罩。不過隨著近年台灣各地都會面臨季節性空氣品質不佳,許多人出門都會戴上口罩自保。此外隨著網路社群發達,許多偶像明星出現在機場、或私下被拍到時,往往都戴著口罩,且把口罩當成時尚穿搭一環,明星們愛用的口罩品牌也在網路上熱賣,年輕族群也跟著把口罩當成日常生活的一環,甚至戴口罩才「潮」。•不化妝不出門 戴上口罩免煩惱戴上口罩,幾乎三分之二的臉被遮住。有些不化妝不敢出門的女生,戴了口罩化妝的步驟也省事不少,只要加強眼妝,上了口紅還會沾染到口罩上,乾脆塗護唇膏,就能美美出門。當每個人每天都要戴口罩時,想在一片口罩海中彰顯不同,口罩圖案、花色,也成為表現自己的重點,也為防疫愁悶解憂,苦中作樂一番。不過醫師提醒,有造型的口罩多半只是防霾,真的要過濾細菌病毒,還是選醫療用口罩為佳。•人臉辨識功能 遇到口罩就破功現在不少智慧型手機或電腦,都運用「FACE ID」,也就是透過人臉辨識登錄,甚至有公司行號以人臉辨識打卡,遇到口罩往往就「破功」,最近武漢肺炎疫情拉警報,許多人口罩不離身,拿起手機想解鎖,只好不停把口罩拉下、拉上、又拉下,拉到煩了,乾脆暫時關閉FACE ID,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但用人臉辨識的打卡就沒辦法,還是得把口罩拿下來。為了防疫戴上口罩,加上不要靠太近以避免肢體接觸、飛沫傳染,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變成禮貌。有時碰到認識的人想打招呼,都走到面前了,對方還愣了好幾秒才回應。不過也有人覺得戴口罩省了一些麻煩,有時一路打招呼下去也滿累的。還有人想伸冤「我不是裝高傲,也不是故意不理人,實在是眼力不好,大家都戴口罩認不出…」•全家休閒活動 改成出門掃口罩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升溫,搶口罩幾乎變成全民運動。高雄林姓市民一家四口一大早出門,不是去踏青,而是開車沿路去超商、藥妝店、藥局「掃口罩」。遇到門市就停下來問,若有貨就全家衝下車,1人限買3個,起碼有12個,要找到3家,才能撐過一周。就這麼從市區開到郊區,找個餐廳吃了飯再打道回府。隨著口罩實名制將上路,超商已買不到口罩,全家人把身分證都亮出來,單號、雙號分一分,商量第一天就要去排,不然等下一個7天就會比別人晚。問這些到處搶口罩的人,是真有這麼缺嗎?答案是「覺得看到口罩才有安全感啊」。•口罩戴好戴滿 痘痘悄悄找上門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皮膚科主任吳青穎表示,現在大家人口一罩,工作時須接觸人群者,更得戴上至少8小時,因口罩須與皮膚服貼,如有過敏體質者,說話時噴出的熱氣,會讓口罩與皮膚間變得濕與悶,除會長痘痘、發生毛囊炎,近來也有許多原本控制得不錯的酒糟性皮膚炎患者,因戴口罩導致臉部血管敏感、擴張而發病,紛紛回籠皮膚科拿藥。吳青穎說,如果因工作得長時間戴口罩,一旦出現有皮膚不適症狀,女性建議就不要化妝,僅在露出口罩外的皮膚擦防曬,口罩壓條處的皮膚要先塗保濕護膚品,耳後如果因鬆緊帶摩擦脫皮,最好能墊個棉球或一小片紗布;工作一段時間後可走到較通風處取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如果沒有上呼吸道症狀,也不是在人多密閉處或已回家,建議就取下不須配戴。
-
2020-02-0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當今癲癇醫療照護的挑戰:從難治癲癇談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癲癇」,由一位癲癇病人的母親描述她陪伴罹患癲癇多年的兒子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並且因為醫師的不離不棄,使病人終於因為癲癇外科治療的進步,而找到突破性的進展。因為她的文章,感動了我們,改變了「醫病平台」一向的原則:「避免來稿提到某一醫院或醫師的名字,以避免有『置入性行銷』之虞。」我們轉而利用這機會,邀請文中特別提到照顧這位病人多年的神經內科蔡醫師以及安排病人最後接受外科手術的尤醫師各寫出一篇他們照顧癲癇病人的心得,並介紹這位病人所接受的、較不為人知的癲癇外科治療。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社會大眾看到病人與家屬因為「癲癇」這疾病所遭受到的「痛苦」,並看到醫療團隊如何努力替病人「治病」,替病人與家屬「醫心」,醫病雙方都不放棄希望,共同努力,找到最好的治療與完美的成果。更希望這可以幫忙社會大眾進一步了解「癲癇」這疾病,鼓勵這種病人擺脫疾病所遭受的誤解與歧視,而能走出黑暗的角落,接受更先進的治療。