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出國
共找到
1202
筆 文章
-
-
2020-04-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縣市政府公布足跡太細 確診過來人制止:很獵巫
敦睦艦24名確診官兵足跡陸續由地方政府公布,不過由於公布到店家名稱,一名確診過來人「秋口(化名)」受訪表示,她非常焦慮,認為公布過細會造成「獵巫」,不僅非必要、店家大受影響,且也恐讓下一位確診者不敢說出自己去了哪裡,更不利疫情調查。她呼籲縣市政府停止,如要公布,可公布街區就好。秋口表示,依過往經驗是透過旅遊、接觸及曝光史判斷病源,曝光史是指和確診者去過同一個地方,不過因曝光史確診在台灣微乎其微,且加上自己經驗及無症狀者不會咳嗽較不會傳染,自己在未發病之前也曾去過店家,當時事後對店家消毒,也沒有公布。秋口指出,地方政府公布太細有點作秀,造成不必要恐慌,她有在高雄的朋友現在都不敢出門。她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做很多,希望地方政府能和中央通力合作。秋口也說,如真的需要公布請大家注意,之前也曾公布確診案曾到過某老街,該老街後來全面消毒、知道自己去過的民眾可自主健康管理,最後也沒傳出因此有人確診。她認為,不應該針對一間店家「針對性太強」,讓店家承受巨大壓力。秋口指,自己確診後,對因自己而受影響的人也很在意、愧疚,如果講出來就會被獵巫,那恐怕之後確診人疫調時,會選擇隱瞞足跡,因為「我們也有自己想保護的人」。另外秋口也說,大家在批評軍醫隱瞞、忽略,這也非常獵巫,她以自身經驗表示,她是非出國、但為出國返國者的接觸者,自己也曾去診所就診,她並不會怪罪當時醫師沒有診斷出來,因為醫師已經可診斷出99%的人,而自己是特例。
-
2020-04-23 橘世代.好心橘
從軍30年!空軍上校退伍轉「海軍」 人生下半場做大海志工
基隆海科館志工吳金輝高中時就讀空軍幼校、官校,畢業後入伍,與空軍結緣30多年。上校退伍後,吳金輝到海科館當志工,海洋反而成為生活重心。他從學做藻類標本,進而用海藻拼貼山水畫,寄情導覽和創作,讓退休生活增添不少樂趣。為什麼要讀軍校?今年65歲的吳金輝,出生在雲林縣偏僻鄉下的說,老家小學旁有座小山,每當有行軍部隊駐紮,軍中的「老芋仔」做好饅頭,都會分送小孩子,讓他對軍人有好印象。因為家貧,吳金輝初中畢業後想考「免費」的師專,但未如願,只考上公立虎尾高中。當時哥哥有朋友讀空軍幼校,他從對方口中得知讀軍校也不用錢,便偷偷剖開平日存零錢的竹撲滿,瞞著家人坐車到嘉義報考空軍幼校,從此與空軍結緣,直到50歲從上校官階退伍。吳金輝在部隊的專長是通信電子,退伍後有知名電腦公司延攬任職。他說,因為妻子說服役期間,他與家人相處時間不多,好不容易退伍就別再工作,並舉家搬到妻子的故鄉基隆。吳金輝服役期間,曾5度奉派赴美國受訓,英語能力不錯。子女求學期間分別隨校隊出國比賽,他隨行當顧問,讓他愛上旅遊,退伍時正當 50歲的壯年,那閒得住,一退伍先去考了英語導遊、領隊證照。2006年間郵輪開始泊靠基隆港,吳金輝加入基隆觀光協會,充當旅客與計程車司機翻譯。為能帶散客好好玩基隆,他也去社區大學上「基隆采風」課程。早年知名的華視新聞雜誌錄製基隆砲台主題,就由他入鏡導覽。海科館在2012年招募導覽志工,吳金輝因妻子曾擔任海科館行政志工,決定報名,從此「由空軍轉為海軍」,生活圈有滿滿的海洋元素。海科館為志工安排許多課程,充實導覽解說能力。吳金輝受藻類專家張睿昇啟蒙,學習製作海藻標本,加上妻子愛畫水墨畫,讓他興起拼貼海藻標本作畫的念頭,越做越起勁。海科館在潮境海洋中心籌辦四季微特展,首檔「春之藻」展覽,就展出吳金輝多件作品。吳金輝說,藻類主要分成綠、褐、紅3種顏色,還有少數藍色或黃色的海藻。為了作畫,必須在對的季節去採集各種顏色的海藻,帶回家後沖去鹽分,用報紙包覆多次,吸走大部分水分再壓平。準備作畫前,腦中要先構圖,然後再挑顏色、形狀合適的海藻標本開始拼貼。像石花菜在海中是搖曳生姿的海藻,壓平做成標本,黏貼上畫紙就像是1棵樹。【更多熟齡限定精彩故事↘↘↘】。住院化療仍堅持義演!「音樂是克服病魔最大動力」。家鄉情感、文化使命 64歲謝俊煌讓「西港」活起來!。副警長退休變「志工副班長」 重出江湖教人寫訴狀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2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癲癇病友的心聲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是以「病人與醫師的由衷之言」為主題。一位文字工作者由本身罹患癌症的經驗,說出病人的心願:「如果藥師、醫檢師、醫護人員能多一點點同理,多幾句的問候或安慰、說明,也許病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煎熬。」另一位癲癇病人則坦然向醫師道出她內心的矛盾,一方面自己仍然無法跨越這疾病所帶來的心理障礙,但另一方面卻希望:「有人主動與我分享周遭病友的經驗,會讓我覺得溫暖而不孤單。」精神科醫師分享自己習醫的心路歷程,透過不斷自我省思與同儕間互相的分享提醒,希望回到「怎麼做對病人最好」的習醫初衷。重拾駕馭文字的能力,我真誠而開放地面對我的疾病,然而這兩個字至今我仍覺得拗口而避免提起。我始終想用婉轉的幫是例如頭部異常放電去聊它,對身為一個病友而言,請容許我的軟弱。還記得發現這病,正值我面臨升學壓力全力衝刺的時候,因為健忘、記憶力不好,我的成績總是低空掠過。我被臺灣的升學制度擋在門外,二十五歲那年,在病情穩定且停藥的情況下,我實現出國留學的夢,並於二年後順利拿到碩士學位。豈料回國後,我的人生面臨重大考驗-校園與職場的氛圍不同,加上二度文化衝擊,使我在職場上備感挫折,最後因為在公車上發作而重拾藥罐,並且增加用量。成為人們所稱的病友後,片刻的恍神都會觸動我敏感的神經——我的神情是不是出現異狀?同事會不會對於我的發作心照不宣?我會不會因此成為同事間討論的話題?這個病給我最大的困擾是訊息不對稱——當病發作時,我是意識模糊甚至毫無所悉的,若沒有因此造成身體外傷,周遭的人可能只是冷眼旁觀。倘若情況再差一些,我的身體是癱軟且毫無招架能力,這時旁觀者的關注眼神讓我備感挫折而自我封閉,訊息的落差使我極度沮喪。有一次可能是因為發作的消息傳回公司,第二天同事紛紛前來關心,我懊惱、難過、不想再提,心靈的傷害只想自己默默承受。種種因素,我的職務被調整,我體會到五味雜陳的人情世故,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從工作的失落中漸漸走出。發作後的一、二天通常是我心情跌到谷底的時刻,如何自我調適、重新出發、轉移同事的焦點、轉發正面能量再再考驗著我。人手一機的時代,使我們對於訊息接收更加迅速與開放,對於從前閉口不談病情的我,反而是個相對安穩的環境。於是人們對這病不再陌生,當我們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作時,反而能夠及時伸出援手,避免我們因為意識不清而跌倒受傷。儘管事發當下周圍的目光聚焦在我身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也會逐漸淡忘。誠如醫師所勉勵的,凡事無法盡如人意、對於疑似小發作的訊息不對稱時,我們也要饒了自己。在此同時、若有人主動與我分享周遭病友的、經驗,更會讓我覺得溫暖而不孤單。
-
2020-04-22 橘世代.好野橘
投資與理財關係你清楚嗎?第一步先搞懂「理財目標」
李小姐想幫孩子存一筆出國留學經費,原本已做好投資規劃,沒想到今年卻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衝擊全球經濟市場,引發股災危機,在猶豫是否應該改變投資策略?一、首先看理財目標「真正的理財,是不管行情怎麼變化,你有沒有一個自己的理財目標?」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葉俊佑提醒,許多人誤把「投資」跟「理財」當成同一件事,然而投資不等於理財,投資只是理財的一環。基本上,如果你的理財目標沒什麼重大改變,其實一年看一次就好。葉俊佑指出,投資是賺波段,判斷哪個時機可以買進賣出,要賺到錢就要下功夫研究;而理財則是一種長期穩定狀態,看的是理財目標,如果原本的理財目標沒有改變,通常也不太需要改變,行情不好時就多買進一些單位數即可。二、檢視調整的時機:評估2個關鍵因素當理財目標是確定的,調整理財配置的時機點,則通常會考量以下兩個因素:1.年齡:愈接近退休年紀,投資風險愈要降低。2.目標:理財目標愈靠近,例如小孩再兩年就要出國念書,投資風險愈要降低。一般而言,退休之前的目標是累積一定資產,因此要運用時間複利的效果來累積較多的錢。然而到了退休年紀,則需要逐漸降低投資風險,例如從股票基金賺到錢,可以轉到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有賺到錢,也可以轉到保單。工具可以靈活運用,目標就是把錢守住。除了降低風險之外,退休族也可以創造持續進來的現金流,生活上會比較安心,因此連結到月配息的債券基金,便成為許多退休族的首選。例如,一檔債券基金的年配息如果有7%,投入500萬元,一年可配息到35萬,一個月3萬元的生活費就有著落,若再加上勞保退休金一個月領2萬元,每個月有5萬元可以使用,退休生活無虞。不過要注意的是,高配息也可能吃到自己的本金。因為投資債券要看「總報酬」,也就是配息加上債券價格的漲跌,如果某基金的年配息是7%,當年度的債券價格下跌8%,則年化總報酬是-1%,就產生了「配本金」的疑慮,也就是拿自己的錢,配息出來給自己。其實,從整體來看,只是先領錢還是後領錢的差異,就不妨依照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度找到最佳理財平衡點。【關於理財指南大小事↘↘↘】。家庭主婦理財 先鎖緊漏財水龍頭。夫妻為錢爭吵不停?專家點出這個「癥結點」。只要掌握財務健康4要訣 輕鬆準備安心樂退!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22 科別.感染科
