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台北市
共找到
3129
筆 文章
-
-
2021-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萬華不再是熱區! 柯文哲:剝皮寮快篩改為疫苗注射站
本土今天新增175例確診,19例死亡,其中新北市新增87例確診、北市新增34例確診。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經過這一個月努力,萬華不再是熱區,所以剝皮寮快篩站將功成身退,這一兩天就會停止改成疫苗注射站。對於萬華剝皮寮快篩站是否繼續?柯文哲說,將改為疫苗注射站。柯也提到,萬華是否要繼續普篩?當陽性率小於1%,普篩策略就不對,要改為精準篩檢,所以北市府的戰術要從大規模會戰,改為游擊隊戰術。柯說,他的腦袋也要轉一下,這是完全不同的防疫作戰概念,過去防疫要戴口罩、勤洗手、社交距離管控,但確診少到一個程度,就要變成游擊隊的撲滅,戰略都不太一樣。北市府也公布昨天的快篩陽性率,6月15日快篩陽性率為1.5%、昨天6月16日降至0.9%。另外接觸者居家隔離人數,從6月9日以來逐日下降,昨降至1917人。其中以中山區325人最多,萬華區221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洗腎診所剩餘疫苗怎處理? 指揮中心:可往下開放對象
洗腎診所傳出因非疫苗接種合約院所,只能將剩餘疫苗丟棄。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說,剩餘劑量可找一到七類對象來接種,盡量以一到三類為主,可在不浪費前提下往下開,看台北市長柯文哲對外說明,授權診所應用,原則一到七類為接種剩餘劑量為主。針對洗腎診所施打疫苗相關問題,羅一鈞在記者會指出,周二早會有衛生局提出此問題,洗腎中心是給中心的人員和患者打,不需要成為特約合約診所,有剩餘時「我們答覆說,可以找一到七類人打,一到三類優先,但找不到也可以到七類,盡量不浪費,柯市長說授權診所自行運用,但也是以一到七類為主。」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洗腎診所人員都固定,可估算出來,也可事先準備,目前開放一到六類,中間如果準備可減少不必要疫苗浪費。至於第五類有洗腎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和照顧者都可以打嗎?發言人莊人祥說,現在腎臟醫學會給的名單,以後會擴充對象。
-
2021-06-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明天打疫苗今天先交代後事!80歲豁達的她:萬事隨自然
住在台北市的80歲林女士,孫子已代預約明天接種疫苗,她想了想,今天先把要「交代」的事情都寫下來拍照,用LINE傳給孩子們。她表示,倒不會擔心打疫苗會如何,萬事都很自然,只是新聞一直報有老人打疫苗後猝逝,以防萬一,該交代的都先交代好,心裡踏實放鬆去打。林女士住在外地的女兒突然接到母親的LINE,紙上寫著:生生息息,一切順其自然!感謝天地給我的一切,有你們的陪伴真幸福。有天我懶的呼吸,心也不想跳時,將是到另一個世界的開始,這是宇宙的自然律,所以不要悲傷...。母親還交代,一些東西放在哪裡、房子如何處理、不發訃聞、不特別告知親友、不收禮儀...。「妳是明天要去打疫苗嗎?」女兒想母親身體還健朗,幹嘛沒事傳這些訊息?猜想可能是明天要去打疫苗,才「有感而發」?結果打電話一問,還真的是如此,於是建議如果心理壓力那麼沉重,不打也是可以的。不過母親很輕鬆的說,並不是害怕打疫苗,都活了這麼大把歲數,沒什麼好怕的,只是想說該交代的先說好,心裡也不會掛懷。近日少數縣市傳出長輩疑在接種疫苗後猝逝的情形,高雄83歲李老先生排在下一階階段施打對象,對於要不要去打?心裡有些掙扎,但想想自身沒有什麼大毛病,還是去打好了,兒孫也鼓勵接種。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打完AZ疫苗猝死頻傳 醫院證接種人次「大幅減少」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不過,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且3天來已有13起,雖說無法證實死因與疫苗正相關,但人心惶惶連帶影響打氣,不少醫院反映接種人次「大幅減少」,更有醫師直指打氣「一直以來都很低」。針對疫苗施打狀況,台北長庚管理部高專賴宗政表示,長者接種疫苗的打氣確實明顯下降,第一天疫苗開打從早上9點至下午5點,總接種人數為932人。原本開給北市衛生局一天1000人的可施打名額,礙於人流控管,第二天改開放600個名額,同時調整接種空間後,第二天施打的時間只有下午2點到5點,但是預約接種人數「大幅減少」,昨天僅完成191人施打。今天恢復上、下午場的施打時間,上午已完成接種人數為194人,下午開放給戶籍不在北市但年齡為85歲以上長者,總計有108人預約。賴宗政表示,自昨天陸續發生長輩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就嚴重影響打氣,今天下午雖開放給不在籍的85歲長輩施打,恐怕也不一定會打到百人。明天依照北市的規定,將再開放給75歲以上長輩,可能接種人數會些微提高。台大醫院院方表示,台大半天可掛號1050人,整天可打2100人,院方特別開了七個診進行分流,但後來發現實際接種人數不到總名額的一半。6月15日開打首日預約人數最多,上午560人,下午252人。隔天人數往下掉,上午305人,下午280人,較首日減少三成。今天是第三天,上午僅接種222人,比前一天上午少三成。院方表示,預約未到的,都會一個一個打電話去問,發現有蠻多人是家人為長輩預約,但長輩本人不願意接種。這兩天現場如果有剩餘疫苗,北市有規定一瓶若剩三人份,可以打電話請75歲以上的人來打,因此最後都沒有剩餘。明天北市也會開放把年齡往下開到80歲以上,或許接種人數會多一點。另北榮15日開放施打第一天,上午施打462 人、下午136人,共598人次。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說,這波疫苗打氣一直以來都很低,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種,台北市府沒有做好需求調查,加上AZ疫苗採線上預約制有數位落差,以北榮1400劑的量能而言,半天至少要有700人次接種,實際上民眾只來了兩成而已。陳曾基表示,現在就是打不完的完的狀態,以政府公布過去流感疫苗五成接種率來說,打氣真得很差。「數位落差」也占很大的因素,他以自身經驗而言,過去承辦20幾年的健康檢查來說,實地親身報名一小時就會額滿,今年採線上報名,長輩不好開口求助,報名三個月了還沒滿。另也有醫院反映停打狀況不明顯,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從明日上午疫苗接種預約人數來看,名額共700人,但仍有500名長者預約,未見明顯停打疫苗的狀況。洪子仁說,6月16日上午預約253人,實際施打231人,施打率達91.3%,下午現場掛號,並由里長陪同長者一同前來,共接種209人。目前明日上午、下午疫苗接種名額各有700人,上午已預約500人,下午則是200人,星期六全日額度為250人,已預約200人。國泰醫院則指出,院方在15、16日上午開放接種疫苗,兩天合計共打了1000人次。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何景良表示,15日起開放8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當日上午485人、下午145人、夜診38人,共計668人。16日上午185人,下午261人,合計446人;17日截至上午接種115人,原預計每小時可施打120位、6線同步施打,單一時段可施打360人,但施打狀況不如預期,原因有長者行動不便、洗腎病人已於診所施打外,還有媒體報導長者打疫苗猝死,讓伯伯、婆婆難免會擔心。何景良表示,截至目前僅1位長輩施打疫苗後血壓偏低,送往三總急診觀察,後來血壓恢復、意識正常即出院返家休息;符合資格長者,現場醫師會量體溫,37.5度以下即可施打,目前沒有退件狀況,有特殊需求也會盡量協助,像是今早有1位長輩剛於骨科手術,無法下車,醫師便到路邊問診,護理師在路邊打針。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哪些症狀需警覺?AZ疫苗開打傳13長者猝死 一圖看縣市分佈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全台各縣市已於6月15日開打,須依序以第1至7類接種順序施打,其中以75歲以上老人及65歲以上原住民為大宗。不過,各地卻陸續傳出長者打完AZ疫苗後返家猝死的案例,3天來已有13起,但死因是否為疫苗引起的不良反應,則有待釐清。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疫苗僅會造成過敏性休克死亡,通常在剛注射後的半小時內發生,但超過30分鐘後的死亡,不能算與疫苗有關,按照以往慣例,會將由衛生局調查請專家研判。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提醒,打疫苗之後,若發生持續頭痛、胸痛、腹痛、不明原因出血點等症狀,馬上就醫檢查有沒有血栓問題。