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1
筆 文章
-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長庚混打第3劑計畫起跑 羅一鈞:指揮中心尚無考慮實施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一周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下周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臨床試驗若有具體重要結果,會再與大眾分享,但指揮中心現在並無考量混打第三劑。針對88位長者現況,莊人祥表示,有兩位民眾到急診就醫,但都已返家休息。今天則有六位民眾急診,其中一位安排住院觀察,另兩位留院觀察,三位已返家休息;症狀多為頭暈、發燒、全身痠痛,將繼續觀察。至於屏東錯打疫苗事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將等衛生局呈報才會討論懲處。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早指出,長庚第三劑混打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而針對屏東縣發生將應接種莫德納疫苗第二劑的長輩88人錯打成AZ疫苗,莊人祥表示,因合約醫院拿疫苗時混到AZ疫苗,接種時沒有發現,疾管署昨天也派員與衛生局一起訪查醫院,暫停接種作業,等到接種的工作人員和教育訓練改善才會繼續提供接種。莊人祥表示,相關懲處會請衛生局呈報上來後會再討論。而針對接種不同廠牌疫苗的處置,原先ACIP工作小組就曾針對疫苗接種實務討論過,原則上不建議交替使用,但如果不小心交替使用,也不建議進行補接種。接下來也會請ACIP專家針對整個過程進行了解,亦即後續針對打錯針的民眾如何處置並精進未來防範作為。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研院長:BNT疫苗第二劑間隔長短 學理上影響不大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疫苗施打間隔是根據臨床試驗的設計來定,學理上2劑間隔短一點、長一點,影響不會那麼大,但需要更多研究佐證。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中研院做施政計畫及預算報告。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萬美玲質詢時,問及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日前提出疑慮,指台灣青少年施打首劑BNT疫苗後,心肌炎的粗發生率為美國青少年2倍,如今第2劑接種時程將屆,呼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青少年打BNT疫苗的利弊分析。萬美玲表示,何美鄉的說法經由媒體報導,引起家長、學生疑慮,擔心打第2劑發生心肌炎的比率會更高。廖俊智則表示,何美鄉的說法要由本人證實比較好,他手頭上沒有數據。但從何美鄉臉書發表的貼文來看,是用學界已經發表過的數據來判斷。廖俊智表示,相信指揮中心的專家們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會收集資料做交叉分析,瞭解施打疫苗與年齡、族群的關係。中研院目前沒有研究,因為須是醫院端和指揮中心,才會有相關數據。萬美玲隨後問及,也有些家長擔心第2劑施打時間往後延,疫苗的保護力會衰退。廖俊智表示,施打時間的間隔,都是根據疫苗臨床試驗設計而定,學理上短一點、長一點,事實上影響不會那麼大,特別是很多疫苗著重於記憶性的保護力,而不是單純說打疫苗之後,會產生多少中和抗體。不過廖俊智說,從學理講是一回事,但事實上還是需要更多的臨床實驗、更多的數據,才能夠證明。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獲衛福部核准 長庚醫院展開新冠疫苗第三劑混打試驗
為了解國人新冠疫苗混打保護力,長庚醫院疫苗第三劑混打計劃,日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於近期正式展開混打臨床試驗,對象為有高接觸風險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長庚醫院希望透過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結果,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於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造成優先施打疫苗的各國皆面臨突破性感染問題。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Delta變異株除傳染力強,免疫逃脫特性也讓世界各國重新審視自身疫苗政策,包括以色列和美國已相繼開始追加第3劑,因此第3劑混打試驗勢在必行。邱政洵說,該院日前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日前通過衛福部核准,將準備正式展開臨床試驗。邱政洵指出,此計畫將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的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高端、輝瑞(BNT)、莫德納以及半量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除評估第三劑接種不同疫苗的安全性外,亦會做中和抗體的測量來評估免疫生成性。此項臨床試驗瞄準在一線醫療場所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接觸變異株高風險的航空機組人員等高風險的族群,希望可以透過此第三劑提升這些重點族群的疫苗保護力。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暨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表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長庚醫院致力於各項防疫任務,維持抗疫醫療量能,亦積極執行各項疫苗相關研究,以期讓台灣的疫苗政策運用能達到最大的彈性。目前在本院進行第二劑疫苗混打的臨床試驗已收案完成,將開始展開第三劑混打試驗。此第三劑疫苗施打試驗為領先世界趨勢的試驗設計,也預期可對台灣目前因疫苗到貨不均的現象提供適當的政策建議,使疫苗分配及使用可以達到公衛利益的最大化。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第二劑沒感覺?莫德納、BNT第二劑反應大?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副作用
在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從5月中旬逐漸擴大後,民眾對於疫苗接種由觀望逐漸轉趨極,至今台灣疫情也逐步控制,已經有不少人陸續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但接種後症狀依每人體質也有所不同,網路流傳「打AZ是先苦後甘」、「mRNA疫苗先甘後苦」,是真的嗎?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 非疫苗注射禁忌症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指出,疫苗注射後常見皮膚表現,大部分在數天後才產生的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並非下一劑疫苗注射的禁忌症,但若有任何疑慮還是建議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而大部分對mRNA疫苗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會在注射後30分鐘內出現。若在數天(median onset=day 8)之後才產生hive,則較favor是正常的免疫/發炎反應;不到一半的人會在注射第二劑疫苗時產生一樣的皮膚表現,但會較輕微也會較快發生,產生delayed local reaction的病人不應使用抗生素,也應該繼續接受第二劑疫苗的施打。(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後如何分辨是過敏or副作用? 從「7點」可辨別:發生時間也有差)接種新冠疫苗 事前不建議預防性用藥出現較明顯不良反應的時間點:AZ第一劑、Moderna & BNT第二劑。但在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AZ第二劑接種 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而據Taiwan V-Watch 08/04資料更新,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58%,18-49歲約7成、50-64歲約4成、65歲以上約23.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有26.9%(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約有12%第二天會於注射部位產生腫塊。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18-49歲約5成、50-64歲約27%、65歲以上12.3%)、疲倦(25%);發燒約佔2.9%。(推薦閱讀: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Moderna第二劑接種 3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Modern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與關節痛(5%);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其他有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發燒約有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18-64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並應於數天內消失。(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BNT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七成都是男性BNT疫苗在年輕人大量施打需注意暈針副作用,美國CDC VAERS系統890萬12-17歲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通報9246個不良反應報告,大概每千次注射有一次通報。其中90.7%是不嚴重的,9.3%是嚴重的,最常見的是頭暈 (20.1%), 昏厥(syncope,13.3%), 頭痛 (11.1%),失去意識 (7.5%),盜汗 (7.4%)。(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此外,嚴重的不良反應則七成都是男性,年齡中位數是15歲。其中最常見的是胸痛(56.4%),心肌炎(40.3%)。心肌炎通報397例,佔整個通報比例4.3%。延伸閱讀: ·混打AZ、BNT副作用風險增?保護力有影響嗎? 研究曝最新發現 ·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燒怎辦?多久會有保護力? 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院出包 屏東88人接種莫德納誤打AZ