山友注意!致死率最高30% 新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現蹤
衛福部新增「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長期監測,發現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不得不慎。中興大學獸醫學院研究團隊107至108年,針對放牧型態牧場監測調查此新興病原,在牛丶羊樣本中測得病毒核酸與抗體,顯示該病原已在台灣動物族群現蹤。興大獸醫學院教授徐維莉表示,此感染症為近年在亞洲地區發生,藉由「蜱」媒介傳播的新興人畜共通疾病,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血小板與白血球減少等特徵,嚴重有出血傾向或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2009年在中國大陸湖北首度發現,日本及南韓,越南都已有確診病例,致死率約5%至30%,台灣108年有第一例確診案例,患者是70多歲男性,最後因為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發病前無出國史,但常到山區活動。中興大學建議,戶外休憩活動時應注意防範相關蟲媒的叮咬,避免感染,建議戶外活動時宜著淺色衣物,避免在有野外動物出沒地區草叢活動,可穿長褲、鞋襪,並使用含敵避DEET的防蟲液,若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應提醒醫師相關戶外活動史,以利早期診斷與治療。
-
2020-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寄海外親人 新北近千人申請親等關聯補登
9日起口罩開放申請、寄送居住海外配偶或二等親;不少人寄送時遇上親等驗證問題,新北市戶政事務所開放民眾電話或臨櫃申請親等關聯補登錄作業,截至20日共收受約842件申請案。新北市政府民政局表示,中央自4月9日起,開放國人寄送限量口罩給在國外二親等以內的國籍親人,每人每2個月30片口罩。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柯慶忠表示,民眾寄送口罩須申請「口罩輸出許可證」,其中得根據戶政系統,查核寄件人與收件人的親等關係。柯慶忠表示,由於戶役政系統直至1997年才電腦化,因此遇上1997年以前,或依法出境滿2年遷出國外的國人,戶政親等關聯系統因未完整建檔,導致無法檢核親等關係。柯慶忠說,民眾可以電話或臨櫃向戶政事務所提出申請,戶所將有專人進行親等關聯資料人工串聯補登錄作業,民眾約5分鐘後即可上網申請「口罩輸出許可證」。截至4月20日止,新北市內各戶所收受親等關聯補登錄案件已多達842件,平均每日受理約105件。民政局表示,新北市一名邢小姐,在申請口罩輸出許可證時,系統無法驗證她與海外國人嫂嫂的二親等關係,因而致電戶所求助。戶政人員查調資料後發現,邢小姐的哥哥與嫂嫂並未在台灣辦理結婚登記,因此不得建置親等關聯,因此建議邢小姐改洽嫂嫂在台灣的二親等內家人直接申請「口罩輸出許可證」解套,結果立即通過申請。新北市民政局戶政科長顏耀明表示,民眾申辦「口罩輸出許可證」時,如遇有系統無法驗證親等的情形,可致電或臨櫃向任一戶所詢問、申請人工更正或建置親等關聯,新北戶所會在第一時間協助處理,以維海外國人的健康安全。
-
2020-04-21 橘世代.好學橘
運動一輩子!62歲每周帶友爬山 征服谷關七雄
62歲陳信仲是運動好手,原本打高爾夫球30多年表現得相當出色,近年因享受跑步時團體的歡樂氣氛,每年都參加2、30場馬拉松,最自豪的是不曾有運動傷害,他在鹿港跑團「二鹿夜跑」帶領跑者運動,即便今年因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團友相邀爬山,3個月從就征服了谷關七雄。陳信仲首場馬拉松是參加2014年田中馬拉松,為了第一次「全馬」就完賽,有計畫性的練跑2個月,從早晚各5公里加碼到各10公里,一個月就累計跑了400公里,他說,跑步當天前半段一度受氣氛影響衝太快,幸好有跑友提醒,讓他恢復正常配速,順利挺過兩段爬坡後,順利完賽。此後,陳信仲熱中馬拉松,也依規劃在2018年完成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累積上百場賽事經驗,甚至出國「跑旅」,陳信仲說,每年大約有1個月時間在日本邊跑步邊自助旅行,參加過富士山、北海道、德島、青森等多場馬拉松,對當地居民自發準備的補給印象深刻,「一碗簡單味增湯就充滿滿滿人情味。」陳信仲從念書時期就熱愛運動,打羽毛球、籃球、排球,但時常受傷,曾因撞傷頭縫了9針,也因此出社會運動格外注意身體狀況,「運動用的是頭腦策略」陳信仲說,即便是跑步,也要研究路線、高度表,考量當天的天氣、體力,有規劃的配速,才可不受傷的完賽。現在本該是馬拉松旺季,卻因疫情全都停擺,從今年2月開始,陳信仲每周帶著團友爬山,4月初挑戰完谷關七雄,他說,這裡的步道每500公尺就有一個木樁,跑友體力不一,他會告訴同伴在下一處木樁相等,鼓舞大家依序完成,「下山有時比上山艱難」,山路石路需要眼睛頭腦並用,一不踩穩就會摔傷。陳信仲說,運動讓他獲得許多樂趣,也賺得友誼與尊敬,最重要的是身體維持健康,他鼓勵每個人依自己的體能運動,最重要的是秉持不與人較勁的態度,才能走得長久。【更多精彩人生2.0↘↘↘】。退休老師未忘網球情 14年投身教學培養更多小國手。退休校長熱愛體育40年 盼帶給學生終生運動習慣。不要求每場贏!「奧運銀腕」郭李建夫帶隊,練韌性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4-21 橘世代.好野橘
如何為孩子準備「留學金」?先搞懂理財3層次!
孩子突然說要出國留學,因為懂得善用理財投資概念,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廖一聰不慌不忙地在短時間內籌出一筆經費,因此他很建議如果準備時間能往前十年或二十年開始,可以從理財規劃上三個層次著手,準備將會更加完善:第一個層次:風險規劃「理財金三角」的概念裡,如果底部的風險規劃沒做好,所有投資都將處於不確定狀態。例如,定期定額投資需要長期才能看到效益,但中間若遇到失業、意外或疾病而中斷收入,卻沒有辦法透過保險來彌補的話,子女出國教育資金的累積勢必也要中斷。因此,底部打穩很重要。廖一聰建議父母要把保險做好適當安排,包括壽險、醫療費用、手術實支實付、重大傷病等,萬一有父母有什麼意外發生,還能確保生活和教育費用的累積會持續下去。第二個層次:投資理財如果小孩一出生,父母就開始準備小孩出國教育金,將是長達20年的理財規劃,可以透過單純的定時定額投資,創造時間複利效益。以600萬元出國教育基金來說,分20年達成的話,平均一年要存30萬元,每個月要存2萬5000元,雖然風險幾乎是零,但卻必須占用自己很高的資源,會讓我們失去生活品質。如果我們希望降低成本、達到同樣目標,就必須進入投資市場冒一點風險,來換去較高報酬。以20年後達到600萬元目標來說,當投入「有風險投資」的資金越少,相對「無風險投資」的比例就要越大:A.完全零風險:一個月存2萬5000元,占用很高生活資源。B.風險承受度較低:每個月以5000元投入有風險投資,假設報酬率以8%計算,20年後可以累積將近300萬元。但距離600萬元目標還差300萬元,必須再分攤到無風險投資上,每月要存1萬2500元,這筆錢將占用到生活資源。C.風險承受度較高:每個月以10000元投入有風險投資,假設報酬率以8%計算,20年後可以累積將近600萬元,另外的1萬5000元資源,將可以用來提升生活品質。原則上就是兩種理財工具搭配:「無風險」投資與「有風險」投資,但依據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與個人理財資源來做配置,沒有一個人是一模一樣的。第三個層次:資產傳承子女出國教育基金,是為了照顧孩子的未來教育,應該專款專用,即使未來孩子沒有用到這筆錢,也可以回過頭來成為自己的退休養老基金。廖一聰建議,這樣專款專用的資金,可以透過信託保護起來。信託並非金融產品,而是一個資產的管理制度,透過信託可以保護這些資產,是用在父母原本希望的用途上,不會因為生命中的意外,而造成財產被其他人挪用,也不會讓辛苦的投資累積,失去意義。【關於理財大小事↘↘↘】。先掌握投資配置「3關鍵」提早退休比你想像更容易!。不能只靠存!「631理財」養大孩子壓歲錢。演藝圈小資族 郭彥均一碗麵吃2頓 攢錢高手擁3房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4-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疫情無法探視 家屬:解禁時不知我父親還在不在?
