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國立
共找到
569
筆 文章
-
-
2021-0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抗疫現曙光 陽交大AI找出比瑞德西韋更強潛力藥
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延燒,各國莫不加緊開發疫苗,但尋找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院長楊進木率領的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及大數據找出四款老藥,具有對抗新冠肺炎的潛力,其中一款的藥效在細胞和動物實驗中,甚至顯示比全球寄與厚望的瑞德西韋強數十倍;部分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月刊:奈米領域」(ACS Nano)。楊進木表示,由於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很像,而2003年台灣累積很多SARS的資料,因此給予AI大數據很大的機會。因此根據SARS的關鍵蛋白酶,找尋天然物五萬多種和FDA核准的藥物來與之匹配。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法,模擬宿主受病毒感染後的體內細胞變化機制,並比對全球超過250份以公開的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3D構造圖像,發現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質具有六種可能的動態結構,鎖定蛋白酶的罩門,篩選出15款藥物,再進入細胞和動物實驗。楊進木表示,運用我國第四號新冠肺炎病人的檢體進行試驗後,最終篩選出四款藥物。前三款分別為C肝用藥巴色匹韋(Boceprevir)、B肝用藥特拉匹韋(Telaprevir)、愛滋抗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主要阻擋新冠病毒的複製。另一款抗發炎舊藥(JMY206),在倉鼠實驗上則發現,不論在防止新冠病毒入侵、阻擋病毒複製以及減輕感染後的免疫細胞風暴上,都比瑞德西韋效果好數十倍。但因研究尚未發表,因此無法公開此款藥物名稱,預計四月會發表於國際期刊。楊進木也表示,若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除了疫苗之外,抗病毒藥物也是抗疫的重要關鍵。而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潛力藥物重新搭配,抗疫效果更佳,因此未來也可能研發不同比例的合成新藥,協助抗疫。
-
2021-02-20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連年舉辦國際論壇 陳自諒「別人視為葵花寶典,對我來說,醫術就是要傳承。」
「Patient first,Patient care」,是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的口頭禪。他以這句話勉勵醫護人員,務必時時刻刻將病人放在心上,妥善照顧,建立「病人優先」文化。同仁表現優異就讚美表揚在管理上,陳自諒「充分授權」,認為領導人應該是激勵屬下的老師,而不是控制員工的主管,尊重部屬建議和創意,互相溝通,「催生創意,容許犯錯的空間,但不能再犯第二次。」他更講求效率,開會重點應是「解決問題」,因此當同仁在「鋪梗」報告,他會打斷直問「你要表達的是什麼?你的建議是什麼?講重點。」「醫護行政同仁是醫院最大的資產,因為他們努力堅守崗位,中醫大新竹附醫才能得到鄉親肯定,持續守護健康。」陳自諒認為,只要同仁表現優異,他都會公開讚美,連續兩年舉辦最佳醫護行政人員表揚,肯定同仁,激勵士氣,凝聚共識。連年辦大腸直腸國際論壇陳自諒是國內傑出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在他領軍下,團隊以3D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保肛高達9成5,傷口小,病患恢復快。自2010年起,他連續11年舉辦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鼓勵實習醫師免費參加,同時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參與,透過連線直播微創手術,讓世界看見台灣日益精進的醫療技術。「別人視為葵花寶典或獨家祕方,對我來說,醫術就是要傳承。」這是陳自諒的大器。「唯有新進的醫療設備,才能治療病患。」陳自諒於是在兩年間,陸續成立癌症中心、腦中風中心、心血管中心、健檢中心、生殖醫學中心、血友病中心,且通過中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鄉親健康。以國際醫學中心為目標他期許以國際醫學中心為目標,深耕在地醫療,目前已引進「正子電腦斷層攝影」,可早期診斷和疾病追蹤,「放射治療設備直線加速器」則提供便利的放射治療服務,也購置了8K-HD全景寶石電腦斷層(GE Revolution CT)。未來規劃引進達文西機器手臂,建置微創手術中心、乳房健康照護中心、急重症中心、婦幼中心、早期療育中心,以及眼科的黃斑部治療中心、乾眼症治療中心。陳自諒小檔案年齡:56歲專長:腹腔鏡微創大腸直腸手術、肛門良性疾患手術、無痛大腸鏡檢查現職: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外科部部主任、國際醫療中心副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尊重醫療人員,參與醫療,醫病共享。
-
2021-02-15 新聞.生命智慧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我是精神科醫師、寫過幾本暢銷書,同時是一名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孝順父母的女兒與媳婦;我在43歲、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 這個疾病就像拿一條繩子,緊緊綑綁著身體,就算移動一小步,都能費勁到汗水浸溼整件衣服。在那之前,我被無止境的義務與責任追著跑,只顧著向前衝、扮演每個身分,但唯獨缺少了──自己。現在,我開始學習如何在綑綁的呼吸及人生中,一點一滴找回自我、練習『活著』。」──金惠男 (編按:2014年1月,因病情惡化,她停止看診,專心治療,不過仍然持續夢想著她的新人生。雖然,有時候連翻身都要別人幫忙,但病痛與病痛間,總有症狀比較輕微的時間,這段時間她運動、做家事、散步、寫文章、學習中文……做一切她想做的事。)我用12年,重啟43年的人生 2001年2月,我在遞愛援助福利基金會(Love Aid Foundation)有一堂課。而那天早上,我確診罹患了帕金森氏症。 當時的心情,就像是被鐵鎚狠狠敲了後腦勺,頭暈目眩。不過,課程不能說取消就取消,我仍是一如往常地上課。然而,直到下課準備搭計程車離開時,淚水終究潰堤了。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因腦部無法正常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進而引起四肢發抖、肌肉萎縮、身體僵硬、行動緩慢、無法言語表達等症狀的神經退化性疾病。 這是一種退化型疾病,好發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像是若望.保祿二世(Ioannes Paulus PP. II)、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Haj,美國拳擊手)、羅賓.威廉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美國演員)都患有此病。 不過,我才43歲,這真的太殘忍了! 帕金森氏症還會伴隨不少可怕的併發症,如憂鬱症、失智症、妄想症(也就是被害妄想症)等。我簡直不敢相信,人生竟要面對這麼殘酷的試煉。最可怕的是,至今仍然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這個「罕見疾病」通常在發病的15至17年間,就會出現嚴重障礙或死亡。也就是說,我的人生在60歲以前,就將畫下句點。 18歲時,姊姊因車禍離開人世,我一時無法面對,曾想過自殺結束生命。 不過心裡出現轉念,我開始覺得既然活下來了,就更應該認真過日子。爾後的人生,我比任何人都勤勉努力。 為什麼我會生病?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盡心盡力服侍公婆、辛辛苦苦生下兩個孩子,好不容易開了個人診所,卻突然跑出帕金森氏症這個不速之客。不久前,我甚至野心勃勃地想著要帶兩個孩子到美國留學,自己順便進修關於精神分析的課程。大兒子剛念國中、小女兒才國小,如果我不在了,這兩個孩子該怎麼辦?這一切實在太過荒唐了……! 我無法保持平常心,只好休診。後來,幾乎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只躺在床上,什麼事也不想做。如果我不是醫生,就不會這麼了解帕金森氏症,也許不會像現在一樣恐懼。但是醫生的背景,讓未來的人生清清楚楚地刻畫在眼前。我陷入憂鬱,失去動力,躺在床上呆望著天花板胡思亂想。 我曾經天真地以為,就算自己得了絕症,只能活幾年,仍能比一般人冷靜,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現實。畢竟這種事,就算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於事無補。事實上,我根本接受不了,也害怕面對一切,更恨透這個世界。我愈是憤怒,就被憂鬱的泥沼埋得愈深,甚至想一死了之。 不過,某一天一個念頭,我告訴自己:「妳到底在做什麼!不是好好的嗎?只是未來沒那麼光明燦爛,行動有點不方便,有什麼好自怨自艾的?竟然為了『未來』瞎操心,毀掉自己的『現在』。」 雖然疲勞的時候,右腳會有些無力, 寫字變得辛苦,但是只要適當休息,日常生活跟看診都沒有太大問題。何必因此毀掉自己?一開始,我懷疑自己得了「漸凍症」,漸凍症患者通常撐不過5年,所以我已經算很幸運了。 雖然目前帕金森氏症還沒有方法治療,不過醫學不斷進步,說不定以後就有了啊!就算腦中多巴胺細胞已經消失了80%,不過我還有20%。即使治不好,還是可以努力減緩發病速度。 我重新振作,繼續看診,教課,做家事,照顧公婆、老公和小孩。奇蹟就這麼發生了。一般來說,多巴胺致效劑(Dopamine agonists)只能維持3年,我卻靠著它撐過了12個年頭。直到2013年才開始左旋多巴(Levodopa)的療程。這12年間,我總共寫了3本書,持續教課,到目前都沒有痴呆症狀,憂鬱症也只是輕微而已。 如果當年我選擇躺在床上繼續憎恨世界,那麼我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也許身體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併發失智症,還患有重度憂鬱症,過著毫無意義的日子。人生總有許多不幸,誰都避免不了。然而,發現不幸之後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同樣的12年,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2001年2月確診帕金森氏症後,我所領悟到的事。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是幸福2014年時,我跟媽媽一起從濟州島飛回首爾。兩人站在機場的行李轉盤前時,我突然動也動不了,「發作了。」我集中精神看著雙腳,內心吶喊著: 「一步,只要一步就好。」卻一點用也沒有。 好不容易支手撐著牆,看了眼錶上的時間,發現離下次吃藥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當時,所有人都拿完行李離開了,只剩下我和媽媽。禍不單行,我又想上廁所了。媽媽心急如焚,想攙扶我前行卻動也動不了。(編按:帕金森氏症患者非常頻尿,常常得勤跑廁所。) 那時,一個打掃的婆婆剛好經過,問我們發生什麼事了。聽完緣由的她,立刻推了臺手推車過來。如果不想尿褲子,就只剩下這個辦法了。我坐上手推車,上完廁所,不得已還是提前吃了藥。平常如果不遵守一天三顆的原則,過量服藥就會產生副作用,不過那天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到現在我還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那臺手推車,我會發生什麼事……。 「真的走不動了嗎?求求妳,再試試看吧?」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家人們對我的狀況雖瞭若指掌,但遇到這種情況,還是會一時心急、手足無措,說出這樣極其卑微的話。 我很清楚他們的心境,但還是會難過傷心。這種感覺,就像生孩子時椎心蝕骨的痛,不曾親身經歷的人很難體會。 不能走,就只能爬,連爬都爬不動只能躺著的時候,內心的煎熬比想像中更難受。有人這麼形容:「身上的骨肉都如蜻蜓翅膀般剝落一地,好痛。好想就這麼死去,就這樣不再痛了。」 聽到這段話,讓我瞬間淚流滿面。坦白說,面臨極度痛苦時,我曾想過從窗戶一躍而下,死了算了。每當夜深人靜,家人熟睡,我獨自在拂曉時分痛到難以入眠,我就會忍不住想,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死一死好了。 不過,我並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知道總有不痛的時候。24小時裡,痛與痛之間,總會有緩解的時候。我等待,等待病痛緩和,等待吃藥後的自由活動。 在這段時間,我會做自己想做的事,吃飯、運動、散步、買菜,或者跟朋友一起談天說地。 等待變成一種希望!如果沒有不痛的時段,吃了藥也不能活動,也許我也會萬念俱灰。幸運的是,到目前為止只要等待,緩解的時刻總會來臨。 「昨天痛到連尾椎都痛,今天竟然可以側躺了耶!身體不能動,但手指頭可以亂動,蠻開心的。當今天的藥效只撐了兩個小時,我就會猜想明天會不會久一點呢?」 如果今天比昨天好,那便是一種幸運。當然,今天也可能比昨天更糟。不過,我不會輕言放棄,因為明天也許又不一樣了。羅馬思想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曾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我不奢求痊癒,只希望惡化速度可以減緩,讓我做更多想做的事。 幸好在我前往濟州島療養後,急速惡化的病情好轉了不少。原本除了藥效持續的三小時外,寸步難行的「關機狀態」也已逐漸好轉。雖然還不到可以奔跑的程度,但走路的速度變快了,可以漫步到鄰近的地方逛一逛,甚至還能寫稿。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奇蹟,因為六個月前,我甚至還想跳出窗臺結束生命。沙漠中,有與我不離不棄的小草。大火燒盡的森林中,有相信生命、屹立不搖的大樹。火山灰覆蓋、熔岩侵蝕的山腳下,有蟲兒與動物趕來掃走灰燼。我若放棄,無人伴我。若不放棄,不論身於何處,都將有萬物伴隨。成堆的石頭,枯竭的溪谷,仍會有水注入,再次化為涓涓不息的河流。唯要,永不放棄。這是韓國詩人都鍾煥的詩──《荒廢之後》。我想成為詩中的小草與大樹。如果就這麼放棄人生,實在太可惜了。 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比我先離開,或是面臨更重大的挑戰,我能像現在這樣活著,已經謝天謝地了。 雖然沒有人能代替我承受痛苦,但是他們會握住我的手,關心著我:「很不舒服嗎?」甚至,為了我哭泣。我沒有理由絕望,即使病況繼續惡化,我仍會找到可以做的事。人生既然如此,快樂地活著不是更好嗎?書籍簡介書名:什麼時候,你才要過自己的人生?:一位精神科醫師,從捆綁的呼吸中,找回自我作者: 金惠男譯者:蔡佩君出版社:商周出版出版日期:2016/12/03作者簡介/金惠男感動韓國120萬讀者的人氣勵志作家‧精神科醫師一九五九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畢業於高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在國立首爾大學醫院當了十二年的精神分析科醫師;二○○六年獲得韓國精神分析學會的學術賞。擔任慶熙醫大、成均館醫大、仁濟醫大的門診教授,以及首爾醫大的客座教授,同時是金惠男精神科醫院的院長。著作《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感動韓國六十萬名讀者;相關暢銷著作深受超過一二○萬名讀者喜愛。但是她的人生並非一直如此順遂,在二○○一年、四十三歲時,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當時,她才剛實踐夢想開設個人醫院不到一年。這本書記錄了她三十年來擔任精神科醫師,以及罹患帕金森氏症這十五年來所領悟到的人、事、物。她說,「就算病情再惡化,我也會找出那時候能做的事,有趣地活著!」