疑與打疫苗相關的長者猝死案例:▋台北市 1起.96歲翁(心臟病史)士林區福華路一名有心臟病史的96歲老翁,16日上午接種AZ疫苗後,晚間被家人發現躺在房間床上,已無呼吸心跳死亡。▋新北市 3起.88歲翁一名88歲老翁,15日於淡水區新市國小接種站接種後,16日上午被家屬通報死亡。.81歲婦(洗腎患者)一名81歲的女性洗腎患者在16日上午至淡水匯康診所接種完疫苗後,返家出現不適症狀,被家人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緊急送往馬偕醫院仍不治。.69歲男(慢性病史)板橋一名在長照機構的69歲蔡姓男住民,患有有多重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病史,15日接種疫苗後,16日遭看護人員發現無呼吸心跳明顯死亡。▋新竹市 1起.97歲翁(罹阿茲海默症)患有阿茲海默症的97歲林姓老翁,14日施打AZ疫苗,15日身體不適送醫,但病情惡化於16日清晨不治。▋新竹縣 1起.97歲婦竹東鎮一名97歲范姓老婦人16日上午至竹東衛生所打完疫苗後,返家向家人表達肚子不舒服,於當日上午被家人發現躺在床上已昏迷無呼吸心跳。▋台中市 3起.90歲婦(罹阿茲海默症)南屯區一名90歲蔡姓老婦人15日至崇倫國中施打AZ疫苗後,出現意識模糊、發燒,經送醫急救後仍不治,經查該名婦人罹患阿茲海默症,但無慢性病史,衛生局仍須釐清死因。.94歲翁(慢性病史)西區一名94歲林姓老翁,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阿茲海默症等病史,15日施打完AZ疫苗第1劑後,16日上午被家屬發現已失去生命跡象。.60歲男(慢性病史)一名為第5類接種對象的60歲邱姓男子,有腎臟癌及糖尿病病史,15日在護理之家接種AZ疫苗後,16日凌晨出現不適,隨後因重症引發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彰化縣 1起.86歲翁(慢性病史)一名86歲男性14日由家屬陪伴到關懷據點接種AZ疫苗,當下並無身體不適,但16日被家屬發現已無呼吸心跳,經醫生判定死亡。據查該名老翁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肝炎等疾病。▋嘉義市 1起.83歲婦一名有心臟病病史的83歲盧姓婦人15日前往港坪體育館打完AZ疫苗,16日被看護發現身體不適,出現嘔吐狀況,接著沒有呼吸,送醫不治。▋台南市 1起.90歲翁一名90歲邱姓老翁15日打完AZ疫苗後,16日晚間被家屬發現在家中3樓樓梯仰躺猝死,家屬稱老翁除了腸胃小毛病外,並無其他常見慢性病,懷疑與打疫苗有關。▋高雄市 1起.92歲翁高雄92歲的潘姓老翁16日才打完疫苗,17日清晨身體不適,送醫後仍宣告不治,醫師診斷疑為心肌梗塞。家屬不滿昨日人還好好的,今日就出狀況,怒喊「我要見市長」。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者接種2天通報11死 多有慢性病史
增167例 施打致死多有病史國內昨天新增一六七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個案、十八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整體趨勢發展稍微往下,但這波疫情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復燃,「面對疫情的緊張時刻,現階段希望疫苗要能順利施打」。日本贈台的AZ疫苗前天開打,但各地陸續傳出長者施打疫苗後死亡的事件。截至昨晚九點,有十一例死亡通報,新北、台中各三例,北市、彰化、嘉市、新竹縣市各一例,初步了解這些長者多有慢性病史,各縣市衛生單位已協助釐清死因。降二級 專家提四篩檢政策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連續十四天有效再生數(Rt值)小於一,過去三天各縣市Rt值也都小於一,這是放鬆警戒的科學證據,如果未來一周完成長照機構和加護長者疫苗接種,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家庭快篩等四大篩檢政策,可望降到二級。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穩定,每天個案數篩檢量四至五萬,陽性率往下降,將廣納雅言,謹慎以對,請專家討論不同情況和可能性。未來逐步解封,不會解到剛剛好,因擔心連鎖效應,防線出問題。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國接種超過十四萬人次,陳時中說,一天要打這麼多量,實在不簡單,未來疫苗來量更大時,一周打上百萬劑應該是沒有問題。第二批莫德納疫苗於六月十八日配送七萬三千二百劑,除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另供國航機組員、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陳還透露,新一批莫德納疫苗也將抵台。雙北趨穩定 苗栗確診較多昨新增一六七例本土確診個案中,新北市六十五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五十例,苗栗縣二十一例。陳時中表示,雙北比較穩定,近日苗栗確診較多,原因在於隔離中的高風險人員陸續第二次採檢,陽性率較高,在確診二十一例中,二十例為隔離者。指揮中心統計,四月二十日迄今確診個案一萬二一六一例,依WHO嚴重度分類,共有二一四六人重症,占比為百分之十七點六。年逾六十確診者共四二五九人,重症率為百分之三十四點四,達一四六五人。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80歲以上 預約打疫苗免設籍
台北市宣布開放80歲以上長者預約接種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昨表示,今早八點開始第二波網路登記,不需設籍,凡是居住在台北市,均可採線上預約。此外,台北市也展開精準疫調,針對有接觸、但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沒被匡列的對象,進一步篩檢;前天一例確診者有5位接觸者,透過精準疫調篩檢都為PCR陽性,有助阻斷感染源。柯文哲表示,第二波網路登記,只要居住在台北市,年滿80歲或65歲原住民以上長者,均可採線上預約。柯文哲說,此次事先請醫院提供18至22日五天,可施打的人數以及時段,細分到每半小時,讓民眾在預約時登記的時間,可以更精確,9點到9點半報到的人,就不需要早上6點就來,「拜託民眾上網預約」。柯文哲也表示,台北市的熱區已消失,不過,散布在每個行政區還是有潛伏感染源,要從過去的「捕魚」變成「釣魚」,改採精準疫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也表示,北市曾有一段時間R0值趨近於一,儘管沒上升,但一直降不下去,市長要求聯醫找出更多防治方法,所以推出清零計畫的兩個重點,第一是熱區圍堵,第二是冷區殲滅。前天萬華區這1例確診者,竟透過精準疫調,帶出5位接觸者PCR陽性,讓市府可以很快將新的一群感染源重新匡列。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傳統疫調做法是當發現確診者,會由健康中心詢問接觸者去過哪?並匡列居家隔離對象,但有些接觸者可能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所以不會被匡列;甚至已被匡列的,14天居家隔離期間僅是每天打電話關懷。不過精準疫調,會將確診者接觸過被居家隔離者,或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沒被匡列者,都會進一步精準疫調。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系統改善院所自提疫苗預約人數、時段 柯文哲:將來沒理由了
北市第二波網路登記長者接種疫苗明開跑,市府仍力推網路預約,不仿效其他縣市發放通知單。台北市柯文哲表示,隨著之後接種的年齡層下降,使用網路預約的百分比越高,系統已改善,並請醫院自提量能,市府只是彙整給民眾選擇,「將來更沒理由」。北市明早八點開始第二波網路登記,不需設籍,凡是居住在台北市,年滿80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原住民,均可採線上預約。柯文哲表示,隨著之後接種的年齡層下降,使用網路預約的百分比越高,而且長者要打疫苗,不像年輕人動作這麼快,所以還是鼓勵民眾預約。柯文哲表示,經過這次發現,有預約的人來接種的百分比高,目前預約者的接種完成率已達83%,有些數據還沒回報,數字還會更高,至於未預約者卻會前往施打的人數就比較少。柯文哲表示,此次系統已改善,只要民眾有預約,在預約時段抵達即可,而且已經請醫院自提量能,包括可以施打的時段、人數,方便民眾上網預約。打多少人數都是醫院提供,市府只是彙整給民眾選擇,「將來更沒理由」。
-