1997年我曾以「什麼是難治癲癇」在成大醫院癲癇病友會主辦的「難治癲癇的處置」教育演講中作為引言,當時有幾個癲癇病友團體正在積極爭取立法,將最難治的頑性癲癇列入「身心障礙者保護法」;2001年底,終於獲得政府公告修法,不過其主軸是立基於社會福利,因此對病友、家屬與社會而言,「癲癇症」仍然是很大的困擾與負擔。難治癲癇一直是全世界醫療與研究的核心議題,它帶來了新型抗癲癇藥物的開發、臨床試驗、癲癇診斷的精進、外科評估與治療的進步。雖然台灣的癲癇醫療照護都緊跟著先進國家的頂尖醫療持續進步中,但是普及性與落實度仍不足以嘉惠全台灣約五至六萬名難治癲癇的朋友。癲癇醫療的核心是正確的診斷,其次才會有適當的處置,如藥物治療、外科評估與處置以及心靈的關懷。各國的文獻幾乎一致認同癲癇的誤診率達30%左右,因此醫師的主責是做出正確的診斷;相反的,也有癲癇朋友,甚至家屬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能接受或不信任醫師給予癲癇的診斷,從而延誤病情,甚至發生嚴重的傷害與意外之後,再來求診。癲癇醫療的處置主要以獲得長期持續沒有癲癇發作為目標,藥物治療仍是主流,外科處置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將另有專家以專題介紹)。二十年前,台灣醫界可以選擇的抗癲癇藥物只有第一代(一種)、第二代(兩種)與當時最新的第三代(二至三種)三種類別,如今健保已同意給付超過十種以上的第三代抗癲癇藥物供選擇使用。服用抗癲癇藥物有其必要性、合理性與長期性,但是卻有為數不少的癲癇朋友與家長質疑使用藥物的種類、藥量,暗中以自己做實驗,為自己減藥或停藥;由於使用過程難免出現藥物的副作用,這是許多癲癇朋友及家長所最擔心的,但很遺憾的是有時他們並不會因為醫師事前的說明,甚至保證,而去除心中的疑慮。有些病人在增加劑量的過程或新增藥物後,在預期治療效果尚未彰顯時,就懷疑療效而未能同意接受醫師的指示,規則服藥。長期服藥過程中,不少醫師要求病友每次複診提供癲癇日誌,以查看癲癇發作日期、次數、生活型態,以供分析綜合可能的誘發因素,作為醫療參考。卻總是有病友忘記,甚至在幾次複診後,有許多癲癇朋友或家屬要求「只要拿藥就好」,但就是有醫師聽從他們的要求。癲癇朋友或家屬的這些信念與行為,以及縱容病友與家屬的醫師,都深深的影響癲癇的醫療品質。醫師對癲癇朋友與家族的安慰與鼓勵、親人的陪伴、朋友的支持、師長的教誨,都屬於雪中送炭,但是每次面對再發的挫折,尊嚴與信心馬上就被打敗,主要的因素包括長年以來,媒體側重於報導癲癇的負面新聞,其成效為一再強化社會文化對癲癇的標籤、汙名化,使得一般人聽到癲癇,隨即反應內心的恐懼,一看到癲癇朋友也就自然而然的保持距離,甚至排斥,造成許多癲癇朋友及家屬只得生活在這個看不到但卻深深的感受到龐大陰影,難以處之泰然。許多癲癇朋友常聽到「要看開、要獨立、要堅強」的鼓勵與勸戒,但是這並不實惠,因為這是一件知易行難的大難事。解決此一難事之道在於,要越早開始,就可以越早克服,因為高達60-70%的首次癲癇發作都發生於嬰幼兒、兒童與青少年期,他們在發育與發展的過程中,若一再的飽受隔離、歧視、霸凌、侮辱,影響人格與個性至鉅,甚至終其一生;此外,由於每個人都是所屬家庭的成員,家庭中有人罹患癲癇時,難免因為癲癇發作的併發事件,如難以預期的傷害、意外或需要轉送急診,甚至於有的還需住院等而帶來困擾,尤其是有難治癲癇的成員;還有因為家人對待癲癇成員的態度,包括過度保護或限制,有些則選擇逃避、甚或轉而憂鬱,也有容易情緒失控、衝突,尤其是在青少年這個階段;負責照護的家屬在持續的壓力下,也會造成焦慮、憂鬱或疏離。如果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雙方沒有建立有共識的合理解決方案並落實於生活中,一再的家庭衝突,不僅無法有正向溝通,甚至可能破壞和諧的家庭關係。癲癇症不屬於罕見疾病,大多也不需要高強度的照護,但它所延伸出的家庭、心理、社會層面議題,卻高於其他的疾病類別。藉此提出幾項重要具體可行的策略與方案,供各層級關心癲癇醫療照護者參考:1.訓練癲癇專科護理師成為癲癇醫療照護團隊的一員。2.建立各級學校的校護以及特殊輔導諮商管道,形成地區癲癇登錄系統,以利全面性的進行癲癇醫療照護。3.整合各醫療層級致力於癲癇醫療照護的醫師群,建立癲癇個案管理系統,以利雙向轉診。4.落實個人化整合醫療服務,在執行面上要以癲癇朋友以及家庭為單位,並由此推動癲癇醫療健康知能。5.登錄各地方、地區或區域的正式、非正式病友團體,由交換經驗到形成共識。6.組織癲癇青年朋友共識群,共同與所屬癲癇醫療專業團隊,為進行廣泛正確癲癇知識宣導教育盡一份心力。7.在醫療商業化取向的現實,規劃癲癇醫療照護團隊的分級與任務。8.規劃癲癇白皮書。
