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該看哪科.牙科
搜尋
刷牙
共找到
371
筆 文章
-
-
2021-03-23 科別.腦部.神經
婦人牙痛久治不癒失眠抑鬱寡歡 元兇竟是三叉神經痛
63歲周姓女子多年前出現劇烈牙痛,到牙科診所拔除數顆牙齒,疼痛仍未緩解,劇痛反覆,周女長期失眠,抑鬱寡歡。她後來至台北慈濟醫院做核磁共振,被診斷出「三叉神經痛」。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決定替她做「神經血管減壓手術」,術後恢復良好,找回健康。徐賢達指出,三叉神經有三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及下顎,主管臉部感覺,一旦出問題就會出現強烈痛覺。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其中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係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如腫瘤、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都是可能原因。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偶發性的劇烈疼痛,發作前毫無徵兆,說話、刷牙、甚至風吹,都可能誘發疼痛,每次持續數秒到數分鐘,痛感如刀割、火燒、電灼,為一種尖銳撕裂樣的疼痛,極其痛苦,且一般止痛藥完全無效,常使患者飽受身心煎熬。徐賢達指出,治療三叉神經痛以藥物治療為主,80%以上的患者可因藥物而得到緩解;若藥物治療效果不彰,再考慮侵入性治療。透過電燒、伽瑪刀等方式,破壞神經傳導路徑,阻斷三叉神經根不正常傳訊以達療效,故療效僅約三個月到半年,且將產生顏面感覺麻痺的後遺症。周女做的「神經血管減壓手術」,是以微創方式在耳後開一小切口,使用高倍率顯微鏡找到壓迫神經的血管後,再以墊片隔開,使三叉神經免於受血管壓迫,手術成效可達80-90%,並可保留三叉神經的功能,術後復發率低。慈濟醫院表示,臨床上時有所聞將三叉神經痛誤認為牙痛而拔牙的病患,但劇烈陣發性的三叉神經痛,與持續性的牙痛仍有所分別。徐賢達建議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的牙齒或臉部劇烈陣痛,可找神經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以免延誤治療,影響身心健康。
-
2021-03-19 科別.牙科
牙膏泡泡刷完漱掉不對嗎? 口腔專家揭用牙膏5大迷思
刷完牙用清水漱掉牙膏泡泡,這不是很自然嗎?口腔照護專家告訴你錯!錯!錯!如果使用1000ppm的牙膏,要讓口內的氟離子濃度維持,最標準的作法是「根本不要漱口」,最新正確刷牙的五大迷思,你不可不知。社團法人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表示,含氟牙膏已被證實可預防蛀牙,但一般人買牙膏常常只看品牌,忘了要注意牙膏含氟濃度,通常建議達1000ppm才有預防效果,並且至少每天兩次,刷牙兩分鐘,實證研究是可降低24%的齲齒。因此提醒民眾買牙膏記得翻查成分內容,1000ppm在市面上不少,但請注意,部分開架牙膏上面只說未超過政府規定的1500ppm,但有沒有達到1000ppm卻沒說清楚,這種沒說清楚、講明白的牙膏也不要買。第二個迷思,也是最顛覆一般人刷牙日常生活習慣的,就是刷牙完畢後,最標準的作法是「不要漱口」,黃耀慧說,以我們過去習慣,根本做不到,所以建議學童或大人也好,可以先從減量漱口做起,只要少少個一口水就可以,這樣才可以維持口內的氟離子濃度,達到預防蛀牙效果。滿口的牙膏泡會不會很難受?黃耀慧說,第三個迷思是牙膏量,那些電視廣告示範的量是錯誤的,不需要多到彎起來,若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1-3歲只要表淺一層即可,6歲以後只需要一個豌豆這樣大小,刷完不漱口也不會很難受的。市面上牙膏功能琳瑯滿目,除了預防蛀牙,還有抗敏、去除口腔異味,黃耀慧強調,最基本的還是要先做好蛀牙預防,特別是兒童,刷牙一定要兒童牙膏嗎?他提出第四個迷思,希望家長注意,有些兒童牙膏未達1000ppm含氟量,還因為有香香甜甜的味道誘導小孩吞牙膏,這是不好的機制。最後,也就是第五個迷思就是「漱口水」,他表示市面多有兩種漱口水濃度,一個是200-250ppm,一個是950ppm,前者可以每天食用一次,後者一周一次,目前政府但提供給學童每週使用一次的漱口水就是950ppm,然而,千萬別像想沖掉牙膏泡泡一樣,漱口水要達到效果,可別又用清水沖掉了。
-
2021-03-16 科別.牙科
每天刷牙還得牙周病?牙醫:多數人都忽略1地方
38歲林先生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但下顎前牙動已經開始搖晃,求診牙科,醫師檢查赫然發現其有嚴重牙結石堆積,經影像檢查更發現牙周組織發炎,已影響到牙周韌帶、齒槽骨和牙骨質,確診為「慢性牙周病」症狀。牙周病 因牙菌斑累積所致 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何曉涵解釋,造成「牙周病」,就是許多人熟知的牙菌斑累積引起,牙菌斑就是俗稱的「牙垢」。無論是否進食、吃東西,牙齒表面都會形成一層生物薄膜,隨時間推移與細菌繁殖,薄膜會增厚變成牙菌斑,所以,牙菌斑就是由細菌、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和唾液組成;而「牙結石」就是牙菌斑鈣化後堆積而成。(推薦閱讀:牙周病、蛀牙差在哪?沒蛀牙就會得牙周病? 牙醫師破解迷思)確實且正確潔牙 保護牙齒與牙周 為避免一連串的因果循環,只有平時踏實做好牙齒清潔與保養,才能減少牙周病發生。何曉涵建議,保護牙周與牙齒,正確潔牙方式很重要,刷牙時機、工具與動作都是關鍵;三餐飯後與晚上睡前都是刷牙時機,還要選用適合大小、軟硬度適中的牙刷,並以每3、4顆牙齒為一個小區塊刷洗,動作要「輕而快」,以橫向、縱向、畫圈三方式來回刷洗。(推薦閱讀:天天刷牙卻得牙周病? 牙醫師曝「黃金刷牙時間」做錯還是一口爛牙)牙縫清潔末忽視 定期牙科洗牙為保養上策值得注意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牙縫也是刷牙的重點,可以用牙線或是牙間刷,清潔洗刷齒縫,才能真正洗到每個角度;更好的方式是定期到牙科回診洗牙,清除較深層牙結石也是保養牙齒的關鍵。(推薦閱讀:還沒進去就超緊張!害怕看牙醫怎麼辦? 專業醫揭「事前眉角」)延伸閱讀: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
2021-03-15 科別.心臟血管
腰痛到爬不起來,腹主動脈瘤破裂!5高危險群應警覺
●腹主動脈瘤並非血管長腫瘤,而是血管「膨脹」●腹主動脈瘤破裂時,患者可能從腰部痛到後背●腹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應盡速動手術切除「還以為只是單純的吃壞肚子,沒想到竟差點被死神抓走。」年約70的莊男,家族有主動脈瘤病史,但腎臟功能不佳,沒辦法打顯影劑,從未檢查過血管狀況,某日左腰突然感到一陣疼痛,從後腰桿竄升陣痛感,沒過多久就冷汗直流,跪在地上怎麼也爬不起來,家人趕緊協助叫救護車。不是血管長腫瘤難觸摸到當時恰好是下班的尖峰時刻,送抵醫院時,已呈現休克,診斷為腹主動脈瘤破裂,緊急動支架置放手術才救回一命。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表示,腹主動脈位於兩顆腎臟中間,肚臍附近。腹主動脈瘤並不是指血管長腫瘤,而是血管「膨脹」,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高齡者,男性罹患機率比女性高,家族中有人曾罹患腹主動脈瘤或冠狀動脈心臟病、周邊血管疾病,或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抽菸習慣者,都是高危險群。李紹榕指出,腹主動脈瘤被稱為「隱形殺手」,多數患者幾乎沒有症狀,也難以透過觸摸找到血管膨脹處,常常出現疼痛感,往往已經是腹主動脈瘤破裂。各國倡議篩檢勝於治療李紹榕表示,無論主動脈瘤或腹主動脈瘤破裂,都難以令人忍受,腹主動脈瘤破掉時,位置通常會靠近脊椎,患者常反映會先感受到腰部膨脹的疼痛,再感受到後背的疼痛。李紹榕說,腹主動脈瘤破裂後,若沒有及時就醫,死亡率高達八到九成,但隨著台灣醫療系統發達,急救速度快,死亡率相對比過往低。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各國皆在倡議篩檢勝於治療,國內對於高危險群會建議做腹部超音波檢測,若有家族史更是會協助做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超過5公分應盡速拆彈李紹榕指出,腹主動脈瘤大小介於4到5公分,每年破裂的機率為5%,一旦超過5公分,每年破裂的機率將提升至21%,皆會建議腹主動脈瘤超過5公分患者,應盡速動手術拆炸彈。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表示,曾有腹主動脈瘤的患者,住院準備接受「拆彈手術」,卻在手術當天早上,刷牙準備進手術房前腹主動脈瘤破裂,所以「什麼時候破裂,真的誰也都不敢保證。」有抽菸習慣者也應警覺洪惠風說,美國、英國、瑞典等先進國家,對於65歲以上長者,且為男性、有抽菸習慣者,皆會協助定期做篩檢,國內雖然沒有提供免費的篩檢,但這類民眾應該要提高警覺,至少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確認是否健康。
-
2021-03-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用發泡錠預防感冒、補充維生素?營養師:小心副作用
