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 醫療.婦產科
搜尋
安全感
共找到
310
筆 文章
-
-
2024-04-30 養生.家庭婚姻
為什麼男人外遇時會覺得「只要不被發現就好」?心理師解密男人感情出軌11大原因
透過諮商經驗中發現,多數男性認為情感出軌的時候,多半會認為只要不被發現就好,在心理上,有些男性會覺得純粹是個意外,或只是一次性的紓解,加上自己並沒有投入太多感情,所以是可以被原諒的。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中, 男性情感出軌的時候,無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受到的干擾都比較低,他們可以公私分明、性愛分開,這就是許多男性雖然跟伴侶的關係很好,卻會有外遇的原因。男性外遇會開始出現煩惱,原因多半是因為第三者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多,對方渴望親密與承諾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方想要改變彼此互動的遊戲規則,這個時候,男性就被迫要跟對方溝通,不能單純地享受快樂的關係。男性感情出軌的11大原因就像到不同的城市觀光,可以欣賞不同的情調景緻,攀爬不同的山岳,可以領略不同的自然風光,追求不同的女人,可以得到不同的人生樂趣,喜歡征服各種難度的情人,不只感受自己的存在價值,更能體會多樣化的經驗與快樂。看多了男性各種情感出軌的行為後,大略可以歸納出下面幾種類型。1.用「性征服」來提升「自我觀感」的人許多人透過挑戰更高難度的工作或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來提升自我觀感,完成任務或看到他人克服困難後,會感到自豪。然而,有些人選擇透過「性征服」來增強自我形象,他們通過性愛展現自己的男子氣概,並努力讓情人深陷愛河。一旦確認對方已經完全臣服,他們可能會殘忍地提出分手,從對方的痛苦中感受到自己的強大。這類男性享受征服的感覺,喜愛展示自己的戰利品,並在他人的羨慕和忌妒中找到滿足感。2.外遇重建男性雄風國外曾有研究調查發現,賺的錢比伴侶少,或是在經濟上依靠伴侶支助的男性外遇比例最高,機率高達百分之十五,原因是跟另一半拿錢,會威脅到潛在的「男性形象」,為了重振男性雄風,外遇就是其中一個方法。3.把情人當玩具的人把情人當玩具的人最大的特徵是,只要有新玩具出現,就要想辦法弄一個來玩玩看,好玩的話,就玩久一點,不好玩的話,就換另一個遊戲玩。對他們來說,情人既然是玩具,當然類型越多種越好,玩法越刺激越好。抱著玩物或購物的心態與情人交往,反映在行為上,自然就會喜新厭舊,見一個愛一個,很難期望他們會珍惜別人的感情,顧慮別人的感受。4.罹患「性愛成癮症」的人「成癮症」通常具有一系列共同的症狀:不斷地想著成癮的事物、隱瞞家人朋友、感受到強迫性的需求、以及隨著時間耐受性的增加,類似於吸毒或酗酒者需逐漸增加劑量。這些症狀會對個人的人際關係產生嚴重影響,並在試圖戒除時帶來極大的痛苦。許多患有「性愛成癮症」的人甚至不自知,更不明白自己為何會形成這樣的行為模式。5.處於中年危機、心理叛逆的人不少男性感情出軌都發生在心理危機的時候,突然在人生某個時刻,受到某個事件的刺激或啟發,覺得自己前半輩子為別人而活,現在自己該盡的責任都盡了,決定追求自己的渴望與慾望,中年叛逆的能量是很強大的,往往會摧毀家庭,甚至拋下一切過去的努力。6.習慣分散「感情風險」的人對於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來說,他們在交友和戀愛上總是傾向於分散風險,避免將所有的依賴放在同一個人身上。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在入伍前,他同時交往了六位女朋友,以此來確保即便其中一位變心,他依然有其他的情人可以依靠。他的想法是,六個女朋友不太可能在同一時間都改變心意。然而,當他退伍後,這六個穩定的關係讓他感到壓力倍增,因為他需要同時維持與這些女朋友的關係,這使他感到緊張和困擾。7.不懂拒絕的人還有一種人不是故意要花心,只因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的感情,使得情人越積越多,最後不曉得該怎麼處理。有個朋友的處境就是這樣,開頭只是有個女生跟他告白,受寵若驚之餘,他決定先跟對方做個朋友再慢慢想辦法。不料對方越陷越深,而他也覺得和對方很談得來,可是原來的女友對他也非常溫柔體貼,實在沒有藉口提分手,成天苦思該如何處理才好,他曾經因為不敢拒絕別人的感情,最高紀錄同時收留九個女朋友,讓他幾乎瀕臨崩潰的邊緣。8.報復對方的人另一半不配合或不願意發生親密關係,有些人會選擇用感情出軌來平衡自己的慾望與需求。也有些人是因為另一半做錯事情,企圖用外遇出軌來懲罰對方。9.經常交際應酬的人一開始或許是因為頻繁交際應酬、逢場作戲,但慢慢的假戲真做,跟交際場合的對象發展出感情。10.有「戀母情結」或「肛門期過度縱慾」的人佛洛伊德認為,我們每個人的「性態度」都與童年時期的肛門期發展有關。如果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教養方式過於放縱,孩子日後很容易陷入過度縱慾的困境。此外,個人在幼年階段與父母的三角關係中所產生的「戀母情結」也會影響他們日後的「性態度」。這種無法被滿足的潛意識情結,可能導致男性日後產生外遇行為。認識的女性朋友曾經歷一段摧毀心靈的外遇事件,在沒有做好準備的狀況下,無意間發現自己的母親與先生外遇,先生還很得意的表示,自己是幫她滿足媽媽的性需求,要是先生不滿足媽媽的性慾望,媽媽一樣會外遇。11.極度渴望受人歡迎的人自戀型男性常認為所有女性都會不由自主地愛上他們,因此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打扮自己以吸引異性注意。他們的焦點主要放在「自我表現」和「被愛慕」上,很少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會體恤他人。因此,在他們腳踏多條船時,不會覺得這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在他們看來,男女交往本是自然的吸引過程,一但吸引了對方,便可隨時結束關係。表面上看似熱情親切,實則只愛自己。他們需要他人的接納和喜愛來確認自我價值,只有在受到他人歡迎和喝采時,才能感到自我肯定。本文節錄:《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一書延伸閱讀:.婚姻幸福男比女易出軌!比利時兩性專家:我們對外遇誤解,遠比想像的多.《淚之女王》糖衣包裹的殘酷婚姻真相:為什麼相愛的人結婚後反而不愛了?.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婚姻手原因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4 醫療.精神.身心
又在搖了嗎?常有搖晃感、失眠…三族群小心「地震幻覺」
最近地震頻傳,引發民眾恐慌,許多人感到焦慮不安,地震後仍不時有搖晃感,產生失眠、自律神經失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大地震之後出現搖不停的「幻震」,是一種壓力反應。當生命受到威脅時,會感到精神繃緊、緊張及害怕,接著冒冷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驅使身體做出想逃跑的自動反應,這些都是正常生理現象。李信謙提到,地震頻繁讓壓力反應疊加,一旦負荷超量,會對身心造成極大影響。三族群好發「假性地震症候群」地震過後一天,不安全感應該會慢慢消除,但有些人會感到強烈的恐懼,甚至有死亡威脅感。李信謙說,有三族群好發預期性焦慮,可能罹患「假性地震症候群」。1.曾經居住在震央處、重災區者,感覺身歷其境。2.個性本來就容易緊張者,一逢壓力就干擾身體系統。3.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會因為天災帶來心理上極大的壓力。容易緊張、精神疾患 別過度搜尋網路資訊誤信謠言假性地震症候群的狀況,又稱為「幻震」、「地震幻覺」,李信謙指出,這類患者需要外力介入,給予居家安全、救援資源等保障,或是諮詢專業醫師求助。容易緊張、罹患精神疾病者,則需要傳達正確的訊息,不要過度搜尋網路資訊,誤信謠言、假新聞,例如:住哪層樓最危險、將發生更大的地震等。若心理焦慮造成睡眠困擾、影響日常、變得疑神疑鬼,應就醫接受心理輔導,評估是否開立藥物緩解症狀。恐慌不安會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李信謙建議,判斷資訊正確、預備逃生措施、維持規律作息,是災後自我復建要點,保持正常生活,有助於降低壓力反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8 焦點.健康知識+
公廁你都選坐式/蹲式馬桶?重症醫曝優缺點,「這種馬桶」易殘留菜花病毒
在外面使用公共廁所,通常會有蹲式馬桶或坐式馬桶可以選擇,你比較偏好使用哪一種?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專頁調查大家的如廁習慣,是偏好坐式馬桶、還是蹲式馬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整理了「蹲式vs.坐式馬桶」的多種優缺點,以及對衛生污染的影響,告訴你哪種馬桶比較好!公共廁所的馬桶你都選坐式還是蹲式?出門在外多少都會有如廁的需求,此時要去公共廁所方便一下,元氣網調查大眾對公共廁所的馬桶偏好偏好,來看看網友們的使用習慣,是不是跟你的選擇一樣。大多數的人偏好選擇蹲式馬桶,「外面廁所 都是選擇蹲著」、「看年齡,目前還是蹲」、「公共廁所(當然選蹲式)衛生問題」、「有選擇機會會選蹲式」、「選蹲式!但會等上完廁所褲子衣服全部都穿好,可出去時再把廁所門打開後再按沖水,這樣就可即時離開廁所不會被濺到」、「坐式還要選免治的」、「蹲的!不想跟人共用一個屁股的馬桶蓋」。部分網友偏好坐式馬桶,「坐式!但半蹲不敢碰到馬桶蓋」、「用酒精消毒週圍再擦拭,人再坐上」、「年紀大的老人家無法蹲,會選坐式馬桶」、「膝蓋不能彎,只好選坐式」、「坐式但半蹲!年紀大不方便蹲式!但坐式公厠不碰馬桶蓋!」、「膝蓋不好會選坐式,但馬桶坐椅會自己帶,一次性套子套上再坐!」、「坐在馬桶上,比較好推比較不會酸,前提是拿濕紙巾噴殺菌消毒的噴一下,比較安全衛生」、「坐式也會半蹲,絕不碰到墊子」。也有網友表示其他想法。「只要廁所乾淨都可以」、「屎在滾的話選能第一個進去的」、「我的屁股認馬桶,一定要回家上」、「首選蹲式,只有坐式就半蹲上廁所」、「快拉出來了,就都能接受」、「大人蹲式,老人與小孩適合坐式」、「我的選擇是,看當時急不急」、「看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綜合上述網友們的意見,大多數人偏好蹲式馬桶,認為其衛生較好,尤其在公共廁所使用。而選擇坐式馬桶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膝蓋不便者。也有一些人表示無論蹲式或坐式,只要廁所乾淨,能滿足需求即可。坐式/蹲式馬桶哪個好?醫師曝優缺點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兩者的衛生汚染情況不同、使用姿勢也不大一樣,以下是黃軒針對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優點跟缺點的分析,及對衛生污染的影響的整理,來看看兩者的差異!蹲式馬桶.優點:1.姿勢自然:蹲式馬桶能夠模擬自然蹲姿,符合人體生理結構,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排便。2.清潔度高:使用蹲式馬桶時,身體與馬桶表面接觸的範圍很小,減少了直接接觸病菌和細菌的可能性。3.減少直腸壓力:在蹲姿下,較少的直腸壓力可能減少便秘和痔瘡等問題的發生。4.衛生污染少:蹲式馬桶通常沒有座圈,這樣就避免了細菌在座圈上滋生的可能性。.缺點:1.體力消耗:蹲式姿勢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對於年長者、行動不便者或關節疼痛的人來說可能較為困難。2.不太舒適:蹲式姿勢對於長時間的使用可能不太舒適,特別是對於患有關節問題或腰背疼痛的人來說。3.無法提供支撐:蹲式馬桶缺乏支撐結構,可能對一些人來說感覺不穩定或缺乏安全感。坐式馬桶.優點:1.舒適度:坐式馬桶提供了一個舒適的座位,對於長時間使用或有特殊需要的人來說可能更加適合。2.易於使用:對於年長者、行動不便者和小孩子來說,坐式馬桶更容易使用和操作。3.提供支撐:坐式馬桶通常配有扶手和支撐結構,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和安全感。.缺點:1.衛生問題:坐式馬桶上的座圈容易成為細菌和病毒滋生的地方,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使用時,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2.容易產生疾病:坐式馬桶的使用方式容易導致直腸直腸靜脈曲張,增加痔瘡等直腸疾病的風險。蹲式/坐式馬桶的衛生污染差異‧蹲式馬桶對衛生污染的影響:1.直接接觸面積較小:蹲式馬桶使用時,身體只接觸到少量馬桶表面,減少了接觸病菌和細菌的機會。2.少有交叉污染風險:蹲式馬桶通常沒有座圈,這樣就避免了不同使用者之間因為共用座圈而可能產生的交叉感染風險。‧坐式馬桶對衛生污染的影響:1.座圈容易滋生細菌:坐式馬桶上的座圈是直接與人體接觸的部分,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即使在定期清潔的情況下,座圈仍然存在一定的衛生風險。2.交叉感染風險:在公共場所,使用坐式馬桶時,不同使用者直接接觸同一座圈,有可能傳播病原體,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蹲式馬桶」有衛生優勢 但2種人不適合總結以上的分析,「蹲式馬桶」在衛生污染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接觸面積較小且少有交叉感染風險。但「坐式馬桶」的使用便利性和適應性更好,特別是對於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特定人群來說。雖然坐式馬桶適合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但公共廁所中的坐式馬桶,坐墊上有著許多細菌跟病毒。眼科醫師洪啟庭表示,研究近年菜花的研究報告意外發現「公共坐墊上竟有高達8成9的菜花病毒。」,且病毒能存活半小時之久,可見我們平時與菜花病毒的距離,恐怕超乎想像。洪啟庭表示,菜花病毒可以預防,民眾在公共廁所如廁,可使用可拋棄式坐墊或以酒精消毒,而一般人除非本身就有痔瘡等傷口,且免疫力低落,才會感染上菜花。無論選擇蹲式馬桶還是坐式馬桶,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定期清潔都是至關重要的,以減少衛生污染和疾病傳播的風險。看完醫師的優缺點分析後,公共廁所的馬桶你會選坐式馬桶、還是蹲式馬桶呢?延伸閱讀:.比廁所髒!醫師警告辦公室4物品「養細菌」 第1名幾乎沒人清.蹲式馬桶和坐式馬桶哪個髒?看完這個實驗就懂了.懸空尿尿讓她膀胱細菌蔓延!蹲姿其實沒錯…醫教正確解尿姿勢
-
2024-04-13 性愛.愛情診療室
劈腿的人到底哪裡有問題?是我的錯?該跟他復合嗎?心理師指關鍵因素