-
2021-0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獲韓國使用許可 18歲以上成人適用
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今天決定對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發出使用許可,適用對象限於18歲以上成人,但建議65歲以上高齡族群審慎決定是否接種。韓國規劃於2月底開始進行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接種計畫,食品醫藥品安全處長金剛立今天下午於記者會發表AZ疫苗使用許可審查的最終結果。金剛立表示,委員會除參考阿斯特捷利康提出的臨床資料,也將美國等地進行的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納入考量,最後決定將包括65歲以上高齡者的所有成人都列入適用範圍。根據目前獲報資料,大部分接種者反應良好,65歲以上高齡族群中也未出現異常案例,在英國第2、3期臨床試驗及巴西的第3期臨床試驗中,分析所得防疫效果為62%。不過,金剛立說明,雖然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接種疫苗對高齡族群的安全性及效果皆無問題,但參與臨床試驗的高齡族群占比僅7.4%,建議由醫生依個人身體狀況判斷接種效益後再決定是否施打。此外,當局也不建議孕婦及正在哺乳的女性接種疫苗。據疾病管理廳先前公布預防接種計畫,第一季預計對療養醫院、療養院等相關人員及入住者,約77萬6900人施打疫苗。今天獲發使用許可的AZ疫苗將於24日起陸續供給75萬人份劑量。為進行接種工作,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本月起將國立中央醫療院及3間區域傳染病專門醫院指定為預防接種中心,並將陸續在全國設置250多個地區接種中心。韓國至今累計確診8萬1930例,1486例病歿,7日新增確診人數雖一度降至300例以下,但之後連續兩天回升,9日共新增444例,多集中於首都圈。當局表示,近一週新增確診案例約78%都集中於首都圈,感染指數從4週前的0.79持續攀升至接近1,若春節連假外出移動數量增加,首都圈感染指數很有可能再次突破1,意指每名確診者會傳染給一人以上。
-
2021-02-08 失智.名人專家
闕廷宇/你的失智症機率有多高?一招讓失智風險少4倍
許多人邁入不惑之年,累積了大量的專業知能與實務經驗,逐漸在職場上嶄露頭角,擔任公司高層管理者或領導者,而重要的計畫及決策都需要透過大腦的CEO-執行功能,才能有效地執行與決定。 大腦功能與身體機能一樣,會隨著實際年齡而逐漸下降,特別是在中年之後,會更為明顯。因此,科學家們無不努力想要找出能讓大腦運作維持在高檔狀態的方法,讓專業能力不受大腦機能退化影響,能持續在往後職涯中大放異彩,甚至再創高峰。 根據過去的研究,統整了可能會危害認知功能的因子,並對應不同的分數,累積的分數越高,表示認知功能退化的機率就越高,也代表著未來越有可能罹患失智症 可以發現「年紀」確實是一個危害認知功能的因子,特別是過了47歲之後風險逐步提高。另外,透過「性別」因子看到,男性朋友應該要更注意保養自己的大腦。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年紀」與「性別」這兩個因子無法逆轉之外,其它如:受教育的時間、血壓控制、體重管理、總膽固醇數值及身體活動等因子,都可以透過特定的方式以及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加以改善。 根據2018年最新美國身體活動指引方針所公布的報告中指出,累積每週150分鐘的身體活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及肥胖機率,若運動強度能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對於控制體重的效果可能更好。透過保持良好規律運動的習慣(1分),就可以避免BMI(2分)及血壓超標(2分)的情形,絕大多數的人可以在這個評估表中,輕易地降低罹患癡呆症的機率至少達4倍之多(16.4%降至4.2%)。 值得注意的是,抽菸與否、糖尿病及沮喪症狀,這些雖然不在上述的評分表中,但也已被證實是降低認知功能的危險因子1。在2018年美國身體活動指引方針,同樣指出透過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能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機率及減緩沮喪症狀,而運動量越高(增加強度、頻率或時間)效果越好。因此,在每天所設定的7000步中,可以進行20至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跑步、游泳、球類運動等),不僅能塑造良好的身、心理狀態,更可以讓大腦保持在最佳效能,在工作崗位上持續發光發熱。 延伸閱讀 鋁鍋容易引起失智症?專家:很難。把握3不原則使用更放心 失智症有辦法早期發現?出現這些症狀要留意,改善6招憶起來 本文為《運動與大腦學術與科普應用平台》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成功者的大腦 延續成功的狀態,運動吧!〉
-
2021-02-01 該看哪科.兒科
孩子常失控?大腦引擎強化法報你知
影片重點整理🔎0:53 什麼是過動症,比例大概多少呢?🔎1:15 診斷ADHD的徵兆是什麼呢?🔎3:02 在門診中遇到ADHD的比例高嗎?🔎4:40 在公眾場合失控是ADHD的警訊嗎?🔎6:18 如何掌握ADHD黃金治療期呢?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國內盛行率為5%至7%。不少父母頻繁替孩童轉學、更換環境,醫師卻指出,環境固然重要,但如能率先解決孩童生理上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有機會自我克服,走平路、山路,甚至能上山下海。●治療ADHD優先穩定大腦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佑佑,上課難以專心、坐不住,父母陸續替佑佑找了實驗性小學、班級人數少的學校,四年內轉學五次,直到升上高年級,他開始拒絕上學,出現偷竊等偏差行為,改由在家自學,卻也未見成效。確診為ADHD的佑佑,經心理衡建的評估分析後,醫師了解疾病對他在學習與交友上的影響,經過一翻深聊,才發現每次的轉學都令他感到挫折,激起佑佑想改變的心,在優先處理他的情緒與偏差行為問題,輔以藥物治療後,佑佑狀況愈趨穩定,重回校園。「這是個解決根本,穩定孩童『大腦引擎』的好例子。」振興醫院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說,優先解決生理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是有機會在同一所學校穩定就讀、甚至交到朋友。●大腦=車子引擎 強化引擎視年齡分階段治療陳麗淇解釋,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發展性障礙,會影響大腦前額葉負責掌控專注力、情緒調節與組織力的區域。若將大腦比喻為車子引擎,當引擎不穩定時,連走平路都覺得吃力,父母總是想替孩童尋找平路練習,卻忽略到如果優先強化引擎,增加穩定度,日後無論是開平路、爬山路,甚至上山下海,孩童都有機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強化大腦引擎的方式,不同階段有不同治療方法。陳麗淇表示,學齡前孩童會針對情緒行為及人際技巧進行引導;學齡後則會輔以藥物治療,評估孩童的情緒辨識、表達、社交互動或生活管理等技巧,適時安排團體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等。●ADHD有徵兆 親職訓練不可少親職訓練也是重要一環,一次給予孩童一個簡單的指令,集點、蓋章、計分獎勵制度等,讓他們得到讚美及回饋,或使用暫停隔離技巧,例如,在家中角落設置一個「冷靜區」,當孩童情緒失控時,由父母陪同到冷靜區冷靜,之後再一起討論原因及道理,建立與孩童的規範,協助進行情緒行為管理。不過,ADHD是否有徵兆?陳麗淇提醒,ADHD雖有一定的診斷標準,卻有可觀察的指標,當父母或老師已盡力調整環境,試圖改善孩童不專心與衝動行為,依然難以見效時,代表孩童確實存在調控困難,無法維持生理年齡上所需達到的標準,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建議進一步就醫。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陳麗淇小檔案現職: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育部部定講師主治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青少年情緒疾患、自閉症、發展遲緩)婦女精神醫學(產後憂鬱、經期前情緒低落)一般精神醫學 (憂鬱、焦慮、失眠、躁鬱症)學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科專科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研修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 臨床觀察員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總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住院醫師
-
2021-02-01 科別.皮膚
不只皮膚癢!醫:別把異位性皮膚炎當單純皮膚病
王先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老病患,從5歲開始便反覆發作,發作時往往導致皮膚搔癢難耐。畢業之後從事美髮業,經常要替客人洗頭髮、染頭髮,頻繁接觸洗染用品讓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更加嚴重。當症狀加劇時,王先生曾使用口服類固醇,甚至注射類固醇進行治療。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顯鎰回憶,患者被轉診過來時,皮膚狀況非常差,全身嚴重發炎,還會糜爛、滲液,屬於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一問之下才知道患者竟曾使用偏方一段時間,雖然病情持續惡化,但密醫卻宣稱「皮膚在排毒」。邱顯鎰醫師強調,「當病情加重時,一定要盡快就醫,這不是排毒,是真的在惡化。」王先生依照醫師建議開始接受照光、口服藥等治療方式,後續也使用了生物製劑,邱顯鎰醫師說,「治療一段時間後,患者的狀況改善了,生活品質也進步很多,讓他感到相當開心。」搔癢難耐,身心都煎熬邱顯鎰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疾病,患者的皮膚會乾燥、敏感、搔癢,而無可避免地持續抓癢,甚至抓到破皮流血。到了晚上,搔癢的狀況還可能加劇,嚴重干擾睡眠品質。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大多在嬰幼兒時期開始出現,約80%患者是在五歲以前發病,不過仍然有可能在任何年紀發生。邱顯鎰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有些患者在進入國中之後,病情會好轉,但也有部分患者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會持續到成年甚至更加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灶分布會隨著年齡而有所不同,孩童時期較常分布於頸部、四肢屈側;青少年和成年患者通常在臉部、頸部、前胸、背部較為嚴重。臨床上會將異位性皮膚炎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若僅有輕微的皮膚症狀,如輕度紅疹、皮膚乾燥、脫屑,無論面積大小,皆屬於「輕度」。若有嚴重發炎反應的皮膚症狀,如紅疹、丘疹、糜爛、苔癬化等,會依其分布面積及嚴重度做為EASI評估標準[1]。EASI評分0-6,屬於「輕度」。EASI評分7-19,屬於「中度」。EASI評分20-72,屬於「重度」。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像接力一般,循序漸進。 不只皮膚癢,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與心血管疾病高度相關邱顯鎰醫師說明,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後續常會出現氣喘、過敏性鼻炎,被稱為「過敏進行式」。因為持續搔癢及嚴重皮膚病灶,患者的課業、工作、社交、生活品質皆大受影響,也容易失眠,並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除了過敏相關問題,有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機會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2]。由於患者的皮膚會慢性發炎,而各種發炎因子可能對心血管健康[3]、血糖代謝造成負面影響,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較高機率出現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等問題[4]。邱顯鎰醫師提醒,不要把異位性皮膚炎當成單純的皮膚病,患者務必積極與醫師密切配合,把病情控制穩定。接力治療,對抗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邱顯鎰醫師表示,目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建議從幾個方向著手,包括「基礎治療」、「局部治療」、「全身系統性治療」,治療如同接力賽般,在不同的階段安排不同的棒次。