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3
筆 文章
-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群體免疫解封有望 陳時中曝要靠2關鍵
相較國外疫情趨緩,包括韓國、丹麥等國家陸續解禁政策,我國近日疫情仍持續升溫,對於未來疫情走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最後要解封需靠群體免疫,包括打疫苗、還有自然感染,兩種方式築起防衛牆,可對病毒產生抵抗力,「Omicron已經沒有清零這件事」。陳時中舉例,韓國先前在疫情上升近高峰時,即宣布不再做PCR,因整體PCR量能已經不夠,也將醫院量能塞滿,只好使用快篩,接著輕症者不用到醫院,就在家裡隔離,一步步朝這情況來做,因為Omicron多屬於輕症,「就是緩慢讓疫情往前走」。陳時中說,過去有段時間大家不太講「群體免疫」,原因就是施打疫苗後產生突破性感染人數多,保護力會往下降,不過隨著疫情整體發展,若最後疫情要走向解封,還是要回到群體免疫的概念,包括人為施打疫苗築起的防衛牆,還有自然感染的人築起的牆,兩個牆疊起來夠高,對病毒就有抵抗力。陳時中舉丹麥的例子,丹麥現在染疫率約52至57%,加上疫苗施打,加起來的防線就很堅強,丹麥也開始有群體免疫的概念。「Omicron已經沒有清零這件事」,陳時中坦言,如何緩慢地讓疫情往前走,包括加強疫苗施打、有部分人輕症染疫,兩者加起來一起圍堵。至於很多政策不是對錯,是根據量能以及時機點,如何接起最恰當,都有討論空間。
-
2022-04-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至11歲下周疫苗在校開打 新北12足歲家長怒成邊緣人
為強化兒童新冠疫情保護力,下周二起台灣全面開打6至11歲兒童新冠肺炎疫苗,降低兒童重症發生率,但新北市議員彭佳芸接獲家長陳情,表示新北市滿12歲的六年級生將無法在校內統一施打十分不方便,希望市府可以針對滿12歲的六級生也提供在校施打的服務。彭佳芸表示,根據家長提供問卷表單,明顯出現「已滿12足歲,無法在校內施打」選項,讓家有12足歲小六生家長一頭霧水,明明都是六年級小孩,卻有不同的待遇。家長只能另外撥時間帶著小孩去診所施打,不僅要自己預約,還要冒著前往醫院診所等高風險環境的疑慮,引發家長憂心,一班兩制(部分滿12足歲、部分未滿12歲)也影響施打意願,不利防堵疫情。彭佳芸議員表示,是否因為5-11歲兒童劑以及12歲以上青少年劑量或疫苗不同才有此舉不得而知,但是這些都可以透過提前的問卷與規劃來一一克服,也希望新北市府可以從善如流,讓已滿12歲的小六生也可在校內獲得施打機會,全面保護小孩降低重症發生率。新北市教育局則表示,考量滿12歲以上六年級學生之疫苗劑量(0.5ml)與本次莫德納校園接種劑量(0.25ml)不同且開打在即,建議此類學生可由家長帶到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新北市COVID-19疫苗接種地點可至新北市衛生局官網查詢。
-
2022-04-30 新聞.科普好健康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疫情險峻,但打了疫苗兩劑甚至三劑仍然無法阻擋病毒傳播,根本原因在新冠病毒大小約100個奈米,經由空氣傳染及環境傳播,才是疫情難以控制的主因。針對密閉空間的氣膠傳染來阻隔病毒傳染,才有辦法阻擋病毒繼續擴散,控制疫情。空汙影響免疫功能 易感染環境傳播因素,包括室內通風換氣不足、空汙影響、廁所及下水道系統及氣候因素等。目前學界發現新冠隔離病房的空氣採樣中出現病毒蹤跡,也發現氣膠中的病毒可存活及保有感染力一段時間。氣膠懸浮停滯時間會在通風排氣不佳的空間中10倍增加,因此必須注重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在實證上,二氧化氮(NO2,為交通空汙指標)和PM2.5濃度,與新冠病毒基礎再生數(R0)、發生率、重症率、死亡率等都呈正相關。其次,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需經「ACE-2受體」,研究顯示空汙可能增加ACE-2受體表現,並影響免疫功能,讓感染機率增加、使感染者病情更嚴重。上完廁所 蓋上馬桶蓋再沖當感染者帶有病毒的糞便由馬桶進入下水道系統,在汙水被排放時,也會製造帶有病毒的氣膠或微小水滴,並可能從久未使用或功能不佳而乾涸的U型存水彎(U-trap)傳播至樓上公寓,或在打開浴室抽風扇時,由氣流帶進樓上公寓及其他鄰近建築。建議上完廁所,要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原木材質 取代不鏽鋼、塑膠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光滑的不鏽鋼和塑膠固體表面能穩定存活最久,如能以原木材質的物品取代,會有較好的防疫功效。另外,溫濕度提高,包含日光曝曬,也可能會破壞病毒及減少其存活的穩定性。如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建議如下:1.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要有效對抗空氣傳播,就必須帶動有方向性的空氣流動。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通風排氣專家的規畫下,使用排風扇將室內空氣引出,並監控室內二氧化碳濃度。2.室內環境勤加打掃整理:減少室內懸浮微粒,減少生物性氣膠賴以存留的室內環境,所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就是後疫情時代最簡易的室內抗病毒清潔法則。3.減少室內塑膠椅及不鏽鋼用品,建構芬多精的室內木質環境:建議使用含抑制微生物的芬多精原木來做室內建材,不要加熱處理,不要用化學品塗裝,而是用天然植物油塗裝。4.種植可抑制病毒的植栽及樹木:例如室外植栽薄荷,種植榕樹或樟樹等;室內盆栽可以放置蘭花、窗台則可以有薄荷或菊花,除了居家變得美觀又清香外,這些植物已被證明有抗病毒、細菌能力。5.善用空氣清淨機:使用具有HEPA及能夠殺病毒的分子微粒功能,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尤其是密閉空間中,存活三個小時以上,可藉由此產生負離子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減少密閉空間當中的病毒量。6.抗病毒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含單寧酸的水果跟蔬菜,還有唇形科香草植物,如薄荷、紫蘇、九層塔等。7.提倡森林浴及森林旅遊、保護及增加森林覆蓋率,建構防疫健康宅及健康社區:台大實驗林及台大醫院、日本學者皆研究發現,長期在森林環境工作或旅遊可增加自然殺手細胞,進而增加抗癌能力。義大利研究也發現,義大利森林地區新冠死亡率低,可能是與地中海沿岸植物的免疫保護力有關。跟著節氣 食補抗疫1.穀雨剛過,天氣變得又濕又熱,適合農作物生長,但也適合昆蟲,細菌及黴菌滋長。建議除攝取適當的肉類及蛋白質,瓜藤類及綠色蔬菜有助清涼解熱抗發炎。2.蔥薑蒜辣是華人常用主菜配料,建議將辣椒、大蔥、香菜、小黃瓜切絲,用白醋、香油、糖、鹽調味,做成「老虎菜」,有助抑菌及胃口大開。3.清涼湯品可考膚冬瓜茶、青草茶,以及綠豆蓮子、石花菜、白木耳湯,可自己搭配,注意不要太甜。4.疫精期間,預防及輕症患者可每天泡一杯薄荷或薄荷紫蘇茶。家裡也可以準備一些薄荷醇,清涼解熱抗發炎,又可提升血氧量及抗病毒。
-
2022-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該不該讓孩子打新冠疫苗? 兒科醫師建議:至少先打1劑
12歲以下兒童即將接種新冠疫苗,家長關心到底要不要讓兒童打新冠疫苗?如果要施打,要不要選擇疫苗廠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說,「至少先打一劑」,形成保護力,打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相對低,不僅可預防重症,也能避免確診併發重症後,留下嚴重後遺症。陳思融指出,兒童施打疫苗可預防重症,根據國外數據統計,打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相對低,未施打疫苗孩童一旦確診併發重症,無論是呼吸衰竭或更嚴重的多重器官衰竭,恐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家長對於兒童疫苗廠牌的選擇,究竟要打莫德納還是等BNT?陳思融說,雖然莫德納在美國沒有被核可用於5至11歲的孩子,但在其他國家,如澳洲、英國、歐盟、加拿大已經核准使用也開始施打,歐洲國家統計,莫德納打在6至11歲孩子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比例,其實比青少年打莫德納還要低。家長也質疑就算打了疫苗還是會確診,還是要打嗎?陳思融表示,打疫苗的重點在預防重症,打疫苗還是有非常好的保護力,以預防重症的角度,建議兒童施打。不過許多家長擔心兒童打疫苗會得心肌炎,陳思融指出,就國外統計看來,打疫苗得心肌炎多數都是輕微的,追蹤1、2天後,心肌酵素危險值就已降低恢復正常,需要到強心劑或葉克膜那麼嚴重的心肌炎比例上是低的,比得到病毒本身造成的心肌炎比例還要低很多。陳思融說,大部分疫苗誘發的副作用,據國外統計,預後的狀況都還不錯,即使誘發心肌炎也很快痊癒,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反之,如果兒童因為未打疫苗,不幸得到新冠肺炎誘發重症,則有可能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打第一劑副作用的比例不高,對重症也可開始產生保護力。陳思融指出,孩子沒打疫苗確診,急性期可能出現呼吸窘迫,肺炎、細支氣管炎或哮喉等症狀,除了需要氧氣支持,嚴重者可能需要進入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甚至有病毒誘發全身嚴重發炎反應,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進而死亡的案例,依美國的資料看來雖然住院率不高,但疫苗對於需要住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是有的,所以還是建議施打。陳思融說,新冠病毒在兒童身上還有一個比較長期可能的併發症,就是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有點像川崎氏症,川崎氏症大部分是在5歲以下的孩子,多天發燒後合併黏膜發炎、結膜炎、皮疹、淋巴腫大,最嚴重的後遺症可能併發冠狀動脈的發炎疾病,可能造成孩子長期心臟功能的影響,新冠疫苗在兒童不只可以降低急性期的重症比率,對於中長期的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也是有顯著保護力。陳思融說,5歲以下幼兒目前還沒有開放施打新冠疫苗,但每5個確診必須住院的幼兒,就有一個會需要進加護病房,因此建議幼兒身邊的父母親和親朋友好一定要完整接種完3劑疫苗,滿6歲的手足也須盡速接種,提升保護力,預防家內感染,同時5歲以下兒童一定要勤洗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
