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口罩
共找到
4990
筆 文章
-
-
2022-07-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5251! 境外45例 72死 只有新北市破4千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529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5251例本土個案及4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72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萬5251例本土病例,為1萬1553例男性、1萬3684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50例),台中市(3,217例),高雄市(2,662例),桃園市(2,661例),台北市(2,358例),台南市(1,906例),彰化縣(1,249例),屏東縣(893例),苗栗縣(711例),雲林縣(708例),新竹縣(658例),宜蘭縣(627例),嘉義縣(508例),新竹市(499例),南投縣(453例),花蓮縣(425例),基隆市(400例),嘉義市(317例),臺東縣(300例),金門縣(168例),澎湖縣(157例),連江縣(24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2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65例具慢性病史、5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6日至7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0日至7月13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1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6例),越南(2例),印度、新加坡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另3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3日至7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187,30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940,192例排除),其中4,240,466例確診,分別為16,190例境外移入、4,224,22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10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08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55例、台北市976例、台中市781例、高雄市737例、桃園市618例、台南市590例、彰化縣457例、屏東縣333例、雲林縣233例、南投縣223例、基隆市193例、宜蘭縣165例、苗栗縣164例、嘉義縣159例、花蓮縣139例、嘉義市129例、新竹縣128例、台東縣106例、新竹市78例、澎湖縣13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請戴上口罩,讓我認認你是誰?
那天在小吃店,拿起筷子正要吃東西,突然有人跟我打招呼。「X醫師,你也來了!」「請問你是……?」「就是剛剛給你看診的XXX啊!」「啊!對不起,你可不可以戴上口罩?讓我看一下是誰啊!」這是真的故事,疫情之下每個人都變成蒙面俠,不戴口罩反而認不得人了。這種要戴上「面具」才辨識出是誰的事,在舞台上的明星、歌手等偶像就是例子,一般人認識的偶像是打扮裝飾過的,等到一旦卸了妝,回復到廬山真面目,反而一般人認不出來了。事實上,看病的功夫是適得其反的,例如很多病都會有發燒的現象,到底發燒的真相如何?醫師反而是要將發燒的面罩卸下來,抽絲剝繭,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對症治療。疫情之中,有發燒,第一個要想到的當然是不是確診了。事實上,感染病毒也好,細菌也好,通常都會發燒,這是人體的一種反應,一種警訊,但老人家或免疫失常的人,可能不會發燒。因此,老人家得了肺炎,開始時通常也不太燒,不像年輕人可能就燒燙燙,反應很強會去求醫,這也是老人的病不好早期發現的原因。如果發燒之外還會發抖,通常表示有了細菌感染,因為細菌會分泌內毒素,讓人體發抖,病毒感染也許會發燒,但不會抖。身體內長了腫瘤,如果腫瘤長得太大太快壞死了,也會發燒。此外,有些腫瘤,例如淋巴肉瘤,會分泌一些致熱因子,也常常以發燒為初期症狀。如果長期發燒不退,通常稱為不明熱,那就要小心了,可能真的某種感染很嚴重,人體內的警察—白血球失去了消滅敵人的能力,例如得了白血病,白血球數目增加很多,但失去打仗滅敵的功能,一旦有感染,不能發揮防護功能,因此會一直發燒不退,有不少白血病(俗稱血癌)的病人,都是因為這樣才求醫的。以前有一條老歌叫「掀起你的蓋頭來,讓我來看看你……」,對醫師而言,看病也要掀發燒的面罩下來,才能了解發燒之真正原因,才能治好病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例BA.5本土社區感染 20多歲女重複感染 未曾出國紀錄
Omicron亞變異株BA.5我國出現首例本土社區感染案例。一名北部20多歲女性未曾出國紀錄,近期因重複感染,經過定序發現檢出BA.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和家人隔離期滿,掌握密切接觸者1友人、4同事,快篩都是陰性,衛生局安排PCR檢驗中。指揮中心說,今日公布之本土Omicron BA.5個案,為北部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今(2022)年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本次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7月5日確診,個案亦於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性,並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續定序結果為 Omicron BA.5。目前該名個案及確診家人皆已隔離期滿,已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均快篩陰性,衛生局已安排PCR採檢。因國內檢驗出1例Omicron BA.5本土社區感染個案,指揮中心已啟動相關疫調、接觸者採檢及加強監測作為。羅一鈞表示,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會調整基因定序比例,境外跟本土原先是7比3,目前比重會調整成1比1,後續境外移入病例,若變異株百分之百都是BA.5、BA.4的話,就不會多做定序,會以本土為主。羅一鈞表示,另外還有會著重兒童重症,以及針對重複感染,有機會找到特別變異株的情形,我們國內有8家實驗室,會加強輕症的病毒監測,這是針對本土Omicron的作為。羅一鈞指出,這一個案很特別,除了是首例社區BA.5個案,也是自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後,累計525例個案中,首例感染BA.5的個案。羅一鈞表示,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會調整基因定序比例,境外跟本土原先是7比3,目前比重會調整成1比1,後續境外移入病例,若變異株百分之百都是BA.5、BA.4的話,就不會多做定序,會以本土為主。羅一鈞表示,另外還有會著重兒童重症,以及針對重複感染,有機會找到特別變異株的情形,我們國內有8家實驗室,會加強輕症的病毒監測,這是針對本土Omicron的作為。羅一鈞指出,這一個案很特別,除了是首例社區BA.5個案,也是自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後,累計525例個案中,首例感染BA.5的個案。指揮中心說,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13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占比約為50%,BA.4占比則上升至14%。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迄今已至少89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並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且於葡萄牙發現再次感染病例占比增加,鄰近新加坡、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指揮中心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數隔7天再破百 本土+2萬5223 境外+87 死亡+11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53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5223例本土個案及8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14例死亡。