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260
筆 文章
-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第3例腦炎病童…4歲女童加護病房治療中 已累計7童重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55例重症個案,包括一名四歲的重症女童,有腦炎及多重器官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是目前國內第三例確診引發腦炎的病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再次提醒6個兒童應緊急送醫的條件包括抽蓄、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胸凹、嘴唇發白或發紫、血氧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或冒冷汗。羅一鈞表示,這名女童,本身沒慢性病史,發病當天有發燒咳嗽症狀,經家長帶去急診,在急診就全身抽蓄,立即收住院診治檢查,發現合併腦炎,腦炎影響到呼吸、心跳、意識,已收治加護病房,檢查過程發現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數據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中治療。截至昨天有六名孩子重症,這是第七例,也是第三例兒童確診後併發腦炎個案。羅一鈞提醒,若病情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包括有抽蓄,局部或全身抽蓄,意識不清,還有呼吸困難或胸凹。上述症狀在腦炎和肺炎都會發生,若影響氧氣供應,會純色發白或發紫,血氧低於94%代表缺氧,肢體可能會皮膚斑駁冒冷汗等,這是6個重要評估小朋友送醫條件。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91、59病歿 4歲童併發腦炎重症急救中
國內今天新增9萬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另新增191例中重症個案,中症136人、重症55人;死亡個案59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病例數越多,重症越來越多可以想像得到。1月1日至今輕症無症狀者占99.79%、中症人數為1541人,占0.16%、重症及死亡共483人,占0.05%。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歲至90多歲,僅一人無慢性病史,31人未接種疫苗。年齡分佈超過六成為80歲以上長者。其中一位年紀較輕微30多歲具慢性病史,併發急性心肌梗塞敗血性休克不幸過世。另外,重症個案有一位4歲女童,本身沒慢性病史,發病當天出現發燒、咳嗽症狀,至急診出現全身抽蓄症狀,因此立即收住院診治檢查,發現合併腦炎,影響到呼吸心跳意識,收治加護病房治療,檢查過程發現肝臟、腎臟多重器官數據異常,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中治療。目前兒童重症達七例,這是第三例兒童確診後併發腦炎個案。羅一鈞也再次呼籲,兒童居家照護時若出現警訊表徵,即為就醫警訊,包括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大於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另外,若出現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等症狀應儘速打119送醫。羅一鈞表示,尤其前兩個警訊和腦炎相關。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持續攀升 今新增9.3萬確診、累計突破百萬例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持續攀升,今天新增9萬331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新增59例死亡;另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上升滿多的,但還好沒有像前一天達到三成那麼多。今日新增9萬331例本土病例,為4萬3597例男性、4萬6682例女性、5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4,826例)、桃園市(13,827例)、台北市(12,060例)、台中市(7,444例)、高雄市(6,576例)、台南市(4,795例)、新竹縣(2,702例)、基隆市(2,530例)、彰化縣(2,313例)、宜蘭縣(2,144例)、屏東縣(2,142例)、新竹市(1,877例)、苗栗縣(1,513例)、花蓮縣(1,345例)、雲林縣(1,048例)、南投縣(1,026例)、台東縣(692例)、嘉義縣(664例)、嘉義市(462例)、澎湖縣(186例)、金門縣(137例)、連江縣(2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8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7日至5月17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為中國大陸1例、調查中46例,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27日至5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7萬0561例確診,分別為1萬2392例境外移入、105萬811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235例死亡病例,其中1,22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85例、台北市405例、基隆市64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23例、台中市21例、新竹縣14例、高雄市13例、花蓮縣11例、屏東縣8例、宜蘭縣及台南市各7例、雲林縣6例、台東縣及嘉義縣各5例、南投縣4例、苗栗縣3例、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直播/本土確診直衝8.5萬 陳時中:新增將近三成
新冠肺炎疫情海嘯來襲,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本土個案直衝8萬5310例,創新高。確診個案新增183例中重症,41例死亡個案;另有46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病例今天增加比較多,增加將近三成。新增之8萬5310例本土病例,為4萬1073例男性、4萬4211例女性、2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7230例)、台北市(12069例)、桃園市(9658例)、高雄市(6805例)、台中市(6770例)、台南市(4130例)、基隆市(2428例)、新竹縣(2301例)、屏東縣(2105例)、彰化縣(2035例)、宜蘭縣(1936例)、花蓮縣(1611例)、新竹市(1287例)、苗栗縣(1134例)、雲林縣(927例)、南投縣(705例)、台東縣(699例)、嘉義縣(646例)、嘉義市(464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60例)、連江縣(9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0例具慢性病史、20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19日至5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5月15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9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1例、調查中45例,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9日至5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8萬1141例確診,分別為1萬2345例境外移入、96萬874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176例死亡病例,其中116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64例、台北市392例、基隆市59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21例、台中市19例、新竹縣14例、花蓮縣9例、宜蘭縣8例、高雄市7例、雲林縣及屏東縣各6例、台東縣及台南市各5例、苗栗縣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歲女童急性腸胃炎高燒併發熱痙攣 驗出確診收治
苗栗縣一名2歲女童持續拉肚子,家屬以為是急性腸胃炎讓她服用家中的腸胃藥,不料女童突然抽筋、口吐白沫、四肢抖動且喪失意識,體溫燒到40度,經救護車送醫急診,家屬否認有接觸史,但PCR檢測證實感染新冠肺炎,並由專責病房收治。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浩遠表示,最近觀察到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含高燒,每天都有燒到40度的確診病童,5歲以下幼兒突然高燒有可能引起熱痙攣,而感染新冠肺炎已是目前兒童高燒最常見原因,因此應特別注意,最近如果孩子突發熱痙攣,要高度懷疑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李浩遠表示,兒童確診後,家長除了給予醫師開立的藥物,必須喝足夠水份及吃營養的食物才有體力對抗病毒,如病童食慾下降必須少量多餐,多餵幾次;家長除了要記錄病童體溫,也必須記錄一天進食量和尿量、觀察活力狀態、記錄每分鐘呼吸次數、監測血氧、觀察呼吸是否有胸凹、膚色或唇色,及肢體是否冰冷。他指出,兒童感染COVID-19大多是輕症,基本就是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咳嗽、鼻塞、頭痛、倦怠、痠痛等,部分會出現胸痛、胸悶、腹痛、腹瀉、嘔吐、脖頸痠痛、紅疹、全身疲倦感等症狀。被感染兒童大多會發燒,且發燒溫度常見在39度以上,多數發燒約2天就能退燒。除了發燒,較大的小孩會喉嚨痛,比小小孩會咳嗽。但如果沒發燒仍呼吸急促就要特別留意,如果進入到無法進食或餵食、意識喪失、抽搐、倦怠、呼吸困難、眼球紅(缺氧之症狀)以及低血壓等則是中重度狀況,必須盡快依疫情指揮中心規定的方式就醫。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或有症狀,台大三種門診怎麼選?副院長親自解惑
台大醫院「防疫急門診」今天正式營運,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今上午親自出面說明相關流程。高嘉宏表示,台大醫院有三種防疫門診,已開設兩年的「疫病門診」每天大約200個名額,今天新開的「防疫急門診」是每天上下午各200個名額,另有服務兒童的「疫病親子門診」。其中「疫病門診」可開抗病毒口服藥,快篩陽性的65歲以上長者善用,及早投藥、預防重症。快篩陽性或有症狀+65歲以上:疫病門診-> 醫用快篩確認 ->開抗病毒口服藥快篩陽性或有症狀+兒童:疫病親子門診 -> PCR確認+開症狀用藥 -> 簡訊通知視訊診療掛號連結快篩陽性或有症狀:防疫急門診(體育館篩檢站) -> PCR確認+開症狀用藥 -> 簡訊通知視訊診療掛號連結(症狀:呼吸道症狀、發燒、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高嘉宏表示,台大醫院過去兩年一直都有疫病門診,現在多設立防疫急門診和疫病親子門診,都是希望減少急診壅塞,兼顧防疫和醫療量能保存。高嘉宏表示,「防疫急門診」每個診次都會配置一位醫師,三位護理師、行政人員、藥師、醫檢師,快篩陽性的民眾要先掛號,防疫急門診的醫師會跟他確定是否有使用症狀緩解藥物的需求,醫師會看診並給予自費藥物。如果沒有症狀只有採檢需求,就直接做PCR採檢,這就不用額外付藥費。高嘉宏表示,如果PCR檢驗陽性,台大醫院會發簡訊通知民眾,同時附上「視訊門診掛號連結」,可經由視訊門診開藥、給藥,再由非居家隔離的親友來幫忙領藥。昨天已有40位確診者完成視訊求診,也完成拿藥。高嘉宏表示,65歲以上長者,如果快篩陽性,建議到「疫病門診」。可由網路預約掛號,把快篩陽性檢體放在夾鏈袋收好、戴好口罩,到診間來。經醫師確認快篩檢體、達到醫病共識,醫師就會進行法定傳染病通報,得到法傳編號後,就可以討論是否要用藥。醫師也要評估病人的用藥史、病史、風險、交互作用等。經評估認為可以用藥,當場就可以給藥,讓長者得到好的治療。高嘉宏提醒,發病五天內給藥可減少重症風險,減少後續住院或入住加護病房的機會。台大醫院的藥物都是由中央發給,台大醫院也負擔了其他附近醫院所需藥品的整備,藥量足夠。
-
2022-05-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新增6.5萬 累計破80萬
1月至今本土病例已突破80萬例!今國內新增6萬5794例本土病例,新增中重症病例61例,38例死亡個案,另有39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前一天增加四千多例。今日新增6萬5794例本土病例,為3萬1827例男性、3萬3947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萬8400例、桃園市1萬184例、台北市9772例、高雄市4979例、台中市4770例、台南市2844例、新竹縣2105例、基隆市1917例、彰化縣1613例、屏東縣1536例、宜蘭縣1481例、花蓮縣1200例、苗栗縣1129例、新竹市1124例、南投縣614例、雲林縣581例、嘉義縣556例、台東縣405例、嘉義市345例、澎湖縣146例、金門縣81例、連江縣12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7例具慢性病史、18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5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3日至5月15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7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3例、調查中36例,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5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9萬6059例確診,分別為1萬2301例境外移入、88萬370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135例死亡病例,其中1,12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42例、台北市381例、基隆市57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9例、台中市17例、新竹縣14例、花蓮縣9例、宜蘭縣8例、高雄市、雲林縣及屏東縣各6例、台東縣及台南市各5例、苗栗縣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市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她喉嚨刺痛唾液快篩3天陰性 鼻咽快篩一用「浮2條線」