「我很久沒見到我父親了。」媒體人戚海倫高齡90多歲的父親,住在新北市私人長照機構,從2月中機構開始陸續「溫馨提醒」、「超前部署」禁止親屬探視後,就再也沒有見過父親。戚海倫表示,她充分理解為何機構必須這樣,因為裡面住著的都是年長、或行動不方便的長輩,外人進出,會增加住民的感染風險,安養中心擔心會出事,只好禁止所有家屬探視;但站在家屬立場,心情是沉重兩難的。她表示,就算想要麻煩裡面的照顧人員幫忙,看是否可以視訊,但說實話,她還沒有嘗試過;主要是因為機構照顧人力有限。她說,以她父親住的六人房為例,她父親的身體狀況,過去拿手機讓他看其他家人照片,都看不太清楚,根本沒有能力自己操作這些器材,若每個住客都要求要視訊,一人五分鐘、十分鐘,護理人員根本就不需要做事了。戚海倫說,當然和機構都有充分、密切的聯繫,每個月還是定期要到機構去繳費,但父親住在六樓,機構辦公室住八樓,這兩層樓是家屬心中最遙遠的距離,家屬的心情是很心酸無奈的。她表示,父親高齡,行動不方便、插著鼻胃管、重聽。話也說的不清楚,過去每一兩天,她都會順道繞去抱抱父親,跟他說說話,就算言語不清楚,但老人家神智清楚,看到家人也開心;就算探視時,父親正在睡覺也沒關係,也能為他添被添衣。戚海倫說,父親並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事,也不知道為何家人這麼久沒有來看他,過去當她工作出國時,父親捨不得、常假裝不認識她,但現在她會想,會不會有一天,父親真的不認識她了,甚至擔心等到疫情過後解禁探視時,不知道父親還在不在。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成立法制組 精進防疫保護民眾權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作為屢遭外界質疑法源依據;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有些防疫作為牽涉法律爭議,已成立法制組,研議精進防疫作為而不違背民眾權益保護和法規。因應國際2019冠狀病毒疾病嚴峻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陸續祭出強度相對較高的超前整備防疫手段,如限制醫護、民眾出國,若民眾「明知故犯」出國染疫還可能被公布姓名,或是剝奪曾引發檢疫所品質討論的英國情侶防疫補償,都曾被質疑法源不明、過度擴權。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回應媒體提問有關染疫者帶症狀搭機時表示,認同在機上應該有一些防護作為,可避免疫情擴大,但牽涉到一些法律爭議,決定新成立法務組,研議如何精進作為,但不違背相關的規範。原本防疫相關法務工作是由疾管署法務單位負責,指揮中心二級開設時,衛福部法規會也參與,一級開設後法務部也加入。陳時中說,由於目前很多防疫事務和生活限制、基本權利都息息相關,希望更細緻、迅速安排相關工作,本來法務在行政組裡,也特別拆開來成立法務組,由法務部次長陳明堂主持,已在14日正式啟動成立。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重申欲參與WHO與WHA 外交部:未納台灣是全人類損失
台灣防疫經驗獲世界各國讚許,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16日)上午重申,台灣參與WHO的方向不變,強調仍會積極地來爭取以觀察員身分,來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歐江安表示從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角度上來看,顯見台灣參與世衛會議的迫切性與必要性,歐江安說沒有納入台灣參與,「其實是WHO的損失,是全世界人類的損失」,她呼籲WHO作為一個國際醫衛領域領導組織,應該要秉持中立專業的立場,展現應有的風範及擔當,不要淪為打壓台灣2300萬人民健康人權的幫兇。防疫成績斐然,台灣成為國際熱門話題,正名問題也再度被搬上檯面討論,華航和護照改名公決案可能於明天立法院院會上討論,外交部表示台灣在憲法架構上有正式的國名,且護照是國人出國旅遊唯一的國籍證明,且被世界各國採納,歐江安強調社會各界更名的心聲,外交部都尊重,而外交部做為行政機關,若立法院與社會有更名的共識,外交部自然會配合辦理。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要求珊瑚公主旅客自費依據?蘇貞昌、陳時中說法不一
珊瑚公主號7人返台已4人確診,行政院長蘇貞昌昨斥責搭遊輪是「明知故犯」,指揮中心也要求三名一採陰性的旅客,自行負擔集中檢疫及檢驗費用,估每人需自付5萬1000元。不過,珊瑚公主號旅客出國回國時間,與其他上百名居家檢疫的返國旅客並無差異,為何獨罰這三人?指揮官陳時中今正式釐清,其實他們「不算明知故犯」,是因為搭遊輪在防疫上屬高風險;也不是處罰,只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徵收相關費用。指揮中心3月16日緊急宣布將對明知故犯出國者開罰、公布姓名,指揮官陳時中17日表示,宣布前已出國者不會懲罰。珊瑚公主號返台旅客共有七人,都是在2月14日出國至4月11日返台,早於3月16日許久。而且其他境外移入病例當中,至少有上百人出國的時間都與這三人近似,回國後居家檢疫期間如有症狀需要採檢,也不需負擔檢驗費用。陳時中表示,台灣在2月6日就不准國際遊輪靠港,寶瓶星號8日靠港,鑽石公主31日停泊基隆,2月3日於橫濱靠港發現疫情嚴重,這些事之後,上述旅客還是於14日出國,去了珊瑚公主號。陳時中強調,「我們沒有去重罰,但是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得徵收其相關費用,只是這樣而已,沒有處罰的意思,只是付他應該付的錢。」陳時中表示,集中檢疫費用只針對「高風險」去收費。過去武漢專機旅客集中檢疫沒有收費,因為他們是受到武漢封城影響,而被迫處於高風險情況。為何其他同時期出國的上百名居家檢疫者,不需要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自付其檢驗費用?陳時中則沒有回答。
-
2020-04-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德「意志」抗疫雖晚 卻很堅定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德國政府於16日倉促決定全國停課,15日宣布除超市、藥局、郵局與加油站,一律關閉,3月16日德國正式進入鎖國,霎時德國人集體經驗二戰以來的「不自由」,德國社會氛圍從原本的「謹慎,但毋須驚慌」,斷崖似地跳到「絕境」,許多人還是不解怎麼會走到這一步?除了因為歐盟共同體因為成員國眾多,毫無邊防、防疫不同調與未有處理SARS的經驗之外,近期焦頭爛額處理希臘邊界難民問題,以及研擬收留方案,正是導致錯失疫情控制的關鍵時刻。為此總理梅克爾還於3月17日晚間特別發表演說,希望國民理解這是民主運作下的理性決定,政府在錯誤中學習,並且持續即時修正,做出足以承擔選民託付的決定。用服從為自己的選票負責德國人公民素養落實在理智選舉、以法治監督政府,並且以高度服從政府規定,為自己投下的選票負責,即使此次政府誤判情勢,圍堵疫情不力,媒體與國民依然高度自制。反觀台灣,名嘴充斥、「范范」之輩的明星過剩、媒體染紅、網紅碎嘴,再加上國族認同模糊的政客,以及情緒主導的公民,讓叫罵、撕裂佔據最大版面,直至「我OK,你先領」的禮讓口罩運動出來,才稍稍化解社會暴戾之氣。台灣政府此次防疫政策得到各國高度肯定,但是公民素養可以再加強,才能真正作為下一波更險峻防疫的實行者。親情大洗牌個人主義與社會福利機制充分的德國,核心家庭即能自給自足,而老年人亦能獨立自主,但是當病毒癱瘓一切,親情就面臨了大洗牌。雙薪家庭的年幼小孩,第一時間立即被送到祖父母家全天照顧,而有些長輩們竊喜表示,珍惜難得機會跟孫輩相處,然而才過一個週末而已,政府立即下達命令,為避免長者感染,托嬰幼稚園與學校仍有一、兩位老師留守,可以接手照顧。至於獨居長者、慢性病患不便出門採買,則由社區年輕人在網路號召,組織義務採買、遛狗等人力資源的值班表。