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新聞.健康知識+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258
筆 文章
-
-
2020-08-07 養生.抗老養生
立秋吃芝麻、蜂蜜調養秋燥 注意「多事之秋」易傷風感冒
立秋氣候將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應特別注意「養護收藏」保養原則, 調養秋燥症狀、預防小感冒,也要注意情緒放鬆、小心憂鬱。今年立秋在8月7日,表示秋天將近,但近日烈陽、酷暑不減,多數人沒想到涼爽舒適的秋天已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立秋是邁入秋涼的先聲,但在初秋時,盛夏餘炎未消、秋陽肆虐,還會有好一陣子濕熱天氣,也就是所謂「秋老虎」。養生:「多事之秋」,易傷風感冒夏轉秋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氣候也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提醒,雖然初秋濕熱,但中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通常是白天熱、入夜涼,身體有不適症狀,很容易傷風感冒、舊病也容易復發,即所謂的「多事之秋」。因此秋季養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以「養護收藏」為原則調養身心,申一中解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為轉換時期、進入冬寒,應養精蓄銳、以應付來年春夏生長發育時期。秋為「金」當令,而「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傷津耗液,而產生眼乾、眼澀、口渴、口乾、鼻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秋燥證,秋季飲食應以「潤其燥」為原則。飲食:芝麻、蜂蜜滋陰潤燥 瓜果少吃免傷脾胃陽氣許多食物具有滋陰潤燥的功能,例如芝麻、蓮藕、蜂蜜、梨、柑桔、柿子、枇杷、杏仁等,也可以選擇「適辛多酸」,「酸」味能收能澀,有健脾生津、收斂固澀的作用,如山楂、烏梅。有「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宣開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如一般所謂的五辛─蔥、薑、蒜、韭、辣椒,以及胡椒、酒類等。直到秋天、夏天瓜果還是多產,雖然有生津潤燥功效,但申一中提醒,瓜果性味偏寒涼,還是要少吃為妙,以免損傷脾胃陽氣。秋風葉落,也容易引起心中淒滄之感,特別是有憂鬱傾向者,隨著氣候轉涼而傷感、情緒不穩,申一中建議可透過靜坐、冥想、散步放鬆心情、安神定志;而秋高氣爽時節,也非常適合運動鍛鍊,隨著天氣漸涼,也可適當增加運動量,但全身出汗後,不要急於脫掉衣物,以避免感冒,也可登山遊覽,一來訓練心肺功能,也可藉由登高遠眺,拋開憂愁! 潤燥養生料理:百合銀耳蓮子粥材料:百合20克、銀耳40克、蓮子15克、粳米80克、冰糖適量。作法:將銀耳洗淨、用清水發脹後,先煮蓮子,再放入百合、銀耳、粳米煮沸後,加入冰糖即成。功效:百合性味甘微苦平,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銀耳性味甘淡平,具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等功效,可改善乾咳或咳嗽痰中帶血。蓮子性味甘澀平,可養心安神、健脾止瀉。粳米性味甘平,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煩止渴。【記者劉惠敏報導;資料提供/中醫師申一中,出處/2009年聯合報】(編註: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
-
2020-08-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八大處所強制配戴口罩 夜市、廟宇及傳統市場都在名單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疫情依然嚴峻1800萬人確診、超過73萬人死亡,但我國境內戴口罩比例降低,指揮中心今宣布,即起民眾出入八大處務必配戴口找,含醫療照顧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場所、娛樂場所、大型活動等。陳時中表示,民眾出入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需配戴口罩,含醫療院所、人口密集機構、大眾運輸場站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車廂、賣場或市集(百貨公司、量販店、傳統市場、夜市等)、教育學習場所(補習班、K書中心等)。另外,休閒娛樂場所(電影院、音樂廳、體育館、兒童遊樂場、酒店、舞廳、夜店、酒吧、KTV、遊藝場等)、宗教場所及活動(廟宇、教會、禮拜、遶境等)時,也請佩戴口罩,並養成勤洗手、咳嗽禮節等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陳時中再次提醒,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2020-08-05 科別.感染科
人畜共通傳染病新布尼亞病毒,中國已7死 疾管署:對台幾乎無影響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之際,中國傳出逾60人感染新布尼亞病毒,也就是今年納入我國法定傳染病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已知有7人死亡。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研判,研判中國的疫情對台灣幾乎不會造成影響,目前資料仍在整理中。據報導,一名住在江蘇省南京市的60多歲女性持續發燒高達40度,也出現咳嗽、身體疲倦等症狀,就醫後醫師診斷感染新布尼亞病毒,同一家醫院今年至今已有37人感染新布尼亞病毒;安徽省今年4月以後已知有23人感染,其中5人死亡,此外,浙江省有2人感染後死亡。莊人祥說,SFTS屬於蜱媒病毒感染,因這是蜱傳播的疾病,與當地的蜱是否帶病毒有關,中國很多是農人感染,對台灣影響可說幾乎沒有,中國此病非法傳,只有研究報告及媒體報導,資料還在整理。中國大陸2011-16確診5360例,平均致死率6.4%。SFTS今年4月列為我國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起因是國內去年11月19日出現首例確定病例,患者為北部70多歲男性,因常到北部山區,突然出現發燒、嘔吐,甚至意識改變,送醫後才發現疑遭蜱蟲叮咬,導致器官衰竭,甚至住進加護病房,當初研判該有病毒蜱蟲是被候鳥帶來台灣。據疾管署資料顯示,SFTS為人畜共通傳染病,於2009年首度於中國發現,近年中國、日本及南韓皆有確定及死亡病例,致死率約5%至15%。疫情多在5至10月,主要發生於山區及丘陵地區,透過SFTS主要病媒長角血蜱叮咬而傳播。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民眾應避免暴露於蜱蟲孳生草叢環境,若至郊區、戶外活動或工作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包括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可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可使用含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國內最近也有山友在臉書的登山社團指,遭蜱蟲「附身」拔不出來,醫師提醒,結束戶外活動後應檢查是否遭蜱蟲叮咬或附著,若發現遭蜱蟲叮咬,應使用鑷子夾住蜱蟲的口器,小心將其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儘快沐浴更衣,以降低感染機會。
-
2020-08-04 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我又增一新冠肺炎境外移入 菲律賓普篩後第10例現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我國又新增一名菲律賓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這是我國7月26日開始執行菲律賓入境全篩後,截至目前第10人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50多歲女性(案476),長期居住菲律賓,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今年1月,8月2日獨自返國。莊人祥表示,個案7月30日開始發燒,未於菲律賓當地就醫,8月2日返國時填報有發燒症狀,入境量測體溫略高(37.7度)且有咳嗽、喉嚨有痰及肌肉痠痛等症狀,於機場接受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經檢驗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衛生單位正調查個案搭乘班機之前後二排旅客,以匡列接觸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截至目前累計823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萬1228例排除),其中476例確診,分別為384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待釐清。
-
2020-08-04 科別.呼吸胸腔
李登輝吸入性肺炎致命 醫師:這5類族群要留意
98歲前總統李登輝因為喝牛奶時不慎嗆咳住院,引發吸入性肺炎;嘉義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玠模指出,吸入性肺炎好發族群,包括年紀大病人、長期臥床、慢性病、失智、中風等。肺炎是108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僅次於惡性腫瘤和心臟疾病。據統計,在台灣每年因吸入性肺炎過世約有5千人。究竟那些狀況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又該如何預防?老年人吞嚥功能退化,咳嗽能力不佳,加上疾病等因素,食物嗆入肺部後即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林玠模說,民眾如果吃東西特別容易咳嗽或嗆到,或者吞嚥功能不好的老人家,建議應尋求專業醫師評估。針對預防吸入性肺炎提供以下建議:如果病人可由口餵食:食物方面,準備適合食物,如較軟的食物或將食物切剪成小塊;若是吞嚥困難的病人,可準備容易吞嚥的食物,如蒸蛋、布丁、濃湯、稠稀飯、濃稠果汁等,改變食物質地的濃稠度。若有吞嚥困難者應採坐姿90度,身體微向前傾的姿勢以利吞嚥,預防嗆咳。餵食步驟:食物及餐盤以不燙手為原則,餐具可選擇容易握住粗握柄湯匙或有握把的杯子。對於肢體功能不好的病人,可利用輔具協助進食。家屬可在旁觀察病人進食的情形,給予充分的時間慢慢吃。吞嚥困難者餵食時應準確將食物放入口中,確認病人咀嚼吞下後再餵下一口,如果有嗆到情形應該立即停止餵食,確認呼吸道通暢後,再繼續進行餵食。進食過程中,隨時注意病人嘴巴周圍的清潔,並幫助病人清潔口腔及洗手。 如果吞嚥功能已嚴重退化,無法改善嗆到和預防吸入性肺炎的問題,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會建議考慮放置鼻胃管或胃造口的方式。
-
2020-08-02 癌症.肝癌
今天是世界肺癌日! 逾半數人能避免,快檢查身體有無這7大警訊
