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 醫療.感染科
搜尋
嗅味覺異常
共找到
81
筆 文章
-
-
2023-03-19 醫療.耳鼻喉
不只確診新冠才發生喪失問題 科學家曝影響嗅覺的疾病有這些
【本文重點】科學家已經找到了COVID-19和突然失去嗅覺(也稱為無嗅症)之間的可能聯繫。儘管完全的機制尚未被充分理解,但是人們認為冠狀病毒會影響人體的嗅覺系統,包括鼻子和大腦。失去嗅覺不特定於COVID-19,已經在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普通感冒或流感,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中得到注意。--by ChatGPT為何病患感染Covid-19會影響嗅覺?大部分的人都視嗅覺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不過它卻在二○二○年五月十八日再度成為眾人的注目焦點;英國的四位首席醫療官聯合聲明:「自今日起,民眾如果有持續咳嗽、發燒、嗅覺缺失的症狀,就必須自行隔離。」接著又有科學家進一步解釋:「嗅覺缺失的意思就是指嗅覺消失或有所改變。」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聲明的意思並不精確;失去嗅覺的確叫做「嗅覺缺失」,然而嗅覺改變的現象則應該叫做「嗅覺倒錯」(parosmia)。越來越多證據指出,突然失去嗅覺可能是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二型(SARS-CoV-2)所引發的Covid-19症狀,而這份聯合聲明才姍姍來遲地出現。此疾病造成的嗅覺症狀可以做為其潛在生態標記;在這種嚴峻情況下,任何能給病患多一點打敗疾病的線索都是好事。起初,罹患Covid-19就會聞不到味道似乎只是個都市傳說。然而隨著傳染擴散、感染人數不斷攀升後,關於嗅覺喪失的報導也隨之增加,在醫學界的討論亦然。全球研究化學感官(chemosensory)的科學家都開始深入調查,並以科學界前所未見的開放資源形式即時向大眾分享調查數據及研究結果。這種作法的確帶來許多好處,然而卻也存在缺陷。科學家們熱切地想要找出關於這項疾病的更多資訊,並且向大眾分享研究細節,因此釋出了許多所謂的預印本(preprints)──也就是尚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研究論文,這表示這些研究成果並未經過一般情況下應該進行的嚴謹審查。在世界上出現了史無前例重大疫情的情況下,這種折衷做法對科學家來說是件好事,但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可就不一定了。記者可能會擷取部分資訊,用誇張、聳動的標題吸引讀者點閱,在根本不懂或僅片面了解其科學原理的情況下隨意做出結論。然而的確有某些預印本為我們找出了答案,但這項疾病依然存在許多謎團。照目前的情況看起來──至少在本書準備出版的這個當下──嗅覺缺失或嗅覺倒錯確實是罹患Covid-19時常出現的初期神經症狀,在某些人身上更可能是唯一的症狀。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同,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二型是藉由Covid-19病毒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運用血管收縮素轉換酶二型(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受體及跨膜絲胺酸蛋白酶二型(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 2,TMPRSS2)與細胞結合,進而感染人體細胞。我們的鼻子、喉嚨及上支氣管裡存在大量的血管收縮素轉換酶二型及跨膜絲胺酸蛋白酶二型,在鼻腔的呼吸上皮(respiratory epithelium)細胞及嗅上皮(olfactory sensory epithelium)的支持細胞裡數量尤其多。即便嗅覺神經元中本身的血管收縮素轉換酶二型十分稀少,但鼻腔上皮(nasal epithelium)的支持細胞卻會成為冠狀病毒入侵人體的開口。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病患感染Covid-19的初期會影響嗅覺,然而卻沒有鼻塞或呼吸困難的症狀,也解釋了為何年長者受此疾病的影響更大──因為他們身上血管收縮素轉換酶二型受體的數量比年輕人多。科學證據顯示,病毒能夠透過鼻腔、嗅球以及其他路徑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正如上文所述,Covid-19病毒並非以感覺神經元為目標直接入侵人體,一般情況下其所造成的嗅覺缺失並非是中樞神經系統遭到破壞所致,因此喪失的嗅覺未來應該會恢復。然而,部分患者卻在康復後數月依然未恢復嗅覺,也有部分研究案例的患者康復後喪失了一到兩成的嗅覺能力;這表示若不是嗅覺神經元的確遭到永久性的損害,就是中樞神經系統也受到影響了。藉由大腦成像在患者腦部發現患病跡象的案例,就能夠支持以上論述;也或者只是患者的嗅覺神經元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夠完整再生,因而遲遲沒有恢復嗅覺。總之我必須再次聲明,這一切現象都尚待釐清。嗅覺缺失不僅僅是新冠獨有症狀乍看之下,嗅覺缺失與其它Covid-19可能導致的病情相比,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神經症狀,但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或許能為該疾病的演進、機制、可能導致的病症提供線索,找出更好的治療方法──不僅是為了應對Covid-19本身,也是為了處理嗅覺缺失的症狀。近來有一則報導,紀錄了以色列一名婦女在受某種病毒感染後的十二年間完全喪失嗅覺,卻在感染Covid-19後恢復了嗅覺。目前針對此一案例的資訊還不夠多,無法進一步論斷,但的確為Covid-19與嗅覺之間的關聯又增添一抹神秘色彩。嗅覺缺失不僅僅是Covid-19的潛在症狀,也絕對是人體的一大問題,時常伴隨著各種病毒感染、感冒或呼吸疾病。頭部受傷、過敏、化療,甚至是古柯鹼上癮都可能導致嗅覺缺失。聞不到味道通常就表示身體哪裡出了問題──鼻竇感染可能導致鼻腔組織發炎進而損害嗅覺細胞,頭部受傷則會破壞連接至大腦的嗅覺神經纖維。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都會影響嗅覺的靈敏度,因此嗅覺測試可用於這些疾病的早期診斷。我們通常可以明確找出嗅覺缺失的肇因,但在嗅覺器官及大腦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就只能靠推測了。原因很簡單:人類的鼻子在科學界依然是個複雜難解的謎團。※ 本文摘自《你聞到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你聞到了嗎?:從人類、動植物到機器,看嗅覺與氣味如何影響生物的愛恨、生死與演化》作者:比爾.S.漢森譯者:孟令函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1/05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09-28 醫療.感染科
QA/流感、新冠肺炎怎麼區分?2022公費自費流感疫苗開打資訊、疑問一次看
流感好發季節即將來臨,這幾年因為新冠疫情,大家戴口罩、躲在家減少外出,使得各種傳染病也跟著降低。但專家提醒,連年「免疫負債」很可能讓今年成為「流感大年」,又邊境逐漸解封,流感一定會比過去兩年有更大疫情。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開打,呼籲大家都要去打。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資訊.開打日期: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施打對象:流感疫苗施打QAQ:什麼是免疫負債?A:防疫做得很好時,人體在流感或其他病毒暴露機會少,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免疫力,一旦接觸到病毒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更明顯,甚至引發重症。Q:流感疫苗可與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嗎?A: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目前看來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沒有交叉反應,可以同時接種,民眾可依其需求選擇同時或間隔一段時間接種。但量臨床接種實務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建議接種於不同肢體,例如成人左臂打一針、右臂打一針。Q:流感疫苗可與肺炎鏈球菌疫苗同時接種嗎?A:新北市府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流感疫苗可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或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儘早接種可及早獲得雙重保護。Q:得過COVID-19,是否還可接種流感疫苗?A:曾確診新冠肺炎者可打流感疫苗,不必需要有間隔時間,只要完全痊癒就可打流感疫苗。Q:流感疫苗能否為COVID-19提供保護力?打COVID-19疫苗還要打流感疫苗嗎?A:過去雖有研究報告指出,流感疫苗可能對於新冠肺炎,有交叉保護效果,但研究看起來有干擾因素,結論不足以證實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新冠肺炎,因此仍認為流感疫苗保護流感、新冠肺炎疫苗保護新冠病毒。Q:流感疫苗施打前,是不是一定要先經過醫師諮詢?A:是的,流感疫苗雖然是一種安全有效之疫苗,但接種任何疫苗前均須先經醫師的詳細評估診察,以確認民眾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疫苗使用禁忌症等,再決定可否接種。Q:今(111)年 8 月底前完成 110 年度流感疫苗接種的民眾,是否需要於同年 10 月接種新的流感疫苗?間隔時間多久?A:仍需接種,與前一劑間隔 1 個月以上。因流感疫苗之保護效果於 6 個月後會逐漸下降,且每年流感疫苗組成病毒株有所差異,為能於新來臨之流感流行期可獲得足夠保護力,建議仍需接種當季流感疫苗。Q:公費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A:公費流感疫苗共三種廠牌,皆為四價疫苗,民眾採「隨機」方式接種,無法指定。1.賽諾菲菲流達四價流感疫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2.國光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0.5mL:提供3歲以上使用3.東洋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Q:自費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A: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今年自費市場的流感疫苗有四種可以選擇,通常自費疫苗的接種時程受到封緘檢驗影響,會比公費接種晚約一至二周開始接種,可詢問各醫療院所預約。1.賽諾菲菲流達四價流感疫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2.國光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0.5mL:提供3歲以上使用3.東洋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0.5mL:提供6個月以上使用4.荷商葛蘭素史克Fluarix Tetra伏適流0.5mL:6個月大以上使用Q:建議哪些對象接種自費流感疫苗?A: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依據美國標準,建議所有人都要接種流感疫苗。往年流感11月底才開始流行,但今年流感病毒已蠢蠢欲動,建議民眾10月就可以預約並接種,以避免年底多重病毒感染。台灣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約新台幣800至1000多元。Q:流感、一般感冒、新冠怎麼區分?A:黃立民表示,三者都以呼吸道症狀為主,難以區分。唯一較能區分的是,若全身痠痛可能罹患流感的機率較大,但新冠肺炎也有類似症狀;若出現嗅味覺異常,較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由於症狀難辨,建議可以進行快篩,若非新冠感染,就可能是流感。流感、感冒、新冠比較表各縣市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花蓮縣.臺東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連江縣.金門縣資料來源.疾管署.指揮中心.新北衛生局
-
2022-09-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門鬆綁民眾疑問多!指揮中心QA解惑「0+7入境可住一般旅館」