2022-04-29 該看哪科.感染科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因COVID-19國際疫情出國旅客減少,黃熱病疫苗使用量低,五月將有6500劑黃熱病疫苗屆效,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期間開放出國民眾免費施打。為使國內儲備疫苗能充分發揮效益,民眾可至國內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等旅遊醫學門診,接種黃熱病疫苗,免收疫苗藥品費。自5月1日起至5月31日期間,如有接種該項疫苗需求者,請攜帶健保卡、護照(或影本)前往掛號,由醫師評估後接種,並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若屆效疫苗如提早接種完畢,將啟用新批號疫苗並恢復收費,每劑新臺幣2152元。疾管署說明,黃熱病是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約為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頭痛、全身肌肉痛、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後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而導致無尿等情形。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黃熱病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治療,接種疫苗及落實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黃熱病疫苗保護力自接種日10日後生效,且終身有效,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疾管署提醒,規劃前往非洲及拉丁美洲等黃熱病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建議赴旅醫門診經醫師評估後接種黃熱病疫苗,並於黃皮書登載,以備入境國政府查驗。
-
2022-04-28 養生.聰明飲食
春天吃枇杷,生津潤肺、止咳!新鮮枇杷挑選5要領
春暖花開的季節到來,春天有什麼當季水果呢?原來是枇杷,在春季成熟,而且最近小編逛上水果攤上也常看到的枇杷呢!你跟小編一樣喜歡吃枇杷嗎?一起來看看枇杷有哪些營養、功用、還有挑選技巧吧!枇杷營養成分:1、每100公克熱量38kcal,由於富含水分,吃起來多汁可口。2、眼睛、皮膚:每100公克含維生素A 1347 IU,對於夜間視力、眼睛有幫助,還有保護皮膚及黏膜健康!3、貧血:每100公克含葉酸12.4微克,造血維生素,可以幫助紅血球製造!懷孕初期的婦女也需要補充葉酸,對於寶寶腦部發育很重要!4、血壓:每100公克含鉀173毫克,有助血壓調節,還可以幫助肌肉與神經相互溝通,促進肌肉收縮。以中醫觀點枇杷果實具生津潤肺、止咳功效!而枇杷葉屬中藥材,《本草綱目》記載其有“止瀉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主上焦熱,潤五臟”,中醫認為枇杷果實有生津潤肺、止咳功效。對肺熱咳嗽、咳黃痰、乾咳、聲音嘶啞等症有輔助治療效果。枇杷葉曬乾入藥,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他藥材製成「枇杷膏」。怎麼選枇杷?掌握五個要領專家說枇杷不要放冰箱,放進冰箱之後果肉就會變硬,影響口感!所以最佳的儲存方式就是放置室溫。1、果圓:枇杷果粒越大且圓,代表果肉越多。2、顏色深:顏色越深且均勻代表成熟且甜度足。3、絨毛長:表示較少受到碰觸,其新鮮度越好。4、無皺皮:果皮已經發皺表示放置時間過久,果肉吃起來,沒有那麼新鮮。5、無風疤:風疤是果身的紋路,越多代表陽光照。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不明原因頭痛、伴隨肩頸痠痛、脖子僵硬恐為頸椎問題造成?! 頸因性頭暈透過矯正治療緩解不適症狀!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ADHD其診斷、症狀、類型、治療與如何克服本土疫情持續攀升!BA.2成主流病毒株,接種"追加劑"提升自我保護力!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預告明天就破1萬例 3因素病例不會無限上升
國內今天本土個案增加8822例。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表示,若什麼都不做,5月7日將有1萬人確診,等到5月中旬台北單日確診數累計將達50萬例。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明天就過1萬了啦!不用等這麼久」。陳時中說,而(柯文哲)提出這數字看來滿令人不安,但台灣非公衛介入措施(NPI)全世界做最好,「病毒碰到牆壁的機會多,不會無止境循環」。陳時中表示,今天確診8822人,成長率約30%,明天幾乎一定過一萬了。大家這段時間根據指引做事,而不是棄守,希望自主防疫讓大家度過難關。不過陳時中說,台灣疫情不會有這麼糟糕的狀況,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台灣人口和美、日、南韓等相比,美國最高染人數為130至170萬人,但其人口是我國15倍,因此預估一天最高也是10至20萬,南韓最高62至68萬人染疫,其人口是我國2.5倍,以此估算我國則有30萬人染疫。二是台灣NPI在全世界做最好,可隔絕一部分快速傳播;三是我國在疫苗施打率和保護力,都比其他國家疫情開始時要高出很多,差不多是前段班。因此整體評估疫情時會有高點,但不會無限往上攀升,感染到一定情況也有很多人會有自然感染免疫力,(柯文哲)有他自己的計算,但有此三因素要考慮,大家不用太擔心。
-
2022-04-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家隔離3+4 屏東縣今解除隔離1315人 快篩試劑充足
疫情升溫,中央宣布居家隔離縮短為3+4天,屏東縣府衛生局指出,截至4月26日,屏東縣居家隔離人數有1916人,因應居家隔離3+4天,今天解除隔離人數1315人,剩下601人居家隔離中。屏縣府配合中央不公布足跡,縣長潘孟安臉書被灌爆,屏東縣府衛生局指出,縣府配合中央政策4月26日起不公布確診者足跡,不論是否公布足跡,民眾在日生活中皆應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並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快篩試劑是否充足?屏東縣衛生局指出,居隔者的快篩由縣府提供,一人可獲分配隔離第1日及自主防疫4天共5組試劑,屏縣已預先採購13萬劑家用快篩試劑備用,已進貨3萬劑(剩2萬),剩餘陸續配送,中央近期會撥1萬2000劑。衛生局指出,截至26日,屏東縣5歲以下確診幼兒,累計32人,沒有重症。
-
2022-04-2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4月25日疫情整理包/今本土增5108例再創新高 新北+1861「指數型暴增」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今本土增5108例再創新高!雙北破千 中重症增16人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持續破五千人,國內今天新增5108本土個案,其中新北市、台北市確診人數破千;另新增113例境外移入,其中106例為落地採檢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和昨天相比成長率低,但還要觀察是否為禮拜天的效應。more...新增16人中重症 創單日新高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持續增加,今天新增一例重症個案、15例中症,創單日新高;迄今,中重症累計112例。新增重症個案為80多歲男性,本身有腎臟和神經系統疾病,曾接種兩劑疫苗。因肺炎併呼吸窘迫,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以及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正於加護病房治療中。more...確診學生+827 再創單日新高 全國1210所校園因疫停課新冠疫情燒進校園,教育部今晚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今日下午三時,全國共有21縣市、計292所校園採全校停課,918所校園採「部分班級」暫停實體課程;目前全國確診學生累計6227例,較昨日新增827例,其中本土病例5516例、境外移入個案711例。more...台北+1050 全市一半行政區確診數破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050例本土及51例境外移入,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之間,491名男性,609名女性,1名調查中,其中大安、士林、中山、萬華、信義、文山等6個行政區個案數均破百例,其餘數量在27至92例之間。more...新北+1861例「指數型暴增」 侯友宜將提居隔轉型計畫新北今日新增確診1861例,新北侯友宜今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居家隔離人數屢創新高,且呈現指數型成長,認為居隔轉型是下一步要做的,並透露上午新北跟中央開會時,已跟中央建議將居隔轉成居家快篩與自主健康管理,新北會將試辦計畫報給中央,盼中央盡快核定。more...桃園+696!和碩累計694確診 鄭文燦籲職場定期快篩桃園今天新增696例本土案例,和碩聯合龜山廠群聚持續擴大,今再新增105例,累計694例。市長鄭文燦表示,該群聚案幾乎為無症狀,員工及企業雙方都不知情,透過快篩後才發現確診,因此呼籲各大職場應建立定期快篩制度,避免造成群聚感染。more...新竹市+43 又見參加阿妹演唱會個案新竹市今天新增43名確診個案,其中4例居家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22例為確診個案的接觸者,17例新增個案疫調中。竹市今年以來所累積357名確診個案中,100%皆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尚無重症者。more...新竹縣+65不再公布足跡 隔離人數破2千新竹縣今天新增65例感染個案,更有1歲嬰兒確診,衛生局考量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足跡已到處都是,今起停止公布確診足跡,居家隔離人數更已破2千人,新竹縣府呼籲民眾務必做好自身防疫措施,盡快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以維持正常生活。more...苗栗+29確診為這波疫情最多 夜市、高鐵有足跡苗栗縣今天新增29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這波疫情最多,遍及9個鄉鎮市,夜市、高鐵等地都有足跡,所涉公共場域已完成清消,持續疫調中,並開設社區篩檢站。more...台中+201例 健身房、羽球館各兩家有足跡台中市今本土個案新增201例,包括北區五權國中新增確診7例(3例教練、4例選手);大里某長照機構新增7例,累積11例確診;某大學旅遊群聚新增4例確診;阿妹演唱會新增1例,台中累計42例。more...