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優格
共找到
458
筆 文章
-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兼顧免疫力 嘉義縣衛生局上菜推出健康餐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為提升民眾免疫力,嘉義縣衛生局今天推出「健康餐」上菜,在網頁、臉書以及line大力放送。首先推出的健康餐有「南瓜馬鈴薯燉豆腐」及「水果優格」,簡單營養又好吃,代理局長趙紋華也入鏡,一同宣傳。由營養師上線結合「我的餐盤」口訣原則,搭配彩虹蔬食概念,如南瓜的β胡蘿蔔素、花椰菜的葉綠素、番茄的茄紅素、葡萄的花青素及洋蔥、蔥蒜中的槲皮素及大蒜素等,都是具有抗氧化及提升免疫力的好食材;每餐應攝取多種不同顏色的蔬食,強化身體的防疫力。衛生局代理局長趙紋華說,嘉義縣農物產豐富,大家不必搶購泡麵罐頭,跟著營養師選用在地當季食材學習健康料理,才是顧健康的最佳選擇。未來每周有2道「健康餐」做法會與鄉親分享。歡迎民眾到衛生局網站、臉書「顧健康博感情」及「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訊息。
-
2020-04-16 名人.好食課
不是乳清蛋白!營養師:運動後吃這食物不鐵腿、更能強化成效
「運動是不是不能吃東西?更容易胖?」「運動後是不是要喝乳清蛋白?」「增肌減脂該怎麼吃?」這一兩年來,民眾運動比例越來越高,營養師在演講或寫相關專欄時,總是會被問到運動前後要怎麼吃才對,像是很多人追求運動前後的補充,開始吃低碳的運動沙拉、運動後喝乳清蛋白等。這次專欄要分享與破解常見的迷思,還有和大家分享容易忽略的營養素是什麼!不是每一種運動都需要運動補充的!這是最常見的迷思,很多人看了網路資料或是教練的分享,就覺得「對!運動就是要補充!」,但你有想過運動強度這件事嗎?如果只是快走個20分鐘、舉啞鈴練二頭肌練個5組各10下,這樣還需要吃嗎?沒消耗多少大卡就吃多了熱量,反而容易造成負擔喔!所以,重點會是在你的運動強度!如果運動的強度大於心率130-140,總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消耗的卡路里約在200-300大卡以上,才真的需要運動補充!運動前該吃嗎?又該吃些什麼?一般而言,運動前會需要吃一點點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小餅乾類的,整體熱量不要超過100大卡,這些餅乾不會佔據太多的胃部空間,避免劇烈運動造成的胃部不適感,而且小餅乾類會慢慢的釋放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中,補充運動時所需要的血糖。營養師也建議在運動期間,除了需要持續少量的補充水分以外,也可以考慮喝無糖黑咖啡!黑咖啡中有咖啡因可以促進運動表現,讓你可以運動的更久!想增肌減脂,運動後又該怎麼吃? 吃高蛋白就夠了嗎?健身房裡幾乎每個人都人手一瓶乳清蛋白飲,彷彿只要吃蛋白質就夠了,但這個是錯誤的想法,要視運動的目的是減脂還是增肌而定。減脂的族群在運動後的飲食需要有優質的蛋白質,但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才可以好好的減掉脂肪,像是便利商店賣的茶葉蛋或一塊舒肥雞胸肉、無糖豆漿或是半包隨手包的堅果,不會有太多碳水化合物,又有充足熱量,都是減脂族群很好的補充來源。若是要增肌,人體需要快速的汲取胺基酸到肌肉中才能修補和促進肌肉生長,因此應該更重視足夠且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約為2-4:1,才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而幫助胺基酸快速進入肌肉中利用,建議可以攝取含糖豆漿、優格和香蕉,或是在運動後搭配堅果食用。由於堅果中的優質蛋白質,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運動後修復肌肉,堅果也是運動後不錯的選擇,例如含有果乾的堅果,或是買一盒含糖優格並撒上半包的堅果,也符合運動後增肌的補充原則,除此之外,營養師提醒大家,運動族群不只要關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更要注意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運動後吃堅果,補充微量營養素,讓你不抽筋、不鐵腿,更能強化運動成效!堅果不只是營養素補充,也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堅果含有oleic acid(油酸)、α-linolenic acid (α-亞麻油酸)等優質脂肪酸,研究顯示補充α-linolenic acid(α-亞麻油酸)可以與EPA等脂肪酸能協同降低發炎反應,並可能有助於增加肌肉強度和影響細胞對能量的利用效率,多吃一些堅果更是運動補充的好方法!而在過去有研究指出攝取堅果有助於提升運動的成效!2014年的研究(連結),讓運動員每天吃75克的杏仁果,並進行公路車訓練,結果發現有吃杏仁果的組別在同樣時間下可以騎更遠,代表吃杏仁果可以有更好的運動表現,且提高了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運動族群一定有「鐵腿」和「抽筋」的經驗,鐵腿其實不是網路謠傳的乳酸堆積,而是發炎的症狀!過去也發現常攝取抗氧化物質可以有效避免鐵腿的症狀,像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E,就能可能有效降低這種延遲性肌肉痠痛的問題(連結)。在抽筋方面,除了常見的鈣質不平衡會導致抽筋以外,鎂缺乏也很容易發生抽筋問題! 堅果的鎂含量也十分豐富,長期常態的攝取,就可以幫我們補充鎂離子,預防運動抽筋的問題。堅果是我們最常忽略的食物種類,維持平常和運動後都來吃點堅果,能幫助補充微量營養素,預防運動的問題,讓運動成效更好!營養師建議,挑選時要選擇包裝完整,才能避免油耗和脂肪酸氧化的問題,另外也要選擇有安心履歷標章,這代表食品廠可以做到溯源管理,讓消費者更安心!【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運動前後怎麼吃? 營養師教你不可忽略的增肌減脂方法!】
-
2020-04-13 養生.聰明飲食
常常失眠睡不好?睡前吃5種小點讓你一覺到天亮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緊湊,為了工作,往往睡眠不足,小心壞了健康。為了更好的睡眠,營養也與良好的睡眠品質息息相關,營養師Kristin Kirkpatrick表示,富含維生素B6,B12和葉酸的食物,會影響血清素分泌─有助增加睡眠品質,快快看看營養師建議的5種助眠食物。1複合型碳水化合物複合型碳水,如全麥麵包、燕麥、全麥餅乾和糙米。避免使用富含單醣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麵包、麵食、甜食(如餅乾、蛋糕和其他含糖食品),這類食物傾向降低血清素水平,不會促進睡眠。2瘦肉蛋白瘦肉蛋白包括低脂乳酪、雞肉、火雞和魚。這些食物的色氨酸(tryptophan)含量較高,有助增加血清素的濃度。另外,避免攝取高脂乳酪、雞翅或炸魚,這類食物消化時間較長,讓你不容易入睡。3好脂肪不飽和脂肪酸不僅有助心臟健康,還可以改善血清素水平。例如花生醬和堅果(如核桃、杏仁、腰果等)。避免攝取含有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炸薯條、薯片或高油脂零食,恐使血清素降低。4飲料睡前喝一杯溫牛奶或花草茶有助睡眠,例如洋甘菊或薄荷茶。至於含咖啡因的飲料,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難以入睡的人,在下午2點之後就不要再喝咖啡因飲料,因為咖啡因影響因人而異,但對這類人而言,即使是最少量咖啡因都會讓人睡不著。5新鮮藥草新鮮藥草對身體有鎮定作用。例如,鼠尾草和羅勒所含的化學物質可減輕緊張感並促進睡眠。Kristin Kirkpatrick建議,試著用鼠尾草和羅勒自製義大利麵醬,這很容易做到,自製調味醬的糖度往往比較低。但是,晚上應避免使用紅辣椒或黑胡椒之類的草藥,它們過於刺激。助眠小點心 營師師推薦這樣吃1香蕉配低脂優格。2低脂茅屋起司配全麥餅。3全麥餅乾塗花生醬。4蘋果配低脂優格。參考資料:1.5 Foods That Help You Sleep(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 專家分享5招讓你更好入眠 失眠不只是睡不著! 5種睡眠習慣都會搞壞心情、傷身體
-
2020-04-12 養生.聰明飲食
有乳糖不耐症還能喝牛奶嗎?專家這麼說
Q:乳糖不耐症,不適合喝牛奶?A:乳品富含鈣質等豐富營養素,有助成長發育以及維持內分泌、免疫系統及神經傳導功能。乳糖不耐症患者碰上乳品可能出現不適,但未必須要從此成為乳品絕緣體,其實,可先攝取少量來慢慢讓身體適應,或者選擇攝取起司、優格、優酪乳等發酵乳製品,經由乳酸菌消化乳糖,進而減少引起乳糖不耐的症狀。國人的乳品攝取量普遍不足,衛福部國健署2013年至2016年執行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七歲到75歲以上民眾當中,高達八成至九成的人平均每日攝取乳品不到一份(一般建議每日攝取量為兩份)。攝取量不足可能與部分民眾有乳糖不耐症有關,另可能有部分人誤以為,深綠色蔬菜、芝麻等其他食物也含有鈣質,因此不必太強調每天攝取兩份乳製品。其實,人體對於其他含鈣食物的鈣質吸收率往往較低,舉例來說,人體對於芝麻中所含鈣質的吸收率只有乳製品的10%,且含有高量油脂與熱量,吃多負擔高;再如,深綠色蔬菜雖然含鈣,但會因為同時含有膳食纖維、植酸而大幅降低鈣質吸收。豆腐類當中,只有以食用石膏做成、口感較硬的傳統豆腐類(像是板豆腐、豆乾)才含有豐富鈣質,嫩豆腐鈣質含量相當低;豆漿的鈣質含量則為牛奶的14%,鈣質含量不高。因此,一般建議以乳製品作為主要的補鈣來源,每日建議攝取兩份乳製品,其他食物則可搭配食用。所謂一份乳製品,約是240毫升的鮮乳或保久乳,或是兩片起司(重量約45公克)、一杯無糖優酪乳(容量約240毫升)或3/4杯無糖優格(重量約210公克)。諮詢專家/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
-
2020-04-09 科別.消化系統
腰痛、肩頸痠痛可能是胃不好!日本名醫教2動作,改善「胃弱姿勢」
意外地有很多人都是「隱性胃弱」有些人經常「胃隱隱作痛、想吐」、「刺痛」、「稍微吃一點就覺得很脹」、「吃烤肉、油炸食物就會反胃」、「沒有食慾」,相對地也有人是「沒辦法盡情地吃」、「吃不下早餐」、「吃完飯總覺得不舒服」、「有火燒心的感覺」。 這些就是胃弱的患者經常出現的部分症狀。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嗎? 本文將因為某種原因導致胃(包含食道的一部分)無法正常運作、引起不適的狀況稱為胃弱。 經常因為胃部不適而苦惱的人,一定多少有點自覺:「我應該是胃弱一族吧!」然而,有些人也會認為:「吃油炸食物本來就會消化不良。這不算胃弱吧!」不過,這其實也是胃弱的症狀。因為,有這種症狀的人,本來就擁有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的條件。再加上飲食、壓力等損傷,容易使得胃部的不適變得明顯,這就是所謂的胃弱。如果胃完全沒問題,比平常多吃一點或是心裡有壓力,胃也應該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才對。 像這樣,包含沒有發現自己胃弱的「隱性胃弱」族群在內,胃部不適的人意外地還不少。身為綜合內科醫師及心血管專科醫師,接觸過眾多病患後,我才開始有這樣的感覺。 脫離胃弱一族,究竟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先從這一點開始思考吧! 胃部功能變好,能夠確實消化食物,腸道當然能輕鬆吸收營養。腸道吸收的營養進入血管,就會隨著血流提供養分給全身的細胞。另外,當你從「吃飯好痛苦」的壓力中解脫,副交感神經就會處於優勢,血管會因此擴張,血液就會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因為營養充滿全身,所以體內的各種臟器的功能都會變好,皮膚、頭髮的狀況也會改善。 如果你覺得最近精力不足、無法消除疲勞,不妨試著以胃為目標改善生活習慣。【胃弱level check】有症狀的請打勾。□會覺得肩頸酸痛或腰痛□姿勢不好□容易手腳冰冷□會習慣摸自己的肚子□舌頭白□有時會頭暈□身材較豐滿□生活壓力大□容易拉肚子或便秘□不好入睡,或是時常失眠□分明腸胃不舒服,但檢查都沒問題□常喝咖啡等有咖啡因的飲料□喝很多酒□常吃甜的或辣的□吸菸□有時暴飲暴食,或是乾脆一餐不吃,三餐不正常□生活節奏時常亂七八糟□常熬夜□身邊都會帶著胃藥□常吃止痛藥□覺得自己胃弱 1勾=1分0~9分:等級0,胃強人!10~19:胃弱等級1。容易因為壓力或生活習慣而胃弱。20~29:等級2。有可能是胃弱,最好多加小心。30~49:等級3。胃弱等級性大,請改善生活習慣。50:去醫院。 治好胃弱,腰和肩膀都會變得輕鬆! 受胃病所苦的患者,很多人都會彎腰拱背,有些人甚至會駝背。胃不舒服的時候,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挺直腰桿。整個人坐到椅子深處,屈膝拱背並撫摸著胃部,這就是經典的「胃弱姿勢」。 這是人下意識想透過屈膝消除腹肌緊縮、用手掌溫暖胃部的姿勢。然而,這種姿勢雖然能減輕腹部的負擔,但相對地這些負擔會轉嫁到背部的肌肉,也就是背部和腰周邊的肌肉上。因為一直低著頭,所以脖子也會出現肌肉疲勞的症狀。這就是胃痛的人也有腰痛、肩頸痠痛症狀的原因之一。 優格是「完全腸胃食物」 我稱呼優格為「完全胃腸食物」。原因在於優格含有豐富的優良蛋白質、乳酸菌、鈣質等營養成分。 蛋白質是組織身體的養分,對修復胃黏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蛋白質由數種小分子的胺基酸組成,而優格蛋白質的胺基酸平衡絕佳,所以被認定是優良蛋白質。另外,優格中的部分乳蛋白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分解成胺基酸,所以特色就是很好消化。光是這一點,優格對胃弱一族來說就是很令人欣喜的食品。 優格與肉類或魚類等其他蛋白質來源相比脂肪較少,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消化。而且,乳脂肪的特徵就是比其他脂肪更好消化。而且,如果在意脂肪含量,也可選擇低脂或無脂的優格,那就更好消化了。 優格除了富含蛋白質、乳酸菌之外,還有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B群,雖然含量少,但可以一次補充多種營養。覺得有點餓的時候,優格也很方便享用,可以對胃不造成負擔的狀況下獲得滿足感。 「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 高麗菜可以說是「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中富含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維生素U),這種成分是調製胃藥時的知名營養素。