「基礎治療」非常重要,可以幫助維持皮膚完整性、角質層含水量,患者必須規律使用保濕劑、補充水分,且盡量避免接觸刺激物。「局部治療」包括使用保濕劑、類固醇藥膏、免疫抑制劑藥膏。類固醇藥膏可以抑制發炎反應,但是要依照醫師指示使用,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免疫抑制劑藥膏具有抗發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較沒有類固醇藥品的相關副作用。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灶面積較廣、較嚴重,可能會需要搭配「全身系統性治療」來控制病情。「全身系統性治療」包括照光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以及近幾年開發出來的生物製劑。「患者對生物製劑較為陌生」,邱顯鎰醫師進一步解釋,「生物製劑是種單株抗體,可以用來抑制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體內過度活化的發炎因子、調節免疫系統。」根據研究,約半數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16周後,病灶面積及嚴重程度改善達75% [5]。與傳統藥物相比較,生物製劑突破以往治療困境,治療成效好,且不用經過肝腎代謝,使用上較不受肝臟、腎臟功能的影響。目前健保對於生物製劑採有條件給付,當患者病情符合條件時,醫師便能提出申請,對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貼心小提醒邱顯鎰醫師叮嚀,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生活作息要規律、飲食要均衡,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請遵守「四不」: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不要熬夜、不要任意進補,以減少免疫失調的機率。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並非單純的皮膚疾病,嚴重搔癢除了會影響患者的課業、工作、社交、生活品質,還可能衍生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共病。患者與家屬要與醫師密切配合,學習正確的照護方式,積極且規律接受治療,才能穩定病情、提升生活品質!參考資料:1. How to Use EASI(2016) | Harmonising Outcome Measures for Eczema2. Strom MA, Fishbein AB, Paller AS, Silverberg JI. Association between atopic dermatitis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and adults. Br J Dermatol. 2016 Nov;175(5):920-929. doi: 10.1111/bjd.14697. Epub 2016 Aug 28. PMID: 27105659; PMCID: PMC5216180.3. Ascott A, Mulick A, Yu AM, et al. Atopic eczema and major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9;143(5):1821-1829. doi:10.1016/j.jaci.2018.11.0304. Kok WL, Yew YW, Thng TG. Comorbidities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Young Adult Males: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Acta Derm Venereol. 2019 Jun 1;99(7):652-656. doi: 10.2340/00015555-3175. PMID: 30896778.5. Two Phase 3 Trials of Dupilumab versus Placebo in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16 Dec 15;375(24):2335-2348.原文:
-
2021-01-25 新聞.健康知識+
這些病都跟久坐有關!身體「1特徵」罹病機率爆增
許多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到未來的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每天坐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 死亡風險增加58%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Lancet刺胳針》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腹部脂肪導致全身性炎症 久坐不動容易失智 許惠玉亦指出,久坐不動會明顯增加腰圍及腹部脂肪,根據2019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近期更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亦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美國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大腦的健康。經常做運動 增加腦區的活化、連結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教授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例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和連結,使功能更佳。建議避免久坐不動,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能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30分鐘,讓身體和大腦都能突破年齡限制。延伸閱讀: ·8成女性都有橘皮組織,如何消除? 7部位最容易出現!瘦下來也沒用,這幾個方式才有幫助 ·腳水腫、浮青筋是靜脈曲張? 嚴重會致命!生活中「1動作」常無意識就做了
-
2021-01-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桃園醫院疫情擴大,全台各醫院探病新規(不斷更新)
衛福部桃園醫院院內感染疫情持續擴大,短短九天從院內染感惡化到社區感染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因應國內醫院發生疫情,即日起強化醫療院所門禁管制措施,每日訪客可探視時段減少為1個時段,以1名為原則。以下整理全台各大醫院探病新規。北部.台大醫院最新探病時段規定,一般病房是上午十一時到十二時、晚間六時到七時,每次限兩名訪客。加護病房探視時間只有上午十一時到十二時,每次限兩名訪客。.新北市轄內醫院:限縮探病人數,每天僅開放1人在指定1小時內探望,陪病人數從原先2人縮減為1人,且全數要落實實名制登記。.北市聯醫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忠孝、陽明院區一般病房、加護病房的探病時間是每天上午11點至11點半;松德院區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探病時間是每天晚間7點至8點;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無加護病房,一般病房探病時間則是每天上午11點至11點半。台北榮總一、開放每日上午11至12時,單一時段可探病,每次限2名。預約的日期與時段,限探訪當日及隔日。預約的日期與時段,限探訪當日及隔日。探病的親友,需攜帶個人的健保卡或身分證件查驗。二、為同時兼顧防疫需求及人數控制,訪客探訪前必須上網以實名預約申請。(「授權碼」為住院病人手腕配戴的手圈第二排數字後6碼,或請洽護理站)。三、如有上述時段以外特殊醫療狀況需緊急探視,請洽醫療團隊並取得「醫療授權碼」(8碼)。.林口長庚醫院(含台北長庚)從1/21起一般病房將全面禁止探病,加護病房則維持每天固定1次探視,探視時段為早上11點至11點半,且每床每次以1人為限。.基隆長庚醫院一般病房禁止訪客探病,每床陪病限1人。加護病房探病時間是上午11點到11點30分,每床每每次限1人,12歲(含)以下訪客暫停入院探視。陪病者採實登記制度,須持「陪賓證」進入醫院。.馬偕醫院(含兒童醫院、淡水馬偕)-台北馬偕及兒童醫院11:30-12:30、16:00-17:00-淡水馬偕11:30-12:30、19:30-18:30以上陪病限1人,探病限2人.振興醫院【一般病房】每時段(10:30-11:30、19:00-20:00)合計至多2人探病。【加護病房】每時段(10:30-11:00、19:00-19:30)合計至多2人探病。【註】陪、探病者須配合填寫登錄資料,若有以下3種狀況「暫緩」陪、探病,包括發燒、類流感等症狀或身體不適;居隔、居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期內,以及12歲(含)以下兒童。.萬芳醫院【一般病房】11:00-12:00、每床訪客限2人。【加護病房】11:00-11:40、每床訪客限2人。【安寧病房】11:00-11:40、每床訪客限2人。【註】具21日內旅遊史民眾勿進入院區,有醫療需求可至急診就醫。因全院出入口門禁管制,務必攜帶健保卡或身分證件供查驗,進入院區配合量體溫、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該院相關管制措施。病房探訪陪病採實名制登記,且陪病限1人、須攜帶健保卡、陪病證。探病、洽公須在進入醫院前1日線上預約並出示預約畫面QRcode。.國泰醫院自1月21日(週四)起調整探病時段【一般病房】11:00-12:00。每次限2名訪客(不得輪替)【加護病房】10:30-11:00。每次限2名訪客(不得輪替).臺安醫院 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一般病房、加護病房探病:每日2次,每床限制2名訪客(不可輪替)探訪時間:10:30-11:00、19:00-19:30.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陪病人數僅限一人、訪客探病每一時段限2名。一般病房、安寧病房:11:30-13:00、18:30-20:00加護病房:10:30-11:00、18:30-19:00.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陪病、探病人數限一人。探病時間:11:00-12:00.耕莘醫院各病房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1名訪客,每日限探視1次。探病時間:一般病房:11:00-12:00,住院陪病以一名為限成人加護病房:11:00-11:30小兒加護病房及亞急性呼吸照護中心:11:00-11:30護理之家:11:00-12:00 或 18:00-19:00,一天一次(採預約制),一次請以2名家屬探視為限(兒童暫停探視),同時間限1人入內,一次限30分鐘精神科9A病房:探視採「預約制」,請來電02-22193391轉66900,探視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11:00-12:00新竹縣各大醫院縣府整理東元醫院、北榮新竹分院、仁慈醫院、大安醫院、新仁醫院、培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台大生醫分院及竹信醫院9家醫院,除中醫大學新竹附醫禁止探病,其餘8家醫院探病者至多2人,陪病者皆限制1人。>>詳細時間中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病房陪病改為限制1人,請持「陪病證」進入醫院。加護病房探病改為一天一次,每次 30分鐘,每次2人,探病時段 : 上午10:30~11:00。為維護防疫安全,自主健康管理者,請儘量避免至醫院陪探病。.臺中榮民總醫院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且21天內入境返國者禁止陪病。每次僅限2名訪客、訪客需填寫聯絡人資料,探病時間為10:30~11:00、19:00~19:30兩時段。.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每日開放2固定探病時段,10:30-11:00、19:00-19:30。.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僅開放四處出入:第一院區大門、感恩樓出入口、第一院區地下室停車場、第二院區大門。陪病探病:急診:陪病限一人一般病房:陪病限一人,並出示陪病證、訪客探視每床每次至多二人(時段:10:30-11:30)加護病房:訪客探視每床每次至多二人(時段:10:30-11:00)精神科病房取消夜間探病時段、護理之家暫停探訪。.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探病開放時間:加護病房、病嬰室、嬰兒室: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10:00-10:30(限2名訪客)一般病房: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11:00-12:00(限2名訪客)【沙鹿院區】探病開放時間:復健病房、恩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 :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10:00-11:00(限2名訪客)心身科病房開放探視時間為上午09:30-10:30(限2名訪客).彰化基督教醫院探病者可先上網填寫個人資料、健康聲明暨旅遊史,預約完成之後,於探病時間即可直接至病房探病,方便又快速!探訪人數:每名住院病人每次限2名訪客成人加護/燙傷病房:10:30-11:00、19:30~20:00呼吸照護中心:10:30-11:00、20:00-20:30兒童醫院加護病房、嬰兒照護中心、新生兒照護中心:10:30-11:00、20:00-20:30預約網址:https://cchweb.page.link/tocc.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住院病人陪病者每床1人,僅限1名陪病者(含照服員、家屬)。病房探病時間:一般病床:11:30-12:30、16:30-17:30加護病房、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10:30-11:00、20:00-20:30南部.高雄榮總(一)一般病房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0:00-11:00;下午18:30-19:30。