彰化+53曝12處足跡 今起調查學童意願5月打疫苗彰化縣政府今天公布彰化縣新增5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針對6-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縣長王惠美宣布,自今天起,由各校開始意願調查,預定5月進入校園接種;原本到4月底暫緩跨縣市校外教學、畢業旅行、隔宿露營措施,王惠美宣布將再延到本學期結束。more...南投縣+18例確診數破百 職場外縣市感染占10例最多南投縣陷於職場及家庭群聚感染,今天一口氣公布18例確診個案,特別是職場感染個案今日10例中,有5例是外縣市感染,追溯個案接觸史,發現確診者是與與同事長時間接觸,同餐共食,加上用餐時無法戴好口罩,且彼此近距離邊吃飯邊聊天,因此感染新冠病毒,皆已收治集中檢疫所收治隔離。more...雲林+14例 3例不明確診者找到傳染源雲林縣今天本土確診個案增加14例,斗六7例,虎尾2例,斗南1例,褒忠1例,土庫1例,二崙1例,東勢1例;境外確診增加1例。其中有7人無症狀,其餘7人為輕症,有咳嗽、喉嚨癢或痛等症狀,少數出現發燒、鼻塞、流鼻水、頭痛、和肌肉痠痛症狀。more...嘉市+9這兩傳播鏈各增2例 市府:不再公布足跡嘉義市今天新增9例確診個案,有2人為歌神KTV唱歌確診者的接觸者、2人為嘉縣太保工廠群聚確診者的接觸者,其餘4案有北部旅遊史、1案與外縣市確診友人聚餐,無公布足跡;市府今宣布,明起住宿型的長照機構禁止探視,建議家屬以電話或視訊代替,例外情形須經機構同意,並視疫情狀況滾動式調整。more...嘉義縣+13例確診 縣府擴大醫療量能嘉縣今公布13人確診,3案為昨日公布工廠確診案(案58679、58682、58683),今日新增10例,分別為工廠案確診同住家人7例(案58684、61246、61247、61249、61250),2例案號未出,另3案(案58681、61248、61251)為主動篩檢確診。more...台南+63確診 多一處軍營傳播鏈台南市今天新增63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個案,其中31人感染源疫調中,新出現1處軍營傳播鏈共5人確診,舊有傳播鏈中則以火鍋店職場衍生5名個案較多。more...高雄今+123例 陳其邁:疫調仍可有效控管並找出感染源高雄市今天新增123例本土確診個案,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隔離期間應轉陽25例,外縣市旅遊史7例,特定娛樂場所共5例,密切接觸者86例,共123例;陳強調,高雄現有的疫調量能,尚可以有效控管社區感染,都能找出感染源。more...高雄市府公布足跡 KTV、小吃部、健身房仍是夯點高雄市今天新增123例本土確診個案,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隔離期間應轉陽25例,外縣市旅遊史7例,特定娛樂場所共5例,密切接觸者86例,共123例; 市府公布五大張包括KTV、釣蝦場、小吃部、賣場、健身房等確診者海量足跡。more...屏東+33!5學童居隔陰轉陽 國中小生累計43人確診疫情升溫,屏東縣府今公布新增33例本土確診,其中有5名國小學童是在居隔期間陰轉陽。屏東縣國中小學童確診累計43人,其中9名解除隔離;居家照護計畫部分,累計接獲通報個案有97案,經醫療團隊評估有68案符合居家照護。more...澎湖+5例 4人為在地舞蹈社成員感染源待釐清澎湖縣政府今天公布,新增5起確診案例;縣府指出,5例當中,4人為舞蹈社團成員及1名飲料送貨員,均屬輕症,病況穩定。截至目前為止,島上已累計21名確診患者,縣府已指示環保局清消,同時鼓勵民眾加快接種第三劑疫苗的速度。more...金門+3皆打過兩劑以上疫苗 迎城隍活動停辦或延期金門疫情持續發展,金門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新增3名確診者,縣長楊鎮浯表示,病患目前都已收治部立金門醫院專責病房,金門雖仍為低風險,但請民眾注意防疫,東西半島將各設置快篩站供民眾使用。另外,金門迎城隍文化觀光季活動因應疫情,所有官方活動皆停辦或延期。more...基隆+337確診人數飆升讓專責病床吃緊 空床剩14%明增設40床基隆市今天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新增337例,再創單日新高。全市專責病房107床,僅剩15個空床數。基隆市長林右昌今天下午說,明天起會增設40個專責病床,因應疫情變化及患者住院需求。more...宜蘭+317 移民署收容所208人集體染疫宜蘭今天新增317名確診個案,比昨天的確診122案,翻倍飆升,確診者大多來自於移民署宜蘭收容所群聚案增加208名個案,縣府將持續提供足夠的醫療照護與生活支持,幫助確診者早日恢復健康。more...花蓮+151 今起不公布足跡僅提供染疫熱點花蓮新增151確診,累計1455人染疫,花蓮縣府表示,衛福部已定調,未來不會再有足跡與確診案號,因此從今天起不再公布足跡,僅提供染疫熱點和時間,請足跡重疊者前往快篩。縣長徐榛蔚指出,由於染疫人數太多,疫調跟不上病毒傳播,預告確診者提供居隔名單等,讓匡列速度加快。more...台東+35 美髮沙龍、早餐店、迴轉壽司都有足跡台東縣今日新增35名確診者,從疫調結果初步推論,有17例成功地區活動足跡者、6例為小吃部足跡重疊者延伸至同住家人、5例為同校或同工作場域同行唱歌感染、外縣市旅遊足跡及衍生有2例、1例與外縣市確診者接觸傳染、1例為台東軍人到外縣市受訓感染、3例感染源待釐清。more...國軍將領首例!中將傳染疫 國防部:按規定清消國防部一名中將新冠肺炎PRC檢測陽性,今(25)日引發部內大舉實施核酸檢測(PCR),傳國防部長邱國正也在篩檢之列。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今天表示,國防部已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進行清消,但不便說明確診者身份。more...「天下第一院」2法警快篩陽性 15名「菜鳥」一上班就居家辦公北部地區法警人力荒,法官學院本月針對全國新進法警展開為期2周訓練,15名新鮮人今天向台北地方法院報到,「入伍」前先快篩,結果2人快篩呈陽性,法院方面認為,他們不宜直接上陣,要求全數居家辦公,可能下周「重新」報到。more...總統府再爆6案 新增5憲兵、1車籍管理員工確診總統府再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天表示,總統府新增6名確診案例,分別為5名隸屬總統府憲兵營的憲兵及1名總統府負責車籍管理的員工。這6名確診案例近期與總統、副總統及總統府、國安會等官員和員工皆無接觸史。總統府也已實施全面清消作業。more...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數攀升!新竹縣+65不再公布足跡 隔離人數破2千
新竹縣今天新增65例感染個案,更有1歲嬰兒確診,衛生局考量因疫情升溫確診人數激增足跡已到處都是,今起停止公布確診足跡,居家隔離人數更已破2千人,新竹縣府呼籲民眾務必做好自身防疫措施,盡快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以維持正常生活。新竹縣衛生局說明,今天新增確診65例中有分35男、30女,其中12歲以下就占16人,年紀最小更僅1歲,最年長為77歲,Ct值分布介於14.0到36.1之間,症狀多為喉嚨痛、咳嗽、發燒,不過仍有21人為無症狀者。今天新增個案數最多地區為竹北市24例,其次為竹東鎮14例、關西鎮9例、湖口鄉4例、新豐鄉5例、新埔鎮7例、芎林鄉1例、北埔1例,並正式啟動居家照護,有49名輕症或無症狀者確診者在家療養。另因竹北、竹東相繼爆發幼兒園群聚感染,衛生局已整合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中醫大新竹附醫、東元醫院3家醫院,每天安排1家醫院輪值夜間急診室,從早上8點至隔天早上8點,提供兒科診療服務。截至今天中午為止,新竹縣居家隔離者有2317人,縣長楊文科呼籲鄉親自我健康監測,目前社區風險隨全台疫情風險上升,但輕症、無症狀比例高,不用過度擔心,衛生局也持續提供社區篩檢服務。新竹縣持續協調醫院設立社區篩檢站,資訊如下:4/25(一)下午6時至9時在大安醫院急診室外提供篩檢服務。4/26(二)下午6時至9時在北榮新竹醫院急診室外提供篩檢服務。
-
2022-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網傳中重症半數打3劑乾脆別打了 黃立民一句突破盲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1名重症、10名中症病例,指揮官陳時中說「有一半的人沒接種疫苗」,想藉此呼籲高齡長輩快去接種,沒想到造成反效果,許多人熱烈討論的反而是「一半是有打疫苗還中重症,那打疫苗有用嗎?」對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提醒,「疫苗效果要看大數據,11人的小樣本不能告訴你這樣就不用打疫苗。」黃立民表示,昨天公布的11名個案為例,雖然有5人打過3劑疫苗,但要看確診時間距離第三劑多久了,如果已經距離3到6個月,疫苗保護力還是會慢慢下降,導致嚴重度不一。另外,第三劑主要是可以預防肺炎,如果併發敗血症而重症,那真的是運氣不好。「疫苗效果要看大數據,11人的小樣本不能告訴你這樣就不用打疫苗。」黃立民建議,未來如果台灣累計更多中重症病人康復、解除隔離數據,也應該要公佈出來,就能說服民眾完整接種三劑疫苗對於預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讓還沒接種滿三劑的人更願意接種。台灣相關數據或許還不夠大,但其他國家可證明疫苗有效預防重症死亡的大數據,早已比比皆是。台大公衛今年3月23日曾經整理美國最新資料指出,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住院率及死亡人數,不論在65歲以上、50到64歲、18到49歲,效果一樣顯著。以減少年長者住院率為例,65歲以上未完整接種兩劑者住院率可高達每10萬人500人,但接種三劑者低於每10萬人20人。以減少長者死亡人數為例,在同樣時間內,未完整接種兩劑者死亡人數可高達3500人以上,完整接種三劑者不到1000人。
-
2022-04-2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久坐中風、心臟病風險增147%!醫教6習慣有助逆轉
