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260
筆 文章
-
-
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0多歲酗酒男確診亡 8歲童染疫「腦血管病變」中風
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全台疫情概況,新增208例中重症個案,其中100例重症、108例中症;死亡案例則來到7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死亡的個案中,99%都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其中43例年齡更超過80歲;最年輕的死亡案例為20多歲男性,有酗酒習慣,送至急診時已無呼吸心跳。莊人祥說明,今日死亡的個案中有2例較為特殊,第一例是最年輕的死亡個案,年齡20多歲,B型肝炎等慢性肝病,僅打過一劑疫苗,平日有酗酒習慣;因個案在7月5日未出房門,父親叫喚都無反應,才緊急送至急診,到院時已無呼吸、脈搏,經PCR檢測後陽性確診。另一例為30歲女性,莊人祥指出,該個案有第四期癌症,病出現轉移現象,接種過三劑疫苗;6月18日咳嗽症狀,快篩後視訊診療確診,因是居家安寧照護患者,所以沒有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6月25日個案在家往生。至於先前臺大醫院7月8日公布的2例兒童染疫中風個案,莊人祥表示,直到記者會後指揮中心才向台大索要相關資料,目前已收到相關案件,經研判8歲個案為重症、12歲男童為中症個案。12歲男童因未住到加護病房,因此判斷為中症,指揮中心也列入今日的中症名單中。8歲男童部分,莊人祥說明,個案沒有慢性病也未接種疫苗;6月1日上午發燒、四肢痠痛,出現抽搐、嘴唇發紫,緊急至急診後發現血壓偏低、肝腎功能異常,PCR陽性確診,電腦斷層顯示有腦水腫,疑似腦炎住進加護病房,目前以瑞德熹偉、免疫球蛋白、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抗核磁共振顯示有發炎反應、腦部局部缺血,明顯有腦血管病變,6月12日轉出加護病房,6月15日出院,持續門診追蹤,目前恢復情形良好。指揮中心統計,兒童重症累計來到94例,MIS-C仍最多34例、腦炎23例、肺炎17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家中或送醫前死亡6例、共病3例,死亡仍為22例。
-
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再降!今本土新增2萬7708例及136例境外、71人染疫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78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7708例本土個案及1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7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7,708例本土病例,為12,887例男性、14,812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72例)、台中市(3,474例)、桃園市(2,947例)、高雄市(2,935例)、台北市(2,785例)、台南市(2,264例)、彰化縣(1,462例)、屏東縣(1,064例)、苗栗縣(732例)、宜蘭縣(726例)、新竹縣(710例)、雲林縣(660例)、新竹市(640例)、南投縣(562例)、嘉義縣(502例)、花蓮縣(486例)、基隆市(388例)、台東縣(346例)、嘉義市(308例)、金門縣(162例)、澎湖縣(160例)、連江縣(2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7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3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70例具慢性病史、5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3日至7月7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1日至7月7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9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6例)、印度(4例)、泰國(3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烏拉圭、德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11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8日至7月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913,1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27,369例排除),其中4,082,028例確診,分別為15,682例境外移入、4,066,29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62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60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94例、台北市937例、台中市721例、高雄市683例、桃園市590例、台南市531例、彰化縣414例、屏東縣313例、雲林縣212例、南投縣211例、基隆市184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5例、嘉義縣141例、花蓮縣125例、新竹縣122例、嘉義市119例、台東縣100例、新竹市72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0 醫聲.高齡社會
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談論生死有技巧 讓長輩擁有善終決定權
兩年多來,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前所未見,愈來愈多人想要好好的「善終」,打造最後一哩路的幸福。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蔡兆勳指出,《病人自主權利法》已經上路了,民眾可以先進行預立醫療遺囑諮詢,思考一下在自己疾病末期時要接受什麼樣的醫療。是樂活積極,不是等死,安寧醫療讓他活得像「人」。蔡兆勳在參加「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中指出,住到安寧病房的患者多有九個症狀,包括疼痛、全身疲倦虛弱、呼吸困難咳嗽、腸胃道問題、失眠、意識改變、排尿障礙、褥瘡、淋巴水腫等,這不只是肉體上的痛苦,心理打擊也相當嚴重。除了病人本身焦慮恐懼的情緒反應,連家屬也處在痛苦中。蔡兆勳表示,這時全家人都會充滿罪惡感,總認為不打點滴不安心,不打強心針就是不孝,末期病人及家屬飽受身心靈的整體性痛苦,而安寧緩和醫療不只照顧患者,連家屬也會提供靈性關懷。台灣安寧緩和醫療品質高居全球第三名,很多人認為安寧療法就是放棄治療,實際上,它是一種樂活積極而非等死的醫療行為。曾經有癌症患者躺在床上插滿了管子動彈不得,進入安寧病房後,解決患者的痛苦,身心得到平穩,最後還能坐著輪椅到醫院中庭散步,活得像「人」一樣。五種狀況平常就要談,有共識就能「生死兩相安」。好的生活品質、好的死亡品質,是末期病人照護的目標,甚至讓患者在自己家中走完最後一哩路。要達到這種「生死兩相安」的境界,家人需要先知道長輩的想法才有辦法達成。蔡兆勳建議,從陪伴傾聽開始,討論生死議題才不會唐突,有五種狀況平常就需要談論,像是危急時要不要急救電擊、插管,人工維生系統要不要進行等。尤其現在有病主法,大家平常時就可以想一下,減少可能的遺憾,也讓最後一哩路不要因為家人沒達成共識起衝突。透露出自己的求救訊號,引導父母吐真言。平常與父母互動良好的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顧問林以正,父母已高齡90多歲,他就直接了當的說,「媽妳可以把告別式的致詞寫好,或預錄好嗎?我就不用麻煩了。」林以正指出,他自己平常跟父母聊天的方式,是透露出自己的求救訊號,而不是教他們該怎麼辦,就能聽到父母真正想說的話。例如,今年初腳受傷,就直接告訴父母自己有多恐懼,順便告訴媽媽,「妳之前(生病)怎麼有辦法忍耐這麼久呢?到底怎麼辦到的……」自然而然就開啟良性溝通的話題。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的作法,是清明節時全家一起去掃墓,媽媽就說自己的後事要怎麼處理,因此,順著長輩的話談論生死也是很恰當的方式。🤫如何增進人際關係:練習閉嘴傾聽 當個受歡迎的長輩🤫想當受歡迎的人要如何辦到呢?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顧問林以正建議,當你跟別人聊天時,先「閉嘴三分鐘」,聽聽別人想說的話,不要急著講述自己的經驗,只要你想聽,沒有人會捨不得說,聽完後再給予正確的回應,會讓對方覺得受尊重。當你能對別人的談話內容有好的反應時,可以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大幅進步。林以正表示,我們有太多的經驗都在聽完別人的談話後,第一時間就開始接續話題,大家輪流說完後,都忘了第一個談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或對方的需求,因此練習閉嘴是很重要的學習。
-
