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兒科
共找到
872
筆 文章
-
-
2020-05-01 科別.新陳代謝
兒童也會有脂肪肝? 醫師教你9招戰勝肥胖
兒童肥胖的元凶兒童肥胖的成因很多,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身體活動量不足、靜態性活動,以及過度攝取熱量等,都是造成兒童肥胖的主因。肥胖除了好不好看的外觀問題外,還會導致許多身體疾病,像是脂肪肝、血脂肪異常、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而這些疾病一開始是毫無症狀,但卻一點一滴地危害身體各個重要器官,一旦發病,往往就已經很嚴重。 什麼是脂肪肝? 我們的兒科門診發現,有愈來愈多的肥胖兒童,因為嚴重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100個看診的肥胖兒童裡,至少有20個就已經有中等程度以上的脂肪肝。「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已經是現代兒童健康重大的危機。很多人認為,脂肪肝頂多就是肝臟堆積過多脂肪而已,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從表面上看,脂肪只是堆積在肝臟細胞,其實不然,吃進過多的脂肪也可能堆積在心臟血管、腦部血管等器官。所以,脂肪肝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等疾病。另外,脂肪肝雖不會立即致命,但隨著時間的進展,脂肪肝有可能演變成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父母不能輕忽。不少人以為脂肪肝是肝臟周圍被脂肪所包圍,但脂肪肝其實是肝臟內細胞的脂肪組成比率太高,如果肝臟重量超過5%由脂肪組成者,即是脂肪肝。當人體攝取過多脂肪,剩餘脂肪會儲存在皮下皮膚,一旦脂肪堆積過多,就會轉至肝臟細胞內部存積,這就是脂肪肝的由來。可怕的是肝臟脂肪過多,會破壞細胞,引起肝臟發炎,影響肝臟代謝毒素功能。另外,過多的肝臟脂肪堆積會導致胰島素阻抗、胰島素無法被利用,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機會。大部分有脂肪肝的孩童一開始並無明顯症狀,往往等到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超標才驚覺不妙。由於脂肪肝症狀不典型,一旦發現不明原因腹痛、右上腹悶痛、倦怠等,建議抽血檢測肝功能指數與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來確診。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胖小孩的脖子及腋下等皮膚皺折處,容易出現黑色的色素沈澱,怎麼洗都洗不乾淨,這可能是「黑色棘皮症」。若小孩出現黑色棘皮症,應注意是否有脂肪肝及糖尿病問題。怎麼消除脂肪肝?雖然小孩脂肪肝具有嚴重性,但只要還沒達到肝硬化程度,就有機會恢復。基本上,「運動、飲食控制、維持健康生活型態」三要件,是遠離脂肪肝的最佳治療方式,因此,家長應避免孩子常看電視或玩電腦、一直久坐不動。多陪孩子一起遊戲或活動,每天做6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運動,達到有點流汗、微喘程度,心跳每分鐘至少130下。快走、游泳皆是不錯選擇,且每日運動時間可以分段累積,不需要一口氣全部做完。另外,每天應該平均攝取五種蔬果,少喝珍珠奶茶等含糖飲料,尤其是果糖飲品。因果糖在人體的代謝途徑容易合成脂肪,美國研究曾指出,食用果糖量增加,肥胖程度也會上升。運動後,最好飲用白開水補充身體流失水分,如果孩子真的無法接受,建議不妨將運動飲料加水稀釋,切勿讓孩子直接喝奶茶等熱量高、營養低的飲品。九招戰勝兒童肥胖「零食飲料不離口」、「手機平板不離手」與「運動習慣難起頭」是現代兒童生活的寫照,也是造成兒童肥胖的環境根本因素。因此,父母可以身作則來建立全家人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生活習慣,並且持之以恆,才能遠離兒童肥胖的健康危害。想打擊兒童肥胖很簡單,九大撇步教你怎麼做:●每日五份蔬菜與水果●不喝含糖飲料●減少高熱量飲食,如:飽和脂肪食品、洋芋片、糖果等●減少外食●避免不吃早餐●減少靜態活動,每日看電視、上網與打電玩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依據孩子的年齡與喜好安排適合的身體活動及運動●每日的身體活動時間累積超過1小時●充足睡眠9小時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川崎氏症或與新冠肺炎病毒相關 歐洲醫師紛示警
包括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在內,歐洲多國近來傳出兒童罕見疾病「川崎氏症」案例增多,醫師示警之餘,也開始研究這和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有關。美聯社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本週稍早英國兒科加護學會(Paediatric Intensive Care Society)示警指出,過去3週英國罹患「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而需接受加護照顧」的兒童增多,「讓人益發憂心」是否有種新冠肺炎相關症候群正在兒童族群出現,還是另一種不明疾病造成這種症候群增多。英國皇家兒科和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 RCPCH)院長維納(Russell Viner)表示:「我們已經知道非常少兒童會成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重症,非常罕見。」他說,上述症候群可能是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造成,一些感染新冠肺炎的成年人也有類似症狀。上述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病例也通報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或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特徵,由於確診新冠肺炎的兒童不多,科學家不確定這些罕見症狀是與新冠肺炎有關,或為其他因素造成。衛生官員估計英國有10至20例這類病例,英格蘭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 England)正在緊急調查。維納表示,醫師有在研究是否為其他病毒或新藥造成,「但初步假設是與冠狀病毒疾病相關」。西班牙小兒科協會(Association of Pediatrics)最近也對醫師提出類似示警,指出近幾週有些學齡孩童出現「不尋常的腹痛伴隨腸胃症狀」,可能導致數小時內出現休克、低血壓、心臟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發現(症狀)後儘速送醫」。義大利加斯里尼醫院(Gaslini Hospital)醫師、義大利兒科醫師學會(Italian Paediatricians' Society)成員拉維里(Angelo Ravelli)則對1萬名同僚發出通知說,義大利新冠肺炎重災區的川崎氏症患者不尋常地增加,其中部分兒童病患本身感染新冠肺炎,或與確診者有過接觸。拉維里表示,這些兒童對傳統療法沒有反應,一些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治療,出現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患者需要呼吸協助且進入加護病房治療。根據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川崎氏症症狀包括高燒持續5天以上、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英國華威醫學院(Warwick Medical School)榮譽臨床講師吉爾(James Gill)表示,這些通報讓人憂心,但目前缺乏有力證據證實為新冠肺炎造成。法國和比利時也已出現疑似病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兒科教授拉斯穆森(Dr. Sonja Rasmussen)表示,美國有一宗類似案例,是一名6個月大加州女嬰診斷出川崎氏症,接著又查出罹患新冠肺炎。拉斯穆森表示,上述來自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通報未詳細說明兩種疾病是碰巧同時發生,或新冠肺炎以某種方式導致川崎氏症。目前為止,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比率是所有族群中最低的,來自中國7萬5000多例的數據顯示,兒童病例只占2.4%,且多為輕症。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登革熱季又到 醫師提醒症狀異同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登革熱流行季同時到來了。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登革熱疑似通報病例為近五年最低,但鑑於登革熱部分症狀與新冠肺炎相似、有可能被誤判而未及時診治,因此疾管署發函請醫界問診時多加留心。醫師表示,民眾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就醫時,要同時告知是否曾到戶外活動或被蚊子叮咬,助醫師綜合判斷。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5年至2019年全國登革熱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累積通報病例數在642例到2174例不等,今年同期共計501例,為近五年新低。如看確定病例數,2015年至2019年同期的確定病例述在42例到466例不等,今年同期則為50例,是近五年次低。衛福部疾管署23日發布致醫界通函第432號,指登革熱部分症狀與新冠肺炎相似、有可能發生疑似病例未及時診治的情形。因此提醒醫界,對於具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史的疑似病例,同時考量新冠肺炎與登革熱,並適時進行登革熱疑似病例的通報以及運用NS1快速診斷試劑進行快篩。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表示,登革熱與新冠肺炎均為病毒感染,因此都有病毒感染後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像是發燒、頭痛、痠痛等。比較不同的是,登革熱可能造成後眼窩痛、皮膚起疹、肌肉與關節痠痛明顯、比較不咳且比較不會影響嗅覺與味覺等;就好發地域而言,由於氣溫較高的地方較易孳生蚊子,因此登革熱好發於中南部地區。侯家瑋表示,登革熱與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可能在一周內,新冠肺炎也可能長達十四天以上。由於登革熱流行季到來,民眾如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就醫時,除了要提醒醫師近期是否到人潮擁擠公共場所等資訊,也要記得告知是否曾到戶外活動或被蚊子叮咬,助醫師綜合判斷。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乾洗手」易發炎 醫師:「濕洗手」清潔效果更優