2021-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黃珊珊:精準疫調阻斷感染源 萬華1確診帶出5接觸PCR陽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台北市的熱區已消失,不過散布在每個行政區還是有潛伏感染源,要從過去的「捕魚」變成「釣魚」,改採精準疫調。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台北市的精準疫調就是針對有接觸、但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沒被匡列的對象,也進一步精準疫調篩檢,她舉萬華為例,昨天一例確診者有5位接觸者,接觸者僅3人居家隔離、2人沒有,但透過精準疫調篩檢,這5位篩檢都為陽性,讓市府提早阻斷感染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也表示,北市曾有一段時間R0值趨近於一,儘管沒上升,但一直降不下去,市長柯文哲要求聯醫找出更多防治方法,所以推出清零計畫的兩個重點,第一是熱區圍堵,第二是冷區殲滅。最近市府進到熱區殲滅感染源,昨天萬華區這1例確診者,竟透過精準疫調,帶出5位接觸者PCR陽性,讓市府可以很快將新的一群感染源重新匡列,甚至這一位原來的確診者感染原因不明,透過周密疫調、及科技的足跡搜尋,可以找出更多的可能感染源。黃珊珊說,傳統疫調做法是當發現確診者,會由健康中心詢問接觸者去過哪?並匡列居家隔離對象,但有些接觸者可能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所以不會被匡列;甚至已被匡列的,14天居家隔離期間僅是每天打電話關懷。不過台北市精準疫調的做法,是將台北市確診者接觸的兩種人,包括接觸過、被居家隔離者;另外,接觸過、但不符合居家隔離條件、沒被匡列者,都會進一步精準疫調。黃珊珊說,北市府針對這兩種對象逐一聯繫,也主動要求快篩,提早知道確診者的狀況。以萬華區這一例確診者,因精準疫調帶出5例確診的個案為例,北市府不需要等14天發病,再去匡列其他接觸者,可以第一時間匡列出第二圈接觸者,提早阻斷感染源。璩大成說,目前台北市的熱區邊緣防堵,及冷區精準疫調,兩部分初步都有獲得成果,萬華疫情也慢慢降溫,其他行政區,本周也有五個行政區零個案,希望維持這個戰果,若有回流現象,希望盡快撲滿。以精準疫調為例,昨天萬華區確診這一例的疫調篩平均篩檢陽性率約8%,相較目前大型機動篩檢站篩檢陽性率僅1%,精準疫調效果更好,後續北市防疫就是要將原因不明感染者、及群聚事件撲滅掉,這也是台北市的清零計畫。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變種需第三劑加強? 柯文哲:是要打不同疫苗
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感染力高,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除了加強邊境管制,並盡速完成兩劑疫苗施打,更要準備施打第三劑「加強版」疫苗,只有規畫準備好,才能夠面對高風險風致死率的印度變種病毒。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要打不同疫苗的問題。若病毒演化速度快,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柯文哲說,這是專業問題,新冠肺炎這個病毒突變速度快,他以前覺得奇怪,「怎麼奇怪?台灣人好像不太怕新冠肺炎病毒,不過英國變種進來後,也是一塌糊塗」。柯文哲說,人種與濾過性病毒似乎還是有對應關係,之前台灣人種對一開始的新冠病毒蠻有抵抗力,不過英國變種病毒就不行,印度變種好像殺傷力更大,但對台灣人來說,是否一樣?還是要臨床遇到,有統計數字才知道,但若新冠病毒突變這麼快,就不是疫苗打第三劑的問題,而是打不同疫苗的問題。柯文哲說,新冠肺炎會不會流感化?若演化速度夠快,一段時間,變成滿新的品種,就會變成舊的疫苗無法對付,恐怕要有新疫苗才能對付,這是很頭痛的題目。
-
2021-06-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剩餘不打志工? 柯文哲:別因好心肝 搞得浪費丟疫苗
傳出有人詢問健康中心,發現北市衛生局剩餘疫苗不敢打在志工身上,所以北市沒打完疫苗,都只能作廢?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若診所一瓶疫苗有剩餘,一時找不到75歲以上的人打,打其他人可不可以?「我不會跟你說不可以」,法令不要盯得死死的,文明國家不需要,「不要一個好心肝事件,搞得大家,寧可將疫苗丟掉,也不要打其他人,不需要這樣」。柯文哲日前開放授權診所,將開封剩餘疫苗可打在一至七類對象上,不過傳出衛生局仍不敢將剩餘疫苗打在志工上,引發質疑。柯文哲今天表示,他前天自己還寫字條簽字,發給所有要施打的診所,表示台北市的原則,當然還是要照造冊名單打,但若有一、兩個預約的沒有來,或一瓶可以打10人,抽完量還可以多打1個,當然是不要浪費。柯文哲說,若一瓶疫苗還有剩餘的量,當然不要浪費,因為用1cc的針頭可以打11個人,至於剩餘的量施打的對象,第一至七類可以先打,還有75歲以上優先,但若診所一時找不到75歲以上,打其他人可不可以?柯說,「我不會跟你說不可以」。柯文哲說,規則就是這樣,就是盡量做、不要浪費,法令不要盯得死死的,對文明國家來說不需要,這次台北市抗疫最成功,就是沒有用強硬規定,都是呼籲市民自主,有時候倫理比法律重要,每個人就是憑良心做事,盡量做。柯說,「不要一個好心肝事件,搞得大家,寧可將疫苗丟掉,也不要打其他人,不需要這樣」。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診所協助接種剩餘疫苗 基層醫護爆:被要求作廢
國內本土疫情嚴峻,疫苗成為針對稀有資源,台北市今昨2日開放網路預約的85歲長者施打疫苗,今下午起進行未預約的長者疫苗接種,但有基層診所醫護指出,非疫苗合約診所未施打完的疫苗只能作廢,是否開放給其他符合資格的對象施打還在研議,讓醫護人員直呼「太浪費」。台北市長柯文哲14日表示,一瓶疫苗可打10人,針對有預約但沒來的民眾,疫苗開封後若還有剩,原則就是提供給前七類對象施打,授權給每個診所自行運用,相信醫師不會亂用。但有基層醫護指出,北市衛生局在各診所領疫苗時,嚴格警告領回的疫苗僅可給「系統預約的85歲以上長者施打」,若預約沒來或是診所很用力多擠出幾劑,「也不准拿去打75歲以上長者,而要強制繳回衛生局,或是直接作廢」,疫苗開封後6小時就要用完,繳回等於作廢,若一家診所有5人沒來,100家診所就要浪費500劑。另有醫護表示,詢問北投及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診所施打疫苗有剩問題,卻得到「非疫苗合約診所,未施打完畢的疫苗只能作廢,目前還在研議是否開放其他符合資格的民眾施打」的回應,面對珍貴疫苗卻要作廢,讓醫護們感到十分浪費、惋惜。北投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吳俊良表示,目前主要為北市有簽約的合約診所且自願協助民眾接種,為第一波施打疫苗接種站,若診所疫苗有剩,就可遵循市長日前所說,將疫苗提供給第一至七類對象進行施打;至於醫護所提,「非疫苗合約診所所剩疫苗須作廢」一事並不清楚。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周真貞表示,確實為了不讓疫苗浪費,市長授權診所醫師將多出的疫苗提供75歲以上長者施打;北市目前雖未開放75歲長者網路預約接種,但各家診所都有長期看診以及重症病患,因此可優先從這群病患中提供75歲以上長者給予接種。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開瓶後沒打完怎麼辦? 基層診所陷入兩難
85歲以上長者昨天起施打AZ疫苗,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接獲基層診所陳情,每瓶疫苗可提供10人接種,會發生開瓶後疫苗打不完的狀況,若給不在造冊名單上的人施打,恐有違法問題,若不這樣做,疫苗超過時效就得報廢,十分浪費。蔡壁如指出,疫苗接種順位有防疫或救命的考量,當疫苗被視為「戰略物資」的時候,「特留分」就是真正的特權,而且是政府公然宣告的特權。因為特留分,政府已經把人命分階級、在社會上製造對立,「大家應該知道職業不分貴賤,人命更沒有,基本生存權是一個平等的普世價值,一個有良知的政府不應該如此」。蔡壁如也提到,昨天首日開放高齡長者接種後,有一名基層診所人員向她反映,每瓶疫苗可提供10人施打,而該診所單日預約施打人數為35人,必須開4瓶因應,因此每日會剩餘5劑疫苗,「在疫苗開瓶後得在6小時內施打的情況下,一方面擔心給其他非優先對象施打會觸法,另一方面又不想要疫苗報廢,非常為難。」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宣布,己發出行政命令,若有開瓶後剩餘的疫苗,授權合約診所運用,但仍以1至7類對象為施打原則;蔡壁如說,本著相信醫護人員的立場,贊同讓第一線人員決定,但這個狀況各縣市都會發生,數量累積起來很可觀,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統一指引,讓醫療院所能夠依優先原則自行運用當日剩餘的疫苗,避免浪費,更能「多幫幾個就幫幾個」。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月18日起配發第二批莫德納疫苗 開放第三類對象接種