國內近期開放進口新冠病毒唾液快篩試劑,只要採集口水就能檢測,免去鼻咽快篩戳鼻子的不舒服,讓民眾居家快篩多了一個選項。台中市診所醫師施勝桓說,一名女子今天因出現喉嚨刺痛、流鼻水、一直咳嗽、頭痛等症狀,連續三天使用唾液快篩試劑都是陰性,覺得不放心求診,因症狀十分明顯,在他的建議下,改購買居家鼻咽快篩劑測試,結果顯示「2條線」陽性。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台中從5月3日起實施「快篩陽得來速」機制,目前有19家醫院醫設置「快篩陽防疫門診」、「診所PCR」得來速增至10家,提供PCR得來速篩檢、安排醫師看診,有效達到一般醫療就醫與確診醫療就醫的分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每100名新冠確診者自行用唾液快篩檢測,會漏診34人,所以約3成的陽性患者可能會無法測出;同時時間性比起鼻子快篩會比較慢,因為病毒會先到鼻子,所以用唾液快篩早期剛感染者未必能第一時間就驗出;此外,唾液篩檢需Ct值低於23、24才會檢出,鼻咽快篩則是Ct值超過27也可以檢驗。施勝桓建議,如果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咳嗽、頭痛等症狀、接觸史或高度懷疑被傳染,使用唾液快篩測出結果為陰性不能完全放心,建議改用鼻咽快篩。
-
2022-05-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退役將軍夫人拒快篩、PCR闖三總病房 失控飆罵護理師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日前已宣布,醫院探病管制措施,包括雙北、基隆、桃園、高雄、花蓮縣等醫院,除例外情況一律禁止探病。近日三軍總醫院竟爆出有退役將軍夫人硬闖加護病房探視,甚至不做快篩、不PCR,還在病人面前咳嗽喝水還飆罵護理師,相當失控。近日網路流傳一段「來自南丁天使子民的哭訴」影片,畫面中2名護理師正在勸說家屬探訪時間已過,但家屬不斷對著2名護理師高分貝吼叫,質問「為什麼我不能進來?」、「xxx講的對不對,我等一下去找他!」、「他(醫師)還在查房為什麼我不能進來?」影片Po文指出,在加護病房每個病人都是急重症,唯獨這一位退役將軍夫人可以探病,探病過程中超過4小時,家屬探視下無做任何快篩及PCR,且還會在抵抗力差的病人面前咳嗽、喝水。投訴文寫到,一線醫護整天戴著N95口罩上班8至9小時,長官醫師不保護一線醫療人員,還被家屬咆哮大罵髒話15分鐘,護理人員只能忍住落淚,現在疫情嚴峻下,護理人員一一確診,每日縮排人力上班,但病人數量並未縮減,現階段誰能體諒第一線醫護人員?民眾不體諒醫護人員就算了,還仗著自己是退將家屬在加護病房內咆哮,當醫院是自己家?對此三總回應,本案經查證確為醫院病患之家屬,近日因憂心病患病情變化,致情緒激動而與護理師有所争執。本院已立即責成公關室及社服室主任與家屬溝通,強調依現行防疫規定全面禁止探病,並由護理部妥適安撫本院護理人員心緒。三軍總醫院強調,將嚴格要求家屬確遵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探病規定,後續加強宣導與病患家屬充分溝通,避免類案再生。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家照護喉嚨痛怎麼辦? 醫分享秘招
疫情增溫,台中市累計到昨天居家照護收案數達3萬3202人。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民眾可自我照護,若無食欲可適時吃冰品等食物,也可補充維生素等,坊間流傳喝綠茶有助抗疫?效果欠佳。鼻噴劑可舒緩喉嚨痛,幫小孩拍背則有助咳痰。在家運動有助提升體力,但要監控血氧變化。輕症居隔者如何除了吃藥,如何自我照護?呂昀珊建議,食欲欠佳,可吃冰、布丁等冰涼食物,只要吃得下都不用擔心,免疫力也會比較好,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糖攝取。若活動力、食欲下降就要注意。臨床實證,鋅對呼吸道感染有幫助,可多吃海鮮、雞蛋,並補充維生素B、C;乳酸菌(優酪乳)、益生菌亦可稍微縮短病程。呂昀珊說明,坊間傳聞喝綠茶抗疫?茶樹精油抗菌?動物或細胞實驗發現,兒茶酚胺確能抗菌。不過,綠茶泡來用喝的,已大量稀釋,能得到兒茶酚胺的量不知多少?再者,用喝的流到腸胃道,但新冠病毒侵襲呼吸道,推測效果不好。呂昀珊建議,孩子吃不下可改喝電解水,補充電解質和水分。1歲以內的寶寶水分就不需過度攝取。居家常備用來舒緩喉嚨痛的枇杷膏,避免泡給周歲內的寶寶飲用。呂昀珊分享,喉嚨痛到無法吞嚥或有口腔潰瘍,可用鼻噴劑局部止痛、緩解喉嚨不適,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呂昀珊指出,小朋友咳嗽、痰多,可拍背改善,讓小孩坐直,大人拱掌在背部由下往上拍;或以拍痰杯,在兒童背部左、右分別拍一拍。嬰兒改為身體傾斜趴放大人大腿上拍痰。若孩子咳痰、又喘,就要非常小心,很可能演變成支氣管肺炎,需送醫院治療;若是乾痰為主,就比較沒關係。呂昀珊建議,可做簡單的運動,小孩玩Switch (遊戲機),大人爬樓梯或有氧運動,家裡要備有血氧機,低於正常血氧濃度95%應趕緊就醫。
-
2022-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雖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以輕症為主要表現,但年長者及有潛在疾病患者,轉變為重症或死亡風險較高,疾管署致醫界通函發布專家諮詢會統整最新實證治療資訊。《元氣網》以下整理輕中重症常見用藥問題供大家參考。【輕症】一、一般輕症症狀,可以吃哪些藥?(可購買相似藥)A:●鼻塞流鼻水(以下藥物之一即可)•一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較強,但較嗜睡.Chlorpheniramine maleate(治鼻敏錠)4mg,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Dex-CTM(特息敏)2mg ,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yproheptadine(Pilian佩你安)4mg,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二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中等,但較不嗜睡.Fexofenadine(Allegra艾來)6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Loratadine(Finska 柔他定錠)10mg,早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etrizine(Cetia 暢寧)10mg,睡前一次,一次一顆•三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較差,但最不嗜睡.Levocetirizine(Xyzal 驅異樂)5mg,睡前一次,一次一顆 ●痰很濃很稠(兩種成分挑一種使用)•含有Ambroxo・Mubroxol 平痰息錠(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usco美舒咳(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ucosolvan沐舒痰(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含有Acetylcystne分・Acten愛克痰泡錠(60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泡水・Acten愛克痰顆粒(20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包,飯後●咳嗽(挑選一種,可搭配藥水、有些需醫師處方)•Dextromethorphan主要咳嗽藥物成分·Regrow愛舒可羅(6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edicon 滅咳康錠(15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edicon-A滅咳康複合膠囊(2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Noscapine諾司卡賓錠(2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ough Mixture鎮咳祛痰液,早中晚一次,每次5-15mLl,飯後•BrownMixture甘草止咳水,早中晚一次,每次5mL,飯後(需醫師處方)●發燒,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Acetaminophen(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PARAN、Acetal)常用劑量500mg/顆,4~6小時使用一顆,每日最大劑量8顆,飯後建議耳溫超過38度可以使用,其他疼痛也可以•NSAI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類的藥物.Ponstan博疏痛膜衣錠(500mg),8小時1顆最大劑量3顆,飯後.Naposin能百鎮錠(250mg),6~8小時1顆最大劑量5顆飯後.Ibuprofen伊普錠(400mg),4~6小時1顆最大劑量8顆,飯後【建議】耳溫超過39度可以使用,或使用Acetaminophen無法退燒注意可能增加腸胃道出血二、自行購買藥物有什麼需特別注意的?A:1、必須到藥局購買,且有藥師詢2、有些藥物需要醫師處方箋,可以詢問藥師3、有症狀的時候依照症狀投藥4、下列藥名為熟悉的藥物,可以選擇相似藥物(記得選大廠牌)5、有危險徵兆別等待,立刻聯络就醫(可參考之前貼文)6、成人處方小朋友不適用(>18歲可,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三、懷孕婦女適用嗎?A:懷孕婦女是否可適用Paxlovid,目前無臨床試驗資料可參考。歐美藥物管理機關與各醫學會指引根據動物實驗結果做出的建議並不一致,須個別考量用藥益處與未知風險。為提供臨床醫師裁量空間,專家會議決議將懷孕納入適用Paxlovid的重症風險因子,若臨床醫師評估使用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並獲同意後可使用。Molnupiravir則因藥物安全性考量,目前仍不建議孕婦使用。四、輝瑞「Paxlovid」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申請流程適用族群十二歲以上,體重逾四十公斤,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具有六十五歲以上、癌症、慢性疾病、吸菸等十三種風險因子任一項,即可開立。注意事項:1、使用時須特別注意藥物交互作用,並不可咀嚼、分開或壓碎。2、常見禁止併用藥物如下:攝護腺肥大藥物(alfuzosin)、非類固醇消炎藥(pethidine, piroxicam)、心絞痛藥物(ranolazine)、心律不整藥物(amiodarone, dronedarone, propafenone, quinidine)、抗痛風藥物(colchicine)、抗精神病藥物(lurasidone, pimozide, clozapine)、麥角鹼衍生物(dihydroergotamine, ergotamine, methylergonovine)、降血脂藥物(lovastatin, simvastatin)、抗肺高壓藥物(sildenafil)與鎮靜劑(triazolam, midazolam)。其他可能交互影響的藥物請參考:https://www.covid19-druginteractions.org/checker申請流程:1、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可由「健康益友」App或由衛生局提供專線聯繫遠距看診,醫師取得病人同意後開立處方箋,確診者可利用App或自行聯繫送藥到府的藥局,提供處方箋給藥師。參與送藥到府的一千九百多家藥局,即可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領藥,執行送藥到府。2、由於確診者在家無法簽署同意書,因此改以口頭詢問或簡訊替代,在電子病歷上記載已經過病人同意字樣,視同取得同意,可開立處方。3、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性後,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就近至醫療院所或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即視為確診,可評估使用輝瑞抗病毒藥物(Paxlovid)治療。五、默沙東「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申請流程適用族群.適用條件與Paxlovid類似,用於十八歲以上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的患者,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並符合十三種風險因子等任一條件者。.主要用於長照機構和管灌住民、洗腎患者,其他經醫師評估適合也可透過其他管道提供。注意事項:1、成年病人的使用劑量 | 每12小時口服一次Molnupiravir 800毫克(四顆200毫克膠囊),持續服用五天。可隨食物或不隨食物併服。應於確診後盡速服用Molnupiravir,並於出現症狀後五天內服用。2、目前並未被核准用於:(1)18 歲以下的病人(2)因患 COVID-19 疾病而必須住院(需使用氧氣)接受照護之病人(3)COVID-19 的預防性治療(4)不建議用於懷孕婦女。3、目前並無基於腎功能或肝功能不全或老年病人而進行劑量調整之建議。申請流程同輝瑞口服藥流程。(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2-05-17 癌症.