社區防疫不應只是被動圍堵、監控疫情,還需更積極動員,迅速替補政府無法及時應變的細部,這是值得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學習的所在,思考如何從傳統社區的人情連結,進化到混齡、共生,以及發展社區常態照護能力,讓社會資本持續累積,成為社區終老、在宅善終的力量。口罩之亂事已至此,德國人還是不戴口罩,除了堅信政府宣傳只要徹底洗手即可之外,市場早在一個月前就面臨口罩缺貨,也是因素之一。然而,周遭德國友人並未抱怨(醫護人員除外),即便疫情態勢危急,無症狀傳染成為防疫危機,但大眾依然認為有症狀者與醫護人員才需要使用,反倒是亞洲人罵聲不斷。反觀台灣糾結著意識上的國族認同,與鄰國霸凌、國際孤立的問題,以及遭逢多次殖民者遞變與屠殺,集體無意識形塑「孤兒情結」,因而衍生出對政府的信任危機,以及人我界線的缺乏彈性,甚至是個體生存本能喪失的課題,才會造成口罩之亂,讓政府在抗疫工作,必須分心處理背骨者與脫序公民,這是相當沉重的。即使如此,「國家隊」、口罩地圖與地方藥師的全力付出,絕對是國際標竿學習的對象,但卻不一定能在他國複製的成功經驗。台灣人除了珍惜之外,更積極的作為是自身反省,以及支持轉型正義,從根本處解決屠殺創傷,所導致的不信任政府情結。地方藥局從情義相挺到多元進化3/3北萊茵-威斯伐倫州(Nordrhein-Westfalen)衛生部長面對該州明明已經一千多人居家隔離,聽聞專家建議即刻停課,滿臉不耐煩並誇口「街上的藥房比麵包店多」,言下之意,對防疫相當有信心,但是主持人立刻現場切換畫面到藥局,藥師直接打臉表示,從十二月中開始連基本呼吸道用藥都調不到貨,更遑論口罩防疫用品。德國在基本防疫用品都缺乏的狀況下,藥局只能消極地在門口貼上「已售完」,沒有任何義務積極調貨,或是配合政府任何措施,更不可能回答民眾的詢問。相較之下,台灣各地藥局配合政府發放口罩,這是以營利為主的德國藥房無法做到的,也絕對值得國人珍惜與感激,並且重新省思藥局的定位與功用,不僅是當前對社區防疫有重大貢獻,在即將面臨的人口老化問題,的確可以透過健保局編列預算,協助多元功能進化成為長照計畫的協力者-社區整體照護體系(C級巷弄長照站),並與在宅醫療團隊結合,實踐社區終老的目標。感恩醫護前線人員付出3/17夜間新聞特別播放科隆民眾在陽台上,集體對底下走過的醫護人員拍手致謝,總理梅克爾更在演說中一再強調在診療線上,他們是賭自己的性命去救人,而國民能夠相應回饋的是遵守規定減少外出、暫時不旅行,避免感染的可能。台灣這幾日的防疫破口正是出國旅行所致,這的確值得國人深思,對醫護人員的賭命,我們能夠給出的「實質」感恩不過是近期不出國,若是做不到,那麼也不配得到醫護人員相應的照顧。誠如總理梅克爾所言,暫時的不自由,是為了在嚴峻疫情下,還能保固民主制度持續運作。同樣的,當台灣政府宣布出國禁令時,各界急切痛斥反駁其於法無據之時,請審慎深思,在當前緊急時刻,全球民主資優生的德國既然都可以暫捨的自由,為什麼台灣不能?「這是艱困的時刻,請謹慎以待。」總理梅克爾的呼籲不僅是給德國人的,亦可以提供台灣人參考。德「意志」抗疫雖晚,卻很堅定。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寄海外二等親卻申請不過 原來電話就能解決超方便
台灣從4月9日開始,開放口罩可寄海外二等親,兩個月最多寄30片,但不少人上網申請,卻遇到明明是二等親卻被回覆「二等親比對未通過」,不過戶政單位表示,主要是有人出國多年,戶籍已被自動遷出,根據內政部新規定,民眾只要打電話給戶政所,手動連結親等,就可以順利完成網路申請。台南市東區戶政所表示,從9日起口罩開放寄國外,就接到許多發生上述情況的查詢電話,內政部同時規定開放,只要透過電話就能恢復親等連結,相當方便,民眾打電話到任何一個戶政所都能辦理。台南市55歲的許小姐,最近想寄口罩給在美國的妹妹,但上網申請,輸入妹妹的身分證字號,得到的答覆卻是親等比對未通過,讓她很納悶。許小姐表示,妹妹雖然旅居美國30年,並取得公民,但從未放棄台灣國籍,而這次開放口罩可以寄給海外二等親,海外親人必須仍保有中華民國國籍,妹妹符合資格,不能理解為何無法線上申請口罩寄海外的許可,而美國疫情嚴重,加上市面上根本買不到口罩,想寄口罩給妹妹卻不行,讓她很焦急。台南市民政局表示,國人赴海外,只要出國兩年未入境,原有戶籍就會被自動遷出,必須要持護照才能重新辦理戶籍,而且戶政在民國86年電腦化,許多資料因此未鍵入現有的系統中,不過只要有身分證字號(本人或海外親人),就可以查詢一家人的親等關係,再手動連結系統即可寄送口罩。民政局表示,有關海外親友去國多年是否仍保有中華民國的國籍,要看海外國家的規定,像是美國就未規定要放棄本國籍才能申請美國籍,所以多數仍保有中華民國國籍,但有的國家就規定一定要放棄外國籍才能申請本國籍。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防大學陸院咳嗽送醫學官 新冠肺炎初篩是陰性
國防大學陸軍學院昨日一名學官因咳嗽送醫,校方因此針對全校大消毒。但國防部軍醫局上午表示,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進行新冠肺炎初篩的結果,上午確認是陰性;下午會再作第二次篩檢。國防部上午舉行記者會,軍醫局衛保處處長高中錚表示,這名咳嗽送醫的陸院學員並沒有出國史、接觸史與群聚史,目前與過去一星期內也沒有發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初篩的結果,確認是陰性;下午會再作第二次篩檢。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表示,國防大學案例是因國軍平時有綿密防疫宣導,體溫量測都有相關紀錄,這名學官體溫量測紀錄都相當完整,自覺咳嗽嚴重主要要求送醫,目前初檢是陰性。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結膜炎、大便次數多與新冠有關? 感染科醫:需符TOCC
新冠肺炎台灣確診個案昨已達到393人,包括338名境外移入病例、55名本土個案。不過確診患者除了常見的發燒、呼吸道症狀外,症狀似乎有變多情形,日前如味、嗅覺異常已被指揮中心納入通報定義,不過近期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癥狀,國外研究近日更有確診患者出現眼睛痛、結膜炎,甚至有無症狀患者因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而採檢確診,外界好奇,這些症狀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感染科醫師表示,眼睛紅、腹瀉、大便次數多,並非新冠肺炎獨有,很多病毒都會造成這些症狀,但也不排除與新冠肺炎有關,但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則建議接受採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眼睛紅、結膜炎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腺病毒都可能引起流行性角結膜炎;而腹瀉、大便次數多,一樣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雖然上述症狀可能跟新冠病毒有關,但目前不一定是特定症狀。他說因國內目前並未有明顯的社區感染與傳播,上述症狀若放在歐洲國家,應早已出現明顯社區傳播,就一定會採檢。而像是眼睛紅、結膜炎在國內眼科門診病患也很多,若民眾很本土、近期未出國、無相關接觸史,單純憑上述症狀而擔憂可能是新冠肺炎,甚至想採檢,不敢說沒有,但這機率太低,可能不到萬分之一,恐怕會浪費採檢資源。不過李明政也說,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通報定義如曾出國、有相關接觸史等,醫師會強烈懷疑與新冠有關,就會安排採檢;或是民眾雖無出國史,但有上述症狀加上有腹瀉、咳嗽等多重症狀,也會列入高度懷疑而採檢。至於抽菸是否不利於新冠肺炎病程改善?李明政說,此與病毒無關,但個案長期或重度抽菸,是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
2020-04-13 橘世代.愛玩橘
從修車到種花 71歲種植萬株櫻花打造櫻花大道!