屏東縣東港鎮安泰醫院昨天上午發生打錯疫苗事件,八十八名原應接種莫德納第二劑的民眾,被錯打AZ,醫護人員中午清點空瓶才發現失誤,院方已通知其中五十七人,沒有身體不適。屏東縣衛生局已處分醫院停權、暫停施打疫苗,並請院方三天內完成行政檢討報告。安泰醫院院長黃炳生出面道歉並坦承疏失。他說,初步研判工作人員前晚整理盤點疫苗時忙中有錯,將八瓶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放在一起,昨天一早從醫院領取卅八瓶疫苗僅核對數量,沒再檢查瓶身標籤,第一線人員對誤打事件很自責懊惱。黃炳生表示,AZ與莫德納瓶子、瓶蓋幾乎相同,人員領取疫苗時未查核,疫苗運抵施打站後分裝時又未檢查瓶身標籤,沒落實「三讀五對」(三讀:取藥時、給藥時、歸藥時必須核對;五對:藥名、病人名、給藥時間、給藥途徑、劑量),回醫院清點空瓶才發現錯誤。八十八人是否需再打一劑莫德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依據疫苗臨床試驗、國際指引及指揮中心所訂原則,不須再補接種疫苗,但將提至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會討論,諮詢專家意見。是否影響保護力?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說「不會」,目前抗體價數表現最好的是兩劑莫德納,數值約一萬四千單位,其次為AZ混打莫德納約一萬三至一萬四;先接種莫德納再打AZ抗體數值有七千,比接種兩劑AZ的一千四高。長輩第二劑接種AZ也有好處,除了副作用較少,且接種AZ疫苗引發的T細胞反應較佳,保護力較持久。昨天下午四點,屏東縣衛生局長施丞貴、東港安泰院長黃炳生與屏東縣醫師公會理事長江俊逸說明後續應變。江俊逸說,在國外莫德納和AZ是允許混打,順序沒有影響,台灣較謹慎尚未開放,民眾若有任何狀況,公會會協助後續應變。施丞貴說,八瓶AZ雖只可打八十八人,但上午九點到十點的時段約有一百人施打,會針對這一百人持續關懷聯繫;衛生局要求安泰醫院協助後續醫療,成立三支廿四小時關懷專線,有特殊狀況民眾啟動預防性住院,家中自行觀察民眾會每天關懷、持續廿一天。東港安泰醫院指出,截至昨晚七點已通知五十七人,均無不適,另有卅人未接聽電話會持續聯繫,還有十三人電話是空號,將由衛生所派人親訪。安泰醫院榮譽院長蘇清泉道歉,表示會檢討精進作業流程,也會負全責。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青少男打BNT 心肌炎風險比美高
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施打BNT第一劑已滿四周,指揮中心擬最快下月開打第二劑。不過,不僅英國、挪威和香港等陸續建議青少年只要打一劑BNT,以避免不必要的心肌炎風險,國內也有不少專家呼籲應謹慎評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說,BNT第二劑是否接種,將交由專家小組討論後決定。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指揮中心上周公布國內十五例青少年接種後心肌炎個案,其中十三例為十二至十七歲,經估算,台灣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施打第一劑BNT後心肌炎的粗發生率約百萬分之十三,約為美國青少年的二倍。若根據指揮中心昨又公布最新數據,接種BNT後出現心肌炎個案又增加四例,累積至十九例,十二至十七歲男生心肌炎通報率是百萬分廿二點五、女生則為百萬分之五點五,台灣青少男心肌炎風險恐為美國的三倍。何美鄉說,指揮中心應公布相關數據,不能只以一句「利大於弊」模糊帶過,才能讓民眾知道自己必須承擔哪些風險,決定是否接種第二劑。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也提出暫緩青少年施打第二劑的四大原因,首先是BNT第二劑副作用大於第一劑,第二劑開打後,青少年心肌炎通報率可能變成美國的四倍。其次,青少年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大多為輕症,疫苗所引發的血管炎風險可能高於染疫。第三原因為目前疫情穩定,打一劑BNT已有六成保護力;再者,BNT和莫德納均積極研究低劑量疫苗,且能維持原先效果,未來應有低劑型疫苗問世。莊人祥說,上述十九例個案年齡介於十二至廿一歲,十六男三女,十二至十七歲群就有十六人,十三男、三女。十九例中十八人都是輕症,只有一人住院中。BNT第二劑是否接種,將交由專家小組討論後決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說,依照全球疫情發展,仍有必要接種第二劑,建議指揮中心清楚揭露專家建議意見,按既定時程全面供應第二劑,讓民眾自行評估是否接種。
-
2021-11-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專家直指4原因應暫緩BNT第二劑 籲公布這些重要數據
國內12至17歲青少年施打BNT第一劑已滿4周,但英國、挪威、香港陸續建議青少年只要打一劑BNT,多位國內專家也提出示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提出四個原因,建議暫緩第二劑;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呼籲,指揮中心應公布所有「利、弊」相關數據,再讓青少年及家長自行決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也贊成。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公布截至10月27日最新疫苗接種不良事件數據。接種BNT後出現心肌炎有19例,12至17歲心肌炎通報率,在男生是百萬分之22.5、女生是百萬分之5.5。這19例年齡介於12至21歲,有16男3女,其中12至17歲只有16人,包括13男、3女。19人當中有18例是輕症,其中17人已出院,一人門診追蹤,只有一人住院中。黃高彬建議第二劑應暫緩,原因有四。首先是BNT和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都大於第一劑,現在第一劑12至17歲心肌炎通報率,差不多是美國的兩倍,第二劑打下去,通報率可能會變成美國的四倍。第二個原因是基於流行病學,青少年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即便感染,也大多為輕症,疫苗造成的血管炎風險可能還高於染疫本身。黃高彬表示,第三個原因是現在疫情控制穩定,打一劑BNT至少會有六成保護力,這樣的效果已經跟季節流感疫苗相當了。第四個理由則是,現在包括BNT和莫德納都在研究降低劑量並維持效果,未來可能有更適當的第二劑劑量可用。指揮中心解釋說,台灣是因為計算條件較美國寬鬆,所以數值才會高於美國。何美鄉強調,所有的通報系統數字都是低估不會高估,因此重點不是在於和美國的比較,而是指揮中心應告訴民眾和疫情相關的背景值,尤其我國一直缺乏的「年齡層」死亡率和重症率的資料。「不能只是說利大於弊,而是要把利與弊的數據呈現出來」,何美鄉表示,如此民眾才有依據,可以評估自己是否能承擔相關風險,至於要不要接種疫苗,最終還是家長和青少年的決定。黃立民分析,第二劑接種與否可考量兩點,一則是疫情,一則是有沒有替代方案。目前全球疫情來看,還是有必要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力,但mRNA疫苗的替代方案相對較缺乏。如果第二劑要混打副作用較少的蛋白質疫苗,例如高端或Novavax,目前研究都還沒有結果。建議指揮中心把專家建議揭露的資料都公布清楚,然後按時程全面供應第二劑,民眾就能自行評估是否要接種。
-
2021-11-0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血壓超標雖無感卻傷身 醫曝高血壓不按時吃藥危害
「你的血壓還是都偏高耶。」醫師翻著李先生的血壓紀錄本說,「上次開的血壓藥有吃嗎?」「有啊,有啊。」李先生點點頭說,「我每天都…」「你哪有啊?」李太太忍不住插嘴道,「醫師明明開兩種血壓藥,結果你每天都只挑一種吃,而且還週休二日,竟然好意思說有!」「欸…我就覺得沒什麼不舒服…」李先生支支吾吾的說,「而且現在才三十幾歲…」「很多人都覺得沒有不舒服,所以就不想按時服藥控制血壓,」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指出,「其實高血壓本來就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心臟、腎臟、眼睛等器官都會受損,還會增加腦中風的危險!」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台灣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的盛行率達25.82%,男性為29.78%,女性為21.99%〔1〕。「有些統計報告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家,大概六成有高血壓,」林柏霖醫師表示,「其實我覺得高血壓的盛行率可能更高,因為很多人都沒在量血壓,而不會發現自己的血壓過高。即使量到血壓超標,大概也有一半的人不願意吃藥控制。」血壓超標雖然無感,卻很傷身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收縮壓應該低於120 mmHg,舒張壓應該低於80 mmHg。當收縮壓介於130-139 mmHg,或舒張壓介於80-89 mmHg,屬於第一期高血壓。當收縮壓超過140 mm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屬於第二期高血壓。當收縮壓超過180 mmHg,或舒張壓超過120 mmHg,稱為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血壓超標時,患者往往不知不覺,林柏霖醫師說,「收縮壓在130、140 mmHg時,本來就不會有症狀。