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1
筆 文章
-
-
2021-1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灣、瑞典AZ疫苗混打效果差很大 指揮中心釋疑
台大研究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抗Delta效果是2劑AZ的5倍,與瑞典研究僅多18%有落差。指揮中心解釋,台大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進行,瑞典則是在真實世界中進行。台大醫院今年6月到8月間在國內進行AZ、莫德納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混打試驗,昨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試驗結果。台灣大學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表示,台大研究發現,AZ混打莫德納的抗體濃度比打2劑AZ來得高,對抗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保護力更是2劑AZ的5倍。但,張上淳強調此為實驗室數據,不代表真實世界中亦有同等保護力。不過,另有一項瑞典研究顯示,接種2劑AZ疫苗對抗Delta變異株有50%保護力,令外界好奇,為何與台大的研究結果差這麼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下午表示,台大醫院的研究主要在實驗室裡進行,研究團隊將接種2劑AZ、AZ混打莫德納者的血液,和Delta變異株混合,再檢驗是否有抗體反應。相較之下,瑞典的研究主要是在真實世界中進行,莊人祥說,該研究發現,同樣面對Delta變異株,接種2劑AZ者,相較於沒有接種疫苗者的保護力約50%,而AZ混打莫德納者保護力約68%,二者差距約18%。莊人祥指出,通常真實世界研究結果比較接近實際的情形,實驗室研究成果大多做為疫苗後續進行人體試驗、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的參考資料。指揮中心也表示,接種2劑AZ疫苗對於預防重症、死亡的保護效果都不錯,副作用也比混打來得輕微,混打與否各有利弊。
-
2021-11-2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原來練肌力也能提升免疫力?醫師教你兩招養出好肌力
秋冬是流感的好發季節,提升免疫力更顯得重要!說到提升免疫力,大家腦中想到什麼方法呢?像是吃保健品、多吃蔬果等等...但其實還有一個方法是大家經常忽略的,那就是「鍛煉肌力」。陳志銜醫師分享:「肌肉能分泌免疫細胞激素,因此當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變差;且免疫力失衡時,也會導致肌肉更難生成,形成惡性循環。尤其40歲之後,肌肉流失的速度會加快,因此年紀越大更不能忽略肌力的鍛煉。」 以下也跟大家分享幾招培養肌力的方法1.重量訓練:其實像是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主要是幫助提升心肺功能,增肌效果較不明顯。想要鍛煉肌力,建議可以選擇重量訓練,像是棒式動作、深蹲等等。2.補充蛋白質:蛋白質是肌肉合成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日常中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在有運動的狀態,大約可提高每日蛋白質攝取量 1.5-2公克/公斤),比如60公斤運動者,應攝取90公克以上的蛋白質,而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像是雞胸肉、蝦子、毛豆、牛奶、豆漿等。 然而希望提升免疫力之前,也別忘了先了解自身免疫狀況,才能有效顧好自身保護力唷。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粉絲團
-
2021-11-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莫德納 台大最新研究:對Delta變異株保護力100%
AZ混打莫德納 保護力達10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第一劑接種AZ疫苗國人,可以預約登記混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台大醫院今正式公布新冠疫苗混打人體試驗結果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所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均高於兩劑AZ疫苗,且混打間隔8周的抗體濃度較4周來的更好。醫師表示,對於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AZ混打莫德納疫苗幾乎可達100%。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說,國家最早拿到的是AZ疫苗,但台大很早就想研究疫苗混打的效果,後來莫德納疫苗到貨,那時國外已有AZ混打BNT疫苗的結果,確實比兩劑AZ疫苗更理想,當時正好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在討論是否要AZ混打mRNA疫苗模式,而國外資料只看到AZ混打BNT疫苗,但沒有看到和莫德納疫苗的相關研究。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說,該院新冠疫苗混打研究,於今年6至8月共收案400人並分為4組,分別是兩劑AZ疫苗、兩劑莫德納疫苗,其第一劑與第二劑疫苗間隔8周施打,以及AZ混打莫德納為間隔4周與8周,其中一人因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排除,最後有399人接受分析。對象為台大醫院及衛福部桃園醫院的護理師、工作人員等,7成5為女性,平均年齡為41歲。AZ混打莫德納 隔8周佳 研究發現,AZ疫苗混打莫德納疫苗引起的抗體濃度與效價,以及對Alpha、Delta變異株的防護效果,均明顯高於打兩劑AZ疫苗,並可以維持28天,而混打疫苗間隔8周者,抗體濃度比間隔4周者高,接近兩劑莫德納疫苗。研究分析,對於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混打或兩劑mRNA疫苗幾乎可達100%,但兩劑AZ只有10至20%。不過,混打組出現接種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都比兩劑AZ疫苗高,但症狀均屬輕微。盛望徽表示,依研究結果顯示,AZ混打莫德納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反應及安全性,與國外AZ混打BNT疫苗的結果類似。但隨著病毒不斷變化,疫苗對病毒變異株的抗體效價可能會受到影響,研究也發現,AZ混打莫德納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效價較Alpha變異株為低。
-
2021-11-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扯!台南16歲青少年「BNT誤打高端疫苗」 理由瞎爆
台南一名16歲男學生被爆出接種BNT疫苗,卻誤打高端疫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診所沒有三讀五對,也沒有仔細詳看民眾年齡,故停權一周施打,未來也無須再補打高端二劑,直到青少年開放BNT二劑施打,再行補打即可視為完整接種。莊人祥表示,這一名青少年曾在10月20日家長陪同下前往診所接種,醫護人員雖有插入健保卡,卻未仔細核對年齡身分,僅表示「長著較壯碩,以為是成人」,因此原預計施打第一劑BNT疫苗,卻誤打成高端疫苗。然而高端疫苗卻只限20歲以上成人施打,該名少年僅16歲就接種高端疫苗,指揮中心了解個案並無副作用,但未來必須等到國內開放青少年第二劑施打後,才可以施打一劑BNT疫苗,且視為完整接種,然而國內遲遲未開放青少年BNT施打,體內僅一劑高端保護力,BNT接種恐怕遙遙無期。「目前國內無論施打AZ、BNT或莫德納誤打,仍然視為完整接種,沒有重新補打。」他表示,該名青少年若有到美國就讀需求,若僅接種一劑BNT疫苗,無法入境,則依規定再接種第二劑BNT疫苗即可。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二劑AZ四個月後抗體變負的? 羅一鈞:須打加強劑
國內明天開放民眾上網預約「AZ混打mRNA疫苗」,截至今日下午一時,已有22.8萬人登記混打,然而有醫師指出,瑞典數據發現施打二劑AZ疫苗者,抗體效價在四個月後變成負值,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抗體數據無顯著差異,但整體趨勢須打加強劑。羅一鈞指出,瑞典疫苗保護力的研究,透過回溯追蹤方式統計,找了84.3萬人完整接種者,與配對84.3萬沒接種者相比。其中超過120天後,發生確診的比例,是有接種組十萬人分之1.6,沒有接種者則是1.4,認為有打疫苗確診還稍高一些,但經過統計鑑定沒有顯著差異。他表示,有人認為五月後瑞典疫情下降,可能造成保護力低估看不出打疫苗與否的差異,也需要排除干擾因子,但整體趨勢是呈現疫苗保護力隨時間遞延遞減,適當時機針對需要的民眾要打加強劑,但該數值沒有統計上特別的意義。至於診所醫師說,莫德納打氣差,是否會加強催打。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都是我們在考慮的,包括個人保護、疫苗保護及整體大環境,都要有適當行為才能讓染疫可能降到最低。」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保護力好但副作用強?決定混打前「必考慮五件事」