肺癌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肺癌流行病學肺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裡面並沒有神經分布。不像大腸癌可能會有血便的症狀、乳癌可能會摸到乳房腫塊,肺癌常常都是沒症狀,到晚期壓迫到其他器官產生症狀才會被發現。因此,肺癌的發生率雖然排在大腸癌和乳癌後面,但是死亡率卻是長年蟬聯惡性癌症的第一名。根據108年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肺癌104-108年新發個案的存活率,一年後存活率64.9%,兩年後存活率51.0%,五年後存活率僅剩35.4%。相較於乳癌的五年存活率88.7%和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64.7%,可說是相差非常多。門診常見問題破解因為肺癌的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找到沒症狀的早期肺癌患者,變成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早期肺癌的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早期切除肺癌病灶,基本上等同於完全痊癒。然而,許多人聽到要開刀,仍然聞風喪膽。胸腔外科醫師在門診最常聽到兩個問題,以下我們將一一解答:1.沒症狀也要開刀?2.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肺癌沒症狀也要開刀?一般來說,沒症狀的病人都是仰賴影像工具,發現自己肺部有病灶,可能是透過健康檢查的X光照到,或是最近政府在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照到肺部有病灶後,有兩種情況:已經切片確診為肺癌、還沒切片確診為肺癌。如果還沒切片確診為肺癌,但病灶又很小,醫師通常不會安排侵入性的切片檢查,會透過影像上的特徵去判別肺部的病灶是良性或惡性,懷疑是惡性的話就會建議病人手術切除。有些人得知肺部有病灶,心理負擔太大,在不知道良惡性的狀況下也會考慮手術切除;已經切片確診為肺癌的更不用多說,早期肺癌的標準治療就是手術切除。病人最大的疑問是:雖然是惡性的肺癌,但是目前都沒有感覺沒有症狀,真的要開刀嗎?要不要等到有症狀再開刀就好?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的是肺部沒有神經分布,腫瘤就算長的再大,侵犯了很大範圍,只要沒有碰到神經,就不會有痛覺產生。只要沒有壓迫到氣管,也不會有喘的症狀產生。等到有症狀再開刀時,腫瘤可能都已經壓到其他器官或轉移到更遠的地方了,此時的治療就不是手術這麼簡單而已,一定要選用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才比較有可能減低癌症細胞的量,但是這些手術以外的治療常常都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常見的掉髮、噁心嘔吐、感染等風險。因此,還是要及早切除,才能避免後面這些嚴重的情況發生。肺癌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病人不想開刀的原因之一,除了擔心手術風險之外,也害怕開刀完會有後遺症。要了解是否有後遺症,我們可以先了解手術進行的方式。現在大部分肺癌手術都是使用內視鏡,盡量讓傷口越小越好,手術切除的範圍也盡量縮小。但是切除肺部病灶還是要預留一些安全距離,一般是預留腫瘤大小的兩倍距離,原因是擔心有眼睛不可見的病灶沒被我們切乾淨。因此,當腫瘤越小時進行手術切除,要切除的肺臟組織越少。回到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許多人擔心肺部被切掉一塊,肺功能就會因此變差。答案是肺功能有可能會變差,但是大約九成至九成五的病人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的肺功能。切掉的肺部不會再生,但是肺部就像一塊海綿,剩下的健康肺葉會脹大,去彌補掉切除肺部的功能。術後也可以透過心肺復健、運動訓練,提升肺功能。越早切除可疑的肺部病灶,切除的肺臟組織越少,也可以保留越大的肺功能。肺癌術前準備手術前,有三件重要的事可以準備:第一是完成醫師開刀所需的各項檢查,包含胸部X光、抽血、肺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目的都是要確保開刀前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減少開刀時危險情況的發生。第二是確保肺部功能良好,包含戒菸至少兩周以上、進行術前復健。抽菸會讓痰液變多、肺功能變差,因此建議術前要戒菸兩周以上。另外,最近新的概念—術前復健(Prehabilitation),有研究顯示術前復健可跟術後復健(Rehabilitation)達到一樣的效果,大於四分之三的病人肺功能都可以恢復正常。通常術前醫師會安排呼吸治療師,教導深呼吸、咳嗽和呼吸器訓練器的使用技巧。第三是做好麻醉前準備,包含了解麻醉風險、手術前一天12點開始禁食。禁食的原因是避免麻醉時發生嘔吐,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肺癌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最重要的便是傷口照護及肺功能的恢復。在傷口照護的部分,傷口上的紗布若有滲水要盡速換藥,術後也會服用止痛藥,減低術後的疼痛。在肺功能恢復的部分,手術隔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出院之後可以多做散步、爬樓梯等輕鬆的運動,並練習深呼吸、咳嗽等呼吸技巧,促進肺功能的盡早恢復。有些病人因為術後疼痛而不敢大力咳嗽,反而導致痰液累積,造成日後的喘與不適。此外,要維持身上管路的清潔與暢通,避免感染的發生。飲食基本上沒有太多禁忌,盡量維持營養均衡,可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總結本篇文章破解了兩個肺癌門診最常見的疑問,包含沒有症狀也要開刀、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第一,沒有症狀仍要開刀,避免後續腫瘤長更大,造成更多併發症;第二,開完刀肺功能會稍微下降,但是透過運動復健和體內代償機制,有九成至九成五的病人術後肺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看完這些,如果仍然有些疑慮,可以將你的問題與醫師討論。但整體而言,早期肺癌的手術治療仍然是利大於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對抗肺癌的王道!參考文獻:Ferreira V, Minnella EM, Awasthi R, et al. Multimodal Prehabilitation for Lung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Thorac Surg. 2021;112(5):1600-1608. doi:10.1016/j.athoracsur.2020.11.022【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佳穎醫師】沒症狀也要開刀?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談肺癌術前、術後】
-
2022-05-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6.16萬、29死 指揮中心:死亡個案中28位有慢性病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新增本土病例6萬1697例、境外移入57例,另確診個案有29人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死亡個案中有28位有慢性病。周志浩表示,今日新增6萬1697例本土病例,為2萬9648例男性,3萬2032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萬9898例,台北市9274例,桃園市8635例,台中市4357例,高雄市4191例,台南市2612例,基隆市1756例,宜蘭縣1646例,新竹縣1635例,彰化縣1411例,屏東縣1092例,苗栗縣1014例,花蓮縣860例,新竹市832例,雲林縣644例,南投縣493例,嘉義縣401例,台東縣379例,嘉義市254例,金門縣153例,澎湖縣141例,連江縣19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2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8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28例具慢性病史、16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年4月27日至5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6日至5月14日。今日新增5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5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未滿5多歲至8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4日至5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3萬257例確診,分別為1萬2263例境外移入,81萬7940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97例死亡病例,其中108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26例、台北市375例、基隆市54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8例、新竹縣及台中市各14例、宜蘭縣7例、高雄市及雲林縣各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台東縣及台南市各4例、苗栗縣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市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6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Omicron變異株傳染力超群,台灣本土新冠病例每天創新高,同時也有許多確診者康復並解除了隔離。在元氣網與WaCare共同成立的「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中,越來越多解隔者開始討論「後遺症」。到底Omicron像流感,還是會對身體造成長期影響?群組中有人說:「我有點擔心後遺症,因為感覺一直在咳。」也有人說:「醫師說是確診的後遺症,咳了13天,後來症狀逐步有改善,還是咳嗽。」也有人詢問在日本確診的朋友,對方回答說:「感覺中氣不足,想咳嗽。」【延伸閱讀: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Omicron的後遺症有哪些?目前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感染Omicron康復後,後遺症與先前的Alpha和Deltaa有明顯區別,由於它是Covid-19的變異株,後遺症也類似,被稱作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根據「居家隔離怎麼伴?」中大家的討論,整理出了幾個最常被提及的症狀:●咳嗽,喉嚨有黃綠色黏痰,且不易咳出●喉嚨乾澀、發癢●缺氧、頭暈、全身疲憊●鼻塞●胸悶、心悸●掉髮、起紅疹以上症狀可能會持續4~5日不等,也可能持續半個月到一個月以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諸多新冠研究發現,不管是Omicron,還是之前的世界霸主Delta,或一開始的武漢株與Alpha,後遺症除了既有的新冠肺炎症狀外,還有以下:●疲勞、注意力不集中這是Omicron最主要的後遺症,確診者在康復後依舊會感到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目前並沒有研究顯示會維持多久。●味覺/嗅覺的喪失味覺和嗅覺可能會在感染後持續數週甚至數月,超過3個月的情況是新冠長期症狀中相當常見的情況。●腦霧(Brain Fog)腦霧是目前最常見的Omicron後遺症之一,主要的症狀包括失憶,思緒混亂,注意力渙散…等認知症狀,也間接造成了許多感染者在康復後影響到了工作能力以及日常生活。●皮疹(Skin rash)皮疹看似普通,但是卻是Omicron的症狀之一,同時也是新冠疫情當眾最容易被忽視的症狀。通常會發生在病情較輕微的患者身上,患部樣子類似凍傷,因此很容易被人忽略,而且皮疹的發生的時間點可能會是在感染的任何一個時間,可能是剛染疫時,也可能是即將康復的時候。●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提高國際知名期刊「The Lancet」在今年3月21號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經過Covid-19的急性期後,罹患糖尿病和使用血糖控制藥物的風險明顯增加,主要的原因是在感染後可能導致胰臟的受損,間接影響胰島素分泌而引起,該研究作者也強調「應把糖尿病是為新冠長期症狀的後遺症之一」。【延伸閱讀: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要如何才能預防或減緩後遺症?目前尚未有明確的預防方式可以降低後遺症的風險,唯一已知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現行新冠肺炎疫苗可有效降低罹患Omicron後的重症機率,同時降低49%的後遺症。根據「居家隔離怎麼伴?」中確診的經驗,Omicron確診患者可以在康復後,尋求醫師或中醫師的協助,遵循醫師指示服用緩解症狀的藥物,相關西藥或中藥,可減緩後遺症所帶來的不適。如果是肺部受損患者,若有缺及呼吸喘等問題,經醫師建議可在藥局購買氧氣瓶,如因後遺症感到缺氧時,可以使用氧氣瓶減緩症狀;也要每天清痰,減緩氣管卡痰的困擾。參考資料.Omicron Covid symptoms: 3 unusual warning signs of coronavirus variant that show on your skin.Risks and burdens of incident diabetes in long COVID: a cohort study.Is a rash a symptom of Omicron?.Omicron and Long COVID: What We Know So Far.Long COVID or Post-COVID Conditions.ZOE-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Omicron?