碘甲基甲硫基丁氨具有保護、促進修護胃黏膜的功效。 另外,切碎或咀嚼高麗菜時,高麗菜中的酵素會作用,產生溶血磷脂酸(LPA)。LPA 能讓細胞增殖,促進胃部的修復。 維生素U和製造LPA 的酵素都很怕熱,所以吃高麗菜的時候要切碎生食。為了讓高麗菜確實消化、吸收其中的成分,仔細咀嚼很重要。 順帶一提,維生素U不只存在於高麗菜,萵苣、巴西利、蘆筍、花椰菜、青海苔,甚至有點令人意外的牛奶、優格都含有維生素U。 有效消滅幽門螺桿菌—花椰菜苗 青花椰苗(花椰菜幼苗)因為富含各種營養素,最近備受矚目。其中最亮眼的成分就是「萊菔硫烷」(sulforaphane)。萊菔硫烷因為抗氧化能力強、具有抗癌功效,所以廣為人知。 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一天吃2盒青花椰苗(約100公克),發現幽門螺桿菌的量減少,也改善了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 除此之外,牛磺酸也具有抑制幽門螺桿菌造成的胃炎、胃潰瘍效果,是能量飲料常見的原料。像花枝、章魚、牡蠣等食品中都富含牛磺酸。 針對因壓力或酒精而變脆弱的胃臟細胞,牛磺酸具有延長壽命的功效。不過,牛磺酸一旦加熱就會失效,最好是生食,不過生食花枝和章魚對消化不利,胃臟虛弱時吃生牡蠣也有風險。萊菔硫烷和牛磺酸兩者較之下,還是萊菔硫烷比較能安心攝取。 矯正胃弱姿勢「朝上划船體操」 胃弱一族為了緩解胃部緊張的狀況,往往會有向前拱背的習慣。有疼痛症狀的時候這麼做無所謂,但養成駝背習慣之後會一直壓迫胃部,導致容易胃酸逆流。 另外,腰部、肩膀緊繃會形成壓力,導致交感神經處於緊張狀態。 我在此為大家介紹,找回正確姿勢的絕佳運動「朝上划船體操」。以划船的姿勢,鬆開肩胛骨周邊的肌肉並開胸深呼吸。這種運動也有放鬆的效果,能連帶預防並改善肩膀痠痛。 延伸閱讀: 咖啡和牛奶一起喝,小心出「這問題」!原來關鍵出在「喝的順序」●書籍介紹胃弱使用說明書:解除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胸悶、壓力型胃痛,日本名醫認證的顧胃指南作者:池谷敏郎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20/03/11作者簡介/池谷敏郎(IKETANI・TOSHIROU)醫學博士、東京醫科大學客座講師、綜合內科專科醫師、心血管專科醫師。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一九八八年自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該大學醫院第二內科。一九九七年擔任池谷醫院理事長兼院長。除了在臨床治療外,作者以內科、心血管專家的身分,參與《全世界最想聽的課》(日本電視台)、《深度 NEWS》(BS 日本電視)、《林修的就是現在講座》、《早安秀》(朝日電視)、《中居正廣的週五微笑》、『名醫認證!』(TBS)等電視節目,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醫學知識,廣受觀眾好評。參與廣播節目的專題《微笑醫生的十萬公里血管之旅》(TBS廣播)、雜誌、報紙並且舉辦演講,活躍在各種媒體上。除了著有暢銷書《鍛鍊血管就會變健康》之外,還出版《調整自律神經的「醫生餐」超實踐版》《抗發炎:斷開百病最強絕招》、《抗發炎:斷開百病最強絕招》、《殭屍體操:日本超過50萬人都在做!醫學博士獨創,只要1個動作,就能肩不痠、頸不痛!》等多部書籍。
-
2020-04-05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今天在家做防疫食譜
對抗病毒侵襲,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強自身抵抗力。除了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多樣化更不可或缺。盡量減少在擁擠、密閉空間用餐,家裡是安心的場所。但近日大家搶購的多是微波食品、罐頭、泡麵等,與均衡飲食多樣化相去甚遠。自製餐點看似繁瑣,卻充滿樂趣。建議利用假日,全家一起動手製作,不但吃進足夠營養、增強免疫,也能增進感情。香烤(煎)鮭魚彩椒佐南瓜優格汁(3人份)這道菜的祕密武器是優格,含有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使用高蛋白、低糖的希臘優格讓營養加倍。南瓜含有大量β胡蘿蔔素,會轉換成有助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A。而身為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代表的鮭魚,因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夠減少發炎,保護肺部免於感冒或呼吸道感染。食材:鮭魚310克、紅紫甜椒各1粒、黃櫛瓜1條、花椰菜200克、蘑菇6個、南瓜500克、洋蔥1/4個、無加糖希臘優格125克、蒜頭5瓣、無調味堅果25克、橄欖油少許、鹽巴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鮭魚用紙巾擦乾表面,撒上鹽及黑胡椒;紅甜椒切長條狀;紫甜椒切塊;黃櫛瓜切薄片、花椰菜切小朵氽燙;南瓜切塊蒸熟;洋蔥切丁;堅果壓碎。2.南瓜優格汁作法:開中小火,鍋中先放入蒜片,接著加入切丁的洋蔥並翻炒到透明。將以上食材、蒸熟的南瓜、鹽、黑胡椒及橄欖油一併放入果汁機內打成泥。3.使用有條紋的鑄鐵鍋(平底鍋亦可),開小火等到溫度稍高後將鮭魚放入,幾分鐘後當表面有魚油出現時,可用鍋鏟拿起來轉90度在同一面再煎(另一面以同樣方法煎)。同時鍋中放入其他配菜,利用鮭魚的油脂煎熟。4.將以上食材擺放於餐盤中,再撒上磨碎的堅果。水煮鮪魚&涼拌柑橘風味義大利麵(2人份)鮪魚富含抗發炎作用的Omega-3脂肪酸,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E也有益維護免疫功能運作。但提醒挑選罐頭要詳讀內容物標示,避免添加物傷身。巧妙加入葡萄柚及柳丁,維他命C可作為抗氧化劑,避免自由基傷害,增強身體自然防禦能力。由於維他命C不耐熱,本料理以涼拌方式完整保留其營養素。食材:水煮鮪魚罐頭170克、蘆筍14支、舞菇80克、酪梨1/2顆、葡萄柚1顆、柳丁2顆、義大利麵150克、香菜4支、醬油1/2大匙、白酒醋1大匙、檸檬汁1茶匙、橄欖油1/2大匙作法:1.蘆筍去粗皮,氽燙後切段;舞菇汆燙;酪梨切小塊;切出葡萄柚、柳丁果肉。2.將香菜、醬油、白酒醋、檸檬汁混合。3.天使麵煮熟後冷卻,倒入橄欖油避免沾黏。放入葡萄柚、柳丁、舞菇、酪梨 、蘆筍及水鮪魚並稍微調拌。4.將作法2調好的醬汁,倒入天使麵裡再均勻混合。TIP 每份85克水煮鮪魚,含有500多毫克的鈉,所以本料理除了加少許的醬油,無須再多添加鹽或其他含鈉的調味醬,以避免過多的鈉攝取。綠茶風可麗餅&紅綠紫蔬薑黃雞塊(4人份)法式甜點可撫慰人心,但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和甜食會影響人體製造白血球,也影響其活動力,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何妨將可麗餅改以鹹口味,並在製作過程中捨棄有健康疑慮的泡打粉及奶油。綠茶粉與薑黃兩大增強免疫力食物連袂出場,防疫動能滿滿。食材:綠茶風可麗餅╱全麥麵粉90克、綠茶粉3小匙、雞蛋2粒、牛奶500cc、鹽和黑胡椒適量紅綠紫蘇薑黃雞塊╱去骨雞腿2支、洋蔥1粒、茄子1根、秋葵12支、小番茄10顆、薑30克、蒜頭5瓣、薑黃粉1大匙、白酒2大匙、牛奶100cc、橄欖油1/2大匙、鹽和黑胡椒適量作法:1.去骨雞腿小火香煎並切塊;洋蔥切丁;茄子切段後泡水;秋葵氽燙後切段;小番茄對半切;薑、蒜切末。2.麵粉過篩,加入鹽、黑胡椒、雞蛋及綠茶粉(過篩),混勻後慢慢倒入牛奶一邊攪拌,混合均勻後放入冰箱冷藏約1小時。3.平底鍋開小火,放少許橄欖油,加入適量麵糊並均勻地散開。加蓋悶1分鐘後,確認表面乾後便可將可麗餅取出(不需翻面),並用紙巾吸收多餘的油份。4.鍋中加橄欖、蒜頭、薑炒出香味,放入洋蔥炒至透明。接著加入茄子、番茄稍微翻炒。再撒以薑黃粉、白酒,最後倒入牛奶煮約3分鐘,起鍋前再加入煎過的雞塊。擺盤後即可上桌。
-
2020-04-05 科別.消化系統
少量多餐其實讓胃更辛苦?名醫教你改善胃部不適症狀
隱性胃弱 有些人不自覺有些人經常「胃隱隱作痛、想吐」、「刺痛」、「稍微吃一點就覺得很脹」、「吃烤肉、油炸食物就會反胃」、「沒有食欲」,相對地也有人是「沒辦法盡情地吃」、「吃不下早餐」、「吃完飯總覺得不舒服」、「有火燒心的感覺」。這些就是胃弱的患者經常出現的部分症狀。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嗎?本書將因為某種原因導致胃(包含食道的一部分)無法正常運作、引起不適的狀況稱為胃弱。經常因為胃部不適而苦惱的人,一定多少有點自覺:「我應該是胃弱一族吧!」然而,有些人也會認為:「吃油炸食物本來就會消化不良。這不算胃弱吧!」不過,這其實也是胃弱的症狀。因為,有這種症狀的人,本來就擁有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的條件。再加上飲食、壓力等損傷,容易使得胃部的不適變得明顯,這就是所謂的胃弱。像這樣,包含沒有發現自己胃弱的「隱性胃弱」族群在內,胃部不適的人意外地還不少。身為綜合內科醫師及心血管專科醫師,接觸過眾多病患後,我才開始有這樣的感覺。詢問因高血壓、糖尿病來我的診所就診的患者:「最近覺得怎麼樣?」的時候,患者經常反饋:「這陣子胃經常不舒服……」、「沒什麼食欲」(這並不是因為高血壓或糖尿病影響到胃部。高血壓、糖尿病沒有這種自覺症狀,患者只是說出平時注意到的問題而已。)改變晚餐 就能好好吃早餐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然而,胃弱一族往往早上就消化不良或沒有食欲,就算早餐就在眼前也無法食指大動。針對這一點,可以嘗試改變前一天晚上的飲食。晚餐盡早吃完,最晚也要在就寢前三小時用餐完畢,分量也不要太多。譬如米飯等主食減半也OK;主食盡量選擇脂肪少、含有優良蛋白質的豆腐或白肉魚;蔬菜最好煮成湯或用滷燉的方式料理,不要生食。這種對胃溫和的菜單,會在就寢前就消化完畢,食物已經排出胃部,就寢時胃就能充分休息。隔天早上胃已經排空,自然就會有食欲。少量多餐 會讓胃更辛苦每次吃東西,胃都會分泌胃酸,進行消化運動。包含零食和消夜在內,用餐次數越多,胃就越辛苦。尤其是零食大多是甜食或油膩的餅乾搭配含咖啡因的咖啡、茶一起食用,甜食、油脂、咖啡因會對胃造成負擔。如果真的有點餓,我建議喝熱湯。吃溫熱的東西時,進食速度不會太快,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也不會讓胃受寒。另外,胃弱、食量少的人可以透過湯品補充營養。在便利商店、超市可以買到速食味噌湯、雞蛋湯、燉煮大量蔬菜的蔬菜湯等各種湯品,只要倒入熱水即可享用,非常簡單。矯正胃弱姿勢朝上划船體操胃弱一族為了緩解胃部緊張的狀況,往往會有向前拱背的習慣。有疼痛症狀的時候這麼做無所謂,但養成駝背習慣之後,會一直壓迫胃部,導致容易胃酸逆流。另外,腰部、肩膀緊繃會形成壓力,導致交感神經處於緊張狀態。「朝上划船體操」以划船的姿勢,鬆開肩胛骨周邊的肌肉並開胸深呼吸。這種運動也有放鬆的效果,能連帶預防並改善肩膀痠痛。胃弱食物推薦高麗菜 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可以說是「食物中的胃藥」。高麗菜中富含碘甲基甲硫基丁氨酸(維生素U),這種成分是調製胃藥時的知名營養素。碘甲基甲硫基丁氨具有保護、促進修護胃黏膜的功效。另外,切碎或咀嚼高麗菜時,高麗菜中的酵素會作用,產生溶血磷脂酸(LPA)。LPA能讓細胞增殖,促進胃部的修復。維生素U和製造LPA的酵素都很怕熱,所以吃高麗菜時最好切碎生食。為了讓高麗菜確實消化、吸收其中的成分,仔細咀嚼很重要。順帶一提,維生素U不只存在於高麗菜,萵苣、巴西利、蘆筍、花椰菜、青海苔,甚至有點令人意外的牛奶、優格都含有維生素U。優格 完全腸胃食物我稱呼優格為「完全胃腸食物」。原因在於優格含有豐富的優良蛋白質、乳酸菌、鈣質等營養成分。蛋白質是組織身體的養分,對修復胃黏膜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料。蛋白質由數種小分子的胺基酸組成,而優格蛋白質的胺基酸平衡絕佳,所以被認定是優良蛋白質。另外,優格中的部分乳蛋白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分解成胺基酸,所以特色就是很好消化。光是這一點,優格對胃弱一族來說就是很令人欣喜的食品。優格與肉類或魚類等其他蛋白質來源相比脂肪較少,所以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消化。而且,乳脂肪的特徵就是比其他脂肪更好消化。而且,如果在意脂肪含量,也可選擇低脂或無脂的優格,那就更好消化了。優格除了富含蛋白質、乳酸菌之外,還有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B群,雖然含量少,但可以一次補充多種營養。覺得有點餓的時候,優格也很方便享用,可以在不造成胃負擔的狀況下獲得滿足感。
-
2020-04-02 養生.聰明飲食
學童健康體位 落實「8521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緊張,許多父母很擔心子女在校學習及活動的保護狀況,但生活在處處小心提高警覺的無形壓力下,可能會忽略了學童的健康成長需求。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因此積極推動「學童健康體位」,生活周遭存在著各種病菌,對學童健康造成威脅,養成學童均衡營養、運動及規律生活習慣相當重要。所謂「學童健康體位」,有一個促進密碼「85210」,也就是父母可以陪同子女一起養成的小規範:8-睡滿8小時,有良好的生活作息;5-天天五蔬果,鼓勵學生多吃蔬菜、水果;2-注視螢幕少於2小時,每天用電腦、平板、手機、看電視、玩電玩注視螢幕不超過2小時;1-天天運動1小時;0-喝足白開水,每天喝1500至2000c.c.。尤其當學童準備進入青春成長期,身高體重變化會加快,攝取均衡且健康的飲食,將可提供骨骼、肌肉與各組織生長的需求,以幫助正常發育。北醫保健營養學系特別邀集專業的營養師們,錄製「親子一起來,玩出營養力」的親子料理影片,以專業的營養醫學知識,融入簡單且有趣的食物調理過程中,父母可以與子女們一起觀看、準備食材,也一起完成健康營養的餐食。家長藉著與小朋友構思及討論食譜、親自選購食材、動手清洗製備食物及料理,小朋友會更願意接受各式原形食物,瞭解其中的營養價值及對身體的好處,也樂於推薦給家人及分享給同伴。讓親子在食物製備的過程中享受親子同樂時光,也養成均衡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期待大家平安度過此疫情,也能順利健康的成長。推薦可製作「焗烤番茄順食盅」及「彩虹水果優格」兩道健康成長的料理,食譜如下:焗烤番茄順食盅(2人份)食材:大番茄╱牛番茄2個、高麗菜30克、洋蔥30克、板豆腐/傳統豆腐1塊、魩仔魚5湯匙(約80克)、蛋1顆、起司條40克、糙米飯╱藜麥飯1/2碗。作法:1.將大番茄頂端約1/4處切開,挖出番茄果肉備用,番茄外皮留作番茄盅。2.加少許油拌炒洋蔥略成金黃色。3.加入高麗菜、魩仔魚、板豆腐(切丁)、蛋汁、番茄果肉、飯,拌炒到蛋汁與食材均勻混合凝固。4.將拌炒食材裝入番茄盅裏,上面擺上起司,放入烤箱烤約5分鐘(番茄盅皮略皺縮呈橘紅色)。彩虹水果優格(4人份)食材:蘋果1小顆、泰國芭樂1/3顆、葡萄12顆、鳳梨1/10顆、奇異果1顆、火龍果1/3顆、堅果4湯匙、優格800克。作法:1.將彩虹水果洗淨後切片或切丁。2.取200克優格放入杯或碗中。3.將1/4分量彩虹水果片╱丁排飾入杯中。4.最後撒入1湯匙堅果。5.可直接食用享受彩虹水果風味,或以調理機拌勻。