每年8月1日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所發起的「世界肺癌日」!最新資料顯示,我國106年肺癌發生數14,282人、標準化發生率37.0人/10,發生率近年朝平穩趨勢發展;另肺癌標準化死亡率已連續七年下降,近十一年(98-108年)標準化死亡率自每十萬人口25.9人逐年降至22.8人,降幅達12%。3-5成癌症可避免 吸菸是肺癌最大危險因子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0%到5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發生的。目前已有強烈證據顯示「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佔70-80%,經研究證實二手菸暴露也會增加肺癌的死亡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這也是許多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依國際經驗顯示,吸菸率下降20年後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才會下降,從吸菸到發生肺癌期間,通常間隔20年以上。除菸害外,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二手菸、炒菜油煙、空氣污染、職業暴露(如石綿、粉塵)、肺部病史(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家族史等亦是肺癌危險因子。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遠離空汙威脅 這些日常生活習慣要做到為了降低空污對健康的危害,除拒吸二手菸,烹煮時應開啟排油煙機,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煮食物,可減少PM2.5暴露;外出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的暴露;空品狀況不佳時,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此外,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相較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輻射量較低,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但目前國際實證證據僅有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史超過30年、戒菸小於15年),可以降低2成死亡。肺癌早期有警訊 常見狀況一次看懂早期肺癌並非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瞭解肺部的警訊有助提高自我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常見的肺部7種警訊包括:1. 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2. 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沒有緩解3. 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4. 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5. 聲音沙啞6. 四肢關節疼痛7. 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以上這些症狀也有可能不是肺癌引起的。儘管如此,需要時建議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找出原因及早診治,以免耽誤病情。延伸閱讀: 肺癌、普通感冒咳嗽有差別! 咳超過「這天數」別再拖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
2020-07-30 科別.呼吸胸腔
李登輝嗆傷釀肺炎 醫師籲長者慎防嗆咳
前總統李登輝2月8日因喝牛奶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住院近半年,日前傳出狀況危急,台北榮總因無家屬授權不便對外發言,僅表示,李登輝身體狀況不理想,臥床半年,病情起起伏伏,但還不到外界傳聞程度。而長者因器官退化、虛弱或是疾病,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會有吞嚥困難問題,於進食時造成嗆咳、吸入性肺炎等。北榮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表示,吸入性肺炎在老人家常見且致死率高,因為老人家吞嚥功能退化、障礙,小小的東西就容易產生吸入性肺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兩成於每周至少三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每十名高齡者約有一人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僅管很多人都會可能發生嗆咳情形,但彭莉甯表示,年輕人免疫力高且容易將食物咳出來,老人家在生病的狀況下,更多功能都會變差,包括吞嚥功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把物質清掉,也有些老人家因為感官功能下降,不知道自己有嗆咳的狀況,沒有咳嗽反應,也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吸入性肺炎和其他肺部感染治療方式大致相同,但因為吸入性肺炎少以明顯的發燒或咳嗽表現,照護者可能沒有發現,也會影響及時就醫。因此提醒,若是發現老人家容易累、突然不想吃東西、活動力和意識功能下降,便可能是個警訊。彭莉甯提醒,避免長者發生吸入性肺炎,食物可切小塊一點、吃慢一點,喝水等液體時也可用些增稠劑。另外,也要避免讓長者以半斜坐的方式,坐直吃減少進食嗆咳的機會。
-
2020-07-29 養生.聰明飲食
你的胃痛、過敏...其實是吃錯菜!中醫師教你靠3張檢測表,搞定你的體質跟蔬菜搭配
吃蔬菜的7個提醒1.蔬菜大部分都比較「冷」,體質較虛寒的人是不是不能吃太多?的確,大部分的蔬菜都偏屬寒性,只有少數的蔬菜是溫熱性的,不過虛寒體質的人還是可以吃蔬菜,因為有一些蔬菜生吃的時候是寒的,不過煮熟了之後,性質就會轉變;譬如白蘿蔔和蓮藕,生的時候是寒性,熟的時候是溫性;只有大蒜相反,生性熱,熟性溫。解決蔬菜的性寒問題常會有人問瓜果類比較冷嗎?瓜果類如白蘿蔔、苦瓜、冬瓜、大黃瓜、絲瓜及葫蘆瓜,的確屬於寒涼類蔬菜,所以寒性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過量,或者必須加入蔥、大蒜、薑、辣椒一起烹煮就沒大問題了。這些溫熱性的蔬菜與寒涼性的蔬菜一起烹煮,可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又可作為調味,一舉兩得。所以體質虛寒的人,只要不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吃煮熟的蔬菜,問題就不大了。而熱性體質的人,蔬菜對他們來說真是益處多多,因為蔬菜有清熱、生津、潤燥、通便、利尿的功效,對改善熱性體質的不適有很大的助益,所以應該多吃蔬菜。2.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因此大吃特吃沒有關係?吃蔬菜有很多好處,因為它熱量低且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又含水分和纖維,有利排便,幫助消化,所以多吃蔬菜會比少吃蔬菜來得健康;不過,適量的攝取才是正確的,吃太多反而沒辦法吸收那麼多。以下情況,必須特別注意:●體質虛寒的人:這類體質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少生吃蔬菜或喝蔬果汁,可將蔬菜煮熟或加入蔥、蒜、薑一起烹煮,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消化不良、腸胃功能差的人:不可一次吃太多蔬菜。蔬菜雖然富含膳食纖維可幫助消化,但若一次吃太多,也會造成腸胃負擔。況且有一些蔬菜粗纖維太多,粗纖維太多的蔬菜不好消化,腸胃功能差的人最好少吃粗纖維蔬菜。●有些蔬菜不宜一次吃太多:如豆類蔬菜(豌豆、四季豆)吃太多會脹氣;萵苣吃太多,會讓人頭昏目痛;金針花就算煮熟,也不宜一次吃太多,因為新鮮的金針花含有「秋水仙鹼毒素」,就算煮過也一定要先泡水1至2小時,然後再用大火煮至熟透才可食用,隨意略炒就吃,很容易引發過敏。另外,乾金針花怕經過加工含有硫磺,食用後會造成食物中毒,凡是乾金針花最好能先用水泡1至2小時後,再進行煮食,比較安全;而芋頭吃太多易腹脹胃痛;南瓜吃太多易腹脹;芫荽(香菜)吃多昏目耗氣;辣椒性熱,較刺激,吃多了會誘發痔瘡、胃痛、目紅。3.白蘿蔔比較冷,因此咳嗽時不能吃白蘿蔔?白蘿蔔生食性寒,熟食性溫平,功效上可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利尿清熱。咳嗽尤其是寒咳時,的確不適合吃白蘿蔔或飲用鮮白蘿蔔汁,不過煮熟的白蘿蔔性質就沒那麼寒了,也可以加入肉類如羊肉一起烹煮來改善慢性咳嗽有痰。咳嗽的類型有:寒咳、熱咳、乾咳、久咳等等;白蘿蔔適合咳痰時食用,此時咳嗽,痰微黃、痰稠,但並不適用於感冒風寒咳嗽、寒咳及乾咳。只要選對時機,咳嗽還是可以吃白蘿蔔的。4.紅蘿蔔和白蘿蔔都是蘿蔔,性質相似,只是顏色不同而已?紅蘿蔔和白蘿蔔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紅蘿蔔是傘形科植物胡蘿蔔的根,對腸胃和眼睛很好,可改善消化不良、腸胃積滯、夜盲症、角膜乾燥症。白蘿蔔則是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新鮮根莖,可利尿,治口渴,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紅蘿蔔與白蘿蔔最好不要一起烹煮,因為紅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白蘿蔔的維生素C破壞掉,所以煮白蘿蔔湯時盡量不加紅蘿蔔或僅加少量裝飾即可。5.哪些蔬菜的草酸含量較高,容易在體內形成結石?菠菜、莧菜、空心菜,蔥頭等含草酸及植物酸量較高,易與鈣形成難以吸收的草酸鈣或植酸鈣結石。不過,在人體的代謝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並不容易形成結石,不用過度擔心,唯容易形成結石體質的人或有結石病史的人,才必須小心食用。其它像是竹筍、洋蔥、茭白筍等的草酸也很高,需要特別注意。雖然芹菜中含有草酸,但因為芹菜還含有醋酸和少量丁酸,所以並不會影響鈣的吸收。骨質疏鬆或有關節疾病而服用鈣劑的人要特別注意,這些含高草酸的蔬菜必須與鈣劑錯開2至3小時服用,或於飯前2小時服用鈣劑,這樣才不會造成副作用。6.吃素的人平常大多是吃蔬菜和水果, 會出現哪些營養素攝取不足的問題?蔬菜水果熱量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對人體健康的幫助很大,但吃素者必須以「營養均衡」的方式來吃素,如果掌握營養注意事項,並以均衡的方式吃素,就不用擔心營養失衡對健康造成危害。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 FDA)的專家建議:長期素食者要留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是否足夠。素食者容易缺乏維生素 B12 、維生素 D 和礦物質中的鐵、鋅、鈣。素食食品中含有較多量的草酸、植物酸(Phytic Acid),易與鐵、鋅、鎂等結合排出體外,造成營養缺乏,故應多注意食用以添加這些礦物質的食品或補充劑。此外,長期素食者應注意食物的種類要愈多愈好,更要經常運動、多喝水、曬曬太陽,才會幫助身體更有效利用養分。7.β胡蘿蔔素的功效為何? 哪一些蔬果β胡蘿蔔素的含量較高?β胡蘿蔔素在體內可轉變為維生素A,多存在於有色蔬菜和水果之中。β胡蘿蔔素在人體有3大生理功能,即保持正常視覺、保持上皮細胞健全和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藥理研究證明,β胡蘿蔔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它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具有解毒作用,是維護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最近的研究更發現,β胡蘿蔔素對吸菸引起的血液中高尼古丁具有降解的作用。書籍介紹書名:蔬菜看人吃:不管有沒有生病,為了健康都要實踐的蔬服飲食法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時報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楊淑媚 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 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全美首席腸胃科醫師:每天喝優酪乳是「錯誤健康法」