除非患者的血壓非常高,高達180 mmHg、甚至200 mmHg以上,才可能有一些症狀,例如頭暈、頭痛、胸痛、呼吸急促、視力模糊等。嚴重可能出現中風、主動脈剝離等致命併發症。」血壓超標時雖然無感,但是各個器官都會漸漸受到傷害,林柏霖醫師分析,心臟的部分會造成心臟肥大、心臟衰竭,腎臟的部分會造成腎臟病變、腎臟衰竭,眼睛的部分會視網膜病變,主動脈的部分可能造成主動脈瘤,腦部也可能中風。林柏霖醫師說,「將血壓控制好,能夠降低多種併發症的風險,CP值很高!」為了將血壓控制達標,患者經常需要合併使用不同機轉的藥物,這時為了提升藥物遵從性,醫師會考慮選用複方藥物。「很多時候,我開兩顆藥給病人,他會只挑一顆吃。」林柏霖醫師分享,「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可能使用複方藥。也許先請患者吃半顆,然後再根據血壓狀況慢慢調整。」高血壓患者中風後,當心吸入性肺炎腦中風是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腦部中風後經常會有神經學後遺症,例如肢體無力、吞嚥障礙等,進而導致多種併發症。根據統計,肺炎是中風後最常見的感染,也是重要死亡原因,而且吸入性肺炎亦是中風患者長期住院的危險因子。無症狀吸入與吞嚥困難是造成中風慢性期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口水、食物、飲料可能在吞嚥過程中進到氣管內,而漸漸引發肺炎。正常時候,若東西落入氣管內,便會觸發劇烈的咳嗽反射,然而腦部中風後,咳嗽反射可能變差,而失去這一個重要的保護機制,如何預防後續的吸入性肺炎是大家重視的課題。因此,為了降低中風併發肺炎感染的風險,中風患者建議可以使用ACEi(血管緊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這類藥物來控制血壓,林柏霖醫師解釋,日本有研究證實ACEi有助於降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能夠改善中風患者的問題。ACEi能夠降低中風後患者發生肺炎風險的機轉可能與呼吸道中P物質(substance-P)的濃度增加有關,林柏霖醫師說明,P物質濃度增加能提高咳嗽反射的敏感度,在中風患者身上,正好可以改善咳嗽反射,而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此外,肺炎鏈球菌也是導致肺炎的常見細菌,除了肺炎之外還可能導致腦炎、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所以林柏霖醫師也提醒,建議這類患者可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提升保護力。高血壓日常保養重點大家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正確的血壓,林柏霖醫師強調,居家測量血壓請把握722原則,第一個「7」的意思是連續7天量血壓,第二個「2」的意思是早上跟晚上都要量血壓,第三個「2」的意思是每次量血壓要連續量兩遍,量血壓的時候,請先坐下休息五分鐘。透過這樣的方式較能呈現真實血壓狀況,醫師才有辦法選擇合適的藥物。「很多患者只有在回診時量血壓,一坐下來就量,血壓容易偏高,如果看到醫師會緊張,血壓又會更高。」林柏霖醫師說,「根據錯誤的血壓,不容易正確調整藥物。」高血壓患者務必要戒菸、戒酒,飲食最好要少油、少鹽,每週要有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也對血壓的控制有幫助。貼心小提醒血壓偏高通常不知不覺,但日積月累下來,會對各個器官造成危害,林柏霖醫師說,大家要養成在家量血壓的習慣,才能掌握自己真實的血壓狀況。如果有高血壓的狀況,請和醫師好好配合,按時服藥將血壓控制好,能夠降低多種併發症的風險,CP值很高呦!參考資料:1. 2016-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原文:
-
2021-11-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魚補充Omega-3變聰明? 「16種魚類營養」曝光:這些人要注意份量
常聽人說:「多吃魚有益身體健康!」吃魚的人頭好壯壯、變聰明,既可預防心血管 疾病又可以防癌。真的是如此嗎?究竟吃魚有什麼好處?你愛吃魚嗎?為什麼長輩總說吃魚會變聰明呢?魚類富含Omega-3 幫助腦部發育營養師高敏敏解釋,因為魚肉的脂肪中含有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DHA和EPA,它們是構成腦部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可幫助腦部發育。魚類熱量排行榜 你最愛哪一尾?1、鯖魚/417kcal碳水0.2/蛋白質14.4/脂肪39.4 (g)2、秋刀魚/314kcal碳水0/蛋白質18.8/脂肪25.9 (g)3、鰻魚/254kcal碳水0/蛋白質18.1/脂肪19.6 (g)4、虱目魚/179kcal碳水0.2/蛋白質21.8/脂肪9.5 (g)5、鮭魚/158kcal碳水0/蛋白質24.3/脂肪6 (g)6、香魚/147kcal碳水0/蛋白質18.5/脂肪7.5 (g)7、黃鰭鯛/136kcal碳水0.6/蛋白質19.2/脂肪6 (g)8、紅魚/118kcal碳水0/蛋白質19.9/脂肪3.7 (g)9、青甘/118kcal碳水0/蛋白質22.6/脂肪2.4 (g)10、紅甘/115kcal碳水0.2/蛋白質21.9/脂肪2.4 (g)11、白鯧魚/115kcal碳水0.2/蛋白質17.7/脂肪4.4 (g)12、台灣鯛/108kcal碳水1.3/蛋白質18.3/脂肪3.3 (g)13、鬼頭刀/107kcal碳水0/蛋白質21.8/脂肪1.5 (g)14、金槍魚/100kcal碳水0/蛋白質23.3/脂肪0.1 (g)15、鱸魚/98kcal碳水0.9/蛋白質19.9/脂肪1.5 (g)16、石斑魚/90kcal碳水0/蛋白質20.2/脂肪0.5 (g)(以上為每100g之數值)魚類好處多 深海魚、淡海魚輪流補充高敏敏指出,魚肉的纖維結構比較短,所以比其它肉類容易咀嚼吞咽、更容易消化吸收,供人體使用。而除了變聰明外,吃魚好處也很多,例如增強保護力、恢復體力、修補傷口、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都相當有幫助;建議不論是深海魚或淡水魚都有豐富的營養,可以輪流均衡攝取。吃魚份量要注意 去除內臟防重金屬此外,食藥署也曾建議,吃魚的份量可以依照年齡做調整:1-3歲:2份/每週、4-6歲:3份/每週、孕婦:7-9/每週(一份=約三根手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但應注意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等份量,若要攝取,孕婦及育齡婦女每週不宜超過1~2份,6歲以下兒童則每月不宜超過1份(35克);或是也可以選擇小型的魚種,如鯖魚、秋刀魚、鱸魚等,重金屬殘留量相對較低。高敏敏補充,通常魚內臟組織所累積之重金屬也較瘦肉組織高,建議去除內臟再吃。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魚油、魚肝油差在哪? 兩者用途不同!營養師揭「食用時機」過量會積毒 
-
2021-10-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CDC:曾染疫但未接種 再感染機率為接種者5倍以上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29日公布的研究指出,曾感染新冠肺炎痊癒但未接種疫苗者,再次染疫的機率是已完全接種輝瑞(Pfizer)或莫德納(Moderna)疫苗者的五倍以上。該研究樣本是當局透過美國九個州的監測網路紀錄,找出染疫住院的成年患者進行評估,並將結果刊登於CDC「死亡率與發病率周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s);研究作者指出,比較已染疫和三至六個月前接種新冠疫苗的患者中,由疫苗觸發的免疫反應比感染者體內產生的免疫力還更具保護力。CDC主任羅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表示:「現在我們有更多證據向民眾重申接種疫苗的重要,即使你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也一樣。」本月稍早CDC也曾公布一份肯塔基州的確診數據,指未接種疫苗者二度感染的機率是已完全接種者的兩倍以上,但也未納入接種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的樣本,目前當局建議接種嬌生疫苗後兩個月應盡快接種補強針。研究作者表示,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比輝瑞疫苗高,且65歲以上接種補強針的保護力亦是如此。CDC公布截至8月底的數據顯示,全美16歲以上曾經染疫且體內擁有抗體的人口占比約22%,但已接種疫苗者中擁有抗體保護的比率高達九成。然而,參與該研究的科學家也在其中註明與以色列近日公布的一項報告與本研究有出入;雖然以色列的研究還有待同行評審,但該研究稱因感染使「人體自然產生的免疫力」對於二次感染具有「更持久且更強大的保護」。不過兩項研究的樣本也不盡相同,以色列研究採用任意確診者,但CDC研究特別聚焦於染疫出現症狀而就醫的患者;且以色列研究樣本也鎖定接種疫苗後保護力開始削弱的人,亦即接種疫苗至少六個月以上。
-
2021-10-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是誰都適合混打! 專家勸這兩族群「維持同品牌」最好