不少人不喜歡白開水的平淡或覺得有股怪味,因而常用發泡錠取代白開水,當作日常水分的補充 隨時隨地來上一杯,甚至還有人把發泡錠當作預防感冒的首選飲品,想到就泡來喝,甚至當作感冒的治療妙方。發泡錠6大好處 提神、維持免疫力功能營養師宋明樺表示,市售的發泡錠商品種類眾多,主要以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質等礦物質占大宗。目前坊間常見的發泡錠多以B群加上維生素C,或鈣質搭配維生素D為主,兩種皆有以下幾個優點:1、防口角炎、口瘡:B群可預防口角炎、口瘡疾病。2、提振精神:B群及維生素C可參與人體的生理反應,是天然的輔酶,正常的身體作用頻率深受其影響,通常維生素C或B群缺乏的人較容易疲倦、精神不濟、無法集中注意力等。不過,食用過量又可能會破壞腸胃道的天然環境,因此,食用發泡錠來補充維生素 C或B群必須謹記「適量」原則,過與不及都不好。3、維持正常免疫功能: B群及維生素C屬於微量營養素,透過各種營養素的攝取,提供一天所需的活力來源;基本上,適量的B群及維生素C參與體內免疫作用,形成人體一道天然屏障,用來阻絕外界各種細菌及病毒的入侵。4、方便補充:B群及維生素C所製成的發泡錠,十分方便隨時補充不足的營養素,尤其是年紀大、吞嚥困難的長者,很多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每天都得吞藥控制三高指數,有時藥物味道不好、甚至有苦味,這時補充發泡錠,一方面除能轉移藥物苦味,另一方面還能補充微量元素,提供身體所需的重要輔酶。5、提高腸道鐵質吸收率:某些富含鐵質食物在腸胃道的消化利用率並不高,這些營養素往往還未被身體完全吸收,就可能排出體外,形成另一種浪費,例如深綠色蔬菜、紅肉、動物內臟等。不過,維生素C卻能提高腸道的鐵質吸收率,因此,不少餐廳常有牛肉搭配檸檬汁的料理,如此就能增加鐵質在腸道的吸收利用;同樣地,吃完深綠色蔬菜或紅 肉等高鐵食物,若能來杯含有維生素C的發泡錠,也能提高身體對鐵質的吸收。此外,維生素C含有東方女性最愛的美白、抗氧化功效,還能預防牙齦出血。6、增加骨質密度:不只是鐵質,某些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像是牛奶、芝麻、小魚乾等,能增加骨質密度、幫助骨骼生長,並穩定神經、有助神經訊息傳遞,此時若能搭配飲用含維生素D成分的發泡錠,就能提高身體的鈣質利用率。過度依賴發泡錠 有害健康雖然發泡錠含有一些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用之後對身體有益處,但畢竟不是天然 的蔬果食材,而是化學加工的營養補充品,長期依賴食用、甚至取代白開水,不 但無助於健康,還可能造成一些傷害。發泡錠口味多 恐破壞腸胃道環境宋明樺指出,發泡錠之所以能夠遇水起泡,主要是添加了鹼性的碳酸鹽或碳酸氫鈉、碳酸氫鉀、小蘇打等,這些鹼性物質有可能影響腸胃道環境,並中和胃酸,使得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到影響。然而,為吸引消費者購買,廠商紛紛推出各式各樣口味的發泡錠,包括檸 檬酸、蘋果酸、橘子及葡萄口味等商品,這些酸性成分與碳酸氫鈉的鹼性成分經過酸鹼中和,也可能會影響腸胃道環境,尤其是胃酸分泌不多的老人家,一旦食用太多發泡錠,恐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非天然添加物 易增加肝臟負擔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酸性及鹼性成分的發泡錠,一般不容易製成錠劑,通常須使用黏著劑、化學添加物等,才能製成錠劑,方便消費者使用;但這些非天然的添 加物卻可能增加身體負荷。宋明樺說明,一般而言,脂溶性營養素由肝臟代謝,水溶性由腎臟代謝,即使水溶性維生素不易沉積體內,可經由腎臟排出,但食用量過大仍會增加腎臟的工作量,因此,長期大量飲用發泡錠恐會增加肝腎負擔、不利健康。碳酸易致蛀牙 飲用完記得漱口由於發泡錠的碳酸成分也會酸蝕牙齒,長期飲用若未注意口腔清潔,也容易蛀牙。宋明樺建議,飲用發泡錠後記得刷牙,若上班族在辦公室不方便潔牙,也需簡單稍微漱口。苯酮尿症的人不要吃 避免增加身體負擔為增加發泡錠的口感及賣相,業者常會使用香料、色素,甜味劑等食品添加物,通常糖分太多。國外研究指出,若把添加香料及色素的發泡錠當水喝,長期易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力下降;至於滿足味蕾、追求適口性的發泡錠則會使用甜味 劑,一旦添加的是代糖「阿斯巴甜」,也不適合有苯酮尿症的患者食用。維生素C吃過量 恐有副作用 雖然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目前成人建議量為每天100毫克,但部分發泡錠 含過量的維生素C,若長期食用大量容易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宋明樺強調,平時若過量食用的人,一旦突然不吃或減量、改吃標準建議量,也可能出現反彈,造成維生素C缺乏副作用,常見症狀包括牙齦出血、傷口癒合等。發泡錠不會造成脹氣 避吃產氣食物為上策發泡錠遇水會啟動化學作用,使得氣泡不斷增加,部分人擔心食用發泡錠會不會造成腸胃脹氣不舒服?宋明樺說,答案是不會。發泡錠的氣體不多,也會揮發至空氣中,與其擔心發泡錠脹氣,倒不如注意某些食物,像是奶豆類製品、啤酒、碳酸飲料等含氣食物,反而更容易引起腸胃脹氣不適。維生素C治療感冒效果有限 熱水緩解更有用若感覺這陣子身體較虛弱,或覺得自己快要感冒、甚至已有流鼻水、咳嗽等的感冒初期症狀時,若沒時間到醫院看診,有些人會把發泡錠加入白開水中,希望能治療感冒或改善不適症狀。宋明樺提及,補充維 生素C雖有預防感冒功效,但富含維生素C的發泡錠對於已經有感冒的人飲用,其治療效果不大;一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並引起一連串的症狀,此時喝熱開水的症狀緩解效果反而較發泡錠來得好。額外補充營養素需適量 保存期限內飲用完畢若是真的想透過發泡錠來補充B群及維生素C,或攝取鈣質及維生素D等營養素, 應掌握適量原則,因市售發泡錠包裝上的每日營養建議標準主要以「成人劑量」 計算,但孕婦及孩童若吃同樣份量並不適合,通常孩童是成人量減半或1/3,至於懷孕女性因孕程變化,所需的營養素不同,因此,必須吃孕婦專用的維他命。發泡錠開封後,宋明樺提醒,應在一定的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最好是1、2個月內吃完,主要是發泡錠含有碳酸氫鈉或碳酸鹽、小蘇打、檸檬酸等成分,加上黏著劑、甜味劑等人工添加物,這些物質接觸空氣的時間太久,有可能變質或產生化學反應變化。延伸閱讀: ·吃柳丁、橘子、芭樂提升免疫力? 淺嚐就好!維生素C攝取超過這量反而會缺乏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
2021-03-08 科別.血液.淋巴
月經來每天得用12片夜用衛生棉 類血友病作祟
女性經血過量得當心,高一彭同學因經期長達3週,每天用超過12片夜用加長衛生棉,更排出50元硬幣大小血塊,確診類血友病。醫師說,全台多達98%患者未確診,籲女性提高警覺。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台中榮總罕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今天表示,據國際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約3成有經血過量問題,可能原因除了子宮內部病變、荷爾蒙失調外,也可能是凝血功能異常引發的疾病,例如類血友病就是其中之一。王建得說,國內研究證實,月經過量且有貧血問題女性約有16%是類血友病患者,就全球類血友病盛行率千分之1推估,全台約有2萬3000名類血友病患者,但至今全台有註記領有重大傷病卡的病例僅約300人,恐怕有約98%的患者未被診斷出來。他說,血友病是性聯遺傳的疾病,超過95%病友都是男性,因此許多人常認為這是男性的疾病,但類血友病是非性聯遺傳,因此患者男女比例相近,女性又因月經量大、產後容易出血等症狀,確診個案比男性稍多。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翁德甫進一步解釋,類血友病是一種凝血因子缺乏導致的疾病,但因多數病人症狀輕微,常見症狀像是經血過多、無故流鼻血、瘀青、牙齦滲血等,容易被忽略,想確診得靠運氣,否則一旦做手術或遇上意外出現大型開放傷口時,恐危及生命。為提高確診率,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推動「經血過量123」自評,女性月經若持續超過1週、每2小時內需更換衛生棉、排出血塊大於3公分,即為經血過量,有可能是類血友病作怪,提醒女性重視經期健康。翁德甫也提醒,除經血過量123口訣,若民眾一年內流鼻血逾10分鐘超過5次,每月出現1到4次不明瘀青或刷牙、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血流不止,都應提高警覺,諮詢血液科醫師。
-
2021-03-06 科別.牙科
少女「抽菸加一天一罐汽水」牙齒發黑爛光 網友嚇:該刷牙了
許多人都知道「常喝碳酸飲料」跟「抽菸」兩件事,都對身體很不好。但是到底有什麼樣的危害,一般人也很難具體想像。然而在最近,就真的有一位長期喝汽水、抽菸的外國網友拍影片,親身說明自己現在的慘狀。根據日本媒體「Techinsight」報導,住在美國密西根州的Victoria Irene Nowakowski近日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表示現年不過才20多歲的她,過去曾經有一口潔白亮麗的牙齒,然而最近幾年,她的牙齒已經全部發黑、蛀蝕狀況相當嚴重,迫使她必須進行牙科手術治療。而造成牙齒遭到破壞的原因,便是Nowakowski的生活習慣。Nowakowski酷愛碳酸飲料,幾乎每天都會喝可口可樂等汽水,但卻不愛刷牙,在四、五年前左右更開始抽菸。結果就是整口牙齒爛光光,最後花了三個月「打掉重練」,拔牙後再重新植牙,才讓口腔終於恢復正常的狀態。Nowakowski的慘痛經歷,也讓網友們紛紛表示「怎麼不早點去看牙醫呢」、「又抽菸又喝可樂又不刷牙,口臭沒問題嗎」、「該來好好刷牙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呢」、「其實滿感謝願意分享的,肯站出來講是件有勇氣的事」。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1-03-06 癌症.頭頸癌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引發口腔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早期發現並治療,5年存活率達8成。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平日也可在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盡速就醫。62歲歌手陳昇在臉書貼文中提及「口腔有腫瘤,已立即做手術處理」,因而取消跨年演唱會,消息一出,令歌迷意外,也引發民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口腔腫瘤型態多樣,分為良性與惡性,其中最令人聞之色變的就是口腔癌,位居2017年10大癌症第5位、男性癌症第4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周怡江表示,口腔癌是發生在口腔的惡性腫瘤總稱,9成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3大危險因子為檳榔、吸菸、喝酒,當中又以檳榔的致癌性最強,檳榔子為國際認定的第1類致癌物,加上嚼食的動作,化學性及機械性刺激,增加細胞癌變機率。從癌登統計也可看出,口腔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9比1,與嚼檳榔人口多數為男性有關。研究顯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如果合併抽菸,將增加為89倍;若再加上喝酒,罹癌風險上升至123倍。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時照鏡子,自我檢查有無口腔癌臨床症狀「破斑硬突腫」:▸破:口腔黏膜是否光滑柔軟,完整無破洞。如果口腔黏膜潰瘍超過2周未癒合,應就醫檢查。▸斑:口腔黏膜顏色是否正常。正常為均勻的粉紅色,若出現白斑、紅斑,要特別當心。▸硬:嘴巴開合有無困難,舌頭是否活動自如。▸突:口腔黏膜表面有無不規則突起。▸腫:臉或頸部有無腫塊或兩側不對稱。上述情形是基本原則,也有例外。周怡江說明,曾有病人責怪是拔牙造成的口腔癌,其實是本來牙齦就長腫瘤而不知情,齒槽骨被癌細胞侵襲,造成牙齒動搖,或甚至把牙齒推開移位,以為是單純牙周病,但拔牙後傷口卻遲遲無法癒合,就是因為腫瘤細胞持續生長所致。如果發現口腔出現異常情形,應盡速就醫。