被劈腿、外遇是感情觸礁其中一大問題、而且是自己無法掌握的因素。背後的原因不只是被害者想知道,有的時候就連劈腿者自己也不曉得。心煦心理治療所楊乃樺臨床心理師在今健康Podcast節目中指出關鍵,也教大家可以如何評估到底要不要戳破、該不該復合。 劈腿的人到底哪裡有問題?為何常說「有一就會有二」? 各種需被滿足的渴望:楊乃樺心理師表示,人充滿七情六慾,會渴望被愛、被支持、被接住、被需要、被看重、被保護、被珍惜等,不同的人劈腿原因各有解釋,有些人可能知道原因,也有人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傷害關係。 當渴望失去控制:當個人存在著空洞、需求,卻無法對另一伴好好說出,或是另一伴無法理解、聽進去等,內心的缺乏藏匿久了便可能內耗磨損,甚至向外尋找。不論是性或者是愛,當對於關係不滿足,一旦達到失控或無法控制,又或是出現了其他誘因,就有可能出現「意外」。 有一就會有二?上述也正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劈腿有一就會有二」,雖說不能以偏概全,若能找到內心的空洞並修補,確實有可能出現改變。但若沒找到關鍵的空洞,自然也容易再犯,且常見的是連當事人也不知道、不曾想過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好丈夫/妻子也可能黑化、劈腿?有時當事人自己也會嚇到? 每個人的多重腳色:值得一提的是,劈腿也有可能在「好男人/好女人」身上發生。楊乃樺心理師表示,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不同的身分,是個好爸爸、好媽媽、好主管、好伴侶、好的合作夥伴等,有的時候身分可能重疊、需要切換,例如當一個好爸爸遇到正在難過的女性下屬時,此時「界線」就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也就是自己是誰、有哪些身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尤其是外界出現了誘因的時候。 當腳色切換卻沒抓好界線:不過界線也需要不斷學習、事先設定,也並非缺乏彈性、永遠定錨,有時還需要有一定的機會面對處境才有辦法整理。事出突然,就容易困惑或卡住。有些人能夠好好地踩住自己的底線,有些人則可能一時興奮而亂了陣腳。一旦跨越了界線,做出該身分不能做的事情,人設、身份等也都將可能一夕之間崩壞,甚至自我否定。因此也有許多時候,劈腿的人是對自己感覺到非常驚嚇、恐慌、厭惡的。 難道是因為我不好,所以對方才會劈腿? 遇到劈腿、被劈腿,很多人會檢討自己「是不是我不夠好對方才會劈腿?」,千萬要記住,自己或許有所疏失,但絕對不會是對方可以劈腿的理由。 對方劈腿,對方負責:楊乃樺心理師表示,發生劈腿人們常見會習慣檢討自己,似乎改變什麼就可藉此修復關係,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一再苛責自己只會掉入自我攻擊的深淵當中。劈腿這行為是對方所做的事情、也是對方的選擇,對方該為自己負責,我們無法為這選擇負責。 思考,但不是自己不好:可以思考的是,在這段關係當中是不是真的有出現什麼疏失、遺忘了什麼、理所當然了什麼,可能在回想當中可以發現許多問題,但這問題是在「關係」而非「個人」,是關係狀態不對,不代表自己不好。 對方劈腿了,我該挽留嗎?心理師:先釐清4件事! 面對著對方劈腿、破碎的關係,到底該不該復合是一大難題。楊乃樺心理師表示,一段關係要收回並不簡單,尤其是強迫終止,這需要審慎評估及真實的討論。 要戳破嗎?在確定之下,說或不說對被劈腿者而言都是非常難受的,也都各有利弊。不說,可以維持當下的和平,可以延後痛苦的現實,但遲早還是得面對。說,不代表攤牌結束,雖然揭開真相感到痛苦,但有機會和對方好好修復或結束、討論接下來該怎麼走。 首先:對方還要不要繼續?相信許多劈腿的人,可能真的只是失了方寸。因此建議首先確定這段關係對方還要嗎?若對方不要,想再多也只是白想,做再多也只是白做,只是嚐到失敗和痛苦。 關鍵:我還要不要繼續?能信嗎?若對方有心、還想繼續,好好問問自己,這段關係我還要嗎?為什麼?真的能再次信任對方嗎?這是最最重要的關鍵。重新建立信任和安全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過程也可能非常辛苦,會需要一段時間磨合。 如何提供信任、如何調整?如果兩個人都還想繼續,那麼接下來就好好的討論,當出現懷疑時,對方可以如何提供安全感或信任,並且也回到關係當中,好好了解劈腿失了方寸的原因,兩人可以如何嘗試調整步調。 被劈腿受傷的人如何重建?心理師:好好面對自己的受傷。 面對劈腿這樣巨大的傷害,往往讓人不知所措,不公平、不甘心等,有人會快速進入到下一個關係、有人會不斷自責、也有人會對關係感到恐懼。 對此楊乃樺心理師表示,這些反應其實都很正常,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受傷及崩潰,坦承這段關係的失敗,接受自己的受傷,這些並不是錯誤,也不必為他人做錯的事情負責,看到自己能更好的地方這樣就夠了,這個「看到」就是個重建的開始。 各關係都可能以各種方式結束,可能是生命、可能是第三者、可能是意外,試著把生活的主導權拿回到自己身上,更有助自己悲傷但同時也能安穩。 《延伸閱讀》 .分手、分開「分離焦慮」怎麼辦?心理師6招建立「自我概念」有效改善! .學會課題分離生活更自在!心理師教3原則,別什麼事都背在身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03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多發性骨髓瘤治療完整 存活期倍增減少醫療照護負擔
血液性癌症近年的治療大有進展,多發性骨髓瘤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一名住在恆春的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因疾病併發症侵襲骨頭加上腫瘤壓迫,每次北上到台中看診,都要坐輪椅,使用了anti-BCMA類的新藥後,阻止了病況惡化,患者已經可以正常走進門診。」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興奮地說。多發性骨髓瘤是體內漿細胞出現病變所引起,以多發性病變和影響血液系統為特徵,會引起骨折、高血鈣及腎衰竭等併發症。滕傑林指出,初診斷的病人, 2/3 有骨頭疼痛,另外1/3已有腎臟併發症,病況惡化到連自主生活都很難;傳統治療病人約2到3年的存活率,但近年藥物發展快速,5成的患者存活率可延長到5年。多發性骨髓瘤難治 需配合醫療團隊、及早用藥由於99% 的漿細胞具有B 細胞成熟抗原(B-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最新的藥物就是作用在此,與 CD3 (+) T 細胞接受體結合後殺死癌細胞,目前被核准用於曾接受四線治療的難治型或復發型患者,三分之一難治型的病患可以得到完全緩解,目前仍未健保給付。實際上,多發性骨髓瘤的是一個治不好、但要好好治療的疾病。滕傑林指出,新診斷的患者,第一線用藥後只有一成的機會成為難治型;使用到第二線用藥後,難治的比例從一成升到三至四成,到了第三線用藥後,難治型增加到6成。新藥的加入可以大幅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減少後遺症產生的醫療及照護成本,但台灣健保經費有限,獲得給付的時間落後日韓一到兩年,各界應思考如何解決健保財務的困難,讓病人更早使用到藥物,達到最好的效益。在等待新藥的同時,滕傑林強調,多發性骨髓瘤雖然無法治癒,但只要病人與醫療團隊合作定期追蹤,出現復發跡象即早介入治療,病情都能獲得控制,以台中榮總為例,會由醫療團隊的個管師與病人追蹤,互相加LINE,讓患者隨時隨地可以找得到醫護人員,建立病人的安全感很重要,這也可以減少患者失聯的機會。「友善抗癌,心願大聲說」:患者要縮小治療期待的差距,必須先學會當個病人,吸收正確的知識;而政府的資源須合理分配,即使是擴大資源也要民眾配合,例如增加部份負擔可能性。更多內容請點2024癌症論壇線上策展網頁
-
2024-03-27 失智.Podcast
【Podcast】Ep4. 失智症日常照顧真兩難?解鎖剛剛好的照顧密碼
你會讓確診失智的家人獨立出門,自己吃飯或是做家事嗎?家屬常常因為擔心失智者迷路、受傷,跟前跟後保護著他們,但這樣的照顧,對失智者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方式嗎?會不會反而傷害了失智者的自尊,也讓他們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加速退化?照顧者一定會面臨照護上的挑戰與兩難,究竟什麼樣的照顧才是剛剛好的照顧?最新一集《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邀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資深社工劉怡吟,從失智者和照顧者各自的視角出發,探討與理解失智症照護的多面向問題。同時為照顧家庭提供實用的建議和資源,幫助他們迎向更有品質的生活。照顧者練習放手 避免失智者退化主持人陳韻如分享一段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解鎖失智密碼」一書中,提到的真實故事,一對罹患失智症的老夫妻,他們感情非常好,一開始兩人的病程都算輕微,也都會相伴到日照中心活動,直到有一天奶奶走路跌倒,腦部受傷,老爺爺為此自責不已,於是更加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伴,還為此身心俱疲甚至罹癌。陳韻如針對問題提出疑問,她認為奶奶雖然有一些失能,但會不會其實有些事情她還做得到,卻被爺爺做好了,因為少了練習的機會,讓自理能力更加退化?「照顧者必須要學習忍著不要去干涉,練習放手」長年協助失智症家庭且有豐富經驗的劉怡吟社工在節目中表示,雖然家屬常為失智者著想,但過度照顧有時反而會讓他們感到不受尊重,給失智者多一些時間,不要急著提醒或幫忙,讓他們把事情做完,並適時的分開雙方的生活作息或活動,讓彼此保有距離的美感。扭轉照顧迷思 創照護雙贏劉怡吟還在節目中分享一位照顧失智父親的女兒,擔心不知如何幫爸爸洗澡,最後請居扶員來協助爸爸洗澡。將照顧和陪伴混肴是東方人常見的迷思,凡事親力親為,最後除可能失去關心、陪伴家人的時間,還會讓自己也倒下。「站在雙贏的角度,讓照顧長輩的工作像雙人共舞」她建議照顧者仍應尋求政府資源的協助,才有時間與體力陪伴失智者,從互動過程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安排非藥物治療的日常活動,才有助於延緩失智症。照顧失智者像是跑一場馬拉松,需要好好的配速、適時的喘息,她鼓勵盡早讓輕度或早期的失智者接觸外面的資源,如日照中心或社區據點,及早建立失智者對日照或據點的安全感,如果等到中度、重度階段,失智者與家屬的關係會更緊繃,彼此的磨合期會更長,更難讓外面的資源介入。照顧者要顧好自己 善用失智照顧資源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目前全台失智人口已達32萬人,再過2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也快速增加,不論對家庭和社會在照顧上,都會面臨極大的挑戰。現代的家庭型態多屬小家庭,不如過去的大家庭,家族間可以互相協助,尤其是都會區的家庭更需要政府資源幫忙,如需要長照資源,即可撥打1966專線,劉怡吟特別提到,很多民眾誤解政府資源只有低收入戶或獨居老人才可以申請,其實只要民眾符合需求,政府都會補助,依民眾的情況自費金額有異。「你必須要照顧好自己,從緊繃的情緒稍微的抒發」照顧者除了練習放手之外,自己的時間與空間同樣重要,她鼓勵照顧者妥善規劃時間申請喘息服務,規劃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不用等累到不行的時候才申請。本集重點:✎失智照顧者的真實故事:失智老夫妻互相照顧,親力親為壓力山大…。✎照顧者如何拿捏照顧與協助的程度?✎面對事事要自己親力親為的照顧者,該怎麼溝通,提醒他做到剛剛好就好?✎照顧者有哪些資源可以使用?如何申請?有什麼限制?該怎麼選擇比較好?失智好好生活Podcast節目收聽平台🎧SoundOn:https://user251766.pse.is/5qy8rt🎧Spotify:https://user251766.pse.is/5qy8un🎧KKBOX:https://user251766.pse.is/5qy8tl🎧Apple:https://user251766.pse.is/5qy8zn⭐歡迎按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並將你的經歷還有故事留言或私訊我們: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更多關於失智症的第一手資訊,都在元氣網「失智」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
2024-03-09 養生.家庭婚姻
妻婚後默默付出,卻換來夫外遇找小三!專家點出原因:「過度付出」是婚姻的隱形殺手
在情感諮詢中,我經常會聽到很多諮詢者抱怨:為什麼我對他付出了那麼多,卻落得一無所有的下場?難道他就看不到我的付出?我付出那麼多,難道錯了嗎?我付出那麼多,難道錯了嗎?小丁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她是一個很善解人意的女孩,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她很愛她的老公,她覺得愛一個人就是要為他付出所有,不圖任何回報。她為了照顧兩個孩子和公婆,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成了全職太太。她每天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想方設法為老公做可口的飯菜,自己手頭的存款也都拿來給孩子和老公買吃的、用的、穿的,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她從不讓老公插手家事,她覺得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就夠了,家裡的一切都由自己操持。漸漸地她老公每次回家,鞋襪一脫就躺在沙發上看電視什麼也不幹。小丁還經常切好水果,端一杯水放在他旁邊,方便他吃喝,幾乎把老公寵上了天。她說,我一定要讓他覺得回家就是一種享受,讓他愛上回家的感覺,讓他覺得我是不可替代的。婚後長期付出 卻換來好公出軌可是,小丁幾年如一日的付出換來的卻是老公的出軌。小丁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為他都做到這個程度了,他怎麼還不滿足?為什麼還要找小三?她質問老公為什麼要這樣對她。她老公卻說:「你的付出經常讓我覺得喘不過來氣,你太能幹了,家裡好像根本不需要我,我也感覺不到你需要我。我想要的是一個可以和我聊得來的女人,而不是一個只會做家事,伺候我的『保母』。」小丁聽到這話,非常生氣。她覺得自己太可悲了,她以為為老公付出所有,不求回報,他肯定會越來越離不開自己,離不開這個家。沒想到,到頭來自己所做的這一切就是一場笑話。在這個案例中,我想討論的不是小丁老公出軌的問題,而是小丁在這場婚姻裡過度付出的問題。小丁老公在這場婚姻裡得到了太多,也太容易得到這一切,這反而讓他變得有恃無恐,他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小丁的付出。婚姻裡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一個人不斷付出,而另一個人卻熟視無睹。小丁以為只要自己不斷付出,對方就會感激涕零,那只不過是她一廂情願的自我感動,她付出了所有,對方卻不屑一顧。沒有回應的付出,到頭來只是一場空,不僅失去了婚姻,更失去了自我。過度付出,是婚姻的隱形殺手小丁當初的付出有多大,現在受到的傷害就有多深。是她親手用一直以來無原則、無底線的付出,打磨著這把肆無忌憚傷害她的利劍。正是因為她太好了,她的好無以復加,讓對方喘不過氣,也沒有回報的餘地。其實,愛也有邊際效應遞減規律。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付出增加時,會換來一定效果,但是當付出持續增加時,效果的增加會越來越少,直到最後,無論付出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再增加。如果一方一直無條件地向另一方付出,對方就無法在感情關係中顯示自己的責任心和擔當,有些不負責的人就會用找第三者的方式來滿足自我價值。過度付出模糊了夫妻彼此的界限,混亂了彼此的責任,打破了家庭的平衡。很多人以為,自己付出越多,對方就會越覺得幸福,其實不然。心理學上有「公平理論」,是指只有在伴侶貢獻較多,同時也得到較多時,親密關係才是公平的。公平理論認為,處在不公平的親密關係中的任何一方都是緊張的。我們都能理解為什麼獲益不足的伴侶會不快樂,但其實過度獲益的伴侶雖然得到很多好處,卻也感覺不快樂,因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會有負疚感。只有伴侶雙方都得到公平結果時,每個人才最為滿足。任何人在面對公平關係的偏離時都會感到苦惱,到最後都會厭惡不公平,會想方設法改變或逃避不公平的關係。過度付出者一般會覺得,只有不斷付出,自己才會被愛,並且付出越多,對方就會愛自己越多。他們的價值感來源於別人對自己的認同和肯定,只有不斷地對別人好,才能彌補內心的不安全感。他們經常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控制對方。所以,他們在付出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索取」,索取對方的認可和感激。他們自己或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以為自己的付出不求回報,但無形中卻在給伴侶施加精神壓力:我已經對你這麼好了,你應該更加愛我。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在不公平的親密關係中,接受者為了減少內心的負疚感和壓力,會發動自己的防禦機制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在接受伴侶付出的初期,他們可能也會用同樣的行動回饋伴侶。但時間長了,他們發現,無論自己怎麼做,也不如伴侶努力,根本沒有自己發揮的空間。