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日捐台的124萬劑疫苗第二批將於6月17日起撥付給各縣市,預計配送39萬4800劑疫苗。而第二批莫德納疫苗則將於6月18日起配送7萬3200劑,同時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接種。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莫德納疫苗已於6月9日起陸續提供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截至昨日累計接種3萬7505人。為儘速提升第二類及第三類對象免疫保護力,將於6月18日起進行第二次配送,同時開放至第三類對象接種。疫苗配送量以各縣市符合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中,尚未接種人數接種率四成核估,同時考量疫情風險程度,高風險縣市(台北市、新北市)分配數量係以尚未接種人數接種率達5成以上計算,總計配送6萬3200劑。另1萬劑疫苗提供交通部認定第二類及第三類對象所需疫苗量,其中分配給國籍航空機組員5000劑,含長榮、立榮、華航、華信、台灣虎航、星宇及飛特立等七家公司的駕駛員、空服員與隨機維修員等;另外5000劑分配給民航航空第一線人員,含桃園機場及相關廠商、民航局、航空站、航管人員、飛機維修、倉儲、地勤及空廚等人員。但五月底到貨的15萬劑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之前扣留七萬劑作為第一批接種者第二劑施打,現在全數發配給第三類對象,是否代表又有莫德納疫苗即將到貨?陳時中對此並未正面回應,僅表示「你(記者)很敏銳」。指揮中心提醒,為確保疫苗接種安全,建議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一般民眾則建議至少留觀15分鐘,並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以利即時處置該類急性過敏反應。另,依據各國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曾有報告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mRNA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等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多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接種mRNA 疫苗後,應注意如出現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
2021-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三級警戒滿月/同島一命!圍堵多點擴散 盤點全台重大群聚案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擴大,雙北5月15日將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4天後的5月19日,全國升至三級警戒,並二度延長管制期至6月28日。如今三級警戒將滿一個月,《聯合新聞網》整理出本土疫情擴散以來的重大群聚案。諾富特飯店是首起飯店群聚事件,不到一個月,造成機師及其家人、飯店員工、外包人員等至少37人確診。一名自稱是諾富特員工爆料,指飯店曾推出晚退房、早入住方案,房間未及時整理與消毒,就給下一位住客入住。而飯店也未遵守防疫指南,二館為防疫旅館,但一館未經市府核准下,將部分樓層變為航空公司機組員檢疫旅宿,且與一般民眾同層混住,機組員、房務員與一般旅客未有明確分流,讓疫情擴大。外界認為,「3+11」(居家檢疫3天採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11天)是成為台灣疫情破口的主因,加上華航一名機師(案1153)及空服員(案1154)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曾赴台北市松山區酒吧。從防疫旅館管理漏洞,到中央地方互踢皮球,不幸讓病毒進入社區傳播,造成台灣陷入「社區感染邊緣」。諾富特飯店自4月30日淨空後,指揮中心在5月11日宣布「清零計畫2.0」,大規模檢疫機組員,檢疫需滿14天才可列為安全組,諾富特也因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1項6款「未遵守指揮中心非防疫旅宿不得收住居家檢疫者及居家隔離者」規定,遭桃園市衛生局逐日計罰共126萬6000元。最早確診個案為宜蘭羅東「銀河百家樂」遊藝場的一名女工作人員(案1202),感染源不明,累計至今,其同事、常客及接觸家人共16人確診。指揮官陳時中定調,國內進入社區感染階段。不過外界好奇,這名確診者騎摩托車上班,下班後直接回家,感染源到底從何而來。據附近計程車司機表示,疑似是宜蘭遊戲場的機台比較容易贏錢,不少外縣市的賭客會專程搭車過來,有可能因此帶入病毒;另外有網友表示,台灣遊藝場「又小又擠」,看玩檯子的阿伯,邊抽煙、邊吃便當又喝飲料,「這種狀況,有確診病人在裡面玩檯子,一定全場都中,不用懷疑。」恐成為防疫破口。不過,延燒至第二圈傳播鏈時,幸好及時揪出一名曾被隔離的男常客(案1638),該男子周遭親友陸續染疫,但他首次篩檢時為陰性,隨後因身體不適再度採檢而確診,相關傳播鏈才形成,疫調人員研判,案1638比較有可能先後傳染給母親、舅舅、岳母及2名女牌友,確認沒有隱形傳播鏈,才讓衛生單位人員鬆口氣。新北市五股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足跡遍布各處,包含按摩店與茶藝館,短短3天至少25人確診,堪稱是「超級傳播者」,曾被成員爆料他交友廣闊、飯局邀約多,平日三不五時就請客或找人喝酒,接觸者眾多,指揮中心也稱該個案曾與萬華茶藝館的工作者有「人與人的連結」,恐怕是造成疫情擴散的原因。這波群聚案,其中一名染疫者(案1229)在疫調時謊稱女兒都在「國外」,但該個案女兒卻在高雄「自行採檢」確診。隨後案1229因隱匿疫情,遭到新北市衛生局依《傳染病防治法》重罰30萬元。5月12日出現2名茶藝館工作者(案1220、1221)確診案例後,到15日確診數暴增,至今萬華區確診者破千例,已是台北市確診人數最高區域,有一葡萄業者因至萬華做生意而確診(案1424),連帶造成彰化家族群聚染疫。其中一名確診個案(68歲男,案2747),連續26天每日從八堵搭乘台鐵區間車至萬華茶室消費,顯然萬華的茶室文化有著獨特魅力。曾有受訪者稱這裡就是他們第二個家,來到萬華茶室能找到家裡沒有的歸屬感。但也因當地來往人口複雜,讓不少性工作者在此「地下化接待」,有著「人與人的連結」,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相關單位也不願積極處理此問題,讓萬華因疫情蔓延至外縣市成為眾矢之的,認為萬華是「病毒之起源」,遭外界貼上負面標籤。萬華疫情是本土抗疫轉捩點,指揮中心先是宣布5月15日起台北市、新北市進入三級警戒,但疫情仍未趨緩,4天後的5月19日,全國升至三級警戒,並二度延長管制期至6月28日;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宣布5月15日起,八大行業,包括網咖、萬華172家的飲酒店和茶藝館暫停營業,至於何時復業,則要看疫情發展做調整。「我們不是戰犯!」因到台北市萬華區賣葡萄染疫的彰化水果商夫婦(案6439、6440),造成12名家族成員確診,雖已陸續康復出院,但水果商長子感嘆,回到家後卻收到不明人士來電謾罵、住家周圍也被亂丟垃圾,讓他相當難過地說,病毒並非他們從國外帶來,沒有人想發生這種事,盼外界不要獵巫。彰化水果商家族傳染鏈確診者累計達112人,水果商長子無奈地表示,父母只是北上做生意,卻得了新冠肺炎,加上媒體報導他們家是「帶原者」,讓父母很自責認為是自己害了大家,母親天天以淚洗面,擔憂她想不開。他提到,家裡住址等家人隱私都被公布,母親不太敢外出,因為只要一出門,就會被記下車牌騷擾。此外,姐夫的奶奶因確診不幸過世,家族無緣見上最後一面,已相當傷心難過了,現在家族成員相繼康復,他只希望外界別加誅不必要的傷害,盼停止騷擾與獵巫。沒共桌也被傳染?有萬華茶室活動史的新北67歲確診男子(案2336),5月14日到高雄左營「串門子海鮮串燒」用餐,18日確診,除了共餐者、廚師及工作人員染疫外,同樓層距離2個包廂外的另名消費者也確診,不到1周已有8名確診個案。 為何隔了2個包廂距離仍然「中鏢」?高雄市衛生局表示,該餐廳只有1間廁所(男女共用),加上身處同個環境、密閉空間之情況下,研判可能是共用廁所遭到感染,可見新冠肺炎在密閉空間的傳染力驚人,不容小覷。朝陽科大大一女學生(案2514)「未戴罩」到美樂地KTV夜唱染疫引發爭議,遭網友連轟「疫情嚴重還去唱歌不是白目嗎」、「是誰給她勇氣除了去上課還去KTV的」。事後她在網路發文道歉,「我不該去人多的地方,不管是夜唱還是中友,我都應該避開」、「如果罵我可以發洩你們的內心我真的接受」,仍無法撫平網友怒氣。這起20人夜唱團不僅造成17人染疫,其中還有在隔壁包廂唱歌他校男大生及KTV外場人員和男廚工等人確診,更引發朝陽科大師生恐慌,紛紛要這名女大生報出在校行蹤,而女大生聲稱上課時有戴口罩,卻被該校修同堂課的學生抓包未戴罩,再度讓她出面坦承只有這堂課沒戴,讓網友憤怒「你自己一個人就破壞了好幾個地方的防疫呦」。