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名人.張金堅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90
筆 文章
-
-
2022-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本土疫情下降,今如指揮中心先前預估跌破單日確診5萬人,但死亡個案仍居高不下,今天新增166例死亡。外界關心,死亡數何時會下降,以及如何加速下降速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是落後指標,這部分指揮中心也增加口服藥的開立和提供比例,目前約達到8%,盼更快診斷及早治療對於死亡率下降有幫助。莊人祥表示,針對死亡部分有幾個可降低的因素,在預防面,接種疫苗仍是重要的預防方法,尤其針對長者、具慢性病的高風險民眾,特別希望能接種三劑。除此之外也應避免感染,如果家人曾有疑似症狀或曾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應避免接觸長者或高風險長輩。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6953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5540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1413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7萬9575多人份,包括22萬5451人份倍拉維及5萬4124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口服藥開立數量與之前趨勢差不多,但隨著疫情下降,開立人數比前兩周下降。醫療資源統計方面,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3930床、空床6905床、空床率49.6%,其中台北區52.5%、北區56.3%、中區45.6%、南區33.4%、高屏區54.4%、東區59.9%;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5146床、空床率63.3%;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111床、空床率46.6%。另有媒體關心國內可能會有夏季流感疫情,可能影響新冠肺炎的疫情。不過,莊人祥表示,確實有觀察到周邊國家最近有流感疫情,但台灣因為有邊境檢疫和戴口罩防疫措施等,流感併發重症自去年十月到今年沒有任何病例。目前看到的是類流感,多是因為新冠疑似症狀而就診,所以目前沒有所謂的流感疫情再發生。
-
2022-06-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本土疫情如同指揮中心預估跌破五萬例,國內今天新增4萬8283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73例,確診病例中新增死亡個案166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除了嘉義縣、澎湖縣和金門縣以外,其他縣市都比前一天下降,整體疫情下降7.5%。本土疫情仍以中南部為主,但個案數皆下降。新增的4萬8283例本土病例,2萬2537例男性,2萬5729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001例)、高雄市(6,722例)、新北市(6,296例)、台南市(4,444例)、桃園市(4,105例)、彰化縣(3,618例)、台北市(3,322例)、屏東縣(2,263例)、雲林縣(1,332例)、苗栗縣(1,167例)、新竹縣(1,158例)、南投縣(1,149例)、嘉義縣(1,060例)、新竹市(932例)、宜蘭縣(859例)、嘉義市(748例)、花蓮縣(665例)、基隆市(587例)、台東縣(445例)、澎湖縣(246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16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0例具慢性病史、11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5日至6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6日至6月20日。今日新增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感染國家為越南及美國(各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例),加拿大、英國、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印尼、法國及日本(各1例),另5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1日至6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8萬7599例確診,分別為1萬4032例境外移入、347萬35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5,81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80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75例、台北市845例、桃園市496例、台中市491例、高雄市449例、台南市330例、彰化縣263例、屏東縣210例、基隆市158例、南投縣134例、宜蘭縣131例、雲林縣120例、苗栗縣105例、花蓮縣92例、新竹縣89例、嘉義縣87例、台東縣82例、嘉義市75例、新竹市53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公衛學者估6月疫情進入平原期 莊人祥:對疫情走向樂觀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正趨緩,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指出,這要歸功於20到49歲率先築起全台「免疫防火牆」,以北北基桃已達79%為最高,全國也已達72%,預估6月底北北基將達成單日個案少於萬例,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不清楚陳秀熙如何估計,但概念大致沒錯,不過月底能否降到單日確診1萬例左右,還需要持續關注,但「對疫情走向樂觀」。陳秀熙表示,台灣20至49歲的感染率很快達到高峰,也很快就下降,這是流行下降的原動力,可以保護其他年齡層。50歲以下也已出現下降趨勢,代表台灣的疫情已經要受到控制。而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的疫情曲線已率先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這三個西部交通重鎮也看到曲線有下降跡象,預估北北基桃6月底單日新增總個案就會低於一萬例,走入單日新增低於萬例、感染率約2%的「地方流行」。莊人祥則表示,陳秀熙提出的「免疫防火牆,包括「自然感染」和「打疫苗」的保護力,但如何估計並不清楚。概念上大致沒錯,但到底能否到單日1萬例以下,還有賴民眾是否隨時戴好口罩、打疫苗,並且控制好人流,考慮的部分相當多元。而口罩政策每個月都會評估一次,目前整體疫情雖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沒有非常厲害。而預估6月底疫情較低時,新冠疫情還是會在地方流行,因此口罩禁令應該只會討論哪些場合持續放寬,而這會持續研議。另針對入境容額上限,莊人祥也表示,目前容額上限2.5萬人,已經比先前每周1.7萬人增加。未來是否放寬,會根據防疫旅宿、防疫計程車還有醫療量能考量。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2213例 莊人祥:推估明起確診人數降至5萬以下
國內本土疫情仍維持5萬多人,並先前未降到先前預測的四字頭。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5萬2213例、境外移入個案33例、死亡個案17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每周二、三的確診數字都較高,但今天較昨天的確診人數降低7.3%,大多數縣市的確診人數都已下降,推估明天之後的確診人數會降至5萬以下。今日新增5萬2213例本土病例,為2萬4760例男性、2萬7429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09例)、高雄市(6,992例)、新北市(6,444例)、台南市(4,841例)、桃園市(4,680例)、彰化縣(3,873例)、台北市(3,516例)、屏東縣(2,403例)、雲林縣(1,617例)、新竹縣(1,283例)、苗栗縣(1,226例)、南投縣(1,208例)、新竹市(1,127例)、嘉義縣(980例)、宜蘭縣(980例)、嘉義市(782例)、花蓮縣(739例)、基隆市(699例)、台東縣(514例)、澎湖縣(243例)、金門縣(118例)、連江縣(39例)。今日新增17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7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8例具慢性病史、11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7日至6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9日。今日新增3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荷蘭(2例),印度、中國大陸、法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0日至6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3萬9279例確診,分別為1萬3957例境外移入、342萬526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651例死亡病例,其中5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54例、台北市839例、台中市481例、桃園市475例、高雄市429例、台南市321例、彰化縣247例、屏東縣203例、基隆市153例、宜蘭縣127例、南投縣124例、雲林縣116例、苗栗縣97例、花蓮縣91例、新竹縣86例、嘉義縣83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70例、新竹市5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達2.2% 專家: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