-
2022-05-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6萬8732例確診 增19死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及具慢性病史
新冠肺炎疫情海嘯來襲,國內今天新增6萬8732例本土個案、37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9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三天都維持6萬多例,成長率不高。今日新增6萬8732例本土病例,為3萬2706例男性、3萬6003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萬2891例、台北市1萬1701例、桃園市9675例、台中市4029例、高雄市3882例、台南市2474例、基隆市2122例、新竹縣1871例、宜蘭縣1871例、彰化縣1408例、新竹市1312例、屏東縣1299例、花蓮縣1065例、苗栗縣883例、雲林縣649例、南投縣466例、嘉義縣368例、台東縣332例、嘉義市193例、金門縣120例、澎湖縣115例、連江縣6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2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及具慢性病史、8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日至5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7日至5月13日。今日新增3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0例男性、10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29日至5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6萬8543例確診,分別為1萬2206例境外移入、75萬62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68例死亡病例,其中1,0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10例、台北市370例、基隆市51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8例、新竹縣及台中市各14例、宜蘭縣7例、高雄市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及台東縣各4例、苗栗縣、台南市及雲林縣各3例、南投縣及嘉義縣各2例,新竹市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萬3964 增40病歿 新北市2萬1336例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萬404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3964例本土個案及77例境外移入(6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3,964例本土病例,為30,451例男性,33,488例女性,2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1,336例),台北市(9,560例),桃園市(9,482例),台中市(4,409例),高雄市(3,766例),台南市(2,627例),基隆市(2,004例),宜蘭縣(1,757例),新竹縣(1,661例),新竹市(1,243例),彰化縣(1,128例),屏東縣(1,107例),花蓮縣(913例),苗栗縣(649例),雲林縣(634例),台東縣(426例),南投縣(414例),嘉義縣(398例),嘉義市(215例),金門縣(112例),澎湖縣(108例),連江縣(1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38例具慢性病史、1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5日至5月1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1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5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464,19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765,184例排除),其中699,824例確診,分別為12,169例境外移入,687,601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503例、台北市369例、基隆市46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8例、新竹縣及台中市各14例、宜蘭縣7例、花蓮縣及高雄市各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雲林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1例染疫亡創新高! 本土6萬4972例、39例境外
國內新增6萬50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4972例本土個案及39例境外移入,有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個案跟昨日數量差不多,但今天死亡個案41例,是今年死亡個案最多的一天。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4,972例本土病例,為30,657例男性、34,292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2,483例)、台北市(11,613例)、桃園市(9,434例)、台中市(3,708例)、高雄市(3,664例)、台南市(2,357例)、基隆市(2,036例)、新竹縣(1,626例)、宜蘭縣(1,425例)、彰化縣(1,169例)、屏東縣(1,154例)、花蓮縣(1,008例)、苗栗縣(742例)、雲林縣(580例)、新竹市(579例)、台東縣(348例)、南投縣(317例)、嘉義縣(314例)、嘉義市(228例)、澎湖縣(104例)、金門縣(65例)、連江縣(18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8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0例具慢性病史、21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8日至5月1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日至5月10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8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感染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1日至5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374,08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739,409例排除),其中635,870例確診,分別為12,092例境外移入、623,72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0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9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83例、台北市360例、基隆市44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11例、宜蘭縣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高雄市、雲林縣、南投縣、臺南市及台東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補充維生素C幫助修復!專家曝「1吃法=白吃」 還會帶走體內維生素
壓制不住的疫情,迅速蔓延開來。然而,想要預防經常性的小感冒、嚴重的流感,就要平衡體內的免疫系統,以提升抗病力。免疫力意即免除疾病 分先天性、後天性兩種 免疫力的好壞影響身體的狀況,免疫力好的時候,自然不容易受到外在病毒、細菌等感染,而免疫力之所以稱為免疫力,意味著能免除疾病。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林孝義表示,人體反覆受到基因或外在病菌的攻擊,自體細胞組織無法發揮保護作用,以致經常發生感冒、傷口難以癒合、不斷感染等情形,就有可能是免疫力低落;老年人、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病患、癌症或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都是最容易出現免疫力低落的族群。此外,人體的免疫力可分為先天性免疫及後天性免疫兩種,先天性免疫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後天性免疫則需經過調節與適應後才會出現。當人體感受到有外來細菌或病毒侵犯時,約4小時內會啟動先天性免疫機制,96小時內調節後天性免疫機制,以達到全身免疫的效力。免疫力低落、太強都非好事 失去平衡疾病一籮筐身體健康與否與免疫力好壞大有關係,免疫力低落容易感染病菌,引發疾病;但免疫力太強,也會導致身體產生的抗體攻擊自己,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免疫是細胞處在「平衡」狀態下所產生的保護力,一旦失去平衡,過與不及都會引發疾病。年長者、嬰幼兒、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飲食營養不均衡等,都會影響體內免疫平衡,尤其是寒冷的冬季,流行性病毒傳染力大增下,更容易誘發疾病。以下是免疫力低落,所容易引起的疾病,尤其在冬季,更容易發病:1、流行性感冒:因免疫力不足以抵抗流感病毒,導致病毒在體內肆虐,造成患者出現急性上呼吸道症狀,包括發燒、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咽喉腫痛等,有時也可能出現腸胃道疾患如上吐下瀉的症狀。(推薦閱讀:打過疫苗、Omicron像小感冒為何要害怕? 一張圖速懂Omicron恐怖點)2、上呼吸道疾病:免疫力低落者,組織黏膜功能不彰,人體與外界第一線接觸是透過鼻腔、口腔等黏膜過濾病菌、髒污,一旦鼻黏膜或口腔黏膜失效,導致致病因子直接進入呼吸道,就會引起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3、神經疾病:如帶狀疱疹(皮蛇)就容易因為免疫力不足而引起。帶狀疱疹與水痘是同一種病毒,曾經長過水痘或有接種水痘疫苗的人,水痘病毒會潛藏在神經組織,當免疫力低下時,體內衛兵無法抵禦水痘病毒的攻擊,就會誘發帶狀?疹,引起劇烈的神經疼痛、出疹等不舒服的症狀。4、口腔潰瘍:口腔是最能看出免疫功能好不好的部位,受到病菌感染或過敏,甚至是營養素的缺乏等,首先都會從嘴破、口角炎等開始表現,因此,當出現口腔潰瘍時,患者須有所警惕;不過,免疫力過高,也會引起口腔潰瘍,這是因為自體免疫攻擊口腔黏膜所導致,可以經由抽血檢查,確定是免疫力過高或是低落所引起。5、腸胃炎:因病毒入侵引起的病毒型腸胃炎,會導致上吐下瀉的症狀,包括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都喜歡在寒冷的冬季活動,當免疫力低下時,即是病毒肆虐的最好時機,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增強免疫力 調整壓力、補充維生素C免疫力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下降,長期服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或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也可能會影響到免疫力的平衡,林孝義建議,平時注意個人飲食與生活習慣,盡量讓免疫力維持恆定狀態,才能阻止病菌侵襲,避免疾病的發生。