-
2020-02-05 科別.感染科
別只關心武漢肺炎!威脅更大的流感重症死亡已達61例
武漢肺炎引發社會不安,但流感對國人的威脅更大。國內上周新增八十七例流感重症病例,及五例經檢驗與流感相關死亡個案,死亡病例都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幾乎都在發病後短短五天內喪命,其中一名八十四歲北部婦人僅發病一天就離世。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上周五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五十一至九十歲,皆有慢性病,卻都沒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經檢驗四例感染H1N1、一例為H3N2,都是感染A型流感。該名八十四歲北部婦人有中風史,且臥床十年以上。該婦在今年一月上旬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家人緊急送醫,在急診檢查已出現敗血症及肺炎症狀,隔日在急診留院觀察,開始心律不整,還來不及送進加護病房,經搶救仍不治。自去年十月起迄今年二月三日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八五八例,年齡層以六十五歲以上為主,占四成以上,其次為五十至六十四歲,約占三成;九成八的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且近八成具有慢性病史;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累計六十一例,九成八病例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疫情仍處高峰,國內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十萬多人次,較前一周下降。但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二成二,仍在上升中,林詠青研判,上周為春節連假,多數門診休診,所以急診才會較多,疫情趨勢仍待觀察。林詠青提醒,家中長者若行動不便,可洽各地衛生局申請到宅接種,衛生局會評估轄區弱勢長者獨居及行動不便長者接種情形,協調衛生所或合約院所至住家提供到宅接種服務。截至二月二日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尚餘約四十二點二萬劑,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呼籲,符合公費接種資格的民眾盡速接種。台中市衛生局建議,民眾應做好勤洗手,就醫請戴口罩防疫,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
-
2020-02-04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專家:不提倡戴手套 是當前防疫巨大漏洞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強調,為了更有效地阻斷武漢肺炎接觸傳播,還需大力提倡戴手套。「不提倡戴手套是當前防疫戰的一個巨大漏洞,必須立刻堵上」。目前還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朱健康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提出以上警告。他說,疫情當前,民眾現在已經知道戴口罩可以防止飛沫傳播,勤洗手有助於防止接觸傳播。目前幾乎所有的預防手冊以及疾控專家都強調民眾需要勤洗手,所以手會傳播病毒已是共識。但僅強調勤洗手是不夠的,畢竟在公共場合,我們沒有條件可以隨時隨地洗手。朱健康說,戴手套的重要性有以下3點:第一,如果自己已經是一個病毒攜帶者,戴了手套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阻斷因為觸碰旁人或共用物品造成的病原體傳播,尤其是在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在家自我隔離與家人接觸時。第二,一個健康的人戴上手套則可以極為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接觸感染,也會減少手對口、鼻、眼的深度觸碰。第三,手套黏吸病毒的能力遠弱於手上皮膚吸附病毒的能力,病毒在手套上的存活時間遠短於在手的皮膚上的存活時間。他強調,此前有專家告訴民眾不用戴手套,說也可能因為手套的不潔造成感染,這個非常缺乏生物學常識,已經成為這次防疫工作中的一個巨大漏洞。朱健康指出,「戴手套」在國際上早已成為共識,美國病毒防疫專家賈瑞特(Laurie Garrett)曾對伊波拉、SARS等大型傳染病和公共健康危機做過實地考察與深度研究。她根據對傳染病的經驗與知識提出的10個自我保護預防措施中,前3條均強調戴手套。朱健康表示,手套可以重複使用,若重複使用,需要保持清潔、乾燥、勤洗滌。至於種類則沒有特別要求,最便宜的一雙棉線手套就很好。