疫情嚴峻,勤洗手、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許多醫護人員的雙手因反覆清潔,造成手部皮膚紅腫疼痛、乾裂脫皮,甚至皮膚發炎。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余孟恭指出,除非是醫護人員,一般大眾應儘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上更優於「乾洗手」。台中慈濟醫院急診室護理人員表示,「工作一整天,洗手近百次」,不少同仁從一開始的雙手乾裂、脫皮到紅腫,更嚴重就演變成皮膚炎,一旦手部皮膚發炎,失去完整的保護屏蔽,碰到清潔液時疼痛難耐,讓原本已受傷的皮膚更嚴重。醫護人員查房、看診,每接觸一位病人前後都得洗手,難怪長久下來雙手乾裂,還不時因乾燥而出現傷口。余孟恭指出,選擇「清潔方式」,例如使用低敏肥皂、低濃度或不含消毒藥劑的洗手液,可以降低皮膚發炎狀況。余孟恭說,「乾式洗手液」是即時清潔的洗手方式,因為含酒精與清潔消毒劑的成份,快速達到消毒、清潔效果,但過程也溶解皮膚上的皮脂,就是雙手乾裂、脫皮的主因,敏感性膚質的人還會產生皮膚紅腫或發炎。余孟恭建議,一般民眾盡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更優於乾洗手。無論是濕或乾式洗手後,都必須以手巾、手帕或擦手紙擦乾,才能再接觸物品或繼續工作。如果能再適當的擦拭乳液滋潤皮膚,保持皮膚的水分與油脂,可減少手部皮膚受傷,但若已出現紅、腫、癢或發炎等症狀,就得趕快就醫,避免繼續惡化。
-
2020-04-23 科別.兒科
嬰兒咳不停還有吸入性哮聲 醫師:有百日咳風險
1名未滿2個月大的嬰兒連續兩周有咳嗽、鼻水且食慾降低,送醫住院治療後支氣管後有局部改善出院,沒想到2天後又有明顯的陣發性咳嗽及偶爾也有吸入性哮聲,因此再度入院檢查,經醫師詢問嬰兒接觸史才發現,嬰兒母親有慢性咳嗽病史,懷孕28到36周也沒自費打百日咳疫苗,懷疑嬰兒得到百日咳,經通報疾病管制署採檢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後,嬰兒才逐漸康復出院返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細菌性疾病,會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強,因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包含除咳嗽,也可能會打噴嚏、流鼻水等,因此較難區別,但持續咳嗽超過2周,每次咳嗽又幾乎連續不斷、咳到臉紅,還有如倒抽氣的吸入性哮聲時,就要注意,戴口罩就醫檢查,否則在家中可能引發群聚感染。施養真說,她每年約會接到1、2件嬰幼兒百日咳個案,都是有慢性咳嗽症狀的家長或家中長輩傳染給嬰幼兒為主;嬰幼兒感染百日咳症狀較嚴重,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呼吸中止、缺氧、癲癇、缺氧性腦症變或因持續性嘔吐引起營養失調等重症,而其他年齡層感染後,症狀較輕微。施養真表示,預防百日咳最好的方式是按時接種疫苗,國內百日咳疫苗施打政策為嬰幼兒於出生後每2、4、6、18個月以及5歲時各接種一劑相關疫苗,而剛出生的嬰兒尚未接種疫苗也是感染高風險族群,因此建議孕婦每胎於產前28至36周施打百日咳疫苗,會接觸嬰幼兒的家人也應施打;雖然百日咳發生率已逐年下降,但疫苗保護力僅6至10年,每3到5年會出現一個流行高峰,因此成人需遵守預防接種建議按時施打。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場新冠肺炎 急診醫樂見醫院回歸該有的樣子
新冠肺炎延燒,北部更有醫院爆發院內群聚事件,讓民眾對醫院敬而遠之,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急診也空盪不少,令急診醫師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最新統計,今年1到3月全台門診、急診就醫約269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3143萬人次減少445萬人次、降幅約14%。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以往台大醫院急診總是人滿為患,除了急重症患者外,也有不少患者平時沒空拿藥,就把急診當藥房的,或是一點小擦傷就要來急診擦藥、拆線,但新冠肺炎爆發後,愈來愈多輕症患者擔心到急診被感染,全都消失了。不論有沒有新冠肺炎(COVID-19),進入醫院的每一刻都應戒慎恐懼,石富元說,在醫院裡隨時可能面臨肺結核、感冒等傳染性疾病威脅,只是台灣民眾太過於習慣「逛醫院」,不僅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甚至把醫院當購物中心,不時到醫院買個東西,探完病順便在美食街吃飯聊天,都令他感到相當不解,如今因疫情影響,民眾逛醫院景象不復存在,令他感嘆「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新冠肺炎疫情雖讓輕症、小病患者不再往大醫院跑,但醫界同樣擔心有就醫需求的民眾,恐因害怕就醫,拖出健康大隱憂。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患有腫瘤、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控制不佳的患者,需要長期追蹤治療,若因害怕疫情而不敢回診或就醫,後果恐不堪設想。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也指出,最近有診所醫師一天就收治3名中風患者,明知自己有慢性疾病,卻任由血壓亂飆,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些患者因為害怕染疫,不敢到醫院拿藥或看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他的門診平時並未對外開放,看的幾乎都是回診的老病人,以往未到診率相當低,老病人看完診還會聊聊天、東問問西問問。不過,根據洪惠風觀察,疫情爆發後,不僅未到診率攀升至10%至20%,以往聊不停的老病人坐下來只講兩句就急著走,3月未到診狀況更明顯,也有很多人委託家人幫忙拿藥,老人家則到藥局排口罩,直到最近陸續出現零確診後,病人才陸續回到門診報導。他比喻,病人到診狀況就像是疫情的「雷達站」,當疫情嚴峻,患者數就會明顯銳減,一旦趨緩又會紛紛回流。
-
2020-04-22 科別.新陳代謝
孩子皮膚黑洗不乾淨?小心是糖尿病警訊
新竹市一名男童翰翰(化名)從小就有好胃口,對食物來者不拒,僅小學4年級體重就超過60公斤,食量比成人還大,直到家人發現翰翰的腋下和脖子皮膚呈現黑色暗沉狀,求助皮膚科醫師才知是「黑色棘皮症」,轉診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內分泌科門診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3.5%(正常值4-6%),確診為兒童第二型糖尿病,同時合併有高膽固醇與高尿酸血症,須立刻接受藥物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劉明侑表示,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是因為身體的血糖上升,導致胰島素大量增加引發的皮膚現象,好發在體重超重、肥胖的青少年或成人,臨床上被視為一種「糖尿病的警訊」。據教育部對全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調查顯示,有3成國中學童體重超重、甚至達到肥胖的程度。許多家長還停留在「小時候胖不是胖,之後長高就會瘦」的錯誤觀念,事實上,肥胖青少年中有3分之2以上機率到成人仍肥胖。劉明侑指出,近年兒童與青少年肥胖來求診的人數逐漸增加,其中不乏年紀輕就被診斷第二型糖尿病、高膽固醇、甚至高血壓等「三高」代謝性症候群,需長期服藥甚至施打胰島素治療的個案。推測原因是飲食不正常、室內生活型態與運動不足,缺乏正確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所造成的;兒童與青少年時期若能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問題並介入治療,提供良好的生活與飲食衛教,許多孩童不必依靠藥物就可獲得明顯的改善。劉明侑建議,兒童與青少年應每年測量身高與體重,計算BMI值,若發現數據異常,應尋求專業兒科醫師接受詳細評估,檢查是否出現黑色棘皮症、高血壓、肝腫大等病狀,視情況評估是否已產生相關疾病須介入治療。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又有新特殊症狀?COVID腳趾「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
