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分娩
共找到
109
筆 文章
-
-
2024-10-29 焦點.元氣新聞
嚴重便秘只靠黑咖啡和藥物解決 21歲正妹上廁所一用力「內臟掉出來」
英國一名21歲女子因為嚴重便秘,竟然只能每三週排便一次,導致腹部猛脹看起來「像懷孕6個月」!最後更發生腸道脫垂,「內臟外突」的驚悚意外,經過治療後,該名女子被診斷出患有「直腸脫垂症」,以患者年紀來說是很少見的病例,在英國每10萬人中就有2.5人患有直腸脫垂,但主要影響老年女性。千萬不要輕忽排便問題,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任職護理人員的考特尼(Courtney Ingham)表示,她原本每天都能正常排便2到3次,但8個月前開始出現嚴重便秘。當時她不以為意,只是自行服用瀉藥和止痛藥,甚至嘗試喝黑咖啡、檸檬汁等偏方,結果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今年6月某天,考特尼在廁所用力時,突然聽到「啪」的一聲,接著發現下體出血。她馬上拍照檢查,赫然發現「內臟都掉出來了」!緊急送醫後確診為「直腸脫垂」,也就是直腸內翻掉落到體外的嚴重併發症。「那種痛就像分娩一樣!」考特尼回憶當時的情況說,她完全無法進食,即使勉強吃進去的食物也會吐出來,整個人虛弱到無法自己洗澡,在接受脫垂修復手術後,女子臥床不起,必須完全仰賴他人照顧。醫院為她進行了兩次手術,但效果都不理想,現在正在等待專科醫師會診,甚至可能需要裝置人工造口袋。罹患這種疾病對21歲的考特尼造成極大打擊,她表示:「我的肚子腫脹得像懷孕6個月一樣,很多衣服都穿不下,整個人生都被影響了。」她現在透過社群媒體分享自己的經歷,呼籲大家一旦發現排便習慣改變,一定要及早就醫,「如果我能早點去看醫生,也許就不會發生這些可怕的事。」直腸脫垂是相當罕見的併發症,每10萬人中約僅2.5人發生,通常好發於老年女性。但年輕人如果長期便秘,強行排便可能導致肛門裂傷,嚴重時也可能引發直腸脫垂,不可不慎。資料來源:每日郵報
-
2024-10-08 養生.家庭婚姻
進產房想打「無痛分娩」卻被老公拒絕:「妳又沒上班,哪來的錢!」
我們都知道生產的過程有多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婦產科醫生透露,有位人夫卻因為老婆想打無痛分娩,大怒肝火!除了懷孕,生產的過程更是準媽媽的一大挑戰!然而,面對生產的一連串疼痛與變化,「無痛分娩」是不少孕媽媽的選擇,只不過婦產科醫師沈怡岒在EBC東森超視33頻道節目《哈囉 你有事嗎?》中就分享透露,一名產婦即將分娩的時候提出想要無痛分娩,沈怡岒繼續說道,沒想到婆婆當下立即打圓場轉頭說,「唉呀!當年我生4個,也沒有打那個無痛分娩啦,不用啦!」老公也接著緩頰說,「這些化學的東西打進身體裡,對寶寶不好,對媽媽也不好,」最後妻子只好點頭同意了。無痛分娩,妳沒上班有錢嗎?由於這名孕媽媽已經40週+3,除了週數大外,同時是選擇自然產的方式,以醫生的專業判斷,建議催生為佳。不過由於親屬不同意,最後璇則嬰兒監視器。直到半夜該名孕媽媽開始出現規則的宮縮,甚至疼痛狀況讓產婦喊出,「我求你給我打無痛分娩,好不好」,老公原本的溫柔的語氣則變成大吼,「妳知不知道無痛分娩要多少錢?妳付嗎?妳付嗎?妳沒上班有錢嗎?」沈怡岒醫師繼續說道,產間當時一陣混亂,孕婦老公甚至還打電話給朋友抱怨說,「她現在是覺得自己很有錢是不是?」、「你看就住院要多少錢?」、「無痛的費用,又花我錢!」由於生產過程變數大,可能孕婦生產體力消耗過大,不到2小時狀況突然急遽往下,再加上寶寶的胎心音開始不穩。無痛分娩不成,最後吃全餐醫生最後決定要進開刀房 ! 沒想到,孕婦的老公立即阻止護理人員大喊,「我沒有說好,為什麼要去開刀房?」醫師當然同步向他解釋,他依然要阻止。沈怡岒醫師無奈說,一切要以救命為主,最後還是請保全進來把,把這名先生與婆婆支開,才順利進行頗腹產。原本只想省錢的狀況,最後卻吃了全餐!手術、止痛的費用,加上住院3天,生產金額飆升到3到5倍的價錢,「沒想到這位爸爸,完全不想抱小孩,也不想看老婆,誇張行徑讓人傻眼!」雖然這樣的個案並不常見,聽了醫生的分享,還是覺得懷孕媽媽身心最需要照顧,只有媽媽開心家庭才會和樂,真的不要因為要不要打無痛分娩,而造成夠大的傷害才是! 延伸閱讀:.預產期快到囉!什麼是催生?.妳需要催生嗎?催生會比一般生產還要痛嗎?醫師曝3情況需考慮催生!※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10-02 養生.家庭婚姻
醫師才說恭喜!年輕夫妻掉淚「想拿掉孩子」網估小孩養到大高達800萬
「一對夫妻在我的診間哭了…」新光婦產科醫師李維鈞在社群透露,日前有對夫妻懷孕,正要說恭喜時,夫妻卻表示要拿掉孩子,經過詢問後,才知道這對夫妻深思熟慮後,做出了這樣艱難的決定。日前,李維鈞醫師在粉專表示,一對年輕夫妻進診間表示懷孕了,明明是好消息,下一句卻是: 「我們想拿掉…」。當醫師準備超音波檢查,正要說明藥物和手術流產的風險時,夫妻選擇藥物流產,「當我開始解釋使用藥物的流程和副作用時,太太突然哭了起來。原本沉默的先生也轉頭拭淚」。養一個孩子,索費不貲有網友統計,養一個孩子粗估花費約570萬元。 其中,0-6歲需要負擔保母費、奶粉、尿布、幼稚園學費、保險費,每月約花費2萬5,000元,6年需180萬元。 小孩上小學後,公立小學的學雜費、補習費、衣食住行、保險費等等,每月約花費1萬5,000元,6年需105萬元。李維鈞看著這對夫妻深陷悲傷,他不禁開口「或許我可以幫上某些忙」,後來得知這對夫妻已育有雙胞胎,「突如其來的懷孕,讓他們感到無法負擔再多一個孩子的責任。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們做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養育孩子,不只經濟還要精力李維鈞理解夫妻倆的選擇,「養育孩子不僅需要經濟支持,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其未經考慮就把孩子生下來,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思考清楚才是更負責任的選擇,我只能用胚胎還沒有心跳去安慰他們,希望他們可以釋懷,並且強調之後避孕的重要性」先生也已經安排好去結紮了,不會讓太太再承受這些苦。醫師李維鈞認為,「這對夫妻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放棄了對生命的珍惜。相反,他們以一種極度負責的態度,為了已有的家庭和未來的孩子做出了決定」。正常養,800萬跑不掉!有網友算出到孩子大學畢業前的費用:孕前檢查、生產、無痛分娩3萬產後護理10萬0-3歲托育費1.5萬*12*3-- 54萬0-3歲奶粉尿布0.5萬*12*3-- 18萬4-6歲學費托育費1萬*12*3-- 36萬4-6歲生活費0.5萬*12*3-- 18萬7-15歲學費補習費1.5萬*12*9-- 162萬7-15歲生活費0.5萬*12*9-- 54萬16-18歲學費補習費2萬*12*3 -- 72萬16-18歲生活費0.8萬*12*3-- 28.8萬19-22歲學費住宿費2萬*12*4-- 96萬19-22歲生活費1萬*12*4-- 48萬合計600萬以上還不含機車、iphone 、玩具、名牌球鞋衣服、出遊、醫療等不定期花費……正常養,真的800萬跑不掉!有生孩打算的你,先開始存錢,絕對錯不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9-21 醫療.罕見疾病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症狀像漸凍,奪走呼吸的力氣!多18歲前發病 ,健保擴大給付注意2重點
SMA(Spinal Muscular Atrophy)中文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源自「SMN1」基因缺陷的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疾病。既然為罕見疾病,SMA患者人數並不多,最新衛福部罕病通報名單中,SMA的通報個案數為553人,其中107人死亡,尚存活病人數不到450人,而符合治療條件者估計應在350至400人。多18歲前發病 症狀像漸凍許多人一聽到「運動神經元退化」就會聯想到「漸凍症」,確實如此,這兩項遺傳疾病症狀類似,但發病年齡差異很大,「漸凍症」好發於50至75歲中老年人,而絕大部分的SMA病友在18歲之前即發病。SMA臨床症狀為肌肉張力變差、四肢與軀幹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由於大部分患者均為小朋友,因此,幾乎都會出現動作發展遲緩、協調能力不佳的症狀,但是智力維持正常。隨著病情惡化,運動功能持續退化,嚴重時無法自主行動,連如廁、刷牙洗臉、拿碗舉筷、咀嚼吞嚥都成問題,如未能妥善治療,最後連呼吸的力氣也沒有,可能死於呼吸衰竭。3類藥物治療 別害怕背針目前藥物治療可分為背針施打藥劑、口服藥、基因治療等3種,其中以背針的臨床使用經驗最為豐富,2016年通過食藥署審核,取得藥證。但部分SMA病友及家長得知背針的施打方式,就心生畏懼,與俗稱「抽龍骨髓」聯想在一起,擔心一不小心就可能傷及神經,導致後遺症。事實上,國內幾家醫學中心醫療團隊使用背針的經驗豐富,以馬偕為例,病友於下午辦理住院手續,每劑容量約5cc,施打時間約半小時,細針穿過脊椎和脊椎之間的縫隙,進到脊髓腔,給藥方式與產婦無痛分娩的麻醉藥施打方式極為類似,安全性高。注射之後,躺平休息6小時以上,若無不適狀況隔天就可出院。治療第一年依照接種時程,施打6針,之後每年間隔4個月施打共3劑,對於求學階段的病童來說,相對方便。至於口服小分子藥物,於2020年獲得食藥署藥證,用藥方式看似較為簡單,但仍有其限制,該藥物並不適用於幼童,再者,病友必須每天持續用藥,可能會影響服藥的順從度。SMA基因針劑治療,藥費昂貴,一劑4000多萬元,創下健保給付天價紀錄,即使已納入給付,但因審核標準嚴格,迄今實際獲得給付的仍為零星個案。健保擴大給付 注意2重點2024年8月健保全面擴大給付背針、口服藥,但病友需注意「一生一種」、「一生一次」等兩大重點。前者為SMA病友終身僅能選擇一種藥物,且設「下車停用」評估機制,患者在治療前必須接受神經學、復健等多項指標的評估,並錄影為證,如用藥之後,不具療效,病情退步20%以上,就需停止用藥。「一生一次」則是SMA病友用藥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經特殊專案審查核准後,終身可以轉換一次藥物。不管是背針或是口服藥物,均能延緩病況惡化,幫病程踩剎車,且可降低感染併發重症風險,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建議病友與醫師充分溝通,在選擇藥物之前,先接受跨科別團隊詳細評估,找到適合自己的初始藥物,把握治療黃金期,及早治療以達到最佳效果。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26 失智.大腦健康
提高大腦清除廢物速度!清潔「髒腦」藥有望成失智症患者救星
根據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阿茲海默症可能因為「髒腦」(dirty brain)引起,因此只要服用分娩常用的前列素藥物,就可提高大腦清潔速度,可望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等「髒腦疾病」(dirty brain diseases)的救星。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紐約州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機械工程教授凱利(Douglas Kelley)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人類清除大腦廢物的「腦部類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進行研究,以小鼠為實驗對象記錄大腦運作情況。結果發現小鼠大腦清除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緩,年輕健康的小鼠大腦運作功能敏捷,可以源源不斷從大腦將廢物排出,但是年長小鼠清除速度減緩約63%,導致更多「髒物」(dirt)堆積在大腦組織。凱利說:「這項研究表明,恢復頸部淋巴功能可以有效清除老化引起的大腦廢物,提升清除速度減緩的情況。」發表在「自然老化」(Nature Aging)的報告顯示,人類也和小鼠一樣,年輕健康的大腦清除系統運作良好,但隨著年齡增長,清除速度跟著減緩。醫界認為人腦清除系統作用減緩,容易導致「β澱粉樣蛋白」(Beta amyloid)這種蛋白質積聚大腦,破壞腦細胞而罹患阿茲海默症;至於帕金森氏症則是因為「α-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累積造成神經病變。研究團隊也發現,臨床治療常用的前列腺素藥物,有助於提高人腦清除功能,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是人體自然產生,可以刺激肌肉收縮,因此2020年全美約31%、超過上百萬名新生兒都是靠前列腺藥物順利誕生。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藥物除了有助於分娩,還可用於治療青光眼等醫療需要,無論藥丸、靜脈注射或外用,每劑費用約561元。因此研究人員在老鼠脖子塗抹前列腺素外用藥物,讓負責輸送大腦液體的肌肉重新恢復動力,加速老年小鼠血液流動,進而提高大腦清除廢物的效果。凱利強調:「我們發現這種方法或者結合其他干預療法,將成為未來治療髒腦疾病的重要基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6 名人.黃斌洋
牙痛不處理會怎樣嗎?8種常見原因及預防與護理方法一次看
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其實充滿誤導。牙痛經常屬於神經痛,醫學上疼痛指數分類,甚至將「牙痛」列為僅次於分娩的「劇痛」等級。此外牙齒發炎病灶非常靠近頭頸,周邊又有緻密血管與全身重要臟器相通,嚴重牙疾甚至會包含:蜂窩組織炎、呼吸道阻塞、腦膜炎、失明甚至致命等風險,不可不慎。牙痛常見原因、如何自我檢視?1.蛀牙細菌透過蛀牙侵入或靠近牙神經引起發炎疼痛。疼痛聚焦在單顆至數顆,落差明顯。通常對於輕敲與酸食有反應。2.牙齒敏感因牙齦萎縮或琺瑯質磨損,牙齒受刺激產生酸痛感。通常在牙根與牙齦交叉處對冰冷有反應。3.牙周病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生細菌感染,破壞齒槽骨、牙齦等組織,造成牙齒搖動或脫落。疼痛通常會伴隨牙齦紅腫與刷牙流血的發炎反應。4.磨牙牙齒長期承受過大咬力,導致磨損甚至斷裂。牙面中央特定凹點酸軟咬合平面變平。5.牙齒斷裂跌倒、車禍、咬到硬物等突發事故造成。會有像骨折一樣碰不得的刺痛,伴隨牙齒明顯搖晃。6.顳顎關節症候群(MPDS)除外傷、肌炎、風濕關節炎與腫瘤等,更常見因齒列不整、缺牙導致單側咀嚼等問題都會造成MPDS。通常在「張口」時發生疼痛。口腔活動因而受限,伴隨偏頭痛等肌肉痛。7.三叉神經痛除了有些是三叉神經與頭部血管間的排列變異外,壓力、過勞、細菌感染都可能是誘發因素。電源開關般的閃電痛,沿著單側顏面三叉神經遊走。8.齒源性鼻竇炎鼻竇炎感染牙根 ,或牙疾逆行引起鼻竇發炎。上顎後牙痛伴隨惡臭、濃黃鼻涕倒流、異物感等。牙痛預防與護理1.牙齒本體相關(蛀牙╱牙根敏感╱牙周病)選用適當大小與軟硬的牙刷、正確潔牙、善用含氟牙膏漱口水與減敏牙膏、牙齒缺損盡快治療以避免塞牙縫、定期洗牙及檢查等,以上老生常談是維持牙齒健康的重要基本功。2.牙齒磨耗相關(磨牙、顳顎關節痛)食物避免「無堅不歡」,並紓解壓力以避免磨牙傷害。嚴重磨牙患者須請牙醫師做咬合評估與咬合板治療。合併顳顎關節痛者避免張口過大,並適度熱敷按摩或使用肌肉鬆弛劑。3.牙齒劇痛相關(牙齒斷裂、牙齒脫位、三叉神經痛、齒源性鼻竇炎)請牙醫師盡快依照狀況評估與緊急處理,會診相關科別。4.緊急牙痛處理當不幸遭遇牙痛,但是刷牙、漱口水、冰敷、避免咬合等都作了還是劇痛無比,又暫時無法看牙醫師時怎麼辦?廚房就有救命藥。調味料中例如肉桂、花椒與丁香油等,具有輕微麻醉與疼痛舒緩效果。此外,也可以考慮透過刺激穴道產生內生性嗎啡(endorphine),藉此暫時緩解疼痛。.合谷穴:食指與大拇指合攏後虎口肌肉最高處。.內關穴:心包經手腕與前臂交接線中央往上推三指處。.下關穴:開口閉口時,耳前感覺關節滑動的凹陷處。.頰車穴:當嘴巴用力咬,臉頰側咀嚼肌隆起最高點附近凹陷處。(內容摘錄自YT「柏登微笑牙醫黃斌洋之笑談口腔54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30 癌症.乳癌
