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90
筆 文章
-
-
2022-07-01 焦點.食安拉警報
芒果輸澳門檢出新冠病毒?業者不解、認為難追查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布台灣芒果檢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陽性,這批100公斤台灣芒果全數銷毀,農委會防檢局說,未收到澳門通報芒果不合格。農委會農糧署分署長羅正宗表示,中港澳三地,並未對芒果外銷有其他要求,但外銷業者為了減少芒果炭疽病的發生(芒果出現黑點),會自行進行溫湯處理。他說,以日韓為例,規定需要蒸熱處理芒果中心溫度需要達46度,外銷其他國家,包裝場也會溫湯(60度)處理,若經過這樣處理,要檢出新冠肺炎病毒應該「機會很少」。羅正宗表示,現在農友工作都非常謹慎小心,即便在田間工作也會戴口罩,加上在山區確診人數很少,要檢出新冠肺炎病毒表示不解。某中部貿易商表示,芒果外銷中國大陸並沒有強迫要先做處理,主要是為了減緩炭疽病發生,因此要外銷的業者都會自主先溫湯處理,對於芒果,台灣沒有直接出口到澳門,都是從香港轉過去的,中轉也會增加碰觸的風險,過程真的也很難追查。
-
2022-06-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國內新增本土3萬8846例、境外移入個案96例;不過死亡個案又回升到百例,新增11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下降7.8%,連新增人數最多的台中市都沒有超過六千例,未來單日確診應該都維持約三萬多例,周末可能隨通報數減少到兩萬多例。今日新增3萬8846例本土病例,為1萬8066例男性、2萬763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639例)、新北市(5,339例)、高雄市(4,924例)、桃園市(3,723例)、台南市(3,363例)、台北市(3,082例)、彰化縣(2,631例)、屏東縣(1,571例)、雲林縣(1,114例)、苗栗縣(942例)、南投縣(881例)、新竹縣(872例)、嘉義縣(809例)、新竹市(808例)、宜蘭縣(718例)、花蓮縣(666例)、基隆市(493例)、嘉義市(483例)、台東縣(467例)、澎湖縣(178例)、金門縣(129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1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5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7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6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6月27日。今日新增9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8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美國、新加坡及瑞士(各2例)、瓜地馬拉、挪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克羅埃西亞、印尼、德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7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6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6萬7283例確診,分別為1萬4618例境外移入、375萬261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651例死亡病例,其中6,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74例、台北市884例、台中市596例、高雄市566例、桃園市547例、台南市406例、彰化縣330例、屏東縣263例、基隆市及雲林縣各170例、南投縣162例、宜蘭縣145例、苗栗縣128例、嘉義縣117例、花蓮縣109例、新竹縣103例、嘉義市99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數、重症數均呈現下降 7月1日啟動第三輪快篩實名制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30)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衛福部指出,衛福部表示,全球疫情近期出現上升,國內疫情呈現下降趨勢,惟國際間BA.5及BA.4等Omicron亞型變異株病例佔比持續增加,國內亦陸續檢出該等變異株境外移入病例;另外明(1)日第三輪的快篩實名制上路。根據統計,近一周(6/23-29)新增28萬8,769例,較前一周(6/16-22)之36萬6,573例下降21%,全國仍為廣泛社區流行,新增病例及重症病例均呈下降趨勢。衛福部指出,為因應Omicron威脅,維持現行口罩規範等防疫措施,並視疫情滾動式檢討與調整。經考量國內疫情趨緩,已自6月24日起放寬國內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探)病管理措施,及住宿式長照機構住民訪客/陪伴者/陪住者管制措施。另為合理分配醫療量能,彈性調整台北區及北區專責病床開設比例;同時自6月27日起至7月31日止,擴大提供社區式機構定期公費快篩,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此外,自7月1日起,實施第3輪家用快篩實名制及第2輪提供0-6歲幼兒5劑免費快篩試劑,方便民眾購買及領取。為強化幼童免疫保護力,將規劃6個月至5歲幼兒接種莫德納COVID-19疫苗,及5至11歲兒童接種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而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7月1日起可評估後接種第2次追加劑;並建議確診者染疫後3個月且已康復者,仍應完整接種疫苗。首批Novavax COVID-19疫苗已於6月30日抵台,未來將陸續到貨,提供18歲以上民眾接種。衛福部呼籲,雖然國內疫情已逐漸穩定,但仍存在變異株威脅,請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持續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且維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同時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全面保護自己並守護家人的健康。
-
2022-06-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估7月死亡將穩定低於百例 口罩政策維持!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持續穩定下降,今天新增死亡個案也降至85例,為5月25日以來新低。針對專家預估7月第一周死亡數將可穩定維持百例以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部分目前已有部分天數已經在百例左右,7月禮拜過後,有可能穩定低於百例。至於放暑假組團出國旅遊開放時間點,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未來會開放組團出國,但要一步一步來。目前相關單位還沒提出組團出國的計畫。不過莊人祥也表示,因有些死亡個案是定期從死亡檔撈取,會有時間差,因此偶爾會有超過百例的時候,主要是因為較久以前的個案。針對疫情走向,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表示,對於疫情未來走向無法完全準確預測,很難回答何時回到正常生活。現在處於第一波大流行,會持續幾個月,很多專家的講法也不同。各國資料也不一樣,日本持續三個月、南韓四至五個月,澳洲持續半年結束。李秉穎表示,這幾個月面臨這波流行要持續維持防疫,即使幾個月後這波疫情會下降,但新冠是變異很大的病毒,第一波不是所有人感染或獲得免疫,將來面臨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有些人沒有抗體,之後還是要做一些加強管制防疫作為。陳時中則表示,疫情規模和持續情況各個地方不同,專家或指揮中心每天會估計可能的情況,不過如果疫苗施打、藥物整備否夠,還有給藥對象速度及時,只要符合疫情控制需要,會在達到傷害最小情況下與病毒共存。至於放暑假組團出國旅遊開放時間點,陳時中則表示,組團出國要看交通單位跟指揮中心研判,目前相關單位還沒提出組團出國的計畫。如何有效開放讓這商業活動、暑假國人返台等目前努力方向,未來會開放組團出國,但要一步一步來。陳時中今天也宣布,由於境外移入BA.4及BA.5病例數持續增加,7月1日起仍維持現行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相關規定說明如下:一、現行戴口罩規定維持不變,除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1.室內外從事運動。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3.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5.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萬2112例、85人染疫歿 指揮中心:穩定下降