新冠病毒的多變性到現在還讓專家持續摸索中,愈來愈多種非典型症狀讓醫師在第一時間無法判斷出確診。今天又有醫師在臉書社團PO文提醒,腳趾出現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疼痛腫塊,很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要多加留意。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今(22日)在臉書社團《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教學FB -林口長庚兒童急診》引述美國兒童皮膚科醫師的呼籲指出,「COVID腳趾」可能是無症狀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據美國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兒科皮膚科醫師艾米·帕勒博士指出,他已看到許多青少年及兒童的新冠病毒患者腳趾上有病變或疼痛的腫塊,這種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病變,可能在一隻腳趾上,也可能全部在腳趾上,並可能出現在腳的頂部或底部,病變為鮮紅色,也可能變為紫色,「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而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其他新冠病毒感染跡象。艾米·帕勒希望提醒第一線醫師,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新的特殊症狀,要多加留意別忽略了。目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時間自述沒有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常被以為是無症狀感染者,但從愈來愈多的案例症狀發現,除了最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之外,症狀愈來愈多元,現在味覺嗅覺異常及腹瀉都已納入最新的感染通報採檢定義中。
-
2020-04-22 該看哪科.兒科
防疫也防腸病毒 中部重症、群聚掛零
4月起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台中市豐原醫院出現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住院;但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中部至今重症與群聚感染掛零,研判是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數人更重視個人衛生與勤戴口罩有關。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說,3月初有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雙雙出現發燒、口腔潰瘍住院治療。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托嬰中心主動告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媽媽說,雙胞胎兒子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也一起感染腸病毒。馬志豪表示,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不只幼兒或學童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發病,大人也會得腸病毒。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統計,本月12日到18日台中腸病毒門急診169人次,約為去年同期867人次的1/5;不過台中市衛生局說,去年與今年4月,台中市腸病毒重症均為0,沒有校園因群聚停課。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也指出,彰化今年腸病毒疫情曲線創下歷史低點,零重症,群聚通報也掛零。桃園市腸病毒就診人次,與去年相比更是大幅下滑5、600人次。桃園市衛生局統計,去年3月29日至4月18日,腸病毒健保門診、急診就診1959人次,每周平均約6、700人;今年同期僅有338人次,每周平均約100多人次。苗栗縣衛生局疾管科統計腸病毒數據指出,去年1至4月共通報41人,今年1至4月卻僅有15人,數量明顯銳減。衛生局表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幼托、小學停班課也是原因之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裴仁生表示,目前腸病毒病例數比去年同期減少許多,與防疫期間宣導勤洗手、戴口罩有一定關聯,不過腸病毒高峰期在5、6月和9、10月,是否會維持少量病例數還有待觀察。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如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
2020-04-21 科別.兒科
進入腸病毒流行期 11月大雙胞胎一起染病
每年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豐原醫院今年3月初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住院,兒科醫師提醒,家長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與洗手習慣,才能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雙胞胎的媽媽表示,3月7日弟弟先發燒,沒想到到晚上哥哥也跟著發燒,還不清楚兩兄弟發燒原因時,托嬰中心已經打電話通知班上有腸病毒確診個案。她說,雙胞胎兒子平時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沒想到這次感染腸病毒也一起,特別在自己的FB打卡留言寫「腸病毒不孤單、兩隻一起來」。豐原醫院兒科主任馬志豪表示,每年以4月到9月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腸病毒傳染力又特別強,不只幼兒或學童容易感染,形成校園群聚感染,其實大人也會得腸病毒,這一對11個月大的雙胞胎,在3月初到醫院就診時都出現發燒、及口腔潰瘍情形,因而收治住院治療。馬志豪強調,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飛沫或接觸傳染,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好手部清潔衛生與咳嗽禮節,如有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或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盡速到醫院就醫。
-
2020-04-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回家要立刻洗澡?郵件可能沾病毒?新冠肺炎日常自保5問
新冠肺炎襲擊全球導致人心惶惶,民眾除了更加注重平常的衛生習慣,也開始擔心其他可能傳染的途徑,許多人更害怕身上的衣服、鞋子,甚至是郵箱裡的報紙或信件,是否都可能有機會沾染新冠病毒。究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可避免的事物可能染上新冠病毒呢?傳染病專家、氣膠科學家及微生物學家等,列出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同時列出答案協助民眾解惑。Q:回家後需立刻換衣服洗澡嗎?A:研究結果顯示,病毒並不像小飛蟲會在空中亂竄,他們僅能在空氣中飄浮約30分鐘,因此沾到衣服的可能性也不高;若民眾確實保持社交距離,且外出皆為執行必要性目的如到藥局或超市等,專家們認為回到家可不用馬上換衣服或洗澡,但無論如何一定要洗手,因為雙手可能更容易透過空氣沾染到感染者的飛沫。Q1:為何通常病毒不會沾到衣服?A1: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的氣膠科學家琳西‧馬爾(Linsey Marr)解釋,主要是因為我們對病毒來說體積太大,而人類移動的速度又相對比病毒緩慢,這就好比小蟲子只有在車子快速行進時,才會被黏在擋風玻璃上一樣。馬爾說:「通常人類移動的速度沒有辦法快到讓病毒黏在身上,一般來說氣流會隨著人體移動把病毒從我們身上帶走,但只有帶源的飛沫範圍較大,才可能會沾在我們的衣服上」;因此出門在外若周遭有人對著你打噴嚏,就可能需要回家立刻換衣服和洗澡。Q2:頭髮或鬍子可能沾到病毒嗎?A2:如同上述原因,只要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點也無需擔心,華盛頓大學小兒科傳染病教授詹諾夫斯基(Andrew Janowski)說:「要將病毒傳染給對方需要更大量的病毒,然後剛好你觸摸到沾有病毒的毛髮處,接著再摸臉上其他部分才可能感染,但這機率又相對更小。」Q3:甩衣服能甩病毒?分類洗衣?A3:如果只是一般的髒衣服其實不需要太擔心或特別分類,不同於諾羅病毒,冠狀病毒對肥皂和洗衣精相對脆弱許多,所以只要徹底將衣服洗淨就能確保病毒不會殘留。然而,處理已感染患著的衣物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遵守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建議,將衣服用最熱的水徹底洗淨後烘至全乾。Q4:郵件或包裹可能沾病毒嗎?A4:目前沒有任何案例是經由包裹或信件傳染的,理論上病毒透過信件傳播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但專家建議取件後仍須洗手;如果你仍然很擔心,不妨採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建議,讓包裹抵達後靜置24小時後再取件。
-
2020-04-20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來亂 寶貝不吃飯