昨天新增五萬六三三九例本土個案,相較於前天三萬五五九六人,暴增兩萬多人,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推估本周單日新增個案數應可降至五萬例以下。確診人數雖逐日下降,但「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備受關注,昨天公布最新統計顯示,住宿機構住民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九日共七五四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二點二。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 ,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二至十二周可能產生MIS-A個案,致死率高達一成,比MIS-C高出許多。羅一鈞表示,國內已接獲二例疑似MIS-A個案通報,初判後不符美國通用病例定義。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住宿式機構住民疫情概況,累計染疫機構數一四九四家,九千多名工作人員,以及三萬四九四二名住民染疫,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九日共七五四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二點二,較上周的百分之二點○略微增加。機構住民死亡率偏高,致死率超過整體國人的十幾倍,羅一鈞表示,住民送醫後死亡數目屬於落後指標,會晚於疫情反映,不過,住民投藥率已達八成九,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表示,近一周全台機構增四五二二人染疫,累計三萬四九四名住民染疫,約占所有機構住民兩成,「感染可能一波接一波,對機構來說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余志松說,醫院看護人力不足,廿四小時照顧染疫長輩,已經喊價到日薪一萬元,住院十幾天就需花上十幾萬元看護費,部分機構住民家屬經濟困難,無法承擔看護費用,除增加專責病房護理師照護壓力,少了拍痰等照護,也可能提高重症風險,種種因素形成惡性循環。有醫師預估,當全台染疫人口達一成七(三九○萬人)時,單日確診數有望掉到萬例以下,可望在兩周後達標。對此,羅一鈞說,「個人沒這麼樂觀」,因近幾星期周末人流持續增加,加上隨天氣轉熱,民眾戴好口罩情況不佳。新增個案分布依然以中南部為主,最多為台中市八三四一例,其次為高雄市八○四八例、新北市六八七八例、台南市五五二七例、彰化縣四六二五例。昨新增一一五例死亡個案、二○九例中重症個案,死亡個案為六十九例男性、四十六例女性,年齡介於卅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一〇七例具慢性病史、七十二例未接種三劑疫苗、五十四人超過八十歲以上。在中重症個案中,再增兩例兒童,均為肺炎重症,分別為四個月大男嬰、兩歲男童,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兒童重症已達六十五例,其中包含十二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案例。為降低兒童重症及死亡風險,第二劑兒童BNT疫苗於今天開打,指揮中心統計,已有七十八萬名兒童接種過一劑BNT疫苗,羅一鈞表示,家長可自行帶接種第一劑滿四周的小朋友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第二劑,此外,各縣市政府預定於六月下旬到七月初安排校園接種。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昨3字頭 今本土+5.6萬 羅一鈞:周二、三數字通常較高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再升至5萬6339例,另新增65例境外移入個案,115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代理發人羅一鈞表示,周二、周三公布的數據通常是一周最高,因為有些確診案例於周一到二晚上上傳,因此還需觀察明天數字,才知整體疫情下降狀況,但和之前推估一樣,認為本土這周可降到五萬例以下。個案分布依然以中南部為主,前三名為台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今日新增5萬6339例本土病例,2萬7197例男性,2萬912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台南市(5,527例),彰化縣(4,625例),桃園市(3,853例),台北市(3,550例),屏東縣(2,951例),雲林縣(1,821例),南投縣(1,462例),苗栗縣(1,438例),嘉義縣(1,417例),新竹縣(1,051例),新竹市(945例),嘉義市(943例),宜蘭縣(918例),花蓮縣(789例),台東縣(712例),基隆市(589例),澎湖縣(298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27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1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9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7例具慢性病史、7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6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6月18日。今日新增6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日本、西班牙、英國、新加坡及越南各2例、丹麥、馬來西亞、奧地利、美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5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6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8萬7061例確診,分別為1萬3924例境外移入、337萬30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480例死亡病例,其中5,4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8例、台北市828例、台中市470例、桃園市446例、高雄市415例、台南市309例、彰化縣240例、屏東縣197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9例、雲林縣113例、苗栗縣87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及嘉義縣各82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7例、新竹市47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免疫低下病人打疫苗保護力不如一般人! 醫:國際已有防疫解方
截至6月20日,今年累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達330萬2192人,儘管輕症比率達99.61%,但累積1萬2920名中重症個案,已經造成4512人死亡,其中約30%屬於免疫低下的病友,死亡人數僅次於老年人。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表示,美國CDC一再提醒,肥胖、失智、孕婦、慢性三高病友等,因本身免疫力較差,在染疫之後,容易出現併發症,引發重症,死亡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務必評估接種疫苗的必要性,以降低中症重症風險。 至於「高感染風險、高併發疾病風險」等民眾,則令醫界、公衛學界擔憂,包括洗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肺阻塞、肝硬化、癌症以及愛滋感染者等,均屬於「易感染、易有併發症」族群,在面對新冠病毒威脅時,更應提高警覺,勤洗手、戴口罩、接種疫苗。 「這正是少部分民眾必須施打基礎加強劑的原因」吳明儒說,指揮中心在公布國內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時,常提及第一劑、第二劑,以及基礎加強劑、追加劑,其中占比極低的基礎加強劑的適用對象就是指「易感染、易有併發症」族群。 「易感染、易有併發症」族群接種疫苗後,體內所產生的免疫力仍不盡理想,吳明儒表示,中榮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打完兩劑疫苗後兩個月抽血檢驗抗體比率,洗腎患者約95%,但腎臟移植患者僅65%。至於打完三劑疫苗後兩個月抽血,產生抗體的比率,洗腎患者可達99.5%,而腎臟移植患者只有74%。吳明儒說,免疫力低下族群即使施打兩劑到三劑疫苗,很多患者的抗體保護力仍明顯不足。 如何讓免疫低下族群免於新冠病毒的威脅?吳明儒表示,一項有關長效單株抗體的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免疫力低下族群在接種長效單株抗體的雞尾酒療法後,六個月內可將降低83% 感染風險,且重症、死亡機率也較低。 長效單株抗體的雞尾酒療法已在美、澳及歐盟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並在英國獲得有條件的上市許可,主要適用對象為免疫功能嚴重不足,及施打疫苗後容易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族群。 此外,亞太地區新加坡、日本、韓國也正在審查長效單株抗體雞尾酒療法的緊急使用授權。 吳明儒表示,期待台灣未來也會有多家醫學中心參加該藥物的臨床試驗,日後如果能通過食藥署核准,在台上市,將成為高風險族群的另一項自保考量。 從醫療量能角度來看,免疫低下的病友容易突破性感染,一旦染疫後難以自行清除病毒,恐長期處於確診狀態,以致重症及死亡率較高,醫療支出費用驚人。 目前台灣醫療量能處於飽和狀態,各地專責醫院的醫護團隊疲累不堪,雖有空床,卻可能因為醫護人力不足,而無法收治中重症感染者。 吳明儒說,站在公衛學立場,讓免疫低下族群施打長效單株抗體,確實有其考量的必要性,但最大難題是藥價可能非常昂貴。 