邊境即將解封,第一階段於9月29日起,入境改為「3+4」,全程可一人一室、10月13日更可望改為「0+7」,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23日表示,「0+7」實施後,民眾入境可住一般旅館,雖然相關流程還沒公布,但涉及後續訂房問題,因此先公告。另外,為了讓入境者了解快篩使用、結果回報等,疾管署官網更新相關QA,分為:‧快篩實施方式及試劑取得‧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之回報‧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檢疫期滿當日之快篩注意事項‧快篩試劑使用說明與快篩試劑處理以下為入境鬆綁10大QA一次看:「快篩實施方式及試劑取得」Q1-1:自國際港埠入境旅客何時需做家用快篩檢測?A1-1:自111年9月29日零時(航班表定抵臺時間)起入境旅客,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提供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並請於以下時機進行快篩檢測:1.入境當天或居家檢疫第1天。2.居家檢疫期滿當日(即居家檢疫第3天)。3.自主防疫期間如需必要外出,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4.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如出現發燒、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呼吸困難、嗅味覺異常、腹瀉、全身倦怠、四肢無力等症狀時。Q1-2:請問自主防疫期間必要外出前須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應如何計算?A1-2:自主防疫期間需外出上班或購買生活必需品者,需於外出當日或前一日進行快篩且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才可以外出。例如:6 月 20日要外出,需具有6月19日或6月20日快篩檢測陰性結果。Q2:請問要如何取得快篩試劑?A2:入境時,會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以入境當日年齡為準)旅客發放4劑「COVID-19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請民眾務必妥為保管(室溫保存);如果未拿到快篩試劑,請主動洽詢現場工作人員,確認已領到快篩試劑後再離開。Q3:快篩試劑費用由誰支付?A3:本項快篩試劑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發放,民眾不用付費購買。Q4:如發現入境時未領到快篩試劑、試劑內容物不完整,或因不小心遺失、操作不當等情況導致無法完成快篩檢測,可以補發嗎?A4:請民眾於入境時主動確認已領到4劑快篩試劑,入境後原則不予補發。Q5:未滿2歲嬰幼兒無法進行快篩,如果檢疫期間有疑似症狀或自主防疫期有與家人外出之必要時該怎麼辦?A5:1.未滿2歲者檢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如其檢疫期間出現疑似症狀,請同住者主動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由關懷人員評估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倘有緊急就醫需求,請撥打119,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依指示之防疫車輛、同住者接送(雙方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全程須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2.另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得外出,倘同住者確實需帶未滿2歲者外出,該未滿2歲者無需進行快篩。Q6:入境人員因故無法執行快篩試劑者,如果檢疫期間有疑似症狀或自主防疫期間有外出之必要時該怎麼辦?A6:1.入境人員如因故無法執行快篩試劑者,檢疫期間可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如出現有疑似症狀時請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倘有緊急就醫需求,請撥打119,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依指示之防疫車輛、同住者接送(雙方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全程須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2.但考量自主防疫期間可能尚處於病毒潛伏期,故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得外出,如需必要外出,仍需具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之回報」Q7-1:完成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後,我應該如何回報快篩結果?A7-1: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村里幹事、外事警察、學校等人員)會於您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進行電話關懷時,詢問您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的快篩結果,再請您依快篩檢測結果回報予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另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之檢疫者請向所在集中檢疫所衛生組人員回報。Q7-2: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陰性,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解除檢疫了?A7-2:不可,您仍須依「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所載明之檢疫起始日及檢疫結束日完成3居家檢疫至期滿,並請於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另外提醒您,使用完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採檢棒等耗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後,依一般垃圾處理。Q7-3: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7-3:1.不可外出,請主動查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常用服務項下之就醫院所查詢全民健保視訊診療院所,或聯繫所在衛生局安排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之視訊診療醫療院所,預約並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門診由醫師評估確認快篩結果,並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詳請參閱「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者,請依集中檢疫場所作業辦理。2.若經通報確診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開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請依衛生單位指示於住家(1人1室)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治療。Q7-4: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不明(無法判定結果),應該怎麼辦?A7-4:1.有時因產品品質或操作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或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2.倘仍無法判定結果,請您再次進行快篩檢測。「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檢疫期滿當日之快篩注意事項」Q8-1:檢疫期間我因出現症狀使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8-1:1.不可外出,請主動查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常用服務項下之就醫院所查詢全民健保視訊診療院所,或聯繫所在衛生局安排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之視訊診療醫療院所,預約並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門診由醫師評估確認快篩結果,並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詳請參閱「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者,請依集中檢疫場所作業辦理。2.若經通報確診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開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請依衛生單位指示於住家(1人1室)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治療。Q8-2:檢疫期間我因出現症狀使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為不明(無法判定結果),應該怎麼辦?A8-2:1.有時因產品品質或操作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或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2.倘仍無法判定結果,請您再次進行快篩檢測。Q8-3:檢疫期間我出現症狀,但發現入境時未領到快篩試劑、試劑內容物不完整,或因不小心遺失、操作不當等情況導致無法進行快篩檢測,應該怎麼辦?A8-3:請先持續觀察,若不適症狀未緩解,請主動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村里幹事、外事警察、學校等人員),告知您有症狀但無法進行快篩檢測原因,由關懷人員評估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之檢疫者,請聯繫所在集中檢疫所衛生組人員。Q8-4: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陰性,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解除檢疫了?A8-4:不可,您仍須檢疫至「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所載明之檢疫結束日24時,並請於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另外提醒您,使用完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採檢棒等耗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後,依一般垃圾處理。Q8-5: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8-5:請參閱Q8-1。Q8-6: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不明,應該怎麼辦?A8-6:請參閱Q8-2。「快篩試劑使用說明」Q9:我不太會操作快篩試劑怎麼辦?A9:1.請您參閱快篩試劑所附說明書或至本署全球資訊網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傳染病介紹>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重要指引及教材>入境民眾執行COVID-19抗原快篩作業項下所列相關試劑操作短片。2.如果仍有疑問,請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快篩試劑處理」Q10:快篩試劑檢測完該怎麼處理?A10:請您參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球資訊網首頁>環境主題>議題專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垃圾排出注意事項」。
-
2022-09-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連假後恐迎來新一波疫情!染疫醫師分享喉嚨痛緩解、吃抗病毒藥黃金時機最實用經驗