(二)成人加護、急診加護、呼吸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中心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0:30-11:00;下午19:30-20:00。(三)燒傷加護病房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1:30-12:00;下午19:30-20:00。(四)嬰兒、新生兒、兒童加護病房每日2次,時間為上午10:30-11:00;下午19:30-20:00。(五)以上病房訪客探視,每床每次僅限2位訪客,前一天請至本院網站申請:https://www2.vghks.gov.tw/WebAppWeb/page/ACMMain.jsp.成大醫院【一般病房】每日(11:30-12:30)探病1次上限兩人、每床陪病者(包括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加護病房】每日(10:30-11:00)探病1次上限兩人、每床陪病者(包括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燒傷中心】每日(14:00-15:00)探病1次上限兩人、每床陪病者(包括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註】病況危急經該院通知來院者不受此限制,進入醫院必戴口罩、消毒手部、量體溫,若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者,勿到醫院陪病與探病。.部立台南醫院【一般病房】11:30-12:30【加護病房】11:30-12:00【註】每床探病訪客人數限2人、每床陪病者(含照顧服務員)限制1人,下午探病時段則取消。奇美醫院陪病每床1名(含照服員、家屬),探病每日1次、限2名,探病時間:一般病房是上午11:30到12:30ICU加護病房是上午11:00到11:30RCW呼吸照護病房是19:00到20:00.高醫一般病房週一至週日11:30〜12:30,17:30〜18:30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病房週一至週日11:30〜12:00注意事項 1.訪客及人員需全程佩戴口罩,並配合實聯制登記及TOCC詢問2.探視人數2位(具陪伴證)。非探視時段,病房僅能維持1位具陪伴證之陪病者(含照顧服務員)3.0平日夜間22點至翌晨6點 ②週六13點至週一6點0國定假日全天,請憑陪伴證進入本院十全路大門閘口.郭綜合醫院呼吸照護病房:11:00-11:30及 18:30-19:00加護病房:11:30-12:00及 19:00-19:30一般病房:11:30-12:30及 18:30-19:30每床限探病2位、陪病1位,需有陪伴證或探訪證東部.國立陽大醫院探病的規定不變,每床陪病者限一人;一般病房探病每天兩次,每床限兩名;加護病房每日探病一次,每床限兩人。一般病房:上午08:00-09:00、晚上06:00-07:00安寧病房:上午11:00-12:00、晚上06:00-07:00加護病房:(外科)上午10:30-11:00;(內科)10:45-11:15.羅東博愛醫院探病前一日需預約申請單、每日探病時間為9:30-12:30、17:30-20:30,每時段每位病人僅限2人探病。特殊病床探病時間:2樓新生兒及小兒加護病房、嬰兒病房、3.15樓加護病房、14樓呼吸治療中心、安寧病房探病時間為10:30-11:00、19:30-20:00.花蓮慈濟醫院【一般病房】11:30-12:30,合計至多2人探病。【加護病房】11:30-12:00,合計至多2人探病。陪病者以1名為限,每名病人每次2位訪客;非訪客時段請勿前往探視,並落實陪探病實聯制登記。.花蓮門諾醫院【一般病房】10:30-11:00。【加護病房】10:30-11:00。不論普通病房或是加護病房,陪病者以1名為原則,1天只開放探病1次。.衛福部花蓮醫院【一般病房】10:00-12:00,合計至多2人探病。【加護病房】10:30-11:00,合計至多2人探病。【呼吸照護病房】10:30-11:30,合計至多2人探病。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體大緊急調查 3學生曾到A7站摩斯用餐返家自主隔離14天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醫護染疫群聚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稍早宣布,今天再增加1例本土確診個案,累計10人確診。國立體育大學昨天緊急調查,已請3名學生返家自主隔離、4名學生做自主管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染疫的案863護理師,女兒案865在桃園機場捷運站A7摩斯漢堡工作,鄰近國立體育大學得知此消息後,趕緊製作Google表單讓全校師生填寫,調查16日至18日的軌跡。體育大學主任秘書陳光輝指出,全校師生填寫Google表單後,發現同時段有3名學生曾到桃園機場捷運站A7摩斯漢堡吃飯,且回寢室後又遇到同寢4名學生,到摩斯吃飯的3名學生回家隔離14天,同寢4名學生做自主管理14天。陳光輝說,另外有110個人有到桃園機場捷運站A7搭乘捷運,已請他們做自我管理14天,早晚都需量體溫回報學校,校方的健康中心也會密切觀察這些學生。
-
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疫情再延燒 宜蘭全面查核各大醫院防疫動線安全
衛福部桃園醫院醫護人員染疫,今天再傳出擴大到家人及看護。宜蘭上緊發條守護第一線,縣府宣布即日起針對內9大醫院查核防疫動線安全、模擬防疫情境,針對外縣市轉到宜蘭看診的病人,也要加強評估及監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新增4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分別是之前部桃染疫醫護人員的家人、醫院護理人員及看護,本土疫情病例繼續延燒。這次疫情的感染源明確,但宜蘭為加強防疫,必須守護防疫第一線。縣衛生局長徐迺維表示,醫院絕對要守住,最近會要求醫院員工健康主動監測,衛生局會派專人查核縣內9家醫院的防疫動線,進行查核評估、防疫情境模擬,確保醫療機構的安全。部桃約有一千張病床,收容量相當高,疫情發生後,該院的病人紛紛轉院且停診,這些病人可能轉診到鄰近縣市就診或住院,包括宜蘭縣。縣衛生局召開傳染病諮詢委員會議,提醒針對外縣市轉診到宜蘭的病人要特別小心,最近要求醫院、長照機構,加強對外縣市看診病人的資料加強詢問,以利監測評估。由於目前本土病例感染源都尚在掌控中,國立陽大醫院探病的規定不變,每床陪病者限一人;一般病房探病每天兩次,每床限兩名;加護病房每日探病一次,每床限兩人。
-
2021-01-10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再過一個月就要過農曆年。儘管世界疫情嚴峻,對岸仍依往例,於1月28日啟動連續40天的春運計畫。在這個「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徙」活動中,除了交通、衛生等相關部門要繃緊神經,雖然多數遊子對返鄉充滿期待,也有不少人抱著矛盾、甚至痛苦的心情。像是面對故鄉長輩動不動就問何時要結婚、抱孫子,聽在年輕人耳裡,越聽越不是滋味。「出租女友」就是在這種社會壓力下應運而生的行業,春節是租友高峰,八成是男方租女友回家應付父母。「女友」的日租金則隨長相身材而浮動調整。男女雙方通常有書面合同,不僅明文規定晚上不同床,還要針對相戀過程、雙方家庭背景等資訊預先套招,以免在「執行任務」時穿幫。然因長時間相處,假戲真做發展成情侶者時有所聞,成為一種社會現象。除了出租女友,現代生活不乏各種跑腿工作,像是代送禮、代驗車、代排隊、代掛號……但這些工作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如果有個號稱什麼都不做的人想把自己租出去,會有市場嗎?2018年6月3日,日本推特網站出現一個署名「什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レンタルなんもしない人)帳號,可以找他陪你去一個人不方便去的餐廳,玩遊戲參一角,還是為了賞櫻先去公園占位子……凡是差一個人的場面,就是他的服務範圍。出租先生不囉嗦,只和委託人有基本對話;更絕的是,服務本身免費,但酌收從住所(東京國分寺車站)到服務地點的車馬費與餐飲費。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什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推出服務10個月後,帳號追蹤人數從300人增加到10萬人(目前超過26萬人),工作應接不暇,包括陪升不上公司正式職員的女孩,黯然返鄉前去逛東京鐵塔;和年輕時全心拚事業忽略妻女,熟年離婚多年的孤單歐吉桑一起去買生前契約;陪伴因畏懼眾人嫌惡嬰兒哭鬧眼光,不敢獨自帶孩子出門的年輕媽媽外出用餐,內容包羅萬象。當傳統媒體開始報導這一隅奇特的都會風景,才發現開發這項業務的,是一位國立大學理科研究所畢業,曾當過編輯且規律上下班的已婚男子。35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這種最低規模的生活方式,重新檢視工作、金錢以及人際關係的種種糾葛,得到莫大迴響。先是2019年上半一連出了兩本書,7月起漫畫連載迄今;隔年4月,改編電視連續劇上映。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有什麼用?正如原著作者所言,他想傳達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就像嬰兒,不論哭鬧或微笑,大人都說可愛。當我看到電視劇與書本一再強調這樣的訊息,認為這位本名森本祥司的出租先生,不僅是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1902-87)為代表的人本心理學派實踐者,更因為「什麼都不做」而能安靜聆聽,又不涉入委託人生活,反而營造某種心理治療似的安心氛圍,讓委託人鬱積的情感,得以抒發。從出租女友到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不都反映出當代社會疏離的人間風景?
-
2021-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外帶麻辣鍋湯底回家後該如何保存? 專家提醒這幾點要注意!
天氣越來越冷,熱麻香辣的麻辣鍋持續引誘著食慾!近年來,宅經濟盛行,各大品牌也紛紛推出在家自煮的麻辣鍋湯底,讓吃麻辣鍋變得更方便快速!但是,小小一包麻辣鍋湯底,有哪些學問要注意?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陳泰源副教授,分享在選購、烹調麻辣鍋湯底的正確方式,讓大家吃得盡興又安心。常溫湯包與冷凍湯包怎麼選?陳泰源副教授指出,市售麻辣鍋湯底主要分為「常溫湯底包」及「冷凍湯底包」。常溫湯底包是經過商業殺菌步驟,所以能在常溫下長期保存,購買時需注意包裝正常無膨脹,買回後避免儲存於光照或者過熱的環境,以免造成變質。冷凍湯底包是指湯底經加熱殺菌、快速冷卻後直接冷凍,因此,風味與原本湯底較接近。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時則需確認是否保存於冷凍庫(櫃)中,沒有退冰痕跡、包裝完整無破損,買回後也要依照包裝上指示的方法儲存,不宜退冰後又再反覆冷凍、冷藏,以免徒增微生物生長的風險。如何正確解凍湯底包?陳泰源副教授提醒,解凍湯底包時,建議在冷藏庫解凍,或以流水解凍、微波解凍等方式,避免在室溫下緩慢解凍,才不會讓微生物生長,導致湯底腐敗。食藥署也提醒,解凍後要立即復熱烹調,且徹底煮沸,才能杜絕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打包鍋底外帶注意事項不少民眾喜歡到麻辣鍋名店打包鍋底外帶,或是聚餐完後將剩餘的鍋底打包回家,陳泰源副教授建議,打包回來的鍋底,應儘速食用完畢,避免再循環食用。如需先保存再食用,建議先煮沸過放涼,並將料與湯分別包裝,存放於冷藏、冷凍環境,減少微生物滋長。食藥署叮嚀,火鍋鍋底含有油脂,加熱沸騰後的溫度可能比沸水溫度更高,所以熱麻辣鍋湯底稍微放涼再打包。 現今購買麻辣鍋底的管道多元,食藥署特別呼籲,購買時要選擇信譽良好廠商,並注意販售食品保存溫度,食品包裝與標示的完整性,避免購買來路不明之食品,如此才能吃到美味,也吃到安心!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04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醫病天地/防流感 中藥搭西藥增抵抗力
冬天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季節,民眾除施打流感疫苗外,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也是防範病毒入侵方法,就中醫觀點看, 提升免疫力就是強化抗病的能力,中藥搭配西藥對抗流感病毒,具有相輔相成效果。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中醫科主任朱世盟表示, 流行性感冒病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是傳染力與引發的併發症,台灣每年因流感引起併發症的65歲以上民眾占8成,老人家免疫力不足是高危險群,且即使接種疫苗,也不代表能高枕無憂,平常飲食仍要保持均衡、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以提升免疫力。朱世盟說,中醫對提升免疫力有獨到處,適當使用中藥可保持免疫系統平衡、抵抗外來病毒入侵,例如清熱解毒類的板藍根、魚腥草、金銀花等,能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及細胞吞噬;補益類的人參、黃耆、枸杞等,所含的人參皂苷與枸杞多醣可促進巨噬細胞吞噬作用,黃耆多醣則能提高淋巴細胞增殖反應與誘導干擾素產生。朱世盟提到,臨床上,若有患者以西藥對抗病毒,搭配中藥治療,發現流感病毒被抑制的時間更快,發燒等症狀緩解也更迅速。
-
2021-01-01 科別.骨科.復健
10天擺脫膝蓋痛!不開刀、手術,不日本治療師教你:4種伸展髖關節方法