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病例跟上周五30314例比起,下降16.8%,所以還在持續下降當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5,223例本土病例,為11,416例男性、13,786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224例)、台中市(3,293例)、桃園市(2,711例)、高雄市(2,629例)、台北市(2,532例)、台南市(1,842例)、彰化縣(1,305例)、屏東縣(861例)、雲林縣(742例)、苗栗縣(692例)、新竹縣(674例)、宜蘭縣(566例)、新竹市(535例)、嘉義縣(473例)、南投縣(435例)、花蓮縣(409例)、基隆市(351例)、台東縣(327例)、嘉義市(266例)、澎湖縣(168例)、金門縣(165例)、連江縣(2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1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7例男性、47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8例具慢性病史、7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7月12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日至7月12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8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4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及德國(各4例)、法國(3例)、日本(2例)、義大利、史瓦濟蘭、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6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0日至7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4,144,48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923,021例排除),其中4,215,200例確診,分別為16,144例境外移入、4,199,00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03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01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40例、台北市969例、台中市767例、高雄市734例、桃園市613例、台南市585例、彰化縣454例、屏東縣332例、雲林縣229例、南投縣222例、基隆市192例、宜蘭縣及苗栗縣各163例、嘉義縣154例、花蓮縣136例、嘉義市129例、新竹縣127例、台東縣106例、新竹市78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5 醫聲.醫聲要聞
染疫兒童的大魔王 專家籲避免MIS-C威脅 快接種疫苗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燒不完,每天萬人確診幾乎已成為常態。其中雖孩童感染新冠肺炎多為輕症,但因台灣地區持續發現少數兒童後續出現「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症狀,據統計孩童染疫後出現MIS-C的比例約萬分之一,且好發於12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至2%且會造成身體重要器官損傷,因此如何積極預防症狀發生及掌握發病徵兆快速就醫,是目前後疫情時代與病毒共存前提下,父母不得不知的重要課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MIS-C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跟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系統不正常調控或自我抗體攻擊等因素有關,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他說,由於預防MIS-C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而接種疫苗則是防範新冠肺炎感染的首選方式,尤其在疫情持續傳播的情況下,打疫苗的整體好處仍遠遠大於疫苗接種風險及副作用,呼籲5歲以上幼童儘速施打疫苗,才能遠離MIS-C威脅。MIS-C發生在染疫後 出現突發性發燒、出疹應提升警覺「孩童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的1週到2個月內,容易出現突發性發燒、全身性發炎的MIS-C症狀。」邱政洵說,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並非出現在新冠病毒急性感染期間,而是出現在染疫康復後的全身性多系統發炎,它好發於6到12歲孩童。他說,雖然國外MIS-C的發生率不高,僅萬分之1至萬分之3而已,但死亡率仍有1%到2%,因此家長須提高警覺,儘管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大多屬於輕症,一旦疫後出現高燒或皮膚及嘴唇長疹子、眼睛出血、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或活動力突然下降,這些都是MIS-C症狀警訊,建議應立刻就醫治療。口服抗病毒藥僅適用12歲以上民眾 切勿任意幫兒童加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65歲以上老人或65歲以下12類高風險族群,健保已有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臨床研究證實只要患者在確診5天內服用抗病毒藥物,能大幅降低近9成新冠重症及死亡風險。不過,部分民眾異想天開,想把抗病毒藥物分與幼童服用,以降低新冠染疫康復得到MIS-C風險。邱政洵說,MIS-C是全身性發炎反應,並非針對新冠染疫的急性感染期,而口服抗病毒藥物是用來對付新冠病毒,非用來治療全身性多系統發炎,因此治療MIS-C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根本沒效,必須改用「抗發炎藥」才是真正對症下藥。他說,況且,目前口服抗病毒藥物的適用對象並不包括12歲以下孩童,因此家長千萬別擅自主張幫孩子「加藥」,以免用藥不成反傷身。預防MIS-C首要為施打疫苗 面對疫情戒慎不恐懼邱政洵也說,預防MIS-C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感染新冠肺炎,而避免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施打疫苗,尤其國內目前已開放5到12歲孩童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在國內COVID-19疫情仍未趨緩,考量染疫恐怕容易併發重症與死亡風險的前提下,接種疫苗的好處仍遠大於接種副作用與不良反應風險,尤其孩童染疫出現腦炎死亡威脅更不容小覷,因此接種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及養成個人良好衛生習慣,仍是防範病毒入侵的不二法門。 (本報導為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系列衛教)
-
2022-07-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7597例 莊人祥:疫情維持10%~15%下降幅度
指揮中心預期本周單日確診數都在3萬以下,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2萬7597例、境外移入個案87例,另增死亡個案89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的病例數和上周四相比,下降12%,目前就是維持10%到15%之間的下降幅度。今日新增2萬7597例本土病例,為1萬2799例男性、1萬4778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718例)、臺中市(3,639例)、高雄市(2,943例)、桃園市(2,813例)、台北市(2,664例)、台南市(2,051例)、彰化縣(1,410例)、屏東縣(933例)、新竹縣(805例)、雲林縣(729例)、苗栗縣(665例)、宜蘭縣(650例)、新竹市(615例)、嘉義縣(552例)、南投縣(504例)、基隆市(456例)、花蓮縣(441例)、台東縣(347例)、嘉義市(321例)、金門縣(170例)、澎湖縣(149例)、連江縣(22例)。今日新增8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8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6例具慢性病史、64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6日至7月1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6日至7月11日。今日新增8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9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泰國及新加坡(各2例)、比利時、越南、丹麥、關島、英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7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2日至7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8萬9929例確診,分別為1萬6058例境外移入、417萬381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917例死亡病例,其中7,90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26例、台北市954例、台中市760例、高雄市718例、桃園市610例、台南市575例、彰化縣446例、屏東縣325例、雲林縣220例、南投縣219例、基隆市190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9例、嘉義縣149例、花蓮縣132例、嘉義市127例、新竹縣126例、台東縣105例、新竹市76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4 醫療.耳鼻喉