-
2020-07-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移工自台返泰確診 學者建議全廠員工做核酸普篩
一名泰籍移工自台返泰後確診新冠肺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天建議要有移工防疫計畫,此確診移工的工廠、宿舍要分艙分流,全廠員工和確診移工的接觸者都要核酸普篩。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群體健康研究中心舉行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說明會,邀請專家學者說明疫情發展。詹長權表示,日前在台灣就讀的日本女學生、在台灣工作的泰籍移工返回母國後確診,可能代表台灣社區有潛在無症狀個案的威脅,他認為外籍學生與移工都有集中檢疫的必要,且出入境台灣也必須檢測,台灣對於外籍學生和外籍人士的數位檢疫追蹤也應加強。詹長權也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和勞動部要有移工防疫計畫,比較急迫的是此確診移工的工廠、宿舍要分艙分流,宿舍朝單人、單房、單衛浴規劃,全廠員工和確診移工的接觸者都要核酸普篩;另外也建議未來移工出入境都要核酸普篩,並全面檢查移工居住環境安全衛生,現有移工應進行血清抗體調查。詹長權提到,流感可能流行期間是秋天到春天,COVID-19疫情到冬天可能會再惡化,未來可能會面臨COVID-19和流感的雙重威脅,加上兩者有許多共同症狀,如發燒、咳嗽、咽喉痛等,不易區分,因此未來可能需要可同時檢測COVID-19和流感的多重檢驗試劑。目前包括英國、美國等許多國家投入疫苗研發,詹長權表示,台灣在疫苗研發上必須參加國際隊,與國際聯盟連結,否則可能面臨疫苗研發進度落後國際、有效疫苗無法購得、國產疫苗無法認證、自產量不足等問題,「疫苗是國家安全議題」,應該由總統出面解決。
-
2020-07-28 養生.樂活人生
47歲是人生「幸福指數」反彈關鍵!中年危機的應對,決定老年快樂與否
編按:人們常說的中年危機是真有其事嗎?美國一項跨國研究發現,人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年齡有極大的關聯。不分收入、種族、國籍,47~49歲都是多數人一生中最憂鬱的時期。為什麼中年人特別容易陷入情緒低潮?從生理、心理等層面下手,提早做準備,才可能讓老年愈過愈快活。中年的你,過得快樂嗎?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知名經濟學者David Graham Blanchflower今(2020)年發表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指出人一生的「幸福指數」呈現 U 型曲線分佈:多數人都認為童年是一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期,隨著年齡增長,煩惱愈多、對生活的滿意度愈低。這種憂鬱感會在47~49歲之間「觸底」,50歲以後才開始緩緩回升。這項研究的出現,為人們熟悉的「中年危機」找到了具有普世性的科學證據。Blanchflower的研究橫跨全球132個國家,資料的來源包含了南極以外的全球各大州。研究人員排除了健康、收入、職業、婚姻、子女等變項,請受試者評估自己的整體生活滿意度。統計的結果,讓Blanchflower相當訝異。「幸福指數」的測量尺度以1分為最低,4分為最高。以美國為例,20歲年輕人的幸福指數高達3.38左右,30歲時就降至 3.16。此後分數一路下滑,在47~49歲時來到一生中的最低點 3.11。約50歲過後,分數開始明顯的逐年上升,等到80歲時回升到相近於20歲的3.35。且不僅是美國,其他各國的資料也呈現相近的趨勢。中年幸福和財富無直接相關 重點是能否自己肯定人生上下半場的轉折點,為什麼特別容易陷入低潮?Blanchflower指出,這個現象很難找到單一歸因,但快樂與否和經濟條件並無絕對關連。研究的資料來源包含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平均來說,前者的人民在47.2歲時「幸福指數」最低,後者則是48.2歲,顯示中年危機不分收入高低。Blanchflower 認為,中年人的情緒低落,或許和自我期待與現實間的落差有關。在生命的折返點,人們會回過頭檢視自己的生命軌跡:在工作、關係、財富等不同領域,自己是否達到了理想中的成就?答案未必盡如人意。特別是在這個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更傾向認為他人過得比自己好。不過,好消息是憂鬱狀態並不是永久的。年紀增長,人累積的智慧愈多,愈有能力解決生命的難題。近年來生物學家對人猿的研究顯示,猿猴和人一樣,在「中年」時情緒最為低落。這代表,中年危機也可能是種生物本能。憂鬱的情緒會促使我們採取行動、做出改變。增加生存機會,迎向更好的老年。為自己準備「中年危機」工具包 迎向快樂老年身處低谷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幸福指數」觸底反彈?Blanchflower認為,除了制度性的社會與經濟支持,例如國家福利、健康保險等,中年人必須有一張屬於自己的人際安全網。當你感到寂寞或悲傷時,家人、朋友,或者任何能夠在情緒上支持你的社群至關緊要。醫療網站 《Healine》同樣指出,友誼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小覷。英國倫敦大學的公衛研究顯示,女性在45歲時所擁有的人際網絡多寡,和她在50歲時的幸福感呈現正相關,其影響力甚至高於家人。有一群能分享心事的朋友,會讓中年變得沒那麼難熬。不過,如果既有的人際網絡無法解決你的問題,也可試著尋求專業協助。心情低落、焦慮等症況都可能和荷爾蒙失衡有關。和醫師聊聊,對症下藥可以更快改善情緒困擾。此外,《Healine》為中年憂鬱者整理出幾個度過難關的原則:生理上,照顧自己的身體。心理上,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以前者而言,天天吃足彩虹七色蔬果,攝取雞、魚等白肉所含的精益蛋白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提升生活品質。菠菜、堅果等食物富含微量元素鎂,乳製品、肉類所含的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褪黑激素的原料,會讓人晚上睡得更好、減少焦慮。鬱悶的時候,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一份紐西蘭的研究指出,凝視藍色的實體空間能有效降低壓力指數。日本專家則提出「森林療癒」的說法,走在樹林當中,新鮮空氣和芬多精會讓人放鬆、轉化負面情緒。心情低落時不妨出門走走,看海賞樹,向自然尋求療癒的力量。心理層面,請多肯定自己。懷疑自我價值時,找一張紙,一一寫下你成就過的事:不只是獎項、文憑、工作頭銜,還有那些你度過的低潮、曾受你幫助的朋友、被你愛過的人、旅行過的場所、讀過的書、被你照顧而存活下來的植物⋯⋯。回首來時路,你會發現自己做得比想像中還要好。相信「明天會更好」 為自己找生活的動力看得見未來,才有力量從低潮中站起來。想想有哪些事情,是你一直以來想做卻沒時間做的?試著為自己擬定幾個計畫,例如註冊線上課程、研究新的興趣,甚至是發展副業都好。哪怕只是很小的目標,都會為你帶來新的生活動力。除了上述對策以外,63歲的英國《衛報》資深專欄記者John Crace也以幽默口吻,提醒人們面對中年危機應有的態度。對健康,不要疑神疑鬼,每次咳嗽都以為自己得了癌症。對伴侶,在嫌棄對方之前不妨照照鏡子,打消「向外發展」的念頭。對孩子,要記得能平凡快樂比成為菁英更好,無需把彼此弄得緊張兮兮。最重要的是,永遠相信未來會更好。當下的焦慮、失落、對生命價值的懷疑都有釋然的一天,取而代之的是老年的智慧和圓融。中年危機,其實就是促使我們反思人生、做出改變的契機!資料來源/Greater Good Magazine、Prospect、The Guardian、Inc.、PNAS、Healthline原文:47歲是人生「幸福指數」反彈關鍵!中年危機的應對,決定老年快樂與否
-
2020-07-26 橘世代.健康橘
前胸痛到後背!「這些」症狀別輕忽,以免心肌梗塞找上門
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發現自己的症狀和心肌梗塞好像,相當擔憂。醫師指出,李小姐其實是因為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台東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吳寶榮醫師表示,李小姐不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也沒抽菸或身材肥胖,其胸痛常在休息時發生,並持續超過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是工作壓力衍生胸痛問題,建議可至身心醫學科門診尋求協助。若是本身有慢性疾病呢?吳寶榮也遇過一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65歲婦人,在一般診所接受規律治療,卻在近一個禮拜出現呼吸困難,夜晚平躺睡覺時會有咳嗽及胸口緊緊的感覺。丈夫直覺情況不單純,立即陪同婦人到心臟內科門診就醫。經初步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確診為心肌梗塞併發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刻轉診至具有心導管設備的醫院,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置放術,目前已平安出院,接受門診追蹤及藥物控制。吳寶榮指出,上述兩個胸痛案例在門診都很常見。究竟胸痛是否為心臟病,需要先了解造成胸痛的原因,才能判斷,而胸痛的原因可簡單分為心因性、非心因性區分。心因性胸痛有哪些症狀?當心是心肌梗塞 心因性胸痛有可能是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膜炎、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狹窄、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症候群等原因造成。其中,典型冠心症胸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症狀為,前胸靠近左側有壓迫感,或是重物擠壓感,有時合併呼吸困難的感覺。悶痛感可能會輻射到左肩、下巴、背部、頸部或左臂內側。非典型心絞痛是噁心、嘔吐、頭暈或昏厥、感覺異常等。症狀發生時間可從數分鐘到15~20分鐘不等,通常這種疼痛如果與活動(工作或運動)有關,可以在休息或使用藥物(如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症狀減輕。非心因性胸痛原因多,緊張憂鬱也有可能非心因性的胸痛有:一、肺部問題:例如肺炎、氣胸、氣喘。二、腸胃道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胃穿孔等。三、胸廓肌肉神經疼痛:例如肌肉拉傷、帶狀泡疹引起的神經痛、挫傷或撞擊後的疼痛等。四、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緊張或壓力可能會引發胸悶、胸痛,有時還會合併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典型的就是換氣過度症候群。胸痛要不要就醫?2個關鍵點協助判斷如何自我評估是否需要盡快就醫或進一步檢查?1.胸痛的感覺及位置首先,從疼痛的感覺及位置來看,假使疼痛是刺刺的痛,集中在某一個點,或是有壓痛點,抑或伸展動作會加重疼痛,這些都比較像是肌肉神經的痛。通常適度休息或服用止痛、肌肉鬆弛藥物可緩解症狀。如果胸口正中央有灼熱或噁酸水,就偏向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假使胸痛感覺像壓迫感,有呼吸困難或冒冷汗等心絞痛現象,疼痛範圍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位置在胸口中間偏左,甚至會痛到下巴或左上臂,就要強烈懷疑與心臟血管狹窄有關,必須盡速就醫。 2.胸痛的時間其次是疼痛持續的時間,假使短暫幾秒鐘就消失,通常比較不是太大的問題,只需觀察。如果疼痛已經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完全沒有惡化跡象,比較傾向於非心因性的胸痛。一旦胸痛位置及範圍符合心絞痛的症狀,且持續5分鐘以上,並導致患者無法再繼續目前的活動或工作,且引起呼吸困難等加重病情的症狀,就要考慮前往急診就醫,必要時撥打119請求協助。 吳寶榮呼籲,有胸痛問題,應就醫請專科醫師檢查,才是上策。本文摘自《今周刊 幸福熟齡》|幸福熟齡延伸閱讀。頭暈頭痛,是中暑還是熱衰竭?牢記急救步驟、注意不曬太陽也中暑的6個原因。頭痛該吃止痛藥嗎? 林志豪醫師:破解4大常見迷思。拉血便、黑便是消化道出血!可能是大腸癌造成,出現6症狀要小心 橘世代FB立即按讚! 張曼娟:「我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于美人:「保有追求快樂與相信日子,才是人生最重要力量」、吳若權:「人不可能不怕老,學會接納怕老的自己,就能對生命更加安心自在」,當一個不等「老」的橘世代,讓自己生命豐富跟得上時代!>>【立即加入】