多位台灣移植醫學會理監事也表示,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力明顯低於一般民眾,即使疫苗打好打滿,但仍有一定風險,非常期待能有價錢合理、安全又有效的長效單株抗體來幫移植等免疫力低下的病患提高免疫力。 我國食藥署尚未核准長效單株抗體,吳明儒提醒,免疫力低下族群應該在指揮中心建議和醫師評估下,盡快接種第四劑疫苗。此外,目前正處於疫情高原期時,病毒就在社區中傳散,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並盡量減少至公共場所,如有類似流行性感冒症狀,應即時就醫。免疫低下族群防疫照護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旅客參加旅行團須接種第3劑疫苗,未施打3劑疫苗之旅客,可以48小時內之快篩陰性證明代替,交通部觀光局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並自即日起生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1年4月15日宣布為保護國人健康及維護旅遊防疫安全,自111年4月22日起,國人參加不特定團員之旅遊團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方得參加旅行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111年6月16日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已達68.9%(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2.94%)。交通部觀光局經與觀光產業研商,同時考量減輕對觀光產業衝擊、疫苗接種率提高、民眾自主防疫扎實及疫情趨勢將逐漸緩和後,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放寬旅行團旅客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之限制規定,未完成3劑疫苗之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放寬後可提高民眾參團出遊意願,惟仍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觀光局將督促業者確實加強落實量測體溫、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消毒、乾洗手及注意各景點容留人數限制,並呼籲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之民眾及旅行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追加劑,以提升疫苗之保護力,其餘管理措施所訂防疫事項,亦請旅行社工作人員及旅客共同遵守,「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民眾也可以到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規範(網址:https://admin.taiwan.net.tw/)查詢。不過,若旅行團中途旅客快篩陽性,是否有相關指引?林信任則說,依照防疫指引處理,同團旅客若有症狀,也會請他快篩,確定後配合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現行規定下不會因為一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加入3+4或0+7名單,會根據地方政府彈性制訂的規範辦理。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雖然放寬團旅規定,但羅一鈞還是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團,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安全。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自5月5以來再度降回三字頭!國內今天新增3萬5596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36例、144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可能是周日效應,還要觀察,但也表示未來的確診數應該只會比三萬多兩三成,在五萬例以下的機率會很高。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個案數較昨天下降30%,而比較前一週的週日到週一從5.6萬下降到4.5萬,僅降11%,算是下降滿高的。不過仍有可能因為週末視訊看診或通報上傳受影響,因此還要明天上班日的確診數,確認是數字有回補。但「減少的趨勢有出來」。今日新增3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1萬6811例男性、1萬8764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312例)、高雄市(5,280例)、新北市(4,267例)、台南市(3,123例)、桃園市(3,097例)、彰化縣(2,960例)、台北市(2,296例)、屏東縣(1,519例)、雲林縣(1,040例)、苗栗縣(959例)、新竹縣(941例)、南投縣(886例)、嘉義縣(683例)、新竹市(674例)、宜蘭縣(590例)、花蓮縣(554例)、基隆市(437例)、嘉義市(426例)、台東縣(306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71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3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9例具慢性病史、9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6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2日至6月17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德國、泰國、法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3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3萬695例確診,分別為13,859例境外移入、3,316,7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3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3例、台北市823例、台中市449例、桃園市423例、高雄市407例、台南市295例、彰化縣230例、屏東縣189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7例、雲林縣107例、苗栗縣84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81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4例、新竹市4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6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家有確診者如何挑房避家戶感染? 醫師實際模擬這樣做
家有確診者,如何挑選房間避免家戶感染?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模擬演習一次如何在家居隔,並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骨筋中外」分享如何確實保護一起居住的家人,避免家戶感染,他也製圖提供民眾參考。嚴可倫醫師表示,唯有沙盤推演過,才能讓自己做好更萬全的準備,若不幸真的需要隔離,才能瞬間啟動、從容的應戰,度過病程,將危險減到最低。嚴可倫醫師說,如果家有確診者,除個人需要的用品,最重要的就是確診者房間的安排、設計,他建議,可依照以下幾個要點,來安排確診者的起居照護︰1風向:避免「迎風」的房間。以夏天吹南風為例,如果選擇向南開窗的房間,則吹入的南風很可能將房間內帶病毒的空氣、飛沫吹到家中其他位置,使家人感染機率上升;除了季節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風向,例如周遭地形、建物格局、巷弄等等;因此最簡單測試風向的辦法,就是「衛生紙」,拿一張衛生紙,在窗邊感受方向,選擇衛生紙往窗外方向飄的房間。2導引氣流:可準備一支電風扇,對著窗外吹,藉此可以創造「門縫入、窗戶出」的類負壓氣流,減少同住家人感染風險;萬一窗戶較高,可以準備小板凳或紙箱把電風扇墊高,建立比較準確的氣流方向;測試方法一樣可將一張衛生紙,放在門縫處,順利往內飄就代表奏效。3有浴廁的房間:減少出房門如廁、盥洗的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若房間無浴廁,真需要出門使用,建議「隔離者自帶酒精」,沿路將使用過的器具、開關、門把等等,邊噴灑消毒、邊倒帶回到隔離房間。嚴可倫醫師也提供「常見用物清單」,當家有確診者需要隔離時,可依以下的需要來準備︰1.食︰充飢糧食、餐點由家人、朋友放置門口(可考慮免洗餐盒,減少餐具往返增加感染機率)、桶裝水(或大罐礦泉水)2.衣︰換洗衣物、毛巾、盥洗用具(能一罐洗全身的最好)、口罩3.住︰垃圾袋數個裝垃圾/髒衣服)、衛生紙(棉)、電風扇(墊高用板凳)、消毒用物4.行(通訊)︰手機、電腦等3C產品、視訊設備、充電器、延長線、網路線(wifi)5.育樂︰書本、數獨(或拼圖)、電動、健身器材等,因人而異6.藥︰退燒、止痛、止咳藥(水)、維他命、溫度計、快篩試劑、血氧機嚴可倫醫師建議民眾,可和家人一起討論確診後如何照顧、挑選家中哪間房來隔離確診家人,萬一狀況發生時,就可以順利啟動就緒,一般而言,要盡量隔離者房間能用電風扇將空氣往戶外吹,能確保房內的空氣單方向往戶,而非流到其他家人的生活空間,就能降低家戶感染的風險。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花蓮地牛翻身!居隔者「人命優先」 可戴口罩逃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每天仍有五萬多人確診,許多民眾必須在家居家隔離七天。今天上午9時5分,花蓮光復鄉發生規模6.0地震。地震深度僅6.8公里;連台北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搖晃。因此又有民眾擔心,如果正在居家隔離能否離開檢疫場所避難。事實上,發言人莊人祥早在疫情之初便表示,若真有緊急避難需求,可戴口罩暫時外出避難,危急狀況後盡速返回,不會開罰。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擅自外出將處新台幣10萬至100萬元不等罰鍰,因此許多正在隔離的民眾擔心,像地震這種緊急狀況下逃到室外會被罰錢。不過莊人祥之前便表示「人命優先」,因此隔離者若發現將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向外逃生,但是務必戴口罩。如果離開房間而觸發電子圍籬警報,指揮中心會聽取理由,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不需要擔心被開罰。且根據「行政罰法」第13條規定,發生天然災害或事故且有緊急避難需求時,居家檢疫者或隔離者可戴上口罩暫時離開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處所,待危險狀況解除後儘速返回即可,無須擔憂因緊急避難而受罰。