-
2020-03-31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脂肪最多的器官竟是「大腦」!醫師教你吃8類食物防失智,阻毒素傷腦
每週吃1次魚,降低失智風險重要的不是別吃什麼,而是該吃什麼。以下是利用超級食物延緩腦力衰退的辦法。大腦是身體脂肪最多的器官,攝取健康的食用脂肪是預防記憶相關疾病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說?飽和脂肪是剛性分子,而omega-3則是有彈性的脂肪。當大腦進行自我修復和製造神經元時,比較喜歡彈性細胞而非剛性細胞,因為後者無法迅速適應新的影響因子。你可以吃有助大腦製造神經元所需的食材,例如魚類就是很棒的omega-3 來源,許多研究都認為多吃魚有益大腦健康。《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1項研究顯示,體內 DHA(魚類脂肪)濃度最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47%。另外《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回顧21篇研究,發現每週只要吃1次魚,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要保持大腦靈活,第2種非吃不可的食物是大量蔬果,蔬果同時也能維持心臟健康。講到腦部健康,再怎麼強調植物基礎的飲食也不為過。舉例來說,最近《阿茲海默氏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所刊登的1篇研究,檢視了地中海式飲食(我的5大超級食物便是奉行這種原則),研究人員發現大量食用蔬菜(尤其是綠色葉菜類)對大腦很有益處。蔬菜、黑巧克力、茶葉、紅酒、藍莓,減緩老化不只蔬菜,研究人員還發現,吃很多莓果的人,認知衰退的速度也比較緩慢。在飲食中添加種籽也是個好主意,方法很簡單,把種籽和莓果放在鮭魚沙拉上,所有好食物一次到位。《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15年刊登的1份研究檢視飲食習慣和認知功能,研究對象超過 2,500 人,結果發現攝取較多木脂素(lignan)的人,認知功能、記憶、資訊處理的衰退程度都比較低,而木脂素是存在於芝麻、亞麻籽、南瓜籽裡面的化合物。而木脂素攝取量較少的人,他們的認知功能衰退多了3.5倍,記憶衰退多6倍。種籽不但能提升腦力,本身也是香脆的好食物。最後,你可以盡情享受1種糖類,那就是黑巧克力。研究發現巧克力、茶葉、紅酒、藍莓所含的植物營養素黃烷醇(flavanols)可以促進大腦連結,並且保護腦細胞,不受毒素和發炎的負面效果所害。有1項小型研究專門針對記憶力老當益壯的年長者,實驗將受試者分成3組,讓他們喝含有不同分量的可可黃烷醇的飲料,最後再請他們接受智力測驗,結果發現飲料中可可黃烷醇含量最高的那1組,智力測驗表現最好(另外還有附加好處:可可黃烷醇也能降低血壓、改善胰島素阻抗)。種籽對身體的功用種籽只有丁點大,卻飽含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因此是絕佳的零食,也是沙拉的妙搭配。你甚至可以在打冰沙時,加一些種籽進去,添加額外的營養。以下是我最喜歡的幾種。亞麻籽:討厭吃魚者的最愛亞麻籽是原生超級食物,充滿纖維、降低膽固醇的化合物木脂素、健康脂肪 omega-3(和魚身上的脂肪相同)。不妨在優格或雞肉外層裹的脆皮粉中加入亞麻籽。由於亞麻籽的外層很堅硬,如果想獲取所有營養素,建議購買亞麻籽粉。南瓜籽:抵禦糖尿病最強大南瓜籽富含鎂(每1大匙所含的鎂和1大根香蕉的鎂含量相同),這種礦物質能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但大多數人的攝取量都不夠。奇亞籽:補充纖維最厲害奇亞籽的可溶性纖維會在腸子裡膨脹,製造飽足感,免得你忍不住去吃垃圾食物。這些種籽原本是堅脆的口感,等到吸飽冰沙、優格等液體,就會變成果凍的質地。葵瓜子:物美價最廉葵瓜子價廉物美,是補充維生素E的明星食品,只要1大匙就滿足每日所需的1/5 。購買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生」瓜子,而不是添加油脂的「烤」瓜子,這樣就不怕吃下太多熱量。火麻仁籽:補充蛋白質最得力火麻仁籽帶有堅果的味道,蛋白質和omega-3的含量高。不要和它的近親,也就是有麻醉效果的大麻搞混了,火麻仁籽不會讓你醺醺然。建議撒在冰沙和麥片上食用。延伸閱讀: 「趁現在還有救,趕快植牙吧...」一舉看穿黑心牙醫騙你的植牙4大話術●書籍介紹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全美知名醫學博士、健康權威教你, 吃什麼可以不藥而癒,修復失衡的身體。作者:梅默特.奧茲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03作者簡介/梅默特‧奧茲(Dr. Mehmet Oz)心臟外科醫生,哥倫比亞大學的外科教授。他所製播的《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 8次贏得「日間時段艾美獎」(Daytime Emmy Awards)。奧茲也在紐約長老會醫院(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主持輔助醫學計畫,每年操刀的心臟手術超過 50次。除了本書外,奧茲出版過7本書,都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包括《身體使用手冊》(You: The Owner's Manual)、《做聰明的病人》(You: The Smart Patient)、《節食的你》(You: On a Diet)、《青春永駐》(You: Staying Young),以及獲獎的《從心療起》(Healing from the Heart)。
-
2020-03-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天一湯匙堅果 吃出抵抗力
近來新冠肺炎使人心惶惶,充分且均衡攝取營養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助抵禦病毒感染。衛福部國健署表示,堅果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E、微量礦物質等營養素,建議民眾每天可吃1湯匙或每餐1茶匙的堅果種子,就可以達到營養的建議量,吃出抵抗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生。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常見的堅果種子類,包括腰果、核桃、胡桃、花生、芝麻、杏仁、開心果、夏威夷豆等。其中,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效能,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維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減少自由基;纖維質則有幫助促進腸胃蠕動等功能。建議每天可攝取一湯匙的堅果種子類,約為五顆腰果、五顆杏仁果或十顆花生的量。不過,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國人的堅果種子類食物普遍攝取不足,絕大多數民眾都吃不到一湯匙的量,尤以兒童與青少年的攝取嚴重不足,每天只吃進建議攝取量的十分之一。這份調查顯示,7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天只吃了0.1湯匙的量;19歲至44歲青壯年,每天只吃0.3湯匙;45歲至64歲壯年,每天吃進半湯匙;65歲到74歲的攝取量最高,不過平均也只有0.8湯匙,同樣未達標。目前正值防疫之際,國健署提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羅素英表示,選購堅果種子類食物時,建議選擇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回家自行烘烤,以保留完整營養,且能減少熱量、添加糖或鹽分的攝取。購買回家後,除了直接吃,也可敲碎、打成粉,搭配蔬菜、牛奶或優格等一起入菜料理,為菜餚增添營養與風味。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堅果助抗病 國健署調查:兒少每天只吃建議量的10分之1
堅果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E、微量礦物質,營養且可預防慢性病。衛福部國健署長期建議每天吃到一湯匙的量,但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絕大多數民眾都吃不到這個量,尤以兒童與青少年攝取嚴重不足,每天只吃進建議攝取量的十分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近來新冠肺炎使人心惶惶,充分且均衡攝取營養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助抵禦病毒感染。其中,堅果種子類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血脂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其中的維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減少自由基;其中的纖維質則有助腸胃蠕動。常見的堅果種子類包括腰果、核桃、胡桃、花生、芝麻、杏仁、開心果、夏威夷豆等。國健署長期建議每天攝取一湯匙的堅果種子類,約為五顆腰果、或五顆杏仁果或十顆花生的量。不過,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國人普遍攝取不足。這份調查顯示,七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天只吃了0.1湯匙的量,19歲至44歲青壯年每天只吃0.3湯匙,45歲至64歲壯年每天吃進半湯匙,65歲到74歲的攝取量最高,不過平均也只有0.8湯匙、同樣未達標。目前正值防疫之際,衛福部國健署再度提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羅素英表示,選購堅果種子類食物時,建議選擇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回家自行烘烤,以保留完整營養,且能減少熱量、添加糖或鹽分攝取。購買回家後除了直接吃,也可敲碎、打成粉搭配蔬菜、牛奶或優格等一起入菜料理,為菜餚增添營養與風味。
-
2020-03-21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王女士是一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1. 不安及恐懼:手機上及社交媒體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關新聞,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瘋狂購買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護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擔心家人出門的安全。2. 對未知的無助及挫折感: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沒有緩和跡象,各行各業的營業額下滑,伴隨而來的股市及經濟震盪,也令投資人不知所措。3. 被隔絕及孤獨感:一般民眾減少了外出及聚會,接受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動處所,都會令人出現失去自由、孤獨感及被社會隔絕的感受。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染病後的病人及其家屬或照顧的醫療人員,可能會出現過度警覺、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逃避、疏離人群等症狀。5. 醫護人員的壓力:醫護人員如臨大敵,除了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院內感染,也要應付因防疫而增加的臨床工作、會議及行政工作。詹仁輝進一步說明,近期的精神科門診,有許多原本就患有焦慮、憂鬱、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聞後心情更加沮喪,平時也不敢出門,擔心接觸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醫院,也擔心碰觸到的物品是否附著病毒,洗手多次仍無法心安。目前因為尚未研發出對抗武漢病毒的疫苗跟治療性藥物,個人的健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經是常識,但對於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慮,民眾該如何自處?詹仁輝建議,對武漢肺炎要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傳染力強,致死率約在0.5%至2%,但多數感染者皆為輕症甚至無症狀,且死亡個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眾只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無需太過焦慮。若發現自己出現焦慮、胸悶、心悸等症狀,可以先嘗試轉換心情,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雞蛋、優格,對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焦慮也有幫助。