編按:高田祐希是位脊椎神經治療師兼醫學氣功師,目前在東京二子玉川開設了「KIKOUKAIRO施術院」,他過去曾有很嚴重的膝蓋痛困擾,不管是攝取營養食品或是求助各大骨科都完全改善不了,所以便想將過去曾試過且大幅改善膝蓋痛的方法,撰寫成書與大家分享。他照著這些方法認真鍛鍊後,沒想到真的改善了!膝蓋的積水消失了,長時間持續的疼痛與發腫也不見了。就算打網球時奮力地到處跑,一直到隔天早上都還沒有復發。高田祐希說,自從發現「讓膝蓋不再疼痛的身體運動基本方法」,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狀況,都能夠應付自如並放心運動身體,不再害怕搭電車、巴士或是任何外出得做的動作,也更有意欲完成必須經常坐下起身等的家事雖然,骨科的治療對症狀嚴重的患者來說,擁有非常棒的效果,但是有些人還沒嚴重到需要動手術的程度,只是想要在惡化前想辦法改善,骨科醫師自然沒辦法給予這些患者太高規格的治療。此外西醫與中醫口徑一致的說法,都是患者也必須自行努力才行。也就是說,想在惡化之前改善的話就只能鍛鍊身體了。 高田祐希也提醒,會導致膝蓋痛的疾病有許多種,其中很多都容易被誤認為退化性關節炎,所以為了兼顧安心與安全,切勿自行判斷,首先仍應前往骨科接受X光或MRI檢查,確認膝蓋的當前狀況。有時初期的膝蓋痛只要伸展髖關節就能夠治癒,「髖關節?我有伸展啊!」態度隨便的話,症狀會在不知不覺間惡化,就算本來不痛也可能遲早痛起來,所以平常請多加留意伸展。有很多運動都能夠伸展髖關節,但是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反折腰部」,沒有真的伸展到髖關節。X型腿常見的腰椎過度前彎(腰部反折),就會受到骨盆前傾的影響,乍看伸展了髖關節,實際上卻只是將腰部往後折而已。正確做法還要搭配「縮小腹」,但是縮小腹其實也與踢力有關,所以請一點一滴慢慢拓寬可活動範圍吧。錯誤運動範例這些動作只會造成腰部反折,無法伸展髖關節。伸展髖關節的4種動作跨過平台的髖關節伸展1. 踩在地板或椅子上,以跨過的方式將另一腿伸往後方。透過後腳的大腿外旋、內旋等轉動方向以伸展髖關節,就像伸展鼠蹊部一樣。這時腹部要用力,腰部不要反折。2. 抬起後腳跟會更方便伸展,但要注意別反折腰部,並且要換腳進行。以按壓大腿的方式將整個身體往前挪動,能夠達到「縮伸」的效果。雖然這是伸展髖關節的運動,但是出力時臀部肌肉與膕繩肌也會用力,有助於強化這部分的肌肉。有助於O型腿矯正的髖關節伸展1. 坐在地板後,彎曲前腳、伸展後腳,以轉動後腳大腿的方式,在改變方向之餘伸展髖關節,同時也伸展鼠蹊部吧。這時要注意腹部用力,腰部不要反折。2. 接著要運動前腳膝蓋以下的部位。先讓前腳大腿外旋並彎起膝蓋,接著著重膝蓋以下折起的部位,將膝蓋與後腳跟慢慢挪往正側邊。O型腿的膝蓋以下多半有朝外扭轉的問題,這個動作有助於將腿收往內側。雖然只有以自身重量為負荷時不會有危險,但仍嚴禁勉強執行。因為必須用雙臂支撐身體,所以出乎預料地全身都會用到,甚至能夠實際感受到對腹肌的效果。大腿外旋的單腳深蹲1. 雙腿前後大幅跨開,雙腿的腳尖均朝外打開,骨盆盡可能往前挺出。前腳的膝蓋要彎曲,後腳的則要伸直,雙腿(髖關節)都要朝外轉動。2. 邊吐氣邊彎曲前腳膝蓋,慢慢地將上半身下壓(降下的感覺,不要往前),並避免腰部反折。這裡要將大腿確實往外轉動,但是執行時也要伸展內側肌肉以立起「後腳跟」,所以必須特別留意「從後腳跟到小趾側」的施力狀態。張開雙腿的駱駝姿勢1. 膝蓋打開跪在地板上,並立起腳尖。有拇趾外翻等問題所以大拇趾會痛時,也可以伸直腳趾,讓腳背貼在地板上。2. 手臂往後伸直以抓住後腳跟(抓不到也沒關係)。維持大腿與地板互相垂直的狀態,將上半身往後倒。同時要夾背、挺胸、縮下巴,不要抬高下巴或是身體變形。3. 往後倒至能力範圍內最低處時,就回來原本的位置。當然回來時,也要正確運用肌肉。執行時腹部沒用力的話,可能因為腰部反折造成腰痛,必須特別留意。光憑這個動作就能實現髖關節外旋、伸展,並促成身體後側(臀部、膕繩肌、小腿肚)用力,還可以用到腿側的肌肉。胸膛會更寬廣、背部也會更有力,所以請從稍微往後倒開始嘗試吧。剛開始也可以僅以右手或左手抓住後腳跟,先從單邊開始練習。通常僅伸展髖關節就能夠治癒膝蓋,我自己的初期膝蓋痛,也是透過伸展髖關節治好的。書籍介紹10天擺脫膝蓋痛:不開刀、不手術!3大鍛鍊操 × 5大運動法,專業治療師的膝蓋自癒重生計劃作者:高田祐希譯者: 黃筱涵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0/11/26作者簡介高田祐希東京二子玉川的「KIKOUKAIRO施術院」院長,同時也是脊椎神經治療師、醫學氣功師。經常從西醫與中醫的角度思考人體,NHK《試過就會認同》節目中,曾介紹其想出的密技「藉耐震墊讓高跟鞋穿起來更輕鬆」而引發話題。從小對自己的雙腿感到自卑,長年持續觀察他人的腿,不僅發現能夠從雙腿形狀看出一個人的運動方式與體型,還可以隨年齡加以分類。指導法中融入了重訓、伸展運動、瑜珈、街舞,提倡「自己的身體由自己打造」。黃筱涵畢業於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從2009年開始從事日文翻譯,翻譯書籍有《居家設計解剖圖鑑》、《極致名宅美學》、《日是居家設計美學》,以及《健身新手重訓攻略》(采實文化)等。責任編輯:林筱庭核稿編輯:呂宇真延伸閱讀: 豆漿的營養價值竟比豆干低!豆漿、豆腐、豆干...營養師告訴你:豆類製品的營養價值,你可能搞錯了 為什麼我為你雪中送炭,你卻希望我家破人亡?一個故事告訴你:沒有原則,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
2021-01-01 科別.精神.身心
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2020年即將結束,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美國研究指出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該研究由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所進行,研究者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2者兼具的人身上,反之「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孤獨感網路成癮是徵兆 一昧禁止易有反效果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1個結果,很多老師跟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為青少年、成年人因為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他們在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而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是網路成癮的現象。從好處來看這是1個警訊、1個徵兆,他提醒,當發現小朋友已經有點依賴網路時,父母跟老師應該要提高警覺,觀察及了解他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問題或壓力,越早發現並協助其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越容易恢復正常,若僅是一昧的禁止,容易造成反效果。3步驟遠離錯失恐懼症 改善現實的不愉快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個研究發現,年輕族群的「錯失恐懼症」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被遺忘的感覺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有更大的影響。建議青少年可透過3個步驟來避免社群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第1步「辨識警訊」: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群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群使用時間。▸第2步「自我增強」: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告訴自己不用這樣,可以「想想我有什麼,像是我很關心家人、我有莫逆之交」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而不是否定自己去羨慕別人。▸第3步「回歸真實」:應清楚知道社群中看到的照片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的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建議可暫時將程式關閉並拿起電話打給社群中的密友,與他們聊聊天或碰個面而非沉溺在負面、比較的情境裡。★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人染變種病毒 日本強化邊境管控及基因分析
從英國返國的5名日本人確認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變種病毒株,讓日本政府進一步強化邊境管控,並做好能立即對有英國旅遊史人士檢體基因進行分析的相關工作。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本月抵達日本機場的5名日本男女,確認感染在英國擴散的變種病毒,這是日本境內首度查出新變種病毒株。因為這5人都是在機場檢疫後確認陽性,並被安排住進飯店內,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認為並沒有讓他人感染之虞的接觸行為。日本政府從24日起已拒絕除日本人及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從英國入境,由於南非也出現變種病毒,日本政府從26日對南非入境人士採取跟英國入境人士相同管制措施。至於日本人及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入境日本後原本不必隔離14天,現在須隔離14天;日本政府也要求日本人跟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一樣,入境時須檢附從當地出境前72小時的篩檢證明書。另外,到目前為止,日本機場檢疫都是累積一定程度檢體後,才送到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基因分析;現在將針對有英國旅遊史人士的檢體,做好儘速送到傳染病研究所、立即確認是否感染變種病毒的相關工作。
-
2020-12-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苗如何抗新冠病毒 科普遊戲揭祕
新冠肺炎疫情再起,新冠肺炎疫苗與瑞德西韋成為人人期盼的救星,瑞德西韋如何欺騙新冠病毒,而不同的疫苗又是怎麼阻止新冠病毒跟細胞ACE2受體結合,才能打倒病毒大魔王?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科普轉譯,實作與迷宮闖關,在科普遊戲中解說艱深的科學原理。國衛院核心儀器設施中心主任游美淑說,由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文傑設計的科普遊戲是「抗疫新藥『瑞德西韋』你是誰」,透過迷宮概念,傳達瑞德西韋要如何穿過人體的種種屏障,抵達細胞的戰場中。其中關鍵機制在於,新冠病毒是透過ACE2受體進入細胞裡面,新冠病毒大魔王要進行複製分身才能存活,在複製過程中需要與三磷酸線苷結合。瑞德西韋會讓病毒產生誤判,以為瑞德西韋就是它需要的三磷酸線苷,進行錯誤的結合,終止了病毒複製,及時阻止新冠肺炎病毒大魔王入侵。「新冠病毒疫苗大揭密」是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羅秀容設計的遊戲,運用3D列印的病毒模型,了解抗體和新冠病毒抗原(棘蛋白)配對的結果。不同的疫苗注射到小倉鼠身上,小倉鼠會產生不同的抗體,這些抗體跑去跟新冠病毒表面的棘蛋白結合,結合之後,新冠病毒就無法感染人體。近年來,國衛院積極推動科普教育,提供在地學子科學教育的資源。今年在國立清華大學戴明鳳教授科普團隊以及竹南車站站長張鶴議的協助之下,順利加入「臺灣科普環島列車」的行列。游美淑有感而發,「少一點解說、多一些實作」是設計科普活動的主要精神,能夠看見學生從中獲得的收穫與滿足的神情,就是從事科普教育活動最大的成就感。
-
2020-12-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擴大難出國!韓國檢疫人員嘆:好想去台灣!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海關成為擋下境外移入病例的要角,公務以外的海外旅遊幾乎不可能,讓海關人員不禁大嘆:「好想出國、好想去台灣!」入冬之際,中央社記者踏入韓國國門,在通過檢疫時因體溫超過攝氏38.5度而被攔下,經過一番例行問診,也許是因記者在機上穿著隔離衣太熱,體溫遲遲無法降下,因此被要求在機場隔離至採檢結果出爐。在等候分配隔離場所的空檔,其中一名負責在檢疫處巡查的海關人員主動搭話:「你吃蚵仔嗎?」原來,他曾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過中文,對台灣的蚵仔煎念念不忘。說著,他也開始向旁邊負責問診的檢疫人員宣傳台灣食物多好吃、海產多新鮮,「而且台灣人對韓國人真的很親切!」說得同事們都忍不住大嘆,「好想去台灣啊」,相約再次開放旅遊後要一起到台灣大啖美食。受惠於赴台取景的韓國綜藝節目,台灣在韓國的認知度及來台韓國旅客人次都有顯著成長。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資料庫,2019年訪台韓國旅客及訪韓台灣旅客分別都超過120萬人次。觀光局原看好今年訪台韓國旅客人次再創新高,不料卻爆發武漢肺炎,國際旅遊停滯,各國觀光業也大受衝擊;而囿於韓國國內疫情,也難以舉辦關於台灣觀光的宣傳活動。不過,從韓國海關人員的反應看來,疫情若能成功獲得控制,解除旅遊禁令後,可能有不少韓國人會選擇到距離較近且疫情相對不嚴重的台灣旅遊,值得台灣旅遊業者「超前部署」,掌握疫情後第一波商機。
-
2020-12-19 焦點.元氣新聞
台大醫竹東分院戒菸成功率66% 獲全國戒菸成功王殊榮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去年戒菸門診成功輔導234人次戒菸,戒菸成功率達66%,為全國名列前茅的醫療機構,日前更奪下國健署「績優醫事機構戒菸成功王」的殊榮,縣府衛生局則表示,各衛生所也都開辦戒菸班,希望將戒菸觀念進一步導入社區。縣長楊文科十分重視吸菸對健康的危害,「新竹縣電子煙危害防制自治條例」也已經縣務會議同意送議會審議中,新竹縣政府衛生局更設立0800-636363免費戒菸專線,希望協助癮君子戒菸,目前新竹縣內13家衛生所、8家醫院和社區藥局,共有72個醫療院所提供戒菸服務。衛生局長殷東成指出,新竹縣東元、台大醫竹東分院、中醫大新竹附醫、仁慈、竹信、大安、新仁等醫院都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醫事機構戒菸服務補助計畫」,縣內各鄉鎮衛生所也開了近30班的戒菸班,到社區、學校提供相關的戒菸服務及衛教諮詢,將菸害防制觀念導入社區,營造無菸環境。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在去年共治療234人次,戒菸成功率為66%,表現卓越,因而獲選國健署「績優醫事機構戒菸成功王」的殊榮;衛生局則肯定台大醫竹東分院在院長詹鼎正的帶領下,在健康促進暨高齡友善委員會下設立無菸防制組,由社區營造東健康中心、醫療部、護理部,跨團隊合作積極推動二代戒菸服務及菸害防制衛教宣導,加強員工對無菸醫院與二代戒菸認識,提供優質戒菸門診與衛教服務,定期追蹤關懷戒菸個案,提升戒菸成功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12-14 科別.皮膚
醫病天地/實習前粉瘤突發炎 及時手術復原
新竹縣一名國立大學電機系的大一新生俊凱(化名),正準備考甲級機電整合技術士證照,也即將參加高階機電整合實習,但因「共生」已久的粉瘤突然發炎化膿,擔心療程漫長恐影響考證及實習。東元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偉迪在詳細了解病人處境後,當天就安排手術切除右臀兩顆囊腫且復原良好,讓俊凱如期參加實習。陳偉迪指出,粉瘤是常見的皮膚腫瘤,生長範圍可大可小、位置不受限,若有越長越大的情況,有可能因擠壓或過大而破裂發炎,體質、壓力大、飲食油膩及吸菸喝酒等,也會導致表皮囊腫生長,破裂的機率相對較高。表皮囊腫也是許多人容易忽視的皮膚腫瘤,若沒有及早切除,嚴重恐從病灶處細菌感染擴大而引發蜂窩組織炎。以俊凱來說,檢查發現右臀兩顆表皮囊腫分別有2公分與4公分,其中一顆已經化膿合併細菌感染,因此盡快排刀切除,給予抗生素治療,降低擴大感染釀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術後傷口復原也十分良好。俊凱表示,粉瘤在他國中時出現,因上課坐木板椅壓迫到腫瘤疼痛不舒服,而採取錯誤坐姿舒緩疼痛,但長久下來腰痠背痛,導致上課無法專心,經醫護團隊協助切除囊腫,身體變得輕鬆舒適,更能專注聆聽思考,要朝夢想全力邁進。