BA.5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估計中秋連假後單日本土確診案例恐上看6萬例,許多人可能已發現周遭染疫的人多了起來。雖然歷經今年五月大量病例出現,大家對與病毒共存不再害怕,但若自己染疫,症狀上身還是很不舒服。《元氣網》整理多位染疫醫師心得,從緩解喉嚨痛、服用抗病毒藥物到調適心情、避免長新冠並重回正常生活,提供建議。五花八門的症狀如何緩解魔王級症狀第一名 喉嚨痛讓名醫理解為何有人想安樂死《元氣網》陸續刊出「當醫師確診時」,發現醫師們染疫後,和一般人一樣必須對抗病毒帶來的痛苦,尤其喉嚨痛名列不適症狀第一名,大家幾乎異口同聲以「如同刀割」來形容,而根據染疫醫師經驗,最好紓緩的方法是吃軟滑食物與飲用冰涼飲料,如果吃止痛藥會讓自己比較好過,千萬別忍住不吃。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五月十五日確診,他說不擔心自己重症或死亡,但感染後的喉嚨痛,讓他「第一次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緩解喉嚨痛的菜單 軟滑冰冷食物和多喝水染疫後,魏崢第一時間將確診訊息發公開信給全院同仁,除了請大家別因染疫害怕,還介紹好吞又容易下嚥的食物、以及建議使用的退燒止痛、止咳藥以及消炎藥。魏崢建議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包括木瓜、牛奶、原味優格、豆花、布丁、蒸蛋、白煮蛋的蛋白和橄欖油或苦茶油等。他更提醒,水分要充分補充才能化痰,清水容易嗆到的話,可以木瓜牛奶或豆花代替,吞服藥物時亦然。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傅雲慶也說,「其實喉嚨真的很痛」,連吞口水都會痛。他在隔離期間仍參加多個線上會議,還要演講,為了不缺席,他先吃止痛藥和止咳藥才上陣,「工作任務還是要做的。」服用清冠一號 對改善喉嚨痛也有幫助除了服用緩解症狀的止痛藥和止咳藥,傅雲慶也嚐試清冠一號,並且多喝開水。清冠一號服用之後,症狀的確有所改善,喉嚨不再像之前難受,喝水也比較順口,後來再有親友染疫,傳雲慶除了請大家不要恐慌,也建議他們可以服用清冠一號。至於所有症狀中最讓傅雲慶困擾的喉嚨痛,因為隔離前剛好有人送他兩大罐自己種的有機桑椹原汁,他加了冰水喝了兩周,這和乙醯胺酚類止痛藥一起,陪他度過喉嚨最不舒服的艱難時刻,「前五天真的很不舒服,但之後就慢慢好了」。名醫開藥單緩解不適 呼吸困難要掛急診 魏崢建議的藥品名單中,退燒止痛首用普拿疼,每天不要超過5顆,但它不具消炎作用;對喉嚨嚴重發炎者,希樂葆(Celebrex)效果可能更好,借助其抗發炎效果讓喉嚨舒緩。而他喉嚨的症狀則是在服用類固醇後,快速緩解,也建議醫師可以評估開立類固醇藥物;Brown mixture則可以止咳化痰。魏崢提醒,如果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呼吸困難,請馬上掛急診。魏崢家中未備有血氧機,也會擔心快樂缺氧,他運用醫師專業,使用聽診器聽聽自己肺部,一般民眾可在家中走動或爬樓梯,是否變得易喘、難呼吸,如果是就要考慮諮詢醫師。症狀其實不輕 比流感還難受新光醫院急診科臨床研究醫師吳紋綾開始出現症狀時,快篩陰性,隔天繼續上班,但同事注意到她的精神特別不好,幫忙PCR竟檢出陽性。確診後,她的咳嗽嚴重、上吐下瀉,也是以刀割來形容喉嚨痛,吃東西、吞嚥都痛,問診也很困難,「確診後並不如大家所說是簡單的感冒。」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胸腔及加護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國賢說,確診後第三到五天是最不舒服的,經過服用鼻炎、咳嗽藥物、普拿疼及抗病毒藥物後,症狀才逐漸緩解。但令他痛苦的是,喉嚨乾的嚴重,一天就算喝五、六公升的水,仍會覺得口乾,他認為「Omicron這隻病毒還是比想像中強!」不能當作流感看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弘孟確定染疫後,最擔心「同仁不要因我受累、被我感染。」住院期間,他咳嗽、流鼻水、鼻塞,就自己多喝水,一直到第三天,跟同仁說咳嗽讓他不太舒服,請醫師為他開藥,他也在病房內做呼吸復健運動,增加肌力、體力,維持肺部健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感染科主治醫師施長慶堅持幫老病人看診,開慢箋、看檢查報告,「不想影響病人的就醫權益。」他總是強迫自己多喝水、服用止痛藥,盡管喉嚨還是不舒服,聲音沙啞,講話時疼痛,但堅持下來。部分患者嗅覺暫時喪失也有醫師嗅覺暫時喪失,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級泌尿科主治醫師曲元正說,染疫後其實沒有太驚訝,也沒有想太多,認為「Omicron就只是小感冒」。只是久違的發燒,讓他在床上躺了好幾天,他沒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只吃了一些藥讓自己症狀緩解,例如普拿疼等,並且多喝水,自覺與過去面對感冒並沒有什麼差異。但確診第二天後,曲元正叫了外送便當,吃了第一口,就發現「沒味道」,那時候還問了太太,便當好吃嗎?太太馬上說「很好吃啊,還蠻鹹的」,曲元正馬上知道自己應該是嗅味覺異常,開始憂心會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還好後續幾天味覺慢慢恢復。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喉嚨不舒服到不想說話,除了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太太會煮雞湯、鱈魚、牛小排等,提升免疫力。不過,染疫後味嗅覺異常,吃東西感覺味道很惡心,幾乎吃不下,雞湯、雞肉都是強忍著吃。「唯一沒有改變的味道,就是蘋果,所以吃了很多蘋果。」服用大量維生素D和C 精神及體力變好「吃大量維生素D」,這是奇美醫學中心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平時的習慣,染疫後他一個人在老家隔離,每天喝大量的水,並採行「維生素D療法」,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D,同時也補充維生素C,吃了這兩種維生素後,讓他感到精神及體力變好。「其實身體也是有不舒服的,特別是病後前幾天。」陳欽明表示,就像感冒一樣,有喉嚨癢、鼻塞、流鼻水、體力不濟等症狀。平常注重健康、有運動習慣、固定補充維生素D的他,有視訊看診,症狀都還好,於是沒有請醫師開藥服用,也因為沒有發燒,連常備的普拿疼都沒有使用。服用抗病毒藥物有黃金時機 嘴巴苦苦靠布丁、蜂蜜緩解不少醫師染疫後服用抗毒藥物,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診所配發的抗病毒藥物救了他,他吃了藥之後也了解藥物療效和副作用,可以向患者說明親身經驗。他確診當天咳得很厲害,晚上服用抗病毒藥物後,隔天症狀即緩解,周六確診,周三再快篩就陰性了,「真如仿單所寫,嘴巴有苦苦的感覺,只好靠布丁、蜂蜜緩解。」掌握黃金時機 及時給藥「掌握黃金時機給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救命舉動!」高雄市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染疫確診3天後,病情急速惡化,連吞口水也嗆到,診斷為「急性會厭炎」,住進加護病房。患有肝炎、氣喘病史的他,還好經醫師友人提醒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否則後果恐怕更嚴重。「服用paxlovid是經專業醫師裁量權判斷,加上有肝炎、氣喘病史,符合用藥適應症。」鄭仁信指出,若沒有及早用藥,後續可能引發肺部浸潤,大面積感染造成ARDS急性呼吸道窘迫症。起初鄭仁信認為自己只是輕症,不以為意,未料吞口水竟嗆到,吞嚥困難,緊急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掛急診,蜝至被收治到加護病房。住進加護病房後,醫師來巡房,他意外與大學同學重逢,這名醫師不忘發揮同事愛,幫忙買鄭仁信想吃的蒸蛋等食物,也給予心理支持。除了用藥 也要休息足夠牛道明BMI31,屬高風險族群,看診後服用Paxlovid治療,2至3天後,不適症狀減輕,完整服藥5天後快篩陰性,第7天出關,雖然身體仍感疲憊,但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兩天到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施打站督導。不料,他又出現肌肉痠痛、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再經PCR檢測,Ct值竟只有18。他說,這是服藥後未完全殺死體內病毒,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病毒量再次反彈,「醫學文獻報告,確診者快篩陰性後,病毒反彈比率約占2%」,沒想到他就是其中之一,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不佳有關。牛道明暫停門診,在家視訊上班,7天後再次PCR檢驗,Ct值仍維持18,「心情盪落谷底,變得非常差」。面對病毒反彈,牛道明內心既驚訝又沮喪,很憂慮會引發重症,也擔心影響到心臟等器官傳導系統,很怕在看診時會「突然倒下死掉」,但如果遇到了,還真的無法避免。病毒量持續反彈「並不尋常」,應該是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他請中醫師同學診斷,開立類清冠一號,再搭配吃維他命D、鋅片來提升免疫力,症狀才慢慢好轉。他提醒確診者,一定要完全休息把病養好。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阮理瑛提醒確診者,不要排斥用藥,服用藥物可減輕許多痛苦,如果不吃藥,而讓身體承受著諸多的不舒服,這一點很划不來。染疫影響生活節奏北漂醫師 每天打電話跟爸媽報平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緩和醫療科主治醫師吳柏澍認為,工作上的應變相對單純,確診後的「第一個功課」是要讓爸媽知道,但又不希望爸媽太擔心。他是南部人,在台北一個人住,「確診後報平安」是北漂年輕人都會遇到的難題。所以他先跟姊姊討論後,再打電話給爸媽。7天隔離期間,吳柏澍每天都打電話給爸媽,聊聊現況,重點是「讓他們聽聽你的聲音有元氣、知道每天的隔離生活都過得滿好的。」比如說,家裡物資無虞,自己煮東西吃,也有叫外送,沒餓肚子。他屬於重症風險較低的一群,雖然發燒、全身痠痛,身體累累的,但症狀不嚴重,也逐漸改善。因應居家隔離 事先沙盤推演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蔡淑怡和孩子一起居家隔離,她建議,家長能做的,就是把物資、資訊、流程都做好準備,不要恐慌。家裡有足夠食物,有常見症狀的兒童用藥。記得應注意的警示症狀,如果警示症狀沒出現,盡可能在家照顧,因為去醫院要等更久,孩子也會很不舒適。家長也要預先沙盤推演過送醫流程,包括先找好能幫忙開車送醫的親友,在隔離過程中與親友保持聯絡。不要驚慌 紓緩情緒保持平靜四月下旬確診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段德厚說,確診當下心情很複雜、內疚,還連累其他同事跟著做PCR篩檢、隔離,無法和大家在第一線拚戰,但很感謝急診同仁支持與體諒。61歲的段德厚有高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過敏等慢性病,體重過重,牙齒根管治療兩三個月都沒起色,他很憂心確診後身體的情況,「一切只能交給上帝」。他在集中檢疫所隔離,生活很孤單,幸好帶著吉他,在隔離期間彈吉他舒緩情緒。調整心境面對多變疫情染疫之後 醫師說:「我要對自己好一點。」指揮中心統計,九成九以上的確診者都屬輕症,但也有醫師痊癒後咳嗽、易喘。施長慶在家裡做重訓,以及開合跳等心肺運動時,就比染疫前更容易喘,必須休息久一點。雖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但為了盡快恢復到原先體能狀況,仍需強迫自己運動。把身體準備好 以便走更長遠的路確診後牛道明最大感受,「健康真的很重要」。歷經染疫21天康復後,他想「該減肥了」,希望從現在87公斤減到75公斤。不過,染疫後仍感覺容易疲累、肌肉痠痛,現在晚上6點多回家後會先躺30分鐘,待恢復體力後,再起床吃飯、做事,希望持續多休息,把身體準備好,以便走更長遠的路。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翁國益喜歡從事耐力運動,平常就跑步及游泳,確診後,他恢復正常做運動,從紀錄來看,的確與染疫前有段差距,心律較快、表現較差。他研究很多運動選手資料,發現有的運動員疫後恢復與染疫前相同,也有人無法恢復如前,幸好他逐步恢復正常。防護做好 自我提醒格外小心染疫後的李國賢,更懂得病人心情,也能有同理心對待確診病人,他表示,現在他對Omicron這個疾病更加敬畏,絕對沒有如外界所說的像流感那麼簡單,並不會把它當作普通疾病看待,即使認為自己防護做得再好,仍會有漏網之魚,所以時刻會自我提醒要格外小心,同時慶幸他只是輕症,才能快速地重回崗位幫助病人。曲正元說,染疫後,自己對新冠肺炎有新的認識,覺得不宜簡單用「小感冒」來形容。現在的自己雖然有了「無敵星星」,但還是不敢大意,個人的防疫措施做得更完善,也會自主與人保持距離,不是擔心二次染疫,而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感染給他人。「染疫,真的讓我獲益良多。」陳欽明表示,隔離期間,不僅做了許多平常沒空做的事,更讓自己有機會停下腳步,思索人生方向。他一向是停不下腳步的人,上班時,總是忙工作,生病時,才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對自己好一點。」平時累積資本 調整心境面對突然的變動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時,不少老病人送上關切,有人還煞有其事地說,看到「林醫師」臨時請假一周,便猜到是確診。她說,這些診間的有趣對談也告訴大家,「即使醫師,也是會生病的」,大家都一起在面對這場疫情。「大家無法百分之百臆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能做的就是平日有所準備。」林奕萱說,新冠疫情像突發緊急事件,誰都可能遇上,遇上時也在審視大家平常在健康上、經濟上或人際關係上是否累積足夠的「資本」,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擾動,心境的調整,十分重要。【延伸閱讀】>>「當醫師確診時」完整系列報導