伴侶好像也並不在乎他是否付出,自己是否付出對關係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影響,那不如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伴侶的付出。當完全接受伴侶付出時,他們為了掩飾內心的負疚感,防禦機制會再次啟動。他們的潛意識告訴自己:那是他心甘情願做的,並不是我要求他做的。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把伴侶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伴侶的付出在他們的眼裡也就越來越沒有價值。他們不想再承受伴侶施加給自己的精神壓力,最後很可能會選擇逃離這段關係。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過:「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透過這種交換,雙方的接受和付出達成了一種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這個關係中富有價值。」在婚姻關係中,很多人都扮演著無怨無悔付出者的角色,另一方被動地接受,這種不平衡的關係只會讓彼此漸行漸遠。因為付出方會越來越累,接受方也會習以為常,漸漸覺得對方並不需要自己。這樣一來,雙方的價值感都會越來越低。而長久穩定的婚姻關係一定是雙方的價值都能被不斷地滿足,這就需要雙方都有所付出。當雙方都付出了,就會為了自己的付出,更好地經營這段關係,更加珍惜彼此。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有的時候,一段婚姻關係的瓦解,付出者往往是始作俑者。過度付出,是婚姻的隱形殺手。如果你在婚姻中正扮演著過度付出者的角色,請停下來,聽一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想清楚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什麼。你這樣無條件地付出,真的開心嗎?還是覺得只有如此付出,才能得到伴侶的愛?同時,也不妨去聽一聽伴侶內心的真實需求是什麼。他真的希望你這樣付出嗎?他想要的是能和他平等溝通、互相理解的伴侶,還是只弄清楚對方的真實需求 雙方才能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真正的親密當弄清楚自己的真實需求時,你才能真正愛自己,而不是總是在索取伴侶的愛,企圖透過不斷付出獲得伴侶的認可和依戀。當弄清楚了對方的真實需求時,你就不會只是一味地付出,覺得對方需要這樣的付出。你會試著根據他的真實需求,以他需要的方式去愛他,你愛得自如,他受得幸福。只有懂得愛自己愛他人,彼此內心的真實需求都能得以滿足,雙方才能在這段關係中感受到真正的親密。好的婚姻,一定是夫妻雙方勢均力敵地付出,只有相互付出,相互滋養,才能為愛搭建一座穩固的橋梁。愛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而是一場雙向的流動,在愛的流動中,夫妻雙方的能量才會越來越富足,婚姻也會越來越幸福。本文節錄:《不是為了爭吵才跟你在一起:如何在溝通中改善親密關係》一書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有房就不怕沒錢養老?一實例看如何不讓自己落入窮得只剩房子的窘境
阿海的爸爸9年前去世後,因為3個姊弟都已經各自成家,所以都同意把爸爸的遺產:一間房子跟一筆現金全部都由媽媽繼承,讓媽媽自己住在她名下的房子裡,也比較有安全感。現金則是能讓媽媽負擔自己的生活費,不須由3個姊弟分攤。這幾年,媽媽除了進行2次髖關節手術外,生活倒也過的自由自在。直到去年初,媽媽開始到處藏東西,卻一直說東西被偷,還一直說家中有不認識的人進來。這讓家人懷疑媽媽生病了,於是阿海送媽媽到醫院就診,結果醫院診斷媽媽失智。為了照顧失智的媽媽,雖然是三個人,但已經讓姊弟們有點辛苦。去年底,媽媽多次跌倒後,造成尾椎骨裂住院,考慮媽媽已經高齡84歲,所以放棄手術開刀補骨,而是以靜養的方式讓骨裂復原。休養期間,媽媽需要躺著、不能久坐,而且會有一段時間大小便失禁,因此由3姊弟輪流排班照顧媽媽。可能是因為髖關節痛,也可能是失智症快速惡化,媽媽整日裡頻繁吵著要下床上廁所,扶她下床到廁所卻上不出來;如果不扶她起來,媽媽會不分日夜地一直敲牆壁大叫,也因為一直想下床,媽媽還從床上摔下來好幾次,吵得左右鄰居不堪其擾。阿海弟弟也因為照顧媽媽,而導致腰部扭傷。無奈之餘,只好四處找尋可以照顧媽媽的安養中心。後來,總算找到可以安置媽媽的機構,但是問題來了:媽媽帳戶存款餘額只剩20幾萬,但安養中心一個月收費就要5萬多元,阿海姊弟先各拿出10萬元當公積金,來支付媽媽的照顧費用,但是這樣也才30萬,五、六個月就燒光了,而姊弟們各自都有家累負擔,根本沒有能力長期分擔每個月多出來近2萬元的負擔。如果媽媽要住上3~5年,甚至10年,3姊弟無法負擔這筆龐大的費用。這時,阿海有了一個打算:是不是只要把媽媽名下的房子拿去貸款,貸出來的錢就可以解決安養中心的費用缺口了?年紀大了,存款不夠用,可以拿房屋去貸款?申請一般房貸時,銀行會關注的是:1.貸款人的行為能力2.貸款人的還款能力3.擔保品的價值銀行會透過這三點,來決定是否放貸與可貸金額。以阿海家的例子來說,媽媽已經84歲,目前無工作能力,申貸後未來沒有還款能力,更何況媽媽目前狀況為失智狀況,並無完全的行為能力,無法完成合法的法律程序,所以是無法以屋主名義取得一般房貸的。那政府推的以房養老貸款可行嗎?生活中常聽到的「以房養老」,正式名稱叫做「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讓長者住在自己的房子裡面,而且每月還會有固定的經濟來源支撐生活,這樣就可以把房屋的資產轉換成退休準備金。簡單來說,就是屋主將持有的房屋設定抵押給銀行,銀行在設定的年限內,每個月撥款給房屋所有權人當作養老金。評估「以房養老」時,銀行不會將還款能力列入評估,主要的評估重點反而是房屋的地段及價值。不過在阿海的案例中,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屋主(媽媽)沒有辦法意識清楚地表達要貸款意願,最終還是無法申辦以房養老。,所以這個案例到最後,還是無法成功貸款。如果阿海真的需要用房子貸款,就必須幫媽媽申請監護宣告,等監護宣告完成後,監護人就可以為受監護人之利益,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這時,監護人再向銀行提出以房養老的申請,才有機會成功。不過要提醒的是:申請監護宣告時間至少需半年以上,所以沒有辦法馬上解決阿海媽媽養護費用不足的燃眉之急。有人可能會想:阿海有工作、有還款能力,如果是阿海來當貸款人,用媽媽的房子做抵押擔保貸款,這樣是否可行?這個方法的重點是:如果父母意識清楚,是可以透過這種方法貸款,但是這個方法有個問題,那就是:貸款金額屬貸款申辦人的債務,如果父母身故時,這筆債務不能列入遺產中的負債,就有可能要多繳遺產稅。此外,繼承遺產時如果無法協議分割,就會以法定應繼分來分配,房子作為遺產,會由3姊弟平均繼承。這時候,阿海是否可以主張這筆債務是照顧媽媽的支出,要求其他兄弟姊妹一起負擔?答案是不行的。依民法第 1114 條中規定,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所以貸款出來照顧父母是子女的孝心,是盡扶養義務,其他兄弟姊妹沒有一定要分擔的義務,所以如果其他兄弟姊妹不想分擔,阿海會無法求償,而是要獨自負擔這筆房貸債務。這個案例中,阿海媽媽目前已經無完全行為能力,如果阿海拿媽媽的房子去做抵押貸款,不只會有債務問題,還會觸犯違造文書罪,更不用說幫父母賣掉房子變現,當然也不可行!這時阿海突然覺得,雖然擁有一間房子,但是沒有可動用的現金,窘境跟沒有資產的人完全相同!要如何避免自己窮到只剩房子呢?因為房價越來越高,每個人購屋的負擔非常重,常出現財務目標排擠效應,很多人為了買房子,只好把一些長期的財務目標往後遞延,最常見的就是退休金規劃。因此,很多購屋族會安慰自己:沒關係,反正到最後我還會有一間房子可以變現,如果我來不及存好退休金,那就把房子賣了變現,這樣就有一筆錢當退休金了。實務上,當民眾繳完房貸時可能已經60多歲了,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再準備退休金,如果身體健康,過著簡樸的生活,靠著勞保與勞退年金,再加上身上的一點存款,初期可能生活還勉強過得去。但目前平均餘命延長,退休後還會活很久,如果未來物價因為通膨而變得越來越高,或者生病需要比較大額的支出,甚至需要被長期照顧時,不管是送機構或請外籍看護,每個月都要再多支出好幾萬元。如果出現現金不夠用的狀況時,房子真的可以換現金來解決錢不夠用問題嗎?加上國人不喜歡有負債,通常只會在需要用大錢時才去貸款,而且大部分的人會認為,一旦貸款就會有利息支出,這樣是不好的。所以,國人一旦還完房貸,非到不得已的情況下,通常不會再重新貸款的。但問題是:當屋主退休後,錢不夠用時才想要貸款,一般房貸就無法申貸了;若年紀大了、意識能力開始出現問題,想要用房子變現更是有難度。最後就會落到有房沒現金,窮到只剩下房子。累積退休金,一定要布局能夠快速變現的資產所以,在思考退休金的時候,就要清楚知道哪些財務目標是可以割捨的,哪些財務目標是一定要留下來的。舉例來說,退休金就是一定要留下來的財務目標。另外,人生中可能發生的風險也必須考慮。如果資源有限,有甚麼可行的方法可以完成必要的財務目標?如果是以購買自用住宅為財務目標,那麼想辦法降低購屋總價、延後購屋時間、充分運用政府政策優惠、增加家庭收入、調整家庭支出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方法,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風險都壓在同一個財務目標上。最後要提醒的是:除了保留緊急預備金外,最好要做好兩個準備:第一個準備:是保留一定額度「方便變現」的資產。第二是準備:購買適當的保險,以防風險發生時消耗掉太多好資產。所以呼籲屆齡退休的人,如果發現自己真的窮得只剩一間房子,就該開始考慮資產變現的可能性,包括在退休前先設定好理財型房貸,等到需要錢的時候再提款,還是評估啟動以房養老,又或是大房換小房,市區換郊區,或賣掉房子搬進養生村等,都需要做好準備,而且儘可能在意識清楚的時候做決定,以免辛苦了一輩子,到最後只剩一間無法運用的房子,不僅造成後代的負擔,還讓自己面臨無錢可用的窘境。如果不了解如何進行財務規劃,一定要尋求合格的財務顧問進行協助,才能讓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退休人生。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退休後像一個人的自助旅行,須自己規畫行程與玩法
退休後,許多人以為可以過輕鬆愜意的生活,但根據英國經濟事務研究院報告,平均退休兩年後,生病、憂鬱、失能等風險上升,YouTuber章新(本名張炳文)以過來人身分談退休和預期不同的地方,沒算到的大筆支出有哪些?以及他的頻道如何成功變現?同時提供專家看法。精神科醫師朱仲翔指出,YouTuber章新的退休規畫符合日前他在「二○二三退休力論壇─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論壇提出的安全感、新鮮感、重要性、連結感、成長與貢獻等六大心理需求,「章新把原有能力延伸到退休的新生活,成功開創人生第二曲線」。退休後像一個人的自助旅行朱仲翔以出國旅行來比喻退休,退休前就像是跟團,跟著或帶著團隊一起走,過程和目的地都很明確;退休後變成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必須自己規畫目標、行程與玩法,有些人會忽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名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以往全部心力都放在工作,事業上很有成就,退休後常跟朋友出國打高爾夫球,卻漸漸感到生活單調,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另外有一名在公部門上班的女性,五十多歲被迫提前退休,雖經濟無虞,但遊山玩水兩個月後開始感到心慌。我的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朱仲翔指出,職場很容易找到目標,退休前以工作為重心安排生活即可,但退休規畫要把重心擺回自己身上,不妨自問:「我的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上述的高階主管個案,因為太忙忽略健康、家庭關係疏離,可以定為新的生活重點,而被迫退休的五十歲女性,可以學習新的才藝,為自己帶來新的感覺。「退休後卡住的是心態不是方法,只要願意嘗試,就算是有進展。」朱仲翔舉例,大家都知道可以去社大上課,有些人卻覺得這不是一百分的作法而作罷,但他提醒,如果目前的滿足感是零分,只要評估有十分就應該去嘗試,就像章新開頻道的初衷是找事做,假設事前評估不值得而不做,就不會獲得如今的回響。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1 養生.家庭婚姻
送命題二選一!男子苦惱「老婆臨盆和母親罹癌末期」該選誰?面對兩位摯愛怎麼選都不對
要老公在媽媽跟老婆之間選邊站,恐怕真的難倒他們,答案不論是什麼,恐怕都很難全身而退啊!尤其這樣的疑問,是不分東西方的,近來國外論壇Reddit上就有一名36歲男子陷入為難發文抒發,他和老婆將要迎接第一個孩子,但在這段時間不巧70歲的媽媽被診斷出身患癌症末期,而且情況非常嚴重,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最讓他難過的是,醫生已經發出病危通知,說明情況非常不樂觀,能夠存活的機率非常低。與母親從小感情深厚這位準爸爸之所以這麼困擾,就是因為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母親不但獨自做兩份工扶養他,即使兩人過得很辛苦,但媽媽依然盡力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毫無顧慮的長大。因此,有了工作能力的他為了感恩母親從小的照顧,努力工作買了房子報答她外,並提供所需的一切,就是能讓她可以安享晚年。殘酷送命題二選一!豈料70歲的媽媽這時候被診斷出癌症末期,甚至情況嚴重,隨時都可能有憾事發生。不過,這時候已經即將臨盆的懷孕老婆卻突然問他,「如果到時候我要生了,或是你接到醫院病危電話,你會選擇哪個?」當下他表示自己會選擇媽媽,因為想和她好好的道別,不這樣做以後恐怕再也見不到她了,也希望她生命的最後一刻有人可以陪她。沒想到老婆很生氣的回問:「那我跟孩子呢?」他趕緊安撫她說,自己會在最快的速度的趕到她身邊,但也有可能趕不上,老婆一聽簡直要氣瘋,要他現在立刻出去,並且離開家裡。他困擾且無奈地說道,這段時間已經在工作上請假,能多多陪伴老婆,就是希望能夠安撫她的情緒。同樣是母親,卻是兩樣心情面對這樣的進退兩難的事,每個母親都希望孩子幸福!相信這位罹癌的母親一定會要孩子隨時陪伴在媳婦的身邊,同時能夠參與到第一個孩子降生的喜悅。不過,雖然身為母親心中一定有所牽掛,期望在最後一刻再見一眼心愛的孩子,只不過這樣殘酷二選一的考題,真的要好好的處理才是尤其初次懷孕的老婆極度缺乏安全感,各種合理或是邏輯在她身上都不適用,因為荷爾蒙會讓使她們說出或做出不智的選擇 ,這時候就是考驗老公的智慧了!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2-08 焦點.元氣新聞
「換長夾」真的能提升財運嗎?命理專家提供獨特理財視角,春節轉財運讓理財更有效