-
2020-07-23 科別.呼吸胸腔
戒菸8年少追蹤? 84歲肺阻塞病患送急診插管救命
84歲曾姓老翁菸齡超過50年,罹俗稱「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阻塞多年,他8年前戒菸,以為可遠離病魔,沒有規律用藥,防疫期間抗拒回醫院追蹤,直到肺阻塞急性發作喘不過氣,送急診插管搶救、住院治療,救回一命;老翁也因此配合規律用藥、回診,不敢拿生命開玩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郭家維提醒,肺阻塞急性發作時,患者都會歷經一次次呼吸困難的加遽、呼吸衰竭、嚴重需要插管、呼吸器支持,瀕臨死亡風險。患者若能配合長期治療、控制和追蹤,有助穩定控制病情,可降低日後急性發作的頻率。郭家維說,曾姓病患因長期菸癮導致慢性咳嗽、肺阻塞症狀,也出現肺心症、心房顫動等心血管疾病,過去曾反覆因肺阻塞急性發作住院,但仍沒有規律用藥、回診追蹤,家屬苦勸不聽,常醫院、住家兩邊跑,十分苦惱。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曾姓病患以此為由,不願赴醫追蹤治療,直到今年五月因發燒、喘不過氣被送往急診,到院時已呼吸衰竭,經插管治療,並配合藥物治療和控制後,病情才逐漸改善,一周後拔管脫離呼吸器轉至一般病房,並順利出院。郭家維說,肺阻塞為不可逆的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常見危險因子包括老菸槍、長期室內外空氣汙染、職業上接觸粉塵等,症狀常為慢性咳嗽,漸進性呼吸困難,也可能衍生心臟衰竭等病症。
-
2020-07-21 癌症.肺癌
咳嗽數月不以為意 就醫發現是肺腺癌
陳姓女子咳嗽數月,因不是特別嚴重,認為是輕微感冒,不以為意,後來得知肺癌已連續9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後,決定到嘉義基督教醫院檢查,經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一顆0.9公分的肺結節,最後確診為第一期肺腺癌,所幸及早發現切除,目前恢復順利,接受院方密切追蹤中。嘉基指出,胸腔外科當時判讀陳女的斷層掃描呈現「毛玻璃狀病灶合併中心部分實質化」,為早期肺癌的機率相當大,排除遠處轉移、接受電磁支氣管鏡導航行術前定位與單切口螢光胸腔內視鏡,行肺部分切除後,陳女恢復順利,第二天便出院。嘉基胸腔外科主任醫師張家銘表示, 民眾長時間咳嗽建議到院檢查,謹慎處理,早期肺癌大多無症狀,要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才能提供比傳統X光片更佳解析度的篩檢,但肺部小結節或腫瘤,良、惡性有不太相近的影像表現,還需要醫師專業判斷,非所有肺結節都需要立即手術切除。近年來肺癌進入精準醫療,如晚期肺癌根據腫瘤基因檢測,透過抽血採取微量腫瘤的DNA,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來判斷是否以標靶藥物或者免疫治療,大幅改善以往只有化學治療產生的不佳效果。張家銘說,在治療過程中動態追蹤抗藥性,並調整藥物,為病人提供適切完整的治療照護計畫,手術治療近年來強調微創,更少、更小的傷口與疼痛,如篩檢出小於一公分毛玻璃狀的一期肺癌甚至零期原位癌,更可使手術切除的範圍縮小,減少病患肺部損失,術後恢復更快。張家銘說,越小的肺病灶切片越困難,且胸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不同,無需倚賴醫師的手部觸覺,以先進的定位方式,如同導航系統般,讓外科醫師快速得知病灶的位置。例如術前電腦斷層導引、複合手術室使用電腦斷層或新穎的電磁支氣管鏡,經胸部穿刺給予染色定位後,直接進行胸腔鏡手術切除,配合尖端的超高4K畫質的螢光內視鏡系統,外科醫師拿捏切除的範圍、深度、精準度與時效性大幅提升。
-
2020-07-18 科別.婦科
私密處排氣好尷尬?這二種族群易發生,中醫師3招教保養
一名已婚女性常自覺下體搔癢,伴隨黃色分泌物,更令她難為情的是,偶爾還會有氣流從陰道裡沖出,甚至伴有響聲,類似肛門放屁一般,但是並沒有難聞的氣味。由於這種情況令她非常尷尬,因此前往中醫門診看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早在漢朝張仲景的醫書《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症並治》就有記載,女性陰中有排氣、出如矢氣狀,稱為「陰吹」。 陰吹原因多!陰道感染、體質虛弱注意 造成陰吹的原因很多,通常發生於體質虛弱的女性,因下半身出現盆底肌肉無力、筋膜鬆弛問題,或是陰道反覆感染發炎,以致陰道內的含氣量增加。 女性在咳嗽、大笑、或是受到情慾刺激時,腹壓增加,導致陰道內的空氣受到壓迫,便會從陰道衝出來,形成「陰吹」。 周宗翰中醫師進一步說明,就中醫觀點來看,「陰吹」發生的原因多和脾胃功能失調有關。 中醫的脾胃除了代表消化系統,同時也是代表免疫系統;當脾胃系統運化出現問題,無法將身體的水分有效運用時,就會容易產生「痰濕體質」,造成免疫力低下,進而導致私密處反覆感染的情形。 中醫有效治療陰道感染,改善陰吹症狀 感染陰道的厭氧菌或陰道滴蟲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氣體並存於陰道內,當體位改變或腹壓增加時,這些氣體即從陰道裡排出。 出現陰吹時,常常伴隨陰道搔癢、白帶增多、分泌物黏稠帶有黃色的情況,這時要以治療陰道感染為優先。在中醫治療上通常給予清熱解毒,搭配健脾去濕,提高婦女免疫力來治療陰道感染,效果不錯。 多產、更年期也會陰吹,補氣血助改善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多產的婦女也可能有此困擾,其原因在於陰道結構變得鬆弛。 生產過程中,骨盆底提托陰道壁的肌肉組織和筋膜,會因為斷裂或過度伸張而失去彈性,就會使空氣進入陰道內。若是分娩時間過長、胎兒較大、骨盆偏窄導致胎兒娩出困難,都會使骨盆底組織損傷嚴重而難以恢復。 另外,當人體氣血不足時會造成「氣虛下陷」的狀況,導致組織的鬆弛與脫垂,體質虛弱、多產婦女造成的陰吹多為氣血不足型,使用補氣血的中藥能夠改善「陰吹」的症狀。 而更年期婦女除了氣血不足之外,還會因為女性荷爾蒙缺乏,導致陰道內壁的乾燥及萎縮,加重「陰吹」症狀。 此時中藥除了補氣血之外,還要滋腎陰、疏肝氣,也就是給予有助於輔助女性荷爾蒙生成的藥物,除了強化陰道內壁,也可以滋潤陰道、改善症狀。 中醫3招改善生活習慣,遠離陰吹困擾 除了中藥調理之外,周宗翰中醫師提供以下招改善方法: 1. 多吃煮熟的青菜預防便祕 便祕也會加重「陰吹」症狀,因為便祕會使得患者腹壓升高,如果陰道中本來就有少量氣體,這時就會被擠壓出來,發出聲響。 2. 多做提肛運動 可以強化骨盆底肌肉,特別是著重於盆底、肛門、陰道肌肉收縮的鍛鍊,有助於改善陰道排氣的現象。 3. 保持私密處清潔 穿著寬鬆、棉質的內褲,保持外陰部的清潔,並避免不潔的性生活,注意多喝水,以防陰道感染,就可以減少「陰吹」症狀。●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結婚38年,他們感情竟比年輕時更好!退休培養共同興趣,夫妻不吵架、第二人生更快樂.退休,是生命最精華樂章!江育誠:只要做對2件事,黃金人生會更加豐富、精彩.為什麼法國女人,總是如此優雅、不費力?忠於自己,無論幾歲都能美麗自信
-
2020-07-17 新聞.健康知識+
潛水會導致氣胸嗎?4要點助預防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胸膜腔。人體的胸膜腔是臟層和壁層胸膜間的一個閉合的腔。正常情況下,臟層和壁層胸膜是貼合在一起的,而當一些原因出現漏氣後,氣流進入這個潛在的腔隙後,就會形成氣胸。從嚴重程度上分類,氣胸可分為單純性氣胸、開放性氣胸和非常危險的張力性氣胸三種類型。潛水等水下活動確實可能增加張力性氣胸的發生風險,患者情況可能十分危重,短時間如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危及生命。要獲得及時救治,識別氣胸很重要。氣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1.呼吸困難:氣胸發作時患者均有呼吸困難,嚴重程度與發作的過程、肺被壓縮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狀態有關。年輕患者可無明顯的呼吸困難,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老年患者即使肺輕微的漏氣也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此外,呼吸困難與否,還取決於急性或慢性發作的速度。2.胸痛:氣胸發生時,常會伴有尖銳性刺痛和刀割痛的感覺,這與肺大泡突然破裂和肺被壓縮的程度無關,可能與胸膜腔內壓力增高、壁層胸膜受牽張有關。要注意的是,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局限在胸部,亦可向肩、背、上腹部放射。疼痛是氣胸患者最常見的症狀。3.刺激性咳嗽:自發性氣胸時偶有刺激性咳嗽。4.其他症狀:氣胸合併血氣胸時,如出血量多,患者會有心悸、血壓低、四肢發涼等表現。氣胸的檢查包括動脈血氣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其中,X線檢查是診斷氣胸最快速簡單的方法,可顯示肺萎縮程度、有無胸膜粘連、縱隔移位及胸腔積液等。而CT檢查是診斷氣胸最準確可靠的方法,對胸腔內少量氣體的診斷較為敏感。胸腔鏡檢查的優勢則在於可較容易發現氣胸的病因,操作靈活,可達葉間裂、肺尖、肺門,幾乎沒有盲區。氣胸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症,若未及時處理往往會損害肺功能,甚至威脅生命。因此積極治療和預防復發十分重要。氣胸的治療主要分為:1.一般治療:對首次發作並且肺萎陷在20%以下、沒有呼吸困難者,可採用臥床休息,充分吸氧等保守治療,盡量少講話,使肺活動減少,有利於氣體吸收和肺的複張。2.排氣療法:這適用於呼吸困難明顯、肺壓縮程度較重的患者,尤其是張力型氣胸需要緊急排氣者。3.化學胸膜固定術:為預防復發,將理化劑、纖維蛋白補充劑、醫用黏合劑等注入胸膜腔,使臟層和壁層兩層胸膜粘連從而消滅胸膜腔間隙,使空氣無處積存,即所謂“胸膜固定術” 。化學性胸膜固定術僅適用於不適宜外科手術治療的持續性漏氣患者,不是氣胸的首選治療方法。4.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ATS)的發展,使手術變得愈發微創。該手術既修復肺的破口,又從根本上切除肺大泡,還可進行胸膜固定術,已成為氣胸的首選治療方法。預防氣胸四要點1.氣胸復發率高,常表現為突發胸痛和呼吸困難,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通常,患者的氣胸症狀消失後,就可參加正常工作和活動,不過,劇烈運動和身體碰撞運動需在氣胸完全消失後進行。2.戒菸可顯著降低原發性氣胸復發,建議氣胸患者徹底戒菸。3.潛水等水下活動可增加氣胸復發率,增加張力性氣胸的發生風險,因此對於沒有手術的氣胸患者應終生避免潛水。對專業潛水員和潛水愛好者,氣胸發作後一定要通過手術徹底切除肺大泡才可重新潛水。4.搭飛機本身並不增加氣胸發生的風險,但在高空上如果氣胸發作,將導致嚴重後果,所以未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或手術的氣胸患者應避免乘飛機。作者:丁一(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醫生)(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17 科別.耳鼻喉
胸口灼熱、喉嚨卡卡,胃食道逆流惹禍?