-
2022-07-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食不知味超痛苦 中醫建議按壓穴位有助恢復味覺
國內有愈來愈多的民眾感染新冠肺炎,即使痊癒,仍然受到各種長新冠症狀影響,台南市一名42歲女子,5月染疫後,味覺一直無法恢復,經過中醫治療兩周,才不再食不知味,中醫師建議,長新冠患者如果有嗅味覺異常,可以按壓迎香、鼻通、印堂、上星及合谷等穴位,有助恢復。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張維麟表示,這名患者確診後,隔離期間咳嗽嚴重,有時甚至咳到胸痛、肋骨痛。解隔後,雖然咳嗽的症狀減緩許多,但吃東西時卻失去味覺,雖然聞得到味道,但味如嚼蠟,讓她很困擾,經過針灸合併中藥治療才痊癒。張維麟指出,根據國際研究,Omicron病毒株約有17%的患者出現嗅覺障礙,其中多半在3到4周後自行痊癒,但也有人在1年後仍持續症狀。嗅味覺障礙包含嗅覺喪失、嗅覺減退甚至是嗅覺倒錯。新冠肺炎導致味嗅覺喪失,可能是病毒主要依附在ACE2受體上,ACE2是細胞膜受體,病毒由此通道,進入細胞內繁殖。嗅味覺區有豐富的ACE2受體,新冠肺炎患者才會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在中醫上,嗅覺障礙屬「鼻聾」、「鼻不聞香臭」的範疇。《外科大成》記載:「鼻聾者,為不聞香臭也。」五臟之中,肺開竅於鼻,所以肺與鼻關係最為密切,味覺失調則與脾、胃氣受損有關,在感染期,鼻黏膜會腫脹、阻塞,影響嗅味覺功能。治療上,用藥除了補益肺氣,另一方面可使用辛夷、蒼耳等中藥祛邪宣肺。同時針灸迎香、鼻通、印堂、上星及合谷等穴位,醒腦開竅、調整脾胃和肺氣,幫助患者恢復嗅味覺。他建議,深受嗅味覺障礙所苦的患者,平常保健也可以用按摩手法,以指腹按壓迎香、鼻通、印堂、上星及合谷等穴位至有些微痠脹感,或者用刮痧板適度點壓刺激穴道,每個穴位時間約5分鐘,一次按壓50下,每天可執行2到3次。此外,長期鼻塞、鼻過敏的患者,按壓以上穴位一樣可以改善面部循環、宣通鼻竅,對鼻塞、流鼻水的症狀也有效。
-
2022-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失去味覺不再是確診指標症狀 醫曝染Omicron五大病徵...會痛7天
國內15日出現首例Omicron BA.5社區感染案例,指揮中心不敢大意,正在評估擴大接種第四劑族群的必要性。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日前分析各國研究,指出以目前全球主流的Omicron BA.4、BA.5來說,判斷確診的指標症狀已非「失去味、嗅覺」,首要症狀為喉嚨痛。吳昌騰16日於臉書粉專發文分析疫情變化,他直言新冠病毒自從變異到Omicron後,全球疫情主流的位置就掌握在Omicron家族手裡,這背後的關鍵在於Omicron的免疫逃逸能力,也就是突破「自然免疫」或「疫苗免疫」的能力。他分析各國疫情發展,從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最新數據看來,截至7月9日這一週,美國有超過81.3%新增確診為BA.4及BA.5感染,其中BA.5佔比為65%,而前一週的BA.4、BA.5感染率則佔新增確診的70%;韓國也受BA.4、BA.5影響,15日新增41310例新冠病例,創下2個多月來新高。BA.5的症狀為何?吳昌騰引用英國研究發現,失去嗅覺和味覺不再是這波疫情確診最指標性的症狀,這波感染的首要症狀是「喉嚨痛」,其他常見臨床症狀如疲勞、咳嗽、發燒和頭痛等比例均提高,「症狀持續時間為7天」。根據英國負責疫情追蹤的「ZOE健康研究」發表數據,在上週的1萬7500名確診者中,喉嚨痛是目前確診的首要症狀,約58%確診者通報出現這類症狀,其他排名前十的症狀依序為頭痛(49%)、咳嗽無痰(40%)、流鼻涕(40%)、咳嗽有痰(37%)、聲音沙啞(35%)、打噴嚏(32%)、疲勞(27%)、肌肉疼痛(25%)、頭暈(18%)。美國白宮首席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曾言「Omicron真的可以100%逃脫之前感染產生的抵抗力」,與之前的變種相比,BA.5有著壓倒性的傳播優勢,呼籲人類必須認真對待BA.5。吳昌騰也直言「我們要認清現實」,大家從疫苗和先前感染中所獲得的免疫力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因此「突破性感染」和「再度感染」的情況就是會發生的,但慶幸目前所接種原始病毒株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在面對BA.4、BA.5時,依然能夠對重症、住院和死亡提供有效保護。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後逾半數出現長新冠 疲倦、關節痛、咳嗽等最普遍
為幫助新冠肺炎(COVID-19)染疫康復者能儘早回復正常生活,中央健康保險署和衛生福利部各司署自去(2021)年12月起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讓確診解除隔離後六個月內之康復者,如有新冠肺炎衍生之不適症狀,可經由各參與醫院個案管理師協助掛號診療。健保署提醒,這類患者,可善用這項資源,減少身體及社會功能退縮,以便早日回歸社會。根據2022年7月5日統計,我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累計逾392萬人,中、重症比例分別約占0.25%及0.19%。根據各國新冠肺炎追蹤研究報告顯示,部分確診者康復後60天內有30-60%的人持續出現所謂「長新冠」症狀,例如疲倦(53.1%)、喘(22.9-43.4%)、關節痛(27.3%)、胸痛(21.7%)、咳嗽(15.4%)、嗅味覺異常(13.1%)等症狀。鑑於部分染疫康復者可能在身體與心理各層面出現諸多症狀,需要跨科就醫,降低對個人、家庭、工作等負面的影響,因此訂定「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讓確診解除隔離後六個月內之康復者,經主責醫師專業判斷收案,接受跨科別「整合門診」或「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考量康復者可能有多種併發症,須在不同科別掛號並往返各診間等候就醫,或者不清楚要掛哪一科,而且缺少全人性的醫療評估照護,因此盼能藉由推動整合門住診醫療服務,由醫療團隊了解康復者之日常生活功能、生活品質、呼吸、疼痛、心理及營養狀態,由醫院定期評估並追蹤改善程度。健保署表示,康復者接受當次整合門診醫療服務後,僅需繳交一次掛號費及一次部分負擔,如有經濟上有困難,經醫院社工評估,將提供所需的社會資源轉介,照護期間如經評估有長期照顧需求,則協助轉銜長期照顧服務,幫助康復者儘早回歸正常生活,並鼓勵各醫院設置整合門住診照護,以提高康復者就醫可近性。本計畫統計截至2022年7月5日,參與醫院共有106家,相關資訊及參與醫院名單(見附件)、整合科別、看診時段、網址及個案管理師掛號諮詢窗口資訊公布於健保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88AE6A786480BF00&topn=787128DAD5F71B1A)。或參閱衛生福利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https://covid19.mohw.gov.tw/)取得相關資訊。
-
2022-07-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內首例BA.5家戶群聚!Omicron BA.4、BA.5會造成下一波疫情?10大QA一次看
繼6月初台灣邊境攔下BA.4及 BA.5案例,昨(7日)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BA.5變異株家戶群聚,BA.5已進入社區。Omicron變異株BA.4與BA.5是否會造成下一波疫情,《元氣網》整理10大QA帶您了解。Q1:BA.4、BA.5是什麼?有什麼特性?A:BA.4及BA.5為Omicron病毒的亞型變異株,分別在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通報現蹤,今年4月至5月已在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目前也成為美國目前主流病毒株。指揮中心日前指出,研究顯示BA.4及BA.5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據目前資料顯示,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並非像Delta變成Omicron以倍數方式增加,BA.4、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自然」(Nature)期刊6月17日曾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論是BA.4或BA.5,都比國內主流的BA.2傳染力更高,而且能夠逃避感染BA.1所產生的抗體,意味著重複感染的可能性增加。Q2:BA.5如何進入台灣?個案有那些症狀?A:台灣昨日新增2例BA.5本土病例,因赴機場接美國返台家人確診,目前該起群聚累計5人染疫,3例為境外移入、2例為本土個案。該起群聚源於6月19日,一名母親帶著未滿10歲的2名子女自美國返台,入境時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唾液篩檢驗出陽性,為指標個案;2名孩童則是6月23日因發燒安排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另外新增2例本土的Omicron變異株BA.5個案,為當日到機場接機的指標個案母親和哥哥,個案哥哥於6月24日出現症狀,快篩陽通報確診;個案母親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驗出陽性、6月30日確診。該起群聚個案母親無症狀,其餘4人皆屬輕症、沒有中重症。Q3:此案BA.5群聚傳染途徑?A:羅一鈞研判可能是6月19日家人到機場接送時「共乘一車」所傳染,但全家5人從桃園到台中路程都有配戴口罩,也許是全程車窗緊閉會使通風比較差一點,不過車程中無人脫口罩飲食或用餐。Q4: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A:指揮中心六日公布的BA.5本土病例,雖然曾和染疫家人共乘一車,儘管全程未脫下口罩,也沒有共餐或進食仍染疫,是否代表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所有的COVID-19病毒都是這樣,只要長期待在同一空間就可能傳染,儘管有通風系統也無法完全預防,佩戴口罩雖然不是完全有效,但仍有部分好處,就像打疫苗不防感染而是防重症的道理一樣。Q5:接機如何自保? 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入境旅客約四分之一是由親友開車接送,但不會因此加嚴邊境或禁止親友接機。但由車上緊閉車窗,即使開冷氣,仍是同一批空氣循環,沒有外來空氣進來稀釋可能帶有病毒的空氣,若車程較長,即使全程戴口罩仍可能傳染。提醒接機車輛比照防疫車隊,落實五項防疫原則, 1.接送者應至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以打滿三劑者優先2.過程需戴手套、佩戴口罩3.親友上車前,應以酒精消毒其雙手、鞋底、行李4.車內不可飲食,且要適度開窗,保持充分通風。5.車上所有人全程都要戴口罩,避免交談、碰觸。完成接送後清消全車,特別是乘客容易觸碰的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要加強擦拭。Q6:BA.4、BA.5是否會在台灣造成社區流行A: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受訪指出,BA.4、BA.5與BA.1、BA.2主要差異在於疫苗的抗體保護力,BA.4、BA.5保護力比BA.1差8倍、比BA.2差4到6倍。BA.4、BA.5一旦入侵社區,是否可能釀成另一波流行。黃立民說,台灣因疫情剛過,目前確診者和打疫苗者都不少,或多或少能擋一下,研判至少還有1個月蜜月期,7月造成大流行的機會較小;不過,到了8月確實可能因為疫苗效果變差,而出現另一波疫情,單日確診數可能回升至5萬例或更高。Q7:感染BA.4、BA.5後常見的症狀?A: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羅一鈞指出,針對國內攔截到的5例個案,多屬無症狀或輕症,其中60多歲女性出現喉嚨痛,另外40多歲男性嗅味覺異常,其餘3位沒有相關症狀。Q8:染疫康復後獲「無敵星星」,還會感染BA.4、BA.5嗎?A:的確有可能感染,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是短暫的,新冠肺炎自然感染的免疫力僅約六個月,之前感染過其他變種病毒,仍可能被BA.4和BA.5再度感染。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主要是看社區流行株是否轉換,如果社區流行的亞型變異株明顯轉換,不同突變基因就會讓重複感染機率大增。基本上,重複感染同一序列亞型變異株機會不大,但若有BA.4和BA.5造成社區流行,因為有很強的傳染力跟免疫逃脫,產生二次感染狀況應該會提高。Q9:BA.4、BA.5傳染力如何?A:羅一鈞指出,研究顯示該兩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根據目前現有資料顯示,和BA.1、BA.2相比,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不像之前從Delta變成Omicron變異株,感染人數以倍數增加,還需觀察國外疫情趨勢。羅一鈞強調,不過依照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Q10:如何預防感染BA.4、BA.5?A:接種次世代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對Omicron BA.1的保護力可望增加8倍,對於BA.4或BA.5的保護力可增加3到4倍。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917人求助長新冠門診 31歲至50歲占大宗