71歲有「櫻花張」美譽的神農獎得主張洲府,原本開機車行,33年前投身農業,因他的妻子叫江梅,他就以梅花栽培做起點,成功培育平地梅花,後來發現櫻花更有遠景,於是樓下修車,樓上種花,開展他的花花世界。張洲府打造的彰化縣芬園鄉員農種苗繁殖場,占地17公頃,擁有50多種、300多萬株大小櫻花,都是他親手打造培育,走進農場就是繽紛的櫻花世界。「只要平地不開的高山櫻花,我就帶回園裡栽培,種給大家看。」張洲府將河津櫻改良,矮化後再利用吉野櫻、 台灣原生山櫻接枝後馴化,得以適應平地氣候在農曆過年前開花,早在2002年獲得神農獎的榮譽,「櫻花張」之名也不脛而走,園區內力栽培有洲府枝垂櫻、山櫻、八重櫻、河津櫻、吉野櫻、萬里香櫻等萬餘棵,在國內難出其右。他培育的熱帶梅花、白色福爾摩沙櫻,都讓人驚豔不已,更以將成功栽培枝垂櫻,以自己之名註冊為「洲府枝垂櫻」,張洲府說,洲府枝垂櫻是利用紅色的台灣原生早種山櫻,與屬於枝垂櫻品種的白色日本染井吉野櫻配種後,栽培屬於台灣的枝垂櫻,經選種、試種後,在平地都長得很好。他說,洲府枝垂櫻的枝條,是軟的,均自然下垂,花型是五瓣,花期可從每年元月中旬開到2月下旬,特殊的是,花朵不會像一般櫻花開到尾聲時,花朵末端會呈現乾枯狀,也很容易管理,非常適合園藝、造景,同時可以採用盆景栽培。張洲府除研究與栽培櫻花、梅花,也很有經營觀念,將他的櫻花世界營造成觀光休閒農場,園內還開闢約150公尺長的洲府枝垂櫻步道,粉紅花朵夾道,令人賞心悅目,今年還首度布置燈光, 散步其間,夜櫻美不勝收,甚至還結合網路資訊,自拍影像宣傳,各地 遊客絡繹於途,對於張洲府而,就算年過7旬,依然在創造花的傳奇。張洲府還積極推廣櫻花及梅花,建立自己的品牌,每年買出的上萬棵的櫻花樹苗,供應全台各地,社區、公司、家庭園藝造景,還捐給彰化縣政府550棵櫻花,在彰化八卦山知名的139線打造一條美麗的櫻花大道。張洲府陳醉在他的花花世界30多年,不畏風吹日曬,即使已71歲,依然幹勁十足,常見他頂著烈日修剪枝條。他說起櫻花、梅花,如數家珍,不斷尋求自我突破,如今事業大多由兒女們接下,他很慶幸這條路雖然很辛苦,但也很有意義。從修機車到種櫻花的轉折,張洲府靠天分與毅力,讓自己人生及台灣各角落更繽紛美麗。相對每年櫻花盛開季節,國人總愛往山上、日本追櫻,甚至近年來全台各地一窩蜂搶種櫻花樹的現象,張洲府營造「不用出國、上山就能賞櫻」方便愛花人欣賞。張洲府的員農種苗繁殖場在彰化縣芬園鄉茄荖村嘉北街,洽詢電話:(049)2524899。【更多台灣限定「花花世界」↘↘↘】。限定美景錯過等明年!千株紫藤瀑布浪漫來襲。嘉義新亮點!梅山限定紫藤花浪漫來襲。海芋季提前盛開! 雪白花海襲捲陽明山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4-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4天居家檢疫心情好煎熬 「再一次絕不會出國」
3月上旬,吳先生與友人趁著轉職期空檔,飛往紐西蘭旅遊20天,未料碰上歐美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一度以為會被困在紐西蘭。歷經四次訂機票,終於回到台灣,不過他沒想到,14天的居家檢疫才是煎熬的開始。吳先生今天凌晨零時解禁,回顧14天的居家檢疫,他說,難熬的點不在於不能出門,而是害怕成為防疫破口,尤其他在花蓮,如果由自己打破花蓮零確診神話,確實會相當自責。吳先生說,3月下旬回到台灣後,就從桃園機場搭乘防疫計程車直奔花蓮。當初因為紐西蘭疫情只有零星確診,決定照計畫出國時,就已經做好最壞打算,不過回到台灣心情又不同,友人的擔心、親情的呼喚,加上外界質疑眼光,都讓他心裡壓力越來越重。回到花蓮後,吳先生開始進行居家檢疫。他說,平常沒事就是看書、看影片,然後進修。配合政府政策不能出門,呼吸不到新鮮空氣,連家人、朋友送飯時都只能在屋內目送, 「忽然感受到自由真的好可貴」。解禁出關的時候,決定走去戶外做些運動,舒展一下筋骨。不過吳先生說,他有考慮多居家檢疫一周,保護別人也保護家人。看到台灣醫療人員這麼辛苦,如果回到當時,絕對不會再冒險出國,也會阻止身旁友人前往,自己今年也不敢再出國了。萬一真的感染,除了道德感的譴責,還浪費國家資源,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他也呼籲五一連假甚至是周末要出遊的民眾,要出去可以,但要做好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千萬別成為台灣防疫上老鼠屎。若這一兩周發現因清明連假人潮聚集,確診人數飆高,民眾自然而然會有定奪,要不要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出去旅遊。吳先生說,去了一趟國外,會發現台灣防疫真的做得很好,近日確診數從十位數,開始降到個位數,但他希望國人面對境外移入者,可以多一分同理心,不要有過度謾罵甚至製造上會上的對立。「沒有人希望生病和出事。」吳先生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出去與否,或是選擇要不要回來台灣,倘若今天去國外讀書的國人,因為疫情嚴重返台而增加國內確診數,卻遭受到無止盡的批評,當事人一定非常不好受。他說,試著站在別人的角度設想,非常時期要做的是凝聚向心力,才有助於事情發展,最後一同打贏這場防疫戰役。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李應元:買賣口罩引進市場力量
口罩實名制「十四天買九片」上路,不少民眾希望增加第十片口罩應付工作、上學所需。環保署前署長李應元具公共衛生及醫療經濟學背景,他指出,並非人人需要十四天十片口罩,而口罩配給量已達民生最低需求,可考量釋出少許口罩到自由市場,再透過購買限制、以價制量等,讓真正需要第十片口罩的人購買。繼蔡英文總統宣布捐贈一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外交部日前啟動六百萬片口罩外交。李應元說,「整棟樓住戶都生病,只有你自己健康也不會舒服」,流行病的公共性特別強,即使台灣控制疫情,但其他國家發病,全球人流、物流、金流都卡住。適量捐贈 對台灣與全球都好他認為,雖然捐贈口罩引發少數批評,但台灣疫情狀況穩定,只要口罩供應以國內民眾為主,適量捐贈對台灣跟全球都是好事。李應元表示,除了官方捐贈口罩以外,義大利籍神父呂若瑟募款到一點五億元台幣,還有八十三歲何姓賣菜婦人捐出八百元跟八個口罩,顯示台灣社會充滿慈善力量,這些力量一定要預為安排引導,政府可透過台灣聯合國協進會、醫界聯盟、醫師團體等協助匯聚,才不會白費。以價制量 適度開放自由買賣李應元表示,從民眾主動捐贈口罩可看出,有些人需求並不大,如鄉村環境通風、民眾不常搭捷運或公車,現在還允許寄口罩出國,代表十四天九片已符合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但民眾跟「第十片口罩」還有多少距離?李應元說,總有人需要第十片口罩,或臨時出門沒帶有急用,既然政府已照顧到口罩基本供應,現在可考慮適時引進市場力量,例如開放十分之一的口罩到超商、藥局自由買賣,訂較高價格「以價制量」,並限定單次購買數量。透過社區 關懷檢疫、隔離者李應元指出,早期徵收糧食制度下,農民須將米繳交到農會,確保公糧不缺,剩下的才可運到民間買賣,農民為了賺錢,會努力種更多米。以口罩而言,業者若只要繳交規定徵收的數量,多出來的口罩可自行買賣,將能鼓勵業者製造更多口罩。立委陳超明曾提議社區自製口罩但被罵翻,李應元為他抱屈,自製布口罩也有防噴口沫功效,更重要是社區製作口罩將發揮關懷力量,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史無前例,在此當頭不只關心病人,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的民眾及其家人都承受很大壓力,全球經濟崩潰更可能產生更多弱勢族群,若能透過社區關懷給予支持,社會才能團結走過危機。李應元也說,疫情導致人類活動減少,今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降低,甚至可達到二○二○年減碳百分之二的目標,連帶空氣汙染也有所改善,紅害天數變少,很多方面往好的方向走,人類可透過此次大事件,反思「減法生活」的必要性。
-
2020-04-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旅外國人健保爭議之我思我見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近來因為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引發不少國人對於長期旅居國外之保險對象,一生病便返台接受健保醫療的批評聲浪,特別是有人出國便辦理停保,平時無需繳納保險費,遇有傷病短期返國就可復保,接受健保醫療照顧,對國內持續繳保險費的民眾,實在有失公平,因此有立法委員主張修改《全民健保法》,盼能防止台灣的健保資源被濫用,也有委員認為不該一竿子打翻所有台商。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也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健保必須依照「永久存續、公平處理」的原則來處理。停復保制度所衍生爭議已久,原先期待於二代健保修法,主張廢除停保,待二代健保修法通過後,採取刪除健保法施行細則內相關規定,即可廢除出國停保制度,但由於各方主張及立場不一,最後仍維持既有的停保制度,使得旅外國人申請停、復保的相關爭議延宕至今。目前,旅外國人申請投保、停保、復保各有不同樣態,有出國停保對象復保後,一年內再次出國停保的「短期復停保」(指同一年度曾有復保後再停保紀錄),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其次為民營事業機構受僱者,且多數於返國後半年內再次辦理出國停保。另外則是出國除籍而退保,返國後重新設籍加保,這種樣態身分也以投保於戶籍地公所者占多數,有三分之二保險對象恢復戶籍後立即重新參加健保,但這些人有近四成返台設籍取得健保資格後,又以出國辦理停保方式暫停繳納保費,顯然有鑽健保制度漏洞之虞。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顯示,以107年為例,利用「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有25,220人,使用健保資源有12,022人,約47.7%的就醫率,保費總收入1.16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589元,但醫療總支出1.73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6,869元,這些旅外國人對健保而言,確實呈現支出大於收入狀況,105年、106年亦是如此。