「第一劑打AZ疫苗像被卡車撞,第二劑混打mRNA疫苗,是不是又要再被飛機撞一次?」國內今日開放民眾進行疫苗意願登記,許多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者,內心最大的疑問,該如何知道自己該不該混打疫苗。台大家醫科醫師提醒,在登記混打前須注意五點。國內今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民眾上網進行混打意願登記,對象為已接種過第一劑AZ疫苗滿8周者,可依照意願選擇「莫德納」或「BNT」疫苗。專家提醒,AZ混打mRNA在國內外數據中,確實比二劑AZ擁有較高的保護力,且混打後發生血栓極低,但仍需注意二劑副作用反應稍高。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何忠祐https://www.facebook.com/ericfoodblog/posts/377485484115096提出三點考量,第一,民眾是否以獲得較高保護力及抗體濃度為優先考量;第二,曾經接種第一劑AZ時,是否發生過嚴重不良反應;第三,是否願意接受副作用比例較高的風險,若以上答案皆為「是」,則可考慮混打。但他也提醒,若對莫德納和BNT疫苗成分過敏,則不適合混打疫苗。另外還有兩種狀況也不適合,第一,若正在發燒或是嚴重感染,或者對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耐福力散、腸見淨、美血樂、倍血添、欣膝亞) 或是化妝品,則不建議混打BNT疫苗。除以上狀況,若對核磁共振 (MRI) 顯影劑或是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則不建議施打莫德納疫苗。何忠祐表示,混打組別可能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比例,例如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混打前可諮詢信賴的醫師。
-
2021-11-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40歲建議可混打 AZ族混打怎麼選就看這張表
指揮中心首度開放一般民眾AZ混打mRNA疫苗,預計九十七萬人符合施打資格,限時六小時。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希望接種一劑且滿十八歲者,盡快施打第二劑疫苗,如果國內第二劑接種人口涵蓋率超過六成,可作為國內防疫措施調整放寬之評估標準,有助於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現行規定,無論接種第二劑AZ、莫德納及BNT疫苗須滿十八歲以上,其中AZ疫苗須間隔滿八周後接種,莫德納及BNT疫苗則須滿四周;接種高端疫苗須滿廿歲,且必須滿廿八天接種二劑,混打者則務必間隔滿八周接種。ACI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教授張鑾英指出,無論AZ混打選擇莫德納或BNT疫苗,從數據來看,兩者抗體效價類似,但副作用反應稍高,建議四十歲以上成人、年長者或第九類高風險患者可考慮混打,保護力會比二劑AZ高出許多,但年輕族群發燒、全身性倦怠等副作用較強,建議第二劑還是打AZ。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若之前施打一劑AZ疫苗後副作用不大,建議第二劑還是打AZ,如要混打,BNT跟莫德納皆屬mRNA疫苗,第二劑反應較強烈,混打者務必要有心理準備。指揮中心統計,國內人口涵蓋率第一劑已達七成六,第二劑達四成三,但各年齡層接種比率仍不均,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第二劑覆蓋率最高,達七成五,七十五歲以上者為六成四,五十歲至六十四歲為五成二,卅歲至四十九歲達四成二,十八歲至廿九歲僅三成,莊人祥解釋,按照接種序位施打,年輕人較晚接種,因此二劑涵蓋率偏低。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癌友應打第三劑!尤其此癌 抗病毒藥療程價上看700美元
許多國家新冠疫苗兩劑接種率都很高,還是持續發生突破性感染,各國紛紛開始第三劑/追加劑接種計畫。台大公衛學者今根據研究指出,固態腫瘤癌症患者接種兩劑之後有78%保護力,但血癌患者保護力僅59%,學者建議應優先給癌症病人接種次世代疫苗,特別是血癌病人。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有研究探討癌症病患接種疫苗後的保護力,分析去年五月到今年六月,共585位打過BNT疫苗或AZ疫苗的癌症病人保護力,這些病人有有76%是固態腫瘤,24%是血液腫瘤。研究者在癌症病人接種兩劑的過程中,共做三次檢測。結果發現,癌症病人完整接種這兩種疫苗之後,高達八成都可以在二到四周產生八成產生保護抗體。但若細分癌症類型,可看到固態腫瘤患者打完兩劑後有78%,血癌患者卻只有59%。研究者比較接種兩劑疫苗後,面對不同變異株的保護力。結果發現,第一劑接種後,除了面對原始病毒株有發生預期中的中和抗體反應,但若面對Alpha變異株、Beta變異株、Delta變異株,癌症患者中和抗體濃度都起不來。以Delta病毒,固態腫瘤的中和抗體濃度只剩六成,血癌更只剩三成。此外,上述癌症病人有1%發生突破感染,接種AZ或BNT各佔一半,大多是無法有效產生T細胞反應,學者建議應優先給予癌症患者補打第三劑。另有關輝瑞與默克都各研發出一款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台大公衛校友、急診科醫師許辰陽指出,這兩款新藥都可抑制病毒複製,每個療程是五天,每天要服藥兩次,臨床試驗報告顯示可降低大約九成的住院或死亡風險,且無嚴重副作用,可望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輝瑞的Paxlovid,今年預計生產十八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2100萬份製劑。默克的Lagevrio則會有三百萬份製劑保留給低收入國家,今年預計生產一千萬份製劑,2022年預計生產兩千萬份製劑。兩藥廠之定價策略有共識,將依照販售地點的所得水準去調整,高所得國家每個療程700美元,中低所得國家每療程20美元。
-
2021-11-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等到了 指揮中心公布明天開放混打意願「限時6小時」登記
千呼萬喚指揮中心終於開放新冠肺炎疫苗混打!指揮中心將於11月18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開放已接種第一劑AZ疫苗18歲以上民眾進行混打意願登記。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只開放明天一天供民眾登記,若有混打意願,可依意願選擇BNT或莫德納疫苗或兩者皆選。莊人祥表示,今天下午5時起預約平台暫停修改及登記,並於明日開放時再重啟。第二劑若無混打意願,仍選擇接種AZ疫苗則無需再進行意願登記修改。另外,為了提升二劑涵蓋率,指揮中心也調整接種間隔如下:1.AZ疫苗:須滿18歲以上,至少8週以上。2.莫德納疫苗:須為18歲以上,至少4周以上。3.BNT疫苗:須為18歲以上,至少4周以上。符合接種間隔民眾可透過預約平台進行意願登記,於符合預約資格或收到簡訊提醒即可預約接種,或可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安排的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進行第二劑接種。莊人祥說明,目前國際間其他國家入境管制政策逐步將完成兩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列為主要條件,因此按時完成兩劑疫苗接種,有利後續出國規劃安排,鼓勵具出國需求及年輕族群等踴躍接種。此外,符合接種間隔者把握機會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除獲得完整免疫保護力,亦提升國內第二劑接種人口涵蓋率,若超過6成目標,可作為國內防疫措施調整放寬之評估標準,有助於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另針對有關mRNA疫苗第二劑接種的副作用,依據疫苗臨床試驗及上市後監測結果,雖相較接種第一劑時明顯,但年長者接種後不良反應症狀仍較輕微,呼籲若身體狀況穩定,仍請按時程就近於衛生所或合約醫療院所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以降低罹病或感染後引發重症風險,亦可建立群體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力,避免疾病傳播。指揮中心將持續進行疫苗安全性監測,以保障民眾接種健康。另高端疫苗第二劑接種間隔維持至少4周以上,20歲以上已接種第一劑高端疫苗符合接種間隔者,亦可至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查詢提供接種服務之醫療院所接種。指揮中心提醒,未滿18歲對象,請由家長或法定代理人、監護人及關係人等陪同前往合約醫療院所或接種站接種,並由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另10月1日起亦開始接種流感疫苗,依我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與新冠肺炎疫苗間隔至少7天,請民眾前往接種新冠肺炎第二劑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於接種前評估時說明過往疫苗接種史,以利醫生評估。
-
2021-11-17 失智.大腦健康
你怎麼走路,看出老後失智機率!醫學博士公開「正確走路法」防失智、增血管彈性
步伐小的人容易罹患失智症的證明二○一二年,我們團隊整理出的研究,發現一項驚人的事實。那就是──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容易衰退。而且更令人震驚的是──「風險高達三倍以上」。我簡單說明一下我們研究團隊進行的是什麼樣的研究。我們是以超過一千名日本群馬縣與新潟縣六十五歲以上的居民為對象,進行大規模調查。首先,我們調查每個人的步幅,並根據步幅大小分為「小步伐」、「中等步伐」、「大步伐」這三組。我們將這三組的人數調整到幾乎相同。接著再進行為期最長可達四年的「認知功能衰退與否」的追蹤調查。也就是研究「步伐大小對於後來的認知功能變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這四年期間,成功追蹤到最後的人數為六百六十六人,其中大約每六人就有一人出現「認知功能衰退」的狀況。這三組當中,「認知功能衰退」人數占最多的,就是「小步伐」那組。另一方面,衰退人數最少的是「大步伐」那組。這個風險差異很明顯。居然高達三.三九倍!對照「大步伐」組,「小步伐」組出現「認知功能衰退」現象的人,超過三倍以上。而且這只是短短幾年間的變化。順便補充一點,「中等步伐」組是一.二二倍。根據這項研究結果可知,步伐小的人在未來很容易出現認知功能衰退。換一種說法就是──步伐小的人,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高達三倍以上!大步走路,就有這麼多好處!步伐大的人,認知功能不易衰退。步伐小的人容易衰退──研究結果得到這項結論,也令我驚訝。但是,為什麼步伐大的人,認知功能衰退的風險低呢?本書針對這個謎團進行追蹤,並已找到答案,不過我在這裡要先介紹幾個大步走路的好處。1.刺激神經迴路大步走路能夠刺激腦與腳之間的神經傳導。除了腦通往腳的運動指令之外,腳回報腦的資訊交換也會變得活絡,有助於活化腦。2.找回肌肉的活力能夠更加頻繁地使用平常沒在用的肌肉。尤其是大腿與小腿的肌肉、背脊與腳相連的肌肉等,這些大肌群都可以活動到。3.提升心肺功能大步走路拉高了運動強度,使血液循環更好,也增加了進入肺臟的空氣量。