COVID-19染疫康復者恐出現疲倦、喘、關節痛等長新冠後遺症,但健保署去年12月開設整合門診至今,僅收案1917人,以31歲至50歲最多,呼籲染疫康復6個月內如身體不適可多利用。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超過2年,累計確診個案超過392萬人,染疫後是否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問題將是未來另一大考驗。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各國COVID-19追蹤研究報告顯示,約有30%至60%的染疫個案在康復60天內持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超過半數都出現疲倦症狀,另有部分出現喘、關節痛、胸痛、咳嗽、嗅味覺異常等症狀。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考量康復者可能同時出現多種併發症,搞不清楚到底該掛哪一科,也可能要在不同科別間掛號並往返各診間等候就醫,因此去年12月與衛福部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只要確診者在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出現不適症狀,都可運用整合門診一站式看診,幫助染疫康復者儘早恢復正常生活。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呂姿曄指出,截至7月5日,染疫康復者計畫累計收案1917人,以41歲至50歲年齡層占21.5%最多,其次是31歲至41歲占約22%;其中1909人在門診看診、8人住院,相較之下,國內確診人數已逼近400萬人,就醫比例並不算高,可能和這波疫情中的染疫個案多為輕症有關。李伯璋強調,整合門診不僅讓染疫康復者免於在不同科別奔波、看診,也只要繳交一次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如有經濟困難也可經醫院社工評估,提供社會資源轉介或協助轉銜長期照顧服務。李伯璋說,目前全台共有106家醫院參與染疫康復者門住診計畫,由中央特別預算支應新台幣3到4億元經費,計畫預計實施至指揮中心解散後6個月為止,呼籲有需要的民眾多多利用。
-
2022-07-0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服藥後病毒量卻比染疫時更高 兒科醫牛道明提醒確診者務必做到一事
「千萬不要以爲自己很強,一定不會感染。」這是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第一時間想說的話。疫情期間接觸許多確診兒童,周遭同事也陸續確診,但他都沒有被感染,心想「我可能不容易被感染」,沒想到竟然確診了,更歷經病毒反彈,他一度擔心會重症或死亡,心理承受巨大壓力,建議確診者務必好好休息、維護健康。牛道明回想感染經過,可能是5月23日到急診室外的綠色通道值班,須穿防護衣、戴多層口罩、手套、面罩等,十分悶熱,整個面罩都是霧氣,應該是口罩沒戴好,一直碰到眼睛,就用手調整了一下,調整前還特別用酒精消毒雙手,不料還是感染了。但也可能是看診病人很多,上午診療40多名染疫病童,因而免疫力不佳就被病毒侵襲。直至25日、26日,喉嚨開始有要痛不痛症狀,有點被痰哽住的感覺,同時聲音沙啞,但快篩陰性,就不以為意。沒想到,27日症狀變嚴重,微燒、味嗅覺異常、腰痠背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鼻塞,甚至鼻咽管也被阻塞,講話聲音悶悶的,牛道明心想,「慘了,莫名奇妙被感染了!」經快篩及PCR陽性確診,Ct值20。牛道明笑說,身材比較胖的他,BMI為31,屬高風險族群,看診後服用倍拉維(Paxlovid)治療,2至3天後,不適症狀減輕,完整服藥5天後快篩陰性,第7天出關後,雖然身體仍有點疲憊,但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兩天到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施打站督導。但牛道明卻又出現肌肉痠痛、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再經PCR檢測,Ct值竟只有18,病毒量比第一次確診更高。他說,這是服藥後未完全殺死體內病毒,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病毒量再次反彈,「醫學文獻報告,確診者快篩陰性後,病毒反彈比率約占2%」,沒想到他就是其中之一,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不佳有關。牛道明因此暫停門診一周,採在家視訊上班,7天後再次PCR檢驗,結果令人沮喪,病情沒有好轉,Ct值仍維持18,此時「心情盪落谷底,變得非常差」,面對病毒反彈,內心很驚訝又沮喪,很憂慮會引發重症,也擔心影響到心臟等器官傳導系統,很怕在看診時會「突然倒下死掉」,但如果遇到了,還真的無法避免。牛道明說,病毒量持續反彈「並不尋常」,應該是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他請中醫師同學診斷,開立類清冠一號中藥材治療,再搭配吃維他命D、鋅片來提升免疫力,並利用時間多休息,症狀才慢慢好轉。他提醒,確診者一定要完全休息,把病養好。面對曾經染疫的經歷,牛道明建議,在綠色通道值班的醫護人員,穿戴裝備一定要落實,看診後不可以再用手觸碰口罩、面罩等;醫院在更換防護衣的空間,應裝置紫外線燈加強消毒,以降低同仁染疫機會。感染期間最讓牛道明感傷的是,不能探望高齡90歲的媽媽,尤其到中醫診所看診那天,媽媽家就在診所旁邊,但避免媽媽擔心,不敢打電話給媽媽,只能站在媽媽家一樓「想著媽媽」,一下子就哭了出來,「真的很難過,為什麼讓自己感染成這個樣子。」頓時感觸良多。牛道明說,居家隔離時,喉嚨不舒服不想說話,就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太太會煮雞湯、鱈魚、牛小排等,提升免疫力。不過,染疫後味嗅覺異常,吃東西感覺味道很惡心,幾乎吃不下,雞湯、雞肉都是強忍著吃。「唯一沒有改變的味道,就是蘋果,所以吃了很多蘋果。」確診後牛道明最大感受是「健康真的很重要」,其他事情都是其次。歷經染疫21天康復後,他想「該減肥了」,希望從現在87公斤減到75公斤。不過,染疫後仍感覺容易疲累、肌肉痠痛,現在晚上6點多回家後會先躺30分鐘,待恢復體力後,再起床吃飯、做事,希望持續多休息,把身體準備好,以便走更長遠的路。醫師小檔案姓名:牛道明 頭銜: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確診時間:5月27日如何感染:綠色通道值班,用手調整沒戴好的口罩,可能因此感染症狀:微燒、味嗅覺異常、腰痠背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鼻塞、鼻咽管阻塞治療:倍拉維(Paxlovid)、類清冠一號中藥材、維他命D、鋅片、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給確診者一句話:感染後,一定要充分休息,不要惦記太多事情,該放下的事就要放下,把病養好才是最重要的,不再讓病毒反彈。
-
2022-06-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咳個不停 中醫師建議按壓這個穴道可有效緩解
「長新冠」困擾許多確診康復後的患者,台南市25歲男子染疫後好幾周仍然出現咳個不停的情況,體力也大不如前,不僅自己覺得困擾,即使痊癒身邊的人仍害怕被他傳染,經向中醫求診,醫師給予中藥、並建議按壓小腿上的「豐隆穴」,一周後狀況就有明顯改善。這名男子過去健康狀況良好,最近因為工作需要接觸多人而確診,但在隔離期滿後過了好幾周,仍時常覺得喉嚨有痰、會突然想咳嗽、合併胸悶易疲倦等症狀,體力大不如前。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康復門診醫師趙念廷診斷,認為是餘邪未盡合併氣陰兩傷,經體質辨證給予適合處方,患者服藥第一周後便覺得咳嗽頻率明顯減少,痰也較好咳出來,而後持續門診追蹤治療,身體逐漸回復到染疫前的狀態。趙念廷指出,一般而言「長新冠」指的是症狀持續了大約一個月卻仍未消除的情況,常見症狀包括像是感冒沒完全好的感覺,如一直覺得喉嚨有痰、咳嗽不止、呼吸費力、胸悶感、頭痛等,此外也可能會出現其他如腦霧、失眠、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他表示,痰多的狀況,除了搭配中藥治療,也可以配合按摩「豐隆穴」,該穴為胃經的穴道,其位置在小腿外側,當外膝眼(犢鼻)與外踝尖連線之中點,以指腹按壓穴道,力道由輕漸重,以有痠脹感為佳,按壓3到5分鐘後可稍休息換另外一邊,左右各按壓一次為1組,一天可按壓1到3組,可化痰祛濕,對於改善新冠後遺症的痰多不適感有良好功效。
-
2022-06-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一天內全家都中 泌尿科醫師曲元正:即便有無敵星星依然不敢大意
全台逾三百萬人確診。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級泌尿科主治醫師曲元正在5月17日成為眾多數字中的一員。確診前一天值班日,他覺得喉嚨開始「怪怪的」,但並沒有不舒服到無法上班,只是下班返家時漸漸感受疲憊,才剛入睡就覺得渾身不對勁,半夜發燒驚醒,自行在家中快篩,試劑很快就浮現兩條線。他心想「果然還是中鏢了」。曲元正當下馬上自行隔離,與家人徹底隔開,把自己關在房間,希望家人別再有任何人確診。但隔一天太太跟小孩雖然沒有症狀,快篩後卻也是陽性,沒想到自行隔離的計畫在短短不到一天就打亂,全家確診,又開始一起生活。曲元正說,自己應該就是家戶感染的「指標個案」,因為家人在Omicron疫情爆發後,幾乎都沒有出門,自己除了到醫院工作,不敢外食,只要接觸人就馬上噴酒精,這麼小心翼翼還是沒辦法避免感染,只能自嘆自己沒有「天選之人」的體質。曲元正說,染疫後其實沒有太驚訝,也沒有想太多,內心紮實認為「Omicron就只是小感冒」。不過久違的發燒,讓他在床上躺了好幾天,他沒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只吃了一些藥讓自己症狀緩解,例如普拿疼等,並且多喝水,自覺與過去面對感冒並什麼差異。但確診第二天後,曲元正叫了外送便當,吃了第一口,就發現「沒味道」,那時候還問了太太,便當好吃嗎?太太馬上說「很好吃啊,還蠻鹹的」,曲元正馬上知道自己應該是嗅味覺異常,開始憂心會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還好後續幾天味覺慢慢恢復。染疫後最令他擔心的是兩歲的孩子,某一天晚上突然燒到40度。曲元正說,當時新聞一直報孩童染疫重症死亡的訊息時,他非常害怕,雖然自己也是醫師,但畢竟不是小兒專科,那個當下令他手足無措,只好馬上打電話給一九二二,詢問該怎麼做。當天先塞了退燒藥,好在退燒後,孩子的精神和活動力就變好了,讓他跟太太真的是大大鬆了一口氣。確診後大約第八天,曲元正快篩陰性並開始回到醫院上班,只是染疫之後,身體比以前虛弱許多,到現在為止,時不時會乾咳,也覺得喉嚨癢。曲元正說,染疫後,自己對新冠肺炎有新的認識,覺得不宜簡單用「小感冒」來形容。現在的自己雖然有了「無敵星星」,但還是不敢大意,個人的防疫措施做得更完善,也會自主與人保持距離,不是擔心二次染疫,而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感染給他人。醫師小檔案姓名:曲元正頭銜: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級泌尿科主治醫師確診時間:5月17日如何確診:可能職場與患者接觸哪些症狀:喉嚨痛、發燒、虛弱疲憊治療方式:服用緩解症狀藥物、休息、補充水分給其他確診者的一句話:希望其他確診者保持冷靜,隨時注意重症症狀。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中重症破萬例 9成是長者 專家呼籲盡早用藥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積已破300萬例,雖99%以上都是輕症,但二個多月來中重症也破萬例。其中,60歲以上長者,僅佔全體確診病例的16%,卻佔中重症的85.7%,死亡病例的9成,這群長者一旦發展到中重症,死亡率近4成,相當於每三人會有一人死亡。因此,專家建議,長輩疑似染疫時要立即快篩或做核酸檢測,一旦確診要儘快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減少死亡危機。衛生署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所有的病毒感染都一樣,要在病毒沒有大量複製前,在火勢擴散之前,就把星星之火給消滅掉,老人家感染新冠肺炎,最怕肺炎、心臟發炎、敗血症;只要是輕症患者發病五天內,就要馬上用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盡快使用是最重要的原則。」兩種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分別能降低68%、45%死亡率最近在香港發表一篇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在真實世界的使用證據,分析2022年2月26日到4月26日期間,確診是新冠肺炎Omicron BA.2感染為主的住院病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Paxlovid)、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治療後,前者能減少68%死亡率,後者則是減少45%死亡率。李秉穎指出,「香港的這項研究,確實反映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保護效果,這二種藥物都是緊急授權使用,目前尚未有長期追蹤研究。莫納皮拉韋的顧慮會比較大,孕婦也不能使用,因怕細胞變性,有基因傷害的風險,當其它藥物都沒辦法用時,才考慮使用;倍拉維比較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不良反應,只是藥物交互作用比較多,小心使用就可以了,所以,台灣用得量比較多。」面對新冠病毒驚人的傳染力,恐怕這輩子至少都有機會得到一次。李秉穎提醒,「雖然年長者,打疫苗的保護效果比較差,但要避免長者染疫後進展到中重症,首先是適當、確實的接種疫苗,老人家建議要接種第四劑。」很多人可能認為長輩又不常出門,但一旦社區流行,全部家人都打過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減少重症率,還是有可能會不小心帶病毒回去,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家中的老人家。不打新冠肺炎疫苗,就像沒有穿戴護具,就跑去玩高空彈跳一樣玩命。盡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減少重症風險另外,李秉穎也提醒,在這段時間嚴格的防疫手段,像是勤洗手、戴口罩,已經讓許多病毒感染變得很少見,但新冠肺炎病毒還在流行,老人家本人或親密接觸者有任何發燒、咳嗽、流鼻水、拉肚子、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就馬上要快篩。如果懷疑是感染新冠肺炎,即使快篩陰性,也要考慮去做核酸檢測,及早診斷、盡快治療。若發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喘、意識改變,血氧低於95%,應盡速送醫。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康復超慘後遺症 20歲餐飲員「聞什麼都是大便味」