另就「短期復停保」而言,同年有87,990人,其中有使用健保資源有58,904人,有高達66.94%的就醫率,保費收入4.39億元,平均每人繳納保費4,928元,醫療支出3.97億元,平均每人醫療支出4,507元,這類保險對象則是保費收入大於醫療支出。其就醫情況多為牙科或感冒等輕症疾病,「短期復停保」集中於返國1個月內就醫之情形,比「除籍退保後再返國加保」就醫情況顯著。許多評論者所持論點,旅外國人的經濟能力普遍相對較好,在台灣有沒有置產、是否繳稅也未知,但每月僅需繳749元的健保費用,比起其他受薪階級所繳保費要低,顯然不甚公平。旅外國人之健保議題,惟有修健保法才能解決。個人認為,無論停保或退保制度,已呈現逐步侵蝕按月繳納保險費之基礎理念的趨勢,因此制度檢討改革確實有其必要性。根據統計,每年保險對象因出國申請停保約有23萬餘人,平均暫停繳納8個月保費,如果取消保險對象申請停保並暫停繳納健保費之選擇權,估計一年將增加約25億元之保費收入。另外,若戶籍遷出國外退保者,返國戶籍遷入一律須有6個月等待期,預估受影響人數平均每年約1.2萬人,整體財務收支將增加約2千萬元。從歷次修改健保法均有正反歧異意見,難免引發對整體健保制度改革的期待與爭議,但藉由修法過程的討論,可凝聚社會大眾對旅外國人納保議題的關注。健保永續發展在於財務平衡,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及新藥療法等發展,勢必加重健保財務赤字之缺口。就醫權為人權一部分之觀念已深植台灣人心,健保制度未來就保費結構與醫療支付,甚至保險對象之就醫習慣皆需做為調整,以達世代公平與永續發展。
-
2020-04-10 科別.心臟血管
防心血管疾病 避免吃太油太鹹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新冠肺炎致命風險第一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31%。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大多數人都知道預防心血管疾病,應避免或減少高油脂食物的攝取,其實還有一項飲食地雷千萬要注意!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民眾,「鈉」攝取也要留意,吃太鹹容易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血管中的水分也會相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因此會連帶增加,進而造成高血壓。根據國健署105年統計數據,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男性平均為9.6克、女性平均7.6克,男女平均攝取量皆超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尤其是國人飲食習慣大多以鹹食為主,若再加上餐間的鹹食零嘴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攝取「鈉」超標。國人常見愛吃的零食,例如一罐原味洋芋片約163克,鈉含量高達816毫克,占單日鈉攝取量的34%;一包114克的鱈魚香絲,鈉含量約2411毫克,一整包吃下肚,就直接超標單日攝取量。飲食如何避免攝取鈉過多,潘富子建議以下5項減鹽方法:1. 減少使用鹽巴、醬油等調味料,以天然食材或辛香料如檸檬、蔥、薑、蒜等取代。2. 少吃罐頭食品、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3. 少吃醬瓜及其他醃漬物等含高鹽分的食物。4. 避免喝太多味道濃郁的湯,例如日式拉麵的湯頭、豬骨湯等。5. 若有高血壓問題的人,要記得維持低鹽飲食,而不是完全不吃鹽。每日應維持2至4克食鹽的攝取量,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可以採用為改善高血壓所設計的「得舒飲食法」。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但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缺乏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肥胖、抽菸及飲酒等因素,因此,提醒民眾除了做好防疫自主健康管理外,也要做好「飲食健康管理」,並且每年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為自身健康做好把關。
-
2020-04-0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網中心全球即時疫情確診地圖 一目瞭然最新發展
國研院國網中心串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衛福部資料,建置「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確診地圖」,5分鐘更新一次,用圖表讓各國疫情變化一目瞭然,上線1週多,已有3萬多到訪數。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瞬息萬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在1月中旬建置可以追蹤新冠肺炎即時疫情與確診人數的網站,彙整官方統計數據,更新疫情地圖。不過,由於頁面是全英文,加上部分資料格式未統一,科技部轄下的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3月20日決定利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與台灣衛福部的公開資料,打造新版「新冠肺炎全球即時確診地圖」(http://covid-19.nchc.org.tw)。這份地圖不僅讓民眾可以一個網站全面掌握疫情變化,還希望透過釋出疫情資料、肺炎X光片,拉更多台灣學者專家為資料加值,一起對抗疫情。但串接資料可沒有想像得容易,國研院國網中心智慧應用組研究員莊朝鈞表示,為了讓地圖有更好的視覺呈現,加上清理資料、確認格式,3位研究員,費時1週多,週末也不時校正,終於在3月27日完成初版地圖。網頁上線1週多,目前到訪人次已有3萬多筆,不重複到訪IP則有1萬2000筆紀錄。莊朝鈞解釋,雖然目前美國確診人數最多,超過33萬人,但國網中心在整理資料時加入各國總人口數,希望各國數據更具參考性,以確診人數除上國家總人口數來看,比率最高的國家是在義大利裡的國中國—聖馬利諾(San Marino),因為該國人口僅3萬多人。使用者在平台上可以點選國家名,下載成csv與excel形式檔案,檔案包含當地確診人數、復原人數與死亡數等資料。各國疫情透過地圖與折線圖呈現,讓使用者一眼就能快速掌握疫情。國研院國網中心智慧應用組組長王聿泰表示,透過釋出數據,由統計學家、機器學習專家接手,希望透過分析疫情發展趨勢,有助於預測未來疫情走勢。國網中心還有擅長視覺設計的同事看到初版網頁後,自告奮勇表示可以幫忙美化地圖,新版地圖與圖表在今天早上8時上線。國研院國網中心雲端平台營運組副組長、同時也是台灣杉二號的系統架構師盧鴻復解釋,建置世界即時確診地圖的背後,也運用TWCC台灣AI雲虛擬計算服務VCS的3大功能,包括「雲端運算VM」、具備分流功能的「負載平衡功能」及可彈性擴充或縮減的「Auto Scaling」來架設網頁,就不用擔心服務因為系統超載、資源不足而被迫中斷。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也宣布,釋出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計算力、儲存及大數據資料集等資源,免費開放各界提案申請「科技抗疫專案」,徵件主題不限醫療,希望募集各路好手的創意想法,共同打擊疫情。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美國看台灣健保制度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2/24、2/26、2/28)。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我目前被困在台北,想就「健保保費的大漏洞」表示一點意見。其實我自畢業就到美國,對台灣醫療制度的了解可說是像井底之蛙。但是文中提到「第六類」,似乎就是像我這樣的人。我自2017從美國工作退休,回台機會增加,在2018恢復國籍,半年後加入建保,現在每月繳749元台幣的保費。常聽說,也見到,不少「同流」盛讚台灣制度既優秀又便宜,因此常回台作健康檢查或整治牙齒。看來改革方針也指向這一塊。如果提議要增加第六類的保費並取消出國時的停保,我毫無猶豫會舉雙手贊成。這一群組大概還保留在國外的保險,而其保費可能是大大多過749元台幣,靠近每月12002元台幣。用了服務,多繳一點健保費對應該是理所當然。對於這些人,取消政府40%補助及取消停保權益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井蛙如我想知道的是第六類,和增加的第七類,到底佔了健保多少「便宜」?增加這兩群族的保費對健保的虧損能有很大幫助嗎?老實說,大概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參加健保之後,還沒有用過一次服務。我是到現在要買口罩才用了健保卡。我在美國繼續醫療保險,所有檢驗也還在美國做。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有「家庭醫師」的連繫,較台灣的系統可能多一點親切感和連續性。要找醫師或醫師助理資詢似乎也比台灣容易。相信如我一般,在台灣繳費而沒有消費的人應該也不少。一般來說,「吃到飽」內存無可避免的危險。如果讓每個人繳五十萬台幣就可以去車行任選一輛車,不選高檔車的應該很少吧? 同樣,繳了保費,即使了解沒有健康的保證,至少會感覺「買」了心安的權利。因此,為防萬一,能多看醫生,多有會診,多做檢驗,越貴越新的越好,多用新藥,多打點滴,總應該是沒錯吧?被保人存著這種心態,醫務人員沒有理由採取不同意來引動反感,醫院、檢驗所、藥界當然欣然同意。低效率的運用資源,恐怕是入不敷出的更大原因吧?結果是政府挑擔子直到健保產生資源恐慌的現象。如果局限眼光只在一個小的漏洞,可能像是用手指塞住堤防上一個小孔就沾沾自喜覺得防止了淹水,卻忽略了坡防外水位已上升到即將越堤而過的程度。那就很不幸的本未倒了置。能夠有一個成功的醫療系統,所有參加者須要有同舟共濟的共識,了解「劫富濟貧」的必要,也知道做太多可能引起不期的副作用,而且知道一些人吃很飽可能造成另一些人餓肚子。要到達成功,最重要的還是醫藥教育。不僅是醫療界自身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育到所有在健保系統內的份子,以被保人為主角,真正做到看護人和被看護人在一個平台上的境界。也許我只是像瞎子在摸象,完全是偏頗之見。但是為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和一個相當成功的制度,希望一點淺見也能是一些貢獻。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蕭博仁:疫情後 復甦從國旅開始