-
2020-12-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衛福部認定彰化萬人血清調查違法 最高可罰百萬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被質疑未經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衛生福利部調查確認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均違反人體研究法,將開罰,可以對研究機構處以十萬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兩周後公布行政處分及詳細內容。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此案未寫研究計畫送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違反「人體研究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台大公衛學院將由教育部處分,彰化縣衛生局由醫事司處分,處分金額還未定,內部仍在簽核,完成程序後會公布懲處結果。台大公衛學院表示尊重和遺憾;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收到公文後再對外說明;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此案涉及頂尖國立大學及公務機關,應是人體研究法一○○年十二月九日三讀通過以來,首宗大規模並具代表性的開罰案。人體研究法第五條規定,研究主持人實施研究前應擬定計畫,經倫理審查委員會(IRB)審查通過始得為之,除非屬主管機關公告得免審查之研究案件。衛福部認定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未經IRB審查,違反法令。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鄭守夏表示,計畫主持人詹長權教授覺得自己只是做後端分析,前端(衛生局)是執行公務,這部分與調查委員認知不同,以完整IRB概念來看,公衛學院仍尊重主管機關調查結果,但感到相當遺憾。鄭守夏說,教書廿幾年從沒聽過有人因IRB有問題被罰錢,因此不熟悉處理流程,看到衛福部公文後才能夠做回應。學校收到公文後將先徵詢詹教授意見,若詹不接受,就會了解有無申覆可能,若詹願意接受,就看所罰對象是學校、機構或計畫主持人,再決定如何負擔費用。教育部表示,台大的研究倫理委員會已對該計畫案啟動臨時稽核程序,並決議終止該計畫執行;教育部將盡速召開審議會議,研議裁處學校及計畫主持人罰鍰,或與共同補助此計畫案的科技部研議扣減研究計畫補助經費。科技部表示,若此計畫有不符合之處將不予核銷經費。彰化縣府曾強調,這個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衛生局只在人力上配合,計畫所用試劑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提供國際大藥廠試劑來檢測,若彰化衛生局被依違反倫理審查裁處,將提行政訴願。彰化萬人抗體血清檢測主要是針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醫療照護防疫人員、居家關懷、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等五大高風險族群,八月廿七日公布期中報告,證明當地社區安全。
-
2020-12-06 新聞.元氣新聞
智慧醫療當道 醫療照護朝去集中化、家庭為導向轉型
國立交通大學與陽明醫學大學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合併,未來將結合交大的電子資通訊技術和陽大的先進醫療照護專業與臨床實務,強強聯手,打造智慧醫療。交通大學副校長、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林奇宏更表示,未來醫療照護將朝去集中化、家庭為導向轉型。林奇宏表示,醫學從描述性醫學、分子基因醫學,到了數位資訊革命後轉型為數位醫學到現在最夯的智能醫學,變化快速,但醫界需要深思的是如何連結。林奇宏表示,邁向超高齡社會,醫療需求從急性醫療轉向慢性病管理,加上新冠肺炎後許多資源投入於健康照護,醫療照護將以價值和成效為導向,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保健為主。而隨著新一代通訊技術提升,連結與連續的監測系統以及健康預測系統也隨之提升,病人的自我照護意識和能力將大幅增加,連帶也會改變醫療照護體系。過去需要「一大間醫院」才有足夠的經濟和服務規模,將漸漸朝向「去集中化」的方式,往社區發散,林奇宏也分享,交大新竹博愛校區正推動「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其打造的模擬病房裡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數據科技建置醫療系統,在場域測試,測試完後再醫院端系統。但隨著人工智慧興起,未來難道會全面取代醫師嗎?陽明大學醫管所教授唐高駿則表示,AI在影像、病理等固定的病人資訊判斷上,已有非常顯著的成效。現在各醫院也正在發展將AI運用於動態的生理資訊,蒐集大量資訊發展成「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用於疾病預測。而過去醫師利用經驗來做出診斷,往往也「說不出所以然」,但藉由AI蒐集到細微的資訊,反而讓醫師發現「判斷路徑」,未來也可能翻轉醫學訓練。但唐高駿也表示,AI雖然在醫學判斷上已可做到輔助醫師正確、迅速的診斷,但情緒、病患偏好以及人的言談舉止等「人文變數」卻不是一下可交給電腦的,且醫師並不只限於判斷影像和病理資訊,因此要說AI能取代醫師恐不到時候。
-
2020-12-05 養生.家庭婚姻
結婚久了就沒有以前的浪漫?婚姻10大煩惱該如何解?
當男女進入婚姻中,總會有徬徨無助或疑惑的時刻,這時候就必須要專業人士來剖析,透過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的講解,讓你清楚明白婚姻中不可缺少的真心話,如此一來才能使婚姻生活始終如一,讓夫妻間的感情歷久彌新。Q1:為何人們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其實是「愛情的堡壘」、「愛情的避風港」,因為當你心情低落或是感覺沮喪,需要有人支持或安慰鼓勵的時候,婚姻扮演很好的角色,另一半可以帶給你很多溫暖支持、讓你成長,但是為什麼會慢慢覺得變成墳墓了呢?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認為,很多人在婚姻相處的過程當中,有許多不愉快的情緒都沒有處理,長久下來就很容易變成「情緒過敏」的現象。只要一看到對方,就會立刻挑撥起自己生氣的情緒,等到情緒慢慢累積之後,就會不由自主有心理防衛機制,對於對方的開放度會越來越低,越來越不想理對方,夫妻雙方越來越冷漠及冷淡,如此一來,就會變成像墳墓一樣的感覺。Q2:多年的婚姻生活還能保有浪漫或愛情嗎?婚姻生活越久,都會進入較為平淡的階段,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解釋,婚姻普遍會歷經幾個不同的階段:一、最滿意及需要適應的階段。二、許多壓力接踵而來的階段。例如:工作、親人相處或孩子。三、漸入平靜和穩定的階段。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分享,國外研究顯示, 婚姻裡若過於講究浪漫,可能對婚姻是有害的,因為婚姻是非常實際的,有許多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與情侶交往約會時是很不一樣的情況,不是只需要休閒娛樂,滿足雙方的需求即可,還有許多現實面需要大家用理性去面對,如果一直抱持著要浪漫的生活,反而是有害婚姻關係的。Q3:幸福的婚姻,靠什麼維持?要維繫幸福的婚姻,有兩大重點需要注意,分別是性生活的滿意度及感情的品質。通常男性比較重視性的滿意度,反之,女性則比較重視情感的品質滿意度,所以如果希望婚姻是幸福的,這兩點的滿意度都必須相對的高。婚姻生活中,想要經營一段擁有激情的關係,夫妻雙方彼此有共通興趣很重要,甚至情感上要溝通、分享、支持及了解,如此才能提升雙方婚姻的滿意度。Q4:當有孩子後,婚姻生活有何改變?這種改變是好是壞?夫妻有了孩子後,生活會很不一樣,最大的不同是孩子小時候容易哭鬧,使父母雙方心神不寧,且孩子出生之後,可能會把父母當中的一方注意力完全吸過去;另外,為了照顧孩子花很多精力,所以常常累得什麼都不想做,也因為花很多心力在孩子身上,所以對孩子的大小事物都很在意,夫妻也可能因此對於孩子的教養持有不同意見。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有了孩子後,夫妻雙方可以相處及聊天的時間變少,夫妻之間親密的舉動也可能變少,這種情況下,真的會影響夫妻婚姻關係,雖然孩子非常重要,但切記也不要忽略經營感情。Q5:婚姻裡,只要夫妻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嗎?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指出,夫妻溝通是做心理諮商時很重要的一件事,透過溝通來了解彼此的差異性或共同性,而不是只專注在解決問題,因為許多夫妻在與另一半說明該怎麼做比較好時,雖然是理性的,但如果沒有照顧到對方的感受,再好的方式,在夫妻相處過程中都可能會變成摩擦,所以在溝通時需要仔細聆聽對方所要表達的,並確認接收和對方傳遞的是否一致,最後再給予正確的回應,請勿一味地自己一直講,因為夫妻溝通時,如果只想「說服」,這樣的方式就是「有溝而沒有通」。另外,在溝通過程中,如果話題重複或是不斷提同樣的問題,都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夠用心,所以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提醒,溝通的重點從聆聽開始,在聆聽的過程中,再正確的解讀及做一個好的回應,這樣就是最好及最順暢的溝通。Q6:如果無法避免吵架,應如何修復關係?夫妻會吵架是正常的,所以吵架後修復關係就變得很重要,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修復關係最重要的是滿足對方心理需求,因此必須因人而異有不同的應對,如果對方是很重視權力感及價值感的人,在吵架後就要強調他的重要性,例如:「你對家庭最重要」、「我們很尊重你的看法」、「我們不能沒有你等」;如果另一半很重視自由意志,爭吵後可以跟他「一切就交給你了」、「照著你的意思去做」;如果對方非常重視被愛跟歸屬的需求時,就需要表達他在你心目中多麼重要,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在爭吵的過程中,夫妻倆難免口不擇言、唇槍舌戰,這時最好修復關係的方式是肢體語言,林萃芬諮商心理師指出,有時候一個擁抱反而勝過千言萬語,因為肢體是傳遞愛跟感受的,爭吵過後必須要有愛的流動,真實熱情的擁抱,反而能讓對方融化。Q7:若夫妻其中一方,總是不分擔家務及照顧小孩,造成另一方的不滿時該怎麼辦呢?分擔家務在婚姻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如果對方都沒有分擔家務,都由一個人單獨承擔的話,很容易產生不公平的感覺,且在過度勞累的狀況下,很容易變得暴躁、易怒,進而影響夫妻感情品質。對方如果真的沒有分擔家務,要怎麼樣讓對方可以分擔呢?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建議,運用腳在門檻內的方法來引導,但千萬不要一直抱怨說你都不做家事,這樣反而會讓他更不想做,不妨用漸進式的請求他協助。舉例來說,如果希望對方幫忙做家事,可以從一個最容易入手的開始做,若期盼他幫忙洗米煮飯,第一次是先把米都洗好放到電鍋裡,再跟另一半說匆忙出門請求他協助幫忙按開關;第二次則是將洗好的米放桌上,出門後請另一半幫忙放進電鍋後按下開關;第三次則是說不小心忘記洗米,可以幫忙洗以後,再像以前一樣放進去電鍋。透過每次簡單的一小步,來引導一個完全不做家事的人,慢慢開始分擔家務,這種漸進式的方式,讓他覺得很簡單、容易,才不會在做的過程中,因為沮喪、挫折或覺得自己做不好,而馬上就放棄了。Q8:與另一半的共同話題只剩下小孩時,該怎麼辦?許多夫妻全心全意都在照顧小孩,以至於話題就真的只剩下「女兒在家怎麼樣啊?」「兒子最近在學校怎麼樣啊?」林萃芬諮商心理師表示,夫妻感情的經營與照顧小孩同等重要,因為按照吸引力法則來看,如果有共同的話題,才能讓雙方心靈交流,拉近彼此距離。所以如果夫妻倆發現,每天在一起都是談小孩,也許可以嘗試喚醒結婚以前,兩人約會時都在聊什麼話題、雙方共同的興趣是什麼,有沒有哪些活動可以共同去參與,藉此增進彼此的話題,拉近彼此心的距離。若仍然覺得沒有話題可以聊,就從彼此關心以及互相了解對方開始,以免未來孩子長大,夫妻倆相看無語。Q9:許多人曾說,不願意離婚是因為小孩,因為要給小孩完整的家庭。所以為了小孩好,就不該離婚嗎?離婚的確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但為了孩子而留住婚姻,夫妻的互動品質很差,時常爭吵,甚至有肢體衝突反而對小孩更不好,因為最重要是家庭的氣氛,如果孩子從小成長在一個負向的家庭氣氛,常常目睹父母衝突吵架,對於孩子心靈也是很大的影響,使其從小就活在焦慮恐懼當中,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會吵架,這種害怕的感覺,會導致孩子長大後,非常在意別人情緒的反應或選擇避開衝突。林萃芬諮商心理師強調,家庭真正重要的不是離不離婚,而是有沒有情感的交流、家庭氣氛是不是很溫暖,這樣對孩子心靈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Q10:與另一半聚少離多時,該如何維持感情?聚少離多是遠距離夫妻的相處模式,而要維繫感情最困難的重點是「熟悉感」,因為日常生活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當想要傾訴時,另一半卻不在身邊,使得熟悉的感覺會越來越淡;還好現在拜科技之賜,可以視訊來幫助拉近彼此的距離。不過,聚少離多夫妻在「對方心理的轉折」要特別注意,舉例來說:像是工作遇到挫折或是生病,需要別人溫暖照顧時,內心會特別脆弱,這時候如果對方不在身邊,即便有電話及視訊,也沒有即時溫暖的協助。另外,聚少離多及遠距離相處模式的夫妻最重要是建立信賴關係,因為看不到難免會有想像的空間,加上信任很容易被破壞或是因誤會而磨光信任,所以要時時確認對彼此的信任關係,避免因質疑導致信任關係受到影響。林萃芬諮商心理師現任/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實踐大學博雅學部兼任講師、東吳大學心理系兼任講師、「台北張老師中心」特約講師、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主任經歷/「師範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青少年自我挑戰營督導、多家知名企業顧問、新女性雜誌主編、希代出版企劃總監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原文:結婚久了就沒有以前的浪漫?婚姻10大煩惱該如何解?