精油恐具雌激素效應,有乳癌家族史應避免使用?教授這麼說
我在2021-5-11發表精油是荷爾蒙干擾物嗎,讀者jiwu在2024-5-20留言:教授您好,若精油可能有雌激素效應,有乳癌家族病史的人是否避免使用精油比較妥當?在精油是荷爾蒙干擾物嗎這篇文章裡我提供了4篇論文,指出薰衣草精油和茶樹精油被驗出具有雌激素活性,並且被認為是導致幾宗男童乳房發育臨床案例的罪魁禍首。這四篇論文是:2007年:Prepubertal Gynecomastia Linked to Lavender and Tea Tree Oils(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與薰衣草和茶樹油有關)2015年:Premature thelarche in the setting of high lavender oil exposure(熏衣草油暴露量高的環境中過早的乳房發育)2016年:Prepubertal gynecomastia and chronic lavender exposure: report of three cases(青春期前的男性乳房發育症和慢性薰衣草暴露:三例報告)2019年:Lavender Product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Thelarche and Prepubertal Gynecomastia: Case Reports and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Activities(薰衣草產品與過早的乳房發育和青春期前的男性乳房發育有關:病例報告和破壞內分泌的化學活性)隔天讀者whitowan也留言:教授好,雖然目前的參考數量不多,但家族有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相關病史的女性,是否應避免使用。精油或香熏類物品降低接觸雌激素活性因子的可能性,增加罹癌風險。內人最近檢測出一期乳癌,正逐步檢視食衣住行等需注意情形,以及積極配合治療。同一天,臉書朋友Esther傳來簡訊:我想請教授說明一下這篇文章的可信度?我很多醫護朋友都有在用精油。她附上的文章是2023-12-13發表在《親子天下》的精油會性早熟?許鈺敏醫師:認識兒童精油禁忌與環境荷爾蒙。這篇文章的第一小節的標題是「兒童使用精油會性早熟嗎?」,而第二小節的標題是「先上結論:不會!」。也就是說,許鈺敏醫師是百分之百確定兒童使用精油不會性早熟。(註:她所提及的精油研究是針對男童女乳症,而非性早熟)但很不幸的是,目前的科學證據卻不是百分之百的確定。其實,早在1980年就有關於精油具有雌激素活性的論文,而多種精油都被發現具有雌激素活性。請看:1980年:Fennel and anise as estrogenic agents(茴香和茴香作為雌激素劑):「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和茴香(Pimpinella anisum)是數千年來一直被用作雌激素的植物。具體來說,它們被認為可以增加乳汁分泌,促進月經,促進分娩,緩解男性更年期症狀,並增加性慾。1930 年代曾有人想用這些植物來生產合成雌激素。茴香精油的主要成分茴香腦是被認為具有雌激素活性。」2002年:Assessment of estrogenic activity in some common essential oil constituents(一些常見精油成分中雌激素活性的評估):「在高濃度下,檢測到檸檬醛(香葉醛和橙花醛)、香葉醇、橙花醇和反式茴香腦具有雌激素活性,而丁子香酚則表現出抗雌激素活性。」2020年:Assessing the cytotoxic/genotoxic activity and estrogenic/antiestrogenic potential of essential oils from seven aromatic plants(評估七種芳香植物精油的細胞毒性/基因毒性活性和雌激素/抗雌激素潛力):「我們研究了從七種植物中提取的精油的一些生物活性:迷迭香、索馬利亞鼠尾草、百里香、蓍草、義大利蠟菊、黃連木、香桃木。我們的結果表明,大多數精油對人類週邊淋巴細胞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和輕微/中度的基因毒性作用,對A2780細胞也具有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此外,一些精油似乎具有顯著的抗雌激素活性,可能會擾亂雌激素依賴性組織。」當然,誠如許鈺敏醫師所說的,有人持反對意見,請看:2023年:Are Prepubertal Gynaecomastia and Premature Thelarche Linked to Topical Lavender and Tea Tree Oil Use?(青春期前男性乳房發育和早乳發育與局部使用薰衣草和茶樹油有關嗎?):「不能得出結論認為使用薰衣草和/或樹茶油是這些兒童男性乳房發育的原因。」2024年:Critical assessment of the endocrine potential of Linalool and Linalyl acetate: proactive testing strategy assessing estrogenic and androgenic activity of Lavender oil main components(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內分泌潛力的嚴格評估:評估薰衣草油主要成分雌激素和雄激素活性的主動測試策略)。這項研究用細胞和動物模型來檢驗兩個薰衣草精油的主成分(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而結論是它們不具雌激素活性。但是,目前比較權威的醫療機構還是建議小心為上,請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發表(最新更新日期是2023-8-31)Aromatherapy With Essential Oils(精油芳香療法),其中有這一段話:「一項研究表明,透過局部給藥反覆接觸薰衣草和茶樹油與可逆性青春期前男性女乳症有關。這些影響似乎是由薰衣草和茶樹油據稱的弱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引起的。因此,建議患有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的患者避免使用這兩種精油。」英國的癌症研究組織發表(最新更新日期是2022-5-31)Aromatherapy(芳香療法),其中有這麼一句話:「重複使用薰衣草油和茶樹油可能會影響體內雌激素水平——因此患有雌激素依賴性癌症的人必須小心。」原文:精油,雌激素效應,乳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30 醫療.新陳代謝
喉嚨痛、脖子腫是感冒嗎?竟是「甲狀腺炎」惹禍!女比男風險高的甲狀腺炎QA一次看
一位30歲新手媽媽,在生產後約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心悸、手抖與體重減輕等症狀,本以為只是因為照顧小孩太累,因而不以為意;但在分娩後約6個月,這位媽媽開始感覺到體力越來越差且很容易怕冷,體重也漸漸增加,甚至出現2周胖快6公斤的狀況。驚覺不對之下,急至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求診,才發現自己原來有甲狀腺賀爾蒙不足(甲狀腺低下)的問題,醫師診斷她為「產後甲狀腺炎」(Postpartum thyroiditis)。在接受甲狀腺賀爾蒙的初步補充與治療1個月後,她的疲憊感已大幅解除,體重也開始下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舜禾說,「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不過除了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甲狀腺炎」還可以分成哪些?症狀都一樣嗎?甲狀腺炎會自癒嗎?飲食上是否有什麼禁忌?甲狀腺炎是什麼?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下方,正好在男生打領結的位置,大小、形狀也類似,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以及發育的功能,較常見的甲狀腺炎為「亞急性甲狀腺炎」以及「橋本氏甲狀腺炎」,兩者都好發於中年女性。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大部分是在感冒後發生,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患者的症狀包括心悸、盜汗、喉嚨痛、手抖等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症狀。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可能與遺傳以及部分環境因子(碘攝取過多或是吸菸),患者體內會產生抗甲狀腺抗體,會破壞自己的甲狀腺組織,如果沒有調整飲食妥善治療,有可能會發展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症狀有哪些?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亞急性甲狀腺炎最常見的症狀是在頸部甲狀腺的部位感覺疼痛,且可能併有發燒,頸部疼痛可延伸至耳朵、下巴或喉嚨,其他症狀包括聲音沙啞、吞嚥疼痛、倦怠、肌肉或關節酸痛。在發炎初期,因甲狀腺組織受破壞,可能釋放出甲狀腺荷爾蒙,而產生短期的甲狀腺亢進。病患因此出現心悸、怕熱、緊張等甲狀腺亢進的症狀。然而,之後卻又可能演變成暫時性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絕大部份病人的甲狀腺機能最後會回復到正常。橋本氏甲狀腺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林安琪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疲累、無力、怕冷、便祕、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會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體重減輕、緊張、心悸、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甲狀腺炎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主要針對橋本氏甲狀腺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婉禎指出,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治療以吃「低碘飲食」最重要,即避免多吃海中植物及海鮮,如海苔、海藻、海帶、紫菜、昆布等,包括昆布湯或昆布熬煮的火鍋湯底和拉麵湯;也可以考慮買無碘鹽,並減少外食機會;服用保健品時也要留意其含碘量。吳婉禎表示,透過飲食可降低病人甲狀腺腫、防止病程進展造成機能低下。若發生「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則需給予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大部份人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每天約100~200微克,建議飯前服用,服用劑量的調整需請教醫師,切勿自行調藥。甲狀腺炎如何診斷?王舜禾醫師表示,橋本氏甲狀腺炎(自體免疫甲狀腺炎)可以藉由抽血與超音波診斷。依過去的研究顯示,此類患者有9成以上有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b),因此可透過抽血來判斷是否有相關體質。因為甲狀腺可能曾經經歷反覆發炎,所以超音波下可見甲狀腺呈現不均勻回音(heterogeneous echogenicity),可以此來診斷。甲狀腺炎如何治療?亞急性甲狀腺炎根據雲林基督教醫院衛教資料,多數病人需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症狀。若症狀較嚴重,也可能需服用皮質類固醇。一般而言,服用類固醇1天之內,就可大大改善症狀。1週後便可逐漸減少類固醇劑量,但少數較嚴重的病人可能需使用類固醇長達3個月或更久。除消炎藥物外,若病患進入甲狀腺機能低下期,也必須暫時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若有甲狀腺亢進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症狀常是短暫且輕微的。橋本氏甲狀腺炎治療方式同上述,飲食上改採低碘飲食,如果有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則需補充甲狀腺素。為什麼產後會發生甲狀腺炎?王舜禾醫師表示,在正常生理中,因為胎兒有一半基因來自於父親,為了防止母親的免疫細胞認為胎兒是外來物而導致攻擊胎兒,母體會在懷孕期間下調自體免疫力,形成免疫「容忍期」,但在分娩後母體免疫力會「大幅反彈」,因此有許多自體免疫疾病都容易在產後2~6個月內發生,而「產後甲狀腺炎」就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其中一種。「產後甲狀腺炎」屬於自體免疫甲狀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家族,發病原因常常是因為病人以前本來就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炎的體質」,生產後因免疫反彈被誘發並且加重。延伸閱讀: 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