曾歷經SARS、兩岸急凍和航空公司罷工等「旅遊業災難」,但面對這次的新冠肺炎,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坦言,「從事旅遊業卅年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產業衝擊」。蕭博仁說,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前後約維持三個月,民眾不敢出國,整體衰退大約半年多,但當年僅有部分國家爆發疫情,疫情結束後,大批遊客出國旅遊,持續到過年,人潮爆滿。近年華航機師、長榮空姐等罷工事件,旅行業大約衰退百分之廿,但三個月左右就恢復,旅行業雖然歷經多項災難,但復甦速度都很快。散客難以支撐產業鏈蕭博仁指出,這次新冠肺炎影響之深遠,遠大於之前各種災難,不僅席捲全球,台灣因此「鎖國」,疫情不像流感可能夏季、秋季流行,現在沒有結束的時間點,也不知是否爆發嚴重的群聚感染出現,讓人十分憂心。「旅遊業因為這次疫情全面歸零」蕭博仁說,到六月以前,許多旅行社一個客人也沒有,但旅遊業是觀光產業龍頭,沒有旅客就不會組團,遊覽車、餐廳、景點和觀光工廠等產業鏈一路重創,唯一支撐的是散客,到花東或墾丁等空曠戶外地區,但仍不足以支撐產業鏈。他說,旅遊業是「買空賣空」的產業,看似營業額很大,但利潤低,要積少成多,例如旅行社賣一萬元機票,只賺三百元,旅行社還需要人事和房租等成本開銷,若持續沒有進帳,後果很慘。恐上千家旅行社倒閉蕭博仁說,原本預期這次將有上千家旅行社倒閉,交通部推出紓困方案,旅行社每月補助十萬元,員工補貼一到二萬,這讓大部分旅行社可以喘口氣,撐到六月,但疫情若未能減緩,一定會出現減薪、倒閉等現象。「旅行業前半年重創,後半年恐無法恢復」蕭博仁預估,超過九成的旅行社嚴重虧損,建議疫情趨緩後,政府應立即提出振興旅遊方案,從國內旅遊做起,慢慢復甦,透過國旅市場,讓觀光產業鏈開始有基本收入,屆時還需要國人協助,去戶外走一走,一同振興國內經濟。
-
2020-04-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健保保費的大漏洞!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2/24、2/26、2/28)。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台灣健保制度的好處,我想全國人民都感受到了——價格低廉、服務周到,世界難尋。但是付少少保費就有近乎吃到飽的醫療,造成連年虧損,黑洞越來越大。病人要負擔的成本低廉,造成許多人有一病多看,甚至有逛醫院的習慣;台灣人口老化,慢性病患者也越來越多,洗腎加上其他藥費也使得健保支出不斷增加;不必要的重複醫療檢查更是深受許多醫師與病人的喜愛,醫師只需花幾秒開單省事,還能獲得病人的感激,醫院也可以領取健保點數。日前看到有醫師提出應該把目前的部分負擔定額制,改回原設計的定率制,利用提高部分負擔降低重複檢查的浪費,同時落實轉診制度,讓民眾不要小問題就跑到醫學中心看診,我相信政府需要加緊腳步考慮該如何執行。通常有不尋常事件發生時,更容易暴露出弱點;新冠肺炎放大了健保存在已久、不合理、待改善的問題。因此近日有立委提出應修改「全民健保法」,主要針對一年未在台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沒有繳稅紀錄者,新增健保被保險人「第七類」。若法案通過,部分現在只要繳交健保最低保費每月749元的人士,修法成功後,健保費最高將調升至每月12002元。雖然有人直言這是為特定地區、特定人士量身打造的法案,但除了在中國生活卻回台灣看病的人外,旅居其他國家的僑民也有一樣的問題。全民健保的本質是社會保險,目地是讓台灣人民不論貧富都可獲得有品質的醫療服務,所以跟稅收一樣,都有點「劫富濟貧」的成分。以現行「第六類」的地區人口為例,他們可能因為沒有工作,所以原本1249元的保險費有40%由中央政府負擔,因此才只需繳納749元的保費。出國六個月還可以申請停保,返國後復保就可以繼續享有健保醫療。有人認為這只是保險,所以有繳費的人就應該可以使用,那麼政府補貼的部分又要怎麼說呢?這還不包括健保局所有的行政、人事費用,都是納稅人在支付。以我認識的人為例,有些旅居國外持有多國護照的人,可能一輩子沒有在台灣繳過稅,出國念書後就在國外定居,發現國民年金很划算才回台灣申請復籍,辦了身分證,即可繳交最低的費用而擁有補助的健保,回到居住國家前還可以辦理停保。749元對部分民眾可能還是太大的負擔,但對這些旅居國外者實在划算。他們身體不舒服需要治療時,就回台訪友,順便逛醫院詢問不同醫師的建議,搭飛機來回加上手術的費用還比在國外治療低廉。當然也有更多定居在在國外的朋友,回台剛好遇到狀況才就醫,而不是特別回來占健保的便宜;甚至有些人就直接自費看診。但我相信前者不會只是偶發的個案,這些在國外擁有高薪,但對台灣卻沒有貢獻的僑民或外籍人士,長期下來也加重了健保的負擔,所以應該趁修法時一併討論。健保跟自然資源一樣有固定的總量,如果光靠宣導珍惜健保的效果不足,那政府就需要另一套防小人的方法,保護大部分規矩的國民,使用者付費,大家都負擔相對合理的費用,健保才能繼續下去。
-
2020-04-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警覺性差很大!解析3個差點釀社區破口的確診個案
從2月中白牌車司機(案19)確診開始,台灣陸續出現11個半個月內沒出國、感染源不明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包括退休婦人、老先生、上班族、自營業者、護理師、大學生、店員。社區裡隱藏的感染源在哪裡?沒人有答案。但回顧目前355個確診個案,其中三組人的確診歷程,清楚揭示「警覺性」,是決定人是否可能成為社區疫情破口的重要關鍵。一對尋常夫妻,難得在3月10日到14日一起到印尼度過五天假期。回國後,50多歲妻子(案290)在22日發現自己失去嗅覺,同日60多歲丈夫案291亦咳嗽、肌肉痠痛、關節痛、全身倦怠。26日妻子一天內到診所、區域醫院急診室共就醫兩次,同日丈夫也到區域醫院急診室就醫一次,兩人都在29日確診。當疫情調查人員詢問這兩對夫妻,回國後接觸過什麼人?他們身體不舒服之下,憑印象想起了一些人,也漏掉一些人,包括一名50多歲的男子(案335),他在20日曾經和案291喝咖啡聊天。三天後,案335開始出現一些感冒症狀,去診所看了兩次,感覺都沒有比較好。3月29日那天,他看到新聞報導,有一名3月10日去過印尼的60多歲男性確診了,而且是一對夫妻,案335心頭一驚,打聽之下確定,確診者就是跟他喝咖啡的朋友。他在31日戰戰兢兢來轉至醫院就醫,並且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接觸過確診者,他立刻被通報疑似、收治住院,並於4月2日確診。和案335一樣警覺性高的,還有這名六旬婦人(案355)。案355在2月20日至3月25日參加南美旅行團,同團旅客有一位60多歲女性(案259)在回國當天就於機場因有發燒、喉嚨痛等症狀而被攔截,另一位同團的50多歲男性(案331)也在被列入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喉嚨乾癢、全身倦怠等症狀而確診。與上述兩個確診個案同團旅遊的案355,也乖乖度過居家隔離14天,隔離期間始終沒症狀,但期滿出關的時候,她卻不敢放鬆,懷疑自己會不會就是那5%無症狀感染者。於是她打電話給衛生單位,表達想檢驗確認的意願,經衛生單位安排就醫,醫師也認為有必要採檢,結果真如她所料,確診了。案335和案355的警覺和主動,減少了社區傳播的風險。另一方面,也有人警覺性過低,隔離期間出現症狀,還以為自己無症狀,是靠著醫護人員的警覺,才沒有變成破口。案338和案341這對60多歲的夫妻,在3月5日到14日參加了奧地利捷克旅遊團,因為該團包括領隊已經有四位確診,其中兩人重症、領隊病逝,這對夫妻也被要求居家隔離、回報症狀。這位先生隔離第一天就開始陸續出現腹瀉、咳嗽等症狀,太太也在隔離第11天開始腹瀉,但不知道是害怕還是神經太大條,始終未告知追蹤關懷人員。直到隔離期滿,他們兩人自認安全、到大醫院回診心臟科時,因醫護插健保卡發現旅遊史、仔細釐清症狀,兩人才願接受採檢,結果是雙雙確診。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說,因有些病人尚在潛伏期,篩檢陰性,普篩反而製造假性安全感,不能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只能透過「醫師警覺」,有懷疑就通報採檢。黃玉成說,目前透過醫師警覺,已可抓出約九成以上的患者,若要減少漏洞而延長居家檢疫時間或是通通採檢,則必須考量成本問題。黃玉成建議,檢疫單上雖註明有呼吸道症狀者需通報就醫,但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狀太多了,或許要更明確和民眾溝通,「有任何不適」都要通報就醫。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開業耳鼻喉科醫師周慶明表示,面對就醫多次最後才確診的案例,讓第一線醫師每天都像「提著頭上班」,自費團購面罩、N95口罩以及隔離衣,「全副武裝」。但病人多數是輕微咳嗽、流鼻水,也沒有旅遊史,很難苛責醫師沒有警覺。現在診所看到多次就醫的病患,也大多會有警覺將其轉診到專責醫院採檢。至於旅遊史超過14天自行就醫的病患,是否會在院內趴趴走造成院內感染,黃玉成則說,許多醫院都已須戴口罩且酒精消毒後才可進院,應可降低感染風險。而以長庚醫院為例,儘管超過檢疫期間,報到時仍會知會診間醫師,讓醫師決定是否轉至疫情門診。
-
2020-04-05 癌症.抗癌新知
「乾脆死死好」、「不要醫了」…該怎麼面對罹癌父母