國內本土單日確診人數維持4萬多例,今天新增4萬2112例,較昨日略低。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92例,確診個案中死亡個案新增85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三有穩定下降趨勢。今日新增4萬2112例本土病例,為1萬9909例男性、2萬2183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117例)、新北市(5,747例)、高雄市(5,139例)、桃園市(4,040例)、台南市(3,910例)、台北市(3,314例)、彰化縣(2,794例)、屏東縣(1,770例)、雲林縣(1,154例)、苗栗縣(1,028例)、新竹縣(981例)、新竹市(895例)、南投縣(870例)、嘉義縣(847例)、宜蘭縣(812例)、花蓮縣(701例)、嘉義市(587例)、基隆市(540例)、台東縣(521例)、澎湖縣(198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23例)。今日新增8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1例具慢性病史、53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4日至6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6月26日。今日新增9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1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德國(各4例)、越南(2例)、義大利(1例)移入,另8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3日至6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2萬8363例確診,分別為1萬4521例境外移入、371萬37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533例死亡病例,其中65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52例、台北市881例、台中市588例、高雄市543例、桃園市539例、台南市396例、彰化縣324例、屏東縣254例、基隆市168例、雲林縣165例、南投縣157例、宜蘭縣144例、苗栗縣125例、嘉義縣113例、花蓮縣106例、新竹縣101例、嘉義市97例、台東縣87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下降沒這麼快 莊人祥估7月底單日才跌破萬例
昨新增四萬四三七九例本土個案、一○三例死亡,確診人數比前天又多一萬五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若和上周二確診人數比較,已降兩成,目前每周以減少八萬人的速度下降,速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快,也許要到七月底,單日案例才可能跌破萬例。專家預估,Omicron變異株亞型BA.4、BA.5很快就會進入社區。莊人祥說,目前國內感染主要以BA.2為主,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如感染過BA.1、BA.2將具交叉保護力,目前已有七成民眾接種三劑疫苗,預期八月後可能出現一小波疫情。為降低BA.4、BA.5對社區的衝擊,莊人祥說,不會放寬口罩防疫策略,在七月底前都不會鬆綁;至於入境檢疫每周僅限兩萬五千人,將綜合國際疫情,並評估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配套措施,至少需一周才有後續結果,最快要到七月上旬,才知是否可放寬入境人次。莊人祥說,今年一月以來,本土Omicron疫情致死率約萬分之十五,希望致死率可再降低一些,已加強診斷治療,希望降低致死率,讓死亡人數跟致死率愈低愈好。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廿六日,通報染疫的住宿式長照機構達一五二四家,確診住民人數為三萬八五五五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六人;住宿式服務機構中重症送醫三○八一人,其中九一三人死亡,送醫後致死率為百分之二點四,遠高於整體致死率。昨新增本土病例以台中市六三九七例最多,其次為高雄市五八一六例、新北市五六五三例、台南市四一四五例、桃園市三五二一例、彰化縣三四五二例、台北市三一一六例等。
-
2022-06-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從藥效強的開始給 內科醫師蔡淑怡授照護確診兒該注意哪些事項
「你還要玩嗎?」「不要,我要睡覺。」看到六歲兒子整個早上發高燒還說他頭痛,連平時最愛的Switch都只玩一次就意興闌珊,和信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蔡淑怡坦言驚嚇。從四月下旬,首例新冠確診重症併發腦炎的兒童病逝後,兒童腦炎重症或不治消息幾乎不斷,讓經常支援急診、身經百戰的醫師都怕。「還好老天保佑,兒子隔天症狀大有改善,第三天就完全退燒了。」這次驚魂記,是蔡淑怡和兒子第三次居家隔離。蔡淑怡說,先生每周三天在宜蘭工作,平時大多只有她和孩子在家,前兩次居隔都是因學校或才藝班有同學確診,為了照顧兒子,蔡淑怡不得不陪同隔離。初次隔離十天,當時疫情不嚴重,蘆洲衛生所每天早晚打電話提醒各種事情;第二次居隔在四月底,疫情已經起來,衛生所忙翻,無暇再分神關心被匡列隔離的未確診者。蔡淑怡則開始煩惱,二度隔離導致醫院門、急診同事工作負擔變重,得想辦法降低再次被隔離的風險才行。蔡淑怡先向學校請假,讓兒子只參加才藝班,其餘白天時間就待在公婆家。她想,才藝班時間短,不用脫口罩吃飯,總會比較安全,不會再被隔離吧?因為讀完《疫苗商戰》這本書,蔡淑怡也一掃原本疫苗猶豫的心情,決心第二次隔離期滿就趕快安排兒子去打疫苗,但當時沒有大型接種站,不容易預約。沒想到,就在預約到疫苗的那個禮拜,蔡淑怡又得第三度居家隔離,這次是母子雙雙確診。5月20日早上,本來就有過敏性鼻炎的蔡淑怡忽然聲音沙啞,下午聲音就正常了,她不以為意。5月21日一早,兒子發高燒,但身體不舒服的孩子特別抗拒快篩,採檢可能不夠確實,結果是陰性,但蔡淑怡自己的快篩試劑出現兩條線。她連忙帶兒子去醫院做PCR,果然確診,兩人回家開始隔離。整個早上,兒子體溫都在39度徘徊。蔡淑怡把家裡所有效期內的退燒藥都拿出來,排排站,從藥效強的開始給。如果退燒情況不理想,四小時後藥效一退,她就換一種退燒藥再試。蔡淑怡也打電話給同為醫師的一位鄰居,討論症狀和用藥,好心鄰居還特地送藥到家門口。「畢竟想到最近孩子腦炎的新聞蠻多的」蔡淑怡說,每次兒子又燒上去,她就有點緊張,但她仍然努力保持冷靜,在腦海中沙盤推演最壞情況,並且打電話給住附近又可幫忙開車載孩子去醫院的朋友,預先求助。雖然看到兒子放下Swich、一直睡覺,蔡淑怡也會害怕和心疼,但看到他每次燒退都願意喝水,可以溝通也可以配合,這些訊號讓她安心:至少孩子不會脫水,意識也還清楚。5月22日,兒子退到38度,偶爾畏寒,但精神活力都好多了,蔡淑怡心想「應該過關了吧。」5月23日,兒子完全恢復正常,在蔡淑怡身旁吱吱喳喳、調皮搗蛋,母子倆又重回前兩次吵吵鬧鬧、平平安安的居家隔離生活。從宜蘭回到新北市的先生已先借住公婆家,每天和蔡淑怡保持密切聯繫,也會送物資到家門口,是母子專屬的外送員。居隔期間一直無症狀,沒有不舒服的蔡淑怡,在家持續幫忙醫院排班等行政工作。處理到解隔離當天,剛好有位同事確診,臨時要找人代班,於是她解隔離當天晚上就趕回醫院上班了。蔡淑怡笑著說「可能是居隔期間睡得比較多,我覺得蠻有元氣的!」「現在又會擔心小孩有沒有MIS-C,」蔡淑怡說,樓下鄰居年僅兩歲的孩子確診,原本都恢復了,之後又忽然發燒,她知道經歷孩子確診驚魂後,還得提高警覺一段時間。如果是不會說話的小小孩,家長要特別細心觀察;年紀比較大的孩子,也要提醒他們,有不舒服要趕快跟爸爸媽媽說。蔡淑怡建議,家長能做的,就是把物資、資訊、流程都做好準備,不要恐慌。家裡有足夠食物,有常見症狀的兒童用藥。記得應注意的警示症狀,如果警示症狀沒出現,盡可能在家照顧,因為去醫院要等更久,孩子也會很不舒適。家長也要預先沙盤推演過送醫流程,包括先找好能幫忙開車送醫的親友,在隔離過程中與親友保持聯絡。醫師小檔案姓名:蔡淑怡頭銜:和信醫院一般內科醫師確診時間:5月21日如何感染:可能被孩子傳染症狀:聲音沙啞、畏寒治療方式:服用緩解症狀藥物、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的一句話:保持警覺但不需過度恐慌,做好自己能做的,大部分確診者都會康復,但如果出現警示症狀要及早尋求醫療評估。
-
2022-06-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莊人祥估本土跌破萬例「也許要到七月底」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雖然周二、周三的病例數都會較高,但目前每周仍以減少約八萬人的速度下降。不過對於外界推測7月中旬可跌破萬例以下,莊人祥則表示,要看疫情下降情形,有人預估六月底、有人預估七月中,但「也許要到七月底」,下降速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快。至於BA.4、BA.5預期八月左右或以後才可能一小波疫情出現。莊人祥表示,目前看來死亡人數也有下降,當然希望致死率可以再降低一些,若以一月以來Omicron疫情,致死率約萬分之15,希望加強診斷治療可降低致死率,讓死亡人數跟致死率越低越好。另外,外界關心BA.4、BA.5是否很快會出現本土個案,莊人祥則表示,目前國內主要感染為BA.2,加上先前七成民眾接種三劑,雖然有些人接種間隔較久,保護力下降,但現在也提供符合資格民眾可接種四劑,因此藉由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預期八月左右或以後才可能一小波疫情出現。莊人祥表示,目前認為BA.4、BA.5傳染力雖高,但嚴重度沒有特別高,民眾若還沒接種完全三劑疫苗趕快去打,若符合四劑資格也趕快去打。另外口罩策略暫時維持至少到七月不會更動,希望未來BA.4、BA.5進到社區時,能夠降低影響。而針對6月15日起限制每周入境容額人數為2.5萬人,是否會再調整?莊人祥表示,入境總量從原來1.8萬人提升到2.5萬人,當時就預計政策執行兩週,之後針對結果再進行評估,因此目前沒那麼快進一步放寬。他表示,政策實施兩周後要搜集資料,且資料做後續疫情及國際疫情評估,另需要入境後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配套措施,「還需要一周吧!」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個案回升至4.4萬 莊人祥:較上周二下降二成