傷肺失嗅覺 頑固性鼻竇炎沒聞出瓦斯漏氣
經常鼻塞、流鼻水,58歲陳姓水泥工多年來飽受鼻疾之苦,原本體質過敏,工作時又常沒戴口罩,鼻過敏症狀嚴重,難以入眠,且呼吸功能及嗅覺變差,一天家裡瓦斯外洩,他竟聞不出來,幸好妻子察覺異狀,緊急處理,才化解一場致命危機。其實,這名陳姓男子7年前也曾因嚴重氣喘,緊急就醫,檢查發現兩側鼻腔鼻息肉增生,經過手術切除鼻息肉,並使用類固醇噴劑後,症狀大幅改善,終於可以安穩地睡覺。但幾個月後宿疾再度復發,抽血檢驗「過敏抗體指數(IgE)」,超過200,屬於第二型過敏反應,確診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之「頑固性鼻竇炎」,即使再度手術,術後仍會反覆發作。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啟哲表示,台灣空汙嚴重,加上環境潮濕,許多民眾有鼻過敏困擾,導致全台慢性鼻竇炎盛行率偏高,接近兩成,人數超過400萬人。鼻竇炎症狀為鼻塞、鼻涕倒流、臉部疼痛、嗅覺或味覺改變,甚至喪失。急性發作時,服用抗生素,平均治療兩周,症狀就得以緩解。不過,第二型過敏反應所引起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藥物療效不佳時,即使透過手術切除鼻息肉,搭配類固醇鼻噴劑,仍容易復發。黃啟哲說,這類慢性鼻竇炎患者反覆發作,治療難度極高,被列為「頑固性鼻竇炎」,估計全台約20、30萬人,主要症狀為鼻塞、嗅覺異常,易合併氣喘,幾無睡眠品質可言。以陳先生為例,接受手術,但治療效果有限,去年11月因嚴重氣喘、呼吸急促,就醫確診為急性肺炎,肺葉組織裡充滿鼻涕黏液,醫師立即收治住院,除了使用抗生素,並合併生物製劑,效果良好,幾天後嗅覺恢復正常,且鼻息肉萎縮,呼吸順暢。黃啟哲表示,新型生物製劑可精準調控發炎物質,阻斷特定的細胞介質,抑制發炎反應,且副作用低,有助於改善相關過敏症狀,例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鼻息肉等。儘管治療效果顯著,約可降低七成復發風險,不過,「頑固性鼻竇炎」患者必須定期回診,施打生物製劑,否則隔一段時間之後,仍可能復發,但健保尚未納入給付,一般家庭恐難自費負擔。頑固性鼻竇炎患者為肺炎高風險族群,黃啟哲表示,鼻息肉增生,就會堵住呼吸道,以致嗅覺異常,合併氣喘,肺部功能愈來愈差,容易導致肺炎住院,造成健保財務負擔。為了幫「頑固性鼻竇炎」患者請命,鼻科醫學會日前向健保署提出「生物製劑健保審核指標」,如氣喘、鼻息肉,且經內視鏡、電腦斷層檢查,輔以血液檢測「過敏抗體指數(IgE)」和過敏原,及血液中或組織裡嗜酸性白血球的比率或總量等。期盼健保 早日納入給付範圍,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
2022-07-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什麼兒童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年人還高?連比爾.蓋茲都搞錯原因
▌孩童的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人還高?在我剛參與全球衛生事務時,每年約有1,0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這個死亡人數本身就已經很嚇人了,更糟糕的是,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兒童的真正死因……有些人拒絕接種疫苗,甚至暗指疫苗是邪惡的。在我剛開始汲取全球衛生相關知識時,我發現導致貧窮國家孩童死亡的疾病,有很多從未發生在富裕國家的孩童身上,主要原因是富裕國家的孩童接種了特定疫苗,而貧窮國家的孩童沒有疫苗可接種。我的確知道這是個十分複雜的議題。部分原因是因為整個社會對疫苗風險的包容度很低。這種審慎的態度合情合理:畢竟是讓健康的人接種疫苗,如果接種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就失去意義了。但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們看到疫苗也可以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還有個議題的爭議性不下於疫苗,亦即是否該讓學校停課。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世界各國幾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燒關閉學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幾乎95%的學校停課。到了隔年6月,也只有10%的學校部分開放。學校停課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學校裡互動頻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溫床,換成其他病原怎會不同?而對於學校教職員來說,他們的職務並不包括冒著喪命風險工作。要求年長教師在疫情期間親自教學,而且是在沒打疫苗的情況下,等於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但也因為大規模停課,在疫情早期有些數據誤導了我們。早期兒童確診案例較少,一項挪威的研究也發現學校發生的傳染案例較低,讓許多人(包括我)認為,孩童不像成人那麼容易被感染。然而,實情卻非如此。在美國,截至2021年3月,孩童受感染的機率與18至49歲的成人相似,甚至還比50歲以上的成人還高。最初以為孩童比較不易被感染的論點,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學校停課的影響,但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而當他們真的被感染了,通常比較不會出現症狀,或病情嚴重到讓父母想到要幫他們做篩檢,這個問題可透過大規模篩檢改善。一旦疫苗問世,教師應該要能優先施打。尤其像新冠肺炎這種對年長者威脅較大的疾病,可能需要將年輕教師和年長教師或與老人同住的教師區隔開來。這麼一來,許多學校就能在採取多層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社交距離,以及保持通風)下繼續開放。一項研究顯示,德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並沒有增加,但美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卻增加了。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德國為了減緩疫情採取的措施比美國更有效。※ 本文摘自《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作者:比爾.蓋茲譯者:鄭方逸, 張靖之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2/06/29
-
2022-07-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莊人祥:估本周確診都3萬例以下
昨新冠疫情新增二萬九八四九例本土個案、中重症一三三例、四十九人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預期,本周單日確診個案將維持在三萬例以下,但受BA.4、BA.5變異株影響,預計八月、九月恐又有一小波流行,因此還不會放寬口罩措施。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較年輕死亡個案為兩例四十多歲男性,分別有癌症和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病史。經濟學人推估,台灣今年一到六月超額死亡為八○六七人,對照指揮中心新冠致死六三二六人,間接超額死亡人數一七四一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不應忽視任何死亡」,應將新冠肺炎傳染病改列第四級,並改採流感化監測,讓醫療量能正常化,減少間接死亡。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的本土研究顯示,疫情發生之初,社區民眾整體醫療照護可近性減損近四成,八十歲以上長者醫療可近性減損程度四成三,外籍人士五成;在本土疫情大爆發後,民眾醫療可近性更受到重大衝擊,致間接超額死亡。羅一鈞說,指揮中心每周調整專責病床開設占比,目前已無要求醫院降載,正常提供門診住院等服務。全國專責病房空床率近六成,昨下午開會討論全國六區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數占比,逐步調降,以釋出更多病床,照顧非新冠病人。