-
2022-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確診真的很意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弘孟於今年4月20日確診,當時他代理和平婦幼院區院長,媒體報導是國內首位確診的院長。但他說,身為醫師,每天照顧病人,確診是躲不了的,這次就是輪到自己了。確診至今約2個多月,黃弘孟回想當時,「感覺是好久之前的事」平時埋首工作,像陀螺般「一直轉、轉、轉」,總是感覺時間過的很快。回想這次確診,黃弘孟在4月18日有門診,隔壁診間患者確診,由於他的診間與隔壁共用出入口,他被匡列為擴大篩檢對象,但當時隔壁診間醫師、護理師及他篩檢都陰性。19日因工作繁忙未採檢,20日再採,先做快篩,陰性;身為耳鼻喉科醫師,他便爲自己PCR。當時還開玩笑,「如果是陽性,可以隔離一周,順便休息一下。」工作同仁一旁笑說,「你沒份、你沒份……」,沒想到近傍晚PCR結果出爐,竟是陽性。黃弘孟得知結果時愣了一下,一臉詫異,想說怎麼會是自己。Ct值約30多,病程屬於初期,他懷疑可能是診間環境帶有病毒而感染。確診日當天晚上開始喉嚨痛、身體「夯夯」,有點微熱的症狀。確定染疫後,黃弘孟只擔心「同仁不要因我受累、不要因我感染」,每天問大家是否安好。那時沒特別思考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沒覺得特別嚴重,「更沒想到會不會因此死掉。」那時候疫情剛起,院務很多,只有想說應該要趕快好起來,不要增加大家麻煩。住院期間,第一天感覺只有喉嚨痛,就自行服用普拿疼、多喝水,但身體有點發熱。第二天就有護理人員進入病房照顧、清消環境,詢問「院長,今天有沒有不舒服,還好嗎?」他不想增加同仁負擔,總回答「還好」,同仁隨即整理病房環境就離開了,第二天也是如此。但他其實開始咳嗽、流鼻水、鼻塞,自己一直多喝水。到了第三天,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只好向同仁「坦承」,自己有點咳嗽,讓醫師立即開藥。他在病房內自己做呼吸復健運動,增加肌力、體力,維持肺部健康。平時工作忙碌,黃弘孟沒有太多時間關心孩子,下班回到家後,孩子都睡了,也無法多說話,深感對不起孩子。這次住院,兩名子女都會傳訊息問他,「爸爸,你還好嗎?今天有沒有好一點?」讓他十分感動,也深感慚愧,真希望在孩子小時候,多花點時間陪孩子,說著微微哽咽起來。這次住院,黃弘孟對病患住院和護理同仁照顧病人的辛苦,有更多體悟。因為工作,他有時會收到住院民眾陳情,抱怨住院不舒服,他當時認為,住院是為了治療疾病,住的品質無法向飯店一樣。這次住院,讓他思考,在防疫作為下,確實可以讓確診患者住的舒服一點。出院後,要求同仁把隔離病房的棉被套、枕頭套換新,環境布置、日夜燈光調整等,也比照家中溫暖的情境。每天看到護理同仁身穿防護衣,進入病房照顧病人、環境清消,也想可不可以「do some thing」,比如說調整輪班,增設隔離病房內對講機,減輕護理人員頻繁進出。還記得去年疫情期間,有患者住院長達2個多月,住到後來受不了開始「鬧房」,後來護理人員都與病人加Line,以便關心,病人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詢問,降低焦慮。去年5月,和平醫院所在的萬華地區爆發本土疫情。黃弘孟說,當時可說相當「慘烈」,在滿床狀態下,衛福部下令一周內清空,成為應變防疫醫院。「病人不是蘋果,不是搬到另一個籃子就好,況且也沒有其他的籃子」,沒有其他醫院也沒有類似經驗,最後大家齊心協助調度,五天內順利清空病房。黃弘孟已忘記去年疫情爆發最初的兩周,他是如何活過來的,幾乎沒什麼吃、沒什麼睡,體重從79公斤掉至66公斤,暴瘦13公斤,幾乎回到40多年前當兵時的體重。其他同仁也以醫院為家,「同仁累癱在醫院牆角邊,臉色暗灰」,連內衣褲都而無法換洗,只能到醫院隔壁的超市購買,慶幸最後安然度過。黃弘孟染疫時身為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院長,當時心想一定要完成三大任務。首先努力防疫,軍人沒有選擇不上戰場的權利,醫師面對如世界大戰的疫情,躬逢其勝,就是能做盡量做,守住疫情不能退縮,尤其Omicron疫情比去年更難防堵。其次,一定要保護院內同仁全身而退,「有多少人進去照顧,就必須有多少人安全出來,一個都不能少。」現在身為北市聯醫總院副院長,更宏觀規畫,希望疫情快一點過去,慢慢恢復正常營運,讓同仁們可以養家活口。醫師小檔案姓名:黃弘孟 頭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確診時間:4月20日如何感染:可能與確診者接觸症狀:喉嚨痛、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等治療:服用緩解症狀藥物、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一句話:大家一起加油,努力防疫,讓疫情快速緩和,因有可能會再次感染,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再次感染。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5萬561例、172例死亡 羅一鈞: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
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新增本土個案人數連續三天維持5萬多人。國內今天新增5萬561例本土個案、75例境外個案,172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區均呈現下降或緩降情形,中南部正在脫離高原期,周一起可望每日可望維持新增確診5萬人以下。今日新增之5萬0561例本土病例,為2萬3669例男性、2萬687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820例)、高雄市(7,391例)、新北市(6,133例)、台南市(5,085例)、桃園市(4,093例)、彰化縣(3,750例)、台北市(3,265例)、屏東縣(2,248例)、雲林縣(1,311例)、南投縣(1,254例)、新竹縣(1,203例)、苗栗縣(1,124例)、嘉義縣(1,048例)、新竹市(1,008例)、宜蘭縣(969例)、嘉義市(664例)、基隆市(663例)、花蓮縣(637例)、台東縣(504例)、澎湖縣(252例)、金門縣(123例)、連江縣(1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6例具慢性病史、10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0日至6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2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泰國、西班牙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6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29萬5076例確診,分別為1萬3823例境外移入、328萬11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221例死亡病例,其中5,2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98例、台北市821例、台中市433例、桃園市395例、高雄市388例、台南市283例、彰化縣225例、屏東縣179例、基隆市149例、宜蘭縣120例、南投縣113例、雲林縣103例、花蓮縣83例、嘉義縣及新竹縣各77例、苗栗縣73例、台東縣70例、嘉義市62例、新竹市4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3643 境外64 死亡181人 病例數較昨降2.8%
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新增本土案例5萬3643例,境外移入64例、死亡案例181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各縣市新增病例數沒有超過8千例,且新增個案數比昨日下降2.8%。今縣市新增病例數排名,包括台中新增7983例、高雄7579例、新北6398例、台南5322例、桃園4611例、彰化4247例、台北346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3,643例本土病例,為25,098例男性,28,514例女性,3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83例),高雄市(7,579例),新北市(6,398例),台南市(5,322例),桃園市(4,611例),彰化縣(4,247例),台北市(3,463例),屏東縣(2,512例),雲林縣(1,535例),苗栗縣(1,320例),新竹縣(1,243例),南投縣(1,220例),嘉義縣(1,094例),宜蘭縣(963例),新竹市(888例),花蓮縣(809例),嘉義市(752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609例),澎湖縣(245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2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8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7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4例具慢性病史、12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4例),土耳其及越南(各3例),英國及法國(各2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泰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4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692,0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443,761例排除),其中3,244,453例確診,分別為13,748例境外移入、3,230,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0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0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74例、台北市813例、台中市410例、桃園市377例、高雄市370例、台南市275例、彰化縣209例、屏東縣169例、基隆市147例、宜蘭縣116例、南投縣105例、雲林縣96例、花蓮縣76例、嘉義縣75例、新竹縣72例、台東縣及苗栗縣各68例、嘉義市58例、新竹市41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記者會停開=疫情降溫?陳其邁:過防疫新生活