此外,在壓力大時補充維生素C,可有益於壓力荷爾蒙的調整;另一方面,也需認知自我的瓶頸及極限,不要拚命吃來不斷增加免疫力,因為免疫力過與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林孝義說,維生素C的攝取可透過營養補充品來達到目標,每天攝取到的維生素C若超過2公克,容易導致輕微腹瀉的狀況。天然維生素C的來源,像是柑橘類水果的柳丁、橘子、葡萄柚、奇異果、草莓、芭樂等,皆有豐富的維生素C,不過,補充高維生素C食物千萬別過量,若每天超過10公克持續一段時間後,當不吃高劑量的維生素C時,身體反而會適應不良,容易有維生素C的缺乏。高油、高糖食物抑制免疫功能 早睡早起促進身體代謝而在炒菜時添加的蔥、薑、蒜也是抗發炎,增加免疫力的好食材。一旦發現快感冒了,或天冷引起的流鼻水,不妨可喝熱薑湯或燉煮大蒜雞湯,選用天然食材補身體、增強免疫力;同時也應減少垃圾食物的攝取,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如麻辣鍋、鹽酥雞、炸雞、蛋糕、餅乾等鹹食與甜食,會抑制體內免疫功能。(推薦閱讀:感冒咳嗽不止小心是支氣管炎!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 醫解答「正確做法」)古有明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現代人不只工作繁忙,娛樂選擇也多,犧牲的就是不斷延後上床睡覺的時間。長期作息不正常,將會降低免疫力,因此,每天至少要睡足8小時,讓身體獲得足夠的休息與修復,並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廢物的排除,增強身體抵抗力。延伸閱讀: ·輕症居家照護發燒、喉嚨痛該吃什麼藥? 1張圖馬上懂 ·發泡錠預防感冒、補充維生素? 營養師拆解「服用禁忌」:小心副作用
-
2022-05-13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隔怎麼伴?/幼童高燒、嘔吐、腹瀉 早期徵象 及早就醫
Q:若確診幼童居隔在家,該如何照護?幼童確診會出現什麼症狀?如何及早發現異狀,怎麼處置?A:若兒童居家隔離期間,建議出現早期徵象就應該就醫,不應等到晚期徵象出現。早期徵象送急診治療的兒童預後效果較佳。早期徵象:高燒超過38.5度、意識變化、呼吸淺快以及合併嘔吐、腹瀉的腸胃道症狀。晚期徵象:抽搐、昏迷、胸痛、嘴唇發紫、低血壓,已屬於後期器官衰竭症狀。一旦出現較「嚴重」症狀,如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等,應撥打119緊急送醫,或由同住親友送醫。居隔確診兒童照護●發燒超過38.5度:小於1歲孩童,可使用Antiphen(安佳熱糖漿);1歲以上孩童,可使用lbuprofen oral susp(依普芬口服懸液)。●發燒超過39度:可使用Voren Supp(12.5mg)非炎栓劑,即肛門塞劑,如體重6公斤可用約0.5顆;可吞藥孩童則可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一顆500mg),每4到6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為1顆,一天不多於5顆。●有鼻塞、流鼻水:可使用Antihistmine(抗組織胺類藥物)。30公斤以上大小孩鼻塞、流鼻水,可使用Xyzal驅異樂、Allegra艾來、Denosin停敏等抗組織胺藥物。●咳嗽藥小心使用,勿用如甘草止咳水等麻醉性鎮咳劑,可使用Mirate米瑞液。化痰可使用Soltan liquid 舒痰,一天三次。(諮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家醫科醫師許書華)【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3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確診後,才發現通知確診的相關行政系統幾乎癱瘓,深刻感受是惡夢的開始。」帶著沙啞的嗓音訴說著確診的故事,她是卅多歲的小咪(化名),在確診第6天接受採訪。她說,確診隔天症狀就嚴重惡化,「半夜咳嗽嚴重到,感覺都要把肺咳出來」,但卻一直未接到任何簡訊與電話,忍不住質疑「這樣放生我對嗎?」。確診是惡夢的開始4月26日小咪4月26日一早喉嚨痛,因前一晚開冷氣睡覺,症狀又突然,原先不以為意,想隔天再到診所就醫。但又擔心染疫,晚上用家用快篩檢驗,沒想到竟是陽性。當下心情非常慌張,整個大半夜都在查詢該怎辦,是否應立即到社區篩檢站?還是要去醫院急診?當下很擔心到急診採檢會被急診室人員轟回家。4月27日可是,台北市7個社區篩檢站均要事先預約,每站僅300個名額,全部爆滿,現在又如此緊急,也無法預約,況且已是快篩陽性,也無法去人擠人。考慮再三後,她決定隔天(27日)到住家附近步行距離約15分鐘的台安醫院掛急診,因她已有症狀且快篩陽性,付診察費600元後進行公費採檢。小咪說,台安醫院的急診醫師、護理師都十分友善,她在急診外採檢站同時快篩及PCR,約1小時後,醫院簡訊即通知,快篩確診為陽性。醫師馬上就開立止咳、止流鼻水、退燒、消炎等藥物,請她回家休息,再請她隔天(28日)到健保快易通App查詢檢驗結果。沒想到,確診後卻是惡夢的開始。4月28日28日中午時,她自行到健保快易通App查詢,PCR確診為陽性,當下開始等待北市衛生局通知、匡列,同時撥打1922,但打了30分鐘都打不進去。當時十分混亂,等了一天,怎麼等就是等不到任何電話,一度以為自己沒有確診。後來自行填寫台北市自主通報系統,隨即收到制式簡訊,要求她待在家裡,若有需要可以電洽各區關懷中心尋求協助,並通報服務公司的防疫長。4月29日等到29日時,還是沒接到衛生局通知及居格通知單,再撥打關懷中心尋求協助,但對方僅能提供送餐、收垃圾或提供關懷包、協助叫防疫計程車等,居隔單等就是要等衛生局通知。但27日起症狀已開始惡化,喉嚨非常痛,同時還出現鼻塞、咳嗽、全身無力,4月30日起劇烈咳嗽,甚至半夜感覺喉嚨塞滿痰,但卻咳不出來,而咳嗽嚴重到感覺都要把肺咳出來,合併乾嘔。還好29日預約到中醫師視訊看診,順利取得「臺灣清冠一號」服用。一直至5月3日才感覺痰有慢慢減少。回想確診期間,自己一一打電話詢問,確認自己是不是確診,當下真的很生氣,更感覺自己被放生了,不知居隔期從何時開始算,何時結束,更是心慌。5月1日5月1日上午,終於接到台北市衛生所人員的電話,5月2日深夜11時才收到簡訊通知,居隔期從4月28日至5月8日,但距離4月28日確診已過了4天。回想確診、聯繫過程,小咪認為政府對確診患者應該用明確的簡訊通知,讓民眾了解確診後,接下來要如何應對及處理,以及有哪些步驟,同時也讓確診者安心,而不是茫茫然不知所措。一開始如此慌亂,顯示政府沒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確診前應做的三大準備小咪以過來人經驗建議,確診前應做好三大準備。第一、快篩試劑現在確診患者多,當出現身體不舒服症狀時,可以先自行快篩,確認一下有沒有感染,如果染疫了,一定要盡速就醫;她就是在確診前兩天先去藥粧店買好快篩試劑,所幸那時快篩試劑還沒限量,因此喉嚨痛時,可以立刻使用。第二、應先備好家中常用藥物如退燒藥、消炎藥等,她就自己準備普拿疼、退燒貼片、伏冒熱飲、枇杷膏、鼻塞鼻噴劑等,因發病1、2天後,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十分嚴重,根本無法入睡,使用家常藥物緩解症狀後,才比較舒服一點。小咪說,她身邊一名同樣是確診朋友說,現在到快篩篩檢站,如果只是等待快篩就到等1小時,如果是要快篩加拿藥須等4小時,而領取的藥物僅是一般感冒藥,因此,這些藥物一定要先準備。第三、先找好住家或公司附近醫療院所最後是尚未確診前,應先自行上網了解住家或上班公司附近醫院及診所位置,以便身體不適或快篩陽性後,可以立即就醫,同時也最好先查詢可以提供視訊診療的西醫及中醫診所,若真的無法外出看診時,可以加以利用。小咪說,現在確診患者不斷增加,希望大家都能保重身體,即使感染後,也要趕快看醫師,及早痊癒,而還沒有感染的人,也要多做好防疫,避免感染。【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五千位病友及居隔者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3 該看哪科.耳鼻喉
咳嗽對身體影響有哪些?9種常見急性咳嗽原因,出現呼吸困難速就醫!
你有咳嗽的經驗嗎?其實咳嗽是一種自發的反射動作。當有異物像是痰、細菌或灰塵等東西刺激到喉嚨和呼吸道時,身體會自動咳嗽,和打噴嚏或眨眼等其他反射相似,咳嗽有助於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咳嗽是一種重要的反射動作,有助於保護呼吸道和肺部免於受到刺激咳嗽大約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將空氣和附著於黏膜上的異物排出肺部和喉嚨。偶爾咳嗽是正常的,因為有助於清除喉嚨和呼吸道中的細菌、痰和灰塵。但是如果有咳嗽不止及伴隨其他症狀,像是呼吸急促、粘液分泌或血痰,就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造成!咳嗽如何影響身體喉嚨和肺部通常會產生少量痰液來維持呼吸道濕潤,作為保護屏障,避免吸入刺激物和細菌。偶爾咳嗽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反而還可以快速清除不小心吸入的異物。9種急性咳嗽的常見原因,一般來說咳嗽情形不會持續兩個月:1.上呼吸道感染:通常與發燒、喉嚨痛和流鼻涕有關。大部分是因為病毒引起,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和流感。2.過敏性鼻炎又稱花粉熱:受到過敏原引發的不適,其症狀有流鼻涕、鼻塞、打噴嚏。3.吸入刺激物:急性接觸某些煙霧或蒸氣,刺激喉嚨和呼吸道發炎,引起咳嗽。4.下呼吸道感染:聲帶以下遭受病毒和細菌感染,通常會引起深度咳嗽和發燒。以支氣管炎或肺炎較為常見。5.肺栓塞:會危及生命的疾病,肺臟血管被血管內的固體、液體或空氣塊所形成的栓子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造成低血氧。導致突然呼吸急促,有時還會出現乾咳。6.氣胸又稱肺塌陷:肋膜腔內出現了氣體。可能自發性或胸部外傷所致。症狀包括突然的胸痛、乾咳和呼吸急促。7.心臟衰竭:心臟無法推送足量血流維持身體所需,導致咳嗽和呼吸困難。8.鼻後滴流症候群又稱鼻涕倒流:由於黏液從鼻黏膜流至咽喉後部,會出現乾咳。9.胃食道逆流 (GERD):當胃酸回流到食道,引起胃灼熱時,就會發生這種消化系統疾病。當酸進入喉嚨時,也會引起乾咳。急性咳嗽是最不嚴重的咳嗽類型,只持續三週或更短的時間,很可能會自行痊癒。這種類型的咳嗽不需要進行治療。但是,如果咳嗽伴隨著其他症狀,像是發燒、頭痛、嗜睡或呼吸急促,就需要就醫。另外,慢性咳嗽持續時間超過八週,可能是慢性肺部疾病的症狀,也要記得就醫診斷,以免延誤治療!胃食道逆流「9大地雷食物」!?......https://bit.ly/3v0dEsV
-
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