單日確診人數又回升,今天本土個案新增4萬4379例,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49例,確診個案中死亡個案新增103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周二、周三都會比較高,但如果只看今天和上周二的確診人數比較,降低了21%,每個禮拜以約減少八萬人的速度下降。今日新增4萬4379例本土病例,2萬1130例男性,2萬3229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397例),高雄市(5,816例),新北市(5,653例),台南市(4,145例,桃園市(3,521例),彰化縣(3,452例),台北市(3,116例),屏東縣(2,053例),雲林縣(1,432例),苗栗縣(1,151例),嘉義縣(1,073例),新竹縣(1,069例),南投縣(999例),宜蘭縣(870例),新竹市(760例),花蓮縣(678例),嘉義市(647例),台東縣(553例),基隆市(491例),澎湖縣(241例),金門縣(240例),連江縣(22例)。今日新增10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7例具慢性病史、6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24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6日至6月26日。今日新增4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英國(各4例)、土耳其(3例)、越南(2例)、新加坡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3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6日至6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68萬6338例確診,分別為1萬4429例境外移入、367萬18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448例死亡病例,其中6,43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45例、台北市878例、台中市573例、桃園市及高雄市各533例、台南市392例、彰化縣313例、屏東縣247例、基隆市167例、雲林縣159例、南投縣157例、宜蘭縣142例、苗栗縣120例、嘉義縣111例、花蓮縣103例、新竹縣101例、嘉義市96例、台東縣85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當天竟不是臥床休息 婦癌權威賴鴻政染疫仍做一事避免肺部積痰
即使謹慎以對,小心防範,但雙和醫院副院長、國內婦癌權威賴鴻政仍染疫,也不知從哪裡感染病毒,談起如何抵禦病毒,除了家中備用感冒成藥,還有患者提供「清冠一號」,讓他感動萬分,「現在是反過來病人在照顧醫師了。」平日會慢跑、騎單車、做重訓的他,染疫後更有一套特別的心肺復健方法,雖身體不適,仍堅持在跑步機上緩走著,適度擴張肺部組織,咳出痰液,避免病情惡化。6月1日(周三),賴鴻政帶著口罩、防護罩,看完門診患者,開車返回內湖住處,身體略感不適、喉嚨怪怪的,隔天一覺起床,頭痛、喉嚨痛、全身痠痛,染疫症狀全數湧現,心中想著,「大概是中獎了」;做了快篩,檢測卡匣清楚顯示著兩條很強、很紅的線,他趕緊連絡醫院,延後門診及預定手術,啟動居家隔離措施。經過視訊看診,賴鴻政確定染疫,擔憂父母年事已高,若也感染,更加棘手,趕緊安排雙親至另一住處,自己開始為期7天的居家照護。因不符合抗病毒口服藥的用藥資格,而以家中常備藥物症狀治療;停診多日,有婦癌老病人猜到確診,特地送來「清冠一號」,要他好好養病,保重身體,因為抗癌之路,還需醫師陪伴。賴鴻政表示,染疫第2天症狀劇烈,咳嗽、喉嚨痛,咳出相當濃稠的痰液,幾個小時內血氧濃度不斷下降,一度掉到90%以下,智慧手錶不斷發出警示聲響,他也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單看有無症狀,容易讓自己陷入焦慮情緒,賴鴻政建議,每隔幾小時應自我判斷症狀是否加劇,例如,思緒是否是否愈來愈迷糊,呼吸愈來愈急促、急喘?此外,肌肉痠痛、喉嚨痛、疲倦感等症狀,逐漸變嚴重嗎?只要主觀感覺到症狀加劇,就應撥打1922,尋求協助。除了透過藥物症狀治療,賴鴻政另有「規律運動」的抗疫密招,確診當天就在跑步機、飛輪機器上做復健,先從「緩走」開始,每天半小時,一開始速度為每小時五公里,就會發喘,但仍強迫自己要走下去,幾天後能夠「緩跑」,調高強度,藉此維持心肺機能。「臥床休息不一定對身體好。」賴鴻政說,染疫後,如果一直臥床,身體可能愈睡愈差,因為肺部持續擴張不全,痰液等分泌物蓄積在肺泡末端,透過輕度運動讓自己喘一下,可適度擴張肺部,容易咳出分泌物;許多染疫死亡個案在解剖時發現「肺部全積滿了痰」,彷彿溺死。賴鴻政強調,訓練心肺功能,可以避免病情惡化,若持續臥床,一旦感到不對勁,可能就已經太晚;有人一確診就躺兩周,心肺功能退化,肌肉也會流失,下床走路時都站不穩。熱愛運動的賴鴻政,在今年三月完成生平首次標準鐵人競賽,雖然染疫,前後約兩個星期無法練跑,但仍要參加台北全馬,明年則將挑戰超級鐵人三項113K競賽,邁向人生另一個里程碑。醫師小檔案姓名:賴鴻政 頭銜:雙和醫院副院長確診時間:6月2日如何感染:未知感染源症狀:低溫發燒、血氧下降、咳嗽、濃痰、頭痛、喉嚨痛、全身肌肉痠痛治療:普拿疼、清冠一號、低強度運動給確診者一句話:確診毋須驚慌,染疫前打滿疫苗,染疫後多多運動,總有一天會與病毒共存、回歸正常生活。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七月中單日確診降到萬例以下? 莊人祥:需要一起努力
本土個案自5月4日的2萬8420例以來,再一次見到掉回2萬多例。不過外界關心七月中旬是否可降到單日確診萬例以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七月中是否可降到萬例以下,需要靠民眾大家一起努力。而不論是台灣或其他國家,一定都有確診黑數,要靠民眾自覺快篩,並和醫院通報;若黑數過高,死亡數可能就會上升,但目前死亡沒有高到離譜的現象。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3824床、空床6866床、空床率49.7%,其中台北區50.9%、北區54.3%、中區48.4%、南區37.0%、高屏區52.7%、東區67.2%;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5363床、空床率66.0%;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216床、空床率48.9%。針對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2271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1790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481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9萬8790多人份,包括24萬1000人份倍拉維及5萬7790人份莫納皮拉韋。另有專家提醒應注意夏季流感與新冠肺炎同時流行,不過莊人祥表示,雖然看到周邊國家正流行流感,但台灣從去年二月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流感重症,社區也沒有監測到疫情。未來病例可能藉由境外入境,在國內交流造成傳播。不過因為目前國內針對入境仍有「3+4」的規定,也暫時可以阻擋流感,加上戴口罩等措施,都能降低流感疫情發生的可能性。至於流感疫苗都有效期,去年流感季的疫苗到八月底還有2.8萬劑,如民眾有意願都可接種。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2.8萬 單日確診人數創近兩個月來新低
單日確診人數近兩個月來新低!國內今天新增2萬8489例,是本土新冠肺炎疫情5月4日新增2萬8420例以來,再度降到二字頭,另境外移入新增91例;確診個案中新增9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比前一天下降28%。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2萬8489例本土病例,為1萬3450例男性、1萬5022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臺中市(4,008例)、高雄市(3,888例)、新北市(3,679例)、桃園市(2,774例)、臺南市(2,503例)、彰化縣(2,026例)、臺北市(2,025例)、屏東縣(1,174例)、雲林縣(879例)、苗栗縣(798例)、新竹縣(749例)、新竹市(603例)、嘉義縣(602例)、南投縣(590例)、宜蘭縣(485例)、花蓮縣(453例)、基隆市(372例)、嘉義市(349例)、臺東縣(276例)、澎湖縣(163例)、金門縣(76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9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7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6例具慢性病史、59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1日至6月24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24日。今日新增9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4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4例)、韓國、泰國、土耳其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8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5日至6月2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64萬1921例確診,分別為1萬4379例境外移入、362萬74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345例死亡病例,其中6,33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38例、臺北市876例、臺中市561例、桃園市527例、高雄市522例、臺南市382例、彰化縣306例、屏東縣237例、基隆市166例、南投縣154例、雲林縣149例、宜蘭縣139例、苗栗縣119例、花蓮縣103例、新竹縣及嘉義縣各101例、嘉義市88例、臺東縣85例、新竹市58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流感一起來 今年新考驗