雖然台北市口腔癌發生率與死亡率比其它縣市低,但如有癌前病變,仍要積極處理不能輕忽,視需要須做切片檢查細胞型態,決定治療方式,這階段治療也不會影響臉部外觀。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可能情形如下:▸白斑:口腔黏膜上可能會出現白色斑塊或斑狀。▸紅斑: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塊,合併有組織退變的現象,癌化機率高。▸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口腔黏膜下組織層呈現疤痕慢性增加現象,纖維組織增加造成張口受限,口腔黏膜活性減低進食時易受食物刺激並產生潰瘍。▸口腔扁平苔癬:口腔黏膜出現交錯角質化條紋、斑塊等變化,癌化機率較低。▸疣狀增生:口腔黏膜表面整體呈現乳突狀或疣狀的突起。口腔癌分4期,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5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降低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以及放射線、化學治療。周怡江提到,有些病人會嘗試吃偏方或草藥,反而耽誤治療時機,千萬不可輕信。口腔癌病人通常是靠勞力養家的中年男性,為家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會造成家庭重大損失。周怡江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定期檢查,可降低口腔癌26%死亡風險。健保已補助30歲以上有菸檳(含已戒檳)行為的民眾(原住民為18歲以上),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3-06 癌症.頭頸癌
陳昇爆患口腔癌 醫警示:嘴破逾2周未癒已響起罹癌警訊
藝人陳昇自爆去年被診斷口腔癌初期,經過手術治療後狀況穩定,後續觀察癌細胞未擴散,現在每個月固定回診。他回憶,確診當下,難過到不知所措,打電話給結縭逾35年的太太,道出生病的事情,一想到沒辦法陪伴她到最後,內心滿滿的感傷。醫師表示,想要避免口腔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菸酒,不嚼食檳榔,每天觀察自己的口腔,若嘴破超過二周以上沒癒合,當心就是口腔癌初期的徵兆。北榮耳鼻喉頭頸醫學部喉頭頸科主治醫師朱本元表示,九成以上的口腔癌患者,都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的習慣,口腔癌一般好發於男性,主要是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以男性族群為主,女性較少。臨床觀察口腔癌患者的男女,大約是十比一,近年因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年輕化,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從原本的40到50歲之間才會發生,現在30歲左右的患者也不占少數。朱本元表示,口腔癌初期最常以「嘴破」表現,一般感冒、熬夜或是咬破口腔,大約一周內就會癒合,但口腔癌導致的嘴破通常是超過二週以上都不會自然癒合,且因為傷口持續在口腔中發炎,也常常會有口臭。口腔癌的嘴破,與一般嘴破的不同之處,若是壓傷口會感覺傷口下有硬塊,一旦發現此情形,幾乎八九不離十為口腔癌初期。口腔癌造成口腔的傷口,可以發生舌頭上下、口腔上顎、口腔兩側。建議民眾可以每天在刷牙時,查看嘴巴內外是否有破口,幫助早期診斷發現。朱本元表示,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為高危險群以外,有些口腔癌的患者是因為「磨牙」導致,特別是裝假牙的長者,因為假牙的不適合,咀嚼不斷摩擦口腔,導致口腔長期發炎,進而導致癌變。除了嘴破以外,口腔內若是出現白斑或是紅斑,也是症狀之一。另外有些患者則是口腔沒有潰瘍,但是頸部卻有不明的腫塊,也可能是癌細胞已經轉移至頸部,這類大多已經是第三期的口腔癌患者。朱本元表示,口腔癌很容易早期被發現,臨床上大約有五成的患者是早期患者,但其餘五成的患者,常常是已經有症狀,但卻自認「不會這麼倒霉」不願進一步就診,反而延宕最佳的就醫時間。他強調口腔癌早期治療,有八到九成不會再復發,晚期治療的復發比例相對高。依照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分析,口腔癌的死亡年齡中位數為60歲,與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整整少了20年壽命。朱本元表示,目前國健署也提供30歲以上,長期有菸酒、嚼檳榔習慣者,每2年可以免費做一次口腔癌篩檢,呼籲高危險群應該要定期檢查才能避免癌症上身。破斑硬突腫,提早發現口腔癌「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製表/陳雨鑫
-
2021-02-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刷牙、漱口水無助改善?2原因讓口臭一張口就有感
「口臭」真的很惱人,就算是美女,如果有口臭絕對令人退後三步屏住呼吸,型男口臭一樣形象大扣分啊!我們偶爾會有口氣是正常的。早上起床時、酒足飯飽後,或是吃完大蒜、洋蔥後,一張口就知道有沒有,甚至到隔天都還餘味未消。特別用清香的牙膏刷牙和漱口水漱口,或是飯後喝茶、喝咖啡等,可以稍微消除這些不怡人的味道。「胃熱」、「肺熱」,都是口臭的原因大部分的口腔異味,通常是因口腔衛生不良和牙齒清潔不佳所致,但鼻息肉、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鼻部問題,則是口腔異味的第二大原因。其他像是糖尿病、腸胃發炎、胃食道逆流、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狀況,也都與口臭有密切關係。還有,年過50 以後,由於牙齦萎縮,造成牙齒間隙過大,容易卡住食物也會引起口腔異味。但是有一種口臭,只需張口,甚至不用說話,旁人便可聞到,與有沒有吃大餐,有沒有抽菸喝酒完全無關,那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感覺,短則幾天,長則數年,中醫稱這種口臭為「胃熱」、「肝火旺」,口臭像是從胃、經過食道、嘴巴傳出來的。還有另一種口臭為「肺熱」,光是呼吸的氣息就會被旁人聞到,一股口氣在嘴、鼻腔裡繚繞不去。如果你在飯後喝茶、喝咖啡,或者嚼口香糖、刷牙、使用漱口水等,都無法解除你的口臭,以上這些都不管用時,就要考慮是「肺熱」或「胃熱」的問題了。肺熱型口臭1. 鼻竇炎、喉朧發炎等,皆屬於肺熱,會引起口腔異味。2. 長期抽煙者也會有肺熱造成的口臭。胃熱型口臭1. 牙齦發炎、牙周病、蛀牙、口腔疾病等,屬胃熱引起的口臭。2. 常常暴飲暴食、喝酒過量,也會造成胃熱口臭。3. 胃部的疾病如胃酸逆流、胃炎、或幽門桿菌等,更是胃熱口臭的成因。在老祖宗的時代,刷牙還不普遍,非洲及美洲人有一個針對口臭和口腔保養的古老祕方,就是嚼「甘草棒」。你有沒有看過美國西部片電影裡,帥氣的牛仔騎在馬上,嘴裡啣著一根小樹枝嚼啊嚼的?那就是甘草棒。比筷子短的甘草棒,也就是帶皮的甘草樹枝,直接放在口中咀嚼,從左邊嚼到右邊,閉嘴裝酷的短短時間,不但可以清新口腔,還能抗菌、消炎、保護牙齦、防止牙垢,還具有美白牙齒的效果唷!所以如今在西方國家,還是有人使用這個老方法,在飯後嚼甘草棒來清潔口腔,況且甘草的有效成分還能幫助消化,甘甜的口味也很令人喜歡。在中國,當然也有消除口臭的草藥妙方,古時候沒有牙膏,中國人飯後就以茶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新及牙齒潔淨,比起現在的含酒精漱口水,溫和許多。另外也有一些小祕方,像是生白芍片煮水喝,也是保護口腔與腸胃的好法子。中藥茶飲也能治療口臭肺熱可用『茶水漱口』抽煙口氣大,可以茉莉花茶或桂花綠茶漱口。但是要用不加糖的溫茶,而不是外面的手搖飲料喔。也可以自製薄荷藿香茶,尤其是有鼻竇炎或咽喉發炎者,薄荷、藿香各5克,用熱水浸泡過後放涼,用來沖洗鼻腔及漱口。胃熱可『口含甘草或丁香』工作中口臭,可以將甘草片或一粒丁香含於口中,既提神又幫助消化。胃熱亦可喝『生白芍茶』,可以消除胃熱,還能緩解因緊張引起的胃痛。醫女的食療藥膳生白芍茶材料:生白芍30克,淨水500c.c.作法:生白芍稍微沖洗,用熱水500c.c.煮開,水滾後轉小火,再熬煮20分鐘即可飲用。※一天一服,記得要放溫後服用,以免太燙會傷喉嚨和食道。醫女的保健穴位若是有口腔疾病或是鼻腔發炎的人,可以進行以下的點穴按摩,來改善鼻竇炎和保護牙齦健康。地倉穴【取穴】瞳孔直下,與口角外側交接處。【按揉】手指深按於牙齦上。承漿穴【取穴】下唇溝正中凹陷處。【按揉】垂直皮膚按壓,手指抵住牙齦深按。印堂穴【取穴】兩眉頭連線中點。【點按】垂直皮膚按壓,手指抵住骨頭深按。鼻通穴【取穴】鼻翼外緣上端,亦即鼻孔外側溝處。【點按】垂直皮膚按壓,手指抵住骨頭深壓。※ 本文摘自《逆齡食養》。《逆齡食養》作者:杜丞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1/11《逆齡食養》書封。圖/幸福文化提供
-
2021-01-30 癌症.其他癌症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嘉義36歲張姓男子長期有抽菸、嚼檳榔習慣,日前發現左舌有腫塊、約3個月後到醫院就診,並開始戒檳榔,因腫塊持續未消失,接受切除手術並證實為舌癌一期。醫師提醒,口腔潰瘍約2周內可癒合,若久未癒合應到醫院檢查。口腔癌期別越晚,腫瘤範圍越大,若未即時就醫,恐造成生命危險。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近年口腔癌發生率占十大癌症前5名,過去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但近年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常見於青壯年男性,特別是勞動人口,因為個人、工作、環境等因素,藉檳榔或菸酒以提神、交際應酬。台中榮總嘉義分院醫師耳鼻喉部邱于容表示,部分民眾認為檳榔不加入紅白灰、荖花等其他添加物,就不會有致癌危險,但「檳榔」為世界衛生組織承認的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物都可能致癌,若同時有嚼檳榔、抽菸、喝酒習慣,罹患口腔癌機率更高達123倍。邱于容指出,假牙產生的磨損傷口,如果久未癒合,亦可能癌化機會,過去就曾有6旬女性,無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習慣,疑因假牙摩擦導致舌側傷口,因癒合不良就診,發現潰瘍性腫塊,經切片證實為第二期舌癌,後續接受舌腫瘤切除術以及頸部淋巴清除術,手術至今仍在定期追蹤。邱醫師提醒,民眾平日可於刷牙時留意口腔內是否有不明的突起、粗糙纖維化、紅白斑塊等,或是吞嚥時有異物感,若經過一段時間仍未改善,就應該就醫檢查。另有嚼檳榔習慣民眾,口腔黏膜表面通常有殘存渣滓掩蓋,導致不易檢查口腔黏膜的變化,建議民眾就醫檢查前先暫停幾天不嚼檳榔,以利檢查。
-
2021-01-29 科別.牙科
台大口衛隊下鄉雲林義診 35位偏鄉童不再害怕看牙