若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及缺乏信心,則可設定生活或工作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感受,增強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就醫,詢問專業意見。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發現症狀加重,請勿自行增加藥物用量,應回門診詢問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的變化,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安排心理治療。(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2020-03-18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得新冠肺炎會不會死,免疫力決定!具體5招提升你的免疫力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世界各地爆發開來,全球確診案例已逾18萬名,死亡人數突破7000人。另一方面,除了新冠肺炎之外,季節性的流感目前也在蔓延中,根據衛福部的資訊,本流感季自2019/10/1日起,至今累計已有超過1000例重症患者,約有60例死亡,死亡病患中有99%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因此在新冠肺炎的疫苗上市前,自體免疫力的強弱將會是你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鍵。人類的免疫系統會隨著年紀的老化而減弱,有人說:身體的免疫力在20歲時達到巔峰,當到40歲時,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到了70歲時只剩下顛峰期的1/10。我不知道這是出自哪裡的論述,但若是以人體中的一個重要免疫器官(胸腺)的興衰史來看,確實是有這樣的趨勢,出生時胸腺重10~15克,青春期時發育到30~40克,到中年40歲過後,大約只重10克,且胸腺激素分泌停止,到了70歲時,胸腺已經完全萎縮。我們身體抵抗病菌的國軍部隊就是免疫細胞,他們包括一般部隊(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等)和將軍+特種部隊(將軍叫T細胞,特種部隊叫B細胞,統稱淋巴細胞)。眾所周知,胸腺就是專門訓練T細胞的地方,也可以稱為是將軍訓練中心。而胸腺激素不僅可以讓T細胞分化成熟,成為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外,也可以誘導B細胞成熟,成為一支非常好的特種部隊(如砲兵飛彈部隊以及武器研發單位)。所以當胸腺萎縮後(年老後),想當然爾,免疫細胞的戰力一定是會下降的。2016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從1068位健康人身上(18~80歲),抽取周邊血液分析後發現,健康老年人血液中一般免疫部隊雖然勉強維持一定的數目,但是年輕力壯的將軍數目(naïve CD4+ and CD8+ T Cell)則是顯著的減少,同時負責情報蒐集的將軍數目也是越來越少(loss of CD28 expression on T cell),這就會使得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及時警覺、識別和清除外界入侵身體的病毒和細菌(情報不及時加上沒有年輕的將軍),導致身體遭受到病菌的傷害 (註1)。圖1中列出不同年齡層得到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非常明顯的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人,由於免疫力依然OK,死亡率一直在0.2%以下,到了50歲後就開始變成兩倍,到達0.4%。最明顯的是,從50歲以上,死亡率就隨著年齡的增加成倍數的增長,速度驚人,幾乎每增加10歲,都是以3倍死亡率在成長,到達80歲時,死亡率已經接近22%,當然整體平均死亡率仍然是2~3%之間,免疫力明顯和死亡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圖2A中可以看出,60位病人從入院後,就嚴密追蹤血液中淋巴球比例的變化情形,正常人的比例應該在20%以上,而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中等症狀以下的病人(40位) ,他們的淋巴球比例幾乎都維持在20%以上,顯示出免疫系統完全沒有被新冠病毒所擊垮。另外有一些病人的血中淋巴球比例會下降到20%以下,但仍能維持在5%以上時,這類病人雖然會演變成重症,但他們最後依然可以戰勝病毒康復出院(15位),而且出院前,他們的淋巴球比例又可以重新回到20%以上,表示雖然戰況慘烈,曾經有一度將軍們犧牲到接近5%,但最後援兵趕到,大獲全勝,康復出院。但是也有不幸的15位病人,他們的淋巴球比例低於5%,變成危重症的病人(進入加護病房),如果當所有將軍全部戰死後,也沒有盼到援軍 ,這時候血中淋巴球比例降到幾乎為零,病人就可能不幸去世。圖2B是大陸中部戰區總醫院譚力教授總結,如果病人得病後10~12天是一個重要關鍵點,如果血液中淋巴球能夠維持在20%以上,那麼這個病人應該不會惡化到必須進入加護病房,同時可以逐漸康復出院。但是如果是已經低於20%,那就是進入了病毒和免疫大軍的殊死戰,因此,這類病人在得病後的第17~19天,再測一次血液中淋巴球比例,如果還能夠維持在5%以上時,就表示免疫系統的基本戰力仍能維持,最後可以康復出院。但如果連基本戰力都無法維持的話(淋巴球比例降到5%以下),這些病人康復出院的機率是極低的。當然這中間醫院的醫療系統也會發揮重要的關鍵力量,例如使用抗病毒藥物等等。》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有沒有藥醫?知道了免疫力和生死存亡存在著緊密相關性後,我們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潘老師新書中《一輩子都受用的健康寶典》提及的養生六件事裡面的中間四件事(扣除第一件事,健康與安全的生活環境,以及第六件事,定期完整不過當的健康檢查),就是提升免疫力的四大招,這四件事是:規律且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睡眠、維持快樂的心情、聰明的運動、和正確的飲食。只要能夠盡量去做,一定能夠提升免疫力。當然,讀者一定會想要問: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沒有甚麼小撇步?答案是:在安全、無害、不傷財的情況下,潘老師同意加入第五招:適量補充保健品。1、維生素C:常常有人說維生素C可以預防流感,甚至可以讓流感快快好,從嚴格醫學角度看確實沒有得到證明,但根據有趣的實驗結果發現,像美國祖母的雞湯或上班族認為的維生素C,都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生病的天數2-3日,科學家認為是心理作用生效,當你認為有用時,他就真的有點用,非常有趣。因此,值此新冠肺炎流行時,補充一些維生素C,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食物中最大來源是水果,因為蔬菜在台灣人來說,大部分熟吃,所以攝取量不多,大家只要適當攝取水果(絕不可以超標,否則會變成糖吃太多,反而降低免疫力)。至於適量補充市售維生素C也可以,但因為每次腸胃道吸收的量有限,一次吞100mg,吸收90%,若一次吞1000mg,僅能吸收50%,因此比較好的補充方法為多次小劑量補充,比一次大劑量來得好。另外若有腎結石體質的人,每天不要補充超過2000mg。2、維生素D:根據台灣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50歲,每天維生素D攝取量為5微克(200 IU),1歲以下51歲以上、孕期及哺乳婦女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400 IU)。人類皮膚曬太陽後,身體就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和身體的免疫力非常有關係。 如果要有強的免疫力,身體內就要又足夠的維生素D,因此有空出去曬曬太陽,就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天然食物含維生素D的量很少,主要還是要靠曬太陽,不然就是補充市售的維生素D,我每天也是補充1000IU的滴劑來保養。3、利用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相:大陸國家衛健委所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裡面{治療}章節內,特別針對重症病患的其他治療中提及: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顯見益生菌的補充非常重要,一般日常生活中,可以吃天然發酵食物:優格、納豆、韓式泡菜等等。也可以吃益菌生(讓益生菌成長的食物),也就是膳食纖維:海藻類食物外頭黏黏的物質、秋葵裡面黏黏的物質、木耳等等,當然像是山藥黏黏的物質也可以,不過它是屬於飯類,不像其它是蔬菜,吃起來比較不會發胖。若是補充市售益生菌產品,也非常好,我自己也是天天補充。4、喝點茶:茶湯依照顏色,概分為五種,它們是紅、黃、綠、白、黑,各有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地與茶葉名稱,在中國大陸有所謂的十大名茶,科學家研究綠茶最多,紅茶次之,其他顏色的茶就比較少研究了。茶葉裏含有茶多酚(含量約為茶葉乾重的30%),而兒茶素是茶多酚中的重要成分,綠茶中較多。其它顏色的茶,在製作過程中兒茶素會降低,但會形成茶黃素(Theaflavins) 或茶紅素(Thearubigins)。雖然其中兒茶素含量較綠茶少,卻仍具有相當好的抗氧化功效,因此,養生效果各種顏色的茶都不錯,並非只有綠茶。喝紅茶,也有茶黃素可抗冠狀病毒喔!只要能做到上述五大招,相信你就能擁有超強的免疫力,但是,潘老師仍然要提醒你,想要免於新冠肺炎的感染,還是需要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以及居家環境清潔消毒喔! 【註1】Qin et al. Aging of immune system: Immune signatur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1068 healthy adults, Aging 2016(8): 848-859.
-
2020-03-06 養生.聰明飲食
最便宜防疫食物是芭樂!營養師推薦3大食物提升身體保護力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全民搶口罩、搶酒精。除了正確洗手、戴口罩外,更應做好體內防疫。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系統,如果能夠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就能打造健康的腸道益菌環境、吃出抵抗力,加上調整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就能讓免疫力變好,以下是可以提升身體保護力的3大食物。1、芭樂: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芭樂為維他命C之王,可說是最便宜的天然防疫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能力,有助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營養師說明,芭樂所擁有抗自由基能力,在水果中排第1名,每天1個芭樂可滿足體內器官所需要的物質,如鐵質、葉酸、鈣質、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B 、C,而1顆芭樂所含的脂肪僅約0.9克或84卡路里,與蘋果相比,但脂肪少了38%,卡路里少42%,可說是全方位的超級食物。2、無糖優格: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宋明樺表示,優格含有豐富益生菌,主要功能是調整改善胃腸道健康,如果長期、規律地食用無糖優格,可以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孳生,乳酸菌可以增加由T細胞釋出的γ干擾素(gamma interfer),進一步增加抗體生成;此外,乳酸菌則能加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動力。3、超級大麥: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近年來,大麥格外受到營養學界的重視,富含豐富的β-葡聚醣,可以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此外,大麥中的水溶性纖維分佈於整粒的麥粒之中,膳食纖維超多,優點更多。因此,澳洲研究機構特別育種開發出一種機能性穀類「超級大麥」,比起一般大麥更營養,超級大麥所含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是普通大麥的2倍、糙米的7倍,對比我們每日食用的白米,更是足足高出40倍之多。在抗性澱粉部分,則比一般大麥高出4倍、白米的2.5倍、糙米的2.3倍,並可降低3成的熱量吸收,每日攝取至少12g的超級大麥,則可改善腸道環境,儼然成為最新一代的超級食物。除了多吃這3種超級食物,許書華提醒,正確的飲食關鍵在於均衡攝取,且多樣化,充足睡眠、適度運度,才能保持良好免疫力,抵禦病菌入侵。(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排光身體的毒素! 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04 養生.聰明飲食
排光身體的毒素!多吃6類天然解毒食物減身體負擔