做完快篩,認為應該沒事,只是戳來安心,收拾筆電,準備上班,不料,20分鐘後,試劑上兩條血紅槓,紋路清晰可見。震驚之際,轉頭看到愛犬「白白」就窩在沙發上,咬著我剛剛擤過鼻,沾滿噴嚏、黏答答的衛生紙。確診的飼主會將新冠病毒傳給毛小孩嗎?這應該是眾多毛爸毛媽在得知自身染疫後,閃過腦海的問題之一。疫情嚴峻,元氣網和WaCare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成為熱門社群,已有5000名確診在家照護或居家隔離的人們,提問、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整理其中眾多確診飼主的疑問,首先為「寵物會不會感染新冠病毒?」,其次為「居隔期間,無法帶狗狗外出散步,這該怎麼解決?」、「病毒會殘留在貓狗身上,再傳給同住家人嗎?」、「可以在毛小孩身上噴酒精、消毒液嗎?」【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確診的飼主會將新冠病毒傳給毛小孩嗎?飼主確診後,鼻水直流,咳嗽濃痰,不免耗用許多衛生紙,如果一個不小心,毛小孩咬到沾有鼻涕、痰液的衛生紙,這感染機率應該不低吧?萬一感染病毒,又會出現哪些症狀呢?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審視國外相關研究報告,寵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相當少見,只有零星個案,症狀也相對輕微,不會發燒及咳嗽,飼主不用擔心,先照顧好自己身體比較重要。英國、香港、南韓等地曾出現與確診者同住的毛孩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但就統計上來說,比例仍微乎其微,且多半無明顯症狀。國外研究顯示,目前全球染疫人數已經超過1.7億人,但貓狗等毛小孩染疫個案則不到100例。過去兩年多來,大陸出現不少陽性確診者所飼養的寵物遭到撲殺的恐怖事件,例如,上海一名身著白色防護衣的防疫人員在街上三棒敲死了一隻柯基犬,只是因為狗主人確診陽性後,被帶去隔離,工作人員擔心狗狗傳散病毒,而痛下殺手。新冠病毒真的會殘留在貓狗毛髮身上,再傳染給其他人嗎?答案是「不會的!」。黃立民表示,貓狗毛髮上可能殘留著確診者病毒顆粒,但還不致於會再傳給其他人,一來病毒量過低且活性不足,再者病毒還必須剛好接觸到人體的黏膜組織,機率極低。美國疾管局(CDC)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均表示,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證明病毒會透過寵物的毛髮或皮膚傳染給人類,飼主不用過於害怕而把寵物送走。疫情期間,美國疾管局對寵物家庭提出多項建議:1.讓貓咪待在室內避免他們自由外出散步。2.遛狗時使用牽繩且至少距離他人6英尺以上,防止他們與非自身家庭以外的人接觸。3.遛狗時,避免前往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4.不要幫寵物戴口罩。5.請不要用化學藥劑或酒精擦拭貓狗,或是洗澡。獸醫提醒,人類消毒用品(酒精、漂白水),這對於毛小孩來說,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直接噴在毛小孩身上,可能刺激呼吸道,引發急喘、咳嗽,以及皮膚過敏紅腫。居隔期間,無法帶狗狗外出散步,狗狗不拉不尿,這該怎麼辦?這也是確診者常問的問題之一。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黃嘉文表示,最近一個月來,每天都會接受這類的求助電話,確診後,當然不可外出,但毛小孩不肯在家裡便便、尿尿。再者,自己持續高燒、咳個不停,無力照顧寵物,這又該怎麼辦?對於前一個問題,新店動物之家訓犬師陳冠霖建議,飼主應觀察毛寶貝排便習慣及時間,在狗狗大小便之前,先關在廁所內,耐心等待,如果順利如廁,就給些小點心,作為鼓勵。一般來說,狗狗在剛睡醒或是吃完飯、口渴喝水後,會尿尿或大便,建議飼主,在這些上廁所時段之前,將狗狗圍在在室內(如廁所)。如狗狗習慣在室外如廁,主人應耐心等待。要是狗狗在不對的位置尿尿或大便,不要打罵。確診飼主住院或移往檢疫所、防疫旅館,無法照顧寵物,該如何安置?如確診飼主因病情嚴重,必須住院或移往檢疫所、防疫旅館,無法照顧寵物,該如何安置?黃嘉文表示,可以請親友代為協助,或是送至寵物旅館,目前新北市動保處提供優良寵物旅館名單,市民可上網搜尋。在暫養寵物的過程中,需降低感染風險,例如,寵物籃務必徹底清潔消毒,將毛小孩放進後,再次清潔,並將寵物籃放在住家大門附近,方便親友或寵物旅館員工接走。居家照護期間,該如何與毛小孩互動?確診後,居家照護期間,該如何與毛小孩互動呢?黃嘉文提出五大建議。1.最好與毛小孩分房睡2.為毛小孩準備食物、保健品,至少7天份。如果貓狗正在 接受藥物治療,應計算藥物是否夠用。3.列出可協助照顧毛小孩的親友名單,或尋找合適的寵物旅館。4.準備好貓狗的外出籠,裡面可以先置放她們常咬的玩具或 是帶有飼主氣味的衣物。如果自己身體不適,無法照顧,方便讓親友或寵物旅館帶回照護。5.毛孩如容易緊張、吠叫,準備好零食、貓草等輔助工具。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萬5385例「增加12%」 死亡個案17例
國內新增6萬544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萬5385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有4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確定病例比昨天增加12%。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65,385例本土病例,為31,102例男性、34,146例女性、13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23,788例)、台北市(10,751例)、桃園市(10,039例)、台中市(3,830例)、高雄市(3,261例)、台南市(2,332例)、基隆市(1,876例)、新竹縣(1,348例)、花蓮縣(1,259例)、宜蘭縣(1,186例)、屏東縣(1,061例)、彰化縣(1,000例)、新竹市(851例)、苗栗縣(760例)、雲林縣(613例)、台東縣(392例)、嘉義縣(362例)、南投縣(354例)、嘉義市(172例)、金門縣(78例)、澎湖縣(67例)、連江縣(5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例具慢性病史、6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5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5日至5月10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5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6例、調查中55例,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6日至5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284,35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712,480例排除),其中570,870例確診,分別為12,052例境外移入、558,76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63例、台北市346例、基隆市41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7例、宜蘭縣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高雄市、雲林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2例、新竹市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近五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4/17凌晨突然喉嚨痛全身不舒服,本來早上想去上班的,因為16號才第一天報到,怕馬上請假不好,但是起不來直接昏睡到下午。先去診所看了醫生,沒有發燒,鼻涕不是黃色濃稠的,所以醫生說應該不是確診只是一般感冒。接下來連續咳嗽喉嚨痛三天,但是我也真的不感覺自己有可能確診,因為我真的有夠少出門,而且疫苗也打滿三劑。4/20公司因為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就要求我們要快篩,下午五點左右我的第一個快篩是兩條線,當下我腦子整個呆滯,然後馬上想說是不是偽陽性,就又快篩一次,結果還是陽性,馬上查了最近的醫院到急診PCR過程很煎熬,我一路上都是哭著開車哭著掛號,我超怕我自己潛伏期已經好幾天,超怕有人被我傳染,超怕被冠上老鼠屎的標籤。然後等了一小時都還沒有讓我PCR,旁邊也有五、六個跟我同樣狀況的人,我整個理智已經斷線,打去1922問他我快篩陽性,醫院還這樣讓我們跟一堆一般看診待在一起等PCR,然後問要多久全部一問三不知是合理的措施嗎?1922才打進醫院,我才聽到叫我的名字,然後PCR完又暴躁地等了一個小時才拿到健保卡。回家等待結果更煎熬,我睡著又醒睡著又醒,一直起來看健保app,心裡還在祈禱是陰性是陰性,終於半夜讓我看到結果,是陽性。當下真的是馬上回想這幾天跟誰吃過飯,一起抽過菸,然後又想到幾天前跟朋友吃飯時,我一直抱著一個七個月寶寶,然後真的徬徨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辦怎麼走。4/21 忘記幾點了,我自己打了1922通報,他讓我在家等通知。下午五點警察打來疫調,問我有沒有接觸過確診者,我說沒有。他就很驚訝的說,可是你ct值很低,然後我問他低不好嗎(我完全不知道ct值代表什麼)?他就跟我解釋,ct值越低代表傳染力越強,妳ct值才17。然後簡單問了我開始喉嚨不舒服的前四天的接觸者後,讓我等衛生局通知。晚上八點多衛生局有打來,可是我沒接到。4/22 打了所有能打的電話,幾乎打不進去,有接的還是1922,但是他們叫我等桃園衛生局的通知。4/23終於接到衛生局的電話了,但是他只問了我基本資料後,告訴我,在家待滿十天。我就問他,十天後呢?他居然跟我說,到時上疾管署網站看,因為政策每天在改變。4/24我突然覺得喉嚨更痛了,然後很不舒服想吐,量了體溫才發現自己發燒,不過也覺得還好。下午區公所的人突然打電話來說要送餅乾給我,拿到才知道那是所謂的居家隔離關懷箱(今天一堆人在說,有隔離完當天才收到,也有第八天才收到,現在應該改口叫紀念包)。是蠻感動的啦,畢竟那麼多天終於被記起來那種感覺,可能只有其他跟我一樣狀況的確診者才能了解。4/25沒啥事,燒也退了,喉嚨也不痛了。就是跟前面四天一樣,拼命打電話要我的隔離通知書,但是很幸運的,跟前四天一樣,1922說要找所在區域衛生所,衛生所說要找衛生局,衛生局說要找1922,每個都說自己沒有權限查詢進度,但是會幫我問。4/26第六天了,我已經懶得打電話了,想也知道他們沒有幫我問,打了也是白打。然後無意間找到了一個確診者的社群,才知道!原來一堆人跟我一樣,還有解除隔離還沒拿到隔離通知書的,接下來27、28就是耐心地等待。4/29目前第九天,應該跟所有人問題都一樣,只想拿到隔離通知書。可以打的電話都打過了,可以問的都問過了,永遠只叫我等待,等到第九天了(我是確診者)還叫我等,就想知道9天了,再塞車也該輪到我吧?奉勸各位真的不用打太多電話,因為根本不會有答案。【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身為一名護理師,確診的當下真的還是會很慌張,尤其目前懷孕15週的我,真的是掉到谷底的感覺。當時第一個想法是不斷地回想會是誰傳染給我,生活足跡只有醫院和家裡,家裡先生沒症狀,那唯一有可能的是醫院的。當時有一位同事也同時出現症狀,他照顧的病人及家屬已經咳嗽好幾天,因為身為護理師的我們確診後,醫院才開始替病人及家屬採檢,傳染源頭從哪裡來,醫院還沒給出結論,我就這樣被判定在家居家隔離。隔離期間第一天除了醫院打來疫調的電話和訊息,政府單位像是遺忘我一樣沒有任何消息,同時我第一天出現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的症狀,發燒是讓人最難受的,身體明明很熱卻覺得好冷。將家裡最後一顆退燒藥吞下後,我還是持續高燒38.9度c,只好求助醫院,醫院的關懷單位表示要用視訊門診,結果視訊門診都滿號了,詢問掛號櫃檯和診間都無法加掛,只好打給1922。1922請我找當地的衛生局,衛生局我打了一個小時才接通,說會派防疫計程車來帶我去急診,我以為確診者到醫院後,醫院的感管會有什麼特殊通道的安排去就診,結果沒有!就跟一般民眾一起在急診門口,護理師一一來詢問就診原因後才被請到一個急診旁邊的小角落,但是還是會有一堆在你身邊晃來晃去,一樣都是在等急診叫號。我真的深怕自己的病毒散播出去,本來沒病的都被我傳染了!回家時,等了防疫計程車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才搭上,看著計程車司機穿著兔兔裝和手套,手套裡是已經被汗水浸濕的雙手,真的很辛苦。想起去年我也在專責病房服務過,每天工作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隔離的第二天我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表示要疫調發病前兩天的足跡,也接到醫院打來要同住者的資料電話,結果我的同住者在我隔離第三天開始出現咳嗽症狀。打給衛生局表示,同住者並沒有被匡列,可以自行就醫,他居然沒被匡列我真的傻眼。接著我開始不斷打給1922、衛生局及衛生所,都沒接通過。到確診的第四天,衛生所下班前七分鐘終於接通了。