三歲的小智(化名)某日突然食慾不振,過去總讓他食指大動的番茄炒蛋與丸子湯在眼前都無法激起他的食慾,一直嚷著「就是吃不下」,令爸爸媽媽好頭疼。不久他發燒了,被媽媽帶往小兒科就診。醫師檢查看見,小智的咽喉深處、扁桃腺周邊發生潰瘍,經研判應該是感染腸病毒造成的「皰疹性咽峽炎」。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其中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種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計有數十種病毒。經由糞口、飛沫傳染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也可能經由飛沫傳染,因此感染往往源於沒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感染後可能引發如同小智的皰疹性咽峽炎,外顯症狀包括會發燒、咽部出現水泡或潰瘍,「臨床上看到幼童發燒與咽喉深處破,就知道大概是腸病毒了」。另外,腸病毒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外顯症狀包括發燒、口腔內、手足關節、手腳、臀部或生殖器出現小水泡。症狀治療 無特效藥林應然說,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由於幼童不善口語表達,因此當患童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或口腔潰瘍難耐時,經常以食不下嚥作為表現,也難怪小智不斷嚷著「就是吃不下」。年齡更小的嬰幼兒還可能因為疼痛不想吞口水,而以流口水作為表現。由於腸病毒無特效藥,臨床上僅開立解熱鎮痛劑進行症狀治療,林應然說,他也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吃點冰淇淋、冰涼飲料,以讓發炎位置稍稍舒緩,「這應是患者病程中的小確幸」。他說,不過,感染腸病毒有低機率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因此患者返家後,如果持續發燒不退、倦怠無力、臉色蒼白、心跳加速、意識昏迷、頸部僵硬、手腳抽搐等,應立即警覺與就醫。不怕酒精 要勤洗手每年4月起,腸病毒漸漸活躍,於夏季最盛行。然而,林應然說,他臨床觀察,今年截至目前的病例似乎未比往年多,之後流行情形也很有可能持續低於以往,這是因為國人因應新冠肺炎紛紛戴起口罩、強化洗手等個人衛生清潔,連帶降低腸病毒在內的多種腸胃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風險。不過,他說,新冠肺炎怕酒精,腸病毒卻不怕,因此清潔手部仍要以肥皂落實濕、搓、沖、捧、擦等洗手五步驟,才有效。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甘惠忠神父逝世/台灣早療先驅 他是慢飛天使守護者
【2020/04/17編按】創辦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伯利恆社福基金會的甘惠忠神父,是第一位取得台灣身分證的外籍人士,自1963年來到台灣後奉獻逾50年,於4/16在美國去世,享年84歲。台灣早療先驅甘惠忠 慢飛天使守護者【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專訪】2014-09-23 77歲的神父甘惠忠,投入國內早期療育近半世紀,許多起步慢了些的遲緩兒,因他的奉獻而踏穩人生腳步,舞出生命的獨特。甘惠忠於民國52年來台傳教,一開始待在苗栗,看見許多遲緩兒被冠上「智障」、「白痴」等不雅稱呼,父母無法承受外界眼光,只能無奈將心頭肉整天關在家裡,不見天日。沒有治療、沒有復健、沒有教育,遲緩兒狀況只會愈來愈糟,成為父母一生難以言說的牽掛。許多爸媽在甘惠忠面前難過流淚,擔心自己死後,「我這個憨仔怎麼辦?」親身經歷 無私付出「我也有這樣的家人,我了解他們的心情。」甘惠忠的二妹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唐氏症,當時美國特殊教育也才正在發展,妹妹6歲時,想到公立小學申請就讀啟智班,前頭卻有3百多位遲緩兒等待入學,「看著妹妹的病和媽媽的心痛,我才想投入、關心遲緩兒早期治療。」為了提供更多幫助,甘惠忠在民國63年時返美進修特殊教育,隔年取得特殊教育碩士學位,立刻返台。 民國65年,他在台灣最早登記立案的心智障礙兒日間托育機構─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擔任主任,開啟一生奉獻早期療育的志業,並成立啟智協會,擔任第一任理事長。關懷遭拒 再接再厲「人們的態度是最大的困難。」甘惠忠回憶,早年在街上遇見心智障礙兒,他到對方家敲門關懷,告知可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但總被拒於門外。一般人對心智障礙兒不友善,甚至父母都認為孩子「沒用啦」、「早點過世就算了」。「他們認為別人不該管他們的孩子,更不希望別人知道家裏有這樣的小孩。」甘惠忠了解這些父母不願承認自己的小孩「有問題」,當時他請社工到台南所有婦產科醫院,介紹瑞復能如何幫助心智障礙兒,「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因此來到這裡,一個都沒有。」 這讓甘惠忠感到挫折,一直到成大醫院小兒科醫師朱曉慧上門尋求協助。朱曉惠每一年診斷出至少300名遲緩兒,除醫療協助,及早教育才能真正幫助這些幼童,許多家長願意聽取醫師建議,台灣的早療就這樣慢慢發展起來。融合教育 反對隔離 甘惠忠現為伯利恆基金會執行長,底下附設台南市北區嬰幼兒發展中心及慈母幼稚園。他不贊同與外界「隔離」的教養院模式,而是白天提供復健與教育,課後讓孩子返家享受溫情,更極力推動「融合教育」,讓0至6歲的遲緩兒童與一般兒童一起上課。 來到三個機構共用的小空間,連廚房都得做為臨時教室,甘惠忠原先在二樓的辦公起居室,也讓出來給工作人員使用,他對記者笑說:「我只剩一半睡覺的地方了,不能給你看。」甘惠忠捨棄原來舒適的空間,搬到較小的地方辦公。辦公室內,牆上、窗戶上的裝飾,都是他走訪各國蒐集的各式各樣的面具,他要讓小朋友看見世界各地不同的臉孔和奇妙。神父爺爺 愛心無限走在園中,每個人看到甘惠忠,總笑容滿面大聲說:「神父爺爺好!」大家搶著與他握手打招呼,年事已高的他雖行動不便,右耳失聰,卻還是吃力地蹲下身子,關心詢問:「你今天學到了什麼?」他也陪著遲緩兒學習拼圖,指著一塊塊拼圖後面數字說,「你看,這就是他們學習的小訣竅。」在台灣待了半世紀,甘惠忠認為自己早已是台灣人,他不但會說閩南語、客家語,甚至連泰雅族語攏ㄟ通。孩子當寶 執著付出 「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甘惠忠常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會的老師。」曾有位3歲女孩來到伯利恆,一開始眼神呆滯,連頭都不願意抬起來,接受早療幾年後,竟能進入小學普通班。當甘惠忠去學校探望時,小女孩倒杯水,用小小的雙手捧過來,輕輕說了聲謝謝。這是甘惠忠繼續堅持付出的動力,希望給孩子更多教育資源,「讓他們能夠抬起頭來,看看這美麗的世界。」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隔離、檢疫 北市25診所提供中醫視訊看診
中醫界加入抗疫行列,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推出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中醫關懷服務,已有25家中醫診所可提供視訊診療。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祕書長蔡三郎表示,中醫典籍寫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中醫能協助民眾調整體質、預防病毒侵襲,對於輕症患者治療有幫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啟動居家檢疫中醫關懷服務,目前向公會登記參與新冠肺炎通訊診療服務的診所,共計25家,歡迎多加利用。蔡三郎說,疫情期間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相當重要,必要時可尋求中醫幫助調整體質,以預防感染疾病。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陳星諭表示,疑似患者與可能的接觸傳染者出現輕微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時,中醫師可能處方蔥豉湯、玉屏風散等藥方,可協助解表發散、扶正去邪。
-
2020-04-16 科別.皮膚
兒童蕁麻疹病因難查一直治不好 竟是黴漿菌作怪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表示,最近發現不少兒童蕁麻疹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藥物無法改善,住院檢查才發現是黴漿菌作怪。蕁麻疹是常見過敏性疾病,發作時皮膚上會有略帶紅色、摸起來浮腫、具有癢感、稍微隆起的斑塊,用手去抓沒有病灶的皮膚會出現類似斑塊,這些皮疹可能幾小時內消失,有如一陣風來去無蹤,也因而俗稱「風疹塊」。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指出,這種過敏反應可能造成眼睛周圍或是嘴唇腫脹(金魚眼或是香腸嘴),甚至在喉部可能影響呼吸。文獻指出人一生約有20%機率發生蕁麻疹,一般超過6周幾乎每天皮膚都出現蕁麻疹才是慢性蕁麻疹。常見的急性蕁麻疹成因有食物、藥物、昆蟲叮咬、過敏原乳膠、花粉、動物唾液、蕁麻植物等或輸注血液製品、感染A型鏈球菌、黴漿菌、鼻竇炎、肝炎、EB病毒等非常多。慢性蕁麻疹原因更複雜,冷刺激、運動、洗熱水澡、流汗、皮膚劃紋、壓力、自體免疫、血管炎、甲狀腺疾病、腫瘤甚至不知為何引起。陳威毓表示,診斷蕁麻疹不難,但要找出原因不易,急性蕁麻疹仍有超過五成找不出原因,除非發現蛛絲馬跡例如每次吃海鮮就會出現,這時可做過敏原檢查,感染是兒童常見病因,有賴詳細病史詢問檢查判斷。陳威毓說,蕁麻疹若僅有皮膚症狀如紅腫癢等,可冰敷或輕拍緩解,藥物目前以抗組織胺為主,短效第一代抗組織胺雖有嗜睡副作用,不過效果不錯。但如病程較久可選擇第二代抗組織胺,較少嗜睡,若是細菌或黴漿菌則要用特定抗生素治療。較嚴重合併血管性水腫甚至影響到呼吸,須急診處理維持呼吸道暢通,也可能用腎上腺素或是類固醇。至於慢性蕁麻疹以第二代長效抗組織胺為主,療程可能要半年以上。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診所收入少 醫師「提頭看診」壓力大:身心俱疲