台灣大學口腔衛生服務隊22年前成立,年年前往醫療資源匱乏的偏鄉地區傳達口腔衛生知識及義診。該隊指導老師陳信銘今率11位牙醫師及口腔衛生服務隊,下鄉到雲林元長和平國小義診,為全校小朋友檢查口腔、修補蛀牙,或由牙醫師進行窩溝封填、塗氟等簡單治療;此外也舉辦為期三天的冬令營,以行動劇等互動式活動宣導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縣議員蔡岳儒表示,台大口衛隊成立至今逾20年,走遍全台各地,服務70多所小學與教育機構小朋友,因有感偏鄉缺乏專業牙醫資源,口腔衛生服務隊近年頻下鄉雲林義診,今年寒假來到和平國小,希望利用所學為大家盡一分心力,此外也舉辦為期三天的冬令營,透過寓教於樂的「潔牙劇」教小朋友正確潔牙、了解衛生保健知識。台大口衛隊風塵僕僕來到雲林,並沒有護理師或牙醫助理隨行,牙醫師們還得輪流當助手,利用自組的移動式牙科治療工具,為校內35位小朋友檢查口腔健康狀況。「平常有認真刷牙,繼續保持!」牙醫師為孩子進行補牙、窩溝封填、塗氟等簡易治療,臨時診間中不時傳出驚呼聲,「原來看牙不可怕」「牙齒痛好恐怖,我以後會正確刷牙」校長車達說,小朋友在充滿溫馨、開心的氛圍中,終於都能克服心魔,躺上診療台、勇敢看牙。陳信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與口腔黏膜也有一定關係,因此口衛隊希望傳遞正確衛教知識,除直接處理小朋友的齲齒問題,也教會小朋友正確刷牙及確立的口腔保健觀念,在生活中貫徹「及早預防」的防疫醫學作為。
-
2021-01-27 癌症.頭頸癌
菸酒加檳榔致癌率高達123倍 醫師提醒這幾招助降風險
口腔癌患者年齡層因抽菸酗酒等問題,年齡層下修,醫師也提醒就算檳榔無添加物,搭配菸酒仍有超高致癌風險,若有徵狀出現,應提早就醫。張先生年約36歲,抽菸超過20年,吃檳榔超過5年,發現左舌腫塊後開始戒檳榔,但腫塊未消失,約3個月後就診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就診時,切片報告為局部輕微上皮異常,決定接受切除手術,切除後病理報告證實為舌癌第一期。醫師邱于容提醒,口腔癌期別越晚,代表腫瘤的範圍越大,如果患者未即時就醫,嚴重恐侵犯周邊組織及重要的神經血管,造成生命危險。據福利部資料顯示,台灣地區近幾年口腔癌發生率占十大癌症前五名,近幾年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常見於青壯年男性,特別是勞動人口,因為個人工作環境等因素,藉檳榔或菸酒以提神、交際應酬。有些民眾認為檳榔不加入紅白灰、荖花等其他添加物就不會有致癌危險,醫師邱于容提醒不論有無添加物都可能致癌,若同時有嚼檳榔、抽菸、喝酒的習慣,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更高達123倍。口腔潰瘍一般於兩週內可癒合,若久未癒合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另建議民眾平日可於刷牙時留意口腔內是否有不明的突起、粗糙纖維化、紅白斑塊等,或是吞嚥時有異物感,若經過一段時間仍未改善,就應該就醫檢查。邱于容說,口腔癌第一期,通常腫瘤完整切除之後定期追蹤即可;二期以後,腫瘤切除後須視情況予以適當重建,有頸部淋巴轉移者須同時清除頸部淋巴組織,若未接受治療,腫瘤在口腔內不斷增生,最後仍會造成顏面的腫脹及變形,甚至咀嚼吞嚥功能也會受影響,癌細胞的擴大轉移,嚴重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邱于容提醒,口腔癌的局部或頸部淋巴復發常見於治療後三年內,治療後應每個月定期回院追蹤檢查,若醫師評估情況穩定,回院追蹤檢查時間間隔便可拉長至二或三個月。
-
2021-01-27 科別.牙科
戽斗歪臉困擾妙齡女 透過手術搭配牙齒矯正改善線條
1名23歲女生因下巴偏移,有臉歪、戽斗情形,並因此感到自卑、人際關係不佳,經接受正顎手術與牙齒矯正後,不但臉部線條大幅改善,也顯得更加美觀和協調,並逐漸恢復自信。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口腔外科醫師陳彥綦說,患者因下巴偏移連帶造成整個齒列、嘴型傾斜,甚至連鼻子都歪到一邊,經電腦數位3D分析,確定臉部骨骼、牙齒與軟組織的問題後,擬定完整手術與齒列矯正計畫,同時也藉此改善咀嚼功能、美觀以及臉部整體的諧和感,患者術後十分滿意。他說,除了家族性遺傳的戽斗、小下巴外,青少年在成長發育期間,也可能因不良姿勢與習慣,導致臉部發育異常,這些問題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同時造成咬合咀嚼與睡覺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進一步也會使得營養攝取不良、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心臟血管系統受到損傷。陳彥綦指出,齒顎顏面歪斜是複雜度極高的臨床難題,醫療團隊會替這類型的病人制定完整的分析計畫與治療流程,透過詳細的資料蒐集,包括臨床攝影、全顱電腦斷層掃描、口內齒列掃描、臉部外觀智慧掃描之外,也會使用全程數位化分析,直接以圖片和動畫,讓病人了解手術前後外觀及功能的改變。因運用3D列印模型與手術導引版的技術,精準度大幅提昇,再加上手術全程使用超音波骨刀(非傳統的金屬鋸),可降低失血量與對組織造成的傷害;病人術後隔天即可經由嘴巴進食,不再需要進行顎間固定,口內也不必放置引流管,只需要在手術後前期吃些軟爛的食物,和透過牙刷刷牙即可。大幅降低一般正顎手術後的照護難度,讓病人輕鬆擁有漂亮臉蛋。陳彥綦提醒,經由齒顎手術與矯正治療,患者可獲得口腔健康、功能與美觀上的改善,解決惱人的齒間縫隙、暴牙、戽斗、深咬、開咬等問題,減少牙周病、蛀牙、咀嚼功能障礙,以及發音咬字缺陷。
-
2021-01-24 新聞.健康知識+
以油漱口助「排毒」?教授批:毫無依據的壞科學
我在2016-10-17發表口腔細菌,大腸癌,胰腺癌,然後又在2018-6-11發表口腔細菌與大腸癌關係密切,都是在報導最新的研究發現口腔裡的一些壞菌可能會引發大腸癌和胰腺癌。讀者Lance Wang 2020-1-8在口腔細菌與大腸癌關係密切回應:教授您好,"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一書中提及口腔細菌等大多是脂溶性,建議以油漱口去除,以避免細菌等經由根管治療處、假牙縫隙、傷口及淋巴系統處影響全身,想請問教授對此的看法如何? 是否有科學根據? 謝謝!讀者提到的這本書是2015-3-28出版,全名是《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毒理學博士的高成功另類療法關鍵報告》。其實,你只要看到《另類療法》就可以肯定這是一本《偽科學》。不過,儘管我私底下跟這位讀者這麼說,他還是不願意接受,因為他認為作者是毒理學博士,怎麼可能會宣傳偽科學。好,我們再看一次這本書的標題。它的意思就是說,正規的癌症醫療是會殺死你,而這本書提供的另類療法才是能救人的。這種利用民眾害怕化療、電療的心理而來騙取信任和金錢的書籍和偏方,是多如過街老鼠,早已見怪不怪。例如,請看我在2019-3-15發表的謀財害命的醫生。不管如何,為了滿足這位讀者的要求,也讓其他讀者能見識到另類療法的虛偽,我就來分析這個叫做《以油漱口》的另類療法。我們先來看這本書裡的原文:「口腔毒素主要分為油溶性毒與水溶性毒,以油漱口能幫助排除前者,而高克痢是含黏土的止瀉藥,黏土能吸附帶正電的重金屬離子與帶正電的其他毒素。口腔毒素多但勤漱口者在一個禮拜內往往會發現頭腦變清楚了,這是我透過教學所得到、屢試不爽的回饋事實。」《以油漱口》是源自古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醫學/養生觀念,原名是kavala或gundusha,而英文是oil pulling。這個英文名稱可以解讀為《用油來拔除口腔裡的毒素》,也可以解讀為《用油來拔除全身的毒素》。就全身的作用而言,另類療法的推廣者聲稱《以油漱口》能治療約30種疾病,包括糖尿病,哮喘,皮膚炎,偏頭痛等等。《以油漱口》目前最常用的油是椰子油,而做法是將一大匙(tablespoon)油放入口腔,然後用漱口的方式在齒縫間沖刷,持續約20分鐘後,將油吐掉,然後用清水漱口。(註:網路上有人說試了一兩次後就放棄,因為把有味道的油含在嘴裡20分鐘,實在很難受)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醫療節目Dr. Oz Show在2014年介紹oil pulling,從而導致全國各地的牙醫診所被民眾問爆了,所以美國牙科協會不得不立即做出回應。它說:「目前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表明oil pulling可減少蛀牙,增白牙齒或改善口腔健康。 基於缺乏科學證據,美國牙科協會不建議將oil pulling作為牙齒衛生措施。 美國牙科協會繼續建議您為保持良好的牙齒健康,每天用氟化物牙膏刷牙兩次,持續兩分鐘,每天用牙線清潔齒縫一次,不要吸煙。」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oil pulling做搜索,看到30篇論文,幾乎全都是發表在一些阿里不搭的期刊。例如一篇2020年發表的綜述論文The effect of oil pulling with coconut oil to improve dental hygiene and or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系統性評估:椰子油漱口對改善牙齒衛生和口腔健康的作用)。它是發表在一個我從未見過的期刊,名叫Heliyon,影響因子只有0.4。儘管這篇論文的作者發現「數據不足以得出結論性發現,研究質量參差不齊,存在偏見的風險很高」,但是他們的結論竟然是「有限的證據表明,用椰子油漱口可能對改善口腔健康和牙齒衛生具有有益的作用」。有一篇2018年發表在《英國牙科期刊》的評論很直接了當地就用這樣的標題:BAD SCIENCE: Oil pulling(壞科學:以油漱口)。美國有一個專門打擊偽科學的網站叫做Science-Based Medicine(基於科學的醫學)。它在2014-3-12發表Oil Pulling Your Leg(油拉你的腿),結論是:「油拉(以油漱口)是暗示性的錯誤稱謂,暗示從嘴裡拉出一些有害物質(毒素和細菌)。…用於一般健康或任何其他適應症,油拉(以油漱口)純粹是偽科學。 它的排毒聲明就跟所有排毒聲明一樣,都是毫無依據。 除了作為口腔護理的不良替代品外,沒有任何證據或合理的理由要推薦油拉(以油漱口)。」所以,陳XX博士在他書裡所說的《口腔毒素多但勤漱口者在一個禮拜內往往會發現頭腦變清楚了,這是我透過教學所得到、屢試不爽的回饋事實》,您還會相信嗎?註:有關《排毒》的胡扯鳥蛋,請看我發表的文章「排毒」到底是啥東西,或是演講影片排毒是排啥毒。後記1:這篇文章發表約11小時之後,讀者ChunChuan回應:「感謝教授提供的資訊,“油漱”這個亂象曾在台灣芳療業猖獗過一段時間,有些賣植物油的業者,在開課教民眾以各種植物油漱口,還標榜用不同植物油漱,會有不同功效,那時不少人信以為真。直到後來新聞媒體報導,有民眾長期用植物油長時間漱口,結果引發牙周病,也出現不少人口腔牙齒狀況變差的情形,甚至因漱口時間過久,造成口腔肌肉纖維化(不確定用詞是否正確,但就是口腔肌肉受損),這個“油漱”歪風才漸漸的退燒。如今回想,這件事情說到底,就是某些賣植物油的業者搞出來的促銷花招。」後記2:這篇文章發表後隔天,讀者Michelle回應:「謝謝林教授,看完這一篇太痛快啦!多年前我也曾相信油漱的功效,以第一道冷壓橄欖油進行油漱,嘗試兩次皆以牙齦發炎腫痛收場,證明油漱非但無法帶走口腔細菌,反而可能把細菌帶進原來就不夠健康的牙齒/牙齦(例如裝了牙套的牙),使口腔環境更惡化。」原文:以油漱口?排毒?