-
2022-07-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侵台專家籲改地方流行監測 羅一鈞:再討論
變異株BA.4、BA.5已出現四例本土病例,外界擔心是否再掀一波流行疫情。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型變異株BA.4、BA.5不至於造成大流行而會走向地方流行,因此應採取地方流行監測。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還需要觀察變異株在本土入侵和後續的影響後,再討論監測方式是否需要調整。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不會放寬口罩政策。羅一鈞表示,地方疾病的監測是針對重點族群進行,而非大規模篩檢或普篩、廣篩,如此一來被偵測的人數會減少,確診黑數會增加。但傳播流行趨勢還是需要掌握,因此需要觀察變異株在本土入侵和後續的影響後,再討論監測方式是否需要調整,以免因為調整監測方式而無法及時監測到。而醫療降載部分,指揮中心也每周都在調整專責併床開設數,希望住院容納更多其他病人,目前也沒有要求降載,門診住院都可以如常提供。莊人祥則表示,各國BA.4、BA.5的疫情趨勢主要是原本BA.1、BA.2往下降時會有一個小波上來,但死亡數沒有增加甚至更低,而且國內追加劑多在最近半年內接種,和其他已接種過很久的國家不同。加上國內疫情從四月開始到七月都還在流行,都是對台灣防範BA.4、BA.5比較有利的部分。莊人祥說,根據研究,BA.4、BA.5至少要超過三成本土病例,才會有開始再往上流行,台灣有開始本土但量還沒有偵測出來,因此可能八月甚至九月時才會有一波流行,且對台灣影響不會太大。另外口罩政策也沒有打算要放鬆,就是希望透過這些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打疫苗等方式繼續面對後續變異株可能的疫情。而死亡個案持續下降,已連續兩天降至百例以下。對此,莊人祥表示,6月死亡個案曾增至兩百多例,可觀察到從六月底那周以來已降到百例左右,這周又到了60以下。雖然報告數字也牽涉到每個區域縣市提供資料的速度,或是需要司法相驗等情形而有波折,但可以看到死亡已經趨緩,且死亡通常會落後於個案數兩三周,確診降低下死亡也有降低趨勢。莊人祥也表示,這一波疫情致死率目前為萬分之17,和日本萬分之16差不多。其他國家則為韓國萬分之10、馬來西亞萬分之23、泰國萬分之39、新加坡萬分之5。
-
2022-07-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9萬 莊人祥:預期本周確診都在三萬以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國內今天新增2萬9849例本土個案、62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預期這周確診數都會在三萬以下。今日新增2萬9849例本土病例,1萬3816例男性,1萬6010例女性,2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997例),台中市(3,941例),桃園市(3,219例),高雄市(3,115例),台北市(2,982例),台南市(2,244例),彰化縣(1,497例),屏東縣(1,075例),苗栗縣(785例),雲林縣(779例),新竹縣(734例),新竹市(671例),宜蘭縣(657例),嘉義縣(573例),南投縣(560例),花蓮縣(487例),基隆市(427例),台東縣(420例),嘉義市(324例),金門縣(182例),澎湖縣(145例),連江縣(35例)。今日新增4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6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48例具慢性病史、3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0日至7月10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3日至7月10日。今日新增6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7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荷蘭(9例),菲律賓(2例),泰國、韓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4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6月27日至7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6萬2290例確診,分別為1萬5970例境外移入,414萬626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829例死亡病例,其中7,81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19例、台北市950例、台中市743例、高雄市704例、桃園市599例、台南市570例、彰化縣437例、屏東縣322例、南投縣及雲林縣各217例、基隆市188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8例、嘉義縣149例、花蓮縣129例、嘉義市127例、新竹縣124例、台東縣101例、新竹市75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減損4成醫療可近性!這兩種人、這種病最慘
根據經濟學人推估,台灣今年1到6月超額死亡為8067人,對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致死死亡6326人,間接超額死亡人數達到1741人,多個領域學者專家接連疾呼「不應忽視任何死亡」,建議速將傳染病改列第四類、改採流感化監測,藉此促使醫療量能正常化、減少間接死亡,指揮中心仍不動如山。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上午例行直播中,根據已發表於國際期刊之本土研究,證明早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初,社區民眾整體醫療照護可近性就已減損39%。其中80歲以上長者之醫療可近性減損程度達到43%,為各年齡層之冠;外籍人士例如移工醫療,醫療可近性更減損達到50%。另有國外研究指,疫情導致醫療不方便,糖尿病死亡率增2成。該所成員范僑芯指出,今年疫情更嚴峻,初步也可從健保資料看到,雖然到醫院看較嚴重疾病的就醫下降幅度較小,但相較於疫情前一年,無論2020年、2021年,到今年4月,西醫診所的單月門診量降幅達到200至400萬件。至於5、6月疫情最嚴峻時,醫療服務及醫療可近性所受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彙整和分析。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對於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控制,西醫基層扮演關鍵角色,國外研究已經證實,疫情將導致慢性病監測和控制成效變差。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表示,英國2020年1月爆發大流行後,英格蘭地區糖尿病診斷率與糖化血色素監測率都大降3分之2,同期糖尿病病人死亡率上升19%,愛爾蘭、蘇格蘭、威爾斯地區糖尿病病人死亡率也增加了13%。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底,英國醫療服務恢復常態後,上述死亡率便重新趨近背景值。「若能改以地方流行監測,使醫療正常化,控制慢性疾病亦會使流行控制得更好!」陳秀熙表示,反之,若慢性病因醫療障礙而控制不佳,不但將導致國家付出間接傷亡的代價,也將提高染疫率、重症率、死亡率。 台大公衛所成員林庭瑀指出,義大利研究追蹤497位有糖尿病的健康照護人員,結果發現,單單「控制好血糖」這一項因素,如果有做到,就能將接種mRNA疫苗後突破感染的風險降低74%。嚴明芳指出,另有荷蘭研究發現,疫情導致高血壓病人停藥,若病人又感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最多可增加3.8倍。各國如何兼顧疫情與慢性病的控制?答案就是加強發展遠距醫療,可惜的是,這方面亞洲國家明顯遜於歐美。范僑芯指出,最新研究發現,歐美國家2020年後,遠距門診的量能皆有明顯有增加,幅度從增加3成到增加7.2倍,成功維持醫療照護量能不要下降太多。反觀亞洲國家,則因先前缺乏相關規劃,無法及時運用遠距來減少醫療量能之衝擊。很多人會擔心,改採流感化監測,如果BA.4、BA.5導致本土流行再起,怎麼辦?陳秀熙拿出實際數據指出,即使有BA.4、BA.5進入社區,預測到8月底,繼續用嚴密的大流行監測,單日新增個案大約是3.5萬人,單日感染率是僅0.2%,但若採取地方流行的社區流感化監測,8月底單日個案仍在一萬以下,大約9000,單日感染率僅0.04%。陳秀熙表示,台灣有高追加劑接種率加上落實戴口罩,兩者對於預防中重症和死亡的效果達到80%以上,抗病毒藥物對於中重症和死亡的預防效益也有5到7成。此外,觀察其他國家經歷大流行後,即使變異株佔比上升,單日染疫率和死亡率也無明顯變化。陳秀熙呼籲,不應該讓變異株影響台灣過渡到地方流行防疫策略,也不該停止邁向新常態生活。
-