所謂「病從口入」,相對的,健康也可以吃出來!飲食一體兩面,吃得對、吃得好,身體健康;相反的,如果餐桌上斥充著不健康、有害的食材,毒素長期累積體內,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 我們居住的生活環境裡充斥著各種毒害,不論是有形無形、有味無味,都在侵襲我們的健康,台北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多吃以下6類食物,都有助毒素和有害物質排出:1、根莖類食物→地瓜、南瓜根莖類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其中特別推薦地瓜和南瓜,除了富含膳食纖維之外,黃色食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毒,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則提供肝臟解毒功能;另外,地瓜和南瓜都是高鉀食材,也可以促進腎臟排毒,可說是對肝、腎、腸道都有增加排毒功效的食物。2、海藻類→海帶芽、昆布、海菜海藻類包括海帶芽、昆布、海菜等,特性是黏稠、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有利於腸道吸附有害物質,也可以吸附膽酸將之排出,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並具有吸附重金屬的功能,排除重金屬等有害物質。3、蕈菇類→木耳、香菇木耳、香菇都屬於蕈菇類,口感柔軟,具吸附性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利於重金屬和藥物殘留的排出,可說是「腸道清道夫」,也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同時,蕈菇類屬於高鉀食物,利水性強,可提高腎絲球過濾率,增加腎臟過濾功能,排除有毒物質。4、深綠色蔬菜→地瓜葉、空心菜深綠色蔬菜的營養價值高,若提到排毒功能,特別推薦地瓜葉和空心菜,維生素B群含量高,提高肝臟解毒功能;也富含維生素A、C和菸鹼酸,以及類胡蘿蔔素含量高,可幫助清除自由基。地瓜葉和空心菜屬於粗膳食纖維,也就是不可溶的膳食纖維,功能像「掃把」,可以把腸壁上剝落的老廢細胞或細菌病毒殘骸掃出,避免囤積體內,同時有「抑菌作用」,抑制細菌病毒感染,避免腸胃炎。5、水果→蘋果水果是每天不可少的食材,水果之中的「蘋果」可說排毒功能相當卓越,蘋果皮是粗纖維,果肉是可溶性膳食纖維,一個果實之中,有不可溶的粗纖維和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掃把和海綿吸附雙重功能兼具。蘋果含蘋果酸和檸檬酸等有機酸,可以排除乳酸,讓身體比較不會疲勞;果皮的槲皮素高,清除自由基強,防癌抗癌強,避免細胞變性。6、益生菌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製造及維持好的菌相,強壯腸道功能,間接幫助清腸排毒,不妨每天適量攝取益生菌或優酪乳、優格等食材,但要注意避免攝入過多糖分,注意食品包裝標示。 延伸閱讀: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排毒從斷食開始? 一次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處方!醫師、營養師教你吃這些食物強身抗病毒
新冠肺炎還無藥可治,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是目前最可靠的方法。中醫說氣足 抵抗力就好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醫師邱伯恩說,中醫講求內外平衡,可提升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而免疫力在中醫角度的語彙就是「氣」,氣足,抵抗力就會好。人體免疫系統就像身體的防衛軍,要提升抵抗力,最根本就是從日常飲食、生活、運動做起。「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就是自身免疫力,邪氣則為病毒、細菌等侵犯人體的物質。邱伯恩說,中藥有補氣的藥材,也有抗病毒藥材,像是基本的黃耆、枸杞、紅棗,或是人參類的高麗參、西洋參等,都可以補氣,而板藍根、魚腥草等則可清熱解毒抗發炎。黃耆、人參補氣 生薑殺菌黃耆是補氣聖品,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作用,邱伯恩說,由於含有甙類、多醣、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枸杞、紅棗內的蛋白質、醣類也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而許多人常服用的人參類,如擔心因補氣太過而上火,可用西洋參代替,參類所含的皂甙,可改善因免疫力下降產生的氣虛症狀。邱伯恩說,肺炎屬呼吸道受損,肺內的肺泡長期屬於濕潤狀態,所以在用藥上常以潤肺為主,可以蓮子、百合、麥門冬等滋陰降火的藥物。邱伯恩說,可在飲食中添加少量生薑,生薑富含薑辣素,有殺菌作用,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少呼吸道感染。他也提供一道茶飲:●防疫人參茶飲材料:人參2錢、麥門冬2錢、紅棗3錢、板藍根2錢、生薑薄5~7片服用方式與功效:藥材清洗乾淨,生薑不要去皮,切成1.5mm的薄片加500毫升水煎服,約20分鐘後即可服用,溫熱服用較佳,可提升自身免疫系統,調節體質。維生素A 防感染入侵第一線彰化基督教醫院血管醫學防治中心主任蔡玲貞營養師表示,營養均衡才能增強體力及免疫力,每天應攝取六大類且多樣化的食物,並質量充足。蔡玲貞說,維生素A會使上皮細胞健康,它是人體防衛異物入侵與感染的第一線。維生素C使皮膚健康、幫助清除細胞內自由基,保護維生素A與E等等,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容易造成免疫功能失調、抗體反應變差。維生素D 強化免疫細胞維生素D可強化腸道黏膜與免疫細胞,對抗病菌的攻擊力,維生素D多由體內合成,透過曬太陽的紫外線即可促進體內生成。從飲食中攝取的動物性維生素D3,包含沙丁魚、鮭魚、乳酪、蛋黃;植物性的維生素則為D2,如黑木耳、大豆、菇類、五穀類等。維生素E也有助於製造抗體,增加T細胞的活性,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特別重要。維生素B 維持細胞黏膜健康蔡玲貞說,每天至少吃1.5碗全穀雜糧,如糙米飯、全麥食品、燕麥、玉米、甘薯等。除能提供細胞組織運作熱量,更能提供豐富維生素B群和各種礦物質,身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和細胞黏膜健康及製造抗體等免疫功能有關。也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包括肉、蛋、豆腐、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優酪乳含益生菌,有助提高免疫力,例如常見的雙歧桿菌有益產生抗體,還可消除各種外來的致病微生物。秀傳醫院營養師蔡宜珊說,新冠肺炎造成人心惶惶及恐慌感,維生素B群能發揮調整內分泌及平衡情緒的效果。B群含量豐富的食物如胚芽米、糙米、全榖雜糧飯、深綠色蔬菜、低脂乳品等。維生素C能產生抗精神壓力的荷爾蒙,即副腎上腺皮質素,可選擇菠菜、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還有柑橘、葡萄柚、檸檬、奇異果等水果。鈣鋅鎂 安撫情緒、鬆弛神經蔡宜珊說,含鈣鋅鎂食物可舒緩緊繃肌肉,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優格、豆腐、黑芝麻等是天然的神經穩定劑,能安撫情緒、鬆弛神經;含鎂的香蕉、菠菜、葡萄乾,可以讓肌肉放鬆、避免抽筋;含鋅的瘦肉、蛋類、豆類、燕麥等,能使荷爾蒙運作正常。
-
2020-02-25 養生.聰明飲食
喝牛奶常腹瀉?雖然不傷腸胃 但要小心這種病上門
有越來越多人聽過「乳糖不耐症」這個名稱,但這到底是什麼毛病呢?乳糖是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能夠幫助腦部以及中樞神經的發展,也可以加強鈣質的吸收。人體中有一種分解酵素稱為「乳糖」,主要是將乳糖分解成好吸收的葡萄糖與半乳糖,不過,有些人體內的乳糖脢活性比較低,無法分解大量的乳糖,就會導致乳糖累積於腸胃道中,並且逐漸與腸胃道的細菌及水分結合,就可能會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包括腸胃脹氣、腹鳴、放屁、腹部疼痛及腹瀉等。乳糖不耐症主要是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對於身體或是腸胃部,並不會有長期的後遺症或病症。但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由於患者無法完全吸收牛奶營養,若本身又不注意鈣質的補充,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等問題。乳糖、活性隨年齡增長遞減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人的一生中乳糖脢活性最高的階段,就是在剛出生的時候,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降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本來喝牛奶都相安無事,但到了某個年齡時,卻突然出現腹瀉等乳糖不耐的症狀。而一些研究也發現,亞洲人跟北美人的乳糖脢活性最低,所以,乳糖不耐症的發生率相對也就最高。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乳糖不耐症的話,除了觀察喝牛奶後的反應之外,也能夠透過乳糖耐受性試驗得知。根據臨床觀察發現,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在喝了一大杯牛奶後,常要勤奮地往廁所奔跑,嚴重的人,還可能會影響生活及工作,因此,大部分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在試過幾次喝牛奶而腹瀉的情況後,大多選擇將牛奶視為「拒絕往來戶」,不再喝牛奶。含奶咖啡更易刺激腸道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牛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2、蛋白質以及鈣質等營養素,取得也非常方便,尤其是獲得鈣質相當簡單又輕鬆的方式,再加上每天1杯無糖拿鐵或是鮮奶茶,既能滿足喝飲料的口腹之慾,又可以藉由咖啡因來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多跑幾次廁所除了不方便之外,倒還有清腸胃的好處,因此,並不特別避忌喝牛奶或喝添加了牛奶的飲品。但是,以大家最常喝的拿鐵來說,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會刺激腸道蠕動,可能會引起腹瀉症狀,乳糖不耐症患者喝拿鐵後,會因為乳糖及咖啡因的加乘作用,跑廁所的次數可能比單喝牛奶時來得多。喝牛奶不腹瀉原則劉怡里表示,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可以透過每天持續喝牛奶的訓練,來誘發乳糖脢的活性,一般約1~2週就能有明顯的改善;不過,只要中斷一段時間沒有繼續喝牛奶,下回再喝,可能又要重頭開始,重新經歷腹瀉、脹氣等不舒服的階段。因此,若想以喝牛奶來獲取適量的營養素,為了避免腹瀉症狀發生,建議患者喝牛奶時遵從以下方式:● 少量多餐:營養建議人體每天攝取1~2杯牛奶(1杯約240c.c.),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分次喝、每次的份量不要太多,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可以降低乳糖不耐的症狀出現機率。患者份量拿捏以喝完不會拉肚子為準,可依照自己身體能承受的程度來做增減。● 不要空腹喝牛奶:只喝牛奶會讓身體強迫吸收乳糖,而增加腸胃負擔,應與其他食物一起飲用。不喝奶,也可獲取鈣質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牛奶是鈣質主要來源之一,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應喝1.5~2杯低脂牛奶(1杯240c.c.,約含240mg鈣質),但若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患者應減少喝牛奶的機會。建議可以發酵乳、無糖優格、優酪乳或起司等乳製品來取代牛奶,另外,也可透過其他天然食材獲取足夠的鈣質或幫助鈣吸收,例如豆類及其製品、芥蘭菜、小白菜、黑芝麻、腰果、小魚乾等動植物性食物中,皆含有豐富的鈣質,乳糖不耐症患者應多方攝取,以補充不足的鈣質。延伸閱讀:喝牛奶也要看時間! 補鈣、安神2黃金時段別錯過一喝牛奶就拉肚子? 做到2件事就能反制它
-
2020-02-19 橘世代.健康橘
SOGO董座黃晴雯「自我管理別忘了人性,偶爾放縱」
從記者、主播與時間競速的媒體工作,到主掌年營收超過400億元的SOGO百貨、拚的是集團穩健成長,翻開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的職涯履歷,可說是幾乎身處高壓行業。但她養成一套非常自律的生活習慣,讓自己的身體足以面對職場上的各種挑戰。黃晴雯說,「我是個喜歡動的人,習慣每天出去動2次,已經像起床要刷牙洗臉的例行習慣,這段時間沒人可以打擾我,幾乎可說是風雨無阻。」每天清晨5、6點就起床的她,上班前會帶愛犬去散步;下班後回家吃完飯再去散步,每回運動半小時至一小時。她說,我一天最少一定要走到7000步,大部分都走到1萬步以上,要是一天沒走到1萬步,就會在家用跑步機走足。小時候就學芭蕾的黃晴雯,體能好、身體柔軟度也好。由於愛犬年紀大了路走得慢,所以陪牠散步時,她會邊聽音樂邊跳舞。她說,「我很喜歡跳舞,聞樂就會起舞啦。」打開她的手機歌單,都是當下西洋流行音樂,喜歡的歌手是強納斯兄弟(Jonas Brothers)、橫掃今年葛萊美獎的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Camila Cabello等,幾乎都是時下年輕人在聽的發燒夯曲。黃晴雯說,「無論散步、跳舞,運動過後的感覺是很愉悅的,我在運動時也會思考很多事情,產生很多靈感跟想法。」她認為,很多人說沒時間運動其實是個藉口,出門走走或在家動一動、跳一跳就可以運動了。至於飲食習慣,黃晴雯也有一套規律模式與3大原則,「早上吃得純淨、中午吃得滿足、晚餐吃得簡約」。飲食部分她採倒三角型吃法,早餐吃得很健康、豐富,像是穀類、水果、優格、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每天固定吃一顆水煮蛋,一天的水果也會在早餐吃掉,並堅持蔬菜、水果、穀類一天一定要吃到7個種類以上,讓早餐吃得均衡且健康。愛犬的早餐也是黃晴雯親手準備的鮮食,把紅蘿蔔、地瓜、花椰菜、青豆、玉米,切塊打碎蒸完後分裝,再搭配新鮮牛肉、雞肉。她說「狗狗也跟著我吃得非常健康,所以別人完全看不出來牠已經15歲了,我每天最紓壓的時候就是早上的時刻。」人在做自我管理計畫時,不能違背人性,人偶爾需要一點點放縱黃晴雯笑著說,「其實我是個很有美食欲望的人,加上台灣的美食太好吃,我中午就會自然吃,是犒賞自己味蕾的時候。」晚餐時間她吃得早,「並絕對不吃宵夜,晚餐若沒有吃,頂多在睡前2個小時喝一點牛奶。」另外她也分享一個上班的習慣,她中午會把燈關掉,在辦公室小憩個10、15分鐘,她說,經過很多科學證明,午睡功用很好,可以幫助下午思慮的清晰度、體能的回復,「如果可以的話,我會盡量在中午打個盹,對我下午的精神很有幫助。」規律的飲食習慣或運動,對很多人來說要持之以恆非常難黃晴雯指出「很多事做一段時間,自然身體就養成自律的習慣」,最重要的是「生活態度會決定你身體的狀況」。【延伸/更多熟齡人生指南↘↘↘】。10個慢老單字:關於老年,你該有的10個態度。60歲退休員警讓魚骨重生 開拓漁村文創。50歲後改寫人生方程式 家庭主婦成為拼貼藝術新星。熟齡族不怕中年轉業 江惠頌:50歲之後更重視自我實踐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9 新聞.健康知識+