營養和氧氣也能夠送到身體每個角落的細胞上。4.使血管有彈性利用肌肉的收縮與伸展,刺激肌肉包夾的血管,藉此增加血管的彈性。5.使心情正面積極大步走路,背部自然就會挺直,視線也會自然抬高。這樣的姿勢改變,能夠給人年輕有活力的印象,使人心情轉好,變得積極正向。在百歲人生的時代,「步幅」是關鍵!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年年增加,已經到了「百歲人生」的時代。然而,也有些人在人生後半階段是「病痛纏身的狀態」。「病痛纏身」表示需要照護,也就是說,你的人生進入了「生活無法自理」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時間長度,男性大約九年,女性大約十二年。哪些情況需要照護呢?主要原因列舉如下:第一名 失智症第二名 腦血管疾病第三名 高齡造成的退化第四名 骨折與跌倒第五名 關節問題只要避免這些需要照護的因素,我們就能夠維持「健康狀態」。目前已知腰腿力量在走路的步伐大小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腰腿有力的人才能夠長壽我們以需要照護因素第四名的「骨折與跌倒」為例。有些人的情況是,跌倒骨折導致病人的活動受到限制,或者必須臥床。各位身邊或許也有這樣的例子。腰腿強健,走路能夠穩健踏出每一步的人,比較不容易跌倒。就算被路上的凹凸不平絆到,也能夠立刻跨出一步,支撐自身體重,防止跌倒在地。事實上,根據國內外各項調查與研究顯示,腰腿的強度(步行能力)不僅與骨折、跌倒有關,也與「死亡率」有關。近年來的研究已知,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尤其與步行能力密切相關。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走路是理所當然的動作,因此沒有注意到走路的重要性。但事實上,步行能力才是支撐我們「生命」的關鍵。重點不是走路速度,而是「步伐大小」!話說回來,何謂「步行能力」?步行能力也可以說是「腰腿強度」,通常能夠利用「步行速度」判斷。步行速度是由「步幅」與「步調」這兩項要素所構成。一步的大小(步幅)與踩地的節奏(步調)相乘之後,就是步行的速度。步行速度=步幅×步調過去的研究和調查把重點擺在「步行速度」。結果得知──步行速度慢,就會提高各種健康問題的風險。但是問到「為什麼步行速度慢不好?」這個關鍵問題時,事實上沒人能回答。我想知道「為什麼?」於是,為了找到答案,我第一步先分析「步行速度」。我把步行速度分成「步幅」與「步調」來思考,並調查兩者之中何者有意義。結果得知「步幅」與「認知功能衰退」有因果關係。這一點我在前面已經提過。順便補充一點,在這個關係中,也納入年齡與身高等基本屬性,以及疾病的影響,因此身高矮的人與女性也適用。另一方面,由上圖看不出,「步調」與「認知功能衰退」之間具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可以確定步幅才是決定風險的關鍵。這是相當重要的成果。步伐小的人容易罹患失智症前面提過「步幅與認知功能衰退」有因果關係。接下來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步幅與失智症的發病」。我們團隊曾經耗時十二年之久,針對超過六千五百零九人進行大規模的追蹤調查。調查內容為「步幅是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變?」另外就是「步幅的大小與失智症發病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我們透過這項研究得知──不管是年輕人或老年人,走路步伐小的人,都有很高的機率會罹患失智症。什麼意思?也就是說,無論什麼年紀,步伐小(步幅窄)的人,就算當下沒有罹患失智症,發病的風險也很高。言下之意就是,即使現在沒問題,在不久的將來,仍有很高的機率會得失智症。步伐大,就能夠大幅降低失智症發病的風險與「大步伐」組相比,「中等步伐」組上了年紀之後,風險仍有一倍,沒有改變,但「小步伐」組的風險卻變成二.一二倍。這項調查結果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失智症的發病風險」在任何年齡層都一樣。不管你是六十五歲、七十歲、八十歲或九十歲,「步伐小且年紀大」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都高過「大步伐」者兩倍以上。也就是說,現在「步伐小」的人,不管將來到幾歲,都比其他人容易罹患失智症。但是,換句話說,即使你現在的步伐小,只要調整成「中等步伐」或「大步伐」(或是努力邁大步),今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有機會降低到一半以下。書籍介紹書名:大步走,不失智!:步幅加大5公分的走路革命,醫學博士教你「刺激大腦」的正確走路方式作者:谷口優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21/10/06作者簡介/谷口優2012年秋田大學醫學院研究所修畢,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目前是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協同研究員。2011年以步伐大小的研究,獲得美國老年醫學會「青年獎勵獎」。2016年獲得日本老年醫學會的「優秀論文獎」。2018年獲得「長壽科學獎」。2012年起與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合作認知功能衰退與失智症相關研究,並發表多篇研究論文。2014年起擔任東京大學醫學院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19年起擔任國立環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延伸閱讀: BNT保護力只有6個月?AZ比BNT兩劑保護力更好?打不到第二劑莫德納怎麼辦?解析3大疑問
-
2021-11-17 該看哪科.感染科
流感季到來 醫師示警:最怕跟新冠肺炎「雙流行」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解除,季節性流感流行期又將至,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今與衛福部代表、醫師公會舉行記者會呼籲,民眾應盡速施打新冠肺炎及流感疫苗,全面提升保護力。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示警,雖全球已連續2年流感人數降低,但民眾的免疫力長期未被病毒激發,形成免疫負債,今年恐面臨流感反撲,且最擔心發生新冠肺炎跟流感「雙流行」狀況。黃立民指出,根據美國研究,每年平均900至4500萬人感染流感,今年恐增加20%,住院人數則會從50萬人增加到60萬人,雖然這兩年台灣的流感確診數看起來不多,但病毒持續變化,民眾原有免疫力非常不可靠,只要願意打流感疫苗,就能減少三成住院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因此除了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也要打。黃立民也示警,今年是反聖嬰現象,冬天特別冷,適合病毒繁殖,最擔心出現新冠肺炎跟流感「雙流行」狀況,且兩者病徵非常像,若因流感症狀到診所就診,仍必須做一大堆檢查,避免是新冠肺炎,只要有人發燒,便對防疫跟醫療體系是一大負擔。他也提到,英國研究已證實新冠肺炎跟流感疫苗可以同時打,希望國內可以跟上。邱泰源表示,約於11月開始,台灣流感疫情就會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由於流感疫苗約2周才能發揮效果,因此歷年來多在10月開打,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開打,提醒符合資格和有需要的民眾盡速與家庭醫師討論接種疫苗規劃。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綠議員問高端沒有保護力?柯文哲酸:有滿滿的台灣價值
國產高端疫苗尚未獲得國際認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接種高端的民眾有緊急出國需求,可持相關證明文件接種莫德納、BNT、AZ疫苗,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轟中央把人民當實驗白老鼠,北市議員洪健益今詢問,全台有70幾萬人包含他都打高端,「那我們是怎樣」,柯文哲笑回,「你們有滿滿台灣價值」,但仍強調這樣的「重打」政策是違反醫學倫理及常識。柯文哲今赴北市議會進行總質詢,洪健益針對柯文哲日前「打高端者都是實驗白老鼠」言論詢問,指出全國有70幾萬人都打高端,「難道我們這些人都是白老鼠?都沒有保護力?」若打曾接種高端有出國需求而再打2劑其他疫苗是錯誤政策,那有更好的方式?柯文哲僅重複表示,高端這樣打就是不對的政策,違反醫學倫理及常識。洪建益緊接著問,那我們打高端的人是怎樣?柯文哲笑著說,「你們有滿滿的台灣價值」,引發現場哄堂大笑。洪再問,有滿滿的台灣價值就沒有保護力嗎?那中國大陸的科興那樣打就對?柯文哲表示,科興有拿到WHO的認證,所以不能這麼說,不是說疫苗有實質問題,但國際情勢就是那樣。洪建益最後抱怨說,自己一直被怕柯黑,但他認為跟柯還不錯,柯文哲回說,對拉我們還不錯,理念相同。洪再說,「我們理念相同,但我打高端,你又沒有打高端」。柯再笑,「我知道你有為難,你是為黨犧牲」,稱讚洪建益智比蔡丁貴好多了,蔡丁貴跑去國外打疫苗,再回來台灣叫別人打高端,至少洪沒有偷打BNT,很有氣魄,還不斷比「讚」手勢。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追加混打出事誰負責?陳時中:有藥害救濟制度
指揮中心宣布,打高端民眾若有緊急出國需求,可加打2劑AZ、BNT或莫德納等國際認證疫苗,朝野立委今天在立法院質詢時皆皆關注此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時詢問陳時中要不要簽切結書,一年打4劑疫苗,若出事他負責。陳時中答詢表示「我沒有辦法負責,」但國家有法律、有藥害救濟制度,不是用個人在講任何事。對於接種高端民眾是「混打」還是「重打」,賴士葆和陳時中今上午在立法院會激辯。陳時中強調,高端抗體是無效才叫重打,但高端抗體還在,所以是混打。賴士葆質疑,政府沒做實驗就開放重打,這是粗糙的決策,許多國家甚至要打第3劑都需隔半年。陳時中說,也有些國家是3個月,指揮中心也希望隔半年,這是在講效力,如果是說效力半年,是因為保護力往下降所以補追加,高端混打則是看其安全性,因為其效力還在,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目前的相關規定是根據民眾要去的國家的要求,而美國到目前的要求是這樣。至於賴士葆質疑高端的保護力還沒有數字出爐,陳時中說,指揮中心都有相關推估,這個推估以前是國內專家在講,現在也得到國際相關期刊的認證。賴士葆表示,國人可能面臨一年打4劑,打愈多不良效果可能增加,陳時中是否要簽切結書,有事必須負責。陳時中說,沒有所謂切結問題,並要賴士葆去了解國家公衛政策,「這是一個整體的(政策),個案有個案的方式。」賴士葆追問,如果重打2劑出問題,「要找高端還是找你?」陳時中答,「找藥害救濟,」國家法律有其制度,這不是個人問題,他下命令是根據整個法治之下,他負責的是政治負責,不是什麼切結書。