2022-07-13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新冠疫情再起?譚德塞警告「感染和死亡人數上升」
隨著新一波感染在歐洲和美國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敦促各國政府和醫療保健系統採取措施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彭博報導,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12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簡報會上表示Omicron的子變體正在增加確診數並導致更多死亡,他還建議各國恢復戴口罩等措施以阻止病毒傳播,譚德塞強調「新一波病毒表明新冠疫情遠未結束」,並補充說「對死亡人數上升的趨勢感到擔憂」。根據英國統計的數據,該國在6月的最後一周估計有210萬人、即每25人中就有1人篩檢呈陽性,即使以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們也可能二度感染,但疫苗接種確實有助於預防嚴重疾病。世衛擔心即使病例再次上升,對病毒和新潛在變種的監測也在下降。譚德塞重申新冠疫情仍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2022-07-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打新冠疫苗 可防7成重症
台灣這波COVID-19 Omicron BA2變異株帶來的疫情造成社區流行,各年齡層族群皆受到感染與影響。不同於疫情初期,當時兒童感染病例少於5%,但Omicron當道後,兒童病例大量增加至20%至25%,即使青少年及成人已接種二劑或三劑新冠疫苗,仍然無法完全避免被感染。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減少感染機會、降低併發症或重症與死亡危險,七月下旬,六個月至五歲族群即納入疫苗接種對象,補足幾近全齡接種的最後一塊拼圖。指揮中心六月初於六都設立七個兒童大型疫苗接種站,台中榮總與科博館立即動員,五天為6452人接種疫苗,人數居冠,呵護國家幼苗當仁不讓。兒童莫德納、BNT 心肌炎風險小兒童接種mRNA新冠疫苗對預防Omicron,大約有三至四成效果,但預防重症效果可達70%以上,持續超過六個月。目前兒童可接種莫德納和BNT兩種mRNA疫苗,應該選擇哪一種?兒童莫德納與BNT疫苗並無絕對優劣,心肌炎風險小,皆可考處接種。兩種mRNA疫苗的副作用多為輕度至中度,約一至三日內可緩解。注射部位反應六至九成,多屬輕微;倦怠、頭痛約二至六成,通常較常發生在第二劑;發燒在第一劑小於10%,第二劑20%至39%,多數小於攝氏38.5度,反應較青少年和成人族群輕微,產生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機率明顯低於青少年。接種三劑 避免死亡最重要方法目前接種的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病毒製作,預防感染效果不理想,但接種三劑疫苗,仍公認是避免重症、死亡及預防病毒感染散播最重要的方法。以社會的防疫觀點,可降低疾病防治措施,如停課對於兒童受教權及生理、心理發育的影響,且減少疫情傳播至家人或其他年齡層民眾的機會。今年兒童感染新冠病毒人數和比率明顯增加,常為家庭或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或安親班群聚,雖然症狀大多輕微短暫,如突發性高燒、咳嗽、嘔吐、食欲差、活力降,通常約二至三天,在住院或症狀治療後很快緩解,但父母仍非常焦慮。併發症、MIS-C 家長仍應注意另外,也有不容忽略的併發症,如哮吼、熱性痙攣、腦炎、類流感的肌痠痛與倦怠及少數的肺炎及敗血症等,及無法預期的後續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PIMS-TS/MIS-C)或長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所以仍應注意。至於疫苗以外的預防保健,包括均衡飲食、多種營養,多補充水分,可額外補充維他命,注意個人清潔衛生消毒,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在公共場所、人潮處、餐廳等公共活動區域接觸介面,注意疫情時期的感冒症狀,並自我隔離,避免散播給他人。萬一孩子受到感染,可服用症狀治療藥物,如止痛退燒藥、綜合感冒藥與化痰劑等、多補充水分、維他命及清冠一號。應注意危險徵候,如持續性發燒、活力差、睡不好、吃不下、喘咳、意識不佳,出現這些狀況時,建議至兒科急診評估及處置。
-
2022-07-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公司規定嘴巴噴酒精殺菌 成大醫院:可能造成病變
COVID-19疫情期間,手部消毒及戴口罩是基本防護,卻有公司要求員工必須往嘴巴噴酒精殺菌,否則懲處;成大醫院表示,嘴巴噴酒精將造成口腔黏膜灼傷,長期下來更可能發生病變。1名女網友今天在臉書(facebook)「爆料公社」貼出公司規定及通訊軟體對話指出,公司要求員工往嘴巴噴酒精殺菌,即使是使用抗菌口腔噴劑也要加酒精,不符規定就要懲處,讓她不知如何是好。女網友這則貼文立刻引來熱議,紛紛留言說:「真好笑的公司」、「智商令人堪憂」、「要不要直接叫救護車比較快」、「這間公司怎麼撐到現在的」。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張馨云告訴中央社記者,目前沒有資料顯示往嘴巴噴酒精可以消毒殺菌,若以為酒精消毒手部之餘,也可以適用於嘴巴,這是錯誤的聯想,往嘴巴噴酒精,在消毒殺菌前,酒精將會先刺激及灼傷口腔黏膜。張馨云表示,如同長期喝烈酒可能會造成口腔或食道病變,酒精也是一樣,口腔內原本就有許多正常的細菌,宛如一個小的生態系,以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感染來看,雙手接觸五官,使得眼睛和鼻腔黏膜比口腔更容易感染到病毒。她說,若要保持口腔清潔衛生,還是要回歸基本面,以刷牙為主,漱口水為輔,讓口腔保持乾淨。但截至目前,她尚未接獲因向嘴巴噴酒精而送醫的病例。
-
2022-07-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新增4030例 市府提醒注意接機防疫措施
台中市今天新增4030例本土個案,副市長令狐榮達在疫情線上記者會表示, 相較上周同日確診個案降幅18.91%,台中疫情逐漸步入平原期,但提醒市民仍務必記住防疫四要訣,包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維持手部清潔和完整接種疫苗。令狐榮達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示警,國內累計出現4例本土確定病例,研判都在接機時感染機率較高,提醒市民接送入境親友務必遵守防疫措施,包括接送者接種滿三劑疫苗優先、戴口罩手套、親友上車前消毒手部、鞋底和行李、車內適度開窗通風、避免交談碰觸,以及接送完畢消毒全車內外。他說,BA.4和BA.5傳播力強,後續須嚴密監測,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呼籲民眾儘速接種,提高自身保護力。令狐榮達說,台中市65歲以上第4劑疫苗施打人數累計17萬2801人,覆蓋率41.91%,仍居六都第一。65歲以上長輩只要施打疫苗都可獲得中央獎勵的500元禮券和2劑快篩試劑,7月底前都可領取獎勵,有接種意願的長輩可盡速預約施打。台中市5至11歲兒童疫苗施打情形,他說,第一劑覆蓋率80.21%,第二劑覆蓋率38.85%,台中校園集中接種雖預計施打至7月15日。目前疫苗存量充裕,醫療院所仍會持續提供預約服務,家長可評估孩子的情況,自行選擇時間向醫療院所預約。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昨小降 今又升 本土+3.1萬 死亡+60 近兩個月來新低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昨天新增一萬多例,今天再度攀升至三字頭。今天新增本土個案3萬1152例、境外移入個案145例。確診個案中死亡新增60例,是近兩個月來新低;5月24日新增42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周二是一周新增數字最高的一天,但和上周二3萬5914例相比降低13.4%,整體趨勢下降,幅度緩和一點。今日新增3萬1152例本土病例,為1萬4893例男性、1萬6242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823例)、台中市(4,030例)、高雄市(3,555例)、桃園市(2,858例)、台北市(2,808例)、台南市(2,592例)、彰化縣(1,655例)、屏東縣(1,168例)、雲林縣(1,033例)、苗栗縣(902例)、嘉義縣(797例)、宜蘭縣(760例)、新竹縣(728例)、南投縣(617例)、花蓮縣(554例)、台東縣(506例)、新竹市(502例)、嘉義市(425例)、基隆市(390例)、金門縣(223例)、澎湖縣(182例)、連江縣(44例)。今日新增6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3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7例具慢性病史、4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0日至7月10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7月9日。今日新增1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87例男性、5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德國及泰國(各2例)、美國、土耳其、英國及荷蘭(各1例)移入,另13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10日至7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13萬2429例確診,分別為1萬5908例境外移入、411萬646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780例死亡病例,其中7,7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14例、台北市945例、台中市736例、高雄市697例、桃園市596例、台南市564例、彰化縣432例、屏東縣320例、南投縣217例、雲林縣216例、基隆市187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6例、嘉義縣149例、花蓮縣128例、嘉義市125例、新竹縣123例、台東縣100例、新竹市75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防疫成績受批評 陳時中三點全駁斥稱「值得驕傲」