文/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醫學科 郭志東醫師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困在辦公室的桌子下或家裡的沙發上,由於科技的便利和現代生活方式,大部份人越來越喜歡久坐而變得不愛運動。 美國研究:每天久坐13小時,死亡風險高出200%! 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來,久坐不動的工作增加了83%。現在,靠體力活動的工作佔美國勞動力的比例不到20%,而台灣也存在相類似的趨勢。很多人認為,每週規律運動就可以長保心臟健康,但2017年底美國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久坐是早逝的一個風險因子。根據研究,坐的時間越長,早逝的風險就越大。以下是該研究的一些數據: 每天坐著超過13個小時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比每天坐著少於11個小時的參與者高出200%。每次坐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比超過30分鐘的人患病風險低55%。而超過90分鐘者患病風險更是高出兩倍。 英國研究:久坐與少坐相比,心臟病、中風、死亡率增高! 英國拉夫堡大學和萊斯特大學2011共同開展的研究也表明,與坐得最少的人相比,坐得最多的人患病和死亡的機率有所增加,具體如下: .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12%。.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147%。.死於心血管事件機率增加90%。.死亡率增加49%。 當你長時間坐著時,身體便會產生以下變化。首先是血液流動會減慢,這會導致脂肪酸在血管中堆積而導致心臟病。第二是身體處理脂肪的能力減少了,脂蛋白脂肪酶是身體一種十分重要的酵素,它能分解血液中的脂肪。但當久坐時,身體產生的脂蛋白脂肪酶會下降約90%,這使得身體很難利用脂肪,當身體不再使用脂肪時,脂肪就會被儲存起來,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第三是久坐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進而導致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這是心臟病的兩個極為主要風險因子。即使你每天規律完成30分鐘的運動,一天當中其他23個小時做什麼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可能每天早上都會去健身房慢跑30分鐘,但現在某些智慧型手機都會隨身記錄每天的步行數,而一天過去除了慢跑之外,剩下的時間其實都沒怎麼動。以通勤上班族來說,上下班的路程有時候很長,坐在車裏可能接近1小時,回到辦公室就在電腦前坐上8個小時。雖然經常運動的人,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力仍然比沒有規律運動的人低很多,但研究顯示,久坐10個小時以上似乎也是一個門檻,超過10個小時的久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要改變久坐帶來的壞處,建議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走動走動。可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的應用程式來提醒你走動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它能提醒你應該適時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在工作的習慣中,創造一些起身活動的機會,例如,使用站立式辦公桌或可以調整高度的辦公桌,會讓你更有意願四處走動。利用通訊軟體交待事項或傳遞訊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每天有一兩次直接走去辦公室與對方面對面交流,不僅能引起對方的重視,更讓自己遠離久坐的風險中。除此之外,天氣好的時候,利用午休時間,到附近的公園綠地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提高創造力。若你必須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在辦公室做一些輕微的運動是有好處的,例如每坐20分鐘,試著站8分鐘,伸伸懶腰,走動2分鐘,去喝杯水或去個洗手間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利用智慧型手機或簡單的計步器記錄自己的步數,通常建議目標是每天走一萬步。但如果你久坐不動,任何「一小步」的改善都是有益的。當你一天只走2000步時,那就爭取達到4000步,慢慢達到預設的目標。如果對工作習慣引起的不良影響有許多疑問,建議向家庭醫學或一般內科醫師諮詢,他們可提供許多慢性病預防的意見。而心臟科醫師也可讓你了解更多預防心臟病和其相關的醫療處置。營養師、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則可以提供你飲食及運動方面最正確的資訊。 《延伸閱讀》 .久坐屁股痛是哪裡出問題?物理治療師指3大可能,4招助改善! .上班常頭痛、肩頸痠痛?醫指常見關鍵,簡單3伸展有助改善!
-
2022-04-2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要打幾劑?有什麼副作用?兒童接種莫德納注意事項
本土確診數一直往上升,12歲以下兒童卻無疫苗可打,日前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專家開會決議,拍板通過最快五月開打「6至11歲兒童第一、二劑」。以下整理兒童施打疫苗詳細注意事項。【對象】6-11歲兒童族群【疫苗品牌】莫德納疫苗【接種劑數】2劑,間隔12週【接種劑量】成人劑量之一半(50微克)【接種地點】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COVID-19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可能副作用】【預期效益】國際上目前做完兒童試驗的只有BNT與莫德納等核酸疫苗,這些疫苗對兒童的保護力,雖不足以完全阻隔病毒,但的確可以減少感染的時間和病毒量,對發展成重症和兒童特殊的MIS-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也有預防的效果。【與BNT比較】【國際經驗】美國尚未核准莫德納用於兒童,但包括歐盟、加拿大和澳洲等國都已經核准。>>延伸閱讀/各國兒國施打情況隔離在家怎麼「伴」?看元氣網送你這些居家處方!✅處方一:4/25、4/27、4/29 免費線上Live課,讓專家從隔離情境告訴你如何預作準備!立即領取▶https://pse.is/45jb9n✅處方二:隔離在家隨時免費看 8 堂自主課,專家將告訴你飲食、解壓、用藥安全方法,伴你度過居家隔離期。立即領取▶https://pse.is/44zjbp✅處方三:想知道其他輕症隔離的患者在家中的經驗與心情嗎?快加入Line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立即加入▶https://bit.ly/3MlHBcF
-
2022-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BNT與莫德納 兒童副作用差不多
衛福部決定開放六至十一歲兒童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國內部分家長對於讓孩子打疫苗,心存猶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兒童染疫死亡率雖然比成人低,但疫情大規模流行恐造成國內數十名兒童染疫死亡,呼籲有兒童疫苗還是要先打,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以及長庚兒童感染科醫師謝育嘉則表示,支持孩童接種疫苗,未接種疫苗的染疫住院率是有打疫苗的兩倍,且接種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減少隔離與學校停課,避免父母因此缺勤。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恐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差距擴大。邱政洵和謝育嘉分析,BNT疫苗用於五至十一歲兒童,劑量單劑十微克,是成人三分之一,兩劑間隔三周。兒童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有症狀新冠肺炎保護力達九成。莫德納疫苗則提供六到十一歲接種,單劑五十微克,是成人劑量一半,初步證明莫德納疫苗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針對家長關心的安全性不良反應,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指出,分析BNT疫苗及莫德納疫苗的實證資料,顯示兩者對於急診、住院或感染的預防效果皆達七成,安全性也高。但現有安全性資料規模落差大,而BNT在美國有約八百萬筆資料,但莫德納提報到歐洲藥品管理局僅五千名接種者資料。陳秀熙表示,短期資料顯示,BNT及莫德納於兒童接種之不良反應差距不大,差別在於BNT資料規模較大,莫德納還需要持續累積;至於接種對兒童的長期影響,兩個疫苗都還需要持續監視。有家長反映,十二歲的國小孩童想打兒童疫苗,若兒童疫苗開放時,是否可以跟著接種?陳時中表示,十二歲可接種現有提供給十二歲到十七歲的既有疫苗。至於五歲以下無疫苗可接種的兒童,不接觸不特定人士,出入場合注意社交距離。
-
2022-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醫預警:10.11月疫情更猖獗 一般人可能都要打滿4劑
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新增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脆弱族群打第四劑疫苗。新冠病毒不會消失已成全球專家的共識,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指出,一般民眾打第四劑也只是時間問題,如慢慢進入十至十一月,新冠病毒因低溫更猖獗,一般人可能都要打滿四劑疫苗。兒童易為傳播破口 接種疫苗利大於弊 可補足群體免疫力缺角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王任賢昨指出,輕症數量需控管在公衛量能容許範圍內,兒童易為傳播破口,應提升幼童疫苗;輕症院外照顧則應有良好醫療監控及轉診系統,減少院外猝死。除了長者、脆弱族群打第四劑疫苗,指揮中心也將推動六至十一歲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接種追加劑,即第三劑疫苗;黃立民指出,因應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疫苗研發也已針對不同的病毒株,年底可能會有針對Omicron的疫苗問世,目前臨床試驗已進行中。莫德納疫苗仿單建議兩劑疫苗間隔四周,但昨天ACIP會議建議間隔十二周。對此,ACI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教授張鑾英說,全球卅多國實際使用,間隔多為八周或十二周,與會委員考量間隔較久,副作用應較小而做此決議。會中也有些專家認為,兒童應接種次蛋白疫苗,可等待高端或NOVAVAX疫苗。張鑾英表示,等待其他疫苗「緩不濟急」,現在疫情風險高,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黃立民也說,「疫情已傳播到如此地步,一定會傳染給兒童。」至於兒童兩劑疫苗間隔十二周,黃立民說,主要擔心接種疫苗後引發心肌炎,但間隔十二周,將延後完整接種時間,恐增感染風險。張鑾英說,依疫苗資料顯示,兒童接種第一劑後十四天,預防感染保護力八成以上,預防重症保護力則七成多,主要副作用為局部紅腫痛,發燒症狀第一劑約百分之三、第二劑百分之廿四,心肌炎發生比率比青少年低很多,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並以校園施打為主,自行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為輔。ACIP委員、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說,六至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可提升保護力,同時補足群體免疫力的缺角,就流感經驗來看,學童染疫後是很重要的傳染源,上課返家後有機會傳染給阿公、阿嬤,且學童染疫後,若要視訊上課恐影響學習效果,家長也需請假照顧,因此應及早接種。ACIP會議也討論成人接種第四劑疫苗,建議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脆弱族群完成三劑施打後,五個月後接種第四劑。避免確診重症兒童延誤送醫,指揮中心邀集兒科專家,討論幼兒輕症居家照顧警示徵狀及建議及相關事項,期訂出兒童確診送醫指引。台灣兒科醫學會秘書長彭純芝表示,台灣兒童醫學會已提出十二項兒童就醫參考指標。其中,需立刻送醫或聯絡廿四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的六狀況: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百分之九十四、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