近日單日新增染疫人數仍在四、五萬之間,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預估,這波本土疫情應持續至年底,若BA.4、BA.5變異株未能拉升疫情,七月底可望趨緩,單日新增三千例以內。屆時指揮中心應將新冠肺炎降至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如同流感,回歸常態監測體系,在醫療上則從公務預算回歸健保給付,逐步讓邊境及國內經濟民生活動回歸正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降至第四類,已討論多時,但目前尚無上路的時間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現階段防疫重點「管好重症和死亡」,若能改列第四類,將大幅減輕行政負擔及醫療量能。隨著疫情趨緩,應可考慮放寬戶外或接觸風險較低場合的口罩規定,另著手研議放寬國際旅遊旅客的入境條件,以復甦經濟。蘇益仁則提醒,無論夏季或冬季,今年都會出現「新冠和流感一起來」的雙重考驗,這是過去沒遇過的。建議常態監測系統應同時且有效地監測這兩種傳染疾病。未來幾年須比照流感,預估隔年可能流行的新冠病毒株,採購疫苗並安排接種時程,例如莫德納和賽諾菲針對Omicron研發的次世代疫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團隊六月初曾分析,新冠肺炎要接軌流感監測體系並不難,只要做好臨床「定點監視」與實驗室「被動監視」,監視重點包括季節趨勢、不同年齡陽性率、住院比例、在呼吸道疾病之占比、基因型差異、不同族群的疫苗效益與免疫狀態。「新冠肺炎是否改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和疫情趨緩沒有關係。」莊人祥說,指揮中心已在討論改列第四類的相關措施,研議兩種方式,一為輕症重症的確診監測,另一則類似於流感,只監測新冠肺炎重症。
-
2022-06-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Omicron比想像中強!」胸腔科醫師李國賢染疫:喉嚨乾最痛苦,孤獨感最揪心
目前在宜蘭診所執業的和信醫院胸腔及加護內科兼任主治醫師李國賢,在接連接觸五、六位新冠確診病人後,今年五月廿五日出現體溫發熱、胸口癢、鼻炎等症狀,廿六日全程配戴N95口罩看診,直到下班後仍覺得鼻子狀況未改善,快篩後陽性確診。作為一個有十四年經驗的胸腔科醫師,肺炎是很常碰到的疾病,李國賢從以前就不斷和太太、病人說,當新冠肺炎進來台灣後,「我們都要有得病的準備」,因此目睹快篩兩條線的當下,心情並不意外,倒是急著取消診所內的門診、疫苗施打期程,並和太太討論該如何保護正在念國小的孩子們。第一時間,李國賢打給宜蘭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旺枝,詢問如何處理染疫後診所的相關事宜,「因為病人還是有就診的需求」,加上居家隔離地點在診所二樓休息室,無須更動診察場所,最後決定停止實體門診,以視訊診療進行居家關懷及線上門診,並在合作藥局配合下,順利在居隔期間內維持診所的基本醫療運作。「我算蠻幸運的,只有輕症,僅有一點點咳嗽、鼻炎及聲音沙啞。」李國賢說, 確診後第三到五天是最不舒服的,經過服用鼻炎、咳嗽藥物、普拿疼及抗病毒藥物後,症狀才逐漸緩解。但令他痛苦的是,喉嚨乾的嚴重,一天就算喝五、六公升的水,仍會覺得口乾,因此他認為「Omicron這隻病毒還是比想像中強!」不能當作流感看待。居隔中的物資、食物有賴太太及家人準備,讓李國賢得以衣食無虞,但隔離久了,難免會想念人群,有種說不出口的孤獨感,好在遇到的病人都相當窩心,總是給予他正向的回饋與關懷,提醒他要多喝水、休息。盡管視訊看診時,有時病人在咳,自己也在咳,但大家反而會互相交流確診心得、經驗,他認為,當大眾對這個疾病越來越熟悉後,恐懼度似乎已越來越少,好像沒有所謂的標籤化。「醫護人員都認為這是一場必須打的仗!」在確診者藥物取得方面,李國賢認為,只要民眾跟院所接上端,不論醫院得來速或視訊診療,大部分藥物取得都不是問題,醫師也都會想盡辦法送藥,包括請求藥師或附近診所協助送藥等。「坦白說這賺不了什麼錢,但就是我們的責任,應該把這場仗扛起來!」李國賢說,目前在做居家關懷時,發現仍有很多民眾不懂確診後下一步該怎辦?他建議媒體跟指揮中心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向民眾宣導,例如:如何照顧自己、該尋求怎樣的協助等對確診者有用的資訊,相信對確診者及家屬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染疫後的李國賢,更懂得病人心情,也能有同理心對待確診病人,他表示,現在自己對Omicron這個疾病更加敬畏,絕對沒有如外界所說的,像流感那麼簡單,並不會把它當作普通疾病看待,即使認為自己防護做得再好,仍會有漏網之魚,所以仍會時刻提醒自己要格外小心,同時很慶幸自己只是輕症,才能快速地再重回崗位幫助病人。李國賢提醒民眾,染疫後一定會緊張,但只要試著尋求家屬、醫療院所或是一九九九、一九二二專線等資源,應循正當醫療管道,基本上染疫其實並不可怕。● 醫師小檔案姓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胸腔及加護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國賢確診時間:5月26日如何感染:可能接觸到確診病人症狀:咳嗽、口乾、鼻塞、鼻涕倒流治療方式:服用緩解症狀藥物、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給確診者一句話:染疫當下可能會覺得緊張、無助,記得要尋求家人幫忙或任何醫療協助,不論是打1999專線、上網找可以視訊或諮詢的診療院所,我想都會有所幫助。
-
2022-06-26 焦點.元氣新聞
猴痘收治負壓病房「殺雞用牛刀」? 莊人祥:保護醫護
猴痘疫情於多國擴散,我國24日也出現首例25歲男性猴痘案例。而原本個案接觸者匡列20人,昨因衛福部疾管署更新「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改為匡列9人。但主要透過接觸傳染的猴痘病患,卻仍得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因此被外界嘲諷是「最高規格」。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為了保護醫護人員且負壓隔離病房很多,因此目前不會修正指引。根據疾管署公布的資訊,猴痘傳染方式為人畜共通傳染和人傳人傳染。人畜共通傳染是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人傳人則主要透過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汙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有較大的感染風險。而根據25日發布的猴痘個案處理流程,個案一旦符合猴痘通報定義,因佩戴外科口罩、就地隔離,並且需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不過,過去負壓隔離病房主要用於收治肺結核、新冠肺炎或其他呼吸道傳染疾病病患,以防呼吸性疾病經空氣傳播。因此有專家認為,將經由接觸傳染的猴痘病患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實在沒有必要」。但莊人祥表示,猴痘雖然主要透過接觸傳染,但醫護人員和家屬的風險大,如果收治於一般病房,對醫護壓力來說壓力過大。因此為了保護醫護人員,而負壓隔離病房現在不缺,且猴痘僅有零星個案,因此不會修改指引,仍會將猴痘病患收治於此。
-
2022-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指下半年新冠防治3個回歸 最後考驗在流感季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出現以來,已席捲全球兩年半,何時可回歸正常生活?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疫情應該會持續到年底,目前最大的變數是BA.4、BA.5是否再次拉升疫情,若沒發生,7月底或8月初可望趨緩至單日新增3000例以內,到時相關措施應「更平常心」運作,包括改列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並回歸常態監測體系,就醫從公務預算回歸健保給付,邊境及國內也該逐步回歸正常生活及經濟運作。另要提醒的是,7、8月和秋冬時還有「流感」這個挑戰。蘇益仁表示,「新冠和流感兩個一起來,這是過去沒有遇過的情形。」他說,雖然病毒之間也有競爭性,兩者的疫苗和藥物也都有一定的整備,仍必須讓新冠肺炎和流感一樣,進入常態的監測系統,未來也要像流感一樣,視每年所流行的病毒株去買疫苗並安排接種時程,例如莫德納和賽諾菲針對Omicron所研發的次世代疫苗。「現在的重點是只要管好重症和死亡」,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中央只要一聲令下改列第四類,所有行政負擔就會大幅減輕。隨著疫情趨緩,可考慮放寬戶外或接觸風險較低場合的口罩規定,也應著手研議放寬國際旅遊旅客的入境條件,以復甦經濟。蘇益仁表示,三年下來,大家已經夠辛苦了,疫情走了三年,也差不多了,台灣的邊境開放也已經比其他國家晚了兩、三個月。以目前的中重症人數看來,醫療量能要守住是沒問題,新的變異株的變異程度也不大。進入病例減少的階段,相關措施可以更平常心運作,包括監測及醫療要回歸流感化的應對策略,民眾才能回復正常生活與經濟運作。