2022-07-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30多歲男染疫口吐白沫亡 8歲女童MIS-C住ICU治療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中重症個案196例,包括中症129例、重症67例,以及死亡案例新增94例。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30多歲男性,曾施打3劑疫苗,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等慢性疾病,染疫後不幸過世,死因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今年至7月8日,累積本土病例共399萬5969例,中重症累計1萬7852例,其中6700例死亡。輕症無症狀比例為99.56%。今新增死亡94例中,有91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史,其中63人未打滿三劑疫苗,51人年齡超過80歲。今新增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30多歲男性,莊人祥表示,該名個案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有施打三劑疫苗,為機構住民,6月20日於機構內全體快篩陽性,立刻使用莫納皮拉韋抗病毒藥物,但7月1日開始意識不清、口吐白沫、血氧降低,當日即送急診,後來診斷肺炎併呼吸衰竭,後續到負壓隔離病房治療,7月4日病逝。莊人祥表示,今新增一例兒童特殊重症,為一名8歲女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曾施打1劑疫苗,6月10日曾確診新冠肺炎,6月30日起發燒三天,合併咳嗽、鼻塞、流鼻水,7月3日急診檢查疑似黴漿菌感染,合併脫水,住院治療後,發現血小板減少、發炎指數升高,且心臟酵素升高,懷疑是MIS-C,因此7月5日轉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藥物,病況持續改善中。國內兒童重症93例,其中死亡22例,MIS-C共34例。針對昨日疫苗接種,莊人祥表示,昨施打8萬8612人次,昨日Novavax疫苗接種第一天共1952人次,目前國內疫苗涵蓋率第一劑91.37%、第二劑85.06%、追加劑70.58%。
-
2022-07-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跌破3萬例!本土+2萬8028 境外+107 死亡+9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813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8028例本土個案及10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4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028例本土病例,12,921例男性,15,094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22例),台中市(3,576例),高雄市(3,119例),桃園市(2,822例),台北市(2,612例),台南市(2,266例),彰化縣(1,565例),屏東縣(1,165例),雲林縣(817例),苗栗縣(722例),新竹縣(713例),宜蘭縣(701例),嘉義縣(637例),南投縣(549例),花蓮縣(542例),新竹市(531例),台東縣(409例),基隆市(391例),嘉義市(337例),澎湖縣(210例),金門縣(194例),連江縣(2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3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1例具慢性病史、6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7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7月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66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例),越南及泰國(各3例),美國(2例),荷蘭、墨西哥、義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亞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8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13,867,6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09,219例排除),其中4,054,189例確診,分別為15,548例境外移入、4,038,58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5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5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87例、台北市935例、台中市712例、高雄市674例、桃園市588例、台南市519例、彰化縣411例、屏東縣311例、南投縣209例、雲林縣208例、基隆市184例、宜蘭縣161例、苗栗縣151例、嘉義縣139例、新竹縣12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19例、台東縣98例、新竹市71例、澎湖縣11例、金門縣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一顆藥都沒吃!身心科醫師林奕萱免疫力好,靠的是平常不提醒斷病人的二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盡頭令人悶爆,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平日在診間替病患排憂解難,雖早有染疫的心理準備,卻沒料到真的遇上了。最近疫情趨緩,林奕萱未掉以輕心,6月12日北上開會時小心翼翼,吃飯時獨對牆壁,不敢與他人共餐,也沒多與別人交談,半開玩笑地向台北友人說,「到台北都要很小心」,結果反被虧,「高雄現在比較嚴重」。儘管嚴守防疫準則,林奕萱返回高雄兩天後,起床時突然感到口鼻有點悶熱,像快感冒一樣,隨即快篩但無異狀,約隔一小時,那支快篩試劑竟浮現非常輕淡的第2條線,她好納悶「說明書指的是15分鐘內判定 」,她的試劑卻經一小時才隱約看到第2條線,到底算不算染疫?平常幫患者採檢判定時,林奕萱看到這麼淡的線,若受檢者沒什麼症狀,會建議再做PCR,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心情就很矛盾。那天她起床時只覺得怪怪,然後症狀就消失,至傍晚相同感覺又來,才警覺不妙,晚上重篩一次,結果不到半秒,兩條線紮紮實實出現在眼前。「當時是晚間9點,我掙扎的不是確診了,而是明天一早工作滿檔。」林奕萱說,自己隔離事小,但隔天需支援快篩站及接種站,要做電話關懷門診,病患排得超多,突然確診,所有工作需由同事補位,實在感到很過意不去,還好醫院後援很強,讓她感受到支撐的力量。隔離禁足七天沒有特別不適,她放鬆心情,多喝水,期間也參加好幾場線上會議,甚至追了一部韓劇。唯一覺得怪的是,老是聞到一股驅之不散的菸味,同住家人卻都沒聞到,但無法釐清與確診有無關聯。Omicron大爆發以來,她常覺得也許哪天自己會遇上,心理早有準備,而從確診者症狀來看,平日只要落實防疫,即使感染也不需要太擔心。對抗病毒多半需倚靠免疫系統,謹守防疫原則,其實就是平常在診間會跟病人說的話,永遠在提醒大家要過規律生活和運動。這次確診,可能她平日身體有打底,僅有輕微鼻塞,久久咳嗽一次,連發燒都沒有,因此她只有多喝水、休息,一顆藥都沒吃。不過,因擔心工作臨時停擺,病人找不到她,所以在臉書自曝染疫訊息,請約診的病人不要撲空,結果意外收到許多溫暖,關切她有沒有缺什麼物資,她笑說,「可能我平常做人沒有太差」。林奕萱指出,20年前爆發SARS時她剛念大二,無法做出貢獻,20年後遇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很樂意為防疫付出,「高雄從PCR篩檢站改為判陽站的首日,第一診就是我去的」,防疫戰役一晃就兩年多,她幾乎沒能休假超過兩天,確診隔離七天是很難得的放空,心情差很大。這次確診,她從醫師轉換成病人角色,紮實體悟確診者的心情,也實地檢驗高雄確診通報流程。她說,當晚9點快篩陽後即通報醫院,由感控同仁視訊協助判定,9點14分判陽,6分鐘後就收到衛生局簡訊通知確診注意事項,凌晨1點半再接到衛生局隔離書連結,上午10點接到衛福部隔離簡訊,10點40分接到區公所關懷電話,效率明快。以前民眾確診時會問何時解隔等許多問題,她多半制式答覆,自己染疫後,印象超鮮明,「以後病患問什麼,我都能答」。也因為平時愛採買,林奕萱笑說,確診時,家裡的物資充足,根本不擔憂,但好奇市府送的關懷包有哪些東西,也託家人領了一份。隔離一周,她發覺確診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許多人會在社群分享心情,隔離生活的點滴也成閒話家常的題材,這些都是疫情前不曾發生的事。隔離時她抱著觀摩心態參加清大試辦的「新冠肺炎線上支持團體」,聽到許多人分享確診後的不便,症狀輕微的她,頓時感到自己是很不同的存在。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林奕萱獲不少老病人送上關切,有人還煞有其事地說,看到「林醫師」臨時請假一周便猜到是確診。她說,這些診間的有趣對談也告訴大家,即使醫師,也是會生病的,大家都一起在面對這場疫情。「大家無法百分之百臆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能做的就是平日有所準備。」林奕萱說,新冠疫情像個突發緊急事件,誰都可能遇上,遇上時也在審視大家平常在健康上、經濟上或人際關係上是否累積足夠的「資本」,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擾動,心境的調整,十分重要。醫師小檔案/林奕萱現職: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確診時間:6月14日如何感染:可能北上開會不明感染症狀:口鼻悶熱、鼻塞、偶而咳嗽治療: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一句話:確診就像人生突然迸出的一場緊急事件,平時大家不管在身體、心靈或各方面都應盡量做好準備,以迎戰無可預知的事情降臨。
-