衛生福利部今上午舉辦集中檢疫所防疫紀錄專書「戰疫堡壘」新書發表暨感恩茶會,由於部長陳時中甫宣布參選,此活動被視為選前之「陳時中畢業典禮」,對於防疫缺失的批評聲浪四起。對此,陳時中今全數駁斥,稱「疫苗有及時到位」、「快篩有及時大量採購」,強調「藥物用得早、比例高、流程順」,值得驕傲。「不能這樣講,是我們檢疫所的辛勞」,他說,本來應該要在整體疫情結束時,但由於中間大家歷經了很多辛苦和努力,「剛好這本書完成,希望及早給予鼓勵」,也希望社會大眾給檢疫所同仁拍拍手,讓大家更有力氣往前走。面對外界批評防疫「疫苗、口服藥、快篩」三樣做不好,陳時中一一駁斥。他說,購買疫苗「起頭早、整體計畫也早」,過程有「相關波折干擾」,所幸有很多國家協助把破口補起來,加上台灣的口罩策略成功,構成「善的循環」,讓疫苗「及時到位」。至於藥物,陳時中說,台灣算是世界上部署非常快的,到位也很早,而且「使用比率高,流程也非常順暢。」台灣用藥比率已達到確診人數的7%,比美國4至5%還高,「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關於快篩,陳時中說,台灣一開始是以較精準的PCR為主力,同時設立「共同採購平台」讓所需單位,有合理價格可買。今年4月快篩需求大量增加,政府即時大量採購,實名制也正式上路。有專家預測變異株進入社區將導致年底確診及死亡破萬,外界批評陳時中落跑參選。陳時中說,疫情變化「萬端」,不論他在指揮中心與否,都有「堅強的醫藥後盾」可以處理各樣事物,「疫情怎麼來,我們就怎麼擋」,都會根據科學實證、各國經驗去妥善處理。面對外界頻頻關切他最快何時辭職?是否要等本周三民進黨中執會或是全代會開完?陳時中說,他不是中執會成員,都要「看(中執會)決定之後,再來決定。」至於接班人是否找好了?陳時中表示「還沒有。」陳時中也再次澄清,昨天他說「自由業」指的是自己進入政務體系之前當開業牙醫師,這很清楚是自由業,後擔任政務官沒有任期,「國家有需要我們就來,任何時候我們符合國家需要都一無反顧。」自由業一說「遭誤解」,是不是陳時中自己口誤?陳時中說「我不知道耶,我本意是進到政務體系之前是自由業。」有最新民調顯示蔣萬安大幅領先,陳時中說,自己沒看到民調,祝福蔣萬安。有關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突發腦出血,陳時中說,他有一直在注意最新消息,「希望大家幫他集氣、給他祝福,希望他早日康復。」
-
2022-07-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想出國又怕坐飛機危險?醫揭真相:注意兩件事反而更安全
重新出國旅遊的日子似乎越來越近,但還是很多人擔心坐飛機的密閉空間,會讓感染機會大增。重症醫療醫師黃軒在臉書上分享相關研究。他指出,「在空中旅遊,受COVID-19傳播的機會比你在辦公室內、教室內、超市內或捷運內,低太多了。」只要做好兩點準備,還是可以安排出國行程。黃軒在貼文中說,該研究分析了近1億4千萬的空中旅客資料,在空中旅遊上得到確診傳染旅客2866位。平均每百萬名空中旅客,會有1名得到感染,而這樣的比例比在地面上低的多。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機艙內的通風系統等級很高,比我們日常所處空間的通風率高非常多;二、機艙內都是背對背,減少了面對面的接觸傳播;三、現在上飛機前,多半會要求陰性證明才能上飛機;四、機場內的程序已經大幅簡化,包括check-in、登機,很多都已不需要接觸到人;五、機艙內許多流程與設施,為了預防傳染多有改良;六、搭機的所有人都有實名和聯絡資料,有甚麼變化都很容易找到人。那為甚麼每天還是有那麼多的入境旅客驗出陽性呢?黃軒解釋,現在的Omicron病毒傳播速度非常快,且潛伏期變短,在國外病毒已經深入社區的情況下,隨時都可能感染病毒。那些受到感染的入境旅客很可能是在做完檢驗報告到上機前受到感染,才在下機後採檢出的。即使如此,黃軒仍提醒,想出國仍須特別注意「兩件事情」。也就是「口罩」和「疫苗」,正確戴口罩,仍能有效降低感染機率;而很多國家和航空公司,都有要求要完成接種疫苗,才可以空中旅遊。而不是「不是邊界一開放,你一上飛機,你就安全了。」
-
2022-07-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以為只是輕症,三天後卻被送加護病房!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分享救命關鍵
「掌握黃金時機給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救命舉動!」高雄市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染疫確診3天後,病情急速惡化,連吞口水也嗆到,診斷為「急性會厭炎」,住進加護病房。患有肝炎、氣喘病史的他,還好經醫師友人提醒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否則後果恐怕更嚴重。40歲的鄭仁信,是高雄市楠梓區沐仁耳鼻喉科診所負責人,身兼高雄市醫師公會副秘書長,常出席高雄市政府防疫專家會議,還支援快篩陽篩檢站,對防疫事務參與深,診所、公會、防疫三頭忙。過去一年多來,鄭仁信幾乎每天只睡4、5個小時,太太顏翎如說,半夜3點起床如廁時,常看到先生還埋頭做簡報資料,清晨7點多就在前往診所路上,趕8點看診,「確診也許是天意,上帝要先生放慢腳步多休息」。回想確診過程,鄭仁信說,6月3日覺得喉嚨卡卡的,快篩陽性,遂留在診所休息室隔離,透過視訊看診、給藥,診所同仁協助準備餐食,讓他無後顧之憂。起初鄭仁信認為只是輕症,不以為意,但醫師公會常務理事蔡昌學醫師提醒,因他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叮嚀他要及早吃抗病毒藥paxlovid,還好有這一記提醒,如果沒有先使用抗病毒藥,之後病情加劇使用類固醇時,會有降低身體免疫功能疑慮。「服用paxlovid是經專業醫師裁量權判斷,加上有肝炎、氣喘病史,符合用藥適應症。」鄭仁信指出,若沒有及早用藥,後續可能引發肺部浸潤,大面積感染造成ARDS急性呼吸道窘迫症。未料,鄭仁信6月6日凌晨4點吞口水竟嗆到,吞嚥困難,他緊急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掛急診,先吊點滴,之後照X光、內視鏡,發現咽喉有潰瘍,無法從嘴巴吃藥,因此被收治到加護病房,當下閃過念頭是「祈禱不要惡化到要插管」。住進加護病房後,醫師來巡房,他意外與大學同學重逢,這名醫師不忘發揮同事愛,幫忙買鄭仁信想吃的蒸蛋等食物,也給予心理支持。在鄭仁信住院後,太太顏翎如、7歲長女也相繼確診,長女有發燒症狀,太太是咳嗽、喉嚨痛,症狀都不嚴重。顏翎如說,先生在急診後告知需要住加護病房,她趕到醫院簽下病危通知書,心想「應該不會那麼糟吧!」她不斷禱告,也安慰先生「天父可能要你好好休息」。在急診及加護病房3天後,他再轉入普通病房1天,6月10日出院,6月12日出關才恢復看診。「一切來得太驚奇,好像被雷打到!」鄭仁信說,他可能自恃年輕,診所、醫師公會等事務多頭忙,較忽略身體健康,抗疫之路走了2年多,接觸過無數確診者,沒想到輪到自己確診時,竟然嚴重到住進加護病房,且是生平第一次住院,說明新冠病毒威力不容小覷。回顧染疫之路,鄭仁信說,一路得到很多提醒、打氣,最感謝的人是太太,雖然也被他傳染,仍照顧7歲長女、2歲小女兒,成為家庭安定力量。顏翎如說,病毒並不可怕,過度緊張是折磨自己,「喜樂的心是良藥」。鄭仁信及妻女相繼確診,一家4口唯獨2歲么女安然無恙,一家人平安出關後,幫小女兒補過2歲生日,一家人能平安健康在一起就是最大幸福,這一感觸在經歷確診考驗後格外深刻。醫師小檔案姓名:鄭仁信 頭銜:高雄市醫師公會秘書長、高雄市沐仁耳鼻喉科院長何時確診:6月3日如何確診:戴外科口罩視察快篩陽門診病人動線時,可能被經過的病人傳染;或工作時被病人傳染,這機會較低症狀:發燒、疲倦、喉嚨痛、咳嗽、全身痠痛、吞嚥困難、易嗆食治療:居家照護期間,症狀用藥、抗病毒藥物paxlovid、抗生素;住院治療時,類固醇、抗生素、症狀用藥、24小時不間斷抽痰給確診者一句話:如果符合資格,趕緊使用抗病毒藥物。感謝上帝安排了一群人間天使在病程中各個時間點對我的幫助,讓我能好好休養並儘快回到工作崗位。
-
2022-07-12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不出門在家做運動,徒手就能做的核心+腿部訓練