春節即將來臨,大家都知道,金錢在這個時候變得格外重要。因此,讓我們以一個貼近春節氛圍的開場問題開始吧。簡少年,一位在新創科技圈中被譽為國師,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命理看相風水師,曾在他的著作《簡少年現代生活改運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為什麼一個看似普通的長夾能夠對我們的財運產生如此重要的影響呢?簡少年表示,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你打開一個長夾,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有多少張1,000元鈔票,多少張100元鈔票。這不僅讓你對自己的財產一目了然,也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換長夾開啟理財之路,謹防虛榮陷經濟困境當今天你換成長夾時,你會發現對錢的理解更深刻,對金錢的關注度提高了,這是財務管理的第一步。有人建議不僅要換長夾,最好還選擇一款高價的,以增加貴氣。儘管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牽強,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與俗話中的「你要成為誰,得先假裝自己是誰」相符。透過長期模仿,你有可能真的改變財富觀念,變得更有錢。然而,我仍然建議大家謹慎評估自己的經濟狀況。不要因為一個高價錢包就過度擴大支出,尤其當日常開支已經困難時。謹記要踏實地管理金錢,避免因為虛榮而陷入經濟困境。要提高財運,從細節入手,建立健康的理財習慣,才是關鍵。壓力下隧道視野,忽略儲蓄陷債務談到周轉問題,我們來談談「隧道效應」。當我們處於壓力或急迫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難以長遠規劃。這就好比進入一個隧道,前方看得到,但左右周圍卻無法清晰看見。就像開快車一樣,速度越快,專注於當下,而忽略了周圍的風景。相反,當我們緩慢前行時,才會發現「哇!周遭風景如此美麗。」這就是所謂的隧道效應,也是造成貧窮難以擺脫的原因之一。經常思考賺錢卻過度勞累,賺來的錢又很快花在立即帶來快樂的事物或娛樂上,導致無法儲蓄。這樣一來,當意外事件發生時,財務狀況迅速惡化,不得不借錢應急。為了還債,更加努力賺錢,但也更疲憊,反而花更多錢在娛樂上。最終,不僅無法還債,還積欠更多債務,形成沉重的債務循環。隧道效應佔心力,脾胃健康助財富談到隧道效應,最令人擔憂的是它長期佔據心力,而非短暫現象。各種活動,如健身、減肥、工作、早睡早起,都需要心力。假設因無法存錢,下個月的房租成問題,這焦慮佔據30%心力,僅剩70%。這影響表現、金錢、生活,形成惡性循環,難以改變。存錢能力與面對隧道效應時的餘裕、安全感有關。安全感強者面對風險更鎮定。現實不可怕,恐懼是想像的結果。恐懼時,我們可能誇大困境,認為無法解決,但勇氣踏出第一步或改變結果。養腎和養脾胃重要,但培養面對困難的心理強大更關鍵。脾胃健康有助積累和保持財富。揭露隱藏負債,資產增加致財富自由讓我們找出是什麼原因使你處於高速前進的危險中。例如,你的男朋友花你的錢,或者你有一個朋友不斷向你借錢。此外,要找出隱藏的負債。來參考《窮爸爸和富爸爸》的邏輯,每月賺的錢是資產,每月支出的錢是負債。舉個例子,如果你擁有一台娃娃機,每天賺錢,那麼這筆錢是你的資產。然而,如果你擁有一輛跑車,每月需要支付高額的洗車費、保養費,或者可能發生意外需要修理,這些支出就是負債。當你的資產越多,被動收入就越多,越接近財富自由。控制支出遠離破產,多餘裕啟財富自由相反,支出越多,你越接近破產。舉個例子,如果你有十萬元,每個月虧一萬,最終你會耗盡錢,可能必須努力工作,進入隧道效應。你可能一直忙於應對未支付的帳單和未付的負債。減少被動支出,增加餘裕,這就像是能夠慢慢開車、慢慢欣賞風景的過程。當你的工作表現不斷成長,你更容易獲得更多收入,事業也會更加成功。這就是馬太效應的核心,多的更多、少的更少。擁有更多餘裕意味著能夠創造被動收入,進入正向循環,最終實現財富自由。 本文節錄:《簡少年現代生活算命書:讓神祕玄學輕鬆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一書☛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31 養生.家庭婚姻
熟齡婚姻沒有愛了,該成為陪伴還是離婚?諮商心理師:先杜絕4個關係地雷
「熟齡夫妻在孩子成年後,多半都面臨過不知道怎麼和另一半相處的過程。」若夫妻各自忙碌,長年沒有共同愛好、話題,甚至連對方平常做些什麼事都不知情,成了熟悉又陌生的伴侶,「這時就要自問,你們如何失去對彼此的興趣?」諮商心理師石瀝新說。 進行伴侶諮商工作多年,石瀝新接觸過種種與伴侶關係相關的問題:外遇、婆媳、教養、分手、復合、價值觀不同…然而在熟齡階段,若連最基本的共同話題都沒有,這段關係持續下去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 「雖然少了共同話題、興趣,不代表一定會有衝突,但極可能已是不親近的關係。」他說,不妨思考能否接受這樣的關係、氛圍,「或許不能找回幸福的感覺,但可以成為彼此老後的陪伴。」 然而,想維持這樣的關係,須努力經營信任、安全感、鞏固彼此建立的共識空間,思考在發生衝突時如何溝通,怎麼尊重、包容彼此的不一樣?對此,石瀝新點出了幾項熟齡後婚姻的關係地雷,給大家排排雷。 熟齡後的婚姻,請杜絕4個關係地雷:嫌棄、指責、抱怨、批評 以上這些行為,都很傷害關係,要努力避免。 石瀝新解釋,當伴侶一再被不信任、懷疑對待時,會出現壓抑、不再袒露內心,從而有防衛、拒絕溝通、讓對方感到被推開的表現。 因此,當關係出現分歧,應更留意自己話語是否尖酸刻薄、帶有攻擊性,「不要為了贏,而把對方壓著打。」他提醒每一對夫妻,若總想講到讓對方必須知錯,可能造成未來另一半不再與你溝通的原因,演變成「冷暴力」。 熟齡後的婚姻沒有愛了,應該成為陪伴,還是離婚? 而當關係出現「冷暴力」,可以思考對方冷暴力的原因。一方面排除上述的四個關係地雷,一方面試著了解其成長脈絡,可能複製過往父母的吵架模式。石瀝新分享,「冷暴力可能只是想保持沉默,或當下不知如何回應。」當冷暴力在關係中萌芽,就要正視這樣的關係危機,若置之不理,可能讓彼此慢慢走向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因此,想從混亂的關係中恢復秩序,可以先詢問彼此之間對對方還有沒有興趣,願不願意相處、花時間投入?「如果沒有要分開,就要調整自己的失望。」 不分開,考量的點可能是孩子的成長、家有長輩需要人手照顧,或是老後需要陪伴等,又或者對方能提供經濟保障;而相對情況下,你能接納對方的不完美、有時的冷淡、不傾聽等…。重新評估後,衡量自己能在最低限度內,接受多大程度的失望,那麼彼此趨於平淡的關係,也不一定要走向分離。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張藍圖,婚姻亦如是。」石瀝新說,感情並非要計較誰付出得多,但是在進入空巢期或退休階段,夫妻間要不斷思考兩人的道路是否還走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已經走在無法交集的平行線,就要選擇是否能找到交集點,或者就此分道揚鑣。」 如果對於感情還存有情感,但問題重重,除了調整自己的期待,也可以考慮尋求婚姻諮商的協助,讓冷暴力、碎念指責,慢慢得到解決,「也許沒有過往的濃厚情感,但至少會是彼此老後的陪伴、照顧。」 鼓勵熟齡再婚嗎? 熟齡後的婚姻就算有愛,也會有許多平淡的日常,所以要有自己的興趣、喜好、社交圈來添加生命新生機,可以利用社群軟體、社區活動找到心靈相通的朋友,培養不同的人生重心,讓埋怨、失落可以有個地方安放和排解,「重視自我價值感也非常重要,要學會打從心底認可自己的價值。」 石瀝新鼓勵每個熟齡單身者找到第二人生的另一半,「熟齡後的再婚,要更重視自己現有在乎的東西,是不是彼此能給予的。」老後有個好的陪伴,有何不可?「我有時看見高齡的長輩夫妻仍在路上牽手,很感動。」石瀝新認為,能夠白頭偕老,很大部分是因為伴侶常反思,及懂得在對方身上找亮點,甚至不吝於分享和傾聽。 而這樣的夫妻之間,多半有一起度過難關的革命情感,彼此心裡感受過被看重、沒有被拋下、體會被需要的感覺,「一方感知到自己能保護到對方,而另一方能察覺自己可以給予情感支持。」這些夫妻並非生活中毫無衝突,而是每次鬥嘴之後,仍沒有影響到關係的本質、且更深知彼此連結的重要。 這才明白,熟齡後的幸福婚姻,是在歷經經營家庭的犧牲與付出後,還能在老後感受到和另外一個人的相知相惜,互相扶持、感激、被看見,或許沒有轟轟烈烈,卻是經歷過歲月洗禮的真愛。●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為什麼通訊軟體雖方便,卻常有誤會?請你正視8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老公迷戀單親離婚女!要挽回或放開走味的婚姻?劉黎兒:別再說相忍為孩子 .陪伴癌末先生的體會: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好珍貴,一定要好好珍惜,活在當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3 醫療.精神.身心
越接近過年越不明煩燥?心理師教3招改善過年壓力症候群:把過年這檔事「過成自己想要的年」
許多人越接近過年,越會不明煩燥,很多情況是出自於親友們聚在一起總有各種問候,「交男/女朋友了沒?」、「現在做什麼?薪水怎樣?」、「阿你什麼時候要生?」等等的,常讓人壓力山大,出現「過年壓力症候群」。 對此心煦心理治療所蔡岳融心理治療師指出相關症狀,並分享壓力情境下的應對方式、改善壓力的方法,助大家過好年! 越接近過年,越不明煩燥?中了「過年壓力症候群」? 蔡岳融心理師表示,「過年壓力症候群」雖未正名、也不是個疾病,但生活上確實許多人會因為相關壓力而出現各種心理症狀、生理症狀,故稱為壓力症候群。 觀察壓力,從生理觀察最準:檢視自己的壓力,除了端看情緒感受以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生理症狀觀察,也就是「看得到的症狀」,例如失眠、嘔吐、坐不下、沒食慾、疲倦、沒理由的哭泣或發脾氣,這些都是急性壓力的症狀表現。心理症狀則可包括緊張、焦躁、憂鬱、煩悶、躁鬱等。對於過年,有些人也可能理智上雖然覺得過年很好,但實際上根本不希望過年到來。 因為心理症狀容易被忽略:之所以會建議觀察生理症狀,是因為心理症狀常常會被忽略。壓力這件事,並非「很多人都會有」才算數,這在於個人感受,對於個人而有壓力就是壓力。就像有些人怕黑、有些人上台會緊張、有些人怕鬼,過年也是一樣。 許多人對於過年其實有莫大的壓力,但會打從心底認為「其他人都沒有壓力」或「過年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等,進而無意間否認壓力來源,實際上可能總在一月時就莫名的煩躁、看到紅色覺得厭煩等,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只覺得莫名不爽,或許就真的和過年有關。若有這樣的情況可多觀察。 為何有「過年壓力症候群」?心理師指常見4大因素 蔡岳融心理師表示,雖然每個人的壓力來源有所不同,不過對於過年還要被問東問西而產生「過年壓力症候群」,可能和幾項常見因素有關。 有太多不確定性:過年要和沒那麼熟悉的人相處,事件也可能各個超展開,各種人事物都充滿著不確定、怕超展開的事物觸動到心底所擔憂的事情等,因此感到煩躁。 缺乏安全感、自信:當事人也可能自小有自己的想法,但較少被支持,且被教導著要遵循長輩的想法,甚至父母也鮮少了解自己,例如被父母和其他親戚一起念「為什麼還不結婚?」。 界線觀念較模糊:每人心裡都有一把尺,各關係會有等級之分,例如超好的朋友會聊很深,好朋友會關心,一般朋友會閒聊。這是出自於界線,界線觀念模糊的人就可能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跟誰聊,怕聊錯而產生壓力,又或者聊過之後常出現自責「早知道不要跟他講了。」等等。 對事件存在痛苦:對於過年或聊天內容本身就有壓力,例如小時候可能在過年出過糗而被笑,每當過年就會想起而排斥。或例如被問到的事情正不知道該怎麼辦、正在規劃、正經歷挫折等因素而有壓力,被這麼一問就像正在調整步調又被迫重新面對這些問題。 過完年了壓力卻還可能持續?「過完年壓力症候群」會多久? 新的壓力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過年壓力症候群有時也未必會隨著春節結束而跟著消失,就像撞到桌子瘀青一樣,痛的已經不是撞到桌子,而是所形成的瘀青;壓力已經不單只是該事件,也包括新形成的壓力或強化了原本的壓力,且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到平靜的生活,持續憂鬱、焦慮。 超過這時間,尋求專業協助:蔡岳融心理師指出,就臨床觀察,壓力症候群在事件結束之後一個月才解除其實都還算合理。但若是超過一個月還沒見好轉,就會擔心當事人是不是已經產生了某種新的情緒、感受、想法、壓力,或是困在某件事情上動彈不得。若是到了六個月,就會建議尋求心理諮商、身心科等等的專業協助。 3招改善「過年壓力症候群」,心理師:過成自己想要的年。 蔡岳融心理師表示,過年壓力症候群以預防為重,建議可從三方向著手。 1.找好朋友聊聊:排除壓力的方法最常見也有效的,就是尋找可信任、不會批判、能理解或嘗試理解的朋友聊聊,除了釋放壓力,也常在對話過程中找出壓力來源。 2.找出討厭情境:可試著用紙卡寫出最討厭的情境,例如被問工作、感情、生孕等,或是對方說話方式讓人感覺不舒服等。一邊觀察自己的情緒,若有感覺像被針刺,或許這就是答案之一。 3.試著呈現自我:可嘗試在上述情境中模擬練習應對方式,也可以「脫稿演出」。蔡岳融心理師表示,很多人的壓力其實是源自於這個社會要我們怎麼做,例如大過年不要搞壞氣氛等、長輩問你話你要回答等等,且從小就被培養成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是生命個體,且在對話當中氣氛搞僵未必是一個人所能造成。嘗試脫離世界給自己的稿,隨著自己的意思即興演出自己的樣子。 把過年這檔事,過成自己想要的年! 蔡岳融心理師表示,不論是誰、不論是否過年,最終都該回歸本我,雖然自然會與人交流,但還是得用自己的方式、走出自己的劇本。有自己想要的畫面,便有機會創造出來。對於過年也是一樣,鼓勵「把過年這檔事,過成自己想要的年。」! 《延伸閱讀》 .過年一直被問東問西好煩?心理師教簡單6妙回、過好年! .連假後憂鬱、焦慮、覺得煩?醫教5招防範3招破解「收假症候群」!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14 退休力.自在獨立
退休後有錢有閒,為什麼還是不快樂?6大心理需求必須被滿足
林口長庚護理師譚敦慈:健康不為長命百歲 而是對自己負責任我們不管是否活到100歲,有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健康。健康不是為了長命百歲,而是對自己負責任。在我們這個世代,不管已婚未婚或兒孫滿堂,都要有心理準備會獨自生活下去。其實一個人的生活不代表孤苦無依,反而是自由自在,但要做一些準備。一個人生活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吃飯。世界衛生組織開宗明義告訴大家,沒有單一食物帶來健康,也沒有神奇食物,所以魚肉豆蛋、各種蔬菜水果都要吃,少吃加工品,選擇原型食物,善用咀嚼能力。上一代的人常因小孩不在家,把所有的菜煮成一鍋,讓食物變得難吃,建議效法日本,利用小包裝食物把多元菜色做成一盤,飲食均衡。化妝和打扮對人有很多好處,不僅僅關於外貌,也與自尊、自信有關。打扮得體使人在社交場合中更容易被接受,還能提振情緒,特別不如意的時候,維持外貌幫助人保持身分感。化妝需要手眼協調和一定的手部技巧,可建立日常生活的節奏和習慣,經歷記憶問題的老人,化妝和打扮的過程可作為提醒過去的方式。有人問我,可不可以染頭髮?在世衛組織公布的致癌物裡,染髮劑其實不太具有致癌風險。怎麼染呢?要做過敏測試,以免過敏;染頭髮前兩天不要洗頭,第三天才去染頭髮,因為頭皮會分泌油脂保護你;染髮劑一定要有衛妝字號。染完頭髮多喝水,多吃蔬果,幫助代謝有毒物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衣著,不追流行,衣服質料好比多色重要。人一定會老,容顏也不再,盡一切力量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學會善用科技及社會資源,獨自死去不可怕,不能獨立老去才可怕,做好準備,自在優雅地迎接一個人生活。玖樓社區事業部企劃經理楊柏賢:青銀共居 讓退休族更有活力根據106年統計,65歲以上獨居比率達8.97%,調查也顯示,54%受訪者希望與子女同住,但也有將近一成老年人樂於自在獨立生活。但銀髮族獨居有一定難度,例如沒有自有住宅,年紀一大,就很難再租到房子,租金也愈來愈高;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房屋硬體設備對老年人並不友善,少了電梯、或浴室缺乏防跌設計等。住宅不只是硬體,也包含軟體的層次。雙北陸續推出青銀共居,例如台北市陽明老人共居、新北市北大青銀共居、央北跨世代共居計畫。青銀共居起源於年長者在市區擁有閒置住宅,經過媒合後,與年輕人共居,就住在同一屋簷下,對於老年屋主來說,除了固定租金收益,還可與人多多互動,並透過信任,建立社區連結。銀髮族起居環境以無障礙空間為首要考量,並配合生活互助系統、社群連結,公私領域切割清楚,青銀共居更能讓退休族更有活力。青銀共居有如軟性都市更新,私有及公有領域畫分平衡,由專家規畫出食廳(共餐)、做廳(閱報、打電腦)、樂廳(打麻將、唱歌)等,讓銀髮族與年輕族群住在同一領域,老年人無須獨居,也能自在生活。振芝身心醫學診所精神科醫師朱仲翔:安全感、新鮮感……6個滿足帶來快樂有的人退休後有錢有閒,為什麼不開心?因為有很重要的六大心理需求必須被滿足。1.安全感安全感是覺得事情可預期、掌握的感受,在退休階段,帶來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健康。很多人覺得老了身體不聽使喚,很多事不敢嘗試。安全感要滿足,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義大利有個村莊,百歲人瑞比率是美國十倍。村莊裡的人,長壽程度跟道路坡度相關,家門口的路越斜,每天出門耗費體力越多,就越長壽。研究告訴我們,有好的運動習慣才有健康身體,建議早早動起來。2.新鮮感人需要不斷尋求刺激、變化、驚喜感。我的前同事去年退休後開始當YouTuber,其中一個頻道叫天天都有新鮮事,不是要叫大家都去當YouTuber,是讓大家思考可以做些什麼,為生活帶來新鮮感。3.重要性也就是自己被別人需要的感受。退休前,很多人用工作定義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在退休後,當他沒有辦法從口袋掏出名片時,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4.連結感人是社群的動物,人與人的連結很重要。大家可思考,現在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誰,假設你跟他的關係不那麼好,退休後可以多花點時間修復。怎樣找到新的人際連結?可參加不同的活動交朋友。萬一內向不善交際怎麼辦?連結感不是只能從人身上得到,有人喜歡動物、大自然,有人投身宗教。多多探索嘗試,找到屬於自己跟世界連結的方式。5.成長想要讓生活品質更上一層樓,需要滿足最後兩項心理需求,我們在學習新的事物、技能過程中,會得到一些滿足感。6.貢獻我們都有一種發自內心想要幫助別人的需求。人到中年晚期,演員變導演、球員變教練,世界沒有年輕人就沒有創新,沒有老年人就沒有文化,這就叫傳承。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