最新研究:大量纖維與優格 可降低肺癌風險
許多人往往會在正餐之餘補充重要營養素,如纖維、益生菌和益菌生(Probiotics),而今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研究發現,補充這些營養素也能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這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會腫瘤學期刊」(JAMA Oncology)的研究,分析文獻中超過144萬名美國人、歐洲人和亞洲人的飲食習慣,發現固定攝取大量纖維和優格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比吃較少纖維和優格者低15%到19%。此外,大量定期攝取纖維和優格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機率降低33%,這種肺疾是可能發展成肺癌的危險因子。范德堡研究團隊雖然還無法完全確認原因,但推測這些食物和營養品的抗炎特性可能降低肺癌風險。領導研究的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楊晶在(Jae Jeong Yang,音譯)解釋道,多虧了益菌生和益生菌,膳食纖維和優格可改善腸道細菌組成。她說:「腸道微生物群在降低發炎中扮演重要角色,發炎是導致肺癌的主因之一。」益菌生往往能在高纖食物中獲得,對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有益,益菌生也「餵食」益生菌或腸道好菌。益生菌是活體微生物群,通常存在於優格中,可促進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和運作,對免疫系統有幫助。她說:「我們期望人們攝取更多具有更健康微生物群的纖維和優格,促進整體健康。」
-
2020-02-04 名人.好食課
預防流感上身 營養師推薦4種營養素提升自體免疫力
寒流來襲,流感疫情升溫,我們應該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如:施打流感疫苗、出入公共場合戴好口罩避免飛沫感染,也可以透過飲食提升免疫力來預防這些疾病,以下營養師整理了一些食物或營養素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一起向流感say no!一、益生菌:腸道中存在著數以百億計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會透過分泌代謝物、調節體內激素而影響身體的免疫功能,補充益生菌有助於調整腸道菌叢生態,因此能調節免疫系統,幫助我們對抗流感。過去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增強先天免疫力並調節病原體誘發的發炎症狀(連結),增強對抗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流感的發生率。2014年有文獻統整了益生菌與免疫的關聯,在文獻中指出粘膜上皮細胞可維持腸道的完整度,避免病菌入侵。益生菌也能夠調節「系統性免疫細胞」(systemic immune cell)、黏膜上的免疫細胞活性,像是增加T細胞的活性等,促使T細胞殺掉入侵的病菌,幫助我們對抗流感(連結)。益生菌的菌種有很多,在挑選補充品時可以查詢健康食品資料庫(連結),選擇有免疫調節認證的會更有保障!而在一般食品上,建議可以攝取無糖優格、優酪乳,都有助於調節我們腸道生態,進而提升抵抗力!二、鮪魚、鮭魚:鮪魚和鮭魚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來源,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除了與骨質健康有關以外,維生素D也與免疫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體的免疫細胞在辨認到病菌後,會開始分泌抗菌蛋白,而維生素D就參與了這個機制(連結),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是維持免疫的關鍵之一。過去研究發現,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與流感發生率為負相關,代表維生素D含量越低,流感發生率越高!然而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國人的血液中維生素D狀況非常不佳,19歲以上接近缺乏的比例達到40.4%,而缺乏率達到近20%。除了飲食之外,也要有充足的日曬或者選擇攝取補充劑,都是很好的維生素D補充方式!三、全穀、堅果類:全穀和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一碗糙米飯就可以滿足約20%的維生素E建議量,而維生素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可透過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防止氧化造成的損傷維生素E也藉由調節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巨噬細胞等等免疫細胞的活性來提昇我們的免疫力(連結),是維持免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有研究發現在流感感染期間,體內的維生素E含量會減少,(連結)。在一些動物實驗發現,補充維生素E能夠降低因為感染病毒所造成的肺部發炎指數(連結),因此,我們平時仍需要補充含維生素E的食物來維持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目前我們血液中維生素E的狀況尚可,缺乏率僅為0.1%,但攝取狀況十分不佳,國民營養調查的結果僅有1-6歲的幼童有達到建議攝取量,其他族群大都只介於60-80%的建議量,且青春期女性更低於60%,顯示我們要更注意維生素E的狀況。四、辛香料:我們每天吃的辛香料中都含有許多植化素,像是大蒜的大蒜素、薑黃的薑黃素、薑的薑烯酚等等,這些植化素,在人體扮演的角色十分多元,像是抗氧化、保護細胞完整性、調節免疫等等,這都是我們對抗流感的保護傘,讓我們能免於病毒的侵擾。以大蒜為例,研究發現大蒜所含的大蒜素等硫化物,可以提高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還有增強自然殺手的殺菌能力,也可透過降低病毒的附著力達到增強免疫功效。2001年有一項小型人體試驗,招募了146位健康受試者,並隨機給予大蒜補充物,並進行12周的追蹤,觀察這些人是否會得感冒。結果發現,在實驗期間,有攝取大蒜補充物的組別,僅有24個出現感冒症狀,而安慰劑組則為65位,因此學者推測補充大蒜補充劑有助於預防感冒(連結)。而其他的辛香料也有類似的研究,所以我們可以在飲食中包含一些辛香料,補充這些植化素幫助提升免疫力!總結上述的飲食建議,平時要多攝取各式各類豐富顏色的食物補足營養,建構好體內免疫系統的防護網,才能在盛行流感的季節免於受到病毒的侵擾。除了做好飲食上的防禦,平日也要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及定時運動的好習慣,才能打造百毒不侵的健康鐵三角!【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流感高峰期!4種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報你知!】
-
2020-02-02 養生.營養食譜
百變南瓜 鹹甜都相宜
金燦燦的南瓜,除了營養價值豐富,也是甜點或麵食的好食材。台北市華江高中退休校長陳今珍,用南瓜研發了枕頭蛋糕、毛毛蟲手撕餐包,鹹口味則是有南瓜刈包,甜鹹變化多,大人小孩都很喜歡。陳今珍製作胖胖軟軟的南瓜枕頭蛋糕,她說,稱枕頭蛋糕是因為蛋糕中心突起形似枕頭,採燙麵方式及水浴法蒸烤,讓蛋糕體如枕頭般柔軟。陳今珍說,烘烤時間的拿捏就像實驗室,時間不夠會坍塌,時間太久會乾裂,她就當做練習。粉漿中加入200g的南瓜泥,東昇南瓜顏色很漂亮,烤出來的蛋糕黃澄澄的,蛋糕體組織鬆軟綿密。完成後,切成方塊配上一杯咖啡,在這冷冷的天氣相當愜意。百變的南瓜,也可用來做成毛毛蟲手撕餐包。陳今珍說,每逢周五,她會為家人烘烤假日早餐主食,通常是麵包、土司、蛋糕交錯,說是主食,其實只占餐盤一小部分,會再煎份雞胸肉片、燙份蔬食、水果、煎蛋,撙奉早餐吃得好理念。陳今珍說,最近學到一種特殊的發酵方式,先將總麵粉量的30%至40%,加上等量水分及少許酵母攪拌,透過隔夜冷藏,早上再與其他材料進行攪拌工序,做出來的麵包和冷藏發酵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麵包組織非常細緻,撕開都有牽絲效果。營養師陳婉萍說,南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具有抗氧化功能。而肉中有礦物質,可以幫助南瓜的β-胡蘿蔔素(Beta Carotene)轉換成為生素A,有益於眼睛保養。刈包是精緻的澱粉類,加入南瓜之後,是一個相對比較健康的主食選擇。南瓜毛毛蟲小餐包液種:高筋麵粉115克、水115克、速發酵母0.7克主麵團:高筋麵粉235克、原味無糖優格70克、雞蛋1顆50克、鹽3克、速發酵母2.8克、發酵奶油35克作法:1.將液種材料拌勻即可,室溫發酵30分鐘(冬天60分鐘)放入冰箱冷藏12至16小時。2.將全部液種加入主麵團材料(奶油除外),先用慢速攪拌3分鐘成團(無粉粒狀態)後,用快速攪拌3分鐘至光滑有彈性,加入奶油,轉慢速2分鐘攪均。3.再轉快速4分鐘至出現薄膜後發酵60分鐘,將發好的麵團移出到桌面直接分割成15個麵團,分別滾圓蓋上保鮮膜休息15至20分鐘。4.休息好的麵團再次滾圓包入餡料,擀捲成橢圓形片,2/3處切細條捲成毛毛蟲狀,整齊排放在烤盤(15*20公分)上即可發酵至2倍大(約60分鐘)。5.進烤箱前在麵團上抹上適量的蛋黃液送進已預熱好上/下火210度/190度的烤箱烤約12分至表面金黃即可。南瓜枕頭蛋糕蛋白糊:蛋白10個、白砂糖150g蛋黃糊:植物油150g、低筋麵粉(過篩200g)、鮮奶150g、蘭姆酒2大匙、全蛋2個蛋黃10個、(南瓜泥蒸熟連皮南瓜200g、鮮奶50g)、裝飾南瓜子適量白報紙1張作法:(35*24*5事先備好烤模,舖上一層白報紙)南瓜牛奶蛋黃糊:1.油用小火煮至出現紋路即可熄火,加入低筋麵粉快速攪拌均勻。2.加入鮮奶拌勻,加入蘭姆酒拌均勻,加入2顆全蛋拌勻,蛋黃分次加入拌勻,最後加入南瓜牛奶泥拌勻即可。3.打蛋白糊,糖分3次加入,出現大泡泡時加入第一次糖,繼續打至濕性發泡,倒扣不滑落即可。4.打好的蛋白糊蛋白糊分3次,加入蛋黃糊內切拌均勻即可。5.拌好的蛋糕糊倒入烤模內,由上往下震盪幾下,讓空氣排出,隨意撒上南瓜子裝飾一下。6.上火180下火120度,入烤10至15分鐘。上火150下火120度,繼續烤115至120分鐘。南瓜刈包材料(約6個):中筋麵粉250g、蒸熟南瓜泥80g、水50cc(依南瓜泥水分多寡調整)、速發乾酵母2.5g、砂糖15g、液體植物油15g、鹽1/8茶匙作法:1.將所有材料放入鋼盆中,倒入水慢慢攪拌搓揉成為一個團狀(水的部分保留10cc視麵團搓揉狀態慢慢添加)。2.麵團筋性變大後繼續搓揉8至10分鐘變光滑不黏手的麵糰。3.放入抹少許油的盆中噴灑些水,鋼盆表面罩上濕布或保鮮膜發酵1.5個小時至2倍大。4.工作檯面撒上一些中筋麵粉,發酵完成的麵團移出到桌面,麵糰表面撒上10g的中筋麵粉。5.將10g的中筋麵粉慢慢揉進麵團中成為光滑橢圓形的麵糰。6.切麵刀由橢圓形麵糰中間平均切開。7.麵糰用手搓揉成長條,再將長條麵糰平均切成6等分。8.將小麵糰壓扁,使用擀麵棍擀成長約12cm的橢圓形,麵糰光滑面在下,朝上這一面塗抹一層油脂,然後對折。9.蒸籠鋪上不沾烤焙紙,將完成的刈包間隔整齊放入蒸籠內,蒸鍋中加滿水,將水微微加溫至手摸不燙的程度(約體溫37度C),然後關火,蒸籠放上,蓋上鍋蓋再發40分鐘至刈包發到非常蓬鬆的感覺。10.發酵完成直接開中大火蒸12分鐘,在時間到前2分鐘將蓋子打開一個小縫,時間到就關火,保持蓋子有一個小縫的狀態放置約7至8分鐘,再將蒸籠整個移除,蒸鍋再放置3分鐘才慢慢掀蓋子。
-
2020-01-29 新聞.健康知識+
酒精能殺菌卻殺不死腸病毒...台大化工博士教你用什麼才能殺死病毒
如果你有小孩,在腸病毒疫期,一定聽過這樣的説法:「酒精可以殺死99%的病菌,但是,酒精殺不死腸病毒!」 細菌、病毒,都會讓人生病,但大部分的人,往往搞不清楚這2個東西的差別,明明都是感冒生病,為什麼會有「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呢? 正巧,前一陣子討論度沸沸揚揚的滷肉飯公敵「非洲豬瘟」,也正是一種病毒。那到了疫區,到底可不可以吃豬肉呢?人會不會感染非洲豬瘟呢? 如果想要知道要怎麼樣才不會生病、該如何治療,這要去請教專科醫生。我可以跟大家說明的是:細菌、病毒的構造有何不一樣?為什麼大部分細菌用酒精就可以殺死,而殺死病毒則需要用90°C的熱水才行? 細菌是什麼?為什麼濃度75%的酒精殺菌效果好過95% 細菌是一種微生物,可以單獨生存、繁殖,這也是細菌與病毒最大的不同。細菌對人類來說,並不完全有害。有些細菌是對人類有益的,乳酪、豆腐乳、醬油、醋、酒、優格......等食物,都是靠細菌才能製作出來的。 不過,也有一些細菌是病原體,會導致人生病。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部分構成,因此如果要殺死細菌,達到「殺菌」的效果,就要能穿過細菌的細胞壁,滲透到內部讓蛋白質變形。加熱跟酒精,都可以使蛋白質變性,導致細菌死亡,所以都是殺死細菌的有效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酒精濃度越高,殺菌效果就越好。因為高濃度的酒精會讓細菌表面的蛋白質迅速凝固,可是這個速度實在太快了,導致酒精無法繼續往內滲透,對某些細菌來說,它的內部仍然是「活的」,殺了等於沒殺。 殺菌效果最好的酒精濃度是介於70-78%之間,一般來說,75%濃度的酒精即可殺死99%的細菌。對於殺死細菌而言,酒精是便宜方便又有效的方式。 病毒:靠「寄生」感染其他生物 要對付病毒就沒有這麼簡單了。病毒不具細胞結構,是由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單獨存在時無法獨立生長和複製,可是也不會被消滅,不過一但病毒找到了宿主「寄生」,即可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複製、造成感染。