胃食道逆流到底有多盛行?根據健保署就醫人數預估,平均每4人就曾有1人主訴有此症狀,而且近幾年來,人數還有上升的趨勢。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吳明賢表示,從臨床上來看,胃食道逆流也的確已經超越過去與胃酸相關的消化性潰瘍,成為現今腸胃科門診中很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原因為什麼會有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是指原本應該在胃裡的胃酸消化液逆流跑到食道。吳明賢進一步解釋,簡單來說,在胃與食道中間有個賁門(下食道括約肌),應該呈現關閉狀態,但卻可能因為多重因素,導致它在不該開的時候打開,因而造成胃的內容物或胃酸跑到食道。不過,要產生胃食道逆流的現象,也必須符合幾項因素。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指出,首先胃酸要高,由於胃的酸鹼值為pH1左右,食道的酸鹼值則為pH3~4,兩者酸度差距將近1000倍,當1000倍的胃酸跑到食道,可想而知必定會造成損傷。食物則是導致胃酸過多的主要原因,如油脂類、巧克力、菸、酒、咖啡、酸性水果等。其次,賁門有沒有關好也是一大原因。至於造成關不好的原因,包括生理構造問題如老化導致括約肌鬆弛、食道裂孔疝氣、腹腔內壓力增加(如剛吃飽就趴睡、穿了緊身衣等)。吳登強說,當胃酸逆流時,人體是有機制能讓它緩和下來,如口水會將胃酸往下帶,食道也有蠕動波能將其往下帶,但當口水量不足、食道蠕動不好時,就會造成影響。胃食道逆流症狀與嚴重性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五花八門,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典型的症狀(食道症狀)如胸口灼熱感,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吳明賢指出,這是最常見,也是病患求診的主要原因,不過,臨床上通常會先排除是否有心臟問題。但仍有少部分人屬於非典型症狀(食道外症狀)如喉嚨不舒服、咳嗽、氣喘發作,更嚴重時甚至會有吞嚥困難、蛀牙、牙周病、聲帶水腫或聲帶沙啞等表現。「一般來說,有些族群如男性、肥胖者、有代謝症候群、飲食不正常、壓力大、愛抽菸、酗酒的人等,都是胃食道逆流的高風險族群。」吳明賢指出,若從職業別來看,服務業從業人員或業務性質、司機等,會因工作需要而延誤正常三餐時間,或因為趕時間囫圇吞棗,情緒緊張壓力大等,都有可能加重症狀的產生。胃酸刺激食道,會發生癌變嗎?由於食道並不耐酸,若黏膜經年累月受到胃酸逆流的刺激,除了容易產生發炎、潰瘍等現象,有時食道上皮細胞受到胃酸破壞,久了之後便可能變性,造成「巴瑞特氏食道」,而這或許就是病變的開始,日後會增加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吳明賢認為,民眾也無須過度擔心,雖然西方報告顯示巴瑞特氏食道演變成食道癌的機率不低,但從臺灣本土個案來看,機率卻很低,會不會轉變成食道腺癌,還須視巴瑞特氏食道的長度、切片觀察有沒有細胞變性,通常若有細胞變性且長度超過3公分,危險性較大。胃食道逆流的診斷很多人會因為胃食道逆流症狀並不典型而不自知,甚至只有一點點不舒服就忍著,但當胃食道逆流造成生活上的影響,如打擾睡眠、喉嚨沙啞等,醫師建議要考慮就醫,進一步檢查以避免巴瑞特氏食道的產生。要診斷胃食道逆流,除了可以從症狀做初步診斷外,最立竿見影的工具則要靠胃鏡與X光,但胃鏡也只能排除有無惡性、潰瘍等器質性疾病的可能;X光的好處則可觀察胃酸逆流對食道是否造成影響,若進一步懷疑有食道癌變化,則需做病理切片來確診。如果照胃鏡後仍無法確定是否有胃食道逆流時,臨床上也會進一步透過食道功能檢查,包括食道壓力測試、24小時胃酸測試等,但通常9成以上的患者都可以靠著胃鏡檢查正確診斷。避免發作,生活飲食調整這樣做!◆三餐定時吃,餐餐7、8分飽。◆睡前2~3小時不進食。◆吃完東西不立刻躺下。◆不穿緊身衣服或束緊皮帶。◆床頭墊高15~20公分。◆戒菸、戒酒、減肥。胃食道逆流的治療一旦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時,必須調整生活飲食習慣,不過光靠這樣做,成功機率通常不大;吳明賢說,這些習慣畢竟都是經年累月的,比較簡單的方式可靠就醫治療,藥物治療的目標在於快速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胃食道逆流主因是胃酸過高所引起的,所以,必須藉助可調整胃酸的藥物如制酸劑、第二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胃乳片等,讓胃酸沒有機會逆流,或者即使逆流了,酸度也會大減。目前最新的方式,是採用來自海藻萃取的藻膠酸,好處是會保護整個食道,效果類似胃乳。吳明賢提及,藻膠酸進入體內與胃酸混和後,會形成低密度的泡沫乳膠層,能漂浮於胃的上方靠近食道口的位置形成阻隔,阻擋胃的內容物與胃酸上流到食道,可保護黏膜不受胃酸刺激,這類藥物也經常合併上述三類藥物使用。特別的是,藻膠酸是在飯後食用,胃食道逆流通常都在飯後發生,服用後可形成保護膜,避免剛吃飽後逆流又發作,且能持續3、4個小時,作用快,只要短短3至5分鐘就能發揮效果。吳登強進一步補充,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療程為2至4個月,一般建議療程結束後還是將藥物備在身邊,並視情況服用,因為胃食道逆流症狀雖然會好,卻不會斷根,只有極少數人須靠手術治療,但也不一定能根除疾病,可能仍需長期服藥。吃胃乳或咀嚼錠較好?吳登強和吳明賢兩位專家一致建議,胃乳的效果作用快,牙口不好者也可使用,缺點則是無法隨身攜帶,適合放在家中當成常備藥;而咀嚼片的好處是能夠隨身攜帶方便,應酬過後若不舒服可立即服用、緩解症狀,特別適合經常外食的上班族。★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摘自常春月刊448期,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17 科別.耳鼻喉
痰卡在喉嚨好難受 可能是這種疾病在作祟
喉嚨總是有一口痰卡住,無法咳出,也吞不下去,有可能是因為喉嚨本身問題、鼻涕倒流或是胃食道逆流等原因所造成的慢性咽喉炎。 明明沒有感冒症狀,卻老是覺得喉嚨好像有痰卡住,要咳也咳不出來,想吞也吞不下去,總是有著異物感,讓人好不自在。義大醫院中醫部中醫師辛重毅表示,門診中經常遇到病患抱怨喉嚨乾澀卡卡的,感覺好像有痰,常常得清喉嚨,但大多卻沒辦法真的咳出痰來,這種情況,除了極少數可能是喉部腫瘤問題之外,大部分可能是咽喉慢性發炎所引起的,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慢性咽喉炎。喉嚨是外界物質進入人體兩大通道(鼻子和口腔)的主要閘口,外界物質想要進入人體都得通過閘口才能進去,像是進入鼻腔的空氣、進入口腔的食物、水分等物質,都得經過口腔這個地方往下送往肺部和腸胃道。反過來說,人體肺部(氣管)和腸胃道的物質,也會因為某些原因往上逆行到喉嚨,所以,慢性咽喉炎的發生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喉嚨本身的問題,或者是來自喉嚨上方或下方的因素所造成。 喉嚨本身問題讓痰卡喉嚨喉嚨因為使用過度或是黏膜腺體、唾液腺功能退化等原因,導致滋潤喉嚨黏液和口水分泌不足,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喉嚨過度使用常見於需要經常講話的職業,例如老師、總機或者是業務員,甚至歌手、播報員等,也常會有這種病症問題。口水分泌不足則可能因為年老退化、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乾燥症或者其他疾病所引發。另外,漢代醫聖張仲景《金貴要略》一書中提到:「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與更年期婦女經常抱怨的喉嚨卡卡的現象頗為神似,這一部分大多是跟荷爾蒙有關,也多為心理因素,不見得喉嚨真的出了問題,而是過於敏感導致喉嚨常有卡卡不順的現象。 ◎預防和改善方法:必須經常說話或唱歌的人,最好要練習腹腔共鳴,使用正確的發聲方式,避免過度使用喉嚨發音,同時每日建議要少量但持續補充水分;並且要戒除菸酒,以免加重對喉嚨的刺激,並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攝取油炸辣鹹等刺激性食物,還要懂得找尋適當的紓壓管道。 因為腺體退化容易口乾舌燥的人,除了尋求醫師協助外,平常更應該持續喝水,每次一小口一小口喝,在口腔中含一陣子後再吞下去效果會比較好;唾腺分泌不足的人,也可以嘗試嚼無糖口香糖,來幫助唾液分泌。 鼻涕倒流造成慢性咽喉炎長期鼻涕倒流刺激咽喉,或者因為鼻涕濃稠容易卡在喉嚨,都會造成咽喉附近的組織反覆發炎。常見於鼻子過敏的人或是容易反覆感染感冒的人身上,長期因為鼻涕倒流問題而導致慢性咽喉炎。 ◎預防和改善方法:鼻涕倒流除了請醫師提供適當的治療以外,平常應該戒除菸酒,並養成良好的飲食和作息習慣。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在找出過敏原之後,日常生活中應該要避免接觸過敏原,並維持居家環境清潔,定期換洗床單,空氣品質不佳時避免外出活動,若真的要外出也請戴口罩,待在室內時使用空氣清淨機讓空氣循環,季節轉換交替時節,最容易引發過敏,得特別保暖口鼻,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此外,平常也可以每日早晚用溫鹽水沖洗鼻腔,使用手動或者電動洗鼻器,都可以達到相同效果,可視個人喜好自行決定;鹽水可以選用市售的罐裝沖洗用生理食鹽水或者自行調配皆可。 胃酸逆流導致咽喉發炎胃酸逆流可能會引起食道發炎,即所謂的逆行性食道炎,如果胃酸逆流超過咽部,甚至進入喉部,就可能因胃酸侵襲導致咽喉發炎,患者會有喉嚨有異物感、痰液變多、咳嗽、經常清喉嚨或說話容易聲音沙啞等現象。胃食道逆流所導致的慢性咽喉炎,常見於喜歡在睡前吃宵夜的人,導致酸性胃液在睡覺時逆流,損傷食道及咽喉,睡醒的時候,也容易覺得咽喉灼熱或者乾痛,再者,常吃甜食或常吃刺激性飲食的人,也容易有胃酸逆流的狀況。 ◎預防和改善方法:胃食道逆流患者,首先要戒除菸酒,平常要保持心情舒緩,不要有太大的壓力,睡眠要充足,避免食用油炸、太鹹、太辣或太甜等刺激性食物,不要空腹吃酸性或刺激性食物,也要少喝咖啡和茶飲,睡前2小時內不要吃東西,枕頭可以稍微墊高一點,並遵循醫師指示服用藥物,大部分都可以獲得改善。 辨證治療咽喉炎除上述常見造成慢性咽喉炎的主因之外,辛重毅表示,根據文獻,類似慢性咽喉炎的症狀在中醫醫書中出現相關記載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並沒有單一性的藥方,臨床常見的慢性咽喉炎,必須由醫師依照患者不同體質和症狀進行辨證治療,一般可大致分為肺腎陰虛、肺脾氣虛及痰瘀氣滯等三種證型,症狀和治療方式概述如下: ◎肺腎陰虛症狀:患者說話聲音細微或嘶啞,講話無法持久或後音不足,症狀時輕時重,長久不癒,喉部經常感覺到乾燥發癢或微痛刺痛,特別在午後或夜間症狀加重,乾咳少痰,咽喉部黏膜微紅腫,伴有口乾咽燥,腰膝酸軟,舌質紅,脈象細數。治療:此類病患宜用滋補肺腎降火開音的方式治療,可以用百合固金湯或類似方劑為主方,配合症狀加減用藥治療。 ◎脾肺氣虛症狀:患者聲音嘶啞日久不癒,特別在中午前或勞累時症狀會加重,且有說話無力而且無法持久發聲的狀況,咽喉部淡紅或淡白,聲帶有鬆弛乏力或閉合不良的現象。 治療:此類病患宜用健脾益肺升清開音的方式進行治療,可用補中益氣湯或類似方劑為主方,配合症狀加減用藥治療。 ◎痰瘀氣滯症狀:患者聲音嘶啞多日,喉部經常有痰的哽咽感,偶有胸脅悶脹現象,聲帶暗紅增厚伴有小結或息肉;舌頭暗紅舌苔白,脈象細或緩。 治療:此類病患宜用行氣活血化痰散結的方式進行炙治療。可用會厭逐瘀湯合導痰湯或類似方劑為主方,配合症狀加減用藥治療。 舒緩喉嚨不適茶飲除了治療藥物外,平常在家可偶爾用食物搭配中藥煎煮茶飲來做食療,也可以減緩相關喉嚨不適等症狀,辛重毅提供幾樣適合慢性咽喉炎患者飲用的漢方茶飲配方: 羅漢果茶作法:羅漢果1~2個,以350c.c.保溫杯加入熱開水,加蓋燜1小時,或者用電鍋外鍋加1杯水燉煮,溫度稍降後飲用以免燙傷。功效:清肺利咽。適合總機、老師或業務員等,需要經常使用喉嚨的人飲用。 銀耳百合湯作法:將40g白木耳去蒂剪成小碎塊,用冷開水浸泡1小時,發好後加冰糖20g、百合10g、有機雞心棗乾4~6顆、枸杞10g,加水1000c.c.,放入電鍋中,外鍋加2小碗水。功效:滋陰潤肺。 川貝燉梨作法:選大顆黃皮粗梨,不要削皮,對切去子,將川貝母6克塞入梨子中,加適量開水,用電鍋燉熟。湯汁和梨都可以吃。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 生理食鹽水調配法 生理食鹽水調配法為1000c.c.的溫水添加9公克的食用精鹽,如果要使用上覺得更舒服,可以用所謂的緩衝性生理鹽水,調配方法是在1000c.c.的溫水中添加6公克精鹽和3公克烘培用小蘇打。其實用最便宜的食用精鹽就可以,不需要買價格昂貴的專用洗鼻鹽、低鈉鹽或天然鹽,每種鹽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7期】延伸閱讀: 喝感冒糖漿治感冒 但「這行為」恐害你賠上肝腎健康咳嗽、鼻水、喉嚨痛, 是流感還是感冒?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
2020-07-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3主因 疫情在夏天仍高漲不退