-
2020-02-04 武漢肺炎.回首SARS
走過SARS/SARS讓我們學到了什麼?李明亮:三I做得好,防疫沒問題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台灣百年大疫SARS已經是五年多年的事,事過境遷之後,當年參與此役的每一個人都有片段記憶,至於這本回憶錄,則是個人記憶,而不代表絕對的真假,我無意攻擊某人,或是挑起某些不必要的爭端,也不想造成衝突,而內容可能也有相互矛盾之處,只是希望透過此書,提醒大家台灣曾經遭遇過一場百年來罕見的病毒攻擊,最後安然度過,在最少的損傷中走了出來。在這場與SARS對抗的戰役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這一個問題本身就值得寫一本書來檢討,本人過去在國內外都做了不少演講,公開地檢討我們的得失,作為一件那麼樣的事件,如果沒有任何自我檢討,似乎也說不過去,因此本人僅就最主要的感觸,簡單地寫出來,以供大家參考。1、沒有免於疫情的自由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免於流行疾病的攻擊,不管醫療水準有多高,衛生條件有多好,在面對病毒的攻擊傳染時,都不能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必須要有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2、公共衛生vs疾病治療在抗煞過程中,個人發現,公共衛生比實際臨床醫療更為重要,公衛是防疫的第一線,而臨床治療只是下游的一環。盡管患者人命關天,但公共衛生才是抵禦病毒,不致淪陷的主要關鍵。 3、防疫是全民的責任在防疫過程中,人民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此借用疾病管制局長郭旭崧的三I政策,information(提供正確訊息給民眾)、identification(專科醫師的診斷疾病之確認)、isolation(隔離病人),三I做得好,防疫就沒問題。 首先,衛生單位一定要及時、正確地發布訊息information ,減少媒體報導內容偏頗不實的機率,如此一來,才能減少民眾的恐慌。要是訊息無法正確地傳遞,可能影響到媒體的報導內容,這就是就是我在SARS期間製播了「防疫最前線」的主要原因。 在identification方面,則是專科醫師的責任,但病人或是懷疑有病的人要站出來,找醫師診斷,不可躲藏,更不可以趴趴走,這樣醫務人員才能儘速找出感染原。至於isolation(隔離)需要民眾的配合,如果因為恐慌或無知,而不願意配合,家人將首當其衝,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 據統計,SARS期間,台灣地區約有17萬人接受了居家隔離,當時甚至有人提議要裝設監視器,或是在隔離者身上掛具有衛星定位的手環,來落實隔離政策。當然這些都只是建議而已,不可能,也一定不會實施,不過,由此可見,隔離的重要性。 4、沒有英雄,只有謙虛、謙虛、再謙虛!SARS初期,台灣的確是三零,沒有死亡病例、沒有社區感染、沒有病例輸出。當時確實屬實,也值得我們驕傲,這難免讓國人疏於警戒,導致以後抗煞之難,不管我們做得多好,我們都要謙虛,再謙虛,虛心以對。(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走過SARS》)
-
2020-02-04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七天兩罩 全民罵翻「沒病都戴出病來了」