簡單說,沒有宿主時,病毒什麼都不是,勉強只能說是一段「資訊」;可是一但寄生到生物體上,它就會生龍活虎地感染其他的生命體。所以,病毒到底算是「生物」還是「非生物」,還一直是個討論中的議題。 非洲豬瘟的病原體就是一種病毒,這也是為什麼在冷藏與冷凍的豬肉上,雖然病毒沒有被活化,但也不會死亡,可以存活3個月到3年,相當頑強。 病毒不是殺不死,只是沒有像細菌那麼簡單,靠酒精就能解決。殺死病毒的方式基本上有2種: 1.加熱到特定溫度,並且持續一段時間,讓DNA、RNA變性失去活性。 2.用次氯酸水、漂白水這一類能破壞病毒蛋白質外殼的成分消毒。 不同種類的病毒,對溫度、消毒劑的耐受度也不一樣。以非洲豬瘟病毒來說,加熱到90°C會失去活性,人類的胃酸也可以讓非洲豬瘟的病毒失去活性。更重要的是:非洲豬瘟並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所以只要豬肉熟食,在疫區「吃豬肉」,不需要太擔心。 在家準備消毒水對抗非洲豬瘟?真的不用了 先前有相關新聞報導,教導主婦們在家裡自行以漂白水(次氯酸鈉)調製合適比例的消毒水對豬肉消毒。這其實完全不合邏輯!漂白水主要是用於畜牧場的環境衛生消毒,並不適合在家拿來對肉進行消毒!大家買豬肉回家,如果還要先泡過消毒水,基本上這些肉你應該也不會想再煮來吃了,不是嗎? 非洲豬瘟真正可怕的影響,並不是對人類,而是對養豬產業!要是非洲豬瘟傳染到台灣,是會讓整個養豬產業毀於一旦,讓台灣的豬農欲哭無淚的。再次提醒有安排出國的大家,千萬不要帶任何豬肉的製品回來,非洲豬瘟的防範真的還是要從這一步做起。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呂宇真 延伸閱讀: 別讓孩子記恨你一輩子:不管多丟臉,都要和他站同一邊●作者簡介_謝玠揚 博士 謝玠揚,台大化工博士,在30歲那年創辦醫美保養品牌Neogence霓凈思。近年來成功打入東南亞及歐美數十國市場,努力為台灣品牌走上國際。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專欄文章列表 【新書推薦】 謝玠揚的長化短說:化工博士教你一定要知道的餐桌、美容保養、居家清潔的58個化學常識 作者: 謝玠揚 出版日期:2017/08/01 化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於日常生活也有不少應用,所有需要購買「含化學成分」產品的讀者,身為明智的消費者,請務必記得,懂得越多,在閱讀關於科學、健康、食品的報導時,擁有良好的化學常識可以減少受誤導的機會,而不會再被似是而非的恐嚇行銷所欺瞞了。
-
2020-01-25 橘世代.健康橘
年後甩肉不顯老 營養師:掌握每餐「半211」
過年美食佳餚當前,很難拒絕,但人過了中年之後普遍有代謝不好的問題,擔心過完年體態臃腫的話,就要更加注意飲食。專業營養師朱瑞君提醒,只要每餐掌握「半211」原則,就能避免身材走樣。朱瑞君表示,健康飲食其實很容易,只要記得「半211」的口訣就不會出錯。他解釋,半是指半碗五穀根莖類、2份蛋豆魚肉奶類、1~1.5碗蔬菜以及1份水果。【半】碳水不能不吃 但吃一半就好半碗五穀根莖類,也就是一般熟知的白飯、麵食、麵包及饅頭等,建議每餐攝取一半的份量即可,就不怕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自助餐只吃半碗白飯就好,大約就是用雙手捧起來的份量,若怕胖可以再少一點。很多人視碳水化合物為減肥大敵,但朱瑞君提醒,碳水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必須的重要能量,不能不吃,建議盡量少攝取精製過的如白飯和麵包等,可吃燕麥片混白飯、糙米或地瓜替代。【2】蛋白質每餐2份 用蒸煮讓肉好咬除了攝取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也是產生能量的來源之一。朱瑞君建議每餐攝取2份的量,例如一顆蛋加上3根手指頭併起來大小的肉量,或是一顆蛋配一杯240ml的牛奶或豆漿。朱瑞君也提醒,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常因為「很難吞嚥」、「太硬咬不下去」等飲食上的困擾,這是因為隨年歲增加、咀嚼功能退化而導致「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蛋白質攝取不足」的飲食不均衡現象。他建議可吃清蒸魚、蒸蛋、優格,或以起司入菜,讓食物變得軟一點、好咬一點,補足蛋白質的攝取。【1】一碗蔬菜 【1】一份水果每餐要有1~1.5碗蔬菜,建議每天至少要有一份深色蔬菜,因為深色蔬菜內含礦物質比淺色蔬菜多。最後是1份水果,例如一顆蘋果、柳丁等,種類不重複,才能攝取到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至於烹調方式,朱瑞君則建議低油、低鹽、低糖,善用天然食材的風味,減少過度烹調及調味,就能享受美味且無負擔。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9 養生.聰明飲食
減重、防癌、防糖尿病…專家首推「這種飲食法」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日前公布全球2020年最佳飲食排名 ,由25位國家認證飲食、營養、肥胖、食物心理學、糖尿病與心臟疾病專家共同評選,基於短時間減重、長期減重、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易於實行、營養完整性與健康風險等七項標準,將地中海飲食評為2020年排名第一的飲食方式。地中海飲食多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橄欖油,以及蔬果、全穀類、魚肉與雞肉等瘦肉蛋白,偶爾可吃紅肉。報告指出,地中海沿岸國家普遍較長壽,也比大部份美國人更少承受罹患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痛苦。地中海民眾長壽的秘訣,包括經常活動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少吃紅肉、糖與飽和脂肪,多食用蔬果、堅果與其他健康食物。透過地中海飲食,可減輕體重、避免心血管疾病,也有助心臟與大腦健康,並可預防癌症。目前並沒有單一的地中海飲食方式,希臘人飲食方法有別於義大利人,也與法國與西班牙人不同,但都有許多共同原則,飲食注重豆類、堅果、橄欖油、香草與香料、起士和適量的優格與紅酒。排名第二是主要用以控制高血壓的「得舒飲食」(Dash diet),其建議多吃蔬果、堅果、全榖、家禽、魚類與低脂肉製品,減少鹽分、紅肉、甜食與加糖飲料。它與地中海飲食相似,但建議減少兩項食物:全脂奶油(改吃低脂乳製品)與酒精飲料。營養師也建議,不吃零食與外賣,每周做2.5小時「強度中等」運動,如散步、爵士舞、園藝或普拉提。排名敬陪末座的是杜肯飲食法(Dukan diet),其重點是強調蛋白質而非計算卡路里。限制碳水化合物,迫使人體燃燒儲存的脂肪。但專家舉出杜肯飲食的缺點,認為這類飲食法的規則太繁重,也可能營養不足。
-
2020-01-09 橘世代.愛吃橘
草莓控必看! 「好丘」私藏甜點大公開
每年冬季最令人期待的水果「草莓」,已悄悄地出現在蔬果貨架上。為了嘗到安心草莓,農友連草莓幼苗的取得都格外重視,採用溫室栽培、減少用藥、養蜂抗蟲等,用心呵護的新鮮莓果得來不易!嬌嫩的草莓不耐運輸保存,除了鮮果即食外,「好丘」的小寶師傅也教大家製作漬草莓,可以作為果醬使用,抹麵包、沖泡果茶,或是加入鮮奶酪、優格一起吃,口感絕佳,又可以惜食善用外表有些傷痕的草莓。法式草莓疊疊樂材料:小型圓麵包1顆、漬草莓50公克、草莓奶醬70公克、草莓冰淇淋1球、巧克力醬少許蛋奶液:蛋液100公克、細砂糖20公克、鹽0.5公克、鮮奶70毫升、鮮奶油30毫升、櫻桃白蘭地或蘭姆酒(也可不加酒製作)作法:1.將蛋奶液材料混合拌勻,備用。2.將圓麵包去頭尾後切成3片,表面均勻用刀割線後,泡入蛋奶液中,靜置10分鐘後翻面再等10分鐘,確認蛋液吸收均勻後,即可冰入冷藏浸漬1晚。3.取出吸飽蛋奶液的3片麵包,入烤箱以200℃烤10分鐘製成口感Q軟又綿密的鬆餅,待鬆餅稍微膨起,準備出爐盛盤。4.將出爐的鬆餅均勻擺上漬草莓,作成三層草莓塔。5.最頂端放上1球冰淇淋、淋上巧克力醬,底部淋上草莓奶醬一起沾食。TIPS鬆餅主材料使用好丘特製圓麵包,建議可購買貝果或軟Q口感的厚片吐司製作。漬草莓材料:草莓150公克、砂糖20公克、蜂蜜10公克、檸檬汁5公克、櫻桃白蘭地3公克(也可不加酒)作法:1.草莓洗淨擦乾,去蒂頭後切0.3公分薄片。2.撒上細砂糖與蜂蜜、檸檬汁、櫻桃白蘭地拌勻,等待30分鐘左右。3.冰入冷藏1晚即完成。TIPS草莓不易保存,可選用瑕疵果製作漬草莓,冷藏可保存4 ∼ 5天以上,可作為麵包抹醬或是夾心。草莓奶醬材料:漬草莓180公克、鮮奶油180公克、糖20公克(可自行調整甜度)作法:1.將漬草莓用果汁機(或均質機)打勻,備用。2.拌入鮮奶油攪拌均勻即可(可保存3∼4天)。草莓鮮果茶材料:熱紅茶1杯、漬草莓1大匙、獼猴桃10公克、蜂蜜少許作法:1.準備好飲用的杯壺,放入漬草莓、獼猴桃丁、蜂蜜。2.沖入泡好的熱紅茶,用湯匙攪拌均勻即可。TIPS以漬草莓為基底的水果茶,可依時令加入喜歡的水果。Profile 郭書鳳(小寶)現任「好丘」餐飲顧問的小寶,一路陪著「好丘」在四四南村扎根,實踐把台灣好食材變成烘焙與料理的理想,讓好的人事物能被更多人看見!為了孩子,即將移居宜蘭冬山展開第二人生,善用在地好食材成為烘焙素材。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2020年01月出版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1-09 科別.牙科
牙痛要人命!就醫前遵循4「要」2「不」緩解
看牙醫前遵循4「要」2「不」牙痛不致命,但痛起來要人命,許多人都有牙痛的經驗,然而因為工作等因素,卻必須等待一段時間才能看牙醫。在就診前這段空窗期,建議你可以遵循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建議,執行4「要」2「不」原則,緊急舒緩疼痛並避免惡化。牙痛要人命 可能原因有這些根據《病人》網站,造成牙痛常見原因:(1)蛀牙:當人體吃含糖食物時,口腔中的細菌會分解糖份並釋放出酸。隨著時間累積,酸會在牙齒的琺瑯質侵蝕出一個洞,細菌及其毒素因而有機會侵入牙髓,造成蛀牙。(2)牙周感染:牙齒和牙齦間發生感染,如果你的牙齦發炎,牙齦和牙齒之間可能會有很深的空間,細菌會在這些空間內繁殖,可能引發劇痛並造成骨質流失。(3)冠周炎:通常發生在萌發的牙齒,尤以智齒最常見,牙醫師會清除牙齒周遭的食物殘渣和細菌,若有感染擴散的跡象,可能需要止痛藥和抗生素。(4)創傷:咬到太硬的食物或物體,可能使牙齒周圍的骨頭和韌帶受傷,吃較軟的食物,休息幾天有機會復原。(5)鼻竇炎:鼻竇發炎時,有可能造成上排牙齒疼痛。牙痛看醫師前 4「要」2「不」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建議:四要(1)服用止痛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類藥物,但16歲以下的兒童不應服用阿司匹林,請諮詢藥師。(2)用鹽水漱口(兒童請勿嘗試)(3)使用止痛凝膠(4)吃些較軟的食物,例如優格或炒蛋,並儘量避免患牙咀嚼。二不(1)不要吃甜、過熱或冷的食物。(2)不要吸煙,可能惡化病情。參考資料:1. 病人網站:https://patient.info/oral-dental-care/toothache2. 英國國民保健署:https://www.nhs.uk/conditions/toothache/
-
2020-01-05 養生.聰明飲食
地瓜才排第7名!營養師心中最佳「腰瘦」早餐是它
【文/選自橡實文化《腰瘦早餐》,作者大衛・辛振可】腰瘦早餐蔬果排行榜我們依據纖維和糖分的含量,給富含纖維的農產品加分,給糖分比纖維多的農產品扣分,為每種蔬菜和水果排出高下。第 12 名 蘋果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糖分含量:19 公克一顆中等大小的蘋果纖維含量:4.4 公克談到黑豆時,我說過纖維是打擊腹部脂肪之鑰,而以水果來講,蘋果正是一個攝取纖維的絕佳來源。連同能量棒和低糖優格一起,裝一顆蘋果到你的包包裡吧!趕著出門的你,就可以在路上享用一頓簡單又營養的早餐了。第 11 名 香蕉每根香蕉的糖分含量:14 公克每根香蕉的纖維含量:3 公克擁有營養學碩士學位的註冊營養師兼飲食治療師伊莉莎.贊德(Elisa Zied)說:「香蕉不僅是含鉀量高的超級水果,也能為人體提供纖維和水分。」她建議把這種黃色水果切片,加到無糖燕麥粥裡。另一個值得一試的甩肉吃法,則是把香蕉和堅果醬一起抹到吐司上。第 10 名 葡萄柚半杯的糖分含量:8 公克半杯的纖維含量:1 公克把絕佳減肥水果之一的葡萄柚,想成你的早餐開胃菜。「即使你的飲食毫無改變,只要在每一餐之前吃半顆葡萄柚,就有可能幫助你一週減掉一磅之多。」營養學碩士兼註冊營養師派翠西雅.芭南(Patricia Bannan)說:「研究人員發現,當肥胖症患者每餐飯前吃半顆葡萄柚,他們的體重便在十二週間平均減掉1.5公斤。」葡萄柚是怎麼發揮減重作用的?芭南解釋道,胰島素是一種囤脂荷爾蒙,而這種香氣清新的水果可幫助人體降低胰島素。此外,它也含有90%的水分,所以會帶給你飽足感,進而讓你吃得比較少。第 9 名 莓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3 ~ 7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 4 公克莓果絕對是早餐良伴。註冊營養師兼美國飲食協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發言人多莉.艾默爾(Torey Armul)說:「莓果不僅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抗氧化物,也能為人體提供大量帶來飽足感的纖維,以及維生素C和維生素K。」莓果也富含多酚(polyphenol)這種自然產生的化學物質,有助於減重和防止脂肪形成。你可以把莓果加進營養穀片、燕麥粥、腰瘦蔬果蛋白飲和乳清蛋白飲品裡面。你也可以把莓果抹到花生醬吐司上,或者就單吃原味莓果。第 8 名 酸櫻桃每半杯的糖分含量:6.5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1.25 公克一項以胖老鼠做的研究已經顯示,酸櫻桃對心臟健康和體重控制皆有好處。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進行了為期十二週的實驗,發現以富含抗氧化物的酸櫻桃餵食的老鼠,比「吃西餐」❸的老鼠減少了9%的腹部脂肪。更有甚者,研究人員注意到,吃櫻桃具有改變肥胖基因表現的效果。第 7 名 地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7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公克這種能量滿點的根莖類食物,有很好的理由被奉為超級食物:地瓜富含養分,又能幫助人體燃燒脂肪。高纖、低糖的特性意味著吸收速度緩慢,能讓你維持更久的飽足感。營養師蘿蘭.明澄(Lauren Minchen)喜歡用地瓜代替馬鈴薯,做成薯塊料理(詳見本書第五章地瓜相關食譜)。