-
2024-01-13 養生.家庭婚姻
人生充滿太多無預警!歐陽靖:當下能做的,就是幫孩子存滿「快樂存摺」
孩子在眾人祝福下誕生,做父母的也對孩子寄予無限期望、謹慎地將未來都規劃好了,希望孩子不走冤枉路,朝著好的方向前進。但一切真能如此順利、按部就班一步步完美通關嗎?人生有太多的十字路口及意外,無法預期,無從控制。對新醬未來毫無規劃一個人獨自帶著新醬的歐陽靖,雖然有著母親的後援,但很多時候仍是必須靠自己。身為媽媽,歐陽靖於臉書粉專如此說著:「老實說,我對新醬的未來毫無規劃......」「可能是人生經驗使然?我一直都無法好好思考未來,因為我自己從小到大是這樣成長的。」沒有一件事照著計畫走在都市住得好好的,突然搬家到偏鄉;本來還算小康的家庭,突然進入貧窮線。摯愛的父親,睡個午覺就突然離世,然後離開熟悉的環境,突然轉到新的學校。眼看生活逐漸安定,憂鬱症突然襲來;朝著理想目標就學,卻突然因病休學......後來到日本生活、又突然懷孕;當想扮演好賢妻良母角色時,卻突然遇上疫情、回到台灣變成單親媽媽。突然戶頭歸零、突然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南......「人生至今40年,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照著計畫跟目標在走。」當下能做的就是「這件事」但過去跑馬拉松的日子裡,她體會到只要一步一腳印踏穩這5個小時,就是在往好的方向前進。然後下一個5小時、5天......5個月。5年後的規劃倒是不必,因為真的不知道自己5年後會在哪裡?成為媽媽之後,似乎不得不為了孩子安排未來,但無從得知下個月有多少收入?也不知道又將會發生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算了吧,我已經懶得有理想了!」歐陽靖認為:「當下能做的,就是幫小孩存滿『快樂存摺』,100%的陪伴、帶他到處玩,建立自信與安全感,使他成為一個即使在陰天也能燦笑的孩子。如果未來生活遇上任何突發狀況,他的內心依然是堅定而安穩的......或許這樣就夠了。」陪伴孩子比什麼都重要1. 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去工作,但能為了未來多賺點錢。2. 陪伴孩子的時間大於工作,但收入比較少。歐陽靖表示自己目前的選擇是2:「我的能力只能規劃未來幾個月內的旅行,但預約了母子倆人一生的快樂回憶。」阿嬤說了:「人生中有多少錢都是命定的,是你的就是你的。有的人辛苦了一輩子莫名其妙賠光,也有人躺在家裡卻中樂透。」所以,媽媽別給自己壓力吧!穩扎穩打、笑著渡過每一分鐘。日子一下就過去,錢可以再賺,陪伴孩子的時間失去了卻永遠補不回來。大人也需要自己的「快樂存摺」看完文章,有網友分享:「大人有能力後,也一樣要重新幫自己累積「快樂存摺」,我們也都是自己的小孩,自己的靈魂自己照顧。」而多數網友也認為:「規劃是死的,小孩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路,我們只要教導正確的觀念就好」、「人生就是一場不斷的『選擇與決定』、『妥協或堅持』的超長馬拉松大賽。」「跟孩子一起走的路,只能一直陪著他們學著做當下的選擇;看得太遠,反而彼此都容易疲累。何況身為家長真的要早早的學會,孩子未來想一起走的人,絕對不會是我們。」「陪伴成長,是最好的歸劃」、「平安的選擇,就是對的好的決定」、「生命自有出口,孩子需要的,是找到出口前面對困難與挑戰的能力,而這能力最基本的就是開心、快樂與正向,妳現在給的就是這些呢!」大家覺得呢?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在生活壓力的追趕下笑著前進,但每天日子都在過,愁眉苦臉、鑽牛角尖是一天,努力生活、享受當下亦是一天,就看怎麼選擇了。而父母們在對孩子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別忘了為他的「快樂存摺」加點顏色喔!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1-07 焦點.杏林.診間
年紀再大都有愛美的權利!皮膚科醫師曾德朋:把握3個單純 保養可以很簡單
模特兒穿上漂亮的高跟鞋走台步,卻會面臨「凍甲」的職業病;百歲老爺爺會穿上時髦的粉色長褲去做除斑手術。這些都是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在診間看到的故事,他說,自己擅長圖像記憶,恰巧符合皮膚科「看一眼就知道病症大方向」的性質。身為皮膚科醫師,他的膚況相當好,「簡單的保養、保養可以很簡單」,關鍵就是把握步驟、品牌、成分的「3個單純」。品牌要單純,防曬保濕做好,抗老美白就成功一半。行醫22年的曾德朋笑說,自己都已經是快50歲的中年大叔,這個年紀的「帥」應該要靠內在,他每天5點多起床,讀文獻、處理行政文書,7點多送孩子上學,過程中把握難得的親子時光,且再忙碌,也堅持每天至少要有一餐正常吃。談到皮膚保養心法,曾德朋認為「簡單的保養、保養可以很簡單」,防曬保濕做得好,抗老美白就成功一半,品牌也要單純,「不要這家洗臉好、那家保濕好」,同時成分也要單純,不要想靠一罐保養品,就能抗老、保濕、防曬、去角質一次搞定。男性防曬不只防長斑等「膚淺」問題,更是預防皮膚癌。曾德朋說,因為選了這個專科,的確比較知道皮膚照護細節,例如感覺快長痘痘了,就知道要用什麼藥物,避免後續出現痘疤或色素沉澱。有些人會質疑「男生為何要防曬」,但擦防曬、撐傘等保護皮膚的細節,除了為避免長斑等「膚淺」的問題,更是為了預防過度曝曬造成皮膚癌等風險。而他在想事情時很容易皺眉頭,為了不讓患者因此感到焦慮不安,會定期打肉毒桿菌,舒展眉頭。對於圖像記憶比較上手,則是曾德朋選擇皮膚科的原因,問診不外乎望聞問切,而皮膚科大概看一眼就要有診斷方向。不過當了醫師才知道,專業能力是基本,溝通技巧更重要,要如何用病患理解的語言說、對不同年齡、種族的人要怎麼說,都是每天會面對的難題。和不同患者做有效溝通,是醫師最大的挑戰。曾德朋舉例,台安醫院屬於基督教醫院,有很多不同種族的患者,台灣人多半希望藥到病除,如果吃一星期的藥不見效,就認為沒效;美國人則希望解釋得愈清楚愈好,能不吃藥更好。有些時候,看到指甲狀態改變、落髮,就知道身體裡面有什麼故事,所以溝通非常重要,要讓患者聽得懂、不要焦慮。身為皮膚科醫師,有些親友會直接把皮膚患部照片傳給他看,但他認為一定要很熟的至親友人,他才敢給予建議,對於私訊粉絲專頁「看診」的一般民眾,還是建議到醫院診治,也是對雙方的尊重。百歲時髦爺爺來除斑,年紀再大都有愛美的權利。「希望讓自己好看一點並沒有錯」,曾德朋提到,有位打扮得相當時髦的百歲爺爺,在80多歲兒子、60多歲孫子的陪伴下,穿著粉紅色褲子走進診間作除斑手術。這個年紀的人,一般會覺得自己這麼老了不用除斑,認為是智慧象徵,而這位爺爺把自己照顧得健康、打扮得帥氣,這是個人選擇,沒有對錯。22年的白袍人生,也讓曾德朋和患者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在新冠疫情之前,人們還不那麼習慣戴口罩,當時有名女性患者,總是戴著口罩就醫,原來對方是知名模特兒,卻因為常要穿著窄頭高跟鞋,導致腳趾出現俗稱「凍甲」的甲溝炎,需要把指甲矯正。因為這樣的「職業病」需要反覆回診治療,又不好意思露臉,所以才一直戴著口罩。後來就醫的時間久了,雙方也建立好交情,讓她安心的拿下口罩回診,曾德朋認為這就是身為醫者應該給予病患的安全感。頻繁走動又久站,他堅持穿球鞋保養雙足。曾德朋和多數醫師不同的地方之一,是對鞋子的選擇。他選擇穿球鞋,面對需要頻繁走動及長時間久站的工作型態,他會挑選好走、支撐度佳的深色球鞋,而這也能與他的專業連結,例如發現長雞眼時,就是腳在抗議走路的方式錯了。曾德朋醫師小檔案.現職: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台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經歷: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萬芳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給患者的一句話:不要想靠一罐保養品,一次搞定抗老、保濕、防曬、去角質。.臉書粉專:健康肌膚美妍研究室 - 曾德朋醫師.IG:jtskintseng/曾德朋醫師 Dr.Jonathan Tsen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07 醫療.精神.身心
為什麼夫妻要分房睡?哈佛大學教你應對「睡眠離婚」的技巧
今天(2024-1-5)看到一篇哈佛文章,讓我決定8年來首次在這個網站連續4天發表文章。這篇哈佛文章是元旦當天發表的Tips to navigate a “sleep divorce"(應對「睡眠離婚」的技巧)。它的副標題是:Sometimes happy partners choose to sleep in separate beds or even separate bedrooms(有時,幸福的伴侶會選擇睡在不同的床上,甚至分開的臥室)。我之所以會對這篇文章特別感到興趣,是因為近兩三個月來很詫異地發現幾位好友(包括結婚50多年的)、親人(包括年輕的晚輩)是夫妻分房睡覺(是他們自己說出來的)。我現在把這篇哈佛文章翻譯如下:當你的床伴經常破壞你的良好睡眠時——例如打鼾、踢腿、翻來覆去或搶走被子——你可能會想,分開睡是否會更好。如果您嘗試一下,您並不孤單。美國睡眠醫學會 2023 年的一項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偶爾或經常睡在單獨的房間,以容納同床者。請記住,這種安排是有風險的。「你們的關係可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當一個人不想分開睡或不喜歡新的睡眠環境時,」哈佛大學附屬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的精神科醫生史蒂芬妮·科利爾(Dr. Stephanie Collier)說。如果您正在考慮「睡眠離婚」,您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先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懷著同情心討論伴侶的破壞性睡眠行為,並討論由此給你們倆帶來的問題。「談話可能會很尷尬。它要求你表現出脆弱的一面,除了睡眠行為之外,還可能會出現很多敏感話題,」科利爾醫生說。「如果很難溝通,可以考慮與客觀的第三方進行夫妻諮詢,來指導你。」尋求妥協在尋求徹底的睡眠離婚之前,請先考慮一下你們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科利爾醫生建議:「例如,如果伴侶的鼾聲吵醒了您,請嘗試戴上耳塞、使用床邊音響機,或者在入睡時戴上耳塞聽播客。」如果打鼾是一個問題,您的伴侶可以嘗試側睡並去看醫生,找出打鼾的原因。科利爾醫生建議您一起去看醫生,以便雙方了解任何可能的潛在疾病和治療方法,例如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持續性正壓呼吸器 (CPAP)。「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分開睡在同一個房間。也許你們各睡一張床。當一個人經常醒來小便或在睡眠時腿部不自覺地抽搐時,這會很有幫助。另一個想法是兩個人白天在同一個地方小睡但晚上分開睡。」成功分房睡如果您決定嘗試分開睡覺,請考慮遵循這些準則。讓兩個睡眠空間都變得舒適。「你們都不應該睡在沙發上,」科利爾醫生說。「你們都需要一張好的床墊和一個涼爽、黑暗、誘人的舒適睡眠環境。確保雙方都開心。」安排親密關係。共用一張床可以促進人際關係、性活動以及舒適感和安全感。科利爾醫生說,為了在分開睡覺時獲得同樣的親密感,你必須共同努力。例如,如果晚上是你們做愛、擁抱或分享一天中有意義的細節的時間,請將其安排在睡前,然後在你們在一起後轉移到單獨的房間。或在白天留出一些親密的時間,並將其作為優先事項。制定夜間例行程序。在一起多年後,獨自入睡可能會很困難,尤其是當您感到焦慮或壓力時。「你必須制定自己的就寢習慣,一個讓你感到放鬆和困倦的習慣,比如讀一會兒書,然後關掉燈,聽聽床邊音響。如果你錯過了睡覺時的舒適和安全感,與你的伴侶一起睡覺時,用枕頭或加重的毯子睡覺可能會有所幫助,」科利爾醫生說。「或者,在你睡覺前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你的伴侶交談。這樣你們仍然可以在一起。」定期評估安排。每天互相檢查一下,看看什麼有效,什麼無效。「如果它只對一個人有幫助,那還不夠好,」科利爾醫生說。「重新開始,想出更好的辦法。你們的關係岌岌可危,你們的健康和幸福也岌岌可危。如果雙方都對這種安排感到滿意、雙方都睡得很好,而且分床睡會是有益的。你會繼續培養你們的關係。」原文:睡眠離婚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愛一個人旅行?必備3防身用品增加旅途安全性
疫情之後,一個人旅行(獨旅)的趨勢正持續增長。旅遊與休閒(Travel+Leisure)雜誌記者張瑞秋(Rachel Chang)指出,只有在獨自旅行時才能體驗到一種自由:每一個發現、每一次意外的探險都完全屬於自己;但是,獨自探索世界有時也會伴隨一些煩惱。瑞秋表示,她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旅行,因此也遇過些危險的事,例如在摩洛哥被拉進一輛目的地不明的汽車內、在開普敦被陌生人跟蹤。她說,幸運的是,每一次她都能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化險為夷;但這些旅途中的小插曲也讓她收集了大量「以防萬一」的獨旅必備品,為任何情況做好十二萬分準備。以下是其中三種她隨身必備的物品:1. She's Birdie個人安全警報器瑞秋說,無論她是在夜晚獨行,或是白天探索新城市,她的包包裡永遠少不了一個簡單、有效的個人安全警報器。市面上有幾個不錯的品牌,但「旅行與休閒」的編輯們推薦這款最暢銷的She's Birdie個人安全警報器。在緊急情況下,只需快速、牢牢地拉動頂部別針狀拉環,就會觸動警報器;除了發出警報聲,還有個頻閃控制的閃光燈,可嚇退攻擊者。這款產品目前在各網站有折扣不等的優惠,是每個獨旅者必備的實用小物。2. Rishon可攜式門鎖獨自旅行時要睡個安穩的好覺是個挑戰,瑞秋指出,有了這款暢銷的Rishon可攜式門鎖,就能輕鬆撫平不安全感。這款旅行時方便攜帶的門鎖可以直接插入任何旅館房間或度假屋鉸鏈門的縫隙中,花幾秒鐘就能提供額外的安全保護。一位消費者稱讚它非常好用,讓她感覺安全多了。此外,瑞秋也推薦另一款Sabre生產、經聯邦運輸安全局(TSA)認證的可攜式門鎖。3. Sabre胡椒噴霧器身為亞裔的瑞秋指出,自從近年來仇亞情緒高漲,她在紐約市行走時會在包裡、甚至口袋裡放個Sabre胡椒噴霧器,以備不時之需。她說,幸好她還沒有使用過它,但已看過使用說明影片並經測試;現在每當她獨自外出時便可放心,一旦情況不妙,在保護自身安全時,還能嚇退歹徒。瑞秋也提醒,各州對使用胡椒噴霧的規範不同,一定要弄清楚所在州的法規,並牢記TSA規定搭飛機時,只能將它放在托運行李中。
-
2023-12-02 退休力.活躍好學
2023退休力論壇/生活好無聊,以後可能會無聊而死!朱仲翔醫師:滿足6大心理需求超重要