台中市府因此在校園開設篩檢站進行普篩,3天內進行1655例快篩,雖找出31名快篩陽性,但經PCR核酸檢測全數陰性,顯示疫情未向外擴散,讓師生安心不少。首例確診的婦人(案7527)平日除至鄰近子女家中用餐外,並未外出卻染疫,經疫調發現,她與另名確診女鄰居(案8072)情同姊妹,時常一同聊天,而案8072曾與萬華一名確診死者接觸,可能因此遭到感染後傳染給案7527,案7527再傳染給家中丈夫、孫子、長媳、次媳等人,並擴散至4個家庭群聚,多達21人。難過的是,案7527的丈夫(案7928)與首例確診的婦人於6月2日、12日相繼過世。院方提到,該名婦人與丈夫確診後收治在同家醫院,經指揮中心同意,讓護理師用輪椅推著婦人到丈夫床邊探視打氣,女兒也在父親在過世前2天與他通話,當時認為他的病情應該好轉,沒想到父親的病情急轉直下,婦人與家屬討論後決定忍痛放棄急救。女兒悲痛地說,原本7月要為父親慶生,沒想到因為疫情,連最後一面都無法見到;婦人在世時則婉拒見丈夫最後一面,「不要見了,怕看了會更難過!」令人心痛。新北土城某間長照機構傳出群聚感染,住民加上工作人員共39人確診,其中2名染疫女性(99歲、86歲)不幸過世。突顯出新冠肺炎對長照機構的威脅性極大,指揮中心6月9日公布新的接種順序,75歲以上長者為第6順序,「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調升至第5順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長照機構發生染疫事件,可能因工作人員、訪客或外出等狀況而帶入病毒,造成住民感染。指揮中心統計,全台至少超過64家長照相關機構有染疫情形。此外,長照機構住民多為有慢性疾病之長者,一旦染疫,罹患重症或是死亡的風險,也會高於一般人,因此如何做到感染控制,也成為長照機構相當重要之關鍵。苗栗京元電子竹南廠6月1日爆出2例確診,董事長李金恭卻持續要求員工上班、堅持不停工,加上民代接獲員工投訴,廠內幹部未禁止休假,但撂狠話「但我會記住的…」引起員工不安,直到經濟部出手,京元電才決定4日晚間起停工48小時進行消毒;指揮中心在6日也宣布停止京元電外籍移工停止上班,薪水照付,但被網友質疑「防疫失敗就可以拿單一族群出來獵巫?」指揮中心6月4日已由王必勝率領4名防疫醫師到現場開設前進指揮所,但首日不少員工「群聚快篩」,未落實社交距離,加上人力公司防疫意識薄弱,安排移工受檢時,未使用接駁車,讓他們在大街上提著行李步行篩檢,一連串荒謬行為,曝露外籍移工管理出現問題,而李金恭的錯誤決策,讓疫情連環爆,擴散到附近的超豐電子、智邦科技。京元電在案例爆發後13天已有287人確診,超豐電子、智邦科技兩家電子廠至少有21人及57人確診。
-
2021-06-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三級警戒滿月/解封關鍵時間點快來了? 圖解三大指標性數據曲線變化
去年新冠疫情擴散全球,台灣曾因超前部署,獲封「防疫模範生」的美名,然而,自今年5月起,社區接連發生群聚、不明感染源個案,引爆新一波疫情,台灣5月11日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為防堵疫情,雙北率先於5月15日升為第三級疫情警戒,5月19日全國統一升三級。從過去這幾周數據來看,台灣連日確診數皆破百例,加上每日確診數一度「校正回歸」,擊潰許多民眾對防疫的信心。究竟全國三級後疫情變化趨勢如何?這波疫情何時會趨緩?「聯合新聞網」一次整理給讀者了解。⦾全台疫情變化:整體疫情呈下降趨勢 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台灣累計確診數變化Infogram台灣前期整體確診數發展平緩,以境外病例占比為最多,雖然5月初發生華航機師染疫案,但基本上疫情可控。然而,後來爆發宜蘭羅東遊藝場、獅子會、萬華茶藝館群聚事件等,每日境外病例和本土病例在18日當日發生交叉點,本土病例占確診總數比例漸多,呈現明顯的指數型成長。但從確診總數來看,只能看出疫情升溫,很難分辨升三級後疫情趨緩的關鍵點,不過可從每日新增確診數發現端倪。下圖呈現每日新增確診數的變化趨勢,包含境外個案、本土病例(包含每日調整校正回歸數)以及死亡病例。台灣每日新增確診數 (含校正回歸)Infogram從數據來看,疫情第一波高峰是5月15日到17日,第二波高峰是5月24到25日,而第二波高峰甚至比第一波還來得高,許多專家認為這是母親節及大賣場群聚引爆的,接著三級警戒再延長,國內疫情有些微減緩,自6月13日起,本土單日確診數連續3天跌破200例,其中6月15日新增123例本土確診,是實施三級以來的最低。不過,每日新增死亡數部分不太樂觀,國內死亡率有明顯上升趨勢,6月11日死亡率飆破至3.08%,後來幾天死亡率更飆升至3.22%以上,目前最新死亡率已飆升至3.47%,高於全球致死率2.17%,迄今國內已有460人因染疫死亡,且以高齡族群居多,國內新冠死亡率仍壓不下來。⦾各縣市疫情變化:前期雙北疫情緊繃 後期苗栗成疫情重災區各縣市本土累計確診數變化Infogram5月起各縣市的確診數不斷攀升,確診數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新北市、台北市及苗栗縣,反之,確診數最少的縣市是澎湖、連江、金門,其中金門迄今維持零確診,成為全台最後淨土。當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後,各縣市的確診數排名只有微幅變化,不過6月4日出現疫情轉折點,苗栗縣爆發京元電子竹南廠群聚案,造成移工染疫情形不斷擴大,苗栗分別在6月6日、6月11日單日確診新增人數超越台北,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前三名縣市之一。⦾雙北疫情變化:雙北疫情退燒 未來仍嚴守防疫措施雙北確診數變化Infogram雙北淪為疫情重災區,北市各行政區5月9日至6月5日的累計確診數以萬華區最多,其次為文山區。新北市則以板橋、三重、中和、新莊區確診數偏高,這些區與北市萬華區地緣關聯性緊密,在生活圈同屬一個圓心,跟新北之間更是有多條橋樑連結,導致確診總數、足跡上升,產生輻射狀熱區。不過從整體數據來看,雙北在5月23日後新增確診數逐步下降,疫情似乎趨緩,但雙北首長曾數次表示不能鬆懈。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只要管制一放鬆,危機就會增加;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雖然數據看起來下降,但還是有很多隱藏確診個案,不能單日確診數下降就鬆懈,並呼籲高風險熱區民眾廣篩,找出無症狀感染者。⦾RT值降至0.7 還得找出社區隱藏感染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R0值是「基本再生數」,在無任何免疫力的情況下,平均1個感染者會把病源傳染給多少人的數值,R0值越大代表傳染越難控制。疫情發生後就會用Rt值,也是「有效再生數」,用來估計某一個時間點有多少具傳染力病人,但這是模擬的數字。根據指揮中心統計,Rt值最高峰落在5月13至15日,Rt值高達15,代表1明確診者平均可傳染給15人。但經過雙北升三級及全國提升到三級後,最新Rt值已下降到0.7,相較於過去公布的1.0有下降趨勢,只要低於1以後,就有反轉跡象。但Rt值也有可能被低估,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提醒,如果把所有確診者都找到,計算Rt值會較準確,但如果社區有隱藏病例,就有可能被低估。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Rt值確實是評估疫情起伏的指標,但沒客觀的標準指出要降到多少才能解封三級,因此還得看整體疫情是否脫離三級警戒兩要件(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案例)。⦾按疫情分級管制?各界看法不一由於國內連續3天單日新增個案低於200人,疫情朝著可控範圍前進,外界也格外關注疫情警戒到6月28日後,是否可以降至二級或分區管制,對此,各界看法看法不同。陳時中:疫情會變動不排除任何可能陳時中表示,近期疫情雖有趨緩,但6月28日解除三級警戒前,仍是隨時都有可能變化,針對是否要分區域降級,不排除任何可能性,需要再和專家在討論政策。柯文哲:建議三級撐到全面打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是否應該實施各縣市分級警戒,這個問題很難答,由於目前三級管制之下,疫情熱區已經撲滅了差不多,但擔心放開管制後,確診數又會回升,他建議三級維持到全面打疫苗為止。江守山:沒校正回歸樂觀看疫情、陳秀熙:未來兩周才是關鍵醫師江守山表示,指揮中心6月7日起不再公布校正回歸,代表校正回歸已減緩剩個位數,意味「塞車」已經結束,「沒校正回歸的數字才是真正疫情」,他預測6月28號應可以解封降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若6月28後疫情趨緩,加上疫苗接種速度夠快,可以將3級警戒放寬2.5級,但前提是還得看這兩周疫情變化,也要觀察後續是否有小波群聚竄起,真正的疫情數字要到6月底才能揭曉。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深夜才知沒疫苗! 北市西園醫院今早接種臨時喊卡