2022-07-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314、境外+163、死亡131人 降幅未如前幾周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30,47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314例本土個案及16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1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是30314人,個案數比昨天降1050人,比上周五降低5385人,所以如果以一周趨勢看,還是有降低,但降低幅度沒有前幾週那麼大的降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0,314例本土病例,為14,000例男性、16,295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640例)、臺中市(3,851例)、高雄市(3,291例)、桃園市(3,236例)、台北市(2,838例)、台南市(2,419例)、彰化縣(1,688例)、屏東縣(1,191例)、雲林縣(881例)、苗栗縣(838例)、新竹縣(742例)、宜蘭縣(691例)、南投縣(664例)、新竹市(642例)、嘉義縣(590例)、花蓮縣(562例)、基隆市(436例)、台東縣(376例)、嘉義市(343例)、澎湖縣(194例)、金門縣(180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2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27例具慢性病史、8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1日至7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7月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6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91例男性、71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越南及印度(各4例)、泰國及法國(各3例)、南韓及加拿大(各2例)、英國、波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荷蘭、德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13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823,03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93,255例排除),其中4,026,067例確診,分別為15,441例境外移入、4,010,57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45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44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77例、台北市924例、台中市701例、高雄市660例、桃園市584例、台南市509例、彰化縣406例、屏東縣305例、南投縣及雲林縣各203例、基隆市182例、宜蘭縣161例、苗栗縣150例、嘉義縣135例、新竹縣121例、花蓮縣118例、嘉義市117例、台東縣97例、新竹市70例、澎湖縣11例、金門縣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童慎防MIS-C 注意2狀況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歐美等地發現不少兒童及青少年罹患新冠肺炎後,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產生全身性發炎症狀,尤其是腸胃道及心血管系統嚴重症狀。目前台灣也有染疫兒童出現MIS-C病例。兒童感染新冠肺炎二到六周後,要小心發生MIS-C,目前發生原因不清楚,普遍推測是新冠病毒造成免疫系統失調,進而導致不正常的全身性發炎反應。 MIS-C會引起全身的發炎反應,各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據國外統計,會發燒超過24小時,80%以上的兒童會有腹痛、腹瀉、嘔吐、胸痛、心跳快等症狀,也可能產生結膜炎、紅疹、呼吸急促、咳嗽,甚至頭痛、意識不清、幻覺等症狀。約50%的MIS-C病例會合併休克與心臟收縮功能異常,也有較高機率合併心肌炎與心包膜積水,超過一半的病例會凝血功能異常。MIS-C往往來得快又急,常需要在治療初期使用強心劑,據國外統計,MIS-C死亡率高達1-2% 。目前並沒有一致的治療準則。現行主流治療方式,採靜脈注射同時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類固醇調節發炎反應,一併開立口服阿斯匹林預防血栓;若一開始的症狀比較嚴重,或初始治療後反應不佳,則考慮增加類固醇的劑量,或額外使用免疫調節劑。雖然約一半的病例最初會表現休克與心臟收縮功能異常,但這些病例約八、九成在出院時心臟收縮功能會回復正常;冠狀動脈異常病例也有約八成會回復至正常的大小。不過,仍有小部分病例的心臟會有長期的後遺症;急性期產生的休克或血栓,可能是造成長期後遺症的危險因子。根據統計,MIS-C在美國的發生率約10萬分之30,而台灣至今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8。由於台灣兒童新冠肺炎確診數從五月開始不斷上升,自六月中旬至七月開始可能會有較多的MIS-C出現,家長必須注意以下兩大重點狀況,若都符合,可能就要帶孩子就醫,讓醫師作正確的診斷。1.家中21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在新冠肺炎確診後二到六周是否有發燒超過38度,且超過24小時。2.是否有兩種以上不同系統的症狀?包括神經系統如頭痛、躁動、意識不清等;呼吸系統如咳嗽、呼吸急促、嘴唇發紫等;心血管系統如胸痛、心跳加速、低血壓等;腸胃道系統如腹痛、嘔吐、腹瀉等;黏膜皮膚如紅眼睛、草莓舌、紅疹、肢端腫脹等;其他如淋巴結腫大、喉嚨痛、肌肉痠痛、關節痛等。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3旬男發病隔日亡、兒童重症再增3例 9個月女童救治中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最新疫情概況,中重症共243例,其中152例中症、91例重症,死亡回升105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最年輕死亡為1例30多歲男性,發病隔日心跳停止;此外也有3例兒童重症,最小為9個月大女童的MIS-C個案,收住加護病房治療中。羅一鈞說明,今日死亡最年輕個案為30多歲男性,有酒精性疾患,接種3劑疫苗。7月2日發病,出現冒冷汗、倦怠症狀,同日確診。有使用瑞德西韋口服抗病毒藥物、插管治療,7月3日心跳、呼吸停止,急救無效,當日死亡,死因為敗血性休克、胃潰瘍出血。兒童重症部分有3例,最小為9個月大女童MIS-C個案,6月18日確診,6月30日發燒腹瀉、進食量降低,7月3日送至急診,醫師懷疑腸胃炎合併脫水,也疑似MIS-C況狀,因此住院觀察。另一例1歲男童,具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長期使用呼吸器。個案6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症狀,快篩陽性,當日送到急診,有肺炎合併呼吸窘迫,目前收住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最後一例7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5日確診,6月28日起發燒、腹痛、嘔吐,6月30日開始紅疹、眼睛紅;7月1日到急診檢查,懷疑MIS-C,7月2日住院,血壓降低轉加護病房,目前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後病況已改善。指揮中心公布最新兒童重症統計,MIS-C有32例最多,其餘腦炎22例、肺炎17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家中死亡6例、共病3例,累計91例重症、死亡維持22例。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3萬1364、死亡105例 周志浩:近日都差不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1364例本土個案、98例境外移入;另增105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今天本土都比之前2天降低,境外98例跟之前差不多,死亡105例,與前2天也都差不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1,364例本土病例,為14,450例男性、16,902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121例)、台中市(4,081例)、高雄市(3,442例)、桃園市(3,141例)、台北市(2,948例)、台南市(2,507例)、彰化縣(1,823例)、屏東縣(1,224例)、雲林縣(813例)、苗栗縣(798例)、新竹縣(748例)、宜蘭縣(700例)、嘉義縣(650例)、南投縣(624例)、花蓮縣(591例)、新竹市(576例)、基隆市(453例)、台東縣(387例)、嘉義市(337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81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6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1例具慢性病史、6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5日至7月4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2日至7月4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9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2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瑞士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4例)、越南及德國(各3例)、義大利、巴拉圭、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美國(各2例)、英國、丹麥及匈牙利(各1例)移入,另7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5日至7月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775,20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74,791例排除),其中3,995,621例確診,分別為15,274例境外移入、3,980,2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32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31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64例、台北市917例、台中市689例、高雄市643例、桃園市576例、台南市496例、彰化縣388例、屏東縣300例、南投縣197例、雲林縣196例、基隆市179例、宜蘭縣158例、苗栗縣147例、嘉義縣133例、新竹縣118例、花蓮縣116例、嘉義市114例、台東縣93例、新竹市69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內首例BA.5家戶群聚!Omicron BA.4、BA.5會造成下一波疫情?10大QA一次看