武漢肺炎疫情引發口罩搶購,新北市長侯友宜、國民黨及民眾黨都建議用實名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宣布,六日起實施健保卡實名制領取或購買,但限「七天兩罩」,政策一出民眾罵翻,痛批一片口罩要戴三點五天,沒有病菌都戴到有病菌了。國民黨與民眾黨雖都表示支持口罩實名制,但國民黨對七天只能買兩片口罩的措施,認為雖是為解決口罩難求現況,採取「先求有」的應急作法,但難以滿足民眾所需。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樂見中央面對問題、調整作法。每人對口罩的需求不同,依據衛福部宣導「四大戴口罩」原則,其中一個原則是出入通風不良、擁擠密閉空間時要戴,如果每天搭捷運通勤,兩片肯定不夠。此外,沒有健保卡的外國人或在台旅客要如何取得口罩,還要請中央研議配套措施。家有五歲孩子的鄭姓家長表示,不解為什麼是七天兩罩?一片口罩平均得戴上三點五天,這難道不會很惡心嗎,更何況現在都是雙薪家庭,父母親都要上班,一家四口又只能幫一個人代領,政府是在整老百姓嗎?「這個政府是腦殘了嗎?」在民營企業上班張姓女子說,七天二片口罩,就算是一家四口的小家庭也不夠,是要一家輪流戴?政府能保證六日以後就一定有口罩可買了嗎?劉姓家長也忍不住痛罵「爛透了」,七天兩罩根本就不夠用,且還無法幫多的家人代購,非常困擾,就算是共體時艱也不應該這樣子,況且這同樣也會引發大家排隊買口罩,因為擔心藥局會賣完。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副總會長穆風認為,疫情還沒有爆發的時候,七天兩罩可能還算夠用,但如果疫情爆發,根本就不夠用。他批評,政府現在的作法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是帶頭恐慌,搞得家長每天想辦法買口罩,就為了應付未來開學後。針對政院實名新制,國民黨指出,若雙薪家庭皆於受管制之大樓上班,每周口罩需求至少十片,按目前新制,只能分配到四片,是否有其他管道購買補足不足之數量?政府是否要解除這些大樓的管制?民眾黨團總召賴香伶表示,樂見其上路,但希望注意分裝細節,降低汙染風險。賴香伶也提醒,偏遠鄉鎮沒有健保特約藥局,需要政府特別的關注,確保口罩能到達偏鄉。
-
2020-02-04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年開3次刀!藥廠董娘李阿利不怕抗癌 卻因這件事哭了
64歲的大愛電視台節目前主持人李阿利是養樂多大股東第二代,也是中美兄弟製藥集團董事長林本源的夫人,身家背景光鮮亮麗,但她始終抱持溫柔謙卑之心,長年投身慈濟志工,貢獻社會不遺餘力。雖然近20年曾因病開過三次刀,但她從不認為自己是「可憐蟲」,反而在受訪時說到:「凡是折服我的,將使我更溫柔謙卑。」以下為她的抗癌故事:近20年,我因病開三次大刀。首次面對癌症,我哭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有人建議多吃紅肉,卻也有人叫我茹素。什麼能吃?什麼能做?混亂的資訊讓我相當無助。幸好在宗教信仰支持下,我全心信任醫師,才能步步擊退病魔。我從小就很健康,但2000年春天,我陪好友到秀傳醫院接受乳房檢查,因使用最新機器,護理長邀我也檢查看看。未料,好友檢驗結果沒事,反而是醫師面色凝重問我:「先生有來嗎?」事後證實,我的乳房長了「東西」。於是,我跟著先生到台北接受第二次檢查,確診為「乳癌」,雖然我未料會生這麼嚴重的病,但內心算是鎮定,沒有特別抗拒、憤怒、或哀傷。首次大哭反而是來自親友的「關心」。因每人給我的建議相異相斥,有人說一定要吃紅肉,也有人說要吃素,這使我相當無助。此外,化療讓我頭髮整片掉光、體重掉8公斤,逐漸使我難過、無奈、沒自信。還好最無助之時,我擁有上人證嚴師父與家人的祝福,決定把生病當作人生預約好要做的一門功課,全心信任醫師,這種信賴感讓我對抗癌更力大無比。這次抗癌經驗沒讓我成為可憐蟲,反而使我面對疾病更加勇敢。2010年決定開刀拿掉困擾多年的12公分大子宮肌瘤,2018年則摘掉約2公分的腎臟腫瘤。20年來經歷了抗癌與三次開刀,我常以自己的經驗呼籲旁人,無論信仰何種宗教,只要正信,即便面臨災難也不會放棄自己,反而能幫助自己度過考驗。另一方面,我也調整自己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前做事想達100分,現在做到90分即可,善待自己、珍惜自己,還能督促自己做事更有效率。因沒辦完的事不再熬夜硬撐,體力不透支,身心當然更加輕鬆。當然,我要特別感謝家人。為了避免我因道聽塗說而亂補營養,先生費心到國外尋找藥材並委託食品廠開發健康食品,建議我改喝雞精、補充好的蛋白質。兒女近年也在先生的鼓勵下,精心成立「癌知識」網站,去年正式開站。「癌知識」是一個提供正確癌症營養補充資訊的知識平台,讓癌友可以安心照著專業建議進行營養補充。我覺得這是三名兒女送給媽媽我,最美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