科學界本希望來到夏季,天氣條件能讓新冠病毒威力減弱,疫情趨緩,但實際上並未如此,染疫確診數目最近還迭創新高;公衛及傳染病學者指出,大眾對新冠病毒還缺乏免疫力、病毒傳染方式,以及人群互動方式,可能是疫情高漲不退的三個主要原因。「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研究均顯示,夏季陽光可以削弱新冠病毒的活性,不論它們是在空氣中還是沾染在物體表面皆然;還有研究認為新冠病毒碰到夏季氣溫及溼度,會比起在秋冬季節更快衰敗,但實際疫情發展讓專家的預測破滅。學者們指出,原因首在人類對新冠的免疫力依然很弱,讓病毒有很多傳染的機會;「科學」(Science)期刊5月刊登的一篇研究成果顯示,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模型,看看季節的變化如何影響新冠病毒在美國及全球的傳播。在幾種不同環境運作其模型後,學者們發現,只有在大部分人口對病毒都有免疫力,季節變化才成為重要因素,進而限制病毒的傳播。不過,他們使用的數據是其他流傳已久的病毒,包括兩種會導致一般流感的冠狀病毒。雖說也有論文認為新冠病毒黏上物體表面,陽光會削弱其活性,但衛生機構已認定,呼吸道釋出的飛沫,才是新冠的主要傳染模式;病人咳嗽、打噴嚏或講話,會噴出大量飛沫而把病毒傳染給他人。專家們表示,確立飛沫是新冠傳染主要模式,便發現人群互動行為較季節變化等其他因素,更能推動新冠疫情的擴散。人與人近距離長時間互動,新冠病毒最有機會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在人擠人的場合、通風不良的地區,還有群眾高聲交談、吶喊甚至歌唱的地方。為減少傳染,公衛專家強烈建議避免長時間待在諸如擁擠的夜店或餐廳等公共場所;也最好戴上口罩,保持至少六呎的距離,並勤加洗手。
-
2020-07-16 養生.營養食譜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夏季是時候養陽了
有一種夏天,叫宮崎駿動畫片裡的夏天,藍天、白雲、綠樹、青草,那裡有一望無垠的大海、綠草如茵的森林和潺潺的小溪流水。微風悠然,花氣繚繞,充滿清新自然的色彩和神秘的氛圍,而且滿載著我們對於夏天的回憶。週末時光,閒暇安逸的躺在家裡吹著風扇、吃著冰鎮的西瓜;下雨天,細細聆聽,雨水啪搭啪搭的搭載屋簷……飲食宜清淡,適當吃「苦」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人的消化功能也偏弱,所以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熱生風;同時,建議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但不宜過鹹、過甜。對此,可選擇一些具有滋陰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銀耳、蝦、鴨肉、鯽魚等;或祛暑益氣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芹菜、萵筍、絲瓜、黃瓜等。夏季養生:顧護陽氣,吃些溫性食物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夏季時,人體氣血運行趨外,毛孔張開,陽氣溢出體外,消耗過多則會使人體陽氣處於內虛狀態。加上人們貪圖涼快便會自然而然地多食寒涼食品,比如過多攝入各種冰鎮飲料或者冷水淋浴等。這些舉動無形中加速了胃中虛冷狀況的發生,要知道一杯溫熱的茶飲更利於解渴。因此夏季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適當吃些溫性食物,如:心靈鴨湯。鴨肉不僅適合體內有熱的人,也適合夏季食用,製作時可適當加入當歸、大棗,並搭配生薑、花椒等溫性調料,起到補氣益血、溫補陽氣的功效。同時,生薑還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可以降逆止嘔,對於早孕反應明顯的孕媽媽,生薑含服或者穴位敷貼也是不錯的選擇。保持充足睡眠夏至時節,人的身體也應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可以適當晚睡早起,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至8小時的睡眠。「子午覺」是最好的養陰養陽的方式,子時入睡,午時小憩。子時:23時至01時,這時間是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陽氣盡則臥,此時最宜睡眠。午時:11時至13時,中午閉眼小憩既可以消除疲勞、放鬆身體,又有助於寧心安神。夜間易受風寒,切勿貪涼整夜開空調,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熱,入睡前衝個澡,不僅清涼舒爽、消除疲勞,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必須是夏天最熱門的話題。《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比如虛寒型痛經、宮寒不孕、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瀉、體虛易感等反復發作或加重。夏治:指在夏季三伏時節,趁著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人體陽氣浮越之時,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等治療措施,一方面能為秋冬貯備陽氣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更好的達到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療方法為中藥穴位貼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伏貼」。夏季飲食銀耳蓮子百合羹原料:銀耳一朵、蓮子15枚、百合一顆、枸杞15粒,冰糖適量。製作:將銀耳、蓮子、枸杞、冰糖放入鍋中,加清水1000ml,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煨1小時左右。功效:滋陰潤燥,養心安神苦瓜炒蛋原料:苦瓜一根,雞蛋兩枚製作:1.苦瓜洗淨縱向對半切開後去瓤,切成薄片,加少量鹽醃製10分鐘左右,捏乾水分。2.雞蛋打入碗中攪散成蛋液。3.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熟,將蛋液倒入鍋中快速炒成蓬鬆狀盛出。3.再次放入少許油,爆香香蔥末,倒入苦瓜,大火翻炒一分鐘,攪拌均勻。4.最後加入炒好的雞蛋,炒勻即可出鍋。功效:清心瀉火、解暑除煩(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7-14 科別.消化系統
消化道問題都會吐血、解黑便 醫師教用顏色判斷出血位置
武俠小說中的俠客俠女們受了一掌之後,常常「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等等,為什麼他們會吐血?是內臟受了傷嗎?那是哪些內臟出了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什麼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首先,消化道就是食物從嘴巴到達肛門排出,經過好幾公尺的這趟路途!包括了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上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十二指腸。「下消化道」包含小腸(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萬一腸胃道旅程的某處出血了,「出血程度」和「出血位置」會讓患者有不同的表現。出血程度簡單來說,出血量可以輕微到看不到,但緩慢長期的少量出血,還是會讓患者臉色蒼白、虛弱、貧血。突發性的大量腸胃道出血會讓患者頭昏眼花、虛弱無力、接近暈倒、喘不過氣,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因而迅速危及性命安全。這就是腸胃道出血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症狀表現有所差異,治療的方式也會因此調整。 上消化道出血出血位置也會讓患者表現有所差異。如果是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可以表現「吐」或「拉」,吐出鮮紅色的血、吐出咖啡色的陳舊血、或是解瀝青般深色的糞便,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徵。下消化道出血若是下消化道(空腸、迴腸、大腸、直腸、肛門)出血,比較有機會從肛門排出。患者可能會解鮮紅色的大便,或直接解出鮮血及血塊。畢竟下消化道距離肛門比較近,流出的血看來會比較新鮮。但以上所述都是典型案例,例外其實也不少。像是患者若突然有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量,也有機會拉出紅血便。若是少量的下消化道少量少量的出血,也可能會讓人的糞便呈現瀝青般的深色,沒鮮血那麼新鮮的模樣。穩定生命徵象無論患者是因為吐血或解血便送醫,也無論患者是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到院後醫師的第一要務都是「穩定患者生命徵象」,畢竟失血過多會造成休克,神智不清或失去意識,危及性命安全。醫師會考慮是否需插入氣管內管保護呼吸道,防止大量吐血進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並確定患者心跳、血壓等數據,用靜脈輸液及輸血穩定血壓、脈搏等生命徵象。胃鏡接下來就要找出出血點並止血。醫師會從患者病史及目前表現(是吐血還解出血便,是鮮紅的還是瀝青色的?)等資料評估是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再選擇適當的檢查工具。懷疑上消化道出血時,醫師通常會先安排胃鏡檢查。胃鏡能穿過食道、胃、十二指腸,檢查腸道的內層是否有出血點,若有,醫師可用給藥、燒灼止血或血管夾拴緊血管等方式阻止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時也可利用大腸鏡鏡檢方式找到出血點並止血。出血點若還是找不到出血點,可考慮做血管攝影,注射顯影劑檢查上下消化道的出血位置。找到出血位置後,也能用血管攝影定位並局部施打藥物來止血。萬一各種檢查都找不到出血點,或是出血過於嚴重,或是止血止不住,就可考慮手術,剖腹探查找到出血點並止血。以下列出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可能原因,之後會再有詳細介紹。上消化道出血● 胃食道逆流及食道發炎● 食道靜脈屈張,最常見是肝硬化造成不正常、腫大的食道部位靜脈,可能會爆開出血● 食道裂開,腹壓過大,像是嚴重嘔吐、生小孩、大力咳嗽。● 消化道潰瘍,包含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癌下消化道出血● 大腸發炎● 大腸息肉● 大腸癌● 感染性腸道發炎● 憩室炎● 缺血性腸炎● 痔瘡,最常見且明顯的下消化道出血,肛門處靜脈腫脹屈張,用力排便或糞便通過時造成血管裂開出血。● 肛裂原文:
-
2020-07-13 新聞.用藥停看聽
類固醇分7等級,擦錯沒效還更嚴重!你知道你用的是哪一種嗎?過敏專科醫生一次解析
編按:閔雅琳是一位過敏專科醫生,也是3個過敏兒的媽媽,遇到小孩搔癢、紅腫不堪的皮膚問題時,竟然也曾感到困感與手足無措,醫生媽媽自身抗敏實踐經驗,以專業醫學為基礎,告訴大家如何有效控制小孩過敏!皮膚問題沒有特效藥,但是絕對可以好起來!正確了解過敏我們的身體具有防禦從外部流入之不良物質的能力。當不良物質進入體內,身體會將其視為敵人攻擊。 在攻擊敵人的過程會出現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化膿等症狀。為了澈底地攻擊進入體內的物質,必須區分到底是敵人還是隊友。有些敵人的情報是在媽媽肚子裡學習的,有些則是透過母乳得到,這稱為「新生兒免疫」。 出生後3個月,就必須開始自己區分敵人與隊友。從一開始就要清楚分辨敵人並不容易,所以會在敵人進入體內時,分不清楚是敵是友,錯過了攻擊時機,導致患病。預先告訴身體,進入體內的是敵人的東西,正是預防接種。透過預防接種,我們的身體可以預先學習到敵人的樣貌,所以當敵人出現,準備在我們體內壯大之前,身體就能立刻攻擊。 但是,偶爾也會有把隊友誤認為敵人的情況。舉例來說像是雞蛋,當第一次進入體內時,身體就會開始警戒,不確定是什麼東西。大部分人的身體會將其判斷為沒有問題,所以可以吃雞蛋。但是有些人的身體,會將雞蛋標上敵人的記號。一旦被標上敵人記號,只要雞蛋一進入體內,身體就會開始攻擊。大部分不會在第一次吃某樣食物的那天出現過敏症狀,而是在吃過幾次後,才開始出現過敏反應,因為我們的身體需要時間來判斷是敵是友。當然,也有某些情況是在第一次吃下時,身體誤判為其他東西而立刻發動攻擊。這種時候,身體會馬上出現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不只是皮膚起疹子,還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藥物過敏、昆蟲過敏、食物過敏、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等形式。聽說類固醇不好,但小孩癢到睡不著,到底該不該擦藥?案例CASE秀赫在小時候皮膚很好,長大成人之後,在小腿出現了牛皮癬。雖然有擦藥,但效果都只是一時的,只有在很嚴重的時候塗抹一些類固醇藥膏。然而在不久前,他幫兒子洗澡時,發現兒子的手肘與膝蓋附近摸起來有些粗糙。 秀赫開始擔心,是不是把牛皮癬遺傳給孩子了。帶兒子去醫院檢查後,情況不算嚴重,醫生開了低劑量的類固醇藥膏。