2022-04-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擔心副作用簽同意書壓力大 兒童打莫德納家長觀望
政府雖宣布讓六至十一歲兒童可接種莫德納疫苗,但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承受不了莫德納的副作用,也質疑與各國多先核准施打BNT兒童版疫苗作法不同,很多家長認為,要簽同意書為孩子做決定,壓力真的很大。高雄市各級學校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鍾毓襄坦言,最近接到多位家長焦慮詢問要不要讓孩子打疫苗,各國已開始打兒童疫苗,台灣理應跟國際接軌,不過看到前幾天二歲重症男童案例通報後被轉來轉去,二個多小時才就醫,他們擔心萬一孩子有狀況,造成難彌補的遺憾。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周季平表示,家長都非常恐慌、緊張;政府發問卷給家長,但沒得選擇,只有莫德納。他質疑,若施打後出現狀況是否代表政府不用負責,因為是家長同意,家長要自行負責?林姓媽媽家有二寶,她認為,幼兒及兒童擔心被感染引發重症,打疫苗勢在必行,只是莫德納疫苗是否適合孩子打,希望中央要有明確的科學資訊供判斷,最好也能持續引進不同的疫苗,讓家長和醫師討論決定。家長對於孩子打莫德納疫苗的正反意見都有,更多的是觀望。「先看其他人打完的狀況吧!」賴姓家長的小孩剛滿六歲,他很擔心疫苗副作用,國外多數國家都是先核准施打BNT兒童版疫苗,莫德納不屬於指標性、信心安全度高的兒童疫苗,他希望政府能說明清楚疫苗狀況,包含保護力多久、可能副作用機率等,當資訊不清楚時,他傾向先觀望施打後的狀況。新竹市家長聯合會榮譽理事長王文賓建議,讓數據說話,中央應提供數據,例如打疫苗的風險,打後副作用比率,為什麼是打莫德納而非BNT等,要建立通暢的宣導管道,由衛生單位對家長們宣導,有助解除家長恐慌,畢竟家長們擔心疫苗的副作用會比感染Omicron還嚴重。
-
2022-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ACIP通過6至11歲兒童打疫苗 專家曝唯一考量就是這點
新北市中和兩歲男童染疫驟逝,全民關注兒童要不要打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下午舉行會議研議,與會專家一致決定,開放6至11歲兒童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兩劑疫苗間隔12周,且青少年可施打第三劑疫苗,而安養機構長者、免疫力低下等成人可以施打第四劑疫苗。專家表示,現在疫情風險高,兒童應是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疫情如今已傳播到如此地步,一定會傳染給兒童。」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ACIP開放6至11歲兒童打疫苗,最主要的考量還是疫情,因疫情如此緊繃,兒童還是需要疫苗的保護。至於兒童兩劑間隔12周。黃立民說,主要是擔心兒童接種疫苗後,引發心肌炎,但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12周,那接種第三劑的時間就會更晚,如此決定有好、有壞。黃立民說,好處是可以降低兒童心肌炎風險,於學理上好像有這樣的證據,但壞處就是接種完整疫苗的時間將會延後,恐增加兒童感染的風險,因接種完第三劑疫苗後,可能此波疫情都已過去了。「如果指揮中心可以盡速購買到輝瑞的兒童疫苗,對兒童的保護會有幫助。」黃立民說,因輝瑞兒童疫苗使用的資料較多,且安全性也比較清楚,且目前莫德納疫苗不知夠不夠用,而疫苗場研發的5歲以下適用的疫苗,目前也在進行臨床試驗,就看往後研究情形如何。ACIP委員、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教授張鑾英說,雖然疫苗仿單為建議2劑疫苗間隔4周,但30多國實際使用也多以8周或12周接種,與會委員也考量間隔較久,副作用應會比較小而做出12周的決議。依疫苗資料顯示,接種第一劑後14天預防感染保護力達8成以上,預防重症保護力則有7成多。主要副作用為局部紅腫痛,發燒症狀第一劑約3%、第二劑24%,心肌炎發生比例比青少年低很多。張鑾英說,從資料來看,接種疫苗是利大於弊,因此ACIP同意讓兒童接種,並以校園施打為主,自行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為輔。張鑾英強調,現在很多人對疫苗長期副作用有疑慮,但感染新冠肺炎後遺症是明白、清楚的,且有許多研究陸續出現,因此建議兒童「可以打就盡快打」。對於有些專家認為兒童接種次蛋白疫苗較好,可以等待高端或NOVAVAX疫苗,她表示,等待其他疫苗「緩不濟急」,現在疫情風險高,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ACIP委員、董事長林奏延說,6至11歲接種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同時補足群體免疫力的缺角,而就流感經驗來看,學童染疫後是很重要的感染源,上課返家後有機會傳染給阿公、阿嬤,且學童染疫後,若要視訊上課恐影響學習效果,家長也需請假照顧,因此應要早點接種。為預防兒童感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若要避免5歲以下幼兒感染,應不要接觸不特定人過於頻繁,出入場合要注意社交距離。但黃立民說,兒童染疫絕大多數都是被熟悉的人傳染,可能是家中的人傳來傳去,而不是陌生人,且疫情本來就很難止住了,已經沒有辦法可以阻止兒童染疫,「基本上一定會染疫」,除非家長不讓小朋友去上學。況且,新冠病毒疫情還不知會流行幾年,家長也不可能讓孩子都不去上學。因此,若要降低兒童染疫。黃立民說,全家都要打滿疫苗,學校管理好,但要避免染疫的難度相當高,並早點把有染疫的孩子挑出來,但都不容易。至於桃園市預計進行所有國小學童進行快篩,黃說,多少有幫助,但跟不上疫情傳播速度,且快篩敏感度不如PCR,有偽陰性問題,一次篩檢一定會漏掉2成,而學校傳染非常快,病毒還是會傳染出去,一旦兒童出現身體不適要盡速就醫。對於老人家、脆弱族群打第四劑疫苗。黃立民說,這對特殊、脆弱族群本來就要做,一般民眾打不打只是時間問題,如慢慢進入10至11月,新冠病毒猖獗起來,一般人可能都要打4劑,而年底可能會換疫苗病毒株,有可能換成Omicron,目前臨床試驗都已在進行中。
-
2022-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打不打疫苗? 長庚醫:不接種染疫住院機率增2倍
新北二歲童染疫後過世,中間雖有行政流程通報等問題,但幼兒的疫苗需求也浮上檯面。目前國際上未有任何一款疫苗,可給5歲以下童施打,而我國目前雖然通過莫德納疫苗的接種年齡層可自6到11歲兒童,但指揮中心尚未開放施打,主要還是考量接種副作用等因素。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以及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謝育嘉聯合撰文,表達支持孩童接種疫苗,且未接種疫苗的染疫住院率是有打疫苗的二倍。二人於文中指出,兒童罹患新冠肺炎的症狀,一般而言,比成人來得輕微。大部分兒童的臨床表現以輕症為主,症狀與一般感冒病毒感染無異,如發燒1到2天、頭痛、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嘔吐、腹瀉等症狀。但還是有些兒童會病得很重,併發腦炎、腦病變、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少數兒童會死亡。這也是台灣會一直例行性為兒童接種流感、麻疹、水痘疫苗的原因—即使在疫苗問世之前,這些病毒每年造成的兒童死亡率也沒有新冠肺炎那麼多。二人指出,可以理解,有些父母對給兒童接種疫苗較為猶豫。然而,選擇不接種疫苗也是有風險的;可能是承擔不同的、更嚴重的風險。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減少兒童隔離的需要、減少學校停課,減少社區病毒傳播、並減少父母的缺勤。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對兒童的傷害很大,包括心理健康惡化、教育差距擴大和身體活動減少。兒童接種疫苗也可減少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住院、重症加護病房的入院率和總人口的死亡人數。二人指出,所有的人都可能染上新冠肺炎,盡管新冠肺對成人來說更加危險,但也有兒童因新冠肺炎導致重病和死亡,美國5到11歲沒打疫苗的小孩,感染Omicron,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二倍以上,大量兒童病患的出現也可能會癱瘓醫療系統。因此,接種疫苗能讓兒童更安全地上課、參與課後活動和運動,以及與朋友互動。兒童得到病毒感染常扮演傳播者的角色,所以讓兒童接種疫苗還有利於保護他人,例如患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更高的祖父母和患有基礎疾病的其他家人。二人表示,從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如香港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在從疫苗的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所以建議家長應該讓5至17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二人於文中指出,BNT疫苗推薦用於5到11歲兒童,劑量單劑10µg,劑量是成人的三分之一,兩劑間隔3周。兒童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有症狀新冠肺炎感染的保護力有90.7%。BNT疫苗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疫苗接種部位的疼痛、腫脹和發紅是最常見的副作用。而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部分,僅有少數疑似案件,症狀輕微,而且較青少年族群少。因此,整體來說,5至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莫德納疫苗是6到11歲兒童的替代選擇。劑量單劑50μg,是成人劑量的一半,兩劑間隔4到8周。初步數據表明,莫德納疫苗會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大多數副作用是輕度至中度和短暫的,類似於在接受輝瑞疫苗的兒童中觀察到的副作用。二人強調,具有高風險如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或家中有免疫缺損的兒童更是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香港、韓國等國陸續於去年底、今年初核准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