國內宣布第十三輪疫苗接種,原本規畫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滿十周者,可以混打BNT或莫德納,如今落空,改為成人或青少年接種已施打BNT疫苗一劑者,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但專家提醒,BNT疫苗在二個月後抗體濃度會下降,應盡速補齊,且不是所有族群都適合混打,必須要審慎評估。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國際數據指出mRNA疫苗在一、二劑間隔落在4周至12周,範圍很大,但第一劑在二個月後抗體濃度會下降,因此在疫苗充足狀況下,不應超過二至三個月接種第二劑,避免一劑者出現空窗期。依照BNT的說明書,二劑至少間隔21天,目前歐盟規定至少間隔四周至八周,指揮中心莊人祥曾表示,打過一劑BNT疫苗者,規畫滿六周至八周,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但是,周彥宏認為,國內安排時間算合理,但針對高風險人員,如醫護人員可縮短成四周。而一般成人及青少年在疫苗供充沛下,不宜超過十二周再接種。若要讓成人及青少年施打二劑的間隔時間縮短,則應考慮國內疫苗到貨量是否充足,以及各縣市在不同年齡層的施打量能是否能夠應變,「數據顯示,成人疫苗提早施打,或在十二周內規畫施打,對保護性差異及影響力不大,沒必要縮短施打時間」。周彥宏也指出,國內也規劃「AZ混打mRNA疫苗」,需間隔十周前後為主,雖然國際數據顯示,抗體效價會比原本二劑AZ疫苗佳,但接種二劑BNT疫苗仍然是最建議的方式,三種施打方式保護力則差別不大。但他也強調,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混打,務必要考量「自身健康狀況」跟「第一劑施打後的副作用」。如混打兩種不同疫苗,就必須要承擔兩種疫苗的副作用風險,但如果二劑都施打同款疫苗,其風險可能較不會太高。如果是以施打過第一劑BNT的青少年或年輕族群,其免疫活力較成人活躍,若第一劑沒有心肌炎或不適症狀出現,代表身體可以接受該款疫苗,建議不要混打疫苗。但如果一劑出現不適症狀者,九成人在接種二劑心肌炎比例高,第二劑建議可考慮混打。至於國內施打過AZ疫苗成人者分布較廣,其中老年族群同樣如果在第一劑施打AZ疫苗後,身體無特殊異狀,同樣第二劑可維持品牌「選擇AZ疫苗」,避免混打承受過多不良反應風險。至於其它青壯年族群,只要沒有特殊狀況,按照意願跟資格接種即可。【本篇重點速記】2族群建議「維持同品牌」1、施打過第一劑BNT的青少年或年輕族群,若第一劑沒有心肌炎或不適症狀出現,第二劑建議維持相同。2、老年族群如果在第一劑施打AZ疫苗後,身體無特殊異狀,第二劑建議維持相同。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獲選團結試驗疫苗計畫 WHO全額資助正統三期臨床
高端疫苗26日公告獲選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哥倫比亞、馬利、菲律賓三個國家的團結試驗疫苗(Solidarity Trial Vaccines)計畫。高端疫苗(6547)副總經理李思賢今(27)日表示,這項臨床試驗是採傳統的多國三期臨床臨床試驗,將分為對照組與疫苗組,將驗證高端新冠疫苗的保護力。李思賢表示,WHO及三個國家的這臨床試驗,目標受試人數仍待WHO公布,臨床執行時間也須等待收案進度來決定。但對於高端疫苗而言,這項臨床試驗有一重要意義,所有試驗費用將由WHO及三個國家共同分擔,高端疫苗僅需負責疫苗生產及運輸費用。李思賢說,若是由高端疫苗全額負擔一項三期臨床試驗,估計至少新台幣50億元至100億元。自今年年中以來,衛福部食藥署公布EUA(緊急授權許可)標準之後,國產疫苗應否採「免疫橋接」方式進行臨床試驗,在國內一度引發不同專家正反兩極的議論,高端疫苗不論是在台灣、歐盟及巴拉圭,仍然是採「免疫橋接」試驗力拚通過EUA。李思賢表示,不論是對於巴拉圭正在進行、或者正向歐盟申請的臨床試驗,高端仍會繼續採「免疫橋接」臨床試驗爭取更多國家通過EUA。WHO於2021年10月26日公告:關於團結試驗疫苗聲明(WHO Statement on Solidarity Trial Vaccines),由WHO與哥倫比亞、馬利(非洲國家)、以及菲律賓衛生部共同正式對外宣布全球團結疫苗試驗啟動。WHO公告指出,團結疫苗臨床試驗於哥倫比亞、馬利及菲律賓三個國家,超過40個臨床試驗中心執行。經由獨立的疫苗優先次序諮詢小組 (the independent vaccine prioritization advisory group) 評選,目前已有兩項疫苗確認獲選。首先入選的兩項疫苗為高端公司的次單位重組蛋白疫苗,以及Inovio公司的DNA疫苗。李思賢表示,團結試驗疫苗計畫共評選了20支國際疫苗,目前只有四項被選中,高端與Inovio兩公司是目前可立即啟動的兩支疫苗。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WHO啟動疫苗試驗高端入選 專家樂見:走向國際一大步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哥倫比亞、馬利與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團體試驗疫苗」計畫,台灣國產高端疫苗成為首波入選候選疫苗名單。專家認為,高端本身就是好的疫苗,先前因資本不足、台灣無疫情、跨國試驗碰外交問題等,先前有不少困境,如今WHO願協助,算是高端很好的出路,十分樂見。WHO與哥倫比亞、馬利與菲律賓衛生部啟動「團體試驗疫苗」計畫,由科學家及專家組成小組,選擇有效且安全疫苗,快速評估候補疫苗,目前已開始招募志願者參與試驗,且已審查20支疫苗,首波入選的2種疫苗正在接受團體試驗,其中一種就是台灣的高端疫苗。台灣疫苗協會推動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高端本身就是好的疫苗,早晚會獲得國際認證,先前做臨床試驗碰到困境,包括資本額不足、國內無疫情、國外臨床試驗碰外交問題等原因,導致高端難以往前邁進。黃玉成表示,高端屬於傳統次單位蛋白疫苗,研發速度本來就比較慢,不像病毒載體、mRNA疫苗,可以在兩三週內做出來,蛋白質疫苗需花半年準備。世界上除了Novavax以外,高端是第一個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次單位蛋白疫苗,研發速度已算快。另外,黃玉成也提到,研發疫苗不論研發、資金都缺一不可,高端公司僅一百人,要做研發本身就不容易,中央挹注高端經費一億元,相較美國補助Novavax十六億美金,幾乎難以比擬。台灣用小資本額還可以做到這種局面,真的要珍惜。黃玉成表示,臨床試驗動輒萬人起跳,起初AZ疫苗在英國做臨床試驗時,數據結果並不是太好,後來AZ到美國啟動3萬人臨床試驗才算完整。台灣到今年初確診僅幾百人,高端很難在台灣做傳統第三期臨床試驗,如今WHO出面協助,對高端是很好的出路,相當樂見。我國食藥署先前通過高端EUA,採用免疫橋接方式,比較高端與AZ疫苗施打後產生中和抗體數據。雖當時看來是「全球首創」,如今歐盟也同意此做法,準備給予認證。黃玉成表示,近期有法國疫苗廠研發滅活病毒,採免疫橋接方式與AZ做試驗,相較之下,疫苗製程難度,高端的次單位蛋白疫苗較滅活病毒難研發,可見我國給予EUA過程仍然嚴謹。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則興奮在臉書表示「恭喜恭喜!高端疫苗的國際認證走出一大步!希望能做出很不錯的保護力!」。他說,「就是連醫師之前還不敢大聲說的,WHO贊助去哥倫比亞做傳統三期的那件事。現在確認了!高端Medigen的次單位蛋白疫苗是其中之一。另外一支疫苗是Inovio的DNA疫苗」,他也興奮直呼「恭喜恭喜!高端疫苗的國際認證走出一大步!希望能做出很不錯的保護力!」
-
2021-10-27 該看哪科.皮膚
洗臉或洗澡的泡泡越多越乾淨? 皮膚科醫師帶您破解3個NG迷思
適當清潔臉部與身體,可以保持乾淨,但是,許多人的清潔方式與使用的產品卻不適合自己!網路上甚至流傳許多洗臉與沐浴用化粧品的NG迷思,本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皮膚科胡怡萱醫師教大家正確的皮膚清潔方式,並破解三大NG迷思! NG迷思一:水晶肥皂可以洗全身?胡醫師表示:「曾遇過民眾使用水晶肥皂洗全身,導致皮膚受損、紅腫、過敏的情形而就醫。」由於水晶肥皂屬於洗衣皂,其產品標示已說明僅供洗滌衣物用,因此提醒民眾不要用於清潔皮膚。NG迷思二:泡泡越多,洗得更乾淨?市售的洗面乳、沐浴乳等產品含有「界面活性劑」成分,能有效清潔皮膚。因界面活性劑分子有兩端,一端為親油端,可與皮膚上的油垢結合;另一端為親水端,則與水結合,經過沖洗後達到潔淨皮膚的效果。然而,界面活性劑的種類多,起泡能力不一,胡醫師說:「其實洗臉與沐浴用化粧品的起泡力和去油力沒有百分之百的相關性,不一定起泡能力高,清潔效果就越好。」有些凝露狀、乳霜狀的產品,或是起泡力較弱的產品,一樣具有帶走油垢的效果。NG迷思三: 肌膚緊繃,才乾淨?很多人誤以為把皮膚的油脂全洗掉,達到「乾乾繃繃」的感覺才是真乾淨!食藥署提醒,其實皮膚角質層上需要有一層完整的皮脂膜保護,若過度清潔,可能會傷害皮膚角質層,讓皮膚的保護力下降,變得乾燥粗糙,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導致乾裂使細菌入侵的狀況。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10-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積極溝通 盼盡快成為美國施打疫苗入境名單
高端疫苗於10月25日第六度受邀參與WHO新冠疫苗討論會議,聚焦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及追加第三針疫苗兩項議題進行國際交流。由醫師連加恩報告高端新冠肺炎疫苗施打後的安全性追蹤與大規模使用的監測資料。高端今天(26日)表示,已積極在跟美國相關單位溝通,盡快取得美國官方認可。高端今天也表示,美國CDC於10月25日宣佈自2021年11月8日起,所有外國人入境美國必須完成兩劑疫苗施打,而高端疫苗目前尚不在美國認可的疫苗名單中。高端疫苗感謝支持國產疫苗且施打疫苗的民眾,並對於高端尚未取得美國或WHO認證,造成施打者一時入境美國的不便深感遺憾。高端疫苗取得EUA且佈局國際的時間相較於其他疫苗大廠較晚,目前各項國際臨床試驗、國際認證及溝通已積極進行中,高端將為國民健康及國際旅行便利性全力以赴。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高端疫苗近5,000位受試者與近95萬劑施打量皆未出現新的安全性訊號 (safety signal),常見的施打反應為注射部位的疼痛與腫脹、及全身性的疲勞、肌肉痠痛與頭痛,發燒比例更是少見。疾管署10/22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累計已施打約140萬劑高端新冠肺炎疫苗,高端疫苗將繼續進行大規模藥物安全監測,不斷更新追蹤數據,首要確保民眾施打疫苗的安全。另外,高端表示,10月25日會議亦邀請了美國US FDA、英國MHRA、歐盟EMA、加拿大Health Canada、巴西ANVISA、南非SAHPRA與挪威Norwegian Medicines Agency等衛生主管機關分享疫苗安全性監測等議題。WHO新冠疫苗會議已是第六次邀請高端疫苗參與國際討論,從2021年5月26日起,高端疫苗分別在前五次會議中,針對保護力關聯指標 (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COP)、動物模型、高關注變異株 (Variants of Concern, VOC)、追加第三針等議題,和全球專家交流最即時的研究成果。本次會議主軸為疫苗的安全性與追加第三針討論,由連加恩醫師代表高端疫苗出席,與國際專家、各國法規單位與其他疫苗開發商分享施打高端疫苗後的安全性追蹤資料,以及在《刺胳針呼吸醫學》發表的論文。與會廠商除了高端疫苗外,其他廠商分別為莫德納、嬌生、阿斯特捷利康 (AZ)、北京科興、國藥集團、康希諾生物等廠商。高端疫苗向來秉持科學研究公開透明,以貢獻國際社會之原則,持續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的後續研究,並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向世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與技術。