-
2024-04-25 焦點.元氣新聞
臍帶脫垂,女兒出生八天離世!爸爸陷入巨大悲傷,建置網站呼籲相同遭遇父母:承認需要幫助
澳洲一位爸爸在他出生八天大的女兒離世後,陷入巨大的悲傷中,他希望呼籲家長,特別是爸爸,誠實表達出悲傷,並承認他們需要幫助,不需要默默承受痛苦。天下父母的最痛,莫過於孩子離開人世。2022年4月,麥特的女兒芮恩(Wren)在複雜的分娩過程中,因為「產前臍帶脫垂」導致大腦缺氧。產前臍帶脫垂產前臍帶脫垂是婦產科急症之一,是指羊膜破裂後,臍帶滑落至子宮頸口、陰道內,危險性高。因為胎兒是藉臍帶從母體吸收營養與氧氣,臍帶掉落子宮頸口或陰道內,有可能導致胎兒缺氧窒息死亡。身為父親的沉重悲傷與壓力不幸的是,芮恩的大腦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已經無法挽回。麥特受訪時提到,對爸媽來說,和孩子道別是很難承受的傷痛,一個人會在有生之年與父母和祖父母說再見,但很少人會預料到,必須和自己的孩子說再見,尤其是期待了九個月的孩子。麥特說:「我不僅要面對自己的損失,還要兼顧妻子和一個兩歲半孩子的情緒,同時努力重返工作崗位,尋找繼續生活的方法,這實在太難了。」無助的爸爸麥特,在醫院裡將芮恩的小指甲塗成粉紅色,就像芮恩姊姊伊迪(Edie)一樣,象徵一家人在一起。後來上,為了讓姊姊伊迪有機會見到妹妹,他們把她接來醫院,一家人聚在一起,希望能把愛傳遞給芮恩。在伊迪還沒來到醫院前,醫師已經告訴麥特,芮恩的生命隨時會結束,目前只是依賴呼吸器維生。得知這個殘忍的消息,麥特說他們夫妻倆和他們的父母,六個成年人哭得像以前從未哭過一樣。醫生給這家人有時間準備,他們有時間再為芮恩讀書、推著她到醫院外走走,並且又為她搽上粉紅色指甲油。等待醫院也準備就緒,麥特告訴芮恩「可以放手了」,為她感到驕傲,非常愛她,而且永遠都會如此。芮恩開始自己呼吸了15 分鐘,被媽媽緊緊永在懷中,拍下了最後的照片,然後離開人世。建置網站,提供幫助:坦承悲傷麥特說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尋找可以幫助他的書籍、組織。後來,他在芮恩過世一歲冥誕那一天,買了lovefromdad.com.au網站網域。該網站旨在為悲傷的父親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有勇氣坦白自己失去孩子的痛苦,從而尋求幫助和支持。他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能給其他爸爸帶來希望,讓他們知道可以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當進入網站,可以發現網站是一片溫暖的粉紅色,色調就是搽在芮恩手上的顏色。>>>網站連結經過麥特的呼籲,他們家鄉當地的醫院預計將於2024年開設專門幫助失去孩子的父母相談室。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也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伊能靜給兒子小哈利700字感性文:餘生只剩2年半和兒子共處.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3-18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有護理師在,真的讓我們很安心
【編者按】:本週是由三位護理系畢業有一段時間,經歷過不同的臨床職場訓練,走入不同的生涯規劃,分享他們對護理工作的心得。一位護理師以本身在產房待產的親身經歷,與先生深深感受到,護理師以一件毯子緩解生產的緊張與不舒適,見證了身受痛苦的病人可以透過護理師溫柔的陪伴與照護,緩解疼痛與焦慮,而護理師也能從病人和家屬的感謝和笑容中獲得成就感。一位目前已離開每天面對為病痛所苦的癌末病人的護理師,回想過去由不同的病人與家屬帶給她的心得:「生命的選擇沒有對錯,極限之外,不一定會有奇蹟,但一定會有愛」、「人生有很多種態度,『承認』這種態度需要的是勇氣」、「我們不是選擇放棄,是選擇把握當下」、「在護理工作中追求『變成更好的自己』」。一位經歷國內臨床護理工作、公共衛生研究團隊,而今在國外又回到臨床護理工作的護理師,一方面感謝國內臨床過往的同儕上司形塑了注重專業判斷、批判思考、視病如親的單位風氣,但更珍惜國外同儕彼此教育、提供有建設性的建議,才能相互琢磨、一起成長。希望透過「醫病平台」,台灣社會可以更了解護理師在醫療團隊的重要。自護理系畢業後我就在醫院工作,十多年來仍有病人家屬或親人會說:「護理師不就是量血壓、發藥,很輕鬆啊!」有時候想要反駁又覺得無力,台灣醫療環境護病比過高,為了讓護理師可以同時照護多位病人,基礎的護理技術如身體清潔、管路照護交給護佐、看護,護理指導是用預錄好的影片取代面對面的衛教,但外包了那麽多工作,護理師光依醫囑發藥、安排檢查、打記錄就常延遲下班,我們該如何讓病人家屬感受到護理的專業和不可或缺呢?而我在產房待產過程中似乎看到答案了。今年初我迎來人生中第一個寶寶, 懷胎十月過程中都相當順利,足月規則陣痛後我就入院待產,沒想到產程過快來不及打減痛分娩。當時的我只能蜷縮身體、咬著手臂,等待每一次疼痛爆表的宮縮緩過去。但隨著一次次宮縮強度越來越強,我痛到全身無法克制的發抖,此時先生只能手足無措的站在床邊,而我腦袋一片空白,過去學過的梅拉提茲呼吸法和產程進展的學理都忘了,此時我只是一個被疼痛折磨的待產婦。護理師恰好進入病室評估我的狀況,她第一時間先幫我整理因疼痛翻滾早已無法蔽體的手術衣,拿了一件加溫過的毯子輕輕蓋在我身上,瞬間不斷發抖的身體感受到毯子與護理師的溫暖,緊繃的肌肉和神經終於放鬆下來。接著她指導慌亂的先生握著我的手,她溫柔又堅定的告訴我先生:「現在媽媽最需要你的支持,你可以握著她手,我們有裝胎心音監測器,如果有異常會發出警示音,我們馬上就會過來的,你可以在這邊陪伴她。」同時鼓勵我:「媽媽,我們試著練習深呼吸和用力,等等我們會和你一起進產房,來一起試試看,吸~吐~」簡單幾句話安撫了我和先生對生產未知的恐懼和焦慮,感謝醫療團隊讓我順利生下寶寶並回到病房。現在回想,感謝護理師看見了我的需要,以一件毯子緩解我生產的緊張與不舒適,我先生有些不可置信的說:「我以為醫師是統籌一切的,沒想到實際上都是護理師在協助,如果沒有他們告訴我該怎麼做,我會手忙腳亂啊!真的很感謝她們啊!有她們在真的很安心。」這一次當病人的經驗告訴我,身受痛苦的病人真的可以透過護理師溫柔的陪伴與照護,緩解疼痛與焦慮,更進而能相信醫療團隊是專業而可以信任的。 雖然臨床上不友善的職場環境或社會對護理人員的歧視,都會讓人感到洩氣,但我仍覺得護理師可以在現存問題未解決前,把握每一次發藥、量血壓等機會,跟病人話家常與問候,主動關心病人的疑問並給予適時的衛教,秘訣是過程中以觀察和發揮同理心評估病人的需求,有時可能是提供一件溫暖毯子,細心為病人增添枕頭協助改善病人的不適,都能讓病人和家屬感受到護理專業的溫暖與獨特性我相信透過經年累月的累績,經歷護理師專業照護的社會大眾們,一定會願意為護理師們發聲,讓我們有機會改變社會歧見,進而創造理想的護理工作環境,而我們護理師也能從病人和家屬的感謝和笑容中獲得成就感,最終達成雙贏的局面!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8 醫療.心臟血管
吸菸又服避孕藥!女性恐加速更年期提早2至3年、心肌梗塞風險增逾10倍
菸品危害多,對愛美的女性而言,抽菸是美貌毒藥,皮膚會提早老化,皺紋比一般人多3倍,甚至傷害大過於男性,如同時使用口服避孕藥,急性心肌梗塞罹病率超過10倍。婦女節前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辦女性菸害防制記者會,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表示,根據「國人吸菸行為調查」,女性吸菸率由109年2.9%上升至111年3.7%,30至39歲年齡層為吸菸最高族群,相當於約每15名女性就有1人吸菸。吸菸易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羅素英說,女性吸菸影響大過於男性,雖然男性吸菸者肺癌風險增加1倍,但女性吸菸者風險增加近10倍,吸菸女性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比不吸菸女性高出近22倍。每年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女性人數多於男性,而且女性似乎更容易在年輕時患上嚴重的COPD 。除了肺部傷害,菸品還會影響「顏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吳岱穎提到,吸菸限制血流、消耗皮膚的維他命A、耗損皮膚的蛋白質,皮膚會提早老化、乾燥、硬韌、產生細紋,尤其是唇部及眼睛周圍,皺紋會比一般人多超過3倍。吸菸又服避孕藥 心肌梗塞風險增逾10倍另外,菸品也會影響性荷爾蒙,造成代謝改變。吳岱穎說,抽菸女性月經不規則與生理痛加劇,可能減少黃體素的數量,加速更年期提早2至3年,甚至出現男性外表性徵,也會造成懷孕成功機率低25%,懷孕分娩期間的合併症。長期暴露的婦女罹患乳癌、乳腺癌的機率增加7.2倍。戒菸可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臟病引起的死亡、猝死以及新發生和復發性心臟事件的風險。與吸菸者相比,已戒菸的35至54歲女性可降低87%肺癌罹病風險、降84% 呼吸系統疾病風險。女性在戒菸5年以後,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恢復到正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27 養生.家庭婚姻
徹底惹怒老婆!老公把「狼狽分娩照」發送到家族群組,當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這位媽媽揭露了她丈夫在她生孩子時表現出的「可怕」行為—竟然從把她狼狽不堪的分娩照發送到家族群組。原本應該喜悅迎接新生兒,產後她在TikTok上分享了一段視頻,徹底將老公在她生產過程中所做的所有「愚蠢行為」一一揭露,不過在家人的強烈反對後,她無奈地刪除了視頻,事後她則在Raddit發佈了這則貼文。珍娜就透露, 「我的羊水在下午2 點破了,下午6 點他問我晚餐吃什麼,」她說,「我告訴他,他只能靠自己了,因為我正忙著宮縮,沒能給他做墨西哥捲餅。」她繼續說到,「幾個小時過後,大概是晚上9點,我在臥室裡跪倒在地,因為我感覺自己快要吐了!」。直到凌晨1點,她終於擴張到足以去醫院的程度。隱私權完全被侵犯,不能忍受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因為產兆與陣痛,讓她不記得接受硬膜外麻醉後發生的許多事情,直到分娩25分鐘後,當她意識到丈夫侵犯了她的隱私,已經為時已晚!珍娜透露,她的丈夫在分娩過程中一直在拍照,並在未經許可,或是審查她的身體情況下,將她的分娩過程中,包括乳房和陰道可見的照片發送到他們的家庭群聊中。當她知道後震驚不已,也埋下了夫妻不睦的導火線….這樣的老公,還真的不少詹娜似乎不是唯一一個有異議的人,另一位媽媽同時也道出她的委屈!原因是生產後,當醫生要進行術後修復的當下 ,她的丈夫要求婦科醫生必須「收緊」她的陰道。當下聽到丈夫這麼說,這位媽媽感到非常沮喪,甚至考慮離婚。「我在醫院裡,受盡了生產的折磨和疲憊,卻感覺受到無比的屈辱,」她補充說:「我躺在那裡,整個人崩潰了,那個時刻,我感覺我內心有什麼東西破碎了。我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和這個人一起生活。」因為她久久不敢置信,她的丈夫在她處於如此難以忍受的痛苦時,竟然只考慮他們的性生活。陪產中,很多先生都會像局外人,甚至不少爸爸竟然在老婆痛到不行的時候,卻像沒事人一樣坐在一旁滑手機,這種行為真的會讓人氣到翻臉。其實,老公可以在第一產程,儘可能讓媽咪維持在舒適的狀態,除了幫助緩解疼痛、調整呼吸節奏,也可以趁空檔餵食媽咪吃點有點熱量,又不會太油膩的食物;同時隨時提醒媽咪補充水分。總之,面對生產過程 ,最辛苦的就是老婆了,所有新手爸爸一定要記住 !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4-01-22 醫療.呼吸胸腔
長途搭機、臥床恐增肺栓塞風險!肺栓塞症狀嚴重度取決於血栓大小
肺栓塞是一種由血栓導致的急性疾病,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肺栓塞發生在肺動脈,通常當位於腿部深層靜脈的血栓掉下來又往上飄動到肺部,且發生血管阻塞時,就會引發肺栓塞。肺栓塞如何造成?有哪些症狀?最常見的肺栓塞是因深層靜脈血栓造成,其他罕見原因包括空氣泡、脂肪栓塞(常來自嚴重骨折)、腫瘤等。有些族群也容易形成血栓,包括癌症、家族中有血栓或凝血疾病的病史、心臟病、曾有過血栓或凝血疾病史、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或荷爾蒙替代療法。某些特殊情境如分娩、心臟病發作、長途飛行或長時間臥床,也可能增加罹患肺栓塞的風險。肺栓塞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取決於血栓的大小和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隨著血流逐漸受阻,症狀可能包括咳嗽、帶血的痰、眩暈、心悸、心臟急速跳動、腿部疼痛或腫脹、胸痛、呼吸急促,且伴隨著運動時加劇的情形。未經治療的肺栓塞可能危及生命,引發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心律不整、肋膜腔積液、肺動脈高壓和肺梗塞,即肺部組織壞死,在極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經歷多次小型肺栓塞,逐漸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肺栓塞如何診斷及治療確診肺栓塞的檢查,包括血液檢查,以檢測凝血風險及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胸部X光,分析心臟和肺部的大小及異常變化;電腦斷層肺動脈造影,能清楚看到大塊的肺動脈主幹血栓;都普勒超音波檢查,以檢測下肢的深層靜脈血栓;心臟超聲波能查看心臟結構和血管,以及測量右心室收縮壓力。肺栓塞的預後關鍵,取決於是否有快速的診斷和治療。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藥物,包括溶解血栓的藥物或抗凝血藥物。但如果血栓範圍太大,會通過導管的方式將血栓清除,導管經大腿的靜脈引導至肺動脈,使用特殊儀器來破壞血栓或將其抽出或溶解。一些很難清除的血栓,有時需要手術治療。為防止更多血栓從腿部或其他地方飄到肺動脈,會暫時安裝下腔靜脈過濾器,該靜脈是將血液從腿部送往心臟的主要靜脈,過濾器有助於捕捉部分血栓,防止其流向心臟或肺部。當一些急性血栓慢慢轉變為纖維化的慢性血栓,肺動脈擴張術可以通過充氣擴張動脈內的氣球,打開阻塞的血管,以恢復肺部血流。【延伸資訊】》疾病百科/肺栓塞(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8 焦點.元氣新聞
名醫在美摔斷肋骨急診花50萬,返台健保給付僅3704元!為何海外就醫給付金額落差這麼大?