一位35歲的男性,很早就財務自由,也達到人生目標,因此選擇退休,雖然買了跑車、到處旅遊,還體驗許多好吃、好玩經驗,卻感覺生活很無聊,只好向精神科醫師朱仲翔求助,這位男性說,自己的生活「好無聊,以後可能會無聊而死!」朱仲翔指出,人有六大心理需求,而這名男性有些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所以才出現這樣的困擾。朱仲翔在聯合報、元氣網舉辦的「2023退休力論壇-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論壇中指出,每個人都有「安全感」、「新鮮感」、「重要性」、「連結感」、「成長」與「貢獻」等六大心理需求,像上述男性經過諮詢後,決定從「貢獻」著手,改造自己的退休生活,這名男性選擇去偏鄉學校服務當地學童,看到當地學童展開燦爛笑容,他的生活又重新活了起來,也就不再無聊、無趣。另外,還有一名50多歲就退休的男性,因為失眠問題求助朱仲翔,他問診後發現,這名男性因為生活無趣而每天用手機追劇,直到三更半夜,然後睡到自然醒,等到睡醒,已是下午時光,由於作息不正常,自然產生睡眠困擾。朱仲翔醫師研判,這名男性的生活已缺乏「新鮮感」,所以勸他想想:「有沒有年輕時想做,卻一直沒機會做的事情?」後來這名男性決定好好培養興趣,讓生活重新擁有新鮮感與不同樂趣。朱仲翔也提醒,退休後,一個人若要有安全感,面對生活,就必須要可以預期、可以掌握,而健康是安全感重要基礎,有些長輩認為,「退休就代表老了」,或者因為害怕病痛干擾而不敢嘗試新事物,也因為怕拖累別人而不敢跟團旅行,這些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導致,如果趁早養成運動習慣、保養身體健康,心裡就會比較有安全感,也比較可以嘗試新事物。在講座中,朱仲翔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了解自己的需求,並找到新方法滿足需求」,且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安排,人生才能重新找到新的定位、方向,退休生活也就可以更加多采多姿、充滿樂趣。
-
2023-11-24 退休力.理財準備
送小孩出國留學花光積蓄,孩子長大會孝順?網:養兒防老等喝西北風,請準備6件事為老後打算
許多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會投入大量心血栽培自己的子女。有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光退休金,並表示栽培孩子的錢,等長大會好好回報;對於此行為他的友人感到相當不解,認為了小孩犧牲相當不值得。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所有積蓄,值不值得?一對60歲老夫妻,因老來得子對兒子十分寵溺,投入大量心血栽培,冀望他長大後能有所成就。為了讓兒子能喝洋墨水出國留學,他們花光退休金及存款,並安慰自己表示「等孩子回國後有成就,定會好好報答」,把畢生積蓄都給了去美國留學的兒子,自己則在家省吃儉用。對於老夫妻的行為,友人表示無法理解,他在網路上詢問大家意見引起廣大網友回覆,表示千萬不要用老本賭未來。這年代不流行養兒防老 要多為自己老後生活著想「為了送小孩出國留學花所有積蓄,值不值得?」網友持支持與反對意見。大部分網友表示用動用到養老金真的不行。「非常不值得,這年代不流行養兒防老」、「不要想不開,以後小孩不回來、錢也回不來了,兩頭空空」、「不值得,要多為自己老年後的生活著想」、「對待孩子真的要有救急不救窮的觀念」、「如果真的要花掉養老金,要慎重考慮為自己老後的生活著想」、「當然不值得,現在没所謂的養兒防老了,身邊有扣扣,才不會被抛棄。」、「當然不值得,飛得越高的孩子回來孝順機率越低」、「不值得,孩子住國外住久,思想和我們格格不入,有年纪了錢一定要守住,有錢才有安全感,我們來日不長,好好過下輩子吧!」、「不是有個在學校當保全的父親送女兒出國留學,結果女兒一直要錢,老爸已經供應好幾百萬,無力再一直資助她,最後竟然還聯合男友將老父處理了」。也有人表示支持花積蓄栽培小孩,「小孩成材就值得」、「小孩子有能力當然要支持!」、「好多人都說不值。可是,如果是我,我願意。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貢獻自己良知良能,回饋社會,我一點退休金算什麼呢?什麼孝順不孝順,我不在意。那是他們的事,也是我自己福報的問題」。也有人表示不同看法,「顧好自己,等於替小孩省下很多麻煩,所以顧好自己就好」、「出國留學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小孩值不值得讓父母親,掏盡家產培養,父母親最知道。」請準備6件事為老後做打算為了老後做打算是每個人都應該考慮的重要議題。這裡提供了一些方法,以確保在老年時有足夠的資源和安全感:1.制定退休計劃:制定明確的退休計劃,包括確定退休時的預期支出和儲蓄目標。了解自己的退休金來源,並確保這些資金足夠支持退休生活。2.投資理財:學習理財知識,考慮將部分資金投資以實現長期增值。合理的投資組合可以幫助增加財富,提高資金的增值潛力。3.購買長期護理保險:考慮提早購買醫療險、長照險,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健康挑戰,這有助於減輕長期護理的財務壓力。4.多元化收入來源:不要依賴單一來源的收入,考慮開發其他收入來源,如投資、副業或兼職工作。5.控制支出:審慎管理日常開支,確保花費不超過預算。這有助於節省資金,以應對突發狀況或未來的醫療支出。6.為子女教育做理性規劃: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責任,但也應該在可承受的範圍內進行。不必將全部積蓄用於子女的教育,而應該在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保留足夠的資金為自己的老後生活做打算。綜合考慮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平衡為子女付出和為自己老後生活做打算之間的關係。重要的是在這些方面找到適合自己和家庭的平衡點,確保在老年時擁有安穩的生活。立即免費預約 一對一RFA理財顧問專業諮詢https://bit.ly/3RsE15O延伸閱讀:.離婚無子,想賣房環遊世界引戰 專家授經驗:存夠4帳戶不買房「想住哪就住哪」.醫盤點「人在臨終前最後悔5件事」你符合幾項?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3-11-14 焦點.杏林.診間
耐心解決多重藥物過敏 家醫科醫師簡維崧就像病患老朋友
簡維崧醫師是泰安鄉泰雅族人,有張俊秀的明星臉,心地善良,早期任職婦產科,後來開家醫科診所。他看診時態度溫文儒雅,知無不言,有時還拿著人體內臟模型,幫助病人了解,深受病患的信任與愛戴。我們全家人看病,第一個就找他,因為就像找老朋友一樣,很有安全感,相信他能給予最佳的治療處置;若是他的設備不足,也會建議我們找教學醫院,不致病急亂投醫。老公高血壓、痛風,長期在他的監控與關注下,健康沒有大礙;久居國外的兒子、媳婦、孫女回國,也找他看診,都能獲得滿意的醫治。至於有多重藥物過敏的我,經常患尿道炎,也常感冒,鬧肚子,許多藥都會造成我身體過敏,而且奇怪的是,以前服的藥沒事,下次看診開同樣的藥卻有事。例如前不久,我爬宜蘭九寮溪歸來,尿道炎又來報到,服了他開的藥,整個下午噴嚏連連,止不住的鼻涕氾濫,連夜趕去換藥,醫師一再確認藥名,都是以前服過沒問題的藥。我在他臉上看到那種認真取捨的態度,想在四顆藥丸裡找出真正的元凶,可是每一顆好像都在說:「不是我唷!」最後憑著他對我的了解與專業,換了一顆藥丸就沒事了。耽誤了他許多寶貴時間,卻不酌收任何費用,更讓我肅然起敬,良醫就像益友,簡維崧醫師,生命中有您真好。
-
2023-10-28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如同治理公司,退休生活也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5個堅持讓92歲張忠謀容光煥發
7月底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落成啟用,邀請了7月10日剛過92歲生日的創辦人張忠謀出席並致詞。台積電刻意在張忠謀生日月舉辦盛大的落成啟用典禮,當作他的92歲大壽生日大禮,也向他致敬。張忠謀自從2018年裸退後,已顯少參與工作,此次出席並致詞,氣色仍顯精神,不像一位9旬高齡的長者。退休前的張忠謀,工作講求效率,非不得已不加班、不應酬。退休後,寫作、旅遊、打橋牌、閱讀,他的人生態度及養生法則,如同他治理公司一樣,都靠著毅力,有計畫且規律的執行。工作態度「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從創立台積電到2018年6月宣布退休,擔任台積電董事長逾三十年,在這個足以左右台股指數、被稱為護國神山的重要企業任要職,如果你以為他每天都工作到三更半夜,那就錯了!張忠謀過去受訪時自述,他從20多歲開始就秉持不加班精神,因不喜應酬,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且一定於1個半小時內結束,好讓自己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他也以此要求員工,增進工作效率和成效,能不加班就不加,希望員工們都能兼顧家庭生活,有健康、平衡的生活。「健康而平衡的生活」 張忠謀反對員工長期過勞原報導刊載時間:【2012-11-24/聯合報/記者高宛瑜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透過公司內部網站談話,希望員工努力工作以外,兼顧家庭生活、運動等,擁有健康、平衡的生活。他反對員工長期超時工作,即使自願加班,「每周工時最好不要超過五十個小時」。張忠謀以影片方式,對員工發表「工作時間」談話,提出兩個原則、兩個贊成和三個反對。他說,近幾年,台積電的技術推進到與世界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競爭的地位,有這個地位,是員工的努力和大量資金注入,以後要保持這地位,甚至更進步,需要大家繼續努力;所以,原則一「努力工作是必要的」。但「工作究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原則二希望員工都有「健康而平衡的生活」,工作之餘有家庭生活、運動、個人興趣和社交生活。張忠謀表示,基於這兩個原則,公司贊成主管與員工共同思考,如何增進工作效率和成效,「工作效率與成效往往比工作時間更重要!」也贊成在主管和員工雙方同意下,如果要加班,應依照勞基法規定,請領加班費或申請補休。張忠謀說,他不反對同仁因對工作有興趣,自願下班後工作,以強化自己的實力,但不希望同仁每周工時超過五十個小時。另外他堅決反對主管要求員工加班,但又不核發加班費或不給予補休;反對即使有加班費,同仁卻長期超時工作;反對同仁受主管或同儕影響,「感覺非要長時間待在公司不可」。養生哲學多年前張忠謀曾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公開他的五大養生祕訣,作家李偉文在談論健康退休的書《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評論:這些道理講起來都不難,難在真正做到;真做得到,就會活出健康又令人羨慕的人生。較特別的是,張忠謀的養生是兼顧身心靈,用閱讀及音樂為心靈「排毒」。關渡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為張忠謀的養生策略打了120分超高分。張忠謀五大養生祕訣:●第一,早睡早起,作息規律。這一點最重要,但也最難做到。●第二,不加班,不應酬。有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點除非是專業人士或自己就是大老闆,不然也不容易。●第三,持續運動,飲食清淡,維持一魚一肉的簡單菜色,烹調少油低鹽。●第四,閱讀搭配音樂紓壓。媒體稱這是張氏獨門祕方,在一天的不同時段讀不同類型的資料與書籍,搭配不同的音樂。●第五,有系統有計畫的終生學習。我猜所謂的有系統,大概是指大腦必須費點勁的困難學習。近年科學研究證實,只有這種挑戰大腦的認真學習,才會產生較多的神經連結,又稱「認知儲備」,能為大腦存摺多添點資產,以備將來大腦神經退化(失智症)時,有多的餘裕可以應付。張忠謀養生招數 醫師也說讚原報導刊載時間:【2017-02-01/聯合報/記者鄧桂芬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年逾80,但目光有神、思考犀利,而讓他能持續率領企業壯盛的背後原因,就是貫徹養生之道,作息規律、天天運動,更用閱讀及音樂為心靈「排毒」。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現職為關渡醫院院長、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恭為他的養生策略打120分超高分,他強調,張養生兼顧身心,最難能可貴的是執行力十足,令人佩服。張忠謀曾接受媒體訪問,講述養生之道。他從20多歲開始就秉持不加班精神,因不喜應酬,每月應酬不超過兩次,且一定於1個半小時內結束,好讓自己早睡早起、作息規律;且每周至少6天快走40多分鐘運動。特別的是,他將音樂和閱讀當作心靈排毒法,釋放一整天下來的壓力。陳亮恭說,張的養生策略不複雜,重要的是實踐能力,一般人難天天執行,更何況張還在職場,而非退休在家。可貴的是,張不忘關注心靈,部分長輩會隨著年紀愈大,愈發失落及憂鬱,利用閱讀益智、音樂鑑賞,有效穩定情緒防失智。伉儷情深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都是二度婚姻,2001年結婚,20年來感情甚篤,經常不管公事私事,都是出雙入對、形影不離。張忠謀在七十歲時重新步入禮堂,找回幸福。美滿的婚姻、有可以牽手走一輩子的伴侶,也是讓人心境開朗的關鍵。他說她溫柔體貼 她說他善體人意 相識15年終決定攜手一生原報導刊載時間:【2001-02-10/經濟日報/曹正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新婚夫人張淑芬,2月2日晚間首次在圓山大飯店攜手亮相;張忠謀形容張淑芬,「溫柔體貼,一個人如果有伴侶,對心境、健康都有幫助」。張忠謀選農曆年在加州完成結婚儀式,婚宴僅有張忠謀高達90歲的母親、女兒,及女方親屬參加,只請了兩桌,儀式很簡單,1月29日,台積電部分員工才知道張忠謀在美結婚。張忠謀與妻子張淑芬1月30日刊登結婚啟事。張忠謀和張淑芬相識時間逾十年。「伊莉莎伯」是張忠謀中學時寫的小說中的女主角,伊莉莎伯長的漂亮,性格活耀,頗具交際手腕,在男女感情中有主導權; 認識張淑芬的人亦是如此形容她,張淑芬英文好,個性活耀,長於社交。7月生的張忠謀是巨蟹座,根據星座學來看,巨蟹座的人敏感、多情,感情細膩並執著,也相當戀家,對感情品質很挑剔。張忠謀過去從不提張淑芬的姓名,相識逾十年才結婚,顯露出張忠謀對感情的深刻。張忠謀很嚴肅,不苟言笑,有時還會罵人,但張淑芬眼中的張忠謀,很和藹可親,也為人著想。張淑芬說,張忠謀很關心台積電的員工或朋友,但他從不讓別人知道,這讓她很感動。最讓張淑芬感動的是,當她生病,身心痛苦時,張忠謀很著急,分分秒秒都在她身邊照顧著她。讓她覺得張忠謀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張淑芬和張忠謀認識十幾年了,在工研院時,張忠謀是張淑芬的長官,工作上是從屬關係,當時張忠謀的火爆脾氣在工研院是出了名,張淑芬「很害怕、很尊敬」張忠謀,她說,那時候她對張忠謀還沒有產生情愫。兩人交往密切,是這半年內的事。張淑芬說,雖然她和張忠謀在十年前相識,兩人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因此兩人除了在工作場合上碰面,就是在應酬場合,或家中聚餐時碰面,離開工研院後,兩人聯絡機會就少了。張淑芬以前看張忠謀,是部屬看老闆,因此會敬畏他,但現在,她眼中的張忠謀是一般的男人,如同一般太太看待自己的丈夫,感覺截然不同。張淑芬剛剛搬家,此刻她最想做的,就是陪在張忠謀身邊照顧著他。退休生活張忠謀在退休前就規畫好,退休要立即做四件事:完成自傳、打橋牌、旅遊與閱讀,但2018年中剛退休,就又立刻接下APEC領袖會議重擔,一刻也不得閒。而他年輕時在國外的大學生活階段培養了許多興趣,包括聽音樂、看歌劇、打橋牌等,這些興趣一直到他退休了也還一直維持著,甚至還與隊友組隊參加橋牌世界盃長青組的比賽,退休生活仍精力充沛。身心靈全面退而不休,讓張忠謀得以一直保持精神抖擻、容光煥發的狀態,絲毫看不出是已近百歲的高齡長者。張忠謀談退休 三件事都做了原報導刊載時間:【2019-11-03/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2)日參加台積電運動會,他以「回家」的愉快心情與媒體分享他退休後生活。他說,日前已完成自傳下冊第一篇針對「德儀盛衰」7.5萬字手稿, 接下來會專心撰寫約10萬字的第二篇「台積奇蹟 」,並保證明年一定出版; 夫人張淑芬則很開心說她現在最快樂。張忠謀說,去年6月5日他退休時,提出退休後會做三件事,依序是撰寫自傳下冊、參加橋牌比賽及與太太一起旅遊。下冊將分為兩大篇及一段職涯插曲,從1964年在史丹佛念完博士開始寫,包含在德州儀器待了25年,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原本預計這一篇幅字數5萬字,但最近完成初稿,寫了7.5萬字,這幾天可以開始準備寫插曲約3,000字;第二篇主軸是「台積奇蹟」,估計10萬字。他說,原本預定自傳下冊今年3月前能出版,但時間已延誤了,現在不講出版時間了,但會積極寫,希望明年底前一定出版。至於參加橋牌比賽,張忠謀認為他和隊友報名世界盃的長青組,他的隊伍在24隊循環賽中,一連打了八天,順利進入前八強,打敗很多世界級高手,雖然他在進入決賽的前八強中被淘汰,隊伍獲第五到第八名,但他已相當滿足,因為是世界賽,被打敗的選手中有好幾個以前都是世界選手。至於旅遊,他和太太過去旅遊很多次,但印象最深刻是最近去巴黎看趙無極畫展,五天的旅程中走了四個博物館,吃了好幾家米其林新餐廳,特別的是看畫展時兩人牽著手,有朋友從背後拍下這個畫面,這張照片也讓張淑芬畫了第二幅執子之手。另一旅遊的大體驗是兩人搭郵輪暢遊南澳十多天,飽覽南澳美景。張淑芬則表示,她的生活很簡單,有三個工作,當張太太是第一,她也花了更多時間運動,讓身體保持健康,能更好地照顧張忠謀;第二就是做慈善;第三是持續畫畫。張淑芬表示,張忠謀退休後的這段時間是她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先生終於回到家庭、回到她身邊,不必為了台積電煩心、平靜的張忠謀,給了她很多安全感。她說,張忠謀不鼓勵她做任何事情,但給她很多空間,很謝謝他。(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3-10-09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醫師應該體諒病人的不理性