防疫期間除了觀光服務業慘淡,每天「提頭上陣」看診的耳鼻喉科等基層診所,也提出紓困需求。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錦明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周慶明表示,第一線醫師防疫物資不足,不曉得是否遇確診案,真的身心俱疲,就診人數掉至少一半「比颱風天還少」,但診所薪水照發,希望免稅、防疫基金來補,不希望關診所讓民眾跑去大醫院。國民黨今早召開「基層診所受疫情衝擊大,籲政府重視基層醫護的心聲」記者會,提紓困3建議,包括提供合宜、充裕的防疫裝備;診所醫療成本免稅額度自80%提到85%;政府成立「醫療、公衛緊急事件防疫基金」。周慶明表示,診所確實有防疫設備不足問題,像是面罩、眼罩、酒精、N95口罩等,且一個醫師只配有3件隔離衣,耳鼻喉科等和呼吸道有關的科別,需求更多,有部分物資是由醫師公會幫忙添購。他表示,醫師每天帶N95口罩8小時很不舒服,對每位患者都不得大意,每天像是「提頭看診」。周慶明指出,耳鼻喉科、小兒科等科別,普遍就診人數大減,比颱風天還少,收入少超過一半。他表示,雖然收入減少,但成本一樣,給醫護的薪水照發、不減,現在是入不敷出,但診所都還是撐過來,不希望停業影響民眾就醫。周慶明表示,診所醫療成本免稅額度自80%提到90%合理,另外也可用防疫基金來補。另新北市中醫師公會日前也初步統計,中醫診所約掉2至3成,有中醫師表示,就診人數有稍減,不過長期會來調身體的民眾,還是會就診、拿藥。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沒紓困!台中開業醫:賠錢賣命提頭上戰場
全國基層診所受疫情衝擊大,台中市東勢長頸鹿聯合診所院長、小兒科醫師陳俊宏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診所病患人數從平均每天近400人人數少一半,就診人數少一半,防疫等營運成本增加二成,風險高、時間又拉長,政府至今沒有針對診所紓困,更令醫護擔心是「高風險」,他平均一天看診約5名發燒患者,感覺賠錢賣命、「提著頭上戰場」。陳俊宏說明,診所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要新增一名護理人力,政府配發拋棄式隔離衣數量有限,診所購買可重複使用的隔離衣,其他如N95口罩、手套、面罩、護目鏡、霧化器、額溫槍、環境消毒以及新增護理人力,還有病患與陪病者洗手乳、乾洗手等,光每天供應洗手乳就用掉一到二瓶,這些都屬於額外付出,不涉健保總額。陳俊宏指出,醫護看診風險高,很擔心「中獎」,時間也拉長,新增護理人力戶外詢問旅遊史、量體溫,乾洗手等,尤其遇到發燒病患,要跑到戶外發燒篩檢區看診,看完後,手套脫掉丟棄,面罩重新消毒,環境還要再消毒一遍;下診後,醫護的隔離衣要脫下,立即清毒,還要清洗、晾曬,都很花時間。陳俊宏認為,診所為醫療體系第一線的守護者,維護在地民眾的健康,曝露在高感染風險中,診所為防疫增加營運成本,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減少到醫療院所,也讓診所陷入營運困境,但基層診所至今沒有列入政府紓困基金的名單中,也沒有防疫實質的補貼,盼政府能針對診所紓困,支持診所所有醫療人員繼續堅守崗位,專心對抗疫情,守護在地民眾的健康。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影響診所一天看不到10病患 基層醫:看心酸的
國民黨針對基層診所受疫情影響,提出紓困方案,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鄭熙騰表示,不一定是給錢,而是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基層醫療的付出,給予尊重,不要讓醫師每次都覺得「向健保要錢像乞丐一樣」。他表示,自己反應的是基層診所的心聲,這次疫情中,義大利的災情慘重,事實上與之前縮減醫療支出,造成一些醫療院所關門,一旦有緊急狀況,就難以應付有關,台灣的健保始終未能做到使用者付費,到醫院做一堆高價檢查、 或是拿一大堆藥,給付的健保費與沒去醫院的人都一樣,造成健保資源不被珍惜,支出不斷擴增、收入卻有限,只能刪減醫師所得。他表示,疫情之下,診所確實影響很大,業績平均都有2到3成的減少,但醫師如果真要政府發錢來紓困,實在說不過去,畢竟醫師的收入比多數人要好一點,但希望藉此檢討制度,讓台灣的醫療更健全。據了解,基層診所受影響以感染相關最多,例如小兒科、耳鼻喉科等,小兒科醫師張金石表示,這些科別平常發燒、咳嗽的病人最多,但在疫情之下,很多人就算有症狀,也不太敢就醫,擔心被其他人傳染新冠肺炎,此外,因為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也使感冒的病人減少,自己的病人少了約4成。耳鼻喉科醫師鄭熙騰也表示,自己以前大約一天就會有10個以上的發燒病人,現在一周不到10個,減少非常多;還聽說有三名醫師的診所,3月申報的病患不到600人,平均每個醫師每天看不到10人,「真的是看心酸的」其他像是復健科、醫美或是專做健檢的診所,因為民眾的收入減少,縮減非必要開支,或是不願意到診所擔心被感染等,也都影響比較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之前也已委託立委林俊憲向中央提減稅建議,包括醫療院所的成本能從80%、提高到85%,醫院醫師的薪資得,所得稅率往下調一個級距,健保藥局的成本也從94%提高到96%等措施,幫助基層度過疫情。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類包機檢疫出關 幼童卡片畫新冠病毒死掉:你快走吧
滯留湖北、搭乘「類包機」第二批返台的214名台胞,當中有58名兒幼童,於北部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今天凌晨0時「出關」,其中凌晨共124人分別透過親友接送、遊覽車包車及交通部接駁車方式離開,第二批90人今天早上也陸續由親友接送離開,共有3輛大型巴士於早上7點多陸續進入檢疫所,8點發車離去;而孩童也寫下或畫下感謝卡片祝福醫護人員。現場指揮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遵誠受訪表示,這次較為特殊的是,檢疫所負責的214人中有58名學齡前兒童,最小者僅10個月大,另還有3名孕婦,因此有安排小兒科團隊協助;檢疫隔離期間,共3人發燒分送地區醫院,篩檢後呈陰性又送回檢疫所,都健康無虞。黃遵誠今天也秀出孩童的感謝卡,有卡片畫著「掛掉」的新冠病毒,寫著「你快走吧」;還有小朋友畫地球遭新冠病毒入侵,全球作戰,有人舉著反新冠病毒的旗幟,卡片也寫下「全世界加油!」「germ(細菌,實為病毒) don't come」。另有孩子寫「台灣加油!我真棒!」並畫上醫護人員阻絕新冠病毒的圖案;也有小朋友寫下「希望白衣天使能安安全全回家,不要出事^v^」...等加油或謝謝的文字。
-
2020-04-12 科別.呼吸胸腔
清淨空氣/PM0.3殺菌等級 林安信:正確滅菌 降低傳染風險
克立淨董事長林安信出身醫師世家,父親是台大小兒科醫師退休,包括上一輩姻親在內三代幾乎都從醫,唯獨他的專長是會計,人到中年還拐個彎創業了克立淨空氣清淨機品牌。也因為家庭背景,林安信最重要的要求便是「有效保護」,產製的空氣清淨機必須符合晶圓廠等級的規格,也就是能達到對抗PM0.3過敏原的濾淨效果。電漿+後置濾網 攔截微米顆粒訪問董事長林安信,每次都像上物理課。第一次他示範電漿滅菌,讓人親見人工閃電在空氣清淨機電漿片上重現。他舉例大自然閃電過後,草原四周變得無比潔淨,瀰漫著青草味,而家中的日光燈管能夠發出亮光、極光也都是電漿現象,「電漿有意想不到的力量」,也是克立淨所採用的滅菌技術。不僅如此,林安信堅持使用「後置濾網」設計,這也是晶圓廠所使用空氣清淨裝置的規格,有別於其他競爭品牌多使用前置濾網。他解釋說,克立淨有三道、八層濾網設計,第一道使用活性碳濾網,用來過濾毛髮、大顆粒灰塵、去除異味等;第二道則是電漿片,透過高壓電場擊穿菌的細胞壁,產生滅菌作用;最後一道是HEPA靜電濾網,也就「後置濾網」設計,可以攔截如PM2.5、PM0.3等微米微粒,確保送出乾淨的空氣。為此,他還從美國購回多台單價十三萬元的Metone-GT321粒子檢測儀,搭配居家檢測服務,讓消費者瞭解空氣中每立方英尺有多少0.3的微米顆粒,以及使用空氣清淨機的前後差異,眼見為實。父親罹血癌 癌友需求感同身受林安信同時也是照顧者,他年過八旬的醫師父親三年前得了血癌,肌膚對周遭環境變得敏感,也因此林安信對癌友渴求生活品質格外有感,他所銷售出的空氣清淨機陪伴不少病友與家屬對抗磨難,背後有洋蔥。林安信說,一位血癌病童的父親請託他將空氣清淨機送到病房,原因是這位小女孩全身皮膚敏感,成日呻吟,夜不成眠。林安信感同身受,他將空氣清淨機安置完畢後,便默默走到病房外陪伴病童父親,「我也是個爸爸,當下我一直握住這位父親的手。」慢慢地,小女孩沒了呻吟聲,這位父親害怕地衝進病房,原來小女孩終於睡著了,兩位父親相視紅了眼眶。這位爸爸向林安信吐露說,他每天都在害怕,害怕女兒沒了呼吸……」林安信說他看過很多病友經驗,還有一位罹患肺癌的母親過生日,女兒才大學畢業,仍努力存錢買了不算便宜的空氣清淨機,於是他們用彩帶細心包裹這台愛的禮物,陪伴母女唱生日快樂歌,共同見證這特別的一天。保護醫病打造醫療專業機型 共度疫情難關抱持品牌有效保護的理念,林安信認為一台好的空氣清淨機要能保護該保護的人。除了居家機型,最近因新冠肺炎,來自診所的訂單需求大增,他為醫療機構特別設計了行風系統與空氣清淨機合一的專業機型,可以吸頂在天花板或架在醫師背後,在看診醫師附近形成正氣壓,迫使病菌往負壓處驅離,達到潔淨空氣、保護醫護與看診民眾的目的。「可能很多人覺得賣東西只是要賺錢,但是這件事情有愛,是人與人握著手可以共度難關的事。」林安信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改變許多事情,沒有一項工具是萬能的,可以完全解決災難,當大家戴上口罩,同心協力降低感染機率,若家戶都能正確使用有滅菌功能的空氣清淨機,即便只是降低10%傳染機率,人類至少可以控制住那10%,減少生命損失,控制部分災情。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模式成功防疫 專家:民主體制是關鍵