-
2022-06-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再度回到3萬!今新增3萬9586例本土、134人染疫死亡個案
本土疫情新增確診人數繼6月20日閃現三字頭後,睽違一周再度回到3萬多人。今天新增3萬9586例本土個案及6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4例死亡。今日新增3萬9586例本土病例,為1萬8372例男性、2萬1205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520例)、新北市(5,320例)、高雄市(5,309例)、桃園市(3,791例)、台南市(3,786例)、彰化縣(2,761例)、台北市(2,734例)、屏東縣(1,655例)、雲林縣(1,111例)、新竹縣(1,008例)、苗栗縣(906例)、南投縣(902例)、新竹市(837例)、宜蘭縣(786例)、嘉義縣(757例)、花蓮縣(587例)、嘉義市(548例)、基隆市(484例)、台東縣(396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66例)、連江縣(21例)。今日新增1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0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27例具慢性病史、8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8日至6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法國及泰國(各2例)、德國(1例)移入,另5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6月2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61萬3345例確診,分別為1萬4287例境外移入、359萬900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254例死亡病例,其中6,2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31例、台北市870例、台中市548例、桃園市525例、高雄市512例、台南市374例、彰化縣295例、屏東縣234例、基隆市165例、南投縣149例、宜蘭縣139例、雲林縣138例、苗栗縣119例、新竹縣100例、花蓮縣101例、嘉義縣97例、台東縣85例、嘉義市82例、新竹市58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6 醫療.感染科
醫貼病例報告若得猴痘超痛…肛門、陰莖潰瘍 排便、睡覺都有問題
台灣24日出現首例猴痘確診個案,成為新加坡、韓國後,亞洲第3個出現猴痘病例國家,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猴痘患者除長皮疹,還會出現肛門周圍及陰莖潰瘍、直腸疼痛等症狀,其中,直腸疼痛會痛到無法肛門指診、坐下,甚至連排便、睡覺都有問題,建議高風險接觸者使用牛痘或天花猴痘預防接種。姜冠宇表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期刊」15日發表最新一篇猴痘患者診治經過的病例報告指出,一名美國麻州31歲有梅毒病史的男性,因伴侶關係持續有HIV預防治療,住院前9天出現「肛門周圍和陰莖的潰瘍、惡臭分泌物、直腸疼痛及皮疹」,其中直腸疼痛,是痛到無法坐下,也影響睡眠排便。姜冠宇表示,一開始在診所盤尼西林G和valcyclovir治療並沒有效果,隨後出現發燒、畏寒、發汗,四肢也長出散發性水皰病變,充滿透明液體且周圍有紅斑,男子最終受不了去大型醫院感染科門診就醫。該個案住院隔離治療後,第9天病灶結痂脫落、上皮再生,不具感染性而出院,病程約為18天。姜冠宇說,針對猴痘確診診,醫療人員的防護建議為,穿戴長袍、手套、護目鏡和N95口罩、病人為單人病房、確診者應保持隔離,直到所有皮膚損傷消失並長出新的皮膚層,包含粘膜。感染猴痘病毒者被認為在出現症狀時就具有傳染性,病毒通過直接接觸(接觸體液或猴痘病灶)或間接接觸(接觸衣服或床上用品等汙染物)進入皮膚或黏膜破裂處;另該病毒也可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後的呼吸道飛沫傳播,在流行區及非流行區都紀錄了家庭傳播,醫院內傳播則為少見。姜冠宇表示,在持續約7至14天的潛伏期內,猴痘病毒最初會在感染部位大量複製,隨後擴散到局部淋巴結,並引起病毒血症,之後會出現以發燒、頭痛和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的前驅疾病;淋巴結病的存在可以區分猴痘和天花,但「並非所有患者都報告有發燒」。姜冠宇指出,除了PCR外,血清也可以驗出猴痘IgM,猴痘病毒有兩個不同的分支,剛果盆地進化支在中非流行,與高達11%的病死率有關,西非分支相對不太嚴重,病死率< 3%。猴痘確診後,治療選擇有2款抗病毒藥,以及痘苗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病人在住院後第9天,病灶全部結痂脫落,上皮再生充分。姜冠宇說,任何接觸者在接觸後21天內,應監測所有接觸者的症狀,包含發燒、畏寒、淋巴結腫大和皮疹,「高風險接觸者,使用牛痘預防接種、或天花猴痘預防接種,共兩款選擇其一進行暴露後預防」,對於中等風險的接觸者也可以考慮。
-
2022-06-2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灣首例猴痘 匡列縮減為9人
台灣前天出現首例猴痘病例,原匡列廿名密切接觸者,昨公布猴痘接觸指引後,縮減匡列九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依接觸指引主要分低、中、高風險,因此排除十一人,改匡列的九人須自主健康監測廿一天至七月十四日。國內首例猴痘患者是留學德國的台南男學生,因跨區到高雄就診引發驚恐。高雄市長陳其邁昨表示,患者當時在戶外診療站就診,三名醫護有完整防護裝備,三名醫護已匡列,評估無傳染風險,猴痘須經親密接觸或長時間接觸感染,民眾不用太恐慌。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說,確診個案收治在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狀況穩定,將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沒有傳染力才可解隔,猴痘屬人畜共通傳染病,雖證實可有效人傳人,但傳播對象具局限性。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擴大匡列增加到六人,因猴痘潛伏期很短,只要沒有發病就過關。莊人祥說,猴痘臨床症狀包括皮疹、斑疹、斑丘疹、水泡、膿疱等皮膚病灶,及發燒卅八度以上、畏寒或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若有疑似症狀務必提高警覺;猴痘先前盛行於非洲國家,致死率約一成,但他國通報病例多屬輕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猴痘患者皮膚病灶最多,尤其是痘子病毒量最高,相較過往猴痘案例病灶明顯,此波猴痘疫情痘子較小,症狀不典型,患者及周遭親友或醫護難察覺,恐增接觸風險,雖機率小但仍有飛沫傳染風險,籲民眾勤洗手、酒精消毒、戴口罩。
-
2022-06-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病例再降 本土+4萬293 境外+105 死亡+15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0,39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0,293例本土個案及10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0,293例本土病例,為18,554例男性、21,721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075例)、高雄市(5,567例)、新北市(5,142例)、台南市(3,603例)、桃園市(3,272例)、彰化縣(3,068例)、台北市(2,806例)、屏東縣(1,759例)、雲林縣(1,291例)、新竹縣(1,015例)、苗栗縣(983例)、南投縣(921例)、嘉義縣(819例)、新竹市(791例)、宜蘭縣(702例)、嘉義市(591例)、花蓮縣(586例)、基隆市(525例)、台東縣(450例)、澎湖縣(193例)、金門縣(112例)、連江縣(2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9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0例具慢性病史、9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2日至6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5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歲多歲,分別美國(3例),法國、義大利、英國、希臘、越南、泰國及日本(各1例)移入,另9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日至6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140,34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563,489例排除),其中3,573,703例確診,分別為14,225例境外移入、3,559,42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12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10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15例、台北市862例、台中市536例、桃園市518例、高雄市493例、台南市355例、彰化縣286例、屏東縣226例、基隆市164例、南投縣145例、宜蘭縣134例、雲林縣131例、苗栗縣115例、新竹縣98例、花蓮縣97例、嘉義縣93例、台東縣85例、嘉義市80例、新竹市5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猴痘疫情延燒全球50個國家,台灣昨出現首例猴痘病例,專家表示,猴痘患者皮膚病灶的病毒量較高,但此波猴痘疫情,感染後痘子病灶小,患者可能不知遭感染,他人也有接觸風險,若要防範猴痘,必須勤洗手、攜帶酒精消毒、戴口罩等,如新冠病毒防疫手法同樣有效。