台北市西園醫院原訂今早協助萬華區忠德里、和德里非網路預約的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還請忠德里長施育婷幫忙發通知單給長者,但昨日卻遲遲等不到北市衛生局配發的疫苗,甚至等到晚間9時才被通知不會配發疫苗,醫院昨晚緊急發出通知,宣布今上午暫停施打,待下午疫苗派送到貨,再由里長廣播通知。忠德里長施育指出,昨天挨家挨戶通知無法網路預約的長者,今早可到西園醫院接種,沒想到下午才剛通知上午場,晚上就接獲通報因沒疫苗所以改成下午場,也沒說下午幾點可以進行接種,資訊亂成一團,擔心長輩昨晚早早入睡,今天可能會有撲空的情況。西園醫院昨晚約11時也在官網緊急公告,原訂今早進行接種的忠德里、和德里85歲長者,因疫苗未能配送到院,只能先暫停施打,待下午疫苗待送到貨後,再由里長廣播通知,請長輩在家靜候通知,「很抱歉讓長輩失望、里長及里幹事辛苦了」,防疫期間彼此多體諒。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各地爆施打疫苗亂象…排隊接種 累死長者
端午連假結束首日,全國同步施打日本提供一百廿四萬劑AZ疫苗,北市採網路預約制,出現不少混亂,桃園有老翁排隊等候施打疫苗時身體不適送醫不治。死亡病例降到個位數國內昨天新增本土確診案例一三二例,連續三日確診數降到兩百例以下,死亡八例也是廿天來首度跌至個位數;疫情趨緩,防疫警戒是否降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隨時變化,不排除任何可能。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五月十一日至今,確診個案一萬一千七百廿二人,包含境外移入個案,已有六一八八人解除隔離,比率超過五成。從疾病採檢或發病日來看,緩坡下降,朝好的方向走,但不能放鬆,要持續注意。陳時中表示,各縣市廣設疫苗接種站,估計速度快一點,因此決定提早於十七日起發送第二批疫苗,除依各縣市七十五歲以上人口比率發送,也考量疫情風險程度,北市、新北等高風險縣市增配一成,桃園、台中、基隆、苗栗及彰化等中高風險縣市增配百分之五,預計配送卅八萬五八○○劑,連同台東、屏東及外島撥補的九千劑,總計有卅九萬四八○○劑。柯被嗆別讓老人罰站昨天疫苗大規模施打首日,許多縣市出現大排長龍等狀況;台北市許多長輩在烈日下拄著枴杖、坐著輪椅排隊等候進場打疫苗,抱怨聲不斷,台北市長柯文哲還被家屬嗆「市長,不要讓老人家在外面罰站。」高雄市長陳其邁巡視施打時,一度為動線混亂責備官員,南投縣長林明溱為電話預約困難道歉,仍向中央喊話開放地方買疫苗。一名婦人說,看到排隊人龍,難道不是防疫破口嗎?還有老翁未預約,直接持施打通知單至國小接種站遭拒絕,與維持秩序警方起衝突,氣得破口大罵。有人一等三、四小時桃園許多長者擔心「打不到」提早到場排隊,有學校的接種站隊伍綿延近六百公尺,有人一等三、四小時,還有九十一歲長者等候期間身體不適送醫不治,另位長者當場休克,送院恢復意識,還有位婦人打完疫苗後吃東西,意外噎死。昨天新增一三二例本土病例,六十二例男性、七十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八十多歲,發病日介於六月一日至六月十四日。 五月十一日爆發本土疫情以來,至六月十五日,累積一萬一九三四名本土確診個案,造成四四八人死亡。
-
2021-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死亡數恐校正回歸?柯文哲:6月3日另一波死亡數應還沒出現
今天本土132例確診、8例死亡,但對於恐有確診者潛藏社區,媒體今天問柯文哲,死亡人數會不會也校正回歸?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重症病患要活多久?取決醫生決定,死亡數與疫情變化沒有成正比。柯也說,前幾天的死亡數,應該是反映5月24、至26日那一段時間,但6月3日是另外一個波,死亡數應該還沒有出現。柯文哲說,目前每天的確診人數,一般來說,約是在確診的兩周至三周後才出現,柯說,他過去是加護病房醫生,非常清楚,得病之後,在加護病房活多久?還是取決於醫生的決定,因為有時候病患明明情況很差,判定都不行,但呼吸器不關、強心劑沒有降,還是可以拖很多人,死亡數與疫情變化沒有成正比。柯文哲說,前幾天的死亡數,應該是反映5月24、至26日那一段時間,另外6月3日還有一個波,死亡數還沒有出現,柯表示,死亡人數不是一個及時的參數,會落後兩周,並且也取決醫生的態度,所以死亡人數不要拿來當作判斷疫情的標準。
-
2021-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7日再發疫苗 北市配發數量較上次增加10%
北市長者今起接種疫苗,外界關心下一批疫苗何時到台北市,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在市府防疫記者會表示,中央會在6月17日撥給台北市5萬4698劑疫苗,今晚7時前回覆要分配的地點,和上次比增加10%的疫苗量。昨上午黃珊珊在臉書表示,疫苗政策是中央權限,但卻僅僅配發開放對象約兩成的數量,其他要地方政府自己想辦法分配,所以75歲以上長輩每十個人只有兩個有機會接種,直呼這種開放有什麼意義。面對外界關心下一批疫苗何時到台北市,黃珊珊今表示,中央通知將在6月17日,撥發給北市5萬4000劑,希望北市今晚7點之前回覆分配地點,此次中央分配標準比較單純,75歲以上長者上次撥發27%,此次撥發26%,不參酌其他原因。其中新北和台北市這次分別增加10%的數量,台北市原本是4萬9725劑,這次增加10%變成5萬4698劑,感謝中央聽到地方的聲音。
-
2021-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首日中午近48萬人完成登記
行政院推動「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補助國小以下孩童及國高中身心障礙生每人新台幣1萬元,今天上午10時先開放網路申請,至中午12時,已有近48萬人完成登記。為減輕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造成的家庭負擔,行政院紓困4.0提出「孩童家庭防疫補貼」,針對家有國小以下孩童、國高中和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學生的家庭,每人發放1萬元,預計250萬人受惠,其中0至2歲嬰幼兒由衛生福利部直接發放。今天上午10時首先開放網路申請,根據教育部初步統計,到中午12時,已有47萬8103人完成登記,其中第一個小時(上午10時到11時)就有30.2萬人。一名住在新北市的黃姓家長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上午10時就準時坐在電腦前,一開始可能太多人都搶著申請,她填完資訊後,網站一度告知需要「排隊」一下,但沒多久就跳畫面了,比預期還要迅速一些,網站設計也算清楚好懂。住在台北市、育有2子女的陳姓職業婦女說,原本打算等18日再到銀行ATM領取,直接拿到錢感覺比較實在,但上午聽到同事分享網路申請還算便利,她打算下班後嘗試看看。教育部告訴中央社記者,開放一開始的10分鐘,考量申請人數眾多,為讓民眾都能在網路平台上快速完成登錄,採用了逐步開放等候室的功能,民眾稍有等候,之後就一路順暢。今天上午10時先開放網路申請;若要選擇實體ATM領取,則要等到6月18日。教育部多次呼籲,防疫期間民眾減少外出,建議優先以網路申請。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熱!長者排隊打疫苗成輪椅人龍 烈陽曝曬痴等一小時
85歲以上長者今開放接種疫苗,三軍總醫院於台北市網球中心設置大型接種站,今早八點半開始現場集結上百位民眾,不少民眾原以為採「預約號」排隊施打,到現場才知要按照「身份證尾數」來排,有的民眾八點多到,因為尾數在後,在現場白等了一小時,由於天氣炎熱,帳篷數量不多,民眾怒氣隨著溫度升高,對著工作人員怒喊「那我搶著預約幹嘛!」也有民眾反映,家中兩位長者尾數不同號,沒辦法在同一批時間施打,十分不便。據了解,三軍總醫院「網球中心接種站」為分流,以身分證字號尾碼區分上午診、下午診及晚診報到時間。「0、1、2」的人報到時間為8:50-9:40、13:50-14:40、17:50-18:40。「3、4、5」的人報到時間為9:40-10:30、14:40-15:30、18:40-19:30。「6、7、8、9」的人報到時間為10:30-11:30,15:30-16:30,19:30-20:30。有民眾反映,原本是以各自預約號來排,昨晚突然改成用身份證尾數,許多人根本不知道,現場才會亂成這樣。一位余先生特地請假,帶著高齡102歲的父親來排隊打疫苗,在網路上預約時,僅顯示「6月15日上午,三軍總醫院」,還以為是到醫院施打,後來才搞清楚接種站在網球中心,抵達後又發現一堆人排隊,才知排隊順序不是以預約號、而是以身分證最後一碼,他不滿表示「打個疫苗弄成這樣,不是擾民嗎?等一個小時才打,就是另類大型群聚」。一位小姐表示,家中兩位長者分別是100歲、90歲,但身份證尾數分別是4、8,根本無法在同一批時段施打,造成民眾困擾。此外也有不少人預約後,在第一關查驗卻查無資料,讓排隊時間再增長。由於第一天施打疫苗,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也特地在現場指揮,協助一線人員為民眾解惑。王智弘表示,上午外面查驗原只有一台,為了加快速度,後來再增加一台,疫苗接種則規劃六線同步施打,目前預約人數約六百多位,符合資格的長者皆會陸續施打。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北市長者要去哪打疫苗?28家醫院接種點 部分移往體育館、校園