-
2022-04-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兒童疫苗卡關二個月 指揮中心澄清去年第4季就開始談
國內首例兒童重症個案於確診六天後搶救不治過世,引發家長對於家中幼兒染疫的憂慮,不解兒童疫苗洽購進展卡關二個月進度緩慢。指揮中心今天晚間表示,早在去年第4季即積極洽談採購輝瑞兒童疫,非因近期國內疫情才進行規劃採購。台商會長徐正文今天中午1時與多位學校家長到疾管署抗議,認為中央對於兒童疫苗購買、接種數據及施打政策也慢半拍,讓家長急跳腳。徐正文說,「明明政府有很多時間可以準備疫苗,但卻沒有購買也沒有公告跟實施。」家長則憂心還有更多兒童確診的悲劇上演。此外對於兒童疫苗的保護力、劑量及副作用也都沒有更清楚的數據能公開,呼籲應該盡快公布讓家長安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自去年第4季,即與相關單位洽商採購今年BNT疫苗供應事宜,其供應合約涉及多方權利義務規範,疾病管制署與相關單位多次溝通協商,妥適修改合約條款,維護國人健康安全。至於關於成人及兒童劑型的疫苗的供貨規格及差別。指揮中心指出,過去企業團體捐贈的1500萬劑BNT疫苗為成人劑型,適用於12歲以上族群。至於提供5歲至未滿12歲族群使用的兒童劑型,係由輝瑞公司生產,二者製造廠及包裝規格皆不同,且原廠嚴格禁止自成人劑型抽取三分之一劑量供兒童使用。指揮中心強調,防疫是政府唯一的考量,會盡快採購疫苗進行接種。【中央社台北19日電】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輝瑞兒童疫苗卻尚未完成簽約,外界質疑中央因近期國內疫情才規劃採購,指揮中心今天晚間澄清,衛福部疾管署自去年第4季即與相關單位洽商採購事宜。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兒童接種疫苗提升防護力受關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通過6至11歲莫德納(Moderna)半劑量兒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但輝瑞BNT(Pfizer-BioNTech)兒童疫苗尚未通過EUA,且疫苗仍在採購中,引發熱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有關近期媒體針對輝瑞兒童疫苗採購疑慮,指揮中心重申,衛福部疾管署去年第4季即與相關單位洽商採購今年BNT疫苗供應事宜,非因近期國內疫情才進行規劃採購。指揮中心說明,企業團體捐贈的1500萬劑BNT疫苗為成人劑型,適用於12歲以上族群;至於提供5歲至未滿12歲族群使用的兒童劑型,是由輝瑞公司生產,二者製造廠及包裝規格皆不同,且原廠嚴格禁止自成人劑型抽取三分之一劑量供兒童使用。指揮中心指出,因為BNT疫苗與輝瑞兒童疫苗採購供應合約涉及多方權利義務規範,所以為爭取最有利供貨條件,疾管署與相關單位多次溝通協商,妥適修改合約條款,以共創多贏目標,維護台灣民眾健康安全。指揮中心強調,防疫是政府唯一的考量,採購疫苗並儘快進行接種,提升疫苗覆蓋率,守護台灣全體民眾健康是最重要的目標。
-
2022-04-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和兩歲童重症死亡 多位家長至疾管署抗議政策慢半拍
國內首例重症兒童個案於今日不幸死亡,家長指控延誤就醫導致病情惡化,去年因武漢包機的「小明事件」發聲的台商會長徐正文,今日中午一時與多位學校家長家長到疾管署抗議,認為中央到地方對於居家匡列、就醫SOP不清不楚,就連疫苗施打政策也慢半拍,導致孩童確診及就醫困難,讓家長急跳腳。徐正文今日下午一點與多位家長至衞福部疾病管制署門口抗議,表示今日有一個兩歲小朋友重症而死亡,凸顯三大問題,包含兒童施打疫苗的政策仍不明,且疫苗選擇有限,僅莫德納、沒有BNT。徐正文說,「明明政府有很多時間可以準備疫苗,但卻沒有購買也沒有公告跟實施。」憂心接下來還有更多兒童確診的悲劇上演。此外對於兒童疫苗的保護力、劑量及副作用也都沒有更清楚的數據能公開,呼籲應該盡快公布讓家長安心。另外對於學生停課標準、居家隔離匡列及居家照護的中央跟政府的SOP制度沒有一致,徐正文說,對於需要停課或確診的小朋友,家長一問三不知,也不知道如果孩童確診後,該怎麼處理,是否要啟動企業快篩等應對,若在家居家辦公該怎麼辦。基隆市附設幼稚園家長會長朱自清也表示,除了希望指引可以有更清楚的依據以外,兒童打疫苗有更清楚的數據,還能有更多疫苗種類給小孩子選擇,希望資訊公開透明。徐正文更表示,希望衛福部長陳時中可以好好專心防疫工作,不要想台北市長選舉,並於現場贈送一本《被討厭的勇氣》書籍給陳時中部長、柯文哲市長,也懇請蔡總統、蘇院長出面協助協調幼兒疫苗的問題。
-
2022-04-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整理包/兒童是否打疫苗爸媽好苦惱 看國外施打狀況、副作用、不建議接種者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仍繼續延伸,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估染疫人數將達345萬,衛福部昨(17日)通過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聯合新聞網替讀者整理了兒童疫苗打什麼牌子、可能副作用、不建議接種對象、國內外專家對兒童疫苗看法,疑惑一次解開。Q1:目前開放的施打品牌?施打品牌為莫德納,2劑,每劑0.25毫升(成人劑量一半)。Q2:施打對象?6-11歲兒童,約120萬人。Q3:常見副作用、嚴重副作用為何?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疲倦、頭痛、發燒。嚴重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但目前皆無兒童個案。需立即送醫:出現心跳過快、顫動、呼吸急促、胸痛。歐盟、澳洲等30多個國家臨床資料顯示,12至18歲青少年相較,幼兒接種莫德納後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等風險明顯較低,不過,仍需觀察更久時間,才能釐清安全上的疑慮。Q4:兩劑施打間隔時間?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28天。Q5:預計何時開打?陳時中表示,目前符合接種資格的兒童人數約120萬人,難以估計接種率,美國也僅3成多。本周三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將舉行專家會議,討論接種的對象、開打時程。如決定開打,需調查家長意願、填寫同意書等,指揮中心將加緊作業。Q6:不建議接種對象?目前正在發燒感冒、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者。Q7:專家對兒童疫苗看法為何?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死亡,「社會可以接受嗎?」呼籲盡速討論幼兒打疫苗,並建議第一劑疫苗以mRNA疫苗為主,減少兒童重症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孩子確診新冠肺炎的症狀與大人類似,若連續三天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活力變差,以及確診幼童為一歲以下,應於24小時內就醫。香港有報告指出,兩名小孩染疫引發腦炎死亡,日本也有不少病毒攻擊孩童腦部案例。黃立民也說,先前有很多人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但五至十一歲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以色列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在小朋友尚未能施打疫苗前,若父母親皆施打BNT疫苗,對小孩防範Delta變異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保護力;在小朋友尚未打疫苗前,家中成人完成疫苗接種,可以保護小朋友。Q8:打莫德納、BNT的國家有哪些?打BNT國家:美國:開放時間2021年11月,5歲以上BNT、12歲以上BNT。日本:開放時間今年2月下旬,5-11歲BNT。南韓:開放時間今年3月底,5-11歲BNT。歐盟:開放時間2021年11月,5-11歲BNT。BNT、莫德納都有接種國家:澳洲:開放時間2021年12月,6歲以上可打莫德納、12歲以上BNT。英國:開放時間今年4月底,5-11歲莫德納、BNT皆有。加拿大:開放時間2021年11月,5-11歲BNT、6-11歲莫德納。Q9:有各國接種兒童疫苗情況能參考嗎?美國:美國自去年11月開放5歲至11歲族群接種輝瑞BNT兒童版疫苗,劑量為成人所使用的三分之一,截至4月12日,美國5~11歲的族群,約有34.8%已接種1劑疫苗,28.1%完成施打2劑。不良反應事件,美國CDC去年12月30日發表相關報告,表示從輝瑞兒童疫苗緊急授權通過以來,打出的900萬劑僅出現少數嚴重不良反應,11月12月共收到4000多份不良反應通報,其中100件為嚴重事件,常見症狀為發燒及嘔吐,另外有11起心肌炎報告,其中7名額同在報告發布時已經康復,4名仍在康復中。英國:最初開放患有特殊疾病的兒童群族接種,本月4日才全面批准5-11歲兒童接種,儘管官方仍未公開接種數據和不良反應通報,但不少專家都抱持正面看法,雖然對染疫獲得抗體的兒童來說短期效益不大,但可以降低兒童在未來出現的變種病毒中,再次染疫的風險。南韓:2月爆發的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兒童確診數暴增,於3月底正式開放5-11歲兒童族群施打輝瑞兒童版疫苗。南韓政府已經宣布自18日起全面解除社交距離,僅保留強制配戴口罩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模式。日本:從2月下旬開始,開放5-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為BNT兒童版疫苗,劑量為成人所使用的三分之一,兩劑間隔3週,厚生勞動省表示,4月1日前接種的幼童中,疑似副作用的反應有13件,多為接種時感到疼痛、壓力引發血壓變低、脈搏減少等迷走神經過度矯正。(vasovasgal reflex)13起中,有2起症狀較為嚴重,一起為3月接種疫苗的7歲男童,有心肌炎、心包炎症狀,但目前已經好轉,厚勞省指出,5-11歲兒童出現副作用的比例,比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第一劑時來低。