繼6月初台灣邊境攔下BA.4及 BA.5案例,昨(7日)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BA.5變異株家戶群聚,BA.5已進入社區。Omicron變異株BA.4與BA.5是否會造成下一波疫情,《元氣網》整理10大QA帶您了解。Q1:BA.4、BA.5是什麼?有什麼特性?A:BA.4及BA.5為Omicron病毒的亞型變異株,分別在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通報現蹤,今年4月至5月已在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目前也成為美國目前主流病毒株。指揮中心日前指出,研究顯示BA.4及BA.5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據目前資料顯示,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並非像Delta變成Omicron以倍數方式增加,BA.4、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自然」(Nature)期刊6月17日曾公布一項研究,顯示無論是BA.4或BA.5,都比國內主流的BA.2傳染力更高,而且能夠逃避感染BA.1所產生的抗體,意味著重複感染的可能性增加。Q2:BA.5如何進入台灣?個案有那些症狀?A:台灣昨日新增2例BA.5本土病例,因赴機場接美國返台家人確診,目前該起群聚累計5人染疫,3例為境外移入、2例為本土個案。該起群聚源於6月19日,一名母親帶著未滿10歲的2名子女自美國返台,入境時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唾液篩檢驗出陽性,為指標個案;2名孩童則是6月23日因發燒安排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另外新增2例本土的Omicron變異株BA.5個案,為當日到機場接機的指標個案母親和哥哥,個案哥哥於6月24日出現症狀,快篩陽通報確診;個案母親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驗出陽性、6月30日確診。該起群聚個案母親無症狀,其餘4人皆屬輕症、沒有中重症。Q3:此案BA.5群聚傳染途徑?A:羅一鈞研判可能是6月19日家人到機場接送時「共乘一車」所傳染,但全家5人從桃園到台中路程都有配戴口罩,也許是全程車窗緊閉會使通風比較差一點,不過車程中無人脫口罩飲食或用餐。Q4: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A:指揮中心六日公布的BA.5本土病例,雖然曾和染疫家人共乘一車,儘管全程未脫下口罩,也沒有共餐或進食仍染疫,是否代表只要處於同個空間就可能被傳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所有的COVID-19病毒都是這樣,只要長期待在同一空間就可能傳染,儘管有通風系統也無法完全預防,佩戴口罩雖然不是完全有效,但仍有部分好處,就像打疫苗不防感染而是防重症的道理一樣。Q5:接機如何自保? 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入境旅客約四分之一是由親友開車接送,但不會因此加嚴邊境或禁止親友接機。但由車上緊閉車窗,即使開冷氣,仍是同一批空氣循環,沒有外來空氣進來稀釋可能帶有病毒的空氣,若車程較長,即使全程戴口罩仍可能傳染。提醒接機車輛比照防疫車隊,落實五項防疫原則, 1.接送者應至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以打滿三劑者優先2.過程需戴手套、佩戴口罩3.親友上車前,應以酒精消毒其雙手、鞋底、行李4.車內不可飲食,且要適度開窗,保持充分通風。5.車上所有人全程都要戴口罩,避免交談、碰觸。完成接送後清消全車,特別是乘客容易觸碰的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要加強擦拭。Q6:BA.4、BA.5是否會在台灣造成社區流行A: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受訪指出,BA.4、BA.5與BA.1、BA.2主要差異在於疫苗的抗體保護力,BA.4、BA.5保護力比BA.1差8倍、比BA.2差4到6倍。BA.4、BA.5一旦入侵社區,是否可能釀成另一波流行。黃立民說,台灣因疫情剛過,目前確診者和打疫苗者都不少,或多或少能擋一下,研判至少還有1個月蜜月期,7月造成大流行的機會較小;不過,到了8月確實可能因為疫苗效果變差,而出現另一波疫情,單日確診數可能回升至5萬例或更高。Q7:感染BA.4、BA.5後常見的症狀?A: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羅一鈞指出,針對國內攔截到的5例個案,多屬無症狀或輕症,其中60多歲女性出現喉嚨痛,另外40多歲男性嗅味覺異常,其餘3位沒有相關症狀。Q8:染疫康復後獲「無敵星星」,還會感染BA.4、BA.5嗎?A:的確有可能感染,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是短暫的,新冠肺炎自然感染的免疫力僅約六個月,之前感染過其他變種病毒,仍可能被BA.4和BA.5再度感染。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主要是看社區流行株是否轉換,如果社區流行的亞型變異株明顯轉換,不同突變基因就會讓重複感染機率大增。基本上,重複感染同一序列亞型變異株機會不大,但若有BA.4和BA.5造成社區流行,因為有很強的傳染力跟免疫逃脫,產生二次感染狀況應該會提高。Q9:BA.4、BA.5傳染力如何?A:羅一鈞指出,研究顯示該兩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根據目前現有資料顯示,和BA.1、BA.2相比,BA.4、BA.5增加20至30%的傳播力,但不像之前從Delta變成Omicron變異株,感染人數以倍數增加,還需觀察國外疫情趨勢。羅一鈞強調,不過依照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Q10:如何預防感染BA.4、BA.5?A:接種次世代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對Omicron BA.1的保護力可望增加8倍,對於BA.4或BA.5的保護力可增加3到4倍。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見2例本土BA.5確診案 家人接機感染
昨首現本土BA.5變異株確診個案,為卅多歲男性及五十多歲女性,媽媽與兒子於六月十九日前往機場接自美入境的女兒(指標個案)及兩名小孩;指揮中心初步研判這是從機場回台中的長途車程群聚事件。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即使戴口罩也難防BA.5在同一空間傳播,建議民眾趕緊打滿三劑疫苗。全球疫情受Omicron BA.4、BA.5變異株影響攀升了二成一,指揮中心先前公布台灣邊境最新一周攔截統計,BA.4、BA.5就占六成一。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二例BA.5個案為指標個案的哥哥與媽媽,根據台中衛生局疫調,上車前案母曾短暫抱過孫子,一車五人全程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飲食,一路返回台中,中途亦未停留休息站或上廁所,直奔防疫旅館。指標個案入境時就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機場採檢陽性確診;兩個小孩則在隔離期間六月廿三日,因發燒症狀就醫採檢確診,三人於六月廿六日返家繼續隔離,目前期滿解隔,列入指揮中心七月四日公布邊境攔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中。案兄在六月廿四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快篩陽後確診,同日案母移至他處居家隔離,六月廿九日因指標個案檢出為BA.5變異株,擴大採檢,案母陽性,卅日確診。案兄密切接觸者僅有一名友人,匡列檢驗後陰性,列自我健康監測。目前案兄隔離期滿、案母於今日隔離期滿。羅一鈞推斷,可能接機時車窗緊閉,導致換氣量不足,但仍無法定論就是傳播途徑,親友接送本身就有風險,但不會限制親友接送,僅加強宣導。疫調部分則維持現行做法,並視採檢狀況來看是否需要擴大。黃立民指出,BA.4、BA.5亞型變異株與BA.2的差異關鍵在於「免疫逃脫」,現有疫苗皆以原始株研發,接種後對抗BA.4及BA.5的保護力,僅有BA.1的八分之一、BA.2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黃立民說,本土疫情剛過高峰,還有一個月蜜月期,BA.5如在台灣傳播,預計八月中後才可能開始爆發,「回到單日五萬例也不是不可能,更高我不敢講」。全民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才有保護效果,築起防火牆。
-
2022-07-07 醫療.耳鼻喉
注意!咳嗽合併「11症狀」,最嚴重恐為「1癌症」