國內本土疫情經歷2年肆虐,確診者慢慢回歸正常生活,但不少患者有「長新冠」(Long COVID)現象,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指出,碰到一例很慘的長新冠後遺症病例,有年輕餐飲人員染疫後,儘管是輕症,但卻嗅味覺異常,「吃什麼、聞什麼都是大便味」。Omicron變種病毒雖普遍輕症,但染疫後也常見出現各種後遺症,包含胸悶、易喘等呼吸道問題;出現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腦霧情況,甚至有人出現嗅覺及味覺異常情況。蘇一峰舉例,碰到一例很慘的長新冠後遺症案例,一名20多歲的年輕餐飲人員不幸確診,染疫第一天出現高燒症狀,雖然只是輕症,嗅覺、味覺出現異常,隔天開始就聞到濃濃大便臭味,隨後味覺也喪失,變成吃東西長不出味道,而現在吃東西也只有濃濃大便味。蘇一峰感概,該年輕人本身在廚房做餐飲,結果聞不到食物香味,只能聞到大便臭味;除了嗅味覺異常後,還出現嚴重胸痛、心悸等症狀,儘管是輕症,但如今「食而無味、味如嚐糞」。針對染疫後的調理,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陳如瑩表示,不管是輕、中重症患者,部分人會有長新冠的現象,尤其是影響肺部。確診者痊癒後,身體仍會有些發炎反應,有慢性病史的長者,血糖、血壓控制較不易,建議在家要固定測量,並定期回診。在食物調理方面,陳如瑩指出,由於病患在染疫時,長時間處在發炎狀態,加上發燒等症狀,身體會比較虛弱,甚至會情緒低落,常有營養攝取不足的情況。她列出六點痊癒後仍須注意的飲食調整,包含熱量、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水分的攝取,以及維持腸道菌叢多樣性。北市衛生局表示,部分染疫康復者仍持續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如胸痛、超過12周持續有疲倦、呼吸困難、認知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症狀。台北目前有14家醫院開設「新冠肺炎康復者門診」,提供跨科別整合服務,相關資訊可至台北市政府官網,COVID-19防疫專區網頁(https://www.gov.taipei/covid19/)或中央健保署(https://reurl.cc/ErDMXn)查詢醫院名單及診次時間掛號就醫。
-
2022-05-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康復者嗅味覺異常! 羅一鈞曝可能原因
本土確診數達170萬例,有民眾反映,確診後快要康復時,會出現嗅味覺異常,是否為Omicron特色?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國內目前調查,僅1%確診者出現嗅味覺異常,可能因為病程,或服用2種口服藥物、清冠一號而影響嗅味覺。羅一鈞表示,根據國內今年1、2月統計,僅有1%確診者,在病程中後期出現嗅味覺異常,可能跟服藥有關,現在確診者會服用2種口服藥物或清冠一號,都可能影響嗅味覺,跟病程叫有關,而「長新冠」後遺症等風險因子,目前健保染疫康復者門診收案人數仍少,尚未觀察到性別、是否有共病等風險因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台灣過去疫情守得真的很棒,因此台灣過去病例少、沒有很多後遺症,大多都參考國外資料,不過國外經驗套在台灣則不一定一樣,像是台灣出現不少嗅味覺改變的個案,但看國外感染Omicron報告顯示,嗅味覺異常個案少,先前確診多以下呼吸道症狀為主,感染Omicron則以上呼吸道居多,像是喉嚨痛、咳嗽等,國外較少嗅味覺異常個案。有專家認為,國內重複感染情況未來將是常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基本上感染RNA病毒,本來預設它就會不斷變化,起初我們談全體免疫,現在看起來相對困難,因此增加群體免疫、降低中重症是我們的目標。邱南昌指出,針對打完疫苗後是否會再染疫,是牽涉到病毒是否再變化,以及是否會造成疫苗失效等,但這問題只能「以後再說」,因為現在病毒如何變異沒人說得準,現在可以相對樂觀,因近期病毒變異雖然傳染力強,但毒性低一點,後續要看數據,是否影響抵抗力,但國外目前尚未有相關數字出來。
-
2022-05-1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她快篩一條線卻「嗅覺異常」 檢查竟是癲癇發作
感染新冠肺炎除了發燒、喉嚨痛等常見症狀,也可能出現嗅味覺異常,近日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近日無緣無故在辦公室聞到疑似橡膠燒焦的怪異臭味,但旁人都沒聞到,就懷疑自己是否確診新冠病毒,不過快篩是陰性。然而她隔天臉部、手腳開始抽搐,嚇得她趕緊就醫。收治該名個案的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表示,這名女性個案先前曾有嚴重車禍,導致頭部外傷,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左側大腦顳葉有陳舊的受傷痕跡,腦波檢查出左側腦部有異常癲癇放電現象,經過抗癲癇藥物治療,她不再聞到臭味及臉部、手腳抽搐現象發生。黃啟訓指出,癲癇發作是由於腦部異常放電所致,會造成突發性動作、感覺或認知上的改變。依腦部異常放電部位不同,癲癇發作的症狀也不同,除了常見的全身、局部抽搐,也可能有突發性失神現象、突然看到怪異的閃光、聽到奇怪的聲音、一陣莫名害怕的感覺等奇怪症狀出現。黃啟訓說明,當異常放電部位在大腦顳葉時,常會出現類似上述案例,聞到一陣陣怪異臭味的症狀,因為與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種稱為「幻嗅症」的現象類似,在疫情期間尤其令人毛骨悚然。根據統計,台灣約每200人就有1人罹患癲癇,黃啟訓表示,造成癲癇的原因很多,包括頭部外傷、腦部感染、腦中風、腦瘤、及遺傳性疾病等,而癲癇不是絕症,儘早治療並配合醫囑規律服藥,大多能獲得良好控制,若連續3年沒發作,有一部分病人甚至可以痊癒,不必再用藥。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民眾湧入醫院急診PCR採檢 即起開放190家診所提供採檢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量民眾湧入醫院急診室進行PCR採檢,造成急診壅塞。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指揮中心即日起增加公費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診所,請抗原快篩陽性或有症狀民眾前往篩檢。指揮官陳時中說,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指揮中心開放190家診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並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共同合作,擴充採檢量能,提高民眾採檢可近性。為避免輕症疑似個案集中到大醫院急診篩檢,造成急診壅塞、影響急重症醫療量能及引發院內感染,指揮中心自2020年建置新冠肺炎採檢網絡,指定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有採檢需求的社區民眾前往。陳時中說,經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及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提報有意願提供採檢服務,且完成診所採檢點、感染管制及傳染病通報自我查檢整備作業的診所家數,共計437家,其中190家完成合作檢驗機構規劃,已納入COVID-19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可提供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民眾,或有COVID-19相關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等符合公費檢驗者進行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診所名單已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COVID-19防疫專區」/臺灣社交距離App及採檢地圖/COVID-19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地圖(網址:https://reurl.cc/QjM9bM ),以利民眾查詢。請民眾前往上述診所之前,先以電話預約聯繫,確認服務時段及預約狀況再前往。其餘有意願且已提出申請之診所,刻正由聯合會及學會協助媒合檢驗機構,將於完成整備作業後,納入下一波公布名單。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如自覺有風險且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相關症狀,或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時,請佩戴醫用口罩,就近前往指定社區採檢院所,由醫師評估進行PCR核酸檢驗。當出現COVID-19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心跳超過100次/分鐘(無發燒時)、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等嚴重症狀時,建議儘速前往醫院急診就醫。指揮中心將持續擴充採檢量能,強化採檢分流,以兼顧民眾檢驗需求及保全醫療量能。https://reurl.cc/QjM9bM
-
2022-04-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學姊」確診喝不到豆漿味 羅一鈞:Omicron罕見嗅味覺異常
民眾黨北市議員擬參選人「學姊」黃瀞瑩昨於臉書自爆確診,透露早餐「喝不到豆漿的味道」,疑出現味覺異常症狀。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確診Omicron症狀中嗅味覺異常僅占百分之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嗅味覺異常在Omicron的案例中並沒有很常見,整體來說,成人仍以喉嚨症狀最多,兒童則是以發燒最多。羅一鈞表示,今年一到二月Omicron疫情,累計六五七名成人及青少年確診,成人及青少年確診Omicron症狀,有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症狀、頭痛、嘔吐、腹瀉、肌肉痠痛、發冷等。成人出現喉嚨症狀、咳嗽比率皆超過一半,兒童發燒占六成、咳嗽占四成。成人案例中僅四人出現嗅味覺異常,占比約百分之一,「並沒有很常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嗅味覺異常主要是感染Delta的症狀,英國發表報告中,已清楚將Delta和Omicron症狀異同區分,Omicron不容易發生嗅味覺異常,但也不敢說完全沒有,「她可能是極端案例」。截至廿二日共有二萬二二五六例本土個案,其中輕症或無症狀有二萬二一七一例、中症七十八例、重症七例。昨新增的重症患者,為六十多歲女性,曾打過三劑疫苗,發生抽搐、低血鈉症狀。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兒童確診若重症,呼吸道症狀較少,恐出現腦炎、敗血症或多重器官發炎等。成年人或老年人確診,多為呼吸道症狀,但也可能發生嚴重肺炎、抽搐、腦炎或神經系統併發症、全身性血栓等,施打疫苗雖說較不會重症,但不代表不會發生,整體數據顯示仍可降低重症死亡的機率。刑事局三名外勤人員昨天確診,其中一人出席前天的破案記者會,記者會上還有刑事局局長、副局長、主秘、及健保署長李伯璋,李前天下午原本要到行政院開會緊急取消。李昨快篩檢測為陰性,目前自我健康監測中。