-
2020-11-25 新聞.健康知識+
微波食品的包裝容器可直接微波加熱嗎?專家替你解密微波爐的使用訣竅
微波食品方便又美味,但微波食品的包裝容器可以直接微波加熱嗎?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微波加熱食品呢?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地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周志輝教授,為大家分享微波食品加熱的訣竅。確認容器材質看編號周志輝教授建議,一般便利商店的微波鮮食,通常已選用耐熱容器,不必太過擔憂,至於其他微波食品與塑膠容器,加熱前應注意標示資訊,可參考容器底部或外包裝標示的耐熱溫度、微波符號及材質標示等,確認可否微波,並依材質特性正確使用,避免過度加熱而超過塑膠材質的耐熱溫度。一般來說,可微波塑膠容器多以PP(聚丙烯,三角形的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會註記為5號)材質製作,PP與其他塑膠材質相比耐熱性較好,適合在微波加熱時使用,其他如1號PET、3號PVC、4號LDPE等塑膠則通常耐熱溫度會比較低一些。而同樣名稱有「膠」的矽膠容器,耐熱溫度遠高於塑膠,一般來說,作為微波容器是安全的。微波爐加熱原理是利用微波使水分子振動產熱,水的最高溫度為100°C。因此微波塑膠容器耐熱溫度建議需達100°C以上,食藥署提醒,加熱後容器若有變形,表示塑膠結構已產生變化異常,應避免繼續使用。當心「突沸」燙傷! 「大家常誤會微波爐很危險,其實微波爐是封閉的,把微波隔絕在裡面不會跑出來,是很安全的。」周志輝教授說明,微波容器可以是玻璃、陶瓷或可耐熱塑膠,但不能使用帶有金屬的容器,否則在微波時會產生火花;其次是微波時建議加蓋,因微波加熱時食物容易噴濺在爐壁,累積髒污形成衛生問題,加蓋使用的蓋子也必須是可微波的材質。此外,也要避免將水微波加熱過久,也不要裝太滿,因水微波後在杯碗中看似平靜,但取出時可能會突然沸騰,這樣現象稱為「突沸」,容易使人燙傷,建議加熱前可先稍微攪拌,或者在杯中放入木製攪拌棒等。此外,食藥署提醒為了避免加熱產生的水蒸氣導致容器爆開,建議可以在容器包材上預留讓水蒸氣逸散的孔隙或小洞。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1-21 養生.樂活人生
小學的他們即相識定情…闊別65年後藉一封信重逢互許終身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11月17日是徐桂生與妻子徐克俊結婚周年的日子。他們相識66年,但有65年兩人沒有聯繫,直到2019年一趟旅行、一封信,徐桂生與徐克俊重逢相許。1954年,徐克俊和徐桂生兩人第一次見面,那時是小學五年級,徐桂生11歲,她10歲。兩人相遇在兩小無猜,還不知情為何物的時代。徐克俊的母親正好是他們班上的導師,導師常請徐桂生將厚重的作業本送到徐克俊家。徐克俊曾在回家途中被野狗追,害怕一個人走回家,但徐桂生送作業的日子,野狗、水蛇都不再是困擾,徐克俊回憶,「徐桂生走在我的身後,我特別開心和有安全感。」自小就有文采的徐桂生曾寫一篇名為「背影」的短文:「放學回家,妳的母親要我幫她捧些作業回家改,妳在前面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活潑天真又可愛,我捧作業沒有辦法跟妳一起蹦跳,只好慢慢的跟在妳後面,悄悄地將妳背影看個夠。那一刻,我真的很希望慢慢的走在漫漫長埂上,一直走下去,沒完沒了的走下去」。童年美好的印象,就這樣一直保留在彼此的心底。 隔年,小學六年級,徐克俊搬離鳳山,這一別,就是65年。兩人各自念書、畢業、立業、成家。徐克俊離開鳳山,輾轉台北縣,台南,嘉義。省立護專(今天的國立護理健康大學),畢業後,1968年遠赴美國,一住就是半個世紀。成家,就業,育兒。但徐桂生的身影,偶爾掠過心頭。徐桂生後來從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進入聯合報系工作到退休。筆耕、著作,2017年還獲中國文藝學會的文學獎殊榮。2019年,徐桂生的愛妻已離世三年,徐克俊的先生撒手人寰也已兩年半,兩人從悲戚中逐漸緩和過來。去年,徐克俊決定參加徐桂生和親友同赴昆明大理的旅行,寫封信給徐桂生,信裡寫到「幾十年不見,豈止是 “惜別君未婚,兒女(孫)忽成行”。我們是紋滿面,髮成霜。記憶中的桂生還是小時候瘦長挺拔,平頭短髮,臉色紅潤的小帥哥。五,六十年來我們有各自的快樂和憂傷。這兩年,我試著不去傷春悲秋。見到你,帶給我的不僅是逝去青春年華的追憶還有更多的感慨。希望那天相見,不至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收到信的徐桂生回信:「即便是淚眼,也是快樂的淚水。」 徐桂生和徐克俊相互療傷,慰籍,兩人都喜歡旅行、攝影,過去一年半,足跡遍及昆明,大理,香格里拉,海南,聖地牙哥,乘郵輪遊墨西哥西岸,華府,若不是疫情,他們現正在環遊世界的郵輪上,而且兩人早就擬好環遊世界107天的寫作計劃:《107個日出日落》。滿頭華髮的徐克俊與徐桂生攜手重組家庭,雖不再青春年少,但各自存積了可過舒適晚年的老本,而且徐桂生還燒了一手好菜。兩人幾乎沒有調適期,好像從未分離過。徐克俊與徐桂生再次重逢,又都鰥寡多年,年少時那份純真的甜蜜,發展成相濡以沫,以伴餘生的真實。大時代的愛情壯闊波瀾,真實、有心的愛情一樣動人銘心。
-
2020-11-20 養生.樂活人生
退休第1天爽,10天後度日如年...是你搞錯「這關鍵」!樂齡教授:你要的其實不是休息
退休第一天做什麼?美國退休人協會曾在官方網頁發表過一篇有趣的文章, 標題是:「退休第一天做什麼事?」(What to do on your first day of retirement?)這篇文章列出了幾點建議,包括:睡到自然醒、到附近咖啡座享受一頓豐富早餐、開始去做一直想做的事、打電話邀請已退休的朋友一起餐敘等等,但文章也特別提醒一點:不要去公園的板凳上發呆。很多人在退休的第一天心情特別好,「哇,終於解放了、終於自由了,從此不必再看老闆的臉色了!」不過,這種好心情通常只維持了三天、五天、十天, 接下來,面對大把空出來的時間,開始感到閒得發慌,每天從早餐等到晚餐,從黑夜熬到天明,益發覺得度日如年。別讓退休成為一場悲劇《樂在不工作》(The Joy of Not Working: A Book for the Retired, Unemployed and Overworked)的作者、加拿大退休達人爾尼‧柴林斯基透過研究觀察,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絕大多數人在退休之前,往往都會心神嚮往那種再也不需要辛苦工作的時光,把「擁有大量閒暇時間」當作終極目標。然而,許多人卻也犯了相同的錯誤:還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充裕的休閒時間,就一頭栽了進去!「這是一種對生活的錯覺, 錯把退休當成工作壓力的避難所,」爾尼‧柴林斯基一針見血地指出,「即使在財力、體力各方面都有足夠的條件,但如何排遣休閒時光卻變成最大的負擔。」這並非危言聳聽,美國做過統計,男性在退休時期的自殺率比其他任何階段高出四倍。爾尼‧柴林斯基做了一個簡單的結論:「無法退休是一個悲劇,但如願以償退休,也可能是一個悲劇。」往心的方向前行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2002年主演過一部電影《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故事一開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66歲的施密特先生(Warren Schmidt)在退休前夕的最後一天上班日,枯坐在已經打包妥當的辦公室裡,雙眼瞪著牆上的掛鐘倒數計時,當指針卡在下午六點整,施密特先生提起公事包,走出門,正式告別他的工作生涯。施密特先生開始賦閒在家,整日無所事事,頗感無聊。他每天依舊維持七點起床,陪伴他的是一成不變的填字遊戲和結褵多年的老妻。不料,隔了沒多久, 妻子突然無預警心臟病發作猝死,讓他的生活顯得更加冷清孤單。施密特感覺需要找點事情做來改變生活,於是決定贊助慈善機構,認養一名非洲孤兒恩度古(Ndugu),並經常提筆寫信給恩度古。某天,施密特臨時起意,回到從前上班的場所,主動提議要給他的年輕接班人一些「指導」,卻是換來一桶冷水,年輕人不感激、也不領情。施密特熱臉貼冷屁股,帶著失望的心情獨自駕著休旅車去旅行。他去了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勾起很多回憶,也順道去探望女兒和女婿,發現女兒的婚姻並不幸福,平庸的女婿和不怎麼和睦的家庭氣氛,他雖然對女兒的未來擔憂,但也使不上力,女兒甚至嫌他多管閒事。 一種「強烈不被需要」的失落感深深籠罩在施密特身上。旅途中他不停地寫信給非洲孤兒恩度古,叨叨敘述著無趣的生活和困惑。旅行結束歸返,施密特回到家,意外收到恩度古的回信,信中並附上一幅天真無邪的圖畫「大手牽小手」,大手代表施密特,小手則是恩度古,看著那些真情流露的文字和充滿童真的色彩線條,施密特頓時淚如雨下。電影最後的鏡頭停格在施密特先生臉上的表情:原本的一張苦瓜臉,剎時轉變為開懷笑臉。施密特先生認真工作了一輩子,卻從未想過不工作的時候要如何好好生活。 恩度古讓他重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當他不求回報地為他人付出,結果得到正面回饋,並且讓他深感被人需要,施密特那顆漂泊游移的心,最後在一名從未謀面的非洲小男孩身上找到停駐點。臺灣從2016年起,平均每年增加十萬名從職場退休的「施密特先生」, 你認為他們都準備好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嗎?很不幸,並沒有,絕大多數人就像施密特一樣,那顆心始終遊蕩漂泊,找不到停駐點。當然,不可能大家都去認養非洲孤兒,但總得找些什麼事情做做,才能「消化」大把空閒的時間。現年已71歲的退休達人柴林斯基,列出了一張清單,建議從事一些較積極的活動,包括寫作、閱讀、運動、跳舞、散步、繪畫、演奏音樂、到社區大學選修課程等等,因為這類活動能讓人四肢與大腦並用,比起看電視、滑手機這種消極活動更令人感到興奮與滿足,也可以維持較佳的身心狀況。柴林斯基建議,年過50或60歲、甚至70或80歲,還是應該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只要不是四肢無法動彈,都不該拿年齡當藉口,不該放棄積極的活動,否則不是歲月催人老、而是歲月催人懶!你呢?退休第一天要做什麼?心的方向要往哪裡去?如果你喪失了追求積極生活的態度和興致,絕對是因為懶惰造成的!書籍介紹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作者:魏惠娟、王梅 出版社:四塊玉文創出版日期:2020/08/07作者簡介魏惠娟: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高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在大學設置全國第一個以教育與學習為主軸的高齡研究中心;2008年,建立教育部臺灣樂齡學習的理論、架構與培訓機制,持續倡議「學習」是關鍵的活躍老化策略;2015年,開始專注於樂齡人生設計課程與研習的開發;2019年下半年,在嘉義縣香草山樂齡休閒農場推出一個被譽為「星級」的樂齡學習與照顧據點,迄今仍不斷研究開發能夠「強體」與「活腦」的自主健康管理課程。有「臺灣樂齡學習之母」的稱號。延伸閱讀: 從此不生病!跟日本名醫學「讓內臟變年輕」10法則
-
2020-1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呼吸檢測法驗新冠肺炎 新加坡最快明年初准用