高雄市每天舉行的防疫記者會,今起周休假日暫停召開,市長陳其邁今早表示,疫情已從高原期逐步緩降,民眾應慢慢回歸到正常生活,不過他也提醒,高雄近日各有一例BA.4及BA.5個案,仍會強加邊境監測。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以來,陳其邁每天午後天天坐鎮召開防疫會議,接續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不過昨晚府方的市政行程,周六、周日2天均未排入防疫記者會,引外界好奇。陳其邁今早表示,近日高雄確診病例從9千降到8千,今天預估7千多,疫情從高原期逐步緩降,一方面得力於民眾做好防疫;另方面居家照護系統運作一段時日,民眾經由早期篩檢、早期治療,輕重症達到分流。他說,大家慢慢回歸到正常生活,但防疫的規定並沒有鬆散,而是要過所謂的「防疫新生活」,讓日常防疫措施融入生活習慣。他進一步說明,平日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作法都沒有改變,但在戶外活動就不要太緊張,尤需提醒的是,家有慢性病或居家照護的長輩、小孩,要特別小心,盡量不要共餐,共處最好帶口罩。長輩年邁、扺抗力不好,又沒打疫苗的風險較大,中重症即以老人居多。大家把握這些原則,心情放輕鬆正常生活,這就是防疫新生活陳其邁說,高市目前專責及負壓病床空床率達51%,出院的比入院的多,嚴峻考驗的這一關已經過去,接續確診風險高的長照機構,會加速投藥,高雄目前長照機構投率已達97.4%,一般居家照護的長輩,一旦發現染疫,也鼓勵基層醫師多投藥,市府進行居照派案時,優先把高風險對象派到備有藥物的診所,就是為了投藥。「疫情逐漸降溫,但若大家都不防疫,疫情還是會回來」,陳其邁指高雄目前各有一例BA.4及BA.5病例,昨已提醒航港局、港務公司加強邊境基因監測。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傳播力強易造成肺炎 境外已攔40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於歐美流行,但目前看起來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根據日本東京大學最新研究,從細胞及動物試驗發現,BA.5的毒性比BA.1強,更容易造成肺炎,後續需觀察全球重症死亡率是否增加。雖然指揮中心預言,未來社區一定會出現BA.4、BA.5感染者,但目前仍全力防堵於境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BA.4、BA.5累計攔截四十八例,後者就占了四十例,雖然歐美兩種變異株同時流行,但看起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台灣目前疫苗接種率高,BA.4、BA.5變異株對於國內影響不大,在尚未有次世代疫苗可以接種前,高風險群仍建議打滿四劑,口罩以及社交距離仍需維持。
-
2022-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致死率將再創高 專家曝此波疫情結束時間點
Omicron疫情延燒,指揮中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十六日,國內本土病例累計達310萬7千多例,中重症1萬1千多例,死亡4015例,依各年齡層分析感染率及致死率,全年齡致死率為萬分之13,死亡個案以高齡者居多,90歲以上致死率達5.89%。國內專家表示,此波疫情約再持續兩周就會結束,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兒童、年長者不可輕忽,務必避免感染,降低引發重症致死風險。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最新年齡層分析,70歲確診者達13萬8千多例、死亡800多例,致死率約為0.63%;80歲年齡層確診6萬多例、死亡1300多例,致死率2.22%;90多歲年齡層確診1萬5千多例,死亡900多人,致死率5.89%。黃立民預估,此波疫情,致死率再高也有限,推估Omicron致死率約介於萬分之13至15,而目前疫情趨緩醫療量能較為寬鬆,有利於病人治療,且治療也愈來愈有經驗,只要能落實早期快篩確診、早期給藥,不要拖延至3、4天後給藥,並依患者病情開立免疫調節劑治療,同時加強加護病房患者治療,就可降低死亡人數,往後應該有2個月的好日子。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及黃立民都說,目前疫情正逐步趨緩、下坡中,約再持續兩周就會結束,屆時死亡人數就會減少,但目前受到日前中南部疫情影響,死亡人數還是會增加一些。洪子仁說,若只觀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數影響而有所偏差,因此採用全人口致死率較爲精準,目前國內受新冠病毒影響全人口致死率為萬分之1.6,預估往後致死率約介於紐西蘭的萬分之2.5及南韓萬分3.6,至於Omicron致死率,有可能維持在萬分之15至20。「對年長者來說,這是不好的時代,新冠病毒的威脅會一直都在。」黃立民說,全世界年長者的致死率都很高,感染後幾乎都是去掉半條命,原因是年長者身體虛弱,免疫反應差,染疫後病毒繁殖不受控制,幾乎很難治療「能做的十分有限」;臨床發現,80歲以上年長者確診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2至3天,PCR檢測Ct值仍低,病毒量也只能減少一半,顯示藥物抑制病毒效果不佳。避免確診者染疫死亡,黃立民及洪子仁均提醒,年長者及身邊家人應要打滿3劑疫苗,如果符合資格也應盡速打第4劑疫苗,平時落實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染疫。
-
2022-06-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檢疫調整3+4 「Q&A」提醒民眾勿違法被重罰
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自6月15日0時起,入境檢疫措施調整為3天居家檢疫後接續進行4天自主防疫;為保護家人健康,4 天自主防疫期間,家人不可以共同居住,仍須以1人1戶為原則,未能符合1人1戶者須入住防疫旅宿。衛生局呼籲檢疫者及隔離者於自主防疫期間仍應遵守相關防疫規範,降低潛在的傳播風險。衛生局也推出Q&A看板提醒民眾注意:除了搭乘防疫車隊外,民眾入境檢疫申報時勾選「親友/機關團體車輛接送」,即可由親友車輛接送至檢疫地點,並請配合各航空站揭示的交通動線規劃辦理,以及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關懷員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地點更換以1次為限。自主防疫期間,有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或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之必要情形才可外出,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公布「防疫旅館管理指引修正重點」,說明居家檢疫或隔離者在自主防疫期間,得依照防疫旅宿業者揭示之方式,向業者出示其2日内快篩檢測陰性及身分證明等文件後,於必要時出入防疫旅宿。另外考量自主防疫期間仍可能具傳染風險,當必要外出事由已完成後應儘速返回防疫旅宿;倘自主防疫者發生外出未歸之情事時,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於其外出次日上午通報地方政府,俾利地方政府後續查處。
-
2022-06-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5261例 境外74再增BA.4、BA.5 下周有望5萬以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5萬52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5187例本土個案及7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4例死亡。