-
2021-01-17 科別.牙科
牙周病不一定會痛? 牙齦發炎要小心!醫列「9典型症狀」別當耳邊風
32歲的劉先生,刷牙時會流血,經採用全口牙周囊袋探測發現,牙周有多處超過5厘米深的囊袋;但劉先生百思不解,自己一點症狀都沒有,為何會有牙周病?牙周病初期症狀易被忽略 9典型症狀要知道根據統計,35歲以上的成年人,8成以上都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40歲以上,比例更高達9成,牙周病的症狀並不明顯,有些人甚至完全沒有自覺症狀。牙周病科醫師高珮琪強調,牙周病患者沒有自覺症狀,並不代表從未出現過症狀,只是這些症狀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尤其是在牙周病初期,牙周病的症狀包括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觸痛、牙齦萎縮、觸壓牙齦時,牙齒與牙齦間會流膿、牙齒鬆動或逐漸分開、對咬異位、部分假牙會因牙周病而難以裝戴,或是出現持續性口臭等。牙齦發炎是先期症狀 置之不理恐造成牙齒鬆動雖然牙周病會出現牙齦流血等症狀,但卻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很多牙周病患者出現症狀時,往往不以為意,即使流血或是自覺怪怪的,卻認為是正常的現象,誤以為是火氣大或是太累,認為只要喝點苦瓜汁、採取些涼補或多補眠即可,失去早期診治的先機。高珮琪指出,牙齦發炎是牙周病的先期症狀,若置之不理,細菌會繼續往下侵犯骨頭,破壞齒槽骨,造成牙齒鬆動;若仍不予理會,牙齒還可能自行脫落。牙周病常見5迷思 你了解多少?然而,關於牙周病,你了解得夠多嗎?坊間一些對於牙周病的迷思,包括牙周病會讓牙齒掉光光、年紀大,才會得牙周病、牙周病等到很痛再治療、特效的潔牙產品,可以治療牙周病等,這些都是真的嗎?迷思1、罹患牙周病,全口牙齒都會掉光光?若罹患牙周病後沒有及時治療,的確可能因為齒槽骨遭破壞,造成牙齒鬆動,若 置之不理,牙齒很可能自動脫落,甚至一點小外力就掉落了。迷思2、火氣大、年紀大, 都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火氣大並不是造成牙周病的原因,倒是很多牙周病患者,出現牙齦腫脹、流血,就誤以為是火氣大而不予理會,反而忽略牙周病的早期警訊,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另外,很多人以為上了年紀,掉牙是很正常的現象,其實不然。只要牙齒照護得好,牙齦健康,即使上了年紀仍然可以擁有一口好牙;但因牙周病是細菌堆陳所致,需要時間的累積,以致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也會上升。迷思3、治療牙周病,只挑最嚴重的部位治療即可?治療牙周病並不能只挑嚴重的部位治療,畢竟口腔內的細菌是流通的,會互相散布;牙周病的治療,必須將口腔內的整體細菌量降到最低,否則只是治標而非治本。此外,治療牙周病後,還要針對可能的加重因素進行矯正,例如缺牙重建等。一旦有缺牙,卻仍置之不理,很容易造成部分牙齒受力過大,加重牙周病的症狀;若牙齒排列不整齊,也容易卡住食物殘渣,造成口腔內細菌量增加。迷思4、因為怕痛、太忙、不想拔牙等,等到很痛時再治療牙周病?一旦等到很嚴重才治療牙周病,將加重牙周病治療的複雜度。若早期在牙周囊袋小於5 厘米時即被發現,只要讓牙醫師移除牙結石後,加強居家口腔清潔照護即可,但若牙周囊袋已超過5厘米,則需接受進一步的牙周治療。即使牙周囊袋已超過5厘 米,但若發現得早,可能只需接受基本的牙根整平等治療即可,但若嚴重度高,甚至得接受手術治療。但很多人出現初期的牙周病症 狀時,除了不以為意之外,也會抱持鴕鳥心態,使治療的複雜度高,不僅治療的成效因此受到影響,所需的金錢花費與時間也更多,讓原本單純的口腔重建成效與安全度增添更多變數。迷思5、藥物、漱口水、特效牙膏,可以治療牙周病?沒有任何漱口水、牙膏可 以治療牙周病,因此不需要陷入噱頭的迷失,白白花了冤枉錢。只要牙周狀況處於健康的狀態下,平日的保養只要藉由刷牙的機械性力量即可達到最好的清潔效率;機械力量的清潔效果絕對比漱口水或牙膏內的任何成分都來的有效。至於藥物方面,當患者出現發炎感染等急性症狀時,臨床上會給予抗生素,解除其感染症狀,但並沒有藥物可以預防牙周病。 延伸閱讀: 牙周病、蛀牙差在哪?沒蛀牙就會得牙周病? 牙醫師破解迷思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
2021-01-16 新聞.元氣新聞
阿中部長回歸牙醫本行 微奶音教兒童乖乖用牙線
我國兒童齲齒率居高不下,身為牙科醫師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歸本行,替長庚醫院錄製牙線教學影片。阿中部長在影片中,不時帶著「奶音」,提醒小朋友「有注意喔!」影片推出也吸引上千次點擊。林口長庚兒童牙科主任莊麗娟表示,兒童約有四成完全不用牙線,容易導致牙縫蛀牙,盼透過阿中部長的高人氣,提升兒童使用牙線的比率。「讓你更健康喔!」「要認真學習唷!」陳時中一改抗疫嚴肅的口氣,以微微的奶音,教小朋友如何刷牙及使用牙線,他也自稱是阿中叔叔傳授刷牙訣竅: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2分鐘,睡前一定要記得刷牙,並加碼說明使用牙線的方式與重要性。根據衛福部107年針對我國6歲以下兒童口腔健康調查顯示,隨著年齡增加,齲齒率和平均齲齒與填補顆數會快速增加,且有蛀牙的孩子,未來再蛀牙機率比沒有蛀牙經驗的孩子高60%。莊麗娟表示,蛀牙是兒童最常見口腔疾病,除了愛吃糖,沒有落實刷牙外,最令人擔憂的就未使用牙線,根據臨床觀察,至少有4成的孩子沒使用過牙線,主因是家長也不知道清潔牙齒必須搭配使用牙線。莊麗娟表示,未使用牙線,最擔心「牙縫蛀牙」,臨床上大約10個看牙的小朋友,至少有5到6個牙縫蛀牙。牙縫蛀牙初期幾乎難以被看見,即使牙醫師用肉眼也看不到,必須要照X光才能看見,當肉眼可見時,牙縫蛀牙都已經病入膏肓,常要抽神經才能解決。莊麗娟表示,使用牙線常讓小朋友覺得麻煩,改用牙線棒。但她指出,牙線棒可用來應急,牙線棒的牙線是呈圓柱狀,難以徹底貼近牙齦內牙縫的凹槽,牙線則是扁的,雖然操作難度高,但效果最好。莊麗娟呼籲,維持口腔健康,不僅能遠離疾病,還能保持美觀,小朋友一旦開始蛀牙,又沒有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及改善口腔衛生習慣,就會進入蛀牙快速擴展的惡性循環。長庚醫院也盼能夠過阿中部長的高人氣,增加小朋友使用牙線的比例。●阿中叔叔教你用牙線:步驟1:使用牙線前先洗手步驟2:取出跟前手臂一樣長的牙線,把牙線兩端分別纏在雙手中指上,各繞三圈步驟3:用雙手的拇指及食指頂住一段約2公分長的牙線,慢慢滑進牙縫中,緊貼著牙齒的一側,把牙縫想像成一座山谷,上下拉動牙線步驟4:依序清潔山谷的兩側和谷底,髒掉的牙線採用一手收線、一手放線的方式,換成新的牙線線段資料來源/林口長庚醫院 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
鼻炎好不了,沒「鋅」可能是關鍵!曾經有患者向我反應,雖然外觀看不出異常,卻感覺「舌頭灼痛」。這種症狀過去稱為「口腔灼熱症候群」,被歸類在身心疾病,而現在則是屬於味覺障礙的一種,有可能是缺乏微量礦物質「鋅」的緣故。患有舌頭灼痛的患者有併發鼻炎的可能,如果是男性,還會因為前列腺肥大壓迫到膀胱而導致頻尿。有的人在下顎內側或上顎正中央有骨頭突出,或是指甲上有白色斑點,像這樣的狀況,大多也是缺鋅所導致。當體內的鋅含量不夠,會造成醣類代謝異常,以及變得會磨牙。除了攝取鋅之外,適量減少醣類的攝取,也有助於防止交感神經在睡眠期間活化,緩和磨牙的情況。此外,與外界空氣接觸的鼻黏膜也是積極進行細胞分裂,必須頻繁代謝的部位。如果因為鋅不足造成細胞分裂速度變慢的話,受到刺激而受傷的黏膜就會維持原樣繼續使用,導致鼻炎遲遲無法痊癒。雖然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廣告都說男性要補鋅,但其實女性也很容易缺乏鋅。除了保健食品外,也建議透過飲食積極補充。鋅對人體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蛋白質是由RNA(核糖核酸)將DNA轉錄而製造出來。RNA減少,細胞分裂速度就會變慢,引起異常的話就會變成癌細胞。而製造這個RNA的,就是鋅。鋅大量存在於前列腺、骨頭及骨髓、眼睛的脈絡膜、肌肉、皮膚等部位。酵素蛋白質等高分子化合物在結合的安定性上,也與鋅息息相關。據說光是與鋅有關聯的酵素,大約就有兩百種以上。鋅的作用消除活性氧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保護皮膚(抗過敏)讓視覺、味覺、嗅覺運作鋅一日的必須攝取量(60mg)牡蠣(養殖、生)約23個(1個20g)牛肉(牛肩肉、瘦肉)約1050g鯷魚乾 約150隻(1隻5g)當鋅不足……・煩躁感・容易疲憊・腸胃障礙・皮膚粗糙・掉髮・味覺異常・體力衰退・發育遲緩鋅主要的生理機能□讓細胞分裂正常進行□消除活性氧□保護皮膚(抗過敏)鋅是讓細胞正常成長、分化、增殖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鋅進入體內之後,主要是由十二指腸吸收,吸收率約為30%。吸收後的鋅會在肝門靜脈與蛋白質結合,運送至肝臟。雖然原則上建議成人每日攝取十至十五毫克的鋅,但是因為近年來食品加工和精製越來越發達,食品中的鋅含量降低,再加上飲食中的酒精、飲料、垃圾食物,以及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物,都會造成鋅的流失,所以必須更積極攝取。經常在喝完酒隔天出現嘔吐反射(刷牙過程中出現噁心感)的人,正是因為鋅不足造成黏膜過度敏感或是反應變得不好。之前我有個患者深深為此感到困擾,因為他不論去哪間牙醫看診,都因為強烈的嘔吐反射而沒辦法讓醫生將器具放入口腔中。演變到最後,光是靠在診療椅上面就覺得想吐。我請這名患者服用鋅兩個月後才終於能夠順利治療牙齒。患者本人也對於狀況的改善感到非常驚訝。喉嚨容易乾燥咳嗽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為鋅不足導致咽黏膜出問題。除此之外,鋅不足會讓醣質代謝變差,因胰島素儲存脂肪造成肥胖或內臟脂肪堆積,導致肚子變大。在充滿精神壓力的現代社會中,職場、家庭、環境、減重等各式因素造成的精神壓力,都會增加鋅從尿液中排出的量,結果導致身體變得更容易疲憊。鋅不足的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容易感冒□沒有食欲□掉髮□皮膚症狀(潰爛、水泡、乾燥、膿痂疹)□指甲裡有白色斑點□傷口痊癒速度慢□生殖能力衰退□拉肚子□敏感性牙齒□精神、神經症狀(性慾下降、情緒不穩、行動異常、發抖、記憶變差)□缺鐵性貧血□身體會氧化□血糖調節異常如果發現了這些症狀,不要單純認為一定是缺乏鋅所造成,還要參考與銅之間的比率。理想的銅鋅比例為一比一(0.85)。如果缺少銅,也會對精神狀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 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