-
2022-04-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家長憂莫德納是大魔王 專家:兒童副作用比青少年少
衛服部宣布國內5到11歲兒童即將開打莫德納疫苗,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小兒免疫學專家謝奇璋醫師表示,未施打疫苗的兒童會變成未來防疫的破口,為了在冬季來臨前早日控制疫情。讓多數的兒童早日接種疫苗得到免疫力是最好的方法。雖然近兩周國內新冠肺炎感染者大幅增加,並且包含許多兒童病患,但有家長仍對疫苗的效果和副作用有許多疑問,擔心美國並沒有核准莫德納打在兒童身上,憂心莫德納對孩子會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謝奇璋表示,BNT與莫德納都是mRNA核酸疫苗,副作用反應也類似。從國外施打青少年與兒童的經驗來看,兒童雖然發燒可能較常見,其他更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比青少年稍低。台灣的中學生雖有發生少數心肌炎的副作用,並未因注射疫苗而發生死亡案例。雖然美國尚未核准莫德納用於兒童,但包括歐盟、加拿大和澳洲等國都已經核准兒童使用,家長不必為兒童疫苗的安全性太擔心。謝奇璋表示,現有新冠肺炎疫苗當中,高端及NVX(Novavax)等是使用次單位蛋白技術,其他疾病的兒童疫苗也有使用相同技術,但是因為沒有完成兒童測試,「今年已經來不及使用了」。目前做完兒童試驗的只有BNT與莫德納等核酸疫苗,這些疫苗對兒童的保護力,雖不足以完全阻隔病毒,但的確可以減少感染的時間和病毒量,對發展成重症和兒童特殊的MIS-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也有預防的效果。希望後續還有其他疫苗的兒童測試,讓家長有更多選擇。近日出現了2歲童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患,仍在醫院緊急搶救中。台灣兒科醫學會上周日(17日)的年會中,兒科醫師大都贊成5到11歲的兒童早日施打疫苗。謝奇璋表示,醫界普遍認為疫情已經進展到新的階段,在未來3個月病患數不但不可能清零、還有繼續增加的可能。兒童如果不打疫苗,會使我國流行控制的期間延長。這不只可能使重症死亡人數會跟著增加,並且使染疫而導致長期後遺症(包括呼吸困難,倦怠,發燒,嗅味覺異常,禿髮等)的機會倍增。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還是應該要盡快注射來避免自己和親密接觸的家人和朋友染病的危險。
-
2022-04-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百萬確診也不怕?專家一致:抗疫新戰場決勝在分級醫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以香港、紐西蘭染疫率推估,台灣可能有15%人口染疫,換算這波Omicron疫情確診人數總和約為365萬人。專家分析,如果有認真篩檢、改以快篩陽性作為確診標準,大約一個月就會達到此保守預估數字。不過,因還沒放掉防疫規範、匡列隔離行政流程令人懼怕,進而使人逃避快篩,確診數字仍將低於真實數字。但不論數字大小,三位專家都同意,當台灣邁入數百萬人確診階段,「輕重症分流」最重要,抗疫主戰場從公衛轉向醫療,不再強烈匡列隔離。社會大眾必須監督政府,「口服藥買足」、「兒童疫苗備妥」,「診所及社區藥局很方便取得快篩及抗病毒口服藥」,讓醫院專心幫助急重症度過難關,如此一來,防疫工作就能慢慢走向佛系。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各國大流行情境不同,台灣不能直接套用其他國家染疫率。比如紐西蘭這波染疫率15%,背景因素有今年二月起不再要求戴口罩、放寬入境條件,當時紐西蘭也沒有那麼多口服藥,疫苗保護力開始消退,在在都與台灣現況不同。因此陳秀熙建議,若以紐西蘭的15%推估台灣確診數,數字頂多只能用於估計口服藥或儲備醫療量能。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15%並不高,以指數型成長來看,大約一個月就能達到,但光以現在疫情規模,防疫已開始混亂。例如政府一邊喊著要減災,一邊又繼續實施清零思維的強烈匡列隔離措施,清零和減災兩個觀念互相拉扯,人民行為也開始不照政府規劃走。黃立民指出,民眾因懼怕行程流程,不想被匡列、不想跟衛生單位打交道,就算自己快篩陽性也是偷偷丟掉、裝作不知道;默默買吃、自我隔離,至少還能保有自由。「都已經在發生了,這是人性,也是好事,代表民眾接受輕症,也能自己處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認為染疫率20%是較合理的預估,但確診數字與診斷標準、篩檢積極度有關。盛行率不高時,快篩偽陽性也較高,不適合用快篩當作確診標準,現在盛行率提高,快篩準確度也提高,用快篩陽性取代PCR作為確診標準,又便利又準確。不過,現在問題是無症狀太多,不知從何篩起,所以「當確診多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公共衛生問題,而是醫療問題。」三位專家都一致認為,現階段重點在輕重症分流。陳秀熙表示,在美國,確診就拿一個療程的口服藥回家吃,醫療量能都保留給中重症治療。陳秀熙說,再貴的疫苗都買了,為了抑制輸入性通膨也補助了,當然也要捨得花錢買口服藥,「這是維持正常生活及經濟活動最重要、最值得的投資。」黃立民建議,若口服藥還沒有多到每個診所都配,至少公布各區哪些藥局有藥,讓民眾可憑醫師處方去領藥。「緩嚴、減重」是施文儀給目前防疫的建議。他說,意思是疫情可以嚴峻,不怕數字高,但要控制緩緩地變嚴峻,而且「重可以變輕、輕可以變好」。關鍵就在抗病毒藥物要夠,基層診所和社區藥局成為民眾最方便取得快篩和抗病毒藥的管道,醫院專心用最先進的醫療幫助重症者度過難關。政府要怎麼控制疫情緩嚴?施文儀建議,可以用醫療量能負荷程度作為安全指標,超握容許範圍時,可考慮緊縮防疫措施或擴大醫療量能。至於民眾自身,首重完整接種疫苗,其次可用「清零」態度執行個人防疫、預防自己受感染,但看待大環境疫情時,則要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不要看到數字高就緊張兮兮。「陳時中若有意參選,現在每日才千例,就是最佳時機。」施文儀說,接下來重頭戲是預防確診重症死亡、提升在家照顧諮詢就醫方便性。陳時中可以找一個對臨床實務、各級醫院運作、健保體系都很熟悉的人來接任,就是華麗轉身之前的好安排。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估染疫率15% 周三研議第4劑、抗病毒藥送到府
台灣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已連續三天新增破千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以香港、紐西蘭染疫率15到16%推估,台灣確診規模可能達到460到490萬人之譜,本周三ACIP會討論是否接種第四劑,也不排除視疫情情況,再縮短隔離檢疫天數。隨著居家照護的輕症者越來越多,陳時中說,只要經醫師判斷病人有需要、開立處方,就會把抗病毒藥送到人的手上。有媒體詢問,有專家預估台灣可能有2到3成總人口染疫,確診人數將破百萬?陳時中表示,歐美國家染疫率較高,例如美國25%、法國42%、丹麥等北歐國家更達到50%;在亞太地區,南韓染疫率30%、澳洲和新加坡則是20%。陳時中表示,如果如專家預估,參照亞太國家二、三成染疫率,那就是高達460萬人至490萬人染疫,但他認為應該要用香港或紐西蘭的15到16%的染疫率,來推估台灣疫情,會比較符合真正的需要。隔離檢疫天數是否可望縮短?陳時中說,還是要密切觀察,特別注意這兩周疫情「是否出現指數成長」。目前許多國家都將檢疫天數縮短為七天、五天,甚至免除隔離,台灣也會根據疫情變化適當調整,不排除再縮短隔離檢疫天數。有國外專家認為難達成群體免疫,需持續接種疫苗,國人第三劑保護力可能於6月開始失效,是否將開打第四劑?陳時中表示,本周三下午ACIP專家會議除了討論兒童接種相關事宜,疫苗最新需要注意的事情都會討論到,例如第四劑。確診者逐日暴增,越來越多縣市開辦輕症居家照護,但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目前卻只有醫院才有,外界關切何時可開放診所開藥,在家的輕症者是否也能服藥?對此,陳時中說,「重點不在於地點,在於病人的需要」,只要病人有需要,經過醫師診斷並開立處方,藥師調劑,就會用適當方式送到他手上,讓他適當服用。至於藥品的配送,無論是藥師送藥到府,或公衛護士送藥,都可安排。
-
2022-04-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縣今增1例確診 另公布外縣市確診者水上、大林留足跡
嘉義縣今新增1例確診,案34503男性46歲溪口鄉民在外地服務,本月11日曾至他縣市分公司,12到15日往返公司、住家及外縣市業務拜訪,縣內足跡單純。15日出現肌肉痠痛、頭痛等症狀,16日自行至醫院PCR採檢確診,此案共匡列居家隔離28人、自主健康管理13人。昨台南市公布案32738,疫調發現本月13日曾搭乘火車至大林,參加聖賢宮綜藝節目錄影活動,但全程皆未戴口罩。工作人員及觀眾31人均為外縣市民眾,匡列居家隔離廟方人員2人、參加錄影活動特別來賓2人,共4人均完成PCR採檢。錄影期間因疫情,廟方未開放入內。另,縣府衛生局昨接獲通知,外縣市2確診母子,曾於11日訪水上家人,接觸家人1人PCR採檢陰性,活動足跡包括水上鴨肉羹、圓環早餐店,以及農會辦事處,停留時間短且皆有戴口罩,共匡3位自主健康管理及8位自我健康監測,PCR皆為陰性。衛生局長趙紋華呼籲民眾,盡速接種第3劑疫苗,打造基礎保護力,至5月31日前65歲以上長者凡接種任1劑疫苗,贈500元等值獎勵品,請速洽嘉義縣各鄉鎮市衛生所或合約院所,隨到隨打服務,或上衛生局網站查詢。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以全球染疫死亡率推算 醫估我恐有50童確診亡
我國出現首例兒童重症,專家推估,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國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後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考慮訂定「兒童送醫指引」,專家則建議簡化送醫流程,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的幼兒盡量在廿四小時內送醫;政府應盤點兒科醫療資源,未來兒童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國內兒科急重症人力較少,應及早因應。衛福部食藥署今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國內兒童疫苗施打。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說,以全球染疫死亡率估算,我恐有五十例兒童確診死亡,「社會可以接受嗎?」呼籲盡速討論幼兒打疫苗,並建議第一劑疫苗以mRNA疫苗為主,減少兒童重症機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孩子確診新冠肺炎的症狀與大人類似,若連續三天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活力變差,以及確診幼童為一歲以下,應於廿四小時內就醫。香港有報告指出,兩名小孩染疫引發腦炎死亡,日本也有不少病毒攻擊孩童腦部案例。病毒攻擊腦部,症狀包括高燒不退、腦壓升高、突然抽筋或昏迷等,黃立民說,政府應簡化送醫流程,現在國內對兒童確診經驗不多,一線人員也需要經驗累積,建議住院條件放寬,由醫師判斷,不要讓症狀拖太久。黃立民也說,先前有很多人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但五至十一歲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以色列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在小朋友尚未能施打疫苗前,若父母親皆施打BNT疫苗,對小孩防範Delta變異株有百分之五十八的保護力;在小朋友尚未打疫苗前,家中成人完成疫苗接種,可以保護小朋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小朋友有抽蓄、意識不清、意識改變、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等警示徵兆要特別注意,若呼吸困難有影響呼吸、急性胸口痛悶,表示有影響肺部,而冒冷汗、嘴唇發青等,表示有休克、缺氧情況,有類似症狀應立刻送醫。