台灣首例猴痘案例為25歲男學生,今年1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機場COVID-19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採檢及通報,檢體送驗確診猴痘。其密切接觸者包括家人、友人及醫護人員共20人,目前均無症狀,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4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猴痘患者皮膚病灶最多,若接觸到痘子病毒量最高,相較過去猴痘案例痘子大,感染後很容易發現,此波猴痘痘子較小,症狀並不典型,起初感染時病灶不明顯,患者本人及周遭親走難察覺,可能增加接觸、感染風險。猴痘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透過接觸染疫動物體液或食用染疫動物;接觸染疫者體液、分泌物或長時間飛沫傳播。潛伏期約5至21天,通常6至13天,主要症狀為發燒1至3天後,全身長水泡和皮疹,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水泡等,會出現發燒、畏寒、肌肉痛、淋巴腺腫大等,部分出現生殖器感染,兒童或免疫低下族群恐導致重症。施信如說,除了接觸猴痘患者病灶容易感染,接觸患者口鼻黏膜等飛沫也有可能感染,雖猴痘透過飛沫傳染的機率比新冠肺炎來得低,但仍要注意。因此建議民眾注意手部衛生,包括勤洗手、酒精消毒、戴口罩,能預防猴痘。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50國報告至少3598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英國793例、德國592例、西班牙520例、法國330例及葡萄牙328例,亞洲目前為南韓與新加坡有境外移入病例。莊人祥說,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包括接觸確診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皮膚粘膜、被污染物體及飛沫傳播、長時間面對面接觸等。猴痘先前於非洲國家盛行,致死率約10%,他國通報病例未見死亡,多屬於輕症。疾管署長周志浩昨天表示,已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初步規畫提供三類對象施打,包括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實驗室人員等。施信如表示,施打疫苗後約7至14天才能生成抗體,若已感染猴痘,潛伏期間施打疫苗難以防止發病,或許能減輕症狀。因猴痘於各國現跡,我國採購不見得能順利,應早點進行較好,避免重現當初新冠疫苗難取得狀況。
-
2022-06-25 醫療.感染科
首例猴痘侵台 林氏璧分析威脅不比新冠、但有1提醒
台灣也出現了第一例境外移入的猴痘。曾任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的林氏璧(本名孔祥琪)在「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臉書粉專指出,猴痘至少威脅不會有新冠病毒高,主要要提醒的是,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為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機場COVID-19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6月21、22日就醫,昨天確認陽性。疾管署說,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50國報告至少3598例確診,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英國793例、德國592例、西班牙520例、法國330例及葡萄牙328例,亞洲目前為南韓與新加坡有境外移入病例。林氏璧說,此波猴痘疫情已經超過3千例,八成都在歐洲。多半都有性行為密切接觸史。WHO報告中表示此次病毒有不典型表現,不會像傳統上先發燒然後起疹子,從臉部開始,然後到身體其他部位這樣的病程。這次滿多病患可能僅有少數疹子,甚至只有一顆。他可以侷限在生殖器或是鼠蹊部,肛門周圍,而不會到全身。他也可以在發燒前就有疹子。他說,他個人猜測這樣的不典型表現,「似乎代表病毒本身已經有突變了」。和之前在非洲看到已經不同。這樣輕症的表現,可能讓這個病較難診斷,且已經在歐美傳播一陣子了。林氏璧說,目前僅通報一例奈及利亞案例死亡,似乎致死率也和之前有所改變。病毒有可能突變到比較會傳染,但致死率也降低。起碼不像非洲看到的1%甚至到10%的致死率。林氏璧表示,目前不是很確定性行為體液是否會傳染。但確定的是透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皮膚疹子是會傳染的。在非洲比較常見的傳染途徑是囓齒類傳染人,但這波歐美疫情顯然主要應該是人傳人,且多半是親密接觸。他指出,他個人目前不會特別擔心猴痘,至少威脅不會有新冠病毒高,主要有以下原因,包括目前看來飛沫甚至空氣傳染應該不是主要傳播途徑,不然案例數理當更多。且在戴口罩勤洗手的新冠防疫習慣之下,應該不太容易傳播。主要要提醒的是,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林氏璧說,此疾病已經有疫苗也有藥物。且絕大多數都會自己好。這是DNA病毒,不會像RNA病毒一樣這麼容易突變。「別被新聞嚇到了!我不會理解猴痘為下一個大魔王。新冠對於全人類的威脅目前還是大很多啦」。疾管署指出,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疾管署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疾管署說,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盡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
2022-06-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連吞口水都痛,傅雲慶靠這些克服喉嚨痛!面對Omicron「戒慎但不用恐懼」
「那天開會時講到一半竟咳了起來,我就想應該是『中』了。」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五月中確診,抗疫兩年多,他知道Omicron大多是輕症,所以並不擔心,隔離期間還是透過視訊會議處理醫院大小事,甚至參加三場線上會議發表演說。只是喉嚨真的很痛,他上線前先吞了止痛藥和止咳藥,讓自己能夠好好說話。 傅雲慶五月十八日開始有點輕微咳嗽,五月十九日開會時講話講到一半,就突然咳了起來。他當下就覺得不對勁,立即快篩,果然陽性,心裡想自己應該就是確診了。這時陸續開始發燒和喉嚨痛,他馬上回到醫院宿舍隔離和休息。由於當時規定確診必須經過PCR檢驗,他隔天去檢驗,CT值只有十六。在前線對抗新冠疫情兩年多,傳雲慶認為,如果大家對於這個病毒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染疫之後一定非常擔心和緊張。但他一點都不擔心,「我覺得自己休息七天應該就好了。」因為其他國家的經驗和我們自己的統計都顯示,感染Omicron後百分之九十九點七都是輕症,大家不需要過度恐慌。 「前五天真的很不舒服,但之後就慢慢好了。」傳雲慶的症狀一開始是咳嗽,後來喉嚨痛,到了第五、六天開始流鼻水。雖是輕症,他也坦承,「其實喉嚨真的很痛」,如同刀割,連吞口水都會痛。那怎麼還能在線上演講?他說先吃止痛藥和止咳藥,吃了之後講話就比較不會痛,「工作任務還是要做的。」這段時間,雖然隔離七天,傳雲慶有三場線上演講,當天下午就有一場中興大學的管理講座,必須面對線上兩百人,五月廿一日有一場心臟病兒童基金會直播,他隔離時還不忘在臉書為這場活動宣傳,而收看這場「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最新進展」的家長們,也完全看不出講者有什麼異狀。除了服用緩解症狀的止痛藥和止咳藥,傅雲慶也嚐試清冠一號,並且多喝開水。清冠一號服用之後,症狀的確有所改善,喉嚨不再像之前難受,喝水也比較順口,後來再有親友染疫,傳雲慶除了請大家不要恐慌,也建議他們可以服用清冠一號。至於所有症狀中最讓傅雲慶困擾的喉嚨痛,因為隔離前剛好有人送他兩大罐自己種的有機桑椹原汁,他加了冰水喝了兩周,這和乙醯胺酚類止痛藥一起,陪他度過喉嚨最不舒服的艱難時刻。【延伸閱讀】>>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因為非常警覺,一出現症狀就在醫院宿舍隔離,傅雲慶的家人都沒有被傳染。很多人覺得在醫院工作風險高,他認為,醫院染疫率可能低於社區,因為醫院裡注意感染控制,例如進入有風險區域都穿兔寶寶裝,在院內有很好的保護。 面對新冠,傅雲慶請大家「戒慎但不用恐懼」,Omicron傳播力太強,可說是「防不勝防,勢不可擋」,但只要疫苗打滿打好、戴口罩、勤洗手,可平常心看待。因為「病毒就在你身邊」,而「得或不得,不能操之在己。」他說,不得最好,但得了也不用害怕和緊張,大約七天就會復原,大家都要學習與病毒共存。有沒有想過,到底是怎麼被感染的?傅雲慶愛好打羽毛球,參加院內羽球社團。他發現周遭同事都沒人染疫,但打羽毛球的同伴有好幾位確診,推測可能打羽毛球時感染。他分析原因,打羽毛球運動量大,上場時必須大口呼吸,當時依規定可以把口罩取下來,可能因此被傳染。但即使染疫,不影響生活、工作,更不影響打羽毛球。傅雲慶說,大家休息之後,解隔又再回到場上,痛快上場再厮殺。● 醫師小檔案姓名: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確診時間:5月19日如何感染:可能打羽毛球時與確診者接觸症狀:喉嚨痛、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治療方式:服用緩解症狀藥物、清冠一號、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一句話:得或不得,不能操之在己。不得最好,但得了也不用害怕和緊張。