-
2021-11-16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 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
本土疫情爆發後,疫苗成為討論焦點,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古君揚表示,許多成年人會認為自身抵抗力好,就沒再接種其他疾病的疫苗,但其實人在每一時期都有不同感染風險,建議成年人、高風險族群及有出國需求的民眾都應該適當接種相關疫苗,以提升自身保護力,同時也保護家人安全。新冠疫苗逐漸在國內普及,不過其它疾病的疫苗卻常常受到忽略,尤其是成年人都認為自己保護力充足,即便無意間感染也不會太嚴重,仍可在身體康健的狀況下良好復原。古君揚提醒,人從出生到年老都會面臨不同的感染風險,沒有哪一類年齡族群可以置身事外,為預防傳染病之傳播及併發症,疫苗接種不可或缺,建議成年人仍應該在合適的時間點施打相關疫苗,補足身體免疫力。亞東醫院指出,許多易遭忽視卻建議成年人要接種的疫苗,如水痘疫苗(Varicella)、帶狀皰疹疫苗(Herpes zoster vaccine)、B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easle-Mumps-Rubella, MMR)、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的混合疫苗(Tetanus-diphtheria, Td)、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以及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等。亞東醫院還建議,高風險族群可接種A型肝炎疫苗,以避免急性肝臟發炎,接種共2劑,2劑間隔6到12個月,保護力可達20年以上;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 (Pneumococcal Vaccine)則可避免肺炎、嚴重菌血症及腦膜炎等,尤其65歲以上老年人更該接種。另外,民眾若有出國旅遊需求,也可接種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及日本腦炎疫苗等,尤其是預計前往高風險國家時更該注意。古君揚建議,成年人可依據個人疾病史、疫苗史以及危險因素,先檢視可能需要的疫苗選項,至醫療院所作全面性疫苗評估。他呼籲,成年人雖然抵抗力好,但仍需要思及同住家人的安危,孕婦更需要考量到胎兒的健康,接種疫苗是為了提升自己與身邊家人的保護力。
-
2021-11-15 新聞.健康知識+
人原來在「50歲」左右最聰明!大腦健康關鍵在血流量,專家教超簡單4招養出健全大腦
任何年齡都能生成新的腦細胞先來點實話:我們每天喪失幾千個腦細胞,這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有些人因為壓力太大,或接觸過多環境、飲水和食物裡的重金屬、農藥之類的毒性物質,比其他人折損更多腦細胞。當然,藥物或酒精成癮,大腦輕度傷害、中風、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細胞消亡。再來點好消息:我們大腦有大約1千億個神經元,也就是腦細胞,而腦細胞是人體最長壽的細胞之一。我們從娘胎裡帶來與兒童時期發展出來的神經元,絕大多數都會陪伴我們走到生命盡頭,所以神經的健康對長期的認知功能至關緊要。最後是天大的好消息:過去科學家認為成年人無法生成新的腦細胞,事實證明他們錯了。隨著年齡增長,腦細胞也會持續增生,不管你是60、70或80多歲。神經新生不只對急於開啟大腦最佳功能的運動員或年輕人有用。近年的研究顯示,即使是70、80甚至90多歲的高齡者,也能透過運動、飲食、壓力調節、睡眠與營養補充,刺激腦細胞新生。研究人員甚至發現,高齡者能增生的新神經元數量不輸年輕人,就連阿茲海默症患者也一樣。健康的新細胞一旦製造出來,神經的功能就能提升,可以活化、連結並回應大腦處理與接收的所有資訊。健康細胞越多, 我們就能更迅速、更有效地做出明智決策,更能專注、記憶力更好,也能保有各個面向的執行功能。「執行功能」是一個包山包海的用詞,泛指控制我們各種行為的高層次認知技能。神經元的死亡等於大腦的老化,所以你越能生成新細胞來延緩或對抗老化,你的大腦就會越年輕。研究進一步顯示,神經新生能夠增加海馬迴的體積與功能,因此有助於保存記憶、促進學習。新細胞的增生也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對抗壓力,並且減輕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情緒病症。儘管這方面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得到的數據卻相當樂觀,顯示海馬迴的細胞新生也有助於延緩,甚至逆轉諸如阿茲海默症等認知疾病的進展。神經新生與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都告訴我們,不管到了幾歲,大腦都可以改變。神經可塑性是指透過新的學習改變神經的連結。我們可以藉由生成新的神經元來重塑大腦,在生命中全程掌握改善認知功能的能力。在這本書裡,會學到如何運用經過科學驗證的特殊方法刺激新神經元的生成。這些方法包括特定形式的運動、食物、營養素補充與如何調適壓力。有些方法有其特殊性,比方說,不是所有類型的運動都能刺激神經元新生。就像汽車保養,你對這些新習慣的堅持與否,決定你的大腦只能勉強運作,或氣象一新。親愛的,血流量決定一切聽起來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神經科學,不過實證研究告訴我們,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正是提升認知健康與功能的要件。如果你覺得這未免太簡單,確實如此。但簡單不代表普遍通行:大多數人大腦的血液循環都有進步空間。要了解人們大腦的血液循環為什麼普遍不佳,就得先認識大腦健康的兩大要素。首先,我們的大腦需要充足穩定的血流, 才能正常運作。第二,現代人的很多生活習慣對大腦血液循環有不利影響,等到出現症狀或發生問題,往往為時以晚。我們的腦組織的重量只占體重的2%,需要的血流量卻占全身血液供應的15%到20%。有時候身體為了將富含氧氣與營養素的血液送到大腦,甚至會暫停將血液輸往其他器官。大腦需要的氧氣也是肌肉的3倍。氧氣可以確保腦細胞有效運作、活化、發出信號。要將氧氣送進腦細胞,只能靠血液。一旦血流量不足,腦細胞就會開始死亡。血液也是腦細胞取得葡萄糖的唯一管道,而葡萄糖是腦細胞的燃料。肌肉能儲存葡萄糖,大腦卻不能,所以,如果你的大腦血流量不足,腦組織就會挨餓。偏偏我們的腦子很容易餓,它需要消耗身體40%到60%的血糖。另外,血液還會把其他必需營養素送到大腦,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脂肪、胺基酸和電解質。大腦需要的營養素和氧氣就算只減少一丁點,它也會沒辦法全力活化支配情緒與認知功能的區域,那麼我們集中注意力、記住細節、想出新點子、做出明智決策與多工處理等能力都會降低。大腦血流還扮演另一個關鍵角色:清除新陳代謝的廢物。其中一種廢物是β類澱粉蛋白,這種蛋白質一旦在大腦堆積,就會產生毒性,據說與阿茲海默症的進程快慢有關。如果你有腦霧、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問題,你可能會先找出一大堆原因,比如睡不好、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甚至甲狀腺功能低下,卻不會想到大腦血流量。大多數病人或醫療人員都不會考慮到這個面向。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大腦血流狀況欠佳?很多現代生活習慣都是禍首,比如飲食、睡眠、運動和日常生活的壓力。雖然原因不及備載,但只要改變幾個習慣,就能大幅提升大腦健康。沒錯,你這個年齡也可以改變大腦關於改變大腦的最後一點提醒:不管你年紀多大,都能辦得到。如果你現在20多歲,覺得自己不需要擔心認知功能退化,可能有點太過自信了。人類的大腦到25歲才完全成熟,有些神經科學家甚至認為我們的大腦會發展到30多歲。這代表你目前的飲食、睡眠、運動方式、飲酒量和整體生活型態,都會影響大腦的發展。到了30多歲,大腦已經成熟,自然老化的過程於是展開。這時我們每天大約會失去8萬5千個神經元,也開始出現可測量的認知功能衰退跡象。妥善照顧大腦,可以延緩老化進程,打造更健康、更幸福、更靈活的中年。到了40歲,大腦的體積開始縮小,每10年平均縮小5%。不過請記住,這只是平均值。只要養成我在這本書裡建議的新習慣,就可以減緩大腦體積縮小的幅度。40多歲的人也可能發生短期記憶、推理與口語流暢等方面的失誤。不過,這時大腦控制情緒與同理他人的能力會更細膩。研究顯示,專注力與持續性注意力也在40多歲達到頂點。到了50多歲,我們的綜合知識邁向高峰,也比其他年齡階段更能理解並學習新資訊。這就是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中年人的認知測驗表現比年輕時更優秀。你在50多歲時最聰明,但你的字彙能力要到60多歲或70歲出頭達到高峰。研究也發現,60多歲的飛行員儘管需要更多時間檢視駕駛艙儀器,卻因為擁有更多專業知識,駕駛飛機的能力比年輕機師更優越。如果幸運活到80多歲或更高齡,更需要持續提升認知健康與功能。只要好好照顧大腦,它就能讓你保持靈敏,方便你繼續跟親友互動、閱讀、看電影,追求你的喜好。我在診所甚至看過80多歲的患者改善了大腦血液循環,提升大腦功能。別忘了,大腦隨時可以改變。我喜歡跟求診者分享這句話:不讓任何大腦被拋下。不管你幾歲,我們都可以讓你的大腦更健全。就從以下的方法開始。讓大腦更健全4招1、快走。研究顯示,短時間激烈運動可以增加大腦血液流量、提升創造力、產生新點子,增進綜合執行能力。如果工作中腦袋卡住,或準備參加大型會議,不妨在辦公室快走一圈,為大腦和工作盡點力。2、吃點黑巧克力。黑巧克力富含礦物質,含有大量類黃酮(flavonoids)。類黃酮是一種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可以消除自由基,增加大腦血液循環與氧氣的輸送。有些研究顯示,出席活動前2小時吃黑巧克力,記憶力會增強,反應也更敏捷。切記只能吃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或白巧克力都沒有大量類黃酮。3、挺胸坐直。挺直背脊,肩胛骨往後、頸部拉長, 大腦血流量會立刻增加。研究顯示,挺胸坐直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觀感,也能增強自信。4、用非慣用那隻手寫字。這個小動作會讓大腦跳出舒適圈,強化神經連結,刺激神經新生。對某些人而言,光是用手寫字就足以讓大腦感到新奇,因為他們習慣用手機收發簡訊或鍵盤打字。書籍介紹大腦逆齡指南:頂尖神經科學家教你改變生活習慣,修復再生大腦細胞,長保健康活力、思緒清晰,遠離失智威脅!作者: 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1/06作者簡介克莉絲汀.威勒米爾博士Kristen Willeumier, Ph.D.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理學實驗室、西德斯西奈醫學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神經遺傳學實驗室,完成碩博士研究,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理學與神經生物學雙碩士,以及神經生物學博士。於西德斯西奈醫學中心完成博士後研究,之後續留研究神經退化性疾病。曾於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獎學金,在國際上發表研究成果。目前定居加州洛杉磯。延伸閱讀: BNT保護力只有6個月?AZ比BNT兩劑保護力更好?打不到第二劑莫德納怎麼辦?解析3大疑問