她說:「我喜歡這道料理的任何一種變化版,因為它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來自地瓜的所有纖維,吃起來非常飽足,有助於控制接下來一整天的胃口和飲食分量。」第 6 名 彩椒每半杯的糖分含量: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0.8 公克不管是青椒、紅椒或黃椒,不管是新鮮或冷凍,彩椒和雞蛋都是最佳拍檔。多虧了這種蔬菜豐富的維生素C,吃彩椒有助於燃燒囤積在體內的脂肪,並有助於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研究也顯示,維生素C有助於肌肉消化一種叫作肉鹼(carnitine)的脂肪酸,而對肌肉的生長和修復來講,肉鹼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光是四分之一杯的彩椒丁(大約是你會加在歐姆蛋捲裡的量),就能提供每日建議攝取量一.五倍的維生素C。第 5 名 墨西哥辣椒每根的糖分含量:0.6 公克每根的纖維含量:0.4 公克註冊營養師伊莎貝爾.史密斯(Isabel Smith)喜歡給她的早餐加點辣,這麼做的背後有很好的理由。史密斯解釋道:「多虧了辣椒素的成分,辣椒可促進新陳代謝,並有助於帶來飽足感。」她進而提議:「不妨嘗試為雞蛋料理或酪梨吐司加一根墨西哥辣椒,或其他種類的辣椒也可以。」第 4 名 綠花椰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少於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1 公克不管是煮熟或生吃,從蔬菜開始一天是吃進足量養分的好辦法,而且這些養分不容易消耗掉。營養學碩士、註冊營養師、有照營養師兼美國飲食協會會士莉比.米爾斯(Libby Mills)說:「不管是打成蔬果飲、加進歐姆蛋、或是做成水煮蔬菜低脂乳酪開面三明治,綠花椰菜、蘑菇、番茄和洋蔥等蔬菜都富含纖維,而纖維是一種帶來飽足感的養分,能讓你忙一整個上午都不餓。」第 3 名 西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5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5 公克西瓜有時因為糖分高,名聲不太好,但這種水果有一些益處,對健康好得不得了。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吃西瓜有助於改善血脂數值及減少脂肪累積。第 2 名 菠菜每半杯的糖分含量:少於1 公克每半杯的纖維含量:2 公克多莉.艾默爾說:「菠菜的熱量低,但纖維含量高,有助於填飽你的肚子。」菠菜也是植物性omega-3脂肪酸和葉酸的豐富來源,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不妨用它來為你的歐姆蛋、蔬果飲和雞蛋三明治增添養分吧!榮登早餐農產品冠軍寶座的是⋯⋯酪梨每四分之一顆的糖分含量:0.33 公克每四分之一顆的纖維含量:3.5 公克麥奇翠克說,身為地球上最佳減重食物的一分子,每一份酪梨含有將近二十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包括已有研究顯示可減少腹部脂肪的「油酸」(oleic fatty acids)在內。酪梨是良好的纖維和脂肪來源。麥奇翠克建議:「用這種綠色水果來做酪梨吐司,或是把蛋打進切半的酪梨當中,做成酪梨烤蛋。」瞧,並不是所有脂肪都不好唷!【廚房小祕密】巧克力布丁果!被稱為「巧克力布丁果」的黑柿,嚐起來就像⋯⋯巧克力布丁。難怪它榮登「吃這網:我的最愛」榜單。看似甜膩又綿密的黑柿,每100公克含有130卡路里和191毫克的維生素C,或相當於一顆柳丁兩倍的維生素C(大勝真正的巧克力布丁!)。發表在《食物研究國際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黑柿是類胡蘿蔔素和兒茶素的好來源,可刺激脂肪細胞釋放脂肪,並有助於肝臟將脂肪轉化為能量。黑柿怎麼吃 源自南美洲的黑柿,在佛羅里達和夏威夷也看得到,有些農家在網路上販售,可運送至美國境內各地。擁護者發誓:用黑柿做的派和蔬果飲保證熱量低。
-
2020-01-02 養生.聰明飲食
怎在日常飲食落實「低醣」?從主食到點心掌握5原則
所謂的三大營養來源,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我們每天進食也都是在吃這些東西,一項食物裡,通常不會僅僅只含一種營養素,而是包含不同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酉字邊的「醣」,就是碳水化合物,糖與澱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到腸胃道後,在人體消化之後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流,在胰島素的幫忙下,葡萄糖才得以進入細胞。不管我們要走路、跑步,還是單純只是坐在沙發滑手機,都需要葡萄糖作為身體能量來源。沒被使用的葡萄糖,轉成為肝醣貯存於肝臟、肌肉;若還有太多的話,再被轉成脂肪。現在大家有時說要生酮飲食,有時說要低醣,有時又是高蛋白,都是想藉由選擇食物的內容物,改變體重。今天我們來看看想「低醣」飲食時,可以怎麼做?先從減「糖」做起:米字邊的「糖」,是「醣」的一種,是我們NG飲食中最常吃得太過頭、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加了糖的飲料、食物總是變得更吸引人,但它們對健康並不好,喝利用高果糖漿調製的飲料,或吃甜甜的糖果,葡萄糖會很快地僅入血流,影響血糖高低,很容易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性,讓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當你想要減「醣」時,務必要先從減「糖」做起,先從減少吃糖果、吃甜點蛋糕、喝果汁、喝大杯糖飲的習慣開始努力。假如這項食物是有產品標示的,只要上面提及「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就是指添加糖份,請小心一點。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糖份小於5克的食物,若100公克裡糖佔了20克以上,就屬太多了。接下來,我們平常在飲料店買飲料,或在上餐廳用餐,就看不到食品標示,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辨識各種含糖食物。最常見的地雷,你可能以為:「不能吃甜,那吃酸可以吧!口味酸酸的飲料、醬料,糖份就不高。」錯!當口味原本是酸的時候,味道上就會加上不少的糖來調整,所以當你喝一杯檸檬紅茶時,口味雖然有酸酸的感覺,但裡面糖份會比紅茶來得更高。酸梅汁、酸辣醬等等,其實也都是帶有大量的糖份,務必要注意。另外一個減糖重點是,不要喝果汁。過去大家以為果汁很健康,但果汁比水果少了纖維,卻增加了更多更多的糖,即使是百分之百還原果汁裡的糖份都還是很高,喝了人也不會有飽足感,還會吃更多食物。因此,請不要喝果汁!更多減糖方式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讓自己身體愈來愈習慣無糖口味,從心減少對糖的依賴和成癮,才能讓自己往健康路上邁進。重新思考主食選擇:「醣」裡面包含了「糖」和眾多澱粉類,而大部分的文明裡,我們都是吃澱粉多醣類為主食。有的吃米飯,有的吃麵包,有的則吃麵條、麵食。因此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白飯一定要吃飽吃足」這樣的概念,沒吃完自己面前的那碗白飯包準被家長念。然而,現在我們了解,這些主食通常都屬於精緻澱粉,是高碳水但低纖維的,在體內會快速被消化轉成葡萄糖,讓血糖上升的很快,因此對健康而言不是那麼理想。當然,這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吃飯吃麵吃麵包了,但在選擇上,真的可以做一些調整。例如你可以選擇糙米,而不是白米。糙米是全穀類,帶有胚芽、胚乳、和麩皮,這些是我們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這就是我們該選的主食!除了糙米之外,紫米、全燕麥、糙薏仁也都是好的全穀類來源。記得,不要吃太多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等精緻澱粉類型的主食,而是要改吃全穀類的主食。你可以戒糖,但不要完全戒醣,還是要攝取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只是要少一點精緻澱粉。剛開始從吃白米改成吃糙米之際,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這是大家從小被教導,且維持好幾十年的習慣。你可以有段過渡期,以漸進式的方式來讓自己更習慣糙米。像是剛開始先買市面上包裝好的「糙米20%,白米80%」的米來煮,這算是踏出第一步。接著可以一次各買一包白米、一包糙米,要煮的時候就白米一杯、糙米一杯,這樣就達到50%、50%的目標。接下來再逐步增加糙米比例。目前外食選擇中,提供糙米飯的店家實在是少之又少,建議便當店、自助餐等店家,可以考慮提供糙米飯選擇,讓更多外食族能吃的健康。多吃低澱粉的蔬菜蔬菜裡具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獲取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嚴格來說,蔬菜含有大量纖維,纖維也是多醣類,但為什麼我們該多吃這種「醣」呢?因為纖維是人體難以消化的多醣類,我們吃進去後不會增加體內什麼熱量,也不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如果膳食纖維足夠,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減少便秘,有些纖維還能降低身體膽固醇數值。整體來說,高纖飲食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腸道癌症的機會。還有,纖維比較多的時候,食物就比較具份量感,讓人飽足。在我們選擇低醣飲食時,低澱粉的蔬菜務必要吃得足夠。澱粉類比較高的植物通常是根莖類,像紅蘿蔔、地瓜、馬鈴薯、玉米、甜菜等,澱粉就比較多。如果你想吃地瓜或馬鈴薯,記得把它們算在主食那一類。那哪些是應該多吃的低澱粉蔬菜呢?大家常吃的花椰菜(青色與白色都是)、菠菜、高麗菜、蘆筍、菇類、萵苣等等都是!增加優質蛋白質如果你想要減醣、也想要減重,那每一餐都添加優質蛋白質就非常重要。攝取足夠蛋白質時,我們身體會比較有飽足感,比較不會一直好餓想吃點心,而且還能在減重的同時維持住肌肉的質量。魚類、雞肉、奶類、蛋類、無糖優格、豆類等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選擇,記得每一餐都至少選擇一份來添加。例如在早餐的時候,很多人習慣吃一個麵包解決,但這裡面就完全沒有蛋白質,而是精緻澱粉與糖的組合,升糖快速,但很容易讓人八點才吃完麵包,十點又餓了。因此可以考慮改成以蛋為主體的早餐,炒蛋、蒸蛋、茶葉蛋都可以,或改成吃雞胸肉沙拉,改成吃香蕉加無糖優格,都是比麵包更好的選擇。為點心做準備如果你真的很餓,是不是會取找一包餅乾來吃呢?然而,這些包裝好的餅乾、洋芋片、零食也是低醣飲食的大忌,因為成分不外乎是精緻澱粉、麵粉、和糖,一整個就是高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不過人都有突然會餓的時候,這時候可以選擇什麼解解饞呢?適量的杏仁、腰果、夏威夷豆、花生,可以是不錯的選擇。但請記得,請選擇無調味的,不要選加鹽或加糖的版本來增加身體負擔。一次吃一兩顆,放在嘴巴裡慢慢咀嚼,感受堅果的味道香氣,不要一次一大把咻咻咻的解決掉。蛋除了可以當早餐,你也可以把蛋當成是個零食。現在超商都有賣茶葉蛋,取得方便,一顆蛋裡面碳水化合物少,但有6克蛋白質,讓人更有飽足感。每天吃的三餐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麼選擇食物,選對食物,身體負擔就比較少,對健康就更有益。掌握低醣飲食的五大原則,就算我們無法一日內改變舊有的飲食習慣,但從這些方向出發,對身體是有很大好處的。還有,家人、朋友間的飲食習慣會互相影響,如果你想要達到減醣飲食,那就要多分享這樣的資訊讓朋友、家人知道,讓大家一起了解如何正確選擇食物,才能維持減醣的好習慣。原文:想嘗試低醣飲食?掌握五大原則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30 養生.營養食譜
冬季盛產口感最甘美 好吃白蘿蔔這樣挑!
菜脯蛋、關東煮是台灣人最熟悉的味道,主角就是白蘿蔔,冬季正是盛產期,不論燉蘿蔔、蘿蔔湯、炒蘿蔔都好吃。而蘿蔔乾料理更多變,這個季節就讓好吃又便宜的白蘿蔔成為餐桌的焦點吧!寒風吹起,便是白蘿蔔盛產期,買幾個放在廚房裡,隨時能派上用場,不論煮排骨湯、燴牛肉,或是刨絲、切片清炒,鮮甜的滋味非常下飯,冬天吃火鍋時,配上蘿蔔泡菜,不但清爽,還能解油膩喔!《12月至3月盛產期》白蘿蔔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以及微量的鋅,有助於腸道蠕動、增強免疫力,熱量低又有飽足感,適合想減重的人吃,每年12月至隔年3月是盛產期,口感最為甘美;除了新鮮入菜,蘿蔔乾煎蛋、燉雞湯是許多人的最愛,還有人利用葉子醃製「雪裡紅」、刨下的皮涼拌,一點也不浪費。《蘿蔔排骨湯,甘甜美味》蘿蔔排骨湯可說是經典的家常菜,排骨加些薑片汆燙撈出,放入另鍋中,加水及白蘿蔔,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燉煮40 分鐘,加鹽及胡椒粉調味就好了,切成大塊的蘿蔔,甘甜美味,一口咬下,讓人好滿足。《搭配青蔥、蒜苗也對味》清甜的白蘿蔔簡單熱炒也好吃,切成薄片,與醬油、糖一起燉煮,起鍋前,放入蔥段稍微拌炒,加鹽調味即可;搭配蒜苗也很對味,蒜白切段、胡蘿蔔絲炒至稍軟,加入白蘿蔔絲拌炒,加鹽調味,最後加入蒜綠拌炒熟軟,就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健康料理。《優格醃蘿蔔,口感特別》冬天吃火鍋或燒烤時,搭配清爽的醃蘿蔔,最能開胃解膩;白蘿蔔刨片、撒鹽醃漬,蘋果切薄片泡鹽水,瀝乾後放入碗裡,加入碎蒔蘿,澆上檸檬汁、橄欖油拌勻,最後用鹽、胡椒調味;用優格醃白蘿蔔,口感更特別,白蘿蔔切短條狀,撒鹽稍醃後擰乾水分,加入以優格、蒜末、薑末、韓式辣椒醬、醬油調和而成的醬汁中拌勻就可以吃了。《豆瓣醬醃蘿蔔,風味一級棒》帶著豆香的醃蘿蔔,湯汁還可用來煮魚、燉肉、拌麵,風味一級棒,白蘿蔔連皮洗淨後,去除頭尾及中心部分,切厚塊、撒鹽拌勻,醃漬3小時後瀝乾,裝入乾淨的玻璃罐中,加入二砂糖、糯米醋及辣豆瓣醬,旋緊瓶蓋、稍微搖動瓶身,等罐中糖分溶化後,放入冰箱冷藏,約2~3天即可食用。怎麼挑選好吃的白蘿蔔呢?表皮光滑細嫩、色澤潔白、梗頭鮮綠,結實飽滿有重量感,用手按越硬越好、輕彈聲音清脆,就是肉質細嫩、水分充足的白蘿蔔了。(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