1.咳嗽+呼吸不順+發熱:疑似胸膜炎,應看內科。2.夾雜鐵鏽色的痰或黏糊的膿狀痰:疑似副鼻腔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重病。3.咳嗽沙啞+嗽聲彷彿狗吠:疑似格魯布性喉頭炎症候群或急性喉頭發炎等支氣管及喉部之疾病。4.無明顯原因的刺激性乾咳:中老年人有可能為肺癌,小兒要考慮支氣管內異物。5.咳嗽伴咳血:不論是少量血痰還是多量咳血,青年人要考慮肺結核、支氣管擴張,中老年人有可能為肺癌。6.咳嗽合併胸痛或喘鳴:要考慮胸膜炎或哮喘。7.咳大量膿痰:表明下呼吸道有化膿性細菌感染,如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8.咳嗽時聲音嘶啞:起病緩慢者要想到喉結核或喉癌。9.咳嗽伴消瘦:多見肺結核或肺癌。10.夜間咳嗽伴氣促:考慮左心衰竭或哮喘。11.慢性咳嗽經常發作:考慮慢性支氣管炎。喉糖只能暫時舒緩短暫使用喉糖,確有舒緩的效果,但要真正達到緩解病徵,其療效是令人存疑的。實際上,喉糖並無太大止咳功效,且其中添加之薄荷,具有收縮黏膜血管之效果,長期使用會削弱口腔黏膜的抗菌能力,易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至於某些含碘成分的潤喉糖,雖有微量殺菌、抑菌效果,但對於口腔黏膜組織的刺激性很強。因此,若咽喉部無明顯症狀而濫用喉糖或喉片,反而會抑制口腔及咽喉內正常菌群之生長,喉糖中之涼性揮發物質分布或累積太多,使得呼吸道黏膜更為乾燥,尤其是冷咳症狀,常會導致咳嗽加劇,因此,喉糖應該較適合痰稠之熱咳或燥咳使用。延伸閱讀: 。不是感冒,「1疾病」恐引發咳嗽,尤其在入睡後1、2小時 。「咳嗽常見9大原因」曝! 美肺臟協會警告:這4種咳要小心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2例BA.5本土個案 母、兄接機全程戴口罩仍中鏢
中央公布,台中出現2例本土BA.5變異株本土個案。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說明,30多歲女性帶二名孩子自美國返台先後確診,其母親、哥哥6月19日接機,全程戴口罩仍確診,後經基因定序都為感染BA.5。衛生局已詳細疫調、追蹤採檢,目前尚無擴散風險。陳麗娟建議,接機者應打滿三劑疫苗為優先,至少要打2劑,戴口罩、手套,並注意被接親友的篩檢結果;被接的親友要針對手部、鞋底、行李消毒,車內勿飲食,適度開窗,保持通風,車內所有人全程戴口罩,避免交談或碰觸等接觸,接機後,車輛要全面清消。陳麗娟說明,這名30多歲女性帶二名孩子返國,6月19日50多歲母親、30多歲哥哥接機,接回台中居家檢疫替代所。五人在車上全程戴口罩,沒有飲水、飲食,但車窗緊閉、通風不良。陳麗娟說,調查發現,這名女子入境時就已經出現發燒、咳嗽、耳朵痛等症狀,在機場唾液採檢為陽性,6月19日確診,Ct值為27,2名孩子也陸續發燒,快篩陽確診,Ct值分別為25.5、29.2。陳麗娟說明,女子的哥哥6月24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快篩陽確診,6月29日衛生局接獲女子基因定序都是染感BA.5,採檢其接觸者,其中女子的媽媽無症狀,6月30日確診,另接觸一名友人經PCR採檢為陰性。陳麗娟指出,台中市衛生局昨接到通知,包括女子和2名孩子,以及哥哥、母親等五人的基因定序,全部都為BA.5,其中女子和2名孩子為境外移入個案,母、兄則為未土個案。目前5人都無不適症狀,除案母居隔到7月7日,其餘全數已解隔。台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說,雖然台中今新增4669例確診,相較上周三(6月29日)下降23.67%,已脫離高原期,但請市民注意,BA.4、BA.5致重症機率沒有明顯較高,但傳染力極強,提醒民眾加強防疫,落實勤洗手、戴口罩,遠離高感染風險場域。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Omicron BA.5首例本土案例! 羅一鈞:尚未威脅社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土個案為一家三口自美返國的群聚案,案兄與案母有前往接機,雙雙確診驗出Ba.5變異株。羅一鈞表示,6月19日自美入境為一家三口,為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當時有2位國內家人,分別是案兄、案母去機場接機,疫調中接送全程5人都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進食,一路返回台中,可能在車程中造成病毒傳播。羅一鈞說明,2位小孩在6月23日發燒就醫採檢確診,案兄6月24出現症狀,快篩陽後確診;案母則是在6月29日擴大採檢後,再次採檢出陽性,30日確診。目前案兄已隔離期滿、案母隔離至7月7日。羅一鈞表示,案兄的密切接觸者有 1人,匡列檢驗後陰性,目前沒有疫情外擴,因此根據疫調仍未威脅到社區。本次Ba.5的群聚案中5人皆為輕症即無症狀者,入境的一家三口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指揮中心也提醒,目前邊境檢疫措施放寬,開放開放親友接送,25%旅客都是親友接送,再次提醒國人要多注意接送時的防疫措施。指揮中心呼籲,依現有研究顯示,Omicron 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提高全國 COVID-19疫苗覆蓋率可降低BA.4及BA.5造成之社區傳播威脅。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3萬4499例、死亡95例 莊人祥:疫情稍降
指揮中心公布心日最新疫情狀況,本土疫情較昨日稍微降低,本土新增3萬4499例、境外移入78例、死亡95例,各縣市分布仍以新北個案最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比昨天下降一些,相較上周也是下降趨勢,只是幅度稍緩。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4,499例本土病例,為15,919例男性、18,561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324例)、台中市(4,669例)、桃園市(3,687例)、高雄市(3,608例)、台北市(3,110例)、台南市(2,902例)、彰化縣(1,880例)、屏東縣(1,362例)、雲林縣(900例)、苗栗縣(882例)、新竹縣(878例)、宜蘭縣(796例)、新竹市(755例)、南投縣(688例)、嘉義縣(671例)、花蓮縣(607例)、台東縣(492例)、基隆市(449例)、嘉義市(424例)、澎湖縣(219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34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2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7例具慢性病史、6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7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7月3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奧地利(4例)、越南(3例)、泰國及波蘭(各2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各1例)移入,另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30日至7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723,23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55,385例排除),其中3,964,188例確診,分別為15,176例境外移入、3,948,95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22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20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58例、台北市915例、台中市675例、高雄市616例、桃園市570例、台南市491例、彰化縣377例、屏東縣294例、雲林縣194例、南投縣193例、基隆市178例、宜蘭縣155例、苗栗縣142例、嘉義縣131例、花蓮縣116例、新竹縣115例、嘉義市113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8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917人求助長新冠門診 31歲至50歲占大宗
COVID-19染疫康復者恐出現疲倦、喘、關節痛等長新冠後遺症,但健保署去年12月開設整合門診至今,僅收案1917人,以31歲至50歲最多,呼籲染疫康復6個月內如身體不適可多利用。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超過2年,累計確診個案超過392萬人,染疫後是否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問題將是未來另一大考驗。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各國COVID-19追蹤研究報告顯示,約有30%至60%的染疫個案在康復60天內持續出現長新冠症狀,超過半數都出現疲倦症狀,另有部分出現喘、關節痛、胸痛、咳嗽、嗅味覺異常等症狀。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考量康復者可能同時出現多種併發症,搞不清楚到底該掛哪一科,也可能要在不同科別間掛號並往返各診間等候就醫,因此去年12月與衛福部共同推動「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只要確診者在解除隔離後6個月內出現不適症狀,都可運用整合門診一站式看診,幫助染疫康復者儘早恢復正常生活。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科長呂姿曄指出,截至7月5日,染疫康復者計畫累計收案1917人,以41歲至50歲年齡層占21.5%最多,其次是31歲至41歲占約22%;其中1909人在門診看診、8人住院,相較之下,國內確診人數已逼近400萬人,就醫比例並不算高,可能和這波疫情中的染疫個案多為輕症有關。李伯璋強調,整合門診不僅讓染疫康復者免於在不同科別奔波、看診,也只要繳交一次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如有經濟困難也可經醫院社工評估,提供社會資源轉介或協助轉銜長期照顧服務。李伯璋說,目前全台共有106家醫院參與染疫康復者門住診計畫,由中央特別預算支應新台幣3到4億元經費,計畫預計實施至指揮中心解散後6個月為止,呼籲有需要的民眾多多利用。
-