-
2021-11-15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
冬天天氣寒冷、潮濕,太陽露面的機會也不多,不論是身體或心理的疾病,風險都隨之提高。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提醒,冬季留意6種常見疾病,並留意生活中的細節,更有助確保健康。 中風、心肌梗塞:洪暐傑醫師表示,天氣冷血管收縮,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且不單僅限於寒冷,也包括溫度變化過大,例如太冷或太熱,像是在較冷的浴室洗熱水澡,又或者是洗完澡後從溫暖的浴室回到較冷的房間等。這些情況年長、三高等慢性疾病者、有心、腦血管疾病史者等風險族群更要注意。 因此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醫師提醒,平時應做好保暖,除了適度添加衣物外,頸部禦寒也很重要。洗澡前建議先用熱水暖暖浴室再進入然後脫衣;洗澡時先用溫熱水暖暖手腳再沖身體;洗澡後則先穿好衣服再出浴室。睡覺時,也建議放件外套於伸手可及之處,以利夜間上廁所時做好保暖。而慢性病族群自然更要穩定控制病情。 除此之外,也留意中風及心肌梗塞徵兆,若有臉歪嘴斜、出現單邊無力等肢體障礙、講話口齒不清等,可能為中風,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方式檢視。而胸悶、胸痛、甚至延伸至肩部、頸部、背部等,則可能為心肌梗塞,亦可能因不適冒冷汗、喘不過氣。如有上述情況應盡早就醫! 呼吸道疾病:洪暐傑醫師指出,天冷之際是病菌活躍度最高的時後,因此現階段民眾除了需對新冠病毒有所防範以外,另外也包括了流感病毒及肺炎鏈球菌。而冬季也有不少聚會活動,例如聖誕節、跨年、過年等,若當中有人受到感染,其他人受到感染的風險也會提高。另一方面,天冷也容易讓氣管收縮,使得氣喘、呼吸道過敏加劇。 醫師建議,即便現在國內疫情控制得宜,民眾還是應持續做好防疫,不可完全鬆懈,除了盡早接種新冠疫苗,也建議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更有助提升保護力。平時也可以再多戴一層布口罩,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降低氣喘、呼吸道過敏的機會。當然,多戴一層口罩有可能擠壓原本防疫用的口罩而出現細縫,因此也要留意完全密合,以助防疫。 糖尿病低血糖、併發症:洪暐傑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寒冷的天氣,因為患者容易有各項併發症,包括前述提到的中風、心肌梗塞等大、小血管問題,天冷血管收縮,易釀成周邊動脈阻塞,發生機率也就更高。其他併發症也包括神經病變,患者也容易因此忽略寒冷的感覺,暴露於風險當中而不自知。而若藥物使用不當,患者也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但同時因為天冷的關係,往往讓患者忽略低血糖發冷的警訊,嚴重可能休克、喪命。 因此呼籲糖尿病患者,天冷時也更需要注意保暖,且務必規律用藥,而若有感覺到發冷、手抖、心悸等症狀時也應提高警覺,別忽略了低血糖警訊。另外也提醒,糖友也盡量避免冬季進補,洪暐傑醫師表示,進補的概念出自於早期社會營養較缺乏之時,現代普遍營養過盛,其實沒有進補的必要,補的大多是心靈層面,而糖友不論是以羊肉爐、薑母鴨等方式進補,都容易使得血糖飆高,且也多為重鹹、高蛋白,容易增加腎臟負擔,建議維持原本的健康飲食即可。 冬季皮膚癢:冬季皮膚癢,最常見出自於乾燥所引起的「缺脂性濕疹」,當保護肌膚的油脂因乾燥而減少,便有可能出現乾癢的情況,各種過敏原也容易從皮膚細微裂痕長驅直入。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會誤以為是不乾淨而不斷沖洗,使得原本所剩不多的油脂持續被沖刷掉。也有民眾會用熱水沖洗,試圖以熱水刺激蓋過發癢的不適,但這情況也容易使得病況加劇,甚至引起皮膚發炎。 洪暐傑醫師建議,防範、改善冬季皮膚癢,最主要就是保濕鎖水,建議可使用沒有人工添加物的乳液,並避免使用洗淨力過強的肥皂或沐浴乳等。而若真的出現皮膚乾癢,除了避免抓癢外,上述的不良行為也應避免,建議以冰鎮的方式止癢,最好的改善方式自然還是請醫師協助為佳。 骨折:冬季天氣濕冷、環境不易乾燥、容易滑倒,進而產生骨折,特別在浴室更要留意。且也因太陽照射較為不足、民眾外出減少,普遍有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這也容易影響骨密度,增加跌打損傷時發生骨折的風險。且活動減少,肌肉保護下降,也是骨折的風險之一。 洪暐傑醫師提醒,冬季應多留意環境地板保持乾燥、止滑,以免發生危險,若浴室有窗戶,建議敞開通風,若沒有窗戶,可使用電風扇、除濕機等。而有太陽露臉時,可把握機會多曬曬太陽,平時也可以直接從保養品攝取維生素D,以利維持骨密度。並不論在家或戶外,皆可維持簡單運動的好習慣,更有助保護骨骼。 憂鬱症:冬季除了時常陰雨綿綿,容易使得人心情低落,也因為日照不足的關係,血清素濃度就可能受到影響,血清素與情緒息息相關,若缺乏,便容易出現憂鬱等負面情緒,若更嚴重、持續沒有改善,也可能形成精神相關疾病,如憂鬱症。 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多留意適度攝取水果的養分,大多數水果當中含有色胺酸,其為血清素的原料,有助彌補因日曬所造成的分泌不足,另外像是香蕉、牛奶等,也是有助於舒緩情緒的食材。平時不論在家或戶外也一樣可以保持運動習慣,或是多元培養興趣,有助避免憂鬱情形出現。平時也可以多加觀察,若近兩周內頻繁出現憂鬱的情況,以及兩周內明顯對以往喜歡的事物逐漸失去興趣,便建議及早追蹤。 《延伸閱讀》 .冬季進補先看「自己缺什麼」,中醫:補錯恐傷身,台灣以滋陰潤燥為佳 .天冷低溫是心血管疾病旺季!泡溫泉勿過久、少吃高油脂食物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為什麼新冠疫苗要打2劑? 7大QA一次了解
國內疫苗涵蓋率逐日提升,根據指揮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國內第一劑涵蓋率76.06%,第二劑為41.3%。不少民眾疑惑,什麼是疫苗接種後立即性過敏反應?又為什麼新冠疫苗(COVID-19疫苗)要打兩劑?疾病管制署整理相關QA,希望幫民眾解惑。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6479例確診,分別為1835例境外移入,1萬45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施打COVID-19疫苗後,仍需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什麼是疫苗接種後立即性過敏反應?接種後立即性過敏反應是施打疫苗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由免疫球蛋白E(IgE)造成的第一型過敏反應。症狀包括臉部潮紅、全身紅疹、血管性水腫、聲音改變、咽喉腫脹、哮喘、心跳加快,甚至可能呼吸困難、血壓降低、休克及意識改變等。●什麼是嚴重過敏反應(Anaphylaxis)?立即性過敏反應中最嚴重者為嚴重過敏反應(Anaphylaxis)。為突然開始且症狀快速進展的全身性過敏反應,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血壓降低、休克及意識改變等,可能導致休克及死亡。●如果發生立即性嚴重過敏反應,應如何處理?疫苗接種後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極低,但為能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建議休息及觀察30分鐘。若有嚴重過敏反應的症狀,由醫療人員快速識別、評估生命徵象,並給予腎上腺素。●接種第一劑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還可以打第二劑嗎?若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第二劑可經醫師評估後考慮接種不同製程的疫苗。●接種COVID-19疫苗為什麼需要打兩劑?接種第一劑疫苗後人體會啟動免疫反應,但這些反應可能無法持續太久,故有些種類疫苗需要在適當時機接種第二劑,讓人體再次啟動免疫反應,以加強與延長疫苗保護力。●COVID-19疫苗兩劑須間隔多久?需接種兩劑的COVID-19疫苗,兩劑接種間隔時間需依照臨床試驗資料及仿單建議為主,提早接種或延後接種都可能影響疫苗保護力。●接種COVID-19疫苗後與其他非COVID-19疫苗要間隔多久?目前尚無資料顯示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對免疫原性與安全性的影響。為避免一旦發生不良事件時無法釐清歸因,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7天。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2021-1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暖暖高中打2劑BNT 陳時中:應宣布開打才開打