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天病例數本土5萬5187,各縣市都沒有超過9千例,比較高還是六都,整體病例數下降12.6%,六都都有下降10%以上,逐漸下降趨勢很明顯,大約在下周可以穩定,本土病例數可以控制5萬例以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5,187例本土病例,為25,821例男性、29,345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8,323例)、高雄市(8,248例)、新北市(6,671例)、台南市(5,465例)、彰化縣(4,316例)、桃園市(4,305例)、台北市(3,726例)、屏東縣(2,659例)、雲林縣(1,421例)、苗栗縣(1,344例)、南投縣(1,316例)、新竹縣(1,262例)、嘉義縣(1,054例)、新竹市(976例)、宜蘭縣(959例)、嘉義市(751例)、花蓮縣(730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571例)、澎湖縣(256例)、金門縣(136例)、連江縣(3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8例男性、66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4例具慢性病史、9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6月1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1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馬來西亞、泰國及美國(各3例)、德國及新加坡(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柬埔寨、法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5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4月19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622,60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427,808例排除),其中3,190,787例確診,分別為13,685例境外移入、3,177,04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8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4,8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58例、台北市802例、台中市388例、桃園市358例、高雄市352例、台南市252例、彰化縣195例、屏東縣161例、基隆市143例、宜蘭縣111例、南投縣97例、雲林縣88例、花蓮縣75例、嘉義縣71例、新竹縣及台東縣各68例、苗栗縣64例、嘉義市51例、新竹市37例、金門縣9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中重症破萬例 9成是長者 專家呼籲盡早用藥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累積已破300萬例,雖99%以上都是輕症,但二個多月來中重症也破萬例。其中,60歲以上長者,僅佔全體確診病例的16%,卻佔中重症的85.7%,死亡病例的9成,這群長者一旦發展到中重症,死亡率近4成,相當於每三人會有一人死亡。因此,專家建議,長輩疑似染疫時要立即快篩或做核酸檢測,一旦確診要儘快使用抗病毒藥,才能減少死亡危機。衛生署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所有的病毒感染都一樣,要在病毒沒有大量複製前,在火勢擴散之前,就把星星之火給消滅掉,老人家感染新冠肺炎,最怕肺炎、心臟發炎、敗血症;只要是輕症患者發病五天內,就要馬上用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盡快使用是最重要的原則。」兩種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分別能降低68%、45%死亡率最近在香港發表一篇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在真實世界的使用證據,分析2022年2月26日到4月26日期間,確診是新冠肺炎Omicron BA.2感染為主的住院病人,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倍拉維(Paxlovid)、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治療後,前者能減少68%死亡率,後者則是減少45%死亡率。李秉穎指出,「香港的這項研究,確實反映新冠肺炎口服抗病毒藥物的保護效果,這二種藥物都是緊急授權使用,目前尚未有長期追蹤研究。莫納皮拉韋的顧慮會比較大,孕婦也不能使用,因怕細胞變性,有基因傷害的風險,當其它藥物都沒辦法用時,才考慮使用;倍拉維比較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不良反應,只是藥物交互作用比較多,小心使用就可以了,所以,台灣用得量比較多。」面對新冠病毒驚人的傳染力,恐怕這輩子至少都有機會得到一次。李秉穎提醒,「雖然年長者,打疫苗的保護效果比較差,但要避免長者染疫後進展到中重症,首先是適當、確實的接種疫苗,老人家建議要接種第四劑。」很多人可能認為長輩又不常出門,但一旦社區流行,全部家人都打過疫苗,可以減少感染、減少重症率,還是有可能會不小心帶病毒回去,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家中的老人家。不打新冠肺炎疫苗,就像沒有穿戴護具,就跑去玩高空彈跳一樣玩命。盡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減少重症風險另外,李秉穎也提醒,在這段時間嚴格的防疫手段,像是勤洗手、戴口罩,已經讓許多病毒感染變得很少見,但新冠肺炎病毒還在流行,老人家本人或親密接觸者有任何發燒、咳嗽、流鼻水、拉肚子、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就馬上要快篩。如果懷疑是感染新冠肺炎,即使快篩陰性,也要考慮去做核酸檢測,及早診斷、盡快治療。若發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喘、意識改變,血氧低於95%,應盡速送醫。
-
2022-06-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萬3170例 羅一鈞:與上周相比明顯下降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原期,今天新增本土個案6萬3170例、境外移入個案51例。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病例數較前一天減少8.4%,各縣市都沒有超過萬例的情形,整體趨勢明顯比上周顯少,希望能夠維持。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6萬3170例本土病例,為2萬9845例男性、3萬3301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9,523例)、高雄市(9,316例)、新北市(7,440例)、台南市(6,163例)、彰化縣(5,185例)、桃園市(5,066例)、台北市(4,025例)、屏東縣(3,032例)、雲林縣(1,606例)、苗栗縣(1,605例)、新竹縣(1,462例)、南投縣(1,458例)、嘉義縣(1,323例)、新竹市(1,245例)、宜蘭縣(1,187例)、花蓮縣(888例)、基隆市(787例)、嘉義市(769例)、台東縣(673例)、澎湖縣(262例)、金門縣(141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16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3例男性、7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9例具慢性病史、11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5日至6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3日。今日新增5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2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3例)、德國、盧森堡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4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日至6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13萬5565例確診,分別為1萬3611例境外移入、312萬19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714例死亡病例,其中4,69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32例、台北市797例、台中市366例、桃園市346例、高雄市328例、臺南市242例、彰化縣185例、屏東縣155例、基隆市141例、宜蘭縣104例、南投縣90例、雲林縣84例、花蓮縣74例、新竹縣、台東縣及嘉義縣各65例、苗栗縣62例、嘉義市49例、新竹市36例、金門縣8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長者不想在醫院孤獨死去」 陳秀熙估1至5月376人死而未報
截至昨天,這波疫情已造成三六九三人死亡,另有多少「死亡黑數」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受到疫情衝擊,今年一到五月超額死亡三一八七人,其中八成八通報,一成二屬於「死而未報」的黑數,約有三七六人。什麼情況下會死而未報?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表示,疫情期間,確診者一旦住院就看不到家人,如果病況惡化,想見最後一面,則需依賴醫護人員安排視訊或見面,難度較高。鄭維理說,大多數人都不想要在生命倒數之際孤單地離開,因此,部分體弱長者就算快篩陽性,也不想找醫師,選擇不通報、不治療,自己戴好口罩,與家人保持距離,至少還能擁有待在家人身邊的自由,不想在醫院孤獨死去。分析各類已知死亡人數,陳秀熙表示,五月之前約三七六人感染死亡,卻未通報,死亡未通報率為一成二,通報正確率為八成八,仍屬高規格。根據此數學模式推估,預計六月底單日重症死亡人數將降低至五十人以下,恢復背景死亡值的範圍。對於死亡黑數,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從死亡到公布結果的過程中,需蒐集病歷資料和審查,「未通報的人數(三七六人)可能還在待審中。」至於可否比照去年作法,公布全死因死亡數字,指揮中心考慮定期公布「排除死亡」個案數字,但不會每天公布相關數字,以免民眾混淆。健康生活型態可降低染疫風險,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林庭瑀指出,國外大規模研究顯示,醫護人員如果過勞,則染疫風險提升二點六倍,只要晚上多睡一小時,則可降低百分之十一染疫風險。再者,偏重靜態休閒,缺乏運動,則會提高染疫機率,國外大規模調查發現,在看電視、用電腦、駕駛等靜態活動中,以看電視最不健康,如果每日看電視時間二點八小時(一六八分鐘),將提升百分之八的感染風險,以及百分之五十五住院、百分之八十八重症等風險。
-
2022-06-16 醫療.感染科
QA/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的新興傳染病「猴痘」,一般人如何預防?