把類固醇擦在自己身上時毫不猶豫,但要擦在小孩子身上,卻猶豫而遲遲無法下手。真的沒關係嗎?孩子是不是也是只有抹時有效果,不抹又馬上會復發呢?從小就開始抹類固醇沒關係嗎?秀赫為此十分擔心。 一般來說,針對異位性皮膚炎,醫生最先處方的藥是類固醇。類固醇可以使發炎情況減緩,抑制免疫作用,並使微血管收縮。因為類固醇的藥效很卓越,強效的類固醇藥膏,只要擦1、2次,紅腫的皮膚很快就會恢復。然而若草率地使用,則要注意會出現副作用。 類固醇分為塗抹型與口服型。塗抹型的類固醇,是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已充分地從洗澡、保溼等生活習慣上好好照顧、護理,情況仍沒有好轉時由醫生處方使用。因為有各種劑量,根據皮膚炎的部位、症狀、程度,使用的藥有所不同。就像保溼劑也有分乳液(Lotion)、乳霜(Cream)、乳膏(Balm), 塗抹型的類固醇也有各種產品型式。最方便使用的是洗劑型(Lotion),容易塗抹,適用於大範圍的部位,也可以用在皮膚有剝落、龜裂狀況,以及流組織液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用在結痂的地方。 在這樣的皮膚上抹軟膏(Ointment)或是乳膏(Cream)型的類固醇,可能會造成刺激而使症狀惡化,必須特別注意。在較小的部位,較常使用乳膏或軟膏型式的類固醇。此外,針對像頭皮脂漏類的頭皮皮膚炎,則會使用類固醇液。 隨著年紀與生活習慣,皮膚的狀態有所不同,因此每個人的處方不同。所以不能將個人的處方藥,給別人輪流塗抹。針對較厚皮膚的處方,不能塗在較薄的皮膚。類固醇特別需要在醫生正確地處方下使用。 在有異位性皮膚炎的部位塗抹類固醇藥膏,紅色溼疹、乾燥的部分、搔癢症狀都會好轉。雖然使用強度較強的類固醇,效果會明顯且快,然而若要預防出現過度使用所造成的副作用,會盡量從可以看到效果的最低劑量之類固醇開始使用。為什麼要特別加上「可以看到效果的」理由在於,如果在較厚的皮膚上使用劑量過低的類固醇,則可能會完全沒有效果。 類固醇治療沒有效果的最大原因,在於沒有按照處方行事。在治療期間,要依照處方遵守塗抹的次數,規律且定量塗抹。若沒有正確地使用類固醇以致沒有效果,回診時醫生會開加強強度的藥。這樣一來,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對類固醇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沒有效果。一般管狀的軟膏,約成人手指一指節的量,可以塗抹約成人2個手掌大小的範圍。乳液型的,約是5元硬幣大小的量,可以塗抹約成人2個手掌大小的範圍。 在過敏症狀加重的時候,迅速減緩發炎的情況,反而是減少使用類固醇的方法。因為消除皮膚發炎情形,恢復到正常皮膚後,透過適當地洗澡與保溼護理,可以讓皮膚持續地維持在健康狀態。猶豫、拖延,或是不照處方持續地塗抹類固醇,會讓皮膚的發炎情況無法緩解,皮膚角質層處於受損狀態,長久下來可能會更難恢復至原本健康的皮膚。 一般來說,若是較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一天擦2次,2∼3天內皮膚多半就會恢復。然而若症狀嚴重,則要根據皮膚的狀態。嚴重的時候,一天塗抹2次強度較強的藥,有時即使皮膚尚未完全恢復,也要觀察皮膚狀態,改為1天1次、隔日擦、或是1周1次。一般的類固醇強度分級 ●等級1是強度最強的製劑,等級7是強度最弱的製劑。 ●而根據研究不同,分類可能會與上表有些許差異。 ●紅字表示為台灣目前沒進口且無正式中文譯名的藥品。 針對常常復發的部位,即使目前皮膚狀況良好,有些也需要持續地一周擦1、2次。若在主治醫生已訂下計畫、給予處方,在途中暫時斷藥的期間,去了其他醫院,在沒有其他資訊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在看到皮膚狀況後,立刻要求開始使用類固醇。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時間的治療,與其到不同的醫院看病,持續地在同一間醫院是比較好的。即使要轉往其他醫院,也應該在同一間醫院看診幾個月。不停地換醫院,也可能讓病患感到混亂、造成影響。書籍介紹我是過敏專科醫生,也是過敏兒媽媽:從醫療方案到居家照護,一位醫生媽媽的抗敏實踐作者:閔雅琳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0/04/30作者簡介/閔雅琳是育有三名子女的媽媽,也是一位治療過敏的醫生。目前任職於韓國「Min And Min幼兒青少年科」醫院,擔任副院長。同時,擔任育兒雜誌《ANGE》的專欄作家及諮詢醫生、主持網路醫學節目「下雨過後」、安養市育兒支援中心的父母教育講師。自漢陽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於漢陽大學附設大學醫院實習,家庭醫學科住院醫生結業,現為大韓民國家庭醫學會正式會員、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大韓民國泌乳醫學會正式會員。相關網站:drminarim.blog.me/www.youtube.com/c/arimminInstagram @drminarim延伸閱讀: 一個人身上有什麼毛病,看體型就知道!國寶女醫莊淑旂:「4大體型」對症養生法
-
2020-07-13 癌症.肺癌
胸腔X光未追蹤 胸悶氣喘發現晚期肺癌
70歲劉先生有糖尿病及心臟病史,曾在50歲時得過肺結核,菸齡40年,8年前戒菸,2年前照過胸腔X光並無異常,之後在心臟科及耳鼻喉科門診規則拿藥服用,未再繼續追蹤胸腔X光。今年5月。劉先生掛急診,因為持續喘及胸悶一周以上,但沒有咳嗽也沒什麼痰,沒有胸背痛,必須墊高枕頭才能睡覺,無法散步運動。急診照胸腔X光顯示,右上肺靠近縱膈腔處有一團腫瘤,接著做胸腔電腦斷層,發現雙側上肺葉都是長期抽菸導致的瀰漫性肺氣腫,難怪劉先生會喘。後來住院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小細胞肺癌,胸椎有癌細胞轉移。由於外科手術已無法將癌細胞完全切除,接受化療、放療等輔助性治療。肺癌死亡率已十年排名第一,致死率高,關鍵在太晚發現、早期症狀不明顯,也可能與常見的肺部疾病,如輕度慢性支氣管炎、心血管疾病症狀類似,所以被忽視或誤判。若民眾持續咳嗽且未見好轉,咳痰帶有血絲或咳血,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聲音沙啞,骨關節疼痛,無預警體重下降、食欲不振,以上多屬於晚期肺癌症狀,胸腔X光大多已經可見不正常的病兆。早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有五成,晚期存活率只剩下兩成,晚期肺癌無法治癒,只能延長生命。胸腔X光是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一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肺癌診斷率較優,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建議肺癌高風險族群,如經常接觸油煙者、石綿粉塵職業暴露者、空氣汙染者、氣喘肺阻塞患者、肺纖維化患者、肺結核患者、有抽菸者、肺癌家族史者、年齡大於50歲民眾,每年定期照X光,再視情況包括輻射劑量考量及個人對肺癌風險承受度,決定是否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
2020-07-13 科別.呼吸胸腔
蔡啟芳肺部移植/肺阻塞喘、咳、痰 常被誤認感冒
前立委蔡啟芳長期飽受肺阻塞(COPD)所苦,在台大醫院接受肺部移植手術。肺阻塞令人聞之色變,國內40歲以上民眾恐怕逾一成以上罹病,病程早期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氣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醫師提醒,「咳、痰、喘」是肺阻塞常見早期症狀,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多數患者30、40歲發病吸菸者、吸二手菸者、長期暴露汽機車廢氣、吸入懸浮微粒或以木柴生火民眾,都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余忠仁表示,有害微粒會引起肺臟及呼吸道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肺泡間隔被破壞,小呼吸道也會因慢性發炎引發黏膜腫脹、呼吸道纖維化,造成阻塞而導致呼氣氣流受阻。余忠仁表示,多數患者在30、40歲左右發病,往往會出現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過去調查發現,40歲以上成人的肺阻塞罹病率約為7%,但考量到許多患者早期症狀不明顯、未就醫確診,因此推估社區中實際盛行率可能達10至12%。感冒就醫無改善就要檢查高雄市立旗津醫院院長暨高醫體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蔡忠榮表示,輕微肺阻塞症狀可能被誤以為是氣喘、感冒等疾病。一般來說,氣喘源於過敏,患者往往從小就有症狀,因此壯年後才突然喘、咳、痰,民眾應考量罹患其他疾病。如果認為罹患感冒,但是就醫一兩次均無改善,且本身長期抽菸、甚至抽了20、30年,就要懷疑可能罹患肺阻塞,赴胸腔科接受評估。余忠仁說,未吸菸者如果有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可觀察生活中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如工作環境長時間有粉塵等,也建議就醫評估。定期打疫苗避免急性惡化蔡忠榮表示,肺阻塞不可逆,患者需藉由氣管擴張劑來改善阻塞情形。由於患者較一般人易感染流感而導致死亡,因此建議患者定期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等,以避免急性惡化。
-
2020-07-11 科別.呼吸胸腔
蔡啟芳飽受肺阻塞所苦 醫界推估40歲以上1成罹病
前立委蔡啟芳長期飽受肺阻塞(COPD)所苦,疾病走到末期,目前正在台大醫院接受肺部移植手術。肺阻塞令人聞之色變,醫界推估國內40歲以上民眾恐怕超過一成的人罹病,但在病程早期卻容易被誤認為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延遲治療。在台灣,肺阻塞每年帶走約6000人的生命。台大醫院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余忠仁表示,長期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會引起肺臟及呼吸道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肺部的肺泡間隔被破壞將造成肺氣腫,而小呼吸道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引發黏膜腫脹、呼吸道纖維化,造成小呼吸道阻塞而導致呼氣氣流受阻。多數患者在30、40歲左右發病,往往會出現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余忠仁表示,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過去調查發現,40歲以上成人的肺阻塞罹病率約為7%,但考量到許多患者早期症狀不明顯、未就醫確診,因此推估社區中實際盛行率可能達10-12%。高雄市立旗津醫院院長暨高醫體系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蔡忠榮表示,輕微的肺阻塞症狀可能被誤以為是氣喘、感冒等疾病。一般來說,氣喘源於過敏,患者往往從小就會有氣喘症狀,因此壯年後才突然咳、痰、喘的民眾應考量罹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果認為罹患感冒,但是就醫一兩次均無改善,且本身長期抽菸、甚至抽了二三十年,就要懷疑可能罹患肺阻塞,赴胸腔科接受評估。余忠仁提到,未吸菸者如果有慢性咳嗽、濃痰、易喘等症狀,可觀察生活中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如工作環境長時間有粉塵等,亦須就醫接受評估。衛福部國健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合作出版的《肺阻塞知多少手冊》中提供一分鐘簡易問卷(如圖),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也發展「1分鐘358」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這些工具自我檢視罹病風險。所謂登階測試包含三指標,指標一是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者,就屬高風險族群,這群人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症狀,盡速就醫檢查。指標二是1分鐘內能登階30-50階者,屬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指標三是1分鐘內能登階50階以上者,這群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低風險族群。蔡忠榮表示,肺阻塞不可逆,患者需藉由氣管擴張劑來改善阻塞情形。由於患者較一般人易感染流感而導致死亡,因此建議患者定期接種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等,以避免急性惡化。
-
2020-07-10 新聞.健康知識+
感冒發燒、肌肉痠痛、喉嚨痛 不吃藥會好嗎?