2022-07-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預防感染新冠病毒,清洗物品和改善通風哪個比較重要?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保持通風良好,比你想像的更重要究竟有多少比例的確診者是由氣溶膠傳染的?很可能超過一半。疫情邁入第三年,科學家對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已有了更多理解。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新冠病毒可以在空中存活的時間和傳播的距離,遠超過大部分人的認知。你可能聽過一些軼聞。澳洲有一名18歲男性在教堂閣樓唱歌,結果將病毒傳染給在15公尺外的12 個人。中國有一個人傳染給其他9個人,包括與他同桌的人,以及好幾公尺外別桌的客人。在紐西蘭,有被感染的人走過防疫旅館的一間房間,一分鐘後病毒透過打開的門,傳染給裡面的人。這些都不是瞎猜。研究這些例子的科學家經過嚴格審視後,排除了病毒傳播的其他可能途徑。病毒究竟如何透過空氣傳播?你在交談、大笑、咳嗽、唱歌或單純只是呼吸時,都會呼氣。呼氣中充滿小水珠、黏液混合物、口水,以及呼吸道的其他分泌物。這些水珠分為兩類:較大的即飛沫,較小的稱為氣溶膠。飛沫通常比氣溶膠內含更多病毒,也是病毒傳播更好的途徑。但飛沫比較重,從口鼻出來後不到幾公尺就落到地面。飛沫降落的表面會變成我們所謂的病媒,研究顯示即使新冠病毒可以存活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少有人會因為接觸到受汙染的表面被感染。事實上,就算有人正好摸到病媒,那個人被感染的機率低於一萬分之一。自從發現新冠病毒主要透過空氣傳播後,大部分專家都以為病毒是靠飛沫傳染。這表示只要距離帶原者幾公尺遠,或在帶原者出現幾秒鐘後經過同樣的空間,應該不會有事。但更進一步的研究顯示,氣溶膠也是重要傳染途徑。氣溶膠可以攜帶大量病毒,而且比飛沫輕很多,飄得更遠,在空氣中也待得更久。氣溶膠的威力被低估,部分原因是它很微小,通常很快就會乾掉,讓病毒微粒失去活性。但一項電腦模擬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尤其是Delta和Omicron,所帶電荷會吸引來自肺部物質,而這些物質會減緩氣溶膠乾燥的過程。含有新冠的氣溶膠可能會漂浮好幾公尺遠,端看室內溫度、氣流、溼度等條件而定。這代表什麼?氣流和通風很重要。盡量安裝優質的空氣過濾網以移除氣溶膠,沒辦法的話,也有更簡單廉價的選擇:打開窗戶。一項喬治亞州的研究顯示,利用開門、開窗或風扇來稀釋空中微粒的學校,新冠確診數比其他學校少了30%;加裝空氣過濾網的學校,確診數更少了50%。如果要在清洗物品和改善通風中二選一,你應該選擇改善通風。※ 本文摘自《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作者:比爾.蓋茲譯者:鄭方逸, 張靖之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2/06/29
-
2022-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四十五萬劑幼兒莫德納疫苗今抵台 預計21日開打
昨新增一○三例死亡案例,最年輕者為卅多歲男性,未曾接種疫苗,發病到死亡僅十天。另增九十四例重症個案,其中包括十歲「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男童,指揮中心統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八十四例,已有廿一名幼兒死亡,重症類型以MIS-C廿七例最多,其次為腦炎廿二例、肺炎十六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四十五萬劑幼兒莫德納疫苗今上午抵台,預計七月廿一日起分送至各縣市,屆時將提供六個月至五歲幼兒接種。至於五十萬劑諾瓦瓦克斯疫苗,已撥配卅八萬劑至各縣市,若接種踴躍,中央還有十二萬劑可再分配。昨一○三例死亡病例年齡介於卅多歲至九十多歲之間,其中最年輕者為卅多歲男性,本身患有慢性精神疾病,沒打過疫苗,六月廿一日發病,出現咳嗽、呼吸喘等症狀,當天確診後住院,接受莫納皮拉韋等藥物治療,六月卅日仍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死亡,病程僅十天。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十歲重症男童也未打疫苗,五月廿八日確診康復,不料七月一日高燒至四十度,合併腹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七月三日送至急診,檢查發現結膜炎、全身皮疹、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懷疑是MIS-C,目前病況已穩定,但還在加護病房觀察中。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4、BA.5侵台!台中:有22例染傳力更強 3招防範
台中市今新增4970例確診。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今天對於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境外移入病例暴增一事說明,台中市目前有22例,由於傳染力強,因應病毒株不斷變種,最有效為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疫等3招防範,有症狀請盡速就醫。陳麗娟說,中央說明,截至昨天國內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5約占五成,加上BA.4占境外移入的六成,有升溫跡象,暑期入出境人數增加。陳麗娟指出,BA.4、BA.5分別於今年一月、二月首次在南非發現,後續在歐洲也引起疫情回升,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近期案例數增加,專家研判,與BA.4、BA.5傳播有關。陳麗娟說明,依國際研究,BA.4、BA.5傳染力較高,且有免疫逃脫的特性,可能造成較多突破性感染及重復感染,即使大部份患者屬於沒有症狀,就算有症狀也是很輕微,例如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目前研究顯示,重症機率沒有明顯提高,但傳染力強,因此需持續監測。陳麗娟指出,台中市衛生局針對台中市境外移入BA.4、BA.5個案,會做接觸者健康關懷衛教,另外也會安排採檢PCR,以及相關防疫替代所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及清消,持續監測疫情。陳麗娟呼籲,因應BA.4、BA.5等病毒株不斷變種,最有效為接種疫苗,呼籲民眾依期程盡速接種疫苗提升防護力,加上戴口罩、勤洗手自我防護及健康監測,有症狀請盡速就醫。
-
2022-07-06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確診後遺症好可怕!腦霧該怎麼辦?營養師經驗談讓你不驚慌!
在現在新冠疫情肆虐,本土疫情每日都好幾萬的情況下,「確診」似乎已不是少見的事,確診後的後遺症卻讓人非常擔心,電視、新聞和手機許,每天都有多資訊如雪片般飛來,如此多的資訊卻不見得都是正確的,今天確診後康復的「黃君勝Sunny營養師」要來和我們經驗談,讓大家不再害怕新冠的後遺症,理智面對,不恐慌。黃君勝營養師首先提到在確診隔離的期間,若沒辦法避免共用衛浴,應該有自己一套盥洗用具,包含牙刷牙杯等,要使用時再自己帶去浴室,關於大家很擔心的後遺症,黃君勝營養師提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染疫後的三個月內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像是疲勞、咳嗽、或是呼吸不順,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兩個月之久。大家最害怕的「腦霧」則是因為病毒會侵害人體的神經系統,進而造成認知問題,而腦霧可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後遺症會維持多久,又是為什麼會有後遺症,就讓我們點開影片看看黃君勝營養師一家如何度過新冠和後遺症吧!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冠疫情經驗談?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保持防疫好習慣,新冠疫情不擴散!原始影片黃君勝Sunny營養師YT延伸閱讀確診不要慌!6招加速康復又瘦不下來嗎?營養學博士告訴你,可能是腸道菌在作怪!「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解隔仍不適卻非長新冠 中醫調養緩解後遺症
許多確診患者在解隔離後,仍持續咳嗽、頭痛,懷疑是否罹患長新冠,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指出,這是染疫後遺症,可透過中醫調養,依據每個人症狀,對症下藥緩解困擾。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台中慈濟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越來越多染疫病人治療後主要症狀緩解,但持續咳嗽、頭痛,覺得是否變成「長新冠」病人。中醫部醫師鄭宇真表示,這是染疫後遺症,還不到長新冠定義範圍。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長新冠」是指曾感染「新冠病毒」3個月內,不適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無法以其他診斷來解釋症狀。統計數據顯示,感染COVID-19病人大約15至20%會有持續性後遺症,最常見「疲勞、咳嗽或呼吸困難、胸悶、肌肉關節疼痛、頭痛、記憶力變差及失眠」等,雖無致命危險,卻影響生活品質。鄭宇真表示,「新冠肺炎流行」在中醫屬於「疫病」範疇,就是古人對傳染病統稱;雖染疫病人經過隔離期治療,多能緩解發燒、喉嚨痛、咳喘等主要症狀,但仍有部分病人會殘留後遺症狀,即使症狀輕微,也不能輕忽。38歲王小姐染疫後,只要講話時吹到風、接觸冷氣就不斷咳嗽,經過診脈確認王小姐沒有餘邪,以滋陰藥物治療,讓身體水分豐盈,緩解咳嗽症狀,1周後,王小姐咳嗽症狀明顯緩解。42歲陳先生療後仍持續咳嗽、頭痛,注意力常無法集中,影響工作效率。鄭宇真診脈後發現,陳先生仍有餘邪未盡且氣陰兩虛,先透過中藥清除餘邪,佐以補氣養陰藥物,緩解陳先生症狀。根據藥食同源觀念,平時保養上,鄭宇真建議,染疫後有類似症狀民眾可自行熬煮百合銀耳蓮子湯食用,除可養陰潤肺,緩解咳嗽,冰鎮後很適合作為夏季點心;另可將黃耆與枸杞子煮水飲用,在夏季補充水分也可補氣養陰,減少疲倦,改善染疫後遺症狀。
-
2022-07-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3旬男發病10天身亡、10歲童MIS-C皆未接種疫苗