-
2022-04-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527最新確診足跡曝光 小吃店居多、中壢知名酒店再入列
桃園市政府今天下午公布新冠肺炎確診者18至21日最新足跡,多數是小吃店、餐廳,好樂迪、錢櫃KTV和中壢知名酒店也上榜。新聞處提醒,曾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請自我健康監測,有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應戴醫療用口罩儘速到就近的社區採檢和院所就醫,也可以撥1922或0800033355專線通報,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時主動告知接觸史、旅遊史、職業暴露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等。
-
2022-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學姊黃瀞瑩確診「疑味覺異常」 專家納悶:可能是極端案例
台灣民眾黨台北市議員擬參選人「學姊」黃瀞瑩確診,更透露她早餐「喝不到豆漿的味道」。然而Omicron主要症狀多以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Omicron主要症狀不會有嗅味覺異常,「她可能是極端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表示,感染Omicron的患者主要症狀為喉嚨痛、咳嗽2大症狀最常見,大約占個案一半以上,其次則是發燒、流鼻水。黃瀞瑩於臉書表示,昨晚她出現流鼻水、輕微咳嗽等症狀,和北市正副市長柯文哲、黃珊珊直播後,又出現喘的感覺,當下意識到不太對勁,快篩後得到兩條線。黃高彬表示,感染Omicron基本上不會有嗅味覺異常的症狀,嗅味覺異常主要是感染Delta病毒株,Omicron的幾個主要症狀包括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及咳嗽,在英國報告中,已清楚將Delta和Omicron症狀異同區分。至於黃瀞瑩出現的味覺異常症狀,黃高彬說,依照國內現在Omicron為主流病毒株,她應屬於Omicron案例,但嗅味覺異常不容易發生,也不敢說完全沒有,可能她是極端案例。他呼籲民眾仍要維持防護措施及施打疫苗,避免感染。針對近日確診數飆增,黃高彬表示,目前醫療量能收治狀況尚可,且已有一半以上的縣市採輕症者居家照護,分擔掉許多確診案例。但對於長照機構、矯正機構、移工族群或校園學生等單位發生群聚,屆時如何收治、照護,仍然是近期專家開會討論重點之一。
-
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確診者最新足跡出爐 這幾家酒店、連鎖店再上榜
桃園今新增387例,桃園市政府今天下午公布Covid-19確診者最新足跡,有4頁涵蓋74家店,包含多家KTV、金沙酒店、大潤發與連鎖速食店、咖啡館、美食餐飲等再上榜,提醒民眾注意,如有足跡重疊者,務必注意自身健康狀況。新聞處提醒,市民朋友如曾出入上述相關場所,請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0天,進行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如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或0800033355專線通報,並佩戴醫用口罩儘速就醫(請勿搭乘大眾運輸),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旅遊史、職業暴露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症狀。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近日COVID-19本土確診人數急速攀升,因應國內個案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疫情指揮中心在日前公布居家照護指引和輕重症分流措施,將從原本的全面清零轉為減少重症。面對確診數增加,接觸疑似個案的機會也增加,若身邊出現確診個案,民眾需要如何應對?聯合新聞網整理10大常見疑問,讓您面對疫情也能有跡可循,不再手忙腳亂。Q1:朋友、同事或身邊有人確診怎麼辦?若是密切接觸者:請先在家中配戴口罩自我隔離,避免與同住家人接觸及使用相同衛浴,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年長者及幼童。同時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腹瀉、倦怠、嗅味覺異常、喘等疑似症狀,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若非密切接觸者:只需要自我健康監測10 天,出現疑似症狀且快篩結果為陽性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檢測。使用過的快篩器材採需用塑膠袋密封好,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給院所人員。Q2:怎樣算密切接觸者?會被匡列嗎?確診者從發病當天或者得知檢驗結果為陽性當天回推4天至開始隔離前,曾同住、用餐、搭乘交通工具、接觸達15分鐘以上的對象皆屬於密切接觸者。如果沒有直接接觸到確診者,則不屬於密切接觸者,不會被匡列,像是同學的室友確診、同事的太太確診,自己並不會被匡列。Q3:在外接到衛生單位通知,被匡列為居家隔離對象該怎麼辦?接到電話後隔離通知立即生效,須全程佩戴口罩,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返家或至隔離地點,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若無法自行返回隔離地點,可連繫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將協助安排車輛接送。Q4:快篩陽性怎麼辦?若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請聯絡地方衛生局或撥打1922。若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請將檢測器材密封包裝,帶至社區採檢站進行PCR核酸檢測,移動過程務必戴好口罩,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Q5:已經PCR採檢完畢,檢驗結果何時會出來?等候結果期間要注意什麼?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地方衛生單位會主動通知您並安排就醫。若在採檢後3天仍未接獲通知,表示您的檢驗結果為陰性,但等待結果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Q6:若PCR確診怎麼辦?要選居家照護還是去醫療院所?被告知確診後,目前只有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孕婦、中重症等患者會送醫,其餘確診者會送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護。選擇居家照護者須為無症狀或輕症個案,且小於65歲、未懷孕或洗腎。此外同住者最多為4人,同住者也要低於65歲且無懷孕或洗腎。Q7:若PCR陰性,居家隔離要多久?居家隔離10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居家隔離天數為10天,與確診者最後接觸日的隔天算作第1天,隔離期滿前檢驗陰性可解除隔離,並從第11天起繼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延伸閱讀:•疫情期間 這六項藥品你準備好了嗎?•本土疫情升溫 她列「14天儲糧清單」Q8:居家隔離要期間要檢測幾次?(2)原本要篩檢4次,從20日起調整,隔離期滿或檢疫期滿當日執行1次快篩,另提供其備用快篩試劑1支,於出現症狀時使用。Q9:我確診了,需要自行通知曾接觸過的親友同事嗎?如果被通知確診,可以先連絡密切接觸者,並請他們留在家中自我隔離、主動聯絡衛生單位或是等候通知。等候期間,請密切接觸者務必佩戴口罩及注意衛生,也要避免跟其他同住者接觸或用餐,並觀察自己是否出現 COVID-19相關症狀,若出現疑似症狀,請以家用快篩進行檢測或連繫地方衛生局、撥打1922。Q10:和確診者足跡重疊、收到簡訊怎麼辦?收到細胞簡訊不等於被匡列,只是提醒民眾要自我健康監測14天,可以到採檢站公費採檢,在這段期間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地點、活動以及外出用餐,如有外出需求應全程配戴口罩。若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請儘速就醫採檢;如果沒有出現任何不適,則仍可正常生活、工作、上學。
-
2022-04-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被告知輕症確診時,需要居家照護時應該要怎麼辦?注意事項一次看懂!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破1500例,指揮中心宣布一周內啟動確診居家照護措施;為維持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明訂65歲以下、無懷孕或無血液透析的輕症個案可居家照護。【居家照護是什麼?】|【居家照護要準備什麼?】|【居家照護之醫療措施】|【解隔條件有哪些?】|【居家照護是什麼?】居家照護對象:確診者無症狀或輕症,年齡未滿69歲,且無懷孕或血液透析(洗腎)者。除因必要之照護或被照護需求,確診者不得與69歲以上、懷孕或洗腎之未確診者同戶隔離。居家照護天數:不一定,須符合「退燒至少一天、症狀緩解」,且「距發病日或採檢日10天以上,自行以家用快篩陰性者」或「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 Ct≥30」,才可解除隔離。居家照護規定:境外移入個案•符合一人一戶條件,在宅檢疫期間或期滿前確診者,繼續在宅隔離。若同住者有多名確診,或有必要之照護或被照護需求時,得多人一戶,其餘同戶內不得有未確診者。•完成居家檢疫返家後確診者,得適用本土個案之居家環境條件。•其餘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原則不適用居家照護。本土個案•一人一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同為確診者得多人一室。若每次浴廁使用後,均能適當清消,則可於無獨立衛浴房間隔離。解隔後,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同住的未確診者,原則上不超過四人,需於同戶其他房間居家隔離。隔離至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後10天。•隔離期間,第5、10天進行家用快篩,如同戶的有新增確診個案,則改為每三天快篩一次。解隔後,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3、7天進行家用快篩。符合上述條件確診者,由地方政府開立電子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通知個案在家隔離,並以電子圍籬進行管制,輔以雙向簡訊進行追蹤關懷。【居家照護要準備什麼?】1.地方政府整合各單位成立「COVID-19個案關懷服務中心」進行評估關懷及發送快篩試劑,必要時提供血氧機或安排遠距醫療、後送就醫等事宜。2.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請參照「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項」(內容持續修訂中),特別注意:(1) 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並聯繫密切接觸者,請其自我篩檢、自我健康監測10天。(2)物資準備:疫情期間家中可常備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體溫計、血氧計等六種藥品醫材品項,做好身體監測和症狀緩解。備妥漂白水、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使用浴廁須佩戴口罩。(2)持續觀察自身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噁心、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水、嗅味覺異常、頭痛、呼吸困難,則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3)輕症確診在家可下載「健康益友APP」,由急診專科醫師及專科護理師全天24小時提供緊急醫療諮詢服務。3.同住之未確診者,請另參照「COVID-19接觸者注意事項」及「我該如何照顧家中的COVID-19確診病患」(內容持續修訂中),特別注意:(1)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是否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相關症狀。(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儘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如需共用衛浴設備,請於浴厠備妥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於確診者及同住者每次使用後進行消毒。(3) 家中共用空間儘量對戶外開窗確保空氣流通。