-
2022-04-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食藥署明召開會議討論5到11歲打疫苗 專家籲用證據做事
針對國內5到11歲孩童是否需要施打疫苗,食藥署將於明天舉行專家會議,討論兒童疫苗施打必要性。專家認為,美國已開放5歲以上兒童施打2劑BNT,但我國目前仍未能施打,如果沒有數據證明,不能自己想像風險,其實兒童施打疫苗風險沒有比青少年高,支持兒童施打疫苗。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先前有很多人討論,憂心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會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以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狀況較多,但5至11歲的孩童發生風險並沒有比較高,與青少年差不多。前衛福部長、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林奏延認為,以全世界染疫死亡率估算,我國恐有50例兒童確診死亡,「這樣社會可以接受嗎?」,他認為小孩應儘早打疫苗,建議第一劑打RNA疫苗,而且是輝瑞比莫德納好。林奏延說,第二劑則有三選擇,包括次蛋白疫苗、RNA疫苗或自然感染,建議施打次蛋白疫苗,可避開第二劑mRNA心肌炎的發生,但現在國際上唯二的次蛋白疫苗,都沒有5到11歲孩童適應症,因此建議第二劑採自然感染。林奏延表示,在第一劑RNA疫苗之下,已有保護力免於重症,若第二劑自然感染,抗體可維持較久,相較疫苗施打恐在3、4個月後失效,自然感染可拉長抗體到1、2年,他認為現在還沒到呼吸道病毒踴躍傳播的冬天,兒童若有一劑保護力,再加上自然感染,得到重症機會可減少。林奏延表示,以過去流感和各類傳染病的經驗來看,學齡兒童很重要的傳染源,但若能打疫苗來阻斷傳染鏈比較好,且若動不動就停課,不管是學童學習成效、或是家長得分身照顧都是一大問題,也能避免家中長輩被感染。不過,黃立民認為,若有專家認為兒童施打一劑疫苗即可,「請他拿出證據來,不能光靠想像」,他認為,美國現在都讓兒童施打兩劑疫苗,我們若沒有其他證據應以兩劑為主,要依照科學證據做事比較好。
-
2022-04-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
當今社會大部分人的生活時間,都被困在辦公室的桌子下或家裡的沙發上,由於科技的便利和現代的生活方式,大部份人越來越喜歡久坐,而變得不愛運動。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來,久坐不動的工作增加了83%。現在,靠體力活動的工作佔美國勞動力的比例不到20%,而台灣也存在相類似的趨勢。 久坐是早逝風險因子很多人認為,每週規律運動就可以長保心臟健康,但2017年底美國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久坐是早逝的一個風險因子;根據研究,坐的時間越長,早逝的風險就越大,以下是該研究的一些數據:每天坐著超過13個小時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比每天坐著少於11個小時的參與者高出200%。每次坐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的人,比坐著的時間超過30分鐘的人患病風險低55%,而坐著超過90分鐘者的患病風險,更是高出2倍。 久坐增死亡風險倍增英國拉夫堡大學和萊斯特大學2011年共同開展的研究也表明,與坐得最少的人相比,坐得最多的人患病和死亡的機率有所增加,具體如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12%。◎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機率增加147%。◎死於心血管事件機率增加90%。◎死亡率增加49%。 當你長時間坐著時,身體便會產生以下變化。首先是血液流動會減慢,這會導致脂肪酸在血管中堆積而導致心臟病;第二是身體處理脂肪的能力減少了,脂蛋白脂肪酶是身體一種十分重要的酵素,它能分解血液中的脂肪,但當久坐時,身體產生的脂蛋白脂肪酶會下降約90%,這會使得身體很難利用脂肪,當身體不再使用脂肪時,脂肪就會被儲存起來,造成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第三是久坐會導致胰島素抗性,進而導致第2型糖尿病和肥胖,這是心臟病的兩個極為主要風險因子。 別以為每天運動30分鐘就足夠即使你每天規律完成30分鐘的運動,一天當中其他23個小時做什麼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可能每天早上都會去健身房慢跑30分鐘,但現在某些智慧型手機都會隨身記錄每天的步行數,而一天過去除了慢跑之外,剩下的時間其實都沒怎麼動。以通勤上班族來說,上下班的路程有時候很長,坐在車裏可能接近1小時,回到辦公室就在電腦前坐上8個小時。雖然經常運動的人,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力仍然比沒有規律運動的人低很多,但研究顯示,久坐10個小時以上,似乎也是一個門檻,超過10個小時的久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每隔一小時就要動一動要改變久坐帶來的壞處,建議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走動走動。可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的應用程式來提醒你走動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它能提醒你應該適時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另外,在工作的習慣中,創造一些起身活動的機會,例如,使用站立式辦公桌或可以調整高度的辦公桌,會讓你更有意願四處走動。利用通訊軟體交待事項或傳遞訊息固然很方便,但如果每天有一、兩次直接走去辦公室與對方面對面交流,不僅能引起對方的重視,更能讓自己遠離久坐的風險。 除此之外,天氣好的時候,利用午休時間,到附近的公園綠地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提高創造力。若你必須一整天坐在電腦前,在辦公室做一些輕微的運動是有好處的,例如每坐20分鐘,試著站8分鐘,伸伸懶腰,走動2分鐘,去喝杯水或去個洗手間也是不錯的選擇。 任何「一小步」的改善都是有益的利用智慧型手機或簡單的計步器記錄自己的步數,通常建議目標是每天走一萬步。但如果你久坐不動,任何「一小步」的改善都是有益的。當你一天只走2000步時,那就爭取達到4000步,慢慢達到預設的目標。如果對工作習慣引起的不良影響有許多疑問,建議向家庭醫學或一般內科醫師諮詢,他們可提供許多慢性病預防的意見。而心臟科醫師也可讓你了解更多預防心臟病和其相關的醫療處置。營養師、復健科醫師和物理治療師,則可以提供你飲食及運動方面最正確的資訊。延伸閱讀: 。久坐、久站、彎腰恐讓椎間盤突出! 醫揭「最傷腰姿勢」:像不定時炸彈 。久坐沙發腰痠背痛? 專家曝「超虐腰椎姿勢」:幾乎每天都在做
-
2022-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規模確診可能人人有獎?如何自保?醫教4情況應對
Omicron在台灣延燒,多日確診數破百,在大規模確診的新疫情時代,雖普遍知道此病毒多為輕症,但也還是有重症的可能性不可大意。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黃軒醫師表示,未來人人有獎會是個可能的發展趨勢,雖不必緊張,但該有的心理準備、防疫準備要有,萬不可已染疫、病情已開始往中重度發展還毫無警覺。 Omicron大多無症狀、輕症,哪些情況要自行快篩?篩幾次? 黃軒醫師表示,Omicron和先前的病毒有所不同,主要攻擊上呼吸道,較難也較少進入下呼吸道,因此才多為無症狀、輕症,現主要多為咳嗽、流鼻水、喉嚨痛。但普遍無症狀、輕症不代表無所謂,也要先為中、重症的可能性先作準備,並且保護身旁的高風險族群,心裡要有個底。 一般人可維持正常防疫生活即可,但若身處熱區、足跡重疊、出現輕症這三種情況,就建議開始居家檢疫10日並自行快篩,快篩也並非篩一次就好,為避免陰轉陽,建議在第3、5、10日進行,並在後續7日自主健康管理中再進行2次。醫師解釋,據研究,Omicron在第10天左右通常就難以測到,換句話說免疫系統能殺死病毒約落在10天左右,不過也難免會有意外,因此後續還需再進行兩次快篩。 若發現為陽性、確定病例也不必緊張,落實居家隔離10日,注意轉中重症的症狀,並於第5-7日、10日,及後續自主健康管理的第2、4日自行快篩,共4次。 Omicron中重症不可輕忽,3大症狀立即通報就醫! 黃軒醫師表示,Omicron轉中重症機率極低,但以台灣現況來看還是約有0.2%的可能,因此這段時間若有出現呼吸急促、胸悶胸痛,以及嘴巴、指甲、臉色等顏色改變,這三種症狀就要留意可能正往中重症發展,建議立即通報並尋求協助就醫為佳。 較容易往中重症發展的族群,主要為免疫低下者,如年長者、三高、糖尿病、腎臟病、各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族群,而年長者、慢性病這些也可說是每個家庭中都有的成員,建議多留意。另一方面若家中有小朋友,各界專家普遍認為12歲是免疫較為健全,中重症的可能性較低,但5歲以下的幼童免疫系統正在發展、尚不健全,中重症的可能性就相對來得高,因此小朋友的身體狀況一樣需要注意。 至於因先前病毒的「隱形缺氧」引起關注的血氧機,最近也再度引起討論,黃軒醫師則認為雖然有可能往中重症發展,但畢竟算是少數,是否先準備血氧機,可先視家庭成員健康狀況進行評估,若都健康狀況皆良好,必要性便不高;若家庭成員大多免疫低下,則可斟酌先行準備。 黃軒醫師再三提醒,現在可說是台灣疫情發展的轉捩點,是守住醫療量能、大家與病毒共存、正常的過生活,還是醫療量能不堪負荷、死亡率增加,需靠每個人在維持生活下,持續作好防疫。 《延伸閱讀》 .打疫苗前後這樣吃增強保護力!營養師:接種前要睡飽、避免空腹! .一圖看懂!打完疫苗可以XX嗎?10件日常大小事,重症醫詳解!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