2020-12-31 醫療.牙科
牙結石是什麼?瞭解牙結石從牙菌斑的形成到併發牙周病
明明每天都刷牙,為何還是會有牙結石的問題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口腔中的細菌、食物殘渣與口水三者會相互作用,在牙齒表面、牙間隙與牙齦間形成牙菌斑,若未及時清除乾淨就會增增堆積而形成牙結石,故建議至少每半年應主動至牙科診所洗牙,以維護口腔健康。 牙結石是造成牙周病、牙齦炎的主因,但即便天天刷牙卻也難逃牙結石的窘境,到底為什麼會有牙結石的問題呢?黃斌洋醫師表示,每日飲食過後難免都會有食物殘渣藏在牙齒表面、牙齒縫隙等處,若未及時清除,食物殘渣與口水再加上口腔中的細菌相互作用就會形成牙菌斑,但若未及時清除,讓牙菌斑長時間堆積就會形成牙結石,造成牙縫變大、牙齦發炎、萎縮等多種口腔問題。 黃醫師補充,若在用餐後拿紙巾擦拭牙齒表面,會發現紙巾上有一層黃黃的軟垢,這就是牙菌斑;若在餐後就馬上剔牙、刷牙,可以很容易地將牙菌斑給清除掉,恢復光滑的牙齒表面。然而,若是進食後疏於潔牙或是沒有徹底潔牙,牙菌斑就會從齒縫、牙齦溝開始堆積,隨著時間就會慢慢形成厚厚、堅硬的牙結石,這時就沒辦法靠刷牙清除,而需要請專業牙科醫師的幫忙了。 黃斌洋醫師提醒,輕微的牙結石對口腔的影響不大,只要定期至牙科診所檢查、洗牙,清除牙結石堆積,就可維護良好的口腔環境;然而,若放任牙結石不斷堆積而未定期清除時,將可能導致牙齦腫脹、發炎、流血,甚至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牙周病等問題,值得民眾多加留意。 牙結石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牙科」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26 養生.無退休時代
一個家不用特別空出房間等孩子回來!蔡穎卿:「空巢期後,才是二人戀愛的開始」
從2007年第一本親子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到甫出版的《隔代不隔愛》,作家蔡穎卿的角色,已從媽媽晉升為「祖輩」。儘管即將跨入60後,她對多數同齡人諱莫如深的「老」字卻坦蕩面對,直言:「老,很好。」因為經過時間洗鍊,心裡不再有無謂恐懼,對自己的認定、與人的相處,都有了老成的質地,如同陳年起司,每多一天的熟成,都是前進美好味道。 「老」其實是從容了、穩重了 當我們還爭論著要用「輕熟」、「大齡」等不同詞彙,來定義「老」的時候,蔡穎卿坦言不諱地承認,與其用這些花俏字眼,「老,反而比很多的語詞更踏實一點。」 因為老,意味著舉措從容了,心態穩重了,結交的是經過生命歷練揀選的朋友,終於可以打扮成年輕時嚮往的端莊成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蔡穎卿笑說,自己從年輕起,就是個心思很多的人,但因為看重媽媽這份天職,所以從兩個女兒出生到離家的21年間,即使想方設法在生活的空隙裡實現夢想,「但真正沒有一絲慚愧去過生活,還是等到小女兒上大學。」 不怕空巢期,反倒求之不得 所以許多父母害怕的空巢期,她反倒求之不得。在女兒上大學之後,她和先生Eric設計新居時,就完全沒把孩子放在心裡,「我覺得一個家不用空下一個房間、兩個房間等孩子回來。」她說也許是自私,卻認為孩子的獨立人格取決於父母,「假如不放手,他們也不會是完整個體。」 因此多年來的親子教養工作,對象不只是孩子,也是希望大人們可以裝備好自己。蔡穎卿提醒,即使年長了,自己的學習也不能斷,「一個人很認真的時候,心相對就比較安定。」 圓夢,別把退休金弄不見就好 其次,是不要畏懼追夢。蔡穎卿說,每個人年輕時都會有想做的事情,若只是當成一個夢想處理,此生似乎就只能徘徊在夢與現實間,「其實人好像也不用多勇敢,就可以去實現年輕時候的夢想。」 她笑說,如果曾經想做什麼事,有一天退休了,「為什麼不能?就去嘛!2個月也是一個夢想,半年也是一個夢想,只要別做把自己的退休金弄不見的夢想就好了。」 像是她在工作室接觸許多小朋友,與先生Eric常會拿孩子的曲譜來練琴,「老了學東西比較慢,但相對我們的基礎比較好,有些很快的曲子,你負責左手、我負責右手,兩人兩手接力,這也是生活裡很棒的事情。」 日常的美感,攸關過得好不好 正因不斷地修養與學習,讓「老」成了年資的積極意義。「我覺得年老的生活鍛鍊,包含如何持續把我認為很美好的生活過下去。」蔡穎卿認為,日常的美感,是攸關老年生活過得好不好的紐帶,「人老了,很多地方就遲鈍了,如果沒有很漂亮的生活,就是一種老態。」 她解釋,所謂的「漂亮」並非豪奢,而是將空間好好打掃、布置、維持,至今她仍習慣在夜晚點燃燭光,即使是剩菜也能透過擺盤變化出新意,「這部分的能力,我希望自己一直能持續下去。」這是她心中「華麗的老年」,也是她與Eric想給孩子最大的禮物——「讓他們放心」。 空巢期後,戀愛才真正開始 她在《兩個人的餐桌,兩個人的家》裡,便書寫了從新婚到孩子離家後重新開展的兩人生活,原以為落寞的空巢期,在她卻是重溫舊夢與情懷。「像我們這年齡的夫妻,最開心的是過去未必有這麼長的時間獨處,但是孩子長大、出門了,這個戀愛才真的開始。」 他們會搭著公車來場小旅行,或是特意從日常生活裡找出時間外出共餐,這些雖不是好萊塢式的轟烈愛情,卻是涓滴永續的確幸。 蔡穎卿說,無論婚姻裡培養出來的是生活情感、革命情感或最好的友誼,都會在50歲之後開始回收,而最可貴的,莫過於兩人能共同擁有這份資產,並同時前進。 「我非常不喜歡別人教育我:不要怕老。」皺紋、白髮、鬆垮,「那些事情一點都不是假的,但人不一定要那麼眷戀生命樣貌的年紀。」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經歷過青春年華,「那樣就好啦!為什麼要一頭去追?是害怕,才讓我們心裡一片空白。」 青春既已留不住,何妨優雅的老去,她說:「真正的老,相對心情穩定很多,這個景況如果自己要拋棄,太可惜了!」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沒有任何慢性病!73歲老拳師無預警暈倒 竟是急性肺動脈栓塞惹禍.頭痛、肩膀僵硬,刮痧就舒緩?中醫劃6個重點,健康刮痧免擔心.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牙齒清潔事半功倍
-
2020-12-25 養生.運動天地
他們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養肌肉還變年輕
披著一頭長髮,白皙無瑕的皮膚,穿著白色上衣及緊身運動褲,這位在運動教室的美魔女,輕鬆單手拿起好幾公斤重的壺鈴。如果不說,看不出這位美魔女已是60出頭歲,站在她身旁的是知名復健科醫師陳相宏,兩人乍看像姊弟,其實是母子!陳相宏醫師的媽媽─艾華,已經退休了10多年,以前跟大部分女性一樣,寧願花時間逛街買東西,也不願意抽空去運動,即便小兒子是健身教練,說服她加入健身房,但每每去健身房報到都在「混時間」,根本沒認真運動。 突然腳沒力讓她驚覺要改變 艾華的先生、兩個兒子都愛運動和健身,只有她不為所動。直到有一天,她小跑步追公車,突然覺得腳沒力氣,還有一次過馬路快變紅燈,沒跑幾步路,竟然跌倒跪在馬路中間…,才讓她有了警覺。 她坦言,以前的觀念是只要吃得下、睡得著就不必去運動,常常癱在沙發上。雖然加入了健身房,但她覺得跑跑步機很無聊、單調,還不如去公園散步或逛街走路當運動,「心情也比較愉悅。」 不過,隨著年齡漸增,體力、肌耐力與反應力都不如從前,爬個小山就會有喘的感覺,無力扭開礦泉水瓶,甚至調整腳踏車坐墊也使不上力,才知道不動不行了。 好在,陳媽媽有兩個喜歡運動又有相關專業的兒子,在他們的鼓勵下,讓她從三、四年前開始「認真運動」。 兒子設計熟齡專用訓練處方 首先,大兒子陳相宏跟她強調訓練肌耐力的重要性,小兒子Daniel是美國運動協會培訓的運動教官,幫媽媽設計一套適合熟齡族群的運動訓練處方,例如訓練上下肢、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平衡、預防跌倒等動作。 今年,因為陳相宏成立復健專科診所,診所附設健身教室,讓她更養成了一周2至3天到健身教室做重訓的習慣。 陳媽媽說,自己真的感受到身體的轉變。首先是,情緒及睡眠獲得改善,只要有運動,當天晚上10點就入睡,睡前不會胡思亂想;眼睛乾澀的問題不藥而癒,體力也變好,白天都不必睡午覺,「帶小孫女去公園玩捉迷藏也比較有體力了。」 她不諱言地說,女人都很重視臉部保養,卻忽略身體的保健,有些跟她同齡者,臉部雖然保養得很漂亮、看似凍齡,但身體其他部位卻出現老態,「年紀還是會露餡。」最重要的是,健檢數據都變正常了! 陳媽媽坦言,從不愛運動到把運動當作生活的一部分,過程中也曾因太累而想放棄,但在兒子的鼓勵下,又恢復重量訓練,否則很快「打回原形」。她慶幸這幾年堅持下來,身心都愉快,有好體力後,上山下海都沒問題,日子也過得更充實。 全家都愛運動更添共通話題 「我跟大小兒子出門,大家以為我們是姐弟,這就是運動帶來的效果!」陳媽媽笑開懷地補充,除了有好體力外,變年輕也是促使她更努力運動的動力之一。 陳相宏看著媽媽因熱愛運動而變得年輕有活力,也覺得很開心,再加上媽媽每周到診所附設的運動教室運動兼探班,讓彼此有更多共通話題,比以往熱鬧許多。 他說,30到60歲的成年人,肌肉量每10年下降6%,但60歲過後每年平均快速下降2%,「60歲就是一個關卡。」而且女性過了更年期後,因為缺乏女性素的保護,骨質流失更快,尤其50、60歲後,體力也會明顯變差。 不少長輩都認為自己有運動,像是到公園散步或爬爬山,但這些都是針對心肺的有氧訓練,如果要預防肌少症或骨質疏鬆,就需要再加強重量訓練。 ▲媽媽以自身為例鼓勵大家運動,可以從選擇自己喜歡的種類,像她喜歡騎腳踏車,不必呼朋引伴也可以自己騎。(圖/陳相宏提供) 年紀越長飲食不能過度清淡 還有,過往觀念年紀越長,要吃得養生清淡,但是如果過度運動卻忽略飲食,免疫力反而會下降,因此,要存肌肉本,飲食也很重要,腎功能正常的,可以多補充蛋白質,像是白肉或魚肉,牛奶、豆漿等,或適時飲用乳清蛋白。 「以前說是『養兒防老』,現在是『養肌肉防老』!」陳媽媽以自身為例鼓勵大家運動,可以從選擇自己喜歡的種類,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像她喜歡騎腳踏車,不必呼朋引伴也可以自己騎。 的確,運動帶來的好處多多,從陳媽媽開朗的個性且健美的身形,足以印證!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沒有任何慢性病!73歲老拳師無預警暈倒 竟是急性肺動脈栓塞惹禍.頭痛、肩膀僵硬,刮痧就舒緩?中醫劃6個重點,健康刮痧免擔心.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牙齒清潔事半功倍
-
2020-12-20 退休力.健康準備
緞鍊退休力/到底健檢應該從幾歲開始?