全台今日本土確診3萬5914例,中症31例、重症94例、死亡103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死亡中一名30多歲男性,從發病到死亡僅10天,另外中重症部分一位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未接種過疫苗,出現MIS-C症狀,目前病況穩定。羅一鈞表示,死亡的30多歲男有慢性精神疾病,未接種過疫苗,6月21日發病,有咳嗽、呼吸喘,當天陽性確診,收住醫院後投入莫納皮拉韋治療。6月30日因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死亡,發病日到死亡日僅10天。中重症個案中,羅一鈞說明,一例10歲男童診斷為MIS-C個案,無慢性病史、未接種過疫苗。個案於5月28日新冠肺炎確診、7月1日持續高燒到40度,有腹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7月2日出現嘔吐、活力、胃口降低;7月3日送至急診檢查發現結膜炎、全身皮疹、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懷疑為MIS-C個案,收治到兒童加護病房。個案目前已接受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仍在加護病房觀察,病況穩定。指揮中心公布目前最新兒童重症統計,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有84例,已有21例死亡;MIS-C 27例仍最多,其餘腦炎22例、肺炎16例、敗血症3例、哮吼8症、共病2例、家中死亡6例。
-
2022-07-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雙雙回升!本土3萬5914例 死亡103例再破百
全台本土今日新增本土個案3萬5914例,境外移入101例,死亡個案回升103例。今日本土個案與死亡案例雙雙回升,指揮中心表示,每周二都會反映上周末未篩檢的量能數據,因此本土確診個案回升屬正常數據反應。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5,914例本土病例,為16,967例男性,18,935例女性,1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臺中市(4,970例),新北市(4,930例),高雄市(4,198例),臺南市(3,164例),臺北市(3,122例),桃園市(3,117例),彰化縣(2,353例),屏東縣(1,537例),雲林縣(1,089例),苗栗縣(976例),新竹縣(859例),嘉義縣(818例),宜蘭縣(812例),南投縣(790例),新竹市(636例),花蓮縣(614例),嘉義市(567例),臺東縣(504例),基隆市(392例),金門縣(214例),澎湖縣(209例),連江縣(4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4例具慢性病史、5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7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7月3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10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0例男性,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英國(4例)、新加坡(3例)、泰國(2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比利時、越南、馬來西亞、克羅埃西亞及荷蘭(各1例)移入,另8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3日至7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667,33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34,646例排除),其中3,929,627例確診,分別為15,098例境外移入、3,914,47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12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11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34例、臺北市906例、臺中市665例、高雄市607例、桃園市565例、臺南市480例、彰化縣374例、屏東縣291例、雲林縣191例、南投縣187例、基隆市174例、宜蘭縣153例、苗栗縣141例、嘉義縣132例、花蓮縣及新竹縣各114例、嘉義市111例、臺東縣89例、新竹市67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控濕除塵蟎 從環境改善過敏
7月8日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在季節交替、空氣品質不佳時,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塵蟎、黴菌等過敏原,容易引起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眼睛紅癢、咳嗽、皮膚搔癢等過敏反應。預防呼吸道過敏,最好就是遠離過敏原,建議可從環境控制著手改善,包括室內空調可調整成舒適的溫度與濕度,清除塵蟎、黴菌等過敏原,配合每天的室內、外空氣品質狀況調整日常活動,注意是否有因花粉造成的過敏情形。在防疫期間,出外應配戴口罩,除了可減少病菌傳播,也避免臉部口鼻接觸到過敏原,返家後,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清除口、鼻的腔內雜質,更要勤洗手,降低過敏風險。此外,臨床上有許多藥物可提供給有醫療需求的民眾使用,經醫師評估後,可依照過敏嚴重程度適當使用藥物,開立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口服抗組織胺藥物、肥大細胞穩定劑、白三烯素調節劑、類固醇等藥物,讓患者舒緩症狀。但是有些民眾服用部分藥物後,可能會產生嗜睡的副作用,必須注意,倘若從事高專注力的活動,例如開車、操作危險器械等,務必先與醫師、藥師確認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免造成意外事件。
-
2022-07-0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服藥後病毒量卻比染疫時更高 兒科醫牛道明提醒確診者務必做到一事
「千萬不要以爲自己很強,一定不會感染。」這是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第一時間想說的話。疫情期間接觸許多確診兒童,周遭同事也陸續確診,但他都沒有被感染,心想「我可能不容易被感染」,沒想到竟然確診了,更歷經病毒反彈,他一度擔心會重症或死亡,心理承受巨大壓力,建議確診者務必好好休息、維護健康。牛道明回想感染經過,可能是5月23日到急診室外的綠色通道值班,須穿防護衣、戴多層口罩、手套、面罩等,十分悶熱,整個面罩都是霧氣,應該是口罩沒戴好,一直碰到眼睛,就用手調整了一下,調整前還特別用酒精消毒雙手,不料還是感染了。但也可能是看診病人很多,上午診療40多名染疫病童,因而免疫力不佳就被病毒侵襲。直至25日、26日,喉嚨開始有要痛不痛症狀,有點被痰哽住的感覺,同時聲音沙啞,但快篩陰性,就不以為意。沒想到,27日症狀變嚴重,微燒、味嗅覺異常、腰痠背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鼻塞,甚至鼻咽管也被阻塞,講話聲音悶悶的,牛道明心想,「慘了,莫名奇妙被感染了!」經快篩及PCR陽性確診,Ct值20。牛道明笑說,身材比較胖的他,BMI為31,屬高風險族群,看診後服用倍拉維(Paxlovid)治療,2至3天後,不適症狀減輕,完整服藥5天後快篩陰性,第7天出關後,雖然身體仍有點疲憊,但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兩天到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施打站督導。但牛道明卻又出現肌肉痠痛、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再經PCR檢測,Ct值竟只有18,病毒量比第一次確診更高。他說,這是服藥後未完全殺死體內病毒,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病毒量再次反彈,「醫學文獻報告,確診者快篩陰性後,病毒反彈比率約占2%」,沒想到他就是其中之一,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不佳有關。牛道明因此暫停門診一周,採在家視訊上班,7天後再次PCR檢驗,結果令人沮喪,病情沒有好轉,Ct值仍維持18,此時「心情盪落谷底,變得非常差」,面對病毒反彈,內心很驚訝又沮喪,很憂慮會引發重症,也擔心影響到心臟等器官傳導系統,很怕在看診時會「突然倒下死掉」,但如果遇到了,還真的無法避免。牛道明說,病毒量持續反彈「並不尋常」,應該是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他請中醫師同學診斷,開立類清冠一號中藥材治療,再搭配吃維他命D、鋅片來提升免疫力,並利用時間多休息,症狀才慢慢好轉。他提醒,確診者一定要完全休息,把病養好。面對曾經染疫的經歷,牛道明建議,在綠色通道值班的醫護人員,穿戴裝備一定要落實,看診後不可以再用手觸碰口罩、面罩等;醫院在更換防護衣的空間,應裝置紫外線燈加強消毒,以降低同仁染疫機會。感染期間最讓牛道明感傷的是,不能探望高齡90歲的媽媽,尤其到中醫診所看診那天,媽媽家就在診所旁邊,但避免媽媽擔心,不敢打電話給媽媽,只能站在媽媽家一樓「想著媽媽」,一下子就哭了出來,「真的很難過,為什麼讓自己感染成這個樣子。」頓時感觸良多。牛道明說,居家隔離時,喉嚨不舒服不想說話,就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太太會煮雞湯、鱈魚、牛小排等,提升免疫力。不過,染疫後味嗅覺異常,吃東西感覺味道很惡心,幾乎吃不下,雞湯、雞肉都是強忍著吃。「唯一沒有改變的味道,就是蘋果,所以吃了很多蘋果。」確診後牛道明最大感受是「健康真的很重要」,其他事情都是其次。歷經染疫21天康復後,他想「該減肥了」,希望從現在87公斤減到75公斤。不過,染疫後仍感覺容易疲累、肌肉痠痛,現在晚上6點多回家後會先躺30分鐘,待恢復體力後,再起床吃飯、做事,希望持續多休息,把身體準備好,以便走更長遠的路。醫師小檔案姓名:牛道明 頭銜: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確診時間:5月27日如何感染:綠色通道值班,用手調整沒戴好的口罩,可能因此感染症狀:微燒、味嗅覺異常、腰痠背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鼻塞、鼻咽管阻塞治療:倍拉維(Paxlovid)、類清冠一號中藥材、維他命D、鋅片、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給確診者一句話:感染後,一定要充分休息,不要惦記太多事情,該放下的事就要放下,把病養好才是最重要的,不再讓病毒反彈。