婦產科名醫、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今年6月在美國意外摔斷2根肋骨,在當地醫院急診花了6個多小時等待檢查,但實際和醫生交談只有6分鐘,最後收到醫療帳單50萬元,返台後他申請海外就醫健保給付,昨核定撥款,只拿到3704元,用此提醒民眾,不要以為在國外的醫療支出,回國後健保會全額給付,「想得美啊!」鄭丞傑透過臉書粉專分享今年6月,在美國滑雪摔倒,導致2根肋骨斷裂,在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安克拉治最大醫院掛急診,前後耗費6個多小時,等待做檢查,實際上和醫生對談時間僅有6分鐘,最後也就打了止痛針就回家靜養。鄭丞傑指,令他震驚是收到醫藥費折合台幣約52萬元,院方先主動打折變成41萬5000元,但後來再補寄一筆6萬元的影像判讀費,總共加起來約台幣50萬元,其中他做了電腦斷層掃描要價28萬元,但這項檢查在台灣健保給付只需5035元,讓他直呼台灣人實在太幸福,擁有全世界都羨慕的全民健保。鄭丞傑昨晚再PO此事新進度,指返台後他向健保署申請國人海外就醫醫療給付,果然如他所料,健保給付3704元,這就是今年第二季(4-6月)台灣各級醫院一次急診的平均健保給付金額。鄭丞傑說,許多人以為在國外的醫療支出,回國之後健保會全額給付,「哈哈想得美啊!」像美國那種天價的醫療費用,台灣健保不被吃垮才怪。鄭丞傑說,雖然健保只有給付他3704元,但是商業保險就會給他給付後不足的金額,當然數目還是50幾萬元(急診呆了6個小時,基本的抽血檢查,吊了一瓶點滴,做了一個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打了一支止痛針這些在台灣總共大概6、7000元吧),幸好他在機場有投保旅行平安險,150萬元以下全額理賠,但這次讓他嚇到了,九月再出國的時候,他決定乾脆直接投保全年的旅遊平安險。海外就醫健保核退條件、金額有上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保險對象如果在國外有發生不可預期的傷病或緊急分娩,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可以在回國後向健保局申請核退醫療費用,但記住在國外,就醫時一定要向醫院索取醫療費用收據正本、費用明細及診斷書,並應於就醫後六個月內提出申請,填送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並檢附醫療費用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及影印護照上當次入出境紀錄等資料,向投保單位所在地的健保局分局申請核退醫療費用。也特別提醒上述就醫如果發生在中國大陸地區,而且是申請核退「住院5日(含)以上」的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文件(包括:醫療費用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或證明文件等),必須先在大陸地區公證處辦理公證書,再持公證書正本向國內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申請驗證。申請自墊醫療費用需準備的文件1.全民健康保險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點此下載)2.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及費用明細,如為中、英文以外之文件時,應檢附中文翻譯。3.診斷書或證明文件,如為中、英文以外之文件時,應檢附中文翻譯(住院案件者需另外檢附出院病歷摘要)。4.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或服務機關出具之證明。另外,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國外就醫醫療費用的標準,是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支付及審查相關規定核實給付,但訂有上限,以支付國內醫學中心平均費用為標準,若以最近一季,也就是112年10至12月的核退金額上限來看,目前能夠申請到的核退費用如下:.門診每次1037元。.急診每次3340元。.住院每日6575元。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9 養生.聰明飲食
疲倦、頭暈...你可能是缺鐵了!補鐵食物有哪些?16種「含鐵食物」排行大公開
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而缺鐵會造成頭暈、疲勞等症狀且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鐵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缺鐵不僅會造成頭暈、疲勞,長期缺鐵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國健署表示,缺鐵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公衛營養議題,幼兒、兒童、青少年、育齡婦女和孕婦都是缺鐵高危險群。缺鐵症狀有哪些?補鐵食物有哪些?每日鐵的建議攝取量多少?本篇讓您一次看懂含鐵食物排行。鐵質對人體的功能人體無法產生鐵,需從飲食中獲取,若每日鐵攝取量少於每日消耗量就會缺鐵。鐵是組成紅血球的主要元素,可幫助血液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肌紅蛋白可幫助肌肉儲存氧氣,鐵質為肌紅素的成分之一;鐵質有助於免疫系統維持正常運作,以抵禦外來病菌;鐵也是身體許多酵素不可或缺的分子結構。鐵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鐵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年齡/鐵每日建議攝取量(mg).0~6個月:7 mg.7個月~9歲:10 mg.10歲~18歲:15 mg.19歲~50歲:男-10 mg;女-15 mg.51歲以上:10 m國健署也提醒,由於飲食中鐵質攝取量不足以彌補懷孕、分娩失血及泌乳時的損失,建議從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內,每日應另以鐵鹽供給30毫克之鐵質。缺鐵症狀缺鐵會導致疲倦,但大多人很少意識到是因為鐵不足引起。根據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之陳炯瑜醫師表示,缺鐵有可能造成以下症狀:.指甲容易斷裂:指甲變薄、容易斷裂或凹陷。.臉色蒼白:缺乏血紅素會影響肌膚顏色,蒼白、沒有紅潤感。.常常疲累:缺鐵會影響細胞能量供應,易有疲累感。.心悸:血中氧氣不足,心臟跳動速度加快,就會出現心悸問題。.掉髮:缺乏鐵質會導致毛囊無法獲得充足氧氣和養分,容易掉頭髮 。.容易喘:如果連走路都會喘就有可能是身體缺鐵造成的。 不寧腿症候群:患者覺得腿部麻麻癢癢,如同有螞蟻在爬,目前研究認為缺乏鐵質也可能會導致不寧腿症候群。 頭暈、頭痛:血液攜氧量變少導致腦部供氧不足,容易讓腦部血管擴張,進而出現頭暈、頭痛。另外,長期缺鐵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可能出現疲勞、虛弱、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怕冷、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皮膚蒼白、脫髮、指甲脆弱,以及異食癖(如:冰塊或其它非食物物品的渴望)。補鐵食物有哪些?含鐵食物排行由於鐵是吸收率最低的必需營養素,建議攝取量是生理需要量的五倍以上,加上女性因生理特質與懷孕需求,需要量通常比男性為高。蘇祺媛營養師發文分享動物性、植物性含鐵食物排行: 影響鐵吸收的7大因素明明有吃含鐵食物,為什麼還會缺鐵呢?以下7點都可能是影響鐵質吸收的原因:.食物形態:動物性食物的鐵大多為血基質鐵,比植物中所含的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更高。.維生素C:可增加非血基質鐵的吸收。.酸性物質:胃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酸性物質,可增加鐵質吸收。.身體對鐵的需求:體內缺鐵時,鐵的吸收率會加倍。.草酸、植酸、單寧酸:蔬菜所含的草酸,全穀類、豆類、核果類所含的植酸,以及茶和咖啡所含的單寧酸,都會與鐵結合而降低鐵的吸收。.過多其它礦物質:過多的銅、鋅、鈣等,也會使鐵的吸收降低。.過多纖維:過多纖維在腸道中與鐵結合,會降低鐵的吸收。補鐵過量當心6大副作用透過天然食物補充鐵質並不會過量而產生毒性,但大量服用鐵劑,則可能造成腸黏膜出血、血氧過少、代謝性酸中毒及腎功能衰竭等,若長期高劑量使用鐵劑則會造成血色素沉著而引起肝硬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期刊也曾指出:攝取含有25毫克或以上的鐵質補充劑會降低鋅的吸收和血漿鋅濃度,且高劑量鐵補充劑會引起胃腸道反應,包括:胃部不適、便秘、噁心、腹痛、嘔吐及腹瀉,建議從飲食中補充鐵,可減少這些副作用發生。參考資料:台中榮民總醫院、Healthdirect、國民健康署延伸閱讀:.貧血有哪些症狀?貧血該怎麼吃?肉食與蔬食補血食材排行榜.吃素、女性易缺鐵?櫻桃能補血?一圖看營養師「素食補鐵清單」.頭暈全身無力怎麼辦?改善貧血不只補鐵,5營養素助恢復好氣色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午睡充電、一天喝兩杯咖啡 專家教你5項強化記憶的生活好習慣
午睡是最有效的充電方法睡眠能提升各種類型記憶的強度和品質。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睡眠時,大腦會特別強化那些編碼時較鬆散的記憶。換句話說,在你記憶劇場的各種畫面中,那些模糊的影像會在你休息時變得更清楚。你在清醒時對某件事情的印象若很模糊,在你睡覺時它就會鮮活起來。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睡眠,就算是編碼不完整的記憶,也不會馬上退化或消失。午睡能提升記憶力。中午休息個三十分鐘,就比較能回想起早上已編碼的記憶。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可選擇打盹片刻或觀看紀錄片。之後,研究人員請兩組受試者背一張字彙表。相較於觀看紀錄片的受試者,打盹片刻的受試者記憶力好上百分之二十一。除此之外,後者大腦的睡眠紡錘波也比較活躍,這代表他們的記憶編碼力更好,從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看,他們的海馬迴也很活躍。前面已經談到,海馬迴是大腦形成記憶的初始點。許多研究都證實,若夜間睡眠品質不佳的話,用午睡來補足就好了。午睡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最有助益。進入深度睡眠時,與記憶相關的神經細胞突觸連結會更緊密。這些突觸沿著神經通路將各種訊息從海馬迴傳送到皮質,並且變成長期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記憶鞏固的機制。因此,午睡是有益身心的好習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適合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四點之間,與晝夜自然的交接一致)順利睡著。如果你中午時難以入睡,請不要太氣餒。準備午睡時,試著放鬆心情,在昏暗又安靜的空間裡或坐或躺,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睡著。持續個幾天,大腦會覺得這個狀態與夜晚入睡時相似,之後你就能順利午睡了。接下來請你評估一下,午睡後醒來的感覺如何?還覺得昏昏欲睡、爬不起來,就代表你睡太久了。午睡太久會擾亂晝夜節律,到了晚上你就會睡不好。多年來,我都習慣午休半小時。其實睡十五分鐘就夠了,醒來時你一定會精神煥發、活力滿點。要衡量好的午睡品質,標準在於醒來時比睡前更有精力。根據我的經驗,午睡的長度(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要固定,時段也要規律(最好在午餐後,這樣自然就會想睡覺,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的話更是如此)。養成午睡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但請保持耐心。午睡非常神奇,可以強化記憶力,還可以讓你身心充飽電。吃得健康才有本錢訓練腦力無數的專家和研究都談到食物對記憶力的助益,但眾說紛紜,我們並不確定哪種方法特別有效。不過,若有方法能預防失智症,就等於在保護記憶力(雖然不一定有增強的效果)。在我們年紀增長、記憶力下滑時,若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就比較有機會能預防失智症。我前面已經談到,患有各種類型失智症的人,記憶力一定都會變差。基於上述說明,讓我們先從某個具代表性的研究來探究食物對記憶力的影響。(巧克力愛好者如果讀到這一段,一定會很開心。)二○二○年,有學者在《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證明了黑巧克力能增強年輕人的情節記憶力。可可豆含黃酮類化合物,它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記憶力。神經科學家發現,只要強化齒狀迴(dentate gyrus,在海馬迴裡面),記憶力就會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齒狀迴會變小、功能會變差。研究人員找來了五十二至六十九歲的受試者,請他們連吃三個月的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和認知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齒狀迴的功能變好了。除了巧克力之外,許多食物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的烏瑪.納多(Uma Naidoo)博士是營養精神醫學專家,她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許多食物都能促進大腦全方位的健康。不過她強調,飲食只能維持記憶力,若要增強記憶能力,就必須定期練習、鍛鍊腦力。當然,大腦越健康,這些練習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納多博士的建議很有道理的:有健康的大腦才能維持良好的記憶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不會疲累,也更有動力去進行各種記憶訓練法。以下是納多博士推薦的三項健腦食物:莓果:它充滿抗氧化劑、礦物質和維生素。藍色、黑色和紅色的莓果都好,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綜合食用各種類的莓果益處多多。發酵食物:食物中若含有某些微生物群,其糖分就會轉化為乳酸,便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這類食物包括味噌、康普茶、克非爾奶、優格和泡菜。綠色蔬菜:它們富含葉酸,以及有助於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芝麻菜、西洋菜、菠菜、瑞士甜菜、野菜蒲公英和萵苣都不錯。這些食材要如何納入健康飲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地中海飲食法。它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莢、豆類、堅果、麥片、穀物、魚類以及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雷區則是含糖飲料、披薩、果汁、甜味麥片、油炸食品、甜點、餅乾、炸薯條和薯片。一天兩杯咖啡近期的研究顯示出,現代人對咖啡和茶類攝取量越來越高,而失智症的發病人口卻有降低。根據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所釋出的資料,在三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二名受訪者裡,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和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在《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有學者研究澳大利亞飲食法,發現咖啡的效果很好(但沒有針對茶飲)。