每天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4) 確診病患若離開個人房間使用浴廁須佩戴口罩。同住者因必要之照顧需求須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接觸確診者時,雙方均須佩戴口罩,並於照顧確診者前後均需執行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居家照護之醫療措施】指揮中心針對居家照護的確診者的就醫需求有三規劃: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臺-健康益友APP、多元遠距醫療方案(視訊診療)、藥師送藥到宅或親友代為領藥。第1原則是「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民眾可循現行視訊診療模式,透過「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或撥打指定的視訊診療醫療機構視訊診療門診掛號專線,或上網至指定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網頁掛號,約定診療時間。第2原則「醫師遠距離看診開立處方」,由衛福部提供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定病例居家照護個案透過「健康益友APP」,進行門診視訊診療預約。為因應COVID-19確定病例居家照護,得由縣市政府因地制宜指定責任醫院,劃定責任分區,提供門診視訊診療與關懷服務。第3原則「藥師調劑諮詢送藥到府」確診個案居家照護隔離期間藥品取得方式,將建置多元遠距醫療方案,由醫師看診開立處方,民眾可透過紙本或電子處方箋由藥師調劑送藥到宅取得藥品,或親友代為領藥。有需要的民眾可以選擇離家近的,或是有慢箋調劑的藥局,民眾可透過藥師公會全聯會官網「送藥到宅專區」查詢藥局地圖。【解隔條件有哪些?】1.確診者:同時符合以下兩項條件,得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1) 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2) 距發病日或採檢日第10天以上之家用快篩陰性,或前述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30。2.同住之未確診者:距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滿10天,且所有同戶隔離者(含尚未解隔之確診者)快篩均陰性時,同戶隔離之未確診者全數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3、7天進行家用快篩。前述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30者,視為陰性符合解隔條件。
-
2022-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家長憂莫德納是大魔王 專家:兒童副作用比青少年少
衛服部宣布國內5到11歲兒童即將開打莫德納疫苗,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小兒免疫學專家謝奇璋醫師表示,未施打疫苗的兒童會變成未來防疫的破口,為了在冬季來臨前早日控制疫情。讓多數的兒童早日接種疫苗得到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雖然近兩周國內新冠肺炎感染者大幅增加,並且包含許多兒童病患,但有家長仍對疫苗的效果和副作用有許多疑問,擔心美國並沒有核准莫德納打在兒童身上,憂心莫德納對孩子會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謝奇璋表示,BNT與莫德納都是mRNA核酸疫苗,副作用反應也類似。從國外施打青少年與兒童的經驗來看,兒童雖然發燒可能較常見,其他更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比青少年稍低。台灣的中學生雖有發生少數心肌炎的副作用,並未因注射疫苗而發生死亡案例。雖然美國尚未核准莫德納用於兒童,但包括歐盟、加拿大和澳洲等國都已經核准兒童使用,家長不必為兒童疫苗的安全性太擔心。謝奇璋表示,現有新冠肺炎疫苗當中,高端及NVX(Novavax)等是使用次單位蛋白技術,其他疾病的兒童疫苗也有使用相同技術,但是因為沒有完成兒童測試,「今年已經來不及使用了」。目前做完兒童試驗的只有BNT與莫德納等核酸疫苗,這些疫苗對兒童的保護力,雖不足以完全阻隔病毒,但的確可以減少感染的時間和病毒量,對發展成重症和兒童特殊的MIS-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也有預防的效果。希望後續還有其他疫苗的兒童測試,讓家長有更多選擇。近日出現了2歲童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患,仍在醫院緊急搶救中。台灣兒科醫學會上周日(17日)的年會中,兒科醫師大都贊成5到11歲的兒童早日施打疫苗。謝奇璋表示,醫界普遍認為疫情已經進展到新的階段,在未來3個月病患數不但不可能清零、還有繼續增加的可能。兒童如果不打疫苗,會使我國流行控制的期間延長。這不只可能使重症死亡人數會跟著增加,並且使染疫而導致長期後遺症(包括呼吸困難,倦怠,發燒,嗅味覺異常,禿髮等)的機會倍增。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還是應該要盡快注射來避免自己和親密接觸的家人和朋友染病的危險。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5天都在台北小巨蛋 北市證實:阿妹演唱會工讀生確診
台北市今新增270例本土,北市下午及晚間共計發出27張足跡(下午14張、晚間13張),其中案36075參加阿妹演唱會4月12日場次,坐在演唱會特E區,而案35371則是在10日、12日、13日、15日、16日下午2時至晚間10時都在台北小巨蛋。北市衛生局發言人紀玉秋表示,已經以九宮格方式,匡列案36075座位的前後左右民眾,而案35371則是張惠妹演唱會臨時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動線引導,與其他人員沒有太多密切接觸。紀玉秋呼籲,曾造訪與確診者足跡相同場域之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監測,每日定時量測體溫及監測有無疑似症狀,如有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先使用家用快篩採檢,也可至本市7家社區採檢站或醫療機構就醫。【中央社台北18日電】台北市衛生局今晚公布的COVID-19確診者足跡中,案35371幾乎連續5天從下午到晚上都在台北小巨蛋。衛生局表示,個案為張惠妹演唱會工作人員,負責引導動線。北市衛生局公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足跡,其中案35371在10、12、13、15、16日的足跡只有小巨蛋,從下午2時至晚間10時。衛生局表示,個案為張惠妹演唱會的工作人員,負責引導動線。至於另一名去過演唱會、座位在特E區的個案,衛生局已用九宮格方式匡列前後左右的觀眾進行疫調。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麥寮喜宴傳播鏈延燒 雲縣今天5例確診熱區曝光
雲林縣今天新增5例本土確診個案,其中4例案35260、35261、35262、36169是麥寮喜宴傳播鏈的確診者;另1例案35266則是因曾接觸確診親友匡列居家隔離,就醫採檢陽性,安排在外縣市集中檢疫所隔離。縣府衛生局長曾春美表示,案35260、35261分別是30、60多歲男性,都是曾參加本月10日麥寮一分利餐廳午宴的賓客,2人平時都在台西鄉工作,日前喜宴爆出確診者後被匡列居隔,昨採檢結果均呈陽性,Ct值30、15,收治外縣市集檢所,匡列3人居隔。曾春美說,案35262是60多歲男性,平時住在台西鄉,曾與確診親戚案33743、33744接觸,前天出現咳嗽症狀,自行前往醫院採檢確診,Ct值14,已收治醫院,匡列12人居隔,足跡包括全聯福利中心麥寮店及7-11麥中門市;另案36169則是未滿10歲的確診者,是這條傳播鏈最早發病的案31341女兒,居隔期間一採陰,昨發燒二採轉陽,收治負壓隔離病房。而案35266則因16日親友案34502確診被匡列居隔,自述無相關症狀,17日就醫採檢陽性,收治外縣市集檢所,足跡集中在斗六市,包括阿亮現炒、蕃薯炊仔飯、鄉味小館及職場。曾春美表示,本土疫情升溫,病毒傳播力強,縣內熱區目前為北港、麥寮、台西、虎尾及斗六,請曾到熱區的民眾,或曾與確診者接觸、足跡重疊者,有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可前往指定醫療院所就醫取用家用快篩試劑篩檢,特約名單公布縣府官網,有疑問可撥打1999、(05)5345811洽詢衛生局或至各地衛生所。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新增13人染疫 足跡遍布竹北多間超商、早餐店
新竹縣今天(18日)新增13例陽性感染者,其中5人是因身處同處職場,自購快篩檢測陽性,就醫採檢PCR確定染疫,足跡分布多間超商及早餐店,還有拳擊俱樂部、健身工廠也入列,衛生局提醒民眾足跡重疊可前往社區篩檢站採檢。根據疫調,今天新竹縣確診者足跡主要分布在竹北市及新豐鄉,共有43處足跡,已陸續通知清潔人員完成環境消毒,包含路易莎咖啡、拉亞漢堡等知名連鎖餐飲都入列,還有多間超商有足跡。此外,高鐵新竹站又出現在足跡表上,更有全國電子、郵局、銀行及超市等,其中4月12日晚間6點有確診者前往健身工廠竹北廠運動,以及14、15日有另名確診者前往拳擊健身俱樂部運動,還有確診者連2天光顧養生會館。新竹縣持續開設社區篩檢站,今天(18日)晚間6點到9點新仁醫院急診室服務、19日晚間6到9點大安醫院急診室、20日晚間6到9點大安醫院急診室。縣長楊文科呼籲曾出入相關場所民眾請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症狀,盡速戴口罩就醫,通報新竹縣防疫專線03-5511287,不得搭乘大眾運輸。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13 竹北爆職場群聚5人染疫
新竹縣今天(18日)新增13例陽性感染者,6人為居隔期滿或匡列採檢發現感染,另有7人因出現症狀就醫採檢發現,不過其中5人是因身處同處職場,因自購快篩檢測陽性,同天立即分批就醫採檢PCR確定染疫,症狀以喉嚨痛、咳嗽、發燒為主,目前均安排收治醫院或集中檢疫所治療。新竹縣衛生局說明,這起職場群聚感染案5人分別為案35217、案35218、案35220、案35221及案35215,因為出現相關症狀,經職場自行購買快篩檢測後,出現5人有陽性反應,雖皆為輕症或無症狀,不過仍全部收治醫院。今天染疫的13人中,有10例為女性、3例男性,年齡分布於6到40歲,Ct值介於13.0到34.01之間,其中竹北市9例、新豐鄉4例,目前經疫調近日有43處足跡,已陸續通知清潔人員完成環境消毒。新竹縣持續開設社區篩檢站,今天(18日)晚間6點到9點新仁醫院急診室服務、19日晚間6到9點大安醫院急診室、20日晚間6到9點大安醫院急診室。縣長楊文科呼籲曾出入相關場所民眾請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不適症狀,請儘速戴口罩就醫,通報新竹縣防疫專線03-5511287,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就醫時也請主動告知接觸史、旅遊史、職業暴露、周遭其他人是否有類似症狀等。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竹縣+6!最年輕僅7歲 竹東、新豐及湖口遍布足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新竹縣新增7例,與新竹縣衛生局所公布6例有1例落差,衛生局解釋原因是其中1例為外縣市個案,今天上午已移交他縣市衛生局,數據未來得及更新,衛生局強調會持續疫調,全力保護民眾健康安全。新竹縣今新增6例陽性感染個案,其中4人為校園群聚感染傳播鏈被匡列者,但卻出現有2湖口民眾因身體不適,自行前往鄰近醫院篩檢而確診,目前感染源不明仍在疫調中;衛生局籲請民眾可到超商買快篩或社區定點診所經評估領公費快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竹縣新增7例,與新竹縣衛生局所公布6例有1例落差,衛生局解釋原因是其中1例為外縣市個案,今天上午已移交他縣市衛生局,數據未來得及更新,衛生局強調會持續疫調,全力保護民眾健康安全。其餘6例個案出現症狀主要以喉嚨痛、咳嗽、發燒為主,分別是3女3男,年齡介於7歲到56歲,Ct值分布在13.4到16.01之間,其中4人因竹縣多校校園群聚感染案早被匡列隔離,案號為案34490、案34491、案34492、案34493。其中一例確診者案34490昨天上午還前往人潮密集的竹東中央市場逛街,下午就接到匡列居家隔離通知,不久經採檢陽性,緊急安排收治醫院;還有案33714及案34690是因出現症狀,覺得不對勁而自行到院篩檢確診。新竹縣衛生局呼籲民眾如果與足跡重疊,可優先採用居家快篩,若為確診接觸者則採用PCR;居家快篩試劑在超商、藥局及藥妝店都可以購買,或是到新竹縣公費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社區定點診所掛號經醫師評估就診發放。同時持續提供醫院篩檢服務,包含新仁醫院今天晚間6點到9點、明天(18日)晚間6點到9點在醫院急診室提供篩檢服務,大安醫院於19日晚間6點到9點、20日晚間6點到9點在醫院急診室提供篩檢服務。縣長楊文科呼籲曾出入相關場所民眾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不適症狀,請盡快戴口罩就醫,並通報竹縣防疫專線5511287,不得搭乘大眾運輸。新竹縣定點診所查詢網址為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_Content.aspx?n=980&s=89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