五月中下旬,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緊急會議後表示,已在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確認逾80例猴痘病例,並警告未來可能會發現更多病例。衛福部疾管署指出,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國內迄今尚未曾出現猴痘病例及相關通報。以下整理關於猴痘的介紹,讓大家更認識這個疾病,以防患未然。Q1:什麼是猴痘?1958年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Q2:人類如何感染猴痘?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Q3: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Q4:猴痘如何治療?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國外有數種抗病毒藥物如Tecovirimat、Cidofovir 與Brincidofovir以及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可在試驗情境下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我國目前尚未儲備上列藥物。Q5:猴痘是否有疫苗可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strain)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如在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之人員。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Q6:一般民眾如何預防猴痘?一、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二、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三、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Q7:猴痘的致死率高嗎?哪些人感染後要注意?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地區)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Q8:醫護人員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病人感染?因猴痘可能透過接觸病患的傷口、體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傳播,故建議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採檢/醫療照護人員建議穿戴手套、隔離衣、醫用口罩、護目裝備(護目鏡或全面罩);如果病人情況允許,其他人與病人近距離(小於1公尺)接觸時,建議病人佩戴醫用口罩。(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2-06-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376人確診死而未報?基層醫直指這一個心酸原因
截至今天,這波疫情已公布3693人死亡,外界也很關心被指揮中心排除不計或死而未報的「死亡黑數」有多少。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根據超額死亡數、已公布死亡數、遭排除死亡數,計算出大約有376人確診死亡未通報,未報率12%。什麼情況下會死而未報?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萬華衛康內科診所院長鄭維理表示,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高齡衰弱長者為了「擁有待在家人身邊的自由」,不想在醫院孤獨死去,就可能刻意不報。鄭維理說,疫情後禁止探病陪病,長輩一旦確診住院,就看不到家人。如果住院中病況惡化,想見家人最後一面,也要看醫護人員是否有餘力能安排視訊或見面。鄭維理表示,大多數人都不想要在生命最後孤單離開,因此可以想見,有些住家裡的體弱長者,就算快篩陽性,也不想找醫師確診。他們寧願不通報、不治療,自己戴好口罩並與家人保持距離,至少還能擁有待在家人身邊的自由。指揮中心則認為,未通報人數可能只是還在審查中。代理發言人羅一鈞則表示,由於死亡到公布中間有蒐集病歷資料和審查時間,未通報人數可能還在待審中。面對外界呼籲比照去年公布完整死亡數據,包括全死因死亡,並分別列出確定死因與新冠有關之死亡數、審查認為死因與新冠無關之死亡數。羅一鈞說,不會每天公布這些數字以免「讓大家混淆」,但可考慮定期公布分析報告。
-
2022-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她確診康復仍不敢內用 一票苦主反揭「這場所」更危險:別無選擇
指揮中心宣布與病毒共存,新冠疫情進入大流行。然而疫情下,多數民眾會選擇減少外出聚餐和內用,不過有些食物如果是外帶的話,悶久了口感必定有差。因此一名確診後康復的女網友透露,「走到餐廳還是沒有踏進去內用的勇氣」,除了釣出一堆苦主共鳴,也有人揭露比餐廳更容易染疫的場所,「上班才是風險最高的」。原PO在臉書社團「確診者有話要說」吐露心聲,表示自己上個月經歷確診,也已經解除隔離恢復正常生活,然而至今依然不敢走進餐廳內用。文章曝光後,引來一票確診康復者分享心聲,「我和我確診的朋友們,都選擇外帶,我家人也叫我外帶」、「我也是,怕身上還有殘留病毒會害到別人」、「我們是怕二次感染,所以都帶回家用了」。不過有網友抱持另一類看法,認為「會中出門就會中,就算待在家也會中,隔壁鄰居在居隔,病毒有可能也飛進你屋內」、「趕快回歸正常生活,確診是難免的,只是早晚,過幾天可能政府就將這病毒降級改為流感,全民拿下口罩了,你有可能不會得病嗎」、「勇敢踏進去吧!餐廳老闆需要你」。有人認為比起餐廳,還有其他更加危險的地方,「真正染疫倒不是用餐,而是職場和家庭群聚的感染」、「上班才可怕,電梯、飲水機開關、提款機,大家碰來碰去的,我N95戴2年,照樣中鏢」、「可以選擇怎麼吃,沒辦法選擇不上班,很無奈」、「我上班被感染的,上班才是風險最高的」。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邊境鬆綁3+4新制今天上路!入境檢疫的5大QA一次看懂
面對嚴峻疫情,我國放寬邊境檢疫期,在兼顧台灣與國際間交流以及國內醫療量能,入境居家檢疫3+4天今天(15號)上路:◎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入境人數總量管制,初期以每週2.5萬人次為原則。◎目前邊境仍有2道防線,包含「登機提供2日內PCR檢測陰性報告」,以及「抵台後要進行唾液篩檢」,做好把關。蔡英文總統也提醒,自主防疫期間,請大家注意相關防疫規定:◎非必要不可外出。◎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不過,指揮中心也說明,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如果為不同地點,則需要經過「自主防疫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同意」以及「必須1人1戶」。對此,指揮中心也針對許多民眾最常有疑問的規範進行統整的Q&A說明,讓你一次看懂3+4新制:Q1:「3+4」期間是不是都要在同一地點,4天自主防疫期間,家人可否回來共同居住?A:不行,因為變異株造成家庭群聚,家人還是很大的風險來源,為了保護家聽健康,不允許家人回到住所同住,這部分沒有放寬。Q2:6/15零時起,民眾入境後,除了搭防疫車隊外,可由親友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的防疫規定,請問親友接送是否需要提出申請?還是一般接機程序就好?A:親友接送者應於入境檢疫申報時勾選「親友 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請配合各航空站揭示的交通動線規劃辦理,以及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Q3:居家檢疫地點,如前3天防疫旅館,後4天返家1人1户,需要事先申請嗎?該向誰申請?有無相關條件或限制?A: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以同一地點為原則,如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不同地點,檢疫者應向自主防疫所在地地方政府(申請單位依地方政府分工)提出申請,經同意後簽具異動聲明書,始得變更地點。另地點更換以1次為限。Q4:居家檢疫3+4,自主防疫期間所稱「必要外出」,是指那些情形?A:以工作及探買生活必需品或進行商務履約之上班、參訪、演講、開會可外出,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入境檢疫3+4(6/15零時起)Q5:如檢疫民眾於防疫旅館進行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未歸甚至失聯,旅館可探取的措施為何?檢疫民眾是否有違規及相關罰則?A:入住防疫旅宿之自主防疫者發生外出未歸之情事時,請防疫旅宿業者協助於外出次日上午通報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進行相關調查以確認民眾有無違反自主防疫規範,經查如有違反自主防疫規範,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9條進行裁處。