基隆市暖暖高中提前替400多名學生接種第2劑BNT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對於青少年接種BNT疫苗第2劑,都是抱持「宣布開打才開打」的態度。12歲至17歲青少年接種輝瑞BNT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不良事件受各界矚目。美國統計顯示,青少年打第2劑BNT疫苗心肌炎發生機率高出第1劑的10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宣布,經專家決議,12歲至17歲青少年第2劑疫苗暫緩施打,將再觀察2週並檢視先前心肌炎個案。不過,基隆暖暖高中約400多名學生已接種第2劑BNT疫苗,校方指出是指揮中心太晚才通知暫緩施打,基隆市衛生局則回應,10月中有通知延後施打,僅暖暖高中依原定時程接種,衛生局會檢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對於青少年接種BNT疫苗第2劑這件事,都是抱持「宣布開打才開打」的態度,即便數據看來接種第2劑不會有傷害,但沒按照規定就提前開打,還是要把負責的態度拿出來。另外,有外媒報導指出,莫德納(Moderna)首席醫療官指出莫德納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住院的保護力,遠高於心肌炎風險,但通報數據顯示,30歲以下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患有心肌炎的風險,比BNT接種者來得高,國內是否有類似情形備受矚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據統計,國內18歲至24歲男性每百萬接種約通報36.9人發生心肌炎,目前國內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的人數較多,BNT疫苗大多僅接種1劑,難以比較接種後的通報情形。
-
2021-1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11月還有疫苗要來 足夠提高第1劑涵蓋率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透露,除了今天有BNT、莫德納疫苗抵台,預計11月底還有COVID-19疫苗會到貨,目前疫苗量足以讓第1劑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一定程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又有2批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抵台,分別民間捐贈的92.66萬劑BNT疫苗以及政府自購的122.61萬劑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說,預計11月底還有COVID-19疫苗到貨,現有疫苗量已經足以讓第1劑疫苗涵蓋率達一定程度,至於12月是否有疫苗要來,暫無法預估;他表示,除了11月底將到期的59.4萬劑AZ疫苗外,年底前其他疫苗都沒有過期問題。因應民眾緊急出國需求,陳時中今天宣布,無論先前曾接種1劑或2劑高端疫苗,只要間隔28天即可依外國要求,再混打2劑AZ、BNT或莫德納疫苗,但須出示機票、就學或工作證明等文件。不過,根據國際建議,第3劑COVID-19疫苗最好與第2劑疫苗間隔6個月,有媒體詢問此政策安全性。陳時中說,國際間之所以建議第3劑間隔6個月再施打,主要是研究發現,打完第2劑的3個月後保護力會開始下降,因此國外才決定以6個月作為接種間隔,補強保護力。陳時中說,這次之所以開放高端混打其他疫苗,不是為了補強保護力,而是因應民眾緊急出國需求才做此開放,經專家討論才認為可以採取這種補打方式,但希望間隔28天後。
-
2021-11-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參與WHO及三國團結試驗 WHO完成四千位受試者收納
高端疫苗(6547)今(11)日指出,於10月26日獲選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團結試驗疫苗,WHO在哥倫比亞、馬利、以及菲律賓展開團結試驗疫苗收案,截至目前已在三個國家,超過40個試驗中心完成4,000位受試者收納。高端疫苗說明,WHO團結試驗疫苗是一項多國多中心、多疫苗、適應性、共享安慰劑、隨機對照的第三期數萬人規模臨床試驗。高端疫苗是目前入選的疫苗之一,由全球首屈一指的科學家和專家組成的獨立疫苗優先次序諮詢小組挑選,獲選加入此項全球團結試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能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全球超過2.5億人確診,逾500萬人死亡,試驗國家如哥倫比亞與菲律賓,確診累計總數達數百萬人,每日平均確診人數約有2,000例,可見疫情嚴峻。高端疫苗指出,團結試驗疫苗選擇在跨越三大洲的三國進行萬人以上的傳統三期試驗,以獲得安全性及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保護力相關數據,有助於加速試驗進行,評估具有潛力的候選疫苗,發現更多有效的疫苗保護世界各地的人們免受新冠肺炎危害。有鑑於現階段疫苗仍為全球短缺的關鍵防疫物資,高端疫苗表示,將持續配合WHO團結試驗疫苗團隊,投身解決全球新冠疫苗短缺且分配不均的行列。目標取得國際認證,為全球群體免疫貢獻。
-
2021-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境外移入突破性感染比率升高 唯獨2款疫苗趨勢下降
國際間疫苗施打人口逐漸提升,國內邊境政策持續嚴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國內今日有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印尼、新加坡入境,其中有4人屬於突破性感染,分別接種過二劑科興疫苗及二劑AZ疫苗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入境旅客接種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個案數進行最新統計。旅客自8月6日起至11月2日後進行入境資料填寫,截至目前有在國外完整接種WHO認可的七款疫苗中,皆有突破性感染個案傳出,比率約在0.1至1%之間。羅一鈞指出,目前突破性感染比率約是千分之幾的範圍,與國際報告的突破感染比例是千分之二到四,大部分廠牌比例都有升高趨勢,但AZ疫苗及嬌生疫苗則呈現下降趨勢,但該資料樣本數太少,並不代表「特定廠牌疫苗,確診率最高。」但透過趨勢追蹤,可評估接種時間與保護力是否在下降或維持,如有進一步統計會在報告,他也表示,「由於入境選填疫苗接種資料並無強制填寫,因此數據也未必精確,但未來疫苗檢疫措施調整時,也會變成必填欄位。」
-
2021-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公開入境突破性感染數據 莫德納暴增、AZ反降
為防範新冠疫情,世界各國拚疫苗覆蓋率,立委賴惠員今於立院質詢時,針對各廠牌疫苗「突破性感染」國內是否做相關分析。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國內7月開始,針對入境者PCR做統計,近1個月也有變化,像BNT從0.33%增為0.46%,莫德納從0.19%暴增到0.91%,AZ反而從0.55%降為0.33%,他表示,樣本不夠科學化,會持續監控。陳時中今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身心失能者長照發展現況及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計畫執行結果檢討」案做報告。賴惠員根據疾管署統計資料指出,今年7月2日至10月27日,境外移入共有567件,其中183件為突破性感染,等於施打兩劑後仍確診,案例中BNT最多、AZ第二名,若以價格說,BNT比較貴、AZ比較便宜,而以色列施打BNT,認為保護力不足,而開始準備施打第三劑。賴惠員問及,我國何時會開放混打?陳時中說,這個月會根據第13、14期施打情況,若有些民眾沒來打,這個月就有機會做混打。針對疫苗「突破性感染」,陳時中表示,國內從7月2日開始針對入境者PCR做統計,從7月至10月來看,BNT為0.33%、AZ為0.55%,莫德納為0.19%,而國藥、科興為0.39%、0.81%。不過,近1個月突破性感染有變化,像是BNT從0.33%增為0.46%,莫德納從0.19%暴增到0.91%,AZ反而從0.55%降為0.33%,國藥從0.39%增加到0.61%,科興從0.81%增加到1.17%。他說,統計樣本不夠科學化,不夠精確,會持續監控。
-
2021-11-10 該看哪科.牙科
每天都有刷牙+使用牙線,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專家:因為你做錯了這幾件事
你有發現嗎?明明天天刷牙,有時還會使用牙線,但為什麼還是會蛀牙呢?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表示,其實牙刷、牙膏、牙線都有不同的作用,而刷牙更不是一兩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每天都有做也常常做,沒有徹底的清潔牙齒,當然會有蛀牙啦,因此正確清潔口腔就很重要啦。 牙刷、牙膏的功用?怎樣清潔才算完成牙刷的功能很簡單,就是直接刷除牙齒表層的食物殘渣、汙垢等,而牙膏卻往往被認為只是幫助牙齒清潔,就像洗澡要用沐浴乳一樣,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說明,其實許多人對於牙膏都有錯誤的認知,雖然牙膏可以幫助清潔,但其實牙膏更大的功效是將對牙齒防護有益的成份附著在牙齒表層,譬如含氟牙膏可以幫助預防蛀牙,還有一些抗敏感、保護牙齦、預防牙周病的牙膏,而這些成份是需要時間停留在牙齒上才能產生保護力,像是含氟牙膏需要2-3分鐘,而其它成份可能需要5-6分鐘的停留,因此在刷牙時,花時間慢慢的兩顆牙、兩顆牙的刷乾淨,不僅是徹底的清潔牙齒表層,也是讓牙膏對牙齒有益的成份能夠更好的附著在牙齒上,達到保護口腔、預防蛀牙的效果。 牙線只能除牙縫殘渣?真正用途是這樣吃完飯後許多人習慣拿牙線來剔一剔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牙線的功用似乎也僅止於此,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解釋其實牙線不僅用來剔牙,其實更大的用途是將牙齒表面的殘渣與污物先大致刮除,所以正確的順序是先用牙線再刷牙,而使用時也需要注意,不要用一隻牙線棒或者一段牙線就刮整口牙齒,要避免汙物被帶到下一顆牙齒,牙線正確使用方法是清潔完一顆牙齒之後,應該再換一枝牙線棒或者換一段牙線做清潔。牙刷、牙膏、牙線看似平常的清潔,其實都有許多注意事情,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提醒民眾,日常潔牙看似簡單,卻有許多小細節,為什麼牙齒越刷問題越多、為什麼不斷清潔後還是蛀牙,其實都是清潔不夠徹底造成的,掌握工具正確的用法,好好的清潔牙齒才能幫助我們擁有一口好牙!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改10+4遭批「對台商有恨」 陳時中回:是有愛吧?