來自台灣、目前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員的邱貞嘉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強調民主體制才是「台灣防疫」有效的關鍵,專制集權的領導人不相信數據,則是中國會隱瞞疫情的原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至今確診超過160萬例,死亡超過10萬人,與爆發疫情地中國相近的台灣,病例低於400起,死亡是個位數。美國之音今天特別以專文探究成功防疫的「台灣模式」。美國國務院日前將這個方程式稱為「台灣模式」,並表示將推動與全世界國家分享台灣防疫的成功模式。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發後來到美國,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擔任研究員的邱貞嘉,以個人身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原先在台灣高雄榮民總醫院擔任小兒科感染病主治醫師的邱貞嘉當年有過對抗SARS的經驗,她認為,台灣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即有效控制,最重要的成功原因有三,即專業領導、重視科學數據以及中央與地方協調。邱貞嘉說,這三項成功原因的前提,都是在民主的國家才會做得到,因為在專制的、集權的國家裡面,只要領導人不相信某一個數據,那就不用講了,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中國會隱瞞疫情的原因。邱貞嘉以媽祖遶境活動延後舉行為例指出,台灣的抗疫成效除來自於政府及時作為,更重要的是這些作為能夠得到民眾的配合。因為這項延後並非由政府決定,而是民意自己的決定,歸根究柢,她認為民主體制才是台灣防疫有效的關鍵所在。這種民主與威權體制抗疫的比較,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對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演說影片也提到,台灣民主體制可以做到的防疫成果,正是對中國在國際上宣傳的威權治理才是最佳抗疫模式的最佳反證。有分析人士說,在美中兩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爭議而使彼此分歧更為加深之際,被美國讚許的抗疫模式也成為美台強化關係的新媒介。「台灣模式提供與中國說辭不同的民主替代選項,證明民主體制也能夠成功防控病毒,無需採取威權體制的極端手段」,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倚維(Jennifer Chang)說,美國在表揚台灣模式之際,美台雙方也在加強關於新冠肺炎的合作與雙邊關係。張倚維在這一期(4月8日)的「全球台灣簡報」中說,中國正在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機會強化它的全球地位,希望透過提供疫情嚴重國家援助及散布假訊息來轉移對它自己處理疫情不當的指責,因此在國際秩序因美中分歧而日益加深下,中國在全球宣示它在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地位的做法,反而促使美台關係更為緊密。邱貞嘉說,台灣應該將應對疫情的經驗與全世界分享,「不是為了要炫耀」,它不僅對正在抗疫中的國家非常重要,也是一種責任。不過在國際政治現實下,邱貞嘉說,多年來台灣卻受到中國的霸凌,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美國媒體報導大多只提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而不提台灣,因此4月7日,邱貞嘉將台灣抗疫做法發表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網站。邱貞嘉強調,台灣不僅是民主燈塔,也是活生生的明證,證明要控制一個新出現病毒,可以透過科學、技術及民主治理來達到目標,不需要實施任何嚴厲的措施。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回應譚德塞 前駐非醫師:台灣積極協助非洲防疫
WHO秘書長譚德塞指台灣對他人身攻擊。曾任衛生署駐非代表的醫師盧道揚發表公開信表示,他曾在台灣公共醫療系統服務,台灣公務夥伴從未藉職位對非洲人不尊重,甚至積極協助非洲進行防疫工作。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指台灣對他人身攻擊,留學英國的台灣學生林薇在社群媒體上傳中英雙語公開信,要求譚德塞為他的不實指控致歉。曾任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小兒科主治醫師、衛生署駐非洲代表及駐美代表處衛生組組長的盧道揚也在9日發表一封公開信指出,他過去曾在非洲工作,多次在不同場合與時任衣索比亞衛生部長的譚德塞見過面,聽到譚德塞的發言,他極度感到震驚與悲痛,認為崇高受尊敬的國際組織主管竟然會提及如此訛誤的資訊。盧道揚表示,他在公共醫療系統服務,可以證明,台灣的公務夥伴從未藉職位公開對非洲人不尊重。台灣正積極協助史瓦帝尼王國建造臨時醫院,其他重要醫療物資,也將前進至非洲,協助防疫工作。盧道揚指出,譚德塞竟然說出近乎不負責任的言語詆毀台灣,請譚德塞向台灣、台灣民眾道歉並不為過。呼籲譚德塞勿忘初衷,就任目前崇高職位時,優先考量全球民眾的健康,而非政治。台灣世衛外交協會也發布聲明表示,台灣從不支持任何基於種族、性別、文化、膚色因素的歧視行為,所謂的批評指教是專指疫情處理而言。希望WHO能在譚德塞領導下,監督各國給予正確且即時的疫情資訊,協助全球一同對抗疫情,落實人民的健康權,絕不因種族、文化或政治原因而排除任何人。
-
2020-04-08 科別.兒科
藥物過敏恐與寶寶基因有關 兒科醫籲注意六大前兆
許多新生寶寶都會出現過敏、紅疹的情形,可能與本身體質基因有關,使用藥物時出現過敏等症狀。是否需要治療,建議就醫由專科醫師診斷外,兒科醫師表示,藥物過敏有六大前兆症狀,若有嚴重藥物過敏基因的寶寶或民眾,就可能導致過敏現象發生。禾馨民權婦幼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藥物過敏有六大前兆,症狀為:「疹、破、痛、紅、腫、燒」,疹為皮膚紅疹、搔癢;破為口腔潰瘍;痛為喉嚨痛;紅為眼睛出現紅腫、灼熱不適;腫為眼睛、嘴唇腫;燒則是常見的發燒症狀。藥物過敏反應可能使皮膚出現疹子、發癢及潰爛外,嚴重時也有致命風險,不過民眾通常都是「以身試藥」後才發現。至於一樣的藥物,為何大部分患者用藥後沒事,有人就會出現過敏反應?蔡昌霖說,這與基因有關,如據藥害救濟基金會今年2月統計,引發國人藥害賠償藥物中,痛風治療藥物與痙攣癲癇相關藥物包辦前三名,就與體內基因有關。蔡昌霖舉例,如日前電視劇「麻醉風暴」中,引發醫療事故的惡性高熱,病人會出現肌肉僵硬痙攣、呼吸急促等症狀,雖有藥物可給予,但若未察覺並立即治療,恐有致命風險。惡性高熱的發生,就多與遺傳基因有關。蔡昌霖說,精準醫療為近年來醫學研究趨勢,建議民眾除就醫外,可透過基因篩檢,提前了解自己是否有相關藥物過敏基因;而寶寶在新生兒時期也可做,來準確找出藥物過敏反應的基因,讓寶寶一出生就防範於未然。
-
2020-04-04 養生.生活智慧王
當心「冰箱食物中毒」 21種放冰箱超NG的食物
食用冰箱食物的危害❶冰箱食物中毒夏天是炎熱的季節,為了防止食物餿掉,利用冰箱來保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是因為太方便了,很多人買了食物之後,就往冰箱堆,如水果、青菜、罐頭、飲料、調味品等,再加上每天吃不完的飯菜,好像冰箱是萬能的,東西冰進去就完全不用擔心。冰箱食物中毒,是指食物在冰箱的存放時間過長,細菌家族開花結果,吃了可能會讓人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雖然食物吃不完就冰冰箱,但危害人體健康的許多疾病,卻是因為吃了冰箱裡被汙染的東西導致的。❷冰箱腸炎夏季,特別是在潮濕的地方,細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天氣熱,大家又喜歡找冰箱拿吃的、喝的,冰箱門開開關關,裡面的溫度很難維持一定,當然就給細菌長大變多的機會啦。大熱天常喝冷飲,會干擾腸胃的正常蠕動,影響人體的消化功能,容易使人罹患「冰箱腸炎」。另外,每個人都習慣在冰箱中長期地儲存大量的食物,而且生食、熟食不分開,全部混雜在一起,平日又不定時清理,細菌多(尤其是大腸桿菌)不足為奇;假使又從冰箱直接取出食物食用,沒有經過充分加熱,也是生成「冰箱腸炎」的原因之一。「冰箱腸炎」的症狀有腹部隱痛、畏寒、發熱、渾身乏力、噁心嘔吐,厭油以及輕中度的腹瀉,嚴重的可能導致中毒性腸麻痺。因此,冰箱只是一個冷藏的好幫手,不是萬用消毒櫃。在冰箱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定要分開,熟食應該放入加蓋的容器中保存,避免細菌交叉感染;還有,要定期清理冰箱,少喝冰鎮飲品。使用冰箱存放食物的注意事項❶4類食物不宜放在冰箱裡:a.根莖類蔬菜。馬鈴薯、地瓜、胡蘿蔔、南瓜、冬瓜、洋蔥等蔬菜,在通風、陰涼的室溫下保存即可,長時間放在冰箱裡容易變黑變軟。b.熱帶水果。香蕉、芒果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對低溫環境的適應性較差,放在冰箱裡冷藏會凍傷,影響其口感。c.醃製肉。臘肉、火腿等肉類醃製品,適合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才有利於保存原來的風味。如果把它們放進冰箱,容易出現異味,縮短了儲藏的時間。而冷凍食品,在解凍之後,細菌就會迅速地大量繁殖,所以不適合再放回冰箱。若是要冰的東西量多,最好先分裝成一包一包,一次拿一份進行解凍。d.麵點。饅頭、花捲、麵包等澱粉食物,放在冰箱裡容易類變乾變硬。在儲藏之前,可以先用保鮮膜或者保鮮袋裝好再放入冰箱。❷隔夜飯菜不適合長時間存放在冰箱逢年過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非常豐盛的食物,例如各類蔬果、肉類等,三兩天是吃不完的,於是把剩菜剩飯放進冰箱,然後越放越多。實際上,冰箱只是透過降溫的方式,抑制細菌的繁殖速度。如果東西太多,溫度不夠冷,接下來的情況就會如前所述,吃了噁心、嘔吐、腹瀉輪流出籠。食物在冰箱裡的儲存時限冰箱分為冷藏室和冷凍庫2個空間,前者溫度大約在4∼5℃,而後者則是零下18℃。蔬菜、水果或待解凍的肉類、食品通常放在冷藏室,而冷凍庫則是冷凍食品、肉類、魚類、海鮮的天下。簡單介紹經常食用的食物在冰箱中的儲藏時間。❶肉:冷藏1∼2天,冷凍90天左右。❷雞肉:冷藏2∼3天,冷凍360天左右。❸肉排:冷藏2∼3天,冷凍270天左右。❹魚類:冷藏1∼2天,冷凍90∼180天。❺番茄能夠冷藏12天,芹菜能夠冷藏7∼14天。❻新鮮雞蛋能夠冷藏30∼60天,而熟雞蛋一般冷藏6∼7天。❼牛奶能夠冷藏5∼6天,優酪乳能夠冷藏7∼10天。❽飲料和酒類飲品:在4℃左右儲藏,開啟後應儘量喝完。❾剩飯的冷藏不超過3天,剩菜尤其是素菜不適宜在冰箱裡存放,應該現燒現吃。❿花生醬、芝麻醬等:開罐之後能夠冷藏90天。適宜在室溫儲藏的食物冷藏某些食物會導致其口感改變,營養降低,甚至加速腐敗變質,因為它們在室溫下儲存的效果比冷藏更好。❶麵包:麵包在冷藏後容易變乾、變硬、掉渣,口感不如常溫下保存。❷咖啡豆:冷藏的咖啡豆容易吸收冰箱中其他食物的異味,同時,溫度驟降會導致咖啡豆脫水,影響香味。❸紅酒:紅酒的儲藏以12℃左右的恆溫最適宜。❹辣椒醬:辣椒醬在一般的室溫下就能夠儲藏3年。❺蜂蜜:蜂蜜放在冰箱裡冷藏,容易加快糖分結晶的速度,而影響口感。❻番茄:番茄冷藏過久,果肉會呈現軟爛的水泡狀,或者出現散裂的黑斑,時間一長還會腐爛。❻馬鈴薯:低溫冷藏後的馬鈴薯會變硬,產生如沙粒般的口感。❽洋蔥:洋蔥在冰箱中冷藏的時間過長,容易失去水分,導致黴變。同時,它的味道會影響其他食物。❾大蒜:溫度較低的冷藏室,容易使大蒜發芽、變質或發霉,蒜瓣也會變軟。