做運動一定要上健身房嗎?可是疫情期間需戴口罩上健身房,運動起來又不舒服,加上天氣炎熱實在也不想出門.....?沒關係,那就點開影片,跟著Housport運動社群的教練,示範11個適合新手的居家運動,讓你不出門,在家也能訓練身體、擁有健康。Housport運動社群的教練,針對新手及在家運動的特性,安排了11個核心訓練+腿部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包括熱身、主要訓練、核心訓練,不需使用任何運動器材,徒手就能做,而且每個動作的執行時間只有二十秒,對於新手來說剛剛好,不會感到吃力。而運動項目也很多元,包括超人式、胸椎旋轉、橋式、深蹲抬膝、高位平板撑以及青蛙跳等等,長時間維持執行這11個訓練項目,不僅能夠擁有漂亮的腹肌、健康的身體,還能夠改善腰痠背痛的毛病、達到減脂減重的效果。想了解更多關於居家健身減脂運動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隨時想做就做,在家也能享有健身運動的樂趣。原始影片Housport運動社群網站Housport運動社群IG延伸閱讀一週七天重訓搭配有氧,多元活動加速減脂!練好「非洲式彎腰」,腰背軟Q走路輕鬆「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戴N95家人照樣染BA.5 羅一鈞:建議戴醫用口罩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本土新增2例BA.5變異株,一樣為親友接機導致的家庭群聚,指標個案返家的車程中全程佩戴N95口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建議,長程戴N95會很悶,無法完全密合可能導致常常移動口罩來增加呼吸順暢性,建議醫用口罩就可以。羅一鈞說明,此次指標個案為6月24日從法國到新加坡轉機入境,家人到桃園機場接送時,指標個案上車前有手部消毒、鞋底有踩過消毒墊、行李也進行消毒,開車過程除喝水外有脫下口罩外,全程都有佩戴口罩,指標個案更是佩戴N95口罩。指標個案與家人一路開車返回屏東家中,車程中車窗每10~15分鐘開半窗透氣,全程採用車外循環。羅一鈞表示,定期通風可避免有取下口罩情形,長程密閉空間很難完全避免傳染,從案例看到還是有接送傳染風險,很難降到零,但接送的親友陽性還是要多注意身體健康,自我監測有症狀就快篩。但難免取下口罩喝水,因此羅一鈞不建議長程戴N95,因為會很悶,無法完全密合就可能導致常常移動口罩,來增加呼吸順暢性,建議醫用口罩就可以。對於本土BA.5今日又增2例,7月14日將開放有三類人免PCR陰性可登機,是否增加BA.4、BA.5在社區傳播風險?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機場落地還有深喉唾液採檢、3+4檢疫兩個措施,當然就可以避免BA.4、BA.5進入社區的機會。至於會不會影響邊境0+7的開放,是否考慮緊縮?莊人祥則說,開放方向會隨著疫情的演變做滾動檢討,0+7的開放則要視疫情而定。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BA.5再增2例!指揮中心:親友接機群聚染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88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86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2例本土BA.5個案,指標個案從法國轉機新加坡返回國內,家人從屏東到桃機前往接機,可能是在長途車程中染疫。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32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 (48例)及BA.5 (278例);另累計4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A)、1例女性(以下稱案B),年齡分別為40多歲及50多歲,為今(2022)年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以下稱指標個案)相關之家庭群聚。指標個案於6月24日自法國至新加坡轉機入境,案A及案B於同日至機場接送其返家居家檢疫。指標個案於6月25日接獲通知入境PCR檢驗陽性確診,同時出現流鼻水症狀,並進行居家照護,案A及案B列居家隔離。案A及案B於6月27日快篩陽性確診,其中案B有咳嗽及嗅覺異常症狀,後續定序結果2人均為 Omicron BA.5。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另1名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亦無症狀。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國內4名本土個案均研判於接送時感染可能性較高,請民眾接送入境親友時落實下列相關防疫措施,以保護自己和家人:一、接送者應完成接種至少2劑疫苗(建議打滿3劑者優先),並穿戴手套、佩戴口罩。二、親友上車前,應針對手部、鞋底、行李進行消毒。三、車內不飲食,接送時適度開車窗,保持充分通風。四、車上所有人全程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交談、 碰觸等接觸行為。五、接送完成後,建議對全車內外進行清消,特別針對常碰觸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處加強擦拭。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跌破2萬大關!今本土新增1萬9051例及境外80例、死亡96例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最新疫情概況,今本土新增1萬9051例,是5月3日以來的新低,歷經69天,疫情持續趨緩;境外移入部份來到80例、死亡96例略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確診人數大幅降低,主要還是因為周末國人篩檢人數減少,與上周相比下降近4000例,降幅是7.3%,仍然緩降。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9,051例本土病例,為9,028例男性、10,012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069例)、台中市(2,595例)、桃園市(2,067例)、高雄市(2,026例)、台北市(1,743例)、台南市(1,409例)、彰化縣(1,088例)、屏東縣(650例)、雲林縣(574例)、新竹縣(533例)、苗栗縣(458例)、宜蘭縣(451例)、新竹市(391例)、南投縣(386例)、嘉義縣(373例)、花蓮縣(353例)、基隆市(227例)、台東縣(205例)、嘉義市(197例)、澎湖縣(118例)、金門縣(117例)、連江縣(21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9例男性、37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4例具慢性病史、6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7日至7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5日至7月8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8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6例男性、3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韓國(4例)、美國(3例)、加拿大(2例)、越南、土耳其、印度、泰國、阿根廷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6日至7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946,57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41,625例排除),其中4,101,156例確診,分別為15,763例境外移入、4,085,33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72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0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806例、台北市945例、台中市732例、高雄市691例、桃園市595例、台南市547例、彰化縣426例、屏東縣317例、雲林縣215例、南投縣214例、基隆市185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6例、嘉義縣146例、花蓮縣126例、新竹縣123例、嘉義市121例、台東縣100例、新竹市75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7萬 疫情趨緩 口罩解禁再等等
昨本土新冠疫情新增二萬七七〇八例、死亡七十一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上周日確診約三萬二千例,本周日二萬七千例,雖下降近一成五,但「還是比預期來得慢」。指揮官陳時中說,照現在速度會平順往下走,不要引發太嚴重就醫問題,對未來整體社區防疫率也會較好,跌破萬例會比較快,但口罩解禁會建議稍晚一點,「有個保護還是比較好」。 至於新增七十一例死亡個案,莊人祥說,九成九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有酗酒習慣、B型肝炎,僅打過一劑疫苗,七月五日在家房間父親叫喚無回應,緊急送至急診,但到院時已無呼吸、脈搏,經PCR採檢後陽性確診。另例為卅多歲女性,曾接種三劑疫苗,六月十八日出現咳嗽症狀,快篩陽後視訊診斷確診,她為癌症末期病患,癌細胞已轉移,正在居家安寧照護,未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六月廿五日在家往生,列入共病死亡。昨新增中重症個案含中症一〇八例、重症一〇〇例。至於台大醫院七月八日公布二例染疫兒童腦中風個案,莊人祥說,指揮中心已收到通報,其中八歲男童列為重症,十二歲男童因未住到加護病房,判斷為中症。八歲重症男童原本身體健康,無慢性病,未接種疫苗,六月一日上午發燒、四肢痠痛,出現抽搐、嘴唇發紫,緊急送急診,發現血壓偏低、肝腎功能異常,PCR陽性確診。抗核磁共振顯示,腦部發炎反應、局部缺血,明顯有腦血管病變,六月十五日已出院,恢復情形良好。