日本捐台124萬劑AZ疫苗今(15)日開打,台北市配發到7萬劑,開放8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上原住民,可至28家醫院、12家聯醫門診部及135家社區診所接種。而這次開打避免群聚感染,不少醫事機構都將接種地點改在健康中心、校園或體育館等地開打。《聯合新聞網》帶你一次看台北市28家醫院接種地點,其他診所詳細資訊可透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查詢。雖然指揮中心宣布開放75歲以上之長者施打疫苗,但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市75歲以上長者有19萬人,此階段僅開放85歲以上的長者、65歲以上的原民長者及第一到第三類未接種的醫事人員、長照機構、洗腎中心等對象施打,並提醒不少醫院的接種地點轉移至院外,像是台大醫院就在國際會議中心與體育館同步開打,單日可以接種2100人。28家醫院及接種地點如下:▍大同區聯醫中興院區(施打地點:2樓門診區)▍信義區北醫(施打地點:信義國中)聯醫松德院區(施打地點:大安高中學生活動中心1樓)▍萬華區西園醫院(施打地點:西園醫院騎樓搭設帳篷)仁濟醫院(施打地點:仁濟院食堂)▍南港區聯醫忠孝院區(施打地點:成德區民活動中心)▍中正區台大醫院(施打地點:台大國際會議中心、台大醫學院體育館)聯醫和平婦幼院區(施打地點:和平院區A棟2樓)▍大安區國泰醫院(施打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五號倉庫)聯醫仁愛院區(施打地點:仁愛院區檢驗大樓)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施打地點:台大癌醫門診66診)宏恩醫院(施打地點:2樓門診區、仁愛國小教室)中心綜合醫院(施打地點:中心綜合醫院1樓)▍文山區萬芳醫院(施打地點:萬芳高中)▍北投區台北榮總(施打地點:東院區孝威館)振興醫院(施打地點:振興醫院2院精神科及復健部大樓1樓)和信醫院(施打地點:和信醫院B2國際會議廳)關渡醫院(施打地點:關渡國中)▍中山區馬偕醫院(施打地點:建成國中)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施打地點:聯醫林森院區3樓門診區、5、6樓病房區)▍松山區台北長庚(施打地點:民生國小)台安醫院(施打地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松山教會)博仁醫院(施打地點:博仁社區健康中心)▍士林區新光醫院(施打地點:科教館一樓北門)聯醫陽明院區(施打地點:一樓大廳)▍內湖區三軍總醫院(施打地點:台北網球中心)康寧醫院(施打地點:院內2樓疫苗注射室)中國醫院台北分院(施打地點:康寧國小3樓活動中心)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直擊接種亂象!「好心疼老人家」 民眾怒批零超前部署
日本提供124萬劑AZ疫苗接種的第一天,高溫突破30度,許多長者拄著枴杖、坐著輪椅到指定接種站準備打疫苗。記者今早直擊,不少民眾反映這波接種亂象,包含線上預約操作難、動線不適合老人、失智長者接種遇挑戰,及難以拉開社交距離等,直批政府超前部屬「根本就是零」。為配合AZ擴大接種,台北市衛生局採線上預約制,6月13日早上8點開放報名,即便市府在12日公布,疫苗接種預約系統操作說明影片,仍讓家中沒有年輕人的長輩直呼「霧煞煞」。像是帶著高齡姐姐來接種疫苗的黃小姐說,自己根本不懂線上預約,是請年輕人協助,8點一到預約就排到38號去了;擔心很多獨居老人不會使用3C,恐無法順利接種。住在大安區的林小姐則說,家中有一位高齡的失智症母親,因行動不便想求助1966,始終打不進去,媽媽因為智能退化,不願配合戴口罩、情緒焦躁不安,前往接種路程更是挑戰重重。她忍不住告訴記者,「我好心疼這些老人家。」看著他們大部分坐輪椅、拄枴杖又頂著豔陽,行走不時有高低差,排隊等待動輒數十分鐘,就連上廁所也是個問題,或許很多老人忘記可以包尿片,沿路還有許多老人陪老人的民眾,實在辛苦。林小姐直言,政府在施打疫苗「超前部署是零」,流程不確切外,匆忙到沒有配套,詢問里長也是一問三不知,建議應該請鄰里去造冊出來,老人家就近前往住家附近診所施打即可;自己很慶幸還有弟弟跟印傭陪同,每家會有各自的困難,很希望失智者能有到府接種服務。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女性民眾更是激動反映,「看到大排長龍的景象,難道沒有防疫破口嗎?」大家的社交距離都好近,1.5公尺根本沒拉開,現在無症狀患者好多,無疑是讓大家陷入染疫風險。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通知單沒寫幾點 台北榮總大批長者早到艷陽曝曬等接種
台北市今天開放8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第一天,北投區永欣里長潘萬生指出,他一早就在榮總醫院裡協助,看到不少長輩天剛亮6點多就跑來排隊,而醫院8點才開始報到、8點半施打。經了解發現,部分長者並非網路預約,而是接到衛生局的通知單因不確定時間,又怕打不到,所以早早就在醫院等候。潘萬生表示,儘管多數長者都有家人協助網路預約,但真的沒辦法的長輩也只能靠衛生局的通知單安排施打時段,「但通知到的時段僅說上午、中午、下午,長輩怎麼會知道到底是幾點,所以有人6點就來了」;現場也有許多非該時段但跑來排隊的長者,醫院及里長也只能請他們先在一旁休息等待,不要擠在人潮中群聚。一名帶著家人前往施打疫苗的雷姓小姐表示,施打地點在室內,雖然知道老人家聚集在室內,可能會群聚風險,但只能按照規定走;今天太陽大、天氣炎熱,老人家在外面排隊辛苦,建議最好安排在大型室內空間,讓老人家可以在室內等待,減少在外面曬太陽的時間。潘萬生說,榮總為了疫苗施打已經忙了好幾天,剛開始總會有比較混亂的時候,可以理解醫院的立場,也希望民眾可以多點同理心,目前現場看到的亂象,如未依照規定前往排隊的長者,已勸導回家或是在一旁休息等待;避免長者長時間曝曬,也協調醫院加裝遮陽棚及緊急協調更多椅子讓長輩坐著等。另外,因安排長輩在室內施打,所以醫院也有控管室內人數,施打完畢的長者需在現場觀察15分鐘後無礙才可離開,避免大批長者湧進室內造成群聚風險。
-
2021-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寄生蟲藥「伊維菌素」將終結疫情?教授:奎寧的教訓還不夠嗎
昨天(2021-6-12)和今天,短短兩天裡,我的網站,臉書,LINE已經收到十幾個關於Ivermectin(伊維菌素)的訊息。剛開始時我還花時間做回覆,但後來實在懶得一個個回。所以,今天我就用這篇文章來終結這個「偽科學病毒大流行」。由於訊息實在太多,所以我就只選用一篇新聞報導來做入門。東森新聞在2021-6-12發表疫情有救了!這藥恐結束新冠大流行 美國學家證實,而它的第一段是:「在台灣因為疫情嚴峻,又陷入疫苗嚴重短缺的困境下,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前院長陳昌明教授在大量閱讀全球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報告,以及最近一期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指出,「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他建議政府應該儘速推動臨床試驗或召開專家會議,評估這個藥物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治療效果。」陳昌明教授所說的《美國治療學雜誌》期刊報告是Review of the Emerging Evidence Demonstrating the Efficacy of Ivermectin in the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證明伊維菌素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效果的新證據回顧),而它的結論是:「基於 18 項伊維菌素在新冠肺炎隨機對照治療試驗的薈萃分析發現,死亡率、臨床恢復時間和病毒清除時間大幅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 此外,許多對照預防試驗的結果表明,定期使用伊維菌素可顯著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最後,伊維菌素分發活動導致全人群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的許多例子表明,已經確定了一種在新冠肺炎的所有階段都有效的口服藥物。」看到這樣的結論,也就難怪陳昌明教授會說「全球立即使用伊維菌素(ivermectin)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但問題是,這樣的結論是正確嗎?