-
2021-10-26 新聞.元氣新聞
天氣轉涼流感病毒好發期 幼兒首打應2劑產生抵抗力
又到了流感病毒的好發期,特別是進入冬季可能引起幼兒園、托兒所及校園群聚事件,南投縣衛生局已邀集7家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派遣專業醫療團隊,進入幼托園所提供流感接種服務,並建議未滿9歲首次接種的幼兒,應相隔4周以上接種第2劑,以獲得完整保護力。衛生局指出,接種流感疫苗是全球公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除公費疫苗自10月1日起開放接種外,今年更安排151家公、私立幼托園所入園設站接種,幼兒童人數3575人,截至目前為止,已完成58家、接種2650餘人,接種率約74.13%,略高於去年接種率70.56%。局長陳南松表示,近來統計流感季節,6歲以下幼兒類流感就診率,居所有年齡層之冠,且感染流感併發重症風險僅次於50歲以上,考量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病程長且有時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請家長儘早帶家中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以免於受到流感病毒侵襲。此外,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炎、腦炎、心肌炎。尤其是神經方面的併發症,可能發生永久的腦性麻痺、神經障礙,尤其兒童感染流感後約有1%到2%出現腦炎症狀,其中最嚴重的表現為急性壞死性腦病變,死亡率可高達30至40%。相關接種資訊請上官網(傳染病防治專區)查詢,或撥打諮詢專線2220904及洽詢各鄉鎮市衛生所。
-
2021-10-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612萬人已打兩劑疫苗有何好處? 國內外規定一次看
台灣目前已有26%人口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相當於612.8萬人。打完兩劑疫苗,除了獲得較高保護力,對於生活到底有何影響?其實在國內,完整接種滿14天者,只有出入醫院會比較方便;如果從國外回來,除非是機組員,否則也都一律要隔離14天。可能只有具出國需求的民眾,可以感受到完整接種的好處,因為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允許完整接種台灣旅客免隔離,入境即可自由活動。包括英國、歐盟或申根公約區、加拿大、新加坡、帛琉、菲律賓、泰國(11月起)、美國(11月8日起),台灣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滿14天」+「滿足該國入境檢測規定」就能免隔離。不過,上述國家大多認可AZ、莫德納、BNT、嬌生疫苗,僅帛琉認可高端疫苗。除了帛琉以外,上述七個國家或地區都不是「零確診」,但透過提高兩劑疫苗覆蓋率、有策略的檢測、戴口罩及聚會限制等防疫措施,疫情並未持續嚴峻。像是加拿大、菲律賓、泰國、美國的確診和死亡人數近兩周都在減少中。歐盟、新加坡、英國近兩周雖有看到確診及死亡增加,但由於疫苗覆蓋率高,可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因此死亡數仍低。●完整接種滿14天,去哪些國家可免隔離?1. 帛琉/兩劑疫苗覆蓋率99%/日增
-
2021-10-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權威期刊最新研究:新冠抗體檢測是有缺陷的科學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前天(2021-10-21)發表The Flawed Science of Antibody Testing for SARS-CoV-2 Immunity(新冠病毒免疫的抗體檢測是有缺陷的科學)。這個標題裡的「抗體檢測」指的是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試劑盒,而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講,這種試劑盒非但對控制疫情無助,反而會增加困擾。事實上最近常聽到的「抗體在6個月後會消失,需要打加強針」,更是會讓民眾誤以為「抗體水平的高低」就是等於「保護力的高低」。要知道,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病原(病毒、細菌、黴菌、原蟲)是多不勝數。如果我們需要無時無刻地維持高水平抗體來對付所有這些病原,那我們的血液不就要變成一股膠著的濃漿?不管是被感染,或是打了疫苗,我們的身體除了會產生抗體之外,還會訓練出一批有記性的B細胞和T細胞。當我們再次被同一病原感染時,這些細胞就會快速增生。增生後的記憶B細胞會分化成具有產生抗體能力的漿細胞,而增生後的記憶T細胞則是有些會幫助B細胞產生抗體,有些會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從而減少病毒的繁殖)。也就是說,儘管我們在被感染或打疫苗之後,抗體的水平是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降低,但是,一旦我們再次被感染,這些有記性的B細胞和T細胞還是有能力來對抗病原。所以,「抗體水平的高低」並不等於「保護力的高低」。就新冠病毒而言,頂尖的科學期刊Science在2021-2-5有發表一篇研究論文Immunological memory to SARS-CoV-2 assessed for up to 8 months after infection(感染後長達 8 個月的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記憶評估)。它的結論裡有說:「血液抗體水平不能預測 T 細胞記憶。 因此,對新冠病毒抗體的簡單血清學檢測並不能反映免疫記憶的豐富性和持久性。」JAMA新發表的這篇文章也能幫助讀者對新冠免疫有進一步的認識,所以把它的一些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在新冠疫情的初期,有些專家認為,用抗體測試來檢測人們是否已被感染,會有助於緩解封城的措施。 這是因為,那些有抗體的人可能至少暫時不會再被感染,而這樣他們就能夠重新進入社會,不會將自己或他人置於危險之中。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基於擁有抗體的免疫護照的概念並沒成功。這是因為,抗體測試的準確性未經證實,使結果存疑。更根本的是,「有抗體就有保護力」這種相關性是未知的。到底是哪些特異性抗體可以防止再次感染?它們的水平是需要多高?它們能提供多長時間的可靠防禦?隨著抗體檢測對個別患者的有用性變得不那麼明確,以及病毒篩檢(例如核酸篩檢)的擴大,公眾對抗體檢測的追捧逐漸減弱。但對一些人來說,新冠疫苗的到來重新喚起了他們對抗體檢測的興趣。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檢測可以揭示疫苗是否有效,或者指引是否需要注射加強針。但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曾一再表示,不鼓勵將抗體測試作為自己動手做(DIY)的免疫檢查。該機構在 5 月 19 日的通訊中表示,目前獲授權的新冠抗體測試結果不應在任何時候用於評估一個人的免疫水平或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尤其是在接種疫苗之後。請看Antibody Testing Is Not Currently Recommended to Assess Immunity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目前不建議用抗體測試來評估新冠疫苗接種後的免疫力)。然而,許多人沒有聽從這些建議。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有好多醫生定期為病患做新冠抗體檢測。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 Epitome Risk Solutions 還聲稱其售價 170 美元的的新冠抗體檢測能正確識別具有100% 特異性的抗體的數量,而這樣你就可以在接種疫苗或感染後24到48 小時內,知道您的免疫系統是否仍在保護您免受感染。梅約(梅友)診所傳染病血清學實驗室主任 Elitza Theel 博士證實了此一令人擔憂的趨勢。 她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進行教育,但我知道有些人接受測試只是為了看看他們是否對疫苗有『反應』或是否有『免疫力』。」原文:《抗體水平高低》並不等於《保護力高低》
-
2021-10-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12歲以下兒童打BNT疫苗?陳時中:仍觀察中
國內規畫BNT疫苗第二劑也將在下個月供成人施打,外電指出,美國輝瑞針對5至11歲小學生年齡層進行的疫苗保護力實驗顯示,預防新冠肺炎症狀效力達到90.7%。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周展開審議,若通過可用於12歲以下兒童,我國是否立即跟進或觀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大概要再觀察一點時間會比較好。目前我國由企業購買的BNT疫苗自到貨後,優先從12至17歲青少年進行校園大規模接種,後續又透過意願登記平台,在第九輪、第十輪、第十一輪、第十二輪依序開放給全年齡施打,而莫德納也經歐盟及我國食藥署通過,可讓12歲至17歲兒童接種,唯獨12歲以下小孩仍無法接種任一款新冠疫苗。對此,輝瑞藥廠也率先針對5至11歲未成年族群進行保護力測試,未來新冠疫苗施打年齡層可望降低。我國經食藥署核准,現有四款新冠疫苗其適應年齡,分別為BNT疫苗及莫德納可供12歲以上族群施打、AZ疫苗供18歲以上族群施打,高端疫苗20歲以上可接種。陳時中表示,未來BNT疫苗開放12歲以下族群施打,仍需要觀察。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混打憂副作用「被車輾過」 醫:沒這麼恐怖 發燒機率多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釋出利多,將開放部分民眾於第13輪AZ可混打mRNA疫苗。開放混打在即,有人馬上取消第二劑AZ預約,有人則擔心混打會出現「被車輾過」副作用,躊躇不定。醫師指出,混打保護力較強,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接種時間未滿,可以等等看混打,但不建議第一劑接種超過12周者繼續等下去。且混打的副作用也沒有這麼可怕,比兩劑都打AZ,多出5%發燒機率。