想要超前部署健康,健檢不可少。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建議,30歲以上,即可透過健檢建立健康數據的基本線,至於健檢項目,可分為一般基礎檢查及針對癌症的特殊考量,視個人狀況家族史,並搭配政府提供的成人健檢或四癌篩檢。除基礎項目健檢,常見癌症也建議定期篩檢。陳皇光建議,年滿30歲即可接受基礎項目健檢,以血液、尿液等常規項目為主,還有體重與腰圍等,檢驗內容包括肝腎功能及血脂、血糖等,可透過這些檢驗了解身體基礎狀況,有無三高等,建議可以每年都做一次,留下自己的健康數據。另外,針對國人常見癌症,例如肝癌,建議民眾一定要了解自己有無B、C肝帶原,因為這是肝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預防大腸癌,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四癌篩檢中有糞便潛血檢查,若參加高階健檢,建議三年做一次大腸鏡。女性則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至少三年一次,預防子宮頸癌;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或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早期偵測有無乳癌。肺癌與心肌梗塞相關檢查,近年受重視。另有兩個近年比較受重視的檢查,分別針對預防肺癌與心肌梗塞。預防肺癌是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可考慮二至三年檢查一次,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更應特別注意;心肌梗塞多是突然發生,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可早期偵有無心肌梗塞徵兆。有一些年輕人認為,健檢是上了年紀的人才要去做的事。陳皇光指出,近年有機會協助科技業健康管理,發現很多年輕員工體重過重、血糖過高、血壓也很高,這些數據異常都不會造成症狀,卻是疾病的危險因子。陳皇光建議,年輕人還是要健檢,至少先接受基礎的常規檢查,了解自己狀況,進行健康管理,如果一直沒有控制,再加上職場太忙,生活作息不正常,熬夜又暴食,十年後可能就疾病上身。熟齡定期口腔檢查,保護牙口就是遠離疾病。而隨著年齡增加,高齡者口腔生理變化速度快,口腔自我修復能力減弱,機能也會逐漸下降,若無法順利咀嚼、吞嚥,容易營養不良,增加罹病風險,更少了許多人生樂趣。再者,口腔是細菌孳生的絕佳溫床,高齡者抵抗力低,建議定期檢查是否有蛀牙、牙周病、口腔黏膜、口腔癌等口腔疾病。健保給付每半年一次全口洗牙,除了清除牙結石,也能讓醫師順便進行口腔檢查,為您的牙口健康把關。台灣大學牙科部名譽教授韓良俊指出,老年人應特別注意口腔健康,除了飯後刷牙,也應避免甜食及火鍋等較熱、燙的食物。他提醒,就算沒碰菸、酒、檳榔,也鼓勵高齡者每半年洗一次牙,順便做口腔黏膜檢查,提早發現可能的癌前病變。調查分析健檢比率未達六成 有人太忙、有人自覺沒問題退休準備調查顯示,63.2%民眾自覺健康狀況良好,但民眾進行健康檢查行為比率未達六成。59.8%民眾每年健檢一次,但定期洗牙、視力、聽力檢查比率皆未達五成。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長吳建遠表示,多數民眾認為自己健康沒什麼問題,或忙於工作家務,無法安排時間做健檢,輕忽及早預防疾病。台灣大學牙科部名譽教授韓良俊指出,民眾定期洗牙比率低,因為各年齡層都懶得做口腔檢查。每年接受視力檢查的民眾不到40%,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院長蔡景耀表示,台灣眼科醫學會十月調查也發現,有八成民眾擔心視力問題,但為何沒有付諸行動定期檢查,一樣是「知易行難」。 20%-30%的民眾每年定期做一次聽力檢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表示,應是因為大家覺得「聽得到」就不需要做檢查。他笑說,曾有人問他是不是需要助聽器,讓他很驚訝,但對方反問他,「你有做過聽力檢查嗎?」陳光超恍然大悟,沒有做過檢查,怎知道聽力真的沒問題?「連專業的醫師都忽略了,更何況一般民眾。」延伸閱讀.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3 科別.牙科
很多人會刷牙,但都做錯了? 牙醫師教你最新的改良式貝氏刷牙法
每個人每天都會做刷牙的動作,但大部分的人卻都做錯了?患者常常都會反應:『看牙醫時醫生說,牙齒都沒刷乾淨但是我每天都有好好刷牙耶,怎麼會這樣呢?』其實刷牙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不管是手勢、握法都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刷牙方式不正確,就像是打掃家裡只把地掃一掃,卻忽略角落堆積的灰塵? 那麼就做錯了!經過多年的改善與研究顯示,改良式貝氏刷牙法效果更好!1. 手握牙刷姿勢比一個讚,給自己一個鼓勵。2. 將刷毛傾斜 45 度,刷毛靠近牙齒及牙齦交界處後左右輕刷移動,一次刷兩顆牙齒,刷約10次,最後別忘刷咬合面的清潔。3. 刷上(下)顎也是刷毛朝上(下)呈45度角左右輕刷移動,一樣一次兩顆,刷約10次左右。刷牙就像在打掃家裡一樣,哪邊開始就是哪裡結束,醫師呼籲要記得搭配牙線使用,才能事半功倍。來源出處:林泰興醫師FB
-
2020-12-11 科別.耳鼻喉
女口臭2年!連男友都拒絕接吻 醫揪真相嘆「這難以察覺」
口臭是許多人的困擾之一,一般人發現自己有口臭,會趕緊刷牙清潔或嚼食口香糖,若持續無法改善,多半人會以為是「胃食道逆流」,日前一名女子口臭長達2年,男友都不願意跟她接吻,看了諸多醫生,吃了多種胃藥都無改善,最後才發現原來是有「扁桃腺結石」藏在喉嚨深處,連醫生都說「難以察覺」。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有位20幾歲的女上班族,因為長期感到「喉嚨卡卡」去看醫生,醫生都跟她說是「胃食道逆流」所導致,反覆吃了多種胃藥都無改善,還跑去看腸胃科照胃鏡,狀況還是不見好轉,最後甚至吃胃藥吃到「覺得自己胃壞掉了」。該女子求助無門下,找到陳亮宇醫師的門診,並告訴醫生除了長達2年「喉嚨卡卡」外,只要一張嘴,就會飄出惡臭,連男友都受不了,拒絕跟她有接吻上的親密接觸。陳醫師聽完症狀後,幫她用棉花棒壓她的喉嚨查看才發覺,喉嚨裡面有多顆扁桃腺結石,其中最大的結石擠出後有2公分,也因為這些結石的關係,才會造成該女子有口臭的問題。陳亮宇醫師表示,該女子的扁桃腺結石,其實一開始是看不到的,所以很多醫生查看的時候不容易發現,要很仔細去看才會注意,直呼「她這兩年都飽受卡魚刺在喉嚨的感覺,真的很痛苦!」據了解,扁桃腺結石是口腔內藏於齶扁桃體上的鈣化物,這些鈣化物常常是食物殘渣及細菌所組成,所以容易導致嘴腔惡臭,患者可靠飯後刷牙保持乾淨,讓惡臭味降低,若還是無法改善,可去看耳鼻喉科門診,經醫生評估切除扁桃腺。
-
2020-12-09 醫療.牙科
智齒幾歲長出來?一定要拔?醫揭智齒痛症狀及必拔標準
你有拔過智齒嗎?是不是也聽過「智齒最好及早拔除比較好,免得引發腫脹、疼痛」的說法呢?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現在智齒好端端的,為何要去拔呢?智齒真的非拔不可嗎?如果要拔,什麼時候拔比較好?第三大臼齒稱之「智齒」 總共有4顆牙醫師林鴻津表示,所謂智齒,就是從上下顎牙齒的中心點,也就是正中門牙的牙縫間隙開始算起的第8顆牙齒,正式名稱為「第三大臼齒」;智齒是口腔中最靠近喉嚨的牙齒,如果全部都生長出來,上顎、下顎、左、右兩邊各1顆,總共有4顆智齒。相較於嬰幼兒時期的乳齒及兒童時期更換後的恆齒,第三大臼齒通常是在18歲以後才長出來,這時候人類的心智比較趨於成熟,也應該已經比較有智慧,所以,習慣上將第三大臼齒稱之為「智齒」。不是每個人都會長智齒 恐與遺傳基因有關雖然智齒通常是在18歲以後才長出來,但每個人智齒的生長狀況差異很大,有的人在18歲前就已經長出來了,有的人到了40、50歲還長不出來,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而這4顆智齒也不見得全部都會長出來,且不必然能夠長整齊,有些人的智齒可能只長1或2顆,有些人的智齒甚至長到一半就不再長了,甚至有些人完全沒有長智齒。也有人的智齒是屬於多生型態,也就是在長出第8顆牙後,又冒出來第9顆,多長了一顆所謂的「多生第四大臼齒」;這種大臼齒多生的案例十分少見,尤其下顎的多生型智齒案例很少,偶爾可以看得到上顎的多生型智齒。現代的人類並不是人人的智齒都能夠長得很整齊,林鴻津指出,部分因素可能與遺傳基因改變有關,若先天缺少智齒,當然就不會長出智齒;另一部分因素,則可能是因上下顎骨頭退化的緣故,造成上下顎的齒槽骨體積縮小,但牙齒卻沒有跟著退化,雖然是同樣的智齒,卻因沒有適當的萌牙空間而長不出來,或雖然長出來了,卻因空間不足而長在不正確的位置。 8成智齒無會長在正確位置 易引發發炎、腫脹、疼痛等後遺症根據相關研究統計指出,大約有80%的智齒無法長在正確的位置。智齒若只是多餘的、不礙事,若真的不具咀嚼功能也還能接受,令人頭痛的是,常因長出智齒而產生無窮的困擾。林鴻津提及,由於智齒長在最裡面,空間狹小,往往因為萌發空間不足,推擠鄰近牙齒而出現疼痛現象,加上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潔乾淨,除了本身容易產生蛀牙、牙周病,甚至會侵犯相鄰的第二大臼齒,出現擠壓疼痛、牙周病、蛀牙,甚至引發牙髓炎等各種不舒服症狀。由於智齒不一定都會長出來,很多的下顎智齒,常會出現埋伏阻生或長得歪斜,沒有適當的咬合功能,造成上顎的智齒由於沒有適當的下顎對咬牙,因而導致上顎智齒過度萌發,以致於影響咬合功能,甚至造成咬合傷害。不僅如此,由於很多下顎智齒會呈現前傾阻生狀態,常可看到智齒就頂在第二大臼齒的遠心牙面,形成一個牙冠夾角,非常容易嵌塞食物,由於不容易清潔乾淨,而導致反覆性的發炎。而嚴重的反覆性發炎,有可能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這對於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是相當嚴重的潛在危險;所以,當智齒本身出現牙周組織發炎、蛀牙,或影響鄰牙導致蛀牙或牙周病時,若身體狀況良好,一定要趕快拔掉,以防無窮後患。 防範於未然 沒症狀也應拔智齒 有些人擔心拔了智齒,恐怕會造成前方的牙齒「失去後盾」,導致大臼齒向後傾斜或骨頭會缺了個大洞。而若智齒已出現不健康的狀況,當然要趕快拔除,但是,若智齒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也需要拔嗎?林鴻津說,為避免日後衍生更複雜的口腔症狀,造成更大的後遺症,站在防範於未然的預防角度,即使智齒現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還是會建議盡早拔掉,而且是愈早拔愈好。林鴻津補充,拔除智齒在20歲左右時拔掉比較好,因為在20歲之前,牙根尚未完全長好,骨頭也還未硬化,齒槽骨較軟也有彈性,智齒比較容易拔除,手術傷口較小,術後也比較不會有嚴重腫脹、疼痛的後遺症。一般人年過25歲之後,骨頭開始變硬,此時下顎智齒的牙根,也幾乎都會變成既彎曲又倒鉤,這時才要拔下顎智齒,大多數的傷口會比較大,術後的腫脹、疼痛也大多相當嚴重,所以,不要拖到智齒牙周發炎了、腫脹了,才急著要就醫拔牙。年紀大拔牙風險高 術前應經過醫師審慎評估 門診中常會有人問到:「年紀大的人能不能拔牙?」林鴻津透露,年紀愈大的人,拔牙的風險當然愈高,但是年紀大小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除非身體狀況非常不穩定,在一般的健康狀況下,高齡者還是可以拔牙。此外,若患者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由於這些慢性疾病很容易在拔牙過程中或術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拔除智齒的手術就要更小心、慎重;術前一定要先經過仔細的評估,必須把全身性的系統疾病控制在穩定狀態後,再來拔牙比較安全。 延伸閱讀: 單次拔牙幾顆以內算正常? 專業牙醫師給答案了 牙齒黃怎麼變白?居家、冷光美白怎麼做? 快戒掉這些讓牙齒變黃的習慣 
-
2020-12-03 科別.牙科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每天吃進10公克大便!牙醫:3個關於口腔你不知道的秘密