-
2022-06-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年本土疫情破300萬 本土增6萬8939例 143人死亡
這波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自1月以來首破300萬。國內新冠肺炎新增6萬8939例本土個案、26例境外移入個案,新增死亡個案143例,1月以來累計確診人數已達304萬4248例。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受通報時間差影響,通常周二、周三的病例較多,不過這周病例數較上周呈現全國下降的趨勢。新增6萬8939例本土病例,為33,178例男性、35,736例女性、2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10,756例)、高雄市(10,001例)、新北市(8,348例)、台南市(6,987例)、桃園市(5,845例)、彰化縣(5,541例)、台北市(4,387例)、屏東縣(3,150例)、雲林縣(1,716例)、苗栗縣(1,676例)、新竹縣(1,552例)、南投縣(1,486例)、嘉義縣(1,283例)、新竹市(1,227例)、宜蘭縣(1,221例)、花蓮縣(901例)、基隆市(837例)、台東縣(789例)、嘉義市(783例)、澎湖縣(279例)、金門縣(141例)、連江縣(33例)。今日新增14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2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1例具慢性病史、10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8日至6月12日。今日新增2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菲律賓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2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07萬2432例確診,分別為1萬3560例境外移入、305萬88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4546例死亡病例,其中4,53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00例、台北市779例、桃園市340例、台中市337例、高雄市313例、臺南市226例、彰化縣182例、屏東縣141例、基隆市140例、宜蘭縣100例、南投縣86例、雲林縣77例、花蓮縣72例、新竹縣64例、台東縣63例、嘉義縣61例、苗栗縣59例、嘉義市46例、新竹市32例、金門縣8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害她喘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台中市35歲女老師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上課十幾分鐘就覺得喘,快要「凍未條」,要借助麥克風,授課不如從前有活力,經向中醫師賴香君求診後,評估為肺氣不足,在接受中藥調理、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香君說明,「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感染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多數新冠肺炎感染者在2到4周內可脫離急性期,但約有30%到60%仍具有持續症狀,若疲倦、胸悶、呼吸困難、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持續2個月以上,可能屬於「長新冠」患者。賴香君說明,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調動氣血抵抗外邪,待急性感染期結束後,人體理應自行恢復原本的陰陽平衡狀態,但每個人狀況不同,若氣血尚未完全恢復,出現「虛勞」病徵,常見「長新冠」可分為四大類。賴香君指出,一為氣陰兩虛型,吸不到氣,口乾、自覺低熱等,平時就可以食用百合、銀耳蓮子等養陰食物,生活起居忌熬夜、勿過度運動大汗出。二為肺脾氣虛型,以疲倦為主、胃口不佳、胸悶腹脹、大便稀軟表現,可食用黃耆、黨參、茯苓等,睡眠要充足,可稍午休、柔和運動、避風寒。賴香君說明,三為肝鬱氣滯型,表現憂鬱、焦慮、失眠、胸悶,可喝疏肝解鬱茶,如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宜作息有節、緩緩深呼吸、柔和運動;四為清氣不升型,常見症狀為思考、記憶力下降,俗稱「腦霧」,可用補腦如黃耆、黨參、天麻等燉補,起居勿過勞過度用力。賴香君建議,患者除了中藥調理、食療,也可以搭配導引復健,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在後疫情時代,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起居有節,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
-
2022-06-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長照機構禁探視 家屬爬欄杆遙望、長輩哭鬧惹心疼
指揮中心4月22日宣布台北、新北、基隆、桃園、高雄、花蓮等6縣市醫院、住宿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但這波Omicron疫情尚未平息,其餘台中、台南、雲林、屏東、台東等縣市也自行宣布禁止探視。長照機構禁止探視,不僅長輩時常哭鬧;更有家屬爬上欄杆,就為看媽媽一眼。台灣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周矢綾表示,疫情期間長照機構大多被禁止探視,今年連過年住民也無法返家,住民時常沮喪哭鬧;先前疫情尚未嚴峻時,有家屬為了看媽媽,在機構一樓窗戶外和媽媽打招呼,為了採光及通風窗戶不能關,但接觸會增加染疫風險,雖不捨但必須阻擋家屬。周矢綾表示,甚至有家屬為了看長輩,還爬到機構外欄杆上,相當危險,後來折衷做法是,在不違反指揮中心禁止探視規定下,住民不外出,家屬站在建築物外遠距離、或隔著玻璃門看長輩,若要通話就用手機開視訊,形成看得到卻碰不到怪異現象。長照機構染疫情況嚴重,至6月12日已有3萬0420名住民染疫,其中616人染疫死亡。周矢綾表示,為了避免機構群聚,先前盡量「一人一室」,長輩約2周時間大多待在房間,但過往為了讓長輩增加活動,都會要求長輩每天下床、坐輪椅外出走動,如今因為疫情活動時間大減。周矢綾觀察,失智症長輩時常有情緒、行為異常,若是愛講話、不願戴口罩,往往是最快確診的一群人,即便經過工作人員安撫,終於願意戴口罩,但用餐後又不戴口罩,反覆溝通費盡心力,且一線人員還要做防疫,最後迫於無奈難以強迫長輩戴口罩,只好讓長輩盡量在房間。周矢綾表示,長照機構仍採「清零」模式,將染疫及非染疫住民分區,中央日前宣布6月中到7月底穩定提供公費快篩,讓住民每周定期快篩2次,工作人員每周定期快篩至少1次等,加速診斷、視訊診療及投藥,未來會考量機構是長輩的「家」,清零後維持團體生活,口罩措施盡量以工作人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