混打會吃副作用全餐?台大醫:僅發燒機率多5%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混打沒有這麼可怕,如果混打會威脅生命,全世界混打的人恐怕都已經奄奄一息。施打每一款疫苗都會有副作用,別以為第二劑打AZ疫苗沒有副作用,仍會出現發燒、頭痛、畏寒、發冷等情況,同理,接種BNT也會有類似的副作用發生。黃立民表示,打過新冠疫苗的民眾,會分享接種第一劑與第二劑的心得,往往會得到打AZ第一劑、mRNA疫苗第二劑時副作用比較強,導致民眾在考慮要不要混打時,就把兩者的經驗混在一起考慮,甚至「超譯」認為混打很恐怖,會威脅生命。他再次強調「沒這回事」。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AZ發燒者約有40%,但接種第二劑發燒狀況變少。混打AZ+mRNA的受試者反應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副作用是高於兩劑都接種AZ疫苗者。黃立民表示,其實混打與兩劑都打AZ,唯一差別是發燒的機率多出5%,也因為發燒機率變高,其餘副作用的感受度也會提升。混打可提升保護力 需注意疫苗不良反應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也表示,無論是混打或是兩劑都接種AZ,都會產生副作用,但很多人會把副作用當作「疫苗不良反應」。他解釋,所謂的不良反應,像是AZ會有一定的機率出現血栓、mRNA疫苗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如果第一劑接種AZ者,決定第二劑要接種mRNA疫苗,應該要注意接種後,有沒有出現胸痛、心悸、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以及暈厥等症狀,一旦出現應立即就醫。根據瑞典近期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混打新冠疫苗保護力研究。AZ+AZ保護力50%、AZ+BNT為67%、BNT+BNT為78%、AZ+莫德納79%、莫德納+莫德納為87%。邱政洵表示,這是瑞典於真實世界統計出的保護力結果,說明混打可提高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他建議,如果現在尚未滿要施打第二劑者,可以等等看混打,如果時間已經超過8到12周,建議排到就馬上接種,否則時間拉長疫苗免疫效果恐會降低。他舉例,目前新加坡以及以色列,都是非常前期就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的國家,接種率極高,後續準備開放後,卻又面臨疫情捲土重來,顯示疫苗完整接種後,保護力是會消退的,也呼籲民眾盡速完成兩劑接種,後續再由政府評估,是否要再加打第三劑。另外,如果第一劑接種AZ疫苗後,出現非常嚴重過敏反應,就必須要換另外一個廠牌接種,勢必得混打。邱政洵表示,理解疫苗副作用可以幫助度過不舒服感,不要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不打疫苗,疫情之下仍建議完整接種疫苗。各類疫苗常見副作用● AZ疫苗:1.注射部位疼痛 54.2%2.疲倦 53.1%3.頭痛 52.6%4.肌肉痛 44.0%5.畏寒 31.9%6.關節痛 26.4%7.發燒(>38度) 7.9%● BNT疫苗:16歲以上青少年或成人1.注射部位疼痛 84.1%2.疲倦 62.9%3.頭痛 55.1%4.肌肉痛 38.3%5.畏寒 31.9%6.關節痛 23.6%7.發燒(>38度) 14.2%12歲到15歲青少年1.注射部位疼痛 90.5%2.疲倦 77.5%3.頭痛 75.5%4.肌肉痛 42.2%5.畏寒 49.2%6.關節痛 20.2%7.發燒(>38度) 24.3%● 莫德納疫苗:1.注射部位疼痛 92.0%2.疲倦 70.0%3.頭痛 64.7%4.肌肉痛 61.5%5.關節痛 46.4%6.畏寒 45.4%7.發燒(>38度) 15.5%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製表/陳雨鑫聯合報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mRNA疫苗 下月開放
BNT疫苗供貨充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第十三輪預約平台提供部分民眾混打BNT疫苗、莫德納疫苗,且採全年齡開放、分流施打,最快十一月上旬就能讓第一劑接種AZ疫苗滿十周的民眾混打mRNA疫苗,希望年底之前二劑覆蓋率達六成。第一劑打AZ,第二劑改打BNT,被喻為最佳混打組合,保護力高於兩劑皆打AZ,不少國人期盼接種此黃金組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符合資格者如想混打mRNA疫苗,在意願登記時,務必勾選BNT及莫德納疫苗,近日就會公布施打細節。陳時中表示,最近將有另一批莫德納及BNT抵台,第十三輪意願平台開放AZ、BNT、莫德納等三疫苗,高端可直接至診所登記施打。莊人祥表示,第十三輪BNT疫苗接種原則為優先提供第一劑疫苗,視疫苗抵台數量,撥出部分疫苗供第一劑打AZ者混打;截至十月底,接種第一劑AZ疫苗已滿十周者,約有四十至六十萬人。美國宣布十一月八日起所有入境旅客將完整接種二劑疫苗,部分國家也陸續放寬邊境管制,陳時中表示,如有商務及留學等出國需求,趕著施打第二劑民眾,最快十一月起,可持證明提出接種申請,就能順利接種,目前積極規畫細節。指揮中心已提供疫苗接種黃皮書等文件申請,陳時中表示,已規畫電子疫苗證明、數位化檢驗證明,正與其他國家展開雙邊認證,這些證明在國內外均可使用,不限定用途,預定年底前推出。衛福部資訊處長龐一鳴指出,歐盟針對電子數位證明中嚴格注重個資保護,必須符合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我國已向歐盟提出認證申請,正等待審核中。今日為第十二輪疫苗第一階段開打首日,上午十時起,平台加開二點六萬名五十五歲至六十四歲民眾預約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時限六小時,於第二階段十月廿八日起施打。截至十月十八日止,國內自行採購國內外疫苗及友邦捐贈疫苗,到貨二六五三點四萬劑,其中友邦疫苗捐贈七二五萬劑疫苗,及企業捐贈五九三萬疫苗,累積受贈疫苗一三一八萬,占已到貨數四成九。
-
2021-10-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2輪疫苗第一階段預約截止 北市:量能有剩
第12輪COVID-19公費疫苗分兩階段施打,台北市41萬人可在第一階段預約,但北市僅能提供27.6萬人次醫療量能,引發爭議。衛生局今天表示,預約截止後,還剩下1.1萬人次量能。台北市衛生局專門委員歐佳齡今天在視訊記者會上表示,第12輪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公費疫苗第一階段預約已在昨天中午截止,中央提出41萬人次的需求,不過包含65歲以上長者,實際預約人數為26.5萬人,剩下1.1萬人次的量能。歐佳齡指出,莫德納疫苗部分,中央提出13.8萬人次需求,台北市開出9.1萬人次醫療量能,有6.2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透過台北市的預約系統預約,另有7437名長者打電話到區公所預約,還有2.1萬人透過中央系統預約,最後剩下2人次的量能。AZ疫苗部分,中央提出12.6萬人次需求,台北市開出8.3萬人次醫療量能,實際預約人數為8萬多人,最後剩下2882人次量能;BNT疫苗中央提出14.9萬人次需求,台北市包含中央加開的5個接種站共開出10.2萬人次量能,實際預約人數為9.4萬人,最後剩下8127人次量能。歐佳齡表示,第二階段部分,中央提出的需求共18.4萬人次,包含莫德納疫苗5.3萬人次、AZ疫苗6.4萬人次、BNT疫苗6.7萬人次,台北市則可以提供29.4萬人次的醫療量能,足以滿足民眾需求。她說,會要求疫苗合約診所保留門診次,是依據中央5月份來函辦理,落實分眾、分診、分流,並提供幼兒常規疫苗診次,感謝基層診所願意加開門診提供服務,目前量能已足夠,未來若還有大量接種需求,將採納意見辦理。歐佳齡表示,統計至18日,台北市疫苗覆蓋率第1劑已達77.8%,第2劑25.5%,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及工作人員的支援,並鼓勵市民朋友把握接種機會以提高保護力。另外,媒體詢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天指控為支援施打疫苗,醫護人員遭壓榨,甚至有護理師因太過疲勞發生針扎狀況,衛生局是否會介入了解?歐佳齡表示,聯醫在疫情期間的確是負起很大的重任,非常感謝幫忙,針扎狀況在醫療院所內已有通報機制存在,不過若是在花博接種站將跟聯醫了解,並要求適當調配人力,避免過勞發生。
-
2021-10-22 醫聲.疫苗世代
台灣癌症基金會:加強社會教育 男性也應接種HPV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HPV)不僅會引起子宮頸癌,還會引發口咽癌、肛門癌等多種癌症,且男性感染機率較女性高。近年來全球HPV防治策略重心,也開始關注男性。推動HPV疫苗防癌多年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指出,台灣男性HPV陽性之頭頸癌發生率正快速成長,所以男性HPV防治及衛教刻不容緩。賴基銘指出,HPV主要感染途徑是性行為,根據國際研究結果,男性一生中感染HPV之機率超過91%,女性則為84%。國內研究則顯示,HPV引起之口咽癌與頭頸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十倍以上,且發生率成長速度大於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咽癌及頭頸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直言:「既然HPV感染不只與子宮頸癌有關,透過性行為引起的其它癌症或疾病,『兩性』都有責任共同防治。」賴基銘強調,面對HPV男性更為「弱勢」,因為男性一旦感染HPV,較不易產生抗體,不易清除病毒,且重複感染機率較高,四十五至七十歲男性持續性感染HPV之機率超過50%。賴基銘認為,受HPV威脅的男性,更應該接受HPV疫苗保護。蔡麗娟則指出,全球已有43個國家及地區實施男女共同施打,主要集中於歐洲及中南美洲;澳洲則是在2013年調整接種政策,全面為男女性施打HPV疫苗,以期提前在2028年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所揭示「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根據國內婦癌專家林口長庚副院長賴瓊慧之研究,本土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國內HPV-31、33、52、58四型別較為特別,與國外常見之HPV-16、18型不同。蔡麗娟說,故國內施打之「疫苗型別要涵蓋更多,保護力才能更全面。」台灣癌症基金會整合相關醫學會之專家意見,亦凝聚出「應接軌國際趨勢,施打涵蓋型別更廣之疫苗並提升抹片篩檢率」之共識。男性接種HPV疫苗,要從衛教做起。蔡麗娟說,「需要社會溝通對話,讓家長有認知、有警覺心,為孩子健康做好把關。」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串連全台及離島共250家診所,成為「HPV衛教友善診所」,診所內備妥HPV衛教文宣、提供醫護完善的HPV防治教育,確保民眾就醫時獲得最正確的HPV相關資訊。台灣癌症基金會亦積極舉辦HPV衛教之公務人員研習課程、醫事人員教育訓練等,並持續倡議HPV疫苗防治政策與國際接軌,同時建議建立智慧疫苗施打接種登錄,以其完整瞭解國內疫苗施打與未來癌症風險之相關趨勢。蔡麗娟期望,透過更多社會溝通,民間團體與政府共同推動HPV防治,「公衛表現亮眼的台灣,在HPV防治策略及成果上,也能在國際舞台上再現台灣之光。」