使用冰箱保存食物的注意事項❶要定期清理消毒冰箱的常用冷藏溫度是4∼5℃,在這種低溫的環境下,絕大多數細菌的生長速度都會放慢。但是有些細菌嗜冷,在低溫的狀態下反而能迅速增長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這類細菌的食物,也會引起腸道疾病。而冰箱的冷凍溫度通常在零下18℃,一般的細菌都會被殺死,但是冷凍並不等於完全殺菌,抗凍能力強的細菌仍會存活下來。因此,如果不進行及時定期的消毒,容易成為部分細菌的「溫床」。❷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不能放在一起生食和熟食的存放時間以及對溫度都有不同的要求。生食中普遍都存在各種細菌,與熟食放在一起容易將其汙染。因此,應該使用保鮮膜或者保鮮盒來將兩者分開存放。❸肉類食物要特別處理魚肉、豬肉、牛肉等肉類食物放入冰箱前,最好先用塑膠袋封裝,再放入冷凍庫貯藏。而蔬菜、水果則需要把外表的水分擦乾,再放入冷藏室為宜。❹食物不宜存放過多冰箱內的食物存放過多,容易使食物的外部溫度低而內部溫度高,導致變質;最好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冷氣得以正常對流,來減輕冰箱的負荷。❺瓶裝飲料不宜放在冷凍庫各類飲料、牛奶等有寶特瓶或紙盒包裝的食物,不要放進冷凍庫,以免包材凍裂。●書籍介紹一天一排毒,身體才會好:中醫師的全身天然排毒法,清淨五臟,防生病作者:張霆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4作者簡介張霆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各科醫術,師從多位名家,其中包括著名兒科專家方鶴松教授、知名中醫專家王鳳岐主任、皮膚科中醫專家許銑主任、民間名老中醫,有“神針王”之稱的王修身大夫等知名專家,同時研讀各家經典古籍,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解決小病痛,不用看醫生》《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笈》《氣血調養好,疾病不來找》《腎好人不老,胃好命就長》等作品。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呂宇真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明連假過後兩周為觀察期 醫籲出現疑似症狀盡速就醫
清明節與兒童節連續假期被認為是防疫關鍵期,不過民眾的警覺心恐怕不能隨假期結束而鬆懈。有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可能達兩周甚至更長時間,民眾有可能在連續假期間不慎感染,因此未來一段時間仍須警覺是否出現疑似症狀。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國內新冠肺炎病例數截至今天上午已增至348例,以台北市的100例居冠,其次是新北市的82例、桃園市35例、台中市34例、高雄市27例為多,前五多案例的縣市都是六都。其它縣市確診案例數依序為彰化縣17例、台南市13例、新竹市9例、屏東縣7例、新竹縣6例、雲林縣4例、基隆市3例、嘉義市3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2例、南投縣2例、嘉義縣1例、澎湖縣0例、花蓮縣0例、台東縣0例、金門縣0例、連江縣0例。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國內疫情有可能持續惡化,因為清明節與兒童節連續假期間,民眾南北往來、家人團聚掃墓,甚至傳出阿里山、墾丁大街、旗山老街等知名觀光景點人潮如織,很有可能不慎遭到感染。林應然表示,日本櫻花季就是一個例子,3月份櫻花季人潮眾多,不少民眾仍群聚席地野餐,可能因此造成近日病例持續增加。光是昨日就傳出日本新增227例病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3000例。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崔可忠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可能在無症狀時就有傳染力,因此有可能在與他人近距離接觸時造成傳染。多數新冠肺炎患者從感染到發病約在五天左右,但也可能長達兩周或以上。崔可忠表示,民眾仍應持續注意與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赴人潮密集場所應配戴口罩、勤洗手。林應然表示,民眾應將未來兩周視為觀察期,高度警覺自己是否有疑似症狀,如發燒、腹瀉、四肢無力、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嗅覺或味覺異常症狀等,必要時盡速就醫。
-
2020-04-04 養生.聰明飲食
「吃醋」排毒又可降膽固醇!中醫師教喝對3時間、3種類,效果更加倍
人的一日三餐會攝取各種不同的食物,在補充身體必需營養的同時,也會吃進或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毒素,為了維持健康,防止疑難雜症搶著出籠,排毒便成了生活中刻不容緩的功課。1.食醋排毒法的原理《本草綱目》記載:「醋能消腫、散水氣、殺邪毒、理諸藥。」醋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和有機酸,對人體非常有益,同時也是每個家庭的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夏季時,食物容易遭到微生物汙染而酸敗,甚至發生食物中毒的現象,這時候,就可以在料理時加點醋來殺菌,延長保存時間;它的味道雖然是酸的,卻是不折不扣的鹼性食物,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達到排毒養顏的效果。醋也能刺激胃酸分泌,健脾開胃,使人食慾大增;同時,醋中的醋酸可以加快胃排空的速度,或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這在老鼠實驗和人體實驗都已經獲得證實。醫學研究發現,醋亦可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來促進心血管的健康。❶食醋有助於清腸排毒。食醋中豐富的醋酸,不僅能夠抑制細菌的快速繁殖還能夠將其殺死,迅速清除腸胃有毒物質;食醋與大蒜配合使用(醋泡大蒜),能強身健體、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❷食醋有助於治療便祕。醋裡含有二氧化碳,在消化過程中會變成氣體,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❸食醋有助於提高肝臟的排毒功能。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毒器官,飲用食醋能夠有效排出血液裡的老舊廢物,淨化血液,消除脂肪肝(從脂肪肝惡化至重症,一定會經歷血液變黏稠的過程),保護肝臟。2.食醋排毒的飲用時間根據個人體質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的不同,喝醋的時間可以有所調整,而且不同時間喝,效果也各異。❶早餐後飲用食醋。對於感冒的患者來說,早餐後飲用食醋,有助於抵抗身體的寒冷,尤其是在冬天,可以選擇溫醋飲,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提高醋的殺菌效果。❷下午飲用食醋。在長時間的學習和工作,或者經歷了劇烈運動後,人會感覺特別疲憊,這時候喝上一小杯食醋,能夠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消除疲勞。❸臨睡前飲用食醋。夜晚通常是人體油脂分泌最旺盛的時刻,這也是皮膚細胞容易衰老的主要因素。因為在夜間,人的皮膚處於一個pH值失衡的狀態,導致血液的循環不順暢,往往出現緊繃的情況。臨睡前喝一些食醋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因其含有的有機酸、甘油和醛類等,有助於平衡皮膚的pH值,並控制油脂的分泌,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清除體內沉積已久的廢物。3.適合排毒的食醋種類❶食醋分為化學合成醋、混和醋和釀造醋三類。合成醋亦稱醋精,是以冰醋酸為原料,再添加香料、色素進行人工合成,酸味大,刺激性強烈,沒有營養價值;而混合醋,就是把釀造醋和化學合成醋依適當比例混合而成;釀造醋則是以穀類、麥、水果、草本植物等,透過微生物發酵釀製而成,工序繁瑣多重,味道香醇。其營養成分包含胺基酸、有機酸、無機鹽及醇類等,具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去除累積毒素的功效。前2種的品質當然也比不上釀造醋。❷果醋─食醋的完美替代品。當你有渾身乏力、食慾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等問題時,「吃醋」都能搞定,由於食醋一般都用於做菜,因此果醋就成為一種健康飲品應運而生。果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胺基酸,可有效提高免疫力;其酸性物質能溶解食物中的鈣,加強人體對鈣、磷等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它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具有防止細胞癌變和延緩細胞衰老的功效;另外,果醋中的醋酸,還能夠增加胃腸蠕動的速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喝醋之後,要記得喝點開水漱漱口,因為醋酸會傷害牙齒琺瑯質,所以不要讓它停留在口腔過久的時間。有些果醋含糖分較多,容易讓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要自己衡量。正在服用西藥的患者不適合飲用果醋,因為部分藥物會與醋產生酸鹼中和的現象,從而導致藥效無法發揮。❸老醋花生。老醋又稱為陳醋,以山西釀造出產者最為有名,所以這道菜也是山西人愛吃的涼拌小菜。雖然花生含有人體所需要的不飽和脂肪酸,但熱量高、有油膩感,而食醋中所含的有機酸恰好是解膩又生香的。老醋花生有清熱、活血的功效,可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做法是把花生(生熟皆可)放到密封的罐子裡,再倒入陳醋,醋要沒過花生,上蓋密封放置陰涼處7至10天就可以吃。