對方留了我的資料表示會再有人打給我,但是我到現在隔離的第九天,還是沒有人打來過。政府公布自己登記線上的疫調表單後,我立馬將資料登錄,但是有沒有登錄也沒差別了,因為在隔離的第九天,我的同住者也確診,早晚會被疫調匡列。現在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政府機關每日工作量之大,雖然將一些業務分給了醫院,但還是有很多處於隔離第N天才收到防疫包,或到隔離最後一天還是沒收到隔離通知書的,例如我,我想很多人也跟我處於一樣的狀況。別急、別慌,此時加入udn開辦的line群組,當看到別人跟自己有一樣的狀況時,真的有被安慰的感覺,原來自己不孤單,其他人也是一樣的,確診的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懂!【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1.額溫真的不準,覺得自己發燒了就快去篩檢或是休息。我是高中生,在學校和診所量額溫總共三次都是36度多,診所一量耳溫38.9,再不去診所沒發現的話我大概會燒成智障吧。2.篩檢完後就叫我回家,什麼都沒有,前兩三天也是沒有通知、沒有電話。家裡沒有備藥,還是家人出門買的。所以請務必準備成藥在家,止咳、退燒、快篩,什麼都準備一點也可以,因為不確定是否會有症狀、會持續多久。第四天的時候吧,有一間附近的診所打電話來說,是政府派他們來關懷確診者,如果有收到這個資訊可以利用一下資源。我是沒有視訊診療之類的啦,家裡有藥就先頂著吃。3.發燒了六天,一開始是發燒+流鼻水+鼻塞+肌肉、關節痠痛+腹痛+輕微咳嗽,後來吃了成藥後,大部分症狀都減緩。但是咳嗽和喉嚨痛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到第三天左右就幾乎無法講話,吃東西靠掐著自己大腿、喉嚨硬吞下去。第五天咳出血,吃了一整條喉糖,也是含的當下涼涼的舒緩一點點而已。現在此刻咳到胸口和各處都在痛,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已經四天,凌晨四、五點才睡著了,不管坐著、躺著、趴著,怎麼樣都是半小時就會被自己狂咳咳醒,含著喉糖也沒用,半夜會非常明顯。吹到風也會,所以關在房間熱到流汗也不能開電風扇。喝蜂蜜水也沒用,吃藥也沒有減緩的趨勢,查了網路需要各種中藥之類的,我哪裡生中藥呢。4.要說我的心路歷程,可能只有我這樣。確診後脾氣暴躁到極點,除了找朋友和在限動抱怨,我沒有其他抒發方法,希望確診者的親友能稍微包容一下中獎的人,等他恢復後再找他算帳。(X)覺得更多的是心理壓力,會害怕害身邊的人確診了怎麼辦,家人不能工作怎麼辦。後來我家人也全都輕微症狀和快篩陽性,我一開始還很抱歉,後來發現有兩個人根本不管隔離跑出門,我這種壓力就減輕很多了,因為,防疫破口,ㄏㄏ。而且最後才知道我爸周四時的工作地點有人確診,他周五晚上好像就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症狀了,跟我說搞不好是他傳染給我的,我就⋯⋯?我也不知道這件事,他還跟我們共進晚餐喔。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染疫的,週一發病,前一天我去菜市場買東西和買午餐回家吃,大前天我完全沒有出門,總不會不到一天就發病吧,我已經快認定我是被我家人傳染的了。心路歷程大概就是從難過地確診到暴躁地等待康復。【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我當初是買XX防疫2.0的防疫險$1509、疫苗險$228。我去我當初篩檢PCR醫院掛胸腔內科,申請了診斷書和檢驗報告(科別要看每一家醫院!)。另外疫苗險的部分,用「最近一次」施打日期計算180天內確診,可再理賠。因為我是直接確診的,所以只能申請確診理賠。可以從居家隔離書上的「依傳染病防治法XX條」,判別是申請確診還是隔離。第44條是確診、第48條是隔離。所以如果是先被「隔離」再「確診」,一定要拿到兩張居家隔離書,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帶了居家隔離書、檢驗報告、診斷證明、小黃卡、存摺、身分證去申請。建議多跟醫院申請多份一點報告和證明,因為XX會收走,但居家隔離書正本對方有還給我。原本擔心XX不會理賠居家照護的住院日額配,但最後是有補償的。建議可以先到XX網站下載申請書,在家填寫好。(就算同時申請防疫+疫苗險,都只需要填寫一張就好。)(事故發生地點我寫家裡地址、事件經過我寫陽性報告出來的那天*建議寫居隔書的開始日期*)去櫃上申請就滿快的,預計兩週會入帳。XX也有給負責案件的人員分機號碼,就也不用擔心之後找不到人詢問案件進度。註:以上為個人防疫險申請經驗,僅供參考。【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12 該看哪科.中醫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咳嗽是種人體自然保護機制,用以幫助呼吸道順暢,避免空氣中雜物阻塞肺部。 下列介紹幾款茶品,民眾可依據是否有「痰」做簡易居家調理。 一、乾咳:咽乾癢,口乾舌燥,頻頻咳嗽遇冷及發。 # 阿膠鮮梨茶 • 每日分兩劑,上下午溫服。 • 材料:阿膠一錢(素食可以桃膠替代,桃膠須先以清水浸泡12小時或以上,至軟身發漲,以清水反覆沖洗挑除雜質)、水梨半顆、紫蘇葉一錢半、川貝母一錢、紅茶包二枚 1.將水梨洗淨、切片。 2.切片水梨連同阿膠(桃膠)、川貝母、紫蘇葉、紅茶包,放入電鍋內鍋。 3.內鍋三碗水,外鍋一碗水,蒸煮後,適量紅糖為引,即可飲用。 伴隨胸悶、少量黃痰、痰黏難咳 # 百合阿膠茶 • 每日分兩劑,上下午溫服。 • 材料:阿膠一錢(桃膠)、百合一錢半、桑葉一錢半、麥門冬一錢半、川貝母一錢半、桔梗一錢 1.除阿膠(桃膠)、百合,其餘放入濾袋。 2.阿膠(桃膠)、(1)藥材包、百合,放入電鍋內鍋。 3.內鍋三碗水,外鍋一碗水,蒸煮後,適量冰糖為引,連同百合取出併服。 二、痰咳:若痰色白稀、泡沫樣或膠凍樣,呼吸難且有哮鳴聲,則稱「冷咳」;若咳出痰為黃色,則為中醫「熱咳」。 冷咳 # 紫蘇二陳茶 • 每日分兩劑,上下午溫服。 • 材料:紫蘇葉三錢、陳皮二錢、生半夏三錢、生薑六片、紅茶包二枚 1.藥材、紅茶包,放入電鍋內鍋。 2.內鍋三碗水,外鍋一碗水,蒸煮後即可飲用。 熱咳 # 水梨浙貝綠茶 • 痰黃改善不應再服用 • 材料:水梨1/4顆、浙貝母一錢、生薑二片、綠茶包一枚 1.綠茶包與生薑用熱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取茶湯。 2.將水梨洗淨、切片,與浙貝母放入鍋中煮爛。 3.將(2)倒入茶湯後飲用。 俗話說「師傅難抓漏,醫師怕治嗽」,咳嗽難治在於其病機之多,猶如抓漏師傅般需悉心鑑別,若臨時感冒、經自行調理後仍久咳不癒,則千萬不可輕忽,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
2022-05-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長者病程快 共病易輕忽
本土疫情新增八例死亡個案,有三人在家昏迷,意識不清且呼吸困難,經急救送醫後死亡且PCR陽性確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長者染疫後症狀變化快,呼籲民眾若家中有確診者,需特別注意老人及臥病者的健康狀況。專家建議,長者近期只要有任何呼吸道症狀,無論是否是舊疾的症狀,都該視為可能染疫並應盡速快篩。國內昨確診死亡個案為兩男六女,年齡介於六十歲至九十歲,八例個案中有五位沒打過疫苗,在家中昏迷送醫不治的三人中,二人打過三劑且無慢性病史,卻相繼出現敗血症及心肺衰竭,另一位未打疫苗,患有慢性肺病與癌症,並出現呼吸衰竭死亡。未來染疫後在家昏迷狀況恐變多,台大醫院急診主任方震中研判可能原因有二,為「長輩確診病徵不明顯」及「老人共病較多難察覺」。他遇過患者被送來急診室時,無明顯肺炎跟咳嗽但出現呼吸困難,照了X光才驚覺有大片肺炎,或者本身罹患慢性病,直到症狀惡化後過世,才驚覺早已確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長者沒打疫苗加上免疫力差,而且本身共病又多,最怕原本的慢性疾病就具有「呼吸道症狀」,導致在近期染疫高風險期而輕忽,他強調,近期只要有呼吸道症狀,不管有沒有舊疾都應快篩,若家中有任一人感染,更應該二天就篩一次,避免舊疾症狀與新冠混淆,延誤就醫時間。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增5.7萬例「成長12%」 死亡個案8例
國內新增5萬721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7188例本土個案及28例境外移入,有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個案較昨日增加12%,今日可售41.1萬劑快篩,已售出20.5萬人份較慢。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7,188例本土病例,為27,776例男性、29,373例女性、3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9,620例)、桃園市(9,751例)、台北市(8,265例)、台中市(3,356例)、高雄市(3,153例)、台南市(2,073例)、基隆市(1,825例)、新竹縣(1,444例)、屏東縣(1,222例)、花蓮縣(1,018例)、新竹市(996例)、宜蘭縣(979例)、彰化縣(934例)、苗栗縣(650例)、雲林縣(476例)、南投縣(358例)、台東縣(357例)、嘉義縣(313例)、嘉義市(205例)、澎湖縣(117例)、金門縣(59例)、連江縣(1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6例具慢性病史、5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30日至5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日至5月8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15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移入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5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191,84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684,461例排除),其中505,455例確診,分別為11,991例境外移入、493,41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50例、台北市343例、基隆市41例、桃園市36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7例、宜蘭縣6例、花蓮縣5例、屏東縣4例、苗栗縣3例,高雄市、雲林縣、南投縣及台南市各2例,新竹市、台東縣及嘉義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11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隔怎麼伴?/當媽媽也確診時…網友急問:怎麼幫1歲嬰快篩?什麼情況該馬上送醫院?