沒刷牙吃早餐,等同吃進十公克的糞便人在睡眠期間,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會處於活絡的優位狀態,造成口腔唾液分泌量減少。所以如果睡覺的時候嘴巴打開,就更容易口乾舌燥。之前還曾經流行過將膠帶貼在嘴上,以確保睡眠時嘴唇能保持閉合的方法。但是白天就不一樣了,若一直張著嘴巴,口水就會多到流出來,這是因為換成負責活動的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的關係,透過增加唾液的分泌,讓口腔內保持濕潤。也就是說,身體會在必要的時候出現必要的反應。假設睡著時唾液還在不斷分泌,積在口腔內就會被嗆到,因此副交感神經才會抑制唾液的生成,跟嘴巴張不張開沒有關係。如果說睡覺時口腔乾燥是必要的機制,那麼與其努力防止口渴,不如思考在口渴的狀況下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口腔乾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口腔中的沖洗作用會降低,造成細菌肆意增殖。根據研究,每天晚上睡覺當中,細菌增殖的量大約會達到等同於十公克糞便的細菌量。不刷牙就直接吃早餐的人,相當於吃進了十公克的糞便。前面章節提過,細菌和人體是相互共生的關係,但在乾燥環境下不斷增殖的大多是壞菌。這些壞菌會助長胃部虛弱的問題,並隨著食物一起進入胃後,再直接抵達腸道,造成腸道菌叢平衡的惡化。若腸道菌叢平衡被打亂,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血清素分泌異常。早期社會因為精緻或加工技術較少,每天的飲食中多半混合一些較硬的食物,可以藉由咀嚼清除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菌斑停留在牙齒表面時間越長,惡化程度就越高,因此需要反覆清除。但是反觀現代的飲食習慣,幾乎都是柔軟、不需要費力咀嚼的食物,不僅沒辦法清除牙菌斑,反而還助長牙菌斑堆積,完全無法達到口腔自淨作用。養成飯前飯後刷牙的習慣建議大家不論早午晚餐,最好都在吃飯前,先刷牙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白天因為工作與學校帶來的壓力,我們的唾液會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下變得黏稠,造成唾液的細菌沖洗作用降低,使細菌增殖。而到了傍晚,一整天又是喝咖啡又是吃巧克力,在飲食中累積的汙垢也會大量附著在牙齒上,這點從我每天下午看診的經驗中完全得到證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突然吃晚餐,大量的細菌就會跟著一起被吃下肚。因此,建議在吃飯前先稍微刷個牙,只靠漱口的話,沒辦法將堆積了一段時間的牙菌斑清除。不乾淨的口腔,讓你離癌症更近!在過去的認知中,便秘容易導致大腸癌,因此建議大量攝取膳食纖維。但最近卻在多數大腸癌患者的腸道內發現「具核梭桿菌」,是一種時常存在口腔中的菌種。因為沒有保持口腔清潔,導致口腔內的細菌進入腸道,大幅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我在得知這個事實的瞬間非常震驚。如果能更輕鬆做好口腔保健就好了,只要將牙齒間的大量具核梭桿菌確實清除乾淨,就可以降低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在這裡強烈建議大家,必須使用牙線保持口腔清潔。很多人認為用牙線很麻煩,但就算是以「今天只清理上顎右半部,明天清理下顎左半部」,或是「深處的牙齒每天用牙線,前端的牙齒偶爾用牙線就好」的分段方式也沒關係,請開始使用牙線吧!這是養成口腔保健習慣的第一步。「只要用牙線,牙齦就會出血」說這句話的人,並非使用牙線傷到了牙齦流血,而是因為牙齦中已經有發炎症狀,血管的滲透性急遽提高,隨時處於充血狀態,才會受到牙線稍微刺激一下就出血。使用牙線不要太大力,以免將牙線深入到牙齒之間時感到疼痛。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牙齦,被稱為「牙間乳頭」,對刺激的承受度較弱。若用力將牙線擠入牙齦中,可能會造成牙齦腫脹。因此,在使用牙線深入齒縫間清潔的時候要小心。注意,使用包覆蠟膜的牙線輕輕滑過齒間,就不致於造成出血。刷牙也是,稍微在牙刷上施加一點點的力道就好。有些人覺得不使勁刷沒辦法將牙齒刷乾淨,但刷牙其實不是刷地板,而是像掃地般將髒汙去除乾淨。只要用正確的方式使用牙刷,就能將髒汙清除乾淨。牙刷推薦選擇小刷頭、軟毛的款式,較容易在口腔中移動,而且即使用力也不會造成口腔受傷。若習慣的話,使用電動牙刷也無妨,我也是使用電動牙刷來潔牙。牙刷若以五隻手指緊緊握住很難靈活移動,因此如同握筆一般,用兩隻手指拿著就好。刷的時候力道很輕,即使是柔軟刷頭的刷毛尖端也不會彎曲。每次講到這個話題,大家都對刷牙力道這點感到震驚。但是,透過齒垢染色劑驗證,的確可以清楚看到牙垢轉眼間被清除乾淨。反而是使勁用力刷的情況,會因為牙刷尖端被壓平,變成只是拂過牙齒,無法將髒汙掃掉,也會傷到牙齒的琺瑯質。如果是牙齦比牙齒更凸出的人,很容易因為刷牙太大力導致牙齦受損,造成牙齦萎縮或敏感性牙齒等症狀。此外,也請確實清潔舌頭。造成口臭的原因,有25%是舌頭沒有清潔乾淨。舌頭是由肌肉組成的塊狀物,在靈活活動時是不會長苔蘚的。但是換句話說,若舌頭不動(說話減少或老化狀態),就會增加舌苔附著的機會。再加上乾燥或低營養的狀態,造成舌乳頭的皺褶加深,髒汙就更容易停留在舌頭上,導致細菌增殖、舌苔附著等結果,最後引發口臭。我指導患者們用這套方式刷牙之後,許多人在這幾年之中再也沒有過一顆蛀牙。比起花時間刷牙造成的壓力,讓口腔長期處於細菌容易繁殖的環境下造成的影響才更令人擔心。整頓口腔菌叢的刷牙方式①用拿筷子的方式握牙刷。②用刷毛尖端不會彎曲的力道,輕柔地在牙齒表面以一次移動2mm左右的小幅度刷牙。③沿著牙齒圓弧以左右→斜角→上下的方式,每面來回刷10次,將髒汙徹底清除乾淨。④刷到1/4左右時,用衛生紙將牙刷毛間的髒汙擦乾淨之後再繼續刷。書籍介紹書名: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諾貝爾獎得主提倡的營養療法實踐版,全球30萬醫生推崇的飲食奇蹟作者:小垣佑一郎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10/15作者簡介/小垣佑一郎「草加家庭牙醫‧矯正牙醫診所」院長。13年的臨床經驗,看過25000名以上的患者。自從太太因不明原因病倒後,度過9年與病魔抗戰的生活。9年來帶著太太訪遍超過100間的醫院,用過30種以上的處方箋、5500顆以上的藥物還是無法治好的疾病,卻在執行「正確分子療法」後僅僅7天,旋即恢復健康的狀態。在這之後,致力將新營養療法及分子療法導入牙科診療中,並發現口腔內的症狀與全身狀態相關聯。如今,在平均一個月要拔掉110萬顆牙齒的牙科現狀中,他的診所一年只拔10顆牙齒。延伸閱讀: 從此不生病!跟日本名醫學「讓內臟變年輕」10法則
-
2020-12-03 癌症.抗癌新知
紅脣族口腔黏膜篩檢有用嗎? 過來人這麼說....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今公布第11屆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發現全數縣市在「戒檳衛教服務」呈現逐年崩跌,從106年提供6萬人戒檳服務,下滑至108年1萬人不到,呼籲政府應積極持續制定「檳榔危害防制專法」,讓一線宣導、公衛人員能依法推動相關防治工作。吃檳榔超過20年的葉先生表示,「不要以為只要戒檳、清潔口腔或是有做其他保健就沒事」。葉先生因工作關係,每天最多吃50顆檳榔,反覆出現破皮潰瘍,嘴巴感覺刺刺緊緊,在吃檳榔約10年後陸續發現口腔內白色斑塊,嘴巴張不開等症狀,但因心存僥倖,認為只要戒除檳榔、刷牙清潔口腔,就不會有問題,一直沒有就醫。直到客戶發現他臉頰腫起來,口腔有異味,趕緊就醫後,已是口腔癌第4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鼓勵民眾運用口腔黏膜檢查,及早發現有機會篩檢出癌前病變,經過適當處置,能有效避免發展成口腔癌,建議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新竹縣政府衛生局衛生稽查員邱淑琴表示,因應局內人員異動頻率高,會加快培訓同仁衛教能力,並製作口腔癌防治手冊給民眾供參,為提升醫師鑑別診斷的能力,再建立口腔病變圖檔給醫師。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資料分析,口腔癌患者好發於中壯年族群,國人平均餘命80.9歲,但口腔癌死亡年齡中位數60歲,口腔癌患者整整少了20年的壽命。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1)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2)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3)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4)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5)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
2020-11-26 癌症.其他癌症
罹口腔癌會少活20年 好發30至64歲 嘴有五異狀恐是徵兆
據衛福部統計,我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7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換言之,口腔癌一天奪9條命,口腔癌死亡年齡中位數是60歲,而和國人平均餘命80.9歲相比,罹口腔癌會少活20年,醫師提醒,口腔癌好發於30至64歲,若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的情形,應盡速就醫。使用檳榔、菸品是國人口腔癌發生的主要原因,葉先生因工作關係吃檳榔超過20年,每天最多吃50顆檳榔,明知檳榔不好,但因周遭都有人吃就更不以為意,剛吃3至5年就發現吃到酸或辣的食物口腔就很不舒服,但都不以為意,直到近期發現口腔惡臭,就醫已是口腔癌第4期。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呂宜興提醒,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關鍵,民眾若發現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周未癒合、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紅斑或白斑、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及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應儘速就醫。呂宜興建議,可每天利用刷牙可以順便做口腔黏膜自我檢查,可用眼睛看看口腔顏色是否改變,或是用手去觸摸口腔內是否有潰爛或硬塊。口腔內部癌前病變有白斑,均質性白班或非均質性白斑,轉變成惡性機率約為1%至15%,若是紅白班或疣狀增生惡性風險約為18%至47%。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提醒,「拒絕檳榔、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才是預防口腔癌不二法門。國健署分析106年17470位18歲以上民眾所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有嚼檳榔者7成有吸菸習慣,過去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林莉茹強調,口腔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加以治療阻斷癌症發生的機會,提醒30歲以上有菸檳行為的民眾,每2年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
2020-11-25 癌症.抗癌新知
癌患化療放療易傷口腔黏膜 護理師教這樣照顧防口腔黏膜炎
面對癌症,多數需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口腔黏膜可能因而被破壞,甚至影響口水分泌。不同的治療,發生率及嚴重度也有不同,多於治療後的4至7天發生,到治療結束數周後消失。保持口腔清潔與濕潤,有助預防口腔黏膜炎。粘膜完整時的照顧:■宜選用小頭、軟毛的牙刷,若刷毛太硬,感到刺痛時,使用前先泡熱水軟化刷毛後再使用。勿使用電動牙刷,避免牙齦損傷。■三餐飯後及睡前刷牙,動作輕柔,避免傷及口腔黏膜。■血小板高於五萬才使用牙線。■口乾時補充水分,或口含冰塊,咀嚼無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形成。必要時求助醫師協助用藥。漱口水的選擇:市售含酒精漱口水對粘膜的刺激性過大,可自製漱口水:■0.9%生理食鹽水:可以1/2茶匙(2.5公克)的食鹽加入約240ml開水自行泡製。■溫和漱口水:可以各1/4茶匙的食用鹽及小蘇打粉,再加入25㏄開水自行泡製。小蘇打水可以降低口中酸性,減少口腔真菌類的聚集。漱口水依個人喜好可存放室溫或是冷藏,泡製後需每天更換,避免細菌黴菌滋生。刷完牙或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後,可使用0.9%生理食鹽水或溫和漱口水達30秒以上,再吐掉。活動假牙的照顧:假牙配戴不宜太久,每日至少讓牙齦休息8小時,建議每天移除假牙,以生理食鹽水清潔,浸泡假牙於漱口液或假牙清潔液中。發生嚴重口腔黏膜炎時,暫時移除直到症狀改善。飲食的照顧:選吃熟食及高蛋白質呈濕滑、軟質、好吞嚥、易咀嚼的食物,如布丁、薯泥、蒸蛋或蘋果泥;避免吃太硬太酸過於粗糙、過熱、過辣的刺激性食物,含酒精性的飲料也應避免。口腔黏膜炎的照顧方式:黏膜破損疼痛時,不論進食與否,仍需維持口腔清潔,可請醫師開立止痛藥,緩解疼痛。無法使用牙刷時,改以海棉棒潤濕後替代牙刷刷牙,或以手指頭包裹濕紗布清潔牙齒,並且需要增加漱口次數,除夜間睡眠外,每1至2小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才能及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