國內春節返鄉宣布將從防疫旅館14天縮短成「10天住旅館、4天住家中」,遭專家批評為「土方法」。媒體更詢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10+4是對台商有恨吧?」指揮中心陳時中聽了一愣回應,「降低旅館的檢疫天數,是對台商有愛吧?」地方里長也反應,「10+4」政策要考量同住家人施打二劑疫苗,但管理及稽查有其難度。陳時中表示,整體居家檢疫的查核辦法及罰則,都跟去年規則一樣沒有變,也已經有一年多的經驗,未來疫苗接種也都可以登入在APP查詢的到,可以方便核對。然而國內選擇「10+4」政策,並無直接縮短建議時間或者全面開放在家檢疫,仍有部分民眾訂不到旅館房間,專家認為維持14天居家檢疫仍是「土方法」,若年底可達二劑六成覆蓋率,可有限度開放「7+7」政策。陳時中回應,「自我貶低是土方法,實在是不好。」過去也已提及維持14天檢疫的重要性,邊境鬆綁仍要看疫情嚴峻程度和自我保護力,盼邊境檢疫把相關案例檢驗出來,透過打疫苗來降低確診可能,而現前突破性個案也不算少數,未來縮短天數也都是有可能的。至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10+4政策,是對台商心中有恨。」他則回應,「我們努力把天數降低,應該是有愛吧。」陳時中認為,台商屬返鄉大宗,如果選擇把邊境門關上,連檢疫十四天都不要想。但國內選擇想盡各種辦法讓台商回國,「10+4也是方法之一,歡迎民眾返鄉,反之如果加長檢疫到21天,才是有恨的嫌疑。」他也對此表示,同時為了達成大家返鄉的心願,也考量業者難處,也沒有硬性要求旅館更改日期,或是要求挪動訂房天數。
-
2021-1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葉金川:政治人物放手閉嘴!期許高端成為公益疫苗、台灣驕傲
電影「我不是藥神」講述一個經營印度神油的中國男子,意外開始到印度代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藥品,這種藥品很貴,一粒就要三千元台幣,一年下來要花上百萬以上台幣,許多人負擔不起,因此男主角到印度代購仿製藥,做起地下代理商⋯⋯。電影把國際大藥廠的人描述成「為富不仁」的奸商,看著病人死亡,也不願意將藥價降低。新藥為什麼這麼貴?真的沒辦法便宜賣嗎?新藥與新疫苗市場的博弈開發新藥和新疫苗都需要雄厚的資本及長時間的投入。目前世界上新藥及新疫苗市場都掌握在十幾家國際大藥廠,例如阿斯特捷立康、輝瑞、禮來、賽諾菲、葛蘭素等等。因為大藥廠能以量取勝,投入大量資本不斷地開發,每開發一種新藥需要十億美金以上,除了前端研發,還包括花費在動物實驗、三期的人體試驗,三期需要大量的實驗及對照組,進行雙盲實驗,不光是技術開發,還要找許多醫療單位共同合作研究,在在都要花錢。但是一百種開發中只要能成功幾種,成本就可以回收了。而小藥廠的資本不足,多是孤注一擲,就像在賭博,選定一、兩種專注開發,成功就能大豐收,失敗就完全沒轍了。這是新藥開發和疫苗市場的現實。新藥開發要花錢,就反應在新藥售價上,因此造成分配不均,有錢人、有錢國家才能獲得,藥品分配的公平正義是個大問題。AZ公益疫苗如同開發新藥,新疫苗研製也需花上鉅額成本和漫長時間。新冠疫情爆發後,各國積極開發疫苗,想藉此遏止疫情。以往,開發新疫苗至少需要十年,但是AZ疫苗的開發只花了10個月!AZ疫苗的開發者Sarah Gilbert 及牛津研究團隊,使用他們研究許久的腺病毒載體技術製造出棘蛋白,用來對抗新冠病毒。之後研究團隊找AZ公司合作,對方願意大量生產,因此以很便宜的價格(一劑4美金)提供全世界使用。AZ疫苗出來後,BNT、莫德納也陸續做出疫苗,售價約卅元美金左右,比AZ貴了好幾倍。疫苗問世後,世界衛生組織就預測到未來會發生疫苗短缺、分配不均、疫苗保存的供應鏈等問題。因此成立COVAX做為分配疫苗的機制,讓貧窮國家也能獲得疫苗。但是AZ疫苗的生產量有限,基本上,申請的國家只能保障獲得十分之一人口的劑量。像台灣可分配得到的劑量是四百六十萬劑。其他不足劑量,仍必須透過購買方式取得。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認可的有六支疫苗,包括輝瑞BNT、莫德納、J&J、AZ、科興和國藥,但是價格都不便宜,只有AZ疫苗是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NGO支助經費,讓其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購買及分配。台灣政府揠苗助長目前,台灣從其他國家獲得捐贈及民間捐贈的疫苗大約有兩千四百萬劑,政府自行購買的疫苗比不上捐贈的,而且也只有部分進來,現在台灣已經不會有疫苗短缺的問題。不過,在這階段期間,政府通過了高端疫苗的「緊急使用權(EUA)」,也就是由政府負全責,授權、購買及推動。讓只完成第二期試驗、用「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實驗的疫苗開打。為了扶持台灣疫苗廠,政府與高端簽約購買五百萬劑,一劑八百元,也就是要花四十億,站在保護全民健康的立場,這花費一點也不算貴。然而,高端通過的同時,疫苗也陸續進到台灣,高端施打到現在,只打了一百多萬人,也就是最多只可能用掉兩百多萬劑。剩下的疫苗怎麼辦?我認為,最初就應該把高端定位為「戰備疫苗」,萬不得已,沒有其他解決方案了,才拿出來使用,也就是做為我們最後的的保險。但是,政府為了要支持高端,把高端與其他疫苗並列為第一線疫苗施打,政治人物爭相為其背書,結果隨著進口疫苗越來越多,民眾施打高端的意願越來越低。政府硬推的結果,讓高端變成政治疫苗,願意施打者,有些並不是因為其療效與安全,而是為了支持政黨去打,這就像揠苗助長,對高端並無長遠助益,終究也成不了氣候。世衛的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世界衛生組織雖然已經認可六支防新冠病毒的疫苗,但是還是被大藥廠壟斷,價格又昂貴,因此很多中低收入國家沒有疫苗可打。全世界有四百支疫苗在發展,有兩百支完成了第二期試驗,但是沒進入第三期試驗,世界衛生組織就設計了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選了菲律賓、馬利、哥倫比亞等願意從事人體試驗的國家,從兩百支完成第二期試驗的疫苗中,先選了廿支有潛力疫苗,再選出高端和Inovio,將進行第三期試驗。從高端的研究報告顯示,外推估計可能有90%的綜合保護力,成為獲選疫苗之一,這是非常值得國人開心的事情。就世界衛生組織的立場,推動團結試驗疫苗計畫,可以將試驗對照組對象固定,盡全力保護他們,同時許多要進行第三期試驗的疫苗就能節省經費與找尋對照組人口的時間,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被當成白老鼠,既不經濟也不道德。世界衛生組織用這個方式,希望能找出更有效、保存更容易、更長保護力、不同的接種方式(例如不用打針)、不用多劑(單劑)、不同途徑(鼻劑)及能應付病毒變異株的疫苗。另外,也要解決疫苗短缺、供應鏈和分配不均題、保障未來疫苗的需要。佩服世界衛生組織有長遠眼光,尋求解決方案,不會被大藥廠牽著鼻子走。期許高端成為公益疫苗高端疫苗被選入團結試驗,顯示了它的潛力和往後發展的正當性。對高端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它目前的售價一劑需要卅美金,因為需要向國外買佐劑,所以很貴,如果世衛組織能解決佐劑問題,它可以發展成保護力與保護效期比AZ疫苗更好的疫苗。之後如果試驗成功,高端不應以高利為目的,應將自己定位為公益疫苗,成為台灣的驕傲。高端的決策者要像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樣,有長遠眼光及國際觀,要自己闖出一條路,創造自己的價值。高端是台灣的疫苗廠,不是政黨的,請政治人物放手和閉嘴,不要插手生技醫療的問題,讓它自己努力,未來才有變成一線疫苗廠的機會。全體民眾需要支持台灣的疫苗廠,讓科學來決定高端的未來。學術研究單位也要繼續培養人才,人才是疫苗工業中最重要的資產。
-
2021-11-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藥物陸續研發成功 有助舒緩民眾緊張心情
為讓新冠肺炎獲得治療,各國藥廠無不積極研發治療藥物。輝瑞藥廠最新研發新冠口服藥初步試驗結果,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89%,相較默沙東藥廠上月公布的新藥莫納皮拉韋,降低重症、死亡風險50%效果更佳。國內專家表示,新藥研發可降低重症患者人數,也讓民眾心情不要過於緊張,但要防止疫情擴散,疫苗與藥物須相輔相成。新冠肺炎新藥研發,是否有利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那是一定的」,如同防範流感疫情,一方面靠施打疫苗,另一方面還可用克流感防止疫情擴散,兩者相輔相成,如同施打新冠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就可用藥物治療,避免輕症變為重症。對於默沙東及輝瑞藥廠陸續研發新藥,黃玉成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日前已與默沙東藥廠台灣分公司舉行會議,聽取關於新藥莫納皮拉韋的簡報,目前也正安排與輝瑞藥廠進行視訊會議,了解新藥情形。黃玉成說,新冠肺炎新藥陸續研發,但仍不希望走向流感化,期望病毒變異不要太大,施打疫苗後的保護力可持續久一點,不要每年都需接種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新冠肺炎新藥研發,看起來就是要與流感相同,往後可用藥物治療患者,但對疫情有何影響,還需觀察醫師用藥經驗、健保給付等問題,克流感藥物也是使用經10至20年才有現在的成果。至於,新藥研發帶來的影響,黃立民說,藥物可以降低重症患者人數,讓民眾感覺生病後有機會治療,心情不要過於緊張,但要控制疫情還是必須靠施打疫苗,個人防疫仍不可鬆懈。黃立民說,目前看來默沙東藥廠研發新藥效果,略低於克流感效果,但輝瑞藥廠研發新藥效果,雖然仍低於克流感,但兩者已十分接近、相差不多。
-
2021-11-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首度第三劑疫苗混打計劃 長庚宣布兩周內啟動