為了降低醫療糾紛走上訴訟,立法院去年5月三讀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醫預法)」,衛福部於8月1日預告訂定醫預法施行細則及子法,將盡快公告,預計明年元旦正式上路。老實說,看到任何法規的文字,都令我很頭痛。個人認為,等到事情發生了,病人受害了,或是醫師認為被冤枉了,再來走這麼麻煩的,要這麼多人力與時間投入的「醫預法」流程,不論如何,都是事倍功半。人非聖賢,醫療是依賴很多人力的工作,要達到零疏失,非常困難。但是,如飛安一樣,經過航空業界,不斷地檢討改進,現代人搭飛機,很少人有不安全感。所以,自從醫院開始營運的第一天,我就把失誤的減少,當作全院上下的第一要務。不間斷地,從系統的改進到個人作業的檢討,把發生失誤的機率降到最低。醫療糾紛 成為醫師職涯困擾除了醫療失誤,最近,元氣網「醫病平台」也討論到「病人的不滿」。其實,不只是病人不滿,近一、廿年來,台灣醫界也經常在抱怨病醫關係緊張,醫療糾紛日增,是醫師職涯的一大困擾。那麼,與其亡羊補牢,我們為什麼不更積極的,設法去促進病醫之間,關係的和諧,減少病醫之間的誤解呢?談到這一點,我必須說,我很幸運,我職涯的前半,總共25年是在尤金‧史塔特(Eugene Stead)教授所用心型塑的醫療文化下,學習如何扮演醫師的角色,做個好醫師。在美國醫學教育界,史塔特教授被認為是繼現代醫學之父,威亷.奧斯勒(William Osler)之後,對於美國的醫學教育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哲學家,總共有37位門生,成為美國醫學院的內科主任。照顧病人 不只是去除「病」史塔特教授非常不看重,要學生像海綿一樣的吸收很多知識的教育方式,而是主張醫學生從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困難,去尋求解方。所以,他不喜歡筆紙的考試,而是親自到床邊,從詢問醫學生的想法去判斷醫學生的學習效果。他最重視的是,如何了解病人,然後,去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強調醫師要照顧的是生病的「人」,而不只是去除「疾病」。生病的人多半很痛苦或很焦慮,所以,醫師應該體諒病人的不理性。學習如何與不理性病人溝通在這樣的認知下,醫學生就要學習如何與不理性的病人溝通,以獲得他們的信任,才能夠幫助他們。這是醫學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我想這也是台灣醫學教育中,最缺乏的一環。另外,從我過去33年,親自處理病人投訴經驗,我知道要醫師道歉很不容易。醫師總是會告訴我,他不是那麼說的,是病人誤解他了!錯不在他。我必須不斷開導他們,我並不是說,他錯。但是只要病人有被冒犯的感覺,我們就應該道歉。逐漸地,同事們,願意更主動積極地溝道,病人投訴就愈來愈少,讚美、鼓勵醫師的信件愈來愈多。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0-07 醫療.精神.身心
癌症病人和家屬,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心理師傳授「5字訣」助面臨各種挑戰
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應該如何心境調適?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動筆時,腦海浮現出的第一個概念,是這幾年台灣臨床心理學界在推廣心理健康觀念時,最耳熟能詳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這也是我在工作上與病人、家屬互動的基礎。書裡的每一則故事雖然各自有強調的重點與主軸,但核心仍圍繞著這五個原則,只是依據不同的臨床情境來延伸和運用。這個概念,原本出自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後來陸續被運用在其他不同的情境,例如Covid-19三級警戒時期,不少心理衛生人員將它編寫為疫情底下,維持身心安定的調適原則。心理調適「五字訣」幫自己安定心情而我認為,「安、靜、能、繫、望」五字訣,正好也非常適合分享給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讓病家能夠藉由這些簡單的原則,幫忙自己將突然亂了調的生活與心情安定下來,才有更多的心力、體力及腦力,消化、整理、因應持續面臨的各種挑戰。這五個原則分別是:.「安」維持身體與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適感。一下子接收太多資訊、來路不明的報導或偏方,容易引發我們更多的焦慮、恐慌或不舒服的感受,甚至延誤到關鍵的治療時機。建議確保自己正在接受正規、恰當的醫療處置之後,以接收醫院或官方提供、具公信力的疾病衛教資訊為主,減少不必要的慌亂與不安。.「靜」促進身心的平靜與鎮定,減緩強烈的身體反應和情緒波動。罹癌與治療的過程中,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情緒起伏,雖然很困難,但請提醒自己:盡量減少壓抑、否認或苛責,而試著改用接納、理解、探索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可以找尋自己慣用、喜歡的放鬆方式(如:畫畫、聽音樂、寫日記、宗教信仰、瑜伽、呼吸練習等),在感受到壓力時,藉此幫助抒發、穩定心情,並將注意力專注在當下,不被憂慮的思緒牽著走。.「能」透過一些讓我們感覺自己有價值、有能力的事情,平衡面對疾病時的無能為力或挫折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生活中,仍應保有自己喜歡、做得好、能獲得成就感的事情或興趣,而不是只剩下疾病、治療或照顧。罹病與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生活的不同面向,幫助自己找回正向的感覺。也可以試著將太過抽象、廣泛的目標,切割成比較容易執行的小目標。像是將「我要變得更健康」,調整為「每天繞公園散步半小時」等具體可行的行為。經由每一次目標的達成,我們會漸漸重拾對生活的信心與控制感。.「繫」維持與外在的聯繫,有助於降低孤單感。在生活中,找出信任、相處起來覺得舒適的家人或朋友,哪怕只有一個、兩個也很好。生病、治療的過程中,與信任的親友保持聯繫,和他們分享感受、交流。有品質的人際連結與支持,能幫助我們提升抗壓性,更能調適壓力。.「望」維持樂觀與希望感。在罹病、治療的過程中,心中保有嚮往的目標,這樣的想望常常能夠幫助我們度過最困難的時候。曾遇過一位骨髓移植中的病人透過自我激勵「康復後,我要去迪士尼玩」,熬過辛苦的治療過程;還有位上了年紀的病人為了想看孫子上小學,努力配合治療。我們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的方式,為自己打氣。有位病人曾經和我分享,他一想到要做MRI(磁振造影)檢查,就感到非常恐懼。後來,他在心裡告訴自己:「等我完成這項檢查,就去附近的商圈吃美食。」每一次的檢查,他就靠著這樣小小的希望,度過最害怕的三十分鐘。真實互望,你、我誰也不孤單基於個案隱私的考量,寫下的故事案例都經過適度修改、模糊個人資訊。我也曾直接詢問某幾篇故事中的主角,是否同意讓我將他們的生命經驗改寫分享。在徵求同意時,其實我的內心十分忐忑,擔憂他們可能有所顧慮或是感到為難。出乎意料的是,絕大多數的人聽了我的詢問都一口答應,並表示很樂意將自身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甚至鼓勵我,就用他們最真實的樣貌呈現吧。謝謝每一位和我相遇的個案,謝謝你們用生命教會了我許多事,也謝謝你們給了我撰寫與分享的勇氣。由衷地希望讓更多的病人、家屬與親友,在這段不容易的人生旅程中,有機會感受到自己沒有這麼孤單。延伸閱讀:.幫20歲癌末女辦生前同樂會!最後親自跟每個人說說話,與親友不留遺憾的告別.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癌逝妻子留下紙條!其中「一句話」讓人動容 每年做1件事不留遺憾.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怎麼好好說再見」,祝福彼此將有新旅途本文節錄: 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5 失智.新手照顧
覺得家裡有鬼、錢被偷…長輩有幻覺怎麼辦?專家教你如何應對
.失智不只記憶變差,包括出現精神症狀.長輩看到過世親人,是「視幻覺」作祟.有些慢性疾病也會引起精神錯亂症狀媽媽午睡過後,還沒完全清醒過來,坐在床邊發呆一陣子,突然很驚恐地說:「你爸爸在床邊跟我說話!」王小姐覺得莫名其妙,父親已經過世好幾年了,媽媽老是覺得家裡有鬼,晚上不敢睡覺,她是不是「卡到」…。安撫取代否定 舒緩失智者焦慮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長輩出現幻覺,看到已逝去的親人、懷疑有人闖進家裡偷錢、疑心另一半外遇出軌等,不要以為是人老了出現「老番顛」。性格驟變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應送醫詳細評估,遵醫囑適當藥物治療,或是調整飲食和日常作息。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其症狀多元,不單只有記憶力減退,還影響各項認知功能,特殊的精神行為改變,尤其讓照顧者心力交瘁。長輩出現精神行為時該怎麼辦?陳亮宇建議,照顧者可試著先找出焦慮原因,即時提供安全感,用同理的感受回答失智者的被害妄想情境,不要否定、辯解、說服,否則只會激起反感與憤怒。例如:覺得錢被偷,可以安撫:「我們家很安全,不用擔心小偷會進來,就算錢不見了,我們還有其他財物規畫,會一直照顧你。」用感性的語氣讓失智者得到安全感,而非一味責罵胡思亂想。隨著病程變化,大腦認知功能漸漸衰退,照顧也會愈來愈困難,需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包括照護技巧以及自我心理調適。照顧常見困難 解答6大類疑難雜症元氣網推出全新「照護百科」單元,統整民眾常遇到的6大類困難:飲食和營養、穿著和衛生、居家和行動、認知和脫序、用藥和照護、非藥物治療,諮詢專業人士的建議、彙整「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團」真實案例,解答各種疑難雜症。當家人有失智徵兆,首要帶長者就醫診斷評估,並積極認識疾病,善用各項社會資源,有助於減輕壓力。「照護百科」針對照顧者可能遇到的問題,說明失智症輕、中、重度時期的不同症狀及照顧方法,例如:該如何處理忘記自己的家在哪裡、大熱天穿羽絨衣、不斷重複問話、忘記已經吃過飯及最常見的拒絕洗澡等問題,皆有詳細QA問答供參考。》看更多照護百科Q:失智症患者情緒不穩定,大吵大鬧時要如何安撫?A:遇到這樣的情形時,記得轉換情境,不管是換個地點出去散步、換個話題聊天討論,或者插入點心水果或遊戲等有趣好吃的動作,都有助於緩解當時緊張的氣氛,後續再抽絲剝繭處理背後的難題。
-
2023-09-16 養生.人生智慧
幾歲該結婚?幾歲該買房?專家:別給自己定人生時間表!也許你是大器晚成之材
你我或許都有個秘密的、內在的時間表,用它來衡量自己:最好在幾歲可以拿到學位、結婚、在工作上爬到某個位子;然而這份夢幻時間表,也許多年來都沒有什麼進展。史丹福大學2018年對25至94歲的人進行一項研究發現,所有世代都認為26歲左右是適婚年齡、27歲該買房,而28歲則是組成家庭的時候。如果人生不是這樣呢?要負擔學貸,又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束手無策,許多千禧一代無力購買他們的第一棟房子。而一些60歲的人健康狀況比他們父母在40歲時還要好;從肉毒桿菌到生育治療,一切都擾亂了中年的計畫。別給自己定人生時間表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瑞秋·芬哲(Rachel Feintzeig)說,與其對按他人的時間表來完成人生大事備感壓力,不如遵從自己的節奏。佛羅里達州銷售顧問艾維(Nikki Ivey)說,一般人認為高中畢業後就該上大學,但她曾經是個「少女媽媽」(teen mom),28歲才拿到大學學位;多年來她始終覺得自己是個局外人、失敗者,看著同年齡人在學校和職場上不斷前進,認為自己永遠追趕不上。艾維錯過了一個接一個她曾設想的夢想生活里程碑:30歲時賺到六位數、35歲時買房。終於她達到了某個里程碑:擔任一家公司的高階主管,但她並不喜歡這份工作,懷念和孩子們坐在餐桌旁的歡笑聲。最後艾維辭去工作,懷疑設定這些里程碑的意義。她問自己,還想要這些嗎?該按照誰的時間表?大器晚成的人(Late bloomer)史丹福大學長壽中心主任卡斯騰森(Laura Carstensen)說,越來越多年輕世代推遲投入一份全職工作以及為退休儲蓄的時間;這種延遲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放棄買房,可能會錯過擁有資產的機會,延後退休儲蓄,可能面臨財務上的不安全感;而生育時機有限,身體也會衰老。卡斯騰森說,但是我們的壽命也在延長,過去一個世紀平均多了30年,與其匆匆忙忙完成所有人生大事、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停滯不前,為什麼不把這些里程碑分散開來?她說,有些人可能被認為是進度落後,事實上他們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在紐約州擔任公設辯護人時,龐德(Danielle Ponder)經常在谷歌搜索:有沒有人在35歲以後成功?她擁有歌唱天賦,卻選擇了法律,因為她對刑事司法充滿熱情,並且希望有份穩定的工作。她會在出庭的空檔從事表演,而不是完全投入到音樂中。龐德說,她不斷地把音樂夢往後推遲,隨著年齡的增長,夢想確實變小了。2021年最後一天,在40歲生日的前五天,她再度嘗試。這次她辭去白天的工作,讓首張個人專輯得以誕生、在電視露臉、演出門票也售罄。龐德對自己的成功既震驚又感激,她說,她不知道是否能在19歲時承受這些情況,十幾歲時沒有安全感的自己,肯定無法好好處理成為公眾人物的壓力。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4 養生.人生智慧
出任郭台銘副手/「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