-
2021-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13輪開放AZ混打BNT疫苗 接種死亡個案審核冗長惹議
國內欲拚10月達七成覆蓋率,民眾對於保護力及特定品牌的期待也提高,其中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院報告指出,下個月將視疫苗到貨量,規劃第13輪預約平台提供部分接種一劑AZ滿十周者,可混打BNT疫苗。國內現僅開放第一線醫療人員接種第一劑AZ疫苗可混打莫德納疫苗,但隨著BNT疫苗周周到貨,混打呼聲高,陳時中也證實第十三輪一般民眾可望混打BNT疫苗,根據疫苗到貨量若維持疫苗周周到貨,國內180萬劑準備封緘檢驗完成,加上一周的80多萬劑,還即將有下一批疫苗將到貨,約還有300多萬劑可施打。但同樣的疫苗接種數提升,接種後不良反應通報數也跟著升高,截至10月15日已收件達1347件個案,但國內死亡個案也已達914件個案,其中仍有665件個案仍在調閱病歷階段。立委質疑,受害救濟個案至少要半年後才有結果,新冠疫苗應該要放寬救濟標準。立委廖國棟表示,疫苗受害救濟已有多起案例通報,但實際審過且領到救濟金的個案少之又少,且至少要疫苗受害就劑要半年之後才有結果六個月。陳時中表示,六個月是法定最長時間,但不會到半年之久,至於基於公共衛生目的,對於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等救濟標準會放寬,但是對於因果認定標準不會放寬。
-
2021-10-18 醫聲.疫苗世代
賴瓊慧:擴大公費HPV疫苗接種 高中生、產婦都要打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於2030年清除子宮頸癌,國內自2018年對國一女生公費接種HPV疫苗,林口長庚副院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賴瓊慧直言,「以國內目前的接種策略,是不可能根除子宮頸癌的。」她指出,公費HPV疫苗應擴及高中女生、產後婦女,鼓勵19到25歲成年女性自費接種,並建議兩年後將國一男生納入公費接種對象,才有可能達到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導致子宮頸癌的主要因子,賴瓊慧指出,HPV感染將導致子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等女性癌症,名列女性十大死因的子宮頸癌,更是HPV導致的女性癌症之首,根據國際上的研究,HPV-16、18、52、58為高致癌型別。根據賴瓊慧的最新研究「結合子宮頸抹片檢查及HPV DNA檢測之子宮頸癌篩檢」,進行國內超過一萬人次的篩檢,結果發現,結合子宮頸抹片檢查及HPV檢測,發現罹患子宮頸癌及子宮頸中重度皮內瘤的女性感染HPV可達97.2%;而其中最常見的型別依序HPV-52、18、58。擴大疫苗接種年齡、性別,有過性行為也應施打2018年起,國內目前僅針對國一女生接種公費HPV疫苗,賴瓊慧建議,公費疫苗接種對象應補種16至18歲的高中女性,同時鼓勵19至25歲成年女性,自費接種HPV疫苗;針對未接種HPV疫苗的產婦,她則建議以「支持生育」為出發點,公費補助其產後接種HPV疫苗。藉由「多年齡世代」的接種策略,擴大HPV保護力。即便是已發生過性行為者,賴瓊慧建議仍應接種HPV疫苗。她解釋,HPV型別超過百種,台灣常見型別也有四十種以上,即便不幸已感染某一型別,接種疫苗仍可降低未來感染其他HPV型別的機率。賴瓊慧補充,根據研究,曾經感染過HPV的帶原者,再度感染不同型別的機率,是非帶原者的三倍之多,意即存在「易感體質」。故不論已感染過HPV的帶原者、已有過性行為者,都可以考慮「接種疫苗,把對其他型別的保護力補齊」。過去各界多認為HPV感染僅與女性有關,事實上,男性與女性同受HPV威脅,反覆感染將造成口咽癌、肛門癌及陰莖癌。要翻轉成見,賴瓊慧認為,應從教育著手。除對民眾進行衛教,也應於與HPV男性癌症相關的泌尿科、耳鼻喉科、直腸外科等醫學會,開設教育課程,深化醫療服務提供者「男性接種HPV」之觀念。衛教施行兩年後,賴瓊慧說,基於性別平等,男性應有施打HPV疫苗保護自己的選擇,社會對於HPV男性癌症的衛教較普及後,可以從國一開始為男性公費施打疫苗。疫苗應涵蓋台灣常見之HPV 52、58型賴瓊慧解釋,目前公費的二價疫苗僅涵蓋16、18兩型,四價疫苗雖多了6、11兩型,卻仍未包含國內子宮頸癌高致癌風險的HPV 52、58兩型。若要獲得HPV 52、58型之保護力,就必須接種九價疫苗。她說,「目前,九價疫苗的型別範圍最廣,已可涵蓋九成以上在台灣容易導致癌症的HPV型別。」不過由於九價HPV疫苗價格較高,而政府預算有限,目前仍無法公費施打,「大家真的應該來思考,該怎麼做。」
-
2021-10-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打的疫苗能減少重症和死亡嗎?後疫苗時代來了!真實世界數據教我們的4個疫後觀察
全球經歷COVID-19重擊之後,當疫苗注射無可迴避,民眾對疫苗的疑慮從「安全嗎?」提升到「有多少保護力?」、「防重症能力如何?」、「需要追加第三劑嗎?」目前隨著變種病毒威力愈來愈強大,全球的疫苗研發趨勢又是什麼?專家提醒,相關資訊都可參考,但要注意的是,接種疫苗最重要的目的是減少重症和死亡,幫助人類與病毒和平共存。現有疫苗能否達成這個目的?從真實世界的數據可以得到答案。Q1:疫苗的抗體濃度愈高,保護力就愈高?為了終結全球大流行,各國卯足全勁,用史上最快速度衝刺疫苗研發。台灣民眾選擇施打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之前免不了要比一比,但該比什麼呢?是要看臨床試驗的保護力、看驗出的抗體濃度、還是看各國接種後的真實世界數據?什麼是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RWD),按照美國FDA的定義,是指從傳統臨床試驗以外其它來源獲取的數據。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已施打數量為63.9億劑,然而,臨床試驗的情境與真實世界還是有所差異,導致臨床試驗結果外推至真實世界會有局限性。根據加拿大研究,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及死亡風險,在Alpha變異株,各廠牌一劑疫苗的保護力分別為85%(AZ)、80%(BNT)、79%(莫德納),面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也有88%(AZ)、78%(BNT)、96%(莫德納)。「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相關,但沒有絕對關係,也不是唯一指標。」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民眾打完疫苗後,抗體變化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濃度上升較慢,驗到數值比別人低,但不能代表這個人的保護力,也不能推論後續濃度的發展。「面對Delta變異株突破感染,疫苗防重症能力仍強。」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表示, AZ、BNT、莫德納等疫苗,都是依照原型株所開發,臨床試驗雖顯示面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略為下降,但真實世界的數據仍顯示這些疫苗針對預防重症、住院、死亡的保護力有八成到九成以上,「真實世界的數據最實在了」。【延伸閱讀】>>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Q2:打疫苗發生血栓、心肌炎副作用的機率高嗎?國外疫情仍嚴峻,為避免感染,施打疫苗是必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說,所有疫苗都有不良反應,隨著施打數量愈多、個別不良反應也不同,像是腺病毒疫苗AZ、嬌生有血栓風險,mRNA疫苗(莫德納、BNT)則可能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邱政洵表示,以國外報告來看,施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10至20,國內疫苗安全性監測報告,打AZ發生血栓機率約百萬分之6,意即國內發生血栓機率低於國外,屬於罕見不良反應。另外,心肌炎好發於第二劑接種後一周內,以年輕男性為主,心包炎好發於第一劑接種後2至4周,以中年男性為主。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只要接種後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不適,盡速就醫,早期診斷治療,均能順利痊癒,邱政洵強調,台灣健保體制完善,醫療水準不輸歐美,民眾不必過度擔心。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表示,疫苗不良事件是指接種後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良情況,這些事件發生在疫苗接種之後,但不代表就是接種疫苗造成。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民眾對疫苗應有正確認知,打破迷思,務必把握接種機會,上網預約,完整施打二劑,才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變異株,不要自己嚇自己。【延伸閱讀】>>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Q3:已經打過第一劑疫苗,可以不用打第二劑嗎?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接種第二劑疫苗除要拉高抗體外,還有另一項目標是激活免疫記憶、T細胞防護力,由於新冠疫苗大部分不是活性疫苗,除了嬌生以外,其餘國際廠牌疫苗都須接種兩劑,若接種兩劑以上,保護力都會提高。雖然台灣目前尚未受變種病毒肆虐,但各國在Delta的侵襲下,引發疫苗長期有效性的疑慮。