為了解國人對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長庚醫院啟動第三劑疫苗混打計劃,一周前已通過衛福部核准。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總指揮、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表示,目前正在招募受試者,希望2周內正式啟動臨床試驗。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舉辦第74屆醫師節慶祝大會暨資深醫師及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邱政洵獲頒防疫特殊貢獻獎。邱政洵說,各種疫苗對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具有很好的保護力,但針對預防感染,疫苗免疫力仍會隨時間下降,尤其是現今主宰全球流行的強勢Delta變異株,更是讓整體防疫面臨更高一層挑戰。邱政洵說,該院提出針對高風險且已接種兩劑AZ疫苗的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同廠牌疫苗的免疫生成性與安全性臨床試驗。收案對象為高接觸風險第一線醫護人員及航空機組人員等,人數共計400人,希望透過國內首次第三劑施打臨床試驗,協助政府作為擬訂第三劑疫苗施打政策的參考。邱政洵說,目前醫療人員報名相當踴躍,機組員則因班表安排比較難配合,目前仍在招募受試者階段,希望2周內正式啟動臨床試驗。此計畫以單盲性臨床試驗,讓符合資格族群接種第三劑加強劑,並分成第三劑接種1劑高端,或1劑BNT,或1劑莫德納,或半劑莫德納,各收案100人,共計400人。邱政洵說,第三劑與第二劑至少間隔3個月,接種後將追蹤1年,期間於接種1個月後會進行免疫反應檢驗,並完成初步研究報告,並於6個月及12個月再進行檢驗,相信試驗結果可成為國家未來新冠疫苗施打政策重要的參考依據。部分國家因應疫情延燒且病毒持續變異,已開始接種第3劑追加劑,甚至研議接種第4劑,外界關心,究竟新冠疫苗要打幾劑才是盡頭。邱說,隨新冠肺炎口服藥物問世,確實有機消滅疫情,一生中可能最多打3劑疫苗即可。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BNT易產生5種副作用! 英國研究:發生率高於打2劑AZ
衛福部長陳時中21日宣布,第13輪疫苗規劃,將開放已接種AZ疫苗的民眾混打BNT,讓民眾儘快獲得2劑疫苗的完整保護力,先前有研究指出AZ混打BNT保護力較高,但出現頭痛、虛弱、發燒、冷顫、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的機率也比較高。 根據英媒《BBC》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團隊今年2月啟動AZ+BNT混打研究,找來830名50歲以上的志願者分析混打疫苗的效果,今年5月時先揭露初步研究數據,發現混打2種疫苗的受測者,比起接種2劑相同疫苗的受測者,更可能發生輕度副作用。從受測者發燒的機率來看,打兩劑AZ為10%,打2劑BNT為21%,先打AZ再打BNT為34%,先打BNT再打AZ的為41%。另外,有近8成先打AZ再打BNT的受測者在接種後感到疲勞虛弱,打2劑AZ以及打2劑BNT的受測者則皆低於6成。而受測者產生頭痛的機率,以混打2劑疫苗者最高,皆為62%,打2劑BNT為40%,2劑AZ則最低,近32%。 該研究也指出,雖然AZ與BNT混打較易產生副作用,卻無嚴重不良反應,且先打AZ再打BNT疫苗所形成的抗體濃度,是施打2劑AZ疫苗的9倍。
-
2021-11-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流感疫苗可否和新冠疫苗一起施打?6大QA一次替你解惑
◎流感疫苗Q1:流行性感冒的流行期以及對健康的威脅為何?根據台灣歷年統計資料,流行性感冒(流感)通常在每年冬季出現流行。在2020年冬天,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疫情,戴口罩成為全球新常態,造成流感病毒不易傳播,和往年相比,罹患流感的個案數明顯減少。但是,若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是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尤其是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長者、嬰幼兒、孕婦、體重過重以及有慢性疾病的民眾,更應提高警覺。Q2:注射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及可能副作用有哪些?研究顯示,接種流感疫苗確實可提供保護效果,減低住院及進展成重症的機率。民眾常擔心接種的疫苗與社區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吻合,但文獻顯示,即使疫苗株和流行病毒株不吻合,疫苗仍可提供一定保護力。因此仍建議每年均按時接種疫苗。注射疫苗和服用藥物一樣可能產生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皮膚紅疹等,一般而言會在發生後兩天內逐漸恢復。嚴重的過敏反應或過敏性休克,其發生機率非常低,若不幸發生,通常是接種後幾分鐘或幾小時內就出現嚴重症狀,如呼吸困難、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等。為了能夠立即處置嚴重過敏反應,接種流感疫苗後應在接種地點稍作休息約30分鐘左右,確定沒有不舒服的症狀再離開。Q3:流感疫苗可否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一起施打?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流行期間,除了流感疫苗以外,民眾也會考慮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基本上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不過,為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時無法釐清是何種疫苗所造成,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疫苗接種組建議流感疫苗應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相隔七天以上施打。◎COVID-19疫苗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大流行,目前已有疫苗可提供保護力,降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目前國內供應的新冠疫苗,根據其作用原理可區分為mRNA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BNT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AstraZeneca疫苗)以及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疫苗)。目前AstraZeneca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建議接種年齡是18歲以上,而BNT疫苗是12歲以上。Q1:接種COVID-19疫苗有什麼注意事項?若有發燒或急性疾病,應等病情穩定後再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並不代表後續就不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因此,不管是否有接種疫苗,都應遵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的防疫規範。根據研究,目前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與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可能有關。整體而言因注射疫苗而產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機會很低,約為每百萬人2-20件左右。但注射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的民眾,仍應密切注意是否有疑似症狀,包括不明原因的皮膚紫斑或瘀青、呼吸喘、胸痛、下肢腫脹、嚴重腹痛或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發作。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向醫師說明疫苗接種時間及廠牌。另外,目前文獻顯示,有極少數個案在接種mRNA疫苗(包括莫德納疫苗和BNT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不良反應,案例大多是男性青少年及年輕成人。通常在接種疫苗後數天內發生症狀。若接種mRNA疫苗後發生胸痛、呼吸喘或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Q2:可否混打不同廠牌的疫苗?如果打完第一劑後有嚴重不良反應該怎麼辦?雖然目前國際間持續有混打不同廠牌疫苗的研究在進行中,但如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第二劑「COVID-19」疫苗開放不同廠牌的疫苗注射時,民眾可自行選擇。若施打第一劑疫苗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經醫師評估後若不適合再施打相同疫苗時,醫師會通報疫苗不良反應或開立診斷書,可根據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時間,更換其他廠牌完成第二劑接種。Q3:若曾感染過COVID-19,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針對曾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康復者,建議自發病起至少間隔六個月,並符合終止隔離的標準後,再接受疫苗接種。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