新冠疫情直直燒,身旁確診病例一個一個出現,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短時之內聚集五千名民眾,群組內傳送的訊息快速到讓人眼睛跟不上,尋求支援的聲音不斷。民眾自立自強,互相陪伴給予支持之外,在與疫情共存的時刻,家有小嬰兒的陽性個案更是焦慮不已,呼喊指揮中心多宣導如何照顧嬰兒,也有護理師在群組中,呼籲將醫院資源留給重症與孩子。過去新冠疫情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感染對象,Omicron肆虐下卻發生改變。根據指揮中心的處置指引也發現,隨著變異病毒株陸續出現,疾病表現與嚴重度亦明顯改變。2022年 Omicron 變異株流行期間資料顯示,感染 Omicron 變異株相較於其他變異株之症狀較輕微,無症狀者的比例也較高。疫情初期少數兒童個案大多是其他確診成人病患之接觸者,或是家庭群聚之一部分,但在隨後幾波疫情中,許多國家均觀察到兒童個案占比增加。Q:照顧者快篩陽性時,家中的小嬰兒應該快篩嗎?成人使用的快篩試劑也可以讓小嬰兒使用嗎?會不會傷害小嬰兒的鼻孔?身為父母親,一旦確診自己為陽性,第一個擔心的卻往往是家中的小嬰兒。「我篩陽性前幾天都跟家裡嬰兒密切接觸⋯」、「群裡有嬰兒確診的經驗嗎⋯⋯大概出生三個月。」「請問帶著一個嬰兒,沒有車,衛生所打不通,發現自己是快篩陽姓,要怎麼移動到醫院呢?」即使家中的孩子還沒有出現症狀,也陷入心急如焚的狀態。對於同住照顧者陽性確診,家中的小嬰兒為陰性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如果能隔離,交給其他的照顧者是最好,如果真的無法隔離,即使做好清潔工作,傳染的機會仍然非常高。小嬰兒可以快篩嗎?成為家長的一大難題,且嬰兒鼻孔如此稚嫩,又該如何篩?「請問怎麼幫一歲的嬰兒快篩比較好(聽說鼻涕也可以?)」「我也想給我女兒快篩,是不是只有大醫院可以弄嬰兒,小兒科都說沒快篩。」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答: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榮譽主治醫師李宏昌指出,現在的社區已經進入與病毒共存階段,門診也確實出現很多兒童病患,九成都屬於輕症,就跟感冒一樣。他建議,家長不需要因為自己快篩陽性,就對小嬰兒進行快篩,一方面小嬰兒快篩並不容易,若是流鼻血更難處理,一方面病毒量在第三天最高,家長不見得能幫孩子篩出陽性,動輒快篩、戳鼻孔,實在折磨自己、折磨孩子。他強調,有症狀時才考慮快篩,例如大孩子表示喉嚨痛,或是小嬰兒不肯吃,吃了就吐,根據臨床經驗,八九不離十就是孩子喉嚨痛的表現,此時,他建議,先跟小兒科醫師進行視訊門診,讓醫師幫助判斷下一步如何做,是否需要快篩、送醫,或是持續觀察。哪些症狀要注意呢?他指出,小嬰兒很少發燒超過38度,如果發燒超過38度,活動力變差、咳嗽、喉嚨痛、食慾減少、吃東西時哇哇叫,這些症狀就可以進行視訊看診,由醫師進行判斷。兒科醫學會本想製作視訊門診地圖,方便父母親就近尋找遠距醫療資源,但是疫情來的太猛,建議家長使用衛福部醫事司公布的遠距系統,幫助孩子尋求醫療資源。目前,台北市與新北市不在距醫療的資源中,也會儘快協助醫師們加入。Q:小嬰兒快篩陽性之後,需不需要做PCR檢測呢?如果照顧者自己也是快篩陽性,還能帶著小嬰兒去就醫嗎?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答:當嬰兒快篩陽性之後,是不是還需要做PCR檢測呢?「請問有人用過車來速驗PCR嗎?會看診&症狀投藥嗎?一歲以下的嬰兒也會看?」若是要將小嬰兒送回托嬰中心,也得出具PCR陰性的證明。李宏昌指出,很多醫院都有綠色通道、親子友善就醫,住院時也需要進行PCR檢查。他強調,感染陽性的照顧者需要居家隔離,因此無法自行帶孩子就醫。應該交由其他照顧者帶孩子就醫。如果嬰兒確診了,「請問小嬰兒確診可以吃的營養品有哪一些?」黃立民指出,按照一般的營養照顧即可。Q:當小嬰兒感染新冠肺炎時,會有哪些症狀表現?是不是可以立即送醫住院呢?小嬰兒的病情變化快速,放在家裡照顧會不會很危險呢?嬰兒確診陽性後,媽媽們的心情就跟著孩子的體溫坐雲霄飛車,「真的會反覆燒,但中間有降下來吧?真的不對勁還是帶去看醫生,有網友說她家嬰兒有肺炎狀況。」此時,媽媽們也顧不得自己是否也是感染者了,群組裡的關心民眾不停殷殷叮嚀,「嬰兒咳沒聲,痛不會說。」「別管流程 嬰兒很不穩。」「嬰兒確診,先住院觀察比較安全。」李宏昌指出,住院收治的標準一直在滾動調整,能不能住院、需不需要住院,以小兒科醫師的敏銳程度,會依據診斷結果建議。黃立民與李宏昌皆表示,如果嬰兒出現發燒(38°C)、活力降低,若是有疹子、結膜炎那就更嚴重了,趕緊警覺送醫。若是沒有相關症狀,急呼呼把孩子帶到高感染風險的醫院,也不符合收治住院的標準,而且住院時,輕症者的照顧也跟在家中一樣;而有中重度風險的孩子,例如腦性麻痺的孩子若感染新冠肺炎,非常容易併發肺炎,就算沒有達到指揮中心的收治住院標準,小兒科醫師也會依據經驗判斷而收治住院。新生兒的免疫反應較為獨特,新生兒醫學會也發出治療指引,新生兒感染後可以是無症狀,若有症狀多數為非特異性表現,如發燒、哭鬧不安、嗜睡,或呼吸道與腸胃道症狀。 家長應該特別留心。在感染的嚴重度上,兒科醫學會也發文指出,在Omicron變種為主的流行時期,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人數和比率都增加,雖然症狀仍比成人輕微,不過仍有導致嚴重需住院或之後產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TS/MIS-C)的情況。其臨床表現類似川崎症或毒性休克症候群,症狀包括出疹、結膜炎、休克、心肌損傷或冠狀動脈血管瘤等。亞東醫院急診護理師案例分享一名心疼重症病患及兒童的護理師,也在群組中呼籲,「各位板橋民眾大家好,我是亞東醫院急診護理師,最近新冠疫情擴散,大家都辛苦了,能體諒大家擔心染疫、擔心傳染給家人的心,但是以下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遇到的個案,希望大家可以把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一位大約一歲的小朋友被爸爸媽媽帶著搭救護車來就診,因為父母皆是陽性個案所以被引導到陽性個案等候掛號區,前面還有50多位的快篩陽性病人等待掛號,終於輪到他們掛號到時候,病人的父親告訴我「小朋友今天都很嗜睡,叫不太醒。」我拉開嬰兒車的遮陽棚叫了一下小朋友,小朋友沒有反應,後來因為要評估狀況給予小朋友疼痛刺激後小朋友才有輕微的哭聲,所以讓小朋友先進入重症區緊急先看診治療,他們等待的時間大概是一個小時才看到診,這讓我覺得很心疼這位小朋友,也心疼著急不安的父母。在為他們掛號之前,前面的好多病人都是在家快篩陽性,只有輕微的喉嚨搔癢及咳嗽症狀,並不是要告訴大家有症狀不能就醫,更不是要責怪任何人,只是希望輕症的患者能把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急診,甚至於是重症的病人,因為護理師跟醫師只有6個人,從掛號、問診、看診、開藥、治療、採檢等等,都會需要時間,有再多的時間也不夠使用。以下整理出需要緊急就醫掛急診的陽性個案症狀供大家參考:高燒合併胸悶、呼吸急促(需要很費力呼吸)、心跳過快(大於每分鐘120次)、意識改變(與平常的意識狀況不同,正常小朋友活蹦亂跳,現在卻昏睡叫不太醒)、咳嗽嚴重合併血痰等等,有以上症狀應至急診就醫,我們一定竭盡全力協助大家。若自行快篩陽性,只是輕微的流鼻水、咳嗽、喉嚨搔癢、輕微發燒疲倦感,請在家中自行隔離,待早上可以至本院的疫病門診掛號看診。若是快篩陽性只是想要做PCR檢測者,也可以預約社區篩檢站或至醫院現場掛號。疫病門診早上下午跟夜診都有,到晚上21:00結束,假日也有加開診次,可以上醫院網站查詢。社區篩檢站也有開到晚上的19:00。請輕症病人儘量把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使用,也讓真正的重症病人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治療,急診人次一天比一天創新高,醫護人員再苦也會為大家賣力的付出,但希望大家不要再責備我們,我們也知道大家擔心害怕,我們真的努力了,也希望大家能夠配合,相互體諒,謝謝大家。」【延伸閱讀】>>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加入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新冠肺炎下的醫病關係」。一位醫師寄來的文章,引發了這系列。他敘述在疫情嚴峻之下,住院病人缺乏親友的探視,醫師也減少了與家屬的溝通,在這種情形下,一位病人病情急轉直下而喪生。他決定到離醫院有一段距離的病人家鄉,對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作者語重心長地道出,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和病人家屬溝通。另一位急診醫師認為新冠肺炎隨著Omicron傳染力轉強,但病情的嚴重度顯然較低,醫療政策不得不擔心,如果大流行之下,所有染疫病人都到大醫院的急診室就診,其他病情嚴重的病人將無法得到他們需要的緊急救治,因而呼籲醫療人員及一般民眾共體時艱,專業人員不要苛責民眾在困苦中的行為,而一般民眾也要體諒非常時期公衛系統及醫療資源的耗竭。照護癲癇病人多年的專科醫師,則應邀分享她多年來為癲癇病人所做的努力,包括「遠距醫療」,如電話、視訊可以同步做互相的溝通,並利用「社群媒體工具」提供病人在緊急時候有一窗口,醫病之間多一個互相連繫的方式。感謝她適時地分享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在照護病人的方法也能與時俱進,給病人品質更好、更安全的照護。「誒!我中了!我中了……啊,醫師你剛剛說什麼?」「這樣啊,但是我都沒出門誒……」「蛤,我家裡還有小孩,而且我昨天還跟他玩一整天,沒有戴口罩,這樣怎麼辦……」「醫師,我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這樣確診是不是很危險?」隨著台灣第二波的疫情到來,單日確診數在十天之內突破一萬大關,人心浮動,社會也無所適從,本文將以急診醫師的角度來分享所聞所感。在疫情最初之時,醫療端面對COVID-19是以戒慎恐懼的態度面對,畢竟是與SARS不相上下的新興傳染病,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是醫療人員,都害怕染疫或成為傳播疫情的幫凶。在這樣的氛圍下,防疫政策以保持社交距離,關閉非必要民生設施為主,醫療端也併用多種對策,包含急診檢傷外推,設立戶外隔離區,以及調整對於確診者的醫療服務,譬如口腔檢查及治療,呼吸道處置等容易產生飛沫的醫療行為。為了保留醫療量能,也會在收治急重症病患的同時採檢COVID-19快速核酸檢測,確認為陰性後再進行後線治療。上述的政策可以減少非必要的傳播鏈,盡可能的減少醫療人員染疫的機會。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病毒逐步演化突變,造成新一波大規模感染的Omicron病毒株之致病力已經大幅降低,遠低於當年聞之色變的SARS,絕大多數的確診者只會經歷如同感冒一般的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全身痠痛、喉嚨不適等等,病程可能在一到兩週內結束,且重症比例遠低於原始的武漢病毒株。然而,Omicron的傳染力卻是原始病毒株的2至3倍,平均一位染疫病患可以傳染給近十位密切接觸者,讓世界各地的疫情幾乎都爆出新一波的高峰,台灣也終於要步上後塵,而以這樣的傳播速度及確診數量,極可能導致本土醫療量能及公衛系統的崩潰。台灣的醫院密度高,醫療可近性夠,但是也因為台灣的健保物美價廉,民眾的醫療習慣傾向以醫療服務來彌補健康行為的不足,各級醫療機構的量能常常是接近滿載,一旦有新的大規模傳染病爆發,就容易排擠到原有的醫療服務使用族群。舉例來說,手術室或心導管室如果要接收新冠肺炎確診者,其術後的清潔消毒,就會影響整體的使用效率,壓縮能夠收治的總人數。院內的各種動線也必須因應陽性患者作調整,醫療同仁常需要費時縝密的穿脫防護裝備,以避免在醫療照護過程中染疫。除此之外,最近的Omicron大流行造成大量的民眾前往急診採檢核酸檢測,實則有接近三分之二以上的就診者幾乎沒有症狀,是因為接觸確診者才來急診篩檢,這也導致了許多沒有緊急醫療需求的民眾聚集在急診室,一定程度影響了各大醫院急診對於急重症病患的處理能量。而這些無症狀的確診者在核酸檢測報告出來之後,如果留待安排隔離病房或加強檢疫所,就會持續壅塞在急診外的隔離區,不僅耗力費時,戶外暫留區實際上也不是舒適的所在。由上所述,對於確診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而言,最適合的方案其實是居家照護為主,輔以緩解不適的藥物,例如鎮痛解熱、舒緩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的藥物,待自然病程過去,病毒被人體免疫機制消除後,再解除居家隔離恢復正常生活,這樣的流程其實跟過往得到感冒、流感的治療過程差不多,但是過去小感冒不會跑急診,且還有基層醫療分流,如果Omicron造成的大流行全部都到地區醫院或醫學中心的急診室就診,不難想像急診室的擁擠與混亂。在疫情當中,我們也見到很多現象,包括各種使用防疫保單的行為、緊急救護能量被用來運送輕症確診者、1922專線不堪負荷、有緊急醫療需求的民眾因為急診癱瘓所以要等待更久,以及公寓或宿舍拒絕確診者居住等等,其中有些甚至導致了不良後果產生,都不是眾所樂見。卡繆在瘟疫一書中如此寫過:「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台灣的疫情尚未達到高峰,尚有許多挑戰待我們突破,籲請醫療人員及一般民眾共體時艱,專業人員不要苛責民眾在困苦中的行為,而一般民眾也要盡可能諒解在非常時期公衛系統及醫療資源的耗竭。期待我們能盡快走到拿下口罩,恢復正常生活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