在兩年又二十二個月內,受試者每天飲用兩到三杯咖啡,結果證實,他們的認知退化速度趨緩,大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積累變少,後者是一種有害的剩餘物質,累積太多的話會形成阿茲海默症。戒酒好處多針對這種十分普及的飲品,學界所發表的意見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每天都在改變。「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於二○一八年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與適度飲酒的人相比,九千名滴酒不沾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更高。難道這是在勸每個人多少都要喝點酒嗎?不知何故,這結論似乎不太正確。雖然酌量飲酒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每週最多十二杯),但我很難相信酒精對身體有益或絕對不會導致失智症。基本上,它是一種微小的神經毒素,可以殺死腦細胞,只是毒性很低。我搜尋了各地的文獻,針對輕度到中度飲酒人士的健康狀況,學者一致同意:戒酒最好。首先,大家都說,只要健康狀況允許,每日小酌兩杯有益健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是「虛假的場面話」所造成的。加拿大的心臟病學家拉伯斯(Christopher Labos)發現,在某些提倡小酌的研究中,被歸類為「滴酒不沾」受試者,實際上以前是有飲酒習慣的,有些人甚至得戒酒才能保命,但都被列入對照組。他們以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慢性病,例如肝炎和胃腸道疾病,都是到成為受試者時才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才認定小酌比不飲酒更為健康。為了避免他們講場面話,研究人員在徵求「滴酒不沾」的受試者時,都要調查他們以前的飲酒習慣。也就是說,對照組的成員一定得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喝過酒的人。拉伯斯說:「找出了這些實驗的漏洞後,你就會發現,酒精對健康的助益微乎其微,甚至可說不存在。整體而言,它對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弊大於利。」至於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本書關注的焦點),研究成果並不明朗。我前面有談到,失智症的患者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只要確保記憶力正常,就能確認自己沒有失智症。當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酒精在破壞記憶力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可以毫髮無傷。也就是說,酒精會全面性地破壞認知功能,並在最後演變成失智症。最近,法國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百多萬的失智症病例,發現酒精是最嚴重的風險因子,他們總結道:「它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危險、更容易導致失智。」二○二一年,英國生物銀行調查了兩萬五千名參與者,確認酒精沒有安全劑量可言。研究人員也發現,酒精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跟記憶力下降和失智症的生理狀況樣。「小酌有益健康」的迷思,可能是受試者的年齡階層所影響:他們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的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酒精對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有害:(1)從受孕到分娩的妊娠期,所以孕婦不該喝酒;(2)青春期(十五至十九歲);以及(3)老年(六十五歲以上)。有鑒於老年人所背負的風險因素,我都會建議患者,最遲在七十歲時一定要戒酒。六十五歲以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大減,但老年人更要維持腦力,這時戒酒才是王道。微運動過去二十年來,相關研究已證實,定期運動非常重要。以前的觀念錯了,也就是激烈運動才有效果。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他們在英國調查了八萬兩千八百名參與者,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六十三歲,調查期間從二○○二年至二○一九年。在這項老齡化縱向研究中,他們發現,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比起五十至六十九歲少運動的中老年人,經常進行中高強度活動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光是從「久坐不動」、「不愛走路」變成有「微運動」的習慣(不時站起來、多爬樓梯、每天步行一點五公里),身體也會明顯變好。《英國醫學期刊》上面有篇令人苦笑的有趣研究,除了各種運動,做家事也能提升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感官敏銳度和活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只要集中注意力、起身運動,就算時間很短,也對健康有益。更進一步看,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突觸的連結和認知韌性。※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7 醫聲.醫聲要聞
柯文哲「不知為何不支持」代孕法案 婦團批:不負責任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與代理孕母法案倡議者陳昭姿、前體育主播傅達仁之子傅俊豪舉行記者會,表示自己支持代孕、安樂死兩項法案,但被問及是否會將其納入政策實際推動,柯未正面回應。針對代孕法案,柯文哲說,讓不孕症病人能有生育機會,自己「看不出為何不做」,不明白為何法案卡在立法院近20年。婦女團體痛批,柯作為總統候選人,竟看不出代孕法案涉及倫理、婦女健康及社會層面,比侯友宜還不負責任。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柯文哲作為總統候選人,不該以「看不出哪裡不對」作為支持代孕法案的緣由,代理孕母事涉倫理、健康、社會等層面,柯竟看不出問題、說不出理論,「非常不負責任。」侯友宜提出65歲免健保費,至少還記得排富。黃淑英說,代理孕母諸多討論中,是擔心此事商業化,讓弱勢女人被當成生產工具使用;推動代孕法的陳昭姿等人,在社會上享有高社經地位,根本是「富人立法讓富人受惠」。代孕法案與器官捐贈異曲同工,法規禁止活體器捐,就是為了避免器官捐贈商業化,讓富人有權受贈續命,窮人犧牲健康捐贈器官。「請人代孕是將懷孕的健康風險轉嫁他人。」黃淑英說,生產不是母雞下蛋、懷孕就好,生產前後身體全身都會受到影響,遑論生產過程風險大,難產身亡、或成為植物人都有可能。代理孕母也有家庭、工作,若因懷孕請產假,雇主仍要支付薪水,同事需要支援工作內容,在社會層面也會造成影響。黃淑英表示,代理孕母影響最大的是對人性尊嚴帶來影響,「女性工具化、商業化是富人對窮人的剝削,若窮人因經濟困難從事代孕,要如何提供補償?」自己曾詢問過女大學生,要多少收入才願擔任代理孕母,對方回「要做可以,至少給我一千萬。」代孕法案討論方向,只對富人有益,窮人根本做不起,竟還對費用設有上限。她強調,代理孕母不是出租子宮那麼簡單,在倫理層面,目前「民法」規定,分娩者即是母親,若要立法還需討論代孕過程、分娩結束後,「誰是媽媽?」陳昭姿多年來倡議應修改「人工生殖」法,她在柯文哲的政見記者會上重申,應讓代理孕母在台合法化,天生沒有子宮或因罹癌必須切除子宮的女性,也能擁有生育、追求幸福的權利,並表示柯允諾推動,要投票給他。但黃淑英表示,因立場不同,陳昭姿對自己多年來常做出人身攻擊,她原考量陳與自己都主張台灣獨立,而多有隱忍。如今陳與柯文哲同台,形同為了代孕法案放棄國家認同,「但是覆巢之下哪來完卵?」至於醫療技術,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思原是國內不孕症治療權威。他表示,代理孕母在醫療技術上並無問題,但現行「人工生殖法」法規嚴格,仍有待凝聚社會共識;代理孕母要合法化,涉及層面甚廣,除了醫療端,也要與法律、倫理專家共同商討。
-
2023-08-18 醫聲.Podcast
🎧|麻醉後粉領族噁心嘔吐、老男人譫妄?北榮醫透露精準麻醉3武器緩解副作用
「麻醉術後,粉領族容易噁心嘔吐,老男人容易發生譫妄症。」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胸腔心臟麻醉科主任丁乾坤指出,每個人對麻醉的反應不同,需仰賴醫師的專業、監測儀器及麻醉藥物,針對個人身體狀況,量身打造精準麻醉,減少術後副作用發生的機率,甚至是死亡的風險。🎧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丁乾坤引用研究表示,50歲以下、沒有抽菸、容易暈車的女性對鴉片類、吸入性麻醉藥特別敏感,是術後噁心、嘔吐的好發族群,老男人麻醉後則容易產生譫妄,出現幻覺、專注力不集中,所以醫師會事先與病患溝通,設計個人化的精準麻醉,達到病患所期望的術後成果。他舉例,曾有位30餘歲的罹癌女星不喜歡麻醉術後噁心、嘔吐,因此減少導致這些副作用的鴉片類藥物劑量,改用神經阻斷術、超音波導引神經止痛術等多模式止痛代替,最終對方反應良好;另一名105歲高齡長者的大腦退化嚴重,對麻醉十分敏感,經由精準麻醉控制後,手術一完成立即甦醒,減少躺床復原時間及譫妄症狀發生。精準麻醉3目標?不動、不知、不痛過去醫師憑藉自身經驗,觀察血壓、心跳等,或按照大規模實驗得出的建議施行麻醉,可能忽略病患本身的疾病,影響麻醉品質,出現許多術後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譫妄及認知障礙等;然而,丁乾坤表示,隨著醫療進步,為病患量身打造的精準麻醉,能讓麻醉的深度、肌肉放鬆及止痛效果都「剛剛好」,就能降低麻醉副作用發生的機率,縮短術後復原的時間。丁乾坤說明,精準麻醉的目的依照重要程度有「三不」,分為不動、不知、不痛,若劑量過多或不足,會造成不同後果:1.不動:強調讓病患肌肉鬆弛,醫師透過電刺激觀察肌肉反應,了解肌肉鬆弛程度和病患狀況。👉劑量超過:病患術後需花較長時間恢復自主呼吸,容易延遲拔管時間,若是過度抑制呼吸,將造成大腦缺氧受損,甚至成為植物人或死亡。👉劑量不足:病患在手術中移動,影響手術進行及安全2.不知:強調鎮靜,醫師透過腦電波監測儀監控病患腦波型態,確認病患睡著與否、沒有記憶。👉劑量超過:病患睡很久,甚至醒不過來而死亡,或產生術後譫妄、認知功能降低等症狀,弄混人事時地物或不配合醫囑。👉劑量不足:病患會在術中甦醒,因發現自己身體不能動而有鬼壓床感,導致術後產生創傷後症候群,需要做心理諮商。3.不痛:強調止痛,醫師透過疼痛監控儀,確認止痛效果。👉劑量超過:鴉片類止痛藥物容易引起病患術後噁心、嘔吐、頭痛、頭暈、皮膚搔癢,嚴重時也會抑制呼吸。👉劑量不足:術後傷口劇痛、發炎,影響復原進度。精準麻醉3武器?麻醉醫師、監測儀器、麻醉藥物丁乾坤也表示,精準麻醉的重點在於醫師專業、監測儀器及麻醉藥物3項武器:1.麻醉醫師在做精準麻醉術前訪視時,病患和家屬與醫師好好溝通,充分了解過程與副作用。確認麻醉施行者是否為麻醉醫師或麻醉護理師,「如果自稱是麻醉師,就得提高警覺。」2.麻醉監測儀器傳統生命監測儀器可隨時量測血壓、心跳、體溫、呼吸狀態、血氧濃度等,保證生命狀態。最新的電刺激、腦電波監測儀、疼痛監測儀,著重精確辨識病患狀態,改善麻醉品質。3.麻醉藥物依不動、不知、不痛目標,分為肌肉鬆弛劑、鎮靜藥物、止痛藥物3種。大部分藥物在上世紀就有,因此全球已近20年沒有新的麻醉藥物上市,直到近期才研發出新的鎮靜藥物。過去最常被使用的鎮靜藥物是俗稱牛奶針的丙泊酚,但若不當使用,會像流行天王麥克・傑克森一樣因呼吸抑制送命。新鎮靜藥物屬於超短效苯二氮平(BZD)一類,術中一分鐘內發揮作用,且不造成呼吸抑制,較有安全性,也可在血液中快速水解、代謝掉,不殘留在身體裡,不造成肝、腎負擔,減少譫妄發生機會,有助於醫師進行精準麻醉。不論手術、健檢大小 麻醉仍有風險不可輕忽 不論是動手術,或一般人健檢時所做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或孕婦的無痛分娩,都會牽涉到麻醉。美國麻醉醫學會根據病人狀態,將麻醉風險分為五級,第一級健康民眾的死亡率不超過0.08%,麻醉風險隨全身性疾病嚴重程度而提高,第五級的病患則已瀕危,死亡率可高達51%。丁乾坤提醒,只要有做麻醉,民眾和醫療團隊都須嚴陣以待,除了確保生命,也提升麻醉品質。丁乾坤小檔案學歷: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活體肝臟移植麻醉進修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現職: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胸腔心臟麻醉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部定教授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教授經歷:臺北榮民總醫院麻醉部一般麻醉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麻醉學科主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韋麗文、周佩怡音訊剪輯:特約錄音室腳本撰寫:黃琬淑、周佩怡音訊錄製:特約錄音室特別感謝:臺北榮民總醫院、台灣麻醉醫學會
-
2023-07-04 焦點.元氣新聞
7月1日健保部分負擔上路,糖尿病患持慢箋領藥,怎麼領比較省?健保署提醒5重點