新加坡一家新創公司研發呼吸檢測法,60秒內就可知道受檢者是否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公司營運長說,這套檢測法可用於各地機場、車站等場所;目標明年初獲得當局的緊急許可。Breathonix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賈祝楠、杜放創立。擔任Breathonix營運長的杜放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套檢測法源於賈祝楠攻讀博士時研發的肺癌早期診斷法。不過,今年初爆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後,原本的肺癌臨床研究暫停,因此他們把這項技術應用到COVID-19的檢測。杜放指出,Breathonix從4月開始臨床研究,9月取得很好的結果;目標是明年第一季拿到當局核發的緊急許可,之後就可正式作為檢測工具。Breathonix的呼吸檢測法透過偵測受檢者吹出氣體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來判定是否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這項據信是亞洲首創的科技,在先行臨床試驗測得的準確率超過90%。受測者對著連結高精密採樣器的拋棄式吹口吹氣,收集到的氣體將直接送進分析器進行測量。接著透過Breathonix研發的軟體分析口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一分鐘內就能得到檢測結果,「0」表示結果是陰性,「1」代表陽性。「很快、很便宜,沒有很多痛苦」,杜放說,這是呼吸檢測法最大特點。「就跟吹蠟燭一樣」,受檢者只要吹一口氣,就能進行檢測。目前新加坡大多數的病毒檢測都是透過拭子檢測(swab test),利用棉棒伸到鼻咽深處採檢。不僅可能令受檢者感到不適,通常也要花幾個小時才能得知核酸檢測(PCR)的結果。快速找出病毒檢測呈陽性的人對追蹤接觸者來說至關重要,且有助減緩病毒傳播。新加坡逐步恢復經濟活動的同時,星國政府持續擴大檢測能量,研議不同的檢測方式。杜放指出,拭子檢測的每次費用為新幣200元左右(約新台幣4250元),相較之下,呼吸檢測法每次只要20美元(約新台幣570元)。除了大幅降低費用,這套檢測法可用於各地機場、車站、大型商場、大型會議等高人流場所,有助恢復經濟活動。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日前也親自體驗Breathonix的呼吸檢測法。他透過臉書發文表示,「檢測是重啟經濟的關鍵」,在各國逐步開放邊界之際,這類快速檢測法對機場來說很實用。杜放透露,美國及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多地供應商都已表達希望引進這套檢測法的意願;待各國當局批准使用後,即可出口到其他國家。
-
2020-11-15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臺北市失智友善 12區12個失智症資源特色
你也許曾在住家附近見過,某位鄰居長輩在巷口徘徊,不認得回家的路;在賣場或超商購物時,見到長者未結帳就將櫃上的物品取走,和店員發生爭執。這些因為失智症而引發的行為與現象,不時在生活中真實上演,但近幾年在臺北市於12行政區推動失智友善「一區一特色」後,有了一番全新的風貌。例如失智症者迷路時,能免除恐懼焦慮,讓他們在城市某個友善商店、賣場安心休憩、喝水,受到許多友善天使的幫助。 臺北市長者約49萬3,097人,推估約有3萬9,448名失智症者需要被守護,每一位失智症者背後都需要照顧人力支撐,但一位照顧者及一個照顧家庭的量能有限,仍需多元資源奧援。臺北市運用各行政區資源,由政府結合民間力量,擴張失智友善社區範圍,當失智症家庭的靠山。中正區/充滿文化氣息的 參訪式失智症課程充滿文化氣息的中正區是臺北市最早提倡高齡友善獲獎社區,也是衛福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政策的示範社區之一。轄區內博物館、美術館等藝術空間林立,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張惠美導入博物館特色,設計參訪式失智症課程,好鄰居信誼基金會則提供木作、樂器等課程,並邀有照顧經驗的導演規畫戲劇課,讓失智症者演出生命故事。「失智長者不一定是弱者」,健康服務中心還將失智咖啡館請進一樓門面,店長角色交給失智症者、志工和照顧者,除發揮失智症者所長,也用香醇咖啡款待需喘息的照顧家庭。大同區/讓時光隧道發光的失智友善街區走入迪化街,宛如來到舊時光隧道,一塊塊的商店招牌彷彿在歷史榮光中閃耀。但現在讓時光隧道發光的是「失智友善街區」,在大同區健康服務中心廖秀媛主任的構思下,迪化街商面門口閃爍著臺北市吉祥物「熊讚」失智友善五心服務招牌,小小的木作掛牌,向來往的行人訴說著:「如果你的長輩家人不小心走失了,我們會暫時安置、照顧。」有些商店甚至出借輪椅、鋪設無障礙設施,成為「安心補給站」,當失智症者與家人走累了,也能在失智友善商店得到幫助,繼續在臺北暢行。大安區/敲開連鎖賣場失智友善之門來到臺北市長者比例最高的大安區,失智友善場景又不同了。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楊明娟主任與同仁連結消防隊、環保隊、警察分局與鄰里長體系,納入失智友善組織範疇外,還敲開連鎖賣場之門,順利招募轄內11家全聯門市成為友善組織,提供員工失智症認識及對應技巧的教育訓練。而轄內擁有千戶的成功國宅也在里長支持下,形成高齡、失智友善的互助社區,透過舉辦多場健康促進活動及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課程,讓社區居民彼此互動與聯繫,成為失智友善網絡之一。中山區/失智照護一條龍 友善組織最亮點商務星級飯店、公司行號密布在中山區,同時有醫院體系失智共照中心「失智照護一條龍」的奧援,讓中山區失智友善組織成為最亮點。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柳吟還細緻到發展一里一特色,更在里長協助下,找到復華里作為示範場域,結合當地咖啡公園及復華多機能中心,辦理「聞香~記憶的咖啡」活動,帶動失智症長者以觸摸咖啡樹、聞香咖啡豆等五感刺激與園藝療法,將延緩與照護模式延伸到其他里,如晴光里正準備接棒中,期待未來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後,能聯手星級飯店推廣地中海飲食等創新作法。內湖區/深入職場強化識能 打造失智友善氛圍科技公司總部、企業商辦大樓林立的內湖區失智友善資源,又是如何推動呢?內湖健康服務中心利用「健康職場」宣導推動之便,將失智友善及預防的內容融入講座,讓忙碌的職場人士認識失智症,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失智症者時,能及時提供需要的協助。「失智症者需要的是友善的環境與支持」,除了大型公司集團加入友善組織,下一棒將邀請公車運輸業者加入,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網絡。士林區/故宮文物、戲曲 融入失智延緩課程人文薈萃、景致宜人,吸引文人雅士居住的士林區,結合國立故宮博物院、臺灣戲曲中心資源,辦理系列延緩失智症活動及課程。在主任呂秀蓉的規畫下,以「動靜合一」的失智延緩課程,串接故宮8項古文物如翠玉白菜,融入靜態導覽與手做仿真品課程。更與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合作,開發動態「文物操」訓練長輩肌力。另外,加強長者營養與飲食的教育訓練,融入了臺灣戲曲中心的歌仔戲教學及共餐據點網絡,讓長者能在熟悉的生活脈絡中透過課程與表演,獲取失智預防及延緩訓練。南港區/廣邀里民擔任友善貴人 社區鄰里總動員來到新興發展的南港區,失智友善社區的做法,又是另一種景象。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率先北市其他行政區向中央申請長者健康促進計畫(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透過課程鼓勵長者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另也針對失智症者及家庭照顧者辦理「憶起陪伴‧享舒壓」計畫,提供失智照護課程訓練、舒緩照護負荷,讓照顧者負荷程度及憂鬱程度皆降低至40.68%及74.83%,更廣邀轄區內里長擔任「失智友善桂(貴)人」,發放「失智友善錦囊」給居民,深化社區居民失智友善概念及相關識能。信義區/招募志工劇團巡演 宣傳失智症防治精品百貨、商場遍布的信義區如何打造失智友善氛圍?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將精品百貨超市、烹飪課程融入失智延緩課程場域,並透過社區與鄰里資源,培育失智友善社區種子,讓信義區失智友善社區成為一大亮點。由社區志工擔任的「笑義笑行動劇團」,定期在鄰里間舉辦失智症防治主題巡演,也邀請失智症家庭參與「記憶餐盒」失智延緩課程,讓失智症者及家屬間理解與良性互動,「憶」起幸福。萬華區/里民工作會報 佈建失智友善網坐落繁華、復古臺北老城區的萬華,運用緊密的里民網絡,將失智友善識能融入里民工作會報,並與國立臺北護理大學長照系合作實習課程,成為臺北市失智友善社區的特點。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還運用社區鄰里商家緊密的網絡,廣邀民眾成為友善天使,並與警政單位串聯,降低失智症者走失風險。未來,健康服務中心規畫結合鄰近學校資源,辦理「代間融合」為主軸的老幼共融課程,逐步打造慢老的幸福友善生活圈。文山區/憶起智齡列車 帶長者踏出戶外指南宮、貓空、動物園等周邊生態步道及學校資源豐沛的文山區,在健康服務中心的媒合下,將中國文化大學運動學系開發的健康安全科技,導入登山步道;並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開發明星賞螢生態步道等,鼓勵長者多走出戶外、社會參與。在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魏炆莉規畫下,辦理「憶起智齡巡迴列車」失智友善宣導,培養居民包容、接納失智症者,並與資生堂合作開設化妝療法課程,訓練長者肌力及手眼協調力,更進一步將觸角延伸至校園,與轄區內學校合作,以桌遊、大地遊戲、社團遊戲等方式宣導預防失智健康識能,鼓勵學生多方瞭解失智症。北投區/全人健康All in one 多元串聯自主行被稱為溫泉天堂的風華小鎮北投區,納入高齡長者營養、運動、口腔等實務性課程,推出「全人健康All in one多元串聯自主行」方案來預防與延緩失智症,更與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臺北榮總失智共照中心合作,舉辦教育訓練及失智症家屬座談會。同時發揮在地特色,整合關渡醫院北投石頭湯(長照社區整合服務)、臺北市溫泉協會資源,在新北投觀光商圈、石牌商圈成立友善組織,提供失智友善社區服務,全方面關懷、全人健康照顧。松山區/社區資源發展代間融合 保障失智症個案權益貼近基隆河、大臺北地區交通及產業發展重心的松山區,鏈結民防大隊、國小導護隊等志工群,實踐暖心協助失智症者「看、問、留、撥」技巧,給予失智症者、照顧者協助,並與渣打銀行合作,導入失智症公共識能,保護失智症個案的權益。在健康服務中心資源整合的努力下,串接地方首長如區長、議員、社區學校等,在祖父母節宣示以高齡友善為核心,營造友善失智社區,並與轄區內社區發展協會等,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臺北市首創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