【2023/09/14編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4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宣布副手人選為藝人、作家賴佩霞。》相關新聞賴佩霞說,她的專長是溝通、協調,除了偶爾演戲,過去30多年,都在唸書同時研究心理學。離過婚的她提到,親情、友情、愛情,經營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容易。回顧3年前的專訪,看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文/張瀞文/2020/09/12】優質退休生活關鍵何在?或許您可以從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開始——關係的檢視、遺憾的和解。9月的橘世代周報將透過系列名人故事,帶您看見隋棠的婆婆賴佩霞如何在失婚後和前夫、和自己和解?藝人梁正群又如何整理他和父親梁修身的關係,展開父子和解之旅?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在這生命里程的「中點」,做好生命回顧,梳理好人生上半場的關係,沒有遺憾地展開人生下半場的旅程?談生命裡的和解,賴佩霞絕對有資格。今年57歲的賴佩霞擁有過許多身分——18歲成為藝人,從歌手、演員到主持人,這幾年,她是知名的心靈作家,也是許多人在處理生命關係的心靈導師。能夠帶領人們面對生命的挑戰、容受痛苦,並非賴佩霞天賦異稟;賴佩霞生命的豐厚,一開始是以「苦難」的形式呈現。30年傷痛 學心理諮商療傷母親未婚生子,讓她成為沒有父親的混血兒,成長過程受盡歧視與排擠。懦弱的生父在生命中缺席,讓她不知道正常家庭為何物。渴望家庭的她帶著期待走入婚姻,但前夫外遇,在婚姻關係中欺瞞與逃避。離婚不但使她夢想粉碎,也讓她恐懼——她步入和母親相同的命運,成為單親媽媽,和媽媽一樣悲傷,「更可怕的是,我也開始抱怨起老天爺的失職。」人生前半場最重要的三個人,帶給她的全是傷痛與失望,長達30年的時間,賴佩霞淡出演藝圈,轉向心理諮商,不斷直視生命的傷痛,一次次走上和解之路,踏上改變自己的旅程。你我或許沒有賴佩霞人生八點檔連續劇似的苦情遭遇,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和解?「(生命的遺憾和糾結)不是你不去理會就不在,它會在你身體不舒服、意志不佳、狀況不好時反撲,若你希望活得輕鬆自在,就好好處理,才不會拖累與『源頭』無關的人。」賴佩霞說,人生到了某個年紀——有些人是小孩長大離家、有些人是退休,每個人時間點不同,會期待人生的圓滿,開始自問:「我的人生是什麼?」會整理過往人生:「我要帶著不甘心、不圓滿走人生的路嗎?有其他選擇嗎?」也愈來愈常在夜深人靜時望著枕邊人:「這個人是為我的人生加分?還是讓我能量耗損?」只有把最重要的第一層關係理清時,才有可能享有幸福、快樂、美好的人生下半場。走出婚變 懂得要善待自己賴佩霞不到25歲就結婚,8年後離婚,帶著5歲和1歲的女兒,以及僅有的6萬元現金,獨立生活。第一段婚姻讓賴佩霞赤裸裸看見自己從來不了解的負面性格,嫉妒、猜疑、憎恨、小心眼、沒安全感…,這些隱藏深處的陰影,在這個過程中爆發出來,想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她甚至自我懷疑:「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還好,當初為了成為更好的母親而接觸成長團體、曾經到監獄當志工希望提升自己輔導專業進而學習心理諮商,這些課程與方法,讓賴佩霞在面對離婚的椎心刺骨時,有強大的後援。她知道,很多事情要從自己的生命釐清。她也看見,從小,「你是雜種」、「你跟我們不一樣」的語言常常出現、刺傷她,讓她總在找尋「歸屬感」,在生命的所有關係裡,她只要察覺「我已經不是你需要的人了」,就會馬上離開。她開始練習看見自己需要什麼、被什麼困住,看清楚為何在關係中受苦,勇敢說出需求。整理過往 面對人生不抱怨離開第一段婚姻後,她除了有意識覺察自己的需要外,更練習「好好說話」。例如有天早晨起床,她走進客廳,看見現任先生謝志鴻和大女兒謝沛恩坐在餐廳,吃早餐、看書、看電腦,那時候,除了狗狗便盆有便便之外,兩隻狗狗又尿在盆子外面的地板上…。她一邊拿起衛生紙整理,一邊說:「當我看到狗盆裡有大便,就知道因為便盆的便便沒清,所以狗狗就尿在盆子外面。我看了不開心,因為家裡是木頭地板,尿液沾久了會有味道,我希望家裡是清香的。可不可以麻煩早上起來時,盡可能多注意牠們,幫忙把便便清乾淨,以免牠們又尿到盆子外面。」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她已經能夠在日常對話中不抱怨,而是如實陳述觀察到的事實、說出心裡的感受、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且放下命令的舊習,用明確、正向,可以引發具體行為的語言提出請求。她也清楚,所謂和解,最重要的是,離開一段關係之前,必須清理其中的糾葛,才能往下一個階段邁去,否則下個階段的所做所思,都會有這個階段的投射。「當我對前一段感情不能產生感謝,就會帶著不甘心到下一段關係。」於是賴佩霞把自己活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感謝那場婚姻讓她看見自己的不完美、帶給她的覺醒,讓她快速成長,更誠實面對真實的人生,不再活在虛幻的理想裡。她不認為第一段婚姻「失敗」,而稱之「完美的過程」,讓她看見內在更好的自己,在第二段婚姻來時更知道如何經營親密關係。賴佩霞對於現在的人生「非常滿意,如魚得水。」回首來時路,她終於可以篤定地說:「賴佩霞的人生一直都沒有問題,她一直是這麼美,只是我有沒有看見。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賴佩霞提醒,無論跟誰和解、內在需求是什麼,都要記得「喜歡自己」最重要,「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你不喜歡自己,很難喜歡這個世界。」迎接新生 每天都可以和解而已經走完和解之路,即便有小小的誤解也「每天都可以和解」的賴佩霞,現在的人生彷彿又進到了另一個階段。她將成立一個「好好說話」學會,帶著大家學會「好好說話」。「我還挺興奮的。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我學諮商學了那麼久,從3歲開始在教會裡仰望聖光到現在,我如何能夠在生命裡的苦,看見它背後的愛。我應該跟大家分享。」「若我不在乎我自己,誰會在乎我;當我只在乎我自己,人生又有何意義。」賴佩霞這樣說,現在的她,人生的糾結已經梳理、遺憾也都面對處理了,有力量去創造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改變。賴佩霞小檔案賴佩霞是資深藝人,一家也都是名人。她和前夫生的大女兒謝沛恩是偶像劇明星;第二任丈夫謝志鴻是最早留美返台的科技新貴,被稱為「掃描機之父」;謝志鴻和前妻的兒子Tony,是藝人隋棠的先生。婚姻受傷 別怕求助賴佩霞提醒,婚姻遇到問題不要害怕求助,想扮演強者而不願意求助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願意提出請求,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幫助。離婚是法律行為,若財務能力許可,就請律師幫忙,釐清法律責任歸屬,不要用情感談法律。情感、情緒的問題,去找諮商師。這兩個問題都釐清了,比較能夠穩定面對對方。財務上沒有餘裕的也有相應資源。許多非營利組織像是勵馨基金會、晚晴婦女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可以提供很多法律上的資源。情感上,有人透過宗教,有人尋求社團或是社區資源的協助。好好說話10提醒很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多一些溫和、彈性、空間,關係就會好很多。在賴佩霞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裡,有一些溫暖的提醒:1.想與他人好好對話、溝通,先從認識自己開始。2.把你在家庭外的溫暖平和,帶回家庭中。3.好好說話,好好聽對方說話。4.想想,為別人貼標籤時,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5.有時,不急著說話,也是一種溝通方式。6.仔細聽:批評,隱藏著我未滿足的需要……7.當我們說「我需要被……」時,意味著解藥在他人手上。8.「不要」什麼,不等於你知道自己「要」什麼。9.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仔細觀察身邊人的「需要」。10.允許對方說「不」,才有可能進入到交流及溝通。【延伸閱讀】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走出家庭風暴 主控人生下半場不要活得像別人!《我輩中人》張曼娟:50歲後的人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
2023-09-13 焦點.元氣新聞
寧月花2萬租屋!房貸和房租差不多,為何多數人只租不買房?買房VS租房優缺點一次看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導致許多年輕人就算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只能到老了還在租房。但有些人明明買得起房,卻寧可一輩子租房不買房。對於這樣的行為,有網友感到無法理解,在網路上發文詢問買房者跟租房者的心態,貼文引發廣大迴響,網友們紛紛留言自己對台灣房市的看法。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偏高,導致大多數的民眾就算奮鬥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只能租得起薪資能負擔的房。但也有人就算買得起房,也寧願一輩子花費高額租金租房,拒當房奴讓現金被套牢。對此,一名網友在PTT提問「為什麼有些人寧可花1-2萬租房也不買房」,好奇大家對買房跟租房的心態。網友表示,台灣現在房價高,有家庭的每個月可能都要花1-2萬,去租3房1廳的格局,但他不解這些人為何不「花1-2萬在捏一點上去,月繳個3萬多就能買房了」。他列舉這些人不買房的3論點,以及自己的看法。1.月繳3萬多只能買中古屋→網友看法:可是你去租房,也是只租得起中古屋。2.租房要搬走方便→網友看法:但你買房也是可要搬走就賣掉,從來沒規定你不能賣。3.要繳30年房貸太辛苦→網友看法:但你租房也是要繳30年房租,更何況買房後30年房子就是你的,租房你繳30年房子是別人的,你還要繼續繳房租。他表示,怎麼想都是租房比較辛苦,想跟大家討論「為什麼有人寧可花1-2萬租房,也不買房?」,此貼文引發大批網友留言自己的看法,有人是買房派,有人則是租房派。買房派 VS.租房派 支持租房派者,列舉只想租房的理由:「花費同樣的金額,用租的可以住比較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之前還沒買房時,新北市一環租不到兩萬的有河景spa健身房,捷運站走路2分鐘,房貸兩萬你買的到這種物件嗎」、「因為你花三萬買的房子品質可能低於2萬租的很多」、「買房可能買到毒蟲流氓社區,租屋不爽還能灌水泥搞氣爆,怎麼輸?」、「主要還是租屋要跑容易,房買了要跑不方便阿」、「退休住老家免繳房貸,不背貸不養妻,不為生活被上司幹」、「有個說法是想一直住新房子,隨時可以脫手,傾向資金不被綁住」、「現金流啊,其他投資標的都翻幾倍了,買房幹嘛」、「買下去完全沒資金操作變房奴」、「如果買30坪1800萬的新成屋貸30年,每個月不含利息光,還本金就要5萬塊,你的人生馬上被公司和房子綁死。這中間還要確保工作不會掉,身體還要夠健康,不然一個閃失現金會不夠」。也有人表示只租房不買房,是口袋不夠深:「沒存到頭期吧」、「買房沒支援最難的是先存到頭期」、「沒長輩贊助,光頭期款+傢具家電至少要250萬,要存多久?」、「捏不上去,存不到頭期款啊」、「頭期沒父母幫很困難,幾乎都卡在頭期款」、「大家應該都知問題是頭期款...不是租金」。支持買房派者,列舉該捏下去買房的理由:「我看我年紀比我大的同事,幾十年前有買房的都過的還不錯」、「就有些人把買房當作投資資產,有些人當作消費支出而已」、「不買房又沒理財規劃,甚至賭徒心態又沒繼承的晚年只有慘」、「應該沒有那種,有能力買但是選擇不買,然後讓自己PR越來越低的人吧」、「買房哪有30年後才是你的,交屋之後就你的了好嗎」、「沒買房錢也不一定存的下買房可以強迫存錢存錢」、「我的想法比較著重在心理安心,有房自己比較安心,畢竟是自己住的地方,如果是租的哪天合約到期不續約,都是房東的自由,不過還是要看自身經濟能力,至少要年薪百萬,不然會很吃力」。買房和租房優缺點 評估你適合買房/租房買房和租房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最適合的選擇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目標。以下是一些關於買房和租房的建議:買房的優點‧資產增值潛力:房產有潛在的增值潛力,長期來看,房產價值可能會上升,這樣你可以獲得資產回報。‧生活穩定性:擁有自己的住處提供了穩定性和安全感,你不必擔心租房合同到期或房東的改變。‧租金轉房貸:如果你買房,你的房貸相當於租金,但長期來看,它可能會比租金更便宜,尤其是在通膨上升時。買房的缺點‧花費高成本:購買房產需要支付高昂的頭期款、貸款利息、地價稅和維護費用。‧財務承擔風險:貸款需要長期還款,如果沒有妥善的財務管理,可能導致沉重的財務壓力。‧房屋地點無法改:買房可能會把你固定在某個地點,如果你希望更靈活地生活或工作,這可能不適合你。‧鄰居好壞碰運氣:如果遇到惡鄰居,無法馬上搬離,也無法馬上賣掉。租房的優點‧活動靈活性:租房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你可以隨時搬遷,追求新的機會。‧低初期成本:租房通常需要較低的初始成本,不需要支付高額的頭期款。‧金錢負擔較輕:如果你的負擔比較輕,你可能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投資、旅行或其他生活目標。租房的缺點‧租金恐被提高:租金可能會隨時間上升,導致長期來看支付更多租金。‧資產無增值:租房不會為你提供資產增值機會,無法受益於房產價值增長。‧房東限制條件多:必須遵守房東規則和條件,包括合約期限和租賃限制。綜合考慮你的財務狀況、生活方式和目標,你可以選擇買房或租房。你是「買房派」還是「租房派」呢?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租房,因為他們希望維持靈活性,或者因為他們無法負擔高昂的頭期款。另一方面,有些人可能認為買房是長期投資,並希望擁有自己的住處。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做出明智的決策。延伸閱讀:.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房子?專家傳授內行人買房5大要領.你一定要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專家傳授房地產高手入門15招.想擁有房子?滾出財富雪球!吳淡如破解買房迷思關鍵
-
2023-09-07 活動.精彩回顧
老盟「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 愛的手鍊幫八千失蹤長者回家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老年失蹤人口有逐年增加趨勢,其中失智症走失為最主要原因,占31.83%。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老盟自90年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22年來致力推廣愛的手鍊,期望預防走失,同時使長輩在保有隱私的情況下,享有自由行動與尊嚴的生活。老盟2日舉辦「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活動,邀來林逸欣、郭芝吟與柯棨棋擔任一日大使,現場分享與長輩相處的暖心故事,邀請7組人氣歌手Live演出及現場闖關活動,促使世代融合,讓年輕族群認識預防走失識別物「愛的手鍊」,提升對失智者預防走失的認識與協助,共同建立安心守護網。「戴上希望•找到你」嘉年華活動由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指導,老盟秘書長張淑卿提出四項目標:青銀共好世代共融、搭建防走失協尋網、實現自由行動尊嚴與推動高齡友善社區。她呼籲如家人患有失智症或出現相關病徵,恐有走失風險者,都能透過「失蹤老人協尋中心」諮詢,如設籍台北市年滿65歲以上具有中低收入戶,或持有警察局所開立之走失紀錄證明者備妥證明文件,都能免費申辦「愛的手鍊」。現場與會貴賓還包含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立委吳玉琴、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姚淑文、聯合勸募協會理事長鄭信真。王爺爺和江奶奶都是「愛的手鍊」長年配戴的使用者,其中80歲的王爺爺已配戴「愛的手鍊」6年,仍活躍於社區活動中。他說,現在戴著手鍊出門很有安全感,太太也放心。「愛的手鍊」是一條不銹鋼手鍊,印有24小時協尋專線及個人代碼,只要撥打電話、報出代碼,便能協助即時聯絡走失者家屬。截至112年7月底,配戴手鍊尋獲的比例近乎100%,成功幫助超過8,363人與家人重聚。老盟105年起在富邦人壽及各界小額捐款的支持下,與全國各醫院失智症共照中心合作,由醫師一診斷,診間即發放免費「愛的手鍊」,建立綠色通道一條龍服務,便利申請程序、節省民眾奔波時間。富邦人壽表示,隨著高齡化的社會趨勢,台灣失智症人口持續攀升,警方受理協尋失智老人走失案件日趨增加,期待透過支持嘉年華活動與服務,為失智病友及家屬提供關懷協助,鼓勵配戴愛的手鍊,為失智高齡長輩打造安心外出生活,盼透過多方協力共築高齡關懷生活圈,使長者安全且自在的生活於社區。「預防走失及失蹤協尋資訊」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申請專線:(02)2597-1700🔹上網查詢:http://www.missingoldman.org.tw🔹申請對象:有走失之虞者(如失智症、智能障礙者及精神病患者)🔹免費申請所需文件:身心障礙證明、醫生診斷書、中低或低收入戶證明、走失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