7月1日有多項新制上路,其中健保藥費、急診部分負擔調整與民眾就醫息息相關,另擴大2項幼童治療健保給付。健保部分負擔開始實施後,至診所、醫院就醫會增加多少費用?《元氣網》為您整理。7月1日上路七項醫療新制.清冠一號7月1日起不再公費補助。防疫補償延長申請期限,可申請至114年6月底。.衛福部調高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原入住老福機構、護理之家等7類機構,年度累計達90天以上,且稅率級距未達20%以上之住民,每人每年最高補助6萬元,自112年起,對長照需要等級達4級以上之住民,調增補助為每人每年12萬元且取消排富規定,並於7月1日起開始受理申請。.針對未滿18歲的聽損患者,7月1日放寬人工電子耳給付由原本的單側擴大至雙側,1組電子耳給付價格約新台幣57萬元。.7月1日起全額給付得用於患有支氣管肺發育不全且困難拔管的1歲以下嬰兒「橫膈膜電位導管」,早產兒及新生兒使用的「邁柯唯」橫膈膜電位導管。.腸病毒71型自費國產疫苗,最快7月開打。.人工生殖補助申請期限自7月1日起有條件放寬補助申請期限,不孕夫妻可因遭逢天災或有不可歸責事由,申請展延核准診療期間,補助費用申請期限修正放寬為核准診療期間起6個月內,也就是申請日起1年又6個月。.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方案,7月1日正式實施。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詳細收費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後,去基層診所或去醫學中心就醫費用會差多少,是一般民眾最大的疑問。以下就分級醫療院所的藥品收費及急診費用詳述差別。基層診所/地區醫院/中醫就醫一般藥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200元。慢性處方箋.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地區醫院:開立第一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二次後調劑維持免收。急診收費.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維持收取150元【案例一】感冒去家裡附近「診所」就診,藥品費用實際為530,部分負擔後需付100元。→不變【案例二】有糖尿病的阿嬤固定去「家裡附近診所藥局」,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2次調劑拿藥,藥品費用實際為960元,舊制需付20%比率的藥費180元,新制慢箋第2次後免收。→藥費省了180元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就醫一般藥品藥費100元以下,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元;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300元。慢性處方箋開立第一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二次後調劑維持免收。急診收費.醫學中心調高為750元.區域醫院調高為400元【案例三】帶6歲支氣管炎孩子去「區域醫院門診」就診,藥品費用實際為1230,部分負擔後你需支付240元。→藥費多了40元【案例四】突然肚子痛去「醫學中心急診」,檢傷分類為第五級,舊制收費550元,7月1日後則收費750元,你必須多付200元。再加上拿藥,若藥費為550元,則需收取部分負擔100元。總計750元+100元=850元。→急診多付200元【案例五】有糖尿病的阿嬤固定去「醫學中心」回診拿藥,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拿藥,藥品費用實際為960元,部分費擔後需付180元→藥費多了180元弱勢族群就醫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榮民、三歲以下兒童、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油症患者、替代役役男等對象,不受影響。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等弱勢族群,不論就醫院所層級,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一般藥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200元。慢性處方箋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急診收費.醫學中心應負擔費用 550 元.區域醫院應負擔費用 300 元.地區醫院及基層醫療單位應負擔費用 150 元與現行收費差多少錢延伸資訊/藥品收費詳細級距延伸資訊/「分級醫療」怎麼分?我國醫療院所的層級,按照衛生福利部分類,目前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各層級醫院負有不同的照護任務與角色,醫學中心擔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照護,其他層級醫院則另擔負有任務及功能。》分級查詢部分負擔新制5項重點:1. 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門診藥品部分負擔上限調高,最多收取300元,較原先增加100元。2. 醫院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第1次調劑要收取藥品部分負擔,金額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費,第2次以後調劑維持免收;基層診所則維持過去作法免收。3. 中低收入者及身心障礙者,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不調整,維持過去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4. 民眾到大型醫院急診,會依醫院層級別採定額方式收取,醫學中心調為750元(增加200至300元)、區域醫院調為400元(增加100元),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維持過去不變,收取150元;中低收入者與身心障礙者於醫學中心收取550元、區域醫院3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150元。5. 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權益均不受影響,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無職榮民及遺眷、3歲以下兒童、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油症患者、替代役役男等對象均不受新制影響。(更多部分負擔相關資訊可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部分負擔」專區,或撥打健保署諮詢專線︰0800-030-598,手機請改撥02-4128-678洽詢。)【參考資料】.衛福部.行政院公報.7月醫藥新制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擴大幼童2項給付.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方案 7月1日正式實施
-
2023-06-22 醫聲.健保改革
衛福部今正式公告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確定7月1日上路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修正草案於上周五預告到期,衛福部社保司共收到5件回應,均是對內容正面建議或文字修正,對條文內容無意見。衛福部今正式公告,部分負擔新制將於7月1日上路,包括調整急診、藥品部分負擔。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新制為,門診藥品方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維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200元;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100元以下,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元,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300元。慢性處方箋方面,醫院開立第一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二次後調劑維持免收;為了鼓勵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至基層診所就診,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而為減輕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負擔,不論就醫院所層級,也免收部分負擔。為讓大醫院急診資源保留給急重症病人,急診部分負擔依就醫院所層級別採「定額」收費,醫學中心750元,區域醫院400元,而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則維持收取150元;中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醫學中心收550元、區域醫院3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150元。健保署表示,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榮民、3歲以下兒童、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油症患者、替代役役男等對象,不受影響;另外,中低收入戶、持身心障礙證明民眾也不受這次調整影響。
-
2023-05-20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
依據衛福部發表的調查研究,心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中長年位居第二,是僅次於癌症的疾病,因此吃魚油保護心血管,在近年來也成了一種全民健康共識。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將和大家一起學習魚油對人體的好處,還要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產品的技巧,讓魚油的保健效益發揮到最大!魚油的4大保健功效魚油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非常悠久,但直至上個世紀的70年代,人們才開始對魚油有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當時的學者們發現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使他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低於其他人,進而研究後得知其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魚,其中的魚油對人體具有保健功效。經過分析後提出一個結論:魚油中含有豐富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又以EPA、DHA這兩種脂肪酸為主,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而魚油對我們人體究竟有什麼具體功效?就讓Sean一次說給你聽!1.促進心血管健康魚油中的EPA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的功能,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針對心血管健康方面有許多助益,包括: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維持紅血球的完整性、降低血壓及血液的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素的生成來對抗血栓等。2.維持免疫系統運作正常、抗發炎魚油中的EPA同樣能維護免疫系統、避免過激反應的原理是因為它能減少促發炎物質的生成,進而達到抗發炎、減少身體不適感的效果。所以魚油也很常被用來減少或改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異常所引發的疾病症狀。3.保護視覺系統魚油中的DHA可以幫助形成我們視網膜中感光細胞的細胞膜,維持結構的完整性以降低細胞受損的風險;同時可讓發育視網膜的營養素能順利進入眼睛;其用於協助治療乾眼症方面也是具有科學實證的。4.促進腦部發展大腦的皮質、神經突觸中都含有高量的DHA,對於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非常重要,若缺乏DHA就會造成周邊性神經病變;EPA則是製造細胞膜及保護神經的原料,幫助增強記憶與集中力。魚油很重要,但這些族群要注意!雖然吃魚油好處多多,但在我們盡情享用魚油之前,仍然要先仔細評估自身狀況再作決定。若您是屬於凝血功能不全(俗稱血友病)的患者、有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族群,亦或是即將進行手術者,以及準備分娩的孕婦,在食用魚油之前應該先諮詢專科醫師的意見!因為魚油本身就具有抗血栓、抗凝血的保健功效,若上述的族群再食用魚油,可能會使抗凝血的效果變得太好,反而會有受傷時難以止血的危險。【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魚油挑的好,健康沒煩惱有鑑於魚油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市面上也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魚油保健食品,要如何從數十種選擇之中挑出最好的產品,也是很需要了解的知識喔!下面就讓Sean來告訴大家挑選魚油的小知識,幫助大家選到最優質的魚油!‧ 選擇Omega-3濃度>80%的高濃度魚油:早年的魚油因為萃取技術的限制,真正能取得對人體有益的Omega-3含量相對較低,一粒魚油膠囊中大約只含30%的Omega-3,內含的EPA與DHA也就非常稀少。拜近代科技進步所賜,魚油萃取技術也比傳統方法先進許多,魚油中Omega-3的濃度獲得了大幅的提升。高濃度Omega-3的魚油的好處除了增加EPA與DHA的含量外,還能有效縮小膠囊體積,更便利於年長者或小孩吞食。‧ 選擇吸收效率好的rTG型魚油:一般來說魚油的型態分為TG、EE、rTG三種,TG型式是魚油經第一步粗萃出的型式,對人體的吸收率雖然不錯,但純度最低;EE型式是為了將魚油的omega-3濃度提升而研發出的酯化工法,這種型式雖然能提升魚油的濃度,但吸收率較差;rTG型式則是結合兩者的優點所研製的,將EE型的魚油再經一次純化,進一步提升魚油的濃度,也回歸到人體最好吸收的型式。‧ 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專利超臨界萃取與淨化技術的結合優點,除了能大幅提升每一粒魚油中Omega-3的濃度外,還能有效去除雜質、有害物質或過敏原;減少溫度對油脂品質的破壞、去除魚腥味等多重優勢。作為一名新時代人類 ,吃的魚油也要很尖端!‧ 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若是能取得IFOS、GOED等國際驗證標章的魚油,在品質上都會受到最嚴格的把關,檢驗項目包含重金屬、環境毒素、魚油濃度等,是需要全數通過檢驗合格後,才能取得的標章。因此在挑選魚油產品上有看到這些標章,都是我們可以放心選用的。‧ 公開透明的檢驗報告:魚油公認的隱藏風險便是重金屬與環境毒素的汙染問題,除了國際標章的核可外,是否具國內的第三方公正檢驗機構報告,也是我們必須關心的項目。在挑選魚油產品時可以多多注意該產品是否有做農藥、塑化劑、重金屬、微生物等檢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人健康意識也隨之提升,許多生技公司或藥廠都有推出魚油類保健食品來為國人的營養需求作補充。如何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也是健康生活必備的技能。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一定能從數十種產品之中馬上挑出最好的魚油,給自己與家人最高規格的心血守護!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一緊張就拉肚子!營養師教吃「低腹敏飲食」緩解腸躁症.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曝富含B群8種食物及8大功效本文為《健康知識Plus專欄》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8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正式預告 薛瑞元:擬7月1日上路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昨正式預告,預告期為30天,將先蒐集各界意見,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表示,若外界對新制內容沒有重大修正意見,新制就會在7月1日上路。健保署表示,部分負擔調整的目的在於落實分級醫療,期待就醫分流,緩解大型醫院急診人滿為患等困境。「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方案」,門診藥品方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維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200元;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100元以下,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元,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300元。慢性處方箋方面,醫院開立第一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二次後調劑維持免收;為了鼓勵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至基層診所就診,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而為減輕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負擔,不論就醫院所層級,也免收部分負擔。為讓大醫院急診資源保留給急重症病人,急診部分負擔依就醫院所層級別採「定額」收費,醫學中心750元,區域醫院400元,而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則維持收取150元;中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醫學中心收550元、區域醫院3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150元。以台大醫院急診為例,新制上路後,部分負擔750元,加上掛號費250元,合計1000元。健保署表示,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榮民、3歲以下兒童、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油症患者、替代役役男等對象,不受影響;另外,中低收入戶、持身心障礙證明民眾也不受這次調整影響。