-
2022-07-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走緩!今增2.3萬例本土個案 死亡69例一個月來新低
本土疫情持續走緩,全國今日新增23045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73例,其中死亡個案來到69例,為近一個月以來新低。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045例本土病例,為10,929例男性、12,087例女性、2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438例)、台中市(3,217例)、高雄市(2,719例)、桃園市(2,411例)、台北市(1,992例)、台南市(1,842例)、彰化縣(1,336例)、屏東縣(921例)、苗栗縣(619例)、雲林縣(609例)、新竹縣(599例)、新竹市(491例)、宜蘭縣(491例)、南投縣(472例)、嘉義縣(439例)、花蓮縣(436例)、台東縣(254例)、基隆市(246例)、嘉義市(213例)、澎湖縣(157例)、金門縣(125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6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6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64例具慢性病史、4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7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3日至7月1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越南(2例)、德國、土耳其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6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7月2日至7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610,7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713,634例排除),其中3,893,643例確診,分別為14,995例境外移入、3,878,5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02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01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26例、台北市905例、台中市656例、高雄市598例、桃園市557例、台南市457例、彰化縣362例、屏東縣289例、雲林縣182例、南投縣179例、基隆市173例、宜蘭縣153例、苗栗縣137例、嘉義縣128例、花蓮縣114例、新竹縣111例、嘉義市109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7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今增1歲女童死亡 兒童死亡累計21例
-
2022-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5到11歲兒童第2劑打氣低 醫師提醒重症有9成都未打疫苗
國內5到11歲兒童疫苗第2劑的注射情況不佳,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兒科醫師宋玉蘭表示,這一波BA.2疫情中,兒童染疫患者增加,而重症患者中約有9成沒打疫苗,在發病後2到6周有出現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的機會,其中發生休克比率可高達3到7成,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國內5到11歲兒童疫苗第2劑開打至今近兩個月,台南市不到兩成完成第2劑。宋玉蘭表示,最近這一波Omicron BA.2的疫情,孩童的罹病人數比先前疫情更多,甚至還有孩子因此不幸染疫離世。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數據統計發現,18歲以下感染的孩子約佔患病人數的一成,不同研究數據間雖略有差異,但主要以輕症為主,常以發燒及呼吸道症狀為表現,部分孩童會出現腸胃道症狀或紅疹情形,通常會在2周內康復。隨著Omicron變異株的大流行,無論在美國或香港,都可見哮吼、熱性痙攣、橫紋肌溶解症甚至腦炎、腦水腫等發生率增加趨勢,其中重症孩童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宋玉蘭也說,雖然有文獻提及具潛在疾病因子的孩童有較高感染風險,但目前並無文獻提到可有效預防病童從輕症惡化為重症方法,因此臨床上只能觀察重症之前驅症狀。若有下述相關症狀出現,家長即應趕緊帶小孩就醫診治,包括(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熱大於攝氏39度並合併發冷或盜汗。(2)燒退後仍活力不佳、呼吸急促或胸悶胸痛。(3)持續嘔吐。(4)出現脫水現象,超過12小時無進食或解尿。宋玉蘭強調,若出現意識不佳、抽搐、呼吸困難包含出現胸凹、血氧飽和度下降至94%或以下、唇色發紫發白或四肢冰冷合併皮膚出現大理石斑及盜汗情況,都應緊急送醫為上。宋玉蘭並提到部分患童罹患新冠肺炎後,可能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MIS-C),通常病發在第2到6周。病童會出現3天以上發燒,外觀上類似川崎氏症,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和身上有皮疹,加上此症候群會波及多重器官,因此腸胃、肝、心臟及凝血功能都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發生休克比率可高達3到7成,千萬不可小覷。故此,在罹患新冠肺炎後,孩童若再出現持續發熱,合併頭暈、眼睛充血、皮膚紅疹、嘔吐、腹瀉或腹痛狀況時,千萬務必趕緊就醫莫拖延。宋玉蘭指出,感染Covid-19後,大家也關注的另一焦點就是「長新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為確定或可能感染後的3個月內,至少維持2個月或以上且無法用其他診斷所解釋的症狀,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狀態。「長新冠」狀態症狀多達百種以上,臨床常見症狀為疲倦、呼吸喘、咳嗽、認知障礙等,目前對於孩童「長新冠」狀態的研究仍然有限,從目前的研究報告顯示,大部分症狀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2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預防三寶仍為首要任務,所以戴口罩、勤洗手及疫苗接種,都是守護自身健康的不二法門。
-
2022-07-04 名人.陳旺全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Omicron在台肆虐,民眾染疫後多有高燒、喉嚨劇痛、全身痠痛、咳嗽不止、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部分確診兒童發生罕見腦炎,染疫後解除隔離者,也有人在一段期間內出現「長新冠」,這些問題,透過中醫診療均有可能改善。醫無囿於中西,救人方法愈多愈好,是這次全民抗疫最寶貴的經驗之一。「中醫清冠處方」與「台灣清冠一號」,可讓新冠症狀變得輕微,中醫師處方用藥根據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型態之差異,以整體性方式來治療、所以各年齡、族群、體質皆可服用,故在此次疫情間,獲得各界的高度好評。疫情之初,多數幼兒無可接種的疫苗,更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西藥,導致兒童染疫危險性高,但中醫師處方用藥並無對象限制,可從事前預防方,到染疫時的治療方,以及康復後的調理方,為兒童與特殊體質者提供全方面的保護,大幅減少醫療防禦的缺口,正是這波防疫所彰顯中醫的重要性。清冠中藥 展現療效少數人對中醫理論有錯誤認知,認為清冠中藥僅是一種安慰劑,但從每位受中醫治療的病人反饋可知,凡服用中醫清冠處方的病人,短短數日症狀就舒緩,即是最佳的療效證明。面對新冠病毒的高效傳染及殺傷力,及時救人才是最重要的考量。中醫處方中藥可對各種變種病毒進行「多靶治療」,無論病毒如何變化,清冠中藥仍可針對病毒特性,營造不利其生存的環境,從而抑制病毒複製,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等病毒株皆然,而清冠中藥在對抗新冠肺炎具有高效價的優勢,大幅減輕社會防疫的沉重負擔。「個別化醫療」、「精準醫療」及「預防醫學」都是中醫特色,面對新冠疫情,一定要讓人體平衡、讓免疫力達到穩定高效的狀態,才具備與疫情共存的條件。中醫「防疫茶」或「防疫藥方」,不僅男女老幼都可以服用,更能降低疫苗不良反應,預防勝於治療,不是確診才找中醫師,平時就該定期找中醫師預防疾病。個別治療 對症下藥多數長新冠病人主訴悶咳、胸痛、焦慮、失眠、全身痠痛、記憶力衰退、疲憊活力差等現象,以最常見的咳嗽併發症為例,這是病毒引起呼吸道中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中醫可針對不同狀況給予個別化治療,咳嗽有痰,若無發燒且痰色偏黃,可用「止嗽散」;兒童康復後仍咳嗽,可用「杏蘇飲」。中醫為每位病人提供最適合的解方,透過「精準醫療」,得以提供有效率的新冠肺炎治療模式:一、事前預防;二、快速給藥;三、有效治療;四、長期保護。中醫對這波疫情展現極佳療效,各界皆要求繼續公費給付「台灣清冠一號」,與病毒共存是政府的決策,如何減輕民眾的用藥負擔,也是政府的責任,以公費給付藥物,可鼓勵更多染疫者主動治療,讓台灣更早回歸正常生活,值得政府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