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是Kory Pierre醫生,而Wikipedia在介紹他的第一段是這麽說:「Pierre Kory是美國重症監護醫師,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因倡導未經證實的治療方法而受到關注。 他兩次在美國參議院就新冠肺炎作證。 在 2020 年 12 月 8 日的證詞中,他為宣傳伊維菌素而發表了有爭議的言論,尤其是將其描述為『奇蹟』。」Pierre Kory的這篇論文是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美國療法期刊)。但事實上這篇論文原本是希望發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藥理學前沿)。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的影響因子是1.95,而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的影響因子則是4.4。也就是說,這篇論文是退而求其次地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那,為什麼會退而求其次呢?原因是,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在評審這篇論文之後決定不接受。那,為什麼不接受呢?Frontiers的首席執行編輯Frederick Fenter博士在2021-3-2發表一份為何拒絕該論文的聲明:「在我們對該文的客觀性進一步審查後,發現該文做出了一系列嚴重、未經證實的主張,有時並沒有使用對照組。此外,作者宣傳了他們自己特定的基於伊維菌素的治療方法,這不適合評論文章,也違反了我們的編輯政策。在我們看來,這篇論文沒有為評估伊維菌素作為新冠肺炎的潛在治療方法提供客觀或平衡的科學貢獻。自從疫情爆發以來,Frontiers 已發表了 2,000 多篇經過嚴格同行評審關於新冠肺炎的文章,我們敏銳地意識到此時該領域高質量、客觀研究的重要性。 Frontiers 對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療效沒有任何立場,但是,我們確實對不平衡或不受支持的科學結論採取了非常堅定的立場。」我用ivermectin covid-19在PubMed公共醫學圖書館搜索,搜出216篇論文,而其中有一些認為伊維菌素似乎具有療效,但它們幾乎也都說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一個叫做Evidence-Based Medicine(基於證據的醫學)的期刊在2021-4-22發表Misleading clinical evidence and systematic reviews on ivermectin for COVID-19(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的誤導性臨床證據和系統評價)。它的最後一段是:「結論是,與伊維菌素相關的研究存在嚴重的方法學局限性,導致證據的確定性非常低。伊維菌素的使用,以及其他用於新冠肺炎預防或治療的重新利用藥物,應該基於可靠的證據進行,沒有利益衝突,並在患者同意、倫理批准的隨機臨床試驗中證明安全性和有效性。」說起來實在可悲又可笑。還記得奎寧吧。去年3月,全世界一大堆醫生,包括台灣的好幾位,都在大力提倡奎寧治療新冠肺炎。儘管我一再指出奎寧非但無效,反而有害,台灣政府還是成立了「國家奎寧製藥隊」。一年後呢,台灣政府將所有囤積的奎寧免費贈送,白白浪費了5千萬。有關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請看我發表的6篇文章(列舉在最下面)。還有,台灣不是聲稱研發出一款叫做「清冠一號」的神藥,說是可以百分之百治愈新冠肺炎嗎?(請看清冠一號:世界熱銷,唯獨台灣買不到,關鍵在於模糊隱晦)。那,請問,為什麼台灣還需要外國研發的伊維菌素?另外一件好笑的事情是,YouTube今天宣布暫時關閉美國參議員Ron Johnson的賬號,而理由是:「我們根據新冠肺炎醫療錯誤信息政策刪除了該視頻。這個政策不允許鼓勵人們使用奎寧或伊維菌素治療或預防新冠病毒的內容」。請看YouTube suspends Sen. Ron Johnson’s account for posting video about dubious Covid-19 treatments(YouTube 暫停了參議員Ron Johnson的賬號,因為他發布有關值得懷疑的新冠肺炎治療)。所以,您真的會相信「伊維菌素將結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嗎?順便提一下,伊維菌素是一種環境毒素。服用的人或動物會將它排出(糞便),從而污染土壤及河川,而它對無脊椎動物(例如昆蟲)是具有強烈毒性,請看Ivermectin & COVID-19: Let’s keep a One Health perspective(伊維菌素和新冠肺炎:讓我們保持一個健康的觀點)。新冠神藥,群魔亂舞「鄉巴家醫」蛻變「國際神醫」新冠神藥,吹捧的結果新冠神藥奎寧的始作俑者新冠神藥,國家奎寧製藥隊奎寧國家隊:早聽我忠告,就不會浪費5千萬原文:伊維菌素將終結疫情?奎寧的教訓還不夠?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北市長者施打新冠疫苗 台北榮總秩序良好
台北市長者施打疫苗今天開始,台北榮總上午八點不到就有許多長者來排隊等待打疫苗,院方也貼心的準備輪椅給長者乘坐,量完血壓後再依序進入注射區,秩序良好。
-
2021-06-15 新聞.元氣新聞
學會2種急救技能 守護生命多份保障
近年來意外事件頻傳,急救技能也愈來愈被重視,但到底有哪些是適合大眾學習?推薦兩種簡單實用的基礎急救技能課程,一是基本救命術(BLS)和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再者是初級救護技術員,最近火紅的職人劇「火神的眼淚」,裡面在救護車上工作的消防員,也具備緊急救護技術員資格。1.基本救命術(BLS)和基本創傷救命術(BTLS):基本創傷救命術課程4小時,內容包含傷口止血包紮、骨折固定及搬運病人技巧等,基本救命術課程時間則為8小時,包含當心肺功能停止所需的CPR+AED,異物哽塞時會用到的哈姆立克法及基本創傷救命術內容。其中哈姆立克法及CPR+AED最為實用,前者可及時處理異物哽塞,避免氣管阻塞進而引發腦損傷甚至死亡,若家中有小朋友或年長者,這是非常實用的技能,後者為若能盡早實施有效的心肺復甦術及正確使用AED,可以提高病患存活率。2.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初級救護技術員課程時間至少40小時,受訓完成並通過考試,即可成為法定專業的救護技術員(EMT),課程內容包含病人基本評估、生命徵象測量、創傷及非創傷的評估及處置、七大頸椎固定術、基本救命術等,內容較為豐富且深入,能應付大部分日常基本的緊急情況,也能增加醫學知識,適合對急救有興趣的一般民眾(需有同等或以上之國中學歷)。學習相關急救知識,不僅能讓自我及家人生命多一份保障,有時甚至能幫助周遭朋友,一同創造出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
2021-06-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辛苦長輩 接種點要爬樓梯 奔波2小時
長者施打疫苗上路,北市有里長抱怨接種點設在三樓,長輩爬不上樓怎麼辦?桃園不少臥床或行動不便者想打疫苗,希望市府到宅施打;台東有縣民住池上卻被分配到台東市打,來回要車程兩小時,收到接種通知當場傻眼。台北市內湖區湖濱里接種點在康寧國小三樓,里長納悶「怎麼在樓上?不知道施打的對象都是八十五歲以上長者嗎?怎爬得了樓梯?」里長說,只能先請爬不了的長輩先預約診所,也會向區公所反映,看能不能改到一樓接種。文山區里民抱怨,萬芳高中有個大斜坡,老人家爬坡施打有點辛苦;萬華區有里長說,未就地規畫接種場所,到台大或和平醫院接種要搭公車,增加風險。北投區湖山里長李秋霞指出,山上約九十多位長者,多被安排到榮總或振興醫院,若無子女載送怎麼去?針對種種施打不便,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每個場地負責人已在檢查,針對不在一樓的空間會將無障礙需求安排妥當,今天早上九點開打時會有最好動線。桃園市里長、里幹事送達接種通知單,初估八、九成長者願意接種,但不少人反映高齡臥床、百歲人瑞恐因行動不便被迫放棄,希望市府安排「到府施打」服務。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每瓶疫苗十西西,很難到府施打一人,加上高齡臥床長者有病在身,適不適合施打需要醫師評估,再採取專案評估處理。台東池上一名長者女兒線上預約,收到簡訊發現接種地點在台東市,光往返就要二小時,衛生所卻說「可搭計程車去台東打」。副縣長王志輝說,疫苗還有調控空間,當事人可選當地衛生所或到台東市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