-
2023-05-13 醫聲.Podcast
🎧|孕產婦3成剖腹、7成剪會陰 媽媽生子難「助產」
這個周末就是母親節了,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昨(11)日公布「台灣女人生產經驗大調查」,發現高達7成的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會陰被「剪」一刀,懷孕生子本應是喜悅的事,卻讓不少人留下陰影。近年越來越多台灣孕產婦採取「溫柔生產」,選擇由助產人員協助接生,連藝人孟耿如、S.H.E中的Ella、知名主持人Janet謝怡芬可能也不例外;許多科學證據亦證明,助產人員主導的產程,能減少施打減痛針、剖腹產、剪會陰的機率,經由助產師及醫師共照,未來更有機會彌補婦產科醫師人力不足的問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以孕產婦為中心 助產接生比率逐年攀升根據國健署出生通報年報統計表,近年出生通報活產接生者為助產師(士)的比例整體呈上升趨勢,從民國93年僅0.05%,到最新110年成長至歷史新高的0.14%,從98人增加到229人,顯示越來越多產婦選擇由助產師(士)接生的「溫柔生產」。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副教授高千惠表示,溫柔生產強調生產是正常、自然、健康的歷程,應以孕產婦為中心,除了有產前教育、產後照護,與一般生產在生產姿勢、醫療介入程度也有所不同。以人體解剖動力學而言,生產最重要的是上半身直立所產生的重力,引導嬰兒下降,但傳統醫院生產要求孕產婦臥床、腳抬高,「你假想一隻大象躺著、四腳朝天,這要怎麼生?」故助產人員多鼓勵孕產婦採取自己舒服的姿勢生產。施打催生素及減痛針 反不利生產恐危及母嬰「除非是醫療上的原因,否則我們不認為醫療的介入是合適的。」高千惠透露,為加快產程,部分醫師會施打催產素,不同於天然催產素間歇刺激子宮收縮,讓孕產婦慢慢適應,化學合成的催產素會使宮縮漸強,孕產婦常難以承受,臨床上更出現過子宮破裂的情形。生產時不少媽媽會選擇減痛分娩,但孕產婦會因下身麻醉而無法出力,需要旁人幫忙推肚子,甚至剪會陰或者真空吸引嬰兒協助生產,不過,其實這種行為可能適得其反。「如果先剪會陰,會陰很容易下裂,術後復原時間較久,若產婦痛到受不了,就可能選擇剖腹產,這都不是最好的方式。」高千惠補充說明,高齡並非剖腹產的指標,只是孕產婦自認年紀大,無法出力而提議剖腹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會陰切開率及剖腹產率應控制在10至15%,但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日前調查台灣婦女生產經驗,發現醫院會陰切開施行率高達73.4%,國健署出生通報年報統計表也指出,我國剖腹產率長年高於30%,110年更高達37.9%,平均每3名約有1名活產嬰兒是透過剖腹產出生,可能提高孕產婦與新生兒的死亡率。9年助產教育空白期 助產師接生短期難回歸即使有研究顯示助產師的加入能有效降低會陰切開率、剖腹產率,卻因過去將近10年的教育空白期,導致現在助產師難以回歸醫院體系。高千惠提及,台灣助產師起源自日治時期,戰後政府設置五專護理助產合訓科,建立基本課程護理、進階課程助產的教育架構。待西醫進駐,61年婦產科醫師接生率首度超越助產人員,且差距逐漸擴大,80年起陸續全面停辦助產教育、公立醫院取消助產師編制,助產師退居制度外,直到89年才恢復助產教育。「不要小看這9年。」高千惠解釋,當時因為沒有助產教育,醫院的助產編制遇缺不補,或以護理師人員補缺額,縱使恢復教育,在修法的過程中,原本要求醫院「應設」助產師,但婦產科醫師以助產師人力不足為由,改為「得設」;法律又規定助產師如果要自行開業,需有2年的助產經驗,這對剛復甦的助產教育非常不公平,助產師不被納入醫院編制員額,缺乏執業經驗,開業也被卡關。英助產比例達7成 紐國助產復甦靠婦女團體實際上,在台灣領有助產師執照的5萬多人中,真正執行接生業務者不到百位。對比108年OECD國家的資料,台灣每千名活產嬰兒,平均只分到1名助產師,遠少於第一名比利時的70名,也少於鄰近國家日本35名、韓國2名。為讓婦產科醫師、助產師實施「兩師共照」,103年衛福部開辦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民眾滿意度高達9成。高千惠認為,理想的共照模式應像助產接生比例高達7成的英國,主要由助產師提供照護服務,高風險或想接受減痛分娩的孕產婦,就轉給婦產科醫師處理。高醫療化的美國雖不採取英國的公醫制度,她分享,美國助產師依舊可與醫師合作,按照孕產婦狀況安排適合的人力,再另外拆算費用。原先助產師式微的紐西蘭,經過婦女團體向政府倡議後,得以蓬勃發展。籲重啟試辦計畫2.0 讓助產師回歸醫療體系高千惠建議,助產師重返醫療體系不單滿足漸多的溫柔生產需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也彌補「五大皆空」之一的婦產科醫師,故應再實施試辦計畫,以成果說服醫界與民眾。「生產影響著家庭與社會,最重要的是讓婦女在產程裡,覺得自己是主角,可以掌控事情。」高千惠表示,助產知識逐漸普及、疫情減少入院、其他小孩可陪產,提升助產接生比例,但助產師如何充分發揮專業,還須制度支持。高千惠小檔案學歷:英國歐斯特大學護理哲學博士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班產科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現職: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副教授台灣護理學會婦幼護理委員會委員經歷:台灣護理教育TNAC評鑑委員台灣助產學會秘書長台北市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理事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林琮恩特別感謝:台灣助產學會、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及婦女健康系
-
2023-05-02 醫療.新陳代謝
內分泌失調都跟它有關!醫曝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會造成哪些症狀
「醫師,公司體檢發現我的血壓、血糖都偏高。」28歲的陳小姐拿著報告進到診間。由於患者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家族史,於是醫師便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怡瑄醫師回憶起病患回診時,提到容易感到疲倦、無力,於是便替她抽血檢測,結果發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特別高。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的腦下垂體有腫瘤,於是後續便轉介給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治療。神經外科醫師使用內視鏡,由鼻腔進行顯微鏡經蝶竇移除腦下垂體腫瘤手術。術後,患者的血糖和血壓都逐漸回復正常。林怡瑄醫師說,即使患者外觀沒有明顯庫欣氏病的樣貌,但是若出現高血糖、高血壓、無力等症狀,也要提高警覺並讓專業醫師評估,才能及早發現病因,及早接受治療。腦下垂體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位於顱底骨正中央的蝶鞍部,在後方視神經交叉的附近。腦下垂體的前葉可以分泌生長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狀腺素(TSH)、濾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和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這些激素分別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生長激素可以刺激肝臟合成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進而影響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肝臟新陳代謝、骨骼、牙齒、神經的生長,調節免疫反應,以及心臟血管內皮增生等作用相關。泌乳素與女性在懷孕哺乳期時的乳汁分泌有關;促甲狀腺素主要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調節全身新陳代謝;促腎上腺皮質素會刺激腎上腺分泌皮質醇,和全身的代謝與脂肪分布等有影響;濾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則會刺激性荷爾蒙分泌,控制精子與卵子的成熟。腦下垂體後葉主要負責釋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催產素(Oxytocin)。林怡瑄醫師說,抗利尿激素可以調節身體的血壓、以及身體內電解質平衡和水分調節;催產素則在生產過程中會大量釋放,刺激子宮收縮,幫助順利分娩。除了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外,它們也對腦部的內分泌和情緒調節產生影響。這些激素在男女體內都有,只是比例不同。哪些原因會導致腦下垂體功能異常?除了先天發育異常可能導致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林怡瑄醫師說,腦部外傷、腦出血、蜘蛛膜下腔出血、手術、放射線治療也可能影響腦下垂體功能。而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發炎反應也是導致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的原因。另外,大量失血造成血壓過低,讓腦下垂體血流供應不足,也可能導致腦下垂體功能喪失。腦部腫瘤也是造成腦下垂體功能異常的原因,無論是腦下垂體自身的腫瘤還是周邊腫瘤的壓迫,都可能影響它的功能。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會造成哪些症狀?腦下垂體腫瘤大部分為良性,可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林怡瑄醫師說,功能性的腦下垂體腫瘤會分泌過多的荷爾蒙,而造成相對應的症狀。泌乳激素瘤會導致異常乳房發育及乳汁不正常分泌;生長激素瘤在小孩會導致巨人症,在成人則會出現肢端肥大症,導致手腳變大、額頭變寬、嘴唇變厚等等症狀;促腎上腺皮質素過多會導致庫欣氏症,症狀包括高血壓、高血糖、中樞型肥胖、肌肉無力、容易出現瘀斑及骨質疏鬆等;促甲狀腺激素過多會一直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造成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如手抖、心悸、緊張、焦慮、體重減輕等。當腦下垂體遭到壓迫時,可能出現分泌不足的狀況,使功能受到影響。林怡瑄醫師說,也有些腦下垂體腫瘤並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可能是在接受檢查時意外發現腫瘤。但是隨著腦下垂體腫瘤漸漸長大,便可能出現壓迫性症狀,例如頭痛、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等,所以必須持續追蹤觀察,必要時治療上便需要手術移除腫瘤。貼心小提醒腦下垂體是非常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種荷爾蒙調節全身的生理機能。林怡瑄醫師說,當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時,全身都會受到影響而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大家若有發現相關問題,可以至內分泌科就診,和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找出病因並及早治療!原文:
-
2023-01-23 養生.人生智慧
最深層的悲痛沒有眼淚 她無聲地當了20分鐘的媽媽
來不及擁抱「我還想抱一下這個孩子。」面對沒有哭聲、一動也不動的嬰兒屍體,媽媽的眼裡仍然是溫柔的,但這樣的溫柔卻有著幾乎承載不了的心痛和心碎,她最終沒有流下眼淚,因為最深層的悲痛,是沒有眼淚的。近足月的孕婦來到急診室,說她突然間感覺不到胎動,想要來檢查一下。我們掃了超音波,發現母親罹患前置胎盤,合併子宮內出血,胎兒已經沒有心跳。母體、胎兒彼此之間的連結,有一種保護機制,就算是媽媽心跳停止,胎盤無血液供應,甚至是胎兒心跳停止,只要動作夠快,在十分鐘內直接開刀剖腹,都還有機會把小孩救活回來;所以有時候電影常常會上演這樣的情節,在急診室一邊幫孕婦壓胸做心肺復甦術,另一邊直接開刀剖腹產,把胎兒娩出。但是這個小孩已經太遲,心跳不知道已經停止多久了。胎死腹中的嬰兒,必須開刀取出,同時清理子宮內的血塊,因為死胎跟血塊最後會形成一個感染源,最後導致媽媽敗血性休克。而剖腹產一般來說都是做半身麻醉,在孕婦的腰椎打針,注入麻醉藥劑,開刀的過程孕婦是醒著的,但是下半身不會痛;最主要的原因是全身麻醉的藥物會使得子宮鬆弛,子宮鬆弛失去張力,會導致手術中孕婦的失血量大增,增加孕婦的風險。最深層的悲痛是沒有眼淚因為孕婦是醒著的,所以一般來說,小孩出生後,我們會將孩子清理乾淨,包覆好保暖之後,再給媽媽看一下,同時讓孩子躺在媽媽的懷裡,感受媽媽的心跳還有體溫;有的人認為,剛剛分娩出的胎兒假如能夠再讓媽媽抱一下,感受一下如同在羊水裡的溫暖還有媽媽的心跳聲,這樣的小孩比較不會有分離焦慮,會比較鎮定。但是假如胎兒已經死亡,做半身麻醉對媽媽就變成是一件很慘忍的事,小孩取出的時候,沒有宏亮的哭聲,沒有醫療人員欣喜的道賀聲,開刀房的空氣靜默而凝結,讓媽媽一起經歷這些,有時候我們也覺得很抱歉。而死亡的胎兒全身軟趴趴的,四肢沒有張力,顏色是一種很可怕的紫黑色,你假如看過,就不會想看第二次;一般我們都是處理完,包覆後直接當作死胎處理,就從開刀房內部的電梯直接送到地下室的助念堂,再交給禮儀公司處理後面的往生安葬事宜。但是這個媽媽很特別,她說她還有一個心願,她想要抱一下這個孩子。這讓我們很為難,因為恢復室是讓「活人」休息的地方,我們從來沒有讓嬰屍或是往生的病人到過恢復室;但是我們也想完成媽媽對這孩子的最後一個心願。於是我們只能假裝這個孩子還活著,好好地幫小孩擦拭乾淨,幫他把衣服穿好,然後當作一切如常,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把孩子放到媽媽懷裡。媽媽也非常鎮定,沒有掉下任何一滴眼淚,她就這樣靜靜地抱著一個嬰屍,安穩地躺在恢復室裡,就像小孩還活著一般。最後,她當了二十分鐘的媽媽之後,才放手把孩子給我們……。當你選擇當一個麻醫,你就已經注定要看見很多悲傷的景象;而沒有聲音的,並不代表安穩,沒有眼淚的才真正悲傷。想要再見時,來不及說再見,想要擁抱時,沒有機會擁抱。※ 本文摘自《心安的練習:一位麻醉醫師的人間修行》。《心安的練習:一位麻醉醫師的人間修行》作者:主動脈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12/01
-
2023-01-09 養生.抗老養生
長壽大國「日本」國民為何正在變矮?科學解謎身高與壽命關聯