國人平均餘命邁向80.7歲,這也意味著,在高齡時罹癌的機會愈來愈高。高齡癌患只能等死嗎?那可不!日前就有一位95歲的三期攝護腺癌患者,醫師考量高齡不做手術,給予放射治療與抗荷爾蒙療法,四年過去,生活品質良好,每年還出國打羽毛球比賽。日本上皇后美智子去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第一期,高齡84歲的她,平安順利完成手術。高齡罹癌不等於沒有希望,但面對癌症造訪,對有些人來說,心理的打擊可能比生理還大。子女該不該將病情據實以告?有沒有必要積極治療?是每個人都該準備好的功課。許多子女面對長輩罹癌,往往會猶豫是否該告知長輩,擔心長輩因此而崩潰或是失去求生意志。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前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表示,從心理腫瘤醫學的觀念,應該要尊重當事人的權利,告知病情,病人才能選擇積極接受治療或是安寧照顧。要告訴他嗎?建議:尊重病人,由醫師告知、家屬釋疑。陳冠宇表示,由醫護人員告知是最合理的方式,而家屬只是從旁協助、補充,以確認長輩是否明白醫師的說明。陳冠宇說,畢竟「住院是他、治療是他、副作用也是他在承受」,沒有人可以替代當事人承受治療的好處與痛苦,因此剝奪他們的決定權是不合理的。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也表示,過去因認為癌症是絕症,才會有「要講不講」的顧慮,但這十年來癌症治療模式越來越好,應該有「與癌和平共處」的觀念,因此目前主流醫囑都是「醫師善盡告知責任、病家善盡釋疑責任」。他會不會承受不了?建議:別小看長輩,驚慌的有時是家屬。醫病關係中,雖然病情必須清楚告知,但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認為,如何告知則是「一門藝術」。而華人圈的家庭感非常稠密,因此醫護人員可以邀請家屬一起聽報告,尤其病人聽到罹癌時的「空白感」很強烈,家屬除了在旁陪伴外,也可以協助做筆記。然而誠實以告,強大打擊會否讓患者一蹶不振?陳冠宇認為絕對不要小看長輩,尤其華人長輩,沒有子女們想像的那麼脆弱,也不可假設他們對癌症一無所知。他曾臨床會診過一名八十幾歲罹癌長者,當時他的大兒子知道父親罹癌,因害怕父親會非常驚慌,而不願意讓他知道。但會診後可以看出,這個「恐慌、驚慌」並非病人本身的狀態,而是作為子女內心的徬徨。因此臨床上便必須承接家屬的情緒,並且給予他們鼓勵。懇談後,家屬終於願意讓醫師向父親告知病情,而他們擔心「父親會抓狂、崩潰」的情況都沒有發生。如果瞞著病況?建議:互相猜疑、不及道愛,最後徒留遺憾。陳冠宇說,也許和華人社會不太討論死亡有關,才會有「長輩會崩潰」的擔憂。事實上,長輩有許多人生歷練、看盡風霜,且臨老多少都有一些心理準備。陳冠宇說,最怕的狀況是雙方「都在演戲」,子女向長輩假裝沒事,但老人家動了手術、住院住久了,心裡也會有底,猜測子女是否在欺騙自己。如此一來,雙方都陷入孤獨的狀態,然而疾病不會因為善意的謊言就不繼續侵犯,最後反而因為沒有趁機會好好道愛、道別,徒留遺憾。「乾脆死死好……」父母負面情緒 子女別反射回去有些長輩知道罹癌後,可能會把「乾脆死死好」、「不要醫了」這類話語掛在嘴邊,將罹癌壓力情緒發洩在子女身上。許正典說,罹癌者心理的痛苦不會輸給疾病本身帶來的苦痛,因此不是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就是發洩在家屬身上。許正典說,子女盡量「左耳進、右耳出」,不要再反射回去,例如說出「我這麼用心照顧你還這樣」此類的話語。他建議可以找另外抒發的管道,例如尋找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或透過團體治療的方式,承擔負面情緒。另外,子女也可幫長輩尋找、加入病友團體,林葳婕表示,現在資源很多,相關NGO團體也針對病患或家屬,提供許多成長課程。許正典說,珍惜和父母親相處的時光,把好的情緒留給父母親,正向回饋就越多。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境外移入破洞已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中,一名本土個案六旬婦人(案三四三),丈夫三月十七日從美國返台,但她出現疑似症狀後,第一時間未就診,反而選擇服用成藥,因症狀未改善,陸續赴診所、中醫診所及醫院,第四次就醫才被通報確診。目前衛生單位已針對丈夫採檢,釐清感染源。事實上,這名婦人的丈夫旅遊史時間符合疫情指揮中心回溯採檢資格,但該批召回者名單是勾稽健保系統,需有健保就醫史,但其丈夫返國後並未出現任何症狀,因此並未就醫,不在居家檢疫、檢驗行列。疾管局前局長、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認為,境外移入漏網之魚警示鈴聲已大,如今破洞已出現,想補上漏洞,只能提高全體醫護人員警覺。指揮中心雖已將通報定義修正為醫師高度懷疑即可送驗,不論症狀,但醫師容易輕忽非典型症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三四三婦人近期無出國史,三月廿日開始咳嗽、流鼻水,服用成藥五天後,因症狀未好轉,赴A診所就醫,醫師評估為一般感冒,服用口服藥物四天後又陸續到中醫診所、B診所求診,直到發病後第十二天,因水瀉到大醫院,才被醫師懷疑通報採檢。蘇益仁表示,「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將會是破洞所在之處。」十七年前SARS造成和平醫院大型院內感染的洗衣工,當時沒有及時被確診,就是因為洗衣工僅出現腹瀉症狀,屬於非SARS典型症狀而被輕忽。他認為,隨疫情推演,疾病表象將更多樣,如腹瀉或神經感官異常等,「新冠肺炎不再只是感染科、胸腔科的事,患者會出現在各個科別。」建議將採檢對象放寬為出現不適就醫者即檢驗,才能有效掌握確診者。
-
2020-04-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疫情肆虐中 我們能做些什麼?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延續與上週同樣的主題「新冠肺炎」,我們非常感激衛生福利部醫福會王必勝執行長的團隊,在忙碌的防疫工作中,撥冗為我們介紹政府這幾個月來如何防治新冠肺炎,幫忙台灣醫病雙方更了解全民應該如何配合政府政策,落實防治工作;接著國內兒童精神醫學大師宋維村教授及時寫出他對兒童精神科病人的關懷,詳談我們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她們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不會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最後音樂家兼作家的蔣理容老師特別與我們分享,她以身為病人在這人心惶惶之際,需要時時進出醫院的經驗,道出令人感動的病人心聲:「我們應該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新冠肺炎的境外移入的旅行團確診案例呈現「暴增」的狀態!想到病毒肆虐的初期,台灣第一線的防堵、追蹤、控管,多麼的可圈可點,令國際為之刮目相看!現在這個因國人出國旅遊帶來的破口,影響學校、公司、社區甚鉅,格外令人感到又生氣又沮喪。我是一個罹患過兩個癌症的高齡者(68歲),近幾年進出醫院次數之頻繁,看盡了患者與陪病者的辛酸百態,對直接照顧病患的醫師和護理師、醫技人員等,更是從內心湧起非常多的敬意與謝意。大約是在農曆年前幾天,開始有一些關於傳染病的疫情資訊出現,當民眾都在準備小年夜、祭祖、圍爐,團圓的時候,「中央防疫指揮部」已經迅速地成立了!各領域的專家們包括衛福部長、疾管署長、公共衛生體系、感染科醫師、學者等,都犧牲年假,投入抗疫總動員。當時我們這些普通人完全還沒有意識到這場疫災是多麼的險峻危急,而我們的醫療體系是多麼的優良、精銳,已經「超前部署」!而當時,我們完全不知道。到今天為止,每天不只一次的防疫指揮中心記者會向國民報告疫情發展,以及政府的因應之道,因資訊公開、措施兼顧情理法的思維,台灣的防疫表現不僅凝聚了全民的信賴感,在全球越來越險峻的疫情中,我們步步為營,不能以現有的防疫效果而自豪、也不可以稍有鬆懈。我本身因為是癌症「重大傷病患者」,各項追蹤、檢驗、取藥、門診,二月份一個月內竟有八次必須進出這大學醫院!三月份也合計有七次。大型醫院為防堵武漢病毒擴散,除了減少出口和入口的數量,加強消毒、量體溫,更嚴格控管出入的人數,查驗健保卡、預約單,對陪伴人數也有限制。種種措施都增加很多醫院的公務人力,對病家也增加許多不便。這醫院因此一反以往熙熙攘攘「有如菜市場般」的場面!原來,平日沒必要卻來逛醫院的人有那麼多,原來,來大醫院應該是可以這樣井然有序啊!但是我在排隊等候查證證件時還是會聽到一些抱怨:「幹嘛呀?這麼不便民。」 「有必要這樣嗎?製造緊張氣氛!」一些對醫療人員不理性的質疑的聲音也時有所聞;購買口罩時產生的爭執與謾罵聲更是不會少……然後,一些國族認同錯亂者還在情感勒索,叫囂:「台商要回家!求求政府讓我們回來。」 「包機是政府的責任、不可歧視陸配……」我們的國民素養、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美德,難道在遭受疫災侵襲就潰散了嗎?當歐洲一些我們以為文明先進的國家,因為輕忽病毒的凶險和相信WHO和中國的數據謊言而相繼淪陷於疫情風暴時,我們的防疫指揮部仍然戒慎恐懼的,做詳細的疫調、做靈活的物資調度和斷然的處置,兢兢業業的為國人的健康把關。然後,竟然發生還有人依照既定的旅遊行程,甚至是貪圖因旅遊危險的優惠價格而執意前往疫區旅遊!不僅自身陷於險境,境外移入的個案暴增,帶回病毒危害家人和國人。這樣的旅行團還有二十多團滯留疫區,怎不令防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疲於奔命?台灣從歷史上得到過許多教訓,內有錯亂的國族認同、外有強鄰壓境,威脅不斷,天災地變也不少,尤以十七年前歷經SARS的慘痛經驗令人餘悸猶存。「生於憂患的人才能倖免於災難」,今年初剛剛完成民主大選,台灣人凝聚了強大的民意基礎,政府體系合作無間,分層負責,從一開始抗疫站定戰鬥位置。我們一般人、市井小民,我們能做甚麼呢?應該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吧!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雖無能駕馭它,至少我不要把它弄破吧!自助、人助、天助,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