-
2022-06-25 醫療.感染科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疾管署今公布,南部通報一名20多歲本國籍男性,過去半年於德國留學,自6月16日入境後,6月21日出現疑似症狀,經採檢檢體通報,經確認為猴痘,該例為本國首例猴痘案例,也是繼新加坡、韓國,亞洲第三個國家出現猴痘案例。對此,元氣網整理11題QA,讓你一次看懂「猴痘」的疾病資訊。Q1:猴痘是什麼?猴痘病毒首次出現於1958年的研究用猴子身上,人類感染個案最早出現於197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陸續於中非和西非地區傳出個案。除了非洲是主要流行國家,近期也開始出現於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美國等國。猴痘與天花病毒一樣都屬於「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皆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可分為「中非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其中中非分支嚴重度及傳播力皆高於西非分支。近年猴痘致死率為3%到6%。通常透過與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密切接觸,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而感染,感染猴痘後,身體會出現皮疹且有發燒、頭痛、淋巴腺腫大等狀況,與天花症狀類似,但病情較輕微,症狀一般會持續14至21天,以症狀治療為主,病人通常會逐漸康復。Q2:猴痘有哪些症狀?若確診猴痘,會有皮膚病變(如:皮疹、斑疹、水泡、膿疱等)、發燒、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口腔潰瘍...等症狀。Q3:猴痘發生的原因為何?猴痘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可能經由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或是由感染者的呼吸道飛沫、損傷皮膚、黏膜、體液或被污染物品進行人傳人感染。Q4:猴痘的併發症有哪些?若不幸感染猴痘,會有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Q5:哪些人是猴痘的高危險群?‧猴痘感染者的同住家人及醫護人員‧有猴痘感染者接觸史‧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Q6:該如何預防猴痘?‧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如:老鼠、松鼠)和靈長類動物(如:猴、黑猩猩)‧疫苗接種:天花疫苗對猴痘有85%防護力,但台灣於1979年停止接種,故該年後出生之民眾均為未接種族群;美國FDA於2019年核准的JYNNEOS疫苗也可用於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Q7:若不幸得到猴痘,該如何保養?猴痘屬自限性疾病,症狀一般持續14至21天,通常會逐漸自行康復。Q8:猴痘該如何治療?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症狀治療為主,多數病人在猴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重症者則須使用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Cidofovir、Brincidofovir或是注射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IGIV)來治療。Q9:如何檢查猴痘?若出現疑似猴痘症狀,可透過「病原體檢測」檢查是否確診:‧病患發病期內的皮膚水泡、血液、咽喉擦拭液或瘡痂,分離並鑑定出猴痘病毒‧臨床檢體猴痘病毒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或定序為陽性Q10:猴痘的疾病進程為何?猴痘的潛伏期通常為6至13天,但範圍也可能為5至21天,感染猴痘後病人會出現發燒、劇烈頭痛、淋巴腺腫大等症狀。大部分病人在出現發燒後1至3天,並於臉部、身體皮膚出現皮疹,包括口腔黏膜、生殖器、及結膜、角膜都可能受影響;10至14天內皮膚會從斑疹、丘疹發展到水泡、膿疱,最終會結痂脫落。猴痘症狀大部分會持續14至21天,病人多會自行康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Q11:若出現疑似猴痘症狀,就醫前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如皮膚出現皮疹、斑疹等病變,又有發燒、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師是否有旅遊史與接觸史,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由於猴痘可能透過接觸感染源的傷口、體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傳播,故建議佩戴醫用口罩並與其他病人保持距離,採檢/醫療照護人員也建議穿戴手套、隔離衣、醫用口罩、護目裝備。
-
2022-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醫院放寬探病 每日1時段、同時段最多2人可探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民眾的疫苗接種率提升,衡酌民眾陪(探)病需求及醫院防疫安全,將放寬原中央規定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等6縣市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暫停探病之限制,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全國醫院陪(探)病管理措施,並調整住院病人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之陪病人數、及陪病公費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全台包括安寧病房、慢性病房、兒童病房等也開放探病,因為部分病房住的時間較久,若長期不能探病,有礙身心健康,其餘像是危及特殊情況開放探病,每日1時段、每次時段最多2人進去,仍有人數限制。陪病人數原本是1人為限,現有特殊情況下,經醫療機構評估,陪伴人數上限改為2人。因應疫情趨緩,即日起調整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探)病管理措施,相關說明如下:一、探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陪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二)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日內篩檢;緊急需入院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篩檢。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應進行入院及每週定期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陪(探)病人員進入醫院務必佩戴口罩及遵循感染管制措施。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未來也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醫院相關管理規定。
-
2022-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第3輪家用快篩實名制啟動 7月1日起可持健保卡購買
新冠疫情持續,民眾仍有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需求,指揮中心宣布自7月1日起,實施第三輪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販售,延續第二輪做法,每個販售據點每天配送份數117份,以及取消單雙號的購買限制,有需求民眾可以多加利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民眾使用快篩速度不同,因此7月1日起開放第三輪,方便民眾購買。指揮中心表示,為因應民眾需求,4月28日推出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依循口罩實名制1.0於藥局及衛生所通路販售,凡是持有健保卡或居留證民眾,均可至藥局及衛生所購買,每輪每位民眾僅能購買1次。6月6日開始實施第2輪,由於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中央的庫存及國內貨源均相當充裕,自6月13日起,取消單雙號的限制,民眾可自行依需求選擇購買日期,提升購買之方便性。指揮中心指出,為滿足民眾購買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的需求,積極增加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供應,並滾動檢討調整實名制的執行策略,包括每個販售據點每天配送份數由78份增至117份、縮短每一輪執行期間由第一輪的39天,縮短至第二輪的25天,以及取消單雙號的購買限制。經統計第一輪共販售996萬5689份,總計4982萬8445劑,每日平均販售25.5萬份、127.5萬劑,第二輪預計販售約170萬份、850萬劑,每日平均販售6.8萬份、34萬劑。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實名制,販售地點為全國4753家健保特約藥局及79個偏鄉衛生所,民眾持有健保卡或居留證,均可至藥局及衛生所購買;每輪每位民眾僅能購買1次,可以代購,1份5劑,每份售價500元,相關實名制販售資訊可至健保署、食藥署、藥師公會官網查詢。