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說,追加第三劑的原因無非是,害怕抗體濃度隨時間而去、保護力下滑。簡單而言,第二劑疫苗主要為防重症,第三劑疫苗目的是抵抗變異株。假使追加第三劑的必要性提升,疫苗的挑選又是一大學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目前AZ疫苗已經針對變異株研發出第二代疫苗,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接種兩劑第一代AZ疫苗之後,第三劑接種二代AZ疫苗者,效果特別好,抗體和T細胞反應都有增強,預防感染及重症死亡的效果可望再提高。輝瑞和BioNTech公司9月表示, 5至11歲的兒童接種BNT疫苗後,產生很強的免疫反應,已向美國衛生監管機構申請EUA授權;自南非變種病毒Beta出現後,莫德納便著手研發針對Beta的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加強針,2021年5月公布試驗初步結果,顯示注射次世代疫苗者,可提升受試者體內對抗 Beta 與 Delta 變種病毒的中和抗體量。總體來說,追加第三劑疫苗,與疫情現況一樣,牽涉到未來疫情走向、變種病毒演化等,全民應有心理準備面對的是變動式過程。【延伸閱讀】>>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Q4:打完兩劑疫苗後,就可以安心脫口罩了嗎?目前所施打的疫苗,都是針對病毒原型株所開發的基礎疫苗,由於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兩劑接種後四至六個月開始減弱,而且面臨變種病毒「突破性感染」案例時有所聞,接續施打第三劑,是各國疫苗政策的重要議題。歐美許多國家早已研議第三劑打法及適用對象,而幾家國際藥廠也著手研發次世代疫苗,什麼是「次世代」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只要是改良現有的疫苗,都可稱作「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劑量調整」為次世代疫苗主要改良方向之一,藉此減少副作用;再者為「改良劑型」,希望讓疫苗更方便接種或更容易進入人體作用;另嘗試結合其他疾病,希望苗接種一次,便可預防多種疾病。黃高彬表示,當疫情趨緩,疫苗接種急迫性變低,民眾就會檢視疫苗的副作用,為此,許多藥廠研發次世代疫苗,重點放在調整劑量,以降低副作用,像是莫德納疫苗原本劑量為100微克,最近著手研究25微克劑量的效果。AZ研發次世代疫苗AZD2816,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在接種過疫苗和未接種過疫苗的成人中,評估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預計年底前可發表結果。黃高彬表示,由於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是冬天發生的呼吸道疾病,因此許多藥廠想朝新冠肺炎結合這兩種疾病發展次世代疫苗,甚至部分藥廠想加入副流感,等於打一劑就能一勞永逸,不過目前都在臨床前試驗階段。【延伸閱讀】>>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大流行恐難終結,需接受與病毒共存紀鑫表示,新冠肺炎短時間內發生全球大流行,社會大眾難免期盼有超強疫苗問世、終結大流行,但其實流感疫苗預防重症住院的效果,也差不多是七、八成,各大新冠疫苗的防護效果真的都不差。邱南昌表示,雖然從國外資料看到,在疫苗覆蓋率很高的國家,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感染,但不能因確診人數增加就否定疫苗覆蓋率提高的價值,還要看重症死亡的比率,而這方面確實在大規模疫苗接種後下降了。如果一個國家社會有共識,可以接受感染後低重症、低死亡的局面,「這就是與病毒共存的開始。」彙整民眾新冠肺炎疫苗5大迷思,邀請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副主任張龍來為大家解答施打疫苗保護力怎麼看?專家知識分享看更多:>>抗體濃度和保護效果有關嗎?專家曝解讀疫苗效力關鍵>>怕副作用不敢打?秋冬病毒活躍 兩劑保護才完整>>因應突破性感染 打第2劑和第3劑疫苗目的有何不同?>>挑戰不只來自新冠變異株 次世代疫苗4大改良方向
-
2021-10-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mRNA疫苗有望? 陳時中:11月可能性高
受限於疫苗數量有限,不少醫院都在進行混打實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透露,混打可能性高,要看進貨狀況,「11月混打可能性增高。」針對國內混打進度,陳時中說,目前為止我們還是以AZ+mRNA疫苗,包括莫德納或BNT,其他可能性,專家持續討論研議中,至於怎樣開放也要看進貨情況,11月混打可能性增高。研究顯示,BNT接種完整兩劑BNT疫苗後,半年保護力效果會下降很多,國內有無計畫施打第三劑?陳時中說,施打第三劑的對象群,或時序都還沒定案,但依照國外經驗有做好準備,有先買起來,如果要打可以打,但是還沒最後決定,還有一點時間觀察更多數據。媒體詢問,台中疑似打疫苗死亡的人數最多,是否分地區統計?發言人莊人祥說,通報不良事件、死亡通報數,要看各縣市施打年齡族群的範圍比例,還有縣市施打疫苗數,所以台中的部分,死亡通報數也不是最高,根據施打疫苗每十萬劑,死亡通報率也不是最高,沒有特定縣市死亡通報率顯著較高的情形。
-
2021-10-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11輪疫苗醫療院所負荷高 加開40快打站提高量能
第11期新冠疫苗昨開打,台中市採分流方式提供接種服務。台中市長盧秀燕昨天下午視察太平區屯區藝文中心快打站2.0施打情形時說,台中第11期施打量高達28萬多劑,超過合約院所施打量能,市府為加速接種速度,18日至21日等共5天,開設快打站40處打BNT,已有逾10萬人預約接種,她稱讚快打站動線良好,許多民眾完成施打很開心,也感謝市府團隊協力抗疫守護市民,加速提升疫苗完整保護力,提供市民優質服務。AZ疫苗於台中市約384家合約診所,BNT疫苗於台中市39家合約醫院、40處快打站及6家衛生所提供接種服務,台中市民逾10萬人透過「1922疫苗平台」預約接種BNT。盧秀燕昨天視察太平區屯區藝文中心快打站2.0的施打疫苗流程,民政局長吳世瑋、文化局長陳佳君、太平區長許貴芳,以及太平區光華里長黃鐵騫、坪林里長賴啓誠陪同,從報到及掛號區、意願填寫區、等候區、注射區到留觀區,動線井然有序。盧秀燕說,為提升台中市接種量能,市府開設40處快打站、261場次,加速接種速度;此次廣設快打站提供市民疫苗接種服務,是非常辛苦龐雜的工作,感謝市府各局處、所有基層醫護同仁、區公所及里鄰長的大力動員,讓快打站動線更流暢,讓市民得到很好的服務。民政局長吳世瑋說,市府積極尋覓空間大、動線好、有空調的公務機關、活動中心及宗教場域等適宜處所為民眾施打,全力提升疫苗接種服務,文化局也協助提供藝文場域「屯區藝文中心」及「大墩文化中心」提供快打站2.0接種服務,讓民眾打疫苗兼賞藝文展覽,達到療癒身心、舒緩焦慮的效果。
-
2021-10-16 該看哪科.感染科
青少年要打哪些疫苗? 亞東醫師:不只BNT,年輕人也需要HPV、流感疫苗
BNT疫苗陸續抵台,學校的施打作業也積極進行,但除了新冠疫苗外,家長們知道,青少年還要接種哪些疫苗嗎?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陳志道提醒,爸爸、媽媽們除了專注在新冠疫情之外,也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樣重要。青少年要打哪些疫苗呢?一、青少年於幼兒期應接種以下疫苗:1.水痘疫苗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建議自費接種1劑,13歲以上者則應注射2劑,2劑至少間隔4~8周。2.B型肝炎疫苗B型肝炎與肝硬化及肝癌有密切關係,該病毒經體液或血液,例如親密接觸、輸血、注射等途徑傳染,許多人容易在青少年期,因為沒有足夠的保護措施,導致感染。如果已經接種,隨著時間抗體力價可能消失,建議檢測B型肝炎抗體,再進一步諮問醫師是否建議補打1劑B型肝炎疫苗。 3.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均飛沫傳染。施打該疫苗可預防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或睪丸炎、卵巢炎,影響生育能力;若懷孕婦女早期感染德國麻疹,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隨著時間抗體力價也可能消失,建議青少年可檢測MMR抗體。 4.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建議在11~12歲間若未曾施打Td者,可以直接追加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非細胞型百日咳混合疫苗,其後每10年則建議再追加1劑Td。二、建議青少年接種的疫苗:1.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人類乳突病毒是重要的性接觸傳染病原,與生殖道疣及女性子宮頸癌有關,建議9~26歲女性及高風險男性接種,正值性生活活躍的青少年期,當開始有性行為後,感染HPV的機會將大幅增加。施打疫苗的最佳時期為沒有過性行為或未受到HPV感染者,但若已有性行為,也呼籲青少年施打,保護自己及伴侶健康。2.流感疫苗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幾乎稍有不同。社交活躍期的青少年容易互相傳播,建議青少年(及6個月以上兒童)每年接種1劑流感疫苗,提升群體免疫力,以免受流感疫情威脅。三、針對高風險族群的建議疫苗:1.肺炎鏈球菌疫苗其病菌經飛沫傳染,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建議高危險族群之青少年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2.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經糞口傳染,好發衛生條件不佳的地區,食用遭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感染,導致急性肝臟發炎。若前往A型肝炎盛行區的旅遊者建議施打,共2劑,2劑間隔6~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腦膜炎雙球菌全球都有感染個案,主要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容易在人口聚集場所或活動造成疾病傳播,建議高風險旅遊或留學青少年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