日本隊2022年卡達世界盃表現亮麗,讓人看到日本人體能佳的一面。然而,據數據顯示,這個長壽大國,其實近30年來國民身高並沒有成長,反而開始變矮。而科學家研究指出,這趨勢正凸顯某種隱憂,台灣也可能發生。上世紀,日本人身高曾飛速成長從小到大,身高一直是團體生活中容易被互相比較的外型條件。雖說無法依身型高矮斷定優劣,但平均身高其實也可反映出社會經濟、醫療、健康的改變,更與人類嬰幼時期環境、青少年時期的營養攝取息息相關。據2016年國際流行病學研究團體「非傳染性疾病風險控制協作組織(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NCD-RisC)」研究,平均國民身高急速成長的國家,多處於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這份報告針對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在1896年至1996年間出生國民的18歲身高進行分析,其中,日本男性平均身高在百年之間增加14.6公分,達170.8公分,女性更暴增16公分,為158.3公分,男女身高增幅皆擠進全球排名前五。而這100年,正好與日本經歷明治維新後,工業發展、公衛體系大幅進步,躍身世界強國的時間點不謀而合。胎兒營養不良,日本人身高開始萎縮?然而,其後的調查,卻發現生活條件日漸富足的日本人,身高卻逐年「倒勼」。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2017年發布一項趨勢分析,1980年以後出生的日本成年人平均身高正逐漸下降,2014年出生的日本男性,20歲時的身高預計將比1978年、1979年間出生的男性矮1.5公分,女性的身高也將倒退0.6公分。這驚人的預測結果,似乎與胚胎發展密不可分。這份研究除分析身高,也針對初生兒的狀況交叉比對,發現日本成年人身高萎縮的同時,低體重新生兒(low birth-weight infant)的數量卻持續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體重低於2500克以下的新生兒,即為低體重新生兒,易有健康不良、生長與認知發展受限等長期影響。孕婦刻意減肥,小孩可能輸在起跑點?日本低體重新生兒增加的原因,可能與過去日本廣傳孕婦於孕期內控制體重,對母親與胎兒健康狀況有益相關。據《日經新聞》報導,1980年前後,一篇提出限制孕婦體重可有效預防妊娠毒血症的論文引起關注,日本婦產科學會也在1999年制定了孕期內理想的體重增加量指標,「如果BMI(體重指數)在18至24之間,則體重增加7至10公斤較為理想」,這個數字比其他國家的指標還低。醫學期刊《生物醫學中心:妊娠和分娩(BMC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2021年一篇研究更指出,日本1990年和2015年低出生體重兒比例分別為6.3%、9.4%,相較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比例5.7%和6.5%,可見25年內,日本低體重新生兒數量急劇上升,在OECD國家中增幅排名第五。至於影響胎兒出生體重低的原因,包括胎齡低、孕期吸煙、孕前產婦BMI指數低、孕期體重增加低、貧血,以及低社會經濟地位等。此外,日本的數據也強調超過30歲的高齡產婦的影響。身高愈高,壽命不一定愈長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許多科學家調查也指出,身高其實與健康息息相關,更有可能影響壽命長短。但是是否身高比較高才好?並沒有定論。據NCD-RisC統計,身高也反應了健康狀況,如青少年若營養不良或患有嚴重疾病,將影響身高發展,「身高較高的人一般壽命較長,患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性較小,若產婦身高較高,分娩時嬰孩出現併發症的可能性也較小。」有趣的是,NCD-RisC的報告也提到,從多個論文的統計數據來看,高個子的人可能擁有更佳的學業成績、收入與社經地位。然而另一方面,美國的保健媒體《健康線上(Healthline)》則報導,綜合義大利士兵死亡率、全球籃球員壽命,以及與體型、壽命長短相關的FOX03基因,得出體型較矮小的人,可能有更長的壽命。原因在於,與高個相比,矮小體型所需攝取的基礎熱量也較低。在細胞總數較低的情況下,自由基和致癌物對細胞的暴露和影響較小,且體型較大的人,隨著年齡增長,細胞與組織修復也會更加費力。目前看來,身高與壽命的相關討論,仍需要更嚴謹的數據,以及更廣泛全面的研究,才得以下定論。明明吃得飽卻過瘦,是文化問題至於營養攝取,過往總與身高議題密不可分,不過當高度經濟發展、注重身材、在全球長壽國家榜單中名列前茅的日本,居然也面臨了成年人身高萎縮的窘境,值得深思。其實台灣近年也盛行減重,女性瘦才是美,是否過度倡導需重新思量。這也反映了在繁華富裕的人類文明背後,新的社會問題悄悄萌生。【延伸閱讀】》關心老化與失能的距離!線上評估工具+6項指標確認有無身心功能衰退徵兆(本文獲《健康遠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
-
2023-01-05 焦點.元氣新聞
出國緊急就醫半年內可申請健保核退 去年申請件數最多是這3國
春節期間出國探親及返鄉人數增加,若在國外發生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或分娩,須立即在當地院所就醫者,健保署表示,可於門、急診治療當日或出院日起六個月內,檢附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申請書及相關資料申請核退。據健保署統計,去年上半年國外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件數,總計9668件,最多申請核退件數分別是到中國大陸、泰國和越南,總金額7205萬2909元,如申請住院核退前三大疾病分別為腦出血、肺炎、上肢骨折。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委林右鈞說,國外醫療費用核退金額是採審查後「核實」給付,以前一季支付國內特約醫院及診所的平均費用為上限,如最近一季、去年10至12月核退金額上限,門診每次1159元、急診每次2841元、住院每日6796元。出國期間雖有健保醫療保障,但屬補償性質,無法全額核退,如國人出國至醫療費用相對較高的國家,建議民眾加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等補其不足。依健保署統計,去年上半年一至六月國外就醫自墊費用健保核退件數,門診6704件、金額665萬2896元,急診1177件、金額283萬8987元,住院1787件、金額達6256萬1026元。平均門診每件核退992元、急診2412元、住診35000元,國內門診為490元、急診2338元、住診13146元。以核退件數統計,申請核退的疾病別方面,門診前三大疾病為腎衰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牙齒相關疾病;急診前三大疾病是傷害、腹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前三大疾病為腦出血、肺炎、上肢骨折。林右鈞說,民眾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時,須檢附申請書及醫療費用收據正本及費用明細、診斷書或證明文件等相關資料,採郵寄或親送至投保單位所在地的健保署分區業務組,或可利用健保署全球資訊網線上登打作業系統申請,並將申請資料列印及檢附相關證明送至健保署分區業務組辦理。林右鈞提醒,若在國內就醫未帶健保卡,可於就醫日起10日內,期間不含例假日,補送健保卡至原就醫院所退費,若向健保署申請自墊醫療費用核退,僅能依收據內容及健保支付標準退費,無法依院所預先以自費身分收取的金額全額退費,且需符合「不可歸責於保險對象之事由」,呼籲大家若有未帶健保卡就醫,請盡快帶健保卡及收據,回原就醫院所辦理退費。
-
2023-01-05 醫療.婦產科
咳嗽、打噴嚏不小心漏尿怎麼辦?尿失禁分3階段,靠6招提高骨盆肌強度助改善
當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不自覺漏尿,是不是覺得不知所措且難以啟齒。在澳洲的一項研究發現45-59歲女性有一半都曾經歷了不同程度(輕、中或重度)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SUI)是最常見的漏尿類型,主要是由於骨盆底肌肉力量不足和尿道阻力變差造成外漏。10個女性中大概有4個在懷孕期間有漏尿情形,這是因為懷孕期間,寶寶會長大並推擠膀胱、尿道和骨盆底肌肉。隨著寶寶長大,壓力也隨著增加,削弱骨盆底肌肉力量並導致漏尿、排尿問題。在媽媽分娩後,肌肉經過一段時間癒合後,因懷孕、分娩而發生的尿失禁問題都會消失,不過在產後6週還是有應力性尿漏問題,就要前往就醫尋求協助及治療。另外女性在停經期間,由於體內雌激素的較低,在更年期可能會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因為雌激素可維持尿道彈性,此外導致應力性尿失禁的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慢性咳嗽(和氣喘、吸煙或支氣管炎有關)、便秘和肥胖。臨床上判斷尿失禁分成三個階段第I期:輕微的漏尿,最多10克(10毫升)/24 小時II期:中度,11-50克(11-50毫升)/24 小時的尿量III期:24小時內超過 50 克(50+ 毫升)的尿量越早解決尿失禁問題就越容易治療,所以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而延誤治療。六招提高骨盆肌強度嘗試簡單的步驟有助緩解應力性尿失禁的嚴重程度甚至恢復,包括:1.凱格爾運動:患有應力性尿失禁,增強骨盆底肌肉的凱格爾運動會有所幫助。需要4-6週才會感受到症狀有所改善、甚至是完全消失,建議持續練習凱格爾運動,一旦停止訓練,漏尿情形有可能會再次出現。2.減肥:過重會造成膀胱、附近的肌肉帶來較大壓力,會導致膀胱控制出現問題。可以從飲食、定期體育鍛煉有助體重控制。3.飲料選擇:含咖啡因、碳酸飲料、酒精的飲料,會加重漏尿情形。停止飲用這些飲料一段時間並觀察否有幫助。4.戒菸:吸煙會造成健康問題,包括尿失禁。5.改善便秘:建議多攝取膳食纖維,因為便秘會使漏尿情形更嚴重。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減少便秘情形。6.準備護墊或防護內衣。上述6個治療應力性漏尿,主要是提高盆底肌的強度。泌尿道感染總是復發怎麼辦?!.......https://bit.ly/3iA3yuN
-
2022-12-31 醫療.懷孕育兒
懷孕遭脅迫離職、被公司解僱... 職場孕媽咪勇敢「戰」出來!專業律師教妳爭權益
懷孕的女性在職場上,常受到許多不平等的待遇,對於那些明槍暗箭,孕媽咪可別選擇隱忍退讓,若是屬於自己該有的權益,請千萬要挺身而出、勇敢捍衛!懷孕職場權益如何行使「職場權益,若不行使即不存在。」這是在採訪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時,她讓小編印象深刻的一句話!的確,性別工作平等法已經存在我們社會中有20多年了,但不少企業依然認為:生孩子是你家的事,即便有法律保障,難以撼動的還是我們早已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在醫美診所工作的A小姐(化名),遵循傳統習俗,於懷孕3個月以後向主管告知懷孕消息,沒想到主管居然要求她退回前3個月的獎金,這件事情明顯違法!另有一名在公司跑外勤的B小姐(化名),在孕期需安胎,因此向公司申請調至內勤或多位助理幫忙處理繁重的業務,沒想到雇主卻處處刁難,想盡辦法要讓她自動提出離職。這2件都是非常典型且常見的職場上不公平對待,若接到類似申訴電話,婦女新知基金會都會有專人提供諮詢,並協助後續相關事宜。律師實戰篇有些孕媽咪會擔心,若和公司不幸走上法庭這最後一步,是否會因為孤軍奮戰而敗北,其實,職場權益這類的官司不算少,若情節不公不義,只要妳勇敢踏出第一步,司法最後都會替妳伸張正義。(以下案例由宋雲揚律師提供)(延伸閱讀:懷孕已經夠折騰.還要擔心飯碗不保?)懷孕遭脅迫離職.勝訴!C小姐(化名)任職於公司2年半,並在懷孕3個月時告知她的主管懷孕狀況和預產期,然而在C小姐的產期將近時,主管卻以她的考核未達標準、工作表現不佳等理由辭退原告,並同時用拒絕讓她申請產假等手段,來脅迫C小姐辦理自願離職,迫於無奈下C小姐只得比照辦理,造成她身心受創,並因此有早產、產後憂鬱等情形發生。‧法官公正判此案例法官認為,雇主雖然用工作表現不佳的理由來解聘C小姐,但如果沒有把員工懷孕對於她工作表現的影響納入評估的話,那就有可能會夠成懷孕歧視。本案到二審時,二審法院認為雖然公司說因為C小姐的考核成績為組內最後一名,因此要求她自行離職或被資遣,但公司卻給予C小姐的考核評論是「表現尚可」、「留任現職」等,因此要求C小姐離職非常不合理。且公司在C小姐臨產時,拒絕產假申請並要求她離職,對於C小姐精神上所造成的打擊很大,因此C小姐可以向公司請求精神賠償(慰撫金)。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後被公司解僱.勝訴!D小姐(化名)在生產後,以e-mail向公司提出育嬰留職停薪的申請,之後到公司辦理手續時,遭到公司當場拒絕外,更以虧損以及組織調整當理由解僱D小姐。‧法官公正判法官認為一個企業是否虧損,應該以企業整體的營運、經營能力為準,而不是以個別部門或是區分個別營業項目的經營狀態判斷。因此,如果只是單一部門的虧損,不能夠以此作為理由來資遣員工。因此D小姐仍可或得該有的薪資。若雇主拒絕育嬰假的申請,按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1、21及26條之規定,則可以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而在留職停薪時,員工可以向勞保局申請留職停薪津貼的,其金額是用投保薪資的6成薪計算。突然出血不得不請假,公司卻擅自更動先前產假日期.勝訴!E小姐(化名)任職於公司數年,在懷孕後向雇主表明,想從3月16日至5月11日請產假,但在2月25日時,E小姐因為懷孕出血而送往醫院治療,直到3月15日E小姐都沒有返回公司上班,因此公司認為應將她的產假時間往前挪至2月25日至4月22日止。‧法官公正判法官認為女性受雇者的個人體質都不同,是否於分娩前有提早請產假的必要,由當事人自行決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第1項並沒有作硬性規定,因此,雇主並沒有變更E小姐產假申請的權力。因「生育」與「生病」不同,所以E小姐因懷孕臨時出血而無法上班的日子,可像雇主請安胎假,且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21條第2項規定,雇主不得視她為缺勤而影響其全勤獎金、考績或為其他不利之處分。要特別注意的是,請安胎假時,應於事前親自以口頭或書面說明請假事由及日數;若是疾病或緊急事故,則可以委託他人代辦請假手續。若孕媽咪沒有完成請假手續,還是會構成曠職,而曠職3日以上,雇主仍可以依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6款解聘妳。善用小技巧.小蝦米也能對抗大鯨魚很多公司都很聰明,並不會明目張膽的告訴妳:「因為妳懷孕所以.....。」造成很多女性在蒐證上面有困難,無論是在開會時有意無意的嘲諷、或是時不時的冷言冷語,這些都是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舉證上面,使用以下這些小技巧,立誓再也不當砧板上的魚肉!.使用mail、Line這些能留下痕跡的方式溝通,備份通訊內容以備不時之需。.可以錄音蒐證,但是也有法律風險,可能構成妨害秘密罪。.善用說話的藝術,如:主管對妳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妳可以向主管說「是因為我懷孕所以你們........是嗎?」將話導向懷孕這件事情上,逼出公司真心話!.紀錄事件發生的時間點,如:是否在向主管說明懷有身孕之後,開始有不合理的調動或刁難請假或言語霸凌?申訴流程Fallow me.一張圖表全搞定若發現職場權益被損害時,可向工作所在地的勞動主管機關(如台北市政府勞動局、新北市政府勞工局等)申訴,周于萱秘書長表示,地方勞動主管機關受理申訴後,即開始調查,包括分別訪談勞資雙方、蒐集資料,召開就業歧視評議委員會,最後做出決議等等。整個調查流程大概需要花費3至6個月,若最後調查結果認為「確認有歧視」主管機關祭出行政處分,包括要求公司期限內改善、或派專人入公司進行專案輔導,若妳對調查結果及委員會的建議不服,可以依程序聲請訴願。以上洋洋灑灑一堆程序既冗長又繁瑣,的確,要替自己爭取權益確實耗時又費力,許多孕媽咪也會因為懷孕身體不適,無力去處理這些事情而作罷,但妳知道嗎?若連妳都不願意替自己站出來,當下情況再不公再惡劣,旁人也愛莫能助。職場申訴電話多.卻都只是冰山一角當婦女在職場上遭遇到不合理對待時,即便是知道有法律的保障,還是會為五斗米,將所有的不滿和委屈都往肚裡吞,周于萱秘書長鼓勵所有媽媽「唯有站出來,才會被看見」。企業也該知道,一間友善對待員工、願意付出成本的公司,才會有員工想要投入更多的心力,這種企業永續經營,才是該出現在職場上的良性循環。※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