-
2022-06-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病例數再減少 本土+4萬5678例、境外+89、死亡+152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4萬5678例本土案例,包括境外89例,死亡152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相較昨天新確診病例數,今天45678例比前一天來得少一些,而境外移入89人、死亡152人,比前一天都稍微少一些。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5,678例本土病例,為21,087例男性、24,558例女性、3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667例)、高雄市(6,413例)、新北市(5,808例)、台南市(4,347例)、桃園市(4,020例)、彰化縣(3,318例)、台北市(3,189例)、屏東縣(2,136例)、雲林縣(1,406例)、南投縣(1,134例)、苗栗縣(1,033例)、新竹縣(999例)、嘉義縣(885例)、新竹市(866例)、宜蘭縣(783例)、花蓮縣(669例)、嘉義市(590例)、基隆市(558例)、台東縣(461例)、澎湖縣(209例)、金門縣(151例)、連江縣(3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1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8例具慢性病史、109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7日至6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6月22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8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7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歲以上,分別自法國(8例)、英國(4例)、印度(3例)、加拿大、新加坡、美國及柬埔寨(各2例)、泰國、越南、西班牙及菲律賓(各1例)移入,另6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084,22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547,671例排除),其中3,533,335例確診,分別為14,120例境外移入、3,519,16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96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95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92例、台北市852例、台中市517例、桃園市510例、高雄市475例、臺南市339例、彰化縣272例、屏東縣219例、基隆市160例、南投縣138例、宜蘭縣134例、雲林縣126例、苗栗縣111例、新竹縣96例、花蓮縣95例、嘉義縣87例、台東縣84例、嘉義市76例、新竹市54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打造智慧醫療,助長者免於新冠重症,大林慈濟院長賴寧生:社區關懷需並重
疫情嚴峻,所有醫院全都全力防疫,收治眾多快篩陽性、急著PCR篩檢的民眾,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也不例外,為保護醫院安全,本院設置獨特鑑識系統,一插入健保卡,幾秒內就可得知民眾疫苗接種、是否處於居家隔離,甚至染疫。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指出,新冠肺炎已經流感化,且傳染力高於流感病毒,高齡長者如染疫,即使打過疫苗,也有一定比率的重症風險,不可等閒視之。 防堵院內感染 科技助精實防疫 賴寧生指出,東南亞在今年初爆發大規模疫情,日本、南韓、香港,感染人數屢創新高,且重症及死亡人數持續攀升,而台灣足足晚了鄰近國家一兩個月,有機會記取他國教訓,嚴陣以待。他說,台灣為全球科技產業重鎮,身為大林慈濟醫院院長,當然善用科技,打造智慧醫療,建構精實防疫的藍圖,盡可能減少院內感染風險。例如,資訊工程人員在醫院大廳設立鑑識系統,結合人臉辨識功能,避免住院病患多次進出醫院。賴寧生說,曾有名患者因外出買餐點,持多人健保卡,一天進出醫院20多次,在這套鑑識系統建置後,已無所遁形,無法隨便外出,到處趴趴走。要想守護民眾健康,賴寧生表示,光是做好院內感控是不夠的,必須積極傳遞正確訊息,為此,醫護人員到主動地站到第一線,透過網路直播,再三提醒疫苗接種及個人防疫作為等重要性,成效顯示,共有30多家媒體刊播,累積觸及觀賞人數超過10萬。 重視社區醫療 降低長者重症風險 健保大數據顯示,國內60歲以上民眾平均罹患二至三種慢性疾病,賴寧生指出,眾多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如果分次就診、領藥,容易出現藥物交互作用,且勞途奔波,相當辛苦。賴寧生說,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本土疫情,大林慈濟醫院採「重症及社區醫療」並重原則,啟動社區關懷,協助老年人就醫,「探視、關心,就是累積正能量。」賴寧生說,防疫期間,衛福部積極推動遠距醫療,但老年人不太會使用手機等3C產品,有賴慈濟志工深入社區,提供協助,而大林慈濟成立多年「整合暨高齡緩和醫療中心」透過一個平台就可解決老人家就醫問題,大幅減少來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此外,大林慈濟智慧醫療團隊研發「LINE整合型智慧醫療服務」,解決民眾就醫困擾,透過手機就能查詢個人健康管理與就醫指引,還可直接掛號,查詢門診及領藥號次,還可列出健診報告,服務項目達20多種。賴寧生說,這套「LINE整合型智慧醫療服務」系統操作簡易,老年人也能輕鬆使用,解決了許多老年人在醫師面前不太敢提問的窘境,有助於醫病共享及溝通。由於表現傑出,大林慈濟「LINE整合型智慧醫療服務」還獲得LINE總部的公開表揚。疫情南移 第一線肩負重任 對於這波本土疫情趨勢,賴寧生相當有信心,他表示,國人公民素質相當高,遵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都讓台灣疫情得到良好控制,他常去台東爬山,許多登山客遠遠打照面時,除了點頭致意,還會戴上口罩,等交會過後,再拿下口罩。至於醫療部分,疫情已南移,賴寧生強調,雲嘉南等縣市雖居民生活單純,人口密度較低,但銀髮族眾多,且常合併慢性疾病,屬於染疫重症的高風險群,醫療體系需謹慎面對。一旦重症住院,對於家人來說,將造成沉重負擔,因此,家屬務必妥善照顧老年人,讓其疫苗打好打滿,降低染疫風險。賴寧生也提醒,患有慢性肺阻塞、慢性疾病等病患,正接受化療的癌友,以及七八十歲以上老年人,均需提高警覺。
-
2022-06-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確診人數未來趨勢多起伏不定 專家曝兩大關鍵原因
新冠疫情趨緩,指揮中心昨公布單日確診人數跌破五萬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疫情趨勢似乎是每周下降一萬例,但何時可以降到底部,還需觀察。衛福部ACIP委員會召集人李秉穎直言,何時會降至一萬例「很難說」。另有專家預估,七月底單日確診數可降至一萬例,甚至是數百至數千例間,但夏季到來國人防疫放鬆,以及三個月後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或BA.5流行,疫情可能再起。單日確診人數何時可降到一萬例?ACIP委員會召集人李秉穎昨直言「歹講」,原因是國內疫情曲線是丘陵,不是高山,上升及下降速度較慢,依國外經驗,有些國家疫情爆發後三至五個月才開始下降,但澳洲卻歷時快半年都還沒完全結束,台灣可能屬於疫情下降速度較慢國家,單日確診人數何時會降到一萬例,「我也不知道。」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單日本土確診人數逐漸減少,整體疫情確實呈下降趨勢,這段期間較不會受到部分較小因素影響,就讓確診人數大幅上升,「因趨勢往下,就是往下了,一直繼續往下走,這是篤定的。」施文儀說,未來疫情趨勢約三至四周後,也就是七月底,單日確診個案數應會降到一萬例,此時民眾防疫警戒心較為鬆懈,同時夏季天氣炎熱,民眾戴不住口罩,又常聚集在不通風的密閉場所吹冷氣,且出遊機會大增,提高染疫機會,單日確認人數又會開始起起伏伏,但除非有很大的因素造成疫情爆發,確診人數才會大幅上升,「這是經科學的統計,但也是人性的一部分。」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隨著疫情趨緩,單日確診人數減少,但不可能完全歸零,預估七月底左右,單日確診人數可能落在數百至數千例之間,這樣的情形會拖蠻長的,但應仍讓大家適度放鬆一下,隨著人的活動增加,疫情勢必會小幅上升,但這是正常現象。至於單日確診人數會降到多低?施文儀說,各國均未有相關統計數據,因此很難預估,只要新冠病毒持續存在,疫情就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三個月後,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或BA.5流行至一定程度,成為國內主流病毒株時,就會再掀起一波疫情。如何避免疫情再度爆發,何美鄉說,民眾要戴好口罩,年長者等脆弱族接種第四劑疫苗,並藉由指揮中心進行社區血清抗體調查,做好面對下一波疫情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