-
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再降!今本土新增2萬7708例及136例境外、71人染疫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78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7708例本土個案及13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7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7,708例本土病例,為12,887例男性、14,812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72例)、台中市(3,474例)、桃園市(2,947例)、高雄市(2,935例)、台北市(2,785例)、台南市(2,264例)、彰化縣(1,462例)、屏東縣(1,064例)、苗栗縣(732例)、宜蘭縣(726例)、新竹縣(710例)、雲林縣(660例)、新竹市(640例)、南投縣(562例)、嘉義縣(502例)、花蓮縣(486例)、基隆市(388例)、台東縣(346例)、嘉義市(308例)、金門縣(162例)、澎湖縣(160例)、連江縣(2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7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3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70例具慢性病史、5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3日至7月7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21日至7月7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9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6例)、印度(4例)、泰國(3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烏拉圭、德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11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8日至7月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913,1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27,369例排除),其中4,082,028例確診,分別為15,682例境外移入、4,066,29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62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60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94例、台北市937例、台中市721例、高雄市683例、桃園市590例、台南市531例、彰化縣414例、屏東縣313例、雲林縣212例、南投縣211例、基隆市184例、宜蘭縣162例、苗栗縣155例、嘉義縣141例、花蓮縣125例、新竹縣122例、嘉義市119例、台東縣100例、新竹市72例、澎湖縣12例、金門縣1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趨緩 陳時中:跌破萬例會比較快 口罩解禁要晚點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疫情單日新增數何時會跌破萬、口罩何時能解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跌破萬例是會比較快」,照現在的速度會平順往下走,不要引發太嚴重的就醫問題;至於口罩,他會建議稍微晚一點。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指出,台灣7、8月可考慮開放邊境,一旦國內打第三劑疫苗的人口比率達75%,確診個案7月中旬就有望掉到萬例以下。陳時中今與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中央興辦文山景美社宅預定地。他在受訪時表示,跌破萬例是會比較快,照現在的速度會平順往下走,不要引發太嚴重的就醫問題,維持一定個案數,對未來整體社區防疫率也會比較好,但不要有突然爆發情況,引發醫療需求不足就可以了。陳時中表示,至於口罩他會建議稍微晚一點,有個保護還是比較好。
-
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再次跌破3萬例 降幅慢
本土案例昨再次跌破三萬例,新增二萬八○二八例本土案例、一○七境外移入案例、九十四例死亡。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本土案例持續在二萬到三萬例間起伏不定,下降速度比預期慢,原預估七月中到七月底本土案例能降至一萬例,但近期機率不高,推估八月才能評估是否鬆綁「口罩令」。昨新增一九六例中重症,其中包含一例兒童特殊重症,為八歲女童,曾施打一劑疫苗,疑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目前治療中。國內兒童重症累計九十三例,其中廿二例死亡,MIS-C卅四例。昨新增九十四例死亡案例,最年輕為一名卅多歲男性,為機構住民。Novavax疫苗前天開始接種,首日接種一九五二人次。國內疫苗涵概率第一劑九成一、第二劑八成五、第三劑七成。
-
2022-07-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跌破3萬例!本土+2萬8028 境外+107 死亡+9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813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8028例本土個案及10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4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8,028例本土病例,12,921例男性,15,094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122例),台中市(3,576例),高雄市(3,119例),桃園市(2,822例),台北市(2,612例),台南市(2,266例),彰化縣(1,565例),屏東縣(1,165例),雲林縣(817例),苗栗縣(722例),新竹縣(713例),宜蘭縣(701例),嘉義縣(637例),南投縣(549例),花蓮縣(542例),新竹市(531例),台東縣(409例),基隆市(391例),嘉義市(337例),澎湖縣(210例),金門縣(194例),連江縣(2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3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1例具慢性病史、6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7月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7月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66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例),越南及泰國(各3例),美國(2例),荷蘭、墨西哥、義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亞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8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 13,867,6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809,219例排除),其中4,054,189例確診,分別為15,548例境外移入、4,038,58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7,5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5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87例、台北市935例、台中市712例、高雄市674例、桃園市588例、台南市519例、彰化縣411例、屏東縣311例、南投縣209例、雲林縣208例、基隆市184例、宜蘭縣161例、苗栗縣151例、嘉義縣139例、新竹縣12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19例、台東縣98例、新竹市71例、澎湖縣11例、金門縣10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