有此一說:我想請問如果發燒、肌肉痠痛、喉嚨痛,怎知道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呢?如果不知道,為甚麼醫生都直接開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吃抗生素是白吃嗎?如果是細菌感染,不吃抗生素,就綜合感冒藥,會好嗎?--------------------------------------------------------------------------- KingNet醫師回答 林毅敦醫師 您好,醫療方面請您放心交給專業評估,因為病毒感染,會使身體免疫降低,時常後來就會合併細菌感染(一起入侵),因此,時常合併使用抗生素是有所根據。基本上,身體本來有自我痊癒能力,使用藥物只是為了縮短病程,與病程中讓您不要太難過!!舉例:感冒咳嗽,吃藥可以讓您好過,但不吃藥,也可以,就讓它慢慢好吧
-
2020-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夏日防疫 長者口罩戴不住怎辦?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證實新冠肺炎有空氣傳播的可能,但因近一兩周台灣進入酷暑,已有不少人難耐高溫「脫罩」而隱藏危機。甫出版國內第一本「長照防疫最想問」手冊的新竹市衛生局長王宗曦提醒,高齡是新冠肺炎最重要的重症風險因子,且銀髮長者、失智症者抵抗力弱,家人必須格外關心其防疫措施,可善用手冊內專家叮嚀的技巧,防範感染機率。「長照防疫最想問」手冊網羅超過20位專家建議,精心整理出防疫包重點。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表示,疫情期間,他問失智者家屬「患者可以配合、戴得住口罩嗎?」,約九成家屬回答可以;但問到失智者本人知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戴起口罩時,有些阿茲海默症患者會陷入沉默或回答不知道。這代表即使每天有大量的疫情資訊,但因失智種類和嚴重性不同,對事件性記憶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若失智者不了解疫情的嚴重性時,照顧者該如何落實防疫措施?白明奇建議,每天可撥出十分鐘解說一遍提醒事項、可以自製醒目的標語和宜人的圖案以便隨時提醒。長庚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強調,失智者的理解力或許只有常人的七八成,但仍保有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勸說其戴口罩時,家屬要「耐心重複、不凶不責備、不能假設他聽不懂」。他建議,若長者不願戴好口罩,周遭的人戴好口罩一樣可以對失智者達到防疫效果。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觀察到,近期因疫情穩定,發現少數民眾進醫院不戴口罩防護,王宗曦提醒長者進出醫院務必戴口罩、勤洗手,切勿因疫情回穩而鬆懈自我保護措施。例如針對有需要進醫院回診的慢病長者,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建議回診防疫措施,包括三高等慢病長者要做好個人防護;初期發病且病情穩定者,可優先到社區診所照護,且就醫之前,可先致電詢問診所人潮,選擇離峰時間前往;若至醫院務必戴口罩,離開醫院後正確洗手,確保手部衛生。王宗曦提醒,防疫要從良好的衛生習慣做起,遵守咳嗽禮節和「內、外、夾、弓、大、立、完」手部衛生,以及掌握五前、五後洗手關鍵時機。詳細的防疫措施均收錄於「長照防疫最想問」手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向衛生局及三個行政區衛生所索取,可電洽(03)5355191。另也提供電子書版本,可上衛生局官網及「udn讀書吧」免費閱讀。※立即閱讀《長照防疫最想問》:http://reading.udn.com/v2/bookDesc.do?id=163857
-
2020-07-09 科別.呼吸胸腔
不止室外有空汙 環保局提醒:室內這些情況也會產生空氣汙染物
當心室內也有空汙!多數人一天當中可能有過半時間待在家中,高雄市環保局提醒,要適時打開窗戶通風,避免室內空氣過於停滯,如果有開伙,要記得打開抽油煙機,避免PM2.5停留過久,避免潮濕,可以使用除濕機減少細菌、真菌的滋生。高雄市環保局官方line「空品報你知」提到,如果是空汙季,外頭空氣會比較糟糕,出門最好戴口罩,但人在家中,呼吸到的多半是室內空氣,室內空氣好壞,與健康也大有關聯。環保局羅列常見的室內空氣汙染物包括,PM2.5、PM10主要由室內燃燒活動造成,如煮飯、抽煙。真菌、細菌主要由密閉潮濕的空間、物品造成,如廁所。一氧化碳主要由密閉空間燃燒不完全造成,如老舊瓦斯爐、熱水器。臭氧主要由辦公室的影印機所造成。甲醛、揮發性有機物在油漆、黏著劑、建築與裝飾材料、家具、家電用品、清潔劑,都可能含有此物質。二氧化碳主要由多人的室內密閉空間所造成。上述汙染物對健康有何影響?過多的二氧化碳,可能會產生「病態建築症候群」,症狀包括頭痛、眼、鼻或喉嚨痛的感染、易感冒、皮膚乾燥發癢、嗜睡、噁心、無法專注、易疲勞、對氣味敏感等種種生理不適症狀出現,稱之為「病態建築症候群」。在辦公室想睡覺,不一定是精神不好,可能是二氧化碳過量所致。甲醛或揮發性有機物,也有很大危害。甲醛的味道很刺鼻,呼吸過量可能導致味覺與嗅覺刺激、咳嗽、喉嚨痛、胸悶嘔吐、致癌等症狀發生。在室內應適時打開窗戶通風,避免室內空氣過於停滯。在家若有開伙,也要記得打開抽油煙機,避免PM2.5停留過久。避免潮濕,可以使用除濕機減少細菌、真菌的滋生。環保局也說,室外的空氣,多數時間都是相對不錯的,尤其在夏季,民眾不妨趁著好空氣時,往戶外走走,有益身心靈健康。
-
2020-07-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英媒:中國2013年就發現新冠病毒 送到武漢研究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以頭版報導,指中國可能早在2013年就發現了新冠病毒。報導稱,2012年8月中國科學家前往雲南調查一種導致三位礦工死亡的新疾病,最後在一座廢棄的銅礦場發現了與新冠病毒相吻合的一種新型病毒RaBtCoV/4991,與新冠病毒(COVID-19)有96.2%的相似度,但武漢病毒研究所卻從來不曾公開承認這一點。該報導指,2012年4月24日至5月2日,六位在昆明墨江通關鎮一個廢棄銅礦廠工作的礦工先後出現39度以上高燒,以及咳嗽、四肢痠痛等症狀,其中五人呼吸困難。當時有些人已在礦場工作了兩周才發病,有些人則只工作了幾天就有症狀。醫護人員為這些礦工做了包括SARS在內的病毒測試,結果都呈現陽性,進而遵照鍾南山建議,對病患進行抗體檢測。結果病患體內並無SARS病毒,卻出現了一種類似SARS但尚不為人知的抗體。武漢病毒研究所於是派出團隊到礦場調查,經過一年的研究後,發現了RaBtCoV/4991病毒。報導說,美國羅格斯大學微生物學教授艾布萊特(Richard Ebright)對於COVID-19的出現並不吃驚,稱武漢病毒研究所對於RaBtCoV/4991可能做了手腳。該報導稱,記者曾致函武漢病毒研究所,詢問關於RaBtCoV/4991的問題,包括為何不公開資訊、是否與COVID-19有關等,但均未得到回覆。
-
2020-07-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39名科學家致世衛公開信:室內空氣會傳播新冠病毒
全球32國的239名科學家將發布一封給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公開信,表示已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會經由室內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傳播,呼籲世衛更改其有關病毒經由空氣傳播可能性極低的建議。世衛組織一向主張,新冠病毒是由大的飛沫傳播,病患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快速掉到地上,不會浮在空氣中。直到6月29日世衛發布的最新指南,仍稱只有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懸浮微粒,或是小於5微米的飛沫,才會經由空氣傳播。在這封題為「該是改正空氣傳播新冠病毒的時候了」的公開信中,科學家呼籲世衛更改其建議。紐約時報報導,全球各地的酒吧.餐廳、辦公室、市場和賭場都爆發群聚感染,讓科學家更確信新冠病毒會經由室內空氣傳播。如果空氣傳播是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通風不良的擁擠空間,這個結論將對如何防疫有重大影響。照顧新冠病患的醫護人員必須戴N95口罩,過濾掉最細微的飛沫。學校、安養院、住宅和商業場所必須將循環的空氣降至最低,並安裝強力過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