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可多吃,一天最多十幾粒,吃完一定要及時漱口,否則不利於牙齒健康。4.食醋排毒法的注意事項現今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將「醋」當做保健飲品。但醋並非人人都適合,要有科學合理的方法飲用,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❶食醋的用量。成年人每天可以飲食醋20∼40毫升,即便是米醋,最多也不可超過150毫升。老年人或者兒童以及各種疾病的患者,可依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減少分量。剛開始飲用的人應該少量試服,如果依然感到不適,則要立即停服。食醋飲用要適量,不要急於求成。食醋的飲用方式。喜歡並且習慣的人可直接飲用,喝完記得用溫開水漱口;怕酸的人可用2∼3倍的溫開水稀釋後再喝,也可選擇加入適量的蜂蜜。同樣的,也要及時漱口,以免損害牙齒。❷不適宜飲用食醋的人群。患有胃潰瘍,且胃酸分泌過多的病人,要避免飲用。因過量的食醋,會刺激胃部,使潰瘍情形加重。正在服用「解表發汗」中藥的患者不適宜飲用食醋,因為醋有收斂之性,會促進人體汗孔收縮,還會破壞中藥的有效成分,干擾其發汗解表作用。對醋過敏者及低血壓者不適宜飲用食醋。食醋過敏則會導致皮疹、瘙癢、水腫、哮喘等症狀;低血壓者飲用食醋,則會出現頭痛、全身無力等現象。❸食醋的保存方法。如果發現食醋發酵,出現泡沫、腐敗變味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飲用。最好的保存方法,即是將食醋放入冰箱內冷藏,以免變質。延伸閱讀: 腰痛、肩頸痠痛,原來可能是你的胃不好!日本名醫教你2動作,改善「胃弱姿勢」●書籍介紹一天一排毒,身體才會好:中醫師的全身天然排毒法,清淨五臟,防生病作者:張霆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19/12/04作者簡介張霆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各科醫術,師從多位名家,其中包括著名兒科專家方鶴松教授、知名中醫專家王鳳岐主任、皮膚科中醫專家許銑主任、民間名老中醫,有“神針王”之稱的王修身大夫等知名專家,同時研讀各家經典古籍,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對中醫保健養生有豐富的經驗。出版了《解決小病痛,不用看醫生》《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笈》《氣血調養好,疾病不來找》《腎好人不老,胃好命就長》等作品。
-
2020-04-04 科別.兒科
氣候變化大咳嗽咳不停!感冒、氣喘該怎麼分
由於開學沒多久加上進入春天後氣候變化大,最近因為咳嗽來看診的寶包增加不少,爸媽都很擔心寶包是否有氣喘或是呼吸道敏感的狀況,所以今天阿包醫生來跟大家聊聊感冒和氣喘的差異。 感冒感冒是一種呼吸道疾病,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致病原高達數百種,包括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常見於溫差變化大、秋冬轉涼之際,病程大多3~5天。常見症狀感冒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鼻塞、發燒、肌肉無力或痠痛。咳嗽狀況當感冒並合併咳嗽症狀,通常會 #一整天都在咳嗽,部分患者喉嚨會有痰音。治療與照護通常採用支持性療法,爸媽平時也需給予寶包適當水分,並要求孩子適度休息,才能盡快痊癒。當感冒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有膿痰、黃鼻涕、怕冷、發抖,或是吃藥3天後仍未改善,甚至食慾活力不佳,應進一步就醫檢查。氣喘氣喘又稱為哮喘病,是一種慢性氣道阻塞疾病,症狀表現通常是好幾個月的時間,一般是受到遺傳體質和環境因素影響,不少爸媽聽到受遺傳影響會很擔心,但氣喘若控制得宜,是可以正常生活,不必過於憂慮。常見症狀氣喘症狀包括咳嗽、喘鳴聲、胸悶、呼吸困難等。依嚴重度可區分為三種,輕微者幾乎沒症狀,可以正常進食、睡覺、生活;中度者發病時會有咻咻的喘鳴聲與咳嗽,有時會伴隨呼吸困難;嚴重者常覺得呼吸困難,晚上也無法睡覺,會影響生活起居。咳嗽狀況不少氣喘發作時會合併咳嗽症狀,時機點通常落在運動時、傍晚、換季或塵蟎過敏時,等待過敏原散去或是環境溫度逐漸恢復恆溫,症狀也會慢慢停歇。治療與照護減少氣喘發作可區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依照醫囑做治療,平時做好氣喘症狀與肺功能的監測,降低氣喘惡化機率,第二種是減少誘發因子,例如:塵蟎、灰塵、花粉、溫差等。此外,部分孩子常因運動而誘發氣喘,歸納原因可能是因為未做足夠暖身運動,以至於運動時吸入大量乾冷空氣,刺激呼吸道而產生症狀,建議有氣喘者應做足15~30分鐘的暖身,來減少氣喘誘發機率。小叮嚀不論是感冒還是氣喘,都算是寶包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對於感冒建議爸媽從小養成寶包正確的衛生習慣,來減少感染機率;若經過診斷確診為氣喘,爸媽在生活照護上會比較辛苦些,但只要控制得宜通常可以得到良好效果,並且降低氣喘機率產生。本文摘自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粉絲團 原文請點此
-
2020-03-29 科別.消化系統
她感染諾羅狂吐 4個室友也全被撂倒
一天晚上,小葵入睡前感到有些倦怠、噁心,原以為趕快入眠睡醒就會改善,不料夜半爬起來抱著馬桶嘔吐,吐到胃中沒有食物可吐還頻頻作嘔,隨後開始全身發冷、肌肉痠痛,熬到天亮才前往就醫。由於小葵沒有呼吸道症狀,只有突如其來以嘔吐為主的表現,因此醫師排除她罹患流感的可能性,研判較可能是感染諾羅病毒。經醫師問診,小葵回想可能的感染源還真不少,包括她發病當天午餐便當中的生菜沙拉或許沒有洗乾淨,兩天前跟朋友聚餐時並未使用公筷母匙,還有兩天前爬山時與山友共享包裝餅乾與水果時,可能在人人手抓食物的過程不慎沾染病毒。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諾羅病毒是一群可引起腸胃道發炎的病毒,人們可能食用到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到受汙染的物體表面再觸碰自己的眼口鼻、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者吸入到感染者嘔吐物、排泄物飛沫而罹病,「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要說高風險群,那就是不衛生的人」。諾羅病毒感染人體後通常會潛伏一到兩天,發病時,多數感染者先吐後拉,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等。不過這個疾病恢復快,林應然在臨床上通常會處方止吐藥,但不太開止瀉藥,以免帶有病毒的糞便無法排出而延誤病情;感染者清淡飲食、少量多餐以避免刺激腸道蠕動而加速腹瀉,同時注意少量多次地補充水分等,其症狀通常能在兩、三天內緩解。值得注意的是,諾羅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少至幾十隻病毒就有造成人體不適的威力,因此有極高風險演變成群聚感染。小葵的四名室友在她發病後,就陸續出現腸胃道症狀而就醫。有鑑於此,林應然說,感染者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並以漂白水消毒環境與器物表面,酒精對於諾羅病毒無效。感染者於養病期間除應注意自身健康,同時須保持個人衛生,像是經常正確用肥皂洗手、在家吃飯須使用公筷母匙等,以避免將病毒帶給周遭人。由於目前並無預防諾羅病毒的疫苗,且諾羅病毒有多種型別病毒株,感染一種型別後並無法對其他型別產生完全的保護力,未來還是有可能再次染病,因此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仍須持續落實。
-
2020-03-2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看多動障礙 從五臟失調下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學齡期兒童中有約5至8%受到影響。此障礙症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在中醫門診中,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往往因為腸胃消化不良、胃口差、過敏問題及睡眠品質差導致生長發育較慢而來就診。腸胃道及睡眠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家長所困擾的。許多神經精神疾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憂鬱症、自閉症等,均可能與「菌-腸-腦」軸線發生異常有關,其中腸胃道對腦功能失調的影響,和中醫胃神、心神理論十分謀合。五臟的所有活動都要以脾胃運化的精氣作為基礎。脾胃是處於人體氣機的樞紐位置,如果脾胃之氣虛弱了,那麼氣血的來源就不足了。五臟就會因此得不到正常營養而運作失常,可以中醫臟腑氣機運動的理論來解釋ADHD的常見造成病因。1.心肝火旺:小兒肝常有餘,肝氣失於條達,鬱結不暢可致情緒障礙。以多動不安,急躁易怒,衝動任性,有攻擊行為,睡眠不安,大便祕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為主要表現。2.脾虛肝旺:小兒脾常虛,消化能力弱,若飲食不知自節,過飽過饑均易損傷脾胃,中軸失運。脾虛肝旺證的小孩以多動不安,急躁易怒,睡眠不安,伴注意力不集中,胃口差,面色淡黃,便溏或便祕,舌紅或淡紅,脈弦或弦細為主要表現。3.陰虛火旺:小兒腎精不足,陰虛火旺證的患兒以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言語較多, 睡眠不安多夢,或五心煩熱,盜汗,乏力,舌紅,苔薄或苔少。4.肺虛脾胃濕熱:小兒脾常虛,引起肺衛之氣弱,容易犯鼻過敏,若又食肥甘黏膩之品多易脾胃濕熱生,消化能力受阻,因胃熱看似多動而精力不衰,然而因脾肺虛,其大多形體瘦弱,神思不集中、容易恍神、眠不安穩。中醫觀點以陰陽、五行、臟象理論學說為基礎,在「五臟藏神」的神志理論裡,認為腦功能的失調,是五臟功能失調導致的結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更應該綜合地考慮兒童的病理、生理特點,整體辨證、同調腦神與臟腑功能,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